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幸福感调查

幸福感调查

时间:2022-10-03 00:41:59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幸福感调查,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幸福感调查

第1篇

尊敬的警官:

您好!

我们是**市公安局**区分局警察幸福感指数调研小组。为了全面、准确、客观地掌握分局警察的幸福感,倾听警察心声、了解警察需求,保障人民警察的幸福生活和快乐工作,我们开展此次调研,希望能够得到您的支持和帮助。

本次调查严格按照《统计法》的要求进行,不用填写姓名,所有回答只用于统计分析,对于您的答案我们一定会保密。此问卷共有选择题40条,问答题5条,您只需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在这份调查表每个问题所给的答案中选择合适的打“√”即可,或者在“     ”中填上适当内容。占用了您的宝贵时间,向您致以诚挚的谢意。

祝您身体健康、工作顺利!

**市公安局**区分局

警察幸福感指数调研小组

2013年   月   日

 第一部分

1.1  您的性别:

A.男(   )      B.女(   )

1.2  您的年龄:

A.20~25(   )  B.26~30(   )   C.31~40(   )

D.41~55(   )  E.56以上(   )

1.3  您的警种是                        。

1.4  您的警衔是                        。

1.5  您已任职             年。

第二部分

2.1  您是如何看待警察这个职业的(可多选):

A.人民警察为人民服务,是一个崇高的职业(   )

B.人民警察工作任务多,工作量大(   )

C.人民警察要面对很多复杂问题,还要面临很多危险(   )

D.其他                           (   )

2.2  您当初选择警察这份职业是因为:

A.喜爱并追求警察这份职业带来的荣誉感(   )

B.寻求一份稳妥的“铁饭碗”(   )

C.父母及亲友的要求(   )

D.其他                  (   )

您在选择报考警察这一职业时,

2.3  是否深入了解这一职业:

A.是(   )       B.否(   )

2.4  是否认识到警察工作的特殊性:

A.是(   )       B.否(   )

2.5  是否权衡过与其他职业的待遇差距:

A.是(   )       B.否(   )

第三部分

成为人民警察后,您认为

3.1  日常工作内容和预期相比:

A.完全符合(   )       B.比较符合(   )

C.比较不符合(   )     D.完全不符合(   )

3.2  所处职位和工作内容的匹配度:

A.完全匹配(   )       B.比较匹配(   )

C.有出入(   )         D.完全不匹配(   )

3.3  对所处岗位的适应度:

A.完全适应(   )       B.比较适应(   )

C.比较不适应(   )     D.完全不适应(   )

3.4  是否存在成就感:

A.是(   )       B.否(   )

3.5  成就感的来源(可多选):

A.完成工作(   )           B.获得嘉奖或晋升(   )

C.获得公众表扬(   )       D.其他           (   )

3.6  是否存在压力感:

A.是(   )       B.否(   )

3.7  压力感的来源(可多选):

A.心理压力(   )       B.组织压力(   )

C.舆论压力(   )       D.其他           (   )

3.8  是否存在疲惫感:

A.是(   )       B.否(   )

3.9  疲惫感的来源(可多选):

A.工作时间长(   )       B.工作任务重(   )

C.加班次数多(   )       D.休息时间少(   )

E.其他                             (   )

3.10  自身的身体状况:

A.非常健康(   )         B.比较健康(   )

C.比较不健康(   )       D.非常不健康(   )

3.11  普遍存在的不健康表现为(可多选):

A.躯体疾病,如冠心病(   )     B.心理疾病,如焦虑症(   )

C.不良习惯,如吸烟(   )       D.其他              (   )

3.12  是否有吸烟的习惯:

A.是(   )       B.否(   )

3.13  吸烟的频率:

A.经常(   )     B.偶尔(   )

3.14  吸烟的原因(可多选):

A.排解压力(   )           B.提神醒脑(   )

C.其他            (   )

 

基于职业特点,您认为

3.15  可能的危险来源(可多选):

A.暴力行为(   )         B.突发事件(   )

C.超负荷工作(   )       D.其他                (   )

3.16  目前警察在公众心中的整体形象:

A.有了很大或一定程度的改观(   )

B.比以往有所倒退(   )

C.跌落到历史谷底(   )

D.其他                    (   )

3.17  影响警察在公众心中整体形象的原因是:

A.个人工作不到位,影响警察群体形象(   )

B.保障机制不完善,影响警察工作成效(   )

C.社会期待值过高,导致公众期待过高(   )

D.媒体报道不客观,导致警察形象受损(   )

E.其他                            (   )

 

基于职业规划,对于以下情况,您认为

3.18  目前警察职业的晋升和嘉奖现状:

A.非常满意(   )         B.比较满意(   )

C.比较不满意(   )       D.非常不满意(   )

3.19  目前警察职级划分:

A.非常合理(   )         B.比较合理(   )

C.比较不合理(   )       D.非常不合理(   )

3.20  自身的晋升愿望:

A.非常强烈(   )         B.比较强烈(   )

C.比较不强烈(   )       D.非常不强烈(   )

3.21  自身的晋升动机(可多选):

A.实现自我价值(   )          B.更好地为人民服务(   )

C.为家人创造更好的生活(   )  D.其他            (   )

3.22  影响晋升的原因(可多选):

A.工作实效(   )         B.人际关系(   )

C.组织关系(   )         D.其他            (   )

第四部分

4.1  对于现有的工资待遇,您认为:

A.非常合理(   )       B.比较合理,但有待提高(   )

C.待遇过低(   )       D.其他(   )

4.2  现有的工资待遇能否满足期望的生活:

A.非常满足(   )         B.比较满足(   )

C.比较不满足(   )       D.非常不满足(   )

4.3  您的休闲生活丰富程度:

A.非常丰富(   )         B.比较丰富(   )

C.比较单一(   )         D.非常单一(   )

4.4  您的休闲时间主要用于(可多选):

A.补充睡眠(   )         B.家务事宜(   )

C.陪伴家人(   )         D.文化娱乐(   )

E.其他            (   )

4.5  您的家庭关系:

A.非常和谐(   )         B.比较和谐(   )

C.比较不和谐(   )       D.非常不和谐(   )

4.6  家人对您的工作表示:

A.理解和支持(   )       B.理解但不支持(   )

C.不理解不支持(   )     D.其他(   )

4.7  工作对家庭关系的影响程度:

A.非常大(   )         B.一般(   )

C.非常小(   )         D.不影响(   )

4.8  是否已婚:

A.是(   )       B.否(   )

4.9  您的婚姻关系:

A.非常和谐(   )         B.比较和谐(   )

C.比较不和谐(   )       D.非常不和谐(   )

4.10  工作对婚姻关系的影响程度:

A.非常大(   )         B.一般(   )

C.非常小(   )         D.不影响(   )

第五部分

5.1  您对自身幸福感的整体评价

                                                    

                                                   

                                                    

                                                    

5.2  您对如何提升警察幸福感的意见和建议

                                                    

                                                   

                                                    

                                                    

5.3  假如可以重新选择职业,您会选择:

A.继续当警察(   )    B.其他党政机关(   )

C.其他(   )

我们的调查结束了,再次向您表示感谢!

第2篇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6A-0004-03

幸福是一个古老的哲学话题,其源头可以追溯到亚里士多德甚至柏拉图时期。个人主观幸福感的研究是心理学界重视个人生活质量研究的一个明显标志。从20世纪90年代至今,主观幸福感的研究倍受重视,主观幸福感也逐渐成为衡量人们生活质量及心理健康的一种重要综合性心理指标,幸福感的形成和培养作为一种新兴的教育理念和行动,正逐渐引起教育界的广泛关注和研究。国内幸福感研究大都集中于理论探索,实践研究不足,尚未形成较好的操作模式和有价值的成果,从目前对幸福感的研究现状来看,国内外研究较多地集中于对成人的幸福感研究,而在对学生群体的研究中,又多集中于大学生,其次是中学生,对小学生主观幸福感的研究非常少,可以说是一个空白。本文从小学生学校和生活的实际出发,采用问卷调查等方法对我市八步实验小学的学生进行主观幸福感的调查,在对小学生主观幸福感进行问卷调查与统计的基础上,考察了小学生幸福感的一般状况,探讨影响小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因素,并提出培养和提高小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建议,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建设性意见。

一、小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内涵

幸福是人类难以割舍的永恒情结。什么是幸福?幸福是个体认识到自身需求得到满足以及理想得到实现时产生的一种心理状态。幸福感是一种心理感受,每个人的性格不同、成长经历不同,幸福感的强弱也不同,当你愉悦地享受正在做的事并真心地接受自己、欣赏自己时就是感到幸福的时刻。那么,小学生的幸福又是什么呢?对此有许多说法,但笔者认为:学生的幸福,应该是其合理需求得到一定程度的满足。学生的合理需要包括安全、休息和睡眠等生理需要,求知、自尊、爱和审美以及自我实现等精神需要,这些需要得到逐步的满足和提升,就是学生的幸福。学生的幸福感来源于学校、家长、教师的关怀,以及求知愿望的满足、学习成功的体验、自身成长的认同、生命价值的肯定,因此,应让学生体验快乐,收获满意,实现价值,得到幸福。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把学生的幸福作为教育的核心目的,让学生在教育中充分享受幸福。

二、小学生主观幸福感的特点与状况

(一)调查方法

当前,小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基本情况是怎样的?本研究从小学生的实际出发,随机整群抽样,采用问卷调查等方法对本校的学生进行了主观幸福感的现状调查,试图分析其影响因素,并提出提高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建议。

笔者分别向本校低中高各个年级学生发放了调查问卷共300份,收回有效问卷287份,其中男生107人、女生180人。调查问卷采用自编的《小学生幸福感调查问卷》,样本分布兼顾了性别、年龄及区域,基本符合随机抽样的原则。问卷共设25道题,其中23道为单项选择题,涉及对亲子关系、师生关系、同学关系、学习压力等不同情况下的小学生主观幸福感的调查;此外有2道开放式选择题,答案有多项;最后让学生给自己的幸福现状打分(共0~3分、4~6分、7~8分、9~10分四档)。

(二)小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基本情况

1.小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基本状况

调查结果表明,对于幸福感的调查中,90%的学生感觉自己很幸福,10%的学生感觉自己不幸福。在为自己的幸福现状打分环节,只有6%的学生给自己打满分(9~10分),90%的学生给自己打7~8分。在多项选择题中,在对幸福感的理解上(选择你认为最重要的5个),选“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最多,其次是“有幸福的家庭”“有很好的人际关系”,这说明学习成绩的好坏深深影响了小学生,且小学生希望自己得到认同和关爱。在“哪些因素最有可能增加你的幸福感(选3项)”这道题中,选择比例最高的是“父母有更多的时间陪伴”“家庭和睦,父母相亲相爱”“舒适的学习环境”,说明亲子关系很大程度影响了小学生的幸福感。调查还发现,小学生的幸福感存在年龄差异,高年级的学生幸福感比低年级的学生幸福感低;男生、女生在幸福感上也存在着不同,男生的幸福感得分显著低于女生的幸福感得分。

2.小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

(1)亲子关系与小学生幸福感的描述性分析

在问卷中,在回答父母陪伴的时间时,89%的学生选择了“父母很少陪伴”;在回答“父母经常陪你说心里话吗”时,91%的学生选择了“很少”,也就是说,父母与孩子相处的时间越多、给予孩子更多的爱,越有利于小学生感受到幸福。在回答“父母的教养方式”时,选择“父母严肃、暴躁,凡事他们说了算”、与父母关系紧张的学生,幸福感得分低。在被调查的学生中,有一部分来自父母离异的单亲家庭,这部分学生明显感到自己不幸福。可见,父母的教养方式、家庭的和睦感与小学生的幸福感呈正相关,家庭越和睦的学生感觉到越幸福。

(2)师生关系、同伴关系与小学生幸福感的描述性分析

师生关系、同学关系与小学生的幸福感呈正相关。问卷问到“你和同学的关系”时,有93%的学生表示与同学的关系很融洽,只有5%的学生与同学关系紧张;在师生关系上,有10%的学生和老师关系非常好,80%的学生表示和老师的关系一般,与老师没有特别的相处。这表明,师生关系、同学关系越好,小学生的主观幸福感就越高。

(3)学习压力与小学生幸福感的描述性分析

学习压力与小学生的主观幸福感有着重要联系。在调查中,91%的学生感到自己的学习压力较大,94%的学生对自己的成绩不满意,87%的学生觉得每天的作业量很多,并且越高年级的学生越觉得作业压力大。小学生的学习压力越大,体验到的愉快情绪就越少,幸福感也会越少。

(4)睡眠时间、玩耍时间与小学生幸福感的描述性分析

睡眠时间、玩耍时间与小学生的主观幸福感呈正相关。在调查中,80%的学生表示每天的睡眠时间只有6~7小时。拥有足够的睡眠时间、自由的玩耍时间可以让小学生体验到较多的积极情绪,从而感到幸福。

(5)自我价值感、自我效能感与小学生幸福感的描述性分析

在调查中,当问到“你对自己的未来有信心吗”时,只有16%的学生选了“非常有信心”,11%的学生“经常有感到郁闷沮丧的情绪”,由此可以看出自我价值感、自我效能感与小学生的幸福感呈正相关。

三、小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

(一)家庭教育

1.家庭环境是影响小学生主观幸福感的最重要因素

家庭是小学生成长的重要环境,它不仅给学生提供物质生活条件,也给学生提供精神生活条件。调查显示,亲子关系、教养方式、家庭关系与小学生的幸福感有着重要的联系。亲子关系是小学生建立的第一个人际关系,是满足小学生生存需要、依恋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安全需要的重要人际资源。调查表明,在家庭中,父母陪伴孩子的时间对小学生的幸福感有重要的影响,父母常常与孩子保持心灵的沟通,可以建立亲密的亲子关系,从而促进孩子的安全感、稳定的情绪和良好的人际关系形成,让小学生较易体验到舒愉的情绪。

2.小学生的主观幸福感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基本一致

父母的教养方式作为家庭方面的重要影响因素,对孩子的心理发展、人格形成、心理健康都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父母的理解关爱对小学生的幸福感有积极的作用,而不正当的教养方式则起着消极的作用,因此,父母要改变不良的教养方式,给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才能有利于孩子的健康发展。实际上,亲子关系也属于家庭人际关系,对孩子的成长具有特殊的意义,并对孩子心理成长有着直接、关键性的作用。有的家庭,父母因为忙于生计而将孩子交给祖父母抚养,孩子成了留守儿童,这样一来,孩子与父母几乎没有沟通,也得不到父母的关爱和家庭的温暖,心理上显然会有残缺。

(二)学业负担

1.小学生的压力主要来自于学习活动

调查表明,学习压力与小学生的幸福感显著相关。当前,学生的学习成绩仍是衡量他们个人价值的重要指标,所以学生在学习上的主观幸福感较低。学习成绩对小学生的主观幸福感不仅产生直接影响,还通过学习体验产生间接影响:学习成绩好,在学习过程中就体验到更多的积极情感,这样的学生主观幸福感较高。

2.睡眠时间、玩耍时间对小学生的主观幸福感有重要影响

调查结果表明,睡眠时间、玩耍时间与小学生的幸福感呈正比例,长期睡眠不够影响小学生的学习成绩,因此,减少学业负担、保障小学生拥有足够的睡眠时间可以提高小学生的幸福感。

3.考试焦虑影响小学生的主观幸福感

考试焦虑与小学生自我认识、人格特点、应对方式以及父母教养、学校教学都存在着密切的联系。近年来,小学生的考试焦虑问题日趋严重,陈世平(1995)曾对766名中小学生进行焦虑状况调查,发现中小学在某些方面具有严重焦虑现象的人数为21.54%,从人数比例来看,小学生明显高于初中生和高中生。这是以前所没有注意到的,基础教育部门应引起重视。每个儿童都应该拥有快乐的童年,但对考试的担心以及由此引发的对自身、对周围环境的消极评价,不仅影响了小学生对幸福的体验,同时也不利于小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三)师生关系与同伴交往

从本次调查可以看到,师生关系、同学关系影响着小学生的主观幸福感。小学生的社会关系主要包括亲子关系、同伴关系和师生关系,它们对小学生具有重要的社会支持作用。良好的师生关系和同伴关系有利于小学生对学校产生愉快的情绪,可以为小学生提供物质上或精神上的支持与帮助,增加小学生的归属感、自信心等,从而提高小学生的幸福感。有良好师生关系的小学生,容易形成积极的自我评价,并对学校生活有较高的满意度;而融洽的同伴关系对小学生的幸福感有显著提高作用,有利于小学生愉悦情绪的形成。

四、提高小学生主观幸福感的有效策略

(一)在校园生活中培养小学生的主观幸福感

在价值多元的社会里,学校教育可以借助课程与活动,并依靠校园文化的隐性载体引导小学生的价值观。学校作为人才发展的摇篮,可以通过精心设计符合小学生成长的活动形态,为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让学生在校园生活中感受到爱,在爱和关怀中感到生命的美好,从而激发他们的内在创造力,让他们拥有美好的情感去思考自己能为世界做些什么。校园生活是学生幸福感形成的“精神家园”。

(二)在家庭环境中培养小学生的主观幸福感

1.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父母要与孩子一起玩、一起学习、一起发展共同的兴趣,和孩子共享经验和成果,增进与孩子之间的感情和相互之间的了解。父母要把孩子看成与自己一样平等的人,尊重孩子的爱好,给他们一定的自去决定和选择与自己相关的事务,一些家庭事务还可以与孩子一起商量,征求孩子的意见,从而建立和改善与孩子的沟通方式,真正了解孩子的内心需求,改进教育方法。

2.父母要重视榜样示范作用

孩子的言行就像一面镜子,折射出家庭和父母的教养。所以,如果希望孩子好,父母首先自己要起榜样引导作用,在与孩子的朝夕相处中,以自己的力量去影响和引导孩子的发展,而不是以刻板的说教方式来教育孩子,这种以身作则的潜意识教育方法,在孩子的心灵中可以起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作用。

(三)在学习中培养小学生的主观幸福感

1.在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主观幸福感

教学过程中有许多幸福的因素是可以发掘的。首先,可以在学科教学内容中找到幸福的因素;其次,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帮助小学生寻找幸福感,可以给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舞台,使其感受到成功的喜悦,获得幸福的体验。

2.让学生多一点选择

学校或家长在安排学生课余生活的时候,要征求学生的自我意愿与喜好,从学生的自我需要出发,允许学生在能掌控的基础上自主安排。当我们把权利给予孩子的时候,孩子才能自觉地履行义务,只有建立在平等协商、自主选择基础上的教导才能激发学生内心的学习热情。

3.让分数多一点“人情味”

第3篇

【关键词】 公安民警;幸福满意度;银川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特殊人群的生活质量进行研究[1-3],但对警察生活质量的研究报道不多。对警察群体的研究多涉及在警察心理健康、应对方式、工作倦怠等方面,而涉及幸福感的较少[4-5]。幸福感某种程度上指评价者根据自定的标准对其生活质量的整体性评估,具有主观性、相对性、稳定性、整体性等基本特点[6]。警察幸福与否,他们对工作满意与否,他们的精神状态如何,这些问题既事关他们生活质量,又事关事业的荣辱失败,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7]。笔者试采用总体幸福感量表对银川地区公安民警的生活质量进行研究。

1 对象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共698名公安民警参与调查,完成调查的为652人,其中男性604人,女性48人。平均年龄(32±6.5)岁(18~55岁)。

1.2 方法 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统计中心制订的一种定式型测查工具,总体幸福感量表(GWB),用来评价受试对幸福的陈述。内容包括了对健康的担心、精力,对生活的满足和兴趣、忧郁或愉快的心境、对情感和行为的控制以及松弛与紧张。本量表共33项,得分越高,幸福感越高。该量表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量表单个项目得分与总分的相关在0.48和0.78之间,分量表与总表的相关为0.56~0.88[8]。本量表已在大学生、教师、公务员、心身疾病患者等群体得到广泛使用[9-10]。此调查要求被试者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作出独立评定,将测试结果输入上海惠诚心理测量软件进行分析,总分>102表示精神状态良好,指精力旺盛,对许多事物感兴趣、有信心,日常生活内容丰富、充实,内心世界充满愉悦的心情,对未来的生活有一定的安排,没有心理上和身体上不舒适的感觉。87

2 结果

2.1 总体幸福感的分布

652例公安民警总体幸福感评定结果达到良好、一般、差的比例分别为64.33%、22.29%、13.38%;样本总体及达到良好、一般、差的平均值及标准差分别为(105.3±10.13)、(114.5±10.46)、(95.6±3.39)、(77.19±6.7)。

2.2 不同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的总体幸福感评定结果比较 不同性别、年龄段公安民警的总体幸福感评定结果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表1 不同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公安民警的总体幸福感评定结果比较

2.3 不同职务、警龄、警种公安民警的总体幸福感评定结果比较 不同职务、警龄段公安民警的总体幸福感评定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5~10年警龄段的评分高于其它警龄段,不同警种的总体幸福感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表2 不同职务、警种、警龄段公安民警的总体幸福感比较

3 讨论

主观幸福感是反映某一社会中个体生活质量的重要心理学参数,此外还有一些社会心理学概念与生活质量有间接的联系,它们是自尊、抑郁、心理控制源和情感疏远,但唯有生活满意度和幸福感最终标明了个体生活质量的基线[5]。警察职业属特殊职业,采用总体幸福感量表测试,某种程度上可反映公安民警的生活质量。于海霞等[7]对监狱民警的幸福感及其相关因素进行了研究,发现1/2以上的监狱民警有比较高的幸福感。陈世平等[12]对城市居民的生活满意度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发现城市居民对生活比较满意和非常满意的比例较高(72.6%)。本次总体幸福感量表的研究结果提示达到较高幸福感的比例为64.33%,幸福感高于以监狱民警为样本的研究,但低于以社会人群为样本的研究,考虑与警察的特殊职业有关。本研究从不同性别角度看,总体幸福感评分女性高于男性。考虑女民警多承担机关事务性工作,所承受的压力相对较小、工作环境较男性民警相对较好有关。不同年龄段总体幸福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年龄小者较高,考虑与新从警人员常豪情万丈、对压力和紧张估计不足,过分夸大自己的能力和现状有关。不同文化程度公安民警的总体幸福感评定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幸福感是一种态度,它包括两个基本成分,认知成分和情感成分,文化程度可能会影响到警察的认知水平,但对认知成分、情感成分的影响还有其它更多可能的因素,文化程度并非其决定性因素。不同职级警察总体幸福感评定结果比较,副科的评分低于正科、科员,考虑副科警察虽然职级得到了一定的认可,但更多的是业务骨干,过大的压力、繁重的工作任务、过高的期望值都可能会抵消本身职级所带来的主观幸福感。5~10年评分高于其它警龄段的调查结果正好与不同年龄段的调查结果相符。

实际上不同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警龄、职级、警种的总体幸福感评定结果也可以从幸福感评定的心理动力学机制来解释,人的幸福感的产生取决于外部环境,但对于警察来说,在给定的外界环境下,内在精神过程如何产生主观幸福感,可以用缺口或比值学说与社会心理影响学说来解释。人们普遍认为主观幸福感反映了个体期望值与成就感之间的“缺口”或“比值”。至于是采用缺口公式还是采用比值公式则部分地取决于如何测试期望的成就。在缺口公式中,缺口等于期望值与成就感之间的差,期望值往往高于成就感。两者间的差越小,主观幸福感就越高。负差产生高水平的主观幸福感。在比值公式中,比值等于成就感除以期望值。比值越大,幸福感就越高。不同性别、年龄、文化、警龄、职级、警种中的期望值与成就感肯定有所不同,必定影响到幸福感评分水平。

社会心理影响学说是对缺口/比值学说的补充。其目标是探索有可能影响主观幸福感的一系列社会心理因素并观察它们与主观幸福感的关联程度。可能与主观幸福感有关的社会心理学概念如下;应激、社会支持、内在控制(自信能够自己控制自己的命运)、外在控制(感到被他人所控制或感到被机遇所控制)以及角色扮演(即对家庭、工作和社会角色扮演的好与不好)。不同性别、年龄段、职级、警龄段、警种尽管同属警察群体,但均可从应激、社会支持、内在控制、外在控制以及角色扮演找到其区别,更支持本研究结果。

本文研究结果提示银川警察的总体幸福感较好,不同性别、年龄、职级警龄段的警察其总体幸福感有所不同。提示对警察进行群体心理辅导时要有一定的针对性。警察职业是压力较大和充满精神创伤的职业,心理不健康的警察在执法中难免会出现违法犯罪、警民关系紧张等问题,但尽管如此,还是要尽量减少公众与媒体对反面典型的渲染,多些正面宣传工作,提高公安民警的职业认同感。

参考文献

[1] 杨德森.社区人群生活质量研究:I理论构思[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5,9(3):136-139.

[2] 李凌江.医学领域生活质量研究的几个问题[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1995,3(1):59-62.

[3] 李凌江.社区人群生活质量研究:职业差异及其影响因素[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杂志,1995,4(2):58-62.

[4] 连春亮.监狱人民警察的心理障碍及其调适[J].安徽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05(2):54-57.

[5] 李岩.监狱警察工作倦怠与控制点、心理健康及两者的关系[J].国际中华应用心理学杂志,2005,2(3):279-280.

[6] Diener E, Eunkook MS, Richard EL, et al. Subjectire well-being : three decades of progress[J].Psychology Bulletin,1999,125(2):276-294.

[7] 于海霞.监狱人民警察的幸福感及其相关因素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6,14(1):30-31.

[8] 汪向东.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则[M].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70-83.

[9] 刘永恒.不同来源、性别、专业的地方院校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研究[J].河西学院学报,2006,20(1):49-50.

[10] 叶建国.高血压病、糖尿病和脑梗塞患者主观幸福感及其影响因素[D].安徽医科大学,2007,25(2):140-142.

第4篇

关键词: 高校教师 幸福感 影响因素

教师的幸福是教师作为“人”、作为“职业人”和作为“教育主体”的完整的幸福,是物质性、社会性和精神性的统一。高等学校承载着为国家培养高层次专业人才的艰巨任务,教师的幸福是教师做好教育工作的前提,是事业有成的坚实基础,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在动力,是教育追求的最高境界。关注高校教师幸福感,不仅有助于教师自身的身心健康,而且有助于学生的成长进步,以及整个学校的健康发展,对于构建和谐高校具有重要价值。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选取江西财经大学、南昌大学科技学院、江西理工大学共3所高校正式在编专职教师进行调查,发放问卷260份,回收有效问卷187份,有效回收率为71.9%。其中男性107人,女性80人;未婚组97人,已婚组90人;年龄在25岁以下34人,25―30岁83人,31―35岁21人,36―40岁22人,41―50岁25人,51岁以上2人;理工类102人,文科类85人;无职称组8人,助教组73人,讲师组57人,副教授组34人,教授组15人。

1.2研究方法。

采用《综合幸福问卷》对样本进行问卷调查。该问卷包括幸福指数和健康关注、生命活力、自我价值、人格成长、友好关系、利他行为、生活满意、正性情感和负性情感共10项内容[1]。经检验,该问卷具有良好的信效度[2][3][4]。

1.3统计分析。

使用Spss13.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t检验和方差分析。

2.结果

2.1高校教师幸福感总体状况。

高校教师幸福指数得分(5.36±1.66)分,高校教师总体感觉比较幸福。

2.2不同性别、婚姻差异比较分析。

调查结果显示,女教师的幸福感水平显著高于男教师。未婚的高校教师在生命活力、利他行为、健康关注和友好关系维度上得分显著高于已婚的高校教师。

2.3不同学科、职称幸福感比较(表1)。

研究结果表明,理工科教师生命活力和幸福指数得分显著高于文科教师(p

研究表明,高校教师幸福指数得分随着职称的上升而上升,教授的幸福指数得分明显高于助教(p

注:学科a p<0.05,b p<0.01。职称c p<0.05,d p<0.01;与助教比较,e p<0.05,f p<0.01;与讲师比较,g p<0.05,h p<0.01;与副教授比较,k p<0.05,l p<0.01;与教授比较,m p<0.05,n p<0.01。

2.4不同年龄幸福感比较(表2)。

研究表明,不同年龄组教师幸福感存在显著差异,41―50岁年龄组在生活满意上显著高于41岁以下教师(p

注:年龄o p<0.05,p p<0.01;与25-30岁比较,q p<0.05,r p<0.01;与31-35岁比较,s p<0.05,t p<0.01;与36-40岁比较,u p<0.05,v p<0.01;与41-50岁比较,w p<0.05,x p<0.01;与50岁以上比较,y p<0.05,z p<0.01。

3.讨论

在性别上,高校女教师幸福感高于男教师,这与邱秀芳的研究结果一致[5]。原因是女性在家庭中女性教师要承担贤妻、良母、女儿、儿媳等多重社会角色,所以更愿意体验和表露情感。对大多数人来说,婚姻关系是最重要的人际关系,婚姻能减缓生活的困境、得到更多的情感和经济支持,从而婚姻能对幸福感水平产生积极的影响。

在年龄变量上,36岁以上高校教师幸福指数高于36岁以下的高校教师。原因是36岁以下的教师大部分刚参加工作,职称、收入都较低,工作缺乏经验,处于适应教师职业的过程中,同时又面临家庭、事业发展等多重负担。30岁以上教师生活稳定,收入乐观,事业也具备一定基础,在工作中容易获得满足感和成就感,这些良好的因素有助于提升他们的幸福感。

幸福指数随着职称的升高而增长。教授的成就较大,收入较高,物质和精神生活都较好。副教授正好处于上升阶段,他们努力争取晋升和提拔,虽历尽千辛万苦,但感到希望很大,因此难免产生更多的正性情感和负性情感。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对高校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使得教师的个人能力一时难以适应,担负巨大压力[6]。

参考文献:

[1]苗元江.心理学视野中的幸福[D].南京师范大学,2003,5:87.

[2]苗元江,高红英.《综合幸福问卷》老年人群应用分析[J].新余高专学报,2008,13(3):23-26.

[3]郑霞.硕士研究生幸福感影响因素研究[D].南昌大学,2007:18.

[4]苗元江.当代大学生幸福感调查研究[J].青年探索,2007,4(4):30-34.

第5篇

关键词:广州市;技工院校;教师;教育幸福感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3)10-0010-03

幸福是一个古老的话题,也是人类永恒的话题。幸福感是反映社会个体生活质量的一个重要的心理学参数。自20世纪末积极心理学受到重视,幸福感也成为积极心理学一个活跃的研究课题,如何促进个体获取积极的生存状态和实现幸福受到广泛的关注。

关于“幸福感”,国内的学者大多数采用美国学者Diener的主观幸福感的概念。主观幸福感是建立在快乐主义哲学基础上,是指“个体根据自定的标准对其生活质量的整体性评估。”①教育幸福感也是建立在主观幸福感的概念之上,但教师教育幸福更多关注教育工作活动,指的是教师在“教育工作中,可以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最大限度的发挥自己的职业潜力的状态,是在教育中体现健康人格,寻求自我实现,以及由此所感受到的积极的情感体验。②

关于教师主观幸福感研究较多,但针对技工院校教师的教育幸福感的研究不是很多。广东省的技工教育一直走在全国前列,技工院校教师的生存状态、职业体验如何?本文旨在了解广州市技工院校教师的教育幸福感现状,为提升技工院校教师教育幸福感水平提供依据。

调查对象与研究方法

(一)调查对象

本研究对广州市内的省属和市属的5所技师学院的部分教师进行调查。调查采用整体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共得到有效问卷52份,回收率96.2%。在52份问卷中,男教师占34%,女教师占66%;平均教龄9.89年;大专学历1人,本科学历40人,硕士及以上11人;在编教师33人,长期聘用教师16人,临时聘用教师3人。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的是问卷调查法,问卷采用张陆编制的《教育幸福量表》③,该量表经过严格的项目分析和信效度检验,具有较好的信效度。该问卷由三个部分构成:第一部分是人口统计学变量,如性别、教龄、学历、所教学科等;第二部分职业倦怠,共有三个维度,包括热情枯竭、精力枯竭和职业成就感丧失,共18个项目;第三部分是教师教育幸福,共有7个维度,分别是教师认同感、人际和谐度、教学控制感、个人成长性、工作自主性、教育价值感和积极情感,共28个项目;本量表采用的是李克特LIKERT五分量表,选项从1(完全不符合)到5(完全符合)。全部数据采用SPSS 20.0 进行统计分析。

调查结果

(一) 教师教育幸福的基本现状

为了考察技工院校教师在各维度上得分的状况,采用单样本T检验,将各维度的项目均分与中点分数3进行比较(见表1)。教师在教育幸福各维度上的项目均分介于3.12~4.56之间,教师教育幸福各维度项目均分均显著高于中点分数3。

教师教育幸福总分由七个维度项目相加而获得,每个维度最高分为5(完全符合),最低分为1(完全不符合),因此,教师教育幸福总分最高可能分为35,最低可能分为5,中点为21。在本调查中,总体而言,教师教育幸福得分高于中点,教师教育幸福感处于一般水平,其分数介于“说不清”和“比较符合”之间,但未达到“比较幸福”水平。

(二)职业倦怠总体情况

职业倦怠和职业幸福感是一个相反的概念。通过对职业倦怠总分和教育幸福总分进行相关分析(见表2),职业倦怠和教育幸福相关系数为-0.320,p

考察教师在职业倦怠各维度上得分的状况,首先将正反向分进行转换,分数越高,说明职业倦怠程度越高。然后,通过单样本T检验,将各维度的项目均分与中点分数3进行比较。教师在职业倦怠各维度上的项目均分介于2.4~3.19之间(见表3),教师在热情枯竭和职业成就感丧失均分显著低于中点分数3。但精力枯竭略高于平均分。

职业倦怠总分由三个维度项目得分相加而得,每个维度最高分为5(完全符合),最低分为1(完全不符合),因此,职业倦怠总分最高可能分为15,最低可能分为3,中点为9。在本调查中,总体而言,教师职业倦怠得分低于中点,教师职业倦怠程度较低,其分数介于“说不清”和“比较不符合”之间。

(三)教师教育幸福感的性别差异

将性别与职业幸福感与职业倦怠的各维度进行方差分析(见表4),可以看出,所有p值均大于0.05,未达到显著性水平。说明男女教师在职业幸福感体验和职业倦怠体验方面不存在明显的差异。

(四)教龄与教师教育幸福感分析

为探讨教龄和教师教育幸福感之间的关系,我们将教龄和幸福感总分和职业倦怠总分进行相关分析。结果发现,教龄和职业倦怠存在显著的正相关(r=0.436,p

(五)不同院校的教师教育幸福感差异分析

通过将院校教师教育幸福感和职业倦怠的各个维度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所有P值均大于0.05,未达到显著性水平。但是,通过院校与幸福感总分和职业倦怠总分进行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不同学校与教师职业倦怠之间存在非常显著的相关(p

(六)教育幸福感的学历差异

为探索不同学历层次的教师在教育幸福感体验是否存在差异,我们将学历与职业倦怠总分和教育幸福感总分进行方差分析,结果见表6。可以看出,学历和职业倦怠存在显著正相关(p

(七)不同科目和不同身份教师教育幸福感差异分析

科目设置有两项:一项是公共基础科,一项为专业科,即教公共课的教师和专业课的教师在教育幸福感体验上是否存在差别。另外,在教师身份上设置了三项:在编、长期聘用教师及临时聘用教师。通过T检验和方差分析,公共基础系教师和专业课教师在幸福感体验上没有明显的差异(p>0.05),不同身份的教师在职业倦怠和教育幸福感体验上也无差异(p>0.05)。

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在对广州市技工院校的教师进行调查的基础上得出如下结论:

广州市技工院校教师教育幸福感现状 技工院校教师在教育工作中的幸福感现状是衡量技工院校教师群体职业生活质量的重要指标,它直接影响着教育质量。从上文分析可以看出,广州市技工院校教师教育幸福感处于一般水平,还较乐观。教师职业倦怠程度较低,其分数介于“说不清”和“比较不符合”之间。但精力枯竭维度略高于平均分,显示技工院校教师承受着更多的工作负荷和工作压力。另外,通过分析数据,得出教育幸福感和职业倦怠存在显著的负相关。

人口学变量与教师教育幸福感的关系 在本次调查中,人口学变量包含性别、教龄、所教学科、学历、所在学校、教师身份。通过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通过数据分析发现,男女教师在职业幸福感体验和职业倦怠方面不存在明显的差异。(2)公共基础系教师和专业课教师在幸福感体验上没有明显的差异;不同的教师身份在职业倦怠和教育幸福感体验上也无差异。(3)教龄和职业倦怠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即教龄越长,职业倦怠程度越严重。教龄和教师整体幸福感存在负相关系,即教龄越长,幸福感体验越低,职业倦怠越严重。该结果与利用该问卷对中小学教师调查结果完全相反,这与常识判断也存在很大出入。一方面,因为时代变化,教师的自我认同感降低,另一方面,技工院校生源大多是高考或中考的“失败者”,技工院校教师在教育方面付出更多的努力和心血,但社会对技工院校学生的认同感还有待提高,这些因素都影响到教师教育幸福感的体验。(4)学历和职业倦怠存在显著正相关,但和教育幸福感体验没有相关关系。说明学历层次越高,职业倦怠程度越严重,幸福感体验越少。(5)不同院校的教师职业倦怠之间存在非常显著相关关系,但与教育幸福感不相关。通过比较每个学校的职业倦怠的均值发现,管理越宽松的学校教师职业倦怠程度越低,而正在进行转型、改革的学校,特别是进行课程改革的学校教师承受更大的压力,职业倦怠程度较其他学校更大。

(二)建议

技工院校教师的教育幸福感直接影响着教师的职业生活和技工教育的质量。那么,怎样才能让广州市技工院校教师拥有更多的教育幸福感体?笔者特提出以下几条建议。

学校实行人性化管理,建立良性的支援机制 学校要实行民主化管理,赋予教师更多的主动权和自由度。能重视教师的意见,邀请教师参与学校的决策,以人为本,而不是僵化思维。提倡教师根据实际情况,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而不是用各种规章制度将教师“控制”起来。关注教师的心理生存状态,利用不同的激励机制,满足教师的不同需求。另外,学校建立有效的支援系统,开展形式多样的文体娱乐活动。为教师创设充满吸引力的文化氛围,让教师产生归属感,帮助教师实现专业成长。

教师自我调节 技工院校教师要认识到技工教育在整个教育中的重要性,培养职业教育的使命感,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和责任感,专心本职工作,将教育作为可以奋斗终生的事业。

建立社会支持系统,提高对技工院校教师的认同感 心理学研究显示,社会支持比较缺乏的人群,不良的适应和行为方法较高。技工院校教师作为一个特殊群体,也需要纳入社会支持系统中,形成尊师重教的良好社会风气。提高教师整体的声望,提高社会对高技能人才和技工教育的重视程度。另外,增加教师收入,提高教师住房、医疗方面的待遇,减轻教师的生存压力。同时,可以成立全国性的职业教育教师组织,给教师提供更多的社会支持。

注释:

①苗元江,龚继峰:《超越主观幸福感》,《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36(5):16

②③④张陆:《中小学教师教育幸福的结构及测量》,华中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7

参考文献:

[1]曾瑜.成都市中学教师职业幸福感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07:22-29.

[2]曹建强.酒泉市小学教师职业幸福感的调查研究[D].兰州:西北师范大学,2005:35-40.

[3]郭虹君,朱成科.我们离幸福还有多远-试析教师幸福感的失落及追寻[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8(3):3-4.

[4]咸桂彩,王玥,金景鲜.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工作满意度和主观幸福感调查[J]职教论坛,2011(36):83-91.

[5]王洪明.市郊中小学幸福感调查[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6,14(5):508-510.

[6]陶维东,陶晓丽.粤西地区新入职高中教师主观幸福感调查[J].湛江师范学院学报,2011(8):120-123.

[7]张陆.中小学教师教育幸福的结构及测量[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7.

[8]苗元江,龚继峰.超越主观幸福感[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36).

第6篇

主观幸福感(Subjective Well-Being,简称SWB)主要指个体依据自己设定的标准对各个阶段生活质量所作的整体评价,它是衡量个体生活质量的重要的综合性心理指标[1]。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模式的转变,仅仅通过物质的满足程度、社会地位的评价等已经不能作为衡量生活水平的全部标准,越来越多的学者认为生活质量的标准中应该考虑主观因素[2]。而主观幸福感正是反映人们精神生活状态的一个很重要的指标。近年来,大学生人际冲突加剧,辍学、厌学等现象司空见惯,自杀现象也屡有发生,大学生心理健康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重要问题。了解当前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现状和特点有助于掌握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对解决大学生心理问题和提高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

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甘肃某高校300名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生123人,女生170人;文史类专业179人,理工类专业114人;大一72人,大二97人,大三46人,大四78人。

2研究方法

采用《总体主观幸福感量表》对甘肃省某高校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状况进行了抽样调查。《总体主观幸福感量表》由Fazio在1997年编制,是美国国立卫生统计中心指定的一种定性测查工具,用来评价被试对幸福的陈述[3]。量表共有33项,得分越高,表示幸福感越高。量表包括6个因子:对生活的满足和兴趣(S)、对健康的担心(H)、精力(E)、忧郁或愉快的心境(SH)、对情感和行为的控制(O)以及松弛与紧张(RT)。量表单个项目得分与总分的相关在0.48―0.78之间,分量表与总表的相关为0.56―0.88,内部一致性系数男性为0.91、女性为0.95,重测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85。

3统计方法

采用SPSSl6.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管理和统计分析。

二研究结果

1大学生主观幸福感总体状况分析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总均分为21.09(大于18),表明当前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处在中上水平,大学生对自己的生活、学习和所处环境较为满意。“对生活的满足和兴趣”(3.92±0.55)、“对健康的担心”(3.8±0.76)、“精力”(3.48±0.71)、“忧郁或愉快的心境”(3.59±0.68)以及“松弛和紧张”(3.43±0.65)等维度的均分都高于中等水平(3分)。但是,在“对情感和行为的控制”(2.87±0.61)维度上低于中等水平,反映出大学生不善于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情绪。

2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专业差异分析

从表1可以看出,文史类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总体上高于理工科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P

3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城乡差异分析

表2的统计结果表明:城乡大学生在主观幸福感方面存在较显著的差异,城市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总体上(除“对情感和行为的控制”因子之外)高于农村大学生(P

4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家庭结构差异分析

表3的统计结果表明:独生子女和非独生子女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存在显著差异,独生子女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高于非独生子女大学生(P

5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性别差异分析

表4的统计结果表明,女生的主观幸福感得分稍高于男生,但无显著差异(P>0.05)。

6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年级差异分析

表5反映出不同年级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总体上不存在差异(P>0.05),其中大三学生的主观幸福感稍高于其它年级,而大四学生的主观幸福感相对于其它年级最低。

三讨论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存在专业差异,文史类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高于理工科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这与郑雪等的结果不同,他们的研究结果显示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不存在学科差异[4];与尹海兰的研究结果相反,她认为理工类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高于文史类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3]。这可能是由于抽样方法不同或抽样对象的构成不同造成的。文史类学生平时的学习压力较小、娱乐活动较多,理工科学生实验课程较多、生活相对单调,但是理工科学生的就业情况相对好于文史类学生。因此,研究结果的不同,需要考虑抽样对象中文史类学生与理工科学生的比例是否适当,所在学校和地区的就业环境与校园文化环境。城乡大学生在主观幸福感方面存在较显著的差异,城市大学生在总体和各分量表(除对情感和行为的控制)上的得分均高于农村大学生。这说明城市大学生比农村大学生要体验到更多的幸福,家庭经济状况越好的学生越幸福。由于城市大学生的家庭经济条件、生活条件以及学习条件一般都比农村大学生好、生活上压力较少,而农村经济条件、生活条件以及学习条件都较差,所以导致他们感受到的主观幸福感要比城市大学生少。这与谢敏芳、李黎的研究结果较为一致,农村大学生主观幸福感明显低于城市大学生[5]。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家庭结构差异研究相对来说较少,本研究的调查结果显示:独生子女和非独生子女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存在显著差异,独生子女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高于非独生子女大学生。这与我们的经验和假设不太相符。一般来说,独生子女由于没有兄弟姐妹等玩伴,会比非独生子女感受到更多的孤独和寂寞,从而影响他们的心理发展和生活质量。研究结果与一般经验的这种差异,可能主要是由于抽样对象的年龄特点造成的。我们的一般经验和基本假设可能更多来源于对年龄较小独生子女的印象。但是,独生子女大学生已经适应了家庭中只有自己一个孩子的生活,而且他们的交往对象和社交领域也不同于年龄较小独生子女,人际交往并不只局限在家庭中。此外,根据埃里克森人格发展阶段理论的观点,大学阶段是发展亲密关系(恋爱关系)的时候,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并没有什么显著不同,他们并不缺少恋爱对象。所以,独生子女大学生并不会像年龄较小的独生子女那样会有较多的孤独感。本研究的调查结果与陈静、杨宏飞的研究结果是一致的[6]。大学生主观幸福感没有明显的性别差异,只在“精力”这个因子上男女生之间存在差异。这与张利霞、霍建勋(2009)测得的结果相同[7]。不同年级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总体不存在差异,其中大三学生的主观幸福感稍高于其它年级,大四学生相对于其它年级幸福感最低,这与杜军、张欣和何宝平的研究结果相似[8],可能是因为大四学生面临着就业压力。

四对策与建议

1确定适合自己的人生目标

目标理论认为,目标和需要实现时就会产生幸福感。因此,幸福感会因人们的价值和欲望的不同而有差异,目标的不同层面与幸福感的不同成分相联系[9]。如果大学生能够充分地相信自己,由自己的兴趣和实力来决定目标,让目标吸引自己前进,从某种意义上说,就具有了从事任何活动,并且达到任何一个目标的信心和能力。大学生一旦敢于自主地确定自己的目标,并为着这个目标投入自己几乎所有的精力时,离自己的目标不远了,将会产生较高的幸福感。

2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幸福的本质和获得幸福的途径

首先,幸福面前人人平等,生命中真正的幸福必须靠自己付出努力,而不是靠别人,越是刻苦勤奋的学习,才能取得更好的成绩,享受到的学习的乐趣就越多,进而感受到的幸福就越高。

其次,建立积极向上的班集体,发挥班集体积极的社会支持作用。良好的社会关系可以增强个人的主观幸福感,对于大学生来讲,班集体是大学生生活的重要社会群体,可以对内向的学生引导他们主动进行人际交往,积极参加各种集体活动,使其融入集体之中,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他们的幸福体验。积极向上的班集体不仅仅会提高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而且可以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

最后,开展丰富的校园文化,满足大学生的多种心理需求。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开拓视野,同时也为大学生提供社会交往、认识社会、服务社会的机会,创设大学生生活与学习的良好环境,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

参考文献

[1]叶浩生,郭永玉.积极心理学[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

[2]尹海兰.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及其与人格特征的相关研究[D].河南大学,2004.

[3]杨慧.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研究综述[J].赤峰学院学报,2008(10):182.

[4]郑雪,严标宾,邱林.广州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研究[J].心理学探新,2001(4):49-50.

[5]谢敏芳,李黎.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现状调查与研究[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08(6):105-106.

[6]陈静,杨宏飞.杭州市大学生主观幸福感调查[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3(3):52-55.

[7]张利霞,霍建勋.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现状及对心理健康的影响[J].包头医学院学报,2009(5):33-34.

第7篇

关键词: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影响因素

大学生是社会团体中很重要的一部分,更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接班人,是社会未来发展中的主力军。研究和分析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可以帮助大学生建立正确价值观,这对社会发展也有着重要的作用。

一、主观幸福感的概念

在主观幸福感概念的研究方面,受到国内外大部分学者和专家认可的是Diener的研究。他认为,主观幸福感是评价者根据某种标准,对其生活质量做出的整体评估。这是从心理方面衡量个人生活质量的重要指标。

二、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

1.客观因素

人口统计学变量是指大学生的性别、年龄、民族、家庭所在地等情况。通过分析相关的研究结果,本文认为仅仅使用人口统计学变量来反映主观幸福感是不完全、不科学的。采集的样本数据不同,所显示的调查结果也不同,有些结果甚至是相反的。

家庭经济收入情况与主观幸福感存在一定的关系。家庭经济收入比较高的大学生群体,他们的主观幸福感也相对较高,二者呈现出正相关的特征。但是,有些调研的情况却与这个结果相反。有些经济收入相对较低家庭的大学生也同样有较高的主观幸福感,二者呈现较少的相关性。分析其内在的原因,这些经济收入较低家庭的大学生相比收入较高家庭的大学生,更容易满足目前的生活,他们的主观幸福感标准相对较低,同等消费水平下更容易感觉到幸福。

社会支持是指各种社会因素在大学生主观幸福感方面起到的影响。这种社会支持可能作用于客观因素。比如,当人口统计学变量受到社会其他因素影响的时候,往往会对原有主观幸福感的影响产生作用,这种作用可能是增强的,也可能是减弱的。上述社会支持也可能作用在主观因素上。比如,某种社会因素对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自尊心、人格特质等产生影响的时候,就会对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产生影响。同样,这种影响的方向也是不确定的。

2.主观因素

人格特质是主观因素之一,它的分类是以艾森克的理论为基础,从神经质、精神质和内外倾三个维度来影响主观幸福感。学者陈灿锐在其《主观幸福感与三大人格特征相关研究的元分析》中,基于理论和数据两个层面详细论述了主观幸福感与三大人格相互关系。他认为:主观幸福感与三大人格有相关性,主观幸福感与神经质高度负相关,与精神质呈现较小负相关,而与内外倾之中的外倾性呈现中度正相关。

自尊是影响主观幸福感的重要主观因素之一,也是预测主观幸福感程度的重要因素。它不仅可以直接对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造成影响,还可以用自尊来测量和预测主观幸福感的程度。有研究数据表明,正能量情绪指标与自尊呈显著的正相关,而消极的情绪与自尊呈现负相关。自尊可以缓解大学生的生活和心理压力,可以避免焦躁和多虑,能够帮助大学生更好地控制情感。

归因方式是当个体行为产生后果的时候归纳原因的方式,主要分为两种:内控型和外控型。内控型认为个体行为产生的后果是个体行为本身所决定的,而外控型认为个体行为产生的后果是个体行为以外的某种外在因素决定的。相关调研表明,内控型与主观幸福感呈现正相关性,因为这部分大学生会认为他们的成功是因为其自身坚持不懈努力的结果,他们将更多地受到行为结果的影响,也更容易感到幸福。但是,外控型认为个体行为结果是由外在因素决定的。这部分大学生会认为无论自身的成功或者失败,都是由其他因素造成的。这种结果的取得对于其个体本身的影响程度非常低,但还是影响了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

三、提升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对策和建议

1.社会方面

社会要努力提高支持的力度和强度,为提升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氛围,努力降低因为人口统计学变量的因素对主观幸福感产生的影响。

2.高校方面

高校应在大学生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增加校内休闲活动,扩展大学生的休闲空间,加大对大学生休闲活动的投入力度,帮助大学生建立正确的休闲观念,鼓励他们采用健康的休闲方式放松自己。另外,高校还要重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工作,尽量减少大学生抑郁和焦虑情绪的出现。

3.家长方面

家长要加强与孩子的交流和互动,及时掌握和了解孩子的行为和心理变化,并对孩子进行科学合理的指导。在与孩子接触和交流的过程中,要多鼓励,少批评,这可以帮助孩子增强自尊,树立自信,提高他们人际交往的能力。

4.大学生方面

大学生应想方设法获得更多的社会支持,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和社会交往渠道。当遇到生活环境发生变化或者处于情绪低谷的时候,要能够灵活地调节自己的行为和情感,及时适应新的环境。

参考文献:

第8篇

关键词:主观幸福感;大学生;一般本科院校

中图分类号:G4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4038(2014)01-0078-05

主观幸福感(subjective Well-being,SWB)指的是个体依据自己设定的标准对其生活质量的整体评价。研究大学生群体的主观幸福感,不仅关系到大学生的成长成才,而且受到教育界乃至整个社会的广泛关注。

一、研究方法

1.研究对象

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福建师范大学福清分校800名大学生作为调查对象,涉及法学、金融学、国际经济与贸易、心理学、学前教育、英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社会体育等24个专业,发放问卷800份,回收778份,回收率为97.25%;其中有效问卷711份,有效率为91.39%,样本分布情况详见表1。

2.研究工具

总体幸福感量表(GWBS)是为美国国立卫生统计中心制定的一种定式型测查工具,用来评价个体对幸福的感受。该量表共有33个项目,包含6个维度,分别是对健康的担心、精力、对生活的满足和兴趣、忧郁或愉快的心境、对情感和行为的控制以及松弛与紧张。总分越高,主观幸福感越高。国内学者段建华对其进行修订并试测,目前该量表在国内已得到广泛的应用。

3.研究程序

以问卷调查为主要研究方法。利用课堂教学和例会晚点时间对被试进行施测。按照统一指导语要求被试仔细阅读、独立作答。收回问卷后进行有效问卷的筛选,整理并录入数据,校对无误后使用SPSS 13,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统计方法包括描述性统计、t检验和方差分析。

二、结果

1.一般本科院校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总体状况

由表2可知。一般本科院校大学生主观幸福感总体平均分为109.135分。明显低于全国常模(142.7分),表明一般本科院校大学生主观幸福感整体水平中等偏低。

2.一般本科院校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在性别上的差异检验

由表3可知,一般本科院校男大学生主观幸福感总分显著高于女大学生(t=.270*)。在松弛与紧张维度上男大学生得分显著高于女大学生(t=2.829**),而在忧郁或愉快的心境维度上,男大学生得分显著低于女大学生(t=-1.013*)。

3.一般本科院校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在年级上的方差分析

由表4可知,一般本科院校不同年级大学生主观幸福感总分没有显著差异,在对健康的担心、对情感和行为的控制、松弛与紧张三个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其中,在对健康的担心维度上,大一的学生得分显著高于大三、大四的学生,大二的学生得分显著高于大四的学生:在对情感和行为的控制维度上,大二的学生显著高于大一、大四的学生;在松弛与紧张维度上,大二学生得分显著低于其他三个年级学生的得分。

4.一般本科院校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在生源地上的方差分析

由表5可知,一般本科院校不同生源地的大学生主观幸福感总体得分没有显著差异,但城市大学生得分最低。在精力这一维度上,农村大学生得分显著高于城市大学生。

5.一般本科院校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在科别上的方差分析

由表6可知,一般本科院校不同科别的大学生主观幸福感总体得分没有显著差异,但可看出理工类大学生在总分及各维度上略高于文史类大学生。

三、讨论

1.一般本科院校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总体状况分析

研究表明,一般本科院校大学生主观幸福感整体水平中等偏低,他们普遍担心自己的健康状况,也不满意目前的生活,但大部分学生有较好的精力和愉悦的情绪。

从学校层面上来说,福建师范大学福清分校作为一般本科院校,在办学层次、硬件设施、师资力量和社会认可度上都不及重点大学和校本部,学校提供的学习环境、教学条件、实训机会和展示平台等都相对有限,这些都影响了学生入学后对自己学习、工作和生活的评价,进而影响了主观幸福感指数。

从学生层面来说,被试大学生中绝大部分是来自农村的学生,以非独生子女占大多数。这些学生从小在农村长大,大多数人具备坚韧踏实的品质,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上都更加勤奋努力,表现出旺盛的精力。另外,被试选取大一到大四的学生,有一半以上是“90后”。相关研究表明,“90后”大学生相较于“80后”大学生更加自我,物质条件也更加优越,他们具有前卫的思想和张扬的个性,初次离开家乡来到陌生的学校,先后经历了军训的考验,以及生活环境、学习方式、同伴的磨合与适应,表现出对自己身体的担心,和对不如家庭生活舒适安逸的大学生活的不满意。

2.一般本科院校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在性别上的差异分析

在松弛与紧张维度上得分越高说明学生越放松,在忧郁或愉快的心境维度上得分越高说明学生越愉快。国内多数研究表明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在男女性别上没有显著差异。或女生主观幸福感高于男生。但是,本次研究显示,男大学生主观幸福感总体水平高于女大学生,也比女大学生情绪更为放松,但女大学生心境更加愉快。这可能是由于女生天生在体力和精力方面不如男生,且情感丰富、心思细腻、多愁善感,虽然和男生一样需要面对学业、人际和情感方面的压力,但学习上的在意和担心、女生宿舍人际关系的危机和情感上的波动都比男生更加强烈,更加容易出现难以调节失衡的心态,沉浸于对现状的不满之中,加上被试来自福建师范大学福清分校,作为一般本科院校学生,与生俱来的不如重点大学和校本部学生的自卑感在女生身上更加难以排解,因而得出这一结果。

3.一般本科院校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在年级上的差异分析

在对健康的担心维度上得分越高说明学生越不担心健康,在对情感和行为的控制维度上得分越高说明学生对自己的情感和行为控制得越好。研究表明,大二学生的主观幸福感最低,也显得更加紧张,比大一、大四的学生更能控制自己的情感和行为,而大三、大四年级的学生比大一、大二的学生更加担心自己的健康。

大二年级的学生结束了对大学充满憧憬和希望的大一时光,消磨了对大学生活的幻想及其所带来的新鲜感,随之而来的是对大学学习和生活的迷茫感,此外还有对学校办学条件、师资力量等方面的不满意,这几个方面的考验无形中给大二学生带来了自卑感和紧张感,也会让他们迷失自己的方向,这就大大降低了大二学生的主观幸福感。而大三、大四学生对未来有较为明确的定位和清晰的目标,忙碌于考研、实习和就业的准备,面对人生的重要转折点和凡进必考的挑战,加之对于自己所就读和毕业院校的不自信,大三、大四学生将生活重心专注于学习,学习上的压力和焦虑容易带来躯体性问题,如疲劳、头痛等,自然会引起对健康的关心。

4.一般本科院校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在生源地上的差异分析

研究表明,城市大学生主观幸福感最低,且精力较差。究其原因,可能是城市大学生的生活环境、家庭条件、教育水平比乡镇和农村大学生优越很多,面对与理想中差距较大的大学校园和大学生活,内心失落和不满的感受会更加强烈,因此其主观幸福感自然较低。

5.一般本科院校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在科别上的差异分析

虽然不同科别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及各维度并不存在显著差异,但从数据上我们仍可发现理工科学生主观幸福感略高于文史类学生,这无疑与专业特点有关。也可能与性别产生交互影响。文史类学生多为女生,内向文静、心思细腻、多愁善感,遇事难排解:理工类学生多为男生,不拘泥于小事细节,长期专业学习使其具备较强的逻辑思维,更加理性地看待和处理所遇到的问题。

四、建议

针对当前一般本科院校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总体状况和福建师范大学福清分校大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经验,笔者建议应该从学校、教师和学生三个方面着手,提升一般本科院校大学生主观幸福感。

1.学校:坚持科学发展,提升办学内涵。努力建设美丽校园

一是以教学为中心,不断提升办学内涵。要根据一般本科院校实际情况和人才培养定位。坚持以应用型为导向,进一步深化课程体系改革,逐步建立起适应经济发展和符合社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培养课程体系。二是以科研为平台,不断提升社会服务能力。要以经济社会发展为先导,不断加强科研工作。通过科研更好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进而不断提升学校的社会认可度和美誉度。三是以基础设施建设为着力点,不断加强美丽校园建设。要通过强化建设,不断完善和美化学校基础设施来提升大学生对学校的归属感,进而提升大学生在学校的主观幸福感。

2.教师:坚持以生为本,加强教育引导。促进大学生成长成才

一是以生为本,实现以情感人、以爱育人。教师不仅要在课堂上给学生以专业知识和人生智慧,而且要心中有爱,心中有学生,真正做到生活上关心学生、情感上引导学生、工作上帮助学生,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供更加温馨的情感支持。当学生能够感受到来自教师对自己的关心、爱护和帮助时。其主观幸福感就会得到极大提高。二是加强教育,实现分层管理、分类引导。要根据不同年级不同时期大学生存在的不同问题,有的放矢开展教育,引导其在学校更好的成长成才。如:加强对大一新生进行入学和适应教育;加强对大二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加强对大三、大四学生进行就业指导。

第9篇

关 键 词:运动心理学;幸福感;专业运动员;浙江体育职业技术学院

中图分类号:G804.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7116(2013)01-0060-03

长期以来,运动心理学工作者主要关注的是运动员消极的心理状态,对幸福、快乐等积极心理状态的研究不多,通过中国期刊网以题名“运动员”“幸福感的检索,仅发现5篇文献[1-4]。但是,运动员幸福感的高低会直接影响运动水平的发挥,我们如果能对运动员积极心理状态进行深入研究,提出提升专业运动员主观幸福感的策略,无疑能对运动员保持积极心态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进而改善运动员的心理健康状况,从而取得优异的运动成绩。

1 资料来源与方法

1)调查对象。浙江省体育职业技术学院的专业运动员。浙江体育职业技术学院目前共有全日制学生675名,云集了浙江省90%以上的专业运动员,所以,要反映浙江省专业运动员的主观幸福感现状,以浙江省体育职业技术学院的全日制学生为调查对象,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2)调查方法。正式的问卷调查之前,在浙江体育职业技术学院随机选择了部分专业运动员进行了深度访谈。访谈中,笔者与受访者进行了自由的、面对面的交谈,没有限制访谈的内容,从总体上了解他们主观幸福感的状况,作为后面开展正式问卷调查的探索性观察;在深度访谈的基础上,参照了邢占军的“主观幸福感测量量表”来设计调查问卷,从薪酬福利、社会融入、训练因素、生活因素、社会保障、自身发展等6个维度[5]来测量运动员的主观幸福感。问卷调查采用分层抽样调查的方式进行。

3)统计分析。用SPSSV17.0对调查所得数据进行录入统计和分析。

2 结果与讨论

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500份,收回有效问卷491份,有效率为98.2%。其中,男性260人,占52.9%,女性231人,占47.1%;年龄18~30岁;已婚占12.6%,未婚占87.4%;游泳占37.3%,大球类占26.1%,田径占30.8%,其他占5.8%;初中占46.4%,高中及中专占41.1%,大专及本科占12.5%。

1)幸福感的总体评价。

在受访者中,认为幸福感“一般”的专业运动员有235人,占总体样本的47.9%;认为“比较幸福”的87人,占17.60%和“非常幸福”的15人,占3.1%。合计专业运动员认为幸福的约占样本总数的20.7%;认为“较不幸福”(104人,占21.2%)和“很不幸福”(50人,10.2%)合计约占31.4%。总体上看,只有20.7%的专业运动员认为自己“幸福”;从得分来看,男女性的平均得分分别为65.62和66.84,低于杭州市居民的幸福感总体水平。所以,专业运动员的幸福感存在着群体性缺失,这个问题值得我们深思。

主观幸福感的目标理论认为,目标与价值取向决定人的幸福感,幸福感产生于需要的满足及目标的实现。通过运动训练来提高运动成绩必然是每一名运动员的目标和价值取向,而提高运动成绩的目标达成与否将影响运动员的主观幸福感。而对一般的锻炼人群来说,提高运动成绩并不一定是他们的目标,更不一定是他们的价值取向。基于这样的原因,专业运动员在运动训练生活中的主观幸福感不强就不难理解了。

2)不同性别的专业运动员幸福感比较。

在调查中,我们要求受访者对自身的幸福感进行打分(百分制)。其中男性260人,平均得分为65.62分;女性231人,平均得分为66.84分。经卡方检验,P>0.05,男性与女性的幸福感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3)对薪酬福利的满意度。

在“薪酬福利”这一维度中,我们设计了运动员与同龄人相比的工资水平、收入增加幅度、奖金福利情况等3个衡量指标。从表1的统计数据显示:有30.9%的受访运动员对目前的薪酬福利状况表示“不满意”;表示“可以接受”的占31.4%;表示“满意”的占37.7%。这说明目前浙江省专业运动员的薪酬福利的整体状况比较好。

4)对社会保障的满意度。

在“社会保障”这一维度中,我们设计了伤病保险和医疗保险2个衡量指标。从表2的统计数据中可以看出,专业运动员对于社会保障状况的不满率达到了44.8%,满意率只有19.4%。在访谈中,专业运动员觉得他们在医疗保险等方面和城市居民差距悬殊。

5)对社会融入的满意度。

在“社会融入”这一维度中,我们设计了身份认同、政治参与权利和户籍制度等3个衡量指标。从调查中我们发现,专业运动员对身份认同这一点满意度非常低,大部分人觉得运动员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在退役以后,融入社会的能力相对较差。表3的统计数据显示,专业运动员对社会融入的状况,满意率只有25.8%。

专业运动员的不满意率高的原因,在于他们认为社会对他们有歧视,被认为是“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人。许多受访者表示,在跟本地人(杭州户籍的青年)谈恋爱的过程中,遭到了对方家长的强烈反对;已退役的专业运动员也偶尔会遭到不公平的待遇。这些因素影响了他们的幸福感。

6)对训练环境的满意度。

在“训练环境”这一维度中,我们设计了训练场所环境、训练安全隐患、训练后的康复护理等4个指标。从表4可以看出,专业运动员对训练环境的满意度比较高,非常满意占10.8%、比较满意占50.1%,总体满意率达到了60.9%,31.6%认为训练环境一般,只有7.5%表示对训练环境不满意。

调查结果表明,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政府对于竞技体育设施的投入有所增加,落实“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注重训练环境的改善,注重排除训练场地的安全隐患,从保护运动员健康的角度出发,改善训练后运动员康复护理的条件,这些措施使得运动员对训练环境的满意度较高。

7)对人际关系的满意度。

在“人际关系”这一维度中,我们设计了与领导教练的关系、与队友的关系、与家庭成员的关系等3个衡量指标。从表5的统计数据显示,专业运动员对人际关系的满意率达到52.3%,有37.9%的评价为“一般”,不满意的只占9.8%。说明对人际关系的满意度普遍较高。

良好的人际关系可以提高他们的幸福感,郑日昌等[6]的研究也表明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指数与人际关系显著相关。良好的人际关系能使运动员在运动中提高技能,获得友情,增加喜悦感、自信心,提升了幸福感。

8)对自身发展的满意度。

在“自身发展”这一维度中,我们设计了找工作渠道、职业和技能培训、目前从事项目对日后就业的帮助、退役后工作的信心等4个衡量指标。从表6可以看到专业运动员对“自身发展”的满意率只有18.8%,不满率高达36.8%。

大多数被调查者对于退役后的去向感觉比较渺茫,媒体对于退役运动员的艰难生存状况的报道,对现役运动员也有一定的影响。

3 提升运动员主观幸福感的策略

幸福感是反映某一社会中个体生活质量的重要心理学指标[7],在中国,运动员是个特殊的群体,肩负着为国争光的重任,所以,提升运动员的幸福感势在必行。从调查结果来看,运动员的幸福感偏低,低于城市平均水平;通过对影响运动员幸福感的主要因素进行分析,发现运动员在社会融入、社会保障和自我发展3个维度上满意度偏低。所以,我们应从社会融入、社会保障和自我发展这几个方面来探索提升运动员幸福感的策略。

1)进一步完善原有保障体系,抓好各种文件及国家相关保障政策的贯彻实施,确保政策落实到每一个运动员,提高运动员的待遇。

2)加大对运动员为集体争光精神的宣传力度,提高公众对运动员的认可度。关键还在于要提高运动员自身的各方面的素质。

3)加强思想教育,引导运动员调整心态,合理定位,主动寻找职业价值,从训练、比赛中获取更多幸福感,以取得最佳的运动成绩,提高总体幸福感。

参考文献:

[1] 王钱芊,许启晓,王维维. 运动员主观幸福感与社会支持因素的相关分析[J]. 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8,20(3):20-22.

[2] 廖惠珍. 青省年运动员心理韧性与总体幸福感的相关研究[J]. 内江科技,2011(9):48-49.

[3] 倪晓莉. 运动员总体幸福感、竞技动机和目标定向的关系研究[D]. 苏州:苏州大学,2009.

[4] 辽宁省现役运动员人格与主观幸福感调查研究[D]. 沈阳:沈阳师范大学,2011.

[5] 夏晶,王婉娟,夏季. 幸福感的影响因素分析[J]. 湖北工业大学学报,2010,25(6):23-26.

第10篇

【关键词】 护士;工作压力;主观幸福感

Investigation of Nurses, Occupational Stress and Subjective Well-being in Diffe rent Kinds ofHospitals.Li Ling,Shen Qin.Institute of Nursing ,Zhejian g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al University,Hangzhou310053,P.R.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nurses, occupational stress andsubjective well being(SWB) in different kinds of hospitals,exploring the rela tionship between them. Methods Using Chinese Nurses, Occupation al Stress Scale and Cam pell Subjective Well Being Scale to collect data from 279 on-the-job nurses of6 hospitals in Hangzhou . Results The Occupational Stress of on - job nurses in hospitalis high and SWB is low, nurses in cival hospital is dram atically lower than in the 3rd level hospital and in community hospital in SWB a nd workload and time、environment and resources and the total score of Occupatio nal Stress ,the nusses in community hospital have highest the Occupational Stres s on the nursing speciality and patient nursing(P<0.01), the total score of Occupational Stress is negative correlation to SWB( P<0.01). Conclusion Explore the the Occupational S tress and SWB of nurses in di fferentkinds of hospital and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m ,provide reference to n ursing administrator, promoting nurses to strengthen their resistting stress abi lity, relieve Occupational Stress and improve their SWB.

【Key words】 Nurse;Occupational stress;Subjective well-being

主观幸福感(subjective well being,SWB)是人们对整体或一般生活的满足和快乐感,是衡 量个人和社会生活质量的一项重要的综合性心理指标。此方面的研究20世纪50年代从美国兴 起,我国80年代兴起和进入高峰[1]。护士是一个高压力、高风险,构成性别比较 单一的群体,是职业病和亚健康的典型人群,护士的主观幸福感长期以来没有引起人们的足 够重视。国外研究表明,护士工作压力大与工作负荷重有关,同时也是降低护理工作满意度 的重要因素。持续高水平压力使机体内用以适应和调节压力的能量和精力耗尽,造成机体平 衡失调,导致心身疾病[2],影响其主观幸福感。本研究旨在通过对不同类型医院护 士的工作压力、主 观幸福感的调查,了解护士工作压力与主观幸福感关系的现状和相关性,以便为加强护士的 心理健康教育、促进人性化管理模式改革提供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本次的调查对象为浙江省杭州市三级甲等医院、社区医院和民营医院共6家医院 共279名护士,均为女性。其中社区医院护士109名,年龄22~40岁;三级甲等医院护士106名 ,年龄23~42岁;民营医院护士64名,年龄19~47岁,均为在职护士。

1.2 方法

1.2.1 调查工具。采用问卷调查,问卷包括一般情况调查问卷、中国护士工作压力量表和c ampbell主观幸福感量表3部分:①一般情况调查问卷包括:性别、年龄、护龄、编制、医院 种类、科室、年薪、学历、职称、职务等10项内容;②中国护士工作压力量表[3] 本研究采用的工作压力量表是国内普遍使用的中国护士工作压力量表。该量表共35个条目, 分为5个方面:护理工作及专业方面的问题、工作量及时间分配问题、工 作环境及资源问题、病人护 理方面的问题、管理及人际关系方面的问题。该量表采用1~4级评分法,分数越高,说明引 起的压力程度越大;③campbell主观幸福感量表:采用Campell(1976)编制的幸福感指数量 表(Index of well-being);Bradburn(1969)的情感量表(Affect scales:positiveaffect ,negative affect,affect balance)[4];该量表于2000年由李靖和赵郁金(20 00)修订 ,它包含2个部分:总体情感指数量表8个条目和生活满意度1个条目。计分方法为:(前8 项的平均分)+(最后一项的得分)×1.1=总分,该问卷得分的最小值为2.1分,最大值 为14.7分。该量表的情感指数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89,重测信度为0.43,与生活满意度单 一测题的效标相关系数为0.55。

1.2.2 调查方法。本次研究由研究者组织各医院护士长协同发放问卷。抽样方法为便利抽 样,在知情同意的基础上部分整群抽取样本。调查对象独立填写,填写时间30分钟左右,填 写完毕即可收回。共发放问卷320份,回收问卷304份,回收率达到95%,剔除填表不完全的1 3份,以及经测谎题目筛查出的无效问卷12份,实际有效问卷为279份,有效率为91.78% 。

1.3 统计学方法 数据用SPSS11.5 for Windows 200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采用描述 统计、单因素方差分析、Person相关性分析。

2 结 果

2.1 本组护士一般情况调查结果 279名被调查护士均为女性,<25岁42名;25~35岁183名;36~40岁36名;>40岁18名。护 龄在<2年38名;在2~5年114名;6~10年47名;11~20年62名;>20年18名。正式编制的护士 为132名,聘任制的护士147名。社区医院护士109名;三级甲等医院护士106名;民营医院护 士64名。内科护士45名;外科护士62名;门诊护士33名;急诊科护士42名;ICU护士21名; 其他科室护士76名。年薪<3万的护士140名;3~4万的86名;4~5万的41名;5~6万的9名;> 6万的护士3名。学历中专的护士101名;大专的护士129名;本科的护士49名。护士142名; 护师87名;主管护师50名。无职务的护士256名;护士长19名;科护士长4名。

2.2 本组护士的主观幸福感与工作压力得分情况 本次研究得出护士主观幸福感总分的均数为8.004,小于理论均数8.4,表明护士的主观幸福 感水平较低。护士感受到的工作压力,其平均数为2.77,大于理论平均数(2.50),表明护 士承受着较大的工作压力[5]。造成护士的主要压力源以压力程度高低顺序依次为 :量与时间、工作专业、病人护理、管理人际和环境资源,结果见表1。

2.3 不同种类医院护士的工作压力和主观幸福感的得分比较 不同种类医院护士的主观幸福感比较,差异有显著性(F值=36.5,P<0.01)。 总体情感指数和生活满意度也有显著差异性(F值=28.5、F值=22.8,P<0.01), 其中,民营医院护士在主观幸福感总分、总体情感指数和生活满意度各因子得分低于社区医 院和三甲医院,差异有显著性(P<0.01)。不同种类医院护士的工作压力总分比较,差异 也有显著性(F值=7.2,P<0.01)。工作压力各因子中,民营医院护士在量与时间 、环境资源方面和压力总分得分最低,与社区医院护士有显著性差异(P

2.4 护士工作压力与主观幸福感的相关分析 工作专业、病人护理、管理人际、压力总分与主观幸福感总分、总体情感指数和生活满意度 显著负相关(P

3 讨 论

3.1 临床护士主观幸福感和工作压力的现状 本研究结果表明临床护士承受着较大的工作压力,尤其是量与时间、工作专业、病人护理、 管理人际和环境资源,这与李小妹[3]、张小飞[6]等认为工作专业是护士 工作压力的首要原 因类似,说明临床护士依然面对巨大的工作负荷、护士缺编、非护理性质工作太多以及护理 工作的社会地位太低、继续深造的机会太少、工资及其它福利待遇低、晋升的机会太少、工 作的独立性少,工作分工不明确等情况。但和李小妹的研究不同的是本研究发现病人护理和 管理人际的排名明显靠前,考虑随着新的《医院职工管理办法》的出台以及人们法律意识 的增强,担心工作中出现差错事故成为最主要的压力源,同时使职业危机感也进入了主要压 力源之列[7]。同时临床护士与医护同事和上级管理者之间人际关系的压力也较大 ,说明护 士渴望护士地位提升,增加护士编制,减轻工作负荷,希望拥有一个安全、平等、能够被病 人和家属以及其他医务人员的理解与尊重的工作氛围,同时也能更好地被护理管理者理解与 支持。

3.2 不同种类医院护士主观幸福感和工作压力的差异 研究结果表明,民营医院护士的主观幸福感各项得分明显低于社区医院和三甲医院,具有显 著性差异,考虑民营医院护士的经济、地位、归属感和安全感等方面都低于另外两类医院护 士。这个结论与杨昭宁(2006)[8]和李银萍(2007)[9]发现经济状况差 的大学生的主观幸 福感水平较低一致。在工作专业和病人护理方面,社区医院护士的压力最大,说明国家日趋 重视社区护理工作的开展,而且社区护士的工作包含疾病护理和预防保健,对专业的深度和 广度要求更高,而且社区护士整日面对的就是形形的社区人群,因此压力最大。在量与 时间、环境资源、压力总分方面,民营医院护士的时间压力低于社区和三甲医院的护士,主 要是民营医院多以门诊为主,住院病人少,周转率不高,一些基础护理、文字工作等都较少 ,因此工作量没有社区和三甲医院的强度大,压力较小。管理人际三类医院得分相仿,无明 显差异,这主要和护士个人的性格特点和处事风格有关联。

3.3 护士工作压力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 表3说明影响护士主观幸福感的主要影响因素不是工作负荷过量、护士缺编和工作环境差、 仪器设备不足等原因,而是工作专业、病人护理、管理人际的压力,结果不同于余菊芬认为 护士工作压力各维度均与工作满意度负相关的研究结果[5],而与赵然认为护理工 作性质和 护理管理、人际关系引发的压力强度大的护士自我肯定程度更低,抑郁和焦虑水平更高的结 果相同[10]。量与时间是构成工作压力的首要原因,却不足以影响护士的主观幸福 感,考虑 护士对本职业高强度的工作负荷已经适应或已有心理准备,8小时外的业余时间可自由支配 ,而护理工作的社会地位、工资福利等较低,深造晋升机会少,倒班较多,分工不明确和担 心工作中出现事故差错,护士的工作不被认可以及缺乏医生护士等同事间的理解和尊重和上 级管理者的理解支持是影响护士主观幸福感、总体情感指数和生活满意度的主要原因,这一 点值得深思,但总体说来工作压力越大,护士的主观幸福感越低。

3.4 改进或建议

3.4.1 减轻工作负荷,体现劳动价值。建议医院管理层应增加对护理事业的人员和物力的投入,尽可能地解决护士少、工作量大、 非护理性工作太多、仪器设备不足等普遍存在的问题,把护士从非护理性质的杂事解脱出来 ,这样才能确保护士为病人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提高聘用制和民营医院护士的精神和物质 待遇,使护士在工作中产生安全感和满足感,从而提高工作积极性。同时,还应该根据每个 护士的自身特点,发挥每个人的优势和长处,比如培养专科护士、社区护士等,加强专科理 论和技能的学习,把所学应用出来,能够得到病人和医生的一致认同,使护士自身的目标和 期望能够得以满足,有助于提高护士的主观幸福感。

3.4.2 促进管理人性化,给予理解支持。护理管理者在措施的制定方面,应尽量采取科学化、人性化的管理方式,而不是一味强调效 益,同时,护理部作为护士的直接管理者,尽可能地在医疗和护理之间起到调节和沟通的作 用,要做到责权分明,同时也要多体谅护士,多以鼓励的方式带动工作,上级的理解能够显 著减缓护士的工作压力,提高护士的主观能动性。

3.4.3 加强内在自身建设,提高抗压能力。主观幸福感的主观性决定了一个人看待幸福的角度,因此,应该对护士群体加强心理健康教 育和引导,杜绝爱慕虚荣、互相攀比,建立健全平和稳定、乐观开放的心理状态,当遇到不 公平的事件、不协调的人际关系、不愉快的情感体验时,要学会积极地应对,要正确评估自 己的能力,正确面对现实、面对挫折[11]。其次,建议从护理学生阶段就要做好素 质教育和人格测试,能够做到应人而异,要培养稳定的专业思想。

3.4.4 加强人际沟通,舒缓工作压力。实践发现,工作环境的舒心与否,远比经济效益带来的促进作用大得多,护士群体多是 女性单一性别构成,女性在感情表达方面比男性更加直接,也容易导致关系紧张,因此应该 在工作环境中杜绝拉帮结派、传播是非,建立护士之家或护士信箱,鼓励护士倾诉压力,同 时要加强科室内人员沟通了解,工作环境中同事之间的理解支持能够带给护士相应的归属感 ,压力可以互相倾诉,愉悦能够共同分享,这都有利于减轻工作压力、提高护士的主观幸福 感。

4 参考文献

[1]梁宝勇.应对研究的成果、问题和解决方法.心理学报,2002,34(6): 643-645

[2]吴秀云,赵延奎,王爱华.医院护理人员工作负荷、工作压力与满意度认知及 相关因素研究.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6,(8):491-504

[3]李小妹,刘彦君.护士压力及工作疲惫感的调查研究.中华护理杂志,20 00,35,(1):645-649

[4]汪向东,王希林,马弘.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增订版) .北京:中国心 理卫生杂志社,1999

[5]余菊芬,陈旭.护士职业压力源与工作满意度关系的调查研究.护理研究 ,2007,21(8)下旬版:2180-2181

[6]张晓飞,李江花,范贵生.高龄护士工作压力及应对方式的调查研究.中 国实用护理杂志.2006,22(9)中旬版:60-61

[7]赵体玉,李秀云,张亮,等.综合性教学医院护理人员工作压力源的调查研究 .护理研究,2006,20(7)下旬版:1893-1895

[8]杨昭宁,孔祥军.大学生自我概念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中国健康心 理学杂志,2006,14(1):80-82

[9]李银萍,庞庆军.影响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社会学分析.中国健康心理学 杂志,2007,15(1):68-71

[10]赵然,方晓义.护士工作压力、A型人格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中国临 床心理学杂志,2005,13(2):153-164

第11篇

论文摘要:目的考察高职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及其与个人评价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总体主观幸福感量表(GWB)、个人评价问卷(PEI)对680名高职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高职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与个人评价都比较高,男女被试在主观幸福感、个人评价的某些方面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主观幸福感和个人评价有极其显著的正相关。结论高职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与个人评价有显著相关。

近年来,有关高职大学生群体的主观幸福感的研究日益引起社会的关注。主观幸福感,简称(SWB),专指评价者根据自定的标准对其生活质量的整体性的评价[1]。它是衡量个人生活质量的综合性心理指标,反映主体的社会功能和适应状态。父母教养方式对个体心理的发展、人格的形成、心理健康、个人自我评价、主观幸福感有着重要影响作用[2-6]。本研究试图将大学生个人自我评价因素引入高职大学生这个群体进行研究探讨,旨在了解高职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并进一步探讨高职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与个人评价的关系,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加强自信教育,进一步提高大学生的自我评价意识,使高职院校大学生有更强主观幸福感。

1方法

1.1研究对象

采用整体随机取样法,选取广州市3所高校的大一、大二、大三3个年级的学生,有效被试680人,其中男生312人,女生368人。

1.2研究工具

(1)一般情况问卷由研究者编制,包括年龄、性别、出生地、年级、专业等基本信息。

(2)自信水平评定:采用个人评价问卷(PEI)[7],作为自信水平的测查工具。该量表有6个维度:学业表现、体育运动、外表、爱情关系、社会相互作用及同人们交谈,除了这些分量表以外,还有一些条目是评定总体自信水平和有可能影响自信判断的心境状态,共计54个条目,以4级评分。

(3)总体幸福感量表((GWB)[8],由美国国立卫生统计中心制定,用来评价受试者对幸福的陈诉,得分越高,幸福度越高。国内段建华对其进行了修订。本研究只计算该量表前18个项目总分。

1.3数据处理

根据研究分析目的,将采集到的样本数据通过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方差检验、t检验和相关性分析等统计数据分析。

2结果

2.1不同性别的学生的主观幸福感和个人评价的差异

从表1可以看出,男生比女生更自信、主观幸福感更强。在体育运动、外表、社会相互关系、交谈、量表总分几个因子存在显著差异;男生体育运动、社会相互关系、影响自信判断的心境的因子显著高于女生,而女生在外表及交谈因子却显著高于男生。

从表2可以看出,高职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和个人评价有极其显著的正相关,在学业表现、体育运动、外表、总体自信水平等几个因子存在显著正相关;在社会相互关系因子存在显著负相关;在外表、交谈、影响自信判断的心境等几个因子无显著相关。

3讨论

本研究结果表明,高职大学生有较强的幸福感体验,乐观、自信。男女被试在主观幸福感方面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男生比女生主观幸福感强,关于高职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性别差异,许多学者的研究结论并不一致,这可能与研究工具、对象、样本量的不同有关。男女生被试在自我评价方面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男生自我评价总体分更高,男生体育运动、社会相互关系、影响自信判断的心境的因子显著高于女生,说明男生在体育运动、社会相互关系自我评价上更自信;而女生在外表及交谈因子却显著高于男生,女生通过人际交往、外表获得更多的幸福体验。高职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和个人自我评价自信因子有强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498。自信水平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如自身条件、学业表现、社会支持因素、客观环境等,同时也受其成长经历的影响。自我评价是指一个人对自己思想、动机、行为和个性特点的判断和评价,是自我认识和自我态度的统一。自我评价是自我意识的主要组成部分,在人的个性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对自我的主观幸福感的感受有显著的相关,因此要从家庭、学校等的教育方式去探讨如何提高高职大学生的自信心,从而提高大学生的幸福体验。

参考文献

[1]Diener E.Subjective well-being Psy-chological Bulletine,1984,95:542~575.

[2]黄朝云,章军建,任善玲.高职大学生自我评价与父母养育方式的关系的研究[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5,14:8.

[3]王欣.父母教养方式与子女焦虑水平的相关研究[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0,14(5):344.

[4]钱铭怡.青少年人格与父母教养方式的研究[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6,10(2):58.

[5]胡洁,姬人舒,冯凤莲.父母教养方式与高职大学生总体幸福感的相关研究[J].健康心理学杂志,2002,10(1):16~17.

[6]赵欣.高职生主观幸福感现状研究[J].教育与职业,2007,2007(9):66~67.

第12篇

关键词:中职学生;幸福感;影响因素;提升策略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6)05-0058-05

幸福感是人们根据内化的标准对自己生活质量的整体性、肯定性的评估,是人们对生活的满意度及其各个方面的全面评价并由此而产生的一系列欣喜与愉悦的情绪。中职学生正处在获取知识、塑造人格的关键时期,也处在心理冲突和情绪问题的高发时期。探讨中职学生幸福感的影响因素,有效提升中职学生的幸福感,对于促进中职学生健康成长,提高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都有着积极的意义。

本研究采取调查问卷的形式对中职学生的幸福感进行了调查,在文献分析法和专家评定法的基础上编制了《中职学生幸福感调查问卷》,调查对象为天津市10所中等职业学校一、二、三年级的10个不同专业的学生。共发放调查问卷470份,实际收回问卷439份,其中包括有效问卷433份,问卷回收率为93.4%。数据统计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主要采用频数统计、描述统计和比较分析的方法对调查问卷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一、中职学生幸福感的现状

(一)中职学生幸福感自评

采用0-10分记分制,要求中职学生对目前的幸福感进行自我评价,分数越高表明幸福感越高。从幸福感的自我评定分数可以看出,中职学生的幸福感呈现“中间大,两头小”的橄榄形结构。大部分学生幸福感一般,其自评分数在4-6分之间,占总人数的68.3%。幸福感较高的有93人,自我评分为7―10分,占21.5%。还有少部分的中职学生的幸福感较低,自评分数在0―3分,占10.2%。如表1所示。

(二)中职学生幸福感的来源

在被调查的433人中,幸福感来源排前三位的分别是家庭环境、人际关系和自我认知三个方面,且远高于学校环境和学业成就。其中,选择家庭环境的有300人,占被调查总人数的69.3%;选择人际关系的有251人,占被调查总人数的58.0%;选择自我认知的有189人,占被调查总人数的43.6%。可见,中职学生将家庭作为幸福感最主要的来源。相比来说,中职学生对学校环境和学业成就因素的认可度不高,选择学校环境的有137人,占31.6%;选择学业成就的有115人,占26.6%。这可能与中职学生的校园环境较差和学业成绩不佳有关。如图1所示。

二、中职学生幸福感的影响因素

根据中职学生对幸福感来源的认知情况,本研究对幸福感的家庭环境、人际关系、自我认知、学校环境、学业成就五个来源进行了分维度细化,对中职学生幸福感的影响因素开展了更加全面的分析。

(一)家庭环境因素

家庭环境作为幸福感来源的第一要素,在中职学生的幸福感中起着重要作用。家庭环境因素对中职学生幸福感的影响,主要从家庭经济状况、家庭氛围和家庭教养方式三个维度开展调查。

调查显示,78.8%的被调查者对自己的家庭经济现状持满意态度;绝大多数被调查者认为轻松愉快和温暖呵护的家庭氛围可以大大提升幸福感;81.8%和75.1%的被调查者更加看重团圆与和睦、尊重与理解的家庭教养方式。如表2所示。

从家庭环境因素来看,家庭作为人类第一生长环境,对个体的成长起着重要作用。轻松愉快、温暖呵护的家庭氛围和团圆和睦、尊重理解的家庭教养方式,可以使中职学生在家里得到更多的温暖和支持,从而获得更多的幸福感体验。国外相关研究也表明,积极的家庭环境与青少年幸福感成正相关。相对来说,中职学生对督导与指导等较为严格的家庭教养方式认可程度一般,只有不到一半的被调查者表示认可,而平淡无味、毫无自由和压力沉重的家庭环境会对中职学生的幸福感造成消极影响。

(二)人际关系因素

人际关系是个体与外界的相互作用,对幸福感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个体的幸福感往往来源于与外界的良好关系和互动,同时不幸福感也往往受到不良人际关系的影响。从幸福感来源数据也可以看出,中职学生对人际关系的关注度较高,在幸福感的来源中排在第二位。人际关系因素对中职学生幸福感的影响,主要从学校人际关系和人际交往两个维度开展调查。

调查显示,在学校人际关系方面,绝大多数学生的师生关系、同学关系比较融洽,选择融洽和非常融洽分别占47.3%和24.2%;不融洽的仅占极少数,在调查对象中仅有19人,占总调查对象的4.4%。从人际交往与幸福感认知的情况看,中职学生对于与家人、教师、同学和朋友的关注度较高,分别有331人、315人和313人选择,都超过了70%,分别占76.4%、72.7%和72.3%。而对与陌生人的交流关注度较低,仅占38.6%。如表3所示。

从人际关系因素来看,中职学生所处的年龄阶段和生活环境,决定了其人际交往的圈子相对较小,更多地集中在家庭成员、师生和朋友之间。绝大多数中职学生的学校人际关系比较融洽,可以较好地处理师生关系、同学关系,这对中职学生的幸福感具有较大的支持作用。同时,与家人沟通愉悦、有较多的朋友,都可以有效提升中职学生的幸福感。

(三)自我认知因素

幸福是一种主观的心理体验,个体对幸福的感受和理解,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中职学生的幸福感。自我认知因素对中职学生幸福感的影响,主要从人生目标、自我满意、未来信心、认可需求、幸福反思五个维度开展调查。

调查显示,绝大多数中职学生都有自己的人生目标,这部分人群占到被调查者的67.9%。对自我的满意程度上看,选择“不太满意”的人数最多,占46.9%,而选择“非常满意”的只占12.7%。大多数中职学生对未来都充满信心,选择“非常有信心”和“有信心”的有272人,占人群的62.8%,直接表达没有信心的仅占4.4%。在认可需求方面,75.8%的中职学生集中在获得家长和朋友的认可,而对获得教师和同学认可的需求较少。对幸福的反思方面,缺乏人生目标、不喜欢的学校和专业及缺乏他人的关爱和理解成为影响中职学生自我认知幸福感的前三因素,分别占56.6%、47.8%和47.3%。如表4所示。

从自我认知因素来看,有明确的人生目标,对自己及未来充满信心,能够获得他人的认可,都会大大增强中职学生的幸福感。但是,近三分之一的中职学生缺乏人生目标并且对未来的信心一般,接近一半的中职学生不太满意目前的自我,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中职学生的幸福感。相比于教师和同学,中职学生更希望得到家长和朋友的认可。这可能是由于中职学生得到教师和同学的认可较少,所以得到其认可的期望也逐渐减弱。

(四)学校环境因素

学校是中职学生学习和生活的主要场所,是中职学生脱离家庭与社会发生关系的主要过度场所,对个体的学习成长及社会化起着重要作用。学校环境因素对中职学生幸福感的影响,主要从学校的条件支持、学校环境设施及校园环境改善三个维度开展调查。

调查显示,在学校条件支持方面,学生对更好的师资条件、更好的实训、实践机会和更完善的课程体制的认可都超过50%,分别占53.6%、81.3%和63.5%。在学校环境设施方面,良好的地理位置、优美的绿化环境以及整洁舒适的校舍居住条件,学生认可度较高,分别48.5%、63.5%和55.0%,充分说明中职学生对于学校环境和设施的关注,尤其是居住和生活环境有着较高的期待和要求。而对于校园环境改善,较为集中地体现在对学校食堂、文体设施、实训场地等的改善与提高上,分别占70.7%、61.2%和56.1%。如表5所示。

从学校环境因素来看,尽管在中职学生幸福感来源的调查中,学校因素关注度不及家庭因素等,但学校作为中职学生离开家庭的主要生活及学习场所,对中职学生的幸福感依然有着重要影响。更多的实训和实践机会,更加优美的校园环境,更舒适的居住条件,都可以有效提升中职学生的幸福感。此外,在学校环境设施和校园环境改善对幸福感的影响方面,中职学生关注更多的是与其课余生活紧密相关的校园环境、食堂等,而对于与学习和实习关系密切的学校教学条件、师资水平和实习基地情况关注不足。

(五)学业成就因素

学业成就主要包括学生学习知识、掌握技能方面的成就,是中职学生在学校中接受教育的主要成果。较好的学业成就有利于中职学生增强自我效能感,形成积极的心态,更好地应对压力和挫折。学业成就因素对中职学生幸福感的影响,主要从学业成就来源、学习成绩影响因素、学习过程的感受三个维度开展调查。

调查显示,从学业成就来源看,71.6%的学生将理论成绩优异和技能训练成绩优异作为学业成就的主要来源,而对教师的表扬、同学的称赞以及成为学生干部反应一般。77.3%的学生将学习成绩的影响因素归因于自己的努力程度和科目的喜欢程度,对教师和同学的关注较少。其中自我努力程度认可人数为192,占总调查人数的44.3%,科目喜欢程度有143人认可,占33.0%,其余两者总占比仅为22.7%。从学生对学习过程的感受情况来看,占较大比例的学生对学习没感觉,对学习过程不太确定,有189人,占总调查对象的43.6%,能够在学习过程中体会快乐充实的有147人,占33.9%,仅有19人表达自己厌倦。如表6所示。

从学业成就因素来看,中职学生理论学习能力较弱,动手能力较强的特点,往往导致其理论学习成绩不理想,因此,更多的被调查者将技能训练取得优异成绩作为幸福感的重要来源。中职学生将学业成就和幸福感更多地归因于自己的努力,说明中职学生自我意识发展迅速,相信自我努力程度是成功的主要来源。而对于学习过程的感受,只有三分之一的学生感到快乐充实。缺乏学习兴趣,对学习过程感到枯燥无味甚至厌倦,大大削减了学生的幸福感。

此外,由于调查手段的限制,在本研究问卷调查部分未能对社会环境因素对中职学生幸福感的影响进行调查。但是在对部分调查对象的访谈中发现,社会上鄙视职业教育、不尊重技能人才、认为职业教育低人一等的传统观念,对中职学生的幸福感产生了很大的负面影响。

三、中职学生幸福感的提升策略

(一)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

家庭是中职学生的心灵港湾,和谐的家庭氛围和家长合理的引导是支持中职学生勇于面对难关,体会幸福感的重要途径。要为其创造良好的教养环境,提升其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良好的教养方式也可以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增加面对复杂问题时的心理韧性。同时,尽管中职学生越来越强调自我意识,但是面临重大事件时他们依然需要父母的指导。作为家长要积极了解学生的心理和行为问题,辅导和指导其解决困难。

(二)创建美好的校园环境

校园是中职学生生活和学习的主要场所,美好的校园环境,可以使中职学生感到精神振奋、心情舒畅。要注重与学生学习、生活紧密相关的教室、实训室、食堂、宿舍等学校硬件设施建设以及校园广场、花园、走廊、道路等校园环境的绿化和美化,营造温馨、舒适、催人奋进的学习环境和生活环境,使中职学生在优良的环境中不断受到熏陶。

(三)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教师是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要加强师德建设,着力建设一支责任意识强、热爱职业教育、关心学生的教师队伍。由于学习成绩不理想,中职学生大多缺乏自信心,但是他们也渴望得到肯定与赞扬。教师的一声鼓励与肯定,可能成就学生的一生。教师要认真把握中职学生的心理特征,多寻找他们的特长与闪光点,注重从肯定与赞扬的角度去鼓励他们成长,这对于提升中职学生的幸福感非常重要。此外,中职学生的厌学情绪比较普遍。教师要注重改进教育方法和教学手段,缓解学生的厌学情绪,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学业成就动机和自我效能感。

(四)建立良好的人际互动

良好的人际互动对于维护中职学生心理健康及良好的幸福感体验十分重要。家庭、学校应该注重日常教育,加强合理疏导,强化案例教育,引导他们正确识别交往对象和交往目的,从而建立良好的人际互动。同时面对新鲜的外界刺激,如何开展人际交往以及合理把握交往的尺度,这也是中职学生社会教育的重要内容,可以通过在学校开设相关公开课程和选修课程,帮助其掌握良好的人际交往技巧。

(五)强化心理健康教育

强化心理健康教育和辅导,提升自我调节的能力,对帮助中职学生适应学校和社会生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于增加中职学生的幸福感有着积极的作用。需要着重开展两个方面工作。一方面,采取开设心理健康公开课、设立专门的心理咨询中心等形式,面对全体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引导学生积极健康成长。另一方面,针对部分需要帮助的学生个体,由专业的心理咨询人员对其进行个别心理辅导。

(六)做好个人发展规划

调查显示,中职学生缺乏幸福感,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缺乏人生目标和追求。没有充实的生活,幸福感就无从谈起。宽松的教育环境和学校管理,给了中职在校学生更多的时间和自由。而该阶段的青少年处在探索期和学习期,人生的目的性不强,进而导致不思进取、随波逐流等现象。教师应该加强引导,帮助学生强化目标意识,根据自己的特点和特长,设定人生发展规划。在明确的人生目标指引下,培养积极的心态,通过自身的努力,去追求幸福人生。

总之,人的心理往往与外界环境紧密相连,中职学生幸福感的提升需要家庭、学校、个人的通力合作,为中职学生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条件,提升其学业动机和自我效能感,从而更好地促进中职学生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狄佩丽.提升中职生幸福感的有效策略[J].职业,2014(3):117-118.

[2]田莲,祝楠.中职生父母教养方式与一般自我效能感、主观幸福感的相关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5(28):8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