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2-19 19:30:11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管理调研报告,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企业管理调研报告(一) 动画创作需要创作者对自己笔下的人物有全面的了解,并且将之用简练的笔触概括出来。这就需要我们对周围的人和事有相当的敏感和兴趣,不断地从身边发现、挖掘素材运用到创作中。
一个人在工作中的习惯行为或特有行为会在他的生活中留有痕迹。就这一主题,我在假期里针对几个人典型职业进行了仔细地观查和了解。这一过程对我来说是个不小的收获,为我在以后的人物创作积累了丰富的生活素材。
一、农民
这个暑假我们有机会来到山东平邑沂蒙山老区进行社会电大实践。那里的人总体给我的感觉就是纯朴、勤劳。黝黑的皮肤、宽厚的肩膀、粗壮的手掌,使他们看上去年龄要比实际老些。他们的步子又大又稳,履山路如平地。他们话不多,不太善于表达自己的感情,但待人宽厚大度,极为好客,每当有人路过他们家门口,他们都会热情地送上茶水,并且不求回报。在他们的群体里没有利益之争,一家有事大家都会帮忙。我们去的地方是老区,生活水平很低,他们都是自给自足。他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靠自己的双手吃饭。跟他们在一起这段日子,对他们来说是最平常不过的生活,对我来却说是另一种生活体验,是一种在城市中享受不到的和平安宁。
二、医生
由于职业的缘故,医务系统的人对病菌非常得敏感,他们格外地注意自己身边的卫生状况。他们在医院的病房里是绝对不会坐在病床上的,并且在触摸过任何与医疗有关的用品后都会立即洗手。所以我们不论是在生活中还是在影片中都经常会看到这样的场景:两位医生站在消毒间的水池边,边洗手,边讨论患者的病情。不过,我们在任何影片中都没有见到过医生洗手后会用毛巾擦干。而生活中的医生也是这样的,他们大多是将手自然晾干,或用烘干机烘干。在过去没有烘干机的时候,有的偶而会在自己的胳肢窝下(通常是在工作中穿着白大褂时)草草地、形式上地擦两下。因为在工作中只有胳肢窝下是最不易覆盖细菌的地方。最有趣的是医生如果外出旅游的话。酒精或消毒纸巾是必不可少的,并且轻易不会在街边、大排档之类的地方吃小吃。即使吃,也只会吃一些面类制品,不会吃肉类。医生通常都怀疑那些地方的肉质。所以,当一个医生邀请你吃饭时,千万别为他节省去吃大排档,因为那样你多半会吃不到东西饿着肚子回来。不过,护士和医生还是有区别的。在没有一次性针筒时,护士常用高温灭菌(蒸)的办法来消毒针筒。在家中她们也常常用到这个方法。例如,定期将钥匙等常接触户外的物件放入脸盆中,通过煮来消毒。甚至将买回的熟食点心等食品也要在上锅蒸过后再放入冰箱冷存,才食用。还有一点,就是手术室的护士在步调上又比其他护士走要急,要碎。他们常常手端托盘匆匆地赶往手术室,所以她们在生活中的步子也与别人不同。
三、司机
司机的工作是一个耗费精神、缺乏运动的职业。而且根据他们驾驶的车型和路线的不同分为几种:首先,最常见的是公共汽车司机。他们是司机中的基层,他们会与同事谈家中发生的琐事,会与街坊谈单位中的趣事。性格特征与其它行业中的工人相同,他们尤其喜爱闲谈,会在上班出车时沏上一壶茶,放在自己的车上。在夏天还会为自己准备一条毛巾挂在车上。其次,长途汽车司机。由于经常要在路上吃喝,他们的性格更为豪爽一些,喜欢结交朋友,随遇而安的能力较强。长途汽车司机经常一个人驾车,跑在高速公路上,孤单、疲劳、寂寞时常伴随着他们,所以他们的忍耐力较强。第三,出租汽车司机。他们是司机中的中产阶级。但是他们一天七八个小时的工作时间要在驾驶座上度过。长时间在小空间里、一天三餐大多吃盒饭,使得他们的体质偏虚,易疲乏,精力不是足够充沛。每天他们都在一遍遍重复着接送客人的单调工作,有些司机常会在载客时与客人聊聊天,以此解闷。这一群人,多半是后改行的,有的是下岗工人;有的是城镇农民;有的是因为家里等钱用,而开车是相对好掌握的一门工种。但是由于这一行太耗费人的精力,他们中流传着一句话开出租能发家,不能致富!所以他们一般做个三五年存够了钱就会转业。最后,是为领导开车的司机。他们在为人处事上往往比其他司机周全、圆滑。他们话不多,不会乱说话、乱传话。他们的个人时间比较少,休息日如果领导要用车,他们便要出车。陪领导外出办事饭局是不会少的,但考虑到安全,领导不会劝他们酒,所以酒桌上喝饮料的男宾很可能是开小车的司机。他们的穿着较其他司机要整洁正式,工作也相对稳定。
四、IT
身材较瘦,脸色有些苍白,黑白颠倒、睡眠少,饮食无规律,头脑灵活,年轻,是这群人的特点。他们喜欢连续熬夜工作,然后再集中休息。IT很少外出,所以他们脸色偏白。面对显示器和键盘是他们最富激情的时候,他们的工作就是他们的生活。
花絮:
在我体会了解各种职业的过程中,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人们出行经常会坐计程车,我发现如果一对男女打车,男的开门就坐在前面副驾驶位子上,而女的坐在后面肯定是夫妻。如果拉开车门两人一同坐在后面的多半是情侣。一个人打车,喜欢坐在后面的人,做事是比较小心谨慎、注重个人隐私的人。而一个人打车坐在前面,并且上车就开始打电话的人,是性格外向、喜欢表现自己、爱张扬的人。
社会群体里有太多的职业和各型各色的人,要表现这些形形的人,一定离不开体会生活,了解生活。只有全面了解,深刻体会,才能将他们如实、全面地演绎出来,成为自己笔下创造的人物。
企业管理调研报告(二) 近年来石油企业人才流失现象加剧,流失率逐年增高。虽然企业人员有合理的流动是正常的现象,也是必要的,但当前石油企业员工流动存在不合理性。一是流失率过高,如有的企业已高达25%;二是流失人员中有较大比例是中基层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这些人有专长,有管理经验,是企业的中坚力量。因此员工高比例流失,不仅带走了商业、技术秘密,带
走了客户,使企业蒙受直接经济损失,而且,增加企业人力重置成本,影响工作的连续性和工作质量,也影响在职员工的稳定性和忠诚度。如不加以控制,最终将影响企业持续发展的潜力和竞争力。
过去,我们说某个单位的人才流失是否严重,看其跳槽出去的人占总人数的比例就可判断,对人才流动相对少的单位便认为其员工的忠诚度高。实际上,这种看法是片面的。人才流失是否严重,不单是看那些将关系迁出或与单位解除了聘用合同的人有多少,还应当看有多少留下来但不出力或出力不够的人。如果一个单位有很多人有才而没有使用,或受到某些制约不能让其尽展才华,那就意味着这个单位存在另一种人才流失,即内部流失。笔者试图就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其管理对策作些探讨。
一、人才流失原因分析
根据调查分析,近年来企业人才流失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员工对个人的职业发展满意度低
(2)员工对薪酬满意度低
从对员工薪酬满意度调查看,大部分被调查员工都在抱怨薪酬低。认为采油企业经济效益较好,而薪酬、福利待遇等比较低,与付出的努力不相称。另外,在员工绩效过程中,由于员工间的岗位关联度低,而岗位分工比较细,考核依据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领导与员工之间的融洽关系的好坏,致使考核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带有诸多的人为因素和感情因素,造成员工的薪酬公平感比较低。
(3)员工对企业培训方式及效果满意度低
从对员工培训措施及效果满意度调查看,很多员工认为:第一,我们的培训存在重形式、走过场的问题,缺乏明显的效果。培训的内容脱离实际,培训形式过于简单,导致学员厌恶培训。第二,培训不规范。培训计划实施不能一以贯之,培训的时间安排随意性很大,没有专门的培训管理制度,缺乏相应的培训规范和培训指导教材,一旦遇到其它活动时,首先让路的就是培训。培训项目和内容不是依据企业的实际需要和员工的需要,而是凭感觉、照搬其它企业的培训;对培训的授课内容也缺乏必要的检查。第三,培训方法单一。企业培训还是采用最简单的课堂式教学,单纯的理论灌输。
(4)没有真正建立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转化为员工精神财富的满意度低。
从对员工工作环境和企业文化建设的满意度调查看,一是企业文化的认同感低。企业文化并非只是高层的一己之见,而是整个企业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只有得到大家认同的企业文化,才是有价值的企业文化。二是对人的尊重体现不够,是企业文化的核心诉求,要为每一个个体的成长搭建了良好的平台。三是没有真正形成双赢的文化氛围。企业应将企业文化、核心价值观对员工进行灌输,通过个体的考核指标来达到诠释核心价值观的目的。
二、人才流失管理对策
根据对企业及工流失的原由分析可知,要想留住人才,必须立足于企业内部的科学管理,应重新审视企业的管理理念和管理制度,营造有吸引力的企业环境,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1)确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人本主义管理思想,在西方早已提出并付过实践。它强调尊重员工需求,关心员工成长和发展,重视员工的主体性和参与性,反对把人仅仅看作生产的工具,强调人是有多重需求的社会人。从前面的分析可以看出,不重视人本身,是造成人才流失的根本原因。企业把员工当成物来管理,认为只要在物质上满足了员工需要,其它问题就不再重要。如许多企业的管理者在留住人才的对策上,首先想到的是给予更高的报酬。当然物质激励是必要的,是基础性的东西,但不是唯一的。我们看到许多企业的薪酬福利还比同类企业高,但却仍有较高的人才流失率,主要原因在于管理者仍然把员工树为经济人,认为你劳动,我付酬,公平合理,除此之外,都与我无关。有的企业员工工作场所――食堂――宿舍三点一线,企业没有文娱活动,员工生活单调枯燥,倍感疲惫。同时,这种简单的工作关系使员工没有工作主动性和责任感,只要遇有不顺意的事,就想离开。
管理者树立以人为本思想的意义在于,一个企业有了合格的员工,才会有好的产品和好的市场,才能创造更多的效益,员工应是第一位的。这种人本理念应贯彻在管理各环节,从员工招聘、培训、工作设计、薪酬福利制度、职业生涯管理到激励体系,都应考虑员工的需要和收益。管理过程中尽量少使用处罚性措施,多采用表扬性激励,使员工有受尊重的感觉。其结果必然是关心培养了员工,也发展了企业,真正实现个人与企业的双赢。
(2)开展员工职工生涯规划设计
职业生涯规划的实施是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促进人才发展,要在员工职业生涯规划实施制度建设上进行积极尝试。一是基层轮岗锻炼制度。有计划地安排员工不同岗位进行锻练,采取老带新、师带徒的方式,使他们尽快熟悉本专业的生产过程,积累经验,塑造坚韧不拔的品质,为以后的发展打下坚实基础。二是积极促进人才流动,适才适用。主要采用直接聘任、公开竞聘、招聘、选任和委任等多种方式给大家创造选择岗位的机会。同时,有计划地对优秀员工进行轮岗培训。通过轮岗,提高工作技能,丰富工作经历。三是将员工的知识更新和继续教育工作贯穿员工职业生涯的全过程,使他们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培训以本岗位专业知识培训为主,其他相关专业知识、管理知识、基本技能培训为辅。培训采取脱产与自学相结合的方式,力争形成培训――提高――再培训――再提高的良性循环。还应积极创造条件,安排员工参加本专业或相关专业的学术交流、技术考察等活动,及时掌握国内外先进科学技术发展动态,拓宽视野。四是完善奖励制度,增强员工不断进步的动力。当员工取得重大成果或显著成绩时,对其成绩进行评估、鉴定,并按照有关规定申报、评审有关奖项,享受相应荣誉与物质奖励。五是加强绩效考核,使优秀员工沿着职业生涯通道优先晋升。实行以绩效考核为核心、量化考核为手段、关键业绩考核指标为主要依据的考核制度,对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的考核办法,定期对员工进行考核,考核结果作为职业生涯阶梯晋升的依据,让优秀员工优先晋升。为了使职业生涯规划真正发挥培育人才的作用,将逐步完善对它的管理,在企业内部建立职业生涯指导委员会,形成职业生涯发展评估制度,加强信息沟通,进行定期评估,并及时举办经验交流活动。
通过定期对员工职业规划进行评估,适时地调控,及时地建议,有目的地培养,为员工成才铺路搭桥,调动员工学习的自觉性,激发员工的创造力,帮助他们找到最合适的位置,让他们更好地工作,顺利地成才。
企业的发展既需要一流的管理人员、一流的工程师,同时也需要一流的操作工。为此,明确了各个层次员工的需求目标和发展空间,进行系统设计,使员工学有方向、干有劲头。在操作人员队伍中进行全能操作员岗位技能培训,达到一人多岗、一专多能的目标;在管理和技术人员队伍中,重点强化高层次专家和紧缺人才的培训,着力培养高级复合型人才和管理人员。在培训工作中,采取短期培训、系统讲座、外派委托培训的方式,既有人员走出去,包括到高等学校深造、学习和考察,也有内部组织的一系列培训。培训内容分理论与实际技能培训两大方面,注重岗位技术规程、基本操作、设备运行规程、事故预案等。还鼓励员工根据自身的条件和发展需要,选择优秀员工参加与其业务相关的学习和培训,鼓励员工参加自学考试,并在工作安排和经济上予以充分支持和帮助。
为避免在管理人员选拔中可能出现的不合理现象,应制定科学的管理人员选拔任用程序,力求整个过程阳光操作,公平、公正。在民主评议时采取无记名投票的方式,经过初选、终选两道程序推荐岗位竞选人选;在竞岗答辩时根据理论及业务考核,优中选优;在上岗试用前实行任前公示制,确保群众监督;实行上岗试用制度和实行轮岗交流制,增强管理人员的综合技术能力及协调能力。整个过程透明、严谨、有序,实施后员工的抱怨普遍减少,聘任的管理人员素质明显提高,群众反映良好。对于擅长技术的研究骨干,为提高其职位发展的满意度,避免升迁为管理人员后不影响其技术特长的发挥,较好的解决技术人员职务升迁的满意度,避免技术资源的流失。
(3)建立公平公正的薪酬体系,提高员工薪酬公平感和满意度
从影响企业员工敬业度的因素调查表明,薪酬待遇对员工的敬业度的影响很大,尤其在现阶段显得尤为重要。在目前阶段,石油企业的薪酬已经确定,且提高的期望值不高。在这种情况下,要提高员工的敬业度,主要从提高内部公平度入手,提高员工的公平感,从而提高员工对薪酬的满意度。提高公平度的最有效办法,一是建立科学的员工绩效考核体系,二是帮助员工建立正确的公平观,三是让员工参与考核过程,让他们感受到薪酬的公平度,提高员工对薪酬管理的满意度,进而提高员工的敬业度。
要帮助员工建立正确的公平观,让他们明白让人人都满意的绝对公平不可能存在。帮助员工认识到绝对公平是不存在的,让员工认识到这一点,从而降低员工的不公平感。企业还应该帮助员工合理度量其投入和收益,让员工不仅看到物质回报,而且看到企业为其提供的发展空间、工作氛围、提升机会以及地位、荣誉等精神回报。
另外,通过培育公平文化,提高员工的公平感。企业要建立公平的企业文化,必须将公平观念融入企业价值观,把对公平的追求体现在对企业价值的追求中,为员工创造一个公平的工作氛围。
(4)切实搞好员工的技术培训工作
要大力实施人才兴企战略,充分认识到培养一支技术素质过硬的员工队伍是企业实现持续健康发展的法宝,始终把技术干部、管理人员是人才,技术工人也是人才的理念并贯穿于生产经营管理中,将技能人才培养与生产经营目标相结合,不断健全和完善职业技能开发管理体制。针对每个员工业务水平和专业技能的实际情况,以培养精一门、通两门、会三门的复合型人才为目的,制定切实可行的员工培训大纲,从建立健全厂内聘技师、专业技术能手选拔、考评机制入手,通过岗位练兵、导师带徒、职业技能大赛、青工技术比武、劳动竞赛等形式,为科技人员和技术工人快速成长构筑平台。
为提高培训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企业应提提倡订单式培训、菜单式教学。长期以来,提高培训工作的实效性和针对性,是企业培训工作一直追求的目标。由于员工素质参差不齐,培训需求有很大差异,齐步走、一人得病,众人吃药式培训效果不佳的问题一直困扰着培训工作的组织者。在进行员工培训模式深入调研分析和培训需求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实行了订单式培训、菜单式教学。订单式培训就是根据职工培训需求,由职工出题,再请培训部门组织有关人员编写教材,针对培训对象的不同特点、兴趣爱好,在培训内容和方式上不再搞一刀切式培训,而是开小灶,()提高培训工作的针对性。菜单式教学就是职工想学什么教什么,缺什么补什么,提高培训工作的实效性。针对职工需求进行量身定做培训方案,把培训对象划分为领导层、技术员层、班长层和操作层等四个层级,在同一层级上也要根据素质差异和不同的培训需求进行分类培训。
在对领导层的培训上,分别从理论知识、实践经验、政治素质、经营管理、危机意识和领导艺术等方面进行综合培训。通过培训增强领导干部创新意识,自觉以开阔的眼界观察事物,学会掌握方向盘,安装助推器,提高谋全局、谋大事,干事创业的能力。
在对技术员层的培训上,分别从专业理论知识、现场经验、安全环保、质量意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方面进行专业培训。特别是加强对一些新技术、新工艺、新知识等方面的培训,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学习先进单位的经验,做到为我所用,学以致用,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增加管理才干。
在对班长层的培训上,重点做好如何做好一名合格的班组长的培训,努力做多面手、智多星重点加强综合能力的培训,既要掌握熟练的现场操作本领,又要有一定的组织指挥才能,提高协调解决现场复杂问题的能力。
对操作层的培训上,积极创造条件把课堂搬到岗位上,重点加强岗位技能和应知应会培训,提高操作技能即绝活、特长,使特长更特,全面发展,没有短腿。通过培训,提高排除现场各类故障和解决现场实际问题的能力。
(5)培养企业文化凝聚力
企业文化是全体员工认同的共同的价值观,它具有较强的凝聚功能,因此,它对稳定员工起着重要的作用。企业文化通过一系列管理行为来体现,如企业战略目标的透明性,内部分配的相对公平性,人才使用的合理性,职业保障的安全性等,均能反映一个企业所倡导的价值观。企业文化所追求的目标是个人对集体的认同,希望在员工和企业之间,建立起一种互动相依的关系,最终使员工依恋并热爱自己的企业。但企业文化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引导、灌输、示范和融入制度里,继而融入员工的思维和行动中。这一工作虽然艰难,但要自觉地去做,就一定会有成果。出色的企业文化所营造的人文环境,对员工的吸引力,是其它吸引物无法比拟的,因为它张扬的是一种精神,它打动的是一颗心。
不同的企业应根据自己的情况,采取不同的方式来控制员工的流失,但无论采取什么方式,都应注意留人先留心。当今,心理学已广泛运用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且颇有成效,也说明了这一点。只有真心尊重关心员工,体察其需求,帮助他们成长进步,给他们营造发挥自己才能的环境,企业自然就能留住人才,从而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2017企业管理调研报告范文相关文章:
1.石油企业管理调研报告
2.企业管理调研报告
3.企业管理调研报告范文
4.2017调研报告范文
5.2017银行调研报告范文
6.2017公务员调研报告范文
7.2017下乡调研报告范文
8.2017关于论文调研报告范文
正略钧策曾服务一家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的国内A公司,主要内容就是针对其内控体系进行内部测试与评估,使之优化和提升,笔者在这一过程中发现一些问题:
一、对内控体系建设认识不足。
在某些企业,内控体系建设似乎只是审计(财务)部门的事,而其他部门参与程度不够。企业整体对内控体系建设的重要性、必要性、有益性缺乏认识,认为只是应付外部审计,满足资本市场监管部门的要求,与企业的运营无关。
对内控体系建设认识不足,势必造成内控体系与实际管理“两层皮”,甚至存在集体舞弊的倾向,内控体系建设成了表面文章,企业运营存在很大风险。
A公司前两年收购了一家公司B,由于治理关系没有理顺,A公司虽为大股东,但缺乏实际的控制力,B公司由于管理层的认识问题,迟迟不推行内控体系建设,为了能够通过外部审计,A公司审计部门只能“闭门造车”为B公司在纸面上建立了其内控制度、流程等。
二、内控体系建设实用性不足。
由于内控体系建设外部专业服务机构多为会计师事务所,其控制活动基本出发点为财务角度,无法与公司战略、具体业务特点、客户需求等相结合。
首先,会计师事务所秉承谨慎原则,对公司存在的风险进行评估时多过于严格,从根本上造成对风险控制的环节较多、力度过大,降低了企业运营的效率,同时对执行人员的积极性产生不利影响,下属企业、部门和员工多有抱怨,认为公司对其缺乏信任。
其次,内控体系建设多从财务监控、审计角度出发,缺乏与公司业务的结合,忽略了财务职能为业务服务的功能。
A公司就出现这样的问题,由于客户多为农村商户,普遍不使用网络,甚至大部分没有传真机等必要办公工具,其建立的内控流程却硬性规定客户订货需要书面签字确认的订货单,对电话订货却没有相应流程支持和监控手段,不仅使业务部门感到十分不便,同时还忽略了订货流程中最大可能发生风险的环节。
三、内控体系建设与企业遵循的其他管理体系融合度不足,甚至有较大冲突。
上市企业多是运营多年的优秀企业,建立很多的管理体系,ISO9000,ISO14000,ERP,绩效考核体系,质健安环体系等,内控体系建设如何与在公司运行多年的企业管理体系相融合,是一个很有挑战的问题。
A公司内控体系建设也存在这样的问题,A公司在内控体系建设的当年同时在推行ERP流程优化项目,而两项目没有进行很好的融合,造成内控流程与ERP流程相冲突,公司不仅需要重新系统建立内控流程,同时也需要对ERP流程中不符合内控要求的相关内容进行修改,可谓“费时、费力、费钱”。
那么如何正确的进行企业的内控体系建设呢?笔者认为,除了按照《内控规范》的要求,还必须做到:
一、必须遵循企业战略,正确评价企业风险;由于我国企业大多还处于发展的初期,企业战略多为扩张型,不能错误评价企业风险,从而“因噎废食”,窒碍了企业的发展。
二、必须与企业业务特点、客户需求相结合;要充分结合企业特点,在内控体系建设的大原则下,“量身度造”。
三、必须兼顾企业运行效率;风险控制与企业运行效率必须兼顾,否则造成企业效率下降,也是对投资者的“伤害”。
四、必须加强与企业其他管理体系的融合。
随着国家、省、市坚持农村公路建养并举方针的提出,去年以来,我县积极策应,迅速转变重建轻养思想,把农村公路养护管理摆上重要的议事干事日程,并结合县情,大胆探索创新,狠抓工作落实,相继健全了养护管理机构,出台了《县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办法》,落实了养护资金和人员,建立完善了一系列机制、模式和方法,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取得了良好成效。为进一步了解我县农村公路养护管理现状,近日,笔者深入各乡(镇)、村及相关部门,对农村公路养护存在问题、养护工作开展情况进行调查走访,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2012年以前我县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存在问题
1、思想认识有偏颇。各级政府存在重建轻养的思想,通村水泥(油)路修建期间,各级政府及广大群众投入大量人力、财力、物力,轰轰烈烈实施通村水泥路建设工程。公路建成后,大家都认为行路难问题已经解决了,管理和养护根本不重要,不值得重视,于是乎出现乡(镇)不管、村委会不理、建路理事会解散等现象,农村管养和建设呈现出“冰大两重天”的奇异景象。
2、管理体制不畅。2007年虽然出台《县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办法(试行)》,但未能真正贯彻落到实处,“分级负责、属地管辖”原则中明确的责任主体只落实在纸上,因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管理考核机制,各责任单位对农村公路养护均采取回避态度。
3、养护投入不足。一是养护资金严重不足。全县所有农村公路的养护只有县每年50万元的转移支付费,而乡(镇)、村根本未落实养护资金的配套,且全县各乡(镇)真正用于公路养护的经费不足下拨经费的1/4。二是养护人员缺位。大多数乡(镇)只作表面文章,有名无实,只有个别乡(镇)有少量的养护工人上路养护,同时养护工人工资偏低,月工资只有200~300元左右(甚至有的一年只有几百元),养护机构、养护人员、养护机具得不到落实,大部分路段处于缺养状态(特别是村级水泥路)。
4、路政管理一片空白。一是机构人员未予落实,根据县“三定”方案,“县路政大队”挂于县县乡公路管理站,属两块牌子一套人马,而因近年来我县重点项目和农村建设任务繁重,人员全部参与其技术指导且显单薄,根本无力承担农村公路路政管理其职能;二是管理机制未落实。我县林木、砂石资源丰富,县内轰轰烈烈的城市建设和新农村建设需要,运输需求较大。广大业户为降低成本,盲目追求高额利润,超限超载现象极为普遍,对农村公路造成极大程度的破坏。但由于农村公路点多面广,加之管理机制上的缺失,很难杜绝类似情况发生。
5、农村公路技术状况差。由于上级补助低,自筹资金能力差,导致农村公路建设标准低,路况技术条件差,县乡主干道水泥路基本只能达四级公路,路面宽5米左右,交通安全设施基本空白。通村水泥路状况更差,路线随弯就坡,路面材料一般就地采集,材料规格指标达不到规范要求;防护排水设施不到位,抗灾能力弱。
鉴于以上各种因素的相互影响,导致我县农村公路极难得到有效管养,侵占路权行为屡见不鲜,路面破坏程度大,极大影响了农村公路的通畅水平,制约了我县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
二、近两年来我县农村公路养护管理的主要工作做法
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工作如何开展?兄弟省、市、县有许多成功的经验和好的做法。但针对财力穷、山区公路多等县情,我们还是在养护管理的机制、模式、资金筹措等各方面进行了大胆的探索和创新。
1.努力营造一种氛围,解决有无必要养路的问题。多年以来,人们都认为公路一旦硬化就可一劳永逸,不需要像砂石路那样进行日常养护了。因此,各级政府及广大群众都不同程度的存在着重建设、轻管养的思想。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特别是近年来频繁出现的洪水侵袭,我县农村公路损毁严重,大部分路段都遭受重创。广大干部群众在探究原因时猛然发现:除了建设标准和质量因素外,最重要的还是由于缺乏有效的管养,农村公路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太脆弱。如这些公路能得到有效管养,损失可大大降低,真可谓是“人祸”大于天灾!有了这样的醒悟,各级政府和广大干部群众开始形成一种共识:水泥公路不仅要养护,而且养护的要求要更高,管理的力度要更大;养护农村公路不仅是实实在在的民生工程,也是党和政府“三送”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更是当前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的有效载体!共识形成后,加强农村公路养护管理的氛围也随之浓厚起来。在这一认识转变、氛围营造中,县交通运输部门作了许多努力:对全县1200多公里农村公路现状进行了全面的调查分析,掌握了大量的一手资料;深入千家万户和基层一线开展对农村公路养护问题的民意调查,并问计于民;争取了将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工作纳入“三送”工作内容和县委、县政府对乡(镇)及有关部门绩效管理考核内容;促成县人大常委会开展了为期两个月的农村公路现状调研,形成了有很强指导性和操作性的调研报告,供县委、县政府决策,县主要领导就该项工作进行了多次批示。
2.全力落实两笔资金,解决有无钱养路的问题。农村公路养护管理的核心问题是“钱”。2012年以前,我县农村公路的养护只有农村税费改革时安排的50万元,相对需求来说,可谓是杯水车薪。为此,我县通过整合各渠道资金落实了农村公路养护所需的两大笔资金。
一是日常养护资金。通过县财政采取“包”和“补”的方式以及乡村两级自筹解决。县养公路按4500元/年·公里的标准,由县财政“包”其需要的100余万元。乡(镇)养公路按2500元/年·公里的标准,县财政按1000元/年·公里“补”近40万元,其余近60万元乡(镇)统筹至县财政。村养公路按1000元/年·公里的标准,2013年,由县财政“奖”10万元(对年度综合考评达优良且排在前200公里的村养公路),其余通过“一事一议”、“三送”项目、热心人士捐助、义务投工投劳等渠道解决;今年1月份起,对村养公路养护资金由以奖代补改为直接补助,即对全县近660公里村养道路按每年每公里500元的标准进行补助,并要求所在乡(镇)每年每公里补助200-300元。
二是大中修、安保和小型水毁修复工程资金。实行分级负责、多方筹措的办法,即县养公路由县财政统筹安排,每年预算60万元,由县交通运输局根据需要提出使用计划、财政部门审核拨付,如超过60万元,则由县财政另行追加;乡(镇)、村养公路则由乡村两级通过“一事一议”、“三送”项目、群众捐资或义务投工投劳等渠道解决。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去年县财政安排了9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农村公路水毁工程修复、县乡公路主要路段安保设施完善和小桥涵洞的维修。
3.着力组建三支队伍,解决有无人养路的问题。
首先,组建了一支管理队伍。2011年以前,我县只有交通运输局下设的县乡公路管理站负责全县农村公路建设养护管理工作。因人员太少,仅参与公路建设规划、监管就力不从心,根本无法承担农村公路养护管理职责。根据工作需要,2012年我县在交通运输局内设机构中增设了“县农村公路养护管理站”,兼挂“县农村公路路政大队”牌子,10个全额拨款编制。同时,各乡(镇)也按照要求组建了农村公路建设养护管理站,由乡(镇)分管领导兼任站长,并按乡1-2人、镇2-3人配备工作人员,负责辖区内农村公路建设和管养工作。
其次,组建了一支养护队伍。根据《办法》明确的县养公路4.5公里1人、乡(镇)养公路5-6公里1人、村养公路每人养护长短不限但每条路段至少1人的原则,按照“年龄40-60岁,热心公益事业、吃苦耐劳、厚道实干、常居本地”的要求,我县组建了一支280人组成的养护队伍,其中县养公路养护工人50人,乡(镇)、村养公路养护工人230人,这种规模的队伍基本满足了全县农村公路养护的需求。队伍组建后,县交通运输局立即对这支队伍开展了岗前培训,提高他们的养路技能和护路知识,确保了他们尽早“上路”、“入门”。
再次,组建了一支信息员队伍。这支队伍由养路工人、农村班线司机、乡村组干部和热心群众组成,人数达500人之多。通过他们能最快、更多地收集和掌握路政路况信息,对发现的险情和侵权行为,便于相关部门及时采取应对措施,确保公路安全畅通。
4.致力探索并创新一系列工作机制、模式和方法等,解决有无效养路的问题。农村公路养护管理中的认识、资金、人员问题解决后,为了确保工作有效开展并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我们大胆探索并创新了一系列工作机制、模式和方法等,从而解决养护责任划分、养护模式确定、养护检查考评等一系列操作层面的问题。
(1)探索并创新了养护责任机制。我县探索性地提出了“县养公路”、“乡(镇)养公路”、“村养公路”的概念,明确县养公路包括主要县道和专用公路,养护责任主体是县人民政府,县交通运输局具体实施;乡(镇)养公路包括非主要县道、乡道和主要村道,养护责任主体是乡(镇)人民政府;其余公路为村养公路,由村委会负责养护。这打破了传统的县、乡、村道的框框,把养护责任更多地落实到县乡两级,从而提高了养护资金的保障度。
(2)探索并创新了养护模式。县养公路我们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以养护工程对外发包的形式,通过公开招投标,确定承包公司,一包三年。乡(镇)养公路则是因地制宜,灵活多样:高田镇是参照县养公路模式确定总承包人,丰山乡则采取分路段(约5公里)发包给个人养护,而其余8个乡镇是按照“属地原则”由公路所在村委会负责承包管养,除与养护经费挂钩外,还与村级转移支付挂钩。村养公路的养护模式则更加灵活,以有效、管用为原则,自行确定。
(3)探索并创新了资金筹措方法。针对财政穷县的实际,我们采取了分层次、多渠道筹集的方式,通过财政安排、乡镇自筹、村级配套、“三送”项目、“一事一议”、群众捐助等渠道解决。同时,根据工作推进程度,逐步提高补助标准。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为了确保乡(镇)养公路的乡镇自筹部分到位,我们经过乡(镇)确认养护里程和自筹金额后,由县财政从下拨经费中扣除并进入专户,这多少带有强制性。
(4)探索并创新了养护检查考评办法。首先,将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工作列入了对主管部门和乡村两级绩效管理指标体系,以此来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其次,在考评内容上,将考评内容分为养护质量和养护组织管理两个方面,并各占总分的70%、30%;在考评要求上,县、乡、村养公路以及文明样板路与普通路区别对待,标准不一;在考评时间上,县养公路每月分线路全面检查考评,乡(镇)养公路则文明样板路每月检查,普通路月抽查、季度全面检查,村养公路则由去年的乡(镇)对其月抽检、季度全面检查,县对其季度抽检、半年全面检查,今年调整为县对文明样板路每月检查,普通路季度抽查,半年全面检查。再次,为了确保检查考评的公平公正,防止打“人情分”,我们推行了复查机制,当复查结果与检查评价差异较大时,启动对参检人员的责任追究。
(5)探索并创新了激励手段。县养公路如年度综合考评达优良,除全额拨付养护经费外,还实行奖励。乡(镇)养公路在季度考评中扣拨的养护资金,分别按50%、30%和20%奖励给年度综合考评达优良且位列前3名的乡(镇)。去年,村养公路年度综合考评达优良且排名列200公里前的每年每公里奖励500元。这些激励手段大大激发了乡村之间相互竞赛、争先创优的热情。
三、工作进展及成效
1.县养公路
从2013年10月1日起,50名养护工作人员齐装上阵,投入15台割草机、2台挖掘机、4台运输车,锄头、铁锹、畚箕、砍刀人手一套,分上、中、下3个片区正式启动养护工作。采取“先分路线集中整治,后落实到个人管养”的方法,扎实开展割杂草、培路肩、清水沟、扫路面等工作。截止去年11月底,13条县养公路共229公里已全部整治到位,12月初将养护责任落实到人。县财政安排200万元“三送”民生资金用于县道维修和安保项目,累计完成路面修复4600m2、砌挡土墙1780m3、浇注(砌片石)水沟620m、修复涵30m、安装标牌标识等近800块、防护栏300m、划标线1200m2,里程碑150余块。经过集中整治,路肩平整、水沟通畅、路面干净、视线良好,受到广大群众的交口称赞,也得到了省局领导和市局养护考评组的充分肯定。目前,在正常养护的同时,正在按40%的比例打造文明样板路,促使养护管理提档次、上水平。
2.乡(镇)养公路
2013年8月上旬开始,各乡(镇)均制定了乡(镇)养公路养护管理实施方案或管养办法,成立了管理机构,并结合实际,采取村委会承养或公开招投标等形式落实了养护人员,并购置了相关养护器械,10个乡镇共购置割草机43台和人手一套的简易养护器具。大部分乡(镇)采取“先集中整治,后移交养护工人”的办法,扎实推进养护工作。县财政安排700万元“三送”民生资金用于乡村道交通项目,据统计10个乡(镇)完成路面修复6700m2、砌挡土墙7230m3、浇注(砌片石)水沟9735m、修复涵管95m、安装标牌标识等570块、防护栏540m。截止去年11月底,389公里乡(镇)养公路已全部完成整治任务,12月初起落实到了养护工人个人。根据县交通运输局年终总评结果,乡(镇)养公路优良率达90%,合格率为100%。目前,各乡(镇)也在按30%的比例打造文明样板路。
3.村养公路
各村均落实了养护人员,开展了养护工作。特别是今年3月份起,由于养护经费得到进一步的落实,各村积极性明显提高,在坚持日常养护的同时,也按20%的比例创建村养文明样板路。
在推进农村公路养护的同时,我县还强化路政管理,建立信息队伍,加强路政巡查,严格路政执法,保护路产路权,消除交通隐患。全县共清理占用路肩种植农作物1.5万余平方米,清理乱堆乱放近4600处,拆除近500处,查处乱搭乱建案件6宗。
由于工作成效明显,我县被评为2013年度全市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工作先进单位(第一名),今年3月份作为好的典型迎接了市人大常委会的专题调研,4月底全市农村公路养护管理现场会在我县召开。《赣南日报》分别在5月14日、5月28日、6月12日先后3次报道了我县农村公路养护经验做法。
四、目前存在不足及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存在不足
一是养护经费仍然不足。与国务院的要求和实际需要比,我县无论是县养公路还是乡(镇)、村养公路,无论是日常养护资金还是大中修资金,都还很不够。
二是村养公路养护管理相对滞后。受资金等因素影响,部分村养公路养护管理效果还不尽人意。
三是路政管理力度不够。个别乡(镇)未严格按规定审批道路两旁的建筑物,公路沿线个别群众乱堆乱放、占道经营、晒东西现象时有发生,利用路肩种植农作物未完全杜绝,超载超限屡禁不止。对这些现象,我们在路政执法中法律依据不明,执行力度不够,效果自然不明显。
(二)今后工作打算
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结合我县“一年打基础,两年促提升,三年抓巩固”的推进工作思路,今年将重点抓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思想认识再提高,增强深入推进我县农村公路养护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把养护管理摆上更加重要的干事日程,持之以恒地抓好落实工作;把农村道路的养护工作当作重要的民生工程来抓,成为“三送”工作一项重要内容;把农村公路养护纳入各级组织正在开展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做到知行合一、立说立行、立见成效,让群众感受到明显的变化,得到真正的实惠。
一、我矿煤尘治理的基本情况及经验做法我矿现有2个综采工作面,6各掘进面,开采煤层为3下煤层,自1997年我矿共进行了6次鉴定,煤尘爆炸指数最高为3上41.54%、3下44.35%、二水平16层煤44.56%,我矿的煤尘均具有强爆炸危险性,采掘工作面粉尘浓度高达1000mg/m3,粉尘危害严重。为全面抓好综合防尘治理工作,我矿始终坚持“管理、装备、培训”并重的原则,以建立制度为基础,以规范管理为重点,以严格落实为根本,全面推动矿井综合防尘管理再上新台阶,确保各项工作走在了同类矿井的前列。
具体做法如下:
一、完善“四项制度”。一是完善了矿井综合防尘管理职责。持续全方位推进精细化管理,根据综合防尘工作需要和工作职责,把井下所有地点按照生产和辅助单位管辖范围,对综合防尘工作分片包干,挂牌管理,及时修订,并对各片的工作内容、工作标准、检查验收作了明确规定,使综合防尘工作职责明确、任务明确、标准明确,杜绝了推诿扯皮现象,做到了时时有人管,处处有人问,事事有标准。二是完善了综合防尘管理网络。构建了矿月度排查、专业旬排查、区队周排查、班组班中排查和岗位工种岗前排查的“五级防控”网络,并严细信息收集、、认领、落实、验收、考核、通报等“七个步骤”的管理,以职能部门严督导、责任单位严落实、责任追究严奖惩实现了综合防尘的可控、受控。并推行了专业部室管理人员、矿副总及以上领导定置定向综合防尘责任包保,形成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三是完善了监督检查流程。采取定期监察、突击监察、专项监察等九项监督检查相结合的方式,织密检查网络,堵塞管理漏洞。并进一步细化规范了11种类型的安全质量隐患监督检查流程,将综合防尘作为监督检查的重点内容之一,逐一明确了督察形式、重要督察地点及闭合流程,提高了综合防尘监察效能。四是完善了考核兑现机制。全面开展文明清洁型采掘工作面创建活动,对井下各采煤掘进区队划分了竞赛区域,细化了清洁型采掘工作面检查验收标准,建立完善综合防尘管理台帐和记录,通防工区负责每旬一次检查验收,每月进行一次总结评比,并将检查评比情况进行全矿通报,对考核得分最高的采掘区队,奖励1万元,得分末位的区队对等罚款。同时矿专门设立2万元基金,用于对取得优胜矿井做出积极贡献的人员进行嘉奖,奖罚力度之大,重视程度之高,在近年来是少有的,充分证明了矿党政对我矿综合防尘工作的大力支持和彻底根治煤尘的决心和信心。
二、抓住“三个源头”。多年的工作实践让我们深有体会:粉尘防治必须先从其产生的源头抓起,只有这样,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否则,再大的努力也是徒劳。为此,我们结合矿井特点,重点抓了三个源头:一是抓入井风流净化源头。我们在矸石山翻罐笼建立了矿车自动冲洗系统,所有矿车入井前必须冲洗干净,且所有装沙、水泥、石子的矿车下井前必须加盖防尘罩,杜绝矿车在运输途中产尘扬尘。在副井口、洗煤厂至矿西大门沿途及主要产尘点安装了自动卷绕冲尘器和旋转式自动喷雾降尘装置,定期对路面、产尘点冲刷除尘。二是抓采煤生产源头。在采煤工作面实施了煤层长壁注水短壁煤体注水,使落煤、司机操作、移架、多工序和回风巷五个工序的煤尘浓度平均降低了26%,较好的解决了综采工作面煤尘治理难题,并为矿井综采工作面粉尘控制提供了一条可靠有效的经验和途径。同时,我们安装了移架自动喷雾、随机自动喷雾、采煤机二次负压降尘装置等,并安装了粉尘浓度传感器和智能降尘系统,实现了粉尘浓度实时监测和自动喷雾降尘。
在运输巷、主回风巷等地点设计安装了全封闭挡尘帘,将煤尘集中后进行消除,减少了粉尘污染和人工降尘范围、周期。三是抓掘进生产源头。巷掘进工作面实施了短壁快速注水,通过注水前后粉尘浓度的对比,打眼、扒装等工序的粉尘浓度均降低了30%以上,特别是放炮工序粉尘浓度降低了42.32%。炮掘工作面安装了放炮远程喷雾、扒装机自动喷雾,综掘工作面安装了湿式振弦除尘风机、湿式振弦除尘风机,并坚持正常使用。另外,在井下大巷、采区进回风巷、主要运输上山等地点安装了红外线自动喷雾、微震动喷雾、隔爆水槽自动加水装置,统一了管路的安装标准等。通过以上措施,降低了矿井井下粉尘,消除了煤尘爆炸隐患,改善了职工作业环境,确保了职工的身心健康。三是加大“三新投入”。即新技术、新装备、新工艺的投入,积极推广应用行之有效的综合防尘技术和高压喷雾除尘技术,重点对雾化效果好、安装方便、维护简单的风水联动喷雾、组合喷雾进行广泛使用,大力提高了综合防尘机械化、自动化、智能化水平。
近两年,自主设计和推广应用的推拉式全封闭捕尘帘、转载点全封闭喷雾帘、皮带运输巷微震自动净化喷雾帘等100余项创新成果,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综合防尘和通防质量标准化的提升,为安全质量管理工作注入新的活力。
二、我矿综合防尘管理存在的问题此次调研,我们共计座谈党员群众32人次,发放调查问卷34份,通过整理,提出制约我矿综合防尘管理的问题有如下几条:1、各别基层单位对矿井综合防尘的重视程度不够,特别是在防尘设施新技术的使用上图省事怕麻烦,使很多防尘设施在现场使用效果不太理想。2、我矿井下防尘管路长达56610米,管路老化严重,特别是南、北翼皮带机道、采区回风巷等地点的管路锈蚀尤为突出。3、冲刷煤尘难道大,特别是冬春季节,巷道特别干燥,现有冲刷周期满足不了防尘要求。4、我矿开采的煤层孔隙率低(只有4%左右,在所有孔隙中,微孔和过渡孔占84%左右),煤质坚硬(f=2.5~3)、煤体原始含水率低(约为1%)、煤体润湿性差等原因,只是常规防尘措施达不到应有的效果。5、工作面短孔注水在检修班进行,在有限的时间里,要完成打眼、封孔、注水等工作,煤体润湿时间短,注水工序和注水参数有待优化。
6、采掘工作面喷雾内喷雾喷嘴极易被水锈蚀和堵塞,大多不能长期正常使用;外喷雾喷雾压力过低,水量不足和喷雾方式不当等原因,捕尘效果不佳。
三、针对问题提出的建议1、加大防尘宣传。强化防尘理念渗透,要抓住一切有利时机,充分利用各种宣传形式,广泛宣传矿井综合防尘的重要性,使全矿每一个员工都牢固树立起“预防为主、源头治理”、“煤尘堆积就是事故”、“要安全更要健康”等综合防尘安全理念,自觉爱护使用防尘设施,保证使用效果。2、发挥监管作用。矿各监管部门要与通防专业积极配合,全面加大对现场综合防尘工作的监督考核力度,对防尘设施使用不正常使用防尘设施的单位和个人发现一处,处理一处,以刚性约束提高全矿对综合防尘的重视程度。要实行问题整改落实双向考核制度,凡检查问题未按规定要求整改合格的,连带对复查人员进行经济处罚和责任追究,进一步提高综合防尘的工作质量。3、加强源头治理。重点加强综掘工作面煤尘治理,继续实施好综掘工作面短壁注水,安装并使用好综掘机除尘装置,定期冲刷巷道煤尘。同时研究、探索综掘工作面新的煤尘治理方法、措施,彻底根治综掘工作面煤尘。4、加大课题攻关。继续与××学院联合完善厚煤、硬煤综合防尘技术研究。通过对现场粉尘测试、成分分析,寻找粉尘尘源及变化规律,粉尘技术措施对比分析,制定新的高效降尘措施,有效解决现有设施的防尘漏洞和不足。要加大对粉尘超限报警装置研制,进一步提高综合防尘的科技水平。5、培养高素质职工队伍。要培育自主创新能力强的人才队伍,进一步完善创新激励机制,对有突出贡献的防尘创新人才给予重奖,努力造就一批我们通防专业高素质技术人才队伍。
调查目的:
调查炼化企业的班组成本管理工作,形成形象化印象,便于学习和工作的结合。
调查单位概况:
抚顺石油化工公司是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下属的子公司。为国有独资公司,享有法人财产权。受集团公司委托对所属企业的有关国有资产进行经营管理和监督,依法行使出资者权利,承担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责任。
地理位置
抚顺石油化工公司地处辽宁省抚顺市。公司机关位于市中心,直属企业分布在抚顺市四个区,东西相距30公里。基础设施完善,通讯设施先进,交通便利,距大连港430公里,距营口鲅鱼圈港260公里,距沈阳桃仙机场50公里。
历史沿革
公司于**年经国家经委批准成立,原隶属于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年石油、石化两大集团重组后,划归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年11月,根据中油集团重组改制的战略部署,抚顺石化划分为上市和未上市两部分,上市部分为中国石油抚顺石化公司,未上市部分为中国石油抚顺石油化工公司。**年1月,两大公司正式分立运行。
资产及人员状况
截止**年底,公司资产总额60亿元。下辖8家生产企业、8家专业公司、1家职工医院及1家集体企业集团。有全民职工18174人,集体企业职工12000人。
业务范围
公司主营业务包括制造加工、生产服务、工程技术服务和生活后勤服务四大板块。主要从事炼化产品延伸加工、精细化工、非油化工产品生产、供水、供汽、供电、工程施工、检维修、通讯及生活后勤服务等业务。
装置及产能情况
有主要生产装置40余套,其中:腈纶5.5万吨/年、丙烯腈8万吨/年、甲乙酮5.5万吨/年、催化剂4700吨/年、BOPP(聚丙烯双向拉伸塑料薄膜)2.3万吨/年、蜡制品2.5万吨/年,醇醚系列产品5.2万吨/年,等等。
主要产品
有催化剂、腈纶、丙烯腈、甲乙酮、军用特种油和脂、白土、白油、塑料制品、洗涤用品、蜡制品及水、电、汽动力产品共计十几个系列、百余种。
主要业绩
重组七年来,公司坚持以发展为第一要务,以做强主营业务为核心,在产业结构调整、技术管理创新、企业文化建设、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都取得了丰硕成果。先后建设完成了甲乙酮、UOP催化剂、BOPP、煤代油二期改造、腈纶丙烯腈扩能、蜡制品二期改造、并购醇醚资产等一大批重点项目。到**年底,公司炼化产品总量由重组初期的8.4万吨增长到42万吨。主营业务收入由11.6亿元增长到68亿元,。企业的产业实力、经济总量和抗风险能力显著增强,形成了持续发展、稳定和谐的良好局面。先后获得了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全国“五一”劳动奖状、中央企业先进集体、全国企业文化建设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调查时间:
**年8月30日
调查主题内容
激烈的市场竞争,需要企业不断提升管理水平,也促使企业管理越来越精细。抚顺石化公司以班组成本核算推动企业精细化管理,实现了直接生产过程中成本的动态控制,为保证建设中的“百万吨乙烯、千万吨炼油”规模经济效益奠定了管理基础。
班组成本核算,应对炼化市场成本竞争的挑战
在抚顺石化公司调研中,我们向各管理层和基层操作工人反复提出这个问题:在炼化装置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的今天,炼化企业在直接生产过程中实行班组成本控制是否还有意义?大家认为,目前实行班组成本控制降低成本的空间已经不大,但是,班组成本控制仍然有其必要性和作用。因为不同装置、不同班组成本控制水平仍然存在差异,不实行班组成本控制将会拉大差距,从而降低成本控制的总体水平。
当前,现代成本管理已经向设计、采购、销售、使用环节延伸扩展,企业战略成本管理已成为成本管理理论与实践发展水平的标志。但是,直接生产过程中成本费用的动态控制仍然是成本管理的重要环节。中国炼化产业与盈利水平、资产规模、营业收入相近的西方国家石油化工公司相比,资产回报率相差近5倍,销售净利率、净资产收益率相差10多倍,而炼油加工成本与西方国家石油化工公司相差3倍左右。在“入世”后的今天,我国有近40%的石化产品面临比自己成本低1/3的国外同类产品的冲击,这不能不引起企业管理者对成本管理问题的高度关注。
班组成本核算在抚顺石化不断完善发展
抚顺石化班组成本核算的经验是什么?我们以抚顺石油三厂作为重点对象,以该厂分子筛车间、芳烃车间为样本,对抚顺石化班组成本核算体系进行了调研。
从**年3月份开始,石油三厂在6个车间8套装置全面开展新一轮班组经济核算工作。按照“干什么、管什么、算什么”的原则,这个厂对班组能够“看得见、摸得着、算得了”的投入产出进行核算,对那些确实能影响安全平稳生产、确实能影响生产成本、确实能影响班组成本的各种因素纳入到班组成本核算中考核。各车间根据“定性管理的指标定量化,定量管理的指标精细化”的原则,将预算指标分解,将工艺操作、生产管理等技术指标转化成班组可操作指标,将定量指标又转化成考核分数,提高了班组参与成本核算的积极性。
通过调研,我们发现抚顺石化公司已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班组成本管理体系。
一是建立了生产现场成本管理系统,即车间、装置、班组三级管理机制。车间核算员负责具体组织指导车间班组成本核算工作,将车间目标成本指标分解到装置和班组,并负责各个装置和班组的成本费用消耗数据汇总和成本分析报告;装置工艺员负责装置操作成本总体动态控制,对各个班组的成本控制情况进行跟踪指导监督,使装置运行质量、产品加工质量和操作成本水平均得到保证;班组核算员负责动力、燃料和辅助材料消耗原始数据的记录;运营工程师负责班组成本核算软件的操作,录入原始数据自动生成生产台账、明细账;班长负责组织实施班组成本核算工作,指导操作工人对直接生产过程中成本费用消耗的动态控制;车间管理层负责制定执行班组成本核算各项制度,应用计划指标和价格指标实行总体调控。三级成本管理,使企业成本实现了分口分级管理和考核,使班组成本核算工作从管理组织和管理机制上得到保证。
二是建立了班组成本核算管理制度。如抚顺石油三厂制定了《班组经济核算的实施办法》和《班组经济核算(二级)评价方案》。各个车间也结合实际制定了《班组经济核算管理制度》、《班组经济核算(三级)评价细则》和《班组经济活动分析例会制度》3项制度。通过制度规定了班组成本核算过程中各个环节、各个岗位、各项工作的行为规范,形成了制约与激励机制,为实行班组成本核算奠定了制度基础。
三是班组成本核算实现了计算机软件管理。车间设置运营工程师负责班组成本核算计算机软件操作管理,动态地反映班组操作成本耗费控制情况,为班组成本管理提供了时间序列数据资料。该软件功能主要包括:系统维护、数据录入、数据处理、数据查询和报表分析。应用该软件可根据上述指标图表进行直观生动的比较分析。
四是结合生产特点和管理要求创新了班组核算方法。抚顺石化公司新一轮班组核算具有几个显著特点。第一个特点是班组实行“日清日结”动态跟踪管理法。“日清”是指对班组每天的投入、产出、消耗要当日计算清楚,包括班组当日生产的产量要计算清楚,当日投入的原料要计算清楚、当日消耗的成本费用要计算清楚。“日结”是指班组要当日结算成本费用消耗及控制的结果、当日得出班组成本差异分析结论、当日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需要报告的要尽早报告尽早解决。
第二个特点是明确了班组成本核算的流程。班组成本核算按照以下流程进行:先是分解指标。即按一定百分比提高分厂的成本考核指标,对加工量、产量、收率、动力、燃料等指标,车间则以略高于分厂的考核指标下发给班组,促使班组加大成本控制力度保证考核指标的完成。然后依次是数据采集、数据登记、数据复查、核算分析和核算考核。环环相扣,使各个班组及时了解本班成本控制水平及存在的差距。
实现了直接生产过程中成本费用的动态控制,这是新一轮班组核算最显著特点。在班组成本核算中,公司形成了以班长、操作工、工艺员和运营工程师三位一体管理模式,对直接生产过程中成本费用的动态控制的三大指标,成本指标、平稳率指标、合格率指标等影响成本的过程实行控制,通过奖金分配与目标成本、单耗指标、管理制度挂钩,起到了很好的激励作用。
班组成本核算开“金花”
在调研中,我们发现,通过班组成本核算工作的开展,调动了员工工作的积极性,为企业节能降耗作出了贡献。
催生了诸如王海班“四勤”操作法的先进工作方法。作为生产一线先进班组,在班组成本核算软件应用过程中,为使其各项功能充分发挥,在王海的带动下,“王海班”积极探索“四勤”操作法(勤观察生产工艺变化、勤思考生产过程中的各种工艺条件、勤调整操作中工艺参数、勤总结装置生产中具有的规律性),使之与班组核算平台软件有机结合,取得了非常明显的效果。“王海班”每周都利用平台上的柱型分析图对班组在各项指标的优势与差距进行对比和分析,从中总结出下周班组在工艺操作、工艺参数调整方面的努力方向,并积极汲取其他班组在各个方面好的经验和作法,为自己班所用。
抚顺石化公司以班组经济核算制度为依托,使“节资创效”意识深入员工心中,成为自觉行为,通过员工献计献策为企业争创丰厚效益。
这个公司从强化班组核算入手,在成本管理中引入竞争机制。公司以班组为单位,成立了5个成本管理竞赛小组,每个小组由班长带头进行班组经济核算。车间对每个班组的蒸汽、循环水、瓦斯、脱盐水、氮气、仪表风等消耗量进行细化考核,每十天由成本员进行一次分析核算,核算结果与奖金挂钩,能耗低于平均值的给予嘉奖;高于平均值的进行扣罚,这样一来,极大调动了员工的生产积极性,使他们不约而同地深入研究如何降低能耗,提高产量等问题,形成了“我为装置献计策,装置为我带效益”的岗位理念。
今年上半年,抚顺石化公司累计加工原油475万吨,销售收入同比增加9.93亿元。
班组核算后的节能效果十分明显:在新的班组经济核算软件运行后的3个月,抚顺石化分子筛车间两套装置二套能耗由**年同期每吨91.32千克标油下降到至今的87.126千克标油,下降了4.194千克标油,同比节约燃料400多吨。
站在理论高度看班组成本核算
班组成本管理是成本管理理论与班组成本核算实践二者结合的产物。如果说财务会计学、成本会计学、管理会计学为可控成本管理提供了理论方法,属于一种事前和事后成本控制管理方法的话,班组成本管理则实现了对产品直接生产过程中各种耗费直接的、事中的、动态的成本控制。
那么,在生产实践中,能否以班组成本核算代替成本管理理论?这个问题十分复杂,因为成本管理是一个生产工艺技术方法与成本控制管理方法相结合的过程。由于行业生产性质的差别、企业技术工艺的差异,现在的班组成本核算还只是一种具体的成本管理经验,还不能普遍性地用于指导班组直接生产过程中动态成本的控制过程。如何使班组成本核算真正成为一种具有普遍指导性的理论体系,还需要理论工作者的努力。
区磷矿资源管理经历了由滥采滥挖到总量控制、由采富弃贫到全层开采、由简单治理到构筑机制的发展过程,体现了科学发展观中坚持发展的第一要义、以人为本的核心、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和统筹兼顾的根本方法等一系列基本要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长期以来,面对磷矿资源管理混乱、积重难返的实际情况,面临前省委书记俞正声提出的“宁可不采,不可滥采;宁可不挖,不可乱挖”的总要求,区委、区政府果断决策,迎难而上,科学谋划,准确把握,坚持把磷矿资源开发作为加快县域发展的重要举措,花大力成功加以整顿,并以此为契机,积极抢抓机遇,有效带动本地经济的快速发展,体现了坚持发展第一要义的要求;在磷矿资源开采的同时,坚持以工扶农的思路,改善矿区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推进矿区新农村建设,建立专项支农资金,让群众共享发展成果,体现了以人为本的要求;大力实施总量控制、全层开采、产销对接等综合措施,建立健全长效管理机制,维护了良好的管理秩序,延长了磷矿资源开采寿命,实现磷矿资源的最优“消化”,提高了资源利用效益,体现了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与此同时,着力构建和谐矿区,妥善解决好地矿矛盾,同步开展矿区地质灾害治理,始终注重统筹处理好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企业发展与群众受惠、资源开发与保护环境之间的关系,体现了统筹兼顾的根本方法。
实践证明,磷矿资源最为不可再生的稀缺资源,因其广阔的开发利用前景、庞大的市场需求,成为推动发展的一座“宝库”,对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这一作用在县域经济发展的起步阶段显得更为突出,成功弥补了区位、技术、市场、交通等方面的劣势,增加了财政收入,壮大了县域经济块头,为各项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为进一步放大磷矿资源在促进经济发展中的带动效应,变资源优势为发展优势,个人认为,应坚持走科学开发利用磷矿资源的发展道路,我们有理由相信,只要理清发展思路,明确发展措施,不久的将来,磷矿资源发开将一如既往地为子孙后代造福。
首先,坚持科学开发利用。今后一个时期,磷化工产业要按照“精细磷产品为主、优质磷复肥配套”的发展思路,坚持分类使用资源,在采用高品位矿发展深加工的同时,利用大量粉矿和中低品位矿建设大型磷复肥装置,提高资源利用效益。坚持无机磷向有机磷、工业级向食品级、医药级的发展方向,在积极扩大工业级产品的同时,下力气在食品级、医药级产品品种和规模开发上实现重大突破,努力开发下游产品,形成关联度高、竞争力强的产业集群,发挥“资源聚集、企业扎堆”的效应,延伸产业链条,壮大产业综合实力,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
其次,努力壮大主导产业。实行统一规划、统一布局、统一管理,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积极建好高压输变电站项目,加快污水处理厂等项目建设,完善配套相关基础设施,全力打造磷化工产业集约发展的载体和平台;大力培育市场主体。加大对外招商引资力度,千方百计依托磷化工产业、磷产品、磷矿及深加工企业大招商、招大商。加大对内扶优壮强力度,引导和支持现有磷矿及深加工企业走资源派生、企业裂变、规模扩张之路,迅速壮大,增强实力。立足宜昌,放眼全国乃至国际大市场,引进国内外尖端高新技术和人才,建设大规模装置,培育在全国有影响力的龙头企业,引导企业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逐步淘汰落后产能,促进产业提档升级。
第三,着力挖掘资源效益。坚持科技进步与技术创新,资源开发与经济发展,企业增效与群众受益相结合的原则,提高对磷矿资源的综合利用水平。加快推进磷化工产业战略性重组,不断延伸产业链条,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就地加工增值,吸纳就业人群,尽可能地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转化为群众受益的成果。一方面,要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磷矿资源,力争将环境污染降低到最低限度,发挥环境效益;另一方面,引导磷矿企业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加大工业返哺农业力度,积极开展与农村的结对帮扶,投身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去,为农村发展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一、*区金融机构及小额贷款机构的现状
(一)区域内金融机构现状
通过区金融与相关部门对辖区金融机构基本情况进行了摸底调查,其基本情况为:驻辖区银行金融单位19家,网点布局187个,其中:中国人民银行1个,工商银行31个,建设银行33个,中国银行16个,农业银行6个,国家开发银行1个,交通银行8个,富滇银行19个,农村信用合作联社33个,广东发展银行2个,华夏银行6个,上海浦东发展银行3个,招商银行3个,中信银行3个,光大银行5个,民生银行1个,深圳发展银行2个。中国邮政储蓄银行12个。
(二)区域内小额贷款公司现有数量及放贷情况
“*区小额贷款公司工作领导小组”成立后,区金融办积极主动配合省市部门做好小额贷款公司招标资格预审工作,共审核投标单位9家,最终成立了两家小额贷款公司:*市*区和谐小额贷款公司和*市*区*小额贷款有限公司。两家公司的经营情况如下:
1、*市*区和谐小额贷款公司
该公司注册成立于2009年元月7日,注册资本金1000万元,截至3月31日,共贷出款项12笔,金额1026万元,严格执行国家相关金融方针和政策,在法律、法规规定的范围内开展业务,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担风险。作为常规融资渠道的补充,该公司积极响应国家政策,针对小企业“短、频、急”的特点发放小额贷款,以解小企业发展的燃眉之急,为其提供一个合法、快捷、有效的融资途径,将为*市区域经济的发展提供资金支持。公司开业以来截止5月12日,累计发放贷款1313万,其中涉农贷款12笔,金额813万,占比为61.91%,中小企业贷款3笔,金额300万,占比为22.85%。
2、*市*区*小贷公司
该公司经批准于2009年2月27日成立,注册资本金5200万元,3月3日正式开业,自开业以来,该公司严格遵守相关规定,严格审批和发放贷款,截止5月12日,共累计发放贷款3190.5万元,其中,支农贷款占比为62.79%,中小企业贷款占比为8.20%;累计收回贷款400万元,贷款收息率为100%,不良贷款率为0,各项业务平稳发展,但在近2个月的运行中也遇到了一些问题和团难。
两个小贷公司贷款主要发放方向为农村种植业、养殖业以及小企业贷款,用途主要是种植业方面的树苗采购、养殖业的鱼苗购买,小企业的流动资金周转以及少量的个人贷款,在贷款方式上主要采取私人房产抵押、担保、个人担保和应收账款担保几种方式。利率按照要求都控制在基准利率的0.9倍到4倍之间,主要集中在3.5-4倍之间,从前期已发生的款项分析,支农方面的贷款利率水平相对较低,月利率在4-10‰之间,而小企业贷款和个人贷款则利率水平相对较高,月利率基本为16‰。同时,和普通银行贷款相比较,贷款期限主要集中在3个月以内。
从两个试点小贷公司成立以来的经营情况来看,均能认真执行对贷款发放方向、利率水平的监管要求,也未发生吸收社会存款的现象,至今经营状况正常。
二、*区小企业及涉农企业的基本情况及存在问题
全区个私企业户数近32000户,占全市个私企业户数的13%左右。其中:个体工商户近25000户,私营企业近7000户。
通过相关部门的了解与数据分析,全区中小企业与涉农企业有如下特点:
一是总体发展水平较低,缺乏龙头企业。我区小企业、非公经济虽然近年来取得了较大发展,但与沿海地区,特别是江浙等经济发达地区相比,在经济总量、税收贡献、企业质量等方面仍存在较大差距。并且由于我区非公经济起步晚,基础差,自我积累能力较弱,对技改和新产品开发的投入不足。突出表现为产品科技含量低,名特优拳头产品少,自主名特优品牌少,大企业、大集团少。因而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竞争力仍不够强。
二是行业分布和产业结构不够合理。*区的非公有制经济由于受地理位置、可用土地的制约,一直以来都以传统的商贸业、餐饮业为主,虽然区划调整后地域面积扩大,但商贸业仍然在全区的非公经济总量中占据了绝对的主导地位。全区非公经济过于集中于批发、零售、餐饮行业,而从事农业产业化与农产品加工、高新技术和高附加值的生产型企业较少,产业结构的比例不够合理。中心城区与城郊乡镇之间发展不平衡的情况较突出。
三是发展资金不足、融资渠道不畅。资金短缺是制约广大中小企业、非公经济发展的主要问题之一,虽然党的十五大、十六大以后,中央明确指出要鼓励和支持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对非公有制企业要一视同仁。但由于国有银行加快向商业银行转变,加强对不良资产和金融风险的防范,而个体私营企业又难觅资产雄厚的担保者。尽管近年*区也成立了融资担保公司,但由于僧多粥少,并且担保条件过高,远远不能满足企业的需要。因此真正能够得到银行贷款支持的企业并不多。在资本市场融资方面,更是步履艰难。资金短缺使一些市场前景好,科技含量高的项目不能及时上马,影响了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和壮大。
四是非公企业自身存在一定的缺陷和局限性。从总体上说,我区非公有制经济普遍存在着规模小、水平低、科技含量不高;企业经营决策水平低,盲目发展,急功进利,在宏观调控和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容易陷于困境;同时,由于一些非公有制企业内部管理,企业理念、诚信的规范化、制度化尚不健全。这就难于对企业做出一个相对公平、合理的评估,给政策的有效执行也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三、小额贷款资金供给与需求现状分析
对于小企业和涉农企业而言,由于基层金融格局的失衡,造成了贷款资金的需求一直与各类金融机构所能提供的资金供给存在较大矛盾。
(一)网点分布上的失衡。四大国有银行先后逐渐淡出了农村市场,而市场上的股份制银行考虑到管理能力、风险控制和成本因素,往往在城郊结合部设置少量的点做零售业务,不涉足对公贷款,农村则不在考虑范围之内。而许许多多的小企业考虑业务性质和成本因素,特别是涉农企业的经营场所基本上座落在城郊结合部甚至农村,这样的现实造成了企业与银行在服务对接上的极度不对称。
(二)资金需求与供给上的失衡。近年来,随着金融管理的进一步规范,各大商业银行出于规避风险,提高利润和降低不良资产率的需要,在从事贷款业务方面对于贷款对象、贷款项目往往“嫌贫爱富”,“重大轻小”,从贷款结构上看,又主要集中于中长期项目贷款,对于企业流动资金贷款增量较小,造成在城郊结合部、农村区域资金供给无法满足现实需要。
(三)涉农贷款管理较难。各大商业银行作为金融支持主体,主要集中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上,涉及农村的,主要是一些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在实际工作中,支农中存在诸多困难,制约了支农工作的正常开展,作为农村金融的主力军农信社多年来的实践经验,其难点主要集中在贷前调查实施、贷款风险规避、贷款担保落实、贷款责任承担、贷后管理、贷款催收、收贷效果几个方面。
四、两家小额贷款公司面临的困难
目前,两家小额贷款公司经营状况正常,但据其反映,面临许多自身难以克服的困难。
(一)税负较重收益偏低。尽管小额贷款公司从事金融服务业,但性质上并不属于金融机构,必须按照工商企业来纳税。这就是说,小额贷款公司要负担5.56%的营业税及附加,25%的企业所得税。如以一家注册资本规模为5000万元、可融资规模为2500万元的公司为例,如果能保持全年85%的资金使用率,按照平均15%的利率,全年利息收入为956万元,需缴纳53万元的营业税及附加,再去除120万元的人员成本、130万元的房租等,另有2500万元融资的年利息,需133万元。不仅如此,小额贷款公司还需提取1%至3%的坏账准备金,如按1%提取即68万元。照此计算,这家小额贷款公司可得利润为452万元,再扣除25%的所得税113万元,企业最终的净利润仅有339万元,资金年收益率为6.78%。就算按照资金100%的使用率计算,收益率也只有7.8%左右,比传统的制造业还低。”因此按照目前的情况分析,小额贷款公司在未来1-3年难以产生很好的经济效益,
(二)只贷不存难引“活水”。融资难、成本高。“只贷不存”,造成小额贷款公司资金来源紧张,流动性也大打折扣。根据规定,小额贷款公司可以向两家以下金融机构融入不超过注册资本50%的资金。但事实是,受限于“非金融机构”的身份,他们融资不能享受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相反,只能依照企业贷款利率,从大银行“批发”贷款额度进行“零售”,从中赚取“利差”。这样一来,小额贷款公司融资的显性和隐性成本均偏高,转而增加“三农”和中小企业的融资成本。而目前从我们掌握的情况看,*尚未有哪家银行出台关于小贷公司贷款的政策,小贷公司若需要贷款同样面临提供担保或抵押的难题,小额贷款公司向银行融资渠道的不通畅,将直接影响到融资规模和应有效能的发挥。
(三)征信缺位风险难控。由于小额贷款公司争取的多是一些银行不愿做的客户,通过信用担保、房产再抵押等创新的方式进行交易,潜在的坏账风险要高得多。加之征信体系的缺位,小额贷款公司在规避风险上自身也有着“先天不足”,由于不属于金融机构,还未加入人民银行企业征信系统,小额贷款公司无法获得申请贷款的企业以往的诚信记录。因此每做一笔业务,小额贷款公司都要多花很多精力,对客户的社会背景等详加调查。这在很大程度上加大了公司风险控制的难度。
(四)业务创新受政策条件制约。小额贷款公司为拓展市场力图在业务创新方面做积极尝试,但在办理业务中我们遇到这样的情况:一是如对采矿权开采抵押的问题,据了解未在*省国土资源局备过案的银行一律不得办理抵押登记,若要通过备案必须具有采矿资质的认证。很多银行尚未取得该项资格,小贷公司就更不易了。二是小额贷款公司在办理抵押物抵押登记时需要做二次公证、手续麻烦、延误时间降低效率。三是小额贷款公司的本金和利息的回收受到基本结算账户的制约,对其客户的贷款项目派生的存款,以及同城票据交换等条件尚未解决,也制约其业务发展与创新。四是受跨区和超限业务额度的限制,也制约着小额贷款公司的发展。
五、*区小额贷款公司发展规划的建议和意见
从区域内金融机构的数量、前期已成立的小额贷款公司经营情况和区域内中小企业、涉农企业的特点来看,中小企业与涉农企业发展所带来的融资需求与现有金融体系的资金供给矛盾分析上来看,我们提出以下区域内小贷公司发展规划方面的建议和意见:
(一)增加小额贷款公司数量。由于商业银行融资服务的政策性限制,短期内希望有较大政策突破和依靠金融产品创新解决问题是不现实的,在小企业、涉农企业的资信评估、授信、抵押担保、发放周期上较难实现突破,因此,适当增加小额贷款公司数量,可以从一定程度上缓解相关方面的供求矛盾,进一步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同时,小额贷款公司数量的增加,可以在小贷公司之间、小贷公司与银行之间形成竞争,一方面提升小贷公司的服务质量与管理水平,另一方为银行融资提供借鉴。因此,我们提出:在未来几年内继续争取上级部门的支持,新增多家小额贷款公司。
(二)扩大小额贷款公司的规模。由于小贷公司只贷不存,资金来源成为其规模扩大和可持续发展的最关键问题,同时,其资本金规模也相应限制了其服务能力的规模。因此,一方面,对于新成立小贷公司,我们应该优先考虑注册资本金大的企业参与;另一方面,对于已成立的小贷公司,我们要鼓励他们增资扩股,不断扩大资金本规模。
(三)小额贷款公司的主要服务对象与规模问题。按照《*省小额贷款公司管理办法(试行)》的要求,对小额贷款公司的经营范围和主要服务对象都作了明确规定,比如“贷款的投向主要用于支持农民、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面向‘三农’发放的贷款不得低于贷款总额的50%”,“为广大农户和小企业提供短期小额贷款服务”等等,因此,就其服务对象而言,已确定为:小企业和农户,而两者中涉农企业与农户发放贷款必须要过半。
针对上述问题,我们认为,小额贷款公司对于经营范围与服务对象上的考虑主要问题集中在支持的方式和程序上,即:采取什么样的方式介入到农村生产生活;如何创新产品有效填补银行在支农方面的不足;如何降低经营风险的同时灵活经营,拓宽放款渠道、简便贷款程序;小贷公司如何与农户、小企业进行有效沟通,政府相关部门其中的定位与作用等等。
我们的建议是:
一是通过与小额贷款公司的积极对接,提供相关信息,把中小企业、农村投资需求及时反馈给公司,通过经贸、工商联、就业、农业、林业、水务等相关部门的配合与探索,找准需求,发现小贷公司的经营切入点,这样,公司的服务对象、贷款规模才能有较好的拓展。
二是积极向省市反映,争取给予政策扶持。结合小贷公司实际困难,积极向省市反映如下情况:
1、一方面政府应结合小额贷款公司予以更多政策扶持,并促使其经营模式尽快成熟,降低金融风险;另一方面,在严格监管、控制风险的前提下,适当提高小额贷款公司资金杠杆率,并协调银行对一些资质好的公司给予同业拆借优惠利率。
【关键词】线损;管理;调研
一、县供电企业线损管理的存在问题
通过深入基层单位调查研究,发现公司的线损管理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因素:技术线损和管理线损。二者在实际的管理当中存在着一系列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技术线损存在问题
1、节能型配变使用率偏低,配变的三相负载不均衡。
2、无功补偿达不到就地平衡的原则。公司整体的无功补偿设备是能够满足有关要求的,但是存在分布极不平衡,造成了局部地区无功补偿设备缺额较大。
3、10千伏电网布局不合理,造成了线路末端电压偏低。10千伏线路供电半径大、线径细、负荷重,直接导致10千伏电压偏低,影响了计量的准确性,导致线损偏大。
(二)管理线损存在问题
1、线损管理网络有待进一步健全。线损管理“三级”管理制度不能完全落实到位。
2、“一刀切”指标。不能根据各个供电所的实际情况进行指标分解,造成各个供电所完成指标情况都是一个样,影响到了农电职工抓好线损管理的积极性。
3、线损分析制度需进一步完善。每月线损分析例会不能按时召开,不能把当月线损存在的问题及时反映出来,也不能根据存在的问题制定相应的整改措施。针对那些线路、台片完成较差的单位和个人考核力度不够。
4、检查考核需进一步加大力度。偷电、漏电现象还存在,个别抄表员素质偏低,抄表还存在着估抄、漏抄现象。
5、抄表职工素质偏低。抄表人员业务技术水平低,对于线损高的台片,不能采取有效的措施,不能把自己的利益和企业的利益紧紧的维系在一起。
二、县供电企业线损管理的基本方法
1、电网建设要突出“改”。降低技术线损最有效的一个手段就是加强电网改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尽量采用节能型配变,要避免配变长期处于空载状态,及时调整配变容量或采用母子配变供电,来推动配变负荷率提高,降低损耗;进行无功补偿,提高功率因数,合理进行无功补偿,无功补偿按照“分组补偿、就地平衡”的原则采取集中、分散、随机补偿相结合的办法,以分散补偿为主将农网的功率因数保持在0.9以上,调整运行电压,开展升压改造,确定合理的线路运行电压降低的百分比,进行调压运行;根据资金状况积极组织农网改造,调整线路布局使其合理化,改变导线截面降低线损调整电网布局,确定合理供电电源点,尽量使其建立在负荷中心处,同时尽可能减少迂回供电,确保供电半径不超过经济合理值;均衡配变的三相负荷,搞好降损技术维护调整配变三相负荷使之平衡,可降低线损,提高配电变压器的效率。注重搞好供电设备的维护,防止泄漏电。
2、经济运行要突出“细”。供电设备的经济运行是降低线损的又一有效手段。经济运行是指设备的最佳运行状态,即在这种运行状态下能够产生最佳的经济效益,也就是说要设法尽可能地减少有功、无功损失。供电设备的经济运行要重视一个“细”字,即细化输配电设备运行方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主要环节:一是电力调度中心。调度要以调出效益、降低线损为基本原则,准确掌握负荷的变化情况,制定科学经济的电力运行方案。同时在电力设备需要维护检修时要统一合理安排,尽量避开用电高峰,尽量减少停电次数和停电时间,以此来减少损失、增加供电量。二是变电所的运行人员,要及时掌握变电设备和线路的负荷变化以及功率因数情况,合理投切电容器,尽量使设备处于经济运行状态。三是供电所的管理人员,要对每个配电台区经常进行巡查,特别是对抗旱变压器,一旦抗旱结束要立即停运,防止空载运行。四是要对那些大马拉小车的变压器及时采取有效措施,不要因容量的不合理配置而加大电能的无效损耗。
3、目标分解要突出“测”。目标分解法是当前许多县级供电企业在实施线损管理过程中,正在运用并且已被实践证明了的一种极其有效的管理方法。其具体操作程序是企业在确定年度总的线损目标之后,再将总目标层层分解,具体落实到每个供电所和每条线路,供电所再将自己的子目标分解到每个配电台区和职工。但在制定目标和分解目标时,要实施一个“测”字,即测算线损指标。为了使各单位的线损“有标可循,有标可依”从一开始就重视线损指标的测算,要根据理论计算值和近几年实际完成值,本着事实求是的原则,结合基层单位线损经营指标提前着手下达,签定降损目标责任状,明确任务目标,落实责任到人,真正做到“千斤重担大家挑,人人肩上有指标”的良好格局。
4、考核奖惩要突出“严”。考核奖惩法首先要制定严格科学的考核标准,要设立专项的线损奖励基金,加大对线损的奖惩力度。县公司每月要对每条线路的线损情况进行计算考核,检查各供电所的线损指标是否完成,然后依据考核标准,对完成线损指标或超额完成指标者给予奖励,对未完成线损指标者给予经济处罚。对供电所来讲,也可以把线损考核延伸到每个农电工身上,看其所管辖的线路和台区高低压线损指标是否完成,并酌情进行奖罚。在考核过程中,要突出一个“严”字,即严格管理制度。要结合实际情况,制定操作性强的线损管理办法、规章制度及事实细则。同时要加大考核力度,实行重奖重罚,做到有章可循,违章必究,使每个人感到既有压力又有动力,增强工作责任心,将降损工作落实到实际工作中去。
5、月度分析要突出“实”。月度分析法就是县公司每月要定期召开一次线损分析会,对逐条线路的线损进行认真研究分析,及时掌握全局的线损情况。在召开线损分析会时,各供电所长事先要拿出自己所管辖线路的月度线损分析报告,在会上一一发言,让大家品头论足,各抒己见,共同探讨。对于线损高的要认真查找原因,对症下药,提出下一步解决的办法;对于线路运行良好,线损稳中有降的线路,要善于总结经验加以推广,以达到相互学习相互促进之目的。线损分析会要坚持一个“实”字,即实事求是。严禁借、甩、折电量,严禁弄虚作假,要实抄电量,实算电量,反映真实线损情况,以有利于分析线损,管理线损。
6、计量管理要突出“准”。电力计量是线损管理的核心部位,计量表就好像在商品买卖交换过程中的秤,应该保证准确无误。对于供电企业来讲,如果计量表失去准确性,或者是窃电者蓄意在计量表上做手脚,都会给企业带来巨大损失,就会导致线损的升高。因此,各供电所对运行中计量设备的管理要做到“三不”:淘汰的计量设备不得进入电网运行,带“病”的计量表计不得跨周运行,运行的计量不得不匹配。按期更换、检验计量设备,对关口表计和高供高计的用户,严格按规定时间执行。经常开展计量检查,特别是对动力户和用电大户,要经常进行检查,查出的问题要及时处理,坚决杜绝计量装置带“病”运行,努力把线损降到最低。
7、突击检查要突出“全”。线损管理的一个有力的补充手段就是进行全方位突击检查和营业普查等。在检查时应注重外查和内查。外查:检查计量表计和电流互感器的接线是否合格,有无氧化、烧伤现象,电流互感器变流比是否配套,电流互感器铭牌变流比是否与实际一致;检查校表铅封是否完好,有无破坏或伪造铅封窃电;检查计量箱,查看是否有打开进行窃电的可能;检查抄表的到位率,有无转供电等其他窃电、违规用电现象。内查:检查相关记录分析是否按规定填写,分析是否透彻,措施是否到位。
8、摸底排查要突出“剖”。摸底排查法是我们在降低线损过程中一种最直接、最简单,也最易生效的办法。作为基层供电所的管理者,必须对自己所管辖的台区和客户情况有一个最真实的了解掌握,对每个台区每个客户的用电负荷都要了如指掌、胸中有数,在实际工作中要做到狠“剖”深挖,即单台配电变压器解剖。对单台配电变压起要进行解剖,作为月度工作的重点,但是对于解剖的要做到以下三点:一是解剖要有针对性。要选择线损比较高、问题比较突出的台区进行解剖,通过解剖,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二是解剖方法要得当。工作作风必须谨慎,方法要多样化。三是解剖要达到目的。通过进行深入细致地解剖,分析根源,提出措施,切实降低线损。
9、线损监测要突出“常”。降损节能是供电企业永恒的主题,必须建立一种常态监测机制。降低线损关键在于表计,表计管理坚持常抓不懈、持之以恒,决不能一时紧一时松,在这一方面我们也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即按时抄表。要按照规定的抄表例日、抄表路线严格、准确、到位抄表,不能任意提前或推后抄表日期,改变抄表路线,以免造成当月的电量少抄或多抄,直接影响线损率的增高或降低,导致虚假线损率的出现,要切实提高抄表的实抄率,力求达到100%,坚决杜绝错抄、估抄、漏抄、代抄等不良现象的发生。
10、员工管理要突出“质”。线损管理需要一支高素质的企业员工队伍,没有一种对企业忠诚,对工作认真负责的精神,线损就不可能管理好。因此,提高职工素质,是搞好线损最关键的问题。在工作中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充分挖掘员工的内在动力,对职工要加强思想教育,使他们牢固树立主人翁的思想,对待企业要像对待自己的家庭一样,背靠背,心贴心,时时处处为企业着想,把自己的利益和企业的利益紧紧的维系在一起,确立企兴我荣、企衰我耻的工作理念,一心一意为企业的发展勤奋工作。同时,要强化职工的技术培训,通过各种途径来提高职工的技术业务水平。所以,只有培养建立一支高素质员工队伍,并充分调动员工的劳动积极性和创造性,才能推动企业持续快速向前发展。
一、我们的仓储管理工作现状
(一)5月份仓储情况
5月份完成自然吨:钢材2.3万吨、累计12.4万吨,木材5.2万方、累计16.6万方,设备0.07万方、累计0.67万方,PTA9.6万吨(其中内贸2万吨、外贸6.6万吨、拆箱0.9万吨、直取0.1万吨)、累计42.8万吨。出库:矿粉0万吨,钢材2.4万吨、木材3.4万方(车提1.3万方、落驳1.8万方、装船0.3万方)、PTA9.1万吨(车提7万吨、落驳2万吨、落驳直取0.1万吨)。期未结存:矿粉0.001万吨、钢材3.3万吨、木材11.5万方、设备0.009万方、化肥0.36万吨吨、PTA9.5万吨。拆装箱:共524TEU(拆箱510TEU、装箱14TEU),其中PTA拆箱411TEU.
(二)生产管理方面
勤跑现场,善于发现库场员现场管理细节问题,对于他们的不当操作及时指正教导,并针对各班组出现的问题,利用班组工前会、“三三制”的时间给班组员工进行集体讲解。
(三)仓储设施管理方面
对库内设施的检点加强仓库内消防设施、货物堆桩的巡查力度,对检查出的问题及时汇报给相关部门,各班组做好相应台帐,针对雨季,加强对库内漏雨点的检查,及时督促相关部门维修,保证库内货物的货运质量;对查出的隐患及时上报相关部门。防台防汛各项工作要求,各类防汛物资督促相关部门及早准备到位,目前土工布袋、木方已经堆放置防汛专用仓库。
(四)文明优质服务方面
紧紧围绕“一切为了客户,为了一切客户”的经营理念,更好地为客户提供贴心式服务,现PTA作业创造了亮点,改变三年来的作业模式,如大轮进库,要求码头理货员发现破包,及时在包装袋上写清提单号和编号,并按提单号分别过磅制码单,进库后整条船的破包统一堆放;出库时,库场员按照包装袋上的提单号、编号区分开货主发破包,避免了几家货主破包混况。
(五)人员管理使用方面
制定每一期“三三制”教育活动主题,以业务知识、安全知识、操作章程等为主要内容,督促好各班组“三三制”活动的学习,对作业过程中出现的货运质量、安全隐患要进行有针对性的分析,并在以后工作中引以为戒。提高部门员工安全、质量意识。根据贯标文件要求,规范化填写、细化各类单证扭转;跟踪件杂货系统和海关系统工作,每月不定期盘货,做好货帐相符工作,保管好客户的财产。
(六)仓储经营情况及做法
合理安排好部门的各货种业务,在确保理货准确率的前提下,认真督促好现场的作业质量,作业中认真落实好各项货运质量控制措施,狠抓货运质量关。通过提前了解货物的进出库计划,合理、科学安排货物堆存的区域,尽可能地缓解仓库紧张的局面、提高库场利用率。作为业务高管带头做好每一票业务,记10年度PTA大轮共做95艘次,并亲自揽下新货种防腐钢管和镍矿砂进、出库业务。主要采取以下做法:一是加强对仓储企业的领导,二是加大对仓储设施的投入,三是加强管理,狠抓企业内部管理,四是高度重视科学保粮工作,五是加强了队伍建设,不断提高仓储工作人员业务水平。
二、目前仓储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1.仓容紧缺、分布不尽合理。
2.企业人员老化,仓储技术人员青黄不接。
3.投入偏少,仓储设施老化。
4.筹措资金难度大,企业经营难度大。
三、如何做好仓储工作的措施
1、一如既往抓好PTA作业货运质量和堆桩质量的控制。
2、持续抓好作业现场的动态管理。
3、抓好拆装箱作业管理。
4、重点抓好仓库的日常检查工作。
5、认真抓好现场“三标六清”的监管。
6、组织“三三制”学习教育活动。
7、抓好汛期各项防台防汛工作的落实。
8、抓好文明服务示范窗口工作开展。
四、几点建议
1.加强对仓储工作的领导。
1应急管理与应急资源的管理
应急管理包括的内容很多,其中针对突发事件风险评估、应急管理能力评估、应急救援能力提升、应急资源优化管理等都是应急管理的基本内容。对突发事件的风险评估十分重要,例如对地震灾害风险评估、洪灾风险评估乃至各种各样的大规模自然灾害和技术灾害的风险评估等。
城市灾害应急管理能力的评估包括:灾害监测与预警能力,灾害承受力,灾害应急管理组织体系建立及其作用,对公众应急与避灾自救知识的宣传、教育培训、演习等。也包括公众对各种常见灾害、次生灾害及其他灾害的了解程度,灾后进行自救互救的能力、志愿者组织的建立等。汶川大地震虽然没有事前预报,但对大地震的承受力应可以事先判断。承受力与城市人口密度、城市经济状况、城市交通运输状况、城市通信状况和城市的生命线系统状况等有关。应急资源管理包括资源保障、应急资源配置、应急资源优化管理等。必须指出的是,资源保障能力十分重要。包括人力、物力、财力资源的储备,物资分类、储存管理、调拨使用、救援装备的购置和研况以及社会财物的捐赠管理。
应急资源的合理优化配置对提升应对突发事件的科技水平和应急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20*年1月8日,国务院了《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简称《总体预案》),要求“各有关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和相关预案,做好突发公共事件的应对工作,同时根据总体预案切实做好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人力、物力、财力、交通运输、医疗卫生及通信保障等工作,保证应急救援工作的需要和灾区群众的基本生活,以及恢复重建工作的顺利进行。”目前国内应急救援中应急资源的优化配置等方面的管理,还存在一些问题有待解决。例如,缺少对资源配置绩效的评价。某些资源流动不畅,已有资源不能实现有效整合等问题。
笔者到四川灾区等地调研,发现一些基本的应急资源是可以保障的,且调度有方,但一些特殊的应急资源,比如科学仪器装备和必须的工具手段等亟待加强。
应急资源优化管理实际上就是如何发挥应急资源最大效用的问题。例如,当一些城市防灾救灾设施应从经济角度因素考虑其运行费用,并从社会角度考虑这些设施产生的社会效益。要进行需求分析,包括对灾害损失的评估以及对次生灾害的风险评估,必须建立应急资源供应链,不仅可降低成本,而且还能保证应急救援的时效性。
我院应急分析测试队伍在汶川地震后迅速赶往灾区,在成都建立了应急检测功能较强的基本实验室。在什邡等地组建了现场实验室,就地开展现场应急测试。这样的基本实验室和现场试验室也是应急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2.应急科技装备资源管理工作亟待加强
在应急资源中,科技装备资源是特殊而又十分重要的。此次笔者实地考察了四川灾区的什邡市,切实感到,灾区除了饮用水、帐篷、临建房等生活必需品外,也十分需要相当规模的应急装备,其中包括应急分析测试科学仪器。灾区当地迫切需要应急分析测试,要把有关科学仪器资源纳入到应急资源总体之中。目前捐赠的科学仪器数量不够,有关部门必须充分认识到这类救灾物资的重要性。科学仪器作为救灾物资其单价高,但总量不高,所需数量不多,而形成的强大的分析测试功能可以有效地保证灾区日常生活必需品分析检测工作的需要。
根据处置突发事件和抢险救灾需要,需要购置一批应急所需的科技装备。利用这些科技装备,采用信息化手段,加强对基本情况、基础资料的掌握。此次汶地震,我院太阳能所在什邡市将太阳能热水器设备应用到节能屋顶。我院派出的专家深入到四川省疾控中心、什邡市疾控中心等单位从事应急分析测试工作。从公共服务角度,我院向有关部门呼吁组建灾区公共服务分析检测实验室。该类公共服务分析检测实验室在平时可以起到了很好的公共服务作用,在突发事件发生时,又为应急起到了科技支撑的重要作用。此次汶川地震证明了科技对救灾和灾后重建的重要性,应充分抓住灾后重建的机遇,通过科技手段促进灾后重建。
3.突发事件财务管理系统
突发事件发生了,应怎样进行财务管理呢?突发事件的财务管理有许多新的内容。在制度等方面有些是新情况、新问题,所以原有的规章制度包括管理手段和思维方式都发生了一些变化。当突发事件发生时,社会资金和应急资源要给予保障,且按轻重缓急逐一到位。当突发事件发生时,一些特殊的应急资源和有关参与应急的单位要通过有效的财务管理达到参与救灾的目的。
从物流角度上看,与普通物流过程相比,应急物流就更具有时间效应和空间效应。应急物流是指为应对突发事件而对物资、资金等需求进行紧急保障和特殊物流过程。当突发事件来临时,应急物流各个环节全力配合政府及其统一指挥系统形成应急物流生产与物流能力。除救灾帐篷、被子、衣物、燃油等必需品是应急物流的组成部分外,一些科技支撑相关物资同样是应急物流的组成部分。例如,为保障饮用水安全所必需的水质分析仪等科学仪器。
1新时期*(集团)公司生产经营格局的显著变化
近年来,随着企业改制进程的不断深化,企业发展步伐的加快,特别是为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煤炭资源整合和实施煤炭企业大集团战略指示精神,*煤业(集团)公司依靠煤炭资源优势,引进国内外资本和战略合作伙伴。*四矿以改扩建为主要项目与泰国万浦集团合资成立*中泰矿业有限公司;与美国新能源投资公司签定战略合作意向书和2×135MW综合利用热电项目意向书;出资参股了豫鹤同力水泥有限公司日产5000吨水泥熟料工程项目、*发电有限责任公司2×600MW火电厂项目。围绕做强做大煤炭主业,加强外部煤炭资源整合。与*等四家公司合资成立“河南华安煤业有限责任公司,共同建设*煤电十一矿;整合了禹州市浅井乡振兴煤矿、荥阳王河煤矿、巩义谷山井等。这些工作,对公司矿井接替及煤炭主业长远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企业的资产结构也逐渐形成了多元化格局。
2企业多元化发展格局对档案工作产生的影响
2.1煤炭资源整合,需要对资源整合矿井进行探矿权、采矿权的变更,需要进行矿区勘查和矿井的扩能技改。这就必然形成大量的地质勘测资料和煤炭基本建设资料,如何管理好这些档案资料,是我们当前档案管理工作的新课题。
2.2引进外资及对外投资合作建设新项目,企业的资产结构逐渐形成了多元化格局。企业资产结构的多元化格局,带来了企业档案管理工作的多元化。企业档案工作内容、档案管理体系均发生了新的变化。档案工作如何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成为目前档案工作者的当务之急。
面对新形势,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予以关注和重点解决。
2.2.1煤炭资源整合后矿井的档案管理问题
由于煤炭资源整合的需要,*集团要向新整合矿井委派大批矿井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对整合矿井办理探矿权、采矿权变更手续,对矿井进行改扩建。由于煤炭地下作业的特殊性以及五大自然灾害隐患(瓦斯、煤尘、顶板、水、火),决定了煤炭档案对煤炭生产安全有着特别的重要性。所以,整合矿井档案管理工作应当做在其他工作的前面,即从双方开始签定合作协议之日起,就应指定专门领导负责此项工作,设立档案室,配备档案管理人员负责对档案资料的收集整理。这样,才能保证资料的齐全完整,科学规范,为今后矿井顺利通过竣工验收打好基础,为矿井投产后的安全生产和可持续发展提供有效的参考依据。
2.2.2外国投资企业、出资参股企业的档案管理问题
存在的问题
——法人治理结构不健全,对高管人员权利约束不足。以“三会”为基本特征的内部治理机制在一些信用社长期得不到完善,“三会”形同虚设,岗位的管理与约束作用根本得不到发挥,高管人员权利失去约束,在经营决策上“一言堂”成为普遍现象,违规操作、高风险决策时有发生,甚至诱发职务犯罪。辖区内农村信用社以往发生的14起案件,其中有9起是高管人员作案,占比64%。
——内控乏力,监督制约功能迟滞。金融机构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是有效监管的重要前提。长期以来,一些信用社对内控机制建设认识模糊、重视不够,在实际工作中“重业务、轻管理,重外延扩张、轻内控建设”,致使农村信用社内部控制不完善,各业务环节、业务岗位、操作程序缺乏有效制约,管理粗放,有章不循,违规操作现象较为突出。自案件专项治理工作开展以来,辖区内农村信用社共查堵各类陈案14起,案件成因均为内部控制不完善,违规操作。
——内审机制建设滞后,查处违规操作能力薄弱。一是内部审计稽核部门缺乏独立性和权威性,职能作用未得到充分发挥;二是稽核人员少、素质较低,稽核检查的“面与质”都很难达到及时发现问题并堵截案件的要求;三是缺乏健全的稽核监督责任制和严格的稽核监督问责制,一些常规的稽核检查流于形式,工作敷衍了事,难以及时发现和识别风险,无法形成有力约束,影响了内控机制整体作用的发挥。
——劳动用工机制不完善,同工不同酬现象普遍。全市农村信用社员工体制呈多元化态势,有国家干部、国家工人、固定职工、合同制职工、临时性职工等体制,并且同工不同酬,全市农村信用社临时工达700余人,占全辖区从业人数的20%,有的临时工已经从业10余年。由于员工之间身份不同,薪酬差距过大,一些临时顶岗人员心态失衡,感到前途渺茫,工作缺乏责任感,内控和案件防范意识淡漠,为安全运营埋下了隐患。
——片面追求利润最大化,指标考核缺乏科学依据。一些农村信用社为迅速甩掉亏损帽子,不顾自身实际,盲目扩大信贷营销计划,过分追求账面利润。在经营指标设置上,仍以存款、贷款、利润、不良率等经营指标作为主要考核指标;在指标权重上,效益指标、业务指标权重相对偏大,内控管理指标、风险管理指标权重相对很小;在指标分解上,仍然注重按照指令性方式,有些指标超出部分基层社实际承受能力,在客观上导致非理性经营思想膨胀,从而忽视对其自身的内部管控,极易引发经营风险。
——员工整体素质偏低,服务功能和手段落后。齐齐哈尔市农村信用社员工大多数是行社脱钩前农行系统为照顾职工家属就业的人员,知识结构和业务技能很难适应业务发展的需要,高层次专业人才缺乏,职工整体素质低下,自律自控能力较弱。同时,信用社硬件建设落后,制约业务的全面开展。一是结算渠道不畅,结算方式单一,影响客户的资金使用效率;二是与其他银行业机构相比,信用社职能单一,存在手工操作和计算机系统管理“两只脚”现象,工作效率低下;三是信用社汇路不畅,自己没有全国的通汇网络,缺乏竞争力。
政策建议
——进一步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有效发挥“三会”的作用。农村信用社要在组织架构上完善公司治理,重点做好理事长和主任分设并真正履行各自的职责,形成相互制约的机制。要合理界定理事会、监事会和经营班子的权责,特别是对理事长的职责定位和履职监督要到位,规避“一长独大”和盲目决策现象。
——加强内控机制建设,增强风险防范能力。农村信用社要结合自身特点,形成完整的内部控制体系。重点是加强人的管理,控制管理好各岗位、各个操作环节的工作人员,做到既能控制具体操作人员又能控制高管人员,克服内控制度“控下不控上”的弊端,使内控制度能够覆盖各岗位、各职位、各部门、各环节,形成一个相对独立的系统,实现合规操作、管控风险的目的。
——坚持审慎经营理念,科学制订考核指标。农村信用社行业管理部门要从实际出发制订行业发展规划,消除过分追求账面利润给基层社带来的经营压力问题。在考核指标上既要充分考虑盈利性,又要考虑规模小、人员少、力量薄弱的现实条件,做到追求利润与防范风险的有机统一。
——搞好内审稽核体系建设,增强查纠功能。农村信用社要进一步加强内部审计稽核队伍建设,配足配强稽核人员,把业务精湛、作风正派的人员配备到稽核岗位,建设一支精干高效的稽核队伍。同时,制定具有可操作性和可控性的稽核监督工作责任制,进一步明确稽核部门的监督职责、权利和义务,增强内部审计稽核部门履职的权威性和独立性。
——实施人力资源改革,充分调动员工积极性。农村信用社行业管理部门,要把推进劳动用工、薪酬分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