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教育信息论文

教育信息论文

时间:2022-08-29 09:47:29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教育信息论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教育信息论文

第1篇

一、高职院校教育信息统计及其重要性统计

作为提供国民经济运行情况信息的重要工具,受到了国内与国外、政府与公众、学者与官员越来越广泛关注。统计是对某一现象或事物的有关资料进行搜集、整理、计算、分析的工作过程。统计是利用科学的方法和手段,搜集、整理、分析并提供关于社会经济现象及某些特定事物发展规律的工作。它的过程就是搜集资料—整理加工—统计分析,也就是从定性认识(统计设计)到定量认识(统计调查和统计整理),再从定量认识到定性认识(统计分析),是一个从质到量,再从量到质的过程。因此怎样提高统计分析的质量和如何保证统计数据质量便成了做好统计工作的关键。高职院校的教育信息统计是在统计学原理指导下的比较典型的统计工作,这关系到学校工作能否正常运转和学校能否更好发展。学校教育信息统计工作的基本任务是:运用科学的统计方法,对学校的办学规模、办学条件以及师资队伍的建设等方面的现状和发展情况进行较为系统的调查、分析和预测,提供信息咨询、实行统计监督,分析院校各项事业的发展趋势,为制定学校发展规划及各类政策提供可靠的数据信息和依据。

二、高职院校教育信息统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统计数据数出“多头”

就当前的高职教育信息统计而言,统计报表中除了学校综合统计报表之外,各职能部门也有各类相应的报表,如实验室信息、人事、财务、基建统计等各种报表。这些报表的数据之间既有着差别性,又有着必然的联系,这些数据也是一个学校办学实力和办学水平不同方面的反应。但是,由于很多学校都没有对这些统计数据进行统一的监管,使得各个职能部门的数据没有统一的口径和指标,统计上报的数据也出现了数出多门和数据不一致等情况。比如我们就对学校的在校生数量进行调查,教务处和学生处因为调查方法和统计口径不同,给出的数据也不相同;还有固定资产、教学仪器的统计,资产处与实训中心的数据又不相同,这些情况都影响了统计工作的正常进行。有时学校的上级管理部门因为不同的调查目的,也存在着多头布置统计报表和统计指标不一致的现象,甚至有些相同统计指标的统计口径也有不同之处。这就使得统计工作归口管理很难落到实处,而且经常出现一些重复调查和交叉统计的现象。

(二)统计工作人员队伍不稳定,主动性不强

现在比较常见的问题主要是,多数统计工作人员对统计工作的意识不到位,只把统计工作停留在基础层面上,觉得我只要按照要求完成好上级或领导布置的统计报表,就算是做好本职工作了,没有认识到主动参与学校发展建设决策和管理,为学校的发展决策提供有利的统计信息分析也是他们的职责。这个问题的主要原因来自学校统计工作人员队伍不稳定,统计专业业务素质不高,没有经过专业的统计知识培训学习,不具备较强的统计专业技能。就目前高职院校的综合统计工作人员来说,大多在校(院)办设一名专职的统计人员,而且很多学校都没有专职统计工作人员,统计工作大多时候都是由校办的一些行政管理人员来兼任,并在其它各相关职能部门内设兼职统计工作人员,来负责本部门的统计业务工作。在这些专、兼职统计工作人员中大多数都不是统计专业的毕业生,对统计工作知识了解的比较少,并且很多统计人员长期得不到有关统计知识和统计技能的学习和培训,与上级或其它统计部门联系较少,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工作指导,很难了解各类统计改革与创新发展的要求,致使统计工作只能停留在填写报表的基础阶段。

(三)统计数据的搜集使用信息化不高,失真现象严重

统计数据在搜集和整理的过程中,有一些职能部门认为这些统计工作并非日常性的工作,也非他们的本职工作,而是额外附加的工作,所以对统计数据的搜集填报工作不予重视,经常会出现统计数据的迟报、漏报,甚至有时候存在不愿填报等情况。对统计工作不理解、不支持,无法配合统计数据的搜集和整理工作,甚至没有对搜集的数据进行仔细认真的核实,影响了一些统计工作的有序进行,以及统计数据的及时性、全面性和真实性。还有些情况是在统计数据的搜集过程中涉及到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相关职能部门,在这些数据搜集和填报时,经常会出现部门与部门之间相互推诿,工作上不愿配合,这就加大了统计数据的搜集和填报难度,数据的真实性也得不到保证,失真现象严重。由于现在统计软件大多为单机版,所以统计数据和统计信息就得不到有效的利用、信息共享性也比较差,经常使得一些比较有参考价值的资料和数据,不能起到应有的作用,不利于统计信息的开发利用。

三、提升高职院校教育信息统计工作的主要策略

(一)稳定统计工作队伍,加强业务培训

对于统计工作来说,它是一项连续性很强的专业性工作,因此队伍的稳定性也显得非常重要。近几年来,统计报表与统计调查难度越来越高,很多高校又经常性的变换统计工作人员,统计人员业务刚熟悉就被调换了岗位,新来的人员还没有进行过专业系统的业务培训,对统计工作业务还不熟悉,有时统计口径把握不准,填报报表都很难,质量就更得不到保证,致使统计数据的准确性下降。针对统计工作中的这些问题,首先是稳定统计工作队伍,在院办或信息中心设立专职综合统计人员,全面负责学校的综合信息统计工作;其它各相关职能部门均配备兼职统计工作人员,形成统计人员网络,真正做好统计工作,把统计工作日常化,把好统计数据质量关。其次是加强统计业务知识的培训,通过对专、兼职统计人员开展形式多样的岗前和在岗业务教育培训,来增强其业务素质,如采用送出去学习和请专家来讲座等方式,让统计人员能够充分认识到统计工作的重要性,并且了解和掌握各项统计指标的内涵,提高统计人员政治和业务素质,做到依法准确完成基础数据的上报工作。

(二)建立统计制度、完善监督机制

建立健全完善的统计工作制度,规范统计工作流程,实行统计工作归口管理、分级负责的管理制度。根据学校自身的实际情况,来制定和规范统计工作制度和工作流程。设立全校统计工作的业务主管部门,一般都是由综合统计人员所在部门兼管,对各职能部门的统计工作担负起协调指导和监管作用。建立健全系统规范的统计工作制度和统计工作流程,各职能部门严格按照统计上报工作流程,对每组上报数据的进行层层把关,除统计人员要进行核实外,各部门的负责人也要对数据进行认真的核实签字,对数据的真实性负责,确保统计上报数据的及时性、真实性和完整性。为防止出现错报、漏报和瞒报等现象,必须加强对统计工作的监管,增强监督管理意识。完善统计职能部门的自律、监督机制,建立一套责、权、利相协调的管理机制,完善各职能统计部门的自律与监督管理制度,严格约束和监管统计工作。对统计工作中的违法违规问题,一经发现要进行层层追纠,并且严肃查办,把好统计信息的质量关。同时,积极在全校做好统计法律法规的宣传和学习,如《统计法》、《教育统计工作暂行规定》等,不断完善学校内部统计制度,提高全校教职工对统计工作的认识。

(三)转变统计工作观念,充分发挥统计作用

第2篇

实施教育活动的过程中将必然涉及使用教育技术。与教育活动意义,教育技术同样经过多年的持续发展内容源远流长。而教育技术的外延领域在每次技术发生、发展和革新过程中,必然对教育活动本身构成积极影响。在以手工技术为基础构成外延的早期传统教育活动当中,以黑板、粉笔、书籍、图片笔等工具以及口手相授、口手相传的教育方式为主体的教育技术在过去相当长一段时间占据教育活动的主导地位。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幻灯片、电影、电视、广播等全新技术被引入到课堂教学当中,这种变革使得传统的教室当中首次出现了老师和学生以外的其他声音。20世纪末计算机技术和微电子技术的广泛应用,使信息处理技术、计算机辅助教学系统、网络多媒体教育系统等依托网络计算机核心技术的教育信息技术逐渐进入到教学实践当中,应用范围日益广泛。此后,每当伴随这每次新技术巨大进步和变革,新技术都会在教学活动中具体地体现出来。云计算作为当前最为前沿的新兴的高新技术,教育业对元计算同样具有较高的期盼度,很多教育工作者均期望能够将将云计算技术全面能够引入教学时间活动当中,通过元计算的使用推动教育教学,对教育实践活动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通过云计算技术的引入,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迅速降低教育信息化建设成本,从根本上提升信息化进程效率,实现更为灵活的教育信息化部署和实现方式。通过云计算技术的实施,能够在较少费用投入下,通过互联网络解决计算机资源访问费用问题,充分实现信息协作共享,不再需要使用自建设施来实现网络信息构建,可以将更多的精力全面集中在提供更加丰富的内容以及更加及时的信息的服务上。利用云计算技术,用户能够随时随地通过互联网以任何接入方式接入信息内容服务,畅享网络带来的方便与快捷。随着云计算技术的逐渐成熟,教育云服务的需求和发展也产生了较大变化,从最初的动辄百万巨大投入,利用效率有限,管理难度较大的自建信息化数据中心,到运用虚拟化技术的存储虚拟化、服务器虚拟化、运行平台虚拟化等等均能够发现基于云计算的资源的投资可以有效解决网络资源利用问题,建设投资费用问题。在此基础上所建立的共享资源云服务以及应用云都已经有大量实际案例,很多学校已经实现了基于云计算的教育信息资源共享。从使用规模上看,云计算已经展示出了巨大的发展潜力,教育信息化已经从过去的私有云模式逐步转化为公共云和私有云相互融合的混合云的模式。

2教育资源共享应用的现状及问题分析

2.1资源获取渠道不畅虽然当前很多学校均已经建立或正在规划建设教育网站。但一些网络资源无法连通,同时在获取这些课程的访问途径相对比较困难,但是依然存在着部分网站访问途径不够明确,如存在通过百度、谷歌等搜索引擎以及通过学校主页连接等访问途径,多种途径最总的结果和指向不尽相同,一些网页可以正常打开,另一些则常常出现“该页无法显示”的情况。无法方面活动更多紧迫课程网络应用课件,已经成为资源获取的瓶颈。访问者的网络接入方式的不确定,很多学校在网站接入方面均花费了较大的资金和精力来确保网站的访问流畅,网络带宽问题已经成为阻碍教育信息自愈共享的重要瓶颈问题。

2.2资源建设缺之统一规范很多学校建立了教育网络平台作为对外交流的窗口。但仅有很少学校的网站功能设计比较合理,在内容安排和课程展示上做到的层次性和逻辑性强,内容丰富,特点突出。大部分网站还是仅仅是把课件、视频文件罗列在网页中,内容展示缺乏层次感,各个学校应根据本校实际情况选择建设模式。各个学校的网络平台制作各不相同,在平台使用和教育资源通用性与兼容性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例如,一些视频内容的格式往往仅规定了最低使用配置标准,没有考虑使用访问者实际网络带宽、使用者的硬件配置及浏览器版本等方面的差异,普遍存在一味追求高清晰度的问题,音频和视频内容对网络带宽占用较大,很多使用者硬件设备无法进行相应处理,从而造成教育信息视频内容缓冲时间长、播放不流畅,部分内容由于耗用带宽过大无法浏览。使网络教育信息吸氧的利用率大大降低,对最终的使用效果构成了不利影响。

2.3学习资源类型单一部分学校的教学信息资源内容比较单一,教学信息资源在多样化等方面还需进一步加强。很多网上的课件依然是对常见教学内容的简单重现。内容依然以图表和以文为主,教学视频内容有限,缺乏对学习情境的必要支持,习题库、案例库、相关文献以及模拟实验环节等教育拓展信息还不够充实,在学习过程学习者依然无法满足于被动地去接受教师对知识的灌输,可能丧失主动参与的实际模拟操作的积极性,会导致学习者学习热情受损。此外,课程资源库的更新频率也无法满足教学需要,难以真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对课程资源的教学效果构成了影响。

3推进教育资源共享应用的建议

3.1搭建统一资源平台,实现资源的共建共享目前很多学校的教育资源库都是各校自行搭建,大部分教育资源库都在动地等待外部使用者的浏览、访问和下载。教学资源储备库管理方面存在无序和混乱的问题。因此,有必要建立统一的教育资源共享服务平台和教育资源共享体系,真正实现对课程内容的快速访问,从根本上避免了教育信息资源访问渠道不够畅通的问题。通过育平台的搭建,对于整合教育资源以及教育信息资源均可产生较大的促进作用。

3.2建立有效激励机制,进一步调动教师及学生使用教育信息资源的积极性教育信息资源功能在于示范、辐射作用的发挥,然而目前大多数教育资源依然没有做到这一点,究其原因在于缺少必要的激励措施和激励机制,没能充分调动教师和学生积极使用教育资源。所以作者建议可考虑教师使用网络教育资源可以进行教学给予工作量的增加,教师在设计教育信息化资源过程中增加平时成绩统计功能模块,可以依据学生在线学习的时间、在线讨论情况以及提交作业情况等给予日常学习成绩等措施。不断提高教育资源的应用价值,真正使教育信息能够真正发挥示范、辐射的作用。

3.3建立资源更新机制,充分调动教师建设教育信息的积极性目前学习存在的普遍问题是教师对评比教学资源拥有较高积极性,然而对教育资源的后续建设普遍缺乏积极性,很多数教师都有评得了即完成任务的想法。对此可以考虑采用激励与考核评比并重的方法来解决。可以制定相应的激励机制,在教学过程当中鼓励教师持续更新课程资源内容,建立更多的课程资源,鼓励更多的人参与到教育信息资源建设中。对于那些只评比不建设的状况,实行退出机制,对于没有访问量、长期无法访问、无法达到一定标准的应及时提出改进意见,严重情况下予以退出处理。

3.4建立培训机制,调动更多教师参与网络教育资源建设工作对教师进行信息技术的培训,学习并掌握一些计算机应用的相关知识,现代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通过培训使这些教师具有自主在网上更新知识、应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网上教学的能力。提高教师对于网络教育资源的认识,培养学科教师参与网络教育资源的兴趣和积极性。通过培训,保证后续资源建设能够及时更新,并形成长效培训机制,最大程度使更多学科教师了解网络教育资源在教学中发挥的作用,充分调动广大教师参与的积极性。

第3篇

关键词:信息论;实验课;研究型教学

作者简介:尚绪凤(1981-),女,山东莱芜人,中国计量学院理学院数学系,副教授。(浙江 杭州 310018)

基金项目:本文系中国计量学院“信息论基础”校重点课程建设项目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4)05-0148-02

信息论、错误控制编码和密码学是现在数字通信系统中的三大支柱。信息论基础是应用概率论、随机过程和近世代数等方法研究信息的存储、传输和处理中一般规律的学科,主要解决通信过程中信息传输的有效性、可靠性与安全性的问题,是信息科学和通信科学领域中的一门基础理论。[1,2]自从“信息论”课程在信息及计算科学专业开设以来,笔者一直在研究和探索适合本专业学生学习的教学模式,经过多年的教学探索经验,在该课程的教学中,笔者发现采用分组讨论、学生组与组之间进行实验报告互评、分组研究讨论、通过图书馆及网络资源查找并研读相关论文以及学生做研读论文的研讨报告等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收到了比较满意的效果,也得到了学生比较认可的评价。

研究型教学就是要鼓励学生“在学习中研究,在研究中学习”。在教学中笔者鼓励学生除了学习选用教材上的知识外,还要借阅本课程相关的参考书,作为辅助学习资料,并用一些前沿科学问题,引导学生去探究和研究书本上没有的东西,并通过图书馆和网络上的相关课程网站及文献检索平台,增加获取知识的渠道,鼓励和引导学生学会用书本上的知识解决相关的科研问题。为此,笔者在“信息论”课程的教学过程中给学生提供基于课程教学内容而又略高于课程教学内容的科学研究问题以及相关文献资料和获取文献资料的途径,开拓学生的学习视野和途径,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培养学生搜集科研论文资料以及阅读文献的能力,逐步使学生养成科学研究的素养。对于研究型教学的范畴,教育专家们 对其内涵和本质的看法基本上是一致的,大体可以归纳为:以课程内容和学生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在教学过程中选择恰当的科学问题为载体,以学生为中心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充分参与,主动探究,使学生能够自主地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并从中体验“搜集资料方案设计方案研讨实验验证撰写论文”完整的科学研究过程,进而学习科学知识,掌握研究方法,并培养其创新能力和探究精神。因此,研究型教学是一种学习和研究融为一体的教学体系,就是通过教师充分备课,提供基于课程教学内容又略高于教学内容的科研问题,进行合理的设计与引导,使学生在学习中主动发现和探索知识,提供给学生参与研究工作和接触科研问题的机会,从而在研究中学习,在学习中研究,逐步培养学生应用学科知识与研究方法,为进一步的研究生科研工作做准备。

课题组成员在多年的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指导过程中,根据已有的指导经验,发现精干的指导团队、规范的组织体系、严谨的教学计划、新颖的教学模式、先进的教学手段、灵活的教学方法、交叉的知识补充等使得数学建模活动在中国计量学院(以下简称“我校”)倍受学生青睐,每年有数以千计的学子从中受益。只要正确引导学生学习和探究问题,对于一些科学前沿科研问题,他们可以通过已有知识,并查阅相关参考文献,对科研问题会有创新性的想法和思路。只要他们发挥团队的合作精神,他们可以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并会有突破性的成绩。鉴于在数学建模竞赛指导中的经验,课题组成员把竞赛指导中的部分经验方法应用到信息论基础课程的课堂教学中,在过去一年的实践中,已经收到了不错教学效果,并有应用信息论知识相关的科研论文公开发表在学术期刊上。

一、“信息论”课程新的教学模式

1.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相结合,以最新科研成果做引导

坚持以“理论和实验课相结合,最新科研成果作为教学过程中知识学习的主线”,引导学生探知探究问题,发挥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研究型教学需要给学生提供活跃的课堂学术氛围,在教学过程中启发、引导学生主动思考,为此,在教学中笔者采用互动式讨论的教学方法,特别是以网络的BB平台作为创新实践平台,加强学生讨论组之间的互动和问题讨论。特别是要善于激发学生求知欲使他们在课堂上积极发言参与教学和讨论,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优化拓展教学内容,保持教学内容先进性,开始每个章节的教学之前,课题组成员首先把与本章节相关的科研问题在BB平台的网络课程平台教学中,让学生先通过这些问题了解主要的知识重点,并通过图书馆和文献查阅,了解相关知识,并且在课堂的教学过程中,在分组讨论的时候,学生可以根据自己查阅的资料发表观点,教师补充纠正部分问题,学生发言的情况将作为期考考核的一部分。授课过程中注重跟踪信息处理技术最新前沿问题,通过引入信息论及编码理论知识在文本识别、语音识别和图像处理等方面的成功应用,强调理论与实际应用问题之间的关系,让学生体会学有所用的过程。通过对实际应用问题的研究和探讨加深他们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学以致用。

2.提高实践教学的效果和效率,改革实验课教学模式

由于受到教学计划设置的影响,一般一次实验课大约要2个自然班级一块上课,由于学生人数比较多,教师在实验课的教学过程中很难照顾到全部学生。针对现实的情况,目前大多数学生都拥有计算机,并且学校图书馆也有机房提供给学生使用,所以实验课的教学过程中,笔者会在每次实验课之前,先通过网络课程网站实验指导书,学生在实验课开始前根据每次实验的指导书完成实验内容,要求每个学生撰写实验报告,对于在实验过程中的问题通过网络课程平台发问,教师或者学有余力的学生都可以在平台上对问题进行解答,供学生共享,并且简单的实验内容让学生之间互评,这样更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性。实验课时对于一些还没有解答的问题,再在课堂上统一解答。并把每次做得较优的几个同学的实验报告上传到网络课程平台供全体同学参考和学习,对于作为范本的学生在期末考核中实行额外加分。由于信息论的实验内容大多都是关于编码的实验,需要学生掌握Matlab以及C语言的基本操作代码,在实验课堂中学生们可以进行讨论和更进一步的学习,使得学生们的动手能力得到较大提高,对于学生学过的“数学软件与数学实验”以及“C语言”课程也是直接地应用,部分实验课程的相关研究内容也可以作为下学期毕业论文设计的后续研究问题。实验报告的撰写过程,培养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

二、优化教学内容,把科研问题引入到教学过程中,增加课堂的学术研究氛围

自从2003年开设信息论这门课程以来,笔者先后采用过以下三本教材《信息论——基础理论与应用》、[4]《信息论基础与应用》[5]和《信息论、编码与密码学》,[6]由笔者所教授的学生为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的学生,所有最终笔者选择采用《信息论、编码与密码学》这本教材。该教材更侧重于实践应用环节,更适合调动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以及编码的编程能力,弱化编码理论的繁琐证明。

针对自信息、互信息、信息熵、平均互信息及信道容量等是“信息论”课程中较为重要的几个关键概念和知识,为了加深学生对这些概念的理解和掌握,在教学过程中,笔者选择了一些基于这些知识却能被本科生所能理解的科研题目,提供相关文献资料和获取文献资料的途径等学术资料,给出“自信息量在文本处理中的应用”、“Shannon-Fano-Elias编码理论的改进方法及应用”、“图像处理中无损压缩算法研究”、“基于预测编码的图像压缩算法研究”等题目。按照数学建模比赛的模式,以三人作为一组,学生自由组队,自选其中之一题目进行相关的讨论和探究,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定期汇报交流等环节完成任务,提交研读报告或者学术论文。最终使基础不同的学员都能够提升学习能力,在学习的过程中享受学习和合作的乐趣,学有余力的同学可以把有创新性观点的科研问题最后撰写成科研在学术期刊上。一年的教学实践之后,已经有两篇论文公开发表在国内外期刊上,分别是《A NEAR-LOSSLESS PREDICTIVE COMPRESSION ENCODING BASED ON HEXAGONAL SAMPLING》发表在2013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achine Learning and Cybernetics 和《基于自信息的犯罪网络情报分析与研究》发表在2013年的科技信息期刊上。

三、利用现代网络技术,提高增加教师和学生的互动

课堂教学上,采用板书与多媒体课件并重的形式,利用网络资源,比如:网络课程平台,提供学生访问国内外著名大学的相关课程的网站,通过不同的途径对本课程进行学习,拓展学生的学习视野和途径,鼓励同学了解信息论知识发展的最新成果。

实验课程教学中,网络课程平台上设置主题讨论区,设置相关问题,例如:日常生活中哪些问题可以用信息量来刻画;什么是信息,能否举例说明;信息能否度量,如何度量等,通过这些问题的解答可以是学生更加深刻的理解信息的概念,以便于后续章节的学习,让学生把相关的概念与现实生活中的生活知识联系在一起,便于把抽象的问题具体话,学生掌握这些概念也不会太过于枯燥。同时设置答疑区,可以方便学生有问题可以及时提问,另外其他学生也可以看到相应的问题,教师统一做回复,这样可以更加有效地增加教师和学生的互动,及时地解答学生的疑问。

四、提升教学理念,优化考核评价机制

由于新的教学模式,理论与实验并重,所以笔者采用新的考核方式,期末闭卷考试(60%)+课堂讨论表现(10%)+实验报告(15%)+专题研讨(15%)+额外加分(10%)。对于有创新观点的学生可以额外加分,可以很好地调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积极性。通过期末闭卷考试的卷面成绩可以考核学生对于课本知识的掌握情况,实验报告的成绩体现了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及知识的应用能力,并且也很好地反映学生熟练应用软件的程度。

五、总结

在研究型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对“信息论”课程重新进行整体设计,优化教学内容,采用有效的教学方法,使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得到全面发展。在过去一年的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不同层次的学生对研究型教学模式的接受能力存在差异,因此如何针对不同层次学生开展研究性教学将是下一教学周期课题组成员的研究重点。总之,在教学过程中,只有不断探索和突破常规教学方法,积累有用的教学经验,才能培养出具备实践能力和创新思想的专业技术人才。今后笔者将在教学过程中,不断的发现问题,总结经验,不断创新,力争把信息论课程的教学和改革做得更有成效。

参考文献:

[1]陈运.信息论与编码[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7.

[2]D CMacKay.Information Theory,Inference,and Learning Algorithms[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0.

[3]李春,邹逢兴,周宗潭,等.《计算机硬件技术基础》精品课程研究型教学探索与实践[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13,(1):26-29.

[4]傅祖芸.信息论——基础理论与应用[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1.

第4篇

【关键词】信息 信息量 信息熵 不确定性 概率

【中图分类号】C931.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158(2013)07-0512-02

1、信息量化及信息熵的提出

1.1 信息的量化

通常情况下我们无法准确感知“信息”(Information)这个抽象词语。而能够被量化的事物永远比只能被抽象形容的事物更加容易被人们理解和接受。例如,“今天一场足球友谊赛的比分是巴西4:0德国”就比“今天巴西在决赛上大胜德国队”更加能引起听者的共鸣。由此可见,若“信息”这一抽象概念能够被量化,将十分有助于我们理解它的深刻含义。

1.2 信息熵的提出

依然以上述友谊赛为例,假设甲乙丙三人都是球迷,当天的球赛甲因为有事而没有看到,此时他向乙、丙二人询问结果。乙说:“球赛不是平局”。丙说:“巴西队赢了”。显然,乙所提供的信息只能帮助甲排除掉两队平局的情况,而丙提供的信息则帮助甲排除了“两队踢平”和“德国队胜”这两种情况,从而提供了比乙更多的信息。通过这个例子,丙因为帮甲缩小了可能的范围而提供了更多的信息。在数学上,我们把这称为消除“不确定性”(Uncertainty)。很显然,信息的量化过程极有可能与不确定性相关。

1928年,R.V.L.哈特莱首先提出信息定量化的初步设想,他将消息数的对数定义为“信息量”(information content)。若信源有m种消息,且每个消息是以相等可能产生的,则该信源的信息量可表示为I=log m。至于为什么用对数作为信息量的计算,随后的香农(C.E.Shannon)在他的论文“通信的数学理论(A Mathematical Theory of Communication)”中给出了解释。

事实上,R.V.L.哈特莱对信息量的定义过于理想化,因为在现实中,绝大多数的信源输出的消息都是随机的,即是说“信源有m种消息,且每个消息是以相等可能产生的”这种情况是极少存在的。直到1948年香农( C. E. Shannon)提出了“信息熵”(entropy of information)的概念,奠定了“信息论”这一新学科的基础,才完善了“信息量”的概念。

2、香农的信息论理念

2.1 香农对信息量化的完善

香农(C.E. Shannon)信息论中,信息是用不确定性的量度定义的,这与本文最开始提到的直观例子相符合:一个消息的可能性愈小,其信息愈多;而消息的可能性愈大,则其信息愈少。事件出现的概率小,不确定性就越多,信息量就大,反之则少。同时香农(C.E.Shannon)认为:信源输出的消息是随机的。即在未收到消息之前,是不能肯定信源到底发送什么样的消息。而通信的目的也就是要使接收者在接收到消息后,尽可能多的解除接收者对信源所存在的疑义(不确定度),因此这个被解除的不定度实际上就是在通信中所要传送的信息量。香农(C.E. Shannon)亦给出了信息量的计算公式:

其中,K是正常数。

4、经典问题

4.1 硬币验假问题叙述

介绍过了信息的量化过程以及信息量和信息熵的概念后,我们先来看一例经典问题以及信息论的知识在其中的应用。

在12枚硬币中,有一枚假硬币的重量和其它11枚不同,除此之外12枚硬币的各项质地包括外形、颜色等完全相同。在只有一架天平且没有砝码的情况下,问最少几次可以找出重量不同的硬币。

4.2 问题分析

首先我们注意到:不知道假硬币的重量较其它硬币是轻是重给这一问题增加了难度,此时每枚硬币都可能是假硬币而且既可能轻也可能重,故而对于哪一枚硬币是假硬币这一事件来说总共有12×1×2=24种可能性;

而在每次称量硬币时,由于我们不知道假硬币是轻是重,所以无法通过天平的倾斜方向来判断假硬币的所在,所以会出现三种可能:

x1:假硬币在天平左边

x2:假硬币在天平右边

由于次数为一非负整数概念,故至少需要三次可以找出假硬币。

4.3.2 实际操作结果

首先将12枚硬币编号1~12,同时每四枚一组命名为第一组、第二组和第三组。第一次称量第一组和第二组,若:

(1)天平平衡,则:

(2)天平不平衡,不妨设第一组比第二组重量轻(即是说如果假硬币在第一组中,则1234中有一枚较标准硬币会轻;反之就是5678中有一枚较标准硬币会重)

当第二组比第一组重则情况与②相仿,不予赘述。

结束语

以上是对信息量以及信息熵的介绍和实际应用的一些讨论和研究,自信息量概念的提出到信息熵系统的完善,可以说是将信息论这门学科或者说信息这一概念完整而系统的表示出来了,使人们对“信息”的概念和作用都有了深刻的认识,在通信以及工程上都是一个伟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C.E.Shannon:《A Mathematical Theory of Communication》,1948

第5篇

关键词:信息论与编码;教学改革;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19-0085-02

一、引言

信息论与编码是南通大学电子信息类本科三年级的一门专业必修课,主要是研究信息传输的有效性和可靠性的一门学科[1,2]。该课程是通信技术与概率论、随机过程、数理统计等学科相互融合而发展起来的一门交叉学科[3]。该课程要求学生掌握线性代数、微积分等基本的数学工具,还需要学生对通信原理等课程有较深刻的认识。个人计算机的普及和通信专业软件的日益成熟,使得该课程的实验教学成为可能。可见,该课程理论性强、内容多,与先修课程有密切的关系。针对该课程的变化与最新发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笔者在理论教学、实验教学、科研联系教学、考核方式等多个方面进行了改革。

二、教材选择

根据学校的层次、专业特点和教学对象选择一本合适的教材是教学改革的一个基本方面。目前,有关信息论与编码这一课程的教材非常多。如王育民编著的《信息论与编码理论》以及Cover著写的《信息论基础》的中译本和英文影印本。随着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最近出现了一些新教材,如仇佩亮编著的《多用户信息论》、Yeung编写的《信息论基础》和Gamal编著的《网络信息论》。这些教材的知识体系结构和侧重点各有不同,而且差别很大。根据信息论与编码专业必修课的性质,按照强调基础理论学习,突出对所学理论知识灵活应用的原则,我校选用了曹雪虹主编的《信息论与编码》作为教材。该教材吸收了国内外众多现有教材的精华,注重基本概念,突出基础理论,强调应用。而且,该教材难度适中,文字通俗易懂,用较多的例题和图示阐述了基本概念、基础理论和应用,适合作为我校信息工程和通信工程等专业的教材。

三、课程内容改革

教学内容改革是课程改革的核心。根据我校相关专业的实际教学情况和效果,对信息论与编码教学内容改革有如下的考虑。

(一)注重教学内容的承上启下

教师在该课程教学中,要强调已学专业基础课中的信号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和通信原理,分别解决点对点通信系统中关于信源和信道的一些具体问题,而信息论与编码将从更抽象的层面看待整个通信系统,为通信学科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正如著名通信理论家Viterbi所说,如果把现代通信技术比喻成飞船,则晶体管是它的引擎,而信息论是它的方向盘[4]。注重该课程与已学课程融合的同时,还要突出该课程在后续课程学习中的作用,指出该课程是数据压缩技术、语音信号处理、图像处理等课程的理论基础。另外,教学过程中,还要适当介绍信息论的最新进展和研究热点,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内容的模块化

教学过程中,将信息论与编码的教学内容看作一个有机整体,遵循注重结论表述的通俗易懂、突出理论严密和精美的原则,把课程内容分为信息度量、香农三大定理、编码三大块内容。信息度量描述了将抽象信息量化的方法,为学习香农三大定理提供了理论基础。随后,结合学生已学课程,介绍香农三大定理的意义,通俗形象地表述香农三大定理,指出香农三大定理是信源编码和信道编码技术的理论基础。

编码理论包含信源编码和纠错码两大块内容。其中信源编码部分主要包括香农编码、费诺编码、霍夫曼编码、游程编码、算术编码、变换编码等,是香农第一和第三定理的应用。纠错码包含线性分组码、循环码、卷积码、TCM码和Turbo码等,是香农第二定理的经典应用。讲授这部分内容时,主要向学生介绍二元编码,以简代繁,让学生能够快捷掌握实用的编码技术。

(三)融合最新研究成果,突出实践和应用

授课过程中,一方面,注意引导学生用所学到的理论解释先前所学专业基础课的部分经典内容和结论,突出所学课程的应用功能。例如用数据处理不等式解释为什么信号经过处理会丢失部分信息,用限平均功率最大熵定理解释为什么总假设信道噪声是高斯白噪声,用信息论的基本概念导出香农信道容量公式等。另一方面,随着信息和通信技术的进步和发展,在讲课过程中,需要向学生讲授LDPC码、协作通信、MIMO通信系统和网络编码等最新出现的通信和编码技术,以及网络信息论的最新理论成果。

许多高校在讲授信息论与编码这门课时,往往注重理论教学,重视向学生讲解抽象的概念、理论和对重要结论的逻辑推理,而忽略了这门课是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的课程,对实验教学的关注非常有限,学生很难将学到的理论知识与实际相结合[5]。课程改革后,为该课程确定了四个实验,分别是信息熵计算、信道容量计算、霍夫曼编码实验、CRC校验编码实验。

四、教学方式改革

教学方式改革的目的就是要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让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信息论与编码的教学方式的改革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一)传统板书与多媒体结合

信息论与编码这一课程的内容多、理论性强,许多结论需严格的推理证明。因此,课程教学中需要把多媒体教学信息量大和传统板书易于展示复杂理论推导、表现力强、便于师生交流的优点相结合。这样,生动形象的多媒体教学保证了课堂的信息量,而严格的推理证明可以让学生深刻理解相关结论,领悟理论的精要,掌握课程的重点和难点。

(二)内容讲述形象化,逻辑推理严格化

信息论与编码是运用数学工具解决通信中问题的典范。课改过程中,讲授该课程时,做到语言通俗易懂;表述重要结论时,尽量形象生动。例如,讲授香农第二定理时,先指出香农第二定理所给出的结论是信息传输是否出错,取决于信道容量和信息率之间的关系,而不是数据传输的次数,这和人们直观认识不一样。在学生对香农第二定理有了感性认识后,给出香农第二定理严格的推理证明,让学生感受理论的严密和精美。

(三)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

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不仅能将理论知识融会贯通,而且可以引导学生进行主动的探究性学习,还可以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积极参加讨论,提高学习效率及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6]。

在信息论与编码课程改革过程中,笔者根据学生所在系别和专业的不同,综合运用案例式教学、研究型教学、启发式教学、演示练习式教学、互动讨论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将这些教学方法贯穿于该课程教学的始终。并在该课程教学中引入实验教学,使用Matlab仿真软件搭建通信系统模型,实现理论和实践的有机结合。

五、课程考核方式改革

课程改革后,采用的考核方式比传统考核方式更加全面、细致、科学。学生的成绩将由平时作业、课堂练习、学习报告、课堂讨论发言、实验和期末考试几个部分组成。

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可以让学生及时巩固所学知识,深化对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的理解,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能激发学生探索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一题多解、一题巧解能够把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聚敛思维结合起来。

针对课程的典型例题和解决问题的典型方法,教学过程中进行精讲和演示,尔后选择合适的习题,让学生做课堂小测试。这种小测试是根据“90后”学生喜欢看手机、注意力容易分散的特点设计的,小测试可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增强教师对课堂气氛的调动和掌控,同时可让学生及时巩固所学理论和方法。

要求学生组成3~4人的学习小组,围绕与该课程紧密相关的抽象概念、基本理论展开讨论,让学生经过讨论对课程有更全面的认识。每个学习小组的学生一起完成实验,并选择和该课程密切相关的科研课题,阅读与所选课题密切相关的书籍和论文,合作书写一份不少于3000字的手写报告,要求参考文献不少于10篇。

该课程最终需要闭卷考试,教学改革后,我们更新了题库的部分题目,增加了近年来出现的新题型。同时,各任课教师统一了考试要点,重点检测学生对核心内容的理解和掌握,避免了偏题和怪题的出现,有效检验了学生对课程内容掌握情况,真实反映了学生对课程的理解程度。

六、结语

该文分析了信息论与编码课程最新的发展和变化趋势,根据课程组各位任课教师多年的教学心得,对课程进行了教学改革,因地制宜地调整了教学大纲,重新对课程教学进行了整体设计,优化了教学内容,增加了实验教学环节,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提高课程的趣味性和应用性,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该课程。

参考文献:

[1]曹雪虹,张宗橙.信息论与编码[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2]Cover M Thomas,Joy A Thomas. Elements of Information Theory[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3]谢正光,包志华,章国安.概率统计在信息论与编码教学中的应用[J].南通大学学报,2008,25(4):88-90.

[4]仇佩亮.信息论与编码[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第6篇

论文关键词:文化语境,翻译解码,翻译方法

 

文化语境是研究语言使用和功能的重要语言学范畴之一。多年来国内许多学者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对文化语境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每个言语社团都有自己的历史、文化、风俗习惯、社会规约、思维方式、道德观念、价值取向。这种反映特定言语社团特点的方式和因素构成了所说的‘文化语境’。”(黄国文,2001:124)“翻译是语言交际活动,它取决于听/读者从译文中所获得的信息。”(奈达,1993:116) 译者既要准确传递原文的内容、意图、风格等,又要满足在特定历史时期特定社会文化背景下译文读者的要求。“翻译中对原文意思的理解,远远不是单纯的语言理解问题,它受着文化的影响和制约。”(张美芳,2001:29)

本文从语境顺应论的观点出发,讨论语境顺应性在翻译解读中的作用,提出译文语篇连贯的重构过程是译文读者寻找文化语境的顺应过程,因为文化是由不同层次的内容构成的, 翻译也就是不同文化层次的内容的翻译。在此基础上用例句说明文化语境在翻译实践中的启示和指导意义图书馆,来说明翻译是不能脱离有关的文化语境而独立存在的。

1. 文化语境与翻译

文化语境这一概念最早是由英国人类学家马林诺夫斯基年提出的(参见刘润清,1999:278-284)。文化语境包括当时政治、历史、哲学、科学、民俗等思想文化意识。语境是翻译的基础,翻译的本质是一定的语境下的跨语言―跨文化―跨思维的交际行为。事实上图书馆,译者翻译的是文化语境下的语言。语言本身是不能与其文化语境相分离的。BronisLaw 及 Sapir 的理论认为语言基本上来说应该是扎根于文化的现实中的,没有语境就不能对语言加以解释。Franz Boas 曾指出图书馆,语言的形式是由其文化语境的形态来塑造的。他认为,语言就其本身来说并不是思维的障碍图书馆,并且在语言、文化与思维之间存在着动态的关系。

同时翻译也是跨思维的交际行为,在翻译过程中思维方式的差异及对差异的处理方式将直接影响翻译的准确性及质量。从中西思维方式来看图书馆,两者存在的差异可以用领域依附与无领域依附来说明。这是由 Witkin 提出的。表现在认知领域的差别可能是在思维活动时对环境的依靠程度方面。这两个极端在思维方式上分别代表的是整体式思维方式和分析式思维方式论文格式模板。在翻译过程中如果没有注意到思维方式的差异必然会导致翻译这种交际行为的交际失败。

2. 文化语境顺应与翻译解码

翻译之所以不像人们想象的那么容易,是因为语言反映文化,并受着文化的制约。语言的翻译实质上是文化的翻译。随着科学的发展与进步,人们对语言的研究已超出了“纯语言”的范畴。人们已将信息论用于翻译研究。按照信息论的观点,翻译犹如一种解码过程。码(code)指从一种符号系统到另一种符号系统变换信息的一套预定规则。在信息论中,语言被认为是极其复杂的信息系统,那么,翻译就是一种将原语的信息变为目的语的有意义的信息的过程。

在翻译界有关翻译的理论与原则一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争议最大的是翻译究竟是采用“交际翻译”还是“语义翻译”,两者有何差异。Peter Newmark对此作出了如下的解释:“交际翻译试图对译文读者产生与原文对原文读者所产生的效果尽可能接近的效果。语义翻译试图在译语的语义与句法结构允许的范围内,尽可能贴切地传达原文的准确的语境意义。”可见,两种译法的根本区别在于文化方面:交际翻译完全以译语文化取代原语文化;语义翻译却强调保留原语文化。顺应论强调:人们使用语言的过程是一个基于语言内部与外部的原因,在不同的意识程度下不断作出语言选择的过程。任何语言在使用过程中都要作出动态顺应。这种顺应应根据不同的文化语境而变化,从而最大限度地满际双方的需要。不同的文化层次在翻译中应采取不同的翻译方法,使译文语境顺应,从而达到交际的目的。

2.1表层文化内容的直接转换

翻译中的直接转换,指在符号层面上进行直接转换的翻译方式, 即能用译语中某单一表达方式替换原语中某一单一表达方式,这种方式被称为“一对一等值”(one-to-one equivalence)。这种直接转换法很少考虑人文、心理、深层无意识价值观等因素。因此,一旦在一种文化中形成固定的表达方式,在另一种文化中找到相对应的方式也就不困难了。如:“The streets around the three-storey red brick law court sproutedwith rickety stands selling hot dogs, religious books and watermelons.”

在红砖砌成的三层楼法院周围的街道上,突然摆满了东倒西歪的货摊,出售热狗、西瓜和宗教书籍。译文所表达的表层文化内涵通过“一对一等值”转换已清晰明了。(“hotdogs”译为热狗,已被接受。类似对应的表达方式如:hotline热线,chain stores连锁店,round-table conference圆桌会议)。

2.2 深层文化内容的间接等值

文化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早就赋予语言文字以丰富的内涵,因此,在本民族特定的语言文化中,很多字词、习语、典故所具有的比喻义、引申义等都不言而喻,而在另一文化语境下,却很难理解。等值的概念是首先由里乌(E.V.Rieu)在1953年提出的。他认为在语际翻译中,符号与符号之间一般不可能有完全等值的关系,只有信息才可用来充分解释外来的符号和信息。翻译涉及到的是两种不同语符中的两个等值的信息。卡特福德提出了篇章等值概念(textualequivalence,1965)。在不同的语言文化语境中追求完全等值几乎不可能。Verschueren的语境顺应理论却给在不同的深层文化语境中求得间接等值提供了一定的研究空间。不管是什么译论,译者都应从寻找文化语境顺应的过程中求得原语与译语的间接等值。

例如: If you are expecting the stork to visit your home this yearand he has to come by way of Royce city, he will have to bring a check-book topay his bill before delivery. 如尊夫人有喜,要来罗伊斯城留产,请备足款项交费,才能接生。特此通告。(王宗炎译《光荣与梦想》)。本例出自美国现代史The Glory and the Dream.它是得克萨斯州罗伊斯城两位医生所登的一则广告,目的是为了预防经济大萧条年代的美国人产后赖帐。根据英国民间传说,婴孩是由鹳鹤stork带来的。倘若不了解这一文化语境的深层含义,译文将此翻译成鹳鹤,那就无法顺应该文化的深层语境了。

3. 文化语境及其翻译

在翻译过程中,应充分考虑源语和目的语的文化语境,并采用合适翻译方法,只有这样才能实现用一种语言把另一种语言所表达的思想内容准确而完整地重新表达出来,从而达到有效的跨文化交际。下文从几个不同方面来说明文化语境顺应在翻译过程中的应用。

3.1 中西方历史文化的差异及其翻译方法

由于各民族和国家的历史发展不同,因而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所沉淀形成的历史文化语境也不尽相同。在两种语言之间进行翻译时,会经常遇到由于历史文化语境差异而出现的翻译难题。例如,“东施效颦”这一汉语成语典故,对中国人来说,不难理解其文化内涵,但对于不甚了解中国历史文化的西方人来说,若仅仅直译为Tung Shih imitates His Shih,就没有准确、形象地表达和再现原典故的含义。为了让西方读者能了解这一成语的内涵,比较合适的做法是采用意译和增译的办法论文格式模板。Dongshi, an ugly woman, knitting her brows in imitation of thefamous beauty Xishi, only to make herself uglier----crude imitation withludicrous effect. 中国是一个有着5000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其文化博大精深,与此联系,在翻译时,应在弄懂典故意蕴的基础上,注重历史文化语境之间的差异,采取恰当的翻译方法。要译好这些历史典故,必须注意中西方两种文化语境之间的差异,采取适当的翻译方法。

3.2中西方的价值观念的差异及其翻译方法

在社会、文化因素的作用下,不同民族的价值观念反映到跨文化语际中,也会造成理解上的困难。所以,我们必须注意中、西方民族在价值观念上的异同。西方人对个人隐私(privacy)、个人的独立自主看得很重。这种文化差异必然会影响人们的言行和思维习惯,不了解这种差异,势必会造成误解。比如,一位中国人在听到一个外国女孩是素食主义者,而且已经十几年没吃过肉的时候,表示出极大的震惊和疑惑,随后是一连串的问题:例1.A: You do not eat meat? Whynot? Are you Christian? You do not eat meat because you want to lose weight? B:No. It is just my habit. A的问题涉及个人的宗教信仰、体重、身体状况等隐私问题。外国人是忌讳的。按照西方的文化,问这样的问题是无礼的。但问问题的人却觉得无所谓, 因为中国的民族文化并不认为这些问题有什么失礼之处。所以文化差异会影响到对同一信息的认同感受。

3.3中西方宗教文化的差异及其翻译方法

由于不同的宗教文化,不同民族在崇尚、禁忌等方面表现出不同的文化差异,在翻译中应予以充分注意。例如下面一句:I believe, because of my religious faith, that I shall “return toFather” in an afterlife that is beyond description.( From Why Measure Life inHeartbeats; from Reader’s Digest, Feburary, 1980) 由于受东方宗教文化特别是东方佛教文化的影响,许多译者都把an afterlife理解为“来世”或“来生”。“来世”或“来生”均为东方佛教用语,指人的生死轮回,而西文基督教却无此概念,而是认为人死后灵魂仍在,或升入天堂,或堕入地狱,并无“来世”与“来生”之说。由于作者是基督教徒,根据原文的宗教文化背景应把an afterlife理解为“人死后那段时光。”故可译为:“基于我的宗教信仰,我相信在我身后难以描绘的时光里,我将回归圣父。”可见,在翻译中宗教文化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内容,如果不了解源语中的宗教文化背景,则可能使目的语中的读者想当然,造成交流的障碍,因此我们应予以重视并采取恰当的方式予以表达。

4.结束语

语言的翻译实质上是文化的翻译,而文化的内容又分属于不同的层次。语言具有变异性、商讨性和顺应性。任何语言在使用过程中都要作出动态顺应,这种顺应应根据不同的文化语境而变化,从而最大限度地满际双方的需要。在不同的文化层面上,翻译可以是顺应文化语境内容的直接转换,也可以是顺应文化语境内容的间接等值。它要随着不同层次上的翻译解码,而获得不同的内涵。在翻译过程中,应充分考虑源语和目的语的文化语境,并采用合适翻译方法,只有这样才能实现用一种语言把另一种语言所表达的思想内容准确而完整地重新表达出来,从而达到有效的跨文化交际。

参考文献:

[1]Jin Di & Eugene A. Nida. On Translation[M] China Translation Publishing Corp,1984.

[2]Eugene A. Nida. Language, Culture, andTranslation [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3.

[3]Dahl,Stephan.CommunicationsandCultureTransformation-CulturalDiversity,GlobalizationandCulturalConvergence[J/CD].Internet,1999.

[4]张培基.英汉翻译教程[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83年.

[5]何兆熊.语境的动态研究[J].外国语,1997(6).

[6]张美芳.从语境分析中看动态对等论的局限性[J].上海科技翻译,1999(4).

[7]郭建中.文化与翻译[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0年.

[8]屠国元,廖晶.翻译等值概念述评[J].中国科技翻译,2001(2).

[9]顾嘉祖等.语言与文化[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年.

第7篇

关键词:开展 专题 研究 提高 质量

一、提高认识是搞好教学专题研究的前提

所谓教学专题研究,就是针对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一些突出需要解决的问题,运用科学方法,有目的、有计划地去探索教学规律的研究活动。其根本目的是为了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

教师上课任务很重,感到没有时间进行教学专题研究;有的教师认为教学专题研究是专门从事教研人员的事情;有的教师则对普通任课教师能否开展教学专题研究,在思想上缺乏足够的信心;有的教师还认为搞教学专题研究会分散精力,影响正常教学任务的完成;也有的教师认为搞教学专题研究花费时间,但研究成果未必就能在报刊上发表。若能结合教学进行专题研究,用科学方法研究教育对象和教学规律,就能使教学质量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也会使教育者的教学能力得到很大的提高。实践证明,教师只要重视教学专题研究工作,认真实践和总结,一定会取得丰硕成果。例如,研制物理新教具就是提高物理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方面,前几年,笔者曾把它作为一项教学专题进行了系统地研究。先对高中物理教学大纲所规定必做的演示实验逐个进行分析,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找出现成的教学仪器的不足之处,从中确定几件重要的实验装置作为主攻对象,再根据推陈出新的原则,进行新教具的设计和制作,并在实际教学中进行检验和进一步改进,最终研制出具有较高水平的新型“牛顿第三定律演示器”、“动量守恒定律演示器”、“全电路欧姆定律演示器”、“电阻定律演示器”、“电流天平”、“自制光栅”等,对物理实验教学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二、找准选题是搞好教学专题研究的重要途径

如何确定教学研究课题,是搞好教学专题研究的关键。笔者在实践中体会到,任课教师应该从中学教学实际出发,结合所教学科的实际情况,针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专题研究。这种从教学实际中选题的方法是搞好教学专题研究的重要途径。一般来说,任课教师课务较重,很少有较多的时间去作纯学术性的大课题研究,所以教师应充分利用身处教学第一线的有利因素,抓住教学实践中亟待解决的问题进行认真研究,这样就能快出成果,提高教学专题研究的效率。

就物理教学而言,要认真研究的问题很多,例如,如何解决物理难教难学的问题;如何提高高中女学生物理学习成绩的问题;如何解决学生物理学习成绩两极分化的问题;如何转化后进生的问题;如何提高物理教学课堂效率的问题;如何正确处理物理会考和高考的关系等,这些问题都是值得认真研究的课题。在确定研究课题之前,应该查阅有关资料,了解是否对这个问题已经研究过,还存在有什么问题没有解决,这样可避免重复性研究。例如,如何全面考查中学物理教学质量,这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传统的期中考试和期终考试只进行90分钟的闭卷笔试,它不能考查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针对这个问题,笔者同两位青年教师就把它列为一个研究课题,专门研究改进的方法,并在高一物理期终考试中实施了研究的综合考试方法:采用标准化测验形式,闭卷考查学生所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运算技能;再采用撰写物理小论文的形式考查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后采用实验操作考查学生的物理实验能力。考完以后,采用无记名的问卷形式,让学生发表对这次考试方法改革的看法,教师则对考试方法改革的实践和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从而得出:综合考试法能够全面考查学生的实际水平,反馈性强,有利于促进教学改革,易于发挥学生的创造精神,是中学物理教学中一种较好的考试方法的结论。

三、掌握教育理论是搞好教学专题研究的重要保证

教学专题研究是用科学方法探索教育规律的实践活动,因此,在研究过程中,必须以教育理论为指导,探索教学规律。任何脱离教育理论的研究都是没有普遍意义的。

一般来说,中学教师对教育学和心理学的基本知识是有所了解的,但只凭这些了解是远远不够的,还应该掌握教育科研的方法与理论,掌握教育统计和评价方法,更应掌握与教学研究专题相关的教学理论。如果没有掌握教育理论,就谈不上教学专题研究,最多也只能是教学经验总结。若能以正确的教育理论为指导,就能提高研究成果的质量。例如,在高中毕业班物理教学过程中,笔者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对一批尖子学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进行了具体地逐个分析,找出他们在物理学习上的特点和不足之处,然后根据因材施教的原则进行考前指导。结果,这些学生在物理高考中均获得优异成绩。

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和交叉科学的出现,给教学专题研究注入了新的活力,可以运用多种学科进行综合研究教学专题。因此,教师除了要掌握教育科学的一般理论知识和自己的专业知识外,还要广泛地学习与教学专题研究相关的各门知识,特别要注意学习新学科,比如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等,以提高自己的研究能力和研究水平。为了更好地从事教学专题研究和交流研究成果,还应提高外语水平和微机操作能力。否则,即使研究成果水平再高,交流起来也很不方便,更难进行国际交流。

四、撰写教学专题研究论文是教学专题研究的重要任务

第8篇

述职报告是简明扼要的介绍自己的基本工作情况,如所任职务,任职时间。下面就让小编带你去看看申报中学一级教师个人工作述职报告范文5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申报中学一级教师述职报告1我于____年从江西省寻乌中学调入南海区第一中学,____至____年在江西省寻乌中学工作,担任高中英语教学及班主任工作,同时担任团委工作以及校报发表新闻类文章十几篇,《在信息路上奔跑》在《广东省教育技术装备》发表,并为学校举办的大型科教研活动进行专题报道,为南海一中的对外宣传做了大量工作,提高了学校的知名度,因工作出色,于____年__月授予“学校特别奉献奖”。

我在____年__月担任高二级英语备课组组长,在教学工作与常规管理中热情投入,力求务实高效创新,团结全组成员,同心同德,齐心协力,扎实基础,对早读与晚听进行了大胆的改革,并实行了规范的限时阅读训练与写作训练,并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备课组成员年轻活跃,团结友爱,进一步完善备课组电子备课流程,实现网络资源的高度共享,还积极组织各种各样的学科竞赛,丰富第二课堂,每年都组织学生参加了组织的英语竞赛及“思中杯”原文翻译大赛并获奖,在____年全国中学生英语能力竞赛中,高二共十五名同学参赛,获得了十一个二等奖,三个三等奖的好成绩。我遵守学校规章制度,按时上课和下班辅导,定时定量布置作业,批改测试和讲评非常及时。严格要求学生,除测试之外,几乎都用上了手提电脑,积极听课,虚心求教,并且非常积极到外校听课,因为事务较多,外出学习,但我尽量做到不缺课,合理安排好时间。平时在教学中比较注重德育渗透和文化的灌输,比较关注时尚热点并在学生中引发讨论,愿与学生探讨人文现象,教会学生做一个心智健全的人,比较关注自己的挖非对象,尽可能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并及时和他们沟通,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我的班主任工作做得细致入微,并善于利用学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进行自我管理,所带班级班风良好。

我于____年__月参加“全国十五规划重点课题—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模式与评价”的课题研究,并负责课题组的常务工作,制作和维护了“网络教学设计与评价专题研究网站”,在网络教学方面加以研究,积极虚心地向总课组华南师范大学信息技术学院的教授和研究生博士生求教,并积极组织到外校听课和交流,在网络教学和网络课件制作方面有所提高,理论修养也有提高,并在专题教学和资源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为南海教育信息网提供了比较好的课例和网络课件。每周组织课题组成员进行教研活动,每一个学科都承担了校级的网络教学探索课。规范的课题研究工作管理及课题组成员的参与热情都受到了华师大总课组的好评。在____年南海市教育信息化工作会议上,我撰写的论文《网络环境下的在线教学初探》获南海市教育信息技术论文一等奖,并收录进《南海市教育信息论文集》。《我与教育信息化》也将在《电化教育资讯》杂志上发表。

回首调入南海一中的两年来,有风有雨有阳光,有汗有泪有欢笑,在南海一中这所学校的不断进步和成长中,我也在进步和成长着,我庆幸置身于一个极利于人成长的工作环境,并得到很多领导和同事的帮助与关爱,当然,还有很多工作,我认为我自己可以做得更好,但我没有把它做到尽善尽美,常叹自己能力不够,时间不足,身体欠佳,而且经常有一种紧迫感,觉得很多东西要做,还有一种恐惧感,觉得很多工作自己不会做,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但求进步与收获。

以上是我任中教二级职称期间的个人述职报告,我希望我能顺利通过评审,成为一名具中级职称的教师,我将以此为契机,更加努力更加自信地投入工作,并不断提高与完善自己,不断成熟与进步,不断充电,成为一名出色的教师,杰出的青年,平凡而优秀的知识女性。

申报中学一级教师述职报告2本人于20____年七月毕业于z教育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同年八月至今,一直在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在参加工作的这些年里,我一直都能服从学校的工作安排,爱岗敬业,尽心尽责,认真完成学校交给的各项任务。下面本人对从教几年来的工作情况向各位领导及老师们汇报。

一、思想政治方面

本人热爱党的教育事业,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有着较高的思想觉悟和良好的教师职业道德,有着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平常诚实守信,锐意进取,满腔热忱地投身到工作中。在工作中我坚持做到为人师表,言传身教,教书育人,关心和爱护学生,与学校领导、同事们间保持融洽协作的关系,这些都得到了他们的肯定和好评。

二、教育教学方面

俗话说“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20____年刚踏上讲台时,我决心要为自己的教学工作开创一个良好的开端。于是我积极从以下几方面做好:

(1)向学校骨干教师学习、讨教,以便尽快适应教学。

(2)做到先备课,后听课,再修改教案,最后上课。尽管这样工作量很大,但我始终坚持备好并尽量上好每一节课。备课时,我都花费较多的时间去分析教材、钻研课程标准、钻研教法、学法,并多从学生“学”的角度去考虑怎么样上好一节课,做到既备教材、又备学生;既备教法、又备学法,为上课作好充分准备。

从教以来,我把全部精力投入到教学中去。教学工作也取得了一些成绩:

20____年度和20____年度均获得校青年教师教育教学基本功竞赛一等奖;20____年获得中澳市信息技术应用网络团队教研一等奖;20____年和20____年指导学生进行公民教育实践活动课题分别获得中澳市三等奖和一等奖;在与朝阳中学的青年教师进行的课堂教学能力竞赛中也获得了优胜奖。

三、班主任工作方面

作为一个班主任,我身感肩上责任之重大。我要对学生负责、对学校负责、对家长负责还要对自己的良心负责。不仅要关心学生的课业学习,而且要引导他们开展有益的科技和文化活动,及社会实践活动。以培养他们的劳动观念和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养成良好习惯,增加社会知识,掌握一定的生产知识和技能,增长实际才干。因此,作为班主任我认为首先要抓好以下两项工作:

1、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这是班主任工作的主要任务,也是班级工作中的重点。我觉得首先要关心爱护学生,其次是对他们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教育他们热爱祖国,树立为中华的振兴而奋发向上的思想。增强集体观念,培养高尚的情操,形成一个遵守纪律、团结向上、朝气蓬勃的集体。在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时,要有的方矢,按照德育的方法和原则,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持之以恒。

2、重视班委班风建设

在上任以前就请教过许多有经验的班主任,他们告诉我们,要组织一个成功的班级,班主任首先要选择一些品学兼优、责任心强、乐意为同学服务的学生担任班级干部。对他们进行培养和教育,使他们成为同学的`榜样,带动其他同学不断进取,形成正确的集体舆论和优良的班风。班主任对班干部,不能只是使用,还应该进行教育和培养。我经常教育他们树立为集体服务的光荣感和责任感,要求他们努力学习、团结同学、以身作则,鼓励他们既要大胆工作,又要严格要求,注意工作方法。当然,选出的干部毕竟不是完人,因此对他们不能过分苛求、指责,特别是在工作出现失误的时候。对班委会的工作要经常检查,而且要给予具体的指导和帮助,既不能包办代替,也不能班上的工作全部推给班干部自己放手不管。我还坚持定期召开班干部会议,组织他们学会制订计划及具体措施,检查落实情况,总结得失,并加以改进,教会他们如何分辨是非,及时阻止同学中的不良行为。而对于班干部在班级中的不良行为,决不姑息,鼓励他们以身作则并带动其他同学,促进整个班级的管理工作。

四、教研和自主学习方面

从教以来边从事教学工作,边注意总结教育、教学方面的经验教训与案例,并写成论文。

20____年《培养健康心理消除——初中毕业班学生心理指导与调适》 于省级刊物《文苑》发表,刊号:CN15—1336/G0;20____年《关于思想品德课增强学生课堂参与意识的教学研究》于省级刊物《时代教育》发表,刊号:CN 51—1677/G4

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对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为了能适应现代教学,本人一直自学电脑知识和多媒体课件制作;经常阅读教育名著,写教学心得,注重为自己充电,为成为一名“专家型”、“学者型”教师而努力。

五、今后努力的方向

回顾几年来的教育教学工作,我觉得无怨无悔,因为我爱这项工作,而且我为这项工作全身心的付出过,虽然伴随着有挫折与无奈,但更有成功的喜悦和满足的微笑。我更深深地体会到教育是一项事业,事业的意义在于追求;教育是门艺术,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学海无涯,艺无止境。今后我要更进一步加强自身修养,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为我校的兴旺发达,为中国的教育事业,奉献我微薄的力量。

时间如水,生命如歌,屈指算来,本人已在初中教学岗位上走过了6个年头,在此期间,教学上有过2个小循环,担任班主任工作4年,其中20____年9月被评定为中学政治二级教师,已经符合申报中学政治一级教师资格条件,因此特提出申报。

申报中学一级教师述职报告3我于1998年毕业于华南师范大学政法系,同年到南海一中任教政治,1999年转正为中学二级政治教师。从转正至今,已满四年,担任过从高一到高三的政治课程,符合申报中学政治一级教师条件,现述职如下:

一、爱岗敬业、虚心学习、创新发展

从教五年来,我都以强烈的责任感和事业心投身到教书育人的工作中去,并以“校园无小事,事事育人;教育无小结,处处楷模”来从高从严要求自己,脚踏实地,求真务实,努力做到“甘为人梯,培养新世纪人才作嫁衣;自强不息,探索现代化教育竭全力”。

同时,在自己的教育教学过程中虚心学习,积极求进:一是加强理论学习,既学习党和国家的重大路线、方针、政策,又学习新的教育教学理论,不断提高理论水平;二是把自己身边的教师作为学习的榜样,尊重每一位领导、教师,并从他们身上学到自己缺少的东西,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不断充实完善自己。与此同时,尊重每一位学生,把他们当作自己的朋友,平等相待,从学生身上学习作为教师所必须具备的人格修养等等。

另外,我非常重视学以致用,在汲取前人经验的基础上有所创新。教学方面,我探索和实践了“三自多导,质疑求异,全面发展”的教学模式,取得一定成效;德育方面,我组织和参与了“网络德育”这一新模式,在省内外产生了比较广泛的影响;有多篇教育教学论文在国家级、省级刊物上发表。

二、立足实际、着力探究、促升教学

从教五年来,我从一位新教师的“邯郸学步”开始,到现在基本形成了具有自己鲜明个性的教学风格,走过了一条学习、积累、创新的发展之路。

我立足学校的学生实际,结合当今素质教育、创新教育和课程改革的时势之趋,与时俱进,摸索出了一种切合校情、时代要求和自身教学风格的教学模式。

从教头三年,我都担任高一的政治课。针对学生学习政治“贝多芬”(背多分)的现象和学生在政治课堂中思维桎梏的现状,通过我不断的思考、探索和实践,在第二个学年形成了解决这些难题的教学方法,提出了“三自多导”的教学思想。“三自多导”的基本内涵包括:一是教师的角色应定位于学生发展的合作者、鼓励者和引导者,对增进学生主体参与意识和主动发展提供很好的动力;二是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地位,使他们的主动性、自觉性和创造性得到充分体现,要求学生们做到能够自己阅读、自己质疑、自己追问,然后与老师善于驾驭、多角度地引导结合起来,从而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学习品质和探索、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三是“多导”要体现①鼓励保持学生的好奇心。②鼓励学生的首创性、独创性,解除他们对错误的恐惧心理。③避免用固定的眼光看待有创造性潜力的学生。④帮助学生培养韧性和恒心,支持鼓励他们专心致志、善始善终地活动。⑤创造并保持一个民主、轻松、自由的气氛,容许学生发表奇特而能自圆其说的某些见解。⑥鼓励学生思维的批判性,包容他们的某些缺点。这种教学模式,有效地把学生引进了生动活泼的政治课堂,破除了过去那种单纯的说教和枯燥乏味,赢得了学生的推崇。

从教第四年是担任高二的政治课,这时,随着我校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教学手段丰富多样,教学容量大大增加,“主体式”教学在整个校园已经蔚然成风,因此,学校对育人的`目标又有了更加清晰和高层次的要求。顺应这形势,我在“三自多导”的基础上,进一步形成了“目标发展,质疑求异”的教学新模式。那就是:每一节课都要在明确的教学和德育(即认识与做人、发展)目标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地位,使他们的主动性、自觉性和创造性得到充分体现,要求学生们做到能够自己阅读、自己质疑、自己追问,自己讨论,自己求解,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学习品质和探索、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进而把“学生主体地位的高扬”与“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结合起来。

从教第五年是担任高三的政治课,这时我的教学风格基本定型,但面对高考的激烈竞争,客观上要求自己必须有新的突破。为此,我把前四年的教学历程的积累的心得体会和高考研究相结合,旨在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综合素质,以便学生在高考竞技场上取得佳绩。我整个高三阶段的教学思想是“三自多导,质疑求异,全面发展”,把高一高二的一些优点继承下来,同时又有新的发展。这一年来,我坚持课前三分钟学生质疑和学生求答的活动,坚持每天一题训练,坚持课堂中“因为……所以……”式的争论,坚持采用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坚持前瞻性的高考研究和指导。从高考成绩来看,效果是明显的。

这几年的探索和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绩:(1)所承担的学校或科组教研公开课均取得成功;(2)有多篇教学论文在省级以上的刊物上发表或获奖;(3)辅导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和撰写小论文获得南海市三等奖;(4)所担任的两个班在20____年高考中取得较好成绩;(5)20____和20____学年度连续两年的年度考核中被评为优秀,获20____年南海市教育系统优秀党员称号。

三、教书育人、激发潜能、德育创新

我的工作宗旨其中一条是教书不忘育人。从转正为二级教师以来,我先后担任了年级组长和德育处主任,这些经历,更使我懂得了教育教学的实质就是“为学生将来的人生幸福奠好基石”。我以真诚和竭尽全力的付出,参与和组织了卓有成效的德育探索,形成了我校激励教育和网络德育的特色,走出了一条“坚持以德育人以情感人及从‘大处着眼

的、小处入手’的德育原则,坚持以非智力因素促升智力因素的德育辩证法,以信息化推进德育功效”的新路子。20____年3月12日,“广东省中小学德育进网络工作”现场会在我校举行。我校的激励教育和网络德育的成功经验,在省内外引起了广泛关注,来我校取经者络绎不绝。

当然,这几年我在工作中仍存在诸多不足的地方,工作水平和能力也有待提高和完善,今后我将继续努力,刻苦求进,全心全意做一名无愧于时代和国家的合格的人民教师。

申报中学一级教师述职报告4我叫曹红娟,为南海一中英语教师,1999年1月被评定为中学二级教师,聘任期已满四年,符合申报中学一级教师的条件,以下是我在中教二级职称聘任期间的述职报告。

我于____年从江西省寻乌中学调入南海区第一中学,1995至1999年在江西省寻乌中学工作,担任高中英语教学及班主任工作,同时担任团委工作以及校报发表新闻类文章十几篇,组织的英语竞赛及“思中杯”原文翻译大赛并获奖,在____年全国中学生英语能力竞赛中,高二共十五名同学参赛,获得了十一个二等奖,三个三等奖的好成绩。我遵守学校规章制度,按时上课和下班辅导,定时定量布置作业,批改测试和讲评非常及时。严格要求学生,除测试之外,几乎都用上了手提电脑,积极听课,虚心求教,并且非常积极到外校听课,因为事务较多,外出学习,但我尽量做到不缺课,合理安排好时间。平时在教学中比较注重德育渗透和文化的灌输,比较关注时尚热点并在学生中引发讨论,愿与学生探讨人文现象,教会学生做一个心智健全的人,比较关注自己的挖非对象,尽可能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并及时和他们沟通,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我的班主任工作做得细致入微,并善于利用学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进行自我管理,所带班级班风良好。

我于____年6月参加“全国十五规划重点课题—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模式与评价”的课题研究,并负责课题组的.常务工作,制作和维护了“网络教学设计与评价专题研究网站”,在网络教学方面加以研究,积极虚心地向总课组华南师范大学信息技术学院的教授和研究生博士生求教,并积极组织到外校听课和交流,在网络教学和网络课件制作方面有所提高,理论修养也有提高,并在专题教学和资源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为南海教育信息网提供了比较好的课例和网络课件。每周组织课题组成员进行教研活动,每一个学科都承担了校级的网络教学探索课。规范的课题研究工作管理及课题组成员的参与热情都受到了华师大总课组的好评。在____年南海市教育信息化工作会议上,我撰写的论文《网络环境下的在线教学初探》获南海市教育信息技术论文一等奖,并收录进《南海市教育信息论文集》。《我与教育信息化》也将在《电化教育资讯》杂志上发表。

回首调入南海一中的两年来,有风有雨有阳光,有汗有泪有欢笑,在南海一中这所学校的不断进步和成长中,我也在进步和成长着,我庆幸置身于一个极利于人成长的工作环境,并得到很多领导和同事的帮助与关爱,当然,还有很多工作,我认为我自己可以做得更好,但我没有把它做到尽善尽美,常叹自己能力不够,时间不足,身体欠佳,而且经常有一种紧迫感,觉得很多东西要做,还有一种恐惧感,觉得很多工作自己不会做,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但求进步与收获。

以上是我任中教二级职称期间的述职报告,我希望我能顺利通过评审,成为一名具中级职称的教师,我将以此为契机,更加努力更加自信地投入工作,并不断提高与完善自己,不断成熟与进步,不断充电,成为一名出色的教师,杰出的青年,平凡而优秀的知识女性。

申报中学一级教师述职报告5一、品德高尚,为人师表

本人就任中学二级老师以来,一向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党的路线和方针政策,积极参加政治学习,关心时事,热爱祖国,有很强的民族自尊心。忠诚于教育事业,对本职工作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有高尚的师德。教育教学思想端正,方法恰当,安心教育,热爱学校,服从工作安排,遵纪守法,为人师表,乐于助人,师结协作,集体观念强。积极参加公益活动,勇于承担艰苦工作,作风正派,光明正大,识大体,顾大局,处事公正,关心同事,尊敬上级,爱护学生。同时不断学习,以加强自身修养。

二、精通业务,不断钻研

本人大学中文系本科毕业,学历达标,熟练掌握语文科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同时,注意知识的更新和业务的进修,积极学习教育教学理论知识,认真钻研素质教育理论和现代教学技术,同时向有经验的老教师学习。经过几年的教育教学实践,本人现已经比较熟练地掌握了语文教育教学的基本规律和很多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并能熟练地运用到教学中去。教学能力强劲,胜任各年级教学工作,教研基本功扎实。教学常规工作过硬,能结合教学大纲、教材和学生状况制定教学计划,能按素质教育的要求精心备好每一堂课,上课时注重面向全体,因材施教,坚持启发式和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教学原则,注意课堂的艺术性和效率意识,向四十五分钟要质量。课外辅导学生耐心细致,面向全体,不放弃每一个学生。作业的布置与批改、开展第二课堂活动也达到了较高的要求。

由本人承担的公开课分别由附近兄弟学校、____市和三水市有关领导观摩并给予较高评价。教学效果显著,几年来,我所教的班级的语文成绩都居于同类班级的前列,得到了学生、校领导和同科级老师的充分肯定。学科竞赛也有多人分别获得市镇两级的多项奖励。

三、教育科研,初出成果

要做好常规教学工作的同时,本人还积极从事教育科研活动,主动积极地进行课堂教学的实验与改革。本人首先参加了市立项课题的教育教学实验,成为骨干研究员,直接从事班级管理和课堂教学的研究工作,取得了喜人的成绩。____年参加____市立项课题评比,荣获二等奖,后又被____省立项课题收为子课题。本人相关的论文获全国第二届教学与管理优秀论文二等奖,论文在____年增刊上发表,相关课例获全校优质课评比二等奖,其他一批论文获学校的奖励。由本人主要参与的另一课题被三角镇立项为课题。相关论文荣获____市第十一届中学语文教学研究论文交流会三等奖,论文获____年三角镇优秀论文评审第一名。

此外,本人还积极从事现代教育教学技术的实践。通过自我钻研,本人已能自好地操纵以计算机为中心包括录音机、影碟机、电视机、投影机在内的多媒体教学系统,计算机使用技术达到高级水平。能用authorwaer,poverpoint独立制作教学课件,已经制做的10多件教学课件,用来辅助教学效果很好。积极探索网络教育的实施,在全市农村中学中第一个建立了自己的网站——三角中学语文教育网站,提供丰富的语文资料,实现网上同步教学。

四、德育工作,成绩优良

第9篇

引言

随着“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日益突出,中国高等教育面临严峻的考验。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质疑,高等学校到底能不能培养出适应社会需求的有用人才。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很多,其中主要的原因有三点[1]:高校专业设置与快速变化的市场需求有一定差距;知识陈旧,转化率低;现行教育过于追求知识体系,缺乏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有效手段,扼杀了学生的创造精神。企业对各类专业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的需求变化速度远高于高校专业培养人才培养速度,形成了人才供需市场配置的时间差[2]。只有在国家教委的有效指导、调控才能缓解此矛盾。青岛农业大学自2004年开始了全校性的实践教学改革活动,2007年,进入“强化实践技能,和市场接轨”的实践教学改革的第二阶段。

1 通信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现状

实践教学是课程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巩固理论教学成果的重要环节。通过实践教学,使大学生深刻体会蕴涵在各门课程中的科学精神和揭示事物本质规律的内容,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3]。学校要求把实践教学落实到每一个学院、每一门课程和每一位教师,体现在专业培养计划、课程教学大纲和教师的岗位职责中。经过第一阶段的改革,我校实践教学安排已经达到教育部在高校评估中规定的优良标准。

通信工程实践教学环节主要包括课内实验、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等。专业课中有85%以上的课程开设了实验课,专业选修课的实验课开设率近80%。理论课学时和实验课学时之比约为6:1。课内实验分为验证性实验、综合性实验、设计性实验。验证性实验,要求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实验设备验证理论知识的正确性。综合性实验强化对已学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分析、解决较复杂实际问题的能力。设计性实验使学生掌握基本的设计方法及调试方法,拓宽知识面。通信专业有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课程占有实验课程的比例≥85%。根据专业课的学习要求和应用性不同,部分课程除了开始课内实验,还设置了相关的课程设计。课程设计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题目综合性强,所用的知识是课堂所学理论的延伸,促进了学生培养自学能力。毕业设计(论文)是训练学生独立进行科学研究重要环节。通过进行毕业设计(论文),可以使学生了解科学研究的过程,从需求分析、功能设计到具体实现,直接参与科学研究工作的全过程及其各环节,是一次系统的、全面的实践机会。

2 通信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中的不足

虽然目前通信工程专业的实验和实习安排为提高学生实践能力提供了有利保障,但是在具体操作过程中仍存在一定问题。

通信工程专业的硬件实验较多,绝大多数硬件实验利用实验箱完成。用实验箱做实验有以下缺点[4]:一、大多数实验箱开发厂本文由收集整理家都能根据授课的重点设计实验内容,但是实验箱把功能模块都集成封闭起来,让学生不能接触信号处理的各个环节;二、实验箱比较适合验证性实验,由于实验箱的功能模块固定,所以能作的综合性、设计性的实验项目比较有限,不利于学生创新、设计能力的培养;三、利用实验箱所作的实验内容较陈旧,与生产脱节大,不能达到注重实践和提高学生素质教育的目标。

部分专业课之间联系比较紧密的,课程之间的这种密切联系目前在实验、实践课程中体现的还远远不够。一门课中学到的原理可能应用在多门课中。例如《信号与系统》中讲到的著名的nyquist采样定理是《数据压缩》、《通信原理》中数据采用基本依据,采样电路的硬件实现方法又在《微机原理》、《高频电子线路》等课程有不同的实现方案。让专业课的知识融合贯通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这也是实践教学改革的内容之一。

3 改革实践教学的具体措施

3.1 继续推进课程内实验教学改革

课程内实验主要分为验证性实验和综合、设计性实验。在保证一定学时的验证性实验以促进学生对课堂上传授的基础理论的掌握之外,改革部分实验中的综合、设计性实验内容,使之于实际应用结合地更加紧密。例如《程控交换原理》中设计性实验是数字时分接线器编程,实验目的是了解数字时分接线器的编程方法,熟悉t接线器的工作方式,其它实验都是验证性实验。可以调整实验安排,加上“程控交换机电话用户开户”、“分别用1号信令或7号信令传输话务”、“对比建立局内呼叫和局间呼叫的不同”等在电信局业务中实际用到的各种操作作为选做实验。

3.2 增加综合多门知识的实践教学环节

通信工程主要学习通信系统中所涉及的各方面知识。通信系统主要解决信息如何从信源端经信道传到信宿端。扩展高低频电子线路课程设计的内容,加入《通信原理》、《信息论》的内容,把信源编码、无线信号的传输、信宿解码实验综合在一起。结合信息传输的实际过程,加设多平台通信综合实习。该实习主要内容是利用程控交换机、光纤通信设备、综合业务数字平台和无线基站实现模拟电话业务、计算机网络业务、无线通业务的传输。在解决这一问题时,涉及到了程控交换、计算机网络、无线通信、光纤通信等多学科知识,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思考的主动性。这些业务在实际生活中占有较大的市场,与生产、生活联系紧密。通过了解、学习此类业务,能够增强学生的市场适应能力。

3.3 加快实习基地的建设

虽然通信工程专业配有校内专用的实训中心,在实训中心可以模拟一些简单的通信业务,但是由于资金和规模限制,学校的设备比使用中的设备要简单,处理的业务类型也不够丰富。学生通过到工作现场考察,能够学习通信运营的常见业务。目前,通信工程的实习基地还很少,不能满足学生熟悉生产的需要,所以加快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成为学生学习生产技能的重要途径。

4 总结

第10篇

[摘 要]文学作品中模糊语言的使用拓展了读者的想象空间,也增添了文学作品的魅力。对文学作品中模糊语言的翻译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译本的质量。然而如何衡量模糊语言的翻译效果,却没有明确的标准。信息熵概念引入翻译领域后,将其计算公式应用到原文和译文模糊度的测量上,有望找出与原文在模糊度上更为接近的译文。

[关键词]模糊语言;信息熵;模糊度

[中图分类号]H059 [文献标志码]A

在文学作品中,语言承载着作者要传达给读者的信息,是意境和美感的载体。文学作品中的模糊语言模糊了事物之间的界限,给读者留下自由想象和理解的空间。译者在翻译文学作品时,不仅要将原文中的实体信息尽可能准确无误地转达到译文中,还要将阅读原文时得到的美感植入译文,使读者在阅读译文时产生相同或相似的美感。可见,对模糊语言的处理在翻译过程中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然而如何衡量模糊语言的翻译效果并没有明确的标准。香港浸会大学邵璐[1]提出了利用信息论创始人申农的信息熵概念来测量模糊语言模糊度的设想,使得语言的模糊度能用客观的数据显示出来。基于此,本文以萨克雷的经典著作《名利场》及其两个汉译本(杨必译本、荣如德译本)为例,将这一方法应用到模糊语言译文的评价之中,用客观定量的方法来评价模糊语言的译文。

一、模糊法则与信息熵 在传统翻译理论阶段,翻译学家总是倾向将翻译理论两极化,如长久以来的直译意译之争、内容形式之争、文质之争、信顺之争、归化异化之争等。这些争论无非遵循着一种非正即误、非0即1的二值逻辑。1965年查德教授发表了《模糊集》一文,认为人类的认知与外界的相互交涉多是以模糊子集的方式进行的。人们进行推理所依据的逻辑大部分不是传统的二值逻辑,甚至也不是多值逻辑,而是带有模糊真值(fuzzy truth)、模糊连接词(fuzzy connectives)和模糊推理规则的逻辑。模糊理论被引入翻译领域后,刘在良[2]、万来声[3]等学者开始从模糊的视角来审视翻译理论和翻译过程,提出并论证翻译标准和翻译过程的模糊性。毛荣贵、蒋跃等[4-5]将语言分为精确语言和模糊语言,认为在模糊语言的翻译实践上有4种方法,即以模糊译模糊、以精确译模糊、以模糊译精确、以精确译精确。

香港浸会大学邵璐[1]在其论文中提出了模糊法则的设想:吸收二值逻辑中的合理成分,将多值逻辑和超真值主义等逻辑思维方式有机地植入翻译研究中,并通过对具有代表性的几则模糊语言翻译实例的证伪以及《达•芬奇密码》英文原文本及其两个中译本模糊语言几则选例的具体分析,证实了其模糊法则是合理的、可行的。根据邵璐的模糊法则,语言从精确到模糊就像一盏台灯的无级式开关,而不是分为1档、2档、3档等几个界限分明的档级。亦即是说,从精确到模糊是一个连续滑动的过程,精确与模糊之间的界限并不是泾渭分明的跳跃式过程。在翻译理论上,所谓的“等值”与“非等值”之间、直译与意译之间、归化与异化之间等,并非非此即彼的跳跃式转换,而是在他们中间存在很多界限模糊的过渡状态。既然语言的模糊性是绝对的而精确性是相对的,那么在描述语言时,就可以用模糊度来表示语言的模糊程度。

1948年申农首次将热力学中熵(entropy)的概念引入信息论中。熵被用于度量一个系统无组织的程度,而信息量则是用于度量一个系统组织化程度的概念。简言之,熵与信息量成反比,亦即熵越大,越无序。若集合X={x1,x2,x3…,xn}中每个元素出现的概率分别为p1,p2,…,pn,那么信息熵就可以表示为H(x)=-(p1logp1+p2logp2+…+pnlogpn) =-∑ni=1pilogpi,其中i=(1,2,…,n),对数以2为底,单位为比特。邵璐 [6]认为,信息熵可用于考察译文的模糊度,信息熵与文本的模糊度成正比,即熵越大,文本中话语的模糊度就越大;反之,熵越小,文本中话语的模糊度就越小。根据信息熵公式,邵璐推出:对于读者群R,假设xi为一段话中的第i个模糊话语,对xi的第j种理解的概率为μij,那么这一模糊话语的熵为∑ni=1μijlogμij,其中i取固定值,j=(1,2,…,n),这一段话的总熵为∑ni=1∑nj=1μijlogμij,其中i,j分别取1~n中的任意值。由此,我们可以根据如下步骤计算出一段话语及其译文的模糊度:首先找出一段话语中的模糊语言;其次分析单个模糊话语可能产生的各种不同理解,并统计出现各种理解的概率;再次计算出单个模糊话语的熵;最后计算整段模糊话语的熵。下文即以萨克雷的经典著作《名利场》以及杨必译本(下文简称“杨译本”)、荣如德译本(下文简称“荣译本”)进行实例应用。

二、文本模糊度的测量

经典名著《名利场》运用了大量模糊语言表情达意,并营造幽默讽刺效果。杨译本是受到好评最多的译本,被誉为佳译中的佳译;而荣译本自问世以来,也以其神韵之笔获得了广泛好评。3个文本中都存在着大量的模糊语言。查奈尔[7]将其所研究的模糊语言分为3类,即模糊附加词、选词模糊和模糊蕴含。限于篇幅,为了更加细致深入地说明问题,本文只对模糊附加词的模糊度进行计算分析,选例为3个文本中比较典型的含模糊附加词的段落。下文将从定量与定性两个视角对选例中的模糊语言的模糊度进行考量。例:

Miss Sedley’s papa was a merchant in London, and a man of some wealth; whereas Miss Sharp was an articled pupil, for whom Miss Pinkerton had done, as she thought, quite enough, without conferring upon her at parting the high honour of the Dixonary. (原文本)

赛特笠小姐的爸爸在伦敦做买卖,手里很有几个钱,而夏泼小姐不过在学校里半教半读,平克顿小姐认为自己已经给了她不少好处,不必再在分手的时候特别抬举她,送她字典。(杨译本)

塞德立小姐的爸爸在伦敦经商,家道相当殷实,而夏普小姐是以教低年级作补偿的免费生,平克顿小姐认为自己够对得起她了,不必在临别时赠以《词典》过分抬举她。(荣译本)

根据查奈尔[7]对模糊语言所下的定义,模糊语言提供给读者的是抽象的、不精确的信息,通过阅读原文和对应译文,可以发现,由于原文中使用了some, quite enough, high之类模糊附加词作修饰语,传递给读者的是可以进行多种不同理解的信息,选例中的模糊话语及其对应译文见表1。

由表1可以看出,模糊话语1是对财富的数量上产生的模糊,笔者在此将财富的数量以万英镑为单位,划分为[5,15)、[15,25)、[25,35)、[35,+∞)4个区间。模糊话语2是对好处的程度上产生的模糊,笔者在此将这一组模糊话语表达的程度用分值表示为[5,7)、[7,9)、[9,10)、[10,+∞)4个等级。对模糊话语3也采取与模糊话语2同样的定量方式,划分为相同的4个等级。通过统计已通过大学英语四级的100名同学对这3组模糊话语的不同理解,算出不同理解的概率以及各模糊话语的熵(见表2)。

根据表2中算出的熵值,可以分别将杨译本、荣译本与原文本的熵值求差(见表3),差值越小,说明译文与原文越接近。

从表3中的数据可以看出,两个译本与原文本的熵的差值总体上来说都不大,亦即两个译本在该段文本的翻译上模糊度均与原文本相似。而在第1组模糊话语中,荣译本的模糊度更接近原文本;在第2组和第3组模糊话语中,杨译本的模糊度更接近原文本。

根据总熵公式,可以算出这一段原文与两个译文文本的总熵值及两个译文文本与原文文本总熵值的差值(见表4)。

从表4中的数据可以看出,杨译本在模糊度上更近似于原文本。

三、结论

上述应用过程是通过信息论的信息熵公式计算出原文和译文的模糊度,再分别比较不同译文与原文在模糊度上的近似度,从而找出与原文在模糊度上更为接近的译文。这是一种客观的定量考察方法。然而在应用的过程中,笔者也发现该方法的一些不足。如某一模糊话语的熵值虽然是通过客观计算得出的,但对于该模糊话语产生不同理解的区间划分标准并不是客观的,如果区间的划分产生变化,对该模糊话语不同理解的概率必然随之变化,而得出的熵值也会随之变化。

[参 考 文 献]

[1] 邵璐.论翻译的模糊法则[J].外国语,2008(3):84.

[2] 刘在良.试论翻译的模糊性[J].山东师大外国语学院学报, 1999(1): 90.

[3] 万来声.模糊理论在翻译中的运用[J].贵州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3):74.

[4] 毛荣贵,范武丘.语言模糊性与翻译[J].上海翻译,2005(1): 11.

[5] 蒋跃.“移植”模糊及其他[J].中国翻译,2006(1): 84.

[6] 邵璐.信息熵与文学翻译中模糊话语的量度――从《达芬奇密码》的源文本与目标文本选例[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8(5):108.

[7] [英]查奈尔.模糊语言[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0:18.

[收稿日期]2011-07-14

第11篇

注重培养学生的现代文阅读能力是当今时代赋予中学语文教学的重任,也是语文教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举措之一。著名语文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有人认为学习语文目的唯在作文,而读书为作文之预备,……。我则语之以读书亦为目的。老师能引导学生俾善于读书,则其功至伟。”“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倾吐能否合于法度,显然与吸收有密切关系。单说写作程度如何如何是没有根的,要有根,就得追问那比较难捉摸的阅读程度。”可见,研究现代文阅读能力的培养和形成过程,是十分必要的。

从近几年的语文高考试卷看,现代文阅读能力测试都占有20%左右。但高考中现代文阅读测试部分的平均得分率却很低,如何才能尽快改变这种局面,切实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现代文阅读能力呢?我们认为,关键是必须认识到,现代文阅读能力的培养是一个具有一定系统性和整体性的过程。具体而言,这一过程有四个阶段构成。

第一是基本知识的积累阶段。现代文阅读教学须以阅读能力的培养为目标,阅读能力的培养又要以具备准确、敏捷的思维为关键。我们知道,基本知识是思维的基本因子,知识面的宽窄是阅读思考时联想是否丰富、思维是否活跃的关键。因此,现代文阅读能力的培养应该从狠抓基本知识的积累做起。这里的“基本知识”不仅指语文知识、文化常识、历史常识、哲学常识、生活体验以及音乐、雕塑、美术、建筑等艺术常识,而且还包括人文科学(如文化学、历史学、美学、社会学、教育学、语言学)领域和自然科学与科技应用(如心理学、生命科学、环境科学、信息论、系统论、控制论、现代通讯技术研究等)领域较新的研究概况,还包括边缘学科和科学学的研究概况。在当今的中学语文界,能全面反映这些既有时代性又有深度和广度知识内容的教材还很少。在这方面当首推由谷公胜编著、 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和江苏教育出版社于1995年联合出版的高中语文选修课本《现代文阅读》。近几年语文高考试卷所选的现代文均具有丰富的“内蕴”,涉及的知识既广又深:有的涉及艺术常识和艺术鉴赏知识,如1996年全国卷第四题的选文《贝多芬之谜》;有的涉及文艺美学,如1991年“三南”卷“四/32~40”题;有的涉及思维科学和教育心理学,如1993年全国卷“四/22~28”题;有的涉及对语文教学的理性思考,如1995年全国卷第四题的选文《〈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序》(吕叔湘著);有的涉及中国古代文化常识,如1992年全国卷“四/26~30”题;有的涉及科技领域的研究新成果,如近几年高考中连续出现的科技文章。然而,相当一部分教师一味注重应试教育而忽视素质教育,忽视学生“基本知识”的积累和知识面的拓宽;相当一部分学生急功近利,为了应付高考,一心只读教科书,很少过问课外书,对以上“基本知识”他们知之甚少或根本不知。没有“厚积”,哪来“薄发”?基本知识积累不够导致了学生知识面的狭窄,阻碍了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形成。因此,近几年语文高考中现代文阅读测试部分得分较低也就不足为奇了。这一教训提醒人们:要真正培养学生的现代文阅读能力,基本知识的积累和知识面的拓宽非狠抓不可。

第二是基本理论的掌握阶段。现代文阅读的有关基本理论是对现代文阅读能力形成过程中一系列规律的概括,是确立现代文阅读基本方法的重要依据之一。因此,现代文阅读能力的培养还必须狠抓基本理论的掌握。这里讲的“现代文阅读基本理论”,一是指现代文阅读,一般应从文体、内容和形式三方面进行;二是指篇有中心段,段有中心句,句有关键性词语。文体不同,内容和形式的具体要求也不同。记叙文的内容指描叙部分(人、事、景物及其特点、与景物有关的传说故事等)和议论抒情部分(或抒感,或揭示哲理);议论文的内容指论点和论据;说明文的内容指说明对象及其特征,或指某种物品的制作过程,或指某种物品的使用方法及其注意点等。形式方面,记叙文主要是指叙述方式(顺叙、倒叙、插叙、补叙)、顺序依据、线索和表达方式的运用特色及其作用等;议论文主要是指论证结构方式和论证方法;说明文主要是指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中心段、中心句和句中关键词语的确立都有规律可循,还有概括反映这些规律的有关理论。篇有中心段,记叙文的中心段一般是抒情议论性语句,往往位于篇首或篇尾,或者是几个片断之间的过渡性语段;议论文的中心段一般为文章的引论或结论,通常也位于篇首或篇尾;说明文的中心段一般也是首段或尾段。段有中心句,中心句的确立可通过分析段落的构成情况来进行:若段落由一个句群构成,段落中心即句群中心——通过分析句与句的关系所得的中心句;若段落由几个并列关系的句群构成,段落中心即几个句群中心句之和;若段落由几个主从关系的句群构成,段落中心即为主句群的中心句。句有关键词语,关键词语的确立理论,可参阅人民教育出版社语文二室编定的1990年版的高中《语文》必修课本一、二册中的有关单元知识。这是对学生进行现代文阅读的一般理论指导,即对学生授之以现代文阅读基本理论的阶段,这是现代文阅读能力培养过程中必须经历的第二阶段。

第三是基本方法的灵活运用阶段。现代文阅读能力的强弱取决于对基本方法的灵活运用程度。学生积累了一定程度的“基本知识”,掌握了上文论及的“基本理论”,我们便可引导学生确立具有可行性和操作性的现代文阅读基本方法。根据上述第一个基本理论,我们便可确立以下基本方法和基本步骤。文章阅读,首先要确定文体,接着须根据文体特点理解内容。以记叙文的内容理解为例,须以记叙部分的内容理解为基础,以议论抒情部分的内容理解为根本。记叙部分的内容主要是应理解人物、时间、地点和事件过程等记叙的要素。议论抒情部分的内容主要是应根据表达方式的运用特色理解感受理或情,议论性语句揭示生活哲理,抒情性语句抒发作者情感。其他文体的内容理解,也要根据文体特点进行。譬如小说,其内容不外乎小说的三要素和主题。第三步,研究形式特点并理解其作用。这方面的操作,可根据形式方面的基本理论进行。形式特点的作用,主要是研究形式特点是如何有利于内容表达的。根据第二个基本理论,我们便可指导学生从另一角度,即通过分析文章结构层次来理解文章内容。以议论文的内容理解为例,篇有中心段,找到了中心段,也就把握了文章的内容。段有中心句,这个中心句可通过分析段内层次或句群关系找到。找到了中心句,也就把握了段落的内容。学生如能熟练而又灵活地运用以上这些基本方法,现代文阅读就不会无从下手或抓不住重点。倘若能这样,学生的现代文阅读能力一定能得到提高。

第四是现代文阅读能力的巩固阶段,即基本训练阶段。阅读教学是教师指导下学生在课堂上进行的一种实践活动,阅读能力的培养必须在这种实践活动中才能得以真正的完成,因而阅读教学必须注重基本训练。所谓“基本”,是指训练量要适中,训练题要精选,这一点在高中阶段的现代文阅读教学中尤为重要。训练量要适中,太少不足以巩固阅读能力,不足以提高阅读的熟练程度;太多则滥,不仅加重学生负担,而且事与愿违。要做到训练量适中,我们就必须精心制作或选择训练题。在高一、高二的现代文阅读教学阶段,我们紧扣课本编制测试题或导读提纲,进行按部就班的阅读能力训练。第一步,教师示范,向学生示范:如何将深广的“基本知识”和文章阅读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充分运用于现代文阅读的具体过程中。示范课文是第一册中的《雨中登泰山》、《记念刘和珍君》、《灯》、《拿来主义》和《景泰蓝的制作》等各单元难度较大的讲读课文。第二步,找来难度不大的课文,如《难老泉》(第一册)、《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弟兄》(第一册)、《雄关赋》(第三册)、《作家要铸炼语言》(第一册)和《一个好树种——泡桐》(第一册)等,对学生彻底放手,积极鼓励并耐心引导他们根据教师示范,通过有意识地运用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来自编阅读提纲,自读具体课文。在这过程中,教师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作因人而异的点拨。最后,我们便开始实施现代文阅读能力培养的第三步:适当选编一些有一定难度的课外阅读材料。其来源主要是高中语文选修课本《现代文阅读》和近几年的高考题,因为这些阅读材料及其测试题是经过许多专家精心选择和设计编制的,完全能够较为准确地测试学生的现代文阅读水平,也便于我们对高中阶段的现代文阅读教学查漏补缺。对这些阅读材料和测试题,学生阅读解答时要真正消化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要熟练运用基本方法;教师讲析时要举一反三地讲透讲深,要着重分析三个“基本”在现代文阅读过程中的具体运用。实践证明,高中阶段如能对学生进行这三个层次的基本训练,他们的现代文阅读能力是能够得到真正培养的,他们的现代文阅读水平是能够得到较大提高的。

综上所述,在现代文阅读教学中,我们必须充分认识现代文阅读能力培养过程的整体性和系统性;在现代文阅读能力培养的具体过程中,我们必须以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训练为核心和主体,因为这四个“基本”的综合体正是现代文阅读基本能力的重要内涵。所以,现代文阅读教学如能狠抓这四大“基本”,是一定能达到真正培养阅读能力和不断提高阅读水平这一目标的。

第12篇

关键词:讨论课;应用能力;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33-0189-02

一、引言

《通信原理》课程是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等相关专业的专业必修课,也是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和研究生入学考试课程。课程学习过程中要求学生掌握通信的基本概念、原理,重点掌握系统的概念和系统的分析方法,为移动通信、光纤通信、通信网络安全、信息论与编码等后续课程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撑,在本科阶段教学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该课程教学内容较多,且理论性、系统性、物理性强,抽象概念多,对数学要求也较高,在以往教学过程中,采用传统教授方式,学生往往觉得枯燥,学习难度较大。为了满足我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在《通信原理》理论课程中引入研讨式教学方法,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考核方式均适当进行改革。让学生从实际的应用出发,结合理论知识来理解,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在一定程度上使学生创新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得到提高。

“研讨式”教学模式起源于18世纪德国,作为德国大学一种重要的教学和研究制度,对于近代德国大学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并且该模式已经在美国、英国、加拿大等西方国家大学本科和研究生教学中普遍使用。该模式中,在有限的课堂教学课时内,由老师进行引导,学生组成专题研究小组,定期集中讨论,丰富学术观点,追踪本学科领域最新技术发展。同时通过“研讨”过程,提升学生的自信心与表达能力,锻炼其团队合作能力及创新思维,既然是研讨,则没有准确的答案,学生可以在“研讨”过程中,对所研究的对象提出质疑,在老师和同学共同探讨下解决质疑。

“研讨式”教学模式在国内也被广泛使用。对于《通信原理》等工科类理论性较强的课程来说,采用“研讨式”教学模式更加有利于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有利于应用型人才培养,提升学生创新及实践能力。

二、《通信原理》理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内容较为陈旧,理论与实践相分离

目前国内大多数学校该课程内容参照了樊昌信等编著的《通信原理》和由曹志刚等编著的《现代通信原理》这些经典优秀教材。在教授时,为了适应社会需求,学生培养方案不断改进,课程设置也进行调整,教学学时不断缩减。而课程中对理论基础要求高,又涉及多门前序课程知识,所以造成要补充通信领域新技术内容较为困难。教学内容都还停留在传统的通信系统原理基础上,更谈不上学生创新性的引导。

通信原理课程理论性、实践性都比较强。必须通过较好的实践,才能让学生掌握的理论知识转化成实践创新能力。而传统的教学模式中,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分离严重。一般都是先理论,后进行实验。或开展集中的课程设计等环节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这样的做法虽保障学生能有较为集中的实践时间,但也造成学生在理论知识学习过程中对知识点缺乏感性认识。最后在实践环节中,学生感到茫然,只能是形式上完成实践环节,却未能较好的锻炼其实践创新能力。

(二)教学方法单一,教学手段落后

在理论教学过程中,为了在规定课时内完成教学任务,使得课堂上不可能有多余时间让学生思考,只能以教师为中心,填鸭式的将知识灌输给学生。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导致听课积极性不高。通信原理课程与高等数学概率论、信号与系统等前期课程密切相关,且对数学要求高。部分学生由于前序课程掌握不理想,导致在该课程学习中困难重重,失去信心和兴趣。

课堂上虽辅助使用PPT等多媒体手段,但只有简单图形,对于通信过程中信号的传输,受信道的影响,很难让学生有直观的理解。教授的效率也比较低。往往一个知识点,如随机过程中平稳过程、各态历经性等概念只能单一使用数学形式来描述。

(三)考核方式落后

现阶段绝大部分的高校该课程考核均采用闭卷考试来进行成绩评定。虽然在成绩中一般要求平时成绩和实验成绩占有一定比例,但还是以实际卷面成绩为主。试卷客观题比例过大,未能与实际应用相结合进行主观考核,导致学生对所学知识点必须死记硬背,无法贯通理解,并与实际应用相结合,也不利于学生创新思维发展。

三、《通信原理》理论教学中研讨式教学模式的开展

结合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中对创新意识、动手能力、合作精神的要求,在我校通信工程专业,《通信原理》理论教学开展研讨式教学分为以下四个环节。

(一)研讨课题选择

由于《通信原理》课程理论性强,数学要求高,以往理论教学中大部分时间用于数学过程推导,难以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而我校从事该课程教学师资有限,在科研水平上也受到限制,若单独以教师科研课题来用于教学实践,使得学生对科技发展的理解也受到限制,改革效果不明显。在研讨式教学过程中,对研讨的对象选择,从国内外各类学术期刊出发,由教师根据理论课程教学内容,选取合适的学术论文作为研讨的对象,让学生根据自身兴趣选择研讨课题。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理论学习情况来给出相应难度的课题。将课题分为较难、适中、简单三个层次,每个层次选取2~3篇不同方向的学术论文。学生理论知识掌握较好的选择较难的课题;知识掌握一般的,选择难度适中的课题;基础理论掌握不太好的,则选择较简单的课题进行研讨。这样进行层次和方向的划分,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整个课程学习过程中可以根据教学重点难点,选取适量的学术论文进行研讨。也可以兼顾课程教学任务完成进度决定研讨的次数。一般来说,整个课程学习过程为期一学期,期间进行2~3次研讨较为合适。研讨次数过少,达不到研讨促进理论学习的效果。研讨次数过多,加重学生学习负担,学生也难以完成相应研讨任务,或是勉强能理解部分学术论文的意思,不能深入进行研究,对其进行改进创新。

(二)引导学生对研讨课题进行探索

学生在选择了研讨的学术论文后,根据教师传授的学习和查找资料的方法,对课题进行独立探索。《通信原理》课程要求学生掌握通信系统的概念、系统的仿真和分析方法。这些知识在理论教学中很难以灌输的方式让学生理解掌握。而以学术论文作为研讨对象,其作者大部分是有一定理论研究基础的,在论文中往往涵盖了整个信号传输的过程,多次同类型文献的阅读,能帮助学生更快的建立系统的概念。而每次研讨内容会跟理论学习内容挂钩,学生独立探索具备一定的理论基础,能在现有层次上有一定水平提升。

学生独立探索过程中遇到问题,可以与老师讨论,或与选择了同类课题的同学进行小组讨论。研讨式过程学生根据所选课题难度和类型进行分组,定期在小组内开展讨论,一般以一周时间进行讨论。小组讨论时,组内成员轮流进行发言,对自己本周内的探索学习知识进行总结分享,并对研讨过程进行总结。

(三)研讨内容总结提高

小组讨论中总结的经验由教师负责筛选,选取其中表现优秀的学生,或是研讨内容能帮助学生对课程中理论知识理解的,分阶段在大班课程教学过程中,与其他学生分享其学习经验。由理论掌握好的学生精炼理论知识理解的内容,传授给全部学生,提高学习质量。由研讨过程中学习能力强的学生给其他学生传授其学习方法,并且在这些总结过程中,学生起主导作用,决定讲什么、怎么讲。教师则负责提供协助,遇到较模糊的知识点,教师协助学生讲解,或提供查询、学习知识的方法,以此来提高学生整体学习能力,也给部分学生提供了锻炼其表达能力的机会。

(四)课内研讨与课程考核相结合

理论课程中所有研讨内容由教师进行归总,以备后续研讨教学中作为参考。以往《通信原理》理论课考试存在客观题占比例大,造成学生死记硬背等问题。引入研讨式教学后,在理论考试中,增大主观题比例,且主观题的来源于课程学习中的研讨内容。将研讨内容中较新的科学技术作为主观题,考察学生对研讨内容的掌握情况,既与通信专业知识结合,又变相地出现学生可以自定考试题的情况,使得学生学习和研讨过程积极性大大提高,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理论课考试改革。

四、结论

研讨式教学模式在国外高校已开展多年,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在国内高校中,研讨式教学模式也被认为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有效途径。本文主要研究在《通信原理》理论课程中开展研讨式教学,从研讨课题选择、引导学生独立探索、团队协作总结,最终将研讨环节延伸至课程考核等几个环节进行了探讨。通过研讨式教学的开展,解决了《通信原理》理论课中出现的教学内容较为陈旧、理论与实践相分离、教学方法单一、教学手段落后、考核方式落后等问题。研讨式教学的开展,使得课堂由教师为主体,变为学生为主体,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并且每个人都有机会走上讲台,甚至决定考试的内容,这是在以往填鸭式教学、死记硬背的考试过程中不曾有的。通过研讨式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及团队协作能力。研讨式教学方法是对《通信原理》课程教学方法、考核方法的改革与尝试,也为应用型人才培养中理论课程的开展提供了新的思路。

参考文献:

[1]杨建华.德国高等院校研讨式教学模式及其启示[J].中国电力教育,2013,25(9).

[2]郭汉民.探索研讨式教学的若干思考[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