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9-28 03:58:08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总体规划,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字:改造规划手术中心二次候诊
上海作为一流的国际大都市,需要建设一流的社会医疗保障体系。上海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作为上海乃至全国著名的老牌医院,医院硬件、医疗设备配置尽快走向现代化,与国际接轨是其发展的必由之路。
华山医院有三大优势:首先,医院历史悠久。它是中国第一家国际红十字会医院,筹建于1907年,1910年落成开业,至今已有近100年历史;其次,医院拥有雄厚的医疗、教育、科研力量,在医学的诸多领域都拥有一流的专业人才;第三,华山医院是上海市重点医院,出人才、出成果、出效益,在全市医疗系统作出了突出的贡献。但是华山医院作为一所老牌医院,同上海其他一些老医院一样带有三大明显的现状特点:第一,由于受到市区用地限制,就地扩展非常困难,只能走因地制宜,就地改造之路;第二,由于受到投资经济力量的限制,不可能在短时期内集中建设,只能是分期、分批逐步改善;第三,也是上海老医院建设的通病,对于急需项目见缝插针、随意建造,缺乏全面总体规划,造成总体布局零乱、无序的现状。
为此,院方提出了对医院进行一次性统一规划,明确目标,合理分期、分批实施改造,为名牌老医院注入新活力的建设发展思路。
一总体规划
我们有幸配合医院改造计划做了多轮总体规划。总的思路就是采取集少成多,成块拆迁,拆一片、建一点的方式;多留空地作为绿化及交通用地,改善老医院交通、环境、绿化落后的现状。以“滚雪球”的方式,使规划从无序走向有序,逐步完成由老医院向现代化医院的转变。
医院规划以保留的原有医疗建筑为依据,根据现代医院的功能分区结构进行合理布局。医院南侧由现有的20层病房大楼(1980年代建成)和今年交付使用的21层病房综合楼共同组成医院的住院区。住院区在长乐路一侧有独立的出入口,住院、探视可由此方便出入。医院北侧是即将兴建的门急诊大楼,它的出入口面向与之相邻的华山路和乌鲁木齐路,交通极其便利。两者之间是一幢由7层高的原住院病房楼改建而成的医技中心楼,它可同时服务于住院区和门急诊区。三大功能区域相对独立,互不干扰,同时又有一双层空中连廊将之连为一个整体,共同构成了华山医院整个医疗中心。医院教学、办公区则位于门急诊大楼的上部,有面向医院内部的独立出入口,医院西南侧还有规划改造的生活设施,如职工食堂、住院医生宿舍等。
为改变整个医院的就医环境,在医技中心与门急诊大楼之间设置了一条绿化带,它的一端与位于乌鲁木齐路的医院正门相连,另一侧则与保留的医院原有大花园相贯通,成为一条富有特色的绿色走廊,同时又为将来医技楼的发展留有余地(规划中医技楼可在绿地下扩建地下部分)。为了尊重华山医院的悠久历史,规划中还特意保留了反映医院百年历史的传统建筑——红楼一侧的正立面,与新建的门急诊大楼合为一个整体。它既可作为绿化带的一个重要对景和历史文脉的延伸,在功能上又可辟为医院的陈列室,同时可向病员、家属开放。
规划中的华山医院总建筑面积近10万m2,医疗、教学建筑面积9万m2,生活辅助设施1万m2,住院部病床总数约为1000床,建筑容积率3.25,绿化覆盖率40%。
二病房综合大楼
大楼建筑面积2.83万m2,高21层,包括1层大堂,2~4层科研区,5~8层手术中心,9~21层病房区。在病房综合楼设计工作开始之初,我们就与院方对医院现状、特色、未来发展作了专门探讨,并共同考察了国内外多家医院,听取了许多专业医生的意见,最终决定在建设一流医院的前提下,突出华山医院特色,扬己之长,在竞争日趋激烈的医疗市场中占据有利位置。由于华山医院拥有国家重点学科,卫生部重点建设学科——神经外科及以中国工程院院士、学科带头人顾玉栋教授领衔的手外科等特色科目,因此设计一个国内一流的手术中心就成为病房综合楼设计工作中的重点。
华山医院手术中心总建筑面积为5200m2,由23间大小不等、净化要求各异的手术室,医务人员更衣、淋浴休息室,服务于手术中心的次中心供应区等组成。手术中心与其相关各功能区域如:病房区域、门急诊区域、重症监护中心、医技中心等有着非常方便、快捷的通道,使手术中心真正成为华山医院医疗中心的核心。手术层平面布置采用外周回收型,这一平面布置方式以手术器械、物料的术前、术后单向运行为出发点,即洁净的手术器械、敷料由专用电梯到达中央洁净区并送到各手术室,手术完成后由另一出口经污物回收廊运出,以确保手术室的洁净要求,而医生、护士及病员运行路线是双向的。这一平面布置方式由于其使用便利、方便管理,在国内外已被较多地采用。此外,利用外周回收型平面的污物廊洁净要求及净高要求均较低的特点,我们将为手术室提供净化空调的设备均布置在这一走廊夹层内,既方便设备的检修,又可减少噪音对手术室的影响,确保满足手术室内有关的噪音控制规范要求8层手术室上部还专门设有技术层,净化设备均设于此,所以两间百级洁净要求的手术室也布置于8层平面内。
院重症监护中心设于手术中心的上层(9层),建筑面积1100m2,有监护病床27床,分别为多人、双人及单人监护室,并配备抢救室、中心护士台等。手术完成后,重症病员可直接送达此处。
根据教学医院的特点,本着关心病员,提高病员医疗就诊条件的精神,病房区(10~21层)采用双走道护理单元形式。医护人员由于教学活动较为频繁,活动区域主要集中于内部走廊两侧,而病员的医疗活动则有专门的外部走廊,两者相对独立、互不干扰、方便使用。每个护理单元拥有38个病床,病房以2~3床为主,并带有卫生设施。病房区共计病床数近500床。整幢大楼配有9台电梯,组织竖向交通。医护人员、病员、病员家属及货运等各功能流线均相对独立、互不干扰,洁污明确分流,快捷便利。
三门急诊大楼
近日我们又完成了华山医院门急诊大楼的初步设计,它由急诊区、门诊区、教学办公区及利用保护建筑改建而成的休息陈列区组成,总建筑面积3.6万m2。地上12层,地下2层,建筑总高度56m,可满足最高日急诊量450人次,最高日门诊量4500人次的要求。
门急诊大楼地下1~2层主要布置设备用房,机动车、非机动车停车库及停尸房、解剖室、药库、锅炉房等使用功能。
急诊区域位于建筑物西侧的1~3层,由两部医用电梯组织竖向交通。底层由急诊大厅、抢救室、诊室、输液室、化验医技等部门组成,其中输液区与门诊兼用。2层则是32床的观察室,10床的ICU区。3层主要为急诊手术区、门诊中心治疗室,同时还有专用通道可将急诊病人直接由连廊送至医院的医技中心及住院部的手术中心。
门诊区位于建筑物的东侧1~7层。由3部医用电梯、14部自动扶梯及多部消防楼梯组织垂直交通。1层为门诊大厅、挂号、导医台等;2层由收费大厅及配药大厅组成;3~7层为诊室区,均由一次候诊、二次候诊及单人诊室组成。为改善医院就诊条件,建筑物的北侧面向大片绿化区域设计了两个休息平台,在华山路与乌鲁木齐路转角处设有多个两层高的休息绿化中庭,以创造一个人性化的医疗空间。
关键词:小城镇;总体规划;乡村;背景
Abstract: In this paper, according to the author for many years of practical experience, provide brief introduction to the thinking of the small town overall planning purposes only.Key words: small town; overall planning; village; background
中图分类号:TU98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小城镇担负着外联城市内接乡村、就近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等重担,在我国城市化进程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其发展一直备受关注〔1〕。但近年来,小城镇在自然、经济、历史、建设、区位等条件的接近造成诸多镇的同质发展,如何对这些城镇的特色进行深入挖掘、在强化经济建设的同时兼顾生态环境〔2〕,又如何在城乡统筹发展的要求下,做好连接城乡的“桥梁”等是城乡规划工作者关注的焦点。本文结合惠州市惠阳区永湖镇总体规划的编制实践,探索小城镇如何合理定位和发展,做自己的特色城镇,在众多城镇化发展的道路上找到一条适合自身发展的道路。
1规划背景
1.1永湖镇概况
永湖镇位于惠州市域中部、惠阳区北部、深莞惠一小时经济圈范围内。东与良井、白花两镇相连,北面、西面与三栋、马安两镇相接,南接沙田镇及秋长、淡水两街道。永湖镇北距惠州市区约18公里,南距惠州港和中海壳牌南海石化项目基地约27公里,是区域重要的交通走廊。境内有惠澳大道、惠南大道、省道357线穿过,与周边区域联系便捷,区位优势显著。
1.2优势和特色分析
1.2.1优越的资源优势
永湖镇具有丰富的农林资源。镇域辖区耕地、园地、林地面积广大。目前吊沥、凤咀的万亩花卉基地,麻溪村的番茄园、省级杨梅示范基地,稻园的水产养殖基地等特色农业产业区已初具规模。永湖镇境内客家围屋数目众多,各村基本都保留有宗祠,具有浓郁的客家民俗风情,同时也具有一定的历史保护价值。麻溪、虎爪和老围下是东江纵队第七支队的活动地,是重要的革命老区。虎爪村还保留有东江纵队第七支队纪念碑。永湖镇凤咀古堡,有400多年历史,是目前惠州地区发现的保存较完好的明代客家民居,具有较高的文物价值和旅游价值。
1.2.2环城绿带、都市休闲旅游基地:镇域内群山连绵,有尖峰山、观音山、鹞婆山、巢山、燕子岩等,并有淡水河、麻溪河等河涌和大坑水库、尖峰下水库、径子头水库等多座水库。《惠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围绕惠城、陈江-仲恺、惠阳-大亚湾三个城市主要发展片区分别形成绿环。其中,惠城区环城绿带南至永湖。随着惠州中心城区城市化加快推进,都市休闲旅游的需求与日俱增,永湖镇将以其优越的旅游资源和便捷的交通条件发展成为服务区域的都市休闲旅游基地。
1.2.3城乡协调发展区,辐射周边农村区域的中心
统筹城乡发展是当前发展的新要求,永湖镇作为惠州市中心镇,将承担辐射、带动农村的重要职能,扮演城乡协调发展试验田的角色,担当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促进城乡协调发展的示范区的重任。
1.3存在问题剖析
1.3.1城市化进程缓慢,城乡统筹发展任务艰巨
永湖镇经济发展滞后,在惠阳区中排名落后,现状村镇建设标准与城市建设标准差距大,与未来片区的功能定位不相符。此外,村庄建设分散、规模较小,公共及市政设施建设落后,城乡统筹发展任务艰巨。
1.3.2生态环境脆弱,保护与发展的矛盾冲突
永湖地处东江流域,境内有重要的水源水库,农林资源丰富,有大量的农保用地存在,生态敏感度较高。目前尚未形成生态利益补偿机制,城镇发展仍为典型的“工业带动城市化”发展模式,工业遍地开花,层次低、规模小、散点布置,使得经济的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土地政策等的矛盾日益突出。
1.3.3建设标准低,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严重制约城镇的发展速度
永湖镇公共配套设施建设标准相对较低,部分设施缺乏,有待整合提升。镇区内部路网混乱,等级不清、系统性差,亟需梳理完善,市政基础设施建设也较滞后。
2、规划思路
2.1规划原则
本次规划遵循区域协调原则、以人为本原则、可持续发展原则、适度弹性和可操作性原则。
2.2规划对策
2.2.1发展策略
经济发展策略:(1)大力发展循环经济;(2)积极推进现代农业基地的建设;(3)加强都市休闲旅游业发展。
城市建设策略:(1)切实保障城镇安全;(2)积极协调发展空间协调远景核心区与镇区的空间发展关系,进行适当的空间分区,并制定相应的发展取向;(3)保障区域设施建设。
生态环境建设策略:(1)以生态健康为目标,确保城镇生态安全 (2)加强生态林地的保护和建设;(3)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空间模式。
2.3城镇性质的定位
基于惠州市已形成电子信息和石化工业两大支柱产业的情况,永湖职能取向为现代农业、技术密集型产业集聚;随着珠三角居民可支配收入的提高和旅游行为的改变,惠州市旅游资源得到市场的充分认同,永湖镇生态环境优越,非常有条件成为都市休闲旅游基地;从惠州市域城镇体系来看,永湖镇是惠州市的中心镇之一,由于其位于环城镇群绿带,应审慎处理好发展与环境保护间的关系,建设环境友好型的城镇。综上分析,永湖镇的城镇性质定位为:惠州市新兴的现代农业、技术密集型集聚镇;都市休闲旅游基地;环境友好型市级中心镇。
2.4城镇空间布局规划
基于“可生长的发展空间、集约型的城镇形态和高品质的生态环境”,规划提出“一带、三轴、三组团”的空间发展模式,统筹与周边三栋镇和良井镇的协作发展。“一带”指依附淡水河,承载滨河景观、滨水生活的滨河景观带,由南至北贯穿全镇,形成丰富的景观层次。“三轴”产业发展轴、惠南大道城镇发展轴和省道357城镇发展轴。“三组团”指永湖镇区组团、金果湾组团和良湖工业区永湖组团,各组团通过快速交通走廊进行联系,并依托自然生态景观形成生态隔离带。
2.5村镇体系规划
2.5.1村镇体系布局原则
城乡统筹,以镇带乡:村镇体系建设是一个“统筹城乡和区域发展”的过程,在强化城镇建设组团职能的同时,要充分体现“以镇带乡、以商补农”的发展原则,依照自然、经济及社会发展规律,充分考虑城镇经济对广大农村地区的辐射和带动作用,推进旅游和生态农业引导的新农村建设,实现农村经济发展结构与城镇经济中心、休闲旅游基地的高效对接。
节约资源,集约发展:在控制乡村居民点建设用地总量的前提下,逐步对其挖掘改造,加强各项市政及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密切城乡联系,使农村社区逐步向镇区、中心村集中,最终实现集约化和效益最大化的发展目标。
因地制宜,突出特色:镇区及行政村应充分挖掘自身的资源禀赋和区位优势,发展特色产业,因地制宜地制定建设对策,形成等级职能分明、规模布局合理的村镇结构体系。
2.5.2村庄发展分类
发展思路:依托良湖工业区建设,发展相应的配套服务业;加大特色农业发展力度,一方面促进特色农业规模化、基地化发展,另一方面寻求比较优势产品,扩大特色农产品基本面;拓展农业产业链,开展农业精深加工,建设产品销售专业市场,打造优势农业品牌;充分利用村镇资源禀赋,开展生态观光、农业观光、农家乐等项目,合理布局旅游服务基地;加快原有村镇企业产业升级,发展绿色环保工业,提高工业效益。
建设类型及分类指引:结合各村庄的自身发展条件,制定差异化的村庄发展目标取向,分类指导村庄规划,将永湖镇村庄分为以下三种建设类型:
整体搬迁型村庄:地质条件恶劣、应控制发展的村庄,如稻园位于行洪区,大坑村位于大坑水库一级水源保护线范围内,基于公共安全考虑,远景旧村应整体搬迁。
局部改造型村庄是指部分用地被征,或其他原因需要改造,征用率或改造率超过30%的村庄。良湖工业区建设征用土地的15%作为村经济发展用地预留,经济返还用地可作为工业用地及第三产业用地,结合工业园区周边布置。
综合整治型村庄是指:改造率小于30%的村庄。综合整治型村庄位于城镇建成区的地区,现状人均用地面积大于150,按人均120进行控制。
参考文献:
〔1〕小城镇总规阶段城镇空间形态优化探索 ――以安徽六安市诸佛庵镇为例。汪坚强、于立,城市规划[J],2010,34(4):86-91.
〔2〕挖掘特色预留可能―以山泉镇总体规划优化为例谈小城镇规划。曾 悦,四川建筑2010,30(6)15-19
关键词:海岛 规划 城镇建设 生态环境
我国沿海地区众多岛屿星罗棋布的分布在广阔海洋上,这些岛屿及其周围拥有的各种各样自然条件,是发展海洋经济的基地。从我国目前的技术条件和社会环境来讲,要发展海洋经济,首先要利用好海岛的自然条件。
1海岛型城镇规划的特点
海岛的地理位置和综合资源,决定了海岛可以开展港口、渔业、旅游、风力及潮汐能源利用的有利条件。按照海洋和大陆的过渡,城镇类型可以划分为海洋性城镇和陆地性城镇,海洋性城镇又可具体分为半岛型城镇和岛屿型城镇。目前在我国延绵的海岸线上分布着7000多个岛屿,其中乡镇级岛屿192个,如何科学合理地规划建设好这些岛屿型城镇具有重要的现实和长远意义。南澳是广东省唯一的海岛县,处于高雄、厦门、香港三大港口的中心点,是对台和海上贸易的重要通道,素有“潮汕屏障、闽粤咽喉”和“海上互市之地”之称。南澳气候宜人、海域广阔、港湾众多、资源丰富,是北回归线上的一颗“绿色明珠”,是南中国海上的天然“氧吧”。由于海岛相对独立,与大陆及其他岛屿之间联系较为困难;并且资源数量有限,再加上海岛的生态环境比较脆弱,开发不当或开发过度都有可能对海岛的社会、经济、环境造成较大的影响。
2海岛型城镇规划的特殊性
2.1发展模式的抉择
城镇发展模式是城镇结合自身特点,发掘自身优势资源,以发展自身实力为目的的某种特定的方式。众所周知,海岛型城镇的主要资源包括良好的自然和生态环境资源、海港及海洋渔业。以此为依托,城镇发展模式也可以分为三类,分别是以海岛旅游业发展为主导产业的经济模式,以开发深水岸线资源,实现以港兴镇的经济发展模式和海洋渔业为主的海岛经济模式。在编制海岛型城镇规划时,应从海岛的实际情况着手,深入分析资源情况,综合评价资源品质、品位,重点考察港口、渔业和旅游三方面资源布局情况,若具有良好的港口条件,宜选择“以港兴镇”模式;若渔业资源良好,宜选择“海洋渔业为主”的经济发展模式;若旅游资源品质高,则宜选择海岛旅游为主的发展模式。发展模式的选择,从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未来城镇的性质和主导产业,从而进一步决定了城镇用地布局。南澳岛以发展生态旅游业为主导产业。
2.2城镇规模控制
传统的城镇规划中,城镇人口规模预测一般采用综合增长率法,这种方法注重从统计学的角度入手来综合分析人口规模,而没有考虑生态环境承载能力,海岛属于生态环境异常敏感地区,若要实现城镇的可持续发展,仅凭借统计学角度的规模控制已无法具备更强的说服力。南澳岛后宅镇的人口规模在考虑本镇人口综合增长的基础上,应综合旅游带来的影响,并引入最新的生态学理念,运用生态承载力理论来对城镇总体人口和用地规模行预测。
2.3基础设施配置
城镇的基础设施是城镇生存和发展所必须具备的工程性基础设施,改善对外交通联系是促进海岛发展的关键。食品、水、电、燃料是人类生活、海岛发展必不可少的重要资源,各种基础设施的提供量也决定了海岛发展的容量。大多数海岛面积小、资源少,一般无法支撑进一步的现代化发展,必须依靠外部的供给。海岛规划应在提高本岛资源供给和储备能力的同时,安排尽可能方便、安全的运输通道和供应设施,而且,针对可能发生的紧急情况提供适当的应急方案。南澳县空间狭小、生态环境相对脆弱,规划通过多方案比较,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陆岛交通“瓶颈”及土地、水资源短缺等问题的措施,并以环境影响评价为前提落实港口、供水、供电、环境、环卫等全岛性基础设施的选址、选线工作。
2.4保护生态,持续发展
海岛型城镇生态环境都比较敏感和脆弱,一旦破坏,恢复难度将非常大,考虑到南澳岛是以生态旅游业作为主导产业,优美的生态环境资源是旅游业发展的基础和持续发展的保障,因此,生态环境保护建设显得尤为重要。除此之外,如何在城镇建设过程中,塑造出海岛所特有的景观特色,实现“海”与“城”的自然完美结合,是规划需要解决的重点问题。南澳岛拥有102科共1400多种热带、亚热带植物种类,形成植物群落多样、互生互养、自然协调、富有生机和活力的绿化人文体系,实现了人与环境有机共生,被海内外专家学者誉为“南中国海上的绿洲”,
2.5 突出“海岛”特色
海岛以低山丘陵为主,平地少,四周被海洋包围。其独特的地形地貌环境要求海岛城镇在规划建设中因势利导,突出城镇的“海岛”特色。城镇布局要顺应自然、不拘一格,以求得与自然和谐共存。城镇道路系统建设要充分考虑地形地貌,道路走向尽可能结合地形,形成自由式道路系统。按照规划建设海岛首个污水净化人工湿地、水改工程、污水处理工程和垃圾无害化处理场。建成一批旅游度假设施、文化娱乐设施和符合生态旅游方式的电动车旅游、环岛游、外海离岛游等旅游服务设施。建设大批生态绿化项目,全县绿化率达95.7%,森林覆盖率达72.5%。成为我国唯一获得“全国绿化模范县”荣誉称号的海岛县。
3海岛城镇规划中的特色创新
3.1 优化产业结构,多个发展模式的相互融合
海岛经济发展以“渔、港、景”三大资源开发为基础,优化产业结构,加速产业集聚和升级,利用海岛港口区位优势发展航运业和新型渔业经济。近年来,南澳岛探索发展滨海旅游度假和现代综合服务业相融合新型产业的新路子,以海岛旅游为集聚核,培育集海洋产业、旅游加工业、会议博览业、现代科技产业等于一体的多功能旅游产业园区。后宅镇是全县行政、经济、文化中心和旅游接待基地。为促进南澳经济系统和生态系统的协调发展,规划根据海岛资源的分布特点,设立各种类型的生态经济区,重点发展能体现海岛特色的海水养殖业、旅游业、风电业、农林业等生态型产业,推动海岛产业结构调整。
3.2资源合理利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海岛资源、环境容量有限,城镇发展规模的合理性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海岛型城镇的可持续发展,超出其容量限制的发展是不科学、不能持久的。海岛是一种不可再生的稀缺性宝贵资源,规划应突出南澳海岛资源的综合利用,将海岸线、风景区等稀缺的自然资源与城市地区进行整合,打破常规,实现山、海、城一体化发展。将海岸带规划、风景区规划的理念纳入城市规划,同时兼顾城市规划管理的需求。依据生产力布局规划,水产养殖、风能发电、生态旅游等特色产业经济得到快速发展,城市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旅游开发保持协调发展。
3.3加大开放协调力度,海陆一体整体开发
城镇的发展必须依托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由于海岛远离大陆,相对孤立、分散,区域设施难以共建共享;其次,多数海岛面积较小,缺乏自主发展门槛规模,难以形成集聚效应。为此,海岛城镇的发展必须加快交通网络和信息网络建设,疏通与大陆的空间联系,加大对外开放力度,拓展其集聚与辐射的腹地,加强与大陆沿海城市的分工与合作,实现优势互补,促进陆岛之间和岛际之间的整体开发,使海岛发展融入国民经济大循环,从而提升海岛整体素质。南澳大桥的建设与汕头同步实施的东海岸新城建设连成一体,将最大限度的提高南澳与汕头各区、中心城区、汕头周边其它地区的交通联系,对南澳未来的发展将起到巨大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关键词 土地;利用;规划;城市;建议;理论;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and progress of society, the emphasis on land use overall planning and the overall urban planning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real life.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land use problems in the overall planning and the overall urban planning and recommendations.
Keywords land;; planning; city; recommendations; theory;
中图分类号:F301.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
对于城市总体规划及其土地利用规划的讨论,近些年在规划界就从来没有停止过。大家不断地发现问题,又不断地提出对策建议,但是,多年来城市总体规划并没有产生很大的变革,规划的编制、审批以及规划师在认识方法上都没有太大的变化。虽然城市总体规划问题多多早已是不争的事实。但是改革一直未能以强有力的姿态开始。
1、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城市总体规划的理论基础
1.1规划的基本原则——可持续发展
1 9 9 4年中国制定并了《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2 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这是世界上第一部国家级21世纪议程,它的核心思想是提出在中国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中国政府为了在各级地方政府各部门贯彻执行中国21世纪议程,采取了一系列重大行动和措施,其中包括把可持续发展作为我国的发展战略之一,以推动地方实施中国21世纪议程《我们共同的未来》中提出可持续发展定义:“可持续发展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威胁”。
1.2 城市与区域发展的整体性——要求规划之间的融合
城市是非农业人口集中、以从事工业、第三产业等非农活动的地域,是一定地域范围内社会经济和文化活动的集中点,是区别于比较单一而分散的农村居民的社会空间结构形式。与自然系统相比,城市是一个社会、经济活动高度密集的综合体,是一个以人为主体的较为脆弱的生态系统。城市以其紧密联系的区域为依托。与城市紧密联系区域的资源、大气、水、生物、经济和社会发展等因素是城市发展的基础,它们既起着为城市发展提供能源、水、粮食、劳动力等,又是城市产品的主要市场。同时起着消化、吸收和降解城市的废物。特别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逐步加速,城市与乡村之间逐渐融合,城市与区域日益成为一个发展的整体。按照霍华德的田园城市理论,城市与乡村之间应该避免利益相互冲突,力求建立一种城市与乡村融合的协调发展形式,城市与乡村统一规划@。城市规划与区域规划必须相结合,而我国现阶段所进行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主要内容是区域规划与城市规划的一个部分。在国际规划界流行的一种观点:“真正的城市规划必须是区域规划(Ture city planning must be regional planing)Ⅲ。在中国城镇密集的高城市化地区,尤其应该加强区域规划。城市规划应该逐步拓展到大都市地区范围的规
划。
1.3整体规划的原则要求
根据著名规划专家萨伦巴教授所述,整体规划需要四个方面的结合:@①功能上的结合,是指物质规划、经济规划与社会规划之间的结合,将三者作为一个整体;②不同层次地域空间的结合,是指国土规划、区域规划、城市规划之间的结合,表明城市与乡村的规划必须结合起来,形成协调的有机整体;③地域规划与部门规划的结合,是将来自农业、工业、交通等各个部门上下级的纵向计划和建议与横向的地域空间规划联系起来,与地域的空间需求和发展可能结合起来。④时间上的结合,主要是考虑规划的动态性、时间和空间的结合性、规划的弹性等问题。规划的整体性原则要求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作为一个规划的整体,统一于区域与城市规划为主体的综合空间规划体系之中。
2、对城市总体规划现存问题的剖析
2.1城市总体规划历史的回顾
在我国所有的城市规划类型中,城市总体规划无疑是法律地位、权威性、受重视程度和期望值最高的。从改革开放至今,我国的城市普遍经历过两轮总体规划。总体规划的期限一般为近期5年,远期15~2O年,并且重点放在远期,即期望总体规划能对城市未来20年的各项开发建设在统筹安排、合理布局的基础上做出综合的部署。但是现实往往并没有期望的那么完美,实践表明:第一轮的总体规划平均发挥了不到10年的作用。第二轮的刚过5年就已经与实际建设相去甚远。在当前我国“发展是硬道理”的大背景下.城市总体规划的处境十分尴尬。回顾我们编制审批过的总体规划,每一个都是经过多方论证并认为是科学合理之后才开始实施的。当时,我们对城市的未来充满希望以为一个混乱无序的城市经过此次规划,必将步人健康有序的发展轨道,20年后一定会出现规划所描绘完美蓝图。令规划师们汗颜的是这种期望从来就没有实现过。
2.2市长与城市总体规划
总体规划采取的是一种由远及近的思维和工作方法,期望通过对长达15~2O年的远期规划目标的设定来指导和安排现在的工作,而非从现状客观条件出发提出解决当前现实问题的方案,对于城市近期开发建设缺乏指导意义。但市长的任期往往只有短短几年,如何在有限的时间、有限的资源条件下做出政绩,是市长最关心的问题。如果无法从总体规划中找到任期内行动的依据,无疑将令市长倍感失望。正因为如此,市长才觉得总体规划远不如每5年编制一轮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那样能够更加充分地反映自己的意愿和要求。另外,影响城市发展的因素日趋复杂多变.为了应对内外部环境变化所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市长完全有可能也有必要采取一些重大举措,不仅将对总体规划设定的城市发展目标有所调整.甚至可能导致城市发展方向和总体格局的根本性改变。如果这些行动无法得到总体规划的支持。也将令其对城市规划失去热情和信心。
【关键词】相关规划;整体规划;城市建设;多规融合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 A
0.前言
城市总体规划作为一座城市建设的总体设计方案在城市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任何一座城市的建设和发展都离不开整体规划的作用。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相关规划在城市建设中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明显。相关规划最为城市规划的一部分,在很多情况下都会与城市总体规划重合或者有明显的分歧。此时,做好相关规划与城市总体规划的多规融合意义就十分明显了。
1.城市规划的内容
1.1城市规划的主要内容
城市规划主要指城市主要管理部门根据城市发展的情况,结合城市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因素对城市的建设发展的方向以及城市布局进行综合布局和安排。城市规划的对象有城市土地利用,城市交通建设,城市发展规模和方向以及城市发展目标。任何一座城市的城市规划都是这座城市发展的基础和方向。城市规划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城市未来的发展状况。
城市规划又分为长期规划和短期规划,一般来说,城市总体规划,功能区的布局,城市发展方向都属于城市长期规划。而,城市交通布局,道路建设土地使用等都属于城市短期规划。城市长期规划的年限一般都超过20年,在短时间内不会发生太大的改变。而城市短期规划的年限一般为10年以下,通过会根据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现状进行调整。
1.2三规合一的主要内容
城市建设规划又分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城市空间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这三大规划虽然涉及和涵盖的范围不同,但都同属于城市规划,城市建设规划又称城市整体规划。而城市相关规划则包括了上述三大规划。实施城市总体规划与相关规划的多规融合具体来说就是促进三规融合的实现。当前我国城市化正快速发展。高速发展的步伐与缓慢的城市规划形成来看严重的矛盾。规划编制与管理相互 脱节,规划多而无序、体系结构繁杂、各类专项规划彼此孤立的现象普遍存在,三规合一就是为了更好地解决上述矛盾 。
2.多规融合对城市建设的作用
2.1有利于提高城市建设效率
多规融合促进了城市规划的完善,而城市规划的完善则使得城市建设效率得以提高。众所周知,在与时间赛跑的今天,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始终是投资者看重的目标之一。没有合理的城市规划,城市的运行秩序必然被打乱,那么对于整个城市化进程效率将是不利的。而通过多规融合这一完善的城市规划体系的调节,使得城市化发展的秩序井然有序。有利于城市建设效率的提高。
2.2提高了城市建设的稳定性
城市的建设离不开交通建设,而不合理的城市规划会使得城市交通建设的稳定性大大降低,城市建设混乱无序。没有一个良好的建设环境对于一项工程的进程是极为不利的。通过多规融合,进一步加强城市交通组织的建设,使得城市建设的稳定性大大提高,同时也为今后城市居民的出行提供了便捷。
2.3有利于缩短城市建设的周期
在确保工程质量的前提下,工期越短,城市建设的速度越快,为了使人民群众能够较早的享受城市化带来的便捷,城市建设周期不宜过长。多规融合能够从整体上对城市进行规划,加快了城市化的进程,从而进一步提高了城市经济发展的速度。反之城市建设的周期越长,投入的人力物力就越多,越不利于城市的建设。而合理有效的城市规划能够更好的进行城市建设,从而缩短了工期,无形中促进了城市化的发展。
3.多规融合的城市规划下存在的问题
3.1各部门之间存在分工问题
在多规融合的城市规划工作中,各单位,各部门之间的分工问题明显,很多单位的任务过重,而有些单位的任务则过轻。因此,在城市规划中出现难以协调的问题。
3.2多规融合的城市规划中思想问题突出
在多规融合的城市规划中,规划者的思想问题也十分突出,不少规划者为了减轻工作压力,放松了自己,对于城市建设的安排不能做好,导致多规融合的城市规划形同虚设,不利于整个城市的建设。
3.3资源利用效率低
在多规融合的城市规划工作中,由于手续的复杂以及更部门之间的不了解,导致资源的利用率低下,不能更好的节约资源进行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
4.如何更好地开展多规融合
4.1提高资源利用率
多规融合的城市规划中,对于城市资源的利用占据了很大一部分的规划。一座城市的资源是有限的,怎样更好地使用这些资源成为城市规划者深思的问题。在以往城市建设的案例中不难发现,很多城市在对城市资源的规划工作并没有十分重视,导致城市资源的利用率一直偏低,这也是造成城市发展缓慢的重要原因。在多规融合的城市规划中,应注重体现城市资源利用率的重要性,对城市资源实行预算管理,进一步提高城市资源的利用率。
4.2加强各部门之间的协调
由于多规融合的城市规划中各部门的工作内容和工作性质都不相同,在一些涉及到多个部门的规划中,各部门之间的配合效果差,每个部门往往只考虑本单位,本部门的利益,而忽视了城市建设的全局。这一情况对城市的发展极为不利。因此,在实际规划中,应加强各部门之间的沟通协调。必要的时候可以召开座谈会,分析城市规划的利弊。适时组织和开展多规融合的城市规划中各部门之间活动,通过会议和活动的形式提高各部门之间相互协调的意识。当多规融合的城市规划部门之间的协调沟通工作做好后,在今后整体规划中,对于各部门之间的安排与调度就轻松了很多。
4.3重视对规划者的思想教育工作
在多规融合的城市规划中,不仅需要规划者具有专业的素质,还需要规划者保持廉洁的思想。能够做到不为私利为公利,廉洁自爱。这就需要在多规融合的城市规划中重视对规划者的思想教育工作。思想教育工作做得好,能够进一步促进规划者积极性的提高。通过规划者高涨的工作积极性来提高城市规划者的工作效率。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位城市规划出谋划策。因此,重视对规划者的思想教育十分有必要,更能促进多规融合的城市规划的开展。
5.结语
本文通过对相关规划与城市总体规划“多规融合”进行研究,首先根据城市规划的主要内容,结合城市建设的实际,分析了城市规划的重要作用。在对多规融合的城市规划下存在的问题的分析上,得出了目前城市多规融合中主要出现了各部门之间存在分工问题,多规融合的城市规划中思想问题突出以及资源利用效率低三个方面的问题。最后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提高资源利用率,加强更部门之间的协调的对策,并指出在此基础上还应重视对员工的思想教育工作。希望此次的研究对今后我国城市规划中多规融合的实施起到借鉴作用。
【参考文献】
第一条为规范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编制、审查和报批,提高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科学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等法律、行政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依法由各级人民政府组织编制,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具体承办。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编制本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审查下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实行最严格土地管理制度的纲领性文件,是落实土地宏观调控和土地用途管制,规划城乡建设和统筹各项土地利用活动的重要依据。
各地区、各部门、各行业编制的城市、村镇规划,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生态环境建设等专项规划,应当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衔接。
第四条编制和审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应当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紧密结合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要求,不断提高土地资源对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保障能力。
第五条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会同财政等部门落实规划编制工作经费,保障规划编制工作的顺利开展。
第二章规划编制
第六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分为国家、省、市、县和乡(镇)五级。
根据需要可编制跨行政区域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村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重要内容。各地应当在编制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时对村庄土地利用的总体布局作出科学规划和统筹安排。
第七条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应当坚持政府组织、专家领衔、部门合作、公众参与、科学决策的工作方针。
第八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前,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对现行规划的实施情况进行评估,开展基础调查、重大问题研究等前期工作。
第九条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在前期工作基础上,以真实、准确、合法的土地调查基础数据为依据,组织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大纲。
前款规定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大纲,包括:规划背景,指导思想和原则,土地利用战略定位和目标,土地利用规模、结构与布局总体安排,规划实施措施等内容。
第十条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依据经审查通过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大纲,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可以与所在地的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同步编制。
第十一条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过程中,对涉及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区域和城乡协调、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土地利用结构布局优化、土地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等重大问题,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应当组织相关方面的专家进行专题研究和论证。
第十二条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过程中,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建立部门协调机制,征求各有关部门的意见。
第十三条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中的重大问题,可以向社会公众征询解决方案。
对直接涉及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利益的规划内容,应当举行听证会,充分听取公众的意见。
采取听证会形式听取意见的,按照《国土资源听证规定》的程序进行。
第十四条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应当组织相关方面专家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进行论证,论证意见及采纳情况应当作为报送审查材料一并上报。
第十五条承担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具体编制工作的单位,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具有法人资格;
(二)具有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工作业绩;
(三)有完备的技术和质量管理制度;
(四)有经过培训且考核合格的专业技术人员。
国土资源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定期公布符合本条规定条件的单位目录。
第三章规划内容
第十六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一)现行规划实施情况评估;
(二)规划背景与土地供需形势分析;
(三)土地利用战略;
(四)规划主要目标的确定,包括:耕地保有量、基本农田保护面积、建设用地规模和土地整理复垦开发安排等;
(五)土地利用结构、布局和节约集约用地的优化方案;
(六)土地利用的差别化政策;
(七)规划实施的责任与保障措施。
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适当简化前款规定的内容。
第十七条省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应当重点突出下列内容:
(一)国家级土地利用任务的落实情况;
(二)重大土地利用问题的解决方案;
(三)各区域土地利用的主要方向;
(四)对市(地)级土地利用的调控;
(五)土地利用重大专项安排;
(六)规划实施的机制创新。
第十八条市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应当重点突出下列内容:
(一)省级土地利用任务的落实;
(二)土地利用规模、结构与布局的安排;
(三)土地利用分区及分区管制规则;
(四)中心城区土地利用控制;
(五)对县级土地利用的调控;
(六)重点工程安排;
(七)规划实施的责任落实。
前款第(四)项规定的中心城区,包括城市主城区及其相关联的功能组团,其土地利用控制的重点是按照土地用途管制的要求,确定规划期内新增建设用地的规模与布局安排,划定中心城区建设用地的扩展边界。
第十九条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应当重点突出下列内容:
(一)市级土地利用任务的落实;
(二)土地利用规模、结构和布局的具体安排;
(三)土地用途管制分区及其管制规则;
(四)城镇村用地扩展边界的划定;
(五)土地整理复垦开发重点区域的确定。
第二十条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应当重点突出下列内容:
(一)基本农田地块的落实;
(二)县级规划中土地用途分区、布局与边界的落实;
(三)各地块土地用途的确定;
(四)镇和农村居民点用地扩展边界的划定;
(五)土地整理复垦开发项目的安排。
第二十一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件,包括:
(一)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
(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附图。
前款第(二)项规定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附图,包括规划现状图、专题规划图和规划分析图。
第二十二条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应当依据国家、行业标准和规范。
第四章审查和报批
第二十三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审查报批,分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大纲审查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审查报批两个阶段。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大纲经本级人民政府审查同意后,逐级上报审批机关同级的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审查。
第二十四条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大纲的指导思想、战略定位、基础数据、规划目标、土地利用结构与空间布局调整等内容进行审查。
第二十五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大纲未通过审查的,有关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根据审查意见修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大纲,重新申报审查。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大纲通过审查后,有关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依据审查通过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大纲,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第二十六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按照下级规划服从上级规划的原则,自上而下审查报批。
第二十七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审查报批,应当提交下列材料:
(一)规划文本及说明;
(二)规划图件;
(三)专题研究报告;
(四)规划成果数据库;
(五)其他材料,包括征求意见及论证情况、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大纲审查意见及修改落实情况、公众听证材料等。
第二十八条有关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应当自收到人民政府转来的下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征求有关部门和单位意见,并自收到有关部门和单位的意见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完成规划审查工作。
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有较大分歧时,有关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应当组织各方进行协调。因特殊情况,确需延长规划审查期限的,可以延长审查。
第二十九条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依据下列规定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进行审查:
(一)现行法律、法规及相关规范;
(二)国家有关土地利用和管理的各项方针、政策;
(三)上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四)土地利用相关规划;
(五)其他可以依据的基础调查资料等。
第三十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审点内容包括:
(一)现行规划实施评价;
(二)规划编制原则与指导思想;
(三)战略定位与规划目标;
(四)土地利用结构、规模、布局和时序;
(五)土地利用主要指标分解情况;
(六)规划衔接协调论证情况和公众参与情况;
(七)规划实施保障措施。
第三十一条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根据审查情况和相关部门意见,提出明确的审查结论,提请有批准权的人民政府审批。
第五章附则
第三十二条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根据需要可以编制土地利用专项规划。
行业主管部门可以结合本行业特点编制行业土地利用规划。
土地利用专项规划、行业土地利用规划应当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关键词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规划成果管理;规划辅助审查;ArcGIS
中图分类号TU9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3)83-0033-02
0引言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土地管理的“龙头”和依法行政的依据。目前全省各县区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基本通过省政府批准,批准后的土地利用规划数据库是国土资源“一张图”核心数据库之一,是农用地转用、土地征收、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项目、农村土地整治项目等行政审批事项的依据。基于GIS技术开发土地利用规划信息系统能够对土地行政审批事项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审查,及时了解与掌握土地利用变化数量和空间分布规律,对于保持耕地总量和土地持续利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系统业务需求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系统开发的主要目标为管理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成果以及规划修编成果在规划实施过程中的日常应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成果主要包括规划大纲、规划文本、规划图件和规划数据库等内容,规划系统能够将规划修编成果入库、查询、调阅、打印输出等功能。规划实施业务主要包括土地利用年度计划管理、征转用地审批、农村土地整治等。农用地转用和土地征收审批、农村土地整治在空间布局上都需要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在规划系统中需要以规划矢量数据为基础对征转用地审批和农村土地整治进行审查。
2 系统开发及应用环境
3 系统主要功能
3.2.1文档资料管理
文档资料管理功能主要进行文档的管理,包括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文本、图件等各类规划文档,可实现对各类文档的存档,调阅,更新及打印输出。
3.2.2规划报表管理
系统支持根据选择的行政区代码,输出当前行政级别对应的各类报表。
3.2.3查询统计分析
数据查询分析统计模块包括数据查询、统计、分析三个模块,在这两个模块里提供用户通过多种方式实现交互式信息查询,并且对查询结果可按要求的格式进行统计输出。
3.2.4成果数据输出
成果数据输出支持矢量数据导出,子库导出和汇总成果数据包输出。
3.3制图输出
规划成果管理菜单下的功能主要是对规划成果中的矢量数据、文档资料、图件、报表、元数据以及成果包进行管理。制图输出的主要功能界面如图3所示。
3.3.1符号管理器
系统拥有完整的符号管理系统,支持多种多样的图式符号库,它包含了编制各种不同类型地图所需要的大量图例符号和相关要素,可以提供用户编制符号相应标准或规范的地图。
3.3.2专题图图层信息配置
系统提供省、市、县、乡四级图件的标准配置,包括图层组成,图层显示顺序,图层的渲染字段及所使用的渲染符号库;修改现有图件的信息,添加或删除图层,改变显示顺序等。
3.3.3行政区及任意区域出图
3.3.4打印输出
将各种专题图件输出为常见的图件格式,并将图件保存到数据库中,支持各种专题图件的打印参数设置,打印预览和打印。
3.4规划辅助审查
3.4.1导入地块
根据项目编号、项目名称、项目时间、项目所在行政区及经手人信息把项目地块导入数据库中进行分析,系统支持dwg、dxf、shp格式数据导入分析。
3.4.2审查分析
系统提供对项目地块进行建设用地管制区、土地利用功能分区(土地用途区)、农村土地整治是否符合规划分析,分析结果以报表体现存储。
3.5系统维护管理
系统维护管理的主要功能包括系统用户权限管理、数据字典字典设置、备份还原、元数据库管理等。
3.6系统常用工具
常用工具菜单下的功能主要是用于辅助系统操作的,包括数据库工具、数据交换工具、查询分析工具及其他辅助工具。
4 结论
系统实现了省、市、县各级规划数据存储、管理、查询、更新、以及成果应用的一体化管理,为土地规划管理的现代化提供辅助支持和必要工具,该系统的应用提高了规划审查的效率,提高了全省各级土地利用规划部门的管理水平,使全省土地管理更加规范化、科学化。
参考文献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y, 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the commercial land and agricultural land highlights gradually. In order to ensure food security, it is necessary to modify the general land use planning.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problems in the general land use planning modification, points out the matters needing attention in general land use planning modification, and puts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policy suggestions, which can provide reference basis for modification of general land use planning.
关键词: 土地规划;土地利用;政策建议
Key words: land planning;land use;policy suggestions
中图分类号:F301.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4)11-0321-02
0 引言
近年来,在建设用地预审时,因建设项目用地需修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现象屡见不鲜,虽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一经批准,具有法定效力,不得随意修改,但由于人们掌握的决策信息往往有限,即使最科学、最透彻的分析论证也不能保证规划预见和实际发展状况不发生偏差,尤其随着当前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使土地供需和结构方面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当建设项目用地不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但又属于《土地管理法》第26条规定情形时可以进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修改,在建设用地预审时须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改方案。因此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改方案成果质量直接关系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科学性和权威性,显得尤为重要。
1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改存在的问题
1.1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改频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虽然一经批准具有法定效力,不得随意修改,但当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的条件时,适当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改是不可避免的,但在实际操作中,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改过于频繁,一方面是由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本身在编制时受规划约束性指标的限制,建设用地布局考虑不周全,前瞻性不够,科学性不强,适用性不足,另一方面是由于地方政府急于招商引资发展地方经济,对项目选址把关不严。
1.2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改成果质量不佳。由于目前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改有关管理办法、技术规范还不够完善、健全,承担规划修改的人员素质良莠不齐,缺乏资质管理,地方政府对规划修改重视程度不够,规划修改的前期准备工作不足,实地调研、踏勘少,与现行规划脱节等现象时有发生,以上多方面因素导致规划修改成果不高。
1.3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改后续管理脱节。规划修改的频率在一定程度上跟地方政府招商引资项目落地数量呈正比,因此,规划修改的次数越多,对现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约束性指标的变动就越大,而目前对多次规划修改后成果的后续管理没有统一规范,管理滞后,并缺乏相关部门的有效监管,导致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的约束性指标超标,未达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对建设用地的控制和对耕地保护的目的。
2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改应把握的几个关键问题
2.1 把握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改坚持的主要原则。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修改必须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且在修改时要重点把握好五个原则:一是保持现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耕地保有量不减少;二是保持基本农田数量不减少、质量不降低,基本农田保护区面积不减少;三是控制新增建设用地规模不增加,保持规划建设占用耕地指标不增加;四是优化用地布局与结构,促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五是符合规划修改条件,确需修改规划。
关键词:城市、总体规划、修编、思路
前 言:
城市建设和发展离不开城市总体规划,长期以来城市规划是各级政府指导与调控城市建设和发展的基本手段, 而城市总体规划(以下简称总规)作为城市规划体系中最基本的前提和框架, 其地位毋庸置疑, 它在协调城市发展过程中各方面的利益和关系上起着至关重要的调控作用, 特别是20 世纪90 年代初, 《城市规划法》、《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城镇体系规划编制办法》、《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和《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编制要求》等规范和标准的颁布实施, 各地在对上一轮总规进行修编和调整后, 城市的经济加快了发展速度, 极大推动了城市化的进程。建设用地日趋集约化和城市用地结构逐渐合理化使城市景观和市政基础设施有了明显改善。总规受到空前的重视和认同, 即一个城市的发展必须有一个对城市总体布局全面、合理和前瞻性的安排, 城市建设和发展离不开总规。
1、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工作的客观性和必要性
城市政府的主要职能包括规划、建设和管理城市。在这三者之间,城市规划是龙头,没有规划就没有健康有序的建设和管理。科学的规划是城市发展历史经验的总结,是对城市发展实际条件的研究,是对城市建设科学规律的认识和应用,是城市科学发展的重要导向,也是城市建设的依据。编制好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对城市未来的经济和城市建设将起到引导作用。
美国城市理论家芒福德指出:“真正影响城市规划的是深刻的政治和经济转变”。当前我们国家正处在由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向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型时期,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期,一切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展是首要任务,城市规划和建设也不例外;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期,则是以制度建设为中心,强调社会利益的公平分配和公共利益的最大化。因此,处于这一转型期的城市总体规划的编制,也必须从传统的只注重城市规模、空间布局、土地利用等单一的技术工具型编制技术路线中觉醒,置身于时展潮流之中,与时俱进。中小城市由于自身发展的特点和实际建设的需求,其城市总体规划的编制方法和内容应根据自身的条件来决定,并可有别于大城市。而且随着人类进入了以网络化、信息化为标志的新经济时代,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将发生深刻的变革。因此,中小城市在城市总体规划编制中应有新的思路。
2、注重城市总体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工作的协调
国土资源部批准同意该市修编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中小城市修编本轮城市总体规划能够得到建设部获准的主要因素之一。中小城市应该首先成立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工作领导小组,然后通过此领导小组,以会议的形式,加强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工作的沟通和协调。在领导小组沟通和协调工作中,应该始终本着在城市规划区内,城市建设用地安排必须符合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用地布局和发展方向,城市总体规划中建设用地规划、范围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城市建设用地规模、范围一致,将规划区内确定的基本农田明确列为禁建区。在具体的工作中,遇到城市总体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在用地分类、建设用地的确定、工作区域、技术路线等方面存在标准和规范采用不一致的现象,当遇到这种情况时,为使两个规划范围和规模相吻合,政府应该采取将城市总体规划总图与土地利用规划总图叠加的方式,逐区域、地块落实两个规划差异,当遇到对两个规划存在不一致的现象时,中小城市人民政府应该以市长专项会议的形式逐一协调落实。
3、坚持人本主义,落实科学发展观,强化总体规划宏观调控引导能力
中小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应该基于科学发展观,从满足人的发展需要和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出发,对城市结构、城市功能、生态环境、社会事业、居民住宅等诸多内容进行新的规划,并特别明确了其中强制性内容和条款,把规划的公共政策属性落到实处,着力提高总体规划宏观调控引导能力。突出资源集约利用,紧凑集中发展,建设节约型城镇。《总规》提出要求,以资源环境条件为前提,统筹区域和城乡协调发展。
4、城市总体规划一般步骤及重点内容
城市总体规划首先分析城市发展面临的新形势,从而确定城市的职能、发展目标,并制定发展方向与步骤;城市规划确定了城市的规模,建立长远的城市布局、建设最适宜居住的城市风貌,营造城市新的经济增长点。
城市总体规划内容一般包括:①论证城市发展依据,确定城市性质和发展方向,预测城市人口规模,选定有关的城市规划定额指标;②进行城市用地选择,确定规划区范围和城市用地发展方向;确定城市布局形式和城市功能分区;③制定城市道路系统规划和城市交通规划;④制定给水、排水、防洪、供电、供热、燃气供应、邮电和城市用地工程准备措施等各项工程规划,并制定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设计的规划;⑤制定城市活动中心和主要公共建筑位置的规划方案;⑥制定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⑦制定城市郊区规划;⑧地震设防城市应制定城市防震规划;⑨改建旧城区的城市,应制定城市改建规划;⑩拟定实施规划的步骤和措施等等。
4.1 强化生态优先
对于贵州大多数中小城市,其具有多山、多水、自然资源丰富的特色。对此,城市修编要特别注重山水城市风貌的塑造、风景名胜区的保护、生态敏感区保护以及组团绿化隔离带的保护。生态敏感区保护、县城区总体规划设计和防灾减灾专项规划等核心内容应该被作为强制性条款纳入总体规划中,同时在规划区范围内应该专门进行空间管制区规划(确定已建区、适建区、限建区和禁建区),对生态环境容量进行综合分析,划定非建设空间,划出组团绿化隔离带,并以强制性条款固定下来,确保各片区由自然山体和河流分隔,组团及功能区之间由公园绿地、郊野公园、生态农业区、林地、市政走廊等隔离,避免相互粘连发展。
4.2 公共交通优先发展战略
在中小城市总体规划修编过程中应该结合该城市的条件和发展需求,从城市公交、公交站场及换乘枢纽等多角度展开专题调查和研究,全面落实以公共交通为主的交通发展模式,构建以城市公交为主体,索道、扶梯等特色公交为辅助的公交网络,支撑城市发展。中小城市各区之间,应该加强交通换乘枢纽建设,依托省际公路改造与建设,辅以公共交通系统,实现便捷、环保、安全的公共交通联系。
4.3 综合防灾,确保城市安全
在城市规划修编中,政府应该全面落实城市安全的必要措施,提高城市整体防灾能力和救助能力,确保城市安全。这不仅能使居民的生命安全得到保障,而且还有利于整个社会的安全稳定。规划修编应该提出控制城市中心城区开发容量,应该要求建设用地和避开地质灾害易发区、滞洪区、生态敏感区和禁建区;完善医疗急救网络,应该提高应对社会性公共卫生事件能力;结合城区公园、绿地、广场、运动场等灾害避难所,确保场所面积充足和疏散通道畅通,充分利用地下空间防灾避险;应该加强对危险品科研、生产、储存、运输和使用的管理,在治理现有危险源同时,避免产生新的不安全隐患;重要目标应该相对分散布局,考虑人防要求;加强流行性传染病的预防与控制。
4.4 引导住宅建设
住宅专项规划是中小城市总体规划修编一项重要内容。规划修编应该提出要面向不同收入阶层,建立完备住宅供给体系,满足不同层次的住宅需求,而不应该仅仅能满足少数人的需求。特别要重点提高廉租房和经济适用房供给比例,解决好中低收入家庭住宅,控制高档商品房住宅发展。在此基础上,应该进一步完善住房市场,加强政府对住房市场干预和调控,由政府主导供给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同时,规划还强调,要建设环境优美新型社区,使之成为服务市场化、保障社会化基本单位。现有住区应该以完善住房配套设施和改善社区环境为主,降低密度,增加绿地。新建住区应该以公共交通为导向,形成密度适中、相对紧凑的住区。
关键词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中期评价;层次分析法;广西河池
中图分类号 F30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19-0342-04
Mid-term Evaluation of Implementation of Land Use Overall Planning:Taking Hechi City for Example
LI Kai-feng ZHOU Xing *
(Guangxi Teachers Education University,Nanning Guangxi 530001)
Abstract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mid-term evaluation as a feedback process of land use overall planning,can effectively reflect the implementation and benefits achievement of planning.According to the feedback information,the direction and content of the late planning can be adjusted timely,so as to promote benign development planning,and to provide basis for the formulation of relevant policies.The index and the method of the mid-term evaluation of implementation of the overall planning of land use were discussed.Taking Hechi City for an example,a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was conducted,and the results were good.The results achieved and the existing problems of the implement of planning were analyzed,and the related proposals of the plan period were also put forward.
Key words land use;overall planning;the mid-term evaluation of implementation;AHP;Hechi Guangxi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在一定规划区域内,根据当地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以及国民经济发展的要求,协调土地总供给与总需求,确定或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和用地布局的宏观战略措施[1]。第二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自编制实施以来,作为全国各市土地资源利用管理的依据及指导,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如今规划期已经过半,期间全国经历了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十一五”时期,并跨入了“十二五”上半期,各地经济社会背景均发生了重大变化,土地资源的管理也随之面临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中期评价则是在此背景下,根据一定的标准,运用一定的方法,对规划前半期实施的情况及效果进行分析,并依此作出的一种价值判断,其本质是在规划中期对规划进行反馈的一个过程。
通过实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中期评价,调查分析规划指标的落实情况,检查规划实施进展和效果,有利于全面掌握规划前半期实施情况,判断规划质量的优劣,发现规划中存在的问题,总结经验教训,及时调整后半期规划的内容及方向,保障规划的严谨性和科学性,维护规划的严肃性和权威性,促进规划的良性发展。
1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中期评价指标与方法
1.1 指标体系的构建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中期评价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涉及面广,需建立一个综合的指标体系才能科学全面地对该系统进行分析。评价指标的选取应基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中期评价的对象、内容和目标,评价时应遵循科学性、综合性、主导性、层次性、动态性和可操作性原则。遵照层次分析法,建立一般性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中期评价指标层次结构体系[2]:
目标层(P):把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效果作为目标层,表征规划实行至中期的综合实施情况。
准则层(A):反映规划实施中期情况的主要因素,包括规划执行指标和规划效益指标[3]:规划执行性指标是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所设定的指标至规划中期的执行情况;规划效益指标则是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至中期,对区域所产生的效益情况。
子准则层(B):表征对准则层的贡献大小。规划执行性指标的子准则层包括约束性和预期性指标,这是我国政府规划指标体系中的2种典型指标,约束性指标较预期性指标更加严肃,体现政府职责,带有政府向人民承诺的性质。规划效益指标的子准则层包括经济社会生态效益指标和土地集约利用程度指标,将这2项指标放于指标体系中的同一层次,是因为土地集约利用程度已成为当今反映城镇是否健康发展的重要指标,遂其也是衡量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效果的主要指标。通过对这2项指标进行评价,将很好地反映规划对土地集约利用以及经济社会生态方面所产生的效益,从而为规划后期的土地高效和合理利用指明方向。
指标层(C):由可直接度量的指标构成,是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期评价指标体系的最基本层面。该层面的指标根据自身特性,可分为正指标和负指标,正指标大于规划值为佳,负指标则小于规划值为佳。其中,建设用地=城乡建设用地+交通水利用地+其他建设用地;城乡建设用地=城镇工矿用地+农村居民点用地。各项指标中,土地城镇化率为城镇用地占土地总量的比重;生态景观用地是指具有改善生态环境功能的耕地、园地、林地、牧草地、水域等基础性的生态和景观用地;城镇用地增长弹性系数是城镇用地增长率与城镇人口增长率之比。最终建立如下评价指标体系(表1)。
1.2 评价指标的无量纲化处理
不同的指标具有不同的量纲,数据差异大,无法进行统一计算,为了使指标具有可比性,需要对原始数据进行无量纲处理。效用函数综合评价法既是一种基础的综合评价方法,也是一种非常实用、有效的综合评价方法,评价结论直观、通俗。本文将采用效用函数对指标进行无量纲化处理,依据各指标因子的作用程度、性质及表现形式选用标准化模型,对指标进行标准化处理,把性质、量纲各异的指标转化为可进行综合比对的一个相对数――分值。在苏为华教授所提出的对数模型标准化法的基础上,结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指标的自身特质,建立出指标标准化模型如下[4]:
di=100(xi≥xil)■×40+60 (xio
di=0(xi≥xil)■×40+60 (xio
上式中,di为指标量化值,xi为指标中期评价值;xil为指标规划预期值;xio为指标规划基期值。指标层中,正指标选用式(1)进行标准化,逆指标选用式(2)进行标准化。在标准化过程中,为了消除基期值为0的指标对运算过程的影响,需对该部分指标基期值微移+0.01,其移动幅度微小,不影响评价数据的准确性。
1.3 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
权重是综合评价中一个重要的因素,合理地分配权重是量化评估的关键。本文将采用改进了的三度表层次分析法(AHP)和专家经验估算法相结合,以确定各级指标的权重。该方法的基本原理是把所研究的复杂问题看作是一个大系统,通过对系统的多个元素的分析,划分出各因素间相互联系的有序层次;再请专家对每一层次的各因素进行客观的判断后,相应地给出相对重要性的定量表示;进而建立数学模型,计算出每一层次全部因素相对重要性的权值,并在通过一致性检验后再加以排序;最后根据排序结果进行规划决策和选择解决问题的措施[5]。通过计算获得的指标权重值见表2。
1.4 综合评价模型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中期评价体系中的每一个指标从不同角度反映规划的实施情况,规划实施的总体效果通过综合评分得以体现。综合评价的模型为:
式中,C为规划实施中期情况综合评分,wi为指标的权重值,di为指标的标准化评价值[6]。
综合评分越大,实施完成情况越好,其立项分值为100分。参照国内外各种综合指数的分组方法,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中期状况分为实施效果优秀、良好、一般和差4类,对应分值分别为:85分≤C≤100分、75分≤C
2 河池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中期评价
2.1 研究区域概况
河池市地处广西西北边陲、云贵高原南麓,介于东经106°34′~109°9′,北纬23°41′~25°37′,是西南出海通道的咽喉要塞,是南昆经济区和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聚集交汇的地方。现辖金城江、宜州、罗城、环江、南丹、天峨、东兰、巴马、凤山、都安、大化等11个县(市、区)。境内地形多样,结构复杂,山岭绵亘,岩溶广布,属举世闻名的中国西南喀斯特地区之一。河池市地处低纬,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长而炎热,冬季短而暖和,热量丰富,光照充足,雨量充沛,无霜期长。
2.2 评价结果及分析
根据上文已建立的评价模型及评价方法,结合河池市土地利用实际情况,利用《河池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以及规划期间河池市历年土地变更调查和统计年鉴搜集而来的相关数据,通过计算得出了河池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中期评价结果(表4)。
根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中期评价结果,从总体上看,规划实施效果得分为81.06分,属于“良好”评价等级,其分项指标规划执行指标和规划效益指标也均属“良好”评价等级,反映出河池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自实施以来,规划要求能够得到较好地落实,同时通过规划的实施也为河池市带来了一定的效益。可以说河池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自实施至中期,已起到了一定的效果。
在规划执行指标中,约束性指标完成度比预期性指标的完成度要好,这一点符合规划约束性指标较预期性指标要严肃的要求。从这2项执行性指标扩展,发现城镇工矿用地规模、人均城镇工矿用地、农村居民点用地规模、人均农村居民点用地规模等四项指标落实情况较差,其中农村居民点用地和人均居民点用地得分为0。通过以上反映出河池市在城乡建设用地的规模控制上有问题,特别是农村居民点规模控制上的问题尤其严重。
在经济社会生态效益与土地集约利用程度这2项土地效益指标中,经济社会生态效益指标分值较高,其各分项指标中除土地城镇化率的得分相对较低外,其他分项指标实现效果均较好,说明规划的实施在河池市经济社会生态等方面均取得了较好的效益。而土地集约利用程度指标得分较低,其各分项指标得分也均比较低,说明河池市在土地集约利用程度上仍存在用地粗放的问题,未能很好地实现规划预期效果,其主要原因正是在规划实施中,城乡建设用地的规模过大。
3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后期的建议
3.1 积极探索农村居民点整治的新途径
在评价指标中,城镇工矿用地规模、人均城镇工矿用地、农村居民点用地规模、人均农村居民点用地等指标分值较低,说明了河池市城乡建设用地规模过大,尤其是农村居民点用地规模与规划要求的发展方向背道而驰。河池市的农村建设用地较为分散,容积率低,限制地、废弃地、低效利用地较多,仍存在较大的利用潜力,可通过挖掘整理农村存量土地,加大农村建设用地整理,从而有效地缩并农村居民点用地。这将是提高河池市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水平,为满足城市快速发展提供建设用地指标的有效途径。然而农村居民点整治过程中需协调多方利益,这使得整治工作的进行有相当大的难度,因而需寻求有效的途径及措施加以解决,如对村庄建设进行统一的规划,逐步实现村庄统一整理;出台相关政策,保障农村人口稳定就业和定居;建立多方投资机构,多方向筹集专项资金;以及继续加大宣传工作力度等[7]。
3.2 提高土地集约利用水平
子准则层经济社会生态效益指标分值较高,反映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实施对河池市的经济社会生态产生了较好的效益,但同时土地集约利用程度指标的分值较低也说明了河池市土地利用模式过于粗放化,河池市应在规划后期加强在土地资源集约利用的管理方面的工作力度,这除了要加大对农村建设用地的整治力度外,还需通过发展循环经济,推动地方产业结构升级,强化土地配置的市场机制,科学构建节地模式等手段,进一步提高地集约用地水平,改变土地粗放利用的现状[8-10]。
4 参考文献
[1] 王万茂,韩桐魁.土地利用规划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15-25.
[2] 赵焕巨.层次分析法[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6:30-40.
[3] 赵小敏,郭熙.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评价[J].中国土地科学,2006,17(5):35- 40.
[4] 苏为华.多指标综合评价理论与方法问题研究[D].厦门:厦门大学,2002:44-46.
[5] 郑新奇,孙凯.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评价类型及方法探讨[J].中国科技,2003(2):20-26.
[6] 徐建华.现代地理学当中的数学方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224-230.
[7] 李佳.农村居民点整理的潜力・难点与对策[J].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324-327.
[8] 马巨革.山西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潜力评价与对策[J].中国土地科学,2008(10):39-45.
关键词:地理信息系统 土地利用 规划 GIS 技术
中图分类号:TP3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973(2013)010-106-02
1 前言
在土地用途管制当中,土地利用规划是其重要依据,是城市规划以及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有效、合理、科学的手段,是城乡建设发展当中最重要的保障,能够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合理的土地利用规划,对于土地的供应总量实施严格控制,对土地市场进行规范。对土地的供应总量实施规划并严格控制,将土地的资产价值得到充分的发挥,切实提升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在当前,我国国内在土地资源的问题日益突出,对于土地的合理利用和规划显得尤为重要。在这种前提下,GIS技术的合理运用能够对土地利用规划起到很好的推动作用。
2 GIS系统简介
GIS称为地理信息系统,即指在计算机的支持下,对系统工作以及信息科学理论进行合理的运用,综合分析并科学管理有着空间内涵的地理数据,从而为管理、规划、决策以及研究提供必需的信息,作为一种全新技术系统,主要具备三个方面的特征:
(1)具备采集、分析、管理、输出多种地理空间信息的能力。
(2)以地理研究及预测为主要目标,采用地理模型方法为主要的手段,具备区域空间分析、多要素综合分析以及动态预测能力。
(3)计算机系统支持进行空间地理数据管理并由计算机程序模拟常规的或专门的地理分析方法作用于空间数据、精确、快速、综合的对复杂的地理系统进行空间定位和过程动态分析。
3 GIS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关系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进入了经济快速增长的时期,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受到各种各样因素的影响,日趋动态化、多元化、复杂化,过去传统的方式、方法以及技术手段已经略显陈旧,很难及时准确的反映出规划影响因子的时空变换规律。由此可以看出,在过去陈旧的方式、方法以及手段上,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上引入全新的技术和方法,加以改进并完善,对于GIS、RS、GPS等各种先进技术手段加以合理利用,增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上的动态性、科学性和弹性,真正实现了土地利用规划中的动态修正。
土地利用系统始终处于动态变化过程中,非常复杂,当中有很多未知的因素,在规划编制的具体过程当中,需要征求多方专家的意见,通过多次的谈论,并建立起小组通过审议最终确定规划的方案,得出相应的技术报告等多项规划成果。此外,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对于将来社会经济发展所进行的预测总是存在着一些的偏差,在规划的实施过程当中,需要持续的把规划状态同实际情况之间展开比较,一旦存在较大的差距时,需要及时依照具体情况对规划实施修改,因此对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实施和制定始终处于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
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引入GIS技术不但可以实现土地利用变化的实时更新、动态监测,同时可以大大极大的减少规划当中反反复复调整中持续增大的工作量,有效提升工作效率,帮助规划人员制定出科学的规划,让规划更加易于实施及管理。
4 GIS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的应用
4.1 建立空间数据库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即是对某一地区的土地在将来的一段时期内,对土地的利用类型实施规划,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以及管理的根据就是规划地区内的经济、社会信息、土地运用现状信息以及地区内的地貌、地形等一系列地理信息。所以,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管理信息系统当中,地理空间信息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占据重要地位。基于GIS技术,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管理信息系统结合起土地利用中的各类数据类型能够建立起各种地理空间数据库以及属性数据库。
基于GIS技术,在空间数据库的基础之上,能把各类图形数据直观并有效的展示出来,同时能够对图形实施人机交互式的编辑并输出。基于GIS的多种功能,土地利用规划技术人员能够在计算机的帮助下更好的开展规划工作,多种图形的展示大大提升了土地利用规划获得成果直观性;土地利用规划审批工作人员能够从图形上直观的观察各类项目用地的具体情况,工作效率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4.3 空间分析功能
GIS有别于其他计算机系统的一个最重要的标志就是它独有的空间分析功能,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管理信息系统当中,涉及到GIS的空间分析功能,这些功能同各类专业模型有效结合在一起发挥出重要的作用。在收集充分的土地利用规划地区基础数据作为支撑时,把GIS中繁多的空间分析工具同土地利用规划专业模型联合起来加以使用,能够为实现快速、科学的土地利用规划编制制造出非常有利的条件。
4.4 土地利用规划
基于GIS能够建立起土地利用的空间信息系统,为土地的利用规划切实提供出详细的资料。此外,GIS拥有非常强的空间分析能力,依靠这种能力,能够实施规划设计中的择优分析,在土地利用的规划设计中加以辅助。同规划设计当中的多种应用模型,运用GIS中可视化的功能,对规划设计所得出的结果实施模拟显示并分析,为更好的完善规划设计提供出详尽的信息。
4.5 土地利用规划编制
在土地利用规划编制当中,需明确规定出各类土地利用的用地面积、用地现状、权属等多个方面的信息,进而确保用地分类的准确性、数据来源的可靠性、图斑一致性,从而从根本上保证土地利用规划获得成果的科学有效性。基于GIS能够在很大程度上确保土地利用规划中对于定位、定时、定量的需求。基于GIS科学建立起规划数据库,能够对不同的土地类型信息实施查询并分析。
基于GIS技术平台,科学合理的建立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信息库,紧密结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各个阶段的业务,实现土地利用在总体规划上的修改、编制、实施方面的自动化管理。在规划编制决策这一过程当中,基于GIS超强的空间数据展示、管理以及分析功能,实施直接的信息传递、转换、处理以及图数表达,为规划提供起科学详尽的依据。
5 总结
随着GIS技术的持续发展,在今后会为土地利用规划带来更好更多的服务。总的来说,GIS技术择为土地规划以及利用提供了数据采集、管理、存储、处理、应用、分析、显示等多项服务,同时能够对原始数据文件进行自动更新;基于GIS技术,不但能够实现对土地利用的现状实施分析评价,自动生成对土地利用现状分析的成果库。也能够实施土地利用远景规划以及利用类型预测,对土地利用结构实施优化以及布局制图并对土地进行适宜性的评价等等。
基于GIS的多种功能,能够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提供有力的帮助,在将来有广阔的实施空间。
参考文献:
[1] 沈意浪. GIS 技术在土地利用规划中的应用研究[J].数字技术与应用,2012(07).
[2] 张苏红. GIS技术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中的应用[J].信息技术,2011(02).
[3] 曹玉香.GIS技术支持的土地利用规划信息动态管理模式的研究与应用[D].长安大学,2005.
[4] 叶莉莉. GIS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的应用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9.
[5] 罗梅,刘建国.GIS支持下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初探[J].四川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96(06).
建国以来,医院的建设多由国家及地方财政承担,由于财政投入的延续性随着国家收入水平及预算分配侧重的不同而不断改变,部分医院建设也因此受限,没有科学具体的发展规划,大部分医院的建筑以搭积木形式逐年发展形成。由于上述原因,医院以往建设缺乏总体规划的统一指导,建筑布局零乱分散,各种功能之间关系不够清晰,从而造成医院院区内各种人流、物流混杂,相互交叉、导致医院建筑凌乱无章。且由于新兴学科和诊疗技术、治疗设备的不断发展,国家医疗规范的的不断完善,使大量医院不但达不到医院建筑标准的要求,更不能满足现代化医院发展的需要。原有的医院建筑呆板简单,缺少专业标准和人性化的设计理念,基础设施陈旧落后,在医疗科学飞速发展的今天,医院旧模式的建筑已不适应现代化医院建筑的要求,也给医患带来了不便,影响了医院的服务质量,也影响医院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2、改建计划的可行性论证
在医院整体改扩建前,要进行充分的可行性论证,首先要对医院现有情况进行全面调查,分析出医院建筑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的办法。调查的内容包括:
1)医院现有的土地面积,医疗使用建筑面积,建筑物的使用年限,附属用房面积、绿化面积等。
2)现有开设专科数量、使用面积、医技科室数量,使用面积及设备情况。
3)近年来门诊量、住院人数、医技科室的诊治量。
4)医院现有的开放床位数和发展的目标床位数。根据调查的情况参照国家医院建设设计标准结合医院的实际,进行详细地逐项论证。确定医院现有的土地是否满足发展需要,如满足则继续逐项论证。经论证找出医院目前医疗建筑存在的问题后,结合医院的实际确定改扩建项目。
3、方案的可实施性
作为大型医院的改扩建工作,势必是一项纷繁复杂的系统工程,其总体规划方案在保证科学合理先进的前提下,必须具备可操作性.大型医院一般现状情况都比较复杂,制约因素比较多,总体规划设计中必须分析现状中的各种条件,制定出的总体规划方案,应具备良好的操作性,不应影响医院平时正常的医疗服务工作。
4、方案的可持续发展性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在建筑领域,生态建筑,绿色建筑,建筑的可持续性越来越多的被提及,对于医院建筑总体规划而言,其可持续性具有两层含义:一方面是方案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和先进性,满足医院在一定时期内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是方案应保留有足够的发展空间,随着医疗科学的进步,医院的建设势必存在更深刻的变化,因此在总体规划方案设计中必须为以后的发展留有充足的空间。
5、整体规划合理布局
近年来,国内外多采用密集型的总体布置,过去传统分散式的布局,已为组团式建筑群所代替。现代医疗诊断治疗服务要求能够适应现代社会快节奏的生活方式。现代医疗服务中主张方便病人,提倡高效。因此,要求有严格的时间安排,紧凑的诊断治疗程序,要求在医院的规划布局中减少相关功能科室之间的距离,以方便病人,缩短院区工程管线从而降低能耗,节约能源。面对城市用地日益紧张的情况,也要求医院总体规划尽可能充分利用土地空间。医院改扩建是以总体规划指导单体改建,是完善门诊、住院、医技、后勤供应之间高效整体性的连接,构筑通畅的医疗交通流线,拓展医疗空问的实践。在整体规划中应重视以下问题:
1) 规划建设停车场。进入21世纪,人民生活有了显著的提高,拥有私家车不再是梦想,私家车拥有量增长速度惊人,汽车已是部分人们工作生活的工具,医院是一公共场所,必须具备一定规模的停车场。将来医院门诊量的大小很大程度取决于停车位的数量。在医院的建设中应充分地利用空问和地下,建设停车场。
2) 规划建设专用的交通路线。在规划中为了规范医院的交通次序,预防院内的交叉感染应设计专用的交通路线。医生专用路线,是为医生工作、生活、学习的道路。机动车专用路线,是直通停车场用于门诊、住院、探望人员停放车辆的专用路线。就医人员专用路线是门诊、住院、探望人员的专用路线。污物与太平专用路线是预防院内交叉感染和尸体运出造成惊恐而设置的专用路线。
3) 科学合理地规划医院的功能区域是医院改建的关键,建立合理的功能区,协调门诊、医技、住院的建筑联系,缩短距离,顺畅通道,便于管理、方便治疗、有利于医疗资源共享,提高医疗资源的使用率。建立联系通道可以平行设置,也可以垂直设置。
6、人性化建筑与环境
随着大量高技术含量的医疗设备的开发利用,大大提高了医疗效果,但在这些高效精密的技术背后,也隐藏着情感的空虚和冷漠,也存在着使医疗失去人性的忧虑。
1) 门诊的改建:门诊是医院的窗口,是病人和病人家属前来就诊的第一站,它的环境直接体现医院的形象,同时为就医人员创造良好的环境,是医院责无旁贷的责任。门诊的改建应在符合《综合医院建筑设计规范》的同时,尽量体现人性化的设计理念,本着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指导设计,达到使就医人员从进入医院开始就能体会到医院对他们的重视和关怀的目的。重视就医人员工作环境人性化设计的同时,更应重视医护人员工作环境的人性化设计,因为医护人员长期在医疗环境下工作,关心医护人员的身心健康,为他们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是提高工作效率,保证诊断质量的关键。
2) 住院病房的改建:住院病区应按医院建筑设计规范的要求设置住院病房和辅助用房,还应根据科室特点的不同,进行无障碍设计和不同风格的装修。病房设置在楼上时,外窗应安全设计。同时应考虑由于住院病人不等于全部丧失活动能力,病房相对活动空间比较小,有条件选择朝阳面设置阳光室,为病人创造室内接受阳光照射的条件。建议设置病区小餐厅、供轻病号和陪护人员使用,并设置会客厅等辅助用房。病房卫生间要按双人设计,因为病人需要护理人员为其洗澡,同时配置病人专用墙坐凳、扶手、紧急呼叫按钮等安全措施。目前大多数医院病人陪护工作还是由亲属承担,短时间内大部分医院还不能达到无陪护治疗的状态。医院治疗病人重要,关心陪护人员同样重要。医院改建、设计病房时应考虑陪护人员使用空间。
3) 医技科室的改建:随着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大部分医院医疗设备更新,新设备对机房的要求更加严格。原有机房的使用面积、射线防护、电磁屏蔽等均不能达到规范要求。改造原有机房应按机器生产厂家提供的技术数据,由专业设计部门进行设计施工,并经技术检测验收部门进行验收。验收合格后方可使用。旧式机房大多数只重视防护,不重视人性化装饰设计,候诊室、治疗室环境过于严肃,造成增加病人的恐惧感,不利于治疗。新改建的治疗室引进家装概念,通过装修和装饰创造出温馨安逸的治疗环境,能有效地缓解病人心理紧张,有利于病人的治疗。
4) 环境改造:设计制订医院总平面规划图,规范院区的市政工程建设,结合医院的实际情况,进行医院的园林规划建设。利用美好的景观规划,充分体现现代化医院的人文关怀及舒适的空间感受,带给病人良好的就诊、休养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