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专业课学习

专业课学习

时间:2022-08-02 01:37:42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专业课学习,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专业课学习

第1篇

[关键词]中职 平等 赏识 情感 兴趣

中图分类号:B84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40-0228-02

要想取得怎样的教学效果,取决于老师自己,只要老师希望向好的方向发展并且付诸行动,总能或多或少的取得进步,对那些在普通人眼中成绩差、习惯坏、态度差的中职学生来说同样适用。本人认为要提高中职学生的专业兴趣,教师应该改变态度,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激发和培养学生的求知欲,这对于促进学习效果、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及全面提高教学质量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培养感情、师生和谐相处

1.民主和平等的对待学生,让学生接受老师

我们是一个传统守旧的社会,师道的尊严历来受到全社会的保障,在这样的社会思潮影响下,自古以来奉行严师出高徒,老师对学生的教导是各行其道,但是大抵不外乎精神折磨、言语恐吓,更有甚者外加体罚。二十年前在高中时期的我也曾被老学究骂了“”,当时真是想找块地钻进去,无脸见人。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的老师已经不能用这些方法对付学生了,于是乎感觉大厦将倾,不知如何是好,于是语言、行为和心理歧视应运而生,并美其名曰“因材施教”,试想一个不能平等和民主对待学生的老师,怎么会有学生信任他?只是老师一言堂、学生不能与老师交流互动的课哪里还有生机可言?当我们不是高高在上的时候,他们会从心里接受我们。

职业学校的学生学习成绩差点、习惯散漫点,可是他们也是人,并且是未成年人,作为教师该把它们当人看,尊重、理解并且爱护他们都是我们作为人类灵魂工程师的本分。可惜我们很多老师到现在还没认识这一点,更不要说兢兢业业的履行职业操守。

2.赏识学生,使他们产生心理认同感

每个人身上都有闪光点,中职的学生也不例外,他们有的很礼貌、有的擅长绘画、有的擅长街舞、有的文笔流畅、有的卫生习惯特好,如果我们教师能发现他(她)们的美并且在公开的场合毫不吝啬的表达出来,对于提高学生积极性、促进和谐师生关系、活跃教学气氛将会起到十分关键的作用。

有一次上课的时候,有位同学在看英语书(时逢公共英语等级考试临近),虽然当时也希望他们上课专心听讲,但是一方面他没有违纪,而且公共英语等级考试确实很重要,更重要的是我不能在全体学生面前失去尊严和他们对我的信任,于是仍然鼓励:“哇,太努力了,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啊”。从此后,那位学生很认真的听我的课。另一次,在教室内书本落地,一位女生离席帮忙拾起,马上赞赏:“谢谢,这孩子,我喜欢。”到现在该生还经常和我保持联系。

3.情感互动,使学生欣赏和期待老师

一张脸和蔼可亲、笑意盈盈,看来如沐春风,不用说学生一定喜欢;另一个愁眉苦脸、苦大仇深,看上去冷若冰霜。即使你内心激情似火,学生也不会领情。教学就是要拨动学生的心弦,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仅是简单的启发和我教你学,而是教与学双方做到和谐的交流,方能教学相长。教师引导学生,学生也能推动教师,教师得心应手,学生也如鱼得水,双方都其乐融融、和谐共进。2008年一个春天的早晨,在我踏上教师岗位半年之际,有一天下课的时候,物流06301班一位学生说了一句话“这才叫上课”,简单的几个字让我心花怒放!

在民主、平等、赏识的教学氛围中,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读书,变“要我学 ”为“我愿学 ”。在和谐的氛围中,教师心灵也得到了升华,从而也更愿意付出。

二、齐头并进,激发和培养学生兴趣

中国人向来不讲究职业规划,孩子喜欢什么、对什么感兴趣从来鲜人问津,更不要说培养他们的兴趣爱好了。一旦初中毕业成绩不理想,父母心如死灰的同时直接把孩子送职校。这样造成我们的中职学生一方面不知道自己的兴趣点在哪,另一方面长期以来被压抑着,有点破罐破摔的感觉,进入职校也没有学习的心思,反正在过去的中小学过程中也没几个人正眼瞧他。为此,作为职校教师,尤其是专业教师,想培养学生的兴趣点难度比较大,但并不是没办法。我认为可以从如下方面着手中

1.教师充分备课、深入浅出。

现在的中职教师任务都很繁重,面对一群兴趣不大的同学,原本的一点激情估计也丧失殆尽,时间和精神都可能导致教师备课马虎、没吃透教材,对于自己都不熟练的东西怎么可能让这群不谙世事的孩子听明白呢?再说了现在的教材也是纸上谈兵,很多直接参照本科教材简化而来,理论居多而难度很大,真正适合中职学生的教材少之又少。其实我们中职学生的培养目标与大学生完全不同,中职生需要的是动手和操作能力,不需要太多系统和理论性的知识,更何况中职生的年龄普遍偏小,对社会生活中的很多事情也没接触过,理解力很有限,所以专业教师该认真备课,上课时务必深入浅出,将书本中的难点和重点讲透讲明白。如果教师备课不周详,那么上课的时候要么照本宣科,要么不知所云,其结果都是误人子弟,学生也就不可能对该门专业课产生任何的兴趣。

2.创设情境,寻找学生的兴趣点。

社会生活是鲜活的,远比书本枯燥的知识丰富而多彩。讲课的时候如果抛弃书本的ABCD而用活生生的实例作为素材,知识就活了,学生也就找到兴趣点了。以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和社会热点为例讲解书面知识,再难的知识也会通俗易懂。学生学习过程像在听故事,大家都会入迷,兴趣点也就找到了。

本人上《国际货代》这门课时,说到货运的当事人和责任时,举例“刘备成立了一国际货代公司,关羽为开货车的个体司机,张飞为生产铝合金门窗的公司老板,2012年9月1日张飞委托刘备运输铝合金往美国,刘备答应并签订合同,9月4日刘备委托关羽开车将张飞的铝合金从苏州运往上海港。问三人中委托人、人、承运人分别是谁?如果在去上海的途中关羽不慎将货物(铝合金)丢失10件,那刘备是否需要就此对张飞承担责任?”;讲到责任纠纷处理时时这样举例“蔡婷(该班班长)去胡润超市买了一瓶汽水,打开后喝了一口,感觉口味不纯,再一看,发现瓶内有异物,立即感觉恶心,事后深感自己的权利受到侵犯,问蔡可以通过什么方式维护自己的权益?”让大家讨论,结果学生非常活跃,空前积极;再如讲到不可抗力时,用本周一苏州发生的1.9级地震说明发生自然灾害等不可抗力事件时,以目前的科技条件还不能预见、不能避免并且不能克服这些自然灾害带来的损失,因而发生不可抗力可以成为当事人免除责任的事由。

3.多实践互动、少说教。

作为专业教师,我们要注重把书本知识与社会实践相结合,针对中职生的特点和教学目标,设计教学过程和内容。国际货代课程里面的货运流程和单证知识,如提单、装箱单、报关单、发票、空运单填制等,适时开设实践课,让学生实际操作,教师表达能力再强,也不及学生亲自填制效果好,带学生去实训室,利用相关教学软件,进行仿真模拟训练,操作流程和单据的制作全都会了,不需要花多少时间在嘴上。如果没有条件开设实践课,就需要多师生互动、多讨论、多做纸面练习,让学生参与进来,通过互动和讨论,老师能知道学生听课情况、掌握知识情况,为今后改进教学质量提供借鉴。

4.用现代化手段吸引学生。

专业课可以依据教学内容,借助实物、录像、图片、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将教学内容以PPT、三维动画软件等形式表达出来,更受学生欢迎,因为中职生年龄小,更喜欢感性和直观的东西,通过新鲜的手段能提升学生兴趣。如国际货代课程中讲到集装箱航线和空运航空分区时,带好地图或者地球仪,七大洲、四大洋和全球行政区划,一目了然,尽收眼底;讲到集装箱的设备时,如果不能去企业参观的话带好集装箱模型,方便讲解;单证制作没有实训条件的话,可以找照片或者三维动画的方式进行理论讲解,讲完了让学生做些纸头练习,学生方能得要领;PPT、录像、视频和三维动画有色彩和动感,视觉效果大不一样,用这些辅助教学,学生能增加兴趣。创新的脚步该永不停止,这样学生时时感受到新奇,兴趣会持续下去。每天都是老套的东西,时间长了,会审美疲劳。

5.幽默和机智的语言吸引学生。

教学中巧妙地穿插一些诗词、名言、歌谣、歇后语等,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摆脱单纯用理性的说教式语言进行教学带来的枯燥乏味,更重要的是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尤其在学生心理疲劳、注意力分散或心情紧张等情况出现时,及时插入效果最佳。某天下午上课,有位女学生午睡尚未醒过来,起立之后我才发现该生趴在桌子上,说了句“大梦谁先觉,平生我不知。教室冬眠足,窗外日迟迟”,借用诸葛的话引发大笑,又补充一句“暖风熏得美人醉,直把课桌做枕头”,结果全班狂笑;上商品学时讲到肥皂一节,用“看着像块糕,不能用嘴咬,洗衣和洗澡,浑身出白泡”作为导语引导大家进入新课。

我们要积极去思考、积极去尝试、积极去反省,逐步探索出适合自己的教学风格,又能找到学生的兴趣点,这样你教授的知识方能被学生主动接受,学生又从“我愿学”变为“我要学”。

三、课余沟通、巩固和提升学生学习兴趣

中职学生的专注力是有限的,刚开始的时候,新老师的风格、仪态、教法也许相对他来说具有新奇感,有些兴趣,时间长了之后,那些所谓的“差生”新鲜感丧失,也许又会回到以前的状态,开始出现上课不听、睡觉等等现象。为此,需要在做下面的工作:

1.加强私交,以 “情 ”促 学。

对于那些成绩不好和行为习惯较差的学生来说,教师要给予人格和精神鼓励,做精神的“传道士”。传道、授业、解惑作为教师的三大职责,目前主要重视授业,一部分解惑,而完全忽视了传道的功能,当教师用自身的人格深深影响学生时,他们会与老师心心相映。为此,教师要多方了解学生,因材施教,不能疏忽或者遗忘任何一个学生,尤其是困难生。他强烈的感受到教师对他的爱时,他会“舍命陪君子”。

2.评价目标多样化,全面考察学生的学习状况。

学校也应改变以考试分数作为考核的唯一依据的做法,毕竟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满足社会需要的高素质技能操作人才,而不是考试机器。而且职校生中也许有些人上课认真、与老师和谐相处,办事让人放心,除了记忆力和考试能力较差外,处处洋溢着青春的光辉,谁说那样的学生不优秀呢?谁说他们不能成为优秀的工人和技师呢?考试分数不能完全考查学生的能力,已严重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按照目前的状况,学生的成绩不合格率达到30%以上,在评选优秀的时候甚至面临全班无人符合条件的窘境,这样的负面评价机制否定了大多数人的努力和表现,严重伤害了学生的积极性和自尊心。

3.降低课程难度。

前面已经说过,中职教材理论性较强难度大,上课时教师应选取适合中职学生的教材和内容讲解,理论性强、实务中少见的内容可以删除,布置作业要以考察学生的动手能力为主,在降低难度的同时,要注重知识的运用,不走死记硬背或者学术研究的路子。此外,中小学生守则规定学生应“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而我们的教师和家长理解为学生应“自己的事自己做”,以自己本科甚至研究生过来人的身份将书本知识理解为很简单,殊不知对于职校生来讲那是多么大的灾难,完全背离了教育的初衷。

美国著名教育家威廉・亚瑟・沃德说:“平庸的老师传达知识,水平一般的老师解释知识,好的老师演示知识,伟大的老师激励学生去学习知识 ”。我们该微笑多一点、工作细一点、要求低一点,从情感、创新、敬业多方面培养学生兴趣、激励学生成长、引导学生走向成功,全面提升中职专业课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李华君.让兴趣“活”在学生心中[J].师道・教研.2009年第7期.

[2] 黄胜.提高思想政治课教学质量的有效方法[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2年第6卷第26期.

[3] 谢波.改善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学生学习效果的策略[J].考试周刊.2011第55期.

[4] 王宏伟.多样化教法讲活政治课[J].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第3期.

第2篇

【关键词】会计专业课;学习障碍;对策;职业教育

近年来,由于各种原因使得进入职高的生源质量相对较差。其中一大部分新生在专业课的学习中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学习障碍。那么,对这部分学生如何开展教学、如何因材施教、如何引导其克服种种障碍,使其达到可持续发展并最终成为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劳动者的目的呢?笔者在会计课的教学中,经过反复思考,对学生专业课学习的障碍及原因作了分析研究,并由此做出了相应的对策。

一、职高新生会计专业课学习障碍及其形成原因

(一)学习动机与目的不明确、不端正

部分新生,特别是未参加中考进入职高的学生,他们选择职业教育的动机往往带有无奈、随意或无所谓的思想。比如某些学生对所报专业不甚了解,在报读时不能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来确定,而随波逐流;有的学生出于家长的压力,不得不来“混”个文凭;亦有的学生受初中阶段基础课成绩差的影响,抱着消极的态度来对待新课程、新内容的学习。在这些情况下,学生对自己的未来和理想根本就不作过多的考虑,那么对于专业课的学习动机与目的自然就是模糊、迷茫的。

(二)专业课的学习兴趣淡薄

兴趣是学习最好的指导老师。学习兴趣与学习成绩显著相关,学习兴趣高的学生,学习动力大,则可取得优异的成绩。但是多数学生却因以下原因导致学习兴趣不浓厚:

1. 职中学生在逐渐接触《基础会计》、《工业会计》、《财务分析》等专业课以后,渐感抽象的理论多了,能力要求高了。而部分学生由于思想上没有足够的重视,开始跟不上进度,学习中的问题越积越多,成功的体验越来越少,导致学习兴趣逐渐减弱。

2. 缺乏恒心。有些学生因没有吃苦耐劳的精神,没有顽强拼搏的毅力,一遇到困难就退缩,长此下去,就逐渐失去了学习兴趣。如部分学生在刚接触到《基础会计》时,还较有兴趣,但随着会计知识的深度和广度的不断提高、时间的不断推移,部分学生渐渐觉得辛苦,觉得很乏味,不愿意再在专业课上下力气了。

3. 对专业课课程性质的认识过于简单。在报读会计专业的学生中有不少学生选择了“会计”专业,而当问及这些学生为何选择该专业时,有很多同学竟回答是“其他专业我不想学,而这个专业听说不难学”。而一旦学习到《工业会计》课程时才懂得,该专业并非想象中那样易学,还有很多相关知识要学习,从而学习热情大大下降。

(三)没有好的学习方法,学习效率低

这种情况的学生占多数,主要是在初中就没有掌握好的学习方法,进入职中后依旧“我行我素”。经笔者观察,凡没有掌握好的学习方法的新生,大多这些学生惰性大,依赖性强,学习不主动,课前不预习,课后不复习,课内不作笔记,或根本不知如何听课;作业不规范,做作业喜欢抄袭;平时不努力,考试前死记硬背,或想法设法作弊,整个学习过程无计划,无目标,不懂装懂,不愿向老师、同学求教,无学习责任,把学习当成休闲。

(四)缺乏良好的学习心态

表现为学习焦虑紧张,害怕测试考核,特别是操作性强的专业课;情绪惶恐多思、抑郁沉闷,对教师提出的问题虽然思考,但不深刻,对自己的回答信心不足;感情脆弱、意志不坚强,无法经受失败和挫折的考验;学习顺利时,信心十足,但稍有不如意,就消沉自卑,容易丧失进取心和学习兴趣。

二、解决职高新生专业课学习障碍的对策

心理活动是人类活动的基础,无论哪种教育都应以培养和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为前提,以发展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为教育的目标之一,也是素质教育的突破口和关键。专业课教学如何体现这一原则,解决职高新生专业课学习障碍,经过分析,笔者认为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转贴于

(一)为学生确立目标、树立信心,端正其学习方向,增强其学习动机

作为专业课要把动机的培养、激发,强化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在专业课的教学中不仅要从专业课的产生、前景和发展,当前在生产、科研领域的应用等方面入手,而且要让学生认识到专业知识的重要性,学习专业技术的必要性,以及让学生明白他所学专业的内容。如果教学者介绍的内容与学习者的需求结合恰当,就会产生兴趣,就会对专业知识给予关注,慢慢地就养成学习习惯,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

讲专业热点问题,使学生了解专业发展动态,使学生不仅明确从事某类职业的知识技能、具备从事某类职业的态度和行为特征,更为学生今后可持续发展、深造打好基础。如会计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为学生讲解这方面的热点问题,不仅让新生学习兴趣浓厚,更让学生感到专业课的学习与生活实际的应用息息相关。

(二)培养学生学习专业课的兴趣

兴趣这种非智力因素对学生智力因素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学生只有对各门功课产生了兴趣,才能形成学习习惯,把学习搞好。

吃透教材,上好每一节课。专业课教师与学生的第一次接触应重视专业课的入门教学,在课程的绪论部分,要生动讲述该学科的产生、发展、应用及其深远影响。第一印象要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诱导学生探索专业课奥秘的欲望。教学中要给学生惊喜、好奇、实际之感,专业理论要和实践相结合,多联系(下转第192页)(上接第135页)生产实际。

(三)不断根据实际变换教学模式,改进教学方法

新生质量参差不齐,应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研究学生的心理,掌握学生的特点,确定可行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突出教学的重点,突破教学难点,并结合专业课特点,选择学生乐于接受,易于接受的形式进行教学,这关系到专业课的教学效果。在教学中应突出概念、规律的形成过程,把课堂教学的重点由学生记忆现成结论为主转移到引导学生探索问题本身上来。加强实践活动,努力为学生创造良好环境,多开设操作课,并有意识地把部分演示操作改成学生实验,引导学生研究、分析操作过程,培养学生通过观察、探索、实践而寻求到根本规律的良好学习习惯,而且在实践的目的上要有所拓宽,不能仅仅为了根据课本上的理论和范例而要求学生动手操作,应该拓展到发现课本上及课本外的理论和结果。

(四)注重对基础能力水平低的学生的课前和课后的个别辅导

要抓住一切可能的机会帮助他们树立信心,引导他们形成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在教学上应分层次,分层设计课堂提问和阶段性检测试题,让他们都有展示自我,获得成功的机会,让他们多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要善于发掘和利用他们的长处和闪光点,让学生体验到自己的能力、潜力和进步,有助于他们增强学习专业课的信心和兴趣。 参考文献

第3篇

关键词:经济学 学习心理 学习目的

1.引言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体系的进一步完善,促进了我国高校经济学专业的发展。特别是在一些应用型本科,经济学专业普遍开设。本科生除了学习文化基础课外,还要学习多门专业课,如:世界经济概论、货币银行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产业经济学、统计学、经济学说史、国际经济学、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会计学、计量经济学、国际服务贸易、国际市场营销学、世界经济与WTO、现代企业经营、信息经济学、制度经济学、国际金融、经济法、《资本论》选读、福利经济学等等。如何调动学生学习学习专业课的兴趣,成为各个专业教师必须进行研究思考的重要问题。

2.经济学专业学生学习心理特点

经济学专业学生出具备一般青年心理特点外,还据有起独特的学习心理特点。这里说的学习心理,是指在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心理特点。大学生学习心理与大学生校园文化及消费心理密切相关。由于高校对当地经济的促进作用,大学生消费群体一直是研究的焦点,[1]而学习心理的研究相对比较少。经济学专业是一个文、理兼收的学科。学生的综合文化基础比较好,据有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学校目标相对明确。其学习心理特点是:学习目标相对明确;学习动机虽强,但是意志力不够;学习课程往往依据教学要求,自主创新能力有待提高;学习理论迫切与实际应用直接联系,但是苦于无法与现实联系;部分学生学习目标不明确,甚至对持有学习无用论。

3.经济学专业课教学特点

经济学专业较多,以宏观经济学为例,是普通高等学校经济管理及相关专业的一门基础理论课,也是其他经济专业课程的基础,他的理论性比较强,其教学方法不得不以讲授法为主。所以,大部分经济学专业课以讲授为主,实验为辅。虽然,专业课一再强调动手技能的重要性,可是,经济学专业的特点,要求必须注重理论的研究。在教学上,专业课教学普遍受到重视,严格的督导制度,对教学效果的提高据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实验课以项目教学法和任务驱动教学法为主。专业理论课以讲授法为主。在专业课教学中,要求必须有足够的讲授时间,以带动学生的学习注意力。

4.本科生对经济学专业课态度

本科生对经济学专业课的学习态度普遍较好。但是,并不是对每一门专也课都感兴趣。对专业课态度的好坏,既与专业课老师的教学风格有关,也与专业课的特点有关。学生普遍对偏文方面的专业感兴趣,而对偏理方面的专业感到困惑。而在考试中,往往是偏理得专业课分数一般高于偏文的专业课分数。本科生普遍认为专业课的实用性高于文化基础课的实用性,这也是当前部分高校重专业轻文化一个基本原因。通过对经济学专业本科生的询问调查,他们对经济学的前景普遍看好,但是个别学生对就业问题也感到担忧,对专业课的学习效果感觉不理想。

5.学习目的对专业课学习兴趣提高的重要作用

提高本科生对专业课的学习兴趣,专业课教学不但要给出学生明确的学习目标,更要引导学生有一个明确的学习目的。只用目的明确,学习才用方向。本科生毕业面临两个选择,一个是就业,一个是考研。所以,每个专业课教学都应该给学生指出学习本门专业课有什么意思,或者说有什么现实应用价值。这就是给学生以学习动机。对于部分要求考研的学生,专业课教学必须指出学习本门专业课对考研的作用。这也是当前部分学生为考研而考研,忽视部分专业课学习的一个重要原因。为考研而考研的学生一旦失败,往往在就业上比较困难,所以,必须重视各个专业课程对学生就业的促进作用。教师在讲授专业课时,可以以当前经济发展数据等相关新闻报道及相关术语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同时使学生能够直观的看到专业课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另外,也可以采用以下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多用案例,解释深入浅出;任课教师要多读报纸、多浏览新闻,增广见闻;让学生参与进来,提高学生积极性;多媒体教学,适当加入一些视频或者图片。[2]

6.结语

要想提高本科生对专业课的学习兴趣,必须了解学生的学习心理特点,从而改善专业课教学方法,了解学生对专业课的学习态度,通过指出明确的学习目标,让学生自身有明确的学习目的,知道为什么学,学了有什么用,这样,才能更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当然,对于如何提高大学生对经济学专业课的学习兴趣,还要根据具体学生情况,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第4篇

[关键词]良好的师生关系;专业课学习;积极影响

1师生关系的概述

1.1师生关系的本质和内涵

关于师生关系的解释,目前学术界尚未有统一认可的概念。但大多数学者认为师生关系是多种关系的复合的多维结构。孙喜亭认为,师生关系是以教学内容为媒体的“教”与“学”的关系,“教”与“学”的关系是师生关系的规定关系。[1]《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75年)认为师生关系是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包括彼此所处的地位、作用和相互对待的态度等。全国十二所重点师范大学联合编写的《教育学基础》中认为师生关系是指教师和学生在教与学的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是教师和学生为达到教育目标,以各自独特的身份和地位通过教与学的直接交流活动而形成的多性质的、多层次的关系体系。[2]目前这种说法得到更多人的认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教育形式和理念的不断更新,关于师生关系的本质和内涵也有了更新的发展,靳玉乐和张家军认为,理解型的师生关系的本质在与师生通过对话和沟通来加强理解。[3]邵晓枫和廖其发则阐述了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4]师生关系的本质和内涵仍在发展。

1.2良好的师生关系的阐述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国门开放程度不断加深,教育领域也发生着重大的变革。信息化时代下,教师不再是知识的唯一来源,其权威地位受到了挑战。教师角色由传道授业者向合作者、引路者转变。现代良好的师生关系应该是一种和谐共生、相互依存的关系即主体间关系。师生双方主体间性的交往则体现出民主性、交互性和发展性,师生双方在交往中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交流,不断重构原有的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师生双方获得共同的发展,达到“视界融合”。[5]教师和学生作为独立的个体,平等自主的在价值观、人生观等方面进行有效地交流。正如布伯所说“一切真实的生活乃是相遇”。[6]以此来理解师生关系也很恰当,教师和学生只有在思想、情感、行为和价值观等方面相遇即有所碰撞、沟通、融合,两者之间才能达到民主、平等、尊重、自由、合作和创新的师生关系。这种“我”和“你”的关系就是良好的师生关系。

2良好的师生关系对于专业课学习的积极影响

2.1学生主体性的发挥

主体性是指人在实践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能力、作用、地位,即人的自主、主动、能动、自由、有目的地活动的地位和特性。师生关系是双边关系,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是影响教学效果的关键因素。师生间的情绪体验有相互可感性。教师的情绪在课堂上能被学生灵敏地捕捉到并进行主观性的放大,进而影响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专业课实行的是小班教学,教师与学生的交流更为频繁。良好的师生关系对于学生主体性的发挥有着重要的作用。首先,良好的师生关系会促进师生之间情感的沟通,只有情感上达到共鸣,师生之间对事物有着共同的情绪基础,学生才能更好地理解教师所讲的内容。学生所学的知识才能更好地内化,对所学的专业产生兴趣进而提出相应的问题,深化自己的专业结构,真正地掌握课堂知识。其次,良好的师生关系使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人翁意识增强,教师真正地改变自己内心高学生一等的观念,切实将民主、平等、合作理念贯彻在行动中的行为会拉近师生之间心灵的距离,激发学生的质疑与创新精神。

2.2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心理特点。学习动机是激发和维持学习活动的一种内部动力。只有行为能够满足学生“未满足的”的需要,那么该行为才会显得有趣和吸引人。良好的师生关系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师生间和谐的情感交流能提高学生对于专业课的学习期待,提升自我学习的效能,对于自己应当在专业课中达到的水平有更为乐观的认知或者说更为严格的要求。但是,仅仅是学习期待的提高,并不能从根本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谐的师生关系会使学生更加清楚地认识本专业,了解自己以后极有可能从事的职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什么样的知识,这些都会增加学生的学习需要。学习需要提高,学生学习的内部动机才会充足,内部动机是激发和维持学习活动的根本动力。师生间两颗心灵间的互动使教师的人格魅力增加充分地展现出来,大学生处于发展的黄金时期,优秀的教师会成为学生努力成长的方向。“亲其师而信其道也”表明良好的师生关系对于大学生专业课学习的动机激发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2.3学习心理

师生关系是一种心理关系。它是学校中教师与学生之间以情感、认知和行为交往为主要表现形式的心理关系。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过程,师生双方情感以及情绪是相互影响的。具备良好的其内心状态的变化影响着专业课学习效果。师生关系具有动态性,师生间互动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师生间微妙的情绪变化时时都在发生也在时时影响教学的进行。心理状态涉及的方面很多,这里笔者主要讨论专业学习中学生情绪、记忆、思维与师生关系的特点。首先,心境是平静而持久的情绪状态,具有弥漫性。积极向上、乐观的心境可以提高大学生专业课学习的效率,增强学习的信心,始终保持对专业课的好奇,有利于持久稳定学习。师生间情感的交流、良性的互动是学生对于专业课认知更为深入与客观,对专业课的学习更加乐观,有利于使学生在课堂上保持好的心态。教师的肯定与帮助会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快乐,取得成绩后会有成就感,这种成就感会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形成一种良性循环。在这一循环过程中,师生间的良性互动是关键因素。其次,教师的人格魅力以及专业魅力是影响学生专业课注意度的重要因素。最后,思维是人认识事物的高级阶段,间接性和概括性是思维的两个特点。专业课学习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学习的内容,更要求学生有创造思维,培养学生思维的独创性、变通性和流畅性。这要求教师对学生的特点以及兴趣有所了解,能够在不同的情境下针对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做到这一点,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必备前提。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说:“学校里的学习不是毫无热情地把知识从一个头脑装进另一个头脑里,而是师生之间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着心灵接触。”师生间情感的交流,心灵的碰撞对于学生专业课的学习是非常的重要的。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学生主体性的发挥、教学效率的提高、学习动机的激发的重要保证。现代师生关系淡漠疏远,积极重构新型的良好的师生关系对促进高等教育的进一步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孙喜亭.也谈教学中的师生关系[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0(10):37-38.

[2]全国十二所重点师范大学联合编写.教育学基础[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133.

[3]靳玉乐,张家军.论理解型师生关系的建构[J].教育研究,2004(11):57-62.

[4]邵晓枫,廖其发.论和谐师生关系的内涵[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137-141.

第5篇

关键词:物联网专业;学习兴趣度;关联分析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19-0267-02

一、物联网专业课程体系

物联网是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的延伸和发展,促进了互联网的进一步完善。物联网具有信息感知等基本功能,并在感知技术的基础上发展了交互技术,促进了物联网技术的不断成熟。[1]“物联网技术”是湖北工业大学计算机学院在“十三五”规划时期新开设的专业,在2016年学院进一步完善了的“物联网技术专业本科培养方案”,并对物联网专业学生进行导师指导制,在大三以后的学习中按照自己的专业兴趣度选择物联网专业小方向。此次的创新改革体现了将创新性课程且符合信息产业新需求、培养创新性人才等目标。课程创新规划旨在以工程技术为主线,着力提高学生的工程意识、工程素质与工程实践能力,培养能够满足物联网产业未来发展需要、适应和引领未来的物联网发展方向的工程师。[2]

二、关联分析物联网专业的学生数据

关联分析是数据挖掘中十分重要的一种方法,其中Apriori算法作为关联分析的主要应用方法已经十分稳定成熟。Apriori算法的基本思想是:第一步先找出所有的频集,这些项集出现的频繁性至少和预定义的最小支持度一样。然后由频集产生强关联规则,这些规则必须满足最小支持度和最小可信度。接下来使用第一步找到的频集所产生期望的规则,产生只包含集合的项的所有规则,其中每一条规则的右部只有一项,这里采用的是中规则的定义。一旦这些规则被生成,那么只有那些大于用户给定的最小可信度的规则才被留下来。为了生成所有频集,使用了递推的方法。总的来说:首先找出支持度大于最小支持度的项集;然后使用该项集产生的期望规则;接着对项集进行连接、剪枝;最后得出频繁项集。[3-5]当前普遍存在一个现象:大学所培养出来的大学生与企业的期望往往不相符,学生质量在不断下降,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就是学生没有选择好自己的就业方向,不能很好地了解自己。

物联网专业可以大致分为硬件和软件两个方向。为了让学生了解自己适合哪个就业方向,我们可以对学生的各科成绩及科目偏科的方向来进行分析,从数据中找出一些规律,亩指导学生进行对未来就业方向的选择。以下关联分析数据为本校2012级物联网专业的100位同学在大学前两个学年的专业课(C语言,数据结构,数字电路以及模拟电子技术)的原始成绩为研究样本。我们将通过Apriori算法对物联网专业的学生从大一开始的专业课成绩进行分析,帮助他们确定大学后两年的专业侧重方向,在专业课学习中发挥自己最大的兴趣度和能力。经过关联规则的初步分析如表1所示。

支持度计算(设支持度阈值为0.5),support:C语言:11/20=0.55;support:数据结构:15/20=0.75;support:数电:15/20=0.75;support:模电:17/20=0.85;

置信度计算

confidence(模电,C语言)=0.529 confidence(数据结构,C语言)=0.714

confidence(模电,数据结构)=0.706 confidence(数电,C语言)=0.315

confidence(数电,模电)=0.8 confidence(数据结构,数电)=0.311

confidence(模电,数电)=1 confidence(数据结构,模电)=0.414

confidence(C语言,数据结构)=0.72 confidence(C语言,模电)=0.215

confidence(数电,C语言)=0.467

经整理得到表2的结果。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模电和数电关联度比较高,是偏硬件方向的,C语言和数据结构关联度比较高,是偏软件方向的,所以模电和数电成绩相对好的可以选择硬件方向,C语言和数据结构成绩相对较好的同学可以选择软件方向的。

三、结语

当前普遍存在一个现象:大学所培养出来的大学生与企业的期望往往不相符,学生专业知识不符合工作需要,其根本原因在于大多数学生没有选择好自己的方向,学生在大学专业课学习的重要环节不能很好地将自己兴趣度与专业相结合。因此本文使用Apriori算法对物联网专业的学生从大一开始的专业课成绩进行分析,帮助他们确定专业侧重方向,更好地开展专业课学习和创新实践活动,在专业学习中发挥自己最大的兴趣度和能力,成为更加具有竞争力的物联网毕业生。

参考文献:

[1]李宇.探析物联网信息感知与交互技术[J].信息通信,2015,(8):133-133.

[2]吴B,王春枝,叶志伟.面向信息时展的物联网技术课程创新规划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6,(17):233-234.

[3]毛国君,刘椿年.基于项目序列集操作的关联规则挖掘算法[J].计算机学报,2002,25(4):417-422.

[4]毛国君,王实.数据挖掘原理与算法第1版[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5]黄德才.数据仓库与数据挖掘教程[M].清华大学出版社,2016.

Research on Relevance Analysis of Interest Degree of Learning Based on Internet of Things

WU Jun,YE Zhi-wei,ZHONG Xiao-fang

第6篇

关键词:人本主义学习理论;意义学习;实践能力

引言

机电类专业课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过去因实验教学内容与方法陈旧,实践教学条件不完善,实践性环节偏少,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造成学生被动吸收知识,面对实际问题时束手无策。

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重要环节。在市场经济需要高素质工程技术人才的新形势下,有必要对及机电类专业课程的实验教学进行改革,加强学生的工程实践训练,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和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巩固和消化课堂所讲授的理论内容,培养其独立处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使教学质量能较好地适应现代制造业人才培养目标的需要。

1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学习理论是对人的学习心理结构、特点和规律进行研究和揭示的理论。只有把握了学生的学习特点和规律,才能有效地设计教学,才能有效地进行教学实践。

人本主义心理学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兴起于美国的一种心理学思潮,是继行为主义和精神分析的第三大势力,其学习观与教学观深刻地影响了世界范围内的教育改革。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强调意义学习。意义学习是一种使个体的行为、态度、个性以及在未来选择行为方针时发生重大变化的学习,这不仅是一种增长知识的学习,而且是一种与每个人各部分经验都融合在一起的学习。意义学习关注学习内容与个人之间的关系,所以,只有学生具有了学习的中心地位,他才能全身心地参与学习活动,才能自觉地深入地进行学习,才能有意识地进行自我评价,从而使教学活动得以顺利地进行。

2、关于学习的自主性。学习是个人主动发起的(不是被动地等待刺激),学习者内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极为重要。个人对学习的整体投入不仅涉及认知方面,还涉及情感、行为、个性等方面。人的学习以自主学习的潜能发挥为基础,学习过程就是要求知或学习的潜能自主发挥的过程。

3、关于学习的过程与方法。许多意义学习都是在学生实际生活中进行的。学习的内容是学习者自己认为是有意义、有价值的实践、知识和经验。最好和最有效的学习不是学习静止的知识,而是学会如何学习。

2 实验教学改革思路

目前,国内高校普遍侧重书本知识和理论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模式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参与和师生间、学生间的互动很少。欧美高校则将大多数机电类专业课程定位为实验课,强调对学生工程实践能力、交流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等综合素质的培养,教学活动以教师为副、学生为主。学生通过综合型、研究型实验过程中的实验构思、设计、实施和操作环节,掌握课程知识,培养独立思考和动手能力。

从课程内容来看,欧美高校做法更合理,但是,开设实验类课程需要提供良好的开放实验室环境,而目前我国大多数高校的实验室都不具备这种能力。因此,我们借鉴欧美高校在该课程实验教学中的一些较好的做法,以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为基础,实施了 实验教学改革:在教学目标上,我们强调学生个性与创造性的发展;在课程内容上,我们强调学生的直接经验;在教学方法上,我们主张以学生为中心,放手让学生自我选择、自我发现。

3 基于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课程实验教学改革

3.1 建立以学生为主的应用型实验模式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在适当的条件下,每个人所具有的学习、发现、丰富知识与经验的潜能和愿望是能够被释放出来的。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充分肯定了学生的中心地位,这为学生进行有意义的学习创造了条件。因此,我们在进行教学设计时,也要十分重视学生个人意义的学习,信任学生的潜在能力,以他们为中心,激发他们高层次的学习动机。

我们建立了以学生为主的应用型实验模式。在实验的前一周把实验任务书发给学生,任务书中清楚地说明实验目的和要求、可以提供的实验仪器资源、实验注意事项等。学生根据实验任务书写出实验原理、详细的实验步骤并画出实验连线图。实验由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只需强调实验注意事项并适时加以指导。对规定时间内难以完成实验的学生,可插入下一组继续进行,直到完全做好实验。这种实验模式应以学生为主,教师只是起到引导作用,能够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3.2 利用科研项目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创设真实的问题情境是基于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实验教学改革的首要任务。它是一种支持学生进行意义学习的各种真实问题的组合。如果要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学习活动,就必须让学生面临对他们个人有意义的或有关的问题。因此,教师要能发现一些对学生来说是真实的同时又与教学活动相关的问题,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引导学生挑战各种复杂的问题情境。

我们在本课程的实验教学中,结合工程实际和科研项目,提出典型的案例来引出实验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求知欲,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然后积极引导学生带着问题上课,提高学生参与性。在课外,组织成立学习兴趣小组,对该课程感兴趣的学生均可参加。根据科研项目布置难度相对较大的题目,兴趣小组的学生积极参与该题目。因为科研项目课题与应用紧密结合,提倡解决实际问题,任务本身具有挑战性,学生必须亲自探索、研究,依靠自己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因此容易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在科研项目开发中,学生加深了对理论知识的领悟,培养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

3.3 利用虚拟仪器技术完善实验教学条件

与传统教学相比,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强调教师应把大量的时间放在为学生提供学习所需要的各种资源上。因为当学生觉察到某些学习资源与他自己目的有关时,意义学习便可以发生;当某些学习资源有悖于学生自己的看法时,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往往受到抵制。

由于实验条件有限,以往的机电类课程实验教学难以完成一些较复杂的实验,而且某些简单实验完成的效果也不太好,造成了学生在学习这门课时,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相脱节的现象,学生理解这门课程存在一定的困难。为了克服条件建设不足的困难,我们开发了多个基于虚拟仪器技术的多媒体演示实验教程,把虚拟实验室搬进了课堂,便于学生理解抽象的信号分析理论。这样不仅帮助学生在高起点的工程环境中进行综合实验和工程实践训练,又为学生自主设计、制作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同时,这些教学条件的完善也较好地适应了当前科技发展和市场经济对创新型人才的要求,也为培养具有良好工程素质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提供了理想的成才环境。

3.4 提高师资队伍的实验教学能力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追求认知与情感的结合,极力突出情感在教学活动中的作用,以便能形成一种以认知与情感之间的协调活动为主线、以情感作为教学活动的基本动力的教学模式。

实验教学指导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须具有深厚的理论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责任心强,乐于吃苦,具有奉献精神,才能更好地与学生相互认可、互相欣赏,以朋友式的关系进行交往。为进一步提高师资队伍的实验教学能力,一方面,我们鼓励任课教师每年有一定的时间到企事业单位和实践教学基地参加生产、科研活动,进行横向课题研究,促进教师自身必须不断学习、不断实践;另一方面,我们从工矿企业或科研院所聘请了大量有实践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到校兼职,以充实实践教学队伍,促进教学、科研、生产的有机结合。

4 结束语

在当今社会,人们非常强调个人价值的实现,追求以人为本的处世哲学,这给我们教学工作者提出了新的要求。以上几方面是在机电类专业课程实验教学中以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为基础的初步尝试,从教学效果看比较成功。它达到了培养学生基本实验技能和实际动手能力的目的,充分发挥了学生在实验中的主动性,使他们有了较大的思考空间,突出了实验在教学中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杨成.论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在电化教育中的实践与应用[J].电化教育研究,2003(3):58~59.

[2] 喻红,王峻峰.基于案例的工程测试技术基础实验教学[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8(2):104~105.

第7篇

论文摘要:本文以职业学校电工电子类专业的数学教学为例,阐述了数学课在专业课教学中的地位,以及从数学课教学内容的构建和教学形式上体现数学教学的专业特色。

0引言

职业学校教育是以学生就业为导向、能力为本位来组织实施教学的,在进行文化课教学的同时,实施专业理论与专业技能教学,培养有一定专业技能的技术工人。数学作为一门文化基础课,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程度不仅直接反映出一个学校的教学质量,也影响到学生专业课程的学习,同时对学生参加工作以后的学习和发展也有很大的影响。因此在职业学校的数学教学中,既要满足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基本需求,也要为学生的专业课学习准备必需的数学知识,因此职业学校数学教学要紧扣学生所学的专业,即数学教学要突出专业特色。本人认为做好下列几方面工作,便可体现数学教学的专业特色。

1树立数学课教学为专业服务思想

职业学校教育决定数学教学必须具有服务性,因此职业学校的数学教师要牢固树立数学教学为专业服务的指导思想,从教学原则到教学内容都要切实做到为专业课服务。在教学过程中,在不破坏数学的系统性和循序渐进原则的基础上,要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的整合,使得不同专业的学生有不同的数学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切实做到数学课为专业课服务。

职业学校的学生刚入校时,由于专业意识的驱使,学生往往急于学习本专业的知识和技能,使得他们以实用的眼光来看待知识的学习,学习具有选择性,数学教师要抓住这个时机,使数学教学在内容上让学生获得学习专业知识所必需的数学知识,给学生学习专业课带来方便;从方法上拉近与专业课的距离,就可以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课程安排上应注意对专业课的支持性。把数学课安排在专业课之前,使学生先掌握数学工具和方法,以利于专业课学习,如果数学教学经常落后于专业课教学,就会给学生学习专业知识带来很大的不便,就会进一步降低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给数学教学带来困难。因此切实安排好数学课的教学时间至关重要。

2正确把握数学课在专业课教学中的地位

职业教育就是培养学生做事,数学课程在职业教育中的地位取决于数学知识在该专业中的作用以及在专业技能实践中的需要,数学在专业课教学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直接影响着学生的专业课的学习质量;专业课的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对数学有依赖性,离开数学课的密切配合,专业课的教学很难取得满意的效果。

我们应该从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的实践过程中对数学知识的依赖程度来认识数学课程的地位和性质。从专业学习和专业技能实践的角度来看,数学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为学生提供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所必备的数学知识和数学素质,该课程的教学必须服务、服从于专业需要,这就决定数学课是一门预备性、服务性的课程。但是由于职校主要是对学生进行职业技能培养,学生将来从事的是以操作为主的工作,在一些教师和学生的思想上都认为学生学好专业课就行了,从主观上缺乏对数学的重视,没有认清数学对专业课的影响,加上学生在以前中学阶段没有打好基础等因素,使得学生对数学学习不感兴趣,造成学生轻数学课而重专业课的现象,表面上看对专业课有利,实际上却不然。因此,教师和学生必须从思想上认清数学课与专业课的关系,认识到数学课对专业课学习的重要性,努力提高自身的数学水平,为专业课学习打好的基础。

3数学课教学内容的构建应突出专业特色

数学课的教学内容不能认为是教学材料的简单堆砌。科学的教学内容体系应该是在选取内容、组织方式和阐释的观点、方法等方面都将使学生对数学的认识和理解产生较大的影响。例如,职校电工电子类专业的数学教学应该从数学的基本常识、电工电子技术基础课和专业课的实际需要来选编适合职校层次学生学习的必要内容。劳动和社会保障出版社出版了全国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数学》通用教材,上册是所有专业通用,是职校学生在校期间所必备的基本数学知识,下册是与电工电子类专业相结合部分。这套教材基本符合了够用、与专业结合的大原则,但在具体上课过程中还要灵活应用,对教材进行适当整合。如:针对教材下册可作如下整合:在第一章三角函数及其应用中,1.1诱导公式,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公式,不做过难得要求。1.2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只要求学生会用公式即可。1.3正弦型曲线与正弦量,需要结合上册3.3三角函数的图像和性质,重点讲解振幅、周期、频率、初相、相位、相位差等概念,同时五点作图法画正弦曲线也非常重要,这些为今后学习单相、三相交流电打下基础;在第二章复数中,2.1复数的概念,2.2复数的几何表示,2.3复数的三种表示形式,2.6正弦量的复数表示需要重点讲解,为今后交流电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在第三章逻辑代数基础中,由于该章内容相对独立,可以放在脉冲与数字电路专业课中进行教学。4数学课在教学形式上要突出专业特色

第8篇

关键词 构建 专业教师 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71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7-0066-02

农村、农民子弟、农村教育、农村中等职业教育是我国社会二元结构的一个特殊群体。农村中等职业教育先天不足,后天失调,无论是硬件建设,还是软件投入,都不能与城市和沿海发达地区相提并论。尤其是专业课教师的招聘与培养,是困扰农村中等职业学校提高教学质量,进一步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

那么,怎样才能构建符合农村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课教师的培养模式呢?

一、实施“导师制”,加强校本教研工作

开展“导师制”活动,聘请社会上的高级技工、能工巧匠,作为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师,学校与该师傅签订帮教协议,学校实作专业课教师跟师傅学习,或专业课教师挤时间去请教师傅,主动学习。比如汽车修理与应用的专业课教师、机电专业的电氧焊教师,每月安排1―2天或课后节假日挤出时间跟师傅学修车、学电氧焊,直到取得国家认可的相关高级技工证书。在教学中能娴熟地带学生进行实验实作,成为合格的专业课教师。

二、争取各种机会,提升专业课教师素质

作为学校,要站在发展的高度,积极争取各种机会,把教师送出去,参加各种培训活动,让专业课教师长见识,扩视野,增信息,提升能力。还要加强与外界和企业的联系,用足用活政策,把专业人员请进来,把高级技工、能工巧匠聘进来,采用短期和长期的讲座和培训方式,既教学生,又培训专业课老师,促使专业课教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尽快成长提高。在校校、校企合作的教学实习、顶岗实习教学中,要尽可能地安排专业课老师去,既指导管理实习生,又带着明确的学习任务,在具体的工作岗位上,向师傅学习。在操作中学习,弥补自身动手能力的不足。此外学校要创造机会,多开展技能大练兵、大比武活动。通过这种形式,在比中学,在比中优,促进专业课教师尽快成长成熟起来,成为既懂理论、又会实训操作的行家里手。

三、创新投入机制,培训专业课教师

在事业单位的改革中,应创新农村中等职业学校财政投入机制,创新人员编制制度。科学核定农村中等职业学校的人员编制和人员结构,人员经费总量包干,拨给学校,由学校统一使用,上级部门搞好监督。学校按市场需求、专业发展的预测,合理地选聘大学生毕业生到校任教。学校尽可能根据专业课的情况,到社会上选聘专业理论课教师和实作型教师及能工巧匠来校任教。按劳动合同法签订短期合同,按市场价格发给工资,从而确保能够选聘到优秀的高级技工和经验丰富的能工巧匠。在对农村中等职业学校的财政投入机制上,增设农村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课教师转岗培训,设立“双师型”教师培训经费项目,专款专用。当然,作为上级主管部门和相关部门,要加强对财政投入经费的使用情况进行有效的监督管理,防止灵活机制之下腐败现象的滋生,保证农村中等职业学校良性发展。

四、充分利用教学实习和顶岗实习活动培养专业课教师

首先,学校应明确专业课教师的目标任务,既要当好老师,管理好服务好学生,又要通过参与操作工作,学到技艺,在规定的时间内获得国家级高级技工证书。其次,专业课教师要充分利用这宝贵的机会,在工作岗位这个平台上,边动手,边对照书本,理论与实作结合,认真总结反思,尽快地熟悉操作流程,成为熟练技工。其三,在教学实习、顶岗实习的活动中,与学生零距离接触,与企业管理人员、师傅密切沟通协调,既懂得了学生,更懂得了学校大门外的知识,使自己的知识更加的充实广博,更好地适应变化了的教学对象。其四,在教学实习、顶岗实习,肩负双重任务的教学活动中,注意总结反思,收集行业发展信息,为学校科学决策,超前谋划,及时地调整专业、合理设置专业、培养专业课教师、选聘教师提供依据。

五、引导教师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

作为农村中等职业学校,要引导教师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活到老学到老,争当知识的弄潮儿,永远站在时代和知识的前沿,满足学生对知识的渴求。作为农村中等职业学校,要积极引导专业课教师根据学校发展需要,人才市场的变化,结合自身特点,确立专业方向,坚持自学为主。发扬钉子精神,自加压力,挤出时间,学习新知识,争当强者。

六、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机制

(一)年龄在45岁以下的专业课教师和非专业课教师,都需参加函授和自学考试,不参加者,在评优晋级中一票否决,在绩校考核中扣分。(二)10年之内,45岁以下的教师都要学习一门课程,且获得国家颁发的毕业证书或高级技工等级证书,成为“双师型”教师。否则,一旦专业调整,无课可教,即退出教师编制,安排其它后勤保卫等工作。(三)专业课教师必须能够从事两门专业的理论课和实作技能课的工作,既得理论,又能带实作,如不能达到规定要求,评优晋级一票否决,在绩效考核中扣除相应分数,安排课时时优先安排达规专业课教师,专业萎缩或淘汰时,退出教师岗位,转到其它非教学岗位。(四)建立专业课教师的奖罚淘汰机制,接学校需求在规定时间获得毕业证书和高级技工等级证书的,学校给予报销学费等费用,并发给一次性奖励,对在规定时间不能取得相应毕业证和高级技工等级证的教师,视专业调整情况,退出教师岗位。(五)对45岁以下专业课教师,学历技能等级不达规定者,又不愿意参加函授学习和其它学习,每年都要扣除考核分,直至45岁为止。从教师岗位退下来从事非教师岗位工作,工资奖金等不能享受在岗教师待遇等等。

总之,专业课教师的培养问题是制约农村中等职业学校发展的瓶颈,我们要立足于学校,立足于实际,大胆改革创新,积极争取地方财政列支,调动专业课教师的积极主动性,从而实现专业课教师转型提高,为农村中等职业学校的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而努力奋斗。

参考文献:

[1]路百秀,崔锋杰等.教学做合――构建中职专业课教师模式[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0,(8).

第9篇

关键词:职业学校;物理教学;专业课实用性

物理在职业中专设置的课程中是一门文化基础课,它不同于高中物理教学,它除了讲述部分高中物理知识与现代科学技术的成就与应用外,主要是为学生以后学习专业基础课与专业课打下良好的基础。多年的教学实践使我感到现有的物理教材内容、教学方法不能适应职业中专物理教学的需要。为此,在教学中,要对教材内容、教学方法等进行改革,并注重能力培养,使职专物理课教学真正为专业课服务。

一、围绕物理教学必须为专业课服务的中心目标,适当调整教材内容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熟悉各专业对物理课的要求,抓住重点,围绕物理教学大纲,适当调整教材,在注重各专业的通用性的同时,要兼顾不同专业的需求,即专业服务性,多元化备课,分门类讲授,力求做到物理知识和各专业知识之间的有机衔接。作为一本多专业通用的物理教材,为了达到教学大纲的要求,尽管包括了初等物理的力、热、电、光和原子五个基本组成部分及各部分的主要基本知识,保证了初等物理学结构的完整性和教材整体的逻辑性,突出了重点,照顾到了各专业的通用性,但由于职业中专教学计划分配的课时少,这就在教材各部分内容的取舍上造成了对某些专业来说,学生所学的物理知识不能很好地为专业基础课的学习作必要的知识准备,造成了教材通用性与专业服务性的矛盾。例如,对企业供电专业、电子电器专业来说,由于入学第二学期就要开设《电工基础》课,而物理课程中电学部分尚未讲授,落在了专业基础课后面,影响了专业基础课的教学。所以对电气专业来说,由于力学部分应用不多,就应尽量压缩力学、光学部分内容,提前讲授电学知识,适当增加少量交流电内容。对工民建专业来说,则需要加大力学部分的内容,适当压缩热学、原子学的内容。对家用电器维修专业来说,应压缩力学内容,适当加大电学、热学、光学内容,从而使物理教学满足各专业课的需要。

二、掌握职业中专特点,改进教学方法

1.端正学生学习动机,提高学习兴趣

职专学生普遍认为:“职业学校只要学好专业课,物理课学不学无关紧要”。学生中存在的这种认识会影响到物理课以至专业课的教学。所以在绪论课中,不仅要讲物理课的内容、发展趋势、学习方法等,还要着重讲述物理课与专业课之间的联系以及物理在专业课中的应用。如,电气专业《电工基础》课中对电学知识的应用。工民建专业《工程力学》《建筑施工》课对力学知识的运用等,使学生认识到,学习物理的过程,是一个汲取知识、储备知识的过程,就像实习教学的订购备料,军队行军作战中工兵的开路架桥所具有的先锋作用一样,要求学生掌握专业基础课所必需的物理基础知识,让学生从心底感受到物理课是专业课的奠基石,是为学好专业课打好基础的,从而激发学生对物理课学习的兴趣,端正学习态度,明确学习目的,这样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物理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注重理解与应用,搞好物理基础知识的教学

职专物理不同于高中物理,高中物理要求学生掌握知识“深”而且“透”,其用武之地往往是在习题集或练习册上,分析、解决有一定难度的计算题是其价值的体现方式;而职专物理则是着眼于理解,立足应用,为专业课服务是其价值的最佳体现方式,所以完全没必要陷入题海,去钻深题、解难题。教学中应注重向学生讲授物理基础知识,并在讲课中抓住“四性”进行教学,即系统性、抽象性、实用性、趣味性。系统性要求学生学习时既要树立整体观念,把握知识结构,做到点面结合,融会贯通;又要理清知识脉络,循序渐进,深入浅出。抽象性要求学生把抽象的规律和概念化为直观形象进行理解与记忆,方法有类比、联想、图解等,如学习电势能可与重力势能做类比;学习静止点电荷的场强分布情况时,可联想火炉的温度分布情况。实用性是指物理知识和生活实践密切相关,与专业课教学密切相关,它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要求学生一方面做好练习、作业、实验、实习,另一方面要更多地联系生活实践,用物理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物理现象,职专生更要多观察常用机械仪器、电气设备,积极探究其工作原理和基本结构,了解它们应用了哪些规律,从而为学习专业课打好基础。趣味性要求大家积极主动地学习物理知识,激励和强化兴趣的主要方法是学以致用。如参加航模活动,制作小玩具,修理照明电路,修理电器等,只要“用”过一次物理知识,品尝到成功的喜悦,学习物理的兴趣就会大增,学习的效果就会更好。

第10篇

[关键词] 本科生;学习负担;自主学习;减负增效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5-4634(2013)06-0008-05

学习是一个从不会到会、从会到熟练的过程,必然要付出心血和汗水。必要的、合理的负担是学生成长和发展所不可缺少的。落实“减负”,让学生轻装上阵绝不是让学生没有负担,也不是把学生必要的、合理的负担全部减去,而是要实现“减负增效”,即减轻负担,增加学生的学生效益或效能,提高其自主学习能力。那么,究竟哪些学习负担是合理、必要的,哪些学习负担是过重、多余的呢?目前我国大学生的学习负担又是怎样的呢?这就成为了一个亟待研究的问题。“爱在华师、学在华师”的学子们在校学习的情况是怎样的?学习负担是轻是重?这是希望通过此次调查解答的一个问题。同时,学生在学习负担方面是否存在一些问题以至于影响了正常的学习、生活?怎样更好地让学生张弛有度的学习也是需要重点关注的。通过问卷调查、个人访谈、文献研究等形式,希望对大学生的学习负担情况有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为政策的进一步完善提供相关依据。

课题组根据华中师范大学教务处提供的在校生信息的统计资料,按照系统抽样的方法将样本根据院系年级进行具体的比例确定,抽取了416位同学作为样本,回收367份,回收率为88.22%。从被调查者性别来看,男生120人,占32.7%,女生247人,占67.3%;从生源地来看,60人来自城市,占18.4%,94人来自城镇,占28.8%,172人来自农村,占52.8%;从年级来看,2009级有42人,占11.4%,2010级有112人,占30.5%,2011级有103人,占28.1%,2012级有109人,占29.7%;从专业来看,文史类122人,占37.4%,理工类156人,占47.9%,艺体类48人,占14.7%;从被调查者是否为师范生来看,师范生191人,占52.2%,非师范生175人,占47.8%。

1 课堂学习负担

课程设置是指一定学校选定的各类各种课程的设立和安排,课程设置不仅仅是学科课程的开设。课程设置主要规定课程类型和课程门类的设立及其在各年级的安排顺序和学时分配,并简要规定各类各科课程的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和学习要求。研究课程设置与学生学习负担的关系能够为学校更好更合理的安排课程学习提供依据。

1.1 周课时数

课程设置首要的一个方面体现在课程的多少上,同时,课程的多少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学生的学习压力与负担,见表1。

由表1所示,接近半数的学生每周课时超过30节,应该说,学生的课业压力很大。

在“您觉得每周的课程数量设置如何”这个问题的回答上,如表2所示,绝大部分的学生可以接受自己每周学习的课时量,还有一部分学生认为自己所学课程特别多,这些多为大一、大二的学生,他们处于专业知识的入门时期,需要时间理解适应。学生在专业课压力很大的同时还有一些公共必修课(包括英语、体育),着实负担很重。

1.2 课程安排

在学生每周课程设置安排的专业课与非专业课的比重方面,总的来看,学生的课程安排在非专业课与专业课之间找到了平衡,很好的把重心倾向于专业课的学习。非专业课培养学生综合素质能力,而专业课教给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为学生今后的学习与发展创造条件,见表3。

非专业课与专业课每周课时相比,“非专业课课时大于专业课课时”一项,2012级比例最高,为30.3%,2011级(8.7%)、2010级(8.9%)、2009级(9.5%)之间相差不大;“非专业课与专业课课时差不多”一项,2009级比例最高,为42.9%;“非专业课课时小于专业课课时”一项,2010级与2011级比例较高,分别为65.2%、59.2%。由此可知,2012级学生非专业课负担较重,2011级学生与2010级学生的专业课负担繁重,2009级学生非专业课与专业课两者负担相差不大,见表4。

专业课与非专业课的重要性需要学生权衡,只学习专业课而忽视非专业课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而同样,只学习非专业课而不重视专业课的学习又不利于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非专业课需要花费时间和精力才能通过考核,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学生专业课的学习,在“对您造成最大学习负担的非专业课是否有必要”问题的回答上,认为没有必要学习造成很大负担的非专业课的学生占最大比例,为40.6%。可见,一些难度较大的非专业课的确给学生带来了一些困扰,负担较大不想花费时间但又苦于学分较高要求较多,使一些学生认为学习负担过重的非专业课没有必要,见表5。

1.3 出勤情况

在一定程度上,出勤可以体现学生学习负担的情况,也可以体现学生对于专业课与非专业课的重视程度。在出勤情况调查中发现,在“从未缺过课”方面,有54.4%的学生没有缺过专业课,高于非专业课的比重39.8%,有40.3%的学生部分缺过专业课,远低于非专业课的比重58.8%,另外每门课都缺过的学生之中,专业课有5.3%,非专业课有1.4%。学生在学习非专业课时,从未缺过非专业课的比重低于专业课,而部分缺过非专业课的比重要高于专业课,可见,学生对于给自己造成较大负担的非专业课缺课现象更明显、更频繁,而与学生自身发展相关的专业课情况较为乐观,见表6。

按时出勤是对学生在校学习最基础的要求。出勤不仅体现学生的学习态度,同时也从侧面反映出学生的学习动力问题。从缺勤原因来看,在“不可抗因素”、“不感兴趣”、“学生工作”、“自主学习”、“娱乐消遣”这类缺勤原因中,各个年级间既存在共性,又具有差异性。相同之处在于各个年级学生缺课原因都以“不可抗因素”、“不感兴趣”、“自主学习”这三项为主。其中,2009级、2011级、2012级学生缺勤原因以“自主学习”为首,分别为48.1%,49.3%,44.7%,而2010级学生缺课原因以“不可抗因素”(45.1%)为首,见表7。

2 课外学业负担

课外学习是体现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与状况的重要指标,也是学生学习负担的重要指标。下面从学生自主学习时间、辅修以及参加培训班的情况来分析学生的课外学业负担情况。

2.1 自主学习时间

自主学习是与传统接受型学习方式相对应的一种现代化学习方式。将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通过学生独立的分析、探索、实践、质疑、创造等方法来实现学习目标。自主学习反映一个人的学习兴趣,高效合理的自主学习对于学业的发展有着重大的作用,同时,自主学习的人的课业负担感一般较轻,觉得学习是一件比较轻松且愉快的事情。在对学生自主学习情况的调查中发现,超过半数以上的学生都能使每天自主学习的时间保持在2个小时左右,更多的自主学习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使其找到学习的乐趣,相对可以减轻课业负担,见表8。

2.2 辅修情况

学生辅修情况比较普遍,很多学生都参与了本校辅修甚至是校外辅修,且辅修的时间通常为周末及寒暑假,相当于学习两个专业的知识,其劳累程度可想而知,学习负担也必然会加重,见表9。

辅修终究是要花费很多的时间和精力,选择辅修的学生也就承担了沉重的学业压力。在调查员参与观察中发现,很多同学的辅修意愿是处于一种跟风心理,这是一种非常不明智的选择,会造成时间和精力的浪费,还会影响自己本专业的学习,尤其在考试期间,准备两门专业的考试加大了课业压力。辅修应慎重考虑,一旦选择了辅修,就要勇敢迎接考验。

2.3 课外培训情况

现在大学生参加课外辅导的现象很普遍,出国考试、第二语种、公务员考试培训、兴趣培养机构等等,参加课外的培训一定会占用日常时间,有些课外培训机构定期有考核,这也增加了学生的学习负担,见表10。

在参与培训的学生中,31%的学生选择了语言类的培训机构,大学生更青睐于在语言上提高自身能力,多方面发展。13.9%的学生选择艺术类,11.8%的学生选择就业类培训机构,为今后就业、发展做准备。选择了参加课外培训,就意味着比一般学生承担更多的压力与负担。

3 学习负担感受

学生负担过重主要有三种表现:首先表现为课业负担过重——大量机械重复的作业和频繁的考试占据了学生的几乎全部时间,使学生整天生活在符号世界里,严重脱离现实生活,没有自主安排的时间和空间;其次表现为心理负担过重——家长和教师对学生的期望大大高于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能力水平,给学生造成很大的心理压力,其压力远远超过学生的意志力水平;第三表现为经济负担过重——大量的教辅材料、频繁的有偿补课给学生造成经济压力。这三种负担之间有着内在的联系,而对学生自身来说,联系最为密切的是课业负担和心理负担。一方面,过重的课业负担使得学生身心疲惫,往往加重学生的心理负担;另一方面,过重的心理负担必然导致学生对课业学习的反感。

3.1 学习负担

在对学习负担的调查中,绝大部分的学生认为目前的学习负担可适应,占71%。大部分学生能够调整好心态,积极去适应学习生活,见表11。

学生的学习负担与心理负担是紧密相连的,处理不好学习负担,就会对学生的心理造成很大的影响。从客观上的学习任务与主观上的学习负荷感来分析学业负担状况不难发现,不仅女生的客观学习任务比男生繁重,而且女生主观学习负荷感也比男生强烈,见表12。

学生学业负担产生的主要原因有两点:一是教师满堂灌的授课方式,学生难以及时消化课堂知识;二是学生自己的学习效率低,学习效果不佳。“满堂灌授课,难以消化”一项,男生有53%,女生有51.8%;“学习效率低”一项,男生有56.6%,女生有55.7%。就这两方面来看,男女生相差无几。

3.2 心理负担

在对“学习负担会影响您的情绪吗”这个问题的调查中发现,超过半数的学生认为学习负担影响了正常情绪,造成了心理负担。表13显示,学生认为目前的学习负担在可接受的范围内,但是能不能够很好地处理这种负担就成了当务之急。处理不好,就会影响正常生活,引发心理问题,不利于学生的个人发展。

3.3 课业压力来源

每个人或多或少都会有课业压力,那么究竟是什么造成了学生的课业压力呢?在调查问卷中,针对课业压力的来源设置了如下选项,如表14所示。

课业压力的来源主要为表14中的前三项,即为要求掌握的知识或技能不够熟练,以致于无法轻松地完成任务或作业;任务过重或作业量太多,以致于时间不够,很棘手;有拖延的习惯,通常是临近期限才加紧赶完作业。这一方面体现学生自身能力的欠缺,很多学生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另一方面也体现作业量较多,使一部分学生不能及时处理学习任务,以致于带来课业压力。

3.4 全天排课的影响

在调查中发现,有很多院系存在着全天排课的现象,对于全天排课是否会造成学生过重的学习负担进行调查,如表15所示。

对于全天排课的问题,只有13%的学生对全天排课是一种积极接受的态度。学生在选课时还应量力而为,不要因为课程太满而造成相应的困扰。

4 结论与建议

4.1 基本结论:总体学业负担偏重,自主学习能 力不强

从以上数据看,目前华中师范大学学生的总体学业负担偏重,无论是课程安排还是课外学习等均对学生造成了比较大的负担。但与此同时,减少学生学业负担所需的前提——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也不够强。减负没有给学生带来学习效益的增加,“减负增效”并没有得到真正的落实。因此,轻率地直接减少学生的学业负担是有比较大的风险的。

4.2 改革方向:在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前提 下适度减负

1)慎重减负。由于对学生减负并不意味着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同步上升,如果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不够强,直接对学生减负可能让学生无所适从,无所事事,学生根本学不到什么东西。

2)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一是学校人才培养计划与学生自我发展计划相结合。学校教育无法使学生获得实用一生的知识,学生的发展主要取决于未来的自我发展,而自我发展的关键则是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传统的教育培养出来的“千人一面”的模式,已经不适应当代社会的发展。我国多数大学生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中没有形成自主学习的习惯,自主学习意识薄弱,自主学习能力较差。大学生要有研究自己的意识,要确定自己的知识素质能力结构,组建自己的知识结构体系,制定自己的学习策略和自我发展计划,掌握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最大限度开发自己的潜能、发挥自己的特长。因此,学校应该变“培养学生”为“发展学生”,提高学生的自我设计能力,使学生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设计自己的发展之路。

二是营造学生主体的校园文化,培养学生自主意识。校园文化采用一种非强制教育的手段,主要通过创造一种特殊的文化环境来实现课堂以外的教育目标和教育效果。这种目标和效果的实现依靠的是潜移默化的情感沟通、思想感化和行为习惯,并逐渐形成共同价值。自主学习强调学习者自我拟订培养目标,自我拟订学习计划,主动策划自己有关学习方面的问题。学校要满足学生个性的发展,就必须营造培养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教育氛围,创造学生自主学习的条件。在学校,教师可以在人生观、价值观、工作观等不同方面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良好的校园文化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创造欲,提升学生的价值理念。

三是在扩大学生自由支配的时间的同时,建立大学生的自我评估与监督机制。大学生要进行自主学习,必须要有充足的时间与空间作保障。但有足够的时间却不运用到学习上也是枉然的,这就必须建立起学生自我评价与监控机制。针对学生在每一阶段的学习,教师应给予适当引导并指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反思自己的学习结果,能够对其进行有效的评估,使学生能及时地发现不足以调整学习行为。学生形成自我监控的能力是有一个过程的,为了保证学生自主学习的效果,应以小组为单位建立同学相互监督的机制,使其自主学习的行为由“被监督式”过渡到“半自觉式”。随着学生的学习经验逐渐丰富,学习技能逐步提高,教师适当地增加学生自己探索学习的机会,通过多种方式检查他们的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促使学生形成完全自觉的自我监控能力,提高学生的自我评价与监控。

第11篇

目前在读的高校学生大多是90后,整体来说家庭经济条件相比以前有所提高,再加上大多是独生子女,父母的长期过度保护和溺爱,使他们在校期间没有经济压力,也没有学习新知识的动力。此外,理工高校专业课程的学习可以使学生的专业知识有一个跳跃式量的增长,课程难度也有一个跨越式质的提高,这使得很多学生望而却步。

(一)学生对学校设置的专业课程学习不感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大量的调查数据显示,理工高校大学生对自己的专业课学习不感兴趣,多数学生认为大学开设的专业课对将来的就业没有多大作用,因此对自己所学的专业课没有浓厚的兴趣。分析其原因,这里面进既有学生对专业课不感兴趣或者专业太多太难使得学习效果不佳的原因,也有老师对大学生的专业课程学习兴趣培养及引导不足,只注重教而不注重学生实际学习效果的因素。这形成的后果就是,上课的时候,清醒的学生没有发呆的多,发呆的没有睡觉的多,睡觉的没有玩手机的多;下课的时候,自修的学生没有吃零食的多,吃零食的没有看连续剧的多,看连续剧的没有玩游戏的多。

(二)学生对专业课程的学习方法不得当

调查数据显示,只有不到两成的理工高校大学生拥有适合的专业课学习方法。一般来说,大学二年级开始开设专业基础课,大学三年级开设专业课;特别是大三那一年,大量的专业课的集中开设,这使得大学生这一年会普遍感到专业课学习压力很大,如果大学生不能掌握合适的学习方法,还要采用题海战术和死记硬背的方法,这必然使他们专业课程的学习效果大打折扣。当然,学生合适的学习方法掌握这更需要老师的引导。

(三)学生自身用功程度不够

调查数据显示,大多数大学生愿意在课余时间学习专业课知识,但每天课外实际花在专业课学习的时间在2个小时以上的人还不到一半。分析其原因有三:

1.其他非专业课学习时间的挤占,如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与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以及各种认证考试,占用了理工科大学生的很大一部分时间;

2.各种社团实践活动的参加,很多学生为了提高自己其他方面的能力都参加一些社团,社团频繁组织的各项活动占据了他们不少时间;

3.其他业余爱好的时间占领,绝大多数大学生都有自己的业余爱好,比如各种球类活动、网络游戏等,更有部分学生长期沉迷于网络游戏不能自拔,甚至逃课、通宵去玩游戏,占据了学生的绝大多数业余时间。这使得现在的部分大学生不划考试范围就不会考试,划了考试范围也只是复印其他同学准备的答案,考前突击死记硬背,甚至会在考试中作弊。

(四)老师教学模式不合适

随着多媒体的发展,现在绝大多数的高校教师都是采用投影机、多媒体授课,实现了授课手段多样化,但幻灯片等制作质量不佳容易使得学生在听课中产生视觉疲劳进而犯困;另外,大学教师授课进度比较快,一般需要在48~60个学时左右讲授完一门专业课程,这就是造成好多老师不得不采用灌输式讲授课程的重点、难点,与讲台下学生互动很少,只顾快速的讲课,不顾台下学生的掌握情况。这根本无法激发大学生对专业课程的学习热情,更谈不上总结有效的专业课程学习方法来指导学生学习了。

二、理工高校专业课程教学新模式探讨

老师在学生学习过程中不仅扮演知识讲授的角色,更应注重学生学习方法的总结和指导。新形势下,面对90后的大学生们,理工高校专业课教师们更应抓住他们的心理,总结探讨新的教学模式,以提高自身教学效果同时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一)做好学生对专业课程学习兴趣的培养工作

只有学生对专业课程的内容感兴趣,才有愿意花时间去学习的动力,因此老师要做好学生对专业课程学习兴趣的培养工作。

1.提高教师对所讲授专业课程的热情。教师首先对自己所教的专业课有很高的热情,然后才有可能感染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其学习动力。学生的热情提高了,对专业的学习自然就有了兴趣。教师对讲授课程的热情主要体现在拥有该课程相关的完备的知识体系、认真的备课的态度、优秀的课程设计及讲授方法、合适的课程学习方法指导等。

2.做好专业课程的引入。所谓专业课程的引入,就是讲清楚为什么要学习这门课、学习了这门课你能干什么。一般这是第一节课需要讲的内容,第一节课讲授的质量直接决定着学生对这门课程的学习效果,因此第一节课讲授需要结合课程的开设背景、发展历程、开设意义及对现场的指导等进行有序的、有逻辑的讲授,这除了需要教师本身拥有完备的相关知识体系外,还需要掌握优秀的授课方法。

3.注重教学与现场实际的有机结合。一味的专业理论知识教学容易让学生变得乏味,即便你授课内容逻辑性再好也难以避免;多年课堂教学经验得知,学生对现场的一些实际情况、特别是所学知识在现场的运用情况比较感兴趣,因此讲课过程中适当穿插现场实际应用情况,将教学与现场实际有机结合,可以让学生在轻松的状态下掌握相关理论知识。

(二)注重多种教学方式的综合应用

如前所述,目前绝大多数的高校均采用多媒体教学,这是一次教学手段的改革,给很多以前在黑板上难以实现的图片、动画等提供了便利,但是也存在着相对机械化、容易让学生乏味犯困等弊端,因此要多种教学方式综合运用。

1.实现课堂教学、课后作业、课外实验及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

如今的理工高校专业课程开设较多,特别是大学三年纪一年累计开设专业课程近十门,但由于授课时间有限,故很多课程课堂授课时间相对较短,如何能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保证学生的学习效果呢?这就需要很好的利用课外时间、实验及实践环节。课堂教学只着重讲授课程重点、难点,其他简单的知识点一笔带过。课后作业并不是让学生简单地完成课后作业题,而是还要针对性的布置对书本一些简单知识点的课前预习。针对课程中一些关键的理论知识点设计适当数量的课程实验,这就要求课程实验要紧密结合课程理论知识内容,此外还要求实验难度适中。实验设计的太简单了,激发不起学生动脑筋的欲望,学生没有兴趣去做;实验设计太难了,学生压力太大完不成,更达不到巩固理论知识点的效果。课程教授一些内容后或者完成课堂教学后,尽量安排一些课外的实践,让学生更加真实的感受实际环境的同时,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的整门课程的专业知识去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这也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2.实现课堂教学多媒体和板书相结合的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不容易实现一些理论公式的推导过程、一些简单图纸的绘制过程,而板书则容易实现;板书中难以实现一些图片及动画的呈现,这利用多媒体就很容易实现。因此,课堂教学中要运用多媒体和板书相结合手段,一般来说可以以多媒体授课为主、板书授课为辅,适当的板书反而会更加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3.有效利用签到和提问的方法提高学生听课的积极性

为了保证学生的出勤率,一般高校都要求老师上课点名,但现在高校一般都是大班上课,往往好几个班级一起上课,这就存在点名太浪费时间的问题。可以事先将制作好的签到表发给班干部,让他每次在上课前让学生自己签到并在签完后交给授课老师;老师在授课时要利用启发式教学,不要老师一味的讲授,而是将部分知识点有序的变成一些问题给学生,让学生来回答;这样一方面可以让学生时刻保持的警惕性,不敢睡觉、玩手机,也顺便检查了签到表的真实性。课堂提问情况授课老师要有记录,可以根据学生回答的情况分为A、B、C、D四个等级进行记录,并将提问得分当作这门课程成绩的一部分。

(三)更新教学考评方式

好的教学考评方式有助于学生保持学习的积极性。以往的教学考评方式一般是由期末考试成绩、平时成绩两部分组成,并且期末成绩占很大的比重(70~80%左右),这就容易形成学生平时上课不听讲,考前挑灯夜战突击、死记硬背的现象。为了解决此类现象,可以适当减少期末成绩的比重,增加平时成绩的比重,并新增实验成绩的比例。平时成绩不仅仅是学生的出勤率,应该是出勤率、课后作业情况、课堂提问情况三者的有机组合。

三、结束语

第12篇

【关键词】中职德育课教学专业课教学策略

当前,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对德育课的学习积极性不高,德育课的教学、教育效果不理想。课程普遍呈现出明显的学问化倾向,且内容偏深、偏难、偏多,与学生的生活关系不密切,学生常常感到这些课程的枯燥乏味,缺乏兴趣,从而导致德育课在职业学校实施非常困难,教育质量着实令人担忧。如果只单纯的给学生讲学习德育课的重要性,或者脱离学生的专业课学习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要提高德育课的教学效果是很难做到的。因此,德育课有必要根据专业建设的需要,对教材内容和课程内容进行适当整合,在高质量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实现德育课为专业教学服务的目的,达到德育课和专业课的完美结合。

一、根据本校设置的专业课考虑德育课教学内容

德育课作为一门重要的文化课程,必须“职业化”,要求德育课为所设的专业和专业课服务。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法制教育、职业道德和职业指导教育、创业教育以及心理健康教育等等。主要开设有《职业生涯规划》、《职业道德与法律》、《经济政治与社会》、《哲学与人生》、《心理健康》等德育课程。所以,要根据本学校设置的专业课程考虑德育课教学内容。如,幼师专业可开设《幼儿教师职业生涯规划》、《幼儿教师职业道德与教师法及教育法》、《经济政治与社会》、《哲学与人生》、《幼儿教师心理健康》等德育课程。又如,旅游专业和核电商务专业则开设《餐饮与旅游职业生涯规划》、《餐饮与旅游职业道德与法律》、《经济政治与社会》、《哲学与人生》、《餐饮与旅游心理健康》等德育课程。

二.针对不同专业灵活对德育教材进行处理

根据社会的需要培养实用型人才,是职业教育的根本任务。职业教育会随着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变化而变化,而当前中等职业学校德育教材过于陈旧,其中一些德育观点更是明显滞后。再加上不同的专业对德育的要求不同。所以,要针对不同专业,灵活地对德育教材进行适当处理。

1、比如,对核电商务专业和旅游专业,可以在学习“职业道德行为规范”后就上“行业职业道德规范”。“行业职业道德规范”是一些专业删去的内容,但这对两个专业来说却是最基本的知识,通过学习可以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为专业课的学习打下基础。

2、再如,对机电专业,也应该把“职业能力”、“劳动合同”等内容适当提前,特别是“职业能力”更是要作为课堂重点来讲解,因为这种职业能力对将来就业方面会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例如:注重机电专业的实际操作技能的训练,这样才能做到德育课与专业课很好的结合。

3、又如,在对幼师专业,还可以补充学习“幼儿教育学”的有关知识,这种知识能为学生学习专业知识打下必要的基础。

三、根据专业需求和深度考虑德育知识传授

据调查,中等职业学校的德育课教学效果并不十分理想。许多德育课存在内容单调、知识乏味,课堂气氛沉闷的现象,教师在上课时也缺乏激情,学生又缺少主动性、积极性,厌学、逃课的现象就比较普遍,学生对待作业、考试无所谓,考试成绩较差等。

《德育课教学大纲》指出“德育课的教学应贴近学生、贴近职业、贴近社会,注重实践教育、体验教育、养成教育,做到知识学习与能力培养和行为养成相统一,切实增强针对性、实效性和时代感。”这一规定为深化德育课的教学,提高德育课教学质量指明了方向。

现行的德育教材,几乎都未能摆脱传统普通教材的形式,很少从专业教学需要的角度去考虑组织教材的深广度,这就要求德育课教师就必须尽可能多地去了解与自己所讲授德育课程相关的专业课内容,打破原有的课程学科体系框架,明确教学目标,精选课程内容。课程内容选择的依据是专业课的需要,选择的尺度是“够用”。作为专业背景下的德育教学,就要主动考虑专业的需要,了解相关专业的教学内容,熟悉它们对德育知识的具体要求,主动规划对原德育教学内容的改造、扩充、加深,拾遗补缺专业教学中所需要的德育知识,让原本零碎的夹杂在专业课中学的德育知识,归顺到德育教学的体系中,这有利于学生形成合理的知识链,拓宽或加深相应的德育知识。当然不是为了专业上的一个知识点,包罗万象式地去介绍其相关知识的全部完整内容,而是根据德育教学的实情,结合专业的需要,顺势、省时、高效的一个举措。如,在书写应聘信时,要根据应聘的专业岗位不同,各专业学生的书写内容也就不同,德育教师就应该根据学生所学专业,要求该专业的学生概述自己在本专业上的条件与优势。

四、挖掘专业课资源具体实施德育教学

中等职业学校的德育教学,如果能更主动地寻求与专业知识相关的德育问题,用与专业知识相关的实际问题背景作为德育教学的背景,效果就会更好些。在德育课教学中,经常能接触到专业学科中的问题,了解专业技能中所需要的专业知识,熟悉专业问题解决中应用的德育知识,自然和谐地与专业零距离的碰撞,让学生处在一个有实质内涵的专业教学氛围中,让学生无时无刻不受到专业思想的熏陶,潜移默化地催生学生专业思想的健康发展;这种形式,不仅改变了传统德育教学的枯燥,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种形式,既能提升学生德育知识的应用能力,也能锤炼学生解决专业实际问题的能力。

(一)挖掘专业课的知识性,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

专业课有丰富的爱国知识。在专业课教学中,时常会遇到某个学科的产生、发展等问题。这时,如果教师能结合专业课的内容,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将会取得良好的效果。如,在讲“机械”概念时,就可以告诉学生:虽然我们国家目前工业、机械制造业与工业发达的国家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但早在五千年以前我们就开始发明和使用简单机械了;同时,还可以告诉学生,在这个领域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培养了他们热爱本专业的思想和学好本专业的坚定信心。

(二)挖掘专业课的科学性、严谨性,培养学生的职业责任感。

中职学校的专业课大部分是工程科学,是人们经过长期的、反复的实践、论证得到的,且具有一定的科学性、严谨性、系统性;学生在专业课学习的过程中,可以培养他们的敬业精神、职业责任感和遵章守纪的职业道德。如通过《机械制图》的学习,使大部分学生能养成耐心、细致的工作作风和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再通过机械设备操作过程的学习,又使学生养成遵章守纪的好习惯。同时,也可结合一些案例分析,使学生清楚地认识到,在专 业技术工作中稍有一些疏忽就可能会给国家、企业或个人造成巨大的损失,从而培养了他们的敬业精神和职业责任感。

(三)挖掘专业课的相关性,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任何一门学科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它总是与其他学科相互联系、相互作用。通过专业课的学习,可以培养学生有胸怀、有胆识、能平等和谐地处理各种相互关系,能友好地与人共事,讲究团队精神。如通过《机械与设备》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一台机器是融机械部分、电气控制部分和微机控制部分及其他部分于一体的,要使机器正常工作,不仅需要机械工作人员的认真努力,而且还需要其他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也就是说,工厂中的工作不是单个人能独立完成的,而是需要大家的相互配合、协调一致才能完成。尤其是在知识经济条件下,更需要人与人之间的共同合作。

德育的具体实施不仅仅是内容,而且还是方法,作为德育课教师,要发挥德育课的优势,用德育思想和方法去处理问题。这就要求:首先,德育课教师要有良好的德育功底。应具备较扎实的德育理论知识和较高的职业道德水平;其次,要注重德育方法的应用。如果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德育方法,不但会促进学生对德育课的学习,而且还会提高专业课教学的效果。

综上所述,德育课对于专业课的教与学都有很大的作用,只要德育教师树立起为专业课服务的思想从事德育课的教学,学生能从思想上充分重视德育学习,就可以为专业课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专业课教师充分利用德育手段,发挥德育优势,就一定会提高专业课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1]湛蓊才.课堂教学艺术[M].湖南: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2.

[2]教育部.关于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课程设置与教学安排的意见[S].教职成[2001]2号

[3]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S].2004.

[4]《职业教育研究》2004. 3

[5]纪芝信.职业教育学[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1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