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9-24 15:58:17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移动信息技术,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一、移动信息技术的特点
试想一下,如果信息处理和传递可以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随时随地到达个人,那么办事效率的提升将无法估量。因此,移动信息化解决方案正逐渐成为大多数企业提升工作绩效的首选方案。移动办公管理系统(M-office)、移动客户关系管理系统(M-CRM)、移动供应链管理系统(M-SCM)的“3M”业务,可以为资金有限的中小型企业提供专业的移动客户服务或移动办公管理。
(一)“M-office”可以让移动办公成为可能
移动办公其实是一种软件类产品,只要安装在企业的主机上就可以使用,这种系统的功能类似OA系统,但对企业的IT水平要求不高。移动办公管理系统可以通过E-MAIL、即时消息、流程审批、手机与系统的交互,来实现企业内部沟通与业务处理、对外营销与服务的自动化与电子化,及公司文档、文件电子化管理,实现跨部门、跨地域、跨时间的经验与信息共享等。
(二)“M-CRM”能定期发给客户关怀短信
在一定程度上来说,M-CRM更倾向于为企业提供客服领域的服务。它可以帮助企业为客户提供细节性的、人性化的服务。例如在客户生日或指定特殊日自动给客户发送祝福或提醒短信。此外系统还能在无人值守的情况下随时接收消费者通过短信发送的反馈、投诉和建议等。
(三)“M-SCM”可帮助企业实现总部与分部的信息沟通
“M-SCM”是移动供应链管理系统,除可帮助企业实现短信手段的客户服务外,还可以帮助企业实现总部与分部(或各卖点)的即时信息沟通。例如一个化妆品企业在深圳设有20个分售点,由于每个分售点并不一定会配备电脑,因此一般情况下该企业很难把所有销售点每天的营业额定时汇总。而通过移动供应链管理系统,就可以实现让专柜工作人员用手机进行汇报:专柜人员通过编辑固定格式发送短信到系统的平台,系统在固定时间进行统一汇总后,会自动生成当日的销售总表,并发送到相关管理人员手中。
现在移动通信的目标市场已经由个人转向企业,先进的移动通信技术将更广泛地应用到企业的生产控制、移动办公和服务营销三大领域,为各行各业实现随时随地的信息处理提供高速通道。
在物流业,移动信息技术可以让车辆和包裹旅行。运用电脑网络,公司所有车辆的地理位置、行驶路线、车速和承载状况一清二楚;通过自动报送系统,司机只需拥有一部移动公司的手机,就能在第一时间接收到所有可用货运信息,再也不必因沟通不良而浪费货源资料;一旦发生安全事故,司机也只需按动预设的按钮,便可启动与公安部门的联动系统……“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这便是物流企业在插上“移动信息化翅膀”后的真实写照。
“移动通信技术在物流行业的应用,正在成为一种不可阻挡的趋势,对于传统的物流企业,这是一场名副其实的革命”。目前,物流业已经成为现代服务业的支柱产业之一,与此同时,物流业对于信息化的要求也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移动公司通过GPRS网络,结合PDA终端,形成了一套有效提高物流管理效率的应用解决方案。
二、物流业对移动信息技术的需求
生产和运营过程中的及时性、可靠性是物流行业的命脉,也是核心竞争力的体现。现代物流企业在提高企业综合竞争力的过程中,对移动信息技术存在如下迫切需求:
(一)定位
对运输车辆进行定位、调度、监控,以提高运输能力、节约空跑成本、保障车辆安全:(客运出租、短途货运/货的)定位车辆的位置和空闲状况,进行准确有效调度,避免车辆无谓空跑,节约成本;(中长途货运)监控车辆的在途情况,及时处理不利情况,保证货物的按计划到达;保障外出车辆的安全、防盗。
(二)移动沟通
公司与外出司机之间及时传递在途信息,天气、交通状况、其他信息提醒等。在途信息沟通:公司与司机沟通运输途中情况、到达情况,或者进行调度;天气交通信息的:对于本地、路途中的交通情况、天气情况、路途情况进行及时提醒;将车辆检查、年审、牌照等信息及时通知所有司机;司机之间沟通:路途问题的沟通、有关货物/客户信息的沟通(尤其适用于出租、货的,或者由个体司机组成的运输公司)。
(三)客户服务
建立客户资料库,为客户提供定期的问候、报价、传达货物运送信息:运输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物流公司意识到客户服务的重要性,需要与客户保持长期的联系,并为客户提供货物在途的信息;对于短途运输,货物的在途信息一般不需要提供给客户。当然,如果能够第一时间将货物到达的信息通知客户,将更好赢得客户的信任。
(四)射频识别(RFID)将成为未来物流领域的关键技术
射频识别技术是一种利用射频通信实现的非接触式自动识别技术。RFID标签具有体积小、容量大、寿命长、可重复使用等特点,可支持快速读写、非可视识别、移动识别、多目标识别、定位及长期跟踪管理。RFID技术与互联网、通讯等技术相结合,可实现全球范围内物品跟踪与信息共享。
从物流信息技术的应用情况及全球物流信息化发展趋势来看,物流动态信息采集技术应用正成为全球范围内重点研究的领域。我国作为物流发展中国家,已在物流动态信息采集技术应用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例如条码技术、接触式磁条(卡)技术的应用已经很普遍,但在一些新型的前沿技术,例如RFID技术等领域的研究和应用方面还比较落后。专家分析认为,RFID技术应用于物流行业,可大幅提高物流管理与运作效率,降低物流成本。另外,从全球发展趋势来看,随着RFID相关技术的不断完善和成熟,RFID产业将成为一个新兴的高技术产业群,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因此,RFID技术有望成为推动现代物流加速发展的新型剂。其他还有内部办公,如会议通知、送货信息和提货确认。
由于无线通讯的日益普及,GSM/GPRS或者CDMA网络几乎遍及全国,如能有效地使用无线网络传输信息,则可以扩展物流企业业务扩展的领域。由于目前大多数国内的商品均已实现了条码化管理,这为实施方便快捷的电子化数据采集提供了前提。而正在不断完善中的GPRS(通用无线分组业务)技术,则成为了无线广域网信息传递的最为理想的网络平台。结合条码数据采集和GPRS的无线网络的无线信息采集方案,不仅能够满足物流数据采集方便快捷,而且实施简单,成本低廉,是目前最为理想的实施方案。
三、移动信息技术在物流业中的应用情况
ABIResearch最新发表的研究报告称,2013年全球RFID市场的销售收入将超过97亿美元。这个市场从2008年至2013年的复合年增长率将达到大约15%。这个数字表明RFID市场正在强劲增长。从各种产品种类和各种RFID技术方面看,这个市场的趋势是积极的。我们看到这个市场2007年以强劲的增长结束,并且在2008年第一季度继续强劲增长。RFID市场的增长的部分原因是大型最终用户的一些长期的RFID项目和投资。特别是在无源UHF市场。
(一)移动信息技术在国外物流业中的应用
1.欧洲的空中客车公司最新宣布在其供应链中和组装业务的无数个项目中采用RFID技术。报告显示,闭环应用继续是RFID的主要应用。图书馆/租借项目、可重复使用的/返还式集装箱、零部件、工具、工作流程、园区管理等是RFID最常用的地方。
2.据SanfordC.Bernstein公司的零售业分析师估计,通过采用RFID,沃尔玛每年可以节省83.5亿美元,其中大部分是因为不需要人工查看进货的条码而节省的劳动力成本。尽管另外一些分析师认为80亿美元这个数字过于乐观,但毫无疑问,RFID有助于解决零售业两个最大的难题:商品断货和损耗(因盗窃和供应链被搅乱而损失的产品),而现在单是盗窃一项,沃尔玛一年的损失就差不多有20亿美元。研究机构估计,这种RFID技术能够帮助把失窃和存货水平降低25%。2006年,RFID单品标签的应用发展超过了大多数人预期的“单品标签量将达到2亿枚”。从2007年起,RFID单品应用将是世界上最大的RFID市场。2016年,预计应用在单品上标签的价值将超过110亿美元,相关RFID系统市场价值将达到260亿美元。
3.Carrefour在物流管理中应用RFID等移动信息技术的情况有以下几个方面:
收货区的应用:对于像Carrefour这样的大型超市来讲,每天商品的流通量较大。因此,在商场中,除了保证一定数量的库存商品外,每天还需要补进大量的商品,这就使得各网点收货区的工作异常繁忙。收货区的日常工作包括处理订单,送货单,数量核对,质量检查,入库等。通常的手工操作必须记录下每张订单的执行情况,再填写入库单等手工单据,最后,随货物一起送往仓库;仓库在收到入库单后,还必须将数据输入计算机。在这一过程中,除了手工单据固有的弊端外,另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时间。因为对于大型超市来讲,管理人员必须非常及时准确地掌握库存的情况,以便作出订货决定或制定经营策略。移动终端的使用使收货到入库过程省却了许多手工环节,除了减少了出错的可能性外,同时保证了数据的时效性。由于商品数量的清点,抽样质检都在收货区完成,因此当收货过程完成后,操作员只需要将入库单通过移动终端提交给主机,入库数据就可以及时地为管理人员所了解。Symbol的PDT3140产品配备了一维条码扫描引擎,收货区操作人员通过扫描条码完成对入库商品的确认,使其在操作过程中涉及的键盘输入工作减少到最低限度。
库存管理:大型超市为了保证商品的不“断档”,必须保证一定数量的商品库存,但是库存的增加必然会导致各种管理成本的上升。因此,一个好的MIS系统应该能做到在保证正常的日常供应量的同时,将商品的库存量减少到最低限度(即所谓安全存量),从而降低管理成本。这就需要MIS系统具有高智慧的经营统计分析和销售预测能力,当然,还必须建立在数据库实时更新的基础上。仓库管理包括常用的入库和出库管理,入库的工作已经由收货区完成了大半,在各个部门的仓库,只需要清点一下到货数量(以防在运送中丢失),就可以完成入库过程。对于一个MIS系统中的安全存量管理来讲,它应该能够做到定期检查仓库中商品的库存量,当发现一种商品的库存量已经少于或接近于其安全存量时,应及时提醒管理员补足库存。当理货员到仓库领取商品时,仓库管理员在移动终端上输入领取的商品数量,主机数据库就会自动更改商品库存。当然,在仓库的库存管理中,还包括库存商品清点,数量调整等日常的数据维护工作。
商场盘点:Carrefour每个网点的商品不下万种,像其它的超市经营一样,每月必然会有一次库存商品的盘点工作。然而这成千上万种商品需要在一天时间内清点完毕并输入电脑,其工作量之大可想而知。在以前的手工流程中,理货员清点完一类商品后,将盘点数量记录下来,再清点另一类商品,最后,将所有的盘店数据单提交给数据录入员输入电脑。由于数量清点和电脑录入工作都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且又不能同时进行,因此往往会出现起先电脑录入员无事可作,然后忙得焦头烂额的情况;而理货员则是盘点时手忙脚乱,而后围在电脑录入员身边等待盘点结果。这样的场面,几乎每个月都要发生一次。小超市如此,对于大型仓储式超市尤为严重。无线网络通讯的实施,彻底杜绝了这种现象的发生。理货员手持移动终端,直接在货架上扫描商品条码,然后清点库存数量,清点完毕,从移动终端输入盘点数量,提交该数据后,主机数据库便对盘点结果和数据库中的库存数量进行比较,通过移动终端的显示屏幕将盘点结果返回给理货员。无线网络通讯技术省却了盘点过程中许多手工输入的步骤,由于商场中的商品都已经实现了条码化,因此,PDT3140的条码扫描引擎发挥了最大的功效。而在手工盘点阶段,电脑录入员必须逐个输入商品的缩位码,才能从数据库中取出该条商品的详细资料。以每个商品5位SKU计算,对于一个10000种商品的超市,电脑录入员在每次盘点过程中需要多键入50000次键盘。
(二)移动信息技术在国内物流业中的应用
“国内的移动通信运营商已经开始朝着将RFID整合为通信、身份识别、电子支付‘三合一’的方向发展”。中国移动相关人士表示,移动已开始加强RFID技术的研究和跟踪,推动手机商品防伪,门禁、公交车识别方面的发展,努力实现“打造手机媒体,创造手机多用化”。
1.借助思科的无线网络,海尔物流信息系统的成功实施和完善,理顺了海尔物流流程,为海尔集团带来了显著的经济效益:仓储面积减少一半,库存资金周转日期从30天降低到了10天以下。这顺畅的流程背后是一个先进的信息网络平台体系在支撑,成功的物流链流程改造使海尔提升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海尔在物流方面所做的探讨与成功,尤其是采用国际先进的思科无线网络提升了海尔在新经济时代的核心竞争力,提高了海尔的国际竞争力,给国内其他企业带来了新的启示。
2.在天津,物流被列为五大支柱产业之一。因此天津移动在建设物流行业应用基地时,把大量的移动通信业务和产品应用到物流行业的主体之中,设计出多方位、多层次的解决方案。并面向企业物流、物流企业和物流中心三大类型客户,针对不同需求特点有计划地进行市场开发,从移动信息化需求与移动通信结合的特点入手,在物流系统各个环节以及它们与政府物流主管部门之间,构建起一个完整的天津现代物流移动信息管理平台。
在具体的推进过程中,天津移动注重利用集团V网、会议电话、集团短信、随e行、专网直联等综合业务全面覆盖物流行业内的集团客户,同时利用移动网络现有的SMS、GPRS数据通信平台,结合GPS、LBS定位技术,无线POS等产品在订单处理、库存管理、仓储管理、配送调度、运输管理、货物追踪、资金结算等子系统的数据传输环节实现深层次结合,从而实现物流企业MIS、OA、ERP等应用系统的平台拓展,实现移动性管理。目前天津移动物流信息化已深入到各大物流相关企业,重点项目有天津港、安达集团GPS定位、可口可乐公司短信ERP、天津海关短信报关、天津烟草配送无线POS应用等。随着各项工作的不断深入,天津移动物流基地将逐渐成为中国移动集团在物流行业市场的开发中心、示范中心、交流中心和培训中心,成为“数字天津”的一个窗口。
四、结论
从国际经验来看,物流领域是现代信息技术应用比较普遍和成熟的领域,物流企业正在转变为信息密集型企业群体。目前,我国物流领域中现代信息技术应用和普及的程度还不高,发展也不平衡。据调查,我国的物流服务企业中,仅有39%的企业拥有物流信息系统,绝大多数物流服务企业尚不具备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处理物流信息的能力。现代信息技术落后成为我国物流公司发展的弱点。移动信息技术的应用将给物流企业带来下列好处,显著提升物流行业的整体实力。
(一)采用RFID技术给物流企业带来的好处
减少统计差错、即时获得准确的信息流,进一步降低在供应链各个环节上的安全存货量和运营资本,巩固和扩大在该领域的竞争优势。提高物流(配送)的自动化程度与处理效率,减少雇佣员工、降低劳动力成本,巩固和扩大在物流成本上的优势。加大财产与商品监控与管理力度,有效防止盗窃现象和因遗忘等原因造成的商品损耗;强化设备管理,优化配置设备与提高设备的使用率。更加透明和快速地了解各种商品在门店的销售情况,并进一步减少因为货架上缺货而造成的营业额损失,从而对顾客的需求变化做出更加敏捷的反应。加速购物的统计与结算过程,减少排队付款的时间,改善顾客的购物体验,进而获得更高的顾客满意度和忠诚度。
(二)移动车辆管理调度解决方案给物流企业带来的好处
货物和司机的安全有了更高程度的保证。货主可以主动、随时了解到货物的运行状态信息及货物运达目的地的整个过程。增强物流企业和货主之间的相互信任。物流企业可以充分了解车辆信息,通过配货、调度等途径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管理水平。
(三)移动POS解决方案给物流企业带来的好处
帮助物流企业拓展交易空间,实现了实时在线、随时交易;帮助物流企业降低交易成本;帮助物流企业提高服务效率与质量,提升了行业竞争力。
(四)移动办公解决方案给物流企业带来的好处
帮助物流企业拓展了办公空间,业务管理实时可控;帮助物流企业节约了会议和沟通成本;帮助物流企业解决办公效率问题,提升了行业竞争力。
物流信息技术现代化是物流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也是物流技术中发展最快的领域,从数据采集的条形码系统,到办公自动化系统中的微机、互联网,各种终端设备等硬件以及计算机软件都在日新月异地发展。同时,随着物流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产生了一系列新的物流理念和新的物流经营方式,推进了物流业的变革。
参考文献:
一、基于用户需求的图书馆移动信息服务概述
信息技术的水平的增强为各行各业的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在信息服务作用下,图书馆将移动信息服务作为主要目标,进而有利于实现转型。在信息技术背景下,图书馆信息服务以用户需求为前提,通过借助于多媒体技术和无线移动网络技术等,依托诸多信息技术,为用户搭建数字信息服务平台,打破了空间和时间的局限性,用户运用不同的移动设备就能够更加便捷的获取文献信息,并浏览和查询相关信息。因此,全新的图书馆移动信息服务,从本质上讲,为广大用户创造了良好的图书馆服务环境,增加了体验感,通过将用户作为中心,从而有助于向用户服务。
基于用户需求的图书馆移动信息服务需要针对用户的特征,包含职业、学历和年龄等内容,对用户的诸多信息进行全面分析和研究,进而设计出更加合理的服务模式[1]。总之,基于用户需求的图书馆移动信息服务从用户角度出发,对提升用户满意度发挥了重要作用,然后将相关信息整合在一起,开发出比较完善的图书馆移动信息服务系统,打造优良的服务模式,从而提升移动信息服务质量。
二、移动服务下的图书馆用户信息需求特征
对于移动服务下图书馆而言,由于用户对信息的需求在不同情境下会发生改变,所以移动服务下的图书馆与特定的图书馆服务环境相比,移动环境下用户所处的空间和时间等都有很大的变化,而且在不同环境和地点等不同条件下,移动服务下的图书馆用户信息需求特征也有所不同。
在移动信息服务下,用户的信息需求包含了空间和时间两种。比如,与时间相关的信息服务需求涉及到实时性、即时性和纤细闲暇性等,所谓即时性需求指的是图书馆用户在实时和临时等时间条件下,合理的运用图书馆资源,并接受相应的服务,对于服务内容而言,主要包含用户即时提醒和公共通知、即时借阅信息查询和数据库检索等内容。图书馆信息服务闲暇性需求主要是在用户并无事情可做时,运用片段时间从图书馆媒体和文本等中获取相关信息,从中掌握娱乐或者是专业方面的信息,并进行消遣[2]。总之,移动服务下的图书馆用户信息需求具有如上几个特征,在移动环境下,最大程度的满足图书馆用户的需求。
三、基于用户需求做好图书馆移动信息服务的主要措施
1.将资源加以整合在信息技术条件下
图书馆提供移动信息服务,不仅仅局限于传统的服务,而且开拓了网络资源和共享资源等,所以基于用户的需求,为了做好图书馆移动信息服务,应当将资源加以整合,从而为图书馆移动信息服务质量的提升提供有利保障。
面对移动信息资源存储问题,需要将充分运用云计算和网络技术等,通过实现云计算时构成大规模的服务器,在最短时间内,服务器快速的处理相关问题,然后将数据完整的复制到其他服务器上,备用的服务器可以继续服务,从而有效的避免了图书馆中信息数据的丢失和损坏,最大程度的增强了图书馆移动信息服务的安全性[3]。同时,需要在移动信息的条件下,将图书馆的所有信息紧密联系在一起,根据相关标准,按照学科和专业等条件,将有价值的信息加以收集,然后将各项资源加以重组,构建成具有特色的数字化馆藏,确保图书馆中的资源能够实现共享最大化。通过加大对网络资源的整合力度,向图书馆用户提供网络资源浏览、下载等移动信息服务,并且有助于将网络信息和学生信息加以整合,搭建网络资源导航系统,从而满足用户的需求,向用户提供优质的移动信息服务,提升了图书馆移动信息服务质量[4]。
2.构建图书馆移动微博和书目定位系统
通过构建图书馆移动微博和书目定位系统,能够为图书馆用户搭建信息共享和信息平台,充分发挥移动微博的作用,图书馆管理人员可以与用户进行交流。同时,用户运用书目定位系统,可以便于索取文献,对信息的检索具有重要作用。
3.加大移动信息服务系统功能的设计力度
为了使得图书馆移动信息服务能够满足用户的需求,需要加大移动信息服务系统功能的设计力度,从而满足用户的需求。在构建图书馆移动信息服务系统过程中,不仅仅依赖于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等,而且整合资源和管理系统等,在诸多因素的作用下,才有利于建立完善的图书馆移动信息服务系统[5]。因此,图书馆应当结合广大用户的需求,在技术部门的支持下,设计出更加健全的移动信息服务系统,充分发挥系统的功能,系统应具有层次性和多样性等特点,便于用户搜索相关信息。此外,根据用户的兴趣和爱好等,为用户定制信息资源,从而有利于图书馆用户获取有价值的最新学术动态和企业移动信息资源等,增强图书馆移动信息服务系统的功能,为满足用户的需求奠定良好基础。
关键词:酒店;移动信息化;必要性;意义;未来趋势
中图分类号:U284.19 文献标识码:A
移动信息化作为新时期信息技术的高新产物,对国际上各行业的发展皆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是对企业经营管理工作的一项十分有利的技术。本文就是从我国酒店行业对移动信息化的应用角度出发,通过阐述移动信息化的相关理论,分析了其应用对于我国的酒店行业发展的必要性,以及这种技术对酒店行业的重要意义,还有酒店对其进行应用的几点建议。
1 移动信息化的概念简述
当今时代,高科技信息技术的大力发展,为世界上各行各业的发展皆带来了信息化的转变契机,人们的工作、学习及日常生活都开始逐渐被信息技术所覆盖。而新时期,信息技术在社会中的应用又呈现出了一种新的面貌,即信息化的应用开始到达移动信息化的阶段。这种移动信息化的技术应用既为我国通信行业提供了极大的助益,也开始在各方面推动我国社会信息化发展。
所谓移动信息化,就是移动和信息化的技术组合,它通过在移动通信技术与互联网技术之间搭建共同的网络通信平台,实现了应用、服务与网络之间的同步使用。而这种通信平台与同步使用的功能在企业中的应用,通过将企业的有线的办公软件、ERP软件、CRM软件以及各行业特定的行业软件(如CRS系统等等)以及其他特殊的软件网络等,连接到无线的手机终端网络,进而推动企业移动化和信息化办公的实施,使得企业的管理工作以及服务等能够在更加全面的程度上实现电子化、网络化和移动化,为我国的各个行业开展更加优质、高效、透明、互动、灵便的管理和服务提供了可能。
同时,随着移动终端的普及和飞速发展,2011年,iResearch根据Strategy Analytics的数据研究发现,2011年Q2全球智能手机总出货量达到6240万台,据WiFi联盟首席执行官Edgar Figueroa预测,2012年将售出WiFi手机5亿部,到2014年将有90%的智能手机拥有WiFi技术,2011年三大运营商在无线网络方面资本性支出同比增长了6.71%。酒店将一些传统的营销方式通过无线网络进行扩展已成为趋势。“网络营销、数码营销理念的应用,通过社区概念、通过消费者互动形式对商业模式进行更新等等,都使得IT成为引领消费者习惯的方式。移动设备的应用,也会对现代服务业未来的精准营销带来新的变化”。酒店预订、酒店管家等形式的APP已逐渐显现在商旅人群的日常移动查询软件列表中。
2 我国酒店行业发展移动信息化的意义
新时期,我国酒店行业应用移动信息化的相关技术使其自身获得发展,已经成为一种必然的趋势。本文下面就从几个方面谈论一下移动信息化的技术对我国酒店行业的重要意义:
首先,酒店行业对移动信息化的技术的应用,还极大地提高了酒店经营管理的经济效益。酒店行业使用移动信息化的技术,来开展人力资源、设备及营销等的管理,可以通过高效便捷的互动沟通达到对酒店各方面运营状况的及时有效的全面的剖析,从而在提高管理效率的基础上降低了酒店的运营成本。而且,移动信息化的技术还通过缩短服务途径、开展新型服务等,为酒店的服务进一步实施了优化,使酒店行业获得了更多稳定的客源,从而增加了酒店的经济效益。
其次,移动信息化技术使我国酒店信息化建设进一步扩大了覆盖范围,从而推动了酒店更高水平的信息化管理。酒店行业在移动信息化相关理论的指引下,将原来的计算机局域网等有线网络连接到手机以及PDA等无线移动设备上,为工作人员在更高程度上实现室外办公及无线通信提供了可能,进而突破了酒店的经营管理工作开展的时间以及空间限制,酒店行业可以在更高效的运转以及管理环境中开展各项工作。这样一来,酒店行业就实现了更为高端的信息化建设。
再者,移动信息化在我国的酒店行业中进行应用,是我国酒店行业顺应时代潮流以及未来发展趋势的必然要求。就目前我国酒店行业的发展而言,随着我国对外开放水平的不断提升以及旅游业等服务行业的大力发展,酒店的客源量将会逐步地增加,而且这些新的客源对于各种服务的要求也将日益提升。酒店面临发展和保持品牌的忠诚度和差异性、提高越来越挑剔的客人的满意度、改善运行效率并提高员工的生产率以及扩大经营规模、优化投资等要求,必须使用信息化的管理手段来进行经营管理的各项工作,才能够真正维持自己在激烈市场中的稳步立足。移动信息化方案是有效的工具和有益的补充。
3 我国酒店发展移动信息化的相关建议
移动信息化的相关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的高端信息化手段,在我国酒店行业中的应用已经成为一种时代的必然,而且它在酒店中的应用还将在越来越高的水平上为我国酒店的发展提供助益。本文下面就从几个方面谈论一下推动移动信息化的相关技术在我国酒店中更好的应用的建议:
3.1 逐步更新酒店行业的管理人员的理念
酒店的管理人员直接主导着整个酒店的信息化经营与管理,要推动移动信息化技术在我国酒店行业中的更好的应用,就必须从管理层这一关键出发来实施。首先,酒店管理人员应该积极地拓宽自己的视野,不断以创新的时代眼光去看待每一个阶段的经营管理工作,加大对于新时期实施酒店信息化建设的正确认知。其次,酒店管理人员还要不断地学习新颖的管理理念及相关管理知识,并加强其自身的信息化应用能力储备,准确及时地把握住时代信息化转变的契机,对酒店行业的经营管理工作实施信息化的改革。
3.2 加大移动信息化复合型专业人才培养
我国酒店行业要实现对于移动信息化的良好应用,就必须努力选拔一批具有创新能力以及进取精神的素质高的企业人才,来参与具有针对性的信息化培训。而且,酒店行业还应该通过为其提供更好的福利待遇或者是签订硬性合同等方式,切实地将人才留在本企业内,使其为本企业移动信息化的应用发挥作用。
3.3 建立健全移动信息化的安全保障建设
移动信息化的相关技术虽然对酒店的发展大有助益,但是信息化建设极其容易出现安全问题,从而对酒店的发展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因此,我国酒店要切实地推动其在酒店经营管理中的积极作用的发挥,就必须建立健全安全保障措施。一方面,酒店领导要加强对于移动信息化建设的安保系统配套建设,以确保虚拟信息传递的安全性。另一方面,酒店全体员工都要积极地落实对移动信息化建设的安保认知,努力实施对于设备、系统以及网络等各个方面的正确使用,在传递信息的过程中尽量做好其机密保护工作。
结语
当今时期,移动信息化等相关高新技术的研究及应用,已经成为我国的酒店行业获得进一步发展的重要保证。因此,我国酒店行业必须积极联合起来,加大对于技术应用的推广,努力采取措施使这些新型的技术为行业的发展提供助力。
参考文献
[1]董婷.浅析我国酒店移动信息化的发展[J].学理论,2009(26).
绿色移动通信技术的使用推广包括基站和接入机房、不同层面设备的投资、信息通信数据中心机房和通信机房,以及通信技术的运营成本支出是作为电信的运营商需要考虑的参考数值,以通信技术为基础,以技术应用为推广项目,实现移动信息通信技术的“绿色”。参考数值中的基站和接入机房用电量是电信运用用电量的七成其中基站耗电量是设备总耗能的一半,因此,对于发展绿色的移动信息通信技术的首要解决的难题就是基站的节能减排。
1.1TRX关断和PA关断
现代化城市生活规律趋于一种“潮汐效应”,即处于工作时段,会形成大规模客户端的中央集中式的涌现在商务区域内,但是出于下班高峰客户端重新会带生活区,因此,基站设备的设计应该体现这一特性。完成这一技术难题的BSC技术,根据载频板情况判断,当空闲时长属于超过门限时间,此时应该关掉话音载频板其对应的PA工作电压,话务荷载上升,超过门限范围,BSC就会及时的将已经被关断的TRX进行激活,来进一步的满足于话务的相关需求。相反的空闲时间段也是同等道理,关闭PA电压,但如果增长的话务,运用毫秒级时间打开偏置电压,以满足客户端需求。
1.2分布式基站技术
分布式基准站使用射频处理单元和基带处理单元相结合的一种结构,分布式通过二者进行整合而衍生出的一种通信技术。二者之间的连接对象时光纤,网络部署是基带处理单元和无线网络、核心网络的是处于机房内部的,射频将单元拉远并和光纤产生连接效果,实现大范围的网络覆盖。这种分布式基站技术节约了地理空间和使用设备耗损,促进了单元升级与技术扩展,同时也体现了绿色通信。
1.3高压直流电源
基站和机房之间能源连接方式是高压直流电源,其实用性能优势在于不停电切割模式的执行功能,同时避免了相位和频率问题,减少电源耗损。高压直流系统的标准化,使得现场工作人员及时掌握监控系统中的母线绝缘情况等,保障了电源安全性和转换效率。
1.4通信运营建筑用房
通信运营建筑用房设计移动信息通信每一个环节,通过建设绿色通信建筑,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进能源妥善管理、节能技术的应用、能源高效利用等。如果在通信运营建筑用房方面体现“绿色”节能,可以最大限度的节约通信运营成本和能源耗损,实现环保型的经济高效益。
2结束语
以手机为载体的移动信息化,具有成本低、实施灵活、不受时间和地域限制等诸多优点,能很好地满足广大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的需求。然而,我国移动信息化尚处于初期阶段,企业该遵循怎样的标准,怎样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移动信息化,颇令一些企业感到迷茫。
随着日前“企业移动信息平台标准项目”的正式启动,众多用户将从标准中受益。在信息产业部企业信息化标准工作组、科技部中国生产力促进中心协会等政府机构,和用友移动等企业的共同推动下,项目组将制定符合我国国情的移动信息化平台统一标准。
移动信息化蓬勃发展
移动信息化产业的飞速发展,以及当前对标准的迫切需求,直接促成了标准项目的启动。向移动平台迁移,已成为继个人电脑平台和互联网平台之后的第三次浪潮。计世资讯的调查数据显示,2007年中国移动信息化市场销售额达到147亿元,比2006年增长31.3%,增长的主要动力来自于移动商务和移动政务。2007年6月,国家发改委、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联合公布了《电子商务发展“十一五”规划》,明确将移动商务列为六大重点引导工程。
计世资讯总经理曲晓东在项目启动会上表示,移动信息化产业的飞速发展得益于三大因素:一是技术发展,二是庞大的用户群基础,三是信息化的普及与深入应用。
从整体水平来看,目前我国移动信息化仍处于发展初期。企业在应用的过程中,既没有先前更多的成功经验可以借鉴,又没有对未来应用演进的较为长远的规划,也没有指导性的标准可以遵循,整个移动信息化基本处于自发的发展状态。
“这样下去,对移动信息化产业的发展将是不利的。”用友移动公司总经理杨健表示,随着移动信息化的重要性不断提高,移动信息化会成为企业建设最基础的部分,如果在最开始时就没有规划好,越到后来,弊端就会越加明显,到时再来实施标准可能造成更大的浪费,相应的成本也会更高。“从这个角度来说,标准的制定是未雨绸缪,同时又是势在必行的。”杨健表示。
科技部中国生产力促进中心协会理事长石定寰表示,标准战略是科技部三大战略之一,企业移动信息化标准的制定将推动企业信息化的发展,并将促进企业生产力的提升。
标准的制定无疑将加强产业链各个环节上有效沟通和合作。有了标准,产业发展的方向和思路将更加明确和清晰,有利于移动信息化的普及化发展,满足中小企业的广泛需求。
多方合力
企业要发展,市场要发展,行业也要发展,当前企业移动信息化领域面临的局面恰如其分地说明了建立行业标准的重大意义。但是,该如何制定相关标准,企业与政府、政府与市场、市场与企业之间的关联该有什么样的标准来约束,使其能够进入一个良性的循环状态?这正是目前国内企业移动信息化领域的焦点。
产业界的合作,对标准的制定十分关键。信息产业部企业信息化标准工作组组长、中国生产力促进中心协会信息技术与推广部部长邓超说,“标准的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各方合力完成。政府主导方也希望在移动信息化领域有经验、有技术、有实力的企业贡献自己的力量。”标准的制定,不仅得到了政府的高度重视,还将吸引了一批有经验和实力的企业参与其中,充分体现“政府主导,行业引导,企业参与”原则。
移动信息技术已成为人们获取信息资源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它促使图书馆拓展现有技术服务,并作为图书馆整体服务体系中的重要服务模式,引领图书馆服务不断创新[1]。移动图书馆作为图书馆在移动信息技术环境下的知识提供者,为传统图书馆服务提供了新平台,其最终目标是为用户提供信息服务[2]。移动图书馆应以适应用户的需求为新型服务,结合用户需要和发挥移动设备特有的功能和特点,重视图书馆移动信息服务与用户需求关系的实践与理论研究[3]。无论是图书馆还是用户,都需适应移动信息技术带来的服务模式的变化。目前图书馆移动信息服务领域在实践与理论上已取得一定的成果,但在高校资源共享条件下基于用户需求的移动信息服务研究还未见报道,缺乏对用户需求的调查和探索。因此,笔者通过网络访问和问卷调查方法,以福州大学城文献资源共享平台下的高校图书馆移动服务的用户需求进行实践调查研究,了解福州大学城内各个高校图书馆移动信息服务的需求,以为区域内高校图书馆开展互助与合作的移动信息服务提供参考。
1 用户需求现状的调查分析
1.1 区域内现有高校移动图书馆服务现状
通过对区域内福州大学城高校的图书馆网站和查阅相关研究报道可知,目前福州地区大学城文献信息资源共享平台(FULink[4])整合了福州地区大学城8所高校图书馆现有资源。2013年凭借FULink平台开发了超星移动图书馆,在保持原有区域内各个高校图书馆数据库权限的基础上,实现了与图书馆现有各个资源进行调度链接,实现了各馆多种资源的统一揭示,移动图书馆服务涵盖OPAC、数字资源、超星泛舟阅读包、一站式搜索、文献传递等,截至2016年1月,福州地区大学城域内各高校图书馆移动信息服务现状具体如表1所示。
从表1来看,近3年移动信息服务在区域内高校图书馆成为受到重视的建设热点。具体节点来看,区域内各高校同一时间上线移动信息服务(基于共享平台的移动图书馆系统);福州大学图书馆、闽江学院图书馆、福建农林大学图书馆先后有上线微信、微博服务或者掌上汇文图书馆服务,其余5所高校在移动信息服务建设有所停滞;在高校图书馆移动信息服务的用户需求调查方面,?^域内8所高校都没有进行校内或者区域内的调查或者咨询的相关研究文献。可见,福州地区大学城内各高校在移动信息服务的建设尚处于初始阶段,与国内重点高校移动信息服务存在较大的差距,特别是在对用户需求方面进行的探索存在空白,无法有效地评估区域内高校移动信息服务的现状,不利于移动图书馆服务在高校范围内推广。而自2003年以来,“985”高校先后在移动图书馆系统平台、服务项目、建设标准等方面有较大的研究分析,其中以用户需求为主的移动图书馆信息服务建设为重点,积极从用户需求调查中调研移动信息服务需要,有效地推动了移动图书馆文化服务[5]。
1.2 调查方式与时间
本次问卷采用网络访问问卷和纸质问卷发放调查的形式进行,调查时间从2016年11月至2016年12月,历时30天。
1.3 调查问卷内容设计
由于区域内各高校图书馆尚未进行过移动图书馆服务需求的调查与研究,而从国内高校图书馆移动信息服务的调查方式来看,多数高校采用网络访问问卷和纸质问卷发放的方式进行调查。此外,个别重点高校图书馆另出新意,如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有在问卷调查阶段开展移动信息服务需求的沟通会、探讨会和访谈等[6],增加了移动图书馆服务的调查需要的宣传作用。因此,本文的问卷调查方式借鉴了国内移动图书馆服务开展较好的高校的做法,但又有所区别,主要是使问卷设计的内容能被接受调查的对象理解,问卷调查内容经过图书馆技术服务领域专家的修改和补充,并加以访问了10多名各院系的代表对问卷的意见和看法,最终形成有效的问卷调查内容。具体问卷调查内容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用户基本信息:专业性质、性别、身份、年龄;2)用户对移动信息服务使用情况,如访问方式、使用移动设备上网频率、经常使用的移动信息服务项目;3)用户经常使用图书馆服务的项目;4)用户对移动图书馆服务的认知与需求,如对移动图书馆的了解情况、考虑使用移动图书馆的条件、影响图书馆移动服务的因素、使用图书馆移动服务的资源情况;5)探索题,如对移动图书馆服务的有用性的讨论及对移动图书馆信息服务的建议或者意见等。
除了以上调查的四个基本方面,考虑到区域内高校图书馆移动信息服务水平存在区别,在设计问卷调查时也注意到问题的偏向,如在调查问卷中设置“最为需要的图书馆移动信息服务”和“对校移动图书馆服务功能的需求”等问题。另外,对没有使用过移动图书馆服务的用户,问卷设计了跳转题即可完成调查,保障问卷调查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2 调查结果及统计分析
此次问卷调查共计发放405份,面向区域内的福州大学城各高校的用户,剔除无效的问卷,整理回收398份有效问卷。因此,本文将以有效问卷进行区域内各高校移动图书馆服务现状的统计分析。
2.1 调查对象的基本组成
此次调查对象来自区域内各高校(见表1),从调查结果来看,在校学生中男女比例分别为41.46%和58.54%;调查对象的专业学科所属自然科学类和人文社科类比例分别为41.96%和58.04%;学历为本科有90.45%、硕士7.54%、博士0.25%、教职工0.25%,其他1.51%,其中学生占绝大多数(见表2)。
如今使用移动信息服务的群体大多为年轻人,本次调查对象的年龄大部分在30岁以下。可见,此次调查表明使用移动信息服务的用户与在校学生年龄吻合,在高校用户中大多数为本科生、硕士生和博士生的年轻人(见表3)。
2.2 基本调查指标分析
2.2.1 使用移动信息服务方式。本次调查的区域内各高校用户都具备拥有智能移动设备,故调查对象都具备使用移动图书馆信息服务的基本条件。
在接受调查的用户中,68.09%的用户使用手机的APP软件、微信、微博等渠道使用移动信息服务,如通过APP访问并浏览网页、即时信息交流、查询信息等形式,而拥有3.77%的用户使用移动阅读器进行平常的阅读;另外,采用日常信息/彩信服务的占比为39.95%。说明采用移动设备进行移动信息服务已成为调查区域内各个高校的普遍的方式,无论是学生或者教师,都已经较为熟悉和接受移动信息服务的方式。
2.2.2 使用移动设备上网服务的频率。本次区域内各高校接受调查的用户中,96.98%的用户每天任何时候或者每天都上网(见表4),这充分说明利用移动设备获取信息已经成为区域内各高校用户的必然趋势,较大地影响了图书馆开展服务的方式。各高校图书馆应顺应时代潮流积极发展移动信息服务,拓展和延伸图书馆服务模式。
2.2.3 使用移动设备上网服务的目的。调查显示,区域内高校用户使用移动设备上网大多用于阅读、看新闻、信息即时交流(微信、QQ、论坛)等,而其中耗费流量过大的,如看视频、下载资料、玩游戏只占少部分。说明在图书馆在设计移动信息服务时,应谨慎考虑用户耗费流量的问题,这会影响用户对图书馆移动信息服务的接受程度。
2.2.4 使用图书馆服务的项目。调查区域内各高校用户对图书馆服务项目的访问量,有利于图书馆设置移动信息服务。本次调查中,区域内高校用户经常访问图书馆服务项目的有书目/书刊查询、书刊预约/借还、常见的参考咨询等。说明移动图书馆服务需包含传统借阅、查询信息项目的内容,保证服务的延续性和服务效率。
2.3 移动图书馆使用情况
2.3.1 是否了解图书馆移动服务。在398名调查对象中,有16.83%的用户使用过各自高校移动图书馆服务,了解或未接受过图书馆移动信息服务的占83.17%。说明本区域内各高校用户对移动图书馆服务有一定的了解,但不了解占比较大,需进一步改善图书馆的移动信息服务,扩大其使用范围。
2.3.2 影响使用图书馆移动信息服务的因素及条件。从图1可见,影响高校用户使用移动信息服务的因素主要是宣传力度、移动设备兼容性、页面导航功能、资源的时效性、资源的下载成本、网络的接入方式、免费Wi-Fi覆盖范围等因素,而从各个影响因素的占比看,宣传力度不够占到50.25%,说明区域内高校用户对图书馆移动信息服务的认知程度有较大的提高空间。
另外,从高校用户的角度考虑影响使用移动信息服务的因素:操作的方便性、随时随地使用、移动图书馆的功能、访问的安全性、个人习惯等。这些因素中对使用移动图书馆服务的操作方便性、随时随地使用和功能的要求比例占到78.37%,说明区域内高校图书馆应重视移动信息服务的实际用户需求,改善界面的操作功能,提高使用效率。
2.3.3 使用图书馆移动服务的目的。除了统一开设基于FULink共享平台下的移动图书馆服务项目外,区域内高校图书馆在移动信息服务的建设现状是有所区别的。调查发现,在共享平台下用户使用移动图书馆服务的基本目的与到馆的方式相同的有:在移动设备上进行书目/书刊查询、书刊预约/借还;不同之处在于部分高校图书馆用户借助移动设备参与图书馆微信、微博的交流以及了解图书馆近期的讲座、公告。此外,还有如福建农林大学、福建师范大学等高校的掌上汇文系统为用户提供移动阅读服务。
2.3.4 对图书馆移动服务的兴趣及期望。为了明确区域内不同高校用户对图书馆移动信息服务的项目需求,有必要对用户需求的期望进行调查。调查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馆藏OPAC书目查询与信息推送,如馆藏目录查询、借/还等;二是信息资源的检索与获取,如网络资源搜索、专题资源服务和电子资源阅读等。
调查发现,区域内高校用户对馆藏OPAC需求基本相同,表现为较大的需求(如表5所示)。在信息资源的检索与获取方面,高校用户对移动信息服务资源的需求普遍较高,比例达到60%左右。
3 调查结果与对策探讨
综上,本文以福州大学城区域内各高校图书馆为调查对象,以区域内各高校开展移动信息服务现状为问卷调查内容,从调查对象基本组成、问卷调查的基本指标分析、移动图书馆使用情况分析了目前区域内各高校移动图书馆服务建设现状,结果如下。
(1)福州大学城区域内8所高校图书馆已开展移动图书馆服务,且现有移动信息服?战ㄉ栊问绞腔?于共享平台FULink为依托的服务形式。区域内各高校图书馆在移动信息服务方面存在区别,有6所高校图书馆开展微信/微博、掌上汇文阅读服务,而各高校均没有在区域或者校内进行过移动信息服务的调查报告,说明该区域高校在图书馆移动信息服务方面开展的需求分析和理论探索还尚未有所进展,并与国内外高校移动图书馆相比,存在较大地差距,在移动图书馆服务建设方面拥有提高和改善的空间。
(2)区域内各高校移动图书馆服务现状调查及结果分析。从调查结果看,目前区域内各高校图书馆移动信息服务的用户大部分是在校大学生,并主要以手机、平板电脑等智能设备进行图书馆移动信息服务的访问与交流。此外,区域内各高校大部分用户使用移动图书馆服务内容为馆藏OPAC书目查询与信息推送,如书刊借还、书目查询、图书到期或讲座公告的短信和邮件推送服务,而在信息资源推送和社交网络互动交流则比较少,如专业资源推送、参与微博/微信的互动交流等。究其原因主要包括图书馆在用户需求调查不足、图书馆移动信息服务使用率不高、各高校在图书馆移动信息资源建设水平与需求不平衡等。
因此,区域内各高校图书馆在移动信息服务方面还尚处于探索与实践阶段,对于移动图书馆用户需求及移动信息服务的建设调研存在较大不足,有必要开展用户需求调查,并从中改进和完善现有区域内各图书馆移动信息服务系统,主要从以下方面进行。
3.1 重视加大用户的宣传和培训力度
调查表明,区域内各高校用户对移动图书馆的服务不了解,主要原因是移动图书馆服务宣传不到位,影响用户使用图书馆移动信息服务。因此,区域内各高校移动图书馆服务的宣传势在必行,结合实际情况,应采取的主要措施有:一是改善宣传渠道。从传统的发放宣传单、教学楼及图书馆大厅摆设横幅的方式中进行技术手段的创新,可利用网站、微博、微信、论坛等渠道进行宣传,对各院系辅导员、学生、专业教师等用户进行移动信息服务的推送。二是将该项服务引入读者培训课程、新生入馆教育培训等形式中,辅以课程PPT、视频、移动图书馆操作流程及方法说明,与院系教师合作以开讲座的形式向学生宣传讲解,以及有奖注册移动图书馆活动或者移动图书馆知识竞赛进行移动信息服务的互动交流。三是开设图书馆移动信息服务的体验区,提供各种形式的移动设备信息服务传播交流区,以让更多的用户参与体验移动图书馆服务。
3.2 关注用户体验和用户行为研究
区域内各高校移动图书馆服务的用户访问调查并未见报道,说明该区域内各高校对用户体验图书馆移动信息服务的关注度不够,存在大量的用户尚未被发现,阻碍了区域高校图书馆移动信息服务的建设与发展。因此,能够发现用户、吸引用户的移动图书馆建设方案是眼下急需的,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一是注重与社交网络环境的融合,如注重在移动信息服务推送中引入公共论坛、学术微博、云笔记、点击量高的评论和批注等功能项目,满足社交互动环境下图书馆移动信息服务交流所需要的嵌入服务开发项目的共享和互动;二是基于图书馆现有信息资源服务,进行信息及服务的融合,如在线教育、名师指点、各类型的专业课的视频公开课,提高高校用户在教育与学习方面的效率,实现移动图书馆信息服务与教学需求环境的有效融合。
3.3 改进功能,注重系统后续的性能
从调查反馈的结果来看,无论是否了解移动图书馆服务,用户均较为认可借助移动图书馆服务可以有效地提高其在学习和工作效率,获取相关知识等方面的效率。为改进图书馆移动信息服务,提高用户使用率,可从两个方面进行:其一,从资源检索与获取方面进行图书馆信息资源的服务。如福州大学城区各高校已建立基于FULink共享平台的移动图书馆一站式资源搜索平台,极大方便用户在移动设备上进行图书馆资源服务的搜索,该项服务的建设与当前国内重点高校移动信息检索服务与效率较为接近。其二,信息推送服务。从调查结果看,国内外高校图书馆发展较为完善的移动信息服务系统有在信息资源方面的主动推送和互动方面的建设,如国内“985”重点高校和国外发达国家高校图书馆推出的在线阅读、节假日图书推送、用户体验、专业课视频等[6]。
因此,区域内各高校图书馆可借鉴其经验,开展信息推送服务。
3.5 依托现有区域图书馆移动信息服务共享平台,实现多样性发展
区域内各高校可依托现有移动信息服务平台,依据高校办学定位、专业类型等考虑设置基于实际用户需求的移动信息服务,如工科类型院校的福州大学、福建工程学院可趋向于提供工科性质信息资源(如在移动服务平台中嵌入专业教学辅助资料的工程案例、视频等)。因此,区域内各高校图书馆应借助移动信息服务平台,结合高校的实际需求,开展更多的嵌入式的信息资源服务,为教学与科研提供可利用、便于获取的信息资源服务。
移动通信技术是信息技术的前沿和热点。移动通信与学校教务网络的结合,是教育信息化进一步发展与应用的体现,也是充分利用现代通信技术进行教育、管理的深层次的应用工程。能够真正实现家校间的教育互动体系,这对于学校管理教师和学生、实施个性化教育方式都是极为有利的,并且可以进一步扩大学校信息化教育的范畴。同时,还可以促进社会各方投入更多的热情来共同关注和参与教育管理,在实现教育资源共享的基础上,加强学校在社会上的影响力。
随着当今社会信息化水平的发展以及独生子女占主流的时代特点,教师之间的沟通要求在不断加强,家校之间的联系也在不断增加。如何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来加强学校管理,提高办事效率,加强沟通、提升校园文化层次,成了目前校园信息化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校园移动信息平台系统通过校务移动办公管理系统、校园综合应用系统和移动应用平台来满足学校、教师、家长和学生的各方面需求。使得学校能够建设有助于对外宣传、办公管理和教育教学资源管理的平台;教师能够和家长沟通、管理自己教育教学资源;家长能够实时了解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动态信息;学生能够方便自由地和同学、朋友、家长以及教师交流,并且随时随地学习各类知识。
校园移动信息平台系统示意图如图1所示:
图1 校园移动信息平台系统示意图
2 校务移动办公管理系统
在一些学校已有一定的办公系统,但是系统功能不全面,维护扩大成本高,已无法满足不断扩大的信息化需求。可与各地的移动分公司合作,在可行最大范围内对原有办公系统进行二次改造与升级,通过大学软件中心(ZDSOFT)提供的公文流转系统与手机邮箱、移动信息机、会议通相结合,进行系统的二次开发,完成移动办公系统的搭建。
2.1 公文流转系统
公文流转系统在设计上遵照《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教育管理信息系统互操作规范》CELTS-40,提供基于Web服务和XML标准数据接口规范,通过一整套的权限管理体系,确保系统数据的安全、可靠,实现各级单位之间以及同单位不同部门之间的公文的真正互联互通。通过移动信息技术进行公文处理,可全面提高工作效率,为集中式管理学校创建一种协同工作的环境,增强协同工作的能力。
公文流转系统流程图如图2所示:
2.2 移动OA系统
在原有OA系统上,结合公文流转系统、手机邮箱,对信息机进行二次开发,实现移动OA系统的搭建。通过该系统,可以实现公文手机终端的下行、批注和流转,并提供短消息提醒、会议通知等功能。
移动OA系统流程图如图3所示:
3 校园综合应用系统
校园综合应用系统是对校园内部管理,在用户管理上利用信息化产品一卡通、手机视频监控等实现校园社区的信息化建设,其系统构成包括一卡通校务综合管理系统和校园监控系统。
3.1 一卡通校务综合管理系统
校园移动信息平台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就是校园一卡通系统,它主要是为广大师生的学籍管理和生活消费提供方便快捷的电子化服务,从而实现“一卡在手,走遍校园”的设想。该系统是以软件集成为主、硬件集成为辅的综合信息集成系统,同时紧密结合学校其它业务管理信息系统,实现数据交换,组成数字化校园的重要信息采集网络,为学校提供实时可靠的信息来源和决策依据[1]。具体功能包括:
(1)数据中心:一卡通系统的核心部分,它为子系统提供网络服务和数据库服务。
(2)综合业务子系统:提供对一卡通系统的参数设置、账户检索、流水查询、报表审计、数据备份、状态监测等功能。
(3)综合管理子系统:实现一卡通的开户、撤户、卡片更换、账户信息变更、流水检索和流水反操作等功能[2]。
(4)门禁/考勤子系统:该子系统包括学校大门的考勤/门禁签到系统(门禁/考勤签到读卡器,可以考虑采用带摄像头拍照和显示照片功能的高端设备);学生宿舍楼的门禁系统(门禁读卡器)。
(5)商务消费子系统:该子系统包括学校食堂消费系统(收银机)。
(6)图书馆借阅对接子系统:完成和图书借阅管理子系统的对接,安装读卡器。
(7)移动短信与校讯通功能:该功能对于学校公众信息、学校一卡通服务信息以及一卡通的互动服务将在系统启用时给与绑定。同时,在一卡通的平台开通短信提醒功能,向家长和学校发送各种通知,如余额短信提醒、密码修改、短信挂失、短信消费账单、特殊服务提醒(如转账、冻结和挂失等)、一卡通通告等。
一卡通校务综合管理系统流程图如图4所示:
3.2 校园监控系统
在学校搭建以手机视频监控系统为主体的安全管理系统,并为全区铺设教育专线,监控系统提供数据传输支持,实现手机实时监控,查看监控区域状况,开通彩信、短信预警等功能,实现安全系统的移动信息化管理。具体功能包括:
(1)手机视频监控:在校园重点区域安装监控点,并进行整体数据连接,结合学校的保安系统实现手机的实时安全监控。
(2)预警通告系统:通过移动信息机实现对监控现场的预警功能,通过手机终端软件实现手机监控的随时查看,通过彩信、短信进行事件报警,完成整个预警通告系统。
校园监控系统流程图如图5所示。
4 移动应用平台
为共同推进“家校协同教育”的和谐环境建设,移动应用平台为青少年学生建设绿色的学习平台、娱乐休闲平台、精神家园平台以及家校协同教育平台,让信息通信技术惠及下一代。
4.1 移动教育学吧
移动教育学吧是学校信息化平台的补充以及在WAP平台上的功能延伸,是结合Web、WAP、短信、彩信、GPRS、视频通话等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portal。具体功能包括:
(1)信息:学生、教师、家长可以通过WEB或者WAP的portal进行网站的信息浏览、和交互。
(2)信息点播:通过短信、彩信通道进行信息点播、信息和信息反馈等功能。
(3)课件管理:通过GPRS通道进行流媒体教学演示、教学课件的下载和上传。
(4)学生答疑:通过3G视频通话功能可以进行实时教学演示或者学生答疑。
4.2 移动教育即时通
即时通子系统作为移动终端新应用,可实现教育管理者、学生、家长和教师通过文字、图片、文件、语音、视频等多种形式来进行信息交流。具体功能包括:
(1)网络消息:分为广播消息和个人信息。当遇到实际问题时,用户可将问题同时发给若干任意好友,好友收到信息后,可以直接回复也可以转发给自己的好友,最后所有回复的消息都汇集到最初发起人那里。
(2)视频聊天:在视频操作中,可自动调节画面清晰度。而且提供画中画、多人会议等更为时尚、方便的功能。
(3)文件传递:实现资源传输、文件传递和共享操作等。
(4)协作学习:促进了学生之间的沟通,既解决了学习上的困惑又增强了同学之间的友谊,使学生健康成长。
(5)移动在线:支持手机端访问,只要在手机中安装手机客户端软件,即可实现移动方式的即时通讯功能。
4.3 教育微博
微博的便捷性、开放性、互动性、群聚性、及时性、自由性等特点,使得将它应用在学校素质教育上有着浑厚的优势[3],要充分利用这种优势为学校建设做出更好的决策。具体功能包括:
(1)发表微博:学生可以将自己的学习心得和生活感想到个人微博上,支持超链接、图片、音频、视频等各种多媒体格式,并与其他人进行交流;教师可以发表日常生活感悟、教学心得、教案设计、课堂实录等内容。
(2)并参与投票活动:学生和教师均可针对某一疑问、某个课程知识、班级事务等话题发起投票,并在投票结束时宣布结果。
(3)建立学习资源库:学习者可以上传、搜索、评论、下载各种学习课件和文档,形成宝贵的个人学习资源库。
(4)参加班级活动:教师可以创建班级并委任班长,通过对班级的监督和管理掌握学生动态;班长添加或编辑班级通知、日历、课程表、通讯录和班级投票等各种电子文档,其他学生可以浏览全部的信息内容。
(5)创建并加入兴趣群组:具有相同兴趣的学生可以通过建立一个群组,专门针对某个领域的知识进行讨论和交流。
(6)搜索、添加好友:学生可以自由搜索和添加好友,并可以与好友进行实时交流。
(7)短信提醒:通过短信提醒功能可以接收好友申请、新闻通知、留言、RSS信息和投票等相关通知。
(8)学生作业:教师可以通过微博方便、快捷地作业要求,且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9)解答学生问题:教师可以通过各种方式解答学生提出的疑问,并给予评价。
5 结束语
教育行业作为最受瞩目的行业,对信息化解决方案的整体建设将为推动整个社会信息化水平的提高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校园移动信息平台系统借助校务移动办公管理系统能够全面提升校务管理能力;通过一卡通应用,在校园建立起综合性应用平台,为学生提供一个平安、和谐的学习生活环境;通过移动应用平台,实现和移动教育信息化平台的结合,建立学校、教师、学生和家长的互联互动平台。在该系统中,涉及多个信息化产品提供商,经移动公司的充分整合,进行系统的二次开发,使得无论是技术上还是社会价值及经济效应方面,在教育行业均可起到标杆作用。
参考文献:
[1] 汤晖. 校园一卡通对高校财务管理的影响[J]. 管理观察, 2009(33): 235-236.
【关键词】高校学生;管理平台;设计实现
前言
随着教学改革和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行,高校学生的素质管理工作受到了更多的重视,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搭建网络管理平台、实现有效的高校教学管理,是当下的热点研究课题。高校学生管理平台的实现能够促进教学管理制度的落实,任课教师和辅导员教师能够更好的掌握学生的学习发展情况,开展有效的教学管理工作,从而提高高校教学管理水平。
一、系统需求分析
(一)管理平台的使用对象
高校学生管理平台是面向学生与教学管理者的应用平台,主要的使用对象是高校学生、各科任课教师、辅导员教师、学校领导以及系统管理员等。在设计过程中应充分考虑不同使用对象对系统功能的具体要求,通过权限控制实现权能划分。
(二)系统功能分析
学生管理平台首先应具备个人信息管理功能,包括个人基础信息数据录入、数据维护与修改、个人登录密码修改等功能。为确保对使用对象的正确区分,应实现用户登录验证功能,通过口令进行验证,用户名及用户权限由后台统一分配,用户无法通过前台操作进行更改。考勤功能主要是学生正常上课、参与学校活动以及归宿时的签到功能。学生日常管理主要包括请假管理、作业管理等功能,学生可以通过管理平台提出请假申请,等待管理人员进行审核并对审核结果进行回复。作业管理通过设置作业提交标志区分已交作业和未交作业的学生,教师可以对未交作业的学生给予提示。
(三)用户界面分析
用户界面设计的合理性对管理平台的应用效果有重要影响,相比于电脑终端的界面设计,移动终端的界面设计受手机屏幕大小限制,更具设计难度,需要对界面布局和按钮大小进行合理设置,使用户界面方便使用。具体应满足三方面要求,一是界面大小可以按百分比调试,使之适合在不同尺寸的手机屏幕上显示;二是色彩鲜明、主题突出,使logo标志和功能按钮便于寻找。三是导航系统完善,为用户使用平台提供指引。
二、数据库的设计与实现
本文研究的高校学生管理平台的数据库设计采用的核心技术主要包括SQL Server数据库、IIS服务器、.net Framework开发框架以及JDBC技术等,下载安装各种驱动包,完成开发环境的搭建后,即可进入数据库的具体设计环节。
数据表和数据关系的设定是数据库设计的核心内容,为实现考勤管理和日常管理功能,本文主要建立8张基本表:1.用户信息表,主要属性包括用户名、密码、用户类型等;2.学生信息表,主要属性包括学号、姓名、性别、年级、班级、专业、宿舍编号等;3.教师信息表,主要属性包括教师姓名、专业、职称等;4.辅导员信息表,主要属性包括辅导员姓名、年龄、所属学院等;5.作业信息表,主要属性包括作业编号、作业内容、布置作业的教师编号、作业提交时间等;6.宿舍信息表,主要属性包括宿舍编号、宿舍楼号、宿舍门号等;7.课程信息表,主要属性包括课程名称、课程时间、授课教师编号等;8.活动信息表,主要属性包括活动名称、活动时间、活动地点等。在此基础上建立作业提交信息表、住宿信息表、考勤信息表等,建立与基本信息数据的联系,以实现考勤、日常管理等具体功能。
三、Android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Android系统开发基于Eclipse开发平台,使用Java开发语言,在搭建好开发环境、完成XML文件配置后,即可进行具体的功能实现。
(一)登录验证功能的实现
登录验证功能是系统安全和权限控制的保障,用户在登录界面完成登录信息的输入,通过点击提交按钮将登录请求提交给远程Servlet服务器,服务器端通过业务逻辑功能和数据库操作完成信息验证工作,用户通过验证后即可根据用户类型进入相应的主界面。
(二)考勤管理功能的实现
考勤管理功能包括学生用户签到功能和教师用户进行考勤信息查询以及提醒等两部分,签到状态默认为未签到,学生在学生用户界面完成签到操作后,服务器端更改数据库中的签到状态,并在教师用户界面上进行显示,教师可以根据对考察信息的及时掌握,提醒学生正常上课或参与校园活动。
(三)请假管理功能的实现
请假功能的实现可以有效解决学生因生病不方便当面请假的问题。请假功能包括学生的请假申请功能和教师的请假审核功能。学生在学生用户界面填写请假理由,提交给远程服务器,请假流程进入等待审核阶段,服务器根据学生提交请假信息的目标对象将请假信息发送给对应的学科教师或指导员教师。教师审核后选择同意请假或不予请假,并将结果回复给学生,完成请假申请、审核、批复的整个流程。
(四)作业管理功能的实现
作业管理功能主要是对学生作业提交情况的统计管理,其实现方式与考勤管理功能类似,不再赘述。
四、结束语
利用移动信息技术实现高效学生管理平台的搭建,可以充分发挥移动终端高度普及和方便使用的优势,提高学生管理的及时性和有效性。本文只是以考勤功能和日常管理功能为例,对基于Android平台的学生管理平台的设计与实现进行粗浅分析,际的平台搭建应充分考虑各个高校的具体情况,对其功能和内容进行不断完善,以充分发挥学生管理平台应具备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王金玲.基于移动手机平台的高校学生考勤与日常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电子科技大学,2013
[2]张峰.移动信息化在高校信息化建设中的应用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3
[3]刘仲会.基于高校学生管理网络化平台的设计与实现[D].天津师范大学,2011
[4]赵巍,张予.浅谈网络化背景下高校学生管理服务平台的建设[J].中国民族博览,2016,06:105-106+130
高职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部分,担负为社会、经济建设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重任。高职教育的任务决定了高职教育特点,也就是侧重学生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以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培养方案,学生的培养应具有适度的基础理论知识、强硬的技术应用能力、较宽的知识面、高素质等特点。其中以“应用”能力的培养为主旨,在知识理论的基础上的实践教学应占有较大比重。因此信息技术在高职教育教学上的应用是必然而且是必须的。
2信息技术在高职教学实践中的应用
信息技术可以形象生动地表现教学内容,可以灵活便捷地开展教学活动。对高职教学来说,不论是理论知识、实践能力还是技术应用能力,都可以使用信息技术手段辅助教学。信息技术的应用形式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2.1硬件设施的建设
硬件设施的建设是信息技术应用的前提,是高职院校非常重要的一个建设指标,信息技术在硬件设施的应用体现了院校信息化的建设程度。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网络校园、数字校园、移动校园都不再是遥不可及。计算机、路由器、电教设备、标准机房、大型监控设备、无线校园、移动校园、数字校园的建设是非常重要的。其中可以建设有多媒体教室、项目实训室,教学做一体化教室、语音室、演播室等等,为信息化教学提供了基础。
2.2课堂信息技术的应用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教师们越来越重视信息技术在课堂中的应用,教师在进行教学时一方面可以通过制作多媒体课件,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网站实现教学,极大地方便了教师的课堂教学,使教学内容、教学资源更加丰富、易用。教师在使用这些信息技术手段时要注意不能过分依赖这些信息技术手段。不能违反学生的认知规律,要以高职教育教学思想为指导,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体现出“教、学、做、用”一体化的教学。
2.3实践教学中信息技术的应用
实践教学是高职教育重要环节,也是信息技术应用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如何把信息技术进行到实践项目、实践环节中是值得我们思考的。为了提高学生实践教学中的效果,可以采取虚拟现实技术、视频技术、计算机仿真实验技术、网络远程开放性教学、精品课程建设等信息技术形式,将抽象地、具体地实践项目与实践内容通过直观、易表现地形式展现出来,可以提高信息技术在高职教学中的应用效果。
2.4先进信息技术的应用
随着移动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移动信息技术应用到了高职教学中。比如移动教学、微课、慕课的开发,扩展了教学手段,使教学不再局限于课堂、校内,可以延展了课外、课余时间,提高了学生学习主动性、灵活性、便捷性。这些信息技术的应用也符合了青少年活泼好动,喜欢应用新事物新技术的个性特点,是高职教育教学很重要的形式补充。
3信息技术在高职教学应用的反思
以3G通讯技术以及无线网络技术等为代表的移动网络技术时代悄然到来,为图书馆开展和提供移动信息服务提供了新的契机,图书馆的移动信息服务已经开始成为图书馆新的服务方向。高校图书馆作为我国图书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移动信息服务也成为社会关注的重点。
一、高校图书馆移动信息服务概述
(一)高校图书馆移动信息服务:在对高校图书馆移动信息服务内涵进行界定前,我们要深刻认识图书馆移动信息服务。图书馆移动信息服务,由英文单词“ Mobile Library ”一词翻译而来,也可以翻译为移动图书馆信息服务。最早期的图书馆移动信息服务指的是图书馆文献资源服务在物理空间上的移动,即利用汽车等交通载体,在远离图书馆功能辐射范围的偏远地区提供图书馆服务。但是这仅仅是狭隘意义上的理解,随着在移动设备的普及,尤其是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等终端的大范围普及,图书馆移动信息服务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逐渐从实体进行物理空间流动的图书馆,发展成为图书馆信息用户可以随时随地登录图书馆浏览资源,并将数字化图书馆信息资源下载。 因此,高校图书馆移动信息服务的内涵可以理解为,广大高校师生用户可以利用无限接入技术,通过移动设备终端,通过多种形式来获取高校图书馆所推出的具有图书馆特色信息服务,其主要内容应针对高校这个特定环境,包括图书馆服务公告、用户账户注册与维护、书目查询和预借、信息提醒和订阅、借阅证挂失、参考咨询与反馈、活动预定与移动荐购等内容。
(二)高校图书馆移动信息服务特征
高校图书馆移动信息服务具有以下独特的特征:一是灵活性。在传统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的文献信息服务通常利用单一的有线网络模式,再加上版权等问题,文献信息资源使用受 IP 范围的限制。而高校图书馆移动信息服务的出现,超越了传统图书馆受时空限制和约束,打破了这一局面,有效扩大了信息服务范围。由于移动设备轻巧,方便广大师生用户携带,具有便携性、移动性以及实时性等特点,可以让广大师生抛开有线网络、电脑终端等的束缚,畅享高校图书馆高效性、广泛应用性的信息服务。
二是互动性。由于网络连接具有实时性,再加上移动设备本身具有强大的交互性,因此,建立在移动设备基础上的高校图书馆移动信息服务,能够增强图书馆员与广大师生用户之间的互动性,拉近两者之间心的距离。用户能够置身于高校图书馆外,以无接触的方式,不受时空的限制,利用移动终端上的通讯软件实现文献信息资源的借阅自助服务以及参考咨询资源,图书馆员可以与用户之间随时保持双向交流,及时、迅速、准确掌握不同用户的不同阅读需求,这都体现出高校图书馆移动信息服务的交互性,有利于提高图书馆的服务效率。
三是个性化。高校图书馆在开展移动信息服务时,能够为广大的用户群提供丰富的文献信息服务,师生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信息需求或自己的个人爱好等来定制个性化图书馆信息服务。高校图书馆则根据校园用户的个性化需求为其量身定制信息服务,例如新书到馆通知、预约书到馆通知、读者信箱、参考咨询以及讲座预定等。
二、当前高校图书馆移动信息服务存在的问题
(一)服务观念存在偏差:目前,我国高校图书馆在开通移动信息服务方面还存在服务观念偏差这一问题,主要体现为对开通高校图书馆移动信息服务认识不足,重视不够。笔者曾选取我国100 所重点院校的图书馆移动信息服务进行了调研,截止2014年6月,在所调研的100所重点院校中,共有54所高校图书馆开通了移动信息服务,开通移动信息服务的高校图书馆比例不到60%,很多地区高校图书馆均未开通移动信息服务,湖南省内仅湖南大学在于2012 年开通了移动信息服务。另外,部分高校图书馆所提供的移动信息服务层次比较低,基本停留在图书馆电子资源移动化层面,内容浅显,图书馆移动信息服务开展不足,不能完全满足读者的需要。以上足可以发现高校图书馆移动信息服务的建设并未引起广大高校图书馆这一服务主体的足够重视,对移动信息服务的认识也不充分,最终导致移动信息服务经验缺乏。笔者发现,在已开通移动信息服务的54所高校图书馆中,大部分提供移动信息服务的时间都还比较短,大多数都是在近两年才开通此项信息服务,其服务水平还不是很高,整个服务系统尚处于测试阶段,普遍存在不同格式文件转换技术不成熟、信息服务系统不稳定、文献信息资源较匮乏等现象,容易导致网页体验效果不佳的结果,降低广大师生的对图书馆移动信息服务的认可度和利用率。
(二)宣传培训不够充分:在笔者所调研的已经开通移动信息服务的高校图书馆中,部分高校图书馆移动信息服务起步早、开展好,但同样也有部分高校图书馆发展态势令人担忧,其师生用户的移动信息用户开通率和功能使用率都比较低,这与高校图书馆对移动信息服务的宣传普及力度不到位紧密相关。在笔者调研过程中,在笔者访问各大高校图书馆移动信息服务时,发现仅有清华大学图书馆等42所高校图书馆将其置于图书馆网站首页。绝大部分的高校图书馆没有将移动信息服务入口设置在显著的位置,以山西大学图书馆为例,该馆把移动信息服务入口设在电子资源下的二级链接目录中,虽然其在主页的新闻通告栏中了相关试用通知,但却未将该通知置顶,导致广大师生用户对此项服务并不熟悉。另外,很多高校图书馆在对用户移动信息服务培训方面做得不够,导致广大师生用户对于怎样使用移动服务的了解程度并不高。以图书馆网站上对移动服务的使用说明设置为例,就可以发现各大高校图书馆在这方面存在力度不足的问题,笔者仅在36所高校图书馆网站上找到了使用说明,并发现这些说明的内容介绍存在不同程度上的弊病,例如条理化不强、内容繁琐或过分简略等,不能让用户快速有效对移动信息服务的使用方法以及内容进行掌握。由于高校图书馆对移动信息服务的宣传力度不足,缺乏系统的用户服务培训,其移动信息服务并没有在校园内形成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力,这就导致了广大师生用户对高校图书馆移动信息服务的认识还很浅薄,以为只能提供短息提醒等简单服务,对此服务的兴趣缺缺,甚至还有相当多的学生用户不知道图书馆能够提供移动信息服务。
(三)服务模式缺乏创新:我国高校图书馆对移动信息服务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移动信息服务平台的搭建主要借助于数据库运营商,来实现简单的服务功能,缺乏对高校图书馆移动信息服务内容、价值、发展方向等问题的深入研究,对用户使用移动信息服务的需求和利用图书馆服务的行为研究不够。虽然目前已经有一系列高校图书馆已经开通了移动信息服务,但是还存在一部分图书馆的服务模式创新不够的现象,其服务模式仅以移动手机终端为服务平台,以提供短信服务为主要内容,仅能想广大师生用户提供类似于短信提醒、短信预约等基本服务,这极大地限制了图书馆移动信息服务的实用性,同时也降低了广大师生用户的使用积极性。另外,高校图书馆对新型移动信息设备的技术跟踪与研究力度也还不够。近几年,高校图书馆在提供移动信息服务时对于WAP 网站服务以及客户端软件服务比较重视,但其侧重点偏向于针对手机平台开发的服务内容,对于包括平板电脑等除手机以外其他移动终端APP的研究则明显偏少。
三、完善高校图书馆移动信息服务的路径选择
(一)借鉴国内外图书馆移动信息服务建设经验:相较于国外,我国图书馆移动信息服务事业起步较晚,高校图书馆移动信息服务更是近几年才有所发展,因此我国高校图书馆应当积极利用机遇,在建设移动信息服务事业方面,要积极借鉴和吸收国内图书馆移动信息服务构建和发展的经验。目前,类似于AMAZON、GOOGLE等均以涉足图书馆移动信息服务领域的知名网络出版商;JSTOR、 EBSCO、MEDLINEPLUS等国外知名数据库厂商;国内部分高校自建的图书馆移动信息服务系统、数据库厂商构建的移动信息服务系统、公共图书馆移动信息服务体系等均存在值得学习借鉴之处。因此,我国高校图书馆应当充分学习、积极借鉴、努力吸收国内的外成熟案例和先进技术,积极引进、吸收、转化国外图书馆移动信息服务的各项新型服务内容、服务方式和服务模式。同时,各大高校图书馆在开发移动信息服务系统的准备阶段,应多学习、引进和钻研国内知名高校图书馆在发展移动信息服务时的先进经验,在必要时应当邀请知名高校图书馆管理人员进行授课指导和专业培训,做足高校图书馆移动信息服务准备阶段、实施阶段、后期维护阶段的学习工作。
从揽收、储存、搬运到集散、运输、配送,传统运输模式下的高声唱传早已演变为基于编码体系的电子勾兑,插上移动信息化翅膀的物流业实在令人刮目相看:静坐办公室中,只要鼠标轻点,公司所有车辆的地理位置、行驶路线、车速和承载状况便可一清二楚;通过无线数据传输系统,配送车辆司机通过移动终端即能实时收到货运信息……
上述情景是我们对物流移动信息化的完美畅想。然而,在我国物流业和物流信息化急速发展的过程中,分散经营的行业特色和成本效益的左右权衡也需要物流企业在信息化激进洪流中更多地冷静判断。从物流标签技术的选择到与之配搭的条码扫描设备采购,从后端物流管理软件的选型到前端用于业务实现的PDA选购,企业首先必须了解行业应用的关键技术点及业务实现过程中不同环节的移动技术需求,才能根据实际需求和成本考量来确定移动信息化解决方案。
三个应用技术点
从技术应用来看,物流行业的移动信息化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其一,数据采集和无线传输技术,数据的即时采集和传递是物流信息化的核心。由于数据采集要求实时,所以移动计算在物流行业中的应用越来越普遍。物流行业需要低成本、多功能和移动的无线应用技术,需要进行实时的数据汇总与分析,需要有强大的后台数据库平台迅速地处理、分捡和传递信息。其二,车载定位技术,GPS技术目前已广泛应用于物流行业,其对物流业最大的贡献是实现了物流企业对货物长距离运输的掌控,能够有效规避安全隐患。其三,呼叫中心交互式语音服务(IVR)技术和人工坐席服务。交互式语音服务是呼叫中心实现自动服务的重要手段,通过IVR可实现语音菜单提示、按键识别、自动语音报读等。而座席系统则能提供来话应答、电话转接、呼叫终止等电话功能,为客户提供业务受理、咨询、投诉、建议等服务。
四个业务需求环节
从业务实现来看,物流企业对移动信息技术的需求也体现在物流的揽收、运输、投递、客服四个环节。
在揽收过程中,移动信息应用的典型是条码技术。当发件人向物流企业提供邮发物品资料时,物流企业进行信息录入,对所有相关资料赋予一个货单配送单,并附上条码标签,使邮发货物所有相关信息与该标签相关联,最终待邮货物就会拥有两张身份证―货物配送单和条码标签。当货物被贴上条码标签,并通过条码扫描枪实现数字化录单后,物流公司将待邮货物带回公司仓库的同时,也将扫描枪中记录的货物信息带回,回总部后将终端插入后台设备,上传数据,就完成了揽收环节的信息采集过程。
在运输过程中,移动信息应用的典型是车载定位技术。目前,物流企业各地运营商一般会采用租赁方式实现对在途车辆的定位和监控。通过GPS系统,用户能够预设运输路线,对在途信息数据进行打包并发回监控中心。同时,GPS系统也具有防盗反劫功能。当遭遇劫匪时,司机按下报警开关,中心将会很快进入出警状态。
在投递过程中,移动信息应用实现了分拣货物时的电子勾兑和货物送达后的电子返单或电子签名。在货物投递前,所有货物会排序装载完毕,配送员用扫描枪扫描待配送货物附带的配送单,将货物信息下载到PDA中,保证下载信息与实物一致,实现电子勾兑。在货品验收环节上,目前主流物流企业主要采用两种方式。其一是书面签收。收件人在配送单上进行签收后,配送员会将有收件人签收标记的那联配送单进行全屏扫描,并通过移动终端上传至后台数据库,形成电子返单,以便发件人进行到货确认。其二是数字签名。实现电子签名的关键点是前端设备的硬件支持和后端软件的功能模块,要求终端设备具有手写面板输入功能。目前,这项技术在国内物流企业中的应用还未广泛展开。
物流客服中心系统的职能是为客户提供统一的服务接入,并通过智能外拨呼叫服务向用户提供如到货自动通知、业务宣传、市场调查等内容服务。物流企业也可通过与当地移动运营商合作,基于其增值业务平台提供以短信为载体的在途货物信息通知服务。
链接:移动物流解决方案选型三原则
1.以适用性为关键
条码技术是物流流通管理的必然选择,而新兴的RFID技术也在成为物流企业未来发展考虑的重点。但由于后台信息系统的整合难题和技术实施成本的考虑,目前RFID技术仅是物流公司采用的一种辅助技术,一般只用于物流集装服务上。而物流公司已普遍规模采用的货物条码跟踪技术也会增加关联成本,如专业条码打印设备、数据采集终端以及无线AP等。以数据采集终端为例,根据使用用途的不同它可分为两类:在线式数据采集终端和无线数据采集终端。一般而言,前者运用于物流企业的出入库管理,而后者由于具有数据存储功能,且携带方便,一般用于仓库管理、运输管理以及物品的实时跟踪。物流企业应根据业务需求和应用场景进行选购。
2.以可靠性为基础
在设备选型的过程中,企业 CIO更关注的是设备的可靠性和实用性。例如,在选择数据采集终端设备时,物流企业一般会考虑设备的功能特点,如数据采集终端能否满足企业使用中的数据存储要求;能否实现基于802.11b的无线传输需求;是否具备手写板输入功能,从而实现数字签名;是否获得国际认证的工业等级;是否基于主流操作平台;是否具有比较舒适的手持握感;是否具备完善的售后服务等。这些细节都是企业在选型中必须考虑的。
3. 以经济性为前提
关键词:移动信息系统;火电厂;数据采集;离线应用
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6)33-0223-02
1 引言
自2009年移动互联网发轫,到2011年开始出现爆发式增长,移动设备和移动应用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但在工业领域,尤其在电力行业,由于电力行业信息安全框架的约束,并未展开大规模应用。
传统意义上的火电厂监控与管理往往是在厂内完成的,通过DCS(集散控制系统)、SIS(厂级监控信息系统)、MIS(管理信息系统)等系统的实施和应用,可以进行管控一体化相关的各类工作[1],但是在离开计算机或离开计算机网络的情况下则无法工作。诸如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具有时刻在线、便携随身等特点,将传统信息系统扩展到移动设备,即可实现管控一体移动信息系统。本文对此问题展开研究。
2 管控一体化移动信息系统需求分析
对于生产数据,各级各类管理人员和工作人员需要获取的共有三类,首先是各机组实时的生产信息和典型生产信息的统计情况;其次是生产报警信息的实时推送;最后是设备缺陷信息的及时获取。对于管理数据,主要表现在工作日志、交接班日志、工作计划、用煤调度计划、厂内通知等方面。以上信息,分别隶属于厂级监控信息系统、生技管理平台、管理信息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等,对这些信息进行采集、传输、汇总、分发,即可实现移动信息系统[2]。
3 火电厂移动信息系统框架
基于对移动信息系统的需求分析,可知本系统需要完成如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1)火电厂内网数据采集与传输
系统需要在火电厂内部设置若干台接口机,分别用来完成对生产数据和管理数据的采集工作。对于生产数据而言,需要使用工业通信协议或实时历史数据库应用开发接口获取实时的现场数据;对于管理数据而言,需要调用第三方系统的网络接口或直接访问其数据库获取信息。
2)互联网数据汇总与管理
互联网数据中心是整个移动新系统的后台系统,该系统应提供Web服务或其他接口供厂内数据采集软件完成数据汇总,并提供接口供移动客户端完成数据获取。
3)移动客户端软件
客户端软件是直接面向用户的终端应用,用于完成数据的、展示、查询等工作,且需要满足不同操作系统智能手机的多样化、碎片化需求。
针对以上分析,图1给出了火电厂移动信息系统的整体框架[3]。
4 移动信息系统的关键环节实现
4.1基于工控协议与实时历史数据库的生产数据采集
生产数据最直接的方式是从生产现场(控制系统)中获取,间接方式是从厂家监控信息系统的核心数据库中获取。Modbus协议是获得多家DCS(分散控制系统)支持的通用工业标准,是从控制系统采集数据的首选方式。通过如图2所示的查询方法即可从DCS中实时获取当前信息。
但由于行业内安全防护要求,基于Modbus直接从现场获取数据需要加装物理隔离装置,这较大地提高了项目难度和项目成本,因此一般采用实时历史数据访的方式获取数据。目前火电厂常用的实时历史数据库是PI和eDNA,两者都提供了完备的应用开发接口供调用。以PI为例,通过“连接-访问-释放”的步骤即可完成数据采集工作[4]。
在完成数据采集后,需要将数据序列化成统一的字符串,并调用zlib库对整个字符串进行压缩,压缩后,使用.net framework提供的DESCryptoServiceProvider类进行可逆加密,加密后的数据成为字节数组,可以安全的将该字节数组发往服务器。
4.2基于NOSQL数据库的数据汇总
由于本系统需要同时处理管理数据和控制数据(生产数据),使用传统的关系数据库并不足以用最佳方式存储信息。以生产日志为例,在生产日志中既包括各台机组的值长录入的文本型描述信息(如交接班情况、总体运行情况、网控与燃料化学信息等),又包括各台机组的分层运行信息(是否运行、总体运行台数、功率),在传统数据库中使用单一的长字符串如nvarchar等存储不易于解析,使用过多字段存储又不利于访问,因此采用基于JSON的描述方式,形成易于被计算机解析的键值对字符串,在该字符串中,可以以数组方式和多种数据类型来存储每天生成的运行日志。如图3所示。
4.3 基于HTML5的离线应用开发
由于智能终端操作系统的多样性和显示分辨率的多样性,使用各种平台的原生开发接口开发本地化的APP并不是移动互联网行业应用的最佳策略。 HTML5是HTML的最新版本,2014年底由W3C完成制定。在HTML5中,提供了WebSocket、WebWorker、应用程序缓存、Web数据存储、Canvas等多方面的功能,使用这些功能并结合Javascript前段语言,可以完成原先需要通过Java或Object C等语言结合原生开发接口才能完成的工作。
针对仅通过HTML5不能完成的工作,业界也提供了诸如HTML5 Plus、APPCan、Phonegap等框架,这些框架底层封装了Android和iOS等智能手机操作系统的开发接口,并通过Javascript将接口开放,通过页面前端即可调用这些接口完成更高层面的应用。一般的封装工作均提供了丰富的前端组件,这些前端组件使得用户可以便捷的编写出与原生界面一致的用户界面[5-6]。
进一步的,通过这些前端框架,并结合智能手机浏览器,可以开发不需要安全的离线APP,离线APP的开发主要基于APPCache,对于一般的网页,每次访问时均需要从服务器获取页面中的所有数据,通过APPCache,可以配置专用的Manifest文件,该文件包括了CACHE小节和NETWORK小节,在CACHE小节中配置的文件将被浏览器存储在本地而无需从网络中获取,这在客观上实现了程序的隐性安装,加快了用户的访问速度,提升了用户访问体验。
5 系统运行
本系统在平圩电厂4*600MW机组中得到运行,主要信息包括生产数据、管理信息和办公信息。如图4所示。
生产数据部分可以按照机组查看现场的生产实时数据,并可查看历史趋势曲线;管理信息部分可以查看机组缺陷信息、生产日志、交接班日志信息等;办公部分可以查看各部门工作计划、燃煤调度计划、通知公告等信息,并辅助有厂内快速沟通、报警信息推送、关键参数推送等功能。
参考文献:
[1] 周龙,梁艳明.SIS厂级监控系统促进电力信息化[J].电力时代,2004(4):18-20.
[2] 湾丽文. 火电厂监控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成都:电子科技大学,2012.
[3] 薛丕雄.火电厂信息系统移动扩展研究[D].南京:南京理工大学,2016.
[4] 李辉,崔彦锋.一种基于SOA的eDNA在火电厂的应用框架[J].工业控制计算机,2008,21(1):4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