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幼儿诗歌

幼儿诗歌

时间:2023-02-24 00:01:11

幼儿诗歌

第1篇

关键词:幼儿教育;诗词教学;方法

中国是诗的国度,众多伟大诗人的诗词佳句绵延千百年,至今仍为人们所津津乐吟。诗歌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我们,提升着我们的人生境界,使我们的心灵由简单变得丰富,由单纯走向成熟。利用诗词对幼儿进行教育,可以帮助幼儿启迪心智,砥砺品质,丰富心灵。

一、诗歌对幼儿的教育影响

1.诗歌教学可以培育幼儿的爱国情怀。诗歌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积淀和升华,是诗人们祖国挚爱之情的真挚表达。陆游的“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杜甫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个俱欢颜”等,都表现的是诗人铮铮的浩然之气和拳拳的爱国之心。诗歌教育的重要价值在于通过情感和品位的培养及相互作用。最终达到健全人格,陶冶性情的目的。幼儿诗歌教学的目的,是使儿童的灵得到净化,身心得到愉悦和锻炼,从而健康地成长。培养幼儿的爱国主义情感,就是要使他们在富有民族特色的诗词中感受到:我是中国人,我要热爱自己的祖国。作为幼儿教师,应该增强这种教育意识,在满足幼儿对诗词教育需求的情况下,着力挖掘诗歌中可以促进幼儿情感教育的隐性因素,运用恰当的方式对幼儿进行教育,以强化诗歌对幼儿的社会化教育功能,促使幼儿的健康成长。

2.诗歌教学可以培育幼儿健全的人格。现实生活中,无论是多么伟大的人,无论是多么平凡的人,都需要以健康的人格来支撑。诗歌教育要求我们培养的学生既要有丰富的文化知识,又要有健康健全的心理。成为具有健全人格的人。中华诗词中蕴藏的乐观进取的人生追求、务实求真的理性态度、舍我其谁的献身精神以及种种宽容仁厚、公正廉明、刚正不阿的美德嘉行,有助于培育学生健全的人格。许多父母知道教孩子读、背古诗有一定的好处。诗词教育的作用,可以塑造幼儿高尚的灵魂。幼儿通过诵读诗歌,直接和古代诗人对话,相通灵魂。而诗歌中精美的词句,会烙刻在头脑中,使他们能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塑造高尚的灵魂。

3.诗歌教学可以培育幼儿创新的思维能力。幼学如漆,幼儿能够把喜爱的诗文长时间的储存在头脑中,甚至终身不忘。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许多诗词本身就是创造性思维的结晶,幼儿模仿能力强。在诵读和学习中,不断感受品位,日积月累就会升华。从而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二、实施幼儿诗歌教学的方法

1.贴近实际,精选内容。幼儿所学的诗歌就要选择篇幅短小、语言押韵、节奏感强的。从五言诗开始,到七言诗、七言律诗直至词。具体来说有这几类:一是选择一些孩子们熟悉的、贴近日常生活的诗歌。很多诗的歌词反映的是幼儿自己的生活,富有浓厚幼儿情趣易被幼儿理解接受的。如《咏鹅》是骆宾王七岁时描写在春池中戏水的鹅的形象,就是以现在幼儿的眼光看还是那么生动容易理解。二是选择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和能激发幼儿创造力的诗词。如李白的《望庐山瀑布》中“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当幼儿明白了诗句含义,他们画出的庐山瀑布真的是从天上流下来的。三是选择具有角色情节和场面的诗词。如《画》中“远看山有色,近看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以谜语的形式讲出了画上的山、水、花、鸟,幼儿容易理解,又如《敕勒川》生动描写了辽阔大草原的景象。

2.倾注情感,真情诵读。朗诵是打开诗歌大门的一把钥匙,反复诵读是积累美文佳句的绝好途径。教师要引导孩子读,无论是低吟浅唱的回味,真情进发的诵读,还是声情并茂的表演,都能读出诗的韵味,读出诗的意境。教学实践中,运用吟诵法是十分奏效的。教师在示范朗读、吟诵《春晓》时,在念读“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时,其中“夜来”与“花落”、“风雨声”与“知多少”是一一对应的,前两字读音稍长,后三字停顿但平稳。经过教师恰如其分地吟诵,就表达出作者内心的真正感情。幼儿刚开始接触、欣赏古诗就受到如此的感染,进一步体味诗中的意境,就表现出对学习古诗的浓厚兴趣。他们在其后就能根据教师的指导,抑扬顿挫地朗读、吟诵。

3.诗画结合,用心感受。诗歌的语言极为精炼,仅仅通过接触语言来学习古诗,幼儿对诗词画面美的理解就会是笼统的、模糊的。抓住诗词“诗中有画”的特点,把“诗”与“画”结合起来进行教学,具体而形象地再现古诗中的画意,能唤起学生丰富的联想,从而引导幼儿深入体会古诗的画面美。教学杜牧的《山行》,诗中深秋的高山,弯弯曲曲的石径,飘渺的白云。若隐若现的人家,红得似火的枫林,构成了一幅清新明丽的深秋山野图。可这首诗却很难用语言进行讲解,于是笔者利用网上相关的图片和动画教学,幼儿们十分喜爱。在孩子们有了一定理解之后,笔者开始尝试让幼儿根据自己的理解来创作绘画。不要求孩子们的作品一定要表达出古诗的内容,而只要求他们在这首古诗里面想表现哪一点就表现哪一点,甚至可以是其中的一句、一词、一字。许多孩子结合自己的理解作画,画面越来越丰满,绘画能力也越来越有进步。促进了他们在语言和审美能力等方面的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第2篇

一、制定切合实际的诗歌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的制定是教学活动成功的关键。在教学目标的制定过程中,教师要有明确的目标意识,分析教材难易程度,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生活经验制定具体、明确的诗歌教学目标。散文诗《秋天的雨》是以“秋天的雨”为主题,将秋天的一些景物描写串连起来,描绘了一个五彩缤纷、丰收、欢乐的秋天,语言浅显凝练、意境优美,从视觉、听觉、嗅觉三方面出发,让孩子们全方位的感受到秋天的美丽。因此,我制定了如下目标,一是欣赏散文,从不同角度感受秋天的美,知道秋天是丰收的季节;二是仔细倾听,理解散文,感受诗歌语言美、意境美;三是重点理解五彩缤纷等词语。

二、把课前铺垫作为教学的有效环节

课前铺垫是教师引导幼儿活动之前,指导幼儿对与活动相关的内容进行的准备工作。在农村幼儿园,孩子们的实际水平与活动教材目标要求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距,有些老师忽略了这种差距,活动之前没有课前铺垫这一环节,而是组织活动时将所有的问题归结为孩子。因此,就要根据幼儿园孩子年龄小、生活经验少的现状,在诗歌教学活动之前进行有效的课前铺垫。散文诗《秋天的雨》内容丰富,如果直接进行教学孩子们很难理解诗歌内容,我分为三步对幼儿进行了课前铺垫。第一步,带幼儿郊游,了解秋天的基本特征,让幼儿从视觉上感受秋天,仔细寻找秋天都有哪些农作物和瓜果蔬菜,是什么颜色、什么形状,动植物有哪些变化?第二步,搜集秋天的瓜果蔬菜并进行分类,然后闻一闻气味、尝味道。第三步,搜集有关动植物的资料,掌握他们自身变化以及过冬方法。通过亲身体会加深了孩子们对秋天的印象。

三、精心设计活动帮助幼儿欣赏诗歌

诗歌语言凝练、意境优美,有其独特的韵律,要想让孩子在一节活动中学会诗歌,理解诗歌内涵并感受到诗歌的语言美与意境美,就需要教师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巧妙的设计活动,帮助幼儿进行学习。

一是巧用小图谱引导幼儿欣赏诗歌。通常在诗歌教学时,教师经常使用绘制精美的大幅图画来冲击幼儿视觉、激发幼儿兴趣,但是大幅图画绘制起来往往比较费时,而且在出示之后,孩子们很快就会失去兴趣,不能够较好地帮助幼儿理解诗歌的内容。相对于大图片,小图谱使用方便,而且排列有序的小图谱能有效的帮助幼儿理解记忆诗歌内容以及诗歌的句式和结构。因此,我在本节活动中使用了小图谱,通过教师泛读,让幼儿在有课前铺垫的前提下,带着自己对秋天的认识来欣赏诗歌,然后再通过回忆诗歌内容,出示小图谱,激发幼儿学习的主动性。

二是运用课件引导幼儿理解诗歌。在选择教学辅助材料时不仅要围绕教学目标,更要符合孩子们的接受水平。活动之前,我搜集各种资料,下载了视频《秋天的雨》,并将视频截取成需要的视频片段。当美丽的秋天以动画的形式展现时,孩子们被美丽的图画所吸引,他们更多的关注了视频中的的画面,却感受不到到散文诗的美。所以我先播放录音,然后再音画同步播放,让孩子们在有了听觉感知的基础上再进行视觉的感受,进一步体会到诗歌的美。在完整地观看之后,我又采用逐一播放视频片段的方式,帮孩子们理解诗歌,并尝试用诗歌中的语言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让孩子们在想说的同时也敢说、会说。

三是精心设疑引导幼儿感受诗歌。在诗歌教学中,教师要注重提问的技巧,设计灵活多样、有启发性、开放性的问题,层层深入,帮助幼儿理解诗歌的内容。在《秋天的雨》教学中,我设计了这样的问题,诗歌中都写到了什么,是怎样写的,为什么要这样写等等。通过设计有层次的问题,为幼儿营造说的环境的同时,孩子们理解了诗歌的内容,感受到了诗歌的语言美。

第3篇

【关键词】语言;诗歌;故事

教学更是一门对话语言的艺术,教师教学语言使用的好坏,对及时调控活动起着关键的作用。那么,在幼儿园教学在中应注意哪此问题呢?

1 教学语言要生动形象、富有启发性

幼儿对于鲜明的、闪烁着色彩和发出声响的形象感受}一分深刻,并能牢牢地铭刻在记忆中。因此教师的教学语言要有鲜明的形象,要渗透着色彩与声音。

教师能绘声绘色的描述过程现象,使幼儿听后能产生有关事物的鲜明形象,能随着教师的语言在头脑中如“过电影”“放录相”似的出现一幅幅栩栩如生的画面。同时,幼儿透过教师高超的语言艺术,可以探知教师的思维进程,体验到思维过程中的快乐,从而可以激发幼儿思维的兴趣,发展幼儿的思维能力。

一般来说,生动形象的教学语言会影响到幼儿的形象思维;理性概括的语言会影响到幼儿的抽象思维;教师的机言智语会影响到幼儿的思维的灵活性和独立性;教师的语言材料会影响到幼儿思维的广阔性和深刻性。教师运用生动有趣的语言引领儿童领略丰富多彩的外部I日_界,从而拓展幼儿认知和思维的空间,培养幼儿的想像力和创造能力。

2 利用诗歌教学培养幼儿的创造力

在诗歌教学中,教师应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运用启发式的方法,把幼儿从机械的朗读背诵活动中解放出来。其实诗歌的特点决定了诗歌教学可以启发幼儿思考,发展幼儿想象,培养幼儿的创造能力。教师只要肯于下功夫,设计出生动活泼的、发挥幼儿主动性和积极性的诗歌教学方法是不难做到的。

2.1 朗诵是幼儿学习诗歌的再创造过程。诗歌朗诵是一种艺术性的有声语言活动,是一个再创造过程。诗歌的语言情感可跨性大,这就要求朗诵应充分调动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朗诵诗歌过程中,幼儿除了运用语言外,还可以通过眼神、手势、身姿等表情和动作,创造性地表现诗歌,同时可以借助丰富的想象,加强诗歌的艺术感受。例如《春天来了》,朗诵中教师在引导幼儿把握语调、语气同时,必须借助于画面的描述,调动幼儿的所有感官,五口通商,去感受春风的柔和、芳香和和悦,让幼儿不知不觉中走入到诗的美妙境界中,此所谓“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此外,在朗诵活动中,幼儿的情感体验、联想、表现、表达也是不同的,多元的,可变的,有相当大的自由度。教师要接纳幼儿的差异性、独特性和创造性,及时给予每一个幼儿鼓励和赞许,使幼儿在朗诵活动中体验到成功和乐趣。

2.2 精心设置问题情境,培养幼儿的发散思维。在诗歌教学中,教师要为幼儿精心设置问题情境,提问是创造的开始。问题是引导幼儿开展想象力和思维的一把钥匙,只有设计得恰到好处掌握提问的时机和技巧,步步引导,层层深入,在多种假设问题的启发下,培养幼儿的发散思维。教师所提的问题必须具有可发散的余地,这些问题的答案是不确定的,是多向性的,有多种可能,多种结果。教师应让幼儿充分地想象,充分地说,鼓励幼儿异想天开,更好的培养幼儿的发散思维能力。

3 利用故事培养幼儿思维能力

讲故事是发展幼儿思维能力,提高幼儿口语表达的重要途径。在教学中,幼儿教师要抓住孩子们喜欢听故事,更喜欢创编故事讲给小朋友听的特点,激发幼儿的表现欲望,提高语言表达水平。对于小班的幼儿来说,教师讲故事的技巧是很重要的。它需要根据故事内容的需要,处理好声音的高低、速度的快慢和语调的变化,让自己的语言同故事情节步调一致。

例如在讲《小兔乖乖》的故事内容时,教师需要用稚嫩的声音、较快的速度、活泼的语调讲小白兔的话,用慈祥、亲切的语调讲兔妈妈说的话,用粗哑的、凶狠的、虚假的语调讲大灰狼的话。教师讲故事时,更重要的是要做到:咬字清晰,速度适中,让幼儿听清楚,听出趣味来。讲述故事时,面部表情、手势也要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而有所变化。这样,对幼儿的语言发展都能起到很好的辅助作用。

第4篇

关键词:幼儿 诗歌教学 创造力

幼儿诗歌是幼儿接触较多而又非常喜爱的一种文学形式。一首好的幼儿诗歌,对于幼儿不仅可以丰富认识、发展语言、启迪智慧、熏陶心灵与情感,还可以培养幼儿对文学作品的兴趣,更重要的是可以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思维能力。幼儿诗歌的特点符合幼儿的思维特征。幼儿期是智力发展最迅速的时期,是培养创造性思维的良好时机。在幼儿园诗歌教学中,应采取适当的方法,实施正确的教育,以发展幼儿的创造性思维。

一、选择多样化的活动内容,发展幼儿想象力

布鲁纳认为: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者应该是知识获得的主动参与者,兴趣是学习的最好内部驱动力,在学习者学习积极性中最现实最活跃的心理部分。幼儿好奇心强、好学好动,创造性想象不断发展。因此,在诗歌内容的选择上,首先,应该是幼儿感兴趣,比如象大班诗歌《小兔子开铺子》,诗歌的主角“小兔”是幼儿熟悉和喜欢的小动物,内容又是诙谐的,能充分吸引幼儿,这样的诗歌就非常受孩子的欢迎,幼儿学习的积极性高。其次,随着科技的发展,社会生活的巨大变化,儿童的视野越来越广,给幼儿提供的诗歌就不应只限于幼儿园语言教材上的内容,而应选择一些具有时代特点,接近幼儿生活,题材广泛的;为幼儿所喜爱的,以及反映现代社会、科技发展水平、启发幼儿思维和想象、培养幼儿创造能力等方面的内容。

二、制定可操作的活动目标,培养幼儿发散思维能力

要激发幼儿主动参与学习,教师要具有明确的目标意识,懂得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生活经验制定具体、明确并可操作的诗歌教学目标。诗歌教学中,不能只注重道德教育目标,而应通过诗歌培养幼儿的审美情趣;不能片面地注重通过诗歌教学培养幼儿的记忆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更重要的是通过诗歌教学培养幼儿的理解、想象和创新的能力等。比如诗歌《摇篮》的教学目标,既有理解诗歌内容的要求,又有培养迁移能力、创造力和主动学习能力方面的要求,目标的确定具体而明确。

三、营造宽松氛围,发挥幼儿的创造性

要营造鼓励和强化幼儿创造意识和创造行为的氛围,最基本的要求是降低幼儿的焦虑程度。幼儿只有感到自己生活在一个可预料和可控制的环境中,心理上才会产生安全感,知道什么行为是老师所希望的,知道老师是非常理解和尊重他的,进而产生高度的心理自由和轻松愉快感,并在活动中进发出更多的能量和创造性。在诗歌教育活动中,教师应多鼓励、多表扬、多支持、多肯定、多承认、多接纳、多容忍并多给幼儿自主、自由的机会,营造出积极的环境气氛。幼儿在这样的氛围中浯言表达力有所提高,同时他们的创造性思维也有了进一步发展。

四、采取灵活多样的活动方法培养幼儿的创造力

诗歌的特点决定了诗歌教学可以启发幼儿思考,发展幼儿想象,培养幼儿的创造能力。因此,在诗歌教学中,教师应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采用灵活多样,富于启发式的方法,把幼儿从机械的朗读背诵活动中解放出来,充分利用诗歌的特点,启发幼儿积极思考,大胆想象创造,达到主动学习的目的。这样才能发挥幼儿学习诗歌主动性和积极性。

如,教师可以创设一种让每个幼儿都面临的非常真实的问题情境,使幼儿对其中的问题表现处好奇,注意力和思维处于积极的状态。教师激起的疑问,能激发幼儿猜测答案和结论,能激发幼儿主动学习的热情,使幼儿在渴求答案的心理状态下全身心地投入学习,从而有效地把幼儿耳、目、脑、口充分运用起来,进行积极思考。

提问是创造的开始,而问题是引导幼儿开展想象力和思维的一把钥匙。因此,在诗歌教学中,教师要为幼儿精心设置问题情境,提问是创造的开始;问题是引导幼儿开展想像力和思维的一把钥匙,只有将问题设计得恰到好处、掌握提问的时机和技巧,步步引导,层层深入,在多种假设问题的启发下,才能培养幼儿的发散思维。

教师要科学地设计提问,并对幼儿的提问、回答正确与否都积极地对待,从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鼓励探索,使孩子拥有创造的源动力。当幼儿因为好奇心提出问题时教师要耐心地听,让孩子畅所欲言地发表看法、想法。积极地对待孩子的各种提问,就能在积极发展孩子语言能力、鼓励孩子敢说会说的同时,保护孩子好奇与探索的天性。

总之,充满儿童情趣和具有教育意义的诗歌伴随着幼儿的成长,是幼儿喜爱的精神食粮。教师应在诗歌教育活动中充分挖掘幼儿的创造潜力,选择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用心去观察每个孩子,了解他们的兴趣与需要,创设宽松自由的学习环境,借助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和简洁明快的语言,发展幼儿创造思维能力,让文学的种子在他们幼小的心田发芽。

参考文献

1.朱细文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

第5篇

刘博文:阳光洒满了七月红红火火的心灵窗口。

梅玉:这是一个不寻常的季节,

董雁勇:这个季节被岁月染红了封面,这个季节被敬仰的灼热炙手。

王雪莹:2005年的七月啊,你拉开了85年的漫漫长卷,

陈浩明:一路风雨如磐,一路风光无限。

合:这长卷翻开了千万儿女的如海心潮,这心潮掀起了心花串串……驻足于时光的肩头阅读山川,站立在岁月的岸上凝神回眸,在这个激情澎湃的日子里,陡然放开歌喉。

女合:小时候,祖爷爷常常抬起手,指向天上的北斗告诉爷爷,跟着你走就能到天亮的时候,从此后,爷爷才明白,你就是劈开黑暗的镰刀锤头。

男合:长大后,爸爸拉着我的手,加入了中国崛起的洪流,告诉我,跟着你走,就走出一个美好的神州

女合:你从一只小小的红船出发,冲破了惊涛骇浪建立了红色政权,让世界读懂了你的信仰,你的宗旨,你的追求。

合:你从革命圣地走来,用一面旗帜引路,攀过了茫茫雪山,跨过了激越的洪流,走过了漫漫长征路,缔造了伟大的新中国,缩短了半封建半殖民地到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进程。

高珊:这一把铁锤,砸碎了旧时代沉重的锁链;

李奥:这一把红镰刀啊,从天涯海角收割到天安门城楼。

陈秋博:苍茫大地印证,是你把中国从苦难的深渊解救。

付智辉:浩瀚宇宙传音,是你把人民从黑暗的昨天领向光明的前程;

合:是你啊,经历了血与火的洗礼,经历了卓绝的艰苦斗争……把一个信念牢牢的植在亿万民众的心头。

女合:于是,东方就响起了一个震动世界的声音,于是,五星红旗席卷着红色舞遍全球,于是,幸福生活到了家门口。

男合:跟着你,中国才有东方红,跟着你,中国才有春天的故事。跟着你,走进新时代的中国才流光溢彩。

项铮:是您,邓爷爷那慈祥的目光,在中国辽阔的版图上纵横驰骋。

王小瑞:是您,站在中国改革的前沿阵地挥一挥手,中国的经济似磅礴的气势腾飞。

第6篇

幼儿诗歌是以幼儿为欣赏对象的诗歌。包括儿歌、儿童诗、古诗、谜语、绕口令、散文诗等。幼儿诗歌主题单纯,内容浅显;语言凝练,节奏明快,韵律和谐,富有儿童情趣;读起来朗朗上口,易于朗读和记忆,是幼儿接触较多而又非常喜爱的一种文学形式。一个好的幼儿诗歌,不仅可以丰富幼儿的知识,发展语言,启迪智力,而且可以使幼儿的心灵和情感受到良好的熏陶,培养幼儿对文学作品的兴趣,更重要的是可以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思维能力。

儿童诗歌的特点符合幼儿的思维特征。幼儿期是智力发展最迅速的时期,是培养创造性思维的良好时机。我们必须抓住这一时机,在幼儿园诗歌教学中,采取适当的方法,实施正确的教育,以发展幼儿的创造性思维。我认为在幼儿园诗歌教学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 诗歌教学内容的选择应多样化

随着科技的发展,社会生活的巨大变化,儿童的视野越来越广。现在的孩子,好奇心强,好学好动,创造性想象从开始萌芽到不断发展的过程。因此,给幼儿提供的诗歌就不应只限于幼儿园语言教材上的内容,而应选择一些具有时代特点,接近幼儿生活,题材广泛,为幼儿所喜爱的;以及反映现代科技发展水平,启发幼儿思维和想象,培养幼儿创造能力等内容。

二、诗歌教学的创造性目标必须具体可操作

我们要具有明确的目标意识,懂得必须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生活经验制定具体、明确并可操作的诗歌教学目标。如诗歌教学中,不能只注重道德教育目标,而应通过诗歌培养幼儿的审美情趣;不能片面地注重通过诗歌教学培养幼儿的记忆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更重要的是通过诗歌教学培养幼儿的理解、想象和创新的能力。

三、 在诗歌教学方法上尝试培养幼儿的创造力

在诗歌教学中,教师应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运用启发式的方法,把幼儿从机械的朗读背诵活动中解放出来。其实诗歌的特点决定了诗歌教学可以启发幼儿思考,发展幼儿想象,培养幼儿的创造能力。教师只要肯于下功夫,设计出生动活泼的、发挥幼儿主动性和积极性的诗歌教学方法是不难做到的。

1. 朗诵是幼儿学习诗歌的再创造过程

诗歌朗诵是一种艺术性的有声语言活动,是一个再创造过程。诗歌的语言情感可跨性大,这就要求朗诵应充分调动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朗诵诗歌过程中,幼儿除了运用语言外,还可以通过眼神、手势、身姿等表情和动作,创造性地表现诗歌,同时可以借助丰富的想象,加强诗歌的艺术感受。例如《春天来了》,朗诵中教师在引导幼儿把握语调、语气同时,必须借助于画面的描述,调动幼儿的所有感官,五口通商,去感受春风的柔和、芳香和和悦,让幼儿不知不觉中走入到诗的美妙境界中,此所谓“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此外,在朗诵活动中,幼儿的情感体验、联想、表现、表达也是不同的,多元的,可变的,有相当大的自由度。教师要接纳幼儿的差异性、独特性和创造性,及时给予每一个幼儿鼓励和赞许,使幼儿在朗诵活动中体验到成功和乐趣。

2.精心设置问题情境,培养幼儿的发散思维

在诗歌教学中,教师要为幼儿精心设置问题情境,提问是创造的开始。问题是引导幼儿开展想象力和思维的一把钥匙,只有设计得恰到好处掌握提问的时机和技巧,步步引导,层层深入,在多种假设问题的启发下,培养幼儿的发散思维。教师所提的问题必须具有可发散的余地,这些问题的答案是不确定的,是多向性的,有多种可能,多种结果。教师应让幼儿充分地想象,充分地说,鼓励幼儿异想天开,更好的培养幼儿的发散思维能力。

3.将诗歌教学与其他领域的教育活动相结合

在诗歌教学中可以进行综合性主题活动,即围绕某一诗歌作品,结合其他领域的教育活动,综合运用多种手段、途径开展活动。如以某一首诗歌为中心,开展欣赏、朗b、表演、制作、绘画、音乐等创造性活动,来丰富幼儿的想象力,发展幼儿的创造性思维。例如,儿童诗歌与儿童歌曲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可以歌唱的儿歌就成了儿童歌曲,好的儿童歌曲也常常是在好的儿歌基础上谱曲而成的。如诗歌《谁会飞》,既是一首朗朗上口的儿歌,又是一首优美动听的歌曲。因此,在诗歌教学中,教师可以边打拍子,边教幼儿有节奏的朗诵;还可以带领幼儿根据儿歌的内容,自由创编动作表演;或用幼儿熟悉的歌曲曲调,填上诗歌歌词唱出来,利用音乐的表现因素和手段丰富儿歌的表现力,增强幼儿的审美感受。诗歌教学也可以同美工活动相结合来培养幼儿的创造力。这种形式的教学,对于培养幼儿创造性思维有积极的作用,使幼儿通过唱一唱、跳一跳、画一画、捏一捏、讲一讲、玩一玩等形式,让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在浓厚的兴趣中,自然而然地学习了诗歌。

四、 在创编活动中,激发幼儿创造火花

创编诗歌是一种融思维、语言发展为一体的创造性活动,教师只要依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实际水平,以恰当的方式进行培养,幼儿的创编水平就会有所提高。这种提高不仅标志着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更能有效的促进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提高,为其今后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幼儿的学习多从模仿开始,逐渐过渡到有初步的创造意识。仿编诗歌很符合幼儿的这一学习规律。教师应根据幼儿年龄特点,设计不同难度的创编活动:小班、中班幼儿可以进行简单的诗歌仿编,即幼儿能模仿原诗的韵律、格式、词语、节奏等,仿编出简单的诗歌。大班、学前班幼儿可以进行难度大一点的仿编和续编活动。

第7篇

刚入园的小班幼儿,刚刚进入集体生活,对家人还有强烈的依赖心理。诗歌《谁最羞》短小、简单,表现了各种动物形象自主独立的心理。由于小班幼儿的思维具有具体形象的特点,因此我设计了一张简单易懂的诗歌结构图,试图通过观察、猜测、表演、体验等活动,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同时,我借助诗歌中的“小袋鼠,羞羞羞”的形象寓意,鼓励幼儿像小鸡、小鸭等小动物一样“长大了要自己行走”,尝试自己克服困难,从而帮助幼儿迈开“独立”的人生第一步。

目标:

1 学习辨认诗歌结构图上的各种标记,感知小鸡、小鸭、小兔、小袋鼠的行走方式,初步尝试自主学习。

2 学习诗歌,感受诗歌天真活泼的情趣,体验小袋鼠的害羞心理。

准备:

根据诗歌内容绘制的教学结构图一张(附后),歌曲《乖孩子》。

过程:

1 观察诗歌结构图,产生学习诗歌的兴趣。

师:今天,我们班上来了许多新朋友。你们看一看、说一说有谁。(出示诗歌结构图,鼓励幼儿认真观察图上的小动物形象。)

幼:有小兔子和大兔子。

师:哦,是小兔子和兔妈妈。

幼:我看见小鸡,还有鸡妈妈。

师:小鸡跟着鸡妈妈,是怎么来的呀?

幼:(一边在座位上用手握成小鸡嘴巴的样子,一边做动作并回答)叽叽叽,叽叽叽。

幼:还有小袋鼠和袋鼠妈妈。

幼:小鸭子和鸭妈妈。

师:你们看得真仔细,看到了小鸡、鸡妈妈,小鸭、鸭妈妈,小兔子、兔妈妈,小袋鼠、袋鼠妈妈。

师:这么多小动物来和我们做朋友,真高兴。我们一起向好朋友打个招呼,欢迎它们来做客!

众幼:你好!小鸡你好!小袋鼠你好!欢迎你们的到来!

(结构图能帮助幼儿直观地感知诗歌中的动物形象,为初步尝试自主学习诗歌奠定认知上和感情上的基础。)

2,熟悉并区分诗歌结构图中各符号的特征,自主学习诗歌。

(1)引导幼儿观察小动物及其身后的符号,初步了解诗歌内容。

师:老师在小动物身后还画了一些符号。这些符号像什么?猜一猜,这些小动物到底在干什么呀?

师:小鸡和鸡妈妈身后有什么标记?这个标记像什么?

幼:像小箭头。

幼:有点像小鸡走路的小脚印。

幼:说明小鸡是这么走路的。(幼儿手指小标记指向。)

师:你们讲得真好。这个有点像小鸡脚印的小标记就是告诉我们小鸡是怎么走的:小鸡,跟着妈妈,走!走!走!

(师幼一起边念儿歌边用简单的身体动作表演这句诗歌。)

(利用结构图将诗歌内容、结构形象化、直观化,有利于幼儿主动猜测、合理想象,充分发挥幼儿学习诗歌的主动性。在这个环节中,教师充分调动幼儿各种感官多通道参与,感知、理解结构图的含义,朗诵、记忆诗歌内容,为后面感知和记忆重复样式的诗歌句型做好铺垫。)

(2)鼓励幼儿继续观察诗歌结构图,猜测诗歌的第二段、第三段的内容,并尝试用自己的语言表达。

师:小鸭和鸭妈妈的身后有什么标记?这个标记像什么?猜一猜,小鸭子和妈妈在干什么?

幼:小鸭子在游泳。

师:你是怎么知道小鸭子在游泳的?

幼:有水,在河里。

幼:有水,小鸭子,游!游!游!

师:你观察得很仔细,说得也非常好。“小鸭,跟着妈妈,游!游!游!”

(师幼起立模仿鸭妈妈带小鸭子去河里游泳,边游边念这句诗歌。)

师:小兔子和兔妈妈的身后有什么标记?

幼:有个箭头。

师:对。那这个箭头表示什么意思呢?猜猜,小兔子和兔妈妈在干什么?

幼:小兔子是往上跳的。

幼:小兔子往上跳,跳,跳。(一边说,一边在座位旁跳了起来。)

师:你们真聪明。小箭头朝上是告诉我们小兔子是跳着走路的。这是一句小兔子的诗歌,谁来连起来看着图念一念?

幼:小兔子,跟着妈妈,跳!跳!跳!

(教师鼓励幼儿一边念这句诗歌一边跳到教师周围。)

(教师尝试让幼儿自主学习诗歌。借助结构图的帮助,幼儿从第一句诗歌的内容与句型中获得初步的经验,并将刚刚习得的经验迁移运用于第二、第三句诗歌的学习,降低了学习诗歌的难度。)

3 学习诗歌第四句,体验小袋鼠的害羞心理。

(1)鼓励幼儿仔细观察诗歌结构图,分辨其他小动物的妈妈和袋鼠妈妈有什么不同。

师:你们仔细看一看,小袋鼠在哪里呢?

幼:妈妈抱着呢。

师:小鸡、小鸭、小兔子都是跟着妈妈自己走的,小袋鼠是怎么样的?

幼:它要妈妈抱,真难为情!

幼:小袋鼠是大懒虫。

(这时幼儿都哈哈大笑起来,嘲笑小袋鼠。)

师:瞧,小袋鼠被你们这么一笑。脸色都变了。变得怎么样了?

幼:它难为情了,脸都红了。

师:真的,小袋鼠的脸变红了。小袋鼠听见大家笑话它,会怎么想?

幼:它会不开心的。

幼:难为情,脸就红了。

幼:害羞了,下次不要妈妈抱了。

师:小袋鼠听了小朋友的话,害羞了。请想一想,我们可以用哪些身体动作来表示?

(2)鼓励幼儿用各种身体动作表示“羞”。

(3)小结幼儿的回答,并和幼儿一起带着害羞的表情朗诵这句诗歌,注意纠正幼儿“羞”的发音。

(小班幼儿也有自己的是非观念,能简单判断生活中哪些行为是好的,哪些行为是不好的。在这个环节中,幼儿通过观察图片,感知小袋鼠的行为,自然而然地对要爸爸妈妈、爷爷奶奶抱的行为产生了初步的羞愧感。而教师则顺势达到了教育幼儿“长大后要自己独立行走”的目的。关于害羞动作的想象和夸张的表演,让幼儿对“羞”获得了深刻的体验。)

4 完整欣赏并学习朗诵诗歌。

(1)师:刚才我们一起念的诗歌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谁最羞”。请你们看着图,仔细听老师念一遍。

(2)师:诗歌里有谁?它们在干什么?

(教师引导幼儿回忆诗歌内容,熟悉并理解诗歌内容。)

(3)师幼一起边做简单的身体动作边念诗歌。

(4)教师念小动物的名称,幼儿接念后半段,同时做相应的动作。

5 小结:鼓励幼儿自己独立行走,不要大人抱。

师:小袋鼠不肯自己走,要妈妈抱。羞羞羞!请你们劝劝小袋鼠,帮助小袋鼠改正缺点。你想对小袋鼠说什么话呢?

幼:小袋鼠,你不要让妈妈抱。

幼:小袋鼠,从妈妈的大口袋里出来吧。

幼:小袋鼠,出来和我们一起玩。

师:小鸡、小鸭、小兔子,它们会自己走,自己游,自己跳,真能干。小袋鼠听了我们的话,也要自己走路,不要妈妈抱了。真棒!我们一起为小袋鼠鼓鼓掌,大声地对它说:“小袋鼠,你真棒,我们喜欢你!”

师:小袋鼠不要妈妈抱了,那我们上幼儿园和回家时应该怎么样呢?

延伸活动:

1 引导幼儿替换诗歌中小鸡、小鸭、小兔子、小袋鼠等形象,进行诗歌仿编。

2 鼓励幼儿在日常生活中不要爸爸妈妈抱,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做。

附:谁最羞

小鸡,跟着妈妈,走!走!走!

小鸭,跟着妈妈,游!游!游!

小兔子,跟着妈妈,跳!跳!跳!

第8篇

【关键词】儿歌;创新思维;启发式教学

众所周知,幼儿时期是一个人智力发展最重要的时期,语言能力是在运用中培养起来的。新纲要中对幼儿语言教学的目标表述为:喜欢与人谈话交流;注意倾听并理解对话的话;能清楚地说出自己想说出的内容;喜欢听故事,看图书。不难看出,这几个目标是层层递进的关系。在语言能力训练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十分重要。发散性思维与发散性思维是思维培养的较高的层次,需要教师借助一定的语言材料来达成。幼儿诗歌以幼儿为欣赏对象,主题比较单纯,内容浅易,语言易上口,节奏感强,富于孩童情趣,是培养他们思维品质,尤其是发散性思维培养的极佳素材。

一、以儿童兴趣为出发点进行多样化选材

幼儿的视野和知识面在不断拓展,他们对世界充满了好奇,与此相应,大量儿童诗作脱颖而出。教师提供给幼儿的诗歌,不应过多地受教材束缚,应选择一些时代感强、贴近儿童情趣的作品,形式上以简单明了为佳,内容上则最好有想象的余地,以期推动孩子发散性思维的培养。

随着年龄段、个性和生活经历的不同,加上教学时间、空间的变化,幼儿对儿歌的期待也会有所不同,所以我们应该充分考虑并了解孩子的意愿,提供他们喜欢的儿歌,这样的教学才有生动有效。

二、借形象的画面逐步引导孩子理解诗歌

小学四年级以前的孩子,他们的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而对于幼儿来说,借助画面来理解诗歌是不可或缺的环节,这有助于孩子内在鲜明表象的建立,促进思维过程的顺利加工。比如《摇篮》这首儿歌,教师分别出示天空、大海、花园、妈妈、宝宝等画面,通过播放录音,让孩子接受声音和图像两方面的完整信息,然后提问?诗歌中有哪些是“摇篮”? “摇篮”中装的“宝宝”又是谁?“宝宝”借谁的歌儿睡着了?通过这些提问,让幼儿理解儿歌里摇篮、歌儿与宝宝的关系。为他们在理解基础上形成鲜明的事物表象和感知事物间的关系打下基础,促进抽象思维能力培养。

三、朗诵中体验儿歌意象,加以自由表达

诗歌朗诵是一种有声语言艺术表达,朗诵者需要加以个性化的理解和演绎。在诗歌朗诵的过程中,幼儿除了语言参与外,还可以加上身姿动作和面部表情。

比如教学《手指儿歌》,为了指导学生体验“魔术”的梦幻和神奇,教师可以给学生很多手指的动作,让学生进行模仿并自觉创新。在朗诵过程中,幼儿的体验会存在差异,每个幼儿的表达会比较独特,教师要接纳这些不同,给他们及时的肯定,让幼儿体验到朗诵的乐趣和创新表达的成就感。在让幼儿朗诵诗歌,并引导幼儿把握语调、语气时, 教师必须借助于图片的描述和手指的动作, 才能调动幼儿的感官性、参与性, 使其感受到手指的不断变化, 体验“魔术”的神奇, 从而在不知不觉中走入儿歌的美妙意境, 体会到“小魔术师”成功的喜悦。此外, 在朗诵活动中, 幼儿的情感体验、联想、表现、表达也是不同的、多元的、可变的, 有相当大的自由度。教师要接纳幼儿的差异性、独特性和创造性, 及时给予每一个幼儿鼓励和赞许, 使幼儿在朗诵活动中体验到成功和乐趣。

四、借助启发性语言,促发幼儿的发散性思维

幼儿的思维尽管有异想天开、天真烂漫的一面,但也有不成熟的一面,所以教师的引导就显得十分必要。教师引导从方式上应该以启发式为主,教师在教学中不必告诉幼儿什么是好的,什么是不好的;什么是可以做,什么是不能做的,而应该让孩子通过自己的理解去探索和得出,否则就会让幼儿过份依赖教师的理解,影响其个性、思维品质的独立化。从内容上,教师在引导时应该加以点拨和补充,提供足够的实物素材来促进幼儿的理解。

五、由低到高深化主题,拓展幼儿想象空间

从多元智能理论的观点看,不同孩子在能力结构上并不相同,所以我们对孩子理解并表达诗歌的渠道应该尽可能丰富,让不同的幼儿都能体验到诗歌世界带给他们的美丽和快乐。信息时代的今天,我们可以提供一定的拼图或者电脑软件,让幼儿对诗歌中的相同事物或者相关事物进行归类和整理,;我们可以把诗歌装进以前学习的歌曲旋律中唱一唱;我们可以让幼儿分工合作把诗歌主人公画成图或者捏成橡皮泥,制造一个美丽的童话世界;我们还可以将诗歌变成动作表演,编成舞蹈节目,让学生尽情展现。

以上表达可以再现诗歌现有意象的,他的想象力培养层次比较浅,属于再造想象。而较高层次的想象力就是创造性想象力,他需要儿童以积累的知觉素材为依据,使用多种形象材料,通过有效组合创造出新形象来。教师要通过引导,让诗歌的主题得到深化和拓展,达到想象力培养的目的。比如有位教师在《摇篮》的教学中,通过提供现成的图画让学生创编诗歌,之后又真切地引导:在小朋友的生活中,有好多相互关系的东西,这些东西远在天边、近在眼前,相信小朋友们能找到他们。请大家来说说你心目中的“摇篮”。这时氛围异常热烈,平时不太爱发言的孩子也举起了小手。有的说草地是小兔子的摇篮,有的说天空是飞舞的蒲公英种子的摇篮,有的说河水是小鱼的摇篮。然后老师又引导道:那边这些宝宝在摇篮中睡觉,又有什么歌来给他伴唱呢?于是大家又开始找寻他们心中的“歌”,最后在教师的引导汇编成孩子们的新儿歌《摇篮》。

第9篇

关键词: 幼儿早阅诗歌 语言能力 价值 有效性

当前,随着对学前教育重视度的全面提升,普遍家长、教师甚至整个社会都开始全面重视幼儿早期教育,然而,在重视的背后,极容易陷入另一个误区――“拔苗助长”,很多家长都提前将幼儿送往各类辅导班、兴趣班,力求从小就抓好幼儿的教育,殊不知,拔苗助长的行为很容易挫伤幼儿学习的积极性,也会导致幼儿自身开放性思维的发展受到限制。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提出:“遵循幼儿的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珍视幼儿生活和游戏的独特价值,充分尊重和保护其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合理安排一日生活,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严谨拔苗助长式的超前教育和强化训练……”笔者发现幼儿在幼儿园的三年时间里,语言能力的发展可谓是突飞猛进,特别是对于朗朗上口的诗歌类,幼儿更是表现出前所未有的热爱和期待,这些诗歌中蕴含的知识是可以不断延伸和拓展的。以下是笔者关于早阅诗歌的几点探索。

一、营造宽松互动的教育氛围

在早阅诗歌的探索和实施过程中,笔者认为首先应当为幼儿营造宽松互动的教育氛围。在早阅诗歌的开始阶段,很多幼儿可能会觉得难度有点大,不容易一时对诗歌进行消化吸收,笔者先为幼儿们营造宽松互动的教育氛围。

1.电子信息技术的运用

在幼儿教学中,通过电子信息技术的运用,特别是多媒体、电子白板这类信息技术工具,通过电子信息技术的运用,有助于为幼儿教学营造宽松愉悦的学习氛围。比如学习《三只老骆驼》时,笔者就用多媒体播放了有关骆驼的照片,再引导学生们进行阅读,孩子们的积极性很高。

2.亲子阅读游戏的参与

亲子阅读游戏的参与,是营造宽松互动氛围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一般来说,笔者会用短信或者微信平台的方式,引导孩子和家长一起参与阅读游戏。在活动时,笔者会让孩子们将诗歌背给家长听,与家长一起分享诗歌,通过亲子阅读游戏的参与,让亲子诗歌阅读同步参与。

3.阅读环境的精心布置

阅读环境的精心布置,对于营造和谐宽松的课堂阅读氛围有着积极的价值和意义。在教学中,笔者通过对阅读区域环境的创设,调动幼儿阅读的积极性。比如笔者结合《幸福的种子》里面出现的绘本故事,在孩子们的读书区域放置了相关绘本图片,学生们一看到图片就会不自觉想起诗歌。

二、探索高效创新的教学方法

在早阅诗歌的实践中,笔者采用创新高效的教学方法,引导孩子在阅读过程中,真正收获“知识的种子”,对诗歌内容充满期待。所谓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通过高效创新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提高阅读成效,方法主要呈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开放性问题的设计

在早阅诗歌的开展中,可以通过教师开放性问题的设计,如问一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话题,吸引幼儿的阅读好奇心。比如《小胖小》的阅读教学中,笔者就提出了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比如:“你们有好朋友吗?”“小朋友可以说说自己好朋友的特点吗?”通过开放性的问题,学生们对阅读课充满了期待。

2.设计温馨图书活动

通过微学生创设温馨的图书活动,引导幼儿参与阅读活动,在开展温馨图书活动的过程中,笔者积极引导幼儿们参与,让每一个幼儿都能融入到图书活动中。

温馨的图书活动中,笔者引导每个幼儿都上去讲故事,将诗歌和故事内容相结合,看谁讲得流利,通过图书活动的布置,让幼儿们爱上诗歌。

三、实施全面有效的评价手段

评价改革在幼儿早阅中起着能动的作用,幼儿如同一株迎风而长的幼苗,在实施评价改革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不能挫伤孩子的学习积极性,注意保护幼儿的自尊心,激发幼儿的主观能动性。全面有效的评价手段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淡化幼儿错误

幼儿的自尊心一般都比较强,有的幼儿甚至不能容许别人指出他的错误。笔者结合经验发现,在教学中要注重保护幼儿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多采用正面表扬的方式淡化幼儿的错误。

2.关注个体差异

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对于幼儿来说也是一样的,他们身上折射出成长的差异、家庭背景的差异、学习能力的差异等,在关注个体差异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每个幼儿自身的特点,实施个性化的早阅诗歌方式。

3.适时进行指导

在教学中,教师要适当进行指导和调整,运用一些比较巧妙的方法,引导学生意识到自己的一些错误,并且能够愉快接受意见,进行改正。

总而言之,幼儿早阅诗歌的探索,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成效。在早期的尝试过程中,笔者发现幼儿们的记忆力非常好,知识点的消化吸收能力非常快,通过早阅诗歌,幼儿的语言能力和综合素养都有了全面提高。笔者深深体会到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在今后的教学活动中,要探索更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要构建更丰富精彩的教学活动,真正实现“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参考文献:

[1]汪耀,童诗朗诵的教学探析[J].早期教育(教师版),2014,1.

[2]渠春华,快乐阅读,童心飞翔――小班分享阅读初探[J].文教资料,2012,19.

第10篇

1 理解诗歌内容,丰富词:飘落、融化。

2 有感情地朗诵诗歌,学习仿编诗歌。

3 激发对雪花的喜爱之情,感受诗中所蕴涵的亲情。

活动准备

有关诗歌的多媒体课件、优美音乐。

活动过程

1 谈话引出主题。

(1)小朋友你们见过下雪吗?雪是怎样下的?(借助动作丰富词:飘落)

(2)雪花都飘落到哪儿了?(幼儿自由回答:屋顶、大树、地面、小河……为后面仿编诗歌打基础)

2 学习诗歌。

(1)小雪花可以到处飞舞,飘落到任何地方,多自由呀。有一首诗歌说的就是小雪花,名字叫(如果我是一片雪花),我们一起听听诗歌里的雪花都飘落到哪儿了。

(2)教师配乐有感情地朗诵诗歌,幼儿欣赏。

(3)配合课件,提问分析诗歌。

A 这首诗歌叫什么名字?雪花是怎样问的?(学习诗歌第一段)

B 诗歌里的雪花想飘落到什么地方?去干什么?(分段讲解二、三段)

师:前面三段的结尾为什么用问句呢?应该用什么语气朗诵?(教师带领幼儿朗诵一、二、三段)

C 雪花最后真正飘落到了哪里?(学习第四段,丰富词:融化)

师:融化是什么意思?那小雪花应该难过才对啊,它为什么还会快乐地融化呢?那我们用什么样的声音来表达小雪花的这种心情呢?(教师带领幼儿朗诵第四段)

D 你听完这首诗歌有什么感受?

(4)听音乐配合课件带领幼儿完整朗诵诗歌两遍。

师:现在我们就把这些感受用声音和动作表达出来。

3 学习仿编诗歌。

(1)如果你是一片雪花,你会飘落到什么地方去?去干什么?用诗歌里那样的话说一说。

(2)指导幼儿创编完整的诗歌,教师进行整理。(可教师或幼儿先来问第一段,创编的幼儿进行回答,等熟练后可让创编的幼儿完整自问自答。)

活动延伸

请幼儿将创编的诗歌配上插图,装订成诗集。

附诗歌

如果我是一片雪花

如果我是一片雪花,

我会飘落到什么地方?

落在小河里,变成一滴水,

和小鱼、小虾一起游戏?

落在广场上,堆个大雪人,

和小朋友们一起游戏?

落在妈妈的脸上,

第11篇

[关键词]智力开发,背唐诗,诵读儿歌

不少年轻的爸爸妈妈都热衷于让幼儿背诵唐诗,甚至片面地把能背诵多少首唐诗、能认识唐诗中多少个汉字当作早期教育的重点,认为孩子背的唐诗越多,说明孩子越聪明、记忆力越好,对孩子的智力开发也越有帮助。但在我看来这种做法有欠妥当,与其让幼儿强硬地学习背诵唐诗,不如让幼儿轻松愉快地读唱儿歌。

众所周知,唐诗是我国古典文学的瑰宝,它语言精练,寓意深刻,这里且不说唐诗的格律、流派,也不说唐诗的修辞和炼句,只说说唐诗的内容,其包罗万象的意象、深奥艰涩的寓意,有时连我们成人都无法透彻地体会和理解,更何况是对于那些涉世尚浅、思维单纯的幼儿呢?

比如说李白的那首著名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的《静夜思》,虽然在我们成年人的眼中看来它的寓意明白得如同口语、白话,但对于年幼的孩子来说,在理解上还是客观存在一定困难的,恐怕还得需要爸爸妈妈多做些解释。

幼儿背唐诗,大多都不理解,不是死记硬背、糊里糊涂、不求其意,就是按照自己的想法去解释和理解唐诗,这种曲解唐诗的结果常常是让大人哭笑不得,但孩子又不明白是怎么回事儿,大人的笑常常让孩子感到莫名其妙、很伤自尊心和兴趣感,因此也就慢慢地就没有了最初背诵的新鲜感和满足感,即使背诵了下来也没有从中学到知识和获得成就感,这样的教育效果不言而喻、可想而知。

而儿歌是专为幼儿创作的,它的内容贴近幼儿的现实生活,语言符合幼儿的朗诵特点,形象生动,富有童趣,琅琅上口,很容易理解,幼儿一听就明白,不需要家长做过多的解释。这样幼儿在接受它时,不用刻意地去记忆,就能背诵下来。孩子从中获得了成就感,学习自然就有了积极性。

有的儿歌把正确的行为规范作为内容,让孩子在朗诵的同时受到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培养礼貌行为作风,接受正确的家庭教育。比如:

“小板凳,真听话,跟我一起等妈妈,妈妈下班回来了,我请妈妈快坐下……”;

“花盆里,开红花,星期天,我在家,不撒娇,不霸道,在家也当好娃娃……”;

“公园里,花儿开,红的红,白的白,花儿好看我不摘,大家夸我好乖乖……”等等。

这样幼儿通过诵读,不仅记住了儿歌,而且潜移默化地接受了正面的教育。

有的儿歌蕴含着丰富的知识,讲述了万千世界的变化无穷。比如:

“猫头鹰会哭不会笑,小花蛇会爬不会跳,大鸵鸟会跑不会飞,小白兔会跳不会叫……”;

“一个大,一个小,一只老虎一只猫,一边多,一边少,一群大雁一只鸟,数一数,瞧一瞧,大小多少记得牢……”等等。

诵读这样的儿歌,日积月累,孩子的知识何愁不增长?通过最通俗的教育方式,获得最丰富多彩的知识,爸爸妈妈又何乐而不为呢?

儿歌还可以锻炼幼儿数字、计算等方面的能力。比如:

第12篇

【关键词】爱与美 教育目标 教育手段

儿童诗以精炼,优美的文字,诗的意境及形式,表现儿童内心世界的人及事物,运用夸张与想象,使之富有韵律美?图画美的意境,幼儿乐于阅读,且能伴随其健康成长。《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规定:"引导幼儿接触优秀儿童文学作品,使之感受语言的丰富和优美,并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幼儿和加深对作品的体验和理解。"这突出了儿童诗艺术欣赏的要求。那么如何欣赏?欣赏什么?在教学中如何教育启发幼儿?我们就此讨论儿童诗欣赏的相关问题。

1.感受儿童的诗主旋律——爱与美

1. 1 儿童诗主旋律之一——爱的灵魂

儿童诗追求的是简洁?幽默?谐趣,更注重情感的真挚和纯洁,与其他文学体裁相比,诗是一种抒情艺术,最容易表达作者强烈的感情,儿童诗具有鲜明的情感特征,爱更是儿童诗情感的主旋律。

1.1.1 生机勃勃的大自然之爱

幼儿眼中的世界是丰富的多彩的,一片火红的枫叶,一只翩翩的服帖都能激起幼儿极大的兴趣及爱心,那怕春天的一丝新绿,在儿童眼里也有说不出的可爱。如顾萍作品《我也变成了春娃娃》:春娃娃/笑哈哈/唱着歌儿走来了/握握我的手/手儿发了芽/亲亲我的脸/脸儿乐开了花!作者运用拟人化自然而然的刻画出一幅生机勃勃的春天景象及幼儿在花红柳绿的季节中那抑制不住的欢呼雀跃心情,非常生动,读起来朗朗上口,教学时再配上欢快的音乐,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过程中理解诗歌的意境。体验大自然清新明丽?温柔纯净的美感

1.1.2 温馨醉人的动物之爱

动物是人类的好朋友,很多的小朋友更喜欢有动物的作品,如《珍珠被》:晚风轻轻吹/吹皱了小河水/水中鱼儿跳起舞/摇头又摆尾/星星下河来/洗澡闪银辉/小鱼小鱼可真美/盖床珍珠被。儿童诗化寻常为美丽,化平凡为神奇,简洁的词句表达出了幼儿对小动物的深深喜爱。一切都是显得那么温柔?纯洁?爱意融融。

1.1.3 深情浓郁的师生之爱

爱是儿童文学永恒的主题,表达了幼儿做纯真?最强烈的情感。如《鱼尾纹》:老师的眼睛/像一泓清泉/我就是一尾小鱼/游过来又游过去/终于,游出了老师眼边的/鱼尾纹。表达了幼儿对教师美好的幻想?美丽的情感。把幼儿对教师的挚爱发挥得淋漓尽致,妙不可言。

1.2 儿童诗主旋律之二 ——美的再现

儿童诗首先映入我们的眼帘的诗它的美,它的美贯穿与诗的始终,无所不在,幼儿在美的意境中感受到了无比的快乐和幸福。

1.2.1 语言凝练韵律之美

儿童诗形式灵活多样,语言精练优美,特别讲究遣词造句,具有明快趣味,富有韵律美。如:《风娃娃》柳枝上荡了个秋千,树儿绿了/草地上打个滚,草醒了/亲了亲小河,河水叮咚响了/青蛙爬出洞穴,扑通一声跳进小溪/小熊钻出树洞,打着长长的哈欠/牵牛花爬呀爬,爬上了竹篱笆。作者将风比拟成一个可爱又调皮的小姑娘,简洁明了,形象生动的语言将自然现象淋漓尽致地刻画出来,富有童趣。整首诗荡漾着清新明朗的美。

1.2.2 丰富的幻想和想象创造出奇妙的意境美

诗人总是运用神奇的文笔,为幼儿创造出充满幻想和想象的意境。如:高洪波的《我想》:"我想把脚丫/接在柳树根上/伸进湿软的土地/汲取甜美的营养/长呀,长——长成一座绿色的帐篷。诗人展开奇妙的幻想,让人无法猜出脚丫长出的绿色帐篷会是什么样?为幼儿营造出一个浮想联翩的意境,提供无限的想象与幻想空间。

2.儿童诗欣赏的教育目标

儿童诗的感情纯朴真挚,意境优美动人,爱中富含着美感?美因为爱而更加迷人。幼儿园的儿童诗欣赏应该是爱与美的统一,主要教育目的:提高幼儿的审美情趣和能力,丰富儿童真实的情感体验和感受。

2.1 培养幼儿的审美情感

儿童文学作品是为了满足儿童的需要所存在的,其主要的目的是培养幼儿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审美性是儿童文学的基本特征,是实现教育功能的前提和基础。儿童诗诗句音韵和谐,意境奇幻迷离,诗爱和美的完美结合,儿童能够从中汲取丰富的知识和更多的"营养"。儿童诗应该提倡审美性,而降低认知方面的要求。

2.2 丰富的情感体验和感受

有人说,诗歌诗精神和血液里的东西,引起的是灵魂震动,儿童诗最重要的诗对感情基调的把握,文学作品通过营造浓烈的情感氛围,促使幼儿体验和理解作品,轻松?咱然地接受情感教育。以往我们检验幼儿学习效果往往是背诵,而其实幼儿对于喜爱的诗句,往往在短时间以内就能接受,而深刻的情感体验是掌握作品的必须要前提,背诵只是深刻体验的自然结果。

我们要启发幼儿先体验儿童诗个性化的语言风格,如金波的作品节奏欢快,荡漾着清新?明朗之美,圣野的作品具有浓郁的童趣和抒彩,然后体验作品优美动人的意境,如"蓝蓝的夜空/像个湖一样/无数的银菱/就在湖里长/一条菜菱船/银光闪闪亮/打从湖东岸/划向湖西方。短短的诗句荡漾着童心童趣的灵动之美,无边无际的想象如浮云般随意飘动。再次是体验人物的思想感情,腾毓旭的《窗前,一株紫丁香》:"踮起脚尖儿/走进浓绿的小院/我把一株紫丁香/栽在老师窗前/老师,老师/就让它绿色的枝叶/伸进你的窗口/夜夜和你作伴。"朴素简洁的诗句,深蕴着纯真?细腻和情感。

3.儿童欣赏的教育手段

3.1 将诗歌欣赏融于生活

诗歌欣赏,必须反复的品味,方能沉醉于它的神韵之中,在专门欣赏之后,仍要利用其余的点滴时间,随时随地的欣赏,以加深其印象。

3.2 加强各种欣赏手段

诗歌的欣赏可谓逐步艺术化,在强调诗歌的文字与韵律时,反复朗诵是诗歌欣赏的基本途径,其次是创新多种形式,如多媒体图画,声音与动画在欣赏中运用;其三是创造情景交融,主客观为一体的?浓郁的情感艺术氛围,引导幼儿进入艺术境界;其四是由于儿童智力?趣味?爱好等方面存在个别差异,提倡个性化儿童诗欣赏。此外还以运用特殊的教育机会,如幼儿生日,升班会及某一个孩子的情感经历方面,加强儿童诗欣赏。

3.3 架好与幼儿沟通的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