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3-27 19:25:03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词】体育运动 ; 特征 ; 影响
【中图分类号】G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27-0167-02
一、体育运动的特征
1.体育运动的竞技性
竞技体育是一种特殊的体育运动现象。 以竞技体育运动为核心的奥林匹克运动超越了一般体育运动的范畴, 成为社会发展的主流运动, 更说明了竞技体育运动的特殊性。随着现代社会的进步以及人们对运动热爱程度的提高, 竞技运动将更贴近人性, 更能表现人类最原始、最本质的力量与价值,更能体现人类在社会发展中的文明和进步。从这种意义上讲, 竞技体育运动完全可以为日益现代化、社会化、市场化的人类大众提供一种崭新并不断完善的体育运动体系。
2.体育运动的大众性
大众体育是以运动为基础, 增进身心健康、丰富业余文化生活为直接目的运动。现代体育的休闲、优美、高雅以及比赛中具有超常的娱乐性、参与性、竞技性和观赏性, 在吸引有经济能力的中上层市民参加的同时,通过各种渠道传播到许多国家, 这为体育运动进入大众化发展阶段奠定了群众基础。随着社会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 人民群众对文化生活、体育锻炼的要求增强。21 世纪, 休闲是人类健康、科学、文明的生活方式。 休闲体育是一种人的自然化, 是对体育本质的一种回归。
3.体育运动的民族性
体育运动在传承过程中,又吸取了人类文明的精华。运动场上有许多成文不成文的优良传统,比如不得随意走动, 不得高声喧哗。 看来似乎很平常,实质上体现的是人的价值―― 对运动员的尊重、对裁判员的尊重, 也体现个人的尊严。 一场高水平的比赛, 有成千上万的观众。 在比赛进行当中, 他们聚精会神、甚至屏住呼吸欣赏表演。偌大空旷的运动场上, 全场都报以热烈的掌声, 表达对运动员精彩表现的鼓励。这些优良传统, 都是体育运动发展历史长河中积累的精神财富, 它在运动场上传承文明, 它所弘扬的是人类的文明、理念和价值的传承。
二、体育运动在社会主义建设中起着重要作用
1.体育运动对全民健身方面的作用
人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主体,而拥有健康体魄是做任何事情的基础,体育运动在健身方面的作用非常突出。就网球而言,有人曾经作过统计,在一场有相当水平的比赛中,运动员所跑的路程约在5000米左右,有的甚至达到1万米,不下于一场激烈的足球比赛。网球运动常被人形容为“挥拍上阵”,曾有人统计过网球比赛中运动员的挥拍情况,一场比赛总的挥拍次数不少于千次,如果没有强壮有力的手臂是不能胜任的。可见,体育运动对发展人的全面的身体素质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2.体育运动对促进道德、法制建设方面的作用
在体育运动中每个参与者的道德修养及礼仪意识要求很严。喜欢运动的人都知道,在体育场上不仅能感受到竞技体育的激烈性、残酷性,而且也能深深感受到运动场是一个学习和展示良好礼仪和个人修养的场所。运动员在比赛场上的行为举止有严格的规定,同时对服饰和语言也有严格要求。“尊重运动场上的一切人和物”这是体育运动员最起码的行为准则,它包括尊重对手、裁判、观众、工作人员、服务人员,也包括体育场上的体育器材设施。体育运动能提高民主法制观念,增强遵纪守法的意识,从而形成良好的道德行为规范。
3.体育运动对经济促进的作用
我国的各项事业都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个大背景下进行的,体育运动的迅速普及发展,让商家看到了新的无限商机。很多企业都希望通过体育赛事,打造强势企业品牌,做好体育经济。宾馆饭店则将运动场作为提高自身档次的硬件设施。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精神生活的日益丰富,市场经济的调控作用,为中国体育的产业化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良好机遇。
4.体育运动使人们形成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
体育竞技运动规则首先传递出来的就是平等原则。在各类球类比赛过程中每名或每队运动员只能有一个选择权利,选择球权的运动员就不能再选择其它,并且在第一局之后要交换场地和发球权,这充分体现了民主、平等和公平原则。人们通过参与此类体育运动能够在日常生活中潜移默化地形成“人生对每个人是公平的,自己只有通过艰苦努力,并公平的参与竞争才能在社会上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展现出自己的价值”。
三、体育运动的魅力与美学价值
体育运动是一项力量美和艺术美、形体美、服饰美与环境美相结合的活动。比赛中竞争的激烈性与观众的文明性有机结合在一起,即把竞争性、文化性、观赏性和参与性有机结合在一起的极具魅力的体育项目,既有悠久历史,又不断得到普及发展深受群众喜爱。
四、结论
“以人为本,全面提高国民素质,促进国民的全面发展,这既是建设文明社会的迫切要求,也是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目标;而体育运动的特点决定了其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过程中的作用和地位,它的价值不仅体现在强身健体,经济等方面,更重要的是它在促进社会思想道德、法制建设,提高国民的民主观念,培养正确人生观、价值观。因为“诚信守信”是运动之本,“注重礼节”是运动之基,“谦虚自信”是运动的力量之源。一个国家的国民整体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了这个国家文明的程度,而体育运动是一项全面提高个人素质的运动,因此体育运动在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方面有积极的作用。
五、建议
1.增加体育场馆建设
在党和政府如今大力推进全民健身的热潮中,我国体育运动开展的条件已有了极大改善,经济发展给体育运动提供了越来越雄厚的物质基础。在政府或企业的支持下加大投入运动场的建设,可为体育运动广泛的开展提供充分的硬件设施,由此不仅能为更多的运动爱好者们带来便利条件,而且也扩大了整个体育消费市场。让越来越多的现代人通过体育运动这个市场买到称心如意的商品:健康、寿命、娱乐、运动、观赏、社交、激情、休闲、美感、尊严等。
2.增强体育运动建设
体育运动的建设是促进体育事业更迅速更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全面发掘和深入研究体育运动的价值并将它上升到理论的高度,是体育运动建设的首要任务。另外,充分发掘体育运动的艺术美,烘托运动的文化氛围,也是体育运动建设的重要内容。这样,不仅能让广大群众充分认识体育运动的价值,而且能带动更多的群众积极参与体育运动。显然,如能尽力完善它们,一定会有力推动运动在现代社会的发展。体育运动的发展必须瞄准现代人的生活方式,结合大众体育健身市场的最新发展动态,才能满足那些兴趣不同,运动水平不同,性别不同,年龄不同,职业不同的运动爱好者的需求,这将是体育运动发展的主要依据,也只有这样,体育运动才能健康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龙,邱莅.体育与社会 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2
[2] 朱丽君.运动与现代生活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3] 刘轶,梁高亮.浅析网球运动自身功能对现代社会的积极影响 [J].中国体育科技.2001
关键词:文化建设;思想政治工作;精神层面;平台打造;气氛营造
一、公路部门文化建设为思想政治工作塑造精神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我国指导思想科学发展观明确指出,要进一步增强社会主义思想文明建设。只有在正确思想的指导下,我们的每一步才会走的坚定,走的正确。因此,作为在我们的国民经济和日常生活中发挥越来越重要作用的公路来说,其思想政治工作就显得格外的重要。只有确立了正确的政治思想,才能使公路部门的前进道路不会偏离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更好的为我们的国民经济和我们的人民群众服务。公路部门的文化建设在我们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指引下,呈现出一片繁荣的景象。思想政治工作的灵魂精髓之处就在于其精神层面,而公路部门的文化建设也是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号召下,极力的丰富了大家的精神文明,促进了大家的思想修养。
因此在公路部门文化建设的过程中,也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公路部门的思想政治工作的建设。最突出的变现便是在,公路部门的文化建设为其思想政治工作在精神层面,塑造了强有力的精神形象。公路部门的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工作建设的重要领域都在于精神层面,因此在公路部门进行文化建设的过程中,便会极大的促进其思想政治工作。因为二者的建设过程中,都是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旗帜的指引和带领下开展,因此他们的精神塑造存在相同之处。出色的公路部门文化建设,在其精神层次的影响力会在很大程度上促进其部门内部思想政治工作的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思想政治工作都是在统一价值观的指引下,就有统一性的工作进程,公路部门的文化建设与其思想政治工作也是在统一价值观的指引下,具有统一性的思想道路,在文化建设的过程中会在精神层次促进思想政治工作的精神塑造。
二、公路部门文化建设为思想政治工作建造平台
无论是任何工作的建设进程,都需要一步步的来进行。在我们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过程中,思想政治工作的建设尤为重要,而公路部门的整个思想政治工作的建设也不是可以一蹴而就的,也需要各项工作相互配合,来共同完成我们的思想政治工作的建设。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繁荣发展的现状下,公路部门的文化建设工作已经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伟大旗帜的指引下,公路部门的文化建设与其思想政治工作存在相同之处,出色的文化建设工作为我们的思想政治工作打下了较为良好的基础。公路部门的整个思想政治建设工作需要一步步的进行,而与思想政治具有相同之处的文化建设则为思想政治建设工作提供了较为重要的平台。
公路部门的文化建设实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指引下,公路部门全体公众共同努力的结果,在如此的基础上,公路部门的思想政治建设就拥有了更好一部发展的平台。在公路部门文化建设这个良好平台支持下,公路部门的思想政治工作建设就有了更好的进一步发展的动力。公路部门的文化建设工作与其的思想政治建设工作存在较大的同性,其工作的进程可谓是相辅相成的,良好的文化建设工作为公路部门的思想政治工作建造了良好的平台与基础。在文化建设的基础上,公路部门的思想政治建设工作有了一个坚实的平台,因此,公路部门的文化建设对其思想政治工作的建设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三、公路部门文化建设为思想政治工作营造氛围
在社会主义发展到今天,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与社会主义政治的发展已经得到了人们的高度重视,然而相对于社会主义经济和政治的发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却没有得到足够的忠实于发展,随着近期党和国家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建设的号召的提出,我们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取得了重大进步。
对于公路部门的思想政治工作建设而言,其需要较为浓厚的精神文化氛围,而公路部门的文化建设刚好为我们公路部门的思想政治提供了较为充足的文化氛围。公路部门的文化建设对其思想政治工作的促进作用还体现在为公路部门的思想政治建设工作营造了良好的工作氛围。
由目前我们公路部门的文化建设可知,公路部门的文化建设在深入贯彻科学发展的前提下,文化建设工作也认真的完成了“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的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其也在培养人,发展人,尊重人的氛围中,才能够更好的促进公路部门的思想政治工作的建设。同时公路部门的文化建设在氛围营造的过程中也突出的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便是应该尽量的完善我们公路部门的用人机制,使我们的员工能够人尽其才。然后还应该有属于我们公路部门的考核评价机制,让员工们充分感到自己的存在价值。在文化建设的氛围营造中,公路部门的思想政治工作就能够顺利的进行。
四、总结语
随着社会文明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公路已经在我们的国民经济,社会生活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公路发挥其重要作用的同时,公路部门的思想政治工作也是我们应该高度重视的工作。科学发展观明确指出,应该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我们的公里部门也应该更加的注重其文化建设。公路部门的文化建设与其部门的思想政治建设工作也是紧密联系,密不可分的。本文通过公路部门文化建设为思想政治工作塑造精神,建造平台,营造氛围,三个方面进一步的阐述了公路部门的文化建设对其思想政治工作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一
大众的群众文化与社会的精神文明是一种什么关系呢?
这里所说的群众文化活动,是指人民群众直接参与的各种精神文化活动,包括参加文艺创作、阅读、展览、演唱,摘编书报刊资料、举办各类讲演报告,听广播、看戏剧、电影、录像、幻灯,参加学习科技、文化、卫生保健、时事政策等学习,参加游艺、体育、旅游、养花鸟等等精神生活。群众文化事业,就是为了适应群众文化生活而建立设施和成立组织机构,普及文艺活动,传播知识技能,培养文艺人才,为提高而普及,以普及达提高,带有一定社会福利性质的公益事业。
群众文化的水平标志着我们国家精神文明建设的程度。群众文化工作的意义,在于群众文化行政领导部门和具体业务指导部门,从事组织、辅导和研究人民群众文化活动;文化市场要以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服务为宗旨。由于经济发展规律的制约,文化活动具体体现在文化市场上。参加市场活动的部门和个人,体现了商业性质和人文情怀。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就必须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因此,文化市场就成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具备了引导和培育人民科学的文化消费意识和文明的文化消费行为的功能。
二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群众文化、科技、教育、体育、卫生、新闻、图书、旅游、文物事业都相应蓬勃发展,欣欣向荣,标志着社会主义精神建设发展水平相对地提高了。
目前,就大多数市县的群众文化而言,初步形成了一个以乡镇文化站为中心,以村屯文化室和文化户为基础的三级文化网络。近几年来,具有广泛群众基础的节日文化、民俗文化节,在保护、弘扬优秀传统的基础上又有新发展。以各种艺术节、音乐会、电视歌手赛、现代舞比赛等为主要内容的新潮文化以及街区文化、企业文化、机关文化、商业文化、校园文化、军营文化等都在兴起。国营、集体、民间艺人的演出团体、班社遍布城乡。令人瞩目的群众自娱场所如舞厅、录像厅、音乐茶座、电子游戏厅等应运而生。图书报刊、音乐制品涌进千家万户,群众性舞会和离退休职工活动等方兴未艾,呈现一派多姿多彩的文化繁荣景象。使参与者于获得娱乐休息的同时,发展智力、增长知识,在思想上受到潜移默化的启迪熏陶和教育,直接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做出了贡献。
三
群众文化的繁荣与发展,提高了人民群众的社会觉悟,培养了先进的思想、信念、道德和情操、科学态度,发扬了积极进取和勇于改革的革命精神,激励了人们热爱祖国,为建设社会主义献身奋斗,造就了社会主义一代新人,使人民群众在劳动工作之余能够得到有益身心的文化娱乐,有利于消除疲劳,恢复体力,陶冶情趣,焕发精神。群众文化为人民群众积极创造条件,使人民群众从体力和智力两方面发展自己的个性和创造才能,达到增长知识、提高技能、发挥才干、创造财富的目的。群众文化向人民进行宣传教育,激励人民为实现为富家强国奋斗,就是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就是为建设具有高度文明的社会主义强国贡献力量。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要内容,是保证社会主义建设健康、持续发展的根本前提,更是推动企业经济效益增长的力量源泉。在当前国有企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培育核心竞争力的条件下,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建立和谐的社会秩序,才能有力的推动企业经济效益的增长。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保证社会主义建设健康持续发展的根本前提。当前,企业要在市场激烈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需要通过精神文明建设来规范人的社会行为和经济行为,建立有序的经济秩序和市场秩序,从而确保企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同时,精神文明建设也是企业提高经济效益的有效手段。企业要发展,效益要提高,就需要拥有一支思想素质强、技术水平高、纪律作风硬、精神风貌好的职工队伍。而拥有这样一支队伍,才能使企业生产出合格的产品,才能够树立起企业良好的形象,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永远立于不败之地。因此,要使企业得到大发展,大跨越,就必须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将其作为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用灵活、高效的管理方式,促进企业对内部人、财、物进行合理配置,使之能发挥最佳效果,做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创造出最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完成对社会、对国家所承担的责任和义务。
然而,当前存在于部分企业中的热衷于追求产值和利润,对精神文明的建设没有足够重视;企业内部精神文明建设“口号化,形式化”现象严重,削弱了精神文明建设为经济发展保驾护航的作用。特别是部分企业忽视精神文明建设,投资少,制度不落实,严重地影响了企业员工的积极性,使企业失去了正常的发展环境。
面对这些问题,企业的决策层和管理者要充分认识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性,积极探索新形势下进一步加强企业精神文明建设的新方法和新途径,使企业精神文明建设这一“软实力”成为推动经济效益持续稳定增长的的“硬动力”。
1.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企业的决策者要把精神文明建设作为企业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通过行之有效的方法和措施,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创造性和聪明才智。具体来说,就是要在日常管理中坚持以人为本,注重“刚”、“柔”并济,既抓疏导教育,又不放弃经济、行政处罚,使精神文明建设与企业管理相得益彰,互为补充。同时,还要处理好精神文明建设与经济工作的关系,做到精神文明建设与企业发展的有机结合,确保精神文明建设取得实效。
2.发扬埋头苦干、开拓创新的创业精神。教育和引导员工树立牢固的主人翁责任感,在企业遇到困难的时候,能够知难而上,敢打硬仗,能打胜仗,使企业走出困境;在企业发展顺利的时候,能够谦虚谨慎,戒骄戒躁,持之以恒地推动企业快速发展。以延长石油集团油气勘探公司为例,该公司是延长石油集团的一个专业勘探版块。公司成立六年来,在油气并举,煤烟盐勘探上取得了新突破,开创了油气勘探开发的新局面。但是,由于勘探空间小、地质构造复杂以及工作流程不畅、人才队伍建设滞后、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等一系列困难和问题,公司发展仍将面临许多困难和挑战。对此,公司把发扬延长石油“埋头苦干,开拓创新”的企业精神作为传统教育的核心内容,在员工中掀起践行延安精神的新,使公司上下形成积极向上、争先创优的良好工作氛围,促进了企业健康快速发展。
3.加强敬业精神教育,提倡职业道德。一个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员工队伍,能够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使企业在焕发出勃勃生机。油气勘探公司作为集团新成立的板块,在发展过程中要重视加强职工的敬业精神和职业道德教育,在员工中深入贯彻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大力宣传20字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社会主义道德规范,营造学习、崇尚、关爱、争当道德模范的社会风尚;认真开展文明礼貌月、学雷锋活动月、环保行动日、党员示范岗等道德实践活动,结合先进典型巡回演讲和“感动职工―我身边的故事”征文评选活动,加强对身边道德模范人物感人事迹的宣传,弘扬助人为乐、诚实守信、见义勇为、敬业奉献、尊老爱幼的社会新风尚。同时,要把思想道德教育融入群众喜闻乐见、广泛参与的各种文化活动中,使员工在参与中受到教育,提高素质。实践证明,以培育“四有”员工队伍为目标、以“三德”教育为重点的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能够通过丰富多彩、灵活多变的形式,把思想道德教育的内容具体化,把思想、道德、观念等无形的东西,融入到文化活动、办实事之中,使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落到实处,取得较好实效。
4.要以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活动为着力点,不断推动企业文化建设。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是繁荣企业文化,调动职工群众积极参与精神文明建设的有效方式。当前要在职工中大力倡导文明待人、文明用语、文明作业等新风尚;要以“文明交通”为主题,举办文明驾驶、拒绝酒后驾驶等竞赛评比和宣传图片展活动;要积极倡导文明礼仪之风、读书学习之风、勤俭节约之风、廉洁从政之风、低碳环保之风,在全公司形成“讲文明、树新风”的良好风尚。广泛开展文明单位、文明队站、文明班组、文明家庭、文明职工等创建活动,推进和谐企业建设。要在全公司组织开展“全员读书”、“全员健身”等活动,推动 “感恩延长、快乐工作生活”风气的形成。要净化美化工作生活环境,积极开展生产区域环境整治,消灭脏、乱、差,建设新家园,要根据不同的岗位特点、工作性质和管理要求,编制和出台《企业文化手册》和《员工手册》,提升公司的知名度和竞争力。同时,要积极开展反腐倡廉教育,培育企业廉洁文化,推动企业高效发展。
5.发挥工会桥梁纽带作用和团组织生力军作用。要围绕油气勘探建设,积极开展劳动竞赛、合理化建议、技术创新等活动;积极开展扶贫帮困送温暖活动;促进党群共建和谐格局。同时,要在团员青年中深入开展“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我与祖国共奋进”等各种主题教育活动,营造比、拼、赶、超氛围;广泛开展青年文明号、青年突击队、青年岗位技术能手、青年科技攻关、青年安全生产示范岗等创建活动,引领团员青年立足岗位建功立业。
总之,精神文明建设是企业发展的支撑点之一,是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是企业发展的强大动力。只要企业领导高度重视精神文明建设,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就会促进企业快速健康发展,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出应有的积极贡献。
(作者单位:延长石油集团油气勘探公司)
一、课前导入,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一堂课如果能在一开始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就能引发学生思考,为上好课打下良好的基础。我经常运用生活情景类的漫画导入新课。在“综合国力增强改善广大人民生活”时,我没有直接先讲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生活提高表现在哪些方面,而是给学生出示一幅“欢喜冤家”幽默漫画组,包括衣食住行方面,让学生充分参与讨论,从漫画中寻找自己生活的"影子",然后学生自己归纳总结,从而得出结论,改革开放以来广大人民收入增长,消费水平日益提高,生活用品更加丰富,居住条件明显改善。
二、拓展思维,增强学生的理解能力
思想政治课的许多知识点比较抽象,传统的授课讲解不易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更无法调动学生深入思考,而漫画是一种特殊的信息号,对人的感知活动有调节和支配的作用。漫画生动形象图文并茂,可以把深奥的道理边的浅显易懂。例如,在讲“提高我国的国家地位,不仅对本国的国情有所了解,还要对世界的发展变化要有所了解”知识点时,我请同学共同探讨,设计一幅漫画“坐井观天”启发学生思考,不了解外国的发展状况旧如同不知道井外的世界有多大一样,必定回盲目自大,使学生充分了解世界上那么多国家,各自都有自己的国情个性,从而使这一难点问题迎刃而解。
三、拓展空间,强化课堂的教育目的
漫画幽默恢谐,富于哲理,寓意深刻。运用漫画教学,可以促使学生积极思维,强化教学目的。在讲“社会责任”时,为避免单纯的说教,我为学生设计生活情景漫画“这里的垃圾谁来管?”学生热情进行讨论,围绕“问题”共同分析,甚至有部分学生提出可以把漫画作为社会实践的课题,走进社会,深入社区,从中感受公民承担社会责任的重要性,使学生懂得一个人有了强烈的社会责任心,就能自觉地去关注社会为他人为社会服务,为社会做出积极的贡献,达到自主学习自我教育的教学目的。
四、透视社会热点,增强学生的时代感
漫画大都取材于社会现实生活,紧扣社会上的一些热点问题,是“现实生活的教科书”。把具有鲜明时代感的漫画运用到教学中去,使理论和实际问题结合起来,以增强政治课的现实性和时代感。例如,我在讲授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两个文明关系”的内容时,我出示新民晚报上的一幅漫画。漫画生动形象地透视出当前一些人忽视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出现一手硬、一手软现象的社会热点问题。画中人看起来两手都在抓,但两手抓的都不是精神文明建设。我再结合当前因忽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而给工作和建设带来灾难的例子进行讲授,使学生认识到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牺牲精神文明为代价换取经济的一时发展,任何形式的一手硬、一手软都是错误和有害的。当前,我们应切实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以保证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这样就生动地把学生的政治学科学习和社会热点问题结合起来,增强政治课的生命力和学生的时代感。
五、设计题目,深化教学内容
关键词:新时期;精神文明建设;基本动力
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关乎到我们每一个国民的利益。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深化发展,对社会各个领域建设的要求愈来愈高,精神文明建设作为直接对经济发展产生重大反作用的建设领域,在新时期的发展中,必须着力不断推进。找准精神文明发展的基本动力,将对加快精神文明建设步伐的推进具有重要作用,并对我国整个社会的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一、精神文明建设自身的目标动力
精神文明建设在新的社会时期有了更新的建设任务,不仅要加快精神文明自身建设水平的提升,且应将精神文明的发展与我国政治、经济、社会与生态等各种文明形态密切融合,在其他各领域拥有相对独立的精神文明建设内容;同时,精神文明建设还应具体到每一个行业,以及每一个工作岗位,使精神文明建设切实落到实处。在这种更加具体化、更重实效性的建设目标下,精神文明建设只有不断深入,才能切实起到应有的作用,体现出其全方位的价值。另外,精神文明建设在新的时期更注重创新性,从形式到内容,需要通过丰富多样的方式,不断加强建设力度,这种对精神文明建设的更高要求标准,对精神文明的加快建设提供了基本动力。
二、市场经济深入发展的动力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深化改革以及市场经济发展层次的不断提升,对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逐步提高。精神文明建设作为经济深化发展的直接有效的推动力,只有与时俱进,不断加快发展速度,方能跟上时代的发展要求,并真正促进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鉴于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同时,出现了部分盲目追求经济利益,而忽视精神思想领域建设的单位或者个人,导致经济的快速发展与人们思想价值观念的构建产生了一定的矛盾,对市场经济的长远发展起到了阻滞作用,当前形势下,只有加快精神文明的建设力度和步伐,使其与经济建设保持同步,方能促进社会的整体发展。精神文明建设速度必须以经济发展速度为目标,以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而不断努力。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构建的动力
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下,要求我国各项工作的发展必须以马列主义等科学理论为指导思想,坚持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并弘扬以改革创新为原则的时代精神,以保证我国整个社会的正确发展方向,这就需要我国全体人民必须努力构建个人文明健康的思想价值体系,以为社会主义建设起到应有作用,而思想价值观念的正确构建离不开精神文明建设水平的不断提升。只有使精神文明建设不断加快发展,提升从宏观上对人们思想价值观念构建的引导作用,并在日常人们的工作生活中,以具体的精神文明建设目标实现不断渗透,方可切实保证人们思想价值观念的正确性和纯洁性,为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构建提供基础性保证。精神文明建设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构建从本质上而言是一脉相承,相互统一的,不断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将对我国核心价值体系的构建直接产生无法替代的重要作用。
四、社会文化发展的动力
文化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都从意识形态领域对我国社会的整体建设和发展产生重要影响,加快精神文明建设对文化建设力度的提升具有积极意义。文化建设不仅包括对我国文化传统的良好传承,也包括对当下各个领域泛义上的文化建设,以及通过吸收别国的文化精髓促进我国文化内容不断丰富,文化层次不断深化,文化高度不断提升。精神文明建设与文化建设在某种意义上是相互融合的,精神文明建设就泛义上而言也是文化建设的一部分,因此,当前随着我国文化建设进程的加快,以及对文化建设要求的不断提升,必然要求精神文明建设水平的同步提高,只有如此,方可与文化同步对人们的思想意识形态产生应有的积极作用。
五、生态文明建设的动力
生态文明作为直接与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密切联系的一种文明形态,在当前经济发展形势下,切实采取积极措施予以构建,将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精神文明建设是一个涵括面很广的建设范围。在当前应清楚地意识到加快精神文明建设对生态文明建设不可取代的重要作用。只有精神文明工作做好了,人们的精神文明观念构建起来了,方可保证人们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文明态度;才能保证人们自觉遵守大自然发展规律,具有保护环境,节约资源与以及能源的意识和行动;才能保证人们相互之间形成一种有效的监督和制约作用;并保证人们改变旧有的不健康的发展理念,树立绿色健康发展的文明理念,对生态文明建设水平的不断提升起到直接作用。可见,生态文明建设力度的不断加大,对精神文明建设产生了强大的呼吁力量,利于精神文明建设步伐的加快。
六、我国整体形象提升的动力
为继续保持良好的国际形象,加快精神文明建设刻不容缓。国际交流层次的不断加大使得我国的外国友人数量急剧上升,我国出外旅游以及学习等人数也不断增多,这使得代表国家形象的我国国民的基本素质直接展现在世人面前,国人的行为举止是否得体文明,是否礼貌富有涵养,直接对我国整体形象产生影响。加快国人素质和整体形象的提升,成为当下很重要的课题,而这必然需要作为直接对国人的素质及形象产生影响的精神文明建设水平的不断提升。提升国人的整体精神文明层次,才利于我国对外保持文明热情的姿态,利于我国整体良好形象的构建。
七、结语
新时期精神文明建设对于我国经济发展步伐的加快,以及我国整体发展水平的提升具有积极意义。应借助我国各领域的推动力,促进精神文明建设力度的不断推进,通过源自精神文明建设自身的目标动力、市场经深入发展的动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构建的动力、文化发展的动力、生态文明建设的动力,以及我国整体形象提升的动力等,不断提升精神文明建设层次,推动我国社会文明的不断进步。
参考文献:
[1] 董晓平.新时期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理论思考[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8(12).
[摘要]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处于重大转折时期,法律以其独有的特点,在加大精神文明建设的力度,推动群众普遍参与精神文明建设,促使各部门和全社会形成齐抓共管方面有着独到的作用。
[关键词]法律精神文明建设作用
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由于社会处于重大转折时期,存在着经济成分和经济利益多样化、社会组织形式多样化、社会岗位和就业形式多样化等新情况,而精神文明建设尚缺乏统一集中的组织行为,因此,法律以其自身独有的特点,在保证和推动精神文明文明建设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一、法律的约束作用,有利于加大精神文明建设的力度
精神文明建设的任务,是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而素质只有通过行为来体现,才具有实际的社会意义。法律不仅能够为人们提供具体的行为模式,而且着眼于每个人的行为及其后果的约束,防避和制止行为失范,并指引正确的行为取向。法律约束有别于道德所要求的人们思想深处的内省自警,它对于人们来说是一种外部约束,其对象是人们显而易见的外部行为。从依法办事入手,来调节人们的关系和行为,能够把有关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些原则性要求,变为便于实际运作的具体事项;通过法律的规范作用,有助于把许多有关精神文明建设的工作措施具体落实到人们的实践活动中,由无形转化为有形,有助于解决实际工作中存在的虚而不实的弊病,避免精神文明建设中某种空泛化的倾向。法律对人们行为的规范,是以国家的强制力为依托的。在规范人们的行为方面,法律能够起到道德所不具有的、刚性的硬约束作用。在法律的强制作用下,人们对某些行为准则的遵循,一开始可能是被迫的,但久而久之,却会使人在不断增强社会责任意识的同时,逐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法律所确认的道德要求,有利于推动群众普遍参与精神文明建设
法律同道德相比,虽然道德作用的对象和范围更为广泛,法律对那些不违法的行为体现不出约束力,但是,应该看到,法律所确认的是最起码的、具有明确性的道德要求和行为规范,如维护国家利益和民族团结,遵守社会秩序和劳动纪律,爱护公共财产,讲究公共礼仪,不损公肥私,不损人利已等,这些都是能够而且必须为全体公民所接受的。从这一点看,法律能够广泛地、持久地推动人民群众共同参与精神文明建设,有助于加强社会基础道德建设特别是社会公德建设。从这一意义上讲,对于广大人民群众而言,只有切实做到遵纪守法,才能恪守最基本的道德要求。我国的社会主义法律,能够保障人民群众当家作主,因而人民群众能够普遍参与管理包括文化事业在内的各项事业。按照依法治国的要求,广大公民广泛地享有平等的权利,有权要求政府部门禁止各种不文明现象,净化社会环境。每个公民在行使法律规定权利的同时,也必须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遵守公共生活准则,否则就谈不上真正实现自己享有的各项权利。法律同每个公民的工作、生活和切身利益息息相关,依靠法律,进一步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不仅能规范人们的行为,而且有利于凝聚人心,巩固人民群众在精神文明建设中的主体地位,调动人们参与精神文明建设的积极性,保证精神文明建设具有不竭的推动力。
三、法律的全局性、稳定性作用,有利于形成精神文明建设齐抓共管的局面
法律是人民共同意志和国家整体利益的体现,具有高度的权威性,它能够促使精神文明建设在各个领域居于其应有的位置,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能够保证各个部门相互协调、齐心协力从事并搞好这项工作。依靠法律对社会生活各个方面进行管理,这意味着社会生活各个方面都要维护法律所认可的社会规范,保证公民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约束和禁止那些违反法律的行为,倡导法律所蕴含的价值观念和道德精神。这样一来,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就不仅是理论、宣传、文教等少数部门独立承担的任务,而成为各部门、各方面、全社会共同承担的、不可推卸的职责。由于各部门的工作性质不同,它们可以在党委的统一领导下,分工负责,相互配合,综合运用各个方面或领域的有关法律法规,共同规范社会生活和人们的行为,造就文明有序的良好局面。
群文舞蹈的发展对于人民文化生活需求的满足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都有重要的意义。在遵循群文舞蹈创作宗旨的情况下,尽量融入现代化和专业化的元素,进行适合群众表演的舞蹈动作等方面的编排,可以有效提升群文舞蹈的观赏性,同时带给群众更好的文化体验。
关键词:群文舞蹈;精神文明;专业元素;创作
一、群文舞蹈发展的意义
(一)拓展民俗文化
如今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不断提升,相应的工作压力也比较大,但也获得了更多参与群众活动的时间。从群众文化舞蹈的出行来看,其表现形式多位广场舞等类型,均有群众主导,以自娱自乐、健身休闲为主要的目的,可以说群文舞蹈主要帮助群众表达生活当中的情感,其中舞蹈元素相对较少,不要求较高的专业性,使舞蹈回归到了民俗、生活的领域当中。良好的群文舞蹈开发和扩展能够加入更多的元素,吸引更多的群众参与进来,同时也能够大幅度有效的利用室外空间中各类辅助设施和器材,使舞蹈和民俗文化更好的结合。另一方面,群文舞蹈的合理开发能够加入跟过专业性的元素,群众在联系和交流的过程中舞蹈素养能够得到潜在提升,这种专业元素能够不断融入到民俗文化当中,提升民俗文化的内涵。
二、群文舞蹈的创作标尺
三、群文舞蹈的个人创作见解
总结
群文舞蹈的发展对于人民文化生活需求的满足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都有重要的意义。在遵循群文舞蹈创作宗旨的情况下,尽量融入现代化和专业化的元素,进行适合群众表演的舞蹈动作等方面的编排,可以有效提升群文舞蹈的观赏性,同时带给群众更好的文化体验。
关键词:企业 精神文明建设 社会主义 现代化事业
一、 企业精神文明建设的认识问题
解决认识问题是搞好企业精神文明建设的前提。一些企业存在的工作不到位的问题有许多原因,但首先是或者主要是因为认识不到位。表现在一是对精神文明建设的意义、内含、地位、作用的认识不到位。二是企业领导、中层管理人员、职工的认识不到位。解决认识不到位的问题不仅是搞好当前建设的客观要求,而且是今后加强建设的主要课题。其基本对策有两点,一是强化对企业精神文明建设意义、目标、地位、作用的宣传教育,认清精神文明建设既是企业的基本职责和重要任务,又是办好企业的重要措施和根本保证。二是分层次、多方而排除思想障碍,切实增强员工搞好精神文明建设的使命感、责任感、紧迫感。
二、企业精神文明建设的目标问题
企业精神文明建设的同标至关重要,带有根本性、决定性和指导性。确定目标的基本要求是清晰、科学、实际、可行,应把握四个要点 :一是既要符合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总体要求,又要符合本行业、本企业的实际。二是目标要清楚准确。既要有总体目标,又要有具体目标,使之建立在科学、规范、利于操作的基础之上。三是目标要走群众路线.要得到公认、形成共识。四是要建立科学、完备的目标考评机制,切忌出现“有 目标无考评”的盲 目自流状况,确保目标的实施与实现,进而推动企业精神文明建设健康有序的发展。
三、企业精神文明建设的重点问题
重点是要害、是主要矛盾。企业精神文明建设的任务和内容是多方面的,搞建设需要统筹兼顾,但更要抓重点、抓突破口。选定重点要掌握三个原则:一是环境原则。二是需要原则。三是职业原则。按照上述原则,企业精神文明建设务必要把提高职工的政治思想素质、职业道德水平作为建设重点,围绕这个重点开展建设。(1)进行职业性质 、任务、责任、特点方面的宣传教育,增强员工的爱岗敬业精神。(2)反复进行宗旨教育;牢回树立为社会、为人民的利益而奋斗献身的思想观念。(3)征集、贯彻职业道德;强化员工的职业道德意识。(4)建立 、执行职业规范;用规范指导员工的从业行为。(5)倡导行业优良传统作风;总结推广新的具有时代特征的职业风尚。(6)严肃法纪,坚决依法经营,强化法律观念,惩处违法违纪行为。(7)、实行“承诺制”“信誉制”“公示制”,接受社会和服务对象的监督,造就内外部规范约束环境。(8)归纳并贯彻“企业精神”树立企业形象、扩大企业的知名度、信誉度、提高整体文明程度。怎样抓重点,要领是把握正确的工作思路,加大工作力度。一是要从解决突出问题人手,注意发现问题,分析原因,研究对策;采取得力措施重点问题重点突破。二是要把教育、制度、规范、典型、奖罚工作有机结合起来,提高成功率,发挥精神文明建设的能动作用。
四、企业精神文明建设的活动问题
开展活动是企业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和重要手段。企业要在开展活动上作文章下功夫,在这块阵地、这个舞台上展示业绩风采。活动的基本要求是实际、可行、有效。一是要认真确定活动的主题内容。要实事求是,强调符合企业实际、强调针对性、目的性。脱离企业实际的活动是没有生机和活力的,注定是无效的、短命的。主题活动既要围绕企业的中心工作,抓住热点、焦点、难点问题,又能反映和体现精神文明建设本质;力争找准两者的结合点和切入点。当前和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要在企业生产经营工作中、在“三改一加强”中;在提高队伍素质中,在员工普遍关心的厂风、店风、行风、党风,社会风气中来确定。确定这样的主题内容,活动就会有吸引力、感召力、定能促使活动切实开展起来,进行下去 ,并能深入发展,使员:C从中受益、达到预期效果。二是要选择最佳的形式和载体、活动需要形式和载体。选择形式和载体既要有可操作性,又要有群众性 ,能适合各方面需求,看得见、摸得着 、做得到,能促使职工群众积极参与、乐于参与。切忌搞形式主义、搞花架子。企业应该把这些活动抓实抓好,抓出成效来。三是要讲究活动的效率。活动是精神文明建设工程,是生产精神产品的过程,它象物质产品生产一样,是要讲投入产出的,要讲成本讲效益,要注意把握三个环节。首先在筹划准备阶段,要作可行性研究,进行定性定量分析,防止以往存在的只满足于开展什么活动,不讲活动收效如何的倾向;其次在活动过程中一定要投人相应的人力、物力 、财力、智力 ,使活动得以顺利进行;再次活动要有始有终,不能虎头蛇尾、半途而废 ,否则将无功而返或者事倍功半,不仅影响本项活动,而且影响今后的活动,乃至整个的精神文明建设工作。
关键词: 武术 武德 体育教学
1.前言
武德,是在中国传统伦理思想的哺乳与规范下,在武术民期的实践和发展中,所形成的武林之人应当共同遵循的道德行为准则,亦是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美德。党的十六大报告强调指出:“要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在我们实行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的今天,探析武术教学中武德教育的渗透,不仅有利于加强武术教学与武德教育的相互关联,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而且对全民族综合素质的提高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2.当代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状况
2.1当代大学生思想观念、心态环境的时代体现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的社会背景下,当代大学生思想状况有了新的变化,特别是影响他们的人生价值观形成和发展的思想观念和心态环境发生了新的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一个中心:以自我成材为中心,但将其成材动机与国家的振兴、社会的发展联系起来的不多。两个矛盾:学生自我期望值高与教育教学改革的矛盾;学生日益增民的精神文化需求与落后的文化娱乐设施的矛盾。三个压力:学习、经济、就业压力。学习压力来自市场的竞争,它使学生更加注重自我完善;经济压力来自招生并轨;就业压力来自社会经济发展及人才招录和使用某些不公平竞争。四个转变:由关心西方思潮转变到关心中国的国情;由不着边际的高谈阔论转变到比较求真务实;由关心国家、关心社会逐渐转变到关心个人发展机遇;由一味地追求出国留学转变到国内寻求用才之地。五个标准:更多地采用生产力的标准,而不是意识形成的标准;更多地采用市场经济标准,而不是传统道德标准;更多地采用批判的标准,而不是建设的标准;更多地采用“与国际接轨”的标准,而不是“中国特色”的标准;更多地采用具体利益的标准,而不是抽象的政治标准。
2.2当代大学生价值取向的新变化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发生深刻变化。大学生价值取向的变化与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结构的变化密切相关。它反映了整个社会价值取向演变的趋势。其价值取向的下降呈健康向下的趋势,自立、竞争、公平、效率等时代意识明显增强。但是由于社会发展造成的利益为主体的多元化趋势,使当代大学生价值取向中消极因素呈增上升趋势,如不加强教育引导,则势必走偏方向,酿成严重后果。目前大学生的价值取向的变化有以下特点:兼容性,进取务实,协调并重的价值选择;主体性,以个人为主体,注重个人奋斗,强调自我价值的实现;多样性,主要表现在群体取向的多样性;时代性,即公平、效率、竞争、自主的时代特征;不稳定性和矛盾性,主要表现在大学生价值观念的困惑和矛盾明显增多。
2.3武德教育在精神文明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
2.3.1武德教育在精神文明建设中的地位
我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自古以来就非常重视礼仪,讲究道德。今天,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飞速发展,物质文明得到了巨大提高,与此同时对精神文明方面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改革开放初见成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正在建设之中,怎样建设精神文明以保障物质文明建设的顺利进行就显得更加重要。武德教育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精神文明既包括教育、科学和文化,又包括道德、理想和社会风气等内容,特别是道德和道德风气,通常是衡量一个社会精神文明的重要标志。由于武术的特殊功能,武德教育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当中更具有特殊的重要的地位。
2.3.2武德教育在精神文明建设中的作用
2.3.2.1通过武德教育能激发民族精神弘扬祖国传统文化。
武术是中华民族智慧结晶的一部分。它不仅具有强身健体的作用,更有修身养性的功效,武德教育中寓予了深刻的民族精神,这无疑将激发习武者的民族“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精神。历史上具有崇高民族气节的习武者举不胜举,戚继光、岳飞、霍元甲都是武德高尚的英雄。他们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兴亡,不惜牺牲自己生命的事迹,可歌可泣。近百年来,我国饱受帝国主义欺凌,许多爱国的武术家以高尚的武德情操和精湛的武技,挺身而出,飞上擂台,使那些帝国主义列强的拳师,不敢在中国的武坛上耀武扬威。他们为国争光,大振了中华的武威。武术是中华民族的文化,也是人类文化中灿烂的一颗明珠,武德教育就是要教育人们认识到这一点,从而珍视它、弘扬它。
2.3.2.2武德教育能促进社会进步,推动物质文明建设。
武德约束习武者的行为规范,它一方面要求习武者热爱祖国,热爱武术事业,守规矩,另一方面要求习武者见义勇为,敢于同一切违法行为作斗争。据有关调查表明,练武术的少年儿童的组织纪律性明显好于一般少年儿童。在现实生活中,许多习武者不仅能够自觉地遵纪守法,更能够见义勇为,遇到坏人、坏事,挺身而出,奋不顾身。像武警战士,每次围捕持枪歹徒总是冲在最前面,表现出了舍身求义的高尚品德。通过武德教育,能使人与人之间和睦相处,团结友爱,互相谦让,从而调节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促进社会稳定,保证物质文明建设的顺利进行。
3.如何在武术教学中渗透武德教育
3.1充分发挥教师的人格魅力
德育过程既是说理、训练的过程,又是情感陶冶和潜移默化的过程。教师自身的形象和教师表现出来的一种精神面貌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也是直接的。教师在上课过程中语言的表达、仪表等都可以无形中给学生美的感染,从而陶冶学生的情操。比如,为了上好一堂武术课,老师做了大量的准备,采取了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这样学生不仅学得很愉快,而且会产生一种对教师的敬佩之情,并从老师身上体会到一种责任感,这样对以后的学习和工作都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3.2充分利用教材挖掘德育素材
在武术教材中,大部分思想教育内容并不占明显的地位,这就需要教师认真钻研教材,充分发掘教材中潜在的德育因素,把德育教育贯穿于对知识的分析中。例如在教学传统武术的时候,安排学生观看及学习有一定现实意义及教育意义的武打影视片,比如引荐《黄飞鸿》、《少林寺》等优秀电影给学生,让学生在电影中学习主人公的优秀道德情操,培养不畏艰难、艰苦奋斗、刻苦钻研的献身精神。只要教师充分挖掘教材,就可以找到德育教育素材。
3.3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德育渗透
常言道:有技而无德,则有违伦理之道,为世人唾弃;有德而无技,则无以立身。强调德技相互依存,兼容并使。所以,在武术技术的传授中,必须将两者融会贯通,让学生在掌握技术、技法的同时,亦得到道德品质的修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首先,在每堂课中教师规定师生问好要行武礼,同学之间问候要行武礼,让学生形成以礼待人的思想品德。其次,武术中有许多动作练习是一般新学者独立所不能完成的,必须在其他人的保护帮助下进行。教师可以利用武术的这一特点,让学生们互相帮助、互相指导,在不知不觉中培养了学生互助的思想品质。
3.4利用武术交流活动和其他形式进行德育教育
德育渗透不能只局限在课堂上,应与课外学习有机结合。在保证完成教学任务的前提下,可充分利用课余时间长期开展一些有益的课外活动,如组织班与班、年级与年级之间的武术文化知识、武德知识竞赛,进一步提高、巩固学生对武术文化、武德知识的认识与理解;组织有关武德方面的讨论会、辩论会,促使同学之间相互讨论、相互交流,并对同学中出现的一些违规、违纪行为进行分析,展开批评与自我批评;聘请武术界德高望重的老前辈传讲习武心得与传授武德精神;利用课余时间积极组织学生义务参与一些社区的文化体育健身活动,可辅导社区中老年人、小学生学习武术运动,这不仅培养了学生对本专业的热爱和乐于奉献的精神,而且锻炼了他们参与社会活动的实践能力,养成了尊老爱幼、不为名利、乐于助人的美德。
总之,在武术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要注意它的策略性,一定不要喧宾夺主,要提高渗透的自觉性,把握渗透的可行性,注重渗透的反复性。我相信只要在教学中,结合学生思想实际和知识的接受能力,点点滴滴,有机渗透,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就能达到德育、智育的双重教育目的。
4.结语
武德作为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重要组成部分,无疑应加以继承和发扬。千百年来,武术与武德相伴而行,习武者依其修养身心、规范举止、品评善恶。武术教学与武德教育历来就有着水融的关联,两者互为依存,互为促进,从而形成了完整的武术教育。当今,我们既要把武德教育置于主导地位,又要善于通过武礼、武技、武理和武师表率等渠道将武德教育渗透于武术教学的全过程,使之为培养“武德高尚、武风正派、武礼谦和、武艺精湛”的新时代武术人才发挥作用;为弘扬民族精神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史学东.创新教育与体育实践[J].中国学校体育,2002,(2).
[2]周建琴.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教育[J].2005,(6).
[3]徐才.武术学概论[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6.
[4]朱瑞琪.浅谈武德教育与精神文明建设[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1999,(1).
[5]周伟良.析中华武术的传统武德[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1998,(3).
[6]姜国才,栾敏.教书育人方法论[M].哈尔滨: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1995.
[7]秦建明,苏晓晴.对中国传统武德的不良因素探析[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2.
[8]翟玉生,高增栓.论武德的重要作用和修养方法[J].山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学报,2003.
关键词:初中;德育教学;开展方法
在初中教育中,德育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进行德育教学是促进学生道德素质提高的需要,而且是我国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学生的发展,响应国家号召,学校应重视德育教学工作的开展,然而目前在初中德育教学工作的开展中存在着不少的
问题。
一、初中德育教学的现状及问题
1.教育目的不明确
虽然很多学校开展了德育教学,但不能明确教学的目的,许多教师只是将其作为一门考试科目进行教学,考试科目教学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出好成绩,而德育教学是以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养成科学的思想方法为教学目标。通过德育教学,可以使学生养成遵纪守法,热爱祖国的大好青年,使学生懂得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权利,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健康的心理素质,而目前学生对于教学内容的认识仅限于应对考试,对德育教学的态度和其他科目一样,只是机械地去记忆背诵。
2.重视力度不够
在初中教学中,往往将知识的传授放在首位,而忽视德育教学,虽然许多学校开展了德育教学,但往往将德育教育作为一门副科,觉得其无关紧要,对其不加重视,不能调动全校师生参与德育教学的积极性,再加上初中生面临升学的压力,使德育教学更不受重视。
二、初中德育教学工作开展的有效途径
1.为德育教学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学校德育教学的进行离不开良好的教学环境和氛围。学校要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和气氛,首先可以通过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在全校范围内向学生宣传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鼓励学生学习“八荣八耻”的内容。通过宣传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内容可以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促进学校德育教学的顺利开展。其次,学校应加强学风建设,长期以来,广大师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许多学生在课堂上不听教师讲课,临近考试之时才突击学习,熬夜加班背诵知识点,更为糟糕的是,有的学生为了考出高分数,在考试时作弊,这很不利于良好学习风气的营造,学生即使考出了很高的分数,对知识也不一定真的会运用。学校管理中,学校不但要制定详细的规章制度,并且要重于实施。最后,通过班级建设使德育教学切实得到实践。在班级建设中积极开展德育教学,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使学生在班级生活中将课堂上学到的德育教学落实到实践中。
2.将德育教学与生活联系起来
人们道德素质的高低是通过生活来体现的,德育教学的开展要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讲解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有关德育的问题,在讲解的过程中学生就会体会到哪些可取,哪些值得表扬。然后,利用这些事例进行自我教育,从而让学生近距离感受德育教学,激励自己去做一个具有高尚道德情操的人。
3.改进德育教学方式
在德育教学中引入丰富多彩的生活实例,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可以吸引学生积极地参与到德育教学中来。在德育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内容要适合学生年龄需求,要采取恰当的教学方法使学生易于接受。例如,教师进行德育教学的过程中引入一些当前流行的元素,如关于看到老人摔倒扶还是不扶,让学生展开讨论,在讨论中学生就会知道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的意义。在德育教学中,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开展各种形式的活动,如举行关于提高个人道德素质的演讲,或者在网络上与别人进行相关讨论等。
对初中学生的德育教学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德育教学气氛的营造,与生活实践的相结合以及教学方式的合理运用,通过德育教学工作的开展,促进学生道德素质与智力的共同进步,使学生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人才。
关键词:新形势 群众文化 社会主义 精神文明建设
1群众文化的概述
关于群众文化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关系,曾有人指出,群众文化的发展需要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尽管这种说法符合群众文化实际发展的需要,但是我们不难发展这种说法是片面的。从发展的实际我们可以知道,群众文化的发展进步离不开群众的团结合作,而且这也可以体现人类生活的社会性。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显著提高,这在一定程度也为群众文化的发展奠定了经济基础。我国经济的发展以及对外开放规模的加大也促进了我国与其他国家的经济和文化交流,这其实也为我国群众文化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促进了群众文化内容和形式的丰富和更新。
群众文化的丰富和发展可以推动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进步,同时也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不同民族之间的合作和凝聚,从而有利于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群众文化发展地好,可以加强我国各民族的交流与合作,促进民族共同进步。而且从今天群众文化发展的趋势来看,如果利用地好可以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承。随着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不断发展,为了将群众文化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采取有效的措施改进群众文化的发展模式就显得势在必行。
2新形势下群众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2.1有利于我国进行更快更好的经济建设
我国自古以来就高度重视文化的发展,今天也在加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步伐。作为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包括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文化建设和政治建设的方方面面,不能把他们孤立起来,任何一个方面的建设都不能代表真实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离不开经济和文化建设,同时也有一定积极的反作用。比如说文化建设可以促进我国传统文化中精英文化的发展,进而促进我国经济和政治的繁荣进步。
2.2有利于丰富我国人民生活的精神层次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人民的精神需求也在不断增加。我国在发展物质文明的同时,也应该发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这就需要加大群众文化建设的力度。因为群众文化反映了大多数群众的精神需求,而且可以有效地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进步和繁荣。根据形势发展的需要,我国相关政府部门应该高度重视精神文明的建设,提高群众文化的水平和标准。但是也不能忽视经济的发展,要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
2.3有利于为群众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
由于各地经济发展水平不同使得各地的群众文化存在一定的差异,但是我们要知道群众文化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比如说放松身心、提高精神境界等等。其次,群众文化体现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水平,所以开展有关活动有利于社会和谐进步,同时可以有效地推广科普教育和智能教育等新型教育形式。随着我国国际地位的提高,为了提高我国的国际竞争力,群众文化建设有利于提高我国的文化软实力。
3加强新形势下群众文化建设的意见和建议
3.1加强基层队伍建设
虽然我国群众文化建设主要是围绕着广大的老百姓来进行的,但是加大群众文化的建设还是要依靠基层力量,尤其是发挥基层的乡镇干部和街道的管理人员的带头作用。这些基层管理人员为群众文化的发展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所以为了提高群众文化建设中决策和管理,应该从基层群众中挖掘有能力的骨干人员,同时还要开展定期的考核和培训,从而提高他们的管理水平和知识储备。
3.2发挥优秀的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力度的加大,其他国家形形的文化也日益渗透进来,这不利于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所以说我国应该采取措施来防止外来文化的渗透,保护好我国的传统文化。我国的传统文化都是经过几千年的沉淀,蕴含着巨大的财富,因此要得到高度的重视和保护。相关的责任主体应该根据国家政策的相关要求,保护好我国特有的风俗习惯和传统文化。
3.3开展多样式的文化活动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特点和优势。加强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是文化创新的重要途径,这就需要开展多样式的群众文化活动,从而保证各民族文化的共同发展。在各民族间开展文化交流时要遵循爱党爱国和互帮互助的基本原则,在活动中体现不同民族的风俗习惯的文化传统。同时对于不同文化中表现出来的差异性,要采取合适的形式来进行活动。从而达到提高不同民族之间的团结和凝聚力的作用。
4结束语
综上所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同时人们群众的精神需求也不断增加。为了加强我国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开展群众文化建设就显得尤为重要。所以说我们有必要通过发挥传统文化的优势和开展文化交流等途径来加强我国的群众文化建设。从而为提高我国的民族凝聚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坚定的力量。参考文献:
[1]陈志文.浅谈新形势下群众文化的建设与发展[J].改革与开放,2011(20):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