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口腔医学专业

口腔医学专业

时间:2022-09-12 07:19:01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口腔医学专业,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口腔医学专业

第1篇

【专业解析】口腔医学是由牙科学发展而来的一门研究人体牙及牙列、口腔软硬组织和颌面、颈部等各类疾病的综合性学科。本专业的学生主要学习口腔医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口腔及颌面部疾病的诊断、治疗、预防方面的训练,具有口腔常见病与多发病的诊疗、修复和预防保健的基本能力。

【专业课程】人体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生理学、生物化学、生物化学实验、细胞生物学、免疫学、分子生物学、微生物学、病理解剖学、病理生理学、药理学、口腔颌面局部解剖学、统计学、医学伦理学、卫生法学、寄生虫学、医学遗传学、实验动物学、科技论文写作、文献检索、电镜技术、检体诊断、实验诊断、医学影像学、外科总论、中医学、眼科学、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内科学、外科学、儿科学、口腔组织病理学、牙体解剖生理学、牙合学、口腔材料学、口腔生理学、口腔生物化学、口腔微生物学、核医学、医学心理学、急救医学、口腔颌面医学影像诊断学、预防口腔医学、口腔修复学、口腔颌面外科学、牙体牙髓病学、牙周病学、儿童口腔医学、腔黏膜病学、口腔正畸学、口腔种植学、口腔专业外语……好吧,其实我就是想跟你说:课程真的很多!

【报考须知】1.口腔医学是非常注重手部操作技巧的学科,对手指力量和手指灵活性要求特别高。除了理论学习,还经常会几个人为一组进行雕刻蜡牙,在仿头模上练习钻牙洞、制作假牙等具有口腔医学专业特色的训练。想想把0.7毫米的钢丝弯成小指甲壳大的扭曲的形状,再想想用蜡块雕刻复杂的牙齿的形状,很小的突起都要还原……好多男生不得不通过刺绣来训练手部的灵活性。如果从小就笨手笨脚的同学,建议谨慎选择。

2.口腔医学在所有医学类专业中,算是最清洁干净的,相对没有那么多的医疗类污染。工作虽然相对辛苦,但除了外科,其他科室都没有夜班,这对医生来说,简直是太美妙了!对动手能力强、喜欢实践、喜欢与人交往的同学来说,口腔医学是很不错的选择。

3.口腔医学可能没有临床医学那么“恐怖”,但还是要做头颅面的解剖实验,动物实验也是要做的,胆小者慎入。

【就业前景】1.口腔医学一直都是一个比较“吃香”的专业,可以说你只要考上了这个专业,只要你不是天天抱着电脑打游戏的主儿,基本毕业出来都不会出现找不到工作的情况。当然,前提是你不介意整天在别人嘴里倒腾。

2.口腔科医生的就业领域较宽,既可在大医院从事口腔科工作,也可开设私人诊所,还能在美容院从事相关的面部整容、美容工作。口腔医学是医学专业中最容易自主创业的专业,开个牙科诊所什么的,还是比较滋润的。

3.综合来讲,口腔医学是一个稳定长久的专业,且收入将伴随着技术的熟练而上升。总之,这是越来越吃香的职业,无论是工作还是工资。

【院校推荐】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学院:前身是华西医科大学,是我国现代口腔医学高等教育发源地。口腔颌面外科学、口腔修复学、口腔临床医学为国家重点学科,口腔内科学、口腔正畸学为省重点学科,口腔修复学、口腔内科学是国家级精品课程。

武汉大学口腔医学院:前身是湖北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始建于1960年,是我国依靠自己的力量建立的第一个口腔系。口腔医学院经过几十年的建设和发展,现已成为一所集教学、科研和医疗于一体的高等医学院校,拥有口腔医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是口腔医学博士后流动站设站单位,设有教育部口腔生物医学工程重点实验室。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口腔临床医学为教育部重点学科,口腔基础医学为教育部重点培育学科,拥有上海市口腔医学研究所、上海市口腔医学重点实验室和六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分别是口腔颌面外科、口腔修复科、牙体牙髓病科、牙周病科、口腔正畸科和口腔黏膜病科)。

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始建于1941年,长期以来承担着向社会提供口腔医疗保健服务和口腔教学、医学研究的重任。拥有诸多国内外著名的口腔医学专家,为我国口腔界培养了一批批高素质、高层次的专业人才,成为我国重要的口腔医学研究基地之一,是我国口腔医学对外交流的重要窗口。

中山大学光华口腔医学院:学院拥有国际一流的教学平台,率先引进国外先进教学设备,建设了多媒体仿头模实验室,并在省内建成11个口腔医学临床实习基地。口腔颌面外科为亚洲口腔颌面外科专科医师培养试点基地、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颌面外科专科医师培训基地。

链接:有趣的牙科历史

看《红楼梦》时,我发现林妹妹居然是用盐水漱口的,这真是个不幸的发现。查了一下,牙膏装在金属软管内作为商品出售是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的事。那么,在此之前的人们,是用什么清洁口腔的呢?

第2篇

关键词:口腔医学;口腔修复学;教学改革;改革初探

一、课程的定位

《口腔修复学》是高职院校口腔医学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是口腔医学专业学生学习各专科口腔课程和从事临床口腔修复工作的基础,并且还是国家执业医师资格考试的必考科目。《口腔修复学》是以培养学生运用口腔修复理论知识和基本修复操作技能来诊断和治疗口腔颌面部各种缺损和畸形为目的的一门课程,在专业课程体系中,该课程是以基础医学、口腔基础医学、循证医学、口腔临床医学、材料学、工艺学、工程技术学以及美学等为基础的专门学科,要求学生牢固地掌握有关基础知识和相关学科知识,并具有一定的临床和修复体制作技能,才能对各类畸形和缺损做出诊断,合理的设计并精确的制作各种修复体,为患者提供良好的修复治疗。是口腔医学生将来进入临床行医的必要知识结构和技能。本课程在培养目标上主要体现为:一是素质目标方面主要培养学生培养学生具备认真、科学、严谨、求实的工作作风,具有高尚职业道德,尊重患者、关爱生命,同时具有较好的团队协作精神及人际沟通能力。学会建立良好的医患沟通和互相合作关系,取得患者的理解和信任;二是知识目标方面主要要求学生掌握固定义齿、可摘局部义齿、种植义齿和全动义齿修复的适应证、临床注意事项以及具体修复方法,熟悉各类修复体制作的技术工艺流程,了解颌面部缺损、牙周疾病、咬合病与颞下颌关节疾病的相关修复治疗选择;三是能力目标方面主要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学会分析病因,进行正确的诊断与治疗;同时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存在的问题

调查显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基本理论知识掌握不牢;实验动手操作能力不强:一是基本理论知识掌握不牢。口腔修复学主要学习牙体缺损的修复、牙列缺损的固定修复和可摘修复,要求掌握各种修复体的适应证、临床注意事项、牙体预备方法和修复体制作方法等,学生在刚开始学习时基本能形成清晰思路,但是随着所学的修复体种类越来越多,虽然采用了对比学习法,但学生普遍存在思维混乱、方案选择不当的现象,折射了学生基本理论掌握不牢的现状;[2]二是,动手操作能力不强。目前的口腔修复学实训主要是临床操作性实训,学生没有认真思考,只是单纯地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操作,没有形成整体的思路,在有差异的项目中不能积极地动脑,对各种修复体制备方法缺乏主动对比差异,导致学生在临床上不能有效地将所学知识转化为应用。[3]因此,为加大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实际掌握程度,增强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使口腔修复学这门课程真正发挥实用,现就口腔修复学课程改革作一探讨。[4]

三、改革的措施

综合考虑长沙卫生职业学院的学生学情、师资力量、实训条件及《口腔修复学》课程的特点:一是案例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相结合。口腔修复学是与临床结合紧密且实践性很强的临床学科。要求学生既要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同时还要具备分析和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人们将案例教学法和传统教学法相结合应用于口腔修复学的理论教学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有研究发现,案例教学法结合传统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进行对照试验的结果显示为:案例教学法结合传统教学法通过提高课堂教学吸引力,达到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的效果。更提高学生临床思维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能够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记忆与灵活应用能力,也有助于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的提高等,取得了很好的提高学生学习效果的成效,学生普遍表示更喜欢这种教学方法。在案例教学中,教师提供的临床病例很关键,是否具有典型性、针对性、科学性,是否包含图片、视频等多媒体形式直接影响教学效果。这就需要教师花费更多的精力和时间通过多种途径搜集病例。针对病例提出问题,教师要反复推敲,仔细斟酌,问题的设置着重于问题的综合分析、知识的融会贯通、理论联系实际问题的方法和具体实施步骤。设计问题的排列要有一定的次序,合乎逻辑,形成一个有序递进的导向过程。例如牙体缺损的修复治疗方案的选择这一知识点,可以通过各种原因造成的缺损、不同缺损牙位、不同缺损范围和患者对修复体要求和修复后效果的多样性等的病例和相关问题的呈现,可以使学生依次学习到嵌体、部分冠、贴面、全冠以及桩核冠等各种修复方法;二是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强化研究型教学。研究型教学并不是对传统教学方法的全盘否定,而是调整多种教学方法的平衡点、侧重点。由知识“灌输”式教学向师生共同探究式教学转变。在教学中实现师生进行交流、对话、沟通来提高教学效果。由教师授业解惑教学向合作式教学转变。与学生合作学习、共同进步。由单一的课堂讲授向多样化教学方式转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由传统的闭卷考试向多种考核方式转变,既要考查知识,又要考核能力;三是通过实训课程加强对学生的临床基本操作手法的训练。开展以仿真头模操作为主的实训,通过在仿真头模上反复练习,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学生尽快对各种医疗器械的性能认识熟悉,掌握各器械设备的正确的使用方法,在教师规范化示教及指导下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在实践中加强动手能力的训练,克服学生畏难怕错不敢动手操作的心理;四是实行过程考评与期末考评结合的考评方法,实现临床应用能力的提升。过程考评主要包括考核学生在平时实训操作中体现的的职业素养、职业规范、实训课完成预备体的质量以及实验报告的书写完成情况,综合各项作为学生的平时成绩。期末考评主要考核学生对理论知识掌握的情况。采用闭卷考试,考察学生对重要概念、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的掌握情况,检验学生独立分析问题、灵活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实施效果

通过对口腔修复学的教学方法进行探索改革,学生由以前的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解决问题,培养了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为今后在临床进行口腔修复工作打下了扎实的基础。人们还将为培养社会需要的高规格口腔医生进一步深化口腔修复学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左恩俊,胡书海,李晓杰,牛卫东,马国武,唐立.案例教学法和传统教学法相结合在口腔修复学理论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1,4:101-102.

[2]王青,熊世江,李冬.口腔内科学临床前期PBL教学中病案设计探讨[J].医学教育探索,2009,8(3):268-269.

[3]张安富.改革教学方法,探索研究型教学[J]中国大学教学,2012(1):65-67.

第3篇

调研其他院系口腔医学技术专业的教学发展趋势,相关文献资料显示:上海交通大学口腔医学院在以学生为中心开展课程优化方面作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和尝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他们以学生为中心开展课程优化,对一些指定选修课程进行改革,受到了学生的广泛肯定;福建医科大学口腔医学专业对该专业课程体系和教学安排进行改革,他们对该专业公共课程、基础医学课程、临床医学课程、口腔基础医学课程和口腔临床医学课程的配置门数,学时及教习比等进行了大幅调整,收效较明显。

二、教学体系改革———课程体系

以加强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为专业培养目标,兼顾操作能力培养和学科专业知识。在此基础上优化原有课程体系:将部分公共课程、基础课程作为校级平台选修课程;缩减部分公共课程、基础课程学时;新增医学相关基础课程;对口腔医学技术专业课程进行精简整合,减少专业必修课程,增加专业选修课程;增加医学基础课程和口腔医学技术专业课程的实验实践时间。

三、教学体系改革———教学计划

根据新的课程体系和专业培养目标,编制与之相适应的教学计划: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培养学生成为口腔医学工作的高层次技术型、应用型人才,培养学生参与口腔常见病、多发病的防治工作。基于此基础上,强调学生知识、能力及素质三者之间的综合训练,重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注重专业技能的培养。大力推进口腔医疗单位或义齿加工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机制,双方共同设计培养目标,制定培养方案,力求专业与单位企业深度参与人才培养过程,单位企业由单纯的用人单位变为联合培养单位。为使学生能够把书本上的知识应用于实习过程中,采取各种教学方式,增强学生实际工作能力。在计划中增加实习前强化训练,并在实习前、中、后进行技能考核,加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重新修订与之相适应的教学大纲、实验大纲及实验实践指导(尤其在实验大纲中删减重复性实验内容,设置综合性创新性实验)。

四、教学体系改革———教学内容

根据新的教学计划进行教学内容的调整:在口腔基础专业课程中加强基本操作技能训练,例如石膏牙的雕刻训练能使学生逐步掌握牙齿的基本形态和相关的雕刻技术,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系列训练使学生在进入口腔临床专业课程学习前,就具备了一定的操作基础。压缩口腔专业主干课程的理论学时,精简课程内容,例如将《可摘局部义齿修复工艺技术》、《固定义齿工艺技术》等课程的理论与实践学时比变为1∶2。学生进入临床实习前进行专业技能强化训练,具体内容包括病史采集,基本检查操作,临床病例分析,仿真人头模操作训练等。参加强化训练的学生都要进行技能考核,使其对口腔专业实践有一个感性认识,缩短实习的适应期。推行不同对象多层次的教学内容,例如将专业课程内容划分为基础部分(必须掌握内容)和提高部分(科研延伸内容)。

五、教学体系改革———教学方法

改变以教师传授知识为主,学生处于被动地位的传统教学方法:由传统的灌输式变为启发互动式、自主学习式,采用分组讨论、病例分析并课堂小讲座等方法,以不同的形式进行多层次教学及分段教学。学习国外教学先进经验,开设小班教学(人数控制在10人以内),在课堂教学设计上重点关注“如何让学生陈述表达自己的理解”。在专业课程(例如《可摘局部义齿修复工艺技术》、《固定义齿工艺技术》等)教学过程中,将操作分解步骤连贯起来,从准备实验开始至实验的每个环节都通过学生亲自反复练习,用实践来验证理论。利用网络平台来进行网络课堂讲解、网络答疑、网络作业等教学辅助手段,尤其是学生在学校教学网络平台上可以将临床实习中遇到的问题向专业教师进行咨询。

六、教学体系改革———教学评价体系

教学评价体系改革倡导“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评价体系,应将原有的应试教育模式下的教学考核体系改变为以学生学习过程为考核重点的“过程性考核”教学评价体系。“过程性考核”教学评价体系可以更全面有效地评价学生的课程学习情况,有利于控制学生的学习过程并及时反馈教学信息,帮助教师调整教学情况和提高教学质量。基于此,我们应降低理论考试在整体评价体系的比例,由原来的70%降为30%;将实践操作考核增加比例为50%(考核时间以学期计);学生出勤及学习态度等素质考核的比例为20%。

第4篇

关键词:口腔医学 就业能力建设 教学改革 执业医师考试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高校毕业生数量日趋增多,就业压力日趋增大。而当前医疗卫生行业的规模下从业人员逐渐饱和,使医学人才市场竞争激烈。因此专业性更强,就业范围更窄的口腔医学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形势更加不容乐观。

一、近年来口腔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及问题

从以上三表数据得出,口腔医学专业大学生就业难,主要体现在供求结构性矛盾上:毕业生过于集中在东部城市、沿海城市和市及市级以上单位,广大中西部省份城市、农村基层、城市社区却无人愿意问津。一方面毕业生抱怨工作不好找,或者有业不愿低就,另一方面用人单位觉得大学生就业能力下强,感叹招不到满意,甚至招不到毕业生。

由上表得出,口腔专业学生每年去江浙地区工作的占到毕业生总数的四到五分之一,一方面由于较高的工资收入,另一方面则是较大的发展空间。但是经过一或两年的时间有近30%的学生离职。通过调查问卷显示,学生离职的主要原因有:1、认为大学所学知识在工作单位无法自如应用;2、自主动手能力比较差,由于江浙地区医院带教老师指导不多,动手能力差的问题就突出的表现出来;3、人际沟通交往能力不足。初到陌生环境,学生在日常生活交流及与病人沟通建立良好医患关系上均出现困难。

综上,口腔医学专业学生就业难主要在于:1、供求关系矛盾,反映了口腔医学专业大学生的就业思想较为陈旧保守,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2、毕业生就业能力的不足。因此改善大学生就业思想,加强大学生就业能力建设势在必行。

二、工作对策

(一)以就业能力建设为抓手促就业

“就业能力”是指大学毕业生在校期间通过专业知识的学习和综合素质的开发而获得的能够实现就业理想、满足社会需要并在社会生活中实现自身价值的本领。结合口腔医学专业目标培养要求和毕业生质量跟踪调查,参照就业能力构成两大基础研究理论ASID定义的 l 6项技能和SCANS定义的36项能力,经筛选比对提出口腔医学专业大学生就业能力7个核心内容:1、规划能力;2、学习能力;3、实践能力;4、适应能力;5、沟通交流能力;6、职业道德能力;7、应聘能力。因此我们在培养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时候要注重对这七种能力的培养,使口腔专业学生在就业过程中更好的去适应社会,适应就业市场。

从图2得出,08届到12届学生毕业后继续深造或从事口腔专业工作的占绝大多数,说明口腔专业毕业生专业思想稳定。08届毕业学生考取研究生和从事口腔相关专业工作的学生占当年毕业生比例60.1%。09届比例是100%,10届比例是98.2%,11届比例是98.3%,12届比例是96.7%。因此学生在校期间接受的专业知识教育对就业能力的提高显得尤为重要。

口腔教育工作者不断探索新方法,总结经验,并吸取了先进教学模式,采用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仿头模型为手段,加强操作训练,使学生的操作更接近临床实际,增强了教学直观性,调动了学生学习兴趣,提高了教学效果。

1、成立了口腔医学专业大学生职业规划团队。工作团队由专业职规划人员和有口腔医学专业知识背景的兼职人组成,加强大学生的职业规划教育,增强大学生职业规划的自主意识和执行力,注重个性化和分阶段的职业生涯跟踪服务指导,使职业规划教育融入到整个大学生活之中。

2、重视实践技能培训的学习与培训。打破学科体系,注意基础课和专业课的融合及各专业课间的联系,适当介绍学科新技术、新进展,增加选修课,给学生更大的自主选择余地,使其根据个人爱好和专业特点来选修课程。举办具有特色的专题讲座,丰富学生的第二课堂。加大实践课比重,在实习前对学生进行技能强化训练。培养学生严谨的工作态度和正确、规范的操作技能,提高学生学习兴趣,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尽量改善表二中所述的学生动手能力差的问题

3、尽早接触临床和社会。口腔医学教育要求医学生在学习书本知识的同时,多开展社会活动,早接触临床和社会。合理安排学生的见习,了解口腔科日常工作,以增强学习专业理论知识的兴趣。并且可以通过寒暑假实践活动,安排口腔常见疾病的社区调查活动及早期见习使学生先对相关疾病有初步认识,这样再学习起来就会更有认同感、更形象生动,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提高学生的学习。

4、加强流行病学、社区口腔医学等与口腔专业未来就业发展方向知识的学习。社区口腔医疗是未来口腔医疗的一大发展趋势。因此口腔教育者除了讲解口腔临床医学的知识和技能外,还应教育学生掌握社区口腔医学等相关知识和技能, 加强流行病学、社区口腔医学等知识的学习,以利于今后开展相关疾病的社区卫生保健、疾病预防和健康教育等。

5、加强医患沟通技巧的学习。教师在讲述某一疾病的同时,讲解该疾病可能引发医患纠纷的一些预防和处理措施 ,并教会学生一些常用的医患沟通技巧。例如,如何掌握患者心理,与患者交谈的语态,交谈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如何给患者亲切感等。同时注意培养学生高尚的职业道德,着力进行亲善、友善、首善的教育。

6、加强医学生的心理辅导。开展积极的职业指导教育鼓励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择业观。培养毕业生乐观自信、积极进取、善于合作、勇于创新等积极健康的就业心理。通过心理咨询、个别谈话、集体座谈等多种形式引导大学生形成健康的就业求职心理,让毕业生正确面对挫折、懂得自我心理调试、增强自信心,培养坚强的意志,开展形式多样的求职课程等。使学生求职不再局限于地理位置上的选择。

(二)以执业医师考试培训指导为路径促进学生学习

从图2我们可以看到绝大部分口腔专业的学生毕业后终究会走上与口腔专业相关的岗位,考取执业医师资格证是必然的要求,因此要在学生在校期间加强学生执业医师考试的能力,进一步提升学生就业能力。

通过图3看到,从08届到12届口腔专业学生毕业后通过执业医师考试的人数及比例普遍偏低,从08届学生的40人,通过率67%,09届学生的32人,通过率52%,10届的37人,通过率60%,到11届的23人,通过率38%。说明我们的学生参加执业医师考试的能力并不强

口腔医学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其资格考试有自身特点。将口腔医学教育与医师资格考试接轨,使学生顺利通过考试,可以极大的促进其就业能力建设,更好的实现就业。

1、加强医学生基础知识及综合素质培养。

完善口腔医学专业学生的培养体系,除发挥传统知识传授的优势外,如专业知识和技能、职业道德和学习能力等,重点要加大对过去一度重视不够的隐性知识的传授,如加大沟通交流能力和应聘能力等方面的知识传授,开设人文知识课程,完善大学生知识结构,提高大学生的自我表现认知度;设计开展相应的能力培训实践活动,举办模拟工作情境活动专项训练,开发能力,增加实践积累,在实践中实现能力的提升。

2、提高教师教学能力。

教师必须不断加强自身修养,刻苦钻研,密切关注本专业最新进展,将学科新技术新进展融入到教学中去,注重各分支学科间的交叉联系,拓展学生知识面,为其分析解决问题打下良好基础。

3、改进教学评估体系。

首先,完善考试形式和内容。要结合口腔医师资格考试要求,确定考试内容和形式,既有对学生知识记忆的考核,也有对学生判断处理问题等综合素质的考试,不拘泥于笔试的形式,也可开展相关实验操作技能的考试。

其次,完善教师评价指标体系。同时对教师的备课、授课情况、业务水平、科研能力、职业道德等也给予综合评价,实现教考分离。

再次,加强学生毕业前临床综合技能的考核,以医师资格考试为导向,维护考试的公平性、客观性,不断提高教学水平,促进就业质量。

综上所述,不断进行教学内容改革适应时展的要求和以执业医师考试培训为导向,加强学生就业能力的培训,使大学生适应未来的职场工作做好方向标,立下指南针,促进学生的成功就业。

参考文献:

[1]程辉,张志兴.口腔医学专业课程体系及教学安排的改革思路[J].福建医科大学学报,2002,3.

[2]孙大麟,邱蔚六,郭伟.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五年制教育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改革[J].医学教育,2003,3.

第5篇

关键词:高职高专;口腔医学;课程体系;岗位需求

高职高专口腔医学专业的开设可最大限度地满足我国农村卫生人员队伍整体素质不高的特点。我国基层卫生技术人员专业结构不合理、城乡卫生人力资源分布不均衡,高水平医生大多集中在大中城市,导致农村基层卫生人才队伍紧缺。高等专科层次的医学教育作为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面向农村基层培养“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应用型医学人才的主要渠道。鉴于此,高职高专口腔医学专业定位于面向农村基层各级医疗机构,主要培养熟练掌握岗位工作任务、操作技能的高素质实用型、技能型口腔助理医师。为了使高职高专口腔医学专业毕业生最大限度地满足与适合岗位工作的需求,本文通过对基层医疗机构的进一步调研等,总结出符合高职高专口腔专业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1]。

一、根据行业市场调研设置专业课程

高职高专院校组织相关人员通过走访、座谈、电话咨询等方式对近70余家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进行调研,摸清基层用人单位最需要什么类型的专业人才,以及需要掌握哪些基本知识和临床实践技能。通过与应往届毕业生沟通、座谈,掌握他们通过工作实践的检验,查找在校所学知识、技能是否能符合岗位工作需求,哪些授课内容方面需要改进、加强,甚至哪些课程需要改动。通过调研,从而更好地找准专业的定位,推导从事基层口腔医疗主要从事哪些工作,需具备哪些工作能力,应学习哪些领域,从而更好地构建课程体系,制定相应的课程标准,以保证我们培养的专业人才符合岗位需求的最终目标。经调研分析,明确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口腔医师行动领域主要包含有:口腔检查,窝沟封闭,牙髓治疗,洁牙和牙齿抛光,牙齿龋洞预备及填充,局部麻醉,牙拔出,简单外伤处理,各种修复体的设计及牙体预备,简单修复体制作等;毕业生应具备的工作能力主要包含:专业相关医学基本理论,各种口腔常见疾病的鉴别、诊断、治疗、预防,口腔急症病人的初步处理,口腔修复和制作简单修复体,正确使用口腔各类材料,口腔卫生宣讲、预防保健和人际沟通等[2]。

二、分析调研报告构建课程模块

在通过对高职高专口腔医学专业学生职业能力调研、分析、推导的基础上,依据专科三年制教学前两年在校内接受理论和实践课教学,最后一年临床见习的总体安排上,将在校学生理论和实践课教学进行模块化划分,模块划分应尽可能体现专业课程框架的特点。共划分为四个模块,分别为:公共基础课程模块、专业基础课程模块,专业核心课程模块,技能拓展课程模块[3]。

三、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依据职业能力的分析和课程的模块化构建,确定各模块应开设哪些课程。例如,专业核心课程模块开设:口腔解剖生理学、口腔内科学、口腔颌面外科学、口腔修复学、口腔预防保健学、口腔组织病理学等;技能课程扩展模块开设:口腔医学美学、口腔设备保养与维修、岗前实习教育与综合实训、医学人文概要等。在确定好各模块所开设的课程后,仍依据毕业生应具有职业岗位能力制定出适宜的每门课的课程标准,制定的课程标准应充分保证满足专业人才符合岗位的需求[4]。

四、制定“以能力为本位”的专业课程标准

根据口腔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以能力为本位”的课程标准。课程标准应符合(教高〔2006〕16号)文件精神,符合教学规律和人才培养目标,体现“技能教育”“工学结合”职业教育理念。为口腔医学专业教学服务,以“必需、够用”为度,建立适用于高职高专口腔医学专业、面向口腔医学专业学生服务的课程标准体系,对部分课程教学内容进行整合或改革,探索高效的教学方法,强化学生的执业技能养成,实现卫生职业教育与学生未来职业的对接。总之,为保证高职高专口腔医学专业毕业生最大限度地满足与适合岗位工作的需求,培养能扎根基层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高职高专院校就必须对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等进行改革和重构,从而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许诺,胡书海,董明.口腔医学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改革探索[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6(3):46-47.

[2]谢丽娜.高职口腔医学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探索[J].卫生职业教育,2015,33(20):142-143.

[3]黎祺,陈建刚,吴敏茹.三年制高职高专口腔医学课程体系改革和探索[J].卫生职业教育,2009,27(21):118-119.

第6篇

[关键词] 口腔医学;AOI教育;课程体系;改革

[中图分类号] R78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3)10(b)-0147-03

口腔医学教育的历史发展是牙医教育到口腔医学教育的演变史,即从职业教育转化为专业学科教育过程。专科层次口腔医学专业是以培养面向农村、社区医院的口腔助理执业医师为主要目标,学制短、职业岗位明确,职业属性强。所以专科层次的口腔医学专业人才培养实质上回归到了高等职业教育的范畴。而目前专科层次的口腔医学教育乃本科教育的压缩版,强调学术性,学科思想浓厚,知识体系系统,职业特征淡化等,改革势在必行。但如果完全简单地照搬目前流行的高等职业教育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对专科口腔医学专业课程体系进行改革,势必会出现过重的功利色彩,导致学生知识面狭窄,将影响学生职业生涯的发展[1],直接表现是学生今后从口腔助理执业医师向口腔执业医师的过渡困难。基于此,参照近年来美国职业教育工作者倡导的一种职业教育观[2]:AOI(academic and occupational integration)教育[3],即学术教育与职业教育的有机结合,既兼顾专业的学术性,又强调职业性。本校在第二轮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中,尝试开发、研究、设计基于AOI职业教育观,符合我国高等职业教育 “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指导思想的“宽基础活模块”专科口腔医学专业课程体系[4]。

1 课程体系的构建思路

在学校口腔医学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指导下,按照教育部16号文件精神,在对口腔医疗行业人才需求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明确了专科口腔医学专业主要面向是口腔助理医师职业岗位,并对职业岗位主要工作任务及职业能力进行了分析[5]。根据学生的学识基础及职业成长规律,遵循“知识、技能、职业素养并行”的原则,确定培养目标,进行理论、实践、素质培养的系统化设计,参考历年来国家口腔助理执业医师考纲内容,对接职业标准,对照执业考证,构建有机衔接、相互支撑、完整统一的课程体系。

在构建课程体系框架时,把职业能力培养放在首要位置[6],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以应用为目的,专业课程强调实用性,以职业活动为主线,以培养职业能力为本位,形成模块化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保留学科特色,做到宽基础,建构基于学术性内容和基于工作过程职业内容于一体的AOI专科口腔医学专业课程体系(图1)。

第一学年主要为人文素质课程、素质拓展课程1和专业基础课程1。根据口腔助理执业医师职业岗位工作需要和口腔助理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大纲要求,将人体解剖学、生理学与组织学整合为正常人体结构与功能,将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整合为异常人体结构与功能,使医学基础知识重点突出,做到少而不失精,为满足助理岗位和向执业医师岗位过渡提供学术知识保障。

第二学年基本为专业基础课程2、专业技能课程2和素质拓展课程2。将内科学、外科学整合为临床疾病概要,课程内容为临床医学中最常见和多发的疾病及与口腔医学联系较多的疾病。将公共预防医学中的统计与分析整合在口腔预防医学。

根据行业发展和社会需要,在不同学年开设《牙科诊所经营与管理》等素质拓展课程,以增强学生专业技能和就业竞争力。

第三学年进行基于工作的毕业实习,使学生能够“零距离”上岗。以口腔助理执业医师岗位工作任务为实习内容,强化职业技能与职业素质训练。

2 理论教学系统的设计思路

以培养岗位工作能力为宗旨,基于AOI职业教育观,设计人文素质课程及专业基础课程,以岗位工作任务为载体,解构重构、整合序化理论教学内容。遵循人文素质知识专业基础知识专业技能知识,层层递进、逐步提升的原则,建立理论教学体系(图2)。

3 实践教学系统的设计思路

以培养岗位工作技能为核心,以岗位工作任务操作流程为实训项目,将其分解为多环节进行单元操作技能训练,最终再将其串联进行综合技能训练。以岗位工作任务为实课程,强化职业综合素质养成[7]。遵循职业认知医学基本实验技能口腔医学基本操作技能口腔医学专业操作技能临床实习,逐步递进的原则,突出口腔医学专业技能培养,形成校内实训和校外实习相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图3)。

4 职业素质教育的设计思路

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一方面重视对学生知识、技能等职业能力的培养[8];另一方面重视学生职业道德素质教育。通过主渠道的入学教育、军训、毕业教育等和第二课堂“双轨”并行,将职业素质贯穿人才培养的全过程。突出职场育人,教学过程中将社会心理、人文因素与职业岗位紧密联系起来,使学生在学术知识学习和职业能力学习中融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促进其良好职业道德和素质的养成[9]。

5 构建新课程体系和教学改革

根据以上四个方面的设计思路,构建新的课程体系实施进程(表1)。

在人才培养实施过程中,按照人文基础知识、专业基础知识、口腔专业临床知识层层递进、逐步深入的原则安排理论教学内容;以医学基本技能训练、口腔专业技能训练、教学见习、毕业实习等逐步深化为原则,安排实践教学内容;实施“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职业素质教育的实施中,既注重对学生专业知识、技能等职业能力的培养,又重视学生职业道德素质教育。通过“三个课堂”活动将职业道德素质教育贯穿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加强第一课堂建设,强化教书育人:寓职业道德教育于课堂教学全过程,将职业道德培养目标融入本专业课程建设中,突出教学内容与职业道德教育的融合,形成以专业课为主,全方面渗透的职业道德教学模式;深化“两课”教学改革,发挥教学主渠道作用。加强第二课堂建设,强化活动育人:建立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活动课程,依据“两课”、人文课程教学内容和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分阶段、分层次进行医德知识、医德情感、医德意志、医德行为等方面的教育;组织学生走基层,进社区,下农村,开展义工服务、“三下乡”活动及社区志愿者服务,定期深入城镇社区、乡村开展卫生宣传与服务和爱牙日口腔预防宣教,为居民群众义务开展口腔卫生检查;开展专业技能竞赛,提高学生专业技能水平;突出入学教育、主题活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专业社团、社会实践,建立学生活动课程。加强职场育人:通过教学见习、毕业实习、顶岗实习在职场环境中进行职业素质教育,如关爱意识、服务意识、职场各种管理规定、医疗卫生法规案例分析等教育活动。

[参考文献]

[1] 唐霞,谢利民.美国职业教育课程设置探析与启示[J].职业论坛,2012,(15):93-96.

[2] 赵蒙成,孙丽丽.二十世纪美国职业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嬗变[J].教育史研究,2012,(2):82.

[3] 赵红利.美国AOI职业教育改革述评[J].职业技术教育,2003,(7):60.

[4] 蒋乃平.职教课程开发的逆向思维[J].职业技术教育,2007,(19):44.

[5] 黎祺,陈建刚,吴敏茹.三年制高职高专口腔医学课程体系改革与探索[J].卫生职业教育,2009,27(21):118-119.

[6] 崔瑞峰,田东平.美国能力本位职业教育评估模式探析[J].成人教育,2002,2(253):91-93.

[7] 王艳.浅谈我院口腔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J].读写算,2011,1(48):228.

[8] 杜凤芝.农村口腔疾病现状与专科层次口腔医学专业教学改革的探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0,(1):92-93.

第7篇

1、拥有专业的师资力量

口腔医学专业进行英语教学,最大的特点是教师既要有口腔医学方面的知识、技能,又要有能够用于教学的相应的英语知识储备。要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教师在教授口腔医学知识的时候,就不仅仅是能够说出几个专业英语单词而已。教授口腔医学专业学生的英语教师必须能够很流利的讲出学生能够听得懂,接受的了的课堂内容。而口腔医学英语的特点是专业词汇较多,语法更加的严谨。这样就对教师提出了很大的要求。要提高口腔医学专业的英语教学效果,拥有专业的师资力量是首要条件。口腔医学专业的教师在上岗前,首先要进行专业的英语培训,口语水平要流利,发音要清楚,正确,这样确保学生能够听得懂。然后教师所讲的语句要合乎逻辑,这样才不会发生歧义。最重要的一点是,每个学生的水平都有所不同,要想让每个学生都明白,教师的语速一定要放慢。每个教师在教课之前,也要进行大量的准备工作,多多的查阅国内外的资料和文献,做好课前准备工作。由于口腔医学专业的学生跟英语专业的学生有很大的不同,他们没有专门的听、说、读等课,教师的教学方法也要相应的有所不同。关键字句要多多的进行解释,这样学生才容易理解、接受。另外,虽然口腔医学是一门很严谨的课程,但是教师在教授英语课时,仍然可以采用多种方法,让课堂变得生动,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课堂的热情。

2、选择适合的教材

口腔医学专业的英文教材的选择也是一项很重要的因素。英语的学习过程是先学习中国人编写的英文教材,然后慢慢的开始学习外国人编写的简单的英文教材,最后才转变为直接的学习外国人编写的教材,读英文原著的书。口腔医学专业的学生接触到的英语还在初级阶段,也没有任何的口腔医学专业方面的英语单词或是语句,因此合适的教材的选择也会对提高英语教学效果有很大帮助。如果直接选择英文原版的教材,虽然说里边的内容没有经过任何的改变,语言优势也很大,但是英文原版教材和中文的教材在内容规划、说法上有很大的区别。并且学生如果直接读专业词汇很多的英文原版教材,结果大多数是专业词汇不懂,语法句式也不懂,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信心,打击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如果使用中文版教材直接翻译成的英文教材,内容能够匹配起来,翻译的也会容易明白,但是编译的过程难免会失去语言的地道性和真实性。因此选择一本合适的教材,既关系到学生学习的心态,也直接关系到学生学习的效果。

3、制定出符合学生学习的课程

英语专业开设的课程是分阶段的,大学一年级、二年级开设基础英语、英语听说这些影响语言基础的课程,渐渐的大学三年级开始开设一些专业的课程,慢慢的过渡过来,学生有了一定的英语基础,接受起来也比较的容易。虽然学生在以前有了一些英语基础,但是口腔医学专业的英语课程从语言基础到专业知识的过渡太大,学生会接受不了。因此,口腔医学专业也可以先开设一些基础的课程,可以是基础英语,基础的听说训练,等学生有了一定基础后,再慢慢加入专业方面的课程,慢慢训练学生的口腔医学专业英语,促进和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学生在学习了基础的知识,英语有了一定的水平之后,再学习专业的知识,会容易一点,也会有兴趣,随着专业英语词汇的积累,视野不断的拓宽,下一步再学习就有了坚实的基础。

4、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考察制度

要提高口腔医学专业英语教学水平,单靠教师的努力和学生的自觉性还是不够的。要激发出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热情,切实可行的考察制度也是很重要的。教师在上课之前,要鼓励学生先预习要上的英文教材,让学生先自己理解和思考,课上也可以适当的穿插中文讲解,帮助学生更好的听懂、理解和掌握专业知识。课后,教师可以适量的布置一些与专业英语相关作业,让学生自己去搜索、整理该有的英语知识,月末进行各种小测验,对学生适时进行考察。加强口腔医学专业的英语教学是国内医学教育的必然趋势,这样既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外国前沿的学术研究和先进知识,而且对学生未来的就业和工作也有很大帮助。选拔出有能力的教师,选择合适的书籍,制定合理的教学课程,适时的进行考察都是提高英语教学水平的有效措施。

作者:秦景莉 高伟 徐鹏 单位:沧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第8篇

关键词:口腔医学;学科交叉;教学改革

学科交叉发展的新常态下,学科之间相互交叉渗透是实现学科自身发展解决重大问题的必然选择[1]。随着这些交叉学科所产生的研究成果在口腔临床医学和口腔工艺技术领域中应用,一方面显著改变了口腔医学的面貌,引起口腔医学革命性巨变与发展;另一方面对口腔医疗从业者的专业能力要求更广。由于当前院校口腔医学本科培养方向与社会需求的错位,以致口腔医学本科毕业生普遍存在专业前沿不掌握、专业背景不清晰、岗位适应不灵活、知识结构不适宜的问题,学生的能力体系明显不能满足职业发展的节奏和要求。如何协调口腔专业相关的交叉学科与口腔医学本科教育协调发展业已成为实现学生个人价值和满足社会发展需求不可规避的技术瓶颈。

一、学科交叉融合对口腔医学专业的影响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学科门类间壁垒日益消融、不同学科间的融合,口腔医疗行业技术不断更新与进步,多门类科学的交叉融合为口腔医学深入发展提供了强劲的动力和广阔的空间。口腔医学的跨学科发展主要体现在与数学、电子学、信息学、材料学、机械工程学等多种学科交叉融合,在此背景下催生出一系列口腔医学新技术。以融合口腔医学与数学、电子学以及信息学形成的跨学科领域———数字化口腔医学为例,该领域以数字化影像技术、口内3D图像采集技术、CAD/CAM、3D牙齿打印等近年广泛应用的口腔医学领域的新技术为代表[2],对口腔医疗的模式和手段提供了革命性的改变,以致中华口腔医学会在2015年举办的第17次全国口腔医学学术会议(CDS2015)上采用“数字化口腔医学”为主题。无独有偶,随着口腔医学与其他门类学科的深入的融合渗透,各种理论研究、技术发展与临床应用实践已经成为业界研究与实验的热点,并形成许多发展快、应用广的新交叉学科,涌现出一批先进的诊疗技术,带动相关产业的迅猛开发、极大地推动口腔医学科研和教学的发展,成为引导口腔医学发展的有力推手和导航员。

二、学科交叉融合对口腔医学本科教育的挑战

交叉学科的迅猛发展,对科研、教育、经济和生活等领域产生了深远影响,而当前交叉学科的建设和发展主要依赖于国家政策的推动和促进,学科和专业发展的诉求得不到及时反馈和有力支持[3],导致作为高科技人才培养基地的本科院校对于交叉学科的教育体制改革和研究机制建立处于缺失和滞后。具体对于口腔医学本科教育领域,存在以下两点问题。

(一)口腔医学专业就业率长期徘徊不前

口腔医学专业是一门十分重视临床操作性的学科,对学生的学科发展前沿的专业视野、解决临床问题的专业素养,职业涉及领域的实践能力都要求更高的专业标准和资格设置。如图1所示:根据全国高校学生信息咨询与专业指导中心的《全国普通高校本科部分专业就业率区间分布》可以看出,就业率始终在80%左右徘徊,虽然在2007年开始有所回升,但是始终处于区间等级A等以下。我国的高校专业设置培养目标为“培养社会需要的专门人才”,但是社会的需要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不同学科的交叉融合,社会的职业分工产生了显著变化,如果执拗于口腔医学专业的培养目标只能从事口腔医生,无异于固步自封画地为牢。而提高口腔医学专业本科学生的就业率,必须从口腔医学专业培养目标的改革做起。

(二)口腔医学专业本科毕业生就业专业结构性矛盾凸显

毕业生就业的专业结构性矛盾指高等院校毕业人员的数量和专业结构与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不统一而产生的人才的供求矛盾。具体在口腔医学领域表现为:社会上增加了许多口腔医学学科交叉领域的职业,本科生就业方向也发生的显著分化。分析湖北科技学院口腔本科毕业生的就业方向可知,经过五年的本科学习最后从事医生职业的不过半数,且整体比重呈现出逐年下降的趋势,反而是与机械电子密切相关的医疗器械领域、与材料科学领域密切相关的牙体材料领域、与化工行业密切联系的牙膏牙具领域的就业率逐年攀高。随着口腔医学相关的交叉学科领域的职业成为口腔医学本科毕业生的主要就业方向,新的职业对于人才的标准提出新的标准,要求本科毕业生具有更加宽广的专业视界。这种要求需要高校对口腔专业的本科教育模式做出相应的变革,增强学校的办学自主性和灵活性。

三、学科交叉背景下如何做好口腔医学本科教育

口腔医学作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确定的一级学科,要实现健康长足的发展,面临的首要问题便是探索一条适应学科交叉发展,具有口腔医学特色的学科建设与学科发展思路。

(一)结合社会需求,及时修订培养目标

我国口腔医学交叉学科发展迅猛,但教育模式转变的滞后性导致相应的院校培养目标未能及时修订,尚未建立涵盖基础学科、技术学科和应用学科的三足鼎立的交叉学科体系。教育模式建立在学科分类的基础之上,教学拘囿于专业限制,科研局限于学科壁垒,院系学科间缺乏融合合作,未能形成开放包容的学术生态。培养出来的本科毕业生大多为知识背景单一的“专才”,不能应对学科交叉趋势下的就业环境多元化环境,最终表现为学生的培养目标与社会需求存在偏差[4]。现有培养目标制约了口腔医学交叉学科的引进和推广,严重影响教学的效果。在口腔医学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中增加相关交叉学科的内容,一方面可以促进不同学科之间范式的融合,整合学科资源,应对口腔医学领域的复杂问题,提升口腔医学的社会服务能力;另一方面有助于打破学科间的壁垒,拓宽学科内涵与外延,促进学生在今后的继续教育中重视口腔医学交叉学科知识,实现口腔医学的可持续性发展,培养高素质复合型口腔医学人才。

(二)打破专业壁垒,合理调整课程组合

调整课程组合首先要做到教学内容重心下移,增加基础课比重,延展基础课的知识面,开拓学生的专业视界;口腔医学作为医疗卫生领域的重点学科和基础学科,必然与其他医学学科、工学学科广泛进行交叉渗透;摆脱传统的专业化观念束缚,将以往的纵向深入型思想向横向宽广型思想转变,积极寻求与不同学科、不同领域的耦合点,开展跨学科、多背景的研究,充分利用交叉学科对象整合、概念移植、理论渗透、方法互补、功能融合等特点,设置与口腔医学相交叉学科的相关内容,适应学科高度综合发展的趋势。此外,在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内容修订中,应该突出学科应用性和沟通性,尽快更新与完善课程中口腔医学交叉学科的理论与实践知识;摒弃呆板单一的封闭性结构,增添引导学生深入研究的专题课程;在口腔医学统编教材中增录口腔医学交叉学科的相关内容,关注诸如数字打印、记忆金属等新兴、高新技术在口腔医学中的应用的理论与实践。

(三)积极探索交叉学科,实现教研一体化

交叉学科领域多涉及前沿学科,与传统学科相比具有发展猛、更新快、不可预知的特性,因此对于交叉学科的学习和研究是一个不断探索和长期实践的过程[5]。在教学过程中增加交叉学科内容对教师专业理论的深度和广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必须具备新老科学转换融合的能力,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教师必须及时关注相关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发展动态,拓宽自身专业视角;教师必须不断学习和积极探索,尽快尽多的消化相关知识;教师必须对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思考和探讨,激发学生学习交叉学科相关内容的积极性,以期达到良好的授课效果。另一方面要求教师必须参与相关交叉学科领域的研究,积极申请相关科研项目,真正做到教学相长。

参考文献

[1]杨雪超,赵世勇.数字化口腔医学教育内容及形式探讨[J].高教学刊,2016,7(4):47-48.

[2]王根顺,汤方霄.基于交叉学科的研究型大学创新人才培养研究[J].教学研究,2011,34(1):16-20.

第9篇

学医建议不要选什么专业

1、生物医学

首先,各位要注意生物医学专业和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并不相同,前者是正儿八经的医学类专业,而后者则是工科专业,且属于基础医学类。同时,该专业就业前景并不是很好,毕业后想成为医生较难,大多数毕业生更适合科研工作。因此,如果学历不高,就业形势是比较严峻的,学生至少要有博士学历,才有相对多的选择,如科研、高校教师等。

2、药学

目前很多人都认为药学专业是一个“坑”,因为虽然是医学专业,但基本是做不了医生的。该专业本科毕业后多数人都会选择医药代表这种工作,而研究生专业方向更多,但大多毕业后也都是从事科研、学术类工作,学历要求高前景也很一般。

3、医学技术类

医学技术类是医学专业中的一大类,包括医学检验技术、医学影像技术、眼视光学等等,其中经常被家长、考生与口腔医学混淆的莫过于——口腔医学技术。不过虽然只是多了两个字,但却大不一样。前者是当下最热门的学医专业之一,而后者则是相对冷门的医学专业。从医学技术类专业毕业后,即使能进入医院工作,但想要成为医生同样很难,更多的人只能去到一些工厂,做一些技师工作。

学医选什么专业好

1.临床医学

临床医学顾名思义就是在病房床边的医学,它其实是一个广泛的概念,像内外妇儿等多个学科都在临床医学的范畴内。可以说,大致上除了基础医学、影像医学、检验医学等之外,在医院直接给病人看病的都属于临床医学。

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的,只要自己能够坚守本心,真心踏实的喜欢自己报考的专业,对自己所做的行业负责任,报考这个专业未来不仅受人尊敬,而且发展前景也不错。

2.口腔医学

因为近些年来人们生活条件越来越好,就医也不仅仅只是局限于一些比较重和急的病症。人们更加重视身体全面健康的理念,因此口腔医学逐渐发展了起来。所以说这可以说是一个新兴的医学专业,具有良好的市场潜力。

第10篇

关键词:高职院校;口腔修复学;精品课程

精品课程属于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是指具有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管理与师资队伍等特点的示范性课程。在中国高等教育转型的大背景下,我校对口腔修复学课程教学的各方面也进行不断的完善与改进。近年来,我校口腔修复学课程已经被确立为省级精品课程,这对提升口腔医学专业的教学质量,促进高技能人才的培养起到了十分积极的作用。现就如何构建高职口腔修复学精品课程作一论述,以供参考。

一、口腔修复学概述

口腔修复学主要是指研究修复人类牙齿问题与面部缺损、畸形的一门学科,属于口腔医学专业的主干课程,更是该专业的难点与重点课程。就目前的教学现状来看,口腔修复学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牙周疾病的治疗、牙体牙列缺损或畸形的修复、颌面部缺损修复、颌关系异常的预防与修复、颞下颌关节疾病治疗等。而学生通过学习需掌握的修复技术主要有印模与模型、牙体制备、支架弯制、烤瓷与铸造、熔模制作、排牙、研磨与抛光技术等。

二、构建高职口腔修复学精品课程的实践策略

1.建设实训基地

为构建高职院校口腔修复学精品课程,促进该专业全面型人才的培养,首先需结合院校实际发展情况,建设口腔修复学实训基地。第一,实训基地的建设面积尽量要大,保证基地能够满足院校口腔医学专业所有学生的学习需求;第二,利用高新技术,完善与口腔修复学精品课程相关的先进实训设备,及时更换旧设备,添置新设备,同时灵活地应用高科技,保证先进设备、技术与教学融为一体,进而有效化解该课程教学中的重点与难点,提升教学效率;第三,结合精品课程的要求和实训基地的特点,制定科学、合理、有效的实训项目,使学生能够在实训基地中根据项目指导灵活地进行实践训练,从而为学生临床操作打好基础。

2.强化师资队伍

教学质量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因此,在构建高职口腔修复学精品课程的前提下,必须强化师资队伍,使该专业具有一流的师资力量。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的策略有如下几点:第一,聘请高学历、高素质、技术佳、教学经验丰富的优秀教师为口腔修复学专业授课,以提高教学质量;第二,聘请国内外口腔医学院的知名教授、口腔专家定期为高职院校教师进行授课,并定期举办专题讲座,就口腔医学知识展开探讨,以便提高院校教师的综合素质与教学水平;第三,通过不断进修与职称考核,使院校口腔医学专业的每位教师都具有双师资格证(即口腔执业医师资格证与教师资格证),保证师资力量雄厚,使学生与家长对教学质量放心。

3.建立网络资源共享平台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使授课模式也变得多样化,传统授课只是采用单一的方式教学,但通过网络,目前已经有远程教学、视频观看学习、资源共享等方式。因此,在构建高职口腔修复学精品课程的过程中,建立网络资源共享平台进行网络课程建设,也是十分重要的内容。目前很多高职院校已经开始关于口腔修复学的网络精品课程建设,通过互联网共享详细的教学资源,使学生在课余也能够学习。若学生因各种原因缺课时,可以通过远程教学获取知识,这很大程度上满足了学生的需求,精品课程的设置也更加合理、先进。但是,也有很多高职院校的网络精品课程只限本校使用,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精品课程的构建效果。因此,口腔修复学网络资源共享平台的建设还需不断完善与优化。

4.设计以学生为本的课程体系

“以人为本”“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是我国素质教育背景下的重要教学理念,因此,在设计高职口腔修复学精品课程体系时,应该坚持“以生为本”“以学生受益为目标”的基本理念。第一,构建精品课程体系时,需征求学生的意见,尊重学生的想法,依据学生的建议与评价,提高课程体系设置的合理性;第二,精品课程体系设计应该以提高学生专业技能水平为重要指标,以促进师生间教学相长、和谐发展为最终目标;第三,设计精品课程体系时应充分利用现代化技术手段与教学方法,形成多元、立体、系统的教学体系。

5.制订全面发展型人才的培养方案

构建高职口腔修复学精品课程,需以培养理论知识与技能操作相结合的全面发展型人才为目标制定教学方案。摒弃传统的完全以教学大纲为参考的人才培养方法,结合日新月异的医学技术与社会发展需求,制定集“教、学、实践”于一体的综合型人才培养方案,使所培养的口腔医学专业人才能够满足社会的发展要求。

随着高等教育的转型与发展,构建高职口腔修复学精品课程已是必然趋势,但如何有效地构建与实践,仍是目前各高职院校口腔医学专业面临的难点。本文所提出的几点,希望能对促进精品课程的构建起到一定作用。

参考文献:

[1]赵树娟,等.高职高专口腔修复学课程设置及教学方法的改革[J].卫生职业教育,2013,31(14):51-52.

第11篇

1准确定位高职生培养规格

高职医学生未来主要服务于基层、社区及农村等医疗机构,从事基本的医疗、卫生保健、卫生宣教等工作,需要掌握大量实用、适宜的技术。对于高职口腔医学专业学生来说,要多利用宝贵的在校时间掌握一些口腔医学专业知识和实用技能,其中,技能的训练至关重要,这是职业技术院校与普通本科院校的区别,所以必须把握好“操作能力强、上岗就能用”的培养目标。就口腔修复岗位而言,高职医学生“上岗就能用“”上岗就需用”的操作为临床过程操作,这是由于口腔修复的社会化服务使修复模式的变革加快,改变了以往医技不分的状况。由于专业性质的分工,医师与技师作为口腔修复主体的分工也更为细化,将以社会的分工合作来完成牙齿缺损与缺失的修复,不仅可以保证修复的质量,还能提高工作效率。高职医学生对于制作工艺过程操作(如烤瓷冠的制作、卡环的弯制、全口义齿的排牙等)只需了解方法和流程即可,应该利用大量的学时进行临床过程操作训练,放弃一些“上岗不需用”的工艺过程操作的技能训练。

2口腔修复学教学改革设想

2.1教学方法的改革实践教学要达到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适应性的目的,就需运用动画短片及真实的录像让学生对操作过程进行详尽的了解、分析,然后模拟,最后由教师对重点环节作点评。理论教学中,对概念性的知识尽量配以图片讲解,可使学生获取的信息贴近临床实际,生动、直观,达到多接触、早接触临床的目的;同时,让学生明确工作岗位中必需的技术和操作,提高学习的自觉性与积极性。

2.2实训地点的变化临床操作技能的培养离不开临床实践,实践教学要突破实验室的局限,把教室搬到诊室,是增强实战能力的重要举措。对于一些重点、典型的病例,可分组、分批到医院口腔诊室,观摩带教教师的操作全过程,包括常规的义齿设计、牙体预备、印模制取、戴牙等,回到课堂后,针对容易出现错误的环节,组织讨论,再回到实验室模拟操作,并将自己的学习体会、操作中出现的错误和解决办法写成实验报告,以巩固学习效果。

2.3教学内容的改革开展以实践教学为主、理论教学为支撑,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体验式教学,关注本专业最新技术动态和观念变化,结合高职口腔医学专业学生能力,及时将新知识、新技术引入教学中;按照未来岗位的要求精选教学内容,使教学内容与经济、社会现状同步发展,尤其要精心编写实验教程,将完成各种岗位任务的知识、技能和能力需求的共性要求(如几类全冠修复的牙体预备特点)重新组成核心训练课程内容,并形成独立的综合实训课程,而不是单一训练一项技能,以便学生系统掌握技术要领。根据我们多年来对医疗机构的调研,可将口腔修复职业岗位应具备的知识、技能划分为6个工作模块:(1)口腔检查与义齿设计;(2)牙体缺损的固定修复治疗(包含桩核设计与蜡型制作);(3)固定义齿的牙体预备技术;(4)活动义齿的设计与牙体预备技术;(5)固定义齿与活动义齿印模制取技术;(6)各类义齿试戴与戴牙后相关问题的处理。以上6个工作模块是工作的基本内容,体现了岗位技能的精髓,应根据难度大小安排课时、制定技能标准。每个工作模块就是一项工作任务,实际工作任务可能是多个模块的结合。这种模式克服了以往实验教程专注于技工操作、混淆了高职口腔医学专业与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培养目标的弊端。口腔修复职业岗位调研证明,学生只要完成以上6个模块实训,就基本可以胜任岗位实际工作,为以后进一步学习专业实践技能和提高解决临床问题能力打下良好基础。

2.4强调知识和技能的整体性与综合性口腔修复临床工作不能脱离口腔医学相关学科,因为口腔修复学,不论是理论教学还是实践教学,必须自始至终体现知识技能的整体性与综合性;口腔修复学知识和技能离不开口腔解剖生理学、牙体牙髓病学、牙周病学等学科知识,同时还需考虑患者的全身状况。因此,教学中要体现医学的整体性与综合性理念,培养学生的整体观念。例如,患牙拟行桩核冠修复,需要评估患者全身状况(如是否患有糖尿病)、患牙牙周状况、根尖周与骨质状况、牙根长度等。教师应在理论教学中引导学生开阔思路,在实践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让学生多角度认识一种疾病或症状,多方面看待几种治疗方法之利弊,把所学知识用好用活,将学生培养成具有较大发展潜力的临床医师。

2.5考试方式的改革将技能考试成绩作为口腔修复学课程考试成绩的一部分,可考虑将6个模块的实训内容细化为技能考试评分标准,以促进教师对实践教学的重视,了解学生对训练项目的掌握程度,因材施教,不断调整教学内容和节奏。总之,口腔修复学教学改革要从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入手,通过改进教学方法、改变实训地点、改革教学内容等手段,努力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口腔医学专业人才。

作者:谢宏新单位: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医学院

第12篇

本文作者:张长源 程辉 卢友光 单位:福建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

高校,尤其是地方性高校,必须充分认识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实施的初衷,勿盲目攀比省级、国家级立项的项目数,要立足各校实际情况,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根本目的,并在项目申报、项目实施和项目管理中始终体现这一根本宗旨。福建医科大学结合校情,制订了实施大学生创新性试验计划项目的详细实施方案,着重强调项目实施的过程管理和项目实施对学生整体创新能力的培养,学校实行院校二级管理,将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总数按各学院学生人数比例划分给二级学院,避免各学院在项目申报中的盲目追求项目数的现象,同时也给予二级学院主动实施权。口腔医学院根据口腔医学院和附属口腔医院两院合一的特殊情况,制定了《福建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实施大学生创新性试验计划项目细则》,强调项目实施中学生是否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而非过分强调实验设计本身的科学性与严谨性;对于部分学生热情高、积极主动性强而由于项目数量的限制未能获得校级立项的实验项目,学院划拨一定的经费支持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项目研究,充分保护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学习热情,较好地实现了国家实施大学生创新性试验计划项目的初衷。

学生作为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开展实施的主体地位应该明确.而且不能改变[3],大学生创新实行实验计划项目并不是单纯的做一实验小研究,从项目选题、文献检索、项目申报、项目实施到项目总结和汇报、项目组学生之间的相互沟通等每个环节都可锻炼和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都必须交由学生独立完成。我院在实施大学生创新性试验计划项目中强调“突出过程、强调可行性、淡化结果”的项目管理原则。

项目选题鼓励学生从自身兴趣的小课题、小研究、小调查入手。然而,往往不少学生立志于做大事、做大研究,申报的项目课题过于庞大,研究内容过于复杂;部分指导教师是将其自身科研课题的部分内容作为研究项目直接交付学生填写申报,未能充分考虑学生的知识结构和科研知识积累较少的背景,导致项目流产。例如《口腔癌基因研究》,对于2000元研究经费和借助课余时间完成项目实验的学生而言是完全不可能实现的。因此,我院在项目的立项选择上,明确告知学生和指导教师要从客观实际出发,以学生团队在业余时间能独立完成实验为基本原则,例如我院2010年立项项目———《“美丽微笑者”上颌前牙视觉评价及分析》实验项目设计清晰,实验内容可行性强,能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参与性和可行性,研究过程充分调动学生的沟通能力,获得了申报答辩评委的认可而获得立项,该项目同时被我校遴选参评福建省级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并获得省级立项,说明教育行政主管部门高度重视学生自身的参与性及实验的可行性。

在项目申报前期的文献检索中,要求学生检索、查阅至少2篇英文文献和10篇中文文献,并对所查阅文献予以总结、提炼,提高学生使用文献检索工具的能力和总结概括的能力;项目申报则要求学生实验小组独立完成项目申报书的撰写,包括文字组织、行文构架、申报书排版打印,并将项目申报书的主要内容制作成PPT进行项目申报答辩;申报答辩评委由学院博导、硕导组成,评委现场对申报小组进行提问、质疑,并要求学生实验小组现场回答,以此促进学生对常用办公软件应用水平的提高,锻炼临场思维答辩能力,评委现场公布评分情况和获得立项的项目名称,对未获得立项项目明确指出存在的主要问题,鼓励学生积极改进;对项目的总结验收,学院要求学生将实验研究的主要过程、研究内容、研究结果以及实验小组每个学生个体对参与实验项目的感受和收获以PPT形式向博导、硕导组成的验收评委汇报,验收汇报的目的是着重了解学生项目完成情况和参与项目后的收获,锻炼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大学生创新性试验计划项目的指导教师应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对学生提出较粗浅的想法和思路时,应耐心引导,多鼓励、多表扬,切勿轻视学生提出的实验设计;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教师应适时检查实验进度,对学生实验存在困难予以细心解答,鼓励学生通过查阅文献等方法查找解决困难的办法,而不是直接代替学生进行项目实验,包办代替只会造成学生积极性、主动性下降,体会不到“重在过程”后成功的喜悦[4]。我院在创新性试验计划项目实施前,组织开展指导教师的培训工作,明确指导教师的“引导作用”,详细规定指导教师的权利与义务,明确禁止教师代替学生填写申报书或直接代替学生完成实验,对发现违反规定的指导教师予以通报批评,并取消其指导教师资格,一定程度上震慑了此类情况的发生。我国高等口腔医学院校的学生较晚(目前国内院校多为第三学年或第四学年)接触口腔专业课程,这造成了学生专业认同感、归属感不强,不利于专业培养,而在日本、欧洲等发达国家高等口腔医学教育体系中,学生从一年级到五年级接触口腔医学专业知识呈阶梯式递增[5]。

虽然完全套用发达国家高等口腔医学教学教育模式不符合我国国情,但是口腔医学教育必须主动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经济条件的改善[6],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则为口腔医学专业学生提供了早接触口腔医学的机会,为口腔医学教育教学模式改革探讨提供了平台。我院注重大学生创新性试验计划项目与口腔医学学科专业的结合,鼓励学生申报与口腔医学专业相关的实验项目,突显口腔医学学科特色,例如《福州市牙科诊所口腔医生学历调查》、《普通人群口腔前牙外形观察》,此类实验项目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让学生更早接触了口腔医学临床学科,提升学生的专业认同感,此外,这种社会调查活动经验可以扩大和深化学生社会实践技能,激发他们的创造力,最终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学习[7]。创新是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不竭动力。高等医学院校口腔医学广大教师应充分利用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这一平台,努力为我国口腔医学专业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优秀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