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3-22 18:17:15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高职建筑工程,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词:工作过程;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教学创新
《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是高职建筑工程相关专业中的一门重要课程,具有很强的技术性、专业性、实践性、政策性及综合性等特点[1]。现阶段,我国经济产业及市场已逐步从劳动密集型转向技术密集型,现代先进技术设备在各个行业、各领域工作中得到广泛应用,而这就对专业人才提出更高要求,从业人员技术水平日益提升,特别是在建筑业中更是如此。为深化职业教育改革,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和就业能力,提高职业素养,如何推进基于工作过程为导向的《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的教学,成为该课程教师必须重视的课题。
一、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教学目标
《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是高职工程造价、建筑工程技术等专业的技术性、实践性较强的核心职业技能课程。该课程的教学目标在于有效培养和提升专业学生在建筑工程计量及计价工作中及时发现、提出、分析及解决实际问题的技能,并强化学生的职业能力,同时,能掌握建筑工程计量及计价的根本依据、范围及基本要求,以便未来从事工程造价管控、工程成本分析及造价咨询等技术工作中能做好这几点:一是能够正确、全面的采集和工程造价有关的资料及信息;二是可认识并正确应用国家制定的关于工程造价的法律法规、规范、技术标准、计价条例及造价软件等;三是能正确界定计价范围及妥善选用计价方法;四是可以对不同建筑结构类型、不同施工阶段工程造价的特点、构成、计算内容及结果进行有效分析;同时,还可对工程经济予以正确、客观的评价。
二、基于工作过程课程教学创新的理念及方法
1.创新理念。为实现《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创新教学,应积极转变以往教学理念,树立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教学理念。具体包括这几方面:(1)基于能力本位及就业为导向作为教学指导思想,应根据现代建筑工程的计价过程,及社会企业真实建筑工程项目作为载体,对职业岗位职责、工作内容及职业要求、能力等进行系统分析;(2)根据岗位能力的培养要求,构建适应工学结合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及可有效突出职业能力锻炼及专业素质培养的以工作过程为基础的课程内容;(3)通过对专业领域中的能力目标及学习内容的分析,进行教学方法的创新和设计,建立良好的教学情境;(4)应以国家及各地区制定的关于建筑工程计量计价相关规则制度为依据,结合我国建筑工程造价岗位资格、造价工程师职业资格等资格考试大纲进行课程内容的编排,以实现理论和实践的结合,提升学生对课程知识的理解,有效掌握课程内容,强化学生的专业知识应用能力及职业能力。(5)课程教学内容不但要重视通用性,还应重视时效性、实用性及政策性。
2.实践方法。聘请专家讲学。前文提到,《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对实践操作和技能水平均有很高要求的专业课程。在开展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教学中,院校专业小组可聘请国内知名的建筑专家进行实践案例讲学,系统讲解工程人员所需要具备的理论知识、专业能力,如此分析会更为全面、深刻及客观,不受文本内容的限制和影响,对实践工作有重要意义。同时,也可定期安排技术人员、工程一线人员为学生畅谈他们的成就、经验及教训等,及他们对行业前景的展望,帮助学生更好的明确学习目标,激发学生对课程的学习兴趣及动力[2]。
3.校企合一。当前校企合一在我国职业教育中得到广泛开展,在基于工作过程为导向的《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课程教学中,也可进行此项教学方式。可以和当地资质较好的建筑企业开展合作,将其作为学生实践教学和实习的重要基地,定期安排学生到企业实践工作。在此过程中,使学生在社会、企业这个“大课堂”中学习、锻炼,如此能让他们更早更好的了解社会,了解职业发展形势,当他们真正步入社会,走上岗位就能很快适应。在实习中,可使学生更全面、更深刻的认识自己的专业,通过实践操作使本专业知识及技能更为充实,在基于实用前提下,有效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在校企合一的教学中,不但可以提升学生对课程学习的兴趣,还能增强学生对专业技能的掌握度[3]。此外,实施毕业实习,可培养和提升学生实际工作能力,为他们真正走上岗位打下基础。
4.案例教学法。在创新教学中,可根据建筑工程计量计价一般程序收集建筑工程的图纸,并编辑成册,通过实际工作将整个工程项目串联,使课程体系更为充实和完善。在案例选择上,应尽量选择紧跟时代,较为新颖、具有代表且和实践关系较深的案例[4]。而通过案例教学,可有效培养学生对课程知识的应用和实践操作能力。案例教学法具有较强的实践性,能够使学生对所学到的课程知识会有更全面、深刻的理解和记忆,使他们在实际工作中可及时有效的应用出来,如此可有效激发出学生对课程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对那些相对抽象的知识学生的也能够在案例中找出可实践应用的可能性。
5.项目教学法。该教学法是师生共同协作完成既定项目任务而开展的教学活动。在教师指导下,学生亲自参与到项目全过程,在此过程中游戏学习和掌握教学内容。而学生独立自主的组织、安排自身学习,解决具体项目任务执行中的困难或问题,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进而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所以,该教学法是基于学生为中心典型教学法,在高职《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课程中应用基于工作过程为导向的项目教学法之后,学生能够在具体的项目任务驱动和教师引导下,实现启发式教学,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进而更好的掌握作为造价员必须具备的基本理论知识和职业技能,同时有助于培养和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分析及解决问题能力。
6.模拟教学法。模拟教学是培养高职学生专业技能的重要路径。课程教师可设计一定的“工作场景”,然后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在这个模拟情景中进行实践操作,《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课程的教学目标不仅仅要求学生掌握建筑工程传统手工算量技能,还应能够运用计量计价知识独立解决在工作中遇到的招投标等工程造价相关问题。而要达到这个教学目标,就需要课程教师在进行教学内容设计时要把建筑工程的招标投标、项目报价等工作内容有机的结合起来,让学生能熟悉建筑工程招投标中的细节,将课程学习过程转变成实际工作的过程,使学生在进行此项工作中巩固课程理论知识、强化自身的实操技能、积累实践经验,进而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工作能力和职业能力。总而言之,在基于工作过程为导向的《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教学中应用项目教学法,能让学生对课程知识有良好的认识,同时对课程学习有大局意识,有效调动学生对课程学习的积极性及主动形式,进而促进该课程教学效果的提升。
三、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创新教学的策略
前文对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教学创新的教学目标、教学理念及实践方法进行了系统探讨,而为确保创新教学的良好开展,还应制定科学有效的创新教学策略,主要包括兴趣培养、内容优化、教学安排、完善教学方式及标书实践编写等方面。
1.培养学习兴趣。因《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课程的内容较为繁杂,且和国家现行的工程计量计价政策存在密切关系,所以在开展基于工作过程为导向课程创新教学中,教师应特别重视最新建筑工程造价相关的信息、制度等,同时还应有效结合具体的工程案例进行教学,以使教学更为生动、直观,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让学生能够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中。可带领学生到建筑企业、工程造价企业去参观学习,了解行业的发展情景,也可将工程造价师请到学校和学生面对面探讨专业的就业前景及行业的发展新动向,以增强学生对专业的信心。
2.优化教学内容。我们知道《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具有很强的实践性,一直以来定额计价在我国工程计量计价中占据重要地位。但随着《建筑工程量清单规范》的颁布及落实,我国建筑工程招投标工作逐步实施工程量清单计价,这将是为了建筑工程造价的一个主要形式,但是因我国工程投资体制的限制及施工企业实力水平偏低等因素,当前这两种计价方法一同存在的。而这两种计价方法存在较大差异,在市场经济日益发展,建筑行业竞争激烈形势下,需要与时俱进的调整课程内容,也就是要将两组教学法均系统的教授给学生,以便学生在未来岗位工作中能灵活合理的实践两种计价法,强化他们的职业能力。此外,因该课程内容变化较快,往往和工程实际存在一定的滞后性。所以,在实际教学中应根据教学内容,结合学生专业素养和职业能力要求对教学内容进行适当修改和调整,让学生所学和未来从业所用保持高度一致。同时,教师应搜集建筑造价行业相关的信息,比如规范文本、市场价格、新技术等方面,及时有效的补充到课程教学中,丰富教学内容。
3.合理安排教学。基于工作过程为导向的《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课程,应着重体现造价员未来职业工作过程中所面临的工作情景,以此情景来引入课程的设置,即岗位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我们就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岗位需要造价员具备什么样的技能,我们就最大限度的在课程中培养此项技能,课程内容与工程实践需求紧密结合,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当前建筑工程行业的发展和施工现场对造价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相联系,以相关职业活动来引导组织教学,以“应用”为主旨和特征构建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将知识点、技能要求与具体工作任务联系起来,突出知识与技能要求的岗位针对性。具体内容以项目的形式表现。课程内容根据工作任务的需要进行知识点的选择,教学内容突出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的训练与培养。实践教学分为三个情境,每个情境设定两个项目。即:情景一基础工程,项目一定额计价;项目二清单计价;情景二主体工程,项目一定额计价;项目二清单计价;情景三装饰装修工程,项目一定额计价;项目二清单计价。实训项目强调课程中知识点和技能的掌握,重点解决综合应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工作中问题的能力,通过完整的训练,帮助学生实现整合知识与职业能力的全面提高,给学生未来工作岗位能力的形成打下坚实的基础。
4.创新教学方式。在信息化教学日益推进的今天,在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的创新教学中,教师应重视并利用好计算机信息技术来改进和创新教学方式,通过PPT的制作、计算机3D模型的有效应用,有效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强化空间想象力,提升他们的识图及计算能力,在此实际教学中通过全面模拟造价软件3D模型、组织学生到工程施工现场参观、强化学生计量计价相关能力的锻炼,实现“专业课技能的一体化”。在基于工作为导向的教学中,利用好计算机技术,培养和提升学生及时有效应用计价软件来快速报价和投标的能力,强化学生实践能力,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好课程的知识点和技能点[6]。为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专业教师应不但提升教学效率,在确保效率基础上提升教学工作的准确性。应科学合理的应用现代信息化教学技术,讲课程知识和信息教学技术优势有机结合,如此不但可提升学生的知识应用和实践能力,还可通过现代教学技术改进和完善学生的学习方法。
5.重视课程实践。在课程教学中,教师应要不断充实实践内容,使学生能够在教师指导下独立进行实践,在教学中要使学生掌握建筑工程计量和计价方法的应用,特别是要注重传统手工计量计价的应用,让学生更好的理解和学会不同形式工程量计算方法,为后续学习奠定基础。比如:教师在教学中可以模拟招投标会议活动,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制定工程任务指导书,学生再依照此指导书,进行建筑工程的投标文件编写。学生在进行编写中,要对投标书各个环节予以完善,并对投标书进行分析及细化,进而有效锻炼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教师在设计课程教学环节时,可通过具体的工程招投标、工程报价等程序的进展情况,有效巩固学生的知识及技能,同时还应指导学生熟悉招投标的每个细节,如此才可有效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和专业素养。此外,投标书编写实践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文案写作能力,及逻辑条理的思维能力,还可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四、结语
总而言之,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今天,不仅对高职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也对高职人才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要求有所提高,为有效培养和强化高职建筑工程专业学生的专业技能和职业能力,应积极转变教学理念,明确教学目标,创新教学方式及方法,并制定有效的教学策略,推进基于工作过程为导向的《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教学创新。
参考文献:
[1]汤骞武.浅谈行为导向教学在高职《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课程中的应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20(6):144-146.
[2]冯剑梅,刘庆.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清单计价)》课程改革与校企合作实践[J].今日中国论坛.2013,11(7):201-202.
[3]李清奇.项目教学法在《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中国校外教育.2009,25(11):169-171.
[4]赵志群.职业教育与培训学习新概念[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5:317-318.
[5]任玲华,蒋晓燕,费丽渊.基于工作过程的特色课程开发与校企合作实践—以高职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课程为例[J].辽宁高职学报.2011(04):13-14.
1.重视班干部的选用和培养
在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教学中,作为班级学习和活动的核心,班干部是开展德育活动及实施班级管理的中坚力量,为增强学生的自制能力和工作能力,需要选拔思想品质过硬的班干部,让其为班主任分担一些工作。在具体的选举方面,应讲求共同参与和民主测评,鼓励学生去选出自己认为更好的“带头人”,在此基础上,班主任要对其进行合理的培养、教育和引导,在班级中树立起榜样,形成感召力和凝聚力,在班级德育的发展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2.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
以班级为单位的德育教学实施中,班主任应当借助正面教育及大量实例等,通过举办相应的集体活动,真正意义上协调好学生个人行为及班级集体行为,使得学生的班级荣誉感得到增强,树立“班兴我荣,班衰我耻”的观念,使学生从自身的成长出发,结合在集体中的定位,设立相应的奋斗目标,此外,班主任应引导并帮助学生找准自己的“位置”,使其既符合集体期望,又满足自己的期望,更需要为学生创设成功的机会,使其真正融入集体,并从中品尝到成功的欢乐,并在学习和生活的过程中增强自我意识,摆正其与教师和集体的关系,在活动中发现自我,对自身的能力和素质进行重新定位和认识,以此来激发他们新的追求,促进自身素质的不断提高。
3.组织有效实践活动,构建学生的良好品德
在对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学生实施德育教学中,应当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高职建筑工程技术是专业性较强的学科,旨在教学生掌握建筑施工方面的各个工种、工艺等等,需要学生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操作中,基于此,应当多与施工实践相联系,并使学生在其中领悟德育和接受德育教育。如,对于“抹灰工程”这部分内容的学习,班主任可以将学生带领到建筑工地,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结合学生对此章节理论知识的学习,鼓励他们其亲自动手完成抹灰工程,并让他们学会在施工做到对施工中材料的合理运用,不乱丢弃,不浪费,这种施工位置的变换,可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主体能动性得到有效发挥,此外,还能推动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提升,将来此专业学生毕业后,对新的工作岗位和工作也更易于上手,使自身的专业素质得到有效提高,这样德育教育的成果也显现了出来。
4.建立和谐师生关系,促进德育教育实施
对于学生的情绪及思想而言,班主任管理方式的选择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班主任不应以威严镇服学生,应当从学生的心理出发,与其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相互尊重,彼此信任,这是加强德育教育实施的前提,应信任学生、理解学生,使学生将班主任看成他们中的一员,架起师生们心灵相通的桥梁,在点滴事务中将德育教育融入学生的学习和生活。
5.集体教育与个别教学相结合
从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教学的实施来看,德育活动应有明确的中心目标,切忌盲目开展活动,应当使整个德育活动过程体现出趣味性、教育性及科学性,并融入学生思想道德方面的知识。此外,要关注那些没有突出才能和爱好的学生,尽力为其创造成功的机会,帮助其树立起自信。最后,班主任要涉猎心理学、教育学方面的内容及方法,将其运用于德育教育中,提高自身素质和掌握工作艺术,促进学生的更完善发展。
二、结语
关键词: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故障树评价理论;课程模块
一、引言
《教育部关于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实施中高职衔接,综合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积极推进职业院校专业课程内容,建立健全职业教育课程衔接体系等高职教育发展战略。因此,新时期中高职教育科学合理地衔接与实施系统化人才培养策略势在必行。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关键在学习内容和学习技能方面,其中学习课程是该方面的主要表现形式,课程设置与课程内容的优选又是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重中之重,也是体现高职院校社会功能的价值取向。
二、中高职课程体系衔接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中高职衔接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虽起步较晚,但是高职教育已形成一定规模和地方区域特色,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及时地培养了大批高技能和管理人才,同时也得到了中央财政、地方财政和企事业单位的大力资助。而当前中高职教育绝大部分都是基于中职教育在学历教育方面的升华,纯粹的学历教育模式,而在专业设置、课程设置、教材、培养目标、考试制度衔接方面呈现重复,造成资源浪费、学生厌学、学习效果差、办学理念和方向不明确等突出问题,从而严重影响了高职教学效率的提高,造成时间和物质资源的浪费。
中职教育是为建设市场培养初中级专门人才,主要为技术工人,偏重于专业经验和操作技能的教育。而高职教育则是为培养懂技术、会操作、懂管理的高端技能型人才,两者应有学历层次、知识层次、社会价值的差别。
当前中高职教育衔接中,课程体系已成为中高职教育合理衔接重要突破口已是不争的事实,主要表现在课程标准、课程设置以及课程内容的编排上。当前,由于中高职院校合作不够,导致中高职课程衔接不畅。例如在“3+2”培养模式中,中高职教育在学习的课程、学习内容等专业知识方面与原来重复,严重影响来自中职学校的高职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尤其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主要以实践操作技能为职业终端,中职学校在建筑工艺、材料、操作技术等方面已积累了大量的教学经验,因此“3+2”的培养模式难免不了重复。由此可见,建立健全中高职课程衔接过程是推动职业教育体系衔接的关键所在。
三、中高职课程体系的构建与课程结构综合评价的凸显因素
1.课程体系的构建
课程设置和内容是高职人才培养的核心,是培养现代化建设人才的关键要素,也是高职教育所提供的最主要产品和社会服务。高职课程着重专业技能顶岗实践和创新技能的培养,在职业现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三维思维能力,通过课程的学习具备建筑施工图的识读、绘制与会审能力,能编写施工方案、进行施工组设计和施工管理的能力,因此中高职课程体系衔接框架的合理构建是建筑技能人才培养目标的核心和落脚点。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中高职教育在课程开设过程中,应遵循由低到高、由浅入深的层次结构,培养全面综合素质与专业职业能力。本文从课程衔接层次结构和课程体系模块结构框架两方面来分析中高职课程体系框架的合理构建。在中职教育中首先应设置通过教学基本要求,满足其人才培养规格和培养目标的课程,即必修基础课程和必修专业课程,以及进一步提高学生文化素质的基础课程,以满足继续深造等个性化需求的拓展课程,即扩展课程。踏入高职后为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综合文化素养,应有必修的提升基础课程,如建筑英语、应用文写作、应用数学、计算机基础等课程。专业基础课程是必修基础课程和建筑工程技术后续专业课程的纽带和桥梁,通过它的学习为学生进一步学专业课程和扩展专业课程奠定基础,如建筑力学、建筑结构等课程。而后者是为让学生获取职业资格证书和升学开设的,如建筑施工技术、建筑施工组织设计、建筑经济、建设法规、建筑工程质量管理、建筑工程安全管理、BIM技术应用等课程,这样不仅避免了中高职教育中的重复学习,还能使所学课程更加巩固。
根据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中高职教育衔接人才目标和要求,结合现代职业教育课程模块实施经验,来设计和布置该类专业的课程结构,并按照“全方位、多模块、重技能、按岗位”的指导思想,将所修课程分解成多个模块,再将各个模块按职业方向进行有机结合,形成一个综合的模块课程总体构建,如图1所示。
课程体系必须紧紧围绕职业方向和专技岗位,以培养掌握现代施工和管理技术、具有较强实践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宗旨,将课程进行模块化设计,完成一定的服务功能达到既定的目标,并在所修课程方面实现有机交叉和综合运用,合理搭配及有力衔接。
2.课程体系评价的凸显要素
用故障树法分析中高职课程体系和课程要素的研究文献不多见。鉴于职业教育课程体系是一个抽象连贯的教学系统,由相互关联的多因素组成(即文中的主干课程),符合故障树法应用的条件,笔者就课程评价体系中的凸显课程的故障树法计算流程如下:
(1)收集资料,熟悉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中高职课程结构及组成,详细了解课程构架元素组成,绘出不同类型课程结构图;
(2)课程调查,对不同类型的课程进行评价,确定其与课程构架的逻辑关系;
(3)认真分析课程结构和课程内容,归纳总结其与课程构架的逻辑关系和重要性;
【关键词】高职;建筑工程;资料管理课程;体系构建
近年来,建筑工程数量随着社会的发展而逐渐增加,人们对建筑施工的关注度也比往年增长许多,因此现在对于建筑施工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为此,高职院校成立的建筑工程资料管理课程体系也受到了人们的欢迎。该课程是高职院校中比较核心的课程之一,其主要目的是培养建筑工程资料管理相关专业的学生,使其能够迅速的对建筑工程熟络起来,为建筑工程资料管理贡献自己的力量。不过就当前课程体系而言,教育观念仍然有些老旧,对比当今时代的发展显得尤其落后,其实施环节也不成熟。对此,本文将进行以下分析。
1高职建筑工程资料管理课程发展现状
建筑工程的数量在当今时代的发展中越来越受人关心,因此工程资料管理课程体系的重要性也日渐凸显,目前各大建筑行业对其资料管理人员的需求也突飞猛进。但就目前关于建筑工程资料管理的现状观察,其教育手段相应落后,许多高职院校培养出的人才也越来越少。建筑工程资料管理相关专业的学生一代不如一代,对于实践操作的能力差,只会基本的工程相关理论,皆处于纸上谈兵的情况,因此难以胜任相关的工作[1]。产生该现象的原因,还是高职院校的建筑工程资料管理课程体系的问题,该课程体系不完善、课程内容不健全、实践操作过少等。目前许多高职院校在进行建筑工程资料管理课程体系时,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该教学模式主要以教师为主体,相对单一的传授知识,其教学理念也相当落后,教学体系不完善,最终的结果就是导致该专业学生的理论性强,只适用于考试,而不适合实践操作和独立完成相关资料收集与编写的工作。今后高职院校应跟上时展的步伐和公司岗位的需求来培养学生,综合提高学生的理论与实践能力相结合。这些都需要高职院校对建筑工程资料管理课程体系的重视,首先提高相关专业的意识,正确把握课程实施的重点,按照具体要求来进行施工教学,其中不单是教师的教导还需要互相的配合以及学生的实践。
2高职建筑工程资料管理课程体系要点
2.1强调施工组织和施工工艺
在高职建筑工程资料管理课程的实施中,部分检验验收的划分、验收程序、资料验收总汇等要先做具体的介绍,详细的说明施工工艺,具体强调施工组织和进度,为每个不同阶段的验收为主要目标,从而进行下一步的组织材料管理工作。课堂上的工程资料管理可以多讲述一些典型工程案例,如工程吊顶、多层框架、泥砖结构以及具体施工设计等为工程单位,准确的计算好工程的施工顺序,根据验收时间点来反推应当准备的材料。首先要使学生的状态从主动转换成被动状态,同时应该坚持与现场的施工人员保持密切联系,多去现场观察走动,并且坚持写工程日记[2]。
2.2对验收程序和资料的明确
除去现场施工验收外,收集各个阶段的建筑工程资料也是学习中的重点。每个步骤都有一定的特点,必须根据该工艺的特殊之处,制定其相关的材料。关于工程验收,除了一些基础的报验单‘实验报告、合格证和验收质量检测等,还有工程记录、水槽检测、闭路研究、电路相关质量检测等等。在建筑工程资料管理课程当中,每一步的工序都需要仔细记录和明确。跟着步骤随着资料管理的章程形式,井然有序的进行分类和记录。
2.3质量证明材料的及时收集
整个建筑工程中的重要资料具体分为两类:一类是建筑材料的质量证明文件,另一类是施工过程的详细记录。建筑工程中使用的钢筋、泥沙、水泥、砖头等一些主材的质量都是经过多重检验取得合格证的,但是许多材料如今需要好几回的转售,使得合格证和检测报告不能准时同步的交到手中。对于施工的送检日期、材料批次等等都需要做好记录,内容的整理更新要与之同步。
3高职建筑工程资料管理体系构建措施
3.1合理把握课程实施重点
首先,学生要掌握建筑工程施工艺与现场工程的组织能力。教师在课堂教育学生有关工程验收的相关材料时,重要首先放在其内容的基础章节,具体的讲述如何有效的在现场进行施工以及施工的过程,更重要的是明确实施工程的重点。高职中具体的建筑工程资料管理施工课程需要把握施工的进度开始,并积极鼓励学生管理资料。例如,教学中可以从具体案例中的混泥土结构开始,以整个建筑工程为基准,进行每个阶段的划分,以此帮助学生准备资料[3]。其次,明确各个部分的附属资料。教学中应当注重工程的工艺,从步骤入手,指导学生要随着工地的进步开始,记录相关的报验单、相关检测以及验收材料,以上所有材料还需要按照顺序收集整理,确保准确性。教师需要指导学生及时收集相关材料并且完成相应的检验记录。
3.2加强课程教学实践
建筑工程资料管理课程作为一项高职教育课程,在进行课程的教导时,教师可以采取根据工程实例来模拟教学,模拟教学在建筑工程中是一项最重要的步骤。学生首先要对建筑工程资料的明确,同时再对工程资料的收集,其中必须确保正确无误。除了学生自身的实践以外,学校的硬件设计也必须能跟上学生的模拟演练,比如具体的工程案例、相关材料等,每一环的应用和管理都需要高职院校以及相关教育机构对其的重视。由于资料管理课程的实践相当复杂,因此每个学生的分工要进行核对,并按照每一环来安排不同的任务。学生们在组织合作多次以后,对今后的综合能力会有相应的提升。
4结语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中的建筑工程资料管理课程体系的构建是一项操作性、技术性以及实践性都极强的课程。因此需要学生在多个层面的记录管理,并且对于施工相关有一定的了解。所以该校在进行该校课程编写和教学时,应当不断调整最恰当的教学模式,以争取该课程取得更好的发展,对今后的建筑工程教育工作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张妍.建筑工程资料管理课程教学方法探讨[J].四川水泥,2016,(10):114.
[2]杨晶.《建筑工程资料管理》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J].中国培训,2016,(22):175-176.
【关键词】《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课程;现存问题;分析;
《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课程,也称《建筑工程概预算》或《建筑工程定额与预算》,是高职工程造价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是建筑工程管理专业、建筑工程施工技术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课程,主要讲述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的基本理论和工程预算的编制方法。课程教学的目的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帮助学生建构工程造价知识体系,为学生未来的专业发展拓宽视野;二是培养学生基本的专业技能。即算量、计价的能力。使学生掌握并能熟练运用相关工程量计算规则计算实际建筑工程的分部分项工程量。能借助相关定额、清单、文件,完成具体的建筑工程造价确定。该课程的专业性、技术性、综合性和政策性、实践性都很强,教学过程中面临多方面的挑战。
一、教材缺乏
教材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教材选择是教学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在《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教学中遇到最大的问题也就是教材问题。由于本课程具有政策性强、区域性强的特点,特别是工程造价正处在改革之中,这一点与发展较为成熟的基础学科有很大的不同。国家新规定、新规范的理论方法部分没有办法及时编入教材,教学内容明显落后于工程管理、工程造价职业岗位的技能发展,教学内容也过于学科化和系统化。甚至部分有些教材选用的工程实例仍以砖混结构为主。完全脱离实际.实用性不强。因此教材的滞后性给该课程教学带来一定困难。
二、生源素质低
高职院校生源大多是中考或高考分数相对较低的学生,他们中大多数人文化基础差、理论底子薄,缺乏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学习目标、学习习惯不好。这是整个高职教育的现状。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大部分学生觉得《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很难,其原因主要有:一是学生文化基础相对较差,对于图纸的识读、构造做法和施工工艺不能很好地加以理解;二是学生接触实际工程时间较少,感性认识不足,未形成系统的工程知识。这些都制约着课程培养目标的实现,因此无形中增加了更多授课内容,正常教学内容带来很大压力。
三、课程内容多
在《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教学中,要讲授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的基本理论和工程预算的编制方法。包括建筑工程造价的构成、定额的内容及应用、建设项目各阶段工程造价(投资估算、设计概算、施工图预算、工程结算、竣工决算等)内容及确定的原理与方法等,还要通过大量案例讲解,使学生掌握并能熟练运用相关工程量计算规则对具体建筑工程进行工程量计算及工程造价确定。在教学中要同时完成定额计价和清单计价内容的讲授。有限的学时显得非常紧张。目前专业课程学时普遍被压缩。以我校为例,不同专业所开设的《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课程学时不同。最多84学时,少的仅56学时。要在有限的学时范围内完成内容繁多的教学任务,并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还是具有相当的难度的。
四、课程综合性强
《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是建立在建筑识图、建筑材料、房屋建筑学、建筑施工组织与技术、建筑力学与结构等课程基础上的综合性课程。只有掌握了这些土木工程技术平台课程的专业知识之后。才能学习本课程。要达到较理想的学习效果,必须能融会贯通前期所积累的专业技术知识,尤其对综合识图、施工工艺与施工组织等方面的知识要求较高。教学中学生反映出来的问题,恰恰暴露出学生在这些方面相对薄弱,这是导致学习效果不够理想、学生实践动手能力欠缺的主要原因。就我校上学期在新校区通过采用“项目教学法”来推动整个教学的过程中,这一点反应得极其明显。
五、课程专业技术性强
《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不仅要讲解建筑面积计算规则、土建工程预算工程量计算的方法。还要讲解建筑工程造价的构成,确定和控制,具有很强的专业技术性和内在逻辑性。之前若没有进行过相关专业技术知识的系统学习,将无法学习本课程。因此,工程造价、工程管理、工程施工技术专业以外的学生。在学习本课程过程中会有很大难度。
六、课程内容政策性强
《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是一门工程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受国家技术经济政策变化影响较大。有关规范修订、新规范颁布实施都会引起课程内容变动。例如,2003年《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的颁布实施使得工程计价方式产生了根本性的改革;2005年建筑面积计算规范的修订使得建筑面积计算方法有局部修改;目前2008年《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已颁布实施,新增了部分工程价款结算的条文,工程量清单要求项目特征另列等,教学内容也需要进行相应的修正和补充。计价过程中采用的定额、计价文件一般由各地区、省份自行编制。使用范围具有地域限制性。课程教学内容具有较强的时效性,这给教师备课带来较大的挑战。增大了备课工作量。
七、课程内容应用实践性强,应用型教师缺乏
关键词:高职 《建筑工程技术》 教学改革
国外对职业教育的研究具有集中性、针对性和实用性等特点。如:法国于1984年颁布了新的《高等教育法》,成立专门的“国家评估委员会”,负责全国高等教育机构综合性整体评估和教育专题研究,其研究的结果作为政府决策的依据。加拿大培训学院就以高就业率闻名;在德国的“双元制”教学体系中,实践课和理论知识课的比例为1:1。
我国从80年代初开始,在一些经济改革地区率先出现了一批中心城市举办的新型大学――职业大学。这类学校具有职业性和地方性等特点。高等职业教育的出现与发展,一方面缓解了各地经济建设迫切需要人才的矛盾,另一方面也促进了我国高等教育的结构改革,但是在总体上仍未能体现高等职业教育的特色。
高职教育将以坚持课程模式和课程体系改革为重点,以培养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加强以应用为目的,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导的课程模式和课程体系建设,科学合理设计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技术应用型人才。
一、以职业标准为导向重构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课程体系
高职高专课程体系设置应从职业教育的特点着手,打破传统的学科型课程体系,取而代之以理论学习与技能训练高度统一、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项目和情景。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对传统学科教学体系进行解构,按职业岗位群应掌握的知识和能力进行设置;根据典型工作任务中的工作过程进行课程重构,以知识应用为主线,以能力培养为核心,对课程进行优化和整合。这不但符合高职教育能力本位的特点,与职业标准相吻合,而且能够从职业的工作过程出发来设计课程的教材、内容、实训设施建设与实训环节组织。
二、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推进教学改革、构建教学内容体系
首先以职业资格标准作为行业或职业能力需求的风向标,以职业道德、职业素质为基础,以职业能力为核心,以职业证书、学历证书为纽带,分析各知识、能力、素质之间的相关性和相关程度,在内涵上寻找基本对等关系,并按一定方法进行归类。文化基础知识以“必需、够用”为度,专业知识则根据专业岗位群有针对性地设置专门化教学模块,建立一个宽广、针对性和实用性都很强的知识平台;课程内容的选择上遵循适度和够用的原则,排序上采用结构化的方式,建立与工作任务过程相一致的流程体系,加强校企合作。
三、《建筑施工技术》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1.改革教学方法,运用先进教学手段。多年来,课堂基本上采用“老师讲,学生听”的“灌输式”教学方法,严重影响着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发挥。在组织课堂教学时,教师应充分考虑学生学习的特点,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应根据学生学习的实际特点,确定合理的教学起点,把教材知识通过教学转化为学生的知识,并根据课堂上学生学习的实际反馈情况对教案作适当调整;课堂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思考,实现教学互动。另外,课堂与实训基地、施工现场结合,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大大地提高教学效果。
2.优化教学内容,与学科发展同步。课堂讲授应重视主要内容及基本概念方法,针对高职学生的就业特点不必所有内容面面俱到,对传统上形成的建筑施工课程内容进行适当的增减。另外,由于建筑施工课的实践性、综合性强的特点,决定了课程内容发展更新速度非常快,建设部每年都有一批重点推广项目,工程施工中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不断涌现,国家、地方的标准、规范也在不断作修改,从时效看,应组织具有丰富教学和实践经验的教师对教材进行及时补充和完善,拓宽学生的知识结构。
3.优化师资队伍,确保授课质量。《建筑工程施工技术》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专业主干课,讲授该课程的教师除了要具备系统的专业理论知识外,还要具备丰富的施工实践经验。因此,对于毕业后直接到学校任教的青年教师,除提高学历层次与教学方法、授课技巧外,还应注重加强工程实践锻炼。
4.改革考核方式。本课程对学生进行考核的目的是了解学生对施工工艺流程、工艺原理及工程措施的掌握情况。考核内容应增加与实践相结合的内容,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鼓励学生创造性地发现问题及解决问题。在考试形式上,应摒弃传统的闭卷考试,还可以尝试带领学生到施工现场进行口试或动手解决实际问题的考试形式。
通过以上改革方法达到重构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制定与职业标准相吻合的人才培养方案的预期目标。通过对新的课程体系的构建,促进学生主动学习,高质量地实现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应用能力;培养学生分析和创造性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交流和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主动发现问题、主动探究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童加斌 高职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10。
关键词:高职教育;建筑工程施工技术;教学改革;学习主动性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727(2012)06-0034-02
《建筑工程施工技术》是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一门核心专业课,其内容多、知识体系复杂、实践性强,涉及学生毕业后从事施工技术和组织管理工作的必备技能,在整个专业人才培养计划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然而,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学内容陈旧,方法单一,手段落后,实践性、综合性差,特别是对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培养未予以重视。同时,部分教师未注重自身素质的提高,缺乏实践,往往照本宣科,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因此,有必要进行教学改革,从注重培养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师自身专业素质入手,精心组织教学内容,利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革新考核方式,增加实践环节,注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毕业后从事建筑工程施工和管理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增强自信,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
高职学生普遍缺乏学习兴趣,学习积极性不高,主观能动性不强。主要表现为: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和学习计划;学习行为具有较强的从众性与依附性;精神状态懒惰松懈;缺乏求知欲、上进心,感受不到学习压力和社会责任等等。究其原因,首先,是对学习主体转变的不适应;其次,是学习目标不明确,很多学生就读高职并不是因为自身渴望学习,而是无可奈何或出于应付家长的要求,他们对所学专业并没有太多了解,因此学习目标不够明确;再次,是对社会的认可度持一种怀疑心态,这种怀疑直接导致自信心不足,由此影响到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针对这些原因,高职院校应采取相应的措施。
加强鼓励,增强学生自信在新生刚入学时,要结合专业培养目标、教学计划及就业形势,针对社会和高职学生自己对高职院校的偏见,及时加强对高职学生的引导,使他们打消对就读学校和专业的种种疑虑和不满,尽快适应新的学习环境。同时,对于不同时期的学生,专业教师应始终注重学生自信心的培养,比如,在本课程开始及各关键施工工序的讲解中,笔者始终以实例为佐证,将自己的自信传递给学生。如在讲解建筑工程平法图集的时候,为提高学生的学生积极性,同时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可以毕业生的反馈信息为例:我校某毕业生刚走上工作岗位的时候,极度缺乏自信,因为同期进公司的若干人中只有他是高职生,其他都是本科生。然而,到工程现场不久,他的自信一下得到了恢复。首先,是结构图的识读。工程伊始,项目经理要求技术人员先看图纸,以备图纸会审,在此过程中,我校的毕业生在审图时,很快发现了若干问题,而其他的本科生连基本的图纸都看不懂,因为在本科院校中,平法图集基本是不讲授的,所以,本科生很难熟读结构施工图。因此,我校的毕业生立即为项目经理刮目相看。此后在工地上,本科生跟着大专生学习成了一道风景。其次,是工程质量事故分析处理。基础梁浇筑后不久,下了大雨,由于地下水位上升,土遇水膨胀,而基础梁砼未硬化,无抗弯能力,导致基础梁在上部产生裂缝。工程部例会的时候,我校毕业生分析出了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使整个项目部成员为之动容。在这些事例中,高职学生有如此优秀表现,固然有其自身努力的结果,但更重要的是,他的这些知识点均是在学校课堂中获得的。
培养兴趣,激发学习主动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兴趣,就不会感到学习是一种负担,就会主动去学。在新生入学后应统一对学生进行专业导学,使学生明确他们需要掌握哪些知识和技能,在校期间的基础课是什么,主干课是什么,专业技能课是什么,毕业之后可能胜任哪些工作岗位。这样,学生能很快地进行角色转换,对自己学习的方向有初步的认识。另外,可请专家举办讲座或座谈会,使学生了解自己所学的专业,激发学生学习专业课的兴趣。还可以请一些已就业的毕业生回校与在校生进行交流,将自己对社会压力和竞争的亲身体会告诉在校生,促使在校生产生危机意识,用压力督促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提高学习的积极性。最后,要搭建师生互动平台,健全定期师生座谈制度,使教师及时掌握学生动态,同时,使学生成为主体,成为主人,监督、参与整个教学的改革过程。
加强学习,努力提高教师专业素质
“要想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必须要有一桶水”。因此,整个课程改革成败的保障在于教师自身专业素质的提高,相应的方法与途径有以下几方面。
树立强烈的责任心和积极的上进心一名合格的教师首先要有强烈的责任心。一个人的能力可以有差别,但基于态度的责任心是必须具备的,而且教师的认真负责会直接影响学生的日常行为方式和习惯。因此,在日常教学中,本专业教师要定期组织业务学习活动,教师聚在一起共同研讨本学科的教育教学活动,制定工作计划,进行集体备课,交流教学方法,彼此取长补短。
理论与实践并行,知识与技能并重结合《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实践性强的特点,可通过校企合作,安排每一位专业教师定期下工地、去现场,由教学一面手,转变为一专多能的复合型教师,并努力成为既具有教师资格,又具有专业技术能力的“双师型”教师,具体目标是两年内人手一“册”(即注册建造师、注册结构工程师或注册造价师)。
积极参与项目,提高科研能力通过参加科学研究,能够明显提高教师的知识面、专业深度及专业驾驭能力。近两年来,我校本专业教师积极参与项目研究,完成或在研校企合作横向课题多项。
建立健全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加强教学过程管理一是在学生中建立由各班班长、学习委员组成的学生信息反馈网,通过定期填写“任课教师教学情况调查表”、“课堂教学测评表”、“教学环节测评表”,定期召开学生座谈会等方式,反馈任课教师的教学态度、教学方法、教学水平以及教学效果。同时,设置“学生信箱”,专业教师定期汇总学生意见并及时做出反馈。二是在教师中建立由任课教师、教学督导室及教学管理部门组成的教师信息反馈网,通过随机听课、教学常规检查、实践环节检查等方式,对教师做出综合评价。
完善教学计划,精选教学内容
关键词: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女性毕业生;就业特征
1引言
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女性毕业生在就业时一直处于弱势地位,由于行业性质、现场环境、安全因素等,用人单位一直不愿意接收女性毕业生就业,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女性毕业生目前的状况值得关注。在调查近四届毕业生就业情况的基础上,分析女性毕业生的就业特征,希望能够为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女性学生的培养和就业工作提供参考。
2就业单位所属行业分析
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女性毕业生就业单位所属行业见表1所示。由表1可见,女性毕业生在“房地产/建筑”行业就业的占比达到了80.70%的绝对多数,其他行业就业的占比不足20%。女性毕业生虽然在建筑工程领域的就业处于弱势地位,但进入“房地产/建筑”行业的比例却不少,这是由于女性毕业生在就业心态上挑剔性差,初始就业要求不高。
3就业专业对口情况分析
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女性毕业生就业专业对口情况见表2所示。由表2可知,完全对口和比较对口累计占比达到了80.70%,与进入“房地产/建筑”行业的占比一致。不太对口和不对口的累计占比不足20%。这说明进入房“地产/建筑”行业的女性毕业生基本上依然从事着与专业相关的工作。
4就业单位性质分析
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女性毕业生就业单位性质情况见表3所示。由表3可知,约2/3的女性毕业生进入了私营企业,国有企业占比约1/4,国有和私营企业累计占比达到了85.96%。今后,还应引导学生到私营企业、国有企业就业。
5工资收入分析
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女性毕业生工资收入情况见表4所示。由表4可知,2000元以下的低收入人数占比约1/3,比例比较高。2000-3000元和3000-4000元的占比均为24.56%,约为1/4,4000元以上月收入的占比为19.30%,约为1/5。可见,结合目前行业工资情况,女性毕业生的工资收入不高,且低收入的占比较大,这与当前就业压力较大、女性毕业生的发展空间小及自身对待遇要求不高有一定关系。
6就业满意情况分析
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女性毕业生就业满意情况分布见表5所示。由表5可知,女性毕业生的就业满意程度为满意的占比有43.86%。不满意的原因中工作环境差和发展空间小两项因素的占比都达到了10%以上,其他情况均不足10%。由此可见,女性毕业生在建筑工程行业中处于弱势地位,发展空间较小,不少女性毕业生感觉土建行业的工作环境不太适宜女性在现场工作。薪资较差的占比只有5.26%,但女性毕业生低收入人数占比较大,约为1/3,可见女性毕业生普遍对目前的工资待遇还能接受,这也是受女性就业现状的影响。
7结论与建议
关键词:建工专业 英语教学 定向定位 教学模式 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H31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6)15-0021-01
我国现代高职教育是服务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面向经济社会发展和生产服务一线,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并促进全体劳动者可持续职业发展的学校教育。我国现代高职教育的办学特点决定其各个专业学科的教学活动都必须面向社会,对接产业发展、岗位需要、就业取向、个体发展需要培养具有技能特长的人才。针对于我国高职教育中的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英语教学说来,也不能脱离这样的定向定位,而混同于普通高校甚至于基础教育阶段的英语教学,应该“学有特色,因用而学,学用相长”。必须认真分析研究这方面的问题,改革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英语教学。
一、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英语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其一,教学模式脱离办学特色。办学特色是办学目标的精髓性内涵,高职学校工程技术专业英语教学的教学模式必须为面向经济社会发展和生产服务一线,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办学目标服务。但脱离实用性,仿照本科院校的教学模式实施教学活动是一个明显的问题。同时在教育模式上还留有“应试教育”模式的痕迹,学生成绩在考核中过关,但却不适合择业就职的需要,专业英语教学特色不鲜明的结果使得学生的英语学习流于学校教育的形式化。
其二,实用性英语课程建设不足。首先是在专业英语课程设置上集中于对学生听说读写方面的培养,而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英语课程设置应该突出听、读、说课程设置,这样更适合学生进入工作岗位后所需要的英语能力。其次是专业英语课程的课时不足,较多的课时分配给了基础英语,留给专业英语的课时不足以适用于学生习得专业英语的需要。
其三,教学方法的守旧与形而上。这里的问题一方面是教师对教法利用惯式的影响,在长期的认可实践中,教师尤其是老教师已经形成了自己的讲课套路“照本宣科”;另一方面是教师们也接受和推崇和实践需要紧密结合的教法,在教学科研中也都热议和探讨与实践需要紧密结合的新教法,但或光说不练,或搬来新瓶装老酒,换汤不换药。
二、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英语教学突出实用性的对策
从对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英语教学所存在的主要问题的提出和分析中可以看出,问题的症结是实用性不够,因而对于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英语教学应在如何增强“实用性”这个意义上探讨,也就是探讨如何培养专业英语方面的应用型人才。对应提出的问题所应采取的对策为:
其一,建立和完善“理论+项目+实践”的教学模式。理论即语言知识的教学,项目即专业项目教学,实践即实际应用能力教学。展开来说,要打造适合职业特性需要,融于学生专业核心能力培养过程中的教学模式。
其二,慕滩难窈涂问卑才湃胧旨忧靠纬探ㄉ琛8咧敖ㄖ工程技术专业英语教学具有鲜明的行业性,采纳高职院校普遍使用的专业英语教材固然可取,但对于具体的某个学校说来,若能够结合本校的教学情况,组织教师群策群力地自编教材则可以更突出行业特色、地方特色和小本特色。课时安排上,一方面从学校教学管理的角度能够适当增加课时,使得专业英语教学的时间能够相对饱满;一方面从教师对授课时间的把握上要能够合理分配,对授课内容的时间占比能够运筹到恰到好处。课程建设的最终构架应形成“职业能力本位”的课程体系。
其三,提倡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对于高职英语的教学方法学界已经很有理论建树,包括对国外语言教学方法的借鉴和推广。教学方法对于教师来说拥有自主性,每个教师都可结合课程需要来选择所要采取的教学方法,所要提出的是,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英语教师对于教学方法的选取不能凭借自己的主观意志而为之,要从能够培养学生的专业应用能力这个着眼点和落脚点出发,根据培养学生完成具体项目,解决专业中具体问题的实际能力的需要,来选择更为适用的方法,需要强调的是必须改变守旧与形而上的教学方法,不能抱残守缺,不能僵化于已经落后的低效的教学方法之中。
参考文献:
一、建筑行业从业人员现状
当前,我国的建筑行业依然属于劳动密集型的产业,整体施工操作人员的素质不高,施工技术力量薄弱,安全意识相对淡薄。从事生产一线的基层员工很少有受过专业学历教育,大部分都是只受过短期培训的农民工。这些都导致了当前建筑工程施工质量较差,工程安全隐患较多,给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了重大的损失。要想改变这种局面,就必须要在建筑行业中配备大量的受过专业教育的基层技术人员。同时,随着我国监理事业的不断发展,监理公司也需要补充一批能在施工现场进行施工管理的专业性人才。所以,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努力培养出能够适应生产、建设和管理等第一线的应用型专业人才,是当前科教兴国的重大决策。
二、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现状
(一)受传统思想影响,重理论教学,轻实践教学
受到传统人才培养思想观念的影响,高职院校的教育理念依然是重理论知识教育。传统思想认为,高职学生应该成为理论功底深厚,专业知识扎实,知识体系相对完备,并且能够顾及实用技能的本行业或者相关行业的技术人才。当前随着建筑工程日益国际化,新技术、新方法和新手段,甚至相关的用语和符号等都在不断冲击原有的教材内容。因此,高职教师的教学方法必须要与之相匹配。但是现行的教学模式从人才总体培养目标计划、教学大纲的编制上,都过分注重专业理论知识的系统性、完备性,而实践性教学过程占据总课时的时间比例不超过20%。专业教学活动以完成课堂教学任务为中心,以培养实践技能的教学环节为辅助。该教学模式是以高职教师为中心,以传授专业理论知识为重点,最终以考试为成绩结果的评定。在这种应试教育中,学生的专业理论知识相对扎实,但是却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导致学生的实践动手操作能力整体偏差,空有理论知识,却不知道如何运用是这种教学模式下高职学生的普遍现象。
(二)实践性的教育基地、实践的设备以及设施等不充足
受传统观念以及高职院校自身资金能力等的影响,很多高职院校实践性教育基地不确定,实验室建设滞后,实验的设备和设施严重不足以及现有实验设备利用效率不高,这些都严重的影响到了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使得高职教学在一定的程度上偏离了素质教育的方向,依然延续和重复着应试教育的模式,教学和教育严重脱离了生产建设实践。由于对现代教育认识和理解上的偏差,导致实践性教学环境的教师队伍从配备、职称晋升、绩效考核评定等方面都被另眼相看,这样就严重打击了有关教师和技术人员参与实践性教学环节的积极性。实践性教学仅仅被看做是理论教学的辅助和补充,更有甚者,会随意取消实践性教学环节,导致学生的实践技能的培养和提高流于形式。
完善高职建筑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主要对策
(一)培养目标定位
职业教育是一种技术教育,是以突出技术能力培养为特色的一类教育,其课程设置就要紧紧围绕专业能力培养目标进行,不能单纯追求学科的完整性和系统性,按学生应具备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整合课程、设计课程体系。应该按照岗位能力的要求,对其进行了知识结构分析,把教学体系分为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围绕高等职业教育就是为生产、服务第一线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这一宗旨,以培养适应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业人才,重点掌握从事本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和专业技能,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敬业与创新精神作为培养目标。
(二)专业定位
需处理好三个关系,其一要树立市场意识,主动适应建筑市场的需求;其二应设置复合型专业,努力拓宽学生的就业面;其三要协调好专业调整和相对稳定的关系,不仅要满足现状的需求,还要考虑到未来的市场发展需求。总之,专业定位要坚持以应用型职业所需要的理论和技能为基础,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将学历教育、技能教育和职业认证有机的结合起来。
(三)培养模式的构建
1.突出专业特色,加强对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
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主要是为了培养面向建筑工程的第一线技术应用、技术管理和服务的应用型人才,以培养其具备从事建筑相关工作所需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综合素质为主轴,并且加强对学生的实用技术和可持续发展方面的培养。因此,该专业要求学生必须具备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在进行该专业教学的时候,应始终将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放在首要地位,充分利用实训中心或者是实习基地对学生的基本技能进行全方面的培训。例如在实训中,对于建筑工程中的模板、钢筋、脚手架、混凝土等分部分项工程的具体施工,需要进行详细的讲解和操作示范。通过实习和实训活动,全面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技能,进而确保高职院校的学生在毕业之后能够尽快的适应工作岗位的要求。
2.强化对学生的认证教育,推行“双证书”制度
高职院校的学生不仅要有学历证,还应该具备执业资格证,确保学历教学和职业认证教育结合起来。例如学生可以在学校学习期间,通过相关的职业资格培训,来考取施工员、造价员、资料员等从业资格证,以增强就业竞争力。
3.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走产学结合、校企合作之路
关键词:高职院校;顶岗实习;管理困境
作者简介:王虹(1968-),女,陕西宝鸡人,广西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讲师。(广西 南宁 530023)
基金项目:本文系广西教育厅“高职教育水利专业顶岗实习环节管理体系的研究与实践”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04-0147-02
顶岗实习是高职院校推进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形式,是培养高职院校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的重要途径。[1]顶岗实习使学生可以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一方面所学理论知识可以得以验证,另一方面可以获得宝贵的工作经验。通过顶岗实习可以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严谨的工作态度,增强工作能力,增加工作中的沟通和适应能力,增强岗位意识和岗位责任感,最大限度提高其综合素养。
目前,高职院校在实施顶岗实习教学环节的过程中,普遍存在着符合顶岗实习要求的岗位数量不足、实习指导难以落实到位、实习生安全得不到保障、实习效果难以准确考核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给实习管理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导致顶岗实习达不到预期效果。为此,笔者针对顶岗实习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以广西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为例,提出了相应的管理对策与措施。
一、高职学生顶岗实习管理存在的问题
1.顶岗实习企业难找
到目前为止,国家并没有硬性的法律制度约束企业接收学生实习。企业一方面急需动手能力强的高技能人才,希望毕业生上岗就能在工作中独当一面,但另一方面企业考虑到生产管理、安全责任等问题,又对职业院校学生的实习不够支持,致使职业院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学生在建筑工地进行生产性实习很难落实和有效实施。[2]对于校企合作,因为缺乏与企业合作的长效机制,实际多是依靠教师的私人关系在维持,因此学校也就无法对施工单位提出配合实习目标的具体要求,即使部分建筑施工企业愿意接收学生实习,一次性接纳的人数也很有限。能保障实习质量要求的实习企业难找,是顶岗实习管理中的最大困扰。
2.顶岗实习指导难落实
实习单位分散给实习指导工作带来了很大困难。对于建筑企业,一个工地能容纳实习学生的数量很有限,学生往往要分散到很多个工地实习,还有部分学生自己找实习单位,更加大了实习工地的分散度。[3]针对这种情况,学校顶岗实习管理通常采用专业教师轮流到不同工地进行“看望式”管理的方式,教师一方面负责实习管理,另一方面对学生进行专业指导。从形式上看,管理与指导两者兼顾了,但因为学校的专业教师大部分都是教学骨干,教学任务繁重,很难有足够的时间用于校外实习的管理和指导,使顶岗实习实际上处于无人管或“半管理”的状态。
3.顶岗实习安全难保障
职业院校学生顶岗实习期间缺乏必要的安全风险保障。[4]现行的企业职工工伤保险相关条例没有明确在校生与顶岗实习单位之间的劳动关系,职业院校、企业与顶岗实习三方又很少签订协议,一旦学生在顶岗实习中发生了安全事故,应该由谁来负责也一直是实习管理过程中最敏感的话题。
4.顶岗实习效果难考核
实习点分散度高、实习持续时间长、实习指导难以落实,导致对学生实习效果难以准确考核。通常是实习结束时由学生提交实习报告,再结合实习单位的实习鉴定给出学生的实习成绩,但这种考核评价方式不能准确反应学生实习过程中的状况,技能水平是否提高也得不到验证。
二、高职学生顶岗实习管理的对策
1.多渠道拓展顶岗实习基地,实现校企共赢的局面
(1)以社会服务为纽带,拓展校外顶岗实习岗位。有计划地加强与学校专业相关的,有一定规模、生产技术较先进、管理严格、经营规范、社会声誉好的企业的联系,将其作为校企重点合作对象,了解其技术及培训需求,有计划地派出专业骨干教师主动参与技术开发研究或“送教上门”,为其开展各类员工培训等,增加企业对学校的了解,拓宽实习岗位渠道。[5]近年来,广西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主动与校外建筑相关企业进行深度合作,建立了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有计划地让学生参加顶岗实习,通过实训基地兼职教师和专业教师联合指导,确保了学生各种实训的效果,达到了工学结合的目的。
广西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新校区位于南宁东盟经济开发区内,借助开发区优势,与进区的南宁―东盟经济开发区住建局、广西金大道钢结构工程有限公司、广西荣泰钢结构建设有限公司等5家建筑企业共建了园区实训基地。
此外,广西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以“三个结合”,即:学校与广西建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深圳市宝鹰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建筑主流企业结合,师生与建筑技术员结合,理论与实践结合作为人才培养的基本途径,积极建立产学结合机制。实训基地利用先进的设备和实训教师的智力,解决了建筑工程中的技术难题,为建筑企业提供了生产和技术服务。
(2)以场地引资源,校企共建校内生产性顶岗实训基地。广西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里建校区,拥有实训基地32亩,建筑面积7800m2,露天实训场地7500m2。学院“以场地引资源”的校企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的方法,打破了行业的界限,实现了资源共享,充分发挥了实训基地实训和生产的一体化作用。由学校提供场地和管理,企业负责提供设备和技术支持,并承担师资培训任务,引入行业标准,以企业为主组织顶岗实习。在实习过程中,一方面学生可以感受到企业文化,经受实际生产的锻炼,有效强化了学生的实践技能;另一方面又节省了企业对场地的投入,通过材料检测、工程设计等业务,企业实现了经济效益,学校为企业培养了后续人才,形成了校企共赢的局面。
2.以制度作保障,落实实习指导工作
指导教师是学生顶岗实习的第一责任人,为了方便对学生进行跟踪和指导,广西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要求教师对学生的管理具体到人,并做好跟踪记录,辅导员要配合指导教师做好相关工作。[6]针对学生顶岗实习学习适应阶段、熟练阶段和提高阶段的不同特点进行专业教育、思想教育、安全教育工作。
(1)“实习承诺书”制度。向学生印发“实习承诺书”,以文字的形式向学生和学生家长说明实习过程的基本情况和实习过程中学生、学校、企业三方相应的责、权、利;对学生及学生家长签字的“实习承诺书”进行归档,作为实习过程管理的一个重要依据。
(2)定期探望制度。在实习过程中,由院领导、系部领导和专业指导教师定期、分批、巡回到各实习点探望学生,召开学生座谈会,了解学生在实习过程中遇到的各类问题和困惑,缓解学生身处陌生环境的不适情绪,最大程度上确保实习工作的顺利进行。
(3)利用现代网络进行及时动态管理。在实习生中按班级和实习点分别组建班级QQ群、实习点QQ群和实习点飞信群,充分发挥网络的便捷性、及时性、互动性优势,调动多方人力资源,全天候、全过程参与顶岗实习的指导工作,解决实习指导不足的问题。
(4)聘任企业技术人员为企业的兼职教师,负责学生顶岗技能的指导;聘请企业兼职辅导员与学校指导教师、辅导员一起加强对学生的教育,通过经常与学生交流,及时掌握学生思想动态,定期向学校汇报学生的情况。
3.健全保障制度,重视实习安全
广西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建立和健全了校企合作的校内外实训基地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制定了“校外实训基地应急处理规定”、“学生顶岗实习管理办法”、“校外实训基地教学与安全管理规定”等学生顶岗实习保障制度,从而确保了学生实习的安全,保障了学生权益以及实训基地的可持续发展。[7]此外,还可以通过推广实习责任保险等多种途径,提高学生顶岗实习期间的安全保障。
4.实行双向考核,三元素评价体系
(1)双向考核制度。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接受学校和企业的双重指导,校企双方要加强对学生工作过程的控制和考核;在实习完成后,由实习企业和学校共同评定学生的实习成绩。[8]
(2)及时通报制度。对各实习点出现的各种积极和消极的事件进行及时整理收集,对涉事学生给予第一时间的表彰或处分,并及时通过实习单位联络员通报到所有实习点,发挥事件的模范效用或警示效用,引导各实习点的实习工作朝积极方向发展。
(3)实行学校评价、企业评价以及学生自我评价的三元素考核评价体系,尽可能做到公平、公正,并起到积极鼓励优秀学生的目的。
三、结束语
通过校企共赢,调动了企业参与学生顶岗实习的积极性;通过多渠道拓展实训基地,解决了实习场所不足的困境;通过健全实习管理制度,细化了实习指导工作;通过多种途径,提高了学生顶岗实习期间的安全保障;通过多方参与的评价体系,可以准确的评价学生的实习效果。只有这样才能确保顶岗实习达到实效,实现“顶岗”和“上岗”的零距离对接。
参考文献:
[1]谭辉平,李芹,廖俊杰,等.做实高职顶岗实习有效推进工学结合[J].中国高教研究,2008,(1):7-8.
[2]皇甫静,李贤政.高职院校学生顶岗实习研究与实践[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9):76-78.
[3]朱蓉.构建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10):12-14.
[4]龙伟忠.学生顶岗实习伤害事故预防探析[J].教育与职业,2009,
(29):169-170.
[5]丁金昌,童卫军.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探索[J].中国高教研究,2008,2(7):12-13.
[6]陈玲.高职院校学生顶岗实习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D].曲阜:曲阜师范大学,2010.
关键词:能力;实践教学;保障措施
作者简介:段永萍(1967-),女,河南杞县人,青海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注册造价工程师,研究方向为工程造价、招投标管理、高职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518(2012)23-0044-03
高职高专的培养目标是培养与工程建设要求相适应的、具有必备的专业理论知识和较强实践能力、直接在建设工程第一线工作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为保证学院的培养目标,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课程就必须建立与理论教学体系相对应的实践教学体系,以专业技术能力培养为中心,加强学生的基础技能训练,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使学生在达到专科层次的文化基础知识、专业基础理论的同时,具备较高的技术应用能力和实际操作技能。在毕业时获取大学专科学历,同时获得相应的岗位及资格证书(如预算员岗位证、全国造价员证),毕业后能直接上岗。因此,建立符合高职教育特点的实践教学体系是高职高专教学过程中的关键环节。
一、进行各相关专业调研,确定本课程的能力结构
进行各相关专业调研时,我们采取了“把行业专家、技术人才请进来,专业负责人、专业教师走出去”的方法,首先听取生产第一线的行业专家、技术人才的意见,采纳他们的建议,搜集有关信息,为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服务。同时我们也组成了专业调研小组,多次深入生产第一线,开展专业调研,写出调研报告,确定了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课程的能力结构,本课程具有如下能力结构:具有建筑工程定额应用的能力;具有建筑工程、装饰装修工程工程量的计算能力;具有建筑工程、装饰装修工程概预算编制的能力;具有建筑工程、装饰装修工程工程量清单的编制能力;具有编制拦标价的能力;具有编制投标报价的能力;熟练掌握计算机操作的基本技能,能熟练使用广联达、神机妙算、鲁班等预算软件。
二、根据能力结构,进行能力分解,确定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课程实践教学内容、目的要求以及采用的教学形式和方法
(一)建筑工程定额的应用。掌握建筑工程定额中人工、材料、机械消耗量的确定方法;人工、材料、机械台班单价的确定方法;建筑工程定额的应用。根据工程案例,能应用建筑工程定额进行直接套算及换算,准确计算出分部分项费用。采用理论、实践交替的教学形式;采用案例法教学。
(二)建筑工程工程量、装饰装修工程量的计算。掌握建筑工程、装饰装修工程实体项目、措施项目二十五个分部分项工程量的计算规则和方法。采用理论、实践交替的教学形式;采用案例法、假题真做法教学。
(三)建筑工程、装饰装修工程概预算的编制。熟悉建筑工程、装饰装修工程费用定额,掌握单位工程施工图预算编制方法,完成单位工程施工图预算的编制。采用理论、实践交替的教学形式;采用案例法、假题真做法教学。
(四)建筑工程、装饰装修工程工程量清单的编制。熟悉工程量清单的概念、工程量清单计价方法的特点;熟悉工程量清单和工程量清单计价的内容;掌握工程量清单的编制和工程量清单计价中综合单价的确定。采用理论、实践交替的教学形式;采用案例法、假题真做法教学。
(五)控制价的编制。站在招标人的角度,按照控制价的编制步骤,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完成控制价的编制。采用理论、实践交替的教学形式;采用案例法、假题真做法教学。
(六)投标报价的编制。站在投标人的角度,按照投标报价的编制步骤,根据不同企业的管理水平,完成投标报价的编制。采用理论、实践交替的教学形式;采用案例法、假题真做法教学。
(七)广联达、神机妙算预算软件的应用。熟悉广联达、神机妙算软件的使用,为软件技能训练奠定一基础。假题真做实训、计算机模拟操作。
(八)技能实训。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提高分析和解决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的管理和应用的能力。假题真做实训、计算机模拟操作。
(九)顶岗实训。综合检验学生的所学知识和技能。学生以造价员的身份到工程建设工地、造价中介机构进行毕业前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的管理和应用综合能力的训练。建筑工程、装饰装修工程的控制价、投标价等的编制。
三、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实践教学的特点
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实践教学具有“分层培养,逐步提高”的特点。将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课的实践教学分为四层次: 第一、二层称为专业基本技能培养层,专业基本技能培养层由理论课和实践课交替完成,主要培养学生的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理论及实践能力及造价员应具有的基本专业技能;第三、四层称为专业综合能力培养层,专业综合能力培养层由学生技能实训及顶岗实训完成,学生以预算员、造价员的身份参加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的实际工作,学生综合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尽快的适应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的管理和应用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