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

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

时间:2022-09-17 12:46:54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

第1篇

【关键词】 发展性 综合性 身心健康 评价

素质教育的发展需要有新的评价机制产生。我认为学校管理和教育教学不只是关心学生学习成绩的好坏,不只是关心学生能否在各类大赛中拿名次,获大奖,还要关心学生心理健康和做人的素质,因此,给学生制定预期的目标,既要有利于让教师进行有的放矢,因材施教,又要有助于教师及时向学生提供本身发展迫切需要的“营养”。而此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改革势在必行。

一、评价内容的个性化

综合素质评价目标体系的建立使评价指标明朗化了,但这只是针对全体学生的共性要求。由于不同年段的学生会有不同程度的发展要求,即使是相同年龄段的每个学生在相同领域发展依然存在水平差异,因此,评价实施过程中既要注重对学生的统一要求,达到基础教育培养目标,还要关注学生年龄段的差异和同年龄段内不同学生的个体差异,要为学生有个性、有特色的发展预留一定空间。于是,还必须对评价指标体系进行分解,按照低、中、高螺旋上升的原则科学拟订出不同年段的评价内容,具体实施中还要特别重视每个学生在本人已有水平上的发展,兼顾不同学生有着不同的发展起点,要注重引导学生在分块评价标准下通过“协商”拟定出自己的发展目标,即使是同一条内容,也允许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水平要求,以促进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实实在在发展。如:“按时完成作业,学会自我检查”这一指标, A同学目标允许是“坚持仔细检查、争取一周作业全对”,B同学目标允许是“学会自我检查、争取连续三次全对”;又如“积极举手发言”这一指标,A同学可能目标是“争取每天发言”,B同学可能目标是“争取每节课发言”。总之,承认学生在发展过程中的个性差异,允许其以不同的发展速度,充分关注学生个体在评价中的最近发展需求和发展的现实条件,才能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逐步提高。

二、评价标准的具体化

《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指出,基础性发展目标评价内容涵盖了道德品质、公民素养、学习能力、交流与合作能力、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六个方面,每一个方面又涉及到一些具体领域,如“道德品质”指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遵纪守法、诚实守信、维护公物、关心集体、保护环境诸方面。显然,这只是给我们划定了一个学生基础性发展目标即综合素质评价内容的基本范围,然而要通过评价将这些丰富的发展内容转换为学生的个体素质,还必须构建具体的评价目标体系作导向。

我们可以将“道德品质”与“公民素养”两方面合并为“品德习惯”,这样,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目标体系可从品德习惯、学习能力、合作交往、强身健体、审美表现五个纬度来建构,这五个纬度又可根据其涉及领域分为若干要素,每个要素应再列举出若干关键表现,如:低年段的“诚实守信”,可将其具体描述为:不说谎话,有错就改;认真完成作业,不抄袭其他同学的作业;不随便拿别人的东西,借东西及时归还。尽量让评价指标显性化,根据这些指标对学生进行逐项评定,就能避免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空洞和流于形式,引领教师全面关注学生日常发展状态,引导学生自觉地将评价与日常行为表现联系起来。

三、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评价内容涵盖了学生学习、生活的多个方面,于是,班主任不应该拥有唯一的评判权,学生本人、同伴、家长、班主任、学科教师等都应该成为整个评价中的多元主体,要努力改变过去学生被动接受班主任评判的状况,特别要发挥学生在评价中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参与评价内容和评价标准的制定,让学生在评价资料的收集中发挥更积极的作用,通过“协商”达成评价结论,评价应是教师、学生和家长多方共同参与的交互活动。根据不同的评价指标,不同的主体可以拥有各自的评价权。如生活方式中的“早睡早起、作息有规律”就应由家长为评价主体,而“乐于交流”中的“能和同学友好相处、能和小伙伴说心里话”则由同伴为评价主体。

四、评价实施的动态化

第2篇

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根本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和管理水平,为学校实施素质教育提供保障。充分发挥评价促进发展的功能,使评价过程成为促进教学发展与提高的过程,从而达到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深入实施素质教育的目标。

二、综合素质评价的内容和标准。

综合素质评价应从德、智、体、美等方面综合评价学生的发展,培养学生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热爱祖国,诚实守信、助人为乐的高尚道德品质、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健壮的体魄、良好的心理素质以及健康的审美情趣。具体指标应包含小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等非统一考试科目中的实际表现,在道德品质、公民素养、学习能力、交流与合作、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等方面所达到的综合素质水平。主要评价指标:

(一)道德品质。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遵纪守法、诚实守信、维护公德、关心集体、保护环境。

(二)公民素养。自信、自尊、自强、自律、勤奋;对个人的行为负责;积极参加公益活动;具有社会责任感。

(三)学习能力。有学习的愿望与兴趣,能运用各种学习方式来提高学习水平,有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进行反思的习惯;能够结合所学不同学科的知识,运用已有的经验和技能,独立分析并解决问题;具有初步的研究与创新能力。

(四)交流与合作。能与他人一起确立目标并努力去实现目标,尊重并理解他人的观点与处境,能评价和约束自己的行为;能综合地运用各种交流和沟通的方法进行合作。

(五)运动与健康。热爱体育运动,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具备锻炼健身的能力、一定的运动技能和强健的体魄,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六)审美与表现。能感受并欣赏生活、自然、艺术和科学中的美,具有健康的审美情趣;积极参加艺术活动,用多种方式进行艺术表现。

三、综合素质评价的基本原则。

综合素质评价既应注意对学生、教师和学校的统一要求,也要关注个体差异以及对发展的不同需求,为学生成长、教师和学校有个性、有特色的发展提供一定的空间。

四、综合素质评价的管理制度。

学校要为每个学生建立“成长记录”,全面客观地反映学生的成长过程,并以此作为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评定的基本依据。综合素质评定分别按照学期、学年进行阶段性评价,学生毕业时进行总评。

五、综合素质评价的工作机构。

学校应成立综合素质评价工作委员会,其成员应有广泛的代表性,由学校校长、教师代表、学生代表和家长代表组成。评价工作委员会负责制定评价工作的实施细则与具体程序,对校内各班级评价过程进行指导与监督,接受质询、投诉与举报,及时解决评价工作中的问题。

六、综合素质评价的工作程序。

学校应指导学生进行自我总结,完成自评;指导学生以班级为单位开展互评;组织班主任和任课教师对学生进行考核;协调社会各界参与考评;校长进行综合评价;向学生和家长反馈评价结果;记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报告单》。在操作过程中可以采用多种方法,努力探索科学的、简便易行的评价方式,有条件的市(区)和学校可尝试应用信息技术手段,借助网络操作平台,开展测评工作。

第3篇

关键词 构建;综合素质评价体系

新课程理念下的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对学生各种潜能的辨认、开发和激励,关注每一个学生“闪光点”,评价内容应力求多元化,评价方式趋于多维化;综合素质评价体系从学生的思想品德、知识技能、体质、社会适应能力、劳动技能等各个方面的实际发展水平和可教育性进行判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是新课程改革的有机整体,是对学生素质的全面反映,也是新课程改革的最大亮点,是一个比较复杂的系统工程。

一、构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的重要意义

1.构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

综合素质评价体系以实践中激发学生的潜能为途径,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的系统工程。综合素质评价体系既能客观、公正地反映学生的学业成绩,又能发掘和促进学生多方面的潜能;既评价学生在自身发展中的需求,又有助于促进学生认识自我勇气和自信。综合素质评价在客观评价学生对知识、技能的运用的同时,又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新课程增设了综合实践活动、研究性学习等课程,全面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团结协作的能力,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为此,在实践活动中要充分激发学生的潜能,准确、多元的评价能助学生在活动中正确认识自我、实现自我、完善自我,使学生的素质获得全方位的提升,既有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和生活方式,又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构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是教师业务提升的需要

传统评价惟分数论,使教师的培养思路总以考试为指挥棒,忽视自身业务能力的提高和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综合素质评价体系要求教师根据学生身心特点,以新课程背景下的人才观、质量观为指导,以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人本主义理论、多元智能理论、发展性评价理论等现代教育理念作为评价的理论基础,多角度的审视学生,注重挖掘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这从根本上改变了教师的评价观念,进一步促进了教育发展和人的发展相统一的价值取向,强调通过教育使学生获得终身学习的能力、创造能力和生存能力,加深了教师对新课程理念的理解,促进教师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改变,运用评价的诊断功能,通过反馈信息,不变改进教育教学工作。

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该体系既重视人才的知识专业化水平,更注重人才的创造能力水平;既重视人才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也重视人才的多元化素质。实施素质教育是迎接时代挑战,综合国力,培养跨世纪人才的战略举措。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评价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能够客观反映学生的发展状况,是衡量学生是否达到招生学校要求的重要依据。综合素质评价结果作为中考录取的参考,加强了对学生全面综合发展培养的导向作用,有利于国家选拔适应社会发展的优秀人才,实现人才强国战略。

3.构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新课程背景下的综合素质评价要求学校立足整体,彻底转变办学思路:对学生整体培养从应试教育转为素质教育和终身教育;从片面追求升学率的终结性评价转为多元化的评价;从“唯分数论”变为量化积累,从量化积累过渡到质的评价。对学生多元、质的评价,既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还可以促进校际间的竞争,激发学校开发符合本校特点的校本教材,优化办学资源,使校际间形成良性竞争环境。

二、构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应注意的问题

新课程改革的目标就是培养创新型高素质的人才,这就需要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因此构建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要遵循尊重学生的原则

每个学生都有他独特的个性,我们不能以统一的标准去要求学生,要允许学生有不同的见解,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尊重他们在学习中的独特感受。这一点特别体现在语文教学中,就拿一个简单的比喻句来讲,学生会经常给你新奇的比喻,我们的充分肯定与高度评价能更大程度的激发学生的潜能和学生学习的兴趣。

2.赏识教育与幽默批评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赏识教育”的核心内容就是“承认差异、允许失败”,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不失时机的给与表扬。世界上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学生,但是每个学生对赞扬的“渴望”都是一样的。渴望赏识是学生正常的心理需要,教师要关注学生成长和发展的每一点进步,帮助学生发现自己、肯定自己。

《课程标准》里指出:“对学生的日常表现,应以鼓励、表扬等积极的评价为主,采用鼓励性的语言,尽量从正面加以引导。” 评价要饱含教师的赏识与期待。我们对学生的不足之处要有信心,要充满期待,得体幽默的批评是学生健康成长的良药,使学生感受老师的关心、信任与支持,从而迸发出改正缺点、奋发向上的决心和力量;批评时巧用幽默,不仅能避免师生矛盾,还可以使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受到教育,在愉悦的情境中得到感悟。

3.质性评价与量化评价相结合。

第4篇

一、评价内容要具有开放性

对于英语评价而言,具体来说,可以从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的掌握、英语的应用能力等多方面进行考评。即便在一方面,也要坚持使用多种评价方式,以客观地表现出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各种素质的掌握情况。并且在学生素质综合性评价的过程中,评价内容要更具开放性,根据具体的情况采取灵活的措施,不依赖于某一种评价方式。

例如笔者在教学中对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进行评价时,采用了听说读写综合测试进行评价的方式。在考试内容上,笔者采用了口试、笔试和朗读等交叉等测试方式,并选择新颖的测试题目,以评判学生的英语综合素质。在评价过程中,笔者从学生在各个测试环节的表现进行综合分析,以确定最科学的分值,并力求发现学生在各个环节上的闪光点。

二、评价形式要具有多样性

小学生英语综合素质的评价主体应当具有多样性,所谓多元化,即是不依赖单一的评价主体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和综合素质。

1.自我评价

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即是学生自己制定评价的规则,按照综合素质评价标准来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自我评价有助于学生更加科学地了解自己,激发其评价的热情,凸出学生在综合素质评价中的主体作用。从心理学的角度上看,个体更愿意对自己进行审视以决定自己的行为。通过教师的引导和评价标准的指导,学生更容易清晰认识到自身的不足,也更容易进行自我反思并将其内化为学习的驱动力。

2.家长评价

家长是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有力支撑,尤其是对于低年龄段的学生来说,其更容易接受家长的评价和指导。家庭和学校是学生进行学习的两大场所,并且学生在家庭中的学习状况更容易反映出学生的自觉性等学习素养。家长一方面要站在客观的立场上去评价学生在家庭和学校外的表现,还要加强和任课教师的沟通和联系,便于形成“家校”沟通和评价机制。我校目前非常重视家长评价在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地位和作用,笔者在教学过程中,非常注重和家长的沟通,并向他们传递小学英语学习对孩子今后发展的重要性。笔者和家长一般会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相互沟通,敦促家长多留意孩子的学习状态和学习效果。在学期中和学期末的时候,笔者会给家长派发一张学生综合素质能力评价表,让家长按照表格上评价的要点对孩子进行测试和评价。通过这种方式,不但让家长对孩子的学习情况做到心中有数,还让其今后更加重视孩子的学习与成长,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3.生生互评

在同一个班级,同学之间每天有七八个小时在一起,他们比家长和教师更加了解相互间的学习情况。因此,生生互评同样可以发挥很重要的作用。同学间的相互评价可以帮助教师和家长更为清晰、真实地了解某一学生的综合素质情况。在评价过程中,要充分发挥班干部在评价中的带头作用,打造良好、和谐的评价气氛,形成积极的评价趋势。为了实现预期的评价目的,教师要加强对班干部的引导和培训,明确评价方式和标准,遵循事实客观,以激励和表扬为主,提出同学的不足要注重态度等。

4.教师评价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实施者,其应当充分发挥在学生素质综合评价中的主体作用。对于我们英语教师而言,要结合英语学科的特点和学生自我评价、相互评价的情况,对学生做出公正、客观的评价。在问题的分析当中,教师要尽量发现学生的亮点,并给予鼓励和表扬,对于不足,教师要更多地给出改进方向,而非严厉批评。同时,教师在评价过程中要本着人性化原则,充分尊重每个学生的接受能力,结合学生个体的实际情况给出评价的结果。

三、评价过程要具有针对性

小学生素质综合评价规范中明确提出;评价过程要具有多样化,关注过程评价,把定量和定性评价紧密结合在一起。按照所在学校的要求,笔者进行素质评价一般分成学期初、学期中和学期末三个阶段,进行形成性和综合性的评价。

第一,笔者通过课堂观察方式进行评价,在评价内容上,笔者将“专心听课、合作意识、参与热情和整体表现”作为课堂观察评价的主要依据,并为这些依据赋予一定的数值,以形成评价结果的量化。在学生的课堂学习中,笔者会及时根据学生的表现情况进行打分,对一些表现良好的学生进行表扬,并鼓励其继续坚持;对于评价结果较低的学生给予耐心的帮助,引导其走上正确的学习轨道。

第二,建立成长记录档案袋也是小学生英语素质综合评价的又一科学方式。成长记录档案袋不但彰显过程评价的理念,还充分表现了学生的自我任何和自我评价,促进了学生的纵向和横向发展。在开展成长记录档案袋的评价方式时,英语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将其最能准确反映其学习成绩的材料放入档案袋中。同时,成长记录档案袋可以帮助老师直观感受到学生的差异和发展变化情况,便于老师及时把握学生的水平、特点和发展能力。这样,教师就可以在教学中有的放矢,进行针对性的引导,激发出学生更多的能量。

四、评价结果要具有激励性

评价结果是评价全过程中各个方面、方式相互作用下的结果,也是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最终归宿。小学生英语素质综合评价应当摒弃传统以分数来判断学生综合素质的单一评价形式,要采用定量数据反映、定性评语引导、积极评价鼓励的评价方式。教学活动的主体是学生,教学评价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学习而非惩罚学生。因此,教学评价的结果要坚持激励性的原则,让学生在评价结果中看到自己的优点,感受到被认可和鼓励;还要让其发现缺点和不足,推动其继续努力。只有这样,评价才有其存在的意义。

第5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 综合素质 评价

素质教育改革的全面实施,极大地推动了基础教育的发展,而课程改革与评价制度的改革则是素质教育改革能否获得突破性进展的关键性。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在承担省级课题“小学语文评价体系的研究”过程中,就如何对小学生语文综合素质进行全面客观评价有了一些肤浅的认识,下面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小学语文综合素质评价必须明确“三个功能”

一是要通过评价方式的改变,促进学生学习方式、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的转变。在研究中,我们不难发现,积极性的评价对于学生改变学习态度,转变学习方式和学习习惯有着重要的作用。当学生语文学习的某种学习方式被某种评价方式所肯定时,这种评价必将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并对学生的学习方式选择起到导向性的作用;当学生的一种学习态度被客观、公正、善意地评价时,就能够激发学生心灵的感悟和共鸣。因此,小学语文综合素质评价必须要立足学生的长远发展,努力成为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催化剂。

二是要通过评价方式的改变,促进教师的教学方式和管理方式的转变。教学方式和管理方式是带有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性的。传统教学都把教学过程中的“教”与“学”看作可以分割为独立单元的活动。因此,教师教学方式自然也不会围绕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而展开。要实现教师教学方式和管理方式的转变,必须要在制定小学生语文学习综合素质评价机制的时候,增加体现教师教学方式和管理方式转变的相关措施,只有将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紧密结合起来,才能真正实现教学相长,最终实现教师和学生共同提高、共同进步的目标。

三是要通过评价方式的改变,实现学生自我教育、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愉悦情感体验。在实施语文综合素质评价的过程中,要通过学生的主动参与,对其良好学习习惯养成和听、说、读、写等各种素质提高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使其产生“我能行”的自信心,形成战胜困难的勇气和毅力,从而培养不断进取、决不低头的耐力和抗挫折能力,并为今后的发展产生持续性的影响。

二、小学语文综合素质评价必须把握“三个原则”

一是要坚持全面性。小学语文综合素质评价的体系的建立,不仅要着眼于小学生语文基础知识的掌握,同时也要重视小学生的成长过程和整体表现,实施动态、综合、全面的评价,既要反映学生在语文方面的综合素质能力,又要彰显学生个性、特长和发展潜能。这里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指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即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还要重视学生学习习惯、学习品质和学习潜能,关注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提升;二是指所有学生都要得到发展。评价不是为了选优,而是为了促进每一位学生都要在原有的水平上有所发展,激励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实现最好的发展目标。

二是坚持导向性。综合素质评价担负着导向、反馈、鉴定、选拔、激励等多种功能,但其最基本、最重要的功能是导向功能。在构建小学语文综合素质评价体系时,必须要坚持正确导向的原则。具体来说,就是说综合素质评价必须要把党和国家关于素质教育的要求和宗旨贯穿始终,体现未来国家人才需要,从而为学生语文学习方向明确目标。

三是坚持发展性。实施小学生语文综合素质评价,其目的在于激励、引导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丰富学生的知识,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态度、正确的价值取向和高尚的道德情操,为学生的终生发展打下坚实基础。因此,在评价体系制定和评价过程中,教师必须始终坚持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学生,有效发挥评价的激励、引导和发展功能,突出素质评价对学生全面发展的促进作用。综合素质评价不是用一把精确的尺子,去度量每一个孩子综合能力高低,而是要成为一把放大镜,努力找出小学生身上存在的微小优点和潜在优点,并使之闪光发亮,成为改进学生学习、促进学生发展的手段,决不能成为筛选淘汰或是评等定级的工具。

三、小学语文综合素质评价突出“三个环节”

一是评价主体要多元化。语文素质综合评价内容涵盖语文学习的多个方面,因此,语文教师不是唯一评判人,学生本人、同学、班主任、家长等都应该成为整个评价中的多元主体;要努力改变过去学生被动接受语文老师评判的状况,特别要发挥学生在评价中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参与评价内容和评价标准的制定过程,让学生在评价资料的收集中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要让评价成为教师、学生、家长和多方共同参与的交互活动。

二是评价过程动态化。综合素质评价不只是期末时的一个环节,它必须贯穿于学生整个发展过程,从学期初的初评定目标,到阶段小目标的确立与评价、期中的成长足迹展示和期末的最终形成等级,要定期反馈给学生,为其留下回顾和反思的空间,激励学生时刻保持自省、自律,避免学生只着眼阶段达标的短期效应现象,更立足于学生的长足发展,确保评价结果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三是评价结果立体化。评价结果的呈现应伴随着学生成长的整个过程。为了使评价具有可操作性,简单易行,阶段性评价可主要以直观的物化成果呈现,终结性评价则除了呈现等级评定、综合性评语,还应注意收集并保存表明学生发展状况的关键资料,应附有综合素质报告单、标志性成果记录卡和学科教师赠言,以全面反映学生的发展变化轨迹,清晰把握学生在某个阶段的成长状况,直观看出学生发展的优势和不足,便于家长准确掌握学生各方面素质发展信息,更清晰地引导学生反思,明确下一阶段的发展目标,真正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

总之,小学生语文综合素质评价改革是一项大工程,它需要全体教师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反思和改进。只有形成了科学性、发展性、可操作的评价体系,才能实现确保新课程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

参考文献:

[1]刘英伟.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之我见[J].课程教育研究,2014,(12).

[2]任春甜.小学生语文综合素质评价方法初探[J].文理导航,2011,(07).

第6篇

中小学艺术素质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小学生处于思想结构形成的关键时期,在中小学实施艺术素质教育有利于激发中小学生的潜能,促使其全面发展。2008年,教育部指出要正确认识艺术教育的地位与作用,单县教育局为落实教育部意见,在履行中小学艺术素质教育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使得单县的艺术素质教育走在了全省的前列。2015年单县举行“第五届中小学生艺术展演活动”,以这次活动为契机,本文通过调查走访,分析单县中小学艺术素质培养现状及采取的评价方法。

一、单县中小学艺术素质培养现状

2015年,笔者先后调查走访了北城一中、北城二中、实验中学、实验小学等十几所中小学。通过调查走访,笔者发现艺术教育仍然是单县基础教育中最薄弱的环节,多数中小学生都非常喜欢艺术课,而老师对艺术课程的态度则是忧喜参半,有部分老师认为艺术课程对于中小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有帮助,有部分老师认为中小学生应以学习为主,艺术课会影响学生学习。艺术课程中只有音乐、美术这两门基础课程,而同属艺术课程诸如舞蹈和戏剧却没有学校开设;艺术教育条件差,课时少,有时为提高升学率而停课;教师在音乐、美术课的教学过程中,多是只关注培养学生技能,只重视艺术考试,而对中小学生艺术素质培养的意识淡薄,忽略了对中小学生进行人文知识的教学。学生仅从中学到一些音乐和绘画知识,没有更深层次的心灵上的感动,更谈不上艺术素质培养。艺术教育内容、方法及评价方法不能满足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求。

二、中小学艺术素质评价实施及建议

1.中小学艺术素质评价实施。我国传统的中小学生艺术教育评价方法以笔试为主,以考试成绩评价学生的艺术课程学习结果,忽视了中小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情感及价值观等综合素质发展的评价。在艺术教育发展和推进的过程中,评价方法的完善和改革成为研究的热点。1999年国务院发文强调了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性,且明确提出实施素质教育的举揞:“要转变教育观念,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积极实施启发式和讨论教学,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的意识,切实提高教学质量。”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学校由校长、各级领导以及相关教师组成专门评价小组,评价小组通过定期举办各类活动或在日常教学中对学生艺术素养的自然体现进行综合客观的评定。评价小组应严格按照学生自我评价、学生相互评价、教师评价以及各级领导评价的步骤,在经过公示、申诉、复议、终评等环节的综合评判后得出确切的结果,最大限度地实现过程的公开与结果的公正。

2.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第一,忽略艺术素养评价方案的重要性。在教学过程中,各学校受多种因素影响,往往忽略了审美与表现等艺术素养的重要性,影响了艺术素养评价方案的实施。第二,各地在实施过程中的具体评价标准不统一。在艺术素养评价的过程中,各校标准的严谨程度、具体要求都存在很大的差异。第三,实施过程中具体的方案可操作性不强。评价方案在具体操作上存在具体评价指标难以计算、评价的操作客观程度难以保证、等级评定过程复杂等不利于方案实施的问题,阻碍了方案的具体实施。

3.中小学艺术素质评价方法的建议。针对目前的艺术素质的评价方法存在的问题,笔者建议从5个方面人手。①艺术素质培养应面向全体中小学生,因为提高全体中小学生的艺术素质才是成功的艺术教育的标志,也是我国素质教育的目标。②注重过程性评价,通过才艺展示、艺术展演等多种方式去了解,去评估。③采用多种评估手段,将学生自评、同伴互评、家长评价、老师评价与专家评价综合起来,从各个方面进行评估,并将上述评价方法全部纳入评价体系。④统一单县中小学生艺术素质评价方法,确保评价的公平性。地方性中小学生艺术素养评价方案具体标准的确定有利于推动全国相关标准的确定,为不同地区的中小学生提供公平的竞争平台。统一的标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艺术素养评价方案可操作性不强的问题,有利于完善方案实施的方式和过程。⑤完善中小学生艺术素质评价方法内容,与时俱进。在对中小学生进行艺术素养评价时,具体的评价方案要切实做到与时俱进,根据不同的情况适时作出调整。

三、结语

近几年,单县教育局及教育工作者逐渐认识到中小学艺术素质培养的重要性,单县中小学艺术教育形式也越来越多样、方法越来越灵活,充分体现了单县教育局、校长及老师对艺术课程性质的透彻理解,对艺术课程理念领悟到位。未来中小学生艺术素质培养将更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艺术素质评价方法也会更先进、科学,与时俱进,从而开创单县艺术教育的新局面,为社会经济发展培养更多具有全面综合素质的优秀人才。

第7篇

一、指导思想

由于校际之间差异的客观存在和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实际需要,为促进公平招生、阳光招生,规范入学招生行为,今年小升初继续实行优质初中学校划片就近和指标到校相结合的招生办法,通过多元化、全方位、发展性综合评价学生,让全市的小学生有机会享受优质教育资源,遏制“以权择校、以钱择校、以分择校”行为。

二、计划分配的原则

1.根据小学办学水平、办学规模、毕业生人数合理分配指标到校计划。

2.有住宿条件的初中学校在全市范围统筹分配计划;没有住宿条件的初中学校按照就近就便原则,指标分配到周边小学。

3.将市直属学校指标到校生名额分配到各学校,依据学生入学意向确定具体的接收初中学校。区属优质初中由各区根据实际明确本区指标到校计划,并根据就近就便原则在本辖区地域内周边小学统筹分配。

4.本市户籍学生较多的民办学校,可适当安排指标到校计划。根据民办学校自主招生政策,计划安排应事先征求九年或十二年一贯制民办学校意见,如不同意接收,则不予安排。

三、推荐条件和程序

(一)海口市户籍和学籍的20xx年小学应届毕业生。

(二)参照《海口市小学生综合素质发展报告册》评价体系的内容,推荐的小学毕业生必须是小学阶段综合素质评价各项指标优良,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的应届优秀毕业生。

(三)各小学根据本校学生实际和指标到校计划,严格按照上述第1、2项基本条件和附4(量化评分表)要求,制定本校具体实施细则,完善量化细化评价指标。各校具体实施细则应集体研究,并在班级和校内公示,接受监督。

四、推荐遴选和录取

(一)学校初评。

1.以班主任为组长,相关任课教师为组员,组成班级审核工作小组,根据学生实际,按照学校制定的具体实施细则要求,对学生各项评价指标进行审核、统计和综合比较,遴选出所有符合推荐条件的学生名单,在班级公示后上报学校。

2.学校招生工作领导小组对班级上报的推荐学生名单汇总复核后在毕业年级进行公示。

(二)学生填报入学意向。

符合推荐条件的学生根据自身实际及各初中学校分组计划情况,向所在毕业学校提出入学意向申请,并按学校推荐条件要求将学生推荐材料(一式两份)上报班主任。学生提交入学意向申请后,不得再更改入学意向。不服从自报入学意向的,视作放弃推荐,依次递补。

(三)学校遴选(6月10日前完成)

1.学校按学生综合素质排名和入学意向申请,等额确定各组推荐人选名单。

2.推荐人选名单在校内张榜公示五天,接受监督。校长签署推荐意见。

(四)报送名单。(6月10-14日)

市直属学校直接将学生推荐表及相关材料报送接收初中学校。区属学校将学生推荐表及相关材料报送区教育局汇总,由区教育局集中分送各接收初中学校。

(五)审核材料,录取报到。(6月15-23日)

指标到校推荐生向推荐接收初中学校提交小学毕业证、户口簿和《海口市小学生综合素质发展报告册》等材料,由初中学校审核,确定录取名单,经公示后,发放录取通知书。初中学校要明确报到时间,组织新生报到。逾期不报到的,视为自动放弃入学资格。

(六)备案录取名单(7月1日前)

接收学校将录取指标到校学生名单盖章报市招生办备案。

五、有关工作要求

(一)市区招生办要加强对小升初指标到校生工作的指导、协调、统筹和管理工作。各学校要成立招生工作领导小组,严格按照指标到校生的工作方案要求,制定符合本校实际的具体实施细则,并采取得力措施,确保指标到校招生工作公平公正、规范有序。

(二)各学校要通过多种形式,加大指标到校生政策的宣传,做好学生发动工作,做到家喻户晓。要加强对班主任、招生工作人员的培训,吃透政策要求,认真核实、严格把关。遵循“谁审核、谁负责”的原则,执行相关责任倒查机制

(三)市教育部门纪检组联合接收指标到校生的初中学校,对各小学的指标到校生推荐工作进行全过程检查、监督。经查实在指标到校生推荐和招录工作中存在弄虚作假或者违反招生程序等违规违纪行为的学校或个人,按相关规定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在全市通报。对弄虚作假、不符合推荐和招录条件的,一律取消其录取资格。

第8篇

如今,阅读学习在小学的语文教学中已经占有重要的位置,加强小学生的语文阅读教学,不仅可以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素养,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也有巨大的帮助。通过语文阅读的学习,提高小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逻辑分析能力,促进小学生的多方面发展。因此,重视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具有重要的意义。在新课改下,如何进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成为当下语文教育工作者急需思考的问题。

我国语文学科是基础学科,是进行其他学科学习的基础条件,其中小学语文阅读学习也是影响其他学科学习的关键。在小学生语文教学课堂上,阅读教学是一项基础教学,小学语文阅读学习不仅能够提高小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文字运用能力,更能促进小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本文分析了小学语文阅读学习的重要性,并针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遇到的挑战,提出了相应的应对策略,来提高小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正确理解小学语文阅读学习的重要性

要提高小学生的语文阅读水平,需要认清小学语文阅读学习的重要性,在新课改下,提高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更是受到了广泛的关注。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阅读教学对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以及综合素质的培养都有着重要的作用。我们经常需要通过阅读去获取信息,比如,通过阅读书籍、报纸、杂志等文字信息,去进行学习、工作等活动。因此,在社会生活工作中,具备一定的阅读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小学语文教师要注重开展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使学生提高文字运用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进而顺利开展其他学科的学习,促进小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遇到的问题

小学的语文阅读教学在社会发展过程中,遇到了许多的挑战。传统的教学模式已不适应新课改下的教学要求,在以往的语文教学中,小学语文教师虽掌握了一定的教学方法,但在课堂教学上却难以实施。在语文阅读教学课堂上,教师只是讲授书本内容,学生被动地接受理论知识,没有阅读实践的运用机会,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很难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因此,单一的教学模式不能使小学生形成科学的阅读方法,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在传统的应试教育观下,小学生也没有充足的课外阅读时间,阅读训练仅限于课堂,然而课堂的教学时间是有限的,小学生的阅读训练只占据了一部分模块,没有充足的阅读训练时间。另外,小学生的语文阅读材料较少,大多数的语文阅读材料都来源于课本内容,而课本的内容显然已经不能满足于小学生的阅读需求,所以很难激发小学生的阅读兴趣,无法提高小学生语文阅读教学的课堂质量。

三、提高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策略

首先,小学语文教师应改革语文阅读的传统教学模式,将语文阅读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开展语文阅读教学活动。根据班级学生的特点,设定合理的教学方案,不断创新教学方法,组织开展适当的阅读训练活动,调动小学生语文阅读学习的积极性,营造一个良好的教学氛围。其次,小学语文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课堂的教学时间是有限的,并且课本的阅读材料也是有限的,而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需要有充足的阅读训练时间。这就要求语文教师注重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通过增加课外阅读时间来弥补课堂教学时间的不足,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阅读活动,拓展学生的视野,增加语言积累,使学生在课外阅读中感受到阅读的快乐。最后,构建小学语文阅读的综合性评价体系,正确利用教学评价的作用,建多元化的语文阅读评价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阅读兴趣,培养语文阅读习惯,使学生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也应多采用激励教学的方式,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多关心学生、鼓舞学生,多与学生进行交流,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

四、结语

目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着一定的挑战,如何提高教学效率,推动语文教学发展是教育工作者需要反思的问题。为此,小学语文教师应承担起教学的重任,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阅读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又是一项潜移默化的、长期教学任务,需要语文教师付出更多的努力,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第9篇

一、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表现及危害

1.学校教育时间过长,教育内容过量

很多小学生在校学习时间已经超过7小时,此外,教师还带头组织了各种课外补习班,要求学生课后仍旧留在学校补习。此外,很多学校为小学生开设的课程超过了国家对此的相关限量,为学生订购的各类参考资料、学习资料更是堆积如山,再加上考试频繁出现,压得学生喘不过气来。

2.学生的课余时间被大量占用

尽管国家明令禁止,但是很多学校仍旧打着“促进孩子进步”的招牌顶风违纪,利用双休日、节假日、寒暑假等开设补习班。此外,许多家长望子成龙,唯恐孩子被社会淘汰,拼命让孩子参加各类兴趣培养班和课程补习班,为孩子聘请家教,让孩子的大量课余时间都放在学习上,失去了童年的快乐和对学习的兴趣。

二、减轻小学生繁重课业负担的对策

1.转变教育观念

转变教育观念是减轻小学生繁重课业负担的基础。孩子的综合素质代表着国家的未来。因此,是否将分数作为衡量学生的唯一标准这个问题十分关键。素质教育着眼于孩子的终身发展,不仅仅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它更加重视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高。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要以素质教育理念为指导,充分认识到学生的发展与学习成绩并不成绝对正比关系。我们要转变教育观念,以学生的终身发展为出发点,注重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着力于学生学习能力、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的培养,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态度和科学的思维方法,养成科学探究的兴趣和习惯,最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完善评价体系

受社会升学压力的巨大影响,很多地区的教育部门仍旧将对学校、教师的评价限定在学生的升学率上,而升学的标准在于分数,学生的学习成绩仍旧片面地代表了教师的教学业绩和学校的教育能力。很多教师为了得到更好的教学评价,就采取开展补习课程、应用题海战术等方法促进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学校为了得到更好的升学率,就用绩效等方式为教师增添压力。然而,这都是有违教育主旨和教学规律的方法。各级教育部门应当完善对学校、对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体系,让学生的其他素质得到重视,让学校真正成为育人,而不是培养学习机器的地方。

3.打造高效课堂

打造高效课堂是减轻小学生课业负担的根本途径。只有打造高效课堂,才能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得更多的发展,使学生的学习时间得以缩短。开展各类教研活动是打造高效课堂的有效手段,学校可组织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教学活动,促使教师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的提高。例如,评选优秀课程、素质比赛、家长开放日、课题研究等都是很好的教学活动,是教师提升自我教育能力的良好平台。此外,学校应当鼓励教师相互学习、相互帮助,组织教师之间互相听课、互相评价的制度,并公开优秀课程、示范课程等,要求教师在听课之余进行组内教研,真正提高教学能力。

4.优化心理素质

第10篇

引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对人才的迫切需要,小学综合素质教育和课堂有效性教学改革面临着十分艰巨的挑战,有效的教育教学也为小学生自学能力和探究水平的提升起到了决定作用。因此小学教育方法和管理模式面临着重大的改革。小学教育在每个人的学习成长阶段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是我国教育事业的基础,也是兴教强国的第一步,而提升小学教育管理水平则是实施有效教学,培养和提升小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手段。然而目前,素质教育改革已经对我国小学教育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直面小学教育管理问题,实施有效改革已成为我国小学教育改革工作的关键问题。

一、我国小学教育面临的主要问题

1.教育教学考核评价机制还不够科学完善

在传统应试教育以分数为评价学生好坏唯一标准的考评机制环境下,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并没有得到正确的认识,从而,教师教学水平考核评价标准也受着传统评价模式的影响和引导变得有效无趣,教师和学生逐渐沦落为传授概念和学习考试的机器,丧失了应有的活力,学生探究水平和创新意识受到了无情的扼杀。然而随着社会主义知识经济新常态的发展对人才实践功能和创新意识的要求,我们逐渐认识到,传统的灌输式、填鸭式教学已不再是培养有用人才的最佳教学模式了,所以教育管理模式改革已成为小学教育工作中刻不容缓的重要任务。

2.教职人员对教育管理相关问题缺少正确的认识和处置能力

直至如今,仍有不少小学教师面对新课改教材以及素质教育教学改革总部署的新要求面露难色,他们习惯了按照书本一成不变的照本宣科,而在课堂上缺少有效的互动和探索试验。长此以往,学生在课堂上也不会培养出学习兴趣和好的学习习惯,反而会觉得十分无聊无趣或紧张排斥,他们也许只是本着对教师应有的尊重和被管理者的低姿态,才会忍受着无趣的课堂,其实他们的心早已飞出教室外了。所以,教师切不可认为学生没有捣乱就是听话,这也是十分片面的认识。

二、进行小学教育改革的必要性

1.小学教育改革是时展的要求

虽然传统的小学教育管理模式也有很多值得继承和发展的优势,也为人才的培养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随着社会的进步的知识经济环境人才竞争力的不断增加,纯粹传统的教育模式已不能满足提升综合素质教育要求了,新的知识体系推动新型小学教育模式的改革已势如破竹。

2.小学教育改革是客观事物发展规律的要求

世界的发展有着其适应的规律,是一个新老更替、推陈出新的发展过程,这就是其规律的本质,传统小学教育模式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已经充分发挥了其应有的作用,而如今,其中的一些教学模式已跟不上素质教育改革的要求,到了该消亡的时候了。

3.小学教育改革是教育工作改革现状的要求

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究能力是我国素质教育改革的初衷,在改革的过程中,我们在取得显著成效的同时,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成绩和问题同时构成了教育工作改革的现状,所以小学教育改革打下的基础牢不牢,对教育工作改革的成败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小学教育改革的发展方向

1.建立高效的教学课堂

小学教师首先要从小学生的学习速度、效果和实践能力的提高来决定教材的使用和课堂教学模式的设计,以有效提升小学生的学习成效。教师可以灵活运用教育改革中提出的分组讨论、实践运用、引导提问、情景设置等方式充分调动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性。同时,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自身情况对症下药,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养成勤于思考的良好习惯,以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2.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教师要在课堂上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氛围,这有助于引导学生体验积极的人生情感和健康的人格品性。教师不可高高在上、居高临下,要主动参与到学生学习的过程之中,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活泼、紧张有序的学习氛围。在课堂上要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大局观念和集体意识,让学生树立以班为家的思想,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充分融入课堂大环境中,以促进素质教育的有效进展。

3.重视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学生心理健康培养往往被教师以及家长忽略,以至于问题学生层出不穷,所以小学教师一定将小学教育管理与学生心理健康的培养有机的结合,引导学生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和勇于克服困难的信心。在教学中应适当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论引导,注重各学科德育教育的渗透和思想引领,让德育教育无处不在。

4.不断完善教师队伍建设

有一支综合教学能力优秀的师资队伍是小学教育改革的关键所在,没有好的教师,一切的教育是空谈,所以学校要持续加强师资人员专业化培训,建立健全有效的监管考评评价制度,以不断提升教职人员的专业化水平和教学能力,对教师人员教学能力和取得的成绩予以公正客观的评价。学校要树立正确的选人用人机制,让想改革、会改革、敢于以自身工作实验教育改革成效的,充满创新精神和探究意识的教职人员真正得到重用。

结语

小学教育改革是我国教育事业全面改革的第一步,作用十分重要,但改革的进行却非一朝一夕之事,一定要从实际出发,紧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思想潮流。这需要社会各界的同心协力、共同坚持,相信经过不断的努力,小学教育改革一定会取得丰硕的成果,为教育事业全面改革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王志飞.浅谈小学教育改革的趋势[J].政府法制,2006(9).

[2]徐跃.小学教学现状与改革方向[J].消费导刊,2007(4).

第11篇

关键词:小学生 素质教育

素质教师是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主体性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智慧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据特征的教育。笔者认为加强小学生的素质教育应从以下几点着手:

一、要明确小学素质教育的要素

小学教学大纲中指出:掌握一定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我国公民应当具备的文化素养之一,从小给学生打好知识的初步基础,发展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贯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由此可见,小学的教学课要体现素质教育,应以教学的要素为根据。大纲明确指出了素养的主要内容是打好教学的初步基础,发展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因此,遵循大纲,原原本本地贯彻大纲精神,一丝不苟的完成大纲确定的教学任务。这个过程,实质就是实行素质教育的全程。那么如何去做呢?笔者认为:一是要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二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三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二、小学生的素质教育的实施策略

1、加强学生德育教育

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正确理解和把握“五育”之间的辩证关系。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能是全面发展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素质教育要使学生在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方面全面发展。而在五育中,德育是关键和核心。“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德才兼备是古今中外选拔人才的标准。教育不仅要使学生学会知识、学会做事,更重要的是先学会做人。德育在培养人的全面素质中处于核心地位。因此,怎样强调加强德育教育都不过分。

“教育是培养人的美德的事业。”因此,建议学校加强德育工作,采取优化德育课程、加强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等有效措施,与家庭、社会协调起来,不断改善德育环境,提高德育效果,把我们的孩子培养成为建设国家的德才兼备的人才。

2、树立新课程的教师观和学生观

实施素质教育,培养适应性和创造性人才是我国教育跨世纪的战略决策。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教师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教师是课程的开发者和建设者,教师是社区型的开放教师,教师塑造儿童心灵的天使。我们要把学生的呼声当作第一信号,把学生的需要当作第一选择,把学生的满意当作第一标准,把学生的发展当作第一目标。学校领导班子在思想上完成了教育观念的转变,十分重视学校的素质教育工作,强化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把实施素质教育工作作为学校工作的重要内容,认真加以实施。

3、加强常规管理,认真做好日常工作。

做到:“二看”、“二听”、“二帮”和“五个一”,教师要认真做好教学“六认真”。要立足课堂,“课堂教学是素质教育的主渠道”,积极发掘各学科中的素质教育因素,处理好“教书”和“育人”的关系,改变单纯的“讲—听”教学模式。要明确并发挥课堂教学的多种功能,不仅使学生参与学习,而且使其学会学习;不仅传授知识,而且培养思想品德与个性;不仅培养学生的一般能力,还要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以提高学生多方面的素质。要以教研为先导,开展以“说课(或集体备课)—上课—听课—评课”为主要途径的教研活动,重在教法和学法研究;积极开展赛课活动,认真组织教师参加县课改演练课活动,争取出好成绩;支持上“五课”活动:即人人上合格课、新教师上汇报课、骨干教师上优质课、学科带头人上示范课、实验教师上研究课。凡外出学习的教师,都要把外地好的经验带回校,认真上好汇报课,带动学校教研工作的开展。抓好后进生的转化教育工作。

4、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等,积极实施素质教育

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进行教学。各班要使用好“三机”,按照充分使用、严格管理、精心爱护的原则,由各班主任负责保管,并协调各科教师使用,同时做好使用记录备查。积极开展计算机辅助教学,鼓励教师多制作CAI课件用于教学工作。在搞好语数科教学的同时,搞好体育科和艺术科教学工作教学工作。体育教师要认真地根据教材上好体育课。要坚持“两课、两操、两活动”,并作好检查和评比。艺术科教师要认真按照各学科的新《课程标准》和新教材的要求认真进行基本功训练,教给学生基础知识,培养学生的艺术能力,努力挖掘特长学生的潜力,为他们将来的健康成长打下基础。

5、加强学生素质个体评价

评价主体包括学生本人自评、互评、教师评价和家长评价四个方面。

学生自评和互评:一是由学生本人对自己的综合素质及行为写出自我评语;二是对自己或同学综合素质的六个方面以及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一些方面分别评出分项等级。

第12篇

关键词: 小学美术 创新教学 教学管理 策略探讨

一、引言

创新是一个国家屹立于世界前列的重要基础,是一个民族发展和进步的重要保障。创新性素养是衡量人才核心素质的一项重要指标,创新素养的激发与培育是新课程标准教学改革所倡导的重要内容之一。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教学理念强调指出,广大小学美术教师在引领学生进行课堂教学实践活动的过程中,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为出发点、立足点和落脚点,积极引导学生全面了解和掌握美术基础知识和美术创作基础技能,引领他们进行美术作品欣赏,注重引导他们以创新的视角观察,以创新的思维剖析。在引领他们进行美术作品创作过程中,要注重引导他们以创新的手法进行创作,不断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培育他们的创新素养,从而不断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不断激发和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能力,为他们未来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协调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二、注重渗透课堂教学以创新理念

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强调指出,广大小学美术教师在组织学生开展美术课堂教学活动的过程中,要切实发挥自身在教学过程中的指导与协助作用,牢牢把握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切实以素质教育和能力教学为立足点和落脚点,加强创新理念的渗透,加强自身教学理念的创新和教学方法的创新,积极改革传统的效率低下、模式陈旧的“灌输式”“填鸭式”“独角戏”式的教学模式,自觉地将具有现代气息的教育观念、素质教育理念和能力教学思维融入小学美术课堂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通过凸显学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和主体作用,启迪和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因此,教师在引领学生开展课堂教学实践活动之前,要切实加强对教学内容的分析研究,加强对学生性格特点和实际学习能力的分析研究,紧紧瞄准课堂教学的理论教学目标、实践教学目标与情感教学目标等多维教学目标,从而在各个维度上都渗透创新理念。

例如,我曾在某次美术课中引领学生对“漂亮的房间”这一美术作品进行欣赏与模拟绘画时,以注重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为教学思维指导,提出:“这个作品,你们感觉美不美?”“作品的美术体现在哪些方向?”“作品中的房子有什么特点?”“同学们自身家里的房间是一个什么样的特点?”“你觉得家具、物品应该如何摆放显得更具和谐美?”“如何让让室内的色彩协调起来?”……如此,让学生的创新思维得到激发,让他们以关注日常生活细节为创新思维的切入点,凸显他们学习的主体性,放飞他们的想象,对漂亮、美丽的房间创新地感受,由此获得创新思维能力的提升。

三、注重渗透课堂创新美术教学方法

创新思维和创新认识从根源和潜在潜能说,每位学生都具有非常深厚的潜能,只需求教师引入适当的手段或手法,对他们潜藏或处理沉睡状态的创新元素加以激发、开发和利用,便可以瞬间得以激发和释放。国外一著名教育学心理学家所做的“摘苹果实验”便是一印证,他故意将成熟的大苹果置于来往行人较多的某树枝上,其高度处理在人们跳跃之后摘不到的位置,然后躲藏于某个位置进行观察,发现很多人都曾惊喜地发出了苹果,然后试图跳跃着将其摘取,可是很多人通常跳跃着尝试多次失败之后走了,有两个人经过该处,发现以后也尝试着跳跃摘取失败后,其中一个人说不行得创新方式才行,于是他们发现接近苹果之处有一个很好的攀爬点,从那可以非常轻易地摘取到,于是他们成功了。这个实验充分表明人的创新能力与素质是需要激发的,同样在小学美术中创新思维与能力也需要激发,教师要注重渗透课堂创新美术教学方法。

例如,我曾经引领学生就“春天的色彩”进行美术课堂教学实践活动,一改传统的教学方式和模式,并不以绘画为主题开展课堂导入,而是通过多媒体播放一段“春天在哪里”的乐曲为引入,大大提升课堂教学参与率,接着我提问:“孩子们,春天来了,你们感受最深的是什么?”“我们的生活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春天为大自然披上了哪些色彩呢?”……很快充分调动起课堂教学氛围,孩子们迅速开动脑筋、打开思维,七嘴八舌地回答道:“春天来了,燕子来了。”“大地苏醒了。”“小草发芽了。”“大地变绿了。”“柳树也发芽了。”等等,促使学生的创新思维得到有效激发,达到非常好的教学效果。

四、注重渗透课堂创新美术评价机制

课堂教学评价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与效率的重要手段,创新性评价机制有助于激发和培育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提高他们的创新美术素养。我多年来的教学实践经验也表明,创新美术评价机制,对提高学生的创新素养具有重要作用。

例如,教师可以在每一次美术课堂教学结束之前的三到五分钟的时间内,引导学生回顾当次课所学习的内容,创新地组织美术评价活动,可以让学生自己评价,还可以让其他学生点评,由此使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得到激发、培育和不断发展。

五、结语

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激发和培育,是新课标倡导的重要教学理念,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的重要手段和方法,有助于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有助于提高小学生的美术素养。创新,注入小学美术课堂以灵性与活力,让学生得到全面成长和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