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旅游规划

旅游规划

时间:2022-03-31 17:12:13

旅游规划

第1篇

关键词:旅游规划;旅游产品;185团

一、引言

旅游产品规划是旅游规划的核心问题,旅游产品是一个复合概念,在理论上指旅游者旅游一次所获得的整个经历。旅游产品具有综合性、无形性和不可转移性、生产消费不可分割性、不易贮藏性、易于折损性等特性。广义的旅游产品包括旅游交通、住宿、游览观光、娱乐项目、购物服务、旅游日程和旅游线路、其他专门服务。本文试以新疆北屯185团的旅游产品规划为例,阐述兵团小城镇旅游产品开发的特点。

二、185团旅游资源条件分析

185团旅游区位于中哈界河―阿拉克别克河东侧,成南北走向(界河由北向南流入额齐斯河)。边境地缘区位优势和良好的自然环境构成了185团边境旅游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自然景观类旅游资源主要有“永不休息的哨兵”眼睛山、“心灵天堂”白沙湖、“中哈友谊”白桦林、“沙漠火焰”红叶林、“边境驼铃”鸣沙山、我国唯一流入北冰洋的河流――额河第一湾等。一代代军垦战士悠久的屯垦戍边历程给185团留下了一批批丰富的人文资源,如西北边境第一连――185团一连;为纪念抗洪自救保国土事迹而建立的抗洪守土纪念碑;北至阿黑吐拜克,南至额尔齐斯河北湾,沿阿拉克别克中哈界河一线的四座边防望塔;具有爱国主义教育意义的沈桂寿升国旗旧址;与哈萨克斯坦接壤的国界线等。

三、旅游发展定位

185团旅游项目定位是以生态观光、红色旅游、渔农生活体验为核心,着重发展绿色农业休闲、生态观光度假、沙漠运动探险、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旅游项目,并注重不同类型项目的搭配组合,形成丰富而独具特色的旅游项目组合。

发挥185团自然与生态的资源特色,突出军垦文化内涵,强化边境旅游主题,与阿勒泰地区“金山银水阿勒泰,人间仙境喀纳斯”的旅游形象及打造世界一流生态度假休闲旅游基地的“十二五”规划目标相契合。以“西北边境第一团・异域额河第一湾”、“慢城・慢生活 魅力185”、“观沙山、听额水、慢生活”为形象定位,以“185团――中国西北边境的第一个慢城”为形象口号。

四、旅游产品开发

针对185团旅游资源特点和优势,以边界观光旅游产品为核心,以红色旅游产品、文化观光旅游产品和生态休闲旅游产品为重点支撑,以众多专项旅游产品为补充,打造针对市场的独具185团特色的“六大精品”的复合型旅游产品体系。

1.屯垦戍边红色旅游产品。185团由于地域上的特殊性,造就了旅游资源的独特性,有可能成为风格独特、内地难以竞争的旅游目的地,而屯垦戍边的悠久历史和军垦自强不息、团结实干的光辉业绩对于当代人也具有很好教育意义。

开发边境旅游,第一可以满足游客特殊的心理需求,感受边境的独特现象和景观;第二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可以满足学生族旅游和求知的欲望,而且符合国家科教兴国的基本国策。既可以得到政策上的支持,也能够逐步树立起185团边境旅游业的良好社会形象。通过现有的西北边境第一团展览馆、中哈国界线、夫妻哨所、抗洪守土纪念碑等景点,积极开发边境旅游产品如国旗、纪念彰、纪念册等,策划旅游项目如科学考察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夏令营基地、冬令营基地等。

2.自然生态观光旅游产品。以欣赏、享受、了解、宣传和保护自然生态环境为目的和内容的生态旅游是未来旅游发展的大趋势。发挥185团自然与生态资源特色,突出文化内涵,应重点围绕森林、河湖、草原、沙漠进行生态观光旅游产品的开发。

3.沙漠景观体验旅游产品。沙漠充满着神秘的色彩,对于长期生活在城镇的人们来说,沙漠休闲旅游有着丰富而特殊的活动内容,如沙漠探险、科学考察、沙漠野餐、沙漠露营、滑沙、沙漠运动、沙漠中观星赏月等项目,满足不同层次游客的需要。185团可以利用丰富的沙漠资源开发多种形式和内容的旅游活动,如沙漠探险游、治沙环保游,购置沙漠摩托车、四驱车、卡丁车,举办各种形式的旅游活动;举办沙漠驼队探险活动,沙漠越野车比赛,低空跳伞活动等。

185团拥有与其它地区相异的植物资源和动物资源,可开展沙漠植物观赏、沙漠珍禽动物观赏、大漠风景观赏、沙漠博物馆游览,开发植树旅游、观沙漠绿洲、观沙漠珍稀动物等旅游项目。冬季185团的沙漠雪景丰富,且雪柔软,可利用度较高,可以开展冬季沙漠雪上活动,沙漠雪景观赏等项目。

4.额河水域休闲旅游产品。这一类旅游产品共同的特点就是以休闲放松为目的,游客在游览中追求舒适和享受,因此商品设计要考虑到这一需求,使游客获得最大的心理满足。依托额尔齐斯河这一旅游资源,可以将商品设计成休闲娱乐商品系列。

位于185团南部的额尔齐斯河,河段水面宽阔,岸边林木茂密,哨塔、巡逻艇、渔火、渔人形成独特的风光。河口建有码头,可开发丰富多彩的水域娱乐活动。在码头周围可开发供租赁游船、划艇、遮阳伞等水域休闲用品,另一方面应当把形态各异的沙雕、沙盘作为重点开发,使游客充分体验休闲的乐趣。

5.休闲观光农业旅游产品。休闲观光农业兼顾农业和旅游业的发展规律,同时兼顾环境保护与生态平衡。其目标市场主要是城镇。观光农业要顺应城镇居民回归自然、崇尚绿色的心理需求来进行旅游开发,185团休闲观光农业以现有资源条件和客源市场为基础,以观光农园、民宿、渔业观光园为主要形式。

185团团部附近的原八连和十一连土壤条件较好,且靠近一级服务中心,具备发展观光农园的条件,可以开发成熟的菜园、花圃等,提供游客入内摘果、拔菜、赏花,享受田园乐趣。185团景区主要分布在距离团部约30km的一连、二连附近,在此开发民宿,可以采用独特的建筑造型、精致舒适的房间布置以及田园式的居住环境,融合185团的自然人文环境要素,再加上创意和美学元素打造成颇具特色、不同主题的民宿产品,使民宿自身成为旅游吸引力的一部分。

6.冬季冰雪旅游项目。冬季冰雪旅游项目是现代国际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阿勒泰地区是我国降雪最丰富,降雪时间较长的区域,具有建立雪城形象的资源条件。185团冬季沙漠冰雪景观要优于阿勒泰地区,可开展沙漠冰雪观光、冰雪艺术、冰雪娱乐,未来可发展室内滑雪。

参考文献:

第2篇

1、加快旅游项目的开发和配套建设,全力打造古城文化旅游区。根据《*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和《*市旅游业"十一五"发展规划》有关"一城、一湾、二江、三山"为重点突破,"三带联动、六区并进"的旅游开发总体思路,开发建设古城文化旅游区、*山生态旅游区、*、新丰温泉旅游度假区、闽粤(*)汽车旅游营地、绿太阳生态旅游度假区、淡浮文物收藏院、华夏历史博物馆等,将它们打造成*旅游的精品。借助"中国瓷都"、"中国婚纱晚礼服名城"等区域特色品牌,整合特色产业资源,创办"工业旅游示范园",发展工业旅游、会展商务旅游,提升我市旅游的整体实力。

2、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提高队伍整体素质。对导游进行强化培训,及时充实导游员在*文化、*景点方面的知识。聘请行业专家对酒店管理人员进行强化培训,发动酒店对服务员开展全员培训。引导、支持企业引进管理人才,建立起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根据我市城市建设迅猛发展,新的景区景点不断涌现的实际,组织力量编制新的*导游词,如*桥、*水上旅游导游词等。

3、创新方式,科学宣传,提高旅游宣传促销成效。要整合各种宣传力量,利用各种宣传途径,有选择、有重点、科学开展旅游宣传推介。要根据我市客源市场分布情况,遵循由近及远和经济水平由高向低推进的原则,有计划组织到主要客源地宣传推介。要通过举办文化旅游节、美食文化节等各种大型旅游节庆活动,吸引海内外游客、不断提高*旅游知名度。要不断完善和提高*旅游网站,把*旅游的形象宣传和特色旅游资源、重要旅游产品、旅游企业纳入国际互联网,使旅游宣传促销更直接、快捷、更广泛,逐步使*旅游推向世界,让世界更了解*。

4、不断扩大区域旅游合作,借力扩大旅游客源市场。要进一步提升区域旅游合作水平,尽快编制区域旅游合作发展规划,建立十三市无障碍旅游区,共同打造区域合作的精品旅游线路,加强粤东联合宣传促销的合作,加强旅游服务的合作,扩大延伸旅游服务领域,完善区域旅游合作联席会议制度,商讨区域旅游合作事宜。

5、加强旅游扶贫工作,发展乡村文化旅游。要以"统筹城乡发展"为指导,以旅游扶贫为着力点,结合建设社会主义村工作,把旅游业作为发展山区、农村经济的新路子,带动乡村旅游的发展。通过人才培训、规划等方式帮助山区发展旅游,使全市山区旅游扶贫工作有新的突破。

6、积极开发旅游商品,开辟地方工业产品新的贸易途径,增强*旅游文化内涵。要通过举办旅游商品竞赛评比,调动广大工业企业开发和生产旅游商品的积极性,提高我市的旅游商品的知名度。选择一些有代表性的传统工艺品生产参观点,采取厂、店结合的形式,向游客开放,让游客了解*工艺品精湛的生产流程,增强对游客购买的吸引力。

7、做好旅游协会换届转型工作,促进行业自律。

8、加强旅游安全生产管理,确保旅游安全。要加大《安全生产法》、《*省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的宣传贯彻力度,务使安全生产法规及其常识深入人心;要切实加强领导,狠抓基础建设,推进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完善安全生产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要大力开展安全质量标准化活动,推动企业安全管理上等级、规范化;要大力开展安全生产检查和督查,强化企业安全的基础工作,不断提高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水平。

第3篇

第一条为促进我国旅游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加强旅游规划管理,提高旅游规划水平,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编制和实施旅游发展规划,应当遵守本办法。

第三条编制旅游开发建设规划应当服从旅游发展规划。旅游资源的开发和旅游项目建设,应当符合旅游发展规划的要求。

第四条旅游发展规划应当坚持可持续发展和市场导向的原则,注重对资源和环境的保护,防止污染和其他公害,因地制宜、突出特点、合理利用,提高旅游业发展的社会、经济和环境效益。

第五条国家旅游局负责全国的旅游发展规划管理工作;地方各级旅游局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旅游发展规划管理工作。

第二章旅游发展规划的范围

第六条旅游发展规划是根据旅游业的历史、现状和市场要素的变化所制定的目标体系,以及为实现目标体系在特定的发展条件下对旅游发展的要素所做的安排。

第七条旅游发展规划应当确定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作用,提出旅游业发展目标,拟定旅游业的发展规模、要素结构与空间布局,安排旅游业发展速度,指导和协调旅游业健康发展。

第八条旅游发展规划一般为期限五年以上的中长期规划。

第九条旅游发展规划按照范围划分为全国旅游发展规划。跨省级区域旅游发展规划和地方旅游发展规划。

第十条不同层次和不同范围的旅游发展规划应当相互衔接,相互协调,并遵循下级服从上级、局部服从全局的原则。

第三章旅游发展规划的编制

第十一条旅游发展规划的编制应当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为依据,与经济增长和相关产业的发展相适应。

第十二条旅游发展规划应当与国土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总体规划等有关区域规划相协调,应当遵守国家基本建设计划的有关规定。

第十三条旅游发展规划应当与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文化宗教场所、文物保护单位等专业规划相协调。

第十四条国家旅游局负责组织编制全国旅游发展规划、跨省级区域旅游发展规划和国家确定的重点旅游线路、旅游区的发展规划;地方旅游局负责编制本行政区域的旅游发展规划。

第十五条国家旅游局对编制旅游发展规划的单位进行资质认定,并予以公告。

第十六条编制旅游发展规划应当对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市场前景、资源条件、环境因素进行深入调查,取得准确的基础资料,从市场需求出发,注意生态环境和文化历史遗产的保护和延续,积极采用先进的规划方法与技术手段。

第十七条旅游发展规划编制的内容、方法和程序,应当遵守国家关于旅游规划技术标准的要求。

第十八条旅游发展规划应当包括如下基本内容:

(一)综合评价旅游业发展的资源条件与基础条件;

(二)全面分析市场需求,科学测定市场规模,合理确定旅游业发展目标;

(三)确定旅游业发展战略,明确旅游区域与旅游产品重点开发的时间序列与空间布局;

(四)综合平衡旅游产业要素结构的功能组合,统筹安排资源开发与设施建设的关系;

(五)确定环境保护的原则,提出科学保护利用人文景观、自然景观的措施;

(六)根据旅游业的投入产出关系和市场开发力度,确定旅游业的发展规模和速度;

(七)提出实施规划的政策和措施。

第十九条旅游发展规划成果应包括规划文本、规划图表和附件。规划说明和基础资料收入附件。

第四章旅游发展规划的审批和实施

第二十条旅游发展规划实行分级制定和审批。

全国旅游发展规划,由国家旅游局制定。

跨省级区域旅游发展规划,由国家旅游局组织有关地方旅游局编制,征求有关地方人民政府意见后,由国家旅游局审批。

地方旅游发展规划由地方各级旅游局编制,在征求上一级旅游局意见后,报同级人民政府批复实施。

第二十一条国家确定的重点旅游城市的旅游发展规划,在征求国家旅游局和本省(自治区、直辖市)旅游局意见后,由当地人民政府批复实施。

国家确定的重点旅游线路、旅游区发展规划由国家旅游局征求地方旅游局意见后批复实施。

第二十二条旅游发展规划上报审批前应进行经济、社会、环境可行性论证,由各级旅游局组织专家评审,并征求有关部门意见。

第二十三条地方各级旅游局可以根据市场需求的变化对旅游规划进行调整,报同级人民政府和上一级旅游局备案,但涉及旅游产业地位、发展方向、发展目标和产品格局的重大变更,须报原批复单位审批。

第4篇

第二条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注册,从事旅游规划设计业务的独立法人,均可申请旅游规划设计单位资质等级。

从事旅游规划设计业务是指:编制各级旅游发展规划,包括全国旅游发展规划、区域旅游发展规划、地方各级旅游发展规划;编制各类旅游专项规划,包括旅游景区规划、景观设计、活动策划、营销策划、资源开发方案等;提供与旅游规划设计相关的其他服务。

第三条旅游规划设计单位资质等级分为甲级、乙级和丙级。

第四条旅游规划设计单位资质等级的认定,遵循自愿申报、属地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

第五条国家旅游局负责制定旅游规划设计单位资质等级认定管理办法,负责对全国旅游规划设计单位资质等级认定工作进行监督管理。

第六条国家旅游局组织设立全国旅游规划设计单位资质等级认定委员会,负责全国旅游规划设计单位资质等级认定工作的组织和管理。

各省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组织设立省级旅游规划设计单位资质等级认定委员会,并报全国旅游规划设计单位资质等级认定委员会备案。省级旅游规划设计单位资质等级认定委员会根据全国旅游规划设计单位资质等级认定委员会的委托,负责本辖区内的旅游规划设计单位资质等级认定工作的组织和管理。

第七条全国旅游规划设计单位资质等级认定委员会负责甲级和乙级资质的认定和复核;根据资质等级认定需要,对甲级和乙级资质单位的旅游规划设计成果进行评价。

各省级旅游规划设计单位资质等级认定委员会负责本地区丙级资质单位的认定和复核;负责向全国旅游规划设计资质等级认定委员会推荐本地区符合条件的甲级和乙级资质单位,并协助全国旅游规划设计单位资质等级认定委员会对本地区甲级和乙级资质单位进行成果评价。

第八条申请甲级、乙级资质的旅游规划设计单位,须向所在地省级旅游规划设计单位资质等级认定委员会提出申请,由该委员会初审通过后,向全国旅游规划设计单位资质等级认定委员会推荐申报。丙级资质旅游规划设计单位由省级旅游规划设计单位资质认定委员会直接认定,并报全国旅游规划设计单位资质等级认定委员会备案。

第九条甲级资质旅游规划设计单位应满足下列要求:

(一)获得乙级资质一年以上,且从事旅游规划设计三年以上;

(二)规划设计机构为企业法人的,其注册资金不少于100万元人民币;规划设计机构为非企业法人的,其开办资金不少于100万元人民币;

(三)具备旅游经济、市场营销、文化历史、资源与环境、城市规划、建筑设计等方面的专职规划设计人员,其中至少有五名从业经历不低于三年;

(四)完成过省级以上(含省级)旅游发展规划,或至少完成过五个具有影响的其他旅游规划设计项目;

(五)项目委托方对其成果和信誉普遍评价优秀。

第十条乙级资质旅游规划设计单位应满足以下要求:

(一)从事旅游规划设计一年以上;

(二)规划设计机构为企业法人的,其注册资金不少于50万元人民币;规划设计机构为非企业法人的,其开办资金不少于50万元人民币;

(三)具备旅游经济、市场营销、文化历史、资源与环境、城市规划、建筑设计等方面的专职规划设计人员,其中至少有三名从业经历不低于三年;

(四)至少完成过三个具有影响的旅游规划设计项目;

(五)项目委托方对其成果和信誉普遍评价良好。

第十一条丙级资质旅游规划设计单位应满足下列要求:

(一)从事旅游规划设计一年以上;

(二)规划设计机构为企业法人的,其注册资金不少于10万元人民币;规划设计机构为非企业法人的,其开办资金不少于10万元人民币;

(三)具备旅游经济、市场营销、文化历史、资源与环境、城市规划、建筑设计等方面的专职规划设计人员,其中至少有一名从业经历不少于三年;

(四)至少完成过一个具有影响的旅游规划设计项目;

(五)项目委托方对其成果和信誉普遍评价好。

第十二条旅游规划设计单位资质等级每两年复核一次。复核通过的,换发新的资质等级证书;复核未通过的,由具有相应权限的资质等级认定机构作出撤消或降低资质等级的决定。被撤消资质等级的旅游规划设计单位,一年内不得重新申请资质认定。

第十三条取得资质等级的旅游规划设计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具有相应权限的资质等级认定机构撤消其资质等级:

(一)违反法律法规被追究法律责任的;

(二)违反旅游行业管理规定造成恶劣影响的;

(三)转让资质等级证书的;

(四)旅游规划设计单位变更名称,未报原认定单位备案的。

第十四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旅游规划设计资质等级单位,降低其资质等级:

(一)违反旅游行业管理规定造成不良影响的;

(二)项目委托方评价普遍较差的;

(三)资质条件发生变化达不到原等级要求的。

第十五条各级旅游规划设计单位资质等级证书由全国旅游规划设计单位资质等级认定委员会统一印制,由认定单位颁发。

第十六条旅游规划设计资质等级单位变更名称,应报原认定单位备案,并换发新的旅游规划设计单位资质等级证书。

第十七条旅游规划设计资质单位的规划设计文本和图件,须注明资质等级和批准证书编号。

第5篇

[关键词] 民族体育旅游 规划 傣族园

我国各个少数民族在长期的生产和生活实践中,创造了大量的体育活动,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体育游憩、休闲活动,形成了民族体育文化,它是我国少数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实施下,特别是在“体育健身游主题年”等活动的带动下,民族体育获得了很大的发展,并由此而形成了旅游的一种新形式――民族体育旅游。在此基础上,理论界对民族体育旅游也开展了研究。其中,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如何适应时代要求向前发展,让更多的人参与到这些活动中,如何适应现代旅游的要求,推出适合的旅游产品,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旅游规划是旅游业发展的纲领和蓝图,是促进旅游业健康发展的重要条件。一个地区、景区要开发、策划、发展民族体育旅游,进行合理的民族体育旅游规划是必不可少的。本文将对如何开展民族体育旅游规划进行一些探讨。

一、民族体育旅游规划的内容

旅游规划涉及多个学科的理论与知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旅游规划分为很多种类型,例如,按照范围来划分可以分为国际旅游规划、国家旅游规划、区域旅游规划、亚区旅游规划、旅游景区规划等等。民族体育旅游规划作为旅游景区规划中的一种,需要进行精心的研究、具体的分析。

著名的旅游规划专家因斯克普(Inskeep E,1991)认为,旅游规划的基本组成要素有下述六个方面:旅游吸引物和活动;住宿设施;其它旅游设施和服务;交通设施和服务;其它基础设施;社会因素。本文将依据这六个方面对一定民族地区范围内的民族体育旅游规划进行分析。

二、规划的案例点――傣族园景区

傣族园景区位于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景洪市勐罕镇,距州府27公里。傣族园总体规划占地面积336公顷,内含5个傣族自然村寨,主景区由曼将、曼春满、曼乍、曼嘎、曼听5个保存最完好的傣族自然村寨为重要部分组成,是西双版纳傣族自然村寨最集中、民族特色保护最完好的旅游景区。

傣族园于1999年8月1日开始营业,并成立了傣族园有限公司。经多方的共同努力,傣族园取得了巨大的成绩,2001年10月被国家旅游局评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2002年12月通过了ISO质量/环境体系认证,2003年4月被国家旅游局、中国旅游报评为中国旅游知名品牌,2004年被国家旅游局授予“生态文明示范村”的称号。傣族园在经营管理中,实行独特的“公司+农户”的发展模式,实现公司与村民的共同发展。本文将以傣族园为案例点,探讨民族体育旅游的规划。

三、具体的规划分析

1.旅游吸引物和活动规划

旅游吸引物和活动方面的规划,这是民族体育旅游规划最重要的方面,而要有旅游活动项目,则首先要有该方面的旅游资源。

(1)民族体育旅游资源

民族体育是集竞争、健身、民族艺术、娱乐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活动,作为一种旅游资源,随着现代旅游者对旅游中高娱乐性、高参与性等体验活动需求的增加,民族体育旅游应运而生并蓬勃发展。

国内旅游学界对民族体育旅游资源开展过不少研究,比如,对于概念的探讨,丁世勇等(2003)认为,民族体育旅游资源是以人的身体活动为中介,供游客观赏或直接参与的具有民族特色的传统体育项目,与中国各民族传统体育活动及各民族古老的历史、生产、生活环境息息相关。它充满了粗犷、淳朴、杂多的丰富性,充溢了醇醇的生活情趣和浓厚的乡土气息,是在深厚的民族历史文化积淀的基础上创造发展而成的。一般认为,凡是能供旅游者观赏或直接参与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活动,并具有经济、娱乐、健身等多重功能的各种民族传统体育项目都可称为民族体育旅游资源。

民族体育旅游资源是很丰富的,例如,傣族体育旅游项目主要包括有丢包、拳术、赛龙舟、刀术、射术、放高升、以孔雀舞为代表的多种仿生舞蹈等等,这些民族体育项目中,有表现生产生活的,有反映宗教祭祀活动和军事武技的、有表现民俗风情习俗的、也有满足民族文化娱乐的,内容十分丰富。按其内容及活动性质,可将这些民族体育旅游资源划分为竞技类游戏类、舞蹈类、表演类、节会类和养生类等等类型。竞技类的有赛龙舟、射术等;游戏类的有丢包等;舞蹈类的有仿生舞蹈;表演类的有拳术、刀术等;节会类的有放高升等;养生类的有气功、按摩、药膳等等。可以说,民族体育旅游资源是相当丰富的。傣族园,不仅是旅游景区,也是傣族人民生产生活的场所,因此,上述民族体育活动,在这里都有开展和传播,这给我们进行项目设计、产品开发提供了广阔的资源、发展的空间。

(2)民族体育旅游产品

当前许多民族地区、旅游景区的活动中,开发比较早、比较成熟的是歌舞活动等旅游产品,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歌舞产品显得有些老化,游客参与度不够。然而,民族体育旅游资源虽丰富,但常常处于一种比较松散的状态,资源整合得不够,不能适应迅速发展的体育旅游市场。要适应时代的发展,必须加强对民族体育旅游的规划,其中,产品是规划的关键。

资源如何转化为产品,是旅游规划者所关心的问题。民族体育旅游资源是很丰富的,但许多景区的民族体育旅游产品尚不多,有待于进一步挖掘,群众喜爱的、危险性小、容易推广的项目还是不少的,要把它们整合起来,成为景区的旅游项目。例如傣族的丢包运动,参与性很强,规则也不复杂,技术难度不大,比较容易上手,经过有效的“包装”应该可以成为一项较好的参与型旅游产品;另外,一些技术要求比较高的项目,则可以设计成观光型旅游产品,例如赛龙舟、放高升等。

民族体育旅游产品要以民族体育旅游资源为基础,特别要突出本土性、民族地方特色。少数民族体育活动种类丰富,项目繁多,发展呈现多层次性,由资源转化为产品,必须通过筛选,经过充分的调查和市场分析,选取既有代表性又适合产业化发展的项目,加强包装、策划,使其具有可操作性,便于推入市场。

2.住宿设施

旅游活动中,住宿设施一般包括宾馆、汽车旅馆、旅社、膳宿公寓、野营地以及旅行车营地等等。开展民族体育旅游,若是少数民族聚居区,在当地居民同意的情况下,住宿可安排在具有当地特色的建筑或民居,满足游客探新求异的心理;若是移植性的旅游景区,住宿则可以安排在景区,以及周围的宾馆饭店,住宿的内部设施最好与民族体育文化相关。住宿的安排要合理,以便发挥住宿设施应有的经济效益,但住宿的选择与众多因素有关,包括自然地理、环境、劳动力、社会因素等因素,在具体的分析与规划中是复杂的,需要大量投入,精心规划。

对于傣族园景区而言,最好的住宿设施就是村寨中的傣族传统干栏式民居了,它具有民族传统和地方特色。为了完善住宿设施,在规划建设中应大力开发干栏式民居旅馆,增加床位、增强舒适性,从而可以吸引并留住更多的游人,给游人以好的住宿体验。

3.其他旅游设施和服务

这一方面的规划包括旅行社、旅游信息服务、旅游纪念品商店、银行、医疗保健、公共安全、邮政服务等等具体的规划。涉及的规划内容比较多,在此重点讨论一下旅游信息服务和旅游商店的规划。

在旅游景区景点中,旅游信息服务是很重要的,对于民族体育旅游而言,旅游信息服务要包括体育活动的介绍、活动时间的安排以及相关旅游信息等。民族体育旅游信息服务要做到方便、快捷,充分展示其丰富的文化内涵,便于游客及时地获得其所需的信息。在景区景点中,要做好游客中心、路牌、宣传资料等方面的建设。

旅游商品、纪念品规划也是十分重要的。旅游商品是旅游购物的重点,旅游纪念品要突出乡土特色、合理方便,特别是对于民族体育旅游而言,旅游纪念品无疑要突出“民族”与“体育”这两方面。例如丢包运动中的花包经过合理、精心的包装,应该可以成为很好的旅游纪念物。花包纪念品的设计要大小适中,便于携带,表面应有体育活动的图案或文字,可以采用中文、傣文、英文等多中语言,以便让游客识别与纪念。好的旅游纪念品就是景区的“宣传员”。

4.交通设施和服务

这一方面的规划包括进出旅游景区以及旅游景区内的交通,交通是旅游六大要素“食、住、行、游、娱、购”中的“行”,旅游交通要保证游人在旅游目的地“进得去、出得来、散得开”,旅游交通对于旅游活动成功开展的意义不容质疑。在民族体育旅游中,要做好旅游接待,则首先要把进出旅游景区的道路修好,这需要先期的规划与投资,交通建设应走在前列,而旅游景区内的交通,则更应该因地制宜,修建具有特色的道路,例如山间小径、石板路等。交通工具也可以多样化,马匹、轿子等特色交通工具在适宜地区也可以派上用场,使得旅游活动形式丰富多彩。

现在,进出傣族园景区的公路已经基本修建完毕,环路已经形成,路况也较好,景区外交通已经可以满足要求;而小型电瓶车、傣王轿等交通工具也已在采用了,景区的交通方式、工具正在逐步完善。

5.基础设施规划

这一部分的工作包括规划区的供水、供电、污水处理、垃圾处理、排水系统以及通讯设施等。在民族体育合适旅游规划中,基础设施的规划与建设比较艰巨,因为不少民族地区、旅游景区的基础建设比较薄弱,需要加大投入,加强基础建设。

傣族园是由自然村组成的,相比大型人工建造的景区景点,基础设施尚不够完善,要充实这方面的建设,给村民和游人都带来便利。特别值得注意的一点是,建设这些现代基础设施要注意生态环境的保护,以及与当地景观的协调,不要产生视觉污染,这就要求在规划设计阶段时期,注意精心组织,统筹规划。

6.其他因素

这一部分的内容也很多,包括市场营销方案、与旅游业相关的法规、旅游组织机构、旅游从业人员教育与培训、环境和社会经济计划等等,可以说这方面包含的内容比前面的都要多、繁琐,在此只做简要探讨。

民族体育旅游作为一种比较新颖的旅游活动,需要涉及的社会因素不少,包括熟悉相关民族、旅游、体育方面的法律法规,联系相关的旅游组织机构,做好民族体育旅游从业人员的教育与培训,实施营销方案等。对于傣族园体育旅游的营销方案,则要利用多种渠道,比如采用互联网、报纸、电视、广播、展销会、户外广告牌及人员推销等方式,扩大宣传,吸引游客参与,让更多的旅游者认识、了解内容丰富的民族体育旅游。

四、结语

旅游是一项涉及多个行业,多个部门的经济活动,旅游规划也需要考虑到自然、社会、经济、文化等多种因素,是非常复杂的。

民族体育旅游作为一种特殊类型的旅游,是需要特别规划和研究的,也是一项复杂的工作, 通过合理、科学的规划,推出适应旅游市场需求的民族体育旅游产品,推动民族体育旅游的发展,适应全民健身的需要,并可起到对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笔者在此以傣族园景区为案例点对民族体育规划做了一些初步的探讨,旨在进一步充实民族体育旅游的研究,以便理论界与实践界的进一步深入,促进傣族园景区的向前发展。通过各界的共同努力,民族体育旅游规划定会不断地完善起来。

参考文献:

[1]保继刚楚义芳:1999.旅游地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傣族园有限公司.《西双版纳傣族园 争创世界民族文化品牌发展纲要》(2004―2014)[Z]

[3]丁世勇郑国华陆元兆陈红星张国栋:2003.析民族体育旅游资源[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7(5):24~26

第6篇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2009年全市旅游工作会议。本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认真学习十七届三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增强我市旅游经济增长信心,分析和把握当前旅游经济发展的特点,部署下一步工作。通过此次会议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加大旅游投资引导力度,扩大旅游消费,充分发挥旅游业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促就业的重要作用,迎难而上,实现我市旅游经济较快增长。

一、20*年旅游工作情况

20*年在国际经济形势受到金融危机严重冲击,我国先后发生事件、全国大范围严重雪灾、四川*强烈地震,造成国内旅游业面临严重困难,但我市旅游业没有出现大起大落、大幅下滑的局面,与全国同类城市相比,仍然保持了较好的发展势头。全年共接待游客总数为2733.63万人次,同比增长8.98%;旅游总收入197.12亿元,同比增长16.69%。圆满完成了年初预定的工作目标及全年旅游经济增长指标。

20*年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高水平编制旅游规划。

一是编制完成了《*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市北部旅游圈发展规划》、《*市*池旅游圈规划》、《*旅游区总体规划》等规划,世博园、*海、安宁温泉等重点旅游片区也完成了规划编制工作。重点项目郑和文化旅游项目规划已提交市规委会,*乡村养生旅游试验区总体规划等专项规划也已经启动。二是旅游资源整合取得进展。编制完成*旅游区项目建议书,对*高等级公路、景区和旅游小镇进行统一包装,向社会招商。针对*旅游区长期存在的多头管理等问题,提出了对*旅游区进行统一规划、统一开发、统一经营的管理体制改革建议方案,目前正在加快推进实施。三是旅游标识标牌及游客服务中心建设全面启动。*市主城区旅游标识标牌系统的规划设计工作已完成,正在推进施工。主要旅游县区的游客服务中心正在建设。

(二)全面推进旅游重大项目建设

通过全市努力,我市旅游招商引资工作取得一批重要成果。20*年,全市共引进重大项目16个,协议引进资金348.45亿元人民币,实际完成投资额21.5亿元。为支持项目建设,我们还对11个重大旅游项目和带动性龙头项目给予了共计780万元的贷款贴息补助。此外,还针对新兴旅游热点线路启动了游客服务中心体系的规划建设工作,重点推进昆石高速公路*游客服务中心、七彩云南游客服务中心、*区高原明珠游客服务中心创建工作。继续推进旅游厕所工程,在旅游景区、旅游交通干线和游客集散地扶持建设了20座星级旅游厕所。

(三)强力开展旅游宣传促销

一是积极进行海外宣传营销。在中央电视台国际频道、凤凰卫视、美国有线电视网等多家国内外主流媒体播放了*旅游形象广告;分别组团赴*地区进行旅游宣传促销。邀请印度、澳大利亚、泰国等国外的新闻媒体到*进行考察报道。二是继续深化区域联合促销,先后联合成都、桂林参加了柏林国际旅游交易展和法国巴黎旅游展。参加了在桂林举办的海峡两岸联谊会,共同研究探讨*旅游市场的开发及*—厦门—*旅游产品的营销。举办了中国南方旅游城市第十届年会和广东*文化旅游周活动。

(四)成功举办20*中国*国际文化旅游节*狂欢节系列活动及亚太旅游协会(pata)20*年旅游战略论坛

*市承办了20*中国*国际文化旅游节*狂欢节,以“奥运北京、旅游云南”为主题,精心组织了开幕式暨花车巡游、春城梦幻之夜花车巡游、广场民族歌舞展演、西寺塔广场泼水狂欢活动、云南名特民族风味小吃长街宴、民族大联欢活动、“奥运北京、旅游云南”高尔夫球邀请赛等活动,全方位、多层次地向中外游客展示了云南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浓郁的民族风情和独特的旅游魅力。

受亚太旅游协会和市政府委托,*市旅游局负责承办的亚太旅游协会(pata)20*旅游战略论坛在*成功举办。此次论坛是国际旅游界的一次盛会,论坛共邀请了包括pata总部副总裁在内的来自亚太地区23个国家(地区)的120余位从事旅游行政管理、航空运输、酒店品牌建设、机场运营等旅游界学者专家及营销商参加会议。论坛的成功举办密切了与亚太旅游协会的密切合作,扩大了我市旅游在海内外的知名度,提升了*作为国际旅游城市的形象和地位。

(五)强化了旅游法规建设

按照市委“两集中、两到位”和“四进”的行政审批改革会议精神,积极构建“审管分离、权责挂钩”和“审批一条龙、服务一站式”的行政审批工作新机制,努力建设服务型政府,创造更加优良的环境。制定了《*市旅游局便民服务工作方案》和《便民服务指南》,全面清理了我市旅游规范性的文件;完成了行政执法制度公开工作,在市政府信息公开网和市旅游局网站上公布了旅游行政执法依据、行政执法权限、行政执法职责(内容);公布了行政处罚程序、行政复议程序和行政赔偿程序;指导和督促县市区旅游行政部门积极推行阳光政务、推进依法行政和行政审批制度工作,开展了对县市区旅游行政部门的行政执法检查。

(六)进一步规范和优化了旅游市场秩序

旅游市场秩序的治理整顿是行业管理的一项重点工作。20*年,我们紧紧围绕中国*国际文化旅游节,“pata”20*旅游战略论坛及黄金周旅游接待等重点,加大市场监管,突出旅游安全防控及管理,严厉打击非法经营行为,重点对“一日游”、“黑车”、“黑导”,私拉乱价,倒卖门票等非法行为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整治。全年共查处旅游服务企业70余家,旅游从业人员违规违法服务117人次,共受理旅游投诉87起,受理游客一般性投诉及咨询电话10000余起,理赔金额共12.*万元。旅游市场秩序一直居于全国同类旅游城市的领先水平。

同志们,20*年由于金融危机的影响,全球经济增长明显放缓,国内经济增速回落,我市旅游经济发展也面临了一些困难。例如我市入境旅游从去年8月份出现了自“非典”以来的首次负增长,旅游外汇收入也相应出现下降。入境游客在昆停留天数从2007年的1.54天下降到1.42天,低于厦门、青岛、西安、杭州等旅游城市。20*年我市旅游总收入197.12亿元,从收入总量来看也低于中西部地区的成都、重庆、西安、武汉等城市。入境游客停留时间偏短、总体花费水平偏低已经成为我市入境旅游市场面临的主要问题。

国内旅游方面,国内旅客增长明显放缓,国内旅游过夜游客增长速度与国内一日游增长速度不相协调。一些景区改造项目也因为金融危机的影响出现资金未能按计划投入到位的情况。尽管遇到了上述问题,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我国经济仍然保持平稳较快发展,这为国内旅游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经济基础。国际金融危机对于中国既是严峻挑战也是重要机遇。

二、旅游发展环境分析及发展趋势预测在一系列危机事件和经济形势的影响下,20*年我国旅游经济发展受到了很大冲击,2009年我市旅游经济发展形势依然严峻,但是只要能够提振信心,积极应对,旅游经济仍有望实现恢复和提升。(一)发展环境分析20*年上半年危机事件不断,下半年经济形势趋紧,可以说20*年是我市旅游经济发展非常特殊也较为困难的一年。去年上半年,我国旅游经济发展相继受到年初南方地区雨雪冰冻灾害、“3·14”拉萨严重暴力犯罪事件、“5·12”*大地震等危机事件的冲击,遭受了很大损失。上述危机事件波及了全国旅游经济的发展,但是影响主要局限于部分地区,从影响的持续性来看也相对较为短暂,上述危机事件对我市国内和人入境旅游发展均有负面影响,但相对来说我市旅游业受到的冲击较小。从全球看,20*年下半年至今年以来,由美国次贷危机引起国际金融市场震荡,使得全球金融系统面临自1929年以来的最大危机,进而向实体经济蔓延,新兴经济体的发展势头普遍降低,全球经济增长明显放缓,海外旅游需求明显降低,我市入境旅游发展因此受到阻碍。从国内看,为了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政府宏观调控政策在全年也经历了数次调整,从“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转向“重点保持经济增长、扩大国内需求”。经济形势是影响20*年下半年乃至今年上半年我国旅游经济运行的最主要因素,而且这种影响比自然灾害等事件更为全面、深远。由于国内经济形势要好于国际总体经济形势,因此国内旅游发展环境要好于入境旅游。从其他方面来看,国际油价从140多美元的高位回落到现在的60多美元,旅游交通运输成本有所降低,将会对长线旅游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虽然假日制度调整对一些以经营长线旅游产品的旅行社经营具有一定影响,但是对全市旅游经济总量影响不大。加之,由于拉动内需的需要,国家对汽车购置税、燃油税政策进行了调整,都为自驾旅游以及城市近郊游及中短途旅游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发展机遇。(二)发展趋势分析

20*年,我市接待入境旅游者人次位居全国主要旅游城市第17位,旅游外汇收入排名第23位,均比20*年上升了一位,显示了我市入境旅游经受住了考验,在全国主要旅游城市普遍出现下降的情况下仍保持了海外市场的稳定。

进入今年二季度以后,我市旅游经济发展出现动力和阻力并存的局面,国民旅游扩张与入境旅游萎缩、供给扩张与需求滞后、国内宏观环境好转与国际经济继续下行等三大突出矛盾是左右第二季度旅游经济运行趋势的主要力量。

今年4月份,我市接待海外旅游者人数出现今年以来的首次增长,增幅虽仅为3.17%,但是相对一季度21.42%的降幅,海外旅游市场的回暖仍预示了旅游市场良好的发展前景。

第7篇

关键词:乡村旅游;城乡统筹;新农村

中图分类号:F292文献标识码:A

城乡统筹协调发展是中国共产党在十六大上深刻总结几十年来处理城乡关系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提出的一个全新的思路和方针,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是解决“三农”问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和谐社会的根本举措。旅游业尤其是乡村旅游业是一种关联带动性强、拉动内需明显的新兴产业,发展乡村旅游有利于促进农民向非农领域转化,促进传统的农村种植经济向服务经济转变,促进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然而,由于乡村旅游在国内是一个新兴的产业,我国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又是我国面临的一种特殊机遇,把乡村旅游的规划和发展同城乡统筹的大背景相结合的研究和探讨很少。因此,本文研究的意义是寻求一种把城乡统筹协调发展同乡村旅游规划有效结合的规划模式,以加快城乡一体化和乡村城镇化的进程,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优化农业结构,增加农民的经济收入,为乡村旅游提出一种新的规划模式。

一、城乡统筹规划与乡村旅游规划的联系

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2007年初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贯彻十六大精神,按照城乡统筹的思路对“三农”工作做出了战略部署,城乡统筹是加快改变城乡二元结构体制的需要,是探索构建和谐社会体制的需要,也是探索乡村旅游规划和发展模式的需要。

(一)城乡一体化与城乡总体规划。党的十六大提出在本世纪头二十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其重点和难度是在农村,如果“三农”问题不能合理有效的解决,全面小康就不可能真正实现;统筹城乡经济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业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是一项大思路、大举措,是解决城乡发展问题的一个重大创新,它把城乡一体化思想提高到一个新的理论高度,新的战略地位。城乡一体化的实质就是统筹城乡经济社会的发展,我们应该按着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战略思想去研究和解决我国的发展问题,把城市和乡村结合为一体,联系城市研究农村,联系农村研究城市。

城乡总体规划是城乡统筹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实现方式。要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统筹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解决如何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扭转地区收入差距过大的现状问题,就必须重视城乡总体规划,使城乡健康持续地发展。城乡统筹发展是城乡一体化的实质,而城乡一体化是城乡总体规划的战略部署。

(二)乡村可持续发展与乡村发展规划。乡村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就是要以乡村为载体努力寻找出一条人口、经济、社会、环境和资源相互协调,既能满足当代人的需求,而又不至于对后代人的发展需求能力构成威胁的发展道路。乡村是我国建制最小的行政地域单元的群体,它既接受周围城镇的辐射,又对乡村居民产生直接的辐射作用,乡村的可持续发展是城乡一体化战略的基本原则。

乡村发展规划是乡村可持续发展的实现过程和手段。在乡村发展规划的过程中,要考虑环境、生态和资源的相互协调性,考虑资源的有限性和不可再生能力,不能盲目扩大乡村的规模,也不能让乡村以城市为模板进行复制。规划的重点是考虑如何有效节约用地,保护资源和生态环境;如何提高乡村规划设计水平,改变千镇一面的状态等,改变乡村二元经济结构的现状,促进农业人口向非农人口转变。乡村发展规划恰恰是乡村可持续发展实现的途径,乡村可持续发展是乡村发展规划的目的和指导,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三)乡村创新经济学与乡村旅游规划。乡村创新经济学是瑞典延雪平大学商学院维尔特教授等在总结欧洲农业发展经验的基础上提出的,乡村创新经济学理论推崇区域社会资本在乡村建设中的作用,依据乡村特有的资源,通过资源整合、城乡合作发展特色产业。乡村创新经济学立足于乡村经济发展不平衡性,居民点分布及规模等不同特点,按照不同的发展模式和要求,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对乡村发展进行有区别的规划,坚持产业发展与居民点体系建设互动协调的理念,根据区域经济发展统筹的原则,研究乡村发展的方向和模式,合理安排生产用地,促进乡村产业结构的升级和优化。

乡村旅游发展是乡村创新经济学理论下的一个成功实践。在我国广大的乡村地区存在着丰富的人文历史资源和生态自然资源,乡村旅游开发和发展存在着巨大的潜力和市场。根据乡村创新经济学理论,因地制宜,实事求是,依据特有的旅游资源发展乡村旅游业是乡村发展的有效模式之一,因为乡村是比较容易培养出特色经济的。乡村可以根据本身特点挖掘本土文化特色,在继承传统文化的同时创造具有时代气息的新文化,或根据乡村建筑风格塑造自己的产业发展模式。如,江南乡村小巧玲珑的民居、北方乡村厚实的四合院、华中乡村封闭的天井和马头墙、西南乡村的木楼竹楼、西北乡村的窑洞等都直接和形象的烘托出乡村的特色,乡村规划可以根据特有的资源和特色发展旅游业,这是乡村创新经济学理论的应用和实践。城乡统筹发展与乡村旅游规划之间内在的联系,见图1。(图1)

二、乡村旅游规划模式的建立

(一)传统乡村旅游规划模式。传统的乡村旅游规划往往只重视旅游业的发展,把旅游业产生的经济效益放在首位,旅游业的发展是建立在资源消耗和环境破坏的基础之上的,而且旅游产品单一,不能体现农村农产品价值的升级和提高。旅游发展的同时,乡村的农业、乡镇企业、种植业等产业的发展受到影响或阻碍,不能从整体上规划布局乡村产业结构调整,不能通过资源的整合把旅游业和种植业、养殖业等有效的结合起来。再者,乡村旅游区一旦建立,没有对游客的数量和环境的容量进行有效的控制,生态环境将逐渐恶化,缺乏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注重开发,忽视保护,在获得些许经济利益的同时,失去了社会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

(二)城乡统筹下的乡村旅游规划模式。城乡统筹下乡村旅游规划模式是在综合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基础上,首先建立一种乡村旅游开发适宜性评价体系,依据乡村创新经济学等相关理论,对是否适合发展乡村旅游业作出科学有效的评价,然后根据相关资源和其他指标因素寻找出乡村旅游开发客源、容量及效益评价的方法,对乡村旅游规划的旅游业发展和其他产业发展作出客观的评价,通过资源整合,把新农村建设与乡村旅游开发有机的结合起来,最终建立一种具有新农村特征的旅游乡镇模式。这种模式实质上是建立在乡村旅游业基础上的农业结构调整方式,是发展经济与资源环境保护并存,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生态环境效益并存,旅游业与农业、其他产业并存的一种综合体。城乡统筹下的乡村旅游规划模式,见图2。(图2)

三、乡村旅游规划模式的实现过程

(一)乡村旅游开发适宜性评价

1、评价指标和因素确定的依据。根据评价效果性、独立相关性、重要性、完备层次性、可比性、可行性等原则确定乡村旅游开发适宜性评价的指标和因素,分别包括有效客源(周围大城市的数目、市民的消费心理和交通状况)、周围类似旅游项目(数量的多少和竞争力的强弱)、人文历史资源(古镇古街、历史遗迹和农耕文化)、自然生态资源(自然风光和生态环境)、可参与性(运动体验项目、购物娱乐项目)、可持续性发展(经济、社会和文化的整体发展、脱贫致富功能、保护资源环境)。

2、确定适宜性评价的尺度。根据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对评价指标和因素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价,按照相同、稍强、强、明显强和绝对强分成五个等级,通过指标层中各因素两两比较,采用Saaty的1~5标度法确定aij的取值1、2、3、4、5及其倒数1、1/2、1/3、1/4、1/5,从而得判别矩阵,确定指标评价集i;将i矩阵的每一个列向量归一化得到矩阵i;对i按行求和得到i;对i进行归一化处理得到权重Ai;同理,确定目标层下各指标的权重A。

3、确定隶属度和判别标准。根据乡村旅游开发过程中的实践经验和理论基础,将乡村旅游开发适宜性评价分为5个等级,分别为Ⅰ级(0.4~0.5)、Ⅱ级(0.3~0.4)、Ⅲ级(0.2~0.3)、Ⅳ级(0.1~0.2)、Ⅴ级(0~0.1)。评价等级集Y=(Ⅰ级,Ⅱ级,Ⅲ级,Ⅳ级,Ⅴ级),确定评价集的标准隶属度U=(0.9,0.7,0.5,0.3,0.1)。其中,Ⅰ级表示乡村旅游开发适宜性非常好,实施后可行性和适宜性非常强;Ⅱ级表示乡村旅游开发适宜性良好,适宜开发;Ⅲ级表示适宜性评价一般,可以考虑开发;Ⅳ级表示乡村旅游开发适宜性不太好,最好不要开发;Ⅴ级表示旅游开发适宜性评价很差,不应开发。

4、进行模糊综合评价。一级模糊评价:确定并根据指标因素评价尺度,依靠专家评分确定某个指标或因素在同一层次上评价某个等级所占的比例,确定模糊评价矩阵Ri和Rij;二级模糊评价:通过计算Bi=Ai×Ri,对指标集的各个指标进行评判,并确定目标层评价B;三级模糊评价:通过计算S=A×BT分别在各指标层进行评判,并计算和判别目标层的综合隶属度:P=S×UT。

依据综合隶属度对目标层乡村旅游项目开发的适宜性做出比较客观的评价。

(二)客源、容量及经济效益分析

1、基本假设。(表1)

2、客源量预测方法。(表2)

3、旅游容量计算方法。(表3)

4、经济效益分析。(表4)

(三)乡村旅游规划。乡村旅游规划的目的是建立一个新型的具有新农村特征的旅游乡镇,同时也是城乡统筹协调发展的目的所在。规划过程中,把旅游规划和其他产业规划有机的结合起来,根据乡村的地域特征和资源状况,合理发展规模化的高科技种植业、养殖业、乡镇企业等产业,利用旅游业带动其他产业,利用其他产业促进旅游业,达到和谐发展的目的。举例来说,把农民的耕地种植成规模化的高科技有机稻,形成万亩梯田,既可以作为旅游业的一个观光点,又可以获得谷物的丰收,如云南哈尼梯田;利用乡镇企业和工业的发展可以带动旅游业的发展,如河南省等;提倡农民种植大量的经济树种,形成果树园和果树带,如桂花树、果树等,一方面为游客游览参观提供美好的视觉感受,提高游客参与果树采摘等的积极性,为旅游景点增色;另一方面可以增加农民收入;根据乡村古老的建筑形态和建筑风格,规划成农家乐或休闲场所,既可以使游客体验农耕文化,又可以达到放松休闲的目的,如川东民居;充分利用已有的山体形式和道路状况,可以开发越野等运动项目,提高旅游项目的可参与性等。

首先,乡村旅游规划应综合考虑经济效益因素,规划能够有效的提高农民收入,改善农民生活水平和生产环境,增加政府财政收入;其次,乡村旅游规划应把社会效益融入规划范围之内,经济效益的提高可以同时具有扶贫开发的功能,为当地的村民提供有效的就业岗位,并具有文化教育的功能;再次,乡村旅游规划要持续发展,在旅游开发的同时,保护人文历史资源和生态自然资源,从某种意义上讲,旅游开发的规划过程就是对资源保护的过程,在尊重自然的前提之下开发旅游资源,以“不发展就是最好的发展”为开发思路,加强资源保护和生态环境保护,给未来发展预留空间。

具有新农村特征的旅游乡镇是以旅游项目为支撑的,应紧紧围绕“乡镇围着旅游建,道路围着旅游修,农业围着旅游调,民居围着旅游改”的理念,规划时综合考虑经济因素、社会因素和可持续因素,以乡村旅游产业为基础,把乡村旅游规划成新农村建设的示范乡镇,把乡村旅游开发变成农民增收、脱贫致富的有效方法,把乡村旅游开发变为城乡统筹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途径。

四、结论

在城乡统筹协调发展的背景下,通过分析、研究农村现有的资源、政策以及其他优势,利用乡村创新经济学的理论和模糊综合评价的方法,探讨适合发展乡村旅游所具备的条件,寻求了一种把城乡统筹协调发展同乡村旅游规划有效结合的一种规划模式,以加快城乡一体化和乡村城镇化的进程,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优化农业结构,增加农民的经济收入,达到旅游功能、扶贫功能、社会功能、环境功能等协调发展的结果,同时利用乡村旅游带动新农村的建设,为乡村旅游规划和城乡统筹协调发展提供一种具有参考价值的发展模式。

(作者单位:1.重庆大学建设管理与房地产学院;2.河南五建集团)

主要参考文献:

[1]赵涛涛.统筹城乡背景下的重庆城镇化道路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08.

[2]黄序.北京城乡统筹协调发展研究[M].北京: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2004.

第8篇

【关键词】乡村旅游;乡村景观;乡村旅游景观;乡村旅游景观规划

【Abstract】With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y and the improvement of people’s living standards, the tourism had developed rapidly. As rural tourism can improve the rural environment and promote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rural regional economic, it gets great attention. How to carry out the planning of rural tourism landscape to make full use of existing resources and create the greatest benefits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task. In order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practical research, this paper based on the relevant information home and abroad, summarized the related concepts, the rural tourism landscape planning content, planning principles, problems and solutions.

【Key words】Rural tourism; Rural landscape; Rural tourism landscape; Rural landscape planning

经济的飞速发展,一方面使得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另一方面现代城市工作的紧张、繁忙和巨大的压力,使得人们在紧张工作之后身心疲惫,再加上生活交际面狭窄,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越来越多的人,特别是年轻人精神情绪烦躁不安,处于亚健康状态,需要通过一定的活动方式进行调节,以重新恢复身心的平衡,在这种背景下,以陶冶性情,放松心情为目的的新型休闲旅游项目“乡村旅游”在各地纷纷兴起并毫无疑问地成为人们最喜爱的旅游方式之一。鉴于此,本文在研究了国内外相关资料的基础上,总结了相关概念、乡村旅游景观规划的内容、原则、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以期为相关的实践研究提供借鉴,以减少由于旅游开发对乡村地区自然生态环境的破坏,从而推动乡村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1 基本概念

1.1 乡村旅游

乡村旅游是指以乡村空间环境为依托,以乡村独特的田园风光、农村聚落、乡村文化、民俗风情、森林景观和农业生产形式等社会文化因素为吸引源,以都市居民为目标市场,展开的以领略乡村风光、体验生产劳作、了解风土民俗和尝试回归自然为主要目的,集观光、游览、娱乐、休闲、度假和购物为一体的一种旅游活动[1]。

1.2 乡村旅游景观

乡村旅游景观是在乡村地域范围内,以乡村自然景观和乡村人文景观为载体、能够体现乡土文化和地域特色、具备生产价值、生态价值、审美价值以及旅游价值,能引起审美与欣赏活动的综合性景观[2]。

2 乡村旅游景观规划的内容

乡村旅游景观规划的内容主要决定于乡村景观的属性、特征、规划的目标、要求、任务等,其内容主要包括整体意象规划、整体格局规划、乡村聚落规划和乡村遗产保护与规划四个方面。

2.1 意象规划

何谓乡村景观意象规划呢?它是在景观思想、景观精神和景观灵魂层面上对乡村景观进行的最高境界规划,是对乡村景观旅游规划的核心,是对乡村景观感知的心理图式进行塑造。

2.2 整体格局规划

是指在乡村景观环境调查、评价的基础上,以景观规划设计技术系统为支撑,以乡村人居环境建设为中心,以乡村的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确定乡村景观的总体特征、格局和发展方向,是对乡村景观环境进行景观功能分区和空间布局,着重做好斑块和廊道的规划。

2.3 乡村聚落规划

农民生产、生活的空间比较小,而且相对来说较集中,习惯上把这样空间称为乡村聚落。乡村聚落规划可分为村落形态控制和村落景观规划两部分[3]。

2.4 乡村遗产保护与规划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乡村景观遗产正面临着毁灭地威胁,现实需要我们有一种前所未有的醒悟感和珍惜感,不能让历史的瑰宝流失,应加强乡村遗产的保护和合理规划。

3 乡村景观旅游规划的原则

乡村景观规划设计就其自身的特殊性,可以将其指导性原则分为以下几种:

3.1 保护乡村自然环境和历史人文的原则

乡村地域广阔,大面积的景观是自然或近乎于自然景观的地域,人类活动干扰程度低,景观结构保存完好,是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基本场所。美国Frederick Law Olmsted 认为景观规划不仅要提供一个健康的城市环境,同时也要提供一个受保护的乡村环境。此外,了解乡村旅游的特质,才能准确的把握聚落区域在整体中定位,才能在充分发挥其潜能,精心营造出恰如其分的规划项目,延长其旅游地的周期。

3.2 尊重适用人群的审美观念、心理需求的原则

作为长期的居住者,乡村旅游地居民的审美观念和对环境的需要是要认真考虑的。当景观环境与居民的行为心理相一致时,便会起到调剂居民的情绪,改变居民的行为的作用,因此设计师在设计时应当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巧,潜移默化的更新人们的观念。

3.3 凸显乡土特色的原则

乡土特色是乡村旅游景观内在品质的体现,在规划设计时,要坚持凸显景观的乡土特色的原则,一方面要在尊重当地人的生活方式的前提下,充分利用当地独特的景观资源,就地取材;另一方面还必须考虑到对当地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与继承,充分利用和发挥其固有特色,开发潜在的景观资源,弘扬乡村文化,丰富乡村旅游景观的内涵,形成独具一格的地方特色,从而避免景观雷同现象的发生。

3.4 公众参与性原则

乡村旅游景观的建设与居民的生活环境、游客的游憩环境息息相关,因此在建设过程中必须坚持公众参与原则,在前期的调研,中期的规划及后期的建设过程,都要征求居民和游客的意见,确保乡村旅游景观建设的有效性、合理性。

3.5 谋求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工业化、农业生产及乡村旅游开发的负面效应,使乡村资源和环境受到很大程度的破坏,若其影响超出资源环境的可承受范围,后果将不堪设想。因此在景观规划设计中必须坚持可持续性原则,善待乡村自然环境,只有保护好农村生态环境,才能实现乡村旅游健康、快速、可持续的发展。

4 乡村旅游景观规划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我国乡村旅游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也出现了不少的成功案例,积累了大量的成功经验,但在取得成果的同时,仍有一些不足之处值得注意。

4.1 旅游产品单一

目前,乡村旅游活动主要停留在观光、采摘、垂钓等项目上,以满足游客的物质需求为主,尚未深人挖掘旅游资源和民俗文化内涵,缺乏精神需求和氛围。旅游产品单一,不能满足多层次游客的需要,重游率低。

4.2 基础设施不完善

乡村旅游地区大都位于城市郊区或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的农村,基础设施满足不了游客的需要,落后的设施条件难以让游客接受,也难以留住游客。

4.3 管理不规范

规划是一个不断发展、动态的过程,整个过程始终贯穿着的是管理因素。规划初始阶段就与管理紧密相连,建设完成之后应注重各项设施尤其是设施周围的环境整治工作。

4.4 景观生态环境保护意识有待加强

旅游开发后,大量的游客涌入乡村,原来的生态系统受到影响,日益暴露出生态环境遭到破坏的迹象。因此乡村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利用,是以后景观建设中必须谨慎处理的。

4.5 各自规划,恶性竞争

一村开展了乡村旅游并取得不错的成果后,都会引发周围各村的争相效仿,致使同一区域内多村均进行各自为政的、单独的乡村旅游规划。

5 解决方案

5.1 增强整体保护规划意识

我国的城市化进程不断提速,使得乡村的青年产生了断档,传统的乡土文化得不到传承,再加上现代人热衷于外来的文化形式,进而丢失了文化自信心,针对这种情况,在进行规划时就必须加大和增强整体保护规划意识,不能丢掉自己的文化基因。

5.2 避免经济效益主导,过度开发

乡村旅游的迅速升温,过急的开发和利用不仅使资源没有得到合理的利用,充分发挥其经济效益,而且对乡村环境产生了巨大的负面作用,因此在进行规划时,我们应充分考虑当地社会和经济发展规划,从整体大环境考虑,找出自身优点,形成合力,最终达到经济、社会、环境效益的最大化。

5.3 健全相关法律法规

没有政策,没有法规,就难于管理,也不能保证其健康、持续发展。因此政府应积极制定发展乡村旅游的优惠政策,制定乡村旅游管理法、观光农业管理法、乡村民俗文化旅游管理法、“农家乐”管理法等。使得乡村旅游景观规划、实施有法可依,有规可循。

5.4 调动群众参与的积极性

群众作为乡村旅游景观开发的主力军,如果对发掘和利用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极不关心,会严重影响到乡村旅游景观的成败。乡村非物质文化和当地百姓的关系就像鱼和水的关系,它必须是在良好的环境中才能鲜活的传承下去,仅靠政府一己之力是得到对乡村文化保护和发扬的应有效果的。

【参考文献】

[1]王云才.乡村旅游规划原理与方法[M].北京:科技出版社,2006.

第9篇

《*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是一个比较成熟、全面、具体和有比较强的针对性、指导性的规划,在空间布局、市场分析、区位研究、交通配套建设和建议几个方面尤其突出,说明编制组和有关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且工作认真扎实和卓有成效的,也反映出编制组专家和*市、贵州省旅游局等对*旅游的认识水平高。本人完全同意通过专家评审。

现对规划及*市的旅游发展提出以下几点个人意见:

1、从规划工作要为规划对象的未来发展勾画出一幅蓝图的基本要求看,评审稿提供的这幅图还应该进一步简洁、清晰。这幅图不仅对从事旅游工作的人要易看好懂,也要力争使一般读者看得明白。建议在说明书的基础上编制10000-20000字的文本,以规划研究的结论和建议为主要内容。此外,说明书中的一般性理论知识介绍也可以精简或删除。

2、加强对旅游产业布局的分析研究并提出明确的对策建议,突出产业作为资源到市场和效益转化的转化器作用。要以发展大旅游、建设大产业为出发点,不仅要在产品项目上全面考虑观光、休闲、娱乐、度假、会议等直接满足旅游目的的内容,而且要考虑六要素的成龙配套,还要考虑为旅游产业提供支撑的产业的布局和发展。

3、进一步认真研究、讨论、论证*旅游的主题形象、宣传口号,设计、确定*旅游的直观标识。在内容上,主题形象表达和宣传口号既要准确概括旅游目的地的性质特点,使得人们觉得准确、贴切,又要有很强的市场针对性,能够产生比较强的吸引力,使得旅游者看到、听到后立即产生前往旅游的动机。在文字上,既不能太晦涩、深奥、抽象,又不能太俗气和过于直白,要有文学、美学意味,能够产生美好的联想。在目标设定上,既不能过低和过于具体,又不能过高、过大。直观标识要通过公开征集、专家设计、广泛讨论、比较论证和政府审定的方式来确定,不能等,但也不要太着急。基本要求是一看就懂,看完就忘不了,因此,要有特色,要能够直观表示出一地一区的旅游主题、性质、特色。

4、增强规划的约束力,抓好规划的培训、研讨和交流,为实施规划奠定基础、创造条件。规划编制、评审、基本都是政府、主管部门和专家的工作,我国的旅游规划已经度过了摸清资源家底、进行动员宣传、统一和提高认识、确定旅游发展目标的阶段,进入了发挥实际指导作用的阶段。在前一阶段,编制和规划本身就可以基本实现目标,在当前阶段,除了规划要更具体、更科学和更具有针对性、指导性外,编制和规划只是基础和序幕,主要的目标和任务是规划的实施。因此,必须使规划具有很强的约束力,建议再次认真修订后,将规划报经市委审批和市人大讨论通过,请市政协组织讨论和提出意见,由市政府或市委、市政府联合实施。同时,要加强规划的宣传、培训、研讨、交流等工作,让尽可能多的人了解、熟悉、掌握规划。本人认为,此次评审的规划在质量方面没有什么问题,建议将实施规划作为明年市旅游工作会议的主题和旅游工作的主线。

第10篇

关键词:长寿之乡、旅游总体规划、夏邑县

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与中国休闲旅游时代的到来,人们对“健康、养生、长寿”的需求越来越强烈,单纯的的养生度假游已难以满足人们高品质综合性的旅游需求,因此,“长寿之乡”旅游总体开发应运而生。

中国长寿之乡是中国老年学学会评选认定的称号。中国有49个长寿之乡,河南有5个,夏邑县是河南最早的“长寿之乡”,也是河南最早重视“长寿”旅游资源的县域,其旅游总体开发为全省长寿之乡的总体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1项目介绍

1.1区位条件

夏邑县位于豫东边陲,豫、鲁、苏、皖四省结合部。东部和南部与永城为邻,西部和西北部与虞城县接壤,西南部与安徽亳州市交界,东北部与安徽芒砀山缘连。西距商丘市55公里、省会郑州270公里,东距苏北重镇徐州120公里,南距皖北药都安徽亳州60公里,东北接安徽梨乡砀山县城28公里。

1.2规划范围

规划区夏邑县位于河南省商丘市东部,县域总面积1484.7平方公里,辖24个乡镇,总人口118.1万。

1.3旅游资源类型与等级

结合《夏邑县旅游资源单体调查表》、县志及其它相关资料,对全县旅游资源的基本情况系统整理、概况。依据国家行业标准《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18972-2003)的旅游资源分类分级规范,夏邑县旅游资源初步调查结果涉及地文景观、水域风光、生物景观、遗址遗迹、旅游商品、人文活动等7大类,15个亚类,31个基本类型,共116个资源单体。其中,具有开发价值的优良级资源有4个,分别为:夏邑长寿文化节、夏邑城湖、孔子还乡祠、彭雪枫将军纪念馆。

2规划思路

2.1规划理念

(1)全局视野,市场导向

准确把握华北、华东特别是豫东地区旅游发展态势、科学合理定位夏邑县在区域旅游发展格局中的地位,主动融入豫东区域旅游圈、商丘市一小时经济圈、沿黄旅游带等。

(2)整合资源,产业联动

整合夏邑县“长寿之乡”旅游产品与县域内天龙湖、孔子还乡祠等景区旅游资源,紧抓主打产品,适当引导旅游客流的合理分流,推动县域内旅游产业和谐发展。

充分发挥旅游产业关联带动作用,不断完善夏邑县旅游六大基本要素,充分依托、吸纳、整合、联动相关产业资源,深度挖掘旅游业与相关产业发展的内在经济联系,调动相关行业部门共同发展旅游业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发挥旅游业联动作用,延伸旅游产业链,形成旅游产业群。

(3)创意先导,精品塑造

以创新性思维,集中力量凝练区域旅游发展的内核以引领“长寿之乡”品牌发展,使之成为区域旅游发展的新动力和提升旅游产品质量的有力驱动。

精品战略是针对市场的战略,夏邑县“长寿之乡”的旅游总体开发应通过对旅游市场发展的研究,找准旅游短期热点、预测旅游长盛领域,以相应制定符合区域旅游发展的深度战略。同时采用多种营销手段,着重在主要市场上确立产品品牌和增强市场知名度、美誉度,通过市场行为完善旅游产品的精品化。

2.2规划目标

通过旅游开发,使夏邑县“平原寿乡”与“北方长寿乐园”形象深入人心;国内知名养生、长寿休闲度假旅游区的地位得到确立;全县旅游产业成为全面促进和支撑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支撑;形成完善的旅游产业体系,旅游基础设施和城市功能发达,旅游产业结构合理,旅游业的产业优势和经济作用凸现。

2.2规划定位

以“长寿之乡”品牌为依托,以康体养生、休闲度假为主要功能,打造集观光、养生、休闲、度假、体验、康体、旅游地产等于一体的河南长寿养生的“第一高地”。

3规划设计

3.1空间布局

3.2功能分区

根据夏邑县的城镇空间结构、空间布局、旅游资源分布以及县域的交通道路状况,将夏邑县分为三个功能区:长寿荟萃综合区、长寿文化观光区、长寿体验区。

3.2.1长寿荟萃综合区

范围为夏邑县城及S324省道所环绕的空间区域。完善本区的各项旅游服务功能,包括接待系统,集散系统、形象系统及游览系统,全方位提升夏邑县旅游服务与接待设施的档次,着力提升服务接待能力,形成夏邑县公共的旅游综合服务区域。

3.2.2长寿文化观光区

范围为“李集镇―刘店集―太平镇―孔庄乡―北镇―胡桥―郭店―桑固”环绕而成的环状区域。本区主要开发以大圣寺、孔子还乡祠、吴家寺遗址、商汤祷雨台为载体的长寿文化观光旅游;以太平百果园、孔庄乡万亩果园为载体的长寿休闲度假旅游。

3.2.3长寿产业体验区

范围为“车站镇―火店乡―会亭镇”所在的半环状区域。本区打造以食用菌为主题的美食之旅,特色商品购物之旅;将火店乡的“宫灯”与“中国结”的展示规模化、形象精品化、出售多样化,形成特色旅游商品;注重会亭镇打火机基地的旅游商品开发,生产并出售中高端打火机,最终形成以“食用菌”、“宫灯”、“中国结”及打火机为依托的夏邑县特色旅游产业体验区。

3.3旅游产品与项目设计

3.3.1延寿圣祖

第11篇

关键字摘要:灵渠风景区发展旅游规划

一、安的自然社会状况

兴安,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北部,北距桂林市六十公里,是大桂林旅游区的组成部分之一。

兴安,古为百越之地。战国属楚国。公元前214年泰始皇在兴安境内凿通灵渠,兴安成为“南连海域,北达中原”的重镇。两汉属始安。唐高祖武德四年(公元六二一年)在今兴安设临源县。宋大历三年(公元七六八年)称全义县。宗太平兴国二年(公元九七七年)始称兴安。

兴安位于东经110°14’-110°56''''之间,北纬25°17''''-25°55''''之间,和全州县、资源县、灵川县、龙胜县相邻。总面积2348平方公里。辖11个乡镇,全县人口37万,以汉族为主。境内土地肥沃,物产丰富,是全国白果、粮食、毛竹生产基地县,全国农业生态县之一。

兴安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年降雨量在1600—2200mm之间,年平均气温17.8℃,气候宜人,四季可游。境内以丘陵、平原为主,分布着谷地、高山等地形。地势由西北越城岭山脉和西南都庞岭山脉相对倾斜,形成两山之间的狭长地带,称“湘桂走廊”。境内最高峰猫儿山顶峰海拔2142米,为华南第一峰。

二、四周的旅游业及有关方面的状况

兴安旅游资源丰富,1982年经国务院批准为对外开放县。1987年3月兴安县旅游局成立。兴安旅游以文物古迹和高山风光为主要内容。现规划有猫儿山风景区、灵渠、红军碑园风景区、乐满地休闲度假区、古严关、秦城遗址风景区、五里峡风景区。

猫儿山风景区摘要:距兴安县城五十六公里的猫儿山风景区占地四百八十平方公里,是以越城岭主峰猫儿山为中心的高山风景区,最高峰海拔2142米,为华南最高峰,猫儿山春天杜鹃花争艳,夏天气候凉爽宜人,秋天红叶烂漫,冬天银装素裹,是揽胜、探险、猎奇、度假、避暑的好去处。

红军碑园风景区摘要:位于兴安县城西南部,碑园占地一百二十亩,气势恢宏,800立方米的红军群雕堪称全国纪念性群雕之最。

乐满地休闲度假区摘要:占地面积335公顷,是目前中国规模最大的游乐项目之一,园区内的高尔夫俱乐部是具有国际标准的18洞美式丘陵球场。乐满地主题乐园占地60公顷,是度假世界第一期工程投资最大的项目,在2002年度被国家旅游局评为“AAAA”景区,同时通过了ISO9001及ISO14001两项国际权威机构的质量标准体系认证,后又被评为“2002年度中国旅游报.中国旅游知名品牌”以及“全国十佳主题乐园”。

三、规划范围

灵渠景区规划包括分水塘、铧嘴、大天平、小天平、南北二渠、三将军墓、秦堤、飞来石、四贤祠及一条伴着古灵渠长约一公里长的水街;景区原面积73.3公顷,规划后加上一公里长的水街,面积为105公顷。

四、规划依据和原则

景区将严格依据《旅游规划通则》、《旅游资源分类、调查和评价》、《广西旅游产业发展总体规划》、《桂林市旅游总体规划》等规则及兴安的具体情况规划,坚持保护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五、旅游资源状况和评价

灵渠是我国古代最伟大的三大水利工程之一,在其建成后的两千多年里一直是沟通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的交通枢纽。它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集体聪明和力量的结晶,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和科考价值。灵渠周边林木苍翠,绿水潺潺,风景秀丽并分布有多处文物古迹,是我国少有的集历史人文景观和美丽自然景观于一体的旅游胜地。

六、客源市场分析

兴安旅游客源市场总的定位是以国内旅游客源市场为主,国际客源市场为辅,国内客源市场则以广西区内,非凡是桂林市各县以及兴安周边省各县市为目标客源市场,这些地区由于距离近、花费在交通上的时间不多,游客利用节假日到兴安旅游的可能性很大,以广东、上海、福建、浙江、江苏等沿海省市为潜在客源市场,这些地区人口众多、经济发达,居民收入水平高,每年的出游率高,其中有不少是到桂林旅游,兴安悠久的历史文化、漂亮的山水风光、良好的生态环境,无疑将成为这些久居闹市,渴望逃避城市喧嚣,回归大自然、探索历史文化的游客偏爱的地方,另外充分依托桂林市客源枢纽中心的优势,挖掘其他区域的旅游市场。便利的航空设施缩短了全国各地旅游者和桂林市的距离,畅通的公路交通使游客出入桂林更加方便自由,兴安可以更好地接受桂林中心城市的辐射,从桂林分流或截流更多的国内外游客到兴安县来游览。而只要到兴安旅游,灵渠是必到的景点之一,所以灵渠景区的客源基本和到兴安游览的客源一致。

七、旅游规划开发方向和旅游项目创意

景区开发主题化、整体化、生态化,将充分挖掘灵渠的水利文化内涵,完善景区建设;加强文物古迹实体及其环境的保护,尊重历史,修复完善景点外观和内容;修建灵渠博物馆,做好文物的异地保护及其文物内涵的保护和体现工作。配合灵渠及兴安地方文化,设立文物陈列室、展览厅、展映厅、模型室、报告会议厅等;协调景区和四周农村社区的关系,建立农业生态旅游区。做到民俗游、访古游、生态游的统一。

八、景区和功能区划分

灵源寺、灵源阁摘要:位于分水塘南岸的松树林里,灵源寺建在半山腰,灵源阁建于山顶。规划对目前现存宫院予以整修、复原,恢复塑像、壁画,形成一组建造精美、结构完整、功能齐全的庙宇建筑群。同时作为一个集中的游客共享空间,应设立石桌、石凳等休息设施,不设商业服务摊点。

水上表演区摘要:规划在分水塘水域,主要有赛龙舟表演、鸬鹚捕鱼表演及开展竞技运动项目活动,如摩托艇、皮艇、滑艇、飞伞等刺激性项目,供青年游客参和游乐。该区水域较深,建护栏、扶手等平安设施及提示警告语录。

铧嘴摘要:南斗铧口,这里便是湘漓分派。湘水由南向北而来到铧口,经大小天平,泄水天平,在这里三七分派,三湘水过南渠流入漓江,七分湘水继续经北渠汇入湘江。秦堤汉水,流经千年;铧嘴天平,承载历史。规划在铧嘴岛上修建铧嘴古亭,看水涨水落,听浪花欢畅。到铧嘴必须乘游船,不可经天平涉水直到,以防发生意外。

大小天平摘要:和灵渠铧嘴相连,是建在湘江上的一座拦江滚水坝。由于具有既可提高水位,又可排洪滚水,以保持渠水平衡的功能,故称“天平”。大小天平呈“人”字形,北侧一段称大天平,长344米。南侧一段称小天平,长130米。二者的比例大体为3摘要:1。内堤均用条石平铺筑成,外堤均为大石排插成鱼鳞状。内堤的条石,两块之间,凿有石槽,灌人铁水作楔子,把块条石连为一体,避免洪水冲垮。在两千多年以前就应用如此高超的技术,在科技发达的今天仍具有参考价值。

四贤祠摘要:四贤祠位于南渠北岸,祠内因祀奉历代修凿灵渠有过重大贡献的秦监史禄、汉伏波将军马援、唐桂管观察使李渤、唐桂管防御使鱼孟威四公而得名。祠内保存着历代各种碑刻30多块,竖立在进门醒目处,可谓修灵渠的纪念碑。规划在四贤祠里建一博物馆,收藏有关灵渠方面的文物;在大堂摆放整个灵渠风景区的模型,以方便游客了解景区的大致情况及灵渠的一些历史。

飞来石摘要:在灵渠的秦堤之上,距南陡500米。石高4米,周长20米,近正方形。石的上方,平坦如台,有级可登。平台上有两株桂花树裂石而出,亭亭如盖。飞来石无倚无根,独耸于湘江故道和南渠的二水之间,给人无限遐思。或说来自峨眉,或说飞从天外。宋以来,历代诗文题刻有“砥柱石”、“虬如”、“夜月潭辉”、《重修灵渠记》等。飞来石实为灵渠一大奇赏。

秦堤摘要:筑于秦,用以防止南渠渠水泄入湘江故道,保护南渠不受洪水冲击。堤高2~7米,宽4.5米,最宽10余米,全长3.15公里。堤下1米多处开了“渠眼”,丰水期可排洪,枯水季节则溢出细流以浇灌农田。堤上古木成荫,构成七里长堤风景道。规划在堤上种植有本地特色的树种(如兴安楠),并修建人行步道,以创造良好的漫步环境。

水街摘要:水街景区包括灵渠县城段两岸的街区,长约1公里,由秦汉建筑文化、古桥文化、古雕塑文化、灵渠历史文化、岭南市井风俗文化五部分组成。水街在恢复建设上十分重视历史文化的挖掘和展现,其重要景点秦文流觞景区以一品居、三槐第、九井坊三条古街,充分体现秦代建筑风韵;其古戏台为徽派建筑风格,是水街城中城的中轴线;其湖广会馆建于清朝初年,具有典型的荆楚文化风格;其水街民居青瓦白墙、雕花门窗,“小桥流水人家”情趣盎然……此外,水街景区还从民间收集了大量文物,形成了百米雕塑长廊、古石雕群等景点。流水潺潺、杨柳依依、曲径幽幽,中国古典审美情趣跃然而生。规划中在水街设立一定数量的旅馆、艺术品专卖店及饭店;渠两岸的垂柳下设立石桌、石凳等休息设施。

九、旅游资源和环境保护

景区开发要以不破坏资源为前提,具体景点景物四周不得进行随意性建设,对其开发应有科学合理的规划论证,针对非凡的景观资源,要建立具体系统的资源档案。

规划应以高标准严格要求。根据《旅游区(点)质量等级的划分和评定》中AAAA级旅游区(点)的标准摘要:本区空气质量应达到GB3095-1996中规定的一级标准;噪声质量达到GB3096-1993中规定的相应标准;地面水环境质量达到GHB1的规定。区内各项设施设备符合国家有关环保要求,不造成环境污染和其它公害,不破坏游览气氛。

十、基础设施和旅游接待设施规划

景区内已配套有给水系统、排水系统、电力工程系统,可满足景区水源、电源及排污处理的需求,建有一家三星级的宾馆。导游及相应的工作人员都经过专业的培训,工艺品店及一些和旅游开发相关的店铺都将通过招标的形式从严准入,所开展的活动不得有损景区形象。

一、交通规划

兴安灵渠位于湘桂走廊腹部,距离世界旅游名城桂林市57公里,是北上华中,南下两广的咽喉要道。湘桂铁路和国道322线纵贯全县,天天有9对列车在兴安站停靠。中心城市桂林市通往全国各地的旅游交通已形成,每年经桂林两江国际机场、桂林火车站、北海——南宁——柳州——桂林高速公路以及321、322国道来桂林旅游的国内外游客达800余万人。桂林至兴安的一级公路已经开通使用,车程不足1小时,交通极为方便。

景区内规划以步游路连结各个景点,以利于游客平安行走及观赏为原则,路面处理以天然石块、石板为主,尽量保持自然野趣。路宽以1.5-2米为宜。对于江边驳岸及上下陡坡路段,应设护栏、扶手等防护办法,材料也以天然材料为主。未开放区域应有明显警示,防止游客误入,出现危险。

二、绿化规划

景区里古树参天,沿渠两岸树荫浓密。在保护现有树木的前提下,种植一些彩叶树种,以增加色彩的丰富度,充分体现季象变化,但以适地适树为原则,尽显自然之本色。

三、服务项目规划

严格按照《旅游规划通则》的要求建立基本的服务设施,服务设施主要指住宿设施、餐饮设施、购物设施及其它娱乐、摄影、医务、银行、邮电等等。为体现地方特色,将成立专业的艺术表演团,体现水上舞台表演的魅力及建设文物陈列室、展览厅、展映厅、模型室。

四、管理人员和机构设置

景区成立了专门的管理委员会。管委会成员由公安、卫生、工商、环保、文化、城建、旅游等部门的主要领导组成,并成立相应的工作小组。管委会的成立,在很大程度上为景区的旅游环境打下了坚实的组织基础,从而使景区的发展步入正轨。

五、其它

景区里除常规的表演节目外,每到传统节日或庆典、重要会议的召开都会临时布置文艺表演和游园活动;和四周的学校合作,为其提供见习基地;不定期开展市民素质拓展活动,以培养良好的旅游大环境。

第12篇

一、旅游产业发展现状

“十五”以来,我市紧密围绕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四路并进、五力同驱”、“建设豫北区域性中心强市”的重要战略思路,着力实施政府主导型旅游产业政策,努力拓宽旅游建设融资渠道,不断加大旅游景区(点)建设开发力度,进一步开拓旅游客源市场,大力提升安阳旅游整体形象,成功创建了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使我市成为全省乃至全国重要的热点旅游城市之一,标志着我市旅游业步入了一个新的战略发展时期,必将对我市“*”及今后一个时期旅游产业快速发展起到重要推动作用。

(一)旅游经济效益显著提高。“十五”时期,全市旅游总收入累计达到149.46亿元。累计接待入境旅游者5.95万人次(其中,外国人2.13万人次、港澳台同胞3.82万人次),年均增长12%;旅游外汇收入2226万美元,年均增长12%。接待国内旅游者4430.35万人次,年均增长12%;国内旅游收入143.16亿元,年均增长13%。2005年,全市实现旅游业总收入35.40亿元,相当于全市GDP的6.5%。旅游业已逐步成长为我市发展较快的新兴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

(二)旅游产业体系日趋完善。全市获得旅游经营许可证的旅游景区(点)达到16家,其中国家AAAA级4家,分别是殷墟博物苑、红旗渠、太行大峡谷和羑里城。旅行社60家。旅游星级饭店23家,其中四星级3家,三星级7家,二星级13家,床位数共计6000余张。旅游定点餐饮单位20家,旅游定点购物场所4家,旅游定点娱乐场所6家。旅游学校办学规模和质量逐步提高,大专院校旅游专业相继开设。全市已基本形成了以“食、住、行、游、购、娱”等要素为主体,其它关联产业为支撑,并具有一定规模和水平的旅游产业体系。

(三)旅游投资力度不断加大。“十五”时期,我市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重点加大了对旅游资源和旅游基础设施的开发与投资力度,全市旅游景区(点)的交通、通讯、电力、供水、环保、信息等基础设施,特别是交通设施得到了明显改善,为加快发展安阳旅游业提供了良好的软硬件环境。同时,市财政还拿出专项资金用于扶持各县(市)旅游项目建设,使各县(市、区)的景区(点)、旅游基础设施得到了明显改观。

(四)旅游整体形象快速提升。利用电视台、电台、报纸等各种主流媒体,开展一系列旅游宣传促销活动,较好地提升了古都安阳的形象和知名度。大力弘扬红旗渠精神,在全国各地举办红旗渠精神巡回展,成功塑造“安阳红旗渠”这一旅游品牌;积极举办殷商文化旅游节、周易与现代化国际研讨会、世界易经大会等节庆活动,有力地促进和带动了安阳旅游产业的发展。同时,林州国际滑翔节、内黄二帝陵公祭等县(市、区)节庆活动也形成了一定的影响力和带动力。目前,我市累计投入的宣传促销资金已达到2000余万元。

(五)旅游招商工作取得成效。“十五”以来,我市进一步加强了旅游招商引资项目库的建立和完善工作,并大力开展了旅游项目招商引资工作,先后赴“长三角”地区和广州等地开展了卓有成效的招商活动。其中“长三角”旅游项目招商最终洽谈旅游项目18个,签订合同、协议14个,签约金额24.5亿元人民币,合同资金5.86亿元,目前已落实投资资金7952万元;借红旗渠精神展在北京、上海、广州展出的轰动效应,在上海、广州两市共签订旅游项目合同、协议3个,意向2个,签约金额达到5.3亿元人民币。截至2005年底,已落实到位资金2130万元。这些活动的开展,有力地促进了我市旅游多元化投资格局的形成。

二、旅游产业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一)发展中面临的机遇

1、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为旅游产业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按照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以建设豫北区域性中心强市为目标,提出了“四路并进、五力同驱”发展战略,将旅游产业作为带动第三产业发展的龙头产业来抓,将建设文化旅游中心作为“一个基地、四个中心”之一提出来,重视程度大为提高,政府倾斜力度明显加大,群众认同度越来越高,营造了重视旅游、关心旅游、发展旅游的良好氛围。

2、经济发展环境的优化为旅游产业发展提供了机遇。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省级园林城市、省级文明城市的成功创建,及殷墟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工作阶段性目标的完成,标志着我市经济发展环境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与此同时,随着我市旅游宣传促销力度的不断加大,特别是安阳红旗渠精神巡回展、周易与现代化国际研讨会、国际滑翔节、世界易经大会、殷商文化节等节庆活动的成功举办,使安阳在全国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大大提高,对于扩大招商引资,扩大旅游消费等将发挥积极作用,为我市发展旅游产业提供了广阔空间和良好契机。

3、国家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将为旅游产业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将使广大人民的生活水平持续提高,旅游消费需求也不断扩展,为安阳市旅游产业的大发展奠定更加坚实的经济基础。国家“东西互动,带动中部”、“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区域经济发展方针,省提出的“中原崛起”的战略思路,将为安阳的旅游产业发展开辟更大的空间。同时,安阳市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体制改革的深化,政府职能的转变,现代企业制度的逐步建立,市场体系的逐步完善,也为旅游产业发展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日益明朗的全球化国际大环境,将促进安阳市旅游产业的优化升级和全面发展,尤其是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文化多元化,将为安阳文化旅游的腾飞和国际市场的拓展带来机遇。

4、交通事业的迅猛发展将促进旅游产业的发展。安阳地处中原腹地,位于晋冀鲁豫四省交界之处。西依太行山与山西省接壤,北隔漳河与河北相望。京广铁路纵贯市区,京珠高速公路、106、107国道贯穿南北。安林、汤濮铁路通达山东、山西。尤其是随着安林高速、安南高速东西大通道的贯通,大广高速安阳段、济东高速安阳段的建成以及城市基础设施的逐步完善,交通状况将大为改观,从而为我市大力发展旅游产业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和难得的机遇。

(二)发展中面临的挑战

客观讲,我市旅游业近年来虽然取得了迅猛发展,在全省位次及全国的形象和知名度也有了相应提升,但在环境营造、设施建设、宣传促销等方面与旅游发达城市相比,仍有不小的差距。特别是我市殷墟、袁林、红旗渠、羑里城等一些独一无二的旅游资源,并没有得到充分、有效地开发和体现。主要表现在:一是发展大旅游的观念还没有形成。在认识上还停留在谈旅游就是旅游景区、谈旅游收入就是景点门票收入,就是宾馆、饭店、旅行社的营业额,而未将旅游当作一个大的产业体系来考虑。二是发展大旅游的氛围还不够浓厚。在旅游规划、宣传推介、资金投入、政策支持等方面仍缺乏应有的力度,全市大抓旅游、抓大旅游的气氛还未形成。三是旅游基础设施仍较为落后。旅游交通不畅,承载能力弱,景区(点)设施不配套,仍普遍存在于大多景区(点),且周边环境脏、乱、差现象突出,污染较为严重,对外形不成足够的吸引力。四是产业链条还不够完善。目前我市旅游收入主要依靠门票收入,“行、游、住、食”虽有一定基础,但缺乏相应的规模、档次、实力和吸引力,“娱”和“购”两大要素严重缺乏,在旅游总收入中所占比重较小。五是管理体制还有待理顺。旅游景区(点)多头管理的现行体制,直接造成管理分散,条块分割,部门所有,各自为营的弊端,加之宏观调控力度不够,使全市旅游形不成拳头,在市场竞争中的主动性和竞争力大打折扣。六是宣传主题还不够突出。在对外宣传上,缺乏行之有效的手段,主题不突出,效果不明显,还不能形成鲜明的旅游城市“个性”。同时在客源市场开拓方面也缺乏计划性、针对性和系统性。

三、“*”期间旅游产业发展的总体思路及主要目标

(一)总体思路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建设豫北区域性中心强市的战略目标,坚持科学发展观,以资源整合、打造精品为重点,以提高旅游产业化水平和综合效益为目标,巩固提升现有景区(点)的品位和档次,规划建设一批新的景区(点),实现旅游产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使旅游产业在促进经济结构调整、拉动第三产业发展、扩大就业等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使旅游产业最终成为全市的支柱产业,推动我市由旅游资源大市向旅游经济强市转变,逐步将我市建设成为国际旅游城市。

(二)指导原则

1、坚持政府主导。推行“政府主导、部门联动、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旅游发展模式,加强统筹协调和政策引导,加大市场运作力度,全市参与,促进我市旅游产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高产业素质,打造旅游强市。

2、坚持城建、交通、文化、旅游有机统一。要将旅游作为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坚持旅游开发和城市建设一体化,要以城建、交通建设为基础,文化为灵魂,使我市由“旅游城市”向“城市旅游”逐步转变,进一步提升城市综合旅游功能。

3、坚持品牌带动。将品牌塑造作为安阳旅游业发展的着力点,充分发挥资源特色优势,全力打造具有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的品牌景区和拳头产品,形成“重点突破、以点带面、联动开发、整体推进”的旅游发展格局。

4、坚持文化旅游联动。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要依托我市丰富的文化资源,促进旅游与文化的有机结合,大力提升旅游的文化内涵和品位档次。加强文化旅游的资源整合和区域协作,构建文化旅游产业集群,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

5、坚持改革创新。积极推进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着力培育旅游市场主体,以景区(点)所有权、管理权和经营权分离为突破口,推动企业改革改制,培育、组建跨地区、跨行业的大型旅游企业集团,充分发挥企业在旅游产业发展中的主体作用。

6、坚持和谐发展。正确处理旅游资源合理开发和自然环境、文物古迹保护的关系,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质量经营、高水平管理,实现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7、坚持以人为本。以满足旅游者的需求为出发点,追求人文关怀、返朴归真、回归自然的生态设计和线路经营,开发个性化、多样化的旅游产品,提供标准化、规范化、程序化的旅游服务,创造安全、便利、优美、舒适的旅游愉悦环境。

(三)主要指标

到2010年,全市接待海内外旅游者达到1503万人次,年均增长8.9%,其中接待国内旅游者1500万人次,接待入境游客30000人次。全市旅游总收入达到54亿元,年均增长8.8%,其中国内旅游收入达到53.6亿元,旅游外汇收入达到472.6万美元。全市直接就业人员4万人,间接就业人员20万人。旅游总收入占全市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7%以上。

(四)发展目标

1、*年要作为我市的“旅游发展年”。力争经过几年发展,使旅游产业成为全市的支柱产业,大力拓宽入境游,实现安阳由旅游资源大市向旅游经济强市转变,产业综合实力和竞争力明显增强。到2010年,全市旅游总收入保证进入全省前4名行列,力争进入前3名。

2、把安阳建成豫北及周边地区的文化旅游中心,成为国内外有较高知名度,历史文化和自然风光交相辉映的国际旅游城市,占省内和国内旅游市场的份额大幅度提高。

3、实现旅游产业结构合理化,游览业主导地位大大增强;旅游交通体系更加完善;旅游饭店数量、布局更加合理;旅游商品、旅游娱乐供给和收入显著增加,“食、住、行、游、购、娱”六要素得到协调发展。

4、*年殷墟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成功。以殷墟为龙头,将殷墟、羑里城、红旗渠和太行大峡谷塑造成为安阳国际旅游的精品品牌,提高旅游业的核心竞争力,景区(点)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环境状况明显改观,并力争使其纳入国内外大型旅游集团的主要旅游线路。

5、水资源旅游产品化。从*年开始,要重点开发我市水资源,充分发挥我市水资源优势,做足水文章,重点开发彰武水库、小南海水库、龙泉水库、汤河水库、太行平湖等水库观光旅游。同时规划开发建设洹河旅游风光带。

6、国家级优秀旅游城市创建工作取得更大进展,安阳作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的影响进一步扩大,县(市)创建优秀旅游城市步伐进一步加快。到2007年之前,林州市成功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四、重点景区(点)建设

根据旅游要素空间集聚特点,参考区位条件、现状规模、区域经济联系、可持续发展潜力等,围绕“三根两游”,逐步将安阳建设成为国际旅游城市,全面实施安阳旅游资源开发建设“1715工程”,打造“一个中心”、开发“七大旅游区”、建设“十五个重点景区”。一个中心:豫北区域文化旅游中心;七大旅游区:殷商与周易文化旅游区、红旗渠·大峡谷旅游区、二帝陵寻根朝觐旅游区、岳飞故里旅游区、安阳古城游旅游区、瓦岗寨旅游区、小南海山水文化旅游区;十五个重点景区:殷墟、羑里城、红旗渠、太行大峡谷景区、岳飞纪念馆、二帝陵、袁林、天宁寺、瓦岗寨、彰武·小南海景区、宝山灵泉寺、赵河风景区、塔山风景区、马氏庄园、博物院。

(一)打造豫北区域文化旅游中心

按照《安阳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规划纲要》的要求,“*”期间,我市应加快打造豫北区域文化旅游中心的步伐。安阳是中国古都之一,历史文化名城,甲骨文的故乡,《易经》的发源地,红旗渠精神诞生地,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有着3300多年悠久的历史。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为我市建设“文化旅游中心”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建设豫北区域文化旅游中心要依托悠久的殷商文化和周易文化,做大做强甲骨文、青铜器和周易文化旅游产业,打造具有历史文化特色的历史文化游;依托太行山大峡谷、彰武·小南海景区、珍珠泉、洹河等秀丽的自然风光和内黄枣乡怡人的田园风光,打造具有自然山水文化特色的自然风光游;依托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岳飞庙和红旗渠,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红旗渠精神,打造具有现代文化特色的民族精神游,使我市成为豫北区域文化旅游中心,逐步将安阳打造成国际旅游城市。

(二)开发七大旅游区

殷商与周易文化旅游区。结合殷墟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实施“主打殷墟、带动周边、整合资源、同步培育”的品牌带动战略,通过整合培育,逐步打响“中华文明之源——殷墟”品牌,形成以殷墟宫殿宗庙、王陵遗址为核心的殷商文化大旅游区。以点连线,形成洹河旅游风光带,培育殷墟宫殿区、王陵遗址、袁林、养寿园、洹园等景点建设,启动袁林申报世界遗产工作。同时,充分借助我市是周易发源地的垄断资源优势,发挥周易的世界品牌效应,扩大世界影响力,对羑里城景区进行规划和建设,并加大对其产业链的开发力度,办好一年一度的国际周易讨论会,建设周易研究和学习的相应场所,为下一步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做准备。

红旗渠·大峡谷旅游区。以“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为依托,坚持寓教于游、“红、绿”结合的原则,打造“艰苦岁月、时代精神”民族精神旅游品牌,积极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建设享誉海内外的民族精神旅游圣地。同时,充分利用太行大峡谷优美的自然山水优势,以太行大峡谷为中心,带动天平山、洪谷山、黄华山、五龙洞国家森林公园、太行平湖、万泉湖等景区(点)的开发建设。以联合申报国家地质公园为目标,加强区域交通联系,整合旅游资源,培育整体品牌,构建红旗渠·大峡谷无障碍旅游协作体系,重点打造爱国主义教育、休闲度假、山水观光、生态旅游四大支柱旅游产品,形成具有世界级影响力的旅游度假区。

二帝陵寻根朝觐旅游区。以古文化资源为依托,以中华民族寻根为主线,重点开发建设二帝陵,强化旅游基础配套设施建设,积极申报国家文物保护单位,与黄河故道的汉代建筑群系形成连线。利用丰富的沙资源,发展滑沙旅游项目,发挥生态农林业优势,做足旅游狩猎文章,丰富旅游项目内容。

岳飞故里旅游区。发挥汤阴县境内岳飞故里的优势,重点建设岳飞纪念馆、岳飞先茔、岳飞故宅。以三岳为主线,打造岳飞故里品牌。同时,充分发挥其境内的汤河公园、扁鹊庙、故城禅教寺、奎光阁等资源优势,丰富岳飞故里旅游区的内容。

安阳古城旅游区。进一步加大老城的改造力度,在安阳老城的基础上修复部分城墙、城门和天宁寺、府城隍庙、昼锦堂、仁义巷、钟楼、鼓楼、袁家小宅、许三礼祠、崔铣祠、郭朴祠等,规划老城水系,加强坑塘治理,改造城内呈棋盘式的“九府十八巷七十二胡同”中的重点街巷,用于古城胡同游,打通中山街到南环城通道,塑造安阳古城韵味,让安阳老城象老北京的胡同一样,反映出古城特色。

瓦岗寨旅游区。在“隋唐演义”和“瓦岗军农民起义”的历史背景下,根据民间传说、历史典故和有关记载,在点将台的基础上修复建设当年瓦岗军居住的旧址、河垣等。同时,结合生态旅游,建设明福寺塔、欧阳书院、名人墓葬等项目,以“瓦岗寨”独特的品牌为支点,使瓦岗寨旅游区成为集历史文化、现代农业、土特产购物和风味餐饮为一体的大型军事历史性旅游区。

小南海山水文化旅游区。充分利用安阳县西部丰富的山水资源和历史文化资源,分步开发建设赵河风景区、彰武·小南海景区、塔山风景区、马氏庄园、珍珠泉、唐修定寺塔、北齐石窟、宝山灵泉寺等景区,强化区域交通联系,进一步整合旅游资源,实施“以点带面”开发战略,开发建设一个能涵盖周边各景区(点),以休闲、郊游为主题的“一日游”、“二日游”旅游精品线路。

(三)建设15个旅游重点景区(点)

本着“突出重点、整合资源、分步实施、打造品牌”的原则,在今后5—10年内,开发建设以下旅游景区(点):

1、国际品牌

殷墟。加强殷墟世界旅游品牌的运作策划工作,加大殷墟深度开发和建设工程。以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为契机,进一步整治周边环境,加强旅游配套设施建设,积极申报国家AAAAA级景区。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成功后,完成殷墟大殿复原工程、王陵遗址车马坑改扩建、殷墟遗址南扩以及与殷墟连接的有关路桥连线工程。同时,启动开发商城遗址前期工作。使之成为聚宫殿、王陵、商城、洹河、护城河、中国文字博物馆为一体的世界级大型遗址公园。

羑里城。以弘扬周易文化为主题,一是要搞好羑里城总体规划,扩大景区建设面积,重点加大停车场面积,加强周边环境治理、道路和服务设施建设,达到国家AAAA级景区标准;二是建设周易会馆、周易大观园和周易研究院等场所,使之成为我国和世界各国周易学者、易学专家和周易爱好者易经交流、研讨、学习和商贸洽谈的高雅场所;三是高层次策划周文王祭祀活动,*年力争提高档次,扩大影响,改由市政协主办,汤阴县政府承办,2007年争取由省政协主办,我市承办,进一步将周易文化做大、做强;四是加强国际研究会建设。安阳周易研究会要加强与国际易联、世界易经大会理事团和各国易学组织的联系,争取使安阳成为国际易联、世界易经大会理事团和各国易学组织活动的基地,增强与世界的国际交流,使周易发扬广大。

红旗渠·大峡谷景区。一是理顺景区管理体制,本着“综合协调、规划管理、加大宣传、灵活运营、市场运作”的原则,整合旅游资源,成立林州市旅游发展管理委员会(副县级规格),形成既有政府宏观调控,又有市场主导的景区管理体制;二是高标准规划、高水平建设红旗渠景区,积极申报国家AAAAA级景区,同时红旗渠精神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强化从业人员服务技能培训,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扩大停车场面积等,继续弘扬“世界第奇迹”这一盛誉;三是规划建设百里峡谷公路,“*”期末将栈道逐步改为旅游步道,同时完成申报国家和世界地质公园;以申报国家地质公园为主,突出山水,整合其他景观,全面提升景区的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巩固“AAAA”景区成果,努力打造世界级品牌。

2、国内品牌

岳飞纪念馆。一是全力打造“三岳”品牌(岳飞纪念馆、岳飞先茔、岳飞故宅),和杭州岳飞庙建立紧密型联系,形成岳飞寻根朝靓旅游线;二是*年完成“三岳”规划、论证和设计工作,保证2007年开工建设,进一步扩大建筑面积,重点增加停车场建设面积,增强景区接待大型旅游团队的能力,*年,建设成为国家AAA级旅游区,“*”期末,争创国家AAAA旅游区。同时,以岳飞纪念馆为依托,建设汤河水库、扁鹊庙、故城禅教寺和奎光阁等,丰富景区内容,办好岳飞庙会等节庆活动。

二帝陵。一是依托二帝陵,打造“寻根朝觐游”为主的旅游品牌,积极申报国家文物保护单位。二是要高起点规划,要在现有景区的基础上,扩大面积,提高档次,建设朝觐二帝的广场等;三是提高规格,2007年朝觐二帝的祭拜活动,争取由省政协主办,我市承办;四是综合开发历史文化和现代农业生态游资源,要与正在发掘的二帝陵附近的大型汉代建筑群相结合,增加其文化含量,形成新的古文化景区(点)。同时结合当地沙土多,有一定森林面积这一具体情况,开发娱乐旅游项目,如滑沙和狩猎旅游等项目,创造一个历史文化、生态农业和休闲度假融合的新景区。

袁林。继续完善二期工程,尽早启动三期工程,2009年完全恢复袁林原貌,形成一个封闭性的旅游景区,达到国家AAA级旅游区标准,同时启动袁林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

天宁寺。坚持文物保护和旅游开发经营并重,建立经营灵活的管理体制,开展宗教旅游,免除门票,增加香火收入,积极创建国家AA级旅游景区,从而聚集游客,扩大影响,使天宁寺景点成为安阳佛教寺院旅游的新亮点。

3、加快建设的景区(点)

瓦岗寨。借助“隋唐演义”和“瓦岗军农民起义”的历史背景,按照瓦岗寨建设总体规划及修建性详细规划,进一步扩大融资渠道,争取*年开工建设,力争“*”期末建成并对外开放。

彰武·小南海景区。我市中心水库、河流、水塘多,分布广,容量大,景色美。如果说,文化是一个城市的灵魂,那么水将会使一个城市充满生机和活力。如何使我市的水动起来、活起来、美起来,将是我市“*”旅游发展的大文章。一是聘请水利、旅游、环保等方面的专家进行考察论证,统一编制规划,尤其对彰武·小南海景区进行先期规划和设计;二是以水库为载体,采取政府贴息的方式进行开发和建设;三是以水上娱乐、休闲度假为突破口,开展酒店、餐饮、旅游度假区等项目的整体开发;四是景区(点)体制不变,经费供应渠道不变,采取旅游收入与奖金挂钩的办法,有效增加水库景区职工的收入,调动开发旅游的积极性。

宝山灵泉寺。一是要成立宝山灵泉寺管理局,直接归县政府领导,理顺县、乡、村的土地、山林和文物等关系,*年完成高层次的总体规划和设计,在尊重原貌的基础上分期建设;二是做好与之配套的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招商引资,争取市场运作,争创国家AAA景区。

赵河风景区。充分开发利用赵河景区独特的自然山水景观和人文旅游特色,成立景区管理机构,进一步拓宽融资渠道,加大旅游招商力度,完善景区基础配套设施和服务设施,按照国家AAA景区标准进行规划建设,形成高层次的生态旅游产品。

塔山风景区。以打造优美自然山水旅游为重点,结合景区历史文化资源的开发建设,加大基础配套设施的建设力度,增强景区的可进入性、可观赏性及游客可参与性,扩大对外宣传,建成安阳县西部自然文化旅游区精品景点。

马氏庄园。恢复马氏民居原貌,丰富内部场景布展内容,完善各项配套服务设施,建立健全旅游管理机构,提高景区旅游档次,增设文艺演出和民俗表演等项目,重点推出民居游、建筑艺术游和明清文化游等旅游产品。

博物院。随着我市殷墟博物馆的建设投入使用,两馆建设即将对外开放,我市已建成的市博物馆、民俗博物馆将要重组,特别是中国文字博物馆建设进程的加快,“*”期间,我市博物馆将成为文化旅游的一条靓丽的风景线,从而使广大游客不但欣赏到古老的安阳文明,还可以展示安阳民俗、民风、民情。

五、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和旅游服务

(一)加大城市管理力度。

深入开展创建文明城市、文明景区工作,加大对占道经营的治理力度,搞好城市绿化、亮化工程,治理交通秩序,提高市民素质,文明执法,文明上岗,树立诚信文明的旅游城市形象,为实现旅游城市向城市旅游的转变奠定基础。

(二)旅游交通设施

1、公路。(1)*年,建设完成安阳境内高速公路的景区标识牌、绿色通道、公路综合治理工作。年内交通、城建等有关部门要引导公路客运企业开辟通往红旗渠、太行大峡谷、殷墟、羑里城等景区(点)的旅游观光巴士;(2)2007年,要按照二级公路标准改善完成汤阴县至滑县的道路建设;(3)2008年,按照二级和三级公路标准完成通往灵泉寺、彰武·小南海景区、塔山风景区、赵河风景区、珍珠泉、马氏庄园等各景区(点)的道路建设,从而形成四通八达的旅游交通网。

2、公交。一是政府制定贴息等优惠政策,鼓励社会各界采取多种形式组建高档次的旅游大巴车队,以提高我市接待国内外大型团队和游客的能力,提升我市的对外形象;二是*年内开辟通往各景区(点)的公交线路和旅游观光巴士;三是加强对出租车行业的管理,规范秩序,加强教育,提高素质,提升出租车档次和服务水平,使其成为我市对外宣传和旅游服务的重要窗口;四是要加强公交服务人员旅游形象宣传,改善服务态度,营造一个安全、顺畅、舒心的旅游环境。

3、旅游绿色通道。一是高速公路按照省交通厅标准按职能分工完成绿化工作;二是由公路局和旅游局共同制定道路绿化方案,林业局负责相关技术标准;三是林权按照公路和林业有关规定执行;四是政府加强督导,林业局和公路局负责验收。

(三)旅游饭店

宾馆、酒店业是一个城市对外开放的窗口,它不仅集吃、住、购、娱为一体,占旅游六要素的六分之四,也是经济是否繁荣、三产是否发达、城市品位是否高雅的重要标志。纵观我市宾馆、酒店业的现状,正是制约我市旅游业发展的瓶颈。为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一是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对现有宾馆、酒店进行改制、改组、改造,盘活存量,置换资金,新建宾馆;二是采取委托经营、产权买断、部分参股激活一批宾馆、酒店;三是制定优惠政策,利用外资和社会资金建设一批高级酒店。从而使我市在“*”期间建成两家五星级、五家四星级酒店,星级以上酒店达到35家,床位30000张。其中,市区兴建规模大、功能全、设备先进的五星级宾馆1家,四星级宾馆1—2家;林州市要在现有旅游饭店的基础上,改造提高宾馆质量,再增加五星级宾馆1家、新建四星级宾馆1—3家,满足各层次游客的需求;汤阴县发展四星级宾馆1家、三星级宾馆2家。同时,也要适应团队游、自驾游、散客游等不同层次的游客需求,引导建设一批特色鲜明的家庭旅馆、农家旅馆、露营地等。各县(市、区)也要根据当地实际,建设一批高、中、低档的各类酒店和旅馆。

(四)旅游餐饮

挖掘安阳餐饮文化,发挥传统餐饮的优势,开发系列安阳餐饮的“老字号”、“名小吃”,创新安阳美食产品,使其高、中、低档品种齐全,满足不同层次旅游者需要。重点开发独具安阳特色的风味餐饮,增加花色品种。巩固和提高滑县道口烧鸡、老庙牛肉,林州市的核桃、板栗、花椒和内黄大枣、花生等地方特色食品水平。出台优惠政策,在市区内繁华地段规划建设1—3处旅游风味小吃一条街或美食广场,树立品牌意识,营造文化氛围,打造餐饮名店,不断推陈出新,提高质量,同时,又要积极引进外地风味菜肴、名店,加盟或落户安阳。引导各县(市)和景区大力发展以餐饮为主的“农家乐”旅游项目,恢复郑家粉房、道口烧鸡等传统作坊原貌,增强游客参与性,使游客“吃出乐趣、吃出文化、吃出知识、吃出健康”。

(五)旅游购物

旅游购物是安阳旅游发展的薄弱环节。“*”期间,要大力开发富有安阳特色的旅游商品。加快旅游商品市场建设,完善主要旅游区(点)购物网点,扶持一批集旅游商品设计、开发、生产和销售为一体的重点旅游商品生产企业,策划开发融艺术性、实用性为一体的特色旅游商品。各景区要有自己特色的纪念品,做到一景十品,重点推出几大系列产品:1、殷商文化系列:仿殷青铜器、仿殷甲骨文、仿殷玉器等;2、周易文化系列:《周易全书》、周易丛书、纪念罗盘、纪念章、文化衫和字画等;3、土特产品系列:主要有皮渣、道口烧鸡、内黄大枣、花生及林州市的山楂、核桃、柿子、花椒等;4、旅游纪念品系列:内黄麦秆画、滑县刺绣、锡器、面塑等。市区内及各县(市)要在游客集散地建设1—3处高档次的大型旅游商品购物中心,各旅游景区(点)要配套完善购物场所,AAAA景区要有大型的旅游购物市场。

(六)旅游文化娱乐

在继承传统娱乐经营的基础上,结合现代娱乐业的流行趋势,根据市场的需求,创新思路,突出特色,创意一批主题鲜明、地域特色突出的旅游娱乐项目。编排一台突出殷商文化特色的文艺节目,一台本地民间艺术表演节目,在市区内发展2—3处集表演、休闲为一体的大型娱乐表演场所,定时、定点对旅游团队进行表演;各县(市)、各主要景区要深度挖掘历史文化资源优势,组织编排一批与景区(点)相协调的以历史典故、历史名人、历史事件等为主要内容的文艺节目,定时演出,增强景区的可视性;依托洹河,开发洹河晚间水上游览项目;建设城市文化宫,引导当地居民自发地进行各类文化娱乐活动,进行各种民间传统技艺和工艺的现场表演,增强表现力和可观赏性;各星级宾馆设有集地方餐饮特色和文艺表演的娱乐场所。“*”末,全市旅游定点娱乐场所要达到50家。

(七)旅游产业信息化

建立和完善全市旅游产业公众信息网、旅游电子商务网,并与全国各省市、世界主要客源地市场联网。规范和完善旅游城镇、交通干道和旅游景区(点)的各类旅游信息标示系统。大力实施旅游统计体系、旅游信息调查制度、假日旅游预报制度。建立旅游咨询服务机构,把握市场需求,提供及时、准确、方便的旅游信息服务。

六、政策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要从加快旅游产业结构调整和构建和谐安阳的战略高度,切实加强对旅游发展的领导和支持,成立安阳市旅游产业发展委员会,按照科学发展观对旅游产业的要求,定期研究旅游业发展的方针和措施,统一领导和协调全市旅游产业的发展。“*”期间,各县(市、区)政府要将旅游产业发展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健全和完善旅游产业发展协调制度及目标考核制度,落实发展项目、工作任务和目标责任。发挥政府在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方面的主导作用,吸引社会各方面资金投资景点开发建设。

(二)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旅游景区(点)可依法出让经营权,转让收益主要用于旅游产业的发展;鼓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利用非耕农用地,以租赁方式与开发商合作开发旅游项目。严禁对星级饭店等旅游企业进行乱检查、乱摊派、乱收费,行政事业收费项目严格控制在国家、省、市政策法规范围内;对星级旅游饭店用水、用电、用气等基础供给价格与一般生产型企业一致。对贷款购买观光巴士的旅行社,政府实行财政贴息支持政策;对旅游创汇型企业比照出口企业实行以奖代补政策。支持旅游客运汽车公司开辟特色旅游专线,实行跨区域营运;对正在进行经营的旅游车辆不得随意扣留,确保旅游团队行程。

(三)做好旅游产业规划。在《安阳市旅游发展规划》指导下,按照“先规划设计、后开发建设”的原则,突出旅游产品特色,找准市场定位,制定各县(市)旅游产业发展规划和旅游区(点)详细规划。建立和完善“安阳市旅游产业开发项目库”,提高旅游产业项目的策划、包装水平,增强旅游产业项目的可操作性和吸引力。殷墟宫殿区和王陵区、商城区要连成片,综合开发洹河旅游项目;林州市红旗渠要增加新项目,深度开发太行大峡谷;安阳县要挖掘整合唐修定寺塔、西门豹祠、灵泉寺、马氏庄园、渔洋村等资源,进行整体包装;汤阴县要把羑里城打造为“中华周易城”,建设周易会馆、周易大观园和周易研究院等场所;滑县应深度开发瓦岗寨和民俗博物院项目;内黄要把二帝陵旅游线路做足做活。各县(市)要做精做深旅游产业,扶持引导农业、工业、商业、交通客运、文化体育、房地产、饮食娱乐等行业向旅游产业延伸发展,提升旅游服务的综合功能,带动旅游配套服务业的发展,形成“行、游、住、食、购、娱”协调配套发展格局。

(四)打造旅游精品名牌。通过实施“1715工程”,打造安阳文化旅游中心,塑造和推广安阳旅游对外新形象,提升安阳旅游在海内外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进一步整合旅游资源,重点开发好殷商与周易文化旅游区、红旗渠·大峡谷旅游区等七大旅游区,做大做强殷墟、羑里城、红旗渠、太行大峡谷、岳飞纪念馆、二帝陵、袁林、天宁寺、瓦岗寨、彰武·小南海景区、宝山灵泉寺、赵河风景区、塔山风景区、马氏庄园、博物院十五个重点景区(点),提高档次,增加可观性,搞好文化演出,打造精品景区。强力打造安阳历史文化游、田园生态游和自然风光游等精品线路,形成贯通景区和城乡之间的大旅游集散网络,使殷商与周易文化旅游区、红旗渠·大峡谷旅游区尽快成为国际旅游知名品牌,使二帝陵寻根朝觐旅游区、岳飞故里旅游区、安阳古城旅游区、瓦岗寨旅游区、小南海山水文化旅游区尽快成为国内旅游知名品牌。

(五)重点开拓旅游市场。充分发挥各县(市)和旅游企业的积极性,建立联动促销机制,形成整体宣传合力,产生市场凝聚效应。创新旅游宣传促销方式,参加国际国内旅游交易会、组织赴外参展促销、邀请海内外旅行商和新闻媒体来安阳实地考察等,把品牌促销与组合推广结合起来。大力拓展户外广告宣传,在高速公路、火车站和汽车客运站等集散地设立大型旅游公益宣传广告,吸引公众的注意力,提高社会的关注度。各有关部门要制定对外宣传计划,广播、电视、报纸要开辟旅游专题、专栏、专版宣传我市旅游形象,文化、广电等部门要积极开展以殷商文化、甲骨文、周易、红旗渠、秀美山川和民俗风情等为题材的电影、电视、音乐、文学创作。建立跨行政区域的旅游营销联盟,加强与郑州、开封、洛阳、焦作的联合,强化与北京、石家庄、太原、济南以及泰安、邯郸、长治等地的合作,实施互为目的地的整体宣传促销。利用我市对外交流的机会,对日、韩、港、澳、台和东南亚等客源市场重点推出以殷墟文化、甲骨文、周易等资源为依托的历史文化游,科考旅游和修学旅游及其他专项旅游;对欧美客源市场,除推出中华文明观光游和其他专项旅游外,增加生态观光游和攀岩、滑翔等康体健身游。进一步拓展新的客源市场,让安阳旅游促销大蓬车走出国门,到东南亚各国宣传安阳的民俗风情,吸引更多的海外华人来安旅游观光。

(六)大力开发节庆旅游。继续办好一年一度的安阳殷商文化旅游节、周易国际研讨会、国际滑翔节、二帝陵公祭、周文王祭祀等节庆旅游活动,要提高节庆旅游档次,创新节庆旅游内容,增加活动的参与性、趣味性、艺术性和思想性,以保持这些节庆旅游的吸引力。除传统的民间节日及庙会外,可增加金秋采摘节和民间艺术节。内黄红枣节要增加新的文化内涵,通过采摘果实、产品加工等形式,吸引更多的国内外游客观光旅游;开展观赏性较强的高跷、旱船、背歌、抬歌、民间锣鼓、耍灯笼、舞狮子、抬花轿、推小车等民间艺术活动,展现安阳民俗风情;利用内黄麦秆画、滑县刺绣和汤阴剪纸的独特魅力,开发旅游产品,吸引鼓励游人参与学习制作,形成旅游产业链,进而发展为节庆旅游。

(七)进一步深化旅游企业改革。按照有利于促进保护与开发相互融合、管理权与经营权相对分离的原则,结合事业单位改革,剥离景区(点)事业单位的经营管理职能,逐步推进景区经营企业化、景区运作市场化。鼓励非企业性质的国有旅游区(点)通过拍卖、竞标等方式出让国有旅游资源开发权和经营权,转换经营机制,变换经营主体,盘活旅游资源。鼓励国内外有实力的旅行社来安建立分支机构。通过改组、改制、控股、资产重组等形式,组建专业化的旅行社集团、旅游饭店集团、旅游汽车公司、导游公司。扩大外资进入旅游业的领域,积极创办中外合资和外商独资旅行社。“*”期末,力争形成1—2家在省内外具有一定影响和竞争力的大型旅游企业集团。

(八)继续创新投融资机制。本着政府主导、市场运作、产业化发展的原则,加大对旅游业的投入,建立多元投资渠道。重点支持旅游项目、旅游商品、旅游市场开拓和旅游教育培训等工程。继续加大政府的政策性和引导性投入,并建立资金管理监督机制,以保障资金投入的科学性和有效性;鼓励社会力量投资旅游业,引导企业转产资金和社会闲散资金投向旅游,探索通过股份改制筹集资金,支持优势企业通过申请发行股票、债券进行融资。创新旅游招商引资办法,由以政府招商为主体逐步转入以市场招商为主体,推行业主招商、招商、以商招商、联合招商等招商方式,形成政府推动、企业承办、市场运作的招商引资机制,推进旅游产业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