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城市公共设施

城市公共设施

时间:2022-09-27 13:45:21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城市公共设施,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城市公共设施

第1篇

一、我国城市公厕现状及问题分析

公共厕所作为城市基础公共设施之一,其存在的价值是用于给人们提供方便和服务。我国厕所的存在已有几千年的历史,且古人对厕所的理解和定位也完全是为人所方便,注重厕所的合理设计。但是在现实生活中,由于设计、建设、维护等问题,我国城市的公共厕所往往起不到应肩负的效用和功能,甚至有些已经沦为摆设。

(一)数量少,分布不合理。目前,在我国的很多城市中,都存在着公共厕所供不应求的问题。不要说外地游客,就连当地人也往往会尴尬遭遇内急时找不到公厕的窘情。而且越是在城市商务中心区和景区等一些人口稠密的区域,为了避免影响建筑分布,公共厕所的分布往往越少,而在一些人口数量稀少的地方却设有相对于需求多的公共厕所,那里的资源就得不到充分的使用和利用。

(二)缺乏管理,经费不足。由于保洁人员的不足,致使很多公厕长期处于无人管理、清扫的状态,造成恶臭难闻,影响周边环境。又由于公厕建设和运行维护费用的问题,一些公厕存在停水停电的现象。这些情况在免费厕所中尤为突出,也在一定程度上对公厕的使用率造成了负面影响。这些问题的根源还在于资金问题,由于资金短缺导致公厕不能落实长效管理和正常运行。

(三)不合理的收费机制。目前,我国大部分城市公厕已经实现免费开放,但仍有部分公共厕所实施收费。虽然人们可以理解,毕竟公厕的正常运行是需要经费的,尤其是一些“精装修”的公厕,维护运行花销也会相对增多,因此收费在现阶段似乎是无可避免的,但是有些公厕的收费并不合理,还存在强卖手纸、服务态度差等情况。最终,由于人们对公厕不合理收费机制的不满,就造成了资源的浪费。

(四)公厕内外设计不完善。首先,公厕厕所外观与周边环境不协调,建筑风格呈现违和感。例如,有些建在居民街区的公厕,外观时尚、修建豪华;而建在繁华,充满时尚气息街区的公厕,却外表平平,毫无特色。其次,很多公共厕所内部设施不完善,缺乏相应的配套设施,如洗手池、镜子、垃圾桶等,这些在免费厕所中尤为突出;另外,对残疾人、儿童以及妇女的特殊要求考虑不足。

二、我国城市公厕治理的对策措施

(一)增设数量,合理布局。公共厕所作为一种人们生活离不开的特殊建筑类型,首先在其数量上,应该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基本需求。又由于我国的基本国情,我国是人口大国,因此在考虑公共厕所数量的设计上应该尤为充分。针对现阶段我国城市公共厕所资源紧缺的问题,增设其整体数量是刻不容缓之事。

公共厕所的分布应该根据不同地段、人流量的差异,而有所侧重,做到因势布局。例如,在繁华的地区和街道,人多势必对公厕的需求也就增多,那么就要求我们增设能满足人们需求的公厕数量,也就是说在这类区域或地段,应根据现实需要来分布公厕数量,而不是盲目根据国家硬性规定来实施建设。另外,我们也可以借鉴国外的一些设计理念来增强我国城市公厕分布的合理性。

(二)专人打理,合理集资。目前,由于保洁人员数量缺乏,无法做到“一人一所”,多数是“一人多所”,甚至是无人负责清扫打理。因此,需要增设保洁人员,努力做到专人负责,从而保证公厕卫生环境。另外,公厕卫生环境的保持,除了依靠保洁人员的定期打扫,也依赖于人民群众的素质和觉悟。加强主人翁意识的培养,有助于人们自觉爱护环境;珍惜他人劳动果实的宣传,也有利于公厕环境卫生的保持。

对于公厕运行维护费用不足所造成的问题,我认为仅仅靠国家拨款可能无法切实解决。一是国家拨款,经费落实存在延迟;二是国家财政也无力支持如此巨大的开支。因此,需要各级政府参与解决。例如,采取公厕收费制,以补贴经费。

(三)政府补贴,减免费用。公共厕所究竟该不该收费,笔者认为作为居民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公共设施之一,公厕存在的价值就是为人提供方便和服务,解决最基本的生理需求。我们秉着以人为本的核心思想,公厕是决计不该收费的。收费公厕的存在也是无可奈何的,但是我们要制定合理的收费制度。首先,政府要予以补贴,最大限度的降低收费标准,使费用在人们的心理承受范围之内,并最终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增长实现零收费。其次,政府要加强监督和打击力度,取缔高价、乱收费的公厕,并为市民维护一个物有所值的公厕市场。

(四)完善公厕内外设计。公共设施对于市容市貌的营造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因此,我们在追求公共厕所功能良好的同时,也应该注重其外部造型的美观与合理性。为了能更好的设计出既美观又符合街区风格的公共厕所,笔者认为设计者必须亲临该区域,充分了解该地区周边建筑风格、体系后,再行设计。同时,还可以发动附近市民一同参与设计,这样不仅满足了大众的审美,也增强了市民对城市的归属感和参与性,进而也有利于促进市民爱护公共设施的意识。

要解决公共厕所内部设施不完善的问题,根源还在于设计理念的更新,即要更全面更深入的考虑人性化设计。人性化的设计,是以人为中心,但不是片面的考虑个体,而是综合的考虑群体,考虑局部与整体结合。具体来说,这就要求我们在设计中充分考虑社会特殊人群,即残疾人、儿童、妇女等对公共厕所使用的方便性和舒适性。例如,为残疾人设计无障碍通道;为儿童设计专用马桶;为妇女增设方便器等等。

第2篇

【关键词】现代化城市;公共设施;规划管理

引言

近些年来,经济发展迅速,城市化建设速度加快,相应的城市化率也逐步上升,但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一段差距,很有发展潜力。一个城市的发展水平,可从公共设施上反映出来,城市公共设施对城市的形象、环境以及人民生活密切相关,从而影响到整个城市的综合实力。因此,必须做好城市公共设施规划管理工作,对其中出现的问题予以重视,并通过一定的手段进行解决。

1、城市公共设施及其规划设计原则

公共设施涉及范围十分广泛,包括教育、娱乐、体育、社会保障、医疗卫生以及金融、交通等诸多领域,多是由政府或者其他社会组织建设、提供的公共设备或公共建筑,公共性是其最基本的特征,直接决定了公共设施不以盈利为目的的另一特性。

在对城市公共设施进行规划设计时,需遵循以下几项原则:

1.1安全性

安全性是首先要考虑的问题,公共设施的使用者是广大群众,一旦出现安全事故,则将影响到很多人。因此在设计时,务必要认真选择公共设施的材料,对其进行严格把关,对其外形、结构都要有安全合理的设计,施工工艺要符合相关规定,总之,尽量避免对公众形成安全隐患。

1.2易用性

公共设施若设计不当,必定会造成使用困难,不能充分发挥其作用,该原则是为了能够更加方便人们使用而考虑的,如设计垃圾桶的开口时,既要方便投掷垃圾,又得注意防水。

1.3审美性

公共设施有其实用性,主要是为市民服务的,具有公益性,但其同时也影响着城市的形象,因此在设计时,审美性是必不可少的一项原则,应协调好功能和造型之间的关系。公共设施具有了美感,可加强市民爱护公共设施的意识,从而促进文明城市的建设。

1.4环保性

生态环境问题是新世纪以来全球都很重视的问题,在现代化城市建设中,更加突出环保,在公共设施中,同样应该遵循绿色设计原则,在选材、结构或工艺整个设计过程中都要考虑到节约资源和环境保护。

1.5系统性

系统性是指某些相关或归属于一类的设施应尽量设置在一起,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既美观,又实用,其衔接程度与其内部的匹配关系有很大联系。如娱乐设施附近的照明设施,起引导的作用,保证了人们的安全。

2、城市公共设施规划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管理体制不够完善

从总体水平分析,国内当前的管理体制还较落后,主要缺陷有二:①政企不分,规划管理部门既起着决策作用,又担任具体建设工作;②内部分设的部门过多,职能相互影响,责任划分不清,容易出现管理混乱。当前,国内在公共设施方面的管理模式有统一管理、分级管理、两者结合三种形式,都各有利弊,统一管理有利于规划管理的统一化,方便集中管理,但单一的管理部门责任太重;分级管理使得日常工作更加方便,同时将工作具体细化,质量上很有保证,但各部分容易发生利益纠纷;两者结合的形式虽可避免以上问题,但其间的矛盾很那协调,如若把握不好,很容易出现问题,不利于规划管理。因此,要采用什么样的制度,需要在实践中具体而定。

2.2缺乏管理资金,效益低

经济的发展推动了城市化建设,问满足人们的需求,城市公共设施增多,质量提高,为进一步加强规划管理,必然要有更多的投资,从目前状况来看,这种投资在经济中占的比例较少。而且规划管理所用资金多源于政府拨款、维护建设税以及其他各种事业的附加费用等。此外,公共设施规划管理往往不能拿到全部的拨款,经费缺口较大,阻碍了规划管理的正常运行。

2.3布局不合理

城市公共设施的规划管理是为了服务市民,促进城市化发展,在进行公共设施的布置时,要注意其系统性,同时要注意各项设施之间的内在联系,按照各自特点,从整体把握,以最恰当的方式将所有公共设施布置出来,以达到改善城市环境品质的目标,提高城市的整体水平。在实际规划中,由于没有合理的引导,很容易发生失衡的情况,破坏了整体的和谐,对居住等环境造成一定的破坏。此外,在规划管理中,应避免超量或超标的建设行为,因为些行为不但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还占据了城市的有效土地资源,但公共设施的作用未能得到充分的发挥。有些设施的缺乏,难以满足人们的需求,对其生活有一定的影响,同时也不利于城市的和谐发展。一些社会焦点问题,如看病难、上学难,都将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甚至社会稳定。

如今,许多城市都积极开发新城,但有些地方将重点工作放到了居民住宅上,从而忽视了公共设施,两者不相协调。新城的开发,旧城居民以及外来人口多往新城挤,由于公共设施布局不合理,常会引起新的问题。

3、如何加强公共设施规划管理

3.1对其体制进一步改革

首先应认识到规划管理体制的重要性和意义所在,改变陈旧的管理模式,将政企分开,各自明确划分责任,政府负责宏观调控,主要任务是制定相应的规划制度以及要遵循的标准,并对其规划管理进度进行监督检查,掌握其具体的执法情况,同时做好组织、协调等工作。其次,要合理划分各种设施的属性,对其进行分类管理。此外。还需不断加强法制建设,建立起较为统一健全的法律法规和有效的社会监督体制,对每个环节进行严格规范,保证各项工作都有良好的法律保证。

3.2拓展融资渠道,加大资金投入

首先,需稳定原有的资金来源,在经济结构的变动下,资金来源也会发生一定的变化,但原有的资金来源渠道,应该维持稳定或进一步强化;其次,应完善相关的收费机制,公共设施多由政府提供,政府要收取少量费用,并不矛盾,这一部分资金应该维护。但对于其他乱收费的现象,需制定相应的制度明确划分收费范围,以促进公共设施的规划管理;垄断现象容易引起公共资源的浪费,而且效率较低,为避免这一情况,可按照实际情况引入适宜的竞争机制,开展市场化运作。

3.3科学合理的布局

公共设施的布局对城市的整体形象和综合水平有着重大影响,在规划时,一定要认真考虑其系统性和完整性,把握好整体效果,处理好各项之间的内部协调关系,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如布局应与人口规模和机构的变化相适应。

4、结束语

从上述分析中可知,城市化速度加快,公共设施在城市中的作用日益突出,对人们的生活和城市的经济发展影响重大,其规划管理工作也是整个城市规划管理的一部分,关系着城市未来的发展,应对其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满足市民需求,以促进城市化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国普.城市公共设施规划管理工作分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2,28(25):187-189

[2]赵勇.城市化进程中的城市公共设施建设管理问题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1,26(5):109-111

[3]毛桂龙[1] 孙凌翔.城市公共设施规划布局分析研究[J].科技与生活,2012,23(11):187-189

[4]詹枝娟.面对多元利益如何完善城市规划管理[J].中国房地产业,2013,27(3):231-233

第3篇

【关键词】城市化;公共设施管理;广场

【 abstract 】 along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urbanization in our country, this paper city square of public facilities management, to the city square the function of the public faciliti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management and the management of the importance for the introduction and discussion. On the analysis of the public facilities in urban square management based on existing problems and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are given.

【 key words 】 urbanization; Public facilities management; square

中图分类号:F291.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

如果把城市比喻为一枚戒指,那么城市广场就是镶嵌在戒指上的钻石。城市广场是城市版图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它的存在是城市现代化发展的需要,而为其配套的公共设施可以给广大市民提供一个交流、娱乐、休闲等活动的公共平台。

与城市广场的建造相比较,已使用的城市广场在管理方面问题颇多,重视建设而忽视管理的现象依然没能解决,尤其是城市广场公共设施的管理。设施损坏严重、广场秩序混乱、市民爱护公共财产的意识薄弱等问题日益突出,因此,加强城市广场公共设施的管理已迫在眉睫,这对城市广场的正常运营、城市居住环境的改善以及城市形象的提高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1]。下面本文将从管理的角度对城市广场公共设施进行探讨。

1城市广场公共设施管理概述

作为城市环境设施的重要分支之一,广义的城市广场公共设施是指在特殊区域内存在的城市环境设施,监控设备、桌椅、垃圾桶等都是城市广场公共设施的实物体现[2]。

1.1 城市广场公共设施的功能分析

不同的公共实施可以提供不同的功能服务,它们的组合方式决定了城市广场的服务内容。但当前主流的城市广场公共设施的功能都具有以下四个方面的共同特性。(1)基本性,即广场中的基础设施能被人感知的性能。这些公共设施可以为人们提供使用、娱乐、防护等服务。(2)环境性,即通过对广场公共设施的数量、类型、三维布局方式等进行设计与操作,使其运行效果符合人们的生活规范。(3)装饰性,即在保障了广场公共设施的功能前提下,对广场环境进行优化与加强服务操作。它包括直接的艺术处理,还有根据广场环境背景而进行的氛围渲染。(4)复合性,即可以通过少量的公共设施实现更多城市广场的使用功能。例如,广场中看到的大石墩可以起到隔离和修饰的作用。

1.2 城市广场公共设施管理的特点

传承了城市广场管理特性的城市广场公共设施管理对城市化基础设施的建设非常重要,它的的特点有以下几个方面[3]。

1)具备针对性

与广场的管理不同,城市广场公共设施的管理范围小些,不再包括城市广场中的环境管理、卫生管理、绿化管理以及人员秩序管理等,它只是管理内容的一部分。因此,城市广场公共设施管理方案的制定更加专业化,而且具体的管理手段不具有广泛性,针对性更强。

2)管理人员的高素质要求

由于广场的基础设施是多样化的,涉及到了各个领域技术的应用。在对广场的基础公共设施进行初次安装与维护时,广场的管理人员一般不会样样精通,这就需要城市广场的工作人员在专业技能和管理能力都能兼顾。广场管理团队整体素质的提高不仅节约管理成本的支出,而且便于设备的维护,延长其使用年限,进而提升工作效率。

3)管理时间长

城市广场的项目建设是短期性的,而城市广场的管理是长久的,当然这个广场消失时也就不存在管理一说了。每一个城市广场的竣工并投入使用时,就是对广场进行管理的初始时间。城市广场得到了长期而全方位的管理,才能保证它的正常运转,这里的管理具体表示为对广场的公共设施的长期维护以及对广场工作员工的定期培训,而对广场使用者是长期的教育与指导。

1.3 对城市广场公共设施进行管理的意义

当前存在的市政广场已不是主流,现代化的城市广场是以商业广场为骨干,其他类型的广场为辅助。人们脑海中城市广场的形象一般是人流集中、交通便利的大型公共区域,因为它在我国各大城市随处可见。具有开放空间功能的城市广场的设计理念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品味。它对优化城市环境,提高人民生活质量有巨大的促进作用。城市广场是城市形象的标志物之一,也是这个城市历史、文化、经济结合的产物,它创造了具有自然形态和艺术气息的开放空间[4]。因此,城市知名度的提高可以通过作为城市名片的广场向外推广,进而被人熟知。

城市广场公共设施的管理模式类似于电气设备的使用与维护,要使实际建成的城市广场符合预定标准,并最大化发挥其用途,必须有与其对应的管理制度。有效的管理不但使城市广场鲜明地呈现了城市样貌、文化底蕴和建筑特色,而且增强了城市自身的凝聚力和对外信誉度,进而可以吸引更多的项目投资,解决城市的民生问题,最终稳定加速城市的现代化建设。

2 我国城市广场公共设施管理的现状与对策

2.1 我国城市广场公共设施管理存在的问题

由于城市广场公共设施管理的对象固定,范围有限,涉及的职能部门不多,从其管理的现状来分析,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第一,城市广场公共设施的管理体制不健全,过于死板。计划经济管理模式中统一管理、分级管理的思路已跟不上现代管理的步伐。统一管理易于资金的筹集,可以及时对广场某个公共设施进行重点维修;分级管理工作目标明确,便于日常的简单维护。但是,两种管理方法的行使权限模糊,会在某些特殊情况下造成不必要的麻烦,工作效率低下。

第二,城市广场公共设施的日常维护经费不足。城市财政补助是广场公共设施维护资金的重要来源,因此,经费的多少与城市经济发展情况紧密联系,除非拨款环节出现漏洞。据不完全统计,有的城市实际财政拨款低于计划拨款,使得广场管理单位很难正常工作。

第三,城市广场的管理工作内容局限,市民素质低。虽然我国已是全球第二大经济强国,但仍有不少城市居民会有意或无意地破坏公共设施,比如在广场建筑物上随意涂鸦,践踏草坪等。市民素质不高、城市环保宣传力度不够是造成这些现象的重要原因。

2.2 城市广场公共设施的管理措施

针对我国城市广场公共设施在管理上存在的问题,现提出几点建设性意见。

首先,加大城市广场设施维护资金的投入,严格监督费用的使用。国家新税制的改革为城市广场提供了稳定的补助资金,可是城市广场公共设施的维护项目是长期而花费巨大的,加上人们对广场设施要求不断在上升,管理维护更难。因此,必须在维护费用上采取措施。除国家拨款以及明文规定的收费设施外,需要扩大资金来源渠道,比如通过为企业打广告做宣传的形式鼓励企业、个体向城市广场投资,还有社会的捐助等等。

其次,强化宣传教育力度,提高城市居民素质。城市广场公共设施的管理与市民的业余生活联系密切,可以选择发动全民参与此工作,积极摸索管理新策略。通过成立广场文明办、广场基础设施管理意见办等分支机构,结合惩罚与教育的方式,大力宣传城市广场公共设施管理的意义。定期开展环保公益活动,进一步提高市民基本素质,吸引更多人参与城市广场公共设施的管理。

最后,运用信息技术管理城市广场。利用前沿技术对城市广场公共设施进行管理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城市广场的管理部门可以根据需要新建一个数据库管理系统,从而对广场相关数据进行采集、处理、模拟等操作,实时提供动态信息,为城市广场公共设施的维护节约成本。

另外,健全城市广场公共设施管理体制,从宏观和微观两方面依法加强广场公共设施的管理,走社会主义法制化道路。

结论

城市广场公共设施的管理虽然不同于国家的一些大型项目管理,但其关系到城市的形象与市民的日常生活,因此必须要时刻关注其管理的每个细节。简而概之,要做好城市广场公共设施的管理,从城市广场客观情况出发,调动管理者的主观积极性,按能力合理分配其职,保证城市广场公共设施的管理有序执行。

【参考文献】

[1]关洪涛. 城市广场的管理[J].天津建设科技,2010(S1):441-442.

[2]杨文俊.以人为本,以科学发展观进行城市广场管理[J]. 甘肃科技纵横,2006(05):73-74.

第4篇

近年来我国经济高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社会环境的改变也影响着人们的生活习惯和消费价值观,对公共设施的质量要求也提高了。对于公共设施的建设来说,色彩设计是不可忽视的一部分,也是影响人们对公共设施看法和态度的因素之一。城市公共设施色彩设计概述城市中的公共设施包括公共汽车站、电话亭、指示牌、邮筒、垃圾筒等,如果把城市还原成一个构成体,那么这些公共设施可以看成是点的元素,他的色彩可以做为城市整体色彩的点缀色,是城市色彩环境的点睛之笔,对城市的人文色彩环境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城市公共设施色彩设计是从细微处体现城市色彩设计的别具匠心。城市整体色彩体现了城市的整体环境和主色,整体色彩包括了建筑物色彩、公共设施色彩和自然景观的色彩等,其中点睛的色彩就是公共设施色彩。美学性、区域文化性和协调性是城市色彩设计必须重视和强调的,应该在认真研究色彩的情况下,通过灵活的运用和创新的设计来满足公共设计的色彩要求。优秀的公共设施色彩设计,首先应该满足的就是合理性。确定城市公共设施色彩主要有三个影响因素:一是美学设计,体现出城市的气候特点和地理特点;二是整体协调性,建筑物和公共设施都要体现出人性化和情感化的特点;三是区域文化协调性,要保证城市色彩和文化的连续性,不仅需要时间连续还需要空间连续。公共设施色彩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城市的色彩分布规律和色彩发展历史,某种颜色很可能成为一个城市的标志,例如对色彩相当重视的城市——印度,在印度西部有四座城市可以分别用四种颜色代表。

城市公共设施色彩设计的原则分析

1规划原则

人们的心理活动通过行为体现出来,我们应该着重分析人们的心理特征和胜利特征,才能真正让城市公共设施满足人们的需求。例如在人们休息时坐下,这是一种生理需求,而在休息是人们会有意无意的与其他人隔开,这是一种心理需求,因此在设计休息空间中的公共设施时,可以将设施的高度设计得略微不同,又能满足人们的生理需求。

2整体协调性原则

城市公共设施和其色彩都是城市的一部分,城市的色彩空间与城市公共设施相互影响、共同生存又相互融合,公共设施的定位决定了城市色彩的设计标准,而城市色彩的协调性又影响着公共设施的具体设计。目前城市的公共设施主要包含卫生系统、交通系统、信息系统、照明系统、休息系统和活动系统等,每个系统下又包含了多种公共设施,根据不同公共设施的作用和特点采用不同的色彩,能够体现出公共环境的人性化和情感化,给人们带来愉悦的感受。

3区域文化协调性原则

区域文化对于城市公共色彩设计至关重要,我国有悠久的历史和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色彩是公共设施设计的重要内容,也是体现城市文化和城市形象的途径之一,因此在城市公共设施色彩设计中,应该重视区域文化协调性原则,用色彩来宣传城市文化,体现城市和人们的情感,因此城市公共设施色彩不仅具有美学意义,还有着深刻的思想含义。

4美学性原则

对于不同功能的公共设施,采取不同的色彩设计不仅能够保证其辨识度,还能确保公共设施的功能性。对于儿童座椅,应该选择比较鲜艳的颜色如红、黄、蓝、橙等,针对儿童的身体特点应该适当降低座椅高度,并且减淡座椅颜色,方便儿童识别,对于城市街边的LED路灯,应该根据区域不同选择不同的颜色设计,而对于公园或者小区的路灯,应该选择绿色,会让居民眼前一亮,城市中的健身器材,颜色应该选择鲜艳活泼的颜色和红色,不仅给人们带来视觉上的冲击,也能给人们带来健身的动力。

城市公共设施色彩设计的策略

1完善色彩标识系统

目前我国的城市色彩标识系统仍然不够完善,存在很大的局限性,城市标识色是一个整体和宏观的色彩,而城市色彩标识系统能够丰富人们的视觉效果,并且给人们带来一定的心理暗示,人们会对城市的街道、建筑和其他设施产生深刻的印象,实际上城市色彩起到了城市名片的作用。设计者应该给城市色彩划分不同的种类和层次,并赋予一定的思想内涵,更重要的是在城市范围内普及色彩设计。

2明确公共设施标识色

目前城市标识色可以分为两类,即现代标识色和历史标识色,城市的不断发展让城市色彩具备了一定的思想内涵和历史文化内涵,因此要做好色彩规划工作,首先要根据不同城市发展的不同阶段来确定城市标识色,但是色彩标识系统并不仅仅是确定城市标识色。城市的整体色彩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例如城市自然景观、建筑外观和气候条件等,设计师在明确公共设施标识色时应该全面且充分的考虑。

3色彩标识系统与城市公共设施建设

城市色彩可以分为节点色彩、界面色彩、流动色彩、标识色彩和分区色彩,例如河流、廊道和道路系统属于界面色彩,分区色彩则是根据城市的不同分区来确定的,这其中最重要的是节点色彩,在城市中公共设施实际上是一个个节点,城市标识色与节点色彩密切相关,但是也不应该太过凸显节点色彩,色彩的连续性和辨识度才是最重要的。

结束语

第5篇

关键词:城市文化;泉城广场;公共设施设计

文化是一个城市精神之魂,是一个城市价值的体现。文化与城市的公共设计的关系是相互的,文化不仅通过城市的公共设施来反映,而且还改变着城市的公共设施。

城市公共设施是构建城市文化的主要体现,因为城市形象是打开一座城市文化的主要窗口,是先被人感知的部分。从工业设计的角度来看一件产品在具备必要的功能外;还应具备丰富的精神价值,这样也就说到人的情感需求;苏联理论家卢那察尔斯基曾说:“人不仅要吃得饱,还要吃得好,这是重要的;更重要的是生活日用品不仅要实用,合人民的口味,而且要使人感到愉悦……宏伟的艺术工业的任务……在于探索简单的、健康的、令人信服的愉悦原则,并将此原则应用到比目前更加宏サ幕器工业中,应用到生活的建设中。”由此可见城市的公共设施产品与人的精神需求息息相关;在实现产品自身功能外,还要体现城市特色,传递城市文化信息的魅力。融入了历史文化内涵的公共设施才拥有顽强的生命力。因此,由城市文化为导向为切入口,来设计城市公共设施产品也就尤为重要了。城市广场是最具代表性的城市公共空间。“阿果拉”是古希腊时期城市公共空间的代表,是公共生活(public life)的中心。阿果拉是雅典城邦政治、社会和宗教生活的中心,是所有政治的、公民的和司法活动之所。也是都市广场和公共空间的起源。古罗马时期,广场仍然是城市的核心,而凯旋门、铜像、碑柱也成为城市中心公共空间的一部分。由空间到公共设施的重视来看,这些公共设施无不体现着当时文化的特征。

济南因境内泉水众多,被称为“泉城”,素有“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美誉,是山东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已有四千多年历史的济南,拥有丰富的名城资源,并形成了遐迩闻名的龙山文化、名士文化、泉文化,于1986年获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泉城广场是山东省会济南的中心广场,坐落于济南市中心繁华地带。它南临千佛山,北依大明湖,西临趵突泉,东眺解放阁。广场东西长790米,南北宽280米,占地面积330亩,约22万平方米,主体面积270亩。地上绿化面积8万平方米,水面面积约2万平方米,地面铺装达12万平方米。据统计泉城广场的公共设施种类数据如图1所示:

如图1所示 泉城广场公共设施种类和分布数据。

泉城广场是济南市民休闲娱乐的场所,也是济南市的文化核心,夜间七彩音乐喷泉吸引市民及游客纷纷驻留纳凉,健身舞、踢毽子、跳绳、滑旱冰成为了广场夜景装饰的一部分,而最主要的,是广场浓郁的文化气息。人们生活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和地域范围内,世代耕耘创造,生息繁衍,自然易用性原则,安全性原则,系统性原则,审美性原则,独特性原则,公平性原则,合理性原则,环保性原则,从这些设计原则方面来规范公共设施的功能、形态、色彩、材质等,使设计出的产品达到实用、美观、环保等功效。

不同的年代和地域会形成不同的历史文化,进而产生不同的城市空间与公共设施。泉城广场是济南市文化核心,凝聚着整个常识的文脉,从公共设施延展出不同地域的文化特色,若想在这样一个大的广场设计出一系列公共设施就要全方位考虑除功能以外的精神文化等方面的特征;济南市代表性的荷花、柳叶、泉水等代表性的事物,在泉城广场公共设施方面也应有所体现。把有形或无形的文化精神“物质态”;从造型、色彩、材料等元素进行设计,来体现济南市的文化特征。如,路灯、休闲座椅、垃圾桶等公共设施可以采用荷花、荷叶、柳叶、泉水等来衍生出抽象或具象形态,采用固定的主题色彩、辅助色和智巧色,采用木制或不锈钢材料来统一化设计,使设计出的公共产品具有统一性和品牌力度。

经过对泉城广场实地考察后,泉城广场是山东省会济南的中心广场,其公共设施齐全,分布均匀,唯独一些公共设施后旧,没有足够给人一种新鲜的气息。部分公共设施没有体现出泉城文化,或材料应用不当,最终导致无法充分应用公共设施 。在泉城广场的公共设施中,从公共休息设施入手研究,这些公共设施多采用大理石材质,很少部分采用到木制材质,这样就会导致在天气较凉的情况下不会充分来享用这些公共设施,在拜访的位置来看也应与卫生设施进行合理的结合,来达到文明休闲,绿色休息的目的。

在色彩方面为了迎合泉标的蓝色主调,可以统一应用绿色调或为主要色彩。与泉城的水文化,天水共一色的特质相结合,也与泉城坐标色彩相呼应。座椅和观泉台若采用木质材料,就保持原来的木制原色,不仅能体现泉城广场古朴的本质,给人原生态的气息,也节省了一些不必要的费用开支。在保证符合人机工程学的同时,对休闲设施进行形体设计,并能体现出泉城文化色彩。简单,如荷花,柳叶等有代表性的形态,来抽象设计。在摆放位置方面,休闲设施是人们休息和观景的辅助设施,在休息的闲暇时间里,人们一般会制造出一些垃圾,因此有必要与卫生设施结合摆放。为了避免卫生设施产生异味和破坏景色,所以要在摆放位置方面进行合理的布置。

总之,城市广场的公共设施作为弘扬城市文化的一部分,在城市设计与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如果能很好的将地域文化作为公共设施的媒体,使公共设施与地域民情相统一,同时挖掘新的文化特征,寻求传统与现代的文化符号相结合,那么仅仅是一件公共设施,就能足以体现出城市的文化内涵和文明的高度与品味。不仅能给城市带来良好的文化气氛,还提高文化的知名度,潜移默化地带来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过伟敏,史明.城市景观形象的视觉设计[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5.

[2]丁天军.城市街道公共设施设计[D].南京:南京理工大学,2004.

[3]南康康,张思望.绿色设计与“人性化”设计 [J].西北大学学 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

[4]王受之.世界现代设计史[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4.

第6篇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生活环境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多种多样的公共设施有力地支持着人们的室外生活,城市公共设施的建设与完善已显得相当迫切。

关键词:信息时代公共设施城市

城市公共设施,通常是指候车亭、座椅、垃圾桶、路灯、各式商亭、公共厕所、地图指引牌、电话亭等为人们提供生活方便的固定设施,是在城市中使用最多,分布最广,且与人群接触最为密切的公共设施,它以其特有的功能特点遍布城市的大街小巷。

人类社会在21世纪到来前开始进入信息时代,信息时代经济高速发展,带动中国城市建设正以史无前例的规模和速度向前发展,城市公共设施作为城市文化和形象的标志,不应该单单成为城市的装饰品,创造舒适的环境;在功能上应该多样化,满足现代人的多种需求,引导城市的发展。所以,必须充分考虑公共设施的设计问题。事实上,发展公共设施领域已经成为许多国家城市开发项目的设计原则,并且也被认为是当代建筑师应该承担的社会和政治责任。

20世纪70年代以来,计算机智能化和信息综合化的程度得到了很大发展,人的许多最高明的知识和本领都可以编成程序输入机器之内,并可以根据指令毫无差错地将其重现出来时机器变成了人的辅导者。人们所进行的设计是从"信息"着手,将人们通过感觉和知觉而获得的对事物的认知作用及其效果作用作为设计的基本价值,促进了产品的智能化和人的亲和力。

从工业设计的角度上看,设计实质上是一种人工造物的创造行为,是“创造一种更为合理的生存(使用)方式”。现在社会对于可参与性的要求越来越高,表现在公共设施上就是人们尽可能多地利用这些公共设施,享受这些公共设施带来的乐趣。可参与性好的公共设施,用户体验品质高,使人难以忘怀,人们可以从中感受到使用的乐趣。“体验时代”的来临使人

现代公共设施是一个综合的、整体的有机概念。人们过去常常把它们简单的分解为实用或装饰等两大类,实际上城市公共设施的功能有四个特性:基本性,环境性,装饰性,复合性。在信息时代的今天,信息资源在人们的生活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下面通过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几个方面来谈谈信息时代下城市公共设施的发展趋势。

一、城市指示系统设计

指示系统属于城市公共设施领域的公益性视觉传导系统,具有帮助人们对于具体目标对象,空间位置及环境特性等进行有效的指引和识别作用,同时也提供给人们对活动于其间的环境形态及功能作用的直接认知和帮助。成功而有效"城市设施"的视觉传导设计必然构成城市环境中不同时期的公共设计和公共性文化理念的复合体。它们在为市民提供方便的同时,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的审美观念和行为方式,从而把艺术和文化最为生活化地融入到任何一个社区、公园、剧场、博物馆、医院、商厦、学校、公司、车站。

在现代信息社会高度发达的技术支持下,每天生活都在发生着巨大变化的我们,对于出行的要求,更多时候已经不可能再像过去一样,完成仅仅依靠记忆来到达目的地的过程。而且交通工具技术的进步,实现了人类可以用很低的成本在很短的时间内跨越大洋到达不同的国家或地域。换而言之,将来的社会在随着经济,文化交流的进一步开展,与不同种族,不同国家的交流也将不断的扩大。同时我们出行的时候,对于在完全陌生的环境中,如何简单地获得急需行动支援信息也是出行之前必须检讨的一个问题。所以,仅仅凭借传统上以形象传达为目的的VI系统,将很难完成对于来自不同地域的人的行动支持的功能。

为解决这一问题可以考虑在城市街道上设计一些定位导航设施,现代城市虽然在一些公交站牌上配置了地图和车站线路,但是许多方面指示并不是明确,而且对于国外旅游者来说,语言文字不同,信息也无法识别,拆除不合理的标识牌,设计电子定位导航设施是发展的趋势,其应用软件方便、高效。设置不同语言版面,满足不同地域人们的需求,触摸式屏幕使出行者更快知道自己所处位置,以及怎么到达目的地,不仅满足了城市人们的生活需求而且美化城市环境,提高城市品味,给世界人们留下美好的印象。

二、手机的街头归宿——新式电话亭

随着手机的普及,曾经备受宠爱的街头IC公用电话正渐渐地被人冷落和遗忘,甚至被恶意破坏。

据统计,2004年至今,在一些大城市每天平均有2部半公用电话遭破坏,被盗设施的价值累计达500多万元。同时,大部分电话亭都陈旧破烂。亭子污迹斑斑,电话卡插口处已大块地掉色生锈,亭盖里贴着各式各样的广告——办理车牌、办理证件、招聘电话等。亭盖上原有使用方法的说明介绍被“牛皮癣”遮盖。这样的电话亭没有起到应起的作用还影响城市面貌的。一部分市民认为应该取消电话亭的设置,但是我国毕竟还没有达到“手机人手一部”的发达程度,电信部门还得为外来工和异地求学的学子们多加考虑,他们需要IC电话亭。

因此电话亭摆放位置以及功能全面化问题是设计者应该考虑的重点。手机使用率远远高于电话亭,但是考虑到一部分群体的需求,电话亭不能取消,因此可以考虑电话亭功能多样话,在有电话亭的地方设置手机街头充电设施和销售手机充值卡的自动贩卖机,设计者要考虑到安全性,在手机充电的时候,可以设置密码箱存放手机,以免机器丢失。设计新式电话亭可解决人们在外通讯的问题,保证信息的准确快速传送。

第7篇

关键词:城市化;城市公共设施;管理

中图分类号:F294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1)05-0054-04

引言

城市化率一般用一定地域内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来表示。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近几年,我国城市社会经济不断发展,城市化水平进入快速增长时期。我国城市化率从2005年的42.99%提高到2009年的46.59%,年均增长0.9%,预计到2020年,将有50%的人口居住在城市,2050年则有75%的人口居住在城市。尽管我国城市化率提高很快,但不仅远低于发达国家85%的水平,也低于世界平均50%的水平,未来发展空间很大[1]。

然而,真正意义上的人口城市化并不是人口流动到城市这么简单,城市化水平的整体评价体系还应包括下列要素:适龄人口入学率;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城市第三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城市人均道路铺装长度;城市用自来水普及率;城市人均住房面积;万人拥有医生数;人均公共绿地面积等。这表明,人口城市化起码应该是一个包含相应的城市建设的过程,而这个过程中相当大的一部分内容就是城市公共设施建设。

城市公共设施的发展水映了城市的整体经济实力、规划建设能力,是体现城市良好投资环境、生活环境的重要指标之一。良好的城市公共设施不仅能够提高城市环境质量,维护城市形象,为城市经济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而且能够提高人口城市化水平。当前,我国城市公共设施水平无论从人均占有率还是从质量来看,都落后于世界平均水平。因此,大力发展城市公共设施建设对于城市社会经济发展、当前城市化更快更好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全方位地、准确地研究我国城市公共设施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不仅对于我国城市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较好的推动作用,同时对于我国城市化质量的提高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城市公共设施的含义及特性

正确认识和理解城市公共设施的含义及特性,对于建设和管理城市公共设施具有重要作用,同时对于厘清城市公共设施建设管理过程中出现的种种问题也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克莱尔(RobKrier)认为:“城市公共设施就是指城市内开放的用于室外活动的、人们可以感知的设施,它具有几何特征和美学质量,包括公共的、半公共的供内部使用的设施”。这一定义较为笼统,涵盖了很多方面的内容。而我国学者对此也没有一个统一认可的定义,因为随着社会的进步,城市公共设施的形式也随之不断发展,其品种和数量也越来越多。但总体来讲,我国学者一般将其归纳为公共物品的范畴,即指由政府或其他社会组织向城市提供的、满足居民生活需要的公共建筑或设备,按照具体的项目特点可分为教育、医疗卫生、文化娱乐、交通、社会福利与保障、社区服务,等等。

城市公共设施最基本的特性就是其公共性。其公共性表明,它不具有竞争性和排他性,即任何人增加对这些商品的消费都不会减少其他人所可能得到的消费水平。例如,城市公共图书馆,城市新增人口一样可以方便、快捷、高效地享受其提供的借阅服务,而这种服务并不对其他已有人口的服务造成任何质量的下降或者数量的减少。总之,其公共性表明,这类设施的建立并不是以盈利为根本目的或出发点的,它具有极强的公益性。

二、城市公共设施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一)对建设管理主体的认识不够明确

前文已述,城市公共设施的基本特性在于它的公共性,通俗地讲,每一个城市居民都有权享用城市公共设施提供的服务。而且,从城市公共设施提供的服务来看,其产品基本上都是居民所需的必需品,关系到每一个居民生活的方方面面。从这个角度来说,只有城市政府才能承担这一事关居民基本利益的责任。但我们看到,长期以来,相当大的一部分公用设施都是政府垄断经营,亏损的多,维持正常发展的少,而且基本上都采取财政补贴的模式进行建设和管理。这种现象的不断出现以及长期发展,渐渐使得政府、群众、学界等对这一模式产生怀疑,希望通过引入外界力量改变这种入不敷出的状况。

因此,针对城市公共设施建设管理的主体问题,不同的利益群体、不同的学术派别提出了不同的观点。有观点认为,城市公共设施关系到居民的基本利益,为保证其质量和效益,必须由政府全权负责;也有观点认为,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城市公共设施的建设和管理完全可以交给市场自行解决,政府可以从中摆脱出来,这样,不仅从经济上减少亏损,而且在工作精力上可以去应对其他更多的社会、经济发展问题;还有的观点认为,在不损害和降低城市居民享受城市公共设施服务的基本利益的前提下,可以将一些对国际民生关系不是很重大的城市公共设施交给市场去运作。

概括起来,上述观点主要集中在城市公共设施的建设管理是否需要引进市场化以及在多大程度上引进市场化这两点上。事实表明,城市公共设施建设管理项目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是整个社会经济活动的基础。一直以来,政府在城市公共设施项目的建设管理过程中始终处于主导地位,其对社会资源的调控能力有目共睹,经验丰富;而市场化也有其自身优势,其对社会资源的配置具有合理的引导性,市场化运用得好,市场效益往往会有很大的提高。但是,正如上面所提到的,应以何种方法、何种程度使用市场化,这还是一个认识不甚明确的问题。

(二)建设管理体制过于僵化

总体来讲,我国城市公共设施基本上还是沿袭了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管理模式。这种管理模式存在两大弊端:一是纵向上政企不分,建设管理部门既是政府部门,形成决策,负责投资,同时又是企业部门,负责具体的建设管理工作;二是横向管理上条块分割,一项城市公共设施的建设管理虽有统一规划、统一分工、统一管理制度,但由于分属不同部门,管理职能上往往相互交叉,职责不清,关系不顺。

具体来说,目前我国城市公共设施建设管理模式大体上可以分为三种:统一管理、分级管理、统一管理和分级管理相结合。统一管理的责、权相对集中,可以实现集中统一的城市公共设施的建设和维护,但对于具体实施部门来讲,负担过于沉重;分级管理有利于对城市公共设施的日常维护管理,但由于各部门属于互助合作,一旦其中涉及不同的利益诉求,矛盾过多,则容易相互掣肘;统一管理和分级管理相结合各取其长,可以回避上述不利因素。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城市公共设施建设管理制度通过不断借鉴和吸收国外先进经验,较以往有了很大水平的改进,更适合我国城市建设发展的实际情况,但统一管理和分级管理的矛盾依然存在,难以协调。现实中我们经常发现,新建不久的道路总要挖来挖去,给居民的生活带来不便。这说明,城市公共设施建设管理需要采取什么样的制度形式还需要不断探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三)建设管理资金缺乏,效益不高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在城市公共设施建设管理上的投资较以往有了很大程度的增长,但从投资所占经济发展的比重来说还是很少;此外,建设管理资金来源渠道单一,目前城市公共设施建设管理资金主要来源于维护建设税、公用事业附加费和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以及土地使用权出让金,以及其他类型的类似于过去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政府拨款。但同时我们还必须注意到,不仅每年度的城市公共设施建设管理经费缺口大,而且有的城市公共设施建设管理经费,每年的实际拨款数不能全额下拨,严重影响了城市公共设施建设管理项目的正常运转。

当前,在城市公共设施建设管理过程中,存在着问题:首先,政府所承担的投资和管理职能不明确,职责也不到位。具体表现为城市公共设施建设管理的各相关部门不能从宏观上形成集体决策,主要依靠行政审批替资决策。这样一来,下级部门往往被动接受上级部门的意志,上级部门往往毫不保留地同意下级部门的方案。其次,由于城市公共设施建设管理项目的“决策-投资-设施”分属不同的行为主体,实施主体不能有效参与项目的前期准备阶段,对于政府的决策只能“毫无异议”地被动接受,使得项目的投资风险约束机制不能有效控制,进而造成项目的建设管理效率低下。

(四)城市公共设施建设布局不合理

城市公共设施建设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充分发挥其公共服务职能,以便于改善城市环境品质,提高居民生活质量。我国目前在城市公共设施建设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人均占有率低,但具体到一个城市内部,往往存在某一地区占有率高,而某些地区占有率极低的现象,即出现了城市公共设施空间分布失衡的现象。由于缺乏科学合理的引导,城市公共设施空间分布失衡现象在某种程度上来说远比人均占有率低所引发的各类问题要严重,因为这不仅违背了我们构建和谐社区、和谐社会的初衷,也导致了城市生态环境、居住环境的破坏。

显而易见,城市公共设施的超量建设、超标建设造成了极大的城市公共设施建设资金的浪费,城市土地的浪费,挤占了人居环境,也不利于城市公共设施的充分利用。与此同时,城市公共设施在某些区域的缺乏,又使得生活在其中的城市居民无法享受到城市生活的方便和乐趣,影响了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城市的协调发展,带来的诸如“上学难”、“看病难”、“养老难”等社会问题,严重影响了居民的生活质量,有时也可能影响到社会稳定。

随着城市人口的不断增加,城市建设过程中新城开发速度加快,同时城市公共设施建设布局不合理的问题亦越来越突出。一方面,政府规划不够细致,只注重居民住宅的建设,忽视了公共设施的建设,或者公共设施建设速度远远落后于住宅建设的速度,而对于城市住宅开发商而言,为了追求更大限度的资金回报率,往往“有意识”地忽视城市新城公共设施的建设;另一方面,由于旧城开发较早,城市公共设施建设布局合理,发展成熟,功能发达、稳定,使得外来人口乐于迁往,同时也吸引新城人口涌入以享受城市公共设施提供的某些服务。城市公共设施布局不合理对人口的吸引作用进而会引发很多社会问题和社会矛盾,如城市交通拥堵问题就是其中的一个顽疾。

三、城市公共设施建设策略

(一)明确城市公共设施建设管理的主体

政府在城市公共设施建设管理过程中,应首先明确自己的角色定位问题。在我国市场经济越来越发达、市场化制度越来越完善的今天,完全排斥市场化的作用是不正确的,但同时完全依赖市场也是不正确的。亚当・斯密是自由市场经济的倡导者,他认为,政府管的事越少越好,但是政府必须把城市公共设施建设和公共产品的提供作为其三大职能之一[2]。市场经济高度发达国家的经验也表明,城市公共设施的建设管理必须以政府为主导。

然而,“以政府为主导”这句话还是很笼统,在实践中很难予以界定和度量。而且,前面在关于城市公共设施的概念中已经阐述过,城市公共设施并不是一个静止的概念,它是一个随着社会发展尤其是城市飞速发展不断变化的一个概念,很多设施将作为新生事物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出现。因此,明确界定哪些城市公共设施是可以进行市场化运作的,哪些是不能进行市场化运作的,这对于城市公共设施的建设和管理工作具有重要意义。具体来讲,可以将城市公共设施定性为:可完全市场化、可半市场化和非市场化三种形态。可完全市场化是指城市公共设施可以完全通过市场进行运作,政府只是制定规则并予以监管即可;可半市场化是指政府必须参与并主导城市公共设施的建设管理,但其中一些子项目可以放置市场予以解决;非市场化是指一些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的城市公共设施项目必须全程由政府主导进行,任何市场化运作都必须予以禁止。无论以何种形式进行,政府从中必须充当其总体规划、制定法规政策、补贴资金、业务监管等责任。

(二)深化城市公共设施建设管理体制的改革

理顺城市公共设施建设管理体制对于城市公共设施建设管理具有重要意义。首先,在管理方式上,要转变政府职能,实行政企分开,政府应主要抓宏观调控工作,重点编制城市公共设施发展规划,制订城市公共设施建设和管理规范、标准,监督检查有关城市公共设施建设管理的法规执法情况,同时做好组织、协调、推动与服务工作。其次,要对城市公共设施属性进行合理、科学划分,针对可完全市场化、可半市场化和非市场化的城市公共设施进行分类建设管理。对可半市场化和非市场化的城市公共设施的建设管理,要改变以财政投资为主的传统策略,积极探索投融资机制创新,借用市场化、社会化的力量建设和管理城市公共设施。同时,政府要积极建立和优化与企业的委托建设、经营关系,避免多头管理、分散操作。然后,应引进市场竞争机制。市场化的竞争机制可以提高效率,引发市场资源的高效配置,但市场化的竞争机制也并非一概而论地适用于城市公共设施建设中。对于可完全市场化的城市公共设施建设自然可以引进市场化竞争机制,以克服自然垄断所带来的弊端。对于可半市场化和非市场化的城市公共设施建设可以引入市场化竞争机制,但政府必须对引入的经营者进行严格的限制,并采取严格的监督,严防竞争可能引发的不良后果。最后,应加强城市公共设施的法制建设, 制定比较完善和健全的全国统一的法律法规,以规范城市公共设施建设的各个环节,并要逐步建立起较为完善和可行的社会监督机制,使得城市公共设施建设的各项工作能够有法可依,使得违反城市公共设施建设程序和环节的行为能够受到监督制约以及必要的处罚。

(三)扩展融资渠道,强化城市公共设施建设的资金保障

扩展融资渠道,强化城市公共设施建设的资金保障,保证建设、维护费用的投入,大体上应从三个方面入手。

1.稳定原有资金来源

目前,我国城市公共设施的建设和管理资金以城市维护建设税为基本来源,实行新税制后,城市维护建设税有了很大改进,资金增加较快,虽然城市维护建设税本身主要针对于城市公共设施的维护而非建设,相对于建设所需的庞大资金来讲屈指可数,但作为我国城市公共设施建设的传统的、重要的资金来源,这一来源只能继续稳定和强化,而不能削弱。这主要是因为,城市维护建设税体现了这一税种“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精神,能够引导广大企事业及个体生产者对于城市建设发展的关注和参与。

2.完善城市公共设施建设项目运营的收费机制

城市公共设施是政府提供的一种公共产品,这与政府从中收取一定的费用并不矛盾,这一部分收费如同城市维护建设税,其对于当前我国城市公共设施所需资金而言杯水车薪,但它同样体现了城市居民对城市建设发展的关注和参与,所以这一部分资金来源也需要进一步完善和保持稳定。然而,在现实中我们经常发现城市公共设施被“绑架”进行乱收费以及不合理收费的现象。城市公共设施收费是一种社会收入再分配形式,对于经济运行有重要的影响作用,但乱收费以及不合理收费的现象是绝对不应该存在的。因为收费范围的确定、收费标准的高低会直接影响城市公共设施建设企业的效益和居民生活,所以政府必须要明确哪些城市公共设施应该收费、能够收费以及如何收费。在此基础上,政府还要合理规划和使用这些收费,并予以公示。

3.实行市场化运作

为了避免各种形式的垄断造成的公共资源流失以及效率低下,可适当引入竞争机制,开展市场化运作。市场化运作过程中最关键的就是要加快改革城市公共设施建设项目的投资管理体制。具体来说,就是要实行经营项目的投资主体多元化,利用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两类工具,坚持谁投资、谁承担风险、谁受益的原则。但在实际运作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制定合理的招商融资政策。政策的制定首先必须要遵守国家法规,其次要维护国家、集体和公众的利益,任何损害国家、集体和公众利益的招商融资政策都是要坚决避免的。融资过程中,要始终注意合作双方的地位平等、风险分担、利益共享的问题,同时要对城市公共设施建设完成后的后续问题予以明确,避免其他问题产生。

第二,建立和完善工程咨询制度。招商融资是当前经济社会中经常发生的经济现象,但同时它也是一项复杂的、专业的系统工程,需要专业的人才和知识,因此政府在运作过程中必须聘请专业的财务顾问和其他社会专业中介机构,来对城市公共设施建设项目的立项、特许经营年限、收费标准、融资方式等作认真的论证,并协助政府进行招标、比选、与投资者谈判等整个招商过程。

第三,建立城市公共设施建设和管理市场化运作的信息制度。城市公共设施建设关系到整个城市发展的形象,但也关系到政府在城市建设管理中给人民群众树立的形象,因此政府在进行市场化运作中要建立招商融资信息制度,完善监督管理体制,引入公众参与和专家评议制度。同时征询政府法律顾问和投资顾问的机构意见,提高政府投资的科学化、民主化、法制化水平。

(四)进行合理科学规划布局

城市公共设施的建设布局问题关系到社会公平和效率的问题,是城市公共设施建设和管理过程中的一件大事,因此必须要对其进行合理、科学的规划布局。城市公共设施规划过程中必须依据程序进行,讲究合法性,避免快速决断;连续性决策,每个过程都要进行选择,不断调整决策,以谋求共识;综合审视,注重比较与选择,不要专注于某一个方面。在我国城市化快速发展的同时,城市公共设施的规划建设不应一味追求规划的效率与经济性,不应主观的追求单一要素对整体的拉动,而应在规划中更多地体现合理性与科学性,综合各方面因素,满足更广大市民的需要,赢得更长远的利益,实现更长久的发展[3]。

结语

表面上看,城市公共设施建设和管理不属于国家大型规划项目,重要性不大,但由于其关系到城市居民生活的方方面面,关系到城市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因此必须要时刻关注其实施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除了上述要注意的问题之外,还需要强调的是,城市公共设施的建设和管理涉及到两类人群,其实这两类人群才是城市公共设施建设和管理过程中最重要的两种力量。第一类人群是建设和管理者,第二类是设施使用者或者受益者。针对第一类人群,政府必须要提高其科学管理水平,加强其基本的业务素质培训,强化其职业道德建设;而对于第二类人群,政府要加强素质教育,不仅要发动他们参与这项工作,更重要的是要教育他们爱护城市公共设施,合理使用和维护好城市公共设施。

参考文献:

[1] 《中国城市发展报告》编委会.中国城市发展报告(2009)卷[R].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2010.

第8篇

关键词:绿色设计;公共设施;新能源

随着时间的推移,近几年来,辽宁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国内生产总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GDP)的增长速度已高出全国的平均水平。2006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上升为13%,在国内生产总值提升的同时也引发了能源问题困境。如何摆脱能源日益匮乏的制约,已经成为振兴辽宁经济的当务之急。新能源的开发,为辽宁的经济社会健康发展指明了新的方向。

一、辽宁新能源资源的构成和特点

位于我国东北地区唯一的既沿海又沿边的辽宁省,风能资源极为丰富,同时,辽宁省在技术方面还具备开发价值的风能源资源丰富区和较丰富区,占全省面积的40%还多。辽宁省是我国为数不多的临海强压型风能源丰富区;除此之外,辽西北附近,尤其是与接壤地带,更是风力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主要是因为两侧丘陵的约束,形成了天然强大的风力收缩区。其中,以沈阳康平、法库两县、阜新、朝阳和铁岭为代表的辽西北地区占辽宁省风电装机容量的75%以上,规划容量近1500万千瓦。所以,辽宁省将新能源开发都集中在风力发电上。

太阳能是一种节能、高效、安全、清洁的绿色能源。现在,辽宁省运用太阳能主要表现在太阳能热水器一体化建设和设计方面,以及建筑工程方面,同时,在城市道路的路灯也是运用的太阳能蓄电照明。也有开发太阳能电瓶车的企业,可是,因为这方面的技术水平限制,太阳能电站在规模上实现了突破,可以增加很多电力。

位于我国辽东半岛南端的大连,面朝大海,所以,主要是进行海洋潮汐能源发电和氢能发电,沈阳地区主要是运用地热能发电,同时,这两个地区都在研究一些新能源发电的科研项目,并不同程度创建不同规模的技术示范工程。

辽宁省的农村,每年秸秆的产量就高达180亿公斤,农民会将70%的秸秆作为生活燃料进行燃烧,仅不足6%的秸秆进行能源转化,造成了严重的资源浪费。在《辽宁省基础设施建设“十一五”规划》中已经进行了明确的规定,针对秸秆这一宝贵资源应该进行大力开发。在“十一五”期间,我国辽宁省大力发展秸秆发电、垃圾填埋发电、沼气发电以及垃圾焚烧发电等项目。主要运用秸秆发电来认证行为的可行性,同时秸秆发电还纳入了辽宁省新能源开发规划中。

生物质发电中垃圾发电也是重要项目。辽宁沈阳的人口为740多万人,所以,年产垃圾量也非常大,将70%的垃圾进行发酵制气,年发电量就会达到2亿千瓦时,还可以生产堆肥。沈阳市老虎冲垃圾发电厂已在2006年10月份奠基,并开始运行,可供3万多居民生活日常用电。

二、新能源公共设施的发展现状

实现城市公共设施的可持续性发展的设计理念为新能源的开发以及利用。世界上最绿色环保的可再生能源为太阳能、风能。目前,有很多候车厅或者是报亭都是在运用风能或是太阳能进行供电。同时,还可以对景观设施、交通设施、信息设施进行供电。

在2012年,国家明确了“自给式太阳能等新能源产品进入公共设施和家庭”。此项目的确定保证了可再生能源前景广阔。

关于新能源公共设施的产品设计也逐渐增多,技术成熟,由图1可以看出,此路灯的主要原料为竹子,灯体主要呈螺旋状进行排列,这种形式可以提升风能的利用率,同时还可以起到装饰和照明的效果。虽然说是因为没有进行预接电缆,但是,风能螺旋灯的问世,也成为了当地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图2是小型的风力发电装置,提供给路灯、电脑等电量。

有了技术的支持,材料的支持,政府的支持,我们对新能源公共设施设计的展望不再是空想。

三、以辽宁大连为例研究新能源公共设施设计

沿海城市的发展突飞猛进,人们更多地重视城市生态美学判断准则。沿海城市的生态环境与自然资源的利用也就明显优于许多城市,此类环境设施发展前景优越,而且可利用资源也比较丰富。大连三面环海,海洋性特点的季风气候,冬季季风长达7个月,夏季风也很强,风力资源非常丰富,大部分地区年有效风功率密度在80W/m2以上。风力发电将在大连得到很好的应用。

环境色彩是公共设施必须遵守的条件,公共设施的色彩要与周边环境色彩相协调,公共设施的主色彩为环境的同类色,局部可以运用鲜艳的颜色进行装饰,从而突出公共服务设施的空间位置和物质特性。我们对点缀色占用物理投影面积发现,点缀色比例仅为10%。比如星海广场,星海公园主要色彩为白色、蓝色、绿色、黄色。

大连是一个时尚浪漫的城市,星海广场是亚洲最大的城市广场,依据现有公共设施的风格特点,可增加贴近环境特征的公共设施,增加休息区范围,使公共设施更好的为游人服务。对于这项新能源公共设施的设计,不但要利用风能,还增加了更多概念性设计,使公共设施有更多的功能,满足现代人们不同的生活需求。

随着经济以及科学技术的发展,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的广泛运用,人们对电量的需求也逐渐提升,无线充电等的需求逐渐提升。“这项技术为手机集合紧凑型无线充电功能以及同时为多个便携式设备充电铺平道路。对多个设备充电时,设备相对于充电器的位置没有任何限制。”

由此,本课题考虑将风能与公共设施相结合,充分利用大连地区的新能源环境特点,以“风影”为设计主题,设计了一系列公共设施。具体将风力发电装置本身形态与发光体结合,形成动感光带,以渲染环境氛围。将无线充电新技术融入公共设施,给游客提供便利和绿色的充电服务。是集照明、景观、休息、充电于一体的多功能公共设施。如图3,是三种设计方案。

四、结论

公共设施是城市至关重要的一部分,体现着城市的精神与文化,而环境危机下,新能源的利用将缓解资源紧缺和城市污染,所以,研究新能源公共设施设计是一项具有现实意义的工作。

如果能利用辽宁的新能源优势来设计具有辽宁文化特色的公共设施将会代表了城市空间的形象,反映了一个城市特有的景观风貌、人文风采;表现了辽宁的气质和风格,显示出辽宁的经济状况。

参考文献:

[1]刘晓枫.金融危机下新能源产业的发展[J].浙江金融,2009(10).

第9篇

文章基于城市公共设施、交互设计两方面,融合了多点触摸、感应及其信息共享等技术,对应用这些技术的实际案例进行分析,阐述城市公共设施中交互设计的应用,提出创新理念,着重分析交互设计构成的四要素,确定交互设计的思路将成为公共设施设计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

城市公共设施;交互设计;信息传达;交流体验

0引言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城市公共设施的变化也越来越大。数字化技术也在不断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并且还在不断影响人们对于产品的需求、审美及其认知。作为城市构建的组成之一,城市公共设施应该以产品的形态对于民众进行服务。对于用户来说,交互设计最主要的思路就是对简单高效并且能够带给人们快乐的交互式产品进行设计。如何平衡可用性以及用户体验之间的关系,在交互设计过程中值得考虑。

1概述

1.1城市公共设施

城市公共设施指的是公共性以及服务性的措施,城市公共设施可以为市民提供公共服务。伴随城市的不断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城市公共设施也越来越完善。作为城市的组成之一,城市公共设施可以对城市发展程度以及城市的文化进行综合的反映,并且连接公众和城市环境,组成了“人、物、环境”的系统。伴随科技水平地不断发展,不同数字平台、二维码等互联网产品发展迅速,很多的数字化技术以及相关设备出现在城市空间当中,比如:LED大屏幕、智能公交站等。

1.2交互设计

交互设计是对人造物的行为方式相关界面进行定义。基于城市公共设施视角,交互设计就是基于城市公共设施、使用者以及城市环境,在三要素之间进行信息传达以及交流体验感受的双向反馈,令城市公共设施的功能得到应有的发挥。

2交互设计在城市公共设施中的应用

本节着重阐述感应技术相关案例。作为城市公共设施的主要组成之一,路灯的主要作用是在夜间提供照明。路灯的位置通常是在道路的两侧,具有不同的造型,并且从最开始的白炽灯发展为LED灯、太阳能灯等不同的形式,路灯的存在美化了城市,而“数字化生存”导致人们对于路灯的要求不断增加,期许与路灯等公共设施形成信息交流。图1表示ReactiveSpark交互灯具装置,LED灯数量达到110000个,根据实时跟踪器对公路交通流量进行采集,选择巨大LED灯具进行显示。交通流量通过灯具底部显示的波浪进行展示,当不同车辆经过时,屏幕上便会出现“火花”,此时,公众便可以实时了解路面的车流情况。

3城市公共设施交互设计研究

3.1基于城市公共设施类型的视角

城市公共设施涵盖如下三种:第一类为公共生理服务设施;第二类为信息传达设施;第三类为艺术服务设施。第一类城市公共设施涵盖公共厕所、照明安全设施及其自动售货机等;第二类城市公共设施涵盖路牌、邮筒以及公交车站等;第三类城市公共设施涵盖公共艺术作品以及景观小品等。交互设计介入城市公共设施包含四方面要素,第一要素为构建公众;第二要素为公众行为;第三要素为公共环境;第四要素为技术水平。信息传达设施主要实现信息传递和交流等功能,进而令其在构建交互系统过程中降低难度、提升优势。公共生理服务设施包括公共厕所以及公共座椅等,公共生理服务设施在交互设计介入过程中,可对信息反馈装置进行增设。包括对公共厕所的地理位置以及是否有人使用等信息进行增设;而对于公共座椅,可在座椅的醒目位置对表面温度以及湿度等相关信息进行增设。

3.2基于城市公共设施媒介材料的视角

作为传递城市文化信息的主要载体,城市公共设施可以对城市的文明程度以及市民的文化素养进行反馈。所谓的城市公共设施媒介材料,就是人们和公共设施交流的纽带,对公共设施自身功能进行传达的材料。建筑材料中石材、水泥、玻璃钢以及不锈钢等材料作为传统的公共设施的组成材料,很难会形成双向的信息反馈。而伴随科技的不断发展,全新公共设施媒介材料应运而生,比如LED以及感应装置等,值得一提的当属LED大屏幕以及字幕应用,这两种媒介材料的应用范围最为广泛,应用位置涵盖车位信息、城市滚动宣传栏以及景观灯等。新媒介材料的广泛应用,加强了人们与公共设施的交流与沟通。

4结束语

交互设计可以满足人们的不同要求,将来交互设计的应用范围会越来越大,文章主要阐述城市公共设施中交互设计的应用,提出一定的创新理念,着重分析交互设计构成的四要素,作者认为,城市公共设施设计的发展趋势必将朝着交互设计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段然.新媒体视阈下公共艺术交互性设计研究[J].新闻研究导刊,2015,03:122-123.

[2]刘娟.数字媒体技术下城市公共设施中的交互设计[J].美术大观,2015,06:114-115.

[3]王峰,过伟敏.数字化城市公共艺术交互性内涵研究[J].包装工程,2010,24:124-127.

第10篇

 

城市广场是城市版图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它的存在是城市现代化发展的需要,而为其配套的公共设施可以给广大市民提供一个交流、娱乐、休闲等活动的公共平台。

 

与城市广场的建造相比较,已使用的城市广场在管理方面问题颇多,重视建设而忽视管理的现象依然没能解决。尤其是城市广场公共设施的管理,设施损坏严重、广场秩序混乱、市民爱护公共财产的意识薄弱等问题日益突出,因此,加强城市广场公共设施的管理已迫在眉睫,这对城市广场的正常运营、城市居住环境的改善以及城市形象的提高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下面本文将从管理的角度对城市广场公共设施进行探讨。

 

一、城市广场公共设施管理概述

 

1.城市广场公共设施的功能分析

 

不同的公共设施可以提供不同的功能服务,它们的组合方式决定了城市广场的服务内容。但当前主流的城市广场公共设施的功能都具有以下四个方面的共同特性。(1)基本性,即广场中的基础设施能被人感知的性能。这些公共设施可以为人们提供使用、娱乐、防护等服务。(2)环境性,即通过对广场公共设施的数量、类型、三维布局方式等进行设计与操作,使其运行效果符合人们的生活规范。(3)装饰性,即在保障了广场公共设施功能的前提下,对广场环境进行优化与加强服务操作。它包括直接的艺术处理,还有根据广场环境背景而进行的氛围渲染。(4)复合性,即可以通过少量的公共设施实现更多城市广场的使用功能。例如,广场中看到的大石墩可以起到隔离和修饰的作用。

 

2.城市广场公共设施管理的特点

 

(1)具备针对性。与广场的管理不同,城市广场公共设施的管理范围小些,不再包括城市广场中的环境管理、卫生管理、绿化管理以及人员秩序管理等,它只是管理内容的一部分。因此,城市广场公共设施管理方案的制定更加专业化,而且具体的管理手段不具有广泛性,针对性更强。

 

(2)管理人员的高素质要求。由于广场的基础设施是多样化的,涉及到了各个领域技术的应用。在对广场的基础公共设施进行初次安装与维护时,广场的管理人员一般不会样样精通,这就需要城市广场的工作人员在专业技能和管理能力方面都能兼顾。广场管理团队整体素质的提高不仅能节约管理成本的支出,而且便于设备的维护,延长其使用年限,进而提升工作效率。

 

(3)管理时间长。城市广场的项目建设是短期性的,而城市广场的管理是长久的,当然这个广场消失时也就不存在管理一说了。每一个城市广场的竣工并投入使用时,就是对广场进行管理的初始时间。城市广场得到了长期而全方位的管理,才能保证它的正常运转。这里的管理具体表示为对广场的公共设施的长期维护以及对广场工作员工的定期培训,而对广场使用者是长期的教育与指导。

 

3.对城市广场公共设施进行管理的意义

 

当前存在的市政广场已不是主流,现代化的城市广场是以商业广场为骨干,其他类型的广场为辅助。人们脑海中城市广场的形象一般是人流集中、交通便利的大型公共区域,因为它在我国各大城市随处可见。具有开放空间功能的城市广场的设计理念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品味,它对优化城市环境、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城市广场是城市形象的标志物之一,也是这个城市历史、文化、经济结合的产物,它创造了具有自然形态和艺术气息的开放空间。因此,城市知名度的提高可以通过作为城市名片的广场向外推广,进而被人熟知。

 

城市广场公共设施的管理模式类似于电气设备的使用与维护,要使实际建成的城市广场符合预定标准,并最大化发挥其用途,必须有与其对应的管理制度。有效的管理不但使城市广场鲜明地呈现了城市样貌、文化底蕴和建筑特色,而且增强了城市自身的凝聚力和对外信誉度,进而可以吸引更多的项目投资,解决城市的民生问题,最终稳定加速城市的现代化建设。

 

二、当前城市广场公共设施管理的现状与对策

 

1.城市广场公共设施管理存在的问题

 

第一,城市广场公共设施的管理体制不健全,过于死板。计划经济管理模式中统一管理、分级管理的思路已跟不上现代管理的步伐。统一管理易于资金的筹集,可以及时对广场某个公共设施进行重点维修;分级管理工作目标明确,便于日常的简单维护。但是,两种管理方法的行使权限模糊,会在某些特殊情况下造成不必要的麻烦,工作效率低下。

 

第二,城市广场公共设施的日常维护经费不足。城市财政补助是广场公共设施维护资金的重要来源,因此,经费的多少与城市经济发展情况紧密联系,除非拨款环节出现漏洞。据不完全统计,有的城市实际财政拨款低于计划拨款,使得广场管理单位很难正常工作。

 

第三,城市广场的管理工作内容局限,市民素质低。虽然我国已是全球第二大经济强国,但仍有不少城市居民会有意或无意地破坏公共设施,比如在广场建筑物上随意涂鸦、践踏草坪等。市民素质不高、城市环保宣传力度不够是造成这些现象的重要原因。

 

2.城市广场公共设施的管理措施

 

首先,加大城市广场设施维护资金的投入,严格监督费用的使用。国家新税制的改革为城市广场提供了稳定的补助资金,可是城市广场公共设施的维护项目是长期而花费巨大的,加上人们对广场设施要求不断在上升,管理维护更难。因此,必须在维护费用上采取措施。除国家拨款以及明文规定的收费设施外,需要扩大资金来源渠道,比如通过为企业打广告做宣传的形式鼓励企业、个体向城市广场投资,还有社会的捐助等等。

 

其次,强化宣传教育力度,提高城市居民素质。城市广场公共设施的管理与市民的业余生活联系密切,可以选择发动全民参与此工作,积极摸索管理新策略。可通过成立广场文明办、广场基础设施管理意见办等分支机构,结合惩罚与教育的方式,大力宣传城市广场公共设施管理的意义。可定期开展环保公益活动,进一步提高市民基本素质,吸引更多人参与城市广场公共设施的管理。

 

最后,运用信息技术管理城市广场。利用前沿技术对城市广场公共设施进行管理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城市广场的管理部门可以根据需要新建一个数据库管理系统,从而对广场相关数据进行采集、处理、模拟等操作,实时提供动态信息,为城市广场公共设施的维护节约成本。

 

另外,要健全城市广场公共设施管理体制,从宏观和微观两方面依法加强广场公共设施的管理,走社会主义法制化道路。

 

三、结论

 

城市广场公共设施的管理虽然不同于国家的一些大型项目管理,但其关系到城市的形象与市民的日常生活,因此必须时刻关注其管理的每个细节。简而概之,要做好城市广场公共设施的管理,从城市广场客观情况出发,调动管理者的主观积极性,按能力合理分配其职,保证城市广场公共设施的管理有序执行。

第11篇

关键词:城市环境;绿色设计;公共设施;城市家具

如果把城市比作我们的家,那么街上的公交站台、路牌、路灯、电话亭、垃圾箱、雕塑等就像是一件件“城市家具”,它们有时就像家具一样,不仅实用,还能装饰环境。20世纪以来,工业化迅速发展的同时带来了严重的环境问题,绿色设计运用到公共设施设计中顺应人类文明发展的潮流,这也就是我们的“绿色城市家具”。

1 “绿色城市家具”的内涵

“绿色城市家具”是指以绿色设计为基本原则规划公共设施的整个生命周期,达到“人――公共设施――环境”之间的和谐。比如城市街道上的一个分类垃圾桶,可能是从澳大利亚进口的铁矿石,在鞍钢冶炼加工,又运到徐州的垃圾桶生产厂商进行生产,然后包装运输至这个城市,安排在某个街道上,在破旧后被淘汰,进入处理场。分类垃圾桶的这整个生命周期中都蕴含着物质、能源和土地的消耗,它的原材料、连接件等等各局部以及在发挥功能的过程中都可能都对环境产生或利或弊的影响,所有资源消耗和对环境可能造成的不利影响都应该作为绿色设计过程中的考虑因素:分类垃圾桶原材料的选择是否考虑了可再生的材料?结构设计是否简约节省材料,是否方便拆卸和运输?拼装过程是否避免化学性黏和剂?产品淘汰后是否能够回收再利用?功能设计上是否考虑发挥分类垃圾桶的最大能效?可以说绿色设计应该贯穿公共设施的整个生命周期,指导公共设施的设计。

“绿色城市家具”既考虑满足人的需求,又遵循自然与客观的法则,以促进人与自然的共同繁荣和谐发展为目标。这就要求设计者用系统化、整体化的观点辩证地把握人与自然之间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一方面要充分发挥设计者的主观能动性,创造性地运用科学与艺术的手段利用和改造自然环境,设计符合人生活需要的公共设施,另一方面又要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合作”。

2 目前公共设施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我国城市化的水平越来越高,但是随之而来的问题也是不容忽视的。我国城市人口逐年递增,城市用地规模持续增长,面对这样一个城市发展新时期的机遇时,多方面的问题也随之而来,缺少对城市规划的重视、对建筑布局的把控、对城市公共设施重要性的理解以及环境污染等等问题。目前来说,我国城市公共环境艺术的整体水平还比较低,无法和发达国家相媲美,但是这并不说明我国城市公共环境艺术的意识非常薄弱,恰恰也给了我们很多的发展机遇与挑战。随着我国城市的现代化程度越来越高,对于高层次公共环境艺术的需求也会越来越大。

3 “绿色城市家具”设计的内容与方法

3.1 材料选择

生产一件城市公共设施,材料是生产的前提也是生产的主要要素,它是城市公共设施结构、形式和功能的载体。也就是说,要想生产一件“绿色城市家具”,材料的选择至关重要。首先,我们应该考虑使用绿色材料、再生材料或者可再生、可回收利用的材料,以达到减少环境破坏的目的,另外要坚决不使用对环境有害的材料。例如,选择塑料作为公共设施的生产材料,塑料本身就是不环保的材料,不仅不能回收利用,而且还很难分解,产品使用周期结束后就会造成环境污染;选择木材作为公共设施的生产材料,砍伐树木容易造成环境破坏;其次,要使用耐久的材料,使得公共设施不会被轻易破坏,减少公共设施的更换次数。这同时也对城市的形象维护起着一定的作用;再次,应该减少所用材料的种类,生产中尽量选择同类材料,这对于公共设施的回收和循环使用都有正面作用;最后,在不影响公共设施质量的前提下,尽量选择质轻的材料,这样可以减少运输的成本,节约人力、物力。

3.2 结构设计

结构决定了各个产品组件之间的连接与作用方式。简洁、实用的结构设计方便了公共设施的组合与拆卸、维护与管理,便于回收和重新利用;另外不同的结构设计对环境会带来不同的影响作用。首先,模块化设计的运用,大大方便了公共设施的运输,节约了大量人力、物力;同时也方便了公共设施布局的调整,减少了公共设施维护的费用,充分发挥功能、节约资源;其次,结构设计中要减少连接件及零部件的种类与数量,连接方式尽量选择螺丝或卡合,避免使用黏合剂,化学黏合剂本身就对环境造成污染,而且还不利于公共设施的组装和拆卸;最后,在满足功能的前提下,简洁、直观的结构设计同样有利于生产绿色、高效的公共设施,这样的公共设施提高了可操作性,方便了使用者以及管理人员的操作与维护。

3.3 功能设计

公共设施作为产品,功能决定了它的使用价值,决定了它的根本属性。公共设施在环境中的服务对象是人,它的功能设计的整个过程都要贯穿着绿色设计的理念,满足人日常生活的需要。首先,功能合理的公共设施可以正确地引导使用者的行为习惯,有利于环境保护,比如分类垃圾桶的设计不仅能够引导人们自觉对垃圾进行分类投放,方便管理人员的工作,而且还能增强人们的环境意识,对环境保护起着宣传的作用;其次,可以将不同功能的公共设施组合在一起,设计出具有多种功能的公共设施,这样既可以减少公共设施的数量,节约空间与资源,同时也便于充分发挥公共设施的功能,比如将树池与公共座椅结合到一起的围树椅,节约了空间,还提高了座椅的利用率,或者将路灯和公用电话组合在一起,方便了人们夜间拨打公用电话。

4 满足人亲近自然的情感需要

亲近自然是人的天性,而如果人们既不能感受自然,也不能感受到自然元素的存在,人们保护环境的意识会越来越淡薄,因此,公共设施需要从人的心理需求出发,延伸到情感领域,通过对于“绿色城市家具”的设计唤起人们对于自然的情感共鸣。

自然元素可以在外观形态上有所体现,结合自然的、生态的形式美,使得人们在使用时倍感亲切;公共设施就变成人们乐于接受、乐于保护的朋友;与此同时,城市有机形态公共设施的设计可以提高人们的审美情操,引导人们热爱自然“绿色城市家具”设计不仅体现在形式与功能上,还体现在促进人与自然的沟通上。公共设施需要引导人们与自然的沟通,设计人与自然沟通的方式。一方面我们可以将植物引入到城市公共设施中来,例如垃圾桶与花草的结合,树与公共座椅的结合等等;另一方面,在自然环境中设置公共设施方便人们亲近自然,例如在绿地或者水池旁设置座椅等等。以“绿色城市家具”为媒介,促进人们感知自然,热爱自然。

参考文献:

[1] 杨晓军,蔡晓霞.空间・设施・要素[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2] 柳冠中.工业设计学概论[M].哈尔滨: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

第12篇

[关键词]地下管道;隧道式建设;应用分析

[中图分类号]G1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14)14-0027-02

1在重建或新建城市中,应考虑到地下管道公共设施实行隧道式建设,并进行统一规划、设计与管理我国城市的快速发展,使得相关的公共环境设施设计成为改善人民居住环境,体现城市特色的重要课题,公共环境设施的实用性构筑了人文社会与城市环境统一体。城市地下公共设施隧道是指将设置在地面、地下或架空的各类公用管线集中容纳于一体,在城市道路的地下建造一个隧道空间,将给水管、污水管、电力、供热、路灯、信号、通讯、光缆、电缆和煤气等各种管线沉降于隧道之内,并设有专门的维修口、吊装口、通风口、安全出口和监控系统,且留有空间,仅供维修人员行走于隧道之间的建筑体。实施统一规划、设计、建设和管理的地下公共设施,将彻底改变以往各个不同管道的各自建设、各自管理的零乱局面。

一座新城市的崛起,需要有众多科研部门对其进行综合论证,城市公共环境设施的设计,要着眼于向科学化、人性化的设计过渡。在城市地下公共设施隧道的设计应用上,有必要本着统一规划、统一设计,从长计议的理念,设计人员要具有前瞻性的思维能力。尤其是新城区的整体开发上,必须考虑到地下隧道或管廊规划和建设,这就要求在城市建设论证中,一是把对公共设施的规划纳入重要议事日程,由政府牵头,电力、通信、网通、供水、供电、供热或其他部门组成的,协调有关涉及城市地下公共设施的部门,共同协商做好地下公共设施的规划和设计工作,然后政府出台相应的配套措施,适当地进行市场化运作,并按照各部门所占的管线比例来计算成本和费用,同时计算出资额度;二是由政府出资,由财政部门负责建设隧道或管廊,然后每年向入网单位收取一定比例的管理费用。

2政府要具备科学性、公益性和战略性的视角,使地下公共设施隧道达到最优设计、最佳走向和最大化利用市政府要有循环经济和长期发展的战略眼光,安排必要的财政投资,从发展性、基础性、公益性、战略性的角度予以投资倾斜。在前期设计上,有必要对市场调研和论证,编制城市地下综合隧道计划书,认真做好现场规划、定点放线、可行性论证等前期工作。政府同时还要注重协调与有关单位的交叉设计和作业问题。地下综合隧道的兴建可采用市政主导、商业参与的方式,市区主干道和地面公共设施地下的综合隧道属于市政设施范围,需要市政府的大量前期财政投入。而后续各商业性房地产设施则要区别对待,对该建筑设施已存在的地下管道,在鼓励进行综合隧道替换的基础上,也可暂时保持现状,做好与市政地下管线综合隧道的连接,不搞“一刀切”。但对其后期的维修则加大监控力度,严禁开挖路面进行维修,从而促使其参与地下管线综合隧道的改建工作。对于新开发的楼盘,则可通过法规制度强制其修建其小型的“地下管廊”。

在制订设计规划上,首先要考虑到地下公共设施隧道的最佳设计方案,最优走向,最大利用等因素;其次考虑到地下公共设施规模化,如果太大浪费资金,太小又不合时宜,要用长远发展的眼光来指导设计工作;再次要考虑到地下公共设施的深浅度,太深可能有地下水的限制,太浅还要考虑路面抗压等方面的因素,同时还要考虑到防震、防水、安全和战争的等方面的因素。笔者认为最佳设计规模应为路面的宽的1/3~1/2,高度为1.8~2.5米以上,其结构必须是钢筋混凝土结构,小型可采用新复合管材,其抗压强度必须达标。

3地下公共设施隧道应处理好管道线之间的“毗邻”问题,可设计成为一条主管道多室的格局地下公共设施隧道要科学规划、合理建设,强化管理,能有效提高地下空间资源的利用,减少各类相关事故的发生,使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建设要做到绿色利用,把地下空间的灾害预测与控制提高到一个新的层次。地下公共设施隧道要规划好管道线之间的“毗邻”问题,地下埋设的燃气管道,不能和电力管道同一室,如果燃气泄漏在电力室中积蓄,要考虑到电火花有可能引燃燃气;通常情况下,燃气管道不能与供水、电力管道同室,自来水管如果漏水,进而导致燃气管或电力管受损,在规划时,应该避免将燃气管与电力室,以及产生高温的热力管作为毗邻,设计上我们可采用一条主管道多室的格局。

我们要有效和及时掌握各类管线在地下是如何分布及布局、各自的建设走向、养护运行维护、使用的材质、运行的状态、相互之间的安全关系等方面的基础信息,还要掌握开发建设、各市政单位和房地产等相关公司提供共享信息。对地下管线的资料图纸,要进行细致的核实,全面、系统、准确地反映地下管线分布现状、运行状态、管线修改和各类管线间的相关关系的基本信息,以满足各有关行业和单位,充分利用、有效维护和意外事件处置地下公共设施隧道的需要。

4增强政府的协调能力,严格执行地下的“交通规则”,完善地下公共设施隧道的档案管理地下公共设施隧道分属于不同行业的单位,而且燃气、自来水、电力、通信等都与当地政府的市政系统直接联系,自来水和排水等实行的是垂直管理,因此各不同使用管线单位常各自为政。而实际上,这些管线管理不当同样构成了城市的公共安全,管线不仅仅涉及某一个单位,而是事关全社会公共安全的大事,政府应该通过综合协调的功能,形成地下管线单位的联动机制、协调机制和有序运行机制。

政府有关部门应对地下公共设施隧道建设及日常维护实行监督与管理。政府有关管理部门在道路挖掘之初,要充分做出评估,对市区内的主干道及辅道、各地面设施的接口,各小区的地下设施的连接等制定出详细的分期规划和各项技术指标的标准化数据。在公共设施隧道建设的设计与审批程序中,就应将办理隧道管网监护手续列为前置的必须办理事项,有效避免人为因素造成隧道管网的损坏。同时对规划有建议改动权和提出意见建议权,组织对施工单位监督,对未经规划部门审批、未遵守相关规定的隧道管道施工单位进行必要处罚。

对所掌握的公共设施隧道设计、施工图纸和资料实行统一管理,力争全面、精确、可靠掌握第一手资料库,以备维护和维修之用。有必要将所有管线的布设竣工图集中起来,统一制作、存档,形成信息共享,使地下的状况变得透明,同时要建立快速、高效的应急管理机制,要加强各方面外部协调,由政府主导进行规划与管理,形成合理的布局,实现集约化利用与管理,由市政部门建立事故抢修预案,对抢修中诸如现场警戒、停电、气等公告,进行统一协调,共同处置突发事件。

5地下公共设施隧道或管道兴建是一项百年大计的工程,其产生的社会价值和经济效益都将是无法估量的地下公共设施一旦建成,将是百年大计的工程,也将是一项长久之计,在经济上可以最大化降低成本,多少年之内政府可以减少对地下城市公共设施建设的投入,减少维修费用,使用公共设施的单位可有效利用公共设施。比如对地下公共设施的添加、维护、更换等,在地下公共设施中维修人员可任意穿越,这无疑方便了施工和维修人员。对于一个城市来说则美化了环境,由于各类管线均集中设置在一条隧道内,消除了电力、路灯、信号、通信、光缆、电缆等系统在城市上空布下的蛛网式及地面上竖立的电话线、电线杆、高压塔等阻碍城市环境的设施,避免了路面给水管、污水管和煤气管的反复开挖、降低了路面的维护保养费用、确保了道路交通功能的充分发挥,同时隧道内管线不接触土壤和地下水,避免了酸碱物质的腐蚀,延长了管线的使用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