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建筑智能化系统

建筑智能化系统

时间:2022-07-03 09:54:42

建筑智能化系统

第1篇

【关键词】智能建筑 智能化系统 安防

一、引言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智能建筑的需求量也会急速增大,可见智能建筑是最有生命力的建筑。随着房地产事业的发展,智能建筑已经成为建筑现代化的标志之一,许多开发商无不以自已的产品冠以“智能建筑”为荣。智能建筑以楼宇自控技术为核心,能将空气调节制冷、照明、给排水、变配电、电梯等进行自动控制与调节。智能建筑的楼宇自控系统不仅是一套控制系统,它还是一套完整的大楼能源管理系统,它一系列的标准软件程序可在确保不影响舒适度的前提下使能源的利用率达到最高,并最大限度地延长设备使用寿命和降低维修费用。智能建筑可以利用楼宇自控系统作为快速数据处理的手段,预先计划并周期性地作出报告,这样能够得到最合适的运行程序和维修方案。智能建筑的楼宇自控系统还能对火灾报警系统及自动控制系统、安保系统、停车系统、电梯、IC卡系统进行集成。一旦有火灾及偷盗事件发生,可进行现场照明等联动,并组织疏散。

二、建筑的智能化系统的主要部分

(一)建筑设备的监控系统

建筑设备监控系统是基于现代分布控制理论而设计的集散系统,通过网络将分布在各监控现场的控制器连接起来,共同完成集中操作、管理和分散控制的综合化自动化系统。一般采用三级结构,第一级为中央计算机(操作站),主要由带鼠标及彩色显示器的个人计算机和打印机组成。通过显示器显示的各种信息以及打印机所记录的各种信息来了解当前或以前整个大厦各种机电设备的运行情况,也可通过键盘或鼠标的操作来改变建筑物内各种机电设备的运行状况,从而达到管理者各种特定的控制要求。操作站以高速通信方式与次一级的智能网络控制器级进行信息交换。第二级为网络控制器,其功能主要是实现网络匹配和信息传递,具有总线控制,I/O控制功能。第三级为现场控制器(电动车),其主要功能是接收安装于各种机电设备内的传感器、检测器信息,按DDC内部预先设置的参数和执行程序自动实施对相应机电设备进行监控,或随时接收操作站发来的指令信息,调整参数或有关执行程序,改变对相应机电设备的监控要求。建筑设备的监控系统的监控范围是空调系统、通风系统、变配电系统、照明系统、给排水系统、热源和热交换系统、冷冻和冷却系统、电梯系统等等,下面介绍几种主要系统。

1.空调系统监控。空调系统是智能建筑设备系统中最主要的组成部分,其作用是保证建筑物内具有舒适的工作、生活环境和良好的空气品质。空调系统由制冷系统、冷却水系统、空气处理系统和热力系统组成。并且空调系统的各种设备不需要在任何情况下都以满负荷方式运行,建筑设备监控系统的主要任务就是采用自动化装置检测各种参数和设备的工作状态,并根据负荷情况及时地控制设备的运行,以节省能源。

2.送排风系统监控。送排风系统监控主要完成对送风机、排风机运行状态进行监控,并发出故障报警和对风机的启停控制。

3.给排水系统监控。给排水系统主要由各种水泵、水箱、水池、管道及阀门等组成,对该系统进行监控的主要任务是监视各种储水装置的水位,各种水泵的工作状态,按照一定的要求控制各类水泵的运行和相应阀门的动作,并对给系统的设备进行集中管理,从而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实现给排水网的合理调度。

4.照明监控系统。建筑设备监控系统对照明系统的监控有两方面,一是监视照明配电系统的工作状态,以便对照明系统进行有效地管理,保证其正常工作,实现照明设计的要求;二是根据一定的策略控制各类照明灯的开启、关闭,从而达到节能的目的。

(二)安全防范系统

安全防范系统的组成框图如下:

它主要包括如下部分;

1.防盗报警系统。为适应不同要求,在现场使用不同的探测器对建筑物内外重要地点和区域进行布防,在探测到有非法入侵时,及时向有关人员示警。

2.出入口管理及周界防越报警系统。为了建立封闭式住宅小区,加强出入口管理,防范小区外闲杂人员进入,同时防范非法翻越墙或栅栏。智能化建筑均安装有门禁管理系统和周界防越报警系统。所有的出入口采用一个用户拥有一张唯一编号的加密智能卡,用户要进入,只需将自己的智能卡接触读卡器,门禁管理系统会自动判断该卡是否有权进入该地区;当发生非法翻越时,探测器可以立即将警情传送到建筑物业管理中心,中心将在电子地图上显示出翻越区域,以利于保安及时准确的处理。

3.闭路电视监视系统。在重要的场所安装摄像机,提供了利用眼睛直接监视建筑内外情况的手段,使保安人员在控制中心可以监视整个大楼内外的情况,从而大大加强了保安的效果。

(1)建筑消防系统。建筑消防系统能自动捕捉火灾探测区域内火灾发生时的烟雾或热气。从而发出声光报警并控制自动灭火系统,同时联动其它的设备的输出接点,控制事故照明及疏散标志、事故广播及通信、消防给水和排烟设施,以实现检测、报警和灭火的自动化。

(2)通信网络系统。通信网络系统主要是通过通信技术和相关媒介,将其他系统连接在一起,实现统一控制。

三、结束

智能建筑因为具有了对设备、对安全设施的一些自动化系统,就使得建筑更加的节能,更加地高效,也更为绿色环保,所以智能建筑越来越广泛了。

参考文献:

[1]胡崇岳.智能建筑自动化技术.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9

[2]沈瑞珠.楼宇智能化技术.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3]刘晓胜,吴乐南等.智能小区系统工程技术导论.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1

第2篇

关键词:建筑智能化系统;设计规范;施工管理;对策

一、引言

随着建筑智能化不断的加快如今建筑智能化系统在建筑设计中已经成为不可或缺的设计内容,它是基于建筑技术、控制技术、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图像显示技术等涉及多学科、多技术的复杂综合性系统,技术含量高。完整的建筑智能化系统由智能化集成系统、信息设施系统、信息化应用系统、建筑设备管理系统、公共安全系统、机房工程和建筑环境等设计要素构成。建筑智能化系统发展迅速,涉及专业广泛,但在现阶段建设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

二、建筑智能化系统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设计规范不全面,行业监管缺失

目前,国家智能化系统技术设计规范有《智能建筑设计标准》、《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视频安防监控系统工程设计规范》、《通信管道与通道工程设计规范》等,但是并没有涵盖所有智能化子系统,如信息多媒体、一卡通、大屏显示系统、系统集成子系统均缺乏相应的设计规范。建筑智能化系统缺少统一的标准,有时只能采用厂商提供的资料进行设计,给智能化系统的稳定性、兼容性等留下隐患。

目前基本没有建筑智能化系统的图纸审图环节。众所周知,建筑图纸必须经过有资质的审图机构图审合格后才能使用,否则不能作为施工依据,建设方无法办理施工许可证,而建筑智能化图纸是否图审并不影响施工许可证的办理,一般情况下建筑智能化的图纸不经过专业机构进行审图,因此,图纸设计中存在的问题难以被发现。

2.设计单位责任缺失,图纸质量不高

建筑智能化系统作为建筑设计的一部分,设计院会进行初步设计。但是建筑智能化系统会包含建筑设备监控系统、视频监控系统、防盗报警系统、大屏显示系统等,涉及到除强电专业外的计算机、自动控制、通信等弱电专业,且相关系统产品众多,很多设计院缺乏既懂专业又熟悉产品的专业设计人员,目前普遍的做法是由系统集成公司进行深化设计,设计院出图纸。

这种做法存在着很大的弊端:系统集成公司往往会根据自己的产品进行智能化系统设计,选择最有利于自己的系统配置,不会像设计院那样设计出通用型系统。另外,系统集成公司只会关心智能化系统设计,不会注意与其他专业相协调、配合,设计的图纸常常会和其他专业冲突。系统集成公司的设计人员一般没有建筑设计院那样的专业制图训练,绘制的图纸质量较差。建设监理业务通常注重土建施工,而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监理的业务主要侧重于设备安装施工、调试运行和系统验收,通常要延伸到建筑整体竣工以后的一段时期。信息系统工程专业监理要严格按照现有国家标准对各个智能化子系统采用旁站、巡视、随工检查等方式进行监督检验,确保施工质量。

三、建筑智能化施工管理策略

1.智能化建筑相关政策规范的健全

当前,我国的智能化建筑技术及管理尚处于起步阶段,因此行业内的政策和规范无法跟上其发展的步伐。只有在充分调研市场的基础上,着力进行智能化建筑相关政策及规范的健全,才能使该行业的健康顺利发展壮大。

首先,政府应该牵头进行智能化建筑的技术分析与调查。通过组织高等院校与科研院所的技术专家以及智能化建筑业界的行业人才,进行详细的软科学调研,为政策的制定能够提供客观详实的基础。

其次,在积累了充足的行业技术与管理现状之后,则应加大力气抓紧完善智能化建筑的政策和规范。依据笔者的实践经验,以下一些方面的规范和标准是亟待完善的:一是智能建筑涉及到的系统硬件设备,包括建筑智能控制所需的中央处理单元、系统监控和采集传感的前端单元、系统布线的管槽安装、系统通讯网络的光纤、电缆以及无线设备等,这些设备均是智能化建筑建设质量的关键所在;二是保证智能建筑之内所有设备的参数指标和测试验收标准、系统设备的功能齐备,才能保证智能建筑功能的发挥;三是在评估智能建筑系统功能与性能时,一方面要定性测量评估,另一方面也要定量评估。在规定中,对所有的技术指标予以数字化的明确,以此实现建筑技术标准的达标。

2.智能建筑系统集成商的专业素养提升

智能建筑是一个整体化的产品,因此系统集成商的专业素养对于建筑功能的实现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一项完整的智能建筑项目,系统集成商的主要工作涵盖了许多方面,包括系统智能化需求分析、系统智能实现策略的设计、系统硬件软件的参数计算以及匹配等。因此,系统集成商的专业素养关系到智能建筑施工的最终质量以及用户满意度。为了提升其专业素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进行。

(1)应注重集成商人才的专业深度与广度。集成商专业人员必须从业主的使用感受出发,将业主的实际需求以技术参数和设备选型的方式整理出来并最终转化为施工方案。当前,复合型的人才在智能建筑领域依旧稀缺,需要一些一方面熟知技术,另一方面又深谙市场需求的人才。

(2)应该以合理的激励机制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如果集成商的技术人员由于某些原因而离职,很容易造成建设方的设计风格与理念出现断层,影响工程质量的目标。

(3)应重视技术成果的转化和重复利用,积累经验,积淀施工者的竞争力。

对于已经形成系统化的施工方案和技术策略,应以标准化的文档保存起来。通过转化和调整,用于其他相似的工程建设中,从而形成建设方独特的优势。

3.加强监理制度以保证施工质量

不容忽视的是,当前我国的智能化建筑市场由于专业知识和管理方法的不足,导致效率低下,一些业主由此蒙受了损失。通过加强监理,来保证智能化建筑施工的质量是当务之急。当前在智能化建筑的监理方面,有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由于涉及专业较广,不少监理工程师难以承担监理任务。例如,一名合格的专业建筑监理者,在涉及到智能弱电、信息技术与网络技术的设备时往往束手无策。而智能建筑的监理包含了传统建筑所不存在的许多方面,如电子传感、信息网络部件、各种线缆、弱电设备以及管理信息系统等,均需要监理工程师对其进行量化的测试验收与评估,这对监理人员的技术广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此外,不同的监理工程师往往由于经验的匮乏,不能具备充分能协调统筹各个专业之间的工作经验,这同样影响到了智能建筑施工的质量保障。

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本文推荐以专业监理队伍来进行智能化建筑的施工监理。这种策略的优势在于,首先能够对工程建设方有一个合理的监督与约束,对其技术方案和设备选型等均能进行评估和干预,这可以保证智能建筑的最终质量;其次,能够从过程项目业主的角度出发,对建设方所采用方案的合理性进行客观评价,降低业主的风险。

4.智能建筑施工管理的规范化

智能建筑涉及到先进的技术设备和复杂的管理模式,只有严格依照技术与管理标准进行施工,才能实现目标。

笔者结合自身在智能建筑施工管理方面的经验,推荐以“控制+管理+监理+协调”的综合化模式进行施工管理的规范化。这里的“控制”,涵盖了建筑施工的质量控制、智能化建筑项目的投资控制以及具体施工周期之中的工程进度控制;而所谓的“管理”,则一方面包括对施工合同进行严格的管理,另一方面则应对工程建设过程中的各类信息与数据进行管理;“监理”则指的是应以事前、事中、事后的全周期模式对工程进行全面的监理;而“协调”则是说,应结合行业规范和合同条文,实现施工进程中各方的协调。

第3篇

关键词:智能建筑;职能化系统;综合布线系统

一、智能建筑与智能化系统

智能建筑是现代建筑技术与现代通讯技术、计算机技术、控制技术相结合的产物,具有十分鲜明的信息社会的时代特征。概括来说,智能建筑是以建筑为平台,利用系统集成方法,将智能型计算机、通信及信息技术与建筑艺术相结合,通过对设备的自动监控,对信息资源的管理和对使用者的信息服务及其与建筑的优化组合,所获得的投资合理,适合信息社会需要并且具有安全、高效、舒适、便利和灵活及更具人性化的建筑物。

智能建筑的“智能化”主要是在一座建筑物内进行信息管理和对信息综合利用的能力。这个能力涵盖了信息的采集和综合、信息的分析和处理以及信息的交换和共享。也可以理解为智能建筑就是具备了综合信息应用和设备监控与管理自动化能力的建筑,它依托4C(即Computer 计算机技术、Control自动控制技术、Communication 通信技术、CRT 图形显示技术)技术,构建楼宇设备自控系统、通信网络系统、物业管理自动化系统,并把现有分离的设备、功能、信息等综合集成一个相互关联、统一、协调的系统,用以提供高技术的智能化服务与管理。智能化系统作为其中一部分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建筑智能化系统(Building Intelligent system)是智能建筑中应用的电信息系统, 包括通信网络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建筑设备监控等系统以及智能化集成系统。智能建筑是一个综合的系统化工程,运用系统工程的观点,将建筑物的结构(建筑环境结构)、系统(智能化系统)、服务(住、用户需求服务)和管理(物业运行管理) 四个基本要素进行优化组合,提供一个投资合理、具有高效、舒适、安全、方便环境的建筑物。它主要满足两个基本要求:对办公大楼来说,大楼智能化系统应当有一套管理、控制、运行、维护的通信设施, 能以较低的费用及时与外界取得联系;对于智能化系统的使用者来说,大楼的智能化系统应有一个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激发人的创造性的环境。如上所述,智能化系统是智能建筑的必要条件,可见智能化系统在智能建筑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位置。

二、智能建筑的发展阶段

1.初期

在初始阶段, 智能建筑设计市场是以弱电系统集成商为主、建筑设计院为辅的时期, 由于当时智能建筑处于摸索阶段, 再加上各集成公司之间水平的差异, 最后设计完成的智能建筑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

2.中期

到了20世纪末, 一些实力较强的建筑设计院看到了自身在建筑设计中的不足, 于是成立了专业的智能建筑设计所, 使智能建筑设计发展到了第二个阶段。在该阶段, 建筑智能化系统由设计院与系统集成商共同进行设计, 其中方案、扩初及施工图的设计由设计院完成, 而装修深化设计由系统集成商完成。建筑设计院与系统集成商在智能化系统设计市场各有优劣, 两者相比, 设计院在对建筑的理解, 对水、电及暖通等工种系统的了解方面, 在系统设计的合理性、完整性、遵循国家规范方面, 以及在图纸的规范化表述方面, 有着当然的优势; 而系统集成商则在对各系统产品的性能、现场的安装与调试方面占优势。因此, 尽管建筑设计院与系统集成商同时存在于设计市场, 但更有远见的建设方慢慢地了解双方的长处与短处后, 采取了两家结合的操作思路, 即由设计院承担智能化系统的施工图设计, 在设计完成后, 基本确定了系统规模及大致投资, 再实行施工招标, 确定由哪家弱电系统集成公司来施工。然后系统集成公司根据设计院的图纸及具体产品的性能指标进行深化设计, 并根据设计院弱电图纸进行现场的管线施工, 同时不影响工程建设进度。如此操作, 比直接委托设计施工一条龙服务更具优越性。

3.近期

如今美国新建和改建的办公大楼已有70%以上为智能建筑,日本从1985 年始建智能化大厦,并制定了从智能设备、智能家庭到智能建筑、智能城市的发展计划,目前已有65%以上的建筑实现智能化。新加坡政府计划将新加坡建成“智能城市花园”,韩国计划将其半岛建成“智能岛”,目前国内智能小区和智能住宅正以不可阻挡的迅猛势头在全国普遍展开,各种档次智能小区与智能住宅正如雨后春笋般兴建在中国国内,其数量之多、发展速度之快,位居全球之首。中国加入WTO 以及北京2008 年举办奥运会,对世界、对中国都是一件大事,对中国建筑业,对中国智能建筑行业更是一件大事,2008 年北京为举办奥运会,同时提出了“数字奥运”的口号,北京为实现这个目标将要建设众多数字化设施,这包括:2008 年奥运会的技术指挥中心、数据中心、信息资源中心和网络管理中心、安全监测中心及22 个现代化的体育场馆。提高场馆设施的智能化水平,这些本身就会增加对建筑智能化系统的需求,更为重要的是这些智能化系统的建设将会起到示范和推广作用,必将极大地推动智能建筑的进一步发展。

三、目前将要普及的系统——综合布线系统

80 年代后期综合布线系统逐步引入我国,作为开放式的传输平台,综合布线系统成为了是智能化建筑的高效神经系统综合布线系统是一种开放式的传输平台,是智能化建筑的高效神经系统。综合布线系统主要是针对建筑物内部以及建筑物间的计算机、通信设备和建筑设备自动化BAS ( Building Automat ion System) 等设备的布线而设计的, 所以, 布线系统的应用范围必须满足于各类不同的计算机、通信设备、建筑物自动化等设备传输弱电信号的要求。PDS( Premises Distribution System) 作为计算机与通信的配线系统, 表明它可以满足各种不同的计算机与通信的要求。

综合布线系统工程的设备配置主要是指各种配线架、布线子系统、传输媒质和通信引出端等的配置。以下是综合布线系统工程的设备配置:

1.单幢的中小型智能化建筑,其附近没有其它房屋建筑,不会发展成为智能化建筑群体。这种情况可不设建筑群配线架,也不需要建筑群主干布线子系统。在单幢智能化建筑中,设置两次配线点,即建筑物配线架和楼层配线架,只采用建筑物主干布线子系统和水平布线子系统。

2.单幢大型智能化建筑 由于建设规模和建筑面积大,但目前用户信息点的分布密度较稀,如果对今后的发展或变化尚难确定时,为了节省本期工程建设投资,不按建筑群体考虑,采取与单幢中小型智能化建筑相同的综合布线系统方案。

3.单个建筑群配线架方案是在在智能化小区中,选择位于建筑群体中心位置的智能化建筑作为各幢建筑物通信线路和对公用通信网连接的最佳汇接点,并在此安装建筑群配线架。建筑群配线架可与该幢建筑的建筑物配线架合设,达到既能减少配线接续设备和通信线路长度,又能降低工程建设费用的目的。各幢智能化建筑中分别装设建筑物配线架和敷设建筑群主干布线子系统的主干线路,并与建筑群配线架相连

4.多个建筑群配线架方案是在当智能化小区的工程建设范围较大,且智能化建筑幢数较多而分散时,将该小区的房屋建筑根据平面布置适当分成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区域,形成两个或多个综合布线系统的管辖范围,在各个区域内中心位置的某幢智能化建筑中分别设置建筑群配线架,并分别设有与公用通信网相连的通信线路。此外,各个区域中每幢建筑物的建筑群主干布线子系统的主干电缆或光缆均与所在区域的建筑群配线架相连。为了使智能化小区内的通信灵活和安全可靠,在两个建筑群配线架之间,根据网络需要和小区内管线敷设条件,设置电缆或光缆互相连接,形成互相支援的备用线路。

四、安装工程技术要求

1.远程处理机的安装要求

楼宇自动控制系统与各RPU之间的通信是透明的,可利用同一线路不同的RPU完成同一个控制系统。一般而言.BAS系统大量监控的是空调机组,所以将RPU布置在机房之中或附近.把空调机组控制系统使用后剩余的输入输出接口用于连接附近的水流量计、水位信号、照明控制等。为了日后的发展.RPU的接口要留出20~30%为宜。

2.BAS线路安装要求

在BAS进行布线时,要注意某些线路需要专门的导线.如BAS的通信线路、温度湿度传感器线路、水位浮子开关线路、流量计线路等。它们一般需要屏蔽线。或者由制造商提供专门的导线。电源线与信号、控制电缆应分槽、分管敷设;DDC、计算机、网络控制器、网关等电子设备的工作接地应连在其他弱电工程共用的单独的接地干线上。智能建筑中安装有大量的电子设备.这些设备分属于不同的系统,由于这些设备工作频率、抗干扰能力和功能等都不相同-对接地的要求也不同。在安装中.按下述方法进行接地:

(1)电子设备的信号接地、逻辑接地、功率接地、屏蔽接地和保护接地。一般合用一个接地极,其接地电阻不大于4Ω:当电子设备的接地与工频交流接地、防雷接地合用一个接地极时.其接地电阻不大于1Ω。屏蔽接地如单独设置,则接地电阻一般为300Ω;

(2)对抗干扰能力差的设备-其接地应与防雷接地分开。两者相互距离宜在20m以内.对抗干扰能力较强的电子设备.两者的距离可酌情减少 但不宜低于5m;

(3)当电子设备接地和防雷接地采用共同接地装置时,两者避免雷击时遭受反击和保证设备安全。应采用埋地铠装电缆;

(4)电缆屏蔽层必须接地.为避免产生干扰电流,对信号电缆和1MHz及以下低频电缆应一点接地;对1MHz以上电缆,为保证屏蔽层为地电位。应采用多点接地。闭路电视和工业电视都必须采用一点接地。

3.输入设备的安装要求

(1)安装位置应能正确反映其性能的位置,便于调试和维护的地方.不同类型的传感器应按设计和产品的要求和现场实际情况确定其位置;

(2)水管型温度传感器、蒸汽压力传感器、水流开关、水管流量计不宜安装在管道焊缝及其边缘上开孔焊接;

(3)风管型、湿度传感器、室内温度传感器、风汽压力传感器、空气质量传感器应避开蒸汽放空口及出风1∶3处;

(4)管型温度传感器、水管型压力传感器、蒸汽压力传感器、水流开关的安装应在工艺管道安装同时进行;

(5)风管压力、温度、湿度、空气质量、空气速度、压差开关的安装应在风管保温完成后进行。

4.输出设备的安装要求

(1)风阀箭头和电动阀门的箭头尖与风门、电动阀门的开闭和水流方向一致;

(2)安装前宜进行模拟动作;

(3)电动阀门的口径与管道径不一致时,应采取渐缩管件。但阀门口径一般不应低于管道口径二个档次,并应经计算确定满足设计要求;

(4)电动与电磁调节阀一般安装在回水管上。

5.安装的其它要求

BAS的监控是由电脑按照编制好的程序进行的、设计工程大大简化。不需要进行各种设备的电气联锁图控制调节原理图等。只需要简单的监控原理图就可以满足要求。但设计人员必须编制较为详细的监控说明软件。另外还要向制造商提供各测量元件、控制器使用的条件清单。如管道规格、流体名称、压力、温度、流量等。以便制造商选用各种元件规格。安装人员一般只根据图纸及提供的主要元件的规格和数量进行组装。

五、现阶段智能化系统占工程总造价的比例

中国智能建筑市场充满无限商机,也充满着挑战。国内智能建筑市场广阔,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国内智能建筑的投资约占建筑总投资的5%~8%,有的地区可达10%。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过去五年内全国各地共完成房地产开发建设投资22042.22 亿元,若其中四分之一建筑实施智能化系统工程,并且以6%计算智能化系统工程投资,那么在过去五年内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投资已达330 亿元。中国加入WTO 后,经济发展的国际化对办公建筑的智能化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不仅对新建办公楼,而且对量大而面广的已有办公建筑的改造都提出了智能化需求。

结语:根据智能建筑电气设备工程的特点,严格按规范和施工工艺要求进行安装,必能确保系统开通和运行。建筑智能化是整个社会信息化的一个组成部分,智能建筑中很大服务功能具有较强的社会性。技术在进步、制度在变革,中国智能建筑充满着希望,也面临严峻挑战,需要不断地学习,不断地研究,共同探讨智能建筑的发展道路。

参考文献:

第4篇

【关键字】: 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设计施工,现状,发展

【 abstract 】 the intelligent building system after all these years of development, has become a building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of an essential part. And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cluding content is more and more extensive, in building use the function of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This article the author from building intelligent systems development course and the present situation, analyze problems, looking to the future.

【 key words 】 : building intelligent systems, engineering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development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的发展历程

中国建筑智能化系统是逐步发展起来的,根据其形式和内容大体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可以把它们分别称为:起始阶段、普及阶段和发展阶段。

起始阶段 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在以微电子技术为基础的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和控制技术的技术基础上,为建筑物配备通讯自动化和办公自动管理。。这时建筑中各个系统是独立的,相互没有联系。

2.普及阶段 在九十年代中期在“智能建筑”、“5A建筑”、甚至“7A建筑”的概念基础上,主要是强调对建筑中各个系统进行系统集成和广泛采用综合布线系统。

3.发展阶段

在二十世纪到现在建筑智能化系统的发展已经趋向成熟,在这个阶段的人们提供建筑物对智能化需求和新技术的应用,通过接受和传送各种语音、数据和视频信号,满足人们信息交流、安全保障、环境监测和物业管理的需要。

二、建筑智能化系统现状及问题

建筑智能化是一项系统工程,而且技术更新周期愈来愈快,并且涉及多个学科和多个管理部门,相对于智能技术的发展相应的设计与管理等方面已远远落后。由于国家管理标准的相对滞后,全国各地方建设部门对智能建筑的标准也千差万别,因此大多数地区对其发展还是处于随意发展的状态。根据笔者多年来专职从事这个行业的实践和体会,认为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建筑智能化系统的设计问题

智能建筑是多学科和高新技术的高度集成。由于涉及到系统多,工程专业技术复杂,综合性强,所以至今尚未形成对建筑智能化系统技术和设计全面把握和控制的方法和程序,使得现阶段的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设计存在着“设计不讲科学”的现象。主要表现在方案设计可实现性与合理性较差、系统或设备选型有缺陷、施工图纸设计深度不够,可用性差等。

2、建筑智能化系统的施工问题

建筑智能化系统的施工单位是系统集成商,系统集成商在智能化系统工程质量方面具有重大责任。系统集成商承担深化设计、设备材料采购、安装调试试运行,并要负责质保期内维护、业主管理人员培训等,其在工程中的作用十分重要。影响施工质量的原因也很多。主要表现在招标过程的对商务部分和技术部分比重失衡.在施工过程中对"人、机、物、法、环"的管理和控制不严格.

三、建筑智能化系统的展望

在新的信息技术将会迅猛发展,作为信息技术产物的建筑智能化系统也会发生深刻变化。未来的建筑智能化系统发展将体现如下显著特征:(1)多学科、多技术相互渗透。如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生物电子工程、仿生学、生态学等新技术,使智能建筑有新的功能。(2)多个系统的相互交叉融合。建筑智能化系统的三个子系统楼宇自动化系统、通信自动化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不久就可以结合一个系统。(3)建筑智能化系统群体化;未来将发展智能化建筑群。进一步实现智能化城市和国家。(4)建筑智能化系统使建筑成为可持续发展的建筑、其内涵:高功能建筑、绿色建筑、健康建筑、生态建筑。这都将进一步促进建筑智能化系统的变革和发展,这将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新技术的进步将会改变建筑智能化系统的体系结构 建筑智能化系统是信息技术发展的产物,建筑中各种智能化系统无非是各种服务信息采集、传输和处理的工具。当今建筑智能化系统的技术基础——计算机技术、控制技术和通信技术都在迅速发展中,其中通信技术的发展更为明显,互联网技术、移动通信技术以及作为信息载体的智能卡技术已深入人们生活和工作的各个方面,建筑智能化也应该顺应信息技术的发展,利用这些技术来解决智能建筑中的问题,把这些技术作为智能建筑的技术基础。并在该基础上结合各种前沿技术利用这些技术构筑一个统一的信息平台,并以此为建筑和建筑中的人们提供过去需要多个系统提供的服务;并且这个信息平台及其相应的服务可以从一栋建筑扩展到整个社区乃至整个城市。按此技术路线,建筑智能化系统将成为这个社会化信息平台的一个组成部分,而建筑智能化系统所提供的各种服务也将成为这个信息平台的一种服务功能。因此随着技术的进步,过去那种根据不同服务功能构成各种不同系统的体系结构将会发生根本改变,这不仅可以充分发挥系统的功能,还可以避免重复投资,提高经济效益。 2.管理制度的变革将会消除建筑智能化系统发展的障碍 在过去制约建筑智能化系统成为统一系统是原有管理制度的不适应,建筑智能化工程涉及到公安、消防、电信、广电和建设等多个行政主管部门,过去那种层层审批,一件事多个部门管理的管理模式已严重制约智能建筑的发展,随着中国加入WTO,这一障碍将逐步得到消除。根据“职权一致”和“权责一致”的原则,国务院要求一件事只能由一个部门负责管理,如:产品质量管理按照《产品质量法》和国家质监总局5号令规定由国家质监总局管理、工程设计和施工安装资质管理按照《建筑法》和《建筑法实施细则》的规定由建设部负责;而与建筑智能化系统相关的业务如通信、消防、安防等则分别由信息产业部、公安部消防局、公安部技防办等管理。同时管理的手段将从控制市场准入、行政审批转为制订技术标准、规范市场公正竞争。 这种管理方式的变革有利于把建筑智能化系统作为统一的系统来实施,更为重要的是这将促进建筑智能化系统各项业务的发展,如公安部在放弃对安防产品质量监督和工程管理的同时,将大力发展安防报警服务业。可以预见消防服务业、物业管理服务业、电信及其增值服务业等都也将得到长足发展,这也必将促进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的发展。 3.对建筑智能化系统的功能、作用和服务模式需要重新认识和调整 从建筑智能化系统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出,建筑智能化系统的功能已经发生很大变化,起初建筑智能化系统主要作为建筑和机电设备的一部分,以满足对建筑及其机电设备管理的需要;后来建筑智能化系统用来全面提升建筑的形象和提高建筑的服务、管理及安全功能;最后建筑智能化系统已经成为一个营运系统,为建筑内的人们提供各种增值服务。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制度的变革,这种认识会不断得到强化,可以预见,在不久的将来,建筑智能化系统会成为一种基础设施,为生活和工作在建筑中的人们提供安防报警、消防报警、物业管理、远程抄表、电子商务、网上娱乐、远程教育、远程医疗、视频点播、信息查询、通讯交流等增值业务,成为一个具有投资价值服务系统。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除了需要对建筑智能化系统重新认识以外,更重要的是需要对建筑智能化系统的投资、建设、运行和管理模式进行调整。建立起一套社会化服务体系,从而满足不同的服务需求,降低智能化设施维护管理成本,提高建筑智能化系统价值。

建筑智能化系统将成为建筑革命的先声,成为21世纪的重要产业部门,并进而带动其它行业的发展,乃至成为一个国家科学技术与文化发展水平的重要标

参考文献:

[1] 卢庆新.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设计的现状与对策.智能建筑电气技术,2004(1)

[2] 王彤方. 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设计施工的现状与问题.科技风.2010年4月(上)

[3] 铁锐. 浅谈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设计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科学之友. 2010 年03 月(09)

第5篇

关键词:建筑智能化系统;项目管理

中图分类号:TU855

在20世纪80年代初,美国出现了智能建筑,在80年代末,我国也开始了智能建筑的建设,在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之下,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的规模逐渐的扩大,智能建筑建设的技术也逐渐的发展,人们对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的关注度逐渐的增加。但是在发展的过程中,建筑智能化系统的项目管理中出现了一些问题,在这样的形势之下,我们必须要根据问题的原因制定解决的方法,以此来推动我国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的发展。

1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项目管理

建筑智能化系统是一项非常复杂的系统,它是以高科技为基础,以人、环境、信息相互作用为前提的一种独特办公环境。因为经济效益、投资力度、使用效率以及工作效率的影响

每幢建筑物的智能化程度都是不同的,但是智能建筑所想达到的效果都是一样的。(1)将信息资源进行共享;(2)提供独特惬意的工作环境,将工作效率进行最大程度的提高;(3)利用智能化对建筑设备和建筑物进行管理,减少管理人员的使用,将建设的能源进行最大限度的减少,减少建设的成本,提高资金的使用率。第四,帮助建筑物适应多变的、复杂的工作性质和工作环境。

2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项目管理的现状

受我国社会经济的影响,我国的智能化人才培养、智能化技术发展以及智能化管理都受到了相应的限制,在这样的情况之下,我国的智能化系统工程项目管理也受到了很大影响,出现了很多的缺陷和漏洞。

站在业主的角度进行分析,首先,很多的业主都没有专业人才,对智能建筑技术、智能建设设备以及智能建设系统都没有进行明确具体的了解,对智能系统的定位、智能系统的功能需求了解的更是少之又少。在实施的过程中,因资金的不足导致很多工程的建筑质量较低,对系统的开通率造成严重的影响。其次,对技术的采用没有进行明确的了解,不知道怎么才能使技术的性能得以最大化的发挥,对于子系统的结合、分离也没有进行详细掌握,很多业主认为只要采用了最好的弱电系统,将他们集成起来,组织的建筑智能化系统就是最好的。但是他们忽略了一个重要的问题,那就是子系统的集成,若子系统没有进行合理的集成,那么就会导致建筑智能化系统的第二次开发。第三,在设备供应商的选择上,系统集成商的选择上,具有一定的盲目性,没有相应的选择经验,在招标文件和合同方面,制定的内容都较模糊,没有进行明确的制定,在合同的签订时也出现了一些漏洞,导致在以后的建设中出现了一系列的纠纷问题。第四,在建设的过程中,没有将业主的职责、设计院的职责、设备供货商的职责、系统集成商的职责以及安装施工方的职责进行明确的划分,在出现了问题之后,不知道应该将责任归咎于哪方,不利于今后工作的开展,与此同时,也造成了一些不必要的经济损失。第五、很多承包商为了追求更多的利益,在施工的技术上以及工程的技术上,投机取巧,只保证任务的完成,对功能要求的满足没有进行判断和处理。

站在设计方面进行分析,很多的项目智能化弱电工程设计一般都滞后于机电设计和建筑设计。设计院在对施工图进行设计时,智能化系统设备不能进行图形的选择、货物的预定。致使土建设计图和机电设计图不能应用到智能系统中,在这样的情况之下,智能化系统会根据以往的经验进行操作,这样的无规范性操作导致弱电管线出现预埋遗漏的现象,电缆通道较小或者根本没有电缆通道的现象。此外,智能化设备供应商对于施工图的设计出现了不合格的现象,设计出来的图纸不管是在设计的深度方面还是设计图的规范方面,都不符合国家规定的要求。在对土建设计和机电设计进行配合时,因为缺乏一定的协调性,导致制定出来设计的不能将现场施工的要求进行满足。另外,很多的设备制造商因为利益的驱使,利用合同的漏洞采用低成本、系统功能较弱、可靠性较低的设计方案。

3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项目管理的建议

3.1首先从工程项目的功能定位入手,将各子系统的技术定位、设备性能的选择、性能的费用、工程的费用进行严格的控制,让总方案的设计、各子系统的设计以及智能化系统的总体工程进行优化,最大程度的减少投资的费用。

3.2从设计开始入手,在配置工程的子系统时,要将全系统的信息互通、全系统的集成都考虑其中,把智能化系统进行统一的管理,进行各阶段、各领域的实施,将信息资源进行全局性的使用,各子系统在形成独立的体系之后,容易出现系统重复以及系统打架的现象,统一管理分步实施能将此问题进行合理的解决。

3.3在施工开始之后,就采用系统工程的管理方法进行管理,并根据工程的具体情况制定实施计划,最先制定一个整体的实施计划,在此之后,制定各子系统的实施计划,在制定计划时,要将可能会出现的问题进行整体性的考虑,将会出现的问题进行协调和解决,保证施工的正常运行,避免不必要的二次返工,造成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的建筑智能化建设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但是仅仅局限于初级阶段,无论是在产业化运营水平、标准化运营水平还是规范性运营水平都还处在较低的阶段,在智能简述工程项目管理中,也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无论是业务的管理水平还是技术的使用能力都存在着很多缺陷,在这样的形势之下,我们就要加强对建筑智能化建设方法的研究,将我国智能化系统工程项目的管理水平进行提高,让我国的建筑智能化建设进入另一个阶段。

参考文献:

[1]魏新亚,郭敬.智能建筑项目管理中的新问题[J].建设监理,2002(4):61-63.

[2]罗奋生.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项目管理的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3.

[3]郎海永.弱电智能化系统项目管理及优化的初步探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2(17).

第6篇

关键词:智能化;建筑系统;应用

通过对智能化建筑系统集成电子技术进行分析,能够充分认识当下发展的现状,认识到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和困难,讨论出电子技术在智能化建筑系统设计中的集成控制的策略,促进建筑行业朝着积极的方向不断发展。

1、智能化建筑系统集成电子技术的简述

1.1基本含义

智能化建筑系统集成在应用的过程中,可以和信息技术工程建设进行结合,应用到实际的生产工作中。在进行结合的过程中要注意设置好监控设备,这样才能提高整体的科学性。通过科学合理的设置,才能促进生产的智能化和科学化,才可以提高生产的质量和效率。[1]还应该通过优化资源配置这一方式来促进工程的不断进步和发展。

1.2应用现状

智能化建筑集成系統具有很多功能,比如火灾自动报警、问题防范等等。这种该系统的运用可以对信息和网络进行强化,可以最大程度地发挥出BMS集成控制,进而建立起更加完善的智能建筑管理集成系统。这样就可以不仅提供信息共享和监控的服务,还能够通过自动监测找出在建筑物中运行的功能,这就可以发挥出良好资源配置的功能和作用。

2、智能化建筑系统管理的意义

智能化建筑系统管理具有四点意义。[2]第一点意义是,可以建设更加安全和舒适的建筑环境来满足客户的需求。科技的进步也为建筑行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建筑企业如果能够抓住机会,就可以直接通过网络技术来了解客户的需求。这样就节省了实地考察的时间和财力,降低了成本,又提高了一定的效率。这样不仅可以减少工作人员的工作量,又可以让工作人员以高质量的效率进行工作,还可以为客户提供更优质的服务和建筑环境。第二点,可以完善通讯网络系统来满足客户发展的需要。目前互联网已经渗透在了人们生活、工作和学习的各个方面,所以要保证网络的通畅和速度。这可以促进业主和物业管理之间友好的关系,减少矛盾和问题,促进业主和物业管理和谐的存在。第三个意义,对外通讯设施系统。在现阶段,由于城市的土地比较珍稀,所以建筑物一般都比较密集,而且大多都是封闭的状态。一旦发生一些突发情况,就没有时间进行反应。智能化建筑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因为智能化建筑集成电子建立的过程中,配备了足够的通讯设备,这样就为居民安全提供了一定的保证。第四个意义是建立水、气、电的抄送系统,可以方便物业的管理。因为传统的查抄需要工作人员挨家挨户上门统计。智能化的建筑系统可以科学合理的对水、气、电进行规划,这样也可以给业主带来方便。以往的上门查抄工作人员去的时间可能是业主不方便的时间,容易引起业主的不满,这样还可以方便工作人员进行工作和统计,也方便了物业的管理。

3、智能化建筑系统集成电子技术的应用与控制策略

通过对于智能化建筑系统集成电子技术的意义进行分析,能够促进智能化建筑设计和集中电子技术应用的发展。[3]首先,要明确智能化建筑系统的集成电子技术组成。在现代建设行业的发展中,需要注意各个系统的组成和应用。因为智能化建筑系统集成技术包含的内容很多,所以很多独立的系统又包含着其他子系统,这就需要对设计和开发建设中进行合理的规划和控制,这样才能促进智能化建筑系统及其集成技术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和效果。在智能化建筑系统集成电子技术应用的发展中,必须对一些技术进行创新,比如现代通信技术、电子信息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等。其中,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创新和发展非常重要。因为计算机网络系统是建筑和管理系统的基础,系统的整体运行都需要计算机网络系统来控制和操作。因此要加强对计算机网络技术的重视程度和革新,使得智能化建筑系统集成电子技术应用更加满足智能化、自动化发展的需要。

4、智能化建筑系统集成电子技术的具体应用

4.1公共广播传呼系统

现代建筑物中需要含有的系统就是公共广播传呼系统,这个系统可以进行紧急的广播、放送音乐等等。[4]在这个系统设计的过程中设计人员要先考虑选择的扬声器的特性和功能,还要明确紧急广播功能的切换和进行广播的路线,还要明确广播划分的区域。紧急广播主要应用在突发的火灾、一些意外情况的发生等等,所以需要设计人员特别注意。要注意扬声器的音量可以让每一个住户听到,对广播的区域进行合理划分。在日常没有突发事情的时候,公共广播可以放一些音乐、播报一些通知等等,在遇到紧急事件时,要确保紧急广播时刻处在优先地位。

4.2OPC技术

我国的科技发展在近几年来突飞猛进,在高速发展的同时,网络控制系统也变得越来越复杂,人们对于网络控制系统的应用和要求也越来越高,所以OPC技术就迎来了大好的市场。OPC技术是近年来新开发和应用的一种技术,具有开放、高效的特点。由于OPC技术对多个集成系统进行连接并且控制的,所以在应用的过程中要注意各个系统之间的兼容性。通过应用OPC技术,可以对集成系统进行良好的控制和联系,能够促进消费者和服务器之间完美融合,从而使工程建设可以顺利开展。OPC技术的应用可以节省一定的人力和财力,OPC技术能够使服务器都集中在一起,不用再考虑不同部件端口的问题,方便了应用和自动化功能的实现。

第7篇

关键词:智能化建筑;管理系统

中图分类号:G2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智能化建筑及智能化管理系统的组成

智能化建筑是基于先进的计算机控制系统,发达的通信技术和探测技术,并将其有效的利用在建筑的管理中,实现对设备的自动监控,对各种资源的有效管理并实时满足用户多元化的需求。智能化系统管理是建筑业达到“安全”“舒适”“效率”等现代生活需求的根本途径。智能化管理的核心是服务,如何提供优质、优量的服务是完善智能建筑系统化管理的基本出发点。针对现代人生活方式的特点,智能服务所涵盖的内容可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衡量:日常生活服务,突发事件处理以及可持续发展的需求。现代人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其需求也呈现出多样化和多变性的特点,因此智能化系统除了涵盖日常生活所必要的服务外,还应该具有可进化的属性,随着人们需求的变化而不断地调整具体的工作内容,这样才能紧跟时展的潮流。智能建筑还可以通过各种检测手段,有效预测和预防各类突发事件,如火灾,地震,失窃等,并对各类突发事件都固有快速响应的预案,做到防患于未然,将损失减小到最低程度。

智能化的管理系统主要由四部分组成:负责接收用户指令和楼宇信息的监控系统,遍布建筑物内部的网络系统,处理信息和命令的处理系统以及执行计算机命令为用户服务的执行系统。通常,监控系统和执行系统作为直接与用户进行沟通的界面,则是整合在一起的。

2、智能建筑智能化管理系统工作平台的开发

如图1所示,根据服务对象的不同,智能化管理系统可以分解为三个主要的工作平台:面向用户平台、面向管理员平台以及计算机自动控制平台。

(图一)

1)面向用户工作平台。面向用户的工作平台其主要服务对象是建筑中的居住者,也是智能管理系统服务的主体。该平台扮演了连接用户与管理员或计算机控制系统的角色,通过获取用户的操作指令,经由遍布建筑内部的网络系统传送到相应的管理系统,并根据预先设定好的解决方案控制执行系统响应用户的操作。因此,面向用户的工作平台应该充分考虑到用户的各种需求,并预先考虑到解决的办法,更重要的是该平台应具有记忆的功能,在首次执行过去未执行,甚至没有预案的操作时,可以记忆该次操作的内容,从而为下次操作提供依据,并大大提高了系统的工作效率,也为住宅内用户提供了巨大的便利。

2)面向管理员工作平台。面向管理员的工作平台其主要服务对象是建筑中的管理员,理论上说管理员应具有系统中所有模块的管理权限。管理员的工作内容主要分为两大部分:a.对突发性事件进行紧急处理,为了最大限度地保护人类生命和财产安全,对突发性事件如火灾,地震,偷窃等行为的综合监控与管理尤其重要,该平台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在监控到突发性事件发生后,根据法律法规迅速做出响应,将损失降至最低;b.对用户提出的没有预案的服务项目进行人工处理,这方面的工作主要是由于用户需求的多元化所造成的,人工服务的优点也正在于此,另外该平台还要对用户的意见,投诉等主观反应内容进行整理,分析和恰当解决。

3)计算机自动控制平台。计算机的自动控制平台是智能化管理系统最核心的部分,它不仅要处理来自用户和管理员的数据,为决策提供参考意见,还要实时监测整个建筑的状态,控制每个单元处于其适合的工作模式下。如何使用相应的设备进行监控并不是计算机系统研究的对象,但是需要了解来自指令接收系统所传达的信息的具体含义,并根据该信息进行解读后提供相应的解决方案。更重要的是通过计算机可以方便快捷的管理庞大的信息资源,这大大提高了服务的效率和质量。开放的网络化管理模式强化了对各项设施、服务项目的监管,对供应商的服务质量、信誉度的监控,提升了建筑的内涵和价值。

3、智能化建筑管理系统中高新技术的应用

信息技术逐渐对建筑及其实践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IT技术“以人为本”的人性化设计理念、智能化的设备系统以及平衡生态矛盾的特点使得其与智能建筑从一开始就成为智能建筑发展不可缺少的部分。

电子技术的发展,特别是近年来微波探测的逐渐兴起,使得电子设备在建筑中的使用越来越广泛,不仅包括各种自动服务设备,还涉及到火灾报警,防盗系统等多个方面。一种利用泄漏电缆导波雷达进行监控以实现安全保障的电子设备如图2所示。当有移动物体出现在该漏缆的监控范围内时,该区域内的电磁场分布将出现扰动。而漏缆终端所负载的电子设备将会把这个扰动及时转换为信息,并通过网络系统(无线或有线)传送到监控系统,发出警报从而引起监控人员的注意。更重要的是,现代微波技术的发展,使我们不仅可以及时获取到有不明物体闯入的信息,该物体运动的方向,速度,甚至该物体的基本轮廓都可以在微波的扫描下一览无遗。这种泄漏电缆导波雷达不仅可以在地面上使用,还可以使用在建筑内的任何方位,而且其受环境、地形影响较小,隐蔽性好,漏报率低,定位精度高的优点,这无疑为智能建筑的安全系统铸造了一道先天的屏障。

现代电子技术的应用已经在智能建筑的发展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以嵌入式系统为代表的一系列自动服务设备为现代社会的快节奏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提高了工作的效率和生活的内容。湿度,温度测量装置作为防火报警系统的核心组件,已经成为衡量一座建筑安全保障体系不可缺少的部分。射频识别(Radio FrequencyIdentification,RFID)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微波探测技术,它具有低成本,受工作环境影响小而且安全系数高的巨大优势,使得它在身份识别,电子支付等方面逐渐开始广泛使用。而且,现代电子技术发展势头迅猛,各种高新产品日新月异,势必将成为支持智能建筑的一大重要体系。

4、结语

智能建筑已经成为建筑领域发展的重要方向,其“安全”

“效率”“舒适”的特点与现代社会发展的潮流紧紧吻合。智能建筑的一大特色就是与信息技术、IT技术、现代电子技术等高新技术的发展紧密结合。本文主要分析了计算机技术以及电子技术在智能建筑中的一些应用,高新技术迅猛的发展速度使得现代建筑业向智能建筑业转型的趋势成为必然。

参考文献:

1.刘凤君,正弦波逆变器[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16-68

2.丁电宽,黎亚元,基于MOSFET管的电压型逆变器电流质量的改进研究[J],电工技术杂志,2004(3):56-59

第8篇

[关键词]设计建筑电气自动化

如何做到最大限度地节电以及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使智能建筑成为节能环保的绿色建筑等是当今智能建筑的供配电系统应该完成的重要任务。构建符合要求的智能化供配电系统是最好的解决办法。为此,正确地选择并确定智能建筑的总体供电方案对于保证日后智能建筑的正常运转和节省建设投资与运行费用是非常重要的。

1楼宇智能化系统的概念

楼宇智能化系统是指在计算机控制下能实现信息处理、自动控制功能,并能适应信息传输、示、报著、监控要求的电子系统。它能满足使用者,居住、生活、办公、营业或生产的智能需要。从工程技术的含义上来说,就是在建筑物内.增加楼宇设备自动化系统、通信网络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综合布线系统以及这些系统的集成化管理系统,是集结构、服务、管理于一体并达到优化组合的系统工程。

1.1楼宇智能化技术是在建筑强电和弱电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电气工程及自动化的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如现场总线技术,遥测遥控技术、输人输出模块技术等,都借鉴于电气自动化技术。国际上许多楼宇智能化产品的大公司,如西门子楼宇科技、霍尼威尔、朗讯等,都是在电器公司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1.2楼宇智能化是智能建筑的重要设施,是现代建筑的标志・这个系统涵了许多子系统,如楼宇自控、信息网络、安全技术防范等,这些子系统及相配套的设备,能为人们创造一个安全、舒适、高效、便捷的工作与生活环境。

1.3楼宇智能化机制是大厦、小区物业管理的有效手段,是加强管理、节能增效的有力措施。通过智能化管理,对系统实行有效调控,合理使用能源,节电节水,科学计云,加安全防范,应充分发挥智能机制的效能,以达到科学管理、优化管理的目的.

2智能建筑电气自动化系统概述

智能化的供配电系统除了具备常规的供配电系统应有的所有功能外,还具有以下这些功能:)远程自动监测变、配电设备的运行状态和运行参数;远程控制、自动控制变、配电设备的运行;自动存储并管理变、配电设备的运行状态、运行参数;供配电系统出现各种故障和参数超限等告警事件时立即报警并实时存储和打印;与楼宇自控系统或建筑设备监控系统通信联网等。这些智能化供配电系统在一些高档办公楼、机场、医院、体育场馆、剧场、大型商业中心等许多场合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3建筑物自动化供电系统的设计思路

供电系统的结构应尽可能简单,同一电压等级的变配电级数不宜多于两级。如果供电系统的接线复杂,配电层次过多,不仅管理不便,操作繁复,而且由于串联元件过多,因元件故障和操作错误而产生事故的可能性也随之增加。

供电系统的结构可以有放射式、树干式和环式。放射式的供电可靠性高,便于管理,但线路和所需的高压开关拒数量较多,多用于一、二级负荷,三级负荷对供电的可靠性要求较低,可采用树干式或环式。有些高层建筑的一、二级负荷也可采用树十式或环式。这样的结构,线路数量较少,投资也少。在确定供电系统的具体结构时,应根据实际情况综合考虑各种因素进行优化配置。

4建筑物电气自动化系统设计思路

4.1 中央控制室选址及室内设备布置

中央控制室应尽量靠近控制负荷中心,应离变电所、电梯机房、水泵房等会产生强电磁干扰的场所15m以上。上方及毗邻无用水和潮湿的机房及房间;

室内控制台前应有1.5m的操作距离,控制台离墙布置时,台后应有大于1m的检修距离,并注意避免阳光直射;

当控制台横向排列总长度超过7m时,应在两端各各留大于1m的通道;

中央控制室宜采用抗静电架空活动地板,高度不小于20m。

4.2 建筑设备自动化系统的电源要求

中央控制室应由变配电所引出专用回路供电,中央控制室内设专用配电盘。负荷等级不低于所处建筑中最高负荷等级;

通常要求系统的供电电源的电压不大于±10%,频率变化不大于±1Hz,波形失真率不大于20%;

中央管理计算机应配置UPS不间断供电设备,其容量应包括建筑设备自动化系统内用电设备总和并考虑预计的扩展容量,供电时间不低于30分钟;

现场控制器的电源应满足下述要求:

(1)Ⅰ类系统(650点~4999点),当中央控制室设有UPS不间断供电设备时,现场 的电源由UPS不间断电源以放射式或树干式集中供给;

(2)Ⅱ类系统(1点~649点),现场控制器的电源可由就地邻近动力盘专路供给;

(3)含有CPU的现场控制器,必须设置备用电池组,并能支持现场控制器运行不少于72小时,保证停电时不间断供电。

4.3 现场控制器设置原则

(1)现场控制器的设置应主要考虑系统管理方式、安装调试维护方便和经济性。 一般按机电系统平面布置进行划分。

(2)现场控制器要远离有输水管道,以免管道、阀门跑水,殃及控制盘。在潮湿、蒸汽场所,应采取防潮、防结露等措施。

(3)现场控制器要离电机、大电流母线、电缆1.5m以上,以避免电磁干扰。在无法满足要求时,应采取可靠屏蔽和接地措施。

(4)现场控制器位置选择宜相对集中,一般设在机房或弱电小间内,以达到末端元件距离较短为原则(一般不超过50m)。

(5)现场控制器一般可选用壁挂式结构,在设备集中的机房控制模块较多时,可选落地柜式结构,柜前操作净距不小于1.5m。

(6)每台现场控制器输入输出接口数量与种类应与所控制的设备要求相适应,并留有10%~20%的余量

4.4 建筑设备自动化系统的布线方式

建筑设备自动化系统线路包括:电源线、网络通讯线和信号线。

(1)电源线一般BV-(500V)2.5mm2铜芯聚氯乙烯绝缘线。

(2)网络通讯线需由采用何种计算机局域网及建筑设备自动化系统在数据传输率、未来可兼容性和硬件成本等多方面综合考虑确定。一般有同轴电缆(不同厂商的产品不尽相同);有的系统采用屏蔽双绞线或非屏蔽双绞线(分3、4、5三个级别);在强干扰环境中和远距离传输时,宜选用光缆。

(3)信号线一般采用线芯截面1.0mm2或1.5 mm2的普通铜芯导线或控制电缆,对信号线是否需要采用软线及屏蔽线应根据具体控制系统与控制要求确定。

建筑设备自动化系统线路均采用金属管或金属线槽保护,网络通讯线和信号线不得与电源线共管敷设,当其必须作无屏蔽平等敷设时,间距不小于0.3m,如敷于同一金属线槽,需设金属分隔。

[结束语]

对于以大型建筑和高层建筑为主的智能建筑、根据建筑物内负荷分布的具体情况,按照变电站、配电站应靠近负荷中心的原则,确定供电系统的总变电站与分散配置的变电站、配电站的布置方案,从而节省线材、降低电能损耗,提高电压质量。

[参考文献]

[1]谢秉正.新世纪电气自动化类规划系列教材 楼宇智能化原理及工程应用.2007

第9篇

【关键词】智能建筑、系统集成

1.建筑智能化系统的组成

建筑智能化系统主要由以下几个系统组成:

(1)通信网络系统(CNS:CommunicationNetworkSystem),主要包括通信系统、卫星电视及有线电视系统、公共广播及紧急广播系统等各子系统,是在建筑或建筑群内传输语音、数据、图像且与外部网络相联结的系统。

(2)信息网络系统(INS:InformationNetworkSystem),主要包括计算机网络、应用软件及网络安全,是应用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多媒体技术、信息安全技术和行为科学等。

(3)建筑设备监控系统(BAS:BuildingAutomationSystem),其对空调系统的设备进行监视、控制和管理的系统,过去常称楼宇自动化系统。

(4)火灾自动报警及消防联动系统(FAS:FireAlarmSys.tem),主要包括探测系统,报警系统以及联动控制系统等子系统组成,具有对火灾进行探测、报警以及启动相关消防设备进行初期灭火的功能。

(5)安全防范系统(SAS:SafetyAutomationSystem),主要包括入侵报警系统、视频监控系统、出入口控制系统、停车库管理系统、巡更系统等,以维护公共安全、预防刑事犯罪和灾害事故为目的。

(6)综合布线系统(PDS:PremisesDistributedSystem),是建筑或建筑群内部及其与外部的传输网络。它使建筑或建筑群内部的语音、数据和图像通信网络设备、信息网络交换设备和建筑设备自动化系统等相联,也使建筑或建筑群内通信网络与外部通信网络相联。

2.智能建筑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2.1业主原因

由于建设单位缺少弱电系统集成这方面的专业人才,主管领导对设备自动化、建筑技术和系统集成等方面一知半解,对智能系统的功能需求定位出现落差,在项目决策时贪大求全,但在建设项目实施时往往有心无力,造成半截子工程,导致系统智能化半途而废。

1)许多建设单位对对各弱电子系统“是否要集成”、“怎么集成”都无从做起。有些业主单纯认为单个弱电系统就能够完成相应的功能,对子系统二次集成开发多此一举。在建设过程中分散投资、分散建设,缺少集成功能需求分析、缺少集成管理平台导致系统集成处于可有可无的状态。

2)建设单位、安装施工方、设备供货商、设计单位、弱电系统集成商的实施界面无法确定各自的工作范围和职责,导致在日后施工过程中各单位之间沟通协调存在很多困难,甚至引发工程索赔事件的发生。

2.2设计原因

当前建设项目弱电工程设计往往滞后于建筑结构、机电安装设计。

1)设计单位在弱电设计时,智能化系统设备还没有进行选型及订购,在同一时间没有考虑智能系统的集成设计,事后也是靠以前的工作经验进行施工图纸设计,造成预埋管线遗漏、电缆通道口径较小等现象出现。

2)设备供应商对图纸的设计能力及对建筑智能化规范标准的认识较差,由于供应商只和总包单位存在合同关系,导致与土建、机电专业设计的沟通配合缺乏默契,图纸无法满足现场施工的要求,有些甚至出现违反国家强制性规范现象。

2.3施工原因

由于弱电工程都是外包出去,总包施工单位对弱电设备了解较少,弱电分包单位安装过程中与土建、机电安装沟通配合不够,各自的施工界面交叉太多,总包单位如果管理能力一般很难对其施工统筹协调安排,造成责任不清,施工现场管理混乱。

3.如何实现智能建筑系统集成

从设计上要求智能建筑系统集成达到以下总体性能要求:

3.1开放性

BMS集成系统将是一个完全开放性的系统,通过编制子系统的接口软件将解决不同系统和产品间接口协议的“标准化”,以使它们之间具备“互操作性”。所有接口均基于标准的TCP/IP数据接口协议和内容。BMS集成系统可以通过智能大厦局域网Intranet以浏览器方式实现监控和管理操作。系统的开放性设计应完全遵循国际主流标准以及相关工业标准。各子系统的信息接口、协议等应符合国家标准。在订货时统一要求各供货商共同遵守技术协议,为集成奠定基础。

3.2可扩展性

所提供的系统的应用软件严格遵循模块化的结构方式进行开发,系统软件功能模块完全根据用户的实际需要和控制逻辑来编制。BMS集成系统的网络结构应该是分层次的结构模式,可为IBMS留出接口,满足建立一个实现网络集成、功能集成、软件界面集成的高层监控管理系统,从而满足系统的可扩展性。

3.3互连接性

BMS集成系统完全基于局域网(Intranet),在物理上和逻辑上可以实现相互之间的互连,实现无缝连接。

3.4安全性

网络系统是大厦信息集成系统的基础,必须在完善的网络管理和信息安全管理体系下,制定切实可行的管理措施,保证信息集成系统高效、可靠、安全运行。

3.5先进性

完全采用目前国际上的主流技术和系统产品,保证前期所选型的系统与今后系统性能提升在技术先进性方面的可延续性。

3.6经济性

经济成本是系统集成的重要因素之一,系统设计者要从系统目标和业主实际需求出发,选择具有先进性、成熟的、最经济的优质产品;并在系统合理配置和兼容性方面进行充分论证,删除不必要的设备冗余,以节省投资费用。

3.7可靠性

BMS系统集成应是一个可靠性和容错性极高的系统,使系统能不间断正常运行和有足够的延时来处理系统的故障,以确保在发生意外故障和突发事件时,系统都应该保持正常运行。

3.8综合节能管理的合理性

BMS系统应采用准确的方法来计量、合理的算法来统计及分析大厦的能源消耗,以达到节能管理的目的。中央空调系统、变配电系统和照明系统是建筑中耗能大户,应统一设计、集成优化,使其满足随外界的温度、湿度、光线自动调温、调湿和采光。建筑中的配电系统、发电机组应采用智能化的设备和运行方式,可根据建筑负荷的变化自动投入和调节。当系统的负荷达到一定的需求时,自动启动发电机组,对系统补充供电容量,当负荷小到一定程度时,自动退出运行发电机组,实现全自动运行。同时发电机组、配电设备应采用集成设计和高度智能化技术,并有充分可靠的联锁机构,保证系统的安全运行,使达到系统节资、节能、安全、高效和环保的目的。

4.结语

智能建筑的集成化是建筑领域的发展方向,也是智能建筑建成后评价定级的关键,随着信息技术和数据库技术的不断发展,集成技术也将会不断地发展和提高。只有在正确全面的集成功能需求分析基础上,进行合理投资、科学地选择系统集成方案和集成技术,将系统集成落实在智能建筑设计、施工和管理的各个阶段,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系统集成。

参考文献:

第10篇

关键词:智能建筑电气自动化系统 问题

中图分类号:TS958文献标识码: A

前言

一、智能建筑电气自动化系统发展及作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我国的智能建筑电气设备自动化系统取得了较大进步,目前智能建筑自动化系统已发展至一体化阶段。前些年人们提到的智能建筑设备自动化控制系统,建筑物内暖通空调设备的自动化控制系统,近年来已涵盖了建筑中的所有可控的电气设备。

一、电气接地

在建筑物供配电设计中,接地系统设计占有重要的地位,因为它关系到供电系统的可靠性,安全性。尤其近年来,大量的智能化智能建筑的出现对接地系统设计提出了许多新的内容。目前的电气接地主要有以下两种方式:

1、TN-S系统。TN-S是一个三相四线加PE线的接地系统。通常建筑物内设有独立变配电所时进线采用该系统。TN-S系统的特点是,中性线N与保护接地线PE除在变压器中性点共同接地外,两线不再有任何的电气连接。中性线N是带电的,而PE线不带电。该接地系统完全具备安全和可靠的基准电位。只要象TN-C-S接地系统,采取同样的技术措施,TN-S系统可以用作智能建筑物的接地系统。如果计算机等电子设备没有特殊的要求时,一般都采用这种接地系统。在智能建筑里,单相用电设备较多,单相负荷比重较大,三相负荷通常是不平衡的,因此在中性线N中带有随机电流。另外,由于大量采用荧光灯照明,其所产生的三次谐波叠加在N线上,加大了N线上的电流量,如果将N线接到设备外壳上,会造成电击或火灾事故;如果在TN-S系统中将N线与PE线连在一起再接到设备外壳上,那么危险更大,凡是接到PE线上的设备,外壳均带电;会扩大电击事故的范围;如果将N线、PE线、直流接地线均接在一起除会发生上述的危险外,电子设备将会受到干扰而无法工作。因此智能建筑应设置电子设备的直流接地,交流工作接地,安全保护接地,及普通建筑也应具备的防雷保护接地。此外,由于智能建筑内多设有具有防静电要求的程控交换机房,计算机房,消防及火灾报警监控室,以及大量易受电磁波干扰的精密电子仪器设备,所以在智能建筑的设计和施工中,还应考虑防静电接地和屏蔽接地的要求。

2、TN-C-S系统。TN-C-S系统由两个接地系统组成,第一部分是TN-C系统,第二部分是TN-S系统,分界面在N线与PE线的连接点。该系统一般用在建筑物的供电由区域变电所引来的场所,进户之前采用TN-C系统,进户处做重复接地,进户后变成TN-S系统。TN-C系统前面已做分析。TN-S系统的特点是:中性线N与保护接地线PE在进户时共同接地后,不能再有任何电气连接。该系统中,中性线N常会带电,保护接地线PE没有电的来源。PE线连接的设备外壳及金属构件在系统正常运行时,始终不会带电,此TN-S接地系统明显提高了人及物的安全性。同时只要我们采取接地引线,各自都从接地体一点引出,及选择正确的接地电阻值使电子设备共同获得一个等电位基准点等措施,因此TN-C-S系统可以作为智能型建筑物的一种接地系统。

二、电气保护系统

1、交流工作接地

工作接地主要指的是变压器中性点或中性线(N线)接地。N线必须用铜芯绝缘线。在配电中存在辅助等电位接线端子,等电位接线端子一般均在箱柜内。必须注意,该接线端子不能外露;不能与其它接地系统,如直流接地,屏蔽接地,防静电接地等混接;也不能与PE 线连接。在高压系统里,采用中性点接地方式可使接地继电保护准确动作并消除单相电弧接地过电压。中性点接地可以防止零序电压偏移,保持三相电压基本平衡,这对于低压系统很有意义,可以方便使用单相电源。

2、安全保护接地

安全保护接地就是将电气设备不带电的金属部分与接地体之间作良好的金属连接。即将大楼内的用电设备以及设备附近的一些金属构件,用PE线连接起来,但严禁将PE线与N线连接。在现代建筑内,要求安全保护接地的设备非常多,有强电设备,弱电设备,以及一些非带电导电设备与构件,均必须采取安全保护接地措施。当没有做安全保护接地的电气设备的绝缘损坏时,其外壳有可能带电。如果人体触及此电气设备的外壳就可能被电击伤或造成生命危险。在一个并联电路中,通过每条支路的电流值与电阻的大小成反比,即,接地电阻越小,流经人体的电流越小,通常人体电阻要比接地电阻大数百倍,经过人体的电流也比流过接地体的电流小数百倍。当接地电阻极小时,流过人体的电流几乎等于零。实际上,由于接地电阻很小,接地短路电流流过时所产生的压降很小,所以设备外壳对大地的电压是不高的。人站在大地上去碰触设备的外壳时,人体所承受的电压很低,不会有危险。加装保护接地装置并且降低它的接地电阻,不仅是保障智能建筑电气系统安全,有效运行的有效措施,也是保障非智能建筑内设备及人身安全的必要手段。

3、屏蔽接地与防静电接地

在现代建筑中,屏蔽及其正确接地是防止电磁干扰的最佳保护方法。可将设备外壳与PE 线连接;导线的屏蔽接地要求屏蔽管路两端与PE线可靠连接;室内屏蔽也应多点与PE线可靠连接。防静电干扰也很重要。在洁净、干燥的房间内,人的走步、移动设备,各自磨擦均会产生大量静电。例如在相对湿度10%~20%的环境中人的走步可以积聚3.5 万伏的静电电压,如果没有良好的接地,不仅仅会产生对电子设备的干扰,甚至会将设备芯片击坏。将带静电物体或有可能产生静电的物体(非绝缘体)通过导静电体与大地构成电气回路的接地叫防静电接地。防静电接地要求在洁静干燥环境中,所有设备外壳及室内(包括地坪)设施必须均与PE 线多点可靠连接。智能建筑的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越小越好,独立的防雷保护接地电阻应≤10Ω;独立的安全保护接地电阻应≤4Ω;独立的交流工作接地电阻应≤4Ω;独立的直流工作接地电阻应≤4Ω;防静电接地电阻一般要求≤100Ω。

4、直流接地

在智能建筑内,包含有大量的计算机、通讯设备和带有电脑的大楼自动化设备。在这些电子设备在进行输入信息、传输信息、转换能量、放大信号、逻辑动作及输出信息等一系列过程中都是通过微电位或微电流快速进行,且设备之间常要通过互联网络进行工作。因此为了使其准确性高,稳定性好,除了需有一个稳定的供电电源外,还必须具备一个稳定的基准电位。可采用较大截面的绝缘铜芯线作为引线,一端直接与基准电位连接,另一端供电子设备直流接地。该引线不宜与PE 线连接,严禁与N线连接。

5、防雷接地

智能建筑多属于一级负荷,应按一级防雷建筑物的保护措施设计,接闪器采用针带组合接闪器,避雷带采用25×4(mm)镀锌扁钢在屋顶组成≤10×10(m)的网格,该网格与屋面金属构件作电气连接,与大楼柱头钢筋作电气连接,引下线利用柱头中钢筋、圈梁钢筋、楼层钢筋与防雷系统连接,外墙面所有金属构件也应与防雷系统连接,柱头钢筋与接地体连接,组成具有多层屏蔽的笼形防雷体系。这样不仅可以有效防止雷击损坏楼内设备,而且还能防止外来的电磁干扰。

三、智能建筑建筑电气自动化系统安装中应当注意的几个问题

1、智能建筑建筑电气自动化系统布线应注意的问题

在建筑电气设备自动化系统进行布线时,要注意某些线路需要专门的导线,如通信线路、温度湿度传感器线路、水位浮子开关线路、流量计线路等,它们一般需要屏蔽线,或者由制造商提供专门的导线。电源线与信号、控制电缆应分槽、分管敷设;数据显示通道(DDC)、计算机、网络控制器、网关等电子设备的工作接地应连在其他弱电工程共用的单独的接地干线上。智能建筑中安装有大量的电子设备,这些设备分属于不同的系统,由于这些设备工作频率、抗干扰能力和功能等都不相同,对接地的要求也不同。

2、输入设备的安装

输入设备应安装在能正确反映其性能的位置,便于调试和维护的地方。不同类型的传感器应按设计、产品的要求和现场实际情况确定其位置:水管型温度传感器、蒸汽压力传感器、水流开关、水管流量计不宜安装在管道焊缝及其边缘上开孔焊接;风管型湿度传感器、室内温度传感器、风汽压力传感器、空气质量传感器应避开蒸汽放空口及出风口处;管型温度传感器、水管型压力传感器、蒸汽压力传感器、水流开关的安装应与工艺管道安装同时进行;风管压力、温度、湿度、空气质量、空气速度、压差开关的安装应在风管保温完成后进行。

3、输出设备的安装

风阀箭头、电动阀门的箭头应与风门、电动阀门的开闭和水流方向一致;安装前宜进行模拟动作;电动阀门的口径与管道口径不一致时,应采取渐缩管件,但阀门口径一般不应低于管道口径二个档次,并应经计算确定满足设计要求; 电动与电磁调节阀一般安装在回水管上。

4、其它设备的安装

建筑电气设备自动化系统的监控是由电脑按照编制好的程序进行的,设计工程大大简化,不需要各种设备的电气联锁控制调节原理图等,只需要简单的监控原理图就可以满足要求。但设计人员必须编制较为详细的监控说明软件,还要向制造商提供各测量元件、控制器使用的条件清单(如管道规格、流体名称、压力、温度、流量等),以便制造商选用各种元件规格。安装人员根据图纸及提供的主要元件的规格和数量进行组装。

结束语

智能建筑电气自动化系统不仅实现了计算机测控网络与管理的数据共享,智能建筑设备运行状态的实时监测、故障自动诊断、报警,还能将智能建筑设备的运行数据与故障信息自动存入数据库,通过对数据的实时管理最终确保智能建筑内具有最佳的工作与生活环境,提高建筑物整体安全水平。因此,电气自动化系统设计在智能化智能建筑中占有重要地位。

参考文献

[1] 张宏喜.浅谈电气自动化在智能建筑自控系统中的应用[J].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1(03):86―69

[2] 张莉莉,武艳.MATLAB在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中的仿真应用[J]. 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 2012(16):53―47

第11篇

关键词:建筑物 , 智能化 , 系统化设计

Abstract: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construction of a building all intelligent subsystem, and analyzes the design points of the intelligent building system,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design phase related the cooperation among, make the building design good union, and for the user to provide a good working environment, for building managers convenient management method, so as to reduce the energy consumption of the building and reduce the management cost.

Keywords: building, intelligent, systematic design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工程概况

浙江某大厦坐落于杭州钱江新城,总建筑面积88875㎡,总建筑高度99.9m,由一栋小户型公寓、一栋大户型江景公寓、裙房商场及地下车库等组成,拟建成一座为商务配套的居住用房,满足总裁、董事、高管及CEO等高级行政人员及白领的居住需求。

二、设计时与相关专业的配合

建筑智能化系统的设计阶段,需与建筑、结构、给排水、暖通等相关专业进行密切配合,还要充分考虑到智能化弱电系统的桥架、管线与各专业的配合,这样才能使整个工程显的美轮美奂。

2.1与建筑专业配合

根据建筑平面布局和功能划分,按规范要求、结合业主管理模式需求,确定智能化系统机房的位置、面积和弱电管道井。建筑一般体量较大,有的组成建筑群,智能化系统需要建立多个控制室,各控制室之间既可相对独立运行又可联网运行。弱电管道井的位置尽量合理分布于建筑平面内,每层面积较大时可考虑设置多个弱电管道井。在地下室汽车库设置智能车辆引导系统时,需要根据建筑专业设计的车辆交通组织流线,合理设置引导系统。

2.2与结构专业配合

智能化系统中重量较大的设备主要集中在机房,均配有不同容量的蓄电池组, 荷载较大,需向结构专业提出明确的机房荷载要求。建筑内部布置和安装智能化系统设备时,需要了解结构专业桁架布置和走向。需在综合展位箱布置定位后向建筑、结构专业提供预埋留洞位置及大小。

2.3与给排水专业配合

对于消防设施的控制,需由给排水专业提供消火栓和消防水泵房的位置及其联动控制要求。 对建筑当设置有智能灭火水炮系统时需向给排水专业了解水炮设置位置和控制要求。当建筑有气体灭火系统时, 也需要明确其控制要求。

2.4与暖通专业配合

由暖通专业提供各防排烟风机、阀门的位置及消防联动控制要求。当建筑设有排烟窗时,需由消防联动控制其开闭。根据暖通专业的要求,建筑设备管理系统设计需满足空调系统及其设备、阀门的运行管理。

2.5智能化系统桥架、管线与各专业的配合

智能化系统有大量的桥架、线槽、管路,其标高和走向需要与各专业作管网综合配合,并作好剪力墙体、柱、楼板上孔、洞的预留及管路的预埋。

三、系统设计

随着社会的进步,建筑的智能化水平要求更加严格,而建筑的智能化水平及其智能化、 集成化程度, 直接关系着整个建筑在整体运行上的安全性、管理效果及建筑物的使用性,建筑中智能化系统的设计和研究的责任之重不言而喻。

3.1有线电视系统、电话、户内多媒体配线系统及综合布线系统

通常情况下,建筑的电话由市话直接接入有部分建立模块局,少部分自建程控电话交换机系统。综合布线系统传输语音、数据、图像和部分控制信号,现代博览建筑采用超五类及以上系统。通过统一的传输媒介进行规划设计,并将各子系统进行有机连接,为智能化系统集成提供通道。博览建筑的综合布线点位的设置,主要集中在建筑内部工作人员办公区域保管员工作室等,出入口、等候区设置信息查询终端点位,大空间区域可设置AP 信息点,作为无线 WIFI 预留接入点。对于大跨度展览场所可设置集成通讯网络、有线电视、电源、给水、 燃气的综合展位箱,信息点位直接设置于综合展位箱内。公共场所设置公用电话、无障碍专用电话。部分博览建筑需要设置内外网物理隔离的综合布线网络。

3.2安全防范系统

3.21闭路电视监控系统

主要监控部位:地下机动车车库出入口;地下自行车车库出入口;地下车库主通道;地面各主要出入口;大楼各主要出入口;塔楼及板楼的电梯前室;所有的电梯轿厢内等。地下室采用彩转摄像机,地上采用彩转黑加配红外灯摄像机。所有的摄像画面,用数字硬盘录像,保存期为14天同时采用矩阵控制器,快速实现图像调用。与防盗报警系统连动,在防盗报警系统发生异常情况时,探头周边摄像机图像迅速跳出,立刻了解现场情况。

3.22防盗报警系统

在塔楼三层和板楼二层消防疏散楼梯中设置三鉴探测器,与就近的监控摄像机联动。塔楼二层、三层通往商场和餐厅的消防楼梯门上设置门禁报警系统装置。现场不设报警显示,报警信号传输至管理中心声光显示。

3.23电子巡更管理系统

实现功能:监督保安人员按照既定路线进行巡逻,消除安全隐患。根据本建筑物的特点及布局设计巡更路线和巡更点的布置,需要注意的是在各设备机房门口或附近应设计巡更点,巡更管理软件具备打印输出功能和统计功能。设计暂定150点,具体路线物业管理单位确定。

3.23访客对讲系统

考虑到系统产品未确定,为了节约造价,系统产品的确定在设备安装时确定,因此设计需先进行管路施工图系统设计,再进行系统施工图设计。

系统安防报警功能 (家庭户内安防报警):家庭户内安防系统将家庭的防灾探测器通过有线方式连入终端。通过键盘和遥控器进行布防和撤防,同时报警信号传到小区监控中心。每个家庭均配置了紧急按钮,从而实现防盗及紧急情况报警。

为了方便用户使用,设置电话和互联网远程控制功能,用户可以通过电话或上互联网查询和控制家中各类探测器的布防和撤防。 配有电子遥控器,可隔墙控制,进行布防、撤防和紧急求助等功能,方便操作。

家电控制系统设计要点:系统预留家电控制接口,可以定时开启或关闭电源,控制家中的灯光、窗帘、家用VRV空调等。还可以通过电话或INTERNET进行远程控制。

3.3背景音乐及公共广播系统

第12篇

关键词: 智能建筑 暖通空调系统 节能分析 系统优化 BAS系统

1 概述 智能建筑节能是世界性的大潮流和大趋势,同时也是中国改革和发展的迫切要求,是21世纪中国建筑事业发展的一个重点和热点。节能和环保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从可持续发展理论出发,建筑节能的关键又在于提高能量效率,因此无论制订建筑节能标准还是从事具体工程项目的设计,都应把提高能量效率作为建筑节能的着眼点。智能建筑也不例外,业主建设智能化大楼直接动因就是在高度现代化、高度舒适的同时能实现能源消耗大幅度降低,以达到节省大楼营运成本的目的。

2 智能建筑暖通空调系统能量管理与控制系统的优化 智能建筑楼宇自控系统将建筑内所有设备集成一个系统,实现信息共享,进行综合管理,其作用和效益是巨大的,要实现这些作用和效益,就必须实施优化,建筑智能化工程的最优化设计与常规设计相比,有以下特点:1)可以从系统的各种可能结构和参数中找到最佳匹配,使整体效能最佳,从而提高系统的效率,降低投资和运行费用;2)可以对系统及其过程进行定量化的状态模拟,减少控制环节,提高可靠性与稳定性,发生故障概率降到最低可能限度,系统响应输出最优化;为通过优化控制方案达到节能目的的是一种“主动节能”,它有别于墙体结构、门窗的形式和设置的改造的“被动节能”。智能建筑暖通空调系统能量管理与控制系统优化措施见表1

转贴于 3 智能建筑BA系统优化方法(主要针对暖通空调系统) 3.1 控制策略的优化

空气处理机的DDC通常采用P工D控制,选择合适的P工D参数对空调系统的稳定运行是非常关键的。P工D系数高,空调对室内温度波动的反应特性曲线陡,达到设定温度的过渡过程较短;相反P工D系数低,达到设定温度的过渡过程较长。但并不是P工D系数越高越好,否则易引起DDC控制系统失稳,表现为室内温度的振荡和水侧的电动调节阀周期性的来回运动无法在固定开度上运行。P工D能解决大部分场合的空调控制,但对于影剧院等大热惯性空调场合,靠高的P工D系数来提高空调机组对负荷变化的响应速度是不足以解决问题的。这时可以采用双级控制,即分别在空调的送风道和室内安装温度传感器,室内的温度设定由主DDC控制器完成,水阀的驱动由副DDC根据风道温度传感器和主DDC的指令完成,由于风道温度变化速度快于房间温度的变化,这一控制方式加速了系统对温度波动的响应。在实际的工程设计中,BA系统对空调的节能控制有多种手段可以采用,例如室内外焙值比较法、二氧化碳等污染物浓度检测法确定新风量,基于日程表的定时操作等等。工程设计中可以视需要灵活运用,以达到最优的效果。例如,办公、商场等场合,夏秋季在清晨时通过程序启动空气处理机域新风机),利用室外凉爽空气对室内全面换气预冷,既节约新风能耗又提高了室内空气品质。

3.2 控制权的优化

通常BA遵从的是中央控制站集中管理的原则。有时也有其不便的一面。在某些场合(如会议室)将空调、通风系统的参数的设定功能放置在现场可能更符合使用者的需要。DDC本身并不提供这样的功能,需要专门部件来实现。这类功能接近VRV控制面板的设定器给房间的使用者带来极大的便利和舒适性,必要时应积极采用。

3.3 直接数字控制器(DDC)的优化

主流BA系统供货商都能提供大中小不同处理能力的DDC,冷冻机房、热力站监控点是密集场合应优先采用大型控制器,以减少故障率和控制器间的通讯。对空气处理机、新风机、通风机一般采用中型或小型的控制器即可。近年来,可编程逻辑控制器件(P LC)进步很快,其应用不再局限于工业场合,在空调通风的现场设备控制工程中不应将其排斥在外。

3.4 控制网络优化

在满足扩展性和灵活性的前提下,控制网络的拓扑结构应

尽可能简化、清晰,无论基于RS485总线或基于LonTalk总线的控制网络都是如此。分支、分级多的网络管理复杂、可靠性低。LonTalk总线在理论上可以组成任意拓扑结构的网络,这种布线设计的随意性如果运用不当,在工程实践中仍然是有技术风险的,并可能增加系统的投资。小型工程尽可能运用基于Rs485总线的控制网络,采用“手拉手”的布线方式,大型工程可以考虑楼层网络分级。

3.5 BAS监控中心

BAS监控中心负责监控整个空调、通风、动力系统,一般与消防控制、安保监控等合用一室。由于该机房通常远离冷冻机房、锅炉房,在这里远程操作这些关键设备是不合适的。推荐的做法是在冷冻机房和锅炉房现场控制室另设置一台监控分站,由该分站负责冷冻机、锅炉监控功能,并且该分站功能受权局限为冷热源设备。

4 结论 对智能建筑的分析和评价应坚持节能的原则。确立智能建筑暖通空调系统能量管理与控制系统优化的基本出发点、优化原则及技术措施对于智能建筑节能实现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BAS系统是实现智能建筑节能的有效途径之一。智能建筑BAS控制方案的优化是整个智能建筑节能优化方案实施的具体体现,它包含了建筑物内部主要耗能单元的节能优化。通过对BA控制系统(主要是暖通空调系统)的传感器、执行器、控制器、网络等若干环节的探讨,力图使BA系统更好地服务于受控的空调通风系统,最大限度地节约建筑物能源。

参考文献 [l] 涂逢祥.建筑节能叼.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