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

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

时间:2022-06-14 09:41:28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

第1篇

关键词:建筑环境设备工程;专业建设

中图分类号: TU81 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高校间的竞争,很大程度上是办学特色的竞争,我们只有充分的重视与强化特色专业的建设,才可以增强学校核心的竞争力。建环专业应该在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制定的“高等学校本科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规范”的框架基础之上,充分的依据建环专业现有的基础与条件,通过教学基本条件建设、师资队伍建设、课程体系与内容设置等方面的研究与建设,积极的探索具有特色的建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与培养方案,培养宽口径、强基础、有特色的综合性高素质人才。

1、特色专业建设的必要性以及建设目标

1.1、特色专业建设的必要性

近年来,我国的在高等教育上逐渐趋向大众化,高校体制也在不断的深化和改革。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需要我们向社会提供更多高素质高质量的人才,所以要求各大高校在特色专业建设方面一定要加大力度,决不可忽视。因此,如何办出有特色的专业是我们当前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专业建设的内容非常丰富,如使用新课程、建立专业实验室、强大师资队伍、采用多媒体网络教学等等。开展特色专业、加强教学规划、提高教学质量等等,对人才的培养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1.2、特色专业建设的目标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对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的人才需求量也在不断得变大,因此,建设特色专业迫在眉睫。学校可以根据学科的特点有重点的创建平台,为专业调整一条新的思路,优化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和专业教师队伍的建设,加强推进教学内容、方法以及手段的改革。现阶段,为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培养一批理论基础扎实、具有创新精神和探索精神的应用型人才显得尤为重要。

2、特色专业建设的基本原则

2.1、市场导向原则

现今,我们国家的大学生就业已经逐渐的趋向于市场化,学生以及用人单位之间进行的是“双向选择”。评判一所大学教学质量和综合竞争力的关键指标就是大学毕业生的一次就业率。假如我们要充分的提高就业率,就务必得瞄准市场对人才的需求,特色专业建设也必须以市场为导向,培养市场需要的专业人才。

2.2、自主创新原则

在我国高等教育教学改革之中,特色专业建设是一项全新的内容,其本身就具有创新性、探索性,再加上各校各专业都得充分的依据自己的内外部条件来形成自己的特色,更无先例可循。所以,特色专业建设要要在教育观念、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改革和评价标准等方面坚持创新。

2.3、相对稳定原则

对于特色专业的建设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是一个不断的完善、不断建设以及不断积累的过程。其特色的形成应该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与此同时,还得充分的适应内外部环境的变化,具有一定的前瞻性,能够体现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趋势和未来社会以及市场的需求变化。

2.4、以人为本原则

特色专业建设就得全方位的贯彻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育思想,充分的调动教师教学改革的积极性与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按照新时期对建环专业人才的需求,夯实基础、面向工程、强化特色、全面发展,同时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和特长。

3、存在的问题

3.1、实践教学环节不足

我们从课程体系的设置来看,实践教学环节与国内其他高校的设置认识实习、生产实习。认识实习在大二下学期的暑期来进行的,生产实习则是安排在大三下学期的暑假。受学校所在地域及实习经费的限制,生产实习和认识实习存在诸多相似之处,即生产实习难以保证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这无疑不利于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

3.2、实验教学分的过细过早

在教学中,老师经常会自作主张将一些实验项目进行分割,他们认为分割可以明确课程的重点所在,但是造成了实验教学分的过细过早的局面。如机械原理与机械零件的分割、工程热力学与建筑环境测量的分割等等。然而这些分割却忽视了实验项目内在的联系,严重影响了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提高。

3.3、实验教学内容的知识面窄

实验教学中,许多教师只是注重课本上的知识,但是却忽视了当前新兴的技术知识,对相关学科的认识程度也不够。有的学校对实验室建设投入的经费过少,导致实验室建设的步伐太慢,实验教学指导书也没有得到及时更新,这些问题都严重阻碍了实验教学的发展。

3.4、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教学环节的管理需要加强

处在这个就业压力大的社会,许多学生都不重视毕业设计这个教学环节,导致他们都不主动去了解设计的规范,主动性不强,有其表现在系统方案的选取以及设备的布置等方面。所以,学校在这方面必须加强管理,规范毕业设计过程,加大考核力度。

4、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建设的探讨

4.1、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建设调研

在开展专业建设的活动时,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就是开展调研工作。可以派专人去一些名校进行调研,收集教学计划和大纲、课程体系建设等方面的教学资料,还可以观察并了解他校的教学结构体系和专业发展的方向,以便为学校专业发展目标的制定做一个铺垫,为学校教学体系的建立和健全奠定良好的基础。

4.2、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调研后的反思

我国高校在1952年创办了供热供燃气及通风空调专业,当时全国只有少数大学开设了此专业。四十多后,一些高校才陆续建立该专业。随着教育制度的深入改革,1998年国家教育部研究决定,将供热供燃气及通风空调专业和城市燃气工程专业合并到一起,形成了一个新的专业,这就是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这个专业的由来。到了21世纪,全国有许多高校已设立了该专业。

4.3、开展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促进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发展

为了促进专业的建设和发展,开展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是必不可少的。因此,在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基金项目上,我们要加强其他专业技术课程的课件建设、综合性实验教学课程建设、双语课程建设等等。为了形成合理的教学体系,还要进行大量的工作,如加强专业的培养目标,确定适当的培养模式,构建两个体系(专业平台课程体系、专业技术课程体系),对于核心课程要建设多媒体课件等等。

4.4、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在特色专业建设的过程之中,师资队伍建设是根本保障。因其特色专业建设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它需要一个由相互协作、敬业奉献的教师及管理人员组成的团队来完成。特色专业需要配备有学科特色的师资队伍,其在教学和科研方向专长上必须和专业特色的培育相匹配。教师个体要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比较高的研究能力,丰富的实践阅历。教师团队要结构合理,梯队科学,整体素质高。

结束语

当前,中国的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还不够成熟,还需要各大高校的不断努力。为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各大高校在特色专业的建设上一定要花费更多精力,为国家培养更多的高级技术人才。

参考文献

[1]于南,于浩,刘珊珊.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的特色专业建设研究与探讨[J].经营管理者,2014,03:156.

第2篇

【关键词】建筑工程;生态环境;节能设计

引言

设备工程以及建筑环境是比较复杂的学科,在发展现代科技的过程中,应当进行内容以及形式的更新和改变。因此,科技人员应当加以改善,加强对于行业的了解,并充分了解到专业相关的知识结构以及最新的研究成果等,这样才能够使综合水平得到提高,从而提高整个系统的综合水平,使工程质量在实施的过程中得到保证。

一、建筑生态环境

建筑生态环境是对建筑有影响的一切外在事物,包括室内外的光源、声量、热度、湿度、水源,以及包含的生态理念,即人、建筑、环境的共同发展。建筑是为人们提供基本活动的重要场所,同时也是人类文化的组成部分,建筑也能反应出不同阶段社会的潮流、人们的审美。建筑有着物质形态的基本特征,从本质上来看,建筑是人工环境一部分,同时也与生态环境有着密切不可分割的关系,它是指建筑周围对建筑的存在和发展有所影响的一切外在事物。建筑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有着悠久的历史,与传统的建筑环境一样,建筑生态环境也会分为室内环境和室外环境两部分。

二、护结构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1、外墙保温隔热节能设计

(1)深入分析我国建筑物的实际建筑情况,护墙体占据了整个建筑中的绝大部分。因此,建筑节能中最关键的问题在于解决护结构中墙体材料上的节能问题。

(2)充分利用各种自然能源,首先应利用太阳能改善建筑的日照条件,住宅日照间距要达1∶2,同时争取最好朝向,双鸭山地区住宅朝向以南偏东15度为好,是日照时间最长的方向,良好的朝向不但能减少住宅的冷风渗透和围护结构的耗热量,有明显的节能效果,还能增加室内的舒适感和改善室内卫生条件。

2、门窗环节的节能设计

合理设计门窗,南北窗应按功能分别选择大小合适的尺寸,南向窗的面积不宜大于窗墙面积比0.35,北向窗的面积不宜大于窗墙面积比0.25,东西向窗的面积不宜大于窗墙面积比0.30,可将北向窗的玻璃改为三层玻璃,减少其导热系数,同时塑窗框与墙体连接处的保温应将外保温材料延伸到内墙边,以杜绝热桥。

3、屋面保温隔热节能设计

屋面为建筑物接受外部环境温度的关键位置,其保温和隔热的功能在建筑物的节能工作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在屋面保温隔热节能设计中,传统建筑业大多采取正铺法,即将新型的节能屋面材料铺设在屋面的两层建筑材料之间。

三、现有暖通工程中存在的问题

1、较多供暖入口

在进行供暖入口的设置过程中,需要考虑很多因素,其中包括供暖的合理与否以及与室外接线的合理与否,眼光不能只放在室内的方便和节约,还要全面考虑,注意到室外管网系统的合理与否。比方说,有些供暖入口的设置并不合理,在七层综合楼中设置了较多的供暖入口,把室内供暖进行了十个环路的划分。

2、没有合理的供暖系统设计

供暖系统设计有很多不合理的地方存在:第一点,很多供暖系统的引进是通过一条主立,也被称为主干管,分为几个环路,在分别的环路上并没有阀门的设置,这给系统调节增加了不便。第二点,很多管道并没有进行合理布置,不协调于建筑专业,或者有些窗子上不加任何防护直接设立了管道,极大程度上影响了美观。第三点,有些供暖系统设置不够全面,缺乏排气装置,很容易出现集气现象,使用受到严重影响。第四点,有些供暖系统属于同程式,环路单程比较长,使得供暖系统的干管坡度难以达到要求。

3、排风系统没有合理的设置

假如在某工程的地下室的卫生间,也就是暗厕中设置排风系统,风管长度为六十米,断面却比较小的话,那么由于沿程和局部阻力损失过大可能产生排风不能有效排入风井及室外的情况发生;如果选用排风方式为屋顶排风的话,在外墙上安装风机,会导致不协调的情况发生,另外排风效果也不是很理想。

4、没有合理设置空调系统

假如说某工程的计划中有会议厅或者计算机房等房间的设置,那么其相应的空调系统应当为低速风道,但是如果设计采用的是风机管盘系统的话,很容易导致不合理的情况发生,存在可能出风口风速过高问题,但此时可通过修改送风口尺寸予以解决。

5、卫生间风机盘管系统无新风

卫生间内的通风可加入新风系统,以更换清洁空气。但若卫生间设置新风系统,则应保证新风量与排风量比例,以确保卫生间微负压,以免臭气污染其他房间。

6、设置合理的平衡阀以及口径

空调冷冻水系统应当只在回水管上进行平衡阀的设置,但是在一些工程中却在空调冷冻水系统供水管上也设置了平衡阀,且其大小与回水管相同。这就导致了浪费以及维修与调试的麻烦。

四、暖通图纸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1、有缺陷的设计说明内容

在《设计深度规定》之中,已经明确规定了暖通空调设计说明之中应当包含的内容。其中包括室内外不同的设计参数,另外还包括散热器的型号以及管道材料等多个方面。对于这些,很多设计说明内容都不够全面,或不同工程套用相同说明及设备材料,不能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最优设备及材料。

2、平面图遗漏很多内容,没有相应的深度

《设计深度规定》除了说明设计的内容和深度以外,还对暖通空调平面图设计深度做出了说明及解释。但是,虽然有这些说明,还有很多工程设计的绘制平面图并没有依照规定。其中主要有以下问题存在:比如管道平面图缺乏立管标注,难以让看图者将管道系统图与平面图联系起来,更有甚者,不标注水平管管径。还有一些,在设计公共建筑的过程中,对于厨房的供暖通风系统并未具体设计,而是留给了制造厨房设备的厂家,这是非常不负责任的一种行为。

3、没有具体的锅炉房和制冷站设计

在《设计深度规定》之中,还详尽规定了锅炉房和制冷站的施工图。但是,即使这样,在有的锅炉房和制冷站设计图中也仅仅只有平面图,并没有其他角度的图形绘制或者立体图的绘制,这就导致很多内容没有交代清楚,与设计深度规定的要求相差很大。

五、问题原因及设计中的克服方法

1、并没有完全执行现行的设计规范,也没有充分学习设计规定,这就导致了工程质量的下降。对此,应当加强对于规范以及现行工程和标准的学习,从而提高自觉性,使执行力大大增加。

2、设计过程中的随意性比较大,并不够严格,也没有多方案技术之间的经济比较。因此,在设计过程中,虽然是建筑的部分功能设计,但也应该像建筑总体设计一样,多方面比较,从而得到比较合理的设计方案。

3、没有严格审查图纸的质量,甚至审查只是表面形式,对此应当坚持三种审定形式,包括自审、审核以及审定,这样才能够确保设计图纸的质量,避免差错的出现。

结 语:

总而言之,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是一个复杂型学科,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必将不断改变形式和内容。作为设备工程类科技人员,应不断了解与本专业相关的科技最新成果、更新知识结构、提高综合技术水平,以适应建暖通节能建筑筑技术复合发展的要求,提高空调系统的节能总体水平。

参考文献

[1]陈露.建筑环境心理与人居设计[J].山西建筑,2008,05:

[2]张吉礼,马良栋,赵天怡.建筑环境热舒适性研究进展与趋势分析[J].建筑热能通风空调,2011,01

[3]潘重余.建筑工程节能环保设计探讨[J].科学之友.2011(04):

第3篇

论文摘要:根据我校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的特点,对本专业课程体系的改革以及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方法进行探讨。指出原有专业课程设计体系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围绕该问题采取的一系列改革措施,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多种教学手段相融合的教学方法,以供热、通风类课程为例,对该教学方法进行了设计和探讨,同时指出具体实施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问题。

论文关键词: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课程体系;教学改革

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是教育部于1998年将原有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专业(简称暖通空调专业)与燃气工程专业合并后重新组建的一个新兴专业,其中还涵盖了给排水工程专业中的建筑给排水的部分内容。作为一个重组后的专业,其所涵盖的内容并不是原有专业内容的简单合并,而是从学科的系统性和科学性角度对现有内容进行融合。从教育部公布的调整后的本科专业目录可知,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是土建类一级学科下属的二级学科,但由于其涉及的专业基础课程多数是隶属于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一级学科,为此当前开设该专业的大专院校均是在结合自身的具体情况和办学特点的基础上对其专业的从属进行归类。我校于1999年依托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开始着手组建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系,并于2001年开始招收建环专业的本科生。由于办学历史较短,办学经验与老牌暖通类院校相比略显不足,在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等方面均存在某些不足。但是经过系室老师们不断的探索、改革,经过长期的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同时也积累了一些宝贵的教学经验。本文以供热、通风类课程的教学改革为例,对建环专业课程体系改革以及课堂教学各环节进行回顾和探讨。

一、原有专业课程体系设置中存在的问题

办学之初,本专业以主要培养具有室内环境系统与设备及建筑公共设施系统的设计、安装调试、运行管理及国民经济各部门所需的特殊建筑环境研究开发的基础理论知识及能力,能在建筑环境与设备的设计研究、制造安装、物业管理等部门及相关的科研、生产、教学等单位从事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作为培养目标制定培养方案,提出以工程热应力、流体力学和传热学作为专业基础课,以建筑环境学、供热、通风、空气调节、燃气工程作为专业必修课,以建筑冷、热源,制冷等作为专业选修课并结合工程力学、机械、电子类课程以及相关的课程设计为整体的课程体系,通过几年的教学实践,发现原有课程设计体系存在如下的问题。

1.专业课程总学时过长,教学计划分布不均

相对于其他专业,由于建环专业是将原有的暖通专业与燃气工程专业进行了合并,其涵盖的内容有所增加。同时,由于专业课的教学主要集中在大三的下半学期以及大四的上半学期,而这一阶段正是学生考研复习和找工作的黄金时期,在考研和找工作的双重干扰下,学生不能集中精力进行专业课程的学习,进而导致课堂教学效果差,学生听课不认真的现象时有发生。

2.理论教学与课程设计脱节,课程设计时间不充裕

对于建环专业的学生来说,课程设计是检验其是否真正掌握专业知识的一个重要依据。但在课时安排上,为了避免与主干课程冲突,课程设计往往安排在学期之末,即在专业课程完全讲授完以后开始进行课程设计。这样就会造成在讲授理论知识时,学生无法掌握这些理论知识所具有的实践价值,而到进行课程设计时,学生对这些理论知识已经比较陌生,不知道如何利用理论知识来指导实践。同时,由于需要安排课程设计的专业课程较多,往往出现一个学期末要同时完成几门课程设计,时间比较紧张,此时学生还要面临考试、考研以及找工作等事情,无法抽出足够的精力来投入到课程设计中去,这就造成了课程设计的整体质量不高,并存在严重的抄袭现象。

3.实验课程涵盖内容不够全面,学生动手能力锻炼不足

在课程体系制定之初,相关实验环节部分也进行了考虑,但是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并没有将实验环节单独作为一个整体,而是将其融入到理论教学内,将实验环节所需的课时数纳入到理论教学之中,由于缺乏专业的实验任课教师,具体的教学安排则取决于专业任课老师的教学计划,这样一来,就导致实验课程不能充分受到重视,学生实验能力无法得到充分锻炼。

二、专业课程体系的改革与实践

针对原有专业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我们在着手修订新的培养方案的同时,根据“基础厚、口径宽、能力强、素质高”的原则对专业课程体系的制定也进行了相关的调整。

1.强调学科基础,突出专业特色

建环专业的突出特色是人工热湿环境。随着当前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人居环境的要求日益提高,这就迫切需要有更宽厚的学科基础。因此,在修订培养方案时将工程热力学、流体力学、传热学、建筑环境学、热质交换原理与设备、流体输配管网六门课程作为专业主干课程。 转贴于

2.减少专业重复内容,优化教学质量

建筑环境学、热质交换原理与设备、流体输配管网三门主干课程是将原有专业课程中的共性部分经提炼而形成的具有特色的专业理论课。为了避免与原有专业课程体系中的相关内容重复,就必须对原有专业必修课进行适当的调整和重组。以建筑环境学为例,该课程主要由建筑外环境、室内空气品质、室内热湿环境、建筑声环境、建筑光环境以及人对热湿环境的反应等知识模块组成。其中热湿环境与空气品质知识模块主要涉及的是太阳辐射对建筑物的热作用、围护结构热湿传递的机理、冷负荷与得热量的关系、典型冷(热)负荷计算方法的原理、通风稀释方程、新风量的确定、自然通风与局部通风等知识点,而这些内容又分别涵盖在工业通风、供热工程以及空气调节等专业课程中,为了避免重复教学,就需对这些专业课程的知识体系进行适当的删减和合并,在不打乱教学系统性的同时减少教学的课时数。

3.注重课程设计与理论教学同步性,加强实践教学环节

原有课程体系调整的一个重点就是如何解决课程设计与理论教学存在的严重脱节问题。为了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在现有的课程体系中引入理论教学与课程设计同步的教学思想,即将课程设计穿插在理论教学的过程中,要求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开始着手进行课程设计,这样就能够做到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的有机结合,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此外,应在原有课程体系中增加实践教学环节,加大实验课程以及生产实习课程所占的比例,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激发学生运用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热情。

三、多种教学手段相融合的教学构想与实施

通过对原有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进行相关改革,已经初步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但从具体的实施过程来看,还是暴露出了一些问题,导致调整后的课程体系无法充分发挥出预期的效果。究其原因主要是在具体的教学实践过程中,课堂教学、课程设计、实践教学等环节不能很好地融合。为此,笔者总结最近几年在供热、通风类课程教学过程中所积累的一些经验,结合本专业课程体系的调整提出了多种教学手段相融合的教学构想。其具体的思路如下。

1.深入分析理论教学、课程设计与实践教学各环节的内在联系,实现三者之间的有机融合

以工业通风和供热工程课程为例,两者的研究重点在通风管路以及室内供暖管路和供热管路的设计与运行的相关知识上,目的是培养学生具备一般民用建筑以及工业产房通风系统和供暖以及供热系统的设计能力。为此,在进行理论教学之前,可以先展开生产认知实习,即先带领学生走出校园,亲身接触一些已投入运行的系统设备,并结合其具体的运行过程简要地阐述这些设备的运行原理以及设计过程中需要掌握的基本内容。在认知实习结束后开始理论教学,同时将课程设计融入到其中,即理论教学一开始,就向学生布置课程设计任务,明确设计内容,并结合教学进度合理安排设计进度。当教学环节结束后,课程设计基本完成,此时再带领学生进行生产实习,在实习过程中让学生对课程设计进行自我总结,指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并在现场给学生进行指导。这样一来,一方面加深了学生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也激发了学生深入研究专业理论知识的热情和积极性,为后面的毕业设计打下良好的基础。

2.因地制宜,平衡理论教学、课程设计与实践教学各环节的主次关系

仍以工业通风和供热工程课程为例,由于二者侧重解决具体的工程实际问题,所包含的理论基础较为薄弱。考虑到本专业学生的毕业去向问题(一部分选择就业,一部分选择考研),在理论教学、课程设计以及实践教学环节三者课时的分配上要结合学生的自身特点,因地制宜,灵活地调整三者之间的课时分配比例。即一方面重视理论教学、课程设计以及实践教学三者并行、有序进行,另一方面要依据学生自身的原则有所侧重。对于直接就业的学生要锻炼其动手实践的能力,而对于考研的学生,则要锻炼其理论功底。

第4篇

doi:10.11835/j.issn.1005-2909.2013.03.005

收稿日期:2012-1

>> 区域性高校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课程体系研究 理工科院校“金融工程”专业课程体系设置研究 高职院校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专业课程体系设置研究 地方院校通信工程专业课程体系改革与实践 关于地方院校生物科学(师范)专业课程体系设置的思考 自动化生产设备应用专业课程体系的重构与设置 高校金融专业课程体系设置研究 高校证券专业课程体系设置研究 高职院校酒店管理类专业课程体系设置与教学保障措施研究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的建设与研究 适应“卓越计划”的地方院校建筑学专业课程体系改革 地方院校汽车服务工程专业课程体系探析 地方财经院校金融学专业课程体系整体优化改革研究 国内外工程造价专业课程体系设置的比较研究 应用型工程造价专业课程体系设置研究 应用型本科院校环境工程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探索 高校建筑学专业课程设置与环境艺术专业课程设置研究 GIS专业课程体系设置研究与实践 武术表演与文化传播专业课程体系设置研究 建筑设备工程专业课程体系优化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Curriculum system setting of building environment and equipment engineering

in local colleges: taking Hunan City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

ZHANG Xinqiao, WU Xingying

(Department of Municipal and Mapping Engineering, Hunan City University, Yiyang 413000, P. R. China)

Abstract: We analyzed the building environment and equipment engineering graduates’ employment situation from industry employment and employment orientation taking building environment and equipment engineering specialty of Hunan City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 We proposed a basic idea of curriculum system setting for building environment and equipment engineering specialty and improve graduates’ practical ability, employability and the ability to serve the local city.

Keywords: building environment and equipment engineering; curriculum system; application-oriented talents

第5篇

实习性质: 生产实习

课题名称: 商品城空调系统安装

实习地点: 临沂国际商品批发城

学 院: 土木建筑学院

专 业: 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

姓 名: 樊慧青 学号 03020203

指导教师: 刘玉峰 李慧敏

报告日期: XX 年 9 月 21 日

山 东 科 技 大 学

1.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

XX级生产实纲

1.1实习性质和目的

1.1.1实习性质

生产实习是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培养计划中十分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是对大学生的劳动观念、理论联系实际、动手能力及专业素质的基本训练过程。认真抓好生产实习工作,对提高生产实习质量,培养学生业务素质和政治素质具有重要的意义。

1.1.2实习目的

1.1.2.1训练从事本专业设计、施工、监理及系统运行管理等工作所必须的各种基本技能和实践动手能力;

1.1.2.2了解本专业业务范围内的现代工业生产组织形式、管理方式、工艺过程及工艺技术方法;

1.1.2.3培养理论联系实际、从实际出发分析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1.2.4培养学生热爱劳动、不怕苦、不怕累的工作作风。

1.2实习内容

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的生产实习主要以实际参与本行业设计、施工与监理、运行管理为主,参观实习为辅。为了使学生在生产实习中有的放矢,要根据实习单位的性质和条件把握以下内容:

1.2.1明确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给水排水工程专业涵括的技术内容;

1.2.2了解本专业所涉及的设计规范、施工验收规范、制图标准、安装标准图集等资料的内容、作用及使用方法;

1.2.3了解系统构成、设备构造;了解系统设计程序与要点、安装施工方法和工艺;了解系统、设备的运行、管理方法;

1.2.4读图、绘图。图纸是工程语言。学生要掌握制图的基本知识、基本方法和要求;能够看懂施工图纸、标准图集;通过绘图、读图,不断提高制图水平和能力;

1.2.5了解施工组织设计的意义与施工组织设计方法;

1.2.6在现场技术人员的指导下,积极参与生产实践,了解设备、管道及附属设备的现场制作方法或安装过程;

1.2.7了解工程或设备的施工质量检验与验收方法;

1.2.8了解专业中有关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把握专业发展趋势。

1.3生产实习要求

1.3.1实习师生必须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一切行动听从指导教师和现场工程技术人员的指挥,到现场从事生产实习或参观前必须了解有关的安全知识;

1.3.2严格遵守学校和学院的有关实习纪律,遵守企业或工地的规章制度和作业规程;未经允许不准擅自乱动各类机械设备,不准在施工现场或车间内乱跑和嬉闹;

1.3.3学生应按实纲和实习计划要求认真完成实习中规定的各项任务,并做好实习笔记。实习中应勤观察、勤动手、勤思考、善于发现问题和分析问题。

1.3.4实习期间不得迟到、早退、无故缺勤;不准单独外出。原则上不允许请假,如有特殊情况确需请假时需经实习指导教师主管院长批准;

1.3.5对严重违反实习纪律者,指导教师有权终止其实习,并由学院根据情节严重程度,给予纪律处分;

1.3.6每天写实习日记。实习日记应图文并茂,实习指导教师可随时抽查学生的实习日记,并给予指导。实习结束时,应将实习日记交实习指导教师评阅,并根据实习日记按照学院要求格式写出实习报告。生产实习报告内容完整,不少于10000字。

1.4实习考核

实习结束后,实习指导教师根据学生的实习日记、实习报告、理论联系实际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结合平时实习表现,劳动态度,与工地关系及遵守纪律等情况,定出成绩(必要时可进行口试复查)。

实习成绩按优、良、中、及格、不及格五级计分制评定,其方法如下:

1.4.1实习认真,遵守纪律,能按时报到和结束,无无故缺勤而且完成任务较好,实习日记及实习报告质量高,全面完成实纲的要求,独立工作能力较强者,成绩评为优。

1.4.2足要求,质量较高,有一定的独立工作能力者,成绩评为良。

1.4.3能完成实纲的全部要求,实习日记和报告能满足要求,质量尚好者,成绩评为中。

1.4.4基本完成实纲要求,能完成实习日记和实习报告,但质量一般者,成绩评为及格。

1.4.5实习日记和报告不合格,或实习期间表现差,有严重违反纪律者,成绩评为不及格。

1.4.6凡有以下之一者,实习成绩不给予评定,作不及格处理:

1.4.6.1报告未按时完成者;

1.4.6.2实习日记少于3次者;

1.4.6.3无论何种原因,有三分之一时间未参加实习者;或实习无故缺勤5学时以上者;

1.4.6.4严重违反纪律,造成恶劣影响者;一般违反纪律,经教育不改者。

1.5时间地点安排

地点:黄岛、青岛、滨州、临沂等地

时间:计划XX.9.4~XX.922;部分学生利用暑假完成生产实习。

2实习报告内容

时间飞逝 ,转眼间我已成为一名大四的学生,在大四第一学期刚一开学我们就开始了生产实习,在大三上学期学院曾为我们组织了一个星期的认识实习,当时所学的专业知识并不多所以实习下来对本专业的认识还是了了,所看到的东西很难和本专业联系起来,这一次的生产实习则使我对本专业所涉及的内容有了全面的了解,也对施工、监理等有了一定的认知,也具备了一定的动手能力,总之此次生产实习之行我收获颇丰。

九月四日星期一

这次生产实习我们的实习地点有黄岛,临沂,北京,滨洲等地,我的实习地点是临沂,实习对象重点是空调,为期三星期,由李慧敏,刘玉峰两位老师带领。我们同学参加实习的有17人,早晨6:50我们准时坐上了从黄岛发往临沂的汽车。我们专业都是干什么的,工地上是什么样子?带着这些问题和些许的喜悦我们踏上了去临沂的旅程。中午11:30左右我们到达了临沂,临沂到处是批发市场,不愧为批发第一城,商品是便宜,不过惟一不方便的地方就是交通不太便利,车辆很多,街道很拥挤,老师不段嘱咐我们过马路要注意安全,我们也都很小心。接下来就是在旅馆安顿下来,到了晚上我们所有的同学都安顿好了,大家劳累了一天终于可以好好休息一下迎接明天的实习了,因为正式的实习是在明天,我们要养好精神,蓄势待发。

第6篇

我利用暑假时间到xx公司进行了为期一个星期的实习!经过实习我了解了许多建筑设备的知识,在社会实践中接触了与本专业相关的实际工作,增强了认识,培养和锻炼了综合运用所学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学会了独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此外,我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提高实践动手能力,为我毕业后走上工作岗位打下一定的基础,为自己能顺利与社会环境接轨做准备。现对本次实习报告:

建筑物除了新颖美观的外形外,尚需有舒适的内部环境,而室内的舒适环境关键是建筑设备的配置,高新技术的应用,又使建筑向着智能化方向发展。随着我国工程建设项目管理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工程质量有了显著提高,特别是国家对建筑施工管理体制的改革,使国有建筑施工企业真正成为独立经营、自负盈亏的经济实体,建筑行业的机械化程度有了很大的提高,机械设备在施工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显著和重要,在大大促进了建筑施工企业本身的发展同时,也为社会基础设施的建设提供了技术支撑。我这次实习的看懂实习工地的建筑类型,了解工程的性质,规模,建筑结构特点与施工条件等内容,了解不同机械设备的操作范围和规程。我去了解或者熟悉工地上常用的机械设备的性能。尝试了解常用的机械设备。

这次宝贵的实习基本上达到我制定的目标,自己在课堂上学习到的知识真正运用到实际中,对本专业从事的领域和业务,本专业的工程情况建立一定的感性认识,明确自己的专业范围,了解专业一些简单的设计、施工、维护管理、调试等方面的知识。为以后的专业学习打下必要的基础。此外还激发了我对本专业的更大的兴趣,更好的投入下面的学习中!

第7篇

关键词:建筑环境学 核心基础课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TU-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8(b)-0126-02

Course Teaching of Built Environment

Li Shuzhan,Li Hongxin

(College of Civil Engineering, Zhengzhou University, Zhengzhou Henan,China 450001)

Abstract:In the paper,we analyzed the problems in the teaching of the course of built environment and carried out a comprehensive teaching reform form many aspects such as course orientation,course continuity,teaching methods and assessment methods combined with several years of experience in teaching.

Key Words:Built Environment;The Core Basic Course;Teaching Eeform

建筑环境学是1998年专业调整以后,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新设置的专业基础课,该课程与传热学、工程热力学及流体力学共同组成了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学科的专业基础平台,但是,唯有建筑环境学反映了本学科本质特点,是本学科区别于其他学科的核心基础。

1 课程特点及教学难点

建筑环境学课程涉及内容广泛,从与采暖空调密切相关的建筑外环境、建筑热湿环境以及由此产生的人体对建筑热湿环境的反应,到建筑空气环境,再到建筑光环境和声环境,包含了建筑、传热、声、光、材料、生理、心理等多门学科内容[1],其中很多内容都是学术界的前沿,而且很多问题仍在讨论中,这就给教学带来了很大的难度。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学生普遍感觉本课程信息量大而且不连贯,术语与理论公式较多,理解困难。

建筑环境学部分内容与后续专业课的教学内容重复。例如,建筑环境学在建筑热湿环境章节中针对建筑热湿环境的内、外扰量及透光围护结构和不透光围护结构的传热性能从机理分析到实际运算进行了详尽的介绍,但这部分内容在后续的“空气调节”专业课中仍将重复介绍,从而导致了课时不必要的浪费。

建筑环境学课程教学的实用性不突出。目前环保与节能减排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各种建筑环境测试、建筑及建筑设备的节能评估、节能诊断已成为社会急需的技术,但是作为其学科基础的建筑环境学课程则侧重于理论分析而缺乏实际技能和方法介绍。这往往使学生觉得课程脱离实际,没有实践操作性,因此缺少学习热情。

2 教学探讨

根据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的培养要求,结合我院的具体情况,笔者在教学中对本专业数届本科生进行了教学改革探讨,总结几年的实际教学经验,得到以下几点体会,希望对建筑环境学课程建设的良好发展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2.1 充分认识,明确定位

建筑环境学是学生真正接触本专业实质性内容的第一课[2],因此,该课程的学习是激励学生热爱本专业并由此建立社会责任感的契机。在课程教学中,特别是绪论介绍中,应采用浅显生动的讲述,使学生了解建筑-设备-环境之间的关系,使学生明确建筑环境学是建筑环境与设备专业特色与核心基础,它反映了本专业与热能动力专业的根本区别,明确本专业的根本任务就是贯彻“以人为本”的主线,营造舒适、健康、绿色的室内居住环境和工作环境,后续所有课程的学习都是围绕该目标而进行的。学生通过该课程学习,能够树立节能环保、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2.2 结合后续课程,注意前后衔接

根据教学计划安排,建筑环境学课程总学时数为48学时,课时少而内容多,因此不能面面俱到。由于后续课程中有部分内容重复,所以在本课程讲解过程中应互相结合,侧重点不同。例如,冷热负荷计算在建筑环境学中热湿环境章节占有较大部分,但是该内容在后续空气调节课程中将更加详细介绍,因此,在本课程讲解中将侧重于定义、成因分析,详细讲解负荷形成机理,而具体公式计算过程、计算机程序应用则由后续课程重点讲解。这样,“少讲”优于“多讲”,可使学生将知识点“吃透”,而不至于“囫囵吞枣”。

在教学体系设置上,应当使建筑环境学的教学内容与“空气调节、供热工程”等专业课的教学内容建立起有效的衔接。我院在课程设置上,将“建筑环境学”安排在大二第二学期,将“空气调节、供热工程、建筑环境测试技术”安排在大三第一学期。学生经过建筑环境学课程的“垫底”后,立刻接触到专业技能的训练,这样前后连贯,学生将更加清楚前期良好地建筑环境目标是如何通过后期一系列的设备技术实现,更加明确各门专业课程目的与任务,学习系统性更强。

2.3 多种教学手段应用,增强实践性

目前,建筑环境学的讲解主要依靠课堂讲述和多媒体课件的演示,虽然相比传统理论教学模式直观性增强,但仍存在不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进一步增强参与性和实践性。建筑环境学是一门与生活息息相关的科学,要想让学生将课程的理论知识理解透彻,需要教师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将课本知识与实际生活现象联系起来,借助一些简单仪器、设计一些小实验或小调查,让学生通过切身体会加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例如,笔者在课堂授课的同时,组织学生分别体会室外阳光下和背阴处体感温度差别,加深对室外空气综合温度的认识和理解;通过测试不同朝向、不同围护结构的教室的温度变化,向学生说明建筑布局、围护结构的热湿传递与建筑节能的关系;通过实地参观建材市场,使学生掌握甲醛等有害物质的来源、危害及释放特性,加深对室内空气品质重要性的感受。这一系列的观察实践活动使得枯燥的课本内容变得生动起来,使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密切联系,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可以得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2.4 课程考核方式改革,注重能力培养

目前,多数高校的考核机制是理论成绩所占比例高,因此,学生只注重学习理论知识,而忽视了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这样的考核方式必须进行改革,应把专业知识应用的程度作为考核的重点内容。我院采取的考核方式是:课后思考题作为小作业,占50%;科研论文作为大作业,占50%。通过课后思考题的论述,学生对于课本理论知识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而通过科研论文的撰写,则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工程能力。针对学生初次接触专业知识、没有撰写论文经验的特点,笔者将学生分为数组,每组建议1~2个与建筑环境学相关的科研题目,鼓励学生通过查找资料、问卷调查、简单实验操作等步骤独立完成课题,并指导学生参考固定的论文格式形成较为规范的科研论文,并进行课堂汇报。学生普遍对这样的考核方式很感兴趣,在论文选题、实践操作中不断主动提出问题并形成热烈讨论。通过这样的考核过程,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明显增强,具有了一定自我培养工程能力的素质,对后期专业课程的学习建立了充分的自信心。

建筑环境学是后续专业课程的基础,是学生初步宏观认识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学科的一个窗口,是正确合理运用暖通空调等专业技术手段的基础。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格外重视,应通过不断的教学探讨,加强该课程与各门专业课的衔接,改进教学手段与考核方法,增强课程的实践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工程能力,从而真正发挥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核心基础课程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朱颖心.建筑环境学课程建设与教学方法[J].高等建筑教育,2003,2(3):26-29.

[2] 孙春华.充分发挥建筑环境学核心基础课程的作用[J].高等建筑教育,2008,17(1):72-74.

第8篇

关键词:专业建设,建环专业,独立学院专业研究

中图分类号:TU文献标识码: A

一、独立学院的特点

独立学院一般在管理上实施相对独立的教学组织和管理,有独立的校园和办学设施。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通常是由该独立院校自行签发,与所属的大学关系不大。所以,普通独立学院与传统的本科院校所培养学生的目标略有所不同。传统本科院校一般只注重的是学生的理论知识而普通独立学院,既注重于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理论知识的同时也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专业技能,是培养面向科研岗位和基层职业岗位的科研型、实用型、技术型和技能型的全职型人才。比较注重传授学生理论的同时也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专业技术能力,增加学生的专业技能。

对于独立学院来讲,就业率是学校的生命线,高校招生计划基本上与就业率挂钩,所以设置就业率高的专业非常重要。2013年6月9日上午,麦可思研究院与《麦可思研究》编辑部在中国社会科学院举行“2013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暨研讨会”。在《2013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提供的就业率排行榜中,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排名高居第七名。所以在中原工学院信息商务学院建设之初就设置了该专业。

二、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研究和建设的重要性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迅猛发展的基础建设事业对高层次的暖通空调设计与运行管理技术人员的需求量也在迅速增长,因而开设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的高等院校从建国初期的八所已发展到一百多所。

建筑业是我们国家国民经济的五大支柱产业之一。随着建筑生产的集约化进程,对建筑业的工程技术问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绿色建筑、健康建筑、节能建筑、智能建筑、生态小区等概念的提出,说明了一个良好建筑环境的创建,越来越需要综合知识和能力。这表明除掌握流体力学、传热学、工程热力学等基础知识外还需要掌握越来越多的人与环境、人与自然的知识,如生理学、心理学、生态学、气象学、建筑设计与城市规划学、社会学、美学、光学、声学等。随着科学与技术的进步,建筑类的学科活动越来越频繁地活跃于学科的边缘交叉领域带,专业学科的综合性、交叉性、边缘性正日益明显,一些科学技术概念的提出和设计思想的产生,常常得益于其他学科的进展与启迪,常常出现在边缘交叉学科群集区。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正是在边缘交叉区设立的学科,其研究领域也正在边缘交叉区得以迅速扩大。作为新设专业学科,它一成立,就涉及到了当代建筑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的许多新概念、新思维、新理论、新技术以及新要求。

目前,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建设致力于建设现代航空都市。以绿色、低碳、智能发展的新理念,注重基础设施的建设,发展高品质的公共服务;注重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培育出产业、居住、生态功能区共同支撑的航空都市。打造这样一个航空大都市必然需要大量的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人才。

在我国,目前有一些新型建筑内部的环境与设备尚存在不尽人意之处,许多方面仍然处在探索和尝试的阶段。如某些高层写字楼和外观华丽的建筑物内部,明显的存在通风不好导致的空气质量下降,或者夏季制冷、冬天供暖不到位等问题。这都需要从事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的技术人员与建筑设计师进行良好配合,以对建筑结构和用户需求有完整的认识和了解,做出切实可行的设计。可见,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的专业人员有很大的施展空间。

这种社会的需求和学生各方面的需求都亟需对建环专业的建设进行深入研究,以便培养出适应社会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三、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和办学特色

以中原工学院信息商务学院为例,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自然科学基础、建筑环境学、传热学、工程热力学、流体力学、工程力学学科的基础理论和建筑、机械、自控相关领域的基本知识,接受建筑环境与能源供给系统的工程设计、设备开发与使用、施工组织与安装、系统运行调试等方面的基本训练,掌握从事本专业领域的规划、设计、研发、生产、施工、管理等方面工作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具有良好的工程职业道德、坚定的追求卓越的态度、强烈的爱国敬业精神、社会责任感和丰富的人文科学素养;

2)具有从事建筑环境控制与能源供给系统工程领域工作所需要的相关数学等相关的自然科学知识以及一定的经济管理基础;

3)具有良好的资源、能源、环境、生态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和工程质量、职业健康、安全和服务的意识;

4)掌握扎实的建筑环境控制与能源供给系统工程的公共基础理论知识、技术基础理论知识及专业技术知识,了解本专业的发展现状和趋势;

5)具有综合运用所学专业技术理论提出解决工程应用的技术方案的能力,并具有解决一般专业工程问题的能力;

6)具有能够参与生产及运行系统的设计以及系统运行和维护能力,具有能够进行产品开发、设计、技术改造的初步能力;

7)具有获取信息和职业发展学习的能力;

8)具有建筑环境控制、能源供给及节能技术工程中应对危机与突发事件的初步能力;

9)了解有关行业的政策、法律及法规和本专业领域的技术标准和规范;

10)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环境下的交流、竞争和合作的初步能力。

办学特色主要体现在:

(1)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和先进的授课模式

在教学中,改变传统的授课方式,充分利用互联网、多媒体教室、网络信息中心等先进设备开展教学。在网络信息中心或实训基地教师边讲边演示,学生边学边练习,学练并重。在教学中充分尊重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坚持暖通空调与制冷并重

本专业自办学之初即采用暖通空调与制冷相结合的培养方案和以暖通空调为主、结合制冷的主干课程模式,形成了暖通空调与制冷相结合的学科特色。

(3)突出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教学体系合理

专业建设坚持“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强实践、重创新”的人才培养思路,建立了“加强基础、拓宽专业面、融入学科前沿”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坚持工程特色,培养应用技术型人才。本专业毕业生,参加工作进入社会适应速度快、工作能力强。此外,进入天津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山东建筑大学、郑州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上海理工大学等继续深造的学生则以厚实的理论知识、严谨的工作作风,得到了其他院校的认可和好评。

(4)注重创新能力的培养

学生在全国数学建模大赛、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电子设计大赛、中南杯机械设计创新大赛、挑战杯等诸多国家级和省级重要竞赛中摘金夺银。学生通过参加各种竞赛,参与教师的设计研发工作,培养自身的创新实践能力。这种方法在教师中营造一种学术氛围,同时在学生中也创造了一种“比、赶、超、学”的学习风气,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敬业精神和实际动手能力,增强了就业竞争力。

(5)加强校企联合,服务地方经济

本专业积极与省内建筑企业、设计院等保持良好关系,就业渠道通畅。本专业与核工业第五设计院第六设计所、河南朝阳建筑设计有限公司、河南希芳阁绿化工程有限公司、中原工学院建筑工程学院、中原工学院能源与环境学院等企业与学院广泛发展协作关系,建立了实践教学基地。鼓励老师积极申报校企合作项目,促进科研工作的发展,服务地方经济,丰富了教学内容。

四、专业建设取得的成效

我院土建类的专业(土木工程、建筑学、工程造价等)集中于建筑工程系,形成了土建专业集群。便于各个专业资源共享,如师资、实验室、实践基地,便于教师共同做科研、教研,便于相近专业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便于发挥集群优势。土建专业集群为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的发展提供了强力平台。

目前已建成建筑环境基础实验室和建筑环境专业实验室2个实验室,共有价值50万元的设备,基本能够满足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的实验教学要求。

1)注重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培养

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始终将突出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培养作为专业建设的重要内容和培养特色。近几年来,本专业积极探索校企联合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新模式,积极与核工业第五设计院第六设计所、河南朝阳建筑设计有限公司、河南希芳阁绿化工程有限公司等企事业单位合作,全方位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

2)学科竞赛成果丰硕

本专业学生在全国数学建模大赛、全国电子设计大赛、中南杯机械设计创新大赛、挑战杯等诸多国家级和省级重要竞赛中摘金夺银。

3)考研成绩硕果累累

目前,本专业已有50名学生考取研究生,他们分别被天津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山东建筑大学、郑州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上海理工大学、广州大学、广东工业大学、内蒙古工业大学、东华大学、西华大学、郑州轻工业学院、辽宁工程技术大学、长安大学、云南师范学院、青岛科技大学、青岛理工大学、中原工学院等高校录取。

参考文献

1、许为民,《独立学院的发展与运行研究》,浙江大学出版社,2008年12月

2、李锐,郝学军等: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特色专业研究与建设,高等建筑教育,2011年10月

第9篇

    “建筑环境学”是针对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独立开设的一门课程,与“流体力学”、“工程热力学”和“传热学”共同构成了该专业的学科基础平台,[1]反映了建环专业的特色,这是一门反映“人-建筑-自然环境”三者之间关系的科学。学生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可以了解人和生产过程需要什么样的室内外环境,掌握室内外环境形成的特征和影响因素,改变或控制室内外环境所涉及的基本原理与方法。

    该课程开设在大三上学期,是学生真正接触本专业实质性内容的第一门课,是学生初步宏观认识该学科的一个窗口。在很多学生不是非常了解专业特点的情况下,这门课教学效果和质量的好坏就显得尤为重要。

    嘉兴学院(以下简称“我校”)选取的教材是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的黄晨主编的《建筑环境学》。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建筑外环境、室内空气环境、建筑热湿环境、建筑声环境、建筑光环境、建筑环境的综合控制与评价。[2]可见,该课程涉及热学、流体力学、物理学、生理学、心理学、声学、光学、城市气象学等各个领域的知识,是一门跨学科的边缘学科。

    从内容上看,该课程的系统性和完整性表现不是很突出,知识面比较广,内容也很多样。很多学生反映,翻阅教材后觉得该课程如同一门科普课。而很多本专业的毕业生,回顾这门课程的时候,也觉得这门课程似乎可有可无,不像其他的专业基础课,如流体力学、工程热力学、传热学等,能在专业课学习中体现其基础的作用。在毕业实践和设计中也基本没有发挥作用,这显然跟“建筑环境学”这门课程设置的初衷相距甚远。

    因此,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我校教学计划设置40个理论课时)使学生抓住该课程主线和章节主线,将每部分内容能够条理化、系统化,并且通过课程的学习,学生理解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的目标任务,并树立节能环保、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成为长时间困扰笔者的难题。

    二、项目式教学的特点

    项目式教学是指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在授课过程中,以项目为主线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将课程中的多个知识点融入到项目中,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对项目进行分析,以运用相关理论知识完成项目为主要学习目的,实行理论、实践一体化的教学,教师以学生完成项目的质量来评定学生的学习效果。[3]项目教学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模式不断受到人们的关注。随着大工程观教育视野的不断普及,引入项目式教学已成为大学本科应用型工程人才培养的必然趋势。[4]

    在项目式教学中,教与学是项目的两端(如图1)。它们通过项目这个载体进行结合,围绕项目开展教学和学习活动。项目是教学活动的核心。随着项目的推进,教与学也随之推进,[5]它们三者都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学生通过对项目的实施,不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可以补充和完善原有的知识体系,能够最大程度地学习知识和应用知识,这对培养其独立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自主学习能力是非常有利的。同时,在这个过程中强调学生与学生之间积极开展小组讨论、协商,制定合理可行的解决方案,这样又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与协调能力。[6]

    三、项目式教学法在“建筑环境学”课程中的应用

    建筑环境是影响生活与工作的建筑室内外环境因素的总和,并且这些因素是可以靠建筑设备给予以改善或解决的。“建筑环境学”课程的作用,就是从不同使用者和使用功能出发,研究各种建筑环境,并为营造所需环境提供理论依据。目前一般是将建筑室内空气环境作为重点研究对象。

    学生通过学习这门课程,知道生活和生产过程需要什么样的建筑环境、所需的建筑环境受哪些因素的影响以及为了实现这样的建筑环境可以采取哪些措施和方法。而对于具体的方法实现过程,会在以后相关专业课里面详细介绍。如建筑室内空气环境问题的具体改善方法,在“通风工程”与“空调工程”中予以进一步介绍;信息环境的完善内容,在“建筑设备自动化”等课程中介绍;其他环境因素,如声、光、电磁及建筑空间布局等,也在相关专业选修课中进一步介绍。[7]

    一个舒适、健康的环境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如温湿度、室内空气流速、噪声、照明、色彩、室内环境布置、心理上的满意度等。因此室内环境品质(Indoor Environment Quality,IEQ)是由构成建筑环境的各个客观因素共同决定的,也就是说,“建筑环境学”各部分内容并不是相互独立的,它们都是围绕着创造健康舒适的环境为中心的,都是为良好的IEQ服务的。如图2所示。

    因此,在授课过程中,可以将每部分内容的核心分解成相关的项目。课堂上讲授以项目完成为中心,带动相关知识的教授、讨论等教学环节的展开。

    在项目的初期,教师帮助学生完成项目选择和分析。随着项目的实施,学生逐渐成为项目的中心。在整个过程中,学生肯定会遇到不少课堂上没有讲过、或者讲过的他们没有掌握的知识,这就需要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自主解决。教师要定期检查项目的进展情况,及时指导学生遇到的问题。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一般需要学生应用两门或两门以上课程的知识和技能,有时甚至需要跨学科。对于这些知识与技能,学生通过参与项目主动学习,既可以巩固原有知识,又可以培养应用创新能力,还可以将不同章节的内容、不同学科的知识甚至不同的课程体系有效地融合在一起。

    例如,针对建筑热湿环境这部分内容设置一个项目“建筑热湿环境的影响因素与舒适性评价”。学生对某具体的室内空调的环境参数进行测试,如温度、空气湿度、风速等。通过适当的参数控制,用热舒适仪检测该控制参数对其参数的变化影响,然后让学生根据环境学的知识,结合人体的生理学和心理学基础,自己设计问卷调查表,对测试环境进行评价,最后综合应用之前所学的相关专业课程,如流体力学、工程热力学及高等数学的知识分析计算检测结果,求出相应环境热舒适指标,如PMV、PPD指标等,最终根据结果来评价人体的室内舒适度。通过对比问卷调查和实际测量结果的差异性,分析为什么在评价室内环境品质的时候,要采用主观和客观相结合的方法。该项目的实施,既可以让学生掌握不同因素对热湿环境的影响,又可以掌握影响人体舒适性的因素,还可以掌握人体对热湿环境舒适性的评价方法以及进行相关的指标计算,可以说基本涵盖了第四章的重点内容。

    在项目的设定上,也可以一个大的项目分成几部分小项目,然后学生分小组进行开展。如在对室内空气品质的关联因素研究时,不同的小组到不同功能的建筑内进行检测,如可以设置具体的办公地点、家庭居住环境或公共场所(商场、医院等),用相关仪表测试污染物浓度,计算并定性分析有害气体,然后结合建筑功能,分析哪些指标能定量反映所测建筑室内环境品质,最后分组汇报结果。那么整合在一起,就可以对比得到不同功能的建筑物室内空气品质的关联因素。

    当然,项目的制定不一定是实验,也可以让学生做相关内容的文献综述。通过大量阅读国内外最新的文献,将相关项目的目前的研究动态、存在的问题、解决的方案、发展方向一一列举。学生通过项目的实施,可以了解当前学科的前沿问题。此外,项目的实施可以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提供思路和素材,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我校每年都有大学生研究训练(SRT)计划项目的实施工作,该课程也可以给学生提供很多思路。如有的学生根据课程内容,做了“房间舒适性对空调系统能耗影响的试验研究”、“教室舒适性环境与学生学习效率的影响调查”、“ 嘉兴市住宅建筑室内总挥发性有机化合物TVOC的实测与分析研究”等相关项目,已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为了给学生提供立体化的学习支持,可以充分利用学校的BB网络平台,将建筑环境与设备专业发展状况、课程研究领域、国内外最新研究动态和成果等设置在平台上,使学生了解学科前沿发展,帮助学生对所学专业有一个全面认识。学生可以通过BB平台的交流工具,与老师和同学进行实时讨论,多维互动的教学空间可以为每个项目的顺利开展提供有力的支持。

    学校的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实验室有干湿球温度测定仪、风速仪、甲醛测定仪、CO2 浓度测定仪、辐射测定仪、空调系统测试台、氡浓度测定仪、空气含尘量测定仪、大气采样器、热舒适仪、光度计、声级计等相关仪器,可以为每个项目的实施提供可靠的设备支持。

第10篇

关键词 建筑环境与设备专业;创新型综合实验;创新型专业人才

中图分类号:G642.42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3)03-0144-02

Design of Innovative Comprehensive Experiment Course on Building Environment and Equipment Specialty//Fang Wu, Cheng Haifeng, Wang Yanping

Abstract The specialized course of building environment and equipment specialty is content much and area wide. Through setting up innovative comprehensive experiment course, the scattered knowledge would be systematized in practical teaching way, and the deficiency of the graduation design would be making up for, students’ engineering ability would be improved. Meanwhile, it is the requirement of the market to applied talents and stratified teaching students in accordance of their aptitude (individualized education). In this paper, a regional college has implemented innovative comprehensive experiment course, its teaching experience will be introduced.

Key words building environment and equipment specialty; innovative comprehensive experiment; innovation talents

建筑环境与设备专业是个学科交叉性较强的专业,专业知识涉及建筑、环境、能源、机械、电子等多个学科,专业知识的量多面广是其鲜明的特点。同时正是由于专业知识的范围广,所以其深度较浅,更侧重于各个学科知识的衔接和应用。针对这种特点,在专业实验课程的设置上就必须突出知识点的综合性和应用性。综合性是要将各门课程相对零散的知识加以融合,让学生能够通过实验将所学的知识联系起来,达到知识的融会贯通。应用性则是通过贴近工程实践的实验项目来加强学生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这一点对于区域性高校尤为重要,因为区域性高校的毕业生多数是要到基层一线的岗位工作,没有过硬的实践能力,就无法迅速适应工作的需求。下面结合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建筑环境与设备专业开展创新型综合实验课程教学的过程,谈谈思路。

1 创新型综合实验课程的设计思路

如前所述,为了培养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开设创新型综合实验课程必须要着重考虑两个方面,那就是实验项目的综合性和应用性。

1.1 实验项目在设计上必须考虑多个知识点的综合

实验的综合性主要体现在它要用某一门课程或多门课程知识, 对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实验方法进行综合训练[1]。建筑环境与设备专业是个应用型的专业,这一特点注定了教师在教学中无需加强单个知识点的深度,而要注意多个知识点的衔接与应用。换句话说,就是弱化其深度,强化其广度。因此,在设计实验时,多个知识点的综合就非常重要了。

1.2 实验要强调应用性,加强工程能力的培养

以往的实验多数是与课程内容相连接,也就是课内实验。这样的实验更侧重于基础知识的教学,而与实际工程是脱节的。当前的人才市场是需要能够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人才,单纯的基础性实验教学显然满足不了用人单位的要求。教学中有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作为对学生工程能力培养的手段,却没有实际动手能力的训练。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可以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然而现在工程单位体制上的改革让多数的实习已经变成走马观花,没有发挥它应有的作用。因此,设置与工程实践相结合,以培养学生实际工程能力为目的实验课程,是对毕业设计和实习的补充,同时也是针对当前社会需求对人才培养方式的改革与创新。

1.3 以设计性、综合性实验作为实验的主要形式

综合性实验前面已有提及,这里着重谈谈设计性实验。设计性实验是一种介于基础教学实验和科学实验之间的,具有对于科学实验全过程进行初步训练的较高层次的教学实验。设计性实验的实验题目由实验教师提出,学生在实验中要根据题目的要求自己查阅资料,设计实验方案,选择并操作实验仪器,记录整理数据,思考论证,最终完成实验报告。应该说设计性实验的教学在执行上要比基础性实验麻烦许多,然而它对于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却很有好处,特别是当前提倡加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此类实验就是很好的教学手段。另外,设计性实验也为开展开放性实验、分层次实验教学提供了有效的实施途径。以往的实验对每个学生都是一样的教学方法,这就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化能力的培养。须知每个学生的知识水平、兴趣爱好、将来的专业发展方向不尽相同,在教学中也应考虑学生之间的差别,做到因材施教。设计性实验在其教学形式上相对灵活,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将来的专业志向选择不同的实验项目进行学习、探索和思考,开放性、分层次的教学理念在此也就得到落实。当然,设计性实验在学生组织上相对松散,所以实验过程中对学生实验的引导和监督也是必要的。

2 创新型综合实验课程的内容

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是以建筑环境科学为依托,运用科学理论方法和工程技术研究人们与建筑环境之间的关系,规划并创造人工环境的一门综合型应用学科[2]。既然作为专业综合实验课程,那么其实验内容应该对该专业的各个领域都有所涉及。这里从系统、设备、人工环境三个方面将实验内容列出。

2.1 系统

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主要任务就是在做系统,优化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以使其工作协调一致。这里有4个实验项目。

1)空调系统的现场认识。此项目是要学生通过实验对中央空调系统有个全面的认识,认识空调系统设备,了解功能,根据现场布置画出系统原理图。

2)对暖通空调综合冷热源系统运行节能调试。这个实验项目包括有土壤源、水源、空气源等多种低品位热能的综合利用,学生在实验中不仅可以对空调系统中的各种能源利用方式有更为直观的理解,同时能通过实验掌握这些新能源利用方式的具体实施手段。也就是说,学生不仅知道空调系统中哪些能源可以利用以利于建筑节能,同时也知道如何实施、如何操作来实现这些构想。这也体现了实际工程能力培养的教学理念。

3)空调系统的故障诊断与自动化运行管理。随着智能建筑技术的发展和建筑节能要求的提高,空调系统的自动化程度要求也是越来越高。学生在课程学习上,空调课程与自控原理课程是分开的,这个实验项目将两者综合在一起正体现了实验的综合性这个特点。此项目可设置多种类型的实验,可以按教学要求设置深浅不一、内容多样的实验子项目供学生学习锻炼。

4)空调水系统和风系统水力平衡实验。系统的水力平衡是空调系统的老问题,然而管道网络在流量和压力分配的复杂性上也一直是设计者的难题。也正因为这样,这个实验项目是发挥学生创造力的良好平台,或许将来学生就在实验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2.2 设备

设备是组成系统的主要单位,通过实验对设备性能进行学习和研究也是非常必要的。设备方面设置4个实验项目。

1)风机盘管实际运行特性测试及控制。作为中央空调系统常用的末端装置,学生必须对其结构和工作原理非常熟悉,实验中还应了解测试和评价风机盘管性能优劣的方法。

2)组合式空气处理机的性能检定。组合式空气处理机对空气的处理方式较多,可以对表冷器、喷淋、除尘等分别设置实验项目,同时也能对该设备进行综合测试,让学生在实验中有更多的选择和更大的自由空间。

3)风冷热泵系统运行控制。风冷热泵系统及多联机系统在工程中都有其应用场所,学生也应通过实验了解此类设备的结构、工作特点和测试评价设备性能的方法。

4)水泵运行调节特性分析。在流体输配管网课程的课内实验里有关于水泵和风机的性能测试实验,这里提出的水泵运行调节特性分析是研究水泵接入管网后其性能特点的变化,学生能通过实验了解水泵在管网中工作的情况,为其以后工作中水泵选型、水泵运行节能增加直观的认识,可以说更具综合性,也更有实际意义。

2.3 人工环境

人工环境是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工作的对象,系统工作的好坏首先要看它实现的人工环境是否满足要求。学生要掌握测试评价环境优劣的方法,控制调节环境参数的方法。这里设置了两个项目。

1)室内环境的人工控制。要求学生首要掌握环境温度的控制,然后再向湿度、洁净度、气流流速控制方面延伸。在控制技术上,学生要掌握PID控制的方法。

2)室内气流组织与分布。学会实验测量室内流速的方法,并会利用CFD技术分析各种气流组织形式的特征。随着CFD技术的应用普及,让学生在本科阶段就接触先进的实验分析方法,对其以后的专业发展意义深远。

3 创新型综合实验课程的实施

由于该实验课程涉及整个专业相关课程的知识,所以需要在主要专业课程修完后才能开设本实验课程,时间可以选择在空调季节或供暖季节,集中2~3周时间来完成。由于实验多是设计型实验,需要前期给学生几天时间对实验进行构思和查阅资料。设计型实验在人员组织上比较松散,不利于组织管理学生,所以要制定一套有效的学生管理和考评办法。办法制定上必须把成绩的评定和实验的各个环节联系起来,同时应考虑办法执行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4 结束语

创新型综合性实验课程是专业实践性教学的重要环节,这对培养创新型专业人才有着重要的作用。此处的创新有两层含义:一是教学手段的创新,这是手段;二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这是目的。完全实现这两个意图并不容易,其中还有很多问题需要去探索和研究,因为这不光是单纯的教学问题,还有管理体制的问题。

参考文献

第11篇

【关键词】建筑环境与节能标准体系;暖通空调;建筑物理;建筑节能

在当今社会中,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民群众对于自身的生活质量和居住环境日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中,“建筑环境”和“建筑节能”便成为其中极为重要的两大环节,日益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和重视。可以说,正确的我国建筑环境与节能的目标,越能促进人民群众获得更为良好、完善的生活条件、实现技能减排的工程目的,在我国的工程建筑行业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促进和保障作用。

一、建筑环境与节能标准体系的相关理论阐释

作为建筑室内环境专业标准体系的必然延伸和其在新社会环境下的扩张,建筑环境与节能标准体系的确立是一个随着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其中最为重要的便是暖通空调、建筑物理、建筑节能这三大主要部分。在这三者之中,

暖通空调的确立主要依靠的是建筑设备系统,其根本目的在于保证建筑室内环境的需求,包括供暖空调、通风净化以及保证空气品质,最终保障居住者的热舒适性。建筑物理对于建筑室内的声、光、热等要求以建筑设计的角度尽心保证,其涵盖领域较广,包括热学、光学、声学、材料学、加工学等众多领域。

目前,建筑节能已经不仅局限于建筑行业,而是发展成一门综合学科、综合体系, 和绿色建筑、能源等领域有着极大的联系,可以说,作为目前推动我国建筑环境与节能事业发展的主要动力和基础技术支撑,建筑环境与节能标准体系起到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1]。

二、我国建筑环境与节能标准发展历程概述

括城乡规划、城镇建设和房屋建筑工程三部分共同构成了工程建筑标准,而作为房屋建筑工程标准的主要组成部分,建筑环境与节能标准在实践中发挥了极为突出的指导和规范作用。

由于历史原因的影响,我国早期的工程建筑标准大多是由前苏联引进,尤其是基本建筑程序和管理等业务上体现的最为明显,多为以前苏联的标准为蓝本而制定的。此后,国家建委在“一五”期间首次颁发了25个国家统一标准,到了20世纪60年代,我国开始了在建筑环境和节能标准体系的构建上自主发展的道路,根据我国的现实情况和实际经验,制定了关于房屋建筑工程方面的各项技术标准,其中包括对钢结构、混凝土结构、木结构及载荷、抗震、地基及基础结构等设计规范,成为我国首批较为完善的系统化、配套化房屋建筑工程标准,也成为我国今后的房屋建筑工程标准体系的基础和雏形。

此后,随着社会科技的不断发展,暖通空调和建筑物理逐渐在建筑工程实践中得到了相应的利用,最终演变成当前我国所采取的科学化、完善化、符合中国客观国情的建筑环境与节能减排标准。

三、国外建筑环境与节能技术现状综述

美国、西欧和日本等发达国家以法律、条例、技术标准或导则构成了自上而下的建筑环境与节能技术标准体系,并且有相应的国家标准化管理机构来进行专门的批准、认可和管理,如美国国家标准学会、德国标准化学会等,这些协会每年组织不同行业的研讨会,讨论相应的标准和导则,这样既能保证相应标准和导则能够在专门的督促下得到落实、发挥应有的作用,而且还可以保证这些标准和导则能够适应时代的发展、与时俱进。

在这些发达国家中,大部分技术标准并不具有强制性,但是对于某些关乎到他人安全和社会安全工程的技术标准,则一般由立法实现强制执行,利用法律的强制力在社会建设实践中推行,最大程度的保障安全生产。

随着数次石油危机和金融风暴,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日益意识到节能的重要性,因此,在这种客观现实的要求下,西方发达国家开始组建建立了相应的标准体系,不断地强调经济和气候之间、人类活动和自然环境之间的和谐共处,其建筑环境与节能标准体系开始呈现出生态化、完善化、科学化的发展方向[2]。

四、我国当前建筑环境与节能标准体系的发展现状和具体特点

进过改革开放后数十年的发展,我国目前已经建立起了一套基本覆盖暖通空调净化、建筑节能、建筑声光热、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绿色建筑及新能源等领域在内的、逐渐呈现科学化、完善化的建筑环境与节能标准体系,每个专业中又蕴含着基础标准、专用标准、通用标准三个不同层次的内容。

当前,我国采取了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管理的综合性国家标准体系,其中包括准 JGJ、JG、CB等系列标准,其由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负以行政法规的形式向社会下达、和监督实施。在实践中,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建筑环境与节能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负责具体的技术解释、指导、监督和管理工作。

目前,我国已经构造了由400余项标准,其中有200余项暖通空调的净化标准、130余项暖通空调净化标准、70余项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标准,其中包含着工程标准、产品标准等各项完善的标准内容,共同构建了我国当前的建筑环境与节能标准体系标准,对于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建设起到了不可忽视的重要规范和促进作用。

(一)、暖通空调

在我国当前的建筑环境与节能标准体系中,暖通空调是其中的重要支柱,其不仅建立时间早,而且标准数量最多,占到我国当前全部建筑环境与节能标准总数的一半。可以说,随着未来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人民群众对于空气品质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而关于暖通空调的标准数量也会得到逐年的增加。

(二)、建筑物理

在当前我国的建筑环境与节能标准体系中,有130余项是关于建筑物理内容的,其中最主要的是节能方面的标准[3]。

(三)建筑节能

目前,我国已经逐渐建立起较为完善的建筑节能标准体系,起到了极为突出的推动和保障作用,极为有利于我国的建筑事业的正规化、科学化发展,并且在整体上体现了建筑节能的最终目标。

目前,关于建筑节能的标准共95 项,已经基本覆盖了现实实践中建筑行业的大多数内容,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保障作用[4]。

五、结束语

建筑环境与节能标准体系可以在我国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起到不可忽视的重要保障作用,是我国建筑工程行业发展的基石,值得学界和实践界的进一步研究和探讨,最终促进其科学、有效、快速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邹瑜;郭伟;汤亚军;刘会涛.建筑环境与节能标准体系现状与发展.[J].建筑科学.2013,10.

[2].王君来.民用建筑节能发展规划管理研究.[D].天津大学.2004,12.

第12篇

关键词:师资队伍 精品课程 促进

一、传热学课程简介

吉林建筑大学从1978年开始招收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专业学生,目前该专业调整为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传热学课程是本专业的重要技术基础课程之一,学校开设此课程已有30多年的历史,同时该课程还是学校安全工程、热能动力工程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之一。其中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该课程为64学时,安全工程专业该课程为56学时,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该课程为64学时。

传热学是研究热量传递规律的科学,内容主要包括热量传递的机理、规律、计算和测试方法等。传热学属于应用科学的范畴,是工程科学的重要领域之一,综合性很强,理论与实践并重。该门课程不但与热机、制冷、热泵、空气调节等传统课程有关,而且正逐步发展到许多新领域中。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应使学生具备分析工程传热问题的基本能力,掌握热量传递的基本规律,初步具备利用计算机求解传热问题的能力。

该课程(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的知识模块顺序及对应的学时如下。传热的三种基本方式,2学时;导热的基本理论,4学时;稳态导热及计算,8学时;非稳态导热及计算,6学时;导热数值解法及举例,4学时;对流换热概述,8学时;单相流体对流换热,6学时;热辐射概述,4学时;辐射换热计算及应用,8学时;传热分析与换热器计算,8学时。

二、传热学课程师资队伍建设

经过30多年的发展建设,传热学课程已经建立了较完备的配套体系和教学队伍。目前,传热学课程组是学校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教研室中教学实力最强的课程之一。该课程的教师队伍中,80%具有硕士研究生学历,师资队伍结构合理,已形成梯队。担任传热学课程主讲教学任务的教师有5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高级实验师)1人、讲师1人、助教1人;具有博士学位的1人,4人为硕士学位;50~60岁1人,40~50岁2人,30~40岁1人,20~30岁1人。为体现课程的基础性和广泛性,学校特别吸收了有热能动力工程专业背景的教师,5名教师中2人为热能工程专业毕业,1人为物理专业毕业,2人为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毕业。这是一支学术水平高、结构合理、教学和科研相结合、富有创新精神的师资队伍,在学校的年终评审中成绩优良。为体现对实践性环节的重视,该课程还安排了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教师为试验指导教师,辅导教师和实验教师与学生的比例为1∶35。

三、青年教师的培养

1.青年教师的培训措施

(1)中青年教师的培训。定期把青年教师送到外院校、设计院等单位进修培训,丰富其实践工作经验;发挥老教师的传帮带作用,带领青年教师参加科研项目,提高业务能力。

(2)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实行导师制。每位青年教师均由一名教学经验丰富、责任心强的教师担任导师,进行全方位的传帮带,使青年教师的成长步伐大大加快,效果显著。

(3)参加教研活动,提高教学水平。教研室坚持每两周开展一次教研活动,并积极开展教研立项工作,鼓励青年教师撰写教学法研究论文。教研内容主要涉及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设置、课程内容、实践性教学内容及改革、课件制作、授课方法等问题。

(4)青年教师讲课竞赛。教研室通过选派青年教师参加讲课比赛,提高中青年教师业务水平,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2.成效

(1)教学水平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水平进步很快,整体素质有了很大提高,教学质量得到教学专家的肯定和学生的一致好评。在吉林建筑大学举行的青年教师讲课比赛中,该课程教学组有1人获一等奖、1人获二等奖。

(2)教研、科研水平提高。近五年来,该课程教学组主要围绕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安全工程和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的建设开展教学研究活动,主要进行了如下教改项目: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吉林省教育研究“十五”规划课题;土建类专业大学生创业研究,吉林省教育厅“十一五”教研课题;安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吉林省重点教研课题;传热学精品课建设,吉林建筑工程学院教研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