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1-08 05:46:20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景观设计规划,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论文摘要]城市滨水区是城市开发中的重要资源,在提高城市环境质量、丰富城市景观、促进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等方面具有极为重要的价值。近年来,城市滨水区的独特地位正受到人们的普遍重视,世界各地掀起了滨水区开发与再开发的运动。我国滨水城的开发建设起步不久,很多项目由于建设周期短和缺乏合理有效的规划指导,出现了一系列问题。针对性地提出我国城市滨水区景观设计的原则。
滨水区是一个城市非常珍贵的资源,也是对城市发展富有挑战性的一个机会,它是人们远离拥挤的压力锅式的城市生活的机会,也是人们在城市生活中获得呼吸清新空气的机会。
城市滨水区景观规划与设计已成为一个世界性现象,并受到越来越多的城市和人们的关注。
借鉴总结国内外滨水区景观规划与设计的理论和实践,城市滨水区景观生态规划与设计应包括以下几个原则:
一、整体优化原则
从滨水区自身来看,滨水区的设计在整体上应具有和谐感和整体感。虽然因各地块属性、自然环境的不同,滨水区内各部分在使用性质上会有所差异,但是整体来看,各地块之间的设计风格、绿化形式应该统一。城市的滨水区与市区之间要加强联系,防止将滨水地区孤立地规划成一个独立体。规划滨水区时要时时想到整个城市,把市区的活动引向水边,以开敞的绿化系统、便捷的公交系统把市区和滨水区连接起来,保持原有的城市肌理的延续。另外,还要求设计者研究滨水空间对城市的影响,要从城市整体和区域空间来考虑城市滨水空间的构成形态和涵盖功能,以促进城市的整体活力和繁荣。
二、景观异质性原则
景观异质性是指景观内各要素之间或景观要素内的差异性,是景观复杂性的表现形式。异质性是景观的最重要特性之一,景观空间异质性的维持与发展应是景观生态规划与设计的重要原则。维持良好的景观异质性,能够提高景观的多样性与复杂性,有利于景观的持续发展。
三、景观多样性原则
景观多样性是描述景观中嵌块体复杂性的指标。它包括斑块多样性、类型多样性和格局多样性。多样性对于景观的生存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它既是景观规划与设计的准则,又是景观管理的结果。由于城市景观中自然生态系统少,应适当补充自然成分,协调城市景观结构。在补充自然成分中要注意物种的多样化,避免物种单调、结构简单的状况廊道、嵌块体形式多样,大小嵌块体相结合,宽窄廊道相结合,集中与分散相结合。通过多样化的景观配置,提高景观异质性。
四、景观针对性原则即地域特色原则
每一景观都有与其他景观不同的个体特征,这些个体特征的差异又反映在景观的结构与功能上。不论从生态还是地理、历史、气候、文化差异等角度看,每个城市的滨水空间都具有不同于其他城市的特点,这些地域差别形成了纷繁多彩的风格与特色。城市滨水区景观设计应该强调利用城市所在地域的区域环境特征,保持和维护特定区域环境及生态位的独特性,因势利导,选用地方材料,造就各具特色的城市滨水空间环境。自然的每一寸土地都是不一样的,滨水空间要有特色,最根本的是要适应当地的自然和当地的条件仁。
五、遗留地保护原则
即对原始自然保留的和宝贵的历史文化遗迹要实行绝对的保护。基于景观生态学原理的景观规划设计,要求人类对自然的介入应约束在环境容量以内,不破坏生态系统的物流、能流的基本通道,创造既服务于人,又与自然环境相融洽的最佳场所。城市往往是沿河、沿江发展起来的,因此城市滨水区往往是城市中历史文化比较丰富的地区,城市滨水区的开发和建设也越来越注重这种文化的挖掘和继承,形成富有文化内涵的景观,成为一个具有“记忆”的地区。
当今地球上绝大多数自然景观都已经或多或少受到人类的干扰与影响,并在组成和结构上发生了相应的变化。真正原始的自然保留的己经极为稀少,有着极为珍贵的生态、科研、人文等方面的价值而宝贵的历史文化遗迹记录了人类历史发展的足迹,具有不可补偿、不可替代的多方面的价值。在进行景观规划时,应对这样的区域加以绝对的保护。注重自然景观的保护,尤其是环境敏感区的保护对不得不破坏的自然景观应加以补偿或修复。对水源地、名胜古迹、重要的城市森林绿地加以格外的保护。
六、人性化原则
在城市滨水区景观设计中,设计师要注意一切设计都联系人的生活与尺度。只有建立在对现代人的心理、行为分析的基础上,才会使滨水景观设计的内涵得到更大的延伸,遗失了这一点,滨水空间景观设计就失去了它的灵魂,成为与城市环境良性循环相抵触的消极因素,成为“为设计而设计”、与现代人需要相抵触的东西。在城市滨水空间的营造上,一定要考虑人的多层面、多方位的不同需要,以达到空间环境与人行为活动的有机统一。
七、安全性原则
确保城市堤防的稳固,防止因绿化植被或其他景观设施破坏大堤结构,防止堤防在洪水来临时发生管涌、溃堤等事故的发生,确保城市居民的生命和物质财产不受水灾的侵扰是城市堤岸的首要职责,是综合开发城市堤岸、提高城市土地利用率、美化城市环境、创造多重经济效益的前提和基础。新晨
八、亲水性原则
所谓亲水性是指人能够触摸到水的一种感受,或者说是一种很容易就能达到的物理现象,也可以说是手能触及到的心理现象。滨水区设计重要的一点就是要能够满足人们亲水的愿望,亲水性几乎是滨水区规划建设能否成功的关键。
九、综合性原则
城市滨水区的景观规划与设计是一项综合性的工作。对滨水区的分析不是某单一学科所能解决,也不是某一专业人员所能完全理解并作出合理的决策。城市滨水区的景观规划与设计需要多学科合作,包括景观规划者、土地和水资源规划者、景观建筑师、景观设计师、生态学家、地理学家等。
参考文献:
[1]余新晓、牛健植、关文彬等,景观生态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刘茂松、张明娟,景观生态学原理与方法.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
【关键词】园林景观 地域 文化特色 时代感
一、园林景观设计规划设计中将会受到那些因素的影响
园林是在一定自然条件和人文条件综合作用下形成优美的景观艺术作品,而自然则复杂多样,人文条件也是千奇百怪。如果我们剖开各种独特的现象来看待园林的共性,它们的形成是离不开大自然的造化与雕琢、社会历史的发展、民族的变迁和人们的精神最求。
1、地理气候的影响:不同的地理气候会生长不同的植被种类,在园林绿化设计中就要受到当地植被的影响,要考虑到当地的气候类型适宜种植那类植物。建筑风格的设计中亦是受到地理气候这一因素的很大影响,像岭南建筑就是受到让热带雨林气候的影响,要求是通风性能良好则势必是要加大室内高度,因而建筑体量偏大,门窗较多较大,便于空气流通。而受到北方气候寒冷的影响,北方园林的建筑形式比较封闭、厚重、园林建筑亦是别具一种刚健之美。
2、地形环境的影响:园林中的地形是具有连续性的,园林中的各组成部分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彼此不可能孤立而存在。所以,每块地形的规划既要保持排水及种植要求,又要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还要求很好的适应环境力求达到自然过渡的效果。在一个园林中想要能够很合理地根据地形去设计规划好,需要运用到“随势生机”的手法。要想在一块土地上创造多种景观效果,首先必须进行合理的地形改造,再进行合理布局,根据地势环境依低挖湖,据高堆山或者适当平整土地,使园林地形富于变化,并利用地形组织空间和控制视线,通过园林要素风格的配合,形成一个自然丰富、优美的空间景域。从而形成一个有起伏变化的景观,来满足人们的视觉美感。
《园治》中有“约十亩之地,须开池者三,……余七分之地,为垒土者四……”,这种水、陆、山三四三的用地比例,虽然不可定格,但说明园林布局首先进行地形和竖向控制,只有山水相依,水陆比例合宜,地形环境变化多样,才可能创造好的生态环境。在如今大多数的园林规划设计中无一不把这些元素加在里面,在较高的地势上加堆泥土形成小坡,小山岭或在低洼的地方挖个小池塘,又或者游泳池等。
3、受到人民精神最求的影响:园林的形成离不开人们的精神追求,这种最求源自于精神文化与,还来自艺术的浪漫,对现实田园生活的回归。陶渊明的《归园田居》中提到的开荒南野际,抱拙归园田。从最初的田园生活式的园林到赋予一定精神寄托的世外桃园,文学艺术中的诗歌、故事、绘画等是人们抒怀的重要方式。文学艺术的创造“乐园”对现实园林的形成有了重大的启迪意义。
从此田园风光的诗歌和风景画,对风景园林的发展起了积极推动作用。现代的城市是人类文明的产物,也是人类文明发展的自然规律利用自然物质创造的一种人工环境。当今的人类活动中越来越疏远大自然,从而在心理上出现一种抑郁的精神情绪,在一定程度上又渴望亲近大自然。人们开始了如踏青、郊游、散步或以兴建园林等方式来满足精神需求。
二、园林景观设计规划设计中要结合当地的地理气候和人文特色的重要性
由于自然条件和文化艺术的不同,各民族对园林没动认识有很大的差异。各个地方民族文化影响下都形成了合适当地气候的建筑形式和有着当地人文特色的园林景观的风格。从世界的角度来看有着西方的欧洲园林、伊斯兰园林和中国园林三大体系。欧洲园林中多以规则式园林居多以恢弘的气势,开阔地视野,严谨均衡的构图,丰富的花坛,雕像、喷泉等装饰,体现一种庄重典雅、雍容华贵的气势。有着浓厚的皇室贵族气息的欧洲的园林设计。伊斯兰园林以十字型庭院的形式布局封闭式的建筑与特殊的节水灌输结合起来,就形成了一种适宜当地的干旱气候的阿拉珀世界范围的园林。中国园林在中华民族文化的熏陶下,本着来于自然而又高于自然和建筑美与自然美有机的融合。在园林中赋予浓郁的诗情画意以及深邃高雅的意境。一种“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艺术园林成为中华民族喜爱与追求。
从中国国内园林的角度去看还有不同地域的园林形式:北方园林、江南园林、岭南园林。无论从世界的角度还是从我国的南方到北方,园林的规划设计中要考虑到不同的气候影响和地方文化的结合,设计出一套与当地人们生活习惯民俗文化相融合的园林景观。才能更好的展现当地民族文化的特色体现园林景观的美,让当地人们更好的接受和融入这个园林。
三、园林景观设计规划设计中要有一定的时代感
每个不同的朝代会有自己不同审美观和的朝代风格,唐朝时代以肥为美,而当今社会减肥成为一种时尚。在园林景观的发展历史中亦要有自己的时代风格,继承了历史文化的同时跟需要结合当代社会的元素,规划设计出属于这个时代的园林景观。得以在这个历史长河的变迁中有着属于自己的时代园林。亦如皇家园林、寺观园林、私家园林那般代表了历史朝代的文化。让炎黄子孙后代都能看到不同历史背景的代表作。
在一些现代的园林设计中能简单的穿插当地的历史文化要素,结合现在的生活习惯打造出属于现代的园林景观才是真正有时代价值的。而一些旅游景区打着民族特色的旗号一味地仿造历史园林,建造出一些既没有古代园林精美,又不实用的建筑景观。只是在丑化我国古代的园林之美。我国的园林史在经过萌芽历经那么多朝代的变迁中艰难的成长发展到现在的稳定时期,我们怎么能去破坏它的在历史心中美感呢?
结语
在任何一个园林的规划设计中都是要考虑到地理气候和当地文化的因素。不能脱离这些最基本条件影响,亦是要本着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进行规划与设计。营造建筑美与自然美的相互融合,满足当代人们的需求。
参考文献
[1]《中国古典园林史》.周纬权,清华大学出版社
关键词:现代园林;景观设计;现状;发展趋势
1现代城市园林景观设计现状
1.1园林景观设计规划目标不明确
我国有很多的现代城市园林景观设计工作人员,可是并未真正具有非常多的能够将城市园林景观设计规划目标进行确定的设计工作者。即便具备非常强的景观设计的专业理论知识,可是并不能够将城市发展和园林景观设计之间的关系进行协调,设计当中并未充分的将园林景观的功能实用价值全面考量,并未有充分的长远规划景观设计的思想。
1.2现代园林景观设计存在着盲目追风的现象
目前发展非常迅速的园林景观,一味的照搬照抄园林景观设计模式的问题非常严重,当前园林景观建筑一般都无法将大众对园林景观欣赏的需进行满足。与此同时,当代的城市对原理景观建筑的需要量非常巨大,有的企业单纯的追求经济利益,经常照抄园林景观,一旦不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来进行园林景观设计工作,肯定会出现明显不搭的情况。
2我国现代园林景观设计的发展趋势
2.1以城市发展要求为园林景观设计目标的规划依据
目前的城市园林景观设计工作者将综合城市建设理念和现代城市生态环境,合理布置现代城市园林景观,保证现代园林景观与城市发展的需要相吻合,两者能和谐发展。这样通过对城市园林景观方案进行全面、多层次的设计工作,保证城市景观效益、生态效益达到最大,保证可持续发展的观念进一步的落实。
2.2园林景观生态要与城市本身生态要求相适应
现代城市生态系统当中园林景观作为重要的部分,设计的同时要将城市自身对生态的需要进行满足,帮助城市建立良好形象。好的园林景观设计不仅帮助城市美化环境,还从一定程度上将城市旅游业开发,带动区域经济的进步与发展。能否实现园林景观设计的生态和社会效益,与城市自身的生态环境有非常密切的关系,所以设计工作人员进行设计的同时要关注园林景观设计与城市自身的生态环境的吻合度,尽量的保证园林景观与城市自身相融合。此外,因为目前人们开始追求高品质的生活,所以,在居住区以及工业区建立绿地,保证处于重型工业建筑当中的人们感受到自然的生机。
2.3注重生态优先原则并遵循生物的多样性
将来的园林景观设计逐步会发展为园林生态景观设计,遵照生物多样性的标准,保证科学和艺术性综合起来,实现景观生态统一,将园林动植物科学配置,保证动植物之间能够更加和谐,保证生态效益。为了更好的保证城市绿色原理成为我国城市建设的特征,需要做到适地适树。而且,根本原则是要因地制宜,防止出现反季节的园林绿化施工,防止在不适宜的温度中进行绿化,对苗木的存活以及生长有非常大的影响。与此同时,慢慢的将各种健全合理的植物群落以及草木结合起来,保证达到更好的效果,构建和谐统一的生态环境。
2.4处理好经济、生态与社会效益三者之间的关系
城市园林景观设计当中要按照一定的规律,保证小为主要,中小结合。现实的原理景观设计中,要保证空间绿地和绿化相协调,保证整体绿化体现多层次,植树造林当中,要按照城市规划和生态规律,选择适宜种植的树种。城市园林绿化需要充分考虑很多内容,不但要充分考量城市综合环境的改变,同时,充分考量人们居住环境的改变,要给予城市生态社区的建设更多的重视。同时要关注应用园林景观,在设计景观的过程中保证人与自然和谐统一,保证以人文本理念贯穿到生态环境建设当中,贯穿到经济、生态、社会三者之间存在的不同矛盾,不但要充分对目前的利益进行考虑,同时还要关注园林绿化工程的长远利益。
2.5明确人性化的园林景观设计主题
以人为本,重视园林景观的使用者,保证人性化、便捷利用,保证人可以更加轻松愉快,是规划园林景观设计的重要思想。作为园林规划设计的重点,要将心理和行为艺术综合引进到园林规划设计当中,表现不同人、环境、条件的相互补充的关系,保证将园林规划设计的内涵扩展起来。保证园林景观的使用用户在使用的流程中能够感受到设计的精巧,保证人心情愉悦,同时将内心的快乐表现为审美意象,将园林景观所表现出来的实用、生态、功能等目标表现出来。我国园林景观设计有非常久的历史,在历史的时间里面并未被遗忘,而是一直延续发展到现在,主要是因城市的园林景观设计工作具备非常高的价值。
2.6园林景观设计要和城市长远规划相一致
伴随着当代人们不断提升的思想觉悟,人们在现代都市建设当中要非常关心利用新工艺、新材料和新技术,为了更好的将城市建设流程中使用的资源、能源的消耗降低,方便打造一个节能型社会,将现代城市发展的动力提高,保证城市科学发展。因此,园林景观设计中,工作人员一定要非常关心城市景观设计作品以及城市本身设计观念以及长远规划融合,将园林景观的长远进步性提升,保证城市发展和城市园林景观设计相适应,保证城市景观和生态效益统一。
2.7多学科高度综合应用性
园林景观规划设计是一门应用性学科,高度综合了人文科学以及园林学、景观学、林学、城市规划。需要城市园林设计工作者不但要利用感性的思维去观察,更好的要利用科学理性的方式研究自然环境,使用合理的方式对城市园林建设工作进行指导。园林设计工作人员需要紧密的和资源、生态、生物、水环境保护等自然学科以及社会学科的学者进行交流合作,保证产生比较新颖的思路,征集好的设计思路,更好的将整体规划设计水准提升。
3结束语
总而言之,进行城市园林景观设计的过程中,城市园林景观设计人员保证按照有关的园林设计理念来进行,不能够完全照抄西方先进国家的园林景观设计的先进理念,而是要充分将城市的人文环境、自然风光和我国城市园林景观设计的发展情况,综合西方设计观念和我国目前的城市园林景观设计的观念,保证将我国城市园林景观设计水平不断的提升,保证全面将城市园林景观设计的意义作用表现出来,同时能够将人们的需要充分满足。
参考文献:
[1]张新佳.对符合现代城市的园林景观发展趋势的思考[J].花卉,2016,(20):37-38.
[2]许再臻.城市居住区的园林景观设计分析[J].住宅与房地产,2016,(18):77.
[3]封心宇.节约型城市生态园林景观设计思路探析[J].工程技术研究,2017,(4):238+246.
关键词:城市;园林;景观设计;问题
1园林景观设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1实用性方面欠缺
在很多城镇小区的园林建设中,设计方面欠缺实用性,很多地方仅仅是为了满足绿化的需要,在景观的设计建设上实用性不强,功能比较单一,不能同居民的日常生活相联系,有的甚至不顾当地的实际情况,为了设计而设计,造成建设成本的增加,产生一定的浪费。比如北方地区多干旱少雨,水资源短缺,而且冬季比较长,不适合建设一些喷泉之类的景点,但是北方城市在园林建设中有很多地方都有喷泉设计,可实际情况是景点建设完成后,喷泉基本都属于闲置状态,没有发挥应有的功能,有的几年以后便弃之不用了。
1.2园林景观设计单一
园林景观少不了各种植物的装饰,在规划时一定要综合考虑这些植物的生态群落问题,要高低错落,疏密有致。但在实际建设中,往往只偏重一种或者几种植物,造成景观的设计单一呆板,缺少艺术性,同时也不利于植物的生长。在园林景观中“乔、灌草”结构是最利于生态完整的,但是很多地区在建设时,过度追求大面积的草坪设计,而忽视其他植物的合理配置,降低了园林景观的艺术性和实用性,同时草坪也增加了不少养护成本。
1.3缺少艺术性及人文关怀
在园林景观设计时,一定要从地区特点出发,设计上要展示和体现城市的特色,展示历史及人文,要具有一定的艺术性,同时还要考虑群众的精神需求,一般设计目标都是以人为中心的,居住在其中的人及外来的人才是主体。但在实际的规划设计中,往往忽视这两个方面,很多城市的景观设计过度追求艺术而忽视了自然的原则,人为引进一些本不适于在该地生长的植物种类,反而造成成活率低的情况,造成巨大浪费。另外各种植物景观的配置上人为痕迹过重,不符合人们的精神需要,园林设计中的人文关怀绝不是仅仅设置几个休息的座椅或者健身设施就能达到的。
1.4违背自然原则使用绿化部件
绿化部件的使用一定要遵循自然的原则,但在园林景观设计中,往往存在为了设计而设计的情况,不合理使用绿化部件。比如人为制造一些草坪、花坛的形状,这些绿化部件的应用一定要合理,盲目使用会弄巧成拙,对整体景观产生一定的影响,而且占用大量资源,产生浪费,不利于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和谐社会的建立。
2园林景观设计的有效策略
2.1要重视绿色生态的建设和保护
园林规划人员在景观设计时一定要对绿化的区域进行详细的考察,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切忌闭门造车。一定要考虑到园林生态问题,要以人为本,同时还要考虑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在确保原有生态完整性的前提下,进行规划拓展,设计出实用的、美观的、舒适的园林景观。设计人员要结合规划区域的气候特点及地理风貌,在设计上突出展示当地的特色、历史积淀、文化底蕴,尽可能就地取材、因地制宜,避免盲目引进不适合当地生长的外来植物品种,要把景观和生态列为重要事项,促进二者的协调发展。
2.2合理布局,统一规划
园林景观的规划设计一定要遵循先整体后局部的原则,要先从宏观上进行统一规划、合理布局,这样能够形成统一的设计风格,科学协调园林景观建设与自然环境的完美融合,达成统一,这样才能形成一个完整的、优美的城市园林景观体系。在统一的布局下,设计人员宏观着眼,微观入手,坚持人性化的设计理念,要考虑群众的生活需求,既要注重实用性,也要考虑精神需要,根据不同层次的人们生活习惯和活动方式,进行差异化的微观设计,满足不同年龄层次的需要,协调园林景观的实用性和观赏性,促进园林景观的自然化和生态化发展。城市的园林景观是广大市民休闲、娱乐的公共场所,在规划和设计园林景观时,要最大程度地提高城市园林景观绿化地的利用率,将集中设计和分散设计有效地结合起来。
2.3园林景观的实用性原则
实用性原则是要以人为本的设计体现,园林景观设计中每一块草坪的铺设、每个小设施的布置、每条人行步道的建设甚至每棵树的位置都要体现一定的实用性。实用性一方面是方便居民的出行和居住,给人们提供休闲、娱乐、生活的场所。另一方面是要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给人们提供一个舒适的园林环境,感受到园林景观的人性关怀。所以在设计规划时要充分考虑人们的居住情况及自然环境的实际,科学合理地进行设计规划,要注重实用性,体现园林景观的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2.4合理使用绿化部件
在园林景观设计时,绿化部件的合理使用对于园林设计的艺术效果体现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是如果不加限制的盲目乱用,则会对园林景观的整体效果产生一定的冲击,而且造成一定的浪费,使园林建设成本增加。一定要立足长远,合理使用绿化部件,注重园林设计的自然美,少人工辅助,能避免使用的就尽量不使用。园林工作者要认识到艺术美是在自然的绿化环境基础上体现的。设计中重视运用人文因素,加强情感化设计,使人文历史元素和自然景观完美的融合在一起,使整个园林景观设计充满浓郁的人文情怀。
3结语
【关键词】城市建设;滨水景观;人文形象;设计趋势
人类文明的起源离不开水,近代城市大多数是沿河分布、依水系走向而建,江河湖海孕育了独有的城市地域景观文化。随着城市建设的逐步推进,作为城市公共形象重要组成部分的滨水景观设计,理应受到相关设计规划部门的重视。如何打造具有区位特色和地域文化的城市滨水景观,实现人与环境的和谐统一,是城市建设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重要课题。
一、城市滨水景观概述
城市滨水景观指的是与湖泊、河流、海洋等水域相连接的特定空间地段呈现出来的有别于其他地域的景色。城市滨水景观需要对自然资源进行充分的利用,将人工造景和生态自然景观有机融合,实现开阔的自然空间对城市布局和城市环境的有效调节,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统一,从而达到城市布局的合理化和生态化。
城市滨水景观包括人造景观,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三大类型。首先,城市滨水人造景观借鉴了现代水利工程技术的相关标准,打造出一系列既满足防汛抗洪要求、又具有观赏价值的生态水利化景观。其次,城市滨水自然景观是临近水域的基础性景观,以沿岸景观和水面景观为代表,建设过程中需要对其进行必要的保护,最大限度维护生态环境的原貌。最后,城市滨水人文景观指的是在毗邻水域的空间地段,由人类活动构成的景观,具体包括当地的风俗习惯、历史文化或建立在人文基础上的景观设计作品等。
二、城市滨水景观设计过程中应该遵循的相关原则
(一)因地制宜原则
现代滨水景观设计应该首先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在不破坏生态系统原有功能的前提下,充分利用自然环境的高低缓急和周边环境,预留一定的空间进行改造,并在其基础上进行微调,尽量保持原有面貌的完整性。滨水景观设计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最大程度地融入自然,既兼顾了空间发展,又做到了因地制宜。
(二)适度开发原则
无论城市经济发展水平如何,其历史文化存留的痕迹都不应该被忽视。在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的今天,我们更要注重对传统文化遗迹的保护。在滨水景观的设计规划中,要最大程度地保留体现当地历史风貌的人文景观遗址,对滨水区域的开发要遵循适度原则,为当地文化传承提供支撑。
(三)本土化原则
滨水景观设计还应该遵循本土化原则,不要盲目效仿其他城市的成功经验,而应该在尊重本地文化的情况下,合理利用本地自然资源,顺应本土风俗、气候、人文特征,打造独具地方特色的滨水景观。
三、城市滨水景观设计未来的发展趋势
(一)景观小品设计的地域化趋势
景观小品是滨水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其设计中注重地域文化的植入,可以直观地反映出城市的历史文化风貌和形象特征,呈现原生态的生活面貌,折射出滨水城市的历史文化底蕴。具体来说,雕塑题材的选择要符合当地的风土人情,植物造景应该尽量选用适宜本地气候的地带性树种,桥堤景观的设计要顺应南北地域的差异,主题广场的建设要充分体现当地的民俗风土人情和具有代表性的历史事件等等。
(二)城市滨水区域的生态化趋势
城市滨水区域特殊的地理位置,决定了保护原生态自然环境的重要性。首先,水体护岸设计应该充分遵循水体沿岸的自然状态,运用原有的生态材料,建造自然化的生态河堤,尽量保持水体沿岸的原貌。其次,河道形态的设计应该模拟自然河道的状态,尽量采用复式断面或者双层河道断面,一方面拉近水岸和水面的距离,向自然靠拢,促进相关河岸景观在丰水期和枯水期都能正常发挥作用;另一方面实现了休闲娱乐功能和汛期排洪功能的双管齐下。最后,应该最大限度地保留城市水体和湿地,将水体景观和水质更新有机结合在一起,实现城市给排水和自然降水之间的有效平衡,提升景观排水泄洪的实用功能。
(三)空间设计和规划的人文主义趋势
1、滨水城市景观的交通规划
首先,滨水区域的交通规划应该遵循便捷快速的基本原则,增建利于通行的行人过街通道,运用绿化带实现对滨水区域和城市主体的有效隔离,既能有效防止车辆通行产生的尾气对滨水景观造成的破坏,又能提高步行者到达景观区域的速度,保证了景观区域的空间完整度。其次,滨水景观的水上交通设计也是整个水面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注重水面和陆地连接点设置的通达程度,河堤内部的交通运输也要与船只的停泊码头做好衔接,在保证水面交通安全的情况下,实现欣赏周遭景观的最终目的。最后,在步行区域的规划方面,不再拘泥于单纯的地面载体,应该合理布局整体空间,修筑架空走廊或者临水回廊等多样化的步行道路,将水面、地面、半空等不同层次的平面有机结合为一个立体化的步行空间,使得观景效果更富有层次感。
2、打造立体的亲水性空间
亲水空间的打造,着力体现了滨水景观设计的人文主义关怀。在保证滨水景观安全性的基础上,现代设计已经越来越多地考虑如何拉近人与水体的距离,实现人与水资源的亲密相处。亲水性设计主要体现在河堤沿岸或湿地周围的立体化处理上面,设计师往往通过对立体空间的合理布局,利用景观节点打造复合岸线结构,或者就势利用河堤岸线的高度差异营造空间层次分明的浮动台阶,便于人们近距离接触滨水景观,满足人们的亲水需求。
(四)设计元素的多样化趋势
1、与景观照明结合的声光设计
现代滨水景观设计中大量植入景观照明系统,从一定程度上延长了滨水景观的鉴赏时间。除了考虑水体自然流动造成的声音效果,更多时候,设计师们倾向于塑造一种随环境改变的智能声音控制体系,再配合河堤沿岸、水面的景观照明,使得整个滨水景观尤其是在夜晚呈现出一种立体动态的综合性艺术效果。另外,音乐喷泉、水幕表演等运用先进科技进行控制的滨水景观,更是将声学和光学的合理利用发挥到了极致,营造了层次丰富、内容多样的滨水自然景观环境。
2、与景观鉴赏相匹配的滨水区域建筑设计
相较于传统单一打造水面景观和沿岸风光的设计方案,现代滨水景观设计更看重周遭建筑群体的整体布局是否与滨水区域景观相匹配。在这一部分建筑的设计规划上面,应该首先利用滨水的区位优势,预留一定的鉴景平台(如观水走廊、视觉回廊等),对建筑高度实行区域划分,营造良好的观景空间。这样一来,建筑群体的设计才能充分利用滨水区域的观景优势,实现人与水体的和谐共存。
四、结束语:
城市滨水景观的总体设计与规划涉及到美学、生态学、力学、环境艺术、风景园林等各个学科方面的知识,是一项综合性极强的高难度工作。因此,在实际操作中,各城建、市政、水利等相关职能部门一定要加强协调合作,互相支持、互为补充,建设一个科学合理的城市滨水环境带,促进人与自然的可持续发展,实现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双赢。
参考文献:
[1]任留柱,秦芳芳.地域文化在城市滨水景观设计中的应用[J].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2(6):77-80.
[2]张路红,项远.城市滨水景观设计的实践与思考[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28(6):677-681.
[3]丁珂.探讨城市滨水景观设计[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1,(21).
[4]吕娟.城市滨水景观设计初探[J].中国水利,2009,(5):54-55.
关键词:园林景观;新工艺;设计;应用
在长期的园林景观设计施工建设的过程中,由于施工技术水平低下,施工理念落后等一些原因,园林施工问题矛盾突出。于是,开展了园林新施工工艺应用到园林景观设计工程中的工作,新的园林施工工艺使得我国的园林景观得到了很好的发展,更起到了保护的作用。所以,对园林施工新工艺进行探讨十分必要。
1园林景观设计中不同地域的规划
1.1发挥我国园林植物的优势,体现生物的多样性
我国城市化的进程起步较晚,但是发展速度却很快,在我国大多数的城市中,园林植物缺乏多样性,往往城市只意识到园林景观设计对城市发展的重要作用,却忽略了园林景观设计植物的多样性。我国的被子植物种类位居世界第三,裸子植物位居世界首位,各种花卉在世界的排名更是名列前茅。不难看出我国的物种具有着多样性的特点,在城市园林景观设计建设的过程中要充分利用我国生物多样性的特点。园林新工艺要求加大对我国城市园林景观设计的物种开发,选用最具代表最有特点的植物种类,在园林景观设计的过程中充分利用生物多样性这一优势,是未来我国园林景观设计发展的方向。
1.2根据不同的自然环境地理条件,因地制宜进行园林规划
不同的城市之间存在自然地理条件的差异,每个城市的气候条件、水文特征等都或多或少的存在一定的差异。在城市园林景观设计过程中就要因地制宜的规划园林景观设计。例如:石家庄、北京、郑州这几个城市是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其地理位置位于我国华北平原的北部,三面环山,春季气温回升速度十分迅速,气候干旱,夏季时炎热多雨,夏季正是全年降水最集中的阶段,冬季时,气候寒冷干燥,年降水量达到了700mm以上。进行园林景观设计规划时就应该以针叶林为主,适当增加一些落叶阔叶林,这样就符合了地区的自然地理气候条件的特点,因地制宜地规划园林景观设计,达到城市绿化的效果。
2园林景观设计的地域差异新工艺应用
2.1土方工程新工艺的应用
在园林景观设计的施工过程中,土方工程是最基础的工程,土方工程最主要的就是为园林景观设计的建设提供一个基础设施,在土方工程中引用的新工艺主要是架空砖。可以自然条件以及土壤组成结构作为基础,将空气与雨水的流通有机地联系起来,使得雨水顺着架空砖渗出,避免造成了土壤中形成了积水而导致植物受到“涝灾”,保证园林景观设计施工的质量,使得园林景观设计发挥最基本的作用。此外,架空砖这种结构,提升了整个渗水排水的能力,避免在夏季雨水集中的时期造成城市“内涝”的现象,不仅使得园林景观设计在建设过程中得到保护,也使得整个城市的排水系统得到很大改善,一举两得。
2.2水利灌溉工程新工艺的应用
2.2.1园林滴灌灌溉技术。适用于花卉、树木的生长灌溉工艺,这种工艺是利用喷头用较少的水量进行植物生长周边土壤的灌溉,有效地利用了水资源,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同时也减少了肥料的应用。此外,这种工艺大部分采用自动灌溉的技术,节约了人力,减轻了园林景观设计的劳动力需求,节约成本。
【关键词】生态园林; 景观设计; 植物配置
1、态园林、植物配置的概述
1.1生态园林
以生态学理论为基础,按照生态原理建立起来的园林景观设计系统就是生态园林。在生态园林中,各种植物都按照合理的方式摆放配置,充分利用有限的园林空间,植物间互相协调,形成了一个稳定和谐的小型生态体系。
1.2植物配置
按照植物生态习性和园林布局要求,合理配置园林中各种植物(乔木、灌木、花卉、草坡与地被植物等),以发挥它们的园林功能与观赏特性。园林植物配置是园林规划设计的重要环节。园林植物的配置包括两方面: 第一,各种植物相互之间的配置,考虑植物种类的选择,树丛的组合,平面和里面的构图、色彩、季相以及园林意境;第二,园林植物和其他园林要素比如山石、水体、建筑、园路等互相之间的配置。
2. 景观设计中生态设计的相关理念
2.1 自然式设计
自然设计是指在进行景观设计时,以自然景观为原型,让城市在生态设计和规划中逐步走向“城市公园”。在瑜伽中有“天人合一”一说,这在设计学中也可以理解为自然环境与人类生活的协调性。很多科学家和设计师都推荐将城市的绿化和景观设计规划趋向于“自然式”,将湖泊、绿地等自然风景进行艺术创造和设计规划于城市景观设计中,让人们拥有亲临自然的感受,拉近人类与自然的距离。
2.2 保护性设计
所谓保护性的生态设计重点在于强制性地对生态环境进行保护,禁止或最大程度地减少和避免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体现出“原生态”和“自然美”。这也说明了在景观生态设计中,应该遵从事物的发展规律,保持事物的最本质的美感。
2.3 乡土化设计
乡土化的生态设计理念体现在对自然环境的适应性。景观设计将与当地的生态条件,比如气候、地形地势、风水人文等相结合,设计出具有地方特色的符合当地条件的景观。进行乡土化的生态景观设计,不但是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也对民族文化、精神的传承起到了一定的现实意义。
2.4 恢复性设计
恢复性的生态设计在景观设计的应用中与自然是设计、乡土化设计和保护型设计有着明显的区别。它指在对已经遭到破坏的自然生态环境进行修复性的生态设计,以维持生态平衡,保证环境与资源的可持续发展。这样的恢复性设计在城市中的河道、工厂等被人类活动破坏性较大的区域得到了合理的使用。
3、生态园林景观的植物配置
3.1合理进行植物配置
城市节约型园林景观设计中植物配置必须考虑植物种类组合构图、色彩季相、园林意境以及园林植物与其他园林要素如山石、水体、建筑等之间的相互搭配,其主要技术包括:了解本地区条件和植物特性(气候特征、土壤理化性状、光照强度、湿度等,植株高度、绿色期、开花期花色、适应性等),遵循适地适植物原则,主要途径有改植物适地和改地适植物。改植物适地包括选种、引种驯化、育种等。改地适植物,即整地、施肥、灌溉、混交、土壤管理等技术;
3.2 高度搭配要适当
上层乔、灌木分枝点较高,种类较少时,下层地被植物可适当高些,种植区面积较小时,要选择较为低矮的种类,花坛边缘选择一些更为低矮或蔓生种类,会更加衬托出花的艳丽,
3.3 根据植物的不同特点合理配置
植物的特性很多,有观花的,如紫薇、夹竹桃、石榴、桅子、广玉兰、醉鱼草、木本香蕾、糯米条、云南山茶、冬樱花、月季等。一些花形奇特的,如鹤望兰、兜兰、飘带兰、旅人蕉等。赏花时更喜闻香,如木香、月季、、桂花、梅花、白兰花类备受欢迎。不同花色可组成的绚丽色块、色斑、色带及图案,在配植中极为重要,有色有香则更是极品。根据上述特点,在园林设计时,可配植成色彩园、芳香园、季节园等。很多植物的叶片很有特色。巨大的叶片如恍榔,直上云霄,非常壮观。其它如董棕、鱼尾葵、巴西棕、高山蒲葵、油棕等都具巨叶。亚马逊王莲,浮在水面上巨大的王莲叶犹如一大圆盘,可承载幼童在水面上游荡,吸引众多游客。还有具有奇特的叶片如轴搁、山杨、羊蹄甲、马褂木、蜂腰洒金榕、旅人蕉、含羞草等。尤其是彩叶树种在园林审的应用更是广泛,它能体现园林美中的色彩美,如紫叶李、红叶桃、紫叶小劈、变叶榕,红桑、红背桂、金叶桧浓红朱蕉、菲自竹、红枫、新疆杨、银白杨等。此外,还有众多的彩叶园艺栽培变种。
有的植物的果实也极富观赏价值,奇特的如象耳豆、眼睛豆、秤锤树、蜡肠树、神秘果等。巨大的果实如木菠萝、番木瓜等。很多果实色彩鲜艳,紫色的紫珠、葡萄;红色的天目琼花、欧洲英援、平枝拘子、小果冬青、南天竺等有很高的观赏价值。
园林景观中还有不少香花、香叶植物,如茉莉花的清香、兰花的幽香、含笑的甜香、桂花的浓香、紫罗兰的醉香、梅花的暗香浮动,荷花的芳香远溢,桂花的十里飘香以及佳肴香茗等芳香美,都能引起游人美好的嗅觉感受。
3.4 色彩搭配要协调
植物搭配要注意色彩的变化和对比,具有丰富季相变化。如落叶树下可选一些常绿植物,如麦冬、葱兰、沿阶草等。常绿树下可选耐阴性强、花色明亮、花期较长的植物,如玉瞽、紫萼等。用本土植物造景是构建地域特色园林绿地的基本手段,通过运用乔木、灌木、藤本、草本植物等素材,通过艺术手法,充分发挥植物的形体、线条、质感、色彩等自然美来创作自然植物群落景观。要营造地域特色的城市园林绿地景观须充分结合地域文化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发挥乡土树种的作用。
关键词:城市绿地;街心绿地;景观工程;景观设计
1城市街心绿地景观工程设计原则
1.1可行性
城市街心绿地景观设计是一个整体性较高的大工程,在设计的过程当中,要进行合理规划,整体布局,往往需要城市其它建筑的配合建设。在设计过程中,对于可能重建的区域,要从经济价值、历史人文等多方面进行综合考量,确定是否能够重建。对于未建设地段,也要考虑地段价值和附近的区域情况,考量交通、地域与周边建筑的距离等因素,确定绿地建设的可行性。
1.2服务性
城市街心绿地景观建设的一个主要目的,就是为城市居民服务,因此,在进行景观设计的时候,一定要体现出服务性,比如,城市街心公园景观,为市民提供一个休闲,游玩的场所。或者建设绿色步行通道,为老人小孩提供一个安全的出行通道。
1.3标志性
城市的标志就是一个城市最鲜明的特点,是一个城市的招牌、地标。包括城市的地标性建筑,城市的重要门户区,历史文化遗迹等,这些标志代表着一个城市的形象,也是城市景观的主要闪光点,同时也是城市人流量较大的中心区域,在进行城市街心绿地景观设计时,要充分考虑这些区域,通过街心绿地将相关区域有机串联在一起,形成一个完整的生态景观。
2城市街心绿地景观工程设计
城市街心绿地,不仅是城市的“人工绿肺”,也是市民们休闲、娱乐、健身的好去处。这就要求街心绿地的景观设计要充分考虑服务性和便民性。凉亭、长廊、花架、平台、广场、公园、桌椅、标识和铺装等都在街心绿地的景观设计范围内。街心绿地应该具备城市绿肺的功能,在设计中,要将生态元素充分考虑进去,好的街心绿地设计,要具备降温、净化空气、防风防火、吸收噪音等各种功能,充分与生态环境融为一体。充分考虑视觉效果,以科学与艺术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景观设计,在设计上采用分块重复的方式,通过这种方式达到一种节奏上的韵律,给人一种平和的心境。选择适宜的园林植物,同时因地制宜,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选择适宜的植物种植。灌木树种主要在绿化带上使用,作用是减少噪音,增加绿化量等,草木花卉作为地被植物,主要起到点缀作用。
3城市街心广场绿地景观设计
城市街心广场绿地景观设计,应该将生态保护和休闲娱乐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要注意生态环境保护,以生态为核心,突出当地的特色。因地制宜,注意空间的大小变化,以人为本,充分服务群众。街心广场的绿地设计大致可分为4个阶段:(1)绿化阶段:绿地建设要保证一定的绿化率。(2)彩化阶段:要在绿地建设完毕的基础上,种植不同颜色的花卉、灌木,点缀整体的绿地效果。(3)艺术化阶段:这个阶段的绿地景观设计要具有一定的艺术性,形成自己的艺术风格,使街心绿地建设更上一个台阶。(4)生态化阶段:也是较为理想的阶段,要达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地步,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城市街心广场绿地景观的设计要充分满足城市居民的生活需求,让生态环境和人类活动完美结合,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景观设计,为居民提供休闲、娱乐、健身的良好环境。
4城市街心公园绿地景观设计
【关键词】建筑;景观;设计;融合
1.景观设计与建筑设计的关系
景观和建筑密不可分,景观是各种地理信息、建筑形式和结构类型的综合,建筑是景观的组成也决定景观的构成。建筑设计是对建筑外部空间、内部使用空间和各种功能的合理安排,受到各种条件和因素的影响;景观设计是对园林结构优化、景物构成和景物形态的综合规划。
1.1景观设计在建筑物规划设计中的地位
在当代的建筑设计中,人们为了更加融合自己独特的思想和品位,往往要求设计师或者专业人员在建造之前融入自己的需求或者与周围的环境相融合,体现人与自然相融合的思想,所以,这样的需求就使得建筑行业不可避免的与景观设计相互融合,两者最终相辅相成,形成一个独特的学科,创造出一个个独一无二的建筑作品,建造出真正优秀的建筑物。要实现建筑设计和景观设计的融合,就必须要提高景观设计在建筑规划设计中的地位,从某种程度上来讲,就是提高建筑设计中的景观意识。
1.2景观设计和建筑设计的协调性
现在的建筑和城市规划相融合,在保持传统思想的同时,要融合现代人们的新要求,再逐步进行全方位的空间整合和局部调整,这种方式在主要的景观部分体现的非常明显,同时也产生了建筑物景观化的趋势。只有加强景观设计和建筑设计的协调,才能够改善建筑物实际建造中的所面临的困境,对景观设计和建筑设计的融合也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从而达到最大限度完善建筑物的目的,也一定程度上丰富了建筑文化,推动了建筑行业的发展。
2.建筑设计中的景观意识
在进行建筑主体设计之前,首先要对建筑所处周围的环境以及景观的相关的情况进行相应的考察和掌握,只有这样才能够确保建筑设计与景观相融合。但是在实际的设计过程当中,设计人员对于建筑的景观设计往往缺乏足够的重视,只是将主要的经历放在建筑本体的设计之上。他们将景观设计看作是城市规划的一部分,或者是只是将景观设计放在一个可有可无的位置之上,这就导致建筑的景观设计与建筑设计之间存在着分离的情况。周围的环境是建筑存在的基础,建筑是环境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建筑设计过程中还要主动促进二者之间的融合,使景观意识融入建筑中。在设计过程中还应遵循以下原则:
2.1建筑先入式的整体设计导则
设计人员在进行设计过程中,要打破以往单纯以建筑本体为中心的设计理念的束缚,注重设计中的整体性因素。对建筑周围的环境和景观进行分析和掌握,以整体的高度对建筑进行设计,使建筑的风格和色调与周围的环境相统一。
2.2建筑后入式的改造与实施原则
在既有环境中嵌入新建或改建项目的实践中提出改造与实施的原则,将被动适应环境转变为主动调整建筑与环境的关系。新建或改建单体的加入,势必对环境产生影响,如同景观的“缝合”理论,因此我们应该适度调整以保证建筑与环境的整体意向。
2.3建筑景观化的趋势与导向
无论是新锐建筑师的实验建筑,还是建筑大师的设计作品,又或是在欧洲传统城镇还是亚洲现代都市,我们均能发现这种都市建筑景观化的倾向。这类建筑的共同特点,无论材料、形态或环境效应等,都是将景观作为建筑的设计要素,并将景观设计领域的方法、技术、工艺融入到建筑设计与城市设计中去,并进行全方位的空间整合。特别是在地标建筑、实验建筑、文化会展建筑设计中,建筑景观化的趋势更为明显,西方国家建筑设计关注的视角已经从表象的整体协调深入到研究主体与客体的互为渗透上。
3.景观意识在建筑设计中应用
3.1提升景观设计的地位
在建筑的设计规划过程中重视景观设计,了解景观在建设中存在的意义和价值。当我们把景观意识真正的融入到建筑的整体规划中,就可以创造出精湛的建筑文化。在历史发展的进程中,建筑的规划建设有鲜明的时代性。不同时代有不同的表现形式,真正的景观设计要求人们把传统文化与当代人的审美、价值观和伦理观结合起来,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体现出建筑的价值。在建筑的景观设计中,我们要提升景观意识,在建筑建设中强调“提升景观意识”就是要让我们的建设理念更加完备,更加具有时代精神。
3.2 完善建筑景观环境的积极策略
建筑存在于环境之中,所以不能把建筑看做一个孤立的存在,要实现建筑与周围环境的和谐统一,在建筑设计中融入景观设计的概念。建筑不能单方面追求环境和谐,而是要以积极的策略实现与周围环境的统一,寻找与景观的结合点。建筑师要摒弃个人的思想模式的桎梏,要充分的分析周边环境、视域环境等因素,并且提出系统的设计导则,在建筑的生命周期内产生辐射式、制约式的影响,并确保建筑与环境的统一联系。
3.3 建筑景观化的趋势与景观的协调的手法
我国的建筑有一些相似之处,大部分都是将景观作为建筑的设计要素而将景观设计领域的方法、技术、工艺融入到建筑设计与城市设计中去,并进行全方位的空间整合。特别是在地标建筑、实验建筑、文化会展建筑设计中,建筑景观化的趋势更为明显。而与此同时,西方发达国家建筑设计关注的视角已经从表象的整体协调深入到研究主体与客体的互为渗透上。
4.结束语
建筑和景观均存在于环境之中,建筑与景观的发展是伴随着社会的进步而不断变革的,建筑设计与景观设计之间是相融相契的关系,未来发展过程中并非以谁为主体,而是在和谐双线合一的发展道路上越走越远。
参考文献:
[1] 简馨凯.基于建筑设计与景观设计的融合问题分析与研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2,(17).
【关键词】微景观;小区;设计;应用
中图分类号:S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
随着国内城市化进程的迅速发展,城市人口的迅速增长,使得城市土地资源日益紧张,人均占有土地资源日益减少。日益加剧的土地资源矛盾也使得城市绿化建设逐渐成为一种奢望,人们也越来越向往自然风光所能带来的身心愉悦,为了有效协调缓解城市公共绿化建设的供需矛盾,城市生活居民也更加注重对自身所居住小环境的景观设计,通过合理规划建设,将理想中的景观模型微小化,通过诸如庭院建设等将这些景观设计融入至生活中,为城市整体规划建设活动添砖加瓦。
一、微景观相关概念解释
“微景观”一词在国内相关文献资料的中,属于一个相对较新的概念,目前还没有针对其概念内涵的专业性定义解释,而在不同行业对其内容也有不同的认识。对模型设计爱好者而言,微景观是针对现实环境的一种缩小模型,是在保留原有景观特征基础上而设计制造的“模型”[1],主要是指各种手工制作的物件,如网络平台所销售的家具模型、苔藓盆景等等。而在建设工程领域,微景观则主要是指各种水景、绿化等通过积极改进后在人们现实居住环境中的具体应用,如各种小区宅间的绿地空间花园设计,通过各种缩小版的山水设计来点缀美化日常生活。
针对“微景观”在国内的应用分析,本文主要研究上述后者在建筑工程领域的解释,为使整个研究工作更具针对性和具体化,选择“微景观”在小区宅间的设计和应用开展相关分析研究工作。
二、微景观设计原则分析
所谓住宅小区的微景观设计,就是选用住宅小区内的公共绿地为对象,通过一系列的规划设计来进行合理布局,并种植诸如花卉、蔬菜、树苗等植物来美化我们的生活环境,整个景观设计的特点是面积小,景观设计精致、细腻,为住户提供一个休闲养生的场所。
综合国内各地小区微景观的设计应用来看,为了适应人居需求的环境特点,在设计时大都遵循了如下原则:1)个性化,每个小区在微景观设计建设时,需要充分考虑利用本地区的环境特点[2],充分利用当地的山水优势,如小区周围有水流经过时则可充分发挥水资源的优势特征,采用水体景观设计来美化小区环境,切不可盲目照搬其他小区的模式,需要结合本小区居民的心理需求特征进行个性化设计,重点突出强调以人为本的精神;2)开放性,小区微景观设计目的是为了更好的适应和服务小区内部居民的休闲娱乐功能,景观在设计应凸显资源的共享性,所以各居民在对各自住宅进行美化设计时也应充分考虑与小区整体美观的协调性,通过共享利用来有效改善对资源的利用效率;3)文化性,随着各种技术的深入发展与运用,微景观的设计也更加体现文化内涵和修养,通过对景物的合理布局满足人们对美的追求,形成良好的文化氛围,在潜移默化中陶冶人们的情操。
三、微景观设计的应用探讨
以城市居民小区内的微景观设计为例,在具体设计过程中除了应遵守上述基本原则以外,还应充分结合微景观设计要点开展相关工作,如考虑土壤的厚度、肥力以及所处地域的气候特征,选择更为合适的景观加以培育;考虑小区的地形地势特征,通过合理规划和布局,积极协调好各种植物景观的搭配,如通过色彩高低各不相同的植物种植,形成较为强烈的层次对比感,将果树、花卉、蔬菜等合理搭配,也可适当引入一些香料植物和药用植物,提升植物品种的多样性,充分发挥好这些植物对人们调节情绪、愉悦身心的功能作用;除此之外,还应充分考虑诸如绿篱、花架、小品、休闲座椅、道路、水流等各种元素的协调搭配,作为整体的部分,每个元素都在小区微景观布局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以水流的规划设计为例,水能触发人们的各种感官感受,激发人的触觉、味觉、嗅觉、听觉、视觉等,水体与人的心理感受渊源密不可分,水体景观还能引发人们的整体环境意象,规划布局合理的水流设计能充分起到愉悦身心、缓解压力的作用。
截止目前,微景观设计不仅在理论研究中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在具体施工实践中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以上海环球翡翠湾花园的建筑规划设计为例,在设计规划时便充分考虑了现代时尚元素与古典主义的完美结合。在色彩的选择上以淡黄色为主要基调,通过大玻璃观景窗拉近住户与景观的距离。在小区的总体布局设计上,以康居为首要出发点[3],运用高低错落的楼盘布局充分提升通风采光的效果,对于景致的布局也充分考虑协调了个人与小区,小区与区域的协调一致,做到处处有景、人人有景。对于小区内部景观的具体设计,通过架空花园有效增强了绿地和院落的视觉流畅度,在规划布局上充分考虑融合了流水效果(如图1所示),充分体现了自然情趣,同时也结合广场绿化、铺地、小品的设置,搭配好山、水、石、松、竹、梅等构成要素,在布局规划上强调点、线、面的结合,为居民的休憩、交流、集合提供了极大地便利,将清晰、明快、优雅的建筑形象与现代人休闲家居方式实现了有效融合。
图1 小区亲水性设计的实景效果图
结语
结合微景观的概念内涵,本文重点分析探讨了微景观设计在小区庭院建设规划中的应用,在介绍分析相关设计原则的基础上,结合上海环球翡翠湾花园的建筑规划进行了分析探讨,旨在借此抛砖引玉,与大家相互交流,有效促进相关实践工作的更好开展。
参考文献
[1]张伟群.浅谈较大型住宅小区项目设计[J].科技创新导报,2010(07),31~32.
[2]詹翰.分析城市小区园林景观设计[J].中华民居,2012(12),46~47.
【关键词】:住宅小区;景观设计;现状;发展方向
随着人们对居住环境要求的不断提高,居住小区园林景观的设计已经成为人们选择小区的重要考量。因此,城市住宅园林景观的设计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
1、住宅小区景观设计的基本原则
1.1 完善园林景观的功能性设计
现代住宅小区的园林景观设计往往存在误区,即过于追求小区环境表面形式上的光鲜亮丽,而忽略了园林景观设计核心:小区景观的实用性和功能性。当前,现代住宅小区的开发通常会将园林景观设计进行单独立项,设计人员需在项目成立之初,介入园林景观的规划与设计。有利于设计人员根据小区地貌、地形以及各种植被资源,合理规划设置小区园林景观的绿化功能、人车分流功能、休闲娱乐功能等方面。在小区园林景观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须始终将景观的功能性与实用性放在第一位,将优化居民的生活出行作为设计的最终目的。
1.2保护好居住环境,避免破坏整体的和谐
园林景观在设计建设过程中,一定要注意绿色施工,最大限度降低和减少对居住环境的破坏。使用的材料、栽培的植物、观赏台廊的铺设等,既要注意环保节能,又不能对周围整体的和谐环境造成破坏,防止出现新修建的景观破坏原有的环境。
1.3科学合理的绿化配置
景观设计团队要利用取证的方式,分析住宅小区园林场地基本情况,包括土壤类型、排水方式、树冠、植物多样性以及一些其它因素。深入分析气候变化所显现的不同生态格局,提出对应变化频繁的生态系统的新景观拼接。环境叠加的过程帮助现场不同的景观类型选择最佳条件。植物配置遵循适地适树的原则,并充分考虑与建筑风格相吻合,兼顾多样性和季节性,进行多层次、多品种搭配,分别组合成特色各异的群落。
2、住宅小区景观设计现状
2.1轻视空间和功能的多样性
设计师往往太过看重形式,着重研究住宅环境的风格、形式以营造良好的视觉效果,忽略建筑本身的功能。只为追求有力的视觉刺激,看重形式美,忘了营建舒适有亲和力的活动空间,没能从功能方面考虑其空间的合理开放及隐蔽,出现过于单调、空旷的小空间。没有达到居民环境规划同时适应不同年龄、文化层次、兴趣的人开展活动的需要。
2.2没有体现环境景观的生态效率
自草坪风盛起,住宅区的绿化大多是疏林草地,完全忽略了乔木、灌木等改善生态环境中起到的重要作用,造成居住环境绿化区单一的绿化结构和低下的生态效率,另外也造成了昂贵的草坪保养费。
2.3缺乏人性化设计
设计者没有充分调查居民意愿,没有与居民进行良性沟通。很多安全性、舒适性的问题没有考虑到。如:预防水灾、火灾等灾害;设置盲道、绿色通道;消除噪音等。设计不贴近人群,缺乏亲和力。
3、住宅小区景观设计发展策略
3.1顺应空间层次设计园林景观
在进行园林景观设计的时候,园林景观的功能性主要就是通过不同层次来实现的,必须要避免促销和满足客户需要的珍贵树木而导致整个园林功能性的下降。无论是楼顶还是楼与楼之间的绿化,各个绿化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必须要保障其各有特色,能够形成不同的主题。在进行园林景观设计的时候,一般小区必须要结合自身的实际功能和作用建设一些小花园,进而能够促进居民能够亲近绿色和自然,并且享受绿化所带来的诸多益处。随着时间的推移,如果园林在小区完成建设之后的几年时间内逐渐的树木死掉,仅剩下茂盛的野草,是园林设计本身的一种严重的损失。另外,园林的功能性作用如果不能得到有效的发挥,园林也不能成为人们精神生活中明艳的绿色,更无法充分的发挥出园林景观本身的作用和价值。
3.2营造园林景观设计中的自然意境
现代城市园林景观设计人员要以综合城市基础信息与园林基本情况,以本土植物为重点,人性化、积极向上、新颖而不浮躁、美观而又实用、简单而满足需求、符合生态要求的城市园林是园林规划设计的原则和追求的目标。住宅小区作为城市生态环境系统的子系统,其景观的构成元素不仅仅是一个视觉或触觉上的感观认识,在住宅区中,绿化犹如呼吸系统,能起到空气净化和屏蔽作用,已成为提高住宅小区环境质量,创造健康小区必不可少的有机要素。合理的住宅小区园林景观设计,是将建筑、绿化与小区居民的活动作为一个整体考虑,形成有机运行的居住环境生态机制,求得人文环境与自然生态环境的和谐共存。
3.3整体规划,合理划分功能空间
在前期的设计分析^程中,要注意做好园林设计的统筹规划,相关的设计要注意科学性和整体性的统一。城市居住区的园林景观的设计首先要进行科学的规划,这是设计规划的重要前提,具体来说要注意园林设计和周围环境的统筹问题。既有多元化的设计,与此同时也注意园林的合理布局与搭配,在此基础上来促进相互间的和谐沟通,所以景观的设计既要注重美观,也要注意安全性、舒适性。除此之外,景观的设计要以居家为主题,营造和谐的家的氛围,设计上最好符合主流文化审美的特点,注重大方得体,景观性与舒适度之间最大程度的统一。文化的体现方面,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地方文化特点,在设计休闲空间之前,了解这片地区的区域文化是很有必要的。城市公共休闲空间设计要做到有特色,应从该地区特有的文化底蕴入手,把握该片区历史渊源和传统积淀,从文化体现着手设计空间表现。区域功能的和谐方面,休闲空间设计首先要注重平面空间的表现力。平面空间是休闲场所的基础性工程。其次,休闲空间设计除了要在平面上进行思维设计,还要在空中与平面进行伸展性空间思考。休闲空间的分区主要可以分为空地休闲区、绿地植被区、水池假山区、音乐喷泉区、小品雕塑区、回廊座椅区、健身娱乐区等等。需要注意的是,城市公共休闲空间的这一分区只是理论上或设计思考中的分区,在布局设计和实际施工中,各个分区是融合在一起的,以共同构成城市公共休闲场所的小环境。
综上所述,景观住宅区是最接近居民生活的领域之一,在设计的过程中,还要关注住户的安全需求、归属需求、认知与审美需求等,建造多维景观生态空间。综上所述,理想的住宅景观设计应加强系统化设计,优化开发建设模式,完善法规政策,通过换位思考将艺术融于生活。
【参考文献】: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设计理论;建筑景观
一 山东胶东半岛基本概况
(1)地理位置和基本概况
山东胶东半岛地处中国东部沿海 ,北临渤海、黄海与辽东半岛相对,东临黄海与朝鲜半岛和日本列岛隔海相望,土地总面积 3万平方公里,占山东省的19%。胶东半岛地处平原,沃野千里,冬季干燥寒冷,夏季炎热多雨。本次调研的主要地区为青岛、威海和烟台地区的新农村规划设计。
(2)新农村的概念
“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指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反映一定时期农村社会以经济发展为基础,以社会全面进步为标志的社会状态。主要表现是促进经济发展,增加人民收入水平,改善人们生存环境以及建筑改造、道路景观规划等内容。以此形成优美的人居环境,实现人与自然和谐。
(3)胶东新农村建设基本状况
新农村的规划和建设是整个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要任务。在当前,对于城市规划建设方面有着比较完善的理论和实践,但是,对于新农村的规划建设研究是在探索中完善和前进,很多设计方面的理论都需在实践中总结。所以,目前我们要解决的问题就是要深入农村调研,按照当地气候条件、地域文化和风俗习惯等特点来探索胶东半岛的新农村的规划建设。胶东地区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地区之一,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经济发展有了很大的进展。但是与此同时,由于该地区受到地形地貌、经济条件等各因素的影响,在土地规划利用和农村土地管理方面相对缺乏。在道路用地规划、宅基用地规划以及排水设计规划、废弃物用地规划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对现代化农业的发展和人民水平的提高构成了限制和制约,所以目前对其提高土地利用率和科学化土地规划管理的要求迫在眉睫。
二 胶东地区新农村规划建设现状及存在问题
通过对青岛、威海和烟台地区一些在建和完工的新农村规划设计进行了初步调研,发现目前还存在着如下主要问题。
(1)总体规划设计有待完善
此次调研中发现胶东地区某些新农村建设中道路用地、宅基用地以及排水用地和废弃物用地规划存在不合理现象,在某些社区的内部和周边出现了和社区环境不配套、布局不合理的现象,其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就是缺乏合理的统一的规划设计。在道路交通规划方面,有些社区中的道路性质不明确,缺乏依照社区功能分类安排路网设计;在民居规划方面,缺乏地域文化特色,房屋结构设计存在照搬城市民居设计问题;在排水用地及其废弃物用地规划上难以满足规范要求。
(2)景观设计呈现随意性
新农村规划中的景观设计是整个规划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满足农民精神生活需求和反映新农村审美层次的重要体现。通过调研发现有些城镇广场与社区的景观设计与整体规划风格、地域文化特色以及整体色调不统一、不协调,存在着设计的随意性和拼凑性。新农村的景观设计应将其纳入整体规划之中。
(3)农村居住环境设计单一
新农村建设过程中,有些地区的建设一味照搬城市小区规划模式,不能体现农村社区环境自己的需求定位,所以当前新农村的居住环境形式要呈多元发展,不能让新农村的规划设计程式化,要结合当地的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因地制宜,这样才更突出不同地区新农村建设的特色。只有立足于当地地理环境、文化传统、生产模式以及农民的生活习俗进行居住环境规划设计定位,真正站在农民的视角上思考设计的功能与形式问题,才能找到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农村规划建设之路。
三 胶东新农村规划设计原则与设计理念探讨
(1)整体规划原则
通过对农村土地规划现状调研来看,整体规划是解决农村规划用地问题的有效途径。所以,必须要对整个村落进行统一的规划和改造,充分利用土地、提高土地集约化利用程度,按照农村自身的生产生活习惯,改善农民的生活条件和居住环境。整体规划设计的设计总体原则是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规划设计要体现对农民的尊重和了解,加大土地的利用率,让居民拥有合理的交通空间、休闲广场、民生设施,使农民享受到新农村建设带来前所未有的功能与审美的满足感。要强调自然环境和人的活动相统一,使建筑与景观相协调。要以生活发展、乡村文明、村容整洁为设计指导方针。要遵循环境与资源,需求与供给可持续发展原则,实现人口、资源环境的合理配置,对各项用地和基础设施做进一步调查研究,精心定位,合理规划。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规划建设不仅要有前瞻性,同时也必须保证其可实施性及实用性原则。
(2)规划设计要体现功能满足和审美感受
通过创造宜人的生产、生活空间和优雅的文化环境,为居民提供一个舒适的生存环境,同时让空间具有认同感和归属感。在居住、娱乐、基础服务设施、商业服务区域、交通体系等功能空间的设计规划方面,尽最大可能体现其服务功能的满足。在规划过程中,当地的风俗文化和喜爱的视觉形象应进行艺术加工,提炼概括,形成本土文化品牌形象,结合当地的自然环境和地域特征,采用统一的形式语言,使文化主题、景观形象、色彩视觉设计系统相互融合,并且要最大限度地实现社会、环境、经济效益和审美感受的统一。
(3)建筑规划设计
不论是基础建筑、文化建筑、服务性建筑还是民居建筑设计,都要对当地的地形状况、自然条件、生产方式以及风土人情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应立足经济实用、造型美观、节能、节地、节材等设计方针,设计出布局合理、配套完善并富有地方特色的新型社区住宅,要在城中村、园中村、城郊村大力推行适合农民生产、生活习惯的公寓式多层、高层和联户式住宅建筑,逐步控制独立式住宅。每一幢楼从设计到外装修、材料的选择,都要体现新农村新气象,充分参考本地气候等条件,比如夏季多雨地区,要注意房顶的倾斜度的造型设计以及房屋开窗大小和朝向等。要遵循节约性建筑、科技性建筑的设计理念,依照艺术设计形式美原理,给每一幢建筑赋予生命和灵魂,让建筑与生命更贴近,与自然更融合。
(4)道路规划
在农村道路规划中,要注意车行和人行两条道路,在此可采用新农村建设“人车分流”的道路规划理念。如果不实行人车分流,会造成道路的拥挤,带来安全隐患。容积率较高的社区,则尽量使农用车辆入户,在民居建筑设计时考虑设置车库。新农村社区应随着农民私家车增多而尝试设立集中管理的停车位。小区的步行系统应顺应景观系统进行设计规划,既能有效直接的达到每个片区,又能提高步道系统的趣味性及环境审美。
(5)景观规划
新农村社区着重强调社区环境塑造,把社区生活空间作为艺术研究对象,从而营造出具有园林生活情调的康居环境。将景观渗透到小区的每个角落,创造可达性共享性强的景观。要充分利用基地的自然状况,并加以研究和利用,注重空间关系的处理和发挥,使之与整体建筑风格相融合和协调,其中包括道路的布置,路面的铺砌,照明设计,小品的设计以及公共设施的处理等。社区景观规划设计应注意以下几点:1)充分考虑商业及小区的建筑﹑小品﹑铺装﹑种植等景观设计因素,处理好植物生态效益与环境功能﹑总体环境景观与局部﹑近期效果与中长期效果等等多方面的关系,力求植物景观与小区整体风格和谐统一。2)因地制宜,胶东地区地形地貌复杂,丘陵、平原、山区等地形相间分布,因此,对不同地区的土地整理要分别采取不同的土地建设规划方案。另外,注重植物品种在胶东地区的可生存性,根据植物的姿态﹑颜色和生长特性等进行不同的景观布置。注意多种多样种植形式的运用,注意乔木﹑灌木﹑花卉﹑地被植物多层次合理搭配,注意长绿和落叶的比例协调,从而达到立面层次丰富,平面曲折有致的视觉效果。同时,以人为本,突出现代居住小区新的姿态,生机焕发,赋予新的文化内涵。3)在儿童活动场所,要创造一个清洁﹑优美同时符合儿童生理审美特点的景观环境。在树种选择时,必须注意不要选用飞毛﹑飞絮的树种,并且注意不栽种多刺﹑有毒﹑有臭味及容易引起过敏的植物。儿童娱乐设施景观一定要注意其安全性。4)地被及草地,按不同位置地被栽植品种不同,主要选择阔叶麦冬,吉祥草﹑万年青。草地可按不同的位置选用草周期长﹑耐踩踏的地毯草或黑麦草和高羊茅混种;或选用耐热﹑厚、美、观赏性的早熟禾,在早熟禾的局部位置可加植金银花等则更美。5)公建配置以社区服务中心为主要的公共建筑,应选在小区的中心位置,同时与活动休闲中心有机的结合起来,最大限度的方便服务居民,通过室内外景观空间、展示宣传空间、居民交流空间和休息空间的营造,完善公建配置,提高购物、娱乐环境的使用率。另外可布置小型休闲广场和健身场地,营造丰富多彩的业余生活,提高社区文化品质,形成特色的公共建筑环境文化区域,扩大在社区周边范围的影响力,提高社区的知名度。
作者简介:王东辉(1963-)职务:山东轻工业学院艺术学院副院长,职称: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