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中小企业融资难

中小企业融资难

时间:2022-09-26 14:30:29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中小企业融资难,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中小企业融资难

第1篇

关键词:中小企业融资难;建议

中图分类号:F83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5-0-01

一、前言

在我国,中小企业占全国公司总数的99%。对于大多数中小企业来说,充足的资金运转是企业面临的一个现实难题,也是企业能否实现项目正常运转的保障。中小企业要想得到稳步快速发展,必须通过融资这一途径来解决资金紧缺的问题。融资难已经对中小企业的健康发展造成了十分不利的影响。只有帮助中小企业尽快走出融资难的怪圈,才能实现中小企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二、中小企业融资难现状

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不断发展,为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商机。但是中小企业的发展需要强而有力的资金支持,由于我国当前特殊的经济体制转型阶段,金融体系尚未健全、金融制度不规范、企业自身发展不足等原因,中小企业出现融资难的现象。目前,我国中小企业面临的融资困难,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融资成本高、融资渠道单一、融资数量有限。

三、中小企业融资难原因分析

(一)企业内部原因分析

1.中小企业经营风险较高。中小企业从创立之初到走向成熟,其过程中面临着各种风险,由于中小企业自身的经营规模小,抵御风险的能力弱,因此风险对于中小企业来说影响力大大超过了大企业,而中小企业的任何一种风险都会带来危机,甚至于会提早结束企业的生命。2.中小企业信用缺失。我国大多数中小企业信用观念淡薄,信用等级普遍不高。由于部分中小企业成立时间较短,经营、财务状况不透明,与银行信息不对称,导致其缺乏历史信用记录,信用等级偏低。

(二)金融机构原因分析

1.金融体系不健全。在我国,存在金融体系不健全,金融市场机制未能充分发挥作用,而受到压制的金融又反过来阻碍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这就是金融抑制。金融抑制不但妨碍了金融体系自身的发展和进一步完善,更严重阻碍了正常的融资活动的开展。

2.融资双方信息不对称。对于我国中小企业来讲,经营财务状况比较容易隐藏,所以对于金融机构而言,放贷风险比较大。对于金融机构而言,存在中小企业知道金融机构信息多于金融机构知道中小企业的信息,所以存在信息不对称。

(三)政府部门原因分析

1.缺乏完善的法律制度支持保障。目前国家只是按行业和所有制性质分别制定政策法规,缺乏一部统一规范的中小企业立法,造成各种所有制性质中小企业法律地位和权利的不平等。同时,一些地方政府没有为中小企业制定完善的担保制度,一些担保机构无论从具体运作还是管理方式还存在一定的缺陷。

2.缺乏统一的中小企业的管理机构。由于中小企业自身发展状况及发展趋势的要求,政府应当针对中小企业的发展给予特别的帮助,其中最为迫切的一个环节就是建立一个统一的专门机构来对中小企业进行管理。我国目前非常缺乏统一的中小企业服务管理机构,比如中小企业担保机构、中小企业的信用评级机构等社会中介机构。

四、对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建议

(一)提升企业综合实力,努力练好内功

1.提高企业自身技术含量,完善企业财务制度。对于中小企业本身来说,提高企业科技技术含量,努力扩大企业自身规模。同时,要充分完善企业经营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对于那些自身财务报表混乱的中小企业,要不断完善财务制度,改善财务混乱状况,使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对企业的经营环境与前景有足够的信心,改善其自身融资条件。2.强化信用意识,提升信用等级 。针对很多中小企业信用观念淡薄,信用等级不高的现象,企业必须靠自身的努力改变这种印象。企业要通过提高企业经济实力和提升良好信用取信于社会、公众和银行塑造积极的还贷形象。

(二)完善金融信贷管理,鼓励加强信贷支持

1.深化组织机构的改革,加快解决融资难问题。组织机构的改革必须要跟上时代的发展,符合时代的新要求。为了更好地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必须进一步推进和完善在总行层面上建立起中小企业金融服务的专门机构,来指导整个的战略部署和我们的工作方针,对工作流程、风险管理进行改造。

2.完善金融担保体系。我们可以通过三方联动,政府牵头将商业银行、担保机构联系在一起,为中小企业提供担保贷款。通过激励中小企业贷款担保基金和机构,采取全额担保、部分担保、反担保等方式为担保和抵押品不足而又有发展潜力的企业获得商业银行贷款提供担保。同时,可推动保险公司介入,逐步建立一套信用担保体系,从而分散金融风险,有利于中小企业贷款融资。

(三)充分发挥政府职能,积极采取有效措施

1.健全法律法规,提供良好法律环境。中小企业的发展离不开法律的支持和保护。建立健全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是实现中小企业融资法制化的前提和基础。通过完善立法,形成一整套内容详实、形式科学、门类齐全、体系严谨的廉政建设法律体系,使中小企业融资得以有效落实。2.建设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为中小企业融资创造条件。建设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是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的内在要求和必然选择,而建中小企业板块则是建立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首要环节和切入点,不仅有利于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而且可以完善资本市场功能,进而提升我国资本市场的综合竞争力。

五、结束语

总之,我国的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问题是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因为它不仅仅是中小企业发展的关键所在,也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大问题。通过对中小企业融资难原因的深层次分析,我们认识到只有经过企业自身、金融机构和政府三方的共同努力,才能解决中小企业面临的实际困难。

参考文献:

[1]张芳.我国中小企业融资困境及对策[J].2008.

[2]张耀谋,李世新.当前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关键因素分析[J].2009.

第2篇

关键词:中小企业 融资环境 改善对策

一 、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概念界定与现状分析

1.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概念。中小企业融资主要指中小型民营企业的融资。目前我国的银行等主要融资渠道,对大型企业、国有企业的融资贷款都有政策。但作为民族企业的主体,虽然中小企业在应对外企、跨国企业的挑战方面起主要作用,但同时,制约其发展的资金融通方面,银行等融资机构由于种种原因,迟迟没有放开。结果就是中小企业难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一个问题,其实质还是一个,融资、发展和规范的话题。

2.中小企业融资发展现状。中小企业是我国改革开放后出现的新型企业群体,尤其近几年来得到飞速发展,并且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但是,中小企业在我国金融市场中却占据与其地位及不相称的市场份额,金融机构没有给中小企业提供足够的金融支持。中小企业在产值、就业等方面对国名经济的贡献度与之存在着鲜明的反差。而近年来央行持续提高准备金率,中小企业的融资成本不断上升,融资更加困难,以至于让疲惫不堪的中小企业经营更加困难。

二 、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分析

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制约因素是多方面的,既有企业自身的内部问题,也有政策方面的原因,还有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外部影响。分析之后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中小企业规模小,经营风险高,核心竞争力缺乏。我国的中小企业大多经营规模小,规模小导致经营的风险大,而中小企业抵御风险的能力较差。另一方面固定资产较少,生产的经营场地多数为租赁,企业的负债能力局限,企业负债能力决定企业融资能力理论,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狭窄。

2.缺乏完整的政策体系。尽管我国财政给予中小企业多种形式的支持,但由于我国的财政体制仍然处于经济转型时期,国家扶持中小企业的政策体系尚未完善,仍然存在许多问题。

3.金融机构的效益考核机制制约中小企业融资。金融机构注重效益考核,内部考核机制对优质客户、效益高、信用好的企业和大中型企业贷款比较有利,中小企业贷款比较困难。再加上近年来,银行的贷款额度非常紧张,浮动利率高,利息外的费用增加,审批手续复杂,中小企业不敢向银行融资。

三、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对策

1.中小企业素质有待提高,融资能力在经营过程中应不断提高。中小企业自身的缺陷是造成中小企业融资难的主要原因,加强自身建设,提高素质,规范企业的融资行为,最后达到增强融资能力的目的。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1)规范企经营和财务行为,增强财务管理,创建和改善与企业法律地位相适应的财务制度和信用制度,确保财务信息的合法性、真实性、透明性和及时性,增强内在融资能力。

(2)企业建立现代化经营管理制度, 完善法人结构。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竞争需要的中小企业特色自身的制度,走现代企业产权多元化的发展道路。

(3)建立企业的诚信原则,依照法律展开生产经营及融资活动。正视普遍存在的诚信缺失的现象,分析危害。从内部制度着手建设,来顽固诚信原则在中小企业融资及经营中的作用。企业从自身做起,内部改善开始来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2.建立中小企业融资体系, 促进中小企业健康发展。拓宽融资渠道,建立健全中小企业直接的融资体系,这也是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又一重要途径。要实现顺利发展,需根据自身的财务状况做出最优的融资决策,需要有一个多样化的金融体系来对应其不同成长阶段的企业融资需求。政府应当建立和完善一个主体多元化、结构多层次的中小企业融资体系,鼓励金融创新,最终形成多种融资形式共存、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并举、银企协调发展的局面。

3.金融机构多举措扶持中小企业融资。政府加大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推进金融服务工作,一方面要改善金融服务的信用环境,另一方面要从根本上转变银行业等金融机构的思想观念。细分市场,最大限度地满足多样化的市场主体对资本的供给与需求,才能建立起公正开放、多层次、立体化的资本市场,为中小企业的直接融资创造条件。

中小企业融资难,是一直贯穿于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经过多次研究,各方提出了很多相应对策。本其质上是一个制度问题,只要制度完善市场问题就迎刃而解。否则就不能改变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困境。信息制度及体系严格完善,银行得到真实的信息,就不再会担心出现中小企业在融资过程中的一系列问题。另外一方面最的主体是政府,政府为中小企业融资安排合理的制度,减少中小企业融资的交易成本,从而最终解决中小企业融资困境难题。

参考文献:

[1]王飞飞.我国民营中小企业融资行为研究[D].河北:河北工业大学,2007.

[2]金迎春.浙江中小企业融资途径现状_成因及解决方案[J].经营管理者.2010(09)

[3]秦云.浅析浙江中小企业融资难[J].中国证券期货. 2013(01).

第3篇

关键词:中小企业;融资;制度约束

中图分类号:F830.5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06-0077-02

引言

据广东省工商联对在粤中小企业现状进行的综合调研显示,2011年上半年仅有38%的企业能从商业银行获得贷款。《深圳市中小企业发展情况报告》调查显示,75%的中小企业融资困难,资金缺口5 700亿元(《羊城晚报》,2011年8月3日,A17)。影响中小企业融资的因素很多,而根源在于现有制度的安排。本文通过分析中国金融制度和中小企业组织经营制度的特征,找出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根源;探求有效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对策,为中小企业走出融资困境提供新的思路和建议。

一、中小企业的融资方式与特点

1.中小企业的概念界定。“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对中小型企业定义为雇佣一定人数以下的非附属性独立公司:19 名雇员以下为极小型;99名雇员以下为小型;由100 ~499 名雇员为中型。本文的中小企业是指经营规模属于中小型的各种所有制形式的企业。

2.中小企业的融资方式。目前,中国企业一般通过两种方式获取资金:内源性融资和外源性融资。(1)内源性融资。内源融资是指企业通过自身经营活动获得资金,并将其满足企业投资、经营等融资需求。它的资金来源主要是企业留存的收益、折旧基金、更新改造基金、新产品开发基金、累计未付的工资和应付账款等。内源融资具有自主性、有限性、低成本性、低风险性的特点。(2)外源性融资。外源性融资,是指企业吸收其他经济主体的闲置资金,使之转化为自有投资的过程,而不是通过企业内部的经济活动来获得资金。外源性融资具有高效性、有偿性、高风险性、流动性的特点。

3.中小企业的融资特点。资金短缺一直是困扰中小企业发展的难题,中国中小企业表现出自身的融资特征:一是内源性融资比例大。据不完全统计,中小企业多属于家族企业,企业资金主要来源于个人私蓄或家属集资,极少通过正规渠道获得信贷和其他财政支持,内源性融资占70%以上。二是非正规渠道融资占外源性融资比重大。由中国人民银行南昌中心支行和宜春市中心支行组成的“小企业融资”研究课题组(2006)对宜春市有代表性的样本小企业调查表明,2002年、2003年、2004 年宜春市小企业外源性融资构成中,民间融资分别占45.89%、51.68%、52.3%,民间金融是解决中小企业资金需求缺口的主要外源性融资途径。三是间接融资占正规渠道融资比重大。在中国,中小企业从正规金融机构获得的外源性融资中,以银行信贷为主的间接融资占98%左右,以股权等直接方式进行融资的只占2%左右(陈会玲,2009),正规融资渠道单一。

二、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制度原因

“融资难”一直是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瓶颈,国内外许多专家学者对于中小企业融资问题进行过深入研究,认为造成中小企业融资难的主要原因有信息不对称、中企业财务制度缺失、产权的障碍、企业成长周期的影响、银行垄断和信贷配给的抑制等方面。本文认为,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深层次原因,在于中小企业组织经营制度和中国现有的金融制度的约束。

1.中小企业自身的组织经营制度约束了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一是中小企业的组织制度造成了融资需求约束。中小企业绝大多数是家族企业,企业的管理人员也大多为家族成员,往往把企业的财产看做家族财产,披露经营信息会给企业带来潜在的经营风险,所以不愿对外信息披露。然而,资本市场是分层级的,层级越高的资本市场要求企业披露的经营信息越多。由于家族制的组织制度对企业披露信息造成了约束,导致了“人为”的信息不对称,中小企业只能依赖民间借贷等低层级资本市场融资。二是中小企业的治理结构制约了融资需求。中小企业所有者与经营者高度合一,在企业管理过程中,起着绝对的权威和决策作用。首先,中小企业管理者(所有者)担心稀释了企业的控制权而不愿股权融资;其次,中小企业管理者担心过多的银行负债超出了自己的经营管理能力,宁愿内源融资也不愿过多地从银行贷款。因此,中小企业特殊的治理结构,造成了中小企业从正规金融渠道融资的需求约束。

2.现有金融制度安排抑制了中小企业的融资供给。目前中国的金融市场结构是以银行体系为主导的,中国银行体系又突出表现为四大国有银行处于高度垄断的地位,控制了绝大部分信贷资源,形成了一元化主导的金融制度安排,继而导致了中小企业融资的供给约束。一是中国证券市场设计的初衷主要是基于国有大型企业的融资需求以及为大型企业提权转换为目的。况且,中国债券市场发展缓慢,进入门槛高,只有少数大企业才符合发行企业债券的条件。因此,即使经营十分成功的中小企业进行企业股权和债券融资也是相当困难的。二是国有银行和国有企业的产权性质相同,国有银行的信贷经理人更愿意贷款给国有企业,因为国家是其股东,国有银行贷款给国有企业即使发生坏账,国家对国有银行的当事人也难以有实质性的责任追究。三是国家赋予了国有银行促进就业、维持社会稳定等社会经济责任,国有企业形成了对国有银行信贷资源的刚性依赖,国有银行也必须持续地支持国有企业的金融需求。因此,无论是直接融资中的证券市场或债券市场,还是间接融资中的银行体系,其制度设计最初的价值取向主要是为了满足大型企业,尤其是大型国有企业的融资需求,这种金融制度的缺失,是造成中小企业融资供给约束的主要原因。

三、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对策

要有效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应从制度入手,中小企业、银行和政府三方努力,共同营造良好的中小企业融资环境。

1.就企业层面而言,实行股份制改造,健全治理结构;规范企业财务制度,提高信息透明度。中小企业的股份制改造,本身就是一种融资制度,其实质是使企业的治理结构规范化,以利于股权的转让和交易,从而有利于外部融资。规范的股份制企业治理结构通过建立决策的管理和控制相分离及岗位分工的制衡机制,使潜在股权投资者有保障享有同等的股东权利,从而起到保护投资者的作用。因此,中小企业必须实现股份制改造和完善自身治理结构。同时,中小企业必须不断加强内部管理,提高自身经营管理和财务管理水平,建立科学规范的财务制度和信息披露制度,提供合理、全面、准确的企业财务报告和财务分析,这不仅是银行的信贷需要,也是确保企业长远发展并不断壮大的必要保证。

2.就银行层面而言,实现金融制度创新;畅通中小企业融资渠道。为建立良好的银企关系,银行应创新银行制度,使银行成为企业部分股权的所有者,引导银行所遵循的资金分配和使用应当以资金的使用效率为标准,甚至银行直接参与中小企业的长期管理和监督,既可解决公司治理结构中出现的内部人控制现象,避免中小企业管理者的权力滥用,又全面了解企业的经营状况,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同时,银行需要不断地进行金融创新,推出适应不同企业需求的融资工具,畅通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一是增强对中小企业业主的信用评级;二是开办保本理财业务;三是对一些中小企业试行商业性的信用风险;四是对中小企业的设备投资开办租赁融资业务。

3.就政府层面而言,实现民间金融制度化;建立和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民间金融具有与中小企业的产权属性趋于相同、在制度供给方面的灵活性以及民间借贷不会稀释企业控制权等特征,不仅有助于解除中小企业的融资供给约束,而且有助于解除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约束,同时对当前金融制度也起到了拾遗补阙的作用。国家及政府部门应当对民间金融的发展进行积极的监管和引导,使其规范化、制度化和合法化,成为正规金融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使民间金融名正言顺为中小企业提供金融服务;同时将其置于法律的保护和约束之下,可以减少金融风险事件的发生,债权人和债务人的合法利益也得到了法律的保护;有利于民间金融机构之间及民间金融机构和其他正规金融机构之间展开正面竞争,从而降低利率,消减民间金融的高利贷属性。

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是信誉证明和资产责任结合的金融中介行为,可以排除中小企业向金融机构融资时担保品不足的障碍,补充中小企业信用的不足,改变资本供求双方的利润流和剩余控制权配置结构,分散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融资的风险。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是世界各国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通行做法,政府部门应建立和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重塑银企关系、强化信用观念、化解金融风险,营造中小企业良好的融资环境。

参考文献:

[1] 羊城晚报,2011-08-03(A17).

[2] 陈会玲,汪段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困境及制度突破[J].企业经济,2009,(2):179-182.

[3] 张玉明.资本结构理论的一项修正:股权融资是中小企业融资优序策略[J].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3):86-91.

[4] 王霄,张捷.银行信贷配给与中小企业贷款:一个内生化抵押品和企业规模的理论模型[J].经济研究,2003,(7):68-75.

[5] 李志赟.银行结构与中小企业融资[J].经济研究,2002,(6).

第4篇

关键词:中小企业;融资;金融支持

中小企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举足轻重,但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一直未能得到很好的解决。特别在全球金融危机的背景下,各商业银行出于风险考虑,为中小企业贷款的积极性大为降低,中小企业融资更为艰难,解决这些问题刻不容缓,笔者认为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的努力来缓和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一、企业自身方面

中小企业要想彻底摆脱融资困境,首要必须致力于提高自身的素质,应该大胆借鉴、积极汲取发达国家中小企业的经营策略和管理经验,进行管理制度创新,打破传统的家族经营管理模式,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并且要加速进行知识与技术更新。要完善中小企业信用体系,规范各种财务管理制度,提高会计透明度和财务管理水平,加强其各方面的信誉程度,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提高信用等级和信用度,与此同时,加强和发展企业间的战略联盟,取长补短,共同积累资源,共同开发新技术新产品,共同开拓市场,以群体的力量弥补中小企业个体力量的不足。

二、金融机构方面

首先,要加强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商业性金融机构应改革现行信贷管理制度,建立与中小企业发展相适应的信贷管理方法。国有商业银行要将潜在的优势转化为现实的经营行为,改变经营观念,进行信贷业务流程的创新,提高办事效率。其次,要大力发展中小金融机构,积极发展民间融资;充分发挥中小金融机构的比较优势,确认它们为中小企业服务的重要市场定位,不仅有利于形成金融市场的有序运行,而且有利于提高整个金融体系的效率。民间金融的存在切实反映了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二元经济结构将长期存在的现实,也是由于现存金融体制只考虑到城市的需要,大企业的需要,对广大的中小企业和乡镇、农村地区长期严重缺乏供给,严重不适应经济发展的体现。应该通过立法来规范其发展,对其进行必要的监督,让其自身壮大的同时也为中小企业融资提供机会。最后,还应当建立和发展政策性的国家中小企业发展银行,对中小企业发放优惠贷款、贴息贷款等政策性贷款,特别应在为中小企业解决长期投资性贷款方面发挥其作用。

三、市场环境发面

第一,完善其他相关法律环境。解决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题,必须从法律制度上建立与非公经济成分相适应的信用体系和投融资体系以及整个社会信用体系和投融资体系的有机融合。在法律制度方面,要对已有的法律法规进行修订和完善。鼓励民间资本、外资以同等身份进入金融业务领域,可以设立或参股商业银行、证券机构、创投机构、信托投资机构等,去除各类门槛限制,通过制定和完善监督立法和监管措施来保障相关行业的健康发展,促进民间资本和外资对中小企业的支持。

第二,构建和规范有效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中小企业融资的一个瓶颈是担保难,这主要是没有完善的信用担保体系造成的。正因为如此,许多发达国家的政府部门对中小企业的扶持是体现在提供担保支持上。根据我国的国情和近几年的实践,可考虑建立分层次的政府支持小企业融资担保体系,并且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法律制度体系,规范信用担保市场,提高担保机构的担保能力,扩大对中小企业的贷款。

第三,完善中小企业产业发展基金和风险投资基金的相关政策。地方政府应积极出台扶持中小企业融资政策,利用地方财政资金设立产业发展基金、风险投资基金。对于一些产品有市场销路、生产技术先进、管理运作良好的企业,产业基金要积极支持和资助,使它们尽早扩大生产,抓住市场机遇,快速发展壮大;对于生产工艺落后、急需进行技术改造的家庭作坊式企业,要积极帮助企业申请科技创新基金,促使企业技术改造;对于高投入、高风险的高科技企业,要积极利用政府的财政和风险投资基金进行投资,提高中小企业的产品科技含量。当然,所有资金的使用和管理都必须严格按照程序和规范进行,并接受公众的监督,防止徇私及腐败行为。

以上只是本人的一些不成熟的观点,就目前而言,理论对中小企业融资问题还缺乏系统的研究,而且面对经济形势的变化,我国中小企业将棉铃更加恶劣的生存环境,而实施成功的融资策略更显得尤为重要了。何在通货膨胀的大背景下通过企业,金融机构的合作以及相应配套措施的配合达到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题还是需要多方的共同努力!相信我国中小企业的未来之路会更加宽阔顺畅!

参考文献:

1、张洋洋.对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深刻反思[J].商业现代化,2011(3).

2、李晓岚.中小企业融资难的体制及渠道分析[J].经济师,2011(4).

3、刘颖.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法律思考[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11(3).

第5篇

[关键词]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信息不对称;创新科技金融服务

1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认定和社会定位

1.1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认定

科技型中小企业这一提法由来已久,但我国相当长时间内没有一个准确的认定方法。最早科技型中小型企业的认定可以追溯到1999年科技部设立的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直至2017年,国家层面才给出了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评判指标。2017年科技部联合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了《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办法》(国科发政〔2017〕115号),该文件直接给出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定义和认定的评判指标。该文件的出台,标志着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认定有了统一的标准,科技型中小企业评判指标有3个,具体是科技人员、研发投入、科技成果,总分为100分,参评企业参照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指标进行综合评价得分不低于60分,且科技人员这项指标得分不为0,认定为科技型中小企业。

1.2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社会定位

统计数据表明,我国中小企业在数字上呈现出“五六七八九”的特征,即中小企业贡献了全国税收的50%左右、GDP的60%左右、技术创新的70%左右、就业岗位的80%左右、市场主体的90%以上。所以不管是就业还是创新,或者经济发展,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都十分重要。科技型中小企业也具有高科技、高附加值、低污染、低消耗等特点,是国家经济创新发展的生力军,能够为中小企业适应经济新常态发展探路,并通过“鲶鱼效应”刺激各类企业创新发展。

2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难成因分析

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渠道单一,主要来源于银行等金融机构的信贷市场,从理论上讲,信贷市场存在明显的“信息不对称”现象,基于风险考虑的原因,银行等金融机构存在惜贷现象;从现实来讲,科技型中小企业本身也存在净资产较小、抵押物不够、政府政策支持力度不够等问题。

2.1理论分析

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来源的主要渠道是信贷市场,信息经济学的理论告诉我们,信贷市场上的“信息不对称”现象,导致资金供给方会选择“信贷配给”去分配资金。在20世纪80年代,著名经济学家斯蒂格利茨(Stislitz)和韦斯(Weiss)(1981)在经济学期刊《美国经济评论》发表的文章《不完全信息市场中的信贷配给》,系统阐述了信贷市场上“信息不对称”存在导致的“信贷配给”现象。文章中论述了在信贷市场上存在“信息不对称”,引发“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两种效应,导致资金供给者就会选择“信贷配给”对借款人进行筛选。“逆向选择”指的是在信贷市场上,资金供给者(银行等金融机构)在提高利率时,风险偏好较低的借款人会选择离开市场,风险偏好高的借款人会继续留在市场;“道德风险”指的是利率提高时,借款人可能会改变投资去向,以应对高额的资金成本。正是这两种效应的存在,在信贷市场上,资金供给者会采取“信贷配给”手段来调节资金需求。“信贷配给”,指的是资金供给者不能通过利率的市场化手段来调节资金供需平衡,只能采取一些非利率的非市场化手段来抑制资金需求,迫使一些资金需求者退出信贷市场,从而消除资金的超额需求,实现信贷市场的供需均衡。很显然,“信贷配给”会加剧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难度,将原本可以通过提高利率得以解决的部分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融资排除在市场之外。

2.2现实原因

2.2.1科技型中小企业自身原因科技型中小企业普遍存在净资产值较小,可用于银行信贷的抵押物少。尽管科技型中小企业具有高科技含量、高成长性和高收益性特征,其主要资产形态表现为无形资产,但这些在信贷市场上很难估值并用作抵押。目前银行等金融部门还是以传统的固定资产、有形资产、财务报表等作为信贷参考指标的情况下,科技型中小企业显然缺少可供抵押的资产,导致贷款申请很难通过银行审核。

2.2.2银行信贷担保体系不健全传统的银行信贷,通常需要提供担保,科技型中小企业由于自身缺乏不动产等传统抵押资产为其贷款提供担保,再加上银行信贷担保体系建设的相对落后,科技型中小企业很难找到第三方为其提供担保,因此科技型中小企业从银行取得贷款就比较困难。

2.2.3政府支持力度不够我国政府在促进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上也出台很多优惠政策,这些政策普遍是纲领性和指导性的,要把这些政策落到实处,还需要地方政府相关职能部门的配合执行,否则政策的效果会大打折扣。此外,政府在促进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的配套金融建设还不完善,在专项资金支持方面数额还不够。尽管目前各省市基本都成立数额不等的科技型中小企业风险贷款资金池,但相对于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庞大资金需求来说,额度还是不足,不能满足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资金需求。

3解决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对策

科技型中小企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推动经济转型升级方面,起着重要作用。针对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成因,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解决。

3.1加大政府扶持力度

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社会定位十分突出,政府部门出台了一系列文件帮助化解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科技部在2019年《关于新时期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加快创新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国科发区〔2019〕268号),文件中指出拓宽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渠道,同时还要求地方政府在财政资金上给予科技型中小企业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办法》文件颁布以后,地方科技主管部门鼓励符合条件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去全国科技型中小企业信息平台申请注册及自评,便于政府掌握企业信息,针对科技型中小企业实施精准支持。同时要加大中小企业专项资金的宣传力度,让更多的科技型中小企业能够利用这项政策,对申报专项资金的企业给予重点培训,使企业了解国家政策,更方便企业申请国家、省、市一级专项基金,有效解决企业的资金短缺问题,促进企业创新发展。

3.2建设好科技型中小企业信息服务平台

地方政府应建立为本区域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服务的平台,将资金需求方和资金供给方融入平台,在科技型中小企业和各类金融机构之间架起一座信息桥梁。该信息服务平台,通过收集本区域内科技型中小企业信息,建立科技型中小企业信息库,便于金融机构查找企业信息,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另外,该服务平台需要引入商业银行、风司、担保公司等金融机构,相关金融产品,满足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需求。

3.3建立和完善科技型中小企业信用体系

3.3.1建立科技型中小企业信用征信系统在收集信息方面,地方政府具有天然的优势,建立面向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征信系统,登记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基本概况、成长信息以及信贷还款的记录,建立覆盖本区域科技型中小企业的信贷征信数据库,为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提供信用支持。

3.3.2建立和完善信用担保服务体系科技型中小企业的信用担保服务具有准公共品的特点,在美国、西欧、日本等发达经济体基本上都建立了相对完善的信用担保服务体系。以日本为例,日本政府为中小企业建立了由信用保证协会和中小企业信用保险公库两级构成的较为完备的信用担保体系。信用保证协会给中小企业提供贷款担保,中小企业信用保险公库是对贷款担保提供保险服务,通过担保和保险服务为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提供了双保险,解决商业银行的后顾之忧,在双重保障机制下,商业银行的放款意愿就会加强。可见完备的信用担保体系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信息不对称”,提高信贷市场的交易效率,缓解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题。

3.4鼓励商业银行开设科技支行、创新科技金融服务

3.4.1鼓励商业银行开设科技支行科技银行在国外发展已经成熟,如美国的硅谷银行,其主要业务是向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信贷服务,在我国尚还没有完全意义上的科技银行,但商业银行可以根据需要设立科技支行。商业银行科技支行可以对科技型中小企业所处行业及发展阶段进行细致的划分,由具有一定专业背景的信贷部门团队对提出贷款申请的科技型中小企业所处的市场基本情况、行业未来、企业的潜力做全面科学的分析,从而对申请企业做出合理判断,甄别各项风险,并提出各种应对措施。很显然,商业银行科技支行的成立,在贷款审批业务上引入了专业人才,可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贷款投资项目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帮助科技型中小企业获得银行贷款支持。

3.4.2鼓励商业银行创新科技金融服务(1)创新金融产品。若尚不具备开设科技支行的商业银行,也可以提供一些创新的金融服务。例如政府、银行、企业三方合作的金融创新产品“风险池贷款”,由地方政府发起,通过财政出资等多渠道筹集资金设立担保基金、风险补偿基金等,为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提供担保、风险补偿等,满足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2)做好知识产权抵押贷款业务。科技型中小企业一般规模比较小,尤其对于初创期的中小型科技企业,缺少可供抵押的资产。而作为科技型中小企业重要无形资产之一的知识产权,显然不符合银行传统的抵押、质押和担保要求,这时需要银行创新开展贷款业务,允许这部分资产能够用于质押贷款,积极开展知识产权抵押贷款业务,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解决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题。

4结语

科技型中小企业是中小企业的主力军,在科技创新上起着引领作用,促进经济转型升级,在解决就业、增加税收等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经济新常态下,各级政府可以通过相应措施化解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难题,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资金支持,促进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发展,推动当地经济发展。

参考资料:

[1]陈游.关于破解我国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思考———基于科技银行经营模式的解析[J].吉林金融研究,2016(1).

[2]张普.科技型中小企业“走出去”金融服务体系建设研究———以江苏省常州市为例[J].江苏科技信息,2015(11).

第6篇

展,因而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问题就日益突出。

一、各种体制是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首要原因

(一)间接融资的所有制歧视。在我国中小企业债务融资体系中,银行占有重要的地位。绝大多数中小企业都是非国有的,其外部资金的主要来源是间接融资资金(以向国有商业银行贷款为主),这样,国有银行与非国有中小企业之间就存在一个所有者关系“不一致”的矛盾:国有商业银行普遍认为中小企业经营风险大、资信水平低、经济效益差,贷款给他们非但要面临经济风险,还要承受政治风险,从而其内部无论是经营战略、管理实力、部门设置还是工作程序等都更顾及国有企业和国有控股企业。正是由于国有银行存在着所有制歧视现象,造成了它们对中小企业金融服务效率的低下。尽管货币当局不断地呼吁,甚至通过“指导意见”来敦促商业银行更积极地向中小企业贷款,但是银行在向中小企业提供贷款时更多的是谨小慎微,甚至敬而远之,从而成为中小企业融资难的一大根源。

(二)直接融资障碍。西方国家公司制中小企业必须支付高额的企业和个人所得税,但同时有权通过发行股票、债券在资本市场上融资;但在我国,尽管中小企业也必须履行上缴公司所得税的义务,但还需要经过有关部门的严格审核,经批准后才能获准进入资本市场筹资。同时,我国目前的资本市场主要是为大型企业,特别是大型国有企业提供服务的,因此,我国现存的资本市场很难为中小企业,特别是私营中小企业提供便利的融资渠道。

2004年5月获准成立的深圳中小企业板拓宽了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搭建了中小企业直接融资平台,对中小企业多元化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和重大意义,但中小企业板对于上市公司仍有较高的条件限制,能够上市的可谓屈指可数。因此,仅靠一个中小企业板市场远不能根除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顽疾。与此同时,我国大多数中小企业主不愿意放松对企业的控制权,加之本身缺乏对资本市场的了解和与资本市场沟通的能力,也导致中小企业不能有效地进行直接融资。

(三)专门服务于中小企业的政策性金融机构的缺乏。从发达国家经验来看,由于中小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存在难以克服的不利因素,需要政府制定专门的政策法规加以扶持。目前,虽然我国的金融体系已经初具规模,但中小企业融资服务组织体系还很不健全,存在明显的制度性缺陷:我国尚未设立像SBA那样的中小企业管理机构;缺少专门承担中小企业融资业务的政策性中小企业金融机构等。尽管国家已开始重视中小企业金融服务问题,要求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在其内部都要建立中小企业信贷部来扩大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扶持,但收效鲜见。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对待中小企业融资“重国有轻私营、重大轻小、重抵押担保轻信用、重短期轻长期”的态度倾向依然很严重;同时,许多银行实行的贷款责任制令信贷人员对于向中小企业放贷更加如履薄冰,这也使得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困境进一步加剧。

(四)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不健全。为切实推动中小企业的发展,1998年10月全国推动中小企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确定,同年12月组织开展了“全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试点”,工作随即在江苏镇江、山东济南、吉林长春、首都北京、安徽铜陵及河南、内蒙古等地陆续展开。截至2002年底,全国共建立担保机构848家,可用担保资金总额242.33亿元。其中,政府完全出资的有289家,占机构总数的34.1%;参与出资的有325家,占38.3%;未出资的为234家,占27.6%。资金来源以政府出资为主。虽然成长迅速,但现有资源仅能为很少一部分中小企业提供担保。而且,政府的信贷担保体系财政资金有限,不能解决根本问题;而且以我国目前的信用状况,如果政府在此领域介入过深,不仅会承担较大的信用风险,而且将招致“道德风险”。因而产生一部分由中小企业自己组建的担保公司,但由于缺乏资本以及有效的法规和担保机制,很难获得银行认可及自身发展。

二、市场机制的自发选择作用是中小企业融资难的直接原因

中小企业贷款以短期流动资金贷款为主,往往具有贷款需求紧迫、频率高、需求量少、项目本身不稳定因素多,即风险大、贷款管理成本高等特点。首先,中小企业的小额贷款也要面临为大型项目和大额贷款所设置的繁琐文件和手续,效率较低;其次,上述特征也表明,中小企业贷款周期难以精确推算,违约风险较高;同时,中小企业融资过程中存在的“信息不对称”和“道德风险”问题,使得银行对其提供贷款的运作程序更为严格,所需跟踪监督力度更大,费用也因而增大。因此,由于金融机构的中小企业业务运作费用比大企业要高,面临的风险比大企业的要多,但由于执行的是国家统一规定的利率水平,在收益方面相差无几,因而收益与风险、成本均不匹配,导致银行对中小企业的资金需求不重视,甚至不愿介入。

三、中小企业自身不足是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根本原因

随着金融机构改革力度的加大,金融机构贷款业务的管理模式逐步向以安全性为主转变。在缺乏防范信用风险手段的条件下,银行除对少数企业按客户信誉程度发放信用贷款外,几乎都采取要求提供抵押担保的方式处理贷款业务。而我国的中小企业大多成立时间短、规模小、自有资本偏少、资产负债率较高,信用担保不足,抵御风险能力差;同时,财务制度不健全、缺乏足够的经财务审计部门审核的财务报表和良好的连续经营纪录,以及资信等级差和经济效益不佳等普遍现状也导致银行不得不降低对中小企业的贷款。

第7篇

[关键词]中小企业;融资难;对策

一、中小企业融资难的现状

(一)内源资金不足。

内源资金是中小企业融资的最直接来源,不管是在中小企业初创阶段、快速成长阶段,还是成熟阶段,内源资金都是中小企业最为重要的资金来源。很多企业在初创阶段90%以上的资金都是内源资金,有的甚至动用100%的内源资金。伴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中小企业已经进入快速发展的轨道,一些企业在完成了原始积累之后正面临第二次创业,同时还存在大量起点高、技术含量高的高新技术企业正处于创业期,这些企业对资金的需求愈加迫切,仅仅依靠内源资金无法满足企业发展的资金要求。同时大多数中小企业对内源资金缺乏认识,自我积累意识差,很少从企业发展的长远角度来积累长期发展资金。另外,在税收政策上,国有企业先缴后退,非国有企业无此待遇,而且很多中小企业是小规模纳税人,增值税发票无法抵扣,实际税负沉重,同时,在新税制下,中小企业应缴纳的许多税种的税率与国有企业相同,最终导致中小企业内部积累不足,内源资金无法在关键时刻起到作用。

(二)间接融资渠道不通。

银行融资是我国企业间接融资的主要渠道,目前我国企业90%的资金都是通过银行体系的间接融资解决的,但银行融资渠道对于中小企业来说并不畅通。一方面,在抵押贷款中,中小企业可抵押物较少,银行对抵押物的条件要求又比较苛刻,加之我国担保体系不健全,中小企业难以贷到足够资金;另一方面,在现有银行融资体系中,银行对民营企业贷款通常为短期贷款,而我国中小企业大多为民营企业,中小企业为了满足长期资金周转需要,不得不采取短期贷款多次周转的方法,但这样必然又增加了中小企业的融资成本。尽管从政策层面上,央行鼓励商业银行增加对中小企业的贷款,但出于安全性、流动性和收益性考虑,各商业银行还是会集中力量抓住国有企业和大型企业,而不愿向中小企业贷款。

(三)直接融资受阻。

目前,在我国资本市场中,企业通过发行股票和债券的直接融资占银行贷款的间接融资的比重大大低于发达国家50%以上的比例。在中小企业上市融资方面,虽然国家为鼓励中小企业发展已建立创业板,但对于中小企业上市融资方面还是有严格的限制条件,一方面体现在净资产方面,企业的有形净资产应达到800万元;另一方面体现在体制改革方面,中小企业要上市就必须改制为股份制企业,因为这些条件的限制,最终能够成功上市的也只是少数中小企业。在债券融资方面,我国目前实行“规模控制、集中管理、分级审批”的管理制度,由于受发行规模和发行额度的严格控制,以及对发行债券的其他条件的限制,导致中小企业很难通过发行债券来融得所需资金。

二、中小企业融资难原因分析

(一)中小企业自身的体制缺陷。

中小企业规模小是其与生俱来的特点,经营风险大、信用等级低,加大了融资难度。中小企业在创建时期的总体思路是:节约成本、投资少、见效快,生产在当地、服务在当地。因此,必然导致中小企业发展缺乏规模化、经营时间相对短期化、流动资金不足化。同时,中小企业缺少可供担保抵押的资产,技术水平较低,经营业绩不稳定,使其抗风险能力远不如大型企业,在市场竞争激烈的今天,更容易被淘汰。而且,中小企业的财务制度、管理制度普遍不健全,内部管理不规范,银行对其进行贷款前期考察时,无法正确判断所提供财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及准确性。加之,部分中小企业信用观念淡薄,如拖欠账款、逃避银行债务,造成银行债权难以得到保全,破坏了整个中小企业形象,降低了信用等级。种种因素增加了银行信贷的风险,使银行对中小企业的贷款存在疑虑,出现慎贷、惜贷的现象。因而,不完善的信用体系成为中小企业融资难的一个重要原因。

(二)商业银行的趋利选择。

中小企业融资途径较为狭窄、单一,主要的融资渠道就是商业银行。纵观我国的商业银行,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经营理念,其长期服务的对象是国有企业和大企业。而中小企业则是一个较新的市场,要想开拓这个市场,不但风险较大,而且对各种管理制度都要进行改革。另外,商业银行为了加强内部风险控制,进而加强信贷人员责任制,但又同时缺乏激励机制的建立,从而产生了“贷不如不贷,贷多不如少贷”的心理,贷款积极性不高。因此,商业银行不管是出于中小企业贷款风险高的考虑,还是由于自身的经营理念与经营方式,都阻碍了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

(三)信用担保体制不完善。

信用担保体制的建立,就是要解决中小企业抵押担保难的问题,即将中小企业与银行之间的信贷交易转变为担保公司与银行之间的信用交易。信用担保制度对解决我国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起到了推动的作用。但就目前而言,地方担保机构总量偏少,规模偏小,远远不能满足中小企业的发展要求。与此同时,担保机构还存在着一些较为严重的问题,如政府政策、法规不到位;缺乏规范的市场准入制度和明确的行业主管部门;没有建立稳定的担保资金追加补充机制与风险补偿机制;缺乏再担保机构的有效支持;商业银行对担保机构承担风险能力的担忧等问题,制约着担保公司的发展,限制其为中小企业融资担保发挥作用。因此,信用担保体制的不完善,依旧是中小企业融资的障碍。

三、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对策

(一)加强企业内部管理制度。

中小企业应从三方面对企业内部管理制度进行完善。第一,产权清晰化。产权清晰化是指在两方面的清晰:一方面是在法律上的清晰,即哪些属于个人所有,哪些属于集体所有;另一方面是在经济上的清晰,即在资金的使用、处置和收益方面要规范化、透明化。第二,权责明确。中小企业应合理区分所有者、经营者和劳动者各自的权利和责任,在利益相关者之间,应建立起相互依赖又相互制衡的机制。第三,管理科学。中小企业管理应致力于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创造性,其核心是激励和约束,在管理方式上,中小企业可以引用国际上一些先进的适合自身发展的管理方式。

(二)降低企业经营风险。

中小企业要降低自身经营风险,首先必须提高企业管理者经营管理能力,好的管理者有长远的发展目光,有清晰的经营理念,在发展过程中企业会少走弯路。其次,中小企业应注意对自有资金的积累。我国中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普遍存在对自有资金积累不足,企业在遇到资金困难时,无法凭借自有资金来解决困难,只能依靠外界融资,而外界融资很难在短时间满足企业需要。因此,企业在发展中应加强自身资金的积累,具体可以通过企业利润的留余、减少不必要资金的开支、加大对自有资金的管理和增值等方法来增加企业自有资金的积累。最后,企业应在制定企业规章过程中,把诚信经营作为其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企业时刻以诚信来规范自身发展。在产品生产、编制财务会计报表、对外信息披露等方面也始终把诚信放在首要位置,同时应积极建立与金融机构的信息互换机制,强化信用观念,提高自觉还贷意识,保持良好的银企关系。

(三)建立健全中小金融机构。

根据我国现今经济情况,国有商业银行立刻放宽对中小企业贷款是不太现实的,这不只因为政策制度原因,还因为长久以来中小企业自身所体现的弊病,所以只能针对中小企业建立中小金融机构。在这些中小金融机构建立过程中,政府应给予较多鼓励政策。目前我国中小金融机构还较少,根本无法满足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但我们在增加其数量的同时,还应在体制方面不断完善,因为很多中小金融机构没有将支持中小企业的发展为己任,而是与大中型商业银行有趋同的现象,选择“做大、做强”。这就需要我国政府在政策法规上进一步加强民间资本组建中小金融机构的监管。对于民间资本进入金融行业投资,政府的重点应放在政策监督、法律规范和政策引导上。中央银行可以允许中小金融机构针对不同的贷款对象和贷款种类确定不同的贷款利率,允许中小金融机构根据金融市场实际情况在一定范围内调整存贷利率水平,提高中小金融机构盈利能力和风险抵御能力。支持中小金融机构业务创新,并在税收方面给予一定优惠条件,促进中小金融结构的建立和发展。

(四)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

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的完善也是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重要途径。第一,为扩大担保机构的资金,就必须创新信用担保机构的设立形式。采取建立自下而上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对于辖区内的中小企业,由地方性担保机构进行扶持;而对于风险高、潜力大、对国民经济影响大的高科技中小企业,则由国家级信用担保机构重点扶持。第二,完善再担保制度的风险分散机制。通过完善国家级、省级、市级再担保制度,从而对一般再担保和强制再担保业务进行合理开展,并有效地分散担保风险。第三,加强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的外部监管体系。建立担保监督委员会,成员可由地方政府组织财政、人民银行、国有资产监督委员会等部门组成,进而对地方担保机构进行监督管理。与此同时,以担保行业协会的形式,规范行业行为,加强行业自律。第四,建立政府补偿机制。只要贷款担保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担保机构操作规范,而政府若能保证担保机构有稳定的补充资金,那么企业便可获得较大的有效贷款,从而有利于地方经济的发展。第五,建立健全共担风险机制。即贷款银行、受保企业与担保机构共担责任、共担风险,加强银行对借款人的审核程序,并且,通过多个中小企业相互担保,强化中小企业的风险责任,从而约束企业经营者的管理行为。

参考文献

[1]刘晓霖.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研究[J].财会通讯.2010(1)

[2]伍铁林.中小企业融资难的现状、原因及若干对策建议[D].淮海工学院.2010(5)

[3]姜宝山.高科技中小企业融资实务[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7

[4]朱传华,王素义.金融危机下中小企业融资策略研究[J].生产力研究.2010(1)

第8篇

关键词:中小企业;融资难;对策

中图分类号:F276.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14-0036-03

资本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性问题,企业要生存和发展就得拥有一定数量的资金。然而,许多中小企业恰恰缺少经营、发展所必需的资金。如今中小企业融资难已成为我国理论界和实践领域所共同关注的一个重大问题。只有抓住问题,从理论上正确认识造成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原因,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我国现阶段存在的中小企业融资难这一制约经济持续增长的关键问题。中小企业由于负债较多,经营业绩恶化,大多数信用急剧下降,往往形成“资金缺乏—业绩恶化—信用差—资金缺乏”的恶性循环。因此,对中小企业融资问题和对策的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分析

(一)中小企业自身的缺陷是造成融资难的主要原因

第一,中小企业经营稳定性差,有较高的倒闭或歇业比率。由于中小企业规模小,资金实力弱,管理不够科学,致使其抗风险能力较差,缺乏有效的内部管理机制。中小企业寿命国际上平均是3—5年,在正常的年景下,淘汰率是5%。但据调查,1995—2000年那段时间内,我国中小企业的淘汰率大概在10%左右,甚至2008年,有40%的中小企业在那次的金融危机中倒闭,这种情况是相当不正常的。中小企业如此高的倒闭率导致了银行等金融机构在贷款给中小企业的时候会更加谨慎,甚至有尽量不贷款给中小企业的情况,而这也使得中小企业的融资难上加难。

第二,中小企业自有资金不足,自我积累有限。从全国范围来看,中小企业在创业阶段基本上是靠内源融资逐步发展壮大起来的。这是由于在创业阶段,企业的经营规模尚小,产品也不成熟,且市场风险较大,因此,外源融资作为筹资不仅难度大且融资成本高,于是中小企业不得不把内源融资作为主要的融资手段。内源融资主要通过企业自筹和向关系人借贷两种形式,自筹通常表现为在流动资金不足的情况下,企业向职工集资。而不管是向员工集资还是向关系人借贷,两种方式的利率一般都要高于同期贷款利率,而这也极大地制约了企业的快速发展和做强做大。一般情况下,企业通过内源融资方式在绝大部份中小企业中处于首位。然而,从总体上看,我国中小企业普遍存在着自有资金不足的现象。在内源融资方面,我国绝大部分中小企业陷于非常困难的境地,如不能转向外源融资,别说是进行企业扩张,连维持生产经营都会成问题。

第三,财务制度不规范。大多数中小企业为了减少管理成本,减少专业的会计人员,以至财务管理水平低、会计制度不健全。特别是在财务核算方面随意性较大,普遍存在财务核算不真实的问题,信息无法做到透明化,使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的贷款风险难以把握,增加了银行和投资方的投资风险。

第四,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低、缺乏竞争力、市场风险高。中小企业由于创新投入少,缺乏相应的技术人才,技术创新能力明显不足。其次,中小企业大多采用私人制或合伙制,管理水平落后,经营风险高。由于产权没有明晰,股东矛盾往往会给企业的发展埋下隐患。

第五,经营行为短期化。部分中小企业的短期行为倾向严重,而且企业的信用观念较差,恶意逃废银行债务的很多。中小企业没有中长期规划,发展战略方面存在盲目性,这进一步加大了贷款的不确定性,从而加重了中小企业融资的困难。

(二)国有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融资的限制较高

第一,银行对中小企业的融资成本相对较高。目前流行的观点都认为,和大型企业的贷款成本相比,中小企业的贷款成本高得多。有研究资料认定,对中小企业的贷款成本是对大型企业贷款成本的5倍,对中小企业贷款不符合商业银行利润最大化的原则。贷款成本具体可以细分为:资金成本、信息成本、交易成本、公关维护成本和不良贷款损失成本5个部分。从信息成本方面说,中小企业因为财务制度不健全不透明,商业银行在中小企业信息获得上要耗费比贷款给大型企业更多的人力物力。在交易成本方面,中小企业贷款单笔金额小,频率高,交易次数远远多于大型企业贷款的交易次数。因此,中小企业贷款的交易成本要高于大型企业贷款的交易成本。

第二,利率结构不合理。一是利率浮动幅度小,不利于调动基层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投放的积极性。依据贷款的成本及风险程度,许多国家的银行都存在着向中小企业的贷款收取较高利息(或收费)的情况。但我国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的贷款规定了基准利率,且浮动范围很小;不允许商业银行对其提供的不同服务和产品分别收取费用。国际金融公司(IFC,2000)的调查表明,在中国,非正式金融市场上的平时利率是规定利率的1—2倍,规定利率与实际利率的扭曲挫伤了商业银行向中小企业贷款的积极性。二是中央银行准备金率相对较高。商业银行吸收的短期存款直接存在中央银行就可获得稳定的利差收入。相比之下,商业银行就不愿冒较大风险向中小企业发放贷款。

第三,我国金融体系过于僵硬,缺少直接面对中小企业的机构。到2008年为止,我国只有工、农、中、建4 家国有银行和10 来家商业银行,并且这些银行在当初设计时主要是针对国有大企业的,一般缺少专门面向中小企业的业务,没有采取差异化策略,信贷发放标准相同、流程相同,这无形中从制度上抬高了中小企业信贷的门槛。在金融体系方面我国的金融业应鼓励民营成分的介入,如成立民营银行等。其实随着经济的发展成立民营性质的银行已经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单从解决中小企业融资困境方面说,民营金融的发展既可以疏通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从制度上建立增加对中小企业资金支持的机制,又可以防止其他金融机构定价过高、风险累积严重的情况,可以说,民营银行是现代金融的必要补充。

(三)政府对国有企业的政策扶持惯性是造成目前中小企业融资难现状的另一重要原因

从财政政策的角度看,自1998 年中国实行积极财政政策以来,政府发行了5 100 亿元长期国债,银行配套贷款10 000亿元左右,建设总规模达到了26 000 亿元。但是,这些大规模的建设项目主要都是由国有企业以及国有控股企业承担的,而同时,银行的那些配套贷款资金也主要用在了它们身上。从历史看,受计划经济以及行政干预的影响,我国的国有商业银行至今仍是按所有制性质来划分企业贷款的。国有企业获得银行贷款要容易些,乡镇企业、集体企业、私营企业要获得贷款就难得多,而中小企业大多都属于非国有经济成分。这就出现了目前私营企业的坏账率比国企低,但其获得的贷款却少于国企的现象。

(四)缺乏有效的担保机制和其他融资方式,使中小企业融资渠道狭窄,融资更为困难

第一,融资方式渠道狭窄,致使多数中小企业首选银行贷款。虽然现在我国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逐渐多样化,但通常采用的仍然只是自有资金、内部积累、银行贷款、商业信用等几种传统的融资方式,股票等其他融资方式所占比重依然很小。从现实情况看,无论企业处于初创阶段还是后续发展阶段,其成长所需的资金都严重依赖于自有资金和内部融资,大部分来自于企业主个人或家庭的自有资金、企业的留存收益、企业内部增资扩股。另外,外源融资则集中于银行贷款,由于银行贷款债务利息及筹资费用相对其他方式来说算是比较少的一种,门槛也相对来说较低,手续也相对简单;因此,企业一般更愿意从银行融入资金,但银行贷款在创业企业资本的来源所占比例较小。根据渣打银行2008年对中小企业融资状况所做的436份问卷调查的统计结果显示:企业最主要的资金来源渠道是银行贷款和自筹资金,参与调查的436家企业中,选择银行贷款的372家,选择自筹资金的有369家,其他的资金来源渠道依次排序为民间借贷、股权融资、财政投入、内部集资和其他方式。当参与调查的436家企业被问及如果企业有融资需求时,首先会选择的融资方式。其中90%的企业首先采取的融资方式是银行贷款,所占比重极大,7%的企业首先采取的融资方式是像亲戚朋友间借款,2%的企业首先采取的融资方式是高利贷,1%的企业首选其他方式。

第二,缺乏有效地融资担保机制和风险投资机制,致使中小企业融资更为困难。由于我国中小企业固定资产较少,贷款受到限制和自身信用度问题,造成能为中小企业提供担保信用体系减少。据统计,目前中小企业的贷款规模仅占银行信贷总额的8%左右,这与中小企业创造国内生产总值的1/3、工业增加值的2/3,出口创汇的38%和国家财政收入的1/4 的比例是极不对称的。虽然1998 —2002 年我国已有30 个省级单位开展了中小企业信用担保试点,80 多个城市成立了担保机构, 到位资金40亿元,可提供贷款400 亿元,但是,由于国有担保公司体制上存在明显缺陷、运作效率低,容易引发“关系担保”,使这些信用担保机构难以正常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另外除了向各银行金融机构借贷,风险投资是国外中小企业发展的主要资金来源,但在我国由于风险投资起步较晚,运转机制还不完善,预期收益不够高、缺少退出机制等,我国风险投资的整体规模很小,风险投资商对中小创业企业投资的力度还比较小。至于海外上市或吸引国外的风险投资,一方面,由于自身素质低达不到上市要求,或吸引不到风险投资商的关注; 另一方面,因为国内企业不熟悉国外规则、运作流程,再有就是成本过高,中小企业到国外成功融资的就很少。

二、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对策

第一,完善以银行为主体的间接融资体系。中小企业不受商业银行的偏爱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中小企业融资困境,巨大的资金需求缺口,造成了中小企业融资非正常的融资途径和不合理的融资结构,一直成为影响中小企业信贷业务的风险管理,是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中需要高度重视的一个问题。虽然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一直是“从紧”、“信贷”,但是绝大多数中小企业在进行融资时考虑的首选方式是商业银行贷款。据有关调查显示,浙江省中小企业在商业银行贷款、自筹、内部集资、股票筹资、债券等5种融资方式选择中,有85%的企业希望通过商业银行信贷融资,有45%的企业靠自筹,有7.5%的企业通过内部筹资方式筹资,有2.5%的企业表示希望通过股票筹资,没有企业表示希望通过债券筹资。可见,商业银行信贷是中小企业首选的融资方式。大多数中小企业都希望以商业银行贷款的方式获得融资。由此可看出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的融资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为解决好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银行等金融机构也应积极完善融资体系,改革现行融资体制,促进金融制度创新;鼓励各类银行加强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建立和健全对中小企业融资的担保及信用评价体系。

第二,强化政府的作为。国际经验早已表明,政府对于中小企业的金融扶持措施和政策是不可缺少的。具体而言,政府的具体部门,如产业政策部门应对我国中小企业产业分布状况及发展趋势作认真的调研,制定出具有指导性和一定操作性的中小企业产业结构政策和产业组织政策,以使中小企业所涉猎的产业前景和政府的态度相吻合。同时,产业政策管理部门也应为金融机构确定中小企业贷款战略和审贷操作提供依据。中央银行可依据产业政策,相应制定对商业银行中小企业贷款业务数量和质量的考核体系,对于向中小企业贷款工作做得好的银行,特别是地方银行,可在批准其扩展其他业务范围时给予适当的政策优惠。比如,允许业务数量、质量好的银行发行金融债券,用以调整负债与资产结构;开办债券柜台交易业务,以吸引客户,办理投资基金托管业务,以较低成本获取存款等。目前,我国对中小企业政策支持已经开始实施。中央财政预算设立了中小企业科目,安排扶持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同时,国家设立了中小企业发展基金,并通过税收政策,鼓励对这一基金的捐赠。另外,法律还要求金融机构改善中小企业融资环境,加大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并积极采取措施拓宽中小企业的直接融资渠道,通过税收政策鼓励各类依法设立的风险投资机构增加对中小企业投资。

第三,信誉工程及自身建设。整顿和提高中小企业整体素质,中小企业自身素质的提高,将有助于吸引银行贷款及其他类型的投资,因为企业的预期效益越好、信用状况越好,投资者越乐于投资。因此,要从以下几方面提高中小企业自身素质:(1)树立诚信的观念,杜绝商业欺诈行为,尤其是做到无不良信贷记录。(2)增加研发投入,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3)通过引进高科技人才、专业管理人才,以及培训等方式,提高员工素质。(4) 产权明晰化、多元化,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5)财务管理规范化、透明化。

第四,规范企业的公司治理结构。公司治理结构规范与否不仅影响投资决策和资金筹措,而且也影响公司的管理效率和内部凝聚力。因此,公司治理结构决定着企业的融资能力,中小企业一定要规范公司治理结构。中小企业规模普遍较小,经营稳定性较差,没有形成合理的公司治理框架,而且往往结构简单,没有形成董事,经理管理层合理的制约关系。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不健全的问题已严重制约了中小企业的长期发展,中小企业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已经刻不容缓。

第五,完善各种融资渠道,真正实现多渠道融资。为解决中小企业缺乏担保品的问题,应建立专门的中小企业贷款担保机构。一是政府出资或参与出资的担保机构,其性质带有一定的政策性,不应从事贷款担保以外的投资业务,不应以盈利为主要目的。二是发展中小企业互质的会员制担保机构。这类机构由中小企业自愿组成,以会员企业出资为主,以会员企业为服务对象,是一种合作制机构,有利于形成会员企业之间的相互监督机构。三是发展商业性担保机构。这类机构由民间出资,对其业务范围可不作过多限制,允许其从事贷款担保以外的其他投资业务。建立企业的社会信用评价体系,即对各类企业的社会整体信用建立数据库,并向社会开放,这是解决融资问题的根本方法。也就是说,在建立中小银行体系和担保体系之外,应建立一套非常重要的中小企业信用机制,这包括一套中小企业的信用评价机构、信用培养机构以及中小企业本身的规范等。

参考文献:

[1] 梁国安.依法规范,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J].西部大开发,2009,(1).

[2] 余菊英.我国中小企业供应链融资现状研究[J].现代商业,2009,(3).

[3] 郎艳平.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问题探究[J].现代商业,2009,(2).

[4] 彭定新.建立信用担保体系,化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题[J].决策与信息,2009,(2).

[5] 范惠玲.金融危机下我国中小企业融资机遇[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09,(2).

[6] 张国毅.典当融资——适合我国中小企业的融资方式[J].财会研究,2009,(2).

[7] 房莉,周宇. 构建分层次、多样化的融资体系——浅析对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几点看法[J].现代商业,2009,(6).

[8] 陈会玲,汪段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困境级制度突破[J].企业经济,2009,(2).

第9篇

摘要:融资难一直是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瓶颈,文章通过介绍当前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的现状,从中小企业的内外部寻找原因,并通过分析这些原因,提出了切实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对策措施。

关键词:中小企业 融资对策

引言

近年来由于越来越激烈的企业竞争,使中小企业面临着许多问题,影响中小企业进一步发展的因素比较多,但最主要的问题是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将为加快我国中小企业发展发挥重要的作用,为增强我国国民经济活力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1、我国中小企业间接融资现状分析

1.1中小企业间接融资规模偏低

我国中小企业间接融资规模还很小。有关资料显示1998-2002年5年间。我国乡镇企业贷款、私营企业贷款及个体贷款占全部金融机构贷款比重一直徘徊在7%左右。如果考虑银行对其他类型中小企业的贷款,这一比重也只有10%左右,德国、日本这些间接融资占主导地位的国家中小企业贷款规模很大。20世纪90年代末德国中小企业的财务融资中贷款一般占55%左右。美国、英国这一比重分别为40%和60%左右。小企业获得信贷支持少。2004年,我国乡镇企业增加值30.1%。而乡镇企业贷款只占全社会贷款总额的6.1%。中小企业所占资金和对经济贡献比例失调。

1.2中小企业获得贷款的金融机构单一

目前我国中小企业的主要融资机构是城市商业银行城乡信用社和民营银行。而且目前上述三种金融机构资产的比例仅为15%。其贷款占全国贷款的比重为16%,这使得中小企业能获得的社会资金比较少,中国国有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在金融机构贷款中所占比重偏低。尽管近年来国有商业银行强化了对中小企业的融资服务。但由于中小企业大多缺少贷款所必需的资产抵押或担保。因而中小企业很难得到正规金融体系的信贷支持。特别是现阶段政府实行较为严厉的信贷紧缩政策之后。中小企业的贷款更加困难。

2、引起融资难的原因

2.1金融服务体系的原因

2.1.1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贷款存在一定偏见

借款人往往对信息存在一定的优势,贷款人很难准确搜集到有关借款人的全部信息,鉴别这些信息的真假需要花去大量的成本。为了使贷款的风险降低,银行必须大规模搜集有关中小企业经营状况方面的信息,使银行的贷款成本和监督成本都大大的提高了。

2.1.2商业银行的经营方式不适合中小企业

长期以来,我国的金融体制一直在不断的进行改革,商业银行开始自主经营、自负盈亏,银行作出的相应决策主要是从自身利益出发的。商业银行的贷款一般是面向国有企业和其他大型企业,而且双方已经形成了长期合作的关系。金额小、时间紧和频繁贷款是中小企业贷款的特点,银行需要花费很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去对中小企业进行评估和调查。

2.2担保体系的原因

2.2.1担保法律、法规建设不能满足现实需求

从1998年我国开展中小企业信用担保试点以来,国务院办公厅、国家经贸委和财政部分别了有关中小企业信用担保的管理办法一《关于建立中小企业融资担保体系的指导意见》、《关于鼓励和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但以上法规主要是针对政策性担保机构,适用范围显得比较窄,不够完善。因此,目前与我国经济管理体制特点相适应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法规体系仍未形成。

2.2.2担保机构尚欠缺一定的管理经验,风险控制手段较为薄弱

由于各担保机构成立时间并不长,管理经验上有一定的欠缺,加之担保机构所获得的信息质量、人员素质等因素的局限,特别是缺乏有效的中小企业信用评估技术、方法、体系,使担保机构进行事前风险控制困难重重。对于事中、事后控制方面,担保公司又只能根据企业定期报表进行风险分析和控制,信息的滞后性极大,严重影响了风险的控制效果。

2.2.3担保机构自身积累困难、自我风险补偿能力不强

由于担保机构资金规模偏小、承保能力弱等因素影响,使担保机构的收入和自我积累增长缓慢,一旦发生大规模代偿,就有财务亏损或破产的危险。

3、对中小企业融资的对策建议

3.1从中小企业自身方面来说

①提高经营管理水平,不断提高资金收益。只有当投资方取得的资金收益超过社会平均资本收益率时,投资方才愿意将更多的资金投放给企业。因此,中小企业必须不断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夯实实现良性融资需求的基础。②着眼长远,培育良好的融资信誉,为扩大长期融资规模奠定基础。完善财务制度,提高信息可信度和透明度:完善内部财务管理制度,确保到财务数据真实、可靠,消除信息不对称给银行和投资者带来的风险。长期融资的实现程度是中小企业能否做大做强的关键之一。③将融入资金数量控制在满足企业生产经营和投资项目的最低水平。中小企业融资目的首先是避免因资金短缺而影响维持基本生产和扩大再生产,同时又要避免在宽松融资环境下的过量融资,形成资金沉淀。④培养风险意识,控制融资风险。保持合理的财务结构和资本结构,把财务风险控制在安全水平范围内,是至关重要的。中小企业必须根据自我发展的实际,进行恰当适时的融资,防止超负荷借贷。⑤加大重整力度民营企业应积极借兼并或联营、合资等方式,借力借势,以缓解决其自身的资金困难。

3.2打造中小企业信用制度

信用是融资的基础,应建立中小企业经营信用、资本信用、质量信用、完税信用及个人行为信用等方面的资信档案,便于金融机构定期对企业的经营能力和绩效进行考评,并对其评定出信用等级,不同的级别对应不同的资信等级,企业要想获得良好的评级必然会严格守信。其次,完善成长型中小型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立信用互助模式。政府直接对商业银行提供中小企业贷款风险补贴,是世界各国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通行做法,也是变行政干预为政策引导的有效方式。完善的信用担保体系有利于重新塑造银企关系,强化信用观念,从而有利于化解融资风险。

第10篇

一、提升中小企业自身素质和信用等级

在国外,无论是政府担保还是企业互助担保,都是建立在良好信用的基础之上的。中小企业要在信贷市场上获得创业和经营所需资金,关键是要提升中小企业自身的素质和信用等级。中小企业面对机遇与挑战,必须用实际行动去赢得银行和政府的信任和支持。具体讲,第一,要加强基础管理工作,建立健全、规范、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第二,要增强企业信息的透明度,提供全面、准确的财务和经营信息;第三,增强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第四,搞活企业经营机制,增强中小企业内部融资的压力和动力,同时加大力度进行改革,如采用职工持股的办法。此外,中小企业要稳健、快速地发展,必须充分挖掘自身的潜力,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培育名牌产品,做到“小而专”,通过加强内部管理,增强自身的经营能力。中小企业的社会信用等级提高后,从社会争取自身发展所需的资金完全是可行的。

二、健全中小企业立法与加强政府的支持力度

1、制定和实施《中小企业基本法》。从而加强对中小企业的法律保护,确立中小企业的地位,维护中小企业合法权益,切实减轻中小企业负担,营造中小企业发展的优良环境。西方发达国家十分重视通过立法来保障中小企业稳定发展,并已基本形成了相对独立的中小企业法律体系。为了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我国应尽快制定和实施《中小企业基本法》。

2、加强政府的支持力度。政府对中小企业融资的支持包括多个方面。例如:政府政策的支持、资金的支持等。在我国应从税收优惠、贷款援助、财政补贴、扶持基金等方面建立和完善中小企业的扶持政策。

三、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

中小企业间接融资方式――银行贷款难的最根本原因和最大障碍便是中小企业缺乏抵押、缺乏信用。因此,建立完善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制度是解决该问题的关键所在。

信用担保是由专业的担保机构为中小企业提供担保,由银行向企业贷款,在企业不能偿还时由信用担保机构代为偿付的一种信用服务体系。它是在市场经济下,为克服中小企业融资困难、化解银行风险的需要而产生的一种金融服务手段。为解决中小企业贷款难、寻保难的问题,当前世界很多国家和地区建立了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并已运转良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1、设置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基金。中小企业贷款困难最重要的原因是中小企业资信等级一般较低、信用担保不合格、担保单位难以落实等。为了增强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的信心,当务之急是提高中小企业的贷款担保能力。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基金旨在向符合融资条件但无担保品或担保品不足的中小企业提供信用担保以补充信用不足,同时分担金融机构的贷款风险,增强其办理中小企业融资的信心,与大企业同处于公平竞争的地位,共享金融资源,进而顺利发展。一旦企业经营壮大,信用状况日趋稳固坚实,则无须基金再给予信用保证,而改向为其他更需要扶持的企业提供,以达到保证资源的最佳利用。

2、成立中小互助担保基金。基金来源主要由政府拨款,其余由银行和社会中介组织及中小企业出资构成,可让一个代表各方利益的专门机构管理该基金,基金按照互助、互信、共担风险的原则,提供会员信用保证,以向银行取得短期融资。值得注意的是,在此政府的介入不能影响市场功能的正常发挥。由于基金本身也可能因为提供担保面临着企业不能还贷而代为赔付的风险,因此只有符合条件的企业才能获得基金提供的担保。银行作为商业化运作的组织,有权对企业进行审查。

四、灵活运用信用评估方法,适当放宽贷款标准

目前商业银行的评估方法主要针对国有企业的,对中小企业不太适合。因为中小企业规模小,按照一般的企业评估方法,很难达到规定要求,因此可适当降低对中小企业贷款的标准,在对企业进行信用等级评定时,应当考虑中小企业的实际,采用恰当的标准来对其做出评价,将防范风险的重点放在控制其担保的质量。同时还要努力提高审批效率。商业银行应该充分发挥基层行对贷款人历史情况、经营情况、产品效益比较熟悉的优势,根据基层行的评估水平、信贷资产质量等因素,授予相应的评估权,甚至贷款权,这样有利于提高评估效率。

五、积极拓展其他融资渠道为中小企业服务

1、大力拓展中小企业融资租赁渠道。融资租赁是一种典型的融资方式,中小企业通过融资租赁可在资金短缺或不愿动用经营资金的情况下租赁到企业急需的设备,达到融资目的。在办理融资租赁业务时,应适当放宽政策,允许中小企业以现有资产、效益以及未来企业的收益作保证。国家应该大力支持发展,积极完善租赁业发展的配套政策,进一步扩大融资租赁的商品范围和筹建租赁公司,尽快制订中小企业进行融资租赁的保护政策和鼓励措施。

第11篇

国际金融危机蔓延以来,融资难问题是困扰中小企业发展的最大瓶颈。对此,2008年下半年以来,工信部与有关部门密切配合,采取措施,帮助中小企业获得资金支持。在中央财政的支持下,已向330家担保机构提供了10亿元的担保风险补偿资金,帮助落实了2500亿的中小企业担保贷款。截至2008年年底,全国有3729家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为21万户中小企业提供5000亿元中小企业担保贷款。这些举措已为大量中小企业提供了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帮助,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贷款难的问题。

政府还在继续加大对中小企业融资的支持力度。

首先是进一步增加银行对中小企业的贷款规模,实现两个“不少于”:对中小企业的贷款不少于其他各类贷款的增长,中小企业的贷款不少于上年的实际增长。

第二是中小企业创业板的推出。创业板将对中小企业的融资,特别是排队中小板的拟上市公司、新三板挂牌公司和部分新申请创业板的公司的融资,提供更多的渠道选择和成功机会。一些与创业板定位契合的新经济、新商业模式、新能源新材料、现代服务业和现代农业的企业,也将能从创业板受益。

第三是通过其他各类融资渠道,包括促进小额贷款公司的培育和发展,多种渠道缓解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问题。

政府和金融机构在努力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中小企业自己也在努力。建立良好的银企关系要靠双方的行动。企业必须重视建立和精心维护自己的银行信用、商业信用、财务信用和纳税信用。中小企业要做到安全融资,必须保持充足的现金流,理性运用财务杠杆,考虑企业治理结构,资金数量上追求合理性,资金使用上追求效益性,资金结构上追求配比性,资金运作上更注重存量筹资。

上海中小企业服务中心总结出,中小企业要通过“自救、互救、他救”,来获得发展的机遇,化危机为机会。他救,是政府来救中小企业,各级政府已经出台了很多政策和措施,正在发挥切实的帮助作用。互救,就是抱团取暖,包括“政企抱团”、“银企抱团”、“强弱抱团”、“行业抱团”,企业自己也要“内部抱团”。通过抱团,积蓄能量,为下一步的发展赢得机会。自救。就是企业自己要有求生的信心,积极行动,发掘潜能。

政府努力,金融机构努力,中小企业努力,大家抱团努力,一定可以克服中小企业融资的困难。

第12篇

【关键词】中小企业 融资 成因 分析

一、商业银行贷款意愿低

中小企业融资难主要表现为信贷难,而信贷难困境实际上是一种由信息问题和制度因素导致的严重的市场失灵。因此就信息不对称和银行体制两个角度来分析银行“惜贷”的原因。

(一)信息不对称角度

中小企业与银行存在的信息不对称包括:企业经营方面的信息,如生产销售、财务管理等。此外还有企业主的信息,如个人信用、风险偏好等。中小企业为了成功获得银行借款,会故意隐瞒这些信息,对于银行来说这就是一个决策风险,为了降低这一风险,银行会采取提高利率的方式来弥补,最后高风险的企业将低风险企业逐出市场,贷款的平均利率水平上升。为避免风险,银行会产生惜贷现象,从而形成逆向选择。贷款发放后,中小企业受到利润的吸引,会转向从事高收益高风险的项目或者干脆用于消费,这些做法必定会降低中小企业的还贷能力,产生道德风险。因此,银企间存在的信息不对称是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意愿降低的根本原因。

(二)银行体制角度

首先,中国目前的银行体系是以国有商业银行为主的体系,随着国有商业银行的股份制改革,对风险的防范胜过对利润的追求,严格的贷款责任追究使银行信贷员丧失了对中小企业贷款的积极性,而倾向于向安全性高的大企业贷款;其次,商业银行贷款遵循固定的贷款程序,向中小企业贷款之前要对其进行必要的资信审查,较之大企业,中小企业的贷款额度低,而无论贷款额度的大小,商业银行都按同样的流程进行信息的搜寻,产生“规模不经济”使得单位贷款成本更高。

二、中小企业自身缺陷使得信贷难

首先,中小企业财务状况不透明。金融机构在向企业贷款时,是以企业的信用为前提保证的,大多数中小企业缺乏严格的内部管理,普遍存在财务核算不真实的问题。相对而言,大企业的经营信息、财务信息的公开程度相对较高,金融机构能够以比较低的成本获得其信息。因此,金融机构往往更偏向对大企业的贷款支持。

其次,中小企业经营的不确定性。中小企业经营相对于大企业更加灵活,因而也带来了许多不确定性,这些不确定性对于银行来说就存在一定的风险。中国有接近30%的私营中小企业在2年内消失,接近60%的中小企业在4至5年内消失。高比例的倒闭风险使得金融机构的承担的风险远高于获得的收益,因此中小企业经营的风险性使得银行向其贷款时变得更加谨慎。

三、信用担保体系不完善

目前中国中小企业融资方式基本是间接融资,且资本市场仍处于发展阶段,中小企业通过直接融资市场获得资金比较困难,因此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中国中小企业以间接融资为主体的融资方式将不会改变。信用担保机构能够以低于银行金融机构的成本获得中小企业的信息,并为中小企业提供抵押担保,解决银企间信息不对称,保证间接融资顺畅。

截至2011年底,中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为4439家,全年服务新增受保企业38万户,新增担保总额1.56万亿元,同比增长59.28%。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为缓解中小企业贷款难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中国担保机构数量有限,难以满足大量融资难的中小企业的需求。截至2011年底,4439家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为仅为42万户中小企业提供担保。另外中国中小企业起步较晚,相关的配套条件有限,信用担保体系建设还存在许多问题,制约其担保功能的发挥。

(一)没充分发挥市场作用

首先表现为政策性担保的份额过高,互助担保和商业担保的比重严重不足。政府对中小企业贷款的过多担保意味着政府负担加重,承担中小企业的风险越多,原本可以由市场管理和分散的风险由政府承担,市场的作用被大大削弱。且过多的政府担保会诱发中小企业的机会主义行为,增加道德风险。

其次表现为担保机构运行效率低下。主要体现为盈利模式不合理。担保机构法定盈利渠道只有两个:一是保费收入不得高于同期贷款基准利率的50%;二是投资收益、投资额需在净资产20%以内,且投资方向严格受限。与此相应,作为高风险行业,担保机构要按年末责任余额1%计提赔偿准备;按当年保费收入50%计提未到期责任准备。由此可见,收益与风险失衡甚至形成制度性亏损,是担保机构面临的最大的制度。

(二)银保合作中处于弱势地位

一是担保风险几乎由担保机构全部承担,缺乏合理的风险分担机制。根据国际上通行的做法,信用担保机构应该只承担50%~80%的风险,余下的由协作银行承担,而中国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承担了几乎100%的风险,且中国在银保风险共担的问题尚缺乏明确的规定,使得银行较容易将自身的风险转嫁给担保机构,从而担保机构的担保成本过大,抑制了其担保作用。2007年中国平均担保放大倍率仅为2.85,目前担保机构的杠杆效应在中国没有得到充分发挥。二是银行提高担保机构的准入门槛,2011年下半年以来,部分银行大幅提高准入门槛,降低授信倍率,提高保证金比率,甚至暂停新增业务,这对目前以民营担保机构为主体、融资性担保业务为主业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造成极大影响,直接波及在保中小企业。

(三)再担保体系存在缺陷

再担保体系建立不仅能够有效分散担保风险,增补担保机构的信用,而且可以放大担保资金的功能,并且进一步落实国家的相关经济政策和产业政策。目前我国的再担保体系基本建立,截至2010年3月,全国省级中小企业再担保机构共14家,覆盖17个省(区、市),这些再担保机构不仅涉及授信再担保、项目再担保等间接融资领域,还为中小企业集合债等直接融资提供信用增级业务。尽管再担保机构已经显现出许多优势,但也存在不少问题。就机构数量而言,14家再担保机构相对于5547家担保机构无异于杯水车薪,此外再担保机构一般倾向于同担保能力强的机构强强合作,承担的风险较低。

四、小结

中国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是中小企业的经营透明度低,较高的信息不对称引发的银行信贷难,而中小企业自身缺陷以及信用担保体系的不完善加剧了这一问题,所以从缓解金融机构和中小企业信息不对称的角度来思考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会有积极成效。

参考文献

[1]陈晓维.中国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分析及相关建议[D].复旦大学硕士论文,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