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学生教育

学生教育

时间:2022-05-23 07:39:40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学生教育,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学生教育

第1篇

Abstract: 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of the education practice of the 2010-year sports education majors in Huaiyin Teachers College, summarizes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university sports education practice, and puts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for development.

关键词: 体育;教育专业;教育实习

Key words: sports;professional education;education practice

中图分类号:G8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4)14-0236-02

0 引言

教育实习是体育教育专业教学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教育实习是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教育实践的中心环节,是加强实践性教学的重要环节。通过实习学习,了解教育改革动态,学习中小学体育教育、训练的内容、特点和经验,从而巩固和提高了所学专业理论知识和技能。

1 淮阴师范学院学生教育实习现状分析

1.1 实习的时间安排 淮阴师范学院10级体育教育专业教育实习时间为7周,把教育实习工作安排在第七学期前7周,一可以避开学生就业高峰期;二可以避开所在学校升学冲刺期,各项活动便于开展。

1.2 体育教育实习的组织形式 关于体育教育实习的形式,有不同的划分标准。目前高校采用较多的是集中与分散实习的两种方法,淮阴师范学院体育教育实习形式较单一,以集中教育实习为主,由带队教师带领学生回到生源地实习,便于毕业生后找工作。

1.3 实习的前期准备工作 扎实的师范生教学技能是教师教育专业适应工作岗位的前提,也是师范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为了更好地贯彻素质教育,切实做好教育实习工作,学院安排了为期两周的教育见习的工作,见习内容有校内听课、校外看课、校外教师讲座、师范生技能等等。无故缺席考核者,以不及格记成绩。虽然学校拥有具体的教育见习计划,但是实施效果并不显著。校内听课学生只花了两三天的时间就完成了,校外听课学校也只安排了一次,选择的学校也并不是很理想。

1.4 实习评价 体育教育实习评价是对整个体育教育实习工作的总结。现代教育意义上的教育实习评价,不仅仅要评定学生的教育实习成绩,也要评定教育实习工作中的每个环节。优良评价方法有利于教育实习工作的顺利进行。

2 影响淮阴师范学院10级体育教育专业教育实习的因素分析

2.1 学校决策者(领导)对教育实习效果的影响 学校分管教育教学实习的决策者在教育实习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教育实习形式的确定、实习带队教师队伍的组建、实习培训、实习基地的选择等问题的抉择中,领导起着决定作用。决策者会根据社会的需要及学校的实际发展情况制定与之相应的教育实习计划。这就体现了学校层面教育实习工作决策者(即领导)对教育实习工作的重要影响。

2.2 教育实习监督者(带队老师)对教育实习效果的影响 实习活动开展有学校带队老师在实习过程中不定期的进行干预,即对实习学生进行监督和指导相结合。同时学校派监督小组不仅要监督、检查学生的教育实习,按照规章制度检查指导,也要对教育实习的管理者进行监督和检查以保障教育实习工作的顺利进行。淮阴师范学院成立了检查监督小组,对10级教育实习情况进行检查。

2.3 指导老师 实习学校指导教师是实习生的实际实习效果的决定因素,实习学校的指导教师的教学经验、教学方法、知识水平、对《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理解和对实习的态度都直接影响着实习生,并且实习生认为实习中学的指导教师对实习的重视程度、对实习生的态度是实习顺利进行的首要条件,实习指导教师的水平直接影响着高校对实习基地的选择。

2.4 实习生 学生是整个教育实习工作的主体,他们是影响整个教育实习工作成绩的重要因素。实习生对教育实习重要性的认识直接影响着他对教育实习活动的兴趣及态度,而学生是否端正教育实习态度是决定教育实习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实习教学过程困扰着实习生,几乎每个实习生都选择了“大学教学内容与中学教学实际衔接不够”和“自己实践教育教学的能力需要提高”说明大学课程改革仍滞后于中小学课程改革,我院应更加重视对体育教育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培养;“实习学校学生对自己的认同度低,不遵守课堂纪律”对今后体育教育实习的实习生如何上好课,如何处理与中小学生的沟通提出了新的课题。

2.5 实习成绩的评价 虽然淮阴师范学院制定了体育教育实习成绩评估综合量表,但是在实际评分过程中老师并没有做到“有法必依”。大部分学生认为现在的评价方式不能客观的反映出自己的真实水平。实习指导老师并没有严格按照标准评分,都是为了照顾实习生把分数打的很高,还有些是实习生自己打分,后指导老师签字。至于带队老师如何评分大家都不是很清楚,最后会评选出优秀实习生,大家也都不知道是怎么样评分标准。实习生对带队老师的评价在学生实习成绩评价之前,也碍于面子,因此实习生不能客观的对带队教师做出评价。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淮阴师范学院10级体育教育专业教育实习采用一次性的集中实习形式,实习时间稍偏短。从实习生自身情况来看,对教育实习的认识不够,专业素质有待提高,学习目的不明确,缺少学习动机和积极性,导致实习时表现出来的实习生的体育专业基础素质薄弱,教学能力、创新能力和责任感较差。有一小部分教育实习指导教师的综合素质有待于提高。目前对于实习生成绩的评定,仍然存在较为严重的随意性特点,有失客观和公平,影响实习生的积极性;另外对实习带队教师工作进行评价的体系体系不够完善。学校在实习前对学生师范能力培养的力度不够,缺少教学方法、教态、口语表达理论与实践的学习。

3.2 实习时间的合理安排 建立“时间分散式”的全程教育实习新模式。通过加强对学生的系统教育,培养学生的实习意识;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的教学工作能力,在整个四年的学习中持续不断地进行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3.3 选择多种实习形式共存,避免单一化 集中实习有利于高师院校对教育实习的管理、控制,集中性地完成教育实习的任务。但是却不利于学生找工作。学校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地域特点认真选择实习形式,可以采用集中实习、分散实习、委托实习和定岗实习等形式相结合,避免单一化,以求教育实习达到最好的效果,帮助学生就业。

3.4 实习过程的内容安排要合理 实习生在实习学校安排的实习内容可以使实习生的基本实践能力得到锻炼,提高了实习生的实践教学能力。但是体育理论课教学、指导课外活动和其他学科教学工作开展的相对较少。高校应与实习学校建立良好的沟通,丰富实习内容,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

3.5 加强实习指导老师的培训和管理 实习指导教师在实习过程中责任重大,为了确保实习工作能够顺利进行,应该建立实习指导教师的培训和管理一系列制度。

3.6 完善实习评价体系,建立客观的统一评价标准

为了改变教育实习中成绩评定的随意性,使实习成绩公平、公正和公开,提高成绩的可靠性,因此必须建立健全实习生实习成绩评价体系和高校实习带队教师工作评价体系。

参考文献:

[1]单影.山东省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教育实习现状的调查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

[2]白清华.河北省高师院校体育教育专业本科教育实习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9.

[3]刘春萍.长春市高师体育教育专业教育实习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

[4]金晓明.黑龙江省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教育实习的现状调查与分析[D].北京体育大学,2005.

第2篇

摘要: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感恩教育已成为学校德育教育的内容之一,成为促进德育教育实效性的载体之一,充分体现了德育教育“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原则。笔者就在学生德育教育实践中开展感恩教育,更好地实现德育教育的实效性进行了浅析。

关键词 :感恩 素质教育 德育课堂

一、当代学生感恩意识现状

感恩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感恩教育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然而,当代学生的感恩现状并不乐观甚至令人担忧。学生感恩意识的缺失主要表现在对父母养育之恩的淡漠,对教师、学校培育之恩的淡化,对社会和他人关爱之恩的冷落。

1.对父母的养育之恩淡漠

世界上有一种伟大,那就是养育之恩。而现在的一些学生,没有体会到父母辛勤付出是为了什么,没有意识到要对父母感恩。他们认为父母对自己的付出是一种理所当然,是天经地义。花着父母用劳动换来的血汗钱,有的沉迷网络、有的追求奢侈。没有对父母的问候,打电话也是索要生活费,对父母的感恩之心微乎其微。

2.对学校和教师培育之恩淡化

在教师中,经常听到这样的话:“现在的学生是一届不如一届,对老师的感情越来越淡”。学生对老师的感情仅限于课堂上,课后形同陌路,“敬而远之”。老师管多了,学生有意见。2013年,江西省抚州市临川二中一位高三班主任在办公室备课时,被其学生割颈杀害。据相关部门通报,学生是因不满老师的严格管理而动杀念。

3.对社会和他人关爱之恩冷落

2007年8月中旬,湖北襄樊市总工会、市女企业家协会联合举行第九次“金秋助学”活动主办方宣布:5名贫困大学生被取消继续接受资助的资格,原因非常简单,是因为这些接受资助的大学生在一年的时间里,只享受资助的金额,却从来没有和帮助过他们的资助者联系过,5名受助大学生的冷漠逐渐让资助者寒心。

二、感恩意识缺失的原因

1.社会原因

现在的社会,人们物质文化精神水平都得到了提高,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却淡漠了。老人摔倒了,没有人去扶,怕惹祸上身;看见坏人行凶,没有人去管,怕自己吃亏。从社会大环境看,许多学生不知感恩,不知道感恩是一种回报。曾经,一位农民父亲写给大学的儿子一封信,信中痛斥儿子不知感恩:“不知道你在大学除了学习文化,还能否学到良心?”原来这位大学生每次写信回家只有几行字,而且不清楚,只有一个“钱”字最清楚。这样的事例不胜枚举。

2.家庭原因

现在的孩子独生子居多,父母从小过于溺爱,凡事替孩子包办,好吃的给孩子留着,铅笔替孩子削好,书包替孩子背着,家务不让孩子碰等等。都是无条件的给予,没有从小培养孩子的回报意识和感恩意识,从而养成了对现有的条件不珍惜,不会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任,只顾一味地索取。在这样的环境下长大的学生,把一切都看做是理所当然的,怎能学会感恩?

3.学校原因

学校对学生的德育教育仅限于满足课堂需要,仅限于对学生的说教,没有真正做到深入学生心中。其次,现在的学校教育中没有感恩的学习内容,学生不懂得如何表达感恩,更何况现在学生多以独生子女居多,他们的自我意识较强,也不太关心对他人的感恩。所以有许多学生对家长的辛劳没有感受,对老师的苦口婆心置若罔闻,我们的许多教育显得无奈而力不从心。

三、感恩教育在德育教育中的实践

感恩教育是培养健康心理的基本要求。它不同于其他的德育教育,感恩教育是一种心灵的教育,是通过不同的方式,在潜移默化中达到教育目的。在实施感恩教育中,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是引导者,积极创造各种环境,从而达到感恩之心长存的效果。

长期以来,学院在学生德育教育中,感恩教育已作为一项素质教育纳入德育教育体系。学院将感恩教育贯穿每一学期,并将每年的9月份作为学院的“感恩月”,结合新生入学、教师节、国庆节、母亲节、父亲节等契机,开展形式多样、有实效性的感恩教育主题活动,教育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一个心有感恩的人。

1.感恩教育走进德育教育课堂

德育教育的过程就是教化的过程,其最重要的目的不是教而是化,将道德认知内化为自己的道德情感,并转化为道德行为。教育的本质,一个字是“教”,教给学生科学文化知识。更重要的一个字是“育”,通过各种思想政治教育,培育学生做一个有理想、有道德的人。感恩教育重在育人,我们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切入点,在学生中深入开展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学校团委利用上党课、讲团课的形式,将感恩教育融入党团课内容,制定切实可行的感恩教育授课计划,从理论和精神层面对学生进行教育,使其精神成人,让感恩之心融入到每个人的心中。

2.感恩教育走进教室

学院在学生中开展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就业指导课程,感恩教育作为教材其中内容之一,教师在教授过程中,结合案例和互动,从理论到实际,从认知到情感,利用各种形式向学生开展感恩教育。积极开展学习《弟子规》《二十四孝》故事,利用黑板报、宣传栏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弟子规》《二十四孝》的深刻含义,把孝道文化教育融入校园文化建设。如把图书馆五楼建成二十四孝文化走廊,每间教室张贴弟子规和新二十四孝展板,把教室都打造成传播优秀传统文化的平台,形成一种“抬头见文”的视觉效应,充分营造浓厚的感恩氛围。学生普遍反映很喜欢这样的德育课程,教师在与学生进行感恩教育互动过程中,许多学生在讲到自己的感恩故事时,真情流露;在学唱《感恩的心》歌曲时,潸然泪下,德育教育的实效性展现得淋漓尽致。

3.感恩教育走进活动

在学校组织各种丰富多彩的感恩教育活动,如:开展感恩教育讲座、“懂得感恩、珍爱生命”签名、感恩演讲比赛、征文比赛、“我身边的亲情故事”、评选感动人物等活动。围绕对学习《二十四孝》的感悟,对照《新二十四孝》标准,开展感恩父母的一系列活动,我们通过开展“给父母写一封感恩信”、“算一笔亲情账”、“写亲情日记”等活动,让学生理解父母的辛劳,让学生知恩在心,感恩重行,使其通过实际行动来报答父母。鼓励学生每周给父母打一次电话、利用假期给父母洗一次脚、陪父母看一场电影等。在活动中,学生积极参与,班级氛围浓厚,以点带面,用故事、事迹、音乐去感染学生,形成良好的氛围,用情绪带动行动。

4.感恩教育走进社会实践

每个人都是社会的一员,感恩教育要渗透到社会的各个方面。我们通过开展“大手拉小手”感恩教育进幼儿园、“关爱老人、奉献爱心”感恩教育进敬老院、“清理白色垃圾”感恩教育进社区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得到感悟,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懂得关爱社会,回报社会。

四、小结

第3篇

感恩意识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这需要后天环境与教育的引导与培养。但现如今的中学生正处在叛逆思想的拐点上,那么就需要首先从情感方面作为切入点,注重培养中学生的道德情操,然后在道德认知、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方面循序渐进的开展教育工作,使得这三个方面相辅相成,成为有机的统一体,让学生慢慢的做到感恩于行。

二、中学生感恩意识缺失的原因

1.学校教育重智轻德,忽视感恩教育。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校和父母往往把注意力都集中在孩子的学习成绩上,以学习成绩作为评价学生是否优秀的唯一标准,而忽视了德育的培养,感恩教育更是流于形式,不能深入学生心中,致使自私自利、缺乏修养、情感冷漠的现象存在。

2.家庭教育方式不健康,阻碍感恩意识的萌生。中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容易受家庭的影响。家庭教育比社会教育有着更直接的功效。现在许多家长希望自己的孩子过得好,竭尽全力为其创造优越条件,满足子女的各种物质要求,而忽视了精神需求。在如此的环境下,成长中的孩子接受的更多是利益关怀。如此的教育方式使得孩子不懂得生活的艰辛,认为家长宠爱似乎是理所当然,逐渐的就习惯于以自我为中心,忽视他人,甚至脱离于社会。

三、中学生感恩教育方式的探求

古人云:“百善孝为先”,一个人最原始、最本能的情感就是对父母的感激之情。那么,中学生的感恩教育首先可以从感恩父母开始,并结合实际中的感恩典型人物,给学生们宣传子女对父母心怀感恩的优秀案例,让学生心中萌发“感恩于心,感恩于情”之芽,并引导学生通过各种方式和方法,加深与父母之间的沟通和理解。教育学生要感恩师长。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对学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让学生因老师无怨无悔的教导和无微不至的关怀对其产生感激之情,同时也学会如何去关爱他人。学校方面,应提供多种渠道用于学生对老师感激之情的传达,形成和谐良好的校风。教育学生对社会也应心怀感恩之情。人的自我价值是在一次次的付出之后不断被社会肯定的。因此,要注重培养学生对社会的感恩、对他人的奉献,施恩而不图报;对知恩图报、施恩不图报的行为要及时给予肯定和赞赏,同时给学生树立识恩、知恩、感恩、报恩、施恩的榜样。

四、学生感恩教育的进一步升华

在对中学生进行感恩教育,要求学生心怀感恩之心,感恩之情的同时,那么如何让感恩教育进一步得到升华就显得尤为重要,作为基层教师,我们更应该严格规范自己。

1.不断利用传统文化进行正面引导。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中,有不少例如“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恩欲报,怨欲忘,抱怨短,报恩长”等感恩于行的佳句和名言,至今仍然广为传颂。继承和发扬这些传统文化的精髓,能为学生的感恩教育开展提供丰富的养料。同时,在现实中树立良好的典型,让更多的人参与其中,在互动的过程中通过学生的切身体验来养成良好的德行,培养感恩意识。

2.多组织丰富多彩的感恩活动。为人师者,要在进行感恩教育的同时,摒弃那种古板的说教方式,化抽象为具体,多开展实际的具有感恩意义的活动,让学生作为一名实践者参与其中,在活动中感受与学习感恩教育的重要性。

3.合理的利用网络对中学生进行感恩教育。网络正在逐渐融入人们的生活,因此,教师要注重利用这种与生活密不可分的教育资源,积极正确地鼓励和引导学生通过网络的学习感恩事迹,实现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网络教育的有机结合,构建一个点面结合,纵横交错的多层次、立体化、全方位的感恩教育环境。

4.做好言传身教的模范作用。作为一名教师,在日常工作中要重视初中学生的情感培养,积极发挥教师的表率作用,常怀感恩之心,自身充满人文关怀,并将这种感恩之心升华为敬业精神,立足本职,不断贡献。要经常深入学生中间,调查研究,设身处地地为学生着想,为学生解决实际困难,将感恩教育融日常教育工作中。感恩教育是一项长期持久的工作,不能急功近利,只有通过不懈的努力,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虽然如今的中学生在感恩意识上还存在着一些不尽人意的地方,但只要各个层面形成合力,这些问题终将得到解决。

第4篇

一、调整学生思想教育的目标、完善思想教育的内容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精神文明建设注入了新的活力和时代内容,在新形势下,环境变了,对人才素质的要求也变了,教育对象的特点也变了,高校思想教育也必须随之转变。这种转变可从两方面着手:

、教育目标要由以单纯政治教育为目的的单一规格,向更明确、更全、多层次要求的方向转变。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教育要为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服务,因此,高校思想教育目标,必须按着世纪人才需求来确定。新时期的人才培养目标,不仅要培养学生的政治思想和爱国热情,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和良好的思想修养,道德表现,还要培养学生的市场经济观念,积极参与竞争的观念和国际竞争与合作的观念,培养学生的进取精神和个性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紧承时代步伐,拓宽教育内容。高校学生思想教育内容,要更好地体现时代特色,具有针对性,要将那些体现时代精神的内容吸呐近来,增加与新形势相适应的新内容。除了要继续抓好马列主义基本原理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民主与法制外,尤其要重视加强道德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科学发展观教育、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教育等。同时,还要根据人的全面发展需要,开展美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众所周知,美育在提高人们审美素质的同时,能够陶冶性情,净化心灵,具有潜移默化的教育功能,而心理健康教育在提高心理素质的同时,能增强调控能力,塑造健康人格。

二、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改进思想教育方法

、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树立为经济建设服务,为培养人才服务的意识。高校思想教育工作要树立为经济服务,为培养人服务的意识,要确立开拓创新的观念,要敢于冲破旧思想传统的束缚,打破旧的不合时代要求的工作模式。要增强效益观念,在提高实效上下功夫。要结合工作实践,不断总结经验,深入研究学生思想教育的新方法、新途径。要深入实践调查研究,掌握大学生的思想脉搏和思想特点,摒弃思想教育中无效或效果不大的形式主义做法,把我们的思想教育真正做到学生心中去。

、在教育方法上由单向灌输转为双向交流。过去,我们在从事学生思想教育的过程中,受旧工作模式的束缚,习惯于用指令性强制性办法,却忽视教育对象的主观能动性。我们不否认灌输教育的重要性,但一味的搞单纯灌输,学生反感,效果不佳。因此,要改变这种状态,应坚持平等民主的原则,以调动学生自我教育的积极性。世纪的大学生,民主参与意识和自我意识较强,他们对社会、对自身的成才目标,有自己的见解。所以要实行对话制度(范文),定期与学生交流。通过平等对话和交流,达到互相沟通,互相理解和互相尊重,使学生主动的、愉快的接受教育。

3、在教育过程中,要坚持分层次教育,克服盲目性。具体方法是:一要坚持分层次教育。从学生入学教育到毕业思想教育,各年级分层次建立思想教育方法。在教育中,既要考虑形势发展的需要,又要考虑学生个人素质起点高低及年龄、专业的不同,分别施以个别教育。二是要改变教育内容空洞乏味的状况,要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生活,寓教于乐,引导学生的思想朝着健康有益的方向发展。

4、在教育形式上,要坚持教育和管理相结合。思想教育和严格管理是对立统一、相辅相承的。教育为管理创造思想条件,管理使教育效果落到实处。学校要使各方面的工作得以正常进行,就必须以切实可行的行为规范和规章制度(范文)来保证。切实可行的行为规范和规章制度(范文)可以培养学生高尚的品德和行为习惯。

三、在思想教育实施途径上,要形成学校各级人员齐抓共管格局

、建立健全科学的思想教育工作组织调控体系,以学工部(处)、宣传部、教务处、马列教教学部和团委等部门为主干,形成党政工团齐抓共管密切配合的工作网络。

第5篇

学生在小学阶段除了要接受知识、技能、品德教育以外,还应该接受感恩教育。通过感恩教育能够使得小学生心智健康的发展,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但是目前,小学生感恩教育进行得不甚理想,作为班主任要看到当前感恩教育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举措对小学生开展有效的感恩教育。

一、播放视频,进行感恩教育

进行感恩教育最直观的方法就是让学生观看感恩类的视频,因为小学生对于这个世界还处于比较陌生的阶段,正处于对一切新奇事物都想进行模仿学习的阶段,所以他们都具有比较强的模仿能力。班主任可以设置专门的感恩教育课程,寻找感恩教育短片,播放给学生观看,学生在观看影片的过程中,能够形成自己的理解,并且会尝试模仿感恩行为。比如,班主任可以在网上下载央视的公益广告,播放给学生观看,在播放完后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任务,这样就能深化感恩教育。除了公益短片,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影响力比较大的“感动中国”人物视频。因为“感动中国”视频中集中了社会中各行各业的具有感恩精神的人物,小学生在观看的过程中,能够受到精神的洗礼,从而学会感恩父母、感恩教师、感恩社会、感恩默默做着奉献的社会工作者。因此,班主任要有意识地搜集有关感恩的音视频资料,定期给学生播放,然后让学生写出自己的感想。如此一来,学生在观看视频和撰写感想的过程中,能够在心中种下感恩的种子,从而达到感恩教育的目的。

二、搜集温情照片,设置感恩图墙

班主任在对小学生开展感恩教育时,除了播放视频以外,还可以在教室内设置感恩图片墙。因为观看感恩视频虽然直观,但是毕竟隔着大屏幕,会让学生觉得没有真实感,为了让学生切实的在现实生活中感受到感恩教育,班主任可以组织学生在教室内建立一个照片墙。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任务,寻找自己觉得最温情的照片,然后贴在感恩墙上,可以是感恩父母的,也可以是感恩友情的,也可以是无意间在社会中遇到的温情的照片。学生在寻找感恩照片的过程中,事实上就是在将视频中的感恩行为映射到现实中的一个过程。在小学生将自己认为最温情的照片粘贴在感恩墙上以后,班主任可以让学生逐个地介绍自己为什么选择这张照片,用自己的话表达出温情照片背后的故事。在讲述故事的过程中,班主任就能了解学生对于感恩的理解情况以及理解深度、广度。此外,感恩图墙的设置可以作为班级文化的一部分,不仅可以美化班级环境,而且可以时时刻刻提醒着小学生要有感恩之心。

三、组织感恩活动,进行感恩实践

感恩教育不能仅仅是书面的浅层次的教育,班主任可以组织一些感恩活动,带领学生进行感恩实践。比如在进行感恩父母教育中,班主任可以给小学生布置家庭作业,帮父母做家务或者帮父母洗脚。将学校的感恩教育同家庭教育相结合,让学生在帮助父母的过程中,主动的表达自己对父母的感恩之情。在这项实践活动不仅能够拉近学生和父母的距离,而且能够让学生在感受到付出的幸福感后更加理解感恩的意义。在感恩社会的教育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义工活动,比如带领学生去动物园打扫卫生。小学生在进行劳动的同时,能够体会到劳动者的幸苦,从而学会感恩那些默默无闻的帮我们创造美好环境的人。总之,感恩教育应该和实践紧密地结合在一起,空有理论知识的教育难以在学生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班主任应该设置合理的感恩实践活动,让学生明白感恩之情可以体现在日常生活的每一件小事中,感恩行动要从小事做起。总而言之,感恩教育作为班级教育的一项重要教育内容,需要班主任重点对待。班主任要根据自己所带班级的实际情况,合理采用教学手段,将感恩教育同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结合在一起,在小学生心中种下感恩的种子,并且带领学生将感恩化为实践活动,回馈社会。

作者:田松艳 单位:吉林省扶余市新站乡中心小学

第6篇

今天的教育,应该是以人为本的教育,是主体性、发展性教育。素质教育就是以提高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它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以促进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为基本特征。总书记在党的十五大政治报告中指出:“培养同现代化要求栩适应的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发挥我国巨大的人力资源优势,关系到二十一世纪社会主义事业的全局”。这就要求我们不仅要培养一批高素质的专门人才,同时还要培养大多数与知识经济相适应的知识工人。基础教育既是各级各类专门人才成长的摇篮,更是为广

大劳动者奠定基本素质的关键环节。因此,加快基础教育的改革步伐,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已经是摆在我们面前刻不容缓的重大任务。

一、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以适应时展的要求

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必将引起社会经济结构的许多变化。首先是知识产业迅速崛起,成了国民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其次是产业轻型化和“软化”趋势更为明显;第三,微电子和计算机信息技术向各产业渗透,催生了新的“边缘产业”;第四,国民经济由能源密集型和资金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化。这些产业结构的变化,必然导致劳动力结构的改变,大量的劳动力将由产领域转向服务领域。在发达国家,服务领域的劳动成本已占总成本的80%,有较高文化素质和较高技能的知识工人占大多数,他们是未来社会的重心。

要获得和掌握各类知识,除了教育和学习剔无他路,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是知识经济的奠基工程。知识经济对人才的要求,不同予以往的社会。如果说工韭经济时代初期。人们在学校学习的书本知识就可以应付一生的职业器要,鄂么在今天,面对瞬息万变的世界,学生在学校学习的书本知识可能刭毕韭时不少知识已经变得陈旧。因此,学生在学校里就不就该满足子学习现存的知识,重要的是学会学习,学会获取知识的方法,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自学能力。这一点,正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是人类社会最深刻、最广泛的革命性变化,它意味着经济全球化、市场全球化和竞争全球化。世界上发达国家已充分意识弼这一机遇穰挑战,在重视科技:重视教育、重视人才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战略措施。如美国总统克林顿在15届国会联席会议上发表的一年一度的国情咨文中宣称:“这届政府在四年任期内把发展教育放在最优先的地位,具体目标是:8岁以上的儿童必须会读会写,12岁以上的青少年必须学会用互联网,18岁以上的青年必须接受高等教育,成年人必须坚持终身学习”。并且为实现上述目标提出了10条计划。可见美国十分重视教育,重视提高国民素质,然而我们是一个拥有12亿人口的泱泱大国,科技、经济还比较落后,如果教育上不去,巨大的人力资源就没有优势可言。如果基础教育不从根本上消除“应试教育”的弊端,不加大力度推行素质教育,不尽快地、努力地提高国民素质,那么在新一轮经济大变革中我们就会远远落后于人,在经济全球化的国际竞争中就会受制于人,并最终造成我国在新的国际分工中处于十分不利的地位。

同志曾在一次教育工作会议上强调,国运兴衰,系于教育。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科教兴国”战略,就是我国迎接知识经济挑战的有效对策。屡力的竞争,最终还是人才素质的竞争。因此,培养各级各类的高素质人才,提高全民族素质,充分发挥我国巨大人才资源优势,是我国基硪教育义不容辞的光荣使命。我们要进一步端正教育思想,增强时代的使命感和责任感,牢固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人生观和质量观,积极、主动、全面地推进素质教育,使我们的每一个学生都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劳动、学会生活、学会健体和学会审美,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新世纪人才。我们要为学生获得终身学习能力、创造能力以及生存与发展的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这样,在知识经济时代,我们的国民素质才能适应时展的要求,我们的国家才能在知识经济的浪潮中前进!

二、推进素质教育,必须优化课堂教学

用现代教育论观点来看,素质是以先天禀赋为基础,在后天的环境和教育影响下,通过个人的认识和社会实践,养成相对稳定的身心发展的基本品质。素质教育的目标是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充分开发学生的潜能,即不仅要使学生思想品德素质、文化科学素质、劳动素质和心理素质全面发展,而且要使每一个学生个性特长得到发展,而课堂教学,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优化课堂教学,对促进学生素质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那么,如何在教学工作中优化课堂教学,促进学生素质和谐发展呢?

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

第7篇

青少年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他们能否健康成长,直接关系到祖国的前途和命运。作为教师必要与时俱进,更新教育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上等方面都要处处关心爱护他们,用正确的方法引导、教育他们,构建和谐的班级集体,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德和自强不息,努力奋斗,勇往直前的精神,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各方面都得到全面发展,成为祖国有用的人才。

1树立以生为本的教育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在教学改革中,要求教师要转变教育观念,以学生为本,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教师要培养学生自我发展的能力,不能把主体的发展,仅仅看作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手段,而要把其作为教学的直接目的。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要求教师解决角色意识转变的问题。长期以来,因受传统教育“教师中心论”的影响,让学生围着教师转,忽视学生主体作用和学生个性发展。在21世纪的新时代,社会在发展,科技在进步,我们的教育观念要更新。现在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师生关系有了新的变化。教师应从教学中的主角转向“平等中的首席”,从“重教”向“重学”转变,由“一言堂”向师生互动转变。在课堂上,教师为“导演”,而学生是“演员”,教师成为幕后策划者,教学重点应转移到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知识,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师在钻研教材的同时,头脑里要有学生,应时时思考学生原有的基础知识如何?老师传授的知识,他们能接受吗?学生对现实问题的认识水平怎样?等等,简单地说,就是教师的头脑中,要带着学生的实际水平去钻研、处理教材,才能在课堂上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才能真正地用好、用活教材,以提高教学效果。

2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用爱心打开孩子们的心扉

俗话说:“情不通则理不达”,对学生心理教育,需要爱的情感,需要对孩子的满腔热情,教师要从平等尊重的立场出发,尊重学生的人格,对所有学生一视同仁,努力和他们建立朋友式的友好信赖关系,用爱的情感去打开孩子的心扉,让他们吐露心中的积怨与秘密,解除其心理负担。有一次,我班有一个学生叫陈某某,在中考结束后,他将一封信悄悄地塞到我的抽箱里,信中写道:“老师,今天我父亲来校了,我没敢把考试成绩告诉他,因为我发现父亲在近半年来时间里,他头上的白发增了许多,人也憔悴了,父亲对我抱有很大的希望,从小学到中学,我一直是他的骄傲,但是这次中考没有考好,让他知道会很伤心的,我请您暂时为我保守这个秘密,请你相信,今后我一定会有出色的表现,取得好成绩,让老师和我父母自豪。”看完学生的信,我心里久久不能平静,一方面为这位懂事的孩子而高兴,另一方面,又为他的成长而担心。后来他告诉这位学生,我尊重他的请求,同时也帮助他分析了没有考好的原因。后来仔的学习、工作表现一直很优秀,并顺利地考上县重点高中――廉州中学。老师的包容,建立和谐、温馨的师生之情,如沐浴的春风,同学们勤奋地努力学习,在今后的各学科考试中,得心应手,大放光彩。有一年的教师节,同学们纷纷回到母校庆贺,学生见面时,第一句话就是“老师好!”并亲切地与老师握手或拥抱,师生之情浓至手足。大家敞开胸怀畅谈,上至国家大事,下至家庭锁事,无拘无束,无所不谈,快乐无比,学生对老师无比的热情,平时老师用爱心的情感,打开了孩子们的心扉,取得了较好的教育效果。

3培养学生独立的生活能力,提高学生坚忍不拔的意志

我们关爱孩子,但不能越俎代疱。目前改革开放,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随着家庭物质生活条件的逐渐优裕,对独生子女宠爱、偏爱、溺爱的风气也逐渐扩大。在生活上,有的家长对子女总是采用“抱养”的方式,代子女洗前、叠被、穿鞋……孩子的生活能力弱至低能儿。如不及时改变这种生活习惯,势必会扼杀学生的独立自主的生活能力,丧失学生独立生活的能力。于是我在开学的第一天,在班给会议上,对学生提出严格要求,要学会做人,学会生存,会学习。让学生从洗一只碗,洗一对袜子鞋子做起,每个学生亲自实践,品尝生活中的苦与乐,培养学生与困难挫折作斗争的精神。如班上有位学生叫马某某,他从小就失去了父亲,爷爷、奶奶及妈妈对其极为呵护,他天资聪明,但生活能力极为低下,为了改变其生活上的“低能”,每天要求他到饭堂买饭菜,学会洗衣服,打扫房间,刚开始他有些对抗情绪,哭泣、耍赖,甚至不愿到学校上课,我又亲自上门家访,与他谈心沟鬃,给予他温暖。经过几个月的刻苦锻炼,他的生活能力有很大的改变,学习的劲头也越来越高,平时尊敬老师,团结同学,各方面表好较好,毕业后他顺利考上了县重点高中――廉州中学。马某某同学经历了挫折和艰难的磨炼,使他学会了关心、合作、竞争……培养了坚忍不拔的意志,战胜了学习和生活中的一个又一个困难,顺利地完成了学业,取得了优异成绩。

4用心灵对话,才能转化后进生

在教育过程中,要懂得形成后进生的基本原因是“教师的偏见,学生的自卑”。本来自信和自尊乃是青少年身上最宝贵的心理品质,所谓初生牛犊不怕虎。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应该懂得,只有关心爱护学生,才能教育好学生。俗话说:“世上只有不合格的老师,没有不合格的学生。”对暂时落伍的学生,教师要关心近肪他们,经常找他们谈心:谈学习、谈生活、谈人生、谈未来,让学生从灵魂深处感触,让师生感情不断加深。老师首先是学生的朋友,然后才是他们的老师。在本班有一位学生叫陈某某同学,平时生活吊儿郎当,上课小动作不断,自由讲话不停,每次作业从来没有按时完成,还经常与同学闹不团结。如何才能改变他的学习态度呢?我认真地对其他作了一番细致的研究,采取有效方法:一是用“爱心”去唤醒他,有一次跟他谈话,专谈生活的事、玩的事,使他消除一见老师的面,就要作交作业的恐惧心理:二是多关心、包容、理解他,平时给予多关心照顾,每当课上做作业时,别人做四道题,我根据他的实际情况,只要求他在下课前做好两道题无差错,就算完成任务了。此法还真灵,一贯自由散慢的他,竟然争分夺秒认真做好作业,按时完成任务。三是信任他,委以特殊的重任,选他担任班上纪律委员职务,管理班级的纪律,以此让他明白组织民律是搞好学习的重要保证。在课余时间常让他到办公室看我批改作业,发现有差错的本子,让他给同学更正错误,他感到很光荣。经过老师对他的关爱和信任,他进步很快,每天及时完成作业上交。更可贵的是,现在他勤奋学习,有时下午自习课别人去玩了,他还在课室里认真的做习作。昔日的“顽童”终于被感化了,他以前的不良行为习惯,正逐步改变,使我深深体会到:爱是教育成功的源泉,只要真诚地付出“爱”,用爱心促转化学生,必将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教育实践证明,只有关爱学生,才能教育好学生,俗话说:“于细微之处见深情”,师生交往的细微之处,往往最能使学生感受到教师真诚而深厚的近。教师一道友好的目光,一声亲切的呼唤都会让学生如沐春风。施爱于需要时,教师应考虑如何满足学生某些合理的迫切的需要,这样才能从根本上引发学生的积极情感,促进师生情感交流,施爱于意料之处,教师要设法在师生关注中使学生产生某些出乎意料的感觉,引起学生情感的震动,从而产生情感上的炽热碰撞。施爱于批评之中,师爱从原则上来说一种严慈相济的爱,教师不仅要怀着一片爱心去鼓励、赞扬学生的点滴进步,也要怀着同样的爱心去批评、批正学生的缺点错误,由于批评易引起学生不悦、反感甚至恼怒的情绪,对老师爱的误解,这就要求教师运用真爱的教育艺术,在批评时仍能让学生感受教师的真挚之情,才能取得好的教育效果。

第8篇

关键词:高中教学 藏语文教育 改革 发展

我们要适应新课改,就必须诚心接受,热心投入,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更新教学理念,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积极钻研新教材,敢于探索,努力实践,在学习中实践,在实践中学习,在藏语文教学中,教师教得朴实,学生学得扎实,为藏语文新课改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一、构建良好师生关系,创设藏语文学环境

教学研究教育教学研究成果显示,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提升学生藏语文学习兴趣的重要基础,教师必须要注重这一方面的探究。一是让学生感受到尊重。长期以来的应试理念,让教师以及学生在潜意识中形成了“成绩论英雄”的单一评价标准,许多教师对待藏语文成绩优秀的学生是笑脸相迎,对待学困生则是不闻不问,甚至讽刺挖苦,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藏语文教学中,倡导人人平等,消除人为设置的等级观念,对学困生产生的激励作用较为明显。二是让学生感受到关心。藏语文教师应当从学生的语文学习以及生活两个方面对学生给予关心,在学习上与学生谈心交流,帮助学生寻找学习中的薄弱环节,提高学生学习的针对性,在生活上尽其可能地帮助学生解决家庭与生活困难,让学生更加安心学习。三是对学生开展激励。对于学生在藏语文学习中获得的成功进步,都进行表扬,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快乐,这一点对于学困生而言更加弥足珍贵,能够逐步帮助他们消除自卑心理,增强学习动力,有效融入到藏语文学习的整体环境之中。

二、藏语文教师要注重管理和指导

藏语文教师要想有效提高教学的质量,就需要放弃那种盲目加题量、加时间、加压力的蛮干式的陈旧教学方法,注重管理和指导,树立管理至上、指导为重的教学策略,尝试从管理上去追求效益,从指导上去收获成就,通过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有效消化藏语文知识来实现提高学生的藏语文成绩与学生的藏语文能力的发展。具体来说,藏语文教师应该做到以下两个方面:1、藏语文教师要为学生创造自主学习的条件。给学生创造良好的自主学习的条件是藏语文教师进行管理和指导的前提。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只有学生积极主动的进行学习,才能够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因此藏语文教师要努力启发学生进行自主学习。2、藏语文教师还需要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只有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学生才有条件解决存在的问题,进行知识的铺垫,为有效训练作出有针对性的准备,才可以进行自主性学习。只有给予学生充分的空间,学生才有可能自主选择,学习可能具有较强的针对性;才有思考的空间,有提出和解决问题的机会。学生使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引导者,藏语文教师要充分发挥引导者的作用,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进行管理和指导。藏语文教师要关注学生的情绪与状态,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和具体的思路,要帮助学生构筑能力体系,还要帮助学生指导藏语文学习计划,并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进行监督和评估。提高对学生自主学习的管理和知道,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提高藏语文教学的质量。3、培养学生的良好作业习惯,是件长期细致的教育工作,特别是对于已经形成脏、乱、差弊病的班级和学生,既要严格要求,又要耐心指导,既要严格要求,又要不断鼓励其进步。不要将“严格”变为“严厉”,简单的“退回重做”,“错一罚十”的行为,或者动辄板起面孔训斥,出示脏乱作业加以羞辱。藏语文又比较难学这样极其容易引起学生的反感,产生抵触情绪。经常惩罚还会严重影响师生关系,造成学生厌弃学习。作业脏、乱、差,不符合格式要求,主要是态度问题。对不认真做的,要耐心教育动之以情;对不会做的,要耐心指导晓之以理。要注意发现他们的点滴进步,及时肯定、鼓励。对于信心不足的,可以有意创造条件,给予当众表扬。使其对学习感兴趣,对学习藏语文也就不会排斥了。

三、在藏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藏语文思维

教师要有培养藏语文思维的意识,坚持主动积极的态度。高中阶段,学生的学习任务日渐繁重,给学生带来了很大的压力,这样对于藏语文思维的培养增加了难度。而且,应试教育的思想束缚着教师的教学方法,进而制约了学生创新思维的开拓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所以,要想培养高中生的藏语文思维,首先,教师就要具备藏语文思维的能力,不仅要具有高度的责任感、自信心,还要具备精心设疑、巧妙分析、快速解答的教学能力。这样才能充分地将藏语文思维融入到课堂教学中,进而加以正确引导,拓宽学生的思维领域。其次,还要具备积极主动的态度,所谓“态度决定一切”、“为人师表”,教师的态度影响着学生的心态。所以,教师要时刻保持着积极向上的心态,以饱满的热情进行语文知识的传授,进而将自身的藏语文思维融入到教学中,使学生在耳濡目染的环境下,实现自身藏语文思维的提升。

总之,在藏语文教学中,正确处理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关系,合理安排和设置教学内容和时间,在不削弱,不忽视“双基”的前提下,搭桥引路,探究获取。使记忆巩固,总结归纳,灵活运用等教学环节,环环紧扣,有紧有松,有张有弛。这样才能使藏语文教学有节奏地进行,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

参考文献:

[1]段莎.多媒体技术在藏语文教学中应用的反思[J].成功(教育),2011,(05)

第9篇

关键词:家庭教育 学校教育 生存教育

现在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他们对父母的依赖十分严重,从出生到上学,直至长大成人,处处都依靠父母的呵护和照顾,遇到一点小问题就束手无策。据有关部门对6~10岁的小学生进行专项问题调查“在野外迷路了,怎么办?”近70%的学生回答“坐下来,等爸爸妈妈来找我”或“不知道”,当问及如果有陌生人说帮你送回家,你愿意跟他走吗?有一半多的学生回答“愿意。”教会学生生存,是教育的呼唤,社会的呼唤……我们的教师更应该意识到这一点,在平时教学生活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生存自理能力与独立性。

一、形成生存能力低下的成因

1.家庭方面

父母是孩子第一任老师,且和孩子生活在一起,接触时间最多,父母言行对孩子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家长的观念直接传递给自己孩子,可见家庭教育的重要性。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家长对孩子能力培养认识跑偏,众多家长都把注意力放在孩子学习上,他们认为学习是孩子的主要任务,做别的事情是浪费时间,他们认为只要学习好,考上大学就有了一切,从而忽略孩子各种能力的培养。

当今社会流行一句话:“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一切”能干的父母出于爱子之心,恨不得为孩子做好一切事情,更是时刻呵护孩子。由于父母包办一切,以至于剥夺了孩子自我实践机会,压抑了孩子自主发展精神。其次,家长对孩子过于关爱、过度保护,让孩子产生过于依赖思想,从小到大,家长处处帮助安排,让孩子缺少锻炼的机会,使孩子生存能力低下。

2.学校方面

迫于升学压力,教师被无形的大石压得喘不过气来,哪有时间来发展学生能力,虽然老师们也觉得应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也曾试着尝试过,但面对学校里老师之间激烈竞争,家长对学校的要求,社会对学校的要求,以及学校为维持自己在家长心目中地位,老师们只能放弃对学生生存能力等方面的培养,一心扑在学生的学习上。

再者,现在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家长疼爱有加,哪怕是一点点伤害发生在孩子身上,家长就会觉得受不了,到学校找老师讨说法。教师对学生教育缺乏科学规范,所以老师怕出事、不敢管,注意安全过了头,时刻以防万一,严重束缚影响教师对学生的教育。

二、生存能力低下的后果

当今社会,早已废除了教育“分配”的制度,这就要求学生有良好的身体素质与心理素质。现在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不再是只会啃书、满腹经纶而是遇到实际问题束手无策的大学生,而是能根据具体情况正确做出判断,合理做出选择的灵活性人才,能力低下者最终被社会淘汰。

没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没有对失败的承受力,是很难适应当今社会的。但现在的很多学生心理承受能力太差,只能接受成功,不能接受失败,一旦失败便会情绪低落,一蹶不振,他们会选择离家出走等消极做法逃避现实。有的学生迫于压力而失眠,有的因成绩不理想而选择离家出走,有的因为没有信心而选择了自杀,可见学生生存能力所面临的困境。

三、解决问题的策略

面对严酷的现状,我们应该有冷静的思考,我们的社会、家长,学校、老师又该做些什么呢?

1.家长,不要当“鸡妈妈”

老母鸡抚育小鸡,从小鸡出壳那天起,就努力把小鸡保护在自己的双翼下,小鸡跑到哪里,老母鸡跟到哪里,为他们遮风挡雨,为他们免受外界侵害而英勇好斗。我们的周围,有多少这样标准的“鸡妈妈”呀!试问在这样的教育方式下,孩子能长大吗?

我们应当教育孩子“不靠天,不靠地,凡事靠自己”的思想,要使自己在未来充满竞争和挑战的社会中站稳,就必须具备自立能力。从小培养孩子自立意识,放手让孩子独自去做、去想、去尝试、去体验,这样他才会逐渐独立,并自信地迎接未来的风雨和挑战。如果你真的爱你的孩子,就应该学会放手,让孩子自己照顾自己……

2.班主任,做个培养学生“生存能力”的有心人

班主任及老师应正确评判、公正对待学生,不能以分数高低来评判学生好坏,同时应培养学生的信心,让他们在学习、生活上都充满自信。即使有的学生成绩很差,老师也一定要尊重他,不能打击他,他已经是一个弱势群体,如果老师的方法不当,可能会让学生丧失信心,陷入自卑。教师首先应当培养学生信心,造就他们健全的人格,在此基础上提高学生成绩,先教做人,再教成才。针对现在学生心理脆弱、独立性差的现象,我们班主任要进行针对性生存教育,培养学生的独立意识,发展学生的独立能力。

第10篇

在基础教育中,班主任的工作十分重要。学生学得怎么样,与三个因素有关:家庭的影响、任课教师的教学水平、班主任的教育管理水平。有学者做过模糊性比较分析发现,对初中阶段的学生而言,这三个因素中,家庭影响占20%,任课教师的作用占30%,而班主任的作用要占50%。与任课教师相比,班主任接触学生的时间更多,对学生了解也更多,和学生更为知心,对学生人格的培养、思想品德的形成以及文化知识学习等的影响更为直接。鉴于班主任在学生学习成长中的重要引领作用,在此将探讨班主任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的艺术。

一、注意批评方式

对学生进行批评,应采取什么方式效果才好?选择合适的批评方式,应视课内和课外两种情况而定,在此主要阐述课内批评方式的选择。对于课堂上的偶发事件,不少教师一般采用的方法是暂停讲课,点名道姓或较含蓄地以某些少数有的同学等提醒告诫,要求改正。笔者不赞成这种处理方式,原因:一是伤害了学生的自尊青春期的学生,把面子看得很重,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被教师批评,当堂或当天的情绪会有波动,势必会影响他的学习;二是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有损课堂教学气氛;三是中断了教学进程,浪费了多数学生宝贵的时间。课堂上对学生进行批评,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式。

其一,走到身边以告诫。课堂上,当发现某个角落或某个位置出现违纪现象时,教师可以根据需要,走到这部分学生的周围并稍做停留,往往会收到较好效果。

其二,眼神对视以提醒。上课期间做小动作的学生,他们的注意力并不在书本上,而是在教师身上,目的是看看教师发现自己没有,教师就是要善于抓住这一瞬间,示以警示的目光。通常情况下,学生会迅速收敛,改正自己的行为。

其三,声调变化以调控。在学生听课精力不集中时,教师可以改变日常的授课声音,适当变化,能让走神的学生将注意力转到听课上来。语调的变化,既能增加教学的生动性,还能活跃课堂气氛。

其四,借助内容以发挥。有时,可以巧借书上的内容,作旁引发挥,让没有专心听讲的学生听其话外之音,以调整自己的行为。教师在授课中,也可以临时添加一些教学活动,让不专心的学生起来完成。例如:演算一道题目、朗读一段课文、回答一个问题、默写一段文字,等等,在纠正其回答或演算的过程中,批评指正的目的也达到了。

二、注意不提旧账

对于犯错的学生,教师应该做到针对此次所犯的错误进行讲解,认真帮助学生分析产生错误的原因,不要提及这个学生以往有过什么缺点,犯过什么错误。虽然教师的本意是让这个学生认识到自己多次违反了纪律,这次一定要改正,但被批评的学生不会因为教师的苦口婆心而对教师感激万分,甚至还会产生逆反情绪。

三、注意指明方向

班主任在批评学生时,要指出学生做得不对的地方,要给学生找出改正缺点的方法,指明以后努力的方向。班主任对有过失的学生进行批评,犹如医生给病人看病,不仅要确诊病情,给病人讲清病因,还要开出治病的处方,这样才能使病人相信醫生,愿意配合医生工作,把病治好。

例如,有个学生理科成绩较好,但文科成绩欠佳,尤其是对作文更是感到头痛;个性强,爱管闲事,得理不饶人,大家都对他敬而远之。针对这种情况,笔者充分运用补偿心理法,在批评该生存在的问题时,向他提出了两项要求:一是坚持写周记,必须每周末上交检查;二是控制闲话、闲事、闲思。这样持续了一个学期,该生果然进步很大,不但作文能力提高较快,而且还改变了过去的很多缺点。坚持写周记,有利于学生记住自己做过的事、见过的人、用过的物,记住自己得到的经验与教训;有利于改变自己,劝勉自己,这种发自内心的劝说鼓励同来自外界的劝说鼓励相比,作用更大;有利于磨练人的意志,恰如其分地分析自己,进而有效地更新、完善自我。

四、注意创设氛围

成功的批评,必须具有使被批评者宜于接受的氛围。这种氛围的创设,不仅能缩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心理距离,而且能消除被批评学生的戒备心理。批评教育学生,不能操之过急,不能仓促行事,更不能随意武断地下结论。找到犯错的学生,先请他自己如实陈述事实,这样便于班主任了解情况;然后引导学生自己找出做得不妥之处,寻找自己不对的过程实质上就是自我反思、自我教育的过程;最后问学生你希望老师怎么处理,让违纪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教师根据学生的违纪情况进行恰当的教育,一方面指出他存在的问题,另一方面把他近段时间做得好的方面全面地指出来并加以鼓励。这样,教师的批评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

五、注意选择地点

心理学上说,自尊是每个学生最基本、最显著的表现。作为班主任,对犯有过错的学生,最好私下进行个别指正。在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时,许多班主任都喜欢选择在办公室进行,笔者认为这个地点值得研究。对学生而言,办公室对他们存在着一定的精神压力,教师不能忽略学生怕进办公室这种心理现象。再加上如果班主任的批评是当着其他学生或教师的面,哪怕批评的方式很温和、态度很诚恳、动机很高尚,都可能会引起学生的不悦甚至抵触,即使他们当场不作辩解,心里也认为丢了面子,这样最后的教育效果往往不够理想。

对于胆小的学生,应当选择一种宽松和谐的地点,比如教室外、操场边、放学路上等,因为这些场合的气氛很随和,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谈话好像在摆家常一样,学生消除了恐惧心理,就很容易听进教师的话。

第11篇

【关键词】农村寄宿制留守学生教育

一、农村留守学生呈现的主要问题

1.生活缺乏亲情

从调查结果来看,留守学生成长期间缺乏最多的是亲情的抚慰与关怀。监护人关心孩子情感和想法的仅占25.5%。一是外出打工,经济较为宽裕,对留守学生生活的支付能力较强,所以在生活(主要是物质生活)的满意程度上,留守学生的满意度更高。二是随着年龄的增长,留守学生逐渐意识到家庭完整和父母关怀的重要性,因此,对生活的满意度逐步降低。

2.学习令人堪忧

据我们的调查结果显示:目前学习状况自我感觉良好的占到19.1%,一般的占到35.5%,而学习成绩令人堪忧的占到了45.4%;一是那些父母在外的家庭,由于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的文化水平较低,对孩子学习上的问题往往不能给予帮助;二是父母一方在家的家庭,留在家里的父母亲由于承担了全部的家务和劳作,也没有时间去关注孩子的学习。

3.心理存在缺陷

中学生正处于身心迅速发展的关键时期,但由于父母在外,留在家里的其他亲属或父亲或母亲无暇顾及他们的情绪情感变化,使得留守学生缺少了起码的与父母交流的机会。这种情绪的长期积累,直接影响到孩子的行为、心理健康、人格与智力发展。

二、农村留守学生问题产生的原因

1.留守家庭本身存在的缺陷。长期生活的环境里,留守学生容易出现自卑孤僻,不合群,说谎等心理障碍。

2.隔代教育存在的缺陷。由于年龄上的差距,直接造成两者之间心理、思想、行为等差异。因此,学生在心烦或感到委屈、受到欺侮时,选择不向临时监护人诉说,也就不足为奇了。

3.教育方式存在缺陷。一是唠叨;二是包办;三是溺爱;四是专制。

三、留守学生生活、学习问题的教育措施

面对这一群体,我们学校主要采取“两个三”(主要是家校联系)和“五个一”的措施:

1.“两个三”

第一个“三”:三条联系渠道。一是开通亲情电话,每个教师办公室都装有程控电话,可以免费为留守学生和老师开放。二是建立家校联系制度,要求家长和老师之间,家长和孩子之间,家长和家乡熟识人之间建立较固定的联系方式。三是开展监护人专题培训。

第二个“三”:三封致家长信。一是学校向所有“留守学生”的家长致一封书信,向孩子家长陈述“留守学生”存在的普遍问题及有能出现的偏差,让家长以高度认真的态度看待此事,真正从身心上关注留守在老家的下一代。二是班主任定期向部分学生家长寄发《家校联系簿》,让其在《家校联系簿》上定期了解孩子的各种状况。以便做出应对之策。三是要求学生定期向家长写信,汇报自己的思想、学习、生活等状况。

2.“五个一”

(1)创设一个“亲情”班集体。孩子远离父母,时常会有孤独感,会有莫名其妙的烦恼,会有伤心时的热泪,因此我们要创设宽松和谐的班集体,充分发挥学生集体的教育功能。

(2)塔建一个“爱心”活动平台。我们学校主要开展“我与留守学生手拉手”活动,让留守学生和参与活动的非留守学生都在活动中受到教育。一是“走进留守学生之家”活动。二是“留守学生到我家”活动。

(3)组建一个假日活动小组。假日活动小组主要开展一些活动排除学生的假日孤独。假日活动小组将在以培养、发展学生个性特长为内容的兴趣活动上做些探索。如小制作、参观、实践活动等,不仅丰富课余生活,减轻孤独感,还可以开阔视野,学得一技之长。

(4)组建一个学习帮辅小组。除老师热心辅导外,各行政村还可以按就近原则组建学习小组。学习小组内学生互相交换电话号码,以便遇到学习难题时能够得到及时解决,不过这种方法要慎重使用。

(5)建立一个定期谈话制度。学校德育课题组定期召开留守学生专题座谈会,教育学生正确对待留守生活,静下心来,克服困难,自己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变被动为主动。

四、留守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教育措施

1.建立成长档案。问题学生的家庭教育可分为以下五种类型:一是无原则奖励型,这类家庭父母务工收入较高,对孩子的希望值也较高,于是就用发奖金、买高档学习、生活用品来刺激学生学习。二是家庭暴力型,这类家庭对子女在学习上订下目标,若未完成,则棍棒伺候,对孩子的“犯错”行为,则大声训斥或拳脚训导。三是自由放纵型,这类家庭对孩子没有什么高要求,甚至连孩子在哪个班,班主任是谁都不知道。还常在孩子面前流露出“读书无用论”的言行,导致学生不学无术、不思进取。四是过分溺爱型,这类家庭中孩子的父亲或母亲,大多是婚姻不幸,让其子女缺少了父(母)爱,故自己千方百计地去弥补迁就,孩子受到过分溺爱后自理能力差,依赖性极强。五是教育软弱型,这类家庭由于自身文化素质低,不懂孩子的心理和教育子女的方法,因此对孩子的教育完全依赖于学校教育。

在充分调查分析的基础上,学校可以为心理存在一定问题的学生建立专门档案,把问题学生的基本情况以及各阶段变化情况记录下来,落实重点对象的帮“困”措施,并定期与这些学生面对面交谈,让他们自己看到自己在成长过程中的点滴进步或失误,以便自己进一步发扬或改进。

2.师生结对帮辅。建立“一对一”帮教机制,每个辅导老师——家长联系1—2名学生。学校要求他们深入问题学生家庭进行家访,跟问题学生交朋友,解决他们的实际问题。

3.联手重点突破。在留守学生中,有些情况比较严重:如逃学,迷恋上网,早恋,深夜外出,与老师、临时监护人对立……经个别教育,效果仍不明显的,学校可以召开专题会议,从学生的心理问题着手,逐个分析存在的问题及问题产生的可能原因。然后,班主任、学校领导开展集体家访,与监护人一起,共同商讨教育措施;找问题学生面对面交谈,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帮助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找其他学生从侧面了解问题学生的相关情况……多方联手,重点突破。

4.设置心理信箱。有的学生面子观念强,有些事情也不便当面对老师讲,学生就可以通过这一渠道向老师倾诉。同样,老师也可以倾听到学生发自心底的心声,学校委派专人负责给学生回信,帮助学生解决学习、心理等问题,使学生的心理障碍能够得到及时疏通引导。

第12篇

在教育以人为本的今天,作为一名教师,热爱生命、关爱生命,呵护每个生命健康成长是我们的职责。教书是手段,育人是目的。教书育人是改造人的活动,是把一个个无知的人改造成为科学文明的人。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我们是在进行建树生命、完善生命的工程。我们的工作对象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因此,我们的工作的态度就应上升到对生命负责的高度,珍视生命、热爱生命,把责任和爱融合起来,把自己的生命奉献给自己的事业和学生。

我们面对的学生,从个性方面看,有的天真活泼、积极主动、热情大方,有的内敛沉默、不苟言笑;从品质方面看,有的遵守纪律,有的调皮捣蛋,有的热爱学习富有竞争意识,有的厌学随意,得过且过……老师劳动对象的特殊性决定了老师劳动性质的特殊性和任务的长期性、艰巨性。我们不仅要对学生有清楚的认识,而且对自己的职业性质也要有正确的认识。做到知己知彼,才能育人不怠。老师的劳动不仅仅是传授知识,而是知识、技能、体能的综合运用,是在爱心和责任心这种内驱力作用下的创造性劳动。用爱心和责任心对待教书育人的工作,热爱教育、奉献自己,是我们每一位老师应该具备的从业思想,也是我们每一位老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首先,教师要修身养性、热情从教。修身就是要不断学习,不断进取,使自己的知识水平和能力素养保持与时俱进的健旺状态,使自己的思想道德、法制观念与新时期党和人民的需要相一致。教师的工作就是要用渊博的学识、积极的精神、高尚的情操去影响、感化、改变学生,使他们全面发展,健康成长。生命来到世间不容易,老师要明白自己面对的是富有情感的生命,不能把他们等同物件。因此,老师要满怀热情,用自己的生命去引渡学生,热爱每一个学生。对于差生,我们更应该多关心、多帮助,立足他的实际,循序渐进,不能操之过急,甚至冷嘲热讽,驱逐学生。我们要尽可能地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学到知识。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充分发挥他们的特长,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优生多学,差生少学,各得其所,全面发展,共同提高。同时,我们对学生要高度负责,只有高度负责,才能减少各种意外事故的发生。教师既要对学生的学习负责,还要对学生的生命健康负责。青春对学生只有一次,短暂而珍贵。教师的责任感应该提高到生命意识的高度,关爱生命,热爱学生,这样我们才对得起每一个鲜活的生命,对得起自己的良心。

第二,教师要正其心,尽职尽责,高度负责。教师不仅要修其身,还要正其心,诚其意,树立无功、无名、无己的思想。只有修其身,才能正起身;只有正起身,才能诚其意。这样才能热爱教育、忠诚教育。步入空门就要看破红尘,身为人师就要淡泊名利。既然选择了教书,就不要心猿意马,魂游旷野;就应该回归自我,顺其自然,着眼当前,立足实际,快乐生活,热情从教。把自己的学识奉献给学生,把自己的生命奉献给人民的教育事业。当今社会还存在责任缺失的现象,这是“心不正、意不诚”的表现。有的人把教书当做无奈地选择,只想领工资,不想干工作,盼着当领导,不想当教师。向学生发怨气,给领导出难题。工作随心所欲、敷衍塞责,萎靡不振、消极倦怠。教书育人无成绩,麻将桌上找成就,蹲着茅厕不拉屎,当起和尚不撞钟。这种工作的态度,就是扼杀生灵,是对生命的不负责任,是在玩命――玩学生的命。像这样的工作态度,学生的健康何在?发展何在呢?我们要正确认识自己的使命,要认真负责、脚踏实地地教好书、育好人,热爱学生,奉献教育。

第三,我们要热情服务,甘为人师。教书育人具有周期长见效慢、任务重效率低的特点,不是立竿见影的事情,是极其辛苦的工作。每一位老师要有耐心、恒心和信心,热诚坦然地面对自己的职业,用爱心去关爱每一个如饥似渴的孩子,热情地抚慰每一个幼稚的心灵,让他们在爱的阳光雨露下快乐健康的成长。付出了不要在乎回报,教书育人是我们的天职。不过请你相信,你的付出不会白费,收获一定是丰硕的。一个幸福的微笑,一声谢谢,一句问候……都将会使你一生倍感欣慰。“俯首甘为孺子牛”是我们老师的精神写照。作为老师要站在对生命负责的高度,立身教育,不要被滚滚红尘淹没。要心无旁骛,做到师者无己、无功、无名,为人类文明的发展尽自己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