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旅游业发展现状

旅游业发展现状

时间:2022-05-07 22:09:48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旅游业发展现状,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旅游业发展现状

第1篇

[关键词]陕西 云南 区域旅游 对比分析

[中图分类号]F59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2)01-0149-02

陕西是旅游大省,旅游业一直是陕西的支柱产业,旅游资源具有数量大、品位高、特色显著、多样性强的总体特征。旅游业已成为陕西省国民经济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在陕西的旅游行业中仍存在着许多不可忽视的问题,如景观类型少,资源开发层次浅,发展速度与资源不符的缓慢状态等一系列问题。

一、陕西旅游业的发展现状及纵向比较

(一)陕西旅游业发展的历史与现状

十三朝古都的深厚内涵给予陕西“中国天然历史博物馆”的称号。早在1980年旅游业刚刚兴起之时,陕西就凭借诸如兵马俑、法门寺、大雁塔、古城墙等知名的人文资源成为当时的旅游大省,享誉中外。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陕西省旅游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国内外客源市场不断壮大。然而近年来,同国内外旅游业蓬勃发展的其他省相比较,我们明显已不能相提并论,远远落后于昔日并驾齐驱的北京、海口甚至同为西部省份的云南四川等地。

(二)陕西各地区旅游业的发展水平

1.关中地区。

以西安为中心及其毗邻地区是华夏文明的主要发祥地之一,悠久的历史给该地区留下了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西安及其毗邻地区汇集了大量高品位的旅游景点,占陕西高级别旅游景点总数的90%。

(1)发展优势。西安旅游业的优势主要有以下几点:其一,以“古老”为特点的人文旅游资源丰富,具有典型的代表性和吸引力。其二,西安旅游业后续开发优势明显,管理体制有潜力可挖。其三,发展思路准确,带动作用明显。思路新,发展快,旅游业已完成了从“接待产业型”到“一般产业型”再到“培育支柱产业型”的升级过程。其四,旅游资源挖掘潜力大,开发前景不可限量。随着资金的进一步投入及科学技术水平的进一步提高,我们相信更多的宝贵资源将逐渐被发掘出来,西安对广大游客的吸引力也会大大的增加。

(2)存在的问题。目前西安旅游业即依仗上述的各种优势,进行粗放经营,简单再生产,在客源空间结构及市场空间拓展中面临着一些不能忽视的问题:①旅游生态环境缺乏保护,为了追求短期的经济效益,西安旅游业一直遵循“一次性投入,持续性消耗”的发展模式,不重视对资源环境的保护;②由于不够重视管理,经营者对现代旅游业发展趋势缺乏全面深刻的认识,法律意识和环保意识差,服务秩序混乱,大大破坏了西安在游客心目中的形象。③从旅游资源竞争力来分析,西安偏离了经济发达、旅游需求较高的东部沿海地区,位于城市化水平低、居民出游率和旅游花费较低的中西部地区,严重影响开发该区的旅游市场。

2.陕南地区。

汉中地处陕南南部,北倚秦岭,南靠巴山,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悠久的历史文化和特殊的气候、地貌特征,使汉中的旅游资源与毗邻地区的旅游资源不同,形成了以“汉”“绿”“水”为特色的旅游资源优势。但是,由于汉中地处西部,生产力发展水平较低,社会经济发展不协调,其丰富的旅游资源并没有得到充分的开发利用,资源优势一时难以转化为经济优势。

(1)发展现状。汉中以其自身的特点,多年来发展一直有其独特的优势,如:旅游资源丰富。全市现有旅游景点110余处,其中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两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两个,国家级森林公园3个;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8处,省级风景名胜区7个,省级森林公园5个。旅游产品风格独特。旅游景区景点离中心城市较近,汉中市辖十县一区,旅游精品线及环市休闲度假旅游村以汉台区为中心向四周辐射。

(2)存在问题。从总体上看,汉中旅游的开发程度和产出水平与旅游资源大市的地位很不相称,旅游业的发展水平和全国平均水平差距甚远,形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以下4个方面的问题:①规划设计落后。②资金投入不足,投资方式不灵活。③精品线路打造缓慢、资源利用率低。

3.陕北地区。

延安是陕北发展旅游业过程中的一朵奇葩,红色旅游已成为延安的一张名片。据调查显示,陕西省具有影响的红色旅游资源总共有486个,延安就占360个;延安的红色旅游资源总数、五级红色资源数量、四级红色资源数量、三级红色资源数量分别占到陕西省的74.074%、100%、85.71%和86.87%。延安旅游业具有三方面的优势:一是延安的革命遗产资源具有垄断性,是不可替代的旅游资源,其吸引力优势、竞争优势非常明显;二是延安已成为我国的优秀旅游城市、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具有良好的发展基础;三是延安一直是游客向往的革命圣地,国内外认知度非常高。

二、陕西旅游业与云南旅游业的比较分析

(一)从营销角度对比陕西与云南的旅游业发展情况

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旅游业是个外延比较大的产业。从营销学的角度来说,旅游业也符合现代营销学的4C原理,即:旅游产品、旅游价格、销售渠道、促销的方式。只有把旅游业的4C有效结合,才能最终形成好的赢利模式推动本地区GDP的增长。

(二)云南旅游业发展的借鉴经验

随着云南旅游业的不断发展,云南在全国及全世界的地位和形象已在不断上升。云南省为了提高自身旅游业在全国乃至全世界的竞争力,提出了4点对策,都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

1.进一步提高旅游产品的竞争力,在旅游产品的竞争中具有垄断性民族文化的作用十分突出,实践证明了越是民族的越富有国际竞争力。

2.进一步加强旅游业的区域竞争能力。目前,全国旅游业持续稳定的发展,旅游目的地重心西移,旅游区域内的联合发展都是云南发挥区域优势,提高旅游业区域竞争力的有利条件。

3.进一步调整形象定位。把云南省的旅游资源与中国西南部的其他省份及其相邻国家相比,云南省的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是多样性的,云南省全年舒适的气候就占有明显的相对优势地位。

4.进一步重视市场研究,增强促销力度。在旅游的发展过程中,只有认真研究旅游市场的发展现状,了解游客需求的变化,不断推出游客喜欢的产品,才能扩大客源市场。

三、加强陕西旅游业发展的对策

根据陕西旅游业的发展现状及发展旅游业的竞争优势理论,进一步促进陕西旅游业的发展水平,必须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

(一)关中地区

第一,旅游产品的绿色化。产品绿色化是全球旅游业发展的重要主题,也日益成为旅游产业国际化、文明化的重要标志。第二,进一步深化旅游体制改革和创新,是西安旅游业转变优势的关键问题,通过制度创新来改善软件因素对发展西安的旅游业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陕南地区

第一,制定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将旅游业作为全市经济支柱产业之一,激励整体的框架体系;第二,投资应多元化,首先,投资环境要宽松;其次,投资方式要多元化,这样才能吸引资金和人才的进入,才能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第三,集中力量开发旅游线,在客容量不成问题而资金成问题的情况下,集中力量开发、建设名牌旅游线,是最佳有效途径。

(三)陕北地区

第一,认真定位和包装延安的旅游资源,开发延安红色旅游资源关键就在于对红色旅游资源内涵的深层认识。第二,改变管理体制和经营模式,延安应从全局考虑,优化整体优势,发挥所长,建立能有效促进红色旅游发展的管理模式。第三,设计“体验型,参与型”系列旅游产品,通过各项先进的技术手段来满足游客的新需求,从而转向参与性的旅游项目。第四,完善旅游从业人员的培训和管理,景区首先要改善经营体制,吸引素质高的人才。

四、结语

发展旅游业的实质是通过开发旅游资源,创新旅游产品来吸引游客,从而拓展并稳固旅游市场,带动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所以,陕西必须根据市场需求,加快陕西各地域旅游业的发展。再通过三的合作,使得陕西旅游业的整体水平更上一个台阶,实现旅游业持续、和谐、稳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赵辉,刘联党.陕西旅游业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J].杨凌职业技术学院,2007.

[2]韦鑫.陕西旅游市场营销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J].陕西师范大学旅游与环境学院,2007.

[3]郁广健.陕西旅游业发展的创新路径[J].西安财经学院,2006.

第2篇

一、舟山群岛概况

(一)各项资源丰富

舟山群岛位于我国东南沿海,在长江入海口以南,拥有1390多个岛屿。其中建设成的旅游景区有1000多处。同时舟山还拥有丰富的鱼虾蟹类的资源,潮汐能、风能资源富足,盐田和矿产资源也极其丰富。

(二)旅游资源

舟山的岛屿分布比较集中,以大岛为中心,小岛屿分布于周围。舟山群岛的自然景观独特,极具观赏价值。由于海水的长期冲蚀,形成了大量的海蚀岩和海蚀洞;同时有名的沙滩岛屿也有一些,如普陀山的千步沙,朱家尖岛的南沙沙滩等。除了以上提到的风景,舟山还具有很浓的文化氛围,有历史遗留的军事文化景观和海岛渔俗景观等,还有很浓厚的佛教文化资源。这些丰富的旅游资源都为舟山的旅游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条件。

二、舟山群岛旅游业发展现状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舟山群岛有着自己独特的旅游资源优势,但是就舟山群岛旅游业的发展现状而言,还是存在一些问题。

(一)旅游景区商业化,影响景区持续发展

现在,舟山的旅游景点都是靠自然风光吸引游客,以短期的旅行度假为主。所以景点为了迎合市场需求,建立了大量的宾馆、客栈、餐馆等商业场所,还有许多摆摊设点的临时摊位,与景点的整个风格格格不入,破坏了景区的生态氛围和文化气氛,容易使游客产生游览厌倦感,影响景区的后续发展和游客的再次光临。

(二)旅游业产品种类少,开发程度不够

在舟山的旅游纪念品种类较少,一般都是佛教的念珠、佛像、珍珠、玉器、海螺等,而且大部分工艺品并非本地产,缺少本地特色。另外,出售这些产品的一般都是本地居民自己摆的小摊,没有专门的工艺品销售店,会给游客留下这些工艺品做工不专业、加工不精细的印象,影响到旅游业的收入。这些问题的出现,说明舟山的旅游业工艺品和纪念品的开发和加工的相关工作不到位。

由于我国海岛众多,所以开发具有自己海岛特色的景区或商品是给游客留下深刻印象的必要手段和方法。但是目前舟山群岛并没有自己独具特色的本地土产或旅游商品,有的也仅是在其他景区也可买到的一些明信片或海产品。

(三)旅游景点的特色不够

目前人们的开发项目仅局限在可以短期就得到回报的,从而忽略舟山群岛的其他具有本地特色的文化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如上文中提到的军事文化和海岛民俗文化,都是吸引中外游客的很好的开发项目。所以目前舟山的旅游项目开发过少,具有单一性,且对资源的利用不充分,变相造成资源浪费。

三、舟山群岛旅游业发展策略

(一)提前制定规划,控制商业场所数量

与旅游相关的各项商业场所,如宾馆、餐馆等的建设必不可少,是服务游客,方便游客的便利设施。但是需要掌握原则,控制数量,做到数量少但是品质优,建设的数量根据景区的规模而定,选址排列不宜过于密集,并且这些场所的外观设计符合景区的风格特点。同时,可以适量设置一些摊点,满足一部分游客边游玩边购物的需求,但不能过多,把握度。

(二)针对游客类型,注重开发新产品

舟山旅游管理者应该根据游客的不同类型,开发新产品。根据游客的需求,设计如军事旅游,主题岛旅游,拓展训练,探险旅游,自驾游,疗养游等,这样更能方便游客根据自己的需要制定游玩计划,吸引更多的游客来观光。还可以设计体验式旅游的项目,现代的城市工作人群的工作压力较大,设计能让游客舒缓、释放压力的体验项目,更符合当代游客的需要,势必能带来好的收益。同时,根据不同的主题项目,设计相应的周边产品,让游客在体验完旅游项目后,可以买些相关纪念品带走,留下永久的回忆,也能带动景区的经济收益,是一举两得的好事。

(三)对景区实施保护性开发,杜绝破坏景区、污染景区的现象

由于舟山近些年经济的快速增长以及景区游客数量的增多,难免带来环境污染的系列问题,对此我们要采取保护性的开发,确保景区的可持续发展,绝不走“边开发边污染后治理”的路子。在景区内加强宣传,使游客树立不乱扔杂物,不破坏文物的意识。同时也要加强制度管理,使违反制度的行为能够得到惩罚,从而保证文物的完整和景区的整洁。对于一些接待能力有限的景区,可以实施“限流”的制度,保证景区在可承受范围内接待游客,避免对景区产生不可复原的破坏。

第3篇

(一)旅游资源丰富,民族风情浓郁

柬埔寨是东南亚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旅游资源丰富,不仅拥有沙滩、海岸美景、热带雨林等迷人的自然风光,而且历史文化遗产古老独特,以高棉文化为主的民族风情神秘浓郁,特别是以吴哥古迹群为代表的神秘壮观的吴哥文化更是吸引了世界各地众多的游客前来旅游观光。

柬埔寨目前已开发包括自然景观、历史文化景点、休闲度假胜地在内的旅游景点2000余处,著名旅游景区有吴哥古迹、荔枝山、西哈努克港、洞里萨湖、塔山、万谷湖、金边王宫以及湄公河生态旅游区和柬东北生态旅游区等。199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吴哥古迹列为世界文化遗产。2011年,国公省、西哈努克省、贡布省和白马省等4省 440 公里的海滨地区入围世界最美海滩俱乐部。

(二)旅游业发展政策优惠,旅游开发和促销力度大

为了大力发展旅游业,柬埔寨政府将旅游业作为吸引外资的重点领域,制定了优惠的政策措施,在旅游产品开发、旅游宣传促销以及自然资源和文化遗产的重点保护等方面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效果。

2000年初,柬埔寨政府大力推行“开放天空”政策,支持、鼓励外国航空公司开辟直飞金边和暹粒的航线,让游客更方便地参观吴哥窟古迹和首都金边。2003年实施 “柬埔寨旅游年”,向世界各国敞开大门,使柬埔寨成为东南亚旅游线路中重要的一环。为了加大旅游促销力度,柬埔寨将暹粒省、西哈努克港、首都金边3个地区作为主要旅游促销点和重点旅游发展区域。此外,柬埔寨政府简化了机场的入境手续,在新加坡、泰国、香港、马来西亚、法国和澳大利亚等地设立了旅游办事处。同时,柬埔寨政府还号召和动员全国各族人民共同保护、传承和发展“高棉文化”,以应对全球化对柬埔寨传统文化的影响和挑战。

(三)旅游业发展迅猛,前景广阔

旅游业与农牧业、工业和基础设施建设、能源产业等一起号称柬埔寨经济体系的“四驾马车”。经过多年发展,旅游业已成为柬埔寨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其占GDP的比例超过10%,由旅游业带动的相关产业的GDP贡献率接近40%,远高于其它产业的产值,是亚洲地区旅游业占GDP百分比最高的国家之一。

2011年,柬埔寨入境游客达288万人次,旅游业收入达 18 亿美元,同比增长 5.9%,占 GDP 的 12%,直接或间接创造了约 40 万个就业岗位。 2012 年,柬埔寨接待外国游客达 350万人次,同比增长25%。柬埔寨前10位主要客源国包括越南、韩国、中国、日本、美国、法国、英国等。

二、柬埔寨旅游业拓展中国客源市场的基础和机遇

(一)中柬两国传统的友好关系为双方旅游合作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柬埔寨和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亲密的友好邻邦,柬中关系源远流长,两国人民友好相处已经有近两千年的历史。柬埔寨与中国在贸易、基础设施建设、旅游业、科技合作和资源开发等方面具有较强的互补性,两国在经贸合作领域上,潜力巨大,前景广阔。特别是自2006年两国建立全面合作伙伴关系以来,双边经贸合作空前活跃,呈持续、健康发展的趋势,取得了一系列的丰硕成果,为双方旅游合作和客源市场的开拓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和新的机遇。

(二)中国为柬埔寨提供了巨大的客源市场空间

从绝对数量而言,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一大出境旅游市场和第一大出境旅游消费国。中国出境旅游规模的持续扩展,引领了亚太目的地国家与地区旅游业的回升,对促进世界旅游经济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自2000年柬埔寨获准成为中国公民旅游目的地国家以来,中国一直是柬埔寨不可缺少的入境旅游市场。相关数据显示,从2006年到2010年,中国赴柬埔寨旅游人数以50%以上比例增加,但是由于各种原因,与泰国、新加坡、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其它国家相比,基数仍然不大。如,2010年中国赴柬埔寨游客数为36.72万人次,与同年赴泰国的101.46万人次,新加坡的82.57万人次,马来西亚的103.37万人次,越南的121.1万人次相比,差距很大。因此,柬埔寨拓展中国旅游市场的空间巨大。

(三)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成为中柬旅游合作提供了新的契机

柬埔寨于1999年4月加入东盟后,一直积极参与东盟政治合作机制和经济一体化进程,积极推动柬越老经济三角区、柬泰老经济三角区和柬泰老缅4国经济合作。2010年1月,中国与东盟10国正式组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CAFTA)。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作为目前世界人口最多、发展中国家间最大的自贸区,将大大促进中国和东盟之间自由贸易,资金、资源、技术和人才等生产要素流动效率的提高,中柬经贸合作也将面临新的发展机遇。为了有力推动中国与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及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合作,近年来,中柬两国先后签署了文化、旅游、农业等合作文件。2011年,中国投资和进口在与柬埔寨的双边贸易中占据主导地位,价值约为25亿美元,但是双边贸易正朝着更有利于旅游业的方向发展,双边贸易不平衡的局面有望得到改变。

三、柬埔寨旅游业拓展中国客源市场的对策

(一)加大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

柬埔寨经过多年的努力,基本修复了因战乱破坏的公路网,但是柬埔寨公路交通建设还十分滞后。目前柬埔寨全国只有2条铁路,总长655公里。这两条铁路在战乱中受到的破坏严重,应加快修复步伐,完善陆路交通系统。航空方面,柬埔寨应加快推动金边和暹粒国际机场的扩建计划,加快西哈努克国际机场、国公省和拉达那基里省等地区的机场建设。另外,柬埔寨的供电、供水以及通讯等基础设施也较滞后,对旅游业的发展产生一定制约,也必须吸引投资,加快建设进度。

(二)增加中柬直航线路和航班

目前柬埔寨的金边和暹粒已开通了中国大陆、中国香港、中国台湾、老挝、新加坡、越南、泰国等国家和地区的直飞航班。就中国内地市场来看,目前金边和暹粒开通了到北京、上海、广州、昆明、重庆、成都、宁波、厦门等城市的直飞航线,但航班次数较少,如从成都、宁波、厦门飞往暹粒的包机每5天一个航班,尚不能满足更多中国游客的需求。为了拓展中国的客源市场,增加可进入性,增加金边和暹粒等旅游城市到中国内地主要城市的航线和航班包机次数十分必要。

(三)整合旅游线路,降低旅游成本

因航线和机票价格等因素,相比东南亚其他国家,目前中国去柬埔寨的团队旅游线路价格偏高。如从杭州出港,泰新马3国10日游的旅游报价在5000元左右,而从杭州直飞柬埔寨吴哥窟3晚4日游线路价格也在5000元左右,同样的价格,游客更愿意选择多国游而不是单国游。要降低旅游价格,除了要适度增加柬埔寨旅游城市到中国内地主要城市的航线和航班次外,加强与越南、老挝、泰国等其它东南亚国家的合作,整合旅游线路,如开辟柬越、柬泰等多国游线路非常必要。另外,旅行社在保证信誉和服务品质的情况下,尽可能地降低成本,节约开销,也是吸引中国游客去柬埔寨的重要措施。

(四)有针对性地加大对中国市场的宣传促销力度

近年来,随着中国赴柬埔寨游市场的日益兴旺,柬埔寨政府在中国加大了旅游促销和宣传力度。但柬埔寨在中国旅游促销的空间还很大,宣传促销方式有待改善,尚需与中国旅游行业(特别是各省市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加强沟通交流,开展旅游与东盟航线业务洽谈,通过参加和举办旅游推介会、完善旅游电子商务和旅游网站等措施大力宣传推介柬埔寨旅游形象和旅游产品,从而加大在中国的促销力度,取得更好的促销效果。

(五)有针对性地提高旅游服务质量

第4篇

关键词:中国旅游业;发展现状;前景;措施

伴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旅游业也快速的发展起来。中国旅游业是一个新兴产业,被称为“永远的朝阳产业”、“国民经济提升的催化剂”等,它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很快。

一、我国旅游业的发展现状分析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内旅游发展迅速,覆盖面广,但总的说来仍然处于一种低消费、大众化、低水平、中近距离旅游的状况。旅游基础设施、服务设施建设发展很快,但仍不能适应国内旅游发展速度的要求,主要表现在:

1、旅游人次数稳步增加,每一年人数平均增长10%以上,旅游消费额逐步提高,旅游消费总额平均年增长率亦在10%以上。

2、旅游整体消费水平低。从旅游消费方式和旅游消费结构来看,绝大部分属于观光旅游,文化型、享受型极少,大部分游客住宿低档旅馆,饮食简单。

3、国内旅游热点多集中在经济较发达,知名度较高,旅游基础设施较完善的旅游胜地,如北京、江、浙、沪、广东等地。客源主要是以大中城市和沿海地区为主,内地县镇较少。

4、目前国内旅游人员的构成大体是:职工干部的奖励游,离退休干部的疗养游,先富裕起来的农牧民外出游,企事业单位人员以及教师学生的度假旅游以及各种公务旅游。虽然随着消费观点的改变和经济收入的提高,社会各阶层、各行业都有相当数量的人加入自费旅游队伍的行列,但公费旅游仍占主要地位。

5、所谓旅游业,实际包括住、吃、行、游、娱、购六要素。改革开放十几年来,由于我国对上述旅游服务设施仅有少量直接投资,而在利用外资方面,因有的项目开放,有的不开放,以致服务设施不配套。

二、我国旅游业的发展前景分析

1、旅游资源得天独厚

中国幅员辽阔、历史悠久、山川秀美、形成了无比丰富的旅游资源。据研究表明,我国自然类和人文类的旅游资源类型居世界第一位的数目超过美国、西班牙、法国等旅游强国。各具特色的风土人情、多姿多彩的城市风光,雄伟壮观的建设工程等等,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和基础。

2、旅游市场潜力巨大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提高,闲暇时间和可支配收入的增多,将推动国内旅游需求以较高的速度增长。我国是人口大国,有着世界上其他任何国家无与伦比的最大的国内旅游客源市场。同时,消费结构正从温饱型转向小康型,消费由生存型消费向享受型和发展型的方向发展,这些为我国旅游提供了巨大的的市场。

3、从旅游大国到世界旅游强国

根据预测,到2020年,中国海外旅游人数将超过2.1亿人次,旅游外汇收入580亿美元以上。国内旅游将达到29亿人次以上,旅游收入将达20400亿元人民币以上。旅游业总产出将达到2.5万亿元人民币以上,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将提高到8%左右。国内外学者一致看好中国旅游业的发展前景,中国将成为世界旅游强国。到2020年,中国旅游业总产出将占国内生产总值的8.64%,旅游消费将占总消费的6.79%,旅游投资将占投资总额的8.61%,接近世界平均水平。

三、大力发展我国旅游业应采取的措施

1、建立建全旅游法规及相关规章制度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逐步深入,旅游地区的不断扩大和国际游客的迅速增长,对游客的人身和财物安全,必须引起高度重视,避免一切事故的发生。近年来,我国对国际游客的人身和财物的保安工作方面,总的情况是好的,但还存在一些问题,为此,我们可仿效澳大利亚的对日本团体游客,派保安人员随队护送以确保安全的做法。同时,必须建立有关法规和相应的管理制度,层层落实,特别要责成风景点所属的主管政府部门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2、加强国内旅游业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建设,创造良好服务条件

加强交通投资,解决瓶颈制约。多方筹集资金,吸引地方,部门、企业合资办交通;依靠科技进步,改善基础设施,加强运输方式的管理,提高服务水平;把旅游交通与一般通区别开,让旅游交通独立经营。

3、积极引进外资和先进技术设备,完善与旅游服务相关联的各项配套设施

象西方发达国家,为吸引游客发展旅游业,努力使一切与旅游服务相关联的行业,包括宾馆饭店、景点设施、娱乐、交通、购物等配套设施都做到尽善尽美和富有特色。我国目前因财政困难,对旅游业仅有少量投资,而且这情况在近几年不致会有大的改变。在这种情况下,我国要发展旅游业及相关设施的庞大需求与资金短缺的现实形成尖锐的矛盾。

4、做好旅游宣传尤其对主要客源国的宣传,是旅游业赖以生存发展的重要手段

以往我国在旅游宣传方面做得很不够,必须加以改进,因此,我国应加强对旅游业的宣传工作,每年划出一部分经费,其来源可从各级政府税收拨款,另一方面也可敦促各有关旅游企业支付一定的宣传费用,群策群力,把宣传工作做好。对主要客源国,宣传应有的放矢,具有针对性。

5、国家应加强对旅游市场的宏观调控

由于国内旅游业涉及到交通、饮食、娱乐、园林、商业、文化等部门,如果没有“一盘棋”的观念,就会使国内旅游业的发展步履维艰。为了使这些部门相互衔接,融为一体地为国内旅游业服务,国家必须加强宏观管理和协调。

6、做好环境保护工作

在很多旅游景点,环境保护工作存在着很大问题,国家有关部门要重视环境保护问题,把环保工作作好,为旅游的持续发展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蒲蕾,论我国发展旅游商品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技术与市场,2007年01期.

[2]王玉明 詹烁,我国当前旅游规划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03期.

第5篇

关键词:安化县;旅游;开发;对策

中图分类号 F59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3)24-107-02

1 安化县旅游业开发现状

安化县旅游资源十分丰富,据统计,我县有8个主类旅游资源,20多个亚类旅游资源,40多个景区,2011年茶马古道、蚩尤故里等景区全年共接待游客150.5万人次,实现旅游业综合收入7.6亿元,旅游业发展形势喜人。目前全县已开发了下列旅游景区。

1.1 茶马古道景区 茶马古道景区为国家4A级景区,为柘溪国家森林公园核心景区,主要包括川岩江、关山峡谷、洞市老街、永锡桥、黄沙坪古茶市、唐家观、陶澍故里等景点。

1.2 雪峰湖国家湿地公园景区 雪峰湖景区是一个以蓝天、碧水、翠峦、奇洞、幽岩为特色的高山平湖,集自然保护、旅游观光、科学研究、科普教育、休闲度假、保健疗养、文化娱乐于一体的风景区。景区内有百里长湖、云台山溶洞群、九龙池等景点。

1.3 蚩尤故里景区 景区地处安化东南部,属喀斯特地貌,总面积810km2,是梅山文化的发源地,有许多优美神奇的传说和独特浓郁的民俗风情,这里山奇水秀、景观独特、自然风光优美,有“小桂林”之称。

2 发展优势

2.1 生态优势

2.1.1 动植物资源丰富、地质资源奇特 我县境内有植物205科2 067种,保存着大量的名木古树,据调查,100a以上的古木大树有33科85种2 330株。国家级保护植物及珍稀濒危植物众多,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第一批)》(1999年8月)有一、二级保护植物21种,按《中国珍稀濒危保护植物名录》(1987年)第一册,有二、三级保护植物20种。森林动物种类繁多,飞禽有锦鸡、黄鹂、竹鸡、猫头鹰等鸟类200余种,走兽著名的有云豹、穿山甲等。此外还有大鲵、石山蛙、树蛙、山龟等两栖动物数种。县内峰峦众多,森林密布,九龙池、辰山、云雾山、乌云界、云台山、庆子山、大丰山、天罩山等山系山体连绵起伏、地势雄奇险峻、景观气象万千,马路、乐安喀斯特地貌宽广,龙泉洞、青云洞、蚩尤故里地质资源丰富奇特。

2.1.2 生态环境优良 安化森林覆盖率76.17%,境内各景区空气质量达到一类标准,水体水质绝大多数达Ⅰ类水质标准。区域噪声昼间低50dB(A),交通噪声低,土壤无重金属污染。境内地形复杂,河流发育良好,生物多样性指数高,植被覆盖率高,空气中负氧离子含量高,生态环境质量好。

2.2 地理区位优势 主要体现在地理区位、辐射区位、经济区位这3方面上。安化县位于益阳、娄底、怀化3市结合部位,地处新化县梅山龙宫和衡山两大旅游景区之间,位于长株潭益经济一体化经济带内,圈内经济发达,资源市场大,能为安化旅游提供大量的经济投入和成批的客商资源。

2.3 交通优势 安化县公路、铁路、航运都具有优势。安化县二广高速正在紧锣密鼓施工,G207国道穿过境内,S308省道横贯东西,通畅、通达工程基本完成,益阳至溆浦的高速公路已经完成专家论证,不日将开工建设,交通瓶颈正在逐步得到缓解;铁路主要为湘黔铁路安化段,长度为36.78km。在安化县内平口设有县级火车站—安化站;航运主要有资江水系航道。以县城东坪为起点,上可达新化、邵阳,下通洞庭、长江。

3 存在的问题

3.1 经济基础差 安化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2011年完成生产总值111.7亿元,财政总收入74 506万元,近年来经济发展速度明显加快,但在全省、全国的大层面来看,经济发展水平还处于欠发达地区,底子薄弱,经济条件差,在旅游业的投入上政府的投入有限。

3.2 服务功能弱 从整体水平来看,安化县各旅游区的接待能力较弱,景区服务功能设施没有到位;旅游景区基本无导游人员,旅游服务人员总体素质不高,服务意识不强。

4 发展对策

4.1 抓住机遇,将旅游业作为县域经济支柱产业打造 把旅游业作为振兴安化经济的支柱产业来抓,注重政府引导投入,加大保护,扩大招商引资范围,使旅游业成为安化经济新的增长点。

4.2 搞好旅游区域规划 就现有旅游资源、结合实际和旅游业发展形势,规划如下:(1)柘溪库区自然生态旅游区域;(2)人文历史生态旅游区域;(3)茶马古道民俗风情生态旅游区域;(4)地质生态旅游区域。即:以自然生态旅游为重点,打造柘溪库区沿江风光带,六步溪自然保护区和柘溪国家森林公园自然生态旅游区域;大力开发人文历史生态旅游业,提高生态旅游内涵;以洞市老街、高城的马帮、川岩江的风景为品牌,突出地域民俗特色,唱响安化洞市高城村民俗生态旅游王牌旋律;借助新化梅山龙宫经验,着力推荐马路口镇龙泉洞、青云洞石灰岩地质溶洞奇观,带动全县旅游业的发展。

4.3 旅游资源捆绑发展 全力进行交通及景区基础设施建设,缓解交通对旅游业发展的制约,将各地分散的旅游资源进行合理配置。一是通过交通建设,缩短各旅游景点的距离,将之捆绑发展;二是构建大旅游的运作模式,实行四大旅游板块运作,一个旅游板块门票可以游览该旅游板块所有景区景点。

第6篇

论文关键词:密云旅游业,“十二五”规划

 

随着旅游经济的持续增长,密云旅游业在“十一五”期间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最新统计表明,2008年密云接待游客707万人,旅游综合收入达到9.4亿元。从2005开始,密云旅游每年实现两位数的增长。旅游业已成为密云重要的经济增长点之一。目前,在北京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00 ―2020 年) 中,密云与平谷、怀柔、延庆、昌平西北部、门头沟九龙山以西部分以及房山山地部分被规划为北京远郊度假旅游带,主要以开发自然观光、乡村度假、野味探险等旅游活动为主,满足北京日益增长的休闲度假旅游市场需求,这对密云旅游业而言是一个大的发展契机。本文作者根据专业课所学理论知识以及结合跟随学院教授课题的实践经验,对“十一五”期间密云旅游业发展现状作一个归纳性的梳理、总结,明确密云旅游业发展过程中的优势与不足,指出亟待改进的方面,从而制定出在“十二五”期间有针对性的发展规划与开发对策,促进密云旅游业在“十二五”期间健康有效的发展。

1 密云旅游业发展现状分析

1.1 优势分析

1.1.1 区位优势分析

密云是北京面积最大的区县。密云县位于北京市东北部、燕山山脉南麓、华北大平原北缘,是平原与山区交接地带,是北京通往东北及内蒙古的重要门户,故有京师锁钥之称。全县总面积2226.5平方公里,县城呈三角形。从1958年起,密云县正式归属于北京市管辖,到2005年,密云县辖17个镇(密云镇、十里堡镇、河南寨镇、东邵渠镇、巨各庄镇、大城子镇、北庄镇、太师屯镇、新城子镇、古北口镇、高岭镇、不老屯镇、冯家峪镇、石城镇、西田各庄镇、溪翁庄镇、穆家峪镇)、1个民族乡(檀营满族蒙族乡)。共有65个社区、334个村委会。密云县北邻河北省滦平县,东接河北省承德县和兴隆县,南与平谷、顺义县相连,西与怀柔县毗邻。这种区位优势为密云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区位特征,这种区位特征赋予了密云旅游业良好的区位条件。首先,密云紧邻北京客源市场,拥有充足的客源市场优势。从地理空间来看,密云距北京东直门仅65公里,距首都国际机场约40公里,京承高速开通之后,从北京市区到密云只需30分钟。目前,在京承之间业已生成大量的旅游客流,密云如何能够有效地加以吸引,使之作短暂停留,就能大大促进密云旅游业。其次,密云地处北京远郊休闲旅游带。随着北京市民利用节假日及周末做郊区休闲旅游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密云旅游业作为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呈现出巨大的发展潜力。

2.1.2 旅游资源优势分析

密云拥有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和日益完善的旅游配套设施。“十一五”期间,密云旅游总量不断扩张。全县已开业旅游景区18家(表1),目前正在开发景区7家;旅游宾馆饭店50余家,其中星级饭店24家,星级餐馆11家;旅行社及其门市部3家,旅游纪念品公司1家;旅游民俗村35个。全县旅游从业人员达到1.2万人。密云旅游资源分布相对集中,经过多年来建设已形成了以密云生态精品卫星城为中心,带动东西南北四条旅游热线的一城带四线的旅游分布格局。一城既:密云生态精品卫星城,东线主要分布有:司马台长城、古北口、云岫谷、白龙潭、九龙十八潭等景区,南线主要有南山滑雪场、黍谷山景区,西线有云蒙山国家森林公园、黑龙潭、京都第一潭、桃源仙谷、清凉谷等景区以及白河市级旅游度假区,北线有云峰山及不老屯万亩草场观赏区。

表1 密云县A级景点

 

名称

等级

地点

电话

司马台长城景区

4A

古北口镇司马台村北

69031051

黑龙潭旅游区

4A

石城镇大关桥

61025028

桃源仙谷自然风景区

4A

石城镇南石城村

61025309

云蒙山森林公园

3A

琉璃庙镇后山堡村

61622480

云峰山自然风景区

3A

不老屯镇政府

81098688

清凉谷旅游风景区

3A

石城镇贾峪村

69015208

首云铁矿

3A

密云县巨各庄

61031673

北京青菁顶自然风景区

2A

石城镇黑龙潭北

61025909

白云峡

2A

石城镇捧河岩村

69017593

九道弯大峡谷自然风景区

2A

石城镇北石城村

69050004

云岫谷游猎自然风景区

2A

新城子镇遥桥峪村

81022436

云蒙山长城遗址公园

2A

密云县石城镇王庄村

61008258

卧虎山长城景区

2A

密云县古北口镇

81051291

京都第一瀑

2A

密云县石城乡柳棵峪

65880066

古北口旅游景区

2A

密云县东北部的古北口镇

81217725

北京紫海香堤旅游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2A

第7篇

【关键词】滨海旅游;现状;问题与对策;可持续发展

海洋旅游是与“陆地旅游”相对应的一个区域旅游概念,以距路域的远近为标准,可分为滨海旅游、近海海上旅游和远洋旅游。滨海旅游(Coastal tourism)是指在一定社会经济条件下,以海洋为依托,以海水、阳光、沙滩为主要内容,为满足人们精神和物质需求而进行的游览、娱乐、体育和疗养活动所产生的现象和关系的总和。从近年的游客分布来看,滨海地区是最吸引游客的地区,也是最具发展潜力的地区,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我国滨海旅游业的发展现状

(一)滨海旅游业发展迅速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滨海旅游日益成为我国旅游业发展的主体。1995年沿海地区接待海外旅游者占全国接待海外旅游者总数的67.7%。2002年沿海主要城市接待海外旅游者较1995年增长了82.54%,1995年至2002年间年平均增长9%。据统计,沿海及海岛地区,近年接待的游客人数以及滨海旅游外汇收入以每年高达10%~20%的速度递增,可见,滨海旅游业的发展对于国民经济的增长将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二)我国滨海旅游接待能力增强

1.滨海旅游景区点

滨海旅游资源具有明显的地域性特点,直接决定了其不可移动和难于仿制,造就了滨海旅游资源的特色所在。目前大多数滨海地区都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旅游开发。截至2005年底,国内以海滨旅游资源为开发内容的A级景区中,仅AAAA级旅游区就有44家,此外还存在着众多以海滨为开发背景的A级景区。可见,滨海旅游资源丰富,为滨海旅游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滨海旅游酒店业

沿海地区的涉外星级饭店在全国同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2002年,沿海城市星级旅游饭店数有所提高,比上年增加244家,客房出租率也提高了3.5个百分点。2004年主要沿海城市拥有星级饭店共计2 318座,客房平均入住率63.54%。从绝对数量上,全国31省按星级饭店座数排名十名中,沿海十一省市占有一半席位;按星级饭店拥有客房间数排名,前十名中沿海省市占六位;从经营情况看,全国31个省按营业收入排名前十名中沿海省市占六位;按上缴税金排名前十名中沿海省市占有七位。显示了滨海旅游酒店业的强劲实力。

3.旅行社业

滨海旅行社业规模不断扩大。2004年我国沿海地区共拥有旅行社7706家,其中国际旅行社670家,国内旅行社7036家。我国沿海城市的旅行社与外国相比差距明显,面对旅行社业总体规模不断扩大、市场竞争日益加剧的现状,以及加入WTO以后,沿海城市的旅行社受到了更为明显和剧烈的挑战。这样就造就了沿海城市旅行社的特色——比其他地区的旅行社具有更强的开放性和创新性。

二、我国滨海旅游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滨海旅游的可持续发展问题

1.滨海旅游资源的可持续性分析

滨海旅游以私人投资开发为主,因急功近利,对基础设施投资兴趣不大,重视眼前的利益,忽视长远的社会利益和环境效益,造成滨海旅游资源的破坏与浪费。资源开发利用不充分,空间上注重近岸水域和沙滩的利用,忽视海洋岛屿及陆域腹地的开发。由于资源及环境开发利用的局限性,使得夏季蜂拥而至的游客过于集中在海滩,而形成人满为患的局面。

2.滨海生态环境的可持续性分析

滨海旅游过度开发,导致了“城市病症”的出现。如建筑高层过密、高噪声、重污染和过于拥挤,游客缺乏接触自然的机会。此外,随着大规模的旅游开发,大量移民从内陆流向沿海地带,进一步加剧沿海地区的生态环境压力。

3.滨海旅游经济的可持续性分析

决策失误造成“破坏性建设”。滨海地区为促进地区经济的发展往往竞相发展旅游业,但由于缺乏知识或考虑不周,许多开发未经详细论证,造成了对旅游环境的破坏。如紧邻海滨修建大批实用性低、外形呆板的旅游接待设施等。

(二)滨海旅游发展中的环境问题

1.污水污染

滨海旅游区中沿海水域的污水污染主要来自两个方面: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旅游活动中产生的生活污水,特别是在沿海地带修建的宾馆、饭店、度假村等建筑物,其生活污水直接或间接地进入海里,造成有机物污染和富营养化等问题。

2.油类污染

油类污染一方面来自石油溢漏,另一方面则是旅游活动直接带来的,如游艇及沿岸的生活污水。以燃油为能源的游艇,其废气和漏油将会使海水中的油类增加。如青岛第六海水浴场(栈桥一带海域),几年前还水清沙软,是可供游人游泳的海水浴场。但现在海水混浊不堪,海面上飘浮着垃圾、油质,已不能供游人游泳。这是由于沿海一线的数百家小饭馆将生活污水、残汤剩饭直接倒入雨水沟排入大海以及开发海上游览项目、游艇的废气、漏油等污染所致。

3.固体废弃物污染

由于废弃物管理不善,缺乏恰当的设备及游人的环保意识差,随手乱扔废弃物,使得固体废弃物污染也成为滨海旅游地区的普遍问题。

4.过度使用和过度采集资源

(1)一些沿海景观不顾其本身环境容量的限制,超规模接待游客,游人超载造成资源的过度使用和景区污染加重,旅游气氛丧失。(2)为满足游客对海产品和海洋生物的需求,有些地区已出现过度捕捞和过度采集现象,致使某些水产资源遭到破坏,滨海生态平衡已受到严重干扰。

三、我国滨海旅游业发展的对策及建议

(一)滨海旅游业可持续发展战略与措施

1.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加强高科技含量,建立我国滨海旅游信息系统。海洋旅游信息系统技术含量比较低这一现状是阻碍我国滨海旅游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可以以全球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及遥感系统作为技术平台对滨海旅游进行开发、规划及管理。使得滨海旅游业的发展更符合国际化、技术化及更好地贯彻科学发展观。

通过科普性的教育,一方面让游客在闲暇时光了解海洋知识,得到对海洋神秘感的认知。另一方面也激发了游客自觉保护海洋的意识,使得旅游开发者、经营者及游客三者结合,从思想上、行为上一同做到保护滨海资源,走可持续发展路线。

2.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重视滨海旅游环境承载力,不要做“超负荷”的滨海旅游。任何旅游区都有一个旅游容量的问题,并非接待的旅游者越多越好,但这在实际上很难做到,很多旅游地都是人满为患;再加上许多游人的不文明行为,如随地吐痰、乱扔垃圾废物等,这些废物不加处理地排入海中,更会加剧滨海环境的破坏。

3.旅游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加强生态旅游的科研力量,充实生态旅游的科技内涵。使生态旅游开发与滨海资源保护更加有的放矢,以科学发展观引领滨海旅游可持续发展。例如可以开发建设健身运动游,休闲渔业等新兴旅游方式。可以在海滩进行赛划艇、沙滩排球、沙滩摩托,日光浴、海水浴、沙滩浴及水上体育娱乐运动。

(二)滨海旅游业的环境保护手段

1.建立保护区、治理区和示范区

组织专家小组对沿海地区旅游环境现状进行调查,对易受污染的热点旅游区划定保护区,在保护区内制订相应的法规和环境质量标准,以确保区内环境不受或少受侵害。对于污染严重的旅游区,划定为治理区,应暂停使用,进行污染治理,只有通过专家小组验收认为合格后,方可向广大游客重新开放。对环保工作突出的旅游区可设立示范区,以供大家学习和参考。如美国维吉尔岛和谐度假区,举世闻名,每年都吸引着大批游人,其成功之处在于,整个度假区是由可循环材料建成和装饰的,其消费的能源取之于光和风,连接所有居民和设施的人行道都是悬空的,以免行人踩踏草木、电线、下水道。自来水管都在人行道的下边,以免修理时挖掘。从房顶流下来的雨水有蓄水池系统,废水可以再循环使用。和谐度假区独特的建筑技术,高效、清洁的能源系统和周围的环境相辅相成,是可持续发展的榜样。

2.科技手段

沿海旅游区进行旅游环境现状的调查、旅游环境质量标准的建立、旅游环境影响评价方法体系的确定、旅游环境规划、污染监测、污水、垃圾处理等都需要运用科技手段,科学地开展工作。应加大科技投入,调动广大科研机构和科研人员的积极性,使其科研成果能尽快付之实施。

3.法律手段

法律手段主要用于避免、减少或控制不利于环境的旅游项目或与旅游有关的其他经济活动,并对违反法律法规者进行处罚。法律的实施需要政府部门的严格监督,并保证法律的可操作性。针对滨海旅游的特性,其立法的主要内容有:①沿海各旅游区保护范围及环境质量标准;②沿海旅游区开发、建设项目的审批办法和权限;③旅馆等旅游企业的行为规范;④违反者的处罚办法。

4.经济手段

运用经济手段激励或限制有关的旅游经营者和旅游者的行为,能够收到很好的效果。主要手段有:①经济补贴和税收优惠政策。对于采取环保措施和污染控制的企业或个人提供直接的经济补贴或减免税收等激励手段。②征收能源、资源使用费。③收取污染治理费。主要是对环境可能造成污染的活动收费以及污水、垃圾等的处理费用。④利用价格调节,控制沿海旅游区的游客规模,平衡淡旺季游客数量。

5.宣传、教育手段

利用宣传、教育手段,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促进对沿海环境的关心,达到最终改善环境的目的。要注意宣传、教育的对象不仅仅是游客,还应包括以下目标人群组:旅游主管部门;政府部门;沿海开发部门;旅游经营者;导游;游客;儿童、在校学生;城镇居民;渔民;人民大众。

参考文献:

[1]2008-2010年中国滨海旅游业分析及投资咨询报告(上下卷)[R].中国投资咨询网,2008,10.

[2]周国忠,张春丽.我国海洋旅游发展的回顾与展望[J].经济地理,2005(5):126-128.

[3]张广海,邢萍,刘泮印.我国滨海旅游发展现状研究[J].科技信息-基础理论研讨,2006(2):114-116.

第8篇

21世纪的核心竞争是人才,人才的培养直接影响着国家与地区的发展,教育的发展又直接影响着人才的培养。在旅游业发展中,对旅游人才的培养始终被视为是旅游发展的重要保障,也是旅游业发展的基石,他对旅游业的发展速度以及服务质量都起着决定的作用。而旅游院校对旅游人才培养决定着旅游服务人员的整体水平,更是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障。随着我国经济和旅游业的快速发展,高等院校对于旅游高端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不能满足目前我国旅游业发展的需求。就吉林省旅游业发展现状而言,高层次、高素质、高学历的旅游应用型人才的匮乏严重制约了吉林省旅游业发展。

一、我国经济和旅游业发展的需要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与《国民旅游休闲纲要(2013-2020年)》的颁布与实施对旅游业的全面升级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为我国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环境,然而,对于吉林省而言,在旅游产业发展的方面所起的作用也是不言而喻的。

近年来,旅游业由传统的服务产业逐步转变为国家战略支柱性产业,旅游产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明显增强,所以,旅游企业面临这更加激烈的竞争,旅游院校培养人才的压力也会加大,对旅游从业人员的要求是最重要的。2013年初国家统计局统计,2012年国内生产总值519322亿元,比上年增长7.8%。第三产业为231626亿元,同比增长8.1%。其中旅游业总收入约25700亿元,同比增长14%,国内旅游收入约22200亿元,增长15%。据预计,到2015年,中国旅游市场接待人数将达到35亿人次,经济发展要求旅游业必须与之相适应,从我国经济和旅游业发展的态势上看,旅游业人才需求矛盾日益突出,特别是可以满足旅游业发展需求的高层次、高素质、高学历的三高旅游应用型人才的缺失。对于三高旅游人才的培养已经成为了旅游企业、旅游院校的当务之急。早在2010年《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中就提出了对于人才的培养要走高端引领的指导方针。在此背景下,国家针对旅游业的发展,为培养三高旅游人才,国家教委设立了新的旅游类的专业硕士学历――旅游管理硕士(Masterof Tourism Administration,简称MTA)。以解决旅游业发展中三高人才的问题,进而满足高校人才就业的需要、旅游业持续快速发展的需要。

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旅游相关产业与行业面临着三高旅游应用型人才的大量需求,旅游管理硕士(MTA)教育可以满足旅游相关产业与行业的人才需求,同时也为旅游管理硕士(MTA)毕业生提供了良好的职业发展机会和就业前景。

二、吉林省经济和旅游业发展的需要

随着吉林省经济快速、健康的发展,2012年吉林省生产总值11937.82亿元,GDP增速为12.0%。作为吉林省经济发展支柱型产业的旅游业,近年来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实现了快速、稳定的增长。2012年,吉林省旅游总收入1178.06亿元,同比增长26.76%,相当于全省地区生产总值的9%以上。吉林省接待旅游总人数8972.55万人次,同比增长了17.42%。在吉林省经济和旅游业取得成绩的同时,也要保证经济和旅游业的协调发展,实吉林省经济和旅游业的健康、稳定、持续的发展。

吉林省旅游业的发展,直接影响着旅游市场和旅游主体需求的变化,急需相应的具有旅游专业知识和技能,旅游管理专业高层次、高素质、高学历的三高旅游应用型人才。吉林省高校设立旅游管理专业硕士(MTA)是吉林省旅游业发展的需要,是解决吉林省旅游三高应用型人才缺乏快捷方法之一,也是解决吉林省高校旅游人才就业的重要途径。

(一)吉林省高等教育发展需求

在我国旅游管理专业硕士(MTA)的56所高校中,吉林省高校没有设立旅游管理专业硕士(MTA)点,而吉林省旅游高等教育创建于20世纪90年代初,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吉林省高等旅游教育已经形成了一定规模,并为吉林省乃至国内外旅游业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十一五”期间,吉林省旅游本科人才培养发展迅速。截至2012年底,全省旅游院校总计27所,其中吉林省高等旅游院校(包括开设旅游系、旅游专业的院校)20所,吉林省中等旅游职业院校7所,据统计,吉林省2012年旅游院校学生为7136人。吉林省高等旅游教育的发展取得了很多成绩,为吉林省乃至全国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重要的人才需求,吉林省高校旅游教育的发展有所欠缺之处,在于我国经济和旅游业发展的速度过快,吉林省高校旅游专业三高旅游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没有与之相协调,近年来,三高旅游应用型人才的欠缺成为了制约吉林省旅游业发展的瓶颈。加强对吉林省建设旅游管理专业硕士(MTA)工作可以促进吉林省旅游业的发展,保障三高旅游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同时也可以促进我国旅游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二)吉林省旅游企业发展的需求

吉林省旅游局计划在2015年实现接待海内外旅游者1.3亿人次,但是旅游人才缺口较大。近年来,随着吉林省“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的建设,区内旅游业发展快速,对旅游专业人才的需求从质到量都提出了更新、更高要求。因此,培养三高旅游应用型人才已经成为做强吉林省旅游产业,提升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和迫切要求。调查表明,目前吉林省三高旅游应用型人才的缺乏是很普遍的,比如旅游规划、旅游企业高层管理人员、景区管理、会展策划与管理、旅游资本营运、旅游电子商务等相关从业人员均严重缺乏。此外,多数旅游人才对于国际化及区域旅游发展所需要的边缘学科知识、交叉学科知识也达不到要求。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吉林省旅游业发展,所以吉林省建设旅游管理专业硕士(MTA)工作可以说是迫在眉睫。它可以有效调整、优化旅游管理人才结构,推进旅游企业管理机制创新,满足吉林省旅游业发展的巨大人才需求缺口。

(三)吉林省饭店管理的需求

随着吉林省经济和旅游业的发展,吉林省饭店业的发展也取得了很大成就,但同时饭店业问题和困难还是存在的,需要不断加以解决。问题首先是酒店管理人才结构、专业结构、能力结构都存在不合理之处,2013年初,吉林省旅游局工作会议报告中指出,截止2012底,吉林省星级饭店228家,其中五星级6家,四星级47家,三星级106家,二星级69家。随着吉林省星级饭店的不断增加,对于具有管理决策能力以及高理论水平的旅游管理人才的需求是吉林省酒店业发展最急需解决的问题。其次是人力资源需求与供给不相适应,近年,虽然吉林省饭店从业人员总数在不断增加,但是同饭店业的高速发展相比,饭店管理人才培养远远不能满足吉林省饭店业的需求,与快速变化、发展的吉林省旅游市场也不相适应。我国56所旅游管理硕士(MTA)高校很大程度上已不能满足全国旅游业以及相关行业对于三高旅游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因此吉林省设立旅游管理专业硕士(MTA)是必要的。

(四)吉林省旅行社发展的需求

导游人才与旅游社发展密切相关,新时期我国旅游业发展迅速,旅游社对于优秀的导游人才导游具有很强的依赖性,导游人才被认为是当今中国最紧缺的人才之一,随着吉林省旅游业的健康、快速发展,导游人才的需求也在逐年增长,直接影响的就是旅游主体需求的转变(旅游消费者对导游服务质量、导游素质也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吉林省高校旅游教育作为培养旅游人才的前沿阵地的压力自然加大。2013年吉林省旅游工作会议报告中指出,截止2012年底,吉林省导游员统计共19210人,其技导游员1人,高级导游员12人,中级导游员98人,初级导游员16990人。当前吉林省旅行社人力资源发展主要存在着层次不合理、人员质量不高、人员结构欠佳、缺乏发展后劲,这些因素严重阻碍了吉林省地区旅游业的发展。为了适应旅游市场的发展,培养高学历、高素质、高层次的三高旅游应用型导游人才也是吉林省旅游业发展的问题之一。吉林省高校设立旅游管理专业硕士(MTA)可以进一步缓解本地区旅游业发展中对于三高旅游应用型导游人才的需求。

(五)吉林省高校人才就业的需求

教育部统计:2011年高校毕业生660万,就业率78%;2012年高校毕业生680万。在“十二五”期间,我国高校毕业生将处于一个就业人数的高峰期,在以后长时期内这种现状不会得到缓解,反而会加强,大学生就业将面临越来越沉重的压力。我国大学生就业问题将成为政府、社会、高校今后最急需解决任务之一。我国旅游业发展为高校旅游人才提供了很多就业机会。近年来,吉林省经济和旅游业得到了很好的发展,其中对于旅游人才的需求也明显增强,但是吉林省高校学生就业难问题仍然压力巨大。为缓解吉林省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应加强对旅游高学历、高素质、高层次人才的培养,建设旅游管理专业硕士(MTA)可以为大学毕业生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缓解社会压力。

三、小结

第9篇

旅游房地产;发展现状;解决措施

[中图分类号]F29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646(2011)08-0088-02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不断进步,居民消费观念和消费模式改变,旅游业迅速发展壮大,与房地产业结合形成新型的旅游房地产业,受到专家学者广泛关注。因此,有必要深入分析研究旅游房地产业在我国的发展现状与相应对策,为国家规范其发展、企业与公众对其理性投资提供科学依据。

一、旅游房地产涵义与类型

1.旅游房地产的涵义

旅游房地产是以旅游资源为核心的房地产差异化经营模式,是以其所在区域的旅游功能开发为依托,并期望获得物业的增值,最终用于销售的房地产项目[1]。一般研究对象为与旅游业紧密相关的房地产业。

2.旅游房地产的类型

旅游房地产主要具有商业和居住两种性质。目前比较主流的分法是将旅游房地产按照所有权与使用权分为以下几种类型:一是分时度假,即客户支付一定费用即可享受一定时段的使用权,但不具有所有权;二是产权酒店,即将酒店按单位分别出售给投资人,投资人具有所有权,可委托酒店管理公司或分时度假网络进行管理,用于营业,获取一定投资回报,同时投资人享有一定时间的免费入住权利;三是主题社区和景观住宅,主要是将旅游休闲设施与住宅两大块拼凑在一起,区别在于前者不出卖产权及使用权给个人,后者实际是商品住宅,可以购买完全产权。

二、我国旅游房地产的发展现状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渐提高,且国家出台一系列政策扶持旅游业发展,同时民众对生活质量的追求也推动了旅游业发展。因此,与旅游紧密相关的房地产也在我国迅速发展壮大,成为社会热点。我国的旅游房地产业具有以下几个鲜明特点:

1.发展迅速,但经验不足

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使市场对旅游房地产的需求逐渐扩大,需求决定供给,因此众多房地产开发商纷纷投资其中,使旅游房地产业发展迅速,成为新兴的热门产业。

但是,作为新兴产业,没有丰富的经验作为指导,在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的的出现许多问题。例如旅游房地产对于住房结构的设计与传统住房设计相比具有明显差异性,旅游房地产的设计应该更适应旅游顾客的需求;旅游地产的市场营销也应打破常规,将旅游应用于营销中,从而吸引以旅游、投资为目的的消费者;由于旅游房地产的顾客流动性大等特点,该种房地产的后期物业管理也不同于传统物业管理。这些都会对旅游房地产业发展造成不良影响。

2.国家机构、企业相关部门管理不完善

目前国家对于旅游房地产业这一新兴的行业未予以足够重视,因此未设计相关机构来维持该产业的正常运行。当某一项目出现问题时,各部门例如旅游部门与房地产部门之间会以“踢皮球”的方式互相推卸责任,使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

开发旅游房地产的企业同样由于经验不足,管理不够完善,出现众多问题。不仅资源的不到有效利用,人才得不到有效发展,甚至会影响到社会的和谐稳定,造成不容忽视的后果,从而影响旅游房地产业及其相关产业链的发展。

3.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

我国关于旅游业与房地产业的法律法规目前比较完善,而将二者结合在一起形成的房地产业的法律法规并不完善。例如,对于产权酒店型的旅游房地产,与国家明确规定的房地产企业不得采取范本销售或变相范本销售方式销售商品房[2]的法律相违背,这就否定了旅游房地产业中产权酒店类型的存在。由于法律法规不健全,不仅无法确保旅游房地产的消费者权益,出现问题后,国家无法根据明确的法律法规做出合理解释与处理,结果必然是同时损害了多方的利益。

三、针对我国旅游房地产业发展现状的解决措施

我国旅游房地产业的发展速度快、范围广、力度大,但也存在诸多问题,只有及时发现问题并针对问题采取切实可行的策略,才能不断提高产业发展,使其走上规范之路。针对我国房地产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以上几点问题,提出如下对策:

1.审视问题,总结经验教训

企业在发展旅游房地产的同时,应该将出现的问题分析总结,从而完善旅游房地产业。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上,应该在发展过程中注意资源的节约集约利用;从质量上,应加大对旅游房地产的建筑质量、物业管理质量等方面的改善,从人力资源方面,应该注重培养开发、设计、影响旅游房地产方面的专业人才。同时,在开发旅游房地产的同时,还应该注意对旅游业的保护,例如在自然风景区中,应该注意不破坏自然生态环境;在历史文化保护区中,应该注意开发与使用过程中对文物古迹的保护等。

2.规范机构设置、加强行业管理

针对国家,应设置与旅游房地产业相关的机构和部门来管理相关事务,并对人员配置进行严格要求,选择具有行业素养的专业人才进行管理。针对企业,应加大旅游房地产的开发、营销等部门的管理力度使整个行业能够健康有序的发展,使我国的旅游房地产业走上规范化进程。

3.健全法律,加大执法力度

针对目前我国对于旅游房地产业的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出现许多问题难以解决、企业和个人的权益都无法得到合法保障的现状,国家应该出台关于相关法律来切实解决这些问题。根据我国发展的实际情况,结合其他法律法规,尽快健全有关旅游房地产的法律法规,不仅要对行政管理部门做出规定,还要对企业行为与个人行为做出保障与约束。随着问题的不断出现,应该不断更新法律法规,以适应旅游房地产业在我国的发展需要,规范行业秩序,保护企业和个人的权利。

综上所述,面对我国旅游房地产业的现状,正面看待出现的问题,并找到对策来积极应对,一定会使我国的旅游房地产业健康发展。

[1]黄亮,李刚.旅游房地产概念解析及相关问题探讨[J].生产力研究,2011(1).

第10篇

关键词:城市化;旅游业;交互作用;济南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高速交通对城市空间结构演变的影响与优化研究”(编号:41371170);山东省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项目(编号:SDYC15041)资助;通讯作者:王成新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原标题:济南市城市化与旅游业发展的交互作用分析

收录日期:2016年6月7日

引言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社会经济、社会结构、思想观念等各方面都随之发生变化。旅游业作为城市经济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必然会受到城市化的影响。然而,旅游业的发展也会反过来作用于城市化的进程。一些地区在旅游业的带动下实现了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和城市功能的转变,也有些地方通过旅游业带动了人口、资本、产业的聚集,产生了新的城市,如安徽黄山市。城市化与旅游业均为当今社会发展中的焦点问题,二者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二者的结合便催生出了旅游城市化的研究。高楠、马耀峰等人以西安市为例并通过物理学上的耦合模型研究了旅游产业与城市化协调发展;谭凌宇、周鑫蓉通过正反两方面阐明了城市化对旅游业发展的影响;黄翔、柯丹探讨了发展旅游业对全面推进城市化的作用。王振、吴国玺、孙丹丹重点分析了中国城市化与旅游业发展的互动效应。詹新惠、马耀峰、高楠等人重点研究了陕西省区域旅游业与城市化耦合协调度的时空分异。本文结合相关研究文献,以山东省济南市为例,对城市化与旅游业之间的互动效应进行探讨与分析。

一、济南市城市化发展现状

改革开放后,济南市的城市建设开始进入城市化阶段。1978年济南城市化率仅为23%,到2013年则增加到66%。该阶段济南城市布局明显改善,城区扩展的速度也显著加快,同时城市发展的质量明显提高。这段时期城市化不仅仅局限在人口大量的向城市转移和城区的扩大,各类开发区、风景旅游区、娱乐休闲区、科教文化区等随之建成。济南市“九五”计划勾画了济南城区的“一、四、三”布局蓝图,即:“以一个中心城市(即济南市)为依托,形成四条产业聚集带,建设三大农业经济区。”从图1可以看出,济南市在2001年开始进入了快速城市化时期。“十五”(2001~2005年)以来,济南市进一步提出了提高特大城市的综合效益,增强吸引力和辐射力的发展思路。“十一五”指出构建济南都市圈框架,重点要做强济南的产业,体现泉城特色。要以济南市为核心区向东伸展形成济南市域的一级发展轴。“十二五”计划强调要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拓展城市发展空间。着力构建“一城三区”中心城发展格局,进一步增强区域带动能力,努力建设现代化大都市。(图1)

二、济南市旅游业发展现状

济南市以泉城著称,素有“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美誉。济南作为一个充满活力的现代化省会城市,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和人文景观,趵突泉、大明湖、千佛山号称“济南三绝胜”。1986年国务院公布济南成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首批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之一。2013年济南市全年接待国内外游客5,126.5万人次,同比增长9.8%。其中,接待国内旅游者5,095.8万人次,国外游客30.7万人次。同年,济南市旅游收入为528.9亿元,相当于2000年旅游收入的10.5倍。由图2可以看出,自2000年起济南市接待旅游人数及旅游总收入呈现出迅速发展态势,这就说明济南市的旅游规模在不断壮大,由此可以推断出旅游业收入在济南市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图2)

三、济南市城市化与旅游业的双向作用

旅游活动是随着人类社会发展而产生的,具有很长的历史。随着济南市城市化水平的显著提高和本市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旅游业和城市化之间的关系愈加密切。

(一)城市化对旅游业的影响

1、城市化对旅游业的积极影响。快速城市化带动了旅游业的发展。第一,土地城镇化是城市化发展的重要表现之一,济南市公共交通的发展离不开济南土地城镇化,其中高速公路的发展与济南市城市职能的改变同样存在着密切的联系。交通作为旅游业发展必不可少的先决条件和依附基础,对旅游目的地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影响。交通对旅游客流偏好、旅游经济和旅游资源开发等都产生一定的有利影响;第二,人口集聚是济南城市化水平的另一大特征。近些年集聚了一大批各行各业的人才,为旅游行业提供了优质的劳动力。可以说城市化为旅游业的智力需求、储备创造了条件。同时,城市客源是旅游业的重要来源,所以人口集聚也增加了旅游的客源基础,有效地推动了旅游业的发展;第三,快速城市化推动了旅游基础设施和旅游能力建设。城市化的发展为区域旅游业提供了一定的基础设施,如餐饮、公共交通、酒店、超市和旅行社的建设。这些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推动了旅游业规模的壮大;第四,城市化促进了旅游资源的开发。济南城市化过程中开发了许多新的旅游景观,如大明湖的扩建、长清区的建设、平阴的玫瑰园、商河温泉国际以及济南市南部山区的红叶谷、跑马岭野生动物园等等,这些新的旅游景观都成为了市民或外地游客所喜爱的观光游览点。

2、城市化对旅游业的负面影响。济南市快速城市化对旅游业发展的负面影响主要表现在“过度城市化”带来的“城市病”。济南市快速城市化对于旅游业发展所产生的负面影响,一是由于济南市在城市化过程中建设了大量的建筑以及人口大量涌进市区,对水的需求量急剧增加,使得济南市地下水位严重下降,从而导致济南市区的泉在一段时间出现“断喷”现象,由原来的“喷泉”变为了“涌泉”,受影响最深的是趵突泉和黑虎泉。在1997年曾经连续三年泉水停喷,泉城特色失去载体。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济南市旅游业的发展,毕竟大多数游客把趵突泉作为济南市旅游的第一个旅游景点;二是济南市快速城市化使城市垃圾和“三废”日益增多,引起了环境的污染、恶化,尤其是近几年济南市冬季雾霾的产生,直接引起济南市空气质量的下降。旅游业是基于新鲜空气和良好的环境为前提的产业,济南市城市化过程中环境问题日趋严重使城市原有的正常生态系统遭到破坏,导致游客和市民的休闲空间和休闲时间均减少,从而不利于本市旅游业的发展。

(二)旅游业对城市化的作用

1、旅游业对城市化的积极作用。旅游规划是城市规划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旅游业则是依据旅游规划进行和发展的,因此旅游业的发展对一座城市的快速城市化进程起到了推进作用。济南市旅游业的蓬勃发展对本市城市化的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旅游业的发展直接为城市化建设提供了资金,加快旅游业的发展,能够不断地创造社会效益;第二,旅游业促进了城市化的开放与交流;第三,旅游业为城市居民创造更好的人居环境。“一核一带四区”的城市旅游发展格局的初步形成,为济南市旅游城市化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基础;第四,旅游业作为一个综合性的经济产业,为城市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岗位,从而缓解了由城市人口集聚而产生的就业压力。总之,对于旅游城镇化来说,旅游是城市产业、产业就业、产业推动城市化发展的一个重要支撑。

2、旅游业对城市化的消极作用。事物都具有双面性,旅游业的发展对城市化的影响不仅存在积极的作用,同样也存在消极的作用。部分旅游景点的季节性要求某一季节内从事旅游行业的劳动者增加,而随着旅游季节的变动,从事这方面的劳动者数量也逐渐减少,从而使得这些劳动者的工作具有不稳定性。旅游业对城市化的不利影响还表现在城市局部环境问题。旅游业不仅给城市带来新的旅游景点,美化城市环境。同时也在不断地破坏城市内局部的环境,特别是在一些著名的旅游景点附近,如济南动物园门口,在旅游旺季会产生大量的垃圾,影响了整个城市的卫生状况。外来旅游者和市民对城市休闲设施使用上存在竞争关系,尤其是交通工具。济南市的交通并不发达,缺乏地铁,BRT的建设与运营体系也不完善,使得济南市公交在旅游旺季明显的供不应求。由于旅游者在旅游地的消费模式与旅游形式也存在着差异,很容易引起本市市民的不满,给城市建设和市民的生活增加了不必要的成本,给旅游地的基础设施建设带来了更多的压力。

四、济南市城市化与旅游业可持续发展优化建议

(一)城市规划与旅游规划同步进行。继续重视旅游业发展,使城市规划与旅游规划同时进行,相互融合,尽可能地把旅游业发展纳入到城市化整体规划体系中。把旅游经济作为一个城市经济来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而来实施城市建设与旅游发展一体化重要战略,建设和完善“国际性区域旅游中心”的各项服务功能,使旅游业成为全市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把济南建设成为开放的、文明的、标准的、舒适的和绿色的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区域性旅游中心城市。

(二)继续推出旅游新模式。在保持城区旅游良好发展态势的同时,把握新形势下的旅游特点,应该继续推出一系列新的旅游模式,如乡村游、工业游和城区特色游等新模式。首先,进一步促进乡村旅游快速发展。继续加大对南部山区乡村旅游度假区的投入,同时开展如章丘、平阴及长清等区县的旅游强镇、特色村、农家乐等新的乡村旅游点;其次,推进济南市工业旅游发展。开发济南市百脉泉酒业、平阴福牌阿胶园、槐荫机车工厂博物馆等工业旅游示范点,促进济南市旅游业的全面发展;最后,大力开展城区特色旅游街区的开发。重点开发芙蓉街曲水亭济南老城区以及历城仲宫上海街艺术创意街等特色城市街区。使这些新的旅游模式加快旅游业与其他产业的融合发展。

(三)加大城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整合旅游资源。济南市可划分为四大旅游区,分别是泉城中心古城旅游区、龙山旅游区(章丘)、灵岩-齐长城旅游区(长清、历城、平阴)、黄河旅游区(济阳、商河)。每个旅游区都有当地支撑旅游业的风光景点,然而四大旅游区彼此之间相对来说却过于分散且地理位置很难变动,因此要想解决上述问题,只能加大济南市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交通对城市旅游业发展进程正逐步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进行济南城市规划中,应在原有的城市内部交通网络体系中,增加旅游专线、环城专线等公交路线,在有条件的城区建设地铁或开通BRT专线,尽可能缩短旅游区之间的空间距离,增加每个旅游区的可达性,将四大旅游区连接成一个整体,从而形成快速无缝换乘的区域性轨道交通网络化旅游路线。

(四)建设“老济南,新泉城”,提升“泉城”品牌。泉是济南市的标志性资源,泉文化也成为整个济南市的旅游核心,是济南旅游的吸引力所在。然而,今天的济南,没有了老济南的繁华,泉水也在锐减,使当年的“泉城”大为失色,济南市旅游陷入尴尬的发展境地。因此,济南市有必要重塑原有的旅游形象,整合泉水资源,重新建设“老济南,新泉城”,提升“泉城”品牌,丰富泉文化。在建设“新泉城,老济南”的同时,也应注重对“泉城”品牌的提升。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开发各种现代都市化泉水体验产品,如香泉、音乐泉、霓虹泉与虚拟泉等,坚持举办济南“泉水文化节”,提升“泉城”品牌形象。与此同时,通过形象设计,使“泉城”品牌可视化。要想真正的提升“泉城”品牌,仅仅依靠泉水观光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要把“泉城”品牌融入到旅游业中的六大要素行业之中,促进旅游相关服务行业的快速发展,丰富“泉城”品牌的全面内涵。

主要参考文献:

[1]高楠,马耀峰,李天顺等.基于耦合模型的旅游产业与城市化协调发展研究――以西安市为例[J].旅游学刊,2013.28.

[2]谭凌宇,周鑫蓉.城市化进程对旅游业发展的影响分析[J].今日南国,2008.112.

第11篇

在经济全球化和新常态的背景下,中国旅游业将迎来重大机遇。中国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为我国旅游业提供了在世界舞台发挥作用的有利条件。城乡居民收入的稳定增长,会使得旅游业进入增长阶段。扩大内需、加快第三产业发展的政策目标,也将促进旅游业的发展。但是,我国的旅游服务贸易发展也存在一些问题。旅游业贸易逆差的现象时有发生,我国当前在旅游支持性产业和相关产业上的发展较为薄弱,实力不够明显,国家的政策扶持力度还是有待提高。此外,相关企业竞争空前激烈。基于这些方面的考虑,本文针对具体现象展开深入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关建议,希望改善我国旅游服务贸易现状。

二、文献综述

关于我国旅游业的发展问题,国内学者纷纷展开一系列研究。研究的方向主要有我国旅游业现状分析、国内外旅游业对比分析、旅游业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等方面,而且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

吴倩(2013)提出,国际旅游服务贸易的定义就是旅游从业人员向他国消费者提供服务从而盈利的一种行为活动。通过分析中国旅游服务贸易逆差的现状,剖析其存在逆差的原因,并提出相关对策以促进中国旅游服务贸易的均衡发展。王春梅(2013)通过MS、TC和RCA指数简单地评价我国旅游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水平,分析影响我国旅游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水平的因素。研究得出,我国的旅游产品宣传和品牌意识薄弱,生产要素科技含量偏低,旅游资源浪费严重以及法律政策不完善。在此基础上,提出加强宣传力度、创造旅游品牌、实施科技兴旅战略、健全和完善法律等政策建?h。赵小燕(2014)认为,服务贸易已经成为衡量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作为中国服务贸易的支柱产业,旅游服务贸易必须加快旅游服务贸易的发展,政府需要加大对旅游服务贸易的引导力度,拓展旅游服务贸易相关链接产业,加强旅游服务贸易高层次专业人才培养,促进旅游产业与金融、文化的深度融合,积极探索高品质旅游产品研发的各种道路,推动旅游产品多样化、个性化发展。朴慧琳(2014)在研究中韩两国的旅游服务贸易发展状况的基础上,通过分析旅游服务贸易的国际市场占有率、贸易竞争力、显示性比较优势等指数,对比中国和韩国在旅游服务贸易上的国际竞争力水平。最后,提出促进中国与韩国旅游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对策建议。庞莲荣(2015)从旅游规模、消费结构两大方面,对中国赴泰旅游市场和泰国赴华旅游市场进行了对比分析,发现中泰中国对泰国的旅游服务贸易逆差呈现出持续时间长、规模大,影响程度深、涉及面广以及诱发原因多、不可逆转等特征。宋晓东(2016)认为“一带一路”战略为中国服务贸易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在沿线国家和地区中中国服务贸易尽管规模较大,但还存在开放度不高、贸易竞争力行业差别大等问题。当前,应大力促进服务贸易优势行业发展,推进中西部服务贸易发展,改善地区发展不平衡状况;加快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推动金融服务贸易发展;提高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扩大旅游服务贸易出口。

综上所述,我国旅游业的发展存在一定的特征,只有结合国情和经济发展现状,才能针对现存的问题展开原因分析并提出改良措施。文章结合当前的经济发展情况,分析旅游业在时代背景下的竞争力优劣势,并提出有效的政策建议。

三、我国旅游贸易发展现状

1.国内旅游消费整体水平有所增加

近年来,中国旅游业实现了巨大的转变,成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内旅游不再是封闭的小众市场,开始向大众化市场进行转变,拥有全世界最大的国内旅游消费市场。下图是2008年-2015年我国国内旅游人均花费。

2.入境旅游人数不断波动,出境旅游人数不断增加

旅游业从入境旅游发展开始向出入境旅游同时发展的方向转变,而且出境市场更加活跃,具有更大的发展空间。我国虽然旅游业发展的比较晚,但是近年来中国公民出境旅游量剧增,甚至在几年内呈现旅游服务贸易逆差的现象。下表是2009年-2015年我国旅游服务贸易进出口额及其差额在服务贸易中的占比,不难看出我国入境人数总量呈现先降低后上升再降低的往返式变化。

3.政府扶持力度不够,旅游产业发展实力有限

旅游从单纯的接待服务型产业向综合型产业发展,在政治、经济、生态、社会等各个领域发展相关产业,对国家的结构调整、扩大内需、稳定增长、普惠民生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但是,由于国家政策力度不够,产业发展的实力不够强,相对来说比较薄弱。而且,一系列完善的法律法规还尚未建立,惠及旅游产业的有利政策尚未出台,产业在发展过程中就会面临很大的阻力。

4.旅游服务贸易核心竞争力不断下降

我国现阶段的旅游理论与实践脱节现象严重,旅游产学研结合不够,具有创新意识的旅游专门人才缺乏。我国当前的科技水平不够发达,创新驱动力不足,旅游业无法得到顺利的的发展。正是由于创新精神的缺乏、产品的无差异性、落后的品牌打造和宣传意识,国内旅游服务贸易的核心竞争力在不断下降。从旅游企业整体服务水平、从业者整体素质来考虑,企业服务能力差、服务意识不强;从旅游产业角度来考虑,一些旅游地区的产品特色不够鲜明,景区服务产品没有差异性,降低了入境游客的消费欲望和购买力;从品牌打造和宣传来考虑,国内的旅游企业只局限于已有的资源,缺乏品牌的创建意识,财力、物力和人力的基础投资不足,导致贸易核心竞争力下降。

5.国内旅游消费购买力外流

近年来,一些国内的不法商贩贪图私利违心违法经营,生产的产品在安全和质量上存在很大问题。这不仅造成国内消费者对国产商品信心的缺失,而且带来了国产品牌的负面影响,导致外来消费者对国内产品信任度也在降低。因外,中国旅游消费购买力在不断下降。此外,严重的税收负担、商品生产和销售的成本等导致国内产品价格相当昂贵,出口竞争力在下降,而且国内消费者更愿意购买国外产品。这两个因素就共同导致了旅游消费购买力外流,使旅游业服务贸易出现逆差现象。

四、我国旅游业发展优劣势分析

虽然我国的旅游业面临着一些尚待解决的问题,但是不容忽视的是我国在旅游方面确实存在一定的国际竞争力。如果能够很好地分析这些优势和劣势,发扬优点并弥补不足,抓住发展的特点针对性解决问题,那么旅游业将得到新的发展。

从我国旅游业发展的优势来看,随着城乡居民收入的稳定增长,我国旅游业会进入爆发性增长阶段。扩大内需、加快第三产业发展的政策目标,也将促进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中国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为我国旅游业提供了在世界舞台发挥作用的有利条件。旅游资源是中国十大资源之一,具有多样性、丰厚性、古老性和奇特性等特征。不论是景点和资本,还是人力资源,在我国都比较丰富。由于我国地大物博、地质复杂、地形多样,不同地域的自然景观各有特色。除了自然资源,人文环境也是旅游业发展的重要原因。在一定程度上,文化差异成为吸引旅游客源的重要因素。我国悠久的历史、多样化的人文资源,吸引了大量的国内外游客,成为旅游业发展的一大优势。从饮食文化、建筑艺术、民族特色等方面来看,中西方存在很大的差异,这会明显激起国外游客的好奇心。以饮食文化为例,中国的饮食文化体现在四季有别、讲究美感、注重情趣、食医结合,西方的饮食文化则以现实主义的态度注重饮食功能,把饮食当作一门科学。中西方饮食文化的差距就成为众多游客感兴趣的话题。此外,我国交通业的蓬勃发展为旅游业奠定基础。铁路、汽车、轮船、飞机等交通工具,在旅游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国家不断出台新的政策并投入资金不断研发新的列车等,以此来推动铁路事业的发展。例如,不断修建新的铁路线路、豪华高速动车组的出现、空闲卧铺打折的政策等。这些对旅游交通行业来说,呈现利好的局面,由此也带动了旅游业的发展。

从我国旅游业发展的劣势来看,中国粗放型的发展格局导致竞争力在下降,旅游经济发展的整体效益无法充分得到发挥。在缺乏有效的协调机制下,丰富的旅游资源和良好的发展条件将无法真正成为竞争优势。我国旅游的服务水平和质量普遍不高,产品开发的水平层次偏低,政府资金投入不足等现象,导致国内的景?^资源没有得到充分挖掘,文化内涵也没有得到完全显现。如果这些景区文化资源不能得到整理和挖掘,弘扬和传承传统文化的目的就不能够实现。而且以独特、原真的文化内涵塑造景区旅游形象,才能打造旅游市场的文化唯一性品牌,满足游客的文化审美需求。我国旅游服务贸易地区之间发展不平衡。很明显,在旅游人数和外汇收入等方面,东部地区远远胜过西部地区。在东部地区中,以广东省为旅游大省,在西部地区中,则以云南、西藏、贵州等旅游业发展较好。最重要的是,我国旅游市场监管力度有待加强。由于中国的旅游服务贸易起步比较晚,相关的法律法规不完善不成熟。于是,一些非法的旅游企业肆无忌惮地利用法律漏洞进行不正当竞争,有些企业甚至在旅游中通过威胁游客大量高价购物而谋取不合法的利益,严重损害消费者的利益,甚至毁坏中国旅游业的形象。

五、相关建议

旅游业是旅游服务贸易的基础,从提升中国旅游业的竞争力的角度出发大力发展旅游业,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出努力。

第一,国家政策要给予大力支持,政府要完善旅游法规以规范旅游服务市场,充分发挥引导和合作的作用。旅游业对国民经济做出的贡献不容忽视,地位在逐渐提高,如果国家制定相关的政策保障旅游业发展,实施旅游人才培养战略,将会大大促进旅游业的繁荣。关于为旅游立法的工作,不能始终处于滞后于时代的地位,而应该跟随旅游发展的步伐。旅游服务市场的涉及范围相对来说会更广泛,纷纷出现的各种全新问题,不能通过借鉴已有的法律法规采取解决措施。即使存在解决问题的法律法规,但是由于法律法规之间相互矛盾,无法达到统一。因此,政府应该不断完善消费者的投诉机制,制定系统性法律法规规范旅游市场。

第二,充分利用和整合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实现资源集约优化利用。通过资金的投入和技术的创新,充分挖掘国内景区资源,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和高效利用。在开发旅游资源的同时进行合理的配置,对已经开发的资源进行合理保护,便有利于旅游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经过几十年的旅游业发展,中国旅游产品和项目在数量上已经初具规模,遗憾的是总体质量不是很高,消费者多样化和特殊化的需求很难得到满足。为了做到这一点,旅游企业需要转变思路,与时俱进,不断开发旅游资源和产品,开发出具有更高质量品质和思想内涵的产品,吸引更多游客客源。

第三,突出旅游服务贸易在第三产业中的引领地位。根据相关研究表明,在我国旅游服务贸易与第三产业呈现长期的正相关关系,旅游服务贸易会促进第三产业的发展。因此,在产业结构调整中看到这一点,并采取积极有力的措施来弥补的话,第三产业就不会是经济结构中的短板。在经济新常态的时代背景下,我国正在向产业转型和产业升级方向发展,第三产业中服务业也越来越重要。

第四,统筹规划东西部地区,促进共同发展。我国的地区不平衡现象仍然存在,东部发达、西部落后。在东部市场发展更加成熟的同时,西部市场的发展却仍然处于较低的初级水平。国家在进行结构调整和优化时,要时刻兼顾西部旅游的发展。西部通过开发具有民族特色的旅游资源,充满独特风情的民族产品,从而实现文化和旅游的完美融合。

第五,提升我国旅游服务贸易的国际化水平,通过增强企业竞争力和改善服务质量,增强海外市场开拓的能力,从而实现我国旅游服务贸易的量变到质变。此外,必须加强先进的企业管理和创新化的旅游服务理念,积极引进国外先进的管理方法、技术和经验,提高旅游行业在国际上的地位。

第12篇

前言

在经济高速发达,生态环境日益改善的现阶段社会中,人们逐渐提升对旅游的关注。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转变,旅游业日益兴起,在现代旅游业不断发展进程中,旅游业的发展逐渐由景点的竞争转化成当前的线路和区域竞争。本文展开对汉中市休闲旅游发展模式的研究,具有实践性研究意义,体现在文章通过对汉中市休闲旅游发展中的SWOT现状分析,了解当前汉中市休闲旅游业发展情况,并从不同的方面展开对SWOT分析方法下汉中市休闲旅游发展的具体模式,能够为日后促进汉中市休闲旅游业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因此具有实践性研究意义。

一、汉中市休闲旅游发展中的SWOT分析

(一)优势分析(S)

汉中市位于我国陕西省的西南部,属于大陆季风性气候,气候湿润,在我国旅游业发展进程中具有良好的优势。其优势首先体现在汉中市拥有丰富多样的旅游资源;同时,作为汉文化的发源地,汉中市保留有诸多的历史遗迹,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另外,汉中市的区域位置优势相对较为显著,汉中市处于四川、陕西和甘肃的交界地,交通极为便利,对于开展旅游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劣势分析(W)

虽然汉中市休闲旅游业发展进程中,就有一定的资源和位置优势,但是也具有相对明显的劣势。第一,汉中市休闲旅游业的服务质量相对较差,目前汉中市休闲旅游业发展进程中,旅游产品仍以产品开发为主,对于休闲和度假的参与性产品相对较少,尤其旅游服务人员对待游人的态度相对较差,限制了汉中市休闲旅游业竞争力的提升。第二,汉中市休闲旅游也的区域发展不够平衡,该地区的旅游主要支撑点距离相对较远,各旅游景点尚未形成方便的旅游线路,导致旅游时间延长。

(三)机遇分析(O)

汉中市休闲旅游业发展进程中,其未来发展机遇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是政府相关部门对旅游业的扶持,随着政府对旅游产业的的进一步支持与引导,无论是资源环境还是基础设施,均在不同程度上得到了国家的财政支持,因此以汉中为主的西部地区在发展中,能够有效提升汉中在社会各地的知名度。另一方面是旅游发展方向转变,将会为汉中市休闲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保障。目前我国旅游业正处于转型时期,对汉中市旅游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四)威胁分析(T)

汉中市休闲旅游业发展进程中,不仅具有一定的未来发展机遇,同时也将面临相应的威胁,极大程度上限制汉中市休闲旅游业的全面发展。第一,替代效应,通过对汉中市休闲旅游资源和旅游特色的分析发现,汉中市休闲旅游资源与邻近省市的旅游资源相类似,在旅游业发展进程中,邻近地区对汉中市休闲旅游业的发展具有较大的发展压力。第二,各地区旅游行业的竞争,我国地大物博,各地区均有相对丰富的旅游资源和旅游项目,不同地区下的不同旅游特色,能够充分吸引旅游者的眼光,旅游资源和旅游服务水平等的竞争,均为汉中市休闲旅游业的发展带来一定的威胁。

二、SWOT分析下汉中市休闲旅游发展模式的探讨

(一)明确区域旅游联合的特点

在SWOT分析方法下,汉中市休闲旅游资源在发展进程中,要明确区域旅游联合的重要性,尤其要加强对区域旅游联合特点的分析。区域旅游联合的特点体现为,第一,开展区域旅游联合,能够使汉中地区的旅游资源与其他地区旅游资源能有效的共享,从而达到优势互补的目的。第二,能够通过对旅游资源市场的共享,实现对旅游客源的扩展,从而促进旅游业的发展。第三,开展区域旅游联合,能够加强对开展联合旅游区域地区交通的建设,从而促进交通的便利。

(二)构建区域旅游联合的发展方案

通过对汉中市实施SWOT方法分析,对汉中市休闲旅游业当前的发展现状进行了深入的了解,并展开了对汉中市区域旅游联合发展方案的构建。首先,汉中市政府相关部门要在区域旅游发展过程中,以绿色提倡者的身份出现,并适当出台相关的旅游行业发展优惠政策。其次,区域旅游合作发展进程中,要建立旅游协会,并成立统一的旅游理事会,针对区域联合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应解决的措施。最后,汉中市要大力鼓励旅游企业的跨区域经营和发展,促进区域旅游联合发展的规模化和品牌化。

三、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