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5-25 12:48:16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语文试卷分析,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二、具体情况
书写和卷面满分为5分,部分学生书写不认真,卷面有乱涂乱划现象,得满分的只占15%,大部分同学得3分。
阅读理解包括课内文言文阅读、课内现代文阅读和课外现代文阅读三部分。
课内现代文考查第三单元《春》的内容,题目不难,可得满分的很少。第15题考查诗句的出处及前后句,是课下注释的内容,65%学生记不住出处。第16题考查对内容的理解,有一半学生对春风的特点理解不全面,如听觉方面概括不出春风“悦耳、动听”,概括为春风“美”。第17题概括小标题和划分层次,因为有16题的提示,90%做对了,得分非常好。
写作实践为二选一:一个是半命题:《踏入初中,我感受到了》,一个是以“课余”为话题进行写作。两个作文要求,都紧扣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有话可说。本次考试作文学生能够从熟悉的生活、亲身的经历入手来写,可学生大都平淡叙述自己的经历感受,不会具体描写,重点不突出;另外在考场上,学生思维没打开,选材范围狭窄,有新意的作文并不多。所以本次考试作文得分在40分以上的较多,但高分作文很少,更没有满分作文。
三、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
1、基础知识掌握不牢,不该失分的情况多。
打好语文基础的关键在积累与运用,积累是语文素养形成与发展的基础,运用是积累的目的。字词、文化常识、诗文、名著等积累应该记的记,该背的背,该读的读,该较真的较真,严格按照新课程标准落实积累,字字落实。切记:一字出错,满“盘”皆输。
2、学生阅读分析能力不强,重视引导学生大量阅读,提高阅读分析水平。教师利用好小册子和单元习题精选课外阅读篇章,加强课外阅读的训练,引导学生积累阅读的技巧、方法。在阅读中还要重视朗读的指导,培养学生的语感。
3、重视作文指导,提高学生写作水平。初一重点训练记叙文的写作,记叙文写作要重视引导学生积累写作素材的,要训练学生能选取典型材料,运用多种表达方式,特别是学会运用描写,把事件、人物叙述描写地具体生动些,提高学生写作水平。
六年级语文试卷试题注重考察学生知识的积累程度与灵活运用的能力,侧重考察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和具体语境理解词语、运用词语进行阅读的能力。
一、试卷分析
从总体来说,学生的基础知识比较扎实,独立阅读能力有明显的进步,习作方面能够按照要求有条有理地进行表达。但汉字的正确使用方面还有待加强。
一、积累运用部分。
1、拼音方面:学生拼读能力比较强。能按照拼音正确写出词语,而且写字比较规范,正确率比以前有很大的提高。给多音字选择正确读音方面大部分学生区别词语中多音字的读音比较准确。
2、字词方面。考察了学生对成语的掌握。学生对这道题掌握很好,但是从中挑选词汇去填空时却出现了许多问题。大部分学生并不了解题意,自己任意填词。结果丢分很多。
二、阅读。
(一)把握课文重点方面:学生能够比较准确地把握课文重点内容,体会出文章蕴涵情感。但是也有很多同学在做这题时出现了这样那样的问题。比如说在说“狐狸妈妈爬过了一座山有爬过了一座山”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时,学生的回答达不到点子上。
(二)课内阅读方面:学生基本能够读懂课文,把握有用的文字信息。在段落结构上能够准确体会出总分结构,可见教师在平时教学中能够借助典型课文引导学生把握。在体会小虾吃食特点时,能够抓住重点字、词语进行体会。并能结合生活实际按照课文中句子的表达方式正确仿写。只是个别学生在造句时候表达有些不通顺,部分学生别字现象严重。建议教师在为学生搭建语文实践平台时,把说和写并重,让学生在写、读、交流、修改的过程中提高正确用字的能力。在找表达顺序词的时候找的不全,可能是平时学习过程中教师只是说说而已,没有用表达顺序的词进行实践练习,致使学生把握不全。
(三)课外阅读方面:学生能够独立读懂课文,并根据自己的感受认真积累知识。联系上下文和实际理解词语能力稍显薄弱,能理解词语的意思,但表达时语言不是很清楚、很准确。
四、习作表达。
孩子们有话可写。所以,字数都达到了标准,只是在构思上还欠缺一点火候。
五、对试题的意见
我个人觉得试题很好。符合孩子们的特点,很贴近现在考试的试题。很好。
六年级语文试卷分析(三)
一、试题特点
1.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考查。
试题覆盖面广,全卷共十个大题,分为基础知识、联系文章内容填空、阅读短文回答问题、习作四个板块,涉及到的知识和能力有:选择字的正确读音、读拼音写词语、汉字的规范书写、组词、补充成语并填空、按要求写句子、按课文内容填空、课外阅读、习作等。但试题难度不大,都是小学阶段应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
2.课内外相结合,全面考查学生的语文素养
3.试题具有一定的开放性,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发挥。
如第四大题的第2小题是按要求写句子,具有开放性,学生可根据各自的所见所闻所想来灵活答题。习作一项的开放性也比较明显,主要写一写小学生课外一次难忘的生活经历,谈谈自己的感受,选材范围贴近学生生活,只要具备基本的习作能力和一定的生活积累,应该是有话可说,有情可抒的。
二、学生答题情况
全班57名学生参加考试,语文科的平均分数为64、75分,及格率为62%,优秀率为20%。总体来看,学生的成绩比上学期有进步,但还有部分学生存在很多不足。
现将学生各部分的答题情况简述如下
第一部分:基础知识
本大题覆盖面较广,有讲读课文和自读课文;有课内的和课外的。从不同方面考察了学生对课本知识的理解能力,和灵活运用能力,本大题学生失分较少。答案的灵活性充分体现了新教育的思想。第四题的(2)题口语交际学生都能写出自己的看法,可见学生在语言的表达方面有很大进步,这道题的分基本能得到。
第三部分: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这部分共两个阅读分析题,满分为27分。第一个阅读是课内阅读,得分率达到96%,学生对于分析感悟,回答的不太准确。第二个课外阅读分析,得分率达到89%。共5小题,第4、5小题中有些学生没有把握住文章重点来回答而得分不全。课外阅读一项,显示出学生尚缺乏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有待于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训练,努力提高。
三、反思与对策
试卷以2012年高考湖北卷语文科《考试说明》为命题主要依据,以2012年新高考适应性测试为重要参照,确保了由“旧”向“新”的平稳过渡。全卷六个大题23个小题,考查内容、题型和赋分以及试卷排序的变与不变都在预期之中,既延续了“旧”高考试卷的特点和优势,又体现了新课标的要求和变化。
第一部分,语文基础知识部分,考查了字音、字形、词语辨析、病句、文学常识。共15分,5小题。
第1题,考查的是字音的识记。
本题考查了同音字、近音字的辨析,难度较低。其中包括前鼻音和后鼻音的区别,“灵”“磷”“玲”“聆”;多音字的辨析,“担”;平翘舌音的辩证,“宿”“诉”“夙”“素”,“咨”“滋”“芝”“孜”。平时复习注意多音字及近音字的正确读音,答对这道题并不困难。
第2题,考查的是现代常用规范汉字的识记。
本题考查了词语、成语中容易混淆的同音字和形近字,“渺茫”“寥廓”“萧索”都源自课本,且生活中常见,难度较低。熟记词语、成语的意思,从词源的角度来辨析,平时注意词语、成语的正确书写,对于选对这道题很有帮助。
第3题,考查的是词语的正确使用。
词语的正确使用可从词语搭配、感彩、语法、语境等角度来分析。该题主要从词语搭配、语境的角度分析。第1空“个中滋味”是固定搭配,就可以排除A、C、D三项。第4个空要与“悠闲”照应,“逛”“遛”“晃”都不及“踱”效果好。
第4题,考查的是病句辨析。
病句题,高考主要考查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这六种类型。本题考查了成分残缺、搭配不当、不合逻辑三种类型。A项“自然与人”“随风生长”搭配不当;C项缺少谓语“有”;D项不合逻辑,“不仅……而且”引导的是递进关系,应将“创造了前所未有的物质财富”和“带来了理性化、工业化、市场化、都市化、民主化和法制化这些美好的社会制度”调换一下。
第5题,考查的是文学常识的识记。这是今年《考纲》中的新题型。
2012年湖北卷语文试题基础部分,无论是从题型还是从题量来说,都沿袭了历年高考的传统,可以说变动不大。按照《考试大纲》要求增设的文学常识题,也在大家的备考预料之中,因此对基础题,考生们可以说是有备无患。
同时,基础题难度不大,字音字形都没有偏僻字、陌生字,考查的都是常用字;词语选择题迷惑性较大,但只要注意上下文语境,用排除法就能较快得出答案;病句的考查也是常见病句类型——成分残缺或者搭配不当,难度较小;文学常识的考核有一定难度,不少考生可能对意识流小说把握不准,但《孔乙己》是考生熟悉的篇目,对其内容应该熟稔于心,从而得出答案。
值得注意的是,这一部分在设题时,注重增强与教材的联系,引导中学教学务本求实。第1、2题中考查字音、字形的词语大都出自课文,如《荷塘月色》《沁园春·长沙》《古都的秋》,第5题的文学常识,或源于教材注释、知识短文,或源于名著导读。
第二部分,现代文(论述类文本)阅读部分。共9分,3小题。
第6题,考查的是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此题要求学生善于准确地筛选、把握论述类文本的关键词语和关键句子。
第7题,考查的是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此题要求学生梳理文章的材料、弄清文章的结构,能通过分析文章的结构把握文章的思路。
第8题,考查的是归纳、分析、概括中心意思和作者观点的能力。此题要求学生能归纳内容要点,能确认作者的观点,判断某种说法是否符合作者的观点,包括分析作者提出某种观点的原因、依据等。
这一部分一般可以分为学术论文和议论性散文两类,湖北卷2010年的《中国古代天文》、2011年的《中国建筑的文法》都是学术论文类,今年的《中国哲学家表达自己思想的方式》仍然是学术论文类作品。选文既具有深厚的人文内涵,又特别彰显了中国哲学的民族文化特性,对考生更深入地理解和把握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大有裨益。
第三部分,古代诗文阅读,共34分,7小题。
文言文考查,选文由刘义庆《世说新语》选段和刘孝标的注解组合而成。《世说新语》为古记小说的范本,鲁迅称其“记言则玄远冷隽,记行则高简瑰奇”;所写人物性格独特,气韵生动。刘孝标注亦为传世之作。命题文本选取二者组合为一,形式新颖别致,内容相得益彰。
第9题,考查的是实词解析,要求考生有一定文言文实词积累和迁移能力,要能把文言文实词放回原文,确定其符合上下文意思的正确解释。
第10题,考查的是文章信息筛选能力。此题先要看清题干,结合事实,注意查找信息要求,有效排除。题目要求找出表明家人不了解王湛的全部选项,②④是家人对王湛的了解,⑥为武皇帝的玩笑话。
第11题,考查的是对文章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文章分析概括要依据文意,体察细微;把握文章要点要注意逐字逐句查找比对。
第12题,考查的是文言文翻译。文言文翻译要落足于采分点(实词、虚词、句式等),力求字字落实,注意翻译规范。
一、试题特点
本试卷分为四大板块,积累运用、阅读理解、口语交际和习作。整份试卷既有知识的检测,又涉及到能力的评估,如概括主要内容的能力、理解词语和短文的能力、表达能力等。题量适当,题型丰富,是能较为全面的检查学生语文素质的一份优秀试卷。
1、内容结构稳中求变,稳中求新。与往年的试卷相比,这次的试卷带有明显的延续性、继承性和创新性。试卷整体保持稳定,基础知识、阅读和作文三大板块稳定不变,并依据新的部编教材增加了口语交际部分。试题中“根据词语的不同意思写句子”、“把成语的意思用具体的情景表现出来”这些开放性的题目给学生提供了较大的答题空间。
2、作文依旧延续以往紧贴教材的形式,强调了应用写作,并未给予了学生广阔的自由发挥空间。
二、抽样分析情况
为了更好地了解学生答题的情况,我们随机抽查了50份试卷,对四大板块学生答题情况抽样调查,具体情况如下:
1、字音、字词
试卷中要考查的字音、字词,都是本册教材中学生必须掌握的,应该是很容易的。抽查了五年级50份试卷,全对的有40人,6人得10分,2人得8分。从得分来看,学生对字音、字词的掌握较好。部分同学失分的主要原因,一是答题时粗心大意;二是对字音、字词掌握得不牢固,答题时出现判断的错误。
2、句子
按要求改写句子的题型较灵活,学生呈现出两极分化的情况,全对学生能占到三分之一,得零分的学生竟然多达十分之一。可见部分学生对学习囫囵吞枣,关键还是平时积累太少。“名句补充”和“课文内容填空”所考查的内容是本册书中的内容。学生大体情况较好,部分学生丢分的原因是写错别字或前后颠倒。
3、阅读
此题考查了学生对课文内容、课外阅读题的理解。学生对课内阅读这部分内容都很熟悉,所以答的比较好,但是课外阅读仍是学生失分的重地,学生出现读不懂题或理解错意的现象,感悟不深,理解不够透彻,到位,语文阅读重在过程,学生独立阅读能力是在过程中培养起来的,这些都是教师应在今后教学中注意的事项。
4、口语交际
口语交际作为部编教材的创新点,应引起老师的重视,扎实地开展活动才能让学生有话说、会说话。
5、作文
从阅卷情况来看,好的方面大致有以下几点:一是都能按照一定的顺序描写;多数学生是能做到语句优美流畅;三是中心明确,结构比较完整 。但学生在考场作文中反应出来的一些问题也不容忽视,一是语言积累不多,语言表达不完整,缺乏遣词造句的能力;二是写作技巧欠缺,有的作文层次不清,语言颠三倒四;三是书写不规范,字迹潦草,错别字多。
三、对今后教学的几点看法
1、注意积累,夯实基础
扎实的基础是提高能力,特别是驾驭综合题和开放题能力的前提。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新课程标准提出的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教师应走出把三维目标对立、分割的误区,正确处理好基础知识与创新的关系,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立足于真实,按照新课标的要求,把应该掌握的基本知识牢固掌握,夯实基础。从一笔一画到间架结构,从每个生字词字型到每一个生字的读音,从每个词语、句子含义到名篇的背诵、积累,这个基石非扎扎实实铺设不可,在这方面来不得半点虚假,在这方面要舍得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重点抓好“字词的积累”、“语段的积累”、“知识的积累”、“文化的积累”。
2、放手阅读能力,引导个性
从抽样调查的结果来看,阅读题的得分率是最低的,说明了学生阅读的能力还不强。其实本次试卷的阅读题并不难,只要学生认真阅读短文,是很容易找到答案的。
公开课上往往课型都是阅读教学,但少数教师一节课讲个不停,学生很少有朗读和思考的时间。阅读是极具个性化的行为,教师要充分认识自读自悟对于培养和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极端重要性。只有让学生直接面对文本,用心读书,才能获得个人的理解、体验和感受。
阅读教学的核心就是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因此,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还学生朗朗的读书声,让学生在读中理解,读中体验,读中感悟。
3、关注思维,培养能力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小学教育的重要任务。从某种意义来说,小学语文的阅读、作文所要考查的主要是学生的思维品质,学生只有具备了良好的思维能力,才能在各项评价中,在学习中畅通无阻。因此在教学中,我们不仅要让学生学会综合运用知识,同时还要注意让学生吸纳思维方式、思维方法,养成灵活创新的思维品质,不断地提高学生的感知力、理解力、判断力、综合力,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关键词]语文试卷讲评统计分析思路诊断满分修正专题讲评
进入高三后,试卷便与高三的教学结下了不解之缘,每一题型、每一模块的巩固,总是脱离不了试卷的帮助,在试卷的测评下才得以直观衡量出学生最终的掌握程度,以期查漏补缺、有的放矢。 每一届高三,都至少会经历二轮复习,在这起码的二轮复习中,各种各样的试卷成了我们的家常便饭。高三的一年,作为语文教师,我们用语文试卷来充实日子,夯实知识,在试卷上绽放出一朵朵梦想之花。如何利用好语文试卷,如何对语文试卷来加以有效讲评,当成为高三教师复习的关注点和思考点,切不可真正的把考生埋葬于题海之中,让学生在题海里无助的挣扎不休。
面对高三的语文试卷讲评,很多高三教师经常会觉得那是小菜一碟,兵来将挡,水来土掩,试卷来了就按部就班的讲析,简直让高三教师心生轻松愉悦感了。如此一年下来,那样的试卷讲评只能是实现了一个作用,即纯粹的核对答案而已,而且教师在这样的试卷讲评之后,也会发现一个让教师们自己困惑的现象,即类似的题目就算在不同的试卷中反复出现,学生们依然会该错照错,丝毫得不到一点长进。结果,就会陷入恶性循环,老师讲解得口干舌燥,学生听得了无生趣。其实,此时的语文试卷讲评已经陷入了一个误区:只用语文试卷传达标准答案,而忽视了试卷讲评中的一些更为重要的东西。
当然,我们不反对高三教师在语文试卷讲评中按部就班的适当适量讲解答案,但是这并不意味着高三一年的语文试卷讲评永远只是停留在正确答案的传声筒层面上。高三考试众多,诚然,我们没有时间和精力来对每一份试卷作出最佳的分析,但是,对于一些重要的考试,测试后,作为高三教师就必须好好准备,好好分析测试结果,充分地发挥出那一份试卷该有的讲评效果来,让学生在那样画龙点睛的试卷讲评过程中得以有效突破和提升。
笔者对此进行了一定的探索和思考,并在教学中进行了实际操作,总结了下列研究策略。
策略之一、统计分析,有的放矢
当每一次考试结束后,无论该次考试的重要程度轻重与否,首先都要对该次
考试情况作一定程度的分析,或简单或复杂,或粗线条或精细化,可视该次考试的重要性为分析准则。作为高三的语文教师,决不可忽视语文试卷讲评的这一环节,这是提升试卷讲评效果的前提和基石,如果在这一环节上不花必要的时间,相信我们的试卷讲评课真的只会是事倍功半的糟糕透顶。古人云:磨刀不误砍柴工。相信,这样的准备和花费,对于试卷讲评的效果只会是好处多多的。对于这一做法,我把它称之为――备试卷。
⑴备试卷,首先就是教师对考试情况的所得数据加以分析。虽然,我们语文教师总觉得数据冷冰冰,缺乏可亲可爱感,其实有些时候,感性的我们也不要对理性的冰冷数据拒绝得太过彻底,它真的能够帮助我们拨开云雾见日出,看到众多现象中的问题纠结所在。考试结束后,我们必须花一定的时间去收集数据,这些数据不仅仅包括我们所需要的最直观的总分、最高分、最低分、合格率、优秀率等常规数据,也要包括一些更具体的数据,如客观题的得分数据主观题的得分数据阅读题的得分数据作文的得分数据甚至每小题的得分数据。这些数据,可根据每次考试重要程度的不同,加以不同的取舍和选择,但是,我相信一个原则,那就是统计得越具体越细致,在接下来的试卷讲评中它所凸显的直观效果也会更高。通过这些数据的统计分析后,我们会快速的发现学生在该次测试中的失分所在,直观而快速的明了学生所呈现的知识缺陷与弱点。一般来说,对于得分较高的问题,我们可以视之为个别问题,在接下来的试卷讲评中,我们只需要个别讲解,小而待之甚至一带而过;而对于得分较低,失分率处在50%以上的题目,则理所当然的要视作讲评课中的重点内容,一定要加以好好的讲解分析甚至强化引领和巩固。
⑵备试卷,接着该做的是分析学生的具体答题情况,尤其是试卷中的主观题部分。通过仔细审查学生的答案,我们可以分析出学生的薄弱点和存在的问题,甚至可以发现学生们在答题过程中所呈现的共性问题,如共性错误、共性思维、共性缺陷等,从而在课堂中加以集体讲评,通过指点迷津,对学生作方向性的诊断引导后,达到醍醐灌顶的作用。
备试卷这一过程,就像一杆秤,它会帮助我们在数据统计、答案审查后,瞬间让我们称出试卷中的重难点,称出学生知识掌握体系中的薄弱点和知识缺陷情况,从而帮助我们在接下来的试卷讲评中突出重点,有的放矢,提高试卷讲评的效度。
策略之二、思路再现,误区诊断
思路再现包括三个过程:一是让学生谈思路,二是帮学生提炼思路,三是教师思路引导。这三个过程环环相扣,缺一不可。
⑴让学生谈思路,就是要让学生在讲评课上针对共性问题进行思路阐述呈现。
随着学生答题思路的口头陈述,学生的习惯性思维和方法都会随之完整呈现
在我们的面前。人们常说,思路决定出路,这话说得实在占理。思路就是行为反映的导向,思路错了,出路也就绝无可能。很多时候,每个人因为各自知识积累的多寡、不同的个性特征、兴趣爱好等都会导致个人形成千差万别的惯性思维习惯,并且随着生活的积累打磨,这种思维习惯只会日益加强,愈久弥深,从而使得每个人都带上自我的深深烙印,最终到达很难更改的程度。或许,这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江山易改,秉性难移吧,而这个秉性,我相信它不仅仅只反映在外化的行为处事方式上,毕竟行为处事方式充其量只是一个表象,而真正的秉性不同则当是每个人内在的不同惯性思维方式使然。因此,当我们在聆听学生的思路呈现时,我们真的可以一下就明白学生们答题误区所在:有时没有思路,那只是胡猜乱蒙;有时知识错误,那当会张冠李戴;有时审题不清,那当是悔意深深;甚至有时方向偏差,呈现知识系统上的整体缺陷……因为思路上的种种问题,都直接导致他们把题给答得坏坏的。让学生谈思路,目的就在于让学生把自己习以为常的有缺陷的答题思路呈现在阳光下,让他们的这些思路无处躲藏,接受我们的共同检阅与批驳,一旦学生的思路越被大家指摘的漏洞百出,那么这样的试卷讲评呈现对学生的警醒作用也就会更有价值,甚至在这样的试卷讲评中,让他们对自己以往错误百出却颇有自得的思路生出石破天惊的颠覆性感觉,从而对自己的思路来个全面的纠正与反思。在学生谈思路的过程中,我们给了学生展示自我错误的机会,也给了大家诊断学生思路方法的机会,同时在相互的聆听与批驳中,也给了每个人不同的启发与纠正,真可谓一石多鸟。
⑵帮学生提炼思路,就是要让学生在明确自己思路的错误之后,另起炉灶谋
求新的答题思路。
作为个体,每个人都很容易耽溺于以往,尤其在思考问题之上,更容易沉沦
过往思路而难以全身而退。而当惯常思路一旦被人全盘否定或多面指责时,这个时候的人,就是最无助的,因为此时他正面临着过往思考方式因错误而被,全新思考方式又不知路在何方的两难境遇,可谓是步履蹒跚、进退两难。而我们的学生,在答题思路的呈现时也走到了同样的路口,这时候的他们最需要我们老师对他们作出一些合理的启发引导,从而适时的帮助他们提炼出答题的新思路,在错误与迷茫的交接点之间给他们划出一个新的方向来,让学生们得以勇敢决绝地抛弃以往,兴高采烈地奔向光明。可以说,帮学生提炼思路,是一个重要的衔接过程,只有如此,才能让学生认清以往,继往开来,而不是身陷绝地,心灰意冷。有破有立,破立结合,唯有如此的承上启下,继往开来,才能让学生们积极的从新的角度来重新思考考题的作答方式,激活他们的思维,而不是只以消极打击学生为趣事和目标。
⑶教师思路引导,就是针对那些共性错误题目时,教师在对学生的思路作破
立之后,给学生提供教师答题的思考方式和规范思路引导。
很多时候,我们教师在试卷讲评中,喜欢跟着感觉走,总以为我们已经点拨
的非常清晰到位甚至明了透彻了,于是一厢情愿的以为学生也该心有灵犀一点通了,可事实有时并非如此。或许每个学生的接受能力不一样,当有些学生在我们浮光掠影的思路点拨中,已经大致明了并开始启动了新的思路,但是千万不要忽视很多学生,他们仍然很有可能还停留在迷惑茫然与犹疑中,如果这时候,我们一刀切的等而待之,急急忙忙的赶赴另一个题目的思路重现,那我相信,学生的积极性就会被一点点的吞噬掉,因为他掉进了一个深渊,一个不知方向、不明就里而只知自己已错的尴尬境地。更何况,我们刚刚否定了他的原有答题思路,而学生在接受新的思路启发时,是需要一定的时间和缓冲的,唯有如此,他们才能接收并消化,从而实现更新内化。所以,此时,我们更明智的做法应该是在适当的点拨之后,和学生细细谈谈我们教师在遇到这个题目时的思考方式和规范思路,如读题审题、信息筛选、知识储备抽调、逻辑认识推理、甚至包括答案的组织整合等,从而给他们提供一个可观摩可效仿的模本,并且在这样的模本下理出一个新的行之有效的头绪来。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相信,要期待学生们的良好作答,也当是在理顺了思路那个源头后才会迎来清流汩汩的,毕竟思路决定了出路。
策略之三、满分修正,知行合一
当我们的试卷讲评课行走至此时,我相信学生们一定已经有所启发和有所收
获了。但人们都说,好人做到底,送佛送到西,既然已经行进至此,我们也不妨把试卷讲评做做圆满。在试卷讲评课中,我们教师往往为了节省时间,而让学生们记几个关键词就匆匆别过,赶往下一个困扰学生们的共性题目。其实,这样做,也无可厚非,也不存在什么大是大非的问题,但是我们高三这一年,在很大程度上还是为了奔高分、奔好分而来的。所以,在这样精心取舍过的试卷讲评课上,我们实在不要放弃那些可以让学生们实践出真知的极好练手机会,让他们彻底全身心的动起来。所以,我们一定要让学生们再来一番精心的答案修整,让他们向满分或者靠近满分的方向踮起脚尖再试一试。
很多时候,我们常常会有这样的感觉,明明心中知道的东西,而一旦在表述
或者形成文字后,总会发现很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这就是典型的知行脱节,或者说在知与行的转化过程中往往会出现丢三落四、顾此失彼的情况。相信,这样的情况,在我们的学生身上应该更会比比皆是的。听听都知道,动手时候不知该往哪儿走,大概这就是学生们的常态。
此时此刻,我们就应该鼓励学生拿起笔来,尝试一下向满分进军的挑战。此
外我们的学生大都喜欢做客观题,而有些厌嫌了主观题,而学生们失分较多的题目往往也集中在主观题上。一般而言,主观题的答案往往会是层进式的,环环相扣,一点考虑欠周,就会引起连锁丢分。此时,我们正好借机考考学生的耐心、细心和思维缜密度,看看在老师的讲解点拨之下,还能与参考答案产生多么遥远的距离来。
当然,考量的结果往往是屡试不爽的,当学生们努力的写完精心修整的答案后,再与参考答案一对照,他们往往自己会发现扣分点还是此起彼伏的。通过这样修整答案的练笔润笔,一则可以挫挫他们的自得之意念,二则也算好好的让他们了解了一回知行合一的难度有多高,三则更能让学生们树立答题思路的周密性、答题规范的重要性与完整性意识,何乐而不为呢?
策略之四、专题讲评,突破提升
试卷讲评课,充其量还只是抓住了每份试卷上的一些共性题目,并且以此为
契机,让学生们在课堂上对此类失分多多的重要题目做了一回细细思考和精心讲评,但是毕竟数量有限,长此以往,有些讲评也真的只能是灿若流星,昙花一现而已。所以,针对有些学生特别容易犯错的共性题目,我们不妨也能够在试卷讲评过程中适时、适当的举一反三,进行必要的巩固训练,不求像初次遇到它们一样面面俱到的精细讲评,但是能够让学生们说说思路,谈谈想法和认识,我想在课堂上也就够了,至于追求满分效果,则可以放在课后让他们对照完成。
【关键词】高质量 命制 语文试卷 策略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8B-0006-02
在新课改背景下,命制高质量的试卷,是每位中学语文教师的必修课。语文试卷的“高质量”主要表现为:(1)覆盖面要广,即尽可能考查中考或高考的所有考点。课内外知识相结合,即课内知识约占20%,主要考查基本知识与基本能力;课外知识约占80%,包括乡土知识、科技前沿知识、现代社会风土人情、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创新精神等,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有必要的难度和适当的区分度;(3)能导教导学导练等。要想高质量地命制一份中学语文试卷,就要有的放矢、讲究策略。
一、广泛储备相关知识
广泛地储备相关知识是高质量命制中学语文试卷的基础。首先,熟悉样卷。既要从宏观上把握中考、高考样卷的结构、题量、赋分、难易度,又要从微观上熟悉每道题的考查点、题型、设问角度、区分度等。如中考试题一般23-26道题,分为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其中选择题一般有积累与运用、现代文阅读(一)、古诗文阅读等,每道题2分,占24分。非选择题一般有文言翻译、古诗鉴赏、名句名篇默写、综合性学习、现代文阅读(二)、写作表达等,占96分。全卷满分120分。高考样卷一般20题左右,也分为第I卷(阅读题)和第II卷(表达题)。其中阅读题一般有现代文阅读、古代诗文阅读、名句名篇默写、文学常识填空、实用类文本阅读或文学类文本阅读,占70分。表达题一般有语言文字运用、写作等,占80分。全卷满分150分。实用类文本阅读和文学类文本阅读属于选做题。又如,现代文阅读(一)一般选取说明文作为背景材料,主要考查说明对象、说明内容、说明方法和说明顺序等,错误选项的设问角度一般有主次(客)颠倒、因果颠倒、强加因果、本末倒置、未然与已然错位、或然与必然错位、全称判断与特称判断错位、答非所问等。以上这些,都应做到恰当合理。
其次,把握教材。要对考查的教材内容谙熟于心,并能随时灵活地提取与运用。熟悉每册教材的编写体例与内容。熟悉每个知识点的出处或分布。根据命题的需要,能随时提取有关内容组成一道道难易有别的题目。注意选取内容的广度与深度。如命字音题,既要考虑从不同教材中选取,又要考虑它们的难易程度。又如名句名篇和文学常识默写题,既要考虑不同文体,又要考虑各类作家的作品,尽量做到对多方面考查。只有对教材内容谙熟于心,才能运用自如。
最后,占有素材。不仅要尽可能广泛地涉猎与收集关于乡土特色、科技前沿知识、现代社会风土人情、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创新精神等背景材料,还要科学地筛选与分类。应根据命题的需要对收集到的材料进行筛选,做到优中选优,并将选中的材料进行分门别类地归类整理。如搜集富于乡土特色的旅游景点、历史人物、手工业品、城市标志等有关素材,并分类整理、相互比较、优中选优、加工使用。这样做,为进一步命制好高质量的试题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科学制订命题计划
科学制订命题计划是高质量命制中学语文试卷的关键。命题计划也称为双向细目表(略),它主要包括知识板块、题序、知识点、赋分、能力点、预估难度、预估得分等。知识板块,初中主要包括积累与运用、现代文阅读(一)、古诗文阅读、默写、综合实践、现代文阅读(二)、作文;高中的一般包括现代文阅读(一)、古诗文阅读、现代文阅读(二)、语言文字应用和作文。能力点初中包括识记、理解、应用、分析和综合;高中包括识记、理解、分析综合、鉴赏评价、表达应用、探究。无论是初中还是高中,考查的知识点在保持相对稳定的基础上,应有一定的灵活性。
要科学地制订命题计划,首先,要定好整份试卷的难度。中考既是毕业性考试,又是选拔性考试,即是两考合一。一般来说,初中整份试卷的难度是0.7左右。容易题(P≥0.70)、中等题(0.70>P>0.35)、较难题(P≤0.35)的比例为6∶3∶1。而高考纯粹是选拔性考试,所以高中的整份试卷的难度一般为0.6左右。容易题(P≥0.70)、中等题(0.70>P>0.35)、较难题(P≤0.35)的比例为6∶2∶2。在此基础上,应想法把整份试卷的难度分解到各题中去,分解时既要考虑所考查知识点本身以及它在所有考点中的难易情况,也要预估考查对象的把握情况,据此推测考点的难度。不同考点的难度应有所不同。例如“积累与运用”的6道基础题,其中字音题、字形题和成语题属于容易题,病句辨析题、文学常识题、语句连贯题属于中等题,而且各题的难度有所不同。最后是整份试卷的容易题、中等题和较难题的比例要符合预设的比例,这样才体现较合理的区分度。
其次,注意难易题的排列顺序。为了使试卷的设置具有人性化,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规律,一般来说,整份试卷的题目应尽量按照由易到难的顺序进行排列,如初中的积累与运用、现代文阅读(一)、古诗文阅读、默写、综合实践、现代文阅读(二)和作文基本按照由易到难来排列。就是每一知识板块的几道题目也应这样排列。如初中阅读与积累的字音、字形、成语、病句辨析、文学常识、语句连贯等题目也基本按照由易到难的顺序排列。
最后,注意考查各能力点的比例。无论是对初中还是对高中能力点的考查,都应考虑覆盖所有能力层级,如初中应覆盖识记、理解、应用、分析、综合等能力,高中应覆盖识记、理解、分析综合、鉴赏评价、表达应用、探究等能力。注意不同能力层级所占的权重。如初中应适当减少识记能力层级的考查,加大理解与综合运用能力层级的考查;高中应突出考查鉴赏评价、表达应用、探究等能力层级,充分发挥考试的导教导学导练功能。
三、精心地命制原创题
精心地命制原创题是高质量命制中学语文试卷的趋势。为了客观、公正、准确地考查学生的知识水平与语文能力,每道题目都应是原创的。原创题除了严格按照命题计划表来命制外,还要注意如下几点:
第一,要有鲜明的导向性。语文是文道统一体,语文试题也不例外,除了突出考查“双基”之外,还应注意考查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新常态下,试题的选材应优先考虑如下材料: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扬,体现创新精神,体现立德树人理念,体现依法治国精神等。一份高质量的试卷,应从不同角度考查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最大程度地发挥导教导学导练作用。
要注意体现新课改的理念。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考查学科素养和探究能力。减少再现性知识的考查,注重能力立意。如要考查名句名篇的默写能力,可以这样设计题目:“惟有创新,才能引领诗歌创作的潮流,就如赵翼在《论诗》中说的 , 。”其实,这道题要求在充分理解诗意的基础上正确默写“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数百年”,而不是单纯地再现要求默写的句子。
第二,课内外比例要恰当。课内知识的考查一般占20%,如初中主要包括字音、字形、成语、文化文学常识、文言文阅读、名句名篇默写等。考查面要广,考查点要准,注意难易的梯度;课外知识的考查一般占80%,主要包括现代文阅读、语言知识运用、写作等。背景材料的筛选要优化,各小题的赋分要科学。
第三,要科学地设计问题。要注意从不同角度考查学生。如果一个知识板块有几道题,就应考虑从不同角度来设计问题。如现代文阅读(二)有四道题,就可从词义、句意、手法、文意等不同角度来设计问题考查学生。
各题的设问要有明确的指向性。各题的设问最好能用上一些引导词,使之能很好地引导学生思维和作答。如同一个问题,用“联系全文并结合社会现实谈谈主人公的行为给你的一点启发”来设问就比用“谈谈主人公的行为给你的一点启发”要明确有效。因为前者有明确的引导词语“联系全文”“结合社会现实”提示学生。这样,学生就知道如何入手思考与作答了。
各题赋分要合理。命题时要根据难易来考虑各题的赋分,一般来说,难题赋分要多点,易题要少点。如整体上“阅读”与“写作”难度较大,赋分较多,特别是“写作”,占60分。其他题目赋分较低。为方便评卷,各题的赋分还要结合答案要点来考虑。一般来说,答案是两个要点的,可赋2分或4分或6分,不赋3分或5分。
四、高效研磨各道题目
高效研磨各道题目是高质量命制中学语文试卷的保障。要高效研磨各道题目,首先,要保障所选材料的准确性。依据课本或所选材料的出处,认真核对有关材料的准确性,及时改正错误的内容。对材料中出现的人名、地名、文学文化常识和有关人物,即使不影响答题,也不能出现错误。
其次,注意问题与答案的一致性。设计的问题除了要有明确的指向性,还要做到用语简明。同时,答案应全面完整,没有明显的遗漏。更重要的是问题与答案要高度一致,避免答非所问。要依据问题,重新回归文本,多角度权衡,准确审视并作出判断,保证问题与答案一致。如广西某市2016年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22题是这样设计的:“结合第④段划线句子,简要写出少明姐“哀愁”和“思念”的缘由。(3分)”从“结合第④段划线句子”“ 哀愁”“ 思念”“ 缘由”等句词来看,问题的指向性是很明确的。另外,该题的参考答案是:“哀愁”是因为想到从此要与到海的那一边求学的子女们离别;(1分)还想到子女们这一别或许不再返回孤岛了。(1分)“思念”是因为触景生情,由送别子女的情景想到母亲当年也一样送别自己,对母亲的思念之情油然而生。(1分)参考答案分别从“哀愁”“ 思念”来设置,与问题完全吻合。
最后,从整体上准确地查漏补缺。主要把试题、答案与答题卡结合起来考虑,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先查看题号是否一致,然后看赋分是否吻合,再看评分标准是否全面合理,最后看答题卡中每道题的答题区域与参考答案所占空间是否相同。
【关键词】试卷讲评;统计分析;讲重点;讲难点;讲典型;自主性;积极性;拓展与延伸;巩固练习
语文试卷讲评课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试卷讲评可以帮助教师科学的分析教与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地反馈信息,以便及时调整教学要求,也可以使学生加深对自己学习情况的了解,调整和改进学习方法。好的讲评能鼓励和督促学生勤奋学习,明确学习目标,提高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但是,多年来我们不重视语文讲评课,收效甚微。经过实践和交流,我认为采取以下方法能收到更好的讲评效果。
1 做好统计分析工作
教师在课前首先要做好试卷统计工作。主要包括知识点分布的统计;考查题目类型、数量和占分比例的统计;考试结果包括最高分、最低分、平均分及每题的得分率的统计;学生出错的类型及人数的统计。学生需要何种帮助,做到心中有数。另外,有典型错误或优点的同学名字应作记录,以利于课堂上双向多向交流。通过分析出错原因,教师能够从中了解分析学生知识和能力的缺陷及自己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便及时采取措施,在讲评时有的放矢地解决这些缺陷和问题。
2 讲重点、讲难点、讲典型
通常每份试卷都有一定的难易比例,每份试卷上有相当一部分属于基本题,大部分学生已经掌握,这类习题一般不需多讲。在讲评时,大部分学生会做的题目可以不讲,允许个别学生有问题课后提问,而对错误率较高的习题,可以将数种错误答案呈现出来,让学生分析讨论,以加深印象。教师选讲的试题要具有典型性,哪些试题为具典型性的试题呢?一是题中涉及到的重点和难点知识,二是中考热点、社会热点问题。对这几个方面,教师要讲清试题的测试点,以《考试手册》为准,讲清它是“手册”中的哪一项,这一项的要求是什么。
3 发挥学生的自主性、积极性
语文试卷讲评课同样要体现“教师是引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而传统的试卷讲评一般都是老师给出参考答案,学生在被动中接受,很少有陈述自己观点的机会。它忽略了讲评课中作为主体的学生的作用,忽略了对学生思维的培养,长此以往,学生在讲评课上就会失去兴趣,讲评课就变成纯粹的答案公布课,这样的讲评课往往没有多大的效果。所以,我们在讲评过程中可以根据试卷的不同题型来尝试不同的方法,尽最大可能调动学生参与其中,积极思考,提高学生的兴趣。当然前提是教师得根据考试结果这一客观情况,明确学生的易错点,有所选择、有所侧重。
4 对试题进行拓展与延伸
拓展延伸式讲评就是对原试题进行讲评后,再对试题做进一步“挖掘”。 讲评中要提倡一题多解,从多角度分析问题,并启发学生从中归纳出解题的技巧和方法。在很多人眼里语文试题的解答都是比较死板的,其实不然,作为人文学科的语文是最能体现“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特点。如作文是语文考试中一道非常重要的试题,它对培养学生的思维和创造能力有很大作用。然而很多教师在讲评中却往往总是把题目含义分析一下,念上两篇所谓的范文,便草草了事,很少从思维的角度加以训练,以致学生听完课后所获甚少。如果我们在讲评中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审题立意,以及在写作思维上强化训练,那么收获肯定是很大的。
5 做一些巩固练习
1. 语文试卷的讲评技巧
试卷的讲评要讲究技巧,尤其要注意三个要素:“when”、“what”、“how”。也就是说,什么时候讲,讲什么,怎么讲,都有一定的内在规律,避免讲评的随意性。只有按其规律讲评,才能使讲评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1 讲评“过去时”。
(1)掌握讲评的最佳“火候”。
学生完成一份语文试卷经历了从识记理解到鉴赏评价表达的复杂的思维过程,他们对于自己的劳动成效如何是非常关注的,但有的教师往往把试卷发放和讲评安排在考后一个星期甚至更后,而此时学生解题时产生的思维火花早已消失殆尽,能够刺激他们的也就只剩下分数了,其效果就可想而知了。相反,有的教师未研究好试题就匆匆忙忙地把批改好的试卷发下去,急着讲评,这样则会导致讲评“无的放矢”,收效自然也不佳。因此,最好在老师认真研究好试题以及学生的答题情况之时发下去,掌握“火候”及时讲评,这样“趁热打铁”才能收到有效的反馈。为此,平时每进行一次考试,本人总是及时地在当天把试卷批阅完并分析学生的答题情况,然后第二天进行讲评。
(2)选准讲评的最佳突破口。
一般来说,一份规范的试卷所涉及的内容很多,教师应根据本次考试学生答题的情况,找出存在问题最突出、最主要的“关节点”,然后“对症下药”为学生解惑、释疑。只有讲评前选准了最佳突破口,才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非智力因素,变被动听课为主动听课。根据学生测试情况,讲解问题时既要具有普遍性和典型性,又要具有针对性和有效性。试卷上大多数题目学生可以自主解决,如讲评时“胡子眉毛一把抓”,学生自然会厌烦,不喜欢听讲。至于不甚重要、不合新课程理念的题目可以大胆舍弃,毫不可惜。
1.2 讲评“进行时”。
(1)合并“同类项”,注重减负高效。
教师在讲评课时不能只按照题号按部就班地讲评,而要善于运用系统论,引导学生对试卷上涉及到的问题,进行梳理归类,合并“同类项”,让学生对试卷上的同一类问题有一个整体的认识,避免“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短视。具体可按以下两种方法合并:
按卷面上的知识点进行合并:即把试卷上同一知识点的题目,归在一起进行分析、讲评。这种合并可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教师可选择其中典型的题目进行讲评;或把同类的题目重组整合,然后择其要点讲评。
按答卷中出现的错误类型进行合并,一般可分为:A、书写错误、答题不规范; B、审题有误;C、解题方法不当;D、思维定势的负迁移,等等。
(2)比较学生的“现场答案”与教师的“参考答案”。
讲评时应不以教师的“参考答案”为唯一依据,可以列举学生上中下各层次的“现场答案”,比较鉴别,比较剖析,发现别人的优点及原因,找出自己的缺点及原因,开拓学生的解题思路,培养发散性思维。
(3)尝试试题的变式、延伸或更改。
命题人往往变换题意、角度,在设计题目上推陈出新或另辟蹊径,这样的试题给人一种似曾相识而又不落窠臼的感觉,很多学生由于思维定势造成失分。讲评课上,教师不要就题论题、孤立地逐题讲解,而要善于抓住问题的本质进行开放、发散性讲解,可将原题中的条件进行改动,举一反三,类推其它,即对某个知识点从不同角度进行合理的变式或延伸;或者由学生对原题进行评价并作恰当的更改。
1.3 讲评“完成时”。
讲评课后必须根据讲评课反馈的情况进行矫正补偿,这是讲评课的延伸,也是保证讲评课教学效果的必要环节。教师应要求学生将答错的题目全部订正在试卷上,并将之收集在“语文错题集”中,做好答错原因的分析说明。待到复习时,教师再让学生重点温习“语文错题集”中的题目,使复习有针对性,不至于机械重复。
2. 语文试卷的讲评原则
(1)突出启发式。
讲评时切忌满堂灌输式的面面俱到、蜻蜓点水式的简单肤浅,教师的作用在于恰当好处的点拨,让学生悟深、悟透,并留给学生必要的思维空间,培养学生敢想、敢说、敢做、敢标新立异的思想意识,使学生成为讲评课的主人。
(2)力求新颖性。
讲评涉及的内容大都是学生已学过的语文知识,但讲评内容决不应是原有内容的简单重复,必须有所创新。在设计讲评教案时,对于同一知识点应多层次、多方位加以剖析,同时注意对所学过的知识进行归纳总结、提炼升华,力求以崭新的面貌展示给学生,让学生感到内容新颖,学有所思,思有所得。
(3)讲究激励性。
在试卷讲评时,不可忽视各类学生的心理状态,要用好激励手段,激发学生情感。如有创新,有独到之处的学生要及时肯定。对成绩落后的学生要善于发现他们答卷中的闪光点,肯定其进步。
3. 重视讲评后的内容的消化,问题的复现和个别辅导
(1)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消化讲评内容。为了巩固讲评结果,教师应采取必要手段促使学生消化讲评内容。讲评后,要留有一定的时间让学生个别消化讲评内容。要求学生在讲评的基础上再认真阅读一遍,清理自己的失分点,教师可进行个别指导,最后让学生把自己的典型错题建到自己的错题集中,以便随时查阅反思,避免下次再犯累似的错误,从而提高了认知水平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教师要重视讲评后的普遍问题的复现。教师还要重视学生试卷中普遍问题的复现工作,教师应把这些问题加以整理,做好笔记,为下次考试命题做好准备。在整理过程中,最好变换角度,重新设计题目,以达到彻底巩固学生所学知识的目的。
关键词:高三语文;试卷讲评;实效性;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05-0132
进入高三,三天一小考,每月一大考,再加上复习过程中大量的限时训练,试卷讲评课成了高三教学中的一个重要课型,课堂教学几乎有一半时间用于讲评。讲评课是教师从学生答题情况中获取反馈信息,对学生存在的知识缺陷进行纠错、引导的讲评教学,是衔接前一阶段学的评价与后一阶段教的内容的关键环节。由于学科差异,借助文本形式考查等特点,语文的试卷讲评常流于形式,就题论题,成了以对答案为目的的一个流程,耗时低效。如何在备战高考的前提下提高语文学科试卷讲评课的实效性呢?
结合多年的高三教学实践,笔者认为上好语文试卷讲评课,提高实效性,需要做好以下几点:
一、合理定位,优化环节,精选讲评内容
一堂优秀高效的课,必须要合理定位重点、难点,针对学情选择最佳的教学方法解决重点、突破难点,试卷讲评课也是如此。一份科学的试卷,是根据阶段性教学要求,重点、难点来考查。高三更多的是高考模式的考查,有一定的覆盖面,有合理的区分度。教师评讲前要认真分析试卷的内容、答案和命题者的意图,统计各小题平均分、错误率等数据,对试卷作“定位”分析:明确本份试卷在自己高三复习的教学流程中所处的位置;确认本次考查的知识点、能力点;选出前一阶段复习中疏忽的“教学盲区”或学生密集型出错的典型题、新题型。优化环节、有的放矢才能将试卷讲评的实效达到“最大值”。简单重复是造成语文试卷讲评高耗低效最根本的原因。如果每一次试卷讲评都是从试卷的第一题开始,不论难易和学生答题情况,题题关注,平均用力,一讲到底,一份试卷讲评下来至少要花上三课时才能讲完,不仅学生有限的时间浪费了,还容易产生厌烦心理。而学生通过试卷讲评所掌握的仅仅是具体题目个性化的答案,知识是零碎的,未能形成系统。
就福建高考语文试卷而言,结合“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的要求,可以分别以古代诗文阅读,文学名著、文化经典阅读,现代文阅读,写作等为重心,将完整的高考模式的试卷要点分解到三四次周考或限时训练的讲评中完成。每次围绕一个重心细致化讲评一个模块,集中用力一点,适当提升归类,从审题关键、解题思路、答题技巧,到失分原因、复习建议讲透讲全。其余模块结合学生答题情况,学生基本掌握的略讲或不讲,存在较大的倾向性错误重点分析出错原因,做错的题除了要讲“错哪儿”还要分析“为什么错”,要让学生“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努力使每一道题的讲评对提高学生的审题技巧,完善答题规范有建设性的作用。
合理定位,优化环节分类指导,讲评有的放矢,同时对后续教学有指导性作用。在科学合理的定位下,每一次的考试是对前一阶段复习的评价,每一次的考后讲评则是实践到理论的提升,考试与考试之间呈线性向前推进,成为高考复习过程有机的组成,每个相对完整的考试周期之间就呈现螺旋式上升的模式。
二、对话试卷,反思自我,灵活讲评策略
如果说,合理定位明确讲评目的,是教师对话试卷反思前一阶段复习中疏忽的“教学盲区”或学生密集型出错丢分的原因。那么,试卷讲评环节也是让学生对话试卷,反思自己答题情况,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实现讲评课高效的重要环节。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自主学习的能力,具有较强的评价自己学习效果、总结有效学习方法的能力。”反观我们学生,试卷成绩出来,绝大多数学生只止步于分数,到具体题目,也更多是看了小题分数发发牢骚埋怨得分低。其实,试卷除了评价的作用外,借助讲评环节要真正起到作用,是要学生弄懂做题的误区、知识的盲点、造成失分的纰漏处在哪,才能真正有效的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答错题的真正原因,只有学生自己本人最清楚。反思自己审题答题时的每一个环节,是审题环节出错,还是解题环节某些概念理解不到位;是结合文本筛选信息区域错误,还是文本内容理解偏差;是概括要点有遗漏,还是分析时表述不到位……知己知彼,就容易自我突破,及时弥补思维缺陷,避免重蹈覆辙。
正如魏书生所说:“教是为了不教”,试卷讲评的理想境界是“讲评是为了不讲评”。要达到这个目的,就要让学生正确面对试卷、对话试卷。教师讲评重在启发式,效果最终要取决于学生课后的订正、内化。在试卷讲评课中也可以尝试自评、同桌(小组)互评模式,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试卷讲评模式,让师生、生生合作进行试卷讲评教学。同一份卷子,特别是专题复习后的限时训练,有的学生得分高,有的得分低,是没审清题意答题方向偏差,还是答题规范导致失分,将试卷放在一起对比,区别就出来了。
三、探索规律,优化思维,提高讲评实效
以下是对安徽、北京、重庆、福建、广东、湖北、湖南、江苏、江西、辽宁、山东、上海、四川、天津、浙江15个省市,2009——2013五年来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高考试题中关于戏剧考查比例的分析:
从以上分析来看,五年来,高考试题涉及到戏剧知识的省市很少,而且只有江苏省每年都会对戏剧进行考核,安徽、福建、湖南、江西、辽宁、上海、四川、浙江五年来对戏剧的考核为0;从考核方式来看,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核居多,比如江苏省语文高考试卷,每年都在附加题第二大题的名著阅读题里,以选择题选项的形式考核学生对戏剧文学常识的把握;从考核内容来看,以选入教材的《雷雨》、《哈姆雷特》、《窦娥冤》等为重点考核对象,考查学生对这些文学作品的语言、故事情节、戏剧艺术等的记忆能力;从考核比例来看,选择题一般只有三分,占整个试题的2%,有些省份会以写作、简答题的形式出现,这个分值会占到4%——6%。总之,从分析中可以发现,每年各省市高考试题对戏剧这一文体的考核力度很弱。
当前,我国的教育正处于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型期间,由以应付升学考试为目的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行为向以提高受教育者诸方面素质为目的的教育模式转变,但是面对中国人口基数大,就业压力大的现状,素质教育还只是一个方向,真正实现素质教育,得靠一代又一代人的努力。当前好多教师的教学还是以考试为标准,考试考什么,教师教学的主要方向就是什么。就拿高考语文试卷来说,占大分值的阅读理解题主要是关于小说、散文、诗歌方面的,而作为四大文体之一的戏剧却几乎没有涉及,这也就造成当前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一个误区。教师认为戏剧文学作品在高考题中出现的几率很小,于是将戏剧教学的课时匀给了其他文体的教学,学生受老师的影响,在课外阅读中也很少关注戏剧文学作品。在一份关于戏剧的问卷调查中,当问及“你在语文课上学习过的戏剧文学作品的名字”时,写出0个的占53%,写出1-2个的占45%,写出3-4个的占2%,写出5个以上的为0,可见学生对戏剧的陌生。由以上的分析可以发现:师生无形中将语文阅读教学与语文高考试题联系在一起,面对这样的现状,我们可以将高考作为一种催化剂,促使师生去关注戏剧文学作品。
高考不仅仅是对学生学习的终结性评价,高考语文试卷也不仅仅是呈现语文考查的基本内容,它同时也体现了民族文化和时代精神,它发挥着社会对学生语文素质要求的重要导向作用。因此,高考语文试卷不能简单地以评价、选拔为目标,更应体现其导向作用。
戏剧作为语文四大文体之一,有着丰富的民族文化,可以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高考语文试卷应增强对戏剧文学的关注度,从而提高师生对戏剧文学的兴趣。
首先,增加对戏剧文学的考查比例。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戏剧文学所占的考查比例多为2%,也即150分试卷,只有3分是作为戏剧考核的,这就很容易给师生造成这样的心理:戏剧文学不是高考的重点,不需要深入学习也可以得分。小说、散文、诗歌这三种文体会以阅读理解题的形式出现在试卷中,所占分值比较大,所以师生会深入学习这类文学作品,那么高考工作者可以尝试将戏剧的精彩片段作为阅读理解题,考查学生对语言运用、故事情节、人物形象的理解,增加考核比例,进而刺激师生去学习戏剧文学作品。
其次,考查内容应做到课内课外相结合。
表中所呈现的对戏剧文学的考核多以教材中学过的戏剧文学常识为主,而课外的一些优秀戏剧文学作品却很少涉及。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谈到“后进生这块最难啃的骨头”时说“把学习仅仅局限于背诵必修的教材是特别有害的,最有效的手段是扩大他们的阅读量。”面对师生忽略戏剧文学作品的现状,高考这一催化剂,就应在考核教材知识的基础上,慢慢地增加对课外一些优秀戏剧文学作品如《西厢记》等的考核,从而刺激师生去教与学课外的一些戏剧文学作品。
以高考作为一种催化剂,刺激师生关注戏剧文学作品,提高他们教、学戏剧文学的动机。动机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高考的需要促使师生有了教、学戏剧文学的动机。“美国的奥苏贝尔认为,尽管学生有各种各样的学习动机,但几乎所有的学习动机都是同学生的学业成就相关联的,因此成就动机应该是学习动机的核心。”教师作为学生的引导者,其教学动机也是以学生的成就动机为基础的。面对高考试题中对戏剧的考查,学生为了取得好的成绩,必须加强对戏剧文学作品的学习,教师为了教学成绩,也会提高对戏剧文学作品的关注程度。
当然,高考不会永远作为一种催化剂,去促使师生教、学戏剧文学作品,随着对戏剧文学的了解,学生会逐渐感受到戏剧作品中所蕴含的思想、感情和艺术的营养对自己文学修养的提高,于是会慢慢地、自觉地喜欢上戏剧文学作品,将戏剧文学作为自我提高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奥苏贝尔将成就动机分为认知的内驱力、自我提高的内驱力和附属的内驱力”,以高考来刺激学生学习属于认知的内驱力和附属的内驱力,即获取知识解决学业问题并得到教师和家长的赞许与认可。而学生逐渐因为喜欢戏剧文学而去学习则属于自我提高的内驱力,即通过积极努力的学习赢得一定的地位和自尊心。教师为了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取得良好的教学成绩,并让学生获得自我提高的内驱力,也会开始重视戏剧作品的教学。
总之,戏剧作为语文四大文体之一,走进各省市的高考试题中,不仅仅是一种催化剂,增强师生教、学戏剧文学作品的动机,它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激励着师生通过阅读与思考,吸收古今中外戏剧文化的营养,继而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
参考文献:
[1]皮连生主编.学与教的心里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关键词:高考;语文;阅读;训练
在高考语文试卷中,阅读题目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从近几年的高考试卷可以看出,阅读题目越来越成为考察的重点内容。因此,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阅读训练也越来越值得关注。从历年高考阅读题目学生的得分情况来看,阅读题目得分较难。要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的成绩,教师和学生要在密切合作的情况下,努力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归纳能力、提取题目中心的能力等方面。
一、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根据相关调查,现在学生的阅读量非常少,这无疑影响了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甚至部分学生对一些经典作品都不知道。对此,教师和学生两方面都要在提高阅读能力方面下工夫。
(一)教师帮助学生提高阅读能力
阅读能力的提升不是短期内能提高的。首先,教师要为学生制定详细的阅读计划。比如,教师应要求全体学生每周内或每个月内阅读一定数量的经典作品,并在阅读后撰写读书笔记。教师则对此进行定期检查。其次,有针对性地对重点文章的解读进行解读,根据高考政治试卷的考察特点,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精读和泛读的习惯,并引导学生养成正确的思维方式。最后,各科教师要联合起来,特别是加强政治学科教师和语文学科教师的合作,共同组织对学生的考查与培养,让学生在广泛的、大量的阅读的条件之下,为提高阅读能力做好坚持的知识储备。
(二)学生自主提高阅读能力
阅读能力的提高不仅是教师一方面的行为,更重要的是要学生自主自觉行动。首先,学生要充分认识到阅读能力与提高成绩之间的正比关系,只有这样,才能在思想上深刻认识到阅读能力对自己的重要性,才有动力愿意为提高成绩而去阅读。其次,要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学生应在教师引导下按时完成甚至超额完成阅读数量。再次,要遵守精读与泛读相结合的基本原则,不能只重视阅读数量,而忽略了阅读质量。最后,要善于总结自己的学习特点、阅读特点和考题特点,寻找、归纳符合自己的特点的提高阅读能力的技巧。
二、提高学生的归纳能力
(一)总结、梳理教材中的重点内容
教师在完成了教学任务之后,要对学生进行考点上的详细梳理,以帮助学生尽快积累基本知识。以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为例,该教材共有四个模块,四个模块的教学任务和教学重点各有不同,因此,教师在梳理知识点时要根据各个模块的教学任务和重点进行梳理。教师不仅要帮助学生梳理出主要的知识点,更重要的是还要在运用真题的基础上帮助学生分析归纳所有已考考点、未考考点,让考生在训练归纳能力的同时,也能较为准确地把握考试出题特点,甚至可以帮助学生提高押题效率。
(二)学生要主动养成归纳问题的习惯
良好归纳能力的形成需要学生在平时的学生中逐渐养成。首先,学生要正确认识归纳能力提升的艰巨性,摆正心态,在平时中多加练习,不急不躁。其次,要养成良好归纳问题的习惯,比如,在阅读完文章后,学生要及时放下材料,通过快速回忆的方法在脑海里梳理基本内容。最后,通过由精读归纳到泛读归纳的渐进过程,逐渐培养自己的归纳意识和能力。久而久之,学生的归纳能力就会在训练中逐渐形成。
在这里,以2012年江苏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例来说明这一问题。2012年考察了德国作家叔本华的《论名声》,其中该文结束后的第一道考题为:“‘立功’与‘立名’是通向成功的两条大道,请简要分析二者的区别。”
在这个问题中,如果考生不具备归纳问题的能力,就不能正确地分析出该题目实际上包含了两种含义,即一方面是分析“立功”与“立名”的区别,另一方面是“立功”与“立名”背后代表的两条道路的区别。显然,如果只回答其中的一个方面,就没有正确地对文章进行归纳,在此问题的回答上就不能得到高分。相反,如果学生在平时严格训练自己的归纳能力,就会准确地捕捉到问题隐含的信息,从而快速地找出答案。
三、提高学生提取题目中心的能力
面对高考语文试卷,教会学生寻找答题关键词是提高学生提取题目中心能力的重要手段。关键词可以提高学生的归纳能力,在答题中起到重要的指点迷津的作用。比如,在材料中,经常会出现“主要的”“次要的”“基本的”“根本的”“中心”“第一”“其次”等等关键词。教师在平时的教学和指导学生复习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注意观察以上关键词,因此这些关键词是解题的关键。同时,教师还要注意对学生进行“关键词”的教学尝试,让学生养成利用关键词来提高摄取题目中心的能力,以进一步提高解题技巧。
查看江苏省2013年高考语文试卷,我们可以非常清楚地看出,在整个阅读题目中,非常注重对提取题目中心能力的考查。2013年的阅读题,考查了老舍的文章《何容何许人也》。该文章共考查了四个问题,其中三个问题大体上都对提取中心问题的能力进行了考查。如考查该文章的第一个问题,问:“他们是旧时代的弃儿,新时代的伴郎,请分析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如果学生没有一定的提取中心问题的能力,就不会发现该句话在文中起到什么样的作用。又如,考查的第二道题目:“从交往、生活、心理三个方面分析何容身上的矛盾现象。”在这个问题中,给出了关键词,即交往、生活、心理,只要学生从这三个方面着手,弄懂了文章,就可以很快地给出答案。再如,考查的最后一个问题:“探究文章最后一句话的内涵。”这就要求学生准确的找出文章的最后一句话是什么,然后分析这句话在文章中的作用是什么,才能真正的给出答案。
高考阅读训练的教学任务较为繁重,是一个需要长期坚持的过程。教师只有在教学过程中善于发现问题、研究问题,才能在指导学生开展阅读训练的过程中,做好学生的阅读训练工作,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才能使学生在高考语文考试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参考文献:
1.张德超,《思维训练――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诉求》[J],《语文建设》,2009(12)
站在教室门口,我喊了好几声“报告”同学们向我投来鄙视的目光,我尴尬的涨红了脸,进也不是退也不是,心里老早把老师从里说到外,看到老师无视我,我再一次郁闷了,我无语问青天,不是我的错啊……
进了教室,我像“狗”一样抖抖身上的水,我不介意给他们来场小雨滋润滋润,当然其中报复和恶作剧心里占大部分,看到同学明明想说我又不能说的样子,我在心里乐翻了天,不过不能太过火。赶紧教了作业,拿起试卷,动起笔。不得不说,我在数学方面还是不错滴~~(相当臭屁及自恋但不后悔的写到,哦对了,早自修是数学)
试卷写了大部分就开始应用题测试了,我摩拳擦掌,有些跃跃欲试。40分钟20题,不得不说很有挑战力。赶紧写啊赶紧写……
不负我望,我考了99,还差不多吧,虽然和100来了一个吐血的擦肩而过,但勉强还可以吧(其实心里早乐了)
当老师分析试卷时我的目光不知不觉又转移了阵地,一会,我有转过来了,那时老师正在教大家如何使用简便方法计算,还很聪明滴编了一个名字——狸猫换太子。还颇有得意地转了一个圈,我一听,笑喷了,心里在想,她是数学老师还是历史老师啊,古装剧看太多了吧。
这时很不巧,老师转过头来,一眼就看到我在笑,有些气愤的说:“胡xx同学,你在笑什么!”大家的目光全聚集在我身上,我笑到一般,硬生生憋回去了,悻悻地干笑了几声,才解除了这尴尬的场面(后来听同学说那时我脸有些红,问我是不是脸红,我气愤的说,你很好,很有做八卦记者的天赋)
终于,在老师和同学时不时的“异样”目光中熬过了数学课,迎来了我的希望——语文课,没想到,我迎来的是语文试卷……
在语文试卷的陪伴下,2节课又匆匆溜走。
中午,老师捧着一大堆试卷,(就是刚刚上文写过的),我很聪明的预料到,下一节课陪伴我们的还是试卷,看来我和试卷还真是有个不解之缘啊……郁闷……
老师分析时,这次我很聪明,没笑,把它憋回去了,呛了好几声(老师还对我投来关怀的目光呢,语文老师对我真好,幸福的叹道)。
一、高考试卷中现代文阅读文本的类型分析
1.实用类文本阅读题
新课改后,高考语文试卷全国卷中新增了实用类文本阅读题,2012-2015年高考现代文阅读题全部是人物传记,试题包括1道客观题、3道主观论述题,其中客观题主要考查考生对全文的整体感知能力,主观论述题主要考查考生对全文的探究能力。对于实用类文本阅读题,《考试大纲》中的要求包括:分析文本反映的时代精神与人生价值;评价文本产生的社会公用;分析文本的语言特色、构成要素以及思想内容;准确、全面的解读文本,并筛选与整合信息;了解科普文章、报告、新闻以及传记的表现手法与基本特征。同时,《考试大纲》还将阅读能力划分为探究、鉴赏评价以及分析综合三个层级。
2.文学类文本阅读题
2012年新课标颁布以前,文学类文本阅读题是必考题型,新课标颁布以后,散文题的设置主要针对学生对文本主题及文章内容的把握等方面进行考查。文学类文本阅读通常设置4-6道主观题,主要对学生对文章结构、文中句子以及词语的理解能力进行考查。2012年新课改之后,文学类文本题材转变成小说,采用主管论述题和客观题相结合的方式,并且增加了开放性论述题,分数由原来的22分提升至25分。同样,《考试大纲》将阅读能力划分为探究、鉴赏评价以及分析综合三个层次。
3.论述类文本阅读题
随着新课改的进行和新高考大纲的颁布,论述类文本阅读逐渐从自然科学论述类向人文科学领域发展,并且论述类文本在高考试卷中通常采用选择题的形式,分值相对较低,只有9分。《考试大纲》明确规定了论述类文本阅读题对学生能力的考查范围,包括分析综合能力与理解能力。
二、基于高考试卷分析的现代文阅读教学策略
1.转变观念,创新模式
新课标规定“教师应该指导学生将流行理念与传统思维相融合”。因此,语文教师应该根据新课改之后高考试卷中现代文阅读的类型和变化趋势,不断地对教学流程和教学模式进行创新,对于不同类型的阅读文本类型,采用相应的教学模式。在进行教材文本教学时,应该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对内容进行扩展,重点采用启发式教学,为学生的思考预留充足的时间。语文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该尊重学生的阅读主体地位,重点培养学生的整体性阅读和理解能力,同时还应该让学生对文本进行细读、精读,这样能够准确的把握文本语言的精妙之处,防止出现过分强调整体阅读而出现大而化之的弊端。语文教师应该充分的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鼓励学生自己归纳和提出问题,并引导学生进行自主作答,同时让学生进行相互讨论,相互交流阅读心得,这样能够准确的把握教学方向。重视对学生阅读意识以及阅读心理的培育,同时还应该充分的考虑学生基础、阅读能力以及自我发展等方面的差异,并采用相应的教学模式和策略进行教学,尽可能做到因材施教,以便于实现所有学生的全面发展。
2.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语文教师应该充分的利用“阅读与鉴赏”环节,并引导学生细致、认真对教材中的各种中外现代文进行阅读和赏析。由于高中所有科目的作业任务都非常繁重,学生在课外阅读中外现代文的时间相对有限,因此阅读教学通常是在语文课堂上完成的。但是,学生从课堂、教材上获得的阅读知识与经验非常少,和新课标对学生语文阅读的要求还存在很大的差距。因此,教师应该充分的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在课堂外进行阅读。例如,开设读书报告会、创意写作交流会等,真正地把学生作为阅读的主体,在阅读的过程中逐渐地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同时,教师应该根据课业状况以及新课标要求,为学生推荐各类名家名作。例如文化论著精读、中外名家经典选读等。同时,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应该设计“新闻和传记”“小说和戏剧”“诗歌和散文”等选修课程,为学生推送更多优秀的文章,不断地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从不同的层面和角度进行审美、评价以及质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