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群众文化

群众文化

时间:2022-02-25 13:35:21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群众文化,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群众文化

第1篇

关键词:群众;文化;发展;

中图分类号:G2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5)-10-00-01

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使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使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使人民精神风貌更加昂扬向上,对群众文化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一、群众文化应当坚持“服务群众”的宗旨意识

群众文化是指人们职业外,自我参与、自我娱乐、自我开发的社会性文化,是一种以人民群众活动为主体,以自娱自教为主导,以满足自身精神生活需要为目的,以文化娱乐活动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历史现象。群众性是群众文化的鲜明特色,也是群众文化的根本要求。因此,无论从繁荣群众文化创作的角度来说,还是从加强群众文化活动管理的角度来说,都必须紧紧围绕服务群众这个宗旨,把群众需要什么、群众喜欢什么做为开展群众文化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一)服务群众是群众文化工作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群众文化是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食粮,只有做到服务群众,才能够实现好、维护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二)服务群众是党的文化工作方针的基本要求。从“”到“积极进行文化创新”、“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党的文化工作方针历来坚持群众主导的原则,强调群众是文化发展的源动力,群众文化作为与广大人民群众最直接、最现实的文化现象,落实党的文化工作方针就必须坚持服务群众的宗旨。

(三)服务群众是群众文化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群众文化本身就是群众自发创作、自发传播的文化现象,离开了群众支持就无法发展。因此群众文化工作者必须从群众的需求出发,开展文化创作和文化管理,才能受到大家的欢迎,实现群众文化的价值。

二、群众文化的性质是群众自我性

群众文化与其他类型的文化不同之处在于自我参与、自我娱乐、自我开发,出于群众生产劳动之余丰富自我精神生活的需要,通过自主创作、自我欣赏、自觉传播达到自我调节与自我完善,消除身心疲劳、获取自身满足和快乐的文化活动。

群众文化的的群众自我性突出地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的特点:一是广泛的群众基础,群众文化是人类文明时代的产物,除了物质生活需要之外,每个人都有精神生活需要,这正是群众文化产生与发展的基础;二是现实的社会需要,社会要发展,离不开人与人之间的文化纽带,正是群众文化的存在,才使得社会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三是鲜明的公益色彩,群众文化没有过度的商业运作、没有激烈的利益之争,无论是创作者、表演者,还是组织者、观赏者,都把自我满足、自我愉悦作为最根本的参与因素,这也是与专业文化、商业文化最明显的区别之一。

三、群众文化的功能在于促进社会和谐

在实现生活富足之后,首当其冲的就是人的精神需要,大力发展群众文化,使每个人的精神需求得到满足,个性得到张扬,以良好的精神状态投入到工作生活中去,维护人与人之间、社会阶层与社会阶层之间良好的合作关系。

群众文化促进社会和谐的功能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增进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文化是一个有效的纽带,群众文化以其广泛性、基础性,成为人与人之间交流与沟通的重要载体。通过群众文化的开发、传播,使有着共同爱好、共同审美观的人走到一起,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共同享受群众文化成果。二是营造积极向上的社会氛围。群众文化虽然很大程度上处于自我、自发状态,但人们的价值取向却总是惊人的相似,越是体现积极向上内容的群众文化活动,就越能够得到更好的传播,得到更多群众的认同。因此,在群众文化开发、传播过程中,也蕴含着正确价值观的传递,通过活动的开展营造健康向上的社会氛围,激励着人们敬业、勤奋、创新,源源不断地为广大群众提供精神动力。三是社会主义文化的普及。群众文化与专业文化并无高下之分,都是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相比较而言,群众文化在群众接受程度方面更有优势。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普及社会主义文化,提升全民族素质。

四、群众文化必须倡导“求知、求新、求乐、求美”的价值取向

群众文化的群众性、自我性决定了它的价值取向的多元性和复杂性,但这不并是说可以任由其发展,不受法律和社会道德的约束,从政府和群众文化管理的角度来看,必须始终坚持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价值取向,坚定不移地引导和支持健康向上的群众文化活动占领文化阵地,使群众文化提高群众素质、促进社会和谐的功能得到充分发挥。笔者认为,既不能在价值取向方面赋予更多的道德要求,又不能使之偏离社会公德之外,群众文化工作应当倡导“求知、求新、求乐、求美”的价值取向。求知,就是以鼓励群众以文化活动为载体,传播知识、传播文明;求新,就是鼓励创新,紧跟时展,以新的形式、新的内容,带给人一种新的感受;求乐,就是发挥群众文化愉悦身心的功能,使人们通过群众文化活动获得心灵上的快乐;求美,就是传播正确的审美观,以优美的形象、优美的旋律带给人们美的熏陶。

第2篇

改革开放30年来,特别是最近10年来,国家对文化的建设力度不断加大,群众文化活动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我省各地市群众文化事业有了长足的发展,各类群众文化活动开展得红红火火、有声有色,极大地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群众文化活动正以其特有的感召力和吸引力,引领着群众文化的发展,使文化之手似春雨润物,书写出生活的美好画卷,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作为一名群众文化工作者,我常常在不断思索着到底什么才是群众文化活动?这个看似简单的概念,其实包含着许多内容。

作为文化部门的生命线,近年来,文化馆克服了经费不足、人手紧张等诸多困难,以群众文化活动为载体,坚持先进文化前进的方向,不断提高群众文化活动的层次和品味,按照“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要求,把繁荣群众文化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来抓,先后组织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如:举办元宵踩街、正月正全市民族器乐演奏会、书画艺术交流笔会、非物质文化遗产图片展、群众文化艺术周、少儿艺术考级、全省十大艺术童星才艺展阜阳赛区选拔活动、奥运期间在清河广场、鼓楼广场等地转播奥运精彩赛事、承办艺术节广场文艺演出……

这些健康向上的群众文化活动陶冶了群众情操,带动了社区文化、校园文化、企业文化的蓬勃发展,丰富了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

在工作中,文化馆摆正了位置,真正实现开门办馆,把工作重心转移到基层,把文化种在基层,如:在春节来临之际,联合市移动公司举办了以“欢乐新农村”为主题的送戏下乡活动、在光华社区开展“送书画进社区”活动、举办非物质文化遗产学习班、组织知名书画家深入到市武警一支队开展了“送书画进军营”活动、开展“送书画下乡”活动、在节假日和双休日期间走进社区、农村等地,举办“千场电影进万家”活动、赴乡镇开展疟疾知识文艺宣传、承办首届中国农民歌会联动演出、开展辅导员进社区等活动都开展的有声有色、红红火火,进一步激发了群众自身的文化活力,实现了文化馆特殊的社会存在价值。为基层、社区组织的辅导培训活动提供必要的帮助,在基层培养了一批文艺骨干,通过近年来坚持不懈的努力工作,文化馆在社会产生了较好的影响,取得了一定的社会效益,为阜阳的建设发展营造了良好环境和氛围。

群众文化是人民群众社会生活、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不可缺少的内容,是建设先进文化、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社会走向全面和谐发展的今天,为了更好的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在活动中我馆也十分注重突出群众文化活动大众性的特点,注重活动是否能走到大众中去,在观众中有多少“存活率”,多长的“存活期”。因为群众文化活动的主体是群众,人民群众既是创作者、参与者、表演者,又是文化精神的享有者。没有人民群众的广泛参与,群众文化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群众文化活动不仅要有气势恢宏、人气旺盛的大型文艺演出,更需要群众自发的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小型活动。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群众文化生活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只有准确把握时展的脉搏,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才能充分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为了进一步提升群众文化活动的层次,作为群文工作者应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深入基层了解群众的文化需求,进一步加强自身建设,深入学习,不断探讨,及时更新思路,以适应“大文化”的需要,更好地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优质的公共文化服务。而加快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断提高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供给能力,既是群众文化工作的主要任务,也是更好的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

近年来,经过不断努力和艰苦奋斗,我市群众文化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显示了强劲的活力并逐步走向成熟,群众文化活动越来越成为广大群众不可或缺的业余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群文工作者,应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不断发展、不断创新,努力做好群众文化工作,团结一心,尽职尽责,为发展、繁荣社会主义群众文化事业做出新的贡献。

第3篇

一、对群众舞蹈的认识

我们通常那个所说的群众舞蹈都属于舞蹈艺术学科的范畴,并且其表演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比如说健身舞、集体舞以及民间舞等。群众舞蹈作为一种新兴的舞蹈不仅有着专业舞蹈的专业性,同时更加具备着专业舞蹈所没有的特点,比如说群众舞蹈具有更高的娱乐性、群众性。相对于传统的舞蹈而言,群众舞蹈的表演主体一般都是有群众组成的,并且群众依靠群众舞蹈进行健康或者培养兴趣爱好。群众舞蹈一般是由群众自己创作的,并且在表演的过程中观众也是周围的群众,人们通过群众舞蹈对自己的情感以及情绪进行表达。群众舞蹈作为一种复合型的艺术,其主要包括多层次、多元化、雅与俗以及融普与提高四种表演形式。

就我国目前的发展现状而言,我们可以预见的是群众舞蹈在未来将会呈现出以下两种发展趋势:第一,群众舞蹈更加舞蹈化,也就是说群众舞蹈将会变得更加专业,在表演的过程中与专业性的舞蹈相结合,从而使群众舞蹈不仅具有更强的娱乐性,同时更能保证群众舞蹈的观赏价值以及表演性变得更高,更能生动形象的表达表演者的情感。第二,群众舞蹈的自娱性变得更强。群众舞蹈一般是在公共的场所进行表演的,并且观众也都是群众,再加上群众舞蹈一般与人们平时的生活相适应,所以这就决定了群众舞蹈在群众之间的感染力变得更强,群众舞蹈能够充分的体现人们的内心情感,对人们平时的工作、生活以及学习状况进行一定程度的反映。

二、群众舞蹈在群众文化生活中的作用

(一)群众舞蹈能够进一步传承群众文化对于群众舞蹈而言,人们不仅可以通过群众舞蹈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并且还能够传承和发扬群众文化。我们都知道,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我国的民间舞蹈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并且各种舞蹈的内容和风格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虽然一些舞蹈在专业角度上属于同一种类,但是由于地域以及风俗等外界因素的影响,所以造成了这些舞蹈在表演的过程中形式同样存在着和差异,不同地域的舞蹈一般具有不同的地方特色。所以,群众舞蹈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发挥着传承群众文化的作用,并且还通过融合地方特色的方式对群众文化进行了一定的创新,促进了我国群众文化的传承与发扬。

(二)群众舞蹈在群众文化中发挥着标杆的作用目前,群众舞蹈在我国的各地都有着分布,群众舞蹈已经逐步的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流行开来,并且群众舞蹈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和关注。在众多的舞蹈中,群众舞蹈更加能够烘托广场的氛围,增添广场文化的感染力。除此之外,群众舞蹈还可以表达人门的真实情感,在群众文化中发挥着标杆的作用。

三、群众舞蹈在群众文化生活中的意义

(一)人们通过群众舞蹈能够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在平时的工作、学习以及生活中,人们只有拥有强健的身躯才能保证各项活动的正常开展,而在平时的生活中,适当的进行一些群众舞蹈能够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通过群众舞蹈,人们不仅可以有效的锻炼自身的身体平衡能力,并且还能够促进肢体间的协调性。除此之外,在平时的生活中适当的通过群众舞蹈进行健身还可以对自身肌肉的结构和力量进行一定的改变,使自身的柔韧性得到极大的提高,同时还可以促进身体内部的新陈代谢,既可以提高自身的运动能力,同时又可以减缓身体的衰老。从专业角度来讲,群众舞蹈属于一种有氧运动,人们在进行群众舞蹈运动的过程中可以对整个身体的状态进行调整,从而保持身心的愉悦以及精神的升华。

(二)群众舞蹈有利于培养人们健全的品格迄今为止,舞蹈在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中都与人们德育的培养息息相关,可以说人们在舞蹈的作用下有利于培养自身的健全品格。在平时的生活中,人们通过群众舞蹈能够在潜意识里加强自身对美好事物的感知能力、提高自身的审美观念,从而达到净化心灵的目的。在群众舞蹈的熏陶下,人们能够逐渐的培养出真善美的健全品格,使自身的精神得到升华、品质得到提高。除此之外,群众舞蹈还有利于磨练人的意志力。我们都知道,任何一种舞蹈的学习都要经过大量的训练才能进行熟练的掌握与表演,而在训练的过程中,表演者又要克服重重困难,这种学习经历能够对人的意志进行充分的磨练,促进人们建立持之以恒、不畏艰难以及吃苦耐劳的精神和品质。并且群众舞蹈的团体表演特点还决定了人们通过群众舞蹈能够充分认识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从而促进人们培养团结互助的精神,提高自身的纪律意识以及团队意识。

(三)群众舞蹈有利于提高人们的思维能力,促进智力的开发群众舞蹈除了能够培养人的健全品格以及促进人的强身健体之外,还可以提高人们的思维能力,促进人们的智力开发。群众舞蹈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通过对运动频率以及节奏的掌握和分析能够促进大脑的思维扩展以及创新。除此之外,群众舞蹈还可以提高人们的感知能力以及记忆力。人们通过对群众舞蹈的学习能够促进自身各项能力的协调发展,促进人体大脑的发育以及身体的协调。最后,适当的群众舞蹈还可以促进人们智商和情商的提高,促进人们交际能力的提高和发展。

第4篇

关键词:群众文化;美育功能;重要性

群众文化是我国精神文明建设发展下的产物,也是人们发挥自己的智慧所创造的文化形式。与经济物质发展相比,文化方面的进程明显比较缓慢,在这种情况下,我国应该加强对于精神文明方面的建设,促进群众文化的发展,从而带动人们综合素质和道德水平的提高。美育功能在我国的群众文化中占有很重要的作用,是我国人民审美水平提升的主要途径,也是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路径。

一、群众文化和美育

群众文化是指人们在非工作的闲暇时间时,自发组织、参加、创作的社会性文化活动。群众文化主要以人民群众的一些文化活动为核心,通过自发组织、自娱自教的方式满足人民群众一些精神层面的需求。在群众文化中,人民群众是主体,而文化活动是客体,人民群众通过自发组织的形式将广泛的社会内容结合在一起,形成一种文化娱乐活动,如:具有各种地方特色的广场舞、舞龙舞狮、跳秧歌等。通过参加群众文化活动,人们可以开阔自己的视野,使身心愉悦,幸福人生。美育概念最先被应用到教育活动当中,目的是加强学生的审美观建设,通过各界(自然界、艺术、社会生活等)美好的事物提高学生审美水平、鉴赏能力和创造美的能力。美育是近代才被我国提出来的一种概念,与接受西方资本主义思潮有着直接的关系。美育包括四方面的内容:自然美、科学美、艺术美和社会美。而本文中所涉及的美育便是这四方面的综合,与学校的教育美育存在着一定的区别。社会主义中的美育是指在实际生活中对人们用审美进行熏陶,提高人们的审美意识,促进人们人格的健全发展,建立正确的价值观,从而提升整个民族的素质水平。

二、提高群众文化美育功能的合理措施

想要完善群众文化并让其顺利发展,必须要发挥其美育功能。经常参加群众文化活动不仅可以促进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群众的审美水平和艺术鉴赏能力,因此要加大对于群众文化的建设力度。

(一)利用大众媒体提高群众文化的美育功能

在发达的现代社会,很多商业活动和其他一些项目都通过大众媒体手段加大宣传力度,扩大传播范围。大众媒体是传播速度快并且没有空间限制的一种信息传播手段,人们靠大众媒体来获得最新的消息,认识和了解世界,因此想要提高群众文化的美育功能,应该利用大众媒体。比如:电视节目,可以通过电视节目宣传群众文化,弘扬传统文化,将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展现在大众面前,向人们传播群众文化,从而提升群众文化的美育功能。通过参加群众文化活动人们可以提升自身的审美水平,并对事物有新的认识,而大众媒体将这种正能量的意义进行宣传可以提升群众文化的美育功能。

(二)加强公共设施的建设,提高群众文化的美育功能

国家应该完善各城市市区的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健全群众文化的硬件设施,让人们共享公共文化设施,并在参加群众文化活动过程中提升自身的价值和审美情趣。免费开放一些文化服务机构,如图书馆、博物馆等。提升群众对于文化服务机构的使用率,加强人们的素质修养。除此之外,还应该定期地举办一些画展、文艺表演等文化活动,吸引广大群众的兴趣,让群众在参与的过程中提高审美鉴赏能力,还可以拓展人们的视野,增强对事物本质的认识。建立群众的文化体验馆,鼓励人们培养自身的爱好,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使群众得到艺术的熏陶,陶冶自己的情操,从而提升自身的审美能力。在这过程中还可以结交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相互交流,提高自身的知识水平,增强幸福感,使自身充满正能量。

(三)完善群众文化的机制

群众文化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支持,政府是群众文化得以顺利开展的前提保证。政府应该加大对群众文化建设的力度,如修建一些群众文化基地并免费开放,在群众文化基地中,人们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程进行学习和培训,增强自身的修养。还可以组织群众举行一些比赛,如广场舞大赛、书法比赛、绘画竞赛等,并设置名次,按照所得名次进行一些奖励,提升人们的参与兴趣,从而加强美育能力,提高群众的审美能力。政府的这些举措不仅为群众文化的开展增加了新的动力与资源,还为群众文化的美育功能奠定了基础。

三、结语

群众文化的发展是我国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部分,其美育功能为人民群众的审美能力和人格修养完善带来了很重要的作用。人们应该正确认识群众文化的美育功能,随着时展提升自身的审美情趣,并完善自身的文化修养,成为一个具有时代特征的现代人。

参考文献:

第5篇

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物质生活的不停提升,地方基层群众对精神生活越发重视和必要,科学用人本思维去开展各项工作已经成为一种时代要求。笔者提出了以人为本思维指导,全面提升群众文化辅导的思路,和同仁共商榷。

1.坚持“群众满意”的辅导理念,完善为群众文化有关服务的辅导体系

1.1 是要确立准确明晰的读者定位,为读者提供高效的文化有关服务。

任何群众文化辅导工作,都需要有其自已本身特定的群众有关服务对象。第一个方面,现在的人们是一个相当复杂各式的群体,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也具有无限的各式性,某一项文化演出不行能满足所有的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其他方面,任何一个特定的群众文化其涵盖量和涉及度并且是有限的,常常具有很强的专业性或特定的指向性,所以,这就必须要求群众文化辅导方面的管理工作人员大概群众文化辅导员一定需要有一个准确明晰的群众文化定位,以准确明晰的文化传播形式为群众提供高效的文化有关服务。实践证明,群众文化辅导方面的管理工作人员大概群众文化辅导员为有确立准确的群众文化定位,才可以真正实现为群众文化生活有关服务的目的。如近几年来,广电总局和各市县文化馆、文体广电旅游局开展了一序列的文化下乡活动,在运作中自始至终坚持以人为本的办刊理念,在群众文化生活的定位上确定了“留意农村群众生活、提倡农村新风尚”的文化文娱活动宗旨,明确提出“要以农村群众的生活、工作、心理、情感等方方面面的需求为标准,挑选和确定报道内容”的宣传定位,在文化娱乐节目辅导和设置上,突出了以农村群众生活为中心,经过喜闻乐见的小品、相声、快板、说书、歌曲等节目为文化导向,反映了农村人民群众的典型生活和心理活动,提倡新时代、新农村(包括新房舍、新设施、新环境、新农民、新风尚)、新面貌、新风尚,都在农村群众中引起强烈反响,得到人民群众的喜爱和拥戴。

1.2 是要严把文化导向关和文化质量关,为群众提供高品质的精神食粮。

为人民群众提供高品质的精神食粮是人本思维在群众文化辅导工作中的另一个十分主要表现。为有奉献给人民群众高品质的精神食粮,才气最大限度维护人民群众对精神文化食粮需求的好处。部分地方文化为了制造所谓“特色”,不吝触及相关政策底线,大打“球”小动作,在群众文化娱乐方向上越来越趋于走向低级媚俗,在内容上大搞“无厘头无内涵”大概有偿文化演出或辅导,不但严重损害了人民 群众的好处,更违反了人本思维的本质要求,一定要坚决遏制和彻底改变。其次要严把文化作品质量关,要严格遵照“精心筹谋、严格选题,优化结构、提升质量”的总体要求,无论在筹谋、选题、编排依然是辅导乃至演出中都要坚持精品路线和风格,要严格编审体制,把握好三审关,力求文化作品结构严谨、内容精练、格调高雅、导向性强、政策性强、情意并茂,力求做到精益求精。

1.3 是要创建与群众的交互机制,变更群众参加文化辅导的积极性。

在群众当中,有十分多的文化能人,他们才艺双全,是难得的资源。积极变更人民群众参加文艺辅导大概文化演出的积极性是表现“以人民群众为本”的人本思维的十分主要本领,并且是群众文化工作发展的希望所在。这就必须要求群众文化辅导方面的管理工作人员一定要创建一种与群众的交互机制,这主要应抓好两个方面的工作,第一个方面是要创建一种调查体制,群众文化辅导工作人员要定期到文化演出活动所特定的群众群体去调查走访,同群众直接座谈,了解群众的意见和需求;其他方面是要创建一种奖励体制,经过各式各样渠道,设立群众意见反馈栏目、发放群众调查问卷、网上征求群众意见等,并且对部分有创造性的建议赐与适当奖励,这样既能不论何时都可以听取群众呼声,又能切实提升群众参加文化活动的积极性,更能可行提升群众的文化精神生活。

2.坚持“以群众为本”的辅导理念,创建和培养高水平辅导团队

2.1 要树立一种平等意识。

表现“以人为本”人性化的有关服务,是群众文化辅导工作人员有关服务群众文化精神生活的基本要求。群众文化辅导工作人员工作表面看是与文化节目活动打交道,但实际上是经过文化活动与人打交道。群众文化辅导工作人员与群众是相互依存的互助合作关系,这种关系应是创建在平等、亲切、彼此友好、和谐基础上的互相尊重、互相关爱的关系,尤其是部分群众文化辅导工作人员本身并且是其他部分节目的群众,需要并且可以站在群众的立场来考虑人们精神文化生活的必要,为群众提供贴心的有关服务。现在,某些群众文化辅导工作人员依旧存在着某种本位主义的思想,总认为群众要观看是有求于本身,因而滋生一种居高临下的心态,对群众多方苛求,长期下去势必会严重涉及文化活动辅导效果及效应。这样的心态一定要坚决扭转。

第6篇

【关键词】 群众文化 美术活动 范畴 作用

所谓群众文化,从广义上说,主要就是指除去人们职业以外,自我参与、自我娱乐、自我开发的一种社会性的文化。群众文化是以人民群众的活动为主体的,以人民群众自身的自娱自教为主导,以满足人民群众自身的精神生活需要为目的,以人民群众中开展的文化娱乐活动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历史现象。美术作为艺术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美术活动当然也就成为群众文化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如何发挥美术活动在群众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美术活动在群众文化中的重要意义和为什么要在群众文化活动中开展美术活动,都是本篇论文需要研究的重点所在。

一.群众文化中美术活动的范畴。

群众文化中的美术活动其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可以说,美术活动在群众文化中的范畴是很广泛的。并不是说,美术活动仅仅是我们狭义上说的绘画,而是包括舞台美术、绘画、摄影、工艺美术等多个方面。作为群众文化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美术活动的表现形式的多样化,有助于增加参与群众的人数,并在群众参与美术活动的过程当中,起到积极鼓舞的作用。在群众文化中的美术活动里,我们要着重提倡真善美的美术创作,宣传有积极意义的美术作品,摒弃低级趣味。只有这样,才能发挥美术活动在群众文化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二.美术活动在群众文化中的重要作用。

美术活动对于群众文化来讲是非常重要的,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丰富了群众文化的内涵。

对于更多的群众而言,美术活动是隶属于高雅艺术的组成部分,而群众文化活动中更多的是下里巴人。如何将“下里巴人”和“阳春白雪”的艺术形式融合在一起,是开展好群众文化中美术活动的关键所在。近几年来,群众文化活动中的美术活动越来越丰富,从最初的单纯的绘画展览、图片展览等简单形式,逐渐扩展为舞美设计、工艺美术设计,不少地方还有民间组织的各类摄影等美术活动的竞赛。这些活动的出现,大大地丰富了群众文化的内涵。

2.拓展了群众文化的审美眼界。

审美是文化活动中的一项重要的意义所在,开展群众文化活动,很大意义上就是为了进一步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审美素质。随着DV、单反相机等现代器材的普及,大部分美术活动的开展已经降低了门槛,广大群众能够很容易得参与到美术活动中来。例如广大群众都很喜欢的京剧表演,最初的时候只是三两票友聚在一起进行活动,但是随着美术活动的融入,京剧表演就丰富起来了。通过舞台的设计,背景的烘托,京剧表演逐渐焕发出新的艺术光彩,在群众文化活动中也展现出来新的活力。由此可见,正是因为美术活动的深入开展,促使其他相关的艺术活动具有了更深层次的审美意义,发挥出了更大的艺术魅力。因此,在群众文化活动中开展美术活动,对于进一步弘扬群众文化是有着不可低估的重要作用的。

三.如何开展群众文化中的美术活动。

在群众文化中开展美术活动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实现:

1.开展绘画活动:绘画是群众文化中美术活动里最为大家所熟悉的一种艺术活动类别。绘画是典型的美术活动,它是作者运用线条、色彩等美术语言,通过构图和造型等美术手段,塑造的一种视觉形象。在群众文化中,绘画活动几乎涉及了所有的种类。其中最著名的有中国画、油画、水彩画、粉笔画等这些林林总总的形式。在群众文化活动中开展此类的绘画活动,不仅是老少皆宜,而且能够调动绝大多数群众参与的积极性,是开展群众文化中美术活动的最佳选择。

2.开展雕塑活动:雕塑是除了绘画之外群众文化中美术活动里的另一种主要艺术类别。雕塑与绘画有着最大的区别是绘画是二维空间艺术,而雕塑是三维立体的空间艺术,很大程度上,雕塑是空间艺术和视觉艺术的结合。我国有很多雕塑的精品,正是这些雕塑精品的存在,代表着美术活动在群众文化中的重要地位和水平。例如秦代的兵马俑、敦煌莫高窟中的石雕佛像、广东石湾的陶塑、福建德化窑的瓷塑等等,这些杰作大多是出自民间艺术家之手,充分体现了群众文化的内涵。除此之外,我国北方群众文化中的美术活动里的雕塑活动,最著名的是冰雕和雪雕,这二者是北方群众文化中美术活动的杰出代表,是冰雪文化与冰雪艺术的重要载体,是北方特有的审美艺术的体现。

3.开展书法活动:书法艺术也是群众文化中美术活动的一种主要艺术类别之一。书法艺术是中华民族所特有的一种传统的艺术类别,可以说,用毛笔写字在西方人眼中是充满了神秘和美感的艺术行为。我国的书法艺术已经列入了《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由此可见,它所具有的独特的艺术地位和艺术作用。民间书法大家有很多,通常人们认为练习书法是修身养性的一种上佳方式,因此,书法不仅在内容上是一门体现民族精神的艺术,而且在形式上,它是一门全民喜爱的艺术行书。书法作为美术活动中最具有文化底蕴的形式之一,其在群众文化活动中开展的次数和规模可以大大提高,让群众喜闻乐见的这项艺术形式成为美术活动开展过程中新的重点。

群众文化中的美术活动,当然还包括其许多其他的艺术形式,例如摄影、篆刻、工艺美术等,这些艺术形式的存在大大地丰富了群众文化的内涵,发挥了重要的文化意义。

参考文献

[1]黄玉才.试论群众文化的艺术教育[J].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06).

[2]范宁宁.先进文化背景下的群众文化艺术教育探索[J].理论界,2010,(08).

[3]刘野萍.浅谈群众文化的未来发展[J].戏剧之家,2010,(03).

作者简介:

第7篇

【关键词】群众文化;活动;策划;创意

【中图分类号】G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309(2013)07-0025-1.5

同志曾经提出,要推进文化创新,增强文化发展活力。在时代的高起点上推动文化内容形式、体制机制、传播手段创新,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是繁荣文化的必由之路。群众文化历来肩负着宣传贯彻党的方针政策,弘扬正气,陶冶情操,展示辉煌,凝心聚力等多项历史重任,是三个文明建设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以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独特优势,在发动群众、组织群众占领城乡文化阵地,实现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文化馆是指导和研究群众文化活动的公益性机构,在引入市场机制,加强文化活动策划,体现文化竞争力是一个长期的、循序渐进的过程,并与社会每个成员都密切相关。文化馆为大众提供了全面优质的文化服务和文化产品,能提高群众生活质量、推动社会物质文明发展,引导新的、健康的生活观念和生活方式。群众文化活动的策划应以人为本,以德弘艺,以文化人。找准群众文化的独特视角,是群众文化活动策划能否成功的关键点。群众文化活动的性质决定了必须将社会效益放在第一位。因此,活动主题应将群众参与性、传导正确的人生观和高雅的艺术享受紧密结合起来。文化馆本着全面加强基层文化建设,努力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而全面开展文化活动。通过整理近年来文化馆开展的群众文化活动,将其大致分为以下几类。

1.一般型群众文化活动。如市军政座谈会演出,携手春天、共建和谐文艺工作者慰问专场晚会,和谐移动演出,商会演出,三新文艺调演,慰问部队演出,莘莘学子音乐会等。

2.专业型群众文化活动。如组织参加省文化馆举办的和谐文化全省文化馆美术书法摄影干部作品大展等。

3.竞技型群众文化活动。如市行业歌曲大赛,举办全市新童谣歌曲演唱比赛及展演,承办了全市青年歌手大赛,小品、曲艺大赛等。

4.交流学习型群众文化活动,如参加了市政府组织三下乡慰问团,组织全市少儿音乐舞蹈节目参加了省第五届少儿艺术节,新亚欧大陆桥沿线城市一路风情小品展演活动,春节戏剧票友文艺专场演出等。

通过归纳梳理,不难看出文化馆举办常规的群众文化活动占据主流地位。以培训、竞赛、学习、重大事件为契机或者主题开展活动也是群众文化活动的主体构成部分,而作为旅游型群众文化活动、捐助型群众文化活动、名人主导型群众文化活动、民族文化型群众文化活动等类型的活动则较为缺乏。在当今文化体制改革,文化产业日益受到重视、文化市场的竞争力日益壮大的形势下,以市场的方式,商业化运作群众文化活动,是文化馆策划组织实施文化活动极具价值的新方向。

如何才能更好地开展群众文化活动,突显群众文化活动策划的整体功能,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

首先,把握定位、树立形象。要对全市群众文化活动进行策划,通过精心组织和周密安排,加强对广场文化的正确引导,用健康、优秀的文化占领思想阵地,坚决抵制不健康的、封建迷信活动。充分发挥群众文化功能,不断提高广大市民的文化素质和艺术鉴赏力,进而提高整个城市的文化品位。此类活动可纳入承接政府文化项目类,如政府大型活动、竞赛、形象设计、宣传片等。通过对该类项目的吸纳,既可树立形象,也可彰显主流文化的核心凝聚力。

其次,整合资源,实现多元化模式。尽量挖掘和调动地方文化的资源,使得地方文化传统和文化遗产得到更多的继承和发扬,并改造成适应新时代需要的文化形式。通过有效组织民族文化型文化活动和捐助型群众文化活动相结合,筹办打造民间文化周、或民间工艺博览会、邀请会等,通过有组织地交流,打造具有区域性特质的文化项目集群。

再次,与时俱进,进行商业化运作。探索群众文化市场化运作的新途径,促进群众文化活动的长远发展。可以成立文化演出经营服务中心,建立健全和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同时,要充分发挥群众文化优势,扩展活动主办单位和参与单位,并积极组织和吸引专业、业余和不同社会群体参与广场文化演出活动,不断提高广场文化的社会参与度。把大型的群众文化活动推向社会,让群众文化活动走向市场,与企业联姻,与商家联合,让企业为群众文化注入新的动力。这是群众文化持续发展繁荣的必由之路。

最后,打造市场品牌。就品牌文化层面而言,它是文化产业品牌化的结果。品牌有无竞争力,能否成为名牌,并不主要取决于技术物理差异,而在于品牌是否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打造市场品牌,也体现在打造群众文化活动品牌上,如央视的同一首歌,即为群众文化活动品牌的典范,当然,要将成熟的、传统的文化活动项目打造成为品牌也具有相当的难度。文化活动的品牌打造可结合本地的特色,创新整合出新的活动形式和项目,这更有利于在社会影响和市场效果中占据优势。

综上所述,群众文化活动是增强文化发展活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但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也是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群众文化活动在城镇精神文明建设中的作用是任何其它文化所不能替代的,也是不能被忽视的。

【参考文献】

[1]任建新.群众文化活动组织百科全书[M].北京:电子科技出版社,2004.

[2]顾兆农.实行文化/普惠0武汉群众文化活动丰富多彩[J].精神文明导刊,2007(4).

第8篇

关键词: 群众 文化 辅导 主体 群体 天体 意识

群众文化是整个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群众文化辅导则是一项全方位、系列化、深层次的复杂系统工程。对于群众文化辅导者而言,这既是一个辅导、指导过程,又是一个为群众服务、向群众学习的过程。笔者作为群众文化辅导者,在具体的辅导过程中感悟很多,获益匪浅。其中最主要的感悟,是群众的三大意识——主体意识、群众意识、天体意识。现书之于后,以期与同行们共同关注、共同研究、共同讨论。

一、群众的主体意识

在群众文化过程中,我的第一大感悟就是深切地感觉体会到广大人民群众参与文化活动的强烈而又鲜明的主体意识。主体意识就是人的主人意识或自主活动的意识,亦就是要作外物的主人,同时也要作自己的主人、自己掌握自己的命运的意识。这种强烈而又鲜明的主体意识,表明广大人民群众在文化活动中的主人翁感与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真正体现出“人民群众是真正的英雄,而我们自己则往往是幼稚可笑的。”

基层群众文化辅导者,只是群众文化的主导,而不是主体,真正的群众文化的主体是群众自己。辅导者充其量不过是“教练员”,真正破纪录、出成绩、夺金牌的“运动员”是人民群众。因此,群众文化辅导者就必须热心为群众服务,虚心向群众学习,充分尊重群众的主体地位。要在辅导过程有热心和耐心,千万不要自以为是、动辄训人、发脾气,以“专家”、“老师”自己,要先做群众的学生,然后才能做群众的先生。还要遵循艺术规律,循序渐进,逐步提高群众文化水平,不可急于求成,不要急躁。应当说,尊重群众的主体意识与主体地位,是基层群众文化辅导的第一要务与首要原则。

二、群众的群体意识

在群众文化辅导过程中,我的第二大感悟是深切地感受体会到广大人民群众参与文化活动的强烈而又鲜明的群体意识。群众文化,顾名思义,是群众之文化,因此群体性是其题中应有之义。而群众自身的群体意识也十分明确。大家都感到:群众文化是大众的文化、大家的文化、自己的文化。这一点与专业文化中常见的个体性、专家性、名人性、明显性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在群众文化的各项活动中,这种群体性与群体意识都无处不在、无时不在。在群众业余文艺创作中,就有不少群体组织,例如诗歌创作小组、小说创作小组、散文创作小组、剧本创作小组等;在群众业余文化活动中,更以群体活动为主,例如歌咏活动、扭秧歌、跳迪斯科舞、排演小品、小戏等等,无不如此。

群众文化的群体意识,凝成了集体主义思想与团队精神,形成了一股“团结就是”力量的好风气。群众文化活动很少有个人出人头地的名利思想,有的只是集体快乐、集体享受、集体荣誉感和归属感。可以说,尊重群众的群体意识,是基层群众文化辅导的要务与原则。

三、群众的天体性

在群众文化辅导过程中,我的第三大感悟是深切地体会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天体意识之鲜明。所谓“天体意识”,指的就是宇宙观、人生观、世界观。这又集中体现在中华民族传统的文化精神——“天人合一”上面。“‘天人合一’决定了中国古代哲学的基本精神是追求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天人合一’的思想对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国传统艺术产生了巨大的影响。”[1]“天人合一”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范畴,既是人与自然的关系的学说,也是人生理想、人生价值的学说。“中西文化基本差异的表现之一是在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上。中国文化比较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而西方文化则强调征服自然、改造自然。”[2]

中国的人民群众继承并发扬了中国传统文化的这种“天人合一”的思想,形成了天体意识,以求天、地、人三者的和谐统一。因此在群众文化活动中,形成了和谐的空气与友爱的氛围,每个人都以参与文化活动为乐事,抱着“我参与,我快乐”的积极心态,形成的良好的文化环境。远离了小圈子、小文化,追求大舞台、大文化,张扬了中华民族的襟、大气概。可以说,尊重并学习群众的天体意识,是基层群众文化辅导不可或缺的重要内涵与重要原则。

基层群众文化艺术辅导是在业余条件下的一种有组织的群众性文化艺术教学活动。它既是满足群众文化艺术活动需求的必要形式,也是普及群众文化艺术的基本手段,同事,它还是提高群众文化艺术水平的一个重要方法。所以,在人们的生活中它有着重要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必须加以重视。想要使辅导工作更加的完美与成功,教育者就必须尊重群众的主体意识与主体地、尊重群众的群体意识、尊重并学习群众的天体意,只有这样我们才会实现最终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彭吉象著.艺术学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P335.

第9篇

在群体文化中,美术活动占据着不可或缺的重点地位,并且在群体文化生活中有着活跃气氛的能力。美术在群众文化中的运用可以改善人们的审美与品位,还可以培养人们美术创作、创造美术精品等方面的能力,与此同时,美术对群众文化有着深刻的影响。因此,本文针对美术在群众文化中的主要作用进行探究,并提出相关建议,为相关专业人士提供参考意见。

关键词:

美术;群众文化;作用

美术对于群众文化有着不可缺少的重要作用,而群众文化是一种集体形式的、没有固定人士组织而形成的一种文化娱乐活动,在文化的开展中,由于受到大部分群众的生活状态以及文化素养的影响,导致群众文化缺少美感,甚至使群众文化丧失。因此,美术在群众文化中占据重要地位,也是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我们都知道,艺术的灵感来源于生活、来源于实践,大千世界给了我们太多的生活感悟,让我们对此有了疑问和探索的依据,所以,美术活动在群众文化中获取灵感,但是又时刻存在于群众文化中。两者之间是相互促进、互利的关系。

一、美术在我国发展中现状

我国是一个民族众多、疆土辽阔的发展中大国。在人们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辛勤劳作,为满足人们本身的社会需要而自发创造出多种多样的受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这种文化被称之为“群众文化”,而美术又是其群众文化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此外,我国从古至今都是以农耕为主的耕作方式,小农意识已经深深印在群众的内心深处,而美术在群众文化的应用中也受到了小农经济的影响。而伴随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逐渐与国际社会相接轨,国外资本主义文明已经渗入到我国,并且对传统的中华文化以及群众文化形成了重大影响,尤其是以美术为代表的群众文化受的侵害比较严重,现如今,人们的生活习惯、生活方式以及审美标准都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例如:农民画和皮影戏曲也由于传统美术群众文化出现生存危机而逐渐消失,传统的美术也与人们的生产生活越来越远,人们对传统美术的欣赏和关爱更多时候是怀揣一种恋旧情怀。有许许多多的民间美术在时间的流逝和老艺术人民的陆续谢幕的状况下逐渐销声匿迹。原汁原味的民间美术越来越少,也缺少对民间美术的继承人,这对于每个喜爱和欣赏民间美术的群众来说都是一笔巨大的损失。持续推进的市场化潮流以及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展,导致现在的政府虽然对传统美术的保护已经引起重视,但更多的是把市场效益作为追逐重点,而现代化的工业产品也逐渐代替传统美术作品所具有的影响,现代工艺品所对群众产生的影响远不及传统美术的深厚魅力和丰富价值,总之,民间美术的魅力、作用以及价值正在逐渐与大众熟悉的民俗所脱离,丧失了原有的灵性和率真。

二、美术在群众文化中体现的作用

1、增强群众的审美品位

美术是群众文化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对提高群众的鉴赏能力也有所帮助,并且能够提高群众自身对社会的审美。而所指的“艺术鉴赏”是艺术接收者借助对艺术作品的欣赏,继而对事物形成审美的愉悦体验,并且这也是一种特别的审美活动。而人们对同一种艺术作品会有不同的判断标准,那是由于人们的审美标准和艺术修养不同,出现对同一件艺术作品的不同意见也是无可厚非的,正因为如此,才体现了审美过程的复杂性、细腻性、丰富性和微妙性。而通过艺术鉴赏,不仅可以提高群众的人文素质还可以提高人的审美品位。而美术是众多艺术的综合,是人类以理想和情感作为理解世界、掌握世界的特别的方式,即借助审美活动的开展进行情感的重现和现实的表达,利用美术作品打动、感染群众,呈现出“以情动情”的视觉审美效果。而在具体的艺术鉴赏的中,群众的对审美的接收能力、对美学的评判标准都会有大幅度的提升。

2、丰富群众的美术创作

伴随不断普及的美术活动,美术的创作条件和基础也变得更加方便。与此同时,美术的创作不但可以提高群众的生活水平、还可以丰富群众的日常业余生活,并且使群众的身心产生愉悦的心情。譬如:最为普罗大众所熟知和喜爱的美学创作便是冰雕和剪纸艺术。而作为“剪纸之乡”的黑龙江海伦,就是因为众多别具一格的剪纸艺术而被大众所熟知,例如代表性较强的作品有冯素珍创作的《喂马》等,黑龙江由于天时地利任人和的优越条件,为冰雕的创作也提供了丰富的条件,并且在美术影响群众的前提下,为群众创作出更多漂亮、华丽的冰雕作品。

3、丰富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

伴随改革开放、社会生产力的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也得到了显著改善,因此,在社会大环境的影响下,人民群众便有更多的时间去追求和享受精神文化生活。而伴随不断增强的文化素养,美术这门艺术也更获得了越来越多的欣赏和喜爱,与此同时,美术也逐渐渗入到人们的实际生活中,美术的形式也从以往的乏味单调的绘画转换为木雕、冰雕、泥塑、摄影等多种艺术表现形式,另外,伴随群众生活水平的逐渐进步,精湛的书法、摄影等美术作品在一点一滴沁入群众的生活实践中,而这些美术作品的产生,不但提高了人们的审美品位,也为群众平淡的生活增添了生机与活力。

4、创造群众美术艺术精品

美术拥有生生不息的繁衍力和生存力,在群众文化活动中也是经久不衰的,太多闻名于世的精湛美术艺术作品都是在群众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不断创作中形成的。譬如:我国北方民间木版画的代表便是天津最为著名的年画,它开始于明朝,在清朝雍正、乾隆年间繁荣兴盛。天津的年画题材众多,例如:戏曲故事、神话传说等等,年画的构图比较讲求丰满、要求笔法匀称、色彩的搭配也要合理与鲜艳,并且画中的人物衣饰和头部的装饰都要求金、粉来进行晕染,以此形成独树一帜的风格。天津本地的很多年画优质作品已经成为世界闻名的珍贵作品,更是有很多国家的历史博物馆和美术馆都陈列着天津的年画作品,供本国家的群众欣赏和研究。另外,被众所周知的天津泥人张泥塑为世人所传颂,并且他很多创作的作品都已经成为我国民间艺术中的精品和瑰宝,并且为世人后代膜拜和欣赏。综上所述,绝不可以小看美术在群众文化创作中的作用,大多群众文化中都有着美术创作的影子,所以在日常群众文化的实际生活中,要大力鼓舞群众进行自我创作、并且将个人的想法和思想感情融入到实际的美术作品中。

三、美术在群众文化活动中创新传承的途径

1、建立健全机制,使美术的发展可以有保障

为保证群众文化活动的稳步发展,就必须建立完善的机制,提高文艺工作者的积极性、尤其是群众美术的的创作性。譬如:文公馆的主要管理部门要创建优质的文艺作品、推进和选拔激励机制,引导、鼓励民间的美术创作要符合当地的特色,要创建群众喜闻乐见的群众文化,并且具有时代特征的艺术作品,使美术在群众文化活动中最大程度的发挥作用,扩展城乡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2、创造适合的平台,发现更多的民间艺人

群众文化活动开展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吸收更多的人才,为群众平淡的日常生活增添新的色彩。群众文化活动的创建本身就是一个良好的平台,但是若想增添更多的群众文化活动表现形式就要纳入更多优秀的艺术人才,譬如:民俗文化欢乐活动或者举办全国人民才艺大赛,给予更多民间高手展现艺术的机会,对文艺爱好者进行鼓励,使他们自信大胆的登上“舞台”。只有这样,才能让传统的民间群众文化得到充分体现。

四、结语

在社会不断进步、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今天,美术在群众文化中占有不可或缺的重要位置,也有着经久不衰的生命力,而且在日常的群众文化研究创作中,产生了许许多多享誉世界的美术艺术精品。与此同时,美术创作在人们日常丰富多样的生活中汲取了很多不同类型的创作题材。不仅如此,还要积极创建群众文化美术爱好者的沟通交流平台,使其视野得到拓宽,还要不断培养群众的美术素养,开展群众美术作品展览,使更多的群众参与到美术的创作和鉴赏中来,营造出反响热烈的群众美术气氛。

作者:刘昌祥 单位:云南省文山州富宁县富宁文化馆

参考文献

[1]林英申.浅谈美术在群众文化中的作用[J].大众文艺,2011(12).

[2]侯秀迪.浅析美术创作在群众文化中的作用[J].商业文化,2014(23).

[3]邓新颖.论美术活动在群众文化中的作用[J].中外企业家,2014(23).

[4]梁义勇.美术活动在群众文化建设中的作用[J].美术教育研究,2015(01).

第10篇

1.1推动精神文明建设的主战场

保护和发展群众文化艺术活动是我国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对我国当前的文化建设有重要的推动力。群众文化艺术活动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历史的淬炼中总结出来的自我娱乐、自我表现的组织形式。因此,它有着鲜明的特点。在当前社会中,群众文化艺术活动以其基层性和广泛性,深受群众喜爱。在城市广场、社区、商业平台以及各种舞台剧园中,都可以成为传播精神文明的宣传平台。

1.2是传承中华文明的重要保证

文化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从某种层面上来说,群众文化艺术活动就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缩影。以我国传统的戏剧艺术来讲,京剧虽然是国粹,但是在其他地方也都活跃着一些地方剧种,如豫剧、昆曲、秦腔、河南梆子等。在这些民间文艺活动中,我们可以看到隐藏在表演艺术中的各种民族文化。可以说,群众文化艺术活动也是作为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

1.3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手段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因而在闲暇有了更多的时间来关注自身的业余生活。积极继承和创新群众文化艺术活动可以把基层群众组织起来进行文化管理。减少和消灭消极文化生存的土壤。保持社会秩序,维护和谐稳定。此外,积极开展和创新群众文化艺术活动,能够推动社会秩序的稳定,减少基层社区不良群众活动产生的扰民现象,维护社区的安定与团结。

2当前群众文化艺术活动的现状

2.1思想重视程度不够

为了保证地方的发展,政府管理者把大部分精力放在地方的经济发展与社会稳定等方面上,对群众文化艺术活动的工作重视程度不够。而且,随着当前文化市场的复杂多变,使文化事业管理难度在不断提升,政府或采取保守的文化策略,降低文化艺术创新的程度。从而导致群众文化艺术活动在创新与继承上明显存在不足,甚至一度出现推诿敷衍表演的现象。

2.2传承与创新力度不够

群众文化艺术活动作为传统文化的载体与传播工具,对推广经典艺术与民间艺术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但是当前的群众文化艺术活动在继承与创新上存在较大的差距。首先,在传播形式上,基层群众文化活动大部分是以晚会的形式来开展,在程式上有着可复制化趋势。第二,内容上缺少变化与创新,大部分文化项目都是通过模仿著名节目和曲目而表演的,这一方面容易造成版权纠纷;在另一方面也缺少对于文化艺术内容的创新,不利于传统艺术在当前社会中的生存与发展。

2.3干群联系不紧密

群众路线历来是我党取得革命胜利的重要法宝。但是在当前的群众文化艺术活动中,干部对于文化艺术的继承与创新关注较低,没有深入群众,了解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强行立项推广,造成群众的抵触情绪,降低了群众继承和创新文化艺术的积极性,不利于维护处理干群关系。

3创新和继承群众文化艺术活动的措施

为了使群众文化艺术活动的继承与创新可以得到充分的保证,作者认为应该适当增加文化活动的投入力度。例如,建立群众、社区级别的文化活动站等机构,为城市、社区居民定期组织各种文化活动,让文化艺术从业者能够获取继承与创新的火种,找到文化发展的源泉。

3.1组织开展多种文化活动

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最常见也是最有效的方法就是适当的组织一些社区的基层群众文化活动组织,包括曲艺、书画、乐器等。

(1)文化学习。

当前社会,不少基层政府组织针对社区群众专门开设了老年大学、艺术学习班等机构,开展群众文化艺术活动的课程与讨论。这些课程范围广阔,内容丰富多彩。群众可以依托个人爱好、兴趣选择自己喜欢的课程。在活动中,群众不仅可以学到年轻时由于工作原因无法学习的艺术活动,还可以借助这个平台,寻找到更多的朋友,加深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建立和谐文明的社会环境。

(2)艺术创新。

政府的文化管理部门可以统计有相关专业特长的群众,建立各种艺术团体,并增加一部分经费投入。根据地域的不同,可以开设豫剧、秦腔、京剧、昆曲等不同风格的艺术团队,定期开展艺术学习、表演活动,并加强对传统经典的学习与继承,鼓励在原作基础上进行大胆改革与创新。

3.2加强对文化活动的管理

鉴于群众文化艺术活动的社会属性,基层政府在应对这方面工作的时候,必须设立专门的文化建设部门,专门负责各种复杂历史文献、资料的处理以及各种活动的审批,以提高工作效率和专业程度。这些工作人员要具备以下的素质:

(1)较高的专业素养。

文化管理的复杂性和专业性要求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必须具备良好的艺术素养和管理能力。例如,具备艺术类院校或其他相关专业的知识背景,熟悉和了解党和政府关于文化建设、社会活动的相关法律、条例和操作实务,能做到随着活动的转变调整艺术形式,提高形式与内容创新的审核效率。

(2)良好的沟通能力。

部分参与基层群众文化艺术活动的群众属于离退休职工,他们在退出工作岗位后,身份随之改变。对于角色的转变,部分群众可能难以接受。此外,由于年代、教育等原因,管理人员在与这些人员交流上或多或少的存在一定的障碍。所以,工作人员除了要具备精湛的文化艺术专业知识外,还要掌握和群众交流、沟通的能力,在工作中维持强大的责任心和耐心,实现党的群众路线,理解、鼓励和支持群众关于文化艺术创新的各种想法。

3.3落实文化活动场所建设

完成上述文化管理工作后,除了投入力量进行文化软实力建设之外,还要加强和落实好群众文化艺术活动场所建设。例如,增加文体活动场馆、社区广场表演舞台等设施,拨出部分文化建设经费,投入各种场所的搭建,为群众文化艺术活动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

4结束语

第11篇

一、音乐文化的产生及内涵

音乐本身就是我国传统艺术的主要形式,在传统的文化中,音乐往往起着烘托其他艺术形式或者是自身独立表现艺术的作用,因此在我国任何阶段,文化的传播都包含着音乐文化的载体。音乐文化是一个大概念,除了传统的音乐艺术以外,音乐文化还包含由于音乐而衬托出的其他艺术形式或者是由于音乐艺术而产生的其他文化形式,因此对于音乐文化的把握,必须结合其在发展的过程中其他相关艺术形式或者是文化形式方面来进行理解。广场群众文化形式多样,伴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而产生,现代广场文化往往包含广场艺术表演、主题活动开展、文化展演、大众舞蹈等形式,而为了烘托广场文化热烈的氛围或者是展现广场文化的主题,音乐被随之应用于广场活动中,并逐渐与群众活动相融合,形成具有特色的音乐文化。

二、广场群众文化中音乐文化的社会功能

音乐文化的产生给广场群众文化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活力,也提高了群众文化的质量,在整个广场群众文化的发展中,音乐文化发挥着巨大的社会功能。文章通过这一段落对音乐文化在广场群众文化中的社会功能进行探讨,进而为音乐文化的更好发展提出例证。

(一)音乐文化的产生满足了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以及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群众对于文化的需求以及生活质量的追求日益提高,传统单一的文化形式已经无法满足现阶段居民的需要,而在广场群众文化的开展过程中,音乐烘托了文化活动的开展氛围、丰富了活动的形式、为居民提供更多的参与机会,使得我国现阶段整个文化活动的质量得到提高,参与的广度得到扩大,居民对于文化需求得到了满足。

(二)音乐文化在广场群众文化中发挥着良好的教育功能广场文化是大众的文化,涉及面广、参与程度高,因此健康向上的广场文化具有极高的教育意义。而音乐文化作为广场文化的重要形式,可以通过人民群众的传播对人民群众起到良好的教育作用。例如健康向上的歌曲可以使人心情开朗、活动参与积极性提高,进而使得个人参与社会活动的积极性得到提高,对社会的认知也更加的积极。而带有我国社会主义价值观念的健康歌曲的传播,其教育作用更大,通过这类音乐与广场群众文化的结合,有利于更好的推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人民群众正确价值观的形成和修正提供良好的帮助。例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歌’与现代流行歌曲&小苹果’的结合,让人民群众在娱乐休闲的同时牢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以此来规范自己的行为。居民行为得到规范,素质得到提高,从而我国居民整体素质再次得到提升。

(三)音乐文化通过广场群众文化的形式促进信息的传播由于广场群众文化的参与程度高,因此信息通过这种模式在人民群众中传播速度得到加加快。以时尚信息为例,如果通过音乐文化,可以将我国现代社会中当今流行的大众舞蹈和音乐进行传播,并很快在群众中风靡起来,进而形成全国范围内积极健康的群众性文化。因此,在广场群众文化的开展中,群众要主动的参与这些健康信息的传播,同时也要杜绝不良信息的扩散,为我国建立健康的文化形式提供良好的路径。

(四)音乐文化为展现区域特色,提高城市形象提供帮助音乐文化在广场群众文化中形成,因此会具备相关广场文化的特色。而一个地区的文化特色也是地区特点的组成部分,音乐文化的形成极大的丰富了地区特色的形式,不少的城市通过音乐艺术所造就的舞蹈、竞赛等活动,为自己的城市打造居民特色生活的名片,促进了城市形象的提高。而健康音乐的本身也发挥着提高居民生活质量、美化居民心灵、传播健康文化的作用,所以音乐文化自身的发展又促进了城市居民形象的提高。以我国一线城市为例,在居民生活水平提高以后,城市为各个小区的居民提供了活动场所,居民在流行音乐的带动下跳起了广场舞,并逐渐的风靡开来。随着整个居民活动的丰富,城市居民的生活水平得到提高,并且每到日落城市灯光亮起来时,城市广场舞成为城市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为整个城市的夜晚注入了活力。同时城市居民在这种模式的带动下,改变了传统的居家不出的形式,身体得到了良好的锻炼,城市健康水平也得到了提高。

三、结语

伴随着广场群众文化而发展起来的音乐文化,由于音乐与广场群众活动的恰到融合,进而得到了很好的发展。音乐文化除了自身作为艺术文化的一种形式发挥着传统艺术文化的作用外,还具备丰富居民娱乐活动形式,满足居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传播健康价值观,提高社会教育功能;促进信息传播的多样化与便捷化,加快时代潮流的前进步伐;展现区域发展特色,提高城市形象等作用,因此在广场群众文化发展的今天,城市居民要注意音乐文化的建设并积极的利用好音乐文化,更好的发挥其社会功能。

作者:王敏 单位:包头市昆都仑区文化馆科

第12篇

【关键词】群众文化;农村文化;职能

目前,农村的大片土地上,日出而作日落而归的人群中,显然呈现出老龄趋势,在那片被称为“彩色的田野”上,缺少了青年人的朝气蓬勃,很难听到漫天飘扬地欢歌笑语。丰收的季节到了,洋溢在老人们脸上的笑容也似乎是苦涩的。因为他们的儿女如同回家打短工,忙完几天“双抢”后,也顾不上吃口新米饭就又匆匆地飞往外地打工去了,这给基层群众文化的发展带来诸多影响,农村文化阵地失去了“人气”,没有了活跃的文化生活,听不到吹拉弹唱锣鼓声,试想农村人的精神面貌如何?代表着乡镇的“精、气、神”何在?

一、近些年来,出现农村文化的滑坡现象,原因是多方面的,对此,应冷静分析、思考、需贴近实际加以解决,我认为:

1、要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丰富和活跃群众文化生活,加强领导是关键。各级党委、政府主管部门必须牵扯线搭桥,积极扶持和发展群众文化活动,坚持把发展群众文化建设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点工程和为群众办实事的民心工程来抓,以先进的群众文化占领农村文化阵地,以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沟通干群之间的感情。当然,为繁荣群众文化必须增加必要投入,以便多层次、多角度、多方位地培育具有农村特色的活动内容和活动方式。组织起农民自己的文艺演出队,广泛开展以“家庭为点,集市为线,村部为快,乡镇为面”的各种群众自娱自乐的文化活动。如开展民间艺术调演,办灯火晚会,搞广场文化活动,以及深入各村庄、学校、乡镇企业进行联欢演出。在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中,把群众活动和乡镇企业文化的宣传有机结合起来,通过企业冠名,企业赞助等方式,也可缓解乡镇文化经费不足的问题。

2、同时还要积极培训文化站和乡镇文化干部、企业文艺骨干,有力地促进基层文化活动规范、健康地发展。这就形成了一个由乡镇党委、政府主导,文化职能部门负责,乡村群众积极参与的群众文化工作机制和群文的管理体系。挖掘继承和保护民间文化,是时代赋予我们文化人的责任。作为一名群众文化工作者,不能忘了“回娘家”的路。民间文化渊源广博,不可忽视。如果在各旅游景点,利用优秀的民间文化资源丰富旅游内容,利用民间风俗表演,民间文艺表演等形式吸引游客,既为旅游事业增加了文化内涵,又使民间文化资源得以保护和展示,两者互动互进,相得益彰。比如说,久违了的“十番锣鼓”、“打连箱”、“木莲戏”、“胡琴书”,还有“舞龙耍狮”、“划彩船”等等。让这些具有浓厚的原汁原味的民间文化特色,这些民间文化特有的魅力再鲜活起来,也让这些尚健在的老艺人们多留遗产,不留遗憾。所以说,我们有责任有义务挽救和整理那些优秀的民间文化,让它们得以传承和延续。

二、重新敲响群文锣鼓,充分发挥乡镇文化站职能是当前农村文化工作的重中之重。

在上世纪80年代,乡村各地逢年过节或市街赶集,纷纷开展名目繁多的群众文化活动,县市文化主管部门每年也都组织一次业余文艺会演或调演或深入乡村巡回演出。开展这些活动大大地丰富了乡村人民文化生活,对农民来说,无疑是精神食粮。也因此增强了社会凝聚力。然而,90年代后,由于市场经济的冲击,这些广受群众喜闻乐见的娱乐活动也少闻少见了,一些乡镇文化站的工作人员也成了乡镇机关的打杂工,多为别人当替身。乡村丢失了文化阵地,文化人也就失去了用武之地 ,文化站也就形同虚设,文化机构成了空架子,成了一只空巢,这样一来,什么鸟儿都可以来打窝了,鸠占鹊巢,一些歪门邪道者便占据了农村文化这块阵地,什么“舞”、“三点式”、“美女蛇身”等走乡串村,招揽饥渴的农民观众,还有拆字算卦的小老仙人也在村口路边为人求财送子。更有不法之徒,利用拐骗收买的幼儿在街市小镇,村头巷尾杂耍卖艺,不仅摧残了少儿的身心健康,也给社会带来极坏的影响,污染了农村这块净土。为堵污水横流,必然要疏通管道。重新启动强化文化站的职能,恢复自然村文化室活动,是搞好农村基层文化的当务之急。

结束语:

乡村基层文化设施是农村群众文化事业发展和繁荣的基础,推进农村文化建设,是政府保障人民群众文化权利的具体体现,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在现代化建设的发展新时期,广大农村群众物质生活日趋丰富,对精神文化的需求越来越迫切,农村群众文化的发展成为基层文化建设的重中之重。农村群众文化是文化的家园和坚实的基础,始终洋溢着生活的气息,是打造新农村、塑造新农民、推进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近几年来各级党委、政府采取了许多得力措施,给予了很多扶持政策,农村文化建设有了很大进步和发展,群众开展文化活动的方式和内容都发生了较大的改变,取得了相当的成绩,促进了新时期新农村建设。但是农村文化建设工作形势依然很严峻,面临着一些新形势、新问题,这就需要引起我们高度重视,认真分析,看清形势,看准不足之处,以利于今后的工作发展。

参考文献:

[1]宫伟.当前基层群众文化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办公室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