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优秀教师个人材料

优秀教师个人材料

时间:2022-12-20 04:44:31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优秀教师个人材料,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优秀教师个人材料

第1篇

一、理念的革新是课堂教学改革的前提

学校改变不合理的教学理念,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谋求教育教学理念的革新,从而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一是走出去。组织校级领导和中层干部先走出去,到优秀兄弟学校观摩学习,汲取各校教育教学的好方法和教育管理的新理念,并结合本校实际,优教优学;组织大量优秀教师到北京、重庆等地的名校,以驻校学习的方式汲取这些名校教育教学改革中的先进理念。二是请进来。请国家级骨干教师到本校举行讲座、听课评课、上示范课。通过这些方法,教师们开阔了眼界,学到了许多教学改革的新思路、新方法,并从优秀教师身上看到了从事基础教育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也解决了不少教学中的困惑问题。

二、改变传统备课模式是课堂教学改革的关键

教师的集体备课本来是组织教师开展集体研读大纲和教材、分析学情、制定学科教学计划、分解备课任务、审定备课提纲、反馈教学实践信息等系列活动,但传统的备课方式已经严重滞后教育的改革。当前教育发展,新课程的改革主要实施都需要在课堂完成。高效率的课堂则需要高效率的“备课”。高效的集体(合作)备课活动,是发挥群体优势,整合优质教育资源,提高备课质量的重要途径。要落实新课程标准的精神,搞好新课程改革实验,使用好新教材,集体(合作)备课的作用显得格外重要。所以教育改革应当从备课方式上革新,在备课效益上做好文章。

锡盟二中结合实际制定了“一一一”备课学习模式。所谓的“一一一”备课学习模式,就是指备课中坚持一个制度,一个落实,一个反思。

“一个制度”是指必须把集体备课当做一个制度来执行。首先定地点、定时间、定负责人。定地点是确定备课的地点,定时间是根据教学进度需要和备课的需要保证备课活动的时间,定负责人是将相应备课内容分给每一个主备人,这样主备课人有精力吃透所备的内容。其次是贯彻,由于学校采用“活动式教学”模式,所以要求备课时必须把“学生活动”贯彻到教学中。主备人发言必须符合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情况,同时要把“活动式”的教法、学法融人材料分析之中。其他辅备人发表意见,进行讨论。这个过程是集体备课的关键点。因为只有在交流中才能达到信息互通,资源共享,才能让教师的思想碰撞,达到集体共同创作的目的。最后,形成共同的教案。在教案中要做到统一单元教学目的,学重点、难点,统一课时分配和进度,统一作业布置和三维训练,统一单元评价测试。当然,也要注意到共案和个案的相互结合。

“一个落实”就是指必须把集体备课的内容、要求落实在各自课堂教学中。在教学常规检查时应有所侧重。如对集体备课之后教师二次备课而形成的“子案”的检查,应着重看三维目标的整合、“活动式”学法的导引和执行过程、激活教学情境的构思,特别是教案上的课后自我反思。还可通过加强随堂听课,将教师关注的重点从教案落实转移到课堂落实,侧重看其能否博取众人之长用于实践,形成自己的风格。

“一个反思”是指教师在课前备课时虽然已充分预测学生的种种信息走向,并预备好各种不同的应对方案,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也难免会遇到一些意想不到的问题,所以,课后要对教案的实施情况认真反思。教师写出教学后记,及时收集学生的反馈信息,并据此反思自己的暗点和亮点:我的教学和集体备课的总要求脱节了吗?学生的互动性高吗?我应如何改变自己的教学计划,采取什么样的策略和措施,才能确保收到最佳的教学效果?我的教学过程中有没有出现令自己惊喜的亮点?它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对我今后的教学有何启示?通过循环往复的自我反思、总结、实践,形成螺旋式提高深化过程,教师们就能充分体验成就感,增强研究的自信心。自我反思不仅促进教学研究的发展,而且促进教师综合素质的提高。

通过集体“一一一”的备课模式,不仅将集体的智慧与个人特长有机地结合起来,实现脑力资源共享,提高了教学的整体水平,而且及时推广了优秀教师的教学经验,有助于年轻教师快速提高业务水平。

三、施行“活动式教学”是课堂教学改革的核心

“活动式教学”就是要求教师从单纯的知识传授者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指导者,学生通过自己寻找问题,自己设计方案,共同解决问题等实践探索活动,获得牢固的知识和探究的能力。其与传统教学的不同可以总结为几个方面。

一是从传统教学的侧重“教”转到侧重“学”。教师应该把学生真正置于主体地位,通过“授之以渔”,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求知热情,使学生由“学会”转变为“会学”,让学生真正掌握学习的方法,形成学习的习惯,从而为他们的终生学习打下基础。

二是从传统教学的侧重“知”转到侧重“思”。不仅强调学生的“学”,还强调学生的“思”。不仅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还培养学生勤于思考的习惯,让学生把思考、求索、好问结合起来,以便获得多方面的能力。

三是从传统教学的侧重“仿”转到侧重“创”。在课堂上,教师能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给学生提供创造参与的机会,鼓励学生大胆猜想甚至标新立异,注重学生思维的激励、情感的激发。学生在教师引导下,独立思考,大胆质疑,敢于动手。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的思维能力、创造能力及表达能力都得到了发展。

四是从传统教学有所“偏”转到侧重“全”。教师在教学中面向全体学生,统筹兼顾,因材施教,一视同仁,做到“眼中没有差生”。在教学中,教师还应该力求做到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禀赋、能力的不同,给学生以不同的帮助和引导。

五是从传统教学“各自学”到“合作学”。通过动手和讨论活动,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和集体观,为他们今后立足社会奠定基础。

2001年,锡盟二中向自治区教育厅教科所申报了“活动式教学模式”科研课题,并很快得到批准。历经四年的实验和探索,“活动式教学模式”日臻成熟,并于2005年顺利结题。在此后的几年中,学校一边积极推广此课题,一边不断改进、实践和考证,经过几年的努力,创造出了一套灵活多样、操作性强的“活动式教学模式”。“活动式教学模式”作为学校特色教学的科研品牌,不仅有效改进了课堂教学方式、学习方式,还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促进了教学效益的进一步提升。学校教师的教学水平得到广泛承认,有109节课在地区教学比赛中获奖,有60多篇论文得以发表。学生的高考成绩喜人,获得了家长的普遍赞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