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治疗方案

治疗方案

时间:2022-09-12 15:46:50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治疗方案,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治疗方案

第1篇

关键词:创伤骨科;临床治疗;心理护理

【中图分类号】R68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3-0136-02

根据历史经验得出,医学水平的提高和社会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是相辅相成的,社会发展为医学水平的提高提供了物质保障,医学水平的提高也为社会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后盾。改革开放30年来,人民物质生活水平大为改善,科技水平不断提高,如汽车这类交通工具已经走入了寻常百姓家中。同时,也造成了车祸数量大幅提升的不良影响,这也对创伤骨科临床治疗提出了严峻的挑战。社会的发展不会停滞,医学也必将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完善,特别是创伤骨科临床治疗这一日益重要的医学领域,必须要跟上社会对其需求的增长速度。这就需要加大对创伤骨科的重视,提高医疗技术研发力度,不断改善创伤骨科临床治疗的方案。医学界对创伤骨科临床治疗方案的改善也进行了很多探索,由于篇幅的限制,本文仅对一下几种方案进行重点探讨,希望能给当前创伤骨科临床治疗水平的提高提供一些帮助。

1 加强对创伤骨科基本医疗手段的重视

随着社会的高度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创伤骨科正在肩负起越来越重的责任。如何提升创伤骨科的医疗水平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所关注,全球医疗界都在致力于创伤骨科的发展。就目前我国创伤骨科的现状而言,如何提升创伤骨科基本临床治疗手段的医疗效果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这就需要全国的创伤骨科的医师以及一些学者共同进行探究,正所谓众志成城,相信在举国上下广大医疗工作者以及研究者的共同努力下,创伤骨科的临床治疗水平一定会有突破性的发展。在现阶段已有一些进步,比如创伤骨科的基本临床治疗手段之一“引流”的改善,对较深的创面临床治疗有了较大突破,改善后的引流技术能较好防止创面生物组织的坏死,促进肌肉的生长。这就说明,创伤骨科基本临床治疗手段的改善不是梦幻空花,而是能在医学界的共同努力下实现的愿望。

2 通过各种途径提高创伤骨科的发展速度

由于社会发展程度的提高,人们的收入也在不断改善,物质生活也得到极大提升,人们对医疗水平的要求也在不断的提升。比如,严重的粉碎性骨折及骨头坏死等病例,在以往物质匮乏,医疗水平落后,医疗设备不足的年代,只能选择弃车保帅,以残疾的代价保住生命。但是在现代,人们就不满足于这种治疗效果,要求能够最大程度的保证肢体的完整,避免残疾的出现。目前,我国创伤骨科的整体医疗水平还不能完全满足这些日益追求完美的广大群众的愿望,还需要不断的提升。具体操作可以采取:a.加大对创伤骨科临床医疗技术研发力度,提供充足的人才和资金保障;b.加强创伤骨科临床治疗理论的实践探索,将理论研究与实际应用合理结合,相互印证,记录一些特殊病例,总结经验教训,完善创伤骨科的治疗体系;c.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国的医学界应该加强与国外医学界的学术交流,引进和学习国外先进创伤骨科医疗技术,同时不断提高国内创伤骨科的医疗水平。

3 完善对创伤骨科患者的心理护理

创伤骨科患者是一个比较特殊的群体,这些人往往在发生车祸、工伤等意外之前拥有一个健康的体魄,各方面能力都很正常。而意外发生之后,身体有残疾的可能,即使能够避免残疾也会留下一些后遗症,同时也会导致社会地位、生活状况等因素的改变。致使创伤骨科患者心理产生巨大落差,容易出现忧郁、恐惧等不良情绪,也有的患者会有厌世、轻生的念头。心理状况没有调节好的患者往往不肯积极配合治疗,身体恢复速度和恢复效果也很不理想。要更好的治疗创伤骨科患者的病情,就需要创伤骨科的医护人员能够做好对患者的心理护理工作。比如可以采取以下措施:a.适当进行一些合适的心理教育,加强患者自身的心理调节能力,帮助其自我治愈心理创伤,从而改善创伤骨科临床治疗效果;b.合理利用患者家属与朋友这一力量,通过这些人与患者进行交流,帮助患者改善心理状况,树立起坚定的信念;c.医护人员需要在患者治疗的各个阶段采取适当的策略,为其创造良好的医疗环境,同时增加与其沟通时间,疏导患者内心的不良情绪,帮助其了解生命的可贵,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4 总结

总而言之,随着社会的发展,创伤骨科正在肩负起重大的历史责任。交通意外、工伤等事故的发生不可避免的会产生创伤骨科的病患。同时,人们对创伤骨科的治疗水平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这些因素都在不断鞭策着创伤骨科治疗水平的发展。本文通过一定的思考,将当今医学界就改善创伤骨科临床治疗水平的方案进行分析,从三个方面重点探讨了创伤骨科临床治疗方案的改善措施,希望能够帮助创伤骨科临床治疗水平的提升,满足人们的对创伤骨科临床医疗水平的要求,提升广大创伤骨科患者的满意度。

参考文献

[1] 徐莘香.加强基础与临床研究进一步提高创伤骨科治疗水平[J].中华外科杂志,1998年05期

[2]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稿约[J].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05年08期

第2篇

近年来随着腹腔镜技术发展和术者操作水平提高,腹腔镜下胆囊阑尾联合切除术式开始广泛应用于临床。而在保证疗效的同时最大程度降低手术创伤和提高美观性已成为腹腔镜外科追求方向;相较于传统脐周三孔腹腔镜术式,单孔腹腔镜经脐手术因切口处于脐正中,故术后无腹部切口瘢痕,术后美容效果确切。本次研究以本院近年来收治需行胆囊阑尾联合切除患者共8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40例)和B组(40例),分别采用经脐周三孔和单孔腹腔镜术式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临床指标、手术整体满意度、手术前后抑郁焦虑视觉模拟评分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探讨两种腹腔镜术式行胆囊阑尾微创联合切除临床疗效差异。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研究对象选取本院普外科2013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需行胆囊阑尾联合切除患者共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和B组,每组各40例;A组患者中,男17例,女23例,年龄42~65岁,平均(48.15±5.66)岁,平均体重指数(bodymassindex,BMI)(24.14±3.67)kg/m2。依据胆囊疾病划分,胆囊结石35例,胆囊息肉5例,依据阑尾疾病划分,急性阑尾炎13例,慢性阑尾炎27例;B组患者中,男19例,女21例,年龄43~65岁,平均(48.22±5.69)岁,平均BMI指数(24.20±3.69)kg/m2,依据胆囊疾病划分,胆囊结石33例,胆囊息肉7例,依据阑尾疾病划分,急性阑尾炎14例,慢性阑尾炎26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

1.2纳入标准①术后病理活检确诊胆囊疾病(胆囊结石、胆囊息肉样病变或急慢性胆囊炎)和阑尾疾病(急性阑尾炎或慢性阑尾炎反复发作);②年龄18~65岁;③研究方案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④患者或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自愿加入研究。

1.3排除标准①腹部手术史;②泌尿系统疾病;③回盲部病变;④合并胆总管结石、肝内胆管结石及其他需同时行手术治疗疾病;⑤出血性疾病;⑥麻醉禁忌证;⑦中心型肥胖;⑧临床资料不全。

1.4治疗方法A组患者采用经脐周三孔腹腔镜术式治疗,即行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常规建立气腹(压力12~14mmHg),手术方式采用脐周三孔法,以脐部为中心并沿脐周皮肤画圆,自皱褶5点方向弧形切入皮肤1.0~1.5cm,继而将10mmTrocar置入,探查腹腔胆囊和阑尾病变情况;保证头高30~45°,于左侧脐12至1点方向侧向置入10mmTrocar作为主操作孔,自脐8至9点侧向置入5mmTrocar作为副操作孔;首先钳抓胆囊颈牵拉至外上方,明确周围毗邻脏器位置后游离胆囊动脉及胆囊管,夹闭胆囊动脉并切断胆囊管;再对胆囊床进行超声分离,排除活动性出血和胆汁渗漏后再行胆囊切除;寻找并确定阑尾位置后钳提头端并暴露阑尾系膜,游离阑尾至根部并予以结扎,同时于结扎处远端1.0~1.5cm夹闭;两者间离断阑尾并电凝残端;B组患者采用经脐单孔腹腔镜术式治疗,即于脐正中位置作纵行皮肤切口,长度约1.5~2.0cm,常规建立气腹(压力12~14mmHg),并置入单孔腹腔镜装置及专用光学镜,胆囊及阑尾切除方式同A组;切除完成后撤出腔镜装置,以可吸收缝线对腹膜及皮下组织进行严密缝合。

1.5观察指标①记录患者围手术期临床指标,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切口长度、术后排气时间、术后6h视觉模拟评分及住院时间;②手术整体满意度评价采用Brown等拟定评分标准,包括术后机体恢复和腹部外观两部分,每项各5分,分值越高提示满意度越高;③术后精神状态评价包括抑郁和焦虑,均采用视觉模拟评分;评分方法为由患者根据自觉抑郁程度在长10cm直线上做标记,记录长度(cm)即为所得分值[5];④记录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例数,计算发生率;术后并发症类型包括切口感染、胆漏及脐疝。

1.6统计学方法本次研究数据、录入及逻辑纠错选择Epidata3.05软件,数据分析选择SPSS13.0软件;其中计量资料采用检验,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百分比(%)表示;检验水准为α=0.05。

2结果

2.1两组患者围手术临床指标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术后6h视觉模拟评分及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B组患者手术切口长度明显短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见表1。

2.2两组患者手术整体满意度评分比较A组和B组在患者手术整体满意度评分分别为(7.35±1.33)和(8.86±1.49)分;B组患者手术整体满意度评分明显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

2.3两组患者手术前后抑郁焦虑视觉模拟评分比较B组患者术后抑郁焦虑视觉模拟评分均明显优于A组及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见表2。

2.4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

3讨论

胆囊阑尾联合切除属于腹腔镜联合手术常见类型之一,即在同一次腹腔镜手术中对胆囊和阑尾进行切除;相较于传统开腹术式,腹腔镜手术器械长度和操作灵活度更具有优势,改变以往无法同时于同一切口处理两种距离较远病灶的缺点。传统三孔法腹腔镜胆囊阑尾微创联合切除术以其手术创伤小,无需二次手术及安全性高等优点已被广泛应用;而单孔腹腔镜术式胆囊阑尾联合切除则是一种经脐部单一切口置入腔镜器械微创联合切除术式,相较于脐周三孔术式其将原有多个体表穿刺操作孔道合而为一,单一切口脐内隐蔽性较好,腹部美观效果更佳;而单一切口还有助于降低术中镇痛物用量,缓解术后疼痛及加快术后康复进程,同时相关感染发生几率亦相应减少。

本次研究结果中,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术后6h视觉模拟评分及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B组患者手术切口长度明显短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提示单孔腹腔镜术式行胆囊阑尾微创联合切除可有效减少腹部切口长度,提高腹部外观美容性;而手术时间方面两种术式并未差别,与之前研究不一致;笔者认为这可能与患者腹腔病变情况及术者操作水平密切相关。B组患者手术整体满意度评分明显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进一步说明单孔腹腔镜术式用于胆囊阑尾微创联合切除在促进术后机体康复,提高患者对于术后腹部外观满意程度方面优势明显。B组患者术后抑郁焦虑视觉模拟评分均明显优于A组和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证实胆囊阑尾微创联合切除中行单孔腹腔镜操作有助于缓解患者术后负面情绪,提高生活质量。笔者认为这一作用与手术彻底消除病变和术后外部美观性更佳有关;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证实单孔腹腔镜术式行胆囊阑尾微创联合切除相较于脐周三孔术式并未增加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安全性符合临床需要。单孔腹腔镜术式行胆囊阑尾微创联合切除主要问题是术中中转三孔甚至开腹;术者行胆囊切除时因光镜易受操作器械影响,胆囊三角肉眼观察效果较差,如合并胆囊炎症则难以顺利钳夹提暴露胆囊三角;故单孔腹腔镜行胆囊切除时如无法有效暴露胆囊三角则需早期中转。

第3篇

[关键词] 慢性宫颈炎;药物治疗;微波治疗

中图分类号:R71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5200(2017)01-115-03

DOI:10.11876/mimt201701046

目前临床治疗慢性宫颈炎的方案多种多样,以药物、微波[1]、LEEP刀[2]为代表的局部治疗方案均得到了广泛应用,但不同治疗方案均存在其优势及缺陷。本研究就慢性宫颈炎不同治疗方案的疗效及安全性进行了比较,旨在为临床工作中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参考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标准:1)经白带常规实验室检查及宫颈液基细胞学检查,参照《妇产科学》中相关标准确诊慢性宫颈炎[3];2)年龄≥18岁且有性生活史;3)随访时间≥6个月。排除标准:1)妊娠期或哺乳期患者;2)已出现宫颈癌前病变或宫颈癌;3)合并滴虫、支原体、衣原体或淋球菌感染;4)合并凝血功能障碍或免疫系统病变。按照上述标准2014年5月至2015年5月260例患者入选,药物治疗组(n=89),微波治疗组(n=95),宫颈电环切除(LEEP)手术组(n=76)。三组患者年龄、宫颈糜烂程度、病变类型、并发症等一般临床资料比^见表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临床研究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案

药物治疗组患者接受爱宝疗浓缩液(德国百克顿药厂)治疗,于月经干净后3~7 d内实施治疗,使用窥镜充分暴露并消毒宫颈,擦除宫颈表面及阴道分泌物,以棉球蘸取爱宝疗浓缩液并贴敷于宫颈病变部位,持续5 min,每隔2~3 d治疗1次,根据患者宫颈糜烂程度设置治疗次数:轻度、中度:7~10次,重度:10~15次。微波治疗组使用TJSM-92M微波治疗仪(天津市赛盟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功率65~70 w,自糜烂面中心至糜烂部位外沿2 mm辐射凝固一周,治疗深度0.2~0.4 mm,各部位停留时间2~3 s,待探头下组织呈黄白色凝固变性即可。手术治疗组操作方案参照文献[5]。

1.3 观察指标

对三组患者治疗情况、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比较,其中治疗情况包括创面愈合时间、术后阴道排液时间;治疗效果于治疗后6个月进行评价,评价标准[6]:痊愈:宫颈糜烂面消失,创面完成上皮化且形态正常、表面光滑;显效:临床症状明显改善,宫颈糜烂面较治疗前缩小50%以上,并发症减轻或消失;无效:临床症状无明显变化,宫颈糜烂面较治疗前缩小不足50%或进一步增大。总有效率=(痊愈例数+显效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分析

对本临床研究的所有数据采用SPSS18.0进行分析,病变类型、并发症等计数资料以(n/%)表示,并采用χ2检验,年龄、创面愈合时间等计量资料以(x±s)表示,t检验,以P

2 结果

微波治疗组创面愈合时间、阴道排液时间均低于药物治疗组,但均高于手术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不同方案治疗轻度慢性宫颈炎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治疗、微波治疗中度慢性宫颈炎的总有效率高于药物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慢性宫颈炎的发病率约为35%,占宫颈疾病的比例高达95%,常见于分娩、流产、宫颈术后或性传播疾病急性感染后,具有不易治愈、病程迁延的特点[7-8]。药物治疗采用的爱宝疗浓缩液主要成分为聚甲酚磺醛,是一种强酸性液体,可在不影响正常鳞状上皮的前提下,作用于坏死宫颈病变组织,促进组织凝结、排除,同时,该药物还具有对抗细菌、滴虫、霉菌功能,对控制阴道炎症亦具有积极意义[9]。Liang等[10]发现,爱宝疗浓缩液还具有收敛、止血作用,对患者糜烂创面的早期愈合有着促进作用。但该方案的弊端亦同样明显,包括需反复治疗、起效慢等[11],因此本研究药物治疗组患者创面愈合时间、阴道排液时间均低于另外两组。

作为一种物理疗法,微波治疗主要借助微波电极接触病变组织,于短时间内产生局限性高热,造成病变组织单层柱状上皮破坏、脱落,在阻断细胞膜连续性的同时不会对周围脏器组织造成损伤[12]。该方案的局限性在于治疗深度不足,对重度增生组织的切除效果不够理想[13]。本研究结果示,微波治疗组患者创面愈合时间、阴道排液时间低于药物治疗组,但高于手术治疗组,即考虑与微波治疗对深部增生明显糜烂组织的清除力度不足有关。

20世纪80年代初,有学者将LEEP刀用于慢性宫颈炎的临床治疗,取得了满意的疗效[14]。LEEP可通过电极尖端产生的高频电波,于接触组织时瞬间释放大量热能,达到完整切割病变组织的目的,较微波治疗而言,LEEP切除更为彻底、热损伤更小,能够完成深部组织的切除,但该方案创伤较大,患者术后恢复速度往往较慢[15-16]。在本次研究中,可以发现,虽然LEEP治疗术后恢复较慢,但能够更早地促进患者创面愈合、终止阴道排液,说明随着LEEP治疗手段的不断成熟,其安全性得到了明显改善。

在不同治疗方案对不同程度慢性宫颈炎患者疗效影响的对比中,可以发现,药物、微波、手术三种方案治疗轻度慢性宫颈炎均可取得满意的疗效,对于中度慢性宫颈炎患者而言,药物治疗效果不及微波、手术治疗,而手术治疗可确保重度慢性宫颈炎患者预后质量。因此,在今后的临床实践中,应根据患者慢性宫颈炎病变程度,选择最为合理的治疗方案,对于轻、中度慢性宫颈炎患者而言,实施微波治疗能够保证早期恢复与治疗效果的平衡,若患者为重度慢性宫颈炎,应及时实施LEEP治疗,避免病情迁延与进展。

参 考 文 献

[1] Singh N, Arora A. An extreme case of chronic cervicitis mimicking cervical cancer and causing third-degree prolapse[J]. J Gynecol Surg, 2014, 30(6): 380-382.

[2] 霍艳芬,董国英.LEEP刀联合高效单体银妇用抗菌凝胶治疗中重度慢性宫颈炎的临床分析[J].中国性科学,2014,(4):35-37.

[3] 顾美皎. 临床妇产科学[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1.

[4] Tang X, Gao Z, Li Y, et al. Efficacy and safety of focused ultrasound versus microwave therapy for cervical ectopy: a meta\analysis[J]. J Evid Based Med, 2015, 8(2): 61-74.

[5] Zhongxing S, Guilan L, Jia C, et al. Therapeutic effect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 patients with symptomatic cervical ectopy[J]. Complement Ther Med, 2015, 23(6): 816-820.

[6] 刘玉娟. 聚焦超声治疗慢性宫颈炎的应用基础研究[D]. 重c:重庆医科大学, 2006.

[7] Gorgos L M, Sycuro L K, Srinivasan S, et al. Relationship of specific bacteria in the cervical and vaginal microbiotas with cervicitis[J]. Sex Transm Dis, 2015, 42(9): 475-481.

[8] 王涛, 张晨, 安瑞芳. 慢性宫颈炎的治疗进展[C]// 中国性学会性医学专业委员会第七次全国性医学学术会议. 2011.

[9] Stoll P, Jaeger J. Gyn?kologische Untersuchung in der Praxis unter besonderer Berücksichtigung der Krebsvorsorgeuntersuchung[M]. Springer-Verlag, 2013.

[10] Liang H, Fu M, LIU F M, et al. Transvaginal three-dimensional color power Doppler ultrasound and cervical MVD measurement in the detection of 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J]. Eur Rev Med Pharmacol Sci, 2014, 18(14): 1979-1984.

[11] Dalgic H, Kuscu N K. Laser therapy in chronic cervicitis[J]. Arch Gynecol Obstet., 2001, 265(2):64-66.

[12] Salvi A, Gupta S, Agarwal P, et al. Therapeutic Effectiveness of Large Loop Excision of Transformation Zone (LLETZ) in Management of Cervical Lesions[J]. Int J Biomed Adv Res, 2016, 7(1): 5-11.

[13] 林珍云. 高频聚焦超声治疗对慢性宫颈炎患者宫颈局部微环境的影响[D]. 杭州:浙江大学, 2007.

[14] Guo X, Hao Y, Kamilijiang M, et al. Potential predictive plasma biomarkers for cervical cancer by 2D-DIGE proteomics and Ingenuity Pathway Analysis[J]. Tumor Biol, 2015, 36(3): 1711-1720.

[15] Martin C E, Tergas A I, Wysong M, et al. Evaluation of a single\visit approach to cervical cancer screening and treatment in Guyana: Feasibility, effectiveness and lessons learned[J]. J Boster Gynaecol Res, 2014, 40(6): 1707-1716.

第4篇

[关键词]眼周;年轻化

[中图分类号]R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455(2013)01-0015-02

Peri-eye rejuvenation treatment options

HOU Tuan-jie1,LIU Yi-lun2,LI Ping-song1,SHI Ze-hong1,MA le1,CHEN Xiao1

(1.The Clinical Medical College of Yangzhou University, Yangzhou225001, Jiangsu,China)

2.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Chengdu Medical College,Chengdu,Sichuan,610500)

Abstract: Objective Improving the efficacy of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the patient's specific circumstances and requirements, to take the appropriate surgical correction of eye aging signs. Methods According to eye skin aging of the patients to choose Botox injections, eye bags plastic surgery, double eyelid surgery, Brow Lift surgery such as a personalized surgical plan. Results 85 patients in this group, choose a different individualized treatment programs, the results were satisfactory. Conclusion For the eye to develop individualized treatment programs, targeted, effective, reliable, patient satisfaction, and worthy of clinical application.

Key words:pei-eye;rejuvenation

人体外貌的衰老首先表现为面部皮肤的老化,而面部的衰老表现又以眼周皮肤的松弛下垂为突出表现。随着社会节奏的加快和精神压力的增加,面部老化呈现年轻化趋势,由于女性的皮肤真皮较男性薄,因此女性皮肤更容易出现衰老变性[1]。眼周老化表现主要为重力性皱纹加重如:眼周皮肤松弛下垂、外眦部皮肤下垂,另外表现为动力性皱纹加重如鱼尾纹加重。自2007年以来,我们针对眼周不同的衰老表现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案,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共85例患者,男性15例,女性70例,年龄31~65岁,平均年龄42岁。25例单纯表现为下睑皮肤松弛下垂(主要表现为眼袋);36例单纯上睑皮肤松弛下垂;24例同时具有上睑皮肤松弛下垂和下眼袋。其中8例因上睑皮肤松弛下垂导致视野受影响,并伴不同程度鱼尾纹加深。

2 治疗方案的选择和手术方法

2.1 治疗方案的选择:单纯上睑皮肤松弛下垂:若患者原有重睑者,因上睑皮肤松弛下垂造成重睑消失,呈“三角眼”表现,同时如果皮肤下垂量未超出上睑缘2mm者行眉下切口上提术;如果皮肤下垂量超出上睑缘2mm者行重睑术。若眉毛有明显下垂者,采取眉上切口提眉术。单纯下睑皮肤松弛下垂以眼袋为表现者行外切口眼袋整形术。上睑皮肤松弛下垂同时伴有下眼袋:上睑部手术方案选择按单纯上睑皮肤松弛下垂矫正方法,下睑眼袋同时行外切口眼袋整形术。若同时伴有鱼尾纹者,可于术后5~7天注射A型肉毒毒素除皱。

2.2 眉下切口矫正上睑皮肤松弛下垂的手术方法:术前患者站立位,手术者用手上提上睑皮肤到达合适位置,测量出需切除的皮肤量。患者仰卧位,用美蓝沿眉毛下缘画上切口线,外侧到达眉尾,内侧到达眉头外侧1cm处,在超出术前测量切除皮肤量2mm处画一下切口线,两线围成纺锤形皮肤切除区。局部用1%利多卡因(1:20万肾上腺素)浸润麻醉,切口皮肤,沿眼轮匝肌表面切除皮肤,创面彻底电凝止血,在眉毛中外1/3处用5-0尼龙线将切口下缘皮下固定在上切口下方的骨膜上,皮下间断5-0尼龙线缝合,皮肤用6-0尼龙线连续缝合,术后适当加压包扎,第二天切口暴露,5天后拆线。

2.3 眉上切口提眉术:术前设计同眉下切口,麻醉满意后,额肌表面切除皮肤,用5-0尼龙线将眉毛在合适的高度固定于骨膜上2~3针,然后5-0尼龙线间断缝合皮下组织,6-0尼龙线间断缝合皮肤,术后同眉下切口术。

2.4 眼袋整形术和重睑术手术方法按王炜主编的《整形外科学》的手术原则手术。

2.5 A型肉毒毒素(兰州生物制品研究所生产)注射除皱:注射点的设计:外侧眼角外1cm处为第1点,再平行向外侧2cm为第2点,第1点上方1cm处为第3点,下方1cm处为第4点。在每一点皮下肌肉层注射A型肉毒毒素2.5U,应避免注射血管内。

3 结果

3.1本组所有眉上及眉下切口矫正上睑皮肤松弛者,有3例患者出现上睑轻度肿胀,上睑松弛皮肤得到完全矫正,同时眼角外侧松弛的皮肤也得到明显的矫正,术后切口瘢痕不显。所有行重睑术的患者,术后有不同程度的肿胀,但一般在一个月左右基本恢复正常。眼袋整形术患者术后10天左右基本正常。术后随访1~3个月,上睑皮肤松弛和鱼尾纹明显改善,眼周老化征象改善明显,患者较为满意。

3.2典型病例:患者女性,55岁,以双上睑皮肤松弛下垂形成“三角眼”、鱼尾纹和眼袋就诊。患者主要是想恢复原有的重睑形状,减轻鱼尾纹,去除眼袋。根据患者的要求,我们设计眉下切口矫正上睑皮肤松弛下垂和鱼尾纹,下睑设计睑缘下外切口眼袋整形术,术后患者非常满意(如图1~3),切口瘢痕不显。

4 讨论

眼周老化是面部老化的主要先驱表现,矫正眼周老化是达到面部年轻化的有效手段[2-5]。眼周老化主要分为上睑皮肤松弛、下睑皮肤松弛和鱼尾纹的改变,有时单靠某一种方法 不能很好地改善眼周老化的征象,为此,我们根据患者的年龄、职业、皮肤老化程度和患者本人的要求综合考虑,选择相适合的手术方法和治疗方法。通过长期的临床实践证实,合适的治疗方案可以达到很好的临床效果,得到患者的认可。

眉上切口上提矫正上睑皮肤松弛术,此类手术方法报道较多[6-7],虽然可以解决部分松弛的上睑皮肤,但它的适应范围较窄,仅适用于轻度上睑皮肤松弛伴有眉下垂者。手术过程中不能将眉毛强行上提,否则会造成面部表情不自然,甚至出现面部表情扭曲。

眉下切口上提矫正上睑皮肤松弛术,此方法适用范围较广,文献报道也较多[8-10]。该法适合患者原有重睑同时伴有上睑皮肤松弛下垂和鱼尾纹,手术过程中应注意以下要点:①选择患者应避免眉眼间距较窄,且无明显眉下垂者;②术前画线的宽度应超出所测皮肤下垂量2mm,这样可以彻底矫正松弛下垂的皮肤;③紧靠眉毛缘切开皮肤时,刀口方向应和眉毛的斜行方向一致,尽量减少对眉毛毛囊的破坏;④必须在眉毛的中外1/3处将切口下缘的上睑皮肤皮下组织缝合固定到眉下的骨膜上,防止眉毛被牵拉下移,如果鱼尾纹较重者,可以在眉尾处再同法固定一针。本术式具有如下优点:①可同时矫正上睑皮肤松弛、鱼尾纹,在切除眉下多余皮肤时也切除了部分不整齐眉,改善了眉型;②术后局部肿胀不显,极少数人出现上睑稍肿胀,术后恢复快,患者易接受;③术后瘢痕隐蔽不显;④手术操作简单,创伤小。重睑术、眼袋整形术和A型肉毒毒素注射术按常规原则操作,本文不再详述。

总上所述,针对眼周老化的手术方案的选择,应遵循手术创伤小,恢复快原则,同时兼顾患者的年龄、职业、皮肤松弛程度及患者所期望达到的效果等进行综合考虑,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通过我们多年的临床经验分析,笔者认为眉下切口上提矫正上睑皮肤松弛联合眼袋整形术,必要时行外眦部注射A型肉毒毒素,是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案。

[参考文献]

[1]王炜.整形外科学[M].杭州: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906-912.

[2]王炜,王卫峻,祁佐良,等.眶区年轻化策略-王韧带松解及提紧的睑袋整形术[J].中国实用整形外科杂志,2005,16(4):205-208.

[3]孙婧,张元龙.中面部老化综合性年轻化治疗体会[J].中国美容医学,2012,20(10):1513-1515.

[4]王志军,王娜,张晨,等.如何理解面部老化与除皱术[J].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2007,5(5):321-323.

[5]张本寿,查嘉华,赵读译,等.眼袋切口在面中部年轻化微创术的应用[J].中国美容医学,2012,21(3):395-396.

[6]张冀满,李清红.眉上缘切口眼睑匝肌U形悬吊并连续埋线矫治上睑松弛[J].中国美容医学,2009,18(9):1264-1265.

[7]陆文鹏,王忠媛,李孟倩.面部除皱术效果探讨[J].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2008,19(5):370-372.

[8]吴焱秋,柴家科,沈小鹏,等.眉下切口矫正上睑松弛及鱼尾纹[J].中国美容医学,2009,18(7):938-939.

第5篇

【关键词】 宫颈炎;临床表现;治疗方案

宫颈主要由结缔组织构成,亦含有平滑肌纤维、血管和弹力纤维。宫颈管黏膜上皮细胞呈单层高柱状,黏膜层有很多腺体能分泌碱性黏液,形成宫颈管内的黏液栓,将宫颈管与外界隔开,宫颈阴道部为复层鳞状上皮遮盖,表面光滑,在宫颈外口柱状上皮与鳞状上皮交界处是宫颈恶性肿瘤的好发部位,因此,宫颈炎是妇科最常见的疾病,在已婚妇女中,约半数以上患宫颈炎,生育年龄的妇女中40%-55%患宫颈炎。

1 宫颈炎的临床表现

1.1 慢性宫颈炎的主要症状是白带增多。白带呈乳白色粘液状,有时为黄色或脓样,伴有息肉形成时,可产生血性白带或后出血。当炎症扩散到盆腔时可有腰骶部疼痛、下腹坠胀和痛经。这些症状在月经前后、排便和后加重。有时还伴有尿频、排尿困难以及月经不调、不孕等。

1.2 由于分泌物过多刺激外阴引起外阴瘙痒、潮红、肿胀等以及急性阴道炎症;急性炎症波及宫旁组织子宫体、输卵管时,出现相应的症状或体征,如腰骶下腹疼痛、盆腔下坠感;另外膀胱刺激症状:尿频、尿急、尿痛等;轻度体温升高;在进行妇科检查时见阴道多量分泌物,宫颈充血水肿、压痛。

2 宫颈炎的临床治疗方案

2.1 药物治疗 对于一般轻度、中度的宫颈患者来说的最佳选择,药物治疗对身体副作用小,而且也不会留下任何后遗症,而且治疗效果相当好,复发率也较低,所以对于一般刚患有宫颈炎出现的患者来说,可以采取药物治疗的方法。

2.1.1 灭滴灵片,1片放阴道内,每日1次。7-10日为一疗程。对滴虫性阴道炎有效,对一般细菌感染亦有效。

2.1.2 妇炎灵栓剂,1粒放阴道内,每日1次。1-2周后,即可痊愈。

2.1.3 炎症明显,分泌物多,可用1:5000呋喃西林液阴道灌洗后,局部喷药,如喷呋喃西林粉等。但灌洗时应注意无菌操作,以免交叉感染。

2.1.4 有全身症状者,如下腹疼痛、腰痛、尿频等,可采用抗生素治疗。

2.1.5 注意外阴卫生,防止交叉感染,期禁止性生活,注意适当休息。

2.2 物理治疗 物理治疗一般针对于对中、重度宫颈炎患者,在中、重度患者在药物治疗无效的情况下,可以选择物理治疗,也就是说以各种物理学方法将宫颈糜烂面上皮破坏,使之坏死脱落以后由新生的鳞状上皮所覆盖。一般需要3-4周,病变深者需6-8周,宫颈转为光滑。常见电熨、冷冻、激光、红外线、微波等。各种物理治疗大同小异,有各种生殖道禁忌。术后定期复查观察创面愈合的情况。

2.3 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主要针对重度宫颈炎患者,在药物治疗和物理治疗均无效的情况下,可采用手术治疗,当宫颈糜烂面广而深,特别是累及颈管较深,伴有基底部宽广的息肉时,可考虑做锥形切除或宫颈环形电切除。

3 宫颈炎的预防措施

宫颈炎给女性朋友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不便,预防宫颈炎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3.1 不过早开始性生活是有效预防宫颈炎的关键。

3.2 搞好计划生育,避免计划外妊娠,避免过早、过多、过频的生育,少做或不做人工流产。

3.3 避免不洁性生活可以预防宫颈炎的产生。

3.4 积极彻底治疗急性宫颈炎、急性阴道炎、急性子宫内膜炎等。定期进行妇科检查(一年一次),以便及早发现宫颈炎症,进行治疗;避免分娩或用器械损伤宫颈;产后宫颈裂伤应及时缝合。

3.5 注意个人卫生,注意清洁,保持外阴清洁、干燥,经常换内裤,穿纯棉内裤;同时要定期做妇科检查。

3.6 拓宽卫生知识面,了解个人生理卫生常识,做好自我保健工作。

4 结束语

由此可以看出,宫颈炎是女性妇科病之中最常见的炎症之一,如果不及时治疗,会给女性带来严重的后果,因此,女性如果发现白带增多、阴道道不规则出血、月经紊乱、下腹痛、不孕等,就应该引起高度的重视,及时到医院检查治疗,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预防、远离妇科炎症的产生,提高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曹泽毅.中华妇产科学(下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1415.

[2] 周晓荣,王祚邦,梁奇,钟焕珍,黄杏芬.中西医结合治疗非淋菌性宫颈炎102例疗效观察[J].中华实用中西医杂志,2005,18(3):369-370.

[3] 卞美璐,陈庆云.子宫颈疾病诊疗常规与禁忌[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杜,2008.6.

第6篇

收集病史、查体及影像学的资料,结合生物力学的研究结果和医生自身的临床经验,作出初步的分型及治疗方案,再根据治疗结果加以验证,可对大部分的腰痛患者的病因作出较为明确的分析与判断,大部分患者的病情也会得到缓解。以下,结合笔者的经验介绍一些常见的慢性腰痛的治疗方案。

[慢性非特异性腰痛]

神经肌肉型A型:多裂肌功能下降型

病因 腰椎的局部稳定肌(多裂肌)的功能下降。病史数月者,主要是神经系统对多裂肌的控制紊乱;如病史>6个月,既包括神经功能的紊乱,也包括稳定肌群的萎缩。

临床表现 腰痛在劳累后加重,休息可减轻。腰痛部位多位于单侧,或一侧较重、对侧较轻,多数相当于L4/5一侧旁开3cm处。

治疗 伸展方向的运动训练,如单腿支撑搭桥训练。悬吊运动训练效果很好,使用徒手操和康复球球操训练有一定作用。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腰痛学校),指导其每天小步快走0.5h,时速6km/h。

慢性腰痛B型:运动肌群紧张型

病因 腰椎的局部稳定肌功能下降,运动肌群代偿性紧张。此类患者面对双重问题,多裂肌的功能下降使腰椎的稳定性下降,与此同时,持续紧张的竖脊肌又对腰椎造成了持续不断的过度压力。

临床表现 患者慢性疼痛,休息缓解不明显,但也有部分人群卧床能减轻。多数患者主诉疼痛的区域位于竖脊肌的走行区域,部分患者主诉疼痛为游走性的(因在不同时间,竖脊肌的过度紧张与劳损可交替发生在不同的肌束)。触诊发现竖脊肌张力明显增高,可伴随有N绳肌、髂腰肌的过度紧张及肌肉的短缩。

治疗 首先采用屈曲方向训练,如以俯卧位训练为主的悬吊运动训练,指导患者进行腹肌训练,通过腹肌的紧张抑制伸肌群的紧张(交互抑制原理,屈肌群紧张时,伸肌群自动放松),动作为屈髋屈膝姿势下完成的仰卧起坐。同时进行各种牵伸训练,如被动牵伸髂腰肌、N绳肌、竖脊肌等。可配合进行伸展方向的运动训练,如单腿支撑搭桥训练。可口服肌肉松弛剂如妙纳(盐酸乙哌立松片)。多进行温热治疗。

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腰痛学校),指导其每天小步快走0.5h,时速6km/h。

腰椎关节突型A型:关节炎型

病因 腰椎关节突关节退变,出现慢性关节软骨磨损、软骨下骨炎症。关节对合不良,腰椎活动时关节僵硬。

临床表现 多见于>40岁的中老年人,采取仰卧姿势睡觉的患者经常出现晨起腰痛加重,活动后减轻,这是因为仰卧位腰大肌紧张导致卧位时腰椎处于前凸位置,关节突关节受到持续的压力。伸展、扭转姿势腰痛加重,坐姿、蹲姿多可减轻。腰部旁开2cm左右的疼痛多见。X线检查见腰椎关节突关节增生及炎性表现。

治疗 生活指导(腰痛学校)与物理因子治疗,如脉冲短波。口服及外用非甾体消炎药如双氯芬酸钠。指导患者采取侧卧轻度屈髋位置睡觉,腰痛时可采取坐姿、蹲姿。每天进行仰卧位团身抱团训练3次,每次5min,这个姿势可减少关节突关节的压力。在屈膝位进行腹肌训练。由有经验的手法治疗师进行关节整复治疗。可尝试进行低负荷的伸展方向训练,如训练时疼痛加重,需要减轻训练强度或停止伸展方向训练。

腰椎关节突型B型:姿势型

病因 平足、胫骨内扭转(内八字)导致腰前凸加大、腰椎关节突关节承受压力增加,导致腰椎关节突关节早期退变。

临床表现 多见于30~40岁的中青年人,患者经常主诉久站后腰痛。伸展、扭转姿势腰痛加重,坐姿、蹲姿多可减轻。腰部旁开2cm左右的疼痛多见。查体可发现明显的足弓塌陷或胫骨内扭转。

治疗 配生物力学矫形鞋垫,改善下肢力线。此类患者多有髋部周围肌群的短缩,常见的如腰大肌短缩、髋部外旋肌群的短缩,根据情况指导患者进行自我牵伸。其余治疗同关节炎型。

梨状肌紧张综合征型

病因 传统理论认为梨状肌紧张综合征与外伤等导致梨状肌挛缩有关,笔者认为发病原因可能如下:腰椎的稳定肌群功能下降,导致行走中腰椎稳定性降低,蹬地获得的反作用力经过腰部传递时受到阻碍,迫使髋部进行额外的外旋及伸展加以代偿(用以获得对躯干向前的额外的推动力)。梨状肌代偿性紧张并逐渐出现痉挛,当患者坐骨神经解剖变异由梨状肌中间穿行时被持续痉挛的梨状肌卡压可导致坐骨神经痛。单纯的按摩、理疗可缓解紧张的梨状肌,但不能根治。

临床表现 大部分患者腰痛或曾腰痛,少数患者从未感到腰痛。一侧的臀部(梨状肌体表投影区)疼痛、不适或凉麻感。同侧的大腿疼痛或凉麻不适感,少数患者放射至小腿。后伸内旋髋关节可缓解下肢疼痛(此姿势牵伸梨状肌,使紧张的肌肉松弛,从而减少对坐骨神经的刺激)。直腿抬高试验阴性。

CT或磁共振检查没有发现明显的腰椎间盘突出,或虽然有明显的腰椎间盘突出,但并不能解释患者的症状,典型的情况有2种:突出较严重但为中央型突出,未压迫患侧的神经根;椎间盘突出,但突出偏向于疼痛下肢侧的对侧,不能解释下肢放射性疼痛的来源。

治疗 伸展方向训练:悬吊运动训练效果很好,使用徒手操和康复球球操训练有一定作用,如单腿支撑搭桥训练,同时进行侧卧位的臀中肌功能训练,见图1。

腰椎稳定性增强后,梨状肌可逐渐放松。在站立位、坐位、侧卧位置下,均可进行梨状肌的自我牵伸,方法是患侧髋关节内旋至极限位置,保持2~3min。可在髋部进行按摩、温热治疗。

[特异性腰痛(影像学检查明显异常)]

腰椎间盘突出症

病因 腰椎间盘后侧纤维环撕裂,髓核突出、压迫神经根。

临床表现 单侧下肢放射性疼痛,查体患侧的直腿抬高试验阳性。可伴有腰痛。

治疗 所有患者都应接受脊柱外科医生的评估,确定有无手术指征。

急性期以休息、口服或注射神经药物为主。脉冲短波、激光可临时减轻疼痛。

缓解期,对患者进行生活指导。康复训练个体差异性较大,如椎间盘突出较大,效果不好。

腰椎滑脱

病因 包括真性滑脱(主要是腰椎峡部单侧或双侧断裂)和假性滑脱(腰椎间盘退变导致,多见于老年女性,很少加重)。

临床表现 腰痛,劳累后加重,休息可缓解。体检可见腰部向前凹陷。X线检查可见腰椎滑脱表现,多见于L4/5或L5/S1。

治疗 屈曲方向训练,目的是减少腰前凸以减轻峡部受到的压力。常用训练动作有3个:屈髋屈膝姿势下进行仰卧起坐训练,双手抱胸,抬起背部10cm即可,颈部前探以避免颈部过度用力损伤颈椎;仰卧位团身抱团,维持3~5min;跪在床上,头自然下垂,双肘、双膝支撑,双小腿勾起贴近大腿,腰背部拱起呈拱桥样,坚持10s,正常呼吸不憋气,重复5~10次。可尝试进行低负荷的伸展方向训练,如训练时疼痛加重,需要减轻训练强度或停止伸展方向训练。所有患者都应接受脊柱外科医生的评估,确定有无手术指征。

腰椎管狭窄

病因 劳损导致软组织代偿性增厚如黄韧带增厚(同时弹性减少)、关节囊增厚(部分可出现钙化),及软组织损伤如椎间盘突出,以上多因素导致腰椎管容积减少。

临床表现 间歇跛行,可伴有腰部疼痛,多数患者劳累后腰痛加重。

治疗 同腰椎滑脱的治疗,目的是减少腰前凸以增加椎管容积。

小结

慢性腰痛治疗需要大量病例的积累,存在一定的学习周期。笔者认为,在慢性腰痛治疗的过程中,最核心的技术是诊断的能力。要根据每位患者不同的病情,对患者的内在病理机制作出详细的理解和判断,分析患者此次腰痛的具体原因,能够用这个原因解释患者的一系列症状。

第7篇

运动训练

有氧训练 常用方式为步行、踏车、游泳、慢节奏的交谊舞等。强度为50%~70%最大心率或40%~60%最大吸氧量,自感劳累记分为11~13。停止活动后心率应在3~5 min内恢复正常。步行速度一般不超过110次/min,一般为50~80 m/min,每次锻炼30~40 min,其间可穿插休息或医疗体操、太极拳等中国民族形式的拳操。50岁以上者活动时的心率一般不超过120次/min。活动强度越大,越要注重准备活动和结束活动。训练效应的产生需要至少1周的时间,达到较显著降压效应需要4~6周,一阶段时间训练后,收缩压一般可降低10 mm Hg,舒张压一般降低8 mmHg左右。

循环抗阻运动 近年来的研究提示,在一定范围内,中小强度的抗阻运动可产生良好的降压作用,而并不引起血压的过分升高。一般采用循环抗阻训练,即采用相当于40%最大一次收缩力作为运动强度,作大肌群(如肱二头肌、腰背肌、胸大肌、股四头肌等)的抗阻收缩,每节在10~30 s内重复8~15次收缩,各节运动间休息15~30 s,10~15节为一循环,每次训练1~2个循环,每周3~5次,8~1 2周为1疗程。逐步适应后按每周5%的增量逐渐增加运动量。

太极拳 太极拳有利于高血压患者放松和降压。一般可选择简化太极拳,或者选择个别动作(如云手、野马分鬃等)练习。不宜过分强调高难度和高强度。

注意事项 ①锻炼要持之以恒,如果停止锻炼,训练效果可以在2周内完全消失。②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时活动强度应偏小。③不要轻易撤除药物治疗。运动往往是原发性高血压治疗的辅助方法,特别是Ⅱ期以上的病人。④不排斥药物治疗,但在运动时应该考虑药物对血管反应的影响。

气功及放松训练

气 功 气功包括动功和静功两大类,主要通过调心(意念集中)、调身(姿势或动作)、调息(呼吸)来改善全身功能。动功和静功应用于高血压病的治疗均已见报道。较多采用的放松功法,包括松静功、站桩等。练功时强调排除杂念、松静自然、呼吸匀称、意守丹田(脐下)或涌泉(脚心)。每次30 min左右,每天1~4次。注意衣着要舒适,练功前解除大小便。

拳 操 常用的有降压舒心操、太极拳和其他民族形式的拳操。要求锻炼时动作柔和、舒展、有节律、注意力集中、肌肉放松、思绪宁静。动作与呼吸相结合。头低位时不宜低于心脏水平位置。

生物反馈 生物反馈包括心率反馈、皮肤电位反馈、血压反馈等。生物反馈即将患者的心率、血压以及植物神经功能状态通过声、光、颜色或数字的方式反馈给患者,促使病人能理解和控制自己的血压反应,生物反馈和气功一样可以有效地降低血压。

纠正危险因素

改善行为方式 主要是纠正过分激动的性格,逐步学会适当的应激处理技术和心态,避免过分的情绪激动。吸烟可以增加血管紧张度,增高血压,因此戒烟也是行为纠正的内容。运动训练和心理应激治疗均可以显著提高患者承受外界应激的能力,从而提高患者的社会适应能力和生活质量。

降低体重 主要通过减低热量摄入和增加活动消耗来实现,实施时应注意循序渐进。

限制酒精摄入 每天酒精摄入量应该少于20~30 g。

减少钠盐摄入 降低饮食钠盐可以使收缩压降低5~10 mm Hg。建议饮食中的钠的含量每天少于l 00 mmol或2.3 g,或氯化钠摄入少于6 g。

维持电解质平衡 高钾饮食有助于防止高血压发生,钾不足可以诱发高血压,并导致心室异位节律。钾缺乏时最好通过食物补充,进食困难时可以用口服钾的方式补充或采用保钾利尿剂。饮食中的钙与血压呈负相关。有证据提示,低镁与高血压有关,但尚无研究补镁的方式及效果。

第8篇

【关键词】 中枢性协调障碍;强化治疗;神经发育促技术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4.03.057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3-1250-02

中枢性协调障碍是由德国学者Vojta博士在1976年提出的,此概念已在儿童康复中得到广泛应用,其诊断标准亦被广泛认知[1]。目前ZKS患儿的治愈率较低,很多患儿病情进展演变成了脑瘫患儿。ZKS患儿很多都存在姿势异常和肌张力异常,姿势异常未及早纠正就很难矫正,强化治疗方案治疗可以尽早纠正异常姿势,调节肌张力。已有文献记载运用强化治疗方案治疗脑瘫患儿,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本研究对2009年8月至2012年12月间100例ZKS患儿采用强化治疗方案综合疗法进行康复治疗,取得了显著的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对象 选取2002年7月至2012年12月间,在门诊经神经行为发育52项检查及Vojta姿势反射检查诊断为ZKS的350例患儿为分析对象,全部病例均符合ZKS的诊断标准[2],并有完整康复、评估、随访资料(包括照片)。病因以早产、窒息、核黄疸、缺氧缺血性脑病、脐带绕颈为主,并排除遗传代谢性疾病。将2002年7月――2009年7月的250例(0-1岁)ZKS患儿设为对照组,采用普通治疗方案;2009年8月――2012年12月的100例(0-1岁)ZKS患儿设为治疗组,采用强化治疗方案。

1.2 方法

1.2.1 普通治疗方案 包括运动疗法、作业疗法、电疗,神经营养药。≤6个月的患儿治疗时间为3-6个月,7-12个月患儿治疗时间为6个月-12个月。①运动疗法:由专业康复治疗师按照常规施行神经发育疗法,每次30min,每日1次。②作业疗法:有目的地选择作业活动,如让患儿抓不同大小、质地、形状的玩具,活动其手指功能及刺激其感觉等,每次30min,每日一次。③电疗:经络导平治疗仪:采用SMD-A型数码经络导平治疗仪头部、肢体部位的经络穴位进行电刺激治疗,每次20min,每日1次,15d为1个疗程;肌张力增高患儿应用KX-3A型痉挛肌治疗仪进行痉挛肌电刺激,每次20min,每天1次,15d为1个疗程。运动疗法、作业疗法、电疗均在周末及节假日暂停。④脑细胞激活剂:静滴神经节苷酯(每次20mg,每日1次)和复方丹参(每次4ml,每日1次),10d为1个疗程后,休息20d,行第2个疗程,共6个疗程。

1.2.2 强化治疗方案 比普通治疗的频率增加1次/天,治疗过程无中断,周末不停止治疗,将运动疗法作为重点。

1.2.2.1 运动疗法 (Bobath法+按摩手法),每次30min,每日2次,具体方法:①:患儿取仰卧位,头后伸者用枕头使头部轻度屈曲(头部屈曲者用枕头垫患儿头部下缘使头部稍后仰),头部保持中立位,双下肢外展至于治疗者胸前或腰部。②治疗者双手轻握患儿手掌,保持手掌相对,肘关节伸直,手掌张开,根据患儿的自主运动能力引导患儿肩关节前屈,频率为(20-40)次/分钟,肩关节前屈至有较大阻力时牵拉1-3分钟,以最小辅助力下引导患儿作上肢主动助力运动,两手同时进行或交替进行。③用按摩放松手法放松双上肢,尽量使患儿肩关节周围肌肉放松及肘关节伸直。④在肘关节伸直情况下,轻轻把患儿手掌打开,一手握患儿大拇指第一掌指关节,另一手握住患儿其余四指,逐渐使其最大程度伸开手掌,持续牵拉2-3分钟后慢慢松开,反复3-5次,然后用按摩放松手法放松患者手部肌肉。⑤治疗双下肢时,让头部保持中立位,如患儿过于紧张时可让其家人或助手逗其玩分散其注意力,双手伸直放于身旁,用放松手法放松其下肢肌肉,在患儿不知不觉中牵拉内收肌,牵拉至有较大阻力而不导致患儿剧痛为宜,逐渐牵拉直至内收肌角达到正常值范围,然后给予双下肢做内收外展被动运动,在被动运动时给予肌肉或关节适当刺激诱导双下肢做主动助力运动。牵拉患儿后伸肌群,左右腿先后牵拉,以牵拉左腿后伸肌群为例,让右腿伸直(轻压)、右踝稍背屈(助手或家属帮助),治疗者左手轻握膝关节,右手轻握脚掌,慢慢把左腿抬高至有较大阻力时持续牵拉3分钟左右,在牵拉过程中逐渐背伸踝关节至足背屈角小于90度。值得注意的是:在牵拉左腿抬高时感觉右腿肌肉紧张度,如右腿紧张度降低时逐渐减少右腿按压力度直至为零。当下肢抬高正常范围后,给予做被动运动,在被动运动时给关节或肌肉适当刺激引导下肢做主动助力运动。⑥如患者头后仰,治疗时给予放松颈部及肩胛带肌群后给予适当的头部前屈及中立位控制训练。最后,根据患者的实际年龄及功能状况,依照小儿运动功能发育顺序做相应的功能训练,如抬头,翻身,起坐、坐位平衡、爬行跪立、站立、行走等。

1.2.2.2 作业疗法 治疗师通过控制关键点抑制异常姿势,手法放松其肌肉,刺激相关肌肉诱发肌肉收缩引导患儿作有目的作业活动。

1.2.2.3 肌张力增高患儿应用KX-3A型痉挛肌治疗仪进行痉挛肌电刺激,每次20min,每天2次,20d为1个疗程,间隔10d。

1.2.2.4 指导及监督患儿家属正确的抱姿,睡姿,背姿,坐姿,站姿及喂养姿势。采取运动疗法bid、作业疗法bid、不间断;电疗bid,20天为1疗程,间隔10d;良姿位指导,≤6个月的患儿治疗时间为2个月,7-12个月患儿治疗时间为3个月。由专业测评人员每月的评估报告总结疗效。

1.3 疗效评估标准 采用自拟标准将运动功能恢复、Vojta姿势反射改变及肌张力情况分为3级。治愈:运动功能达同龄正常儿,Vojta姿势反射正常,肌张力正常。有效:运动功能明显改善,Vojta姿势反射异常,肌张力仍异常。无效:运动功能无改善,Vojta姿势反射异常,肌张力异常,进展成脑性瘫痪。有效率=治愈(例)+好转(例)/n×100%。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1.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治疗以百分比率表示,采用χ2检验。

2 结 果

2.1 两组患儿月龄(x2=2.589,p=0.274)、性别(x2=0.001,P=0.973)、ZKS分度(x2=2.269,P=0.519)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的治疗治愈率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表明治疗组的治愈率显著。经强化治疗方案综合康复治疗后患儿临床症状体征明显好转,绝大部分患儿异常姿势纠正和控制,各项发育正常化,达到正常月龄儿童发育水平。见表2。治愈率(x2=74.142,P=0.000),有效率(x2=17.257,P=0.000)。

2.3 治疗组不同月龄患儿临床疗效比较提示不同月龄患儿的治愈率、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个月及以下患儿治愈率更高,见表3。治愈率(x2=28.937,P=0.000),有效率(x2=4.963,P=0.026)。

3 讨 论

近年来,随着围生医学、新生儿医学的发展,使得新生儿死亡率逐年下降,但脑性瘫痪的患儿率却呈上升趋势,这与高危儿的存活率增高有直接关系。研究发现具有早产、核黄疸、围产期窒息、缺血缺氧性脑瘫、脐带绕颈、低体重儿等病史的高危儿中ZKS的发病率明显提高。中枢性协调障碍作为早期脑性瘫痪的代名词,过去一直认为是不治之症,到后来治疗方法的多种多样,直到现在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干预及治疗。但现在各医院医生采取不同治疗方案,各治疗师采取不同方法,各家长采取不同的对待态度都有很大区别,使治疗效果的参差不齐。故采用合理的治疗方案,灵活应用神经发育治疗技术,良好的沟通能力都是治疗ZKS的重要因素。小于6个月的婴儿发育速度更快,婴幼儿脑功能尚未发育完善,发育潜力很大,异常姿势刚出现或未固定,如能得到及时治疗,给予适当强度的外界刺激使异常姿势得到纠正,使肌张力恢复正常,绝大多数疗效很好。从表2可以发现治疗组的患儿治愈率更高,提示更多频次,连续不间断的治疗效果更好。而且从表3可以看到经过强化治疗后,小于或等于6个月龄患儿的治愈率明显高于7-12个月龄的患儿,患儿越早治疗效果越好。

总之,采用强化治疗方案综合疗法比普通治疗方案综合疗法,效果更佳,可以明显提高治愈率,明显提高正常化率。由于采用强化治疗方案需要家长的配合,实施前必须跟家长沟通,告知其治疗方案及注意事项,征得其同意后采用。治疗过程中要严密观察患儿反应,根据其反应调节治疗强度,调整治疗顺序。重视对家长的指导与监督,重视良姿位的应用,提高ZKS患儿的治疗效果。故早期发现,并采用强化治疗方案综合治疗是ZKS治愈的关键,同时也是预防脑瘫形成的重要措施。

参考文献

[1] 吴瑞萍.诸福棠实用儿科学[M].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1849.

第9篇

【关键词】 真菌性鼻-鼻窦炎; 治疗方案; 临床疗效

真菌性鼻-鼻窦炎(FRS)是常见的一种特异性感染性疾病,传统观点认为,FRS在机体长期使用抗生素、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或接受放射治疗等情况下发生,也可在一些慢性消耗性疾病如糖尿病、烧伤致机体抵抗力下降时发生[1],根据病理学其可分为两大类,非侵袭型真菌性鼻-鼻窦炎和侵袭型真菌性鼻-鼻窦炎,临床治疗非侵袭性和慢袭性FRS可采用鼻内镜手术清除病灶和病变组织[2],经过多年临床应用,该术式安全、可靠、有效,在术中多采用生理盐水冲洗病变鼻窦腔至冲洗液清亮,此举可以预防病变组织残留,对感染鼻窦腔进行彻底清洗[3],对于避免术后复发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此基础上改用抗真菌药物冲洗鼻窦腔,通过观察临床疗效,探讨抗真菌药物冲洗鼻窦腔的临床应用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院2009年3月-2012年5月共收治78例FRS患者,年龄25~70岁,男52例,女26例,所有患者行CT检查可见不规则密度增高影,鼻腔可见干酪样或脓性分泌物,病理学检查见真菌丝,临床诊断所有患者可确诊为真菌性鼻-鼻窦炎,78例患者被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3例,男21例,女12例,平均年龄(37.5±2.6)岁,病程3个月~5年,CT扫描单侧感染23例,双侧感染10例,病变部位黏膜增厚27例,出现钙化灶29例,21例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鼻腔异味,9例患者出现面颊麻木不适,24例患者出血嗅觉减退;观察组45例,男31例,女14例,平均年龄(39.2±1.7)岁,病程2个月~6年,CT扫描单侧感染37例,双侧感染8例,病变部位黏膜增厚38例,出现钙化灶30例,29例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鼻腔异味,18例患者出现面颊麻木不适,40例患者出血嗅觉减退;两组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手术方法 两组均在局部麻醉下行鼻内镜清除术,扩大病侧部位鼻窦开口,在保留正常黏膜的前提下,清除病变的鼻腔和鼻窦腔内黏膜[4],并将鼻窦腔内干酪样和脓性分泌物彻底清除,病灶清除结束后要求对病变鼻腔进行冲洗;对照组术中冲洗鼻窦腔采用生理盐水,反复冲洗至冲洗液清亮为止,观察组采用低浓度氟康唑溶液冲洗,冲洗结束后用用膨胀材料填塞鼻窦腔,术后48 h可抽出鼻窦腔填塞物,两组患者均于术后3 d继续用不同冲洗液冲洗鼻窦腔,2次/1周,共冲洗10周以上[5],且于术后2周在行鼻内镜换药,将鼻窦腔内干痂和分泌物清理干净,整个治疗期间均给予全身抗真菌药物治疗,并于术后4、8个月随访。

1.3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断 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分别于术后4、8个月观察鼻塞、涕血、头痛等临床症状改善情况,采用《鼻内镜Lund-Kennedy积分法(2008版)》对两组患者进行评价,同时采用VAS视觉模拟对两组患者进行评价,通过以上指标对两组临床疗效进行评价[6],临床疗效共分为四期:Ⅰ期治愈即指术后6周内鼻窦腔黏膜上皮化,头痛、涕血等临床症状完全消失;延期治愈即指术后12周鼻窦腔内黏膜上皮化,临床症状获得明显改善;迁延治愈即指术后4个月感染复发,鼻塞、头痛等临床症状又开始出现,需再次行手术治疗[7],临床将Ⅰ期治愈和延期治愈视为临床总有效率。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6.0 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 字2检验,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以P

2 结果

观察组8个月后VAS评分为(0.68±0.07)分,Lund-Kennedy评分为(0.57±0.16)分,对照组VAS评分为(1.72±0.09)分,Lund-Kennedy评分为(1.25±0.39)分,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478,P=0.036);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1.1% (41/45),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为69.7%(23/33),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552,P=0.030)。见表1、表2。

3 讨论

近年来,真菌性鼻-鼻窦炎的发病率有上升趋势,这与抗生素的广泛使用、环境污染有关,也可能与体检工作普遍开展、影像学进步使真菌性鼻-鼻窦炎发现率提高有关,但真菌性鼻窦炎致病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为机体免疫力下降相关[8],如该病常见于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器官移植术后、放疗及HIV患者,常见致病菌主要为曲霉菌和毛霉菌,真菌在FRS发病过程中只是一种条件致病菌[9],具体的发病机制要复杂的多,目前尚无一个完全的定论,临床发病多为先单侧鼻窦起病,以上颌窦发病率最高,其次为蝶窦、筛窦,额窦罕见,进一步发展累及多窦,其临床症状表现视严重程度不同,但常见的临床症状为头痛、涕血、鼻塞、嗅觉减退等,这些临床症状会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临床治疗多采用手术联合药物治疗,并以早期手术清除病灶为佳[10],传统采用的鼻内镜手术就能完全清除病灶部位,是临床症状得到及时缓解,但术后复发率高,为此本文在术中采用抗真菌药物冲洗鼻窦腔,通过观察临床疗效发现,该治疗方案能显著提高临床疗效,改善鼻腔微环境,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在临床中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沈永忠.手术治疗真菌性鼻窦炎35例临床分析[J].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10,24(15):708-709.

[2]鞠宏霜,李心沁,蔡晓岚.鼻腔鼻窦冲洗在真菌性鼻-鼻窦炎鼻内镜治疗中的临床观察[J].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2011,49(6):158-161.

[3]王刚,李娜.两性霉素 B 鼻腔冲洗在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术后的应用[J].中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杂志,2009,17(1):26-28.

[4]周静,陈崇喜,曹隆和,等.鼻内镜下两种术式治疗非侵袭性真菌性上颌窦炎的疗效观察[J].中国现代医生,2011,49(17):145-146.

[5]李锋,刘克.真菌性鼻窦炎的CT表现及应用价值[J].广东医学,2010,31(16):2102-2103.

[6]张健梅,李洁,文姝,等.鼻内镜手术治疗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J].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2011,18(5):254-256.

[7]张大弓,王玲,高艺玲,等.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手术治疗的探讨[J].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11,25(20):950-951.

[8]董洪松,卢永田,聂国辉,等.鼻内镜手术治疗变应性真菌性鼻窦炎疗效分析[J].中国内镜杂志,2010,16(6):650-652.

[9]李小敏,樊韵平,陈舒琳.慢性鼻窦炎手术前后分泌物细菌学对比研究及临床意义[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11,19(4):390-392.

第10篇

【关键词】支气管炎;药物经济学;成本-效果分析

支气管炎是北方冬季的高发疾病,2006~2007年我院对支气管炎病调查,为指导和规范临床合理用药,节约卫生资源,切实减轻患者负担,本文根据《国家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通过药物治疗方案评估方法-PULA评估模式选择3组治疗方案,运用药物经济学的成本-效果分析方法进行评价,寻找达到某治疗效果时费用最低的药物治疗方案,为制定有效、经济的临床治疗方案提供参考。

1 患者选择

选择本院2006年9月至2007年2月门诊支气管炎患者80例,年龄18~56岁,平均32岁,男35例,女45例,按随机分配原则进行分组选择治疗方案,A组28例,B组25例,C组27例。电话随访和复诊结合,1个疗程(7 d)后评价。

2 药品及治疗方案

2.1 治疗药品 头孢拉定分散片(国家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甲 类,国药准字H20000736,规格:0.25 g/片,24片/盒),罗红霉素胶囊(国家基本医疗保险药品乙类,国药准字H10970291,规格:0.15 g/粒,12粒/盒),洛美沙星分散片(国家基本医疗保险药品乙类,国药准字H20040395,规格:0.1 g/片,24片/盒),急支糖浆(国家基本医疗保险药品乙类,国药准字Z50020615,规格:200 ml/瓶),必嗽平片(国家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甲类,国药准字H31020475,规格:8 mg/片),复方甘草片(国家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甲类,国药准字H35021104,规格:100片/瓶),右美沙芬片(国家基本医疗保险药品乙类,国药准字H44025297,规格:15 mg/片,12片/盒)。

2.2 治疗方案 分成3组:A组:头孢拉定分散片(2片/次,4次/d)+ 急支糖浆(20 ml/次,3次/d):B组:罗红霉素胶囊(1粒/次,2次/d)+ 盐酸溴已新片(2片/次,3次/d):C组:洛美沙星分散片(3片/次,2次/d)+复方甘草片(4片/次,3 次/d)+右美沙芬片(1片/次,3次/d)。

3 疗效标准

3.1 观察项目 记录患者体征和症状,进行血生化检查、血常规、尿常规、胸片、心电图及痰涂片、痰培养和体外药敏试验。

3.2 标准 根据卫生部1993年颁发的“抗菌药物临床研究 指导原则”[1]进行四级评定。痊愈: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及病原学检查4项均恢复正常;显效:病情明显好转,但上述 4项有一项未完全恢复正常;进步:用药后病情有所好转,但不够明显;无效:用药72 h后病情无明显进步或恶化。痊愈和显效合计为有效,以此计算有效率。

4 药物经济学分析

4.1 成本确定 药物经济学的成本是指某一特定方案或药物治疗所消耗的资源价值,成本用货币单位表示[2]。药物经济学包括直接成本、间接成本和隐性成本,因本文中接受治疗的患者都是门诊患者,间接成本和隐性成本较难确定,故只计算直接成本。直接成本=药品费 + 挂号费 + 治疗费 + 检验费。其中除药品费用外,其他费用基本一致,故本研究仅计算药品费用。以 2006 年12月份公示的、沈阳市招标药品零售价:头孢拉定分散片16.89元/盒,罗红霉素胶囊27.6 元/盒,洛美沙星分散片35.63元/盒,急支糖浆11.54元/瓶,盐酸溴已新片 0.009元/片,复方甘草片0.058元/片,右美沙芬片 2.01元/盒。计算1个疗程药品费用为:A组:63.64元,B组:32.58元,C组:70.74元。

4.2 成本效果分析 成本-效果分析是药物经济学中最常用的方法,目的是寻找达到某一治疗效果时费用最低的治疗方案[3]。 而成本-效果比(C/E)将成本与效果联系起来,采用单位效果所花费的成本表示。

5 结果

5.1 治疗效果 疗程结束后,根据疗效标准进行评估,结果见表1。

5.2 成本-效果分析 根据药物经济学成本-效果分析的方法,对3种治疗方案进行分析,结果见表 2。

5.3 敏感度分析 药物经济学分析必须考虑结果的真实性和有效性。而在研究过程中,由于经济分析数据存在着不确定性,使得研究结果与真实情况间往往存在一定的偏差,故需要进行敏感度分析[4]。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降低药价、提高劳动价值已成必然。本文将药品费下调10%,进行敏感度分析,结果见表3。

6 讨论

支气管炎是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起病较急,全身症状多轻微,轻度畏寒、发热、头痛及全身酸痛,3~5 d可消退。呼吸道症状常见有鼻塞、喷嚏、流涕、咽痛、声嘶,主要为咳嗽,刺激性干咳伴少许黏痰,1~2 d可转为黏液脓性痰,重者终日咳嗽,常持续数周,有时可有气急、胸闷、胸痛等。本文研究结果:A、B、C 3组治疗方案总有效率分别为 78.5%、96.0%、88.8%(见表1),成本-效果分析比分别为0.78、0.34、0.76(见表2),B组的成本-效果分析比最小。根据《沈阳市医疗保险暂行办法》有关规定:国家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甲类药品和乙类药品由患者自付费用的比例分别为20%、40%,计算出3组治疗方案自付费用:A、B、C 3组分别为17.58元、12.96元、27.32元(见表2)。由此可以计算出A、B、C 3组治疗方案自付费用部分成本-效果分析比分别为0.21、0.14、0.30(见表2)。综上所述,B组为治疗支气管炎的最佳方案。

参考文献

1 卫生部.抗菌药物临床研究指导原则-新药(西药)临床指导原则汇编,1993:2.

2 刘自林,刘青云,胡保诚.医院药学分册.安徽科技出版社,2001:812.

第11篇

【关键词】小儿手足口病;两组治疗方案;疗效比较

手足口病(HFMD)是一种由多种肠道病毒如肠道病毒71型和柯萨奇A16型等引发的常见的传染性疾病。该病主要通过亲密接触或者空气飞沫或者人类的消化道和呼吸道传播,尤其在5岁以下的儿童中发病率比较高,鉴于此,在托幼机构中,该疾病常常流行和暴发[1~2]。其传染源现普遍认为是该疾病的患者及携带者。该疾病在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发热以及手、足和口腔出现疱疹,再严重的则会出现脑膜炎、心肌炎、肺水肿和呼吸道感染等并发症,更甚者将会危及生命。该疾病具有传染性强,发病急,病情重,发展迅速,死亡率高等特点[3]。目前对手足口病(HFMD)的治疗,多采用全身用药与局部用药相结合的办法。选取2010年7月至2011年7月间于我院接受小儿手足口病治疗的患儿120例,比较小儿手足口病两组治疗方案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0年7月至2011年7月在我院就诊的手足口病患儿120例,其中男76例,女44例,年龄0.5~6岁,平均(3.2±1.6)岁,病程1~4d,平均(2.2±0.8)d,所有病例均符合2008年卫生部颁布的《手足口病预防控制指南(2008年版)》中规定的诊断标准,排除有先天性疾病和曾经接受过手足口病治疗的病例。所有患儿均可见手、足和口腔的疱疹,疱疹一般为红色斑疹,周围存在炎性红晕,部分患儿伴有咳嗽、恶心、呕吐、食欲不振、头疼等症状。将所选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60例,两组患儿在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对照组和治疗组所有患者均给予维生素B,口腔溃疡的患者给予西瓜霜喷雾剂,体温超过38度的给予阿司匹林。

对照组:给予炎琥宁10mg/(kg・d),加入到100ml葡萄糖注射液中,静脉滴注。

治疗组:对照组在给予炎琥宁的同时,给予西咪替丁15mg g/(kg・d),加入到100ml葡萄糖注射液中,静脉滴注。

7d为一个疗程,两组患儿均在一个疗程后分析比较两组治疗方案的疗效。

1.3疗效指标显效:2d内体温即下降至37.5℃以下或恢复至正常水平,恢复进食,口腔溃疡得到显著缓解,皮疹消退;有效:3d内体温下降至37.5℃以下或恢复至正常水平,拒食症状略微缓解,口腔溃疡和皮疹基本消退;无效:5d后体温仍居高不下,拒食,口腔溃烂明显,皮疹没有好转。

观察记录两组患者体温恢复时间、口腔溃疡恢复时间和皮疹恢复时间,分别计算其平均时间。

1.4统计学方法使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分析,一般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

2结果与分析

2.1治疗后疗效比较由表1可见,治疗组炎琥宁与西咪替丁联合给药后,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3.33%,明显高于仅使用炎琥宁治疗的对照组的85.00%(P

表1两组患儿治疗后疗效比较(n,%)

注:与对照组比较,*P

2.2各症状恢复时间比较由表2可见,接受炎琥宁与西咪替丁联合给药治疗的治疗组,主要症状的基本恢复所用的时间明显短于单独接受炎琥宁治疗的对照组(P

表2两组患儿主要症状恢复所需时间比较(x±s,d)

注:与对照组比较,*P

3讨论

自2008年5月2日起,手足口病开始纳入我国丙类传染病的管理范围,该病一年四季皆可发病,但一般夏秋季节居多,且患者大多都是5岁以下的儿童。手足口病目前尚无完全安全可靠的免疫方法,针对此病毒的特殊疫苗还在不断的研究当中[4]。该病毒传染性极强,而且传播速度快、传播途径多样,因此一旦暴发,波及范围将迅速扩大。所以针对手足口病,一定要找到一个见效快且方便实施的治疗方案。炎琥宁是从天然药物穿心莲叶子中提取得到的穿心莲内酯等有效成分,其化学结构经人工改造后制成穿心莲内酯琥珀酸钾钠盐。现代科学研究发现,穿心莲具有清热解毒、消炎镇痛、杀菌抗病毒等多种活性,并且能促进肾上腺皮质功能,能增加免疫细胞的吞噬能力,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有助于杀灭体内的病毒,非常适合作为手足口病的治疗用药。西咪替丁是一种H2受体阻断剂,现在公认的西咪替丁的作用机制为其直接阻断抑制性T细胞表面的H2受体,由于H2受体与抑制性T细胞的活息相关,故H2受体一旦被阻断,其细胞活性将会大大降低,从而间接提高了机体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能力,增强了机体的抗病毒作用。此外,西咪替丁还能抑制组胺释放所导致的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从而有效的缓解了炎症以及过敏反应,大大加快了黏膜溃疡面的愈合[5~6]。

炎琥宁与西咪替丁合用,使抗病毒作用和免疫作用都得到了显著的加强,能有效的促进皮疹和溃疡的痊愈,经过长期临床实践证明,两药合用能产生协同作用,疗效确切。本研究结果显示,采用炎琥宁与西咪替丁联合用药的治疗组,其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仅采用炎琥宁治疗的对照组,而且其主要症状恢复所需要的时间也明显短于对照组。炎琥宁与西咪替丁联合用药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疗效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阳剑文.小儿手足口病两组治疗方案的疗效比较[J].中国医药指南, 2011, 09(9): 71-72.

[2]戴蔷蕾,李晶.干扰素联合炎琥宁治疗儿手足口病的临床效果观察[J].当代医学, 2011, 17(1): 12-14.

[3]董力.小儿手足口病两组治疗方案的疗效比较研究[J].实用预防医学, 2011, 18(8): 1492-1493.

[4]张杰,魏兵,赵诗萌等.炎琥宁治疗小儿手足口病153例临床观察[J].中国妇幼保健, 2010, 25(34): 5137-5138.

第12篇

关键词:老年高血压;中医;辨证分型;治疗方案

高血压疾病属临床常见及多发病症,且在中、老年群体中较易发病,是导致老年患者主动脉夹层并发、脑卒中、心力衰竭的重要因素[1]。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饮食习惯的改变,高血压发病率呈逐年上涨趋势,但截至目前为止,临床上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的控制效果还是不甚理想,尤其是对于出现并发症的患者来说,在药物选择上如若失误,相反会带来更严重后果。为探讨老年高血压的最佳治疗方案,我院以11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讨中医辨证分型治疗效果,现做如下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于2012年2月~2014年1月收治的112例老年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经血压监测结果及临床症状确定为高血压[2],排除标准:①严重心、肝、肾功能不全者;②合并身体其它严重并发症者;将其依据就诊顺序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患者56例,其中对照组患者男30例,女26例,患者年龄58~76岁,平均年龄65.7±4.5岁;其中合并冠心病者15例,高血脂症者21例,糖尿病者9例,脑动脉硬化者11例;观察组患者男32例,女24例,患者年龄60~78岁,平均年龄66.2±4.3岁;其中合并冠心病者11例,高血脂症者18例,糖尿病者14例,脑动脉硬化者13例;两组患者的各项资料比较差异均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0.05),极具可比性。

1.2病因病机

1.2.1精神因素

患者肝阳上亢或长期精神紧绷,易怒、忧郁,久而久之肝阴暗耗,严重的甚至会损及患者肾阴,导致肝阳偏亢,使患者发生头痛、眩晕等症状。

1.2.2饮食因素

饮食未能节制,进食过于肥厚、油腻或者由于过度饮食损伤到脾胃,致使机体聚湿生痰、痰湿中阻,久而久之引发患者出现眩晕症状。

1.2.3内伤虚损

患者劳倦伤脾或者劳伤过度,直接致使肝脾肾亏虚,或随着年龄的增加而肾亏,引发患者出现眩晕症状。

1.2.4肾精不足

肾本就为先天之本,如若先天不足,肾阴补充、肾阳虚弱,会直接致使肾精亏耗,加之脑为髓之海,如若髓海不足,直接引发眩晕症状。

由此,高血压发病机制主要是由于上述因素,在综合作用下使患者机体无法调节阴阳平衡,久而久之,直接导致肝肾阴虚、肝阳上亢。

1.3方法

两组患者在治疗前15天停用其它类降血压药物;对照组予以常规方法治疗,对观察组患者予以中医辨证分型治疗,由于老年高血压病症与肝肾之间存在着紧密关系,因而对该病症治疗的重点则在于对肝肾阴阳平衡的调节,具体治疗方法如下:

1.3.1阴虚阳亢型

行滋养肝肾、平肝潜阳治疗,患者常见临床症状为耳鸣、头痛、易怒、心悸、腰酸、乏力、手足心热,药方组成:生地、玄参、夏枯草各15g,、麦冬、泽泻、牛膝、丹参、白芍各10g;辩证治疗:患者眼花加女贞子10g;胸痛者加木香、郁金各10g;失眠患者加炒枣仁、夜交藤各15g;头痛者加川芎、白芷各10g。

1.3.2阴阳两虚型

行滋阴、补阳治疗,患者主要症状表现为面色苍白、畏寒肢冷、胸闷呕吐。心悸、气促、腰膝酸软等,药方组成:白芍、生地黄、仙灵脾、玄参、钩藤各15g,麦冬、夏枯草、丹参、各10g;加减治疗:五心烦热者加龟甲、黄芩、鳖甲各10g;腰酸膝软者加杜仲、狗脊各10g。

1.3.3瘀血痰阻型

行通窍、活血、化瘀治疗,患者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恶心、胸闷、头痛、头晕、心悸、呕吐痰溪岸等,药方组成:玄参15g,夏枯草、钩藤、鸡血藤、赤芍、麦冬、陈皮、红花、白术、丹参各10g,陈皮6g。

患者每天服药1剂,持续3个疗程,1个疗程为15天。

1.4疗效评价标准[3]

①显效:经治疗后,患者血压恢复至正常范围内;②有效:经治疗后,患者血压有所下降但并未降低到正常范围内;③无效:经治疗后患者血压无发生任何变化。

1.5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所得数据统一经SPSS17.0软件处理,以百分率(%)表示计数资料,行x2检验,P

2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4.6%,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73.2%,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差异比较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

表1两组老年高血压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比较[n(%)]

注:与对照组比较,X2=9.532,*P

3讨论

老年高血压患者普遍都有耳鸣、心悸、失眠等临床表现,对该类患者加强预防并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方式是保证患者身体健康的关键[4]。中医药治疗老年高血压可有效改善患者脏腑功能,使血压平稳下降,改善临床症状,为探讨老年高血压最佳的治疗方案,我院采用中医辨证分型治疗方法对观察组56例老年高血压患者予以治疗,药方组成中玄参具有较强的滋补肾阳作用,是高血压患者主要使用的治疗晕眩药物,钩藤、夏枯草等药物则均具有清热、平肝之功效,诸药合用,均能起到有效降低血压的效果,对患者出现的手脚麻木、耳鸣等症状均有良好的治疗效果,降压效果显著,且经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94.6%明显高于对照组,进一步证实对老年高血压患者采用中医辨证分型治疗具有确切疗效,安全性高,且能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具有积极的临床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朱燕波,王琦,邓棋卫等.中医体质类型与高血压的相关性研究[J].中西医结合学报,2010,18(1):40-45.

[2]雷贻禄,卢健棋,李成林等.高血压血栓前状态的中医体质特点及与血栓前状态分子标志物相关性研究[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29(1):3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