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7-27 00:38:45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消毒制度,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一、一般隔离消毒要求
l、传染病与一般病房(或其他建筑物)应当保持一定或有严密的隔离措施,以防止交叉感染。传染利、结核科和小儿科,均应设有单独的出入口,小儿科门诊,应设有专人进行
预检,遇到传染病可疑有立即隔离。
2、医院的手术室、分娩室(产房)、婴儿室、传染病房、隔离观察室、血库、注射室、药剂制剂室、检验室、供应室以及可以成为传染源的处所等,均应有严格的消毒制度。医
院的门诊和一般病房也应有定期的消毒制度。
3、传染病房应备有单人房间,以便收容需要观察的病员。
4、传染病员所住的病房,应按时进行消毒;用过的家具、器皿、被褥、碗筷等用具必须经过严格消毒后再用。
5、传染病员的排泄物和分泌物,必须经过消毒或净化后再排入下水道。
6、工作人员进病房和诊前,必须穿工作服,在传染病房应穿隔离衣、戴工作帽和口罩(条件许可时应穿特备胶鞋),但不得穿出传染病房。接触病员后应及时洗手。
二、门诊防止交叉感染
l、门诊发现传染病员时,必须按规定上报疫情。
2、在门诊或急诊室发现传染病或疑似传染病的,应立即就地隔离,进行消毒,并根据情况将患者送入传染病院,传染病或隔离病室。
3、传染病员离开或死亡后,室内床单等应一律更换,并进行终末消毒(方法视病种而定)。
4、传染病流行期间,设立临时检疫岗,对每一个就病员,必须经过初步检查后才能挂号,可疑者进行隔离处理。
5、放射线科及理疗科应将门诊及病房病员的治疗和检查时间严格分开。
6、病员应在指定地区候诊、检查和治疗,不得在门珍各处走动,以防止交叉感染。
7、门诊应设肠道传染病员的专用厕所。
三、住院防止交叉感染
1、住院防止交叉感染。
(1)病员进入病房前应根据情况沐浴或擦澡(危急病员须先进抢救,以后在病房内进行)、理发、剪指甲。
(2)病员进入病房前应测体温,如遇发热的病员应判明发热原因。决定是否进入病房或入隔离待查。
(3)病中的服装应进行清洁处理,如条件许可,病员更换的鞋、袜、衣、裤不得与医院准备之干净服装接触。
(4)无接诊室或住院处者司以进病房后当日进行卫生清洁工作。
2、病房
(1)病员在住院期间,如发现传染病,应按隔离消毒原则处理。
(2)病房经常保持整洁,住院病员应按期沐浴或擦澡、理发、洗头或剪指甲等。
(3)患者用过的便盆、便壶应进行消毒,有传染病的患者(如滴虫阴道炎、肠道寄生虫病、肠道传染病等)应固定使用。脸盆、澡盆,每次用后应及时擦洗与消毒。
(4)患者餐具用后消毒,茶具固定使用并按期消毒。
(5)被脓、血、排泄物所污染的敷料和布类等应采用可靠的力一法进行浸泡消毒后洗涤。必要时再进行煮沸消毒,小件敷料可焚烧处理。
(6)患者的衣服、被单、枕套等应定期更换,必要时随时更换。
(7)有传染病可疑的衣物或污脏之大衣、毛毯、.被褥、枕套及报纸、书刊等应用日光曝晒或用其他方法消毒。
(8)打扫厕所的清洁工具,与打扫其他场所的工具,应严格分开。
3、传染病房(或隔离病室)
除严格执行病房的各项有关规定外。
(l)传染病房的设立应尽量集中,不得与居民住宅或职工宿舍设在同一院内。
(2)遇有急性传染病,应暂时隔离,并尽快转送传染病院,“与地无传染病院的应按急性传染病隔间措施处理。
(3)每病房只能收治同病种的传染病员,如确有困难,可安排在病房一角,。用屏风隔开,同时实行床边隔离。
(4)患者小能随意离开病房。得到医师许可者,可在指定范围内活动。
(5)传染病患者一般禁止探视,特殊情况须经医师或护士长决定。
(6)进入传染病房须穿隔离衣,遇不同病种应更换隔}离衣。
(7)胃肠道传染病员的便盆,遇不同病种应更换隔离衣。
(8)传染病房的地面和墙壁应注意消毒,病员出院或死亡后,病房和用具须作终末消毒(处理方法视病种而异)。
(9)工作人员应定期进行大便化验、大便常规检查、咽喉培养。工作人员患有传染病,特别是呼吸道传染病,须隔离观察,直到检疫期满为止。
四、病员衣物用品污物清洗消毒
1、污物应放置于指定地点,污物箱、痰杯等应带盖,并经常消毒。处理人员应注意安全,避免感染。
2、各种污物应经指定路线送出。传染病房的痰及大便纸、一律焚毁。脓、血污物的敷料应用可靠的方法进行消毒,必要时可焚毁。一般病房可倒入带盖垃圾箱内。
3、化验室、病理解剖室等检验物、标木、尸体及接种动物的处理,均应严格遵守隔离消毒制度。
4、传染病房污衣、被服等必须包好,再送洗衣房,先经过浸泡消毒冲洗后,再进行煮沸消毒。
5、传染病房污衣物、被服等附上明显标志,与一般衣服分开放置和处理。
6、芽胞细菌(破伤风、炭疽、气性坏疽等)感染患者的衣物应用间歇灭菌法消毒。
7、供应室必须将清洁无菌与污染物品绝对分工,凡经传染病员或可疑者使用过的医疗器械应包好并有鲜明标记,及时进行单独消毒处理。对高压消毒器应每次进行指示剂消毒效
果检查,定期进行细菌培养测定。
对任何一个机构来说,规章制度都是必不可少的。在现代社会,规范化管理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以下是查字典小编搜集并整理的有关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以下是查字典小编搜集并整理的有关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科室成立医院感染管理小组,由科主任、护士长及本科兼职监控医师、护士组成,并在科室主任领导下工展工作。
2、遵守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在医院感染管理科的指导下进行预防医院感染的各项监测,对监测发现的各种感染因素及时采取措施,降低本科室医院感染发生率,发现有医院感染流行趋势时,及进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并积极协助调查。有医院感染反馈,改进及处理登记本。
3、门诊布局合理,分区无逆流与交叉,各牙椅之间用适宜的隔帘分隔(高1.6米左右),并有配套的流动水洗手设施、快速干手设备及手消毒液。有独立的器械消洗、消毒、灭菌室。各诊室加强自然通风,治疗前后用消毒液擦拭工作台面、座椅及地面。每日工作前后用紫外线或臭氧进行空气消毒30min-60min分钟;每周对工作环境进行一次彻底的清洁、消毒处理。
4、口腔科医务人员必须掌握疾病标准预防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方面的知识,加强工作人员及清洁器械工人的岗位培训,提高自身防护意识。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规程,医务人员进行口腔诊疗操作时必须戴口罩、帽子及手术隔离衣(小围兜)、防护屏、护目镜,接诊、治疗每个患者前后均戴手套,一人一换,戴手套前后均应洗手及手消毒。
5、进入患者口腔内的所有诊疗器械,必须达到“一人一用一灭菌或消毒”的要求,各类诊疗器械按《医院消毒技术》要求选择适宜的消毒或灭菌方法。口腔检查器材尽量采用一次性用品,如一次性弯盘、一次性垫巾等,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标识齐全,无过期、无漏气、无破损,并禁止重复使用。凡接触患者伤口、血液、破损粘膜或者进入人体无菌组织的各类诊疗器械必须达到灭菌。修复、正畸印模须用消毒液浸泡,石膏模型送技工室操作前必须置紫外线灯下一米距离内照射30分钟备用。
6、传染病患者就诊完后应严格按传染患者敷料、器械处理,防止污染,并严格按规定进行其他终末消毒。
7、口腔诊疗过程中产生的医疗废物分类正确,标识清楚,锐器放置正确。口腔医疗废物及使用后的一次性器具均按《医疗废物管理条例》要求由专人统一回收、运送、焚烧处理并有记录备查。
8、口腔科医务人员被治疗器械刺破或损伤后立即局部处理,申请保健科,按医院《针刺伤处理条例》进行进一步检查与处理,并备有记录。
【关键词】消毒隔离;病区;护理;运用
【中图分类号】R47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44-5511(2011)11-0229-01
执行消毒隔离制度是预防医院感染的重要环节。病区是护理人员对病人施行治疗、护理的场所,也是病原微生物集中的地方;护理人员与病员接触的机率最高,若护理人员没有较强的消毒隔离意识,使消毒隔离制度落不到实处,病区就会成为一个大的污染源,给病人造成伤害,直接影响着医院的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我们通过从抓制度落实这一关键着手,把存在的主要问题,作为持续质量改进的重点,使消毒隔离制度逐渐落到实处,具体做法如下:
1、病区护理工作中消毒隔离存在的薄弱环节
1.1护理人员对医院感染管理工作重要性认识不足,对院感控制工作不够重视,对护理活动中各项消毒隔离措施的落实比较消极、被动。
1.2有些护士消毒隔离知识欠缺,对消毒隔离措施不了解,未落实。
1.3个别护士认为医院感染管理增加了科室材料消耗,增加了护理成本,而且不产生直接的经济效益,故配制输液用的注射器 ,就未能做到一人一针一管。
1.4有些护士因为工作忙碌,缺乏慎独精神,将消毒措施简化,省略等等。
2消毒隔离制度在病区护理管理中的运用
综上所述,我们针对病区护士中存在的问题,制定了下述措施:(1)加强护理人员培训,使护士熟悉消毒隔离相关制度,并养成自觉执行的习惯。(2)组织护理人员参加护理部核心制度培训,使护士人人能够熟悉消毒隔离制度,重视消毒隔离措施的落实。(3)组织病区护士参加院感科举办的“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防护”“重点科室医院感染管理规范”等知识培训,培训后并组织考试,使病区护士掌握手卫生规范和自身防护知识,掌握病区及治疗室院感管理规范。(4)各病区组织科室内护士业务学习,学习医院感染管理制度、无菌技术操作原则等等知识,培养重视消毒隔离工作的意识。
2.2成立护理质量检查组和病区护理质量自查小组(1)护理部成立护理质量检查组,护理部主任任组长,成员由内科、外科、肿瘤科护士长组成,每月检查一次病区消毒隔离质量,并将检查结果汇总,在护士长会议上进行检查结果通报,提出整改措施,以达到持续质量改进的目的。(2)各病区成立护理质量自查小组,负责本病区消毒隔离检查工作,以病区护士长任组长,常白班护士及病区主管护师为成员,每周检查一次,将检查结果记录在消毒隔离考核表中,在次日晨会上作不提名的点评,让病区护士逐渐提高执行消毒隔离制度的意识。对在考核中多次出现相同错误的护士,由护士长找其谈话,了解其原因,并限期整改,必要时进行经济惩罚。
2.3制定考核办法和细则,组织护士学习,然后开始实施:我们从以下7个方面分18个考核点进行检查考核:(1)执行手卫生规范情况。(2)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原则情况。(3)无菌物品使用、保存和更换。(4)晨间护理方法及用品消毒。(5)治疗物品清洗消毒处置。(6)抢救器械清洁消毒。(7)病员安置、隔离标志。
3效果评价
关键词:妇产科;消毒灭菌管理;问题;建议
妇产科是诊治特殊患者的科室,也是医院感染的高风险科室[1],妇产科的医院感染控制情况直接影响产妇及婴儿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2]。消毒灭菌一直是妇产科乃至整个医院控制医院感染的重点工作[3],是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主要措施,加强消毒灭菌的管理是降低妇产科医院感染的关键[4]。在实际工作中,消毒灭菌工作及管理均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直接降低了妇产科消毒灭菌的管理质量[5],也提高了医疗纠纷的发生率。为了降低妇产科医院感染的发生率,本文就妇产科消毒灭菌管理工作进行了检查,并根据检查结果提出改进建议。
1方法
1.1检查方法
在医院院感科牵头下,妇产科专门设定院感质控医生和护士,并建立消毒灭菌管理小组监督管理科室的院感情况。同时对妇产科的消毒灭菌管理工作进行检查,并将检查结果统一汇总分析,找出其中的问题,提出改进建议。
1.2检查标准
采用评分的方式对妇产科的消毒灭菌管理工作质量进行评定,内容包括消毒灭菌规章制度落实、消毒灭菌知识掌握、消毒无菌药品药械方法和消毒灭菌效果监测落实四个方面,每个方面含10个检查项目,1个项目1分,达标为1分,不达标为0分,分数越高说明妇产科消毒灭菌的工作质量越高。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用%表示,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
2结果
妇产科消毒灭菌管理工作的检查结果为:消毒灭菌规章制度落实(6.20±1.80)分,消毒灭菌知识掌握(7.00±2.00)分,消毒无菌药品药械方法(6.50±1.10)分,消毒灭菌效果监测落实(5.40±0.90)分。
3妇产科消毒灭菌管理存在的问题
3.1消毒灭菌规章制度落实不到位
医院消毒灭菌是一项重要工作,也是一项没有直接经济收益的工作,且医院对消毒灭菌工作的经济投入大,对部分医院而言,消毒灭菌工作并没有受到足够重视,存在消毒灭菌管理队伍配备薄弱等情况。导致《医疗机构感染管理规范》等规章制度只流于形式[6],致使医院消毒灭菌管理质量下降,妇产科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的能力降低,影响了患者的诊治安全。
3.2消毒灭菌知识掌握较差
预防意识薄弱,工作执行力差。妇产科工作量大,且工作紧急,部分消毒灭菌人员医院感染预防意识淡薄,工作时对消毒灭菌环节重视不够,忽略一些消毒灭菌环节,增加了医院感染的发生率。日常消毒灭菌质量不佳的原因是执行力差,如自我消毒灭菌方面,部分人员未对手部进行清洗,或没有按照正确的洗手程序清洗[7],从而导致病原菌通过手部进行传播,增加了医院感染的发生率。日常消毒灭菌监督力度不够也是导致预防意识不足、知识掌握较差和执行力差的因素之一。随着消毒灭菌技术的发展,消毒灭菌规章制不断完善,如果预防意识不强,就会影响妇产科的消毒灭菌质量。
3.3消毒灭菌物品与药械使用不规范
消毒剂是妇产科消毒灭菌的常用物品,消毒剂的剂量需根据被消毒物品的性能决定,但日常消毒灭菌中存在消毒剂剂量使用不合理现象,如消毒剂剂量配比不合理、消毒液浓度不正确、消毒剂过期等现象导致消毒灭菌效果差,同时部分人员不能按照无菌操作原则进行操作,从而增加了医院感染的发生率。
3.4消毒灭菌效果监测未落实
妇产科的消毒灭菌监测应严格按照《医院消毒灭菌技术规范》中的相关标准与要求执行,严格开展消毒灭菌效果监测才能真正了解妇产科消毒灭菌工作实际开展情况,才能找出其中的问题,提高消毒灭菌工作质量,但部分医院妇产科存在消毒灭菌效果监测不规范或没有进行监测现象,可能是因为没有掌握好监测技术,也可能是医院的重视程度不够,导致消毒灭菌质量差。
4建议
4.1加强落实消毒灭菌管理规章制度
医院妇产科要严格执行产房工作制度、保洁制度、分娩室管理制度以及消毒灭菌制度等,要定期对规章制度进行完善,管理人员要对工作人员的规章制度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以及指导等,同时做好规章制度的宣传工作,定期组织培训让工作人员对消毒灭菌工作制度有全面的认识,强化消毒灭菌规章制度的落实。
4.2加强消毒灭菌工作人员相关培训
妇产科应定期对消毒灭菌人员进行相关知识培训,提高工作人员对消毒灭菌工作的认知度,从而提高工作人员的预防意识,每次培训完成后,要对其进行相关考核,考核通过的工作人员才能上岗工作,考核未通过的工作人员要等到考核通过时才能上岗工作,妇产科应定期对工作人员开展消毒灭菌技术的培训,在帮助人员熟练掌握各项消毒技术的同时,为工作人员培训新的消毒技术,提高消毒灭菌质量的同时提高消毒灭菌效果,同时对于新来的实习消毒灭菌工作人员,要特别重视岗前培训,可以由一名资深工作人员带领实际操作学习,待实习人员实际工作水平达标后才能上岗。
4.3加强产房各项管理工作
消毒灭菌人员应严格将产房环境按照污染区、限制区、半限制区进行区域划分,保证产房环境的干净舒适、温湿度适宜,空气流畅。要严格管理医疗物品与医疗器械,按照正确的消毒方式进行消毒灭菌,一次性医疗物品与器械要分类收集或放置,并做好消毒处理。产房的管理工作涉及面较广,内容较多,消毒灭菌工作人员应严格按照相关规章制度执行。
4.4加强消毒灭菌效果的监测
1合理布局
新院内镜室独立设区,占地面积为400 m2,设有候诊区、胃镜室1、胃镜室2、结肠镜室、无痛检查复苏室、清洗消毒室、储镜室、更衣室、库房及办公室和会议室,患者通道和医生通道分离。胃肠镜检查室各占地21.6 m2,配有检查床、工作站、吸引和供氧装置、呼吸机、急救车、治疗车、空调;复苏室占地约40 m2,配有吸引和供氧装置、空调。
2健全制度
现代化医院是高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标准化、信息化的医院,现代化的科学管理制度是提高内镜中心现代化管理水平的根本保证[3]。将日常工作中的各项规定落实到制度中,以制度管理,以制度制约,以制度检查,体现内镜室感染控制工作的重要性,并深入到每个医务工作人员的内心。内镜室各项制度中,与感染控制相关的制度有消毒隔离制度、医疗废物处理制度、内镜室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内镜室医务人员职业防护要求、内镜室感染控制制度等。每一项制度都由专人负责并进行相关登记,落实到实处,保障内镜室感染控制工作的顺利进行。
3加强学习
标准预防是将普遍预防和体内物质隔离的许多特点进行综合,认定患者的体液、血液、分泌物、排泄物均具有传染性,须进行隔离。不论是否有明显的血迹污染或是否接触非完整的皮肤与粘膜,接触上述物质者,必须采取防护措施。因此,医护人员在工作中凡可能接触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物质,均必须采取标准预防。对相关人员进行院内感染知识与消毒知识培训是内镜消毒灭菌达到有效性和安全性的保证[4]。内镜室消毒是控制医院感染的重要措施,人员是保证消毒质量的基础,内镜工作人员的责任心是内镜消毒质量的保证[5]。对内镜室工作人员定期进行医院感染与消毒隔离知识培训,加强理论学习,使之明确自己在医院感染控制中的责任和义务,充分认识到内镜室消毒隔离工作的重要性,增强工作责任心,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保证内镜室消毒隔离制度的落实,提高内镜诊疗安全意识。选派专门人员到上级医院进修学习,参加省、市举办的医院感染管理知识培训班,内镜清洗消毒规范培训班,熟练掌握内镜设备及附件的清洗、消毒、灭菌和维护技术,不断提高医务人员的专业素质。
4规范清洗消毒流程
4.1内镜清洗消毒流程 清洗消毒室引入成都老肯内镜清洗消毒设备:①每天使用前用2%的戊二醛消毒液浸泡10 min,用流动水冲洗内镜及管道、按钮,用灭菌纱布擦干镜身并用高压气枪吹干管道内水分,安装好各按钮,备用。②每次使用后,简单行床侧清洗,用1:270多酶洗液擦拭镜身,并反复送气送水10 s,取下内镜,安装好防水盖,送入清洗消毒室。③清洗消毒室,专职护士穿戴必要的防护用品,包括工作服、防渗透围裙、橡胶手套、防护镜和面罩,严格按照《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逐步操作。常规胃肠镜消毒时间为10 min,乙肝、结核或其它分枝杆菌感染及疑为恶性病变患者使用后的内镜消毒时间为45 min;当天不再使用的内镜,最后一次消毒时间为30 min,见表1。
4.2诊疗、清洗消毒室消毒 每日诊疗工作结束,对检查室工作台面,地面及洗手池用500 mg/L有效含氯量的84消毒液擦拭消毒,紫外线空气消毒1 h,避免细菌生成及交叉感染。清洗消毒设备台面及清洗消毒槽和清洗消毒室地面用500 mg/L有效含氯量的84消毒液或2000 mg/L过氧乙酸消毒液擦拭,见表2。
4.3医务人员手卫生 医护人员的手常常是医源叉感染的传播媒介,国外有研究显示医院感染患者中由于医务人员的手传播占30%。因此,应重视医务人员双手的清洁、消毒工作,切断传播途径。每个检查室均设有水池,贴有七步洗手法示意图。每个患者诊疗结束,均洗手,换手套。清洁手套避免接触物表。
5讨论
很多医院的内镜室布局不尽合理,将患者的检查室、内镜的清洗、消毒室以及内镜的存放均安排同一室内容易造成内镜污染以及清洗消毒的不彻底,医院存在专业清洗设备不足,导致实践中不能做到内镜的规范化清洗[6]。存在的种种不足,均容易造成内镜室医院感染。我科在迁至新院后,科学规划,合理布局,严格操作流程,规范消毒流程,重视医务人员手卫生,有效提高了内镜室的感控合格率。
参考文献:
[1]张艳红.消化内镜消毒剂选择[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6,16(9):1078-1080.
[2]谢亮,周哲华,王恒辉,等.2009-2011年嘉兴市6所医院内镜清洗消毒效果检测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3,23(19):4757-4758.
[3]潘菌,张瑾,郑颖,等.新时期消化内镜中心护理工作模式思考[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10,18(19):1961-1963.
[4]杨文娟,石国霞.细节管理在医院消毒灭菌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8,24(2A):63.
医院食堂是医院职工和患者就餐的场所。作为传染病院,患者病种复杂,多以感染性疾病为主,如果医院食堂饮食卫生差,餐具不消毒或消毒效果不佳,就有可能染上有害微生物而引起疾病[1]。比如痢疾、乙肝,还有患者集聚,若餐厅空气卫生状况差也易引起呼吸系统的传染病进而造成医院内交叉感染。为避免医院感染的发生,现就医院食堂预防医院感染管理的措施汇报如下。
1 领导重视
2010年初,医院食堂改变由医院职工管理的现状,打破传统直接对外公开招标,选择有资质的餐厅经营者进行承包经营。医院分管后勤副院长主抓,日常工作由医院总务科及医院感染管理科共同监督管理。
2 建立和完善医院食堂感染管理制度,并监督落到实处
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卫生部《关于推行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制度的通知》等法律、法规,并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制定规章制度。如医院食堂感染管理制度、食品清洗消毒制度、食品保管制度、个人卫生制度、奖罚制度等,总务科和感染管理科专职人员定期和不定期进行监督检查。感染管理科将检查项目纳入月考核范围内,将不合格者在每月医师大会上公布,并给予考核。
3 布局合理、防护到位
分别设立职工和患者取饭口,就餐环境独立,我院患者多为呼吸系统疾病,若为结核排菌患者,宣教时劝其尽量选择由陪护送饭到病房就餐。医院食堂加大对就餐环境的消毒,餐桌采用0、1%含氯消毒剂擦拭,每日2次;环境用紫外线灯照射消毒每日2次,每次40分钟,并做好记录。感染管理科定期对紫外线灯管进行强度监测。要求餐厅工作人员做好自我防护,工作期间做好手卫生,穿工作衣、戴口罩、帽子,尤其是患者取饭窗口。感染管理科专职人员定期对餐厅工作人员手卫生进行采样。
4 规范后堂管理,避免交叉感染
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和《餐饮业和集体用餐配送单位卫生规范》的规定,设专用的交通通道和出入口,设置有洗涤、消毒、更衣、通风、冷藏、防蝇、防尘、防鼠、污水排放和废弃物存放等设施。操作间、厨房入口必须设置洗手装置。随时保持室内卫生,操作台、各种物表及地面每日必须进行常规清洁,必要时用0、1%含氯消毒液消毒。加强在凉菜加工环节的管理,必须做到清洁、无毒,严格执行“四分开”。防止食源性疾病的发生。
5 彻底清洁,定期消毒
餐具清洗消毒要严格执行“一洗、二清、三消毒、四保洁”的工作程序,彻底清洗干净后,使用0、1%含氯消毒液浸泡消毒,消毒后的餐具冲洗干净后立即放入消毒保洁柜内,用餐前30分钟才能摆上餐桌。血源性感染性疾病患者尽量提供环保型一次性卫生餐具,用后按医用废物处理。
1.1建立完善外科护理管理制度
完善的外科管理制度可以保证医院感染管理能够规范化地进行。在建立制度时应注意以下几点:①对重点科室和病房实施消毒、隔离管理制度;②将奖、惩制度与护理质量相关联;③建立医疗废物处理制度;④明确护理质量考核标准;⑤定期进行考核;⑥严格执行惩罚制度,个人、科室一旦出现违规操作,必须按照制度严惩。
1.2加强医院感染知识的培训
外科护理工作进行的成功与否与护理人员的职业道德、工作责任心有密切的联系。因此,应重视护理人员的素质培养,加大护理人员的培训力度,使护理人员掌握护理相关的各项技能,并严格按照无菌操作原则执行工作。
在进行感染知识培训时,为了增强护理人员在工作时的法规、安全意识,规范自己的行为,应定期进行法律、法规培训,保证每个护理工作人员都能清晰掌握法律规章,并将法律、法规与自身工作相结合,进而使医护人员自觉执行隔离制度,避免医院感染的发生。
2外科护理管理措施
2.1严格消毒
防止医院感染的主要方式是消毒、灭菌。护理人员必须对消毒剂的性能和使用注意事项有全面清晰的了解,对医疗用品进行严格的消毒。建立消毒、灭菌监测制度,定期对常用的消毒液、空气、物体表面、无菌物品等进行监测,监测过程中一旦出现不符合标准的现象,应及时分析问题原因,针对性地提出改进对策。医院感染的主要传播途径是手,因此,洗手是预防医院感染最简单、有效的方法。
护理人员在进行每项操作前、后,以及接触患者前、后,严格按照规定仔细洗手,养成自觉洗手消毒的习惯。在进行手术之前,使用器械均进行消毒、灭菌操作,同时,也需要对患者皮肤进行消毒。为了使皮肤符合手术要求,护理人员在进行手术时需戴口罩遮住口鼻,并用帽子遮住全部头发,以此降低感染发生率。进行术后护理时必须先进行消毒,对换药器械及敷料进行灭菌,并注意合理使用抗生素药物。
2.2防止入侵感染
入侵性操作极大地增加了医院感染发生率,机体正常防御因入侵性操作而遭到破坏,细菌便可轻松入侵人体易发生感染部分,引发感染。
【关键词】医院感染;护理管理
【中国分类号】R19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44-5511(2011)11-0293-01
护理管理工作包含的内容是多方面的,其中,医院感染管理则是护理管理的重要内容,而且护理工作与医院感染有一定的因果关系,因此,医院感染的规范化管理,不仅是为了减少医源性感染,同时也给医务人员提供安全防护,护理管理应将预防医院感染纳入日常管理工作中。现将在护理管理实践中有关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作一探讨。
1、护理环节致医院感染的原因
1.1缺乏相应的医院感染知识:在检查中发现由于工作繁忙,处置不同患者时不进行手消毒。手是最易污染也是最易被忽视的,若不及时消毒,细菌极易带到医疗器械和患者身上,造成医院感染。同时,对医院的清洁工具如:拖把、抹布是否专用与消毒,这些极易忽略的问题也常由于行为不规范导致医院感染。且护理者对医院感染的相关知识,在个人防护、消毒隔离上应付了事,不认真执行,这些也是导致医院感染的途径。
1.2对环境、物品的清洁消毒工作流于形式:患者数量的增加,加大了医护人员劳动强度,随之放松了自我防护、控制感染的意识。如空气的消毒记录与执行情况不符;消毒器的滤过网不定期清洗;一人一套一刷一消毒的基础护理工作淡化等,这些基础护理不到位很容易就滋生细菌,造成医院感染。且护理人员每日处理各种各样的感染性体液和分泌物,处于被病原菌感染的危险中,因此加强自身防护尤为重要。
1.3工作不认真、缺乏责任心:对无菌物品的有效期、破损情况检查不仔细;使用中消毒剂的浓度不监测;器械灭菌消毒方法不当;无菌物存放不当,不认真执行无菌操作都会造成医院感染。
1.4 医疗用具消毒不规范:如呼吸机管路、氧气湿化瓶、雾化吸入器、体温计、止血带等用具消毒时间的长短,消毒液浓度的高低,都会影响消毒效果。使用率高的血压计袖带、听诊器、冰袋等无有效的消毒处理措施,都会成为交叉感染的传播途径。
1.5 医疗垃圾处理不当:感染性医疗废物与生活垃圾混放,袋口封闭不严,存放位置不妥,存放时间过长且不及时清理,特殊感染的垃圾不特殊注明等不能正确处理垃圾的现象时有发生,这些都是造成医院感染的潜在因素。
1.6 对护士实习生的相关防感染培训不重视:护理工作的繁忙让护士长及带教老师对护士实习生只局限于肌肉注射、静脉输液、导尿、灌肠等操作上,忽略了感染知识、防护知识的教育,使护士实习生对医院感染的危害性认识不足,在实习过程中往往又成为医院感染的传播途径。
2、医院加强护理管理措施
2.1健全制度,提高护理管理水平:近年来,医院感染管理发展较快,尤其是消毒灭菌的方法和要求更新很快。依据《消毒技术规范》要求,及时修订和完善了各项管理制度,如:医院消毒灭菌管理制度,消毒液使用登记及监测制度,规范了按标准预防制定的隔离措施;制定和规范―次性医疗用品的使用、保管和回收制度;规范了医疗垃圾的分类、回收管理等。医院可以通过护士长例会进行布置落实,使医院的各项消毒灭菌、隔离措施有章可循。
2.2护理人员医院感染知识培训:护理人员缺乏医院感染知识,缺乏自身防护知识或工作操作不当,是造成医院感染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不断加强院内感染知识的培训,是抓好院内感染管理的重要环节。医院护理部应将医院感染有关知识和要求作为在职护士和新职工以及进修实习护士上岗前的主要培训内容。监察护理人员在独立执行护理操作时,是否严格遵照无菌操作规程,所有的操作处置是否符合要求都关系到是否会发生医院感染,所以,加强护士素质管理是控制医院感染的关键因素。
2.3加大教育力度,提高认识水平:科室护理管理者是落实消毒隔离制度,减少科室感染的关键人。作为科室管理者,对医院感染管理的投入会提高医疗成本、降低医疗收入利润的想法使他们在护理工作中对手套、洗手液、消毒剂等用品的消耗感觉很浪费。所以加强护士长的感染管理培训,从根本上杜绝这种错误观念。护士长在做好表率的同时应带领全科护士、卫生员认证学习消毒隔离知识,严格各项操作技术规范,加强对制度实施情况的监控。作为管理者还应为制度的实施及工作人员的自身防护提供便利条件。
2.4重点控制,定期督查:对重点科室、重点部位如手术室、供应室、ICU病房,根据各专科消毒隔离管理规范要求,从布局、洁、污流程提出合理化建议,使无菌区、清洁区、半污染区、污染区分布合理。严把消毒灭菌关,加强诊疗器械清洗、消毒、灭菌各环节的监督管理,确保灭菌物品合格率100%。实行定期检查、监测制度,通过定期的检查和监测,找出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及时改进工作,并督促各项制度的执行。
2.5考核量化管理:根据《医院感染管理办法》、《消毒技术规范》、《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制定统一的考核标准。每月医院护理部及感染科一起进行定期不定期的随时抽查和每月大检查,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整改,反馈,对不合格的科室要求写出细菌超标的原因及整改措施,并给与处罚。
3、护理人员在控制医院感染的护理管理办法
3.1进行严格无菌技术操作管理:护理人员无菌技术操作水平与医院感染密切相关,作为医院护士长应对护理人员实行人手一册的有关医院感染护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及行为规范,实行定期督察。告诫无菌物品必须一人一用一灭菌,在进行无菌技术操作前后必须进行规范的洗手和消毒,对消毒物品每日一换,教育护理人员“谨慎”精神,自觉遵守各项操作流程。
3.2确保医疗用品的消毒灭菌质量:医疗器械的正确处理是预防医院感染的重要因素,保证高危险性的物品消毒灭菌质量是医院感染控制的重点,护理人员是消毒灭菌的操作者,必须掌握各种医疗用品的正确清洗、消毒、灭菌方法,严格按照消毒流程进行消毒灭菌。进行每月定期或不定期的消毒灭菌效果监测记录,确保消毒灭菌质量。
3.3对抗生素的合理使用:使用不当或滥用抗菌药物与医院感染的发生时密切相关的,所以护理人员应正确并及时执行医嘱,根据患者病情提醒医生及时停用抗菌药物,告知患者及患者家属滥用抗生素的危害。在护理工作中要与医生密切配合,合理使用抗生素,这样才能降低医院的感染率。
3.4做好护理五到位:一是洗手到位;二是清洁到位;三是消毒与监测到位;四是隔离到位;五是防护到位。坚持以上五到位可以大大减少细菌对医院感染的途径。
[中图分类号]R472.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7210(2008)08(a)-130-02
随着国内医疗卫生行业对医院感染控制重视程度的日益提高,消毒供应中心在医院感染控制工作所起的重要作用得到充分的认识。作为重点科室其工作质量直接影响医疗和护理质量甚至病人的生命安危。
2006年,我院按照卫生部和省厅关于建设消毒供应中心的有关要求,以院长、主管院长为核心,多次召开以护理部、感染科、医务科、总务科为主的会议,认真学习河南省医疗机构消毒供应中心管理办法,提高认识,统一思想,遵循一切以临床病人为中心,为临床服务的宗旨,坚持质量第一、临床第一、服务第一的工作理念从不同角度同时开展工作,按时完成消毒供应中心的整改,通过省卫生厅专家的检查验收。通过两年的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我们的具体做法是:
1硬件设施的改造
1.1 合理布局
合理的布局是避免交叉感染,节省人力、物力、提高工作效率、保障物品供应的前提条件[1]。我院是一所县级二级医院,有床位300张,原供应室面积和设施均距“标准”要求相差甚远。在改造中结合我院根据未来发展的要求,邀请省消毒供应室专家亲临我院现场指导,制定消毒供应中心改造方案,以床位与面积之比1∶0.50~0.75,10年不落后的原则,共投资80万元,完成改建建筑面积234.78 cm2,污染区、清洁区、无菌区划分明确,每区之间设有过渡区,放置专用鞋柜,洗手池和衣架,人流、物流由污到洁不逆流,水、电节约合理、布局精致,具有合理性、实用性、科学性的现代消毒供应中心。
1.2更新、 增添设备
消毒供应专业的发展,必须具备现代消洗设备,为此我们增添的清洗设备有全自动清洗消毒机、超声波清洗机、电热风干机、高压喷枪等;增添的灭菌设备有脉动真空蒸汽灭菌器、快速灭菌器(脉动)、干热灭菌器、快速生物培养锅、蒸汽发生器各一台,配合专门的制作纯净水的设备,实现了清洗消毒机化,减轻了护理人员的体力劳动。
2人员的组织与调配
2.1人员调配
摒弃过去老、弱、病者进入的原则,按照医院管理学和卫生部的要求,执行护士与病床比2∶100、洗涤(灭菌)员与病床之比1∶100的原则,配备护士长1名、主管护师2名、护师5名、护士2名、专职技师1名。分工到位,职责划分明确。启动了全院医疗器械统一由消毒供应中心供应工作。由护理部、感染科协调,所有手术器械的清洗、保养、检查、打包、灭菌、存放和医疗物品的准备都由专业的中心供应室完成。为了保证运行能正常、规范化,专门从手术室派出一名护士长和器械护士,指导各种手术室器械包的准备与消毒。
2.2专业培训
在中心供应室改造同时我们制订了专门的培训计划。首先把供应室全体人员分批送上级已验收合格的医院中心供应室进修学习,返院后按照院内培训计划,结合院内工作实际组织了每人一课、人人参与的业务学习,我们注重新知识、新仪器的学习,注重工作人员提高专业素质的教育,转变陈旧的工作意识,树立专业的作业理念,共同协商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使其成为精通消毒供应的专业人才,顺利实现了全院消毒物品统一管理、统一消毒、统一发放。
3科学管理,严把质量
按照国家卫生部2002年版《消毒技术规范》,我们进一步建立健全各种规章制度,强调细节管理。
严把清洗质量关:清洗是保障灭菌质量的根本,对于必须灭菌的物品更是至关重要[2]。医院明确规定院内的所有再生物品,手术室的再生手术器械用后进行初步处理,洗去器械表面的污渍后,由医院消毒供应中心集中处理。消毒供应中心护士根据器械的不同种类选择机器或手工清洗,清洗后进入清洁区。通过清洗、精洗、保养、打包、灭菌后,实行统一的下收下送,彻底改变了以前病房护士或医生操作完毕后草草清洗,自行打包送供应室灭菌的非专业行为,取消了自行浸泡环节。
严把包装、灭菌质量关: 消毒供应中心规范了病房各类器械包的内容物和外包装,消除了同种灭菌包内容物多少不一、规格不一、包装材质不一、标签张贴横七竖八的现象。在高压灭菌中严格按照“标准”要求,检测灭菌效果。如灭菌器每周进行一次测漏实验,每天进行 BD包测试,每包内放132指示卡和3M胶带,每月进行2次生物检测等。准确记录各项指标,灭菌结束后,检查包装是否完整、有无湿包,化学指示胶带是否合格,最后按照有效期顺序存入供应中心的无菌区的物品架上。
完善制度、提高效率:为了提高工作效率,保证工作质量,我们在原规章制度的基础上,进一步制定各级、各区、室岗位责任制度和各区室工作制度,如各类物品的洗涤、操作常规、消毒灭菌制度、防火安全制度、物品管理制度、卫生制度、下收下送制度、交接班制度、物品查对制度、差错查对制度、质量检测制度,空气培养制度、设备保养制度、奖惩制度等,设立专职的质量监测员按照《消毒技术规范》的要求,负责做好每月各项质量指标的监测,对质量监测结果及时反馈,并做好详细记录和各种报告单保存工作,以便核对。
护理部按照“标准”要求,与供应室护士长、组长一起进行清洗、消毒、灭菌的质量控制与检查,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分析原因讨论制定改进措施,提高清洗质量。改造后,消毒供应中心规范化,保证了工作质量,在工作人员基数不变的情况下,工作量增加70%,全院各种手术包增加90%。方便了临床科室和病人,提高了整体护理水平。
总之,消毒供应中心的工作也是一项技术含量非常高的工作。要求每一位工作人员都要树立强烈的感染控制意识[3],去认真做好每个环节,并不断总结经验,时刻用感染控制的理念把最基础、最重要的工作做好。
[参考文献]
[1]王庆庆,张天华.供应室的程序化管理[J].现代实用医学,2003,15(3):184-185.
[2]谢贞.瑞典医院感染管理工作见闻[J].中华护理杂志,2005,40(1):70-71.
【关键词】肉鹅;养殖;疫病防控;管理
近年来,随着人类文明得到高度发展,诸如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和食品安全等越来越多的问题开始呈现,人类生存环境面临严峻威胁。与其他畜禽品种相比,水禽的抗病力较强、疫病相对较少。但是水禽业面广量大,饲养环境复杂,生产环境不能封闭隔离,极易造成疫病交叉干扰。同时,除禽流感H5 亚型和 H9 亚型外,很多水禽疾病目前尚无正式批文的疫苗供给,而养殖户往往出于效益考虑,盲目改变饲养规模,导致水禽疫病多发、复发的现象屡屡出现,建设疫病防控体系已经刻不容缓。
1 严格管理制度
建立严格的管理制度,包括日常管理制度、人员管理制度、预防免疫制度、场区消毒制度、投入品使用制度、牧草管理制度等,并根据自场特点不断完善,严格遵照执行。
2 做好消毒工作
2.1 消毒药品
养殖场中潜在的病原体十分复杂,有细菌、病毒、芽孢、霉菌和原虫卵等,范围十分广泛,对消毒剂的选择要求较高。目前市场上各类兽用消毒剂种类繁多、质量参差不齐。常用的消毒剂有酚类、醇类、过氧化物类、季铵盐类、含氯类、碘类及碱类消毒剂。养殖场应按照自身需要,结合消毒目的来选择合适的消毒剂,如场地消毒可选择生石灰,空气消毒,活动池消毒可选择二氯异氰尿酸钠等。
2.2 消毒方法
消毒工作要坚持做到经常化、制度化。肉鹅养殖要实行全进全出的饲养管理制度。进苗前和肉鹅出栏后,要进行全面消毒。首先,消毒前需彻底清扫畜舍,避免污物中病原微生物影响消毒效果;其次,要注重消毒程序,一般是自上而下,从里到外,保证禽舍内外、活动场地、活动池等彻底消毒;第三,要保证药物浓度和作用时间;第四,要轮换用药,避免病原微生物耐药性的产生。
2.3 消毒效果
如果条件允许,厂区消毒后,建议请专业人员进行病原微生物检测,以评价消毒效果,指导畜禽生产。
3注重免疫和免疫监测
3.1 免疫程序
应根据自场特点,建立科学、严格、可行的免疫程序,并遵照执行。建议1日龄肌肉注射小鹅瘟弱毒疫苗,3日龄肌肉注射鹅副黏病毒活疫苗或鹅副黏病毒油乳疫苗。6日龄肌肉注射鸭瘟活疫苗,10日龄肌肉注射禽霍乱活疫苗。15日龄注射禽流感疫苗,间隔3~4周,再进行一次加强免疫。
3.2 免疫检测
因免疫效果受到母源抗体、自身抗体水平高低、免疫时间、免疫方法、疫苗种类、免疫次数和当地疫病流行情况等因素的影响,往往会出现免疫失败的情况。为有效评价免疫效果,检验免疫成效,需在开展免疫活动后2周以上,及时采集鹅只血样,送疫控部门进行血清学抗体检测,根据疫控部门的检测结果,适时开展补免、加免等工作。
4规范养殖用药
虽然鹅具有耐粗饲、适应性强、抗病性强等特点,但随着养殖环境的日益变化和大流通格局的到来,疾病发生在所难免,在养殖环节中不可避免地要使用药物进行动物保健、疫病防控、疫病治疗等活动。
4.1 防重于治,规范用药
重视疾病预防,加强生产管理,做好疫病防控。一旦发生疫病,在作出明确诊断后再开始用药,明确病因,针对特定病原选择药品,严格区分治疗性药物和预防性药物,勿大剂量使用抗生素和生物制剂,不可盲目增加用药剂量和随意将药物混合使用。
4.2 常见疾病的治疗用药
除做好日常管理外,常见病如鹅副伤寒可用敌菌净饮水拌料;鹅病毒性肝炎可用抗病毒药物治疗;禽霍乱可以用喹乙醇预防,用青霉素、链霉素治疗;鹅软脚病可使用鱼肝油、 钙片、 维生素D等药物防治。总之,要选择高效、安全、副作用小的药物。
4.3 严格把握休药期
为保证肉鹅及其产品安全,必须严格按照药物的休药期规定合理用药,保证肉鹅产品内药物残留不超过食品卫生标准。
关键词:供应室;护理;质量控制;感染
医院供应室是将全院可重复利用的医疗器械和物品等进行回收、清洗、消毒、包装、灭菌及发放,是控制院内感染的主要科室。由于使用医疗器械发生院内交叉感染的发生率逐年升高,而医院供应室的工作质量同院内感染的发生关系密切[1]。加强供应室护理质量控制是降低院内感染发生率,保障患者就医安全和减少医疗纠纷的重要保证[2]。
1 医院领导的重视和支持是前提
医院供应室提供的各种医疗器械和物品都直接或间接的供患者使用,需达到无致热源和无菌原则。供应室应做到布局合理、符合供应流程、职责分明和制度完善等,走向科学化和规范化管理[3]。医院应根据消毒供应室的验收标准,投入人力、物力和财力进行改造,保证及时更换新的灭菌设备和相应物品,护理部定期检查供应室工作质量,医院感染监控科每月进行检测和厂家定期对灭菌柜进行检修等工作的顺利开展。
2加强护理人员专业知识学习,提高业务水平
在护理人员自我学习的基础上,组织定期学习院内感染知识和消毒技术知识。对于新进人员,应加强消毒技术知识的培训,让其熟练掌握压力蒸汽灭菌原理、范围、物品清洗包装的规范要求、各种器械的性能和待灭菌物品的装载等知识,提高全科人员的护理工作质量。
3合理布局、流程
对污染物品的回收、分类、浸泡消毒、清洁包装、灭菌和发放等各个流程进行质量控制。医院供应室需严格划分清洁区、污染区及无菌物品存放区,各区之间的标志和界线明显[4],且区域间设置缓冲间。保证人流和物流分开,护理人员需由三个缓冲间更衣后进入各区工作间,防止交叉感染,使整个供应室环境布局和流程科学合理[5]。
4建立各项规章制度
医院供应室需建立一整套完善的规章制度,做到标准规范和责任明确,比如供应室的消毒隔离制度、监测制度、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管理制度[6]、各区人员的工作职责、工作标准和操作规程等,并依据院内感染的需要,不断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做到切实规范工作人员的工作行为,确保医疗物品的质量。
5抓好洗涤去污各个环节
①各种器材和布类的清洗、包装及消毒,需遵守操作流程,严格执行卫生部颁发的消毒技术规范,严格区分未消毒灭菌区和消毒灭菌区;②包布、治疗巾和孔巾等需清洁无损,每次使用后一律换洗;③各种治疗包需标明名称、灭菌日期、失效日期、包装者和核对者,对于超过灭菌日期的包需重新依照程序进行灭菌处理;④严格执行三查(查配套是否准确,查零件有无缺损,查包装是否完整)三对(对组装零件数量,对名称标签牌,对操作日期与操作者)制度;⑤各类针头需保证清洁、通畅、锐利和斜面大小、针柄长短符合要求。
6严把高压灭菌质量关,保证灭菌物品合格率
①依据消毒技术规范要求,严格待灭菌物品的装载,使敷料在上,金属器械在下,且包和包之间需留空隙,利于蒸汽穿透;②待灭菌物品的包装应严格按照标准规格,不应出现体积过大、包装过紧、封包不严和包装材质选择不当等情况,对于包装破损、包外化学指示胶带未起到封口作用的进行及时纠正;③按照各种物品的特性,严格掌握灭菌时间、压力和温度,密切监测灭菌过程中各仪表的情况,对于异常情况,立即查找原因,及时处理;④根据《医院消毒技术规范》和《医院感染管理规范》的要求,在各类灭菌包内放化学指示卡,包外贴化学指示胶带,按月进行生物检测,并对灭菌物品按月抽样进行细菌培养的检测,保证灭菌物品质量的合格。
7结论
综上所述,加强医院供应室的护理工作质量管理,保证经过供应室处理过的医疗器械和敷料等均符合消毒灭菌的质量标准,对于控制院内感染至关重要。而医院领导的重视和支持、护理人员的业务水平、布局和流程的合理化、严格的管理制度、抓好洗涤去污各个环节及严把高压灭菌质量关,才能保证医院供应室护理工作质量。我院供应室通过规范化管理,加强护理质量控制,确保了消毒灭菌合格率,有效地保障了患者就医安全,减少了医疗纠纷。
参考文献:
[1]鲁林艳,张京兰,李影.护理质量控制在消毒供应室管理中的应用[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2,22(022): 5096-5097.
[2]刘敏,曹华,尹芳.供应室工作人员洗手与消毒手效果比较[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2,22(015): 3241-3241.
[3]朱茄英,胡娜,兰淑云.次氯酸钠加多酶对供应室器械清洗效果的观察[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3,23(003): 621-622.
[4]廖根娣,周小妹,林阿珠.细节管理在消毒供应室护理管理中的重要性[J].白求恩军医学院学报,2011,9(1):66-66.
【关键词】消毒隔离 存在问题 对策
医院是各种病人集中的地方,也是院内感染高发区,预防院内感染的关键是做好消毒隔离工作。因此,我院对临床科室加强消毒隔离管理,对存在的问题及时纠正,减少了院内感染发生的机会,保障病人的生命安全。
1 存在问题
1.1 医疗垃圾收集封口不规范,未贴封条。注射器垃圾桶内有针头。
1.2 消毒物品未完全浸入消毒液中,未达到消毒目的。
1.3 个别科室止血带未做到一用一消毒。
1.4 灭菌棉球、敷料不能做到在有效期内用完。
1.5 个别科室器械杯、持物钳清洗不干净,有锈迹或血迹,包布也没有做到一用一清洗。
1.6 洗手后无擦手的设施,拖布无标识或挂错位置。
2 对策
2.1 首先根据卫生部颁布的《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医院消毒隔离制度》《医疗废物管理》《消毒技术规范》等文件要求,重新制定并完善《医院消毒隔离制度》《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并严格执行。
2.2 感染部门和护理部组织医护人员进行医院消毒隔离制度,医院感染管理制度;清洗消毒灭菌等相关知识的学习和培训,同时加强对医护人员各项操作的检查,指导以及考核,使全体医护人员从思想上提高认识,引起高度重视。
2.3 规范使用医疗废物封标识并规范管路;统一全院的3M胶贴使用方法;统一拖布消毒桶的标识,拖布分类标识,统一悬挂;增加洗手设施,医院购进速干手消毒剂等措施,减少交叉感染的机会。
2.4 重复使用的器械按照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管理规范及清洗消毒及灭菌技术操作规范要求;由供应中心统一回收,统一发放,器械清洗,包装完全按照消毒供应中心的执行标准执行,从物品的回收到分类――>清洗――>消毒――>包装――>灭菌,每一个环节都严格把关,每锅次的灭菌物品全部在生物监测合格后发放到临床,保证灭菌合格率达100%。
2.5 科室根据输液病人床数配置足够的止血带,做到一人一用一消毒;科室护士长或质控小组长定期检查,保证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