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3-10 12:17:04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档案管理工作方案,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一、档案管理技术创新的必要性
在信息全球化的当今社会,档案管理技术的创新是适应时展的必然要求。在面对这个开放性社会时,发展市场经济就必须发展档案管理工作的创新。档案管理技术创新有利于从根本上做好档案管理工作,促进各机构做好本职工作。档案记录有各机构的第一手原始资料,记录着其发展历史与进程。做好档案管理是衡量一个机构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准,是促进各机构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的必要条件。档案管理技术的创新有利于各部门从本质上解决档案管理问题的关键。档案管理技术创新有利于管理人员观念的转变。我国现阶段不重视电子档案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电子档案机制本身存在一定的问题。改革档案管理技术,完善电子档案归档、存储,建立电子档案管理机制,使相关管理人员从事实上看到电子档案的优点。凭借这些,改变相关管理人员的档案管理观念亦不是难题。档案管理人员观念的革新对档案管理事业的进一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我国档案管理工作的现状
我国档案管理工作在信息技术的发展下,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与国际档案管理水平相比,还具有一定差距。阻碍档案管理工作发展的原因很多,其中工作思路的正确性对档案管理工作发展的快慢有着重要的影响,另外,有的管理人员本身素质较低且缺乏创新精神,这也使得档案管理工作的有效性无法得到发挥。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制定有效的工作方案,而工作方案的制定需要有理想的工作思路,这些是我国档案管理部门比较缺乏的,笔者根据这些问题,对档案管理工作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其存在的主要的问题有:
(一)档案管理基础设施落后。我国管理工作的基础条件以及设施较为落后,阻碍了档案管理部门的发展。由于资金的缺乏,我国的档案管理部门缺少先进的基础设施,以至于很多管理工作无法有效的开展。档案管理工作的方案缺乏合理性,管理工作的相关操作缺乏规范性,使档案管理工作的质量无法得到提高。
(二)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不高。我国很多档案管理人员由于本身素质不高,而且档案管理部门也没有对其进行专业技能的培训,使得其缺乏相关的专业知识。档案管理工作对工作人员的素质有一定的要求,其在工作的过程中必须要有认真的态度,而且要有较高的服务意识,这样才能提高档案管理工作的价值。但是我国大部分档案管理人员没有认识到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对档案管理的理解存在误区,这些都影响了工作的效率与质量。
(三)档案管理工作缺乏统一的评价指标。想要提高档案管理工作的效率,必须制定出这项工作的评价指标,这也是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素质与能力的有效手段,而且可以保证这项工作的质量。通过制定档案管理工作的评价指标,可以更好的衡量员工的业绩,衡量的指标主要指的是对于档案工作的完成情况,包括档案的收集数量、开发创新的档案管理技术等一些综合的档案工作衡量指标。
三、档案管理技术创新的要点
(一)档案管理工作机制的创新。通过相关调查研究得知我国传统的档案管理存在一定的缺陷,局部能力不能很好发挥出来,需要改进、创新。创新可以从工作手段上,也可以从管理思路的创新以及服务类型上创新等。无论是那种创新都要遵循不呆板、不繁琐原则,将创新进行到底。例如在档案工作管理的形式上我们就可以实行分级保管,具体做法是将价值小、保管期限短的档案放到基层。
(二)管理思路的创新。管理思路的创新包括:第一确立档案工作的新观念,将档案信息一体化;满足档案信息的需求量;档案的使用周期应该及时更新,与时俱进,储藏适合基层群众阅读的书籍;档案管理向更高、更严的方向发展,做到准确无误;第二树立创新观念。档案工作是一项不容忽视的重要事业,可以直接反映政治、经济和社会等事业的发展,应树立档案管理的价值观念,不断创新档案管理的思路,同时让员工清晰掌握档案管理工作的流程和管理思路,能够在市场竞争中立足。
(三)实现档案管理技术与现代科技的有机结合。我国传统的档案管理技术较为落后,其中整理工作较为繁琐,众多的重复劳动在无形中浪费了社会资源。随着计算机网络的进一步发展,传统档案管理技术中的缺陷更为突出。与传统的档案管理相比,电子档案管理在档案管理工作中的优势非常明显。在此形势之下必须正视这一现实,全面实现档案管理技术与现代科技的融合。
(四)档案管理技术创新。1、电子文件归档方式方面。利用云计算服务以及移动互联网技术进行远程归档。档案员无需下载和安装,只需要在具备WIFI或者移动网络连接的环境下,根据自己的需要点击相应的应用,就可以直接完成远程归档,从而真正达到“随时随地准时归档”。相信在不远的将来,档案归档工作将会由传统归档方式、互联网远程归档和移动互联网远程归档这三种归档方式结合来完成。2、电子档案存储模式与共享模式方面。云计算技术引入档案管理,将改变当前档案管理信息系统架构。具有云计算功能的档案信息系统将会具有更强的可更新性、可维护性,更新颖的服务功能,更好的技术支持能力,带来电子档案存储模式的创新,进而改变当前电子档案存储模式单一、共享不方便、查询不便利、数据不安全等诸多问题。通过云计算技术为档案馆实现了云存储空间的功能,使电子档案数据可以实现轻松备份与恢复功能,海量存储空间将有效解决档案馆磁盘存储空间不足的问题。3、实物档案的存放管理方面。RFID电子标签技术是物联网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采用无线通信识别技术,可以对附着实体信息进行采集、记录与发送,具有识别距离远、非接触性、易于使用、可感知、适合恶劣环境等特点。利用该项技术,我们可以对珍贵的实物档案添加RFID标签,记录该实物档案的存放的地点、档案号、档案名称、归档时间等相关信息。
一、财政组基本情况
鄂州市西山财政组位于滨海西路59号。现有人员18人,大专以上文化程度17人,高中文化程度1人。根据“鄂州组通【2003】45号”精神确定财政组为双重管理单位,市财政局为主管单位,街道办事处为协管单位。近几年财政组主任曾昭主带领一班人通过抓文明创建、规范化乡镇财政所建设和创先争优活动,各项工作取得了辉煌成就。财政组连续三届荣获省级文明单位荣誉称号,2011年度被评为全省财政系统先进集体,2012年度通过评审成为全省第一批规范化乡镇财政所验收合格单位,同时档案目标管理的工作实现了新的突破,拿到省二级档案管理合格证书。
二、档案规范化管理达标工作开展情况
(一)加强领导,措施到位,将档案工作规范化管理纳入单位重要工作。一是为确保开展好档案规范化管理工作,成立了档案规范化管理和达标工作领导小组。由财政组主任但任组长,财政组预算会计专门负责抓档案规范化管理达标工作,办公室具体负责工作实施,并配备了专职工作人员。二是财政组各办公室广泛参与档案规范化管理达标工作,做到统一协调、职责明确、相互协作,将该项工作纳入年终考核。三是列支了专项资金,保障了工作经费。
(二)严格执行标准要求,制定详细工作方案。按照《湖北省机关档案工作规范化管理标准》的要求,结合财政组的实际,制定了切实可行的《西山财政组档案规范化管理工作达标实施方案》。方案明确了工作任务和实施步骤。将每一项具体的工作任务分解,落实责任人员,并确定了完成期限,尤其对各类编研材料,根据工作分工和个人特长,落实到相关人员。同时,加强对达标方案落实情况的检查,督促有关办公室及时完成下达工作任务。
(三) 领导高度重视,各部门积极配合。单位领导十分重视加强和改进档案管理工作,经常关心、过问档案工作。在开展档案达标过程中,适时召开档案工作会议,听取达标工作进展情况汇报,及时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难。
档案工作是一项涉及全单位的工作,离不开各办公室的支持和配合。他们通过学习宣传和开展档案知识竞赛等方式,进一步提高了全体干部职工对档案工作的认识,调动了大家参与档案工作的积极性。在档案管理达标工作中,大家主动配合办公室和档案管理人员收集整理档案资料,在编研资料过程中,提供了大量的原始资料、数据。确保了达标工作如期完成。
(四)认真开展自查、整改。在开展达标工作过程中,他们经常对照《标准》要求进行阶段性的工作自查,对存在的问题及时整改。 由于财政组档案管理工作基础薄弱,财政组档案达标升级工作得到了市档案局的指导和支持,得到了鄂州市财政局的帮助。不仅对财政组档案管理人员进行了业务培训,还对档案达标工作进行了全程指导。
三、档案管理工作现状
(一)成立了综合档案室。综合档案室按阅览室和档案库房进行了功能分区,库房面积40平方米,能满足当前工作需要。档案室安装了防盗栏、加固了门窗,保证了档案的安全。
(二)落实了档案管理工作机构,配备了专职档案管理人员。档案管理工作财政组主任负总责,分管副主任具体抓,办公室配备了一名专职档案管理人员。
(三)加大投入,完善了硬件设施。档案室库房配置了5组档案柜,电脑1台,使用了电子文档管理软件,配备了打印机、数码相机等设备,安装了温湿度计、灭火器等防潮、防火器材,购置了档案装订设备等。
(四)建立健全了管理制度,促进长效管理。他们按照档案管理法律法规的相关规定及档案管理工作中的一些具体问题,形成了一套比较完整的档案管理制度,涉及了档案归档范围、分类标准、立卷要求、移交手续、工作职责及保管、借阅、记录、统计等各个方面,并按要求做到了制度上墙。
(五)各类档案实现了集中统一管理。严格按
求开展档案的收集、整理、归档和编目等工作,保证了档案资料的全面性、完整性和系统性。截至2012年12月档案室共有其中文书档案33盒,专业档案61盒,会计档案凭证1120册,照片档案2册76张,电子文件档案3盘,实物档案112件。
四、档案信息开发和利用情况
档案室采取主动提供档案信息、分类发放目录、电子查询等办法为领导提供服务,做到查找档案迅速准确,利用档案方便快捷。较好的发挥了档案室作为资料库和信息库的作用,为执法检查、行政管理和领导决策提供了良好的服务。
一、人事档案信息化的意义
人事档案是指在人事管理活动中形成的,记录一个人的主要经历、政治面貌、品德作风、才能业绩等个人情况,同时以个人为单位集中保存起来以备查证的资料,起着凭证、依据和参考的作用。人事档案信息化,不仅能够有效提高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也是在使用服务过程中,加强对纸质人事档案的保护管理,解决纸质人事档案查借阅过程中存在的耗时耗力等问题的有效手段。人事档案信息化可以通过图像加密锁定等技术手段,有效遏制涂改造假等行为,确保人事档案信息准确可靠,保证人事档案的公信力。人事档案信息量大,信息结构复杂,且具有动态性特点。因此,必须将每年产生的大量的信息数据按类别录入,使有效数据随着年度变动,不断健全完善,作为在人事管理工作中有效分析利用的依据。
二、人事档案信息数据在本所岗位分级管理中的应用
随着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我所已进入岗位分级管理实施阶段。在国家政策和省人社部门工作方案的大框架下,我们制定了本所岗位设置实施方案,就岗位类别和岗位分级设置、评价打分标准作出了规定。在评价打分实际操作环节,我们从人事档案信息库中提取职工参加工作时间、取得专业技术资格及时间、聘任专业技术职务及时间等数据,作为评价打分依据,由岗位设置实施工作领导小组按照方案规定的分值标准,统计核定每名申报岗位分级竞聘人员分值,依得分高低进行岗位分级排序。由于岗位分级管理以人事档案信息化数据为依据,全体职工高度信服,一致通过岗位设置实施方案,确保了岗位分级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三、人事档案信息化数据长效应用的建议
1.建立一人一档的职工个人成长电子档案。以人事档案为依据,将每名职工的岗位工作信息以电子表格的形式呈现,包括历年历次的工作岗位调整、职务调整、职称晋升、工资调整、奖惩记录、专业工作业绩记录等内容,以此作为职工成长的电子档案备查,以便于在人事管理中的统计利用。
2.加强对人事档案信息化数据的管理控制。人事档案信息化数据由档案管理部门形成,并加以控制管理。调取数据信息要严格履行审批手续,且只能以只读形式调阅,以防删改与误操作而造成文件丧失原始性和真实性。
3.动态跟踪人事档案信息确保与纸质档案同步。档案管理人员对每名职工的信息变化及时进行补充完善,随时更新职工职务、职称、工资变化情况以及取得荣誉、专业工作业绩情况,确保人事档案信息与纸质档案同步,全面、准确反映职工个人的即时信息,提高利用效率与公信力。
人事档案信息化是加强人事档案资源的利用和保护的有效手段。在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过程中,利用人事档案信息化数据,为单位人事结构调整等提供真实、便捷的统计信息,在节省工作时间,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也提高了人事档案的利用率,突显了人事档案的利用价值。
作者:赵华单位:四平市食品药品检验所
关键词:医院;药学科技档案;管理
1.科技档案的概念
科技档案是记述和反映本单位科学研究、技术开发、生产技术等活动的,具有保存价值并按照一定的归档制度作为真实的历史记录,集中保管起来的原始科技信息资料,科技档案有多种信息载体,包括文字、数字、图纸、胶片、照片、录音带、录像带、缩徽等。
科技档案是本单位在科技活动形成的,是科技活动的真实记述。它具有永久或一定时期保存价值,是经过整理、加工,按照的格式和制度归档的信息资料。
科技档案具有科学性、专业性、成套性和服务性的特征。
2.药学科技档案管理的重要性。
药学科技档案是进行药学科研、技术开发和药品生产的重要依据;是成果鉴定、新药审批、申请专利、技术转让的依据;是药学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重要手段;是处理药物方面案件的法律凭证,是处理科技工作的和成果所有权纠纷的促裁凭证;是进行药学科技交汉;发报咨询、技术服务的重要工具。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和科学体改革的开展以及《药品管理法》的颁布实施,药学科技工作进入了新工发展阶段,新药开发和其他科技成果必然逐年增多,对药学科技管理的要求也更高。要求科研部门与科技档案部门合作,照完整、准确、系统的要求,及时将本单位本系统在科技活动全过程中形成的科技文件信息归档保存。
3.药学科技档案的内容
药学科技研究活动的内容十分广泛而复杂,作为科技档案不可能过于繁杂琐碎。一般来说其内容包括:选题报告,课题研究计划书,工作方案论证,预研报告,同行评议意见,批准文件,科技合作协议书或合同;研究工作报告,年终总结报告;调查报告、实验、分析、试制、测试、观察的各种原即记录、数据、图纸;经过整理的数据、配方等;研究过程中产生的图表、照片、录像带、录音带、电影片等;原料标准,工艺技术规范。质量控制标准;技术说明;毒理;药理试验报告,临床试验报告;阶段性工作报告;最后部报告;科研论文,专著原稿及讨论记录;各种稀有实物、标本、样品等目录照片;成果鉴定书,推广使用报告,取得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的证明;成果奖励文件,包括申请书、评议书、证书等;研究项目或课题的修定或撤销等文件;经预算;有关来往文书。要写明每种材料的编号、名称、页数。
4.药学科技档案管理
4.1机构和人员为了搞好档案管理工作,各级都设有档案管理机构和档案馆、室;各部委、各厅局也都建立有档案管理机构和档案馆。室。各企业事业单位逐步建立了档案室或配备专人负责。档案管理机构和档案馆。室票据其任务和发展逐步形成专业化档案机构。科技档案管理是档案和要组成部分,药学科技档案工作在药物研究单位、药品生产企业和高等院校,属于科研管理和组成部分。其中一部分按照规定由上级主管部门或有关部门归档保存,例如研制新药的文件资料,在通过批准,取得新药证书后,其档案由卫生部药政局收集、整理、交卫生档案馆保存。
4.2药学科技管理工作的内容药学科技档案的具体业务工作,包括了科技档案的收集、整理、鉴定、保管、统计和利用等五项工作。
科技档案的收集,就是把分散的具有保存和利用价值科技档案接收过来。集中保存在档案馆(室)或专业档案室,以利于有关人员利用。这是建立科技档案基础和起点。收集工作要严格科技文件材料归档范围、要求和手续进行。
档案的整理,这是把分散收集起来的科技档案分门别类,系统排列和科学编目,便于保管和利用。
档案的鉴定,是指鉴别科学、历史和现实价值。通过临床以确定不同的保管期限,对那些无须保存的科技档案,经过一定的批准手续,可以剔除和销毁。
民族医学院校档案工作是一种默默无闻的幕后辅工作,因而常常被人忽视,但档案工作又是学院领导决策、事业发展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信息化社会的到来,档案开放性要求越来越高,档案工作内容越来越细,从对传统档案的保护到新型载体的应用,从档案史料的分析研究到现代生活、工作需要的档案咨询,档案工作不断拓展,工作的空间越来越大[1]。如何使民族医学院校档案事业做到创新发展,是档案工作人员义不容辞的责任。我院综合档案室既是档案工作的职能部门,又是永久保存和提供利用各类档案的科学文化事业机构,在履行档案管理职责过程中经常要与各职能部门发生关系,协调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学院整体档案工作计划的实施。因此,笔者认为协调是档案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其水平高低直接制约着档案事业的健康发展,在此浅谈几点建议措施。
1 不断创新学习是提高协调能力的基础
现在已进入信息时代,学院档案工作要适应新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服务经济建设,服务学院发展。面对接收保管的档案内容、数量、种类、载体等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档案工作人员必须更新观念,树立创新意识,适应时代变化的速度和节奏,最大限度地满足利用者的档案信息需求[2]。并加强创新学习,认真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努力钻研档案业务,充实协调基础,不断提高档案综合管理技能。在创新学习中修养语言艺术,提高个人素质,在日常档案管理工作中尤其重要。学院综合档案室主要面对教职工和学生,这一群体的特殊性,对档案工作者在做好协调工作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在日常工作中要特别注意语言、语气及礼貌用语,对到档案室要求提供服务的人员,不论职位高低,都应一视同仁,以热情、诚恳的态度对待每一位查阅和咨询者。并根据不同对象的喜好、个性,尽量用讨论的语气,在讨论过程中做到真实、诚恳、和谐,使双方感到满意和信服。另外,电话联系方式也是日常档案管理工作中常用的方法之一,要坚持用“您好”开头、“请”字在中、“谢谢”结尾等礼貌用语,使对方理解和支持您的工作,有利于树立档案人员和档案部门的良好形象。
2 发扬团队精神是提高协调能力的保证
坚持为学院领导服务、为教学科研服务,为全院师生员工服务是学院综合档案室的根本指导思想。档案工作是一项涉及全院各职能部门的专门性业务工作,档案管理工作者要主动深入各部门熟悉情况、收集材料、指导业务、对外交流等,不仅要和本单位的人打交道,而且还要经常与各兄弟院校甚至机关、企、事业单位的同行探讨业务及进行学术交流活动。这就要求档案人员要善于社会交往和灵活处理各方面的关系,增强协调和协作意识。比如在实际工作中,经常遇到部分职能部门领导及各处室兼职档案员因工作变动的关系,由此出现工作步骤不协调,没有按规定时间移交合格档案,影响学院档案工作计划实施。这时专职档案人员要深入调查,积极协助,解决职能部门的实际困难,使档案部门和职能部门之间合作协调融洽。档案室工作人员还必须在思想上和行动上统一起来,树立服务、协作的意识,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积极奉献。要善于处理好个人和集体等关系,互相配合,互相支持,形成一个召之能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的团队,使团队精神发扬光大,协调能力增强,推进学院档案工作的健康发展。
3 实行目标管理是提高协调能力的关键
档案目标管理为传统的档案管理注入了生机和活力,要实现档案工作目标管理,最根本的就是要依靠学院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和全院专兼职档案人员的密切配合,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档案目标管理工作方案,有了一个符合本单位、本部门发展的目标,才能更好地组织和协调大家做好档案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3]。如果职能部门没有实行档案目标管理,就很难统一大家的意志和步伐,有些人就可能会出现档案意识薄弱,不思进取的被动工作局面。实践工作中认为档案目标管理工作应把握要点,从档案形成部门的源头抓起,因为档案来自各职能部门,产生于各项工作之中,只有从档案形成部门的源头抓起,才能使各职能部门的领导和兼职档案人员个个明确目标内容各自要达到的标准,做到“千斤重担层层挑,人人肩上有指标”。人人树立实现目标的中心意识与观念,使每位工作人员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相互协调一致,团结合作,避免在档案管理工作各环节中出现漏洞,使学院档案工作由被动变为主动,提高了档案部门的管理地位,促进了学院档案管理水平的全面提高。
4 建立健全规章制度是提高协调能力的源泉
要建立健全学院档案综合规章制度,制定好学院及各职能部门档案工作岗位责任制,各岗位职责清楚、分工明确,力求把合理的分工和有效的协作统一起来,使每个部门档案工作都围绕着学院中心工作积极开展,始终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是做好协调工作的源泉。同时在日常档案管理工作与各部门工作关系中,协调工作一定要贯彻平等合理的原则,所谓平等,就是要把自己、被协调对象以及参与协调各方摆在平等的位置上,以热情、诚恳的态度进行协调,坚持协调通气,商量为主,以理服人,才能把协调工作做好。同时档案室协调工作既要坚持原则性,又要注意灵活性,例如实行部门立卷是保证归档材料齐全和完整,提高案卷质量的关键所在。而档案部门应根据档案法规赋予的权利,依法帮助兼职档案员更多的了解党和国家有关档案工作的法律法规,掌握文件材料形成、积累的规律,以及立卷归档的基本方法和操作技能。更重要的是要做好涉及到交叉性文件材料归档的部门与部门之间的协调工作,让全体兼职档案员都能共同遵守档案管理规章制度,使学院档案工作在法制轨道上前进。
参考文献
[1] 许桂清,王志.信息化变革的档案管理探析[J].中国档案,2006,389(3):7-8.
为进一步落实市教育局制定的《市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教学规范达标活动”工作方案》及配套文件的精神,规范教学常规工作,深化学校管理工作,规范学校教学行为,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我校教务处协同政教处、师训处、总务处以及其他相关处室对学校教学常规管理工作进行自查自评,现报告如下:
一、教学常规管理方面
1.课程开设齐全
我校在课程的开设方面严格遵守国家有关规章制度,开齐开足三级课程。
2.计划周密详实
开学伊始,各课任教师教学计划都能够及时上交,并且各学科计划都内容详实,针对性强。
3.备课五到位
“备课五到位”即:备教材、备目标、备学生、备教法、备学法
4.教师教案达到优化
我校全体教师通过去年的市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教学规范达标活动”,在备课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教师的教案达到了优化。
5.上课效果明显
我校教师入课堂准时,上课组织及时。课堂上,老师做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对不符合上课要求的行为应及时采取适当的方式进行批评教育,讲究教育方法和策略。教师不迟到早退,不拖堂,也不占用学生的自习课。在教学过程中,善于做到以下几点:
(1)处理好“鱼”与“渔”的关系,充分发挥教师的导向作用,积极启发学生思维,讲练结合,教学过程中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2)讲清概念,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抓住关键,扎实双基,揭示学习规律,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寓思想教育于教学之中,做到思想性,知识性有机地统一。
(3)教学中注意新旧知识联系,重视经常性的及时复习巩固。
(4)教师应着眼于提高45分钟内的教学效果,力争课堂内解决问题。
(5)教师教学面向全体学生,关注学生个体差异。
总体说来,我校教师对教学的要求正逐步走向完善。都能够在日常教学行为中做到“六化”,即集体备课经常化、个人备课具体化、课堂教学艺术化、课外作业多元化、单元测试规范化、质量分析制度化。
6.作业布置与批改合理
全体教师在作业布置与批改方面,做到了如下几个方面:
(1)考虑到了学生的学业负担,不超负荷的布置,做到量度适当,符合学生实际。
(2)对学生作业批改及时,并且批改过程中术语规范。
(3)教师在布置作业时进行调研,看是否收到预期效果。
7.质量检测方面
(1)期中、期末的大规模检测由教导处统一安排,试卷的命题符合科学的角度,能够真正的反映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
(2)期中检测后,要求各课任教师作出试卷分析,上交教导处。
(3)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应该多样化,并且要建立多种评价机制。
8.参加教研活动方面
(1)学校积极鼓励教研组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教研活动。
(2)教研组切实配合教务处具体落实学校制定的日常教学常规。
(3)教研组开展活动要求做到活动记录详实、过程充实、内容务实。
(4)教研的研,做到备课“研”教材、说课“研”教法、上课“研”过程、评课“研”效果,达到全面提高教师业务能力,提高教研水平的目的。
9.后进生转化效果良好
通过全体教师的努力,我校后进生的转化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二、教科研管理方面
通过全体教师不懈的努力,我校教师在教科研方面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教师论文、案例在市级论文、案例评比中屡创佳绩。
三、德体卫艺常规管理方面
在政教处、师训处大力的工作下,我校的德育卫生工作、校园文化都取得了骄人的成绩。
四、档案管理方面
在档案管理方面,我们也做了大量的工作,基本形成档案电子管理化。档案管理也正朝科学规范的目标迈进。
【关键词】科技档案;规律;原理;意识性
新形势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档案是对人类科技活动成果的历史再现,对于科学研究是很好的借鉴。各企业单位无论是进行技术研发,还是拟定和实施技术改造方案,都离不开企业科技档案的参考作用;因此,对于科技档案的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而科技档案形成规律则是科技档案工作的理论基础基础。对于科技档案形成规律的研究是做好科技档案管理工作的前提基础。
1科技档案的概念界定
所谓科技档案,是科学技术档案的简称,指企事业单位、国家机构、社会组织以及个人在自然科学研究、生产技术、基本建设等活动中所形成的具有保存意义的、应当归档保存的图纸、图表、文字材料、计算材料、证书、声像资料等科技文件材料,科技档案是科学技术储备的一种形式。
2科技档案的形成规律探究
科技档案的主体是科技文件归档的产物,科技档案的形成规律是科技档案学研究中最基本的规律,对于这一直存在着的不同的理解和论述。下面就科技档案形成的几个规律做一下初步的探究:
2.1科技档案形成的意识性
对于科技档案的形成,在以前的档案学的理论书籍和实际工作中经常会用到“自然形成规律”这一术语,现在,有些人还在沿用这个词汇。但是,科技档案的形成和人有着直接的关系,如果说科技档案是自然生成的,那么无论科技本身还是科技档案的整理、分类都离不开人本身的思想和实践活动。比如,科技人员本身如果不具备档案形成的意识,那么他所积累的材料就不符合入档的要求;档案管理人员如果不了解科技档案形成的具体环节和其重要作用,科技档案的形成就不会完整。所以科技档案形成应该是有意识性的。
在上世纪80年代以前,档案界认为档案材料的形成积累和筛选都是根据目前的任务决定的,对于档案工作思想的指导和参与作用没有引起足够的认识,只是简单地把档案的形成当作科技材料的收集过程,也就是所谓的“自然形成规律”。
以致后来国家档案管理部门意识到档案管理工作中人的重要性,对档案管理进行改进,在《科学技术档案工作条例》第十条中规定:“科技档案管理部门有责任检查和协助科技人员做好科技文件资料的形成、积累、整理和归档工作”。这些规定和思想动摇了“自然形成”的理论基础,同时也表现了科技档案形成的有意识性。
当然,档案的“有意识形成论”不是人们可以任意形成有关档案材料。相反,它强化了科技档案材料的记录性和凭证性的特点可以真实有据的准确再现有关科技工作的某一个过程。但是,也不能因此而忽略了科技成果和科技档案的主副关系,档案是科技成果的记录是一种副产品,它的宗旨是科技档案要为科技成果服务,它从属于科技成果。
科技档案的有意识性形成思想,充分体现了档案管理人员和科技人员的主观能动性,为保证科技档案的质量提供了根本的保障。由此,我们可以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科技档案的形成是有意识的,但它又从属于科技活动和科技成果,受它们的制约,这是这也是科技档案形成的基本规律。
2.2科技档案的形成原理
科技档案离不开科技工作,它是为科技工作服务的,所以在档案形成的过程中要注意科技文件的双重性质——即成果性和记录性,这也是它的最基本的属性。在现行工作中人们利用的是科技文件的的成果性,而科技档案工作则利用的就是它的记录性,这是档案材料的最基本的属性。
为了强化科技文件的记录性,使其满足现行工作和档案工作的要求,很有必要在科技工作中加入档案工作机制这一要素工作,也就是把形成科技档案当作科技工作的一项基本任务。比如,在鉴定验收科技成果和申报科技成果时,许多科技单位和档案部门进行合作验收,以保证科技工作的记录性,以便使科技档案更好的为现行工作服务。
2.3科技档案的形成
对于科技档案的形成,档案学中一般认为,它是由科技文件材料转化来的,虽然没有错,但并不全面。因为,在档案里的“文件材料”已经不是当初的没有经过分类整理的“自然型”的材料而是在存档前应经按照档案管理部门要求在科技工作中应经强化的文件材料。由此可以看出,科技档案的形成在文件材料的形成时期就已经开始了,但是这仅仅是具备了录入科技档案的要求,还不是真正的科技档案。科技档案所具有的成套性和依据性的特点,赋予了科技档案历史再现的功能。档案本身的这种特性来自于形成档案文件的完整性和材料的准确性。
在科技原始文件加入档案工作机制后,使它合乎转化成档案的基本要求;在历史的长河中,由于人们的档案意识淡薄,结果给后人造成很多难解的谜团,比如“探索与发现”这档节目专门挖掘过去遗留下来的难解之谜,对于过去的遗留残疾进行挖掘、收集。形成符合入档条件的文件,但录入档案还需专家的鉴定,但遗憾的是它所具有的社会功能已经不完善了。只有在人类具有了档案意识以后,档案才会成为完整、准确、系统的成套性材料。这是它本身所具有的性能也是最完善的,能够体现他的历史再现的功能。科技档案同样如此,它的形成过程直接决定了档案的社会功能。
科技档案的形成和科技文件形成有着密切的联系,科技文件的形成是科技档案的基础。在现实生活中,如果缺乏档案意识就会有很多文件流失,从而造成档案的缺陷,它的历史再现和社会功能也就大打折扣,造成的损失无法估量。档案形成的最后一个环节是“审查鉴定”,虽然它不能改变文件的内容、性质,但是它对于档案的完整性、准确性、系统性和规范性起到一锤定音的重要作用。
换句话说,“审查鉴定”其实就是给档案发了一个合格证。
通过整理以上所述,可以发现,科技资料的形成、积累、整理、还有最后的审查鉴定是科技档案形成的一个完整流程。忽略了任何一个环节就会使档案残缺不全,从而影响了档案的历史再现功能和社会功能,因此,掌握档案形成的过程对于档案管理来说是大有裨益的。
2.4科技档案的成套性
科技档案的成套性是档案具有历史重现性和良好社会功能保证,因此对于对于科学研究工作的实施过程必须有一个严格的规定:
(1)第一阶段:严密的计划,充分的准备
关键词:聘用制;高校人事档案;档案管理;人事改革
在历史的进程中,任何事物都不能是一层不变的,任何事物的变化都会引起其他事物的变化,这就是哲学中所讲的世界上的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的,一件事物的改变必然会带动另一事物的改变,在这些事物中存在着一定的因果关系。历史的发展带来了社会的进步,社会的进步导致了对于高校人才的不同需求,这就要求各大高校调整原有制度,进行改革,以求更好的适应社会的改变,而高校进行的人事改革就是其中重要的一项,高校聘用制度就此产生,新的用人制度必然会需要不同的人事档案管理手段,改革初期的人事档案管理制度必然不能够很好的服务于新的聘用制度。
1 聘用制度对于高校人事档案管理的促进作用
新的聘用制度改变了以前的人事制度,以岗位为先决条件挑选任职人才,能者居之,这就改变了以往的以人才定岗位,聘用制度一切以岗位需求为先,岗位是不变的,但是人才却是不断变化的,这就能够挑选到更加胜任岗位的人才,使资源得到充分利用,使得岗位专业性更强,其所招聘的人才是岗位所需的人才,人事档案的管理同样需要专业的人才,招聘制度有利于为高校注入新鲜血液,改变以往腐朽落后的做法,新的人事档案管理人员必将带来新的管理思想,以其先进的管理经验促进岗位工作效率的提升,同时有利于更好的开展岗位工作,这就是新的聘用制度对于人事档案管理的巨大促进作用,只有有了新的思想新的动力才能够改变原有的落后制约高校发展的人事档案管理方法,相信聘用制度的实施会使得高校人事档案管理水平提升到一个新的战略高度。
2 聘用制度下原有高校人事档案管理的不足
虽然新的人事聘用制度可以促进高校人事档案管理的效力,但是我们也不得不正视其中所产生的的问题,原有的高校人事制度服务于原有社会环境,现如今社会不断进步,大的外部环境也在不断变化,真是如此,才促进了高校人事制度的改革,高校聘用制度的产生,虽然新的人事制度已经产生,但是要在短时间之内改变原有的高校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必须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从中发现其不足之处,总结经验与教训,逐步提升与完善自身。而新的聘用制度下原有的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传统高校人事档案管理信息质量低下,内容单一
高校人事档案的管理要从全局出发,全面的,正确的反映工作人员的信息,从而为学院管理工作提供第一手的原始资料,同时也为教务人员的发展提供良好的依据,做到晋升公平、公正、合理有序,但是原有高校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中所表现出来的信息质量不高,且信息内容单一,不能够全面的快速的了解教务人员的状况,同时由于部分人事管理人员专业能力的缺乏,导致信息失真,会误导工作人员,造成决策的失误。这将会为学院工作带来巨大的影响。这是新的人事制度下的人事档案管理所显现出来的问题,信息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院领导的决策的科学性与准确性,这是关系着整个学院发展的大事,这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2.2 新近人员类别复杂,加大了高校人事档案管理难度
当聘用制度实施以后,以岗位为先导的人员招聘方法扩大了专业限度,不同专业的新进人员的加入促进了工作的专业性,但是同时也增加了人员类别,加大了高校人事档案的管理难度,新近人员人事档案的新建,加大了人事档案工作量,同时为了保证新进人员信息的真实性,高校人事档案管理人员必须认真核实,以确保为人员晋升提供真实的有效材料,如此一来,高校人事档案管理人员工作难度大大增加,造成了工作效率的下降,加大了高校人事档案管理难度。
2.3 高校人事档案管理功能弱化,档案功能下降
由于以岗位为先导的招聘方法带来了大量的新进人员,大量人事档案需要新建,同时新时期人才流动频率增加,导致高校人事档案管理人员不能及时有效的更新新进人员信息,导致了信息的落后,同时大量的人才流动也使得档案数量增加,增加了档案管理人员管理难度,使得档案信息量出现看不断减少以及少量信息失真的情况,这就大大影响了档案的使用,导致人民对档案的重视程度不如以前,档案地位不断下降。自然影响到学院对人事档案的重视程度,也大大打击了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工作人员及工作积极性。
3 聘用制下的高校人事档案管理改进办法
3.1 建立完善的人才审核制度
人才流动量增加加大了高校人事档案管理的难度,这就需要建立完善的人才审核制度,确保人才的稳定性,降低人才流动速度,减少高校人事档案管理工作量,使得高校人事档案工作人员有更多的时间及精力投入到有用的档案管理中来,专业的对可用的档案进行全面有效的管理。
3.2 增强人事档案信息的全面性、真实性
全面有效的人事档案信息会为学院工作带来巨大的便利,促进学院工作进度,加大学院管理决策的科学性、真实性、公平公正性,同时也可以提升人事档案的重要性,增强其功能,改变其不断弱化的
现状。
3.3 合理利用人事档案信息
高校人事档案中包括许多内容,既包括从业人员的基础信息,也包含了其工作的进程及成果,因此对于高校人事档案的合理利用就显得非常重要,合理的利用可以使个人和学院都得到更好的发展,但相反,不合理的利用会导致其中的重要信息泄露,不利于维护个人隐私,更不利于以后工作的开展。
3.4 人事档案信息智能化
随着时代的进步,随着时代的推移,纸质的信息已逐步不能适应这个快节奏的社会了,纸质档案信息有其弊端,查阅不方便,且不易保存,会随着时间的过去导致信息的失真,因此,人事档案的智能化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在这个互联网席卷全球的时代,只有智能才能够跟得上时代的脚步,人事档案管理要充分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提高工作效率,更好的为学服务。智能化的人事档案信息具有纸质人事档案所无法具有的优点,查阅容易,易于保存,同时更加经得起时间的检验,同时智能化的人事档案信息可以节约更多的资源,走科学的健康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3.5 保障信息全面性及连续性
一个好的高校人事档案应该具有全面有效连续的信息,信息的全面性及连续性直接关系到学院对于信息的利用,好的信息会促进学院管理工作正确有效的进行,促进整个学院的长远发展,是站在一种战略的高度看待问题的方法,只有这样才会得到久远的发展。所以必须从长远利益出发做好基础的信息工作,保障信息的全面性及连续性,是促进社会发展的原动力。
4 结语
一切事物都是在不断变化之中的,我们要适应这些变化,并且随着变化不断的调整具体工作方案,与时俱进,才能够跟得上时代的发展潮流。为了适应新时期的变化,高校对人事制度进行改革,在一定程度上会促进高校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推进,但是另一方面也会增强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难度,这就需要转换工作方式,以新的措施应对变化,才能够获得更好的发展,强而有力的改进措施将会引领着高校人事档案管理工作进入新的时期,虽然在这个过程中有时会遇到一些困难,但这并不是我们放弃的理由,要迎着困难而上,想出对策,解决问题,才能够使得高校的整个人事档案管理工作进入一个全新的
时期。
参考文献
[1]赵晖;信息时代高校档案管理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办公自动化;2008年02期
关键词:人事档案管理;数字化;价值
干部档案数字化是指采用计算机、扫描仪等设备对干部档案进行数字化加工,将其转化为可存储在磁带、磁盘、光盘等载体上并能被计算机识别的数字图像或数字文本的处理过程。在世界经济与网络相融的时代,信息化管理亦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一、实现人事档案管理数字化的必要性
一方面人事档案管理的信息化是人事档案信息管理的核心,是将人事档案的整理工作用信息化的管理模式来替代,干部档案数字化后能使档案信息资源准确方便快捷地提供干部人事管理利用,使可以通过授权的干部档案信息资源得到共享,以满足干部管理工作对档案利用的需求。另一方面人事档案记载着一个人成长的历史轨迹,记载着一个人的身份、党团组织关系、学历、经历、职称、政审及个人能力等等的许多情况。是一个人真实的历史写照。对于在科学研究、政治生涯中有所造诣的人来说,人事档案查借阅越是频繁,相对档案纸张磨损程度越高。实现档案的数字化管理,可以有效保护原始档案的磨损,延长载体的损坏年限。因此,实现人事档案管理的信息化是十分必要的。
二、实现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的举措途径探析
如何实现人事档案管理的信息化,保证人事档案资料对人事工作起着积极的作用,提供准确、全面的人事信息资料,推动人事工作的向前发展,是值得人们深思的问题。现就阐述些许见解,具体如下几个方面:
(一)领导重视,大力支持档案信息化
首先,人事档案管理实施信息化,需要单位领导的高度重视,正确认识和评价实现信息化管理的重要性,对人事档案管理人员的培训及管理给予极大的支持,勇于投资信息化软件、硬件设备等。其次,对人事档案部门信息化的工作要制定工作方案,从总体思路、流程设计、标准要求,到具体的质量保证措施、岗位工作说明、安全保密规定等,通盘考虑,尽量做到量化管理、精细管理。
(二)从严从实、实现档案数字化管理
在人事组织管理部门,原始档案管理资料的收集、整理,最终归档的过程,要经过审核,定期地对人事档案资料的及时性和真实性进行清理,对一些缺项、缺页的档案资料进行补充,规范档案管理的监管工作,落实人事档案资料的完整和真实,并且确保人事档案资料的隐私性。从实际工作看,干部档案主要用于干部人事部门开展任免、调动、工资待遇、出国(境)审批等工作,纪检监察、编史修志等工作,近些年办理社会养老保险和个人办理房产、遗嘱等公证也越来越多地用到干部档案,可见,干部档案的作用已经不可小觑,在档案数字化过程中,要绷紧从严从实、保密安全这根弦,严格数字档案制作管理,严禁违规连接互联网,严防黑客攻击、窃取,确保干部人事档案信息的绝对真实和安全。使纸制档案与数字档案一一对应。真实、全面反映每个人的历史面貌。
(三)提高素质、保质保量档案数字化
强化人事档案管理的工作人员信息化管理意识,培养良好的服务态度,提升工作人员的专业知识,是保证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工作的重要环节,是保障人事档案管理全面有序地开展,将档案管理数字化有效地发挥智能化的检索及各项功能,处理好档案管理工作及信息保密工作的兼容有着不可小觑的作用。档案管理人员要对计算机的软件操作及信息管理技能熟练,对不熟悉或不了解相关知识的人员勤培训,重实践,加大力度,请专家及有经验的人员来进行讲座或亲身实操示范,加强档案信息管理中出现的各种问题的解决能力,不断地提升自我能力,汲取新的档案管理知识和掌握科学的人事档案管理能力,尽职尽责,为单位提供人事档案的真实信息和人员状况,培训出一批高素质的档案管理人才。
(四)严格把关、工作有序档案数字化
干部档案工作是公道正派选人用人的基础,是提升干部工作公信力的保障,随着信息网络时代,干部档案造假、信息不实的舆情,直接把干部档案工作从幕后推向前台。由此,在实现档案数字化时应严格把关,做到档案出库、进库都要造册登记、逐一审查,层层紧扣,以防出现漏洞。档案出库要登记造册,逐本核对,填写交接单;进行数字化加工前,仔细整理编码,逐份材料,逐页编号,尤其第四大类学历和评聘专业技术职务材料(包括学历、学位、学籍、培训结业成绩表和评聘专业技术职务、考绩、审批材料)和第九大类录用、任免、聘用、转业、工资、待遇、出国、退(离)休、退职材料及各种代表会代表登记表等材料比较多而集中;档案扫描时,每份档案按大类、按顺序进行,不得损坏纸质档案,切勿漏扫。做到精、细、全。
三、结束语
实现人事档案管理的信息化,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社会生产力信息化发展的重要标志,也是社会发展对人才需求的要求,建立一套良好的、完整的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体系,有利于动态管理人事档案,在信息数据库中占有一席之地,提高人才信息的利用率,同时方便广大人民群众在档案信息库中有效地查询,最大限度地为社会发展,构建和谐社会输送人才。
参考文献:
[1]李晓玲.对人事档案管理的信息化网络化的相关思考[J].办公室业务.2013(03).
[2]焦英.关于人事档案信息化网络化管理的思考[J].机电兵船档案.2012(05).
【关键词】公路工程建设项目档案;规范化;管理
公路工程建设在国家建设项目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因此公路工程建设档案同样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它不但记录公路工程建设的全过程,还有助于公路以后的管理、维护、改建等工作,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一、建设公路工程档案的意义
公路建设能够促进地方经济的增长,对地方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建立齐全的公路档案,能够提高公路的有效运用,延长公路的使用寿命,同样有利于地方经济的发展。公路建设档案可以记录公路建设过程中的多种技术资料,是建设施工的真实反映,不但是公路工
程质量的评价资料,公路以后的改造、扩建、维护都要以此为根据;不但是公路管理的组成部分,又是国家技术档案的一个分支,档案管理机关一定要保证档案的真实性和有效性,并在长期保存。
二、公路工程建设项目档案的特点及整理原则
1.公路工程建设项目档案的特点
第一,成套性。工程建设档案的特点是由公路工程建设项目的特点决定的。因此,围绕着一个工程建设项目的基本建设活动就自然形成了一个相互之间密切联系的工程建设项目的整体,共同反映了一个建设项目活动的全貌。
第二,材料形成的阶段。 一个公路工程建设项目的形成具备阶段性特点。大致可分为工程前期准备阶段、施工设计阶段、竣工验收阶段、掌握其阶段性特点。对工程建设项目档案的收集和初步整理具有指导意义。
第三,产生时间的延续性。有些公路工程建设项目投资大,工期长,其文件材料的产生也是随着整个工程的进展而逐渐产生,并一直延续到工程竣工验收结束。这就构成了公路工程档案会产生时间上的延续性特点。
第四,工程资料使用的频繁性。公路工程建设是在先进行图纸设计,后按图纸施工的原则下进行的。其文件材料,尤其是工程设计图纸的利用率很高。从工程施工到竣工验收,以及以后的大修,改建等都离不开它们做依据。原始资料的使用要求在公路工程建设中严格各种档案管理制度,以确保文件材
料的完整和安全。
2.工程项目档案的整理原则
第一,集中性原则。集中统一管理工程建设的档案资料是其建档案工作的首要要求。坚持专人领导负责、定期收集归档。前期工作档案应以分散的初步整理为主。这一时期应采取哪个部门产生文件材料哪个部门负责整理的办法,对前期工作档案进行分散初步整理。然后移交工程项目内业管理人员。
第二,完整性原则。竣工验收阶段的档案应以集中的系统整理为主。建设工程竣工验收
阶段,应首先组织工程档案内业管理人员制订工作方案,进行科学分类,然后进行系统整理工作,最后移交档案主管部门。要从质量上保证档案的完整。
第三,准备性原则。要密切注意工程各单位的具体动态。对设计变更、图纸变更、事故处理、合理化建议审批等工程变动情况要了如指掌,以使收集的档案材料能够准确地反映
整个工程项目建设的真实历史面貌。
第四,系统性原则。要遵循建设公路工程项目档案的自然形成规律,注意保持档案材料的内在联系。
三、做好公路工程建设项目档案管理的措施
1.公路工程档案收集要全面而完整
公路工程档案资料的收集工作是一项复杂、长期、全面的工作,中间会涉及很多管理单位,内容范围非常宽广,所以要全部人员共同参与,一同收集,本单位的全部职工都要参加档案资料的收集工作,并要对所收集的资料负责,对工程的文件、各种数据、音像材料都要指派专人负责,不放过任何工程,对于工程建设过程中的各种技术资料,各种文件资料都要进行收集入档,做到种类齐全、形式多样,保证入档的资料齐全完整。
2.关于公路工程质量资料的记录和整理
在公路工程建设当中,有很多质量问题不能使用仪器来测量,所以一些关于公路质量的文字记录材料显得非常重要。因此,在公路的实际建设中,一定要有齐全的公路建设资料,来证明公路的建设质量,这些公路建设资料要齐备、长期、妥善保管。在公路建设完工后,用户在对公路进行质量验收时,根据公路建设资料就可以对公路建设情况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3.保证公路工程技术资料的完整
在各种技术资料当中,容易遗漏的有混凝土试块(刚性防地面细石混凝土强度试块、地面基层混凝土强度试块、抗渗用混凝土试块、地面面层水泥砂浆试块)和水泥砂浆试块强度,因此,在整理技术资料时,要特别注意资料的完整,假如没有这部分材料,那么在测定公路质量时就会遇到很多困难。如果一个公路工程分包给几个建筑单位进行施工建设,那么总包单位应对全部公路的质量负责,各个承包单位要依据国家关于公路建设标准进行施工建设,并把公路建设中完整技术材料和各种文件资料及时整理上交到总包单位,由总包单位进行公路质量的评定,并接受用户的督促与审查。
4.运用现代化的档案管理模式
原来档案管理方法主要依靠手工完成,工作人员劳动强度大,操作复杂,有很多档案资料不能及时入档。伴随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技术与网络技术的普遍应用,同时有力推动了档案建设工作前进的步伐,逐步转向信息化管理,从而大大提高了档案管理的工作效
率,实现档案内容资源共享,同时也对档案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公路建设单位要在档案建设方面加大投资力度,改善档案管理工作的工作设备与工作环境,运用现代最新科技手段进行档案管理,促进档案管理工作的科学化与规范化。
5.加强档案人员的专业培训
公路工程建设项目各施工单位配备的专、兼职档案员,大多具有较高的文化程度,但熟练掌握档案专业知识的人员却廖廖无几,他们对立卷的方法和各类案卷的国家标准都比较陌生,尽管工作很认真负责,也做了大量的工作,但整理出的案卷质量不是很高,离国家标准尚有一定差距,往往在向档案室移交时,还要返工重整。这样不仅浪费了人力、物力,频繁的折卷还不利档案的保护。
为此,各公路建设项目建设单位档案部门应加大对各施工承建单位档案的培训力度,使他们尽快熟悉公路建设档案分类的方法、档号的编制、案卷的编目等知识;同时,加大对各施工单位档案员的业务指导。发现问题,及时整改。为了保证案卷质量,除提高各级档案员的业务素质外,还应做好平时立卷工作,杜绝竣工验收前突击整卷。实践证明,凡是突击整理案卷的单位,其案卷质量都不是很高。做好平时立卷工作,还有利于保证档案的齐全、完整,因为平时立卷时。若发现某些文件材料没有及时归档,还可以找有关人员查寻弥补,若等到竣工验收时整理案卷,有关人员可能已不在施工现场,缺少的文件材料可能己无法弥补。
四、结语
总之,施工单位档案管理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是涉及各个专业技术部门的一项复
合型工作。要保证施工档案的完整、准确、系统、齐全,真实的记录和反映施工及竣工验
收的全过程,就必须不断加强建设单位、监单位和施工单位的基础管理水平,加强制度建设,严格落实工程项目竣工编制工作“三同步”制度,强化过程控制,严格竣工验收审查把关,充分发挥各级档案人员的监督指导作用。
参考文献:
[l]张薇.公路工程档案管理若干问题的研究[J].黑龙江史志,2010(21)
考古档案的管理特点
1 考古档案是考古工作的伴随物。考古档案资料是指在考古调查、勘探、发掘过程中形成的所有记录资料,是文化遗存和文物的附属档案,是进行考古学和相关研究不可或缺的珍贵资料,也是文化遗产的有效组成部分。这一特点说明,考古档案的收集整理工作应保持项目成套,并与相关文物一并保存。
2 考古档案的形成是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考古档案的形成始于考古调查,勘探、发掘工作,而后在收藏、鉴定、修复、流动等过程中都将不断产生新的档案,直到该文物“寿终正寝”为止。这一特点说明,考古档案的收集整理工作只能采取跟踪追加的方式进行。
考古档案的归档范围
1 考古发掘文件,包括对发掘地点、时间、方式、方法、发掘人、发掘过程等的记录。
2 考古工作文件,包括勘探发掘过程中形成的合同、协议、发票、初步鉴定文书等。
3 工作方案、经费预算表,考古协议书、要求考古的申请及批复、考古完毕通知书、工作日记、探方记录、各类登记表格、各类图纸、照片、录像、专家论证材料、发掘报告或简报等。
4 各类与考古业务有关的文件,包括对工作计划、工作记录与总结、研究成果报告等文件。
考古档案的管理要求
考古档案的形成是深入了解考古工作及挖掘文物内涵的一项科学性很强的研究工作。原始记录、原始资料归档的过程实际上也是了解相关考古工作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科研价值的过程,要求业务人员和档案员应具有强烈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分工协作,责任到人。
1 考古档案资料的收集。收集工作是档案管理工作的起始环节,要求我们抓好源头,以确保考古档案的收集不繁杂也无遗漏。在考古工作之前,对资料进行规范统一要求,如记录本的规范统一、图纸规格的统一、摄录像及照片的统一等都应有科学规范的要求,只有如此才能为规范管理提供保证。考古遗存所包含的信息是丰富多样的,但并非每个发掘者对这些信息都能认知,只有发掘者的水平达到一定程度才能全面、客观、真实地进行记录。考古发掘要有一定的前瞻性,尽量全面地收集资料。目前方兴未艾的科技考古正在大大地丰富考古学者的学术视野,在考古发掘中,专业技术人员要进一步完善应用自然科学的各种方法和技术手段,努力进行新的探索,使获取的信息资料更加丰富,以期为后续的研究提供更为丰富翔实的信息。
2 考古档案资料的整理。由于考古报告是发掘者发掘水平及研究水平的集中体现,仓促的时间要求对有着大量发掘任务的发掘者来说,势必会造成编写报告质量的下降,不能尽显发掘者的真实水平。尽管有困难,但也应及早安排报告的编写,制定专门的整理计划,责任到人,绝不能无限期拖延,并制定相应的奖惩措施,以免物是人非,为考古事业带来人为的损失。当然最好是发掘、整理、编写三个环节同步进行,这样可以增强考古报告的时效性。应坚决避免只发掘,不整理的现象,只有报告的完成,文物及原始材料移交有关资料管理部门后才能算是考古工作的真正结束。对于历史积压报告,应制订专门措施,对确因客观条件限制不能进行资料整理的,应由发掘单位与发掘者协商,另行安排其他人员对资料进行整理,不因人废事,以保证发掘报告的出版。针对报告的编写可专门签订协约,在署名等问题上使发掘者的发掘成果得以体现。
3 考古档案资料的检索。检索系统可有两种模式:一种以地域为线索(如地市),专题项目以项目为线,另一种是以时代为线索,按“分散制作、集中归档”的原则建档。为便于考古档案的管理和检索,考古档案应编制分类案卷目录和专题目录等检索工具。有条件的应当利用计算机建立机读目录。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与数据库管理技术的发展与成熟,为其在考古学资料中的应用提供了一个好的前提条件。图像信息的数字化便于考古图像信息的后期处理,有利于重要遗迹、遗物图像信息的及时回馈;文字资料的数字化便于快速检索、远距离传输、资料共享以及高密度存储。因而,其在考古资料的管理应用上前景十分广阔。
4 考古档案资料的移交。考古结束后,资料的移交(或备份)是十分必要的。为充分尊重考古界流行的知识产权问题,应制定相应制度:备份资料在正式报告未发表之前,一般应不提供借阅(除经单位领导及发掘者允许外)。对于近期无编写发掘报告计划的发掘工地,发掘结束后也可将全部资料移交资料管理部门保管,等发掘报告编写计划制定后再从资料管理部门借阅,这也不失为一种有效的资料管理之法。
在考古工作之前,对应移交的考古资料提出规范化要求十分必要,接收资料的规范是档案规范化管理的基础。制定严格的考古档案移交制度,使考古发掘材料(即照片、摄像、绘图、年度发掘报告)等文字材料,按年度及时移交到档案室,由档案员经过整理、鉴定、归档。资料的规范性也应体现在新接收刻录光盘或数字文本上,如有的数码照片无明确的探方号、墓号或器物号等,这会给以后的查阅带来诸多不便,因此新增刻录光盘或数字文本的规范要求也是非常必要的。在进行资料移交时,档案员应严格按照规范化标准接收资料,不合要求的,档案员有权退回发掘者重新整理完善后再行接收。
为避免档案移交拖欠现象,除建立严格的档案移交制度外,应把考古档案管理工作纳入各部门的年度工作目标,这样才能有效地督促各部门及时将考古发掘材料和勘探材料移交到档案室。
如何对考古档案资料进行规范化管哩,使其更加有效地发挥利用,除加强瞄案资料的获取,整理,移交等到各个环节的规范化管理外,还应做到:
首先,要提高对考古档案资料重要性的认识,考古档案是出土文物的附属档案,因而对其重视程度应上升到与文物同等重要的程度,严格执行国家有关规定,考古发掘单位要成立专门的考古档案管理部门,专人管理,这也是考古档案资料规范管理的基础。同时,考古档案应根据考古发掘及后续工作等不同需要,编制重要考古发掘报告等汇编资料,积极主动地为考古工作服务。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本省行政区内建设单位、招标机构(含外埠入境招标机构)、招投标监督管理部门对建筑工程招投标档案的保存和管理。
第三条本规定所称建筑工程招投标档案(以下简称招投标档案)是指在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的勘察、设计、监理、施工、材料和设备采购招标投标活动中形成的文件和材料的原件。
包括下列内容:报建手续(计划、土地、规划)、业主委托书、邀请招标审批表、招标文件、招标工作报告(招标公告、购买标书登记表、开标记录表、招标工作方案、补充文件、评标标准和办法、评委抽取表、评标报告、评标结果的确认、关于确定中标人的函、中标通知书、业主评价)、投标人的投标文件、合同备案。
资格预审参照以上要求备案存档。
第四条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招投标档案工作的监督和指导。
第五条工程招标实行委托的,由招标机构负责招投标档案原始记录的收集、整理、建档和移交工作。建设单位自行招标的工程项目,上述工作,由建设单位负责完成。
第六条招投标档案应当具备本规定第三条所要求的内容。
第七条归档的招投标档案应当齐全完整、整理规范、真实的反映招投标活动过程中的全部内容,保持案卷内文件、材料的有机联系,便于档案的利用和保管。
招标投标活动形成的案卷,建设单位自行招标的一式二套,建设单位、招投标监督管理部门各一套。实行委托招标的一式三套,建设单位、招标机构、招投标监督管理部门各一套。
勘查设计、工程监理、施工、装饰装修、材料设备采购等阶段的招投标档案应当分别组卷。
第八条实行委托招标的工程,或者经批准建设单位自行组织招标的工程,招标机构或者建设单位应当在中标通知书发出之日起15日内将招标过程的全部档案材料报送招投标监督管理部门。
第九条招投标档案应当设专人保管,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应当忠于职守,遵守纪律,保证招投标档案的完整、准确与安全。
第十条招投标档案保管人员接收档案材料后,应当及时登记,并认真做好档案材料的立卷、分类、归档和集中管理工作。
第十一条大型基础设施、市政工程、公共建筑和市级以上重点工程的招投标档案保管至工程竣工后五年,其他建筑工程招投标档案保管至工程竣工后三年。
未中标单位的投标文件保管期限为半年(自开标之日起计算)。
第十二条招投标档案保管期满,经档案保管人员鉴定,档案保管单位领导批准,登记造册后方可集中销毁。
第十三条建筑工程建设期间的招投标档案不得销毁。
第十四条招投标档案保管人员离开工作岗位前,应当按规定移交招投标档案,不得擅自处理或带走。
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倒卖、涂改、伪造招投标档案。
第十五条档案存放地点应当具备防火、防潮、防盗等条件。
第十六条建设行政管理部门检查时,建设单位和招标机构应当主动配合,出示档案原件或相关档案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