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9-28 19:33:03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现代主义设计,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中图分类号:J0 文献标示码:A 文章编号:1003―0069(2014)09―0168―02
引言
在1919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到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的这二十年中,整个世界经历了从自信到幻灭,从充满希望到忧心忡忡的历程。在经历了短暂的表面繁荣之后,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经济大萧条。战争刚刚结束的那段日子是充满艰辛的,无论是战胜国还是战败国都面临着从战争恢复到和平的巨大困难。军队中复员的大批军人们,都无法找到合适自己的工作,无法再次获得社会地位,从而使整个社会产生了大量的不安情绪。战争期间为了制造战争用品而繁盛的农庄和工厂,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也逐渐衰败了,他们生产的大量产品无法找到合适的销路,出现了供大于求的现象。因此,在战争刚结束的时期直至1922年,欧洲各国都面临着急转直下的经济大萧条。在这样的情况下,整个社会都希望尽快的从战争的创伤中恢复,社会的各个领域都在为经济的复苏而努力。
民主政体的发展与公民的自由平等
威尔逊总统曾经说:“打第―次世界大战是为了使世界得以安然实现民主。”在20世纪20年代,民主政体一度在各地都得到了蓬勃的发展,而到了30年代,集权主义才开始在各地萌芽。在这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二十年,正是人类第―次进入大工业生产社会的阶段,其重要特征是大众的口味和去向对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根本性的引导作用。此外,战争也在深层次上催生了科技的发展和应用,在广泛的范围里改变了人们对自然以及人与外部事物关系的看法,人们也开始广泛的接受机械美学。
在一战和二战期间的20世纪20-30年代,设计界主要发生的设计风潮即是在法国、美国和英国等国家开展的一次风格非常特殊的设计运动。这是在现代主义设计开始形成的时候,部分设计师、建筑师企图把没有装饰、强调功能和低成本的现代设计和具有比较简单装饰的动机结合起来的一次很成功的尝试。虽然,装饰主义艺术风格从立体主义、表现主义、以及构成主义等流派中借鉴吸收了不少元素,但其最主要的根基却扎根在“机械时代”(Machine Age)这一特殊文明形态的土壤中,装饰主义风格在本质上是一种“机械美学观”,这种机械美学观的现实化不仅表现在建筑艺术上,同时也表现在各个领域之中。这种机械美学观,不仅仅对装饰主义运动兴起的法国的设计理念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同时也对当时的另外两个设计艺术大国造成了深刻的影响。
法国:装饰主义运动与机械美学
对于装饰主义运动来说,1925年的巴黎国际博览会无疑是一个重要的关键点,并且它还是一个极具象征性的含义的事件。装饰艺术风格的思维与实践在二十世纪的兴衰,恰与战争与科技的发生与发展有着紧密的联系。而装饰主义运动在一战之后的风行其实是世界特别是法国的战后反思:“人们对由战争破坏所带来的物质生活境况之破败的一种修饰和挽捉”;其在二战后的没落也可以被理解为战争对人们物质生活的巨大摧毁,而导致艺术的必然衰败。
1925年的巴黎博览会在举办前已经筹备良久,甚至最初的提议可以追溯至战前大约1900年,其初衷是为了重申法国对于时尚和艺术的领导地位。巴黎博览会的装饰艺术展览上,法国所向人们展示的是新艺术运动后的建筑与装饰风格,在思想与形式上是对新艺术运动的矫饰的反对,它反对古典主义与自然主义及单纯手工艺形态,而主张机械之美,希望可以通过对于机械美学的高度赞誉以及在装饰风格中的应用,使法国在商品设计的风潮中重获权威地位。然而,装饰艺术运动并非单纯的一种风格式样运动,它在很大程度上还属于传统的设计运动。即以新的装饰替代旧的装饰,其主要贡献是在造型与色彩上表现现代内容,其本质仍然是以为贵族制造为主的设计风格。当然,“在生活奢侈品的设计、制造和生产方面,法国依然扮演着世界领头羊的角色,没有哪一个国家能够举出一个他们自己的设计师来与法国的设计师媲美。”而当时的法国设计界有―种对“现代性”的反感情绪蔓延,―方面是由于去国艺术家对古典和近代艺术传统的留恋,另―方面,法国的艺术家敏锐的观察力察觉到,现代性的到来可能会对法国和整个欧洲的艺术发展产生的影响不是推动而是破坏。
因为这个运动与欧洲的现代主义运动几乎同时发生与发展,因此,装饰艺术运动受到现代主义运动很大的影响,无论从材料的使用上,还是从设计的形式上,都可以明显看到这种影响的痕迹。装饰艺术,特别是法国的装饰艺术运动,在很大程度上依然是传统的设计运动,虽然在造型上,在色彩上,在装饰构思上有新的、现代的内容,但是它的服务对象依然是社会的上层,这与强调设计民主化、强调设计的社会效应的现代主义立场是大相径庭的,因此,虽然这两场运动几乎同时发生,互相也有影响,特别是现代主义对于装饰艺术运动的形式上和材料上的影响,但是,它们属于两个不同的范畴,有各自的发展规律。
德国:包豪斯与机械美学
自从19世纪晚期德意志实现统一以来,德国的艺术设计与商品生产领域就在现代性的影响下,有了长足的发展。德意志制造同盟的建立和以凡,德,维尔德、贝伦斯等人为代表的众多设计师的艺术实践活动,最终造就了德国艺术设计与生产技术在一定程度上的有效结合,这种结合在本质上是一种在艺术与商业间采取的折衷主义。艺术设计在德国具有鲜明的“民主化”倾向,这种倾向成为德意志范围内获取社会与文化统一性的一种手段。
而自德国于1925年法国国际博览会的缺席开始,法国与德国的艺术风格走向已有分道扬镳的迹象。德国以包豪斯为首的设计界,接受了更多民主性以及现代性的理念。通过设计师与手工作坊或半工业化制造机构的合作,历练出一种比新艺术风格更加简洁、鲜明的艺术风格,以与当时正处于上升状态的机械化生产标准相适应。它具有一定的社会民主主义色彩,强调机械美、功能美、主张理性化的设计,主张简洁、实用,否定装饰的作用,把形式与功能的关系对立起来,从而发展出与以前不同的设计风格。
包豪斯是现代设计运动的摇篮,也预示现代主义设计的到来。包豪斯于1919年由格罗佩斯创办于德国魏玛,在短暂的14年(1919―1933年)的办学历程中形成了整套的设计教学体系。提倡艺术与技术的结合,形成了现代主义设计风格。它标志着原来的装饰形态中的设计被现代主义理性设计取代。包豪斯的设计风格大体上可以分为两个时期,一是在1914年战争爆发之前,在亲眼目睹了科技在武器制造领域发挥的巨大破坏力,对之产生的恐惧感,学校在这一时期忽视了生产力、手工艺人的个性与经济复苏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在20世纪20年代早期,遭到了人们的批评,人们希望学校朝着实用性和工业化的方向发展,在重新修订了学校的教学理念,具有了更为客观、科学的社会主义平等思想,对机械化大生产加强了使命感,强调设计中要充分运用新材料和新科技,同时也降低了专业手工技艺和传统工作室训练的重要性。包豪斯的这一转变与当时国际上其他国家的运动,包括俄国和欧洲国家的构成主义,法国的新精神运动以及荷兰的风格运动结合在一起,促成7--种朴素的机械美学观的形成。艺术家们开始信奉机械化大生产,信奉机械的选择,并且试图在无产阶级社会中将统一标准设定为设计的基准。而这些观点就意味着,个人主义价值要被取代,人们将个人主义已经视为在一战中煽动起斗争和破坏的战争之源。“包豪斯的重要性并不取决于他在工业产品的原型设计上取得的有限成就,而更多的在于他对设计师的培养和教育,以及他倡导的在艺术、手工艺与工业之间形成合作关系的理念。”包豪斯所创造的这一种环境,有天分教员和学生追求的目标是与科技相辅相成的工业设计。
美国:现代建筑与工业设计与机械美学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第二次世界大战之间的年代,是一个充满机械美学和工业文明新型精神的年代,在这一时期,最值得关注的文明形态变化和情势,发展在北美大陆上的美国。以美国为主的新大陆,在战火以外获得了有别于欧洲的发展良机。从世界范围来说,美国是一个不具有历史包袱的国家。因此,美国是一个对于变革承认且无所畏惧的国家。在这样的背景下,美国有属于自己特有的艺术设计风格,而由于参与一战的远征,使美国的眼光从北美大陆延伸到了世界各国,不但进行了资本输出,同时也由于美国科学技术的发展较亚欧大陆更为先进,导致美国人民当时所面对的现代性涵义比任何国家都更加丰富。
美国设计师建立了属于自己的两个机构:“美国设计师美术馆”(American Designer Gallery)以及美国装饰艺术工艺联合会(AmericanUnion of Decorative Artists and Craftsmen后称AUDAC)。这两个组织的成员以极其具有进取型的艺术观念和多样化的艺术实践不仅唤醒美国本土设计师和普遍民众关于艺术设计现代性问题的自觉意识方面起了开拓性的作用,而且还不自觉的拓展了现代艺术设计的涵义范围。他们突破了欧陆地区固有的艺术界限,在美国发展出了一种现代艺术新元素与新涵义,这为美国在现代装饰艺术设计发展历程中最后后来居上起到了重要的奠基作用。
装饰主义风格在本质上是一种“机械美学观”,在美国,这种艺术审美样式不仅发生在新型建筑技术与新型建筑材料的使用上,而且还体现在装饰纹样的造型与主题上,如汽车、飞船、轮船、收音机等,都被处理为建筑物的装饰性元素。这就不得不提到美国著名建筑师赖特(Frank LloydWright,1869-1959)和苏利文(Louis Sullivan,1856-1924),他们所处的时代正是美国装饰主义运动和折衷主义盛行的年代,这样的年代提供了足够多的艺术实践的可能性。他们两人的设计风格,一个“轻灵挺拔”,一个“厚重安稳”,都充分使用了新型的工业技术以及建筑材料,使得他们所设计的建筑充满了现代性的风格。20世纪初的欧洲的现代装饰艺术设计探索和试验正进行的如火如荼的时候,在世界工业设计史上的美国设计异军突起,开始了以商业需要为服务导向的装饰设计运动。这个时代的美国设计以市场为导向,在美国这个工业化程度最高的西方国家进行7--场伟大的装饰设计革命,从中涌现了大批的世界级设计大师,其中不得不提到的就是雷蒙罗维(Raymond Loewy,1893-1986)。他主持参与的上千个项目,包括工业产品设计、包装设计和平面设计等,代表了美国一代工业设计师无所不为的特点,并凭借敏锐的商业意识,促成设计与商业的结合,取得了惊人的经济效益。其设计重视视觉敏感性,既具有工业化特征,也富含人情味,在20世纪30年代率先在火车头、汽车以及轮船等交通工具中引入流线型特征,而获得国际声誉,是美国设计“设计追随市场”的代表。
而到了20世纪30年代,美国的―系列机械艺术相关的展览,更是表明了,美国设计界对于机械美学观念的深表赞赏,而这种美学观念是同几何形式、新材料、实用价值、以及取代手工业的工业生产紧密的联系在一起的,并且在这一时期,美国已经摒弃了装饰,他们认为在失业率不断增长和经济大萧条的艰难环境中,使用这种没必要的装饰不仅是奢侈的表现,甚至是―种缺乏责任感的表现。在1939年纽约世博会中,对于装饰与实用性的矛盾愈演愈烈,美国在二战前夕,由大型企业赞助的现代工业设计通过其在新产品设计、科技、进步和效率、健康、自由、舒适等价值观之间建立起的广泛联系,吸引了更多的消费者,也证明了美国设计的成功。
论文摘要图画现代主义是广告设计语言在装饰艺术运动和现代主义艺术综合影响下的过渡状态,它极大地巩固绘画要素在平面设计领域的地位,在现代广告视觉语言现代性转捩的过程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同时它以特殊的形式主义语言表达了时代特有的精神内涵。
图画现代主义肇始于20世纪初,促使它产生的原因首先在于西方各国资本主义经济高速发展带来的商业宣传的需要;其次,由于印刷技术——石版印刷的完善并大量用于商业海报设计从而出现平面设计表现力的丰富;第三,现代主义艺术语言的娴熟运用,使得这一时期的商业美术作品的形式语汇完全呈现出现代艺术语言的家族特征简洁的图形、平图色彩以及富于表现力和图形化的文字。因此,一批设计师游走于视觉抽象和图画传达之间,将网画现代主义演绎到极致。
一、现代主义艺术语汇对平面广告现代视觉形态的建构
新艺术运动和装饰艺术运动时代的广告设计同样重视广告画面的插图图像,但有着强烈的主观装饰和唯美追求。而在现代艺术影响和洗礼之后的广告设计插图更进一步尊重广告信息传达的目的。
其中有代表性的广告视觉样式创造者鲁西安·伯恩哈特(LucianBernhard)就是一位中坚人物。伯恩哈特的商业广告设计奠定了现代广告设计的基本样式——简单的罔形描述广告主的产品或公司名称,主题突出,目的鲜明,强烈的色彩对比和设计意识(而非艺术表现的需要)造成视觉冲击和明确的视觉印象,从而实现和发挥良好的视觉传达功能。在广告艺术设计史上伯恩哈特的贡献在于他完成了现代商业广告设计的现代化转型,即从新艺术运动时期艺术化和唯美化的商业海报设计向服务于现代商业活动的视觉传达设计的转折。但是,这个转折绝不是功能主义和艺术表现的简单对立。广告设计的现代转折并不意味着对艺术表现的发扬或者舍弃,图画现代主义广告设计的历史事实告诉我们广告设计走向现代的关键在于设计重心转移到对广告信息传播的有效性的重视,强调广告诉求基本点的视觉传达;同时,这种传达所运用的基本语汇并没有脱离整个时代艺术风尚的影响。例如,伯恩哈特早在1905年设计的普莱斯特火柴公司平面广告和1912年设计的斯第尔皮鞋广告就是两例经典的说明。普莱斯特火柴公司平面广告的设计方案是在一步步简化的过程中成形的。最早的设计方案画面主图像有圆桌、方格布、桌上有烟灰缸和点燃的雪茄,画面背景还有装饰性的跳孩。然而,作者最终一步步简化,大胆删节直到剩下两根火柴和公司名称的艺术字体。斯第尔(Stiller)皮鞋广告的基本视觉结构同样如此,只有产品形象和公司名称的艺术字体。然而,二者均匀的背景色彩,产品大胆而简洁的形象描述、平涂色彩无不受到现代主义艺术语汇的熏染。著名设计史家菲利浦·梅格斯在其著作《20世纪视觉传达史》评价道“这位年轻的艺术家或许没有意识到,他把自然主义简化并且消减到视觉传达的形体语言过程中,已使视觉招贴移进了一步。劳特雷克(ToulouseLautrec)曾开始这个过程,而伯加斯德夫(Beggarstafs)兄弟曾继续这个过程。伯恩哈特则创始了用平涂色的形体、产品名称和产品形象的处理。”这个评价极为中肯,指出了伯恩哈特的图画现代主义广告设计在现代艺术史和现代广告设计史中的承上启下的历史地位。一方面,广告平面设计的视觉组织结构发生了现代转折最大限度的删节和减少了商业视觉传达以外冗余的图像内容和画面信息;另一方面又强烈的受到现代主义艺术运动的影响,创造出具有视觉表现力的插图和造型,显示了与现代艺术千丝万缕的承递关系。图画现代主义广告设计呈现出广告设计艺术现代转折的一种过渡状态,他有革命性和继承性的双面特征。梅格斯的总结极为确切“它(图画现代主义)受到现代主义艺术的强烈影响……视觉传达设计师受立体派和构成主义的影响。但认识到要有说服力的向一般大众传达,就要维持与图画的联系。他们一方面创造表现的和象征的形象,另一方面他们关心画面的视觉组织,他们在这两方面走钢丝。这种传达的意象和设计造型之间的对话,产生了图画现代主义的刺激与活力。”在他的影响下,德国广告设计界和平面设计界形成了一个遵循伯恩哈特方式发展的设计运动,称为“海报风格”。这场运动涉及平面设计的很多侧面,同时对室内设计、工业设计产生影响。其设计风格大量汲取了现代艺术的精髓,并结合“装饰艺术”运动的细节处理,品味相当高,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然而在二次世界大战特殊的语境中,海报设计以特殊的身份介入战争的宣传,以感情力和注意力结合的方式完成了时代赋予的使命。
二、后立体主义图画现代主义对视觉语言现代性转捩的影响
图画现代主义的延续与发展是后立体主义图画现代主义(Post—CubistPictorialModernism)的出现和风行。在现代平面设计史中,人们一般把装饰主义艺术运动在平面设计上的反映称为后立体主义图画现代主义(Post—CubistPictorialModenrism)。
在这一运动中涌现的两位设计师爱德华-考夫(EdwardMcknightKaufer)和卡桑德拉(A.M.Cassandre)分别都在商业广告设计领域做出了非凡的贡献。他们的历史地位如果定位在广告设计艺术形式的现代转型,那么我们可以归纳为在于顺应了现代化机械化工业大生产,并进而探索出中和与融通的机械理性和优雅华贵的广告设计艺术语言。考夫的广告设计风格和设计成就是现代广告设计艺术语汇现代转折的典型和代表。一方面,他的广告设计作品融会了装饰主义艺术语言的优雅和唯美特征色彩明快、构图独具匠心,不是简单的产品照片或者效果图。这种优雅和迷离的艺术效果是有工业革命后城市文化发展和变迁的文化背景作为底蕴的,其中巴黎的城市生活构成了这种效果的灵魂。在这样一种文化和时代大背景中广告设计家的惯用艺术语汇那面受其影响,千丝万缕的微观文化传播与影响构筑了现代广告设计艺术语汇的复杂和丰富内涵。设计史家在描述和分析考夫的广告艺术轨迹的时候往往直指要害——1913年美国纽约举办的“军械库”展(theArmoryShow)的现代艺术语言影响。这是欧洲现代主义艺术成就在美国最集中、影响最大的一次展示,展览将欧洲的立体主义和未来主义诸艺术流派介绍进美国。虽然舆论大哗、指责不断,但是作为现代主义艺术语汇的跨洋传播活动,以及对美国广告设计艺术语汇的现代转换所起到的作用却是供认不讳的。所以考夫的广告艺术设计语言明显带有欧洲现代艺术影响的文化基因。考夫1918年为英国《每日论坛报》所作的广告设计就是明证作品整体结构为直立长方形,明黄背景底色,画面上段为黑白两色立体构成的象征性飞鸟;下端为报纸名称字体,简洁鲜明。一方面,广告视觉传达信息准确,主体明确;另一方面,立体主义和未来主义艺术语言特征鲜明。卡桑德拉的法国铁路公司广告和大西洋轮渡平面广告设计也显示出立体主义风格图形创作的力量。1923到1926年问他曾设计出惊人的作品,他运用最简单的图形结合恰当的文字传递出无限丰富的意义,他的海报设计成为象征性立体主义平面风格的典范。可以说没有对以立体主义和未来主义为代表的现代艺术语言的学习和锤炼是不可能凭空发展出广告设计语言从新术运动画意插图和装饰画面的图形化转化的。在这一视觉语言现代性转捩的过程中,现代主义艺术的语言探索起到了承上启下和无可限量的作用,间接地催生出现代广告的基本视觉形态
后立体主义图画现代主义以“装饰艺术”运动运用到平面设计上为明显标志。“装饰艺术”注重平面上的装饰构图,大量采用曲折线、成棱角的面、抽象的色彩构成,从而产生强烈的视觉冲击和装饰效果。这种风格被许多法国平面设计师采纳,创作的作品多以巴黎的夜生活为背景,凸显出城市的魅惑,从而具有了更深层意义上的文化价值。让·卡卢的作品是很有说服力的代表。1930年他为《名利场》杂志设计的封面,利用线条的变化组成象征的男女,加上由色彩烘染形成的霓虹灯效果以及黑色背景中的摩天大楼的灯光,营造出纸醉金迷的名利场镜像,具有极强的现代感。除了上文谈到的德、法、美等同,英国、奥地利也出现了“图画现代主义”平面设计运动,并取得了世界范围的影响,它们共同勾勒出“图画现代主义”的发展。
三、图画现代主义的设计史意义
总的来看,“图画现代主义”平面设计运动综合了当时各种现代艺术流派和设计流派的精髓,发展出独具特色的平面设计风格。一批设计师潜心经营,用独特的视角记录历史的脉动。他们捕捉到现代化和工业化机器和技术的内在肌理,以立体派的空间组织和观念,在对形象的阐发上开拓了新的方向。尤其是法国设计师的作品几乎成为都市文化学者无法绕开的视觉经验。梅格斯曾这样说,视觉传达设计的直接性和短暂性,结合它与社会、政治和经济生活的联系,使它比许多其他人类表达形式更接近于表达一个时代的精神。而图画现代主义的意义即在于此。
上升到视觉现代性的高度,可以说图画现代主义平面设计流派是广告设计艺术语言现代转型的中介和过渡。视觉形态的现代性转化并不是一个简单的逻辑问题,一方面它的确是社会化大生产带来的视觉传达、商业社会定型带来的以商品促销为中心的广告信息传播需求的结果;但是,视觉形态现代转型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又体现出相当的复杂性。
各种现代主义艺术流派、设计流派与文化追求从宗教、文学、绘画、建筑观念的变革人手从而塑造出崭新的理性而抽象的形式语言,其影响力之大可以说塑造了现代社会所有人为事物和生活环境的视觉形态基础。视觉形态现代性转折的结果,一是锤炼和积淀出深厚的理性主义视觉语言基础(即便是后现代主义平面设汁和设计造型语言也无法回避这种视觉文化传统的影响);二是通过图形化、平面化的平面语汇设计,准确传达现代社会运作的各种信息,包括现代生活和T作环境、科学研究、以及服务于企业运作和宣传的各种信息传达活动。
现代主义住宅发展浅析
1.柯布西耶的现代主义住宅思想
20世纪20年代,由于大工业城市造成的人口膨胀以及战造成的经济困难,住宅建设成为整个欧洲最为迫切的问题。柯布西耶在1923年提出“住宅是居住的机器”这一观点。
1924年柯布西耶设计的福胡让居住区包括150幢住宅,以基本单元为主组合出五种类型的住宅,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体系。每层设计功能分区,强调出屋顶花园的重要地位。福胡让住宅的结构适应工业化批量生产、打破传统的建筑模式、注重实用功能。而重要的是在整个福胡让住宅区“关系性的设计”上有所尝试。塔式住宅与另一侧错位住宅形成动态均衡;利用色彩变化加强建筑空间组合。建筑每一处形态变化都为居民带来灵动。柯布西耶也提出了自己的城市规划思想:功能分区明确;底层透空,解放地面;棋盘式道路,人车分流;建立小城镇式的居住单位。
2.现代主义住宅思想的片面发展
20世纪50年代后,欧美国家的住宅建设浪潮中人们并没有得到舒适的体验,住宅如“机器”般冷漠而强调功能。“住宅是居住的机器”被片面的使用了,一批集合式住宅因极度格式化、高密度化,导致一系列社会问题:孤独、走廊问的犯罪行为、污染等。现代主义建筑在1972年3月15日下午死亡,以美国居住区Pruilt-lgoe炸毁为标志。虽然这句宣言有失偏颇,但这里所谓的死亡是指现代主义过于强调工业化、功能化层面的死亡,缺乏人文关怀的住宅区终将走向失败。
新都市主义――现代主义的反思
1.基于现代主义的发展与变革
现代主义住宅区的发展模式破坏了传统社区内部的有机联系。在现代主义之后,住宅区的设计开始真正走向关系性的设计――空间关系、时间关系、社会关系的相互作用。20世纪80年代新都市主义吸取了高密度住宅的教训。相较于现代主义住宅区的变化,一是交通导向开发模式,人们大量依靠步行和自行车就可以方便地生活,这和柯布西耶将底层空间留给交通开发的思想对立。二是传统邻里社区发展理论,创造社区的归属精神,由安德雷斯・杜安尼夫妇提出。福胡让社区初步关注了人与环境的关系,传统邻里社区理论基于这个层面进而关心人与人问的交往方式、家庭与整个社会的关系。
2.佛罗里达海滨镇――传统邻里开发模式
(1)邻里的理想距离
邻里最佳距离是从中心走到边缘400米,人们的日常需要都可以在步行范围内解决,减少了对车辆的依赖,也鼓励了社区交流。相较于现代主义过度依懒汽车、将底层空间留给交通、人行道边缘化的做法更加亲和人的本性。对于不会开车的人们来说,日常活动的距离平衡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学生骑自行车上学,减少父母开车接送负担;老年人方便地使用轮椅,不必担心拥挤的交通带来不便;减少汽车使用,污染也会降低。
(2)优先考虑公共空间
公共空间是整个社区的标志,人们可以汇集于此交流感情。准则要求所有私人物业在建造时必须与红线找关系,以此限定街道的公共空间。。海滨镇给居民们强化了公共空间的概念,使人人具有社区责任感,使公共空间得以和谐共享。而在现代主义住宅区,公共空间没有被放在首要地位,则容易出现私人侵占、破坏公共空间的行为,引发邻里问的不和谐以及犯罪行为,这和柯布西耶希望公共空间成为居民交往空间的初衷背道而驰。
(3)保护地方特色
海滨镇具有强烈的海滨社区特点,社区中游廊和便道最终都通向海滨或镇中心,人们能光脚舒服地走到海边。而那些现代主义高密度住宅区失败的案例,几乎没有结合当地特色文化来设计的案例,基本是套了一个现代主义思想的规矩外壳,去强硬地规划设计人们的生活、城市的功能分区。这也是现代主义住宅区使人感到生硬、没有归属感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新都市主义的借鉴意义
1.当前中国的社区建设
新都市主义的基本理念是与现代生活特征相结合,建设具有地方特色的社区。中国当前住宅区建设定程度上受现代主义思想的影响,走上世纪50年代欧美高密度住宅的路线,例如在北京出现回龙观、天通苑这样以居住功能为主的大型社区,而新都市主义这种回归邻里关系、具有强烈归属感的社区在逐渐丧失。以此,中国社区建设可以预见定的未来,当前也出现批尝试实践新都市主义思想的社区,但住宅造价高,也仍限于富人问的体验,依旧远离普通居民。
2.保护历史街区的思考
也许在经济发展优先的我国现阶段,新都市主义的思想暂时不会成为社区建设的主导思想,但是新都市主义在经历了现代主义之后,对传统邻里模式、地方特色的尊重值得我们学习。
我国有着为数众多、分布广泛的小城镇。这些小城镇极具传统特色,有着独特的天然环境、历史感厚重,小镇街区有着值得珍惜宜人尺度,完全可以实现日常活动的平衡和步行交通。然而可惜的是,近些年些地方政府昧地更新改建、引进商业,完全破坏了原有的生活模式和秩序。保护当地传统文化特色、恢复传统邻里关系、增强街区居民归属感,进而留住原住民,仍是首要的核心问题。无论是在历史街区保护工作还是地方社区建设中,新都市主义社区建设的思想是值得借鉴的。
关键词:后现代主义;设计;服装;影响
后现代主义设计具有多元性、自由性与独特性的特点。设计师追求个性化设计,集感性、理想主义之大成,推崇高科技、高情感。在服装设计方面,设计师对时尚的表达欲望更加强烈,服装造型、面料、色彩、风格都鲜明地表现出了后现代主义的倾向。
一、后现代主义设计
1.后现代主义设计的背景与含义
后现代主义设计并非仅仅代表一种设计方式,其蕴含两个层面的意义:其一是后现代主义的设计方式,其二是在后现代主义阶段里的其他设计方式。“后现代主义”一词的含义比较复杂。“后”是针对“现代”而言的,根据时间演变历程来分析,能够认定是在现代主义后形成的设计理念;通过思维意识分析,它摆脱了现代主义的束缚;对设计形式进行分析,后现代主义的重心与密斯•凡•德•罗提出的“少就是多”的理论相违背,认为在设计期间,装饰发挥的作用是极其关键的,并非完全强调科技与商品的实效性,同时也重视人在科技领域内的核心地位,而且更加注重丰富的视觉效果。此类设计理念的改变突破了现代主义一段时期以来的主导局面,真正地实现了新的设计观念的形成。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西方各国的社会状况以工业革命以来的世界工业文明为基础。“二战”后,西方社会状况发生了巨大变化,转变为以科技和信息革命以来的后工业社会文明为基础。随着工业的发展和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产品丰富多样,极大地刺激了消费者,消费主义发展到空前的高度,形成了大规模的消费市场。人们对产品不再一味要求经久耐用、具有完美的功能,更多的是考虑其设计是否新颖,能否满足自身对装饰的需求。在这种消费立场面前,国际主义遭到广泛的批判,人们对现代主义长久的风格垄断产生了厌倦的情绪,希望追求感性的、丰富的、变化的、更加自由的设计风格。
2.后现代主义设计的特征
后现代主义设计第一阶段的特点是对装饰风格与历史观念的重视。现代主义设计强调“少就是多”,强调“毫无用途的装饰即为犯罪”,之后演变形成的国际主义也极其重视凸显商品的实效性和简略性。而后现代主义设计基本上是通过各类装饰组合而成,同时汲取历史经验,开启了新装饰设计主义的新纪元。后现代主义设计第二阶段的特点是强调历史动机的折中主义观念。后现代主义设计第三个阶段的特点是娱乐性与处理装饰细节方面的模糊性。娱乐性是后现代主义设计显著的特点,后现代主义设计师的作品凸显出娱乐、调侃的特点。历经现代主义、国际主义的垄断之后,设计师期待突破之前僵化、缺乏情感的设计方式,希望能够通过新的设计方式真正实现设计上的自我升华。理性主义、现实主义始终是现代主义、国际主义设计的基本原则,人们对这种过于严肃的设计形式产生厌倦感,更加倾向于设计中的感性主义、人文主义。所以,处理装饰细节方面的模糊性也属于后现代主义设计的一个重要且自然形成的特征。
二、后现代主义对服装的影响
1.反传统的解构
20世纪70、80年代,现代主义面临反叛与挑战,而后现代主义设计运动虽然来势汹汹,但它关注的重点始终是形式主义,且无法真正动摇现代主义与国际主义的思维观念,所以,后现代主义不能完全代替现代主义。在此时期,解构主义得以形成。服装设计的解构主义风潮于20世纪90年代兴起,实质上就是设计师回避传统的服装造型,创造异于常规的、随心所欲的服装造型。设计师不再于特定的条件下进行设计,而是更加随意、自我。著名设计师三宅一生真正创建了服装设计领域的解构主义风格,其设计作品凸显出无结构的特征,真正摆脱了西方传统设计风格的束缚,把服装设计进行重组、排序、分组,他在20世纪70年代推出的作品“A-POC(A-PieceofCloth,一块布)”,就将其服装结构的设计主张表现得淋漓尽致(图1)。在服装面料和原料的选择方面,他也真正改变了服装材料的应用准则。他擅长利用各类材料,如亚麻、棉布、宣纸等,能够凸显出各类肌理的特点。如,他在1992年推出的“PleatsPlease(我要皱褶)”系列,对解构主义的运用可以说开创了服装设计的新概念(图2)。
2.娱乐性和含糊性的设计风
经过严肃、冷漠、毫不含糊的国际主义对设计风格的束缚,设计师更希望在设计上得到舒展。在设计上的探索都拥有含糊的倾向,很多设计师的作品都具有这个特征。如,山本耀司的2014秋冬时装秀,其设计要点是凸显哥特式的茧形设计风格,它属于一个极其有趣的定义,设计师巧妙地将其男装秀中那些充满迷幻色彩的手绘涂鸦、文身图案运用到女装的廓形中,充满趣味性(图3)。说到含糊性,就一定要提到设计师伊夫•圣•洛朗,他在20世纪70年代设计了一系列大胆极致的时装,其中最负盛名的是吸烟装。这种上身纤细挺拔、裤管修长的套装第一次让女性能够自由、大胆地迈开步伐,这种模糊性别的设计思想也为今日设计师所用。
3.混合与拼凑的折中
后现代主义设计的折征,是指设计师对历史风格的筛选、兼容、组合,而并非简单地重现历史原貌。古代与现代、繁复与简明、模糊与清晰等各种时代、各种风格的设计元素综合属于折中主义。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波西米亚风格,这种风格诞生于20世纪70年代,吸取了东欧、西亚等各地的服装风格,由各种颜色的印花长裙、扎染、流苏等元素组成。以高田贤三为代表的一些日本设计师糅合东方的印花图案、流线型剪裁与西方现代审美元素,这种折中的设计方式震惊了巴黎时尚界,高田贤三也是一位打入西方设计领域的日本时装设计师。
三、结语
随着后现代主义设计风格的形成,它逐渐引领20世纪70年代的时尚风潮朝着民主化、大众化的方向发展,将青年一代设计师沸腾的热血、对自由和自我的渴望、喷涌而发的创意以及更加多元化的设计风格一起带入了时装界的创作视野,形成了一系列极具代表性的设计作品并流传至今,也使具有后现代主义风格的作品在服装秀与其他舞台上真正发扬光大。
作者:张尚梅 单位:广西艺术学院设计学院
参考文献:
关键词:现代主义设计;功能;装饰
一 设计中功能与装饰的关系
首先,功能。功能是指事物、方法发挥最有利的一面,是一种产品和使用者的结合,每件产品功能不同,在产品使用过程中,通过功能满足人们的需求。根据功能程度划分,主要有基本功能、辅助功能。基本功能是设计对象、用户最重要、最关心功能。根据功能性质,可化分为物质功能、精神功能。设计对象的使用价值、实际用途即物质功能,是设计者、使用者最关心功能,通常包含设计对象的安全性、可靠性、维修性与实用性。产品物质本身的教育、象征、审美与外观造型即精神功能。设计对象利用基本功能、辅助功能实现物质与精神功能。因此,在产品设计时,在满足用户物质功能需求的同时,还应按照不同产品具体状况,满足用户的精神需求。
其次,装饰。装饰通常指具象、抽象视野中,运用形式美,通过解散、重构、变形、夸张等手法,审美、加重所绘对象。装饰属于艺术方式,规律化、程序化、理想化的美化、该变事物,以达到人类审美理想、需求的和谐统一。本文所说的装饰是指产品设计的形式,即事物所体现的机理、色彩、结构与形状,主要包含改变、疏通、适应环境的有序结构、内部组织。
第三,设计中功能与装饰的作用、关系。在原始造物设计中,人类就已经融合审美与适用,即形式与功能,在北京人所造石工具、山顶洞人所造海贝、兽牙、骨片、石块等饰品中得到充分体现。改造世界、自觉认识、开物成务的设计思想逐渐延续至今,物化人类的本质特征,对象化生命形式。功能因素在设计产品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与装饰密切相关。当设计中应用功能时,不仅满足物理功能设计,在心理社会中更要满足功能综合体意义。装饰作为产品设计的另一个重要因素,主要为满足人类审美需求,体现设计者的设计感情。因此,功能与装饰在设计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贯穿了人类的整个设计活动,在产品设计时,设计师不能过度注重装饰,也不能一味强调功能,需使功能与装饰互相协调、互相依存。特别21世纪人们具有极为丰富的物质生后,产品不仅需满足人们的使用功能,还需在心理上满足人类的审美需求。功能与装饰处于一个相对范畴,两者密切联系,是一个合二为一的整体。可以说,无功能的装饰设计、无装饰的功能设计一种毫无意义、粗陋品。功能与装饰没有主次、高低分别,两者相互统一、相辅相成。
二 功能与装饰在现代主义语境下的关系
首先,现代主义设计与包豪斯。建筑发展催生了现代主义设计,20实际20年代的新建筑运动包含了精神、思想改革,设计逐渐倾向社会主义、民主主义,同时也包含新材料、新技术的发展。利用简单几何形状、功能主义倾向形式,打破了千年传统权贵设计思想,打破了传统的砖瓦、石料等建筑材料设计,在现代主义设计中,逐渐涉及城市规划设计、家具设计、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艺术设计、工业产品设计等。在现代主义运动设计中,最为突出的是德国、俄国与荷兰,由德国工业同盟拉开欧洲现代主义设计运动,在城里包豪斯时,运动进入,具有现代主义特征、批量生产的工业产品设计逐渐深入人心。
其次,包豪斯时期功能与装饰的新发展。现代设计运动在包豪斯影响下,设计风格的形成、确立、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确定性意义。在包豪斯初期,从产品尽量美观的理论,预示着客观法则、理性法则将取代产品的装饰形态。在后现代主义时期,设计师们主要质疑简单、枯燥、机械化的几何外形,然后由于片面理解现代主义设计,他们设计的产品与包豪斯所提倡的功能主义存在巨大差异。从表面看,包豪斯设计风格较为几何化、抽象化,具有反装饰的视觉特点,然而它并没有取消装饰。在包豪斯早期的产品设计中,仍以理想主义、浪漫主义为主,所使用的几何面、线互相复合、交叉,排列极为连续、参差、疏密,使画面富于变化,极为抽象而优美,具有十分独特的韵律,利用节奏美充分体现设计装饰。同时,为满足功能需求,包豪斯由现代抽象雕塑、绘画中,发展了几何化、抽象化的造型语言,完全融于产品结构、形式中,使其紧密结合功能,满足产品的功能逻辑性与内部真实性。功能逻辑性不是通过华丽装饰进行展示,而是利用几何化、抽象化的结构与形式充分体现。
三 结语
总而言之,在现代主义设计中,反对传统装饰形态,反对与功能不关装饰、产品附加值。在反传统装饰中建立了另一种新型装饰形态,以结构为载体,利用几何化、抽象画的结构,使产品具有强烈现代感的装饰性。在产品设计时,必须优先考虑产品的使用对象、方法与后果,再考虑产品外观、形态、审美需求的设计。但如果一味强调使用功能,忽视装饰设计,则该设计必然是一个失败的设计品。因此,在现代主义设计语境下,功能与装饰没有主次、高低分别,两者相互统一、相辅相成。
参考文献
[1] 李稳.功能与装饰在两种语境下的重新审视[D].江南大学,2008.
[2] 谢睿.论国际主义建筑与早期现代主义的关系[J].东西南北·教育观察,2012,(7):100.
论文关键词:图画现代主义视觉语言现代性
图画现代主义肇始于20世纪初,促使它产生的原因首先在于西方各国资本主义经济高速发展带来的商业宣传的需要;其次,由于印刷技术——石版印刷的完善并大量用于商业海报设计从而出现平面设计表现力的丰富;第三,现代主义艺术语言的娴熟运用,使得这一时期的商业美术作品的形式语汇完全呈现出现代艺术语言的家族特征:简洁的图形、平图色彩以及富于表现力和图形化的文字。因此,一批设计师游走于视觉抽象和图画传达之间,将网画现代主义演绎到极致。
一、现代主义艺术语汇对平面广告现代视觉形态的建构
新艺术运动和装饰艺术运动时代的广告设计同样重视广告画面的插图图像,但有着强烈的主观装饰和唯美追求。而在现代艺术影响和洗礼之后的广告设计插图更进一步尊重广告信息传达的目的。
其中有代表性的广告视觉样式创造者鲁西安·伯恩哈特(LucianBernhard)就是一位中坚人物。伯恩哈特的商业广告设计奠定了现代广告设计的基本样式——简单的罔形描述广告主的产品或公司名称,主题突出,目的鲜明,强烈的色彩对比和设计意识(而非艺术表现的需要)造成视觉冲击和明确的视觉印象,从而实现和发挥良好的视觉传达功能。在广告艺术设计史上伯恩哈特的贡献在于他完成了现代商业广告设计的现代化转型,即从新艺术运动时期艺术化和唯美化的商业海报设计向服务于现代商业活动的视觉传达设计的转折。但是,这个转折绝不是功能主义和艺术表现的简单对立。广告设计的现代转折并不意味着对艺术表现的发扬或者舍弃,图画现代主义广告设计的历史事实告诉我们:广告设计走向现代的关键在于设计重心转移到对广告信息传播的有效性的重视,强调广告诉求基本点的视觉传达;同时,这种传达所运用的基本语汇并没有脱离整个时代艺术风尚的影响。例如,伯恩哈特早在1905年设计的普莱斯特火柴公司平面广告和1912年设计的斯第尔皮鞋广告就是两例经典的说明。普莱斯特火柴公司平面广告的设计方案是在一步步简化的过程中成形的。最早的设计方案画面主图像有圆桌、方格布、桌上有烟灰缸和点燃的雪茄,画面背景还有装饰性的跳孩。然而,作者最终一步步简化,大胆删节直到剩下两根火柴和公司名称的艺术字体。斯第尔(Stiller)皮鞋广告的基本视觉结构同样如此,只有产品形象和公司名称的艺术字体。然而,二者均匀的背景色彩,产品大胆而简洁的形象描述、平涂色彩无不受到现代主义艺术语汇的熏染。著名设计史家菲利浦·梅格斯在其著作《20世纪视觉传达史》评价道:“这位年轻的艺术家或许没有意识到,他把自然主义简化并且消减到视觉传达的形体语言过程中,已使视觉招贴移进了一步。劳特雷克(ToulouseLautrec)曾开始这个过程,而伯加斯德夫(Beggarstafs)兄弟曾继续这个过程。伯恩哈特则创始了用平涂色的形体、产品名称和产品形象的处理。”这个评价极为中肯,指出了伯恩哈特的图画现代主义广告设计在现代艺术史和现代广告设计史中的承上启下的历史地位。一方面,广告平面设计的视觉组织结构发生了现代转折:最大限度的删节和减少了商业视觉传达以外冗余的图像内容和画面信息;另一方面又强烈的受到现代主义艺术运动的影响,创造出具有视觉表现力的插图和造型,显示了与现代艺术千丝万缕的承递关系。图画现代主义广告设计呈现出广告设计艺术现代转折的一种过渡状态,他有革命性和继承性的双面特征。梅格斯的总结极为确切:“它(图画现代主义)受到现代主义艺术的强烈影响……视觉传达设计师受立体派和构成主义的影响。但认识到要有说服力的向一般大众传达,就要维持与图画的联系。他们一方面创造表现的和象征的形象,另一方面他们关心画面的视觉组织,他们在这两方面走钢丝。这种传达的意象和设计造型之间的对话,产生了图画现代主义的刺激与活力。”在他的影响下,德国广告设计界和平面设计界形成了一个遵循伯恩哈特方式发展的设计运动,称为“海报风格”。这场运动涉及平面设计的很多侧面,同时对室内设计、工业设计生影响。其设计风格大量汲取了现代艺术的精髓,并结合“装饰艺术”运动的细节处理,品味相当高,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然而在二次世界大战特殊的语境中,海报设计以特殊的身份介入战争的宣传,以感情力和注意力结合的方式完成了时代赋予的使命。
二、后立体主义图画现代主义对视觉语言现代性转捩的影响
图画现代主义的延续与发展是后立体主义图画现代主义(Post—CubistPictorialModernism)的出现和风行。在现代平面设计史中,人们一般把装饰主义艺术运动在平面设计上的反映称为后立体主义图画现代主义(Post—CubistPictorialModenrism)。
在这一运动中涌现的两位设计师爱德华-考夫(EdwardMcknightKaufer)和卡桑德拉(A.M.Cassandre)分别都在商业广告设计领域做出了非凡的贡献。他们的历史地位如果定位在广告设计艺术形式的现代转型,那么我们可以归纳为在于顺应了现代化机械化工业大生产,并进而探索出中和与融通的机械理性和优雅华贵的广告设计艺术语言。考夫的广告设计风格和设计成就是现代广告设计艺术语汇现代转折的典型和代表。一方面,他的广告设计作品融会了装饰主义艺术语言的优雅和唯美特征:色彩明快、构图独具匠心,不是简单的产品照片或者效果图。这种优雅和迷离的艺术效果是有工业革命后城市文化发展和变迁的文化背景作为底蕴的,其中巴黎的城市生活构成了这种效果的灵魂。在这样一种文化和时代大背景中广告设计家的惯用艺术语汇那面受其影响,千丝万缕的微观文化传播与影响构筑了现代广告设计艺术语汇的复杂和丰富内涵。设计史家在描述和分析考夫的广告艺术轨迹的时候往往直指要害——1913年美国纽约举办的“军械库”展(theArmoryShow)的现代艺术语言影响。这是欧洲现代主义艺术成就在美国最集中、影响最大的一次展示,展览将欧洲的立体主义和未来主义诸艺术流派介绍进美国。虽然舆论大哗、指责不断,但是作为现代主义艺术语汇的跨洋传播活动,以及对美国广告设计艺术语汇的现代转换所起到的作用却是供认不讳的。所以考夫的广告艺术设计语言明显带有欧洲现代艺术影响的文化基因。考夫1918年为英国《每日论坛报》所作的广告设计就是明证:作品整体结构为直立长方形,明黄背景底色,画面上段为黑白两色立体构成的象征性飞鸟;下端为报纸名称字体,简洁鲜明。一方面,广告视觉传达信息准确,主体明确;另一方面,立体主义和未来主义艺术语言特征鲜明。卡桑德拉的法国铁路公司广告和大西洋轮渡平面广告设计也显示出立体主义风格图形创作的力量。1923到1926年问他曾设计出惊人的作品,他运用最简单的图形结合恰当的文字传递出无限丰富的意义,他的海报设计成为象征性立体主义平面风格的典范。可以说没有对以立体主义和未来主义为代表的现代艺术语言的学习和锤炼是不可能凭空发展出广告设计语言从新术运动画意插图和装饰画面的图形化转化的。在这一视觉语言现代性转捩的过程中,现代主义艺术的语言探索起到了承上启下和无可限量的作用,间接地催生出现代广告的基本视觉形态。
后立体主义图画现代主义以“装饰艺术”运动运用到平面设计上为明显标志。“装饰艺术”注重平面上的装饰构图,大量采用曲折线、成棱角的面、抽象的色彩构成,从而产生强烈的视觉冲击和装饰效果。这种风格被许多法国平面设计师采纳,创作的作品多以巴黎的夜生活为背景,凸显出城市的魅惑,从而具有了更深层意义上的文化价值。让·卡卢的作品是很有说服力的代表。1930年他为《名利场》杂志设计的封面,利用线条的变化组成象征的男女,加上由色彩烘染形成的霓虹灯效果以及黑色背景中的摩天大楼的灯光,营造出纸醉金迷的名利场镜像,具有极强的现代感。除了上文谈到的德、法、美等同,英国、奥地利也出现了“图画现代主义”平面设计运动,并取得了世界范围的影响,它们共同勾勒出“图画现代主义”的发展。
三、图画现代主义的设计史意义
总的来看,“图画现代主义”平面设计运动综合了当时各种现代艺术流派和设计流派的精髓,发展出独具特色的平面设计风格。一批设计师潜心经营,用独特的视角记录历史的脉动。他们捕捉到现代化和工业化机器和技术的内在肌理,以立体派的空间组织和观念,在对形象的阐发上开拓了新的方向。尤其是法国设计师的作品几乎成为都市文化学者无法绕开的视觉经验。梅格斯曾这样说,视觉传达设计的直接性和短暂性,结合它与社会、政治和经济生活的联系,使它比许多其他人类表达形式更接近于表达一个时代的精神。而图画现代主义的意义即在于此。
上升到视觉现代性的高度,可以说图画现代主义平面设计流派是广告设计艺术语言现代转型的中介和过渡。视觉形态的现代性转化并不是一个简单的逻辑问题,一方面它的确是社会化大生产带来的视觉传达、商业社会定型带来的以商品促销为中心的广告信息传播需求的结果;但是,视觉形态现代转型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又体现出相当的复杂性。
各种现代主义艺术流派、设计流派与文化追求从宗教、文学、绘画、建筑观念的变革人手从而塑造出崭新的理性而抽象的形式语言,其影响力之大可以说塑造了现代社会所有人为事物和生活环境的视觉形态基础。视觉形态现代性转折的结果,一是锤炼和积淀出深厚的理性主义视觉语言基础(即便是后现代主义平面设汁和设计造型语言也无法回避这种视觉文化传统的影响);二是通过图形化、平面化的平面语汇设计,准确传达现代社会运作的各种信息,包括现代生活和T作环境、科学研究、以及服务于企业运作和宣传的各种信息传达活动。
摘 要:作为一门多学科交叉的设计门类UI设计在发展之初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UI设计中担当着整个人机交互视觉桥梁的界面设计也就是GUI设计也由于种种原因在其发展过程中一直延续着具象化、生活化、娱乐化的面貌而缺乏一种具有现代主义特征的简洁、清晰、注重传达功能的设计风格。随着近年来电子产品逐步的被人们所依赖GUI设计才逐渐得到了社会的普遍关注,在设计者与消费者共同作用下的今天具有现代主义风格特征的GUI设计也渐渐的走入了我们的视线。文章对以往的GUI设计缺乏现代主义风格的局面之缘由做出了分析,对当今新出现的具有一定现代主义特征的GUI设计做出介绍并对这种风格走入GUI设计的成因做出了一定的研究。
关键词:UI设计;GUI设计;界面设计;现代主义风格
UI即User Interface(用户界面)的简称,20世纪80年代后期,ACM(Association for Computing Machinery)即计算机教育与科技协会和IEEE(Institute of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s Engineers)即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两个组织开始把“用户界面设计(User Interface Design)”作为计算机科学的正式课程。这标志着人们已经开始认识并重视系统的“可用性”和“用户体验”。[1]具体来说UI设计就是指对人与机器之间的相互交互手段的操作逻辑、界面美观的整体设计。一个好的UI设计可以让人机交互的手段变得有个性有灵魂,也会使交互的界面友好、操作简单,能够让使用者舒适的使用机器。而UI设计要使界面清晰友好就必须在视觉传达的层面上进行设计,即为GUI(Graphic UI design)也被称做界面设计。UI设计是伴随着计算机的图形化操作而出现的,最早的计算机操作为命令语言用户界面,即在计算机图形化操作普及之前所使用的DOS操作系统,那些敲入执行命令才能运作的界面系统,属于人机交互的较初级阶段。这种交互手段对初学者来说非常不友好,但操作过程比较灵活和高效,适合于专业人员使用。[1]
自从1980年Three Rivers公司推出Perq图形工作站之后图形化的计算机操作开始出现,随后在1984年苹果公司推出Macintosh电脑后其便捷直观的图形化操作方式迅速获得了消费者尤其是图形设计师的喜爱。图一为第一台采用图形操作界面的个人电脑:Lisa的操作界面截图,从中我们以不难看到今后苹果操作系统乃至大部分计算机操作系统的样子。这样一直发展到苹果的MAC OSX系统以及WINDOWS XP系统等等,UI界面也变得越来越漂亮越来越人性化拥有绚丽的视觉外观和友好的交互性能。
有关于Ui设计发展的历史这里就不再赘述。GUI设计发展到今天,我们发现它一直处于一种娱乐化、大众化、具象化的定位上,而缺乏一种具有现代主义设计特征的简洁清晰的风格存在,如图二中UI设计师帝夏的作品:记事本、短信息等功能的icon设计非常的精致生动信息传达也很准确,用户能够迅速的理解icon所代表的含义并顺利的进行想要的操作。但无论是作为计算机行业巨人的苹果与微软所生产的电脑操作系统;还是作为移动通信终端的各大手机生产商的移动终端产品,它们都是以生动的具象图形来完成UI设计中的视觉传达的过程的。那么我们为什么不能用一种更加有效、更加清晰的方式来完成视觉的传达过程呢?GUI设计走到今天也很少有跳出这种娱乐化、大众化、具象化的形式,缺少与生动有趣相反地具有快速有效并且传达清晰功能的GUI设计,究其原因大致有以下几点。
首先,计算机操作界面图形化的出现正值后现代文化思潮风靡全球的时期,与现代主义的理性化、激进、精英主义不同,后现代主义文化思潮是一种大众型的文化形态,是一种全方位开放的艺术,游离在艺术与生活之间,使传统与现代艺术风格、形态之间的界限消解,使艺术和非艺术的界限消解,使艺术与观众的界限消解;反对精英主义、权力主义,打破了精英文化和大众文化的界限。[2]后现代文化思潮与计算机电脑图标之间的距离似乎比较遥远,但后现代话语深深地渗透到了大众文化当中,作为生活在社会中的个体的GUI设计者自然也会受到其所在的文化环境、视觉环境的影响,其设计出的作品自然会流露出这样一种大众化的、生活化的意味。尽管由于技术原因,在图形操作界面出现的初期GUI设计没有后来者那样的活泼生动但是这样一种设计理念却得到认可并一直延续下来。
其次,在UI设计出现初期GUI设计基本是由程序设计师担当的,由于专业原因大多数程序设计师缺乏视觉传达设计的知识与训练,所以会自然而然的运用生活中所出现的形象来作为GUI设计的雏形,并且在UI设计的发展中,界面设计工作一直未受到重视,这也导致了具象化图形在GUI设计中成为主流。如图三中早期彩屏手机的List菜单界面。
第三,当数字技术逐渐成熟之后,电子产品的主要消费群体也从商业办公用户转移到了个人领域,尤其是移动设备的出现后GUI的设计更加注重和个人的交流。各种电子设备就像是每一个人的私密的小空间、一个现实生活之外的个人天地,生活化的设计理念相对就更能够得到个人消费者的认可,正如“我的电脑”、“我的文档”这样的说法。这样,生活化也就成为了GUI设计的一项重要特征。
另外,一些具有影响力的个人也使得GUI设计的面貌产生着变化,例如史蒂夫·乔布斯这样的具有引导能力的人物。作为佛教徒的乔布斯在读书期间曾经徒步流浪在尼泊尔,与比尔盖茨一样的退学,不喜欢按钮,从不穿带纽扣的有领t恤因为纽扣与按钮使用的都是“button”这个单词,年轻时的独特性格也造就了苹果产品的外观以及GUI设计甚至影响了当今的几乎所有领域的GUI设计,无论在哪一台电子设备上我们都能看到类似于苹果风格的水晶图标。具有反叛性格的乔布斯在产品上抛弃现代主义那种精英式的理性风格而使产品生活化、平民化。
诸多因素的共同作用使得今天的GUI设计呈现出了这样一种娱乐化、大众化、具象化的形态,那么我们为什么要追寻另外一种具有现代主义设计特征的与生动有趣相反具有快速有效并且传达清晰特点的GUI设计呢?原因大致有以下几点:
关键词:影视动画;场景;概念设计;审美性;功能性;情感性
中图分类号:J218.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06-0197-01
随着现代电子产业的发展,影视传媒艺术活跃在各种大大小小的屏幕上,它作为一门新兴的艺术形式通过电子产品这一个载体,展现在人们面前。相对于传统艺术形式而言,由于展示平台的特殊性,动画的设计就达到了一种既传承原有的艺术设计的特点又摆脱了传统设计对于材料资金的客观约束,更加发挥了其审美特性。概念设计师们运用天马行空的想象,在保证场景设计中逻辑上的真实感的前提下,达到了一种设计感。影视动画场景设计就糅合了传统美术的表现手法和现代设计艺术的创作理念。
一、何为概念设计
概念设计属于设计整体项目的前期部分,是项目由文字策划转变为可视图像的重要连接点,概念设计便是设计师对于文本的最初思维和想象力的表现。这个概念是作为一个团队运营的参考而设计的,在最后的成品中有可能不一定大家会看到,但是它作为设计师的主观设计的表达,是整个设计项目的核心部分。后续的工程师或者是美术只有看到前期概念设计师们设计的图稿才能明确整个项目的大致效果和他们所必须努力工作的目标。
二、概念设计的特点
动画场景的设计比实拍影片有许多设计、实施方面的优势,不受材料、成本、预算和搭建场景的客观条件所制约。概念设计(concept art)包含建筑设计,但超越了单纯的建筑设计。它连同灯光,雾气和设计师所要表达的环境氛围一起,够成了整个设计师想表达的空间设计。
相对于传统艺术形式而言,由于展示平台的特殊性,影视动画场景的概念设计就达到了一种既传承现代艺术设计美学的特点的同时又摆脱了传统设计对于材料资金的客观约束的作用,加强了审美性摆脱了功能性。
三、概念设计中后现代的体现
(一)影视动画概念设计的隐喻性
动画故事中的场景,是随着故事情节的深入而不断变化的,在影片拍摄的过程中,概念设计在设计中场景的概念就必须要隐含人物的地位、人物之间的关系和人类心理活动等一些作用,隐含主要情节以外需要人们细心发现的内容,体现了深刻的隐喻价值。
例如《料理鼠王》的一幅概念设计中,老鼠们在货架下张望的场景就隐喻了主角(老鼠)和现实关系的一种矛盾:装满货架的食物高高在上、冷冻食品塞满了冰柜,他们是那么巨大美好但是主角却是那么渺小并且 “肮脏”。一般孩子们看到那么多吃的心情会露出喜悦的感觉,灯光应该是柔和温暖并带有梦幻效果的,但是在场景中,灯光是冷冷的蓝色,并且透露出一种神秘而危险的感觉,在画面中间甚至运用了大量强光而形成的白色,犹如警察的探照灯一样,这种可望而不可即的感觉正是导演想通过画面和场景设计无声的向观众表达的。
(二)游戏美术概念设计中的历史文脉性
游戏中也经常会运用到动画,但是游戏中动画概念设计的功能就完全不同。由于游戏更注重的是用户体验,用户操作的自由度大大上升,游戏中的动画场景概念设计便弱化了叙述故事的功能。并且由于它要完全提供一个模拟的世界给用户进行体验,他所提供的世界则对比起电影来说必须要更加真实且富有人文气息,游戏美术概念设计拥有深厚的人文主义和历史主义。
游戏概念设计的人文性体现为两点。首先从建筑设计风格来说,场景概念设计中游戏的世界是对现实世界的一个描摹加创造,例如《波斯王子》等场景概念,正是对中亚建筑风格的吸收外加创造。这些设计体现出了浓郁的文化特征,人们游玩其中仿佛真的置身于一个中亚风情的异域梦境之中,有种浓浓的文化感。这种文化感比起影视作品带给人们的感受更加强烈。
历史文脉性不仅体现在建筑风格的设计上,更体现在其他体现人类生活的痕迹的细节设计上。比如废墟、书籍和纪念碑。废墟这个场景就经常在各种游戏中出现,他不但能带给人们强烈的视觉震撼,也能给人们的心灵一种时间流逝的沧桑。再也没有比这个更好的载体来让参观者第一眼就非常直观的感觉到凝固于废墟之上时间的印记、曾经发生的故事、人们年轻的岁月和那种现在再也无法去重新感受的遗憾。书籍和纪念碑也同样承担着彰显历史文化的作用。
后现代主义设计风格的特征
后现代主义的设计特征是历史主义、装饰主义、折衷主义、娱乐性、含糊性;是对原有标准、规律、秩序、模式的或吸取、或反叛、或混合。后现代主义的模糊性使得我们很难去分析和批判,但是正是因为后现代主义的不可或缺性使得设计风格迥异。后现代主义设计从一开始就反对主流设计的教条诚信,反对理性逻辑下的冷漠产品,是对传统艺术的继承,是对单一功能的反抗,是多元化重构设计的体现。通过对传统设计规则的继承采用抽出、混和、重构的方法,从而满足人们对富于民族化,大众化,装饰性产品的追求。人存在感的突出正是因为人文情感需求的体现,冷漠单一的色彩和材料淡出人们的视线,新材料的使用考虑了大自然地循环发展,装饰的色彩斑斓满足人们对新事物的时代需求,采用传统与现代的结合设计,使得产品通俗化,平民化。考虑了生态循环再利用、环境、资源、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问题,遵循设计源于生活,让产品与消费者和谐的互动的一种风格。
后现代主义产品设计个性和风格依据
1.后现代主义产品设计个性
后现代主义产品具有那个年代特有的个性,产品的时代性反映这设计师的思想融合,从建筑设计到家具设计都体现了新奇、混杂、独树一帜的表现手法,突破教条式的,是自由的、惬意的,给世界产品设计带来了强烈的视觉冲击。从产品设计实践中,可以看出其设计特点。
(1)在新奇、洒脱或自由的设计手法中混杂着传统设计规则。
(2)绚丽多彩的色彩体现。
(3)为纯粹装饰而设计的部件。
(4)运用新材料,考虑生态循环。
(5)设计趋向自由自在,抒发个人情绪。
(6)通过通俗的造型语言拉近生活与艺术的距离。
(7)装饰性多元化的符号
2.后现代主义产品设计举例
很显然,孟菲斯设计组时后现代主义风格诠释最典型的团队。孟菲斯设计组提倡使用新型材料,倡导自然的循环,绚丽璀璨的色彩直接触及人们的视觉神经,各种传统图案与创新图案的结合,显示了设计的重构创新,既是平民化的,又是时代的;既是传世之作,又是自由洒脱的。室内设计采用自然的纹样,将室外环境衍生到室内的自然生长,即舒适又华丽,仿若是自然舞台,不拘一格、具有任意性和展示性。
孟菲斯是1970年代意大利激进设计或反设计趋势的终曲。意大利的孟菲斯设计集团是后现代艺术设计最具有影响的设计集团,由意大利谱名设计师索特萨斯和七位年轻的设计家成立。孟菲斯善于挖掘和观察,从陈旧到创新,自然与设计浑然一体的设计特点。孟菲斯反对教条主义, 反对以各种约定成俗的形式。它非现代主义的观点都为人接受,是平民化、大众化的。孟菲斯用设计作品来展示与现代主义设计迥异的设计方式,设计趋向自由洒脱,通过产品抒发个人情绪,用造型语言拉近生活与艺术的距离,并且开始懂得自然循环的重要性,这是孟菲斯突破现代设计的亮点,也为后来的绿色设计提供参考。
索特萨斯认为,设计就是设计一种生活方式,传统文化的底蕴,自然赋予产品生命比固定的功能更加被人们需要。索特萨斯的代表作是Cartlonacbinet书架,新型材料的运用,对比鲜明的色彩,形式夸张,完全脱离现代主义的形式追随功能,如同一个抽象的雕塑作品,其拼贴组合的造型几乎没有提供可以放置的空间。他远离现代主义设计原则的设计,通过视觉解放内心的躁动,跟从心境,这也是他认为的设计需求,也是一种生活方式。
后现代主义产品设计风格特征
以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背景下分析后现代产品设计的风格征,来自社会的因素,经济的因素,政治的因素都影响着后现代设计。纵观设计史的变迁,艺术与生活息息相关,根据这些因素我们仔细的分析后现代产品设计具有以下风格特征:
1.感性设计,反主流文化
经历过残酷的战争后人们对冰冷的器械产生畏惧感,开始意识到机器的可怕和自身的脆弱。讲究理性,逻辑思维清楚的设计开始被人们忽视,甚至是排斥。人们对人文的产品越发喜爱,就社会因素而言后现代产品设计风格体现就在产品的装饰,色彩,设计师赋予的文学艺术中表现出来。
反主流文化拒绝传统价值标准,反对机械式的压迫,提倡以人为本的多元化发展代替理性设计带给人的冷漠感。使标准化、理性化、精英化的主流文化不再是文化发展的惟一选择,民族文化、地域文化、大众文化、通俗文化受到同样的重视,形成了多元文化的发展格局。设计标准的改变,直接地体现在后现代主义产品设计风格上:感性思想导致了人文主义的产品设计特征;反主流文化的兴起导致了各种多远性产品设计形式出现;设计源于生活这一理念使得产品设计趋向通大众化。
2.色彩绚丽,造型大胆
随着工业文明快速发展,丰裕社会开始形成,为适应新的消费需求,新产品设计逐渐涌现。消费者对民族文化、地域文化、大众文化的产品喜爱有加,人文情感和大众文化更符合他们对新奇事物的追求。自由洒脱的设计符合人们的喜好,设计色彩绚丽,产品设计造型大胆,突破了主流设计单一的设计方式。
结语
关键词:后现代主义;平面设计;意识形态
中图分类号:J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15-0179-01
一、哲学思想转向
(一)世界观的嬗变
人们对世界的总的根本的看法,即为世界观。后现代主义反驳并否定了现代性的机械论宇宙观。这种古老陈旧的宇宙观把世界比喻成一个大机器,其中每个“零件”的运作都根据其最初的设定执行,这些设定是有迹可循、可以预见并精确设定的。在这样的世界中,每一个“零件”都遵循特定的轨迹准确运行,偶然性就好比机械故障,是不在常规内的。
然而,最新的科学成果和战后的社会发展证明,以这种观点去看待自然和社会的时候,许多现象已经无法得到合理的解释。与此同时,各种各样平衡的、有序的、规则的、线性的、稳定的、渐进的规律被打破,各式各样不平衡的、无序的、不规则的、非线性的、不稳定的现象冲击着人们的眼球。而作为这一时代典型的新生代力量――后现代主义,则对这一切应对自如,它们反对用单一的、固定不变的、死板的逻辑、公式、原理等规律来衡量世界,而主张多元的、以承认区别性为前提的兼容并包,支持社会变革和文化创新。
这样的世界观奠定了后现代主义的平面设计富有活力、形式多样的、多元化,而又以人为本等的设计理念。
(二)告别整体性和统一性
后现代主义告别了整体性和统一性,与之前的机械论宇宙观一样,面对这样一个突飞猛进、变化莫测的时代,之前的语言结构、社会结构、知识结构和文化结构等等的整体性、统一性已经都不奏效了。
可以说,随着统一化模式的废除,新的如多义性、偶然性、不可预见性等等已经进入了后现代主义系统。
(三)彻底的多元化
多元论的思想表现在如下三个方面:
1.本体论中的多元论:认为世界由许多本源组成。如古希腊哲学认为世界万物由水、火、土、气四大元素构成,中国则讲究金、木、水、火、土的“五行说”。
2.认识论中的多元论:即知识的多元说。对于同一事物,个体或各阶层各有自己的真理。所以这一时期知识理论层出不穷,亦促进了文化的发展。
3.历史观的多元论:认为人类历史发展多由多种因素决定的,政治、经济、法律、道德、文化、宗教、情感等因素在历史发展中具有相同的意义,它们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不存在本源和派生、主要和次要之分,因而反对把经济史观当成重要的史学工具,同时反对唯物主义一元论历史观。
后现代主义吸纳并修正以往本体论、认识论和历史观的多元论思想,并讲价值多元论和文化多元论提升到了新的历史条件下的自由主义基础和核心的高度。
(四)广泛认同感
后现代主义的基本经验可概括为:完全不同的知识形态、生活设计、思维与行为方式的合理性及其不可剥夺的权利。
后现代主义的知识并非为权威者所役使的工具,它更加丰富了我们对不同相异点的感受性,并强化了我们对不同文化的宽容力。
二、多元化与多样性的视觉表征
(一)多元主义
在后现代视觉艺术形态中,多元主义指多种风格样式的并存。
20世纪60年代中期,多样性的后现代主义艺术系谱才开始产生。时至20世纪70年代,正值多元主义复兴的时候,助长了系谱的树冠结构蓬勃分枝,波普艺术、录影艺术等等。
(二)多元文化主义
多元文化主义源自民族中心论的对立面,强调价值的多元性,及其不可通约性和不同文化的文明的多样性与不通约性,反对动辄以历史的必然性为各种理由要求人们为之牺牲。
多元文化主义去除视其他文化为“原始的”或如同异国产物的痕迹。在今日,本土化已成为整个非西方文明的发展日程,国家特色、民族特色的文化成为了推动历史发展的力量。
三、总结
有人认为后现代主义思潮是没有内涵的,甚至仅仅把它理解为历史符号直接贴附于新材料的应用。我认为这是不客观的。有的设计我们觉得不理解或者难懂,可能仅仅是因为我们不是在那个文化氛围下长大的,这亦是“中国风”风靡世界的原因,因为不了解,所以好奇,所以想要去探寻真谛。
后现代主义思潮突破固有思想的禁锢,打开了一个无限空间的大门,供世界人去探险挖掘其中的宝藏,其自由、奔放、关注生活、关注文化、崇尚历史、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让设计更加贴心,在世界设计史上,留下了无可替代的一笔。其中的兼容并包和以人为本值得我们反复思量,并自我反思。
1.后现代主义设计的概念
“后现代主义”一词,对于新一代设计师而言,并不陌生。然而,对于它的含意和概念却往往含糊不清。如果抛开特定所指,仅就字面而言,我们可以理解为“今日的”或“未来的”。如果要追溯这一名词的出现,它最早在西班牙作家翁尼斯的《西班牙及西属亚美利加诗选》一书中出现。
一般的认为后现代主义设计是产生于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文化思潮,在哲学、宗教、建筑、文学中都有很充分的反映。它与现代主义有本质区别,它的出现有其特定历史的、文化的背景。
一般认为,后现代主义文学兴起的直接导因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及战后西方动荡不安的社会生活。
2.后现代主义设计的思想内容
后现代主义设计是一种具有明确宗旨的设计风格,是一种在形式上对现代主义进行修正的设计思潮于理念。后现代是一种比较广泛的说法,不能直接理解成现代之后或者超越现代的。这是从建筑设计上发展起来的一种风格很明确的设计运动。它与现代主义有明显的区别。
3.后现代主义设计手法
3.1设计的合情性
后现代主义设计者钻设计过程中所考虑的一个是“合情性”,就像是IQ与EQ一样,智商与情商,后现代就像是情商,与现代主义的“智商”理性正好相反。第一,后现代主义认为美是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二者的统一,强调人的目的性和重要性;第二,后现代主义强调要满足不同年龄和文化层次、不同消费个性、不同欣赏习惯的要求,形成了小批量,特色化,个别化,适应了社会消费的需要;第三,现实生活不断多元化、复杂化,不断出现新的审美倾向和审美需要,后现代主义设计适应社会发展的这种趋势,使设计不断创新、不断变化。
3.2设计的多元风格
后现代主义设计主张多元手法,后现代主义主张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不会排斥其他的主张与思想,主张多元而反对一元。它不排斥任何风格,具有强有力的吸收性和包容性,一只手伸向古代,另一只手伸向当代;而且对慢慢流逝的历史样式并不歧视,对现存的大众文化没有什么成见,接受大众文化,并从中寻找新的设计灵感,把不同层次、不同趣味、不同风格的“元素”合并在一起,产生成更为复杂而有价值的东西。
4.后现代主义设计的主要设计风格及表现
4.1高科技风格
高科技风格源于20世纪20、30年代的机器美学,反映了当时以机械为代表的技术特点。到70年代以后,一些设计师和建筑师认为,现代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尖端技术不断进入人类的生活空间,应当树立一种与高科技相应的设计美学,于是出现了所谓的高科技风格。高科技风格这个术语也于1978年由祖安・克朗和苏珊・斯莱辛两人的专著《高科技》中率先出现。
4.2过度高科技风格
过渡高科技风格,又称“改良高科技风格”,是一种对具有工业化特征的高科技风格的冷嘲热讽、戏谑和调侃,具有高度的个人表现特点。它常以现代主义高科技风格的设计为基础,然后进行嘲弄,通过荒诞不经的细节处理,表现设计师对工业化、高科技的厌恶和困惑。
4.3极少主义风格
从本质上就,极少主义风格是从现代主义设计中派生出来的设计风格,但是,它与现代主义设计又有明显的区别。它具有现代人所喜欢的简洁、精细、现代的风格特征,也迎合了现代人高节奏生活所追求的求简、求精、求快捷的心理特点。但易走向形式主义的极端,而导致只讲形式不顾功能的“为简而简”的设计倾向。
4.4解构主义风格
解构主义是具有很大个性、随意性和表现特征的设计探索风格,是对正统的现代主义、国际主义原则和标准的否定与批判。它的复杂性,设计方法及视角的多样性,带来表现语言和形式特征的多样性。
4.5微电子风格
微电子风格是因为技术发展到电子时代,造成大量新的采用新一代的大规模集成电路唱片的电子产品不断涌现而导致的新设计范畴和风格。其重点在于如何把设计功能、材料科学、人体工程学、显示技术与微型化技术相统一,在新产品上集中体现出来,达到良好的功能和形式效果。
4.6软高科技风格
试图通过由曲线的形态和热烈的色彩,改变高科技硬件过多的生硬面孔。这种设计风格在产品设计中主要表现在:以明亮活泼的色彩代替冷漠的黑色或灰色;以光洁、平滑、流畅的曲线和圆角代替生硬的盒式外壳;以塑料等亲切轻便的材料代替金属等冷漠的材料质感。实质上,软高技设计所体现的是“高情感”,是人性化设计理论的一种具体表现风格,是人们在高科技时代追求高科技与高情感完美结合的体现。因此,也有人称这种设计风格也叫“高情感”设计风格。
4.7新现代主义风格
新现代主义风格的设计作品它仍以理性主义、功能主义、极少主义为设计原则,但由于有象征主义和个人表现因素的加入,其设计有着现代主义简洁明快的特征而又不致于如现代主义那样单调而冷漠;有着后现代主义那样活泼的特色,而又不像后现代主义那样漫不经心,带着冷嘲热讽般的调侃,是严肃中见活泼、变化中有严谨。
5.后现代思想对室内设计的一些启发
5.1后现代设计中人性化体现
随着现代主义设计一步一步往极端上走。大家开始反思现代性缺少人文关怀的理性主义。后现代主义继承了现代主义中合理的设计理念,并且补充了现代主义所缺少的人文关怀。于是室内设计的发展在后现代精神的影响下具有了人性化特征。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和环境之间都要融为一体,充分表现以人为本、,创造出一种充分满足人的生理和心理的室内空间。
5.2后现代设计中人性化特征
因为人们的生活与成长环境各不相同,所以,人们的文化背景、人生观、价值观也不相同,尤其是语言文化都决定了人们个性需求的不同,这就需要在设计中要充分考虑“人性化”,这也是后现代精神所提倡的,因此后现代主义设计中室内环境中反映的最重要元素就是“人”,人是社会的、民族的、大自然的。人生活在社会之中所以人是特定文化民族环境的产物。我们要根据不同环境的不同功能需求,有针对性的进行设计,最大化、最合理的满足人们的功能需求。
6.后现代思想对室内设计的影响
后现代注意比较强调隐喻、符号、历史、文化的装饰。现在的室内设计,设计师现在会充分考虑到居住者的喜好、家庭背景、受教育程度等一些东西,选一些比较有代表性的符号来满足个别的业主的需要,各种各样的历史、文化符号也会被改变而用到室内设计中去;其次后现代注意强调个性化,现在的社会就是讲究一个个性,与众不同往往是最吸引眼球。
7.结语
后现代主义对室内设计有很好的发挥个性的作用,很多东西是值得我们玩味和学习的,人的本身是最重要的,形式都是人本身想象,构思出来的,室内设计师应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在设计的构思中,而不是仅局限于形式。
参考文献:
[1]王丽君,张春茂.《后现代浪潮与艺术设计》[J].河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09(6).
[2]陈飞.《浅谈后现代设计中的解构主义装饰》[M],北京: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主办,总第120期
关键词:后现代思想;室内设计;启发
中图分类号:J5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0)19-0037-01
一、后现代设计的思想内容
后现代是一个泛义的集合,不能简单地从字面上理解为现代之后的,它是现代设计的继续和超越,是一种艺术风格。后现代设计,是从建筑设计上发展起来的一个风格明确的设计运动,无论是观念还是形式,都是非常清晰的。后现代设计的风格比较复杂,但是,从后现代设计作品所表现出来的文化现象来看,依然是宗旨一致、风格接近、面貌完整的。后现代设计是对现代设计、国际主义设计的一种装饰性的发展,主张以装饰手法来达到视觉上的丰富,并满足心理要求,而不是单调的功能主义中心,设计上的后现代主义大量采用各种历史的装饰,加以折衷的处理,打破了国际主义多年来的垄断,开创了新装饰主义的新阶段。
二、后现代主义设计手法
(一)设计的合情性
后现代主义者在产品设计过程中所考虑的核心问题是“合情性”,与现代主义的理性主义原则背道而驰。其具体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后现代主义认为美是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二者相统一的自由形式,强调人的目的性和重要性;第二,后现代主义强调产品要满足不同年龄和文化层次、不同消费个性、不同欣赏习惯的要求,变现代主义的大批量、一体化为小批量、个别化,适应了社会消费的需要;第三,现实生活不断多元化、复杂化,不断出现新的审美倾向和审美需要,后现代主义设计语言适应社会发展的这种感情体验性的个性化倾向,使设计不断创新、不断变化。
(二)设计的多元风格
后现代主义设计主张一种典型的双重译码和多重译码的多元手法,被称作后现代设计语言的“多元风格”。后现代主义主张兼收并蓄而反对独断排他,主张中庸之道而反对各执一端,主张非此亦彼而反对非此即彼或者非彼即此,主张多元而反对一元。它不排斥任何风格,具有广泛的吸收性和包容性,一只手伸向古代,另一只手伸向当代;而且对逝去的历史样式并不歧视,对现存的大众文化没有偏执的成见,接受大众文化,并从中寻找新的设计语言,把不同层次、不同趣味、不同风格的“元素”作为“设计符号”,重构组合为复杂、矛盾、模棱两可的风格产品。
三、后现代思想对室内设计的一些启发
(一)后现代思想中的人性化体现
随着现代主义设计逐步走向了极端。人们开始反思现代性缺少人文关怀的理性主义。后现代主义继承了现代主义中合理的设计理念,并补充了现代主义所缺少的人文关怀。于是室内设计的发展在后现代精神的影响下具有了人性化特征。人应该与周围的环境协调统一,充分表现以人为本对人的关怀,创造出一种充分满足人的生理和心理的双重需求的室内空间。室内设计的人性化就是在这种特定历史背景下产生,它在各个方面都与后现代主义思潮有着相辅相成的关系,受到后现代精神的影响。
(二)后现代思想中的人性化特性
由于人们的成长环境不同,因此,人们的文化背景、人生观、价值观也一样不同,尤其是特有的语言文化都决定了人们个性需求的不同,这就需要在设计中要充分考虑“人性化”,这也是后现代精神所提倡的内涵,因此后现代主义文化思潮中室内环境中反映的最重要元素就是“人”,人是社会的、文化的、民族的。人生活在社会之中所以人是特定文化民族环境的产物。我们要根据不同环境的不同功能需求,有针对性的进行设计,最大化、最合理的满足人们的功能需求。比如餐饮空间的设计要干净明快促进人的食欲,商业空间我们要营造出商业氛围,为人们提供舒适便捷的购物空间,而办公空间则要体现出时代感与效率感,表达企业文化与内涵。注重功能的同时我们还要充分考虑人的心理感受,这就是要求人为改造的环境应富有人情味体现人性化。在室内设计中体现人情味,要求我们设计时要避免十分复杂凌乱,让人视觉疲惫,应该力求简约大方避免繁复。人性化的关怀要求我们在设计时要十分重视设计的细节,使用功能的舒适程度,尺度感,功能区的划分以及材料的选择使用,还有颜色、光线等元素的设计都应该按人的生理和心理需求来考虑,尊重人的感受。
四、结语
我们室内设计领域开始提倡“民族风格、地方特色、时代精神”的设计取向,其观念与后现代精神十分契合。后现代精神符合设计文化多元化发展的要求,突破了现代主义发展的局限性。后现代设计理念十分重视人性和人与自然的关系,尊重人类的历史与文化,追求设计的多元化发展,这才能是一个有强大生命力的思想体系,符合中国室内设计发展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