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多媒体技术研究

多媒体技术研究

时间:2022-03-02 10:59:15

多媒体技术研究

第1篇

1.1多媒体技术的涵义

数字化是多媒体技术的根源,例如通过综合、处理的方式对动画、文本等相关要素中的信息进行总结,并对这些内容进行采集和处理,使用多种软件和硬件对多种媒体之间的逻辑关联建立起来,在此基础上形成人机交互的系统技术。信息在传播过程中的作用可以在多媒体的帮助下得到完善,与计算机的交互功能连接起来,充分发挥出其作用,最终对能够看见文字与图像,同时还能听见声音的新型材料进行制作,这就是多媒体技术。

1.2多媒体技术的专业化

多媒体技术的专业化实际上就是多种媒体集中在一起的综合形态,同时也是两种以上媒体对信息进行交互的一种有效载体,多媒体技术以数字信号为运行单位,在这种情况下,文字、声音以及图像等信息就可以得到有机结合。也正是因为多媒体技术多样性的存在,使得相关联的一些信息得以有效的传递和处理,并通过数字化信息对数据传输过程中产生的失真问题进行有效的解决。

2多媒体关键技术分析

2.1视频压缩技术

对于多媒体技术中的视频压缩技术来说,传统压缩编码都是以Shannon信息论基础上得以完成的,它的基本是集合论,利用统计概率模型对信源进行描绘,但是传统压缩编码缺乏对接受者主观能动性、事件本身的含义、重要程度等方面的考虑,所以,压缩编码的发展过程可以说是从Shannon信息论开始的过程。数据压缩编码的方式有很多种不同的形式,从信源的统计特点上来看,一般可以将其分为预测编码、矢量量化编码、转换编码等多种形式,从数据视觉特点上来看,可以将其分为基于图像轮廓-纹理的编码、基于方向滤波的图像编码等所中形式。按照图像传达景物的特点来看,可以将其分成基于内容的编码和图形编码两种形式,其中图像编码又可以分成不同的两代:第一代主要是基于数据统计将数据冗余去掉的低层压缩编码方式;第二代是基于内容将内容冗余去掉的压缩编码方法。

2.2视频点播技术

用户信息交流的自然进化以多媒体交互作为主要过程,目前,多媒体服务的范围非常广,其中视频点播技术是最流行的一种。视频点播技术是网络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共同发展的产物,它凝结了计算机、电视等相关技术中的精华,是一门新型技术,集中了食品技术和网络技术等多项技术的优势,过去收看电视节目的被动性得到了彻底的改变,电视节目的收看可以结合人们的需求选择。视频点播传递方式彻底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教学课堂可以通过网络展开。视频服务系统的应用使得视频服务器各项功能的发挥得到了实现,所以视频点播技术也是视频服务系统的重点研究对象。

2.3多媒体数据库技术

在本质上来讲,多媒体数据库技术主要是为了解决三个难题,首先是信息媒体的多样化,一定要充分的扩大多媒体数据的储存量、组织以及管理的功能,同时也要实现多媒体数据的集成以及表现集成,从而来实现多媒体数据之间的调用以及融合,这样相关的集成粒度也就越细。最后就是多媒体数据与人之间的交互性,没有交互性就没有多媒体,因此一定要改变传统的数据库查询被动性,利用多媒体方式进行全面的表现。另外,对于多媒体数据库中的数据来说,数据是表征的事物特征,数据可以取自于现实世界,但是数据也可以通过模拟等方式进行构造,在多媒体数据库中,主要是包含原始的数据、描述性数据以及指示性数据。通常情况下,多媒体信息表现为一些非格式化的数据,因此这些多媒体数据存在对象复杂、数据存储分散等特点,多媒体信息的关系是非常简单的,但是资料管理并不是很容易,就目前来说面向对象数据库的管理是不现实的,这是因为面向对象是新一代的数据库应用,需要超强的数据模型做支撑,面向对象的方法很适合对复杂对象进行描述,还可以对多种对象以及其内部的联系进行描述。

3结语

第2篇

关键词:计算机多媒体;多媒体技术;发展趋势;发展研究

中图分类号:TP3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12 (2012) 14-0054-01

一、多媒体技术简述

在现代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的今天,信息的传输、信息处理和信息的共享已成为现代社会进步的关键,多媒体技术就是适应于这一需要的产物。多媒体技术是当今信息技术领域发展最快、最活跃的技术,是新一代电子技术发展和竞争的焦点。多媒体技术融计算机、声音、文本、图像、动画、视频和通信等多种功能于一体,借助日益普及的高速信息网,可实现计算机的全球联网和信息资源共享,因此被广泛应用在咨询服务、图书、教育、通信、军事、金融、医疗等诸多行业,并正潜移默化地改变着我们生活的面貌。由此可见,多媒体技术在信息社会中所处的重要地位。

多媒体(Multimedia),即为两种或者多种媒体的融合或集合使用所实现的人机信息交流以及信息传播的形式,使得人机交互形式和信息传播形式更加富有多样性、集成性、交互性、实时性以及数字化。其所运用的媒体形式具体可含有文本(Text)、图形(Graph)、图像(Image)、声频(Audio)、视频(Video)和动画(Animation)。

二、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现有应用状况

(一)多媒体技术在通信领域的应用

1.数据压缩和数据编码技术。多媒体技术在通信领域中的重要应用之一即为数据压缩和编码技术。通信领域的视听业务中,若想达到渐趋完美的视听享受,需要数据的低延时、高压缩比率和良好的图像质量来实现,这也是实现良好视听视频压缩技术的衡量指标。多媒体视听业务正在不断发展中,在提高压缩比率和方面不断改进,陆续涌现出一些更为优良的数据压缩和数据编码的算法和标准。

2.数据传输同步。多媒体技术在通信领域中的另一重要应用是数据同步。在处理多媒体数据的过程之中,例如采集数据、传输数据和播放数据,实现如何维持数据的同步机制。

3.多媒体通信网络。多媒体数据由于其数据量大,形式复杂,在通信网络中的传输和交换,对通信网络的环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通信网络在带宽方面要求更高,除此之外,在通信协议和交换方式也有较高要求。

(二)多媒体技术在信息数据处理方面的主要应用

1.视频应用。多媒体在视频技术方面的应用,包括视频编码和数字化视频。视频数字化实现的是将视频信号转换成为数字视频文件后,将视频文件存储于存储设备中的过程,其中转换过程利用到视频采集卡。视频编码技术实现的是将数字化视频信号编码成视频信号。

2.音频应用。多媒体技术在音频应用中,主要包括数字化音频、语音合成、语音处理和识别等。目前,大部分的声像信息都是以数字化的形式进行存储和传输的,使得针对这些信息的使用更为便捷和快速。

3.动画制作。多媒体技术在动画方面的应用,包括二维动画和三维动画。目前大量利用Flash制作出的动画都是二维动画,而三维动画由于生动动感和逼真的效果等一系列优点,广泛被运用于动画制作、大型网游、电视电影预告片和广告片中。

4.虚拟现实。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是近年来最为瞩目的研究方向之一,其建立的是一个虚拟的环境,使用户置身于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与计算机仿真技术相结合创造出的接近真实感受的模拟氛围。目前,这种技术正在广泛被引入军事、大型网游和医疗领域。

(三)人工智能领域的多媒体技术应用

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是通过模拟类似人类智能的方式,来延伸和扩展人类智能的方法和技术而产生的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其研究方面包括计算机辅助系统、智能信息系统和多媒体智能监控技术,研究领域包括智能机器人、图像和语言识别和专家系统等。

三、计算机多媒体技术未来的发展方向和趋势

(一)多媒体技术的发展更趋于多种业务融合和网络化

由于多媒体技术可以借助网络和通信系统环境,创造出更为真实生动的二维和三维景象,并且可以将摄像等其他设备连接起来,集合办公、娱乐、学习于一身,还可以基于计算机和通信网络实现地理上的无隔离优势,将多种业务融合使用,例如,召开计算机视频会议、手机视频会议、信息融合和虚拟现实等。因此,搭建更高速、更大带宽的网络基础,是促成多媒体技术更加网络化和多种业务融合的基础。

(二)多媒体终端设备的嵌入式和智能化

现在的计算机硬件系统,在视频和音频接口将不断的改善,辅之算法的改进,计算机性能指标会有更高的飞跃。除此之外,未来基于“云技术”的网络化趋势,使得多媒体终端设备将涉及到更广泛的方面,对智能化和嵌入式的要求更为严苛。

(三)多媒体技术在PC-TV融合方向的发展趋势

传统的电视机(TV)是单向接收电视网络信息,重在娱乐功能。而未来电视机将采用多媒体技术,基于双向接收-发送信息的模式,可以交互式的使用功能,也就是说未来的电视机将具备现有计算机的大部分功能,例如,家庭网上购物、家庭Office、家庭医疗和收发邮件等一系列功能,真正体现出PC-TV融合的发展趋势。

(四)多媒体在安全领域和军事方面的应用和发展

由于多媒体技术朝向更加趋于网络化、多种业务交融、智能化和嵌入式等方向发展,其对处理、传输数据的设备和网络环境的安全性要求更高,多媒体安全技术将成为信息安全领域的研究重点之一。

另外,多媒体技术在军事领域的应用也将是未来的趋势。例如,传统的军事信息管理系统、作战指挥和模拟系统、军事教育系统等都将融入多媒体技术,其前景将无限广阔。

参考文献:

[1]李晓静.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应用现状与发展前景[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7(36).

[2]党卫红.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与发展[J].内江科技,2010(3):119-119.

第3篇

关键词:多媒体;多媒体技术;发展前景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2)05-0212-01

一、计算机多媒体技术概念

所谓多媒体,就是融合了两种或两种以上媒体的一种人机交互式信息交流和传播的媒体,其使用的媒体包括文字(Text)、图像(Image)、图形(Graph)、动画(animation)、音颇(audio)、视颇(vidio).各种媒体表现形式各不同。但都为数字化形式存在,即计算机二进制数字文件。

二、多媒体发展现状

多媒体(MULTIMEDIA),指信息表示媒体的多样化,常见的图像、声音、文字、动画,承载信息的程序等都是媒体。多媒体技术是指我们利用电脑把文字、图形、影象、动画、声音及视频等媒体信息都数位化,并将其整合在一定的交互式界面上,使电脑具有交互展示不同媒体形态的能力。多媒体技术极大的改变了人们获取信息的传统方法,符合人们在信息时代的阅读方式。

三、多媒体技术的特点

(一)多媒体信息表现与交互

在多媒体平台下,多种媒体并存,各种媒体在空间如何进行组织,媒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如何描述和解释,在时间上怎样安排, 都是多媒体在表达信息时必须考虑的问题,其交互的作用和影响在表现中是一个不可缺少的成份。

(二)音频采集技术

音频采集通常将模拟信号采样生成数字信号,经过计算机处理后再现或存储到数字介质上。VFW。技术和DirectShow技术都能实现Windows平台上多媒体信息实时采集,但DirectShow目前市场上比较流行的WDM硬件驱动模型,不仅支持比较早的VFW方式的驱动,而且解决了采集设备性能的差异以及兼容性问题与多媒体本身数据量巨大的问题,是目前音视频采集开发的首选技术。

(三)数据压缩技术

多媒体是面向数据、文本、语音、图像、三维动画等多种媒体的处理。为了得到满意的视频画面质量和听觉效果,必须对音频和视频信号实时处理。数字化后的视频和音频信号的数据量是非常巨大的,如一幅640×480mm分辨率的真彩色(24bit/象素)视频图像,数据量为7241Mbit/帧,1000MB的硬盘只能存放1000帧未经压缩的图像。

四、音视频的压缩/解压缩

无论声音的采样参量如何,原始声音的数据量都很大,原始数据量计算方法如下面公式所示。

数据量=采样频率×采样位数×声道数/8(字节/秒)

例如,采样频率位44.1KHz,采样位数为16,双声道,则数据量为181.5千字节每秒,如果我们直接把原始数据在网络中传输,将消耗较多的带宽,并且用网络状况的变化,可能导致声音传输的不平滑,不连续。因此,采样的原始数据必须压缩后才能发送。目前较多的使用开源的MP3压缩代码。

五、多媒体技术的发展趋势

(一)在PC母板上或芯片内装入多媒体和通讯功能。Intel公司推出NSP(Native Signal Processing),它基于奔腾处理器实现音频、视频和通讯处理功能。Motorola公司将阵列处理器和POWER-PC处理器放在一个芯片上。

(二)研究视频、音频算法,开发芯片产品。例如C—Cube公司推出符合MPEG-1标准的CLM-4500和CLM-4600;IBM推出符合MPEG-2的编码和解码芯片等。

(三)研究多媒体数据库技术,多媒体通讯技术,交互电视技术,虚拟现实技术及智能多媒体技术等。这些技术都是近年来十分活跃的技术领域,是多媒体技术研究的重要方向。

六、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应用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应用在我们生活中的很多地方,例如:数字化图书馆融入了多媒体技术后,使得数字化图书馆更加生动真实。远程教育等领域也是应用了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东北大学就在我国开始建设远程教育网是投了巨资,从沈阳一直铺光缆到秦皇岛,成为了在中国规模最大的网络教育网络之一,他们就用了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的结合进行教学,使更多的学生受到了名师学校的教育.由此可见多媒体技术方便了我们生活的很多方面.由于计算机相关技术的飞速发展,多媒体技术无论是在硬件上还是在软件上都应经是很成熟的技术了,但是对于图像和音频的压缩编码规范还很混乱有些压绪编码规范己经公开,有些对外界还是秘密,这对整合音视频压缩编码很不利。在资源共享,开源的思想占主流的当今的技术界,多媒体技术这部分也筋要把各种音视频的压缩技术整合起来,是对多媒体技术更加规范和成熟,这样计算机多媒体技术才能够发展的更好。

参考文献

第4篇

[关键词] 流媒体 J2ME MPEG RTP RTCP

一、引言

随着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3G时代的到来,使得人们对手持设备的应用有了更高的要求,人们已不满足于简单的通话,收发短信等基本功能,而更多的是要求有多媒体应用,能利用手机进行上网冲浪,3D游戏,播放视频等。

二、系统的分析与设计

1.目前存在的系统分析

随着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使得人们对手持设备的应用有了更高的要求,人们已不满足于简单的通话,收发短信等基本功能,而更多的是要求有多媒体应用,能利用手机进行上网冲浪,3D游戏,播放视频等。移动设备通过网络观看视频将是不可避免的问题。而且目前的城市的网络覆盖率比较的好。

在这种情况下,多媒体播放器在设计与实现在有一些问题:

(1)由于多媒体手机在硬件性能上与PC机有着显著的差异,所以在多媒体手机上播放的视频短片的比特率要远远低于PC机上的,所以在设计多媒体手机时要受到多媒体手机硬件与操作系统的影响。

(2)现在多媒体手机外接的存储卡容量不是很高,当你在旅行的过程中或者在移动的过程中,因为你的存储卡的容量有限,所以你只能看少量的视音文件。

(3)现在多媒体手机在播放视音频文件的过程中,如果你看到自已喜欢的图片,你就想要保存下来,作为永久的珍藏。

(4)如何设计一项全新多媒体播放器,为将来的多媒体移动服务打下坚实的基础。

2.对目前系统的改进

本项目是一个关于手机播放器的系统,通过移动终端手机能够实现在任何时间,地点进行多媒体音频与视频的播放,本项目在空间上延伸了基于internet的网络服务,在时间上更具有灵活性。本系统只能播放视频文件的格式为MPEG格式与音频文件的格式为WAV格式,这是因为由底层的开发包所决定的。

本项目具有以下几个功能模块:

(1)首先视频(主要是MPEG格式)的播放模块,播放形式主要采用两种形式:本地播放与网络播放。本地播放也就是所谓的视频文件在本地手机存储器里,直接进行播放,网络播放主要是视频文件放在网络服务器,手机进行调用播放。它在空间上延伸了internet网络服务,在时间上更具有灵活性。

(2)其次实现音频(主要是WAV格式)的播放模块,播放形式主要采用两种形式:本地播放与网络播放。运行方式与视频播放模块相似。

(3)再次抓图模块,在进行播放本地与网络视频时,当你认为哪一个视频的瞬间你很鼓欢,你就可以进行抓图,把它抓下来。

(4)最后是控制模块,在进行播放音频与视频的同时,有一些基本的控制功能,比如:播放,停止,暂停,增加音量,减小音量等。

1>以下是本地播放视频或音频文件流程图

以上图的说明:这是一个本地播放视频或音频文件的流程图,首先生成一个等待WaitCanvas的对象,之后生成一个等待界面,然后生成一个VideoCanvas对象,它主要是用来进行播放文件控制的,用VideoCanvas生成的对象来打开用户在刚开始的界面上所输入URL,URL里包括IP地址,端口号(8080)以及被访问的文件名。如果打开成功都进行播放,如果失败者结束程序。最终关闭MIDlet程序。

2>以下是网格播放视频或音频文件流程图

以上图的说明:这是一个网络播放视频或音频文件的流程图,首先生成一个等待WaitCanvas的对象,之后生成一个等待界面,然后生成一个VideoCanvas对象,它主要是用来进行播放文件控制的,用VideoCanvas生成的对象来打开用户在刚开始的界面上所输入URL,URL里包括IP地址,端口号(8080)以及被访问的文件名。如果打开成功都进行播放,如果失败者结束程序。最终关闭MIDlet程序。

三、客户端的实现

手机客户端MIDlet的设计是本课题研究的重点,是实现本地与无线播放器应用的关键,客户端MIDlet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有:MIDlet程序结构流程控制,界面的开发;准确地提交用户请求参数问题等。根据系统需求分析,本项目终端支持系统的客户端主要面向的活动者是有具有多媒体手机的用户。以多媒体手机的用户所应具有的功能进行介绍手机客户端MIDlet开发的过程和主要解决的问题。

1.客户端流程设计

主要的流程说明:首先启动MIDlet,进行输入所要访问的服务器的IP和所要播放的文件的全称,如果输入错误,都重新输入,如果输入正确者,进行下面的一个操作,机器根据你所输入的IP地址来判断是本地播放,还是要进行网络的播放,当你如果输入的是本地IP,那么手机只播放你在手机存储介质里面的视频或音频文件。如果你输入的是网络IP,那么手机会播放在服务器中的视频或音频文件。在进行播放视频与音频的过程中,可以对作对象进行一系列的操作,比如抓图等。

2.MIDLET主程序的设计

一个MIDP应用程序的基本执行单元――MIDlet,所以ControlVideo继承MIDlet了,并有以下几个方法:startApp(),pauseApp(),destroyApp(),commandAction()还有一个线程PlayImage,这个程序它所要实现在的主要功能是,形成一个输入的界面,在这个界面里面要实现让用户输入URL,URL里面包含访问计算机的IP,端口号及所要访问的播放文件全称。还有在界面上还形成几个按钮比如开始,退出这是由commandAction()来进行控制等,它还进行控制整个程序的运行,选形成一个等待的界面,然后根据用户所输入的信息进行打开URL,再进行播放文件的控制等等。

3.播放控制的设计

它主要是由VideoCanvas继承Canvas,并有以下几个方法:VideoCanvas(), initialize(), paint(), time2pix(),open()等方法。它主要实现的功能是:对播放的视频或音频文件进行一系列的操作比如播放,停止,暂停,增加音量,减小音量。

4.播放文件判断的设计

在这里主要是设计一个单独的类,名称为VideoType,它主要先从用户输入的URL来分析出用户输入的信息,从中分离出输入的IP地址,端口号以及文件的名称,再进行判别用户输入的文件的类型。它里面有以下几个方法:guessContentType(),splitURL()。

5.网络连接等待介面的设计

这是一个所设计的一个等待界面,名称WaitCanvas,它继承了Canvas类,它主要的功能是:当用户输入IP地址时,手机在连结服务器的时候,可能会有一个过程,所以这个时候出现一个等待界面。它里面有以下几个方法:WaitCanvas(),void setMessage(),paint()。

四、结束语

本文研究的重心在于利用流媒体技术使手机播放器中本地与网络(无线)终端MIDP应用开发技术的解决方法及资源的网络通信,信息整合问题。因此在论文中深入研究了J2ME体系结构及其平台下手机程序MIDP的开发技术,详细分析了本地终端与无线终端和资源的通信解决方法,并构造了一个手机多媒体播放器系统,通过该系统,完整说明了MIDP应用程序开发的流程控制,界面设置与流媒体和视频压缩技术。本系统还会不断的改进,实现更广,更新,更实际的功能,以适应时代的需求。

参考文献:

[1]吴一丁:J2ME技术在移动设备上的应用.java研究组织,2005

[2]黄宝雄:流媒体技术.中国多媒体视讯,2005

第5篇

关键词: 无线多媒体;通信;关键技术;研究

中图分类号:TN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97(2013)0110254-01

1 前言

多媒体通信的出现转变了人们关于信息处理的方法以及思想观念,是通信和信息系统领域内一次重大的变革。近几年来,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使得我国通信技术得到了巨大的飞跃,且发展的趋势如日中天。无线多媒体的范围包括了移动通信和多媒体两个方面的领域,它不仅仅给用户供应多媒体服务,且在技术范畴上也展示了无限广阔的发展空间,成为了信息产业以及通信界的一个受人瞩目的焦点。

2 无线多媒体概念及其系统结构综述

无线多媒体通信的系统结构和固定网络存在着一定的关联,其是为多媒体业务供应而无线接入的通信系统,在其系统结构中,无线多媒体有着无线通信以及多媒体终端的功能。当前,人们通常使用笔记本电脑带上无线通信单元来成为随身可拿的无线多媒体终端[1]。无线网络的主要功能是实现无线多媒体通信以及无线网络部分终端用户的检测、管理以及控制,并对有关运行性能以及业务统计进行详细分析。为更多用户完成系统结构的无线多媒体通信,国外正就ATM网络完成无线多媒体通信方面研发一种无线多媒体通信系统结构,在此系统中,无限接入站的功能便与基站的相同,可立刻连接ATM交换机,而非仅仅在前面所述的基础之上相对应的做了简化。无线监控站的功能是无线通信管理功能完成的实现,其是ATM交换机的一项外设。近几年来,Internet网络发展速度飞快,在多媒体通信中具有着旺盛的生命力,越来越受到各界人士的关注。过去几年,在国外研究发展的基础上,我国也提出了只由无线路由器、无线多媒体终端以及Internet网络构成的无线Internet多媒体通信系统,它可通过无线通信的办法来完成Internet网络全部多媒体通信功能,其中包含着话音通信[2]。

3 无线多媒体通信核心技术分析

3.1 无线多媒体语音以及图视信源编码技术

在稳定的有线通信网上实现数字电话的传输,主要通过“脉码调制”技术,其数字速率是64kb/s,或者通过随后研制的“自适应差分脉码调制”技术,其数字速率是32kb/s,然而此类编码并不适用于无线移动电话。为达到语音信源编码需向比较小的速率压缩时,我国相关企业曾通过“矢量和激励线性预测”和“码激励线性预测”等方法,实现语音信源编码的数字速率压缩达13、8、6.7、5.6、4,3.45、2.4kb/s,需要对语音信源编码压缩的主要是因为无线电频谱有限的原因[3]。因为图视信源编码的压缩对无线多媒体业务具有重要意义,世界各国相关领域的专家曾建议合作就其进行大量的研究,并相继推出了几种标准。

多媒体通信的另一项关键业务则是远程书信,它主要采用通信网对图形信息以及手写文本进行传送的。所以,图形信源编码在无线多媒体通信网中同样具有关键的作用。有关图形信息的传输曾利用“链式编码”中各个矢量间的关联性,节省数字速率。在“固定长度差分链式编码”(FL-DCC)中,将正方形编码环来进行体现,最为简便的例子便是正方形具有8个矢量,也就是0、+1、+2、+3、+4、-1、-2、-3,由b位码来表示各个矢量,可为1,也可为2,而当b为2的时候,0矢量则编成00,当b=1的时候,则编为01。此类关联曾被应用于无线道上来进行实验,使用FL-DCC编码信号来表示英文手写文本,如果信噪比(PSNR)在49-37dB范围内时,传输质量则很好,而在32-21dB范围内时则不合格。

3.2 无线多媒体信道编码以及差措复原技术

移动无线信道的信号传输的质量受到很多方面的影响,尤其是在陆地上,传输环境是非常差的,因为电波传输的蔓延损耗以及阴影状况而产生的阴影衰落等都会对其造成干扰。信道编码具有减小系统误比特率的作用,然而会降低宽带的利用率,加大比特率,信道编码通常具有前向纠错和自动重传两种方式。当前的无线系统中没有专业的ARQ信道。Turbo码,又为平行级连卷积码(PCCC),他能够灵巧的使得卷积码以及随机交织机器联合起来,完成随机编码的思想,它是在ICC'93会议上由C.berrou等提出的。Turbo码尤其适用于对功率具有严格要求的状况,因为它具备着与信道极限接近的一种性能,此外,Turbo码与随机码较为接近,具有良好的距离特性,所以其抗干扰的性能很强,然而,所有事物并非都完美无缺,Turbo也不例外,它存在着译码时间时间长、计算量大的缺陷。随着更为快速的硬件技术以及快速译码算法的陆续推出,Turbo的应用将会日趋广泛。过去几年,美国空间数据系统顾问委员会决定将Turbp码作为深空通信的标准,且Turbo被确立为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的信道编码方案之一。

为防止视频传输出现差错而又无法恢复原先状态的情况发生,当前视频压缩编码标准都使用了很多差错复原技术,使差错复原能力得到了更进一步的提高,并成为了其主要的内容之一,拥有视频压缩编码标准主要有如H.263+和H.263++以及MPEG-4等。在MPEG-4中放入了许多差错复原工具,主要有数据分割、重同步以及可逆长编码等。在H.263+中应用于差错复原的编码选项为独立段解码、前向纠错编码等,而H.263++则在以上的基础上又带入了数据分割的条带模式,并修改了参考图像选择。

3.3 无线多媒体射频技术

从技术角度对射频技术进行分析,其变化似乎并不显著,然而新频段的研发以及使用却如日中天,为满足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对于频段的规定,即要求采用2GHz频段,所以无线接入系统运用的该频段必须相应的进行调整。为10Mbit/s或更高可达20Mbit/s的信息传送速率的实现,有关专家提议在无线多媒体通信系统中采用2.5GHz与5GHz频段。5GHz频段被划分无线ATM系统所使用的频段,宽带为100MHz或者200MHz。这些均为传播性不佳的频段,其传播受干扰程度大、衰落也较大,基于此种原因,射频技术成为了无线多媒体通信的核心技术之一。

另外,相关专家依然不断的对19GH、40GH等频段的应用进行研究开发,目的是想要实现更快速率的多媒体业务数据。

4 无线多媒体通信的发展前景

无线多媒体由于能够完成几十兆比特每秒的信息数据速率的无线传输而受到人们的欢迎,且不论是现在还是将来其发展的空间都是十分辽阔的。医疗、办公领域等也逐渐应用了无线多媒体通信技术,如远程医疗、紧急救护以及家庭医院等。无线多媒体开始被应用于办公方面,进一步促使家庭办公成为现实,是无线多媒体另一重要应用,家庭办公是信息社会实现的首要目标。而电视实现现场实际情况转播以及电视现场采访等均给无线多媒体通信的应用和发展提供巨大空间。

5 结束语

无线多媒体综合了多媒体以及数字移动通信中的关键技术,越来越受到各界人士的关注,并在现实生活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且其无论是当前抑或是将来都将得到更进一步的应用和开发。

参考文献:

[1]鲁泽钧,浅谈3G视频通信中容错技术的应用[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09,10(07):101-105.

第6篇

[关键词]计算机多媒体技术;检察技术;应用研究

中图分类号:D424.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11-0384-01

前言:在检察院中传统的检察技术需要被改进,并将检察机关的工作能力有效提升。将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应用到检察技术中来,主要的形式是通过对文本、声音以及视频等形式对检察内容进行直观的展示,这些技术在提供物证的同时,能够将检察机关的办案能力大幅度提升。为此,下文从多个角度对多媒体技术的应用进行研究。

1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主要功能

计算机多媒体体技术在不同领域中的应用,为不同领域的工作带来了诸多的便利。从较大程度上改变了人们的生活,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主要分为以下几方面的功能:

第一,数据压缩。数据压缩是指在对影视、音频、图像等素材进行压缩,将这些素材信息进行文件存储。目前数据信息压缩主要集中在图像处理、网络信息传输环节中,尤其是在数据信息比较复杂的场所中得以应用[1]。

第二,虚拟还原技术。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在刑事案件分析中,可以在专业软件的帮助下进行现场案件的还原,在进行现场数据信息的录入之后,可以进行情境模拟,便于工作人员进行案件调查。同时该种虚拟还原技术还能够应用于影视、医学、军事以及娱乐中,例如在演唱会中的3D全息影像技术,就是一种基于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实际应用。

第三,修版功能。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修版功能主要应用于文字方面的材料检查,例如在有些资料中,很多文字由于人为原因或者是技术等原因,而出现了字迹模糊的情况,为了还原这些重要文字,对文字进行修版,需要将这些文字输入到电脑材料中,针对模糊处进行数据分析,还原模糊处文字。

第四,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另外一个重要功能就是音频技术,在音频技术中主要分为以下内容,首先能够实现对语音的处理,对语音进行合成,使得语音数字化。音频技术在检察技术中的应用比较广泛,例如声音识别、现场录音以及声音还原等[2]。

2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在检察技术中的实际应用

2.1 事故现场视频制作与勘察

在事故现场中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进行检察,首先需要将现场的原貌保留下来,以便于进行调查。在现场勘察中将案件的原貌保留下来,一方面能够实现对证据的获取,另一方面在检察人员可以通过数码录像的模式将现场情况录下来,然后通过后期专业的视频处理,使得事故现场的视频效果更加的真实,便于相关部门的数据调查等。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而进行的视频制作,能够对视频内容进行暂停、回播、以及视频画面大小的缩放等处理,在超高清摄像头下能够将一有利于办案的细节画面找出来[3]。

2.2 文件信息转化为数据信息

案件检察环节中,必要的时候需要对文字信息进行处理,传统的检察中,对于文字的处理上比较困难,并且文字比较多,重点难以突出。而基于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下的文件信息处理,首先将纸质的文本内容转化为了电子版的文字信息,将重要的文字信息转化为数字信息进行存储。同时在对这些文字信息进行调用的同时,能够随意的进行信息的复制、粘贴、剪切等,这样的模式省去了大量繁琐文字的管理,且重点突出。在文件检验的环节中,效率比较高,当在大范围的检查中,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操作下更加的简单。

2.3 法医检验数据分析

将该项技术应用到刑事案件的法医检验中,能够对事故现场的指纹进行取样与存储,在计算机软件配合下将事故发生的由来进行模拟。在实际的法医检验中,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一般可以进行尸体检验、血迹检验等。然后将所检验的信息进行数据输入到计算机数据库中,在专业的数据分析软件下能够将行使案件调查的效率提升。

2.4 司法会计检查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在企业财务会计检察中也比较适用,当企业的财务会计工作中出现较大漏洞时,例如出现贪污等事件时,司法机关将企业内部财务进行调查,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下进行证据获取。首先利用专业的软件进行对企业财务进行控制,对企业账目进行及时监督,避免企业内部私自更改数据信息等。其次,在专业软件帮助下,查找企业账目中存在的漏洞,对计算机的数据对比下,对可疑账簿进行及时调查。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在账目查询中的应用更加的准确迅速,避免出现检测漏洞[4]。

2.5 印文真伪鉴别

传统的印文检查比较复杂,实施起来比较难,用尺子进行印文大小的测量,在显微镜下进行细节观察。在检察技术中应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对印文、印章的真实性进行分析,工作人员首先将可疑的印文信息进行搜集,在单色扫描仪的处理下,将印文的检材与样本,在规定顺序下输入到计算机系统中,此时,印文在计算机屏幕上显示出来,将印文检材的外形以红色标注,然后将被检查的印文与样本进行重叠。基于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印文检验,不仅简单而且准确。

结论:综上所述,在本文中对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在检察技术中的应用进行研究,可以说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在检察技术中的应用,为检察技术发展带来诸多便利,一方面能够提升检察工作的效率,另一方面提升检察工作的准确度。多媒体技术在检察工作中的实际应用有:事故现场视频制作与勘察、文件信息转化为数据信息、法医检验数据分析、司法会计检查以及印文真伪鉴别等。

参考文献

[1] 白冰川.基于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在检察技术中的应用[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4,17:183+185.

[2] 李晓静.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应用现状与发展前景[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7,36:146-148.

第7篇

关键词:高中地理;多媒体技术;应用优势;应用现状;应用途径

新课程背景下,为了促进教学的有效开展和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创新型教学手段被应用在教学中。通过科学的应用这些教学手段,为学生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使学生以一个高涨的情绪进行学习,更能使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多媒体技术就是近年来在教学中广泛应用的一项教学手段,多媒体技术的应用符合社会的发展要求,更能满足学生对新时期课堂的要求。接下来,本文就对在高中地理课程教学中如何科学的应用多媒体技术促进学生学习成绩和学习能力的提高进行简单探讨。

1多媒体技术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优势

多媒体技术是当前教学中一种科技性较强且比较“前卫”的教学手段。在高中地理课程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技术,与传统的课堂教学环境相比,有很多优势。首先,应用多媒体技术,可以有效创新地理课堂教学模式,使学生在一个多元化的课堂中进行学习,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第二,在高中地理课程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技术,可以使课本上静态的内容动起来,使学生的感官受到刺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第三,通过在地理课程教学中科学的应用多媒体技术,可以为学生展现抽象的难以理解的地理知识,从而促进学生对地理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的地理学习成绩和学习能力得到有效的提高。

2多媒体技术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现状

虽然,多媒体技术在高中地理课程中有很多应用优势,但是在现阶段的地理课堂中,对多媒体技术的应用现状还不是很乐观。例如,很多教师已经习惯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一时间很难做到得心应手的应用,并且,初次应用多媒体技术,需要在课前做大量的准备工作,这些准备工作需要花费大量的精力,所以,现阶段多媒体技术在高中地理课程中的应用还不够广泛。第二,多媒体技术的应用还不够成熟,不能很好的达到促进地理课程教学有效性提高的作用。无论应用哪一种教学手段,都需要对课程内容和学生的学习特点做到充分的考虑,才能使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发挥最大的作用。

3多媒体技术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途径

3.1由多媒体技术引出课程内容:在高中地理课程中应用多媒体技术,对于高中地理课程的有效开展和学生学习能力的有效提高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由多媒体技术引出课程内容的方式,就是一种应用多媒体技术的有效方式。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对即将进行的课程内容起到铺垫作用,让学生在课前了解课程的主要内容,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更容易掌握课程的主要内容,促进学生学习效率的有效提高。例如,在学习必修一“地球的圈层结构”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就可以在课前应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播放一段关于地球圈层结构的动画视频,通过播放动画视频,可以将地球的的圈层结构生动的展示给学生,使学生更直观的感受到地球的结构,也感受到地球内部的神秘。通过这种方式,还可以了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2用多媒体技术促进课程理解:高中地理课程是高中课程中的重点内容,同时也是高中课程中的难点内容,尤其是自然地理这部分内容。这部分内容讲的主要是气压,洋流,气旋的变化等内容。这些内容相对抽象,给学生对于地理课程的学习带来了很大的难度。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的特点,应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总结知识点,播放气压等自然气象变化图,使课本上静态的内容动起来,从而促进学生对地理课程的理解。使学生地理课程的学习成绩和学习能力得到有效的提高。例如,在学习必修一“气压带和风带”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就可以通过应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播放相关视频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课程内容。这部分内容是我们很熟悉但是有很陌生的内容。熟悉是因为我们就生活在这个环境中,陌生是因为我们并不知道气压以及风带的不同变化带来的不同的时候影响。通过为学生播放相关视频,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课程内容,使学生的学习效率得到有效提高。

3.3用多媒体技术丰富地理课堂:课堂是学生提高学习成绩和学习能力的重要场所,良好的课堂氛围对于学生的学习有良好的促进作用。所以,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教师不仅要应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引导,更要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对于课堂氛围的营造,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例如,在学习选修一“天体和星空”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就可以应用多媒体为学生营造课堂环境。天体和星空自古以来都是人类探索和向往的神秘领域,教师在课程开始时,可以应用多媒体的投影技术,将星空的影像投影到教室中。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中会有更高的学习情绪,更好的学习状态。

3.4用多媒体技术进行能力测评:阶段性的对学生的能力进行检测,是促进学生进步的重要手段。高中阶段的学生,学习时间比较紧,固定的检测时间会使部分学生的学习计划被打乱。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应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建立一个自主检测平台,定期将地理课程中的重点内容和难点内容在平台上,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计划,选择最适合的时间进行检测。这种灵活的检测方式,不仅可以对学生的学习能力进行检验,还可以使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

4结语

地理课程是高中课程中的重要内容,提高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是教师的重要教学任务。在高中地理课程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技术展开教学,可以为学生营造多元化的学习氛围,促进学生对地理课程的理解,使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学习能力得到稳步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张永成.浅析多媒体技术在中学地理教学中的应用[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5(12)

[2]王建芳.多媒体技术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J].新课程学习•中旬.2013(04)

第8篇

一、多媒体技术在中学历史教学中作用

(一)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器官的能力,提高教学效果

目前高中历史教材正经历改革,其内容较前有所增加,且以专题形式呈现,理论性强,知识结构复杂,包含颇多的隐性知识需要挖掘,面对上述问题,多媒体技术不仅能展示丰富多彩的历史画面,还能结合教学内容的实际需要,提供模拟与游戏。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可以亲手操作的课堂练习软件,这种对键盘、鼠标的触击更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参与历史的感受,也使多媒体技术的人机交互智能的特性发挥到极致,有效的提高了教学效果。

(二)有利于突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突破

在历史教学中,某些内容抽象,难懂,而且年代久远,地域概念复杂,使学生感到陌生和难以理解,给教学双方带来了很大困难,而这些内容往往是历史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若能充分利用多媒体声音,文字和图像综合一体化的特点,有利于突出教学重点,分散知识难点,促进学生建构空间想象力,将这些烦琐的知识简约化,抽象的问题具体化,宏观的问题微观化,引导他们自觉地本能地对这些重点,难点知识进行独立思维,真正做到重点突出,难点突破。

(三)有利于加强学生的政治思想教育,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历史学科内涵丰富,包罗万象,它除了有利于加强学生的政治思想教育外,还有助于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努力追求真善美的人生境界。历史教学中的政治思想教育,应寓于历史知识的传播之中,并合理引入多媒体技术,创设历史情境,展示声像并茂的画面,营造浓浓的历史氛围,渗透思想教育,使学生在感悟历史知识的同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技术的优势,对学生开展美育可谓是得天独厚,让学生在欣赏美的过程中接受潜移默化的美的教育,从而净化心灵,陶冶情操。

二、多媒体技术在历史教学中的误区

(一)教师理论认识和思想认识上的误区

多媒体教学效果的好坏,关键不在多媒体而在于历史教师,因为教师是整个历史课堂教学的设计者和参与者,他能得心应手地驾驭多媒体计算机,找准最佳切入点。在一些教师的认识中,多媒体教学手段只是上公开课做样子的手段,华而不实,在小学生教学中可以多一点,进入中学后,更应该多花时间讲解,抱着这样的思想,教师内心就不愿意多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再加上一些教师虽然对多媒体教学手段辅助教学的成效具有一些了解,但是为了省事,也懒得去运用它。因此,历史教师应该借助多媒体把自身的教学经验,教育智慧和独具匠心的教学风格充分展现出来,将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发挥到极致。

(二)多媒体技术在应用中存在的误区

一些历史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的水平和实际操作能力都不尽如人意,在教学中一般都选用一些由专业人士,名师研发出来的商品性课件,它制作精美,信息量大,对教师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一些历史教师课堂上采取拿来主义,直接照搬照用,这是不适宜的。历史教师课前慎重考虑与选择。对现成的课件进行调整。

(三)教材与资料处理上的误区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不能为了多媒体而多媒体,结果就是摆花架子,做表面文章。要真正明白多媒体在任何教学中只是起到辅助作用,不能代替传统的教学方式。通过生动形象的展示,学生将会很快记住每个国家的位置,并且牢牢地记在心里。这种方式就比较符合实际。

三、在历史教学中采取的对策研究

(一)更新教师的教学观念,加强思想教育

不断提升思想认识要想提高多媒体手段在中学历史教育教学工作中的使用成效,首先必须从思想理念上重视起来,作为教育主管部门或是学校的教导教研职能处室,要利用各种机会转变广大历史教师对于多媒体手段作用的片面认识,要利用周前会,教研活动,座谈会等多种形式,强化大家对多媒体教学设备重要性的认识,让大家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能够主动运用。

(二)加强多媒体技术培训,不断提升教师驾驭能力

作为教育主管部门,在年初制订教师培训计划安排的时候,就要将中学历史教师现代技术培训作为重要的方面,充分发挥龙头中心校辐射作用,发挥教师进修学校等单位的管理培训职能,兼顾整合社会培训教育机构的资源发挥,让广大中学历史教师有更多的机会参加各种现代信息技术培训,学校教育教研活动中,除了课堂教学艺术以外,也要适当穿插现代信息教育培训项目,有效提高历史教师现代教学手段运用能力。

(三)通过多媒体技术比赛,提高教师运用水平

通过多媒体课件比赛,教师之间可以有效的交流和运用水平。教育主管部门与学校教育管理工作者,要强化方向的引导,多创设一些机会与平台,提高中学历史教学多媒体使用率,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应该设法为历史教师配备相应的教学工具,有些学校投入不足,采取了资金扶持引导的方式。此外,还要多开设一些多媒体历史示范课、公开课,将现代信息手段运用纳入教学考核评定等,为教师积极运用多媒体开展活动营造内外结合的良好环境。

四、结论

随着多媒体教学手段的不断提高,我们作为历史教师,应该以积极的态度,在提高自身素质能力的前提下,把正确的历史、丰富的人文知识和独具特色的乡土历史结合起来,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形象生动进行历史课教学,让学生探求真实的历史。

参考文献:

第9篇

关键词:多媒体;面向传输;流媒体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09)05-1209-02

Study of Multimedia Based on Network Transmission

TANG Fen-fei

(Xiangtan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Xiangtan 411102, China)

Abstract: As the rapid progress of Internet, people are not satisfied with transporting simple texts or picture information through Internet. More and more complex multimedia information especially the Audio/Video sequences, becomes popular over Internet. In this paper, traditional multimedia transport methods are introduced and transport-based video coding methods are discussed firstly. Finally, studied stream medium fluidization technology principle and stream style transmission principle.

Key words: multimedia; transport-based; streaming media

1 引言

随着Internet的迅猛发展,传统面向存储的视频编码技术已经无法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对网络多媒体资源的需求。目前互联网上50%的信息属于连续媒体信息。与此同时,移动通信和无线通信也越来越普及,手机已成为人们通信的最重要的工具。人们在互联网上传输视频和音频的愿望越来越强烈,视频和图像编码的目标也就从面向存储转变为现在的面向传输。因此,解决互联网多媒体数据传输问题的网络多媒体技术应运而生。

2 传统主要解决方案

1) 最小传输方案

解决数据在网络传输中的最简单的方案就是最小传输,也就是说根据网络中带宽最小的用户的接收条件产生视频码流传送给所有的用户。其缺点也是显而易见的,就是没有充分的利用网络带宽,不能保证用户根据自己的情况接收到相应的视频流数据。

2) 基于探测的方法自适应编码方案

基于探测的方法是一种由发送方发起的算法,发送方调整传输码率并接收用户方反馈的延时、丢失率信息,当服务质量降低时,即时降低发送码率。就是根据信道的条件调整编码器的参数,生成相应的视频码流。在网络协议方而,通常采用RTP/UDP/IP协议,发送方将压缩数据划分成RTP协议包发送给接收方,接收方监测RTP数据包的传输延迟和丢失率,通过RTP/RTCP协议中的RTCP协议将网络情况反馈给发送方,发送方根据网络带宽情况调整发送码率使之相匹配。

3) 码流切换技术

码流切换的基木原理是:服务器保存同一个视频节目的不同质量的多个拷贝,这些码流的关键帧(z帧)是对齐的。当网络带宽变化时,服务器选择一个合适的码流传送给客户。码流切换方案中服务器的计算复杂度很低,但是需要很大的存储空间。实际上是将自适应编码中的复杂性转移到了存储。

3 可扩展性编码

上述方案是人们针对网络带宽变化提供不同质量服务所设计的,这些方案主要从改变编码码率的角度考虑问题,而视频编码本身的灵活性没有得到发挥。为了使编码能够直接提供适应带宽变化的不同码率质量,提出了分层可扩展性编码的方案。分层可扩展性编码主要包括三种:时域可扩展性、空域可扩展性和质量可扩展性。

时域可扩展性通常是通过在码流中添加B帧来实现的。B帧是使用与它在时间上最近邻的前后两个I帧或者P帧来预测的,而自己不作为其他任何帧的参考图像,因此在传输中丢弃B帧并不影响其它帧的质量,而仅仅降低帧率。

空域可扩展性是通过为视频中的每一帧的分辨率分层来实现的。当进行空域可扩展性编码时,原始视频首先通过采样得到低分辨率的视频,编码得到基本层码流;然后编码原始视频和基本层视频的差生成增强层码流。不过空域可扩展性编码在视频传输中应用较少,因为任何一个用户都不能接收在前一个GOP中观看高分辨率视频,而到下一个GOP只能获得低分辨率视频。因此即使增强层在传输中被丢弃,客户端的解码器也要对低分辨率的图像进行插值,这实际上是一种质量可扩展性的特殊情形。

质量可扩展性的思想和空域可扩展性编码很类似,只不过这里不需对原始视频进行下采样,而是进行一次很粗的量化形成基本层码流。然后对原始视频和基本层视频的差再进行一次量化,生成增强层码流;如果有多个增强层码流则重复上面的过程。

总之,传统的视频编码方法不适合网络传输,其根木原因是它们的目标是将视频压缩成为适合一个或几个固定码率的码流,也就是说传统的视频编码是面向存储的,这样所导致的后果就是当网络状况发生变化的时候,上述编码方式无法自动提供相应的质量保证。新提出的可扩展性编码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这个问题,但这些编码方案存在一个共同的缺陷:无法提供码率连续的输出码流。

4 基于FGS算法可扩展性编码

4.1 产生背景

MEPG组织看到了网络传输对视频编码的新要求,于是开始征集视频的精细的可扩展性编码方案。它的基本思想是将视频编码成一个可以单独解码的基本层码流和一个可以在任何地方截断的增强层码流,其中基本层码流适应最低的网络带宽而增强层码流用来覆盖网络带宽变化的动态范围。为此,研究人员提出了许多解决方案,主要分为三类:DCT变换技术、小波变换技术和 Matching Pursuit 技术。最终从编码效率和编码复杂性两方面考虑 FGS 方案被MPEG组织采纳。

FGS算法具有以下主要特点:1) 基本层使用基于分块运动补偿和 DCT 变换的编码方式达到网络传输的最低要求。2) 增强层使用位平面编码技术对 DCT残差进行编码来覆盖网络带宽的变化范围。3) 每一帧的增强层码流可以在任何地点截断。4) 解码器重建的视频质量和收到并解码的比特数成正比。

4.2 FGS的关键技术―位平面编码

在位平面编码中,每一列代表一个 8 位的 DCT 系数。与传统的行程编码是对每列的 DCT 系数分别进行编码不同,在位平面编码方案中,所有的 DCT系数被列成一个矩阵,对每一行的 DCT系数进行编码。在一个(8,8)的DCT块中一个位平面由64Bit组成,每一位都是同样重要和DCT系数的行程编码中每一个系数分别进行行程编码不同,位平面编码是对每一个位平面分别进行行程编码。这样,使用位平面编码的好处就很明显了,就是使得每一个系数的重要部分优先编码,这样在码流截断时就保证了解码器优先获得有关视频的重要信息,从而提供了精细可扩展的特性。

一般的 FGS 只考虑了要编码系数的值,实际上 FGS 的应用是非常灵活的。例如可以对图像中比较感兴趣的前景部分优先编码。具体作法就是将图像中的某些块上移若干个位平面,就实现了对图像中感兴趣部分的优先传输。另外,还可以对不同频率的 DCT系数加以不同的权重,也就是对不同的DCT系数上移不同的位平面从而满足人眼对不同频率成分的敏感程度。位平面编码技术并不能够提高编码的效率,但是在增强层信息丢失的时候,它能够保留最重要的信息不至于丢失,所以提供了很好的可扩展性和码率灵活。

5 流式传输技术的应用

流式传输的实现需要缓存。因为Internet以包传输为基础进行断续的异步传输,对一个实时A/V源或存储的A/V文件,在传输中它们要被分解为许多包,由于网络是动态变化的,各个包选择的路由可能不尽相同,故到达客户端的时间延迟也就不等,甚至先发的数据包还有可能后到。为此,使用缓存系统来弥补延迟和抖动的影响,并保证数据包的顺序正确,从而使媒体数据能连续输出,而不会因为网络暂时拥塞使播放出现停顿。通常高速缓存所需容量并不大,因为高速缓存使用环形链表结构来存储数据:通过丢弃已经播放的内容,流可以重新利用空出的高速缓存空间来缓存后续尚未播放的内容。另外,流式传输的实现需要合适的传输协议。由于TCP需要较多的开销,故不太适合传输实时数据。在流式传输的实现方案中,一般采用HTTP/TCP来传输控制信息,而用RTP/UDP来传输实时流数据。

流式传输的过程一般是这样的:用户选择某一流媒体服务后,Web浏览器与Web服务器之间使用HTTP/TCP交换控制信息,以便把需要传输的实时数据从原始信息中检索出来;然后使用HTTP从Web服务器检索相关参数。这些参数可能包括目录信息、A/V数据的编码类型或与A/V检索相关的服务器地址。接着A/V服务器运行实时流控制协议(RTSP),以交换A/V传输所需的控制信息。RTSP提供了操纵播放、快进、快倒、暂停及录制等命令的方法。最后,A/V服务器使用RTP/UDP协议将A/V数据传输给A/V客户程序,一旦A/V数据抵达客户端,A/V客户程序即可播放输出。其基本原理如图1所示。

6 小结

目前的网络多媒体应用已经给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极大的方便,虽然现有的视频编解码系统存在着这样或那样对Internet环境的不适应性,但相信在不久的将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在网络服务、终端机器的性能提升和更新算法研究的基础上视频编解码技术必将为网络多媒体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胡飞.Internet视频点播差错控制[J].计算机研究与发展,2001,39(1):28-34.

第10篇

但是,由于一节课的框架已经被确定,教师基本上没有什么自由发挥的空间,教师只是在已经编好的剧本中忠实地扮演自己的角色,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受到很大的限制。当学生的思路偏离教师原先的设想时,教师就会陷入一种尴尬的境地。学生的普遍反映是:偶尔有几节这样的课会感觉很新鲜,但听多了这样的课,就会觉得还不如不要用多媒体课会生动一些。而教师也只会在公开课,观摩课中才会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设计制作这种课件。

问题的关键在于这种课件的交互性和开放性。所以我认为,在目前的技术条件和应用水平下,课件的课堂教学中的灵活性和与学生之间反应的交互性是有相当大的缺陷的,无论如何也不可能达到教师口头讲述的水平,计算机只是一台机器,运用计算机的教学在目前只能是辅助教学,对于这一点教师必须有清醒的认识。

一、关于现代教育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研究

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给我们的教学确实带来了很大的变化,可这种变化不仅仅是在技术层面上的,更多地应该在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的层面上。对课堂教学的影响也不应该仅仅是多了一些辅助手段,应该在教学的组织和实施上产生根本性的变化。

二、教学结构的转型

从我国的现实情况看,虽然随着现代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在我国教育界的传播,我们的教育结构产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我国传统的教学结构还是在行为主义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指导下、以教师为中心的教授式教学,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一直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教师是课堂的主宰。这种教学模式对系统知识体系的传授具有比较好的效果,但因其忽视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忽视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内在心理的发展和变化,因此在培养学生获取知识能力、创新能力等方面上有缺陷。其具体的表现有:

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是主动的施教者,并且监控整个教学活动的教师的进程;学生是知识传授对象,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教学媒体是辅助教师教的演示工具;教材是学生的唯一学习内容,是学生知识的主要来源。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结构,则是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多媒体和网络技术的日益普及(特别是基于Internet的教育网络的广泛应用),才逐渐发展起来的。所以,当前创建新型教学结构的核心,或者说,当前深化学科教学改革的关键在于,如何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真正成为信息加式的主体和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器和知识灌输的对象;教师则应成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指导者。

以学生为中心教学结构的具体表现是:学生是信息加式的主体,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指导者,是学生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教学媒体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教材不是学生的主要(唯一)学习内容,通过自主学习学生要从其他途径(如图书馆、资料室及网络)获取大量知识。

在具体的物理教学中,我们不妨思考以下的几个问题:如何让学生产生问题,产生思考?如何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如何让学生提高信息素养?也就是如何使教学媒体从辅助教师教学的工具变成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工具

三、示例

在牛顿定律的教学中,我们经常会以直升飞机的飞行状态和受力作为一个具体的物理情景,让学生对物体的受力状况和运动状态的关系进行体验。我们曾经设计过三种不同的教学设计:

设计1:利用多媒体展示直升飞机的各种飞行状态的照片,如飞机悬停、前进、减速、转变等状态,教师提出以下问题,让学生讨论:

(1)飞机的旋转尾翼的作用;

(2)飞机悬停、前进、转速、转变等状态下飞机的受力情况。

设计2:利用多媒体播放直升飞机的一段飞行录像,让学生说一说其中的物理现象和原理(探究)。

设计3:利用自己制作的FLASH小游戏或者有关直升飞机的大型模拟飞行游戏(如超级科曼奇),让学生在玩游戏中去体验,然后进行交流。

显然,在以上的三个设计中,以传统的眼光来看,设计1教师的作用最为明显,在这里,素材的选择、展示,问题的提出、讨论,都在教师的精心设计中,教师通过选择,已经把一些与教学目标无关的现象剔除,对学生结论的得出具有很强的导向性。设计2与设计1相比,显然要更开放一些,但是学生所提出的问题并不在教师的预想范围之内,在课堂的组织上显然更困难一些。但是学生在提出问题的过程中,对现象的观察和提炼能力的锻炼则是设计1所无法达到的。设计3显然是学生最为喜欢的形式,学生的自主性得到充分的体现,自然,教师的控制也是最弱的,对教师的课堂调控能力是一个前所未有的考验。但是就我们前面所提出的思路,这种设计是体现的最完美的。但是教师何在这种设计中体现出自己的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促进者角色是值得我们进行研究的。

在设计1的课堂教学中,教师的目的是通过讲授和学生的讨论,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受力和运动状态的关系,是把物理情景作为巩固练习的一个背景,学生的收获在于发现理论在实际问题中的作用,对如何分析物体的受力和运动状态的关系也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在目前的考试评价体系下,这是最最重要的。

在设计2的教学中,在同样得到设计1的收获外,教师试图让学生学会在一个真实的情景中如何提炼出物理问题,这种方式和能力是我们目前的教学中所缺乏的,却是时代对于人才的要求,也是我们物理教学中所急需的。学生一旦开放了思维的闸门,其想象力和创造力往往会出乎教师的预料。

第11篇

关键词:多媒体 课件 教学

以信息技术为先导的高新技术革命对国民经济、社会生活和文化教育等各个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现有的教育模式也提出了有力的挑战。能否将信息技术有效应用于教育教学领域,是衡量教育是否面向未来社会发展积极变革的一个重要依据。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就是以计算机为中心的多媒体辅助教学。多媒体(Multimedia)技术是一种把文本(Text)、图形(Graphics)、图像(Images)、动画(Animation)和声音(Sound)等形式的信息结合在一起,并通过计算机进行综合处理和控制,能支持完成一系列交互式操作的信息技术。由于多媒体具有图、文、声并茂而且有活动影像等特点,因此多媒体教学改变了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为人们提供了获取知识的新的手段和途径,被越来越广泛的采用。然而同一切事物一样,多媒体教学也具有两面性。如何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弥补其不足,实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我们对此应进行理性的审视和辩证的思考。

1、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多媒体教学利用先进的文本、图形、动画等方式传递信息,为学生创造了良好的学习环境,与传统单一的课堂教学相比具有很多的优越性。

1.1 抽象问题直观化、表象化。众所周知,形象感受是形象思维的基础,形象思维依赖于头脑中表象的积累,多媒体教学把教材内容制成生动、逼真的画面,画面上产生静止、移动、流动、旋转、扩散、收缩、分解、组合等真实感的形象,使学生获得真实的、具体的感性认识,从而观察更清楚,想象更丰富,思维更活跃,印象更深刻。学生听课时很多不易接受的内容都是因为对客观世界缺乏实际的感受而导致感性知识太少,不容易实现从感性认识到理性概念的飞跃。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采用挂图、幻灯片等一些固定图片展示,教师一遍又一遍讲解,学生很难听懂。而多媒体教学以动态演示代替传统教学的静态实物模型、挂图、幻灯片等教学手段,这就能充分刺激学生的视、听感觉,使一些抽象难懂的概念变成具体的可观察的画面,化抽象为具体,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学生的探索钻研精神。例如我在讲授《流体力学与泵》中的汽蚀现象时,因为汽蚀现象发生在泵的内部,又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传统的授课方式只能用语言描述,学生听得很吃力:在制作多媒体课件时,我用三维动画演示了汽蚀现象的全过程,从气泡的产生、发展到最后的破裂,直观清晰,一目了然,给同学们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教学效果大大提高。

1.2 趣味性强、教学效率高。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师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堂课反复出现的就是这单一模式和单一色调。呆板的形式容易抑制学生大脑皮层的兴奋,使大脑疲劳。而多媒体教学是由几十甚至上百张幻灯片组成,每张幻灯片可以不停地变换画面,并设计成不同的字体、颜色、动画、音响,播放时产生不同的收视效果,可以不断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大脑皮层一直处于兴奋之中,达到最佳学习状态,收到较好学习效果。同时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大大节省了教师板书与绘图的时间,不但节省了学时数,而且扩大了教学信息量,提高了教学效率。

1.3 减轻教师的体力支出,简化备课过程。传统的课堂教学,教师处于高度紧张状态,大脑组织教学内容,眼睛观察学生状态,口不停地讲,手不停地写,尤其是图形,不但要画得好,还要画得快,对教师的要求很高,有时课堂时间不够,只好上课前画在黑板上。采用多媒体教学,把上课所需图形及板书内容事先输入电脑,避免了课堂上手忙脚乱,教师可以集中精力讲课,需要板书或绘图时,可以从容不迫地从电脑中调出来,方便又省时,教师可以把板书、绘图的时间用在讲授内容上,增大知识量的输出,从而既提高教学效率,又减轻了教师的体力支出。采用多媒体教学,简化了备课过程,除首次输入时工作量较大外,以后每次备课只要补充,调整部分内容即可,与传统备课方式相比,修改、补充更为方便。

1.4 具有交互性,利于学生自学。具有交互性,这是计算机多媒体技术最突出的特性,它能使信息发送者和接收者之间进行实时的交流。没有交互性的多媒体课件不能称为真正意义的多媒体课件。教师以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为依据,有目的的制作多媒体课件,在课堂上以及校园网上传递给学生,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人机对话,学生可以针对自己的需要进行自学,达到了信息表现的交互性。多媒体教学的交互性,也可以为学生提供有效地控制和使用信息的手段,可以增加学生对信息的注意力和理解力,延长信息的保留时间,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学习需要主动选择有关内容进行学习,体现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网上教学打破了以往传统教学模式的时空界限,以探究学习作为主要的学习方式,并可满足学习的个性化要求,让学习者充分体验到自由获取知识的乐趣。此外,多媒体计算机还能对学习者的学习情况进行及时反馈,与学习者进行讨论交流,多媒体计算机的这一特性,可以用于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帮助学生分辨正误,避免知识点之间的混淆。

2、多媒体教学存在的问题。多媒体教学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与传统教学方式相比,优势明显。但由于多媒体技术本身的缺陷,教师的使用水平不同,教学内容以及教学对象不同,多媒体教学在应用的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信息量过大,学生消化不良。课堂教学的两种主要方式是语言讲授和板书表达。教师的板书要占用很多时间,而采用多媒体教学,上课所需图形及板书内容都已输入电脑,随时可以调出使用。相比之下讲授的时间就相当充裕,如果仍按平常的教学速度进行,必然增大教学量,超过学生的理解消化能力。信息量过大,而信息停留的时问过短,学生基本上无法作笔记,这将影响学生的记忆和思考。传统教学中,学生作笔记,实际上是一个增加信息停留时间,加深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可作短暂的思考。如果信息总是“飞逝”而过,当时在课堂上似乎已经听懂、理解了的东西,一到课后,就忘掉了。

2.2 扩大了师生的距离,不利于师生交流。多媒体教学扩大了教师与学生的距离,使教师不能及时得到教学效果的信息反馈。教学活动是师生互动的双边活动,教师的教是通过学生的学体现出来的。学生是活生生的有能动作用的人,不是口袋,教师讲授多少,口袋装多少。教师的主导作用是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设置学习的情境,使学生心理处于最佳状态,保证学生的思路跟着教师的思路积极思维,接受教学内容。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时刻注意学生,根据学生接受情况的反馈信息,即学生的表情、神态,随时调整讲课的节奏和方

法。而多媒体教学削弱了这一功能,教师只能按既定的备课方案进行,课堂上灵活性差,教师发挥机智的余地小。教师的视线主要集中在多媒体的主控台上,无论是操作电脑还是使用投影仪,都离不开监视屏幕,加上教室较暗,为了清晰地表现投影屏幕的内容,多媒体教室大都拉上了窗帘。这些都直接影响了教师与学生的交流,不能充分发挥教与学的互动性,不能充分体现教师的讲演艺术。教师与学生之间富于人情味的及时交流大为减少(如眼睛对视,声音交流等),教师与学生易产生情感障碍。

2.3 电子课件良莠不齐,影响教学效果。除了基础课外,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课件都由任课教师自己制作,具有很大的随意性,不规范,没有统一的标准。电子课件良莠不齐,直接影响了教学效果。有的教师过于追求课件的表面形式,花费大量功夫设计字体、颜色、声响,致使色彩、动画过多过滥,而忽略了对教学内容的推敲,没有突出重点、难点。这种课件看上去屏幕五颜六色,听起来丁丁冬冬声响不断,但是内涵空虚,不是高质量的课件,不会产生好的教学效果。有的课件过于简单,白底黑字,照抄教案或板书,体现不出多媒体教学的优越性。课堂平铺直叙,死气沉沉,吸引不了学生的注意力,调动不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像个局外人,看看材料而已,这样的多媒体教学远不如教室黑板教学效果好。

3、改进多媒体教学的措施。对于多媒体教学在实践中暴露出的一些问题,我们必须进行理性的审视,积极的改进,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最大效益。

3.1 提高多媒体课件的制作质量。

3.1.1 正确评价多媒体课件。由于每门课程的特点不同,对不同课程的多媒体课件要有一个正确的评价。不能认为多媒体课件做的越复杂,技术难度越高就越好;也不能以应用计算机技术的难度所表现的花样来评定优劣。其简单和复杂程度,应重在准确、简捷和恰到好处地反映教学的要求,便于教师讲课和学生自学。要根据学生学习的心理、课程的内容、特点,利用多媒体的手段把教学内容小的变大、静的变动、抽象的变具体、复杂的变简单,在课堂上以生动鲜明的变化达到刺激学生感官的目的,又不至于变化过多、过滥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这里的分寸和火候大有文章,不是每个普通教师都能达到的,必须要有专人,经过一定的学习、训练和消化时间才能制作出高质量的多媒体课件。应多鼓励非计算机专业的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要尽量以少而精的计算机资源,制作出较优的多媒体课件,使教育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

3.1.2 认真研究教材内容和教学大纲。编制多媒体课件大纲时应把握好教学大纲的原则性与灵活性之间的关系。教学大纲是教学的基本依据,但机械地遵循教学大纲不利于教学改革。在深入研究教学大纲的前提下,把握好教材内容,深刻理解教材的知识结构和内容体系,才能确定课件的内容结构、表现形式及教学顺序。另外,在课件设计时不应拘泥于所选中心教材,应该广泛吸收不同教材的优点,博采众长。在内容主线明确的前提下,可以采用多媒体制作技术把中心教材与有关参考资料统一于同一课件系统中。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体会以及学习主体的具体特点自由选材,科学调整教学内容,使每个教师的课件都具有自己的教学特点。

3.1.3 页面设计突出重点,避免知识的简单罗列。课件制作时应抓住授课内容的重点,结合有关文字、图表、图片等,使之更易理解和记忆。特别是那些在采用传统教学方法文字叙述过多、较为抽象的内容,在多媒体教学时可以通过一些精心挑选的图片和动态提示来生动、形象地讲解,从而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1.4 注意处理好多媒体课件中各种要素之间的关系。多媒体课件中图像和文字展示质量的优劣直接关系到教学的效果,应引起教师的高度重视。画面的光、色、形及动态变化都会影响学生注意力的集中、保持和转移,引起学生情绪的变化。例如,长时间的自底画面会因反光较强而使人产生晕目感:字迹太小、反差太弱、色彩不协调、清晰度不高、放映时间太长都会产生疲劳感:如果感知主体形态没能从背景中突出出来,甚至被杂乱的环境淹没,则会分散学生注意力,削弱观察和感知的效果;如果文字、动画设计无序、不稳定、不恰当,甚至出错,不仅会引起学生注意力的分散、转移,还会产生错误,造成教学的失误。所以教师制作课件必须精心安排画面的内容、亮度、色彩、形态和动态。制作课件时应通过必要的选择、组接、夸张、淡化等手法对图像进行加工,使之符合教学要求。

3.1.5 充分利用互联网资源,注重多种媒体手段的综合效应。课件制作时应充分利用互联网上的丰富资源,尽量减少自身制作复杂图片,把更多时间用在教学内容组织和教学设计上。同时,素材选择时,应重视多种媒体手段的总体效应。除了图片、动画,必要时还可利用超文本技术链接AV视频和计算机互联网络等,以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手段的优势。

针对多媒体教学内容多,信息量大,学生不容易记笔记,课堂上有些内容消化不了的弊端,我们可以利用网络技术,将教师制作的多媒体课件挂在校园网上,学生可以在课后将老师的课件细细品味。此外,还可以进行网上答疑,及时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和学生零距离接触,提高教学效果。上网不方便的话,可以在授课前将教师的电子教案以讲义的形式打印给每个学生,要求他们课前预习,课后补充笔记,这样学生在课堂上就能全神贯注地听教师讲解,及时跟上教师的思路。

3.1.6 在使用过程中不断完善课件。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一个过程,多媒体课件的使用过程也是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一个课件不可能完美无缺,教师要做一个有心人,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广泛听取同行、学生的意见,及时修改,逐步完善课件。

3.2 注重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

3.2.1 重视课前教学准备,优化教学设计。要避免教师因有现成课件而忽视课前教学准备。采用多媒体教学同样必须认真写好教案。其中包括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的时间分配等。课前应了解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处理好教学内容的广度与深度。教师应及时追踪学科发展动态,关注相关事件的发生,随时收集教学素材,及时更新多媒体课件并组织好教学内容。

多媒体教学的结构层次与传统教学法并没有区别,应该认识到多媒体教学仅仅是一种手段,用以辅助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不能取代教师。教师在用多媒体示教时,要保证教学内容的连续性和合理性,并注意掌握好教学信息输出节奏。教学演示内容的播放要有起有收,在播放前要给予提示,要让学生带着问题去看、去听,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和积极思维。教师应当提示学生注意关键点,需要学生做笔记的演示内容要留有足够的时间,并积极进行归纳总结。教学演示过程应突出重点,使信息的传递和吸收和谐。播放完毕后,要找出问题的答案,使问题在教学过程中得到解决,从而构成一个轻松愉快的教学过程。

3.2.2 注重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加强师生交流。在多媒体课堂教学中,教师始终是组织者、指挥者、参与者,处于主导地位,绝不能让教学放任自流。学生是教学的主体,一切教学活动都应以学生为出发点。教师采用多媒体教学,是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应采用现代教育思想观点和方法,围绕教学目标,结合学科特点,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潜心研究,精心设计,充分发挥多媒体功效,引导学生完成学习,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实现教学目标,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协调发展。

多媒体教学尽管在师生交流上做出了巨大努力,但师生情感交融仍有差距,师生关系和人格示范作用受到限制,教学的教育性降低,学生的心理压力和约束力减少,如果教师过分依赖课件,就会从一个侧面影响教学效果。一些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时,把过多的精力投入在形式的雕琢和修饰上。他们只注重如何把幻灯片做得漂亮,如何让画面动起来,如何让课件声像并茂。这种外在感官刺激能够暂时使学生产生新鲜感和好奇心,提高学习积极性,但通过这种方式产生的兴趣和好奇不能长久。激励学生主动学习,渴求知识,归根结底更重要的是靠教师的品德、修养、智慧、知识、演讲能力和教学艺术。在多媒体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注意语言的配合,在教学中应适时地不断地提问、讲解,使学生的思维从一个问题顺势进入下一个问题,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从消极被动的接受变为主动积极的思考,同时也活跃了课堂气氛,加强了师生之间的交流。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应该是最亲切、最具感染力的,教师可以用自己的语言、人格魅力来感染学生,唤醒他们的求知欲,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学习动机,这不仅有助于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更有利于他们的健康成长。

3.3 加强多媒体课件与其它媒体的有机结合。多媒体教学中的主要媒体是计算机、投影仪、屏幕等,但黑板作为一种重要的媒体也是不可忽视的。适当穿插必要的板书内容,有利于学生的思路与教师同步,增加其现场感,为其提供一个适当回味的时间,易于抓住重点、难点。

这一点我在讲授《流体力学与泵》时深有体会。该课程的前半部分主要讲述工程流体力学的基础理论及实际应用,公式推导比较复杂,工程计算十分繁琐。开始授课时,我将所有的公式推导及例题均放在电子课件上,这样课前准备的工作量是大了一些,但上课时要轻松许多,而且不用担心公式推导不下去或讲错,讲课的压力基本没有了。上了几次课后。我就感到这种上课方式问题不少。一是公式推导及例题讲解速度较快,板书一“点”而就,学员听起来、看起来比较吃力,很难跟上教师的节奏,更别谈达到师生共鸣了;二是由于屏幕一次只能演示一张幻灯片,而一张幻灯片容纳的内容较少,学员看不到整个过程,常常是听到后面,忘了前面;三是教学效果差,课后答疑多,作业出错多。针对这种情况,我及时改变了教学方式,公式推导及例题讲解均采用黑板板书讲解,电子教案上只保留手工绘制较困难的图形。这种讲课方式无疑增大了教师讲课的难度与压力,一旦教师课前准备不充分,或在讲课中精力不集中,就可能出现公式推导不下去,甚至推导出错误的结论的情况。这两种情况,我在授课过程中都出现过,开始时,我感到特别尴尬,很没面子。但学员大都能理解我,善意地给我指出错误,使我重新走上正轨。而且在这一过程中,我还发现学员帮教师纠错的热情很高。于是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我常常在一些公式推导或解题的关键点、易出错的地方,故意卖个“破绽”,让学员帮我纠正,极大地调动了学员学习的热情,实现了教学上师生之间真正意义的互动,弥补了电子教案缺少人情味,互动性不足的缺点,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第12篇

关键词: 多媒体技术小学体育教学应用

1.引言

多媒体技术以计算机为核心,把文字、声音、图形、动画、图象等多种媒体技术集成于一身,为人机之间的信息交流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手段,它不仅突破了空间与时间的限制,还能使学生充分利用视觉和听觉去获得知识,综合利用多种分析器进行学习,这就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丰富了教学内容和过程,并可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获取更多的知识,提高教学效益。

2.研究时间、对象、方法

2.1研究时间。

2008年8月―2008年12月。

2.2研究对象。

河北武邑实验小学五年级1班、2班为实验组,学生共116人(这两个班级配备多媒体教学设备),3班、4班为对照班,学生共112人(这两个班级是普通教学班)。

2.3研究方法。

主要研究方法采用实验法。

3.教学实验

对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的立定跳远、60米跑、实心球项目进行测试,通过前后数据的变化,分析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应用多媒体的可行性。

4.实验结果分析

多媒体可将一些枯燥的教学内容和一般传统教学所不能达到的艺术效果有机地结合、创作,从而使原本单调、平淡的课堂教学变得十分新奇、巧妙和生动,激发和调动学生学习体育的浓厚兴趣。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4.1运用多媒体教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笔者在实验前后进行了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228份,回收228份,回收率为100%,有效率为100%。

由上表可以看出学生对运用多媒体教学的喜欢程度在实验前后发生了显著变化,学生的喜欢程度由实验前的17.2%上升至77.5%。这主要是由于多媒体信息传递具有很强的真实感和感召力,它以二维、三维图形模拟实际教学内容,声形兼备、动静结合,以其新颖的教学形式、丰富的内容刺激学生的视觉感官,形象逼真、生动地展示了教学内容,使学生的大脑处于兴奋状态,充分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4.2运用多媒体教学强化了教学重点,突破了教学难点,提高了教学效果

我们对实验组的116名学生和对照组的112名学生,在实验前测得60米跑、立定跳远、实心球这三项成绩作为原始数据,在实验后同样测得这三项成绩,然后与原始数据进行比较如下:

从表3可以看出,实验组三项综合成绩的优秀生均多于对照组,这说明多媒体教学优于传统的体育教学,效果明显。

5.结论

5.1在体育教学应用多媒体技术,在提高学生的兴趣、掌握动作技术、优化教学过程方面,的确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丰富了课堂教学思维和课堂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