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先进人物事迹

先进人物事迹

时间:2022-10-18 01:57:57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先进人物事迹,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先进人物事迹

第1篇

社区书记X先进人物事迹材料二

一本笔记本上,记满了这场“战X”的“战术”。“一天不做好工作计划,睡觉都不踏实。”X街道X社区党支部书记X笑称,自己是社区“守门人”。

X社区有常住人口X人,租户X人,作为老党员的X第一时间上了防X一线。一个防控体系、一张排查网、一张出入证、一个宣传喇叭和一份承诺书……她设置工作网格,动员社区老人协会、小区物业公司、党员自愿者和居民群众,积极参与防控X工作。

该社区有X个出入口,实行X小时封闭式管理。年近六旬的X每天在小区出入口露天站岗;为保障居民进出干净、放心,她还制作地毯“消毒池”,放置在小区出入口处,让居民消毒鞋底,并全面铺开社区环境消毒和垃圾清理。

X月X日元宵节当天,X在家做好汤圆,亲自为社区隔离人员送去,并嘱咐他们“趁热吃,保重身体”。湖北冯先生感动地说:“感谢社区干部,虽隔离但不隔爱。”

这段时间,X每天拽着一本笔记本在社区忙碌地穿梭,这是她自制的“工作备忘录”。爱心单位捐赠的防X物资,巡逻岗的大门需要更换电池、新的通告需要张贴等等,这些都是她在前一天晚上睡觉前写的第二天的工作计划。

“年龄大了,记性不好,所以每天都写在纸上,不然睡觉都不踏实。”X说。她顾不上刚做完手术的母亲,无法兑现一起吃年夜饭的约定。“社区防控一刻都不能放松,我们一定守住阵地,当好社区的‘守门人’。”她说。

第2篇

cs车间积极开展学习“lez同志先进事迹”活动总结lez同志的先进事迹,激励着中石化工程技术人员,在各个分公司,掀起了学习lez同志的。lez同志身上聚集了许多优点,报效祖国思想境界方面、治学态度方面、科研创新方面等等,不一而足。cs车间党政领导十分重视工程技术人员,为他们创造一切条件,充分发挥他们技术创新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讲理想,比贡献”,指导他们从各个方面向lez同志学习,脚踏实地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绩。同时在车间内部,通过各种方式和形式,大力宣传lez的先进事迹,并把其作为“双促”主题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营造和形成学先进、赶先进、讲理想、比贡献的浓厚学习氛围,促进职工队伍的稳定和建设,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和经济效果。现总结如下:

一、 根据分公司党委的统一安排和部署,大力宣传lez同志的先进事迹。

车间通过调度会、班组政治学习和车间及班组宣传报道网络等途径,利用标语横幅、宣传橱窗、报纸、局域网等方式,有重点、有步骤地把lez同志的先进事迹,传达到每个职工,从精神上振奋鼓舞他们,从具体事例上感动他们。

二、 组织工程技术人员观看《lez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光盘。

9月11日上午,cs车间组织工程技术人员共26人在车间三楼会议室观看了《lez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光盘,使他们全方位、多角度了解lez同志的先进事迹。车间按照要求做好学习签到和记录工作,并及时在局域网上做了学习的通讯报道。

三、 适时召开工程技术人员学习lez同志座谈会。

车间总支书记、主任xx会同其他领导,主持召开工程技术人员学习lez同志座谈会。工程技术人员从各个角度畅谈学习体会和感受,并总结了车间今年以来学习lez同志所采取的实际措施。

1. “1980年,美孚石油公司的中心研究室主任来华访问,介绍了美孚在分子筛领域的成功经验是搞新的催化材料,而不是搞催化剂。lez很受启发,便调查石化技术的创新历史,调查催化材料怎么发展,研究国外大公司怎么干,最后明确新催化材料是创造发明新催化剂和新工艺的源泉”。向lez同志学习,就是要提高外语阅读能力,直接吸取涤纶cs技术资料最前沿信息。cs车间工程技术人员的外语能力参差不齐,有的比较好,有的一般。cs车间领导为了确保技术人员能够直接吸收涤纶cs国际最新资料,加大了外语学习和培训的力度。cs车间不乏外语人才,有学日语的,有学德语的,而这些语言又直接和cs的进口设备相关联。车间充分发挥他们的语言特长,直接购买国际学术资料,请他们翻译,为工程技术人员了解科技最前沿信息,提供帮助,确保了车间技术创新有序、有效开展。

2. “多年来,lez一直认为,要使我国的科学技术赶上和超过世界先进水平,没有一大批高水平的科研人才是不行的”。cs车间领导干部十分重视工程技术人员队伍的建设,为他们的学习、进修、交流提供条件,创造机会。XX年初,派出poy装置工程师尹正路到上海学习新技术。同时聘请外来专家到现场讲课,开阔技术人员的视野,增加他们攻关信心。这次车间空冷战检修,车间设备组邀请了国内制冷大腕大连三洋制冷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董素霞同志,到现场亲自为职工讲课、培训和教授操作养护技能。与此同时,爱护和帮助每位技术人员,根据他们的专业特长和实际情况,安排在不同岗位进行锻炼,在车间内部形成了重视技术创新的良好氛围,有效地推动了“双促”主题活动深入开展。

第3篇

近年来,河南省南阳市切实将精神文明建设贯穿改革发展全过程、渗透社会生活各方面,出实招、办实事、讲实效,取得了明显成效。特别是紧密结合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注重全市先进典型的培育和选树,引导推动社会有取向、学习有目标、行为有准则,逐步培育了向上向善的文明风尚。

创新宣传学典型

为了提高典型感召力,增强典型宣传社会效果,南阳市不断拓展宣传渠道,创新宣传手段。

立体化宣传典型。定期举办道德模范表彰大会和全市感动人物颁奖晚会,隆重表彰典型。发挥党报党刊主阵地作用,及时推出消息、通讯、评论;发挥广播、电视、互联网各自优势,制作电视专题片、微电影、人物专访等,设立先进人物专题网页,形成立体化宣传态势。在市县乡村设立善行义举榜2万多个,建立先进人物宣传橱窗6000多个,户外广告牌2000多个,加大社会宣传力度。同时,广泛组织志愿者深入社区、广场、游园等场所,面对面宣传先进典型。

基层宣讲典型。广泛开展道德模范基层巡讲活动,组织先进典型走进道德讲堂,讲感受、谈心得,与群众互动交流。组织先进人物事迹报告团在全市巡回报告,近三年来举办邓州编外雷锋团、南水北调移民精神、驻村干部周建奎等各类英模群体、个人事迹报告团10多个,巡回报告600多场次。

艺术再现典型。组织开展“道德模范故事汇文艺演出”活动,从全市选出10余名道德模范,把他们的感人事迹创编成文艺节目,深入基层开展巡回演出。充分利用各种艺术形式宣传典型,近年来先后上映电视剧《好人老马》、电影《士兵武文斌》,制作完成了电影《编外雷锋团》等。话剧《源水情深》通过再现南水北调工程移民干部群众感人事迹,有力地弘扬了大爱报国、忠诚担当的移民精神,产生了强烈的社会反响。

研判推介树典型

为了增强干部群众对典型的认同,南阳市在选树典型过程中加强研判,注重体现时代感和层次性。

搞好分析研判。聘请中央驻豫新闻单位、省直主要新闻媒体记者以及社科理论专家担任重大典型宣传策划研究员。定期召开重大典型论证策划会,从各地各单位推荐报送的典型中,研究讨论能够体现时代精神,彰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典型。通过策划论证,近年来连续推出邓州编外雷锋团、“最美奶奶”柴小女、南水北调移民迁安先进群体、抗震救灾英雄武文斌等一批具有宣传推广价值的重大典型,收到良好的宣传效果。

建立先进典型数据库。对各县区、市直单位报送的典型,按照不同层次、内涵进行分类,并根据典型人物的事迹特点和社会影响力,建立先进典型数据库。对老典型进行深挖掘,力争彰显时代精神;对新选树的重大典型,组织专题研讨会,深入挖掘提炼其精神内涵,并组织记者深入一线采访,做好深度报道。目前,南阳典型数据库共收集典型1000多人,选树重要典型120人,基本达到层层有典型、行行出英模。

打造典型平台。开设网站栏目“南阳英模群”,每月播发典型人物事迹。定期向省委宣传部和中央新闻媒体推介先进典型;对已确定作为推荐宣传的重要典型,在“南阳”、“精彩南阳”官方微博微信平台进行广泛推送。

建立机制推典型

为了确保典型推选常态化,营造崇尚典型的社会氛围,南阳市在实际工作中注重建立完善先进典型推树机制。

建立定期专题研究制度。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典型选树工作,定期听取工作汇报并专题研究。市委常委会专门召开会议,研究确立典型宣传五项机制,即典型报送机制、研判筛选机制、推介上报机制、学习宣传机制、典型工作激励机制,并印发各单位各部门执行。

建立联席会议落实制度。成立由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市文广新局、市各主要新闻媒体等部门组成的联席会议,定期召开先进典型工作专题会,及时通报工作情况,安排部署阶段性工作,共同研究、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

建立考评激励机制。市委将典型宣传工作纳入全市科学高效发展绩效评价“德治”工作中进行考评。每季度末,对各县区、市直部门典型线索报送情况进行讲评并通报;每年年底,市委宣传部进行总结,对做出突出成绩的单位、个人给予表彰。

建立关爱帮扶机制。市领导定期召开英模人物座谈会,倾听意见和建议,了解工作生活难题等。建立政府抚恤救助、社会捐助、见义勇为基金会奖励等机制,开展爱心捐助和各级文明单位帮扶活动等,对生活困难英模人物进行长效帮扶。

注重推广育典型

为了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南阳市不断创新载体,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道德实践活动。

积极开展典型评选活动。全市组织开展“感动人物”、“道德模范”等各类先进人物推荐评选活动,市县乡层层评选、推荐,广大群众将参与的过程变成了学习的过程。目前,全市已评选三届道德模范,命名表彰了209人,各县区也评选了一大批道德模范。同时,组织开展“我推荐、我评议身边好人”活动,自2008年启动以来每月开展一次,挖掘群众身边的凡人善举。各行业相继开展劳动模范、人民满意的公务员、巾帼英雄、美德少年等先进典型评选,从个人到群体性先进典型不断涌现。

广泛开展学雷锋活动。着力引导邓州编外雷锋团以立足岗位学雷锋为基础,不断创新形式,拓展内容,使学雷锋活动在全市扎实持久地开展。当前,邓州编外雷锋团已由成立时的3个营几百人发展到16个营5000多人。在其带动下,全市志愿服务团体、队伍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市民群众参加志愿服务活动的热情高涨,注册志愿者达到近10万人。

第4篇

【关键词】感动中国人物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教育 现实素材

面对当前国际国内复杂形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既面临有利条件,也面临严峻挑战。面对新形势、新情况,各高校都把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在当前文化多元、价值相异、社会转型的历史条件下,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方法面临着诸多困难,要寻找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现实素材,通过活生生的事例告诉当代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重要意义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目标和方向。

从2002年10月开始,中央电视台每年推出的感动中国年度人物评选,在社会上均引起强烈反响。以“感动中国年度人物”为教育内容,对感动中国年度人物事迹进行系统的研究和提炼,把他们的优秀事迹作为典型案例,在大学生中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是一种很好的主题教育方式。

一、感动中国年度人物事迹案例分析

笔者对近十年感动中国年度人物进行了梳理和汇总,从年龄构成、职业结构和事迹类型三个方面进行了分析。

从年龄构成来看,这些人物的年龄分布是一个老中青排列结构,比例合理,在各年龄段都有典型的先进人物。它的作用和效果究竟能有多少,目前没有人做过具体统计和分析,但是从这个年龄分布和数据分析来看,中青年当选感动中国年度人物的比例非常高。

从职业分布来看,“感动中国人物”的典型事迹涉及到各行各业,各阶层人士。笔者对10年来总共105位典型人物进行了详细的职业分析,党员干部在“感动中国人物”的典型事迹中占有很大比例。

从事迹类型来看,感动中国的人物事迹类型非常多,笔者认为可以用“顶天立地,平凡伟大”来形容感动中国年度人物事迹类型。可以看出,各行各业都可以、也能够成为感动中国年度人物事迹类型。

二、感动中国年度人物事迹切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教育内容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新时期社会生活中的优秀精神成果。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这四个方面构成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要巩固的指导地位,坚持不懈地用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

(一)感动中国年度人物事迹是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取得的成果。近十年来,全国各族人民深入贯彻十六大和十七大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改革开放取得新的重大进展,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以及党的建设取得了新的巨大成就。感动中国年度人物在这个大背景下孕育而生,他们的事迹感动了数以万计的中国人,因而被称为“中国人的年度精神史诗”,这也是我国坚持指导思想在思想领域取得的重大精神成果的重要表现。

(二)感动中国年度人物事迹凝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感动中国年度人物都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典范,他们的事迹生动的诠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深刻内涵。不拿一分钱,不出一个错的著名医学专家华益慰;在他心里,国为重,家为轻,科学最重,名利最轻的中国航天事业奠基人钱学森。可以说,他们是中华民族知识分子的典范。

(三)感动中国年度人物事迹充分体现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开放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感动中国年度人物的事迹闪烁着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开放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光芒。在国家需要的时候,他站出来,燃烧自己,照亮能源产业的石油化工催化剂专家闵恩泽;让我国首颗绕月探测卫星嫦娥一号取得圆满成功的“嫦娥一号”研发团队,这个团队平均年龄不到30岁。

(四)感动中国年度人物是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典范。社会主义荣辱观作为核心道德价值范畴,是与我国现阶段倡导的道德价值导向和价值目标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感动中国年度人物是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忠实践行者,是社会风尚的引领者,是社会主义道德价值的标尺。用33年辛劳,延展爱心,信守承诺,像是一匹老马,没有驰骋千里,却一步一步地到达了善良的峰顶的河南焦作煤业(集团)鑫珠春工业有限责任公司机电科工人谢延信;五年时间,温暖八万个冰冷的心灵,接受、回报、延伸,用轮椅为爱心画出最美轨迹的身残志坚的李丽。

三、感动中国年度人物事迹能够切实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效果

在大学生中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一项系统长期工程,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到课堂、社会实践和学生的各项活动中。我们也应该看到,“感动中国”活动的意义不仅仅体现于评选的结果,而且蕴含于评选活动的过程。这个过程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传播、教育和精神价值积累的过程。因此,经典的现实素材、长期的精神价值积累和反复的体会品味都使得感动中国年度人物事迹成为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效果的必备原料。对于全民是这样,对于当代大学生更是如此。

参考文献:

[1] 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3:384.

[2] 张军.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N].人民日报, 2007- 1- 19(09) .

[3] 十七大报告辅导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8.

[4] 吴潜涛.准确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科学内涵[N].人民日报,2007-2-12(07).

第5篇

新闻报道中对先进人物、先进事迹的重点报道,被称之为“典型报道”。这是大众传媒所必须承载的“宣传时代主旋律、弘扬社会正气”的媒体责任之一。与其他报道形式相比,“典型报道”也带有非常“典型”的特点和难度,如何在突出主题的过程中,规避语言表现的“假、大、空”和人物塑造上的“高、大、全”,是“典型报道”一直所面对的问题,这不仅仅是新闻报道技巧层面的问题,更重要的是,这个问题的背后体现了在当今时代背景下,媒体如何认知“典型人物”,受众怎样认同“英雄榜样”。

2004年5月,笔者作为央视新闻中心报道组成员,跟随中央新闻单位采访团赶赴河南登封,参与了因公殉职的登封市公安局局长任长霞事迹报道。在这次采访中,央视记者承担了《新闻联播》中四期长消息和《焦点访谈》、《法治在线》等栏目三期专题片的报道任务,采访前,、公安部对报道基调提出了具体要求,要求新闻记者“要以英模的精神报道英模”,做到“避免塑造一个让群众仰视的英雄,真实表现一个双脚站在地上的人民警察”,解答“任长霞为何会如此受到百姓爱戴,会有成千上万的群众自发参加葬礼”。由于报道的主体对象是一名已经殉职的英模,采访中,记者需要在没有“对话采访主体”的条件下,以令人信服的客观叙述表现出人物事迹的感染力。因此,在采访报道的角度选择、内容选取和表现手法上,央视报道组进行了这样的设置与安排:

谁来说――在百姓的“泪光”中折射

选取最为合理的叙事角度,是所有典型报道所面对的首要问题,角度的选取也直接决定了整个报道的主题能否得到充分、自然的表现。在对图像资料的整理过程中,记者发现,最具感染力和震撼力的是在百姓眼中闪动的泪光和在群众脸颊上滴挂的泪水,无论是在任长霞遗体告别仪式上,还是在她的日常接待中,处处可见百姓质朴而真诚的情感流露,这些都有力地折射出了“立警为公、执法为民”决不是一个空洞的概念,以民说警无疑是再现长霞事迹、诠释长霞精神的最好角度。在此后的采访中,无论是表现任长霞打黑、治警还是爱民,记者都围绕“心系民苦、情解民忧”这一角度加以报道,老百姓是一面镜子,以“镜语”叙事从而使整个报道具有了整体主线。“我们哭喊着警察万岁,看到我们哭了,任局长也哭了”、“像这样的公安局长,为民除害、为党争光啊”,采访中,大量群众真实自然、有感而发,在节目编辑过程中通过对这些同期声的使用,较好地以百姓的口碑增强了报道的可信性和感染力。

说什么――在“哭与笑”、“恨与爱”中表现人物情感的二元对立

在登封担任公安局长的3年时间,任长霞共侦破了3420起刑事案件,先后荣获了“全国优秀人民警察”和“全国十大女杰”等40多项荣誉称号。对于这样一个事迹突出的女公安局长,应该表现人物的什么和选择什么加以表现,是整个采访报道的重点。

通过对任长霞生前事迹的总结提炼,记者发现人物最突出的个性特点就是“爱憎分明”,打黑除恶时的果敢,接访助民时的真诚,形成了人物个性中鲜明的“二元对立”,这正是任长霞身上的“典型性”。无缘无故的“爱”与“恨”是没有说服力和表现力的,因此记者在报道中侧重突出了“打击王松黑恶团伙”和“前移控申室”这两个典型事例。王松案是2001年中国十大涉黑案件之一,“以前是谈虎色变,现在是谈松色变”,“赔进我半辈子也要告王松”,身受王松之害的老百姓这两句同期声,可以看出民怨之大。在节目中,记者通过任长霞“个别村干部在调查的时候威胁群众,查出来也要处理”这样一句现场同期声,表现了她“恨民之所恨”的一面,而亲率200多名防暴警察冲击王松窝点的现场资料,则真实表现了任长霞为民除害时的“勇”。王松被缉拿归案后,当100多名群众哭喊着“警察万岁”时,任长霞也落泪了,这个细节画面的使用,有力地表现了一名女公安局长外表刚强坚毅,但内心细腻温情的一面。刚与柔、爱与恨、哭与笑完成了人性化的表现,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可亲。

怎么说――在资料片段的运用中使“英者”的音容在屏幕上鲜活

典型人物的“典型性”不是“拔”出来的,而是受众“看”出来的。为此,记者在叙述语言的风格上注重以客观叙事为主,减少了主观渲染的色彩。作为一名业绩突出的女性,任长霞的事迹在生前就被媒体多次报道,这些丰富而珍贵的影像资料使利用电视声画优势充分再现逝者音容成为可能。根据可使用的声像资料,记者对节目结构进行了针对性的设置与搭构。任长霞走访群众、现场办案的画面以及大量同期声的运用,增强了叙事的现场感与纪实感,使一位可亲可敬的女局长呼之欲出。纪录的冷静与含而不露的表达体现了电视新闻“真实”的震撼力。音乐是触动人们心灵的重要方式,在节目中,记者节选了公安部专门组织创作的歌曲《永恒的彩霞》,并使用人物的资料画面替换了大量的葬礼场景,节目没有刻意突出挽歌式的悲恸,而是在明朗与激昂中缅怀逝去的英模,延伸英雄的精神。

任长霞事迹系列报道播出后,引起了极大反响,很多群众打来电话,表示是眼含热泪看完节目,并肯定了人物事迹感人、可信。只有“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贴近实际”,才能感动受众,再现典型人物的典型精神。

第6篇

提起党课,不少党员的印象就是“台上讲得口干舌燥,台下听得乏味枯燥”,一些党员对于参加组织生活兴趣不足、热情不高,党课教育效果不好。为把“两学一做”学习教育融合到“”中,确保组织生活“有趣、有料、有效”,屏山社区在党课在教学方式、教学内容、教学场所等方面积极创新党课形式,把党课教育变得生动活泼富有实效,深受广大党员的欢迎和好评。

教学方式:采用“故事党课”形式。“故事党课”采用邀请不同年龄段的新老党员通过以讲故事的方式来上党课,将建党以来各个历史时期发生的重大事件、涌现出来的英雄模范人物和感人事例编成生动教材,以讲故事方式将党课演绎成“故事党课”,提升了党课教育的吸引力和影响力。

教学内容:根据形势任务变化,可以是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也可以是身边的先进人物事迹;可以是授课者自己的心得体会,也可以是党的历史和中国革命历史知识;可以从一个角度、一件小事、一个观点入手,以小见大,围绕党员普遍关注的热点、焦点问题,每个选题贴近实际工作和现实生活,贴近党员的心理特点和精神需求,强调突出党课教育的综合效果。

教学地点:除了室内授课,也可以根据实际,把课堂设置在党员容易集中的工作场所,这样既保证了党员接受教育的机会,也能使党员不耽误很多的工作时间。

第7篇

【关键词】高校 思想政治教育 情境 创设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12-0078-02

本文将思想政治教育情境界定为,在特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和一定的客观条件下,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即教育主客体之间所进行的情感与思想的沟通、交流与互动。思想政治教育情境需要一定的载体,即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而这些内容又必须符合社会的主流,这是由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所决定的。

大学生情感丰富,求知欲强,个性突出,理性思维有了很大发展,但仍不十分成熟,这些表明大学生处于成人初期的发展阶段,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情境对于大学生的身心发展至关重要,单一的缺乏情境性的教育方式远远不能满足大学生的成长需求。这里,我们有必要探讨思想政治教育情境创设的问题。

若以空间的范围及其确定性为依据,可从微观和宏观两个层面创设。有的思想政治教育情境处于固定的空间,范围较小,而有的情境空间流动性强,且范围和层面多样,涉及面广。当然,这样的划分不是绝对的,在某种情境中往往既有微观因素,又有宏观因素,只是在具体场合有不同侧重而已。

一、微观情境

1.课堂教学情境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渠道,然而,不少大学生对理论课并不感兴趣,原因是多方面的。增强理论课的情境性是提高其教育效果的重要途径。课堂教育情境重在教育双方的互动,交流与互动往往能碰撞出思想的火花,教育者可因势利导,从而增强教育效果。要形成课堂教学情境并提升其情境性,要满足以下条件:(1)讲授的方式不能照本宣科,而要有发挥的空间与独到的见解。(2)所讲的内容要注重理论性与现实性的结合,关注大学生的生活与实际,不能空洞或遥不可及。(3)教师要具备相当的专业水准,能将理论讲得深入浅出,以情感人,以理晓人,令人信服。(4)要适当采取互动的方式进行交流,形成教与学的信息反馈。此外,学生之间的交流也能增强课堂的情境性,比较常见的方式是上台发言,教师就某个议题请学生上台发表见解,既能形成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也能形成学生相互之间的互动。课堂教学可衍生出延续情境,比如教师就某个问题给学生布置作业,以个人或小组的方式作调研、讨论、写报告,到下节课再作交流学习。学生在课外所进行的学习实践活动成为课室教学的延续情境,并与课堂教学组合成一个大情境,是课堂教学情境的延伸与补充。

我们有时会见到,学生上课开小差,甚至看其它课外书,这说明,教育双方之间没有形成情境。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源在于学生对所授的内容不认同或不关心。直接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种:(1)教师授课的方式或语言表达缺乏吸引力。(2)讲授的内容脱离实际,空泛。(3)缺乏足够的理论说服力和情感感染力。(4)学生已有一种牢固的,先入为主的观念或抵触情绪。要克服这种现象,就要满足前面提到的条件,增强情境性。

2.谈话情境

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进行直接的对话交流,形成谈话情境。所谓谈话,即为双向的,而非单向的谈话。

谈话情境可分为个别谈话和集体谈话情境。

(1)个别谈话情境。

(2)集体谈话情境。

(3)深度汇谈。在这里,我想引述一下圣吉的关于深度汇谈的理论。深度汇谈与讨论是有区别的,深度汇谈并非要赢得对话或说服对方,让对方接受自己的观点,而重在提出问题与解决问题。“深度汇谈的目的是要超过任何个人的见解,而非赢得对话:如果深度汇谈进行得当,人人都是赢家,个人可以获得独自无法达到的见解。”从本质上讲,深度汇谈就是创造思想,使不同思维方式、知识背景的人在“心底想法”的交流中撞击出思想的火花,“在深度汇谈时,大家以多样的观点探讨复杂的难题,每个人摊出心中的假设并自由交换他们的想法。在一种无拘无束的探索中,人人将深藏的经验与想法完全浮现出来,而超过他们各自的想法。”

圣吉总结了鲍姆在深度汇谈上的基本理论,认为深度汇谈有三项必要的基本条件:(1)所有参与者必须将他们的假设“悬挂”在面前。(2)所有参与者必须视彼此为工作伙伴。(3)必须有一位“辅导者”来掌握深度汇谈的精义与架构。悬挂假设在于人们把自认为的“事实”抛出来,在相互的交流与认识中检验“事实”,看看这些“事实”是否真的属实或成立,悬挂假设是对自我观念与思维的审视,等于拿着两面镜子照自己,一面从前面照,一面从后面照,从而看清自己对问题的思考所处的状态。视彼此为工作伙伴必须克服说服性思维与阶层的心理隔阂,团体成员间并非谁说服谁,或谁支持或反对谁的观点,而是表达自己的意见,共同寻求最佳的解决问题的方案。深度汇谈的辅导者是在团体还没有形成成熟的汇谈关系时产生的角色。辅导者要善于甄别深度汇谈与讨论,并保持平常开放的心态,适时地提出假设,而使事物与问题尽可能全面地呈现。一旦团体成员的深度汇谈情境形成,辅导者就可以逐渐成为参与者。有时深度汇谈与讨论会交 互出现,特别是对事情作决定的时候,讨论是需要的。“讨论是提出不同看法并加以辩护,这可能对整个状况提供有用的分析。深度汇谈则是在提出不同的看法,以发现新看法。”在谈话情境中,有必要创造深度汇谈,以利于教育双方在情感与思想上的融合。

3.报告会

近来,各地宣传部门组织了一些先进人物事迹报告会,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起了积极的教育作用。报告会主要是邀请典型先进人物或与其有联系的相关人员讲述先进人物的事迹,往往在较正式的会场里举行。报告会所产生的情境主要是通过讲述者的语言及神情表达展现真挚情感,与听众进行情感上的交流,唤起人们对真、善、美的追求。这时,情感成为了语境的一部分,情感与语境融为一体,充分展现情境的感染性。笔者亲历了丛飞事迹报告会,在场的大学生无不动容,讲演者发自肺腑的演讲感人至深,许多听众流下了眼泪。

报告会的情境创设需要满足一些条件,首先有非常典型的先进人物事迹,能体现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时代要求;其次对于报告会要有相当的准备,能全面详实地反映先进人物事迹;再次要有与报告内容相吻合的语言表达,同时要有很好的会场组织。

4.交流会

教育者根据一定的工作内容、目的创设的学生自主参与的集体交流形式,学生就某个关心或教育者指定的议题展开交流,诉说体会、看法、经验。教育者可不在场,以利于创造平等、自由的交流语境。参与的主体可根据会议内容选定,这种方式提供的是专业课堂之外的互动情境,有利于弥补群体交流的缺失。需注意的是,要事先对会议的议题有所确定并进行适度引导,以避免讨论漫无边际,离题太远。

二、宏观情境

1.校园文化情境

校园文化是大学生命力与精神的重要展现,在学校的建设与发展中具有重要意义。国家高度重视高校的校园文化建设,中央16号文件对高校校园文化提出了明确的指导性要求。校园文化具有明显的情境性,即便是物质环境文化都是人为塑造的,创设校园文化情境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情境的重要内容。

关于校园文化的定义有不同的表述。“校园文化是指在学校这一特色社会空间内自由生活、工作和学习于其中的师生员工历史形成并共同拥有的校园价值观及这些价值观在物质与观念形态上的具体化。”“我们理解的校园文化用简单的语言来表达,是指学校全体师生员工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培育形成并共同遵循的最高目标、价值标准、基本信念和行为规范。”校园文化是最能展现大学特色的校园特质,我们通常所讲的“清华清新俊逸,北大厚重凝炼”便是校园文化的反映。校园文化的核心是精神文化,这种文化与时代、社会发展密切相连。

在校园文化情境中,教育者往往并非直接与受教育者进行对话,然而,教育者所创设的文化介体构成了双方交流与互动的纽带。从物质文化来讲,校园的布置、绿化、文化景观非常重要,往往能体现一所大学的特色,能强化大学的学术殿堂形象,体现大学的优雅气质。大学里较有传统特色的建筑也是人文景观,对大学生能起到潜移默化的熏陶作用。从制度文化来讲,学校的各类管理制度与规章以及约定俗成的工作机制也是校园文化的体现,科学而以人为本的制度文化能强化、规范大学的人文塑造。从精神文化来讲,大学应该有符合自身特色的办学理念与发展愿景,有独特的人才培育模式,有良好的校风、学风,而大学精神及校训是大学人文的集中展现。大学应不断宣扬并实践自己的精神文化,所创设的情境能有效强化人文效应。从行为文化来讲,大学应多举办人文性质的活动,比如邀请专家学者开办人文讲座,涉及各个学科领域,能有效增强校园的人文氛围,拓宽大学生的学习视野。我想主要谈谈校园文化活动和网络教育情境的创设。

(一)校园文化活动情境。高校的校园文化活动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1)教育者的主要角色是活动的组织者或引导者,大学生成为活动参与的主体;(2)活动往往体现出学校的专业特色和人才培养目标;(3)需要一定的经费支持。(4)融合性较强,参与主体可来自不同学院、年级、班级、专业,具有不同的成长背景和地域性。

创设校园文化活动情境需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1)活动的目的,意义及所处的学校整体工作背景;(2)活动的时间、地点、物资;(3)参与主体的范围;(4)活动的形式及程序;(5)活动的宣传;(6)活动的计划与总结;(7)对于随时可能出现的新情况所采取的措施。

创设校园文化活动情境需要注意几个问题:(1)专业性与趣味性相结合,既体现大学的专业特色与氛围,又不失喜闻乐见的形式;(2)思想性与生活性相结合,既体现一定的思想教育意义,又与大学生的生活相贴进;(3)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结合。往往需将理论教育学习贯穿于实践活动中;(4)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在活动组织的过程中既是指导与被指导的关系,也是相互合作共同工作的伙伴关系,两者目标一致。(5)活动的过程中要随时注意沟通与交流,解决问题,提升活动质量。

(二)网络教育情境。在全球化语境的背景下,大学生的信息来源多样、多源、快捷且良莠不齐,尤其是网络所造成的社会化语境,使得学校传统的管理、育人方式失去了权威性,甚至被逐渐边缘化。大学生较有创新精神,但社会阅历浅,对来自各方面的信息缺乏足够的辨别力。在这样的背景下,开创网络校园文化情境成为必然。网络教育情境主要是以网络为介体进行交流互动的情境。网络教育情境的媒介主要有三种方式:一是学校的网页,二是红色学习网站,三是QQ、MSN等交流工具,另外还有BBS,教育者的个人博客等。

创设网络教育情境首先要从内容入手,即宣传报道与大学教育目标相一致的内容及大学生较关心的信息。同时,要注意报道的语境,兼顾新闻报道的特点与要求。另一方面,要提供教育双方互动的平台,在非直接对话的情境里进行交流。

2.社会实践

社会实践是大学生走出课堂,直接与社会互动,构建社会认知的实践活动。社会实践情境的创设需要把握几个问题:(1)实践的意义、目的;(2)确定实践的时间、地点,可在欠发达地区,可在较发达地区或发展较快地区,也可在不同单位或社区;(3)安排好实践的衣食住行;(4)实践的形式,可为义教、劳动、调研、挂职、宣传实习等。在社会实践情境中,社会及其人群往往成为教育者,大学生在与他们的互动中付出情感,构建社会认知。社会实践中的一种重要的方式是专业实习,大学生在真实的工作场景里体验未来的生活,提升对自我的认识。另一重要方式是军政训练,这是非常直接的情境训练,基本是通过口令和训练动作实现教育双方的互动,并且具有一定的强制性。

社会实践是最具情境性的社会教育,越来越为各大高校所重视和推广,因直接与社会互动颇受大学生欢迎,能很好地配合校园教育。社会实践从校内到校外,具有广泛的空间性,是校园文化的延伸与扩展,是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有机结合。社会实践对于人的全面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3.参观教育基地

参观教育基地是一种走出校园开展情境教育的方式,这一方式偏重于爱国主义教育。大学生面对各类实物、文字、图片、解说时所产生的感想和情感,以及他们之间相互的交流构成情境。创设这种情境最好采取集体参观的形式,边听解说员讲解边参观,随后还可举行入党宣誓仪式、感想交流会等活动。各类博物馆、纪念馆、展览馆、烈士陵园等教育基地要提供很好的参观服务。

参考文献:

[1][美]彼得·圣吉著:《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务》[M],上海三联书店1998

[2]关成华主编:《北京大学校园文化》[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第8篇

关键词:高效课堂;政治中考;时政热点探究课

陶行知先生在“生活教育”学说中提到:“教学生学,教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的法子,教师不但要拿他教的法子和学生学的法子联络,并须和他自己的学问联络起来。”这告诉我们教师的责任是教会学生学习。

当前,中考政治实行开卷考试,试题灵活多变,突出过程方法,这就决定了学生解题时没有固定思维模式和现成的书本表达可以套用,必须在夯实课本知识的基础上,对材料进行综合加工后解答。显然,构建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在活动中培养发现、探究、解决问题能力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已成为初中政治老师的必然选择。

以下就以中考时政热点探究课《学习先进人物 传递社会正能量》为例(以下简称《正能量》),谈谈自己将高效课堂模式运用在政治中考复习课中的一些策略和体会。

一、自学探究,检查预习

教师以导学案为抓手,预学案设计由浅入深,以问题为主线,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探究,搭建与热点专题有关的知识框架。

在《正能量》导学案中,教师在预学环节将与此热点相关的新闻材料罗列出来,如2013年感动中国人物评选活动,第四届道德模范人物评选活动,并提出问题:找一找,教材中哪些知识点体现“学习先进人物 传递社会正能量”?

课堂的检查预习环节中,教师先让各学习小组推选代表来回答该问题并进行分析点评,提高了学生预习的针对性,引导学生找出自己学习中的困难,把握本课重点:将先进人物事迹与教材知识相链接。

二、选用资源,创设情境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学生没有学习的愿望,我们所有的计划,所有的探索和理论统统都会落空。”教师要积极利用网络资源,寻找与时政热点相关的、学生感兴趣的资料,如《正能量》中,教师用时下脍炙人口的歌曲《时间都去哪儿了》导入,快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创设浓浓的亲情情境,告诉学生孝亲敬长就是社会的正能量,切入本堂课正题。

三、合作交流,互助解疑

“思维永远是由问题开始。”教师在导学案上先预设一到两个能突出重点、难点的问题,引导学习小组讨论、交流、展示,达成共识后在全班由小组代表进行展示交流,质疑其他小组的观点和见解,在质疑中碰撞出火花。如,在教学《正能量》中,教师根据两段视频设计的问题之一是辨析观点:有人救“假装落水儿童”是见义勇为,富有正义感的行为,但他的一时善念,几乎断送了他自己的一生,这样做值得不值得。在探究合作学习时,教师要深入小组,对开展好的小组进行表扬,对于讨论顺序混乱、分工不明确、迟迟无法进入角色的小组进行指导。教师在巡视中发现学生对此种行为是见义勇为不可否认,但对于这样做值不值得,存在着分歧。教师需引导学生结合七年级知识“人生的意义与价值”来进行全班的讨论与思考,最终让学生认识到“生命的意义不在于长短,在于对社会的贡献。有人奋不顾身,承担责任不求回报的奉献精神已受到了社会各界的认可和关注,实现了他的人生价值。

通过生生互学,群学质疑,学习小组进行展示学习成果,老师“目标总结”,使学生形成正确的竞争合作意识,培养学生的质疑解疑能力,并在质疑挑战中能够有所发现、有所创新。

四、巩固练习,达标训练

中考时政热点复习课,课堂达标训练是重点。教师设计练习既要紧密结合热点、考点,又要体现中考最新题型,并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且进行互改互评,最后由老师集中解决存在的共性问题,这样就能及时检验学生对所学知识掌握的熟练程度及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起到查漏补缺的作用。

五、反思评价,拓展提升

教师在导学案的最后一部分设计为“学习小结及反思”,具体为“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我们小组)学到了……”此环节重在培养学生学会对知识的梳理和系统化归纳能力,提高学生的反思意识,养成善于总结的学习习惯。对有争议性的热点话题最好作为课后拓展让学生课后去关注。课堂最后几分钟对学生分别评价打分,实行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以表扬、鼓励等积极的评价为主;及时指出学生的进步和不足,并加强正面引导。

我们要把高效课堂作为学生探究、合作、创新的场所。在教学实践中,我们要将启发诱导融于课堂上,要使学生做到手脑并用,真正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从而让教师高质量、高效率地完成教学任务,促进学生获得高效发展,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教学相长”。

参考文献:

[1]方明.陶行知教育名篇:新教育[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9-06.

第9篇

关键词:选树典型 舆论宣传 企业精神文明

选树典型和舆论宣传是企业发展的领航标,是企业鲜明旗帜的标识,是引领企业进步的原动力,不管是有形的事迹,还是无形的精神,都对企业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力,是塑造企业形象、宣传企业文化、创建企业品牌不可或缺的,二者相辅相成的完美结合,更能让企业发展如鱼得水。下面我就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选树典型和舆论宣传的重要性。

1.选树典型是塑造企业形象之根本

选树典型是按照时展的要求寄予典型以时代精神,是顺应时展的需要,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事迹,是将践行企业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完美体现的载体。一直以来,我们不断学习“马背电工”葛春锲而不舍,无私奉献;“摇橹电工”王佰山持之以恒,艰苦奋斗;学习曹祖刚热衷公益事业,舍小家顾大家。无数感人肺腑的事迹,通过各大新闻媒体、报纸、杂志传诵,他们将企业精神和行为规范集于全身,蔚然成风。

典型之所以能树立起来,是因为典型是有形象的。南方冰雪灾害,分公司干部职工踊跃捐款6万余元;四川汶川特大地震灾害,无数同胞遭遇灭顶之灾,悲痛牵动了亿万人民的心,职工们积极响应号召捐款25万余元,个别同志还通过邮局、银行等各种渠道在第一时间把爱心捐款送到灾区。把这些事迹通过文字和图片进行宣传,形象具体的表现出来。不断挖掘工作中的典型事迹和有强烈号召力、感染力的闪光点,这些闪光点越平凡越真实,越贴近职工越感人,就越容易激起情感的共鸣和心灵的撞击。有了选树的典型,在思想上高度重视,加强舆论宣传的决心,坚持舆论宣传的正确方向,突出舆论宣传的地位,继而塑造了企业良好的形象。

2.舆论宣传是推动企业文化建设的助推器

典型的选树和强有力的舆论宣传工作是分不开的,对外展示形象,通过各种媒体宣传先进典型事迹,利用文字和图片等生动的事实,使先进典型的事迹得到认可;对内鼓舞士气,通过各基层通讯员扑捉典型人物事迹,集思广益。在身边涌现出的劳模、先进工作者,他们的事迹有的很平凡,但平凡中足见伟大,有的很微小,但微小中累计持之以恒,有的很简单,但简单中充满了复杂和繁琐,这些细节通过宣传就可以彰显魅力所在。面对这样的形势,我们不是要不要进行宣传,而是必须努力做好宣传工作,充分认识到开展舆论宣传、培树先进典型,不是为了评功摆好、自我标榜、而是为了更好的开展和推进工作。

舆论宣传是我们倡导什么、反对什么最直接、最具体的体现,具有重要、鲜明的导向作用,是我们宣传企业文化,引导干部群众关心、理解、参与、支持企业各项工作的客观需要,是正确引导社会舆论的重要载体,也是我们交流经验推动工作的重要途径。

为了更好的引导广大职工以先进典型为榜样,在构建和谐企业的实践中建功立业,采取媒体宣传、报纸、杂志等方式,大张旗鼓地宣传过典型人物的事迹,让典型“响”起来;通过对先进人物获得的荣誉,让典型“香”起来;通过在重要岗位和关键时刻充分发挥典型的作用,使先进释放出耀眼的光芒,让典型“亮”起来。

3.典型选树和舆论宣传是促进企业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途径

典型引路,舆论宣传,凝心聚力,推动和谐企业发展,在先进典型的带动下,达到了“拨亮一盏灯,照亮一大片”的效果。在先进精神的催化下,进一步掀起了“学先进、赶先进、争当先进”的热潮,积极培育和宣传先进典型作为加强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的重点任务和提升企业发展实力的重要举措,始终坚持“凸显特色、抓住亮点、树立典型、以点带面”的原则,认真做好典型选树工作。在部署工作时强调典型,在调研考察中发现典型,在检查考核后总结典型,以此形成制度,多渠道推荐、立体化宣传,借助媒体优势,强力推介并努力叫响典型,通过现场采写、跟踪报道和强势推出的形式,加强舆论宣传,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体现舆论宣传工作与选树典型的密切联系。

一个树的起、叫的响、过得硬的先进典型自身必须具备良好的素质和不懈的努力,其出发点和落脚点都在于推广和应用。典型选树起来之后,为不使典型像昙花、像流星,除了要精心培养,努力保证典型的先进性和示范性之外还用当通过举办座谈会、事迹展览、编撰典型经验等形式多样的学习宣传活动,有目的的引导广大干部职工对典型人物的事迹进行认真反复的学习、借鉴,做到“常学习、常感动、常受教育”,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典型人物的带动作用。

典型选树和舆论宣传同等重要不仅因为他能推动企业文化建设,更能拓宽企业发展的道路,促进企业精神文明建设。典型选树工作要做大、做好、做强,使之充分发挥典型的辐射力和模范带头作用就必须在选树推广典型工作中突出典型的先进性、群众性、成长性和示范性。把典型形象选树和舆论宣传的有机结合,使典型的舆论宣传效力显现出来,就能达到良好的宣传作用。

第10篇

在岭南农业大县广西博白县的乡村教室、田间地头,经常看到一位为农民传授农业科技知识的女教师忙碌的身影。她就是被农民朋友亲切地称为“张老师”的张立肸。

张立肸1983年毕业分配到博白县龙潭镇农技站,从1984年起,至今在广西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博白分校工作。现任博白分校副校长、博白县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副主任。30多年来,她一步一个脚印,走遍了全县28个乡镇,深入200多个行政村,把知识、青春和汗水洒在了她热爱的红土地上。

“以规模求发展,以质量求生存”、讲究“实际、实用、实效”是张立肸的工作思路和作风。从教多年,她注重教学内容的更新,注重教学方式的改革,力求做到适应市场发展和促进当地产业发展需要,想农民所想,教农民所需。她按地方特色和主导产业设置专业与课程,把水稻免耕抛秧技术、马铃薯栽培技术、规模化养鸡技术、规模化养猪技术等实用技术,列为中等专业实用人才培养的各专业本地实用技术教学课程,突出“实际、实用、实效”,推进了当地“一村一品”的创建。“养猪大镇”、“果蔗村”、“养猪村”、“马铃薯村”的形成发展,大批农民合作社的成立,优秀种养大户和示范户的涌现,促进了农业生产效益的不断提高,其中养猪业、马铃薯产业的发展,形成了当地新的经济亮点。这些都倾注了张立肸对当地产业、对农村实用人才培养付出的心血!

“有事业心才能干好事业,干好事业才有人生价值” 是张立肸的格言,也是她无悔的追求。

寒来暑往,时光流逝,张立肸三十年如一日,扎根农广,深入基层,心系“三农”,情系农民,把青春年华贡献给了她所热爱的农广事业。她曾几次放弃了组织部门推荐到乡镇行政部门任职的机会,坚持辛勤耕耘在农业科技教育战线上。培训班开办了一期又一期,学员毕业了一批又一批。大批农广学员成为农村经济建设的主力军,成为农民科技致富的带头人。农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农广事业不断发展,唯有她努力进取、乐于奉献的精神没有改变,对农广事业火一样的执着追求没有改变。张立肸常常因工作繁忙无法顾及孩子学习和家务,风吹日晒不顾女美之心。她深深体会到了工作的酸甜苦辣。然而,当农民朋友喊一声“老师”、道一声“谢谢”时,当她看到农民增收致富的喜悦时,她便会感到莫大的欣慰和自豪。

30年以来,她先后负责63个学历班的教学与管理,培养学历教育学员3213人,培训农民20多万人次。为博白县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为“科教兴农”、“育才兴农”做出了突出贡献。她曾获得多项农业科技成果奖;在国家级、省级专业刊物发表专业论文13篇;多次获广西自治区农广校宣传工作先进个人、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全区农村中等专业实用人才培养先进个人等荣誉;她的先进事迹被博白县委、县政府、县委组织部和宣传部在当地电视台《时代先锋——先进人物事迹》进行展播宣传。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在荣誉面前张立肸只有自豪没有骄傲,她在事业中有更高的目标,为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不断努力!

广西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博白县分校

第11篇

一、进一步加强师德建设,提高教职工师德素养。

1、半年中,我校开展了“讲教师礼仪、塑儒雅形象、重师德规范”为主题的文明礼仪普及活动,结合教育行风政风建设,按照“八荣八耻”和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围绕职业礼仪、社会礼仪、生活礼仪三方面开展主题活动,通过学习文明礼仪基本规范、开展文明礼仪一周行、礼仪知识讲坛、知识竞赛等活动,进一步普及和实践文明礼仪,以知礼向善为重点,把文明礼仪教育纳入教师基本行为教育和师德教育活动中去,提高礼仪意识,增长礼仪知识,遵守礼仪规范,不断提升文明行政的整体素质,在滨小营造了良好的文明有礼的育人环境。

2、进一步实施了“青蓝工程”, 特别关注青年教师的成长。我校把青年教师作为师德建设的工作重点。积极开展青年教师社会实践活动,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通过师徒结队、沙龙经验交流、关爱问题行为学生、校本培训等各种活动关心、帮助青年教师成长,为他们的成才创造了有利条件。

3、我校以文明执教,规范从教行为为主题开展论坛和演讲比赛,用身边的爱生故事感染身边人。积极弘扬滨小教职工中的先进人物事迹,校工会组织了师德评优活动,组织参加片、区工会师德演讲,大力弘扬身边的先进人物事迹,进一步弘扬崇高的师德风范,努力营造以德治校、以德育人、以德修身的良好氛围。

二、不断提高学校民主管理水平。

1、我校工会组织履行好维护职能,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加强了与党政的沟通,依靠党的领导和行政的支持,为职工办实事、办好事、解难事。上半年,教工活动丰富多彩,教工福利稳中有升,教工参与滨小管理的各类意见、建议得到了进一步重视。在学校党支部、工会、团支部的共同参与下,上半

年,我校修订并通过了《无锡市滨湖中心小学教职工目标管理奖发放办法》,酝酿并制定了《无锡市滨湖中心小学中层干部竞聘制度》,学校于6月举行了校内首次中层干部民主竞聘。

2、加强教代会工作,不断提高教代会工作水平。

滨湖中心辅导区一届三次教代会于XX年年6月29日上午召开。本次教代会,滨小以“营造孝心文化,建设和谐校园”为主题,会议期间,代表们认真听取并审议了张义岳校长所作的“营造孝心文化,建设和谐校园”的教代会主题报告,听取了工会委员彭涛同志对XX年度学校经费使用情况的说明,审议通过了《无锡市滨湖中心小学教职工目标管理奖发放办法》等文件。教代会期间,学校收到一百余份提案,涉及学校管理、教工考核、教工福利等方面,工会女工委员会蔡雪惠同志代表学校行政作了提案报告。

通过本次教代会,代表们达成了以下共识:在教育改革的新形势下,面对滨湖中心辅导区发展的要求,我们要继承和发扬滨湖辅导区优良的传统,乐于奉献,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积极进取,让孝心教育深入人心。我们要营造孝心文化,建设和谐校园,将全面实施孝心教育与校本课程开发作为深化心理健康教育,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突破口和新的生长点。用扎实而有效的工作不断提升学校品位,丰富学校内涵,争创学校品牌,增强学校实力。

3、健全完善“党政齐抓共管、行政主体到位、工会积极配合、教工群众积极参与”的校务公开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我校做到有计划、有总结、有检查、有考核、奖优罚劣。在工作中不断调整和扩大公开内容,丰富公开形式,拓宽公开渠道,完善公开制度。

三、把滨小工会建成温暖的职工之家。

我们感觉要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不仅要在工作上压担子,更要在生活上关心教师,切实帮助教师解决实际困难,把工会办成真正的教职工之家。

首先,关注青年教师的成长。我校有一大批年轻的教师,这些教师活动能力强,知识结构先进,为学校增添了新的活力。但是由于年纪轻,生活阅历浅,容易受社会不良习气的影响。为了帮助青年教师迅速成长起来,同行政一起召开 “新教师座谈会”,落实师徒结队,认真了解新教师的思想状况和生活困难,给他们以温暖的关怀。

其次,关心教职工的实际困难。有生病住院的,一定组织人员及时看望慰问。把学校的关心送到每个教职工的心坎上。

在保证工会会员福利上,我校一向将所有成员作为合作共同体的一员,逐年提高,一视同仁。我校保证了教师两年一次的体检、疗养,一年一次的教师春游,两年一次的暑期旅游,每年小组自主文体活动费足额发放。

真挚的关怀为广大教职工解除了后顾之忧,使他们得以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教学活动中,把学校事当作自己事,积极地以主人翁的精神投入到学校管理和建设中,为学校发展作贡献。

四、开展有益身心的文体活动,丰富教职工的业余生活。

为让广大教师的业余生活既丰富多彩,又高雅不俗,校工会组织建设好了羽毛球馆、乒乓室、健身房等阵地,开展了各种文体活动,丰富教工业余生活,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

第12篇

1、以情感激情。

情感具有很强的感染性。所谓感染性,就是以情动情,就是使情感刺激者和情感感受者的内心产生相同的情感体验,即师生的感情共鸣。只有教师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才能使受教育者产生心灵感应,产生动机,形成信念、世界观。所以教师在教学时只有深入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才能以自己的真情实感感染学生。

其一般作法有三:

(1)根据学生崇拜名人和对榜样的心理需要,以名人、榜样之情感染学生,激发他们进行自我教育,产生强大的内驱力。可组织学生参观先进人物事迹展览,可请名人、英模报告,可宣讲英模故事,可阅读名人传记,建立名人名言录等。

(2)可就近用本校本班的优秀学生的动人事迹,来启发、感染学生,使其学有榜样。

(3)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创建民主、平等、健康、和谐的教学环境。只有用道德情感来激发、感染学生,才能使其实行思想品德的自我教育和自我完善。

2、以情境激情。

情感具有综合的情境性。这种情境性就是在各种情感因素的作用下而形成的某种综合情势氛围。人的情感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不同的情境会产生不同的情感,所以,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为了唤起、培养和强化某种情感,就应尽力创设适合于教育教学内容需要的情境氛围。这犹如演员登台表演,要靠音乐、布景等艺术手段进行烘托一样,思想品德课的教学也需要情境的协调和配合。在良好的环境中,学生便会有一种好的情感,如参观现代化工厂、实验室,访问科学家,就可唤起学生爱科学的情感;游览祖国名山大川,名胜古迹,革命圣地,就可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等。以情境激发学生情感要注意两点:

(1)抓住最佳教育时机,如国庆节讲《热爱祖国》,教师节讲《尊敬老师》,新的班集体组成时讲《爱护集体》。

(2)在有条件的地方,要充分利用有特殊意义的场所(烈士墓前、十字路口、圆明园遗址、万里长城……)、录相、影片、录音等,为学生提供丰富多采的道德情境和看得见、摸得着的感情材料,使学生在生动形象的教学氛围中,受到品德教育。

3、以行为实践激情。

行为实践是情感形成和转变的基础,也是丰富情感的途径和推动情感发展的动力。苏霍姆林斯基说:“要知道,道德准则,只有当它们被学生自己去追求、和亲身体验过的时候,只有当它们变成为学生独立的个人信念的时候,才能真正成为学生精神财富。”学生只有经过具体实践,才能把道德认识转化为个人的道德需要。我们如何创造实践条件以行激情呢?可否从下面三点作出努力:

(1)开展丰富多采的集体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互相感染,形成情感的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