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中小企业融资

中小企业融资

时间:2022-08-26 16:24:10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中小企业融资,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中小企业融资

第1篇

[关键词]中小企业融资博弈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小企业已逐渐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之一,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融资困难一直是影响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瓶颈问题,融资难的主要原因在于金融机构和中小企业之间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中小企业规模小、管理不规范、信息内部化、财务不透明,通过一般的渠道很难了解中小企业的真实情况,银行从众多中小企业中识别出优秀企业的成本非常高,不得不放弃这些交易,因而错失了获取高回报的机会。近年来针对中小企业的融资支持政策虽然取得了一些突破性的成效,但中小企业融资难题并未完全解决。本文试图通过构建博弈分析模型研究融资过程中由于信息不对称造成的融资困难,据此提出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对策和建议。

一、中小企业借贷双方的静态博弈分析

1.建立模型

构建中小企业与银行的融资博弈模型,做如下基本假设:

(1)中小企业融资博弈的参与者为中小企业和银行,双方均为理性人。

(2)中小企业向银行借贷金额为C,借贷利率为I,即借贷利息为IC,正常情况下,中小企业筹集资金投入生产会获得一定收益,设还贷后所获收益为R。

(3)中小企业有两种可行策略:还贷和不还贷;银行也有两种可供选择策略:贷款和不贷款。

(4)为简化博弈,假设银行与中小企业的博弈中不存在政府的干涉和法律的约束。

根据以上假设,建立中小企业与银行的融资博弈支付矩阵,见表1。

表1 中小企业与银行的融资博弈支付矩阵

银行

中小企业 贷款 不贷款

还贷 R, IC -R,-IC

不还贷 (1+I)C+R,-(1+I)C 0,0

2.博弈均衡解

由博弈支付矩阵可以看出,(还贷,贷款)是帕累托最优,是中小企业和银行双方都获利最大的策略。但由于双方信息不对称,在不知道中小企业是否会按期还款时,银行宁愿损失机会成本,选择不贷款,所以此博弈存在唯一纳什均衡解(0,0),即(不还贷,不贷款)。显然这不是银行和企业所期望的结果,此时中小企业融资陷入“囚徒困境”。

二、中小企业融资中可置信性的动态博弈

在上述博弈模型中引入“承诺行动理论”使该结构从静态博弈转变为动态博弈,“可置信性”是指动态博弈中先行动的博弈方(银行)是否该相信后行动的参与人(中小企业)会采取对自己有利或不利的行动。将中小企业将来会按期还贷的行动称为“承诺”,拒绝还贷或不能按期还贷的行为称为“威胁”。加入惩罚成本来改变企业的行动空间和支付函数,原来不可信的“威胁”或“承诺”就可能变得“可信”,改变博弈的精炼纳什均衡。

在静态博弈模型中加入惩罚因子,当企业不能按期还贷时,根据《合同法》,银行将违约案件诉诸法庭,对企业征收罚款KC来弥补银行损失,此时中小企业和银行的支付矩阵为表2。

表2 政府管制下中小企业与银行的融资博弈支付矩阵

银行

中小企业 贷款 不贷款

还贷 R, IC -R,-IC

不还贷 (1+I-K)C+R,-(1+I-K)C 0,0

在银行选择贷款的情况下,当R

中小企业获得资金后的经营活动并不是都能成功,所以银行在考虑是否贷款给企业时还会考虑企业经营项目成功的概率,比较期望收益后确定是否贷款给企业。假设企业融资后经营成功有能力还贷的概率为P;经营失败无法还贷的概率为(1-P)。

根据表2得出,银行贷款的期望收益为:

(1)

银行不贷款的期望收益为:

(2)

如果银行贷款,企业的期望收益为:

(3)

如果银行不贷款企业的期望收益为:

(4)

比较可知,当时,即时,银行选择贷款,反之,不贷款。

当时,即成立时,企业选择申请贷款,反之,不申请贷款。

根据上述均衡分析,将融资过程中中小企业和银行的选择空间划分为三个均衡区域,如图1所示:

(1)当时,纳什均衡解为(还贷,贷款)。

(2)当时,纳什均衡解为(不还贷,贷款)。

(3)当时,纳什均衡解为(不还贷,不贷款)。

三、结论与建议

上述博弈分析表明,惩罚成本K和企业经营成功概率P是银行选择是否贷款给企业的重要依据。若要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题,提高违约成本、增强自身盈利能力是达到这一目的的有效手段。具体建议如下:

1.健全法律体系,加强法律监管

从制度和法律上完善我国对违约企业的惩罚力度,结合我国实际,进一步完善《公司法》、《破产法》、《合同法》、《担保法》等法律的有关条款。将惩罚成本K控制在合理的范围之内,让企业和银行自觉选择(还贷,贷款),达到帕累托最优。

2.健全中小企业资信评估体系

建立健全资信评估体系可帮助降低银行调查成本。健全的资信评估体系,能够在授信阶段正确识别企业,将其道德风险问题遏制在起步阶段。另外,通过公开透明的资信网络,企业的违规信息被置于一个可便捷获得的环境中,不仅是银行,其他与企业发生经济往来的市场主体都能迅速获取该信息。这样便可迅速扩大企业不良行为的影响,从而使得企业自觉杜绝违约行为。当时,就银企博弈模型出发企业可能会选择不贷款,但考虑到持续经营和长远利益,企业可能就会选择还贷。

3.加强银行之间的信息共享

中小企业融资难是因为信息不对称,相对来说,银行处于信息弱势地位。因此各商业银行应该在人民银行的协调下,定期召开信贷企业分析会,加大对有不良记录企业的曝光和共同抵制的力度。而且各商业银行做好CMS(信贷咨询系统)的录入和分析工作,这样可通过互联网查询了解到申请贷款企业在各家银行的信用记录,有效杜绝信誉差企业的信用需求,降低银行信用风险。

4.加强企业内部建设

上述分析的着眼点都是中小企业的外部融资环境完善,但外因最终还需通过内因产生作用。中小企业要增强自身的盈利能力(即增大经营成功的概率P),以优良的经营业绩和良好的财务状况吸引银行投资,变被动为主动地位。目前中国政府在中小企业融资方面重点支持新兴产业的融资需求,企业可根据自身情况发展科技创新、节能减排、生物医药等项目来获取银行贷款。

参考文献:

[1] 李霞任婷婷钟声:有关中小企业融资银企之间的博弈分析[J].全国商情,2009,(18):57-58

第2篇

20世纪七十年代,Weston & Brigham根据企业不同成长阶段融资来源的变化提出了企业金融成长周期理论,该理论把企业的资本结构、销售额和利润等作为影响企业融资结构的主要因素,将企业金融生命周期划分为三个阶段,即初期、成熟期和衰退期。后来,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Weston & Brigham对该理论进行了扩展,把企业的金融生命周期分为六个阶段:创立期、成长阶段Ⅰ、成长阶段Ⅱ、成长阶段Ⅲ、成熟期和衰退期。

其后,美国经济学家Berger & Udell对Weston & Brigham的企业金融成长周期理论进行了修订,把信息约束、企业规模和资金需要量等作为影响企业融资结构的基本因素来构建企业的融资模型,从而得出了企业融资结构的一般变化规律,即在企业成长的不同阶段,随着信息约束、企业规模和资金需要量等约束条件的变化,企业的融资结构也随之发生变化,处于早期成长阶段的企业,其外源融资的约束紧,融资渠道窄,企业主要依赖内源融资;而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可抵押资产的增加、资信程度的提高,企业的融资渠道不断扩大,获得的外源融资尤其是股权融资逐步上升。Berger等使用美国全国中小企业金融调查和美国联邦独立企业调查的数据,对美国中小企业的融资结构进行检验证实了该理论。

企业金融成长周期理论为解释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中小企业融资结构特点提供了思路,但我国中小企业的融资结构是否符合该理论,目前国内有关学者多用实证分析的方法进行研究。据国际金融公司(IFC,1999)在北京、成都、顺德、温州等地开展的一项针对民营企业的调查表明,我国民营企业不论处在哪个发展阶段,其融资来源都严重依赖于内部融资。

综合以上研究成果,分析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结构关键在于明确目前企业所处的成长周期。现阶段我国中小企业的数量发展很快,据统计,截至去年底,在工商部门注册的中小企业已达1,023万户,此外还有数量更多的个体工商户。上市公司中,截至2010年7月26日,中小板上市股票453只,总市值2.3万亿元;创业板93家,市值3,760亿元。与同时的深沪主板的上市公司家数1,912只,总市值22万亿相比,上市家数仅相当于主板的28%,市值相当于12%。基于以上数据特征,可以得出目前我国大部分中小企业都处于创立期与成长期,且其资本市场的高门槛也限制了中小企业运用直接融资的手段。目前,中小企业能运用的主要融资手段和渠道仍以银行贷款为主。因此,关注研究银行业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投入政策,就能清楚地把握中小企业融资的发展趋势。

二、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现状

近年来,我国各级政府相继出台了众多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中小企业也成为我国经济中越来越引人注目的力量。目前,中小企业占我国企业总数的99%以上,对GDP的贡献超过60%,对税收的贡献超过50%,提供了近70%的进出口贸易额,创造了80%左右的城镇就业岗位。

目前,我国中小型企业的主要特点是:投资主体和所有制结构多元,非国有企业为主体,决定了当前中小企业工作要以发展为重点;劳动密集度高,两极分化突出,决定了当前中小企业发展重在“二次创业”;中小企业生存并发展于劳动密集型企业,就业容量和就业投资弹性均明显高于大企业;发展不平衡,优势地区集中,决定了当前中小企业推进要区别特点,先易后难,以点带面。

2010年7月为解决长久困扰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问题,中国人民银行、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联合了《关于进一步做好中小企业金融服务工作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金融18条”)。这是继2005年出台的“非公36条”、2009年出台的 《支持中小企业融资指导意见》和2010年出台的“民间投资36条”之后,一行三会再下的猛药,欲推动中小企业融资再上新台阶。 “金融18条”的提出不仅对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提供了政策指引,更对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和结构调整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金融18条”规定,要把改进中小企业金融服务、扩大中小企业信贷投放作为各银行业金融机构开展信贷经营业务的重要战略,确保小企业信贷投放的增速要高于全部贷款增速,增量要高于2009年。这就意味着,2010年将是中小企业融资的“年”,与政策同时联动的是各家银行纷纷快速推出面向中小企业的产品。

三、银行对中小企业融资的放宽

2009年的4万亿元信贷投放并未给我国银行业带来超常规的利润增长。上半年各大商业银行净利润增长为负,到下半年有所回升呈现个位数增长,但与上年同期相比,增速仍有不同程度下降。实际上,贷款增量和净利润增长的倒挂现象并不难理解。多年来,存贷利差一直是我国银行业主要的利润来源。在2009年金融危机的宽松货币政策背景下,银行息差收窄、同质化竞争导致银行议价能力锐减,加上企业信贷融资需求降低,“以量补价”的策略不得不接受“打折扣”的现实。

2010年市场预计信贷投放大概在7~8万亿元之间,跟2009年比明显减弱,减少约1/4,各商业银行显然存在巨大的盈利压力。盈利压力让银行已经认识到,关注中小企业的金融需求不只是一种社会责任,更是银行业竞争的创新要求。

据银监会定义的中小企业标准三大要素为:年销售收入4,000万元,资产3,000万元,员工人数300人以下。与标准相对应的2009年底,国有银行工、农、中、建、交五大行平均给予中小企业的最高综合信贷额度为1,000万元,其中包括流动资金贷款、票据业务等。担保方式为公司保证、不动产抵押,不支持信用方式。进入2010年,随着“一行三会”不断提振对中小企业的融资政策,五大国有行分别调高了对中小企业的综合授信额度至2,000万元,并且放宽了中小企业准入标准的上限,使一些“超标”企业也有资格向银行申请贷款,解决了这一层次企业的资金瓶颈问题。

四、中小企业优化融资对策

中小企业有了更多的资金用于生产经营,随之而来的问题就是如何运用好手中的资金,这就涉及到了优化融资问题。

第一,科学计算融资成本与融资收益的关系,确定合理的融资规模。一方面处于高速成长期的中小企业多数患有“资金饥渴症”和“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短视行为,“钱到用时方恨少”。由于信息严重不对称,使得其与外部资金持有者之间进行融资交易的效率相当低,外部资金为了保护自身利益,大幅增加资金使用成本,使企业财务负担加重;另一方面中小企业要根据经营活动的实际情况来确定自身资金的需要量,也就是在决定资金需求时要“量出为入”,基于合理的融资规模充分利用不同的融资渠道,组合不同的融资方式,以确定自身最优的融资结构。企业应重视融资规模与投资需求的匹配,对融资成本与融资收益进行科学评估,重视资金的使用效率,杜绝“重融资,轻用资”的现象。

第二,谨慎运用债务融资。企业更多地运用内源融资虽然不会使企业的控制权旁落于他人,但由于权益资本要求的报酬比较高,且无法产生抵税的作用,因此它的实际融资成本往往高于外源融资,尤其是债务融资。债务融资容易使企业管理层与债权人之间存在利益不一致现象。一旦企业无法适应外部经营环境的变化,融来的资金过多会加重企业的利息负担,财务状况日趋恶化,企业就会面临破产。此外,逃债、躲债更会使企业面临巨大的道德风险,致使其融资环境进一步恶化。因此,中小企业必须要考虑自身抵御风险的能力,切不可以为贷款“多多益善”,更不可取的是向扰乱金融秩序的非法地下钱庄借贷。

第3篇

关键词:中小企业;融资偏好;企业融资

我国中小企业的数量众多,它在国民经济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十报告中就指出要重点扶持中小企业发展,扩大就业,但是由于中小企业自身规模较小,实力较弱等缺点,其融资仍面临重重困难。融资难题造成企业发展资金不足,阻碍了其进一步发展。

一、中小企业融资现状及影响因素

1.现状及问题

(1)融资渠道狭窄:受客观条件及经济环境的的影响,中小企业缺乏多样化的融资手段,融资方式较单一,融资渠道狭窄。主要通过企业自筹资金和政策性融资的支持,以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相结合的形式。

(2)融资结构不合理:内源融资所占比例远远高于外源融资的比例,外源融资的形式较单一,主要通过银行贷款的方式,并且贷款结构也不合理,一般银行只向中小企业提供短期贷款,中小企业很难借到长期贷款。间接融资所占比例偏大。

(3)融资成本较高:由于中小企业信誉度较低,它很难从银行获得贷款支持,主要通过抵押和担保两种形式,贷款手续复杂。企业需要支付抵押资产评估费、担保费等费用。除此之外,由于中小企业自身的不足,它无法享受政府和央行给予国有企业的利率优惠,它们在融资过程中还要承受利率上的歧视。

(4)地区差异明显:东部地区中小企业在经济发达的大环境下,企业在融资数量相对较多,融资渠道和方式较广,融资水平较高。西部地区经济水平较落后,中小企业在融资数量、融资渠道和融资水平方面都稍逊与东部地区。

(5)依赖非正规的金融渠道:由于中小企业自身信用度较低,信息不对称等原因,中小企业想要从银行等正式的金融机构获得资金较难。企业对资金需求的迫切性,使中小企业不得不通过其他的渠道筹集资金,从而转向于依赖商业信用和民间信贷等非正规金融机构。由于非正规的金融渠道的准入条件较低,融资手续较简便,中小企业大多都偏好于依赖非正规的金融渠道筹集资金。

2.影响企业融资的因素

(1)企业规模:

这对企业融资能力起着决定性作用。规模越大的公司,经营管理体制相应的较健全,抗风险的能力越高,融资水平也相对较高。从贷款资金的安全性方面考虑,对于规模越大的公司,国家贷款政策上给予的优惠会更多。由于中小企业规模小,抗风险的能力较弱,从根本上决定了其融资能力较弱,难以获得银行贷款的支持。

(2)信用能力:

银行贷款通常会考虑企业的信用能力,中小企业普遍存在诚信度较差,信用能力低,还款意识不强的现象。经常会出现各种形式的拖欠账款、逃废债务的现象,使得银行与企业之间的信用关系被破坏。从银行经营机制的盈利性和贷款资金的安全性方面考虑,银行贷款对中小企业的限制条件较高。

(3)企业财务制度:

这是银行放贷要考虑的首要因素,中小企业由于经营管理体制不够健全,存在财务制度不完善的现象。信息不对称严重,银行对企业的财务信息没有明确的把握,贷款资金存在安全隐患,资金回收风险过大。考虑到贷款资金的安全性,银行大多不愿意为中小企业提供贷款。

(4)金融市场:

目前我国还缺乏专门为中小企业融资服务的成熟市场环境。在银行体制方面,缺乏专门的政策性银行来支持中小企业的融资。在社会社会信用体系方面,没有专门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

(5)政府政策:

尽管我国政府大力扶持中小企业的发展,努力为其创造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但是由于很多措施没有得到具体落实,受客观条件的限制,我国政府尚未建立一个健全的中小企业扶持机制,政府出台的相关法律法规也不够完善。想要从根本上解决融资难题,还要不断加强政府的扶持力度,将相关措施落到实处。

二、中小企业融资偏好的具体分析

1.从内源融资与外源融资方面分析

在内源融资与外源融资方面,我国中小企业更喜欢选择外源融资方式,与发达国家的偏好截然不同。发达国家的中小企业,由于自身实力雄厚,在通过内部方式筹集资金上具有很大优势,所以更偏好于内源融资方式,内源融资在其融资结构中占有很大比例。而我国中小企业,由于企业底子较弱,内源供给不足,更偏好于从外部筹集资金。从理论上分析,内源融资不但可以节约交易成本,而且可以促进企业资产增值,应当是中小企业首选的融资方式。但是由于我国中小企业规模较小、自身实力较弱,内源融资的资本不足。另一方面,中小企业经营管理体制不健全,自我积累体制不完善,进而影响了企业内源融资的规模和效益。在利润分配中,中小企业的利润分配具有明显的短期倾向,很少考虑利用自身积累进行再投资,内源性融资的供给不足。

2.从股权融资与债权融资方面分析

股权融资和债权融资是企业外源融资的两种主要形式,在二者的选择上,我国中小企业通常会优先选择股权融资方式。形成这一偏好的主要原因有:

(1)由于中小企业信用度低,向中小企业提供贷款风险较高,贷款资金的回收率低。银行从自身利益出发,大多不愿意向中小企业提供贷款,中小企业想要通过银行信贷的渠道筹集资金较困难。

(2)由于中小企业自身实力不够雄厚,加上我国资本市场的准入条件较高,中小企业很难达到公开发行公司股票、债券的标准,因此很难参与到债权融资市场。

(3)由于大多数中小企业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的现象。企业与投资者之间信息不透明,通过债权方式对企业进行投资,投资收益和回报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债权资本的风险大。而以股权资本的方式进入企业,风险与收益是对等的。如果企业发展状况好,收益良好,相应的股权资本价格也会上涨,股东就可以获得更多收益分红。与债权融资方式相比,股权融资方式能有效降低投资的风险性。因此,由于中小企业自身的不足,以及受客观经济条件的约束,即使股权融资的成本相对高于债权融资的成本,中小企业也会偏好通过股权融资方式进行投资。目前,中小企业主要通充分利用好创业板市场,及引进战略投资者实现共赢这两种手段来进行股权融资。

3.不同类型企业的融资偏好

(1)创新型中小企业:

这一类企业总体上偏好于股权融资方式,创新性的中小企业由于生产技术不够成熟,经营管理体制不够健全。一般面临较高的市场风险,在市场机制条件下,投资者对其的投资收益是不确定的,也存在很高的风险性。风险与收益是对等的,由其高风险的特点决定了它的投资回报也是相对较高的。因此,最适合它的融资方式是股权融资方式,选择股权融资方式具有很多优势。首先,通过股权融资可以改善企业的公司治理结构,提高其经营管理水平,有利于提高公司的融资能力。其次,在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经济环境下,开拓股权融资渠道有利于缓解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题,促进融资方式的多样化,有利于优化企业的融资结构,提高企业融资水平。最后,对于创新型的中小企业而言,大多数企业不愿对外公开企业内部信息,投资者由于对企业没有足够的了解,往往不愿意轻易进行投资。信息的不对称,是导致中小企业很难吸引到外部资金的支持关键因素。

(2)生产型的中小企业:

由于这一类企业破产率和歇业率高,信用度较低,在信用担保体系不健全的环境下,难以获得银行贷款的支持,也难以进入正规的证券市场融资。在企业创立初期,通常是通过内源融资的方式进行融资。此阶段,企业最普遍的一种融资方式就是融资租赁,通过出租物件的使用权与所有权相分离的形式,把物件出租给需要的人使用,承租人暂时拥有租赁物件的使用权,并且按期向出租人支付一定的租金,租赁物件的所有权没有转移。当企业进入成长期,企业规模逐步扩大,有了一定的经营效益,银行开始愿意为中小企业提供贷款,中小企业开始通过银行贷款的渠道获取资金。这一时期,企业也开始具备发行股票的条件,此时中小企业通常会选择股权融资与信贷融资相结合的融资模式。主要通过在市场上公开发行股票、债券和向金融机构贷款等方式进行融资。

(3)科技型的中小企业:

在初创阶段,这类型的企业通常会优先选择内源融资方式。处于这一阶段的中小企业,由于企业刚刚起步,生产经营还未步入正轨,很难吸引到外部的投资者的投资。因此,这一时期的企业可以通过出售一些使用效率不高的资产来获取一定的资金。这一时期优先选择内源融资方式是明智的做法,当内源融资无法满足企业的资金需求时,企业才会考虑外源融资方式。当企业进入成长期,企业的技术不断提高,资产规模和销售规模不断扩大,盈利能力增强。外源融资开始成为中小企业的主要融资方式,企业的融资模式的重心开始由内转向外。主要的融资渠道有:从商业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获得贷款,向非金融机构贷款、利用产权交易方式获取资金。当企业的发展进入成熟期时,企业首选的融资方式是广泛的运用资本运作方式进行融资,其次是通过银行信贷和其他非金融机构的信贷,最后是积极创造条件进入创业板市场融资,吸引外部投资。

(4)民营型中小企业:

大多数中小企业的资本主要来自于民间,它们的融资结构中,内源融资占很大比例,外源融资比例小。民营企业的资本主要来源于企业的内部积累,内源融资是其筹集资金的主要方式。在外源融资方面,主要采取民间融资的形式,偏好于通过非正规金融渠道进行融资,存在明显的民间融资偏好。从企业自身来看,中小企业自身信息不透明,财务制度不健全,信用度较低,难以从银行等正规的金融机构获得贷款支持;从外部因素分析,在当前的市场机制下,银行等金融机构的经营目标主要是为了盈利,为中小企业提供贷款,面临较高的风险性,不利于盈利目标的实现。因此,银行大多不愿意向中小企业提供贷款。民间融资的主要形式:通过民间各种渠道的借贷来筹集资金;商业票据贴现的方式获取资金;买卖转让有价证券;从企业内部集资。

三、结论

中小企业普遍会优先选择内源融资方式进行融资,主要是因为它的融资成本最低,在企业内部融通资金,不需要对外支付相关费用。但是随着企业的进一步发展,此时企业会考虑进行外源融资,从外部获取生产经营所需的资金。外源融资方式能够弥补内源融资的不足,为企业生产经营提供更多的资金。在外源融资方式的选择上,一般情况下企业会优先选择债权融资方式,小企业大多数只能在非公开的市场发放企业债券,发行范围一般较小。这个范围一般涉及内部职工、生产相关联企业、相关管理部门等。通过债权方式筹集的资金有限,因此,债权融资方式在中小企业的融资总额中占的比例相对较小。由于多数中小企业是没有资格进入公开的金融市场发行股票,往往只能在相关部门以及内部员工等有限范围内进行小额的发行股票。在目前的经济体制和金融体系下,中小企业想要通过股权融资的渠道来筹集资金是比较困难的。因此得出我国中小企业的融资偏好顺序为:首先是内源资方式、然后是外源融资方式、再者是债权融资方式、最后是股权融资方式。

参考文献:

[1]周艳.中小企业融资现状、问题与创新[J].特区经济,2007,04.

[2]施金影.中小企业融资问题探讨[J].财会研究,2007年,01.

[3]张素青.中国中小企业融资模式研究[M].中国金融出版,2009,01.

[4]卢凯.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的路径选择[M].科学出版,2007,08.

[5]张继方.中小企业融资渠道[M].中国金融出版,2004,02.

[6]施金影.中小企业融资问题探讨[J].财会研究,2007,01.

[7]陈慧莉.新形势下中小企业融资策略研究[J].事业财会,2007,01.

第4篇

关键词:中小企业;融资担保;探索

中图分类号:F83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6年3月18日

一、中小企业融资难成因

(一)中小企业经营管理存在不规范现象。许多中小企业设备工艺落后,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不强,经营状况不稳定。大部分企业内部管理制度不健全、不规范。金融机构面对点多、面广、量大的中小企业,难以掌握其真实情况,导致银行对中小企业的“惜贷”。

(二)中小企业难以提供合格的担保、抵押品。中小企业难以提供符合要求的抵押品和有实力的担保单位,抵押担保手续复杂,费用较高,抵押物流通市场窄小,变现能力弱,进一步加大了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担保的难度。

(三)国家政策对中小企业缺乏必要的具体引导和扶持。近几年来,国家制定一些政策和措施时,没有考虑到中小企业的特点,使银行对中小企业改革与发展认识不清,信贷支持力度不够。

二、中小企业融资担保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在国家政策的鼓励和引导下,担保机构得到快速发展,但也清醒地认识到担保机构离不开商业银行的大力支持和配合。担保机构与商业银行如何建立“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平等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是个核心问题。

(一)法律环境不够完善。纵观发达国家开展信用担保的情况,其完善的法律环境对担保体系构成强有力的支撑。但目前我国虽然相继出台了一些扶持政策,但这些政策性文件立法层次较低,且多是指导性文件。因此,商业银行与担保机构的合作没有大的突破。

(二)金融体系不完善。在开展信用担保发达国家,金融体系一般比较完善,对中小企业贷款的主体主要是民间金融机构,包括大批地区性中小金融机构,这些银行纷纷主动介入中小企业融资担保计划,与担保机构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银行间对中小企业的服务形成良性的竞争态势。我国的金融资源主要掌握在大型国有商业银行,缺乏侧重面向中小企业提供服务的银行和金融机构。国有商业银行的贷款投向主要是大中型企业,而对中小企业的贷款在其信贷总额中所占比例很小。

(三)商业银行扶持中小企业的源动力不足。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中小企业抵押品不足,还款来源难以保证,且贷款规模小,单项融资交易成本较高,银行的积极性不高;(2)中央银行在制定的信贷政策方面还存在问题,国家对国有商业银行在扶持中小企业方面仅有指导性意见,无刚性的政策规定及优惠政策;(3)商业银行受制于现行规章和银行管理体制而难有突破,各商业银行对信贷业务制定了大量的规章,这些都在不同程度上限制了基层行对中小企业的支持和与担保机构的合作。

(四)对担保业认识不够。商业银行对担保机构可分散银行信贷风险、优化银行资产质量、保证银行收益等特殊作用缺乏认识。在这种观念支配下,银行实际上并没有把担保机构当作平等的合作伙伴来对待,没有把担保机构视为经营风险、提供信用的特殊法人,这些观念显然不利于银行与担保机构平等的战略伙伴关系的培育和加强。

三、完善中小企业融资担保体系的对策

(一)以法律促动商业银行全面介入融资担保体系。在我国开展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业务,政府应当借鉴国外对信用担保的立法经验,法律先行,从法律上确立担保业的法律地位、运作规则和支撑体系。就立法而言,可从两个角度加以考虑:一是出台扶持中小企业的法律,确定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扶持政策和担保机构的中介作用;二是出台针对信用担保的专门法律,确定商业银行、担保机构和企业三个市场交易主体之间平等的法律地位,明确商业银行对信用担保体系的支撑作用和双方分担信贷风险的责任和义务。

(二)鼓励和促进商业银行的介入。国家有关部门应尽快研究制定信用担保行业的制度、政策体系,解决融资担保中风险化解和分散的机制问题,引导商业银行的信贷政策取向,为中小企业创造与银行其他客户平等的政策环境,形成政策、制度的刚性,为商业银行全面融入担保体系提供政策依据。

(三)协调商业银行与担保机构的关系。融资担保属政策性担保,需要政府在诸多层面和环节给予大力支持,地方政府应当出面帮助协调担保机构与当地商业银行分支机构的关系。中国人民银行应出面协调各商业银行总行这一层次与担保机构之间建立联系;人民银行分行或营业部负责出面协调商业银行分支机构与当地担保机构的关系。人民银行一方面给予商业银行优惠政策,为商业银行的介入提供必要的条件;另一方面应督促商业银行落实现行有关政策,与担保机构建立合作关系,扫除商业银行介入中存在的政策和制度障碍。

(四)商业银行应加强自身的商业化改革。商业银行应充分认识加强对中小企业提供金融服务的必要性,及时转变观念,加强自身的商业化改革,同担保机构一起承担起扶持中小企业的社会责任,在以下两方面做出努力:(1)商业银行应以效益为中心,把中小企业作为基层行的重要服务对象,加大对中小企业的贷款支持力度,改变以往“重大客户、忽视中小客户”的观念,选择机制好、效益好、守信用、竞争力强的中小企业客户,形成能规避风险的多样化客户结构和客户群体;(2)充分认识担保机构对商业银行的作用和价值,与担保机构建立平等的、利益均衡的合作伙伴关系。对于融资担保,银行是最大的受益者,担保机构承担部分风险,相对降低了银行的信贷风险和管理成本,提高了银行信贷资金的安全性。对此,商业银行应尽快与担保机构就风险分担、担保额度的放大、担保(反担保)认定标准等具体问题达成共识,付诸实施。在一级法人管理体制下,商业银行总行应对基层行针对中小企业和担保机构的业务创新给予一定权限或特殊政策,如加大信贷额度、建立风险信贷基金等,保护基层行业务创新的积极性,鼓励和支持基层行更好地对中小企业提供服务。

(五)尝试建立风险补偿基金。担保机构在外部法律、政策环境以及银行自身商业化改革未到位的情况下,应通过自身扎扎实实的努力,不断改善与银行的关系和环境,可在以下三个方面做出努力:(1)担保业是新生的幼稚行业,外界包括商业银行对担保机构了解不够,担保公司应加大宣传力度,让社会各界了解信用担保以及与之配套的社会环境和运行机制,同时,坚持不懈地推动与商业银行的协作,以其卓越的信用和业绩消除银行的疑虑,赢得银行的理解和信任;(2)地区性、股份制商业银行商业化运作的观念更强一些,与担保机构更容易沟通,因此,当前担保机构开拓协作银行的重点也应放在此类银行上。从担保业长远发展看,还要下大气力把国有商业银行当作协作重点行,利用国有商业银行所拥有的规模及资源优势,扩大担保范围和规模,创造更高的社会效益;(3)担保机构应设身处地为银行信贷资金的效益和安全着想,尝试解决双方风险补偿问题,创造银行易于介入融资担保的条件,使双方的全面合作成为可能。在与商业银行分担风险的前提下,担保机构可与银行一起探索与贷款企业建立共享收益、共同发展的新机制,尝试运用“贷款和担保换股权”、“贷款和担保换期权”和“收入分红”等多种形式,将从企业获得的收益建立风险补偿基金,用以补偿商业银行和担保机构出现代偿后的实际损失。风险补偿基金的建立需要取得企业的理解和支持,建立起来并发挥作用尚需时日,但无疑是可行的,需担保机构和商业银行双方真诚合作、倾注热情、耐心培育。

第5篇

一、中小企业融资现状

据中国民主建国会中央委员会企业委员会与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共同组织的“2005年中国民营企业经营者问卷跟踪调查”结果显示:有3/4的企业经营者选择“融资困难”是企业发展中遇到的主要障碍,中西部地区企业经营者选择“融资困难”的比重更是高达80%。

在2006年初召开的“中法中小企业公共政策暨企业管理论坛”上,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张承惠就中小企业融资现状给与会者举例,2004年,辽宁全省中小型企业增加值占该省GDP的51.2%,但中小企业流动资金缺口却达1500亿元。沈阳市辽东铸造厂的订单一直很满,但企业始终缺少流动资金,今年只能将产量由去年的1.1万吨降至6000吨。该厂不是没有抵押物,包括土地和厂房在内,抵押物至少有5000万元,但竟然连1000万元的贷款都申请不下来。

据中国人民银行针对中小企业贷款发放情况的调查显示,2005年1-9月份,贷款满足率企业反映为68.5%,金融机构反映为81.6%。银行对中小企业申请贷款的满足率较高,那么为什么中小企业还会有融资难的问题?实际上,信贷资金仅仅是我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的一部分,还应包括股权融资、债权融资、融资租赁等。

1.中小企业间货款拖欠现象较为严重。

根据调查统计,中小企业支付一笔采购货款的平均时间为37天,而收回一笔销售货款的平均时间却为55天,收回比支付货款的时间多近20天。通过企业与大客户和大供应商之间交易情况进行分析,比较企业的应收账款和应付账款情况可以发现,企业平均应收账款比平均应付账款多243万元,应收账款的平均时间比应付账款的平均时间多近2个月(51天),收回一笔销售款比支付一笔采购款平均多用12天,造成企业资金周转困难。在过去五年中,有58.6%的调查企业出现过货款被拖欠的情况,其中46%的企业被拖欠的货款收不回来;企业不能如期偿还贷款的首要原因是本企业的销售收入没有如期到账。拖欠货款多发生在本地客户,占比38.2%,其次是省外内陆地区的客户,占比26.2%。

对于拖欠货款的客户,多数调查企业采取更改交易条件的措施,其中采用最多的措施是增加“定期日结,定期日算”、现货现款、预付货款的比重,减少分期付款、滚动结算方式、先货后款的比重,从而为进一步改善企业资金管理状况奠定了基础。

2.中小企业逐渐重视企业信用的培育,法律保护意识增强。

如前所述,如果发生了货款拖欠,除了更改交易条件外,38%的企业选择采取停止与该客户的交易的措施,该客户将失去其信用。另外有22%的企业选择提讼,提讼的法院大多选择本企业所在的市内法院;1/3的法院判决由拖欠客户主动执行,近一半的法院判决需要法院强制执行。

3.中小企业财务制度不够健全。

从850户调查企业的财务报表情况来看,有290户企业至今还没有编报现金流量表,占调查企业总数的34%。这些企业大多是私营企业,企业的经营情况被认为是“个人隐私”。

4.中小企业投资欲望适中,投资规模逐年增加,资金筹集渠道单一。

无论是过去的投资还是新的投资,企业的资金来源主要依靠自筹和银行贷款两种方式,这既说明资本性融资与债务性融资在中小企业融资中的重要性,又说明企业融资渠道过于单一。企业在加强管理,提高自我积累能力的同时,致力于拓宽融资渠道。在新的投资计划中,企业自筹资金比重有所增加,银行贷款所占比重呈下降趋势,股票或债券融资增幅较大;同时,随着企业的规范发展,亲友借款在企业筹资方案中逐渐淡化,企业开始考虑引进外部企业或是自然人作为战略投资者。但是,除银行贷款外,股票等其他融资方式所占筹资比重依然很小,在调查企业的融资结构中仍然是明显的弱项。

5.中小企业的规模扩张普遍资金紧张。

此时的银行信贷支持尤为关键。65.7%的调查企业有过资金紧张的情况,其中53%的企业出现资金紧张的时间在2003年,27%的企业出现在2002年,12%的企业出现在2001年,8%的企业出现在2000年以前。这些企业之所以有一半以上在2003年出现资金紧张的局面,微观层面主要是由于企业内部的投资扩张与企业外部的原材料价格上涨以及货款被拖欠等因素所致,而从宏观层面来看,在2003年中央银行加大货币供应量的调控力度,防止银行信贷规模过度增长的宏观背景下企业的资金链条尤为吃紧。

当企业出现资金紧张情况时,调查企业均主要采取向银行借款的方式来缓解资金困难(占比62%)。如果取得银行贷款较为困难,无法满足中小企业的资金需求,从而形成资金需求缺口,就会使得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极为突出和集中。此时,民间借贷成为银行贷款的一种补充机制。调查显示,当资金紧张时,23%的调查企业会采取向内部职工、亲友及其他企业等借款的方式筹集资金。正规金融无法满足中小企业的资金需求,是民间借贷行为始终存在的一个基本原因。

二、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

中小企业与金融机构之间普遍建立起较为稳定的合作关系。随着金融制度改革的深入,金融市场竞争加剧,各商业银行市场份额变化较大。中小企业贷款满意度较高,但商业银行的服务有待于进一步提升,业务有待于进一步拓展。随着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地方性商业银行不断加强对中小企业的营销服务,拓展市场,市场份额进一步发生变化。37%的调查企业开始到2家以上的银行申请贷款。根据向各银行要求资金支持的企业户数及占比进行分析发现,在为中小企业提供服务的市场领域中,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和农村信用社的市场份额不断增强,与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平分秋色,各占半壁江山。其中工商银行的市场份额下降最多,为10个百分点,而股份制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却增加了8个百分点的市场占有率。

第6篇

关键词:中小企业;融资担保公司;管理;应对策略

中图分类号:F83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6年12月12日

通常银行为了保障债权的安全而寻找优质借款人,而资金需求较大的中小企业往往受限于资产规模而没法满足银行对优质借款人的审核要求导致不能获得足够的融资,由此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担保以解决其融资难的问题的公司法人应运而生。由于国内经济下行、融资担保起步较迟及监管机制不完善等,使得担保公司在经营过程中也显现出较多的问题及风险,需加强规范管理方能保持其健康有序的发展。

一、中小企业融资担保公司发展现状

(一)融资担保体系模式。目前,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担保公司形成以商业性担保为主体、政策性担保为龙头及多种担保方式共存的融资担保体系。主要有以下模式:一是不以盈利为目的的政策性担保公司,其通常是由各级政府出资设立担保公司(独资、控股、参股);二是以盈利为目的的商业性担保公司,其通常由企业及个人出资建立并按市场化营运的公司;三是非政府出资、为出资企业提供担保的互担保公司,其通常由各企业共同出资建立并促使担保主体由政府主导向市场主导转变;四是以盈利为目的且由政府、企业、个人共同出资建立的混合型担保模式的商业性担保公司。

(二)担保公司减速发展及代偿资金规模呈上升趋势,担保资产质量下降过快。近年经济持续下行的情况下,担保行业整体发展速度明显放缓。从2010年至2011年快速增长之后,2013年增速开始明显放缓。2014年在保余额同比增长6.39%但是增速下降12.28%。与2014年相较,2015年担保公司的数量、新增担保户数、新增担保笔数、新增担保额和期末担保责任余额均减少较多,与同期相比,本期新增担保代偿额增加约46个百分点,在全国78%的省市代偿额呈上升趋势。对于较多起步迟、资金不大且从业管理经验较少的中小型担保公司而言,仅仅几百万元的代偿就足以将公司置于难以为继的境地。

(三)代偿资金损失比例较高。担保公司在代偿之后方可向法院提起上诉,虽然此类案件通常能够胜诉,但由于审查难及查封难使得执行难度加大,导致代偿金额追回难度较大。如某担保公司从立案至胜诉后,拍卖设备等就历时近2.5年。诉诸法律的成本较高约占标的额的两成左右,且审理案件需按程序进行,案件相关进程比较缓慢,由此也造成大额资金的沉没。有的案件没有审理,有的案件审理了也很难执行,最终能够通过法院强制执行收回的款项所剩无几,亦与所垫支资金额形成了很大反差。

(四)净资产利润率较低。担保公司难以依靠积累的经营利润以实现消化担保损失的目标,通常难以改善经营业绩。而收取少量(标的额的1.5%~2%)的担保费用却需背负全额的代偿责任使得担保公司在不良贷款频发的情况下举步维艰。

二、融资担保行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行业管理缺失。2010年七部委下发的《融资性担保公司管理暂行办法》,对融资担保行业进行整顿及规范管理,经过行业整顿没有重新核发经营许可证的担保公司多数从事民间借贷担保,也为行业的健康发展埋下隐患。“暂行办法”未明确主管部门,要求各省确定管理机构制定相关管理细则后上报部级联席会议,各地的主管机构业内经验少未能真正行使管理职能。

(二)政府资金补充及损失补机制不够健全。按相关管理规定,政府应加大对融资担保行业的支持和指导,设立专项基金,制定资本金、业务补助、代偿后的补偿等管理制度,引导及支持行业健康有序发展。但多数地方政府未意识到担保公司对于中小企业解决融资难的重要作用,未能体现地方政府在公益性及诚信文化等方面的引领作用。由于政府出资的担保公司在市场中的占比较低,造成融资担保公司的公益性不足。而商业性质的担保公司为求自保而从事一些非法理财的业务,使得行业经营发展形势不容乐观,业内重新整合也势在必行。

(三)缺乏有效的信息披露机制及专用的征信平台。融资性担保公司在各银行为较多客户提供保证,因其保证信息分散导致银行无法准确查询其完整的有效信息,只能通过管理手段对本银行系统的各融资性担保公司进行统计,而对于其在兄弟银行的信息只能通过事后了解或侧面了解获得,存在管理缺失的风险。

(四)银担合作危机。担保公司唯有与银行协作方可正常开展融资担保业务,和银行协作的紧密程度直接影响其经营及后续的可持续发展。近年来经济下行及监管体制不完善、企业自身管理不完善等因素造成担保公司与银行合作陷入危机。

1、信息不对称。当担保公司和银行展开了对贷款公司的调查时,双方未能建立有效的渠道实现信息共享。

2、信息不对称而产生的道德风险。协作银行遇到申贷企业,首先想到先规避及降低自身的风险,即由担保公司作保。因此,银行可能放松对企业的审查导致增加了担保公司无形的信用风险。(1)经济形势好的情况下银行乐意放贷甚至跟风放贷,部分企业手中有充足的流动资金后,未对市场作出充分的调研及评估就扩大再生产或设立新项目,由此也埋下了资金链断裂的风险隐患;(2)银行评估企业有可能发生风险时,银行从自身风险管理的角度考虑首要是收回贷款,而不会顾及企业是否能够通过努力自救或是通过重组整合资源重生。企业如果无法偿还贷款,担保公司就需要承担连带偿还责任。倘若担保公司不履行代偿,银行则会扣押担保公司存放银行的保证金;(3)面对经济下行情况下的银行为求自保而迅速抽贷,一些具有不良贷款特征的企业原本只是处于亚健康的状态,被抽贷后影响正常经营导致企业造血功能减弱甚至出现资金链断裂,由此会引发诸多的不良连锁反应。当被保企业出现无法还贷的财务风险时,担保公司必须承担连带偿还责任。

三、应对策略

(一)政府需加强行业监督管理。政府应主导融资担保公司的管理、补偿及救助等事项,搭建有效的业务监管机制和公示机制。如建立相关的管理机构及管理制度(如融资担保公司的准入与退出制度、准备金使用制度、业务检查制度、年审制度、补贴与补偿制度等)与管理系统,通过严谨的业务操作流程及风险管控制度规范担保公司日常经营行为,贯彻落实各项管理制度并将监管结果给予公示;适时建立业务培训长效机制并通过培训提升员工的风控意识及业务能力以降低企业经营风险;严格把关办理担保、抵押手续以提升担保资产的质量。

(二)建立完整的资信管理系统。通过资信管理系统对有不良诚信记录的公司、个人给予警示,通过金融、法律、媒体联动及发挥行政手段及舆论监督等手段进行综合管理,严惩恶意逃债的行为并对其名誉、生活消费质量等进行制裁。

(三)推进融资性担保公司立法工作。融资性担保公司对中小企业的成长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已成为经济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倘若管理及制度的缺失均可对稳定金融行业及经济发展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鉴于此笔者建议启动融资性担保公司的立法工作,经法律条文的形式明确政府及职能管理部门的管理责任、资金支持以及对行业发展的主导作用,促进融资担保行业可持续、健康、稳健的发展。

(四)强化共担风险的银担合作模式。政府需加强支持力度,促成及改善银担协作共担风险的合作关系,如银行承担少部分的风险而由担保公司承担大部分的风险,合理分散担保风险以缓解担保公司风险大但收益小的压力。

(五)建立有效的担保业务评审机制。企业是融资担保公司与合作银行共同服务的对象,贷款方案可行性分析及风险可控程度是业务审核的核心,因此担保公司对业务决策程序应当规范管理及严格把关。主管部门亦应当对融资担保公司的内部评审机制作出明确的要求,如公司的组织架构和评审流程、审保职能分离等以及报备要求。

主要参考文献:

第7篇

关键词:融资租赁;中小企业;融资

1引言

中小企业的发展关系到国民经济的整体发展,而中小企业与大型国有企业相比,无论在直接融资渠道还是间接融资渠道上都有很大的劣势。中小企业融资的来源基本是内源融资,而中小企业盈利较小,资本积累不足,内源融资也不能解决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中小企业外源融资的70%来源于银行贷款,而中小企业却只能在银行取得其12%的活动资本作为贷款。因此,中小企业融资情况不太乐观。

2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

2.1信息不对称及其可能的风险问题

在中小企业融资问题上,信息不对称是指作为融资方的中小企业与作为投资方的银行、债券持有人等关于中小企业财产状况、经营情况、资金使用等信息拥有量存在差异。与大企业相比,中小企业的信息不对称程度和道德风险问题更严重,这主要是由中小企业信息集成不完整、信息披露不规范、不透明所致。我国金融市场的信息不对称使得直接交易困难,因此只能借助第三方力量获取信息。而中小企业的信息基本都是内部化的,金融机构很难获得其相关信息,这就容易导致逆向选择。另外,我国大多数中小企业财务信息并不是公开透明的,因此,中小企业在寻求贷款和外源资本时很难提供其信用水平的相关证明信息。

2.2抵押和担保问题

信息不透明的中小企业在向金融机构申请贷款时,金融机构为了保护自己的利益,需要中小企业提供具有一定价值的抵押和担保。在我国,商业银行为了保障贷款安全,在新增贷款中增加了抵押和担保贷款的比例,且一般只接受土地和房地产作为抵押品。另外,中小企业经营规模比较小,可供抵押财产很少。而融资租赁是把租入设备作为抵押,不需要提供其他财产抵押,这既解决了信息不对称问题又解决了抵押问题。

3融资租赁对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比较优势

3.1融资租赁具有降低信息不对称的优势

承租人采用融资租赁的方式进行融资,前期尽职调查考虑的因素基本是容易获取的外部化信息。另外,合同能有效披露承租人信息。而其他融资方式,需要考察企业各方面信息,中小企业提供的相关信息又很少能符合要求。在市场经济中,融资租赁具有明显的行业优势,特别是对设备方面需求比较高的行业,这使得租赁公司更加了解融资对象,也能在固定区域内建立长期合作关系,使租赁公司更加了解承租人的真实信息。因此,融资租赁的这种特殊优势也降低了信息不对称问题。融资租赁具有融资与融物兼备的特点,以融资代替融物。设备在通常情况下都是有指定的用途,租赁公司对于突然回收或者变更其用途没有任何意义。而发放债权等融资方式,对于购买方突然变更或者撤掉股份的风险是存在的。因此,融资租赁具有降低道德风险的可能性。

3.2融资租赁具有降低融资门槛和成本的优势

(1)融资租赁对抵押和担保的要求较低。融资租赁是以租赁资产作为信用保障,债权回收基础是企业未来现金流。而信用贷款过程中关注的是借款人现有的资产规模和历史财务信用记录;抵押贷款中银行对抵押资产的要求非常苛刻。另外,融资租赁一般涉及的主体至少有三方,这样会降低出租人的风险,有利于融资租赁业务的开展。(2)融资租赁降低了承租人的资金压力。当企业欲使用一种设备进行生产时,如果选择的是购入进行生产,在购入设备过程中和使用过程中,企业都需要面临一定的资金支付压力,也增加了企业的经营风险。选择融资租赁承租企业只需支付租金就可以获得设备的使用权,并且设备租赁费用只占设备总值的10%~20%,这大大降低了企业的资金压力。

3.3融资租赁具有融资期限和偿还方式方面的优势

银行一般只为中小企业提供短期贷款,而中小企业的投资项目一般需要两三年才能收回。融资租赁的期限相对较长,能做到融资期限与设备寿命匹配,这样不仅适合中小企业项目发展,还能对资金进行长远规划,无须面临项目未结束就需还款的压力。银行贷款考虑的是企业能否在规定时间偿还本金和利息,不会考虑企业的经营情况和现金流情况。中小企业一旦在规定时间内不能偿还贷款,就会被视为缺乏信用。而融资租赁可以根据承租企业的实际情况制定租金支付合同,将企业经营情况考虑在内,并根据企业资金分配情况来约定支付时间以及金额。这能使企业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更好地进行资源配置。

3.4融资租赁能提高中小企业的投资效率

融资租赁兼具融资与融物的优势,能大大缩短企业生产力的转化时间。在融资租赁流程中,由于租赁公司具有专业性,出租人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反馈给承租企业相应的信息。融资租赁在流程中直接融入设备,并将其投入生产过程,其时间短暂,能为中小企业节约很多的人力物力,还能有效缩短设备生产能力的转化时间。而融资—购置流程是由集资和购买两部分构成,两个流程的程序都相当的烦琐,耗用的时间相比设备融资租赁来说要长。并且从集资到购买成功前,设备都不能投入生产,其设备产生利润的时间要远远短于融资租赁业务。

4结语

综上所述,融资租赁由于其融资机制设计上的独特性,具有“融资”和“融物”相结合、租赁物件“所有权”和“使用权”相分离、商品流动和信用管理紧密结合的特征,使得融资租赁具有能够降低融资双方信息上的不对称、降低中小企业的融资门槛和融资成本、在融资期限和偿还方式上更贴合中小企业的实际需求以及能够提高中小企业资金使用效率等优点,在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方面具有一定的比较优势,能够更好地满足中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对资金的需求。

参考文献

[1]肖承祥.对中小企业开展融资租赁优势的探讨[J].会计之友,2013(3).

[2]郭薇.融资租赁在企业融资中的优势分析[J].企业管理观察,2009(4).

第8篇

论文关键词:中小企业,创业板,风险投资,股权市场

一.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现状

中小企业对于我国经济的发展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中小企业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一是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越来越大,GDP、税收和进出口额均占全国50%以上。二是成为扩大就业的主渠道,解决了75%以上就业岗位。三是逐步成为技术创新的生力军。四是促进了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五是在开拓市场,推动对外合作中的作用日益增强。但是,与此相矛盾的是中小企业快速发展与其狭窄的融资渠道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中小企业的经济产出占全部经济产出的比例与其获得银行贷款的比例是极不相称的。占全国企业总数99%以上的中小企业占贷款资源不到20%。股票、债券发行等融资方式更是无法惠及到中小企业。因为目前我国的金融融资体制对中小企业仍有很多限制。“唯成分论”和“嫌贫爱富”的思维方式普遍存在,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广大中小企业和微型企业从银行获得资金支持。而在股票市场上我国的中小企业更是无法愉悦上市那高高的门槛。此外,我国股市的很大功能是服务于上市的国企,很难同时兼顾中小企业的融资愿望。因此,融资渠道不畅通是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随着时机的成熟,以及为了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2009年我国适时地成功推出了创业板市场。创业板GEM (Growth Enterprises Market )board是地位次于主板市场的二板证券市场,以NASDAQ市场为代表,在我国主要指深圳创业板。在上市门槛、监管制度、信息披露、交易者条件、投资风险等方面和主板市场有较大区别。其目的主要是扶持中小企业,尤其是高成长性企业,为风险投资和创投企业建立正常的退出机制,为自主创新国家战略提供融资平台,为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体系建设提供服务。在创业板市场上市的公司大多从事高科技业务,具有较高的成长性,但往往成立时间较短规模较小,业绩也不突出,但有很大的成长空间。创业板市场最大的特点就是低门槛进入,严要求运作,有助于有潜力的中小企业获得融资机会,促进企业的发展壮大。

二.创业板对于中小企业的意义

我国创业板的推出,是对资本市场体系的的一个完善,也是对于主板市场的一个补充。目前我国推出的创业板家数达到了94家,随着这个市场的发展相信创业板市场也会逐步的成长起来,随之受益的中小企业数量也会增加。创业板的推出无疑对于我国的中小企业融资途径有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创业板市场毕竟容量有限,资金有限,而在快速发展中也会存在一些问题。

2.1 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

融资难问题一直是阻碍我国技术创新进程、中小企业快速发展的瓶颈问题之一,在受到2008年以来的全球金融危机影响后,这一问题显得尤为突出。而创业板推出最主要的作用之一是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拓宽了中小企业融资渠道。在资本市场发展较完善的发达国家,中小企业直接融资比例可达70%以上。而由于之前我国资本市场一直缺失为高成长性中小企业服务的、低门槛的核心层次,大批高成长性的中小企业对主板和中小板市场的门槛望尘莫及,而发行债券则更加困难,导致我国中小企业直接融资渠道不畅通,直接融资比例一直都相当低,融资结构严重失调。而资本市场具有合理的金融资源配置作用,可以有效利用社会中的闲散资金和我国大量的民间资本,与间接融资相比,具有更高的融资效率。因此,创业板的推出将拓宽我国中小企业的直接融资渠道,有效提高中小企业的直接融资比例,优化中小企业的融资结构。

第二,给风险投资提供了退出渠道,吸引风险投资由于创业板迟迟不能退出,风险投资在我国一直缺乏有效的退出渠道,许多风险投资选择出国上市实现资本的回收。这样就增大了风险投资的风险系数和交易成本,大大减少了风险投资家的再投资热情。不但实际项目投入难以满足科技成果转化的资金需要,而且也严重制约了我国风险投资业的发展。创业板首发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一经公布,许多的风险投资家来到中国进行风险投资,既实现了资源能够有利的优化配置,有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因为创业板的推出可以为风险资本提供安全高效的退出机制,有效改善中小企业和风险投资家信息不对称状况,缩短风险投资的回收周期,提高风险资本的周转率,也就激发了风险投资家积极投资中小企业的热情,从而可以拉动风险投资—技术创新—资本市场的良性循环。

第三,可以提高中小企业的信用度,提高银行的信贷额度由于中小企业本身的经营特点、技术风险较大、抗风险能力较差、资信评级相对较低,使得银行往往不会向这些中小企业提供贷款额度。尽管2009年出台一些政策性的倾斜,加大了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支持力度,但在我国信贷规模急剧扩大的背景下,中小企业信贷余额占全部信贷余额的比重却没有增加。而当中小企业积极备战创业板的同时,也将促进中小企业经营运作和信息披露的规范化,加之上市的宣传效应,将在很大程度上增强中小企业的借贷信用,从而改善中小企业的信贷环境。因此,由于资本市场的强大杠杆效应,创业板也将成为中小企业金融支持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2.2创业板的局限性

第一,创业板门槛较高,只能解决小部分融资难。企业创业板对于中小企业融资的帮助说到底还是有着一定的限度的。毕竟我国设置的创业板上市公司的门槛还是比较高的。我国对于创业板上市规则中规定了。净资产不少于2000万元,总股本不少于3000万元,企业最近两年连续盈利、净利润累计不少于1000万元,且持续增长;或者最近一年净利润不少于500万元,营业收入不少于5000万元,最近两年营业收入增长率均不低于30%。公司必须应当主营业务突出,主要经营一种业务,并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环保政策。此外,规定还对准备在创业板上市公司的高管、股东等提出了要求。这样的规定对于中型企业来说还算是勉强可以,但是对于那些融资额度不大的企业来说并没有起到什么重要的帮助,想融资100万的小企业依然融不到资。所以说创业板的推出需要对于上市资格这方面在做些宽松的处理。

第二,创业板容量有限,很难惠及大面积中小企业。创业板容量远远不能满足我国庞大的中小企业群。从1971年成立至今的纳斯达克现在的上市公司也不过三千多家(因为有新上市,也有不达标后退市的,故其整体上保持一定的挂牌公司规模)。设想我国创业板在发展成熟后可以达到几千家的规模,而我国经工商部门注册的中小企业逾400万家,其中符合创业板上市条件的企业超过10万家。因此,一个创业板市场显然容纳不下这么多中小企业。

第三,创业板存在泡沫化倾向。我国创业板市场的估值过高,存在着泡沫化的倾向。主要的标志之一就是融资额度大大超过了企业原来所需要的融资额度。企业在进行IPO时进行的资金安排在配售的时候价格偏离很远,这样企业就存在了大量的盈余公积,同时企业股价也存在巨大的泡沫,企业高管们也许在巨大的利益面前高管们更加倾向于出售手中的股票而不是经营好企业。这时受损害的就是中小股民。

三总结

第9篇

【关键词】中小企业;融资策略

一、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现状

(1)当前中小企业融资难的现状。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进行过的一项关于“目前不利于企业发展最主要的问题”的调查,过半企业仍将“资金不足”作为最主要的问题。近几年,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的冲击,国家出台诸多经济刺激计划。然而,民营中小企业依然只“旁观者”。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有报告显示,认为很难从银行贷款的中型、小型企业分别为63.4%和70.9%。以上的这些情况说明,银行系统对中小企业存在着严重慎贷的现象。(2)当前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第一,内部原因。中小企业的融资信用观念淡薄,以往融资过程中可能出现有赖账、逃债等情况;其次,财务管理上的不规范,甚至于许多企业财务上还或多或少的舞弊行为;再次,中小企业缺乏专业的财务管理人才及金融人才。以上原因都使中小企业难以很好的去利用社会上的融资资源。第二,外部原因。规模歧视成为是“罪魁”。商业银行普遍认为中小企业借款数额小且手续繁琐,对银行的贡献不大,因此,商业银行更愿意支持大企业,这样就造成中小企业的贷款条件比大企业更苛刻。从国家政策方面看,中小企业税负过重等因素从客观上也制约了中小企业的留利水平和自有资金的积累;从大环境看,我国现阶段的金融体制也不利于中小企业融资,主要表现在缺乏专门服务于中小企业的小型金融机构和募股渠道不畅两个方面。(3)中小企业融资环境正在改善。在当前的融资环境中,我们也要看到国家及社会各界对中小企业的关注,2009年12月1日,工信部部长李毅中分别与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签署了《中小企业金融服务合作备忘录》。四大银行承诺向中小企业的贷款增量不低于去年,贷款增速不低于各项贷款增速。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已不仅仅成为一种社会责任。大力发展中小企业已成为共识,各种服务中小企业的政府专项基金的成立及资本市场上二板市场的推出,都显示出中小企业的融资环境正在改善。

二、我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

(1)内源融资。所谓内源融资是指从企业内部开辟资金来源,筹措生产经营所需的资金,主要有企业的折旧和留存盈余,优势是可以降低信息不对称的影响,节省交易费用。(2)外源融资。常见的有银行贷款融资、股票融资、债券融资、融资租赁、信用担保机构担保融资、票据融资、典当融资等。股票融资这里指的是创业板上市,对正在成长的中小企业来说,取得银行贷款和在主板上市的难度都比较大大,通过二板市场来筹集资金,也是不错的融资途径。债券融资现在有一种创新的债券类型――中小企业集合债,值得中小企业关注。票据、典当融资具有周期短、速度快的优点,可以满足中小企业资金流动性需求。融资租赁又称为金融租赁,是指租赁公司通过融通资金,购买承租人选定的设备,并租给其使用的一种租赁方式。融资租赁为中小企业开辟了新的资金来源渠道。加快融资租赁产业发展也是有效缓解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的一条重要途径。

三、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策略的探讨

(1)加强中小企业自身建设。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从很大程度上看也是中小企业自身的缺陷造成的。所以解决问题也必须从自身抓起。第一,加速中小企业现代企业制度的建设。应当健全内部规章制度和组织结构,改革经营管理模式,明确责权利关系,进一步加强财务和资产管理,严格遵守企业财务会计核算制度,建立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建立明晰的法人治理结构,逐步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第二,增强员工素质。人力资源是现代企业最重要的资源之一,科学管理并不断提高企业管理者和员工的素质和水平也有助于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率。第三,建立良好信用。加强财务上的管理,确保财务资料真实,避免恶意的逃债,在银行等金融机构前树立起良好的信用形象。应主动与银行建立起相互支持,共同发展的新型银企关系。(2)改善宏观的融资环境。第一,建立健全中小企业相关法律体系。确定中小企业法律地位是维护中小企业合法权益和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一条有效途径。我国现有的针对中小企业的基本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中企业促进法》,相关的有《公司法》、《证券法》、《乡镇企业法》等。但是市场秩序的公平性仍存在诸多不足,于是我国在2007年又颁布了《发垄断法》,为中小企业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由于我国的经济发展尚处于不完善的阶段,配套的鼓励、优惠、救济等法律都不健全,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上述法律发挥作用的空间。第二,建立适合我国中小企业的征信体系及服务体系。各级政府应当充分发挥和强化对信用体系建设的规划和指导作用,建立适合我国中小企业的信用评级体系,有利于金融机构更全面的评估、防范风险,推动服务和进行产品创新,从而改善中小企业融资的信用环境。(3)完善发展金融体系。第一,鼓励大型金融机构创新中小企业融资产品和融资服务。对于大型国有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来说,在经济完全复苏、利差扩大之前,国内信贷需求量最大的客户就是民营经济和中小企业。近几年来,国内商业银行纷纷成立多家专门针对中小企业的中小企业支行及中小企业部,对中小企业的贷款已有了相当的增幅。在这样的良好形式下,政府更应该出台相应的鼓励政策深化这些适应中小企业发展的金融措施,鼓励金融机构进一步创新产品和提高服务,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第二,建立适合中小企业的小型地方金融机构。数据显示,近20年来,我国的中小型企业增加近20倍,但中小型金融机构仅增加了2倍。金融机构的数量及信贷规模与中小企业的迅速发展极不相称。要鼓励成立地区性中小金融机构,例如农村信用合作社、村镇银行、信托投资公司、小额贷款公司、中小企业投融资公司等新型金融机构,这样的金融机构对本地中小企业资信和经营状况更加了解,能降低服务成本和风险,最大程度上保证贷款的安全;也由于它们的资本规模一般较小,就更愿意为中小企业服务。第三,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拓宽中小企业直接融资渠道。每个企业有自己的发展阶段,每个阶段的企业又各有特点,银行不可能把不同发展阶段的中的各种融资问题全部包下。这就要求需要多元化多层次的资本市场。首先,创业板的推出为中小企业提供了更方便有效的融资渠道,应当大力支持发展;其次,应当建立健全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我国信用担保市场存在结构性缺陷,即长期以来由政府担保占据,民间资本担保占比过低,针对这一情况,政府应当主动退出部分市场,鼓励民间资本型中小企业担保机构的发展;再次,引导和规范民间金融,扶持金融租赁业的发展,在法律上确立私募融资制度的合法地位,开放、市场化的金融体系,更有利于促进竞争,改善中小企业融资环境。(4)政府应给予政策性支持。彻底的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还必须依靠切实有效的政府支持和一定比例的政府投入,对银行可在货币信贷政策方面适当放宽的存贷款利率浮动范围,下调存款准备金比率;对中小企业可在税收政策方面考虑制定并实施相应的特殊财税优惠政策,对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进行一定的财政补贴、贷款援助等扶持。

总之,中小企业融资是需要社会各界及很多相关部门协调、配合,才能解决的问题,是我国当前促进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环节。在激烈的市场经济浪潮中,相信通过一系列改进和政府扶持,中小企业在市场经济中将继续发挥重要作用,乃至取得更重要的地位。

参 考 文 献

[1]徐文静.当前我国中小企业融资困境与对策探析[J].商业现代化.2009(16)

[2]张国良.构建中小企业融资服务体系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题[J].金融与经济.2007(1)

[3]王素义.金融危机下中小企业融资策略研究朱传华[J].金融经济.2010(24)

[4]明阳.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策略研究[J].理论观察.2009(1)

[5]顾雁南.中小民营企业融资策略研究[J].职业时空.2009(1)

[6]蔡岩柏,谢静.中小企业融资策略分析――基于企业分类新视角的探讨[J].经济研究导刊.2010(17)

第10篇

【关键词】中小企业;融资;融资担保机构

一、我国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现状

我国的中小企业数量众多,对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在全国企业总户数中,中小企业占98.5%。中小企业总产值、销售收入、实现利税和出口总额分别占全国总量的60%、57%、40%、60%。同时中小企业还提供了75%的城镇就业机会和60%以上的GDP,在缓解就业压力、促进经济增长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1]

但是,中小企业却普遍存在融资困难的情形,特别是金融危机在全球范围内的爆发,更是加重了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程度。金融危机爆发后,虽然我国采用“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以增加市场资金的流动性,帮助企业渡过危机。但是金融危机的爆发,致使金融机构的风险评估机制变得比以前更加严格,金融机构为规避违约风险,宁愿将资金滞留在自己手中,也不愿意将资金贷给风险水平较高的企业或项目。金融危机爆发之前,有些从事产品出口业务和“三来一补”业务的外向型中小企业,还可以利用手中的出口订单向银行抵押,以取得贷款。金融危机爆发使这些企业的出口订单减少,贷款抵押物与以前相比更加匮乏,因此更难获得银行贷款。通过对大量中小企业财务报表的分析,发现中小企业的平均资产负债率在 30%-40%之间,与大型企业资产负债率普遍高于60%相比,中小企业的资产负债率明显偏低,部分具有发展潜力的中小企业因为短时间内出现现金流缺口,面临破产倒闭的风险。[2]

中小企业融资难、资金供需严重脱节的现实,已成为制约中小企业进一步发展的瓶颈。要想彻底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不是一蹴而就的,这是一个关系各方面的系统工程。本文主要是从建立中小企业融资担保机构方面来探讨解决这个困境的对策。

二、建立融资担保机构是中小企业融资的重要途径

由于中小企业规模偏小和自有资金不足导致贷款缺乏足够的抵押担保。同时,中小企业普遍存在固定资产少、流动资产变化快、无形资产难以量化、厂房设备不足以作为贷款抵押物,而寻求担保又遭遇重重困难的问题。中小企业出于成本原因,普遍没有建立健全的财务核算体系,导致其会计信息失真程度较为严重,中小企业信用程度整体较低。近年来,中小企业以破产、改制为名逃避银行债务之实等事件时有发生。根据对商业银行的调查发现,中小企业的违约率要高于大型企业。信用观念缺失直接影响了中小企业的整体信用形象,银行不得不采取“惜贷”“慎贷”措施严格控制贷款。这些因素最终导致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陷入恶性循环。

中小企业融资担保机构的建立为中小企业和银行之间架起了一座融资的桥梁,一方面使中小企业通过银行贷款变得更为可行,另一方面也使银行的沉淀资金减少,从而形成双赢的局面。[3]中小企业向银行借款难,难就难在中小企业缺乏有效的抵押品和贷款担保措施,银行对中小企业的信用能力不满意,为减少资金风险,自然不愿意向其放贷。而通过融资担保机构可以有效的解决这一难题。融资担保机构利用其自身的资金作为中小企业贷款的偿还保证,即中小企业通过担保机构从银行获得借款之后,若到期不能偿还本息,则由担保机构来偿还这笔资金,从而有效的化解了银行的经营风险。

三、我国中小企业融资担保机构实践

为了促进各地中小企业融资担保机构的建立及其的管理进一步完善。财政部于2001年3月26日出台《中小企业融资担保机构风险管理暂行办法》,该办法第二条规定本办法所称中小企业融资担保机构(以下简称担保机构)是指政府出资(含政府与其他出资人共同出资)设立的以中小企业为服务对象的融资担保机构。自此,各地的中小企业融资担保机构的管理逐步完善。

在广东省,广州市融资担保中心是在广州市委、市政府支持下,于1999年12月成立的事业单位,隶属于广州市财政局。该担保中心是政府出资的专业性担保机构,并由财政安排后续发展资金及风险补偿资金。其成立的目的是为当地的经济建设和事业发展服务,按照“政策性资金、法人化管理、市场化操作”的要求,与有关银行达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业务开展机制,为促进符合政府经济政策要求的企业(项目)发展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浙江省,三家知名的政策性融资性担保机构——杭州高新担保有限公司、桐乡市诚信担保有限责任公司和宁海县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中心有限公司在支持当地中小企业成长发展中取得了显著业绩。发达省市依托政策性融资担保机构,实现了经济的顺速腾飞与发展。

中西部省份也逐步认识到中小企业融资担保机构对于地方经济的重要作用,正逐步建立和完善本省的中小企业融资担保机构。以江西为例,江西省政府表示今年将依托省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协会,建立以融资性担保机构为载体的投融资体系,组建中小企业担保联盟,实现产业集群中小微型企业的联保融资;加快组建再担保公司,积极争取国家担保补助资金,增强担保机构实力,提高抗风险能力,到2015年使全省担保机构注册资本金达到150亿元以上,年担保能力350亿元以上。[4]

四、中小企业融资担保机构完善建议

首先,我国目前的中小企业融资担保机构,主要由政府出资支持而建立。不过政府设立具有其局限性。政府作为社会管理者,用纳税人的钱,支持一部分企业的发展,是不公平的,为了社会的均衡,政府却又应当担起这份义务。此外,中小企业融资担保行业市场风险较大,仅仅依靠私人投资设立不足以抵抗该风险。因此,中小企业融资担保机构最好的存在形式是政府部分出资支持,由私人经营并在一定范围内自负盈亏。

其次,中小企业融资担保机构的管理问题应予重视。担保机构的营业应当由法律规定,严格审查企业资质,确保具备相应资格的企业能够获得担保,同时保证不具获得担保的企业不能获得担保机构的担保。中小企业融资担保机构同时应当加强内部风险控制,确保该机构的持续运营,并在促进中小企业成长中持续发挥积极作用。

最后,应当完善中小企业融资担保机构市场中的法律地位,当一部分中小企业经营失败后,担保机构承担了相应的担保责任后,应当明确中小企业融资担保机构的追偿时限和范围。以便维持中小企业融资担保机构的持续运营并未中小企业融资提供重要保障。

参考文献:

[1]刘立丽.我国中小企业筹资难成因及对策[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9(3).

[2]孔荣.我国中小企业融资困境及对策分析[J].中国外资.2010(4).

[3]张世君,廖融.构建我国中小企业政策性信用担保机构的若干思考—中小企业融资的难点及其对策[J].商事法论集.2010(Z1).

第11篇

[关键词]中小企业;融资;制度非均衡;制度变迁;交易费用

[DOI]10.13939/ki.zgsc.2016.01.116

1 引 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中小企业在我国经济社会中占据着特殊的重要地位,对增加就业、活跃市场、改善民生、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2012年以来,国家为改善中小企业融资现状,相继出台“国九条”“银十条”“小微企业二十九条”等政策措施,但收效并不显著,资金供给上的缺乏,已经成为制约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对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现状及成因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 文献综述

林毅夫和李永军的《中小金融机构发展与中小企业融资》(2001)中指出:由于我国中小企业多数是劳动密集型企业,利用资本市场解决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方案是不可行的,唯一的方法是大力发展中小金融机构;理想的中小企业融资体系应该由商业性中小银行和合作性贷款金融机构组成,这些金融机构主要是地方性金融机构;发展中小金融机构必须有一个完善的法规和监管体系。大力发展和完善中小金融机构是解决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根本出路。

张杰的《民营经济的金融困境与融资次序》(2000)中指出: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国家的正确策略选择应当是放松对民营经济内生性金融制度创新行为的限制,想方设法让民营经济首先从其内部获取必要的金融支持。国家的政策导向应该主要着眼于培育适合民营经济特性的金融中介机构。

除上文所述,许多学者都对中小企业融资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国内外学者也对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问题提出了各自的观点。但目前多数讨论仍停留在一般意义上进行,更多地将制度因素作为外生变量加以考虑;近年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现有文献中关于中小企业融资现状的描述已与我国现阶段具体国情不相符。笔者通过整理2012年以来的中小企业融资信息,对中小企业融资现状进行符合客观实际的描述与分析,以此为基础站在制度经济学的视角分析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旨在为研究中小企业融资问题提供新的视角。

3 中小企业融资现状

据统计,我国中小企业数量已达4000多万,占全国企业总量的98%以上。中小企业的繁荣发展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中小企业融资问题一直没有得到合理的解决,下面将从四个方面分析我国中小企业的融资现状。

3.1 约四成企业有借款,小型企业更倾向于向亲戚朋友借款

调查显示,超过62%的企业目前没有任何形式的借款。余下38%有借款的企业中,超过80%的企业最近一年中只有一次(47.5%)或者两次(35.6%)借款经历。关于借款来源方面,民间借贷的重要性值得关注。在与百度公司的合作调研中,“民间借贷”的搜索量在2011年和2012年与小微金融有关的100个关键词中排名第二,仅次于“小额贷款”。

观察企业的最大借款来源可以发现,相比小型企业,微型企业选择“向亲戚朋友借款”的比例较大,达到24.3%。处于起步阶段或规模较小的微型企业往往没有历史信用记录,更多地依靠亲戚朋友借款来满足其融资需求。

3.2 三分之一的企业希望得到长期资金支持

调查显示,在有借款的企业中,63.3%的借款期限在1年及以下,融资需求具有短期性和灵活性的特点,信贷周期较短。但是,我们同时看到,在那些有着1年以上长期借款融资需求的企业中,现有借款为短期借款的企业占比达到32.9%,“短贷长用”的现象一定程度存在。借款规模在50万元以下的企业占比超过50%,其中10万~50万元规模的企业占比最高,达到37.2%。中小企业融资需求主要出于临时性周转资金的需要,通常所需资金数量不大。

3.3 四成企业融资成本超过10%,两成企业存在一定还款压力

59.4%的中小企业表示借款成本在5%~10%,四成以上的中小企业表示借款成本超过10%。2012年6月和7月,中国人民银行分别两次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然而据调查显示,66.1%的企业并未感受到两次降息带来的成本降低效应。相比收入、赢利稳定,贷款规模大的大企业,中小企业由于赢利水平不稳定、抗风险能力差、缺乏抵押物等原因,贷款议价能力较弱。基于此现状,央行降息的效应大部分被大企业所吸收。3.4 银行仍是融资首选渠道,但存在较大改进空间

在争取外部融资时寻找资金来源的优先顺序方面,有66.7%的小微企业主将向银行贷款排在第一位,显示银行在当前融资市场占据绝对主导的地位。

关于在向银行融资时所遇到的问题,“贷款到位时间较长”反映最为集中,占比达到45.8%。无法提供足够的抵押或担保物(41.1%)、不能提供合适的财务报表(31.3%)、贷款成本较高(28.3%)等问题也备受关注,给银行提示了改进方向。

关于融资成本,31.8%的中小企业主认为成本最高的借款方式是向银行贷款,占比最高。结合调研走访了解到,很多中小企业表示向银行贷款虽然名义利率较之其他方式并不高,但包含着很多隐形要求,一些放贷还附加了相应比例存款、购买理财产品等硬性要求,致使其综合成本较高。

4 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制度经济学分析

着眼于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现状,基于制度经济学的分析视角与方法,笔者认为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成因主要有以下三点。

4.1 中小企业对新的融资制度需求大于现行金融制度供给

所谓的制度非均衡就是人们对现存制度的一种不满意或不满足,意欲改变而又尚未改变的状态。之所以出现了不满意或不满足,是由于现行制度安排和制度结构的净收益小于另一种可供选择的制度安排和制度结构,也就是出现了一个新的赢利机会,这时就会产生新的潜在的制度需求和潜在的制度供给,并造成潜在制度需求大于实际制度供给。从供求关系看,制度非均衡就是指制度供给与制度需求出现了不一致。也就是说,在由于制度供给不足而导致的制度非均衡状态下,现行制度供给的缺陷阻碍了潜在收益的实现。目前我国的金融制度供给就存在这样的问题。

在推行“赶超”战略的计划经济时期,为了支持不符合我国比较优势、不具自生能力的重工业的生存和发展,我国建立了以大银行为主的高度集中的金融体制并一直延续至今。中小企业融资难的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现行带有计划经济色彩的金融体系主体架构并非针对中小企业而设计,很多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评估和成本收益模式不适应中小企业的特点。

中小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具有三个特点:一是经营风险高。中小企业资产规模小,进入门槛低,所面临的市场竞争更为激烈,除少量高科技创业型企业外,大部分研发投入少、技术水平低,因此抗市场波动的能力一般来说相对比较薄弱。二是缺乏抵押物。中小企业大多都集中在劳动密集型产业,所投入的设备极为有限,尤其是缺乏具有更高流动性、可以作为银行抵押物的不动产。三是信息不透明。中小企业一般管理不规范、内部规章制度不健全、随意性较大、权力比较集中,大部分信息都是内部化的,一般没有经过审计的合格财务报表,财务状况缺乏透明度。

对银行而言,面向中小企业贷款的风险较大、难以把控,而且中小企业一旦破产银行的贷款很难收回。但是国有大型企业有国家财政作为后盾,风险大大降低。因此就导致了银行为控制风险、保证盈利而嫌贫爱富现象的出现。银行为降低风险,必然会要求中小企业在提供了足够的抵押物后才敢放款。另外银行从运营成本考虑,单位贷款处理成本随贷款规模上升而下降,做中小企业贷款将付出更多的人力物力,因此银行不愿意向中小企业发放贷款而是更愿意贷款给贷款规模大的大型企业。

随着政府扶持中小企业的政策相继出台,越来越多的银行都提出要服务中小企业,以中小企业业务为发展重点。然而,银行要成功服务中小企业,仅仅明确这样的市场定位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要建立与中小企业特点相适应的金融体制。

另外,担保机构本应通过灵活多样的方式弥补企业和银行之间的信用空缺,从而化解制度障碍,为中小企业找到一条现实的融资途径,但效果很不理想。实地调研的结果显示,在目前有借款的企业当中,有70.2%的中小企业虽听说过但是从来没有使用过担保公司。可以看出,在需要信用担保以取得贷款时,担保公司并不是中小企业的首要选择,产生这种现象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中小企业委托担保公司提供信用担保服务成本较高。担保行业运营过程中也存在诸多约束,担保公司的公司治理基本规范缺失,银行和担保公司之间风险分担机制不健全、银担合作准入门槛过高,担保行业缺乏独立的法律法规和明确有效的监管等。由上述分析可知,现行金融制度的供给不足是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的直接原因。

4.2 强制性制度变迁的局限性

强制性制度变迁由政府命令和法律引入来实现。强制性制度变迁的主体是国家和政府。针对中小企业融资不足问题,我国出台了许多相关措施以建立和完善支持中小企业融资的政策法律体系。如《中小企业促进法》、财政部 《中小企业融资担保风险管理暂行办法》、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加强和改进对中小企业金融服务的指导意见》、《关于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试点指导意见》等。同时,各地政府也就中小企业和信用担保体系的建设制定了相应的政策和规定。但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仍然没能很好地解决。究其原因可归结为以下三点。

第一,由于制度供给是根据经验而不是根据现实的需要,所以制度可能符合发展的需要,也可能不符合发展的需要,低效性不可避免。强制性制度变迁有可能违背一致同意原则,尽管某一制度在强制运作,但其可能违背了一些人的利益,这类制度很难保证有效率。由此可以看出,为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所出台的相关政策法律的实施并不一定能保证药到病除,并且由于这种强制性制度约束性强,一旦不符合实际需要,便可能对中小企业的发展造成极大的破坏。

第二,制度发展的不均衡使得新生制度作用受到限制。制度之间相互影响,任何一个制度都不能单独地存在,必然受到其他制度的制约。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采用的渐进式制度变迁的道路导致了制度发展的不均衡,核心政治经济制度会对新兴的制度产生制约,发展缓慢的部门会对发展快的部门产生制约,因而我国的新生制度往往不能有效地发挥作用。

第三,政府作为强制性制度变迁的主导者试图使制度变迁向着对自己有利的方向发展,这种偏好可能是与社会经济的利益不一致的。因此,由政府主导建立的新制度可能不能解决经济中存在的问题。政府在制定政策的时候会综合考虑到政策对社会经济的作用、对个人声誉的影响、对部门权力的影响等方面,这与政策所需的单一的社会经济职能是不一致的。目标的不一致,使得最终的政策选择难以充分满足经济生活的需要。还需要说明的是,即使政府的偏好与社会经济的利益一致,由于其有限理性和认识,了解制度不均衡以及设计、建立制度安排所需信息的复杂性,仍然不能矫正制度安排的供给不足。

4.3 交易费用的存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制度的有效性

交易费用的思想最早来自科斯,他在《企业的性质》中指出,交易费用是获得准确的市场信息所需要支付的费用,以及谈判和经常性契约的费用。假如交易费用无限大,就根本不会存在任何人与人之间的合作,人类社会就会处于完全无序的状态。交易费用下降,经济制度的效率就会提高。下面从中小企业向银行贷款前的搜寻和信息费用、贷款过程中的谈判和签约费用及贷款后的监督和执行费用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由于中小企业普遍存在的经营不规范、财务制度不健全、信用意识薄弱等特点及其与银行间的信息不对称现象,使得银行在向中小企业贷款前搜集其信用、经营等信息的成本巨大。在贷款过程中,银行与中小企业的谈判和签约是一个烦琐的过程。在借款人提出借款申请后,银行在之前搜集到的信息的基础上对借款人进行信用分析和贷款可行性分析,在同意贷款的情况下,银行还要与借款人就贷款的具体条款(包括贷款的用途、金额、期限、利率、违约责任、担保等)进行谈判,最后,在谈判达成一致时,借贷双方要签订贷款合同以及附属的担保合同,要对抵押物进行登记,对质押物进行过户。可以看出,贷款过程的谈判和签约将花费较长的时间,交易的费用也会很高。贷款后银行要对贷款和执行情况进行监督,不仅要经常检查借款人和保证人的情况,还要定期对抵押物和质押物的价值进行检查和分析,因此,监督的费用也较高。

除通过银行间接融资获得资金支持外,中小企业也可通过证券市场进行直接融资,但中小企业同样面临上市手续烦琐、审批耗时、道路艰辛、公关费用高等问题。因此对于中小企业而言,当交易费用很大、交易成本较高时,企业不会选择通过金融机构或证券市场获取资金支持。

参考文献:

[1]张杰.民营经济的金融困境与融资次序[J].经济研究,2000(4):3-10,78.

[2]金明华,刘.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制度经济学分析[J].经济管理,2006(19):90-93.

[3]金祥荣,张璐璐.正式制度与企业融资:前沿理论述评[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6):145-153.

[4]肖玉香.新制度经济学视角下的中小企业融资制度研究[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6):94-96.

[5]朱峻宏.民间借贷: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有效解决途径――基于制度经济学的分析[J].商场现代化,2010(21):106-109.

第12篇

关键词:巴东县;中小企业;融资

本项目得到西南民族大学研究生创新科研项目资助

中图分类号:F83文献标识码:A

一、巴东县中小企业融资现状

中小企业是国民经济最活跃的主体,它在国民经济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占我国企业总数的99%,产值和利税分别占60%和40%,提供了75%以上的就业机会,中小企业对我国经济社会稳定与持续快速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虽然中小企业的地位如此重要,但是我国中小企业的经营环境尚不理想,融资问题成为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瓶颈。据统计,2008年末,巴东县的企业法人单位一共有893个,但是规模以上的只有33家,得到贷款的企业一般都是产业化龙头企业,在33家中仅有7家获得了银行贷款,也就是说有79%的县域规模以上的企业没有得到金融信贷支持。巴东县大多数中小企业由于自身积累不足,融资渠道单一,缺乏发展所需的资金,技术更新赶不上,资金需求大、规模小、频率高、担保难和抵押难等多种原因,陷入融资难的困境。

巴东县中小企业的不良贷款现象比较严重,巴东县对中小企业放贷的主要是农、建行,农发行和信用社。根据该县金融机构贷款统计表(2006~2008年)的数据计算得知,2006年总的不良贷款比例高达30.78%,2007年的不良贷款比例为25.21%,2008年的不良贷款比例为8.31%。不良贷款在近3年都是存在的,虽然从数据上看,不良贷款比例呈下降趋势,但是,它是仍然存在的,并且对中小企业融资有一定的影响。由于不良贷款的存在,作为以巴东县中小企业为主要放贷对象的银行机构不愿向一些信誉不好的企业发放贷款。其中,农行的不良贷款最多,这也是巴东县农行近年来缩减放贷业务、上收权限、加大信贷考核力度的原因,农行2006年不良贷款率高达44%。由于这些不良贷款的存在,使得银行等金融机构不愿意向缺乏信用和偿还能力的中小企业发放贷款。

二、巴东县中小企业融资困境分析

(一)自身积累不足,资金来源单一。巴东县中小企业资金自我积累较少,融资渠道狭窄,其发展主要依靠自身内部积累,即中小企业内源融资比例过高,外源融资比例相对不足;外源融资中缺乏直接融资渠道,间接融资主要还是依赖于金融机构的贷款。银行贷款是中小企业最重要的外部融资渠道,但银行主要提供的是流动资金以及固定资产更新资金,而很少提供长期信贷。中小企业经营者的自我占有意识很重,缺乏长期经营意识,加之竞争激烈,中小企业经营不景气、资金沉淀严重、利润平均化。县域中小企业融资渠道主要来源于内部融资和外部融资两个方面,据调查显示,巴东县部分企业均有通过企业、职工自筹的方式进行融资。而在县域地区,中小企业很难通过公开发行债券或股票等方式来进行直接融资,从而形成了对银行贷款的依赖性。当问及企业有融资需求的时候,会采取的首选融资方式时,86%的企业也就是111家企业会首先选择银行贷款,占绝对的比例,7%的企业也就是9家企业首选亲戚朋友间借款,5%的企业也就是7家企业会首选高利贷,2%的企业也就是3家选择其他方式。

(二)担保主体单一,担保机构数量少,业务承受能力差。担保主体的单一化的具体表现为:一是注册资本结构单一化。绝大多数担保企业注册资本由当地政府出资,缺乏企业、个人以及外资注入,这也就难免形成担保运作中的行政干预现象,市场化程度较低;二是数量少,规模小,业务承接能力差。以巴东县为例,巴东县目前仅有一家恒信担保公司,这家担保公司是由财政出资500万元注册成立的。注册资本结构单一化,没有其他形式的资金注入。并且由于该县只有一家担保公司,规模有限,业务承受能力也受到限制。

(三)担保难、抵押难使得中小企业融资难度大。中小企业融资难的表现主要是担保难、抵押难,这是制约民族地区中小企业融资的瓶颈。巴东县也不例外,很多中小企业想申请银行贷款,但是由于贷款资质不够,很难达到银行贷款要求的条件。民营中小企业自有资本金少,起步阶段大多数是租赁场所生产经营,经营风险较大,缺少足够的不动产作为信贷抵押,也难以找到有实力的大企业作担保人,多数不符合银行贷款条件。尤其是高新技术的民营中小企业,净资产偏低,人力资源偏高,在贷款时,往往少有抵押资产。而且贷款抵押财产评估登记的时效大多为1年,1年后无论贷款到期偿还后还是展期,都要重新进行评估和登记。从调查的129家企业来看,31家企业认为担保难是贷款难的主要原因,中小企业因无法落实担保而拒贷的比例高达23.8%;而42家企业认为抵押无法落实才是贷款难的主要原因,因无法落实抵押而发生的拒贷比例高达32.3%,二者合计总拒贷率高达56.1%。如此高的拒贷率可想而知,巴东县中小企业的融资难度相当大。

(四)“急、频、小”的融资特点与银行信贷体制不符,银企供求矛盾。巴东县中小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决定了其融资需求急、频率高、规模小的特点,而目前基层商业银行由于贷款审批权限的上收和经营管理的精细化,造成银企双方在资金供求时间上的不衔接。中小企业依靠当地资源优势,低门槛进入市场,经营规模较小,面向市场组织生产,经营方式灵活多样,涉及面广,以规模和数量的多样化和小批量著称。因此,资金的需求一次性小、频率高,相应地对融资的要求小、面广、借期短、具有很强的时效性,发生借贷频率频繁。一方面中小企业对于银行过于依赖,而银行则侧重于业绩优良企业;另一方面少数优良中小企业靠自有资本起家,不需要银行贷款。这样就形成了“高不成,低不就”的融资矛盾。这种矛盾在金融机构单一、缺乏地方性商业银行的县域更为突出。笔者对巴东县中小企业的调查表明,部分优质中小企业宁愿与民间借贷打交道,也不愿意向银行贷款。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主要是企业碍于金融机构贷款过高的门槛、复杂的审批手续与漫长的等待时间。据调查得知,银行办理大业务大概需要1个月时间,而典当行办理手续只需1个星期,这对于一些急需资金的企业来说,会比较倾向于贷款手续简单、快捷的典当行,从而导致了作为融资双方的企业与金融机构缺乏有效对接,不能为中小企业解决燃眉之急,增加了融资难度。

三、解决巴东县中小企业融资难的现实思考

(一)规范民间融资,补充中小企业融资。民间借贷一般发生在亲朋和熟人之间,据调查,当借方需要资金时,只要说明自己的资金用途、借款金额、还款能力及日期、利息,以口头或协议形式取得资金。民间融资一般不需要手续,有的也只是简单的凭据。由于手续简便,在急需资金的时候非常方便办理,比较受急需资金者的青睐。虽然民间融资能解决企业的燃眉之急,且多数中小企业对民间融资也持认同态度,但是其利率高、风险大,通常只有在银行贷款困难的情况下才会选择民间融资。而且,民间借贷的纠纷很多,为了避免此类现象的发生,政府应出台相关的法规来规范民间借贷行为。例如,可以组建一批民间小额贷款组织和融资服务社等,引导民间融资走向正规化。

(二)完善信用担保体系,加快信用体系建设。建立完善中小企业担保机制,应不失为搭建银企沟通的桥梁、越过中小企业融资难“鸿沟”的良策。针对巴东县担保难的问题,鼓励和支持设立中小企业担保机构,充分发挥其作用,要寻找合适的市场切入点,积极有效地开展业务。鼓励大企业、大公司参股、个人以及外地资金的注入,壮大担保公司实力,提高担保公司支持中小企业的能力,减少担保运作过程中行政干预的现象。应鼓励担保公司的出现,扩宽业务范围和能力,以补充中小企业融资的需求不足。

(三)加强企业自身建设,增强抗风险能力,达到授信要求。巴东县规模以上的企业只有33家,其中获得贷款的有7家,其他26家有发展潜力但是技术比较落后,风险较大,类似这些企业应该加强企业领导班子建设,加强经营管理,加快产品和技术创新的步伐,做好市场需求调研,开发适销对路的产品,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还款能力;规范企业财务制度,提高财务管理水平,提高资金使用率;县域中小企业要强化信用意识,诚实守信,提高自身资信度,增强抵御风险能力,以良好的信誉获得银行的支持。

(四)完善相关制度,确保中小企业融资。我国关于保护中小企业融资的法律法规不完善,应加快有关中小企业信贷制度的立法工作,尽快组织有关部门制定有关中小企业贷款的法律或规定。要明确定位各类金融机构在中小企业信贷制度中的作用和功能,制定中小企业贷款的具体管理方法和鼓励措施,落实政府支持中小企业贷款的财政资金渠道、执行机构及管理办法,为中小企业融资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

(五)完善信贷管理机制,强化县域中小企业信贷支持。改进贷款授权授信制度,适当下放贷款权限,允许基层行在核定的贷款额度内自主审查发放贷款,进一步改进企业贷款管理办法,减少对中小企业申请贷款的管理层次,简化审批程序,简化报批手续,加大基层行信贷人员的贷款权限和责任。要允许基层行、社在核定的额度内自主审查发放贷款。一是对有市场、信誉好、效益高的中小企业适当放宽贷款条件,积极探索适合县域特点的授信方式,扩大授权额度,满足中小企业的信贷需求;二是完善县域企业信用评级体系,使信用评级科学合理地反映县域中小企业的资信状况和偿债能力;三是人民银行要充分发挥窗口指导作用,灵活运用再贷款、再贴现等货币政策工具,积极引导金融机构有效地增加对县域中小企业的信贷投入。

(作者单位:西南民族大学)

主要参考文献:

[1]虞利娟.对县域中小企业融资困境的分析[J].商场现代化,2009.1.

[2]刘拴玲.西部地区中小企业融资现状及对策[J].广东财经职业学院学报,2002.2.

[3]金鑫.我国民营中小企业融资困境的原因分析[J].商业经济,2008.12.

[4]葛大江,肖传亮.县域中小企业融资的三大困境[J].中国金融,2008.1.

[5]陈婷,代希胜.建宁县中小企业融资状况调查与思考[J].2009.1.

[6]王宁.中小企业融资问题探讨[J].商业经济,2008.12.

[7]关于巴东县典当行业的调查报告[Z].2009.

[8]金融支持县域经济发展情况[Z].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