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2-24 00:01:11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幼儿诗歌,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馨的阳光,洋溢着许多风流
是啊,点滴着许多崭新梦想
在一支支含羞的枝头上
浪漫地抚摸着
一颗颗翘首翩跹的音符
在我和你的心目中豪情满怀
是啊,饱满圆润的嫩芽
热烈地剪彩着
许多新奇的景象和新奇的版图
深情地清唱着
天地之间的那一曲曲流行歌
和那一首首生命的歌谣
新年的纤手,打开了
你和我心灵的门窗与思绪
一切都在风和日丽当中舞蹈翩跹
一切都在那些分秒必争里风流万千
一切都在新颖的画卷中豪情满怀
又好又快,共同拥抱着
伟大的壮举和美好的梦想与追求
在发展的足声里回味无穷
伴随着那些彩旗所招展的诗情
画意,青春美妙了许多心愿
歌舞升平的景象里
浪漫着我和你的那一份激情
爷爷奶奶曾这样对我说
孩子,你们都是幸福的一代
天天生活在浓浓的关爱里
爸爸妈妈曾这样对我说
孩子,你们都是幸运的一代
天天生活在温暖的阳光里
老师也曾这样对我说
同学们,你们都是快乐的一代
天天无忧无虑,自由自在
展开理想的翅膀
翱翔在知识的海洋里
我想对爷爷奶奶说:
是呀,这得感谢您,
为我们奉献了一切
而您的头上,却白发苍苍
我想对爸爸妈妈说;
是呀,这得感谢您
为我们创造了一切公务员无忧版权所有
而您的额头,却布满了皱纹
我想对老师说:
是呀,这得感谢您
为我们付出了多少的心血
而您年轻的身影,却刻在了那黑板上,作业里,书本中。
此时此刻,我多想变成一束飘满芳香的鲜花
开放在爷爷奶奶窗前
让微笑永远留在您的脸上
此时此刻,我多想化作一缕不倦的凉风
给爸爸妈妈带去清凉
不再让汗水挥洒
此时此刻,我多想化做一杯清茶
让老师的声音永远圆润,不再嘶哑
关键词:幼儿诗歌教学;教学目标;教学策略
语言是我们在交流的时候使用的一个重要媒介和手段,没有语言会让我们的沟通变得麻烦。相反,合适得体的语言会让我们在交流中获得很多,也让交流变得方便简洁。语言能力的发展也是衡量一个幼儿是否全面发展的一个重要指标。语言教学是幼儿园教学活动中的重要部分,语言教学中包括故事(成语故事、寓言、童话)、诗歌、散文这种常见形式。新纲要中对幼儿语言教育目标描述中明确指出:喜欢与人谈话交流;注意倾听并能理解对方的话;能清楚地说出自己想说的事;喜欢听故事、看图书。从目标内容中,我们不难看出这四个内容是层层递进的关系。由此可见,诗歌教学在幼儿园语言教学中是一种对教师和幼儿要求比较高的教育活动。
就目前我们所熟悉的诗歌教学内容的活动框架,一般活动流程是:欣赏诗歌、理解诗歌内容、仿编诗歌。这种现状也会给我们施教者一种这样的感觉,诗歌容易上,但又很难上好,很难有效地把握。要想让诗歌活动进行得有效果,就有必要采取一定的教学策略。那什么是教学策略呢?教学策略是在特定的教学情境中完成教学目标和适应学生认知需要而制定的教学程序计划和采取的教学实施措施。以下以诗歌教学活动《风在哪儿》为例分析。
一、有的放矢,明确诗歌教学的活动组织原则和目标
实施有效的教学策略要有明确的教育教学指导思想。幼儿园诗歌教学活动从属于幼儿园语言教育教学活动,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的组织原则和目标是:幼儿是活动的主体;促进幼儿的语言发展;自由和规范相统一;示范和练习相结合。这些原则和目标同样也适用于幼儿园的诗歌教育教学活动。在具体实施幼儿园的诗歌教育教学活动中,我们一定要遵守这些原则和目标。教师在活动中要有明确的目标意识,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征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储备,从知识、情感、能力等综合方面考虑制定诗歌教学目标。
当花儿向你跳舞,你可以看见风;当你的头发轻舞飘扬,你可以听到风的存在;当云朵变幻万千,你可以感受到风……那风到底在哪儿呢?《风在哪儿》是一首诗歌,它韵律简单,读起来朗朗上口,而且里面的内容是和孩子的生活息息相关的。比如,诗歌《风在哪儿》的教学目标:感知理解诗歌的内容,有感情的朗诵诗歌;学习“它吹着……,像……”句式,并尝试仿编诗歌;愿意在同伴面前表现自己。既有理解诗歌内容的要求,也有培养创造能力以及学习能力的要求,目标的确定具体明确。
二、百花齐放,运用多样的诗歌教学方法
在诗歌教学中,我们施教者应该不走寻常路,打破比较传统的诗歌教育教学方式,要紧紧围绕着幼儿是活动的主体,教师作为幼儿的支持者、引导者和帮助者这一观点。而且要充分利用诗歌的特点,让幼儿积极思考,主动探索、主动学习。
1.犹抱琵琶半遮面――活动导入
一个好的教学活动,也有好的导入部分。一个好的导入活动,也会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和欲望,也会为接下来的活动做了良好的铺垫。这也就要求我们教师要根据幼儿的心理和教学内容,来设计巧妙的导入。在诗歌活动《风在哪儿》中,教师在活动的开始,出示了一幅图,图上是一丛弯腰的小草,问幼儿:这是什么?为什么它会这个样子?是什么把它弄成这样的呢?教师的提问层层递进,自然而然地引出诗歌。除此之外,导入也要适度,不能时间太长,否则就会让幼儿失去注意力。
2.争奇斗艳,不拘一格――活动主体
在活动中,要让幼儿会想,为了扩展幼儿的思维,不仅需要教师的鼓励,也需要教师的教学智慧。在诗歌《风在哪儿》的教学中,教师没有按照传统模式,先是教师朗诵,然后幼儿听,回答听到的诗歌内容,而是换了这样的方法:出示图片(天空)教师:这个时候,风在哪儿呀?风在天上,它会吹着谁?这个时候,教师给予幼儿足够的时间和想象的空间,让幼儿自由讲述和讨论,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见解。接着再出示云的图片,教师:它吹着云儿会干什么?(向前跑,让幼儿做一做这个动作)像什么?(出示帆船的图片)教师:为什么说像帆船驶在海上?在每个问题抛出之后,教师都给予幼儿足够的时间去讨论,这样就能让幼儿充分展开想象的翅膀,这样教师也就很自然地把诗歌的第一段内容给引出来了。
教师用同样的方法,引出了诗歌的第二段和第三段。在这个过程中,幼儿是主动学习的,不是被动接受的,这样更有利于他们对新知识的了解和掌握。
在学习“它吹着……像……”的句式时,教师考虑到幼儿的年龄特点和知识储备,改变了先前的教学策略,采用了开门见山的方法。直接问幼儿:“你发现这三段话中,有哪几个字是一样的?”这个问题一提出,幼儿根据已掌握的诗歌情况,很容易把这个问题回答出来,教师也很容易把重难点提炼出来。
在活动中,我们还要让幼儿敢说、愿意说,多给他们表达的机会。《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语言能力是在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创设一个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的机会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机会的环境。”只要我们给予期待,给予赏识,相信每一个幼儿都会成功。我们要用平常心看待每一个幼儿,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善于发现他们的每一处闪光点,让他们充满自信,给他们鼓励,还他们一个和谐的课堂,这样他们就会走得更远。因此,在活动中,要让幼儿多说,既是说出来的不是教师想要的回答,也要给予肯定,这样就能突出幼儿为主体的地位。
此外,在文学活动中应考虑到各种教育方式的整合,挖掘文学活动中其他教育因素,将语言与其他教育密切结合,使幼儿在获得语言发展的同时也能获得其他方面的发展,而对其他教育方式的运用又反过来促进文学活动的效果。
在诗歌《风在哪儿》的教学中,也可以结合其他教育领域的活动。在中间的完整朗诵诗歌的环节中,教师可以给幼儿播放符合诗歌意境的音乐,这样能增强幼儿的审美感受,激发幼儿理解诗歌的情感。在创编的环节中,让幼儿以绘画的形式,通过自己的想象,把图片配上和其内容相符的话语,能更好地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运用上述种种方法和手段,在活动结束的时候,就有了这样一首好听的诗歌:
风在哪儿?风在空中,它吹着落叶轻轻飘,像蝴蝶在飞舞;
风在哪儿?风在我的眼前,它吹着小草点点头,像在对我们问候;
风在哪儿?风在我的头上,它吹着头发飞扬,像妈妈的手在抚摸。
风在哪儿?啊!风在我的手上,我挥动小手,风就在这里!
在幼儿园的语言教学活动中,幼儿文学一直是一种极为有效和形象的教育资源,现在我们不仅要把语言发展作为研究文学作品的方向,更要能用多元理论来看文学教育活动。
其实,一个成功的教学活动,就是要让幼儿在一个生态的课堂里。在生态的课堂里,才能把幼儿的发展作为关注的中心。在教学中要关注每一个幼儿是否快乐,提升每一个幼儿的品质,张扬每一个幼儿的个性。充满童趣和快乐的诗歌会伴随着幼儿的成长,诗歌也是幼儿喜欢的一种常见的文学形式,教师应该运用多种方法和手段,让幼儿在诗歌的教学中,相关能力得到良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周兢.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指导.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05.
下面把诗歌分为几个小节来具体说说我在朗诵指导上的做法:
“我爱听这样一首歌,我的中国心。我爱唱这样一首歌,龙的传人。”在教这两句的时候,我先为幼儿播放这两首音乐《我的中国心》、《龙的传人》,听后让孩子说说自己的想法和感受。然后教师重点说说这两首歌的背景和歌曲内容以及作者所要表达的感情,把孩子带到一个浓浓的,充满对祖国无比深情的眷恋中,为教学诗歌做铺垫。我问孩子,你爱听这两首歌吗?目的是为了让孩子把诗歌中的“爱”字提炼出来,隐含着这个字要用饱满并且带着一定的感彩来朗诵。指导朗诵时,我情绪激昂地对孩子说,我看谁最爱国。让孩子在老师的引领下朗诵“我爱听这样一首歌,我爱唱这样一首歌。”当孩子的感情不饱满时,我用一种失落的表情告诉他,你不爱自己的祖国。孩子听后就会把“爱”加重语气并拖音,于是老师要求的效果就出来了。在这两句的朗诵中,两个爱字是情感的起伏,充分地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爱的激情。读的时候要一浪高一浪。仍然通过对比的方法让幼儿体会。
“每当我听到它,我便心潮荡漾。每当我唱起它,我便热血沸腾。”朗诵这两句的时候,提问幼儿:听到它我怎样,唱起它我又怎样,这样孩子就学会了断句。并让孩子初步理解“心潮荡漾”和“热血沸腾”的意思,知道作为一个中国人内心无比的骄傲和自豪。所以情感要特别强烈,并一点点融入到心里,读的时候语速很慢。同时神态和语气要将人带到一个无比幸福的境界里。其次,抓住两个重点词,“听”和“唱”在一抑一扬中抒发自己强烈的爱国情感。
“一听到这首歌,就像听到了一泻千里的江涛。一唱起这首歌,就像登上了风云万里的长城。”先为幼儿激情地讲解“江涛”和“长城”以及“一泻千里的江涛”和“风云万里的长城”,把幼儿带到波涛滚滚的长江和黄河的惊涛骇浪之中,就像我们中国人的精神和风雨无阻的前进力量。同时让幼儿知道长城是被世界人瞩目的名胜古迹,正因为中国有长城,中国人才被全世界人刮目相看。它是中国人的骄傲和自豪。所以,在朗诵的时候一定要有一种霸气和豪气在其中。教师必须满怀激情的以炫耀的表情和神情为孩子讲述历史,正是这样的讲解,孩子才能在老师的感染下带着一丝激动的心情去朗诵、去寻找感觉。
“听啊!东海的螺号在唱,南国的椰林在唱,戈壁的红柳在唱,草原的白云在唱!”在指导这段朗诵时,教师要结合上一段的内容,告诉幼儿为之骄傲的长城、长江、黄河。大河滚滚流淌的声音和长城呼呼的长啸之风让我们听到了什么?引入此段这四个排比句。听的时候,带着一种愉悦和畅快,用欣赏的眼神生怕丢到任何一个惬意声音的感觉去领会:“听啊!”同时告诉孩子,听的时候我们要认真,声音要低一点,这样我们可以听得更清楚一些。孩子的声音自然随着老师放低。后面连续的四个排比句,要像海浪一样一浪比一浪高。听到这么好听的声音,我们很兴奋,看谁能用表情来告诉自己很激动很快乐。最后一句“草原的白云在唱”声音跟前三个句子的速度不一样。对孩子说,看白云把歌曲变成了催眠曲,多么轻柔,多么祥和啊!这样的话语像把孩子带到了梦境中一样,声音也随之缓慢而轻柔。
“看啊!长江像龙一样在飞腾,黄河像龙一样在飞腾,昆仑山像龙一样在飞腾,兴安岭像龙一样在飞腾!”这一段的指导,四个排比句连在一起,一气呵成,气势雄浑。读“看啊!”的时候,眼睛要明亮,如同看到你喜欢的东西突然间出现你面前。用表情和声音感受你对看到事物的喜爱。在指导时,我采用表情游戏的方法,我把自己比喻成孩子喜欢的奥特曼,让孩子用惊喜的目光看着我。接着问孩子,你看到了什么,引出长江、黄河、昆仑山、兴安岭四个名词,同时学会了断句。为了突出“龙”这个字,我告诉孩子龙是一个很庞大的、很有威力的、身躯很长很长的神话动物。读的时候要把他长长的身体读出来。这里隐含着朗诵技巧中拖音的指导。在指导中,让幼儿知道龙在蔚蓝的天空中快速的飞舞着,展示着他娇美的身体,通俗的指导为了让孩子知道朗诵的速度要快一些。力量和重心放在最后一句上“兴安岭像龙一样在飞腾!”中的“飞腾”上,要让孩子如同看到很多条龙在飞舞一样,让孩子感受到只有读得慢一些,中间的音不要间断并且“飞”和“腾”如同两块石头重重地落在地面上,才显得铿锵有力。同时,眼睛圆睁,眉毛提起,一种霸气的表情。
“中国在唱,东方在唱,全世界的炎黄子孙在唱。黑眼睛黑头发黄皮肤,永永远远是龙的传人。”这一段是整首诗的部分。表达了自己作为一个中国人都在唱着中国的歌,那是多么让人激动的时刻啊!带着这份急迫地想让全世界的人都知道的骄傲,所以读的时候要快一些。“中国在唱,东方在唱,全世界的炎黄子孙在唱。”三个“在唱”中的第三个“在唱”速度要慢,指导时告诉孩子,前两个“在唱”是向世界人唱。声音要大,让所有人都听到;最后一个“在唱”是在为自己唱,所以读的时候很欣慰,并颔首微笑点头,达到心灵的慰藉。教师在指导时,可以说:我看看谁作为中国人最骄傲。这样问让幼儿把语言调整到沉稳并由内心发出的感慨上同时情溢于色。“黑眼睛黑头发黄皮肤,永永远远是龙的传人。”这一句的指导要显示一种豪情,眼神刚劲有力,头略微低下,眼睛直射前方。每个字都要稳、要准、要快,流露出对自己是中国人的霸气和肯定。把“龙的传人”要赐予每个字铿锵的力量和激昂的情绪。
“是的,我们是龙的传人。是的,我们是龙的传人。是的,我们是中华民族的子孙!”这三个排比句中的“是的”分别代表不同的意思。第一个“是的”是衔接于上一句中的内容,作为中国人的自豪,所以语气要低沉,一种跟自己心灵对话的感激之情。第二个“是的”比前一个语气坚定一些,同时体现作为一名中国人要努力学习,让所有人对自己刮目相看。最后一个“是的”是站在中国的长城上向世界人宣告和呼吁自己是中国人的豪情。孩子如果没有激情,老师可以说,你的声音很多人还没有听见,这样孩子随之领会其意。让声音发出强大的震撼力。“我们是中华民族的子孙”这几个字要字字沉重,字字清晰,字字如同一座座雕像一般浩大而凝聚着所有的情。最后一个“孙”字圆润而有力度并且声音要戛然而止,声音的力量要犀利而润泽。这几句是整首诗的第二个部分,声音与表情要达到与情共鸣。
“我们爱这片土地,她从屈辱和苦难中获得了新生。”这两句是对自己祖国的赞美和发自内心的感慨和幸福之情。在朗诵时,声音不要过于激昂。因为,前两句的心潮澎湃要恢复宁静和深沉。因此,读时要轻柔而含蓄,饱满而兴奋。两个“爱”字在情感中升华。当孩子朗诵的时候比较苍白,我会直接说,你不够爱自己的祖国。孩子会无形当中把“爱”的声音加重加长,使其突出。“新生”两个字要注意眼神的变化,要充满希望并隐含斗志的感觉。
“高尚挡不住绵绵的思念,海峡挡不住悠悠的梦魂,风霜斩不断滚滚的新潮,烈日融不化浓浓的乡情。”这四个排比句表达了中国人民紧密的团结在一起,一份浓浓的中国情。告诉孩子:我们中国人是很团结的,我们之间的感情就像涓涓流淌的溪流一样,唱着婉转而动听的歌,流进祖国的怀抱。这样的比喻,孩子在读的时候语速,如同流水一般轻柔而委婉。前三个排比句是感情的一点点升华,最后一句是心灵的安慰。
关键词:儿童诗歌教学;整合性;方法
中图分类号:G61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15-055-2目前,大部分的幼儿园都依据《纲要》上对幼儿园教育的指导,将幼儿园活动内容划分为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等五个领域。《纲要》上要求各领域相互渗透,但实际实行起来却很难做到这样。教师往往在设计教案时,把各个领域独立了开来,语言活动即完全让幼儿学儿歌,了解“顶针”之类的语法,科学活动则完全让幼儿认识动植物或一些自然现象等,领域之间的渗透在实际的教学中少之又少。幼儿对于这个世界的认识在这样的教育下其实都是片面的,因为生活的各个方面本来就是息息相关的,幼儿教育要来自生活,那如何能够将各个领域划分得清楚呢?
带着这样的思考,我认为可以将活动内容进行整合。首先以语言活动作为基础,在进行儿歌教学时,将科学知识、情感体会、动作模仿等融汇在其中。要做到这些,对教师的要求非常高。接下来笔者以小班儿童诗歌作品《刨个坑儿种西瓜》为例,介绍整合性教育的方法。
一、对教师的要求
1.首先,学会这首儿童诗歌并背诵出来。文学作品本身的丰富性决定学习活动是系列的、网络状的活动,具体可分为以下几个层次:第一层次:学习作品。第二层次:理解体验作品。第三层次:迁移作品经验。在布鲁姆的分类学里也提到,学习的过程是由简到难逐步上升的过程,从知识开始,理解、应用、分析、评价、直到创造。知识指的是对于信息的回忆。教师可以提问幼儿“西瓜是先长叶子还是先开花?”
理解这个问题的水映了学生理解材料的能力。教师可以提问“开花以后会怎么样?”应用是指在尽可能最少指导的情况下,在新情境中使用学习材料的能力。教师可以提问“种西瓜需要搭架子吗?”“为什么种黄瓜要搭架子?”分析是将材料分解为不同组成部分,以理解材料结构的能力。教师可以提问“黄瓜是瓜,西瓜也是瓜,那黄瓜是水果吗?”评价所关心的是基于特定标准判断材料价值的能力。教师可以提问“西瓜给谁吃了?应该给他们吃吗?”创造是指将不同部分组合在一起,形成新计划的能力。处在这个水平时,幼儿需要使用发散性思维来获得惊喜。教师可以请幼儿想一想“除了种西瓜,还可以种什么?除了给爹妈吃,还可以给谁吃?”或者,教师可以请幼儿自己为儿童诗歌创编一些动作。在这些阶段中,教师需要一步步引导幼儿发展,这就要求教师必须熟悉作品,自己对作品有充分的感知体验,并且已经经历这几个阶段,达到最高的水平。这样才可以指导幼儿在各个阶段里扎实地学习,最终达到最高水平。
2.用模仿的方法教幼儿。教师可以为儿童诗歌设计动作,不用太复杂,能简单明了地表达内容即可。动作难度要考虑幼儿发展水平,动作幅度不要过大,以免让幼儿相互之间产生影响。在教师第一遍念儿童诗歌的时候,就可以加上动作,幼儿可以跟着做,但不要念,认真倾听。这样做的原因是为了不要在最后才教幼儿动作,让动作的学习变得刻意,成为一项任务。动作本身并不是重点,它是服务于学习儿童诗歌,帮助幼儿更好的理解记忆儿童诗歌,是一种教学手段。不过,模仿动作也是在锻炼幼儿身体各部分的肌肉能力和对于空间概念的认知能力,也是整合教学的一部分。
3.鼓励幼儿听儿童诗歌。倾听在语言学习中是非常重要的。不少教师总是会着急让幼儿跟着念,学着念,但当幼儿还没听清诗歌的内容时,他只是在咿呀学声而已。一定要强调“老师念得时候你们不要念,等老师念完了,你们再念。”幼儿念的时候,教师同样要倾听,不要一味帮助幼儿一起念。认真倾听才会发现幼儿哪里念得不好,可以有针对性地复习。
4.完整欣赏,分句学习。教师在教学时先完整念整首儿童诗歌,然后选择诗歌中最简单的部分开始教幼儿,接着再逐步完整教授。不少教师总是会选择将难点前置,但是试想,连最简单的都没学会,怎么能要求幼儿学会最难的呢?要尊重科学发展规律,逐步递进。但幼儿将最简单的学会后,对儿歌也有了一些认识,这对于掌握难点也是有帮助的。在《刨个坑儿种西瓜》中,“先长叶子后开花”这一句的动作形象生动,幼儿易于理解,句子本身也比较好念,因此可以先让幼儿学会这一句。“小小孩儿上南洼”和“爹吃好了吗?妈吃好了吗?”动作不太好表示,句子也比较绕口,教师可以预想到幼儿学起来比较困难,这写句子就可以放到后面多带着幼儿练习几次。
5.用不同的方式引导幼儿理解儿童诗歌的内容。教师可以采取问他们不同的问题这个方式来引导幼儿理解儿童诗歌的内容。组织幼儿讨论,帮助他们理解作品的情节、人物形象和主题倾向,尤其是注意用联系幼儿个人经验的问题或假设性的问题引导幼儿深入思考和想象。例如可以提问“西瓜种在哪里的?”幼儿有生活经验,会知道是种在地上的,因此教师就顺势可以告诉幼儿“所以我们要‘刨个坑儿种西瓜’呀。”不断的提问可以吸引幼儿的注意力,不断教授幼儿新知识。
二、整合性方法包含的内容
1.社会情感。在《刨个坑儿种西瓜》中,提到“结个西瓜给爹妈”。教师可以提问幼儿“为什么结个西瓜要给爹妈呢?”在讨论中就可以引导幼儿知道要懂得分享、感恩和孝顺等一系列正面的情感。还可以在创编时将“爹妈”替换成“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等,让情感线延伸,让幼儿知道还要孝顺其他长辈。或者可以替换成一些小伙伴的名字,进一步感受分享的情感。
2.科学知识。大多数的儿童诗歌中都会涉及科学知识内容。因此与其有时大费周章地专门开设一个活动让幼儿去了解一些科学知识,不如在提及它的时候,就将它教授给幼儿,这样的学习更加自然也印象深刻。记忆是相互关联的,有关联的记忆会更加深刻,诗歌内容与科学知识相辅相成,在幼儿头脑中可以呈现一幅完整的记忆拼图。《刨个坑儿种西瓜》中正好提及西瓜,教师可以提问“什么季节有西瓜吃?”“西瓜是种哪里的?”还可以适当延伸提问“夏季除了有西瓜这种水果,还有什么其他水果。”当然,延伸的问题教师也要在事先设想好,在合理的范围内延伸,让幼儿了解多一些的科学知识,不能无限制地延伸下去,影响本来的教学计划。
3.模仿动作。幼儿园有专门的律动课程,其实儿童诗歌教学中设计的一些动作也是可以帮助幼儿发展肢体动作的。教师可以设计一些适合发展幼儿身体某个部分的动作,例如“开花”这个动作需要幼儿双手并拢,手指向内弯曲,这个动作可以锻炼到幼儿手指小肌肉的。
4.结合乐器。不要认为儿童诗歌是语言活动就不能与音乐相关,在诗歌教学中乐器也可以为活动增光添彩。教师可以根据诗歌内容,设计加入身体敲击、不同材质的敲击器(无音高乐器)以及不同材质的固定音高乐器。例如教师可以出示两种不同材质的乐器,一种金属材质,一种木头材质。提问幼儿“‘刨个坑儿’的工具是什么做的?”因为工具是金属做的,幼儿就可以判断出金属材质的乐器更加适合在此处敲击。给大年龄班的幼儿上课时,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些利用嘴巴和手指发出声效的部分,让活动变得更有意思。只要设计合理,控制得当,乐器的加入不仅不会影响幼儿对文学作品的感知,还会让他们更加集中精神的学习。乐器可以让幼儿的学习有听觉的刺激,真正做到利用身体各个感官去学习。
笔者现在是以《刨个坑儿种西瓜》为例,所提及的一些内容还是比较片面的。儿童诗歌内容涵盖面非常广,有些是关于动物,有些关于昆虫,有些关于自然现象……因此,教师们可以根据学期初的教学计划安排,寻找适合的儿童诗歌作为教学内容。当寻找到适合的儿童诗歌后,教师们就需要根据儿童诗歌的具体内容,充分发挥想象,合理地将各个领域的内容整合在儿童诗歌的教学中,让幼儿的学习不再割裂开来,而是更加的系统和完整。
[参考文献]
[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09).
幼儿诗歌是以幼儿为欣赏对象的诗歌,是幼儿接触较多而又非常喜爱的一种文学形式,是一首没有曲谱的音乐,是一幅没有画面的图画。幼儿诗歌具有主题单纯、内容浅显、语句凝练等特点。其节奏明快、韵律和谐、富有情趣、朗朗上口,并且易于朗诵、记忆和表达情感。正因为幼儿诗歌在教学内容上的多样性、多元性,很多教师为了帮助幼儿学习,会运用音乐来烘托气氛,用图画来诠释诗句,但往往收效甚微。
交互式电子白板却可以提供基于文本的语音、图片、视频和强大功能的支持,网络更是提供了无限的学习资料。在电子白板的辅助下,巧妙地将活动放到了大自然中,充分利用幼儿已有的情感体验,在不知不觉中调动幼儿的学习动机,使幼儿身临其境地品味诗歌,激发其学习热情。交互式电子白板为教学提供了丰富的信息,把单调的文字内容变得生动活泼,把简单的语句变得有声有色,化抽象为具体,化乏味为生动,化呆板为活泼。
一、营造情境,激感
幼儿诗歌通常具有语言浅显重复、读来朗朗上口、动作体验强的特点。小班幼儿的情感特点是易感染、易激动。幼儿一旦心弦被触动,就会表现出强烈的求知欲。而电子白板具有形象直观、内容丰富、动态呈现、信息容量大等特点,它能提供图片、图像、动画、声音、文字等丰富的外部刺激。根据幼儿的这一特点,在进行诗歌学习的时候,那生动活泼的画面、和谐优美的音乐,自然而然地激发起幼儿的情感,让幼儿融入诗歌所描写的意境中,从而对诗歌有了初步的感知,激发了幼儿学习诗歌的愿望。
“拍呀拍呀,拍花萝呀,红草地呀,绿马车呀;你拍几呀,我拍一呀,一只蜗牛,上楼梯呀。”《拍花萝》是一首有趣的数数歌,幼儿在念念唱唱之间便自然学习了数的概念;此外,这首儿歌还融合了中国传统儿歌的“一字歌”的因素。为了营造情境,调动幼儿的情绪,激发幼儿对诗歌的喜爱,使幼儿能在生动活泼的环境下有效学习,在活动开始时笔者先为幼儿播放无声视频,幼儿在无声视频中发现了很多自己熟悉的小动物,十分高兴,从而激发了他们对诗歌的兴趣。之后,让幼儿运用视频中的截图功能寻找诗歌中的图像,这样,幼儿很快就记住了儿歌中的句子。笔者又及时通过图片和声音的结合让幼儿感受诗歌的美妙,增加了幼儿对念唱的兴趣。
二、创设效果,体会诗意
体会诗意是诗歌教学的一大难点,它一般是在理解句子内容的基础上让幼儿了解诗歌的内涵、意义。以往进行诗歌教学时,会运用以口相传的固定教学方法。虽然幼儿在短时间内记住了诗歌的内容,但是诗歌中的意境美和蕴含的意义,孩子们没能充分感受到。
通过运用交互式电子白板,根据每首诗歌的背景、内容、情境等的不同,设计贴近诗歌本身意境的情境、效果,刺激幼儿的各种感官,真正给幼儿创设一种联想的意境,从中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及句子的美,从而提升幼儿欣赏美、鉴赏美的水平。
1.体会意象
中国古典诗词中有较为固定的意象,如何让幼儿在古典诗歌中感受诗人所寄托的情怀?理解诗人所表达的意象?在进行《春晓》的教学时,许多幼儿都将“处处闻啼鸟”误解成了到处都能闻到小鸟的叫声。为了帮助幼儿理解“闻”字的意义,笔者运用生动的图像展示诗句,用动画Flash展示,孩子们很快理解了“闻”是听到的意思;之后通过局部放大、透明度渐变等功能,让幼儿了解诗人想要表达的意象。又如《静夜思》中,运用聚光灯的功能,突出那一轮明月,运用局部放大功能,看清人物的表情,让幼儿深深体会什么是“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2.感受意境
为了让幼儿了解《春晓》中的意境,在细细品味
诗歌韵味之后,让幼儿倾听了风声雨声的经过,展示了“花落”图片,刺激他们的眼球,增强诗歌的现场氛围,让幼儿充分感受其中的意境,帮助幼儿加深印象,从而更容易进入诗歌的意境,了解诗歌的真正内涵。
三、建构环节,深化内涵
诗歌的语言十分精练,作者往往将自己丰富的情感融入到每一个字当中,如何让幼儿很好地理解、深化诗歌的内涵呢?有时,教师讲得很投入,但孩子们还是体会不深,不能理解其中的内涵,最终一节课下来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而运用电子白板建构各个环节,将诗歌所描绘的场景真实呈现,通过各种手段使内容活起来,让幼儿由浅至深、由简到难慢慢品味,理解诗歌内涵。
《黄昏的太阳》中,为了让幼儿了解诗歌的内涵,我们运用电子白板的拉幕、对象大小递增等功能为幼儿提供了大量的关于黄昏的内容,让幼儿在教室中就感受到黄昏的温暖,感受到一种“关爱”,引起幼儿的共鸣。从幼儿丰富灵动的想象中,对音乐的准确选择中,对诗歌的入情朗读中,可以看出幼儿获得了真切深入的体验。
四、理清思路,解决重难点
小班幼儿的许多诗歌是很好理解、也易于幼儿掌握的。面对各种具体的事物、鲜活的形象、真实的情景,他们的思维就变得活跃、敏锐,呈现兴奋状态。但部分诗歌也会让幼儿不好理解,如面对反复、很绕的文字,幼儿的思维往往也会被“绕”进去,进入“死角”出不来。为了更好地启发幼儿的思路,有效解决活动的重难点,我们就要让幼儿在具体、鲜活、形象、真实的环境中理解诗歌的内容。交互式电子白板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难题。
如:在学习《拍花萝》时,反复又很绕的情节让幼儿很难记住内容。为了让幼儿能很好地理解画面内容,记住儿歌顺序,运用电子白板的文本复制、拖拽和聚光灯等功能,让幼儿在游戏、探索的过程中,很好地掌握了内容。
电子白板的有效运用,能促使信息传递方式发生变化,提供感知,化难为易,诱发思维,启迪思路,能帮助幼儿在其自身与教学内容之间建立互相沟通的渠道,使幼儿能更顺利地获取知识,提高学习效率。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大班综合活动《魔术师》。这个活动将语言与绘画整合。诗歌富有童趣,具有丰富的想象,各种颜色变出的物体是幼儿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事物。教材来源于幼儿的生活。为此我选择这个教材,尝试将诗歌与绘画结合,使幼儿多通道的参与。活动的目标是教育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起着导向作用。依据《纲要》中“引导幼儿接触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使之感受语言的丰富和优美,并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幼儿加深对作品的体验和理解”的要求及大班幼儿年龄特点,我制定了2个教育目标:1、帮助幼儿理解诗歌的内容和表现形式,使幼儿喜欢朗诵儿歌。2、感受生活中丰富多彩的颜色,能大胆想象用画笔表现并根据自己画的内容进行仿编诗歌。本次活动的重点是理解诗歌的内容和表现形式并学会朗诵。难点是用画笔表现生活中丰富的色彩并进行自己画的内容仿编诗歌。
二、说活动准备:
为了使活动呈现趣味性、综合性、活动性,寓教育于生活情境、游戏之中,特做如下活动准备:
1、为此次活动设计了课件、制作了魔术箱。
2、为幼儿提供了蜡笔、纸张等。
三、说教学方法:
《纲要》指出:“教师应成为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活动中,教师要心中有目标,眼中有幼儿,时时有教育,以互动的、开放的、研究的理念,让幼儿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因此,本次活动采用的教法有:
1、游戏法:幼儿在游戏中发展在游戏中学习。纲要明确提出了“创设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的环境,支持、促进、鼓励、吸引幼儿与教师、同伴或其他人交谈、体验语言交流的乐趣。”。游戏法恰恰能完成纲要的要求。为此我设计了两个不同的游戏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中,首先在学习诗歌时我以看颜色变魔术的形式激发幼儿的兴趣,在引导幼儿用各种颜色蜡笔画画时,我设计了游戏“变魔术”,让幼儿体验生活中的色彩。
2、视听讲结合法:主要根据了幼儿的具体形象思维占主要地位的特点,和幼儿语言发展的特点而采用的。视就就是引导幼儿去看、去观察。现代教学辅助手段发挥了传统教育手段不可替代的功能,使幼儿的理解和认识更透彻。在自由、宽松且安静的环境中,我为幼儿提供了形象直观的课件。这些都充分的刺激了幼儿的视觉感官,引导幼儿进行细致的观察。听就是教师的语言启发、引导、暗示和示范。我在教学中主要运用了究因性和启发性提问,比如:说是魔术师?哪几种颜色在变魔术?等。讲就是指幼儿的讲述。幼儿通过在活动中集体讲、个别讲等形式充分表达自己的愿望。在反复的表达讲述中理解诗歌的内容,从而能有感情的进行朗诵。而且这样能满足每个幼儿的愿望,充分注重了个别差异。视听讲结合的方法能充分的调动幼儿的各种感官,让幼儿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中。
3、互动法:让每个人都互动起来,有师幼互动、幼儿之间的互动、幼儿与材料的互动,培养幼儿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四、说学法:
幼儿是学习的主体,要让幼儿能主动积极的参与探究活动,选择方法是很重要的。根据教材内容和幼儿年龄特点,我在学法指导时紧紧围绕活动目标,创造适宜的条件让幼儿在认知能力、语言能力及动手能力上得到了提高。主要运用方法有:
1、观察法:通过观察户外事物让幼儿切身体验到自己生活在一个多彩的世界。
2、多通道参与法:《纲要》科学领域中的目标明确指出,(幼儿)“能用多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因此,活动中引导幼儿看一看、学一学、说一说、做一做等,多种感官的参与使其在不知不觉中对活动内容产生兴趣。
3尝试法:陶行知先生说过在“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在熟悉诗歌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幼儿动手变魔术,在这一过程中幼儿尝试着用不同的色彩作画,大大激发幼儿的思维,为接下来的仿编诗歌打下基础。
五、说活动程序:
(一)自由探索色彩。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开始教师带领幼儿到户外找颜色,萌发幼儿对色彩的兴趣,知道一种颜色可以变出多种物体,为下面学习诗歌埋下伏笔。
(二)学习诗歌。
此部分分为五个环节。第一环节是游戏“颜色变魔术”,教师依次用各种颜色的蜡笔变魔术,让幼儿再次感受周围生活色彩的丰富。第二环节是幼儿完整欣赏诗歌。教师让幼儿带着问题欣赏诗歌,欣赏后启发提问,帮助幼儿初步理解诗歌的内容及表现形式。第三部分是利用课件让幼儿进一步理解诗歌内容。直观形象的课件充分刺激了幼儿的感观,引导幼儿更细致的观察,更深刻理解诗歌内容。第四环节是幼儿学习朗诵诗歌。首先让幼儿跟着课件朗诵,接着组织幼儿集体朗诵,最后请个别幼儿朗诵,这样注意到个别差异,让每个幼儿都动起来。第五环节是拓展幼儿思维,让幼儿想想诗歌中的颜色还可以变什么,为以后的仿编诗歌埋下伏笔。
(三)游戏“变魔术”。
在这个环节中教师引导幼儿尝试用五种以上的色彩作画,让幼儿带着已学过的诗歌到绘画中体验、感觉。在理解诗歌的同时学习绘画,在绘画的过程中加强幼儿对诗歌的理解,特别是对色彩的感觉。两者相辅相承。
(四)仿编诗歌
出示自己画的图片让幼儿种与同伴讨论创编诗歌。利用这些图片能引起幼儿的思考,教师引导幼儿:“什么颜色变出什么?”“有几种颜色变魔术?”通过这样的仿编和操作活动,让幼儿利用刚学到的知识参与仿编,教师适时地指导和帮助,顺利自然的完成教学的难点。
一、激趣是基石
激趣的方法有很多,因材施教,应视教学内容而定,根据幼儿的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的特点,设计有感染力与形象性的教学,迅速引起幼儿的注意力,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例如诗歌《小雨点》的教学片段:
1、猜谜语:“千条线,万条线;落到水里看不见。”
2、读诗歌:放配乐,老师声情并茂地范读诗歌《小雨点》。
3、试试看:你们想读一读吗?会几句就读几句。
4、看一看:多媒体出示卡通小雨点,老师轻点鼠标,轻柔的雨声音乐飞入屏幕,并朗朗读出。
5、引一引:小雨点去旅游啦,我们想不想一起去看一看啊?如:多媒体演示:(花儿乐得张嘴巴)师:谁能用好看的动作来表示花儿高兴的样子?
6、记一记:小雨点啊,它到过了这么多的地方,想把他去过的地方编成一首好听的儿歌,那我们一起来念念这首儿歌好吗?我们还要加上好看的动作,这样啊,才能表现它很高兴的样子。
7、编一编:小雨点还到哪些地方呢?我们试着编一编。
在这个案例中,采用多媒体手段,播放配乐、配图的诗歌,生动的画面、动听的音乐与欢快的朗诵,深深地吸引了幼儿,雨的意境让他们陶醉。形象生动的画面为幼儿构建了通向语言的桥梁,孩子的学习情绪,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很高,在轻松的氛围中,幼儿思维活跃,愿意展示,这样的课堂氛围,幼儿必然会产生一种不可抗拒的学习热情。
二、领悟是关键
幼儿毕竟是幼儿,他们对诗意的理解有一定的难度。怎么办?一是要选择浅显的上口的诗歌引导孩子去学:二是将文本、声音、动画三结合,适当借助多媒体有效地烘托、渲染诗歌的氛围,促使幼儿入情、入境;三是幼儿对诗歌的理解,大多还是不求甚解的,这时作为幼儿教师不要求全责备,随着年龄和阅历的增长,他们自会有新的感悟。
如《风在哪里》诗歌教学片断:
教师:小朋友,你知道风在哪里吗?
幼儿1:风在外面,门一关,风就没了。
幼儿2:风在天上,天一打呼噜,就刮风了。
幼儿3:风在手上,我一扇,风就来了。
教师:风到底是怎么来的呢?我们做些小实验。(如风车啦,手鹿扇风啦……)
讨论后,教师配乐朗诵《风在哪里》这首诗,然后引读,如师引读“风在树上,它的枝叶——”幼儿接着说“翩翩起舞”“摇来摇去”然后让幼儿操作图片,朗诵诗歌。
师:现在老师这儿有头饰,哪些小朋友能上来演一演。(请幼儿带树、花、草的头饰进行表演,配以轻音乐朗诵诗歌中的优美语句。)
然后进入儿歌仿编,带幼儿外出观察吹风时我们周围事物的变化,鼓励幼儿大胆联想这些变化的形态像什么,引导幼儿学习用诗歌的语言表达。
领悟是关键,我们在平时教学中可以使用教学挂图、选择了视觉图像或者简单明了的图示,帮助孩子们理解诗意和诗情表达,发挥幼儿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培养幼儿认真观察与思考的能力,有利于早期的童年记忆。
三、共鸣是提升
要和文本共鸣,吟诵是打开诗歌大门的一把钥匙,反复吟诵是积累美文佳句的绝好方式。教师要引导孩子读,无论是真情迸发的诵读,还是声情并茂的表演,或低吟浅唱的回味都要能读出诗的韵味和意境。如《春晓》的诵读节奏: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韵脚:“晓、鸟、少”时,字音要适当延长,有吟诵的味道,“鸟”字的尾音可稍向上扬,让幼儿体会出诗的音韵美和节奏感;语调:用柔和、舒缓的语调吟前两句,像刚醒来的样子,后两句中的“花落知多少”,“知多少”渐读渐轻,表示惋惜;整体把握:音量不要过大,是早上醒来后见到的,是春光明媚,鸟语花香的明朗景象。经过老师恰如其分地吟诵,让幼儿刚开始接触、欣赏古诗就受感染,表现出对学习古诗的浓厚兴趣。他们根据教师的指导,也会在抑扬顿挫地朗读、吟诵中提升,在提升中产生共鸣。
要真情表达光会读还不行,对幼儿来说,最好能舞,歌舞不分家,这是幼儿教育的常识。如诗歌《摇篮》教学,活动一:创设情境:一个布娃娃躺在小摇篮里,播放歌曲《摇篮》;活动二:利用大图片进行了分段跟诵;活动三:运用优美舞姿,将自己喜欢的部分配动作,达到诗中有舞、舞中有诗的美妙境界。
【关键词】诗歌 幼儿 审美
“引导幼儿接触优秀的儿童作品,使之感受语言的丰富和优美,并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幼儿加深对作品的体验和理解”是《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语言的主要内容和要求。儿童诗歌具有最凝练、最富节奏感和音乐美的形象的语言,儿童诗歌描述富于明快,留下想象的空间,符合孩子的思维特点;儿童诗歌表现形式富有节奏,读起来朗朗上口,适合孩子的朗诵特点;儿童诗歌是专门为孩子们创造的,无论是描述内容还是抒发的感情,都贴近孩子的环境生活和理想世界。
一、让幼儿在探索中观察生活,积累知识
在儿童诗歌教学中,我没有像往常那样灌输填鸭式的进行教学,而是让幼儿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心去体验,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充分发挥孩子的主观能动性。在教授诗歌《春雨的色彩》中,我先让幼儿到室外去观察大自然,带领幼儿到院子里去寻找春天。刚出门孩子们就看见了黄灿灿的迎春花,小朋友问,老师这黄颜色的花是什么花,我告诉他们这是迎春花,是春天里开得最早的花。孩子们走到碧桃花前,小朋友告诉我这花是红色的,孩子们又来到了丁香树前,小朋友们更激动了,争着喊,“丁香花有两种颜色,白色的和紫色的”,孩子们又跑到了梨树下,有的小朋友喊到这是梨树它开的是白花,孩子们又相互争着说,柳树是绿色的,小草也绿了……通过在室外的观察生活,孩子们用自己的眼睛寻找着春天的气息,发现着春天的颜色,描述着春天的美景,在大自然中感受着美、欣赏着美,用稚嫩的语言抒发表达着情感,这种意境氛围令孩子们异常兴奋,争相表达自己的所见,这令孩子们产生了各种联想,产生了交流的要求和语言表达的欲望。
二、应运多媒体手段,让幼儿感受诗歌的意境美
多媒体技术可以把静态的、呆板的、画面变成动态的、生动的情节。例如:《春雨的色彩》,“春雨,像春姑娘纺出的线,轻轻的落到地上,沙沙沙,沙沙沙……”伴随着优美的童声,画面中描绘出了田野里绵绵的春雨,欢快的小鸟,五颜六色的美丽画卷……配上轻柔舒缓的钢琴音乐,画面中童话般的屋檐下,人性化的小鸟叽叽喳喳互相辩论着,伴随着美的角色语言,显示出的翠绿的草地、嫩绿的柳枝、粉红的桃花、金黄的油菜花、鹅黄的蒲公英……诗情画意的教学情景,儿童的注意被吸引了,儿童的兴趣被调动起来了,幼儿有充足的欣赏时间,有宽松的心理氛围,让幼儿充分感受到了诗的意境,感受到了文学作品的语言美、情景美。多媒体教学中对画面内容的描写和气氛的渲染,以情激情、以情感人,如身临其境。
三、为幼儿的审美体验提供想象和创编的机会
仿编诗歌是一种融思维、语言发展一体的创造性活动,在这种活动中,幼儿的语言能力、想象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得到了提升。幼儿的学习从模仿开始,仿编诗歌符合幼儿的学习规律,教师应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实际水平,进行创编活动,给孩子一个想象的空间,让他们在一个可模仿的基础上,进行想象和创编。在创编活动中,激发幼儿创造火花,以恰当的方式进行培养,幼儿的创编水平就会有所提高,从模仿逐渐过渡到有意识的创编活动。在前面的观察和学习诗歌的基础上,老师启发幼儿自己说出春雨还有什么色彩,这时就有幼儿说出:“春雨是白色的,你们瞧,春雨洒在梨树上,梨花白了,春雨洒在丁香花上,丁香花也白了……”还有的幼儿争着说:“春雨是黄色的。你们瞧,春雨落在迎春花上,迎春花黄了,春雨落在玫瑰花上,玫瑰花也黄了……”他们的语言是个性的,是浑然天成的。他们的思维活跃,身心处于最大的愉悦状态中,老师用智慧的方法引领着孩子们步入诗歌的世界,让他们从小接受着优秀语言文字的熏陶,并逐步内化为自身美的体验和实践能力,在感受美、欣赏美、表现美的过程中不断创造美、展示美……
四、将诗歌教学与其它领域的教学活动相结合
设计意图:《瓢虫》是一首生动活泼、儿童趣味性很浓的诗歌,虽然诗歌看起来篇幅较长,有两小段,但两段的句式和表达有多处重复,有利于中班幼儿的理解和记忆。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这首诗歌的构思巧妙,作者用儿童的眼光去捕捉自然界中的美好,把瓢虫的一飞一落,想像成“去串门”、变成了“戒指”、“纽扣”。十分富有创意。而在诗歌营造的这样一个意境中,相信我们的孩子也会萌发出更大的学习兴趣,迸发出更多的想象火花。另外,大自然就是孩子们最天然、最宝贵的教科书,以“瓢虫”这样一个可爱的小昆虫作为切入点,更能引起孩子的情感共鸣,调动起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因此我设计、组织了这样一个教育活动。
反思:
正如我在设计意图中所说的,这是一个预设而非生成的课题,我事先考虑到幼儿的兴趣和需要,还考虑到我们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在原有诗歌的基础上做了一些改动。比如,在试教的过程中我发现小朋友对诗歌中“芒草丛”这一词较为陌生,甚至有孩子说成“wang cao”的发音,由此我想到他们在日常生活中见到更多的是“绿草丛”,因此我进行了修改。后来我发现,经过调整的诗歌孩子们更容易理解、也更朗朗上口些。另外,我考虑到活动设计的原创性,努力钻研教材,采用了和书本上不同的教学方法,设计出了一个全新的活动,其最终目的就是要让幼儿学得更轻松、更愉快!
我从认知、能力、情感三方面制定本次活动的目标,就活动过程中孩子们的反应而言,我觉得我的目标基本实现。
在活动材料的准备上,我做了精心的考虑与设计。以本次活动的需要及孩子们的兴趣为根本出发点,我设计了教师的瓢虫教具、孩子们的小瓢虫学具(我特意做成颜色、大小不一样的以利于孩子的想象,小的像耳环、纽扣,大的像头花、徽章、手表等)以及和诗歌内容相吻合的图谱、记录卡等。我从每个细节上都作了反复的思考,比如我设计的瓢虫教具,一开始可以像指偶一样出示,以吸引孩子的注意也便于我在朗诵时操作;到了看图谱的环节又可以拉长作为教棒,引导孩子跟着瓢虫的脚步来观察,调动了孩子学习的积极性。另外,在图片的设计上我借鉴了许卓娅教授在音乐活动中采用的图谱教学法,采用简笔画的形式对诗歌进行记录,为孩子的理解、记忆提供了一个支架。
在诗歌教学中,欣赏诗歌是重要的一个环节,所以幼儿首先要学会倾听,敢于表达。这时,教师的肯定和赞许就是幼儿愿意表达自己的动力,比如当孩子回答了我的问题之后,我回以:
“你听的真仔细!”、“你还听到什么啦?”、
“你能说给我们听听吗?”这样孩子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会更高。
诗歌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瓢虫》为幼儿提供了一个成熟的样本,可以让幼儿模仿、记忆并创造性地运用到生活中去,非常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因此我引导孩子们:找一只你最喜爱的瓢虫做朋友,想一想,它会停在哪里?变成什么呢?你能象诗歌里一样用好听的话把它说出来吗?――幼儿不但欣赏理解了诗歌,还学习了:“来来来,停在我的××上,变成××(形容词)的××!”的句式,对孩子们精彩纷呈、各不相同的答案,我都给予适当的评价并报以欣赏的目光,孩子们在教师仔细聆听的态度中享受到了创编的乐趣,并将它内化为自己的知识经验,创造的火花越来越多。
当然,在活动中还存在一些不足的地方:比如我班有好几个孩子比较容易兴奋,活动中我没有及时稳定他们的情绪,特别是在最后的游戏环节,由于事先我没有在安全方面多做要求,有两三个孩子为了抢瓢虫摔在地上了。另外,还可以启发幼儿把自己想象成一只瓢虫,用身体动作来表现诗歌等。我认为用不同艺术形式的同构活动会让幼儿在诗歌教学活动中多一份真切的感受。
关键词:唐诗教育唱唐诗 唐诗氛围 唐诗背景
中国的诗歌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遗产,如诗经,楚辞,汉乐府。古典诗歌到了唐代,达到了一个云蒸霞蔚的黄金时代,优秀的诗歌,不仅是时代生活的反映,而且也是民族文化精华的积淀与展示,其中包含着非常丰富的生活知识与美学内容。
一、 幼儿唐诗学习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对幼儿进行唐诗教育,可以培养幼儿“雅化”的审美观;可以让幼儿积累语言素材;可以向幼儿传授历史知识。总之,让幼儿学习唐诗不仅可以增长他们的古典知识,也可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他们的人文气质。所以,唐诗教育是非常重要与必要的,在此,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加以具体以论证。
1.学习唐诗可以培养幼儿“雅化”的审美观点
诗歌与儿歌相似,韵律性强,节奏明快,短小精悍,比较容易让幼儿接受且喜欢,且唐诗的艺术性强,美学价值高,思想意境佳,学习唐诗可以让幼儿得到很大的收获。比如《春晓》(孟浩然)“春眠不觉晓,处处闻蹄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所少” 。这样一首描写春天的诗歌,节奏明快,内容丰富,通俗易懂,把春天的特征描写的非常形象,幼儿学习这首唐诗不仅可以了解春天的一些特征,还可以培养一种“雅化”的审美观。 唐诗是中华文化传统“超浓缩”的精华,它把音韵美与传情达意融为一体,幼儿学习的时候可以充分感受其独特的意境美,如《凉州词》(王之焕)“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笆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这首诗念起来朗朗上口,韵律优美,把夜色的美好与古代将士艰苦凄凉的军旅生活描写得非常到位,其价值性是非常高的。所以,对幼儿进行唐诗教育,可以使孩子从小受到美的熏陶,其受益非浅 。
2.学习唐诗可以让幼儿积累语言素材
从语言发展的角度看,幼儿对外界所有事物的摄入都可以看作是语言素材的积累,学唐诗也是“积累”语言素材,是一种培养幼儿用形象生动的话语表达情感志向的一种方式。
3.学习唐诗可以向幼儿传授历史知识
学习唐诗可以使孩子了解一些历史知识,大多数唐诗都是抒情与叙事的结合,其中包含非常重要的历史内容。以唐诗为依托向幼儿讲述相关的历史知识,比单纯向幼儿传授历史知识要更能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可以增加学习的效果,让幼儿在诗中了解历史知识,以历史知识为基础来学习唐诗,达到诗史结合 。
二、幼儿唐诗教育的方法
幼儿对音乐与故事有着与生俱来的兴趣。所以配乐唱唐诗;讲故事学唐诗:做游戏学唐诗,往往更能引起幼儿的学习兴趣,要注意的是:不管用什么方法,在选择诗歌的时候必须要慎重,要从幼儿的年龄特点出发,选择那些短小精悍,节奏明快的诗作为教学内容 。
1.配乐唱唐诗
1.1配乐唱唐诗是一种比较好的教学方法,唐诗的韵律明快,诵读诗歌的时候,可以教幼儿用身体或手指的动作来念唱,如拍手,跺脚,或者用各种节奏乐器做敲打练习,这些都能够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那么到底哪些适合唱呢?比如:《望天门山》(李白) “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凉州词》(王之焕)“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等诗歌都比较适合念唱。
1.2研究表明,幼儿正处于练习发音阶段,用歌曲的方式学习诗歌,对幼儿学发音有负面影响。这种观点有一定的科学性,“唱唐诗”只是培养学习兴趣的跳板,并不是最终的学习目的。所以在对幼儿进行唐诗教育的时候,可以以“唱唐诗”开始,但是必须以诵读作为最终的记忆手段,只有这样才能使幼儿的发音不受影响。一般来讲,幼儿往往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物记忆会比较深刻,也习惯或者喜欢用此种方式记忆,因此在平时的唐诗教育中,如果发现幼儿仍以唱的方式来记忆唐诗,必须给以及时的纠正,要让幼儿明白,诵读唐诗比“唱”更符合要求 。
2.讲故事学习唐诗
以讲故事的方式进行导入,往往比较能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也可以加深对诗歌的理解,达到良好的记忆效果,笔者以下面几首唐诗为例来加以说明 。
2.1《回乡偶书》(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幼儿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这是唐代诗人贺知章的一首诗,学习的时候可以以故事的方式让幼儿记忆唐诗:有一个老爷爷,他叫贺知章,他很小的时候就离开了家乡,直到很老的时候才回来,虽然他说话的口音没有变,但两边的头发都白了,成了个老爷爷,村子里的小孩不认识他,一个个笑着问他,老爷爷你从哪里来啊……
2.2 再比如学习《浪淘沙》(刘禹锡) “ 九曲黄河沙万里,浪淘风波自天涯,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可以给幼儿这样讲述:你知道牛郎织女的故事吗?古时候天上有个皇帝,叫天帝。他有个小女儿叫做织女……这个故事好听吗?现在我教给你们的这首诗,说黄河的,也是说牛郎和织女的……
以故事的方式,把唐诗诠释出来,理解和记忆就容易得多,比较能够调动幼儿的兴趣,学习效果自然十分明显。
幼儿期是学习口语最敏感、最关键的时期,也是储存词汇最迅速的时期。因此,幼儿期口语的训练值得重视,幼儿园口语教育工作刻不容缓。发展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就是培养幼儿复述别人说话的主要内容的能力、培养幼儿进行对话的能力、培养幼儿独自讲述的能力、培养幼儿在人前大胆地表达自己想法的能力等等。
在幼儿园怎样发展幼儿口语表达能力呢?我认为幼儿教学中的《语言》课起着重要的作用,《语言》课中的故事、儿歌、绕口令等文学作品的语言简练、生动而富于情感。教师通过讲述这些文学作品,可以让幼儿从中掌握描述自然现象、动植物特征、人的外貌的形容词;可以学习一些描写行为、动作及描写人的心理活动状态的动词等。儿童文学作品生动的情节和形象的描述,能很好地帮助幼儿发展语言表达能力。下面谈谈我的一些做法和体会:
一、丰富幼儿的词汇量。
因为词汇量的丰富与否,直接影响幼儿口语表达的能力强弱。然而,幼儿词汇量的积累,并不是一天两天就能解决的,而是在幼儿在长期的语言学习中,周而复始地学习与运用的过程丰富、积累起来的。它根本就没有捷径可言,完全依靠教师在语言教学中,与幼儿一起成长,一点一滴地积累和巩固。 因此,平时我很重视幼儿词汇量的积累,例如:在蒙氏阅读《喜欢》儿歌里有几个动词:爬来爬去、游来游去、跳来跳去、跑来跑去、飞来飞去、飘来飘去、翻来翻去。在讲述儿歌过程中,我就请幼儿分别做爬、游、跳、跑、飞的动作,使幼儿初步理解这几个动词的含义,然后又通过游戏的方法,将“爬、游、跳、跑、飞”进行消化。又如在《手捧空花盆的王子》的故事中,学习:“最诚实的”孩子、“绚烂的”花朵这两个形容词,在幼儿理解词义后,我利用举一反三的方法,引导幼儿动脑筋,尝试运用这两个形容词去讲述:最诚实的…… ;绚烂的……。就是这样日积月累,幼儿的词汇量不断增多,口语表达能力也相应得到提高。
二、用问题引领幼儿。
用问题引领幼儿,鼓励幼儿说完整话,锻炼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如《我可以做你的朋友吗》一课,我先让幼儿理解故事的内容:黎黎为什么不开心?妈妈是怎样对他说的?他又是怎样做的?最后他找到好朋友了吗?那他交到了那么多的好朋友,他高兴吗?在理解了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我又加以引申:你有朋友吗?如果你需要交一个新朋友,你会用什么方法呢?怎样才能交到好朋友呢?鼓励幼儿说完整话,幼儿在回答问题、表述自己的意愿的时候,我总是耐心地引导他们,“请你用一句完整的话来讲述,好吗?”就这样,幼儿在说完整话的基础上,不断得到锻炼,口语表达能力也相应得到提高了。
三、利用创编诗歌的方法。
利用创编诗歌的方法,让幼儿把话说得更加连贯、流畅。如创编诗歌《秋天在哪里》,通过欣赏优美的诗歌,幼儿对诗歌产生了兴趣,我抓住幼儿这一学习的契机,引导幼儿初步学会按诗歌的格式,创编自己想到的秋天的样子。如,有些幼儿编到:飞得高高的风筝问:“谁知道秋天在哪里?”黄橙橙的橘子笑弯了腰:“我知道!”红彤彤的苹果摆动着头:“我也知道!”沉甸甸的南瓜抢着说:“我早就知道!”紫莹莹的葡萄害羞的说:“其实我第一个知道!”这样幼儿也会用黄橙橙、红彤彤、沉甸甸、紫莹莹……这些形容词,也会用这些优美的动词、诗句来编儿歌,大大提高了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
总之,幼儿期是口语发展的关键期。幼儿阶段是人一生中掌握口语最迅速的时期。在这个时期,正确的教育和引导幼儿的言语,尤其是口头语言表达能力会有惊人的发展,词汇量增加极快。发展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是幼儿园教育的基本任务,也是对幼儿进行语言教育的最终目标。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正是幼儿与他人交往和主动运用语言的过程中完成的,因此要让幼儿成为语言的主动学习者、建构者,我们要为幼儿创设敢说、愿说、会说的语言环境和交流与表达的机会,这样就能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一、采用多种手段,丰富和积累幼儿的表象
表象是指头脑中所保持的关于事物的映象。表象是想象的材料,想象是指人脑对原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建立新形象的心理过程。绘画是幼儿共有的潜能,人一般在幼儿的时候都喜欢画画,我们在生活中经常看到一些幼儿拿着笔之类的东西在墙上、地上、纸上涂画。有了表象,人才会有复杂的心理活动,才能用绘画语言表现。我认为要培养幼儿丰富的想象力应先丰富幼儿的表象。具体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
1.培养幼儿拥有一双善于看的眼睛。
玩是幼儿的天性,幼儿在玩耍中主要是用眼睛来认识这个丰富多彩世界的,所以,眼睛看到的形象是幼儿积累表象的第一途径。而幼儿的看非常偏重兴趣,好奇心驱使他们对有变化、新奇的事物可以进行长时间的注意。如在教学《秋天的树叶》活动时,教师出示大量的树叶投影,让幼儿观察,小朋友说“多漂亮呀。”“这片叶子像扇子”“那片叶子你小房子。”小朋友在表述过程中就对树叶认真的观察了,在绘画表现时自然就有所表现了。
2.在优美的自然环境和丰富的游戏活动中积累表象。
俗话说:地灵人杰,一方山水养育一方人。不少画家都出生于风景优美的地方,所以在他们的艺术创作中,对表现自己的故乡或曾经生活过的地方的题材情有独钟。使人们逐渐意识到自然环境的美给人印象确实是深刻。常识告诉我们,让幼儿在优美的自然环境中游戏、玩耍,带他们走进名山大川,看看长河落日、看看秀山丽水的自然风景,参加一些游戏活动。
二、鼓励和正确引导幼儿进行大胆幻想
幻想是创造想象中的一种特殊的形式。幼儿的想象由于各方面的知识和经验的限制,带有较多的幻想的性质,在这种幻想中,常常把现实事物加以夸大或缩小,甚至可以使事物随意变化。在幼儿的想象中常常夹杂着幻想。幻想有两个特点:体现了想象者的愿望;远离现实,不能立即执行。我们在幼儿美术教育中听到或者看到的在我们看来非常幼稚或荒诞的愿望和图画时,不要用大人的眼光和标准进行简单的评判,对健康的、积极的愿望和图画都要加以肯定和表扬;对消极的、不健康的要加以耐心地引导和有方法地制止。小朋友在画《可爱的动物》时,很多小朋友画了怪兽,外星人,我们都要给予肯定。
三、以写生画、主题想象画等训练培养幼儿的想象力
几乎每一个小孩喜欢用手上的任何东西在纸上、墙上、地上画。画画是发展幼儿智力,特别是幼儿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最理想的手段之一。各种形式的绘画对幼儿想象力的发展起着不同的作用。因此,我们可以结合具体的绘画教学活动来培养幼儿的想象力。
1.写生画。幼儿的写生有别于通常意义的写生,我们知道幼儿不可能像成年人那样对着实物进行理性地分析和逼真地表达,他们不可能也不能画得很象,对幼儿来说,写生只不过是他们画画中的一种表现形式。在写生过程中,幼儿所要画的形象对他们来说只能作为一种依据和参考,它是幼儿通向现实世界的桥梁,是引发创造想象的导火索。因此,在幼儿写生画练习中,我们要鼓励幼儿大胆地画,不要太拘泥于形象的似与不似。
2.主题想象画。在幼儿绘画教学中,特别是幼儿阶段,大多是以主题想象画教学为主,主题想象画也是幼儿绘画课中经常采用的一种教学模式,它是在表象的基础上,围绕某一主题,通过记忆、有意想象和经验加工而画成的。主题想象画练习是培养幼儿有意想象的最好方法之一。在进行主题想象画练习中,我们除了充分利用针对性的实物、图片、电脑媒体以外,教师还要在幼儿画画之前对所要画的画进行有目的、有意识地引导,让他们在我们引导中进行有意识地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