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2-08 11:43:37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swot分析,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词】雪津啤酒;swot
福建雪津啤酒有限公司(前身为莆田啤酒厂、福建雪津啤酒集团公司),始建于1986年,2006年加入英博集团(后英博收购AB公司控股的百威、哈尔滨啤酒,组建百威英博集团),目前正式更名为百威英博雪津啤酒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雪津啤酒),位于福建省东南沿海莆田市。自2001年起,雪津以每年超10万吨的速度跳跃式发展和增长至,2006年产销量超过100万千升,2007达119万千升,2008年突破123万千升,2009年受经济不景气和市场因素等诸多影响,同比下降。2010年,快速扭转下降趋势,同比增长7.6%。
2011年,雪津啤酒再创佳绩,总产销量啤酒突破136万千升。其中福建实现两个百万的突破(福建单省销量突破100万千升、莆田工厂产量100万千升),同比增长7.2%,销售收入近37亿元,比同增长16.6%,实际EBITDA8.2亿元,同比增长10%,各项经营指标呈稳定增长,明显高于行业水平,超额达成年度目标,创下了雪津啤酒25年来最佳业绩和产销的历史新高!以绝对的优势领跑福建啤酒行业,成为中国最具竞争力的啤酒企业之一,并在2011年中国啤酒十大品牌榜单排名第4名,仅次于雪花、青岛、燕京。
一、 雪津啤酒SWOT分析
1.优势(Strengths)分析
(1)综合优势
2006年加入世界500强英博集团后,拥有更强大的资金流、更先进的产品研发技术和经营管理、营销运作、品牌传播方面支持。借助百威英博的国际华平台,开展质量技术管理和整合传播营销,全面实现了品牌升级、装备技术提升、营销创新、管理优化,并拥有国际化品牌“百威”和“贝克”啤酒生产权,产品成功出口17个国家和地区;
(2)基地优势
成功实现“产地销”向“销地产”的战略转变:目前莆田工厂拥有生产基地2个,三明1个,南昌1个,2012年5月19日规划100万吨投产的漳州工厂一期工程了正式竣工投产,预计年产量可达22.5万吨。生产包括百威、雪津、哈尔滨等系列品牌产品,辐射广东、广西、江西等地。产品运输方便、快捷、新鲜。
(3)产品和技术优势
生产的“百威”啤酒在美国总部月度产品品评中,获综合得分全球第一名;雪津11度麦之初赢得“中国啤酒著名创新产品、“海西经济区十大品牌”、“海西迎宾酒”等诸多荣誉;雪津纯生、雪津冰啤等系列产品被国家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认定为“A”级绿色食品;拥有精品、爱酷等21个概念、65个大类的产品品种,涉及超高档、高档、中高档、中档和中低档,销量和份额稳居福建省第一,中高档销量居江西省首位;产品度数从7度到11度,以淡爽型、清香口感为主;包装也涉及到瓶装和易拉罐,瓶型分为大、中、小瓶,容量在580-600ML、460-500ML之间,还有330ML瓶,充分满足消费者需要,实现产品差异化营销;
(4)品牌优势
荣获“中国驰名商标”、“中国名牌”,并先后聘请林心如代言爱酷、周华健代言11度麦之初。2008年起,开始体育营销,聘请奥运冠军林丹、李小鹏、肖钦和羽毛球队总教练李永波为雪津啤酒代言人。2008年至今,不断推出如“奥运啤酒嘉年华”、“全球热恋麦之初”、“雪津兄弟营”、“寻找爱酷宝贝”、“爱心家园”等各类中大型主题活动。更值得关注的是,2011年,邀请周华健、飞儿乐队等中国福建推出首个“朋友节”,年底又成为NBA2011-2015赛季官方合作伙伴,并成功签约NBA篮球巨星麦迪。目前正在福建江西开展“够兄弟,i篮球”大型NBA主题活动。
(5)渠道和营销人员优势
经销商和销售片区、办事处架构扁平化,大大提升了市场运作效率。目前拥有的一级经销商,大都与公司合作了10年以上,拥有强大的二三道的网络,且网络关系对应明确;双方满意度和忠诚度较高,产、供、销整体协作良好。另外,营销一线人员素质较高,90%以上为大学生,充满活力和干劲。中高管理人员拥有较丰富的市场经验和理论知识水平。
2.劣势(Weakness)
(1)品牌资源须进一步整合
品牌意识不强及线上广告投放有效性不足,营销品牌化、品牌行销化有待进一步提升。具体表现在:A、部分营销人员及经销商品牌意识淡化;B、高端产品点上品牌沟通不足,特别是在品质方面。C、开展的部分主题活动,与品牌契合结合不够;D、物料投放和使用管理不到位;E、线下活动创新性与销售互性动性不强;F、网络营销方式和手段宜更加灵活和多样化,更加关注网络和微博营销,加强与网民和年轻消费者的互动和沟通;
1) 营销运作方面
分渠道产品定位及明晰有等进一步优化,战略性产品规范须进一步加强,市场份额有待进一步提升。具体表现在:A、渠道产品组合不齐全或产品品种过多,特别在夜店及KA渠道;B、中高档及以上战略性产品定价及促销不统一;C、战略性产品过度依赖大力度促销或买店,费用有效投入待进一步提升;D、局部区域百威推广存在偏差,重复折扣促销及高端品牌形象未达预期;E、终端买店后高端产品与消费者互动活动减少,影响产品口碑培育;F、部分问题及机会市场仍待取得突破,特别在泉州、漳州、龙岩、南昌、萍乡等地;G、KA团队与片区、办事处整合不到位,影响KA市场拓展;
2)运销运作方面
市场投入合理性及有效性须进一步提升,直供、售点执行及经销商管理须进一步优化。具体表现在:A、月度方案分品种销量及促销量预测准确性不高,个别人员甚至主观伪造;B、签约售点百威折扣、麦之初高瓶盖及协销费投入大;C、开盖产品投放针对性不强及对终端促销力度偏大;D、各层次管理人员协同拜访频率不足,对下属辅导及终端售点直供及渠道忠诚度弱化;E、个别经销商管理理念跟不上市场运作;
(3)产销协调及产品质量须仍加强
A、产销协调仍需进一步加强,特别是春节、旺季等关键时点;B、销售与生产计划,与销售片区、办事处沟通有待进一步到位;C、产品质量投诉仍时有发生,影响产品美誉度及竞争力;
(4)队伍管理及整体战斗力待进一步提升,全员绩效考核待进一步优化
具体表现在:A、营销管理人员大局观和基础管理水平仍须进一步提升,市场反应宜更加及时;B、销售一线人员主观能动性须进一步提高;C、促销队伍主动性下降明显,呈服务化趋势,参与产品促销明显减少;D、队伍自律性有待加强;E、全员考核要加强动态管理,并有效跟踪业绩和启动看板管理。
3.威胁(Threats)
内部:
(1)超高档和高档
雪津加入百威英博后,通过这几年的整合,充分借助“百威+雪津”双拳组合,在局部市场快速打压和清理了不少竞争品牌。但在部分区域夜场和高端酒楼,仍无法阻止喜力、嘉士伯及青岛奥古特、纯生的上升势头,特别在福州、莆田、仙游、泉州等地。
[关键词] 博客 博客营销 SWOT
博客营销作为一种新兴的网络营销工具,已经在一些营销活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实施博客营销,进行优势互补,则是增强我国企业竞争力的一个便捷有效的途径。
一、博客营销
博客就是网络日志(BLOG,WEBLOG的缩写)。一个Blog就是一个网页,它通常是由简短且经常更新的Post所构成,这些张贴的文章都按照年份和日期排列。Blog具有知识性、自主性、共享性等基本特征,正是这种性质决定了Blog可以成为营销的新的载体。博客营销就是公司或者企业利用博客这种网络交互性平台,并更新企业或公司的相关概况及信息,并切密切关注并及时回复平台上客户对于企业的相关疑问以及咨询,并通过较强的博客平台帮助企业或公司达到宣传目的的营销手段。
二、博客营销的SWOT分析
1优势分析
(1)博客与企业网站相比,博客的内容题材和方式更为灵活。企业网站是开展网络营销的综合工具,也是最完整的网络营销信息源,公司产品信息和推广信息往往首先在自己的企业网站上,但作为公司的官方网站,企业网站的内容和表现形式往往是比较严肃的产品资料等,而博客文章内容题材和形式多样,因而更容易受到用户的欢迎。此外,专业的博客网站用户数量大,有价值的文章通常更容易迅速获得大量用户的关注,从而在推广效率方面要高过一般的企业网站。博客应用的方便灵活性的特点使其作为企业网站内容的一种有效补充,合理利用博客工具有利于弥补企业网站宣传功能的不足。另外企业博客可以作为电子商务的一部分,向顾客和合作伙伴产品信息、供求信息及合作信息,开展网上销售和采购。
(2)新开辟一条直接与顾客沟通的通道。企业可以通过博客来与顾客展开互动交流,并且顾客的意见在交流的过程中全部被记录下来。
(3)个性化服务。根据行业不同,企业自身定位不同,可以依据企业的自身特点形成独具特色的企业博客网站,将本企业与其他的竞争对手区隔开来,形成稳定的受众群。企业博客可以提供个性化服务,特别体现在汽车企业,房地产企业,医疗药品企业以及美容服装行业等。企业可以选择使用网址导航、常用工具、通讯录、浏览器、短信、书签、BBS、E―Mail等有价值的内容,为内外公众提供更细致、更人性化的服务,形成独特风格的企业博客。
(4)节省营销费用。主要体现在六个方面:通过博客内容增加搜索引擎可见性;以更低的成本对读者行为进行研究;以最少的费用建立权威网站品牌;个人博客可以部分替代广告投入;节省保持用户的费用;博客减小了被竞争者超越的潜在损失。
此外,博客人以群分的特性有利于企业建立细分场。博客适合所有广告的投放,尤其是产品类、企业活动和品牌形象广告。不同的广告主可以根据相关类型的博客,来投放自己的广告。比如IT厂商,会寻找IT类博客作为自己广告的投放对象。
2.劣势分析
为了更好地揭示博客的商业价值实质,未来消费者行为趋势角度浅析了博客营销存在的弊端:
(1)与企业网站相比,博客营销劣势在于文化因素的全体号召力。企业网站是企业网络营销最基本的综合性工具,是官方的、正式的产品信息工具,更专业、更权威。博客作为一种新兴的文化符号,仅是对企业网站的一种内容和形式上的补充,不可能代替企业网站在网络营销中的地位。
(2)与专业的供求信息平台相比,博客输在信息的横向宽度上。影响消费者购买行为有诸多社会因素,如相关群体、家庭、社会地位的影响,因此,任何一个消费者背后都有潜在的巨大消费市场,广、全、细的信息平台对消费者的潜在吸引力是不可估量的。
(3)与在门户网站广告和新闻相比,个人的消费行为还会受到心理因素如动机、知觉、后天经验、信念与态度等的影响,加之博客传播的消费群体过于集中、细分、小团体化,单纯广告基本失效,而博客文章的写作在一定意义上是“王婆卖瓜,自卖自夸”式的心理公关,所以很难树立“中立”的形象以服众。况且在一个开放的平台中回答关于自己产品缺点的问题是一个两难的处境。
(4)博客自身影响力的建设。博客的建立只在朝夕,然而博客的建设却是一个相当长的过程。通过对博客的定期更新,在博客社区平台上的互动,博客人气的日积月累,才渐渐形成自身的影响力和建立自己的传播平台。
(5)与论坛营销、E-MAIL营销一样,博客营销暂时还难成主流。消费者行为除了受上述文化因素、社会因素和心理因素影响以外,还受到个人许多外在特性的影响,其中较为明显的有消费者的年龄与生命周期阶段、职业、经济环境、生活方式以及性格和自我观念等。所以,消费者需要的不仅仅是博客网文的非官方推介,对于具有众多不同特征的消费群体的企业,如化妆品、服装、金融保险等领域,博客同样只能起到补充舆论的作用。博客营销是一个长期的战略任务,不同于其他的广告活动,博客营销不是只争朝夕的策划比搞,它更像是一个媒体的长期建设过程。博客营销需要对其进行长期的更新维护,根据企业以及业内的最新动态及时调整宣传重点。同时还必须随时应对网络社区中的负面评论报道,以及竞争对手的攻击。虽然博客营销看似没有成本,但却是需要投入巨大的人力资源和策略思考的。
3.面临的机会
(1)互联网的发展是博客营销发展的基础。中国网民规模呈现持续快速发展的趋势,并且博客的流行和普及大大超出人们的预料。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INC在2008年7月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中国的博客用户规模已达到10706万,用户数量的增加吸引实力企业和风险投资纷纷加人,推动了博客技术更新、服务拓展,许多博客网站已经开拓了音频和视频服务。这些调查数据表明,博客的发展已经成为互联网中不可忽视的现象,并且对企业的网络营销环境产生日益深远的影响,博客营销的应用价值也逐渐表现出来。
(2)web2.0技术的支持。web2.0以blog(博客)、Tag(网摘)、SNS(社会化网络)、RSS(简易聚合)、wiki(维客)等应用为核心,它不仅仅是一个关于技术的术语,从更深的一个层面来说它代表的是一个是新的网络体系,在这个体系中个人成为了真正意义上的主体,实践着网络社会化和个性化的理想,实现互联网生产方式的变革从而解放生产力。随着web2.0技术的发展与概念的推广,博客的商业价值开始得到挖掘。
(3)法律环境的限制少。自网络出现以来,关于网络法律的争论就一直没有停歇过。随着博客的普及,于此相关的法律问题也逐渐显露出来。由于博客营销主体的多样性,人人都可以通过博客发表和传播作品,以至于出现大量盗版、侵权行为的出现。为此,《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特意进行了修正,将“网络传播权”写进了法律。但是没有专门针对博客营销的法律出台,这样,对博客营销主体的权利和义务进行界定的时候,就存在一个司法裁定的问题。
4.面临的威胁
(1)广告费的归属。博客营销的广告付费付给谁?是博客撰写者还是网络提供商?新浪早在最开始就宣称新浪博客上的广告收入归新浪所有。然而这只是新浪单方面的意愿,许多博客写作者并不这样认为:别人点击我的博客是冲着我的文字而来,而不是冲着网站来的。
(2)对于评估博客的影响力以及营销效果,还缺乏科学有效的方法。对于电视媒体、报纸杂志、广播广告来说,它可以通过收视率、发行量等数据指标来衡量到达率,之后再通过产品的销售情况直观地判断广告效果。而博客软性广告除了点击率之外,如同其他软性广告一样,效果是很难评估的。
(3)博客危机。博客一旦成为广告投放地,博客会不会成为企业公关的软文汇聚场所,从而让读者失去继续关注的兴趣?博客出现后,消费者购后评价的“自觉性”明显被调动起来。因为相对直接的投诉而言,在网上写篇“战斗檄文”更容易,如果再有其他博客附和,消费者的激情会更加“燃烧”。消费者利用博客向企业讨说法的例子已经屡见不鲜,甚至有人别有用心地利用博客来抨击知名企业。
三、小结
通过利用SWOT法对实施博客营销进行分析,从而知道,博客正是这样一种新兴的品牌传播渠道,在这个渠道,博客主的知名度、美誉度得到了提升的同时,通过其他的赢利渠道,博客主就能获得利益。因此明确了博客营销的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才能制定出下适合企业的博客营销策略。
参考文献:
[1]李政忙:企业博客营销的优势及价值分析[J].华东经济管理, 2008(22)
下面就以A公司的招聘工作为例,阐述如何通过SWOT分析的方法帮助企业破解招聘难题。
招聘压力下的SWOT分析
A公司是深圳一家在香港上市的企业,主要从事商业地产的开发。公司在深圳已发展了七八年,目前处在高速发展期,在全国各地“封城掠地”,并成立了集团公司,帮助完成异地的项目开发工作。而集团的人员几乎都是从深圳分公司抽调的,而抽调之后,一下子给深圳分公司带来了非常大的招聘压力,本来地产行业的人才争夺就非常激烈,人员流动频繁,而这样重新组合之后使得分公司招聘缺口越来越大,可谓雪上加霜。但人力资源部却必须在两个月之内让一些关键岗位的人员到岗,否则将会影响项目开发的进度。
面对这种情况,人力资源部招聘工作人员该怎么办呢?我们首先对公司进行了SWOT分析。
优势(Strength)
从自身优势看,公司有以下几点相对突出:
一是公司品牌知名度比较大,可获得外部人才的更多认可。
二是作为香港上市公司,应聘人员对公司的向往程度较高。
三是相对其他地产公司而言,A公司的规模宏大,项目多,具有一定的实力,求职者不用担心一个项目开发结束后的去处问题。
四是公司由于高速发展,会带来大量的职位缺口,可为员工提供较好的成长晋升机会。
五是目前公司的项目稳定,在深圳的现有土地储备丰富,至少还可以开发七八年,员工不需要异地派遣,主要以深圳地区为主,利于在深圳成家的工作人员家庭团聚。
六是公司设有方便员工上下班的班车,可以解决部分人员的通勤路程压力。
劣势(Weakness)
从A公司的劣势来看,首先是公司地理位置偏远,地处关外,求职者向往程度较低。
其次,公司目前暂时实行六天上班制,求职者通常会认为这不合时宜,严重违反劳动法规。
再次,目前公司的薪酬整体情况,在市场上的竞争力不强,对人才的吸引力不够。
最后,目前公司的管理体系不完善(包括招聘管理体系)、审批流程太长、招聘工作整体形象给求职者的冲击力不够,不能促进人才引进。
机会(Opportunities)
从A公司面临的机会来看,首先,由于住宅地产稳定性不强,受国家调控政策影响大,具有不可预测性,存在巨大的商业风险,因此相关求职人员通常具有商业地产偏好,这对A公司来说显然是个好机会。
其次,大量的小型地产公司往往都是单项目运营,项目周期相对较短,人才稳定周期短,人员流动性大,相对也就增加了市场人才的供给量。
威胁(Threaten)
有机会,但也存在威胁。第一,外部多数地产公司都通过完善相关的薪酬体系,提高薪酬标准等手段,加大了对人才的吸引力度,增强了企业竞争力,这会导致市场有效人才供给量的减少。
第二,从外部人才市场来看,地产行业虽然低端人才供给量比较充裕,但是中高端人才的供给量却不够,这就造成了对中高端人才招聘的压力较大。
第三,有资金实力的企业,加入了房地产行业,加强了对优秀人才的掠夺。
第四,虽然宏观调控使房地产增长减速,但房地产仍处于高速增长阶段,对人才需求增长的幅度较大,增加了竞争压力。
应聘人员特点及心理分析
除了SWOT分析外,笔者所在团队也分析了与目前招聘职位从业人员的特点及心理需求。
这些职位包括成本部总经理、水暖总监、电气总监、结构总监,招采部总经理、项目管理部总经理、设计总监、幕墙主管工程师、园林主管工程师等,都属于专业性强且又偏高端的职位,市场上从事这些职位人员的特点为:年龄在30―40岁之间;大部分已经成家、买房,且有小孩;他们跟着项目而被派遣在全国各地;他们长期与家人分居,不能照顾家里,也不利于小孩的成长。
根据这些特点,我们分析得出这些人员的心理期望:心理上追求稳定,希望能照顾家里;没有太多的风险,能承担供房的压力;希望能有较好的发展空间……
有针对性地制定招聘策略
通过以上分析可知,A公司最大的优势是项目稳定,开发周期长,员工不用长期外派等。这很重要,因为现在深圳很多地产公司的项目都在异地,需要长期外派,而且多是单项目运营,项目周期短,不能满足员工的心理需求。于是,根据以上分析,我们制定了如下招聘策略。
第一,大力宣传公司商业地产的性质,将招聘化被动为主动,主动寻找长期在外地出差的项目人员,抓住有些人迫切回深圳的心理,达到招聘的目的,同时对公司进行主动营销,充分介绍目前的发展情况,让求职者看到更多的未来。
第二,对于应聘者对公司作息时间不合理的看法表示理解,说明这也是公司未来改革调整的方向;同时与其强调公司有通勤班车的福利。
第三,充分利用公司品牌,采取合适的薪酬策略,将中高端人才的薪酬标准适当提高,同时向应聘者宣扬全面薪酬的概念,让其认识到除了货币性收入之外,在企业的成长空间、不用外派、班车接送等也是收益,以此最大程度地提升应聘人员的满意度。第四,加快招聘的反应速度,提高公司整体招聘形象;建立健全人才培养制度,自己多培养人才,减少外部招聘的压力;通过企业文化建设,增强员工的忠诚度,减少人员流失,缩小招聘缺口。
关键词:cctv;数字移动;公交;运营
一、cctv移动传媒
cctv移动传媒,亦即中央电视台移动传媒,是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唯一授权以“cctv移动传媒”为播出名称,在全国范围内为公共视听载体提供节目集成、播控和传输服务的机构。
2007年9月,经国家批准(广局社网字[2007]33号),巴士在线和中央电视台签署战略合作计划,在移动媒体领域开展全国范围内的合作,开办以车载电视为接收终端的移动媒体业务,以“cctv移动传媒”作为播出呼号,向全国移动人群提供数字内容及增值资讯服务。同月,为扩大媒体的影响力,巴士在线与新华社在新闻内容、市场推广、广告业务等方面达成全面战略合作。12月8日,央视国际和巴士在线合资成立央视国际移动传媒有限公司,cctv移动传媒正式开播。cctv移动传媒的开播,是国内新媒体领域重要变革的开始,标志着新媒体领域实现了传媒价值回归,由单一追求覆盖和通路的模式,积极向内容和影响力靠拢。
2008年,cctv移动传媒在全国迅速发展,尤其是在奥运会期间,全国每天有近7500万人通过cctv移动传媒了解最新鲜的奥运报道,创下了公交移动电视自推出以来的收视之最。10月,cctv移动传媒公交频道播出的节目内容已覆盖全国41000多辆公交巴士,67000多块显示屏,每天为6000余万乘客提供资讯服务。11月,cctv移动传媒机场频道开始试运营,每天播出16档节目。随后,cctv移动传媒一直在着力打造包括公交、机场、肯德基等播出平台在内的全国最大的数字移动媒体网络。
二、swot营销策略分析
(一)内部能力
1.优势分析(strength)
(1)覆盖范围广
随着城市公共交通基础设施及公交系统的发展,公交媒体受众在规模上呈现出不断扩大的趋势。根据ctr今年对公交媒体受众的基础调查,经常乘坐公交车的人已经占到城市常驻居民绝大多数。而cctv移动传媒目前拥有覆盖全国的公交电视传播网络,在全国30个大中城市、1200条公交线路、47000余辆公交车上每天为超过5000万的群众提供新闻资讯、生活服务、文体娱乐等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群众的视听节目。公交移动电视的显示屏大小为17寸,屏幕分辨率为1028×1024,每辆公交车都会安装两块屏幕,分别置于车头驾驶座的后面以及车的中部。除公交电视之外,cctv移动传媒还运营机场大屏电视、快餐连锁店内电视(麦当劳、肯德基)、医院内健康传媒电视、长途快客电视等业务,并且还将继续拓展地铁、火车、校园、楼宇、商业营业网站等公共视听传媒载体业务。
(2)品牌优势
在我国,中央电视台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电视台,是中国最具价值的品牌之一。中央电视台是中国重要的新闻舆论机构,是党、政府和人民的重要喉舌,是中国重要的思想文化阵地。cctv移动传媒秉承了央视一贯的权威、公正、激情、领先及可信赖的行为准则,精选央视节目内容,第一时间覆盖广大移动人群。
cctv这个标志,足以引起人们对它的关注,这是它的先天优势。品牌的资产是无形的,也是无限的。cctv移动传媒将中央电视台的品牌影响力延伸,让cctv走向移动人群,能够有效弥补传统电视媒体对户外移动人群影响力的不足,这是中央电视台向户外新媒体领域拓展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步。
(3)内容优势
cctv移动传媒具有中央电视台内容的转播权、内容的编辑权,所有的节目内容均源自央视的金牌栏目。因此,cctv移动传媒不仅可以播放中央电视台最优质的节目,比如《焦点访谈》、《新闻联播》等,还可以根据客户的个性化需求,重新设计、编播、打造适合客户品牌形象传播的栏目内容,从而使客户利益最大化。cctv移动传媒依托央视节目内容,发挥移动传播灵活性,充分利用节目资源,提高了受众对移动媒体的关注。
cctv移动传媒通过互联网宽带技术,实现了移动电视媒体平台的统一播出,以移动电视周刊的形式,每周更新两次整频道内容。内容设定分主题、分版块、短编排、节奏快、
收视。每天固定节目共有18档,从早上5:30至晚上23:00循环滚动播放,每天循环不少于10次。另外,每天会更新6档节目,3天就将全部节目内容更新完毕。cctv移动传媒是央视精品栏目的创新与发展,精挑细选了12档大众最喜爱的央视节目,经过精心重构,合理安排,呈现出一整套全新的户外日播节目,海内外明星加盟倾情演绎,央视金牌节目主持人全力奉献,使cctv移动传媒成为极具感召力与影响力的优质传播平台。
(4)技术优势
cctv移动传媒自动传输系统采用了先进的互联网wifi及移动通讯3g技术,实现点对点节目下载,同时,通过宽带传输技术以及严格的认证中心和数据中心的审核,建构高品质全国统一播放平台,保证屏幕质量,图像清晰,从而保障了广告播出效果。结合互联网、数据库与移动通信技术,cctv移动传媒研发出独有的媒体运营综合管理平台,实现了节目与广告的自动化上刊与更新,并对车辆屏幕运行状况进行监控。
2.劣势分析(weakness)
(1)广告的“度”难以把握
以交通工具为载体的移动电视新媒体,具有数字化、强迫收视、海量受众和良好的广告传播效果等优点,能够很好地满足广大企业和广告商的需求。即使是有央视作为后盾的移动传媒,也免不了患上公交电视的通病——经营者把它当做一个广告平台,而不是把它当做电视媒介去经营,只讨好广告商而不讨好观众,只尊重利益而不尊重传播规律。公交电视靠大量广告作为收入的来源无可厚非,但是,媒介永远无法脱离受众而孤立存在。退一步说,就算是一个“广告播放器”,也要考虑受众的存在,因为从广告学专业角度来讲,平台的价值还主要体现在收视率和收视人群的消费水平和对媒体的满意度上,受众不接受的广告传播也是失败的传播。 (2)密闭性和不可选择性
和普通电视相比,公交车厢内的移动电视具有不可选择的特点,受众会对没有选择权的传播形式产生反感。对于公交移动电视来说,由于空间的相对密闭性和节目的不可选择性,乘坐公交车的人们只有被动吸收节目信息,而节目的内容和电视的声音也会产生很多争议,引起广大受众的不满。
(二)外部能力
1.机会(opportunity)
(1)占领心理空白期
作为央视媒体在第三地的拓展,cctv移动传媒精准覆盖了传统电视无法覆盖的时间和区域盲点,同时占领受众的心理空白期,极大提高了信息传递的有效性。cctv移动传媒可以从时间和空间上实现对传统电视覆盖的有效补充,增加到达率,实现无缝传播,且具有强制收视特点,稳定的媒体接触创造媒体传播价值,在强制收视下,释放无聊经济潜在的巨大传播价值,长时间、高频次的稳定媒体接触,使与受众的深度沟通实现可能。
央视的收视高峰主要集中在夜间,而cctv移动传媒“移动”特性有效地填补了移动人群白天收视的空缺,央视平台得以放大、延续,让乘车生活不再枯燥乏味。cctv移动电视的出现,变固定接收方式为移动接收方式,改变了市民的生活方式。有统计资料显示,中国人一天在户外的平均时间是5.7小时,95%的中心城市人口选择搭公交车出行,73%的公交乘客会主动收看移动电视,移动电视受众平均每天收视时长36.8分钟,是单一电视台平均收视时长的3.6倍,“电视跟着观众跑”成为移动电视最生动的写照。
(2)广告机遇
根据ctr最新媒介接触习惯调查数据显示,新媒体在经过几年的发展之后已经表现出较强的受众优势,其中公交移动电视广告在众多新媒体中的表现尤为抢眼。移动数字电视已经越来越多地得到国内外品牌型客户的认可,中国移动、可口可乐、戴尔等都在移动电视上投入了广告。从投放广告的行业分类看,快速消费品、通讯与印刷、医药保健品、食品、家电、it产品、金融、互联网、汽车、地产等行业的在移动数字电视的整体投放都在增加。其中,家电大卖场、it数码产品、医药保健品、通讯产品、食品酒类等行业在全国公交移动广告上的投放数额都比较巨大。
cctv移动传媒可以投放的广告类型多种多样,比如平播广告(硬广告,每天循环轮播,投播频次不低于30次/天),在短时间内显著提升认知度;贴片广告(置于cctv移动传媒各栏目前或者最近的广告位,价格比平播广告上浮20%),使品牌信息与节目内容相结合;专题广告(超长广告形式,可执行1~2分钟时长),实现与受众的深层沟通,进行市场深度教育;边
框广告(节目播放过程中从屏幕右侧弹出的广告形式),随心创意、形式独特,更易引发关注、积累记忆。另外,相对于传统的四大媒体,特别是传统电视而言,移动电视进行广告传播所耗费的成本要相对低廉得多,而且传统电视媒体只划分为一个黄金时段和非黄金时段,而移动电视则细分出多个黄金时段。
2.威胁(threat)
在使用标准上,重庆使用的是欧洲dvb-t标准,上海使用的是上海交大的adtb—t标准,而河南使用的是清华大学的dmb—t移动数字电视标准。技术标准上的不统一,使得媒介平台传播受到严重限制,各地之间制式不兼容,对于日后的合纵发展,将产生巨大的不确定性。
结束语
目前,移动电视这种新兴的媒介形式,已被国际公认为是继互联网这种第四媒体之后兴起的第五媒体。和任何新生事物一样,新媒体的成长必然要经历不断培育和各方面扶持才能更加成熟、更加有影响力。相较于传统媒体不可撼动的地位,以cctv移动传媒为代表的移动媒体还很稚嫩,但没有谁能够阻碍它的成长。相信通过共同努力和不断探索,cctv移动传媒前进的脚步会更加自信、更加从容。
参考文献:
[1]刘向阳,方芳.“移动电视技术及市场发展现状”[j].有线技术,2004(22)
[2]黄宁.“公交移动电视广告传播之优劣考”[j].广告大观(媒介版),200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283(2017)05-0112-03
[作者简介]应振杰(1995-),女,浙江宁波人,本科,研究方向:项目管理。
微博是Web20时代的一种典型社交网络应用,允许用户自由文字、图片、视频等内容,一般文字长度限制在140字以内,故得名微型博客。因其碎片化阅读、内容简短、更新率高等特点,成为了当下主流社交平台之一。中国的微博借鉴于美国知名社交网站Twitter,主要有新浪微博、腾讯微博、网易微博等平台。目前新浪微博占据着绝大部分的市场份额,为方便统计,本文所指的微博特指新浪微博平台。新浪微博的《2016微博企业白皮书》数据显示:2016年微博企业账号数达到130万,较上年增长35%,企业开通官方微博账户已非常普遍,部分企业官方微博的粉丝数量达到了千万级,其营销价值对于企业来说非常可观。
一、研究背景与目的
(一)研究背景
1.国外相关研究
在国外,尤其是欧美国家,微博网站的鼻祖Twitter占据了主要市场份额,Twitter于2006年在美国加州成立,截至2016年,其月均活跃用户数为三亿一千九百万人,是全球最大的微博类网站。
在关于Twitter的企业账号营销活动研究中,国外研究者普遍将企业账号与消费者之间的互动模式分为一对一模式与一对多模式。企业微博账户在进行信息时采取的是一对多模式,即所有的用户看到的是无差别的内容。而只有当用户选择关注企业账户时,一对一模式才有可能通过私信这一方式实现。在互动形式方面,微博为企业账户提供了两种互动形式,即人际型互动与机器型互动。人际型互动为企业与个人之间的信息交流以及企业账户的转发行为;而机器型互动指企业为个人用户提供超链接以供其对企业进行进一步了解的行为。有研究指出,若企业忽视微博的人际交往与社交功能,仅仅用微博账户传播消息而不致力于与个人用户建立联系,其微博的营销效果将被大大削弱(Efe Sevin,2013)。在针对不同地区企业微博营销活动的研究中,有研究者发现即使是在微博发展程度差异较大的两个国家,如美国与澳大利亚,企业微博的营销行为并无显著区别(Suzan Burton,Alena Soboleva,2011)。因此,微博营销的相关研究其适用性并不受地理范围约束。企业在微博上的营销活动对企业经营状况起到的实际效果尚不明确,如百事可乐在各类社交媒体所花费的资金比其竞争对手可口可乐要高得多,然而可口可乐的销量增长速度却更高(Bauerlein, 2010)。
2.国内相关研究
在国内,企业微博营销的研究对象主要为新浪微博平台上的机构认证类账户。与国外相关研究相比,中国研究者更侧重于对于企业微博营销效果进行分析并加以评价。中国研究者选取的指标主要为转发数、评论数和粉丝数量。与Twitter相比,新浪微博用户使用标签数量较少,国内研究者很少把标签作为研究指标。
金永生等使用消?M者行为分析模型(AISAS)对企业微博营销效果进行分析,开展微博营销活动的企业必须与粉丝进行积极互动,形成有企业参与的Search―Action―Share 阶段,以此实现更好的企业营销效果,从而提高企业微博营销的真实转化率。王战平认为粉丝量、被提及量、新用户支持对微博传播效果有着正向的影响,企业品牌需要通过与粉丝建立情感,从而利用这些情感进行长期营销。郝晓玲等在研究中加入了粉丝质量这一评价指标,以活跃粉丝数取代粉丝数,去除了“僵尸粉丝”所带来的干扰因素,并提出了以活跃度、传播力、覆盖度为指标的企业微博影响力指标计算公式。
国内的研究大多关注于对于现有企业微博的数据进行分析,从而找出关键性影响因素。然而对于企业如何把握关键性因素,如何在实践中获得营销优势并无实例分析。
(二)研究类型
自2008年8月新浪微博内测以来,微博的内容、形式都随着时展不断变化着。经过对微博主要内容的分析对比,本文将企业官方微博(不包括媒体机构)划分为三种类型。第一种为传统型,以国有银行、传统制造业企业官方微博为主,该类账号所的内容中绝大多数为企业的营销活动、广告、最新动向,回复量及转发量均不高,用户响应状况差。第二种为借势营销型,以支付宝、杜蕾斯等注重微博营销的企业为主,该类账号同样以与本企业产品相关的内容为主,内容较为丰富且善于结合网络热点进行宣传,与网友的互动性较强。第三种为互动型,以博物杂志、海尔等为代表,是较为新颖的一类企业微博,也是本文重点研究的对象。该类账号的内容并不刻意宣传自身产品,而是以与微博用户互动为主。在紧跟热点的同时,与网友交流品牌及行业相关讯息,官方色彩较淡。因第三种类型的企业微博形式与以往有较大不同,且有越来越受欢迎的趋势,本文选取了其中的代表:博物杂志官方微博为例进行SWOT分析,以此为各类企业官方微博的转型及营销活动提供参考。
二、SWOT分析
(一)以“博物杂志”官方微博为例的SWOT分析
《博物》是2004年《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出版的杂志,是《中国国家地理》青春版。内容涉及天文、地理、生物、历史等诸多领域,具有科学性、权威性和趣味性,以青少年为主要读者对象,引导学生走进自然、勇于实践、博学广纳、探索求实的世界。“博物杂志”是该杂志的官方微博,于2009年12月28日正式上线,前期粉丝数量并不多。自2016年因其独特的微博风格而走红网络。截至2017年2月,“博物杂志”的粉丝数量已经高达612万,《博物》的销量也从前几年的几万册增加到到22万册,知名度大大提升。“博物杂志”的成功也引来了不少模仿者,将企业微博由传统型、借势营销型转向互动型。
(二)“博物杂志”的内部环境分析
1.优势分析
互动性好。账户的粉丝数量决定了微博被用户阅读的机会的大小,而微博评论数量的高低则直接反映了用户对该条内容的关注度以及有效的阅读量。选取与“博物杂志”粉丝数量相近的借势营销型企业微博“360安全卫士”(642万粉丝)作为对比组,对比两者在2月23日至2月14日十日内的所有微博的平均评论数。在样本区间内,“360安全卫士”共28条微博,平均评论数为156条;“博物杂志”共34条微博,平均评论数为16449条。在两者微博粉丝数相近即被用户浏览到的机会大致相同的情况下,“博物杂志”的平均评论数是“360安全卫士”的105倍,显示了“博物杂志”良好的互动性。良好的互动性使得企业微博所的内容能被更多用户仔细阅读,并留下一定的印象,这对于提高用户黏性、加深品牌在用户心中的印像有着极大的作用。
传播面广。对于企业而言,社交媒体的矩阵式传播比以往的单向广告有着更为出色的传播力量和效果。通过用户的转发,微博内容在用户首页的出现几率大大提高,更容易获得关注。同时,通过用户的转发,微博内容可以被更多非粉丝的用户浏览到,这也是企业微博增长粉丝数、提高企业知名度的一个重要途径。据相关研究数据,企业微博平均每条微博转发量与每日新增粉丝数量的相关系数为0627,具有比较显著的相关关系。本文选取了与上文相同的样本进行比对。在样本区间内,“博物杂志”的微博平均转发数为14878次,“360安全卫士”的平均转发数为159次,前者的转发数为后者的93倍。高转发量为“博物杂志”带来更高的阅读量和粉丝数,使企业知名度得到较大的提升。
营销成本低。相较于传统的营销方式,微博营销的成本相当的低廉。对比在营销方面作出巨大投入的企业,如香奈儿(200万粉丝)、五粮液(73万粉丝)等,“博物杂志”获取642万粉丝的成本几乎可忽略不计。在知名企业争先加大广告投入的当今市场中,中小企业为了获取知名度往往需要付出高昂的营销成本。即使是在微博平台,投放广告也需要不小的营销成本。对于类似“博物杂志”这样营销预算低、自身知名度不高的企业来说,打造互动型企业微博来迅速获取知名度是最为经济的方式。
2.劣势分析
本文选取了截至2017年2月23日的“博物杂志”的最新的20条与产品无关的微博以及20条与产品相关的微博,分别统计其评论量及转发量。如表1,与产品无关的微博无论是平均评论量还是平均转发量都远超与产品相关的微博。尤其是转发量,前者是后者的近5倍。经过无重复双因素分析,两者的P值均小于005,显著性很高。由此可见,企业微博账号的受关注度与企业产品受关注度之间仍然存在着不小的差距。互动型企业微博在积累粉丝与人气的同时,将粉丝转化为消费者的能力尚未成熟。
(三)“博物杂志”的外部环境分析
1.机会分析
随着信息技术及社交网络的发展,传统营销模式,如一对一营销、关系营销、体验式营销的吸引力大大降低。与此同时,随着网民数量的上升,社交媒体用户的数量也已十分庞大。截至2016年9月,新浪微博月活跃人数已达到297亿,超过我国人口的五分之一。庞大的网民数量为基于网络平台的微博营销的兴起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条件。除此之外,电子商务与社交平台的合作也在逐步深入。2013年,知名电商平台淘宝入股新浪,为其与新浪微博的深入合作拉开了序幕。目前,新浪微博的博文中可以添加淘宝及天猫的链接,用户可以通过微博一键跳转至企业店铺的活动页面或者购买页面。缩短购买端口与营销内容之间的距离能够充分利用消费者的消费冲动,尽可能地将微博粉丝转化为消费者以提高微博营销的效率。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电商与微博之间的合作将愈发成熟,微博用户与消费者之间的转化率也将进一步提高。对于积累了大量粉丝的互动型企业微博账户来说这将是一个不可多得的机会。
2.威胁分析
“博物杂志”的走红在很大程度上依托于众多微博用户的好奇心。这种对于生活中不认识的生物、物品的问答形式非常的新颖,又容易激发阅读者的好奇心,因此“博物杂志”在短时间内收获了大量粉?z及高知名度。然而在互联网时代,用户的口味千变万化,一旦用户对于此类形式出现审美疲劳,企业微博账户很有可能再度陷入无人问津的局面。
随着互动型企业微博的异军突起,越来越多的企业微博账号开始转变风格,试图通过加强与微博用户的互动性来收获关注度。如知名家电企业海尔,其官方微博就经历了极大的风格转变。除了优化微博内容、淡化营销色彩来获取用户好感之外,“海尔”还常常出现于各个热门微博下面“抢热门”。通过卖萌、机智问答等评论方式,“海尔”迅速被广大微博用户注意。然而,当越来越多的企业微博开始变身互动型,向普通网络红人的运营方式靠拢后,用户从新鲜逐渐走向了审美疲劳。想要保持微博的高关注度就要将自身与众多同类企业微博区分开,打造出难以被复制的模式。
三、结论与建议
(一)提高粉丝转化率
互动型企业微博应利用好自身庞大的粉丝数量,提高其粉丝至消费者之间的转化率以获取良好的营销效果。与产品无关的微博所带来的人气,与产品相关的微博的阅读量也会较之前有所上升,企业应把握好这个有利条件。在产品营销的微博内容中,为消费者提供尽可能便利的购买途径,充分利用宣传文案为消费者带来的购买冲动,将微博账户的粉丝成功转化为消费者。
(二)强化企业形象
互动型企业微博的弊端之一便是因为大量与企业无关的微博内容而淡化了微博账户的官方色彩,从而稀释了其带动企业营销的作用。因此,企业官方微博在转向互动型时应注意其官方色彩与亲民风格之间的平衡。在吸引粉丝的同时,应将微博内容尽量聚焦于其行业自身,融合企业文化、产品特点进行宣传。只有保持其企业宣传媒体的特性才能做到将官方微博账号的粉丝转化为对企业有一定了解并有好感度的消费者。
1文献综述
随着经济形势的变化,传统SWOT分析方法在企业战略制定中暴露出一些缺陷和不足,众多学者在传统SWOT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新的战略制定方法。Zavadskas[1]认为SWOT分析方法为企业指明了方向,却使其很难选择最终结果,于是在SWOT分析的基础上,运用AHP和置换法计算得出最优于建筑企业未来发展战略的可行方案。Mohammad[2]提出SWOT分析方法是一个不完整的评价策略,不能清楚地反映环境因素对战略的影响,他提出使用结构方程构建二阶因素分析模型,使得每个因素都可以独立的作为一个变量在模型中体现出来。黄溶冰[3]认为SWOT分析方法难以界定4种环境因素相互作用关系,于是提出基于极坐标法的定量测度模型。朱兴宏[4]基于SWOT方法深入分析了在合芜蚌实验区建设过程中普及TRIZ的环境及形势,提出应用TRIZ理论解决创新试验区发展的现实冲突,得到最有效战略。陈冠铭[5]针对SWOT分析方法的不足,引入古典战略思想和雷达图分析方法,创建了三维SWOT-AHP模型和聚合诊断图。本文在参考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采用德尔菲法、层次分析法量化SWOT定性分析中各环境因素并计算4种环境类型力度,根据环境力度计算出企业的战略向量,把战略向量在极坐标系中表示,以此制定企业战略。
2构建SWOT定量分析模型
2.1分析企业内外部环境在进行模型分析前,对企业的深层次了解,如进行实习、搜索企业资料、进行实地调研等方式定性分析企业的内外部环境。从企业内部优势S、劣势W和企业外部机会O、威胁W四方面确定影响企业发展的关键环境因素。
2.2计算环境因素力度对于企业内部S、W两种环境类型,力度大小取决于该因素的估计强度以及因素对于整体环境的权重。选择专家组对估计强度s、估计概率p进行评分,运用德尔菲法取得一致性结果。相对重要性为单个因素在整个环境的影响程度中所占比重,专家组对各因素进行评价,构建层次分析模型,计算各因素权重λ。内部环境力度计算公式为:(1)对于企业外部两种环境类型,在进行企业战略制定时,往往把机会和威胁看作是正在发生或即将发生的一种趋势。所以,外部环境的力度大小不仅仅取决于该因素的估计强度和权重,还应考虑外部环境在未来发生的概率大小。专家组评估某外部环境因素在未来发生的概率,经过多次征集,取得一致性结果,作为该因素的概率值。结合3种影响因素得出外部环境力度的计算公式。
2.3计算环境总力度总优势力度S、总劣势力度W、总机会力度O和总威胁力度T分别是由各自因素力度Si、Wj、Ok、Ti加总得到。2.4确定战略向量战略向量由战略方位角和战略强度系数组成,表示为(θ,ρ)。其中,战略方位角θ确定企业的战略类型,随着战略方位角θ的增加或减少,θ所在象限对应坐标轴的环境因素的影响程度也会发生变化。战略强度系数ρ确定企业实施战略的强度,当战略强度系数ρ的大于0.5时,表示企业应采取积极的战略措施;当战略强度系数ρ的小于0.5时,表示企业应采取保守的战略措施。在极坐标系上标注战略向量,即可确定企业未来的发展战略[3](见图1)。(1)确定战略方位角。战略方位角通过构建战略四边形来确定。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分别以内部优势、劣势和外部机会、威胁四个变量作为坐标系的4个半轴。根据环境总力度的计算结果,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上进行标注,连接相邻的点,构成一(2)确定战略强度系数。对于坐标系中某一点(x1,y1),其战略强度为该点和坐标原点构成矩形的面积。战略强度分为战略正强度和战略负强度。战略正强度是企业内部优势和企业外部机会共同作用下对企业的影响程度。
3实例分析
3.1企业概况石材行业是一种零散型行业,企业大多依靠当地的石材资源投资建厂,因为资源分布的分散性,导致企业具有很强的地域性,行业门槛以及集中化程度低,行业产能分散,不存在占据较大市场份额的企业。C企业地处河北省邢台市,是当地成立最早的石材企业之一,以生产销售花岗岩为主。企业成立初期,通过对原材料的简单加工生产低附加值产品获取利润。此后,企业引进先进的生产技术及设备,进行再加工,生产具有高附加值的新产品。公司积极拓展销售渠道,参加全国知名石材会展。目前公司初加工产品主要在国内进行销售,再加工产品大多经过外贸公司发往国外。
3.2SWOT定性分析为了能够准确的把握企业内部和外部环境因素,采取深入企业进行实习调研的方式,并征求多位管理人员的建议,确定了C企业的SWOT定性分析结果(见表1)。
3.3SWOT定量分析(1)进行专家打分。选择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和丰富的战略管理经验的专家11人,组成专家组。向专家组成员发放C企业的一些发展历史和企业现状的相关资料,并对该企业所处行业情况做简单介绍。根据SWOT定性分析结果,专家组采用1—9标度法对相同层次或相同类型的因素进行两两对比,建立判断矩阵。计算各判断矩阵的最大特征值和特征向量,进行一致性检验[8]。整理结果如表4所示。表4中一致性检验数据显示,各矩阵特征向量符合要求,可以作为各层次的权重指标。层次总排序由S、W、O、T矩阵中归一化特征向量与A矩阵向量相乘得到。层次总排序结果见表5。企业在未来应实行积极的实力型发展战略。具体包括:继续推进产品创新,增加高附加值产品种类,提高产品差异化;扩大业务范围,寻求更为全面的业务市场;提高纵向一体化程度,降低单位产品成本;发展企业规模,规范管理,实现企业的规模经济。
4结论
关键词: SWOT框架理论 竞争战略非冶金项目
中图分类号:TU323.5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 概述
1.1 某公司简介
某公司是世界500强企业中国中冶控股的国有特大型企业。
鲁班奖工程特别荣誉企业、中国建筑业竞争力百强企业。
1.2 何为非冶金项目
某公司五十多年的发展历史中以钢铁工业重点项目为主,钢铁工业之外的项目为非冶金工程项目,包括工业项目建设、民用项目建设、以及基础设施建设等。
2 非冶金项目竞争战略分析所需理论简介
2.1 竞争战略
企业战略是一个战略体系。又称为业务层次战略或者SBU战略,它是在企业总体战略的制约下,指导和管理具体战略经营单位的计划和行动。企业竞争战略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如何通过确定顾客需求、竞争者产品及本企业产品这三者之间的关系,来奠定本企业产品在市场上的特定地位并维持这一地位。
2.2SWOT框架理论
SWOT分析方法是一种企业战略分析方法,即根据企业自身的既定内在条件进行分析,找出企业的优势、劣势及核心竞争力之所在。其中,S代表 strength(优势),W代表weakness(弱势),O代表opportunity(机会),T代表threat(威胁)所示:
具体来说,本文将利用下列检查表来具体分析非冶金项目的优势、劣势以及所面临的威胁和机遇:
3 某公司非冶金项目的优势和劣势
某公司的非冶金项目在近几年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在全国各地承建了大量的非冶金建设工程,在房屋建筑工程、市政公用工程、环保工程及其他诸多工程领域创出了瞩目的业绩,成为行业的中坚力量。
3.1 非冶金项目的优势
根据SWOT分析的分项检查表,将分别对某公司非冶金项目的市场地位、采购、生产、财务以及人力资源等方面进行企业内部的优势分析,详细如下:
3.1.1 市场地位
(1) 市场份额
某公司非冶金项目的市场份额和同行业竞争对手相比较长期位居湖北省前五。
(2)产品质量特点
某公司现有三大主业:工程总承包、钢材深加工和房地产。集团公司有着五十多年钢结构制造历史,在压力容器、桥梁、场馆、电力设施、重型厂房、大型专用非标设备、多高层钢结构建筑以及仓储物流等钢结构市场,取得丰硕成果。
3.1.2采购
(1)集中采购凸显规模经济优势
本企业集团物资集中采购已经实施了将近7年,通过多年的摸索和实践,在规模化、专业化采购等方面逐步走上完善之路。在大宗采购方面规模化优势较为明显,去年对于天津东丽保障房、武汉市二环线等项目的钢材供应上,做到了强有力的保障。
3.1.3 财务
某公司目前每年可以从银行获得无抵押贷款150亿。拥有雄厚的资金实力以保障各项工程的顺利实施。
3.1.4 人力资源
(1)公司拥有一支优秀的员工队伍
为了提高员工的整体素质,使公司真正成为智力密集型的现代化施工企业,我们大力地调整队伍文化知识结构、专业技术结构、年龄结构。优化决策层,优选管理层,优教操作层。加大智力投资力度,培养优秀人才,大胆选拔使用年轻人才。在现代化管理和现代化项目施工的实践中培育出一大批集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于一体的高素质的技术及管理人才和施工队伍。
(2) 公司拥有一支高素质的项目管理队伍
本公司的工程管理人员中具有国家一级建造师资质证书的项目经理共191名,国家贰级建造师资质证书的项目经理181人,可随时调集精锐部队参加各类工程的建设。
3.1.5 内部优势总结
根据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某公司非冶金项目所拥有的优势有如下几点:
市场地位稳居前五(湖北省内),在客户心中拥有一定的地位。
工程质量高
研发能力,技术能力雄厚
资金充足
人力资源丰富,拥有一大批素质高,经验足的研发、技术、管理和营销团队。
3.2 非冶金项目的劣势
企业的内部能力有优势必然也存在缺点和不足。本文同样根据SWOT的各项检查表来客观分析某公司非冶金项目所存在的劣势,详细如下:
3.2.1 市场地位与营销
(1)非冶金项目品牌效应不如竞争对手
虽然某公司非冶金项目和同行业竞争对手比起来,市场份额常年位居前五。并且其中的工业项目不论从工程质量还是资质而言都有较强的优势。但是就民用项目来说,其市场的品牌效应不如中建三局等,特别是如今尚未取得房建特级资质,承包范围受限,制约了非冶金市场的发展。
(2)市场营销能力亟需突破
2011年,某公司非冶金市场没有新的突破,公司内部投资项目占到非冶金合同额的43%。非冶金项目信息的搜集渠道和跟踪工作也有待提高。
3.2.2 采购
规模专业化采购水平仍然不足,表现在:第一,公司集中采购品种少、总量低,采购价格优势和效果不明显;第二,部分项目经理部未执行公司物资采购管理规定,自行采购物资时没有采购招标、议标和评标等过程控制,采购合同签订有待规范;
3.2.3财务
从2011年的内外结算工作来看,不够理想,相对于全年施工总承包主业完成的营业收入,对外结算和对内结算的比例较低。突出问题是:项目竣工、项目结算平均间隔期长达2~5年的现象仍没有改变,新开工项目的预算基本做到了与施工同步,但把结算与竣工间隔期压缩1~2年的目标,未能实现。应收账款和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的压力仍然存在。
3.2.4 人力资源
某公司的人力资源储备相当充足,一级建造师多达191多人。然而作为非冶金市场,很多人的思维并没有转变过来,一是传统冶金施工的管理思想和方式制约着我们,大多数项目管理还是重施工轻经营,使许多新的管理制度和措施难以实现;二是部分领导干部和员工的信心不足,对实现“三五”发展目标、转变发展方式悲观、缺乏信心。
3.2.5 内部劣势总结
根据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某公司非冶金项目存在的不足有如下几点:
在民用项目上,市场的品牌地位不如竞争对手中建某局。
非冶金项目信息渠道狭窄,市场营销的手段和规模亟需拓展。
企业集中采购专业度不够,供应商选择存在很大局限。
应收账款和流动资金压力巨大。
项目管理信息化不足。
企业部分员工缺乏信心,责任感以及危机意识不强。
4 非冶金项目所面临的威胁和机遇
根据SWOT框架理论,不仅要对企业内部的优势和劣势进行分析,也需要对企业外部所处的环境进行分析,从而识别企业所面临的威胁和机遇。这里同样根据SWOT框架分项检查表中的内容结合PEST工具对企业所处的环境进行分析;详细如下:
4.1环境分析
根据SWOT各项指标检查表,具体也包括了政治里的政府干预、压力集团;社会里的社会总体状况和税收及相关法规;经济里的经济发展;还有技术里的技术进步等。因此这里将利用PEST模型对企业所处的环境做一个简单分析:
4.1.1 政府宏观规划
随着国家的宏观调控,要求钢铁企业进行重组和压缩产能,在“三五”期间对公司传统冶金建筑市场造成重大影响。二是全球金融危机对我国的经济不利影响不会马上消除。
4.1.2 经济社会环境
随着“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试点方案获国家批准,武汉将大手笔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本企业通过资本运作,以BT模式承接了武汉市二环线(汉口段)、机场快速路等市政工程。在此基础上,通过继续抓住武汉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机遇,采用适当的运作方式,将会在“三五”期间获一些高端建设市场份额。
4.1.3 竞争对手情况
公司选择中国建筑第三工程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建三局”)、中冶京唐建设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冶京唐”)、上海宝冶建设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宝冶”)作为对标企业,在体制机制、经营规模、品牌、人才、技术等方面的比较,分析企业的发展条件及与竞争对手的优劣势。
(1)企业主要经济技术指标对标
2010年企业与国内外对标企业同期主要指标对标
(2)企业发展条件对比分析
本企业与所选三家对标企业均同为股份制公司,其中中建三局为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全资子公司,本企业与中冶京唐、宝冶同为中国冶金科工股份有限公司的控股子公司。
截止2010年底,本企业注册资本金4.1亿元,中建三局16.7亿元,中冶京唐11.6亿元,宝冶4.74亿元,均达到特级总承包企业基本要求。
本企业具有冶炼、房屋、市政、机电四个总承包一级资质,中建三局具有房屋特级资质,中冶京唐具有冶炼、房屋、市政三个总承包一级资质,宝冶具有冶炼、房屋双特级以及市政、机电总承包一级。
2010年,本企业完成建筑业产值113亿元,中建三局完成505亿元,中冶京唐完成206亿元,宝冶完成152亿元。
品牌方面,本企业先后荣获3项鲁班奖,中建三局获72项,中冶京唐获3项,宝冶荣获14项。中建三局和宝冶均建有一大批代表国际国内领先水平的标志性建筑。
人才方面,本企业现有高级以上技术职称人才385人,一级建造师191人;中建三局有一级建造师1120人,高级以上技术职称人才1460人;宝冶有一级建造师250人,一级注册建筑师20人,一级注册结构师10人,高级以上技术职称人才357人。
科技方面,本企业2009年底拥有77项授权专利,中建三局66项,宝冶64项。
从以上对比可以看出,本企业与对标企业,特别是中建三局,在经营规模、人才、品牌等方面存在较大差距。
4.1.4 技术
公司研发能力突出,技术过硬
公司拥有的技术体系支持文件及国家工法和专利有:国家级工法12项;部级工法100项;实用专利290项;企业级工法 65个。
4.2 企业所面临的机会
根据以上企业所处的宏微观环境分析,现将企业所面临的机会总结如下:
武汉城市圈建设,为非冶金项目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市场需求旺盛;
非官方统计,十二五国家拟投资建筑业1.5万亿;
世界经济复苏,国际间经济交流的旺盛,使得海外新兴市场成为企业发展面临的机遇;
所在城市,人力资源储备丰富.
5 非冶金项目竞争战略分析
5.1 SWOT框架
通过以上对某公司非冶金项目的优势和劣势分析,以及所面临的威胁和机遇分析之后,接下来我们要对所有的优势和劣势匹配机遇和威胁,从而形成可行的战略。
这种匹配有四种组合方式:优势——机会(SO)战略是一种发展企业内部优势与利用外部机会的战略,是一种理想的战略模式。弱点——机会(WO)战略是利用外部机会来弥补内部弱点,使企业改变劣势而获取优势的战略。优势——威胁(ST)战略是指企业利用自身优势,回避或减轻外部威胁所造成的影响。弱点——威胁(WT)战略是一种旨在减少内部弱点,回避外部环境威胁的防御性技术。
5.2 现阶段的战略选择
竞争优势是所有战略的核心,企业要获得竞争优势就必须作出选择,必须决定希望在哪个范畴取得优势。全面出击的想法既无战略特色,也会导致低于水准的表现,它意味着企业毫无竞争优势可言。
某公司高新技术企业称号的获得,无疑成为企业的竞争优势。良好的工程质量管理,强大的资金支持,技术保证,理应成为企业所有战略的思考核心。
目前,某公司非冶金项目在武汉市场面临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的良好机遇,在有充足资金保证和良好的技术优势前提下可以采取积极进取的多角化战略,大力发展非冶金项目。促使公司成功转型,从而规避整个钢铁行业发展放缓甚至萧条的风险。
本文的创新点在于第一,《第一财经周刊》创刊6年来发展迅速,但是系统的研究理论却相当少,大部分学者都是研究第一财经传媒或者《第一财经日报》;第二,将SWOT分析法引入传媒战略管理研究能对《第一财经周刊》的研究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关键词:第一财经周刊;SWOT分析;策略
1.引言
随着中国社会主义经济的不断发展,资本市场的开放和日益国际化,人们对于财经的关注与日俱增。以《第一财经周刊》《财经》《理财周刊》等为代表的新一代财经媒体们也逐渐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站稳脚跟,拥有巨大潜力的财经媒体值得我们关注。
虽然财经媒体在风起云涌的市场中依然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是也不乏不看好财经媒体发展前景的观点存在。这些担忧主要总结为:市场需求量小、新闻资源少、发行压力大等。而《第一财经周刊》正是在经济不景气时期,众多唱衰财经类媒体的声音中创刊,以轻松的方式进入财经新闻领域。凭借定位的清晰和过强的执行力,在新媒体不断占领市场、传统纸媒竞争“白热化”的今天,《第一财经周刊》还是成为了国内财经界极具影响力周刊之一。
《第一财经周刊》创刊于2008年2月25日,是由上海东方传媒集团有限公司(原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SMG)旗下的第一财经(CBN)主办,定位于广大的公司人群。第一财经是目前我国最有影响的跨地域、跨媒体、跨行业的专业财经资讯供应商之一,致力于为中国广大投资者和全球华人经济圈提供实时、严谨、优质的财经新闻和深度评析,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中文财经资讯平台。《第一财经周刊》是借助第一财经的品牌与资源优势而创办,宗旨是以全然不同的视角报道商业新闻,“发现一个明亮的商业世界”(前《第一财经周刊》总编何力语),专业地服务特定人群。
《第一财经周刊》经过了6年的发展,现在究竟是一个怎样的状态?它的前景如何?笔者认为需要对《第一财经周刊》的媒介战略做了一个全面而系统的梳理。因此,笔者将利用SWOT法对上面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总结出经验和启示。
2.相关概念的界定
SWOT分析法
SWOT分析法(也称TOWS分析法、道斯矩阵)即态势分析法,20世纪80年代初由美国旧金山大学的管理学教授韦里克提出,经常被用于企业战略制定、竞争对手分析等场合。SWOT分析具有显著的结构化和系统性特点。SWOT分析法的重要贡献在于以较为系统的思想为指导,将独立的因素相互结合起来,进行综合分析,使制定企业战略有了科学的依据。
3.《第一财经周刊》战略的SWOT分析
3.1《第一财经周刊》的优势分析
3.1.1资本优势
2008年2月25日,《第一财经周刊》创刊,由上海东方传媒集团有限公司主管,总部设在上海。上海东方传媒集团有限公司由上海广播电视台发起出资成立,是台属、台控、台管的控股企业集团公司。 SMG以传媒产业为核心业务,集广播电视节目制作、报刊发行、网络媒体以及娱乐相关业务于一体的多媒体集团。
上海东方传媒集团(下称SMG)在2011年5月13日入选第三届“文化企业30强”。2012年5月18日,入选第四届中国“文化企业30强”,拥有百视通新媒体(600637)、东方明珠(600832)两家上市公司,合计最高市值达到937.2亿元。据SMG2013年财报显示,SMG2013年年底营业收入为210亿元,资本实力雄厚。而SMG旗下的子公司“第一财经”有限公司(下称“第一财经”)凭借SMG雄厚的资本条件,在经营能力上也表现不俗。《第一财经周刊》便诞生于“第一财经”坚实的资本运营基础之上。
背靠SMG这一强大的传媒集团,《第一财经周刊》首先在资本和人力上都有保障,可以更快地在市场上取得知名度,构建了属于自己的品牌。其次,与国内其他财经类杂志相比,在资本的运营上,资本雄厚的《第一财经周刊》有着与生俱来的优势。此外,雄厚的资本实力让《第一财经周刊》实现跨地域、跨行业、跨媒体显得轻而易举。尤其在跨媒体上,《第一财经周刊》iPad版是苹果App Store最畅销的中文数字杂志,一经推出下载量就达到了350万次。
3.1.2 定位精准
在《第一财经周刊》创刊之前,我国的财经类杂志普遍更关注国家政策以及商业世界的精英阶层和企业家。而针对普通企业白领的商业和财经读物是相当少的。而《第一财经周刊》能在竞争激烈的财经杂志市场里迅速打开局面则要归功于其精准地定位于广大的公司人群。
通过市场调研,《第一财经周刊》发现,当时市面上没有一本杂志明确地定位于公司人这一年轻而又庞大的群体,最相似的《财经》和《商界》也主要是定位于商业精英人士。《第一财经周刊》准确地“卡位”,填补了这一市场空白。而生活在各种各样企业的普通公司人、年轻白领构成了《第一财经周刊》最主要、最有价值的读者群体。
3.2 《第一财经周刊》劣势的分析
虽然《第一财经周刊》在定位上更加细分了市场,且在文本内容上风格独树一帜,但是在创新上,对比国外进入中国的财经杂志,还显得相当不足。主要表现在缺乏思维多元化和新思维的内容生产者:
首先,《第一财经周刊》的很多选题和内容都会参照《福布斯》《经济学人》《纽约客》等国际顶尖杂志,或者向《纽约时报》等大报的优秀文章购买文章版权,创新性不足,没有更多自己的内容和思考观点;其次,杂志内容的深度不够,很多相对需要专业知识的文章都只是在简单的介绍和科普,深度报道的数量不足。但是,笔者认为,这只是《第一财经周刊》发展所必经的过程,内容生产的创新更依赖创新人才的培养,完善内部人才的培养机制是避免《第一财经周刊》劣势的一条比较好的途径之一。
随着《第一财经周刊》内部人才培养机制的完善,笔者相信这一劣势会逐渐地被优势和机会所取代。
3.3《第一财经周刊》机会的分析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中国的经济取得了瞩目的发展。据国家统计局网站数据显示,在2010年,中国就已经超越日本跃居世界第二大经济体。2013年,中国经济总量已约为第三大经济体日本的两倍。2014年中国经济总量将突破10万亿美元,这意味着与美国经济总量差距进一步缩小。
经济的腾飞使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显著的提高,中国中产阶层正在逐步地扩大。据《福布斯》中文版和宜信财富的《2014中国大众富裕阶层财富白皮书》显示,2013年末中国个人可投资资产在60万元人民币至600万元人民币的中国中产阶级人数达到1197万人。这意味着,首先有空前多的人不仅需要通过各类媒体及时准确地了解财经信息和产经动态,而且投资观念的改变促使这些新兴的中产阶层需要更多元、更深层次,更多角度的信息解读;其次,社会地位不断提升、人数范围不断扩大的中产阶层需要一份与自己身份相适应,且为自己所在阶层表达话语的刊物,而《第一财经周刊》的出现是与受众的需求相适应的。
3.4 《第一财经周刊》威胁的分析
3.4.1 竞争者的威胁
在《第一财经周刊》创刊之前,创刊于1989年的《新世纪周刊》、创刊于1998年的《财经》和创刊于2007年的《理财周刊》以各自独特的定位和突出的优势,一直占据着国内财经杂志三强的位置。由于发行之初《第一财经周刊》采取赠阅的方式,因此从《第一财经周刊》创刊的第一个半年之内,它的发行量就已经遥遥领先《新世纪周刊》和《理财周刊》。在销量上,《第一财经周刊》只有在北京地区的销量略小于《财经》,在全国财经类杂志的市场占有率达到了28%,打破了原有的传统三强局势。
虽然近几年《第一财经周刊》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地有着排名第一的销量,但是传统三强的竞争力也不容轻视。在提高内容质量方面,《财经》杂志加强了与海外专业财经媒体如Financial Times、路透社和《哈佛商业评论》的合作力度,以提高杂志内容质量和分析深度。在内容专业方面,与《第一财经周刊》同样定位于中产阶层的《理财周刊》做得比《第一财经周刊》更好。和《第一财经周刊》面面俱到和内容浅显不同的是,《理财周刊》的内容不仅细分到了中产阶层的个人与家庭理财,而且还广泛邀请理财专家进行执笔分析,其专业程度也更胜于《第一财经周刊》。
3.4.2 新媒体的威胁
比起其他专业媒体,信息传递的效率无疑是最重要的。提供最具时效性的信息和最深度的评论是财经类媒体取得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因此,财经类媒体最重视信息量的挖掘。但是,首先,在挖掘信息的时效性上,网络的速度无疑是最快的,信息也是最海量的,因此,《第一财经周刊》在全面性上无法与网络匹敌。其次,在信息分析方面,《第一财经周刊》也无法与一些专业的门户网站相提并论。如专业财经网站基本上都拥有大量业界知名的分析员,可以在第一时间让其签约的分析员对最新的热点经济事件提供深度分析,并及时与读者互动。在这样的情况下,《第一财经周刊》必须在做好深度分析的同时还要找到突破传统的分析角度,这样才有可能在新媒体的夹击中生存下来。笔者认为,《第一财经周刊》在报道角度上的突破传统做的很好,只需要在内容深度上进行加强。
4.《第一财经周刊》的经验与启示
从《第一财经周刊》创刊至现在已有6年时间,他走过的道路为中国传统纸媒提供了一个可供实践和研究的模式。《第一财经周刊》从无到有,再到形成了现在的品牌影响力,经历了一个较长的过程,这当中涉及了发行、营销、经营等诸多本文没有提到的地方。但是,笔者认为,对于目前国内的财经类杂志来说,人群的精准定位和内容的“接地气”是一本财经类杂志在市场中取得有利地位的重要基础。定位的精准是来自于对受众的密切关注,内容的“接地气”是来自于对自身资源的掌控与分配。现代社会的财经类杂志要想成功,定位准确和懂得如何利用自身资源是必不可少的。
此外,对于财经这一门专业性相对较高的报道领域,记者和编辑队伍的专业素养和专业知识储备也是必要的。前文《第一财经周刊》的弱势分析中笔者也提到了这个问题。笔者认为,只有专业素养和知识储备到位才具备了创新思维的条件,才有了内容质量提高的可能。如《新世纪周刊》总编辑胡舒立女士的凭借优秀的专业素养和良好的财经知识储备获得了财经业界与新闻同行的普遍认可。但是,像胡舒立女士这样的人才在中国财经新闻界少之又少。由此可见,目前的国内财经媒体比任何时间都需要一批有专业财经知识的人才,各大媒体应该完善内部的人才培养机制如岗前系统培训、定期培训等,提高杂志内容的质量。
从对《第一财经周刊》的总结来看,笔者认为,财经新闻业者只要认真研究受众的需求,精准定位读者群体,加强创新,完善内部人才培养,不断提高财经报道的内容和质量,获得成功的财经媒体必然会增加。我们期待更多优秀和专业的财经媒体出现。(作者单位: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
参考文献:
[1] 吴婷,《第一财经日报》的SWOT分析.硕士学位论文.2007
[2] 刘怡,严三九,从定位清楚到执行到位――《第一财经周刊》的媒体定位分析.新闻记者.2012
[3] 洪晓燕,由“第一财经”看我国跨媒体财经传媒之品牌构建.硕士学位论文.2005
[4] 冯露,《第一财经周刊》打造新型商业读本策略分析.长江大学学报.2012
[5] 赵金,财经媒体的发展新趋势――访《第一财经周刊》总编辑何力.青年记者.2008
关键词:湖北省;邮政速递;SWOT
中图分类号:F618 文献标识码:A
Abstract: The E-commerce based on internet platform makes online transactions at a geometric rate of growth, but also for the express traffic to bring blown growth. Post express logistics despite rapid growth, growth, but still in the initial stage of development, but also in the face of increasingly fierce competition threat. This paper gave an overview of the postal express logistics and express delivery industry, and used the SWOT model to analyze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the postal express logistics market environment in Hubei province, respectively, so as to analyze the postal service of Hubei province in the new period development to give the appropriate reference.
Key words: Hubei province; postal courier; SWOT
0 引 言
F代速递业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速递业务最初并不是产生于各国的邮政部门,而是由货运部门最先开办的一种开放、自由竞争的业务,后来吸引了邮政、航空等多种类型企业的加盟。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对外交流、经济贸易往来的需要,速递作为服务性行业诞生了。进入80年代中期,以DHL、UPS为代表的国际速递公司进军中国市场,对传统邮政寄递业产生了直接的竞争。2002年,邮政物流业开始兴起,并迅速成长,在市场中占有一定的份额。随着中国加入WTO,国际贸易的繁荣、外资引进的增加、西部大开发刺激空运货物的增加,从而也为快递的发展提供了契机。另外,以Internet为平台的电子商务引起在线交易呈几何速度增长,为快递业务量带来井喷式的增长。然而,由于运输市场迅速放开,世界快递巨头如联合包裹、联邦快递、敦豪快件、荷兰TNT等纷纷涌入中国,他们利用其雄厚的资金及信息系统优势迅速在大中城市建立服务网点,使邮政速递及民营快递公司的市场份额迅速下滑,使得邮政速递的市场份额从20世纪90年代初的97%下降到2012年的22.8%。因此,分析市场环境对其今后的发展具有借鉴和帮助意义。
1 湖北邮政速递物流基本概况
湖北省邮政速递物流公司隶属湖北省邮政公司,2006年6月,由原湖北省邮政速递局和湖北省邮政物流局合并组建的省级专业局。具体负责全省速递、物流业务的营销、策划、运营等经营和管理,以及省际、省内速递、物流网络的组织和优化,并依托武汉分公司和华中(武汉)物流集散中心进行实体化运作。
湖北省速递物流公司依托中国邮政的国内、国际空运资源,遍布城乡的实物网、覆盖全国的集散网和功能强大的信息系统为客户提供“迅速、准确、安全、方便”的速递物流服务。在此基础上,根据市场对服务、时限、价格等个性化需求,推出了速递和物流两大业务体系。速递业务主要面向高端快递市场,以高速度、高质量传递紧急文件及物品,提供多种形式跟踪查询服务。物流业务重点面向企业集团、零担货运和农资分销等专业市场。由飞机、火车、汽车等运输工具组成的实物运输网遍布全国城乡。通过省内物流专线,实现省内地市间传递时限24小时,全省范围48小时。由一体化物流、中邮快货、区域配送、货运和连锁配送等业务构成。迄今为止,已经成功开发波导手机、捷德万达、神龙汽车等vip客户。
1.1 湖北省快递总体发展概况
2017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和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的重要一年,也是全面深化改革推动行业发展再上新台阶的第二年。全省邮政企业和快递服务企业业务收入和业务总量持续增长。2015年湖北邮电业务发展相比2014年有所回落(如表1),邮路线路总条数与农村投递线路长度在逐年上升后趋于稳定,其中,邮路线路总条数由2010年的411条增长到2015年的653条,增长率达到了58.89%,农村投递线路长度由2010年的194 656公里增长到205 502公里,增长率达到了5.57%。农村投递线路条数由2010年的4 198条下降到2012年3 562条,减少了636条。邮路总长度近3年波动较大,总体还是呈上升状态。
近几年来,随着电子商务的不断发展,湖北省快递总体发展情况较好,如图1所示,2005~2015年湖北省快递业务量呈快速上升趋势。2016全年,全省快递服务企业业务量累计完成7.73亿件,同比增长52.12%,排名全国第11位;业务收入累计完成87.17亿元,同比增长46.34%,排名全国第11位。其中,同城业务量累计完成17 193.64万件,同比增长45.44%;异地业务量累计完成59 856.87万件,同比增长54.16%;国际及港澳台业务量累计完成297.61万件,同比增长50.4%。
2016年,同城、异地、国际及港澳台快递业务量分别占全部快递业务量的22.23%、77.39%和0.38%(如图2);同城、异地、国际及港澳台、其他快递业务收入分别占全部快递收入的15.21%、61.02%、3.23%和20.54%(如图3)。与上年同期相比,同城快递业务收入的比重提高了0.33个百分点,异地快递业务收入的比重下降了5.73个百分点,国际及港澳台业务快递收入的比重下降了0.6个百分点,其他快递业务收入的比重提高了6个百分点。
1.2 湖北省邮政速递发展概况
1994年以前,邮政速递是湖北速递市场的唯一经营者,在市场中处于绝对的垄断地位,其业务发展速度非常迅速。从1986年到1994年,湖北邮政速递业务收入的年平均增长率超过50%。但从1994年以后,随着市场的逐步开放,私营快递公司开始进入荆州速递市场,并以其灵活的经营方式抢占了大量邮政速递的市场份额。目前,湖北省同城、国内、国际的市场份额分别占23%、58%、19%,这与全国快递行业发展情况相符;而湖北省快递各类业务所占比重中,文件型特快专递占52%,物品型特快专递占33%,这说明目前湖北邮政速递主要是文件类型,这与当前电子商务快速发展下的快递水平不符合(如表2)。
2 湖北邮政速递物流SWOT分析
2.1 优势分析
第一,覆盖全国的运输配送网络资源。中国邮政经过百年的建设和发展,形成了一个庞大的货物处理平台,中邮物流有限责任公司依托此平台建成了全国最大的物流运递网络,可实现物品运送、信息传递、资金流通三大功能。与这三大功能相对应的,建立了实物投递网、综合计算机信息网、绿卡金融网。
第二,依托传统邮政的物流运输网络。具有三级邮政处理中心,每个处理中心均设有大型的分拨中心,自有各种厢式运输及配送车辆。中国邮政现有邮路2.1万条,总里程310.3万公里,其中省际间一级航空邮路1 022条(自办邮路17条)、一级铁路邮路112条、一级自k汽车邮路269条(快速夜班邮路61条)、一级水运邮路9条,同时拥有邮政专用运输飞机16架、火车自备邮厢481余辆、邮政专用汽车5.3万辆,具有一个由飞机、火车、汽车等不同运输工具组成的庞大的干线运输网。
第三,具有邮政物流专网资源。2003年起,中邮物流在自有资源配备的基础上逐步开通了北方、华东、南方、西北及西南五大物流公路配送网,实现了物品公路快速运输。目前,邮政物流有全国分拨中心7个,省级分拨中心31个,较大规模仓储分拨中心201个,物流业务网络67 000多个,拥有自动分拣设备297套,其中7个大区分拨中心覆盖华北、东北、华东、西南、中南、华南、西北,可实现由各分拨中心对本区域内进行物流配送服务。
第四,具有国内先进而完善的现代物流信息平台。邮政综合计算机网络是支持全国邮政信息化的骨干网络系统,该系统在广域网平台上采用了先进的ATM交换技术,可以实时提供数据、语音和图像信息的传输,网络覆盖全国31个省会城市和236个主要城市,联网的营业网点近2万个。中邮物流开发建设的国内先进而完善的现代物流信息平台,能为客户提供存货管理、配货集运、电子商务网上支付等综合现代物流信息服务,并通过与客户信息系统的对接,能够实现物流服务过程中运输与跟踪查询的全面整合。
2.2 劣势分析
第一,经营模式存在弊端,企业管理不规范。尽管中国邮政速递物流(EMS)是100%直营,但是经营观念落后,目前,在经营范围上主要是点到点、户到户的单一速递模式,而国外先进国家的速递业,除了提供速递服务外,还集商务、物流、金融于一身。而且,EMS在管理上缺乏完善的管理技术及管理手段,无法真正调动员工积极性,制约着其快速发展。
第二,企业招工难,人才匮乏。尽管快递行业的工资标准一涨再涨,但是快递企业仍然感到招工困难。由于业务量增长迅猛,快递公司需要更多的人手才能维持正常运转,这就需要更多的资金支撑。而快递员也要具备一定的素质,如会讲本地话,有驾驶证及一定的沟通协调能力等。现在主要是靠熟人介绍和网络招聘来获得新员工,另外快递行业人员的高流动性也为企业用工带来较大的压力。
第三,服务水平有待提高。目前快递行业最令人诟病的就是其服务水平不高。对快递用户的调查显示,目前快递行业最突出的问题是快递不快、延时到达,另外货品破损和服务态度差也是用户关注的主要问题。
2.3 机会分析
第一,快递需求量上升。如今越来越多的人享受到了网购的乐趣,2011~2015年我国网络购物用户规模持续增长。2015年网购用户总规模达4.1亿人,是2011年的2.1倍,2015年网络购物用户规模增长率为14.3%。网购成了广大消费者生活的一部分。网络购物的迅猛增长推升了快递物流行业,整个物流快递市场的需求量增长很快。同时,随着中国对外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跨国投资在不断上升,国内外企业进出口贸易将大幅度的上涨,这为快递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机遇。
第二,物流业的快速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市场。众所周知,物流业是21世纪的“黄金产业”。而中国邮政企业具有传递实物、传递信息以及金融结算的优势,所以将成为中国物流行业中不可替代的部分。
2.4 威胁分析
第一,市场竞争无序,成本快速上升。近几年以淘宝网为代表的电子商务快速增长,受益于此,快递公司的业务量也出现了爆发式增长,但是营业利润并没有随着业务量的剧增而明显增长。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个是快递公司无序竞争,大打价格战。快递行业门槛低,甚至有的公司没有取得经营许可证就做起了业务,这些新老公司对业务的争夺必然会引发价格大战;二是近几年营业成本上升太快。快递公司的成本主要是房租、人工工资、车辆油费。近年来,我国的房产价格、劳动力成本、油价都有了大幅度的提升,如快递员工资由几年前的1 500左右涨到现在的3 500左右,这些都使得快递公司的经营压力大大增加。
第二,国内外竞争对手带来的挑战。湖北邮政速递目前在市场竞争中面临着来自国内外潜在竞争对手带来的威胁。其中国外的竞争对手主要是UPS、FedEx、DHL、TNT,国内竞争对手有申通快递、圆通速递、韵达快递、顺风速运、百世汇通、宅急送、天天快递等。所以,湖北邮政速递目前在国际和国内两个市场面临着完全不同的竞争对手,应该制定具有针对性地应对策略。
3 总 结
综合以上单项分析,对其进行组合,得到的SWOT分析矩阵表,如表3所示。
通过SWOT分析矩阵可以得出:在新时期下,湖北省邮政速递要抓住快递需求量上升、物流业的快速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市场这一机遇,利用其覆盖全国的运输配送网络资源、依托传统邮政的物流运输网络、专网资源、具有国内先进而完善的现代物流信息平台这一优势,加强基础实施建设、调整业务的发展方向、调整收费价格。而在经营模式存在弊端,企业管理不规范、企业招工难,人才匮乏、服务水平有待提高的劣势状态下,面对市场竞争无序,成本快速上升以及国内外竞争对手带来的挑战,应降低运营成本、建立战略联盟、优化内部分配机制和用工机制。
参考文献:
[1] 唐碧英. 中国邮政速递物流市场竞争及策略分析[D]. 北京:北京邮电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
[2] 郭为. 中国速递业发展趋势分析与探讨[J]. 邮政文化,2005(9):11-12.
[3] 刘培峰. 湖北邮政速递物流公司发展战略研究[D]. 武汉: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
[关键词] 逆向物流外包SWOT分析
逆向物流就是以回收价值和适当处置为目的而将产品从消费点移动到来源点(包括生产者和供应链上各客户)的一个高效流通的过程。逆向物流外包是指在逆向物流渠道中由中间商以合同的形式在一定期限内提供给供应链上企业所需的全部或部分逆向物流的服务,包括废旧物品的运输、再包装、保管、维修、再配遂和退回货物等业务。
因为在整个社会大环境之中,所有企业的资源都是有限的,不可能在所有的竞争领域都取得优势,随着竞争多元化格局的形成,企业只能将精力投入在核心业务上,通过核心竞争力来获得市场,必然要求企业专门从事某一领域或者某一方面的业务,在某一点形成自己强有力的核心竞争力,这也就必然要求企业将其它非核心竞争力项目外包给其他企业,即所谓的业务外包。
我们可以通过SWOT分析来解析为何逆向物流要实行外包。
一、逆向物流外包的S(优势)分析
实行逆向物流外包的企业可以在于这些企业保持亲密合作的基础之上更好的开发自己的核心竞争力,降低现有条件下运营公司的成本,将优秀的人才都集中于某一个领域。
1.可以降低成本,减少因非可控因素导致的风险。企业将逆向物流外包给第三方物流企业之后,对有回收责任的产品可以达到法律规定的要求,又可以减少产品回收非可控因素导致的风险,减少对逆向物流设备和人员的巨大投资,减少投资风险。
第三方物流通过为多家企业服务,实现管理和运作的规模效益,具有明显的优势,尤其是在人力资源,设施能力,信息系统能力等方面优势更为明显,管理成本比较低,从而实现规模经济,有效降低成本。
2.企业可以集中力量发展自身核心业务,减少信息收集成本,优化人力资源配置。将逆向物流外包后,企业可以致力于自己的核心的业务的发展。第三方物流公司通过为企业提供逆向物流的同时可以利用其较专业的设备设施为企业传递相关物流信息,可以帮助企业改善顾客服务质量,提高顾客满意度,同时减少了企业的固定间接成本这样利于企业的人力资源更为合理的配置。
3.体现企业责任,帮助企业树立良好市场形象。企业将自己的业务外包给专业的第三方逆向物流公司,体现了企业对其产品回收利用的重视,而并不是一种放弃。外包本身就是将自己的非核心业务(如回收处理)转移出去,企业通过契约的形式与第三方企业建立关系,确定产品逆向物流顺利实施。这样使得企业能对外塑造起良好的市场形象,帮助企业占领市场。
二、逆向物流外包的W(劣势)分析
1.商业安全性风险。生产企业将逆向物流业务外包时,要将其授权给第三方物流服务提供商,还必须提品的设计信息,包括产品原材料的构成、结构设计图等这些具有设计专利的信息,存在生产专利泄漏的风险。 商业安全性得不到保障。
2.回收成本控制的不确定性。如果企业自己组织逆向物流,企业可以自己完全控制所有逆向物流的运作成本,一旦实行逆向物流外包,对回收产品成本的计算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回收产品的成本包括逆向物流成本、产品分解成本、物料未经回收处理加工前的净价值等,这些都是生产企业无法测算的。
3.企业预算外成本的增加。逆向物流外包给第三方物流企业,为了实现有效管理,企业要考虑想第三方逆向物流服务提供商需要多少技术设计或信息系统的专家技能。短期内企业能够以管理第三方逆向物流服务提供商的知识和能力来弥补其技术职能成本。但事实上,存在这样的风险,通过物流活动的长期外包,第三方逆向物流服务提供商会意识到企业缺乏专家技术,因而有可能会提供较差的服务或索要更高的价格,就会使企业蒙受损失。
三、逆向物流外包的O(机遇)分析
1.现代物流发展趋势影响。现代物流的发展趋势是向专业化、社会化、现代化,而第三方物流企业就是物流社会化专业化的具体体现,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物流行业的纵深发展,第三方物流企业终将成为物流行业的主体。
2.物流经济的发展使得第三方物流企业越来越多,给企业更多选择。外包模式是一种最有前景的模式,随着越来越多的国际知名物流企业进军逆向物流领域,企业将有越来越多的选择。另外,随着我国物流业的不断发展,物流企业将越来越专业化,也将会有更多的专业国内物流企业的出现,使得企业具有更多的选择。
四、逆向物流外包的T(威胁)分析。
1.第三方物流企业的选择标准的不确定性。对第三方逆向物流提供商的选择目前尚没有一种特定的标准,而且逆向物流是一种新兴的业务,没有过去的业绩可以进行参考,这给生产企业的决策带来一定的困难。往往因为决策的不当造成企业不必要成本的支出,或者是造成所选择第三方物流企业不能胜任企业逆向物流的需求导致企业危机的增加。
2.第三方物流企业因其专业性带给企业的威胁。第三方物流服务提供商可能会凭借企业对其过分依赖,提高服务价格,或降低服务水准的机会主义行为。使得企业蒙受一些非正常性原因的损失,并且第三方物流公司的失误及其产生的若干负面影响,最后的买单者往往都是企业本身,使得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受到削弱。
逆向物流外包作为一种新型的物流方式,被人们逐渐认识和接受,其运作的模式也在逐步探索中。它是一个飞速发展的行业,可以解决社会产品回收处理问题。逆向物流外包具有社会性、复杂性等特征,其运营十分复杂,它要求企业、政府和消费者联动,政府要加强监督、激励,企业要具有社会责任。另外也要培育第三方逆向物流企业,使其成为专业的产品回收处理企业,实现规模化经营,产品逆向物流外包是一项复杂工程,许多问题有待继续研究。
参考文献:
[1]周元:《零售业逆向物流外包及其优势分析》,《经济师》,2008年第7期
[2]詹国华:《浅谈废旧家电逆向物流在国内市场的发展模式》,
[3]骆金鸿、刘媛:《衡阳市发展第三方物流SWOT分析与对策研究》,《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 1期
[4]朱绣丽、李跃宇:《第三方物流与第四方物流的比较研究》,《技术与市场》2006年 1期
【关键词】SWOT分析 物流模式
第三方物流,英文表达为Third-Party Logistics,简称TPL或3PL。“第三方” 这个词是相对于“第一方”发货人和“第二方”收货人而言的,是指生产经营企业为集中精力搞好主业,把原来属于自己处理的物流活动,以合同方式委托给专业物流服务企业,同时通过信息系统与物流企业保持密切联系,以达到对物流全程管理和控制的一种物流运作与管理方式。第三方物流在以其专业化,规模化的特点获得了很多竞争优势的同时,也存在着很多不足,面临着来自外部环境的威胁。
下面是对第三方物流模式进行SWOT分析,分析第三方物流模式下的优势和劣势,以及所面临的机会和威胁。
一、S(strengths)——第三方物流的竞争优势
第三方物流的竞争优势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信息优势。第三方物流的运作主要靠信息,具备了信息的优势,就可以比货主企业在了解物流市场、资源、价格、制度和政策等方面更具有优势。
2.专业化效益。第三方物流企业一般是专业化的物流企业,由于业务量大,物流作业如运输、仓储、装卸、搬运、包装、信息处理等都可以实现专业化。专业化运作可以降低成本,提高物流水平,从而使大幅度提高经济效益成为可能。
3.规模效益。第三方物流企业集多家企业的物流业务于一身,物流业务的规模扩大了,可以让企业的物流设施、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充分利用,发挥效益;可以采用专用设备、设施,提高工作效率。
4.降低使用方的成本。企业将物流业务外包给第三方物流企业,可以不再保有仓库、车辆等物流设施,减少从事物流的人员,削减工资支出,对物流信息系统的投资也可转嫁给第三方物流企业来承担,从而减少投资和运营物流的成本。
5.提升使用方的服务价值。利用第三方物流企业信息网络和结点网络,能够加快对顾客订货的反应能力,加快订单处理,实现货物的快速交付,提高顾客满意度。
6.降低使用方的风险。企业如果自营物流,要面临两大风险:一是投资风险,二是存货风险。企业如果通过第三方物流企业进行专业化配送,由于配送能力的提高,存货流动速度加快,企业可以减少内部的安全库存量,从而减少企业的资金风险,或者把这份风险分散一部分给第三方物流企业。
二、W(weaknesses)——第三方物流的竞争劣势
第三方物流的竞争劣势主要表现为由于行业的复杂性所导致的人才瓶颈的问题和运作成本较高的问题。
现代物流是一个兼有知识密集、技术密集、资本密集和劳动密集特点的外向型和增值型的服务行业,综合性强、操作性强,其所涉及的领域十分广阔。因此需要大量的复合型人才,而我国相对滞后的物流教育使我国物流人才在结构上的矛盾愈加突出,无法满足快速发展的物流行业,尤其是极具复杂性的第三方物流行业的需求。
物流被称为“ 第三利润源泉”,但目前国内的一些第三方物流企业运作成本较高,物流成为成本中心而不是利润中心。
三、O(opportunities)——外部环境给第三方物流带来的机会
近年来快速发展的中国经济为物流行业的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包括:
1.市场需求量不断增加。中国仓储协会曾对中国家电、电子、日化、食品等行业具有代表性的540 家大中型企业进行过物流调查,分别调查了物流对企业的影响程度,物流费用占产品销售费用的比例,以及生产企业分销物流的外包程度,这次调查的结果表明,45%的企业将在未来一两年内选择新的物流商,其中75%的企业将选择新型物流企业,而不是原来的仓储运输企业,并且64%的企业将把所有的综合物流业务外包给新型的第三方物流企业,这几个数字反映出第三方物流的市场需求相当可观。
2.市场需求的地域分布逐渐扩大。西部大开发将促使西部地区物流量增长,第三方物流需求的地域分布将扩大。2010年国民经济发展的远景目标中,已经把缩小中西部与东部地区的差距,促进地区经济协调发展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和战略重点,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国家要将大量资金将投入到西部基础设施建设中,西部基础设施对经济制约的瓶颈将得到极大缓解;国家对西部地区企业给予优惠政策,加上西部地区本身的资源优势和劳动力价格相对较低,将会吸引大量东部资金和外资流向西部,东部沿海发达地区以及部分跨国公司将在西部建立生产基地。西部地区拥有丰富的农作物资源和农畜土特产,随着西部大开发,资源优势将转化为经济优势特色农业、生态农业、畜牧业、矿产资源和加工工业都将得到合理开发,西部产业结构得到调整和优化。这些都将促使西部地区从而促进西部地区经济的快速增长,物流量的增加,货物流动的频繁,从而带动第三方物流服务需求的增加。
3.政策环境进一步改善。国家“十一五”规划确立了现代物流的产业地位。国务院2005年9月在安徽召开全国服务业工作会议,把加快发展服务业,特别是拓展生产业,作为我国“十一五”时期的重大战略和基本政策。曾培炎副总理特别强调,要突出发展重点,不失时机地加快发展现代物流、金融保险、信息服务、科技服务、商务服务、环保服务、工程总包、服务外包等现代服务业。《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指出,提升物流的专业化、社会化水平,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商务部《国内贸易发展“十一五”规划》提出,推进现代流通方式发展,适应现代生产方式发展和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要求,加快工业消费品与生产资料批发的创新步伐。这些重大政策和决策,极大地促进了物流业的发展。
四、T(threats)——外部环境对第三方物流构成的威胁
在面对外部环境的优势的同时,我国的市场环境所独有的一些特点也对第三方物流构成一定的威胁,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市场相对无序。在物流硬件设施不断改善的情况下,中国物流市场的软环境并没有相应幅度的改观,我国物流市场的无序性较大程度的干扰了正规物流企业的正常运营,成为了我国物流业的健康发展的“软性瓶颈”。我国物流市场的无序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即市场竞争的无序和物流行业标准的缺乏。
2.企业的物流理念尚未完全确立。企业内部物流系统的存在以及对第三方物流的认识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第三方物流的发展。大多数企业缺乏物流理念,尚未摆脱“大而全、小而全”的经营思路,总以为自建物流体制,一则较为方便,二则肥水不致外流,导致第三方物流的需求未能完全释放。
本文通过采用国际上通用的SWOT分析法,分别对农业企业的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进行综合分析,以期从中发现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外部机会与威胁,找出企业自身的优势与劣势,为企业制定正确的战略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
(一)外部环境分析
从农业企业面临的外部机会来看,进入21世纪,农业企业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大好时机。首先,中国在成功加入WTO后,将有利于改善我国的农业资源配置和生产结构调整,有利于促进农产品市场体系的建立,有利于改善农产品的国际贸易环境,有利于进一步扩大农产品的出口。第二,中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建设社会时期,农业作为最受关注的产业,农业企业将肩负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义务,这也为农业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机遇。第三,在2006年中国将全面取消农业税,农民种田积极性也将空前高涨,农业发展将步入黄金时期,为农业企业的发展奠定良好基础。第四,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为农业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动力和智力支持。然而,事实上,除了上述有利的机会外,农业企业也将面临着来自国际国内市场的巨大威胁与挑战。
1.经济全球化趋势使我国农业企业面临日趋激烈的国际化竞争。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生产国际化进程在全球范围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外国农业企业以直接或间接的方式抢占我国市场,我国农业企业外部竞争环境呈现出越来越明显的动态特点。特别是中国加入WTO后,对中国农业的强烈冲击使农业企业首当其冲。面对日益开放的市场,面对发达国家农业企业技术先进、资金雄厚和长期积累的国际市场营销经验和能力等诸多优势,我国农业企业在WTO原则下失去政策支持与保护后,在市场竞争中面临严峻挑战。在这种新形势下,我国农业企业能否适应现代经济发展的要求,依据国内国际市场的变化和竞争态势以及企业自身的资源优势适时调整发展战略,将成为农业企业能否健康、快速发展的关键。
2.我国农业企业对外贸易面临绿色壁垒的严峻挑战。由于全球日益严重的生态灾难,消费者的安全消费意识和绿色环保意识日益增强,世界绿色浪潮日益高涨。在这种情况下,许多国家尤其是发达国家,以保护生态环境、自然资源和人类健康为借口,对产品制定严格的环境保护技术标准、复杂的卫生检疫制度或采用绿色环境标志、绿色包装制度以及绿色补贴限制等,形成了出口国家难以逾越的绿色壁垒。绿色壁垒实质上是发达国家对其农业部门实施保护的一种新形式。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农产品对外贸易正面临越来越多来自发达国家绿色贸易壁垒的挑战。由于我国总体经济水平不高,国民环保意识不强,国家相关法规不健全,环保技术发展和农产品质量标准认证滞后,发展绿色农业的经验不足,近年来,我国农业企业在农产品国际贸易中因农产品质量问题而被退货和索赔的事件屡屡发生,已严重影响了我国农产品的声誉及国际市场的开拓。据统计,2002年我国因绿色壁垒而造成农产品出口的直接和间接损失高达100亿美元。如何突破绿色壁垒,提升我国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已成为中国农产品对外贸易以及农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
3.技术进步加快使农业企业面临技术创新的巨大压力。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化已经成为企业的共同发展趋势,其深刻背景就是战后尤其是近十年来在技术和市场两方面发生的重大变化。技术变化主要表现在技术进步加快,技术创新的学科交叉性加强、复杂度和成本增加,新技术、新产品开发的速度不断提高,这些大大地增加了企业之间的互动和竞争优势变化的速度。当前,世界农业正掀起一场新科技革命,主要是生物工程以及计算机技术等高新技术在农业生产领域的广泛应用,使农业生产日益趋向智能化、自动化、工厂化、信息化、市场化。许多发达国家,由于农业科技先进,农业产业化程度高,既有资源优势,又有科技优势,在今后相当长时期内,仍将是国际市场竞争中的强者。与之相比较,我国的技术环境还比较落后,农业科技进步对农业增长的贡献率不及发达国家的一半,农业科研经费投入长期不足,农业科研投资强度低。近20年来,我国农业科研经费投入在全国农业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一直未超过0.5%,大大低于发达国家的水平,也低于联合国粮农组织提倡的发展中国家至少应为1%的水平。在这种技术环境下,我国农业企业难以有跨越性发展。
4.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对未来农业企业发展提出了新要求。根据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要求,我国农业企业未来的发展必须着眼于农村和农业的长远发展,着眼于农民的现实利益,充分发挥农村人力资源的优势,合理利用农业资源,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加强环境保护,提高农业企业的经济效益,实现农业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有效地促进和推动农村新型工业化的发展。
(二)内部环境分析
我国农业企业除在物质资源和劳动力资源方面具有竞争优势外,其劣势突出表现在产品生产、技术研发、管理与营销以及资金等几个方面。
1.产品劣势。目前,世界农产品市场竞争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从价格竞争为主正在转变为以质量和技术含量为主的全方位竞争。在保质保量的前提下,突出品牌优势和特色优势是发达国家在开拓国际农产品市场中取胜的法宝。长期以来,我国农产品的生产基本上是以能量高耗费和环境污染为代价的,农产品生产缺乏质量规范和安全标准,农药残留量和重金属污染严重超标,农产品在质量、品种等方面远远不能适应农业企业的需求,继而导致农业企业提供的产品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主要表现为企业生产和出口的产品质量不高,品种单一,名特优新和高科技、高附加值产品少,产品缺乏特色。而且,我国农业企业品牌意识淡薄,当前虽在一定的区域范围内出现了一些名牌产品,但总体来看,品牌数量较少,特别是在国际上具有竞争力的知名品牌更少,不利于企业创造品牌效应。
2.技术劣势。技术水平低与产品竞争力弱是我国农业企业的通病。我国大部分农业企业科技力量单薄,各类技术人才缺乏,技术改造和创新能力低,技术储备严重不足,与大专院校、科研单位的技术合作较少,新产品、新技术研发进程缓慢。我国的农产品优良品种和大多数先进加工技术设备主要依靠国外引进,在技术的吸收、消化和提高上较为被动,产品、工艺的更新改造艰难,质量和品种大众化,产品普遍存在增值能力低、科技含量低、市场占有率低等“三低”现象。技术落后的制约还致使农业企业在营销中大多采用相互竞价的低水平营销策略,品牌营销手段落后,在国际市场上缺乏竞争力。
3.资金劣势。一直以来,我国的农业融资体系建设落后,无法满足农业企业产业化经营深入发展的需要。一方面,国家财政对农业企业的支持不足。近年来,国家财政支农资金一直没有很大增加。尽管2001年八部委宣布对151家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给予银行信贷、财政支持和配股融资支持,但国家支持的农业龙头企业不足全国龙头企业总数的5%,绝大多数农业龙头企业仍不能享受国家的政策扶持。另一方面,农业信贷资金投入长期不足。在我国农村金融市场上,虽然也形成了农业银行、农业发展银行和农村信用社分工协作的格局,但随着农业银行商业化改革的推进,农业银行的主营业务日益向城市和工业靠拢,农业发展银行的资金投放主要集中在粮棉基地建设、粮棉油收购和大型基础设施项目的建设和改造上,农村信用合作社囿于自身的经营困难,对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信贷支持力度也极为有限,使一些比较好的农业项目和企业难以得到信贷支持。农业企业常常只能在正常资金融通体制外活动,融资渠道狭窄,发展资金短缺,严重制约了农业企业的发展壮大。
4.管理劣势。现阶段,我国农业企业生产规模小,生产结构不合理,与国外农业企业相比有着巨大的差距。农业企业根植于农业区内,由于受农业生产的自然性、风险性和分散性等自身特点的影响,加之千年的小农意识羁绊,农业企业从管理理念、管理目标到管理策略、管理组织等都较为传统,管理目标短期化,管理组织模式单一僵化,管理创新严重滞后。入世后,随着拥有现代化管理水平的国外大型农业跨国公司的入驻,会使我国农业企业管理创新滞后的负效应更为显现。
二、农业企业的发展战略选择
农业企业要保持可持续的竞争力,必须从全局的高度对企业的长远战略取向进行总体谋划,选择制定出能够充分发扬内部优势、弥补内部劣势、合理应对外部威胁、牢牢抓住外部机遇的发展战略,以建立企业未来的竞争优势。
1•绿色战略。我国农业企业实施绿色战略是世界经济范围内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和我国经济适应全球化进程的需要。农业企业的绿色战略包含绿色农产品、绿色生产力、绿色营销三大部分。绿色战略来自于绿色生产力。绿色生产力主要包括绿色生产、绿色文化、绿色管理、绿色认证等内容。农业企业通过创建绿色文化,实施绿色管理,把环保思想贯穿于企业整个经营活动之中,把环境问题和可持续发展原则作为农业企业开展生产经营的前提和出发点,使农产品的绿色生产实现源头控制,同时抓好产后管理,防止农产品二次污染。此外,还要加快绿色认证工作的步伐,不但要加快我国环境标志产品认证工作,更要加快联得发达国家市场的环境标志,使其成为农业企业开启国际市场的金钥匙。绿色营销则是可持续发展战略在市场营销观念上的反映。绿色营销的过程比较复杂,农业企业需要开展一系列工作如收集绿色信息、拟定绿色计划、进行绿色定位、制定绿色价格、建立绿色渠道、开展绿色促销等,为企业塑造良好的绿色形象。总之,绿色战略是适应时代要求,反映全球消费趋向的战略。农业企业通过实施绿色战略,不仅有利于提高农产品竞争力,扩大农产品出口,还有利于形成本企业所特有的、竞争对手难以模仿和超越的竞争能力,增强农业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2•技术创新战略。在企业发展过程中,技术创新与企业的新产品开发、技术改造、技术转移或扩散行为相关,决定着企业的技术水平、成本水平和差异化水平,是形成企业核心竞争力中最为关键的因素。现代企业的竞争越来越表现为技术创新能力的竞争。农业企业的技术创新要以现代科学技术为基础,选择最能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的技术,将产品创新和工艺创新有机结合起来,重点实施技术创新,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和科技含量,增加产品附加值;大力研发高精尖产品,加速产品品种和结构的更新换代,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考虑到我国农业企业在技术创新中存在的诸如资金、技术、信息等方面的障碍和困难,农业企业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进行技术创新战略模式的选择和实施。近年来,我国各地的实践证明,农业企业要实施技术创新,可采取以下有效方式:一是组建专门的研发机构,培养一支有技术实力的科技人才队伍,加强科技开发能力,融科研、试制、生产为一体,实现高新技术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二是拓宽技术合作领域,大力推广农科教与农业企业联姻,鼓励农业科研院所与产业化农业企业的产学研结合,实施产学研一体化,加快科技成果在农产品生产、加工、贮藏、保鲜、运输等环节的应用与转化;三是注意技术创新与技术引进相结合,积极引进国内外农产品加工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改造嫁接传统产品,开发新产品,促进企业的技术进步。
3•信息化战略。目前,我国农业企业信息化工作还处于初级和摸索阶段,虽有诸如后发优势、政策支持优势,以及规模小、流程少的独特优势等,但总体上来说,在信息化建设的资金、技术、人才、管理经验等方面还处于弱势地位。面对全球性的信息化浪潮和欧美国家农业信息技术已进入产业化发展阶段的现实,我国农业企业推进信息化建设,既要有危机感和紧迫感,又要结合国情,从自身实际情况出发,制定适合自己的信息化策略。为此,当前我国农业企业信息化建设应遵循“局部先行”的原则,实施以管理系统为应用突破口、以信息资源为应用重点、外包服务为技术支持的策略,从最需要信息化的环节和业务侧重点入手,开发和利用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规范企业管理,实现科学决策,提高企业对市场的反应能力,提升企业内部经营绩效。在实施信息化的过程中,既要提高对农业企业信息化的认识,做到与机制、技术、管理和体制等创新活动相结合;又要抓紧制定、出台农业企业信息化政策框架体系,为企业信息化创造良好、宽松的外部环境;还要考虑资本、劳动力、信息、知识等经济要素和非经济要素,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调动员工的积极性。
4•“走出去”市场战略。为适应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断增强和我国已经加入世贸组织的新形势,我国农业企业不能只是在国内市场上消极应战,而应实施“走出去”市场战略,树立全球营销和绿色营销观念,积极开拓国际市场,进行国际化经营,增强跨国经营能力。为了能与国外大型农业企业相抗衡,我国农业企业还必须改变过去规模较小的不利格局,以国际市场为导向,走集团化经营的道路,加快形成强有力的大型农业企业和跨国公司,增强我国农业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5•合作联盟战略。为了实现企业的长远发展和应对强大的市场竞争压力,企业间的竞争关系已开始进行战略性的调整,纷纷从对立竞争转向合作竞争,其合作竞争的主要形式就是建立企业间的战略联盟,谋求共同的经济利益和寻求优势互补,实现既合作又竞争从而避免两败俱伤的局面。我国的农业企业要想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目标,在充分发挥自身核心专长的同时,必须在新技术开发、新产品设计、新工艺采用、新质量标准控制、新市场拓展等方面与其他企业广泛合作,结成各种形式的企业战略联盟,实现企业间内部资源和外部资源的优化组合,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优势,实现“双赢”或“多赢”。
6•品牌战略。随着国际国内农产品市场竞争的加剧,品牌竞争日渐成为农产品市场竞争的焦点。我国的农业企业经营者必须摒弃那种产品无需品牌的旧观念,按照品牌发展战略,从比较优势出发,培育富有地域特色和差异性的优质农产品品牌,开发具有竞争力的名牌产品,打造品牌企业。通过技术创新,加强品牌质量管理,运用品牌营销战略,在国内外市场竞争中为企业和产品赢得品牌竞争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