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特种设备安全管理

特种设备安全管理

时间:2022-12-11 10:24:56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特种设备安全管理

第1篇

关键词:医院;特种设备安全管理

一、医院特种设备的定义

特种设备是指设计涉及生命安全、危险性较大的锅炉、压力 容器、压力管道、电梯、超重 机械、客运索道等。它主要有两个基本特征:一个就是涉及 生命安全;另一个就是危险性较大。这两 个特点都会关系到人类 的生命安全。下面就针对锅炉、压力容器以及电梯这三种常见的特种设备予以解读。

1.锅炉

新《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中规定:承压蒸汽锅炉容积≥30L;出口水压≥0.1MPa(表压),且额定功率≥0.1MW的承压热水锅炉均属于医院特种设备。值得注意的是压力表、水位计、安全阀是锅炉必不可少的安全附件。

2.压力容器

根据新《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的规定,将盛装气体或液体,承载一定压力的密闭设备,最高工作压力≥0.1MPa(表压),且压力与容积的乘积≥2.5MPa帀L的气体、液化气体和最高工作温度高于或者等于标准沸点液体的固定式容器和移动式容器;盛装公称工作压力≥0.2MPa(表压),且压力与容器的乘积≥1.0MPa帀L的气体、液化气体和标准沸点≤60℃的液体的气瓶、医用氧舱等称作压力容器。

3.电梯

电梯在《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中的定义是,由动力驱动,利用沿刚性导轨运行的箱体或者沿固定线路运行的梯级(踏步),进行升降或平行送人、货物的机电设备,包括载人(货)电梯、自动扶梯、自动人行道,以及杂物电梯和液压电梯。

二、加强医院特种设备的安全管理工作的必要性

现在的多数医院往往把医院质量、人力资源、财务、教学与科研等作为医院发展的主要目标,他们的主要精力也集中在了这几个方面,而医院特种设备的管理相对于这几方面则比较落后,特种设备的管理人员在奖金、福利等待遇方面也没有同龄的专业技术人员优厚,这就造成了医院特种设备管理人员文化水平普遍较低,年龄则较大,严重的制约了医院特种设备管理的发展。

现代科学的发展极大地推动着医学的发展脚步,而伴随着医学的高速发展,越来越多的高科技特种设备也逐渐的投入使用当中,保证了现代医学教学活动的开展。比如,高压氧舱的使用使我们能够更加有效的完成对缺氧性疾病的抢救;蒸汽锅炉的使用为整个医院提供了一个温暖、便捷的生活环境。各种不同用途,不同规格的氧气瓶、二氧化碳气瓶、笑气瓶、氢气瓶,混合气体瓶等压力气瓶也分布在不问的科室内,发挥着自身的作用。由此可见,加强医院特种设备的管理工作是十分必要的。

三、加强医院特种设备的管理的手段

1.建立管理体制,履行工作职责

根据《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的要求,无论是特种设备的生产厂家还是特种设备的使用单位,都应该将建立健全特种设备安全、节能管理制度和岗位安全、节能责任制度放在首要位置。同时对于每一台特种设备,都要有其相对应的生产人员以及使用人员对其安全和节能负起责任。针对这种要求,我们可以在医院成立相应的特种设备安全使用管理委员会,由相关科室以及单位的领导组成,将责任落实到人头,让每个人都明确自己的责任与义务。特别是对于危险性比较高的特种设备,更应该有针对性的安排与设备相关专业的人员对其进行使用以及维护,以保证特种设备顺利安全的运行。

2.人员的培训

设备的运行最终还是需要人来操作,所以人是设备安全运转的关键,因此我们要聘请有经验的工程师对各个设备的负责人进行培训,也可以安排医院器材科的同志与设备管理人员之间进行学术交流,相互促进、相互提高。此外,更为重要的是我们应该定期的安排相关人员参加一些技术讲座或者到有丰富的特种设备管理经验的医院进行考察、实习,学习他人的经验来提高自身的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水平。

3.定期检验

对医院的特种设备进行必要的检验、维护是设备管理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我们应该严格按照安全技术规范来完成对特种设备的定期检查,及时向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提出检验申请。我们一般将定期检验分为两种,一种是全面检验周期,其中高压氧舱为六年、卧式高压消毒锅为三年;另一种就是安全附件及安全保护装置的定期检验,其检验周期一般为一年。但是氧电极的检验情况比较特殊,其使用周期一般为一年,举个简单的例子,若是氧舱使用频率为2~3次/天,那么我们在半年就需要对氧电极进行更换,需要更换氧电极最明显的标志就是在使用过程中测氧仪反应迟钝,定标后有明显漂移或数字显示乱跳不稳定。

4.设备的报废处理

若是在专业的技术人员检验后发现医院的特种设备存在严重事故隐患,设备损坏严重,无改造、维修价值,或者已超过安全技术规范规定的使用年限,那么我们应该及时按照《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规定的程序,将出现问题的特种设备上报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办理注销,并按照固定资产管理办法进行账务处理,防止造成国有资产流失。

四、总结

“安全第一”以任何岗位都必须要紧抓的,对于医院特种设备的管理运行我们更要提高注意力,力求万无一失,这就需要我们以《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为依据,通过科学的手段组建医院的特种设备管理队伍,来提高我们对于医院特种设备的管理力度,尽力做好医院特种设备的管理工作。

参考文献:

第2篇

关键词: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基本现状;危害性;检验方法;有效对策

1、前言

现如今,由于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而各个地区特种设备的数量在逐步增多。因特种设备的危害性非常大,所以,极易出现安全事故,如果发生安全事故,那么必然会给企业或者是国家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尽管如此,因很多因素的影响,有些企业依然没有认识到特种设备安全管理的重要性,这样一来,导致管理与维修特种设备的能力大大下降,如果长此以往,那么势必会出现一定的安全隐患。由此可见,特种设备的安全管理工作非常的重要,而且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企业要始终坚持“安全为主、预防为辅”的原则,增强特种设备安全管理重要性的认识,一旦发现如何问题,应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解决,有效避免各种安全事故的发生。本文主要对特种设备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有效的控制对策进行了详细阐述,为同行提供一些借鉴。

2、特种设备的含义和危害性

结合我国相关法律法规,特种设备主要指的是压力管道、电梯、游乐设施等以及附属安全装置。在我国经济发展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特种设备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尽管特种设备给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巨大的便利,然而,特种设备的危害性是非常大的。通常情况下,特种设备都是在高温、高压,甚至是超负荷工作的环境中运行的,一旦设计不科学、检测手段不合理、未定期进行维护、管理制度存在漏洞、安全防护措施没有落实到位等,都会引发安全事故。如果特种设备发生安全事故,那么有可能会出现爆炸、有毒气体泄漏、重物掉落等,严重危及到人们的生命以及财产的安全,最后导致企业停产,甚至会对整个国家造成巨大的损失。

3、检验特种设备安全性的方法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检验特种设备的方法有很多,主要有目测、超声波检测、化学检测等多种方法。然而,不同的检验方法都有各自的优点与缺点。只应用一个检验方法是根本不能准确确定特种设备的运行状态的,所以,必须要结合多种检测方法来完成检验工作。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又出现了很多种新的检测技术。正是这些技术的应用,才为特种设备的安全运行提供了可靠保障。

4、当前特种设备安全管理的基本现状

现如今,在管理特种设备上表现出滞后性。这是由于设备管理人员没有提前进行预测工作,也没有对系统的整体安全性加以合理、规范化的评价,只是把重点放在了解决特种设备故障上,完全忽视了要从使用阶段就抓安全的问题;解决问题不扎实,存在严重的“差不多”思想,维修人员大多数都是凭借以往的工作经验来解决所遇到的问题,并没有严格按照标准要求来解决问题。

我国大多数企业对特种设备的监控、减少事故发生的对策不科学、不完善。除此之外,设备的管理人员与操作人员的素质水平都偏低。

5、提高特种设备安全管理的有效对策

5.1提高特种设备安全管理的质量

特种设备管理的基础工作主要指的是档案管理。这在特种设备的管理中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而所有使用特种设备的企业或者是单位都必须进行登记,与此同时,还要建立相应的安全技术档案。其内容主要包含以下几点:第一,特种设备的生产商、产品质量、维护说明书、安装说明等资料都必须全面,同时还要结合具体的实际情况,制定出合理的档案管理要求。第二,不断完善档案资料。企业在使用特种设备时,由管理人员与技术人员做好跟踪记录,确保鉴定记录和特种设备实际运行记录相互对应。使档案管理对今后的检修提供更加准确的资料。第三,加强档案管理。由于特种设备利用率偏高,为了便于查找,可以对其进行单独管理,结合相关的资料知识,及时处理出现的安全隐患,确保设备运行可靠,从而大大降低事故发生的概率。

5.2定期检查和维修特种设备

由于特种设备运行比较频繁,因此,特种设备的运行情况和各个机械部件。元器件的性能等都有直接的联系。因此,我们应该定期检查和维修特种设备。如果不具备维修保养能力的单位可以委托专门的单位进行维护与保养,但是,必须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方面,进行维护的单位必须有维护资质;另一方面,企业与维修单位签订维修合同,明确安全责任,确保特种设备始终能够正常运行,一旦发现任何设备故障,应该在最短时间内排出故障,使其恢复到正常的运行状态。除此之外,企业还要对特种设备的运行情况要详细记录,形成档案资料,这样一来,可以方便今后的管理与查询。

5.3把安全责任落实到具体的个人

严格贯彻落实法律规定企业主体的责任,同时这也为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工作打下牢固的基础。企业在使用特种设备时,要建立专门的安全管理部门,进一步指出各个工作人员工作的职责。比如:行政正职是第一责任人,对设备的安全管理和监督负主要责任;而行政副职主要负监督和领导的职责,同时,一旦发现任何情况必须要及时上报给行政正职。企业只有在思想上、管理机制上多做努力,这样才能真正做好特种设备的安全管理工作。

5.4积极配合监督部门的工作

由于特种设备的安全管理工作非常的重要,因此我国制定了专门的特种设备安全检验制度。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占在第三方的立场上,公平、公正的检验特种设备的安全性能,从而保证特种设备能够安全的运行下去。另外,企业要积极配合监督部门的工作,对于存在的安全隐患问题要及时进行整改。

5.5组织操作人员参加安全培训教育

根据有关部门的统计,导致特种设备发生事故的主要原因是操作人员违规操作或者是误操作,所以,使用单位要对特种设备操作人员的安全教育工作和技能培训引起高度的重视,通过培训,不仅要切实提高特种设备的安全管理水平,而且也能大大提高作业人员的安全意识,使他们养成按照操作规范要求来操作的习惯,这样一来,可以大大提高特种设备安全事故的发生。现如今,已经有很多企业都积极开展了特种设备作业人员的安全教育工作,这样一来,真正提高了作业人员的安全意识与操作能力,有效避免安全事故的再度发生。然而,依然有企业不重视对作业人员的安全教育,违规操作的现象仍然十分严重。

6、结束语

总体来说,特种设备的安全管理直接关系到人民生命以及财产安全,甚至会影响到社会的温度。所以,做好特种设备的安全管理工作非常重要。因此,企业在使用特种设备时,必须要认真贯彻落实相关的法律法规,把特种设备安全管理作为整个管理的重点工作,同时,还要建立相应的安全生产管理机制,把安全生产的责任落实到每个环节,甚至是具体的个人,进一步明确各个工作人员的职责,共同努力和配合,真正把特种设备的管理工作落实到位,只有这样,才能确保企业生产正常运行下去,为企业赢得更大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林树青.特种设备安全科技现状与展望[J].应用声学,2008(5).

[2]周旦乐.浅谈特种设备安全信息系统[J].科技信息,2009(6).

第3篇

关键词:特种设备;问题;发展;安全管理

引言

特种设备,顾名思义,在特定场合使用的包括一些危险以及意外因素的设备。随着科技进步,特种设备的使用不可避免,所以为了提高特种设备使用的安全系数必须对特种设备的安全进行管理。对于特种设备的使用不仅要进行培训演练,还要加大对其监管力度以及预警管理。一旦特种设备发生意外其危险性很大,对人民的生命和财产都有巨大的危害,所以研究特种设备的安全管理至关重要[1]。

1特种设备简介

1.1定义

特种设备是指其在一些特定的场合包括客运索道、游乐场所等使用的危险性较大的设备,包括压力容器,其容易爆炸;过滤,其容易爆炸发生火灾等[2]。

1.2风险

根据《特种设备安全法》,对于特种设备的风险进行评估与交流不仅可以提高人们的警惕性,减少意外发生的概率还能提高相关部门的管理能力。坚持责任到人的原则,严格落实相关政策法规的要求,降低特种设备使用过程中的风险,从而进一步改善风险评估的质量。

2特种设备安全管理问题与发展现状

2.1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发展现状

目前我国对于特种设备的安全管理还存在较多的问题,管理还不是很严格和完善,需要进一步改进与发展。在设备使用过程中,群众对其安全风险的意识还比较薄弱,并不是很了解究竟代表了什么,有什么意义。以下对特种设备安全管理的问题进行详细的论述。

2.2特种设备安全管理问题

1)管理层面责任不明确。在特种设备使用过程中,会有多方单位参与其中,所以这也使得责任管理实施不到位,当事故或者意外发生时各方单位互相推脱责任。为了避免意外发生,我们必须严格要求各方全面履行责任,做好每个细节每一方面的工作,提高特种设备的安全系数。2)操作人员安全意识较差。在施工或者工作场合,对于特种设备的使用,有的操作工并没有经过合格的培训与练习,这样也会导致特种设备使用时发生一些意外。另一方面,有的操作工人对于安全风险问题不知晓,忽略了其严重性,例如在工地上严格要求带安全帽或者穿着安全服饰,有的人认为并无大碍,没有意识到安全隐患对生命与财产有严重的影响。3)特种设备维护不到位,检测不达标。特种设备的安装维护都有其严格的程序与规格,但是某些单位对于特种设备的维护和检测方面的工作还未到位,一方面,维护时,定期检查的项目并未按规章制度的要求进行实施,造成隐患;另一方面,在维护时,一些维护人员技术落后并未检测出其存在的安全隐患。当检测出一些小问题时,并未及时进行更换或者进行其他处理。当设备老旧时,有的单位为了节省成本,并未更换新设备,造成严重的安全隐患。

3特种设备安全管理策略

3.1建立完善的特种设备安全管理系统

1)基于网络化建立特种设备安全管理系统网络。在网络化和信息化的基础上,对特种设备安全管理也采用网络化的管理,将相关特种设备的材料、使用方法、单位管理人员等信息进行网络处理。既可以共享其信息,又可以方便管理节约时间与成本,提高管理的效率。2)完善规章制度。要进一步完善规章制度,根据前人的工作经验对潜在的问题进行处理解决。另外,要严格执行规章制度,不能进行包庇行为和裙带关系的相关处理,规章制度需要大家一起共同遵守与完成。

3.2建立完善的特种设备数据信息系统

及时进行数据的记录,比如日常的检查与维护,要及时记录与反馈,避免意外的发生。数据要进行反复的核对,不能出现差错,完善数据信息系统。

3.3建立完善的特种设备监管系统

对于监管部门,首先要明确每个部门的责任,落实责任到人的政策,每个环节都进行相关的监管,避免出现问题。监管部门要严格履行职责,不能因为关系或者金钱利益而忽略特种设备本身出现的质量等问题。在检测方面,要及时进行抽检或者定期的检查,避免执行单位的相关疏忽造成安全问题。最后要做好对于特种设备紧急预案的管理工作,当出现紧急情况时,提出最优的方案,避免人员的伤亡与经济的损失。

4结语

为了使特种设备能够安全的使用,特种设备安全管理至关重要。本文对特种设备安全管理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一系列的解决方案,对于提高特种设备的安全性具有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宋伟斌.现代特种设备安全管理现状和对策分析[J].中国机械,2015(7):143-144.

第4篇

为了加强租赁厂房、场所的安全管理,明确租赁双方的安全职责,进一步促进经济发展,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依据国家有关安全生产、消防、特种设备监察等法律、法规,现就本市加强租赁厂房和场所的生产、消防、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提出如下意见:

一、租赁厂房、场所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应当符合原规划设计的使用性质、安全生产条件和防火等级。需要改变其生产使用性质的,出租单位必须按规定向消防等部门申办相关的审核和验收手续。未经有关部门审核同意,不得擅自改变租赁厂房、场所的生产使用性质。

二、出租方应当履行下列生产、消防、特种设备安全管理职责:

(一)出租的厂房、场所(包括特种设备)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并具备基本的安全生产条件。

(二)书面告知承租方有关厂房、场所的安全状况和防火要求。

(三)对承租方的安全生产进行监督检查,并对同一厂区、场所范围内的多家承租单位安全生产工作统一协调、管理,明确安全生产协调、管理人员。

(四)对安全生产监管、消防、质量技监等部门检查发现的事故隐患,按照安全管理职责,落实整改或者督促承租方进行整改。

(五)发现承租方存在安全生产违法行为的,及时告知承租方停止违法行为,并及时向所在地的安全生产监管部门、消防部门、质量技监部门报告。

三、承租方应当履行下列生产、消防、特种设备安全管理职责:

(一)严格遵守安全生产等法律、法规,具备相应安全生产资质和条件,并服从出租方对其安全生产工作的统一协调、管理。

(二)建立安全生产、消防安全、特种设备安全责任制,制定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加强对从业人员安全生产、消防的日常教育和培训,按照有关规定配备安全管理人员,并制订应急救援、疏散和灭火预案。

(三)从事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的,具备危险化学品生产许可证和经营许可证以及从业人员的安全生产知识培训证书,并送交出租方备案。

(四)正在使用的特种设备经检验、检测、验收合格,从事特种作业人员具备相应的资格,并按规定进行年检和复审。

(五)承租厂房、场所的装修和设备安装符合有关技术标准和消防安全规定,不得破坏建筑结构;凡涉及国家规定需审查验收方可使用的设备,按国家有关规定办理。

(六)未经出租方书面同意,不得擅自转租厂房、场所;依法转租的,要在转租过程中所签订的安全生产管理协议上明确生产、消防、特种设备安全管理职责。

(七)发生安全事故,按事故类别立即如实报告所在地的区县安全生产监管部门、消防部门、质量技监部门。

四、出租方在与承租方签订租赁合同前,必须查验承租方的营业执照、相应生产经营资质证书或者拟从事的生产经营范围;出租后,承租方应当在核准的经营范围内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其营业执照按规定进行年检后,将营业执照的复印件送交出租方备案。

五、租赁双方签订租赁合同时,应当根据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要求以及本意见第二、三条规定,签订安全生产管理协议,明确双方的安全职责。

安全生产管理协议应当包含下列主要内容:

(一)租赁双方的名称、地址、法定代表人或者委托人。

(二)厂房、场所地址、面积、结构、附属设施和特种设备状况。

(三)承租方从事的主要生产经营内容和从业人员数量。

(四)出租方、承租方的生产、消防、特种设备安全管理职责。

(五)租赁双方的安全生产、消防安全、特种设备安全管理人员名单。

(六)租赁期限。

租赁合同生效后的15日内,租赁当事人应当按规定向所在地房地产登记机构办理租赁合同登记备案,同时将安全生产管理协议报租赁厂房、场所所在地的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备案。

六、厂房、场所租赁双方应当遵守《市房屋租赁条例》,禁止出现下列行为:

(一)租赁本市内环线以内的厂房、场所从事危险化学品生产。

(二)在设有车间或者仓库的建筑物内,设置员工集体宿舍;将生产、经营、储存、使用危险物品的车间、商店、仓库与员工宿舍安排在同一建筑物内。

(三)堵塞、封闭、占用疏散通道和安全出口。

(四)使用国家和本市明令淘汰的生产工艺、设备和危险物品;违法制造、安装、改造特种设备,违法使用特种设备。

(五)实施法律、法规禁止的其他行为。

七、承租方不得随意改变承租厂房、场所的建筑结构,不得违反有关技术标准和消防安全规定,进行电力线路等装修工程。承租方改变技术工艺或生产设施的,必须事前书面告知出租方,经出租方委托有资质的专业机构进行安全评估,提出明确的意见和采取的安全技术措施后,方可实施。

八、租赁厂房和场所用于生产、经营、运输、储存、使用危险物品或处置废弃危险化学品的单位,必须严格执行有关法律和《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市化学危险物品生产安全监督管理办法》等法规以及相关标准。

小型危险化学品生产单位的生产场所与该单位注册地分设的,如需租赁厂房、场所,所租赁的厂房、场所应当与注册地在同一区县行政区域内。

九、各区县政府、市政府有关委、办、局和行业主管部门要加强本地区、系统、行业出租厂房、场所的安全管理,落实各级安全生产责任制,制订相应的事故防范措施和应急处置预案,建立和完善安全工作长效管理机制。

第5篇

一、特种设备的选购

特种设备的选购,除满足生产要求外,根据有关规定,必须保证安全要求,选购必须进行严格审查,保证产品质量符合出厂标准,同时达到使用和安全要求。必须使用符合安全技术规范要求的特种设备。购置的特种设备必须附有以下相关文件:

(1)安全技术规范要求的设计文件。

(2)产品质量合格证明。

(3)安装及使用维修说明。

(4)监督检验证明等文件。

二、特种设备的安装

1、特种设备安装,改造、维修单位必须经省、直辖市、自治区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许可,并具备下列条件,方可从事安装,改造、维修等工作。

(1)有与特种设备安装、改造、维修相适应的专业技术人员和技术工人。

(2)有与特种设备安装、改造、维修相适应的生产条件和检测手段。

(3)有健全的质量管理制度和责任制度。

2、特种设备安装、改造、维修的施工单位应当在施工前将拟进行的特种设备安装、改造、维修情况书面告知市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告知后方可施工。

3、安装、改造、维修竣工后,施工单位应当在验收后30日内将有关技术资料移交设备维护部。设备维护部应当将其存入该特种设备的安全技术档案。

4、特种设备的安装、改造、重大维修过程,必须经国务院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核准的检验检测机构按照安全技术规范的要求进行监督检验;未经监督检验合格的不得交付使用。

三、特种设备的使用

1、特种设备投入使用前或投入使用后30日内,应向市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登记。登记标志应当置于或者附着于该特种设备的显著位置。

2、设备维护部应建立特种设备安全技术档案。安全技术档案应包括以下内容:

(1)特种设备的设计文件、制造单位、产品质量合格证书、使用维护说明等文件以及安装技术文件和资料。

(2)特种设备的定期检验和定期自行检查的记录。

(3)特种设备的日常使用状况记录。

(4)特种设备及其安全附件、安全保护装置、测量调控装置及有关附属仪器仪表的日常维护保养记录。

(5)特种设备运行故障和事故记录。

3、特种设备使用部门(工段)应对特种设备进行经常性日常维护保养。并定期自行检查。

4、设备维护部应组织维修人员对在用特种设备每月进行一次自行检查。并作好检查记录。

5、在对特种设备进行自行检查和日常维护保养时,发现异常情况的,应当及时处理。

6、按照安全技术规范的定期检验要求,在安全检验合格有效期届满前1个月,向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提出定期检验要求。

7、未经定期检验或者检验不合格的特种设备,不得继续使用。

第6篇

随着各地经济的快速发展,特种设备的使用数量日渐增多,由于特种设备危险性大,因此容易发生事故,一旦发生事故,将会造成无可挽回的损失,而作为特种设备使用单位是履行安全责任的主体,更加应该重视和加强特种设备的安全管理工作。如何做好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是特种设备使用单位面临的重要问题,现将如何做好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工作进行探讨。

一、特种设备管理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些年来,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加强了对特种设备的安全管理,在特种设备监督及管理工作上取得了良好的成绩,同时也带动了大部份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在管理上逐步规范,但企业特种设备管理工作依然存在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

1.企业对特种设备概念模糊,不完全清楚哪些设备为特种设备,以及使用不符合安全技术规范要求的特种设备,这些都为事故的发生留下很大的隐患。

2.安全责任落实不到位,大多单位没有认识到特种设备的危险性,没有认识到企业在安全生产上应承担的责任,没有积极主动地按照法律法规的要求加强内部安全管理。导致特种设备未登记、未定期进行特种设备的安全检验;临界报废以及存在严重隐患的的特种设备依然运行;特种设备作业人员无证操作等现象大量存在。

3.企业未制定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制度,包括一些特种设备管理制度、设备操作规程及日常维护保养制度等。

4.企业、职工对特种作业培训持证上岗的认识存在偏差。特种作业人员作为安全生产事故的高发人群,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经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考核合格,取得国家统一格式的特种作业人员证书。

5.未建立特种设备安全技术档案、特种设备事故应急预案及针对性的事故演练。

二、特种设备管理工作的开展

特种设备管理机构要从思想上对特种设备安全高度重视,肩负起特种设备管理职能。必须从思想上高度重视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工作,切实加强领导。

1.要制定特种设备各种安全管理制度,包括一些特种设备管理制度、设备操作规程及日常维护保养制度等等。对制度的贯彻落实进行监督与检查,对所有特种设备都应明确责任人,建立运行日志、维护保养和检查制度,并认真做好记录。同时应编写各种特种设备的安全操作规程,经常组织学习并严格执行。

2.应当定期不定期对在用特种设备进行经常性日常维护保养,并定期自行检查。对在用特种设备应当至少每月进行一次自行检查,并作出记录。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在对在用特种设备进行自行检查和日常维护保养时发现异常情况的,应当及时处理。对在用特种设备的安全附件、安全保护装置、测量调控装置及有关附属仪器仪表进行定期校验、检修,并作出记录。

3.建立和完善特种设备安全技术档案,建立特种设备分类、作业人员数据库及各种特种设备的定期检验周期一览表,做到对本企业特种设备状况了如指掌。特种设备安全技术档案包括:(1)特种设备的设计文件、制造单位、产品质量合格证明、使用维护说明等文件以及安装技术文件和资料;(2)特种设备的定期检验和定期自行检查的记录;(3)特种设备的日常使用状况记录;(4)特种设备及其安全附件、安全保护装置、测量调控装置及有关附属仪器仪表的日常维护保养记录;(5)特种设备运行故障和事故记录等;然后,应设置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机构及专职的安全管理人员,操作人员及安全管理人员要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经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考核合格,取得国家统一格式的特种作业人员证书,方可从事相应的作业或者管理工作。

4.要重视对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进行特种设备安全教育和培训。我们桦南县特种设备检验所每年定期针对特种设备使用单位还开展对各级、各类特种设备操作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每年制定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和管理人员的教育培训计划,并加以实施,通过培训这一有效形式,大大的提高企业了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水平,提高操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安全操作技能和遵章守纪的自觉性,避免事故发生。最后,应制定特种设备事故应急预案,并定期开展各种特种设备事故演练。通过对大型商场和娱乐场所严抓特种设备演练,避免了试过发生,消除了安全隐患。

三、特种设备管理的主要对策

第7篇

关键词:建筑施工安全事故;特种设备管理;系统化工程

Abstract:Of special equipment safety in building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He Yaoxiong Abstract: Because of construction safety accidents, this paper laws and regulations as a weapon to rules and regulations as the basis, from the building perspective of the administrative department, describes how light special equipment to implement a systematic management, and production plants, vendors, installation rental units, and use, construction and supervision units, equipment inspection and testing, and other units and co-ordinated, so that it fully play out their management functions.

Key words:construction accidents; special equipment management; systematic engineering

目前在建筑工地上使用的特种设备,频繁使用并容易发生安全事故的主要是塔机、外用电梯和龙门架等。其别是塔机,一旦发生事故就会机毁人亡,造成严重的后果。加强对特种设备安全监管力度,科学合理地进行规划管理是各有关管理部门义不容辞的责任。

从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的角度对施工用特种设备实施管理就是对特种设备实施系统化的管理工程,以法律法规为武器,以规章制度为准绳,协调生产厂、销售商、安装租赁单位、使用单位、施工监理单位、设备检验检测单位,使其充分发挥各自的管理职能。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消除施工现场特种设备的事故隐患,保证安全生产。

对特种设备实施系统化安全生产管理分为设备的管理、操作人员的管理、相关单位的管理、特种设备的监督抽查管理、奖惩措施几个主要管理部分。

1设备的管理

从设备的源头抓起,对设备的管理实行备案市场准入制。特种设备必须是合法生产厂生产的合格产品,需要生产厂提供相关资料备案,经管理部门审核批准后,并实行一机一牌制,纳入微机管理系统后方能获得准许使用资格。只有登记备案的设备才允许在本地区使用。

2操作人员的管理

对从事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实行培训持证上岗制度,统一微机管理,包括司机、安拆、指挥人员等,颁发《建筑施工企业特种作业人员操作资格证书》和《职业技能岗位证书》,同时颁发微机管理卡并纳入微机管理系统,严禁无证操作无证上岗。各类操作人员应定期参加培训,接受继续教育和证件复审,熟练掌握操作规程,遵守管理制度。

3相关单位的管理

从事起重机械的租赁、安拆、使用工作的单位应当依法办理工商登记注册,取得相应资质和安全生产许可证,并向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3.1租赁单位的管理

租赁单位应当出租符合安全技术标准要求的设备,并与承租单位签订设备使用合同,明确各自的安全责任。租赁单位应当建立建筑工地起重机械及其安全保护装置的安全技术档案。安全技术档案应当包括以下内容:质量合格证明、安装使用说明书、交接验收等原始资料文件、历次安装验收资料、日常维护保养记录、维修和技术改造资料、运行故障和事故记录、累计运转记录。

3.2安拆单位的管理

安拆单位应具有与安拆资质相应的实力和管理能力,在资

质允许的范围内从事安拆业务。安拆单位从事特种设备安拆业务,进入施工现场作业必须取得建设行政主管部门颁发的安全生产许可证,严禁无证安拆。安拆单位应与委托其安装的单位签订合同,明确各自的安全责任。安拆单位在安装前必须进行如下工作:

(1)审核建筑工地起重机械的特种设备制造许可证、产品质量合格证明、设备出厂时附有的安全技术规范要求的设计文件、有关证明、安装及使用维护说明是否合法有效。根据建筑工地起重机械技术要求、施工现场环境、设备状况以及辅助起重机械条件和有关技术标准制定安拆方案,并由安拆单位技术负责人审批签字,将以上资料交施工工地监理单位审查,指定出相关安装人员,并向管理部门申报申请安装。

(2)建筑工地起重机械安装完毕,经检验检测合格后,安装单位应向使用单位进行安全技术交底,在设备投入使用前将有关安装工程资料移交给使用租赁单位并办理移交手续。

(3)为加强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工作,参照国家质检总局[2003]251号文件《机电类特种设备安装改造维修许可规则》,要求安拆单位具有资格证的安拆人员不少于10人。对于有资质从事安拆特种设备的生产和使用单位,其管理要求视为安装单位。特种设备生产厂家如是首次安装本厂生产的特种设备可适当减少安拆人员。

3.3使用单位的管理

特种设备安装前使用单位应提供地基基础情况证明文件,交监理单位审查。建筑工地特种设备安装后,必须经检验检测机构检验合格并办理移交手续后方可投入使用。使用单位应严格执行有关建筑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的规定,制定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制度、岗位责任制度和操作规程。做好安全培训工作,严禁无证人员上岗。使用单位应建立特种设备安全技术档案,对在用特种设备进行经常性维护保养和定期检查并做出记录。记录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1)日常的维修保养。每月至少进行一次检查,对设备的安全保护装置进行定期保养、校验、检修。

(2)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当制定特种设备的事故应急措施和救援预案。

(3)特种设备在使用中发生事故或存在严重事故隐患时,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及时向管理部门报告。

(4)无专业安装特种设备资质的特一级、一级建筑施工企业,可在本单位施工的工地上安装属本单位产权的特种设备,对其管理视为安拆和使用单位。

3.4监理单位的管理

建筑工地监理单位应依法对施工现场特种设备实施安全管理。在安装特种设备之前,监理单位应认真审查安装单位或使用单位送来的有关特种设备安拆资料,对违反安全法律法规和安全技术规范的行为,有权提出否决意见。在施工现场监理单位负有施工现场安全监督管理的责任,其有关监管人员应随时注意观查特种设备的使用情况,发现安全隐患应及时制止,并书面通知使用单位。

3.5检验检测单位的管理

检验检测机构应当经国务院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核准。应有健全的检验检测管理制度,按照安全技术规范的要求从事检验检测工作。检验检测单位应客观、公正、及时地出具检验检测结果。检验检测单位应建立健全的特种设备安全技术档案。

4特种设备的监督抽查

建筑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定期或不定期地组织专项监督抽查,对特种设备生产、租赁、安装、使用和检验检测单位实施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对特种设备生产、租赁、安装、使用和检验检测单位实施安全检查时人员不少于2人,并出示有效证件。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对特种设备生产、租赁、安装、使用和检验检测单位实施安全检查,对每次安全检查的内容、发现的问题及处理情况做出记录,并由参加安全检查的特种设备安全检查人员和被检查的有关负责人签字后归档。被检查单位的有关负责人拒绝签字的,特种设备安全检查人员应当将情况记录在案。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实施安全检查时,发现违反《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和安全技术规范的行为或者在用的特种设备存在事故隐患的,应当以书面形式发出特种设备安全检查指令,责令有关单位及时采取措施,予以改正或者消除事故隐患。紧急情况下需要采取紧急处置措施的,应当随后补发书面通知。

第8篇

关键词:企业特种设备使用与管理经济效益

特种设备主要是指涉及到生命安全、危险性较大的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电梯、起重机械、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等。近年来,随着全国各地经济的快速发展,特种设备的使用数量日渐增多,由于特种设备危险性较大,因此容易发生事故,事故一旦发生,将造成无可挽回的损失,做好特种设备的安全管理工作,不仅已成为企业内容的头等大事,也是企业提高经济效益和快速发展的重要保障。而特种设备使用单位作为履行特种设备安全责任的主体,更应重视和加强特种设备的安全使用与管理工作。由于特种设备的使用范围较广,它们在各行业的现代化生产中已发挥出不可替代的巨大作用。因与人们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又具有比较危险的特殊性,因此,加强特种设备的使用与管理工作,不仅是一项需要长期抓好和抓实的基础性工作,也是保证企业经济快速增长的重要举措。必须从设计、制造、安装、使用、维修直至报废等方面,都要进行全过程的严格监督与管理,才会取得比较好的效果。如何开展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是特种设备使用单位面临的重要问题,现将企业如何开展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工作进行探讨。

1实施特种设备使用与安全管理的内容

大量事实证明,特种设备管理工作开展得好的企业,安全事故发生的几率也低,既可促进生产的良性运转,又可为企业创造出比较好的经济效益。反之,如果企业的安全管理工作松懈,人们的安全生产意识淡薄,不仅会酿成严重的安全事故,还会给企业造成不可估量的经济损失。公司虽然是一家新组建的高新技术型企业,但因重视特种设备的安全与管理工作,无论是在厂房建设阶段,还是正式投产以后,不仅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以保证特种设备能够长周期保持安全与稳定运行,也为后期管理奠定了良好的工作基础。

1.1加强设备前期管理工作

(1)把好设备选型关。在设备选型时,应根据建筑结构和生产要求等,多与设计院及设备厂家沟通,并根据本企业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宜型号的设备。

(2)把好合同签订关。在签订合同时,不仅要明确双方的责任,还应避免以后工作中出现责任不清等问题。

(3)把好设备安装关。在设备安装过程中,既要严格按照相关的安装规范进行分步验收,特别是对隐蔽工程必须要逐步仔细检查,还要坚决制止安装过程中的不规范行为。

(4)把好设备验收关。把好设备出厂、安装和试车验收关,对保证设备正常运行和减少故障发生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5)建立健全特种设备档案。设备验收后应积极配合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做好特种设备技术档案的归档工作。

1.2加大特种设备日常管理力度,对经常发生故障的设备要实行监控管理

公司压力容器设备的数量较多,为了保证设备管理工作更加有针对性,工程设备管理部门将全部压力容器设备进行了排队,并对经常发生故障的设备进行了筛选和重点管理,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也有效避免了设备故障的发生。例如,有10台6 m3的中药提取罐经常发生故障,主要故障现象是:中药提取罐的上、下夹层与罐体连接的焊缝处经常泄漏蒸汽和提取罐的排汽管经常被药渣堵塞而引起憋压等,由于中药提取罐是生产车间的重要前工序设备,出现故障后对整体生产影响较大。为此,公司组织技术人员在走访生产厂家之后,对设备进行了技术改造,有效解决了上述问题。

2 企业特种设备使用和管理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特种设备安全监督行政管理部门加强了特种设备的安全管理,在特种设备监督及管理工作上取得了较好的成绩,这也带动了大部份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在特种设备管理上逐步规范,但企业特种设备管理工作依然存在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企业对特种设备概念模糊,不完全清楚哪些设备为特种设备,新购买、新安装的设备不知否为特种设备,根本不把它作为特种设备管理,或者使用不符合安全技术规范要求的特种设备,为发生特种设备事故的发生留下很大的隐患。

(2)企业主体安全责任落实不到位,多数使用单位没有认识到特种设备的危险性,没有认识到企业在安全生产上应承担的主体责任,没有积极主动地按照法律法规的要求加强内部安全管理。有些企业经济效益下滑,安全投入不足,导致未登记特种设备、超期未进行安全检验的设备长期被非法使用;临界报废以及存在严重隐患的的特种设备长期“带病”运行;特种设备作业人员无证操作等现象大量存在。

(3)企业未制定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制度,包括一些特种设备管理制度、设备操作规程及日常维护保养制度等等。

(4)企业未设置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机构或者配备专职的安全管理人员,企业、职工对特种作业培训持证上岗的认识存在偏差。

(5)未建立特种设备安全技术档案及未制定特种设备事故应急专项预案,没有针对应急预案开展各种特种设备事故演练,如发生特种设备事故不知如何处理。

这些问题的存在说明特种设备使用单位的特种设备管理工作存在许多薄弱环节,为特种设备事故的发生留下隐患。这些问题亟待解决,以便防患于未然。

3企业特种设备管理的主要对策

特种设备的安全使用,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关系到社会稳定、和谐发展的大局。如何有效防止和减少各类特种设备事故的发生,是在使用主要环节的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必须关注的问题。

(1) 认真学习《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等法律法规及相关特种设备安全技术规范、规程,提高特种设备管理能力和水平。

(2) 认真落实《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规定的企业主体责任。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建立健全企业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机构人员职责。

4做到思想高度重视、创新管理模式,做好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工作

(1)企业特种设备管理机构要从思想上对特种设备安全高度重视,肩负特种设备管理职能,应从思想上高度重视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工作,切实加强领导。

(2)制定特种设备各种安全管理制度,包括一些特种设备管理制度、设备操作规程及日常维护保养制度等等。同时经常组织学习并严格执行。

(3)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当定期不定期对在用特种设备进行经常性日常维护保养,并定期自行检查。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对在用特种设备应当至少每月进行一次自行检查,并作出记录。同时进行定期校验、检修,并作出记录。

(4) 建立和完善特种设备安全技术档案,建立特种设备分类、作业人员数据库及各种特种设备的定期检验周期一览表,做到对本企业特种设备状况了如指掌。

(5) 设置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机构及专职的安全管理人员,并根据《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有关规定配备足够的特种设备操作人员,操作人员及安全管理人员要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经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考核合格,取得国家统一格式的特种作业人员证书,方可从事相应的作业或者管理工作。

(6)企业要重视对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进行特种设备安全教育和培训。特种设备使用单位每年制定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和管理人员的教育培训计划,并加以实施。

第9篇

通过万人培训,强化企业的责任主体,提高企业对特种设备安全管理的主动性、自觉性,帮助企业建立并落实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制度;提高从业人员安全意识、安全技术和防护自救能力,增强企业主动报检和操作人员持证上岗意识;杜绝重特大事故发生,力争在2009年*区不出现特种设备死亡事故。

二、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以《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省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条例》等有关特种设备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标准为依据,通过开展特种设备使用单位有关人员安全教育,增强企业主体安全管理的主动性、积极性;明确使用单位安全管理员的基本工作要求;规范企业特种设备安全生产管理,促使企业改善安全生产条件,建立自我约束、持续改进的特种设备安全运行长效机制。

三、培训内容

本次培训内容包括《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特种设备现场安全监督检查规则(试行)》、《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安全管理读本》、《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安全管理企业负责人读本》以及特种设备企业主体责任的内容和要求、其中“三落实、两有证、一检验、一预案、正确使用和精心维修保养”的特种设备主体责任内容和要求是这次培训的重点。

四、培训进度安排

根据市局对开展企业特种设备主体责任万人培训活动时间的要求,我局将培训进度安排如下:

海门街道:2月18日-2月20日

章安街道:2月23日-2月25日

葭止街道:2月26日-2月27日

前所街道:3月2日-3月4日

白云街道:3月5日-3月6日

三甲街道:3月9日-3月11日

洪家街道:3月12日-3月13日

下陈街道:3月16日-3月17日

五、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相关科室应精心组织,周密部署,分镇(街道)、分重点在辖区内开展企业特种设备主体责任万人培训活动。特设科应定期汇总、分析、研究和解决有关情况和问题,并将企业特种设备主体责任万人培训的工作情况及时报送市特设处。

第10篇

关键词:特种设备 安全主体 落实 安全监察

中图分类号:F406文献标识码: A

0引言

《特种设备安全法》颁布和施行对特种设备安全工作的原则和基本方式、安全监管体制,各级政府在特种设备安全工作中的职责,特种设备生产、经营、使用单位义务,安全技术规范的制定部门,行业协会的作用,都起了极其重要作用,标志着我国特种设备安全工作向科学化、法制化方向又迈进了一大步。

1.特种设备安全责任主体

特种设备安全责任主体在《特种设备安全法》第十三条中明确规定:“ 特种设备生产、经营、使用单位及其主要负责人对其生产、经营、使用的特种设备安全负责。”

1.1使用特种设备单位安全管理模型

使用特种设备单位总体原则实行分级管理、分线负责的原则。企业安全管理(或专、兼职安全人员)部门监督管理。

企业应按分级管理的原则建立特种设备管理机构,配备特种设备管理人员。按分线负责的原则,安全管理部门对组织机构、人员、采购、使用、日常运行、档案、应急救援等全程设施监督。

1.1.1设备管理部门特种设备单位安全管理模型

1.1.1.1特种设备安全管理人员、检测人员和作业人员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取得相应资格,持证上岗。

1.1.1.2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检测和作业人员应当执行特种设备管理制度和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1.1.1.3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应满足从事特种作业种类对身体的特殊要求。

1.1.1.4复审:

a. 《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证》每4年复审一次。持证人员应当在复审期届满3个月前,向发证部门提出复审申请;

b. 对持证人员在4年内符合有关安全技术规范规定并未造成事故的,发证部门应当按照有关安全技术规范的规定准予复审合格,

1.1.1.5体检:

每四年对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进行一次在岗期间的健康检查,防止禁忌症人员从事特种设备作业。

1.1.2使用特种设备单位采购模型

a. 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使用取得许可生产并经检验合格的特种设备。禁止使用国家明令淘汰和已报废的特种设备;

b. 进口特种设备应当符合我国安全技术规范的要求,并经检验合格;需要取得特种设备生产许可的,应当取得许可;

c.特种设备的进出口检验,应当遵守有关进出口商品检验的法律、行政法规;

d.进口特种设备,应当向进口地负责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的部门提前告知。

1.1.3使用特种设备单位安装、使用模型

a.特种设备安装、改造、修理的施工单位应当在施工前将以书面告知直辖市或者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负责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的部门。

b.特种设备安装、改造、修理竣工后,应当在验收后三十日内将相关技术资料和文件移交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安全技术档案存档。

c.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当在特种设备投入使用前或者投入使用后三十日内,办理使用登记,取得使用登记证书。登记标志置于设备的显著位置。

1.1.4使用特种设备单位日常管理模型

a.使用部门应对特种设备日常安全运行负责;

b.严格执行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制度;

c.操作人员严格执行特种设备安全操作规程;

d.按规定进行日常安全检查,发现隐患,及时排除,不得带病操作;

e.特种设备应定期检验

1.1.5使用特种设备单位档案管理模型

使用特种设备单位档案应相关规定,健全档案。

1.1.6特种设备报废模型

特种设备因存在严重的事故隐患,无改造、修理价值,必须予以报废。

1.1.7特种设备应急救援模型

特种设备应急救援应在企业综合预案下建立特种设备专项预案,单台特种设备建立现场处置方案,当发生较大事故不能处置时,应与当地应急机构或地方政府联动,最大限度减轻事故损失。

2.强化政府对特种设备监督

2.1我国特种设备监督管理体制

特种设备安全工作应当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节能环保、综合治理的原则。国家质检总局承担综合管理特种设备安全监察、监督工作的责任,公安、建设等部门在职能范围内负责有关特种设备的监管。为了进一步明确责任、理顺体制,本法规定,国务院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对全国特种设备安全实施监督管理;国务院有关部门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对有关的特种设备安全实施监督管理。

各地方质量技术监督局承担本地区综合管理特种设备安全监察、监督工作责任。

2.1.1国家对特种设备生产、经营、使用环节安全的监管规定

a.特种设备的分类安全监督管理,分类监管是针对按照特种设备本身的特性和使用风险不同,采取不同的监管制度和措施。

b.分类监管体现了科学监管的原则。除了针对不同的性能以外,也是针对特种设备数量激增、监管受限设置的一种监管模式。

2.1.2特种设备的全过程安全监督管理

对特种设备实施全过程的安全监督管理,宏观方面,是指企业承担安全主体责任、政府履行安全监管职责和社会发挥监督作用多元共治的全面监督管理。要充分发挥社会公众监督的作用。微观方面,特种设备安全涉及生产、经营、使用、检验检测,因此,必须对涉及安全的各个重要环节,实施监督管理。实施全过程的监督管理是保证设备安全行之有效的手段。

2.1.2特种设备安全工作主要职责

2.1.2.1督促、支持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及有关部门依法履行安全监督管理职责。各级人民政府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督促、支持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依法履行安全监督管理职责:

a.加强本行政区域内特种设备安全防范工作的领导和管理,保证《特种设备安全法》有效实施,采取行政措施,对本地区防范特种设备特大事故的发生、特种设备特大事故发生后的迅速和妥善处理负责。

b.定期召开防范特大事故会议,听取特种设备安全情况的汇报,分析、布置、督促、检查本地区防范特种设备特大事故的工作。

c.组织有关部门对本地区的特种设备进行普查,加强对容易发生事故的场所的防范,明确责任、采取措施,组织和督促有关部门进行严格检查。建立特种设备动态监督管理机制。

e.制定本地区特大事故应急处理预案。

f.组织相关部门对特种设备特大事故隐患进行查处。

2.1.2.2建立机制、及时协调、解决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a.对可能发生特种设备事故的隐患,在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职责范围内无法解决的,要采取有效措施,消除隐患;

b.对政府有关部门之间因职责不清、分工不明确而产生的问题,要及时进行协调,明确有关部门职责分工;使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工作落到实处。

2.1.3根据《特种设备安全法》规定,监督检查主要内容有:

a.特种设备生产单位。

b.特种设备经营单位。

c.特种设备使用单位。

d.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

2.1.4监督检查的内容。

a.监督检查特种设备生产活动、经营活动、日常使用管理情况;

b.监督检查检验、检测机构的检验、检测活动进行监督检查;

c.依法督促特种设备的生产、经营、使用、检验、检测单位认真落实本法规定的各项义务。

2.1.5监督检查的重点对象。

主要是使用特种设备的公众密集场所。主要是学校、医院、车站、客运码头、体育场馆、公园等。

3.特种设备单位安全主体与政府安全监察监督关系

特种设备生产、经营、使用单位,要承担特种设备安全上主体责任。增强企业在生产使用、维护保养、自行检验检测责任感,加强法律意识和诚信意识,让企业自觉守法,反对 “三违”, 特别是要杜绝违章作业。发挥政府监督作用,履行政府的行政监督职能和行政许可的实施,事故的调查处理等。监督管理者行为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实施,不越权,也不能不作为。充分发挥社会公众对特种设备安全的监督和督促作用。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安全法》

2.《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AQ/T9002-2006

第11篇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要求,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围绕全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深入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全面落实特种设备监管四方责任,形成“政府推动、企业主动、部门联动、社会互动”的监管方式,有效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扎实有效地解决特种设备安全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确保全县安全生产水平稳步提升,促进全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二、组织领导

为切实加强对特种设备安全管理达标县活动的组织领导,县政府决定成立县“特种设备安全管理达标县”达标活动领导小组,由县政府副县长任组长,县政府办公室主任和质监局局长任副组长,成员由县安委会有关成员单位主要领导组成。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设在县质监局,办公室主任由局长兼任,具体负责开展达标活动的日常工作。

三、工作目标

达标活动的总体目标是:2011年2月底前,全面落实安全责任,建立健全“部门依法监管,企业全面负责,政府督促协调,社会广泛监督”的安全监察机制,进一步夯实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基础,全面实施特种设备动态监管,确保全县特种设备安全运行。

四、主要任务

(一)严格按照达标工作标准要求,努力实现达标目标。特种设备安全管理达标工作,是县域经济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一项重要基础工作。要根据达标工作的考核验收标准,对在用特种设备实施有效监管,确保设备安全运行。一是要做好特种设备动态监管体系建设,把所有在用设备纳入监管范围,完善设备安全状况通报制度,落实“四方责任”,绘置设备分布图,建立设备数据库,使所有在用设备都在有效监控下运行。二是要建立特种设备分级管理模式,按特种设备使用单位的设备数量、检验级别、风险程度、作业人员数量、隐患治理情况和事故发生率等,依照《省特种设备安全分类监管规定〈试行〉》进行分等定级,根据不同的级别,采取相应的监管方式。三是要加强对使用单位的检查巡查力度,督促其在用设备的注册登记、安装检验、定期检验、管理和作业人员持证上岗、隐患排查治理、事故处理等方面必须达到100%,并根据使用单位制定的《应急救援预案》,督促指导其适时开展演练活动,以应对设备随时可能出现的突发事件。

(二)强化达标工作措施,确保设备在安全状态下运行。特种设备安全管理达标工作,使用单位是主体。各特种设备使用单位要以达标工作为契机,围绕安全生产搞达标,将达标和安全生产融入一体,实现安全生产和达标工作双赢的目标。设备使用单位要严格遵守《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和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规范,把达标工作作为当前安全生产的一项重要任务来抓,通过开展达标工作提升安全管理水平。当前的主要任务是严格按照达标工作考核标准,立即在本单位开展管理机构、管理制度、设备、管理人员和作业人员的检查工作。一查是否按照规定设立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机构、落实管理人员,安全责任是否落实到人;二查是否建立安全管理制度和岗位安全责任制度,以及事故应急措施和救援预案;三查在用设备是否在检验周期,是否按照规定进行日常维护保养并有记录;四查安全管理人员和作业人员证件是否在有效期内,五查设备是否经过登记、使用证书是否有效,按规定安全合格标志是否悬挂在设备的显著位置;六查在用设备是否有安全注意事项和警示标志,是否置于显著部位;七查对制定的事故应急预案是否进行演练。

(三)同心协力,齐抓共建。开展特种设备达标县工作,是深入学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措施,是推动全县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重要举措。各相关部门和设备使用单位,要紧紧围绕达标工作重点,按照达标工作标准要求,同心协力,相互配合、积极参与、齐抓共建、抓好落实,做好创建工作。要督促使用单位强化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意识,提高安全管理水平,从安全管理中获取更大的经济效益。

五、实施步骤

达标活动从2011年2月1日至3月10日结束,分四个阶段进行:

(一)宣传动员阶段。(2月1日至2月10日)

制定县特种设备安全管理达标县工作实施方案,成立工作领导小组,完善、修订组织机构应急预案,落实目标责任制,组织和动员全县各级各部门及特种设备使用单位积极投身达标工作中来。

(二)组织实施阶段。(2月11日至2月20日)

全面落实方案确定的各项工作,分解落实达标各项指标,按照达标工作标准,不折不扣的完成各项任务,实现达标工作目标。

(三)查漏补缺、督察整改阶段(2月21日至2月28日)

达标工作领导小组全面检查各项任务的落实情况,对存在的问题督促整改,并召开达标活动形势报告分析会,进一步完善达标活动各项工作。

(四)申报验收阶段(3月1日至3月10日)

达标工作领导小组对照考核验收标准自查打分,整理收集达标工作各种材料和相关资料,申请验收。

六、工作要求

(一)高度重视、精心组织。本次达标活动既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具体实践,又是进一步强化安全生产、提高管理水平的新举措。因此,各级各部门要高度重视,切实履行安全监管职责,认真落实各项工作。

第12篇

一、特种设备风险管理体系建设关键分析

特种设备安全风险存在具有客观性。安全只是一定范围一定程度的界定,并不存在绝对的安全。“客观上不存在威胁,主观上不存在恐惧”谓之安全。安全不单涉及客观状态,还涉及一种心态,即所谓“安全感”。确认某事物是否处于安全状态,需考量主客观两个方面,“客观方面是指外界的现状,而主观的方面则是指人们的心态”。因此只要设备不对它物产生危胁,其安全状态能达到普遍可接受水平就是安全。建立特种设备风险管理体系“都只能是努力降低安全风险或者是提高安全的可置信度”。设备质量固有风险以及运行中动态偶发安全风险,必须通过设备检验去识别、去发现。设备检验过程本质是风险识别及评价过程。而设备检验离不开信息支持,因此建立设备档案数据库是建设重点之一。其次,对设备正确操作是设备安全运转的要求,人为因素造成的安全风险不容忽视,中心将其列为风险管理体系建设中另一重点。此外,在规避管理风险方面,一是加强了监控组织机构建设,设立了特种设备维修中心;二是中心创新监管手段和模式。

二、特种设备风险管理体系建设实践

我校后勤集团领导审时度势,于2010年专门成立了特种设备维修中心,专职负责全校所有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工作,突出了特种设备安全管理组织地位,明确了特种设备安全管理责任体。中心在风险管理体系建设实践中主要有三方面探索。

1、创新监管手段及模式,提升安全监管与服务水平(1)安全监管由重“结果”转为重“过程”。传统监管模式中,对设备监管可归结为检验合格即无安全隐患,而检验不合格则以行政方式强制整改,失去了行政监管规避安全风险的主动性。在新的监管模式中,通过风险评价及现代化检验手段,对不同风险等级的设备采取不同密度、不同强度的检测监控,将监察、检验寓于服务之中。(2)重点领域和设备监管由“静态”转为“动态”。中心请求上级质检部门加大监督检查和指导力度,适时组织对重点领域、环节和设备的检测评估和监控工作。(3)安全管理由独管转为自管与他管相结合。通过短信、网站、宣传栏等增加信息透明度,实现风险信息共享,将公众监督、公众举报告与中心监管相结合。(4)管理手段由人工转为信息化管理。中心开发了《特种设备信息管理系统》,实现设备档案、维修物资及预警辅助管理,提高了设备管理水平。

2、建立特种设备档案库,为设备检验提供数据支持(1)对全部设备进行普查登记,建立设备档案中心与校内档案部门合作研究,将设备出厂质量检测报告、设备检修记录、设备故障记录等文件归档管理,建立特种设备档案数据库。该工作在2012年受到省质检局好评。(2)利用设备档案,动态调整设备风险类别和等级中心技术人员借助设备档案定期开展设备巡检“纸上谈兵”活动,并形成讨论报告,请设备厂家进行二次风险评价,最后按风险发生概率、风险后果进行分类,对风险高危害大的设备实施重点监管。

3、重视用户培训,提高用户使用设备及处置风险能力(1)将特种设备安全使用教育融入新生教育中心按2012年国家质检总局与教育部联合发文的《关于加强中小学特种设备安全工作的意见》要求,将安全教育纳入新生教育范围,开展了专题讲座、应急演练、小贴士等多种形式活动。(2)请设备厂家对中心人员开展设备检验及操作培训在设备安装之初及年检时,中心请设备厂家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并制定设备操作规程及管理制度。要求工作人员履行安全管理制度,严守操作规范,做好日常维护保养,认真填写记录。(3)加强应急技术研究,编制应急预案中心协同校内相关单位编制每类设备专项应急预案,不定期组织预案演练;对日常运行事故,无论大小,都严格进行调查,加强事故统计分析,发现事故规律,提高事故预防及风险控制能力。特种设备风险管理体系是一个复杂的多维度系统,其构建要符合我国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工作的客观实际和特种设备所发事故的规律,不能仅停留在理论探讨,要能付诸管理实践。本文结合单位安全管理实践,对高校特种设备风险管理体系构建进行粗略探讨。

作者:陈道华 单位:湖北大学特种设备维修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