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生活污水治理

生活污水治理

时间:2023-02-20 14:28:14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生活污水治理,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生活污水治理

第1篇

论文摘要:目前,我国每年的废(污)水排放总量很大,其中大部分未经处理就直接排入江河湖泊,部分湖泊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有近60%的城市没有污水处理厂,农村地区的生活污水基本上未经过处理就直接排放,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已经影响到现代新农村的建设。因此,农村环境污染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文章针对农村生活污水的实际情况,介绍了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的一些技术与措施,期望能为我国农村污水治理分析的研究提供有益的借鉴作用。

据有关资料显示,我国每年的废(污)水排放总量已经达到了620亿吨,其中大部分未经处理就直接排入江河湖泊,有近四分之一的湖泊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有近60%的城市没有污水处理厂,农村地区的生活污水基本上未经过处理就直接排放,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已经影响到现代新农村的建设。我国是农业大国、人口大国,水资源严重短缺,水资源占有量仅2200立方米,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4,并被列为13个贫水国家之一。到2030年我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将从现在的2200立方米降到1700至1800立方米,需水量接近水资源可开发利用量,缺水问题将更加突出。目前,我县在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污水治理任重而道远。

一、农村水环境污染现状和特点

(一)农村水环境污染现状

农村水环境是指分布在广大农村的河流、湖沼、沟渠、池塘、水库等地表水体、土壤水和地下水体的总称。我国总计有乡镇45412个,村民委员会739980个,乡村户数23692.7万户,乡村人口达91960万人。农村人口分散,人口数量多,没有任何生活污水的收集和处理设施,这使农村生活污染源成为影响水环境的重要因素。据测算,全国农村每年产生生活污水80多亿吨,严重污染了农村地区居住环境,农村大部分地区河、湖等水体普遍受到污染,饮用水水质安全受到严重威胁,直接危害农民的身体健康,严重影响农村地区的环境卫生,极易导致一些流行性疾病的发生与传播。据估算,农村环境问题每年造成的经济损失已超过千亿元,我国农村环境与生态状况令人担忧。

改革开放的三十多年来,我国农业生产能力获得了较大幅度的提高。畜禽散养户的不断增多,大量畜禽粪便没有处理就直接排放,粪便污染逐年加重。有资料显示,养殖一头猪所产生的废水是一个人的7倍,而养殖一头牛则是22倍。这些有机物未经处理,渗入地下或进入地表水,使水环境中硝态氮、硬度和细菌总数超标,严重威胁着居民饮用水的安全。

(二)农村污水特点

农村生活污水的特点:厨房炊事用水、沐浴、洗涤用水和冲洗厕所用水,这些用水分散,农村没有任何收集的设施,随着雨水的冲刷,随着地表流入河流、湖沼、沟渠、池塘、水库等地表水体、土壤水和地下水体,其中有机物含量大是其主要的特点。

1.水质特点。(1)农村村镇人口较少,分布广泛且分散,大部分没有污水排放管网;(2)农村生活污水浓度低,变化大;(3)大部分农村生活污水的性质相差不大,水中基本上不含有重金属和有毒有害物质(但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部分生活污水中可能含有重金属和有毒有害物质),含一定量的氮、磷,水质波动大,可生化性强;(4)不同时段的水质不同;(5)厕所排放的污水水质较差,但可进入化粪池用作肥料。

2.水量特征。(1)一般农村的生活污水量都比较小,除小城镇外,农村人口居住分散,水量相对较少,相应地产生的生活污水量也较小;(2)变化系数大,居民生活规律相近,导致农村生活污水排放量早晚比白天大,夜间排水量小,甚至可能断流,水量变化明显,即无水排放呈不连续状态,具有变化幅度大的特点;(3)在上午、中午、下午都有一个高峰时段。

3.排放体制特征。农村生活污水一般呈粗放型排放。很多农村尚无完善的污水排放系统,污水沿道路边沟或路面排放至就近的水体。少部分地区具有完善的污水排放系统。

农村生活污水中有机物含量高,N、P含量增多。人们无意识的排放和雨水的冲刷,使大量的有机质和N、P等物质流入湖泊等水体,如果不加以处理利用,常常会引起富营养化,给人们的身体健康带来不利影响。

二、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的选择

(一)污水处理技术路线

农村污水处理技术的选择要量力而行,充分考虑到农村地区财力状况薄弱、农民实际承受能力较低这一普遍情况,处理工艺的选择不能盲目攀比,不能一味地选择时髦先进、处理效果好、自动化控制水平很高的处理工艺,而着重应该考虑选用既成熟可靠,又适合农村特点和实际的污水处理适用技术。建议污水处理技术的选择优先达到两个目标:一是达标排放或回用;二是注重经济适用,运行成本低,管理维护简单。

目前国内外应用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处理技术比较多,名称也多种多样,但从工艺原理上通常可归为两类:第一类是自然处理系统。利用土壤过滤、植物吸收和微生物分解的原理,又称为生态处理系统,常用的有:人工湿地处理系统、地下土壤渗滤净化系统等;第二类是生物处理系统,又可分为好氧生物处理和厌氧生物处理。好氧生物处理是通过动力给污水充氧,培养微生物菌种,利用微生物菌种分解、消耗吸收污水中的有机物、氮和磷,常用的有:普通活性污泥法、AO法、生物转盘和SBR法等。厌氧生物处理是利用厌氧微生物的代谢过程,在无需提供氧气的情况下把有机污染物转化为无机物和少量的细胞物质,常用的有:厌氧接触法、厌氧滤池、UASB升流式厌氧污泥床等。

(二)人工湿地处理系统

有条件的村庄,应充分利用现有的农田灌排渠道与附近的荒地、废塘、洼地和沼泽地等,建设人工湿地处理系统。

污水湿地处理系统分自然和人工湿地处理系统,自然湿地就是自然的沼泽地,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技术是一种基于自然生态原理,使污水处理达到工程化、实用化的新技术。将污水有控制地投配到土壤经常处于饱和状态、生长有象芦苇、香蒲等沼泽生植物的土地上,利用植物根系的吸收和微生物的作用,并经过多层过滤,来达到降解污染、净化水质的目的,它是一种充分利用地下人工介质中栖息的植物、微生物、植物根系,以及介质所具有的物理、化学特性,将污水净化的天然与人工处理相结合的复合工艺。

湿地处理系统工艺设备简单、运转维护管理方便、能耗低、工程基建低、运行费用低、对进水负荷的适应性强,能耐受冲击负荷,净化出水水质良好、稳定。缺点占地面积大,易受气候影响,表面径流的臭味比较大。(三)地下土壤渗滤净化系统

分散的几户或十几户人家适合采用地下土壤渗滤净化系统。

地下土壤渗滤净化系统是一种基于自然生态原理,予以工程化、实用化而创造出的一种新型小规模污水净化工艺技术,是将污水有控制地投配到经一定构造、距地面约50cm深和具有良好扩散性能的土层中。投配污水缓慢通过布水管周围的碎石和砂层,在土壤毛管作用下向附近土层中扩散。表层土壤中有大量微生物,作物根区处于好氧状态,污水中的污染物质被过滤、吸附、降解。所以地下渗滤的处理过程非常类似于污水慢速渗滤处理过程。由于负荷低,停留时间长,水质净化效果非常好,而且稳定。地下土壤渗滤净化系统建设容易、维护管理简单,基建投资少,运行费用低。整个处理装置放在地下,不损害景观,不产生臭气。

(四)好氧生物处理系统

好氧生物处理系统是新农村污水处理中最常用的一种处理技术。好氧生物处理工艺众多,各有优缺点,选择时要根据实际情况仔细论证和比选,注重经济适用。

生物处理法就是通过风机等设备给污水输氧,培养生物菌种和微生物,通过菌种和微生物把污水中的大部分有机物分解为无污染的二氧化碳、水等物质,少部分合成为细胞物质,促使微生物增长,并以剩余污泥的形式排出,使污水得以净化排放。如SBR法,集曝气、沉淀、排水功能于一体,不断地转换,省去了传统的污泥回流设备,大大降低了建设费用;A20法具有脱氮、除磷功能,还有如生物转盘处理工艺、膜生物反应器处理工艺等。生物处理法和自然处理系统比较,占地面积小,抗气候等外界影响的能力强,建设的地点选择范围大,处理稳定,处理效率高。但基建投资、运行成本要高于自然处理系统。

(五)厌氧生物处理系统

我国从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开展生活污水厌氧生物法的开发和研制工作,许多形式各异的无动力或微动力的低能耗型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得到应用。如无动力地埋式生活污水处理装置采用无动力厌氧生物膜技术,工艺流程简单,不耗能,全部埋于地下,也无需专人管理。与好氧生物处理相比,无动力地埋式生活污水处理装置技术设备的基建投资略高于好氧处理,无日常运行费用的支出。

厌氧生物法目前技术上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生物处理效率较低,尤其表现为氮磷去除率很低,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应用。

实践证明,以上方法都能很好的解决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问题,但在运用中要考虑到建设与运行成本等费用,要根据实际情况加以选择。

参考文献

[1]何刚,等.新农村污水治理工作的探讨[J].北京水务,2007,(6).

[2]宁桂兴,高良敏.浅议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模式[J].矿业科学技术,2007,(2).

第2篇

关键词:西南山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模式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生活条件的日益改善,人们对生活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开展人居环境整治,彻底改变农村“脏、乱、差”面貌,已成为广大人民群众的迫切需求与美好愿望。尤其是“十三五”以来,国家加大了人居环境的整治力度,力求通过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政策规划、建设运营、技术标准等一系列制度的建设、完善和执行,推动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得以顺利开展[1]。根据西南地区的实际情况,经过多年努力,农村生活污水的治理工作已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存在生活污水收集处理设施覆盖率低、分布不均衡、已建终端运行效果差等问题。

1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模式

在实际工作中,应根据农村地区人口规模、聚集程度、距城镇市政管网的距离、环境条件、经济条件和运行管理等,因地制宜采取不同的生活污水处理模式。结合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的种类、特点和适用条件差异,其处理模式主要分为纳厂处理、集中处理和分散处理三类[2]。

1.1纳厂处理

纳厂处理是将具有纳厂条件的村庄或一定区域内产生的生活污水进行收集,接入城镇污水处理厂管道系统,再进行统一收集处理。该方式具有处理规模大,水质、水量稳定,单位基建投资和运行费用低,易于集中管理等优点,但仅适用于距离集镇管网近、具备施工条件且集镇污水处理厂有接纳能力的村庄。

1.2集中式处理

该处理方式也是通过对村庄或一定区域内产生的生活污水进行收集,再通过统一建设的处理设施进行集中处理。该方式的优点是处理后的水质相对稳定,运行稳定,抗负荷冲击能力强,出水水质好,但仅适用于居住相对密集、管网施工难度不大的村庄。而对于西南地区的农村地区,如果采用集中式的处理方式易产生管道堵塞问题,从而会影响处理效果。

1.3分散式处理

分散式处理方法是将单户或几户分散住户产生的生活污水通过小型处理设施进行处理的方式。该方式比较适用于地形复杂、地质条件差、布局分散、污水不宜集中收集的村庄或零星分散居住的住户。分散式处理方式具有投入小、单个占地面积少、日常维护简单、美化家居环境等特点,无需电力能耗,免除了运行和维护的巨大成本,无需专人管理和收费,适宜长期使用,具有持续改善生态环境的效果。

2七星关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1七星关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现状

2.1.1集中式处理设施建设情况在“十三五”期间,七星关区争取了各级环保专项资金,实施了毕节市七星关区饮用水源地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及七星关区农村环境整治工程,共建设了100多套农村生活污水集中收集处理终端,主要分布于集中式水源地周边及赤水河流域周边镇村。污水总处理规模超过6000t/d,覆盖户数27000多户,受益人口达8万多人[3]。根据实际情况,综合考虑了污水处理工程投资、运行费用、占地面积、生态需求等各方面因素,选择的处理工艺如图1所示。在实际运行中,工艺无重大缺陷,出水水质达标,但存在前期投入高及后期运营管理难度大等问题。2.1.2分散式处理设施建设情况在2021年,七星关区实施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项目共4个,总投资3000多万元,主要集中于赤水河流域周边村镇,而农村生活污水收集治理,涉及赤水河流域23个行政村,其他流域2个行政村,但由于部分行政村所获资金较少,所以基本只覆盖了中心自然村寨。采用分散式处理措施,其处理工艺如图2所示。当生活污水经收集后,可进入分散式处理系统的三格化粪池进行预处理,污水在化粪池中进行厌氧发酵分解及初沉后,清液自流进入土地处理单元,依靠土壤有机质单元及上表植物生长,达到净化污水的效果,其出水能达到贵州省《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污染物排放标准》(DB52/1424-2019)三级标准。该设施维护简单,化粪池定期进行人工清捞粪渣可用于还田,土地处理系统植物由农户自行根据生长情况进行维护。2.1.3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建制村推进情况根据七星关区实际情况,因地制宜的科学规划编制了《毕节市七星关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专项规划》(2021-2030年),在2021年7月13日经七星关区人民政府批准印发《七星府办通﹝2021﹞107号》。制定治理目标为近期(2021~2025年)和远期(2026~2030年)各治理行政村45个,建制村污水收集处理能力60%以上,经污水处理设施处理的污水均能达标排放,可资源化利用。同时,为有效遏制污水横流现象发生,在“十三五”期间,七星关区农村生活污水得到有效管控,其建制村如图3所示,虽取得一定成效,但完成比例较低,因此,农村环境整治任务任重道远。

2.2七星关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存在的问题

2.2.1基础设施滞后且分布不均目前,七星关村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仍然滞后,缺口较大。其中,有污水处理设施的行政村占总行政村比例不足四分之一,且部分行政村的污水处理设施仅覆盖部分居民区,导致设施布局分散,分布不均。其中,七星关区已建污水处理设施主要集中在赤水河流域以及倒天河水库等饮用水源地周边,而乌江流域行政村覆盖污水处理设施较少;配套管网不足,污水纳管率较低,影响了污水处理系统的正常运行。2.2.2已建设施运行维护不到位根据调查显示,部分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存在管网破裂、粪污堵塞、现场无管护措施、出水水质不达标等诸多问题;且运维资金无保障。这些都是由于地方财政紧张,运行成本高,运维资金不到位造成的,导致污水处理设施的持续运行无法得到保障;同时,农村污水治理的责任划分不合理,管理机制不完善。如属地政府部门过于依赖运营公司管护,对管网人为破坏、化粪池未及时清掏、百姓违规排放高浓度粪污等监管不到位,而运营公司因人手紧缺,运营机制不完善,致使部分设施维修完毕几天后又出现堵塞,需再次进行维修,耗费了大量人力财力。2.2.3村民环保意识有待提升在现实环境下,一部分村民受固有生活习惯的影响,对于农村生活污水带来的危害认识不足,随意将高浓度的粪污排入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的入户管网,造成管网反复堵塞;一部分村民收集污水自觉性不高,将生活污水乱泼乱倒,直接排入外环境;还有少部分村民不愿自觉主动维护接户管网,甚至恶意破坏管网及设施等,严重阻碍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的有序推进。

3西南山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对策及建议

3.1因地制宜采取合理治理模式

对于西南地区农村生活污水的治理对策,应采取因地制宜的合理模式。例如:尾水排水水质要求较高的特殊敏感地区,以及居民集中分布、地势较为平坦地区,建议采用集中式污水处理进行收集处理;而距离集镇污水处理厂距离较近的自然村,可采取纳管处置的方式;由于山区地势高差大,距离较远,管道沿途阻力损失较大的地区,建议尽量采取分散式的处理方式处理污水。以此确保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达到国家相关标准要求,实现农村污水处理的可持续发展。

3.2区域化治理

对于特殊敏感区,可区域化梯级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在计划具体项目时,要以流域或行政区划乡镇为单位,避免项目分布碎片化,以免增加项目实施的难度及周期、管护难度及耗资,导致整治效果不显著;还要充分发挥部门之间的联动作用,在申报资金项目时,相关部门可以合作申报,把小而分散项目进行包装升级,以此协同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收运、水源地整治、村容村貌提升工程等工作,达到区域化建设宜居乡村。

3.3建立长效管护机制

为彻底解决已建污水设施“晒太阳”问题,必须建立长效管护机制,加强运营管理。相关部门在实际管理过程中,可创新管理机制,如建立“公司+属地管理模式”。首先,对已建成污水处理设施进行大排查,大维修,大整改,确保设施设备正常运行。在完成整改工作后,由属地政府负责辖区管网维护,定期对污水收集管网、检查井、化粪池等设施进行巡查检查、清渣清淤等。其次,由公司负责设施、设备的运行维护、建立维护专责人员、定期排查,以确保出水水质达标。通过“公司+属地管理”的模式,有效解决了管网分布广管理难度大的问题,又充分发挥出了公司的专业技术特长,从而建立起长效机制。此外,还要强化资金保障,进一步明确权属,并将运行费用纳入地方财政预算,以保障污水处理系统的正常运行。

3.4提高百姓意识,动员全民参与

相关部门及地方政府部门应做好节水排水的宣传工作,提升百姓节水意识,自觉按照要求排放生活污水;同时,把污水排放准则纳入村规民约,并向当地百姓宣传保护污水设施的重要性及破坏污水设施的责任追究等,加大对恶意破坏管网及终端等行为的惩处力度。通过以上工作,引导农民参与治理,并发挥百姓的自身主导作用。

4结语

本文基于实际案例治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以点带面的探究了西南山区农村生活污水的治理对策,以及提出了应采取因地制宜的合理模式。为降低污水处理的能耗与维护工作量,建议尽量采取分散式处理方式处理污水;对于特殊敏感区,可区域化梯级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并建立区县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长效管护机制,引导农民参与治理,共建共享,以此提升农村地区的人居环境,实现农村污水处理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户微.华北地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问题探究—以河北省为例[J].能源与环保,2021,43(8):49-52.

[2]汪治龙,程燕,沈善宏等.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模式和工艺的选择[J].中国资源综合利用,2021,39(5):189-191.

第3篇

一、农业面源污染和农村生活污水基本情况

(一)农业面源污染情况

1.畜禽养殖现状

畜禽养殖业是我市农业传统主导产业,主要为生猪、肉鸡和湖羊三大养殖品种,其中肉鸡和湖羊产生的粪便直接作为有机肥得到资源化利用,畜禽养殖业对水环境产生影响主要为生猪饲养产生的粪尿、污水和沼液的排放。目前全市共有养殖户13231户,存栏生猪23.1万头,其中存栏20头以上养殖户1235户,共存栏生猪16.4万头,占全市存栏量的71%;存栏20头以下养殖户11996户,共存栏生猪6.7万头,占全市存栏量的29%。通过前期整治,目前全市生猪存栏20头以上养殖户已治理的有661户,已治理场户生猪存栏量约占全市生猪存栏量的63%。

2.温室甲鱼养殖现状

据统计,全市共有温室甲鱼养殖户2058户,养殖面积总计270.6万平方米,分布于许村、长安、周王庙、斜桥、袁花、海洲等镇(街道)。其中许村镇有养殖户1891户,占全市总养殖户数的92%,养殖面积246.2万平方米,占全市养殖面积的91%,虽然温室甲鱼养殖主要集中在许村镇,但是养殖户分布于许村的各个村、组,分布较散,而且养殖规模普遍较小。温室甲鱼污水排放集中在养殖后期,养殖前4个月由于池内水位较低,基本不产生污水排放,养殖后4个月每隔7天排一次污水,排污量较少,春节前后甲鱼起捕时,养殖池内污水一次性排空,因此近97%的污水集中在春节前后排放。

3.化肥农药减量施用现状

化肥农药是农业面源污染的重要源头,尤其是化肥的不合理使用,造成化肥利用率低,流失严重,同时也造成土壤养分比例失调和质量下降。近年来,我市通过测土配方、推广有机肥、病虫害统防统治等一系列措施,积极推进肥药减量增效工程,化肥和农药使用量逐年下降。据统计局数据显示,2010年,全市使用化肥8249吨(折纯),农药948吨,分别比2006年下降17.2%和8.7%。2010年,共开展测土配方面积52.3万亩次,开展统防统治面积2.8万亩,推广使用有机肥15.6万吨(含畜禽养殖有机肥),推广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102吨(折纯),有效减少了化肥农药使用强度。

(二)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现状

我市农村目前共有村(社区)182个,农户137105户。近年来,通过开展“生态家园”建设、村庄整治和“两新”工程集聚,已实现农村生活污水整治村覆盖率100%,其中有23个村(社区)开展了污水纳管建设。目前全市通过生态家园建设实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49158户(其中净化池处理42615户,接入污水管网6543户),通过“两新”工程集聚农户10660户(集聚点配套建设雨污分流设施),两者占全市农户总数的43.6%。

(三)水源地保护区情况

1.养殖业情况。全市一级水源地保护区内共有水产养殖场3户(长安2户、海昌1户);全市二级水源地保护区共有养殖户7户,均为生猪散养户且全部在海昌街道。

2.农村生活污水情况。全市水源保护区共涉及农户1438户,其中一级保护区626户(许村174户,长安397户,海昌55户),二级保护区812户(许村502户,长安115户,海昌195户);全市水源保护区已治理农村生活污水1171户,未治理267户,其中长安镇水源地保护区农村生活污水已经全部完成治理,许村镇水源地保护区有257户未治理,海昌街道水源地保护区仅利民村10户农户未开展治理,且该区块已经列入市拆迁计划。

二、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全市水环境综合治理和发展生态循环农业总体要求,坚持“科学治水,铁腕治污”,以改善农村生态水环境,着力发展生态高效农业为出发点,以遏制农业污染排放、减少化学农资投入、优化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模式为工作重点,以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创建为典型带动,全方位开展农业面源污染和农村生活污水防治工作,推进生态高效现代农业发展,构建和谐社会主义新农村。

(二)总体目标

通过五年努力,全市农业面源污染和农村生活污水得到有效防治,到2015年实现以下目标:

1.2011全面完成生猪存栏20头以上养殖场整治,2012开始启动实施20头以下散养户治理,到2015年完成治理3600户;畜禽养殖污染后续管理服务体制进一步完善,实现已治理场后续服务全覆盖,养殖业准入制度有效实施,禁、限养区政策全面落实。

2.存栏生猪200头以上养殖场全部实行农牧结合饲养模式。

3.实现温室甲鱼养殖污染治理全覆盖。

4.开展标准农田质量提升1.5万亩以上;实施测土配方266万亩(次);实施统防统治21.78万亩;实施绿色防治技术14.67万亩。

5.创建省级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区1个、示范企业2个、示范项目5个。

6.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70%以上。

7.强化重点区域防治。2011年底前基本完成水源地保护区内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水源地保护区内生猪散养户全部实施整治,2012年7月底前完成一级保护区内水产养殖场搬迁或关停。

三、工作任务

坚持生产发展与生态保护相协调、因地制宜与分类发展相统一、政府主导与社会参与相结合原则,精心组织实施七大工程,大力发展生态循环农业,加快推进养殖污染和农村生活污水防治,有效改善农业生产和农村生态环境。

(一)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工程

以粮食生产功能区和现代农业园区为主平台,以资源利用集约化、生产过程清洁化、废弃物利用资源化为主线,积极开展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创建工作。通过创建,大力宣传发展生态循环农业理念,鼓励和指导农业企业、专业合作社、种养大户开展生态循环农业技术、模式的探索和创新,构建符合发展生态农业的产业体系、组织结构、生产方式、运行机制、服务体系和政策框架,有效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助推全市水环境提升。到2015年,争创省级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区1个、示范企业2个、示范项目5个。

(二)产业结构调整工程

积极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构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生态农业产业体系。科学制订畜牧产业、水产产业发展规划和养殖业准入意见,依照产业发展规划和环境承载能力,合理布局产业和控制养殖总量。提高畜牧业规模化、组织化、产业化和生态化水平,加快转变养殖业生产方式,加大对规模畜禽养殖户的扶持力度,大力培育和发展生猪专业合作社,积极创建名牌产品,通过市场机制逐步扩大规模化率,减少中、小散户饲养。鼓励甲鱼“两段”法养殖和全程池塘养殖,引导温室甲鱼养殖户在利用原有生产资料的基础上向低环境污染、高经济收益的种植业转产。到2015年,全市生猪规模化养殖水平达到80%,按照每亩耕地配套0.5头生猪的载畜量控制区域内养殖存栏总量,年饲养量控制在50万头以下。

(三)农牧结合推广工程

把农牧结合作为深化和巩固养殖污染治理的主抓手,积极探索和创新符合我市生态循环农业发展实际的各种农牧结合模式,实现排泄物资源化利用和种养业协调平衡发展。探索和建立养殖户与种植户的农牧结合对接机制,充分发挥后续管理服务队伍在农牧结合应用中的纽带作用,鼓励社会力量参与“三沼”综合利用,建立市场化的“三沼”利用、服务机制。2010年全市存栏500头以上生猪规模场全部实现农牧结合。到2014年,全市存栏200头以上生猪养殖场全面实现农牧结合。(详见附件2)。

(四)畜禽养殖污染整治工程

加快生猪存栏20头以上养殖场治理力度,组织开展粪尿污水直排入河或离河道水域较近的散养户整治工作。强化整治措施,对污染严重、无法治理的养殖场一律实施关停。禁限养政策全面落实,做好饮用水源二级保护区内(海昌街道)7户散养户的治理。强化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后续管理服务,进一步完善后续服务管理运行机制和管理考核制度,提高服务效率和质量,实现已治理养殖场污染零排放。2011年,全面完成生猪存栏20头以上养殖场整治,关停禁养区和污染严重、治理无望的养殖场30户;2012年起对生猪存栏20头以下散养户开展治理,到2015年计划完成3600户散养户的治理(详见附件3)。

(五)温室甲鱼养殖污水治理工程

按照“控制发展、有效治理、逐步转型、生态发展”的方针,通过对养殖场污水开展沉淀净化和生态池净化等治理试点工程,积极探索温室甲鱼养殖污染治理的有效方法。同时推进养殖污水纳管建设,根据温室甲鱼污水集中时间段排放的特点,通过建造污水储存池和污水收集管道,把养殖户排放污水统一收集到储存池中,利用泵或槽罐车将储存池中污水抽送至就近的污水管道或污水泵站。到2015年,实现温室甲鱼污染治理全覆盖。

(六)化肥农药减量增效工程

积极推广节肥、节药等节约型农业技术,减少化肥农药投入。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技术,推广应用配方肥,提高施肥的科学性和精确性;开展耕地质量评价,实施标准农田质量提升工程,大力推广冬绿肥种植翻埋、农作物秸秆还田等技术,积极推广有机肥施用,增加土壤肥力,减少化肥使用;进一步加大统防统治力度,提高统防统治覆盖率;全面控制高毒、高残留农药的销售和使用,大力推广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推广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等绿色防治技术,减少农药喷施;突出肥药减量增效示范引领,全市建立12个百亩肥药减量增效示范区。到2015年,全市累计实施测土配方面积266.08万亩次,推广配方肥6000吨;实施标准农田质量提升1.5万亩以上;开展统防统治面积21.8万亩;推广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525.4吨(折纯),实施绿色防治技术14.68万亩(详见附件4、5)。

(七)农村生活污水防治工程

统筹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改善农村生态环境。一是结合“两新”工程建设和重大工程拆迁项目建设,对新建居民集聚点实施雨污分流同步配套建设;二是结合村庄整治和美丽乡村建设开展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三是对农户相对集中、未纳入“两新”拆迁规划和村庄整治计划的保留村庄开展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四是对盐官下河饮用水源头保护区范围内许村镇茗山村、联盟村和科同村257户生活污水未治理农户实施治理。2011年实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5000户,争取到2015年全市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到70%以上(详见附件6)。

四、整治标准

(一)畜禽养殖污染整治

遵循“属地管理,上下联动”、“依法整治,公开公正”、“引导为主,强制为辅”的原则,对养殖区域在已划定的禁养区范围内或养殖设施简陋、养殖方式粗放,环境危害大,不具备治理设施建造条件、治理无望的养殖场(户)实行限期关停;对尚未采取污染治理措施,或虽已建造部分治污设施但设施不配套或没有正常运行,但主动整改配合意识较好,且具备治理设施建造(或改造)条件的养殖场(户)按照“因地制宜、一户一方案”的方针进行限期治理。

1.存栏100头以上的场户。整治实行“两分离、三配套”,即养殖场实行雨污分离,粪污干湿分离,依据养殖规模建造或修复配套的沼气厌氧池,沼液直接接入沼液贮存池,沼液贮存池不允许设置污水排放口。

2.存栏20头~100头的场户。实行雨污分离,依据养殖规模建造或修复配套的沼气厌氧池和沼液贮存池,沼液贮存池不允许设置污水排放口。

3.存栏20以下的场户。建造封闭式粪污储存池,粪尿污水排入储存池,由农户自行清理。

4.对存栏20头以上已治理养殖场全部纳入后续管理服务,全面封堵排污口,确保已治理养殖场污水零排放。各镇(街道)要按照辖区内沼液产生量,合理布局公共沼液贮存池和污水管网接入口,确保产生的沼液全部利用或送入污水管网。

(二)温室甲鱼养殖污染整治

1.治理。根据试点结果选择有效、可行的治理方法,制订治理方案。

2.污水纳管。一是有条件的场直接接入管网;二是运用槽罐车将污水抽运至就近污水泵站。

(三)肥药减量增效

1.冬绿肥种植翻埋。引导并鼓励农民种植冬绿肥并翻埋,主要种植紫云英、黑麦草等冬绿肥。

2.推广秸杆还田:重点推广晚稻、大、小麦机械秸杆切碎还田。

3.商品有机肥推广应用。推广使用商品有机肥,进一步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快速、简便培肥地力,推广区每亩年使用有机肥200公斤。

4.配方肥推广应用:根据土壤养分状况和作物需肥规律推广相应的专用配方肥,推广区每亩年使用配方肥35.8公斤。

5.加强病虫监测,推广绿色防控技术:完善病虫监测体系,加强田间调查,水稻等农作物病虫短期预报准确率95%以上;推广水旱轮作、以水压草、灌水杀蛹、昆虫性诱剂等绿色防控技术。

(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

1.分散处理。对自然地形复杂的农村自然村、组。农户生活污水经地下管道收集后依地势就地分散或联户(一般联户数量不超过15户)建造净化池。建池地点一般选在河滨和农田排渠旁。净化池分前后两个处理区,前面为厌氧区,后面为兼氧生物过滤区,前后处理区池容比为2:1;池容按每户1立方米设计。

2.集中处理。对小区内排水已采用雨污分流,但污水无法接入城市污水集中处理厂收集管道的农村集中新村点,采取集中处理方案。建池地点一般在小区绿化带下,池型分前后处理区和氧化沟,前后池容比例约为2:1,前处理区为沉淀和厌氧消化区,后处理区为兼氧生物过滤区,氧化沟前端设拔风口,沟内分级落差,每户设计有效容积不小于1立方米。

五、政策保障

(一)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后续服务管理、养殖场关停补助政策按《关于印发市农业生态化建设补助政策的通知》文件执行。

(二)标准农田质量提升工程补助按《市2010年标准农田质量提升工程土壤培肥项目实施方案》执行。

(三)统防统治补助资金按《关于预拨2011年粮油生产机械化作业环节补贴资金的通知》执行。

(四)列入村庄整治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补助资金按《关于印发市农业生态化建设补助政策的通知》和《关于认真做好2011年村庄整治整镇整治和待整治村创建工作的通知》文件执行。

(五)温室甲鱼养殖污染治理在试点结束后确定治理方案和补助政策。

六、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强化工作推进。市成立由农业分管领导为组长,相关部门为成员的农业面源污染和农村生活污水防治领导小组,统领和协调防治工作开展。市农经局成立由局长任组长,相关分管副局长任副组长,各相关科室负责人为组员的农业面源污染防治领导小组。各镇(街道)要相应成立由主要领导挂帅的领导小组,落实人员组成工作班子,精心组织和实施农村面源污染和农村生活污水防治各项工作。

(二)明确职责分工,落实工作措施。市农经部门负责制订农业面源污染和农村生活污水防治行动计划,做好统筹协调、业务指导、督促检查和组织验收,密切掌握各镇、街道工作进度和成效,及时分析工作存在问题和总结工作经验。财政部门负责安排落实防治工作补助经费。市环保部门负责养殖业排污许可制度的实施和农业面源污染违法行为的监管和查处。市水务集团负责做好污水管网建设。各镇(街道)根据年度工作任务,具体负责辖区内防治工作的实施,做到年初有计划、年度有方案、年底有总结;要明确工作职责,落实配套资金,确保防治目标全面实现。

第4篇

一、农村水质污染现状

三十多年来,我国经济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给人民生活带来提高的同时,也给我们生活的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大气、水、土壤所受的污染程度各不相同,而水污染情况表现最为严重。农村的水质污染状况,由于之前受到的重视程度不够,其污染发展状况越来越严重。

2010年,我们对全国污染源做了第一次普查,结果显示:涉及农村污染源普查对象为2899638个。其中:种植业38239个,畜禽养殖业1963624个,水产养殖业883891个。

农村污染源中主要水污染物排放量:化学需氧量1324.09万吨,总氮270.46万吨,总磷28.47万吨,铜2452.09吨,锌4862.58吨。

种植业主要污染物排放情况:总氮量159.78万吨,总磷量10.87万吨。

畜禽养殖业主要水污染物排放量:化学需氧量1268.26万吨,总氮102.48万吨,总磷16.04万吨,铜2397.23吨,锌4756.94吨。畜禽养殖业粪便产生量2.43亿吨,尿液产生量1.63亿吨。

水产养殖业主要水污染物排放量:化学需氧量55.83万吨,总氮8.21万吨,总磷1.56万吨,铜54.85吨,锌105.63吨。

二、农村水域污染的成因

过去,一直把环保工作重点放在大中城市,而忽视了占全国总面积近90%的广大农村,致使农村环境问题日益严重,呈现出迅速恶化趋势。具体表现为地表水体富营养化、地下水质逐渐恶化等。据统计,目前全国有80%以上的河流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农村有近7 亿人的饮用水中大肠杆菌超标,1.7亿人的饮用水受到有机污染。而且,由于农药等化学物质的广泛使用,致使许多地方的地下水已经不适于饮用,严重影响了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

农村水域污染的成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农村生活污水

1. 我国人口众多,水、耕地资源匮乏

中国人口占世界人口的比重约为19.85%,而耕地面积只占世界总耕地面积的8.6%,淡水资源仅占全球水资源的6%。由于中国人口众多,对耕地的需求又十分迫切,这样就破坏了原有的自然生态系统,许多河道、湖泊已不复存在。

2. 生活污水的大量排放降低了水体自净能力

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人们对居住区的需求不断增加,致使污染面积不断扩大。在更为广大的农村地区,居民居住分散、环境意识差、财力有限,不可能对生活污水进行统一处理,由于缺乏完善的排水系统及对粪便废水的处理设施,不论传统的旱厕,还是水冲式厕所,都带来了人粪尿对地表水和地下水的大面积污染。生活污水及粪便污水有95%直接排放到地下、田间、河流或者湖泊中,成为水体的污染物,摧毁了原有水域生态系统,降低了水体自净能力,对农村水环境产生了十分严重的污染。

3. 生活垃圾对水体造成严重的污染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村的生活垃圾不仅有腐烂的秸秆、菜叶、瓜果皮,还有塑料袋、废旧电池、农药瓶等,垃圾中难降解的有机物迅速增加。目前,农村并没有广泛地建立垃圾清运处理系统,这些垃圾不能及时回收和有效处理,只能随意找个空地如公路旁、江河边、沟壑里等倾倒,任其在自然条件下分化和分解,因此,产生的大量酸性和碱性有机污染物及重金属造成地表水和地下水的严重污染。

由于没有合理地利用和管理措施,这些污染物随降雨及农户生活用水排放到河流、湖泊或渗入地下,造成大面积的地表水的富营养化和地下水水质恶化,水体的自净功能及水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的结构被破坏。

(二)农牧业的发展

我国农业用水量已占全国总用水量的70%,是我国第一用水大户。而随着人们对农产品的种类及数量需求的不断提高,为了提高粮食产量,提高肉类产品的供应量,农民对农作物追施大量的化肥、农药,对畜禽喂食大量的人工饲料。

1. 农业发展对化肥、农药的依赖

从近年来农业生产本身的发展来看,随着科技的进步,农业生产方式也发生了重大变化,昔日的农家肥等有机肥料被农药、化肥所取代,近20年来,我国化肥的使用量已经超过世界平均使用量的1倍多。目前,我国农业的化肥使用量已经超过每年4000万吨,农药的使用量达每年120万吨以上,其中化肥有50%~70%随农田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进入水体,农药的流失率则达到80%~90%。并且,农药化肥和地膜的使用量有逐年大幅提高的趋势,这不仅带来了土壤的板结、酸化,土质和肥力的恶化,更重要的是化肥、农药等污染物通过农田排水及地表径流等方式进入地表水体,引起地表水体的富营养化,与此同时,又渗入到地下水中,严重影响了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水质,这就是农业面源污染。面源污染是污染地表水和地下饮用水源的最重要的因素,它对水域生态系统将会带来长期和潜在的污染问题,从而引发水环境的全面退化。

2. 畜禽养殖业所产生的大量的养殖废水

农村畜禽养殖业也会带来水环境的污染,每年全国畜禽粪便排出量是17.3亿吨,而流失率就达到30%~40%。养殖1头牛产生的废水超过22个人生活产生的废水,1头猪产生的污水相当于8个人产生的废水。并且,近年来畜禽养殖业从农户的分散养殖转向集约化、工厂化养殖,畜禽的养殖量不断提高,养殖废水量也不断增加。而对养殖废水的处理措施,却停留在原来的水平。据环保部在全国23个省市的调查,90%的规模化养殖场没有经过环境影响评价,60%的养殖场缺乏必要的污染防治措施,相关的屠宰场、孵化场往往直接将动物血、废水、牲畜的粪便、蛋壳等倾倒入附近的水体,导致大量的氮、磷流失。致使河道的水体富营养化严重,甚至发黑发臭。

3. 集约化水产养殖业的发展

集约化水产养殖水体中的有机物主要由残饵及养殖水产品的排泄物分解产生,水体中有机物含量过高时常造成水质恶化。各种水产养殖系统中,以饲料或营养元素的形式投入到养殖水体中的氮和磷,分别只有25%和17.4%左右被转化成鱼肉。水体中氮的负荷就是由鱼类摄食以后的排泄物和没有被消耗的饲料降解造成的。

解决农村的水环境污染问题,要从根本上建立肥料等资源利用方式上的良性循环模式,提高各种资源的利用率,把原本造成水污染的“污染物资源”,再利用为农作物生长的“营养物资源”。

三、水体生态治理理论基础

在自然条件下,水体中主要组成部分为固体无机悬浮物、溶解盐、溶解在水中的气体、有机碎屑、生物群体。以上五项,除第一项外,其余物质都能通过生物的食物链进行循环。在没有外来污染进入时,水体氮、磷等物质在生态系统中的各条食物链、食物网进行转化,并通过不同层次的生物量自身调节达到平衡,并能形成一定的自净功能。

当有超出水体自净能力的污染物进入水体时,水体生态平衡便遭到了破坏,水生动物和高等水生植物数量剧减,营养物质向浮游生物和微生物等生命周期短暂的低等生物方向积累,水体物质循环加快。随着藻类的不断繁殖,水体透明度不断降低,沉水植物因得不到阳光而彻底消失。沉水植物的消失,改变了底栖生物的生活环境,从而也使它们消亡,上游食物链的断裂会使大型水生动物食物减少,也使其数量递减甚至消亡。浮游动物也因缺氧或细菌产生的有毒物质而逐渐死亡。当死亡的生物被微生物分解,营养物质又全部释放到水体当中,这必然进一步导致某种藻类的大爆发,形成“水华”。当水华爆发到极限,便是藻类快速的大量死亡,死亡藻类产生的胶质将尚存活的藻类、细菌及其他悬浮物粘结在一起,形成絮凝体,活藻类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使絮凝体变轻而飘浮在水面,形成大块片状,覆盖在水体表面,严重影响水体景观。最后藻类的生命也走向终结,并将营养物质交由各种细菌等微生物之间进行循环,水体最终也会变成一潭臭水。

氮和磷是植物生长所需主要营养元素,人类活动对氮、磷循环的影响很大,过多地施用氮肥、磷肥等会使水体和土壤中的氮、磷含量增多,过多的氮、磷流入水体可能造成“水体富营养化”,使藻类过度繁殖,进而导致生态系统被破坏。

根据水体富营养化及水域生态平衡被破坏的原理及过程,我们要保持一个良好的水环境,首先要保持水体的生态平衡,各食物链必须保持完整。将水体中的氮、磷及生物量向高等的水生植物、水生动物上转移,抑制浮游植物的大量繁殖,同时尽量减少氮、磷向河道湖泊的排放。

引起水体富营养化的元素主要是氮和磷。以氮为例:地表中氮的增加来源有两个,一是固氮菌将空气中的氮气转化成生物中的氮,另一种就是人为的化肥生产和使用所造成的。

目前减少化肥的生产是不可能的,而农业种植、畜禽养殖也需要发展,人类的食用也必不可少。在这些环节中,目前我们尚无法通过减少其用量来控制地表中氮素的增加。因此我们只能从生活污水、养殖废水及河道湖泊中采取措施,加强氮素的转化,最终将由化肥生产所固定的氮通过微生态系统的作用,将其变成氮气回到大气中,最终达到大气与地表的氮循环的平衡。

四、农村生活污水生态治理技术与方法

将生活污水及养殖废水都纳入化粪池或沼气池,有利于微生物的硝化和反硝化作用的交替进行。硝化需要有氧的水体环境,大量的生活污水和冲刷的养殖废水都属于富氧水,有利于硝化细菌的生长,经过一段时间以后,氧气减少又有利于反硝化细菌的繁殖。这样不断交替,能去除水中大量的氮素。经化粪池或沼气池处理后的上清液,再通过潜流湿地净化、河道净化、湖泊全生态系统净化处理,最终使净化后的水体可作为生活回用水源。

(一)化粪池、沼气池的选用

化粪池是处理粪便并加以过滤沉淀的设备。其原理是固化物在池底分解,上层的水化物体,进入管道流走,属于初级的过渡性生活污水处理构筑物。生活污水中含有大量粪便、纸屑、病原虫,悬浮物固体浓度为每升100~350毫克,有机物浓度BOD5(五日生化需氧量)在每升100~400毫克之间,其中悬浮性的有机物浓度BOD5为每升50~200毫克。污水进入化粪池经过12~24小时的沉淀,可去除50%~60%的悬浮物,沉淀下来的污泥可作为肥料。

沼气发酵又叫厌氧消化,是指利用人畜粪便、秸秆、污水等各种有机物在密封的沼气池内,在厌氧条件下,被种类繁多的沼气发酵微生物分解转化,最终产生沼气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微生物是最活跃的因素,它们把各种固体或溶解状态的复杂有机物,按照各自营养需要,进行分解转化,最终生成沼气。沼气可用作燃料和用于照明,用沼气代替汽油、柴油,发动机器的效果也很好。将它作为农村的能源,具有许多优点。例如,修建一个平均每人1~1.5平方米的发酵池,就可以基本解决一年四季的燃柴和照明问题;人、畜的粪便以及各种作物秸秆、杂草等,通过发酵后,既产生了沼气,还可作为肥料,而且由于腐熟程度高使肥效更高,粪便等沼气原料经过发酵后,绝大部分寄生虫卵被杀死,可以改善农村卫生条件,减少疾病的传染。

化粪池和沼气池都有成熟的技术,其具体大小、形状、结构,根据水量的多少、固化物所占的比例等视具体情况而定。

是选用化粪池还是沼气池也要视污水的性质和水量而定。对于一般的单个家庭或小区废水量不大或有机含碳不高的污水,适合用化粪池。而对于量大的畜禽养殖废水或燃料紧张的地区则适合用沼气池。

(二)潜流湿地的构建

潜流湿地是利用土壤、过滤介质、植物、微生物的协同作用,对水体进行净化处理的技术。它的最下层是水体收集管道,上面是各种滤料(碎石沸石、煤渣、活性炭等),再上面是进水管道,管道上覆土壤,在土壤中栽种各种植物或农作物。当经过化粪池处理后的水随管道流入滤料中时,滤料首先截获其中的有机质,微生物再利用这些有机质生长繁殖,而在滤料表面和缝隙中形成一种微生物膜状的群体结构,从而更进一步地把流经水体中的有机质分解成无机物,分解的无机物被栽种在上面的植物吸收,从而达到对水质污染物去除的目的。

第5篇

我司主要工作重点是对荔城区已建成的城乡污水整治项目工程进行管理与维护,目前管理范围包括(污水管网约1059公里,6座污水处理站和220座污水提升泵井)实现了城区雨污水分流,有效解决雨污未分流,农村生活污水“零”收集处理并直排水系河沟等诸多问题,补齐了城乡污水收集治理的短板。

一、主要工作情况

1. 对岗位和工作上的了解、认识

本人于2020年9月入职公司,现负责管网、泵站运维具体调度工作。

(1)在公司上级领导下,负责管网泵站技术管理和日常生活管理各项工作,及时完成运维生产部布置的各项工作任务;

(2)熟练掌握各泵站和管网分布情况,了解泵站各项设备性能、参数、指标及运行状态,确保泵站、管网正常运行;

(3)具有组织、指导设备运行、检修及故障排除,事故应急处理能力;

(4)协调技术人员、运营班组人员,第三方巡查人员解决落实在生产运营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工作问题;

(5)负责运行、检修人员的技术及安全培训和考核工作,检查督促各项规章制度落实与执行;

(6)做好生产运营部管网、泵站各种生产资料台账、分析整理,按类归档、建立、建全技术档案;

(7)完成公司领导交代的其他工作。

2. 主要工作内容

为加强运营团队力量,确保运营工作有序开展,单位设立生产运营部和综合办主要两个部门,其中生产运营部主要分为两个科室,分别为污水运维科和管网运维科。本人所在管网运维科室主要工作针对辖区内各镇、街的泵站与管网进行维护与保养,确保管网正常运行,为方便运维管理,将辖区划分为西天尾镇、镇海街道、拱辰街道1个片区,新度镇1个片区,黄石镇、北高镇1个片区等3个片区,设置总负责1人和每个片区具体负责人及4名属地管网巡查员,按4人1周巡查一遍的形式对分配片区内的管网设施进行巡查,为了提高公司工作效率,设立24小时保修电话,同步公布各片区负责人联系电话和报修电话流程,及时接受部门、镇、村、群众的投诉报修,同时结合智能化数据运维平台,可以及时发现站点的监控动力设备是否正常,便于第一时间维护,恢复泵站管网正常运行。

二.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措施

1.在生产过程和日常生活中存在以下问题和不足之处

(1)文化理论水平和业务操作技能有待进一步提高;

(2)协调、组织能力不够完善,处理问题不够及时;

(3)日常生活管理过程中不够细致、严谨,对自身要求不够严格。

2.改进措施和方法

(1)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着重于现场实际操作;

(2)加强专业理论知识学习,提高统一协调能力;

(3)严以律己,民主管理养成良好生活作风习惯。

3.对工作经验和教训进行分析、概述

本人自参加此项工作以来,发现工作中许多地方存在问题和需要完善的地方,认真领会到我们在日常工作中既有进步,也有不足。一个好的团队需要所有成员互相团结、互相努力,认真细致对待每项工作,以积极认真的工作态度,发扬不怕苦、不怕累、敢于拼搏、自我超越的奋斗精神,为完成公司各项工作任务作出自己应有的努力。

3. 提出一些合理的建议

(1)在生产过程中,发现设备故障,需维修更换的急需配件因各种原因无法到货,建议上级领导与设备厂家及时协调、沟通;

(2)适当调整夏季作息时间,比如下午上班时间。

第6篇

今年,江苏省人大常委会把检查《江苏省水资源管理条例》实施情况作为监督工作的重点,9月底召开的常委会第25次会议专门听取和审议执法检查报告,大家对水资源管理工作尤其是农村水环境问题给予了极大的关注,提出了不少好的意见建议。对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问题,我在南京、苏州工作时就很重视,这次利用带队开展执法检查的机会,又专门走访了苏州、徐州、南通等市部分县区,实地调研江苏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现状,参观考察一些治理设施和项目,座谈听取部分企业和基层干部群众的意见建议,亲身感受到治理后的明显成效。江苏是全国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起步较早的省份之一,2007年就着手启动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试点,无锡太湖蓝藻事件后,结合太湖流域水污染治理、农村环境整治、美丽乡村建设等工作,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力度得以进一步加大。截至目前,全省已有6500多个规划发展村庄生活污水得到有效处理,其中,太湖流域就有4000多个,说明苏南地区在这方面走在全省前列。但总体上看,江苏农村污水治理仍处于起步阶段,治理模式仍在不断探索中,尤其是苏南、苏中、苏北不仅经济发展差距较大,在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方面也呈现不同特点,需要及时总结经验、排查问题、剖析原因、找准关键,方能更好地推进。我认为,目前有这么几个问题值得重视。

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不到位。对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苏南和苏中地区基本上能够做到集中处理和分散处理相结合,但一些地方仍存在设施重复建设、不合理建设的现象,缺乏科学的、系统的新农村布点规划和农村污水处理规划指导。有的地方污水处理设施是建了,但配套管网建设跟不上,未能发挥应有的功能作用。特别是目前苏北农村,不少地方由于缺少资金投入,污水处理设施严重不足。

农村污水收集难度大。农村生活污水分散、量小、不稳定,污水收集节点多、收集难。同时,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直接面对千家万户,项目实施必须符合村民自治的相关要求,而江苏农村情况又千差万别,生活污水收集难度较大。

项目实施过程中问题多。虽然单个农村污水治理项目投资规模小,但立项、用地、环评、规划、招投标、施工许可等审批环节一个都不少。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选址一般在农田、池塘、绿化等区域,有些因条件所限,会涉及基本农田,需进行用地调整才能组织实施,协调难度大。农村生活污水处理项目完全按照工程基本建设程序办理,需办理国土、规划、招投标、施工许可证等,手续繁杂,周期较长。

建设运行维护不规范。目前,除国家试点县(市、区)以外,大多数地区是以乡镇为主体建设运行维护,县及以上予以补助和监督考核,而乡镇普遍缺乏专业人才、技术力量,造成施工安装质量缺乏有效监管,运行维护缺经费、缺制度支撑,导致前一阶段已建设施稳定运行比例较低。

污染物排放标准未明确。目前,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排放标准只能参照执行《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国家和省级层面均缺乏能够体现乡村特色、符合农村特点的排放标准。

面对广大人民群众迫切要求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加强生活污水治理的期盼,我们没有任何理由观望懈怠,应从江苏实际出发,明确目标、科学规划,分类推进、规范管理,尽快取得重点突破,进一步美化农村人居环境,推动农村大地更加美丽宜居,切实增强农村群众对生态文明建设的获得感。

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2015年年底,江苏被住房城乡建设部列入全国首批村庄生活污水治理试点省份,全国首批100个试点县(市、区),江苏占了16个,数量最多。今年初,江苏省委、省政府提出,到2020年,全省村庄生活污水治理得到有效推进,实现撤并乡镇集镇区所在地村庄生活污水治理全覆盖,苏南地区规划发展村庄、苏中地区行政村村部所在地村庄、苏北地区规模较大的规划发展村庄生活污水治理覆盖率达到90%以上。从调研情况看,我认为,结合生态文明建设要求和农民生活方式现代化的迫切需求,经过前一阶段的实践,江苏已具备逐步扩大试点示范范围、提升治理实效的基本条件。这方面,浙江经验值得认真学习和借鉴。浙江省委、省政府这几年在水环境治理方面确定“五水共治、治污先行”的思路,提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是打赢“五水共治”攻坚战的关键,要求从2014年开始,全面铺开全省有治理任务的83个县(市、区)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用3~4年时间使全省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村覆盖率达到90%以上,农村受益率达到70%以上。鉴于这项工作的复杂性和系统性,建议以江苏省政府的名义召开全省性会议部署任务,出台文件,传导压力,整体推进。各级党委、政府要统一思想,全力以赴,不折不扣抓好落实。同时,要充分利用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介,让广大群众直观了解治理作用,争取广大群众的理解支持,激发广大群众“自力更生、共建家园”的积极性,形成人人关心、齐抓共管的良好氛围,使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成为全社会的自觉行动。

进一步突出规划引领。搞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科学规划是重要前提。省有关部门要及时指导各地开展镇村生活污水排放现状情况调查,全面掌握全省农村污水管道接纳现状、周边受纳水体环境质量、城镇污水处理厂规模能力等信息。在摸清家底、理清现状的基础上,坚持城乡、区域统筹,依据优化后的镇村布局规划,以县(市、区)为单位组织编制生活污水治理专项规划和行动计划,因地制宜选择治理模式和处理技术,明确治理目标、时序、措施等。从调研情况看,可以采用以下三种治理模式:一是接管优先模式。位于城镇周边和邻近城镇污水管网的农村,优先考虑将农村生活污水接入城镇污水管网统一处理。苏州常熟、张家港等地,通过编制镇村生活污水治理专项规划,打破行政区域界限合理布局乡镇污水处理厂,如常熟市69%、张家港市95%的农户生活污水纳入城镇管网处理。二是相对集中处理模式。不具备接管条件、居住相对集中且排放要求较高的农村,采取相对集中处理的模式,将一定范围内的农户生活污水统一收集后,就近建设适宜工艺的小型污水处理设施集中处理。苏州吴中区金庭镇引进德国一体化小型独立处理设施,尾水达到一级B标准,一部分用于农田浇灌,一部分用于山林防火,一部分达标后排放。南通如皋市着重推进农民集中居住点生活污水治理,已建成小型农村污水处理设施74座。三是相对分散处理模式。居住相对分散、管网建设难度较大的其他农村,采用分散处理的模式,就地就近对单户或多户生活污水进行收集后,通过户用净化槽、户用型生活污水处理标准化模块、生态卫生户厕等分散式的处理设施进行处理。常熟市引进消化日本净化槽技术,对单户或多户生活污水进行处理,每台设备费用近2万元,每天运行成本仅需2角多,老百姓承担的费用不算高;徐州市以省级试点示范农村为实施重点,除已建成小型污水处理设施150余座以外,对于分散农村采用三格式、四格式化粪池外接人工湿地处理。

进一步实施一体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是一项公益性建设事业,经济回报几乎没有,资金筹措压力很大。目前,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以乡镇为主体建设运行维护的状况不可持续,全省乡镇经济发展状况参差不齐,特别是苏北地区乡镇一级财力普遍缺乏。建议:一是明确实施主体。要以县(市、区)为单位,依据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专项规划和行动计划,统一优选实施方案,采用项目总承包、PPP合作等形式,由专业化公司、机构(一个或数个)负责辖区内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计、施工安装、运行维护等全过程建设管理,强化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一体化推进、专业化建设、常态化管护,保证农村生活污水应收尽收,治理后的尾水稳定达标排放。二是扩大试点范围。在首批16个国家试点县(市、区)基础上,开展并逐步扩大省级试点县(市、区)范围,每个设区的市至少有1个试点县(市、区)。三是加大奖补力度。省级财政加大对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奖补力度,整合中央财政有关项目资金,不能各部门各搞一套,形成不了支持合力,解决不了实际问题。四是创新投融资机制。通过政府委托代建、购买服务等方式,因地制宜利用PPP模式,鼓励相关企业参与建设和管理,探索农村居民适当缴费的公用设施管护经费保障制度,多渠道筹措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建设运行维护经费。五是完善政策配套。支持农村公益项目建设用地,简化规范农村公益项目基本建设程序,探索推行特许经营权制度,尽量缩短项目审批时限,落实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标投标制、建设监理制和合同管理制。

进一步严格督查考核。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重在抓好落实,必须建立健全严格的督查考核机制。一是明确年度目标任务。要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合格率纳入城乡发展一体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指标考核体系,作为地方政府年度责任目标考核的重要内容。开发建设覆盖省、市、县、乡镇、村级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信息管理系统和处理设施远程自动化监控系统,实时跟踪分析各地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进展情况和实施成效。二是建立协调推进机制。既明确牵头部门,也确定各部门职责,建立协调机制,加强分工配合,共同把这项工作推向深入。三是健全绩效考评制度。明确按效果付费的绩效考评,在处理设施的进水端和出水端设置取样检测井,强化工程验收和后期运行维护的跟踪监测,保证处理设施的稳定运行。四是严格执行奖惩规定。对任务完成好、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对措施不力、工作进展缓慢的单位和个人给予批评。

第7篇

关键词:农村污水;污水治理;问题对策;技术措施

中图分类号: R123 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由于农村污水既影响到农村居民的饮用水安全,又容易引起疾病的扩散和传染,对人民的生命安全产生了极大的威胁,因此,切实搞好新型农村的污水治理工作是很有必要的,也是非常迫切的。

一、我国农村水污染现状及相关规划

从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我国的污水治理主要集中在城市,然而,却把农村的污水处理给忽略掉了,致使我国大多数的农村污水得不到有效的处理。以新疆为例,随着近年来,农村污水排放量的逐渐增大,再加上农村大多数公共设施比较落后,导致大部分农村的饮用水出现了问题,根据有关部门的调查发现,我国大约有一半数量的人口在饮用不干净的水源。农村的污水乱排放既破坏了自身环境对又污染了流经的河流。乡村的沟塘、水库已呈相当严重的富营养化,经常有水污染事故的发生。并且,大部分水源地、生态保护区、风景名胜区都在郊区,周边大都分布着农村,因此,这些农村的水环境的整治就显得格外重要。目前,新疆农村水环境污染已相当严重,如果不及时的采取有效的治理措施,在采取控制措施时就需要投入更多的资金,而且,还会使越来越多的用水方案失去效用。此外,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将是长期、无法挽回的。

自从“十一五”规划中强调了新型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后,农污水治理工作被提上日程。“十一五”期间,我国已经加大城乡环保统筹力度,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治理。

根据国家“十二五”全国村镇污水治理规划,从2010年起用大约30年时间,在中国90%的村镇建立完善的排水和污水处理的设施与服务体系。到2020年,使30%的村镇人口得到比较完善的公共排水服务,并使中国各重点保护区内的村镇污水污染问题得到全面有效的控制。“十二五”期间,全国村镇污水治理率要提升10%。农村污水连片治理将进入攻坚阶段。

二、农村生活污水的特征

(一)水量小、排放分散、水质复杂

新疆大多数农村地区的供水设施简陋、自来水普及率较低,特别是偏远山区等条件落后的农村地区,居民的用水得不到保障。此外,农村地区的居民日常生活较为单一,农村居民人均用水量远低于城市居民,农村地区生活污水的人均排放量也远低于城市生活污水的排放量。目前,新疆房屋基本都属于自建房,具有较大的随意性,缺乏合理的总体布局规划。因此,居民的生活污水排放方式存在诸多差异,有的生活污水排入明沟或暗渠,有的就近排入溪、河及湖泊,还有的农户将粪便等收集作为肥料,其余的用水直接泼洒,使其自然蒸发或渗入土壤。从总体来看,村镇分布密度小和居民的建筑布局随意导致了农村的生活污水排放变得极为分散。

(二)农村地区缺乏垃圾收集、处理设施,致使垃圾随意堆放

农村生活污水除了居民的家庭活动用水外,还混有垃圾堆放产生的污水和高浊度的雨水径流等,汇集的污水水质成分复杂。各类污水比例受生活条件状况、生活习惯等因素影响而不同,并且随着农村经济发展,农村家庭生活方式的改变,生活污水的来源会越来越多,水质成分也势必更加复杂。水质水量随地区和时间变化差异较大我国农村居住环境和人文风俗的差异导致不同农村地区排放的生活污水水质差别较大。

(三)生活污水中氨氮、溶解态磷等污染物浓度与居民经济条件、生活习惯、作息规律等密切相关。例如经济条件较好、肉类蛋白类食物消费比例高的地区,生活污水中的氨氮浓度较高,同时洗涤剂的大量使用致使生活污水中溶解态磷偏高;而经济条件较差的农户往往反复用水后再排放,导致化学需氧量浓度较高,且这些农户一般较少使用卫生洁具和洗涤剂,产生的生活污水氮、磷含量不高。农村生活污水的日变化系数较大,排放量的峰值一般出现在早晨、中午和晚上三个时段,在这些时间段中,居民的家庭活动往往比较集中,用水量也相对较大,污水中的氮、磷等主要污染物浓度的峰值也随之出现。而在其他的时段,尤其是午夜至清晨这段时间,由于用水量的大幅减少,致使污水量很小,甚至出现断流。农村生活污水的排放量随季节变化的规律表现为夏季较多,冬季较少。与排放量相反,主要污染物如化学需氧量、总氮和总磷的浓度变化规律为夏季较低,冬季较高。

三、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对策

完善农村地区的污水收集体系农村生活污水收集率低是我国大部分地区普遍存在的问题,解决农村地区生活污水收集问题是治理农村水环境的重要环节。随着农村地区的经济条件增长以及国家对农村生活污水的整治力度加大,许多地区已在完善生活污水收集管网,在一些经济条件较好的新农村,已经具备较完整的收集和处理体系。现有的收集处理方式主要可分为三类:农户分散收集处理、村镇集中收集处理、统一收集归入市政管网,不同收集模式的概况。

(一)污水分类收集也是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的一个有效途径

在国外,对生活污水分离处理的应用模式已较为成熟,将“黑水”和“灰水”分开处理,一定程度上可降低处理难度,还能达到中水回用的目的。有条件的农村地区可以借鉴生活污水分类收集处理的模式,“黑水”经过收集池收集后可农用,“灰水”经收集处理后可中水回用或直接排放,以达到减少处理量,降低建设运行成本的目的。

(二)制定有针对性的处理标准

污水处理排放标准直接影响着污水处理设施的工艺选择和投资规模,间接关系到污水处理设施管理和运行费用。合理地制定污水处理排放标准,对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目前,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的出水水质可参照的排放标准有:《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5084―2005)、《城市污水再生利用景观环境用水水质》(GB/T18921―2002)、《渔业水质标准》(GB11607―89)等。但是针对村镇生活污水处理排放的标准仍然缺失,需要制定合理的排放标准,明确村镇污水的处理目标,从而权衡水环境质量要求和建设投资及运行费用。此外,排放标准的制定需要充分考虑我国各地区的差异,例如我国东部地区经济条件较好,公共基础设施较完善,可根据出水用途与去向灵活选择排放标准;西部地区经济条件较落后,农村人口数量较多,水环境容量较大,可以适当放宽排放标准,降低处理要求;北方地区相对南方地区较干旱,水资源不够丰富,水环境容量也较小,相应的排放标准也应该较严格,并且鼓励和引导污水处理回用。

(三)合理选择污水处理技术

农村生活污水的处理技术形式多样、工艺成熟,但只有因地制宜的污水处理技术才能真正达到控制农村水污染的目的。目前已有一些低成本、易管理的技术,例如稳定塘。稳定塘是一种利用天然净化能力的生物处理构筑物的总称,有机物主要通过微生物降解、有机物吸附、有机颗粒的沉降和截滤作用去除。稳定塘在农村地区应用比较广泛,尤其是高效藻类塘式稳定塘技术。

高效藻类塘是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Oswald等在20世纪50年代末提出并发展的,它是在传统稳定塘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改进形式,强化利用藻类的增殖来产生有利于微生物生长和繁殖的环境,形成更紧密的藻-菌共生系统,同时创造一定的物化条件,达到对有机碳、病原体,尤其是氮和磷等污染物的有效去除,适合于农村面源污染控制。

高效菌藻塘系统处理农村生活污水除磷效果及其强化措施是发现,高效菌藻塘和水生生物塘水力停留时间分别为8和4d,进水总磷浓度1.7~17.1mg/L,出水总磷浓度全年平均值为3.33mg/L,高效菌藻塘系统的除磷能力欠佳;通过降低水生生物塘内水深、采用废弃石膏作为填料构建了新型复合水生生物塘,水力停留时间为1.6d条件下,复合水生生物塘出水总磷可保持在1mg/L以下,可达到GB18918-2002一级B排放标准。

在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艺选择方面,不仅要考虑处理效果、费用,还需要考虑工艺的适用性以及技术应用的工程建设是否存在问题,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污水处理设施能够达到正常的治理效果和使用年限。

(四)加强对污水处理设施的运行维护和管理

维持污水处理设施的长期有效运行,需要长期稳定的资金投入,以满足污水处理系统运行的日常维护和定期检查工作所需。中央财政应加大对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的支持力度,进一步完善污水处理设施及配套管网建设,提高污水处理率。除此之外,还可设立奖励制度,通过以奖代补的方式引导各地区加大对农村生活污水的治理力度。地方财政则负责解决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和日常运行维护所需要的资金。另外,可以向村民征收少量污水治理费用,一方面提高村民的环境责任意识,另一方面可对污水的收集处理设施建设及维护提供支持。在污水处理系统运行管理和维护方面,可以借鉴国外已成熟的方式,即承包给专业的第三方服务公司,由这些服务公司对设备的运行进行定期检查,监测运行状况及出水水质,地方政府则可提供专业培训,以及对专业人员和服务公司进行资质认证和监管。

结束语

新疆农村水体污染治理工作起步较晚,污水处理技术不多,加之广大农村的地区差异性,开发适合于不同农村地区污水治理的新技术显得尤为重要和紧迫。对于上述几种污水处理技术,各地区应根据当地地理地貌、自然环境和经济状况等因素酌情选择。选择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时,要因地制宜,即技术本身的特征,如建设费、运行费、技术要求、管理难度、占地、能耗和处理效果等,与当地的特征,如地形、气候、政府财政收入、人均收入、人口密度、技术水平、出水用途等相匹配,实现成本的最小化和效用最大化,有效解决农村环境污染问题,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参考文献

[1]李仰斌,张国华,谢崇宝.我国农村生活排水现状及处理对策建议[J].中国水利,2008,3:51-53.

[2]徐洪斌,吕锡武,李先宁,等.太湖流域农村生活污水污染现状调查研究[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07,26(B10):375-378.

第8篇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生活污水, 人工湿地,智能化小型污水处理,规划研究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 A

随着国家对“三农”问题重视程度的不断提高, 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的新型农村的要求, 并明确了“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建设目标[ 1],苏州作为长江三角洲重要的经济中心城市,在新农村建设方面,苏州更是提出“建设具有苏州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 [2]的目标任务。苏州农村建设过程中,虽然经济发展迅速,但是还是面临这很多问题,其中农村排水状况不是很好,很多村庄没有污水处理系统和排水渠道,所以,加强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和搜集,以及资源化设施建设,都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

一、苏州农村生活污水水质及排放特点

农村生活污水包括沐浴、洗涤和厨房炊事、冲洗排水和粪便等[3]。因为农村经济发展的不平衡,苏州各地农村生活污水的水量和水质也不同。总的说来,苏州农村生活污水具有面广分散、来源多、增长快、污水成分复杂、水质及水量变化大的特征[4-5]。

二、苏州农村生活污水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污水排水管道建设缺乏,污水处理率低

苏州地区,很多村庄是未建设排水管道系统,生活污水依靠土壤渗透,或直接排河,对地下水和河流都造成了污染。还有部分村建设有排水管道,但是属于合流管,雨水和污水均通过排水管道排往河道,也同样造成了河流的污染。

2、污水处理设施简易,并且缺乏专业管理

许多农户生活污水排往简易化粪池,还有部分经营“农家乐”的村庄建有小型污水处理设施。上述的小型污水处理设施多数无人管理或仅是数月清理一次残渣,甚至不运行,造成出水水质达不到设计标准。

3、筹集资金困难

就目前苏州市农村污水排水管道及污水处理设施大多有政府出资建设和管理,多数农村居民不愿意缴纳小型污水处理站的建设以及运营费用。

三、对现状存在问题的原因及分析

1、村镇经济力量比较薄弱,政府对其水环境治理资金投入不多。另外,因为农村的水污染治理见效慢投资大,造成其融资渠道单一,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率不高。

2、乡村的环境保护机构不健全,缺少环保专业性人才。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关于环保方面的工作,往往都由村领导代为管理,因为重经济轻环保导致了农村环境管理混乱,造成生活污水的污染问题明显。

3、生活污水的治理工艺推广困难。虽然处理农村生活污水的理论技术非常成熟,但在实践方面基本上还处在试验阶段,没有积极推广。现行的治理方式大都套用城市污水的治理模式,未能结合农村的实际情况,治理效果也不理想。

四、对苏州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模式的选择

苏州农村地区居住相对分散, 自然条件和经济条件千差万别, 采取统一的污水处理模式绝无可能。根据苏州市农村具体现状、特点、习惯以及自然、经济与社会条件,因地制宜的选择污水处理模式。

1、接入城镇污水管网统一处理模式

靠近城镇区域,满足城镇污水收集管网接入要求的村子,要优先纳入城镇区域污水收集系统, 把所有生活污水集中收集再送到城镇污水处理厂,进行集中处理。这样的模式对距离卫星城、中心城和建制镇的城镇污水管网较近( 5km以内) ,并符合高程接入要求的村庄很适合。因为城镇污水处理厂管理完善且相对运行规范,而且污水处理的效果更有保障污水处理的运行也比较经济, 条件好的村庄应优先考虑这种污水治理模式[6]。

2、分散式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模式

对接入城镇污水管网的投资较大或者距离城镇污水管网比较远的村庄,污水收集后不能输往就近的污水厂去处理, 只能走就地化、小型化和分散式处理的道路。将农户污水按照分区进行收集、每个区域污水单独处理。采用中小型污水处理设备或自然处理等形式处理村庄污水。该处理模式具有布局灵活、施工简单、管理方便、出水水质有保障等特点。

五、苏州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分析与选择

如今,部分发达国家在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和排水工程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 并形成了比较成熟的管理体系和技术体系。例如,日本从1973 年开始政府就进行“农村集落排水工程”建设,并已制定《农村集落排水工程施工指南》和《农村集落排水工程设计指南》等相关农村排水标准。德国对污水处理也很重视,到1992 年,全德国的污水接管率达92. 2 %之多[7]。在相对集中的农村,就采用集中处理;在比较分散的农村,就采用分散小型污水处理措施,以腐化池为主要措施,外加生物接触池、生物滤池和稳定塘等[8 ]。韩国农村居民分散居住较多,则采用简易的小型污水处理系统,湿地污水处理系统的工艺,但也有占地大、受充分气温、供氧和植物生长季节的影响等缺点[9]。在欧洲、新西兰和北美等农村,也采用了次工艺[9]。澳大利亚主要是“土地处理、过滤和暗管排水相结合的污水再利用系统―――FIL TER(非尔脱) ”,该系统处理后的水,可满足作物养分的要求[9]

分散布置模式采用的处理工艺主要有稳定塘、人工湿地、土地处理、生物膜法(MBR) 、智能化小型污水处理工艺等。结合国外生活污水处理的成功经验和苏州农村生活污水的排放特点, 总结近年来我国一些地方的工程实例, 苏州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的模式可以按照分类处置的原则加以选择:

1、人工湿地处理工艺

工艺介绍:人工湿地是通过强化和模拟自然湿地功能,将污水在投配到土壤(填料)时有控制性,并经常处于饱和状态,在生长香蒲、芦苇等水生植物的土地上,污水的流动沿一定方向,在此的过程中,通过土壤(填料)的物理和耐水植物、生物和化学的三重协同作用下,污水中有机物通过根系截流、过滤、吸附以及吸收和植物光合、促进兼性微生物分解和输氧作用,来实现对污水的高效净化。人工湿地有自由水面型(FWS)和潜流型(SFS)两类。

处理特点:人工湿地处理系统投资低,处理效果较好,管理和维护简单,基本不用能源消耗,运行费用低,抗负荷冲击性能较强,并且灵活机动。

适合类型:适合苏州传统型村庄,生活污水来源单一,居民较为零散,地势复杂(如东山镇和金庭镇),污水不易集中的情况。可以每户单独或者几户合建一人工湿地,灵活机动。鉴于潜流型人工湿地处理效果好,受气温影响相对较小,卫生条件好等原因,多以重点推广潜流型人工湿地。

2、组合处理工艺

工艺介绍:组合处理工艺是根据农村当地的出水用途以及实际水质,将2个或3个工艺进行组合,提高系统抗冲击负荷性能和处理效果。常见的组合有稳定塘--人工湿地系统组合处理、生物接触氧化与人工湿地组合、水解池一滴滤池一人工湿地组合,厌氧沼气--跌水充氧接触氧化--人工湿地技术组合等,在灵活组合去污率方面,可相互促进起到优劣互补作用。

处理特点:这种组合处理工艺对农村生活污水中污染物去除效果好,其主要指标CODCr、TN、TP去除率高,出水一般都能达到一级排放标准。比人工湿地处理工艺更有抗负荷冲击能力,且该工艺投资节省,能耗低,维护管理简便。但占地比其他两种较大。

适用类型:适合苏州传统型村庄,居民居住较为集中,便于将生活污水用污水管道收集,集中处理。这样处理可以提高处理效果和抗冲击负荷性能,降低投资,并且能确保污水处理后达标排放。

3、智能化小型污水处理工艺

工艺介绍:膜生物反应器是活性污泥生物技术和膜分离技术的结合。它与活性污泥法不同,不需要沉淀池进行固液分离,需要进行中空纤维膜替代沉淀池,同时利用膜的特性,具有高效固液分离性能并使活性污泥不岁出水流失,在生化池中形成高浓度活性污泥,使污染物分解彻底,因此出水水质良好、稳定。

处理特点:此处理工艺结构紧凑,占地面积小,操作维护简单,抗负荷冲击能力强,适应范围广,出水标准远高于《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指标》(GB18918-2002)一级按标准,而且出水水质稳定。但是一次性投资较大。

适用类型:适合东山镇、金庭镇、光福镇等区域经营“农家乐”的村庄或者景区配套服务点的污水集中处理。这样的村庄生活污水量大,污水成分复杂,并且出水水质要求高。

六、苏州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的管理措施

1、制定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的建设规划

在推进苏州新农村建设过程中, 应对国家新农村建设的良好政策环境充分利用,加强农村生活污水工程规划的制定,根据规划来系统地开展污水工程建设。考虑农村生活污水污染产生的原因很多,结合新农村建设中改厨改厕的工作,建设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污水排水管道。实施与苏州农村自然条件、经济水平和环境目标相适应的生活污水处理工艺,以及行之有效的运行管理模式。

2、执行环保法律法规和国家规范标准

严格执行《江苏省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条例》、《江苏省太湖水污染防治条例》,针对农村生活污水的水质、水量特点, 结合农村目前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 在现有分散和集中处理技术的基础上, 建设适合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设备和集成模式。污水处理水质应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96)、《太湖地区污水厂污染物排放标准》(DB32-1072-2007)、《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后排放自然水体。

3、建立有效的资金保障机制

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的公益性比较强,需要一定规模的资金投入。根据调查结果,目前苏州村委会和村民,对污水处理费虽有一定的承受能力但并不愿意承担。地方政府应与新农村建设的实践情况相结合,采取国家扶持和地方补助、企业参与和农民支持等方式,广泛筹集资金,形成多渠道动员和多元化投入的参与机制,保障农村污水治理设施建设和运行的资金需求。还可以推行农村污水治理的优惠政策,如税收优惠和利益优惠等,引导和鼓励各种社会力量和资金的投入,坚强农村污水治理,使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程能够顺利运转和实施。

4、建立完善的水务基础设施管理机制

在乡镇机关等部门和水务行政部门的监督和指导监督下, 由村委会与当地基层水务组织联合,成立了专门的水务基础设施管理协会, 对基础设施的建设和运营工作进行参与。协会负责制定本村的水务基础设施和保护办法, 明确村民的义务和权利并设立专门账户,制定处理设备和排水设施的日常管理收费和维护费用等资金管理制度。

结束语

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的开展,是改善农民生活条件和改变农村生活污水无序排放现状以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在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实施工作中, 应坚持分类处置因地制宜的原则, 按照村落的布局来科学选用污水处理工艺模式。另外,相关政府部门应高度的重视, 加快建立健全相关标准及技术措施、政策措施, 并加大投资力度, 保证新农村污水治理工程的长期稳定可持续运行。将苏州建设成为“天更蓝、山更青、水更绿、人更宜居”的“人间新天堂”。

参考文献

[1] 何刚, 霍连生, 战楠, 等. 新农村污水治理工作的探讨[J] . 北京水务, 2008, ( 6) : 22-25.

[2] 关于制定苏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苏州市委九届十次会议.2005,11

[3]李仰斌, 张国华, 谢崇宝. 我国农村生活排水现状及处理对策建议[J] . 中国水利, 2008, ( 3) : 51-53.

[4] 吴文学, 郝阳, 张利伟, 等. 中国农村小型分散式污水处理系统研究[J] . 中国科技信息, 2006, 10( 19) : 56-57.

[5] 贺墨梅, 刘淼. 污水集中式与分散式处理技术的比较研究[J] . 西南给排水, 2006, 8( 4) : 20-23.

[6] 聂会兰 , 顾宝群 , 张贵良. 新农村建设中生活污水处理对策

[7]郑琴. 德国污水处理概况[J] . 中国市政工程,1998 , (4) : 53 -55.

第9篇

关键词:河流 水质污染 污染源 治理

一、河流水污染产生的原因

经过科学的调查与分析,河流水污染的污染源主要分为生活污水的排放、工业废水的排放以及农业污水的排放。

1.生活污水的排放

近年来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人类产生大量的生活垃圾,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制约,污水城市污水处理和城市污水排放并不能同步,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严重地污染了河流,不但影响了河流的水质,还破坏了河流的生态环境,更为严重地是影响了水体的安全,使人们的健康和生活受到了严重损害。

2.工业废水的排放

工业废水的排放是城市河流水质受到污染的重要污染源。仍是城市河流目前的重要污染源。近年来,虽然国家制定了相关法律法规来控制工业废水的排放,但是还有许多企业处于自身利益的考虑,对产生的工业废水没有得到有效治理,偷排、漏排的现象时有发生,一些没有经过处理含有有毒物质的工业废水直排放入河流,河流水质污染进一步加重。

3.农业污水的排放

农业污水的排放主要是指在农村农业生产和生活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具体表现为化肥、农药的流失,畜禽养殖业产生的粪尿和废水基本上未经处理就直接排人河流,成为日益严重的污染源。

二、河流水污染防治的措施

1.对生活污水的控制与整治

1.1提高认识,加强组织领导,全面开展生活污水治理工作

各地应该加大环保宣传力度,结合本地资源、环境和生态特点,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积极稳妥地组织实施,全力开展生活污水处理工作。对于生活污水的治理工作,要明确相关部门责任,实行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同时当地政府要发挥统一协调和政策导向作用,要充分调动广大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确保生活污水治理工作落实到位。

1.2加快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加大对生活污水的治理力度

各地各级财政部门应该加大对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的投入,兴建污水处理厂。污水处理厂的兴建能够有效地治理和控制生活污水以及工业废水。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是政府公共服务的重要内容,建立专门的污水处理系统,对于居民生活过程中产生的污水实行区域综合集中治理。这样可以节约进行分散治理的水处理设施费用,还能够有效减少二次污染。

3.加强工业废水的控制与整治

工业废水具有排放量大且污染比较集中的特点,它的排放是当今河流污染的主要来源源,我们必须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加快控制与整治,以防止工业废水排放对河流水体污染和生态环境的破坏。

3.1建立健全企业生产监控体系和环境管理体系

针对排污比较严重的企业,政府应该强制其建立健全生产监控体系,通过制定各项相关规章制度来规范操作规程,将污染治理设施管理纳入生产经营管理活动之中,对企业生产实行全过程控制。及时发现和纠正擅自停运治理设施、超标排污等违法行为,确保污染治理设施发挥应有的效益。另外要鼓励企业参加环境管理体系认证,使得企业在注重自身发展的同时,更加注重对环境的保护,实现清洁无污染生产。

3.2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利用技术发展

积极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域布局,要加快现有企业生产设施和工艺流程的更新与改造,从源头上减少工业“三废”的排放量,关掉达不到治理标准的企业。更重要的是大力发展技术含量高、无污染的企业,积极开发无毒、无污染产品,降低对水环境的污染。

3.3加强对农业污水的控制

对于农业污水的控制主要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

3.3.1加强农业生产过程中农药、化肥的施用,这是防止农业污水对河流水污染的有效途径。为此,各地要加大环保宣传力度,加强对人们的教育,促使人们提高对农药、化肥环境污染危害性的认识,以便进行有效的防范。第二,要严格规范农药、化肥生产流通的管理,确保农药、化肥品种与质量符合国家的规定和标准,避免违禁和不合格产品用于农业生产中。第三,加强科学技术指导,控制农药、化肥的施用量,做到科学、合理、安全施用。第四,研究开发和施用高效、易降解的无公害和无污染的农药、化肥。

3.3.2大力发展生态农业 。开展生态农业可以实现农业生产,农业经济与环境保护的可持续协调发展。各地要树立大环境生态观念,加大农、林、牧、渔环境污染源管理力度,大力推广有机农业和生态农业,引导农民开发和生产有机食品,推动种植结构的改变。推广高效、实用的节水灌溉技术,大力发展节水农业。控制水土、有机质流失和土壤污染,

三、结语

河流水污染问题日益严重,本文以上提出的防治措施只是起到一个提纲挈领的作用,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河流水污染的问题。各地具体加强对河流水污染控制盒治理的时候,应该首先根据河流污染的具体情况,进行科学合理的选择应用,从工业生产、居民生活、农业生产等方面加强对河流水污染源头的控制,从而保证控制和治理后能够有效的保持城市河流的水体的长期健康。

参考文献

[1]刘影.浅谈城市河流水环境问题的综合治理[J]. 科技创新导报. 2009(11).

[2]江红梅,王正中,王东刚,曹满,任鑫.城市河流综合治理与生态建设探讨[J].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01).

[3]黄淑玲,张勇,职绚绚.宿州市沱河段水质污染防治对策分析[J]. 宿州学院学报. 2009(06).

第10篇

论文摘要: 随着水体污染的日趋严重,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已经提到日程上来。本文从生活污水净化沼气工程的技术特点和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提出几点对策和措施。

农村生活污水面广量大,治理难度较大,已逐步成为农村主要面源污染之一。近年来,浙江省各地结合“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作,配套建设了一批生活污

水集中净化沼气工程,取得了明显的治理效果。因此,建立沼气工程治理农村生活污水,是个行之有效的方法。

一、生活污水净化沼气工程方兴未艾

(一)生活污水净化沼气工程日趋成熟。20 世纪80 年代以来, 中国各级农村能源部门针对中小城镇生活污水的特点, 开始研究利用农村家用水压式沼气池代替城镇楼房住宅化粪池, 分散处理城镇生活污水和粪便的技术, 称为“城镇生活污水净化沼气池”。该技术由于投资分散、易于建造、可就近处理、不专门占用土地、效果好、易管理、运行不耗能和具有较好的环保效益等特点, 已在不少省、市(特别是南方各省市)得到积极推广应用, 收到满意的卫生效果和良好的社会环保效果, 是现今适合中国国情的一条分散处理城市居民生活污水的有效途径。

(二)生活污水净化沼气工程技术特点。生活污水净化沼气池是分散处理生活污水的新型构筑物, 适用于在近期内无力修建污水处理厂的中小城镇, 或城镇污水管网以外的单位、办公楼、居民点、旅馆、学校和公厕等。冬季地下水温能保持在5~9℃以上的地区, 或在池上建日光温室升温可达此温度的地区, 均可使用该技术来处理生活污水和粪便。我们通常所说的城镇生活污水主要具有以下三个特点: 一是冲洗厕所的生活污水中含有粪便等排泄物,是多种细菌和寄生虫的载体和疾病的传染源;二是生活污水浓度低, 其中干物质浓度为1%~3% , COD 浓度仅为500~1000 m göL;三是生活污水的可降解性较好,BOD5与COD之比为0.5~0.6,适用于厌氧消化制取沼气。城镇生活污水净化沼气池是根据生活污水的特点, 把污水厌氧消化、沉淀过滤等技术进行有机结合而设计的处理装置, 其性能明显优于普通化粪池。根据四川省寄生虫病研究所对六类建筑物的净化沼气池在运行1~ 4 年后进行的卫生效果调查表明: 经处理的生活污水水质粪大肠菌值> 10- 4, 寄生虫卵数0. 565~ 1. 074个öL , BOD5< 50 m göL , SS< 60 m göL , 色度< 100, 各项生化指标均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8978) 的一级现有标准和《粪便无害化卫生标准》(GB7959)。并且沼气池出水中无蚊蝇孽生, 每10~12户家庭生活污水所产生的沼气, 可供一户用作炊事燃料。

二、生活污水净化沼气工程产业化发展的主要障碍

(一)工程技术标准不统一。该技术自研究开发到工程化推广已20年,虽然国家建设部1990年发文将它列入“八五”科技成果第一批推荐推广项目,全国城市卫生检查评比标准也将它列为粪便无害化处理装置在全国推广。但到目前, 除四川等少数几个省搞了相关技术规范和地方标准,1990年中国沼气学会联合中国市政西南设计院出版了给排水试用图集《生活污水净化沼气池》外,国家级的相关技术规范、正式标准图集还未见出台。因此,各地在推广建设中, 出现很多非标准化、不规范的工作实例,使该项技术从质量到效果很难获得保证。

(二)缺乏必要的技术研究开发、工程示范推广工作经费。该项技术目前仅有农村能源主管部门给予少量的研究开发经费扶持, 很少得到其它方面的资金注入。事实上, 原有技术装置已经落后于社会的发展, 不能适应用户的需求。长期以来, 一些科研、开发部门由于缺乏经费, 无法开展研究和实验工作, 使该技术难于进一步提高完善; 工程推广部门也因无专项示范工作经费, 抓起感到力不从心。

(三)缺乏强有力的政策导向。目前国家和地方都有城镇居民生活、生产有机污水排放标准, 但由于各种原因, 多数地方在实际管理上不能按要求严格到位, 有些做法, 也仅流于形式。如目前一般与城镇居民住宅楼房配套建设的“格式化粪池”, 依现在居民生活水平, 按标准建造就已难适应环保需要, 可相当部分建筑商为节省投资, 还在有意减小容积和降低标准。污水净化沼气池处理效果虽好, 由于造价略高于“格式化粪池”, 又没有相关的政策扶持, 很难得到建设

单位认可和建筑商的青睐。

三、农村生活污水净化沼气工程发展对策分析

实践表明, 农村生活污水净化沼气工程是一种投资少, 效果好的小型分散化处理污水技术, 在当前农村无力建设集约化污水处理厂的情况下, 是农村地

区生活污水处理的最佳选择。以下提出对策:

(一)加强领导, 加大宣传力度, 进一步提高人们的能源环保意识。要真正实现农村生活污水净化沼气池的产业化发展, 首先要切实加强领导,各级政府应把农村生活污水净化沼气工程建设内容纳入新农村建设和发展规划, 通过经济杠杆的调节和政策的倾斜来引导和鼓励建设单位投资开发和建设生活污水净化沼气工程; 其次要加大宣传力度, 各级业务主管部门应积极通过各种途径, 如新闻媒体、技术讲座、组织交流研讨,兴建样板示范点等,对农村生活污水净化沼气池进行广泛、持久的宣传, 努力提高人们对该工程的认可度、推广度, 吸引更多的民间资金注入工程技术的研究、开发和示范推广工作。

(二)规范和完善农村生活污水净化沼气工程推广管理体制。由于生活污水净化沼气工程是我国农村能源主管部门和沼气科研机构开发并命名的,长期以来主要是靠各级农村能源主管部门在宣传生活污水净化沼气技术在农村环卫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而建设、环保、卫生等部门略显被动。实事上,该工程的规范、建设和产业化发展与上述各部门紧密相关, 须得到他们的认同、配合和支持。因此,各部门应本着“求真、务实,有利于工作开展和管理”的原则, 明确分工, 确定职能部门和协作部门,实现职能到位, 各司其职, 各负其责, 密切合作, 切实为当地居民办实事, 共同促进农村生活污水净化沼气工程的产业化发展。

(三)完善工程技术工艺, 尽快出台国家或行业技术规范和标准。目前, 各地推广的“农村生活污水净化沼气工程”池型结构五花八门, 各种工艺流程也缺乏严格的科学依据。建议由国家主管部门适时组织安排召开专项技术研讨会, 召集各地有经验的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参加; 同时在研讨会的基础上组成专家组, 专门研究编制出适应新农村建设需要的标准图集以及相关的技术规程、规范, 以利早日进入建设领域普及推广。

(四)开展技术培训,抓好试点示范。生活污水净化沼气池技术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到建设、生物、环卫等多项技术。设计、施工和建后物业管理部门的技术人员应参加各级农村能源主管部门组织的技术培训,实行资质化管理。另外, 为使该技术能在全国范围内树立新形象, 利于工程推广普及, 建议国家有关部门在全国不同区域的中小城镇和农村地区建设一批标准的示范点。

参考文献

[1] 邓可蕴.中国农村能源综合建设理论与实[M ].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1.

第11篇

关键词: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现状

1.前言

农村生活污水是农村居民活动排放的生活污水(人粪尿、洗涤洗浴厨用后废水等)。农村生活污水的处理技术,简单地说,指为使排入某一水体的污水达到再次利用的水质要求,而通过一定的科学方法将污水中对生活或环境有害的物质进行清除、降解或无害化处理,使这些污水变成能够再被人们利用的技术。目前,国内外的专家学者对农村生活污水的处理方式进行了许多有益研究与探索。

2.国外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研究现状

目前,全欧洲已有1万多处,北美有2万多处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亚洲、澳洲和拉美也在兴建越来越多的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并投入使用。在欧洲农村有许多个人工湿地污水处理反应器正在运转,规模小的仅处理一家一户排放的污水,例如别墅区建筑,湿地面积仅40m2。

日本和瑞典的专家提出了基于循环理念的生态卫生(Ecosan)处理模式即进行尿液分离、粪便的限制储存和无害化处理,并循环利用尿液和无害化的粪便将其养分回归土壤。它强调生活污水应视为资源通过物质流循环加以综合利用。

韩国农村水污染控制主要采用生物膜法(34%),这与生物膜法管理方便、出水水质较稳定、污泥产量低等有关。此外,还有高效组合工艺、深度处理工艺、序列间歇式活性污泥法(SBR)、A/O法和土地处理工艺。针对水资源紧缺的现状,仍约有14%的韩国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对污水进行深度处理,以满足回用的要求。

3.国内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研究现状

近年来,随着和谐社会理念的提出和新农村建设的推广,国内也对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进行了许多卓有成效的研究。

(1)以厌氧发酵为核心的生物处理技术

污水中的大部分有机物经厌氧发酵达到净化目的,常用的有生活污水净化沼气池、地埋式无动力生活污水处理装置和厌氧折板滤池等。

郑戈等研究认为:生活污水净化沼气工程具有投资分散、易于建造、不专门占用土地、运行不耗能和具有较好的社会效益等特点,是现今适合我国国情的一条分散处理中小城镇居民生活污水的有效途径。

浙江、江苏大力发展以沼气为纽带的各类生态模式来处理小城镇生活污水,实行种养业有机结合,重点推广“一池三改”户用沼气,“猪-沼-菜(渔、林果)”生物链工程,使农民的基本生活、生产单元内部的能源、物流实现生态良性循环,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埋地式生活污水净化装置是1996年度国家环保最佳实用技术A类产品。1992年以来,在江苏、上海、广东,湖北、安徽等地区广泛推广使用,取得了一定的社会环境效益。该装置具有合理的工艺流程,主要技术特点显著,采用A/O法污水处理工艺流程,以独到的配水和通气系统,获得了良好的污水处理效果,与传统的化粪池工艺相比具有更多的实际功用。它还具有投资省、效果好的优点。

刘操等对厌氧折板滤池在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效果研究表明:常温下启动厌氧折流板滤池处理农村生活污水是完全可行的。

(2)以土地处理为主的处理技术

该技术是利用土壤过滤、植物吸收和微生物分解的原理有效处置污水,常用的有人工湿地处理系统、慢速土地渗滤处理系统等。污水土地处理系统与其它污水生物处理技术相比具有投资省、节能、运行费用低 等优点,并且,污水在被处理的同时作为一种资源被加以利用。

人工湿地处理系统运行简单,处理效果良好,不仅能去除有机物,而且能除磷脱氮和去除重金属,在资源条件许可的条件下是一种十分可行的污水处理方法。该方法在我国的北京、深圳和天津等地有应用实例,效果良好。

白永刚等对太湖地区农村生活污水采用自然净化原理,滴滤池与人工湿地相结合的技术进行处理,认为该技术具有投资低、能耗和运行成本低、管理简单等特点,同时考虑了资源化的方向,比较适合农村地区的实际情况。

姜立晖等认为:我国农村应因地制宜地采用多元化的污水处理模式。选择工艺模式时要考虑:满足当前达标处理与今后再生利用需要;处理技术经济适用;运行操作简便,日常维护管理简单。认为可以采用人工湿地、稳定塘、土壤渗滤等几种适合农村实际的污水处理工艺技术。

(3)好氧处理技术

MBBR(好氧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是国家农业部在上世纪80年代初从意大利引进的专用于农村水污染治理的一种高效污水处理技术。张亮等对其处理效果研究表明:处理效率高、能耗低、出水水质稳定、耐冲击负荷能力强、结构紧凑、体积小、不需要污泥回流、不发生堵塞、不需要反冲洗、维护管理相当简单,尤其适用于农村生活污水的处理,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4.结语

我国农村数量多、规模小、集聚散、地形杂,农村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受村庄的分布状况、经济水平、技术力量、生活方式等许多因素的影响,不可能按照统一的固定模式处理村庄的生活污水。

参考文献:

[1] 李伟国, 刘建锋, 梁师俊. 浙江省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的选用原则与处理模式[J]. 农业环境与发展. 2008(5): 81-86.

[2] 星. 运用人工湿地技术治理水环境污染[J]. 宁波通讯. 2006(8): 22-23.

[3] 吴文学, 郝阳, 张利伟等. 中国农村小型分散式污水处理系统研究[J]. 能源及环境. 2006(19): 56-57.

[4] 潘涛, 王涵. 生态卫生(Ecosan )-生活污水资源化利用理念及其应用[J]. 甘肃科技. 2003, 19(07): 8586.

[5] 农村污水处理国际研讨[J]. 中国建设信息. 2006(09): 1718.

[6] 周律, 李秉浩, 李佳. 韩国农村排水系统的建设和管理[J]. 环境污染与防治. 2009, 31(6): 89-9195.

[7] 郑戈, 李景明, 刘耕. 生活污水净化沼气工程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与发展对策[J]. 农业工程学报. 2006, 22(10): 268-270.

[8] 陈新和. 大力实施"三清"工程扎实推进生态农业县建设[J]. 农业环境与发展. 2005(6): 57.

[9] 刘操, 何刚, 廖日红. 厌氧折板滤池处理农村污水研究[J]. 化学工程与装备. 2010(1).

[10] 曹杰. 人工湿地对农村生活污水的处理效果研究[D]. 浙江大学, 2007.

[11] 白永刚, 吴浩汀. 太湖地区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初探[J]. 电力环境保护. 2005, 21(2): 44-46.

第12篇

海岛农村水环境保护中存在的问题

1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缺乏

六横镇村(社)比普陀其他兄弟乡镇的村(社)规模大、人口多、基础设施建设任务重。镇财政虽然支持力度挺大,但远远不能满足新渔农村建设的需求。村(社)的运转模式也与兄弟乡镇的各村不一样,六横镇在2003年合并了9个中心村,截至2007年底对9个中心村经济合作社全部进行了分设。现已全部以村经济合作社为单位开展工作,上级有关部门在争取项目、资金等方面没有考虑到六横镇的具体情况,仍以村(社)为标准来安排,使得六横镇政府在开展工作时,出现资金不足的情况。

2水环境保护意识不够

海岛(渔)农民把水作为自然应该供给的资源,水环境保护意识还较淡薄,造成水资源的过度浪费和严重污染。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不仅是农村居民缺乏水环境保护意识,有些部门也忽视了农村水环境在城乡发展一体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农村水环境保护往往被边缘化。

3水环境保护和污水处理规划滞后

与城市相比,海岛渔农村的环境保护工作开展起步较晚。城市环境的保护采取了优先政策,对城市的工业废水处理给予很多的优惠政策,而对海岛农村的环境保护工作相对滞后。海岛农村村庄布局散、规模小、功能不齐全,大部分海岛村镇都没有形成统一的环境保护规划和污水处理专项整治规划。

4污水处理能力薄弱

海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污水管网服务范围有限,生活污水未经有效处理,顺地面漫流,流入就近明沟、河流和池塘,严重影响水体水质。海岛农村地势复杂,渔农居住相对分散,很难铺设污水管道,这对污水收集工作带来一定的困难,因此开发、引入建设成本低、处理效果佳、运行费用省、适合分散型的污水处理技术已成为解决海岛农村水环境污染问题的当务之急。

海岛农村水环境污染治理保护思路及对策

国家“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提出发展和建设舟山群岛新区。六横岛作为新区重点发展的十大岛屿之一,将重点发展船舶和海洋装备制造、港口物流、大宗物资加工、海洋能源和临港石化等临港产业,积极培育海水淡化及海水综合利用等新兴产业[6]。随着浙江海洋经济示范区建设提上日程,六横岛的社会、经济将发生翻天覆地变化,与此同时,环境压力也会与日俱增。其中,最为突出的还是工业污水和农村生活污水排放的污染问题。海岛淡水资源相对紧缺,受污染影响,水资源供需矛盾将进一步加剧。因此,在开发利用有限水资源的同时,加强海岛农村水环境污染治理和保护显得尤为重要。

1保护思路

针对海岛农村水环境污染治理受岛屿分散、基础设施薄弱及资金短缺等实际问题制约的情况。因地制宜做好科学规划、分步实施、分类治理、注重经济实效,逐步完善海岛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全面开展海岛农村污水整治工作。借助“小岛迁、大岛建”建设的契机,采取以“污水治理”“卫生改厕”等项目建设为重点,促进其他项目同时推进。通过水环境污染整治,切实保障海岛居民的饮用水和生活用水安全。

2治理和保护措施

1)加强宣传提高环保意识

解决海岛农村水环境污染问题最为关键的是要切实提高海岛居民的环保意识。扩大宣传,提高广大渔农民的卫生和环保意识。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等宣传媒体,向渔农民宣传国家有关环境保护的政策、法规,并大力推广生态农业和生态渔业的实用技术,帮助渔农民解决实际困难。学校要加强对中小学生的环保教育,通过向中小学生灌输环保知识,提高青少年的环境意识,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大力推进海岛渔农村水环境保护工作。

2)开展海岛村庄污水整治

加强海岛村庄整治建设,着力解决渔农村生活污水无序排放现象,保护渔农村水资源质量,全面提升渔农村人居环境,提高渔农民健康水平,重点开展渔农村卫生改厕工程、污水治理工程、生活垃圾处理工程。建立既可利用有机肥粪便又卫生且不污染水环境的生态卫生厕所。按渔农户尤其是无卫生厕所的渔农户和外来人口居住分布情况,每个村(经济合作社)至少建1个无害化公厕。要充分考虑粪便污水、生活污水纳入集中式污水处理收集系统的接口问题。建立健全渔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机制,加大垃圾处理力度。

3)加快污水处理设施建设

加快生态村镇建设,尤其是人口多的村镇要加快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有自然条件的村镇也可修建一些人工湿地来配套污水处理。要因村制宜开展渔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与城市和区域污水处理厂临近的村庄(经济合作社)按照城乡或区域生活污水治理一体化的要求,通过建设截污管网,将村庄生活污水纳入污水处理厂统一处理。其他村(经济合作社)则根据村内地势、布局状况和经济情况,因村制宜选择厌氧生物处理技术、兼氧过滤处理技术、微动力处理技术和人工湿地处理技术等,以分户式、联户式、集中式的办法治理生活污水。对渔农村家庭小作坊企业多而散的情况,政府要加强引导和督促,严格控制污染源头,减少污水对河流的直接排放。

4)加强水环境执法监督

切实加强水环境污染防治的执法监管,保护饮用水源和海岛水环境。制定一些地方性渔农村环境保护规范,同时环保部门要严格执法。加大对重点区域、重点行业和重点企业的环境监督监管力度,发现违法排污企业和涉及可能造成饮用水源污染的情况都要严格按照有关条款进行处罚。完善饮用水源保护区划分,禁止一切向饮用水源保护区排污行为以及各种可能影响饮用水源安全的开发建设和生产活动。严格执行国家环保法律法规,严把各类新建项目环保准入关,严格控制新污染源产生。采取定期检查和不定期检查的方式,加强环境监管工作,保证水环境质量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