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水墨画教学

水墨画教学

时间:2022-11-16 13:41:19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水墨画教学,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水墨画教学

第1篇

关键词:少儿水墨画;游戏教学;故事

这些年来,在少儿水墨画教学中,大多采用的是传统的方法,从墨的干、浓、淡、湿、焦,从用笔的方法,笔的中锋、侧锋、逆锋等枯燥的理论知识,到让孩子们依样画葫芦地画梅兰竹菊、虾蟹鱼虫。孩子们在教师的言传身教及示范下虽然都会画,而且长久练习下可以画得不错,但却失了童真、失去了创意,而且会让孩子们觉得水墨画学习枯燥乏味,提不起兴致。要想真正地提高教学效果,让水墨画的精神和文化延续下去,就不能采用传统一板一眼的教学方式,而要采用更加形象、生动的教学方法,让孩子们富有个性和创造力地去作画,让作品中能更好地充满情感、充满想象、充满童趣。

一、用游戏的方式来调动兴趣,以兴趣促进学习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孩子的天性就是玩,通过游戏可以满足他们好玩的心理,水墨画教学是枯燥的国学,不像水彩画那么简单,也没有那么色彩丰富,寥寥几笔便可以蕴含无数的美感、含义及绘画者的情感,如果只是让孩子们机械地临摹,极其让他们反感甚至厌学。在教学的过程中老师可以用游戏来引导。

在教学三年级的孩子第一次水墨课《彩墨游戏》时,我就采取了游戏法,通过毛笔参加“跑步”“跳绳”等项目,孩子从中感受用笔用墨,发现水墨的干湿浓淡,为后面的教学做铺垫。而后通过教师示范“纸球滚色法”让学生对水墨充满浓浓的兴趣。最后通过小组探究发现多种水墨游戏的方式:浸染法、c染法、甩染法……通过轻松有趣的教学氛围,让孩子们很快地入门,并且通过自己的摸索去掌握国画基本的蘸墨和行笔技法,在学习基本功的同时能自主大胆地去创新。

二、把游戏画进水墨中去,通过水墨游戏来培养学生的自信

不要去在意孩子们绘画的内容,作为教师只需要关注他们作画的线条、色彩及上色过程。如带领学生画麻将、画游戏、画想象中的世界,让孩子们带着游戏的心情,去绘制自己感兴趣的人、事、物,让他们能在偶然形成的图形中开展想象与创造,对于所绘的内容不妨让学生自己来说,教师根据学生的表现和想法,进行引导和鼓励,让他们能有成就感,这样才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表现欲望,才能使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三、以故事进行理论教学,提高理论基础和绘画技巧

我国历史悠久,水墨画作为国画又有很多名人轶事,通过故事的方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通过故事去感受国画艺术的博大精深,领略国画艺术的传统文化魅力。如用“吴带当风,曹衣出水”去让学生感受水墨画中人物衣带迎风飘曳和衣衫紧贴身上的不同衣服褶纹的不同表现形式。除此之外,还有“马一角,夏半边”、山人的“墨点无多泪点多、泪眼中的旧江山”等故事,让学生能通过有趣的故事去感受在水墨画作画中不同表现方法和笔墨的巧妙之处,在拓宽他们视野的同时,让他们对理论和技巧把握得更加全面。

四、通过游戏对作画的方式进行创新,让学生在绘画中充满乐趣

小孩子都是喜欢玩耍的,他们的学习、体验、经验都是从玩耍中获得的,教师应把握他们这一特点,把“学”和“玩”融到一起去,让孩子们能在“玩”的时候掌握基本的绘画技能。在教学的时候,对小孩子无需像成人一样一笔一画地去教他们,可以采取一些活泼生动的创新绘画方式,如在画“瓶花”时,则可采用泼墨的方式进行,用笔沾墨滴在纸上,利用水和宣纸自身的特征,打造漂亮的肌理效果,学生都会喜欢这种方式,在玩的过程中,引导学生绘制辅助的线条,让学生在玩的过中掌握基本的侧锋、逆锋、顿锋等几种用笔技法,以及水分多少会对色彩影响等基本的水墨画作画知识。除此之外,还可以采取“吹画”的方式,把墨水滴在宣纸上,然后用嘴吹,利用吹动墨水滚动的轨道绘制有层次、肌理的树木骨干等;“水拓”,把颜料滴在水中,利用颜料与水不相融的特性,将浮在水上的颜料拓在宣纸上,然后再进行勾勒上色。

总之,国画是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国粹,进行水墨画学习能够让学生了解我国的艺术文化,并且对我国的文化产生认同感和自豪感,要把这门文化传承下去,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绘画技法,还需要充分发挥他们的创新精神,让他们在传统的绘画方法、绘画技巧、绘画内容上能够做到有所突破,有所创新。在水墨画教学中采用游戏的教学方式,不仅可以提升他们的兴趣,丰富他们的想象力,还可以增强他们的创造力,让他们能大胆地创作,这样才能真正体会到我国水墨艺术的博大精深,真正做好文化的传承。

参考文献:

[1]闫文奇.“游戏”情境下的小学美术教育:以国画教学为例[J].基础教育研究,2011(13):46-47

[2]蒋欢喜,游戏的趣味音乐的幻想:点燃水墨画教学[J].中国校外教育(美术),2012(3):45-45.

[3]宋雪,余艳.少儿水墨画教学方法研究[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4,30(13):156-157.

第2篇

一、激情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古往今来,松、梅、竹、被称为“岁寒三友”,被历代文人画家歌颂和赞美,今天,我们和同学们一起画梅花,梅花在严寒中开放,枝干遒劲,花朵飘香。在人们的心目中,它们凌冬不败,傲霜斗雪,血象征着坚强的意志,寓意高洁不屈的精神。有好多的画家喜画梅花,以各种方式赞美它,追求表现崇高的人生境界。在这节课堂里,我们尝试使用中国画工具,学习运用传统国画表现方法来画梅花,体会传统绘画表现的乐趣。

二、示范引导,探索创作的方法

水墨画传统上有“墨分五色”之说,主要是说明黑的浓淡干湿的差别。墨是通过水解,渗化,渲染,积破等的方法达到浓淡,厚薄,干湿,苍润的无穷变化。墨离不开水,我们学习研究讨论用水,讨论水墨与宣纸相互作用的因素,从中掌握它们的特性。可以说精通了用水也就有助于用墨。

中国画用笔讲究书法的意味,中锋,侧峰用于不同线条的表现。一般来说,用笔快慢,行笔速度变化对宣纸的吸水性影响很大。行笔速度越快,宣纸的吸水量就越小,行笔速度越慢,吸水量就越大。如画梅水平,太快线条浮滑,墨色也薄,太慢则墨迹庸漫无章。不能见笔,因此用比速度变化,要掌握在有快有慢,不快不慢的尺度内。这就要用笔沉稳,心中有数,用笔的轻重疾徐,抑扬顿挫,或线或点或面,或长或短,或勾或X,也就是“忽干忽墨,忽浓忽淡:墨迹以不堙漫,不庸胖,不浮躁为宜。也就是行笔快慢时墨色忌飘,忌淡:行笔慢时墨忌滞。

在画梅花枝干粗干或出枝时,要做到浓中有淡淡中有浓。一笔之中无浓淡为死笔,数笔之间无浓淡为死墨。那么怎样才能把枝干画的有浓有淡呢?这除了首先熟悉所使用笔,即大小,粗细,软硬,含水量和纸的质地,吸水性能,还要具有一定的调墨功夫,和得到的方法。一般调墨的方法是,先以笔蘸清水,把水分抹到所需的程度,然后蘸墨调开成为淡墨,之后再蘸黑墨调,第二次调墨就只调笔肚下的一部分(以保持一笔中的墨色过渡)。如画的是重墨,在落笔前还要在笔的尖部在蘸一次重墨(略调或不再调也可)然后落笔。这样落下的笔中就有浓有淡。讲解中,让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教学上,学生可边看边拿毛笔在小纸上试墨。在空中模仿教师的运笔。由于时间关系,教师不一定很完整地画完一幅画,可以只是对画中的组成部分,如枝干画法,树枝和花瓣的画法,单独示范即可。最后是落款,它是一幅国画的组成部分,不可忽视。

三、课堂练习,架起成功创作的桥梁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全部知识进化的源泉。一幅小小的作品,就是一个小小世界的探索。其想象之奇特,构思之大胆,手法之自由,尽情宣泄之色彩不受约束,这正是儿童作品最动人、最精彩的价值。

在教师精彩的示范和生动简练的讲解下,部分学生已跃跃欲试了,此时此刻教师再用启发性的语言激发学生的兴趣:如:“有没有兴趣完成“已幅好竹图?”“想不想画的比老师好?”我相信同学们一定能画好!”等等。在教师肯定,温和,生动的语言,使学生感到教师尊重和信任他们,学生的表现欲和创造欲也达到了很好的调动。教师抓住这一有利时机,及时布置课堂练习,并要求学生按教师示范的方法,步骤,结合课本画梅,画竹的有关技法,大胆落笔,细心收拾,完成一幅梅竹图。教师可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各组之间进行比赛,以进一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电脑在教师的白板上放一些名家作品并放音乐。伴随着舒缓的古典名乐,学生进行课堂练习,教师巡回知道。教师只在大的方面予以指导,不必要太细,否则,会影响学生的创作思路。因为初中学生对中国画并没有太高的素养。但先天的禀赋却不比成人差。大部分学生平时并不进行专门练习,心中也没有承认的那种范式,那聪颖,质朴的禀赋,就会在画面上自然地流露出来。在辅导过程中,教师还要及时适度地表扬和鼓励学生,如梅花的花朵聚和散点的不错。在用笔上,画枝干由上而下,一气呵成:用墨上能用浓墨和淡漠表现出竹竿的圆浑体积和走势。树干竹枝画的有干湿,浓淡的变化。快速将学生的作品展示给其他同学看。学生的优点得到了教师的肯定和表扬。针对一些学生在技能上的不足,教师予以启发,提示,或适度降低,改变要求,换角度,改变方法,换作业互相交流尝试。在参与实践过程中,发现体验,感悟,获得新的知识。

四、课堂评价,点燃艺术的火花

第3篇

如何根据幼儿的年龄和心理特点,立足农村资源,选择合适的教材教法,改革水墨画的表现形式?如何促进幼儿的水墨画学习自主全面地发展,让水墨画呈现应有的新面貌?在几年的新概念美术教学中,笔者对幼儿的水墨画学习进行了一些尝试和创新,具体做法如下。

一、创设古朴典雅的水墨环境,激发幼儿的创作欲望

《幼儿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是在与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的过程中生成和开展活动的。创设有利于幼儿关注、欣赏、尝试水墨画的良好环境,是幼儿水墨画教学得以顺利开展的首要策略。笔者通过开辟“水墨角”,展览文房四宝,张贴名家水墨画、书法,悬挂画有水墨画的丝绸、扇子,摆放有水墨画的陶瓷、器皿等,营造具有传统特色的水墨韵味,让孩子潜移默化地感受国画精粹之美。在“水墨角”里为孩子们提供水、墨、颜料、宣纸、笔等工具和材料,随时让幼儿自由自在地玩色、舞墨。同时指导家长在家里也创设相似的环境,让孩子在家里也能随时欣赏,想画就画。老师的画,孩子的画,画家的画,共同展示在一起,这样的水墨气氛,使孩子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水墨画历史、色彩、线条、主题、技巧等的熏陶。孩子一到“水墨角”就会蠢蠢欲动,兴趣盎然。

二、利用农村资源,拓展幼儿水墨画教学的内容

1. 汇集本土名胜风景

农村的孩子见识较少,农村幼儿园的水墨画教学资源相对匮乏,教学设施也较落后。所以,教师要具有智慧的双眼,挖掘当地农村特色,本着“生活是创作的源泉”,让幼儿去寻找生活中的美,画身边熟悉的景色,画家乡的风土人情。

我园所处的万集镇有万亩桑园、风景秀丽的草泽河、纲要果园、三河林场、渔场等数十处景点,绿水苍碧、竹木扶苏、田舍掩映、鸡犬相闻,构成了一派独特的乡村田园风光。这些身边的风景为我们营造了浓郁的艺术氛围,为水墨画教学提供了优越的地方资源。幼儿性格天真活泼,有着独特的感受能力,内容、构图、用色无拘无束,大胆夸张,符合风景画创作的心理特点。开学初,我们组织大班幼儿开展画“草泽河风景”的水墨活动。在活动前教师拍摄了草泽河风景的视频,幼儿结合自己的见闻和经验自由表达对河流及两岸风光的认识,大家一起用笔墨描绘了一幅幅绚烂的美景。整个活动气氛活跃。幼儿所作的风景画虽不讲究比例、明暗、透视,却超乎寻常地表现出豪迈洒脱,童真稚趣。

2. 走进生活,激发创作灵感

观察生活、体验生活是幼儿水墨画创作的起点,孩子们的潜力是不可估量的,只要引导得当,他们个个都是大手笔。洪泽素有“淮上明珠”、“鱼米之乡”之称,独特的大湖文化使幼儿从小就对洪泽湖有一定的了解。我们组织大年龄段的“亲子活动”,去洪泽湖畔欣赏古堰风光,观看水上运动会。家长和幼儿都是水墨高手,取景各不相同,或以洪泽湖为景,或以古堰为主……在家长的带动下,幼儿学习水墨画的积极性充分被调动起来了。水墨亲子活动激发了幼儿发现美、感受美的情趣,他们把身边熟悉的人与景用笔墨勾勒出来,尽管形体似乎抽象,但是表露了幼儿内心的愉悦,弘扬了本土文化,充溢着童真之美。这组作品与选景的照片一展出,每个幼儿都能滔滔不绝地讲述当时的情与景。

三、创造性地探索水墨画的表现手法

单一地传授中锋、侧锋在淡墨、浓墨里的用笔技巧,对幼儿来说既深奥难懂,又单调、无味。现代的美术教学贵在创新,所以在水墨画教学中,笔者和孩子们大胆尝试。

1. 丰富表现方法

我们突破传统水墨画表现手法的局限性,在小年龄段运用喷画法、拓印法等,洒、拖、扫、抹,尽情挥洒自如,做到随心所欲,棉签、滚筒、抹布、滴管都是幼儿喜欢的水墨作画工具。中大班的孩子则可以运用晕染法、破墨法、吹画法、流淌法,让幼儿在熟悉工具材料的性能上快乐地玩耍,要求他们尽可能地画出各种不同变化的点、线、笔触,用不同的笔触来表现指定的情绪、感觉和实物,如,让毛笔躺下来画礁石,站起来则画崖峰。又如,大班孩子可以用晕染法来进行借形想象,把墨和食用油按比例调制好,滴两滴到盘子里的清水中,摇一摇,墨在水中呈现出奇形怪状,然后把宣纸完全浸透后,轻轻取出,纸上变幻莫测的晕染让孩子们顿时畅想联翩,最后借用毛笔进行必要的添加。留白的透气效果,生动的晕染想象,比画家抑扬顿挫的用笔画法更生动。孩子在玩的过程中轻松地领略了毛笔和水墨的神奇,尽情享受宣纸晕染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在表现浪花、云烟时,将含有大量水分的颜色滴在宣纸上,趁水和色未干时用力吹,或者用手指直接把色往宣纸上弹,这种变幻无穷的效果孩子们也非常喜欢。

2. 拓展水墨色彩

幼儿时期,孩子们喜欢色彩鲜艳的物体,对黑色持有排斥的态度。古人云:墨分五彩。在水墨画教学中,我们常常以彩代墨。根据幼儿着色的规律,我们提倡水墨画的着色和油画棒的用色方法是一样的,只是工具材料、作画的方法不同。如,画雨花石,我们有意地让孩子们把红、黄、蓝、绿等色彩鲜艳的颜料挤在桌子上,加水稀释,然后将宣纸在颜料上轻轻拖动,产生了不同肌理效果的色彩,最后剪出五彩斑斓、晶莹剔透的雨花石。宣纸的渗化引起了幼儿的好奇心,进而他们会根据冷色调、暖色调调制色彩探索实验,得到新奇的视觉效果。雨花石间穿梭着小鱼,墨色的主体,色彩的背景,这组作品的色彩深受孩子们的喜欢。

3. 游戏表达效果

幼儿在画水墨画时,我们一般采用游戏的形式,在游戏的乐趣中获得水墨画的经验,感受水墨画的丰富性,以激发幼儿的表现力、创造力。如在画《万寿奇石》时,利用破墨游戏的形式让幼儿画悬崖峭壁,先用浓墨画出不同的石头,然后用另一支蘸清水或淡墨的笔在墨线的中间行走,由于水分的多少或用力时间的长短产生了不同的纹理效果,使悬崖峭壁上长出了深浅不同、造型奇特的花草树木,幼儿觉得新奇、好玩,互相交流自己的快乐发现,意犹未尽。有了这次经验后,孩子们慢慢得知画山水、树木运用破墨游戏是最合适的。

幼儿在进行水墨游戏时,往往采取的是“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算哪里”的态度。所以,当孩子画出意想不到的效果时,教师要及时让幼儿发挥想象,表达自己画中的故事。如画《猴头杜鹃》时,一些孩子把花朵的颜色画糟了,教师要把这种现象作为惊喜,及时指导幼儿进行添加想象,“看,我画了五彩的杜鹃花!”“我画的是狮子杜鹃花!”在孩子们的自由表达中,大胆释放自己的情感,一张张与众不同的作品创作出来了。这组作品可以让家长协助,把孩子画的内容写下来,附在旁边,集体展出,创造相互交流、相互欣赏的机会,从别人那里得到启发和赞赏,从而使他们获得满足。

四、水墨画教学与幼儿日常生活有机结合

水墨画教学不局限于集体教学活动,可以融入幼儿在园的日常活动中,真正地将本土资源融入到孩子们的生活中。在主题活动、生态园、美术区域活动、DIY创作中有机渗透水墨画教学,以收到理想的教学目的。

1. 与主题活动相结合

在《家乡翠竹》这个主题活动中,我们和孩子积累、了解了家乡的翠竹,绿绿的竹叶、新出的竹笋……让孩子尝试用水墨写生去表现自己喜欢的竹子,借鉴名家的大作,要求孩子抓住竹子典型的特征,画出竹节,画面饱满,布局合理,并会大胆讲述自己的作品,激发了幼儿爱家乡的美好情感。在主题活动《我是中国娃》里,尝试水墨教学与音乐活动《中国功夫》相结合,用抽象的水墨画去表现歌曲描绘的内容和节奏,用浓淡、粗细、形态不同的线条把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用水墨来表现音乐,不仅加深了幼儿对音乐的理解和感受,也发展了幼儿的想象创造力,提高了水墨画的表现能力。又如主题活动《我们爱运动》,我们启发孩子们用水墨的方法来表现动态的人。实践证明,用油画棒、记号笔或炭笔来表现的动态人都不如用毛笔来表现得快速、有动感。一些人物的五官、衣服花纹等细节部分可以用棉签或者记号笔加水来代替完成。

2. 渗透在生态园里

青青生态园是我班孩子自己亲手搭建起来的自然角。种植区摆放的木柜是一件大型的废旧材料。幼儿用水墨和淡彩,在架子上勾勒出美丽的线描,给木柜穿上五彩的外套。柜台上摆放着培育种子的罐子、种着小青菜的“苗圃”,就连金鱼缸都让幼儿用水墨画悉心地打扮得像个艺术品,为种植区增添了丰富的艺术气息。

3. 相辅相成的美术区域活动

我们开展的是全园性区域活动,教师有意识且巧妙地将水墨的元素渗透其中,以大带小的形式让孩子去玩弄水墨。如,一次画《我喜欢的鱼》的美术区域活动中,我们邀请小班幼儿蘸了墨在宣纸上留下不同的鞋印,再由大班幼儿用毛笔进行勾边、添加,最后大家一起用洒水壶喷出五彩缤纷的海底世界。每条形态各异的鱼都有自己的故事,小班孩子最喜欢大哥哥大姐姐对着鞋印给他们讲水墨故事啦!

4. 快乐的DIY创作

当孩子们有了初步画水墨的技巧后,我们在DIY创作中引导幼儿去运用水墨画技巧。如,在幼儿制作的陶泥作品中、改装的衣物鞋子中、废旧的瓶罐纸盒中都可以有孩子的水墨痕迹,激发幼儿的创作热情,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就像《纲要》中所指出:在生活中我们要关注孩子们的兴趣,并且要让孩子们的兴趣点成为老师的兴奋点,最后转为师幼共同的探索点。

第4篇

关键词:儿童;水墨画;青蛙;教学案例

中国分类号:G613.6

1.案例背景

美工课一直是幼师专业极为重要的一门课程,而作为技能课,课堂练习的效果直接影响到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因此,课堂练习需要让学生能充分掌握练习的内容和步骤。而对于教师来讲,课堂上只能在最少的时间完成最有效的示范,不能占用过多学生的时间。这样就带来了一个问题:教师的示范无法让所有学生掌握练习要求,而个别指导毕竟时间有限,无法解决全部学生在练习中的问题。学生的数量和对学习知识的渴求与教师的精力出现了矛盾,这就经常导致我们美术技能课上有学生在练习时“瞎画”,课后作业不能按要求完成。

针对这个问题,姚老师在本次公开课上做了一个尝试,课前的精心准备是否能够让课堂效果达到预期的目标呢?能不能够解决一直困扰我们美工老师在技能课上的矛盾呢?

2.案例呈现

按照正常的上课流程,姚老师在理论知识的新授完成后进行了儿童水墨青蛙的示范,然后要求学生自己开始练习。这时候,明显有一部分学生还呆呆地看着老师,一副云里雾里的样子,显然是将老师的示范过程有所遗忘,无从下手。对于这个现象,姚老师早就有准备,说道:“大家在画的时候可以看一下PPT上的视频。”学生一听,都充满好奇地抬头看,原来那是姚老师课前就已经录下来的一段青蛙水墨画绘画步骤的视频,由于老师在视频中和现场示范画的是一样动态的青蛙,学生一下就回忆出来绘画的步骤。这时,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动力被激发出来,原来略有“迷茫”的同学也开始准备工具材料,跟着视频一起画。显然姚老师在课前准备的视频起到了非常有效的效果,老师能够有充足的时间对个别问题较大的学生进行辅导。练习了一段时间,甚至有同学举手展示自己的作品,说:“看,老师,我画比您好!”“非常好,这位同学已经可以把青蛙画得活灵活现了呢。”姚老师的表扬让班级学生顿时“砸开了锅”,纷纷要展示自己的作品,或有更加投入的练习,争取能够赶上同学。

当同学们已经能够熟练的绘画蹲着的青蛙时,姚老师提出:“同学们,我们来画一画跳起来的青蛙好不好?”学生们都积极地回应:“好!”此时姚老师并不着急做现场讲解示范,而是继续打开另一个视频:是课前准备好的游动的水墨青蛙绘画步骤。

“同学们,根据黑板上的归纳和视频,大家能不能自己练习呢?”姚老师接着问。

“可以!”显然有了第一段视频的基础,学生对于学好该内容充满了信心。

看着同学们这种积极向上的学习心态,姚老师的课前准备已经完全达到了目的,而学生也在不知不觉中度过了四十分钟。

3.案例评析

学生多、时间紧、任务重,三者一直是存在于技能课上的矛盾,老师的精力和注意力无法关注到班级的每一个学生练习,常常导致学生练习时注意力不集中,上课效果差。为了解决这一矛盾,老师们不断进行探索,而姚老师的这次微视频尝试给技能课授课形式上带来了新的突破。

1、了解学生,了解教学,把握课堂节奏。掌握课堂的节奏是教师最基本的素养,而要能够很好的让课堂节奏跟着教师的步伐走,就需要教师在课前精心的准备,既要备教案,还要备学生。通过平时对学生的了解和对该课程的认识,能够预设到课堂上会出现的问题,从而在备课时就将其考虑在内,那么,课堂节奏将是一首完美动人的旋律,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领略课堂内容的风景,并融入这个风景,在不知不觉中获得知识。正是因为有教师对学生和课堂的了解,才能解决教学中出现的问题。

2、教学形式多样化有助于教学效果的提升。课堂效率是教学的灵魂,技能课中,这个灵魂就体现在学生的练习中。如果教师无法关注到所有学生的问题,不如就让学生自己来寻找发现问题。现代技术的发展和广泛运用使得教学的方式在传统的教师单一的讲授、示范中加入多媒体的使用,就如本课采用的微视频的教学方式。微视频的使用大大提高了教学的效率,反复播放的功能让学生可以边学边练,不断地进行修改、进步,甚至探索。而教师也无需担心课堂练习时顾及不暇,可以有充足的时间在学生中寻找或好或坏的典型,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微视频给学生学习带来了不一样的指导,学生投入了学习激情,自然能够收获学习成果。这样就能够解决学生多、时间紧、任务重的矛盾,达到双赢的效果,技能课的效率还能不提高吗?

3、包容学生适度的“嚣张”。都说好学生是夸出来的,虽然我们不能绝对的赞同这句话,但是放在当今课堂中,不无道理。中职院校的学生大多存在“无信心”的现象,学生在课堂上常常会说出一些“出格”的话来引起老师和同学的关注。这时候老师的作用就在于给足学生面子,并能够让学生觉得自己的努力获得了回报,不仅给与学生肯定,让其增加自信,也激发了其他学生好胜的心理,增强课堂学习氛围。师生互动中体现人本主义教育,抛开传统教师为尊的观念,走下讲台融入学生。

第5篇

关键词:初中美术 水墨画 教学

水墨画也称中国画,它是中国人文精神中最具代表性的文化遗产之一。水墨画具有悠久历史,它与中国古文化历史衍生、发展、以及其源流是不可分割的,它的发展一如中国文化的发展。中国现代艺术会会长、旅美画家吴毅先生提到:“中国水墨画从形到神属于心灵的范畴,水墨语言的经典性在于‘画外之音’的思维形态,是中国几千年来的心灵和人文精神的诠释……”。

初中美术课中水墨画教学是人教版八年级教材中重要的章节,水墨画作为中华民族文化中的一颗明珠,其笔墨情趣和谐优美、变幻无穷,意境深远。为了将我国的这一传统艺术发扬光大,许多教师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开展了深入的探索与研究。在研究过程中,他们把现代教育教学理念贯穿于教育活动中,打破传统水墨画从临摹入手的僵化模式,从兴趣入手,发展个性,完善人格,并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新《纲要》多次指出:“激趣,体验审美愉悦和创造的快乐,体现自我表现和创造的成就感,这就是现代艺术教育的宗旨。”因此在开展活动时,注重激发学生的情趣,尊重每一个学生的想法和创造,肯定和接纳他们独特的审美感和表现手法,让他们真正体验到参与的快乐、创新的快乐及成功的快乐。作为美术教师,我们不仅要培养孩子继承传统文化,还应有所创新。通过水墨画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我国优秀的民族文化,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完善他们的人格。因此,在平时的课堂教学和兴趣小组教学中,我做了以下几点尝试:

一、游戏中激发兴趣

爱因斯坦有句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可以激发人的自身潜力。学生活泼好动,对任何事物都有其特殊的感受力和无穷的想象力。只有让学生对活动感兴趣,他们才乐于参与。在水墨画教学过程中我们用游戏形式来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将游戏贯穿于活动的始终。教师在设计笔墨游戏时应充分挖掘他们的优点,使学生在“游戏”过程中感受、体验,在愉快的游戏氛围中逐渐发现、掌握基本的笔墨方法。

如在《花瓶》的教学中,首先我利用投影选择一些学生感兴趣的花瓶实物图片,包括一些卡通动物、人物造型花瓶,然后让学生讨论生活中见到的还有哪些造型。经过这一环节学生头脑中有了初步的花瓶造型意识。在后面的教学环节中,我设计了简单的水墨游戏,首先用浓墨随意点了五个点,再用淡墨或水滴在墨点中间,利用水的张力,墨自然的流淌出现了很多变化奇异的肌理,等半干时用浓墨在五个点中间加上了几笔,一朵花跃然纸上。对这种效果的出现,学生表现得非常兴奋,个个摩拳擦掌,纷纷动起手来。有的学生画了一组花,加上叶子、画出造型古朴的花瓶;有的学生利用淡破浓的原理画了富有装饰意味的花瓶,用破色法画了漂亮的花卉……在玩的过程中,学生感受到水分的多少对画面产生效果的影响,学习兴趣浓厚,欣赏着自己的劳动果实,享受着墨色带来的神奇有趣的游戏。通过学生的自主尝试练习,对各种笔墨、色彩间的关系、疏密关系等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在潜移默化中掌握了水墨画的用笔和用墨,提高了兴趣,培养了创新思维能力。

二、挖掘乡土文化,激发创造力

作为富于想象、幻想的中学生,任何事物都可以表现于他们的笔端,甚至是我们成年人不容易表现的内容,他们都能自主创造、挥洒自如。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学生不是简单的接受,而是积极的建构,学生对知识的内化是在他们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的。”基础美术教育不是专业美术教育,而是一种生活美术教育。他所学习的内容应该来源于身边的生活,贴近于自身的所见所闻。

(1)现实生活中找题材

当儿童对水墨画的笔墨技法和表现内容有了一定的认识后, 就可以让他们通过写生来丰富创作的内容。教师可引导儿童在生活中, 在大自然中寻找创作的对象与灵感, 把生活当作老师。古人说的“ 师法自然”便是这个道理。现实生活中可以用来写生的内容非常丰富, 可以表现一些小的物品, 如自己的衣服、喜欢的花卉、学习用品,绘画工具、蔬菜等;也可以表现一定的场景,如公园中的亭子、学校的树林、教室一景、厨房的一角等; 还可以写生人物, 如我的家人、我的朋友等; 也可以用记忆画的形式来表现自然、生活中的对象。大千世界是千变万化的。只有引导学生亲自去观察事物, 才能为美术创作积泉丰富的教材。当生活的体验唤醒了兴奋点的时候, 学生急于想把自己内心的感受表现出来又无法完美表现时, 老师此时不留痕迹地给予技法上的指导, 一切便会水到渠成,学生在水墨淋漓中把自己的感受抒发出来,达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2)乡土教材出新意

徐州作为汉古代文化发源地之一,遗留下很多历史文化遗址和文化遗产。汉画像石是汉代文化遗产中的瑰宝,它内容丰富多彩,生动的描绘了汉代社会景象。是当时社会的真实表现。课前我让学生搜集相关的图片、文字,有的同学甚至带来了实物拓片。通过预习,学生对此有或多或少的了解。在教学过程中,我首先展示几张拓片,让学生讨论汉文化的相关知识。学生各抒己见,回答非常踊跃,兴趣非常高。创作表现时,我引导学生不断观察拓片内容,大胆对拓片进行取舍与创造,突出主题,以此获得自己表现的语言,如:人物造型、画面构图、虚实效果等等,充分运用水墨画进行表现,把自己的情感、创造融入画面。结果,有的学生临摹拓片上的人物造型,用笔墨的形式加以创造;有的学生利用拓片中的人物造型进行故事情节的改编;有的学生对人物造型进行了夸张变形,赋予了装饰化色彩,创作成了一幅漂亮的装饰画等等。这种自由的学习方式极大的鼓舞了学生的创作热情,使他们拥有想象的空间,给他们提供了创造的舞台,使想象和水墨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增强了画面的感染力。

(3)吸取民间艺术精华

民间艺术是和水墨画同样都是我国的传统艺术,有着自己独特的风格特点,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它率真、朴实、稚拙,色彩不拘一法,对比强烈。在水墨画教学中可以加以引用。刺绣在民间广为流行,民间刺绣大都以实用为目的。绣品的种类繁多,从头上的巾、帽到脚上的鞋、袜,从床上的枕套到生活中的荷包、烟包等,都不乏精美之作。其中,“虎头帽”、“狮头帽”、“绣花鞋”最为突出。“虎头帽”、“狮头帽”以虎、狮为造型,用夸张的手法绣出口、鼻、眼、耳表现出虎、狮的威严和生气,并饰以花朵、绣球等物。这些都为水墨画提供了很好的创造素材。在形式上,它们造型简洁、概括、夸张,易于学生用笔墨表现;在色彩上,它们对比强烈、艳丽、富于装饰。课前,我让学生收集相关的图片、实物。在教学过程中,先让学生用线勾画其造型,初步了解其特点,仔细品味,从自己的审美角度出发,找到自己水墨表现的切入点。然后我设置了一个小游戏。我用投影的方式把一些形象进行显示,其中包括:虎头的五官(有大有小)、狮头的五官(有大有小)、绣花鞋的各种花纹。让学生仔细观察,然后任意选择其中的形象用水墨进行表现。学生通过观察、思考、选择,一些有趣的作品出现了:有的把虎头、狮头进行夸张作为表现对象;有的用纯水墨的方式把其中的形象进行组合,创作了一幅场景画;有的用色墨结合创作了水墨韵味的卡通等等,创造力得到了很好的激发。这些看似稚嫩的画面,却是学生心智与心绪的自然流露,是对民间艺术的最好诠释和再创造,是他们自身对水墨画艺术的理解。

三、师生合作,体验成功,激发创新意识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通过努力完成一项任务而获得成就感,这既是对自身努力的肯定,又能激励自己继续前进。教师如果把学习任务的难度定得太低,不用花费多少工夫就能够达到目标,他们会感到完成任务是轻而易举的;如果难度过高,学生可能会因为无法完成任务而失去信心。因此,为了让学生获得成就感,教师应把难度定在一个适当的水平。想控制好这个度,就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调节难度:如果难度较小,教师可设置一些障碍;当难度过大时,教师要适当处理,积极引导。比如有些学生在画画时太紧张,会画出一些败笔,影响画面效果,遇到这样的问题时学生往往不敢继续画下去。这时候如果老师在他们画错的地方加上几笔,借题发挥一下,使画面效果出乎意料,学生往往会赞叹不已,也能够促使他们更加努力的学习各种表现方法,提高自己的绘画水平,同时激发了他们的创作欲望。如在学习画《麻雀》时,学生笔上的墨汁,不小心滴到宣纸上,他们就认为纸脏了,需要换纸。于是我拿起笔,把墨点当做麻雀的身子,然后在上面用破墨法画出翅膀,头部,勾出腹部和爪子,一只麻雀跃然纸上,学生都很赞叹,觉得水墨画并不是想象中那么困难,通过老师排除困难,他们又学到了一个处理问题的好方法。于是学生也都跃跃欲试。在以后的绘画过程中再遇到墨点或者画错的地方,他们都会动脑筋想一想,怎样画可以把错的地方改成精彩的部分。这样既锻炼了他们的绘画能力,也提高了他们的想象力。当学生成功时,教师要给予表扬和肯定;当失败时,教师应给予帮助和鼓励。这能使每个学生都体验到水墨画创作的乐趣,从而主动参与学习和创作。

水墨画教学对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形象思维能力以及儿童对绘画的兴趣、儿童智力的发展都有积极意义。在教学中我们应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对水墨画学习保持长久的学习兴趣。水墨画艺术作为我国的一门传统艺术,博大精深。其基本的技法要领不可能通过一二节课的学习就可以掌握,往往要通过无数次的练习才能有所收获。作为教师,应尊重学生,倾听他们的所思所想,寓教于乐中引导他们把心中的感受融入到水墨创作中,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想象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李永正.新课程理念下的创新教学设计[M].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第6篇

一、创设宽松平等的环境,尊重幼儿的个性发展,实施审美教育

教师把审美教育作为水墨画教学的目标,无论是内容的设计、方法的选择和教学的组织都围绕“审美教育”这一中心。在欣赏水墨动画片及大师的作品中引导幼儿感受水墨的气韵美和艺术美。在水墨游戏中鼓励幼儿大胆挥笔,感受水墨交融的形态美和自由美。在各种技法的学习中激发幼儿的创新灵感,及时给予鼓励,使幼儿的创造力得到充分的发挥。在主题画中,鼓励幼儿大胆想象,学会用笔触来表现内心的想法和感受,体会想象的情趣美和愉悦感。

二、让幼儿在玩墨、玩色中学习并感知水墨的属性、特点

水墨画以墨为主,以墨当色,因此墨的变化是丰富的。用惯彩笔画画的幼儿一时难以理解墨色的变换趣味。“墨分五色”:焦、浓、重、淡、清。让幼儿在操作游戏中体会这五种墨色不失为一种好方法。玩墨游戏《吹泡泡》,鼓励幼儿用水和墨画出深浅不一的泡泡来。孩子们尝试着加水调墨,画出了许多大大小小、深深浅浅的泡泡。游戏后,他们感知到焦墨泡泡、浓墨泡泡、重墨泡泡、淡墨泡泡和清墨泡泡的区别所在。古人有“用墨之妙全在于用水”之说。实际上,用墨的技巧也就是用水的技巧,水墨画就是靠水与墨的巧妙调配,产生出干湿、浓淡的变化。幼儿在学调浓、淡墨时往往把握不好水的多少。在教学实践中我发现“先加水,后加墨”的方法适合幼儿,便于他们掌握墨色的浓淡。在教墨色的调配方法时加上一些有趣的口诀,会使幼儿克服困难尽快掌握方法。“清清的水儿哗哗哗,一只蝌蚪跳进它,游啊游,游啊游。两只蝌蚪跳进它,游啊游,游啊游……”蝌蚪就是幼儿滴进清水里的墨汁,形象有趣。在念“游啊游”时,幼儿边掭笔,边在纸上试墨色的浓淡。

就这样,幼儿在操作中学习建立用水意识,区别蘸水多少的概念,并理解了“洗笔”、“浸水”、“点水”、“掭笔”等概念。玩色、玩墨中,幼儿与墨色的亲密接触给他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三、挖掘教学环节中的趣点,让幼儿体会“快乐学习”的乐趣

除了玩色、玩墨、练习技法中的种种趣味,幼儿在绘画中的想象、分享甚至补改都是充满了趣味的。幼儿期,孩子们好奇心强,想象大胆,幻想奇特。如果能加以耐心科学的引导,发现孩子们的思维“闪光点”,可以为孩子们创设一种宽松、自由、民主的气氛,使他们的创造性得以充分的发挥。画《荡秋千》,要求幼儿画出坐态人物。在整个话题的讨论中,我一共提出了两个问题。“谁在荡秋千?”“在哪里荡秋千?”这两个问题让孩子们好好地过了一次想象瘾。他们有的说是小朋友荡秋千,有的说是动画人物樱桃小丸子在荡秋千,有的说是可爱的小猫荡秋千。至于在哪里荡秋千,更是奇思异想。除了在公园里,大树上,秋千还荡到了月亮上。有人画出了两个好朋友一起荡秋千,有人画出了小猫在秋千上晒太阳,有人画出了在月牙上荡秋千的孩子,还有人画出了两只鸟衔着秋千绳让人荡秋千。画面丰富多彩。画《长颈鹿》时,我除了用形象生动的语言和方法教授新的技法,还提供了几种动态的长颈鹿。我告诉他们动物王国正在开一场精彩的运动会,长颈鹿会运用它的特长参加一些比赛项目。孩子们在他们自己思维的碰撞和语言的相互启发中,画出了运动会中摇呼啦圈的长颈鹿,画出了踢球的长颈鹿,画出了帮助别的动物摘果子解渴的长颈鹿。

幼儿在学习画水墨画时经常会碰到这样一个问题——顾此失彼。他们考虑了结构,又忽视了用笔;注意了构图,又忘了把握水分。这个时候很容易出现错笔或败笔。很多孩子碰到这种情形都很沮丧,并急着换画纸。作为老师的我常常鼓励幼儿面对这些小小的挫败,并学着换个角度看问题,把败笔变成有用之笔。自从我夸奖一个孩子会动脑筋,把画扁了的人物脸改为可爱的蜡笔小新形象后,大大地鼓励了孩子们处理错笔败笔的信心。孩子们没有了怕画坏的负担,自然轻松愉快起来。

在水墨画的教学过程中,我注意营造亲密信赖的和谐氛围,鼓励幼儿与同伴及成人分享自己在学画中的收获和快乐,体验分享的积极效果。我鼓励幼儿讲讲自己画中的精彩故事,把自己的作品当作礼物送给爸爸妈妈或者好朋友。这些活动,既增进了孩子们之间的友谊,又使他们增强了自信心。这些教与学的趣味,充分发挥了教育的有效性,激发了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我也在摸索中体会到教育的趣味和艺术所在。

四、实现师生间的抛接球过程,发挥教育评价的积极性

成功的教学就是师生问互相的“抛接球”的过程。在画《神仙鱼》时,为了鼓励幼儿画出不同方向的神仙鱼。我抛出了第一个球。我问幼儿:“许多小鱼都向同一个方向游,你们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吗?”有的说它们在逃跑,因为有大鱼在后面追。有的说,它们去海底公园玩。我又抛出了第二个球——“有一条小鱼和它们的方向相反,它会去干什么呢?”有的说,它很勇敢,要去对付大鱼。有的说,它生病了,不能和大家一起去旅行。大家都说开了,显得异常兴奋。

第7篇

水墨画最大的特点就是随性,不追求形式,重视神韵,因此,水墨画也是各种文人墨客所喜爱和推崇的。本文主要针对农村小学创意水墨画教学模式进行探讨,首先利用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玩中学习,让学生的创意最大限度地迸发;其次,灵活课堂教学形式,美术教学没必要过于拘谨,营造愉快、轻松的学习氛围,抓住学生一点一滴的创意“小火苗”;最后,有效地利用地方资源,让水墨画回归真实。

一、运用游戏激趣,让学生在玩中学习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是一条亘古不变的真理,老师的文学造诣再高,讲得再好,也不如学生学习兴趣浓厚、自主学习产生的效果明显。在小学创意水墨画教学中一定要结合小学生的兴趣特点、心理需要,选择具有创新性的游戏应用到教学中,抓住小学生喜欢涂涂画画这样的天性,充分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易兴奋的特点,利用创意游戏,让学生产生强烈的艺术情感,以及急需获取知识的欲望,从而主动、积极地投入到水墨画的学习中,让学生在玩中享受学习的快乐。

例如,我们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泼墨游戏,因为水墨画本身就是以随性、自然而被大众喜爱的,教学中我们也要结合这一点,利用简单的泼墨游戏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准备一张空白的白纸,一根毛笔以及墨汁就可以了,将墨水泼在纸上之后,让学生观察泼出来的图案像什么,然后学生根据自己的想象随意地添加,画出自己想要画出来的水墨画,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就很快被调动起来了,在游戏中不仅学习了水墨画,还培养了学生的创意思维。

二、灵活课堂教学,支持学生的创意

一件优秀的画作绝对不是静止不动的,用心审视精美的作品,是作者用心灵在与你对话。同样,一堂优秀的美术课堂也绝对不是一板一眼的,“用心教”“用心学”课堂便是学生与教师心灵交流的平台。在小学创意水墨画的课堂教?W中教师的教学一定要灵活,要实时地改变自己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动手、动脑的热情。因此在小学水墨画教学中,教师要灵活教学,开发学生的创意,鼓励学生的创意。

例如,我们可以组织创意水墨画比赛,赋予美术课堂教学以竞争性、创新性,让学生积极地投入到创意水墨画的学习中,如,以“一条跳跃的小鱼”为命题,让学生分成学习小组,在研究题干之后,让学生思考如何将这条鱼表现在纸张上,反映出它的跳跃性、灵动性。有的学生将鱼画成正在跃龙门,有的学生在周围画出很多小鱼正在逆流游动等等,也许有的学生的创意可能与实际不符合,我们要合理指导不要批评指责,做到支持学生的创意。

三、利用地方资源,让水墨画回归真实

水墨画本身反映的就是山水自然风光,农村创意水墨画教学中我们完全可以有效地利用地方的高山、流水等自然风光作为教学素材,让学生感受到他们居住的地方、生活的环境中到处都有水墨画的影子,在生活中发掘和欣赏周围的自然风光,感受水墨画的美妙和意境,同时在创作水墨画的时候也要以身边真实的事物为题材,反映生活的本质,让创意水墨画回归真实,才是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最终目的。

例如,在教学学生创意水墨画的时候,我们可以优先利用农村现有的资源,效仿自然素描的教学方式,将学生带领到河边、山脚下,给学生营造一个轻松、自然、随性的创作氛围,让学生自然地投入水墨画的学习中,如:画流动的河水,我们充分地给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不限制景物,不限制角度,完全跟随自己的心和理想的视角进行创作,这样学生绘画出来的作品都是最真实的最贴近生活的。因此,以水墨画素描的形式进行教学,可以有效地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创意水墨画的教学效果,为学生今后的个性发展和审美情趣的培养奠定基础。

综上所述,小学生学习创意水墨画对他们更好地传承中国历史文化,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生活品位具有重要的帮助。新时期的美术教学要借鉴以往先进的教学经验,同时也要适时地进行改革创新,寻求一种区别于传统水墨画教学又能凸显现代创意水墨画的创新教学模式,以学生为根本立足点,以小学生心智成长、文学熏陶、审美提高以及文化传承为本质,以展现学生的情感交流,唤醒学生的艺术审美情趣为教育的最终目标,提高农村小学创意水墨画教学效率。

第8篇

关键词:中国传统水墨画;意境;水墨动画;留白

中图分类号:J2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2)17-0189-02

中国传统水墨画追求意境之美。水墨的晕染有表达意境之美的优势,能够营造出中国画深远的意境。意境作为中国艺术创作的最高境界具有审美特征。

动画是一门综合性艺术,是在多个艺术门类包括文学、美术、戏剧、音乐、摄影等基础上分化出的全新艺术形式,将美术与影视的特征相结合。水墨动画将中国传统水墨画和动画完美结合,是中国动画的一大创举。在中国水墨动画意境美的表现中融合了多种现代动画手法,充分发挥中国民族艺术特色,创造出中外动画史上独具中国特色的意境之美。意境悠远是人们对中国水墨动画的一致评价。这样的审美原则对水墨动画教育教学也是值得学习的。

中国水墨动画是世界动画的珍宝,它运用了中国传统水墨画的表现方式,使动画的各种造型具有水墨特色,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艺术风格。

一、中国传统水墨画的意境美

中国传统的水墨画是指纯用水墨不施色彩,或者以水墨为主略施淡彩的中国画。据《辞源》载:“水墨画——专用水墨而不施色彩的画。”《辞海》解释:“水墨画——中国画中纯用水墨的画体。始于唐,成于宋,盛于元,明清以来续有发展。以笔法为主导,充分发挥墨法的功能,取得‘水晕墨章’、‘如兼五彩’的艺术效果。在中国画史上占重要地位。”

学术界普遍认为水墨画始于唐代王维的泼墨山水。宋元之后,文人画家的素养支撑着水墨画的艺术成就,将中国传统水墨画塑造成融诗书、涵情怀、讲趣味的艺术。近代以来水墨画经历了写实与通俗等艺术形式的改造,开始具有了现代化追求,出现了“彩墨画”、“表现水墨”、“抽象水墨”、“实验水墨”等现代水墨画,它们与中国传统水墨画相比较而言,从表现形式到精神内涵都发生了很大变化。中国现代水墨画是兼容复合型的,包含丰富的抽象、构成因素。结合水墨动画教学来看,我们探讨的仅仅是具有中国传统书画基本特征的中国传统水墨画。

水墨画在构图上讲究经营位置,不拘泥于某个固定的时间或空间,而是根据画家的内心感受和实际需要,打破时空限制,把不同时空中的景物容入自己的画面,营造出画家心中的时空境界。水墨画的构图也讲究虚实对比,虚中有实,实中有虚,讲究“疏可走马”、“密不透风”。也可以省略环境描写,大胆留白,观画者产生无限遐想。例如在水墨画中,几乎所有的水都是靠留白来表现,只有在船只经过的地方才会有一点水纹或涟漪,似有似无的感觉留给了观画者无限的想象。在透视上水墨画也不拘泥于焦点透视,采用“散点透视”法,观景取物,具有很大的自由度和灵活性。中国传统水墨画利用墨在宣纸上独特的晕染效果,传达出了形式美和情感。

中国水墨画中的意境是指水墨画作品中,画家在描绘表现事物的基础上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并形成的一种艺术感染力,同时呈现出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形象,并且使观画者产生联想从而引发共鸣,创造出韵味无穷的审美想象空间。李可染曾说过“意境是艺术的灵魂,是客观事物精萃部分的集中,加上人的思想感情的,经过高度艺术加工,达到情景交融,借景抒情,从而中表现出来的艺术境界,诗的境界,就叫做意境。”

意境是中国传统水墨画的精髓,凝聚着中国传统水墨艺术的根本精神,是绘画作品追求的最高境界。在中国传统水墨画创作中,画家不是对客观物象进行简单描摹,也不是进行主观意念的随意拼凑,靠的是描绘富有生命力和感情的形象,在有限的空间中去表现无限的感情。水墨画家通过抒发主观情思来追求意境,意境能体现出主体与客体、动与静、虚与实、情与景等多方面的高度完美统一,从而引发观画者的无限审美想象。

水墨画的意境美还体现在“似与不似之间”。中国水墨画讲求以形似为前提,神似为目的。中国水墨画讲究神似,坡曾题诗:“论画以形似,见于儿童邻”。只有将“形”和“神”统一于所创造的艺术形象之中,才能达到形神兼备的最高境界。

二、中国水墨动画的发展过程

动画的英文Animation词根源于拉丁文anima,意思是“呼吸”、“灵魂。”国际动画协会(ASIFA)1980年在萨格勒布对动画的定义是:“动画艺术是指除使用真实的人或事物造成动作的方法以外,使用各种技术所创作的活动影像,也就是用人工方式创造出来的动态影像。”

中国动画史上曾出现过众多极具民族特色的动画电影,其中以水墨动画为首,在国际动画界被誉为“中国学派”。这些动画片成就了中国动画的辉煌时期。中国水墨动画创作中把中国传统水墨画的技法运用到动画片的人物造型和环境空间造型,突破国外动画片常采用的线条结构方法,借助水墨的浓淡虚实来表现对象,追求意境气韵,讲求笔墨情趣。

自20世纪50年代《水墨动画片段》试拍成功以来,我国创作了多部知名度较高的水墨动画电影,其中包括《小蝌蚪找妈妈》、《牧笛》、《鹿铃》、《山水情》等。

《小蝌蚪找妈妈》是以齐白石先生的画为蓝本的影片,故事中涉及的角色和场景是中国传统山水、花鸟画的常用题材,巧妙地将剧本内容和水墨动画的形式相结合。既反映齐白石先生的水墨画风格,又赋予水墨画生命。《牧笛》源自李可染先生的名画《牧童与牛》。影片运用李可染先生简练并富有趣味的绘画特点塑造牧童和水牛的形态,以传统的中国绘画色彩展示了高山峻岭和飞瀑的宏大景象,充分营造了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这部影片相比《小蝌蚪找妈妈》,在技术上和艺术上都更显成熟。《鹿铃》以程十发先生的画为蓝本,在内容上侧重写实,在动作、色彩方面做了大胆尝试,有动作性较强的场面,还有人物较多的集市场景。此片的尝试给水墨动画创作积累了宝贵的经验。1988年拍摄的《山水情》有大量山水场景,富于东方韵味,是一部非常适合水墨来表现的动画影片。《山水情》中杰出的水墨技法与古琴技艺均出自名家之手,不仅情节铺陈内敛且富于东方韵味,画家在创作水墨效果时,也做了大量技法上的尝试。《山水情》将写意山水画与古琴曲完美结合,阐述人与自然和谐的诗意空间。

中国水墨动画既有真实的泼墨写意画面,又有流畅细致的动态。水墨在宣纸上自然渲染而没有轮廓线,水墨动画中每个场景都是一幅出色的水墨画。角色形象的表情和动作优美灵动,泼墨山水的背景充满诗意。这体现了中国画“妙在似与不似之间”的美学意义,意境深远。水墨动画充满中国式的优美韵味。在水墨动画教学中我们可以从中国传统水墨画中汲取经验,尤其是水墨动画深邃的审美意境。

三、水墨动画教学从中国传统水墨画中汲取经验

水墨动画作为中国传统动画的代表性作品,继承了中国传统绘画的哲学思想表现手法,注重意境的表达。动画继承了中国传统绘画讲究的“传神”,靠笔墨浓淡和渲染程度的变化来表现运动规律,这种饱含水墨意蕴的画面传承了中国画“以形写神”的美学思想。在构图布局和场景绘制上采用中国画的散点透视,讲究虚实关系的呼应、留白的处理,处处都体现着中国传统绘画的重要思想。

意境美的体现方式有很多方面,“留白”,则是构成中国画形式美及意境延续方面的重要内容,关系着作品的主题、意境、趣味等多种因素。中国画很重视“留白”,绘画中的“虚实相生,无画处皆成妙境”,中国画通过“留白”处理虚实关系。

水墨动画的代表作《小蝌蚪找妈妈》、《牧笛》、《山水情》分别直接取法于中国画的写意花鸟、写意人物、写意山水三类。而以单线平涂为主的动画如《大闹天宫》、《九色鹿》、《哪吒闹海》、《天书奇潭》等则在传统的中国工笔画和壁画中汲取营养。它们都呈现出强烈的中国传统绘画面貌。

在《小蝌蚪找妈妈》中,意境主要体现在画面的留白。大片空白映衬着寥寥数笔,给人以虚衬实、深邃的画面意境,也给人留下无限遐想的空间,体会到水墨的优雅情调。《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发生在池塘里,但实际的背景是一片空白,在空白上画出池塘生物,观众就默认他们是在水中。几张荷叶就表示水面,几根水草就指水底。《牧笛》中牧童与水牛在水中嬉戏一场,画面上只有水牛露出水面的上半截身体与背上的牧童,其余占据大部分画面的是一片空白。水牛的头和身只画一半, 另一半在空白处, 这里充分体现了传统绘画对虚实运用的精彩绝妙之处, 画里画外是无尽的气韵生动, 可谓虚生相生, 无画处皆成妙境。

中国水墨动画继承了中国传统绘画中的意境表达,结合影视语言表现独特的审美特征,其中《山水情》突出地体现了传统水墨画中的意境观念。在人物造型设计上,抛开了人物的比例关系,追求“似与不似之间”。在场景设计中,大量留白的虚实处理更是体现出了中国画讲究的虚实相生,留白处可云,可瀑布,可河流,却丝毫感觉不到空,反而留给观者无限遐想。这已将水墨动画意境表现得淋漓尽致,再加之其墨色的渲染成流动之势,虚实相生的独特韵味表露无遗。整个画面因水墨而表现的深邃而富有诗意,少年和老琴师用墨简单勾勒和渲染,精巧别致。

水墨动画中的意境处理是可以从水墨艺术中获得灵感,也可以从优秀电影艺术的处理技巧中吸取营养。水墨动画受传统水墨画美学风格的影响,借助水墨画的技法,将写意手法运用其中,在水墨动画中创造意境、抒感,既是对中国传统水墨画美学精神的继承和发扬,也是对动画教育教学中表现形式的突破与创造。

中国水墨动画将中国传统水墨画题材、审美情趣和意境引入到其教育教学过程中,巧妙的笔墨营造出优雅的画面,表现出中国水墨画唯美意境,中国传统水墨画与中国水墨动画之间有根深蒂固的传承关系。

参考文献:

[1]许南明.电影艺术词典[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05.

第9篇

关键词:地方文化;儿童水墨画;欣赏与传承;大丰水浒文化

中图分类号:G42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5)05-038-1

一、课堂教学中的一段师生对话引发的思考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水浒’吗?”

生:“老师,‘水浒’是吃的吗?”

――这是在美术课堂上和一位三年级小朋友的一段对话。

首先有必要介绍一下,江苏省大丰市是《水浒传》作者施耐庵的故乡,水浒文化与麋鹿文化、盐文化一起共同成为大丰的三大特色文化。美术学科与社会生活联系紧密,具有很强的地域性,在地方文化的传承方面具有其特殊的作用。在实际教学中,不能仅仅依赖于教科书所提供的部分教学“话题”,就放弃社会生活中活生生的教材,要知道这些资源虽然未曾涉及过但同样具有教育的价值。

在讨论学校教育时更应当积极探索和解决多元文化教育的实践问题。一种生态文化就应有一相适应的生态教育,这样才具备可持续发展的条件。结合大丰当地的水浒文化特色,再加上有部分画家对水墨表现水浒人物的研究实践,笔者逐渐产生了引导学生用水墨方式表现水浒人物,进一步研究大丰水浒文化,以达到教育学生欣赏和传承地方文化的目的。

二、通过对地方水浒文化资源的寻绎,明确地方文化资源与美术教育相结合的意义

1.水浒文化充分体现了地方历史的独特价值,与美术教育教学相结合,能在学生中弘扬和传承优秀的民族文化

目前所进行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非常重视美术教育的文化属性,同时这也是世界美术教育所呈现的一个必然趋势。水浒文化内涵丰富,博大精深,不仅是中国文化的珍贵遗产,也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失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美术是人类品德和智慧表现形式的结晶,具有净化人的心灵,提升人的品质的功能,让传统文化进入美术课堂不失为一条良策。

2.通过整理和运用地方水浒文化资源,培养学生对本地区优秀文化的认同感和乡土情怀,促进学生爱国主义情操的提升

爱国主义教育是提高全民族整体素质的基础性工程,是引导人们特别是广大青少年树立正确理想、信念、人生观、价值观,促进中华民族振兴的一项重要工作。可以看出发掘地方文化资源是符合国家的现代教育政策需要的。学生通过对大丰地区与水浒文化相关资料的收集、探讨、研究,并通过美术教学,关注现代美术与古典文学的关系,能更多地了解家乡优秀的地方文化资源,从而了解更多的家乡风土人情,并产生浓厚的乡土情怀,进一步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操。

3.通过地方水浒文化与美术教育关系的研究,丰富教学资源,优化教育结构,促进学生的发展

人类的历史是一部文化史,没有文化的区域等于没有灵魂,丰富的地方水浒文化资源滋养了黄海滩涂的这片湿地,同时也为课程资源的内涵加以拓展提供了广阔的平台。通过对地方水浒文化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扩大了当地课程的范围,增加了教育与生活的联系,优化了学生的文化知识结构。同时由于是本地区的历史文化,与学生的生活及周边的文化氛围相融,学生的接受性将大大增强,教学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程度也将大为提高。

三、美育蕴含地方文化,水墨游戏水浒人物

首先是采用合理科学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中安排了猜、议、赏等环节,以丰富多彩的活动引导学生了解李逵的外貌、内在特征,通过比较使学生感受水墨表现形式的独特之处。水浒人物与中国古诗文相结合、电视剧人物化妆造型与水墨人物画的比较等形式拓宽了教学内容,丰富了人文内涵。

其次要在欣赏中要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教师要引导学生把学习活动后的所思、所想、所感、所悟用自己的话表现出来,并且多与同学、老师交流自己的思想。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自由地交流对水墨人物画的见解,表达自己的所感所想,在交流探讨中拓宽自己的知识面,获得和同伴共享资源的快乐,丰富艺术体验和感受,增强水墨表现的能力。

水墨人物画是我国民族文化精华之一,让孩子学习国画并与家乡水浒文化资源相结合是弘扬民族文化最有效的方式和手段,有利于提高孩子的审美品位和整体素质。在教学中要特别注重发展孩子的对家乡传统文化的热爱及创造才能,体验水墨作画的乐趣,以水墨戏画水浒人物为切入点,让孩子在水墨交融的韵味中尽情挥洒,自由创作。教师所能做到的则是将传统文化、传统美学及热爱家乡的种子从小根植于他们的心灵,希望有一天能生根发芽。

四、反思――对地方文化的欣赏与传承

第10篇

美术课程是素质教育中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宗旨在于通过系统、科学的教学指导,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美术技能,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进而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和艺术修养。小学美术课程内容主要包括绘画、手工和鉴赏三部分,绘画部分中十分重要的一项就是水墨画。水墨画是中国传统绘画的代表,欣赏和创作水墨画有助于学生领略中国传统绘画的魅力,进而产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所以教师必须将水墨画教学摆在重要位置,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科学有效的教学模式。在近几年的水墨画教学中,我不断摸索符合儿童特点的教学方法,总结出了以下三点教学经验:

一、寓教于乐,激发创作兴趣

传统的绘画教学以临摹为主,虽然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绘画技能,但不能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强调:兴趣是学习美术的基本动力之一,美术课程要以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这种兴趣转化为持久的情感态度。要激发学生对水墨画的创作兴趣,最基本的就是要迎合学生的天性,寓教于乐,通过游戏等方式让学生自由地体验纸、笔、水、墨间的情趣。

例如三年级上册“水墨画动物”一课,要求学生运用一定的水墨技法,观察并描绘常见的动物,例如猫、狗、马、兔子等。动物形态各异,且常处于运动状态,不便于观察临摹,所以相比之前的静物绘画,动物水墨画的创作难度对学生来说有较大提升。为了克服这一困难,我首先布置学生在课前观察身边的动物,尤其是家中的宠物和集市上的鸡、鸭、鱼等。然后在课堂上将学生分组,组织学生进行动物模仿游戏。一个同学表演动物的动作,另一个同学猜他表演的是什么动物。经过观察和模仿游戏,学生们对常见动物的形态和动作特征有了较为直观的认识,在游戏中形成了良好的课堂创作气氛,使学生更加主动地参与到动物水墨画的练习中来。从学生完成的作品看,由于对动物的形态进行了细致的观察和生动的模仿,学生能够准确地抓住动物特点,进而发挥联想,创作出形态生动,动作各异的动物水墨画。

二、巧设意境,培养审美情感

中国绘画与中国诗歌一样,都是情韵兼备的一门艺术。水墨画,尤其是风景水墨画讲求在画面的布局、色彩、线条等方面体现传统绘画的意境特征。然而,要将意境渗透于水墨画创作并不是件容易的事,这对学生的情感、审美、技法等都提出了较高要求。教学经验告诉我们,在水墨画课堂教学中设置合理的意境,不仅有助于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也能让学生在诗情画意中体悟水墨画的情韵,情动于心,心行于手,最终帮助学生创作出优秀的水墨画作品。

例如在进行五年级上册的“山水画”教学时,我就充分利用了课堂意境引导学生创作山水水墨画。首先,我为学生播放一段桂林山水的宣传视频。短片中蔚蓝的天空、翠绿的山峦和清澈的江水使学生心旷神怡,燃起了他们对大自然的无限向往。接着,我以优美抒情的音乐为背景,让学生深情诵读《山居秋暝》《滁州西涧》《山中》等古代山水诗歌,在音乐和诗歌诵读声中,学生的情感进一步聚集。最后,我才进入正题,指导学生创作山水水墨画。有了之前的意境铺垫,学生在设计绘画内容时几乎没有什么困难,我只需在绘画技法上对学生略作指点即可。由此可见,营造合理的课堂意境对开展有效的水墨画教学是大有裨益的。

三、走进生活,鼓励创新实践

《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指出:美术课程要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紧密关联,使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提高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的确,根据小学生的天性特征和能力范围,教师要运用科学合理的方式,引导学生走进生活,在实践中积累创作素材,体会事物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并在美术课堂上通过画笔展现生活之美。结合教学实践,我认为在此过程中,教师应将传统的临摹式教学变为写生式教学,引导学生多角度观察绘画对象,鼓励学生进行创新尝试。

例如在进行二年级下册“水墨画树”的教学时,我就把课堂由教室搬到了校园的花圃,让学生观察花圃中不同种类的花草树木。虽然本课要求的绘画内容是树,但我允许学生画园中的其他任何植物。学生在园中自主选取绘画对象,自由观察,自由创作。非常有意思的是,有三位同学选取了同一棵植物作为创作对象,但由于采用了不同的观察角度,所以呈现的画面有所不同。我注意到了这一情况,于是将三位同学的画作向全班学生展示,并引导学生对三幅作品进行对比评价。通过对比,学生们深刻地领会到了观察角度与绘画创作之间的关系,也启发学生在日后的绘画实践中尝试更多、更好的观察视角。

水墨画作为中国绘画的代表,在美术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为了全面提高基础教育的美育质量,教师应该不断探索符合学生特点和学习规律的教学方法。具体到水墨画教学中,则应该关注兴趣、意境和实践三个方面,使它们相互补充,相互渗透,共同提高教学效果。

第11篇

关键词:水墨画;趣玩乐学;游戏;体验;成长

在幼儿园进行水墨画教学这一形式已得到了普遍的认可,并且在逐步地推行中,发挥其不可忽视的独特教育作用。要真正实现水墨画的教育价值,势必离不开教师的引导与支持,我认为:应以激发幼儿艺术潜能和创造力为主要目的,即鼓励幼儿在水墨画活动中,爱玩、趣玩、慧玩、玩中手脑并用,让幼儿在快乐的情感体验中积累关于水墨画创作的有益经验;关注幼儿在水墨画创作过程中的各类体验,及时解读幼儿的兴趣及需求,赏识幼儿,尊重并支持幼儿健康个性地发展,让幼儿自信地成长。

一、感受水墨――找准起点,挖掘特色,激发兴趣

刚开始我不断地在网络、书籍上搜集资料,购买各种水墨画教学的光碟,觉得适合孩子的且容易操作的,便依葫芦画瓢地照搬照学。这种单一枯燥的教学方法造成的结果是我在上面画孩子在下面跟着画,亦步亦趋,完全束缚了孩子们的手与脑,不能促使他们很好地表达自己的情感世界,慢慢地失去了学习的热情,更谈不上独立的创作能力的发展。

针对这样的现象,我想首先要解决的是让幼儿知道什么是水墨画,水墨画是怎样的。

1.运用特殊作画工具引起幼儿的兴趣

水墨画需要专门的绘画工具和材料(毛笔、宣纸和墨),有别于其他的绘画工具,对幼儿来说既新鲜又具有挑战。特别是毛笔,寥寥几笔便可画出栩栩如生的事物来,使孩子领略到毛笔的神奇,对水墨画极易产生浓厚兴趣。

2.水、墨、色的自然交融,激发幼儿的兴趣

幼儿开始练习时只是按照自己的能力画,用毛笔沾水、沾墨、沾色,使水、墨、色在宣纸上自然交融,再用长短粗细不同的笔触,产生特殊的肌理。幼儿可以随心所欲地运用毛笔充分表现,使他们好奇、好动的心理得到极大的满足。水墨画创作对幼儿有着强烈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幼儿喜欢涂、喜欢画、不爱修改的特点,正和水墨画写意的落笔成型相适应。

二、墨的体验和塑造――循序渐进,多向交互,体验中学

1.从游戏入手,快乐游戏,体会技法

以娱乐、玩耍的方式,使幼儿饶有兴致地反复学习和操作,让幼儿在体验中学习水墨画。例如,认识毛笔时,可采用形象语句“毛笔姐姐”“毛笔妹妹”,洗笔就说“给笔洗澡”,吸笔就说“舔一舔”等,也可以利用小动物的形象,让孩子一边玩一边学习。

在画“小蝌蚪”时,请幼儿运用大小两笔玩大笔跳圆圈舞、小笔跳线条舞的游戏;画“美丽的春天”时,可让幼儿“拉根绿绳去散步”,幼儿跟随教师的讲述,不断在动手蘸色、蘸墨、蘸水去画画,将一条小绿绳从直线变成了弯弯的曲线,变成了打着卷儿的树丛……整个绘画过程是孩子在玩,用画具玩水和墨,一切显得那么和谐自然。

2.走进幼儿生活,发现美、感受美、表现美

为了让幼儿更好地学习水墨画,让幼儿在生活中、在大自然中寻找创作的对象与灵感。如,在水墨画“雏菊”中,让幼儿自由地选择颜色,运用不同的技能,自主绘画,将自然界中的美通过水墨画表现出来。又如,大班幼儿画“我家的老房子”时,带领幼儿去老街参观,让幼儿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房子,发现不同角度观察到的房子是不一样的,正面观察到的房子有屋面和门窗,侧面观察到的只有屋檐和白白的墙壁,而斜侧面观察到的房子又有所不同。最后幼儿用毛笔画出的房子,呈现出不同的角度和方位,一幅幅大气、稚朴的作品,足以与吴冠中大师笔下的房子相媲美了。

观察生活、体验生活是水墨画创作的起点,孩子们的潜力是不可估量的,只要引导得当,个个都是大手笔。当生活的体验唤醒了孩子们的兴奋点的时候,当他们急于想把自己内心的感受表现出来时,不留痕迹地给予技法上的指导,一切便会水到渠成。

三、水墨创造――鼓励挑战性学习,开发潜能,创意无限

我们尝试运用不同的工具和材料激发幼儿创作的兴趣和创造性思维。把墨和食用油按比例调制好,滴两滴到盘子里的清水中,摇一摇,墨在水中呈现出奇形怪状,然后把宣纸完全浸透后,轻轻取出,纸上变幻莫测的晕染让孩子们顿时畅想联翩,最后借用毛笔添加五官。

我们还运用玻璃弹珠让幼儿蘸色滚画,利用废旧的水彩笔套上海绵蘸国画颜料摁画,用树木枝条蘸上不同的颜料进行拍画,棉签、滚筒、抹布、滴管都是幼儿喜欢的水墨作画材料,幼儿在熟悉工具、材料的性能后快乐地玩耍,洒、拖、扫、抹尽情挥洒,新颖的作画材料和工具让孩子们的创造性思维一次次得到了激发。

第12篇

[关键词]小学美术;本真;水墨画教学;趣味;实践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712(2015)017-0088-03

[作者简介]徐国欢(1973―),男,本科,江苏省南京市百家湖小学教师,小学一级。

本真教育是我校的教育哲学,是我们对理想教育品质的概括。我们所理解的本真教育是相对于那些功利的、浮躁的、等级制的甚至是非人的教育而言的。本真教育以科学的儿童观和人性观为基础,学生在这种教育中可以保持童心,养成善心,坚持真理,释放潜能,自由且健康地成长;教师在这种教育中,把自己视作真理的追求者和实践者,可以自由地探索教育真理,智慧地开展教育活动。本真教育,从师生共同活动来说,注重双方平等的交流、视野的融合、心灵的对话、思想的交换、质朴人性的碰撞。本真教育,从学校的角度来说,强调和谐的环境、民主的氛围、尊重的文化、规范的自由、合融的精神。

一、让水墨画真正走进课堂

水墨画是中国传统文化绘画的代表,让孩子从小就接触、了解和掌握水墨画,一定程度上来说是非常有必要的。在我国中小学美术教学大纲中,水墨画教学已作为必修课纳入美术教材,成为美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水墨画教学在小学美术教学中仍然是一个薄弱环节,具体表现在教学内容和时间都太少。在每个年级教材上,水墨画只安排了1~2个课时的内容,除去课前准备的时间,真正用于教学的时间少之又少,学生练习的时间就更少了。在这么少的时间里,学生掌握的知识非常有限,也得不到什么锻炼。

在本真理念的指导下,在尊重儿童天性的前提下,我校近年来一直致力于以儿童水墨画为艺术特色,进行“趣味水墨”课堂教学的实践。“特色”两字在学校教育中的意义,是指“全部学生都能展现出来的”才能。我们的目标就是要让全校每一名学生都能展现出其在课堂上所学到的水墨素养。

所以,我们的趣味水墨是要真正走进课堂,走进每一位学生,让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其中,尽情挥洒,感受民族传统文化的魅力,体会水墨画带来的乐趣,创造出属于儿童自己的水墨画作品。

二、水墨画课堂教学的模式

(一)按年级进行递进式教学

水墨画内容丰富,人物、动物、花鸟、山水等,难度各不相同,入门有高有低。在课堂教学中,采用按低、中、高年级进行由浅入深递进式教学模式,引导学生逐渐掌握水墨画的基本知识和工具材料的使用方法。

1.低年级学生以了解水墨画工具和练习基础技法为主,主要掌握中锋和侧锋的运用、墨的浓淡变化、各种线条的表现等。而小雨点、小浪花、小圆花、小鱼、熊猫等内容比较符合低年级的认知特点。

2.中年级学生要求能较熟练运用中侧锋、浓淡墨表现一定难度的水墨造型,同时根据画面内容添加适合的背景。在此过程中,学生可以积极动脑,按照自己的意愿尽情地表现。

3.高年级学生对浓淡墨的运用较为熟练并且掌握了一定的技法,能够表现更为复杂的内容,在接触一些传统的水墨画技法以后能创作出具有童真趣味的作品。校本教材的课例如下:

一年级《雨趣》:在学会画点的基础上,注意点的大小变化,了解疏密的概念。学习疏密点的画法,尝试以浓、淡、干、湿相结合的方法练习画点。引导学生回忆雨天的情景,自由发挥创作《雨趣》。

三年级《可爱的小金鱼》:带领学生观察小金鱼,了解金鱼的身体结构,引导学生用浓淡不同的墨色画出可爱的小金鱼。

六年级《我的同学》:通过欣赏让学生了解中国水墨人物画的基本知识和艺术表现的特点,引导学生在欣赏、分析、感受的基础上,研究与尝试用水墨画的形式表现身边的人物,初步掌握水墨人物画的基本表现方法和步骤,表现出人物的特点。

(二)以动物为主线进行教学

传统的国画教学内容不外乎山水、人物、花鸟,小学国画教学内容的选择应符合儿童的心理特征。很多儿童都喜欢小动物,动物是他们喜闻乐见的事物,用水墨表现动物适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容易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学习的欲望,加强他们对绘画内容的认识和理解。这些因素往往会让作品产生一种纯朴自然的童趣。所以,我校在进行水墨教学的实践中,一直以小动物为主线进行辅导。

三、水墨校本教材的编写

新的美术课程标准提出:“不同地区的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和条件,选择和采纳课标中的学习活动建议,也可以向学生提出其他活动建议。”并提倡“积极编写校本课程和教材”。我校正在研究的省“十二五”课题“基于本真教育理念的课程实践之研究”,旨在以本真教育理念为指导,以课程标准为依据,对国家课程进行校本化的创编。同时系统地开发校本课程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并有条件、有步骤地尝试推动国家课程、校本课程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整合,探索科学有效的教学模式和教学评价,最终提升学校课程实践的整体水平。在新课标的引领下,在本真教育理念的指导下,我们不断地学习、实践、思考、总结,提取以往的课堂教学经验,从学生的兴趣出发和课堂不断地积累,一步步收集资料、整理素材、制作范画、撰写文稿,设计编写了水墨画校本教材《趣味水墨》。

(一)内容丰富层次清

孩子的发展就像堆积木,随着年龄增长,一层一层慢慢往上堆叠,急不来也急不得,每一个步骤都照顾到了,孩子就能自然、扎实地成长。编写校本教材时,我们注重分年级、分层次营造水墨画学习氛围,给每个年级设计了一个绘画主题,每个主题分上下学期共20课时由浅入深展开教学。低、中年级感受墨性以水墨游戏为主,高年级接触传统绘画适当学些简单技法,中间不断穿插传统艺术的人文教育。

如一年级上学期《趣味水墨》的部分目录为“水墨画工具和基础技法介绍”“圆点和长点”“雨趣”“直线与曲线”“墨趣浪花”“侧锋表现块面”,四年级下学期的部分目录为“赭石小鸡的画法”“水墨画公鸡”“教子图”“双吉图”。

(二)题材有趣特色明

心理学家皮亚杰曾说过:教师不应企图将知识强塞给儿童,而应找出能引起儿童兴趣、刺激儿童好奇心的材料,然后让学生自己去解决问题。《趣味水墨》就是要让学生喜欢水墨、爱画水墨。在内容上,教师结合多年的兴趣小组教学经验、学生的兴趣以及年龄特征,筛选出学生感兴趣、乐学好学的主题。其中,低、中年级以各种小动物作为表现对象,由易到难,旨在让学生了解笔墨的各种变化以及简单的造型能力。如一年级画小鱼,二年级画可爱的熊猫,三年级画金鱼,四年级上学期学习画小鸡、下学期画公鸡。高年级开始接触山水和人物,增加一定的难度,学习基本的笔墨技巧,促进学生的艺术养成。如五年级画树,六年级上学期画山石、下学期则结合我校的京剧特色画京剧人物。

以《京剧净角》课例为例:通过视频引导学生了解净角的分类和基本特征,对名家名作的欣赏使学生对运用水墨表现京剧净角产生兴趣,教师的示范和学生自己的练习让学生学习并尝试用水墨画法表现京剧中的净角。有的学生画出了忠勇正义的红脸关公,有的学生画出了刚烈、正直、勇猛的黑脸张飞,有的学生则表现了粗豪暴躁的黄脸窦尔敦……

(三)形式多样趣味浓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趣味水墨》不是让学生去临摹,而是通过多种形式抓住学生的心理特征与行为习惯打开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自主创新意识。

水墨画对墨的浓淡变化和线条的运用很讲究,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分小组用毛笔画浓淡不同的各种点线表现大小不同的雨,或者做走迷宫练习,学生多练习几次后再画各种线条就得心应手了。再如,不要求绘画内容,用水笔蘸墨随意涂抹,感受水、墨相溶的奇特韵味,根据效果再想象添加,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在娱乐中学到水墨技巧。在这里,绘画变成了一种游戏,充满了奥秘和乐趣。

如在教学三年级《金鱼》一课时,在完成了一条金鱼后,教师又引导学生给金鱼添加小伙伴和背景。有的学生说小金鱼在水底的草丛里捉迷藏,有的说小金鱼在石头旁进行游泳比赛,还有的甚至添加了小鱼、小虾、小乌龟等说是做游戏……学生大胆想象,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创作了多样的作品。我们一致决定把本课的课题改为《金鱼的快乐世界》,这何尝不是学生的快乐世界呢。

放手让学生彼此之间进行讨论,加强学生间的合作、交流是课堂教学的另一种形式。它有利于学生之间共同分享各自的意见和想法,以最佳的创意和表现,促进彼此间的相互交流,共同进步、提高。比如,四年级下学期的最后一节水墨画,前面已经学过各种动态的小鸡和公鸡的画法,欣赏了大师的《双吉图》《八吉图》《多吉图》等。笔者要求学生把宣纸连起来以合作的方式完成一幅作品。因为以前没有合作过水墨画,所以大家表现出了极高的兴致,交流、讨论,编故事、确立主题、画草图、添背景忙得不亦乐乎。最后完成的作品非常精彩,一点也不输于大师,而且更加有趣,更加可爱。

艾斯纳指出:“任何一种艺术问题都不会有唯一正确的答案,都可以作多种解释。没有什么法则能告诉学生究竟是他还是她的解释才正确。”所以,在水墨画教学中,我们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本真理念指导下的课堂教学,最终回归的还是那一颗颗善良的、稚拙率真的童心。

参考文献:

[1] 黄r琪.“以人为本”的台湾省现代儿童美术教育趋势[J].学校艺术教育,20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