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2-11 09:06:15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设备管理创新,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1.1设备管理是油田基层队管理的重点
油田基层队内部管理主要包括HSE管理、质量管理、设备管理、财务管理、班组管理和现场管理等。生产设备是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基本要素,是油田基层队从事生产经营的重要工具和手段,是油田基层队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财富,是油田基层队装备水平的物质标志,也是HSE管理和ISO9000管理的物质基础。因此,设备管理是基层队内部管理的重点之一。
1.2设备管理是油田基层队生产的保证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当前油田“走出去”战略中,优良的装备基础是油田基层队抢占市场份额完成生产经营的物质基础。设备管理是油田基层队优质高效完成生产经营的保证。设备管理是油田基层队安全生产的保证。根据有关安全事故调查统计,除去个别人为因素,80%以上的安全事故是设备不安全因素造成的,特别是油田特殊行业中的一些特殊装备,管理不好就是事故的隐患。
1.3设备管理是油田基层队提高效益的基础
1)加强设备管理是提高质量、增产增收的重要手段。发挥装备优势,确保设备正常运转就是创收。发挥新设备先进性能,保持高的设备利用率,可以创造更大的效益;盘活旧设备,改善其装备性能,延长使用寿命,也能创造效益。
2)提高设备生产效率是提高劳动生产力的关键环节之一。油田基层队生产经营都是围绕设备开展工作的。要提高这些人的工作效益,前提还是要提高设备生产效益,减少设备故障,提高设备利用率。
3)降低设备管理消耗实际就是创收。原材料的消耗大部分是在设备上实现的。设备状态不良会增大原材料的消耗。
2当前油田基层队设备管理的薄弱环节
2.1设备管理体制不适应市场经济的需求
原有的管理体制基本上还停留在计划经济基础上,虽然近些年,油田企业经过一系列的改革创新和实践,但仍然是二级管理体系。作为油田基层队基本上只是设备的使用者,他们的目标是缩短工期,节约资源,降低成本,提高质量。设备管理只是一次性管理的性质,随着工程项目开始而开始,随着工程项目结束而结束。因此,部分基层队设备管理意识不强,短期使用设备而对设备维护不够尤为严重,有些单位对基本的“三基”工作都无法落实,基层设备管理水平得不到有效的促进。
2.2设备管理水平没有一个明确经济价值的体现
传统的设备管理体制属于分级管理,重视的是设备的实物管理,没有纳入价值形态管理。当前,油田基层队设备管理仍停留在设备使用上,设备由设备管理部门调配,设备集中维修,整个设备管理体系无法体现设备经营效益。
2.3设备管理走向市场化信息化的步伐太慢
油田基层队设备管理工作仅仅限于服务企业内部施工,没有把设备管理市场化、信息化,设备资源存在严重的浪费现象。同时,部分设备走向市场,由于没有一个独立的设备经济实体,或多或少存在行政干预现象,直接制约了设备管理市场化发展。
3油田基层队设备管理创新与实践
3.1实施项目管理制度,实现设备由单一二级调配管理向设备租赁市场化管理转变
当前油田企业设备走向租赁形式步伐太慢,没有建立完善的租赁体制。如地球物理公司江汉分公司勘探仪器统一管理,但不能以经济行为来表现仪器的使用;车辆、钻机统一维修,但基层队和使用单位对这些设备的维修验收跟踪不到位,从而使有些设备维修状态差,直接影响了油田基层队的使用。实际上,这里暴露的是内部设备责权利不清,维修单位和使用单位员工在实现劳动价值上又不一致,从而直接影响了部分员工的积极性。因此,结合多年来设备管理实践,创新设备管理体制,实施项目制度,建立设备租赁市场,使设备经营管理,责任权利明确,才能保证油田基层队设备使用市场化经济化,用的是维修合格的设备,交付租赁资金的设备。
3.2分清设备管理责任,实现设备管理由单纯的管理型向管理经营型转变
企业如果将设备实行租赁经营管理,那么作为油田基层队就要注重设备管理,盘活设备,以获得最大效益,这样油田基层队设备管理水平就有了一个经济杠杆。地球物理公司江汉分公司风钻设备和可控震源是使用、维修和保养一体化,基本由纯管理向管理经营转变,效果明显。
3.3规范设备租赁行为,实现专用设备由内部使用向市场资源共享转变
油田设备具有价值大,周期性短等特点,如物探仪器上千万,使用周期5-8年,如果一味追求装备力量,花大钱购买,一是资金短缺,二是有的设备使用率不高,这就要求建立一个完善的设备租赁市场。油田就是要适应这一新的形式,走向市场,完成设备的管理经营任务。地球物理公司装备专业化重组,完善公司内部租赁管理制度,各分公司内部设备租赁格局已初步形成,设备的使用价值和经营效益也得到了较大的提高。
3.4拓宽设备管理视野,实现传统设备管理规范化向现代设备管理信息化转变
多年来,油田设备管理注重设备管理基础工作,将“三基”工作作为传家宝不断发扬光大,有效地促进了油田设备管理规范化。但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管理信息化成为企业创新的基本方式,是加强企业监督,促进企业发展的有效手段。在设备管理规范化的基础上设备管理信息化,是新时期设备管理创新的基本要求。实现设备管理信息化,可以解决资源的有效配制,更好地发现市场,抢占市场,这是当前设备管理创新的现实途径,势在必行。
4结束语
科级管理的职责。关于教学设备的二级管理对日常教学中缺少的教学设备应及时统计并上报购置,做好及时的补充工作。同时对于新购置的教学设备应做好完善的使用与维护记录确保教学设备的使用无碍。各科室教学设备管理员的职责。作为三级管理这一部门是直接接触和使用教学设备最为频繁的部门,应对教学设备的使用与维护做到科学、妥善与高效。同时严格执行上级部门的相关规定确保教学设备的使用是在科学、规范的情境下实施的,在发挥教学设备功能的同时也促进了自身的教学工作。
一、关于教学设备管理工作的改革与改进对策分析
纵观当前中专学校教学设备的使用状况往往是“重使用胫管理胫维护”这就造成了教学设备管理与使用的超负荷造成了教学设备严重的使用压力导致大部分教学设备的使用周期和使用效率都较为低下,这对教学设备管理工作的开展是极为不利的。笔者认为肖前教学设备的管理方面普遍存在着以下问题:①中专学校对于教学设备的管理缺乏科学有效的管理理念做支撑,传统落后的管理观念严重影响了教学设备的日常管理工作实施;②学校的教学设备管理没有统一的管理机制,管理方法上也欠缺一定的科学性;③学校对于教学设备的管理工作没有形成足够的重视管理人员甚至对教学设备如何使用都是含糊不清,又没有统一的管理培训,因此对于教学设备的管理水平也是可想而知的。针对上述教学设备管理工作当中出现的若干问题河从如下几个方面加以完善和改进:
1从思想上加以重视重新整合教学设备的管理理念。只有从思想上产生高度重视,才能在行动中实现教学设备管理的高质和高效。改变原先“重使用胫管理胫维护”的状况对于日常教学设备的使用做到分级分部门管理将管理职责落实到个人强化相关人员的管理理念与管理意识,及时对教学设备实施检测与维护,从管理体制上健全教学设备的管理与监控工作,力求最大程度地实现教学设备的使用率合理促进教学工作的开展与进行。在这样科学化、合理化、规范化的管理体制下掌校教学设备的管理工作必将迎来崭新的明天。
2在科学完善的管理体制下开展教学设备的管理与维护工作。任何工作的开展都必须有一个科学、完善的环境作为支撑。中专学校的教学设备管理工作也是如此只有建立了科学完善的日常工作管理机制,才能在系统化的管理模式下开展教学设备的使用与管理工作。此外教学设备在审批、购置、使用、维修以及报废的各个环节中都必须有相关的管理机制加以管理和约束,保证各个环节的科学有效管理提高教学设备的使用寿命。
3提高相关管理人员的素质与水平,运用科技手段实现管理职能。学校教学设备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与管理水平对于整个教学设备体系的宏观管理有着积极的指导作用。因此积极提高管理人员的素质与管理水平是改善教学设备管理现状的重要途径池是完善管理模式的必要手段,必须引起教育部门的足够重视。学校应定期安排管理人员的培训工作适应时代的新发展把科技手段运用到日常的管理工作当中力求最大程度地实现院校的设备管理职能。
二、结束语
中专学校教学设备的管理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需要学校教育教学部门以及各级师生共同关注。积极完善我们的管理理念提升管理的效率和质量凭借高度的耐心和责任心去完成教学设备的管理与维护工作,保障学校教学工作的有序开展,促进学生知识的习得以及教学的课堂教学工作。只有从科学的角度着手才能使教学设备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更好地服务于教学。
作者:张红单位:湖南省特教中等专业学校
关键词:企业;设备管理;对策
一、企业设备管理的概念
设备是指企业用于生产、运营、试验等活动中可供长期使用的机器、设施、仪器和机具等物质资源。企业设备管理就是指在国家有关政策指导下,按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从技术组织、经济组织等方面采取措施,将实物形态管理和价值形态管理相结合,对设备从规划、设计、制造、选型、购置、安装、使用、维护、修理、改造直至报废处置等进行全过程管理,做到经济高效地使用设备,为企业生产经营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
二、企业设备管理的原则
一是坚持持续发展,努力保护环境和节能降耗。二是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确保设备安全可靠运行。三是坚持依靠技术进步、科技创新作为发展动力,推广应用现代设备管理理念和自然科学技术成果,实现设备管理科学、规范、高效、经济。四是坚持设计、制造与使用相结合,维护与检修相结合,修理、改造与更新相结合,专业管理与群众管理相结合,技术管理与经济管理相结合。五是企业为设备管理工作的主体,应建立和完善设备管理体系,配备精干高效的管理人员,形成健全的设备管理组织。六是加强技术培训,不断提高设备管理人员、检维修人员和操作人员的素质,为完成设备管理任务和企业的生产经营目标奠定基础。
三、搞好企业设备管理工作的对策
(一)加强企业设备成本的管理
一是强化设备前期管理是降低设备管理成本的基础,设备的前期管理是对设备投产前的管理。设计选用什么样的设备决定了投产后运行的经济效益以及设备的维修投入。二是设备前期的合理投入有利于降低设备的运行成本。推行运行维护与前期设计、投资控制相结合的办法就可解决单纯追求在设备前期管理中降低投资的问题,从设备寿命周期最经济这个角度看,前期的合理投入有利于降本增效。三是控制设备停机是提高设备综合效益的关键。在设备管理过程中,努力降低设备停机时间,是降低成本的最有效措施。要达到这一目标,必须通过科学的管理,将传统设备管理的以“修”为主过渡到以“管”为主。运行管理要以创造最大效益为出发点,设备的修理必须考虑投入和产出。为此,设备修理制度要不断优化。通过不断优化,修理周期就相应延长。四是实施全面预算管理是设备成本管理的核心,全面预算管理是控制成本的有效措施。通过认真调查与统计分析,科学地制定设备管理的全面预算计划,并将指标层层分解、层层控制,做到先算后干。对预算外的项目和费用严格监控,层层把关,同时认真进行实际分析,有效地将费用控制在预算范围内,从而降低成本。
(二)加强企业设备工作环境的管理
设备的工作环境包括设备的密封、、工作介质以及周围环境等,设备工作环境管理是设备要有自己的最佳工作环境。设备工作环境良好是提高和巩固设备完好状态的重要保证,也是生产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加强设备工作环境的保护与改善一直是设备维护管理工作的重点。
(三)提高企业设备的预知维修水平
故障诊断仪器的广泛应用使机械设备的维护方式发生了根本性革命,使机械设备的维护由计划、定期检修走向状态、预知检修变为现实。状态监测避免了机械设备的突发故障,从而避免了因被迫停机而影响生产。机械状态分析可做到测量表明有必要时才进行维修,为预知机械设备的维修期提供了可靠依据,使我们能够及时准备维修部件,安排维修计划,克服了定期维修带来的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和设备性能的下降。完善的诊断能力可为我们准确指出故障类型和故障部位,避免了维修的盲目性,使检修简捷易行,大大缩短了维修工期。完善的软件,又可使企业自动化。
(四)强化企业设备管理的创新力度
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是推动设备不断进步的制胜法宝,对设备管理工作也应十分重视创新管理,主要包括两大方面:管理思想的创新和管理手段的创新。一是管理思想创新,现代化的设备管理重点在“管”而不在“修”,要转变观念树立创新管理思想。要结合企业自身特点,明确企业现阶段的设备管理指导方针。二是狠抓管理手段的创新,认真总结和研究企业几年来设备管理工作的得失,逐步发掘并完善符合企业自身特点的管理创新手段。比如树立以人为本的经营理念,强化对各级设备管理人员的培训;应用设备诊断技术对设备进行状态监测和故障诊断;在搞好设备实物形态管理的同时,加强设备的经济管理;完善计算机管理手段的推广应用,以信息化带动设备管理的现代化。
(五)培养高素质的企业设备管理与维修人才
随着装备水平和管理水平的提高,企业设备管理与维修工作要涉及许多新技术,所以对管、用、养、修设备的人才必须加紧培养。国内许多企业已经认识到并开始实践“培训教育先行”,重视职工培训投入。目前我国己涌现出一批既有实践经验和能力,又有一定理论水平的高素质的设备管理、使用、维修人才,代表着现代设备管理工作的希望和未来。
参考文献:
1、庄惜铁.工程机械的预知维修[J].筑路机械与施工机械化,2003(1).
关键词:注采管理 设备管理 安全
设备是企业生产的物质基础,而设备管理是实现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的前提,是降低管理成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设备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地位,很多企业都有深刻的体会和感受;不同的企业在设备管理工作中也有各自的做法和特点。这里结合工作实际,谈谈孤岛采油厂孤一区注采管理107站在改进和加强设备管理方面的一些做法。
一、抓好重点设备的管理,确保设备安全运行
注采管理107站管理着121口油井、7座计量站,设备按不同类别可分为生产工艺设备、辅助生产设备等不同种类,其使用频率、重要程度及潜在危险性各有差异,因此,全面掌握所辖设备并对设备分类,进行分级管理就显得非常必要,这既加强了设备本体的管理,又明确了各设备管理层应负的责任、应行使的权限,有利于在设备管理工作中相互监督。
由于该站设备分布点多面广及设备使用危险性等情况,将全站生产工艺设备的管理做为重点,纳入直接管理范围;对计量站在用的特种设备按特种设备监督规程条款要求从基础资料管理做起,建立健全在用的特种设备随机资料、安装资料、使用许可证、历次检验报告等资料;建立了特种设备技术指标台帐,对特种设备使用中的运行及检查情况由各班组填写运行、巡检记录;该站设备负责人对其进行不定期检查。每年于12月底制定出来年特种设备年度检验计划,与上级有关部门结合统一安排检验工作。这样就确保了该站全面掌握特种设备的使用、维修、检验情况,确保了重点设备的完好运行。
二、定期开展设备管理创优活动,强化设备管理意识
设备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项需常抓不懈并不断创新的工作。长期从事此项工作容易使人安于现状,不利于主动查找不足,因此要想加强设备管理工作,使全站的设备管理工作不断上新台阶,就要在站内开展一定形式的设备管理创优活动,这样才可激发各岗位设备人员的工作主动性,做好各自的设备管理工作,使全站的设备管理工作上新台阶。
设备管理创优活动能否达到预期的效果,在于创优标准是否适合各岗位,能否激发各岗位的积极性。该站围绕设备技术指标、设备现场管理、设备基础资料等三个方面制订出了设备管理创级标准。该站成立了设备管理小组,由主管设备的副站长任组长,制定了详细的设备管理创优文件,就设备管理活动要求,评优程序、奖惩标准、时间进度等方面均做出了详细的要求,并分阶段逐步展开。通过这种设备管理形式的开展,各班组的设备管理人员及操作人员的积极性充分调动,最终达到了当初设备创优活动的预想效果,各岗位设备管理人员的主动管理意识得到加强,设备管理面貌大为改观。
三、提升设备管理规定,规范设备管理工作
设备管理是企业确保产品质量的基础,是企业管理的一项重要的工作,必须长抓不懈,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设备管理创优活动的开展只能作为全站正常设备管理的辅助手段,每年适时开展,因此要想使设备管理创优活动标准中所要求的工作深入到各岗位设备管理人员及操作人员的日常工作之中,使之成为其自觉遵守的行动依据,就得上升为设备管理制度。首先,制定设备操作维护规程。设备操作维护规程是设备操作人员正确掌握设备操作技能与维护的技术性规范,是根据设备的特点、结构及安全要求而制定的操作人员必须遵守的事项、程序及动作等。以保证设备正常运行,减少故障,防止事故发生。其次,建立设备使用责任制。为加强操作工人的责任心,避免事故发生,必须建立岗位责任制。操作工人为设备的第一责任人,不但要掌握设备的操作技能,还必须掌握设备的保养技能和管理知识。各岗位必须严格按照“三好”即“管好、用好、养护好设备”;“四会”即“会使用、会检查、会维护、会排除故障”;“五项纪律”即实行“定人定机,遵守安全操作规程;经常保持设备整洁,按规定加油,保证合理;遵守严格的交接班制度;管好工具、附件;发现异常即刻检查,并通知有关人员检查处理”和设备操作规程等规定,正确使用和精心维护设备。最后,建立设备的维护制度。为了保持设备的正常技术状态,延长使用寿命,必须进行设备的维护。此为日常工作,也是操作人员的主要责任之一。设备维护好了,就可以减少停工损失和维修费用,降低成本,提高生产率,为企业和个人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为此该站将设备的维护分为每班维护和定期维护两种。每班维护要求操作人员在每班中必须做到:班前检查,班中正确使用设备,注意观察,发现异常及时处理,下班清理设备;交接班时要保证设备的良好运行状态。定期维护由操作者和维修工合作,根据规定对设备进行维护、保养,保证设备性能的优良。
四、针对薄弱环节,加强设备培训
企业能够不断地发展其根本是人在发展,同样设备管理能否做好、能否不断强化的最终落脚点也是人在不断提高,人的提高包括人员自身素质的提高、人员设备管理意识及人员设备知识技能的提高等多种方面。
在培训内容确定后,培训项目能否办成功的关健就在培训教师的选择上。在选择培训教师时,该站采取从本单位相应专业技术人员中选教师和邀请设备厂方专家讲课等方式对职工进行培训。这样就可使举办的设备培训达到预期的效果,从而强化设备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新工人在独立使用设备前,必须经过对设备的结构性能、安全操作、维护要求等方面的技术知识教育和实际操作基本功的培训,有计划地、经常的对操作人员进行教育,以提高其对设备使用维护的能力,并通过实际操作考试,合格者方可独立使用设备。针对性的设备培训工作普遍得到了设备管理人员的好评,并切实提高了设备管理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水平。
只有加强设备的科学管理,不断进行设备管理创新,不断加强设备人员专业知识及实际技能,并借鉴外部企业先进的管理经验,努力探索出适合本企业设备管理的新路子,使企业真正落实从设备管理要效益、要质量、要安全、要环保,从而促进企业在发展道路上不断前进。
[关键词]企业设备管理 信息化 重要性
[中图分类号]C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158(2013)06-0161-01
企业的设备管理是指企业根据经营方针和目标,从设备的调查研究人手,对有关设备的规划、设计、制造、选购、安装、调试、使用、维护、大修改造、直至报废的全过程,相应地进行一系列技术、经济组织管理活动的总称。由此可知,企业的设备管理是一门综合性技术学科,其内容涉及到多个方面。其基础理论涉及到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管理经济学,组织行为学等许多领域。企业的任何一项活动基本上都是依靠设备的力量进行操作和完成的,如果没有一个良好运作的设备系统就很难保证企业工作的顺利开展。可以说,设备的管理是企业正常运转的基础,其企业经营的前提,能够降低生产成本,也是保证企业安全卫生和环境优美的重要条件和促进企业技术进步的关键因素。
一、实现企业设备管理信息化的意义
1 实现企业设备信息化管理,能够保证企业的资产管理更加有效和形成完整的体系
企业的生产经营已经离不开科技力量的支撑,在整体运作过程中应当充分利用科技的力量对企业的设备管理实现信息化。通过对传统的管理模式的转变,提高生产率,降低风险,优化资源配置。能够保证工作人员及时、清楚的了解设备的运作情况,并在出现问题时做出正确的抉择,排除风险。
2 信息化的设备管理,对检修费用的控制更加规范
在整个企业范围内实现以项目管理为主的检修维护运营体系(如使用ERP或EAM等方式),以先进的管理手段、规范的管理方式和先进的管理思想,实现对检维修项目的费用、备品配件、进度的跟踪和控制,做到全过程管理,优化企业资产管理、通过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全面提升设备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水平。
3 信息化的设备管理,能够支持设备管理的持续改进与持续发展
企业设备信息化管理,能够保证各项工作的开展都能顺利和有序,提供企业效益。同时,能够为企业的各种设备的管理提供有利的借鉴,促进企业管理的改进保证企业的设备管理工作随着企业管理的发展而同步发展。另一方面,能够实现设备的良好运行和规范化操作,对设备运行情况进行及时、准确的记录和分析,保证各种考核指标的及时、准确和有效性。
4 实现企业设备管理的信息化,能够从多个方面提高工作人员的员工素质为了让工作人员掌握信息化下的设备管理技术,需要对其进行培训,转变传统的管理思想,为在企业中实现大范围的信息化建设,做好充分的准备。
二、我国企业设备管理信息化的现状
实现企业设备管理的信息化具有重要的意义,我国企业也在致力于这方面的发展和推行,但是应当看到,当前,我国企业设备管理在实现信息化的过程中还存在着问题。
1 企业设备管理信息化起步晚
相比于西方发达国家,我国企业设备管理信息化的发展比较晚,而且存在着发展水平不一,而且,企业对于设备管理的认识不足,相关的信息化问题不甚了解。
2 在现行的企业设备管理体系中没有先进的管理模式和方式
由于我国企业设备管理信息化起步较晚,没有形成有效的管理模式,在企业管理运行中水平有限,而缺乏对企业设备管理特点与要求的了解与研究,难以真正提升企业设备管理的水平。
3 我国企业设备管理信息化的系统过于落后
当前,我国企业在信息化管理上所使用的系统没有形成一个完整、有效运作的整体,在每一项工作中基本上都是独自运行,难以彼此协调,这就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其功能的发挥,同时,由于各管理系统缺少统一的设备编码体系、规范的数据结构,不同在多个系统之间实现数据共享。
三、构建和完善企业设备管理信息化的建议
企业设备管理信息化的意义,在上面的内容中已经进行过充分的论述,设备管理的信息化能够保证工作人员在企业设备运作过程中对设备的基本情况及时的了解,并防止出现设备运转失灵,出现危险的情况,同时也可以针对已经发生的问题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改进。设备管理信息化使设备管理工作从静态走向动态,并向多功能方向发展同其他信息化工作一样,设备管理信息化建设也是一项较复杂的系统工程,应制定较详细的实施措施以保证其顺利建成。
1 改进企业管理的理念,重视企业设备管理的信息化构建
在构建企业设备管理信息化的过程中首先要做的就是对管理理念进行改进,要充分认识信息化管理是时展的要求,也是实现企业利益最大化的根本途径。然后从思想的认识转变到行动上的改进,切实加强设备管理的信息化建设,总之,要从思想上、组织上、力量上、措施上给予充分重视,将其作为企业发展的重大战略来实施。
2 在构建设备管理信息化的过程中注重建设必须同与管理创新和机制转变的相结合
设备管理信息化过程中所使用的操作系统,不是将过去由人所完成的工作交给系统完成,也不是通过计算机工作替代过去的人工作业,而是,在企业设备管理中实现一种理念与科技信,息化的有机结合,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提升设备管理质量的目的,这种理念就是实现管理创新和机制的转变。
3 整合各企业的设备管理软件,统一业内的各类编码标准
目前我国的各使用的设备管理软件和标准大都独立运行,不够统一。对此,可在企业设备信息化建设过程中有必要在本行业内统一各类编码标准,如组织机构编码、设备编码、资产编码、物资编码等。
参考文献
[1]彭虎、孟凡建:《基于Intranet设备管理信息系统得开发和研究》,载《设备管理与维修》,2002年第10期
[2]瞿向东、刘勇:《对计算机辅助设备管理系统设计中几个问题的探讨》,载《计算机应用》,2010年第5期
一、2018年各项设备管理指标完成情况:
截止2018年11月底,我公司主要生产设备完好率达97.1%,较上年同期提高0.3个百分点,同行业最好水平(唐钢)98.52%,同行业先进水平95.09%;主要生产设备运转率96.5%,较上年同期提高2.5个百分点;设备故障停机率1‰, 与上年同期持平,同行业最好水平(莱钢)0.85‰,同行业先进水平1.5‰。各种设备呈良性优化发展。
截止18年底全公司实现特大、重大设备事故为零的奋斗目标,全年共发生设备事故 起,(2007年共发生设备事故10起),比上年下降 %,其中机械设备事故 起,电器设备事故 起,仪表类设备事故 起,在设备事故管理工作中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附事故一览表:
时间
事故单位
事件
类别
事故定性
二、重点工作及保障措施:
2018年以来,设备管理工作按照“管理重心下移,防线前移”原则进行开展,为设备管理工作走向良性循环,提升设备管理水平提供可靠保证。
1、为鼓励全公司各车间在保证产质、产量的前提下,积极主动维护、保养设备,降低设备非计划停机率及设备发生率,激励广大设备管理人员和职工努力改善设备运行状况,经过多方论证出台了《设备事故管理激励办法》、《控制设备非计划停机奖励办法》、《设备主任综合业绩考评奖励办法》,经过数月的运行管理,极大地提高了车间设备管理的能动性,生产设备运转率、完好率得到可靠保证。设备非计划停机也由原来每月 余小时降至每月 小时,其产生的效益是不可估量的。
2、积极开展各类专业检查工作。先后组织和配合进行了设备大检查、设备隐患整改、防雷接地及联锁保护等多项检查,有效保障了生产的有序稳定运行。全年共发现设备隐患 项,已整改 项,整改率达 %。其余项目也已制订出整改措施和整改时间。
3、针对目前设备管理软件建设工作表簿品种杂乱、管理等级差异大、管理重心不明确等问题,对各单位进行设备管理软件专项检查,宗旨在于通过检查寻求具有先进性、可行性的管理手段,弥补管理漏洞、降低记录误差、减少设备隐患、提高整体管理水平的目的,让软件更好的为硬件服好务,通过检查发现设备管理软件存在问题,经过各单位相互交流、探讨,设备管理软件得到了充分完善和改进。
4、设备管理一直以来就是设备处强抓、细管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保障设备健康运行的一门重要管理学科。我处根据当前管理形势,结合大量资料、文献出台了《设备管理大纲》,从管理和学科角度综合阐述了设备的各阶段注意事项和管理要点,科学的分析当前管理误区,从根本上指导各车间设备管理人员的管理办法和技术,从而实现设备及时、正确、合理的和节约用油,达到设备的安全稳定运行。同时,对促进企业生产的发展,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三、基建项目供给保障:
设备处作为二体系生产线的设备主要采购部门,2018年,我们进一步强化了基础管理,完善了过程控制,紧紧围绕工程设备供应这个中心工作,解放思想,创新思路,迎难而上,千方百计创造条件大力度推进。保障了设备的高质量、快节奏供给,满足了工程建设需要。
1、各项工作全面提速,加快交流谈判、招标、信息交流、监制、发运、安装调试和现场服务等各个环节,系统副总总协调,项目负责人全方位调度,加强衔接,加快速度,提高工作效率,满足了工程建设全面提速的要求。
2、我们紧紧抓住管理创新这个主题,抓紧研究新的市场形势,开辟新的降本空间,制定新的降本措施。加强与其它钢铁企业设备材料采购部门的信息沟通,和一些业绩好,实力强,但尚未和我们建立联系的优势企业,建立战略合作关系,进一步激活供货单位之间的竞争。加大追究违约责任力度,并完善相应的管理制度,严格落实责任。在原材料价格一路上涨,供应商纷纷要求涨价的不利条件下,设备处人员利用客户的各种心理,通过市场调研、沟通交流、更改付款方式等一系列措施,站在互利双赢的高度,最大限度转移公司资金压力,为企业节约了大量资金。
3、我们在设备采购过程中,以“立足长远,高起点、高标准、高产能”为准绳,优选世界领先技术装备水平的生产厂家,确保设备质量,力求最大限度的节约能源,提高生产效率。我们在2万制氧机组上马前期进行多方研究论证,优选了氧气内压缩流技术,主机部分全部采用美国库朴和英格索兰设备,控制部分采用全球知名品牌霍尼维尔DCS控制系统,制氧装备已达到国内领先水平。炼铁设备采用了无料钟炉顶设备,可大大提高生产效率、减小事故发生率。电仪设备大部分采用了德国西门子、美国ABB等世界知名厂家的电器产品。先进的工艺装备为二体系稳产、高产打下坚实的基础。
4、把好设备验收关、安装质量关、生产服务关。从项目的前期技术方案审查、设计、设备技术协议就积极介入,全面掌握设备特性,确保订购的设备完全满足工艺需要;设备验收员、厂家、设备使用单位实行现场测量并签字确认;设备安装全部要求厂家服务人员现场指导,确保最短时间调试成功。有力地促进了工程建设的高速推进。
四、存在问题和不足:
尽管我们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对照发展要求要求,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主要有:
1、设备管理工作还蕴藏着很大潜力需要我们挖掘。
4、缺乏创新意识,过程管理不细,还需要进一步发挥团队力量,用集体的智慧和力量来解决问题。
5、对照袁总要求,在认识水平上还需要进一步学习提高。
五、2019年工作目标及计划:
1.1、设备特大、重大事故为零,设备中小型事故发生率较上年下降5%;
1.2、全公司设备完好率力争98%,设备运转率力争97%,故障停机率力保1‰。
19年我们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抓起:
1、严格按照设备管理办法的要求,扎扎实实地加强设备管理,以先进的管理理念、管理思想、管理方法提高设备综合管理水平。
2、继续开展各类专业设备检查,强化设备事故管理。确保隐患早发现,早整改,对事故分析透彻、明确事故责任,提高事故的预控能力,从源头上避免重复事故的出现。
3、加大对特种设备的专项管理,包括起重设备、压力容器、专用车辆等。以安全为主线,深入实践开展特种设备的各项管理工作,
4、进一步健全设备电子档案的应用与开发,强化在册数据的完整性、真实性和有效作用,重点加强主机设备的全面管理,主要体现在备品、备件,检修计划、检修完成等情况方面的综合管理。
5、提升企业设备管理现代化水平,广泛采用先进的设备管理方法和维修技术。在采用设备状态监测、故障诊断等技术的基础上,使设备维修方式逐步转向以状态维修为主的维修方式。
6、严抓设备事故管理考核,增强发现隐患和处理事故的能力,降低设备事故密度,确保设备稳定运行。
7、加大协调力度,加快工程设备供应,促进工程进度。
8、建立健全计划、合同的履行情况追踪制度,督促供应商及时供货,保障生产节奏顺利进行。
9、加强学习教育,深化创新管理,提高管理效益,全方位促进设备管理水平的提高。
[关键词]桥梁工程;施工;机械设备;管理
中图分类号:U44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09-0225-01
机械设备是工程施工的主要物质力量,俗话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从而可见施工设备对于建设方的巨大作用,但是在日常的工程施工中,总会存在施工设备保管不善出现工期延误以及为施工建设留下安全隐患的问题。所以施工方必须对施工的机械设备展开合理的管控,通过及时的维护和保养[1],使施工顺利进行,本文就重点针对机械设备的管理展开研究。
一. 当前我国桥梁机械设备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管理意识有待强化
当前我国桥梁机械设备管理人员管理意识的不强,这在很大程度上与我国传统的机械设备管理模式有着密切的联系,过去的封建思想严重制约了当前我国桥梁机械设备管理人员的思想,此外,很多施工方的管理体制束缚性太强,为了追求经济利益,给管理人员不断施压,所以在具体的管理创新中显得不足,在执行中,很多机械设备管理制度根本无法深入贯彻实施,所以,在这种情况下严重挫伤了相关管理人员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在某种程度上来讲,不能大力推行国家倡导与实施的绿色施工理念,也无法保证我国桥梁工程项目施工的的平稳运行。
(二)施工设备管理表面化,方法不太恰当
当前我国的桥梁机械设备管理制度主要是通过各种规章、法令等条例约束管理人员的行为,一旦有出格或不恰当的行为表现,管理人员就会受到相关部门的责令或严惩,在长期的发展中,这种施工设备管理模式依然十分表面化,其管理方法也不当,不利于调动相关管理人员的积极性。
(三)施工建设相关管理团队素质层次不齐
施工建设相关管理在很程度上都是靠人才,但是许多的施工方在人才引进与培养方面显得不足,意识不够,很多人甚至认为施工建设管理只要做好表面工作就好,但殊不知,机械设备的管理是一项长期的发展任务,需要久抓不懈,它要求管理人员的思想意识必须超前,具有很强的服务意识与创新意识,在思想政治中必须遵循施工条例,不能违法腐败,但是现在的施工设备管理人员大多都身兼数职,没有时间深入钻研机械设备的管理知识,在施工管理创新过程中缺乏动力,这就导致工程施工的管理人才培养无法达到预期的发展效果目标,与此同时,相对落后的管理思想观念必然会严重阻碍施工的良性发展。
(四) 机械设备利用率低下,施工设备不配套
毋庸置疑,机械生产建设设备具有一定的生命周期[2],所以施工方在选择施工机械以及在平时的运行、保管以及维护方面要将工作做到实处,但是大多数施工方为了节省经济成本,选用那些劣质机械或者不合格设备,导致施工过程中存在大量老化的设备,也严重影响了施工的效率和进度,同时也不利于施工质量的保证。
二.基于桥梁工程施工的机械设备管理措施
(一)建立完善的组织机构和规章制度
施工方在施工时必须要有一定的规章制度,所有施工人员以及机械设备的管理人员必须要遵循一定的规章制度操作,将责任落实到个人,明确分工,根据施工组织原则与流程对机械设备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更换、检查、维护保养,确保机械设备得以高效运转,组织管理人员要积极上进,富有责任心,有吃苦耐劳的良好精神,勤于检查、观测,及时发现设备问题及时上报有关部门组织管理人员,以便及时安排专业人员展开检查维修。
(二) 建立设备维修档案
施工方在管理方法上要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例如设立机械设备维修档案,对于设备的采购标准、合同、数据参数等准确及时记录,存好档案,管理人员后期维修时可以根据具体的维修记录以及相关的使用性能展开研究分析,从而制定合适的管理与维修计划,当机械设备一旦发生故障,相关管理人员就可以调用维修方案展开维修,保证了工期的顺利进行。设备管理维护中,安全管理是一项长期、系统、复杂的工程,不仅要靠引进新的科技手段解决安全隐患,还要加大设施设备建设和管理的资金投入,对设备进行数据监测和管理,通过安全隐患的事先预防,设立一套风险预警和损失评估安全标准,以不同的安全等级对设备管理和维护信息数据及时进行存储和备份。
(三) 加强操作人员培训持证上岗
桥梁等工程项目施工具有很大的难度,所以施工机械都是大型的设备,所有机械以及工作人员都是需要在极其复杂的工作环境中展开施工,不仅技术含量高,而且一旦设备出现故障就会难以维修,需要专业化的技术人才,因此,对于机械设备的保管与维修应该配备专门的技术人才,上岗前应该经过大量的培训,对业务非常熟悉,有良好的维修经验,此外还应具备较强的综合能力素质,例如临时反应能力、安全意识、较强的抗压能力,对施工建设方而言,要定期对管理人员展开业务培训,设立一定的机械设备管理考核标准,不能让机械设备有任何磨损,因为技术人员的操作规范性能够延长桥梁施工机械设备的使用周期,由于很多机械设备需要精良的施工操作技艺,所以对于这一类机械设备而言,不能仅凭主观感受或是直觉经验判断故障,应该经过仪器测量,展开维修,维修一定要彻底,以免为后续施工留下安全隐患,延误工期。
(四) 加强设备维修保养制度
机械设备的使用要合理,关键是在于平时的养护,管理人员必须经常对机械设备的使用性能、参数指标、耗能量[3]等进行故障排查,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此外在实际的养护过程中要投入大量的资金,通过合理优化资源配置,完成整个施工计划。对于机械设备的保养必须本着经济适用的原则,按照“预防为主,养修并重”的流程,正确处理好使用与养护的关系,不能出现只用不养,或者只养不用的状况出现,保养时要采取一级保养、二级保养、三级保养的方式进行,检查各个零部件是否严重老化或缺损,使用后及时放置于指定的保管位置,要及时对其采取除锈、防尘的措施,尽量减少天气的侵害作用。
(五) 加强职业道德教育以及施工监管
如果说机械设备是保证桥梁施工的重要物质力量,施工人员以及机械设备管理人员的良好职业道德素质[4]就是整个工程项目施工的助推器,相关管理人员必须操守职业技能,在不违反国家法律法规、道德伦理规范的前提下,积极展开技术创新,以身作责,不能出现腐败的行为或利用职务便利,为自己创造经济利益,如果发现相关的问题存在一定给予严惩,对此,工程施工的机械设备管理以及施工全程管理监督就十分重要,一方面可以减少管理人员渎职或失职的行为发生,另一方面可以减少由于机械设备故障而造成的施工隐患出现。
结束语
综上所述,通过分析我们可以发现机械设备对于桥梁工程施工的重要性,一方面机械设备不仅能对整个桥梁工程施工具有加速作用,而且对施工效益的发挥具有一定的保障性,只有以合格的机械设备以及合理的施工流程展开施工,才能确保施工顺利进展,施工管理人员要通过内部协调作用控制整个施工流程,确保管理机制完善、施工科学稳妥,积极促进施工技术的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朱俊.浅析市政桥梁工程施工中的机械设备管理[J].四川水泥,2015,06:169.
[2]朱志国.基于桥梁工程施工中机械设备管理的研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13:192.
关键词:科技项目;资源;配置;优化
一、科技项目财力资源优化
科技项目财力资源优化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充分发挥政府对研究开发投入的主渠道作用。我国的总战略之一就是科教兴国。重视科技和教育关系着国家的生存和发展,对民族的兴旺其中非常重要的作用。科教兴国必须渗透到国家各部门、各级各地各行各业,局部服从总战略。通过科教兴国的实施来提高我国科技投入水平。目前,我国正处在经济发展的快速时期,科技项目的投入中政府投入占主体地位,等到经济发展到一个稳定阶段,科技项目的投入可以将企业投入作为主体。(2)优化科技投入政策。经济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企业是经济效益的主体,也是受益的主体,因此,很多发达国家都制定了很多制度来促进企业加大技术开发投入的力度。例如,日本,企业在进行新技术开发时都可以得到政府的经费补助。近些年来,我国借助发达国家的经验制定了一些鼓励企业进行科技开发投入的相关政策,优化企业开发的软环境和硬措施,使企业逐步成为研究开发的决策、投资和收益的主体。(3)转化科技成果。我国科技成果转化率较低,直接导致研究开发经费投入的使用效益不高。因此必须改善这一现状,通过法律的、政策的等各种手段将广大科技人员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将科技成果最大限度地转化为经济效益,从而促进企业的发展。
二、科技人才资源优化
随着我国的快速发展,我国人才资源的优化模式也发展了改变,我国政府将人才资源优化配置模式分为计划配置和市场配置两种,目前将后者作为最基础的人力资源优化配置的基础。配置机制的选择决定了人才资源优化配置是否合理。人力资源的配置机制包括由行政机制进行配置和由市场机制进行配置,分别如图1、2所示。
面对激烈的人才竞争,科技人才资源优化必须进行科技人力资源管理的创新,这有这样才能跟上经济发展的速度,使企业处于不败之地。科技人才管理创新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观念创新。重视以能力为本的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的战略研究。(2)组织创新。通过组织学习来有效地开发组织的人力资源,这是建立学习型组织的关键。(3)技术创新。计算机网络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促进了其管理现代化的进程。
三、大型科学仪器设备的优化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同时也带来了很多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并且给大型科学仪器设备的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大型科学仪器设备管理需要创新,在科研项目中,科研物力的创新其实是整个科研项目创新的一个环节,设备管理的好坏与整体科研任务的完成质量有着直接联系。而在大型仪器设备管理中,管理创新机制是非常重要的。大型科学仪器设备的管理其实是一个复杂的系统,主要包括以下环节:(1)仪器设备购置的管理。购置设备是设备管理的开始。购置设备是需要填写购置设备的计划,经过审核通过后,才可实施购置。购置设备的计划是需要经过一定的调查研究,根据本单位的实际情况有目的、有计划的进行,同时还需要对购置设备的价格和维修等问题进行考虑。(2)仪器设备的出入库管理。仪器设备入库时首先要从数量和外观上进行验收,验收合格后进行登记,让使用单位进行调试,进行技术质量验收,等到验收合格后才能正式使用。(3)仪器设备的使用管理。仪器设备在使用之前,要进入单位的管理子系统。在这个过程中其主要包括:设备的正常运行、维护和保养。当设备出现故障时,及时查明原因,尽快恢复。
四、科技信息资源的优化
关键词:水利工程;施工机械;管理;创新
中图分类号: TV 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水利水电施工机械是从事水利水电工程施工非常重要的工具之一,机械使用和管理的好坏不仅关系到施工工作效率和工人劳动强度,而且关系到施工企业的经济效益和长期发展。而水利水电工程大多处于偏远地区,施工条件差,对机械设备的管理带来很多困难,现阶段水利水电施工机械管理存在着机械投入不配套、机械物质管理不完善、机械维修工作薄弱等问题,严重影响了机械的正常功效,只有提高机械管理水平,强化施工机械管理制度,让机械保持良好的运行状态,才能发挥施工机械的最大经济效益,为水利水电施工企业获得更多的经济利益。现阶段我国水利水电机械管理方法下,水利水电施工机械大多经常处在高负荷的工作状态下,这种“轻管理,重使用”的行为直接影响到施工机械的状态和寿命;另一方面,管理人员对机械的使用方法和保养方法了解不清楚,当施工机械特别是大型机械发生故障时,施工部门往往不愿意承担高额的维修费用;还有当前水利水电施工机械管理制度不健全,没有专人管理,操作人员也时刻变换,为了赶工期,拼设备,拼消耗,对施工机械非常不利。
1.水电施工机械应用存在的问题
机械设备的正常使用和保养是现代工程的重要内容,对于水利水电工程合理应用机械设备更加的重要。然而,由于施工方和承包方在施工过程中缺乏管理意识,不能采取主动管理措施,从而导致水电施工机械使用存在较多问题。
1.1水电施工机械安装不规范
对于水利水电机械往往运转空间大、载荷重和作业时间较长,对于安装有着严格的要求。在安装水电设备过程中,必须由专业人员按照预定的设计进行指导施工,分析作业路径和时间工序。在实际中,由于安装过程中不能很好的遇见设备的作业实际状况,导致了部分安装人员不按照要求,发现存在施工失误时不能采取及时的补救措施,导致水电设备不能正常的进行运转,在工作过程中出现危险。
1.2水电施工机械操作人员素质偏低
在应用水电施工机械过程中,操作人员的素质直接决定了设备的使用寿命。我国目前的水电施工机械作业人员往往是经过短期技术培训,缺乏综合素质教育,不能合理的进行操作设备。操作人员缺乏对机械设备的寿命规律和作业特点理解,不能发挥出设备的最佳性能。并且,在某些工程中存在操作人员不按照规范要求工作,严重违反机械设备使用说明,大大增加了设备的危险系数。
1.3水电施工机械缺乏合理保养工作
保养工作是维护水电施工机械的最重要工作,能够有效地降低机械设备故障率。由于施工方为了获得最大的经济利益,过度看重机械的运转时间,缺乏对机械设备的维护。并且,对于水电设备的维护要结合使用环境和作业特点,只有采取综合措施才能有效地维护机械。然而,我国水电施工过程中往往忽视保养工作,造成设备得不到正常维护,缩短使用寿命。
2.水利水电施工机械管理对策分析
2.1建筑施工企业要加强对规章制度健全工作,进一步完善管理体制
认真做好机械设备管理机构的完善工作,工程机械设备实行专人负责,统一规划。努力做到群众管理与专业管理相结合,明确群管和专管的权限与职责,发挥各级职能人员的积极性。贯彻执行定岗、定人、定机责任的“三定”制度,做到使每一台机械设备都有专人操作、检修、保管。“三定”制度是做好机械设备管理的保障,“三定”制度执行的效果对建筑施工企业机械设备的完好率、建筑施工安全、劳动生产率有着重要影响,所以在“三定”制度执行过程中要有专人负责,并且工作岗位要固定。
2.2加强施工机械操作人员的培训
施工机械的运作离不开人的操作,操作人员的技术水平和对机械的了解深度,直接影响到机械的使用功能,因此,水利水电企业在选拔人才的时候就要选拔思想素质高、懂术、会管理的综合人才,以满足企业今后发展需要,其次水利水电施工企业必须阶段性的对操作人员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和业务培训,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和业务能力,明确奖惩方案,奖罚分明,使操作人员自觉维护好、保养好机械,施工企业内部还可以经常进行机械比武,保持操作人员之间的良性竞争,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
2.3做好机械设备的更新换代工作,提升机械设备运行效果
建筑施工企业要从长远利益出发,遵循机械设备更新的原则,落实机械设备的报废制度,做到机械设备的及时更新。建筑施工企业要经过科学分析将维修费用高、效率低、耗能高、技术性能落后,已经不符合施工安全要求的建筑工程机械设备,要及时淘汰,确保建筑工程机械设备性能优良。另外,对于主管部门要求淘汰的设备,要及时报废处理,不得继续使用,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
2.4做好水利水电施工机械维修管理与养护工作
水利水电施工机械的维修管理是保证机械处于良好工作状态和延长使用寿命的前提条件,是做好水利水电施工机械管理的基础,要做好维修管理,首先要根据工程工期和施工条件,制定科学的机械使用计划,合理有效的分配机械,保证施工机械的充分利用;其次,在机械正常磨损阶段要精心维护和保养,延长机械使用的最佳使用状态;然后是加强机械的定期检查,掌握机械的磨损情况,对问题及时解决;最后准确把握机械的磨损规律,进行预防性的计划维修,到需要大修时,需要对设备进行全面修理,全面恢复机械的出厂功能。
3.设备管理创新
企业内部许多员工对设备管理的认识是不到位的。他们在观念上轻维护、重检修,轻预防、重事后,做事随意、不守规则;一旦设备发生故障,维修人员应接不暇,操作人员却袖手旁观,除耽误工期、浪费财力外,设备故障也得不到及时、有效的处理。因此,提倡设备管理创新势在必行。
3.1建立健全设备管理机构
加强对设备管理工作的领导,做好设备的优化配置和现场管理,层层落实责任,并经常性督促检查、抽查,把设备管理工作的各种量化指标列入对机组人员和项目的考核内容,实行一票否决。通过设备的使用管理、维护保养、安全管理、单机核算和指标考核等措施,降低生产成本,提高设备完好率,提高项目经济效益。
3.2提高现代化管理水平
先进的设备需要先进的管理,先进的管理才能创造良好的效益。对设备管理,要从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入手,对各级设备管理人员的责任、权利进行明确划分;实行一机一档管理制度,每台大型设备要有机械履历表,由机(车)长对设备运行状态、维修保养等情况进行实时记录,每月检查设备在管、用、养、修、租、算”过程中是否合理、科学、规范和经济,并提出改进要求;把大型重点设备的主要经济技术指标及各种资料和数据输入微机,运用计算机技术进行辅助管理;实行包保、包维修到班组,突出维修工服务机台、服务班组的功能,让每一位操作者和维修者都能主动关注设备管理。
3.3强化设备的经济管理
设备的经济管理是设备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强化设备的经济管理,主要做好以下方面的工作:1)抓好设备投资的决策管理。凡设备大修、设备更新和设备技术改造项目,必须进行方案论证和经济效果评价。2)严格控制维修费用的支出。通过计划、实施、检查、处理的工作循环,把维修费用分解至各个机组,月月评估考核。3)开展设备自检和备件、材料的修旧利废工作,制定考核实施办法,奖优罚劣。4)加强流动资金的管理。从强化备件、材料计划入手,严格逐级审批制度,这样既保证了合理储备,又防止了备件和材料的积压和报废,降低了设备管理成本。
4.结语
水利水电机械是水利工程施工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资基础,机械使用和管理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水利水电施工的工作效率,进而影响水利水电施工企业的经济利益。由于各方面的因素影响,现阶段水利水电施工机械管理中仍然存在着很多问题需要解决,对施工企业的长期发展不利。通过对水利水电施工机械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说明,并针对性的提出有效的解决对策,为加强水利水电施工机械管理提供依据。
参考文献:
[1]单继生.浅谈水利工程施工设备管理与维修[J].东北水利水电,2010(12).
[2]李军.浅析水利工程施工机械设备管理[J].陕西水利.2009(S1).
关键词管理 提高
中图分类号:C93文献标识码: A
Abstract: In the wave of modernization and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the era, the production equipment is not only the lifeblood of business, but also the material basis for enterprises to develop production activities,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factors of production enterprises. Maximize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equipment, improve equipment utilization and maximize economic benefits, not only have high-quality management personnel, but also with modern management tools. To this end, the company launched to manage innovation as a precursor to the implementation of systems assurance to management and technical innovation, accelerating the transformation process and strengthen economic management staff awareness. By implementing innovative device management mechanism, not only to explore new ways to maximize the effectiveness of equipment maintenance, equipment maintenance also greatly shorten the time and reduce spare parts inventory and save a lot of liquidity beside the machine, by greatly improving the business economy benefits.
Keyword management to improve
引言:生产设备的维护与管理必须在设备的养护基础上对生产设备进行综合的管理,包括设备的选型、使用、维修、评估、更新、改良等,其目的是使各种生产设备保持最佳运行状态,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益。生产设备管理的基本要求是通过企业生产现场的管理人员及操作工人,正确使用、精心维修设备,强化保养维护,点检定修,排除故障,使设备在生产中始终保持完好状态。在生产设备的维护与管理中,生产主管应与有关的设备操作人员及技术人员做好设备维修保养工作,监督下属正确合理地使用各种设备,同时为企业决策层购买、更新、改良及报废设备提供基础、科学、合理的整体方案。下面主要从生产设备的具体实施方法等方面来阐述设备管理的观点,以供参考。
一、重视生产设备前期管理,实现投资回报最大化。设备前期管理是企业实施设备综合管理的工作龙头,应从项目规划、更新改造、设计选型、购置安装、效益评估等方面入手,紧紧围绕企业生产情况和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环保等综合因素上下功夫,以实现投资回报的最大化。设备管理不但要重视设备前期管理,而且应从设备立项开始就残余相关工作。既要从专业上把好关、选好型,又要遵循标准化、系统化原则,对设备的可靠性、适用性和安全性等提出相关要求为日后的设备使用、维护检修和备品配件管理,以及实施设备技术改造工作等打好基础,确保设备寿命周期费用最经济和综合效率最禁发生因选型不当或盲目抉择,造成新增设备低效、闲置或检修中出现备品配件不通用、难组织、延误检修时间等问题。
二、强化设备中期管理,确保高效运行。如果企业设备管理工作的方法及内容,停留在只重视在用设备的我使用、维护和检修管理上,而轻视或忽视了设备的前期和后期管理,甚至是“以修代管”,不但会造成管理工作的事倍功半情况,而且会形成管理上的恶性循环。设备管理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最直接和最有效的管理方式就是要抓好设备的全过程管理,牢牢抓住“正确使用、精心维护、科学检修、技术攻关、更新改造”五个环节不放。必将使设备管理工作抓出效益、抓出水平,也一定会取得好的效果。
近几年,集团公司加强了生产操作、设备维护工和专检人员的责任落实工作。通过大力推进“管理规范化,操作标准化”的工作方针,确保了各岗位人员在生产工艺流程中的功能与作用。在加强责任落实的基础上,必须做到持之以恒,才能见到成效。
1、加强操作人员管理。对操作人员来说,首先应加强责任心管理。因为操作人员是设备运行和日常维护保养的直接责任者,对设备特点及技术功能状况等最交接和最熟悉,发现设备故障及隐患问题的几率也最大。
2、加强维护和检修人员管理。对维护及检修人员来说,不但对所维护的设备能认真履行巡检职责,严格执行设备的维护和检修规程,而且能自觉的严把检修工作质量关,减少返修率。
3、加强设备专职人员管理。对设备管理部门来说,实施分级管理、强化监督、坚持定期检查、考核、奖惩和贯彻各项规章制度等,只是管理的方法和手段,而管出水平和管出效益才是最终目的。因此设备专职管理人员的工作,不但要有明确的规划和范围,而且应把效益型的设备管理理念渗透和体现在管好、用好、修好和改造好全公司设备上,从技术参数、基础资料、备品配件、检修维护管理等方面做好工作,力争实现企业效益最大化。
一、机械设备的购置
机械设备是水利施工企业完成施工任务所必需的工具和手段。高新技术的发展以及市场竞争对施工企业的工程质量、工程进度的要求越来越高,施工企业必须提高自身的技术装备水平,科学配置企业有限资金,不断购置(或自制)新设备,逐步淘汰陈旧老化设备.以实现自己的经营目标和经济社会效益的最大化。
(一)调研购置计划
设备的选择与添置是设备管理工作的前半部也是最为关键的环节。随着市场拓展和工程项目的增多.施工企业要根据市场预测和产品开况。认真做好设备购置计划和选型,使所选购的设备与企业的生产特点和生产环节相匹配,有目的、分步骤进行装备更新。目前,施工机械设备种类繁多、功能多样化且价格较低,致使一部分施工企业在购置设备时忽略了可行性论证这个环节。临时需要什么设备就买哪种设备,很容易造成设备不适合企业长远发展需要的情况,最终导致设备闲置,占用企业大量的流动资金,进而影响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优选匹配方案
设备的购置计划在机种、型号和规格上应适度超前、质量从优.结合市场存量和使用频次合理配置。为满足工程需要,购置设备时应从设备的生产效率(功率、速度)、对工程质量的保证程度、维修的方便程度、能源和材料的消耗程度、安全环保性能、设备性能及能力的配套性、机械使用的专用性、通用性和灵活性等方面优选和匹配设备添置方案。以适应本单位工程施工的需要。如土方工程中,不仅有挖土、运输机械,还有平整、压实机械,自卸汽车应和挖掘、装载机的容量配套,组合机械中应以关键及重型机械为基准,其它配套机械都应以确保关键及重型机械充分发挥效率为选配前提。对于一些必须用但用量少的设备可采取租赁方式.这样既节省了购买费用,也避免了设备闲置。
二、设备登记与建档
新购设备要有严格的到货、验收、安装、调试和试运行手续。购入的机械设备在列入固定资产后,应及时记入机械设备台帐.并进行分类编号,一机一卡。
(一)建立设备档案
为了解和掌握机械设备情况。更好地使用和管理好这些设备,除了应建立机械设备卡片外,还应对主要机械设备建立技术档案。设备的技术档案主要包括设备的履历书、原始技术资料、原始检验资料和各种技术鉴定资料以及其它有关资料。通过这些技术档案,可以了解这些机械设备的使用运转情况。大中修记录、事故记录、改装记录、基本折旧情况和大修情况等。有些企业和个人对机械设备技术档案不很重视。对每台设备的技术状况和经济效能没有清楚的概念和合理的对比,设备拿来就用,坏了就修,造成了许多不必要的浪费。
(二)做好成本核算
在经济核算方面,根据以往经验采用“单机核算”制度,对配件消耗、燃油、油消耗和维修费等实行单机登记,随时掌握设备完成单位产量、所需动力、配件消耗等杂费开支情况。应健全机械设备使用记录,对运转台班、台时、完成产量、油料、配件消耗等作好基础资料的收集,按月汇总和对使用效果进行分析评价,以便对机械使用技术指标进行比较和调整。通过统计核算,从数字上反映设备的经济效益和使用管理的好坏;通过对施工生产经营活动各因素的分析,找出有影响的因子及其影响程度,采取改进措施,提高机械设备使用管理水平,实现最佳经济效益。
三、设备的使用管理
从设备使用和管理上讲,按照施工组织设计,合理选择、调配和组合机械是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不容忽视的重要环节。一个优秀的调度员除了应很好地了解施工进度、工序和任务外。还应熟悉机械设备当前的性能和状况,两者不能偏废。正确使用好机械设备,安全、优质、高速、低耗地完成施工任务,不仅是使用机械设备的目的,而且是企业追求的目标。只有做到管、用结合,才能充分发挥机械设备的技术经济效能。
(一)贯彻“人机固定”使用制度
大型机械应交给以机长负责的机组人员。中小型设备应交由以班组长负责的全组人员。“人机固定”应贯穿在机械设备的整个使用过程中,由使用责任人负责保管、操作使用、安全生产、保养、日检等工作。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司机的责任心.还可以把机车的好坏作为评定司机技术和工作好坏的参考。有些企业对“人机固定”不太在意.为了提高机车的利用率。存在一人多机情况,比如在A机车维修时正赶上B机车司机休假,让A机车司机操作B机车,这样一有问题很难追究责任,时间长了,彼此的责任心大大降低,对机车不加爱护,不按规定操作使用和维修保养,认为反正是单位的车,有什么损失单位承担,这样就造成了顾此失彼,得不偿失。
(二)严格“持证上岗”制度
为避免机械设备损坏和机械事故的发生.必须严格“操作人员持证上岗”制度,即操作人员必须经过培训,考试合格,取得操作证方可操作机械。在我国,施工行业大多是“劳动密集型”企业,操作人员队伍庞杂,素质不一。施工机械是特种设备,其操作人员必须经过特种作业培训才能上岗。但现在,一些培训机构为了让学员更快上岗,操作人员的培训时间、强度、实践严重不够,一些人员可能今天还在人力资源市场等待用工,明天就成为了一名特种作业操作人员。许多操作人员仅仅只会动按钮,而对一些基本的维修保养作业都不懂,这给设备的维护保养和安全作业埋下了祸患。
(三)落实“岗位责任”制度
建立健全机械操作人员的岗位责任制是管好、用好机械设备的必要条件。岗位责任制应明确操作人员的内部分工、机(组)长的职责和职权、机组人员的职责和任务、必须遵守和执行的机械操作规程及有关制度与规定等。机(组)长在班组管理中担负着“设备管理”和“操作指导”的双重职责,对本组的生产操作、生产安全、机务工作、料具使用管理、工时统计考核以及设备保养工作等负有直接的责任,应明晰职责,并应与劳动工酬挂钩。
四、设备的维修保养
水利机械设备要保持良好状态、维护正常运行、延长使用寿命、保证安全生产,必须按时并且有计划地做好维修保养。严格遵守设备操作规程,强日常维护,保养与维修相结合。提高设备维修保养水平。
(一)设备维护
设备的维护由操作工人承担。主要包括日常维护(设备和冷却系统维护)、定期维护和定期(精度)检查。设备日常维护是设备保养的基础工作,必须做到制度化和规范化;定期维护要制定工作定额和物资消耗定额.纳人机(组)承包责任制考核内容;定期(精度)检查是一种有计划的预防性检查,检查的手段除人的感官以外,还要有一定的检查工具和仪器,以确定设备的实际精度。现在有些工程工期较紧、任务急,对设备维护保养往往重视不够,造成了一些设备不能按时保养,设备经常带病作业,除非实在无法工作才会停下来维修。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设备如不按时保养,可能引发小故障,小故障不及时处理,会造成大故障,不但耽误工期,影响工程质量,还会增加设备后期的维修费用。
(二)设备维修
设备维修是修复由于日常因不正常原因而造成的设备损坏和精度劣化。通过修理更换磨损、老化、腐蚀的零部件,可以使设备性能得到恢复。设备的维修和维护是设备保养的不同方面,二者由于工作内容与作用的区别是不能相互替代的,应把二者同时做好,相互配合、相互补充。设备修理可分为小修理、中修理和大修理三类。编制维修计划应切合实际,必须掌握工程任务、施工计划、设备状况、已运转台时、维修周期、维修作业时间等资料。水利工程项目施工地点多在野外或山区,工地流动性较大,维修条件有限。同时还存在工地机械维修技术人员水平有限、维修技术力量薄弱、故障检测技术手段落后等不足的问题。在尽量克服上述不足的前提下,更应该总结、探索出一些适合自己的维修保养方法。
五、设备管理创新
企业内部许多员工对设备管理的认识是不到位的。他们在观念上轻维护、重检修,轻预防、重事后,做事随意、不守规则;一旦设备发生故障,维修人员应接不暇,操作人员却袖手旁观,除耽误工期、浪费财力外,设备故障也得不到及时、有效的处理。因此,提倡设备管理创新势在必行。
(一)建立健全设备管理机构
加强对设备管理工作的领导。做好设备的优化配置和现场管理。层层落实责任,并经常性督促检查、抽查,把设备管理工作的各种量化指标列入对机组人员和项目的考核内容,实行一票否决。通过设备的使用管理、维护保养、安全管理、单机核算和指标考核等措施,降低生产成本,提高设备完好率,提高项目经济效益。
(二)抓好人员培训工作
树立“以人为本”思想。提倡和鼓励设备管理的“全员参与”意识,要把对操作人员进行的维修保养技能培训做到现场,人人参与。根据企业的设备状况、工人素质和技术水平。制定出可以指导操作工人、维修人员及生产辅助人员全员参与设备管理的作业规范,通过宣传推广和培训。形成可执行的设备管理准则。
【关键词】石油化工;设备管理;维修;措施
石油化工企业正常生产运行离不开设备,设备是企业生产经营最基本的物质基础。石油化工企业生产连续性强,自动化水平高,且具有高温、高压、易燃、易爆、易中毒的特点。设备一旦发生问题,会带来一系列严重的后果,往往会导致装置停产、火灾爆炸、环境污染、人身伤亡等事故的发生。因而,对石油化工企业来说,化工设备管理显得更加重要。
1、化工设备的管理概述
1.1石油化工企业生产特点
(1)设备种类繁多,规格复杂。化工生产工艺复杂多样,生产条件苛刻,化工生产大部分是在高温、高压及密封系统中进行。必须由各种各样的设备来适应。
(2)石油化工装置的介质复杂。石油化工生产接触到的介质具有易燃、易爆、有毒有害、腐蚀性强等特点。
(3)石油化工行业属技术密集型生产企业。需要多学科合作,集中多种专业技术人员;生产工艺复杂,技术含量高;工业更多的利用催化、高温、高压等技术。
1.2石油化工设备运行可靠性的重要性
化工企业复杂而又苛刻的生产工艺条件对设备有很高的要求,设备是一个企业生产运行的基础,设备运行的可靠性直接影响化学反应过程的连续稳性及设备运行的稳定性。如果由于设备的缺陷造成直接或者间接的事故会给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另外由于设备缺陷造成装置停工,也会影响企业正常生产,带来的经济损失也是巨大的。所以,从整个设备管理过程来看,设备选型可靠性和维修可靠性在设备整个寿命周期中是相当重要的。可靠性的提高可以大大减少这两部分带来的费用投入。
2、化工设备管理措施
强化设备管理的主要措施是寻找新新思路,探讨新方法,努力做到全员参与管理,提升预知维修设备的水平,设备全年检修时懂得取舍,设备管理制度要注重实效,注重设备管理人员的培养。
2.1全员参与管理。设备真正的使用者是一线的操作人员,因此,要想强化化工设备的管理工作,不仅仅是设备管理部门的任务,也要让全体的工作人员参与。一线工作人员需具备一定的专业素质:石油化工装置一般要求做到三懂四会,即懂生产原理,懂工艺流程,懂设备构造;会操作,会维护保养,会排除故障和处理事故,会正确使用防护和消防器材,这样才能保证设备的良好运行。
2.2提升预知维修设备的水平。设备的维护保养工作是化工设备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但为了提升设备的利用率,我们不能等设备处理问题才进行维修维护,要做到提前预知,这就要求管理人员要定期对设备进行维护工作。例如,石油化工企业里面的仪器仪表要定期进行检验,压力容器压力管道要严格按照规程由专业队伍进行定期检验。这样提前对设备进行保养,对于设备和安全生产也是非常重要的。
2.3设备管理制度要注重实效。石油石油化工企业作为高危的生产行业,其设备的管理制度一定要严明,不能只是流于形式,一定要注重实效。设备管理制度是在长期的实践中不断的总结出来的,制度要随着生产条件的技术改进而不断的革新,相关管理人员可以根据实际的应用效果,对制度进行相关的改动,以期达到最好的管理效果。设备使用人员一定要在使用设备的时候,严格按照制度进行使用,不能只对制度当作一种形式。同样,管理人员进行管理时也必须严格按照制度,对于那些不按照制度违规使用设备的人员,要予以相应的惩罚,以起到警戒的作用。
2.4注重设备管理人员的培养。培养良好的管理人员是非常有利于石油化工企业设备管理工作的。作为石油化工企业,一定要挖掘人才潜力,定期对设备管理人员进行培训,让其学习先进的管理技术,在管理中学会应用各种先进的管理技术,比如在线监测技术、网络信息技术等等。同时,作为设备管理人员个人来说,一定要不断的利用空余时间加强自身的学习,寻找相关资料补充最新的设备管理工作,这对于工作能力的提高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另外,相关部门的设备管理专业的人员要多加强交流,通过相关的交流,学习更多的设备管理知识,起到相互促进的作用,不但加强了企业之间的交流,更有利于企业的稳步发展。
3、石油化工企业维修措施
3.1制定维修策略的维修方式
定期维修。通常也称计划维修,是按照一定周期进行维修的传统体制。这种维修体制的优点是可以有计划地利用生产空隙离线操作,人力、备件均有充分的准备。对于故障特征随时间变化的设备,这种维修方式仍不失为一种可利用的方式。但对于复杂成套、故障无时间规律的设备,这种维修方式就不适合;视情维修。通常也称状态维修,是根据状态检测出的故障模式决定维修策略;事后维修。是无需任何计划的维修。但必须在人力、备件、工具上有一定的准备和保障。成本较低,可以当作最后考虑的一种维修策略。
3.2采用先进的维修技术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国内外先进的维修技术,诸如氩弧焊、等离子焊、电刷镀、热喷涂、镶嵌、粘接等修复技术已在石油化工企业得到应用;各种先进的机械化、自动化维修机具,诸如各种液压吊装、 高压清洗,机械抽芯等维修施工机具广泛得到应用,既提高了效率又 减轻了劳动强度,保证了维修施工质量。另外,X射线、γ射线、超声波、磁粉、涡流、表面着色渗透等探伤及金属光谱鉴别和现场快速分析等手段也在设备维修施工中广泛应用。特别是近几年来发展起来的加热炉内衬耐火纤维喷涂及油罐表面刷涂隔热降温防腐涂料等高新技术在石油化工企业维修中广泛得到应用,获得了节能的突出效果。这一切都大大地提高了石油化工企业设备维修的现代化水平。
4、总结
通过提高设备完好率、利用率与可靠性、降低企业运行维护成本、优化企业设备资产管理各项工作流程,合理安排设备资产的运行、检查、维修等各项工作与相关资源的配置,大大提高设备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夯实设备管理基础工作,促进设备管理水平,提升企业整体管理能力,从而达到优化、提高设备资产对企业高效、安全生产运行的保障能力这一核心效益目标。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