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1-24 09:59:27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四年级上册教学计划,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龙山小学:李杰运
一、指导思想
在新的一学期, 我将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依据教研组工作计划,按照教导处的安排, 围绕课堂教学和教学科研这一中心任务,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探索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把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实践贯穿于教育教 学全过程。 开展合作学习, 全面提高学生综合能力。使数学学科的特点和儿童的认知特点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实践能力从而体现数学源于生活的思想。
二、基本情况分析
(一)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共安排了九个单元和两个实践与综合应用。数与代数领域的知识有5个单元:万以上数的认识、 加减法的关系和加法运算律、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法; 图形与几何的内容包括角、 相交与平行; 统计与概率,本册教材安排了条形统计图和不确定现象;综合与实践包括:三峡工程中的大数; 惊人的危害; 节约一粒米。 从教材编排体系来看,数与代数领域的知识占的比例 很大,可以说是本册教学的重点。 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和兴趣。学生在这段数学旅途中,教材里既要有大数的感受,又要有数学规律的探索,还要有各种实际问题的解决。因此要培养学生主动探求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养成细心解题的习惯。
(二)学生分析
本班有学生48名,大多数学生学习自觉性较高,在课堂上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 ,有部分学生自控力比较差,单元知识能过关,但综合能力较差,对于概念理论知识理解过于肤浅,对知识运用也欠灵活, 有一部分学生学习态度比较浮躁,计算能力较差,还需进一步提高,应用题分析能力也比较欠缺,个别学生需继续加强辅导。从学生习惯方面看, 有一部分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上课坐不住,不按时完成作业,做题马虎,丢三落四,抄错数字,不善于检查, 等许多学习习惯有待改善。本学期将重点抓好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在教学中,面向全体学生, 创设愉快情境教学, 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 进入最佳学习的状态。
(三)教师分析
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 我具备了一定的数学专业知识, 对待工作尽职尽责。对于本班学生, 我发解每一个学生的学习基本情况,对什么样的学生采取相应的教学措施。相信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我们班一定会取得更好的成绩。
三、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根据本册教学内容,结合学生实际,我将把万以上数的认识;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和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除法,作为重点内容来进行教学。
教学难点:
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除法是本册教学的难点。
四、教学目标
(一)知识技能
掌握数的计数单位和数位顺序,能正确读、 写万以上的数;
能省略万位或亿位后的尾数求整数的近似数,能用四舍五入法省略万位或亿位后面的尾数;会比较万以上数的大小;了解数字编码的意义,能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简单的数字编码;认识计算器, 能用计算器正确地进行加、减法计算。理解加法和减法的意义,掌握加减法之间的关系;掌握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会用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进行简便运算。掌握三位数乘两位的乘法、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除法的笔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能结合具体情景正确地进行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除法的估算;能用计算器进行乘、除法计算,并借助计算器探索乘、除法中的 一些简单规律。
认识线段、直线、射线和角(包括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周角),掌握角的度量方法,会比较角的大小,会用量角器画角;正确理解垂直和平行的意义, 会画线段、直线、射线。
认识条形统计图,能用条形统计图直观地表示数据。感知生活中的不确定现象,初步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事件的发生是不确定的;能用可能一定不可能等词语描述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二)数学思考
在认识万以上的数、整数加减法及乘除法运算中发展数感。
在计算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有条理地思考,发展数学思维。
经历探索角和平面上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的过程,发展空间观念。经历收集、整理数据并用条形统计图表示数据的过程,发展数据分析观念; 结合具体的情景,感受简单的随机现象。
(三)问题解决
能运用万以上数的认识、 加减法的关系、 加法运算律、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和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除法等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 提高数学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提高运算能力。在问题解决中探索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体会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在学习中经历独立思考和与人合作交流的过程,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问题解决的思考过程。完成综合与实践,增强数学应用意识,培养实践能力。
( 四) 情感态度
1.在探索规律和解决数学问题的活动中培养探索精神。在综合与实践和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活动中,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2.在学习中培养独立思考、工整书写、仔细计算等良好学习习惯。
3.在学习中克服困难,培养学好数学的自信心,并体会学习成功的快乐。
五、教学方法与措施
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 使学生切实掌握好这些基础知识。注重基础知识教学要引导学生从已有的知识出发,通过实物、 教具或者实际实例, 正确地理解所讲的概念、性质、法则、公式等的含义防止死记硬背。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已有的经验知识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愉悦情境。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设计富有情趣的数学活动, 鼓励每个学生动手动脑, 参与数学的学习过程。
结合学生实际进行教学, 学生本身存在差异, 应从学生的发展状况和需要出发进行教学。鼓励算法多样化,关注学生的个人体验,尊重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思考习惯和合作意识。重视学生的实践活动,关注学习过程,多给学生留下充分的时间和空间,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 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增强学生对数学的体验和认识。课堂训练形式的多样化,重视一题多解, 从不同角度解决问题。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受教师“先入为主”的观念制约,占有足够的时间,享有广阔的空间,进行创造性的学习。鼓励学生动手多在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并解决问题。
创造性使用教材, 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创造性使用教材。
六、专题研究
本学期,我将围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进行探索研究。
七、教学进度
1 多位数的认识 12
2 加减法的关系和加法运算律 8
3 角 6
4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 8
5 相交与平行 3
6 条形统计图 4
7 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除法 12
【范文一: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我接任新班,为有计划有目的地完成四年级的教育教学任务,以提高教育质量和学生的素质为中心,以建立良好的班风学风为主线,从日常行为到学习习惯;从学习成绩到身体素质等方面,力求每一位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有一定的发展和提高。
二、学情分析:
本班共计学生75名,其中男同学41人,女同学34人。大多数同学学习积极、主动、思想素质良好,还有一部分学生口头表达能力、阅读能力较差,个别学生良好习惯还有待形成。在今后教学上要侧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勤看书、多动脑,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三、教材分析:
四年级上册教材与一、二、三年级教材是一脉相承的。
(一)加强目标意识,全面、准确地落实语文教学目标
教材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样三个维度提出了语文教学目标,而且提出了总目标和阶段目标。这是我们把握教学目标的依据。
四年级上册教材,既注意落实必须一以贯之的目标,又注意落实阶段性比较明显的目标。为了落实一以贯之的目标,首先在选文上下功夫,认真选择文质兼美、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精神的文章作课文,使学生既能从中学习语文,又能陶冶情趣,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受到启迪和教育。还在“语文园地”中系统地编进了古诗词、名言警句、对联、成语故事等,使学生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从而更加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化。同时,在教材编排上也注意情感、态度与知识、能力之间的联系,使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引导与语文学习能力和习惯的培养融为一体。对于阶段性比较明显的目标,就作为本册的训练重点,在教材中加以具体安排。既注意体现阶段性,又注意阶段目标之间的衔接与过渡,使课程标准规定的教学目标得到全面、准确的落实。
(二)加强整合,围绕专题组织教材
本册教材继续按专题分组编写,确定专题的思路比前几册有所拓宽,除了思想内容方面的专题外,“中外童话”是从文体角度定的专题,“作家笔下的动物”则是侧重体会文章的表达形式。根据课程标准提出的“教材内容要简化头绪,加强整合”的思想,在按专题编写教材时,注意了加强整合,每组的课文都围绕专题编选,从导语到语文园地的各项内容也都围绕专题来安排。而且,围绕专题安排
的各项学习内容与学习活动,前后有联系,有照应,做到环环相扣。这样,就使整组教材以至整册教材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三)加强导学功能,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地学习
本册教材,在编写时既考虑有利于教师的教,又考虑有利于学生的学,努力使教科书既成为教师的“教本”,又成为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学本”。这一特点在教材里有多种呈现方式:一是在课文的文前、文中或文后,以吐泡泡的形式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自读自悟;二是在精读课文的思考练习中,安排了引导自主、合作、探究的题目;三是在每组课文后面安排了学生对本组所学字词进行自查自测的“词语盘点”;四是“语文园地”中设置了“我的发现”“展示台”“宽带网”等体现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栏目。
四年级上册的“我的发现”,在“发现”的范围上有所扩展,安排了4个关于读写方法和习惯方面的发现,分别是:读文章时要想象画面,边读边想提出问题,查字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认真、细致地观察才能表达清楚。“我的发现”栏目的呈现方式也发生了变化,由原来的吐泡泡形式改为小林、小东两个孩子的对话。这两个孩子,可以理解为学生自己和他的一个学习伙伴。教材中,他们的对话一般只是提起某个话题,开了个头,为同学们交流某一方面的发现留有较大的余地。
(四)加强开放性,密切语文学习与生活实际的联系
语文学习是母语的学习,学习的资源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所以,语文学习决不能仅仅局限于课本,局限于课堂,应该把语文学习引向生活,拓宽语文学习的途径。本着这样的思想,教材的编写加强了开放性,把语文学习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主要表现在:一是注意引导学生用生活中的实例,加深对语言文字的理解;二是从生活的实际需要中提炼口语交际话题,练习写作;三是结合课文的学习引导课外阅读,重点推荐了《格林童话》和《爱的教育》,引导学生读整本的书;四是通过综合性学习,开展形式多样的语文实践活动。这样的编排,充分体现了听说读写各项语文学习活动的综合,课内外语文学习的紧密联系,拓宽了语文学习的渠道,使学生在丰富多样的实践活动中学语文,用语文。
四、教学目标:
1、认字200个,会写200,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2、会使用字典、词典,有独立识字的能力。能用钢笔熟练书写正楷字,用毛笔临摹字帖。
3、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
5、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能复述叙事性课文的大意。
6、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
7、在交谈中能认真倾听,养成向人请教、与人商讨的习惯。听人说话能把握主要内容,并能简要转述。能清楚明白地讲述见闻,并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8、留心周围事物,勤于书面表达。能把内容写得比较清楚、比较具体。会写简短的书信便条。能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
9、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有目的地搜集资料,提出不懂的问题,开展讨论,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五、工作目标:
建设一个团结向上的班集体,推动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语文的习惯,从而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六、教学措施:
1、多读多记,多积累语言。
2、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勇于探索,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
3、搞好各项班级竞赛。从各方面严格要求学生,特别是优秀生,增加班级优秀生的自信心,提高他们的竞争意识,努力在这学期的各项竞赛都能取得比较好的成绩。
4、加强后进生的转化工作。由于后进生本身的一些特点,比如比较懒散,行动比较缓慢,理解力上相对而言弱一些等,同时后进生经常在无形中受到老师同学的歧视,后进生缺乏自信心。因此后进生转化的工作,一定持之以恒。这样才能意识到希望,增强学习的主动性与学习的信心,进而提高学习成绩。
5、加强与家长的联系。学校的工作离不开家长的支持。要想得到家长的支持,首先应该掌握学生的各方面的情况,在细节方面下功夫,发现学生有什么异常的情况及时跟家长取得联系,继而解决问题。取得家长的信任,那么有助于班主任开展各项工作。6、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形式进行。培养习作兴趣,提供和创造更多的习作机会,多组织展示和交流。
【范文二: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是贯穿我县教育工作的一条主线,如何进一步提高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确保教学质量的稳步提升,是这条主线的关键突破点。为了促使每一位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有一定的发展和提高,我将在新的学期里继续探究富有活力、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发展的课堂教学模式,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富有成效地完成本班的语文教学工作。开学伊始我认真学习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并细致地研究了第七册语文教材的特点,领会了《教师教学用书》的相关要求,现结合教材特点和教学要求及本班学生实际情况,特拟定了如下计划。
二、学生情况分析
本班学生是我从三年级一手带上来的,现共有20名,男生14名,女生6名。他们大多是农村偏远山区的孩子,因父母一方或双方在外打工,所以都成为住校生。这些孩子基本都能吃苦耐劳,乐于助人,但因长期缺乏家长管教,目前还没有养成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如不完成家庭作业,合作探究意识淡薄,课外阅读不够坚持,习作兴趣不浓,背诵积累走马观花,作业字迹不端正,钢笔书写不按规范等,这就导致全班成绩稳定的尖子生不多,学习基础薄弱,有个别学生特别贪玩,懒记知识、怕背书,如薛云龙、薛瑞环等,总是拖欠作业,成绩有待提高。四年级是很关键的一个学年,它要完成由中年级向高年级的过渡,除了扎实的语言文字基础外,还包括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兴趣。特别是学生在低年级、中年级养成的学习习惯,不管好与坏,到了高年级是不大容易改变的。因此,引导学生养成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生成长的现实需求和必然要求。
三、教材理解
1、教材的基本结构。
本册教材共分八组。每组包括导语、课例、语文园地三大部分。按专题编组。8个专题依次是:自然奇观、观察与发现、中外童话、作家笔下的动物、我国的世界遗产、人间真情、成长的故事、科技成就。每组开头的导语点明本组的专题,并提示学习要求。课例由3—5篇课文组成。课文均围绕专题编选,分精读课文与略读课文两类。全册共有课文32篇,其中精读课文18篇,略读课文14篇。精读课文后有思考练习题。略读课文在课文前有一段连接语,将前后课文连接起来,并提示略读课文的学习要求。在部分课文后面,安排有“资料袋”或“阅读链接”,以帮助了解相关资料或丰富学生的阅读。教材后面还附有8篇选读课文。
每个语文园地由5个栏目组成。其中4个是固定栏目:“口语交际”“习作”“我的发现”“日积月累”。另有“宽带网”“趣味语文”“展示台”“成语故事”,分别在8个语文园地中各安排两次。本册要求认识200字,会写200字。本册教材将每篇课文的词语列在每组课文后为“词语盘点”,分“读读写写”与“读读记记”两栏。
2、教材重难点。
①重点学习18篇精读课文,掌握其中的生字词语。重视练习朗读和默读;理解内容;体会情感;领悟表达的方法;积累语言;向课外扩展延伸。
②学会写书信。
③积累语文园地和精读课文中的好词好句。
四、本册教材的教学目标
本册通过精美的选文,在语言学习过程的熏陶和感染中,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价值观。在识字写字、课文阅读教学、口语交际、习作、综合性学习等学习和活动中,达到中年级的上阶段教学目标。
本册学习要达到的主要目标:
1、认字200个,会写200个,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2、会使用字典、词典,有独立识字的能力。能用钢笔熟练书写正楷字,用毛笔临摹字帖。
3、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
5、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能复述叙事性课文的大意。
6、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
7、在交谈中能认真倾听,养成向人请教、与人商讨的习惯。听人说话能把握主要内容,并能简要转述。能清楚明白地讲述见闻,并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8、留心周围事物,勤于书面表达。能把内容写得比较清楚、比较具体。会写简短的书信便条。能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
9、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有目的地搜集资料,提出不懂的问题,开展讨论,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五、落实目标的基本措施
1、熟悉本册教材的学期教学目标,把握单元教学和课文教学目标,认真学习《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并根据班级的实际情况,制定好课时教学目标。
2、识字写字方面:完成认字的任务主要靠学生自学自查,教师可在学生自学自查的基础上作适当检查,并对少数不容易读准或容易混淆的字作适当指导。在每天的语文课中安排10分钟随堂练习,按照规范要求学生认真写好汉字,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进而促使学生性情、态度、审美趣味的养成,增强练字意识。教师要对不容易写好的笔画、结构以及容易写错的笔顺作具体指导,使学生把字写端正,写美观。对于精读课文中出现的由已经会写的字构成的新词,也可让学生找一找,抄一抄,不断丰富词语的积累,还可采用听写词语等方式,检查学生对字词掌握的情况。另外,要凭借毛笔字和钢笔字教材,加强对学生写钢笔字和毛笔字的指导。
3、阅读教学方面:一定要多读少讲,把比较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读书,注重以下五个方面的引导:练习朗读和默读;理解内容,体会感情;领悟表达的方法;积累语言;向课外扩展延伸。总之,要因文而异,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设计和安排教学过程,使每课的教学既把握住重点,又教出特色。另外,还要适时给孩子们推荐课外阅读书目,鼓励他们把看到的佳词妙句积累到“采蜜本”上,拓展他们的学习视野。
4、口语教学上:要充分体现听和说的双向互动这一特点,还要根据每次口语交际的实际采用不同的互动方式,设法在双向互动中使交流逐步深入,尽量捕捉学校或班上发生的具体的相关实例引入教学,上出特色,有效地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
5、习作教学上:强调如实表达,就是要写真实的人、真实的事,反映真实的生活,不能造假,不能瞎编。这样,既能切实提高学生把握事物特点的能力和记实的表达能力,又能培养学生诚实的品质和良好的文风。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并能把自己想象的事物写下来,能不拘形式地自由表达。加强书信等应用文的写作指导,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修改能力和写作能力的训练同时起步,修改的习惯在习作开始之日起就加以培养。
6、综合性学习上:考虑到孩子还小,独立活动的能力有个培养锻炼的过程,因此教学中要体现既放手,又适当辅导的思想,着重抓好三个环节:一是通过布置,使学生明确任务,知道要做些什么,该怎么做;二是在学生自行开展活动的过程中,教师要时时关心,了解活动开展的情况,及时表扬好的做法,帮助解决遇到的困难;三是采用多种形式,充分展示交流。
7、营造自主学习的情境。新课改的最终落脚点就是课堂教学改革。没有课堂教学改革的成功就没有新课改的成功。课改成效最终要靠学生自主学习的效果来检验。因此,我将潜心钻研教材,不断学习和尝试各种方法,把握好课前、课中、课后的联系,保证学生有充分的读书时间;课堂上设计有效的自学指导,紧扣教材进行当堂训练,及时反馈和矫正,讲求实效。
数学课我将主要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善于思考、乐于思考、喜欢数学,培养学生快乐学习数学的心态,端正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5篇,供大家参考。
四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1一、本学期本课程教学目标要求和任务
(一)知识与技能:
1 .认识计数单位“十万”“百万”“千万”“亿”“十亿”“百亿”“千亿”,认识自然数,掌握十进制计数法,会根据数级读、写亿以内和亿以上的数,会根据要求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体会和感受大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培养数感。
2.会笔算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会进行相应的乘、除法估算和验算。
3.会口算两位数乘一位数(积在100以内)和几百几十乘一位数,整十数除整十数、整十数除几百几十数。
4.认识直线、射线和线段,知道它们的区别;
认识常见的几种角,会比较角的大小,会用量角器量出角的度数,能按指定度数画角。
5.认识垂线、平行线,会用直尺、三角板画垂线和平行线;
掌握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
6.结合生活情境和探索活动学习图形的有关知识,发展空间观念。
7.了解不同形式的条形统计图,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二)过程与方法
1 .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初步了解运筹的思想,培养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2.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重点:
大数的认识,三位数乘两位数,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角的度量,以及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认识。
难点:
1、亿以内数的读法及写法,培养学生的数感。
2、使学生掌握乘法的估算方法。
3、使学生理解垂直与平行的概念,会用直尺、三角尺画垂线和平行线。
4、让学生认识两种复式条形统计图,能根据统计图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能发现信息并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5、使学生通过简单的事例,初步体会运筹思想和对策论方法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二、学生基本情况分析和提高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1、认知情况
经过三年级下学期的学习,学生的思维已经开始由具体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对周围事物的认识较以前上升了一个层次,已经会用归纳概括的方法认识事物及解决问题,三(2)学生已经具备了初步的数学知识(两位数乘两位数、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认识小数、年月日、不同形式的条形统计图),为学好本册教材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个别学生知识基础比较薄弱,表现在计算技能较差,对数学信息进行处理的能力弱。
上学期三(2)平均分在80分左右,及格率为95%左右,优秀率为65%以上。三年2班优秀生比较突出。班级后进生与年段班级相比也偏多,在做好课堂教学工作的同时,要通过辅导能使这部分学生得以进步。
2、情感、态度
学生课堂纪律较好,学习能力较强,学习习惯较好,但也存在不平衡性,有些学生学习不用心,懒惰,有不做作业坏习惯,所以在教学中要注重发挥本班的优势,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引导学生自觉地有效地探索知识,寻求规律,不断培养学生的能力,发展智力。适当开展数学课外活动,以拓宽知识面,提高思维能力,不断增强学生素质。
(二)本学期提高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
1、大数认识的教学突出数学味,联系生活素材,培养学生的数感;
计算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灵活的计算能力,发展学生的数感。
3、教师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数学活动中去。
4、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渗透于数学教学中,用数学的魅力和学习的收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内在动机。
(1)提供丰富的培养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素材。
(2)注意反映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以及数学的文化价值。
(3)通过自主探索的活动,让学生获得学习成功的体验,增进学好数学的信心。
5、创新评价,激励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既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结果,更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更多地关注学生已经掌握了什么,获得了那些进步,具备了什么能力。
6、注意学生差异,因材施教,加强个别辅导。
7、认真钻研教材,把握教材的重点、难点,灵活地处理教材。
8、抓实常规,保证教育教学任务全面完成。
坚持以教学为中心,强化管理,进一步规范教学行为,并力求常规与创新的有机结合,促进学生严肃、勤奋、求真、善问的良好学风的形成。
9、注重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良好习惯,强调“认真刻苦学习”,不允许一个人掉队。
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际能力。
10、立足“数学家摇篮工程”,开展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努力使数学知识的学习情境化、生活化、趣味化,使学生爱学、乐学,学有所得。
四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2一、情况分析
1、班级概况:
四年级(8)班现有人数为80人,其中男同学55人,女同学25人。这些学生中有父母离异的,有父母外出工作,跟着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的多人。
2、知识掌握情况。
从上学期的期末质量检测来看,学生对双基知识掌握得还不够,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吨千米的认识掌握得不太好。
在计算方面,学生的差别比较大,多数学生对于口算,能做到脱口而出,但由于部分学生对于乘除知识掌握不好,直接影响了口算的速度和计算的正确性,学生在这方面表现出来的差距非常之大。对于一些计算式题,部分学生的计算速度极待提高,各种计算的良好习惯有待养成。
应用题掌握得还不够,只有部分学生能认真分析题意,正确列式,不能很好地根据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去分析题意,对各种应用题的结构掌握的还不够。同时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有待于提高。这对本学期的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少数优等生的知识和经验、获取知识的能力、抽象思维水平有了一定的发展.基础知识掌握牢固,具备了一定的学习数学的能力。而学困生连乘除法的计算都有困难。
3、学习习惯、兴趣、方法及心理特征
从学习习惯、兴趣、方法看,多数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都较好,对数学课学习兴趣较浓厚,能按正确学习方法去学数学。他们能上课遵守课堂常规,专心投入,认真完成作业,对不懂问题能及时大胆提问;学生上进心强,班级学生之间竞争意识浓;接受新知识的主动性较好,好奇心,好强心都很强,具体形象思维活跃。由于年纪较小,学生的个性显得不稳定,对事物的认识和个人的情
感不能客观的分析,意志力尚不定型,自控力不强,对人对事热情度高,但持久性差,注意力易分散,失败面前易灰心。同时也有个别学生上课注意力分散,思想开小差,学习目的性不够明确,对实施课堂教学有一定难度。
从心理特征看,多数学生喜欢在别人面前表现自己,喜欢表扬夸奖,班上竞争意识浓;学困生上课比较被动,不闻不问,积极性不高,作业完成较难,但也喜欢激励。
4、优秀生学习特点和后进生成因:
(1)、优秀生少,根据平时的质量检测,真正成绩稳定,思维灵活,对应用题能认真而正确地分析的同学只有10来个。他们对数学学习兴趣很浓厚,能较好遵守小学生课堂常规,同学之间能互相帮助,共同探讨,互相协作,他们思维活跃,发言大胆,对有争议的问题能大胆争论,上进心强,上课认真听讲,作业及时认真,不懂问题能大胆提问,恐怕学习成绩会下降。这些学生的家长对学生的学习成绩较为重视,大部分的家长能而且有能力配合教师的教学对学生进行个别的辅导。
(2)、中等生对应用题的分析和理解能力一般,成绩有回落的可能。他们学习认真,作业态度好。
(3)、班中的后进生,大多数是因为基础知识掌握不好,存有知识断层,学习的自律性比较差,学习能力弱,接受能力差,学习目的不明确,对学习也提不起兴趣。在他们当中有的是单亲家庭,父母对子女的学习关心,指导,督促不够;有的是父母对子女过于溺爱,过于迁就;有的是由于不好的学习习惯影响了他的学习成绩。上述原因形成恶性循环,使他们失去信心,致使形成后进生。也有几位学生是智力低下,接受能力差。
(4)、纵观全班,学生的基础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差别很大,如计算速度、参
与讨论的能力,解答应用题的思维能力等。课堂中教师虽尽力关注学生的个别差异,由于班中学生数多,个别学生的知识断层点,无法弥补,优等生的潜能也没能充分挖掘出来,无法面面俱到,这也是本学期需要解决的教学难点之一,对此我将在培优补差计划中作具体的安排。
5、其他因素:
大部分学生热爱劳动,活泼好动,集体荣誉感强,学生多数家庭贫困,家长的文化程度普遍不高,虽有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之心,但教育方法不当,家校配合不够,并对“减负,推素”存有认识偏差。
二、教学目的要求:
1.认识计数单位“十万”“百万”“千万”“亿”“十亿”“百亿”“千亿”,认识自然数,掌握十进制计数法,会根据数级读、写亿以内和亿以上的数,会根据要求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体会和感受大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培养数感。
2.会笔算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会进行相应的乘、除法估算和验算。
3.会口算两位数乘一位数(积在100以内)和几百几十乘一位数,整十数除整十数、整十数除几百几十数。
4.认识直线、射线和线段,知道它们的区别;
认识常见的几种角,会比较角的大小,会用量角器量出角的度数,能按指定度数画角。
5.认识垂线、平行线,会用直尺、三角板画垂线和平行线;
掌握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
6.结合生活情境和探索活动学习图形的有关知识,发展空间观念。
7.了解不同形式的条形统计图,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8.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9.初步了解运筹的思想,培养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10.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1.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三、教材简析:(教材知识结构体系、重点、难点、德育渗透点等)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大数的认识,三位数乘两位数,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角的度量,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大数的认识,三位数乘两位数,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角的度量,以及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认识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在数与计算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大数的认识,三位数乘两位数,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在小学阶段,本学期结束后,有关正整数的认识和计算的内容将全部教学完。本册这些知识的学习,一方面使学生学会用较大的数进行表达和交流,掌握较大数范围内的计算技能,进一步发展数感;另一方面通过十进制计数法的学习,对有关数概念的各方面知识进行系统的整理和融会贯通,为学生形成科学、合理的数学认知结构奠定基础;并为进一步系统学习小数、分数及小数、分数的四则运算做好铺垫。因此,这部分知识仍然是小学生应该掌握和形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角的度量、平行四边形和梯形两个单元,这些都是本册的重点教学内容。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丰富的数学活动,让学生进一步认识直线、线段、射线、角、垂线、平行线、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学会一些简单的作图方法;同时获得探究学习的经历,体会各种图形的特征及图形之间的关系,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发展。
在统计知识方面,本册教材安排了复式条形统计图。教材介绍了纵向和横向两种不同形式的复式条形统计图,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学会看懂这两种统计图并学习进行数据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形成统计的观念。
在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教材一方面结合乘法和除法两个单元,教学用所学的乘、除法计算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另一方面,安排了“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初步体会的运筹的数学思想方法,感受数学的魅力。同时让学生学习应用优化的思想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培养他们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发现、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本册教材根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综合应用数学的综合应用──“1亿有多大”和“你寄过贺卡吗?”,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在教材的安排上,体现出新课程的理念:
1、重视口算和简便运算。
如在一个数乘三位数的乘法、除数是三位数的除法中,先学习因数及被除数、除数是整百数的乘除法口算,被除数、除数末尾有0时的简便方法计算。学了乘法运算定律和商不变性质后,用定律和性质进行简便运算,让学生学会灵活运用各种计算方法。
2、加强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运用迁移规律让学生主动获取知识。
在多位数的读法和写法中,让学生凭借原有的知识基础,把万以内数的读写法推广到多位数;也可以加深对对位数的认识。
3、突出整理、概括、提高能力培养。
在多位数的加减法中,引导学生在积累大量加减计算和解答应用题的基础上,对学过的知识进行整理概括,对加减法进行定义,阐明加法的运算定律及加减法的关系,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
4、重视知识的形成过程,注意多让学生观察、猜测、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渗透教学思想方法。
本册教学内容是学习整数的最后阶段,在学生积累了大量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得出整数的计数法和读写法、四则计算的关系、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商不变性质等,在运用中加深了认识,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5、要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重视学生的实践活动。
要注意联系学生的实际,重视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操作活动,让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应用能力,提高探究能力。
6、突出开放性,注重学生的个性差异。
在计算方法、试商方法上,允许学生选用自己认为合适的方法,灵活运用,不做硬性规定,应用题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进行解答。带_号的练习题和思考题,作为学有余力学生的练习补充,以进一步提高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能力,拓宽学生思考的空间,增强学生思考的主动性,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
四、改进教学工作的措施:
( 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思想、转差)
1、改变教学思想。
具有新观念、新思想、新体验。改变原有的老师讲、学生学的思想观念,实施互动学习(师生合作、生生合作等),自主探究,老师给营造一个宽松、合谐,充满爱、民主、喜悦的学习氛围。由学生自主合作去探究、研讨,老师作好参谋,当好后勤,作学生的服务员。
2、注重生活与数学的密切联系
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教学要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结合他们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设计富有情趣的习题,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生活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重视数学知识的课外延伸,加强数学知识的实用性和开放性。在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正归一和反归一等应用题时,结合生活实例,使所要学习的数学问题具体化、形象化,激发学生求知的内驱力。
3、注意教学的开放性,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适当设计一些开放性问题,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
4、面向全体、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1)、加强基础训练,在计算方面,重点是要加强口算训练。在应用题方面,要重视一步计算应用题的练习。在练习中必须重视应用题结构的训练,如根据条件补充问题、根据问题补充条件等,这种题目要经常训练,它对于提高学生分析数量关系的能力是大有好处的。
(2)、实施分层教学,弹性教学,针对学生的不同特点,不同的接受能力,采取不同的方法,布置不同的作业,注意因材施教,力求“下要保底,上不封顶”即下要保义务教育的共同要求,上要引导兴趣浓厚,学有余力的学生进一步发展。把共同要求和发展个性结合起来。
(3)、重视学生的课时目标过关和单元素质过关,作业严把关,加强信息交流,及时反馈,增强教学的针对性。
四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3一、教材分析
本册四年级数学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认识更大的数、乘法、除法、生活中的负数、线与角、图形的变换、方向与位置统计等教学内容。
1、第一单元"认识更大的数"。
本单元是在第一学段学生认识万以内数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亿以内的数在实际生活中的意义,掌握大数读写的方法,认识近似数及其作用。
2、第三单元"乘法"。
本单元学习的内容主要有:三位数乘两位数,对一些较大的数进行估计,认识计算器以及运用计算器探索一些数学规律。
3、第五单元"除法"。
本单元的学习是小学阶段整数运算的最后一个章节内容。本单元学习的内容主要有:三位数除以整十数,三位数除以两位数,速度、时间与路程的数量关系,探索商的运算规律以及整数四则混合运算。
4、第七单元"生活中的负数"。
本单元主要是使学生认识生活中一些常见的负数,对此学生已经积累了比较多的生活经验。
5、第二单元"线与角"。
本单元学习的内容主要有:直线、线段、射线的认识,平行线与垂线的认识,平角、周角的认识,以及用量角器量角与画角。
6、第四单元"图形的变换"。
在第一学段的学习中,学生初步感受了生活中的平移与旋转的现象,能在方格纸上作简单图形平移后的图形。本单元是在上述基础上的进一步发展,通过具体实例的展示,使学生体会一个简单图形经过旋转、平移,可以设计出一个美丽图案。
7、第六单元"方向与位置"。
本单元学习的主要内容有:在方格纸上用数对表示某一点的位置,根据方向(任意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在第一学段中,学生已经认识了8个方向和简单的路线等知识,这些知识的学习为本单元的学习打下了基础。而本单元的学习则又是第一学段学习的发展,它对提高学生的空间观念,认识周围的环境,都有较大的作用。
8、第八单元"统计"。
本单元学习的主要内容有:1格表示多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复式条形统计图以及简单的折线统计图。
二、学情分析
四年级学生已经从中年级迈向高年级,他们的思维已经开始由具体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对周围事物的认识较以前上升了一个层次,已经会用归纳概括的方法认识事物及解决问题,学生已经具备了初步的数学知识,为学好本册教材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学生经过三年的学习,已经基本掌握了小学第一学段的学习方法,师生之间也由陌生到熟悉。大部分学生学习常规好,喜欢学习数学,对所学知识掌握较好,并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但是学生的心理特征及思维发展也就不一致,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在面向全体学生的同时,更要注意因材施教。
三、教学目标
1、学生将经历收集日常生活中常见大数的过程,感受学习更大数的必要性,并能体验大数的实际意义;
认识亿以内数的计数单位,了解各单位之间的关系,并会正确读、写;能比较亿以内数的大小;掌握万、亿为单位表示大数的方法;认识近似数,能求一个数的近似数,能对大数进行估计。
2、学生将理解三位数乘两位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能对生活中具体事物的数量用不同的方法进行估计;掌握计算器的运用方法,会利用计算器探索一些数学规律。
3、学生将理解除数是两位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并能进行正确地计算;
在实际情境中,理解速度、时间与路程之间的关系,并能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经历探索商的变化规律的过程,初步掌握探索的方法,并能运用发现的规律解决实际问题;体会中括号运用在计算中的必要性,并能正确计算带有中括号的三步整数四则混合运算。
4、学生能认识负数在日常生活中的意义,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现象。
5、学生将能识别直线、线段与射线,会用字母表示直线、线段与射线;
认识平面上的平行线和垂线,能用三角尺画平行线、垂线,知道两点确定一条直线,两点间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理解平角、周角;会用量角器量(画)指定度数的角。
6、学生将经历一个简单图形经过变换制作美丽图形的过程,并能在方格纸上将简单图形旋转90°;
能在方格纸上进行图形变换的操作活动,说出图形变换中的平移或旋转的过程。
7、学生将能在具体的情境中,用数对来表示物置;
在具体的情境中,用方向和距离表示物体的位置。
8、学生将体会统计图中1格表示多个单位的必要性,并进一步理解条形统计图的特点;
理解复式统计图的实际意义,并能把生活中的一些数据绘制成复式统计图;认识单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能将生活中的一些数据,绘制成折线统计图,并能从折线统计图上预测事物变化的趋势。
四、教学措施
1、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引导学生学习数学,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加强直观演示和实践操作,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感受成功的体验。
3、引导学生揭示知识间的联系,探索规律。
4、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注重培养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尊重学生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
5、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灵活性和创新意识。
6、注重让学生参与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
7、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数学学习规律,选择教学策略。
8、加强导优辅差工作,特别是差生的辅导,努力使他们迎头赶上。
四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4一、本册教材的教学内容: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大数的认识、三位数乘两位数、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角的度量、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数学广角和教学实践活动等。
二、本册教材的教学目标:
1.认识计数单位“十万”“百万”“千万”“亿”“十亿”“百亿”“千亿”,认识自然数,掌握十进制计数法,会根据数级读、写亿以内和亿以上的数,会根据要求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体会和感受大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培养数感。
2.会笔算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会进行相应的乘、除法估算和验算。
3.会口算两位数乘一位数(积在100以内)和几百几十乘一位数,整十数除整十数、整十数除几百几十数。
4.认识直线、射线和线段,知道它们的区别;
认识常见的几种角,会比较角的大小,会用量角器量出角的度数,能按指定度数画角。
5.认识垂线、平行线,会用直尺、三角板画垂线和平行线;
掌握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
6.结合生活情境和探索活动学习图形的有关知识,发展空间观念。
7.了解不同形式的条形统计图,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8.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9.初步了解运筹的思想,培养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10.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1.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三、教学重难点:
1、亿以内数的读法及写法,培养学生的数感。
2、使学生掌握乘法的估算方法。
3、使学生理解垂直与平行的概念,会用直尺、三角尺画垂线和平行线。
4、让学生认识两种复式条形统计图,能根据统计图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能发现信息并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5、使学生通过简单的事例,初步体会运筹思想和对策论方法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四、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经过经过前面三年的学习,已经具备了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简单的抽象概括能力,养成了一些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掌握了一些科学的方法,学会独立思考和与人沟通、协商、合作、交流的能力,学会探究问题,并能根据具体情况提出合理的问题,还能正确解决问题。无论是理解的能力还是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有所提高。
这批孩子基础扎实,大部分学生学习态度端正,掌握的基础知识比较牢固,但也有部分学生学习态度不够端正,学习基础比较薄弱,上课听到的知识,课后不会运用,作业的正确率低,个别学生不肯及时完成作业,喜欢拖拉。本学期的数学课上,要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善于思考、乐于思考、不怕错误、具有问题意识,培养学生快乐学习数学的心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相信学生在各方面都会更上一层楼。
五、本学期提高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
1、大数认识的教学突出数学味,联系生活素材,培养学生的数感;
计算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灵活的计算能力,发展学生的数感。
2、教师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数学活动中去。
3、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渗透于数学教学中,用数学的魅力和学习的收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内在动机。
(1)提供丰富的培养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素材。
(2)注意反映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以及数学的文化价值。
(3)通过自主探索的活动,让学生获得学习成功的体验,增进学好数学的信心。
4、创新评价,激励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既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结果,更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更多地关注学生已经掌握了什么,获得了那些进步,具备了什么能力。
5、注意学生差异,因材施教,加强个别辅导。
6、认真钻研教材,把握教材的重点、难点,灵活地处理教材。
7、抓实常规,保证教育教学任务全面完成。
坚持以教学为中心,强化管理,进一步规范教学行为,并力求常规与创新的有机结合,促进学生严肃、勤奋、求真、善问的良好学风的形成。
8、注重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良好习惯,强调“认真刻苦学习”,不允许一个人掉队。
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际能力。
四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5一、主要内容:
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综合应用
二、教学目标
(一)数与代数
1、经历收集日常生活中常见大数的过程,感受学习更大数的必要性,并能体验大数的实际意义;
认识亿以内数的计数单位,了解各单位之间的关系,并会正确读、写;能比较亿以内数的大小;掌握万、亿为单位表示大数的方法;认识近似数,能求一个数的近似数,能对大数进行估计。
2.理解三位数乘两位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能对生活中具体事物的数量用不同的方法进行估计;掌握计算器的运用方法,会利用计算器探索一些数学规律。
3.理解除数是两位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并能进行正确地计算;
在实际情境中,理解速度、时间与路程之间的关系,并能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经历探索商的变化规律的过程,初步掌握探索的方法,并能运用发现的规律解决实际问题;体会中括号运用在计算中的必要性,并能正确计算带有中括号的三步整数四则混合运算。
4.能认识负数在日常生活中的意义,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现象。
(二)空间与图形
1.能识别直线、线段与射线,会用字母表示直线、线段与射线;
认识平面上的平行线和垂线,能用三角尺画平行线、垂线,知道两点确定一条直线,两点间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理解平角、周角;会用量角器量(画)指定度数的角。
2.将经历一个简单图形经过变换制作美丽图形的过程,并能在方格纸上将简单图形旋转90°;
能在方格纸上进行图形变换的操作活动,说出图形变换中的平移或旋转的过程。
3.能在具体的情境中,用数对来表示物置;
在具体的情境中,用方向和距离表示物体的位置。
(三)统计与概率
体会统计图中1格表示多个单位的必要性,并进一步理解条形统计图的特点;认识单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能将生活中的一些数据,绘制成折线统计图,并能从折线统计图上预测事物变化的趋势。
三、教材分析
1、教学重难点:
“数与代数”中“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乘法分配律,认识“生活中的负数”
“空间与图形”中“线与角”
2、本册教材的教学建议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根据《标准》的要求与本年级学生的特点,教学中注意如下几个问题。
(一)创设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
虽然,在教材中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大量的直观形象的素材,以便于学生积极参与课堂的学习活动,但毕竟随着学生年级的升高,教材中所揭示的数学知识的难度在逐步加深。因此,创设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让每个学生感受学习的乐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是十分重要的。
(二)关注知识形成、发展、应用的过程
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重视重要知识形成、发展的过程,对一个新的知识的出现,要力求让学生体会到它是如何产生的,它可以解决什么问题;对一个连续发展的知识,应结合第一学段的内容,进行前后对比,理解各自的不同特点与联系。
(三)提供独立探索问题的机会
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是本册教材的重要目标,为将这一目标落实到每个单元的教学中,不论是新授课,还是练习课的内容,教材中都提供了学生可以开展探索活动的题材。当然,根据四年级学生的特点,除了课堂上开展一些小组合作共同探索的活动方式外,也应适当地安排一些个人独立探索的机会,让每个学生深入地思考一些问题,随后再开展小
四、学生分析
本班共56名同学,其中男生有30人,女生有26人,人数比较多,给教学带来了很大的压力。这个班上学期数学考试成绩20个对比班级,倒数第一名,平均分和优秀率以及及格率都让倒数第二落下很大的一节。班级学生纪律性和组织性较差,开学初首先整顿纪律,让学生养成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
五、课时安排以及教学进度表
数与代数:46课时
空间与图形:18课时
统计与概率:9课时
总复习:24课时
认识更大的数(10课时 1-3周)
线与角(8课时 4-6周)
走进大自然(2课时 第7周前两节)
乘法(9课时 7-10周)
整理与复习(一)(5课时 11周)
图形的变换(3课时 12周)
除法(14课时 13—15周)
方向与位置(4课时 16周)
生活中的负数(4课时 17周)
整理与复习(二)(8课时 17-18周)
统计(4课时 19周)
数据告诉我(2课时 19周)
总复习(24课时 20-24周)
引导学生了解社会、探究社会的过程中,努力帮助学生形成健全的人际意识和社会意识,学习解决人际问题和社会问题的技能。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小学四年级人教版品德与社会下册教学计划5篇,供大家参考。
小学四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教学计划1一、学生情况分析:
四年级有学生40人,他们大多来本村或周边村子,淳朴,活泼,积极向上。这学年是他们知识、能力、情感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对自我、他人、家庭、社会有了一些浅显的认识,养成了一定的好的行为习惯,随着他们社会生活范围的不断扩大,进一步认识了解社会和品德的形成成为迫切的需要。因本课程的开放性、活动性、实践性较强,绝大部分学生乐于这一门课程的学习,能积极与到本课程的课内外的学习活动中去。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共四个单元,第一单元“珍爱生命,第二单元“安全地生活”,第三单元“花钱的学问”,第四单元“关心你,爱护他”。
第一单元重在告诉学生要关爱、善待植物和动物,也要珍爱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因为生命只有一次。
第二单元是关于安全方面的,重在引导学生正确处理危险发生后的紧急情况,同时防止事故的发生,以免给自己和别人带来伤害。
第三单元是关于消费和理财的。告诉学生要学会合理的花费。
第四单元是关于做人的道理,做人要善于关爱别人、理解别人,做什么事情都要有责任感。
三、教学措施:
1、全面把握课程目标,改变过去偏重知识学习,忽略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的教学观念,通过多种教学活动,掌握必备的知识。
2、善于调动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结合学生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的问题,共同探究。
3、创设学习情境,灵活选用教学组织形式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生动活泼的发展提供充分的空间。
4、充实教学内容,从教科书扩展到学生的整个生活空间,把教学内容与本地区实际有机结合起来,同时关注社会新的发展和变化,增进课程内容的现实性和亲近感。
5、拓展教学空间,不局限于学校和课堂,创设条件尽可能向社会延伸。
让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体验社会生活,在理解和感悟中受到教育。
小学四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教学计划2一、学情分析
四年级是学生知识、能力、情感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对自我、他人、家庭、社会有了一些浅显的认识,并养成了一定的行为习惯,随着他们社会范围的不断扩大,进一步认识了解社会和品德的形成成为迫切的需要。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共有四个单元组成。第一单元《做守规则的人》;第二单元《做乐观向上的人;第二单元《做自尊自爱的人》;第四单元《做聪明的购物者》。本教程以四年级儿童不断扩大的社会生活为主线,以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为前提,以发展儿童丰富的内心世界和主体人格为目的,以体现育人为本的现代价值取向为理念安排的。
三、教学目标:
1、通过体验、辨析和感悟,对自己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和道德行为进行自我判断,自我评价、自我反思和自我修正,从而促进他们良好品质的形成和社会性的发展。
2、知道要守规则,怎样做乐观向上的人,自尊自爱的人以及如何购物等。
3、通过学习掌握本册教材中的知识点,积累社会阅历。
四、教学措施:
1、全面把握目标,帮助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
2、结合学生生活经验,开展教育教学活动。
3、重视情感投入,灵活运用教学方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4、拓展教学空间,开发和利用校本资源,满足学生需求。
小学四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教学计划3一、学生情况分析:
本年级一个班,学生们经过三个半学年的品德课学习,养成了一定的学习习惯,大多数学生有较强的集体荣誉感,能关心他人,主动参与各项活动,对生活充满热情。一个寒假的时间,让孩子们增长了一些社会见闻,同样也有利于品德课的学习。
二、教材分析
四年级下册教材共四个单元,第一单元“这是我们的社区”,第二单元“我看家乡新变化”,第三单元“好大一个家”,第四单元“共同生活的世界”。
四年级下册教材向学生展示了从家乡民风、民俗到工业、农业、交通、通信等多个方面的社会生活事实,教材在引导学生了解社会、探究社会的过程中,努力帮助学生形成健全的人际意识和社会意识,学习解决人际问题和社会问题的技能。四下教材的显著特点是让学生在探究和认识社会事实的过程中进行道德教育,探究和认识社会事实作为教材编写的“明线”,道德教育作为教材编写的“暗线”。如第一单元《这是我们的社区》,以家乡的老街和老屋、家乡的地名、风味饮食作为基本事实,把爱护家乡文化遗产教育与激发学生爱家乡的情感蕴含其中。第四单元以世界之窗,节日大观,多彩服饰的发展作为基本事实,将从小关心国家大事,合理看电视等好习惯的培养蕴含在其中。这样的编写方式,使学生的品德教育很自然地蕴含在社会事实之中,使品德教育的“无痕性”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三、教学目标:
1.注意引导学生通过探究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
品德与社会课程旨在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奠定基础。四下教材通过引导学生探究生产与生活的关系,来帮助学生认识社会和了解社会中工农业生产的基本过程,工农业生产之间的密切联系,生产的发展和生产工具的不断改进,生产行业的不断变迁;通过探究交通与生活的关系知道社会交通方式的多种多样,交通的变迁、交通与人们日常生活、社会经济发展、文化交流的密切联系,交通发展引发出的新问题;通过探究通信与生活的关系引导学生了解现代通信的种类、古代人们的通信方式、通过大众传媒获取信息和传播信息等方面的社会常识。这样的编写方式,使学生对社会基本事实的认识不只是停留在表面,而是引导他们看待社会现象的时候,能探究和思考社会生活中,各类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本质。
2.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出发,引导学生对间接生活的认识和了解。
儿童的品德和社会性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儿童的现实生活对其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具有特殊的价值。因此四年级下册教材在编写时,注意了将社会事实方面的内容与儿童的生活联系起来,让他们能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会。
3.注意了相关知识的整合,较好地体现了综合课程的特点。
“品德与社会”是一门打破学科界线的“综合课程”。四年级下册教材在处理各知识领域之间的关系及知识与生活之间的关系上,将跨学科的知识有机地融为一体,在本册教材中,涉及到了地理学、历史学、社会学、经济学、工农业生产常识、交通、通信等方面的知识,教材将这些知识综合在一起,强调认知与情感综合,较好地体现了综合课程的特点。
4.将引导学生获取信息与指导学生探究问题的方法融合在一起,培养学生对社会的认识能力和社会研究能力。
5.通过活动的设计和教材中的留白来引导学生动脑、动手和参与实践。
四年级下册教材仍注意了对学生活动的引导,教材根据内容需要设计了许多学生直接参与的活动,让学生通过亲历的活动来获得对社会的认识和体验。在本册教材中,设计了“我是小导游”“考察家乡街名和地名”“学做家乡风味小吃”“家乡新貌图片展”“家乡文化节”“我是小小设计师”“我是小灵通”等许多丰富多彩的活动。同时,教材也注意了留白的运用。如教材第4页的留白是让学生自己画出家乡地图的轮廓;教材37页的留白是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来总结产品更新是为了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需求;43页的留白是让学生给行业分类;51页的留白是让学生掌握交通运输的特点等。
四、教学措施:
1、明确课程性质,全面把握课程目标。
2、品德教育要回归生活,突出课程的经验性。
3、追求教学的有效性,打好做人的基础。
4、建立新的教学观,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5、实现评价改革,促进学生发展。
6、加强课程管理,保证教学质量。
小学四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教学计划4一、班级情况分析。
四年级4个班共有300人,这个年级是小学生知识、能力、情感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对自我、他人、家庭、社会有了一些浅显的认识,养成了一定的好的行为习惯,随着他们社会生活范围的不断扩大,进一步认识了解社会和品德的形成成为迫切的需要。因本课程的开放性、活动性、实践性较强,绝大部分学生乐于这一门课程的学习,能积极与到本课程的课内外的学习活动中去。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注意与四年级上册教材相衔接,根据课程标准的内容,从 了解和认识自己的家乡的历史、为家乡做出贡献的名人开始安排了: 一、引以为荣的家乡,二、缩短时空的通信,三、四通八达的交通。 通过第一单元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是无数的革命先烈用鲜血换来的,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第二单元是引导学生感受通信的发展变化。第三单元是让学生感受交通运输对社会的重要性,感受到社会的变化,培养自觉爱护交通设施的和交通环境的责任感。
三、教学措施。
1、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结合现实生活中存在的问题,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引导学生认识生活,适应社会,成为社会需要的人。
2、通过学习、实践、体验、探究活动,引导学生学会研究社会问题的基本方法,教师尽力创造模拟学生的生活环境,以形成生活的基本技能和符合社会规范的价值观。
3、将品德、行为规范和法制教育,爱国教育、集体主义教育,国情、历史文化教育有机的融合在一起,潜移默化地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基本的道德观价值观和初步的辨别是非的能力。
小学四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教学计划5一、学生情况分析
本教材以四年级儿童不断扩大的社会生活为主线,以关注每一个儿童的成长为前提,以发展儿童丰富的内心世界和主体人格为标,以体现与人为本的现代教育价值取向为理念;引导学生通过与自己生活密切联系的社会环境、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的交互作用,获得对现代社会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参与能力;在感悟和体验的基础上,不断丰富和发展对自我、对他人、对社会的认识和理解;逐步养成社会主义合格公民所必须具备的道德观、价值观及相应的良好行为习惯。
二、教学内容
本教材共有四个单元,分别为:《做守规则的人》、《做乐观向上的人》、《做自尊自爱的人》、《做聪明的购物者》。
三、教学目标
1、情感与态度目标:
(1)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养成懂规则、守规则的态度,帮助学生了解简单国际交往中的规则。知道遵守国际交往规则的重要性。
(2) 具有面对困难的勇气和信心,学习克服困难的合适做法。联系生活实际,明白面对困难前进和退缩的不同结果,树立“困难面前不低头”的信心。
(3) 能够从失败中积累经验,吸取教训,锻炼意志,不怕摔跤。
2、行为与能力目标:
(1) 让学生知道注意分清是非有利于自己的健康成长,不注意分清是非,就可能犯错误,就会做有损自己名誉的事。
(2) 知道一些懂得维护自己名誉的人物的事迹。
3、知识与技能目标:
体会家长挣钱的辛苦,体会家庭责任感。培养学生家庭理财能力,做父母的小帮手。引领学生在活动中积极感受生活、体验生活、勇于实践,增强生活经验,引导学生形成正确、合理的消费观念。通过观察活动,了解、认识商品的各项信息,懂得它们的重要性。初步具备合理购物的生活能力。培养学生的认真细致的观察意识以及分析、比较的综合能力;使学生学会与人沟通和交流,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四、教学措施
1、改变陈旧的观念,树立新观念
(1)转变教材观。教学是对教材的再创造,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根据新课程的教学要求,要运用好教材。要做到“删减、替换、补充”。,教材是为学生提供的案例.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要注意理清教材的思路,把握教材的教学主题。在教学过程中,要以教材提供的教育主题为基础,引导学生去学习,去探究。
(2)转变教学观。新的课程改革,把关注人作为课程的核心理念,提出:“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2、遵循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理念
(1)帮助学生参与社会、学习做人
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的核心是帮助学生参与社会、学习做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每一个儿童的成长,发展儿童丰富的内心世界和主体人格,体现以人为本的现代教育价值取向。培养学生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参与社会的能力,使学生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人。
(2)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
品德与社会课程教育意义在于对儿童生活的引导,用经过生活锤炼的,有意义的教育内容教育儿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选取、引用的教育内容和形式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反映儿童的需要,引导他们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会。
3、要追求教育的基础性和有效性
儿童期是品德与社会发展的启蒙阶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从儿童发展的现实和可能出发,要采用他们乐于和适于接受的生动活泼的方式,帮助、引导他们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为他们今后人格和谐发展与完善奠定基础。
2003-----2004学年度第一学期
陈 秀 丽
从本学年起,英语与同时列为主课程。各年级面临着区统考,六年级还面临着毕业升学考试。诸多因素,报兴趣班的人数增多。六年级就有84.7%的学生报名。针对本学年的现状和区教研室对教材提出的新就替换要求,制定本学期计划如下:
一、 特快班。
本班20位同学是与上届六年级同学起作为快班的学员,他们学习进度远远超出其他学员。从课时安排和培养尖子生的角度考虑,这20位同学编为特快班。由于时间的关系,授课时间定为每周六下午一个半小时和隔周五下午两个小时,这样确保了时间。
主要目的是通过一年的学习,让他们在毕业前成为真正的英语特长生。尽量参加剑桥一级考试,以评价教师的教学与学生的学习成效、以更加明确剑桥教材的教学方向和教学方式。从而弥补我校与城镇地区英语教学方面的差异,助我校学生在区选拔英语特长生中,脱颖而出,也助他们考上理想学府。
本学期学习内容分为三部分:
1、 剑桥一级二册:14—15课,完成一级的教学任务,并作好考前准备。
2、 继续学习剑桥英语二级,丰富学生语法知识、单词量、句型量,为来年考二级作准备。
3、 六年级英语教材在平时打好基础的同时,灵活掌握并运用课本知识,用尖子生作开路先锋,探讨如何把北京版教材渗透得更好。学过的东西尽可能的让学生达到“四会”,以说为领先。
二、 六 年 级 班:
除特快班20人以外的六年级学生编入此班。虽有新报班的学生,但为了统一管理,又为了同一个目的:打好基础的同时丰富知识,提高能力。
教学内容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剑桥上册42课至下册15课。另一部分是原六年级英语教材。
教学内容:保持住六年级同学对英语已有的兴趣,对各别没兴趣的同学不能放松,拉住他们,不能使他们再下滑,培养他们的兴趣,留住他们敢于报英语班的信心,尽最大努力帮助学生化难为易,坚定师生教好学好的的信心。
以剑桥为主,主要培养拼读单词的能力,掌握全部的拼读规则;单词能做到听、说、读三会,丰富单词量,固化句型结构,句型三会,部分单词句子能书面表达。重要的是说,能就他人提问口头回答。在“三会”的基础上逐步加快速度,并形成良好的语音语调。
以北京版五册为辅,主要是复习巩固,加深课上内容;操练功能句,从读到写;牢记单词,从认读到拼写;课文,从朗读到背诵;语音,从认读到找规律到熟练掌握并区分。从而提高朗读、阅读能力。
这个班在学习剑桥方面只要学生“三会”,不给学生造成“课本还学不会呢,又学新的”的心理负担。
三、 五年级班:
五年级面临的问题是下学期要从人教版三册接北京版四册,难度很大。为尽量做好准备,也为配合英语教师的工作交接,特将此班的计划做如下安排:
第一、 以剑桥教程为主,对单词、句型的教学严格要求。与同轨班教师统一规划对单词的要求,要求“二会”,“三会”和“四会”的区分开,该认读的要认读,该会拼写的要会拼写。句型分为两种基本句型。即:重点句型、非重点句型。重点句型,必须会背,确保班内大多数学生“四会”。非重点句型,认读、听懂即可,讲明所出现的语法点。要实实在在的认读、拼读、拼写。提快语速,形成良好的语音语调,强化学生的记忆。
第二、 为配合下学期的工作,以拼读为重点,教会学生如何学习生词,大大提高单词量,单词来自新版四册。
第三、 五年级同学来自三个学校四个班级,以班为单位,比纪律,比成绩,比课上积极参与,促进班与班之间的竞争,也促使班内的团结互助。
四.四年级班。
在教材的使用上,这是最稳定的一个年级之一,所以保障他们的学习秩序,稳定他们的学习情绪,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尤为重要。此年级的教学工作步入正轨,没有这样那样的不利因素,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不可怠慢的基础上,也要保证兴趣班的教学质量。
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同五年级班教学内容与要求的部分一。
四年级孩子小,教学过程中多带体态语,多调动孩子积极性,让他们保持兴奋状态,甚至是疯狂状态。他们记忆力强,又善于爱于敢于表现自己,只差教师大胆的要求,大胆的去塑造。
五.特长生的辅导。
特快班的学生自愿报名,利用平时时间辅导口语,让学生说出口。望能在十二月份或 在明年四月份与教师同步参加口语考试,营造师生竞争学外语的气氛,并探讨成人与孩子用同一本书 ,教学方面的差异,有二点要求是,报名的同学必须要保证时间,必须参加市统考。
在有限的时间内,加大课堂的容量,避免教师总是怕孩子不会,不敢多教,教学速度慢,甚至原地踏步的现象。
加大课堂练习,避免以往的教的多,练的少,一见到检测卷子就晕的想象,课课有练习,月月有检测,及时反馈。
四(2)班 刘银昌
新的学期开始,教学上也迎来了新的挑战。本学期是小学中年级阶段的最后一个学期,为了强化教学,为高年级阶段打好基础,现针对本班情况,作如下教学计划。
一、学情分析
本班共有学生58人,其中男生36人,女生22人。在上学期期末的教学质量检测中,班级成绩一般,平均分68.86分,良好率15.52%。及格率75.86%。差生虽然不多,但优秀者也较缺乏。大部分学生基础一般,学习较吃力,兴趣不足,难以取得优秀成绩。
本学期把阅读和写作作为重点,要求学生们多读书、多看书、多下笔,努力培养语感,积累素材,以训练促思维,促进语文水平的提高,并与其他科任老师协作,共同提高学生的各科成绩,使学生全面发展。
二、教材简析
本册共有课文30篇,其中精读课文15篇,略读课文15篇;教材后面还附有8篇选读课文,共38篇。教材设计了8个专题。依次是:走遍千山万水、以诚待人、大自然的启示、战争与和平、热爱生命、田园生活、执著的追求、故事长廊。其中第三单元“大自然的启示”和第六单元“田园生活”还安排有综合性学习内容,使专题的学习内容与形式更加丰富多彩。
本册要求认识188个字,会写172个字。要求认识的字,分散安排在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中,在课后生字条里列出;要求会写的字,安排在精读课文后,以方格的形式排列。为了便于复习检测,每组后安排有“词语盘点”栏目,包括“读读写写”“读读记记”两栏。
本册教材是在四年级上册基础上编写的,教材的结构及思路是共同的,体现整套教材的一致性。其主要特点有:
1、加强整合,围绕专题组织教材。
2、安排“综合性学习”,全面落实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目标。
3、加强导学功能,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地学习
4、丰富课本内容,拓宽学习资源
三、教学目标
本册通过精美的选文,在语言学习过程的熏陶和感染中,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在识字写字、阅读教学、口语交际、作文、综合性学习等学习和活动中,全面达到中年级的阶段教学目标。
本册学习要达到的主要目标:
1.认字200个,会写200个,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2.会使用字典、词典,有独立识字的能力。能用钢笔熟练书写正楷字,用毛笔临摹字帖。
3.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
5.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能复述叙事性课文的大意。
6.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
7.在交谈中能认真倾听,养成向人请教、与人商讨的习惯听人说话能把握主要内容,并能简要转述。能清楚明白地讲述见闻,并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8.留心周围事物,勤于书面表达。能把内容写得比较清楚、比较具体。会写简短的书信便条。能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
9.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有目的地搜集资料,提出不懂的问题,开展讨论,解决生活中的筒单问题。
四、教学措施
1、课堂教学要围绕目标设计训练过程,逐步提高要求。
2、以课标理念指导教学,突出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工具性特点。
3、面向全体学生,追求有质量的提问,加强训练,以训练促思维,促语文水平的提高,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和行为,提供必要而充分的指导,促进学生提高自学能力,充分保证学生的自主、自学时间。
4、强化作文训练,尽心辅导。在面向全体学生的同时,对优生、后进生提出符合他们学情的要求。
五、教学进度表
1至2周:桂林山水;记金华的双龙洞;七月的天山;语文园地一;古诗词三首
3至4周:万年牢;将心比心;语文园地二;自然之道;黄河是怎样变化的
5至6周:蝙蝠和雷达;大自然的启示;语文园地三;夜莺的歌声
7至8周:小英雄雨来;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语文园地四
9周:复习、期中考试
10至11周:触摸春天;永生的眼睛;生命 生命;花的勇气;语文园地五
12至13周:乡下人家;牧场之国;古诗词三首;麦哨;语文园地六
14至15周:两个铁球同时着地;全神贯注;鱼游到了纸上;父亲的菜园;语文园地七
16至17周:寓言两则;文成公主进藏;普罗米修斯;渔夫的故事;语文园地八
18至20周:期末复习;考试
1、整体学习状况:四年级现有三个教学班,学生整体学习比较认真,但缺乏灵活性、学习习惯较差。他们普遍习惯于被老师和家长牵着走,而不善于设法自主去获取知识并在生活中灵活运用知识。因而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往往只停留在了解上,理解不甚深刻,运用能力差。
2、已有知识、经验:学生虽经过一年的科学学习,探究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但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学生的科学常识极为缺乏,科学探究能力和意识不强。家长和学校偏重于语、数、英教学,使学生没有多少时间和机会接触大自然,更没有得到大人和老师及时、周到的指导,使学生没能很好地在观察、实验、调查等实践活动中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培养思想情感。
3、儿童心理分析:在小学阶段,儿童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们乐于动手操作具体形象的物体,而我们的科学课程内容贴近小学生的生活,强调用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方式学习科学,学生必将对科学学科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二、教材分析:
1、本册内容情况:
《科学》四年级上册由“有生命的物体”、“溶解”、“天气”、“磁铁”和“声音”五个单元组成。在三年级上、下册的基础上,本册教材将继续引领学生经历一系列有意义、有价值的科学探究活动,使他们获得更多的学习体验,加深对科学的理解,增进科学探究的能力。
2、本册的主要活动:
(l)、对有生命物体的与研究。
(2)、从观察、比较食盐和沙在水中的变化开始,引导学生进入对溶解现象观察、描述的一系列活动之中。
(3)、对天气的观察与测量从天空中云的形状和变化开始,对构成天气的四个要素分别进行观测。
(4)、对磁铁的观察与实验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开始,用实验的方法观察磁铁能吸引哪些物体,磁铁各部分磁性的强弱,磁铁的两极,两极的相互作用。
(5)、对声音的探究从倾听周围的声音开始,通过对发声物体的观察的实验,研究的探讨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声音是怎样传播的,以及如何控制物体发出的声音。
3、教学重点:
重视对学生典型科学探究活动的设计,以探究为核心,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
4、教学难点:
通过动手动脑、亲自实践,在感知、体验的基础上,使学生形成较强的科学探究能力。特别是实验中控制变量、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作出自己的解释,学习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
三、基本措施:
1、把科学课程的总目标落实到每一节课;
2、把握小学生科学学习特点,因势利导;
3、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
4、让探究成为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
5、树立开放的教学观念;
6、悉心地引导学生的科学学习活动;
7、各班建立科学学习合作小组,让学生在相互交流、合作、帮助、研讨中学习;
8、给学生提问和假设机会,并指导学生自己动手寻找证据进行验证,经过思维加工,自己得出结论,并把自己的认识用于解决问题的实践;
9、充分运用各类课程资源和现代教育技术;
10、组织指导科技兴趣小组,引导学生参加各类有关竞赛以赛促学。
四、学生科学素养培养的重点
1、要求学生能够自己想出办法来增进对研究对象的了解。
例如,对于空气是否热胀冷缩,要求学生想出一些观察的方法。包括用什么方法把空气装起来,怎样才能不使空气跑掉,怎样才能看到空气遇冷或遇热后的体积变化。在探究活动中,要求小学生自己想出观察的方法是需要一定条件的。他们要在积累和掌握了对这一事物的有关知识和一定的观察经验之后,才可能做到。由于学生在三年级已经学习了“空气”单元,并已经掌握了观察液体热胀冷缩的方法,所以在这里对学生提出这个要求是适时的。我们希望在其他活动中,也对学生在探究活动中的自主能力提出新的要求。
2、要求学生提高观察的准确性和精确性。
三年级的观察认识活动以定性为主,很少涉及物质的量。在本册的活动设计中,不仅要求学生更为准确和细致地观察物体,而且在很多情况下,要求使用测量的方法,并选择适当的词汇、数据和图表来描述物体和有关现象。例如,云量和雨量、气温、天气、磁性的强弱、声音的高低等。在溶解、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等活动中,也对学生的观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要求学生不仅观察收集和了解事实,而且要学会对事实进行简单的加工、整理、抽象和概括。
这也是本册教材在学生科学探究能力方面提出的新要求。观察和收集事实上只是探究活动的一部分,在此基础上,对收集到的事实进行加工、整理、抽象和概括,以形成新的认识才是科学探究活动的全部。“有生命的物体”单元就
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教学计划要求学生广泛收集事实,尝试着进行加工和整理,并运用抽象概括的方法最终形成生物的概念。
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提高,以及对科学的理解是渐进的,需要我们引领他们经历一个又一个具有科学意义的探究性学习活动,才能逐渐获得发展。在新学期的教学中,希望老师们勇于探索,积累更多的经验,将以探究为核心的小学科学教学提高到一个高度。
五、教学进度安排
周次 日期 课题 备注
1 8.30-9.4 准备
2 9.5-9.11 《动物怎样生活》
3 9.12-9.18 〈形形的动物〉、〈植物怎样生存〉
4 9.19-9.25 〈植物的根和茎〉、〈形形的植物〉
5 9.26-10.2〈动物和植物〉
6 10.3-10.9 〈食盐在水里溶解了〉
7 10.10-10.16 〈怎样加快溶解〉、〈一杯水里能溶解多少食盐〉
8 10.17-10.23 〈分离盐与水的方法〉
9 10.24-10.30 《观察更多的溶解现象》、《云和雨》
10 10.31-11.6 〈风的观察〉、〈气温的变化〉
11 11.7-11.13 《我们关心天气》
12 11.14-11.20 〈磁铁的磁性〉
13 11.21-11.27 〈磁铁牧郊〉?
14 11.28-12.4 〈做一个小磁铁〉、〈指南针〉
15 12.5-12.11 〈听听声音〉
16 12.12-12.18 《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17 12.19-12.25 《声音是怎样传播的》
18 12.26-1.1 《控制物体发出的声音》
一、教学程序性提问
教学程序性提问旨在落实教学计划,实施课堂活动和检查学生的理解状况。如:“Ready?Go!”.“Understand?”.“Who canread?”.“Open your book”,“Sing a song,oK?”,等等。这些问题往往是对新语言知识的展示,对学生形成正确的语音、语调,培养其语感和运用语言的能力都会产生重要的影响。但是单调、反复地用一种句型来提问,既不能给学生提供良好的语言实践机会,也不利于调动学生积极思维和主动参与。长期如此,师生间的课堂交流将流于形式,而无实质内容。因此,教师经常用新的句型来作教学程序性的提问,对学生无不是一种新的尝试和新的知识。
二、激发兴趣的提问
贴近现实生活或者畅想未来生活的提问往往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情不自禁地发表自己的想法。如我对学生日常生活几个片段的复习提问:When do you getup?When do you go to school?When doyou gotobed?当我提问:Whendoyouplaybasketball?时,学生回答:“I often playbasketball at 4:30 o''clock,But I don''t playbasketball now in Grade 6.”类似这样的问题,学生会“忘记”自己是在学习语言,他们争先恐后地发言,这正体现了语言的交际功能,而非人为地操练。
三、解释性的提问
教学时为了让学生更有效地理解教学内容,需要创设一定的教学情景,以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和可理解性。这就要求创设的教学情景对要教的内容有注释性、解释性。如在教“How old are you?”句型时,老师走到一个学生面前用手指着自己说:“I''m 26 yearsold.”,然后拿出一个baby的照片,并学其声音说:“I''m 2 years old.”,接着问学生,学生会马上说出自己的年龄。因为教师指着自己说出了自己的年龄,又用手示意学生,这个情景对教学内容有解释性。
假如老师直接指着一个学生问:“Howold are you?”,该学生就会不知所措,老师是问我“叫什么名字?”还是“住在哪里?”或是别的什么意思,学生茫然不解是由于老师创设的这个情景对“How old are you?”这句话没有注释性而造成的。
四、创设信息差的提问
英语交际运用,要求双方之间必须有信息差,因此交际运用练习必须在真实的语境中进行有意义的练习。在设计交际练习时,只有创设一个有信息差的语境,学生之间才会产生交际的需要和愿望,也才会乐意开口,用英语沟通信息,达到运用所学语言的目的。如:在教材PEP三年级下册Unit5 A,Let''s tall中设计交际运用“Where is myruler?”“In the desk.”时,把一个学生的眼睛蒙住,再把尺子放进桌子,然后让他猜尺子在哪里,这样此学生与手里拿尺子的老师之间就有了信息差。教学中,有的教师在进行这种交际练习时,手里拿着铅笔问:“Whereis my pencil?”学生会回答:“On the hand.”这个问题是“明知顾问式”的练习,就失去了交际运用的实效性。
五、过渡内容的提问
教师在教学时,从一个知识点到另一个知识点的过渡要自然,否则学生会跟不上老师的思路。因此,在教学中,我特别注意知识点的衔接,发挥学生横向、类比、逆向、联想等思维技能,使学生不只是停留在理解和掌握内容的层面,而是充分利用现有知识,结合已学的知识去创造、去探索,培养创新思维,增强创新能力。比如在教PEP教材五年级下册Unit4 BLet''stall中的新句子:“Whatishe doing?”“He is…”时,我先进行以下提问,问一位男生:I am standing,What are you doing?男学生回答:I amreading a book,并作相应的动作。然后,我指着这位男生问全班学生:What is he doing?此时就比较容易回答:Heis reading abook,这样在介绍新语言:What is he doing?时,借助学过的语言知识:What are you doing?创设有意义的语境,同时把新语言知识有机地融汇在精心创设的语境中,让学生在真实语言情景中理解新语言知识,使新知识依附于旧知识。又如,我在给学生介绍:What''s theweather like in…?时,在教完单词rainysnowy sunny cloudy后,我设计一张全国不同地方的天气情况图,让学生逐一回答:Itis snowy in Harbin,It is…in…然后再来回答:What''s the weather like in…,此时就比较容易。在新旧知识过渡时提问,既可以复习旧知识,又能引出新知识,有利于突出知识的整体性;同时,可使学生养成注意力集中的良好习惯,并能够有效地训练学生快速反应的思维能力。
六、引导概括的提问
引发主题,运用提问理解课文对话并概括大意。如PEP四年级上册Unit2 A,Let’stall中,我在学生初学完课文后进行一系列提问:Who are they?What does Amy have?And what colour is it?How many books inthe bag?What are they?学生根据记忆在脑海中找到相关信息,然后将这些信息合理组织,最后形成正确答案。这既是一个理解记忆的过程,又是巩固概括的过程,因为将这些回答串联起来就是这篇对话的大意了。
七、促进互动的提问
教师的教学活动要推动学生更好地进行自主学习,其表现方式则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大量的交互活动。而提问正是这种活动很好的载体,如师问生答、生问师答、一对一的生生问答、组与组之间的生生问答及合作互动学习小组的问答对话等。在PEP教材五年级上册Unit3 A.Let''s tall中,我在教“What do you have for lunch today?Ihave eggplant and tomatoes.”句型时,由我先提问,几个学生回答后,我又随即这样问:“Who can ask me like this?”并加上手势语,于是问答的角色发生了转换。通过师生互动,学生既学会了回答的句型结构,也掌握了提问的语言功能。同时师生关系更加融洽,又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
八、化解难点的提问
一、培养目标
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体现时代要求,通过新六艺课程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的协调配合,培育学生继承、发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初步养成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培养学生个性特长,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科学素质、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初步具有中国心理、世界眼光、传统体认、现代意识;促进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使学生成为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
二、课程基本理念
新六艺课程的基本理念,我们称之为化育思想。
化育思想是以国家教育方针为指针,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哲学基础,以中华民族优良人文传统为依托,并批判借鉴西方人文主义教育思想以及现代教学论、课程论,由此探索构建的适应中国现代化建设需要的教育思想。
化育思想的核心信念是弘扬中国文化传统中人文化成的理念。《易》曰: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唐代孔颖达注释云:人文,则诗、书、礼、乐之谓;当法此教而化成天下也。孔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先哲们的这些论述,揭示了中国古代人文化成理念的基本内涵,成为我们化育思想的理论渊源。因此,化育思想,我们也称之为化成教育思想。它是以人类优秀文化科学知识为教育内容,以化育为教育方法,以促进学生人格健康成长为目的的教育思想。
化育思想的基本宗旨是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民族精神、时代精神。
化育思想要求在教育中注重学生现实存在和现实生活;注重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注重学生人格的完善、个性的发展和创新意识、实践能力的培养;注重对学生心灵的关怀;注重对学生人文素质和科学精神的培养;注重培养学生关注人类社会发展进步;注重培养学生关注民族文化传统和民族生存状态,勇于献身民族复兴大业。
三、课程基本结构和性质
小学新六艺校本课程包括新诗教、新书教、新乐教、新礼教、新科教、新武教共计六门课程。
小学新六艺课程的性质属于在教育行政部门指导下自主开发的校本课程。小学新六艺校本课程由涪陵城区教育办公室主持,涪陵城区六所小学共同参与研究和开发。
小学新六艺校本课程与中国传统六艺教育有明显的传承关系,但绝不是复古。小学新六艺校本课程是在和现代教育理念指导下,根据时代要求,对中国传统六艺教育精神的继承和发展。它既应具有明显的历史传承性,更应具有鲜明的时代性。
四、课程基本要求
小学新六艺校本课程总的要求是:突出人文关怀,强化传统熏陶,促进个性发展;注重实践,崇尚创新,德艺双修。
小学新六艺各门课程的基本要求如下:
新诗教课程:设置诗歌课,继承和弘扬中国诗教优良传统,推进中国诗词进校园,强化中国传统诗词和现代诗歌教育,以之补充和拓展小学语文和艺术教育。培养学生对诗词的兴趣和爱好;小学阶段学生背诵古体诗150--200首;培养学生诗词朗诵习惯和初步技能;了解中国传统诗词和现代新诗基本常识;开展儿歌、儿童诗习作教学,尝试古体诗和现代新诗习作教学。使学生初步了解中华诗词的辉煌成就,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培养学生健康的诗歌审美情趣,发挥诗教的育人功能,以诗性培育人性。
新书教课程:设置书法课,改进写字课教学,强化中国书法教育,以之补充和拓展小学语文和艺术教育。重视培养学生的书法兴趣和爱好,培养学生书法审美意识和初步的书法审美能力。强化书写技能训练,开展必要的书法常识教学;在硬笔书法教学的基础上,加强毛笔书法教学;在学习楷书的基础上,重视行书的学习;在临摹的基础上注意体现学生个性;在字迹工整的基础上讲求字迹协调、美观。书法教学要与美术教学相结合,书法不仅在书法课(写字课)中教学,还应该在美术课中加以引导。要发挥书法的育人功能,使学生在书写和欣赏过程中受到书法美的熏陶,以书品培育人品。
新礼教课程:设置礼仪课,加强中国传统美德教育、社会主义新文明风尚教育以及现代礼仪教育,以之补充和拓展品德课教育。从规范学生行为习惯做起,培养学生良好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以学生守则和日常行为规范教育为基础,贯彻“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批判吸取中华礼教优良传统。注重培养学生的亲情、友情、师生情、乡情和爱国情感,以之作为礼仪教育的情感基础。倡导集体主义精神和社会主义人道精神,树立心中有祖国、心中有集体、心中有他人的意识,学习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等基本关系,以之作为礼仪教育的认知基础。知行结合,以礼仪行为作为学生最基本的道德实践,以礼修德,以礼立人。
新乐教课程:开设乐教课,加强和改进音乐教育。开展声乐和器乐基础教育,培养学生初步的演唱能力和演奏技能,每个学生会演奏至少一样乐器(含竖笛或口琴)。培养学生健康的音乐审美情趣。与新诗教、新礼教、新武教等学科的结合,拓展学校艺体教育,弘扬中国教育传统中“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的理念,以乐成人。
新武教课程:开设武术课,拓展体育课教学。弘扬中华武术传统,培养学生尚武立德,机智勇敢,拼搏进取,强身报国。新武教应与新礼教紧密结合,以礼习武,以武修德;培养学生武术活动爱好和自觉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每个学生掌握适合小学生的武术基本功法和拳术、器械套路十套。 【1】
小学新六艺校本课程计划相关文章:
| | | | | | | |
查看更多>>
新科教课程:开设科技活动课(含信息技术课),强化科技教育,使学生了解、掌握最基本的信息技术知识和电脑基本操作技能,以及运用互联网信息资源的意识和初步能力;加强学生实验教学;开展小论文、小制作、小实验、小发明等丰富多样的科技、科普、劳技活动;培育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意识、兴趣和动脑动手的习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科学精神,初步树立科学发展观。通过实施新科教,补充和拓展数学课、科学课教育。
五、课程教学方法
小学新六艺校本课程的基本教育方式,即广义的化育方法。广义的化育方法包括四种基本方法:教、化、学、行。
教,就是教师对学生的直接教育和引导,就是坚持教师在教育中的主导作用。
化,就是狭义的化育方法,即通过教育教学活动,以及教师的日常言行和教育教学环境诸因素,对学生的熏陶、磨砺、感召,使学生心灵深处发生转化。
学,就是学生的主动学习,就是突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和学习的能动性。
行,就是学生的实践活动,就是突出实践活动在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小学新六艺校本课程要通过教、化、学、行的基本方法来实现其教育目标,达成其教育目的。
小学新六艺校本课程的教育,应倡导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
六、课程组织形式
小学新六艺校本课程的教育教学组织形式,主要包括课堂教学形式和课程活动形式两大类,即“两课两活动”。
课堂教学形式即两课,指通过专设课和合并课。专设课时也叫单列课时,是利用国家课程计划中的“地方和学校安排课时”以及“综合实践活动”课时来安排校本课程课时。合并课是将校本课程合并在国家课程的课时中教学,即在国家课程教学过程中插入相关校本课程的内容。
课程活动即根据校本课程计划和要求开展的校内外教育教学活动。课程活动形式可分为两大类,即两活动,一是学校日常教育活动,二是学校主题教育活动。日常教育活动形式即利用朝会、班队活动、课间操、课外活动等日常活动实施校本课程教育教学。主题教育活动形式即利用学校、少先队主题活动,如运动会、艺术节、科技节或专题参观访问、调查、采风等活动实施校本课程的教育活动。课程活动应充分利用校园闭路电视系统、校园电脑网络系统、校园广播、宣传专栏进行教育活动。
新六艺校本课程应将课堂教学形式与教育活动形式有机结合,利用课堂教学进行必要的知识、技能培养;利用课程活动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帮助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新六艺校本课程要与学校开展的校园文化活动密切结合,使新六艺课程活动成为校园文化活动的主要内容。学校少先队活动、班级活动都应该积极结合新六艺校本课程来开展。
七、小学新六艺课程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的结合
小学新六艺校本课程应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密切结合。新六艺课程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的结合方式主要是渗透与扩展,分列与合并。
渗透与扩展,即课程理念和课程内容的渗透与扩展。新六艺校本课程必须渗透国家课程改革的新理念;在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教育教学中,应渗透新六艺课程的精神,并挖掘、突出、深化与新六艺课程相关内容的教育教学,在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中体现校本特色。新六艺校本课程既应保持校本特色,也应结合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来确定其教学内容和要求,使之成为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有机扩展。
单列与合并,即课程和课时的单列与合并。根据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新六艺课程特点,可以单列设置新六艺课程和课时,也可以将新六艺课程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合并设置。
八、课程评价
小学新六艺校本课程评价应遵循人文性原则、实践性原则、整体性原则、差异性原则、创新性原则等五项原则。人文性原则要求把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形成摆在课程评价首要位置。实践性原则要求注重对学生基本技能和实践能力的评价。整体性原则要求课程评价面向全体学生,并对学生新六艺综合素质进行评价。差异性原则要求课程评价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关注学生个性优势发展。创新性原则要求课程评价关注学生创新意识的养成。上述五项评价原则,也是新六艺校本课程的教育原则。
小学新六艺校本课程评价的性质属于考查,主要包括行为评价、作业评价和绩效评价三个方面。行为评价主要考查学生的日常言行表现、对课程的学习态度和兴趣等方面情况。作业评价主要考查学生平时练习、习作达到的程度。绩效评价主要考查学生参加各类实践活动及相关评比、竞赛、考级活动中的表现。考查方式以定性评价为主,以日常行为表现和实作技能考查为主。
九、课程计划
涪陵城区小学新六艺校本课程计划,见附表1。
2
小学新六艺校本课程计划相关文章:
小学科学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科学观和逻辑思维,所以一个理性教学的模式就应该充分体现在课堂。针对科学这一科目的特殊性,教师除了要注意在教学方式上体现出理性,还要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培养他们的理性思考能力。所以,理性教学的方式不仅是针对教师授课而言,也是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来说的,从而推动整个教学活动的进程。
一、突出教学的技术性特点
理性教学的一个重要表现方面在于教学的技术性,即教师教学手段和教学模式的科学性特点。科学是一门严谨理性的科目,学生从小学习科学也是为了能够有一个理性和科学的大脑,而教师的教学会直接影响学生理性思维和科学观的发展。因此,理性教学首要突出其教学的技术性。教学的技术性第一表现在教师的教学计划安排上,教学计划安排如何突出技术性呢,这就需要教师不断去阅读和接触教育领域的知识,从而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其次,教师还要不断去接触学生,需要从学生的身上找到教学的突破口。对于小学生来说,兴趣是促进学生学习的最大因素,教师意识到这一点后便能够改善教学方式,在课堂上添加更多符合学生兴趣取向的内容。还比如学生的接受能力有着不同的情况,所有教师在课堂上应该考虑到每个人的接受能力情况来安排教学内容,不能偏难也不能偏易。这些内容就是教学技术性的表现之一。教学的技术性第二表现在教师的课堂参与度上,尽管教学课堂是为学生设计的,但是教师作为引导者也必须和学生们一起来进行学习,这样就打破了由于师生之间存在的等级关系而造成的严肃局面,使得教师与学生们之间的关系更加亲密,这为教学的发展奠定了一个良好的基础。所以教师自己在课堂上的行为也是教学技术性的表现之一,对小学科学教学的发展有着关键性的作用。当教师做好这两点后,也就意味着教学活动处于一种科学的发展状态,这也是理性教学的体现,更重要的是,在教师的理性教学引导下,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也会逐渐向理性化方向发展,促进学生的终身发展。
二、实事求是,理性判断
科学具有严谨性,不管是教师教学还是学生学习,都要遵循实事求是、理性判断的原则,这是理性的体现。对于教学而言,教师要着重于教学的真实性,教师可以利用各种手段来把教材中抽象的知识还原给学生,通过实验或者实践的形式让学生了解到科学知识,这就是实事求是的体现。例如在学习苏教版小学科学中“植物的一生”这个课题,如果教师仅仅是给学生细致地讲解植物生长过程,不论讲解的内容有多么生动和精彩也不会让学生从中感受到科学的价值。所以教师不妨和学生一起,用一个花盆盛一定量的土,然后种下植物的种子,最后把花盆放在教室有阳光的地方,和同学们一起观察这个种子的生长过程。这种方式的教学就是一种理性教学,通过实际的操作和观察来让学生感受到“植物的一生”,而不是教师凭空地讲解和说明来证明“植物的一生”的知识,不仅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更让学生能够从真实的环境中体会到科学的价值,体验到科学这门学科的乐趣,以此来调动自己的学习。还比如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声音的产生”这个课题,教师也要将声音产生的具体过程展示给学生体会,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才能够切身体会到声音产生的过程,从而在今后的生活或者学习过程中做出理性的判断,判断声音的来源是否符合正常的规律,因此能够对物理现象有一个正确的认识,而不是人云亦云地去相信某个不靠谱的说法,也为生活的科学发展奠定一定的思想基础。
三、注重逻辑发展规律,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
在所有的科学现象中都存在着一定的客观规律,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要给学生呈现出这种客观规律,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在这个基础上,学生进行思考才有秩序可依。针对科学这个严谨的学科,学生更需要一个客观逻辑的思维来进行思考。例如在学习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昼夜交替”这个课题时,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进行逻辑性的思考。教师可以问:“为什么会出现昼夜交替现象啊?”答:“因为地球在自转。”然后教师可以邀请学生用乒乓球代表地球以及电筒代表太阳的光线来演示地球如何自转,昼夜如何交替。学生根据所学习的知识来进行演示,操作地球是如何自转以及自转的方向,太阳是如何运动,光线是如何照着地球从而产生昼夜交替现象的。所有的思考和演示都需要一个逻辑性的思路,所以这种提问和演示的方式就是一种引导学生进行思考的方式,并且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能够形成一定的逻辑顺序,这对逻辑思维的发展也提供了有效的途径。因此,科学教学的理性教学还要突出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让学生从不断的思考和操作中形成一种井然有序的逻辑思维。总体来说,理性教学是一个宏观层面的说法,落实到教学活动上来仍然要关注到微观层面的发展问题。不管是教师教学手段和模式的改善,还是学生学习态度和习惯的完善,都要表现出理性的特点,即思考的逻辑性以及处事的秩序性,只有在这样一种形势下,小学科学的教学才会有所效果,学生的学习能力才会不断提高。
作者:蔡爱春 单位:江苏省盐城市城南新区科技园小学
关键词:传统文化;传统美德;校园文化;学科渗透;活动熏陶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6-0062-02
中华五千年的文化史博大精深,它传承着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是中华民族文化精神的重要载体,是中华传统美德的集中反映。所谓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是指中国历史上流传下来、具有影响、可以继承、有益于后代的优秀道德遗产。同志指出"必须广泛深入地进行传统美德教育,这种教育要从少年儿童抓起"。他还给《中华传统美德格言》一书题词:"传承传统美德,培养民族精神"。 传统美德的内涵广泛,基本包括:"忠、义、诚、信、礼、孝、廉、爱"等。我们应重视培养小学生的传统美德,让他们在心底书写出一个堂堂正正的、顶天立地的"人"字。弘扬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传统美德,具有重大意义。
1.营造传统文化气息的校园氛围,搭建传统美德教育的平台
校园,是学生学习和活动的场所,与学生的成长息息相关。高品位的校园文化环境能为学生提供广阔的人文素质教育空间,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教育。所以,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设计一些能体现我国传统文化精髓的元素,对培养小学生的传统美德能起到重要的作用。
比如:在校园的醒目位置设立以"二十四孝"为主题的故事宣传栏,能很好地让学生了解二十四孝的故事,可以在阅读故事中接受中国传统美德"百善孝为先"的教育。又如:选取小学生感兴趣的名人名言、励志标语等在校园的重要通道张贴,比起我们简单的说教好多了。
良好的校园氛围,有利于塑造学生的良好品质,只要我们选取适合小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的内容,以显浅易懂表达方式营造校园文化,小学生就会在这浓浓的校园文化氛围中接受到了传统美德的熏陶,收到预期的目的。
2.开设传统文化教育课程,建立传统美德教育的主阵地
国学经典著作,是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学习国学经典是一个陶冶学生情操,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促进学生传统文化教育的过程,让孩子在学习过程中接受中华传统美德的教育。
我们把经典国学课程纳入教学计划,按肇庆市实施方案的要求开设课程,每周安排1节优秀传统文化课程,以《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汇编》读本为学习体系,各年级开设以下课程:一年级学习《三字经》,二年级学习《千字文》,三年级学习《孝经》,四年级学习《大学》,五年级学习《中庸》,六年级学习《论语》。教学中要求做到有计划、有教师、有教材、有课时、有经费、有总结。
让国学经典进课堂,用传统文化之光指引学生健康成长,为培养学生的传统美德奠定坚实基础。
3.在学科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为传统美德的形成添砖加瓦
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五千年优秀道德规范的沉淀,是中华民族世代相传的精神支柱。在实行素质教育的当今,传统美德教育更应该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内容,我们应该把传统美德的教育渗透在各科的教学中。
3.1 在语文科中落实传统美德教育。语文本来就是"文化"的载体,语文科的教学向来倡导"文道结合"。影响中国20世纪的语文教育大家刘国正认为:"中国语文教育与传统文化如胶似漆,密不可分。"新的《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的智慧,弘扬民族精神……"它强调了弘扬民族优秀文化重要性,同时也阐明了传统文化与语文科教学密不可分。因此,语文老师应当充分挖掘文本的思想内涵,让传统文化的精华渗透在语文教学的课堂中。如:在教学古诗《悯农》:"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时候,我们可以引导学生节约粮食,培养学生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在教学《慈母情怀》(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18课),我们应该对学生进行"孝"的教育,引起学生心灵共鸣,我们的教育目的就达到。
3.2 挖掘数学教材中的传统美德素材进行教育。数学教材表面上的传统人文因素没其他学科突出,但只要我们用心领会,也能把握住当中的切入点,进行传统美德的教育。如:在教学"认识时钟"的内容时,老师可以让学生感悟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和民族的创新精神,感受中华民族的智慧,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3.3 在英语科教学中渗透传统美德教育。英语科也能进行传统美德教育?是的。我们同样也能从英语科的教学中发现传统文化内涵,渗透传统美德教育。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英语单词教学"apple(苹果)、banana(香蕉)、cake(蛋糕)"时,我们可以教育学生不要浪费食物,发扬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
传统文化的因素无处不在,传统美德的培养不限时空。她不但存在于语文、数学、英语的学科教学中,音乐、美术、体育科也蕴含丰富的因素,只要我们用心发现,悉心培养,学生终究会成长品德高尚的人。
4.开展有关传统文化的活动,接受传统美德的熏陶
开展丰富多彩的与传统文化相关的活动,既可以活跃学生的身心,增长相关知识,又能从中得到锻炼成长,接受传统美德的熏陶。下面是我校制订的2014年上半年关于"传统文化与传统美德有机整合"的活动计划表。
活动时间活动内容活动形式活动目的
二月份诵读经典千人诵读《弟子规》各班完成全校性活动经典引路,感受中华文化之精髓。
三月份班级传统文化布置"向雷锋同志学习"活动各班完成全校性活动营造良好的传统文化氛围,培养"助人为乐"的传统美德。
四月份"革命故事会"缅怀先烈清明节扫墓活动各班完成全校性活动弘扬革命优良传统,接受爱国主义教育。
五月份社会实践活动――"端午文化""爱我传统文化"手抄报比赛《一次家务劳动》优秀作文展家长指引级组中完成全校性活动了解端午文化,感受诗人屈原的爱国情怀,接受"劳动最光荣"教育。
一、教师应明确教学目标,突出教学重点
教师在设定教学目标时要明确:在各个教学活动中和所采用的教学手段要以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为轴,有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循序渐进、层层深入,培养学生掌握知识、运用知识的技能。
突出教学重难点:整个课堂教学中,要突出教学重难点,设法在教学活动中突破教学重难点。突出新授内容的训练,在学生掌握所学新知识的前提下,再进行扩展,才能达到对知识举一反三、融会贯通的目的,完成预期的教学目标。
二、教师应充分挖掘教材,教学内容要饱满
小学英语课文内容较少,很多英语老师对教材的分析不到位,导致很多的课上得不够全面,没有挖掘出教材中隐藏的情感价值观,更没有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所以英语教学决不能只停留在知识点的学习上,而应把英语学习的最终目的用于交流思想、交换信息和表达情感上去。而如果学生平常所学的都是在日常交际中根本不可能碰到的甚至不太可能会发生的,那我们就会觉得学了也是毫无用处,又何必去劳心劳力呢,小学生就更加,因此小学英语教师在制定教学计划时应对每个单元教材的背景、知识面、意义等方面进行分析,充分利用发生在学生生活周边的资源以及课外资料,结合教学内容,设计合理的教学方案。
三、教学过程应层次分明,循序渐进
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环环相扣的各种活动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是构建优质有效的英语课堂的关键;新知识点由词到句到篇的输入与输出是优质有效英语课堂的核心与基本目的。小学英语教学课堂一般分为warm-up(热身)、presentation(新知呈现)、practice(练习)、consolidation(巩固)四个阶段,如何把这几个环节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一个整体,这就需要教师的智慧。
Warm-up:在每堂课一开始,有没有进行Warming-up,其内容是不是与当堂新授有关或是有没有真的使学生的学习之心热起来,至关重要。常见的热身活动有唱一唱歌、说一说绕口令或是listen and do 等等。但是,要注意的是warming-up的形式要常常变换,那样才能常常如新。当学生的眼睛、学生的嘴巴、学生的心跟着老师走了,目的就达到了。
Presentation:小学生的直观思维能力很强,他们容易接受一些表面化的生动有趣的内容。然而,光直观还不够,在呈现新词时能否让这个词汇出现地更“一波三折”呢?能否让呈现地方式更加富有童趣呢?直接地展示新授词汇没有悬念,吊起了学生的兴趣再让他们恍然大悟,可以使他们对该单词有更加深刻的印象。故事化地呈现方式也能让学生在老师的娓娓道来中不知不觉就了解了单词。
Practice:单词教学是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英语对话教学的基础,如果没有对单词意义的理解,对话的教学就是“空中楼阁”,没有存在的基础,反之,词的理解和运用也要通过对话教学来实现,单词的操练应该融入于句子当中。
Consolidation:英语是一门语言,是用来与人交流的。但是在我们日常的生活中,很难找到机会和人用英语交谈。学而不用,肯定会导致知识的大面积遗忘,而且,也体现不了英语的交际性、工具性及实用性。人教版英语每单元的教学都有三个部分,我认为C部分的任务是对整个单元知识的综合运用,教师在教学时可充分利用该部分的任务,结合A 、B部分的词句进行拓展。
四、教师应多注重学生四个能力方面的培养
在英语学习中,听、说、读、写这四种能力是可以互补的,要真正做到听说先行,读写跟上。光听说不读写,很难收到高效。英语老师在设计教学目标时会标明哪些词汇要求四会掌握,哪些句子要求三会掌握的,可真正到了课堂里,总有几个能力被忽视掉,没有出现在课堂之中。这种现象大多存在于农村学校。
三四年级比较注重于听说两个能力,认读和书写方面还不够重视,导致很多学生再回头看这些词汇和句子时,已经大部分都不认识了;同样的问题还存在于五六年级,五六年级的教学基本上侧重于听、说、读三个方面,很多老师没有根据教学目标做到对学生写的能力的培养(一般都在读写课的时候出现“写”这一环节),五年级的“写”是为六年级离开四线格写单词句子作铺垫的,因此我认为教师在教学时可以设计一些合理的方法来培养学生听、说、读、写四个方面的能力。
五、教师应针对课堂布置合理的家庭作业
现代教育论专家斯卡特金指出:“未经过人的积极情感强化和加温的知识将使人变得冷漠。由于它不能拨动人的心弦,很快就会被遗忘。”英语作业不在多,而贵在精。教师应针对该课所学知识,设计对下次教学有利,能让学生巩固新知,能让学生对英语产生自信心的作业。
以下是我设计三年级上册Unit6 Happy birthday A Let’s learn的家庭作业:
1.10以内的加减法六题。
2.搜集生活中的常用的电话号码。
3.请你读出同学家的电话号码。
4.听音说数:利用身边的物品发出声音,让同桌判断发了几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