时间:2022-11-10 12:54:07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教学思想论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词:建构主义情境创设协作学习会话商讨意义建构
秘书学是研究秘书工作规律及其应用的科学.作为一门综合性、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学科,它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秘书学的宗旨就是通过揭示规律达到应用的目的。当前,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国际间的商务交往日益增多,新情况、新问题大量涌现,这些变化不仅给我国的秘书工作者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同时也给高校从事秘书学教学的教师提出了严峻的挑战。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式和方法才能培养出既具备扎实的理论功底又有着过硬实务能力的秘书人才是目前困惑许多老师的一个难题。很明显,过去“以教师为中心,教师利用讲解、板书和各种媒体作为教学手段和方法向学生传授知识”的传统教学模式己不再适应当今秘书学的教学,更满足不了教学目标的需要。经过长期实践和探索,笔者认为,若想培养出符合现代社会需求的高素质秘书人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大力借鉴建构主义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具有很多优势,具体表现在:
一、强调情境的创设
所谓情境创设是指创设与当前学习主题相关、尽可能真实的情境。建构主义认为,创设接近真实的学习环境可激发学习者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有利于学习者利用自己原有的有关经验去同化和索引当前的新知识,从而赋于新知识以某种意义。而在传统的教学设计中,一般情况下都是由教师直接利用教材向学生灌输新知识,没有情境创设这一环节,不能为学习者提供实际情境所具有的生动性和丰富性,当然就激发不了学习者的联想,也很难获得长时间记忆的效果。
二、提倡学习者之间的协作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者与周围环境的相互影响对于学习内容的理解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同学们在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下一起讨论、交流、协商和辩论,共同建立起学习群体并成为其中一员。每位同学都可以对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并对别人的观点做出分析和评价,通过不同观点的交锋、补充及修正,大家共同来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协作学习能让每位同学的智慧被群体所共享,这种教学方式比起忽略讨论、交流、协商、辩论等环节,直接由教师给出结果的传统教学模式更有利于同学们对问题的理解和认识。
三、重视学习者的会话和商讨
会话是协作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它包括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会话。由于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整个学习的过程中,学习小组成员之间必须通过会话商讨才能完成老师规定的学习任务。建构主义主张,教师不直接告诉学生们如何去解决面临的问题,而只向学生提供解决该问题的线索。老师通过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要素充分调动同学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最终达到让大家有效地利用当前所学知识进行意义建构的目的。与传统教学模式不同的是,教师不再处于主导地位,他们的作用只是学习过程的组织者和促进者;同学们也不再是被动地接受新知识,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主动思索、积极参与、发表意见、相互启发、畅所欲言。
四、明确学习目标的意义建构
尽管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内容很丰富,但其核心只有一个即“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培养学习者主动建构的能力。换句话说,就是让学习者自己形成对事物的看法,通过意义建构,同学们不仅能掌握事物的性质和规律而且对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也会有更多的了解。意义建构与“以教师为中心,以逻辑讲解传授方式为主,让同学们记住更多知识为目标”的传统教学模式有着质的区别。
以《办公室管理》中的一堂课为例,按照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可设计如下:
(一)教学目标:要求同学们掌握收进邮件的一般程序并学会发现和处理可疑包裹。
(二)教学重点:掌握收进邮件处理的一般程序。
(三)教学难点:
(1)怎样发现和处理可疑包裹?
(2)几种特殊邮件的处理方法。
(3)文件在传阅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四)教学方式:头脑风暴法、小组讨论法、角色扮演法、案例分析法。
(五)教学过程:
(1)情境导入有关“收进邮件”的问题;各位同学,非常抱歉,我今天上课迟到了2分钟,原因是我刚才在办公室里找一封信耽搁了时间。这封信对我来说很重要,为此,今天课前,我特地留出一些时间去办公室拿信。办公室王秘书告诉我,前两天的确有我一封信,可他当时没看见我就顺手放在自己的办公桌上了。我仔仔细细地检查了他的办公桌,随后又到办公室的其它角落细心查找,都没找到。王秘书见状也跑过来帮忙,我俩累了半天,还是一无所获。我又气又慈,责备了他几句,他却很不服气地说:“我每天要处理大童的办公室事务,你的信我总不能天天装在身上吧?”同学们,你们说说,这件事王秘书到底有没有责任?
(2)提出开放型问题:你们认为这件事责任到底该由谁来承担?(请同学们自由思考和讨论)
(3)采用头脑风暴法鼓励大家积极思考;选举代表发言;老师在黑板上罗列出他们的主要观点:
①这是个小事情,在生活当中很常见,不必太认真;②事情虽小但能看出王秘书的工作责任心不强;③秘书每天的工作繁忙且琐碎,不就是弄丢一封信吗?不应该责备他;④不论大事还是小事,秘书都应认真时待。今天能把信弄丢,以后就有可能会弄丢其它重要的东西;⑤王秘书应该采取其它的办法,比如电话通知本人或找别人代领子,尽快地让信到达收件人手中;⑥王秘书错在工作的过程中缺乏必妥的记录;⑦王秘书不会分拣邮件,更谈不上会处理邮件,缺乏相关培训……
(4)归纳同学们的观点:
大致分为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
①应该由王秘书负责,理由是:工作责任心不强;工作缺乏条理;不具备秘书的基本素质。
②不应该由王秘书负责,理由是:办公室的工作环境差;王秘书的工作量大且琐碎;信件是小事不必小题大做。
(5)进一步引导同学们思考:你认为作为一名办公室的初级秘书,应不应该熟悉和掌握收进邮件的一般程序?
大家经过思考都认为应该具备,这样观点就统一了:这件事应由王秘书负责。紧接着请大家再思考:你们能告诉老师,王秘书错在哪儿?如果你是一名秘书,你又该如何处理收进的邮件?
(6)创设案例、组织分析:假如你是某大型企业的秘书,每天下午三时,市邮政公司会准时地把你单位当日所有的邮件都放在公司的前台,你该怎样去处理这些邮件?
①角色扮演。假如,教室的讲台就是你公司的前台,老师在上课前准备一些信件、帐单、传单、报纸、杂志等作为道具,分别请一男、一女两位同学上台表演,其他同学分成两组在下面认真观察、讨论并选定代表将台上两位同学的工作过程详细地表述出来。
②小组代表发言,老师在黑板上罗列他们的观点。第一组认为,首先要对信件进行分拣,其次进行登记,再次分发,最后传阅。第二组认为,首先进行分捡,其次是邮件的拆封,再次注明日期,最后分发、传阅。
(7)提出思考型问题请大家考虑:
①邮件的种类有哪些?
②办公室里需不需要有邮件分类工具?
③在取邮件时要不要先确定包裹是否安全?
④邮件上需不需要注明日期?
(8)同学们思考后都一致认为在收进邮件时应注意这几个问题。
(9)请同学们把收进邮件的程序写成一份清单。
(10)重点讲解:
①怎样发现可疑包裹?应特别引起注意的几种情况:邮件的形状不规则或大小异常;能看出金属线的形状;在封口处有油渍;有一种苦杏仁的味道;在包装纸上有小孔。:
②怎样处理可疑包裹?a.不打开它,更不要让其他的人去处理。b.对可疑物要轻拿轻放,并且要把它放在一个与地面平行且远离办公室的一角。c.尽可能快地离开办公室,并且要把门锁上,随身带好钥匙,这把钥匙只能在警察或者负责安全事务的官员到来的时候才能使用。d.通知你公司的负责安全的官员,如果有必要,还需通知警方。e.疏散办公室周围的人,保证通道畅通。
③一份文件多人传阅时应注意哪些问题?a.使用标准传阅顺序提示条或者设计一个传阅提示条。如果你使用的提示条上面已经有名字,在这些名字前按每个人必须收到的顺序加数字“1,2,3"等。每个人都必须在看完邮件之后,签上自己姓名的缩写字母或者划掉自己的名字,然后再转交给下一个人,并且注意不要拿掉邮件上面的提示条。b.如果公司使用的是部门之间通用的邮件登记表,可以按每个人的收看顺序把名字写在登记表上,每个收阅人在看完邮件后都要划掉自已的名字,然后把邮件放回原处,并派专人把邮件送给邮件登记表上写的下一个人。
④邮件在拆封时应注意哪些事项?a.不能拆开标有“亲启”、“保密”等记号的邮件,除非上司授予秘书这样的权利;b.如果无意拆开了不应该拆的邮件,应立即在邮件上注明“误拆”字样,并封上邮件;c.如果接收到的邮件是报刊、小册子等印刷材料,拆封时要注意整洁,一般应把邮件上的所有包装纸除去,并要把来件理齐摊平;d.拆邮件时,要在邮件底部轻轻敲击几下,使邮件内的物件落到下面,以防让信等物留在信封口的边缘。如果忽视了这一点,支票和重要物件可能会被剪坏,给工作带来不便;e.应该使用开封刀或者用自动拆封机开启邮件,小心取出邮件,并仔细检查邮件内物件是否全部取出,f.邮件上注明的附件,必须核对清楚。如果缺少附件,应该在邮件上注明,最好将附件用环行针或订书钉固定在邮件上。
⑤上司不在时如何处理邮件?a.如果上司习惯于每天给办公室打电话,就应该把内部信件和外来的信件分开,同时把每封邮件的内容大致记录,这样就可以随时向上司汇报,b.如果上司没有每天给办公室打电话的习惯,应该主动打电话把需要上司亲自处理的邮件告诉他,或者传真一份给他;c.如果上司离开时间较长,应把所有邮件—无论是私人邮件还是商业邮件都通知他;d.尽可能多处理一些邮件,在通知上司时应清楚地说出邮件的主题,或者把邮件交给公司其他人处理;e.把需寄给上司的邮包连续编号(如3-1,3-2,3-3),这样就会知道所寄的邮件上司是否全部收到了;f.如果上司正在度假,并且不让秘书转交邮件时,可以把需要上司亲自处理的邮件先保存下来,并在对发件人回复的信中告诉对方何时可以得到回复;g.把积压的邮件分别装入纸袋,标上“需要签字的邮件”、“需要某某处理的邮件”、“需要阅读的邮件”、“报告”和“一般阅读材料”等。
(11)请同学们再次总结正确收进邮件的程序。参考答案:邮件的种类和初步分拣、邮件的拆封、注明邮件的日期、进一步分拣、邮件登记、邮件的分发和传阅等。
1.尊重学生主体性。独立学院学生有个性、善于表现、思维敏捷、容易接受新鲜事物,所以可以根据他们的这些特点,充分发挥实践教学的作用,尊重培养对象对客观世界的认知和实践能力。施教者的导向作用只有凭借培养对象这一主体转化为认知变化的主观动机时,才可能在其上建立更高级别的认知结构。在施教过程中,注重内部力量的引导和调动,充分考虑兴趣、情感、意志、性格、动机等因素对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的影响。学生不再是被动的知识、理论和方法的接收器,而是知识、理论和方法的思考家和实际问题的积极解决者。学生必须亲自参与、体验和实践教学的所有环节和过程,通过对社会现实问题的理解和研究,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掌握和应用,并内化自己的思想和行为。教师则主要发挥规划、指导、管理和评价的作用,做学生的“引路人”。因此,这样的实践教学既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主体性,也没有忽视教师的主导性。
2.教学方式多样性。从前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过于重视课堂理论教学,只是对学生进行简单的理论说教和对学生的思想进行机械的教化和启蒙,导致学生思维方式固化、单一,学习效率低,学生个性得不到发展。现在的实践教学则能实现书本理论思维和实践感性经验的结合,从而让学生真正获益。今天的世界瞬息万变,大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多而且速度快,这就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密切联系社会现实,针对社会热点问题有效的展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则应根据学生的思想、行为实际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针对教学内容恰当选取教学资源,灵活地选择各种教学方法,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实践教学可运用演讲、辩论、讨论、研讨、视频资料赏析、读原著、校内专题活动、校外调查、撰写实践报告和论文等多种形式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3.教学环境灵活性。过去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理论教学只在教室中进行,而当前提倡的实践教学开展的范围就宽泛的多了,既可以是课堂上又可以是课外,而课外的实践教学既可以在校内也可以在校外,校外实践教学还可以与社会现实密切联系。在这种方式中,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时间和空间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教学环境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在课堂、班级、校园、团队、家庭、组织、家乡、国家以及社会中都可以进行教学活动。广泛的实践教学能满足学生的不同需要,能拓宽思想政治教育途径,特别是在丰富多彩的社会中,感受事物的多样、变化和联系,有利于学生加深对课堂理论的理解。
4.教学效果持久性。实践教学不同于传统的接受学习,而更多地体现在为学生学习创造结构性的学习情境中,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发现,学生在探索中发现的正误答案具有反馈性质,这也有利于实践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学生自己发现错误并自行改正,此过程所产生的强化作用比外在的奖励具有的价值要大得多。这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开发学生的智力潜能,促进学生掌握方法和技巧,对学习材料的记忆也更长久、更牢固,因此这种教学效果更具有持久性。
二、独立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模式创新应注意的问题
关于独立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模式创新研究,目前教育界、学术界尚无成型探索。而部分独立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体系已初步形成,教学效果良好,获得领导、教学专家、学生的认可和较好评价,并在实践教学活动中产生了大量的实践教学成果,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影响,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亟待从理论上加以梳理、总结和研究,力求通过改革与创新获得更大水平的提高。应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密切结合相关教育教学的科学理论,立足独立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实际,坚持走特色化发展道路,以大胆创新的精神、锐意进取的勇气,积极推进独立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模式创新,为提高独立学院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水平、强化学生学习效果、提升教学境界、形成教学品牌、扩大社会影响而进行积极地探索与钻研。及时总结经验、查找问题,深化理论研究,加深对独立学院实践教学规律的理解,以科研促实践,为独立学院整体教学质量的提升和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贡献力量。
1.独立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模式创新应解决的关键问题。①在改革与创新中,进一步完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体系,更加科学合理地安排实践教学环节,注重各教学环节间的衔接性与连贯性,形成整体合力,提升实践教学水平。②在深入研究、广泛借鉴、自主创新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灵活多样、适应性强、富有创新价值、符合独立学院学生特点的实践教学形式,不断地提高实践教学的趣味性、针对性与实效性。③在改革与创新中,不断探索实践教学新机制,力图解决如何在学生间更加合理地分配实践教学资源的问题,既要使全体学生普遍受益,又能够充分调动起先进分子的学习积极性。④在改革与创新中不断提高学生参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积极性,提高实践教学在学生中的影响力,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与兴趣,全面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教学效果。⑤强化教师的责任意识,明确教师的职责定位,充分调动教师指导学生参与实践教学的积极性,进而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效果。⑥在改革与创新的过程中,不断积累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成果,探索提高实践教学成果质量的新路径,更加科学、规范、合理地管理实践教学成果,对个别优秀地实践教学成果要充分挖掘其潜在的社会价值,及时推广,扩大其社会影响。⑦建立更加合理有效的学生成绩考评机制,将学生的理论考试成绩与实践教学考核成绩及平时课堂表现成绩有机地结合起来,用科学的考核机制对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进行全面考查,同时也对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产生有效激励。⑧在现有基础上不断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水平,开拓新的境界,坚持走特色化建设道路,及时总结经验,发表科研成果,抓牢宣传阵地,扩大社会影响,力求形成具有独立学院特色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品牌。
2.独立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模式创新应制订的计划。①对独立学院已开展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具体实践过程进行梳理和分析,总结经验,查找不足。②结合独立学院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实际对独立学院的实践教学规律加以理论研究。③在上述基础上形成“独立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模式创新”的实施方案。④在实践中落实并不断调整整改方案,切实推进独立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模式创新的步伐,最终完成既定目标。
3.独立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模式创新应采用的研究方法。①采取项目组工作机制与教研室工作机制相结合的组织实施及领导办法。②采取理论研究与实践改革相互结合与推进的方法。③采取以部分教研室所进行的实践教学改革为试点的方法。④采取阶段性验收检验与及时调整改革方案的方法。
1.坚持理论和实践的统一,理论联系实际解决生活实际问题
思想品德教育应重视理论和实践的统一,教学中要做到知识、情感、能力相统一;课堂设计要做到基础性、拓展性、选择性相统一;设计的活动要做到认知、探究、实践相统一。鼓励学生在实践中进行积极探究和体验,挖掘学生学习的潜力,通过道德践行促进思想品德的健康发展。让学生自主感知、领悟和实践,将学生的进步、社会的发展联系起来解决,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满足目标的设定和方法的选择,例如在云南昆明发生恐怖袭击事件时,教师要教育学生搞好民族团结,追求真善美,把爱洒满人间,通过合作学习,学会用自我提高的办法和手段来提升自己的思想观念和道德水平。教师通过科学的理论,有原则的教育和德育管理的方法来做学生的思想工作。遵从学生认知的规律,增强学生思想提高的效果,实现理论和实践的统一。让学生组织演讲、主题班会、图片展等活动。
2.坚持创造性地开展教育教学工作
思想品德教育重视对人的思想和行为的影响,应借助各种形式、方法和途径,让人们接受崇高理想和信念。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时候教师要重视要以生活中的材料作情境,引出问题,开展探究活动,然后再学习正文。做到观念创新、机制创新、内容创新、手法创新。教学应准确把握本课程的综合性,以学生在成长中需要处理的主要关系为线索,将道德、心理健康、法律、国情等内容进行有机整合和科学设计,避免将这些内容割裂开来,分块进行教学。教师教学要形成让学生自主发展和自主运行的机制,而不是主宰课堂。例如,上课时,要让学生学进去,讲出来,还可以让学生成立测评小组,评定学生的思想品质和平时成绩,评价学生自我发展的成绩等。满足学生自我发展和自我实现的需要。教师可以让学生轮流当思想品德背诵组长或学。实行创新的带领机制和纪律制度,让学生干部规范、稳定地管理学生,提高学生学习思想品德的积极性。让学生和教师一起评价学生,激励学生,鼓励学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关心学生中的热点话题和难点问题,开启学生的心智。
在政治观念、思想提升、道德约束、文化熏陶等方面,教师必须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从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中,去开发和利用初中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选取学生关注的话题组织教学,教师要引导学生“自主学、合作学、质疑学、讲出来、教别人”的学习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的参与度。开展案例分析活动,引导学生在社会大背景下思考和规划人生,在联系自身实际、思考人生的过程中关注社会和世界。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坚持提高业务水平,增强师生互动
要做学习型的教师,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转变自己的教学方式,改变自己的教学行为,落实学生的自主地位。教师要创造性地组织教学内容,并设计合理的教学结构,让学生通过同伴互助的“做、讲、练、教”方式,达到强化所学知识,发展自身素质的目的。教师要注重学习策略和学习方法的指导,要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充分掌握学情的基础上设计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教学活动,根据学习基础,对学生提出不同层次的学习要求,根据课程目标和学情,深加工教材,使老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变得更有实效,更具教育和生活的意义。
4.结束语
当前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存在理论和实践脱节的问题,我们要不断创新教法和学法,追求理论和实践的统一,推进“学讲方式”应用,改善课堂教学氛围,使教学活动更有目的性、针对性、时效性,实现教育本质的回归,加强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发挥学校在加强青少年思想品德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促进社会的进步。
作者:王峰 单位:江苏省新沂市合沟中学
创新的基本特点就是独特、标新立异、与众不同,带有鲜明的个性特征。素质教育的着眼点是创新,创新教育可以开发人的创造力,培养人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而思想品德教学又是学校进行德育教育的主要途径,思想品德课能给学生传授一些理论知识,使学生懂得做人的道理,掌握初步的政治概念,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并为将来人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因此,创新教育更是一种综合性的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和灵魂。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性能力已成为当代教育改革的根本任务,在思品课中实施创新教育也就成为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关键。
二、创新课堂教学是实施创新教育、实现素质教育目标的主要途径
课堂教学的主要目的就是通过本学科的学习,使学生在掌握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培养其良好的心理素质、政治素质和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实现知识、能力、觉悟三统一。经验告诉我们,创新课堂教学内容、方式方法是激发学生兴趣的最有效手段。所以,作为当代中国教育改革的实践者,每一位教师都要把课堂教学的创新作为创新教育的突破口,敢于带头实践,积极推进创新教育理念。
三、积极探索、勇于实践,努力实施创新教育
1.教师主动树立创新榜样,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思想品德课教师在教学中应对不同水平的学生区别对待,有创新能力的学生要引导他们树立创新意识,缺乏创新能力的学生从头抓起,力求使他们达到“基础等级”的各项要求。对不同秉赋和不同潜能的学生提供一个发展空间,提供开发潜能的机会。因此教师必须放弃权威态度,营造相互合作,宽松民主,相对自由的课堂气氛,使集体创造力得以最大程度的发挥,敢于独立思考,努力形成自己的教育思想,敢于创新;不断学习新课题,新知识,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打破学生被动学习的思维定势。
2.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和评价。
教师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把课堂还给学生,让他们用自己积极的思想观点独立思考评价、充分探讨,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设置问题开展咨询式讨论、情景式讨论和研究式讨论,而教师不要急于展示问题的结果,这样可以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完善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发挥。
3.激发学生大胆质疑,思维呈现灵活性和多样性。
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要积极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过程。鼓励学生敢于对未知事物进行探索,敢于挑战权威定论,提出新见解;敢于否定一向认为“是”的事物,通过创造性的认识,发现其中的“非”。
4.充分运用多媒体等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教学中必要时充分利用图片、录音、录像、投影、网络等,它们的特点是直观性、生动性强、信息量大。教师应熟练掌握和应用网络,教会学生使用网络技术查找资料、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学习过程的体验中培养学生创新的能力。
5.适当进行创新思维的专门训练。
其中包括鼓励学生进行大胆质疑和奇异的猜想;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主张;自己编故事、小品和游戏;鼓励学生积极发现日常事物的特殊用途等。
6.注重锻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学习知识的目的就是要应用知识,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不能再是过去高分低能的人,而是要通过创新教学培养出知识与能力相匹配的人才。摒弃过去传统化的教学模式,注重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使所学的内容有血有肉,学以致用;思品课教师要善于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寻找知识与实践的结合点,做到实践中归纳理论,从理论中分析实践,达到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学与用,知与行有机的统一,由此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从而提高学生的能力。
7.重视培养学生的耐挫能力。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不论我们选教什么学科,务必使学生理解该学科的基本结构.”所谓基本结构就是指“基本的、统一的观点,或者是一般的、基本的原理.”“学习结构就是学习事物是怎样相互关联的.”数学思想与方法为数学学科的一般原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下面从布鲁纳的基本结构学说中来看数学思想、方法教学所具有的重要意义.
第一,“懂得基本原理使得学科更容易理解”.心理学认为“由于认知结构中原有的有关观念在包摄和概括水平上高于新学习的知识,因而新知识与旧知识所构成的这种类属关系又可称为下位关系,这种学习便称为下位学习.”当学生掌握了一些数学思想、方法,再去学习相关的数学知识,就属于下位学习了.下位学习所学知识“具有足够的稳定性,有利于牢固地固定新学习的意义,”即使新知识能够较顺利地纳入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中去.学生学习了数学思想、方法就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内容.
第二,有利于记忆.布鲁纳认为,“除非把一件件事情放进构造得好的模型里面,否则很快就会忘记.”“学习基本原理的目的,就在于保证记忆的丧失不是全部丧失,而遗留下来的东西将使我们在需要的时候得以把一件件事情重新构思起来.高明的理论不仅是现在用以理解现象的工具,而且也是明天用以回忆那个现象的工具.”由此可见,数学思想、方法作为数学学科的“一般原理”,在数学学习中是至关重要的.无怪乎有人认为,对于中学生“不管他们将来从事什么业务工作,唯有深深地铭刻于头脑中的数学的精神、数学的思维方法、研究方法,却随时随地发生作用,使他们受益终生.”
第三,学习基本原理有利于“原理和态度的迁移”.布鲁纳认为,“这种类型的迁移应该是教育过程的核心——用基本的和一般的观念来不断扩大和加深知识.”曹才翰教授也认为,“如果学生认知结构中具有较高抽象、概括水平的观念,对于新学习是有利的,”“只有概括的、巩固的和清晰的知识才能实现迁移.”美国心理学家贾德通过实验证明,“学习迁移的发生应有一个先决条件,就是学生需先掌握原理,形成类比,才能迁移到具体的类似学习中.”学生学习数学思想、方法有利于实现学习迁移,特别是原理和态度的迁移,从而可以较快地提高学习质量和数学能力.
第四,强调结构和原理的学习,“能够缩挟高级’知识和‘初级’知识之间的间隙.”一般地讲,初等数学与高等数学的界限还是比较清楚的,特别是中学数学的许多具体内容在高等数学中不再出现了,有些术语如方程、函数等在高等数学中要赋予它们以新的涵义.而在高等数学中几乎全部保留下来的只有中学数学思想和方法以及与其关系密切的内容,如集合、对应等.因此,数学思想、方法是联结中学数学与高等数学的一条红线.
2.中学数学教学内容的层次
中学数学教学内容从总体上可以分为两个层次:一个称为表层知识,另一个称为深层知识.表层知识包括概念、性质、法则、公式、公理、定理等数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深层知识主要指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
表层知识是深层知识的基础,是教学大纲中明确规定的,教材中明确给出的,以及具有较强操作性的知识.学生只有通过对教材的学习,在掌握和理解了一定的表层知识后,才能进一步的学习和领悟相关的深层知识.
深层知识蕴含于表层知识之中,是数学的精髓,它支撑和统帅着表层知识.教师必须在讲授表层知识的过程中不断地渗透相关的深层知识,让学生在掌握表层知识的同时,领悟到深层知识,才能使学生的表层知识达到一个质的“飞跃”,从而使数学教学超脱“题海”之苦,使其更富有朝气和创造性.
那种只重视讲授表层知识,而不注重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是不完备的教学,它不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真正理解和掌握,使学生的知识水平永远停留在一个初级阶段,难以提高;反之,如果单纯强调数学思想和方法,而忽略表层知识的教学,就会使教学流于形式,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学生也难以领略到深层知识的真谛.因此,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应与整个表层知识的讲授融为一体,使学生逐步掌握有关的深层知识,提高数学能力,形成良好的数学素质.
3.中学数学中的主要数学思想和方法
数学思想是分析、处理和解决数学问题的根本想法,是对数学规律的理性认识.由于中学生认知能力和中学数学教学内容的限制,只能将部分重要的数学思想落实到数学教学过程中,而对有些数学思想不宜要求过高.我们认为,在中学数学中应予以重视的数学思想主要有三个:集合思想、化归思想和对应思想.其理由是:(1)这三个思想几乎包摄了全部中学数学内容;(2)符合中学生的思维能力及他们的实际生活经验,易于被他们理解和掌握;(3)在中学数学教学中,运用这些思想分析、处理和解决数学问题的机会比较多;(4)掌握这些思想可以为进一步学习高等数学打下较好的基础.
此外,符号化思想、公理化思想以及极限思想等在中学数学中也不同程度地有所体现,应依据具体情况在教学中予以渗透.
数学方法是分析、处理和解决数学问题的策略,这些策略与人们的数学知识,经验以及数学思想掌握情况密切相关.从有利于中学数学教学出发,本着数量不宜过多原则,我们认为目前应予以重视的数学方法有:数学模型法、数形结合法、变换法、函数法和类分法等.一般讲,中学数学中分析、处理和解决数学问题的活动是在数学思想指导下,运用数学方法,通过一系列数学技能操作来完成的.
4.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模式
数学表层知识与深层知识具有相辅相成的关系,这就决定了他们在教学中的辩证统一性.基于上述认识,我们给出数学思想方法教学的一个教学模式:
1教师对学生了解不足
影响思修课教学效果的关键在于学生对教师的认知度。思修课的主导者是教师,教师的教学水平、知识结构、修养情操等对思修课教学效果有着直接影响。教学水平高的教师善于掌控学生的思维及言行,学生愿意上他的课,对其认知度自然就高。教师的教学水平表现在驾驭教材、选择恰当教学方式、语言表达、课堂管控水平等方面。教师的知识结构表现在是否有渊博的理论知识,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如政治学、法学、哲学、心理学、教育学等社会科学及相关自然科学等)以及对知识的再消化,在表述中蕴含的个人阅历、经验、理论等。教师的修养情操表现在是否热爱思修课并对其毫不动摇地认可,是否有坚定的政治理想及公认的好思想、好品德、好言行及人格魅力。这些内容决定着学生对教师的认知度。
2提高思修课教学效果的途径
2.1提高学生对思修课教师的认知度
2.1.1改善教师知识结构提高对思修课教师认知度的关键在于改善其知识结构。思修课涉及的知识领域非常宽泛,如不具备渊博的知识就很难完成教学任务,又何谈好的教学效果。所以思修课教师一定要“破万卷书”,筑牢自己的知识功底,既要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更需博览群书,掌握相关社科理论知识,还要结合自身人生阅历进行总结概括,形成个人知识结构。而形成的知识结构绝非一成不变,必须与时俱进、吐故纳新,与国家、民族需要和时展同步,并兼顾学生知识需求。2.1.2提升教师修养提高思修课教师认知度的另一方面是提升其修养。一位受到学生认同的思修课教师应该具备较好的修养和情操,有坚定的政治信念,深信自己的言谈举止可以启迪学生、感染学生。教师应将思修课教学看成自己的光荣事业,注重自身思想道德的强化、修养情操的提升、精神境界的升华,体现自身人格魅力,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通过言传身教提高学生对自己的认知度。2.1.3提升教师教学水平教师教学水平是决定其认知度的重中之重,包括课堂管控、语言使用、教学方式选择、教材内容把握等。这几点做到位了,就能获得学生的好感及认同,提升思修课教学效果便水到渠成。首先,科学管理课堂,张弛有度。课堂管控效果关系到思修课教学效果。一位善于管控课堂、懂得烘托课堂气氛的教师,其教学效果应该会很好。其次,精炼教学语言。思修课内容广博,所以教师要做到语言精炼准确,运用格言、名言警句及网络流行语,活跃课堂气氛,拉近师生距离,让学生对教师的好感油然而生。再次,教学方式选择得当。恰当的教学方式关系着思修课教学效果。教师应根据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参与热情高等特点,在思修课教学中采用启发式、参与式、互动式、案例式、专题式、研究式教学方式,通过分析社会热点,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生动鲜活的事例、新颖活泼的形式,吸引学生参与教学中,增强思修课教学效果。最后,教材内容把握准确。教师务必认真钻研教材,整理好教材脉络和框架,熟知教学重点及难点。同时,准确捕捉学生关注的焦点及现实问题,用教材中的主导思想、基本概念和理论知识进行剖析、解释,引导学生用正确的方法观察、理解、处理所遇到的问题,从而达到思修课教学目的。
2.2改革教学模式
2.2.1集体备课模式如我院为了使思修课教师政治方向更加明确,思想品德和职业道德进一步提升,责任意识和敬业精神更强,教学能力更高,尝试实行集体备课,教师相互听课、说课等。集体备课使教师优势互补,进一步明确思修课教学要求,教学重点、难点和教材修订情况,从而理清教学思路,交流教学方法。通过相互听课、说课等,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商讨,形成共识,最终提升思修课教学效果。2.2.2“听读看说写”模式听,即听教师讲课;读,即读教材、原著及其他参考资料;看,即观看电视录像、参观实践教学基地等;说,即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演讲等;写,即写作业、演讲稿、小论文和调查报告等。这一模式使思修课教学内容更丰富,形式更多样,学生参与兴趣更浓。2.2.3多媒体教学模式现我院思修课已全部实行了多媒体教学。教师在电子课件制作中自己动手,各显其能,同时积极借鉴他人好的方法、经验,提高电子课件制作水平。事实证明,多媒体教学图文并茂、声画结合,教学效果理想,学生反映良好。2.2.4实践教学模式即走出课堂,走向社会,开辟第二课堂。实践教学要与学院团委、学生处、院(系)学生会、学生社团等配合,利用第二课堂,组织学生参观学习,开展多种活动,既充实了思修课实践教学内容,又加深了学生对理论内容的理解,增强了教学针对性和吸引力。如我院已建立甘肃省博物馆、八路军驻兰办事处纪念馆、兰州市烈士陵园、甘肃省第二劳教所、定西市陇西县张家湾九年制学校、第一测绘大队勤务连6个思修课实践教学基地。思修课教师组织学生到烈士陵园扫墓,祭拜革命先烈,参观省博物馆、八路军驻兰办事处纪念馆以及歌颂祖国建设成就的各类展览等。组织学生进行知识竞赛、演讲比赛、辩论赛、爱国歌曲比赛、诗歌比赛等,参加纪念“一二·九”运动、假期“三下乡”活动以及寒暑假社会实践,开展新生军训和军事理论教育,走访教管所、养老院,为抗震救灾捐款等。这些活动内容丰富,既涉及社会热点、焦点问题,也涉及学生人生观、价值观、人格、心理素质、兴趣培养问题,还涉及认识社会,了解社情、民情、国情问题。这些实践教学活动引导学生走出课堂,走出校门,走向社会,使其在实践中拓宽视野,加深对所学理论的理解,从而培养独立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以及增强法律意识、培养社会责任感打下基础。调查发现,思修课实践教学激发了高职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其对思修课教学的满意度,教学效果显著。
作者:高晓丹单位:甘肃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一)初中思想政治的教学观念比较陈旧
对于现在的初中思想政治教学来说,存在着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度和价值观的不到位。在素质教育的今天,新课程改革已经提出了并形成了一系列的正确价值观,但是在实际的过程中,有些思想政治教师却在片面地强调和追求思想政治书本知识上的重要性,对于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意愿,往往会忽视。如果教师要求学生死记硬背的话,大部分的课堂时间都用在了这个上面,通常会带来严重的后果。教师总是会利用大部分的时间给学生讲解,却很少让学生独立思考,忽视了学生的能力培养。这样学生的思维就会受到禁锢,忽视了思想政治教学的基础。
(二)初中思想政治的教学方法比较老化
在新课程标准下,随着现代教学手段的不断普及,以前的填鸭式和满堂灌的现象在有些课堂上仍然会出现。有些教师在享受多媒体带来的便利同时,却不能合理进行利用。如果他们将大量的信息全部倒给学生的话,学生思考的时间比较少,彼此之间不存在交流和互动。有的教师甚至在使用课件时,还会采用全部动画的播放形式,对于初中生来说,对于课堂的秩序和学生的注意力都不利。长期下去,学生的兴趣点就会转移,不能恰当地刺激学生的感官,使多媒体起不到有利的作用。
二、初中思想政治教学策略
(一)通过时事政治的介绍,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和以前的思想政治课相对,学生更加喜欢新闻事件的发生。如果在授课的过程中能给学生加入一些时政新闻,学生的听课积极性就会提高。在学生关注时事政治的时候,可以把话题再转到思想政治教学内容上来,实现教学目标的最优化。将教学内容和时事政治相结合,一方面可以使学生开阔眼界,另一方面还能增强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总之,如果单靠教师在课堂上的讲授是无济于事的,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得不到提高,学生就接受不到学习的知识。当然,如果能给学生组织以新闻会的形式学习,学生通过演讲让其他人对其做出评论,学生的表达能力也能得到提高。
(二)通过安排教学活动,促进学生的合作性学习
合作学习对于初中思想政治教学课程是一种比较重要的教学方法,通常可以通过让教师和学生进行合作和分组,来完成学习目标的实现。合作学习是以教师的主导作用为依托,使学生能在彼此的活动和总结中,学到知识,得到良好的学习效果。在合作性学习中,只要是参与其中的学生都能受益,因为合作学习的目的就是要让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提高自己的求知欲和人际交往能力。在思想政治教学的合作学习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分组,让小组内的成员通过搜集相关的材料,并对其进行整理。在这个过程中,组内的成员肯定是要交流和讨论的,这样不仅实现了资源的共享,还使每一个学生发挥了自己的长处。
(三)合理地安排思想政治的复习进度
复习对于初中思想政治教学来说起着相当重要的影响和作用,复习的进度安排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复习方法的运用。如果教学在带领学生复习的过程中,能按照一个合理可行的方法来进行,学生的在正确的复习方法下就能学到很多知识,并将其记牢。另外,思想政治课的考核比较重视基础知识,可以说,在基础知识的学习中,要能培养学生的完整课程知识掌握能力,锻炼学生的思维方法。同时,还应该注意,政治的学习应该比较注重社会的实践,复习不能只关注课本的学习,要能从课堂延伸到实际的生活中去,在关注热点的同时,将课本的知识和热点相结合,加强知识的融会贯通。另外,教师应该不断提高学生的知识能力,使其能在长期的学习中,将知识结合起来,理解透彻。教师应该在引导学生学习的过程中,遵循学生的思维规律,从而完成知识的体系归纳。
三、结束语
一、着眼四个环节,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1.钻研教材,把握特点。思想品德新教材突出时代特点,把“五爱”教育作为教学基本内容。课文图文并茂,生动活泼,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实践性为一体。教师必须认真钻研教材,把握特点,选择教法,有效地“导学”,以取得最佳教学效果。
2.提高认知,发展思维。教师“闻道在先”。教师主导的首要问题在于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引导学生判别是非、善恶、美丑,促进学生道德思维发展。
以事明理是思想品德课教学的重要原则,教师应精心设计教学活动,开启学生求知明理的动机,引导学生探究图文中蕴含的道理,鼓励学生独特的见解,让学生感受道德思维发展的乐趣。
3.创设情景,激感。激发培养情感,是教师主导作用的关键所在。教师在教学中,一要自己对生活充满希望,以自己对党、对祖国、对他人的情和爱,移情于教,作用于学生;二要善于创设教学情景,激发兴趣情感,以情载理,以情育人。
4.联系实际,指导行为。思想品德课要着眼落实教学生学会做人。教师应贯彻知行统一原则,联系社会生活和学生的具体表现,在行为习惯培养上,给予具体的指导,让学生对照道德规范,既知道“为什么”,又知道“怎么做”。教师还应严格要求自己,处处以身作则,在道德行为上为学生作出示范,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榜样主导作用。
二、遵循五个原则,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1.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在教学中,教师必须建立相互平等、相互尊重、共同配合的师生关系,让学生主动地参与课前准备活动、课堂教学活动、课后延伸教育活动。只有使学生积极投入教学全过程,成为受教育的主体,才能使教育转化为自我教育,使品德心理内化成为可能。
2.让学生自主评价。小学生有了一定认知基础,能对事物作初步的分析、推理、判断和评价。教学中,应该让所有学生参与评价,通过自我评价、相互评价,共同提高道德判断和道德评价能力,增强道德规范自我约束力。
3.让学生自主体验。良好品德心理和品德行为的形成,光靠个人经验不行,还必须使学生集体都获得经验。在教学中,应该让全体学生动脑、动口、动手参与情感体验、行为体验,获得体会,从而丰富和加强内心体验。
4.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思想品德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尤其要多关心后进生,注意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善于发现他们优点。如让他们多一点发言机会,多一些活动机会,对他们的点滴进步多加肯定鼓励,对他们不足之处多加热情帮助。只有这样,才能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发展。
5.发挥学生榜样的作用。学生中的优秀典型是学生最熟悉的榜样,是全体学生观察分析良好行为的活榜样。思想品德课教学要联系教学内容,发挥学生活榜样的教育作用,引导学生分析身边的活榜样。除了要联系典型活榜样,还要善于发现每个学生身上的点滴好榜样,让学生感受到:人人都有好榜样,处处都有活榜样。
三、把握三个方面,使课堂教学形成训练主线
1.知情意行整体训练。在小学生的思想品德形成发展中,知情意行是互相联系、互相影响、互相渗透的。思想品德课教学要根据教学内容要求,把说理训练、育情训练、导行训练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形成具有特定内容、由浅入深、有机联系的一条训练主线。在训练主线的具体环节中,应有所侧重。如,说理型课文则侧重于说理训练,导行型课文则侧重于导行训练。只有形成整体有机的训练主线,把思想品德课上成训练课,才能使学生在具体生动的教学训练中,发展道德思维能力。规范日常行为习惯。
一、用规则约束的方法
有些初中学生愿意培养出良好的心惯,可是他们不了解什么是良好的行为习惯,如果学生不了解行为习惯培养的方向,他们就不知道应该如何培养自己的行为习惯。初中思想品德教师要让学生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就要给予学生一套规则,让学生以此规则为方向约束自己的行为习惯。良好的行为习惯规则可用文字语言记载,也可用非文字语言记载。
一般来说,文字语言记载应当记载一些非常重要的行为习惯,这些行为习惯与学生的生命、前途息息相关,使用文字的方式记载,是要让学生牢牢记住这些规则,不可随便轻忽。比如初中思想品德教师要引导学生不要违反交通法规,思想品德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看多媒体视频,让学生了解到轻忽生命安全、违反交通规则带来的种种悲剧;思想品德教师可引导学生了解、香烟、酒精的危害,让初中生了解到一旦沾染,将是自己个人和家庭的终生悲剧;香烟的毒性虽然貌似虽然没有那样可怕,然而长期抽烟会让肺部受剧烈的伤害,从此可能染上不能治愈的疾病;教师可以让学生了解到人体内酒精含量过多,控制力会下降,反应会变迟钝,很可能会造成各种悲剧等。教师只有让学生真正的理解文字规则中的内容,才能让学生愿意自主的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
另一部分的行为习惯是比较微小的,且应该怎样遵守这些规则可以因人而异的,这些规则就不宜用文字规则强制学生遵守,然而教师要引导学生理解到遵守这些规则将让学生终生受益。比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看多媒体视频,让学生理解到人和人之间智商的差距并不明显,而有些人能得到社会的接纳、容易获得他人的帮助、容易在工作和学习中取得成果是因为他们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像有些学生在学习时,没有及时整理自己文具的习惯,他们觉得爱不爱收拾自己的学习用具是自己的事,谁也管不着,可是教师可以让学生看到,一个人如果能够把自己收拾干净,把周围的环境收捡得整洁,会给人一种这人做事不马虎、很负责任的感觉,这样的人与人相处时就容易被人接纳,反之会导致别人内心产生不良的印象。教师如果能够引导学生理解到自己是否被人喜欢与自己是否拥有良好的行为习惯有关,学生就会思考自己要遵守一些无文字记载的规则。
二、用文化薰陶的方法
如果教师一味的用规则强制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学生有可能会觉得自己的行为受到了限制,他们不会愿意自觉的遵守这些行为习惯,为了让学生愿意发自内心的遵守良好的行为习惯,教师要用文化薰陶的方法让学生自觉的遵守良好的行为习惯。教师可以用树立模范的薰陶方式完成文化薰陶。首先,教师要以自己为模范,自己先遵守良好的行为习惯。
教师在上课以前要主动与学生相互问候、教师要做到遵守信用、教师要自己整理好自己的周围环境。如果教师能够自觉的遵守良好的行为习惯,学生将会被教师的道德品质感染,他们会愿意以教师为模范自觉的遵守良好的行为习惯,否则,学生会认为教师说教那么多,他们自己都不做,可见遵守良好的行为习惯并不重要。其次,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拓展社会知识。让学生感受到拥有良好的行为习惯能提高一个人的综合素质。
比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看日剧的时候,让学生看到在日本,每一个低年级的学生进入学校以后,要做打杂的工作。很多学生不乐意做这类工作,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意识到让新生做打杂的工作并不是欺负新生,而是要让新生有开始学习就是要吃苦的觉悟。让新生打扫卫生只是一种教育新生的形式,新生需要意识到自己既然要开始学习,就要以吃苦的态度面对学习、以谦虚的态度面对他人。
三、总结
如果学生能够受到各种文化的薰陶,他们就会意识到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性,他们就会愿意自主的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
作者:李朝宝 单位:宿迁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南蔡实验学校
每个人都会有闪光点,都渴望得到别人的肯定与鼓励,作为学生,则更是渴望教师对自己的激励与赞赏。所以每当受到老师的夸奖,学生通常会积极性高涨,更加热情地投入到学习中去。所以,我们在教学中,就应该善于看到学生的闪光点,肯定学生的进步,对学生多加表扬,给他们机会表现自己,帮他们树立自信心,使他们产生成就感。比如,一次漂亮的回答,一次考试的进步,一个礼貌的行为……都可以成为我们夸奖学生的契机,我们在夸奖学生的同时,也激励了其他同学,使课堂上形成一种良好的氛围,人人争先,共同进步。
二、提升教师自身素质与人格魅力
人格魅力是教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人格魅力就是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对学生身心发展有直接而显著影响的品质。作为一名政治教师,更是要以高尚的人格魅力影响激励学生。试想,如果作为担负提高学生思想政治水平重任的思想政治教师自身都不具备良好的品行、良好的素质和崇高的人格魅力,又如何去教学生塑造自己的健康人格呢?所以,教师要想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着眼于受教育者未来的发展,当务之急是要提高自己的素质,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对学生施以潜移默化的影响。笔者认为,思想政治教师应该从以下几方面提升自我:
1.爱岗敬业。
对于所有从业人员而言,爱岗敬业都是最基本的一项素质,是人们都需要遵守的职业道德,作为教书育人的教师,则更需要爱岗敬业,认真对待自己的职业和自己的学生。2.文明守礼。很大程度上,思想政治是教人文明礼仪的重要载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如果教师做不到文明守礼,就无法要求学生文明守礼。
3.具有坚定执着的信念。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期基认为:“教师的信念——这是学校里最宝贵的东西。”只有教师坚守信念,不随波逐流,学生才不会迷失,不会动摇。“亲其师,信其道”。只有具备以上几点素质,教师才会具有人格魅力,才能以自身的人格魅力去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信其道”。
三、注重师生互动与交流
课堂不是教师一个人的课堂,也不是某一名学生的课堂,而是师生互动的课堂,是属于所有人的课堂。新课程改革对教学的定义有了根本性的变化:“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是交往、互动。”新课程改革把教学的实质定义为交往、互动。教学过程的交往、互动,意味着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真正把教学看作是师生共渡的生命历程,共创的美好体验,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只有这样,学生才能通过与他人的互动而激起学习积极性,全身心地投入到思想政治教学中来。
四、以丰富多彩的活动来激发学生积极性
传统的政治课之所以气氛沉闷,枯燥无味,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课堂形式单一,老师一味地讲,学生一味地听,老师演“独角戏”。试想,这种满堂灌的课堂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吗?能使学生喜欢吗?当然不能。学生正处于求新求异的年龄,他们永远都喜欢动的、活的,而不喜欢静的、沉闷的,所以课堂形式必须要加以改变。对此,新课程改革强调从教学方法上加强活动课教学环节,有意识地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比如,在针对“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这一重点、难点内容时,就可以采取课堂辩论的形式,让学生参与其中,引导他们自己得出正确结论,这比直接讲授的效果要好得多。此外,许多学生对时事政治比较感兴趣,教师可以布置学生每日看新闻,每节课抽5分钟时间中一位同学以新闻会的形式向大家谈谈自己的观点,其他同学也可以发表自己的观点。这不仅让学生了解了国内外的时事新闻,锻炼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而且让每一位同学参与其中,突出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除此之外,政治课的实践活动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如:让学生查资料、分享成果、分组讨论……通过这些让学生亲自参与的教学实践活动让学生加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学会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各种社会问题及社会现象。这些活动让教学从课内延续到了课外,使学生积极性不减,兴趣保持。
五、结语
关键词:高中思想政治课;分层次教学;基本要求
现实和理论告诉我们,人与人之间存在着差异。这种差异不仅表现在先天遗传的差异,也表现在后天发展的差异。从总体上看,人的生理遗传方面的差异不是很大,但他们在后天发展过程中的素质的差异是十分显著的。学生也不例外,他们在智力、健康状况、情绪意志、社会适应、动手能力等方面,是千差万别,参差不齐的。这些差异在不同程度上直接和间接地对教学效果产生影响。分层次教学是真正面向全体学生,实施素质教育,优化课堂教学的一种崭新的教学策略。
一、分层次教学的实质及指导思想
分层次教学,是指根据受教育者的个体差异,对其进行分类排队,按照由高到低的顺序将其划分为不同的层次,针对每个层次的不同特点,因材施教,借以实现既定的人才培养目标的教学方式。分层次教学的实质就是在集体教学的框架中进行个别教学。
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承认学生的差异,适应学生的差异,满足存在差异学生的要求,改变大一统的教学模式。学生的差异由各自的成长环境、心理发展水平、思维能力等因素决定的,教师应最大限度地了解学生,开发学生的潜能,促进全体学生的共同发展。教师的教,要以学生的学为风向标,以学生的实际状况和差异制定教学目标、选择教学内容、进行教学设计、选择教学途径和方法,客观有效地进行教学评价。
思想政治课的分层次教学并非根据成绩划分,而是根据学生的政治基础、爱好程度以及学习、分析政治问题的能力作为标准,根据学生的认识水平划分为不同的阶段。
二、分层次教学的理论及现实依据
1.因材施教原则。源于孔子提出的“因材施教”,它的灵魂也在于“因材施教”。学生在生理发展和心理特征等方面客观存在差异性,特别是心理方面的智力、兴趣、爱好等因素表现的差异更为明显。个体与个体之间既有差异性,又有共同性,把某些方面相类似的学生划归同一层次,既可照顾学生个体间存在的差异性,避免不分对象的“一刀切”弊端,又可把因材施教提高到可操作水平。
2.原苏联教育家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认为,每个学生都存在着两种发展水平,一是现有水平,二是潜在水平,它们之间的区域被称为“最近发展区”。教学只有从这两种水平的个体差异出发,把最近发展区转化为现有发展水平,并不断创造出更高水平的最近发展区,才能促进学生的发展。
3.当代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教育家布卢姆提出的掌握学习理论认为:“只要在提供恰当的材料和进行教学的同时每个学生提供适度的帮助和充分的时间,几乎所有的学生都能完成学习任务或达到规定的学习目标。”
4.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与素质教育中有关理论。素质教育中的面向全体,正是面向有差异的每一个个体,根据不同学生的实际,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实施素质教育,目的是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与“应试教育”不同,素质教育的教育教学质量观的立足点是要充分考虑如何更好满足未来社会发展以及学生全面发展和长远发展的需要。
三、高中思想政治课分层次教学的原则和方法
思想政治课是有别于其他知识性较强的学科,它既要教给学生基本知识和原理,又要在此基础上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更重要的是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觉悟和思想认识水平。在具体的教学过程当中,又不能单独地从知识的掌握程度来评价学生,而要把学习文化知识和提高认识水平紧密结合起来,重点放在学生的思想表现和实际行动上。在教会学生懂得做人的道理后,使学生更进一步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力争使每位同学都有不同程度的进步。所以,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分层次教学应注意把握一定的原则和方法。
(一)原则
1.实事求是的原则。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承认学生的差异,并尊重学生的不同需要与选择。充分了解学生和教学状况,以便开展工作。
2.鼓励原则。层次不代表着优与良,目的是让不同的学生适应不同的学习。因此在教学中找出学生的进步点,创设成功机会,激发学生积极向上的动机与行为,并在层次流动中把握好学生的心理。
3.最优化原则。即教学目标的制定、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内容的筹划、教学进度的安排、教学评价的策略也要按层次进行,实现最优化,充分发展学生的强势智慧。
(二)方法
1.学生的层次化
根据学生的政治基础、学习能力、学习动机、学习热情及自己的要求、学校的实际等诸多方面的因索,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可粗略地将学生按教学目标分为三个层次。A层要求学生熟练掌握知识,并能作出归纳和总结,自觉建构新旧知识的联系,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和网络在适当的时候能做到知识的迁移,并自觉运用所学知识联系实际解决实际问题,并能做到自主预习、复习,运用相关知识获取新知识。B层要求学生掌握大纲规定知识内容,独立完成练习,有提高的潜质。C层是能基本上掌握大纲规定内容,课后能复习,补充基础。
当然,目标是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作出调整的,学生也是不断地动态流动的。要求三层目标之间相辅相成,同时不同层次的学生之间也要相互帮助、相互沟通。教师也要发挥其作用,在教学的过程中,对学生的知识层面、小组的搭配,进行动态的把握,视发展情况及时调整,以激励学生不断竞争向上,但同时要注意不可调整过频…。需要注意的是,要坚持尊重学生,本着师生磋商的态度,实行动态管理,同时选择要体现双向性和民主性。学生从实际出发选择自己需要的老师,前提是对老师的熟悉和了解。
2.教学环节的层次化
(1)教学目标的分层。教学目标是分层次的依据,也是教师授课的依据。教师在精心钻研教学大纲、教材,细致了解学生的基础上,为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力所能及的教学目标,量身定做,让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达标的喜悦。当然,在具体制定达标要求时,要注意认知、情感和技巧相结合。对于教学大纲基本要求中的“识记”部分,必须要求每个学生都掌握,而对于能力要求较高的理解、应用部分,则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设置不同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提问。
(2)课堂教学过程的分层。课堂教学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双向交流过程,也是教学活动完成的主要阶段。安排内容时要以B层学生为基准,同时兼顾两头,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安排好难易比例,及时有效地掌控课堂。过难的题可以不讲,稍有难度的题可放在最后讲,作为调味料,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问题设置的梯度要讲求科学性,层次落差不宜太大,保证A层听课不等待,c层基本能听懂,B层难题够得着,易题增加自信心。使A层吃得饱,B层吃得好,C层吃得了。让不同层次都体会到成功,有所收获。
(3)考核及评价标准的分层。在考试内容试题的设计上,也要充分体现层次性。同一试卷设置不同难度的试题,学生按规定要求自主选择完成,或在试卷上规定不同层次学生所要完成的部分。并对学生的考试成绩做跟踪记录。每个人的评价不是通过整体来衡量,而是与学生自己的成长相比较。因此,评价标准应根据具体情况而定。这样对学生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能更有效地、科学地激励个人的发展。
四、分层次教学的效果及注意事项
分层次教学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体现了新课程改革趋势下教师的作用,运用梯度教学,提高了学习效率,节约了教育资源。使教育对象更全面,教学目标更明确,教学计划更同步、教学结构更优化。充分发掘学生的智力和非智力因素,开发各层次学生的潜在能力,促进全面发展,使培养的人才更适应社会和国家的需要。
这一类“辨析型”课文,虽然数量很少,但在培养和锻炼学生的自我教育,体现德育的针对性方面有十重要的意义,必须引起我们的重视。由于“辨析型”课文内容和形式的特殊性,教学起来颇难把握,因此有必要对“辨析型”课文教学结构作一些探讨。我们在实践中总结出一个三步教学结构,即将“辨析型”课文的课堂教学分解为“感知课文----辨析明理----巩固认识”三个步骤来进行,每一步都有特定的目的和方法,现简要介绍如下。
一、感知课文
这一步的目的是让学生充分感知课文,明确课文所提出的问题,即解决一节课的材料和问题“是什么”的问题,为学生下一步的辨析明理打好基矗常用的感知课文的方法有:
1、指导阅读法
让学生自己阅读课文,直接感知课文材料,教师只作必要的提示和指导。这种方法适用于高年级中比较浅显的课文。如教第9册第9课《真正的好朋友》,教师可放手让学生自己阅读课文,只提示学生注意:(1)从哪儿可以看出王宇和丁杰是好朋友?(2)丁杰为什么为王宇的事发愁呢?引导学生充分感知课文内容。
2、创设情景法
根据课文内容创设情景,让学生身临其境,切实体会课文内容,充分感知课文。这种方法适用于比较复杂的课文,特别是中低年级学生难以理解的课文。如教第5册第7课《要勇敢,不蛮于》,&127;教师可利用幻灯、挂图、录音等手段创设情景:&127;小松逞能捅掉了马蜂窝,引得马蜂到处乱飞,小松急忙捂着脑袋跑,没有被马蜂蜇着;而小勇跑开后又跑回去,一边用身体护着小刚,一边脱下上衣,拼命抽打追来的马蜂,结果,小勇的身上、脸上还是被蜇了好几下,疼得他直掉眼泪。
使学生通过视(小松等的行为)、听(小松等的对话以及马蜂乱飞的“嗡嗡”的声音),切身体验课文所讲的故事,充分感知课文。
3、讲授法
指教师对课文作必要的讲解。这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方法,比较适用于带抽象性的课文,如教第11册第9课《<盲人摸象>&127;的启示》,教师可简要讲述《盲人摸象》的寓言,然后由此引发到现实生活中,激发学生的求异思维,&127;加深学生对课文的感知和理解。
二、辨析明理
这一步是在上一步学生充分感知课文的基础上,对课文内容追根究底,目的是对课文中所提出的问题作出解答。要通过讨论、辨析等,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启发学生的发散思维,&127;逐步解决学生头脑中“为什么”的疑问,使学生明白道理。常用的辨析明理的方法有:
1、集中讨论
就课文所提出的问题,让学生自由发表意见,使学生通过对不同发言的比较、归纳,得出正确的结论,达到让学生明理的目的。如教第8册第7课《接受别人的意见要虚心》,在学生感知课文后,可让学生讨论:读了这篇寓言故事,你有什么想法?它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再在学生自由发言的基础上启发学生归纳、总结,从而使学生懂得一个人的进步离不开别人的帮助,教育学生要虚心接受别人的意见。
2、分组讨论
一般按4至6人力一组将学生分成若干组,以组为单位对课文所提出的问题展开讨论,形成各组意见,再在全班交流,逐步归结为统一的认识,使学生明白事理。如教第9册第7课《有事大家商量》,在学生感知课文后,可让学生分组讨论:读了这封小队长的来信,&127;你能看出他们的小队在这件事上有什么问题吗?假如你是知心姐姐,要对小队长和队员们说些什么呢?在各组统一认识后再在全班交流,逐步形成全班的统一认识。这种做法本身就是对学生进行民主生活的教育,通过分组讨论和全班交流,使学生懂得集体的事应该由大家商量着办,学会商量事情。
3、同座议论
指同座的两位同学互相交流意见,以便于每位同学检查和修正自己的看法。
这种方法多用于比较浅显的问题。如教第10册第2课《宽厚待人》,在学生感知课文后,可就课文末尾提出的问题“同学们,你们对这个问题是怎样看的呢?”
让学生同座议论,互相检查和修正自己的看法,达到自己教育自己、主动地明白道理的目的。
三、巩固认识
这一步是在学生辨析明理的基础上,及时巩固学生的正确认识,不失时机地诱导学生运用正确的观点,指导和强化学生的道德行为,即解决“怎么做”的问题。常用的巩固认识的方法有:
1、演绎法
将学生明白的道理落实到具体的行动之中,理论联系实际,促进学生更深刻地理解道理。如教第8地第7课《接受别人的意见要虚心》,在让学生辨析明理后可让学生举例说说虚心接受别人的意见有什么好处,不接受别人的意见有什么害处,进一步深化学生“接受别人的意见要虚心”的认识。
2、设置疑难法
设置与课文内容相关的疑难问题,激发学生根据自己所明白的道理来解决疑难,以巩固学生的正确认识。如教第9册第9课《真正的好朋友》,在学生辨析明理后,教师可给学生设置疑难;你和好朋友是怎样互相帮助的?发现好朋友做了错事,你是怎样想,怎样做的?被励学生运用所明白的道理来克服疑难,从而深化和巩固学生的认识。
3、指导实践法
在学生明白道理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开展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指导学生的道德行为,也是对学生道德认识的巩固。如教第9册第7课《有事大家商量》,在学生辨析明理后,教师可给学生布置一项任务:最近学校号召各班都要建立图书角,我们班的图书角应该怎样建?这件事情由谁来决定?怎么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