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成本管理会计

成本管理会计

时间:2022-09-21 22:24:06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成本管理会计,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成本管理会计

第1篇

在中国并没有关于成本管理会计的明确定义和严格的界定,这一学科的内容,融合了成本会计、管理会计和财务管理的思想,既有属于自己的专有内容,同时又与这三门学科难舍难分,所以笔者在此将这一学科统称为成本管理会计。然而,不论其定义的模糊或是内容的交叠,其最终的服务目的是不变的,即为企业经营管理者提供决策有用的信息。

相比较而言的西方国家,其相关理论则相对较为成熟和完善。我国这方面的相关理论较为的零散,并未形成比较系统的理论体系,而且许多关于成本管理会计的理论仅仅是对国外的照搬,并没有根据中国的实际国情有选择性的应用或是首先经过了中国市场的检验。

二、成本管理会计的理论基础

成本管理会计理论的发展借鉴了心理学、管理学、社会学等相邻学科的思想,跟随着经济的发展而越来越完善,对于最近几年比较实用的成本管理会计理论主要有以下几种:

1.系统管理思想、权变管理思想和与之相应的管理会计思想

系统管理思想认为组织是由相互依赖的众多要素有机结合在一起的,企业要解决的所有问题都在这个系统中。此阶段的系统管理会计思想是管理会计是整个企业管理系统的中枢,它对于企业的经营决策起着重要的指挥作用。

权变管理思想认为不存在普遍适用的管理原则,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这一思想指导着管理会计寻找适应环境并与企业发展需要相一致的管理会计核算方法。

2.流程再造理论与管理会计的作业流程

1993年迈克尔-哈默和詹姆斯钱皮在《再造企业一一管理革命的宣言书》-书中提出了流程再造理论,指出要对企业流程进行彻底的、根本性的思考和重新设计,从而使企业在成本、质量、服务和响应速度等具有时代特征的关键指标上获得重大的改善。此思想被引入管理会计后形成了作业概念,提出组织要区分增值作业和非增值作业,同时要消除非增值作业的重要管理会计思想。此时管理会计由过去的对计划和策划的重视转向强调企业价值创造的战略性会计。

3.柔性管理

柔性管理要求在动荡变化的环境中,针对市场的复杂多变,消费需求的个性化偏好,实施富有弹性的,快速反应的动态管理。这种思想也在慢慢的渗透到管理会计的核算中。

4.其他相邻学科理论与管理会计思想

(1)人力资源管理与人力资源管理会计

人是众多活动中的主体,是公司最宝贵的财富。从企业的资产来说人是公司一项很重要的资产,是企业的一项很重要的投资。人力资源成本会计,是指为取得、开发和重置作为组织资源的人所引起的成本计量和报告,主要研究企业人力资源的计量和摊销的程序和方法,将人力资源予以资本化,然后在其收益期间进行合理和系统的摊销。

(2)信息经济学与信息资源会计

信息经济学是从经济学的角度研究信息这一特殊商品的生产、传递和使用的一般规律及其价值的学科。信息资源会计就是对管理会计信息作出评价及对非管理会计信息做成本一一效益分析。

(3)可持续发展理论、生态理论与环境管理会计

从某种程度上说可持续发展理论与生态理论都强调了企业发展的同时保护环境的重要性。以上两种思想的形成促进了环境管理会计的出现与发展。

(4)委托理论与委托会计

委托是所有者和经营者分离的产物,委托理论的实质是一种委托关系。企业内部的各层级之间的委托关系,为企业提供的是一种具有加强经营管理,提高经营效率,扩大社会效益的效果,即所谓的委托会计。

第2篇

【关键词】成本管理;会计内容体系

合理界定成本会计的内容,加强成本会计理论框架体系的研究,既对完善会计学科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又对指导成本会计实践具有现实的意义。成本会计的中心内容是成本核算,其理论框架体系应该是由成本会计目标、要素、假设和原则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然而,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广大教师发现这两门课程存在密不可分的关系,教材内容重复严重,急需对两者进行融合,作一体化处理。对此,虽然会计教育界进行了一些研究和努力,但仍存在一些分歧,需进一步探讨。

1 我国成本会计的内容界定

要构建一个合理的成本会计理论框架体系,首先必须对成本会计的内容进行界定。目前具有代表性的观点认为,成本会计的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成本预测、成本决策、成本计划、成本控制、成本核算、成本分析和成本考核。笔者认为成本预测、成本决策、成本控制应该是管理会计的基本内容,成本计划、成本分析、成本考核也只能是财会人员与其他管理人员共同利用成本信息所开展的工作,将其归入财务管理学科更为合适。

基于以上分析,成本会计的中心内容是成本核算,具体地说,成本会计所要研究的就是向谁提供成本信息、提供什么成本信息及如何提供成本信息的问题。因此,成本会计的主要内容应该包括:成本会计的基础理论;成本会计要素的确认、计量与记录以及成本计算方法;成本信息的报告模式.

2 会计界对成本管理会计的理解

在确定了融合模式后,我们还要对“成本管理会计”一词进行深入的理解。因为理解不同将导致融合后的成本管理会计内容体系产生巨大差异。从目前的研究看,对“成本管理会计”有以下几种理解:成本会计与管理会计之理解;成本管理会计之理解;内部管理会计之理解。第一种理解,意味着成本管理会计就是成本会计与管理会计的简单合并,是上述板块式融合模式下的产物。第二种理解,意味着成本管理会计是对企业成本管理活动进行反映和监督的会计。至于第三种理解,也会导致成本管理会计内容的不完整。众所周知,现代企业会计分为侧重于对外报告的财务会计和侧重于服务于企业内部管理的管理会计两大分支。而成本会计中的产品成本的核算则主要是适应财务会计对外报告的需要,为企业确定期间销货成本和营业利润以及计算期末产品存货成本提供信息,因而其不属于内部管理会计的内容。可见,按照第三种理解,这部分内容是不应当包括在成本管理会计之中的。

3 笔者对成本管理会计的理解

成本会计是围绕成本而构建的会计信息系统。它所提供的成本信息包括适应财务会计对外报告需要的成本信息以及适应内部管理要求的管理成本信息。前者主要是指产品成本信息;后者则范围极为广泛,有用于计划、决策的成本信息,有用于控制和业绩评价的成本信息,有关于未来的成本信息,有现在的成本信息,也有过去的成本信息。我们知道,管理会计作为专门服务于企业内部管理的会计系统,提供适应内部管理要求的管理成本信息是自然的,所以关于管理成本信息的提供从管理会计的产生开始一直是管理会计涵盖的基本内容。并且,管理会计在研究成本的时候,注重成本、收入、利润与企业战略和竞争优势之间的联系,围绕企业竞争优势的培育、可持续发展和综合成本效益的提高来考察成本问题,这样才能更科学、准确地把握成本的意义,使成本信息的提供和管理具有正确的目标导向。由此可见,管理会计包含了成本会计中有关管理成本信息的会计内容,并且超越了成本会计。

4 成本管理会计的基本内容体系

成本管理会计内容体系的构建应当以上述对成本管理会计的理解为指导,而最终构建的成本管理会计内容体系:在职能上,应当能够承担原成本会计与管理会计所具有的全部职能;在体系上,则应继承成本会计与管理会计所涵盖的基本内容,没有重要的遗漏;在组织上,应当思路明确,逻辑清晰,前后协调,没有重复。此外,还要在继承传统内容的基础上,及时吸收成本管理会计理论与实践的最新成果。

5 成本管理会计的基本内容体系包括以下四个基本部分:

5.1 成本会计目标

成本会计作为一种确认、计量和分配、记录和报告有关成本信息的会计信息系统,其目标因会计主体、历史环境等的不同而产生差异。关于成本会计目标问题,在理论上存在着不同的看法,主要有经济效益观和成本信息观两种观点,其中:经济效益观认为,成本会计的目标就是让企业或其他组织发生一定的成本费用而带来尽可能多的收入或收益;成本信息观认为,成本会计的目标就是向有关信息使用者提供决策需要的成本信息。

笔者认为,成本会计目标可以分为基本目标和具体目标,经济效益观和成本信息观恰好体现了成本会计目标的两个不同层次。

5.1.1 提高经济效益是成本会计的基本目标

成本会计的基本目标是成本会计的长期性、根本性、终极性的最高目标。成本会计的产生与发展,正是基于对成本费用的反映与监督,基于对经济效益的关注和追求,与经济效益具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因此,成本会计就是从成本费用的确认、计量和分配、记录和报告等方面入手,为提高经济效益服务的。

5.1.2 提供成本信息是成本会计的具体目标

成本会计的具体目标是在成本会计的实践中,成本会计应该向谁提供信息、提供什么信息、如何提供信息。成本会计主要是通过成本费用报告、统计数据及专题报告等形式,为有关成本信息使用者提供特定的和综合的成本会计信息,以便其进行成本规划与管理控制。具体而言:

(1成成本会计向谁提供信息。

(2)成本会计提供什么信息。

(3成成本会计如何提供信息。

5.2 成本会计要素

成本会计要素是成本会计对象内容的具体化,是成本会计核算的具体内容。一般而言,成本会计对象与财务会计对象一样,都是对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资金运动进行核算,所不同的是成本会计的对象仅限于资金耗费方面的资金运动,并且具有既侧重于单位整体的资金运动,又侧重于单位内部各责任单位的资金运动的特点。因此,成本会计是以资金运动过程中的耗费为对象,对资金运动过程中的耗费进行确认、计量和分配、记录、报告,为企业管理决策提供客观依据的一个会计分支。

而企业资金运动过程中的耗费分为正常的耗费和非正常的耗费,前者就是费用。后者就是损失。因此,可以把成本会计对象的内容具体化为费用和损失,即构成了成本会计的要素。此外,根据成本会计核算的要求,又可以将费用和损失这两个成本会计要素进一步细化为:可计入产品成本的费用与损失,即生产成本;不可计入产品成本的费用与损失,即期间费用。

5.3 成本会计假设

成本会计假设,是指在特定的经济环境下决定成本会计运行和发展的基本前提,它是人们在长期的会计实践中,逐步认识总结而形成的对客观情况合乎逻辑的推断。在财务会计中,会计假设主要包括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和货币计量四项,这在理论上已经达成共识。

除此之外,根据成本会计中关于费用分配的特点,还应建立合理分配假设。所谓合理分配假设,主要强调的是企业费用与损失分配的合理性问题。合理性是指在间接费用分配标准的选择上,应选择与所分配费用的大小关系最密切的分配标准,要求尽可能减少主观因素的影响。。费用与损失分配的合理性直接关系着成本会计信息的可靠性。

综上所述,成本会计目标是成本会计理论的最高层次,对成本会计假设、成本会计原则等具有方向性、根本性的影响,构成成本会计理论的基石;成本会计要素的确认、计量和分配、记录和报告,体现了成本会计目标的具体要求;成本会计假设规定了成本会计运行的前提和制约条件;成本会计原则作为成本会计工作的基本指导方针和实务处理的具体规范,是保证成本会计目标得以实现的强有力的手段。因此、成本会计目标、要素、假设和原则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共同构成了成本会计理论框架体系。

参考文献:

[1]胡国强,吴树畅.成本管理会计.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6

第3篇

成本管理会计实训心得一:

经过几周漫长的实训,让我个人认为会计对与男生而言真的有种苦不堪言的味道。从一开始的做会计分录,到登记凭证。然后再到登记帐簿,再是结帐,对帐,编制报表,装订等一系列烦琐由几个人的工作由一个人来完成,其中的酸甜苦辣,只有经历过了,才真真正正了解到什么是会计。原来会计的工作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简单,那么清闲。

还记得,在刚开始做会计分录时,自己由于在电台要准备节目,所以周一到周三的那段时间一直忙于那些工作。于是准备在周四完成会计分录的工作。可是偏偏党老师周五的课换到了周四下午,顿时让我一脸茫然。虽说自己在上学期基会学的是相当不错,给一个题目,2秒钟分录立马脱口而出,可是让我在很快的时间完成40多道分录,还要手写,不太现实。于是干脆等老师讲完自己直接边编分录边编制凭证。于是2个阶段的工作,李晔在一个阶段就完成了!

接下来,就是登记帐簿了,如果说前一阶段的工作还是我的强项的话,这一阶段顿时让我傻了眼,不是自己不会,而是那些烦琐的工作,实在让人着急。要根据凭证一笔一笔登记不同的帐簿,什么总帐、明细分类帐、三栏式等等一系列帐,真是着急。看着这么一厚搭凭证。。。苦的还在后边,尤其在写数字时,写错一个,都要用刀片去刮,稍微用力,纸就破了。这不仅是考验我们的耐心,更是需要我们的细心。另外,做这些帐,首先要分清哪些业务该登那些帐簿,稍微疏忽,一帐帐页就报废了。还有,最后结帐时要一笔一笔计算每个类型的结果,一大堆数字加加减减,真是做的头大!

后来,编制会计报表就简单了许多,由于前期大量的工作,后期只要根据帐簿将会计报表一一编制就行了,当然还是离不开我们的细心。

最后的任务就是将会计的帐页分类装订,凭证等一系列材料整理归类,基本任务就初步完成了!

成本管理会计实训心得二:

时间:20xx年9月23--27日

地点:4408教室

实习目的:了解成本核算的基本程序,熟练运用各种成本计算方法,提高成本核算的实际操作能力,巩固会计学基本理论知识,为以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实习内容及过程:本次实习共三项内容:

1、成本的归集与分配

2、各种成本(品种法、分批法、分步法)的计算方法

3、编制成本报表,进行成本分析

一、生产成本的归集与分配是本次实习的重头戏,是中心环节。成本归集与分配过程实际上就是成本计算过程。在本次实习中,我们按照成本核算的基本程序,先后对材料费用、职工薪酬、、其他费用、辅助生产费用、制造费用、废品损失、完工产品和在产品等七个板块进行了练习。

1、材料费用方面,用于生产产品的原材料及主要材料,通常是按照产品分别领用的,可根据领料凭证直接计入各种产品成本的“直接成本”项目,但有时一批材料为几种产品共同使用,,应根据一定的分配方法分配计入各产品成本。如表1-4铸造车间对煤进行的分配和表1-5组装车间对304进行的分配。

2、人工费用方面,分配工资和福利费应划清计入产品成本与期间费用和不计入成本和期间费用的工资和福利费的界限,应按成本项目进行归集,生产工人的计入生产成本,车间管理人员的计入制造费用,厂部管理部门的计入管理费用等,若生产多种产品,应按一定的方法进行分配后分别计入各成本项目。如表2-14中,按生产工时将工资分配到不同的产品中。

3、辅助生产费用,是为企业的基本生产服务而发生的费用,最终要分摊到各受益单位在本次实习中,主要运用交互分配法对供气车间和机修车间发生的生产费用进行分配,交互分配法分配辅助生产费用要分两次进行:

(1)、交互分配:以(总费用/总劳务量)作为分配率在辅助生产车间内部进行分配。

(2)、对外分配:以[(总费用+转入-转出)/对外劳务量]作为分配率在辅助车间以外的各受益单位之间进行分配。

4、制造费用的分配,将在生产环节发生的制造费用按一定的方法(工时比例、定额材料比例、直接材料比例等)分配计入各有关产品的基本生产成本项目中。

5、废品损失计算,这是一种非常规的,存在于特殊的企业中的会计核算工作,在核算时,将不可修复废品的生产成本和可修复废品发生的费用计入“废品损失”账户的借方,将受到的赔款和废品残值计入“废品损失”账户的贷方,然后结转出净损失。

7、完工产品和在产品成本的计算时成本核算的最后一项内容,企业应根据月末在产品数量的多少、各月数量变化大小、各项费用变化大小和定额管理的基础的好坏,选择使当地分配方法。在本次实习中,我们采用的时约当产量法,将在产品折合成产成品数量后,按比例分配,计算出在产品和完工产品的成本。

二、各种产品成本计算方法的运用时第二项内容,企业应根据自身的生产特点,生产组织经营类型和成本管理要求具体确定计算方法。,其中品种法时最基本的方法,其核算程序与上述所列成本费用归集分配的程序基本相同;而分批法按批别作为计算对象,时一种订单生产,成本计算期与核算报告期不一致,一般不考虑在产品和完工产品的分配问题;分步法是以生产步骤作为计算对象,适用于大量大批生产。

三、第三项内容是成本报表的编制与分析。这是一项将报表数据转化成有用信息,帮助使用人改善决策的工作。没有固定的分析程序,主要有比较分析法和因素分析法两种。在本次实习中,采用的是比较分析法,通过本期与上期、本期与上年同期、本期与历史先进水平相比,找出差距,分析原因,从而制定出降低成本和费用的、有利于提高经济效益的良策。

心得体会:

1、经过一周的实习实训,让我真正体会到成本会计是一项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工作,可以说,成本会计是对一个人的耐力与细心的高度考验,从数字计算到报表输出,再到数字分析,每一个过程都是哪么的复杂与繁琐,所以一定养成细心做事的习惯。

2、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一周紧张的实习,使我较全面、系统的了解和熟悉了现代成本会计核算各个环节的基本内容,加深了对成本会计核算基本原则和方法的理解,会计操作的基本技能更加熟练,为我们以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但是,鉴于鄙人才疏学浅,认识上有许多不足,要达到理论与实际的真正结合仍需加强训练,并投入更多的实践。

成本管理会计实训心得三:

一、实训目的:

《基础会计》、《中级财务会计》等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可操作性,通过这些课程的学习和会计方面的实训,学生对七种会计核算方法和会计模拟操作有一个基本的了解,为使学生对教学中较深的财务会计理论内容有一个较好的掌握,达到会计相关课程设置的目的和要求,安排了这次会计手工综合模拟实训,从而完善课堂教学内容,提高学生动手操作的基本技能,使学生更好地掌握从编制凭证开始到登记帐簿直到编制会计报表这一会计核算过程,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突出高职学生的“重实践,强技能”的特色。

二、实训步骤

1、熟悉资料,设置各种帐簿,登记起初余额。

2、根据经济业务,填制记帐凭证。

3、根据凭证登记帐簿。

4、结帐、对帐、编制会计报表。

5、装订、整理实训资料,上交实训作业。

三、 实训结果

资料后附

四、心得体会

漫长的过程

经过几周漫长的实训,让我个人认为会计对与男生而言真的有种苦不堪言的味道。从一开始的做会计分录,到登记凭证。然后再到登记帐簿,再是结帐,对帐,编制报表,装订等一系列烦琐由几个人的工作由一个人来完成,其中的酸甜苦辣,只有经历过了,才真真正正了解到什么是会计。原来会计的工作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简单,那么清闲。

还记得,在刚开始做会计分录时,自己由于在电台要准备节目,所以周一到周三的那段时间一直忙于那些工作。于是准备在周四完成会计分录的工作。可是偏偏党老师周五的课换到了周四下午,顿时让我一脸茫然。虽说自己在上学期基会学的是相当不错,给一个题目,2秒钟分录立马脱口而出,可是让我在很快的时间完成40多道分录,还要手写,不太现实。于是干脆等老师讲完自己直接边编分录边编制凭证。于是2个阶段的工作,李晔在一个阶段就完成了!

接下来,就是登记帐簿了,如果说前一阶段的工作还是我的强项的话,这一阶段顿时让我傻了眼,不是自己不会,而是那些烦琐的工作,实在让人着急。要根据凭证一笔一笔登记不同的帐簿,什么总帐、明细分类帐、三栏式等等一系列帐,真是着急。看着这么一厚搭凭证。。。苦的还在后边,尤其在写数字时,写错一个,都要用刀片去刮,稍微用力,纸就破了。这不仅是考验我们的耐心,更是需要我们的细心。另外,做这些帐,首先要分清哪些业务该登那些帐簿,稍微疏忽,一帐帐页就报废了。还有,最后结帐时要一笔一笔计算每个类型的结果,一大堆数字加加减减,真是做的头大!

后来,编制会计报表就简单了许多,由于前期大量的工作,后期只要根据帐簿将会计报表一一编制就行了,当然还是离不开我们的细心。

最后的任务就是将会计的帐页分类装订,凭证等一系列材料整理归类,基本任务就初步完成了!

放飞的思绪

“只有经历过,才知道其中的滋味”对于我而言,喜欢体验生活,可以说通过这次实训,真真切切的让我了解了什么是会计,让我对于会计最初的观点也有了本质性的改变!会计不仅仅是一份职业,更是

第4篇

    当下,现代营销已经从生产、销售导向完成了向顾客导向的转变,而传统的管理会计的重心仍然停留在内部制造成本的核算上,传统的管理会计已经无法满足现代营销日益要求以顾客为基础进行营销成本管理的要求。因此必须进一步讨论管理会计如何更好的在营销成本管理中应用的问题,即关于如何将“营销管理会计”这一新兴概念应用于营销成本管理的研究成为必要。从以下三个方面我们可以具体的了解管理会计在营销成本管理中应用的必要性。

    营销成本的特点

    ①外向性 营销管理相对于企业的一般管理具有更明显的外向性,即营销管理更加注重企业外部信息的收集与分析,更加注重外部供应链环境的变化和企业生命周期的变化,并适时进行调整和变通。②长期性 企业的营销成本投入中不仅存在当其可以计量的费用,还存在很多针对企业长期目标的实现而进行的投入。③广泛性 很多人认为的营销成本侧重于销售中的成本,其实不然,营销成本包含的内容十分广泛。

    2 不同的管理会计方法在营销成本管理中的应用探索

    2.1 全面预算控制法下的营销预算控制 预算控制具有综合推进成本降低的积极功能。企业要实现目标利润,必须把预算控制放在资本运营的重要地位。

    2.2 定额成本法下的营销成本费用控制 按照一般规律,营销费用投入越多,预期的销售量越大。然而,营销费用的增加不可能是无限的,受市场需求容量、行业竞争状况因素的影响,则需要解决最佳营销费用分配的问题。同时,在营销费用一定的条件下,要将这些预算按不同的比例分配到营销组合的不同项目上和销售利润上。掌握和协调好销售数量与营销费用组合过程项目之间的关系,是现代营销成本控制所要解决的问题。

    第一,营销成本最低化控制。在企业技术装备条件不变的条件下,一种产品的边际成本与平均成本,在开始时都是随产销量的增加而递减;但当产销量扩大到一定限度,就由于“报酬递减规律”的作用转为递增。

    第二,营销利润最大化控制。在横坐标上移动产销量的值,使产销量与价格乘积达到最大时(即总收益的最大值),得到的不是最大利润;由于边际报酬递减规律作用,产销量增加,边际成本由递减转为递增,而使总成本急剧递增,故边际成本最低时也得不到最大利润。所以,只有在边际总收益等于边际成本时,也就是产销量的某一微量增加点,总收益的增量等于总成本的增量,两个函数的导数相等时,这两条曲线之间的距离最大,才达到最大利润,才能找到最合理的生产经营规模。

    2.3 作业成本法在营销成本中的应用

    2.3.1 从营销活动过程的步骤来分析营销过程中的作业 营销过程包括以下步骤:分析市场机会、选择目标市场、设计市场营销组合和管理市场营销活动。其中分析市场机会和选择目标市场需要营销人员进行大量的市场调研工作和制定营销计划,而围绕着目标市场展开的营销组合的设计正是现代市场营销的重点和关键环节。市场营销组合包括企业为影响对其产品的需求而采用的营销手段,通常可以分为四组变量:产品、价格、地点和促销。

    2.3.2 成本动因的选择和成本动因量的统计 一般在制造业产品成本计算过程中,作业成本计算将作业划分为单位水平作业、批水平作业、产品水平作业及维持水平作业四种类型。

    成本动因的选择

    在上述作业分类的基础上,根据各种类型作业的不同特点,其相应的成本动因也随之不同。

    从理论上说,表1中的成本动因都是可以统计出来的。

第5篇

关键词:战略成本管理;战略成本管理会计;企业

“战略管理”这一思想是1976年由美国学者安索夫在《从战略计划走向战略管理》一书中首先提出的。战略管理通常被视为将企业战略规划、战略实施、战略控制过程中所有相关战略要素组合在一起的管理方法。它是基于对企业环境全面分析的基础之上,确立企业的长期目标,进而开发和实施导向目标的企业战略的全过程,旨在建立持久的竞争。

战略管理的核心是战略决策,其具有权变性、独创性、全局性、长远性和针对性等特点,是战略管理的首要阶段;战略管理的第二阶段是确立目标,该目标有利于组织协调、统一计划、明确、激励个人和作为管理控制的标准;战略管理的第三阶段是战略规划,其一般形成企业总体战略、竞争战略、职能战略三个战略层次。

一、对战略成本管理会计基本问题的探讨

1.战略管理会计的定义。在对“战略成本管理会计”的各种观点中,笔者比较赞同王化成教授的观点,即战略成本管理会计是以企业价值最大化为最终目标,运用灵活多样的方法,搜集、加工、整理与企业战略管理相关的各种信息,并据此来协助管理当局确立战略目标、进行战略规划、评价战略规划业绩的一个管理会计分支,提供并分析与企业战略有关的数据,特别是实际成本、价格、业务量、市场份额、现金流量以及企业总资源的需求等方面的相对水平和趋势。

2.战略成本管理会计的对象。作为为现代企业战略管理提供服务的战略管理会计,其对象不能局限于传统成本管理会计那样的企业内部信息,而应当是包涵对企业战略决策和战略实施有重要影响的各种信息资源,这种信息资源不仅包括企业的内部信息,还包括外部环境信息;不仅包括价值信息,还包括一些非价值信息。

3.战略成本管理会计的目标。借鉴当前已有的观点,笔者认为,战略成本管理会计的目标可以分为最终目标和具体目标两个层次。战略成本管理会计的最终目标应当与企业的总目标一致。当前大多数企业把价值最大化作为自己的总目标,因为它考虑了货币时间价值和风险因素,有利于社会财富的稳定增长。因此,战略管理会计的最终目标也应当是企业价值最大化。战略成本管理会计的具体目标至少包括以下方面:(1)协助管理当局确定战略目标;(2)协助管理当局编制和实施战略规划;(3)协助管理当局评价战略管理业绩。

4.战略成本管理会计的基本方法。战略成本管理会计理论在企业会计实践中得到成功应用必须要有一定的方法加以保证。战略成本管理会计的基本方法主要有:(1)作业成本法:它是一个以作业为基础的信息加工系统,着眼于成本发生的原因―成本动因,依据资源耗费的因果关系进行成本分析,克服了传统成本计算系统下间接费用责任不清的缺陷,使以前的许多不可控间接费用,在作业成本系统中变成可控。同时,它还拓展了成本核算的范围,改进了成本分摊方法,及时提供了相对准确的成本信息,优化了业绩评价标准。(2)竞争对手分析:它主要是从市场的角度,通过对竞争对手的分析来考察企业的竞争地位,为企业的战略决策提供信息。(3)预警分析:它是一种事先预测可能影响企业竞争地位和财务状况的潜在因素,提醒管理当局注意的分析方法。预警分析可分为外部分析和内部分析。外部分析主要分析企业面临的市场状况、市场占有率;内部分析主要分析劳动生产率、机制运转效率、职员队伍是否稳定等。(4)质量成本分析,它是指从产品的研制、开发、设计、制造,一直到售后服务整个寿命周期内的质量成本分析方法。质量成本分析质量成本的四个部分,即预防成本、鉴定成本、内部质量损失和外部质量损失。只有全面掌握与质量有关的成本信息,管理者才能进行正确的质量成本预算,借以转变目前重产量轻质量的观念。?

5.战略成本管理会计的基本特征分析。(1)战略成本管理会计具有明显的外向性。战略成本管理会计跳出了企业内部这一狭小的空间范围,将视角扩展到了企业的外部。从价值链角度来讲,成本动因可能影响价值链各个环节,包括公司外部的各个环节。也就是说,对于某个外部因素的变化,可能在价值链的前端或后端创造价值,因为市场是企业创造利润、与对手面对面竞争的场所,战略成本管理会计将管理会计视野拓展,以有助于直接面对新的市场挑战。(2)战略成本管理会计注重整体性。战略成本管理要从整体上把握其过程,既要合理制定战略目标,又要求企业管理的各个环节密切合作,以保证目标实现。企业管理必须以企业管理的整体目标为最高目标,协调各部门运作,减少内部职能失调,以从整体上分析和评价企业的战略管理活动。(3)战略成本管理会计更注重长期、持续的发展战略。现代企业非常重视自身健康地可持续发展,因此,新时期的战略管理会计必须超越单一的期间界限,着重从长期竞争地位的变化中把握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它更注重企业持久优势的取得和保持,甚至不惜牺牲短期利益。(4)战略成本管理会计是一种综合性的风险管理的决策信息系统。战略成本管理会计应当从战略角度把握各种潜在的机会,回避各种可能的风险,以便从战略的角度最大限度地增加企业的盈利能力和价值创造能力。(5)战略成本管理会计更加注重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和及时性。由于企业在未来的竞争中将面临越来越多的风险,信息使用者对企业未来信息的相关性就成为保证会计信息质量的首要因素,这样,信息用户可据此评价信息风险,调整其战略决策。同时,一些先进的管理观念和技术的广泛运用,迫切需要战略成本管理会计提供实时信息,而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则为此解决了技术上的难题。

二、战略成本管理会计的研究领域分析

1.战略成本管理会计的内容。作为现代企业成本管理发展新趋势下的新事物,战略成本管理会计需要研究的课题有很多,目前,主要面临以下几个课题的研究:(1)战略目标的制定。战略成本管理会计首先要协助高层管理者制定战略目标。企业的战略目标可以分为三个层次,即公司战略目标、竞争战略目标、职能战略目标。公司战略目标主要是确定经营方向和业务范围方面的目标;竞争战略目标主要研究的是产品和服务在市场上竞争的目标问题;职能战略目标所要明确的是,在实施竞争战略过程中,公司各个部门或各种职能应该发挥什么作用,达到什么目标。战略成本管理会计要从企业外部与内部搜集各种信息,提出各种可行的战略目标,供高层管理者进行战略选择。(2)战略成本管理问题。成本管理历来是成本管理会计的重要内容之一,它是一个对投资立项、研究开发与设计、生产、销售进行全方位监控的过程。战略成本管理将企业为了生产有价值的产品或劳务而发生的一系列有价值的活动视为一个整体,通过价值链分析,找出降低成本的途径。战略成本管理会计更加注重从战略高度来探求影响成本的各个环节,通过成本动因分析,找出影响成本的执行性动因(生产过程中影响作业)和战略结构性动因(如规模、技术、产品多样性、全面质量管理及人力资本等),尤其是后者,对有效控制企业成本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由此可见,从战略成本动因来进行成本管理,可以避免企业日后经营中可能出现的大量成本浪费问题。(3)风险管理问题。企业的任何一项行为都带有一定的风险。战略管理会计主要研究长期的战略性问题,必须时刻考虑风险因素。基于企业的战略目标及风险收益的逆向关联性,战略成本会计需要采用一定的方法,如投资组合、资产重组、并购与联营等方式分散风险。从而得到符合企业战略目标的投资或经营方案。(4)经营投资问题。战略成本管理会计是为企业战略管理提供各种相关、可靠信息的。在经营投资决策中,长期本量利分析模式和建立在自由现金流量基础上的长期投资决策模式研究,是其面临的主要课题之一。战略成本管理会计在进行长期投资决策分析时之所以应当以现实的现金流量为基础,是因为其更能反映企业投资的实际业绩,为企业注重持续发展提供有用的信息。战略成本管理会计在提供与经营投资决策有关的信息的过程中,应克服传统管理会计所存在的短期性和简单化的缺陷,以战略的眼光提供全局性和长远性的与决策相关的有用信息。(5)人力资本的管理问题。人力资源管理是企业战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战略成本管理会计的重要内容。它包括为提高企业和个人绩效而进行的人事战略规划、日常人事管理以及一年一度的员工绩效评价。

作为一个信息系统,会计应该能够及时提供人力资本信息来满足决策者的需要,更好地实现会计目标。在战略成本管理会计系统中,人力资本的管理核心应当是以人为本,通过组织的有效激励来获取最大的人力资本价值,并通过一定的方法和技能来激励员工以获取最大的人力资源价值,采用一定的方法来确认和计量人力资源的价值与成本,进行人力资源的投资分析。

作者单位:河南经贸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徐阳.战略管理会计理论框架研究[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5,5:47.

[2]甘永生.战略管理会计基本内容体系构建初探[J].会计之友,2004,9:20-31.

[3]红.论战略管理会计对传统管理会计的突破[J].商业研究,2003,19:12-13.

[4]何玉英.论战略管理思想对管理会计的冲击[J].求实,2004,11:167-168.

第6篇

    一、构建高职院校教育成本管理体系

    1.无论是企业还是事业单位,进行成本管理的宗旨都是使成本降低的同时保证效益的最大化。衡量高职院校的办学效益也同样如此,如果学校能够利用好有限的资金与资源,控制与节约成本,同时让资金发挥最大的效益,最大程度的促进教育教学活动、科研活动、提高教学质量,那这个学校的成本管理工作就算成功了。目前,我国在进行告知院校财政拨款以及制定收费细则时,主要是借鉴约翰斯顿曾在1986年提出的“成本分担”理论,以实现教育成本的支出在政府、企业以及学生之间的合理分摊。针对各大高职院校在进行成本管理时出现的各种问题,在国家高度重视并做出相应改革的同时,学校自身也应当分析问题,以成本分担理论为指导,合理规划教育经费、优化教学资源,以改变管理困境,让资金、资源用在刀刃上,避免之前的管理不当造成的经费流失浪费、滥用资源等现象再次发生,从而提高办学质量与效率。

    2.除了理论支持外,国家近年来所做的相关改革工作也给高职院校进行成本管理提供了可能。财政部在1997年就已经颁布了《事业单位会计制度》,针对之前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工作中存在的弊端,对记账方法、基本核算账户、资金平衡等方面都做了大改动,很多处理方法开始逐渐与企业会计准则相吻合。这便从制度上保证了高校成本管理改革工作的顺利进行。另一方面,市场经济不断完善发展,高职院校内部的组织机构划分越来越明确,在日常管理中开始重视责任制度的落实,实现了校级、院级以及系级各部门的协调合作,通过权利、责任、利益的平衡统一作用规范了工作准则流程。这些都给高校进行教育成本管理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基础。

    3.构建高职院校成本管理体系,是符合教育教学目标以及管理宗旨的。在高校,不管是做行政工作还是做服务后勤工作、一线教学工作,都离不开好的管理方法。教育管理旨在有效利用教学资源、教育资金,节约成本的同时提高工作效益。因此,高校进行成本管理能促进总体管理工作的开展,也只有做好了成本管理,才能进一步实现教育管理工作目标。

    二、高职院校实施教育成本管理的几点建议

    1.高校应当重新梳理并规范财务流程,要以合理的经济运行方式为基础,做好民主管理及建设工作,从源头上管理控制好成本,尽量减少中间环节,避免降低工作效率、加大工作成本、引起铺张浪费。具体来说,每个学院的院长应当在会计年度结束后公开财务报告,让全院的师生以及社会公众了解经费使用情况、学院的财务状况等,实现学院财务工作的民主管理,发挥公众的监督作用,同时还能合理采纳来自外界的意见与建议,从而弥补工作中不足的地方。而只有在外界的监督作用下,高校才能将教育资源、教育资金等用到实处,让教育成本能切实起到改善教学环境、提升教育水平的作用。

    2.建立规范、合理、合法的教育成本管理体系。高职院校应当尽快建立起成本管理的规章制度,让相关管理工作有法可依、有规可循。教育机构的成本管理工作不同于一般企业,成本所涉及到的项目比较多,在核算时应当注重其综合性特征,考虑到教育教学以及后勤服务部门所用到的资金及资源。另一方面,也不能一味偏重压低教育成本,毕竟教育行业属于公益事业,其本质还是与创造经济效益为目标的企业有所不同的,企业的经济效益有具体的数据可以做参考,但要衡量学校的效益——教育教学质量以及服务质量等,则较为抽象,而学校所产生的效益在一定程度上是滞后的、存在很多不确定因素的。这些,都需要高校在制定成本管理指标时做综合权衡与考虑,将教育成本控制在一个合理的范围,既不因为成本过低影响办学水平,又不能因为成本过高而造成不必要的浪费。

    3.做好教育成本等费用开支的登记归集管理,同时建立教育成本信息中心,监督管理好教育成本开支。信息中心在做好本校的成本信息监督管理的同时,还应当搜集同类学校的教育成本信息,多学习其他学校有效的管理经验,也能让上级部门及时了解清楚教育成本使用的综合情况。这些信息应当定期向社会公布,让外界发挥有效的监督作用,给予合理的意见和建议,帮助政府部门进行有效决策、受教育者做合理的选择,从另一个角度促成高职院校本身办学水平的提高。

    4.改善、优化高校的成本结构。由于高职院校用人制度以及行政管理工作基本是与政府部门相近的,即后勤管理、行政部门人员的级别、待遇等直接造成教育成本始终处于较高水平,最终影响到了教育成本结构不平衡,存在投资“重物不重人”、“重官不重学”的失调现象。而教育教学活动以及科研活动使用到的经费却受控,很多学校将资金大力投入于校园扩建、设备购进上,却不注重人才培养,教师的工资也无法适应物价的飞涨,很多一线教师的工资、福利待遇仅仅与后勤、行政管理部门人员工资持平,甚至还不如管理部门。贫困生的补助也出现缺口,学生因为学费不够而退学的现象也经常发生。究其根源,还是学校在规划成本费用、教育经费时不够重视软环境建设,成本结构严重失衡引起的。因此,高职院校应当摆脱之前计划经济体制下行程的“单位体制”模式,优化改革成本结构,提高成本管理工作水平。总之,要总结国内外各种成本管理方法在企业或在高职院校应用的成功经验,创造性地加以综合运用,集成本企划、作业成本、责任成本等多种管理方法优点之大成,相互融合、创新。

第7篇

[关键词]创新能力;成本管理会计;实践教学

[DOI]1013939/jcnkizgsc201519195

1成本管理会计创新能力培养和实践教学的重要性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掌握知识和技能是获得能力和发展的基础,然而任何一种能力离开了具体的实践活动都不可能得到发展,因此人的创新能力的形成与发展,离不开实践活动。人的创新能力是后天获得性的,需要培养。学校教育中,实践教学在学生角色、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等方面,都具有比课堂讲授更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优势。因而,学校教育应当重视实践教学,加强实践教学。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高等教育要“强化实践性教学环节”。而作为会计或财务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的成本管理会计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课程,实践教学显得尤为重要。

2创新能力培养为导向的成本管理会计实践教学的要求

从成本管理会计的教学内容本身来看,很大程度上都是来自成本管理会计的创新实践。学习、研究、理解、掌握和应用管理会计,既需要对管理会计理论的融会贯通,也需要对方法的掌握和应用。特别是成本管理会计中内容比较复杂的方法和模型,没有亲自动手的模拟实验环节就难以体会成本管理会计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也无法真正获得成本管理会计的技能和方法。因此,加强成本管理会计实践教学就是一条通向理论联系实际,提高管理会计技能和应用能力的可行之路。

实践性教学是将学生所学的成本管理会计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环节,是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一个重要手段。通过实践教学,学生可以亲身体会成本管理会计在不同行业中的操作与应用以及在经济管理中的重要性,成本管理会计教学主要以制造业生产过程为例进行讲解,而学生对企业生产过程没有感性认识,因此应该让学生对制造业的生产过程有一个较清晰的认识。同时,通过实验课程的开设,了解各种凭证的来源去向,解决学生感性不足、认识不够的问题,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并通过团队合作可培养学生的合作协调能力。最后,针对不同生产组织和工艺过程特点具体了解企业如何组织成本管理会计工作、进行成本计算、编制成本报表、进行成本管理等内容的综合实践教学,这样既可以加深学生对成本管理会计整体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又可以对成本管理会计实践更好地应用。

3目前成本管理会计实践教学现状和存在问题

31课时紧,内容多

目前高校管理会计一般只开设一门管理会计学,并没有区分初级、中级或高级管理会计。部分高校的会计或财务管理专业的教学计划中,将管理会计与成本会计合并,进一步压缩了管理会计的授课时间。成本管理会计理论丰富,知识点较多,目前大多数院校理论课时只有64课时,有些院校甚至只有48课时,导致上课时间紧,课堂教学仍采用传统的“老师教,学生学”的单向式、灌输式教学方法,教学计划中规定的课时也只能满足成本管理会计的理论教学。虽然教学计划也安排一定课时的实践教学,但多数教师会将这种实践教学理解成比传统的教学过程中多让学生做了一些练习题而已。

32实训、实习实践环节薄弱

目前各高校的会计专业一般都建立了校内实验室,如:会计手工实验室、会计电算化实验室等。在此基础上,管理会计实践教学已经具备了实验室的硬件支撑。但是目前市面开发和高校能够购买的基本都是财务会计、成本会计、财务管理等课程的实验教学软件,而“真正”的管理会计实验教学软件则没有。许多高校管理会计校内的实验课程由于课时限制仅限于成本核算实训,校外的实习实践难以安排,这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技能。

33实践教学考核方式单一

由于目前缺乏公认的较为科学、规范的实践教学考核办法,大部分学校将实验课列为考查课,使得部分学生认为考查课不如考试课重要,而且容易通过,因此对实验课不重视。绝大部分高校将实验课列为考查课,学校通常不统一组织考核而是由任课教师自行组织。该考核方式的评分标准具有较大主观性,且存在明显漏洞。例如,无法有效甄别学生的抄袭行为和搭便车行为,考核方式的不科学将大大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教学效果。同时,专业实习中要求学生利用寒暑假到企业进行实践,并以实践单位的评定为依据,对此很多学生为了应付,随便找个单位盖个公章敷衍了事,使实践效果大大降低,学校的培养目标难以较好完成。

34缺乏有丰富实战经验的成本管理会计师资

会计实践应该配备经验丰富、高水平的指导教师。会计实践指导教师在会计实践教学环节中居于重要地位,是影响实践教学的重要因素,其业务水平和实际经验直接关系到学生对实践教学的理解和掌握。大多讲授管理会计课程的教师实践经验较少,缺乏企业中的实际工作经历和将管理会计知识和科研成果运用于实践的意识及能力,也制约了实践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大都是从高校毕业后直接应聘到学校任教。其本身缺乏实际工作经验,对知识的感性认识不够,动手能力不强,对企业实际工作中存在的财务问题认识不足,缺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改善成本管理会计实践教学方法的探索路径

第8篇

关键词:银行管理会计;分部门、分产品、分客户管理;战略管理会计

管理会计是为进行决策的内部管理者提供信息,管理会计的作用在于利用决策、计划和控制技术来提供信息以帮助管理者履行计划和控制公司活动的任务。商业银行管理会计涵盖了财务预算、成本核算、盈利分析、业绩评价、资产负债管理等内部管理的核心内容,管理会计信息包括银行发展战略信息、盈利能力信息、风险预警信息、业绩衡量等重要信息。国外先进银行的经验表明,管理会计是建立业绩一流银行的基本前提,实施管理会计有利于银行管理水平和竞争力的提高。

长期以来,我国银行业逐渐形成了重信贷指标、轻内部管理,重数量、轻质量的经营特点。这种经营方式导致的后果之一,就是成本费用观念淡漠,忽视成本、效益的恰当配比。不仅经营人员忽视经营中的成本控制,即便是内部管理人员,也缺乏成本资料和必要的成本管理技术手段。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和经济全球化的到来,中国商业银行的绩效评价体系也正在发生深刻变革。在这种背景下,在商业银行中推行旨在解析过去、控制现在和规划未来的管理会计,为提高经营效益服务就显得尤为必要和迫切。

一、当前我国商业银行管理会计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许多商业银行尽管在经营管理中对推行成本管理会计做了一些尝试,但常常是限于成本管理会计方法和技术的使用,并没有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框架体系。目前存在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决策层对成本管理会计的推行不够重视

商业银行的经营决策者对成本管理会计的重视程度直接影响到成本管理会计的运用。现代市场经济要求商业银行的决策者不仅要懂经营,更要懂管理(其中包括会计管理);不仅要求具有较高的文化素质,而且还要求具有较强的敬业精神。现阶段,许多商业银行的决策者只重视抓借贷资金、抓市场,而不重视会计,或根本不懂会计,也没有在商业银行内部设置成本管理会计机构,这无疑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成本管理会计在商业银行的应用。另外,思想认识上的偏差也造成了管理会计在应用中的困难。“ 财务会计对外、管理会计对内” 似乎已成为国内商业银行的“金科玉律”。

(二)高素质的成本管理会计人才稀缺

成本管理会计的方法灵活多样,没有固定的工作程序可以遵循,其体系缺乏统一性和规范性,这就决定了在很大程度上成本管理会计的水平取决于会计人员素质的高低。同时,由于成本管理会计工作需要考虑的因素比较多,涉及的内容比较复杂,也要求从事这项工作的人员必须具备较宽的知识面和较深厚的专业造诣,具有较强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果断的应变能力。可见,成本管理会计对会计人员素质要求起点很高。

(三) 组织架构的不合理

我国商业银行的组织架构与管理模式与国外先进商业银行有相当大的差距。我国的商业银行,不论是由专业银行转轨而来的国有商业银行,还是市场经济催生的新型股份制商业银行,均是胎生于计划经济模式下的行政分权体制,按总、分、支三级机构进行管理。 而国外先进银行组织架构和管理模式实行的是扁平化的纵向、条状的事业部制,业务按公司业务、私人业务、和资金业务等条线进行管理,事业部内部按产品线和营销线进行运作。国内完全不同的组织架构和管理模式,若要完全按国外管理会计方法进行核算、分析和评价,由于责任中心职责不清楚,产品和客户的数据难以获得,给管理会计实施带来了相当大的难度。

二、 商业银行加快推行成本管理会计的对策

商业银行成本管理会计涉及面广,其应用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各商业银行成本管理会计的实施应该本着“总体设计,分步实施”的原则进行,目前主要应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一)提高各商业银行职工对成本管理会计重要性和复杂性的认识

实施成本管理会计就是引进国外一个系统、开发一个项目,或者是某个部门的工作等。 这些认识是国内一些商业银行实施成本管理会计未达到预期目标的主要原因之一:成本管理会计是现代企业管理理论、系统理论、行为科学、预测决策学与会计学相结合的产物。实施成本管理会计其实是一项系统工程,这个工程包括成本核算、盈利分析、业绩评价、资产负债管理、预算管理等丰富的内容。涉及商业银行战略目标确立、成本管理会计系统构建、业务流程再造、管理模式调整、组织架构改革等复杂过程,需要商业银行的各级管理层转变观念,更需要商业银行上级行与下级行的各个部门共同参与。各商业银行职工尤其是商业银行的决策层,应正确认识成本管理会计在商业银行中的作用、地位、重要性和复杂性。

(二)着力培养或引进高素质的管理会计人才

依据现代管理理论,成本管理会计要运用一系列数学、统计学、运筹学等方法,除需要熟练掌握会计专业知识和技能外,还要掌握社会经济制度和现代管理科学的基本知识, 并熟悉国内外商业银行的各项业务,能够把握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总体运作情况。因此,成本管理会计岗位对人才的要求十分严格,商业银行应当通过引入、培训等多种渠道拥有一批高素质的成本管理会计人才。近年来,国内商业银行在人才引入方面投入了相当大的资源,但是对于管理会计的认识偏差使得管理会计人才的引入相对欠缺。银行应该在确立管理会计正确认识的基础上有目的地招募人才,如招聘高校中管理会计专业的本科生、研究生甚至博士生,也可着手建立内部人才培训体系,以此来满足施行管理会计的需要。

(三)改革现有组织架构, 实行事业部制

国外先进银行实行的扁平化的事业部制组织架构,业务是按公司业务、私人业务 、资金业务等进行管理,实现了银行内部以利润中心为单位的业务分类核算,事业部内部是按产品线和营销线进行运作,为银行分析和评价内部各经营单位的利润贡献提供了详细的数据报告,不仅可以提供总行、分行和支行各业务分部、业务线条的资产负债和损益情况,而且还可以根据地区和地区的比较情况,为管理层考核机构或地区和调整机构或地区业务布局提供支持。

国外先进银行事业部制组织架构已经过多年不同市场环境的实践日趋成熟, 是代表商业银行发展方向的典型的现代化模式, 应该是我国商业银行组织架构目标模式的主要选择。参照国外先进银行的组织架构,进行事业部制改革,可把现有的商业银行总行各业务部门整合改造成公司业务部、个人银行业务部、银行卡业务部、投资银行部、业务部、海外业务部等按业务范围划分的事业部,并将其作为独立核算的利润中心,各事业部对相应业务的发展和经营效益负责;将人力资源部、信息科技部、法律事务部、行政后勤部等非业务部门也改造成独立核算的利润中心,根据向业务部门提供专业化服务的数量和质量,按照合理确定的内部转移价格取得相应的收益。

(四)构建银行战略管理会计系统

银行管理会计系统应该导入战略管理会计理论,遵循银行战略管理的理念。通过对银行财务数据的集中核算、管理和分析,充分展示财务数据与业务运营的变动关系,通过财务和绩效管理实现对银行业务的运行控制,顺利实现银行的战略目标。同时,因战略管理会计是对传统管理会计的创新与拓展,所以商业银行在运用战略管理会计方法时,有过去管理会计的经验作基础,应该不会遇到太多的困难。比如推行作业成本法,是将制造费用的分配基础由数量基础变为作业基础,并没有改变传统的成本计算程序和方法。

总之,随着金融业加快对外开放步伐,我国银行业必然要与国际同业展开激烈的国内外市场竞争。在此形势下,我国银行业必须加快银行经营管理现代化的步伐,应用先进的管理会计系统理论和战略管理理论,构建开放性的银行管理会计系统,推进银行经营管理现代化进程,不断提高银行业的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郁国培.《现代商业银行管理会计研究》.浙江大学出版社,2006-12

[2].刘惠川.论战略管理会计在商业银行的应用.经济师,2007-12

[3].陈美萍.商业银行管理会计的实践及经验.新疆金融,2005-6

第9篇

管理会计是会计的重要分支,主要服务于单位内部管理需要,通过利用相关信息,有机融合财务与业务活动,在单位规划、决策、控制和评价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管理会计工作是建立现代财政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举措;是推动企业建立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增强企业价值创造力的制度安排;是推进行政事业单位加强预算绩效管理、降低行政成本的重要抓手;是财政部门进一步深化会计改革、推动会计升级转型的重要方向。

“十三五”时期,是贯彻落实《指导意见》,以建设管理会计体系为抓手,引导、推动管理会计广泛应用的关键时期。

一、管理会计体系建设

按照理论、指引、人才、信息化加咨询服务的“4+1”有机体系开展。其中,“理论体系”是基础,解决目前对管理会计认识不一,缺乏公认的定义和框架等问题;“指引体系”是保障,与时俱进地拓展和开发管理会计工具方法,为管理会计的实务应用提供指导示范;“人才队伍”是关键,是该体系中发挥主观能动性的核心,是体现“坚持人才带动,整体推进”原则的重点:“信息系统”是支撑,通过现代化的信息化手段,充分实现会计和业务的有机融合,支撑管理会计的应用和发展:“咨询服务”是确保四大任务顺利实施推进的外部支持,为单位提供更为科学、规范的管理会计实务解决方案。

加强管理会计标准建设,形成以管理会计基本指引为统领、以管理会计应用指引为具体指导、以管理会计案例示范为补充的管理会计指引体系,为单位提供有力的抓手,确保管理会计工具方法在单位中的应用效果,达到提升单位价值创造力的目标。

1.关于管理会计基本指引

2016年,财政部印发《管理会计基本指引》将管理会计普遍规律上升到标准,对管理会计的基本原则、基本目标、基本要素等内容进行了总结、提炼,为单位全面准确理解管理会计、科学系统应用管理会计提供了基本框架和方向,有利于加强单位管理会计工作。同时,《管理会计基本指引》构建了管理会计概念框架,回答了会计理论界关心的管理会计目标、原则、要素等基本理论问题,统一了各方认识,协调了各方意见,为引导会计理论界加强管理会计理论研究,建设中国特色管理会计理论体系提供了有力制度保障。

2.关于管理会计应用指引

按照管理会计应用领域将应用指引划分为战略管理、预算管理、营运管理、成本管理、投融资决策管理、绩效管理、风险管理和其他等应用领域,每一应用领域下再按照具体工具方法排序,即包含若干项工具方法指引。

3.关于管理会计案例库

案例库的建设坚持典型性和广泛性相结合的原则,在统一框架结构、基本要素、质量特征等案例标准,形成案例规范格式文本的基础上,分不同性质、不同行业、不同规模等情况,逐步提??若干管理会计案例,并不断予以丰富和完善。同时,既提炼总结管理会计整体应用案例,也针对管理会计的某些领域和应用指引中的相关工具方法提炼专项应用方案。

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尤其是以深入实施管理会计指引体系为抓手,积极指导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工作从记录价值向创造价值拓展,是顺序会计科学发展的必然选择。

二、管理会计体系应用

1.在应用环节上

管理会计贯穿于规划、决策、控制、评价等各个管理环节,融合业务活动的全过程,形成完整的循环,贯穿于单位管理水平提升的始终。在规划、决策环节,管理会计在业务活动开始就介入其中,进行信息搜集、整理、加工、通过做好相关信息支持,参与战略规划似定,从支持其定位、目标设定、实施方案选择等方面,为单位合理制定战略规划提供支撑,并融合财务和业务等活动,及时充分提供和利用相关信息,支持单位各层根据战略规划做出决策。

在控制环节,管理会计可以通过设定定量定性标准,强化分析、沟通、协调、反馈等控制机制,支持和引导单位持续高质高效地实施单位战略规则。

在评价环节,管理会计可以基于管理会计信息等,合理设计评价体系评价单位战略规划实施情况,并以此为基础进行考核,完善激励机制;同时,对管理会计活动进行评估和完善,以持续改进管理会计应用。

2.在应用领域上

管理会计强调财务与业务活动融合,涉及战略管理、预算管理、成本管理、营运管理、投融资管理、绩效管理、风险管理等各领域,辐射单位管理活动的方方面面,推动单位价值创造能力的全面提升。

在战略管理领域,管理会计可以通过应用战略地图、价值链管理等工具方法,从战略分析、制定、实施、评价和调整等环节,指导单位加强战略管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促进单位实现战略目标。

在预算管理领域,管理会计可以通过应用滚动预算管理、零基预算管理、弹性预算管理、作业预算管理、全面预算管理等工具方法,促进单位提高预算编制、执行、控制、分析、报告、考核的水平,促进单位加强预算管理,提高资源配置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在成本管理领域,管理会计可以通过应用目标成本管理、标准成本管理、变动成本管理、作业成本管理、生命周期成本管理等工具方法,促进单位优化成本结构,削减无效成本,拓展成本控制和分析维度,提高成本控制和分析精度,提高成本管理水平。

在营运管理领域,管理会计可以通过应用本量利分析、敏感性分析、边际分析、标杆管理等工具方法,强化营运控制,提高营运效率和质量,优化单位营运管理。

在投融资管理领域,管理会计可以通过应用贴现现金流法、项目管理、资本成本分析等工具方法,降低投融资风险,健全投融资决策机制,优化融资结构,提高投资效益。

第10篇

关键词:管理会计;成本

一、对管理会计本质的认识

现代管理会计是一门新兴的学科,是20世纪50年展起来的。以现代管理科学为基础的综合叉学科。管理会计有着许多显著的特点,如管理会计侧重于为企业内部管理服务;管理会计的重点在于规划未来;管理会计兼顾企业生产经营的全局与局部;管理会计不受会计制度的制约;管理会计提供的信息具有特殊性;管理会计报告不具备法律责任;管理会计更多的应用现代数学方法等等。管理会计的一些基本理论知识是大家比较熟悉的。但管理会计究竟研究的是什么,它的根与本到底是什么?无论从管理会计的形成渊源或是现存的内容构成来看。它都是研究成本的制定和成本控制,即成本的管理。如上所述,管理会计的根是“成本”。管理会计侧重成本管理。包括成本分析、成本计划(预测)、成本决策(制定)、成本控制,而成本会计侧重成本事后核算。所以在学习和研究管理会计时,一定要把握其根与本,坚持成本管理这一主线,使其内容具有系统性、逻辑性。只有深刻了解管理会计的本质,才能体会到其深刻的内涵,使其真正在实践中发挥作用。

二、管理会计在我国实际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掌握了管理会计的本质,对其内容有了系统性的了解。其主要研究的是成本的制定和成本的控制。明白了管理会计在会计领域中的特殊意义,但是仅仅掌握管理会计的本质是远远不够的。管理会计从西方引入我国已达二、三十年,但其实际应用状况却不理想,管理会计在实践中还存在着诸多的问题。

(一)管理会计机构设置的缺陷

在会计组织机构中,由于管理会计的职能部门和专职人员的缺位,难以组织运行,同时它自身既定的作用,形成了相应的恶性循环。在相当多的企业中,管理会计的任务和职能基本上是由财务部门和成本核算部门承担。没有专门机构和专业人员承担其任务和履行其职能,无管理会计师专业队伍,全国也无此类技术资格考试。由于企业把工作重点和主要精力放在会计循环上,而不去考虑是否有利于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所以在会计机构设置中并未设置真正的管理会计机构。

(二)抽象的数学模型与实际的脱节

抽象的数学模型方法适于做一般性的分析,提供解决问题的思路,而不是具体的运用。特别是解决经济活动中的某一具体问题,单纯用数量模型的方法解决是注定要失败的,需要结合经验方法,更需要善于观察思考的方法。如在运用本量利模型进行分析问题时,需要满足其4大基本假设。但在实际工作中,这些基本假设是不可能不变的,因此必须分别计算它们对有关指标的影响程度。此外,追求高深莫测的理论与数学模型,有的将一些本来比较简单的问题加以复杂化,使其不易掌握、可操作性差。

(三)教学方法、内容的陈旧

我国传统会计教育将大部分注意力放在帮助学生掌握现有的会计规则以通过注册会计师考试上,故其狭窄的内容和僵化被动的形式远远落后于会计理论和实务的发展。这对管理会计人才培养是十分不利的。实际上根据历史资料编制预算或计划、标准成本控制、存货的经济批量模型、边际收入等于边际成本的最优化决策等内容和方法都已不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需要了(黄晓波、赵红娥,2000),故其教学方法、内容的陈旧在很在程度上制约了管理会计的发展。

(四)管理会计研究方法的滞后

一直以来,我国学者适应于规范式的研究模式,管理会计研究也不例外,但是,管理会计最初脱胎于企业的实务之中,最应该采用实证的研究方法。包括案例研究、实地研究以及问卷调查。从我国管理会计的数量和比例上来看,经验研究落后于非经验研究(潘飞等,2007)。虽然国内实地案例研究比例较高,但这些案例基本上都出现于规范型和描述型的论文中,与国外的案例研究差距较大,因此,我国管理会计研究方法的最大问题不在于缺乏形似,而是缺乏神似,对经验方法的理解和应用需要更加深入的研究。

(五)实务界缺乏对管理会计的重视和系统应用

我国自20世纪70年代末期从西方引进管理会计知识体系至今已有近30年的时间,但近年来我国及国外和港台的会计学者所做的各项调查结果表明。迄今管理会计在我国企业中仍来得到广泛重视和系统应用。目前管理会计的应用主要是在沿海地区和外资企业,而西部、内地应用极少。这主要是因为管理会计的基层教育滞后,普及率低,很多企业领导未意识到管理会计的重要性,对其所能产生的经济效益也没有清楚的认识,会计人员素质低也是制约管理会计推广应用的一个重要原因,而且我国管理会计应用软件开发也比较滞后。

三、管理会计未来研究趋势的两种大胆设想

(一)设想一:分解原有知识体系

把管理会计原有的内容体系,分解到财务管理和成本会计两个学科中去,分解的结果是让管理会计名亡实存。管理会计从其内容体系上看。部分内容脱离了“成本”这一主导线,从而使其内容体系显得很不系统。如上所述,管理会计的根是“成本”,几乎大部分学者都认为“成本会计是管理会计的雏形”。如果现有的管理会计体系沿着“成本”这一主导线延伸下来,无论在系统性,还是在逻辑性,以及深人性方面都会有更合理的安排。但是在目前大家认可的体系中,却把属于财务管理内容的投资决策、全面预算等内容穿插了进去。从而在内容体系上显得很杂乱,并且模糊了管理会计的本质属性。首先要做的就是要端正名分,认识到管理会计就是成本管理。现有的管理会计之所以给人们莫衷一是的感觉,主要是因为在其内容在一定程度上已经脱离了其本质。因此需要加大整合力度,对其内容体系彻底改造,使其回归到成本管理这个范畴内。把管理会计原有的内容体系,分解到财务管理和成本会计两个学科中去,把其有关职能落实到财务管理部门和成本核算部门去执行,从而解决管理会计在理论和实践上的两个误区。分解的结果是让管理会计名亡实存,在学科上使财务管理和成本会计的内容体系更加系统化,在实践上解决管理会计有职能无机构、有任务无人员的虚置状态。因此让成本会计去吸收成本管理相关内容,定名为成本管理会计或成本会计与管理,其研究对象就是“成本”,其研究内容就是成本核算、成本规划、成本控制,即在原有成本会计的基础上,吸收管理会计中所有与成本相关的内容,如成本习性、成本预测、成本决策、标准成本、责任成本、成本控制。调整后的成本管理会计涵盖了成本事后核算、事中控制、事前规划这样一个连续完整的过程。

(二)设想二:变革原有知识体系

调查研究表明,在我国管理会计教材中,成本性态分析、变动成本、本量利分析

法、预测分析、短期投资决策、长期投资决策、全面预算、成本控制、标准成本和责任会计等占据了相当大的比重(约77,82%)(张海涛、张琳、李安琪,2003)。实际上根据历史资料编制预算或计划、标准成本控制、存货的经济批量模型、边际收入等于边际成本的最优化决策等内容和方法都已不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需要了(黄晓波、赵红娥,2000)。所以要对现有的管理会计体系进行一个根本性的变革。首先应该把一些已经脱离实际、不能适应时展的理论模型,如不确定条件下的本量利分析、线性规划模型、回归分析模型等全部删除或只是做一些简单的介绍,使学者对其有所了解便可。而把一些先进的管理会计理论和管理会计应用方法作为管理会计这门学科的重点,如作业成本法、生命周期成本法、目标成本法等,这些都是战略成本管理的主要方法,故其在管理会计这门学科中也应占有很大的比重。在传统的管理会计中,一般以净利率或投资报酬率作为衡量一个企业经营业绩的主要指标,但在卡普兰教授编制的《高级管理会计》一书中,提出了一个新的衡量指标,即平衡计分卡,其主要包括4大综合指标:财务经营业绩指标、为顾客提供服务的业绩指标、企业内部的经营管理业绩指标、员工学习、产品创新与成长的业绩指标。这4项指标更全面地反映了一个企业的经营业绩,不仅包括物质上,还考虑到了顾客的满意度、员工的成长以及企业的创新方面,这也应该作为管理会计变革的一个重要方面。现代西方国家的管理会计是比较先进的,而且还产生了管理会计的一些分支学科,如作业成本管理会计、适时制生产系统、制造资源计划、质量成本管理会计、战略管理会计、人力资源管理会计、增值管理会计、社会责任管理会计、资本成本管理会计、国际管理会计等以及人理论、组织行为学、信息经济学等相关科学在管理会计中的应用。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管理会计的变革是必然的,我们要学会取长补短,积极学习西方先进的管理方法。在对现有的管理会计体系进行改革中,可以参照西方管理会计的知识体系,把不确定的、与实务脱节的内容进行大胆删减,多介绍及引进一些实用的、可以大大提高效率的应用方法。当然对管理会计的态度,不应坚持“全部拿来”,应结合我国社会主义的特色国情去吸收引进西方先进的管理方法,对现有的管理会计体系进行一次根本性的变革。

四、管理会计未来发展趋势的建议

(一)借鉴先进方法,开展实证研究

提升实证水平,实证研究应从我国文化背景出发,充分利用我国的已有研究成果和数据,借鉴西方国家先进的研究方法、研究理论和经验,针对我国的实际问题开展实证研究。并将管理会计研究与共他研究融合为一体,拓展研究相关领域,如财务、财务会计、物流、信息管理、行为学、经济学、管理科学及专门人才培养等。研究中要强调采用实际数据的数字计算。理论界和企业界应携手合作,深入企业。观察和了解实际管理系统的运行,掌握管理会计技术在实际申的应用。总结管理会计成功的经营管理经验,创造本国的实证研究方法。

(二)努力提高企业决策者和会计人员的素质

企业经营决策者对管理会计的重视程度,直接影响到管理会计在企业中的普遍应用,因此有必要提高企业领导者的科学文化素质,并把懂管理会计作为企业领导者必须具备的条件之一。有了懂管理的领导队伍还不够,企业还要有精明强干的管理会计专业人员,进而提高他们的科学文化水平和业务素质,这样能使管理会计在企业中得到有效的应用和推广。

(三)克服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弊病

英、美等国都有管理会计师协会,其成员由学术界和实务界共同组成,我国也应如此。这样,理论研究就带有很强的针对性,企业又能够很快地应用新的管理会计研究成果,也便于建立我国管理会计理论体系。我国会计实务界应该与学术界密切配合,出具一批具有行业特点的、既有理论性又具有较强可操作性的典型案例研究报告,这些研究报告不仅可作为各行业企业应用管理会计的样板,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有利于在更多的企业推广应用,而且还可以作为管理会计教科书中的案例。有助于开展管理会计的教学和对会计人员的培训工作。由此,管理会计在我国的研究与推广应用将会有实质性的进展。

(四)管理会计的管理目标更新

第11篇

摘要:本文以2008年至2010年沪市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为样本,对上市公司年报中成本管理信息披露进行了分析,发现有大部份公司披露了成本管理模式或者具体披露了成本管理的措施,仅有少数公司披露了成本管理模式。从年报中披露的信息来看,制造业上市公司普遍比较重视在研发、采购、制造三个环节的成本管理来达到整个价值链上的成本最低,而相对忽视物流、营销、服务环节的成本管理。从次类行业的信息来看,制造业业大类中各次类行业的成本管理信息披露情况差异不大,绝大部分行业总资产越大或者销售净利率越小详细披露成本管理信息公司比例越高。

关键词上市公司 成本管理 信息披露

一、引言

伴随着纯财务会计信息的不足,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规则中逐步加入了管理层讨论等诸多非财务会计信息。在集团内部,管理会计信息被广泛应用于母公司对于子公司和分公司的管理和控制。这意味着,如将管理会计信息对外披露,也可以有效地帮助公司外部的投资者更深层次地了解公司,增进公司的信息透明度,并影响公司股票的定价(李翔,林树,2007)。在管理会计信息中,成本管理信息占据了重要的地位。虽然在信息披露方面,《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管理办法》并没有对成本管理的信息披露有明确的要求,当今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开始进行成本管理信息的披露,而这一方面的研究在国内外均很少,本文试图通过对沪市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成本管理信息披露的研究,揭示当今成本管理信息披露的现状,并透过信息披露了解我国制造业上市所采用的成本管理模式以及比较重视的成本控制环节,最后通过比较分析成本管理信息披露的影响因素。

二、文献综述

(一)国外文献 国外关于管理会计信息披露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四个方面。一是管理会计信息披露公司特征分析,这类研究主要集中于哪些上市公司倾向于进行管理会计信息的披露,相关研究发现,绩效较好的公司将愿意更多地披露信息,以使市场正确评价其盈利水平,从而可以吸引更多的资本或避免公司股票的价值被市场低估(Grossman Hart,1980)。二是管理会计信息披露质量的影响因素,Hannan等(2006)提出了一个经典框架分析公司管理者报告信息的诚实度与管理报告系统以及精度的逻辑关系。三是上市公司进行管理会计信息披露的动机研究,Myers & Majluf(1984)发现,管理会计信息的披露有助于引起更多投资者的关注、降低评估风险和信息不对称程度,进而降低资金成本。四是管理会计信息披露与公司价值的关系研究,prestonlee E & o’bannnon(1997)对67家样本公司从1982年至1992年11年间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和财务业绩关系进行实证检验后发现,这两个变量之间始终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二)国内文献 国内的研究较之国外研究相对缓慢,关于成本管理信息披露的研究尚未起步,目前还是一片空白,关于管理会计信息披露的研究也很少,主要有以下一些。李翔、林树(2007)发现,管理会计信息披露能够被市场投资者识别并且使用,但此类信息的披露需要市场消耗一定的时间进行吸收反应,同时,与财务会计信息披露相比,管理会计信息披露水平提高同等程度,更容易被市场所识别。李常青、李毅辉(2008)针对中国机构投资者的问卷调查显示强烈要求披露成本费用计划的有50.82%,认为要披露成本费用计划的占45.9%。顾于(2008)认为增加管理会计信息是未来信息披露的发展趋势。

三、上市公司成本管理信息披露现状分析

(一)成本管理信息披露的详略情况 本文选取沪市A股制造业(根据证监会CSRC行业分类的划分标准)上市公司年报作为研究对象。手工收集了2008年年底前上市的沪市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443家)2008年至2010年连续三年的年报(共1329份),并对其披露的有关成本管理的信息进行分析和统计。本文所用年报绝大部分来源于巨潮资讯,巨潮资讯中没有的个别年报来源于金融界。成本管理方面的信息是手工从年报中收集的,其他的数据来源于国泰安数据库。为了区分成本管理信息披露的详略情况,把成本管理信息的披露分为没有披露、简单披露、详细披露三类。没有披露是指完全没有提到成本管理方面的信息。简单披露是指虽然提到了要加强成本管理或降本增效之类的,但是没有披露成本管理的具体措施,也没有披露成本管理的模式或方法。详细披露是指披露了成本管理的具体措施或模式或方法。通过对2008年年底前上市的443家沪市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2008年至2010年连续三年共1329份年报的分析和统计,得到结果如表(1)所示。可以知道,披露成本管理信息的占80%多,详细披露的占大多数(70%左右),没有披露的和简单披露的公司数比较接近,且都比较少(分别不到20%)。详细披露的比例有逐年较少的趋势,没有披露的比例有逐年增加趋势。因此猜测,详细披露的比例在这三年里逐年减少可能是因为随着经济的形势的好转,成本管理相对不那么重要了。

(二)披露的成本管理模式 现代经济的发展赋予了成本管理全新的含义,成本管理的目标不再由利润最大化这一短期性的直接动因决定,而是定位在更具广度和深度的战略层面上。从广度上看,已从企业内部的成本管理,发展到供应链成本管理;从深度上看,已从传统的成本管理,发展到精益成本管理。目前国内外常用的成本管理模式还有有目标成本管理、标准成本管理、作业成本管理、平衡计分卡等。表(2)是我国沪市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年报中披露的采用某种成本管理模式的公司个数。可以看出,443家沪市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中披露了采用成本管理模式的,所占公司比例不到20%。在仅有的披露了的成本管理模式中,使用精益成本管理模式的和目标成本管理模式的相对较多些,披露使用战略成本管理等先进管理模式的还是比较小。从年度比较来看,披露了成本管理模式的公司比例在2009年有所上升,但在2010年又有所下降。

(三)披露的成本控制环节 结合波特的价值链和成本链,将考察年报中披露的在研发、采购、制造、物流、营销、服务各个环节进行成本管理比例,以了解企业对哪些环节的成本管理比较重视。本文所指的研发,是指广义的研发,包含设计环节,且对研发环节的成本管理并不仅仅指要压缩研发过程的支出,是指通过合理调控研发支出来达到整个价值链上的成本最低。经过数据整理,得到的结果如图(1)所示。可以发现披露出来的对研发、采购、制造、物流、营销、服务六个环节任何一个环节的成本管理都低于50%。通过对各环节的比较,发现披露的对制造成本管理最高,研发和采购次之,最不重视对营销成本的控制。这说明,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比较重视价值链前端的成本控制。可以认为,这主要是因为价值链前端的环节决定了产品的成本的绝大部分。通过年度比较,发现除了采购和服务成本管理在2009年略有上升2010年又下降之外,其他环节的成本管理都逐年略有下降。这主要是因为详细披露成本管理信息的公司比例这三年来有所下降。

第12篇

【关键词】 管理会计 经济环境 教学内容 案例教学

管理会计是为适应经济环境变化以及企业经济管理的客观需要,不断吸收现代管理科学等诸多学科的研究成果,在财务会计的基础上孕育、发展并分离出来的一门新兴的综合性边缘学科。到20世纪70年代,以决策性管理会计为主体的基础性管理会计框架已趋于成熟并定型。但最近三十年,经济环境发生巨大变化,促使管理会计理论、实践乃至教学产生重大变革。

一、经济环境变迁与管理会计内容的变化

20世纪80年代以来,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高新科技迅猛发展,社会经济关系和经济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企业经营管理环境也随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主要呈现出以下一些特征:第一,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国际化市场逐步形成,企业竞争更加激烈;第二,由于经济的高速发展,社会需求的多样化和个性化导致企业出现以顾客需求为导向的“顾客化”生产模式;第三,生产自动化、智能化程度日益提高,直接人工费用普遍减少,间接成本大大增加,生产技术进步也大大增强了组织内部各部门作业的相互依存度,它需要优化内部流程并促进管理会计工具应用变革;第四,外部经济环境变化对企业的冲击日趋强烈,企业越来越强调企业长期和整体利益,重视战略管理和外部环境的适应性;第五,环境变化和管理理念的更新也影响着企业的组织结构,使其由传统的金字塔型转向扁平形、网状型甚至无中心的组织形式。这种以分权管理为主要内容的组织形式给管理会计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并促进着管理会计向新的方向发展。

为适应社会经济条件的重大变化和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管理会计进入一个大变革、大发展的历史时期,形成了许多新的领域,如作业成本管理会计、适时制生产系统与存货管理、目标成本管理、质量成本会计、战略管理会计、人力资源管理会计、社会责任管理会计、资本成本管理会计等。理论和实务界对管理会计内涵也进行了重新定义,国际会计师联合会(IFAC)在其修订的《管理会计概念》公告中,将管理会计的概念界定为关注组织资源运用的管理过程,通过不断地检查、判断组织资源是否被有效利用来为股东、顾客和其他利益相关者创造和增加价值。该公告还指出概念中的组织资源不再局限于财务资源,还包括作业流程、员工、创新能力、忠诚的顾客以及其他可以确认为核心能力、战略能力或知识资本的资源。

二、现代管理会计在我国企业的应用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学者大量介绍西方先进的管理会计方法,高校开设管理会计课程,大批掌握管理会计知识的专业人才进入会计学界和企业界,对管理会计的普及与推广运用发挥着重要作用。与此同时,政府为加强国有企业管理,提高经济效益,也在向国有企业推广管理会计方法。1984年,原国家经济委员会在全国推行18种现代管理方法,包括本量利分析、价值工程、线性规划、目标管理、经济责任制、决策技术等。1999年,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的《关于国有大中型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加强企业管理的规范意见》要求“推行全面预算管理”。此时,我国企业对责任会计、业务预算、资本预算和业绩评价普及率较高。上海宝山钢铁公司的“全面预算管理”和邯郸钢铁公司的“模拟市场核算,实行成本否决”等都是应用管理会计的典型案例。

进入21世纪,我国部分企业开始应用各种创新型的管理会计工具或方法,如作业成本法、平衡计分卡、经济增加值、标杆管理等先进的管理会计方法,一些方法的本土化改良研究也已广泛开展。调研表明,我国不同行业采用作业成本法的状况差别较大,高科技行业明显提高制造费用、期间费用分配比重而且推进作业成本法的应用,传统行业进展较为迟缓。平衡计分卡方面,我国企业目前在业绩评价中最为重视财务指标,其次是客户和内部运行,而对组织学习和创新的重视程度相对较低;大多数企业将主客观指标相结合,并努力通过业绩评价指标体现企业的发展战略。总体来看,尽管只有一部分企业尝试运用平衡计分卡,但是平衡计分卡的理念与方法已被我国多数企业所接受。

三、管理会计教学内容的探索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学者开始编著《管理会计》教材,高等财经院校纷纷将《管理会计》作为会计学及其相关专业的专业课或选修课。此后的30年中经济环境发生剧烈变化,管理会计理论与实践精彩纷呈。但是我国管理会计的发展还很年轻,管理会计自身没有或较少拥有完整的理论体系,因此,《管理会计》课程教材只是在传统内容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些新的管理工具和方法,并没有形成完整且逻辑一致的内容体系,甚至一些陈旧过时的内容、方法和理念仍然保留下来,这极大地阻碍了管理会计的教学和应用。以EVA为例,余海宗、李雪梅等(2011)采用问卷调查方式对六个不同行业的部分央企会计从业人员进行了调查,发现被调查者对EVA的相关知识有一定的了解,但了解程度并不深,各类高素质专业人才的缺乏是全面推行EVA最主要的挑战。因此,完善和丰富教学内容是管理会计课程教学探索的主要任务。

1、管理会计教学内容调整的方向

(1)管理会计基础。传统的管理会计以成本性态分析为基础,以产品数量为成本动因,将全部成本分解为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并以此为基本前提,对成本进行预策和决策、规划和控制。这种分析与当时劳动密集型的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而现代企业生产自动化、智能化程度日益提高以及“顾客化”生产模式带来成本动因的多元化,使得成本与产量关系变得模糊。因而,管理会计的基础,即成本分析应建立在作业基础上,运用作业成本法,对成本进行计算分析,以及在此基础上进行预策和决策、规划和控制。

(2)预测和决策分析。注重与战略管理相结合,与环境相适应,改变过去管理会计教材纯粹根据企业内部财务数据,简单套用数学模型进行预测和决策分析的状况。从分析依据来看,预测和决策分析要从影响企业战略的内外部环境出发,搜集整理宏观环境、行业环境、经营环境以及企业内部资源能力等与企业规划和决策相关的各种财务和非财务信息;从方法来看,要综合运用定量方法和定性方法;从决策评价标准来看,要进行财务价值和非财务价值、风险和收益的权衡。

(3)成本管理方面。注重与作业管理相结合,深入到作业层面。在新的经济环境下,企业产品的开发和市场调研支出将凸显出来,成本重心前移,只注重对制造过程的成本进行预算、控制和考核已不适应时代的要求,成本管理的重心应当逐渐向生产制造成本经营活动的两端延伸,注重产品研发设计与销售阶段的成本控制。作业成本观认为:企业是为最终满足顾客需要而设计的“一系列作业”的集合体。作业影响成本,动因影响作业。通过对作业成本的确认、计量,为尽可能消除“不增加价值的作业”、改进“可增加价值的作业”及时提供有用信息,从而促使相关的损失、浪费减少到最低限度,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和盈利能力,增加企业价值。现代成本管理变革的核心是深入到企业作业链进行价值链重构,乃至企业组织结构的设计问题,认识、改造和优化投入产出所形成的作业链和价值链。

(4)业绩评价方面。传统的业绩评价大多使用财务指标,信息来源也主要取自会计信息系统,指标的滞后性和片面性已不适应企业业绩评价的要求。面对企业日益复杂的内外部环境,企业的生产组织方式向“顾客化”生产转变,企业需要卓越的品质、智力资本、知识流程、多技能的员工、快速反应的内部流程、满意而忠诚的客户群,以及无形资产和形成企业竞争优势的条件和能力。由财务、顾客、企业内部流程和企业的学习与成长四个方面组成的企业综合业绩评价制度由此产生。新的业绩计量、评价系统要求具有四个特点,即综合与分项结合、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结合、驱动因素和结果因素结合、短期利益与长期利益结合。

2、管理会计课程内容体系的具体设想

管理会计课程内容应该适应环境变化,满足企业管理的需要。管理会计教学内容要实现体系完整、逻辑清晰、层次分明的目标,可以由以下几部分构成。第一部分概述篇。分为环境变迁与管理会计发展;管理会计的概念和特征;管理会计的目标(职能、作用);管理会计的基本内容体系等。第二部分成本分类与计算篇。分为成本习性;本量利分析;作业成本法。第三部分预测分析篇。分为企业销售收入、成本、利润、资金需要量预测分析等。第四部分决策分析篇。分为战略决策或战略定位分析;长期投资决策分析;短期经营决策分析等。第五部分成本控制与管理篇。分为标准成本法;作业成本管理;寿命周期成本管理;目标成本管理等。第六部分预算控制篇。分为全面预算;弹性预算;零基预算;滚动预算;作业基础预算等。第七部分是业绩评价篇。分为责任会计;作业基础责任会计;基于平衡计分卡的战略业绩评价;EVA。

3、运用案例教学充实管理会计教学内容

管理会计是一门应用性和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其教学方式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案例教学是一种以启发性、实践性为核心,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最终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方式能够给学生提供独立思考、分析和相互讨论的机会,并由学生做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收集编写典型性、针对性和启发性的教学案例可以极大地丰富管理会计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学生借助案例可以了解典型企业在实践中如何运用管理会计的方法进行各种决策和控制活动,以实现各项目标或完成任务的具体情况,学生从案例中能够直接学会许多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注:本文为江西省高校省级教改立项课题(项目编号:JXJG-12-17-23)的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 熊焰韧、苏文兵:管理会计实践发展现状与展望[J].会计研究,2008(11).

[2] 冯巧根:管理会计的发展动态与评析[J].会计之友,2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