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5-06 13:48:59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外科实验,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方法:临床思维的早期培养首先从灌输和培养临床意识开始,然后加强动手能力。
结果:通过临床思维的培养,使学生能够更好的掌握理论知识,加强其思维能力,并且做到两方面相互促进。
结论:临床的早期培养需要学生与教师的互动,并且要不断探索、不断实践、不断进步。在培养过程中,尤其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这样可以提高学生在外科实验中的临床思维能力。
关键词:外科实验 早期培养 临床思维
【中图分类号】R-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6-0213-02
临床思维指的是临床上医生对患者进行一系列的检查,然后经过头脑的分析、归纳、推理、总结,通过理论知识,作出具体的诊断和治疗方案。医生的临床思维能力直接影响患者的诊治质量,同时也是反映医生医疗水平的标准。曾有医学调查表明,有33%的医疗事故都是由于医生的临床思维能力不当引起的。所以,外科实验中临床思维的早期培养非常重要。本文对外科实验中临床思维的早期培养进行了研究和分析,有以下方法来提高临床思维能力:
1 方法
1.1 从灌输和培养临床意识开始。临床意识是指在临床中,医生对患者的客观现象做出的主观反应[1],然后通过头脑一系列的逻辑分析做出感性的认识,最后给患者做出临床诊断和治疗。所以,外科实验中临床思维的早期培养的第一步就是临床意识的培养,从而提高学生对患者和病情的各种能力:感觉、直觉、观察能力等。
1.1.1 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和感知力的意识。学生首先要意识到自己是一个医学生,必须要有很强的观察力和感知力。学生在外科实验中的观察能力训练主要有:参观手术室;参观急诊手术;观看外科学相关的录像;认识和辨别外科实验常用的器械,并清楚其用途;辨别外科实验中的各仪器仪表显示的信息及反映出的意义;在临床中进行见习。教师在带领学生参观外科实验时,需告诫学生:外科实验必须要谨慎和细致,必须做到灵活和敏锐,对周围事物的洞察力也要很强,切勿呆滞而不会变通,切勿忽略实验时的各种反应和变化。作为外科医生,以上特殊能力是必须具备的,只有用很强的意识来充实医生的头脑,才能提高对事物的观察力和感知力。
1.1.2 培养“眼”和“脑”密切配合的意识。在参观外科实验时,教师一定要不断的强调和告诫学生:“眼”和“脑”密切配合。所谓“眼”指的是观察,所谓“脑”指的是思维,也就是说学生要观察和思维密切配合,即看到什么,头脑就要迅速做出相应的知识反映[2]。
1.1.3 两种行为的相互转化。所谓的两种行为指的是“有意识行为”和“习惯行为”[3]。人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当中都有许多“习惯行为”,当其出现不利反应时,人们就会有意识的改掉,这样“习惯行为”就变成“有意识行为”。这样可以提高人们的学习效果;提高人们的工作能力;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通过上千次改变不利习惯行为而形成的有意识行为,就会形成新的有益的习惯行为。所以,养成良好习惯的首要条件就是意识。尤其对于外科医生来说,必须具有良好的临床意识和临床思维意识,才能培养成良好的临床习惯。
1.2 必须加强动手能力。在外科实验中,动手能力的培养是学生临床思维培养非常重要的一项。而动手能力训练有:外科的病例分析;外科的病例讨论;外科的病例书写。在此过程中,教师必须不断的提醒学生,通过病例分析获得病种的知识外,还要有意识的提高自己的临床思维能力。主要通过训练学生以下几项临床思维来提高其临床思维能力。
1.2.1 哲学思维。通过在哲学上的思维观点,在临床上得到具体的应用。具体来说就是学生要将各科知识的前后内容进行有效的贯通,并且在临床中应用起来。
1.2.2 矛盾思维。在训练过程中,教师必须强调,在诊治的任何步骤都会存在矛盾,必须通过思维意识来衡量利弊,作出有效的治疗。
1.2.3 逻辑思维。正确的学习逻辑思维中的分析与综合、归纳和演绎。在临床思维中存在的片面思维、单一思维、直觉思维等都要及时进行纠正。书写病历的思维应注意:避免主观思维;质与量的掌握在临床资料的采集中非常重要;正确的评价各项资料,避免片面思维。
2 讨论
外科实验虽然内容不是很多,但是极具重要性,它包括对理论知识的掌握,还包括理论知识的实践应用。外科实验中临床思维的早期培养很重要,早期的灌输和训练不但加深了外科实验的意义,还加强了素质教育的实施。
外科医生成长及成功的关键就是要养成正确的临床思维方式和临床思维习惯。外科实验中早期的临床思维的培养就是为了将学生培养成日后合格的外科医生,能够进行有效的独立的外科工作。而临床思维培养的重、难点就在于,临床思维分析能力的培养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外科学包括五大学科:损伤;感染;肿瘤;畸形;其他。外科的治疗主要是手术治疗。外科实验的临床思维培养是从灌输和培养临床意识开始,主要有: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和感知力的意识;培养学生观察与思维密切配合的意识;正确掌握习惯行为与意识行为的相互转化。然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哲学思维、矛盾思维、逻辑思维。
综上所述,在外科实验早期的临床思维培养中,教师的责任感和学生的配合度都非常重要,教师必须以学生的学习治疗为目标,学生以培养良好的临床思维为目的。教学过程中师生必须进行互动,进行不断的探索、不断的研究、不断的总结、反复的实践来提高临床思维。学生必须养成学习主动性,积极的摸索和学习,能够自我发现问题,通过教师来解决问题,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临床思维,可以促进素质教育的发展,可以提高医学的质量,可以培养出优秀的医学人才,同时可以使医学更进步。
参考文献
[1] 王松,王高举,钟德君,康建平,王清.改良PBL模式在外科实验中的教学体会[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1,02:99-100
关键词:兽医外科手术学;教学;改革探索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39-0247-02
兽医外科手术学是兽医专业本科生的必修课程,也是进行动物诊疗活动中重要的技术手段之一。该门课程是理论性和实践性较强的综合性课程,是培养学生基本技能的重要环节。如何做好该课程的实验课教学,是关系到该门课程教学效果的关键所在。在过去的实验课程教学改革中,我们不断探索和提高学生操作技能,取得显著效果。
一、修订实验教学大纲,优化培养方案
学科的发展应适应社会的发展。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出现了经济动物和宠物养殖分化,外科手术的应用逐渐向宠物和经济价值较的繁殖用动物转移[1]。同时宠物饲养的范围在逐年扩大,从单纯的犬猫饲养到如今出现的龙猫、蜥蜴、赛马和鹦鹉等多种动物,这也要求兽医外科手术学在教学中应适应社会发展,积极引导和指导学生进行相关技能的训练,为此应进行培养方案的优化,根据社会需求调整方案[2]。如现代养殖中,养殖水平提高,预防驱虫比较规范,故脑包虫的发病率得到控制,故删除牛羊脑包虫摘除手术实验。此外奶牛养殖中已经淘汰栓鼻环的饲养方法,故豁鼻现象已经很少,所以试验中删除牛豁鼻修补术。虽然,随着社会发展,手术种类众多,但是外科手术的实践操作理念是不变的,那就是无菌、保护组织和微创等,这种理念的实现,是建立在具有扎实的外科基本技能的基础上的,所以试验中应加强外科基本操作的训练,才是重中之重。故在实验培养方案中,加大手术基本操作的训练学时,才能使学生以不变应万变,能够快速掌握常规手术的基本操作。
二、强化手术基本操作训练,夯实外科手术基础
手术基本操作是兽医专业本科生学习兽医外科手术学,进入动物实验前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是手术能否顺利进行和完成的基本保障[2,3,4]。技能的不断提高需要通过反复的基本操作训练,并严格掌握操作步骤和方法。外科手术基本操作包括切开、止血、缝合和结扎,通过反复的基本训练,提高学生手术基本操作的熟练程度,并通过考核学生的训练情况,再进行动物实验,这样可以减轻动物损伤,并降低实验成本。在手术基本操作的训练中,开始可以选取海绵等韧性较好的材料,让学生练习切开、止血、缝合和结扎等基本操作。当学生基本掌握了手术基本操作,则可以购入屠宰动物的内脏,如猪的小肠或大肠,进一步练习基本操作,提高手术操作技能。最终通过基本操作技能考核,进入动物临床试验手术课程。
三、培养手术基本观念和团队协作精神
兽医外科手术实验课程不仅是教会学生进行常规的外科手术操作,更为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基本的外科素养,如建立无菌意识、团队协作精神等,而不是强调让学生掌握一些高难度的手术操作,如晶体摘除、开胸手术和肠管端端吻合等[5]。这些手术固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和虚荣心,但是由于高难度手术的技术难度高,操作复杂,对于初学的本科生,由于专业基础技能不牢固,只能出现拔苗助长的情况,学生难以操作,同时会导致实验动物的巨大创伤,甚至死亡,不能使实验动物利用最大化,不符合动物福利的要求,也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所以基本技能的训练是外科手术实验课的内在要求。学生建立牢固的无菌意识,可以在接下来的操作中,时刻谨记,减少污染和术后并发症。同时,手术操作是一项团体性工作,参与人员应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意识。该素质的养成,可以通过实验课分小组安排,让学生根据实验内容进行手术人员任务的自行分工,并报教师审核指导。在实验过程中,教师应不断巡回观察,及时监督和指导,让学生在实践中逐渐养成团队协作习惯。
四、多种方法提高实验动物教学效果
为了更好地提高实验动物的教学效果,我们应充分利用教育教学资源,让学生尽快领会和掌握操作要领,并进行训练。常见有以下几种方式:(1)示教:教师首先进行某一操作的演示,并在演示过程中,分解动作,介绍每一步的操作要领,同时学生跟进教师每一步的演示,自己动手操作,从而独立完成每个步骤。通过不断训练,教师巡回指导,促进学生学习。(2)视频循环播放:将操作的分解动作制作成视频,在实验实践课上可以通过多媒体循环播放,学生可以实时对照,进行训练。(3)研究生辅助教学:外科研究生均接受正规、系统的外科训练,从中挑选功底扎实、沟通能力强的研究生,配合教师进行分小组指导,可显著提高技能掌握的速度。
五、修改考核机制,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
传统的实验课程考核以学生的出勤率和实验报告质量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评价,该评价方法仅对书面的报告进行评价,弱化了对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考核,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实践的积极性、主动性[6]。所以,在该门课程的考核中,我们以实践实验课单独试卷考试和实践操作考试相结合的方式,评价学生对基本操作技能的掌握程度,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具体如:实验课程最终成绩=实验课试卷成绩×50%+实践操作成绩×50%。从中可以看出,加大了实践考核力度,通过几年的时间,明显改善和端正了学生学习的态度,更加重视实验课实践技能的锻炼,提高了教学质量。
六、教师实践技能培养和锻炼
实践操作课程要求教师必须具备扎实的理论和实践技能,能够解决实践中相关问题,所以教师应积极参与课程实践训练和培训,及时了解课程的发展动向,将先进的理念和技术引进实践课堂教学,方可提高实践课程的教学质量。
七、结束语
通过兽医外科手术学实验课程教学改革,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实践操作技能明显提升,但课程的改革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国家、学校、教师和学生在教学中不断探索和努力,培养社会需要的高素质综合性人才。
参考文献:
[1]王亨,孟霞,甘军纪,等.兽医外科手术学教学方法的探讨[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0,(12):173-174.
[2]范宏刚,王洪斌,刘云,等.浅谈兽医外科手术学实验课教学中的几点体会[J].黑龙江畜牧兽医,2008,(10):111-112.
[3]高晓秋,马武华.TBL教学法在西医外科学教学中的应用[J].医学教育探索,2010,9(9):1230-1231.
[4]王亨,李建基,刘宗平等.研究性教学模式在兽医专业本科教学中的构建和应用[J].中国成人教育,2012,(4):140-141.
[5]石福兴,罗运生.外科手术基本操作的实践性教学改革[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06,(9):222.
[6]马晓平,彭广能,钟志军.新形势下《兽医外科与外科手术学》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2,(10):151-153.
基金项目:扬州大学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资助项目(PAPD);动物重要疫病与共患病防控协同创新中心资助项目;扬州大学优秀中青年教师境外研修资助项目。
1层次化
“层次化”是指在“阶段性”的基础上,进一步改建、更新试验项目,并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把试验项目分为“基础性实验”、“综合性实验”和“拓展性实验”3个层次类型。“基础性实验”以验证为主,教学中强调技能培训的系统化、规范化和标准化。以无菌术为例,通过教师集中示教和学生分组练习,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从洗手到患者手术区域消毒、再到铺巾、最后到穿手术衣和戴无菌手套等一整套完整的操作流程,教师在每个环节进行同步指导,强化学生的无菌观念培养。“综合性实验”主要是第2阶段的动物实验,采取模拟手术的形式开展教学。具体实施是由4~5名学生组成手术团队,在教师的指导下共同讨论、制订手术方案,然后分别承担主刀、一助、麻醉医师和器械护士等角色,共同完成一台模拟手术。“拓展性实验”相对于前2个层次实验,教学内容更突出了设计性和创新性,重在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目前,已完成试验项目改造6个、新开试验项目3个,“综合性实验”和“拓展性实验”的比例超过70%,形成了教学内容由验证到提高、再到创新的3个层次项目群,为“阶段性”实验教学提供了有力支撑,较好地实现了外科临床技能教学的有序衔接、逐步提高。
2推行以“自主学习”为主要内容的教学方法改革
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在3个阶段实验教学中均采取“小班制、小组式”教学,并积极推行以“自主学习”为主要内容的教学方法改革。首先,在学生“学”的方面。依据“分工合作、自由组合”的原则,要求每个小班内每4~5名学生组成1个学习小组,在教师指导下按照课前自学、课中讨论、课后总结的模式开展自主学习,并完成实验报告或学习手册的填写。此外,学习小组的组合形式还可以拓展到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研究、医学生临床技能大赛及医学生基层社会实践等各种活动中。根据近几年的教学体会,认为“小班制、小组式”这种以团队为基础的教学[5],能够较好地营造出注重沟通、协作互助的学习导向,有利于学生终身学习能力和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其次,在教师“教”的方面,坚持贯彻教师在“做中教”的教学原则[6]。例如,在模拟手术示教中,教师与1个学习小组共同组成手术团队,教师担任主刀或一助,与小组其他成员合作完成整台手术。在这过程中,教师同步讲解手术的基本步骤、手术技巧和注意事项,引导、鼓励学生完成各自角色任务,对手术中出现的操作问题或配合问题进行启发式指出,其他学习小组现场讨论并纠正,由此形成团队分工合作、台上台下互动的良好学习氛围。“做中教”的教学形式,融合了引导式、问题式、交互式等多种教学方法,极大地刺激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性,不仅有助于学生外科临床技能的培养与提高,而且对临床思维、协作意识的养成及职业素质塑造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
3完善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培训(OSCE)
OSCE提供一种客观的、有序的、有组织的考核框架,是目前公认的、先进的临床技能考核和评价方法之一[7]。在总结本校前几年OSCE实施经验的基础上[8],结合《标准》要求,通过加大考核平台投入与建设,增设站点、扩充考核内容,优化评分标准并增加临床思维能力及医学人文技能的考核权重,加强考官和“标准化患者”培训等多种手段和形式,进一步完善外科学临床技能考核体系。考核结果作为独立实验课程成绩,列入学生的学分,并成为全国医学生临床技能大赛选拔的主要参考依据之一。
4加强实验教学平台建设
2006年,通过整合本校和吉首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资源,组建了吉首大学临床技能实践教学中心。中心建筑面积5000m2,仪器设备总价值1200余万元,专职教师10人。中心下设外科、内科、儿科等10余个实验室,外科实验室分为外科基本技能、外科专科技能、外科综合技能3个实验分室。在建设布局上,模仿医院和手术室配置,尽可能与真实的临床环境一致。中心于2012年成为“湖南省实践教学示范中心”,2013年成为国家级首批“临床技能综合培训中心”,是面向武陵山片区医疗卫生机构的多学科融合、多专业共享的集医学生实践教学、全科医生培训、住院医师培训和执业医师实践技能考试“四位一体”的开放式公共教学平台,为外科学实验教学体系改革奠定了基础。近几年中心在建设中,进一步加强了实验室“开放式”教学的力度。根据“课外开放、学生预约、因材施教、讲求实效”的原则,中心采取“第二课堂”、外科科技创新项目、网络教学、临床技能竞赛等多种形式,增加实验室的开放时间和开放内容,提高实验室资源的利用率,为学生技能训练和自主学习提供平台。其中,“第二课堂”除承担第3阶段实验教学外,还定期举办外科学进展和医学人文素质方面的讲座。外科科技创新项目鼓励学生自拟外科实验课题,开展动物创伤模型构建[9]、局部解剖学与外科基本技能整合等实验[10],中心为自拟课题配备指导教师,并为实验提供全方位支持。通过在实验内容、实验时间和形式上的全方位开放,进一步拓展了实验教学的空间和时间。
5结论
近年来,通过积极采纳《标准》提出的要求和标准,从学校的实际出发,不断进行外科学实验教学体系改革和实践,形成了符合学校办学定位的实践教学特色,为培养面向基层的应用型医学专门人才提供了重要支撑。但目前在临床技能评价、人文精神培养、创新能力提高等[11]方面仍存在不足,需在下一阶段教学实践和改革中不断摸索和完善。
作者:罗家顺 杜建林 杨明艳 向志钢 黄建军 魏仁国 陈艳 黄珊珊 单位:吉首大学教务处医学教育办公室 吉首大学医学院临床医学教研室
1.对象。研究对象为云南中医学院护理学院2010级215名护理专业大学生(以下简称护生),女生192人,男生23人,年龄在20-23岁,按入学时编班随机分为对照组(2010级护理1、4班,105人),实验组(2010级护理2、3班,110人)。两组护生间入学成绩、年龄、性别及基础课成绩均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第五学期开设外科护理学课程,采用王雪文主编的《外科护理学》,实验学时18,均由笔者讲授。
2.方法。
(1)教学方法。对照组护生采用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即“教师示教+护生分组练习+教师总结”。实验组采用整合式实验教学模式,即“一个教学框架+一个实验步骤”。根据护生已学过的、技术操作所涉及解剖学知识的多少设计一个新的教学框架,“已学过的基础解剖学知识,即要点(护生复习)+将局部解剖特点与技术操作要点进行整合,即重点(护生预习)+解剖学知识在技术操作中的应用,即难点(教师指导)”;一个教学步骤,即“先试后导、先练后讲”。
(2)评价方法。①问卷调查:由笔者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内容为10个项目,回答方式为肯定或否定,在实验教学结束时发放,当天收回。发出问卷215份,收回问卷215份,有效问卷为100%。②技术操作考试:两种不同教学模式下的护生考核方式、考核项目相同,均聘请院外护理专家进行考评,教考分离,对操作考试成绩进行对照分析。③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5.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2检验,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t检验。
二、结果
1.两组护生学习主动性的比较。对照组护生课堂气氛相对沉闷,与教师互动偏少,大多数处于“被动接受状态”,提出专业探索性问题较少;实验组护生课堂气氛非常活跃,与教师互动积极,并按照整合式教学模式主动地串接起与相关学科的知识链,经常提出有一定深度的专业探索性问题。
2.两组护生对实验教学效果评价的比较。对照组护生的正面评价仅有2项超过70%,即“有利于引导理论联系实践、拓宽知识面”;实验组护生对10个项目的评价均超过70%。
3.两组护生技术操作考试成绩的比较。对照组平均成绩(79.51±8.82)分,实验组(85.36±7.38)分,两组比较,t=3.46,P<0.01,结果有显著性差异,实验组技术操作考试成绩明显好于对照组。
三、讨论
1.整合式实验教学模式的构思。外科护理学是我院的精品课程之一,笔者为精品课程建设负责人。在近六年外科护理学理论教学中不断尝试“知识模块”教学法,获得满意教学效果的同时深受启发,故构建整合式教学模式应用于外科护理学的实验教学中。该模式以提高知识的转化率(即知识+能力)为前提,以简化难点、突出重点、强化要点为原则,通过巧妙地教学设计,清晰地显示了技术操作与解剖学知识之间的密切联系,最大限度地激发护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循证思维方式的培养,提升了他们的综合素质,优化了教学效果,创新了教学模式。
2.整合式实验教学模式的优越性。
(1)创新了实验教学模式,优化了教学效果。实验教学模式并不是一种计划,而是建起了一座理论与实践之间的桥梁。笔者改变了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授课中简化了“难点”、突出了“重点”、强化了“要点”。所谓“难点”就是要解决护生盲目操作的步骤,提高技术操作的准确性和安全性;所谓“重点”就是要突出护理专业的特点,为临床护理工作解决实际问题;所谓“要点”就是要明确技术操作的步骤与注意事项,避免临床工作中护理差错或事故的发生;笔者根据技术操作与解剖学知识转化点的多少,精心设计教学框架,尽可能地使技术操作、解剖学知识与临床护理实践有机地整合在一起,创新了实验教学模式,使单纯的技术操作转化为内在的能力,极大地激发了护生的学习兴趣。由问卷调查结果可见,整合式实验教学模式得到了实验组护生多方面的肯定,其技术操作考试成绩明显好于对照组护生(P<0.01),获得了满意的实验教学效果。
(2)提升了护生的整体素质。整合式教学模式在讲授技术操作的同时还注重培养护生的思维方式及综合能力。例如:讲授三腔两囊管的插管法时,将技术操作的要点与食管的解剖学特征进行整合,运用解剖学知识来讲解“在插管过程中如何避免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而诱发的上消化道大出血?”使原本抽象、枯燥的技术操作步骤变得生动有趣,唤起了护生的求知欲,有利于思变、探研能力的培养,启迪了护理科研的意识,同时还巩固和加深了食管的解剖学特征,更重要的是培养了护生循证思维、临床思维的方式。
(3)加强了师资队伍的培养。整合式实验教学模式对教师的知识结构、教学能力、教学经验及教学设计等诸多方面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既要精通外科护理学的知识点,又要结合相关的解剖学知识进行整合,准确地剖析出二者之间的知识链接点、知识转化率,要达到这一要求,教师必须付出更多地努力,不断地更新教学观念、拓宽知识面、完善知识结构、积累教学经验,努力提升自身的学术水平和教学能力,才能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教学效果,紧跟当今世界护理教育发展的步伐。
(4)促进了不同学科间的合作交流。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知识的激增,合作交流将是任何一个领域取胜不可或缺的一个条件。整合式实验教学模式使得不同学科的教师(护理学与解剖学)团结协作、密切配合、互相取长补短,不断碰撞出知识的火花,给外科护理学的实验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在今后的教学中,还应与其他学科的教师加强合作交流,实现跨学科、大范围、多层面的交流和相互影响,这对于促进教师的自我实现与成长是一种极其重要的方式。整合式实验教学模式不仅仅是一种参与形式,也是一种教学改革方法,更是一种创新性的思维,这对于教研的动力和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
【关键词】外科护理,实验教学,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R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5160(2014)06-0388-01
外科护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其实验教学是外科护理学必不可少的环节,实验教学是学生由理论学习转向临床实习及工作的桥梁,因此,对其进行深入探讨,寻找更有效合理的改革,培养护理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是护理教育者首要解决的问题。由于我国的护理专业起步较晚,其中外科护理学的实验教学更是难度大,发展慢,因此我们应加强外科护理学实验教学改革,深入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意识。本文主要从高职外科护理学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入手,探讨高职外科护理学实验教学改革发展的基本思路。
1高职外科护理学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
1.1实验硬件条件不足,实验场地设置不合理
高职外科护理学实验室硬件条件包括实验场地、实验仪器设备和实验物品。由于护理专业在很多学校都属于新办专业,所以在实验室建设方面还存在很多不足之处,如没有专门的外科护理学实验室,很多外科护理学实验一般都是在护理学基础实验室或外科手术学实验室进行,这样有碍于学生对外科护理学实验的全面认识,也不利于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
1.2实验教学脱离临床工作实际,师资力量相对薄弱
我国的护理教育发展比国外的护理教育晚50多年[1],所以护理专业的师资相对其他专业薄弱。目前国内担任高等护理教育的教师除了少数院校学历结构中研究生学历达到80%以上、本科生达到100%外,大部分院校师资队伍学历偏低,达不到《教师法》规定的学历要求,还存在医教护、专教本的现象[2]。大多数高职护理教师是专职教学,没有临床经验,不能把一些新材料、新设备、新方法引进到实验教学中。另外,实验技术人员在实验教学过程中起到了必不可少的作用。而多数学校并不重视实验技术人员,有些甚至由技工来承担实验课准备工作。这必然会严重影响高职外科护理学实验课的正常开展。
1.3实验课学时有限,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欠缺
由于许多院校护理专业学制是四年,学生在三年之内要完成所有理论课程的学习(毕业实习一年),这必然影响到部分课程的实验学时。包括外科护理学,由于实验课时是很有限的,更谈不上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开出,这样限制了学生评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而且由于实验课学时有限,无法形成科学的实验操作考核体系,教师只能结合学生在平时训练课中的总体表现给出一个实验课考核成绩,很难做到实验成绩的公平准确性,容易形成泛教学原则模式,从而影响到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高职外科护理学实验教学改革的基本思路
2.1改善实验室的硬件条件和布局
外科护理学实验是一门相对独立的临床实验课程,它应该有自己的实验场所和完善的实验设备。为缩小实验教学与临床护理的距离,缩短学生进入临床实习的适应期,外科护理学实验室应接近于临床外科的布局,应设多媒体教室、物品准备室、模拟手术室、模拟换药室、模拟病房、重症监护室等实验室,让学生进入外科护理学实验室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这样在学生进入临床后就不会感到陌生,使他们能尽快适应临床护理工作。
2.2改进实验教学方法,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开出
在教学中,应采用多媒体演示、实物演示、角色扮演等情景教学法,根据不同的实验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这样既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能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此外,应改革过去单一的验证性、演示性实验模式,增设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知识迁移能力、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而且还能培养学生求异思维等方面的创新能力。在此基础上,定期的开放实验室能使学生更充分利用实验室现有的仪器设备练习各种临床护理技能,例如可以在模型人身上练习换药、包扎、缝合、打结、术后拆线等多种外科护理操作。
2.3调整课程结构,增加实验课学时,将临床见习穿插于实验教学中针对目前护理专业课程的设置,何平先等对17所医学院校专业课程开设情况进行了研究,发现实验比例逐渐增大,其中外科护理学的平均总学时是184学时,实验课时达到80学时。如果将《外科护理学实验》作为单独的一门课程来修,同时减少学生小组人数,如3~4人一组,这样就可增加学生的实践机会,能很好地训练学生的动手能力。同时在外科护理学实验教学过程中穿插临床见习,由有临床经验的教师带教,使学生尽早接触患者,用更直接的直观印象和感受性知识,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临床护理的推理和综合分析能力。
2.4改革实验课的考核方法
关键词:外科手术;临床手术;多媒体;实验教学
外科手术教学是培养学生参与临床手术的直接手段,具有较强的实践性。但教学时间、场地的限制,以及学校经费的紧张,严重制约了外科实验教学质量的提升。加之课程学时短、内容多,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很难掌握所有内容。尤其是手术示范,由于人太多,教学效果不佳。这不利于教学质量及学习效果的提升。所以,如何弥补当下教学的不足,如何利用有限的空间和时间,在人数、经费允许的情况下,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外科手术技能,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鉴于此,本文探讨了将现代外科实验教学与当下的科学技术相结合、利用多媒体技术优化课程教学的策略。
一、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优势
多媒体作为一门应用广泛的技术,由电子信息学、教育学、心理学及文学艺术等课程共同支撑,从而实现教育理论、信息理论、控制理论及系统工程一体化教学理论的统一。在教育手段多元化的过程中,多媒体技术起着重要作用。作为具有特殊性质的课程,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来优化教学方法,传播具体的知识、技能和技术,是外科实验教学向现代化转型的标志。如果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的先进性与优势,必然可以使现代外科实验教学的质量大大提升。
二、利用多媒体优化现代外科实验教学的策略
(一)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多媒体技术教学可以让教师的教学更有章法,让学生的学习更有参照,无形中减轻了教师的教学压力,让教师有更多的精力去思考如何提升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率。教师通过对学生的操作进行考核,可初步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而提升学生的手术基本功,为学生今后的临床实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多媒体技术应用于外科教学,要坚持以人为本、联系学生的原则,通过实验来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并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养成洞察知识、分析知识的能力,形成实事求是的作风,拥有严谨、认真的工作态度。实验是理论的源泉,没有实验,课堂内容将难以被学生理解。实验是提升医学教学质量的重要载体,教师切记不要沿用落后的教学方式,不要一味地进行知识传播,要提升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让学生在掌握知识和能力之后,深入实践,提升技能技巧,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应逐步激发学生的热情和团队精神,利用多媒体为学生设置情境,让学生将自己代入情境,想象自己遇到了某种难题,从而让学生产生做实验的动力,进而成为一名合格的医生。对于一些对这门课有抵触心理的学生,由于他们的注意力不强,教师要具备良好的组织能力,拥有良好的技巧去创设教学情景,让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状态。比如,教师在上课前充分准备,制作精美的课件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的心思回到课堂。
(二)规范学生的行为
在备课过程中,教师要积极交流和发言,及时补充和修改教学方案,统一讲课的思想和内容,让教学走向规范化,最后形成良好的授课方案。在已有的外科手术教学资料中,有一些囊括了外科常用手术器械使用方法、器物灭菌方法及手术人员术前准备等工作的幻灯片。教师可收集整理这些幻灯片,并用多媒体在课堂上播放,供学生观看,再进行实验指导,进一步纠正学生的不规范行为。这样的课程教学会比传统教学方法更有效。
(三)加强师生间的有效沟通
多媒体教学可以促进教师、学生之间展开互助式教学,这是在现代外科实验教学中渗透实践教育的良好方法。在教学方法上,教师可将理论讲解、多媒体授课、动手操作示范等多种方式结合,并根据具体教学情况灵活地转变教学方法。尽管现代外科实验教学是一门十分严谨的课程,但教师也可以适当地为学生创造一种轻松的学习环境,帮助学生释放压力,让学生不觉得外科手术练习是枯燥的训练,从而提升学生参与外科实践教学的积极性。
三、结语
在具体的现代外科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地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利用新的教学方法完善多媒体课件,让理论知识更好地被用于临床操作中。多年的教学实践证明,这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育模式,在今后的教育工作中,教师应积极运用这一模式,安排典型的手术病例内容,与多媒体相融合,以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高薇.多媒体辅助实验教学与传统实验教学在外科护理学中的应用和比较[J].卫生职业教育,2007(16):54-55.
[2]周锡环,蔡浩,吴妙峰.PBL联合多媒体技术的教学模式在泌尿外科临床实习教学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卫生产业,2013(25):170-171.
关键词:外科学实验教学教学质量
外科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临床学科,外科实验教学是实践性教学中的重要环节,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关键,是培养学生具有实际操作能力、观察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创造思维能力及发现并解决问题的能力的一种教学手段,是医学生将外科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阶段。这个阶段对学生将来能否成为一名合格的外科医生有很大影响,因此,如何提高外科实验教学质量,增强学生实践操作和应用能力,是我们所面临的重要课题。我校西医外科教研室在多年外科学教学经验积累的基础上,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对外科实验教学进行了一些改革,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在这里与大家分享。
1.改善实验条件,建立完善的实训室
根据大纲要求,手术基本知识实验教学即无菌技术、常用手术器械和打结、手术的基本技术操作(切开、分离、止血、结扎、缝合、拆线),清创缝合术、脾切除术、胃穿孔修补术、肠切除肠吻合术等,需要通过一系列的实训课来完成,因此,完善的实训室(模拟手术室)是手术基本技能训练的必要条件。结合我校实验楼层结构的特点,外科实验室布局按如下操作程序设计:进入实验室更换工作鞋(设鞋柜)更换洗手衣(设男女更衣室及洗手间)戴帽子及口罩、修剪指甲整理着装(安装镜子)洗手(使用感应水龙头)泡手消毒(利用泡手桶)进入模拟手术室或直接进入实验室操作。空间分隔实现从非隔离区相对隔离区隔离区[1],同时把各个操作的主要步骤和重点注意事项做成简洁明了的墙报,挂在实验室相关区域的墙上,便于学生在操作时有一个纲领性的指导,特别在初学时帮助很大。整个实验操作过程井然有序,使学生在进入实验室后在专业性强的氛围中培养严肃认真的学习态度,树立严谨科学的工作作风,另一方面增强了学生学习兴趣及学好外科技能操作的信心,加强了无菌观念及无菌操作技术,使教学与实际临床工作紧密联系,使学生从学校学习过渡到临床实习适应性强。
2.完善管理制度,加强实验室管理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建立科学、先进、高效的实验室管理和运行制度是实验室能够充分发挥功能、提供高质量服务的重要保证。在实验室管理上,实行实验室主任负责制,全体职工实行岗位责任制,加强研究人员、实验技术人员的考核与管理,完善实验室工作的评价、监控、考核和激励机制。在实验室工作运行上,我们不断完善了了实验教学管理制度[2],比如:①集体备课制度。对外科学实验教学中需要讲授的重点,通过集体备课达成共识,统一带教方法。②试讲制度。对初次上实验课的教师在上课前三个月内由教研室组织试讲,直到效果满意后方可给学生上课。③听课制度。鼓励教师互相听课,后又根据学校要求增加了教研室主任听课及专家听课,课后填写教学质量调查表。④教学评估制度。实验教学结束后根据每位教师的教学成绩,结合教案、教学质量调查表,对每位任课教师的教学质量及态度进行评估。⑤教学计划与工作总结制度。每位授课教师都参与教学计划的制定,在实验教学过程中严格按计划执行,学期结束后写出书面工作总结,交教研室存档。要让教师充分认识到实验课担负着既要培养外科知识技能又要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素质的双重任务。
3.改革教学内容,合理安排教学进度
我们外科实验室参照高等院校外科基础的要求,为使学生对外科手术基础有一个完整的概念,为了使学生便于理解和掌握,我们将外科手术基础实验课安排在外科手术基础理论课之后,这样有利于学生记忆和消化,做到从理论到实践,又从实践回到理论的良性循环。同时,按照我校教学大纲要求,外科学实验教学共18学时,内容多、课时少,为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我们对教学内容重新进行合理的编排、组合,在总学时不变的情况下,适当增减有关实验内容的课时。
4.改进实验方法,培养学生实验兴趣
外科学基本实验操作,不仅和学生进行实践的机会多少有关,与练习的时间长短有关,而且与实验方式有关。改变传统实验方式,激发学生积极性,提高实验效果。首先,重视基本能力培养。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达到外科实验教学要求,我们采用循序渐进的原则,把教学分为三步走。第一步:进行术前准备和基本技能的学习,这一阶段通过教师示范、讲解,使学生边学边练,达到初步学会这些基本操作技能。第二步:强化基本技能训练。在学会基本技能的基础上要求熟练规范,这一阶段对于培养学生无菌原则、轻巧稳的手术操作基本功以及严谨科学的工作作风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第三步:进行动物模拟手术训练。用家兔进行模拟手术,强调在实验动物上模拟手术,必须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则和手术基本原则,同时更有效地进行手术基本技能训练。其次,采用多媒体教学。多媒体教学是目前最具活力的教学手段,它能使实验教学生动直观,增强实验效果。在实验教学过程中,逐步加强电教教学与多媒体教学,将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引入实验教学环节,拓展了实验教学广度,开拓了学生视野。最后,更换教学教具。我们通过实践改用海绵垫,来代替纱布垫进行切开、缝合、打结等操作,因为海绵垫具有一定的弹性,不但能很好地练习缝合而且还可以练习切开,具有一定的仿真性,使初学者更易于操作与掌握,收效甚佳,得到了教师与学生的一致好评。
5.树立医疗风尚,培养良好的职业素质
学习外科手术必须坚持为病人服务的原则,视病人为亲人,自觉地抵制不良的医德医风,不辜负国家和人民的重托,热爱祖国,忠于人民,献身医学,恪守医德,以白求恩为榜样,对技术精益求精。作为一名外科医生必须具备爱心、耐心、细心、责任心即“四心”。在教学中让学生树立尊重生命、爱护生命。要求学生从手术区的备皮到手术过程的每一个环节,以及术后观察,做到一丝不苟,认真负责,耐心细致,以对待病人的高度责任心和爱心来对待实验动物。同时要培养学生的职业行为。要将人文理念加入教学中,要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实验动物的伟大,手术过程中动作要轻柔细心,彻底止血,避免造成不必要的脏器、血管和神经的损伤。严禁手术操作动作粗暴。通过动物外科手术实践,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医学工作的难度和责任,树立科学严谨的工作态度,培养良好的职业行为和习惯。另外,要培养团队协作精神[3]。手术过程是手术组成员团结协作、密切配合的过程。没有团体协作精神,手术是无法进行的。动物外科实验的每一个步骤都需要手术组成员团结协作。通过实训,让学生逐步养成互助协作的习惯,自觉形成团队协作精神。只有如此,才能真正学会和掌握外科基本技术和养成良好的医疗工作作风。
6.制定考核制度,提高操作训练效果
在外科实验教学中,由于学生专业、素质等不一样,在教学时使用统一的教学方法常常达不到良好的效果。而导生制教学模式是教师在上课时选择相对优秀生做导生,然后由不同的导生对不同的学生进行教学,作为教师的教学助手,使教学更加具有针对性,可以因教施材,提升整体教学效果[1]。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3级我校医学生80名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40名。在外科实验教学中,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实验组采用导生制教学模式。对照组40例,其中男性25例,女性15例,年龄21-24岁;实验组40例,其中男性24例,女性16例,年龄21-24岁。两组学生在年龄、性别、成绩以及专业等基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教学方法
在外科实验教学中,对照组学生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实验组学生采用导生制教学模式,主要从以下3个方面进行。
1.2.1导生的选拔和分组
导生制教学模式实施的第一步就是科学选择导生,这也是这种教学模式实施的成功关键。教师应该对所有学生的基础理论知识进行客观评价,除了基础理论知识外,还应该从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活动组织能力等进行全方位的了解,选拔出最适合的导生,不仅在班级的表现要突出,同时还要为人热情。科学选择导生之后,教师应该以导生为中心,采用自由组合为主、教师调节为辅的方式对全班同学进行分组,所有组的男女比例要适当,组员的特点以及性格要互补,保证各组之间的综合水平在一个层次上,在以后所有的教学内容和活动中都以导生为组长分组进行。
1.2.2导生的培养
在选拔了导生之后,教师应该对导生进行重点培养。首先让导生明白自己职责,并且愿意担任这项职责,愿意为同学们服务。导生制教学模式的实施对导生也是一种锻炼,要求在熟练掌握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对知识灵活运用,同时还是导生组织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一种锻炼[2]。在外科实验教学中,外科基本操作掌握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在实验教学中教师只作为教学指导者,起到辅助作用,导生才是真正的教学者,由于导生和正常学生之间是同龄人,并且也不存在上下级的关系,所以对于教学过程中不懂问题学生都能够大胆的提出,导生以及组上其他同学共同解决。
1.2.3导生教学模式的实施
对于外课实验教学,在每一堂课之前教师都要制定详细明确教学目标,并且要将教学目标告知导生,让导生在学习过程中明白重点知识与一般知识。在实际教学中还是由教师对全班同学讲解外科实验教学的内容,在课堂知识讲解完之后,由导生为组长进行组内学习,对于自己组提出了教学疑点和难点导生都应该耐心详细解答,并且要指导本组学生的具体实验操作训练,让学生在掌握基础之后能够进行实验训练。如果在这个过程中遇到导生解决不了或者每个组都遇到的问题,教师再进行全班讲解。在导生教学模式下,不同组之间可以通过竞争、讨论等来营造良好的教学气氛,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1.3统计学分析
两组学生的统计方法为: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采用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P
2.结果
2.1两组教学效果比较
比较两组学生期末考试成绩,其中理论成绩总分70分,实践成绩总分30分,实验组的理论成绩、实践成绩以及总成绩都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2.2两组学生对教学模式的认可程度比较
实验组对导生制教学模式的喜爱度为95.0%,对照组对传统教学模式的喜爱度为80.0%,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关键词:计算机专业;程序设计类课程;教学改革
计算机程序设计类课程是计算机专业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提升程序设计类课程质量对于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创新能力,增强其竞争力起着很重要的作用。本文结合计算机专业程序设计类课程教学改革中的体会和经验,探讨了“课程体系-实验-课外科技活动”三位一体的教学改革新思路,并在程序设计类课程教学实践中得到了应用,并取得了良好的阶段性成果。
1以系统平台为主线构建程序设计类课程体系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课程设置都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实验教学与动手能力的培养已经成为该教学的重要一环。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系统平台是至关重要的,而计算机专业的绝大部分课程都与系统平台紧密结合在一起,因此,以系统平台为主线构建计算机专业课程体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以系统平台为主线,科学地构造符合当前计算机发展趋势的课程体系,从而使高校计算机专业本科生掌握专而精的理论知识和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以便能更好的适应将来工作岗位要求。
该研究以程序设计基础课程为试点[1],在实验教学中提供Windows和Linux两种不同的实验平台。程序设计是计算机专业一门重要的基础课,它直接关系到许多后续课程的学习,因此,程序设计课程并不是孤立的“某门”课程而是一个整体。软件类课程的发展方向必然是从“单一”走向“系列”,应该建立完善的课程体系,发挥其整体优势。经过多年的研究与实践,我们围绕程序设计,以系统平台为主线,进行了相关的课程体系研究与构建,提出了“以系统平台为主线构建程序设计类课程体系”的新课程体系。
在该课程体系中,以系统平台为主线,构建新的课程结构(如表1所示)。首先讲授程序设计,程序设计的第一部分讲授C语言,并使用Linux平台提供的GCC作为上机实验的环境。沿着这条路线,可以学习操作系统、编译原理及汇编语言等课程;程序设计的第二部分是C++,使用Windows平台下的VC作为上机实验的环境。沿着这条路线,可以学习图形学、网络、可视化编程等课程。这样不仅加强了学生的程序设计能力,而且科学合理地将软件类的相关课程统一起来,形成了一个相对完善的课程体系。通过使用
Windows平台,学生可以掌握对API的使用;通过使用Linux平台,学生可以使用开源的操作系统,从而对操作系统有更深的理解,能够分析系统的源码和结构。
2强化动手能力构建配套的实验教学体系
2.1为学生提供多元化实验平台
实验教学与动手能力的培养是计算机人才培养的重要一环。程序设计教学中不但注重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而且还要特别强调学生上机时数、编程数量。为了能更好的实现这个目标,选择一个适当的实验平台是至关重要的。目前,国内大多数编程环境是基于Windows的图形用户界面,Linux操作系统的出现,给我们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机会。
经过实践,在使用Windows平台基础上,引入了Linux平台,取得了非常好的教学效果[2]。在实验过程中,采用Linux服务器,多个终端可以同时登录使用Linux下的编辑环境,可以同时使用编译器进行编译,可以同时运行和调试程序。不管是平时实验训练,还是阶段性实验考核,系统从未出现过任何问题,运行非常稳定。由于Linux服务器运行稳定,所以它还可以被当作一个稳定的网络硬盘使用。学生每次编写的程序直接存放在服务器的账户下,基本上不需要做任何备份,下次上机时,以前做过的各种练习、实验题目都会保留。这样,减少或省去基于Windows平台的单机环境要求学生每次做备份的过程。另外,由于Linux强大的安全性能,通过安全控制策略,可以最大限度的限制或减少作业复制、考试作弊等现象的发生,这也是平时教学中经常遇到的难题。
2.2通过课程实验和课程设计两个环节加强上机实践
计算机的程序设计是一项创造性的智力劳动,让学生理解、习惯、熟悉这一套算法构造思维方法,是实践环节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我们通过课程实验、课程设计两个环节来实现实践教学。
课程实验着眼于原理与应用的结合,使读者学会如何把书上学到的知识用于解决实际问题,培养软件工作所需要的动手能力,能使书上的知识变“活”,起到深化理解和灵活掌握教学内容的目的。
课程设计是进行软件设计综合训练的第一门课,包括问题分析、总体结构设计、用户界面设计、程序设计基本技能和技巧、多人合作,以至一整套软件工作规范的训练和科学作风的培养。通过实践教学内容的训练,提高了学生组织数据及编写大型程序的能力,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了算法设计的有关技术,为整个专业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课程设计是进行软件设计综合训练的第一门课,通过选用具有一定实用性的综合题目,采用学生分小组合作的方式,通过问题分析、概要设计、详细设计、用户界面设计、编码、测试等一系列过程,培养学生动手实践、协作开发大型软件项目的能力,使学生能够按照软件工程的工程化、系统化方法进行软件设计与实现,为后续专业技能的训练提供基础。通过课程设计的训练,突出构造性思维训练的特征,提高了学生组织数据与进行编写大型程序能力,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了算法设计所需的技术,为专业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3以学科知识竞赛为切入点开展创新活动
2006年,学院将ACM/ICPC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率先引入到的大学校园,并结合我区、我校实际,在学校和自治区正式开展了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同时也尝试在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改革等方面进了大胆探索,使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得到了很好地锻炼[3]。
(1) 针对各种实验指标教师设计多、学生主动创新少,大型实验与课程设计限定条件多、学生自主发挥独立思维余地少的问题,进行了改革。
(2) 探索符合国情的大学生培养模式,推动开辟第二课堂,使学生尽早接触工程实际问题、增强创新意识与能力,推动学生实际能力培养模式的改革。
(3) 改善程序设计类、算法类课程的实践教学模式。采用在线评测系统,进行经典算法和验证型、小规模设计型实习训练。设计与学科前沿研究相结合的综合实项目进行设计型和综合型实践训练。作业题和实习题融合当前最新理论和技术,非常有前瞻性,使学生受到创新思维能力训练、工程能力训练。
(4) 推进大学生科研训练和学科竞赛,充分发挥学校、学生和社会的参与积极性,使我校大学生研究性、探索性学习全面开展,受益面越来越广,实践创新能力不断提高,成效显著。
通过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我们在课程体系上做了相应调整,更加重视专业技术基础课程的教学;全面整合实验课程体系,实验教学模式从“简单验证”向“科学验证、分析设计、综合训练相结合”方向转变;为学校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开设了程序设计类的选修课程,把赛前小范围培训、短期突击行为逐渐转化为日常教学规范内容,使更多的学生可以系统地接受实际技能的锻炼。因此,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使大学生们得以自主学习和实践,其锻炼的广度和强度是任何其他日常实践教学环节无法比拟的,从某些侧面触动了原有的专业课程教学体系,尤其促进了实践教学体系、内容、方式的改革以及实验室建设工作。
4结语
通过几年的实践,我们将“课程体系―实验―课外科技活动”三者有机结合,依靠学科知识竞赛,有效提高了程序设计类课程的教学质量。程序设计类课程作为课程体系的重要部分,有力地促进了我校计算机专业学科建设的全面发展,在人才培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尤其是加强了对学生基础理论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此外,我们还着力开展校内职业技能培训与就业指导,加强校企合作,使学生与行业前沿保持紧密联系,有效提升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
参考文献:
[1] 张丽萍,刘东升. 程序设计精品课程建设的研究与实践[J].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1):109-111.
[2] 张丽萍,刘东升. 关于精品课程“程序设计”的建设方案[C]//佚名.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报告论坛论文集(2006).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3] 刘东升,孟繁军,张丽萍,等. 程序设计基础创新型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践[J]. 计算机科学,2007,34(8):400-402.
“Get Curriculum - Experiment - Extracurricular Technological Activity” Together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Programming Course
SHI Jing-yu, LIU Dong-sheng, ZhANG Li-ping
(Computer and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College, Inner Mongolia Normal University, Hohhot 010022, China)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国对护理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多,而作为护理学专业课之一的外科护理学理论与实验课教学在各个学校都得到了重视,然而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通过本人的观察与分析,具体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目前国内很多学校的护理实训基础设施、试验设备与试验操作内容还比较落后,跟不上整个临床技术与临床产品的更新速度;由于外科教材内容多,学时紧,为完成理论授课任务,实验课学时偏少;中职卫生学校的专业课教师学历现在普遍偏低,专业知识储存不足;现在的学生大都是90后,自制力较差,自助学习积极性不高;学生在课堂上实际演练的机会非常少,课余时间又缺乏自觉性与主动性,再加之实验教学中所用的都是模拟人体,这就直接导致学生们思想的放松,导致责任心和使命感严重降低等等这些都在影响着外科护理学实验课的教学效果。
2外科护理学实验教学改革与创新对策
2.1转变传统实验教学观念,对实验教学内容进行整合
《外科护理学》实验教学是培养护理学生独立分析、解决问题及动手和创新能力的一门必修课程。应该把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同等看待,把实验教学从理论教学的附属品中摆脱出来,加大实验教学在整个教学环节中所占的比例。从当地学生的实际出发,充分考虑学生之间以及地区之间的差异,以“加强基础训练,重能力培养,强调素质提高,突出创新意识”作为实验内容调整和更新的出发点,以教育部最新新修订和编写实验指导手册为依据,以护理程序为框架,依据中等卫生职业学校护理学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要求重新改编和整合实验指导手册,在安排实验教学课时数和进度方面要通盘考虑各实验的难易程度、示教时间、练习时间以及学生人数,保证每位同学均有机会动手,并能达到熟练掌握每项操作的能力,逐步使教学内容与实践紧密结合,提高实验课的教学效率。
2.2改善实验条件,加强实验投入
在原有的外科护理学的实验室基础上,必须根据最新的实验教学内容来增加实验设备,改善实验环境。例如购置创伤、复苏等标准化模拟人,解决外科护理学常见实验项目的有创伤操作及实体训练的问题。进一步完善各种模拟外科用房,如模拟手术室、模拟换药室、模拟病房和模拟重症监护室等,尽量做到标准化,力争达到实践要求。在保证实训教学的基本条件得到完善的基础上,设立多媒体资源,采用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对外科护理实训技能的学习兴趣。坚持把仿真模拟临床试验、实战演练中心布局和临床操作实习地点三者相互结合,使得学生的模拟训练更加贴近现实,最大程度地降低了学生们接触实际病人时的种种不适应感和各种突发问题,有利于从综合方面考察学生的理论学习水平与实际临床能力。
2.3增加综合性实验的开出率,提高学生综合技能
综合性实验是在学生掌握一定的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的基础上,运用多学科综合知识对有内在联系的多种因素进行综合性操作及变革,以观察和测评综合效果的实验。在实验课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当地的实验教学条件,适当增加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比如在进行了一些基础实验之后,老师提出一些综合性实验方案或者让学生自己提出,各实验小组通过查阅资料、设定方案、实践操作、反复论证等环节最终完成实验,最后老师在作以点评,这样的教学方法可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在实验中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以及分析分体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创新精神,锻炼了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和人际交往的能力,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4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整形外科医院成立于1957年,是我国最早成立的整形外科医院,是中国整形外科的摇篮,原址在天安门前的东交民巷。现院址位于北京风景秀丽的西山脚下,是总理于1953年亲自选址建立的原亚非学生疗养院。
经过四十多年的发展,现今已成为集医疗、教学、科研于一体的整形外科三级甲等专科医院。医院系国家卫生部隶属单位之一,是中国协和医科大学的教学医院,是中国协和医科大学整形外科学和麻醉学的硕士、博士研究生培养点,设有整形外科研究所。
临床医疗医院开设病床328张,每年完成各种整形美容手术近万例。现实行24小时门、急诊服务,手术室24小时开放,周六、日照常门诊。开设的门诊有普通整形外科、现代美容外科以及九个特色中心:唇腭裂中心、颅颌面中心、外耳整形再造中心、体形雕塑吸脂中心、毛发移植中心、瘢痕综合治疗中心、整形美容中心、尿道下裂中心、面颈部整形美容中心。另外还开设了口腔正畸、语言治疗、妇科整形、化学剥脱和生活美容等整形美容专业。主要业务范围包括:先天畸形、烧伤创伤后畸形、感染后及肿瘤切除后缺损的修复与再造,同时着重开展本学科范围领域内的疑难病症研究与治疗,以及全方位地开展各种美容外科手术。该院的一期器官再造术融解剖学、现代整形外科学和显微外科学的原则和技巧于一体,居国际领先水平,可以成功地一次完成全耳、全鼻、、、阴道和尿道等器官再造,受到世界整形外科界的高度评价。
科研技术研究所设有研究中心,中心下设显微外科实验室、解剖学实验室、免疫学实验室、细胞学实验室、瘢痕与创伤实验室、病理学实验室、微循环实验室、工程室,还设有合格的一、二、三级动物实验室。
教学培训医院是中国协和医科大学整形外科和麻醉科的博士和硕士培养点,也是卫生部整形外科进修生培训基地,每年定期举办整形美容培训班和学术会议,有上百人参加学习与培训,可谓是桃李满天下。
对外交往医院与国际整形美容外科学界有广泛的联系,近年来,接待国际整形美容专家200多批,2000多人次,举办国际大型学术会议9次,参加人数达5000多人。医院也是中华整形外科学会和中华整形外科杂志的挂靠单位。每年有大批国内整形外科同仁来院参观访问,医院与国内各医院的整形外科有密切和良好的联系与合作。
百年同仁 精诚勤和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创建于1886年(清光绪12年),是一所以眼科、耳鼻咽喉科和心血管疾病诊疗为重点的大型综合性医院。“同仁”字号和图徽是国家商标局认定的国内医疗服务业首家驰名商标。
医院兼有北京市眼科研究所(世界卫生组织防盲合作中心、博士后流动站)和北京市耳鼻咽喉科研究所(博士后流动站),附设北京同仁眼库(国际眼库协会成员),设有北京市眼耳鼻咽喉科疾病研究中心和北京市糖尿病防治办公室。
全院现有职工2064人,副教授以上及相应职称者241人。开放病床860张,设有37个临床和基础科室,日门、急诊量3500~5000人次,年均住院病人约1.5万人次。
眼科和耳鼻咽喉科技术实力雄厚。眼科的眼底病、眼外伤、青光眼、角膜移植、眼部整形、激光诊疗;耳鼻咽喉科的人工耳蜗植入、全耳再造、听力康复、头颈肿瘤治疗、气管异物取出、鼻内窥镜技术、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治疗等技术处于国内领先地位,某些领域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心血管疾病诊疗中心的建立使医院形成重点学科三足鼎立的局面。内科的糖尿病综合防治、异体干细胞移植治疗重症血液病以及外科的微创技术、胰岛移植等方面的临床水平亦引人瞩目。
[关键词] 神经外科;手术治疗;舒芬太尼;麻醉
[中图分类号] R614.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4)05(a)-0120-02
神经外科手术的理想麻醉条件是镇痛镇静充分、麻醉诱导平稳,从而有效降低脑代谢、颅内压,为手术创造良好的条件,并能在停药后迅速苏醒,无躁动及呼吸抑制[1]。据相关研究显示[2],神经外科手术患者,在术后会因疼痛而致交感神经活动兴奋,引起应激反应,从而发生恶心呕吐、血压升高、烦躁等症状。这些不良症状都可能增加脑水肿、颅内高压、颅内出血的发生概率。为探讨舒芬太尼在神经外科手术中的应用效果,该院对2012年8月―2013年8月期间80例神经外科手术患者分别应用了舒芬太尼和芬太尼进行麻醉,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在收治的80例神经外科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男性47例,女性33例,年龄在36~72岁,平均(40.5±2.6)岁。根据ASA分级,Ⅰ级31例,Ⅱ级49例。体重在44~76 kg,平均(58.5±2.4) kg。随机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
1.2 方法
所有患者术前均肌肉注射东莨菪碱,然后给予咪唑安定静脉注射。实验组应用舒芬太尼(0.4 μg/kg)+丙泊酚(1.0~1.5 mg/kg),对照组应用芬太尼(4 μg/kg)+丙泊酚(1.0~1.5 mg/kg)。待病人意识消失,应用1~2 mg/kg琥珀胆碱,然后行气管插管,做机械通气。实验组与对照组均使用微量泵持续泵入丙泊酚,泵注速度为5~8 mg/(kg・h),同时应用阿曲库铵0.6 mg/(kg・h)维持麻醉。手术操作前,实验组静脉注射舒芬太尼(0.4 μg/kg),对照组静脉注射芬太尼(3 μg/kg),在术毕前20 min,停用阿曲库铵,并在术后停用丙泊酚。
比较两组患者的拔管时间、术后清醒时间以及手术各时间段(t1:麻醉前、t2:诱导后、t3:插管后1 min、t4:头架固定时、t5:切皮时、t6:关闭脑硬膜、t7:呼吸恢复时)的血流动力学变化。
1.3 统计方法
应用SPSS17.0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处理分析,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血流动力学比较
两组患者在手术各时间段的血流动力学变化情况,详见表1。由表1可知,两组患者诱导前的MAP(平均动脉压)、HR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t2时刻的HR值与t1时刻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在t3、t5、t6、t7时刻的HR值均明显高于t1时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在t6、t7时刻的HR值均明显高于t1时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两组患者在t2、t3、t6时刻的MAP值均明显低于t1时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据国外文献报道[3],舒芬太尼的效应比为5∶1,芬太尼的效应比为10∶1,当舒芬太尼、芬太尼的等效剂量比为10∶1时,二者在血药浓度、脑电效应方面具有相同的起效时间。据相关研究显示[4],在神经外科手术中,应用1/10芬太尼剂量的舒芬太尼,即可达到充分的麻醉深度与镇痛效果,且在麻醉苏醒期、术后及术中的血流动力学比芬太尼麻醉更为稳定。
舒芬太尼是芬太尼衍生物,其药用成分主要为枸橼酸盐,其通过作用μ阿片受体来达到麻醉效果[5]。与芬太尼相比,舒芬太尼的亲脂性更好,血脑屏障通透性更好。并且舒芬太尼的血浆蛋白亲和力更好,分布容积更小。由于舒芬太尼的阿片受体亲和力较强,所以不但能达到较好的镇痛效果,同时也能维持更长的作用时间[6]。
在该研究中,就对实验组患者应用了对照组患者所用芬太尼1/10的剂量,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在t2时刻的HR值与t1时刻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在t3时刻的HR值均明显高于t1时刻(P0.05)。这表明应用舒芬太尼进行麻醉,其造成的心率波动幅度比芬太尼更小,这一结果与相关文献报道一致[7]。在MAP方面,对照组在t2~t7各时刻的MAP值,均明显高于实验组(P
在该研究结果中,实验组在术后清醒时间、拔管时间方面,均明显比对照组更短(P
[参考文献]
[1] 马孝武,原高明,邢群智. 舒芬太尼与芬太尼在神经外科手术麻醉中的应用比较[J]. 河南医学研究,2011(1):50-52.
[2] 黄光强,邹学军,黄明,等. 舒芬太尼与芬太尼用于神经外科手术麻醉的临床分析[J].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18):84.
[3] 赵宝亚,李秀敏. 异丙酚复合舒芬太尼或瑞芬太尼在神经外科手术麻醉中的应用[J]. 河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2,(3):246-247.
[4] 焦晶华. 舒芬太尼和芬太尼用于神经外科手术麻醉的比较研究[D].沈阳:中国医科大学,2009.
[5] 余佩霞. 舒芬太尼和芬太尼对神经外科手术患者血流动力学及苏醒期影响的研究[D].长沙:中南大学,2011.
[6] 黄,梁鹏,杨邦祥. 舒芬太尼与芬太尼用于神经外科手术麻醉的临床比较[J]. 华西医学,2009(8):1986-19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