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2-21 08:50:05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身体语言,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词:身体语言;精神世界;直观性;表现力;情感
中图分类号:J7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4)06-0124-01
舞蹈是一门行为艺术,同时也是一种情感交流的表达方式。这些思想感情的流露都是由人的身体的传达而发出的,每一个表情、姿势、动作都是一种符号,都代表着一定的意义。在表现内容上,更趋于人的精神世界,注重人的本能状态和本性的张扬,利用舞蹈的身体语汇去传达某种思想或意识。然而,作为舞者自身来说,舞蹈就是一种能展示身体语言的形式,用身体语言去表现细腻的情感、深刻的思想、鲜明的性格。从而创造出可被人感知的生动的舞蹈形象
一、身体语言及其在舞蹈中的特点
通过身体语言的特点我们可以看出舞蹈作为一种身体语言,它属于一种直观的艺术。舞蹈就是在渲染一种情感就是把被描绘的事物表现为实在的、具体的感性形象,把人物的精神世界利用身体语言有层次的展现出来,通过观众对舞者自身的直观性而感到舞者身体内的一种情感或遗失的流动。通过身体的状态、人体的姿势、身体的表情、面部表情和身体运动中呈现的对空间、时间、重力的态度,以及由这种态度构成的结构、语言的表现与交流,呈现出生命的情调与色彩,传达出生命内在的冲动和倾向性。当我们去挖掘人物内心、抒感的时候,正是舞蹈与音乐相融发挥的时候。
二、身体语言在舞蹈中表现的动律规则
舞蹈可以说是一种能充分发挥人体的一种表现形式。首先,作为舞蹈中的身体语言,动作性不能单纯理解,也不能说就是现实生活中具有动态性的动作。但是有些生活中具有动态性的东西是可以作为舞蹈的形式去展现的。其次,舞蹈的主要源泉或者说启发我们灵感的东西主要是生活、是感情。舞蹈中身体语言的主要动力应该算是情感了,人先有了情感,便可以正常发挥人体的表现力。
舞蹈当中人体动作不是随意的运动,艺术生命有着自身的目的性,动作属于人类真正的智慧、情绪和精神状态的可视性启示,在有意识与无意识的动作之间,尤其是一些看来似乎缺乏表现价值的肌肉细微动作之中,特别揭示着不易被人觉察的内在矛盾冲突。在舞蹈作品中作为表现各种精神现象的手段,使每个动作或姿态都表现出世人皆知的东西,这种表现出来的外部形式与内在内容具有不可分割的联系,因而人体姿势与人的内在情感与态度之间便存在对应的规律。如:动作不同方向的运动体现了人积极或消极的态度;动作力量的大小体现人精神与情感力量之间的强弱关系;动态的伸张与收缩体现外部动作幅度和人的情感升降之间的关系;动作的排列顺序是动作表现情感由内到外的秩序;人体运动的“方向”体现人体在空间运动的路线及其所暗示的内涵;运动的“形式”是动作的不同形状表现,它决定了动作所呈现出的不同色彩;运动的“速度”是动作频率的表现,体现出快慢与人的情绪与氛围的关系;动作的“反应”体现出人在不同情绪及其倾向性在外在动态方面的大小、强弱之间的对应关系;动态上的“延伸”体现动作超越人体在空间中的延伸以及姿态的延伸与人的意志和情绪的比例关系。
三、舞蹈中身体语言的情感外化
身体语言以舞蹈的形式出现,它看上去更重视了身体的自然的动律与本能状态的情感。很少有去“塑造”某一形象,更多的都是去“表现”自我,是对“自我”的个人化身体语汇的一种展示于表现,或者说是为一种表现着自身的一种娱乐形式,把这样一种对身体语言的表现作为自身的一种建立在感性上的享乐。人们经常以“浪漫主义色彩”来形容一个成功的舞蹈作品,这是有一定道理性的。因为浪漫主义在描绘客观事物时,往往超过了客观现实本身的准确性,他将客观事物加以理想化,给予丰富的想象和幻想,这样便有了高昂的激情突出了情感色彩。所谓“激情”,并不是随便的一种情感,他是在释放着体内能量与身体内涵和灵魂深处的同时,直接触及人的心灵深处,激发和宣泄人的情绪。人的感性世界发挥到一种极端的形式,就是一种体内的欢愉,在发泄与表现的同时便更是一种身体上的享乐。
路易斯·海是一位美国的女心理学家。她有一个振聋发聩的说法——我们每个人创造了自己的疾病。
她强调,我们要学会听到身体的讲话。身体的语言,有时候是模糊的,有时候声东击西含糊不清。我们要有和自己对话的经验。路易斯·海给出了一个身体语言的小词典。
“头发”代表了力量。在某种程度上,也释放着求偶的信息。脱发,表示着健康程度的下降,过度的紧张。
“耳朵”代表着听。当耳朵出现问题的时候,代表着在某种程度上,你再也不想听到某些东西了,代表着你对所听到的东西生气了。
“眼睛”代表着看的能力。当眼睛出现问题的时候,通常代表着我们生活中有什么东西,是你不愿意看到的。比如我们有这么多戴眼镜的孩子,那就是他们对过重的学习负担的无声反抗,如果他们对这些无能为力,他们将在无意中调整自己的视力,这样他们就看不大清楚了,可以保护自己,不愿面对未来。
“颈部”代表着灵活。特别固执的人,尤其是对环境有某些顽固感受的人,容易罹患严重的颈椎病。比如有些人就顽固地相信自己从小学来的方式是最好的,他们不愿意改变的时候,颈椎往往成了替罪羊。
“咽喉”代表着我们大声说话的能力,表达你所希望得到的,你所企求的。当我们的喉咙出现问题的时候,通常意味着我们觉得自己说某些话是不恰当的。它还代表着身体内部的创造力。能量集中在咽喉部,比如,当你准备发言的时候,你通常要清清喉咙。当你表示厌恶某些人的时候,你会吐唾沫。中国有句话叫做“唾弃”,当我们没有能力作真正的抗争的时候,我们往往把能量放在咽喉部。
“后背”代表我们的支持系统。后背出现问题,意味着我们感到没有支持。如果觉得自己失去了家人、配偶、孩子、老板、朋友等人的支持,感觉到支持受到破坏的时候,人极容易感到背痛,丧失力量感。大家常常会说“身后有强大的力量”“背负着重大的责任”,就是这个意思。当我们支持某个人的时候,我们会说,我会站在你的背后。还有,没钱或是害怕没钱的时候,也容易背痛。
“心脏”代表爱。如果你看到到处都是红色桃心,就明白这个观念是如何深入人心了。
胃有病的时候,一般来说是有什么我们不得不下咽的东西,你得接受它,你必须强咽下去,可你不喜欢,于是你的胃就代表你提抗议了。
生殖系统的疾病,通常是我们感觉到性的肮脏或是不喜欢自己的性别角色。
肠道和你的放弃废物的能力有关,便秘的人,常常也是十分会过日子的人。这是好听点的说法,更直接的说法是比较吝啬。哈!连大便也要储存起来,舍不得排出体外。
腿的问题,常常意味着你害怕向前走。膝关节有问题,通常是拒绝妥协和弯曲,特别倔强。
招商谈判过程中,潜在加盟商一般会通过三种身体语言——面部表情、身体角度和动作姿势来传递非语言信息,以表明反对、犹豫或者接受招商人员的信息。
招商人员只有熟知这些身体语言,才能更好地把握潜在加盟商的心理,进而顺利签下加盟合同。
红黄绿销售三阶段
一般来说,客户们不会直言告诉你他们对你的话能否听得进去,但他们的身体语言会这样做。通过观察人的五个身体语言表达渠道:脸、手臂、手、脚和身体角度,就能知道客户对你提供的信息的接受程度,这是客户的一种表达力,这些程度像交通信号灯一样有三种:绿灯、黄灯和红灯。当你观察到客户的这些信息后,就要开始相应的行动,尽力去了解客户的想法并引领他们转入更加积极的态度。
绿灯:这种信号表示客户对你提供的信息感兴趣而且非常信任你。这些人的身体角度会面对你,身体略微向你倾斜;他们脸带微笑,眉毛上扬,眼睛始终注视你的眼睛;坐着时,客户不会无礼的翘起二郎腿。你看到这些绿色信号,你大可放心的肯定你有足够的(emkt)营销机会,但别忘了你自己的“绿色”信号将有助于保持和加强客户对你的接受性态度,所以你自己要始终保持开放和友好。
黄灯:不为你言语所动的客户会亮出黄色信号,他们可能对你还心存怀疑,也许害怕会后悔自己的决定。这些人的特点是:身体(传播网)角度与你略偏,脸上表情僵硬、不快、怀疑或者傲慢;他们会抱起手臂、翘起二郎腿,人也显得坐立不安。犹豫和担心导致这样的态度,但这还是比较容易改观的。保持你积极和友好的的态势,用开放性的问题鼓励你的客户说出想法。你可以说:“我想听听你的意见。”或者“你对现在的情况怎么看?”客户的回答可以帮助你了解他们关注的问题,找出症结所在,提供答案,用你积极的态度去感染他们。
红灯:如果你忽视客户的黄灯预警,客户可能就开始传递红色信号,这时的事态就比较严重了。红色信号很容易辨认,这些人身体角度可能威胁性的前倾向你,或者远远地后靠远离你,脸上表情紧张、涨红,有的人开始摇头。他们的手臂抱的更紧,手或握拳,或指指点点,或掌心向外示意你停止。这时候你应该快速采取行动去使客户平静下来,挽救局面。首先,不要为自己辩护,先对客户的这种态度表示理解;然后重新部署谈话方式,把重点放到你的建议的优点上来;第三,继续不断的传达你自己开放和友好的积极信号。
10大常见成交前的身体语言解码
1、当招商人员将项目的细节,加盟费等情况详细说明后,如果你看到客户突然将眼光集中,表现出认真的神态或沉默的时候,招商人员要及时询问成交。
2、听完介绍后,顾客本来笑眯眯的突然变得紧张或由紧张的神情变成笑眯眯的,说明客户已准备成交。
3、当客户听完介绍后,客户会彼此对望,通过眼神来交换看法。表现出向他人征求意见的神情时,应不失时机的终结成交。
4、当你在介绍过程中,发现客户表现出神经质的举止,如手抓头发,舔嘴唇,面色微红,坐立不安时,说明客户内心的斗争在激烈的进行,招商人员应把客户忧虑的事情明白的说出来,那么成交也就不远了。
5、如果以前口若悬河的客户,开始询问一些相关的问题并积极讨论,则表示客户有成交的意向了。
6、如一位专心聆听寡言少语的客户询问付款的问题,表明客户有成交的意向了。
7、如果客户低垂脸眼,表现困惑的神态,招商人员应多一些细节介绍和示范即会达成交易。
8、当介绍结束后,客户会把前倾的身体紧靠椅背,轻轻的吐出一口气,眼睛盯着桌上的文件时,这时招商人员应及时成交。
9、当客户靠坐在椅上,左顾右盼,突然双眼直视你的话,那表明一直犹豫不绝的人下了决心。
【关键词】身体语言;使用技巧 ;提高效果
美国心理学家艾柏尔o梅拉别恩曾写过这么一个公式:一句话的信息效果=7%(文字)+38%(声音)+55%(体语),可见体语在信息传递中所占有的分量。体语又叫身体语言,指非词语性的身体符号,包括目光与面部表情、身体运动与触摸、姿势与外貌、身体间的空间距离等。在日常教学和工作中,教师使用身体语言的对象往往是学生,适当使用不仅能达到有效沟通,还能拉近师生关系,甚至在面对问题学生教育、弱势学生关照等情形时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因此,在使用身体语言时更需要掌握时机和讲究技巧。中学教师巧用身体语言,可以从下列五个方面着手:
1. 着装要简朴而大方
身体语言是靠形象和动作说话的,它作用于人的视觉并给人以印象。为人师表的教师,应该特别注重自己的着装,注重自己的形象,应该给人尤其是给学生留下好的印象。教师的服装最好是大众化,线条简单,大小适宜、整洁大方。教师既不能蓬头垢面,也不能打扮得太过妖艳,仪表既不能“贵族化”,也不能“庸俗化”,要给人以自然、庄重的感觉为好。
服饰和仪表,不仅仅是一个外在形象的问题,也是一个人内在涵养的表现和反映。良好的形象是外表得体和内涵丰富的统一。如果老师穿着简朴、整洁、大方,再加上语言文明而生动、风趣,就会让学生觉得:“这位教师有形象、有修为、有文化,值得我们尊敬、信赖。”这样,学生就容易“亲师、敬师、信师”从而构建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
2. 目光要敏锐而传神
眼睛是心灵的“窗口”。从一个人的眼神中,可以看出他内心的疑问、好恶及态度的赞成与否。爱默生曾说:“人的眼睛和舌头说的话一样多,不要字典,却能从眼睛的语言中了解一切。”教师在课堂上艺术地用好眼睛,一般要注意这样两点:首先眼睛的注视要敏锐,教师在上课时,要注意经常地、自然地用自己的目光扫视教室内的每个学生,及时地捕捉到每个学生在课堂上的信息,并及时用眼神同学生作“交流”,使每个学生觉得教师正在密切地关注着自己,并和自己进行着不间断地个别“交谈”,这样就可以紧紧地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实践经验告诉我:教师的眼神经常关注到的学生,他会认为老师喜欢他,因而学习更有兴心。其次注意运用眼睛传神,对学生发挥指导作用。比如在课堂上,用目光调整学生的注意力:用热情的目光对专心听讲的学生予以赞赏、用怒视的目光对注意力不集中的学生予以告诫或提醒。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讲课时目光总是随时巡视着学生,与学生们保持着持续不断的视线接触。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运用目光传神,用目光告诉学生在课堂上怎样做正确,怎样做是错的,从而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课堂习惯。
3. 表情要和蔼而真诚
表情,是身体语言中的最基本的一种。如果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那么面部表情就是心灵的镜子。它以最灵敏的特点,把具有各种复杂变化的内心世界,如高兴、悲哀、畏惧、愤怒、失望、忧虑、烦恼等情绪,最迅捷、最充分地反映出来。教师要用积极的、真诚的表情面对学生,要让每个学生从教师的微笑中感受到对自己深切关爱,这样学生才能热爱老师,才愿意接受老师的教育,这就是所谓的“亲其师,信其道”吧!
4. 手势要优雅而准确
手势语言是有声语言的必要补充和强化,是通过手指、手掌和手臂等活动所传递信息的,灵活多变的手势是身体语言中当之无愧的主角。教师要根据具体的情境和不同的学生选择恰当的手势,例如:当学生做得对时,教师对优秀生可以点头默默赞许即可,对中等生可以做“OK”手势并用语言强调“做得对!”,对较差的学生可以隆重地伸出大拇指并说“你今天真是太棒了!”;当学生出现行为上的错误(逗闹、做小动作等)时,教师可以用冷眼注视他,当他的目光相对时,向他摆摆手提示他不要再犯错,也可以自然地向他移动。有时候,嘈杂情况下要学生安静下来,语言难以显效,动作与手势往往能快速凑效。我的常用动作是双手举过头,击两下掌,然后伸开左掌,用右手的食指抵住左掌心。(击掌可以引起学生注意,暂停手势明确的告诉学生要停下来)这样嘈杂环境中的学生很快就安静下来了。如果有学生受到了欺负或伤痛,教师能够边抚摸边安慰,学生会倍感教师的亲切。由此看来,教师的手势在教学过程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巧妙的手势有助于塑造教师的良好的形象,优雅的气质,给学生以积极影响,不良的手势,则会影响教师的形象,会让沟通信息受到干扰。教师在运用手势时只有优雅、准确,才能达到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5. 走动要自然而适度
走动是教师传递信息的一种方式,如果一个教师一节课只一个姿势地站在那里一动也不动,课堂就会显得单调而沉闷。相反,教师适时地在学生面前走动,课堂就会变得有生气。教师从讲台上下来走到学生中间,这种空间距离的缩小,带给学生的直接影响是与学生心理上的接近,可以密切师生关系,加强课堂上师生间的感情交流;可进行个别辅导,解答疑难,了解情况,检查和督促学生完成学习任务。但是,教师在课堂上的走动也是有讲究的。第一,控制走动的次数,不能一节课不停地走;二是要控制走动的速度,脚步缓慢、轻松自然,以免对学生产生负面影响。
【关键词】体现 力效 空间意识
舞蹈是一种以身体动作语言为媒介的艺术,人们通过身体动作来表达对世界的感知,对族群的认同。但是,不同的文化所使用的身体语言是不同的,不同的文明对舞蹈动作的审美也是不同的。
一、体现:折射出中西舞蹈身体语言的差异
舞蹈艺术是身体“体现”的集中表现,是在人的主观意志主导下以特殊的方式去训练身体的结果。舞蹈语言成形于特定的文化土壤和生态环境,以特定的民族思维方式,表现着特定的民族生命的状态。
舞蹈最早不是以艺术形式出现的,而是以人类交流的一种语言形式出现的。如“人类学家发现非洲班图人的一个分支的人遇上另一个分支的人时,会问他‘你跳什么舞?’这在一个野蛮人看来,一个人所跳的舞,就表述了他的部落,他的社会习惯,他的宗教。”①在这里,舞蹈体现的是一种文化,一种区别于其他族群的精神信仰。
古典芭蕾的身体是时代的产物,它来自欧洲宫廷,在身体体现上不可避免带有贵族的烙印,贵族的服饰、贵族的体态、贵族的审美。它完全体现欧洲古典艺术的风范,以适度、宁静、平和、协调为基本的审美准则。在形态上,以黄金分割为依据,以优雅的气度与柔和的曲线为美感,塑造着一个理想化的、完满的舞台形象。古典芭蕾的典雅风格体现了国家的规范与要求,体现了古典主义高度的理性精神,以及基督教义对人的欲望的抑制,在身体外观方面的特征就是“去人欲”“反自然”“超人性”。②用冷漠的、无性别差异的身体体现仙女的圣洁,引导人们追求这种无欲无争的天堂世界。
随着工业文明的发展,精细的社会分工把人给肢解了,人成了社会这架大机器中的一个小齿轮,战争和苦难摧毁了古典唯美主义的乌托邦,时代的重压把人们推向精神崩溃的边缘。人们用紧张、粗粝的身体语言表达他们的悲观、绝望和孤独感,现代舞否定了浪漫芭蕾所追求的典雅、纯洁和完美。现代舞触及人类灵魂深处,表现人潜意识的性本能,进而真实地揭示人的本质,并通过身体语言表现生命的冲动和激情,也表现扭曲的人性。现代舞的身体体现原点从芭蕾冷漠的后背降到胃部太阳神经丛,再降至腹部的子宫,最后降到两股之间的生殖器,从神性回到人性,最后回归于动物的本能上。
中国文化是如何影响身体之美的呢?唐代以前对人体的审美观念以明朗、健硕为美,即健康、调和、自然、活泼的高度发挥。宋明理学之后,则以纤弱为美,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③发展到中国古典舞中,就是“圆、曲、拧、倾”,足蹈圆场步,手舞小五花,这样的身体体现就是内敛、保守的心态。
现代舞是西方传来的,难道我们仅仅学习西方的身体语言而不挖掘中国的身体语言?《梁山伯与祝英台小提琴协奏曲》,运用的是西方的曲式、西方的五线谱、西方的乐器,但是我们感受到的却是地地道道的中国音乐的韵味。这对于我们借鉴西方的舞蹈形式来体现我们自己的民族文化和精神是一个很好的启示。
二、中西舞蹈中不同的“力效”
“力效”是拉班关于动作科学理论中的重要概念。“力效”由四种基本要素构成,即重力、时间、空间和流畅度。这四个基本要素经过不同的变化组合,形成八种基本力效样式:砍动、压动、扭动、滑动、弹动、轻敲、冲击和浮动。这种对舞蹈动作做科学分析是西方科学理性精神的传统。这种传统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那时的哲学家对浩瀚的宇宙充满好奇,他们用逻辑和抽象思维来解读自然界;文艺复兴时期,随着科学的发展,人们逐渐发现了光谱中的七种颜色、音乐中的七个音阶等。拉班继承了这种理性科学的精神传统,对人体动作进行质与量、速度与方位的分析,对各种人体动作进行整理与归纳,创造出一些抽象符号解读和记录西方古典芭蕾和现代舞。如“《天鹅湖》中运用‘飘浮’的力效表现公主的善良、柔弱、悲伤以及对命运的无奈。‘四小天鹅舞’主要运用‘点打’的力效形式,构成跳跃、流畅的动态;现代舞蹈家玛莎·格雷姆自编自演的《悲歌》运用‘扭动’的力效在缓慢、充满抗争的动态中,揭示人类的悲情”。④拉班运用科学的方法对舞蹈艺术进行分析和总结,并用抽象符号记录西方各种舞蹈作品,这不仅保存了经典的作品使其不会失传,而且还可以复排这些经典作品,这是拉班对舞蹈艺术的重大贡献之一。
中国文化不同于西方文化,中国讲究人与自然和谐,即“天人合一”。《礼记》记载:“乐者,天地之和也。”古人以苍穹为背景,以大地为舞台,自由飞舞在青山绿水间,人与自然融为一体。中国传统舞蹈讲究形、神、劲、律,讲究“意在象先”,“形未动、神先领,形已止、神不止”⑤。正如中国古典舞身韵教材上所指出:“自始至终,从单一到组合均采用种种方法以意念带动呼吸、带动力的运用,带动形体。进而掌握运气的规律,掌握气的‘提、沉、聚、托’与形体动作的高低、大小、动静、急缓以及与力的大小强弱等不同劲道之间的有机联系。并能在音乐的缓急、抑扬顿挫中运用自如,形成条件反射,由有意识变为下意识。”⑥中国古典舞体现的就是游龙惊鸿、行云流水的气韵,这就是“生命的节奏”。
由此,笔者不禁想问:拉班的舞谱能否真实地记录中国的传统舞蹈呢?西方芭蕾和现代舞的发力是实在的力,即他们认为人发出的力是作用于地面的反作用力,是与地心引力对抗的力。而中国传统舞蹈认为力的发生是由呼吸带动的。这种文化差异所导致的身体的力的表现是难以用一种标准来对待的。
三、中西舞蹈“空间意识”的差异
雕塑是空间的艺术,音乐是时间的艺术,时间和空间是舞蹈艺术存在的形式。拉班对人体动作进行科学探究时,发现“人体实际上是在一个二十面体的几何形式中运动,发现动作的定位方式和它们在空间的排列秩序上有某种和谐的联系,这种空间和谐包括比例、可塑性、透视和节奏”。⑦从这些术语中我们可以知道西方芭蕾和现代舞的美学是建构在西方绘画、雕塑和建筑艺术上的,这些艺术源自古希腊。古希腊毕达哥拉斯学派的创始人毕达哥拉斯认为:“美就是和谐,这种和谐来自数学的比例。数的和谐就是宇宙秩序,表现为球形,就是美。和谐又不限于球形,也包括对立因素的均衡、相等、合于比例,人体美在于各部分的比例对称,灵魂的美在于均衡、相等。”⑧基于这样的思想,反映在古希腊人的宇宙观是“一方面把握自然的现实,另一方面重视宇宙形象里的数理和谐性。于是古希腊人创造出整齐匀称、静穆庄严的建筑,生动写实而又高贵典雅的雕像。”⑨经中古时代到文艺复兴,更是自觉地讲究艺术与科学的一致性。他们研究透视法、解剖学,以建立合理的真实的空间表现和人体风骨的写实。他们认为艺术不仅摹写自然,并且修正自然,以合于数理和谐的标准。例如,早期古典芭蕾时期,法国博尚采用“花样芭蕾”为基础,他编排舞蹈的主要特征是几何图形、对称和正面队形。据说,博尚曾在自己顶楼里撒麦粒喂鸽子,当鸽群飞来吃食的时候,他细心观察它们的各种队形变化,从中汲取养料启发自己的编舞灵感。诺维尔曾说:“当时的舞蹈好比是一座精雕细刻的塑像,无论轮廓、优美姿势、高雅体态都是光彩夺目的。”⑩今日古典芭蕾依然是这样,它的每一个舞姿都是一座完美的雕像,这种完美还体现在人体的黄金分割的比例关系,以及群舞场面辉煌而富于几何图案。现代舞反叛古典芭蕾的对称图形,抛弃唯美的“黄金分割”的比例关系,用不对称、棱角突现甚至是丑陋的人体语言来体现他们的美学观。这是美学上的颠覆或是美学的重建。虽然现代舞不再追求数理和谐的空间表现,但是现代舞舞姿中依然普遍存在着雕塑的质感,尤其是在玛莎·格雷姆的舞姿造型中,大量采用不对称、棱角突出的、具有个性的雕塑感的舞姿。
中国舞蹈完全不同于西方芭蕾的空间表现。伏羲画八卦,是以最简单的线条结构表示宇宙万相的变化节奏。孔子说:“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老子说:“周行而不殆。”中国人认为一切宇宙中的事物只是一种过程。体现在舞蹈上就是表现动作的过程,而不是表现固定的动作形态。在中国传统艺术中,立体的、雕塑般的空间失去意义,中国艺术的空间感觉不是由几何形线的静的透视的秩序引起的,而是由生动线条的节奏趋势引起的。《易经》说:“无往不复,天地际也。”这正是中国人的空间意识。这种空间意识是音乐性的。它不是用几何、三角测算出来的,而是由音乐舞蹈体验来的。它是节奏化了的自然,是阴阳明暗高下起伏所构成的节奏化的空间。因此才有唐代大画家吴道子请裴将军舞剑以助壮气,张旭观公孙大娘的剑器舞而书法大进。“中国的空间意识不是古希腊的立体雕像,而是蒙洄委曲、绸缪往复、遥望着一个目标的行程。我们的宇宙是时间领着空间,因此成就了节奏化、音乐化了的‘时空一体化’”。?如古典舞《扇舞丹青》,整个舞蹈绵延起伏,于悠然中见空灵,似乎万象如在镜中。于有限的舞台见到无限的宇宙,从无限的宇宙捕捉到生命的节奏。
结语
语言的差异反映思维的差异,思维的差异反映文化的差异。本文从体现、力效、空间意识这几个因子分析、对比东西方舞蹈文化的差异,东西方艺术美学上的差异。了解这些差异,可以使我们更清楚地解读不同文化影响下的舞蹈身体语言。
注释:
①刘宗迪.百兽率舞——论原始舞蹈的文化效应[J].文艺研究,2000(3).
②④⑥刘青弋.体现的身体:现代舞的身体语言研究[M].北京舞蹈学院研究生教材,61,26,33.
③高棪,李维.中西舞蹈比较研究[M].中国台湾:文物供应社发行.
⑤李正一,唐满城,黄嘉敏.中国古典舞身韵教材[M].杭州:浙江美术出版社,2002:6,84.
⑦杨恩寰.西方美学思想史[M].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1988:224.
【关键词】舞蹈身体语言;心理感受;面部表情;肢体动作
《舞蹈创作心理学》一书中写道:“舞蹈是身体的艺术, 舞蹈是心灵的艺术。确切地说舞蹈是身体表现心灵, 心灵驾驭身体的艺术。”[1]所以说,舞蹈中身体语言是表现心灵的艺术,心灵引导身体语言来舞蹈,舞蹈与心灵两者相辅相成,不能分离。“在舞蹈艺术领域中创作的过程是对舞蹈语言的高度总结、归纳和体现。更是一个经过心灵构思, 将心灵深处的体验、思想转化为肢体语言的过程。”[2]因此,我们说舞蹈是思想转化为形态的最终体现。一个优秀的舞蹈是思想和形态的完美统一,是灵与肉的完美结合,因此,身体语言是传达心灵的重要表现。
一、舞蹈是再现、表现心灵的艺术
(一)舞蹈再现心灵
舞蹈源于生活,在舞蹈的创作过程中,编导在对舞蹈进行编创时都要观察生活、体验生活,去捕捉生活中的舞蹈形象,这就是舞蹈再现心灵的过程。任何舞蹈动作都是有一定的创作意图、一定的情感倾向,所以说,“人体动作就产生自人的内在冲动之下, 它是人的内在生命和心理活动的外在显现, 往往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不受理性控制地泄露出人的内在真实和内心隐秘。”[2]《诗经?大序》中有这样记载“:言之不足, 故嗟叹之, 嗟叹之不足, 故永歌之, 永歌之不足, 不知手之舞之, 足之蹈之也。所以,我们说舞蹈是再现心灵的艺术。
(二)舞蹈表现心灵
我们常说“身体是不会说谎的”,要使观众理解舞蹈作品的内涵,感受舞蹈演员的内心思想和要表达的含义,舞者就必须全身心的融入到表演之中,不可只是一味的摆动作,最重要的是走进舞蹈之中人物的角色之中去。在舞蹈历史的长河中,舞蹈一直是一个很好的宣泄情感、表现心灵的工具。
我们说舞蹈是一个经过心灵构思, 将心灵深处的体验、思想转化为肢体语言的过程。在舞蹈表演中只有达到心灵与身体之间的完美统一,身体语言才可以将心理感受准确无误的表现出来。因此,要想让观众理解一个作品,离不开心灵和身体之间的统一,只有两者紧密联系才能准确无误的传达出内在的心理感受。
二、 从面部表情、肢体动作中感受心理
(一)面部表情
中国戏曲界有句老话:“一身之戏在于脸,一脸之戏在于眼。”这句话充分说明了五官在舞蹈中的重要性。最引人注目的地方就是眼睛,直视、回避、凝视、眨眼,在不同的表情中表现不同的心理感受。例如:在舞蹈《摘葡萄》当中,我们可以看到面部表情在舞蹈中表现极为丰富,舞者运用她那双会说话的眼睛,时而紧皱眉头,时而闭上双眼,生动的表现葡萄的酸,充分表达出了维吾尔族少女的喜悦心情。嘴巴是在面部除了眼睛之外最引人注目的地方。张嘴、咧嘴、咬嘴等都代表着不同的含义。另外,还有眉毛的凝结、眉毛的挑起,不同气息下鼻翼运动的频率,都在像我们传达着不同的情感。而当我们把眼睛、眉毛、鼻子、嘴巴这些有意义的动作结合在一起时,就向外传达着无数个不同情感符号,同时带动着不同情绪的变化。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不同的表情动作,表达着不同的心理感受。所以在舞蹈中,脸部的表情是我们领悟作品内涵的一个重要方面。
(二)肢体动作
肢体动作在舞动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如果说眼睛是最能表达心中所想的,那么肢体就是能够最准确的表达心里所想。肢体包括躯干、上肢和下肢,由躯干、上肢和下肢组成的舞蹈动作种类繁多,在当今的一些现代舞中,舞者面部没有一丝表情,完全是通过肢体动作的流动和组合来表达舞蹈作品,我们无法从舞者的面部领略到编导所要表达的含义,但舞者的肢体动作往往深入人心。人体传递的肢体动作自然是同心理感受相一致的,舞蹈正是借助肢体动作、情感,并将其连贯起来传递所要表现的信息。在舞蹈中,舞蹈内容是心理感受最真实、准确、完整的反映,从而带动动作能够连贯、延续的逐步发展。
三、会说话的“舞蹈道具”
中国自古舞蹈中就有道具的使用,手持道具而舞,是舞蹈更深刻表现情感意识的艺术表现形式,其本质是利用身体语言以更准确的表达情感,因为道具表现情感的能力相比较身体语言传递给观众的信息要更直接,更能产生“强烈”的情感。然而道具不能够脱离身体语言而单独存在,一旦脱离就失去了道具在舞蹈作品中的含义,不能表情达意,反而会成为一种累赘。身体语言在某种程度上能够左右道具在舞蹈中的含义表达,决定着整个道具的创作方向,然而不同的身体语言组合不同的道具方式,表达不同的含义。
用身体语言表现心理感受不仅表现在编导的创作过程中,这其中更加蕴含着编导、演员、观众三者之间的一种微妙的关系。是一种由“心灵——身体——再到心灵”的默契转化过程。
“心灵是舞蹈艺术展现不尽的源泉, 身体是舞蹈艺术最‘忠实’的物质载体。”[2]没有心灵和身体的完美转化就没有舞蹈,没有编导将心灵和身体相结合就不会有好的舞蹈作品,没有舞者将情感与动作的完美转化,舞蹈艺术将只是单纯的舞动,更不会有情感的表达。因此, 在进行舞蹈形象思维、作品创作的过程当中,我们要以身体展现心灵,用“心”创作,用“心”舞蹈,达到心灵与身体的完美结合。
参考文献
[1]胡尔岩.舞蹈创作心理学[M]. 中国戏剧出版社,1998.11
[2]王晓玲. 试解读“舞蹈是身体表现心灵、心灵驾驭身体的艺术”[M]. 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7 年第 7 期
[3]刘建.无声的言说[M].民族出版社,2001.8
[4]王克芬.中国舞蹈史[M].文化艺术出版社,1984
[5]罗雄岩.中国民间舞蹈文化教程[M].上海音乐出版社,2001.8
[6]刘建. 前语言结构中的舞蹈摹仿与创造[M]. 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10年第1期
[7]张素琴. 舞蹈身体语言的本质研究[M]. 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10年第1期
[8]刘青弋. 现代舞蹈的身体语言[M]. 上海音乐出版社,1983
关键词: 课堂教学 身体语言 特点 要求
课堂教学是各学科教学的主要形式。课堂是学校实施教育的主阵地。课堂教学过程就是师生之间互传信息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教师应该扮演重要角色――教师是承担信息传播的主导者。教师的课堂评议是信息传递的主要载体。学生接受信息的效果如何,就是课堂教学效果如何,这在很大程度取决于教师授课行为本身,即教师要言传身教,这个“身”一方面指教师要以身作则、身体力行,另一方面,如果把这个“身”引申到课堂上,则可以理解为教师的身体语言,即教师的表情、动作、眼神、身段姿态,包括教师在授课活动过程中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因此,教师的行为举止对学生、教学效果会产生很大影响。
身体语言专家认为:“人的身体可以通过各种动作和姿态,表达自己对周围人或事物的思想感情。”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有意识地做出一些表情、动作、姿态,运用这些身体语言,学会合理而恰到好处地借助身体语言传授知识,交流情感,正所谓要做到举手投足要蕴含神韵美,眉目之间要锁着对学生的情和爱。我认为,教师的身体语言是有自身特点和要求的。
一、神态和表情语言不容忽视
人的神态和表情是沟通人的思想感情的非言语交流工具,是一个人风度的具体表现方式。
就体态表情而言,老师站在讲台上,肩要平、胸要开阔,要精神饱满,落落大方,自然得体;在面部表情上,老师的表情要以自然端庄的微笑为主。质朴淳厚、泰然自若、坦然开朗,这才是最出色的脸部画面。以这样的表情授课和对待学生,能使学生情绪坦然、心情舒畅、注意力集中,觉得老师和蔼可亲,学习热情高涨。切忌面肌绷紧,脸似冰霜,或是过于拘谨,或是怀有不快,学生不敢接近;在声调表情上,语气应柔和自然,诚恳友善,语调有高有低,抑扬顿挫。切忌阴阳怪气,冷嘲热讽。
教师的表情要“形于色”,有时也要“不形于色”。比如,对思维敏捷的学生,老师在表情上表示出喜欢或赞赏,无疑是对学生的一种鼓励;如果该生骄傲自大,就不可轻易表现出高兴与惊喜,防止学生满足现状,不求上进。老师对于自己生活中的不愉快与哀愁,一般来说应埋藏于心底,不可轻易在学生面前流露出来。诸如夫妻矛盾、邻里纠纷、职称评定不太顺利,等等。琐事虽然烦心,但是不能带到课堂上,表现表情上。托尔斯泰曾说:有三种说笑话的人,第一种人自说自笑,听的人却保持沉默;第二种人同听众一起发笑;第三种人最高明,他们能使听众笑出眼泪,而自己却不动声色。教师要做第三种人,学会像控制自己的言行一样控制自己的表情。
总之,只有朴实大方、温文尔雅、亲切自然的神态和表情,才是为人师表者的风范,才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眼睛是透视心灵的窗口,眼神语言是身体语言的精髓
眼睛是心灵的窗口,教师的眼睛更是教师与学生交流情感、传递信息、表达教师自身意向的工具。因此,教师绝不要吝啬运用眼神。所谓的“眉目传情”运用到课堂教学中最恰当不过。请不要狭隘地理解“情”字,这个“情”既包含老师对学生的真诚的关心、善意的提醒,又包含对学生的严肃批评、热切鼓励等。
教师一进课堂,就要用目光扫视教室,不放过任何角落,让学生有被尊重和重视的感受;在讲课过程中,老师要不时用眼神环视班上每一位同学,让他们感到是老师在提醒他们注意力集中,认真听讲。可以从学生的表情上、眼神中得到信息反馈,读懂每个学生的听课效果――听懂了没有?有疑问的表情上自然流露出来,从而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或者需要重复一遍,或需要重新举一个例子,加深对这一内容的印象和理解。在环视课堂时发现有态度不端正者,诸如交头接耳、搞小动作、心不在焉等,此时应该用严肃的目光,让其立刻自觉停止这一行为。切记目光中不能掺杂鄙夷,而是严中有爱;请学生回答问题时,老师要用信任的目光注视学生,让学生感觉到老师是在鼓励自己大胆发言,即使回答错了,也应该听其把话说完再表示同意或反对,不要单凭初时的几句话甚至是几个字就在表情上过早表态,否则,很可能陷入进退维谷的尴尬境地。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柔和的眼神能使学生感到亲切;教师信任的眼神能使学生感到鼓舞;教师不满的眼神能使违纪的学生感到内疚。教师的职业是一门艺术,教师是一个准演员,这个演员的每一个哪怕是最细微的动作都很重要,都值得仔细玩味。学会适当运用眼神语言可以体现出神韵美。“此时无声胜有声”,一束目光有时抵得过万语千言。
三、恰当运用手势语言,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手势能在授课时引起学生注意,从而成为视觉美点的中心。手势语言应展现力度美。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相当大一部分信息是通过手势传递的。老师的手势语言应做到简明。如在讲到重点或关键处,可以通过做一个简洁而富于表现力的手势强调,达到与教学内容相一致,或是用手势有意识地做出一些动作让学生加深印象,增强教学的活跃性。托尔斯泰说:“无论我们把手多挥舞几下,还是少挥舞几下,并不会因此而丧失任何东西。”手势的运用要以便于师生心灵沟通为度,不能让它“放肆地动作”。试想一个人如果每说一句话就要挥舞一下手,在旁人看来实在令人可笑并讨厌,就好像你面对的不是一群学生而是一架纺车。莎士比亚笔下的哈姆雷特并非偶然地说:“不要老是把你的手在空中这么摇挥,一切动作都要温文。”“你应该把动作和言语、言语和动作互相配合起来;特别要注意这一点,你不能越过自然的常道。”尽量避免用手指揉眼睛、擤鼻子、敲桌子等不良习惯,防止分散学生的注意力。
四、讲究躯体动作语言
从美学角度看,教师的身段语言应具有外表美与性格美相结合的特点。如果说服饰、衣着是给别人留下的第一印象的话,那么,行为举止将给人进一步印象。这一印象可能会加深第一印象,也可能会第一印象。因此,教师的行为举止从内涵到形式都很重要。教师恰如其分地运用身段语言对增强教学效果无疑是会起到推动作用。如教师走下讲台对学生进行辅导时,试想,此时教师应以什么样的姿态出现呢?若是板着面孔,僵直身子,站立一旁,则会让学生产生畏惧心理,甚至理解为老师对自己不满;教师如若侧转身子,学生就会认为老师是在厌恶或蔑视自己;教师如若背朝学生,在学生看来则更意味着不屑理睬。正确的做法是教师应该走近学生,对后进生更是如此,微微弯下身体,必要时结合手势,春雨润物般地细心讲解,这样做有利于帮助学生树立信心,使优秀的学生继续进步,后进生很快赶上。
此外,值得提醒的是,课堂上不能走动过于频繁,这样会分散学生注意力,反而影响教学效果。
五、把握身体语言的分寸感
教师在课堂上运用身体语言的同时还应把握一个“度”,也就是分寸感。身体语言的运用一定要恰当,比如,在辅导学生时,应微微弯下身体,但是,如果此时不把握分寸,身体弯得过了,似乎是出于好心的、不拘礼节的姿态,实则往往掩盖缺乏教养、对人不尊重的态度,要知道不拘形迹的亲昵态度是同分寸感格格不入的。前面提到的不要过多频繁运用手势语言其实讲的也是分寸感问题。分寸感是文明举止、手势、姿态眼神和情感克制的和谐统一和优化组合,它应当成为每个人出于内心的要求,而不是为哗众取宠的刻意追求。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只有将身体语言的各部分巧妙组合,互相渲染,把握好分寸,运用得恰如其分,才能达到理想的艺术境界,才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周钧韬.美与生活.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2][美]乔治・桑塔耶纳.美感.缪灵珠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3]易洪斌.美学漫谈.中国青年出版社.
可是,检查结果却证明妈妈的判断是正确的。虽然揪耳朵是耳朵感染的一个常见迹象,皮皮的耳朵却没有任何毛病。每天要入睡时,他都会像闹钟一样准确地使用揪耳朵这种特殊信号。
皮皮的妈妈肯定不是第一个对宝宝的一些动作和手势感到迷惑不解的妈妈。美国学者米切尔认为:如果妈妈没有经过专门的训练指导,便很难理解宝宝发出的身体信号。注意宝宝的身体语言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这是还不会说话的孩子与父母交流时采取的方式。大人的反应会使宝宝觉得有安全感,和父母的关系也会因此更亲密。而且,宝宝通过不断重复这些身体信号,逐渐从中理解了因果关系。
在出生第一年,宝宝的身体语言发展可以分成几个阶段。
0~3个月
在出生的头几个星期,宝宝就能发出很多的身体信号。刚出生时,只要大人触摸他的面部,拉他的胳膊和腿,宝宝就会移动头部;当父母用手指接触他的手掌时,他会本能地抓住伸过来的手指。但有趣的是,这些身体语言并没有交流的功能,它只是宝宝生来就有的反射行为。婴儿具有很多遗传而来的反射,如吸吮反射、抓握反射、走步反射、游泳反射等。几个月后,一些反射行为将完全消失,另一些则发展成为有意义的行为。
这一时期并不是宝宝所有的身体语言都是一种无意识的反射行为,像宝宝6周时出现的微笑,就是有意义的。微笑是宝宝第一个真正的社会。约三周大或更早,婴儿会作出微笑的表情,但不是有意识的。四周大的孩子能主动微笑,不过仍停留在对声音或触觉的反应上,而不是对他人的微笑作出的反应。五六周大时,宝宝开始对爸爸妈妈的声音、动作或是某个玩具发出微笑。虽然宝宝的微笑并不总是对父母行为的反应,但肯定是他心情愉快的表现。
4~8个月
当宝宝开始理解因果关系,能协调自己的想法和行动时,他就能用身体语言表示自己的想法和需要了。例如,当他想被抱起来时,就向妈妈伸出双手;当他想睡觉或疲劳时,就用脚踢自己坐的椅子。
宝宝理解能力的发展使孩子能直接表达自己的愿望。当宝宝不停地把妈妈捡起来的玩具重又扔到地上,他并不是想骚扰妈妈,而是想要妈妈与他一起游戏。这一时期的孩子也能通过身体语言表示自己想结束游戏了。例如,宝宝走开或扭过头去不看妈妈,就说明他累了或想自己单独玩一会儿。
9~12个月
人们视线相互接触的时间,通常占交往时间的30%~60%。如果超过60%,表示彼此对对方的兴趣可能大于交谈的话题;低于30%,表明对谈话没有兴趣。而视线接触的时间,除关系十分密切的人外,一般连续注视对方在3秒左右,过长时间的视线接触会让对方感到不适。
注视是有范围的。在这个范围内,对方可以明显感觉到尊重和重视,同时他自己也不会感到拘谨和不自然。
公务注视是在洽谈业务、贸易谈判或者磋商问题时所使用的一种注视。这个区域是以两眼为底线、额中为顶角形成的一个三角区。如果看着对方这个区域,就会显得严肃认真,对方也会觉得有诚意;如果目光总是落在这个注视区域,就会把握住谈话的主动权和控制权。
社交注视它的范围是以两眼为上线、唇部为下顶点所形成的倒三角形区域,通常在一般的商务交往场所使用这种注视。谈话时注视着对方的这个部位,能给人一种平等而轻松的感觉,可以创造出一种良好的社交气氛,像茶话会、舞会和各种友谊聚会场合,就适合采用这种注视。
此外,还要注意眼神注视的角度和方法。应该用平和、亲切的目光语言,既不目光闪闪,显得激情过度而近乎做作,又不目光呆滞,显得应酬敷衍。
如果眼神发虚或东瞟西望,就会让对方产生不踏实的感觉,话还没出口,就先入为主地有了看法。
盯视 如果死死地盯视一个人,特别是盯视的他眼睛,不管有意无意,都是一种不礼貌的表现,会令对方感到不舒服。盯视,在某些特定场合,是作为心理战的招数使用的,在正常社交场合贸然使用,便容易造成误会,让对方有受到侮辱甚至挑衅的感觉。
眯视是一种不太友好的身体语言,它除了给人睥睨与傲视的感觉外,也是一种漠然的语态。在西方,对异性眯起一只眼睛,并眨两下眼皮,是一种调情的动作。“眯视”,对于漂亮女性,常常传递着一种“色迷迷”的语言,让人感觉受到一种无形的骚扰。
回避刻意回避对方的眼光或者眼睛瞟来瞟去,会让对方觉得不专心、心虚,从而得不到信任。
四处漫游这是一种犹豫、举棋不定的身体语言信息。
斜视,表示轻蔑。俯视,表示羞涩。仰视,表示思索。正视,表示庄重。这些都需要根据场合恰当把握。
一个有教养的人会善于控制自己的情感,不轻易让不利于交往的情感 从眼睛里流露出来。
头部语言
微微侧向一旁说明对谈话有兴趣,正集中精神在听。
挺得笔直说明对谈判和对话人持中立态度。
低头说明对谈话不感兴趣或持否定态度。在商务交往中,低头这种身体语言是非常不受人欢迎的。
身体直立,头部端正表现的是自信、正派、诚信、精神旺盛。这种姿态无疑是商务交往中的首选。
头部向上表示希望、谦逊、内疚或沉思。
头部向前表示倾听、期望或同情、关心。
头部向后表示惊奇、恐惧、退让或迟疑。
点头表示答应、同意、理解和赞许。
头一摆表示快走之意。
嘴不出声也会“说话”
嘴唇闭拢表示和谐宁静,端庄自然。
嘴唇半开或全开表示疑问、奇怪,有点儿惊讶,如果全开就表示惊骇。商务交往中,除非是为了沟通谈判的需要,否则,不要轻易出现这种动作。
嘴角向上表示善意、礼貌、喜悦。交往中,这种身体语言特别会让对方感觉到你的真诚和善解人意。
嘴角向下表示痛苦悲伤、无可奈何。
嘴唇撅着表示生气、不满意。这种表情在商务场合出现,会被认为是不尊重对方的表现。
嘴唇紧绷表示愤怒、对抗或决心已定。
故意发出咳嗽声并借势用手掩住嘴表示“心里有鬼”,有说谎之嫌。
微笑是一种特殊的身体语言
微笑讲求“三结合”:
和眼睛的结合当微笑的时候,眼睛也要“微笑”,否则,给人的感觉只能是更糟糕的“皮笑肉不笑”。“一条缝的眼睛”一定是大笑时的结果,而正常状况下至少应该是眼睛微眯,这样会令你的微笑更传神,更亲切。
沟通要掌握什么技巧
对人尊重的态度和同感的理解是需要通过语言来传递或表达的,因此,沟通双方运用语言的能力和艺术是取得良好沟通效果的关键。
运用好语言符号
第一,把话说得悦耳,悦耳的声音会令人心情舒畅。第二,把话说得清楚,必须让人明白所要传达信息的意思,这就要求沟通者思维有条理,吐字清晰,把意思说明白。第三,把话说得准确,要完整地表达句意,说话用词尽量科学准确。第四,把话说得恰当,说话必须符合特定的身份和场合。第五,把话说得巧妙。例如,如何说好第一句话?怎么才能开启对自己有利又令对方愉悦的话题,一般的原则是寻找对方的兴趣谈话区域和自己的有知区域,而要避开对方忌讳的区域和自己的无知区域。
巧妙使用身体语言
身体符号包括人的眼神、面部表情、身体的姿势、动作及仪表等。专家认为,在人面对面的信息沟通中,有65%的社会意义是通过身体符号传递的。身体符号具有无伪装性的特点,人可以言不由衷,但强装笑脸总要露出破绽。人们可以通过恰当的身体符号向沟通对象表达自己对对方的尊重、接纳、关心,更可以通过细心地观察对方的身体符号解读其内心世界。
环境符号
环境符号是指能够传递信息的时间和空间因素。时间在传递信息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与人约会姗姗来迟,传达给对方的可能是不认真、时间观念不强、对对方不重视等信息,进而会引起对方很多的心理活动:失落-、不信任、不愿意合作等。空间因素是指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位置以及沟通场所的气氛。谁都知道远远的打招呼表示热情与友好,与人擦肩而过没有任何表示说明彼此的敌意或冷淡。一般而言,人与人之间相隔o厘米~15厘米是亲密距离,其语意是亲密而热烈;15厘米~75厘米是个人距离,语意是亲切友好;75厘米~215厘米是社交距离,语意是严肃而正式;215厘米以上是大众距离,表明彼此之间没有心理的联系,但在一些特殊的场合如拥挤的公共汽车上则是例外情境。由此可见,应该视交往对象的关系把握与人沟通的距离。
个案会谈的支持主要有哪些?
个案会谈是指个案工作中工作者与案主面对面有目的的专业谈话。支持是指工作者通过身体及口头语言的表达,令案主感到被尊重、被理解、被接纳,从而建立信心的一系列技术。支持主要有专注、倾听、同理心、鼓励等。
表达专注
专注是指工作者面向案主、愿意和案主在一起的心理态度。在某些人生的重要时刻,有人陪伴是非常重要的。当工作者以专注的神情面对案主,案主就会感觉“他与我同在”、“他在专心地陪伴我”,这无疑会给案主带来心理上的支持,增强面对困难的勇气和信心。
专注行为的品质,反映着工作者知觉能力的敏感程度,优秀的个案工作者都会注重培养自己专注的能力。专注技巧既表现为通过生理上的专注行为来表达心理上的二专注,也表现为心理上的专注带动生理上的专注。生理上的专注行为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面向案主:工作者以一种参与的态度面对案主,这种表现意味着“我愿意帮助你”、“我愿意留在这儿陪你”。
上身前倾:坐在椅子上,上身略微前倾。前倾的姿势意味着“我对你和你说的话感兴趣”、“我对你是友好的”。开放的姿势:双手放开而不是抱住双肩。
良好的视线接触:会谈中工作者应与案主保持稳定、坦诚的视线接触,而不是眼睛盯在别处或四处巡视。主动倾听是指工作者积极地运用视听觉器官去搜集案主信息的活动。专注与倾听是不可分开的,是同一种行为的不同侧面。完全主动的倾听包括三方面的内容:
倾听案主的话语信息:工作者在会谈中的二个重要职责就是鼓励案主多说话,自己多倾听。工作者的倾听不是盲目的,而应该是有目的的,在倾听时要注意分辨案主叙述中的经验部分、行为部分和情感部分。
观察案主的身体语言信息:有声语言不可能完全独立地传递信息,总有身体语言相伴左右,人在说话时,脸上总有一定的表情或手势、动作,身体语言往往起着对有声语言的辅助和强调作用。比较于有声语言,身体语言在传递信息中有更大的优势,如身体语言可以独立传递信息,从案主双腿不停抖动的动作就可以知道案主内心的紧张和不安。而且,身体语言还可以起到戳穿有声语言伪装的作用。因此,作为个案工作者,在会谈中必须仔细观察案主的身体语言信息。
解读案主其人:倾听的最深层意义是要解读案主这个人——包括他的生活、行动及与其问题相关的内容。工作者在用眼睛观察了案主的身体语言,耳朵倾听了他的话语信息,这还不够,还必须在此基础上动用自己的大脑,迅速地进行思考判断,解读案主整个人。
同理心
同理心是指工作者进入并了 解案主内心世界,并将这种了解传达给案主的一种技术与能力。同理心包括情绪同理和角色同理两个层面的内容,情绪同理即同感,是指工作者如同亲身体验一样感受案主的感受,是一种受他人状况感动的能力;角色同理是指工作者了解案主的情境、参考构架及观点的能力,角色同理要求工作者尽量放下自己的参考构架和文化背景,站在案主的角度去理解案主的问题及其相关的行为。
同理心作为一种会谈技巧,由三个层面的要素组成:一是觉知的能力,包括被感动的能力和理解能力。要想同理案主,就得先了解案主、懂得案主、理解案主。正确觉知的基础,首先是培养自己对事物的敏感性,提高感受能力。二是语言表达能力,包括说话能力和身体语言能力。一般来说,陈述句和征询式、不确定式的语气效果比较好。三是传达的及时性,同理心的传达必须是及时的,迟到的表达可能完全失去意义,提前、急于的表达,会影响同理的准确性、正确性和全面性。什么是传达的最好时机,这要依具体情境而定,需要工作者去自行把握。
鼓励支持
鼓励是指工作者通过恰当的话语和身体语言,去鼓励案主继续表达他们的感受和看法的技术。鼓励的技巧可以起到让案主表达、支持案主去面对和超越心理上的挣扎、增强案主自信及创造彼此信任的专业关系的目的。鼓励应该在工作者觉察了案主的退缩行为之后运用。工作者通过专注与倾听,发现案主沉默、逃避目光接触、避免直接对话、吞吞吐吐等情形时,应当给予及时的鼓励。鼓励案主继续表达可以用话语如“请继续”、“你说的很好”,也可以用身体语言的支持,如身体前倾、微笑地注视、点头、用手示意、眼神鼓励等。
会谈时,引领有哪些
引领是指工作者引导案主具体、深入地探索自己的经验、处境、问题、观念等技巧。运用引领的目的是促进案主在相关主题上做出较为具体、深入、有组织性的表达和探讨,增进工作者对案主的认识和了解。引领主要有澄清、对焦、摘要等。
澄清
工作者引领案主对模糊不清的陈述作更详细、清楚的解说,使之成为清楚、具体的信息。澄清也包括工作者解说自己所表达的不甚清楚的信息。沟通本来就是困难的事情,每个人的内心都是一个独特的世界,各自拥有不同的生活空间,不是通过几句话就可以了解的。个案工作者与案主之间不是一般的人际沟通,而是要深入地互动,工作者必须对案主有较全面、深刻的了解才能真正按照其需要提供帮助。
对焦
对焦是指将游离的话题、过大的谈论范围,或同时出现的多个话题收窄,找出重心,并顺其讨论。对焦可以使会谈减少跑题、多头绪的干扰,使会谈能够集中在相关主题上进行深入、具体的讨论。但工作者在运用对焦时应注意与鼓励技巧的冲突,鼓励技巧的理念主张让案主多说话、尽量表达自己,这就免不了会出现谈话漫无边际的情况,因此,对焦技巧的运用不可生硬,应考虑偏离主题的程度及所持续的时间,来决定在恰当的时机进行对焦。
摘要
工作者把案主过长的谈话或不同部分所表达的内容进行整理、概括和归纳,并作简要重点的摘述。摘要技术的运用,可以帮助案主理清自己混乱的思路,突出案主在想法、感受、行为、经验上的特点或模式,促进案主对自己有较清晰的了解。另外,工作者作完摘要后,还应向案主查证摘要是否准确,容许案主否定、接纳或更正工作者的摘要。
个案会谈的影响有哪些
影响是指工作者通过影响案主,使其从新的角度或层面理解问题或采取方法解决问题的技巧。影响主要有提供信息、自我披露、建议、忠告和对质。
提供信息
工作者基于专业特长和经验,向案主提供所需要的知识、观念、技术等方面的信息。提供信息包括案主不知晓的新信息和帮助案主改正已有的错误信息。工作者在提供信息的时候首先要了解案主的知识背景,分析其对信息的敏感能力和接纳能力,选择适当的方式提供信息。
自我披露
选择性地向案主披露自己的亲身经验、处事方法和态度等,从而使案主能够借鉴他人的经验作为处理自己问题的参考。自我披露可以引导案主从其他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或参考别人的方法解决自己的问题;自我披露还可以为案主树立坦诚沟通的榜样,工作者的坦诚开放、与人分享自身的经历和感受的做法,会感染案主使其愿意表露自己的内心世界;自我披露对促进工作关系也十分有利,工作者的自我披露可以拉近与案主的心理距离,发展融洽的专业关系。
建议
对案主的情况、问题有所了解和评估后,提出客观、中肯和有助于解决问题的意见。作为专业的助人活动,在个案会谈中,工作者通过对案主问题及相关信息的了解,总会发展出具体的解决案主问题的思路,工作者应该向案主提出这些意见。但是,工作者首先需要考虑清楚意见或方法的可行性、背后的理念及理论的正确性。而有时如何向案主提出这些建议比方法本身的意义还要重大,如果工作者生硬地强行要求案主按照自己的意见做,违背案主个人意愿,反倒会造成不进反退的后果。因此,如何向案主提建议非常重要。
忠告
工作者向案主指出案主行为的危害性或案主必须采取的行动,例如:“如果你还是每天翻查你丈夫的包,他会觉得自己不被尊重,会严重影响你们夫妻之间的感情。”忠告通常是针对一些比较严重的事件或行为,但是,是否严重是一种价值的、道德的判断,是很主观化的。因此,工作者一定要反复斟酌自己的判断,而忠告之后,工作者应该耐心地讲清道理,提供案主不知晓的知识和视角,使案主有所领悟。
美国心理学界设计过一种类似天主教的告解室:一个小房间隔着布帘子。很多心理有困难、有问题的朋友,都会在这里得到帮助,谈完后就离开。直到有一天,他们发现布帘后面不是神父,竟是一台设计非常好的计算机。而这台计算机会做出的回答也仅仅是“嗯,我了解”、“然后呢”。
然而,很多人的的确确藉借由跟这台计算机沟通一次次的得到过帮助,这算不算非常奇妙?在心理学上,我们称之为“净化作用”。来这里寻求帮助的人们,他们做的其实也很简单,就是倾诉、倾诉、倾诉。心里有困扰、有心结,当倾吐后就会舒服很多、释然很多,好像洗涤过一样。其实这台计算机的神奇仅在于它“善于倾听”。在人和人之间的沟通过程中,倾听是基础、是不可或缺的环节,也是参与沟通者最大的美德。
父母该掌握的沟通技巧
调整自己的身体语言
知道倾听是沟通的基础,学习倾听的技巧相当重要。父母倾听孩子讲话,应该注意这些问题:小朋友讲话的第一个动作应该是蹲下或弯腰,眼睛平视。身体语言的表达常比我们嘴巴说的语言更真确。有些父母管教子女跷着二郎腿坐在椅子上,叫孩子“你给我站好,小鬼给我听好…”这是非常不好的身体语言。父母应该在身体语言上给孩子以尊重,让孩子觉得自己是在公平的气氛下跟父母进行交谈。
重复孩子的话
重复孩子的话就像一面镜子,把他的话接收过来,反射回去,最后结尾要用疑问句,问号结束。有个小朋友跑来跟妈妈告状:“妈妈!哥哥老是欺侮我。”“哦!哥哥老是欺侮你呀?”“其实是哥哥刚刚欺侮我”很多人讲话自己是不自觉的,把他的话接收’过来,反射回去,让他听听自己的声音,因为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他的认知语言还不是那么好的时候,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方式,不妨多用;刚开始一定不习惯,好像鹦鹉学舌一样,只要配合其他技巧,就能够达到很好的效果。
转换孩子的语言
孩子跟妈妈说:“同学都不喜欢我。”妈妈回答:“哦!你是跟同学吵架,还是谁对你不好?”用你了解的意思去猜测并重述一遍,因为孩子在认知语言方面难免不是很真切。笔者一个朋友的孩子曾经回家跟父母哭诉:“全班同学都不理我了。”朋友听了很紧张,跑到学校去跟班上同学说:“你们不要不理他嘛,他好难过。”结果后来才搞清楚原来是班上做实验,由于意见不同,孩子心里受挫,回家后情绪化地说“全班同学都不理我了”。结果,小事一桩被妈妈这么搅和,真的全班同学都不理他了。
让孩子举例子
通过一个人的手势、肢体动作,我们可以了解到他的思想意识、情绪变化等。这种身体语言往往比可以伪装的有声语言更真实可信。
招商谈判过程中,潜在加盟商一般会通过三种身体语言――面部表情、身体角度和动作姿势来传递非语言信息,以表明反对、犹豫或者接受招商人员的信息。
招商人员只有熟知这些身体语言,才能更好地把握潜在加盟商的心理,进而顺利签下加盟合同。
红黄绿销售三阶段
一般来说,潜在加盟商们不会直接告诉你他们能否听得进你的话,但他们的身体语言会这样做。
通过观察人的五个身体语言表达渠道――脸、手臂、手、脚和身体角度,就能知道潜在加盟商对你提供的信息的接受程度。这些程度像交通信号灯一样有三种:绿灯、黄灯和红灯。
当你观察到潜在加盟商的这些信息后,就要开始采取相应的行动,尽力去了解潜在加盟商的想法并引领他们转入更加积极的态度。
绿灯
这种信号表示潜在加盟商对你提供的信息感兴趣,而且非常信任你。
特点:他们的身体角度会面对你,身体略微向你倾斜;脸带微笑,眉毛上扬,眼睛始终注视你的眼睛;坐着时,不会无礼地跷起二郎腿。
看到这些绿色信号,你大可放心地肯定你有足够的销售机会。但别忘了你自己的“绿色”信号将有助于保持和加强潜在加盟商对你的接受态度,所以你自己要始终保持开放和友好。
黄灯
不为你言语所动的潜在加盟商会亮出黄色信号,他们可能对你还心存怀疑,也许害怕会后悔自己的决定。
特点:身体角度与你略偏,脸上表情僵硬、不快、怀疑或者傲慢;会抱起手臂、跷起二郎腿,人也显得坐立不安。
犹豫和担心导致这样的态度,但这还是比较容易改观的。保持你积极和友好的态势,用开放性的问题鼓励你的潜在加盟商说出想法,你可以说“我想听听你的意见”或者“你对现在的情况怎么看”等;潜在加盟商的回答可以帮助你了解他们关注的问题,找出症结所在,提供答案,用你积极的态度去感染他们。
红灯
如果你忽视了潜在加盟商的黄灯预警,他可能就开始向你传递红色信号,这时的事态就比较严重了。
红色信号很容易辨认,这类人的身体角度可能威胁性地向你前倾,或者远远地后靠、远离你;脸上表情紧张、涨红,有的人开始摇头;他们的手臂抱得更紧;手或握拳,或指指点点,或掌心向外示意你停止。
这时候,你应该快速采取行动使他平静下来,挽救局面。首先,不要为自己辩护,先对潜在加盟商的这种态度表示理解;然后重新部署谈话方式,把重点放到你建议的优点上来;第三,继续不断地传达你开放和友好的积极信号。
10大常见成交前的身体语言解码
1.当招商人员将项目的细节、加盟费等情况详细说明后,如果你看到潜在加盟商突然将眼光集中,表现出认真的神态或沉默的时候,招商人员要及时询问成交。
2.听完介绍后,顾客本来笑眯眯的却突然变得紧张或由紧张的神情变成笑眯眯的,说明潜在加盟商已准备成交。
3.当潜在加盟商听完介绍后,他们会彼此对望,通过眼神来交换看法,表现出向他人征求意见的神情时,应不失时机地促成买卖。
4.当你在介绍过程中,发现潜在加盟商表现出神经质的举止,如手抓头发、舔嘴唇、面色微红、坐立不安时,说明潜在加盟商内心正在进行激烈的斗争,招商人员应诱导潜在加盟商把忧虑的事情明白说出来,那么离成交也就不远了。
5.如果以前口若悬河的潜在加盟商,开始询问一些相关的问题并积极讨论,则表示潜在加盟商有成交的意向了。
6.如一位专心聆听寡言少语的潜在加盟商询问付款的问题,表明潜在加盟商有成交的意向了。
7.如果潜在加盟商低垂眼睑,表现困惑的神态,招商人员应多一些细节介绍和示范,即会达成交易。
8.当介绍结束后,潜在加盟商会把前倾的身体紧靠椅背,轻轻地吐出一口气,眼睛盯着桌上的文件时,这时招商人员应及时成交。
9.当潜在加盟商靠坐在椅上,左顾右盼,突然双眼直视你的话,那表明一直犹豫不决的人下了决心。
10.当潜在加盟商从语言上想确立价格和付款方法,询问公司的服务和其他公司相比较并认真谈到钱的话题时,即可和潜在加盟商谈成交的问题。
需要强调的是,虽然大多数身体语言的含义明显且明确,但招商人员务必须要分清楚的是,潜在加盟商的身体语言是其沟通过程中的一个组成部分,且是伴随着潜在加盟商一连串的语言沟通中的一部分非语言暗示,招商人员切勿断章取义,但也不能熟视无睹。招商人员需要随时捕捉这些微小的非语言信号,并结合整个沟通过程进行正确的“翻译”和“解码”。
延伸阅读:招商谈判时需注意的5个细节
姿势和眼神
在招商谈判时,招商人员一般会与潜在加盟商坐得相对比较近,身体的姿势没有太多需要注意的细节。但要避免身体后仰靠住坐椅靠背,这种姿态给人懈怠和无所谓的感觉;谈判时要避免手势的运用幅度过大,尽量多用指示性手势。比如讲解到某部分内容时,可以用手势指示一下招商资料中相应的部分。
招商人员在介绍项目内容时,眼神应注视潜在加盟商并观察其反应。在需要引用书面资料时,目光可以转到文字资料上相应的部分,同时在语言和手势上给以相应的配合。在运用眼神时最忌讳两个极端:一是眼神长时间停留在一个地方,给人呆滞或带有攻击性的感觉;另一个是眼神游移不定,给人缺乏自信,不够肯定的感觉。
基本礼节
由于招商谈判基本上只在一个地方进行,因而整个环节比较简单,涉及的礼仪问题不多。需要注意的细节通常有三个:
1.及时地赞许或夸奖对方。
谈判开始后,招商人员通常都会先问潜在加盟商来自哪里或打算在哪里发展自己的事业,这时候应记得夸奖一下潜在加盟商的家乡或常驻地。这个夸奖,一定不是空泛的、例行公事的,而是建立在对该地区的充分了解的基础上,有针对性的、实事求是的赞许。比如该地区的自然资源、风光景点、人文古迹或历史名人、某某之最等等。概括起来就是围绕着“人杰地灵”去发挥。意外得到赞许会令人产生一种亲近感,为后面的谈判创造一个良好的开端。
2.适时地中断,使潜在加盟商有机会处理突发事件。
在谈判过程中,往往会发生或大或小的突发事件。一旦出现或是发现这种情况,招商人员应该立刻中断谈判,让潜在加盟商有机会进行相应的处理。比如,如果用户的手机响了,这时候要立即中断,请潜在加盟商接听电话;如果突然观察到用户有一丝痛苦或不安的表情,这时候要停止沟通,问问用户是否不舒服,是否需要休息一下;如果用户有打喷嚏或咳嗽,可以问问是否空调太冷了或请潜在加盟商喝
点水。这些临时中断,都有一种潜台词――你很关注潜在加盟商,关心潜在加盟商的利益。
5.认真聆听,不打断对方。
无论潜在加盟商的观点是否正确,也无论他说了多久,都不要打断他的讲话。“不打断对方的讲话”是一条铁打的原则。打断对方的讲话,会让对方产生被冒犯和被轻视的感觉,同时也可能让我们失去了解潜在加盟商更多信息的机会,也许就在打断时的后面一句话包含着非常重要的信息。
修饰着装
如果企业为员工统一定制了工装,一般来说,着装方面不会有什么细节上的疏漏和不妥;如果是招商人员自由着装,需要注意的是尽量采用职业装,不要让自己的着装成为引人注目的焦点。
通常容易被忽略的细节在修饰方面,如发型、指甲、饰品等方面。比如我上期讲过的某公司男性总经理因精修指甲而痛失订单的真实经历就是最好的例子。过于精致的指甲,放在男性那儿,可能会成为“不务正业”的象征;而放在女性那儿,则可能会给人相反的印象。所以,这些细节虽小,但要是你不注意,则很可能因小失大。
语言表达
在谈判中,应尽量使用委婉和弱势的语言,这样易于被对方接受。
有一位教徒问神甫:“我可以在祈祷时抽烟吗?”他的请求遭到神甫的严厉斥责;而另一位教徒又去问神甫:“我可以吸烟时祈祷吗?”后一个教徒的请求却得到允许,悠闲地抽起了烟。
这两个教徒发问的目的和内容完全相同,只是谈判语言表达方式不同,但得到的结果却相反。由此看来,表达技巧高明才能赢得期望的谈判效果。
其实,如果在招商谈判或其他营销谈判中能巧妙运用好谈判的语言技巧,则可明显带来营业额的提升。某商场休息室里经营咖啡和牛奶,刚开始服务员总是问顾客“先生,喝咖啡吗?”或者是“先生,喝牛奶吗?”其销售额平平。后来,老板要求服务员换一种问法,“先生,喝咖啡还是牛奶?”结果其销售额大增。
原因在于,第一种问法容易得到否定回答,而后一种是选择式,大多数情况下,顾客会选一种。从概率分析角度也可以解释出营业额增长的原因。前两种提问,有肯定和否定两个答案,否定的概率是1/2,而后一种提问,否定回答的概率是1/3。
文档资料
在谈判过程中,文档资料是不可缺少的工具。文档资料的相关细节,直接影响用户的感觉。文档资料常见的细节疏漏包括错别字、缺字或多字、排版错误、图片色彩的偏差等。这些细节上的疏忽都是浮在表面上,很容易被发现的。文档资料在内容上的缺陷是隐含的,需要在资料编写阶段加以注意。比如,根据“金字塔原理”,不要并列叙述超过7个标题。
当然,许多细节性的问题是存在于谈判双方的,因此,招商人员不但要注意自身的细节,同时还应该留意和关注谈判对手的细节。
对潜在加盟商的言语、表情、手势、动作、衣着、口音以及看似不经意的行为有较为敏锐细致的观察,是掌握对方意图和利益诉求的先决条件,测得风向才能使舵。
比如,说话过程中很少重复,语言很简练精确,经常使用一些成语等,表明这个潜在加盟商思维敏捷,也比较理性;如果说话过程中经常纠正一下前一句话中不够精确的地方,表示这个人是个追求完美,追求卓越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