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会计工作要点

会计工作要点

时间:2023-02-19 20:35:31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会计工作要点,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会计工作要点

第1篇

关键词:大数据时代;学校会计;工作专项

学校的健康发展离不开财务工作的支持,而会计工作在学校财务系统中占据重要地位,是财务工作的基础。学校会计工作的水平对学校的管理和发展有重要影响,但是当前会计工作在学校中普遍没有得到足够重视,在观念、制度、人才等方面都存在一些问题,影响了学校的财务保障。近年来,信息技术的发展带来了海量的数据和信息,大数据时代已经到来,学校会计工作也要进行改革才能适应当前的社会形势,因此,学校会计工作如何适应大数据时代进行有效转型已经成为当前的重要课题。

一、在学校会计工作中建立大数据意识

当前,在学校工作中,教学和科研是领导和教师关注的重点,而对学校会计工作缺乏足够的重视,认为会计工作只是简单的统计和核算,会计工作的理念和模式对学校发展无足轻重,因此,在大数据时代到来后,学校会计工作中没有很好的引入信息化和数据化理念,学校会计工作的改革和发展严重滞后,基于此,在学校会计工作中建立大数据意识至关重要。首先,学校领导和会计工作人员要转变思想,建立大数据意识。学校领导是学校发展的引领者,而会计工作人员是会计工作的执行者,他们的思想观念直接影响到学校会计工作的发展方向和实施效果,因此学校领导和工作人员要认识到大数据对学校会计工作的意义,不断转变思想,将大数据意识融入到学校会计工作中;其次,学校要重視对会计数据资源的建设和挖掘。信息化和数据化是学校会计工作发展的必然趋势,学校要重视对会计信息和数据收集,建立系统全面的会计数据库,学校在开展会计工作时可以从中获取信息资源进行分析,从而为学校的财务决策提供客观全面的参考和依据,保证学校各项建设的顺利开展。

二、建立大数据下的学校会计工作应用系统

大数据时代学校会计工作的开展与信息化工具和应用系统是分不开的,大数据时代学校会计工作要实现有效转型就必须建立完善的会计工作应用系统。当前学校会计工作已经基本实现了电脑办公,但是大部分学校仅仅局限在简单的电脑输人记账、统计数据方面,缺乏专业的信息化数据化会计工作系统,不利于学校会计工作在大数据环境下改进和创新,不能适应当前的时代形势,因此,建立新型的学校会计工作应用系统迫在眉睫。首先,构建学校会计工作信息化应用系统。大数据时代的学校会计工作涉及大量的数据信息资源,当前简单的电脑工作系统难以保证会计工作顺利开展,因此开发更为先进的信息技术和系统,例如,云计算技术是基于大数据背景而产生的,具有信息储量大、数据处理效率高等特点,对推动学校会计工作的科学规范运行大有裨益,可以有效提高学校会计工作的效率;其次,建立完善的学校会计工作机制。在大数据时代学校要针对会计的信息化应用系统建立科学的管理机制和规范,例如工作制度、预算核算制度、信息化管理制度等,以此保证学校会计工作的信息化应用系统顺利运行。

三、培养大数据时代的学校会计工作人才

在大数据时代要实现学校会计工作的有效转型,培养优秀的会计人才势在必行。当前学校的会计工作人员大多只接受了基本的会计知识和技能学习,综合素质不高,工作中只能完成简单的记账、统计数据、做报表等,缺乏对财务数据深入分析的能力,很难通过解析财务数据提出有效的管理措施。而在大数据时代,通过会计数据进行综合分析管理正是学校会计工作顺利开展所必需的,因此,学校培养和引进高素质的会计工作人才迫在眉睫。首先,学校要重视对会计工作人员的教育培训。学校对现有的会计工作人员要加强培训和再教育,建立完善的培养机制,定期开展专业知识讲座、培训等,一方面提升工作人员的会计专业知识和技能外,另一方面要重视提升会计工作人员信息素养和挖掘分析财务数据的能力,以适应大数据时代的学校会计工作;其次,积极引进高级会计人才。当前学校会计工作人员的知识体系普遍存在老化现象,因此学校要重视从高校引进优秀人才,他们通常掌握最新的知识和财务管理技能,可以为学校会计工作注人新的力量,从而带动整个人才队伍素质的提升。

四、重视大数据时代学校会计工作的监管

大数据时代为学校会计工作带来了新的思路和方法,大大推动了学校会计工作的健康发展,但同时也给学校会计工作带来了不小的挑战,其中会计工作的监管问题日益突出。当前学校会计工作的监管存在不少问题,例如学校会计工作中违规问题时有发生,但是学校普遍缺乏完善的监管制度,在处理会计工作中的违规问题时无法可依,导致监管不力,阻碍了学校会计工作的顺利开展,因此在大数据时代要重视会计工作的监管。首先,学校要建立完善的监管机制和奖惩制度,保证学校会计工作的规范化。要求会计工作人员的一切行为都要严格遵守相关准则,一旦发现违法违规行为如虚假账目、挪用公款等进行严肃处理。同时学校要定期对会计工作进行审计,保证会计工作规范化;其次,大数据时代的学校会计工作涉及大量数据,因此数据和信息安全问题不容忽视,学校要重视财务数据资源的管理,提升数据安全防范意识,建立数据保护体系,保证数据资源得到最大程度的运用。

总之,会计工作对学校的运行和发展作用重大,在大数据时代,学校会计工作在面临机遇的同时也面临巨大的挑战,只有实现有效转型才能获得长远发展。因此,学校和会计工作者要依托大数据时代的优势,不断改进创新当前的工作体系,全面推动学校会计工作的健康转型,发挥会计工作在学校发展中的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刘述佳.论大数据在会计工作中的应用[J].纳税,2017(3):27-28. 

[2]谢慧.新中小学校会计制度下学校会计工作要点[J].新经济,2014(36):211. 

[3]冷海燕.试析学校会计的内控方法和改进措施[J].财经界(学术版),2013(20):53. 

第2篇

经历了实习,对社会也有了基本的实践,让我学到了书本以外的知识,实习期间,我努力尽量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实习期间能够遵守工作纪律,不迟到、早退,认真完成领导交办的工作。在实习中,我参与了整个会计工作,从审核原始凭证、编制记账凭证、登账到编制会计报表都有亲自动手。

工作中认真作好学习笔记,不断的提高财会知识和政策水平,能认真贯彻执行执行财务政策,方针、制度,使xx的财会工作能按照国家的政策、法令进行,从而保证财会工作顺利完成下达的各项工作。

积极工作,我努力完成xx公司的后勤工作后勤工作将影响到xx公司的一切工作,公司制定了财务制度和上报审批程序,我要做到账目清楚,对公司血口做到细致明了,为公司节约每一分钱,积极配合公司完成了年度收支计划,为公司做好强有力的保障。

我还认真学习了各类学校经济业务的会计处理,并掌握了三门财务软件的使用实习期间,我利用此次难得的机会,努力工作,严格要求自己,虚心向财务人员请教,认真学习会计理论,学习会计法律、法规等知识,利用空余时间认真学习一些课本内容以外的相关知识。在整个过程中,我还掌握了几个工作要点:

1、原始凭证的审核方法及要点;

2、记账凭证的填写及审核要点;

3、明细账、总账的登记及对账;

4、财务报表及纳税申报表的编制与申报;

5、会计档案的装订及保管常识。

学习与联系当中,我发现会计是一门实务与理论结合性很强的学科,尽管我学过这门课,但是当我第一次和公司的同事操作具体业务时,觉得又和书上有些不同,实际工作中的事务是细而杂的,只有多加练习才能牢牢掌握。

我想每一次的经历都是一种积累,而这种积累正是日后的财富。在工作上,在学习上,我要让这些宝贵的财富发挥它的作用,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3篇

    事前调研,查找会计工作薄弱环节根据上级领导部门安排的年度工作要点,借鉴先行试点单位的经验与作法,就开展“会计管理年”活动进行广泛调研。深入到机关企事业单位征求意见,搜集会计工作的薄弱环节和不足,然后加以梳理,有针对性地提出开展“会计管理年”活动要重点突出解决一些部门、单位在会计工作中存在的责任主体不落实、制度执行不到位、账簿设置不严格、支出凭证不充分、会计核算不规范、财务处理不正确、信息披露不真实、会计资料不齐全、内部控制不健全等方面的问题。

成立领导小组。为“会计管理年”活动提供组织保障为了确保“会计管理年”活动顺利开展,成立专门的相关领导小组,各处局领导任小组领导,相关科室主要负责人参加的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并及时召开领导小组成员会,进一步明确和落实相关的职责。

制定方案,确保“会计管理年”活动有序开展按照活动有方案、落实有措施、检查有指标、结果有成效的要求,根据关于开展“会计管理年”活动的相关精神,结合实际情况,精心制定活动方案,文件印发给下级各单位,要求认真贯彻执行。方案具有两个鲜明特点:一是具有很强针对性,提出重点突出解决的问题:二是整合资源,细化工作,落实责任,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将“会计管理年”活动列入年度重要工作内容,推进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

安排部署。动员全员参与“会计管理年”活动在召开领导小组成员会议、协调会议基础上,召开“会计管理年”活动动员大会,各行政机关、事业单位、国有控股企业和参股企业分管财务工作的财政、会计部门人员参加会议。安排主要领导作动员讲话,学习有关文件,宣读活动方案,提出工作要求,要求各行政机关、事业单位、国有控股和参股企业积极主动投身“会计管理年”活动。

集成各方力量,确保“会计管理年”活动检查无盲区为确保自查面、重点检查面、随机抽查面三个指标落到实处,整合资源、集成力量,一方面整合财政部门的力量,定期不定期召开联系会议,积极沟通,督办工作;另一方面建立单位、部门和财政相关业务科室的联动机制,共担“会计管理年”活动检查职责,做到不留死角,没有盲区。系统各单位通过“晒账”,查不足,找差距,相互学习借鉴提高。

加强指导督办,促进“会计管理年”活动工作均衡进行针对活动良莠不齐的问题,一方面主动联系、积极沟通,深入到部门单位了解情况,发现问题,掌握进度,督办工作,要求按规定的动作和程序开展“会计管理年”活动;同时要求各部门各单位突出特色、彰显个性,结合各自的实际开展活动,使其更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另一方面,深入各部门加强指导,力保活动各项工作均衡进行,查找漏洞,防范风险,健全内控。

积极查找不足。做实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各部门、各单位按活动方案的规定,围绕会计机构设置、会计人员持证上岗、会计凭证规范、会计账簿设置、财务报告编制、会计档案管理、内部控制制度、会计电算化、财务制度执行、财政“四项改革”等内容,对照检查表,逐一量化打分,积极主动查找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制定整改方案,完善制度办法,将会计基础工作做实、做规范。

加强宣传报道。营造“会计管理年”活动的良好氛围

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杂志、网络信息、宣传橱窗等媒体,宣传“会计管理年”活动,营造推进“会计管理年”活动的良好氛围,赢得领导重视、部门支持、单位配合、社会理解,以及广大财会人员的积极参与。网上设置专栏,刊登活动方案,彰显先进典型,开展“会计管理年”活动的经验作法。

总结表彰,建立会计管理工作常态化机制在开展“会计管理年”活动过程中,各级财政会计管理部门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发现典型,及时总结经验,利用网络信息平台。加以推广。广泛深入地收集汇审、分析整理资料,适时对“会计管理年”活动进行总结表彰,探索建立会计管理工作常态化机制,努力提高会计和会计管理工作水平和质效。

 

第4篇

【会计顶岗实习自我鉴定范文一】 一、作为一个会计人员,工作中一定要就具有良好的专业素质,职业操守以及敬业态度。会计部门作为现代企业管理的核心机构,对其从业人员,一定要有很高的素质要求。

(1)从知识上讲,会计工作是一门专业性很强的工作,从业人员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跟上企业发展的步伐,要不断地充实自己,掌握最新的会计准则,税法细则,法律知识及攻关经济动态。这样才能精通自己的工作内容,对企业的发展方向做出正确的判断,给企业的生产与流通制定出良好的财务计划,为企业和社会创造更多的财富。

(2)从道德素质讲,会计工作的特殊性使其可接触到大量的共有财产,所以作为会计人员一定要把握好自己办事的尺度,首先自己要做到安分守己,其次对于他人的威胁,诱惑,和指使要做到坚决不从。如何挽救道德的缺失,将个人素质提高到一个新的层面上来,是每一个会计人员都要努力思考的问题。

只有会计人员自身的道德素质提高,才能够走好职业生涯的每一步,只有会计人员全体道德素质提高,会计行业才能够得到更深的发展,市场经济的优势才能够发挥得更好。

二、作为一个会计人员要有严谨的工作态度。会计工作是一门很精准的工作,要求会计人员要准确的核算每一项指标,牢记每一条税法,正确使用每一个公式。会计不是一件具有创新意识的工作,它是靠一个又一个精准的数字来反映问题的。所以我们一定要加强自己对数字的敏感度,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弥补漏洞。

三、作为一名会计人员要具备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会计部门是企业管理的核心部门,对下要收集会计信息,对上要汇报会计信息,对内要相互配合整理会计信息,对外要与社会公众和政府部门搞好关系。在于各个部门各种人员打交道时一定要注意沟通方法,协调好相互间的工作关系。工作重要具备正确的心态和良好的心理素质。记住一句话叫做事高三级,做人低三分。

四、作为一个即将工作或刚迈入社会的新人,也要注意以下几点:

1、有吃苦的决心,平和的心态和不耻下问的精神。作为一个新人,平和的心态很重要,做事不要太过急功近利,表现得好别人都看得到,当然表现得不好别人眼里也不会融进沙子。

2、工作中要多看,多观察,多听,少讲,不要说与工作无关的内容,多学习别人的艺术语言,和办事方法。

3、除努力工作具有责任心外,要善于经常做工作总结。每天坚持写工作日记,每周做一次工作总结。主要是记录,计划,和总结错误。工作中坚决不犯同样的错误,对于工作要未雨绸缪,努力做到更好。

4、善于把握机会。如果上级把一件超出自己能力范围或工作范围的事情交给自己做,一定不要抱怨并努力完成,因为这也许是上级对自己的能力考验或是一次展示自己工作能力的机会。

5、坚持学习。不要只学习和会计有关的知识,还要学习与经济相关的知识。因为现代企业的发展不仅在于内部的运作,还要靠外部的推动。要按经济规律和法律规定办事。有一位教育学家说过,当我们把学过的知识忘得一干二净时,最后剩下来的就是教育的本质了。这里我把教育改成知识,我们在大学里学习的知识也许会被淘汰,但那些最基本的学习方法永远是我们掌握最新知识的法宝。

这一次的实习虽然时间短暂,虽然接触到的工作很浅,但是依然让我学到了许多知识和经验,这些都是书本上无法得来的。通过实习,我们能够更好的了解自己的不足,了解会计工作的本质,了解这个社会的方方面面,能够让我更早的为自己做好职业规划,设定人生目标,向成功迈进一大步。

仅仅的一个多月实习,感受颇多,将受益终生!

【会计顶岗实习自我鉴定范文二】 经历了实习,对社会也有了基本的实践,让我学到了书本以外的知识,实习期间,我努力尽量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实习期间能够遵守工作纪律,不迟到、早退,认真完成领导交办的工作。在实习中,我参与了整个会计工作,从审核原始凭证、编制记账凭证、登账到编制会计报表都有亲自动手。

工作中认真作好学习笔记,不断的提高财会知识和政策水平,能认真贯彻执行执行财务政策,方针、制度,使xx的财会工作能按照国家的政策、法令进行,从而保证财会工作顺利完成下达的各项工作。

积极工作,我努力完成xx公司的后勤工作 后勤工作将影响到xx公司的一切工作,公司制定了财务制度和上报审批程序,我要做到账目清楚,对公司血口做到细致明了,为公司节约每一分钱,积极配合公司完成了年度收支计划,为公司做好强有力的保障。

我还认真学习了各类学校经济业务的会计处理,并掌握了三门财务软件的使用实习期间,我利用此次难得的机会,努力工作,严格要求自己,虚心向财务人员请教,认真学习会计理论,学习会计法律、法规等知识,利用空余时间认真学习一些课本内容以外的相关知识。在整个过程中,我还掌握了几个工作要点:

1、原始凭证的审核方法及要点;

2、记账凭证的填写及审核要点;

3、明细账、总账的登记及对账;

4、财务报表及纳税申报表的编制与申报;

5、会计档案的装订及保管常识。

学习与联系当中,我发现 会 计是一门实务与理论结合性很强的学科,尽管我学过这门课,但是当我第一次和公司的同事操作具体业务时,觉得又和书上有些不同,实际工作中的事务是细而杂的,只有多加练习才能牢牢掌握。

我想每一次的经历都是一种积累,而这种积累正是日后的财富。在工作上,在学习上,我要让这些宝贵的财富发挥它的作用,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会计顶岗实习自我鉴定范文三】 时间过得很快,为期一个礼拜的会计实习很快就结束了,从两年前选择学习会计专业到现在有机会真正做账填写汇票并且办理结算业务,都是源于那份对会计工作的热爱。

这一年里,在学校学习到一些会计理论知识,现在看来,理论与实际还是有很大的差异的,通过这个礼拜的模拟出纳岗位实习,使我对会计工作有了新的认识和理解。

为了总结经验,发扬成绩,克服不足,先将所学到的工作做如下总结。

一开始单位不会让什么,观察我是否有耐性全身心的投入本行业。

然后是大批量的工作,数量和难度都很大但是要求不高,这是考察我的能力,也让我找到自己的位置。

单位里完全按能力来分配待遇,而不是学历。

社会的准则就是不能劳动的人就是废物,即便你是大学生、文化高、素质高、说话有水平、气质高、斯作等等。

山外有山,人外有人,虚心向他人学习有真材实学才是当务之急。

作为学习了这么长时间会计的我们,可以说对会计基本上能耳目能熟了。

有关会计的专业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结构体系,我们都基本掌握。

通过实践了解到,这些似乎只是纸上谈兵。

倘若将这些理论性极强的东西搬上实际上应用,那我们也会是无从下手,一窍不通。

下面就是我通过这次会计实习中领悟到的很多书本上所不能学到的会计的特点和积累,以及题外的很多道理。

实习之前我总以为自己的会计理论知识还算扎实,正如所有工作一样,掌握了规律,照芦葫画瓢准没错,那么,当一名出色的会计人员,应该没问题了。

现在才发现,会计其实更讲究的是它的实际操作性和实践性。

离开操作和实践,其它一切都为零!会计就是实际中学会做账。

在实践中我也发现,会计具有很强的连通性、逻辑性和规范性。

其一,每一笔业务的发生,都要根据其原始凭证,登记入记账凭证、明细账、日记账、三栏式账、多栏式账、总账等等可能连通起来的账户。

其二,会计的每一笔账务都有依有据,而且是逐一按时间顺序登记下来的,极具逻辑性。

其三,在会计的实践中,漏账、错账的更正,都不允许随意添改,不容弄虚作假。

每一个程序、步骤都得以会计制度为前提、为基础。

体现了会计的规范性。

在登帐过程中,首先,要根据业务的发生,取得原始凭证,将其登记记帐凭证。

然后,根据记帐凭证,登记其明细账。

期末,填写科目汇总表以及试算平衡表,最后才把它登记入总账。

结转其成本后,根据总账合计,填制资产负债表、利润表、损益表等等年度报表。

这就是会计操作的一般顺序和基本流程。

在实习期间,我曾觉得整天要对着那枯燥无味的账目和数字而心生烦闷、厌倦,以致于登账登得错漏百出。

愈错愈烦,愈烦愈错,这只会导致雪上加霜,会计本来就是烦琐的工作。

不过慢慢觉得只要你用心地做,反而又会左右逢源。

越做越觉乐趣,越做越起劲。

清朝改良派代表梁启超说过:凡职业都具有趣味的,只要你肯干下去,趣味自然会发生。

因此,做账切忌:粗心大意,马虎了事,心浮气躁。

做任何事都一样,需要有恒心、细心和毅力,那才会到达成功的彼岸!

总之,在这次会计实习中,我努力将自己在学校所学的理论知识向实践方面转化,尽量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第5篇

关键词:管理会计 有效性 效果 目的 改善

一、问题的提出

2014年2月13日,财政部会计司了《会计司2013年工作总结和2014年工作要点》(以下简称“要点”)。并在《要点》中明确提出,“要大力开展管理会计体系的建设研究,积极发挥会计在增强企业价值创造力方面的重要作用”。管理会计是上世纪70年代末正式从西方传入我国,可以说是随着改革开放(1978年)的进展而不断深入和发展。在近40年的发展中,管理会计在我国企业中得到了一定运用,并取得了相应成效。但是,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目前我国企业管理会计尚未形成一套完整而成熟的应用体系。从实际效果来看,也并未真正达到改善企业管理的目的。因此,随着2014年新《要点》的提出,我国企业应响应政府要求,积极开展管理会计体系的建设与研究,积极发挥管理会计在增强企业价值创造力方面的重要作用。

二、管理会计概述

(一)管理会计的内涵

管理会计是从传统会计中分离而来,与财务会计并列成为现代会计的两大分支,对会计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管理会计旨在改善企业的经营管理状况,提高经济效益服务。同时,管理会计还是企业管理当局用于规划、控制、评价企业信息,并对其进行计量、确认、分析、积累、传递、处理等工作的工具,确保企业各项资源的有效利用并对其承担经济责任。

(二)企业开展管理会计的必要性

1、及时为企业提供有效的管理信息

企业的日常活动和持续经营离不开大量的经济信息。这些信息不仅包括企业成本等有关企业经营情况的信息,还需要有关企业运营的各种管理信息。与此同时,企业所需的有关企业运营的管理信息,不仅包括经过进一步加工所形成的财务信息,还包括具有特定形式和内容的大量非财务信息。这些信息无一不是管理会计所提供。企业管理者依据这些信息方能实现对企业的未来生产经营活动进行有效规划与控制,并达到预期目标。

2、健全与完善了企业会计制度

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相辅相成。相较于财务会计,管理会计更侧重于“面向未来”。并利用财务报表数据进行分析与比较,继而进行预测、控制、规划、决策。而财务会计通常善于针对过去信息进行记录与总结,以及编制报表和财务报告。健全的企业制度要求企业具有明确的财务工作内容和相应的职责权限,同时企业管理者需在各自权限范围内行使各自职权,组织内部管理,并制定有效的投资决策,使企业的日常运作规范化。可见,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各司其职,共同为企业的发展与运营服务,健全与完善了企业会计制度。

3、帮助管理者进行预测与决策

决策,一直都是企业经营管理的核心。与此同时,经济决策还是管理会计的重要内容。决策的前提条件是需要具有良好的预测工作,尤其资金预测。一旦资金出现问题,轻则停产,重则破产。在当前的我国企业中,普遍流行负债经营,这种模式对资金的要求更高,需要资金持续处于良性循环状态。通常,企业管理者较为重视成本、销售、利润等方面的预测,而对资金预测相对忽视,尤其是缺乏针对资金的长期、总体性预算。而管理会计则能对资金总量需求和追加需要量等起到预测作用,并能判断资金增长趋势。从而有助于企业管理者应用当前资本,针对市场环境,积极调动资金,为决策工作做准备。

三、现阶段我国企业管理会计的有效性分析

(一)管理型会计人才素质有待提高

财务会计看重于会计核算能力,而管理会计则更看重于管理能力。因此,无论是对知识面,还是对思维模式的要求都更高。同时,从事管理会计的人员,不仅要熟悉有关具体财务工作的方法、原理,以及知晓各类财经法规,还需能够全面掌握企业整体经济状况、有关经营活动的各个环节,以及熟悉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的相关知识。并能依据已知数据资料,设定经济参数,选取合理的管理会计方法,针对企业的经济活动趋势做出预测和分析,以及未来发展规划。然而,由于管理会计在我国的发展时间较短(自上世纪70年代末方被引入),管理会计体系尚不完善,企业财务人员掌握管理会计知识的途径极为有限,而且很多财务人员混淆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对管理会计知之甚少。从而导致管理会计在我国企业中的发展较为缓慢,其应用也被“流于形式”。

(二)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相混淆

由于财务工作能直接掌握企业的货币资金等经济命脉,因此,长久以来,我国各类企业普遍较为重视财务会计,对企业财务管理过程中所暴露出的问题也能积极分析和解决。相较于此,却很少有企业能够从长远角度、从战略目标的高度来研究和重用管理会计。一个显著原因,是由于很多企业都将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相混淆。很多企业的管理者及财务负责人要么重视企业的生产运营,要么重视企业的现金流,认为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既然都是“会计”,那么也“殊途同归”,认为其都是一种会计工作。很少有企业针对管理会计设置专门的机构和配备专门的人员,普遍都是将管理会计工作交由财务部门一同负责。

第6篇

1.研究的基础与意义

30年间,中国会计信息化蓬勃发展,紧跟国际前沿,为企业会计信息化的实施提供了良好的条件。2012年,财政部会计司将“研究制定《会计信息化工作规范》,进一步规范会计信息化流程,努力完善会计信息化工作顶层设计”作为本年的工作要点之一。上海市财政局承担了财政部修订《会计信息化工作规范》课题,组织上海市会计学会会计信息化专业委员会的专家组成课题组,来起草《会计信息化工作规范》,以符合会计信息化发展的时代要求,本文正是以财政部重点项目为契机,对企业信息化水平进行了一系列的调查研究,旨在通过调研反映出企业信息化水平,关注企业对会计信息化的需求,为规范的制定提供宝贵的实践建议,以期进一步提高我国会计信息化发展水平。

2.技术路线及步骤

如图1所示,本研究分为三个阶段:前期准备阶段、调查研究阶段、汇总分析阶段。

3.调研数据

本次调研一共分三次进行,第一次调研涉及企事业单位204家,其中回收的有效问卷为196份,提供者为市财政局和畅捷通,第二次调研涉及320家单位,包括一般企业、会计类企业、软件类企业和外商投资类企业,这两次调研的主要内容为企业会计信息化的发展程度、应用程度以及制度建设程度这三大方面。第三次调研涉及163家企业单位,包括一般类企业、会计类企业、12家软件类企业和58家外商投资类企业,主要是对之前的调研分析结果的一次反馈调研。通过调研分析以期得到企业会计信息化发展应用建设情况,反映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企业会计信息化进一步改进和提高的对策和建议。

二、企业会计信息化水平的调研分析

1.企业会计信息化的发展程度

企业会计信息化发展的程度,主要从四个维度来考量:

(1)时长: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时间跨度,目前调研企业中有45.4%和68.71%的企业应用会计信息系统的时间分别达到了10年以上和5~10年的水平,可见我国企业在会计信息系统的运用方面已经达到了一定程度,具备了进一步开展会计信息化工作的基础。

(2)进程:根据诺兰企业信息化阶段模型,本次调研对信息化进程的考量时对该模型进行了适当的精简与提炼,简单归结为四种程度,第一种程度为仍停留在手工记账模式,第二种程度为手工记账与会计电算化并行的模式,第三种程度为脱离手工记账,完全采用会计电算化模式,第四种程度为账务业务一体化的会计信息化模式(如图2所示)。通过调研数据我们看出,仅有11%的企业仍然使用手工记账的方式,接近90%的企业已经开始实施或者全面实施会计电算化或是会计信息化,由此可以看出,会计信息化建设是企业发展的大势所趋。

(3)复杂程度:企业采用不同的信息系统,可以很清楚地表明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的程度不同,使用独立的核算软件,即为简单的会计电算化的数据存储和处理阶段;使用账务与业务集成的会计信息化软件,为会计信息化发展的中级阶段;而使用会计管理决策一体化的软件为会计信息化发展的高级阶段,在调研中为了便于被调查者理解,我们把这几个层次简单化通俗化,通过调研得出,43%企业目前采用的会计信息化系统主要是使用独立的会计核算软件,处于会计电算化阶段,也有25%企业的使用账务与业务集成的会计信息化软件,处于会计信息化的中级阶段,19%的企业为决策管理一体化的会计信息化高级阶段,也就是说有近一半的企业处于会计信息化中高级阶段,说明我国会计信息化发展已非常普遍和迅速。

(4)监管范围:在第四个维度上,考察了监管的范围及需求,监管的范围越大,说明会计信息化发展的范围越宽,会计信息化的触角越广,同时也显示了会计信息化的发展和企业对于监管意识的认识问题(如图3所示)。调研显示,有46%的企业认为凡是牵涉到企业会计信息化的所有方面,都必须规范;仍有21%的企业认为“仅在会计信息安全方面必需进行规范”或者是“仅在为企业以外的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信息方面才需要规范”,首先说明会计信息化发展范围较广,需要规范的点不仅局限在安全及核算方面,同时说明大部分企业对于会计信息化工作的认识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没有对会计信息化工作有一个系统的、全面的认识,容易造成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存在安全潜在的问题,因此,财政部门需要加强企业会计信息化工作管理。

2.企业会计信息化的应用情况

(1)会计信息化软件的购买来源

从会计信息化软件的购买来源看(如图4),有69%的企业完全购买商业化软件,不进行二次开发,也有18%的企业会选择购买本土软件并进行二次开发,购买国外软件并进行二次开发的企业只有6%。从总体情况来看,大部分企业会购买成熟的会计信息化软件,也有部分企业会结合自身需求对现有的会计信息化软件进行二次开发,企业自主开发软件、与第三方合作开发软件和购买在线服务的企业较少。

(2)企业会计信息化软件的选择

目前(如图5),在我国国内的会计信息系统软件中用友、金蝶与国内其他品牌相比拥有着较大的市场份额,用友(49%)、金蝶(27%)、浪潮(6%);国外软件占有12%的占有率,其中以SAP(51%)和Oracle(32%)居多,并且在调查过程中我们还发现高端市场中仍是以国外品牌软件为主打产品。

企业在购买会计信息化软件时,考虑的功能因素(如图6)主要有软件的安全性、可靠性和合法性。在此基础上,企业考虑的主要因素还有会计软件是否达到财政部《会计核算软件基本功能规范》的要求(38%),是否为经过认证的商品化程度较高的主流会计核算产品(31%),同时企业还会考虑到该软件是否需要进行二次开发以及软件的易用性。企业对于会计软件的主要关注点总结起来还是在其能够满足自身会计工作的需求,旧的法规对于企业使用的会计信息化软件主要是采用一一评审的方法,这一方法在现阶段由于软件种类繁多、企业数量庞大而不再适用。

(3)软件的日常应用及维护情况

调研中(如图7),从未更新、替换过会计信息化软件的企业占18%,这其中包括有些出于会计信息化建设起步阶段的企业。会计信息化系统购买安装,只是实施会计信息化的第一步,之后随着会计制度的不断变化、信息技术的发展,系统需要进行不定时的更新、升级和维护。特别是在旧法规制定的年代,会计信息化软件对于企业来说还是一个新鲜事物,大家都是初次接触,关注的焦点在于会计信息化软件的初次安装、使用,是一个会计信息化工作“初始化”的阶段。但是经过十多年的发展,会计信息化软件已经在功能,普及度方面都有了很大发展,因此在大量的企业中出现了会计信息化软件的升级、更新、更换等问题。

会计信息系统与其他系统的融合程度(如图8),会计信息系统在各类物的管理、提升管理效率功能的方面与其他业务系统较好地相融合(60.54%和53.81%),但在与企业控制系统、决策系统方面的业务系统融合程度上还不足(23.32%和19.73%)。造成会计信息系统与其他业务系统的融合存在不协调的原因主要是在接口方面,统一系统间的数据交换标准和信息编码体系,对于系统之间的融合非常的重要。

(4)企业会计信息化工作的进展

网络技术必然会对会计信息化产生巨大的影响,云计算的概念在会计信息化领域已经所体现。有79%的被调研企业有对于集中会计核算和共享会计服务的构想和打算,可见“建立会计数据中心,完善对企业会计信息的管理”的提议是有理论依据与实际参考价值的。应该推行新的会计信息化工作规范,不仅要解决企业会计工作中现有的问题,同时也应具有一定的前瞻性,云会计是今后会计信息化的主要发展方向之一,因此应当进行规范。

企业会计信息化的发展不仅是实施会计信息系统一项工程(如图9),人员的培养、系统的不断提升也是保障信息化建设的要素。调研结果显示“实施会计信息化及后续的升级成本过高”是制约会计信息化发展的最主要因素,会计信息化相关专业人才的缺乏、会计信息化软件鱼龙混杂缺乏有关部门的监督和认证也是制约会计信息化发展的不可忽视的因素。

(5)会计信息化人才建设

会计信息化人才是会计信息化顺利实施的重要要素,企业适当的开展人员信息化培训提高人员的技术水平才能促进会计信息化的进一步发展。从人才的学历和专业能力来看,被调研单位的会计人员水平大部分是本科以下学历(67.25%),且61.43%的会计从业人员只拥有初级职称,会计人员的基本素质普遍不高。

从企业的人才培养情况来看,①在培训时间上,大部分企业(36%)的会计信息化培训时间占会计培训时间的比例在21%~40%之间,还有27%的企业的培训时间比例小于20%,说明相当一部分企业对于会计信息化培训的重视程度不够高;②培训内容上,企业对于操作层面和业务层面的培训较多,主要反映在准则与制度、核算与记账、信息系统应用与操作、业务流程与管理体系方面的培训(65%以上);③从鼓励会计信息化的政策上来看,有超过一半(53%)的企业没有对会计信息化人才设有鼓励或者倾斜政策,企业对于会计信息化人才的重视程度还不够,需要相关人力资源政策的调整来鼓励会计信息化人才的培养和发展。

(6)会计信息化实施效果

用户企业整体的信息化建设是会计信息化建设的基础,会计信息系统建设需要考虑与企业业务系统的对接情况,保障信息交流通畅。从调研结果来看,会计系统与管理体系的对接主要体现在管理功能(64%)与控制功能(67%),较少体现于决策功能(41%)。企业进行信息化建设主要为了内部管控,对于决策职能的要求较少。从匹配程度上来看,会计信息系统与企业发展需求的匹配程度大于60%,说明企业会计信息化实施的整体方向是服务企业发展要求的。

企业领导对于实施会计信息化的评价来看,效果最明显的是改进管理水平、支持决策和提高会计部门工作胜任程度,均分在82分以上;其次是信息化工作整体效果、降低成本、会计信息化提升紧迫程度方面,均分78分左右;在增加收入及提高市场响应能力方面的均分最低(小于76分)。会计信息化的实施目前阶段在企业内部工作效率提高上有明显改善,对于企业市场竞争力的提高效果尚不明显。

3.企业会计信息化的制度建设

会计信息化能够为企业的会计工作带来效率的极大提高,但是因为与传统的手工记账在工作形式上完全不同,因此会计信息化工作面临着新的风险,需要有效的内部制度来应对这些风险。因此在调研别关注了企业会计信息化工作风险控制方面的内容(如图10)。会计信息化的操作风险方面,各家企业采取了不同的防范措施,其中有43%的企业建立了安全可靠和行之有效的人员身份认证和登录权限控制措施;有38%的企业对会计信息化软件的操作权限进行了必要的控制,及时备份和保存上级操作记录,制定可靠的数据、信息备份方案也是企业防范风险的方式之一。从结果上看在企业进行会计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都建立了不同程度的操作风险防范措施,但是这种风险控制措施和程度没有一个统一的指导标准。

会计信息化建设需要企业内部组织的控制制度(如图11),从调研结果看大部分企业都建立了“计算机硬件、软件和数据管理制度”、“会计信息化操作管理制度”、“网络信息安全管理制度”、“会计信息化管理制度”等一些列内部控制制度完善管理流程。可以说企业的会计信息化内部控制制度是五花八门,因企业在会计信息化工作内部控制总体层面上应当达到什么样的要求、制定那些内控制度应作出相应的规定。

三、企业会计信息化发展的对策及建议

1.企业会计信息化发展的对策及建议

首先,我国企业会计信息化虽然发展的迅速,但总体上存在不平衡的特征,大型企业、制造业及服务业、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化建设基础较好、水平相对较高,而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比较欠缺,而且仍有小部分企业依然维持手工做账。全面普及会计信息化的实现,是初步的工作重点,确保企业能够全面的脱离手工做账,实现会计信息数据化。

其次,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企业会计信息化系统发展迅速,不仅系统种类繁多,样式齐全,连功能也日趋多样化,在反映出我国企业会计信息化发展势头良好的同时,也反映出在这种五花八门的会计信息系统或服务的外表下,隐藏着一些功能和工作流程并不符合企业会计准则相规定的会计所遵循的情况,如有69.39%的企业表示所用软件具有反记账的功能,有72.96%的企业表示有反结账的功能。无论企业采用什么样的形式,亦或手工记账亦或信息系统入账,都不能改变或背离会计原有职能和本质。所以,对于企业会计信息系统的发展,要特别注重保持会计本质和原则,保证会计工作的责任和使命。

最后,企业会计信息化缺少相关规范来支持其发展。20世纪90年代,计算机的应用普及催动了会计工作的电算化进程。顺应这一发展趋势,财政部1994年了《会计电算化管理办法》、《商品化会计核算软件评审规则》和《会计核算软件基本功能规范》,1996年又了《会计电算化工作规范》,引导企业开展会计电算化工作。但是随着企业会计信息化的不断推进,上述文件中不少内容已经过时或者失效,需要新的规定予以替代。制定这些办法、规则、规范的主要任务是为企业会计信息化工作提供一个合乎实际、切实可行、符合企业发展需求的原则和指引,同时也作为财政部门对企业会计信息化工作进行有效的监督和管理的基础。由于新的会计信息化工作环境和旧的规范之间出现断层,现行法规一定程度不再适用现阶段的财政部门的监管工作。通过调研,我们也发现,我们已然从会计电算化阶段发展到了会计信息化阶段,原有的法规不能支撑现在会计信息化发展的形势,势必要出台新的法律法规来保障和促进企业会计信息化工作的进一步发展。

2.企业会计信息化应用的对策及建议

在系统建设方面,多数企业已经开始应用会计软件、建立起会计及管理信息系统,有较好的硬软件及管理基础。从企业选择会计软件的方式上来看,外国软件在中国企业占据一定的比例,这方面建议企业在建设企业会计信息化时不能只关注品牌效应,同时,也要适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做到成本与效益相匹配。在功能和模块的选择上,不同程度的企业分别注重软件的安全性、可靠性和合法性,强调企业在选择会计软件功能时,一定要全面注重会计软件的质量特征,确保所选择的软件功能齐全符合法律法规的要求。调研中也反映出,多数会计信息系统功能偏重核算和实物管理,与业务管理信息化融合相对不足,建立标准的数据接口意义重大,这需要政府的极力建设和推动。

在人才建设方面,多数企业已经认识到会计信息化人才对于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并有相应的培训及支持措施。不过,企业中的会计信息化人才仍存在较大缺口,企业对人才在信息化环境下所需技能的认知和培养仍不充分。所以,在基础教育中就要大量的培养既通晓会计与财务知识、熟知信息技术,又具备一定的管理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同时,在进入企业后,需要一定的岗前培训,保证能够适应企业的会计信息化建设水平。在工作中,不断地进行再培训,使得人才发展紧跟时代和科技的发展。

在会计信息化应用的成效方面,应该保证会计信息化的发展与企业发展需求相匹配,通过实施信息化改进会计工作的效果,提高会计工作的效率。调研数据显示企业实施会计信息化确实对提高企业会计工作效率且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政府应根据当前企业会计信息化应用的形势,进一步规范企业会计信息化软件的功能和服务,以便能更好的在企业的管理和决策中提供更大的作用,同时,要加强企业会计信息化工作的规范和指导,明确企业的职责,保证在会计信息化条件下,企业会计信息工作能够有序的进行。

3.企业会计信息化制度建设的对策及建议

(1)会计信息系统功能本身的内控制度建设

企业会计信息化条件为企业进行有效的内部控制管理提供了便利,同时也为对会计信息系统本身的内部控制制度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企业应根据会计工作需要,对企业会计信息化系统本身控制要点做出了详细的规定,包括需要建立哪些具体的内部控制制度,如何对上机操作情况进行控制,经常开展相关方面的宣传、教育工作等。

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的反馈机制是保证会计信息系统发挥作用的重要前提条件。会计信息系统通过其自身的各种功能收集、汇总、处理并呈现企业的会计信息,企业通过这些重要信息了解企业的经营情况,做出决策。因此保证会计信息系统的正常运行,确保其各项功能高效地发挥应有的作用是企业管理工作,尤其是会计工作的重要方面。所以对于会计信息系统需要法规来规范会计信息系统或会计信息化软件应当提供的各项财务和会计功能、输出会计信息的格式;软件提供或服务商在提供服务等方面应当符合怎样的规定,需要达到什么样的水准。希望通过规范中的这些限制,能够有效监督和控制会计信息系统功能的健全性和稳定性,从而保障企业的会计信息化工作的进行。

第7篇

关键词:会计基础工作;税务稽查;关键点;实践重要性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2)17-0112-02

1 内部会计控制财务基础工作要点

2008年6月28日,财政部、证监会等五部委(财政部、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和保监会)联合了我国首部《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随后,2010年4月26日,财政部、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五部委)又联合了《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接下来企业实施内控基本规范及配套指引,内部会计控制财务基础工作在企业内控中的作用显得尤为显著,并在日常税务核算与企业经营管理中发挥着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会计基础工作主要是对会计核算和会计管理服务的基础性工作的统称。

随着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和人们对会计基础工作的重视,会计基础工作水平也不断提高,它在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和提高经济效益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会计基础工作主要包括会计机构设置、会计人员配备、会计核算、会计工作交接、会计档案管理、会计监督、建立会计管理制度等相关工作,是经济管理工作的重要基础。

坚持不相容岗位相分离的原则,对会计人员进行科学合理的分工,使之相互监督和制约。根据企业性质和特点,相应岗位设置包括:会计机构负责人、出纳岗、往来款项管理与核算岗、存货管理与核算岗、投资管理岗、工程项目管理岗、固定资产管理与核算岗、无形资产管理与核算岗、资金管理岗、工资管理岗、收入成本管理岗、税务核算管理岗、费用核算管理岗、总账报表分析岗、会计档案管理岗等岗位。根据内部牵制制度的要求和工作需要,兼容岗位可以一人一岗,一人多岗,一岗多人。

会计核算,会计基础工作重要环节,日常操作包括:账务处理、结账和对账、编制财务报告、会计工作交接、会计档案管理、监督检查、会计管理制度。

申报会计报表审查,是审查的重要环节,主要包括:资产负债表的审查、利润表的审查、现金流量表的审查。

1.1 资产负债表的审查(主要从两个方面审查)

(1)根据会计核算原理,从编制技术上审查资产负债表的资产合计数是否等于负债与所有者权益合计数,相关数据的衔接勾稽关系是否正确;

(2)对资产、负债及所有者权益各项目进行审查,若流动资产实际占用数增长过快,则应注意是因材料或商品集中到货或因价格变动等因素引起,还是由于管理不善、物资积压、产品滞销或者虚增库存成本所造成;对固定资产的审查,应注意了解资产增减变动的情况及企业折旧计算方法是否得当,计算结果是否正确等。

1.2 利润表的审查(主要从7个方面审查)

重点审查销售收入是否真实、计算是否准确;销售成本是否与收入匹配;营业税金及附加计算结果是否正确,有无错计漏计等情况;销售利润是否正常,与上期相比有无增减变动;营业利润是否正常;投资收益是否按照正常情况收回;营业外收支有无异常变动等方面。

1.3 现金流量表的审查

应注意现金流量表项目计算是否准确及项目数据的来源等方面。核对经营活动、筹资活动、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

2 税务稽查视角方面涉及财务基础工作内容

企业应对日常经营业务活动产生的结果进行全面清查,清查涉及的方面应是业务实施过程中的应税环节、行为过程所涉税的方面,主要关注以下方面。

2.1 业务行为涉税方面

(1)增值税的主营涉税方面:增值税税负问题。

以本企业稽查为例,切身实际说明稽查局关注的方面,也就是企业自身所需要在平时日常核算及管理中做到和解决应重视的方面:

主体从四个方面入手:(1)收入、(2)成本、(3)、应交税金、(4)、存货清查后,根据这四个方面的真实数据,锁定税负情况,稽查基础计算公式(有效):

①本期无留抵。

(收入-成本)*税率+存货(期初-期末)*税率-上期留抵=应纳税额(全年累计(税率17%)

②本期有留抵。

(收入-成本)*税率+存货(期初-期末)*税率-上期留抵-应纳税额(全年累计)=本期留抵(税率17%)

结果相等,就正确结果为负数,不交税;

结果为正数,要补交税;看应纳税额与当年实际缴纳的税款差额,大于实际数,要补交税款。

(2)增值税的其他涉税方面:其他业务收入与销售返利区分认定问题。

企业的其他业务收入被认定为对上游厂商购货达到一定数量时的销售返利,企业常常会将促销费作为其他业务收入申报营业税,属于申报税种错误差异,应做进项税额转出处理,补缴增值税。此类问题在稽查中是作为税务部门的重点关注的方面之一。根据企业情况,应在收取其他业务收入时将财务基础工作做扎实,即:

①相关配套合同、协议的收集、整理、存档;

②尽可能的避免零头和小数点的收入;

③账务处理时控制好其他业务收入与支出的配比以及其他业务利润的与利润总额的比例。

(3)部分玻璃退货时未对已抵扣进项税额进行转出,导致多抵增值税。

第8篇

关键词:高职;会计专业;项目化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识码:A

一、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教学现状和改革背景

高等职业教育主要是指实施实际的、技术的、职业的特殊专业课程计划,培养技术型人才的高等教育。高等职业教育侧重职业性,以培养高层次技术型、技能型人才为目标,为满足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服务。坚持以市场需要为导向,遵循人才培养规律和高职教育规律,突出高职高专的教育特色,积极转变教育思路,引进先进的教育观念,突破学科界限,组织项目课程内容体系,是高职教育课程模式改革和发展的方向。

高职会计教育不同于会计专业的本科教育,一般的会计学本科教育较注重学生会计理论的培养,而高职会计教育更强调学生基本技能的培养。而从我国高职院校会计教学过程和结果来看,效果却不尽如人意。

(一)培养目标不清晰。社会需要的会计人员是有层次分别的,因此不同层次的学校在培养目标上也应有所区别。本科高校培养的会计专业毕业生应该是企事业会计工作的组织者、管理者、领导者。这样的培养目标重视对学生的理论教育,不仅要求学生要会记账、算账、报账,更重要的是要会用账。所以,其发展前途应是财务管理人员和注册会计师等。高职高专会计教学不是对本科会计教学的简单化,而是更加强调对高职高专学生实践能力、会计实务操作能力的培养。高职高专学生只有在实务操作上更胜一筹,才能既体现出高等职业教育的特点,又可在与本科生的求职竞争中找准自己的定位。

然而,目前多数高职院校并未认识到这一点,仍旧采取“小本科”的形式从事会计理论教育。目前许多高职院校对会计专业实践教学环节普遍重视不够,特别是对各门课程的实践性教学环节如何统一配置教学资源缺乏系统性的研究,重复实践与遗漏现象严重,培养目标不清晰,对实践教学效果无科学的考核评价指标体系。从会计专业的课程设置上来看,虽然每个高职院校都会强调教学内容的实践性,然而在教学过程中,由于涉及各相关课程,实践教学环节的操作比较困难,加之对会计的实践教学缺乏统一可行的评价指标,这都导致了培养目标不清晰的结果。

要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具有创造性思维能力、能独立从事会计工作的中、高级应用型会计人才,就要将各专业课程的理论与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对会计专业实践教学环节进行系统性设计,并付诸于实践。

(二)课程设置缺乏合理性。目前,大多高职院校在会计专业课程设置上与本科院校的会计专业课程设置并无多大区别,主要分为四大块:公共课、专业基础课、主干专业课、选修课。这就意味着专科学生需要在三年或不足三年的时间里学完和普通高校本科生四年内完成的几乎类似的课程。由于这种原因高职院校在教学计划的编制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压缩了各门课程的课时量。然而,会计专业又属于一门理论性与实践性都比较强的学科,过多的压缩课时量很容易造成这样的局面,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连起码的理论都难以跟学生交代清楚,或者说仅仅教授给学生比较重要的理论知识,而无法安排时间对这些理论进行进一步的巩固,更谈不上系统地对学生的实践能力进行培养。而在高职会计教育过程中,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是关键。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高职院校的学生毕业后难以顺利进入劳动力市场,实现毕业与就业零距离。

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改革已经开始,并且其研究与实践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在实际实施时一些基本问题仍未解决。最主要的是当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尚存在系统性偏差,这一偏差集中表现在人才培养的效果与市场需求之间的差异和距离,这说明改革的方式还需要进一步探索,具体落实的效果还有待提高。针对这样的状况,在探索的过程中,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化课程改革被认为是当前我国高职教育课程改革的方向,实施课程改革,教学观念转变是灵魂,项目课程开发是前提,教学条件改善是基础,教学内容改革是核心,教学团队建设是关键,科学机制建立是保证。只有各方面发挥协调,才能真正地实现课程改革,取得

实际的效果。

二、高职院校会计专业项目化课程改革基本思路

(一)结合会计专业特点理解项目化的含义。为了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必须使会计教学适应企业需求,进行项目化课程改革。会计的项目化课程改革是指突破传统的以老师为中心的会计教学模式,以工作过程为向导,来确定学习内容,使每一位学生都有充分的动手机会,建立“学习即工作、工作即学习,学中做,做中学,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体系,使学生具备相应的综合职业能力,以满足未来的就业需求。会计一体化的内涵很广,它包括学习情境与工作情境的一体化、学生与职员一体化、岗位能力与专业知识的一体化、理论教材与实训教材一体化、理论教师与实训教师一体化、教学内容与工作过程一体化、技能证与毕业证的一体化等等。基于工作过程,进行典型工作任务分析。以真实工作任务为导向,整合、序化学习内容,把会计课程的内容划分为多项基本任务。每一项任务内容包括学习目标、岗位分析、教学方案、教学课件、巩固练习、单项实训、案例分析等,构成一个完整的学习单元。

综上所述,在进行改革的过程中,结合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人才未来毕业的去向,确定在教学过程中每门课程应该设置的工作情境,从而确立学习目标及内容等就显得十分的关键。

(二)会计专业项目化课程改革具体实施措施

1、进行职业岗位分析,确定培养方向。为了使培养出来的人才有较强的适应性,必须对相关职业岗位进行分析,打破学科体系束缚,根据会计专业岗位工作过程的内在逻辑来确定培养方向。高职会计教育面对的岗位主要包括:基层机关事业单位的会计、出纳、统计、收银、仓管、审计助理等岗位,中小型企业的一般会计核算岗位等。因此,高职会计教育应是面向中小型工商企业及基层金融机构,培养具有从事收银、出纳、统计、仓管、会计核算、财务分析、报表编制和软件应用等方面知识和技能的,具备会计职业操守、德才兼备的应用型会计人才。

2、如何进行项目导入,任务驱动。传统的会计教学模式,一方面缺少对企业生产经营过程进行模拟的案例分析和操作,不利于学生对企业背景下的会计核算过程和业务处理方法的理解与掌握;另一方面没有包含会计工作组织、会计计算方法和会计报表编制于一体的会计整体应用的教学内容,不利于将会计理论知识体系应用于企业具体实践。结合上面的分析,这样的传统教学模式对于培养适应未来企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已显得不合适了。

“项目导入,任务驱动”教学法,就是以学生实际应用技能的形成为出发点, 将复杂和繁琐的学科体系与应掌握的技能模块化,一个模块作为一个项目,每个项目围绕该技能与未来可能涉及的就业岗位来具体确定。再将模块任务化,把一个项目分成若干项任务,学生一边学习,一边完成工作任务,就相当于在企业实践,教师现场进行指导。通过一个个任务的完成,使学生获得成功与失败的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驱使其产生自我提高的驱动力,从而达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职业技能的目的,满足未来企业对技能型人才能力和素质的要求。在这个过程中具体应注意以下两方面的工作,做好这两个方面的工作也是成功地进行会计专业项目化课程改革的核心。

第一,根据能力目标确定典型的工作任务。传统的会计教学是没有任务驱动的,而进行项目化课程改革首先就是如何把过去单纯的课本理论结合未来工作需要重新整合,从中提炼出典型的工作任务,只有通过提炼典型工作任务才能确定职业能力目标。例如,高职会计以培养会计员为主要目标,会计员岗位的主要任务就是记录、核算,它的典型工作任务包括建账、会计凭证处理、成本核算、纳税申报、期末业务处理、编制报表和财务软件使用等。通过分析工作的性质,会计员需具备的能力包括:根据经济业务填制原始凭证如支票填写、增值税发票的填写、普通发票的填写等,根据原始凭证编制记账凭证,根据记账凭证及所附的原始凭证登记账簿、编制试算平衡表,根据总账及明细账资料编制会计报表、报告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从这些能力要求可以设置会计基础、成本会计、税务会计、商品流通会计等模块,确定模块后根据工作流程从易到难将模块分解为具体的工作任务,在进行每一块的理论教授后,指导学生动手操作,从而实现项目化教学改革的目的。

第二,设置不同就业岗位的训练模块。为了让会计专业的毕业生拥有更广阔的就业空间,必须培养会计流程操作能力、出纳实务操作能力、成本会计能力、电算会计能力、会计相关岗位能力、综合理财能力、核心职业能力等专业能力。在高职会计学生进入高年级的学习阶段,应围绕会计、仓管、出纳、成本核算等岗位设置模块进行一体化训练,可以设置的训练模块有:

(1)出纳员训练。重点培训点钞、真假币识别、数字及文字的规范书写方法,正确填写支票发票和收据、银行对账、日记账登记以及货币资金清查等。

(2)会计员训练。通过对模拟会计业务的实践性操作,重点培训正确填写、审核原始凭证,正确编制记账凭证的能力,选择相应的账页格式,登记总账、明细账,编制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的能力,综合掌握会计流程、会计处理及会计报表的编制,使学生达到一名会计员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3)成本核算训练。要让学生掌握利用相关资料,选择相应的成本计算方法,计算企业产品总成本和单位成本、制定成本计划和编制成本报表,初步具备进行成本分析的能力。

(4)电算化会计训练。让学生掌握财务软件的安装、初始化、账务系统的应用、报表系统的应用,具备相应的实际操作能力。通过这一环节培养,使毕业生熟练掌握会计数字化处理的能力,为会计工作信息数字化做好准备,并尽可能使更多的学生通过考试获得会计电算化证。

另外,还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设置更高层次的综合技能模块:如税务会计模块、审计基础模块、财务管理模块等。相对来说这些模块的要求较高,要根据学校、学生素质及就业实际状况进行合理设置。

三、关于会计专业项目化课程改革的几点思考

(一)项目化课程改革中需要注意的其他方面能力的培养。根据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毕业生就业时的具体情况,我们发现产生需求的企业一致认为会计人员不仅要会记账、算账和报账,还要能操作、懂管理。会计工作是综合性很强的工作,根据就业岗位的需求,还要具备社会实践、社会交际、沟通合作等综合能力。所以,在项目化教学改革的过程中除了专业能力还需要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主要包括:一是沟通和组织能力,提高他们的情商,使他们具有团队合作精神,处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解决矛盾、控制情绪的能力等;二是抗挫折的能力;三是提高其现代办公能力具备基本的计算机操作和应用、英语应用及一般的应用文写作能力;四是尽量扩大知识面,以适应扩大就业面的需要。

(二)项目化课程改革后在教授过程中仍然要精讲理论。在项目化课程改革中,以任务为驱动,主要目的是尽量按照企业实际来设计问题,使学生从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转变,以真正实现学生自主性、体验性学习为主体,教师主导拓展训练的创新型教学模式。已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和能力。但这并不意味着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忽视教师进行理论指导的重要意义,在授课过程中,理论知识仍然要精讲,在每项任务给出之前,项目方案中的“工作要点”即提供了完成任务所必须掌握的知识点,重“点”不重“面”。教师在导兴趣、导方法、导思维上下功夫,重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需要建立与改革相适应的考核评价制度。在进行项目化课程改革之后,传统的考试制度已经不适应新的授课方式的要求,可以考虑采取传统理论考试与实操技能考核相结合,重实训、重平时,以实践技能考核为主的考试制度。立足于会计具体业务,突出对学生会计基本技能的考核,例如实践考核成绩可占总评成绩的60%~70%;考试形式上,可以按照模拟岗位进行考核、评价,用会计仿真账务处理替论考试,注重学生对会计业务操作,如会计凭证的填制、会计账簿的登记、会计报表的编制等;考试时段上,更注重平时,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

(作者单位:滁州职业技术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张劲松.项目教学在《基础会计》教学改革中的运用[J].消费导刊,2007.13.

第9篇

关键词:财务会计;企业;措施

财务会计管理过程中往往需要对工作重点和工作要点进行分析,明确企业实际管理的工作核心内容。根据企业实际兴衰标准,合理的分析企业实际管理决策的范围,对企业实际的资源进行和老爹配置,完善企业实际资金调度过程,加强企业实际财务管理的作用力度。企业财务会计管理过程中需要加强信息化的科学管理水平,不断提升企业实际的经济利润水平。根据企业实际经济社会发展的步伐,准确的分析社会环境的复杂程度,分析企业可能会面临的各种考验问题,采取有效的措施,逐步加强企业实际财务会计管理办法,提升企业的管理效果。

一、企业财务会计管理中可能存在的各种问题

我国企业财务在发展过程中往往存在各种问题,这些问题可能是财务管理不足造成的,可能是财务制度不健全造成的,可能是会计监督管理制度不足造成的,可能是会计人员素质水品不合理造成的。分析这些值得我们关注的问题,发现重点及时改正,提升企业实际的财务会计管理水平。1.财务会计管理制度认识不足。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往往重视企业的生产经营,忽视企业财务的管理。财务管理的不足直接影响企业会计管理制度水平,对财务会计的管理造成严重的影响,企业无法在实际的管理中充分的发挥财务管理效果。财务会计管理制度认识不足,直接影响企业财务管理内容的有效实施,在实际企业发展管理过程中需要明确企业实际的财务作用,分析适合企业发展的财务管理环节,加强企业财务制度的控制,防止企业财务管理制度的虚化。2.企业财务制度管理不健全。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往往需要建立良好的管理制度,如果发展水平与财务会计管理制度存在不健全的现象,就会影响财务会计制度的管理。一些财务问题依照管理者的主管意向判断,没有考虑企业实际的水平,造成企业实际会计管理难度大。现代《会计法》中虽然对会计人员有一定的保护,但会计人员的生存管理环境,晋升、加薪往往与企业发展有直接关系。当遇到企业与国家利益存在偏差问题的时候,往往会计更倾向于重视企业的利益,忽略会计管理制度的要求。3.企业财务会计管理的监管力度不足。企业财务会计的实际监督管理力度不足,企业财务会计的内部监督是以企业领导决策标准为导向,不是完全遵照实际会计法律监督标准执行。企业的财务会计监督管理上往往存在严重的制度缺失,无法实现有效的制度月约束和监督管理,往往存在做假账、舞弊的现象。4.企业综合财务管理人才素质水平不足。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需要逐步完善财务管理水平,对企业的财务管理素质标准进行提升,不断建立完善的企业财务管理制度。部分企业存在人员素质管理偏低的现象,有经验没有上岗证或上岗证过期未进行后续培训就上岗的现象严重,缺乏专业的财务技能培训,企业财务管理没有统一的标准,这直接影响企业财务的会计管理工作,影响企业财务会计工作管理的效率水平。

二、建立健全的财务内部管理控制标准

企业财务发展管理过程中,需要以有效的发展实际状况为标准,分析企业内部的控制特点,完善企业会计的发展作用水平,保证企业信息的可靠性和完整性,逐步扩展企业经营规模,保证企业正确的决策标准。制定有效的法律法规管理制度,保证企业实际的内部法律法规执行力度,尽可能的配合企业的快速发展需求,避免企业财务会计经营受到法律法规制度执行的影响问题,防止产生不必要的各种损失。建立良好的健全财务管理控制对于一个企业是极其重要而有效的。

三、企业财务会计管理水平的建设办法

1.加强企业财务管理管理的认识水平。按照企业实际的发展需求,对企业的财务会计管理工作进行深入的分析,明确企业实际财务会计管理的重点和要点,充分分析企业财务会计管理的指导标准和作用,结合企业财务会计管理工作人员的分析理念,准确的提升企业财务管理水平,充分重视企业管理水平,满足企业实际的财务管理工作,为企业实际的发展需求提供良好的财务管理作用。2.建立符合企业发展的财务管理制度办法。加强建立健全的企业财务管理标准,不断提升实际财务管理岗位制度标准,明确岗位工作的分工要素,促进企业财务会计工作的快速开展。企业需要加强实际奖惩管理制度,通过合理的奖惩规划进行分工,激励员工的整体工作热情,为企业制定良好的共享发展标准。企业需要按照实际发展需求建设,通过奖励机制提高员工的整体工作热情,为企业实际的发展做出良好的共享。企业还可以加强职工整体考核的规范性,明确实际选拔制度标准,依照企业员工的未来发展趋势,制定适合职工发展的广阔空间,留住企业财务会计的优秀管理人才,保证企业整体可靠性的财务人才基础。3.企业财务综合监督管理制度的强化。企业财务管理过程中需要明确每一个环节,需要加强企业财务的监督管理制度和控制机制,加强财务监督管理办法,以实际发展为依据,明确企业经济的业务管理事项标准、记账内容、会计事项、审批手续等内容,明确实际发展管理的职责权限,制定合理有效的互相约束机制,保证制度之间的互相分离管理。加强对企业财务资金的实时调整,明确资产的划分处置,加强对外投资等业务的执行、决策和监督管理力度,制定合理的制约程序规划手续,对财产清查进行程序化组织管理,明确实际的组织程序、期限和适用范围,明确各方面条件的监督力度。企业还需要建立良好的内部管理审计管理制度,制定有效的监督财务支出管理办法,实现对企业财务综合监督管理制度的强化。4.企业财务会计人才的综合素质培养。按照企业实际会计管理标准,制定合理的管理依据,不断提升财务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水平。加强财务管理人员的综合业务考评,对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进行量化,明确实际的管理质量和标准。按照企业实际财务会计管理制度进行合理的培训,不断提升财务会计管理人员综合技术水平,完善自己、突破自己,制定完整的投资管理标准,不断推进企业整体快速发展水平,确保企业财务管理的快速发展。

四、结语

综上所述,加强企业财务会计管理水平,不断完善企业的发展标准,制定稳定长远的发展制度,加强企业财务管理的竞争发展实力,做好企业财务会计管理工作流程,提升财务会计的管理标准水平。企业需要根据会计管理标准进行完善,不断提升实际问题的有效执行,明确实际解决问题的执行质量,落实执行标准。加强对企业整体规划问题的认识水平,找出有效的执行对策,落实财务会计队伍的建设水平,加强足够重视力度,努力完善企业财务会计管理的综合素质标准,落实财务会计队伍的建设水平,努力提升企业管理的综合素质。在这样的队伍建设发展过程中,企业才可以有效的提升财务会计管理水平,促进企业长效稳定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杨磊.如何加强现代企业财务会计管理[J].中国集体经济,2010,(28):14.

[2]杨梅芳.试论知识经济下的企业财务会计管理[J].中国外资,2011,(21):131-132.

第10篇

在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的背景下,财务会计工作也逐渐从传统人工模式向信息化模式转变。信息化的工作模式不但解放了人们的双手,也实现了工作质量与效率的提升,但是任何新事物的发展都不是一帆风顺的,网络经济时代下,财务会计管理的主要职能是确保财务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与准确性。但是互联网时代使财务会计管理过程中的不确定因素也在不断增加,财务会计管理的难度更大,面临的挑战更多。本文以网络经济时代为背景,对财务会计管理工作要点进行研究。

[关键词]

网路经济;财务会计;管理

0引言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彻底改变了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以互联网为中心的信息技术逐渐普及各个工作领域,中国经济也进入了网络经济时代。在网络经济的推动下,财务会计管理建立了更加先进的网络管理模式,实现了财务会计管理的动态化、实时化。网络管理具有传统财务会计管理不可比拟的优势,但是企业管理者也必须要客观认识到,网络环境下,财务会计管理中的不安全隐患及管理问题更多,有计划、有目的地建立更加完善的管理模式,才能够凸显网络管理优势,摒除其中的不利因素,为企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更多保障。

1网络经济时代财务会计管理过程中的主要问题

1.1法律制度不健全

网络经济在中国起步晚,因此并没有一套相对完整的法律对其运行及管理进行规定。首先,财务管理软件的审批力度不够,缺乏相应的法律规范,无法规范软件市场,很多低品质的软件在市场上流通。其次,在财务软件保护方面,对自主产权的财务管理软件的保护不够,市场盗版软件处处可见,法律对这些问题并没有明确的规定,同时对很多危害网络信息安全的行为,也没有打击的措施和规定,导致犯罪行为日益猖獗。

1.2会计信息系统标准化进程缓慢

网络经济背景下,财务会计管理也逐渐向信息化管理模式转变,但是与此配套的会计软件、会计信息系统等,并没有全面实现标准化。现有的会计软件普遍适应性较强,但是缺乏专用性,很多企业无法充分实现财务会计管理的信息化价值。

1.3内部机制不健全,控制乏力

企业内部控制机制不健全,是影响企业财务管理开展的主要因素,尤其是网络经济背景下,企业内部的不安全因素更多,互联网信息的共享性为很多不法分子提供给了便利条件,很多人为了一己私利,选择铤而走险。此时,如果内部控制制度无法发挥作用,很多不规范的操作行为以及犯罪行为,就不能及时被发现、被控制。

1.4网络系统自身存在缺陷

互联网本身就是存在缺陷的,网络病毒及网络漏洞的存在,使计算机系统内部的信息受到了巨大威胁。互联网的优势是没有地域限制,世界各国的人,都能够通过互联网获取自己需要的信息,但这也是互联网的最大弊端。随着互联网安全技术的发展,攻击互联网的技术也在不断发展,一些恶意的攻击及病毒,会导致计算机系统瘫痪,信息被盗取,造成十分严重的后果。

2网络经济时代加强财务会计管理的措施

2.1加强在技术层面上的管理与控制

首先,强化数据输入控制,企业财务信息的输入都是由专门人员进行录入的,录入人员不但要录入相关数据,同时还需要严格按照录入标准进行。坚决杜绝对财务会计信息进行修改、删除、盗取及复制的行为,录入前后的数据要由专门的人员进行核查与校对,发现错误信息要及时更正。

2.2加强处理控制

财务信息处理包括对数据的计算、比较、排序以及合并等,同时还需要不断进行更新、维护和纠错。对财务会计信息的处理控制是计算机程序自动进行的,处理控制措施包括审核处理、数据检验以及逆运算、重运算等,在这些方面,财务会计管理者要重点控制。另外,针对数据输入的控制也不能放松,任何数据的输入和调用都要进行记录。此外,还要建立文件输出及报告监督制度、数据传输的机密制度等,发票的开发需要经过专门的授权。

2.3加强财务会计管理人才的培养

财务会计管理工作需要工作人员来执行,网络经济时代到来之后,企业对于内部财务会计管理人才的要求也更高。这些人才不但要具备完善的专业管理技能、丰富的管理经验以及良好的职业操守,同时还需要精通计算机技术,具有洞察安全隐患以及防范安全隐患的意识。首先,国家教育机构必须重视对高素质、复合型会计人才的培养和开发,尤其是高等教育,应当加快调整现行的会计教育体系,重组会计人员知识结构,更新教育手段和方法。最后,应加大对现有财会人员的后续教育。一方面要通过教育,提高财会人员的思想认识、安全防范意识和职业道德水准,使其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另一方面,要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和培训,不断提高财会人员的计算机网络应用和安全防范水平。

作者:刘力 单位:陕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顾伟.互联网背景下的财务会计管理问题研究[J].财经界:学术版,2016(7).

[2]张学领.中小企业会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策略分析[J].中国外资,2011(23).

第11篇

Abstract: AB duty system sets up for duty and replace post to prevent position vacancy. The system is not only a protective measure to position vacancy, but also a good exploring system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workers. Starting from the financial post responsibility of enterprise, the article analyzes and discusses the background, content, role, and notice of setting AB post.

关键词: AB岗制度;财务岗位;作用;应用

Key words: AB duty system;financial position;action;application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03-0110-02

0 引言

对企业而言,基础管理是根本,只有将基础管理的根基打牢,企业的发展才能平稳有序。财务管理工作作为现代企业基础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从根本上制约并决定企业财务管理的水平,进而影响到企业的管理与发展战略。但由于财务工作涉及到的知识面较广,实际工作水平要求较高,需要财务人员岗位设置要相对稳定,岗位流动性不宜频繁。如何在岗位相对稳定的状态下使财务人员掌握更多的技能,如何能合理安排工作,给财务工作提出了一个新的课题。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在原有财务人员岗位职责的基础上增设AB岗,是保持财务工作的连续性的一种有效措施,也能给财务基础工作水平的提升提供强有力的制度保障。要更好的把AB岗应用到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中就要对财务AB岗有所了解。

1 财务AB岗主要内容

AB岗工作制是指两个岗位之间的顶岗或互为备岗的AB岗工作制度,当A岗出差或因其他原因不能承担该项工作时,由B岗接替完成该项工作,并切实负起责任。财务AB岗主要的管理职责主要有两个方面。

首先,应熟知各项财务税务相关政策法规、行业各项规章制度,及财务科各岗位流程,完成报账凭证审核工作,这些审核工作主要是针对外来原始单据及自制原始单据的合法性、合规性进行的审核(B角为财务科副科长、财务科负责人)。其次,要负责全面预算工作。(B角为副科长、会计管理员(公司)、审核员(资金管理员))……。也就是说财务管理员的一项职责,也是副科长、财务负责人的职责。如果财务管理员因事不能完成工作,由副科长或财务负责人接替其完成。

2 设定财务AB岗的作用

AB岗的设定首先从根本上解决了财务人员因岗位相对稳定,而造成专业知识单一,全方位工作经验不足的问题。使每位财务人员都成为工作中的“多面手”,以适应财务会计工作由过去的事后核算,逐步向事前预算、事中管理、事后核算的发展。其次,设定财务AB岗能够有效解决在岗位轮换时,因不熟悉新岗位工作而造成的工作拖拉、错误频出的弊病。在日常工作中,各岗位都按照自己在AB岗岗位职责中的规定完成本职和B岗工作,因此在岗位轮换时可以更快地进入角色,更好地完成新的工作。三是有利于提高财务人员的学习能力和工作能力。财务工作的延续性决定了每一名财务人员都要长期从事一项工作,重复、机械的工作使部分人员逐渐产生职业倦怠,不积极进取,人浮于事,工作效率日益降低。设定AB岗后,人人都有了新的工作职责,需要掌握更多的专业知识,互为AB岗促使了大家都积极的学习,尽快投入B角岗位,在AB角的替换中不断磨练和充实自己,进而对提高自己的履职能力和工作水平都有很重要的促进作用。第四,财务知识更新日益加快,对财务人员的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设定财务AB岗,使大多数财务人员都能全面掌握财务知识,能够在短时间内培养和锻炼全能型财务人员,及时发现表现突出的个体,为企业储备财务工作后备力量。

此外,设定AB岗有利于增强会计人员之间的团结合作意识,使每位员工都能够站在他人的角度考虑问题,不断的用创新的思维和方法解决实际工作中的问题,使日常工作效率不断提高。

3 财务AB岗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及设定AB岗的注意事项

在实际工作中要针对时效性强的工作设定AB岗。财务部分工作事项时效性相当强。例如报表的报送等,对时间要求高。设定AB岗,会有至少2名同志熟悉此项工作,从而保证了工作完成的时间和质量。除此之外,部分岗位和工作要设定2名以上替补。对一些重要的,如主管会计等岗位,需设定2名以上人员做为B角岗位。这样既有利于在学习中互相帮助,不断提高业务能力,也解决了因人员调动等原因而无法及时补位造成的工作脱节。最后,在实际工作应用中要将工作有密切联系的岗位设定为AB岗,这样方便两个岗位之间的沟通交流,易于互相理解,使AB岗尽快进入角色,日常工作衔接更加顺畅。

在设定AB岗时一定要注意理顺财务工作流程,明确财务各岗位工作重点的基础上设定。且为提高各岗位履职能力,要有明确的考核标准和评价标准。其次需各岗位在日常工作中主动学习B岗位工作,熟练掌握B岗位工作要点。这样才能在特殊情况下及时接替工作,并保证工作质量。此外,在日常中要办理好交接手续,财务工作涉及企业经营管理方方面面,在AB岗岗位转换中,一定要办理交接手续,使职责明确,责任明晰。

总之,财务AB岗的设定是对传统的岗位职责的补充和完善,是财务工作方法的创新,为防范财务人员流失,提高财务人员综合能力奠定了基础。只有全面和深入了解这项制度,且注意在应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才能使AB岗制度在财务中起到真正有效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周璟.企业AB岗制度新探索[J].东方企业文化·企业管理,2012,(1):19-20.

第12篇

《工作要点》共计十一条,从不同层面对2011年的全国会汁工作进行规划。其中第五条“深入贯彻[2009]56号文件精神,推动注册会汁师行业做大做强和规范发展”中提出了年内将开展国际“四大”会计师事务所本土化转制问题调研工作。”业界对此都颇为期待。

“四大”会计师事务所在华发展历程

国际“四大”会汁师事务所是指:普华永道(Price Waterhouse Coopers,PWC)、毕马威(KPMG)、德勤(Deloitte,DTT)与安永(Ernst&Young,EY)。

上世纪改革开放初期,随着外资的进入和我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制度的恢复,国际会计师事务所便将业务触角伸向中国。1979年,当时“”之一的安达信首先开始拓展中国大陆的业务。1981年1月,财政部批准当时“”之一的永道会计师事务所在上海没立代表处,这是国际会计师事务所在华设立的第一家代表处。随后,各家国际会计师事务所开始纷纷进入中国开拓业务周年安永在北京没立第一家常驻代表机构,1982年12月安达信在北京设立了第一家常驻代表机构,1983年10月毕马威、德勤在北京各自设立了第一家常驻代表机构。这些代表处都不是独立法人,不得从事中国国内法定的年度报表审计和上市公司审计,其业务局限在协助其总部刘跨国公司在中国境内投资的审计业务和会计、税务等管理咨询等业务。

作为公共性信息资源和国际通用商业语言,会计对经济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客观经济环境的变化需要国际会计师事务所给中国企业提供更加深入的业务服务此如,中国海外企业赴海外上市必须需要有具有良好声誉的国际会计师事务所提供审计报告,原因一是海外资本市场投资者只认可国际会计师事务所出具的审计报告,二是国内本上会计师事务所自身无法承接这些业务,技术能力、管理能力与人力规模都无法支持本土事务所承接大型业务。卜世纪八十年代末,当时的“五大”提出了建立中外合作会计师事务所的建议。我国从1992年起开始批准外国会计师事务所与中国会计师事务所按照《中外合作企业法》设立中外合作会计师事务所。

1992年7月,安达信与北京的华强会计师事务所在北京合作设立了中国首家中外合作会计师事务所――安达信华强会计师事务所。由于安然事件,2002年7月安达信(香港)和安达信(中国内地)并入普华永道。

1992年7月,毕马威与北京的华振会计师事务所合作设立了毕马威华振会计师事务所

1992年7月,安永与北京的华明会汁师事务所在北京合作设立了安永华明会计师事务所。2001年,安永与我国当时最大的大华会计师事务所合并,成立安永大华会计师事务所。2009年6月,安永华明吸收合并安永大华。

1992年12月,德勤与上海会计师事务所在亡海合作设立了中外合作会计师事务所沪江德勤会计师事务所。

1992年12月,普华与上海大华会汁师事务所合作设立了普华大华会汁师事务所,1993年3月,永道与中信会计师事务所合作设立了中信永道会计师事务所。1998年,普华与永道合并成立普华永道中天会计师事务所。

目前,我国四家中外合作会计师事务所分别是普华永道中天会计师事务所、毕马威华振会汁师事务所、德勤华永会计师事务所、安永华明会计师事务所。除了其所不屑的小企业业务,四大的业务范围几乎涵盖了会汁师事务所所有业务领域,它们牢牢占据中国会计师事务所排行榜的头四把交椅,年收入总额占全行业总收入的半壁江山,“四大”的称号名副其实。

中外合作会计师事务所形式的弊端

中外合作会计师事务所是经我国政府批准的、由国际会计师事务所或境外会计,师事务所与境内会计师事务所在我国境内合作设立的会计师事务所。中外合作会计师事务所的设立和发展,对于促进改革开放,改善投资环境,吸引国际资本,促进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发展、推动我国会计准则审汁准则的建设等等都发挥了积极作用。

在引入国际会计师事务所的过程中,我国政府一直扮演着强势的主导者形象当年对加入中外合作所中方会汁师事务所要求必须具有执行证券业务的相关资格、年收入不少于1000万元人民币,审计人员不少于100人。符合条件的中方会计师事务所基本上都具有政府背景,拥有良好的业务资源和人力资源,然后在会计师事务所脱钩改制之后,合作中方的出资有的量化到中方的高层管理人员,有的变相转变为外方出资,形式各异。中外双方名义上是投资各半,实际上中方在决策权、管理权、控制权等方面根本没有发言权冲外合作所中做业务,担责任的绝大部分是合作中方人员,但做决策、同时由于不具备中国注册会计师资格又不能签审训,报告,难以担责任的基本上是合作外方人员,导致合作双方权利义务不对等、不均衡。四大员工分为合伙人、高级经理、经理、职员等层次,合伙人又分为管理合伙人、权益合伙人和工薪合伙人。根据四大内部合伙协议,权益台伙人负责事务所经营管理决策,工薪合伙人只负责职责范围内的业务,签署业务报告,中国境内使用的业务报告,由中方合伙人签署;而境外使用的报告,由外方合伙人签署。在合伙人层面上,外籍合伙人占到合伙人总数的70%以上,掌握了决策权、管理权、控制权;占全体员工绝大部分的中方员工基本都是打工的冲外合作所早已“名存实亡”,实质上已悄然成为外商独资性质。自1998年起我国采取了限制设立中外合作所的做法,不再统一新设立中外合作所。但行业主管部门并未因中外合作事务所的质变而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名不符实的中外合作事务所仍在享受着中外合作的很多优惠政策,本土所普遍认为四大在华享受了超国民待遇,导致了竞争上的不平等。

某种意义上讲,中外合作所恰恰是“本土化”的做法,或者说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会计师事务所在世界其他各国普遍采用合伙制,中外合作形式不仅不符合国际惯例,也不符合我国《公司法》规范的公司组织形式,合作作为一种契约式的存在方式,受双方达成契约条款的限制,随意性和变故较大,随着引进外资机制的成熟,这种引进外资方式日渐减少。四大在法律形式上虽然是合作形式,但其内部管理均采取合伙制的治理模式,由于外方的强势,使得中外合作所管理权国际化,而国际通行做法的国际成员所的管理是本地化,显然,中外合作所不符合我国预定的本地化的目标。德勤华永合伙人葛明谈到中外合作所形式“这是世界罕见的。因

为会计师事务所基本上是采用合伙制的,公司制基本上是没有,也做不大,中外合作就更是创举,这是由于成立当时的时间、地点和条件决定的,会计师事务所是人合而不是资合。因此,公司制不适合会汁师事务所,中外合作的会计师事务所毕竟也是个公司,这是当时的特殊历史情况下的产物,在发展过程中是要逐渐消失的。”

本土化之争

除了普华永道中天的合作期限为25年外,毕马威华振、德勤华永、安永华明三家的合作期限为20年,即将在明年2012年到期。我国财政部明确表示不再希望延续中外合作这种形式。抓住这一契机,我国试图推动四大的本土化转制,关键词其实并不在于“本土化”之上,中方力图扩大管理权上的话语权。

所渭“本土化”,是指跨国公司的海外子公司在东道国从事生产和经营活动过程中,为迅速适应东道国的经济、文化、政治环境,淡化企业的母国色彩,在人员、资金、产品零部件的来源、技术开发等方面都实施当地化策略,使其成为地道的当地公司。为了经济利益,跨国公司基本都不会抵触本土化。跨国公司本土化发展已经成为其实现全球战略、维护其长期经营和百年品牌的核心战略,会计师事务所的全球发展也应如此。作为“人合”色彩浓厚的会计师事务所更没有所谓的母国,从事的审计和咨询业务不同于其他行业,它没有明显的国家和地域的界限。该行业的特点决定了其全球化的特点,是一个世界各国共享的联合大公司。在中国的四大也一直对外宣称在推进本土化进程,已经90%以上的员工都是中国国籍。2002年安永香港合并大华,2005年德勤华永合并天健系中的北京天健和深圳天健信德,都被视为推进本土化的重要举措。德勤华永已经允许中文底稿。本土化的标志之一员工奉土化,四大已经做了极大的进步,本土合伙人人数也在逐渐缓慢增多。

另一方面,管理的本土化却举步维艰,这也是目前中外双方争夺的焦点。历史原因导致了中国注册会计师行业的停滞落后,外方凭借着国际市场经验和品牌优势、丰富的全球技术支持资源和成熟的管理技术控制了中外合作所大权,并且通俗讲外方合伙人“挣钱多、活不累、没责任”,没日没夜加班熬夜、提心吊胆怕风险的基本都是中方员工。

必须看到的是,客观环境已经向着中方有利的发展。首先,本土注册会计师已经取得长足进步,财政部、中注协积极推动注册会计师做大做强和加强国际化人才建设,以立信、中瑞岳华、信永中和等为代表的本土大所在做大内地业务的同时,积极开拓国际市场;第二冲国会计审计准则与国际准则曰渐趋同内地国际化人才增多,技术、理念不再是巨大的鸿沟;第三,大型央企海外融资潮基本回落,很多企业将回归A股市场,在国内市场上,本上大所与四大国际所在业务能力差距在缩小,性价比优势开始凸现;第四,四大诚信形象一再被打破,弊案频出,忽视审计风险的情况与其治理结构的不完善也有不可分割的关系,加强合伙人的责任意识对四大同样重要。第五,国际金融危机对四大冲击颇大,安永等都经历了多次较大规模裁员,目前对人才的吸引力明显不如以往。

在政策导向上,在我国政府强势主导下,外方已没有多大的博弈空间,当年WTO提案上四大尚不能争取到百分之百的独资,何况中国不断崛起的今日。2012年大限将至,四大深刻认识并自觉加快本土化转制进程,以获得在我国法律框架下的主体资格。推动管理权本土化,并不是中方的无理要求,实行经营理念国际化,经营策略本上化;执业技术国际化,执业人才本土化;管理水平国际化,管理主体本土化,这才是真正的“奉土化”,也是国际四大会计师事务所在其他国家或地区的经营管理模式。

本土化转制应追求双赢

中外合作的形式转换为一种新的形式,事务所治理结构改变是中外双方以及政府主管部门、中注协面临的重大课题。“双赢”,应成为四大本土化转制追求的目标。

四大本土化转制并不意味着要把所有的外方合伙人置换出去,而是体现管理和大多数合伙人的本土化。本土化的四大仍然需要国际上各类优秀人才,真正重塑的是四大中外合作所内部公平合理的合伙人内部治理机制和利益分配机制,重新分配协调中方和外方合伙人的责权利,体现公平、合理以及责权利相匹配的经营管理理念和原则。

从《财政部会计司2011年工作要点》看到,目前虽然尚处于四大本土化转制调研工作阶段,采取何种改制方向还是基本比较清晰的。2010年7月21日,财政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联合了《关于推动大中型会计师事务所采用特殊普通合伙组织形式的暂行规定》(财会[2010]12号),规定大型会计师事务所应当于2010年12月31日前转制为特殊普通合伙组织形式,鼓励中型会计师事务所于2011年12月31日前转制为特殊普通合伙组织形式。当时考虑到四大的特殊性,四大并不属于文件要求转制的范围之内。事实上,会计师事务所可供选择组织形式并不多,现行《注册会计师法》规定了两种会计师事务所组织形式,分别是合伙制与有限责任公司制,《中华人民共和国合伙企业法》则规定特殊的普通合伙制为普通合伙制的一种特殊形式。

普通合伙制与有限责任公司制,显然都不会是四大这样规模的会计师事务所的选项。现行法律框架与国际惯例下,既兼顾会计师事务所“人合”特点和风险控制需要,又注重事务所扩大规模、合理降低股东税负的特殊普通合伙制就成为四大本上化转制的必然选项。

对原事务所改制,不宜注销原所,设立新所。笔者建议通过重组形式,在合作期满后,由合作所中满足合伙人(股东)资格的人士作为发起人,将原所转制为特殊普通合伙制的会计师事务所。维持四大原有的合伙制管理的内部治理机制和继承原来业务,原所的法律责任由转制后的事务所承担。重点是权力利益重新分配,重新确定合伙人(股东)的组成,合理确定中外合伙人比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