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网格化管理

网格化管理

时间:2022-07-13 05:40:23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网格化管理,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网格化管理

第1篇

所谓网格,就是将城区行政性地划分为一个个的“网格”,使这些网格成为政府管理基层社会的单元。城市网格化管理是一种革命和创新。

城市网格化依托统一的城市管理以及数字化的平台,将城市管理辖区按照一定的标准划分成为单元网格。经过加强对单元网格的部件和事件巡查,建立一种监督和处置互相分离的形式。对于政府来说的主要优势是政府能够主动发现,及时处理,加强政府对城市的管理能力和处理速度,将问题解决在居民投诉之前。

首先,它将过去被动应对问题的管理模式转变为主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第二,它是管理手段数字化,这主要体现在管理对象、过程和评价的数字化上,保证管理的敏捷、精确和高效;第三,它是科学封闭的管理机制,不仅具有一整套规范统一的管理标准和流程,而且发现、立案、派遣、结案四个步骤形成一个闭环,从而提升管理的能力和水平。

正是因为这些功能,可以将过去传统、被动、定性和分散的管理,转变为今天现代、主动、定量和系统的管理。

(来源:文章屋网 )

第2篇

第二条城市网格化管理,是指依托统一的城市管理数字化平台,将管理辖区按一定的标准划分成单元网格,通过加强对单元网格中部件和事件的巡查,建立监督和处置相分离的主动发现、及时处置城市管理问题的一种方式。

第三条*办法适用于*市中心城区和郊区城市化地区。

列入城市网格化管理的部件和事件种类、处置标准及流程,由市建设交通委会同相关管理部门共同制定。

第四条*市数字化城市管理联席会议负责*市城市网格化管理重大问题的议事和决策,定期听取*市城市网格化管理情况的报告。

市建设交通委负责*市城市网格化管理的综合协调和监督指导。*市数字化城市管理中心(以下简称市数字化管理中心)具体承担协调推进工作。

区县政府负责所辖区域城市网格化管理,应分别设立承担公共事务管理职能的受理监督中心和指挥处置中心,具体实施辖区内城市网格化管理。

房地资源、交通、市政、绿化、市容环卫、城管执法、规划、消防、公安、环保、水务、港口、通信、工商、信息、邮政、安监等专业管理部门,负责各自职责范围内城市网格化管理中发现问题的处置及监管工作。

燃气、自来水、排水、电力、电信、邮政、网络、有线电视、物业公司等承担公共服务的单位,按照职责规定和服务标准、规范,承担相应处置工作。

第五条*市城市网格化管理工作以条块联动、资源整合、重心下移、监督制衡为原则。

第六条创造条件,积极推进城市管理各专业网格化管理项目与城市网格化管理的资源共享、管理衔接,提高城市管理的质量和水平。

第七条市数字化管理中心主要职责为:

(一)负责*市城市网格化管理信息系统的统一规划和管理,以及市级城市网格化管理信息平台建设;

(二)负责制定*市城市网格化管理系统技术标准、运行规则;

(三)对*市城市网格化管理系统运行情况进行评估并提出建议;

(四)负责*市城市网格化管理信息数据库建设和管理;

(五)负责指导*市城市网格化管理队伍相关培训;

(六)加强与市信息委、相关城市管理信息系统的联系和沟通。

第八条区县城市网格化管理受理监督中心(以下简称区监督中心)主要职责为:

(一)组织对单元网格进行巡查,发现问题及时立案;

(二)受理12319城建热线等相关服务热线转送的市民举报;

(三)负责将立案件传送区县网格化管理指挥处置中心;

(四)负责对处置问题的核查和结案;

(五)负责网格监督员队伍管理、培训和考核;

(六)负责区县城市网格化管理系统管理和维护。

第九条网格监督员是受区监督中心派遣的行使公共事务管理职能工作人员,由区监督中心统一管辖和指挥,主要职责为:

(一)按时对工作责任网格进行巡查;

(二)对巡查中发现问题收集证据并上报信息;

(三)对处置结果进行核查反馈。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阻挠网格监督员开展巡查和收集证据工作。

第十条区县城市网格化管理指挥处置中心(以下简称区指挥中心)主要职责为:

(一)负责案件派遣和协调;

(二)对处置工作进行监督、考评;

(三)定期召开与相关专业管理部门和专业单位信息沟通、工作协调会议。

第十一条专业管理部门和专业单位负责相关的处置和管理工作,应落实对口机构和人员,主要职责为:

(一)对单元网格内的相关问题进行处置;

(二)将处置结果及时反馈区指挥中心。

第十二条区监督中心对网格监督员在巡查中发现的问题,以及12319城建热线等相关服务热线转送的市民举报问题,应当及时核实后立案,并转送区指挥中心。

第十三条区指挥中心要根据案件内容,及时派遣相关专业管理部门和专业单位,并督促完成处置任务。

对情况复杂、涉及多个部门和单位的问题,区指挥中心可以指定责任部门或单位,并做好后续协调工作。

第十四条专业管理部门和专业单位接到指挥中心派遣案件后,应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处置任务,并将处置结果反馈区指挥中心。不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处置任务的,应及时告知区指挥中心,并说明原因。

第十五条区指挥中心接到处置结果反馈后,应及时传至区监督中心,经网格监督员核查确认后,实施结案。

第十六条遇到特殊情况,应先处置后协调。

发生跨区事件时,相关区应及时上报,市建设交通委应及时协调,必要时可指定由一个区处置。

发生紧急问题时,市建设交通委可根据情况,直接指挥相关专业管理部门或专业单位进行处置。

第十七条区指挥中心对辖区内专业管理部门和专业单位的处置工作进行监督评估,并纳入区县政府年度目标考核体系。

对市级专业管理部门和专业单位处置情况评价,报市建设交通委。

市建设交通委负责对*市城市网格化管理进行定期评估,并将评估报告报市政府,同时抄送各区县、相关专业管理部门和专业单位。

第十八条市和区县城市网格化管理机构因工作疏漏和失职,造成问题发现不及时、协调派遣不力,以及系统运行不正常等情况,并影响城市网格化管理工作正常开展的,由上级主管部门或监察机关依法查处,对有失职、渎职行为的部门直接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依法予以行政处分。

网格监督员未按管理规定对责任区域进行巡查,导致重大问题未及时发现的,区监督中心应给予相应处理。

第十九条专业管理部门接到转送案件不及时处置造成后果的,由其上级主管部门或监察部门查处,对有失职、渎职行为的部门直接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依法予以行政处分。

专业单位接到转送案件不及时处置造成后果的,依照相关法律法规处罚。

第二十条对阻挠网格监督员进行巡查和收集证据工作,以及恐吓、威胁、伤害网格监督员的人员,公安部门应及时依法作出处理,直至追究当事人刑事责任。

第二十一条城市网格化管理工作所需经费纳入市、区县两级政府年度财政预算,处置单位相关经费按照现有经费渠道支出。

第二十二条*办法有关用语的含义:

(一)单元网格,是指按规定的标准,对管理区域进行划分,所形成的边界清晰、大小相当的管理地块,是网格化管理的地理基*单位,若干单元网格构成工作责任网格。一般单元网格面积一万平方米左右。

(二)部件,是指单元网格中市政公用、道路交通、市容环境、园林绿化、消防环保和房屋土地等与城市运行和管理相关的设施、设备。

(三)事件,是指单元网格中正在发生的影响城市运行和管理秩序、环境的,需要管理部门或专业单位实施管理和处置的行为。

第3篇

1网格化无线电监测的应用

(1)传感器节点的技术要求。作为网格化无线电监测系统的基础构成部分,传感器节点设备的质量和性能直接影响整个监测网格工作的开展,其节点的灵敏度直接决定了网格划分的具体面积。因此,在设置监测传感器的节点时必须严格按照相关的技术指标或标准,结合实际环境和工作要求来进行设置。监测节点的频率需保持在30MHz-3000MHz之间,接收的灵敏度为-95dBm,接收机的瞬时带宽不小于20MHz,频率的精度不超过0.1ppm,频率的分辨率不超过10Hz,IF和像频的抑制都应当不小于50dB等,通常监测节点所用到的解调类型有FM、CW和USB等;利用北斗、GPS或自建精度高的授时系统来作为网格化无线电监测系统的时差定位技术的时基;一些小型站需根据具体要求来选择满足网格化监测部署要求的数据传输方法,若条件允许应当尽量采用以太网等有线传输方式来保证传输的稳定;在安装和系统运行的过程当中必须考虑实际的环境情况;保证主机供电能适应于多种不同的方式;系统天线可根据网格建设当中的具体设计来进行多种方式的选择。

(2)关键技术。在网格化无线电监测系统当中目前主要应用到的关键技术包括时差定位技术、网络化配置技术、信号分类和识别技术、信息处理和应用技术以及算法和模型技术。在对网络化无线电监测系统进行研发与推广应用时,应当在充分了解网格化相关理论的基础上开展相应的试点网实验运行,实现监测体制、应用平台的协调配套。此外还需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地结合技术手段来推动系统整合应用的实现。

2无线电管理中网格化管理的应用

2.1无线电管理中应用网格化管理的意义

无线电管理指的是国家所设立的专门机构通过对卫星轨道、无线电频率资源的研究、开发和使用来保证卫星轨道与无线电频率资源的有效、合理地利用。网格化无线电管理的应用使得传统的管理思路转变为了主动服务、合理精密的管理思路,在管理模式上更为符合当下数字化、微型化和智能化的无线电通讯技术的发展趋势,其利用单元网格的建立来对模型和趋势做出分析的管理手段有效地凸显了管理的重点,同时监测区域的精细化管理很好地促进了无线电技术设施的建设。网格技术促进了不同的无线电信息系统的有机整合,一体化程度高且方便了信息资源之间的实时共享,给无线电监测工作带来了一定的推动作用。一方面,网格技术利用统一、规范的通信协议、数据结构来管理内部数据,将网格内的数据集中地联网到了相应的数据仓库当中,给数据的集中化管理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同时也使系统的扩展性、兼容性得到了提高。另一方面,为了方便资源的共享,网格技术采用了以服务性为核心的SOA架构,有效地避免了不同架构系统应用当中的信息关联度差的缺陷。此外,网格技术当中的虚拟服务技术在提高相关物理设备利用率的同时大大减少了开发的资金投入,并且使开发的流程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简化。

2.2无线电管理网格化的分层及功能

无线电管理的网格化呈金字塔式分为五层,其中以第五层作为最高层,具有最大的网格面积,并逐层递减。其中:第五层为信息总览层,单网格面积260㎞²,对监测区域的无线电业务分布和使用以及区域内人口和企业等社会类信息进行监管;第四层为公共信息层,单网格面积29km²,是对第五层信息的细化;第三层为统计分析层,单网格面积3.24km²,主要是用以展示各业务的数据统计分析、挖掘结果等方面的信息;第二层为监测或业务网格层,单网格面积0.36km²,主要用来监测频谱以及管理各无线电业务;第一层为管理网格层,单网格面积0.04km²,主要用来对网格管理的具体信息进行记录,它是网格化的基本管理单位,在展现最小管理尺度的同时对管理区域进行了矢量化的划分,给数字化管理的实现创造了有利的条件。整个网格化分层管理首先对对象部件做好数字化的编码,通过资源数据库的建立来给管理系统的运行提供有效的数据基础;其次对监管的对象和业务属性等做出网格化划分,以保证管理业务的动态化与精细化;最后,有针对性地对各个无线电业务做出网格化处理,使得监测对象、管理主体更加明确,促进了管理平台的直观化和清晰化。

3结语

伴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迅速发展,人们日常的无线通信当中出现了越来越多的无线信号,只有对这些无线信号做好有效的管理才能实现无线电频率资源利用率的提高,同时保证各个无线电业务、工作站等不受非法的无线频段的影响,从而确保无线通信的规范化发展。网格化管理技术在无线电监测和管理方面的应用适应了无线电应用日益增长的要求,因此,对网格化无线电监测与管理应用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作者:杜冉 单位: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五七三台

第4篇

一、网格化管理:“片长、街长”负责制落实情况

前一段时间,办事处按照区委、区政府、区城管局关于“片长、街长”负责制的要求,进一步充实了城管力量,新召的36协管人员都按照“片长制,街长制”工作要求,分配到各路段,同时对定岗人员和执法队员的日常工作进行督察巡查,并将结果形成书面材料上报公示。工作业绩直接与年度考核挂钩,对工作不力和不作为的人员实行月度末位淘汰制,对两次以上不能完成任务的,作待岗学习处理。真正做到城管执法发现问题在现场、处理问题在现场、督察督办在现场、检查考评在现场。逐步建立网格化、全覆盖、无缝隙的管理,通过加强考核,提高城管队员工作积极性,切实履行管理职责。

二、如何真真落实网格化管理、提高市容管理效果。

1、领导重视,加大投入。

领导高度重视,切实把城市环境综合整治作为办事处的一项中心工作来抓,形成党政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全力抓,其他领导协助抓的工作局面,真正做到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同时严格按照“片长制,街长制”管理要求,加大投入,配足相关人员、设备。

2、提高认识,明确职责。

领导必须放下身段,投身到第一线,及时发现问题,整改问题。每位城管队员都要认识自己肩上沉重的担子,切记不可放松对自己对工作的要求,都要做到不怕苦,不怕累,切实履行职责。

召开专题学习讨论会,组织交流发言,进一步了解自身的岗位行为规范,掌握执法网格化工作的基本内容和方法、步骤,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让每一名执法队员认清每个岗位都有职责,认真落实层级责任制,扎实推进网格化管理的各项工作,全面提高全员参与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3、科学安排,明确要求。

按照现有人力和物业,科学合理安排好网格化管理工作,特别是加强薄弱时段的管理工作。在每一个网格内,明确工作职责,进行日常管理和执法,把属于自己份内的事情做好。同时加强网格联动,增进网格之间的合作意识,不属于自己管理范围的事也要求管好,做到补位不缺位,补台不拆台,消除城市管理空白、空档,达到“1+1>2”的效果。

4、建立严格的考评机制

为了保证这一城管新模式的有效开展,一是严格考评标准。切实制定考核标准,细化考核内容,加强日常动态考核,形成中队考核机制。

第5篇

关键词:网格化;无线电监测;无线电管理

1 前言

无线电监测和管理是国家开发、研究、使用卫星轨道实现无线电资源的合理运用。其目的是为了通过合理保护卫星轨道使无线电使用者能够实现正常工作而不会受到干扰。由于无线电通讯事业迅速发展,我国的无线电监控和管理设备也日趋完善,应用范围原来越广泛。现在无线电通讯被越来越多的人使用,导致无线电的管理工作变得十分困难,无线电监测的频谱环境也变得非常复杂、无线电波阴影和多径现象十分严重。无线电通讯技术从以往的大功能、大区域覆盖到现在的宽带微功率、微蜂窝发展,传统的“以点带面”的监测方式和粗放的管理模式已经越来越不能满足无线电技术的发展。再加上“信息孤岛”现象的出现,各个无线电监控系统之间不能很好的实现信息的交互以及数据的流通,很难形成具有全局化的信息,影响了自动化的进程和办公的效率。

国外一些先进的国家和地区使用无线电的经验已近百年,比如美国在1934年颁布的电信法,到如今已经修改了百余次;英国在1949年制定的《无线电报法》进行了几次比较大的修改;日本在1950年颁布的《电波法》也修订了将近50次,这些法律法规都明确的规定了无线电管理机构的任务和职责。而我们国家的无线电使用起步较晚,改革开放之前对无线电设备一直严管,很少有个人设置电台,无线电的管理也是由保密部门负责。所以我们国家无线电监测和管理的经验只有二十多年,不管是管理水平还是设施设备的完善和发达国家相比都存在着很大的差距。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我过的无线监测和管理也面临着很多机遇,我们应加快无线电监测和管理建设的步伐,创造出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设备,填补无线电领域的空白,尽可能的缩小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

2 传统的无线电监测和管理面临的问题

传统的无线电装置一般将高山顶、高楼顶作为最高点,在最高点的位置建造或者购买所需面积的房子用来配备无线电监测装置和监控设备。建造对应高度的无线电铁塔,同时配备安全、通讯、电力等设备。在传统的无线电监测和管理站,往往选择高塔、高山、高楼等地。其装置对电磁的环境要求非常高,周围不能有影响无线电信号的设备存在,需要周围环境较开阔并且没有明显的障碍物。

第一、由于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高楼林立,传统的无线电监测装置已经不能覆盖所有区域,不是城市的制高点了。在信号传播的过程中,无线电信号经过无数次高楼的反射和折射,信号变得很弱,严重的影响了无线电监测的功能,有些无线电站点已经失去了原有的定位功能。

第二、无线电面临的频谱环境渐渐变得复杂,无线电频率已经从之前单一的信号频率变成大功率、大覆盖的微蜂窝和数字信号。无线数字集群、WLAN等技术进入了越来越多的家庭,总体出现了一种微功率、高速的发展趋势。如图2-1所示,不同颜色的圆圈代表着不同频率的覆盖范围,F是无线电监测总站的覆盖范围但是无法真实的统计A频的占有率。

第三、传统的无线电监测装置要求灵敏度很高,覆盖的范围也相应的比较大,对无线电监测的设备和技术要求都很高。另外,装置的体积大需要另外建造较大面积的房子,需要有专门的看守,运营费用、人工费都很高。目前,具有测定方向位置的无线电装置占总装置成本的70%,但是在实际运营中,测定方位的装置使用频率确实最低的。

为了解决现今无线电监测和管理方面面临的问题,我们引入了一个新的概念:网格化监控和管理。

3 网格化技术在无线电监测和管理中的应用分析

网格化无线电监控和传统的无线电监控最主要的不同是以各区域监控采集的数据为基础,通过网络传输将这些数据汇总传到总的控制中心,并且将这些数据进行技术性分析。

从理论上来讲,新型的网格化无线电监测系统放弃了原有的单一频率无线电信息监控,采用全球化的定位系统,从空间、时间、场强、频率多个维度来采集数据,通过各种模型和算法对数据进行分析,挖掘这些数据最大的潜能,并且能为网格化无线电管理作出一定的引导。新型的网格化无线电监控图如图3-1所示,在传统的监测基础上,划分不同的监测区域,A区频率使用较低,网格划分的密度就低;BC区频率使用较高,网格划分的密度就高。网格化无线电监测需要的传感器一般采用体积小的设备就可以,不需要额外的建造大面积的工作间。对于监测的灵敏度和覆盖范围的要求也降低了,不需要选择制高点,这都大大的降低了设备的成本。

网格化无线电管理作为一种新兴的技术,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无线电管理可以实现数据的整合,包括数据资源、通信资源、计算机资源,可以消除“信息孤岛”这一漏洞,方便用户的使用。以网格化作为基础并且结合无线电管理的经验,将网格化思想融入到无线电管理中去,做出针对无线电管理特点的改变。网格化无线电管理可以对现阶段存在的数据共享难、整合难的问题做出相应的对策。使系统的兼容性可扩展性加强,也方便了设备的维修。对无线电管理系统中所出现的问题提供解决方案,提高管理部门的工作效率。

4 网格化无线电监测和管理需要具有的技术

第一、网格化无线电监测节点的技术指标。频率精度:

第二、网络化工作。小型的站点需要采用无线/有线多种数据传输的方式。在保障信息运输稳定性的前提下,尽量采用xDSL 、以太网、光纤等传输方式,这些传输方式可以取得更好的传输效果。

第三、系统天线方式。在网格化技术的基础上,每一个小型的监控传感器只需要负责本区域一小部分的监控任务。系统天线不需要侧向天线,只需要监测天线。如果监测设备设立在网格区域的边缘,尽可能的运用定向天线;如果监测设备设立在网格区域的中间位置,尽可能的运用全向天线。

第四、经济型。网格化无线电监测和管理研究的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传统化的无线电监测耗费较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网格化技术要设立很多的观测点,虽然每一个观测点的面积不大,但是仍然是一笔不小的费用。应该反复模拟,在满足监测的同时尽可能的减少观测点的设置,从而降低成本。

5 结束语

网格化无线电监测和管理作为一种新兴的技术,目前仍处于起步阶段,所以存在不足是在所难免的。我们应基于可行性、效率性、经济型考虑,对网格化技术做进一步改进,提高无线电监测和管理的效率。

参考文献

[1]频谱监测手册 . 2006, 国家无线电监测中心编译

[2]王芙蓉.网格化无线电监控和管理的分析和应用[D]. 浙江工业大学, 2012

第6篇

1、它主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完全改变了过去被动应对问题的管理模式。

2、它运用了数字化的管理手段,这主要体现在管理对象、过程和评价的数字化上,提高了管理的敏捷、精确和高效。

3、它是一种科学封闭的管理机制,不仅具拥有一整套规范统一的管理标准和管理流程,而且还将发现、立案、派遣、结案四个步骤形成一个闭环,从而大大提升管理的能力和水平。

(来源:文章屋网 )

第7篇

近年来,全市劳动保障监察工作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促进城乡充分就业、完善社会保险体系、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部署和要求,严格依法行政,作了大量工作,劳动保障监察工作有了突破性的发展。自市政府93号令实施以来,全市累计监察用人单位5.64万户,年检4.1万户,处理群众投诉举报2.*万件,为城乡劳动者追回欠薪和加班工资1.41亿元,有力地推动了社会保险征缴扩面、劳动力市场秩序整顿、劳动关系调整等工作的顺利开展,为促进我市经济社会快速健康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随着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加快,我市劳动保障监察工作无论是队伍建设,还是管理手段都已不能适应发展的需要。据统计,目前我市共有用人单位54万户,从业人数276万人,而全市仅有劳动保障专职监察员128名,人均工作量不仅与国际标准相差甚远,与国内先进城市也有较大差距。近年来,劳动者投诉举报案件和用人单位违法案件呈上升趋势,用工不签合同,不依法参加社保的现象还较为普遍,不仅损害了用人单位和职工的合法权益,扰乱了正常的市场秩序,也影响促进城乡充分就业工作的开展和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完善。工作力量的不足和传统的工作方法、工作手段已成为制约我市深入贯彻市政府93号令等劳动保障法律法规的瓶颈。

为了有效解决上述问题,市劳动保障局在认真调研和学习借鉴外地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在全市开展劳动保障监察网格化管理工作的思路,其目的是以创新的工作方式,变被动监察为主动监察、有限监察为全面监察、静态监察为动态监察,建立起全市劳动保障监察信息网络,形成市、区(市)县、街道三级联动执法的新格局,以提高工作的质量和效率,推动93号令的深入贯彻实施。今年2月,市政府正式下发了实施劳动保障监察网格化管理的意见,成立了网格化管理工作办公室,制定下发了具体的工作方案,明确了各级的责任,并在部分区(市)县进行了试点。当前,要结合网格化管理工作的实施,进一步加大93号令的贯彻力度,推进城乡充分就业、社会保险扩面征缴、和谐劳动关系构建工作的深入开展。首先认识要进一步提高。市委、市政府十分重视93号令贯彻落实,春城书记、红林市长前不久还专门提出了要求,各区(市)县要通过提供政策咨询、举办业务培训、现场指导等各种形式,加大宣传力度、完善工作机制,劳动保障部门的同志要带着责任,带着感情,带着执著的追求来做好工作,提高本区域内各类用人单位遵守劳动保障法律法规的自觉性,要提高劳动者特别是进城务工的农民工对劳动保障法律法规的认识,明确各自责、权、利,理顺劳动关系。通过劳动监察网格化管理,确保93号令得到深入贯彻,实现用工必须签合同,用工必须参加社保的要求。其次配合要进一步加强。要加大对用人单位劳动关系的综合治理力度。各级劳动保障部门要加强劳动保障执法监察与劳动关系政策业务工作的衔接,建立工作互通机制。刚才,我们看到的春熙路街办企业、劳动者、工会或商会三方协调机制,就是很好的探索。第三执法要进一步规范。要本着“群众利益无小事”的精神,以“教育为主,处罚为辅”的原则进行劳动保障监察工作。坚持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法规为准绳,热情服务,严格执法,规范化执法。对于违法案件要敢于碰硬,严肃依法查处,切实保护劳动者的权益。

二、开展劳动保障监察网格化管理工作是建设规范化服务型政府的必然要求

开展劳动保障监察网格化管理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重点是服务和管理的有机结合。推行这项工作,要以服务劳动者、服务用人单位为宗旨,以提高管理效率为目标,逐步探索和完善网格化管理,促进信息资源整合和共享,提高执法能力,方便群众办事。一是以资源整合为基础。要加强协调配合,处理好上下之间、部门之间的关系,形成自上而下、全面推进的工作态势和工作合力,把分散在工商、税务、统计等部门以及就业、社保参保缴费和劳动用工等方方面面的数据加以整合,摸清用人单位底数,建立准确的用人单位数据库,为搞好管理打下基础。做到市和各区(市)县信息共享,逐步实现一口受理、一网协同,在区域内进行综合管理和共同监督,做到发现、分析、分派、执行、监督等环节上环环相扣。要坚持属地化管理原则,重心下移、事权下放,把各项工作和任务落实到基层,明确专、兼职监察员和协管员各自在网格化管理工作中的职责,做到工作到位而不越位。对用人单位的违法案件,必须由专职监察员依法处理。二是要以优化流程为核心。要把规范化执法与方便劳动者相结合,优化投诉举报、受理、查处和回复全过程,通过构建统一的受理渠道,建立统一的资源调度和协调机制,通过网格化管理工作的实施,在各个网点中设立各种便民设施,使劳动者能就近就地通过服务热线、投诉网点等渠道,以最快速度提出服务需求,做到在网格化管理中实现及时发现、反应灵敏、处置有方和管理高效。三是要以信息化手段为支撑。要充分发挥已覆盖全市528个街道(乡镇)和社区的劳动保障信息网的作用,进一步加快劳动保障信息网络的建设,按期在年底覆盖全市。同时,在劳动保障信息网建设的基础上,尽快形成连接市、区(市)县、街道的劳动保障监察网络,争取在明年内实现劳动保障信息网与监察网的对接和互动。

三、开展劳动保障监察网格化管理工作必须切实加强自身能力建设

劳动保障监察队伍作为行政执法机构,对促进城乡充分就业,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具有重要的作用。要发挥这支队伍的作用,就必须做到人员有编制,工作有经费,办公有场所。市政府〔20*〕9号文件要求,各区(市)县应在每个网格中必须配备两名以上劳动保障监察协管员,在全市建立一支由专、兼职监察员和劳动保障监察协管员组成的劳动保障监察队伍,把劳动保障监察经费列入同级财政预算,专款专用。上周,市委常委会专门研究了进一步做好充分就业工作的通知,进一步完善政策措施,落实保证政策到位的经费。春城书记、红林市长对实名制调查、网格化管理、就业督导等工作提出了要求。实名制调查工作要做深做细做实,决不能走过场。但从全市的情况看,落实情况不平衡,个别区(市)县执行情况还不够好。各区(市)县党委、政府要进一步提高认识,把劳动保障监察工作放到更重要的位置,研究政策,彻底解决制约劳动保障监察工作发展的瓶颈问题,分管领导要抓住机遇、乘势而上、突出重点,将此项工作抓在手上,争取主要领导的重视和支持,区(市)县劳动保障部局要增加措施、完善机制、增加人员、保证经费,确保劳动保障监察工作的顺利开展。

各级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要切实加强劳动保障监察机构的自身建设,培育出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的行政执法队伍。一要端正执法思想。要坚持服从和服务于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开展执法要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二要进一步规范执法行为。要确保每一个执法环节和执法岗位都有章可循,有规可依,防止出现交叉管辖、重复执法或执法缺位的现象。三要进一步严明执法纪律。要坚持服务在先、管在其中的原则,以优质的服务赢得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的认可,严禁乱检查、乱收费、乱罚款。四要不断提高劳动保障监察员的业务素质。要加强培训,使劳动保障监察员在掌握法律和劳动保障业务知识的同时,具备一定的经济学、社会学和管理学等方面的知识,增强劳动保障监察员的综合分析、组织协调和执法办案能力。劳动保障监察工作者要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增强做好劳动保障监察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光荣感和成就感。

四、开展劳动保障监察网格化管理工作必须突出重点

各区(市)县要在抓好网格建立、人员落实、建立用人单位劳动用工电子信息档案、建立市及区(市)县两级用人单位劳动用工基本信息数据库的基础上,按照“全面推进,重点突出”的工作思路,实现管理区域、管理对象、管理环节和管理时限的全覆盖,形成全覆盖、全方位、全动态、全过程的监督检查机制。

一是要突出抓好社会保险扩面征缴工作。要严格按照市政府93号令以及《社会保险费征缴条例》、《失业保险条例》、《工伤保险条例》等相关规定,督促用人单位依法参加社会保险、按时足额缴纳社会保险费。对有能力缴费而拒不缴费的用人单位,要使用行政处罚权,坚决予以追缴,促进社会保险的扩面征缴。

二是要突出抓好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我市专项治理拖欠农民工工资、保护农民工合法权益工作已取得明显成效,去年就为农民工追回工资8100万元。下一步主要是标本兼治,重在治本。要加强制度建设,解决管理与使用两张皮的问题,逐步建立健全一套欠薪预警、监控、工资支付、劳动合同等长效机制。要按照国家和省市政府关于清理农民工工资、保护农民工合法权益的要求,采取坚决措施,抓好建设领域农民工工资支付制度落实,全面推行农民工工资保障金制度,探索建立对拖欠工程款和欠薪企业经营者的惩罚制度,从制度和源头上防止拖欠农民工工资、损害农民工利益的现象发生。

三是要突出抓好劳动力(人才)市场整顿工作。这项工作春城书记、红林市长都作过批示,今年我们在体制机制上下了点功夫,明确了由劳动保障局牵头,人事、工商、公安等部门积极配合,对我市各类职介机构进行统筹管理,改善了过去政出多门,多头管理的局面。要结合网格化管理,进一步加大打击非法职业中介组织的力度,严厉查处职业中介机构和用人单位的欺诈行为以及介绍、使用童工的违法行为,制止和纠正用人单位向劳动者收取押金、保证金的行为;要加大对技术工种持证上岗情况的监督检查,督促用人单位认真执行技术工种和特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制度,对无证人员要责令下岗,并到劳动保障部门的职业培训机构接受培训和考核发证;要进一步规范劳动合同的签订与鉴证,督促用人单位依法与职工签订劳动合同,对未签订劳动合同或劳动合同未鉴证的,要责令补签,并到劳动保障部门的劳动争议仲裁机构办理劳动合同鉴证。五城区和高新区要高度重视,完善措施,巩固劳动力市场整顿成果,力争不发生和少发生“曝光”事件。

第8篇

关键词:WebGIS;网格化;服务器模型

中图分类号:TP31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09)14-3628-02

Study of Grid Management System Based on WebGIS

ZHANG Ying-chao, WU Xia

(College of Information and Control, Nanjing University of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Nanjing 210044, China)

Abstract: WebGIS is produced by combining GIS with Web technology. With the help of the rapid and convenient operation of t he web and t he specific analytical function of GIS, it enables people to utilize t he information and data widely distributed on t he Internet in a more efficient way. Grid management is a new management model to deal with the current complex management. In a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the two sides, the grid management system based on WebGIS is developed, and the application is also given.

Key words: WebGIS; Grid Management; server model

1 WebGIS概述

地理信息系统(GIS)是以地理空间数据为基础,在计算机软硬件的支持下,对空间相关数据进行采集、管理、操作、模拟、分析和显示,并采用地理模型分析方法,适时提供多种空间和动态的地理信息,为地理研究和地理决策服务建立起来的计算机技术系统。而现代的观点把地理信息系统视作空间数据的管理系统。GIS已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并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WebGIS可以定义为在Internet上的GIS,就是利用互联网技术,完善和扩展传统的地理信息系统功能的一门新技术[1]。WebGIS 是一种基于Internet/Intranet的技术标准和通信协议的网络化地理信息系统,它是GIS 技术和Internet/Intranet技术相结合的产物。利用这一技术,从Internet/Intranet的任意一个节点上,用户可以浏览到WebGIS站点上的空间和属性信息,实现空间信息检索查询和空间分析与计算。

2 WebGIS 的设计与实现的主要方法

2.1 WebGIS的C/S模型

客户机服务器模型表示如图1所示。

模型共分6个部分:数据库、GIS服务器、Web服务器、GIS服务、本地GIS应用软件和远程用户GIS应用软件。

2.2 WebGIS的基本框架

如图2所示。

WebGIS的客户端是Web浏览器;通过安装GIS plug-in、下载GIS ActiveX或GIS Java Applets,实现客户端的GIS计算。

服务器端由WWW服务器、GIS服务器、GIS元数据服务器以及数据库服务器组成。其中:WWW服务器接受客户端的GIS服务请求,传递给GIS服务器或GIS元数据服务器,并把结果送回给客户;GIS服务器完成客户的GIS服务请求的功能,将结果转为HTML页面或直接把GIS数据通过WWW服务器返回客户端;GIS服务器也能同客户端的GIS Plug-In/ActiveX/Java Applets直接通信,完成GIS服务;GIS元数据服务器管理服务器端的GIS数据,为客户提供GIS数据检索、查询服务;另外,在WWW服务器和GIS服务器间还可以增加GIS服务,协调服务器的GIS端软件、GIS数据库和GIS应用程序之间的通信,提高服务器性能。

3 客户端实现和服务器端实现

实质上,WebGIS中有两大要素:GIS数据和GIS计算。实现WebGIS,就是如何合理地在,Web上进行GIS数据和GIS计算。GIS计算可以分割为服务器端部分和客户端部分,客户端部分的GIS计算通过网络,从服务器迁移到客户机执行。对GIS计算的策略不同,WebGIS实现的技术方案也就不同。这些实现技术大致分为客户端实现和服务器端实现,或者混合实现。

3.1 WebGIS的客户端实现技术

客户端WebGIS允许GIS的数据和GIS计算能在用户本地计算机的浏览器上进行。GIS数据和计算开始都驻留在服务器上,用户可以从服务器请求这些数据和计算,接到服务请求后,服务器把数据和计算传给客户在其本地计算机上进行处理。客户端应用包括3种主要技术方案:GIS插件/Helper程序、GIS ActiveX控件、GIS Java Applets和ASP(Active Server Pages,活动服务器网页)。

本文所涉及的系统是采用ASP技术。ASP是一种运行于服务器端的Web应用程序开发技术,它既不是一种语言,也不是一种开发工具,而是一种服务器端的脚本语言环境。ASP的处理在服务器端进行。ASP文件的输出是为Web浏览器定制的普通的HTML。ASP有很多优点,用于实现WebGIS 还有以下优势:由于送给客户端的是标准的HTML文件,无浏览器不兼容问题;编写容易,Web程序开发时间较短,利于快速建站;存取数据库容易(可以使用ADO 组件);无代码泄漏问题等。

3.2 WebGIS服务器端的实现技术

服务器端应用的WebGIS就是在服务器端执行GIS计算,并把执行的结果转换为HTML格式(一般是GIF/JPGE图像)返回客户端。GIS数据和GIS计算部署在服务器上,对客户请求的响应只是在服务器端进行GIS计算,然后将结果形成为新的中间GIS数据,返送给客户,成为GIS数据迁移。服务器端应用包括3种主要技术方案:GIS桌面系统扩展、基于ActiveX组件的GIS服务器和基于Java的GIS服务器。

4 网格技术

4.1 概述

网格(Grid)技术是近年来国际上兴起的一种重要信息技术,其目标是实现网络虚拟环境上的高性能资源共享和协同工作,消除信息孤岛和资源孤岛。网格的作用是将分散在网络上的信息及信息存储、处理能力以合理的方式“粘合”起来,形成有机的整体,以提供比任何单台高性能计算机都强大得多的处理能力,实现信息的高度融合和共享[2-4]。

4.2 网格的体系结构

五层沙漏模形是网格最早的结构化模型,其最重要的思想就是以“协议为中心”。通过分层的协议可以实现一种机制,使得虚拟组织的用户与资源之间可以进行资源使用的协商,并建立共享关系,还可以进一步管理和开发新的共享关系。这一标准化的开放式结构对网格的扩展、互操作、一致性以及代码共享都很有利。

五层沙漏结构从上到下可以划分为五层,分别是应用层、汇聚层、资源层、连接层和构造层。由于各层协议数量的不同,特别是其核心的部分,既要实现上层各种协议向自身协议的映射,同时又要实现自身协议向下层协议的映射,并且核心协议在所有支持网格计算的地方都应该得到支持,因此核心协议的数量不能太多,由于这个原因,造成了这种沙漏式的结构,其中的细腰部分就是核心协议所在,在五层的沙漏结构中,资源层和连接层共同组成了瓶颈部分。五层沙漏结构的具体划分如3所示,其结构功能映射如4所示。

图3 五层沙漏结构分层图 图4 五层沙漏结构功能映射示意图

网格技术主要应用于分布式超级计算、分布式仪器系统、数据密集型计算、远程沉浸、信息集成等领域。在许多行业中,如能源、交通、气象、水利、农林、教育、环保等对高性能计算网格的需求非常巨大。

5 应用实例

以中国某沿海地区的WebGIS网格化管理系统为例子。该系统主要是方便对其所属辖区的船舶、码头、航标、锚地等资源进行管理。

5.1 系统功能设计

1)地图放大、缩小、漫游,这是几乎所有GIS具有的通用功能。

2)图层属性设置。通过对图层的设置我们可以为不同的图层设置不同的显示属性。这样就把地图的显示方式交给了用户。

3)数据统计。通过该功能我们可以把当前地图窗口中的信息导出到本地计算机文件中,以备后来的应用。

4)信息功能。把当前管辖海区内的船舶、码头、风速、潮汐等信息到客户端。

5)网格功能。把当前该海区按照经纬度划分,4'为一格,在把每个大格按2'为一小格划分为四小格。对每个网格里的静态数据和动态数据分别进行掌握,方便对与其相关的网格进行决策支持。

5.2 实现方法

本系统采用三级客户端/服务器体系结构,将客户端、WebGIS服务器、GIS数据库服务器进行分离。系统分为3级:系统前端是Client/Browser,中间是WebGIS Server,后端是GIS DataBase Server,各部分充当了不同的角色,完成不同的任务,同时各部分又通过网络进行通讯,相互响应,保持联系。

Client/Browser位于系统的最前端,是系统与网络用户打交道的门户,具有提交命令、接收结果的功能;WebGIS服务器位于系统的中间,是原型系统的枢纽与核心部分,具有发HTML,ASP网页、调用ASP引擎、执行ASP网页和组件、与GIS数据库服务器通讯的功能,GIS数据库服务器位于原型系统的后端,具有管理GIS原始数据、响应用AS 引擎发送的请求、将生成的HTML页面发送到WebGIS服务器的功能。当浏览器向WebGIS服务器请求调用ASP文件时,就启动了ASP。WebGIS服务器响应HTTP请求,解释被申请的文件,当遇到与ActiveX Script兼容的脚本(VBScript JavaScript)时,ASP引擎调用相应的脚本引擎进行解释处理。若脚本指令中涉及到对数据库的访问,WebGIS服务器就向GIS数据库服务器发送HTTP请求,这时GIS数据库服务器响应HTTP请求,通过ODBC与后台地理数据库进行连接,由数据库访问组件AD实现对数据库的操作,并将执行结果动态生成一个HTML页面返回GIS数据库服务器端,GIS数据库服务器端再将该HTML页面返回到WebGIS服务器端,然后与页面中非脚本的HTML合成一个完整的HTML页面送到客户端浏览器。因而客户端浏览器接收到的是经WebGIS服务器执行以后生成的一个纯粹的HTML文件,可被运行在任何平台上的浏览器所执行。同时由于ASP的脚本程序是在服务器端执行的,通常脚本代码不会被别人窥视,保证了程序代码的安全和知识产权。另外程序执行完毕后,服务器仅仅是将执行的结果返回给客户端浏览器,减轻了网络传输的负担,大大提高了交互的速度。

系统基于网络化、网格化、地图化、开放式环境,集信息采集、编辑、查询、模拟、输出等功能为一体。

6 结束语

管理的高效性、综合性和协调性是当今各行各业所遵循的目标,作为海区的管理也不例外。WebGIS实现了GIS技术和Internet技术的高度综合,为管理提供了新的操作平台。而网格化管理开启了一扇新型管理模式的大门,为进一步提高管理效率提供一条新的路径。将WebGIS和网格化管理必将在实践中得到不断地得到完善和发展。

参考文献:

[1] 彭明军,李宗华,杨存吉. WebGIS实现技术及发展研究[J]. 测绘信息与工程,2001(1):41244.

[2] FosterI, Kesselman C. The grid: blueprint for a new computing infrastructure [M]. Morgan Kaufmann Publishers,1998.

[3] 刘鹏. 网格概念的界定[EB/OL]. http: //grid. cs. tsinghua. edu. cn.

[4] 刘鹏. 网格应用现状与分析[EB/OL]. http: // Chinagrid. net.

[5] Foster I, Kesselman C, Tuecke S. The anatomy of the grid: enabling scalable virtual organizations[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upercomputer Applications, 2001,15(3):200-222.

[6] 李建中. 数据网格管理概述[EB/OL]. .

第9篇

前几年去庐山旅游,一开始我的感觉跟我之前听到这两个字以及我看到这个图象的感觉不一样,在半山腰虽然有亲身的体会,但是这个时候我认为还没完全知道庐山全部的内涵,因为古人有一句话说,“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只有我登到1474米庐山最高峰汉阳峰山顶回望的时候,我才对庐山有一个相对比较全面的认识,这叫“会凌临绝顶,一览众山小” 。其实我想说销售管理也一样,只有当你登顶后才发现原来上去的山路很多条,这个时候你才能发现哪一条路最近,哪里的风景最漂亮!

招商网格化专业管理就是源自我从事多年医药管理中不断登高发现,招商整体的东西宏观的东西这么多年大家几乎都知道了,比如一说到OTC,什么人都可以给你讲几天,说到RX,一定张口闭口就给你谈专业化之类什么的。但是当你真正管理过几百上千人的队伍,操作过几个亿的产品之后发现,微观细节往往决定成败,所以招商的管理方向我认为也应该从宏观到微观,深入微观,当然前提是你真正懂得宏观。我把招商分为OTC与处方药两块系统,在每一系统版块里面全方位的微观网格化专业管理,越来越细化,从而避免了一般招商公司的粗放式管理,从做不深做不透到精细化。

如何使处方药招商企业招商每年高增长或翻番?我按照网格化专业管理分解为:储备客户管理、医院指标分解、市场分类管理、业务员专业管理、商考核管理、基层市场操作、窜货管理、学术推广等网格板块与大家分享一些经验。所有的东西“窥一斑而见全豹”,抛砖引玉,欢迎交流。

处方药招商企业本身就是做好两件事情即可,一个就是竞资格,一个就是争份额。竞资格的背后是政府,也就是要做好政府事务工作,给自己的产品一个好的出身:独家、医保或基药,招投标以较高价格中标,有专家或学者推荐,进入一些用药指南等等。争份额的背后就是医院,全国二、三级医院公立的有7800家左右,其中三级公立医院1200多家,二级医院6500家左右,乡镇卫生院3.8万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2.8万家。

处方药底价招商模式在特定的历史阶段内填补了市场空白,在拓展新产品、快速启动市场、做大产品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处方药招商发展如今,在经历过不断辉煌之后,又一次进入了困惑和迷茫期。伴随着新医改“基本药物制度”、“两票制”、“三控措施”以及全民医保和不断的药价调控,处方药招商制未来如何发展的争辩又激烈了起来。但是,作为目前医药生产企业、商业企业和个人商三者资源重新分配和战略整合下形成的制,笔者从来都不怀疑他的强大生命力。并且,从近年来不断涌现具有鲜明特色的处方药企业招商模式和招商企业的上市风潮来看,处方药企业招商模式具有很强的适应性和生命力,关键看企业如何顺势发展,不断创新。

很多处方药招商企业年初都是以销量制定为主, 不太重视医院的开发,也是,第一,他们认为医院开发是商的事情,公司只要找到商即可;第二,当年开发的医院很难上量,我们做过详细的分析,同样的1000家医院,当年开发的1000家医院销量只会占到前一年已开发1000家医院销量的15—20%,对很多公司来讲,业务员认为这是费力不讨好的事情。 我们也看到,其实处方药招商企业作重要的两件事情,除了政府事务就是医院,所以处方药招商企业给自己的市场人员除了销量外最重要的指标就是医院指标,每个市场人员都应该以此指标去要求商或寻找能达到目标要求的商。

那么如何来制定医院开发目标呢?

首先要把全国市场的医院做详细的梳理。以省区为单位,总医院多少,分级医院多少(一二三级),特殊情况的医院多少(比如托管、回款非常差、专科医院等等情况均要考虑)?在这个基础上再删选自己的目标医院,所有目标医院就是这个省区的潜力医院总数。

其次要梳理自己的产品(产品资质、中标时间、经济因素等等)。

第一种情况是独家医保非基药产品,还要看产品的定位,如果是心脑血管、肿瘤、妇科或风湿骨病等大类的产品,那么一定要以二三级医院为主,如果是在刚中标6个月内的情况,还要细分市场,经济发达的传统“6A或8B”市场,那么医院的指标就要非常高,其他经济一般的省份,还要看公司的政府事务能力,如果资格非常好,那么指标也要很高;如果是在中标6个月以上的情况,那也要分析每个省区情况来制定医院开发数目。如果产品是小品类的产品,比如呼吸类等,考虑到消费者会经常到药店购买,所以这类产品就要以县级医院或二级医院为主,三级医院的数量就要很少。

第二种情况是独家非医保非基药产品,这个时候主要是看中标价的时机和高低,也就是中标多长时间和产品差价的多少,同时还要考虑经济发展与否来制定医院开发指标。

第三种情况是独家医保基药产品,这个时候产品在二三级医院的指标按照第一种情况分解,在基层医疗情况,可以说产品就基本没有什么大类小类的严格区分了,而且独家产品的价格优势价差应该也是很不错的,这个时候考虑的主要因素之一就是看这个省区国家基层医疗执行情况。第一种情况如果执行非常到位,比如中国的浙江、湖南、湖北等省份,而且你的产品中标价格在30元以内,那么你就比如指定的标准是在6个月内基层医疗覆盖率要到到80%左右才算合格;如果是中标价较高,那么还要考虑当地省区的基层处方限制,这个时候还要考虑每个地区乃至县的经济能力,针对具体的情况制定医院指标,可能就要比80%覆盖率要低很多。第二种情况如果执行非常差,那么这个时候基层医疗覆盖率就要做相应的调整,甚至没有具体的指标。

第四种情况是非独家医保产品,这种情况下主要考虑该中标省份是否独家中标?如果是那么完全可以按照第一种情况去制定,如果是非独家中标,主要就要看中标价格以及空间的大小来制定医院的详细开发数量。

其实医院指标的划定还有很多种类,在这里就不一一详诉,这也是能够做得大的处方药招商企业都会根据主要产品来制定医院目标,细化营销,避免很多业务员乃至公司管理层“有鱼不吃虾”的局面出现,根据医院目标来要求商或寻找商。

其实医院指标是所有处方药招商企业里面最重要的指标之一,真正专业化的操作公司虽然是制,但是平时一定要管理到医院,要约束商按照公司的指标来实现。

第10篇

(一)运作模式

为避免传统社区管理“组织僵化”的科层化取向,社区网格化管理强调灵敏的反应运行机制,它要求突破传统“区———街道———社区”的三级层级模式,建立非科层化的新型治理模式,形成纵向到底、横向到边、条块结合的“纵横交错”式工作格局。当然,社区网格化管理并非将“网格”作为传统管理模式的层级增量和行政权力的运作末端,而是以“网格”为载体展开一种基于多元、民主、平等、高效等理念之上的网式沟通,从而构建扁平化的工作机制以迅速解决问题。此外,“网格化管理为在基层社会与政府公共服务部门之间建立起畅通的信息沟通反馈机制,避免政府各主管部门之间的扯皮推诿,从而缩短问题解决的时间,提高政府科层系统的行政绩效等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二)主要优势

社区网格化管理从理论设计到实践发展都表现出了相比传统社会管理范式更多的优越性和创新性。具体来说,社区网格化管理的主要优势突出表现在:一是动态管理,主动发现问题。“重事先防范化解,重源头治理解决,主动查找、发现、研究和解决问题,化解矛盾和冲突。”二是资源整合,打破条块分割。“进行网格化管理的目的就在于打破以往行政部门条块分割、各自为政、推诿扯皮、责权利不明的种种弊端,将资源重新整合,进一步下放事权,构建一个新的社会管理体系。”三是网式沟通,管理技术信息化。这种模式不同于传统的单向度沟通模式,它注重信息化建设和沟通反馈,能够达到层级内部、层级与层级(包括同一层级、跨层级)之间的直接有效沟通。四是纵横交错,全覆盖无盲区。社区网格化管理实行科学封闭的管理机制,纵向通达、横向覆盖,实现社区服务全覆盖无盲区。五是注重考评,网格管理责任化。在“定格、定员、定责”的模式下,网格化管理建立公开透明的责任机制,就是要公开其问责程序与内容,使责任到人,以避免“暗箱操作”的问责困境。

二、当前社区网格化管理模式面临的困境

作为一种新型的社区管理模式和手段,网格化管理虽然有其优越性,但长期受计划经济时代传统行政管控型的管理方式的影响,这种管理模式依然存在社区管理被动静态化、社区行政化倾向严重、社区服务发展不平衡、社区信息沟通单向度和社区责任机制不完善等问题。

(一)社区管理被动静态化

目前社区管理基本上还是处于一种被动式、静态化模式,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在社区网格化管理中存在很多“重事后管理,轻事前控制”的现象,社区工作者在管理过程中往往秉持传统的管理理念和依靠传统的管理方式,习惯性地坐在办公室被动“等客上门”,没有把为社区居民服务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积极走访基层、主动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如对社区环境中的一些“脏、乱、差”问题的管理往往采用被动式或适应式,缺乏事前的主动式管理。二是社区工作者被动式服从任务,简单根据指标进行管理工作,缺乏主动服务居民的态度。这与社区工作者的职业观念、认知水平和学识经历以及传统遗留下来的社区工作体制、运作模式等都是有很大关联的。这种被动静态化的管理模式,不能充分发挥网格化管理的优势,社区无法充分履行管理与服务的职能。

(二)社区行政化倾向严重

“随着市、区政府的有关职能部门不断增加,管理层次不断增多,很多工作都是通过设立在街道社区的派出机构来完成的。”由于社区管理体制改革进行得不够深入彻底,条块分割、各自为政的局面仍无法得到根本性改变,行政性的资源配置方式依然占据主导地位,导致社区管理在具体实践中也无法跳出传统的层级管理模式窠臼。“从本质上讲,社区建设的行政化倾向是中国传统的城市管理‘一竿子插到底’的全方位管理思想和方式的延伸。”社区居委会以接受行政命令的方式直接承担过多政府管理部门下达的行政任务,忽视了寻找政府“行政性”与社区“自治性”之间的有效联结点,将难以促成综合性的良性管理局面,不利于社区自治功能的发挥和管理效率的提高。

(三)社区信息沟通单向度

传统的社区管理主要采取“社区———街道———区”依层级层层向上反映的模式,这种自下而上的单向度沟通结构忽略了“沟通”真正的内涵和价值所在。当前,社区管理中信息沟通的单向度,不仅是社区管理组织设计不合理的结果,信息化建设水平不高和居民主体地位的忽略也是较为关键的影响因素。单向度,意味着问题反映上去,却没有及时回应,必要的反馈也就更加从无谈起,这将容易错过解决问题的最佳时机,难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居民参与社区管理的积极性,难以在实践中提升社区工作者的整体素质,难以从根本上解决管理中的现实性问题和倾向性问题。

(四)社区服务发展不平衡

随着人们利益取向与利益诉求的日益多元化,社区居民对社区服务的要求也越来越多、越来越高。但实际上,与社区居民普遍高要求不相适应的却是社区服务发展的不平衡,这种不平衡主要包括地区数量和质量上的不平衡,甚至于部分社区对社区基础设施建设和社区服务方面的承载能力严重不足。财政资金投入不足、资源分配不均、社区工作者数量不多、素质不高等都是导致社区服务发展不平衡的重要因素,这大大限制了社区服务的全面覆盖和社区服务均等化,不仅无法满足社区居民的需求,而且可能引起部分社区居民的不满和抵触情绪,严重阻碍了构建和谐社区的进程。

(五)社区责任机制不完善

在具体的工作开展中,社区管理往往采取传统的自查自纠等监督方式,也常常遇到“暗箱操作”的问责困境,无法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到人、注重考评,普遍存在“责任盲区”、“各自为政”和“缺位错位越位”等现象。一般来说,社区责任机制缺失,是因为应该公开、能够公开的信息未能及时向社区群众公开,或是公开透明度不够,无法对社区管理者形成足够力度的外部监督。因为,只有外部监督与内部监督有机结合起来,才是最有效的监督,缺乏完善的责任机制,将在本质上影响社区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三、社区网格化管理的优化与社区管理体制的改革

社区网格化管理模式是我国大多数社区目前管理创新和发展的一个手段,正在朝着社区综合治理与多元联动的方向发展。应适时地推进社区管理体制机制的改革,充分发挥网格化管理模式的优势,提升社区管理的水平和质量。

(一)树立科学化管理理念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社区网格化管理首先是管理理念的重大变革。针对当前社区管理存在的一系列问题,社区管理体制改革首先要做的就是在体制改革层面,充分借鉴和吸收社区网格化管理的先进理念。一是坚持管理和服务并重。这就要求社区居委会重新定位角色和职能,从“管理者”转向“服务者”,寓服务与管理中,把为群众服务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并坚持以人为本,充分发挥居民群众在社区管理中的主体地位和基础作用。二是坚持精细化理念。粗放式的管理早已不适应当前形势下愈发复杂的社区管理,坚持精细化理念就是要社区工作者工作态度更加端正、认真、主动,工作内容更加明确、细化、统一,工作方法更加现代、定量、多元。三是坚持动态管理。社区管理层面出现越来越多的新问题、新矛盾和新情况,静态式管理根本无法准确把握问题的实质和预知问题的走向,这就需要采用动态管理方式来时刻掌握社区的整体情况,在遇到某一问题时才能以最快速度采取有效措施阻止问题态势的扩大,争取“走”在问题扩延的前面。

(二)破除行政化倾向

随着社区行政体制改革的深入,社区管理的路径选择依然更多的是自上而下,这也必然导致政府的过多干预。事实上,社区居委会并不是政府层级化行政模式的运作末端和街道办事处的延伸机构,打破行政化倾向是改进社区管理的必然选择。首先,准确定位社区居委会。社区居委会与街道的关系应该是指导与被指导的关系,而非传统意义上、完整意义上的行政色彩浓厚的上下级关系,只有清楚地认识到这一点,理顺社区居委会与街道办事处的关系,才能更好地开展为居民群众服务的工作。其次,充分发挥社区自治功能。虽然社区辖区范围不断扩大,社区居委会要应对的日常工作事务也越来越多,但社区居委会依然要重视居民群众参与社区管理的主体地位,保证有足够的时间精力深入社区走访群众,充分发挥社区的自治功能。最后,要明确社区居委会工作内容。当前,政府和各企事业单位更多的社会职能被剥离出来下放至社区,导致社区居委会不该办的事情必须办,应该办的事情办不好。对此,社区居委会要明确为居民群众提供社区服务的工作内容,把提供社区服务放在工作的首要位置和突出位置。

(三)加强现代信息化建设

信息化是社区网格化管理的重要支撑,也是其重要内容。以社区网格化管理推动社区管理体制改革,必然要求加强社区管理信息化建设。首先,大量引进专业的信息系统和信息人才,这是社区信息化建设最为基础性和保障性的工作。完善支撑社区信息化管理的信息系统和相关基础数据库,扩充专业化信息人才队伍,才能开展相关的信息化及维护工作。其次,积极搭建各类信息化平台。从信息的采集、甄别到信息的传播、维护,都要依托各类信息化平台,如报纸、广播、电视、媒体、网络等,这样才能科学全面地对信息进行集中梳理,对资源进行优化整合,形成一套完整畅通的信息流通系统,及时而又方便地倾听居民群众的声音、满足居民群众的诉求。再次,建立健全信息沟通反馈机制。反馈实际上是一个系统积极的自我调节方式,要求社区管理不仅要注重事后反馈,同时要注重事前和事中反馈,及时走访沟通,收集反馈意见,由此形成社区与居民之间反应灵敏的“上下衔接、上下联动”的沟通反馈机制。

(四)实现社区服务均等化

当前,我国政府非常重视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让社会公众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为积极响应和深入贯彻党和政府的这一重大决策部署,社区管理要准确掌握社区服务“供给不均”和居民群众“享受不均”的现状,加快实现社区服务均等化。一方面,要加快实现社区服务“供给均等”。供给均等,意味着要克服供给不均和供给不足。要制定“倾斜”政策,做到平衡财政资金投入,全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人才队伍建设和硬件设备建设,打破提供社会保障、义务教育、环境卫生等基本服务的二元现象。另一方面,要加快实现居民群众“享受均等”。这也是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实质。享受均等,意味着居民群众在社区服务地区上、数量上和质量上的享受均等。社区管理要注重扩大基本服务的覆盖面,确保社区内的居民群众都能享受到数量充足、质量过关的均等化基本服务。当然,这里所说的社区服务均等化,并“绝对均等”,而是要在现有社区发展程度和水平的基础上,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实现社区服务的相对均等。

(五)确保社区管理责任化

完善社区管理责任机制,确保社区管理责任化,是社区网格化管理带给社区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启示之一。社区管理要始终坚持责权利一致的原则,划分责任区,设定责任人,建立问责制。

四、结语

第11篇

各地依据当地实际情况,建立具有地方特色,不同侧重点的网格化服务管理模式,例如:唐山的三全七化网格体系、宁夏的4+6:运作模式、山西三位一体管理模式,各地纷纷在拓宽思路的基础上,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创新社会治理和提高服务水平,以居民需求为服务导向,整合人口、社会事务、城市公共服务、卫生、文化以及综治等信息资源和服务资源,以网格化作为切入点,搭建社会治理一体化的综合服务平台,构建全地区统一的社区综合服务与社会管理信息平台,从而推动社会治理创新。

2 创新社区网格化管理体制的必要性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和新型城镇化的快速推进,我国的城镇化进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大量的人们涌入城市,原有的城市管理格局已经不能满足现在的需求,人们的法制、环境、权益意识开始不断提高,教育、交通、医疗等社会问题频现,充分暴露出我们的社区治理工作还十分薄弱。政府职能转变不到位,多头管理的问题十分突出。经常遇到看得见的管不着,管得着的看不见的现象。

要想彻底解决这种问题,就需要创新社区网格化管理体制,全面推行网格化管理新模式,有利于政府的服务推广更加优化,将更多的职能、服务措施引入社区,方便居民;此外,在企业主导型社区,开展网格化管理,可以让企业内部资源充分调动和支配,实现社区服务的社会化、市场化运作,让平台真正融入社区,服务居民;同时当前各种社会资源的引入,为社区居民提供了多元化的服务,一对一的责任划分,也让服务更加主动,精准和快捷。

整体来说,就是真正做到把各种社区服务管理资源整合到网格,把社区服务管理责任落实到网格,把属于社区服务管理的问题尽可能解决在网格,实现社情民意在网格中掌握、惠民服务在网格中开展、矛盾纠纷在网格中解决,达到共同发展社区,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目的。

3 创新社区网格化管理体制的原则

社区网格化管理作为国家治理社会治理和社区自治的最佳结合点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在广泛的推广中不断改进新技术、创新工作方法、改变工作机制,同时也兼具几个原则。

3.1 资源整合,全面覆盖的原则

将政府、社会、企业、社区、自治组织、群团组织各方面的资源有机充分整合,建设社区网格化管理体系,并将基础网格作为社区服务管理的基本单元,做到区域全覆盖、对象全覆盖、管理全覆盖、服务全覆盖。

3.2 企地联动,共同推进的原则

网格化管理是改进社会管理的系统性工程,既强调政府职能部门在社会服务管理中的主要作用,又强调企业、社会组织及居民在社会服务管理中的参与、协同作用,实现企地联动,共同推进的原则。通过网格化管理,将社会各行各业资源融合起来,把商业、邮政、金融、家政、美容、旅游等社会资源综合在一起,为居民开展多样化的服务。

3.3尊重客观,因地制宜的原则

在社区网格化管理建设的大框架下,充分结合当地社区的历史与现状,既考虑在网格化设计阶段方案的前瞻性,又要尊重现实的客观性,制定最符合社区实际的实施方案。

3.4坚持以人为本、服务群众的原则

社区网格化管理的创新,就在于从百姓身边出发惠民生、顺民意着眼于多层次的居民需求,如何更好的服务好社区居民是创新网格化管理体制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积极开展以企业为主导的网格化管理是改进社区管理的系统性工程,不但要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还应该积极倡导企业承担的作用,借助网格化管理系统,以人员要素为对象,以数据信息为基础,以事件处置为主线,主动跟进从而进一步实现社区的精细化管理。

4 创新社区网格化管理体制的内容和方法

4.1科学设置网格,推进服务管理新突破

当前,在企业主导型社区中,网格化组织体系建设要把社区管理服务的内容与政府进入社区的服务项目紧密结合起来,在政府还未进入前,由企业运作和指导建设,并在相应的时间做好交接工作,确保网格化管理中心的正常运行。具体到划分网格时,更要充分考虑社区实际情况,做到因地制宜,按照整体规划、资源整合、全员参与、持续改进、项目引领、有序推进的工作思路,积极整合社区内各类资源,发挥社区物业服务、治安消防、社保、医疗卫生、居委会、学校、幼儿园等机构团体的作用,实现企业和政府职能相融合、企业资源和社会资源的融合、企业主导社区的数字化管理系统和城市网格化管理信息平台的多项融合。

4.2加强网格人员队伍建设,实现精细化管理

网格人员是社区网格中从事信息采集上报、矛盾纠纷化解和综合服务管理的基层社会工作者。要按照一格一员,一格多员、专兼结合等方式配备网格管理人员。我们要从企业内部公开招录,由于他们长期接受企业潜移默化的思想教育与熏陶,有较好的个人素质,再加上社区及周边资源(学校、医院、天然气公司等)均属企业原有、现有或自主引入的服务单位,便于社区建设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每天做好走访和巡查,做好信息采集工作。要通过区域联动等方式,采集网格、社区、单位、政府等多个层面的信息,做到信息准确、完整并将所采集到的信息进行整理、传递、反馈,确保信息的有效流转和利用,实现整个社区的精细化管理服务。

4.3 建立健全基层综合服务管理平台

网格化信息系统是实施网格化管理的手段,包括软件开发、数据库建设、网络通讯设计和系统维护等多项内容,是一项系统工程。在系统建设中要遵循规范化、系统化、专业化原则,做到信息专用与共享相结合、信息集成与拓展相结合、信息集约与开放相结合等三个结合。健全社区管理服务网格单靠社区自身的力量是有限的,要善于发现资源、利用资源。充分发挥企业主导型社区内部各种资源共享的作用,在网格化组织体系建设中,把社区管理服务的内容与政府进入社区的服务项目紧密结合,根据社区居民需求的多元化,从管理、服务、环境、设施等方面着手,逐步建立具有社区特色的资源共享、全员参与、持续改进的运行机制,在较短时间内形成创新合力,取得了明显成效。

第12篇

关键词:网格化;综治平台;网格员

2011年12月30日,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消防工作的意见》,首次在文件中明确提出推行消防安全“网格化”管理。随后,中央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委员会办公室、公安部等5部门联合印发《关于街道乡镇推行消防安全网格化管理的指导意见》,明确了消防安全网格化管理的具体工作目标、工作原则、工作任务。但是,由于缺少法律顶层设计、没有地方经费支撑、加上基层网格人员能力不足等原因,消防安全网格化管理距离理想目标还有很大的差距。各地都在尝试将消防安全网格化管理纳入综治平台,期望借助综治网格化体系,推动消防网格化向纵深发展。笔者多次深入基层,通过调研,掌握了第一手资料,明确了下一步工作重点。

一、当前推行消防安全网格化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责任体系不够健全,重视程度有待提升。《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第32条虽然明确了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以及村民、居民委员会的消防安全管理责任,但却未规定相应的法律责任,从而在推动责任落实上缺乏法律抓手。具体到消防安全网格化管理,由于缺乏法律层面的顶层制度设计,只能单纯采取行政指令式的推进方式,难以确保网格化管理措施得到有效落实。此外,乡镇(街道)网格员普遍严重存在一人多岗问题,难以集中精力做好消防工作,工作部署过程中上冷下热的现象仍不同程度的存在。

(二)网格化管理方式不够精细,常态化运行奖惩机制有待完善。一方面,部分网格员实行走马观花式的排查,只做到统计登记,而不深入细致的开展排查,导致管理对象的底数不清、情况不明;另一方面,各地普遍存在被动应付上级机关检查,仅在考评验收、绩效考核时才开展突击式排查,直接导致了发现隐患多少没人管、发现隐患严重与否没人管、隐患整改及时与否没人管、隐患整改到什么程度没人管。此外,各级政府对消防安全网格化管理工作的考核评价办法还不够科学合理,缺乏动态性、实时性和阶段性的检查考评,缺乏监督和奖励机制,导致基层网格员开展火灾隐患排查工作存在简单应付、流于形式等现象,不利于工作的推动。

(三)资金投入不到位,网格员的工作能力有待提高。一是网格化工作资金不到位。由于各地经济基础的差异,虽然各地综治办、公安局等部门多次下发文件,要求加大网格化经费保障力度以确保网格化管理工作有序开展,但就调研情况来看,各地基本上只对试点工作进行了资金投入,而非试点乡镇( 街道) 的网格化工作资金往往落实不到位。二是网格员报酬补贴不到位。基层网格员干消防工作的本职意识不高,履职主动性不强,认为消防工作是额外任务,在政策文件上缺乏依据,直接导致了基层网格火灾隐患排查不到位。三是网格员业务水平不高。由于各地的网格员自身业务水平参差不齐,导致消防督导员、管理员、宣传员队伍总体业务素质和工作积极性不高,开展网格化隐患排查、宣传工作不及时、不到位。

二、消防安全网格化纳入综治平台的优势

一是可以充分利用综治平台的现有队伍。综治平台的三级网格化管理队伍包括乡镇长、村(社区、居委会)主任、党小组长、村(居)民小组长、老党员、老干部、村民代表等,网格负责人都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有责任心,有威信。此外,还设有网格长、网格督导员、网格警员、网格调解员、网格信息员等“五员”,网格管理队伍庞大、体系完善。如能将消防安全网格化管理纳入综治平台,就可以充分利用综治现有的网格队伍,提升工作的效率。

二是可以充分利用综治平台的现有设施。目前,综治网格化管理在乡镇(街道)大都设置有网格化指挥中心,有独立的办公场所;在条件好的村(社区、居委会)还设有网格化管理办公室。将将消防安全网格化管理纳入综治平台,就可以充分利用现有的硬件设施,也能一定程度上避免重复建设和公共资源的浪费。

三是可以充分利用综治平台良好的信息报送处理功能。综治平台在城乡网格管理中已经形成了良好的信息报送处理机制,建立了信息化的服务平台,重要信息和日常情况都能及时上报和处理,相关的制度建设已经较为完备。将消防安全网格化管理纳入综治平台,可以充分利用现有的信息报送体系,确保消防网格中的信息及时得到上报和处理。

三、将消防安全网格化管理纳入综治平台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经过调研,当前消防安全网格化管理与综治网格化管理之间要实现无缝连接还需要迫切解决以下两个问题:

一是基层网格设置上存在不同。在消防安全网格和综治网格的设置中,一二级网格的设置无差别。但是,消防安全网格化管理要求将住宅小区、村组、社会单位划分为第三级小网格,每个小区、村组均单独划分网格,设置网格管理人员。但在综治网格设置中,经过调研发现,综治三级网格中通常将若干个(一般为1至6个)自然村、村组、小区划分为一个三级网格,设置一名三级网格长。由此导致两个网格化管理体系中网格设置存在不同。

二是网格人员设置存在不同。在综治网格化管理中,一、二级网格的网格长分别是乡镇(街道)综治委主任、村(社区、居委会)党支部书记,而消防网格化管理中一二级网格长分别为乡镇(街道)分管消防工作的领导,村(社区、居委会)主任,两者设置存在较大的不同。

四、推进消防安全网格化管理纳入综治平台的工作重点

下一步,要实现消防安全网格化管理与综治平台的无缝对接,重点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理顺网格和人员设置。针对现有网格、网格管理人员设置上存在的差异,为方便工作,消防三级网格设置可以沿用综治的网格设置。下一步消防部门要加强和综治部门的沟通协调,重点对消防网格化管理的人员进行调整,以现有的综治网格人员为主,原有消防网格人员为辅,尤其对于网格设置不同的第三级网格,可以将综治的网格长定为消防三级网格的网格长,其他原有村组、小区的消防网格长改为副网格长,负责各自村组、小区的网格化管理工作,同时将相关工作情况上报至网格长。

二是明确相关工作职能和常态化运行机制。实现消防安全网格化管理纳入综治平台,就必须将开展常态化火灾隐患排查、经常性消防宣传、组织基层力量开展防火灭火工作纳入综治工作职能,同时明确相关的工作机制,要对火灾隐患排查、消防宣传、灭火演练等工作出台量化指导意见,明确督导考核机制,实现规范化、常态化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