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1-28 16:03:22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创业论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如果说创业者的事业心和创新精神是创业企业的发动机,那么创业营销就是传动装置和车轮。
1999年初,在清华读大三的邱虹云回家过春节,看到家中落后的电视,突然产生一种强烈的冲动:为什么不通过自己的才智来改善家中电视的效果呢?而一种能接收电视信号的投影机将使家庭影院的梦想成真!返校后,邱虹云自行设计并组装了一台可以接收电视信号的投影机,效果不错。4月初,这一发明参加了清华校外科技成果展,引起了同校同学王科的注意。王科以他特有的商业眼光看到了这一发明的市场前景,并邀请即将毕业的清华MBA学员徐中参与,3人共同成立了第一家真正由在校学生创办的高科技公司——北京视美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同年7月,他们首期获得了上海第一百货公司250万元的风险投资,2000年4月,又与澳柯玛签订协议,成立澳柯玛视美乐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注册资金3000万元。2001年初,第一台可以接收电视信号的多媒体投影机投放市场。到2002年第二季度,公司已经实现盈亏平衡,新款产品销售良好,估计年销售额在4000万元左右。尽管视美乐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从创业的角度来看,邱虹云等人是非常成功的。
视美乐的创业故事与联想、四通、用友、华为等企业的创业故事完全不同。邱虹云等人的成功既不是技术的成功,也不是产品和市场的成功,而主要是创业营销的成功。所谓创业营销,就是创业企业家凭借创业精神、创业团队、创业计划和创新成果,获取企业生存发展所必需的各种资源的过程,它实际上是一种崭新的创业模式。今天,对于大多数年轻的创业者来说,既缺乏资金和社会关系,又缺乏商业经验,所拥有的只是创业激情和某种新产品的原始构思或某种新技术的初步设想。要获得成功,除了勇气、勤奋和毅力外,还必须依赖于有效的创业营销来获得创业所需的各种资源。在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初,创业者可以通过自己的积蓄来创业,并通过滚动发展让公司壮大,但如今,以下几个因素使这种创业方式变得更为困难:
首先,与20世纪相比,目前的市场更成熟,竞争更激烈,在每个市场上都有强劲的国际竞争对手,而且很难找到空隙市场;其次,消费者更成熟,对新产品的要求很高,不太会容忍厂家犯任何大的错误,因此,开发畅销新产品越来越难;第三,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技术的复杂性大大增加了,而同时技术进步和变化的速度也在加快,导致新产品的推出速度加快、生命周期缩短,如果新创意、新技术不能很快推向市场并迅速获得市场认可,就会胎死腹中;最后,将一个创意开发为成熟的技术并将新产品成功推向市场,需要的资金大大增加了,即使是一个小产品,也需要上百万的先期投资。这就在客观上要求创业企业,技术、管理和投资的起点要高,行动要快,只有迅速将新产品推向市场,占据有利地位,才有成功的机会。在这种情况下,仍然走低起点和滚动发展的老路就难以成功。
另一方面,以下几个因素为企业家以新模式——创业营销的模式——进行创业提供了机会:第一,各种新技术的普及与应用促进了产品创新和技术改进;第二,市场成熟使市场规模迅速扩大,新的细分市场迅速涌现,而消费趋势的不断变化和全球化浪潮则创造了许多崭新的市场机会;第三,国内的生产、工艺技术以及交通、办公、通信、信息等基础设施日趋完善,市场规则更加透明合理,分工协作体系也更为健全,使创业企业的市场进入障碍大大降低;最后,目前市场上有大量的资金(包括风险资金)和专业人才(包括管理人才和专业服务机构)可以为创业企业服务。因此,只要创业企业家善于发现机会,敢于创新并学会吸引、调动和利用创业所需要的各种社会资源,就能像视美乐一样找到成功创业的新路。
创业营销4阶段
成功的创业营销一般需要经历4个阶段:创意营销阶段、商业计划营销阶段、产品潜力营销阶段和企业潜力营销阶段。
创意营销最初,创业企业家萌发了一种创业冲动或创业构想,但这种冲动或构想还停留在大脑中,创业企业家必须将其转变为一个清晰的概念或开发出某种产品原型或技术路线,才能与其他人进行沟通交流。当这些工作完成时,他最需要的是寻找志同道合者组成创业团队。因为一个人很难精通创业过程中需要的所有技能,也不一定拥有创业所需的关键资源。优秀的团队是成功创业的关键因素,团队成员最好在信念、价值观和目标等方面基本一致,又具有献身共同事业的强烈愿望,而且在资源、技能、经验、个性和思维模式等方面具有互补性。在视美乐案例中,邱虹云成功地吸引了王科,王科又找到了徐中,3个人志同道合,而且知识背景和特长也正好互补,相得益彰。
商业计划营销创业团队形成之后,就要着手撰写详尽的商业计划。通过商业计划吸引投资者尤其是风险投资家的注意并获取风险投资。成功的商业计划除了要有概念上的创新外,重要的是进行现实的、严谨的市场调研和分析。如果商业计划营销获得成功,创业团队获得了风险资金,就可以正式建立创业企业,进行商业化的新产品开发。这一阶段表面上营销的是创业企业的商业计划,实际上也是对新产品和创业团队的全面检验。在视美乐案例中,邱虹云等3人与30多家企业进行了投资谈判,在创业团队组成两个月后就获得了风险投资,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他们的产品概念的独特性、创业团队的优良结构、创业者的清华背景、踏实的商业计划书以及当时良好的市场环境,另外,他们还得到了清华兴业投资顾问公司的协助。
产品潜力营销当商业化的新产品开发出来之后,创业企业就需要大量的投资来进行产品的批量生产和大规模销售。而创业企业一般难以获得银行贷款或供应商的支持,而且也缺乏丰富的商业关系和经验,因此它需要再次从外部投资者那里获得支持。这时外部投资者最好是企业的战略投资者,他们不仅可以带来资金,更重要的是还能带来管理经验和商业关系,为将来的公开上市做准备。战略投资者看重的是产品的市场潜力、企业的技术能力以及营销能力。创业企业如果能够吸引战略合作伙伴的加入,就可以利用新资金将新产品大规模推向市场。视美乐在2000年初开发出可以商业化的产品,2000年4月又获得了澳柯玛的战略投资。澳柯玛有资金,有家电产品的生产和销售经验,在它的协助下,视美乐产品在2001年初得以正式上市。视美乐在产品研发上的投资不到300万元,而在大规模生产和市场推广上的投资则达到3000万元。
企业潜力营销在许多情况下,新产品上市并不能迅速盈利,但产品和企业的市场前景已经相当明朗。这时创业企业可以寻求公开上市,以获得快速扩张所急需的资金,同时也使风险投资家得以顺利退出。公开上市可以打通创业企业从资本市场获取资金的渠道,它是创业阶段的结束,也是规范经营阶段的开始。在视美乐的案例中,由于中国目前还没有为创业企业开辟二板市场,因此他们暂时只能通过其他途径来获得资金,通过降低发展速度来确保盈亏平衡。
创业营销障碍
实际上,即使在美国,也只有少数企业能够顺利经过上述4个阶段而实现上市。除了环境因素之外,重要原因在于创业营销存在着许多天然障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创业营销的营销者往往是创业者,他们虽然具有创业精神或掌握某种新技术、新产品,但一般并不是营销专才,缺乏商业知识和专门训练,在创业初期也没有专门的营销部门协助,身兼数职,难免会犯一些简单错误或陷入某种误区,如不善于沟通、固执己见、不愿意与人合作、重技术不重视市场等等。因此,创业者需要克服障碍,学会如何有效地沟通和营销。
其次,创业营销在不同阶段的目标顾客并不确定,随时会发生变化,因此增加了实际操作的难度。要吸引潜在的团队成员、风险资本和战略投资者的注意并不难,因为他们也在寻找潜在的合作机会,但真正建立起良好的合作关系则很难。因为存在信息不对称问题和利益冲突(主要是股权分配)问题,而且合作各方都有大量潜在的其他合作对象,使表面上看起来容易的事实际上困难重重。
第三,创业营销的目的是为了寻找合作伙伴,从而获取创新企业所必需的各种资源,其成本是未来公司的股权、控制权或潜在的市场控制权。但评估创业企业的未来价值并不容易,何况环境因素的变化又会随时影响到这种评估。这会大大影响决策效率,从而影响到创业营销的效率。
第四,创业营销的各个阶段,其目标和任务都不一样,因此要在不同时期迅速调整营销策略。即使在同一个阶段,针对不同的目标顾客(如拥有不同资源和合作目的的合作伙伴),营销策略也会大不一样。创业营销策略既需要高度的灵活性,又需要内在的一致性,因此难度很大。
1.创业
传统意义上,人们认为创业就是创建企业,这种理解有一定的偏颇。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社会的不断进步,创业的概念和内涵也在不断的改变。创业的定义总结为:是指某个人发现某种信息、资源、机会或掌握某种技术,利用或借用相应的平台或载体,将其发现的信息、资源、机会或掌握的技术,以一定的方式,转化、创造成更多的财富、价值,并实现某种追求或目标的过程。
2.创业教育
创业是种技能,同时这种技能并不是人类生下来就会的。这就必然产生了创业教育。到目前为止,创业教育的研究,基本都是借用其它策略、创新、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相关理论来加以说明研究的。狭义的创业教育仅仅是说那些已经离开学校,但没有合适的工作,需要一个机构给以教育,目的是提高创新能力,能够自食其力,创业致富。广义创业教育是对包括在校学生在内的社会待业者,其中的代表就是大学生。他们在学校教育系统或非学校教育系统中进行,适应社会发展,学会应对社会的技能,积极探索与创新。
3.大学生创业教育
大学生创业教育一直受到国家的重视,从空间上来说,创业教育是动态的教育过程,贯穿于整个大学生涯过程。目的是为了培养大学生创业基本素质,提高创业能力的教育活动。从最开始的入学,就应把创业教育作为学生教学任务的之一,根据不同年级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特别是专业的条件,分析未来的就业方向,进行针对性的创业教育。
二、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现状
第一,大学生的创业教育推广力度不够。经济的蓬勃发展,社会竞争力越来越大,让人们也意识到创业教育对学生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国家也多次各种相关文件,引导和支持大学生学生积极创业。但这只是一种精神的传达,并没有具体落实。大学生对如何创业,该怎样创业依然是雾里看花,没有真正实践。
第二,大学教育与社会的脱节。创业教育更需要的是走进社会,踏入大学的大门其实就是踏进了半个社会。人们想当然地认为创业教育仅仅是学校的事情,而忽略了社会的参与。举个例子,美国考夫曼基金会在报告《高校的创业管理:理论与实践》中把创业比作音乐,把创业教育比作音乐教育。音乐离不开观众,而创业离不开的是市场和环境,如果创业教育滞留在学校,就犹如把人关在封闭的空间不能进行空气循环。美国高校的考夫曼基金会,为创业教育给予大力支持,特别是在在实习、实践等方面。然而,我国创业教育的实际情况是:政府不断地积极倡导,不断呼吁,但在具体的落实中根本得不到实际的支持,出现了“呼声高相应少”的画面。第三,创业教育师资力量不足。创业教育的开展关键在于教育管理者的推进,这就需要有一支创业型的教师队伍来把创新精神渗透到学生四年的学习生活中。让创新的思想成为一种风气,成为一种标杆。学生的可塑性决定他们的发展依赖于教师的引导。从现今开展情况来看,师资的严重短缺已经成为一个瓶颈。
三、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实践
我国传统的教育理念不适合现今的教育发展,要将创业教育的理论运用到实践中去。也就是说理论仅仅是一种理论,特别是从目前我国大学生创业的现状来看,还是十分不理想的。因此,大学生创业教育应该立刻走进社会实践中。
1.让大学生参与创业实践中去,在社会上学习创业。现代大学生创业的主要困难是没有机会接触创业实践过程。教育者要以项目为依托,让学生真正的走进真实企业的创业过程,在创业过程中理解书本的理论。在每一学期的课程中,老师带领学生,一起在学习创业理论的过程中,投入到实际的公司或项目中,经过集体讨论创意,并具体实施方案。在方案的运行中验证理论。通过判断创意的可行性,加深创业理论的理解。当然在各个关键环节,可以请老师和实践人士一起探讨,并根据效果来打分评价。这种创业教育模式可以让学生真正参与创业实践中,也是未来创业的一种模拟,具有极大的优势!
2.创业教育离不开创新教育,二者相互联系、相互促进又各有侧重点。创新教育和创业教育都有一个创字,从概念的内涵上来说,双方都有创新的含义,都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这是企业家需要的一种企业精神。创业离不开创新,创业也是体现创新最佳表现形式,从客观上来说创业的成败取决于创新的程度。创业是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由于创业环境的不确定,投资的高风险,创业活动可以说是摸着石头过河。这就要让学生体会到真正是在干一件有创意的事情,学会系统思考整个创业过程,从而在项目创业的实践过程中,既学习了理论知识,又了解和体会了创业实践过程,有效解决了创业教育与实践脱节的现状。
3.加强师资力量,事实上这是可以分为理论师资和实践师资。为了更好地应对理论实践,学校可以大量从校外聘请创业教育领域中专业的教师或各个领域的专业人士参与到教育环节中来,通过分析案例更好地带领学生。这样就有利地整合了校内外教学资源,体会理论在实践的运用。
四、结束语
(一)制定出台扶持政策
近几年,鄂尔多斯市政府先后出台了一系列鼓励自主创业的政策措施。2008年出台了《关于加强和改进小额担保贷款工作有关事宜的通知》,放宽了小额担保贷款对象、条件和额度,加强和完善了小额担保贷款审核程序、财政贴息管理及风险管理等。2010年又出台了《鄂尔多斯市创建充分就业城市工作方案》和《进一步做好促进就业几项具体工作》,规范了初始创业者应具备独立企业法人资格,市、旗(县)两级财政以奖励形式全额返还创业企业前3年缴纳的税收。2011年印发《鄂尔多斯市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办法》,全力扶持自主创业。
(二)加大贷款等金融扶持力度
“十一五”期间,鄂尔多斯市累计投入资金4068万元,为13052名符合条件的人员发放小额贷款4.26亿元,直接或间接带动了约4万余人就业。2013年,为5440名创业者发放了小额贷款2.4亿元,为15家企业发放贷款1345万元,扶持14916人步入工作岗位。金融政策的重点是降低创业者小额贷款和劳动密集型企业贷款的门槛,同时增加贴息额度、放大担保金担保比率、扩大贷款惠及范围、提高贷款额度、完善小额贷款审批发放及贷后管理工作制度等。这些政策的实施,进一步推动了青年创业的发展。
(三)建立创业服务系统
一是实行免费培训。目前,鄂尔多斯市实行的是免费创业培训,聘请优秀创业培训教师授课,重点培训高校毕业生、农牧民、退伍军人及其他失业人员。2013年鄂尔多斯市共组织了205期创业培训班,5952人接受了免费创业培训。二是成立创业咨询指导工作机构。2010年鄂尔多斯市就设立了创业专家咨询指导委员会,该机构由劳动、工商、税务、个体协会、银行、律师事务所等单位组成,为创业者提供免费的咨询指导服务。三是树立先进典型,引导创业发展。鄂尔多斯市连续6年开展创业之星评选表彰活动,通过事迹报告会等形式,讲述“创业之星”事迹,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带动效应,积极引导青年创业者创业成功。四是建设“创业就业见习基地”和“创业孵化基地”,为鄂尔多斯青年搭建创业就业见习平台,扶持就业创业。截至2013年,鄂尔多斯市共建成了青年创业就业见习基地近70个,提供见习岗位1258个,累计安置见习创业人员约1800名。
二、鄂尔多斯市青年自主创业存在的问题
(一)创业者自身的问题
一是市场适应能力弱。目前,我国的学校教育中很少涉及对创业知识及能力的教育和培养,许多高校毕业生等年轻人不了解市场经济的相关知识,不熟悉市场规则,对市场变化的判断力、风险驾驭能力等较弱,直接影响了创业成功率。二是投资方向有偏差。随着鄂尔多斯市经济的快速发展,民间借贷“热度”不断升高。一大批创业成功的青年,不是将赚来的钱用在扩大生产上,反而是投入到民间借贷中,热衷于购房购车,奢侈消费,极大地影响了所创企业的发展。三是缺乏创业精神。一些青年创业者家庭较富裕,总是想着做“大生意”,加之许多创业青年都是独生子女,普遍缺少吃苦耐劳、敢为人先的创业开拓精神,在项目的选择上缺乏创新和远见,多是“复制”成功例子,也很容易被别人效仿,大大降低了企业或项目的竞争力,影响创业面的扩大。四是缺乏精细化管理。大部分企业都采用的是粗放式的管理模式,主要原因是创业者本身就缺乏相关的管理知识,缺乏精细化管理的理念,也不聘请专业管理人员和团队,风险管控能力较低。在商业交往中契约意识不强,多数不签订合同,都是口头约定,很容易产生经济纠纷。
(二)创业者面临的社会问题
首先,创业成本较高。鄂尔多斯经济的快速发展,为创业者带来了商机,也带来了高额的创业成本。首先是场地租金高。随着鄂尔多斯房价快速上涨,各类场地租金也大幅上涨,使得经营性商业用房无论是购买还是租赁成本都很高。其次,用工成本高。据统计,2010年鄂尔多斯市在岗职工平均工资为53015元/年,到了2013年,在岗职工平均工资为68232元/年。鄂尔多斯市平均工资已经比呼、包及陕甘宁等周边地区高出很多。最后,政府扶持创业存在问题。主要有:一是扶持政策的针对性不强。目前,创业扶持政策仍集中在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的下岗失业人员,针对青年创业的扶持少;二是在资金投入方面,没有设立专门的青年创业基金,小额担保贷款也没有专门针对青年自主创业的政策。政府确定的5万元贷款额度无法满足和解决青年创业的资金问题;三是扶持青年创业服务体系不健全。与发达地区相比,在创业咨询、指导等方面有很大的差距,能够提供的服务较少、服务效率较低、服务质量较差。没有建立完善的创业信息服务平台,提供的信息有限;四是教育培训体系不完善。培训机构较少,培训的受众面较小,没有建立起较为完整的培训教育体系。
三、推进鄂尔多斯市青年自主创业的建议
(一)保持经济增长,保障创业条件
实现创业成功的先决条件是保持地方经济的稳定增长和快速发展。经济增长快、居民收入提高、消费能力增强才能给创业者带来机会、提高创业成功的概率。经济增长和稳步发展能吸引大量的外来人口,扩大居民数量、提升人口基数,大幅提高总体消费能力和水平。由此可见,地方经济发展情况是创业者进行创业选择的关键,保持经济增长、促进经济发展也是自主创业的决定性因素。
(二)进一步完善政策措施
1.出台或设立专门针对青年创业者的扶持政策。将各部门出台的创业优惠措施进行有效整合,并在资金扶持和帮助、税收的减免、社会各项保障措施及信息服务等方面制定配套措施,确保政策措施具备较为完备的扶持内容、具有较强的操作性。2.简化行政审批,促进青年创业发展。取消或整合行政审批各部门之间的审批权限,施行联合审批。同时规定办结时限,推出承诺服务等,下大力气解决办理手续复杂及周期较长等问题。引进超市化选购模式和快速反应机制,开通“绿色通道”,提供“一站式”服务,为创业者提供“一条龙”服务。3.完善创业政策与产业政策衔接。根据创业需求,加强对产业及主要行业创业的分类指导,使产业政策在整体规划、规范行业发展等功能之外,通过统筹衔接、协调引导,使创业者根据自身的实际与城市发展的需要选择正确的创业内容。
(三)提高培训质量
1.建立高素质的创业培训队伍。建议重点在鄂尔多斯市当地培养和发展素质较高的培训教师,同时根据创业者的需求,聘请国内市场营销、财务管理、企业管理、法律、工商、税务等领域的资深专家、企业家作为客座教师,通过定期交流、座谈、培训等形式,向青年创业者传授经验,增强青年志愿者的创业信心,拓展商务人脉。2.进一步完善创业培训指导机构。不断完善“创业专家指导委员会”建设,健全创业培训工作机构的成员单位,确保就业管理、就业服务、职业技能开发、职业培训机构等相关单位参加,加强经费筹措、优惠政策的制定落实等工作,帮助青年实现成功创业。
(四)加大资金扶持力度
目前鄂尔多斯市在资金扶持方面主要是提供小额贷款,每年投入资金约2亿元。但是这些资金要分摊给城镇、农村牧区的各类失业人员及就业困难人员等众多的群体,专门给予青年创业者的资金较少,不能满足创业的需求。对此笔者建议:一是扩大整体贷款的规模,同时协调金融企业向青年创业者提供适度贷款,帮助其解决资金问题。二是提升贷款额度。目前,鄂尔多斯市提供给个人的单笔贷款额度最高为5万元,根据目前的物价水平,这笔钱对于创业前期投资来说,根本无法满足创业的基本需求(如房屋租金、装修、人工等)。应当根据社会消费水平,适当提高单笔贷款额度。三是简化放贷手续。虽然经过多次简化,但目前的贷款手续仍然复杂。建议由金融行业如银行等企业,根据实际情况全面简化各类审批手续,确保创业者及时得到创业贷款的支持。
(五)搭建信息平台
1培养会计学学生创新能力需要开展创业教育
从广义上讲,创业不仅包括创办自己的企业,也包括在原有的岗位上创建自己的事业。创业教育不单纯是指导学生创办企业、培养少数企业家的教育,从本质上说是素质教育,是培养创业者所具备的基本素质的教育,包括创业意识、创新精神、创业能力的教育,其核心是创新能力的培养。创业教育是时代和社会发展的要求,它关系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和大学人才培养的质量,关系我国未来人才体系构建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因此,创业教育成为当代大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2]。进行创业教育,传授创业知识,激发学生的创业意识,引导学生进行创业实践,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的核心竞争力,使学生在今后的工作更具灵活性和适应力,另一方面它也是落实以创业带动就业、促进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的重要措施。会计学专业学生可以通过接受创业教育提高其创新能力,在创业训练中培养创新思维和开拓进取的能力,有助于成长为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高素质、高技能的创业型、复合型会计人才。
2会计学专业实施创业教育的途径
2.1把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教育,构建和完善会计学人才培养方案就创新创业教育的实施者而言,许多高校教育管理者认为,创新创业教育是针对少数大学生的创业实践和就业行为,他们很难真正理解其人才素质培养的内在价值,因而不愿在教学层面推进全校性的创新创业教育,更不用说将其纳入学校的人才培养规划了[3]。创业教育是适应时展高校人才培养的需要,是一种素质教育,必须纳入学校的人才培养规划,列入常规课堂教学的基本内容。调整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增加通识教育课程以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创建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以开展全员化系统化创业教育,结合专业核心课程进行创新创业意识渗透,这是会计学专业进行创业教育的核心。在课程设置方面,把《创业学》、《大学生创业导论》、《创业管理学》、《创业财务管理》等课程作为会计学专业学生的必修课,普及创业知识,同时加强对创业有很大帮助、实践性强的原有课程,例如《审计实务》、《审计案例分析》、《财务会计案例分析》、《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灌输创业的意识,培养学生的理财能力和风险规避能力。
2.2改变传统“填鸭式”教学方法,采取主体互动式教学方法传统的教学方法,以教师、课堂、教材为中心,无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实际需求,不利于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调查显示,案例教学、情景教学、校外实践、小组讨论这些创新性的教学方法更受学生欢迎。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主要起引导作用,通过角色扮演、情景模拟、讨论交流、团队合作、顶岗实习,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动性、主体性,形成教与学的有效互动,提高创新性教学方法的使用程度和实际效果,可以有效激发会计学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主动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就会计案例、审计实务、企业营销案例进行分组讨论,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理性思维。
2.3依托第二课堂营造创新创业氛围,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会计学专业第二课堂实践活动是会计专业课内教学实践活动的有益补充和发展,主要注重学生创业创新意识、创业品质和创业能力的培养,最能体现创业教育的特点和性质,最能激发学生的潜能,为实现学生的创业活动面向现实需求创造了条件[4]。利用第二课堂活动,注重塑造良好的创新创业氛围,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创业实践活动,组织举办会计信息化比赛、会计案例大赛、点钞大赛、沙盘模拟大赛等学科技能竞赛,组织“挑战杯”创业计划大赛、创意作品大赛、营销策划大赛、课外科技学术作品大赛,组织学生广泛参与社会调查,鼓励学生参与科研项目。丰富的第二课堂活动,有利于锻炼和提高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以及动手操作能力,也有助于培养其自信乐观、吃苦耐劳、坚忍不拔的创业品质。
2.4搭建创业实战新平台,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把创业教育融入实习、实训、创新性实验、开放性实验、社会实践、毕业论文等实践环节,充分利用实践环节对学生专业能力培养、综合素质提高的积极作用,提升会计学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通过“引进来”与“走出去”战略,加强校企合作,创设创业基金,建设高校创业园或建立校外创业实践基地,推动产学研一体化发展。吸引有创业意向的学生进入创业园进行实习,对于比较成熟的创业项目,可以在创业园中成立工作室或创办公司,进行创业实战。会计学专业学生可以结合专业提供创意,成立财务管理与咨询类的公司开展业务。
作者:刘朝阁 单位:唐山学院
关键词创业教育实践模式教学过程第二课堂创业大赛
2001年5月,武汉大学在本科教学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了“三创教育”(创造、创新和创业教育)理念,并将“三创教育”作为长期的办学指导思想。2001年9月,武汉大学与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等9所高校被确定为开展“创业教育”的试点高校。经过几年的努力,武汉大学已探索并建立了立体交叉多元型的创业教育体系。
武汉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作为武汉大学的创业试点单位,在贯彻“三创教育”指导思想的同时,对创业教育的实践模式进行积极地探索,经过几年地努力,我们形成了一套确实可行的创业教育模式:
1在教学过程中融入创业教育
创业教育的对象主要是学生。教学过程对于创业教育是十分重要的,对于培养学生的创业素质和能力起着主导作用。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仅是向学生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和能力,敢于张扬个性、勤于探索、勇于创新、善于与人合作等,这些通常是创业成功者所具备的素质。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这些素质。
实践教学(包括实验、实习及毕业论文或毕业设计)是理工专业学生重要的教学环节。但传统的教学内容和模式,只偏重通过实践使学生加深对理论课程的理解、认识以及动手能力的提高,而未重视学生个性、创新思维、创业素质和能力的培养。
1.1实验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业素质和能力
在实验教学中,我们减少了验证性实验,增加了设计性实验,培养学生的创业素质和能力。在专业课的实验教学中,设计性实验是让学生分为若干组,学生自行设计,拿出方案后经小组讨论,各组从学生各自的方案中优化出最佳方案,在小组之间比较哪种方案设计得最好。我院还结合学生实际和专业特点,推出部分科技含量较高的项目,作为学生综合性、设计性教学的内容,引导学生思考、讨论,这种实验教育的内容和模式既可以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发挥主观能动性,又可以鼓励他们勇于探索,敢于创新。在这样一种学习氛围中,学生既学到了专业技能,又提高了综合素质,这对于他们今后的创业是非常有益的。
1.2在教学实习中,寻找创业切入点
几年来,我院老师带领学生到当地各种体现专业知识的基地去参观并现场教学,使学生开阔眼界,增长新的知识。例如我院环境科学专业在《环境工程》的学习过程中,任课老师带着学生去参观武汉市污水处理厂,对于污水处理设备、污水处理方案、污水处理流程以及成本方面做了深入的学习。同学们普遍反映通过这样的现场学习可以更直接的结合实际,使他们的头脑中对污水处理厂有比较清醒的认识。后来,该专业又在《固体废弃物处理》的学习中去了武汉市砖厂,对于如何利用废弃物制造建筑材料有了全面的了解,不少同学表示,这是一个不错的领域,可以减轻环境负担、防止污染物的继续扩散和为国家创造效益。经过实践教学后,通过这样的专业实践,可以使同学们了解到本专业与生产生活的结合方式、涉及本专业的产业现状和前景、相关企业的管理方式、产品的销售等创业过程中所必须面临的实际问题。
另外,开展产、学、研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是我院实践教学改革的一大特色。地理信息系统专业将生产任务、科技开发项目作为实习内容,让学生利用集中的实践教学时间去完成。这种教学模式,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三创能力,还培养了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而且还收到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2002年学生利用实习完成了中国地图出版社委托的中国大地图部分图幅横向项目武当山旅游规划地图。2003年,完成深圳市宝安区发展地图集、深圳市龙岗区资源环境图集的生产和研究工作。
2在第二课堂中加强创业教育
第二课堂是指课堂之外的学习和生活、实践等,主要包括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社会工作、参与社团组织等等。
我院很早就把社会实践作为学生的必修课,每年暑假组织学生到全国各地已建立的社会实践基地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与企业家座谈,参观国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对其发展和运作进行调查分析,结合专业背景对该企业的不足之处进行评价。既为许多地方和单位解决了不少生产问题,又使学生“学到了很多课堂上学不到的东西”。
我院曾组成四支社会实践小分队分别赴陕西、襄樊、天门、郧西等地。以赴襄樊社会实践小分队为例:该小分队参观了航天科技集团第四研究院,通过与其负责人的座谈,了解到这个集科研、生产、经营于一体的综合型研究所的基本运作模式,包括企业内部模拟股份制改造、岗位股份与分配股份的实现形式、中俄合作交流情况、资金筹措方式、管理机制等等。通过学习交流,了解了模拟股份制改造的具体做法和进行国际交流合作的基本经验。同时我们也对其实行统一管理为主、以个人独资或者与投资方合资的形式为辅助的运作模式进行了讨论。在学生活动中,通过各种途径来渗透创业思想,培养提高创业素质是实行创业教育的又一重要途径。学院很早就意识到了这一点,并积极改革管理模式,给“学生社团组织”提出了“自我管理、自我引导、自我服务”相结合的思路,通过各级“学生社团组织”(学生会、学生分会、班委会、团总支、各种社团等)来实施。学生自我管理能力越强,管理水平越高,说明学生受到学校教育影响力越大,成才的氛围越浓。在这种管理模式下,学院的学生工作部门围绕教育培养目标,构建系列活动,引导学生健康发展,并通过“学生社团组织”有创造性地开展活动来达到创业教育的目的。
我院的“学生社团组织”先后开展了“俘特拉糖果派送活动”、“环境日徐东平价广场宣传活动”、与湖北电视台“幸运地球村”栏目合办节目的活动、“新点子”大赛活动、“校园歌手大赛”活动等等,每年以一个主题活动为载体,再分出若干子活动,对学生进行教育管理,既创造了学生成才的环境,又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
这样的活动对于学生今后创业的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而且这些活动本身就是创业教育的一个实践形式。
3鼓励、组织学生参与创业计划大赛
创业计划是学生将自己的创新成果表现出来的一种方式,创业计划大赛是以提高创造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增强创业素质为目的的实施创业教育的有效形式之一。即通过学生自主的创造性地思考和动手来发现新问题、提出新设想、创造新事物、开拓新生活。
我校从1999年开始在学生中举办了创业计划活动。我院学生均表现出很高的积极性,加上学院的支持和相关专业教师的指导,我院环境工程专业李智勇同学,在刚刚结束的“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获得了科技发明制作类A类(能源化工类)一等奖。通过这次组织参与全国“挑战杯”大赛并获得一等奖的经历,使我院同学受到了鼓舞,同时也积累了更多的经验,这些势必形成一个良性循环,促进我院创业教育更好地开展。
另外我们还鼓励学生成立创业团队,申请业余项目。2003年,我院有16项本科教学成果获得省大学生优秀科研成果奖;本科生还积极参与数学建模大赛和学科竞赛。今年申报科研立项45项,较去年申报的人次有大幅度增加。
(一)主观因素
1.创业资金。大学生自主创业的头道难题便是资金缺乏问题,目前我国个人商业贷款的主要形式就是存款抵押,质押贷款,第三方担保等。而这些对于刚刚踏入社会或者是在校的大学生而言只能是可望不可及。2.创业专业知识。大学生对创业知识的欠缺也是他们在创业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部分学生在校期间也学习了一些管理方面的知识,但是对于创业的专业知识稍显单薄。比如人事管理,资金财务管理,物资管理,经济法,知识产权等等。3.创业经验。对大学生来说,生活经验尚未成熟,何来创业经验之说。而创业经验在创业是否成功中却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所以经验不足是大学生自主创业避不开的短板。4.创业心态的不成熟。大学生自主创业往往以自我为中心,缺乏换位思考的能力,这使得大部分大学生主管臆断市场需求,或者一味地搞技术战术。另外,大学生自主创业刚刚起步时盲目乐观,一旦创业中遇到挫折和失败就选择逃避和放弃。
(二)客观因素
1.社会因素。大学生创业从一开始就接受市场的检验,虽然在最开始创业受到社会和国家的鼓励与支持,但是它仍然属于市场经济的一部分,能否成功终究要经过市场考验。残酷的市场竞争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自主创业的结果。在竞争如此残酷的市场中,怎么存活下来才是创业者考虑的问题。开始创业很容易,关键是要如何在这样一个社会环境中存活下来。2.政策因素。近年来我国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法规政策,极大地激励了大学生的创业热,改善了大学生的创业环境。从2011年1月1日起,我国实施新的支持和促进就业税收优惠政策,扩大享受自主创业税收优惠政策的人员范围,同时应届大学生也可享受到税收减免政策。尽管如此,但是,大学生自主创业之路还是异常的艰难,除了上述的本身条件的限制以外,更多的是因为缺乏一个整体有序的创业环境。我国创业环境在资金支持,政府项目,创业教育以及培训方面还需要不断的完善。
二、大学生自主创业的对策分析
(一)主观因素
自我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高是解决创业困难的一个实际的办法。在残酷的市场条件下,大学生必须深刻的意识到自身能力的重要性。在创业意识培养方面,一定要加强自我能力的提升。保证自己在残酷的竞争市场中存活。
(二)客观因素
政府,教育及社会相关部门应该大力的倡导,鼓励,支持大学生自主创业。提供更加优惠的政策,在市场调节方面起一个比较好的作用。第一,政府部门应该加强服务体系的完善。第二,政府教育部门应该重视创业教育,培养创业教育师资。第三,加强宣传力度,告诉老百姓创业兴邦的道理,让人们从心里接受大学生自主创业,让更多人真正的加入自主创业。第四,提供创业体验的机会,让大学生提前体会学习,吸取经验。第五,表彰杰出的自主创业的大学生,让他们带头走好中国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每一步。
三、结语
与一般的生产性劳动最大的区别是,当代科技创新劳动的异质性决定了该劳动报酬形式的多元化和多层次性。从构成上看,科技创新劳动报酬(Y)应该包括和体现为以下几种收入形式:①工资性收入A。这是一种再生产劳动力费用,是当代科技创新劳动报酬的初级或低级形式。当代科技创新劳动者的收入更主要地是体现在其他的非工资性收入形式上。②风险收入B。当代科技创新劳动的高度专用性以及价值创造的高风险性特征,使得科技劳动者承担着极大的市场风险、生产风险与财务风险。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风险承担者应该获得相应的风险收入。③超额收入C。当代科技创新劳动物化产品的高度创造性带来了巨大的超额利润,超额利润的源泉是科技创新劳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超额利润的创造者应该获得相应的超额收入。④非线性收入D。当代科技创新劳动效应的产生和价值创造的高度不确定性即非线性使得企业利润的实现也呈现出潜在性、时间性、动态性、跳跃性特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利润实现的非线性特征带来了一种特殊的收入报酬形式即非线性收入。⑤创业收入E。当代科技创新劳动集聚社会资源的高粘吸性带来了社会资源的重新整合,实现了资源配置状态和经济组织状态的创新,从而产生了创业利润。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创业者应该获得创业收入。
当代科技创新者的劳动报酬是由以上几个部分共同组成的,即Y=A+B+C+D+E。(注:严格地讲,B、C、D、E各种形式的收入之间存在着交叉或部分重叠的可能性。为了分析的方便,我们在本文中暂且不考虑这种情况,这并不影响问题的探讨与结论。)缺少了其中的任何一个部分,都难以全面地反映出当代科技创新劳动的异质性。这里,我们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式中的B、C、D、E等非工资性收入形式都是由科技创新劳动的自身属性带来的,是特殊的劳动报酬形式,不能把它们完全归类于非劳动属性的收入,这是一种根植于科技创新劳动基础上的市场化收入。
由多层次、多元化的收入形式构成的报酬结构特征充分体现了当代科技创新劳动报酬计量的特殊性、复杂性与艰巨性:①由于风险是不可计量的,与其相应的风险收入就是难以直接测算的。②超额利润是个事后变量,而且是极不确定的。通过科技劳动力市场上的直接交易,以固定合约的工资形式给付,根本无法真实体现当代科技创新劳动的高价值形成功能。超额收入是无法事先计量的。③创造价值的潜在性、时间性、动态性、跳跃性特点决定了一次性计量和当期计量的非科学性,人为计量或计划计量也必然是失真的。非线性收入是难以进行一次性计量或当期计量的。④创业收入是集合了多种要素共同作用而产生的一种“组织租金”,这种“组织租金”只能以某种特殊的“剩余索取权”的形式表现出来。总而言之,当代科技创新劳动是无法直接地、一次性地、事前地给予定价的。很显然,无论是采用单一的固定合约的工资形式,还是采用传统的年薪制、奖金制或业绩提成制等一般性的剩余索取的形式,都是无法真实、全面反映当代科技创新劳动的市场价值的。科技创新者的风险收入、超额收入、非线性收入、创业收入是高度不确定的,多层次、多元化、以不确定性收入为主的报酬结构充分体现了当代科技创新劳动报酬计量的复杂性与艰巨性。
三、当代科技创新劳动的市场性综合定价机制
当代科技创新劳动的异质性决定了对这种劳动报酬的计量只能采取间接的、重复的、持续的、适合于不确定性状态的定价机制。我们认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这样的定价机制实质上就是市场中的企业定价机制。由科技创新者自身创办企业,拥有创业企业的所有权,就是对当代科技创新劳动报酬进行计量的一种较好的市场性综合定价机制。
1.企业的生产机制提供了对科技创新劳动进行间接定价的基础
多元化的科技创新劳动的报酬结构首先表明了市场无法对它进行直接定价,只能采取间接定价的迂回方式,即先是通过市场对“劳动的实体”的交易进行直接定价后再来间接反映科技创新劳动报酬。在科技劳动力市场上的直接交易仅仅反映科技劳动者的一般工资性收入部分,而其他形式的劳动报酬都只能通过“劳动的实体”的交易来体现和获取。这里所谓的“劳动的实体”是指劳动的物化产品(包括有形的和无形的)或劳动者劳动持久性投入的组织载体。在现实经济生活中,这个“劳动的实体”就是企业本身或企业所生产的产品。产品源于企业的生产机制,离开了企业最基本的生产,与现代生产力相适应的产品的提供是根本不可能的。同样,离开了企业的生产机制(提供服务性商品的企业也具有生产),企业在市场上的交易就失去了根基。因此,企业内在的生产机制提供了对当代科技创新劳动进行间接定价的基础。要实现对科技创新劳动的间接定价,只能采取企业组织的迂回计量方式。
2.企业的交易机制提供了对当代科技创新劳动报酬进行多次重复地间接计量的平台
我们知道,现代企业理论尤其是其中的企业契约理论的一个基本出发点是,市场经济中的企业是一系列契约的联结体,是某个“中心签约人”与一系列市场上的经济主体相互交易的产物(阿尔钦、德姆塞茨,1972;詹森、麦克林,1976;巴泽尔,1989)。这就是我们所说的企业的交易机制的内涵。企业的交易机制提供了一个对当代科技创新劳动进行多次重复地间接计量的平台。从最基本的意义上分析,企业的交易机制体现为企业主与产品市场、资本市场、劳动力市场上的各经济主体之间的相互交易。各种市场主体以各自特有的方式对科技创新劳动报酬进行着计量,科技创新劳动报酬就是在这样的相互交易过程中实现的。下面我们对此分别作简要分析。
(1)资本市场上投资者对科技创新劳动的计量。①风险资本市场上风险资本家的计量。一般来说,风险投资家是按照某创业者预期会创造出最高价值的标准,从每个研发项目中选定一个进行阶段性融资以使项目得以完成。风险资本家与创业者之间存在着阶段性博弈,他们之间是进行着一场锦标赛,只有那些能产生最高的预期价值的创业者才能得到在第三阶段完成项目所必要的资本。这种“锦标赛式”的治理机制(青木昌彦,2000)最显著的功能是风险资本家在一群创业者的试错过程中能够把确实具有创业才能且能带来最高预期价值的创业者甄别出来。实际上,这种特殊的锦标赛式的治理机制也是风险资本家对科技创新劳动的定价机制。科技创新劳动所内含的的真实价值就是在这样的阶段性锦标赛式的治理过程中一步步反映出来的。这种灵活的治理机制有效地反映了科技创新劳动的高风险性与非线性。②股票市场上社会投资者的计量。人们借助于股票或由其派生的股票期权等种种金融工具,通过股票市场上的价格信号,巧妙地实现了对科技创新劳动的多次重复地间接定价。在股票市场上,各种各样复杂的内生力量相互运动、博弈和共同作用而自发生成的股价信号内在地包含了科技创新劳动的种种特性。投资者是通过股票市场上的买或卖来判断和决定创业企业的无形资产价值,也是通过股票市场上提供的价格信号来预期某种高科技产品的内在价值,更是通过股票市场上的股票价格生成机制来对不可捉摸的充满高风险性的科技创新劳动进行他们各自心目中的“理想”定价。用一句话概括就是:投资者在股票市场上对科技创新劳动“出价”并最终形成了科技创新劳动报酬。这样,借助于投资者在资本市场上的投资行为,实现了科技劳动力市场上无法直接计量的定价机制的转移,实现了企业内部进行计量的艰巨性到企业外部的资本市场的转移。
(2)产品市场上消费者和供应商对科技创新劳动的计量。消费者日常的“货币选择”行为表面上看是对科技消费产品的购买,实际上是在进行着对凝结在科技产品身上的科技创新劳动的市场化计量,这一点无需多言。我们要进一步指出的是,创业企业与众多的供应商之间的产品交易过程,也体现了供应商对科技创新劳动的计量意义。供应商对购销合约的履行状况、供应商的资产专用性投资的热情度大小,创业企业外部网络化中各相关协作经济体的经济行为,实际上都或多或少反映了他们对科技创新劳动形成价值功能的判断与预期,直接或间接体现了他们对科技创新劳动效应发挥的现状或未来潜力的许可或质疑。这些都是供应商对科技创新劳动进行计量的表现。
(3)劳动力市场上非科技创新劳动者对科技创新劳动的计量。科技创新者的创业收入、超额收入等非合约性收入的获得,是建立在企业内其他非科技创新劳动者之间相互协作产生的“集体力”基础上的。劳动者对各自雇佣合约的执行态度、劳动力的流动势态,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这个“集体力”的形成。劳动力市场上供给方的“出价”行为以及从业者对他们所工作的企业的认同感,不仅体现了劳动者对自身能力的评价,也是劳动者对创业者的价值创造功能的评价。
以上的分析表明,作为一种异质性的科技创新劳动的报酬计量,本来应在科技劳动力市场上由供需双方来解决或应在企业内部由创业者与其他要素所有者各方来解决但又难以合理解决的问题,却在多元的市场交易中由千千万万的“局外人”解决了。在这多元的市场上,无数的经济主体以各自的方式相互作用、综合交织,共同计量着当代科技创新劳动者的劳动报酬。在市场经济中,具备这样的通过多元化的市场交易重复多次地间接地进行的综合定价机制,除了企业组织外别无他物。从这个意义上说,企业是个多元市场性的综合定价机制。
3.企业的产权机制适应了以不确定性收入为主的当代科技创新劳动的报酬结构特征
所谓企业的产权机制,这里是指由各种要素产权的让渡而形成的企业所有权尤其是剩余索取权的安排机制,其核心功能在于对企业剩余的高效率配置。让最为关键性的要素所有者拥有企业所有权,获取剩余,是一个有效率的企业产权机制的应有之意。科技创新劳动是一种高度稀缺性资源,是当代企业发展的关键性要素。科技创新者通过创办企业,必然要拥有企业的所有权,因此其报酬收入主要是以索取剩余的方式体现出来的。这样的获取收入的方式,恰恰最大程度地适应了当代科技创新劳动价值创造的不确定性特征,符合当代科技创新劳动的异质性。
二、当代科技创新劳动的异质性
创业企业的诞生始发于创业者的创业劳动,创业劳动实际上是科技创新劳动的拓展与延续,科技创新劳动是创业劳动的“源”与“核”。探寻当代创业企业的经济性质,其出发点和关键就在于对当代科技创新劳动的性质的理解。当代科技创新劳动,是一种有机融合科学与技术内在禀性的高智力劳动。从劳动形式上分析,这种高智力劳动是一种高度复杂劳动,不同于一般的复杂劳动和智力劳动,更完全不同于简单劳动或体力劳动,呈现出自身所特有的异质性。(注:这里的“异质性”是从具体劳动的层面上所作出的分析,而不是抽象劳动的层面。根据马克思的分析,凝结在商品中的人类的抽象劳动是无差异的。)
1.劳动内容的高度专业化与劳动形态的高度专用性
与工业经济时代的机器发明、机械制造、工艺设计等行为中的创新劳动相比较,由于市场深化与细化程度的不断提升,当代科技创新劳动的专业化水平更高。在科技产品日新月异、市场竞争更趋激烈、消费需求更趋个性化的当代经济生活中,科技创新活动要取得成功,必然要确定极其明确的目标,瞄准极其清晰的制高点和攻关领域,专注于特定的活动对象与活动空间。这集中体现为当代科技创新劳动内容的高度专业化。它要求接受更为专门化的教育与训练,要求培育更有创造性的思维能力,要求掌握更为精、尖、新的知识与拥有更为丰富的实践经验、实验能力。
与高度专业化相适应的是当代科技创新劳动形态的高度专用性。高度专业化的学习、研究、创造与实践,经过一段较长时间的积淀后,往往形成为一种特定的思维能力与劳动品质而表现为劳动形态的高度专用性。这种高度专用性的劳动形态,一旦移作他用,往往成为“沉没”资产,其内在的价值就大大受损。
2.劳动物化产品的高度创造性
(1)体现为产品市场需求的先导性与创造性。飞跃式的当代科技创新劳动的物化产品具有优质的消费属性(包括生活消费与生产消费)。一个成功的高科技产品(包括有形的商品与无形的服务)的开发与问世,往往开辟了一个全新的市场,适应了市场需求者的消费趋势,强有力地引导着市场消费的方向,强劲地改善着人们的消费结构,提升了人类的生活质量。当代科技创新活动的蓬勃兴起和所获得的巨大成功,赋予了萨伊的“供给创造需求”理论以新的内涵。
(2)体现为产品效用的高度创造性。当代高科技产品是一种高知识密集型产品,从而富有高效用。也就是说,单位产品具有更大的有用性,能更好地满足人们的某一种或几种需要。①当代科技创新是对自然物质属性和自然能力的深度开发和利用,区别于传统工业机器生产在性质上仅仅是对自然物质的一般加工和表层属性的自然能力的利用(刘诗白,2001)。因此,较之传统工业生产,当代科技创新劳动能够带来劳动生产力的几何级数式的提高,从而创造出巨大的生产能力。同时,高科技生产手段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其所耗费的非核心技术或产品的其他物质资源的成本极低,高科技产品在批量生产下边际物质成本几乎为零。②高知识密集型产品更具“人性化”特征。高科技消费品更适合消费者自身的生理和心理特征,符合消费者个体的物质和精神上的更为内在、真实的需求,能迎合消费者对单元产品的高质量多功能提供的要求。高知识含量的消费品由于更能满足现代人的文明消费和审美情趣,从而富有高效用。
(3)体现为产品价值的高度创造性。当代科技创新劳动,作为一种比马克思笔下的工程师一类的“高级工人”的所谓一般“复杂劳动”更高层次的“高度复杂劳动”,是一般复杂劳动的倍加。这种高度复杂劳动,比起一般复杂劳动,具有以下两个更为突出的特点:①劳动力再生产的费用更高。当代科技创新活动,劳动的专业化特征表现得极为明显,它需要更为扎实的科学基础理论与专业知识的积累,需要更为丰富的实践与实验经验。因此,科技劳动力的形成,需要投入更高的学习教育费用;当代科技创新活动具有更高的劳动强度,是一种高强度的劳动力耗费,需要有较高的劳动力的补偿费用。另外,由于当代科技创新劳动的高度社会化(即是高度社会结合和社会协助的劳动),创新者的劳动能力实际形成费用中还必须包含间接参与科技创新的社会劳动能力的再生产费用(刘诗白,2001)。因此,对当代科技创新劳动者而言,其劳动力再生产的费用应该高于一般复杂劳动。②劳动力使用创造的价值增值更大。高品质的科技创新产品的成功问世,在一定时期内往往占据了一定的市场垄断地位,由此获得了可观的“超额利润”。综合以上两点,我们认为,与一般劳动产品相比,在高科技产品中,其所耗费的物质资源C部分可能下降,但是劳动力价值V部分与价值增值M部分却以更大比例上升。这样,在同一单位时间内,C+V+M在整体上是大大提高了。实际上,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当代科技创新劳动作为一种高度复杂劳动,同样能够换算为“自乘的”“多倍的”简单劳动,因此较一般复杂劳动能形成更高的价值。
3.价值创造的高度风险性
一方面,某种创意、想法、灵感要转化为现实的物化产品,需要“苦思冥想”、持续探索、高度关注,需要反复试错、重复实验,最终仍有可能失败。这期间不仅要投入大量的、常人难以想像的精力,还往往需要投入一定的物质资源。失败的结局是“竹篮打水一场空”,当事人要承担着极大的人力资本与物质资本的投资风险。另一方面,即使研发取得了现实的物质载体,由于当代科技创新的快节奏和当代市场演变的高速度,同样面临着极大的风险。当代科技产品周期极短,产品更新速度极快,市场竞争又日趋激烈,这使得在高科技产业中,某一项技术往往只有NO.1是成功者,NO.2以下大都难以得到能够赖以生存的市场份额,从而成为市场竞争的失败者。硅谷中平均大约九成的风险投资是不成功的,就充分表明了当代科技创新劳动的高度风险性。
4.效应产生的高度非线性
一般性的生产性劳动或简单劳动,其效应的产生往往是直接而明显的、即期而平稳的,劳动的付出与其所产生的效应之间往往呈现出一种显著的恒比例关系即线性关系。当代科技创新劳动作为一种高度复杂劳动则与此不同,其效应的产生往往不是直接和即期的,更多的是具有潜在性、时间性、动态性以及跳跃性。科技劳动者价值的创造并不完全是一时的,而是长期的;并不完全是当期就能表现出来的,有的要经过一段时期才能体现出来;并不是均匀分布的,而是动态变化的;并不完全是连续的,而是阶段性的。用数学语言来表达,就是当代科技创新劳动的付出与其所产生的效应或价值创造之间不是一种恒定的比例关系即线性关系,而往往呈现出一种倍增或倍减的非恒定关系即非线性关系。
5.集聚社会资源的高度粘吸性
科技创新劳动,作为当代社会经济发展的一种关键性资源,具有强大的集聚社会资源的功能。工业经济时代的物质资本往往是配置社会经济资源的发动机和粘合剂,处于资源组合的核心地位。当代科技创新劳动,作为一种具有边际报酬递增生产力形态的人力资本,已经独立地走向社会经济生活的舞台中心。科技创新劳动物化产品的高度创造及其特征,强有力地吸引着其他的社会经济资源与之结合,并相互耦合、相互渗透,呈现为当代科技创新劳动所特有的集聚社会资源的“高粘性”。正是由于这种特性,才出现了当代的“创业革命”即创业职能的职业化现象与趋势。
在当代创业企业中,出资者不仅与经营管理者实现了分离,而且与创业者也实现了分离。事实上,当代计算机、因特网、通信信息、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的迅速发展过程,同时也是科技创新工作者在风险资本支撑下转变为企业家的过程。像康柏电脑、美国在线、E-Bay、雅虎等这些享誉全球的明星企业,正是创业革命进程的产物与见证。原为斯坦福大学计算机教授的非吉米·克拉克先生就是这一进程中的一个极具象征意义的代表人物。克拉克先后成功创立了3家市值超过10亿美元的知名高科技企业,却没有在其中任何一家公司中担任经营层职务。他不仅不介入企业成立后的营运管理,甚至对技术开发本身,也是只讲创意而不问实施。这样,克拉克成了一个纯粹的创业者。他的职能是在于最大限度地发挥出他的优势,即在于对技术发展方向作出敏锐的判断及在此基础上提出企业的创意。
【参考文献】
[1]刘诗白:《论科学力》,载《经济学家》2002年第3期。
[2]刘诗白:《论科技创新劳动》,载《经济学家》2001年第3期。
[3]林强、江彦福、张健:《创业理论及其架构分析》,载《经济研究》2001年第9期。
[4]埃瑞克·G·菲吕博顿、鲁道夫·瑞切特著,孙经纬译:《新制度经济学》,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5]吴敬琏:《发展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制度重于技术》,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02年版。
[6]钱颖一、肖梦:《经济学家论说硅谷模式》,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0年版。
[7]连建辉:《融资制度与企业家筛选机制》,载《改革》2002年第3期。
[8]Amit,R.,Glosten,L.,&Mueller,E.,(1993):ChallengetoTheoryDevelopmentinEntrepreneurshipResearch,[J].JournalofManagementStudies,Vol:30Iss:815-834.
[9]Willax,P.,(2000):LookBeyondMereOwnershipinDefiningEntrepreneurship,[J].NewHampshireBusinessReview,Vol:22Iss:3-4.
经管研究生要与时俱进,根据目前就业形势,在把握市场经济规律和掌握创业管理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创业实现就业。创业平台可以弥补市场对经管研究生创业激励的缺陷,对企业初创阶段的种种风险和困难提供支持,为创业企业补充自己暂时不能获得但又是企业正常经营活动必需的要素,使企业能够渡过初创期。经管研究生作为拥有经济知识和管理素质的高层次人才,要积极利用好创业平台,发挥自身专业优势,亦可与理工科学生合作、共赢;经管研究生利用创业平台搭建的优质资源和广阔舞台,在创业的沃土上一定会茁壮成长,实现经济效益和人生价值的双丰收。以经管研究生创业能力培养为研究内容,希望能够在经管研究生的创业教育、创业实践等多个环节进行有益的探索。
[关键词]经管研究生创业能力对策研究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经济社会的发展,对经管研究生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学科的自身特色,使得经管研究生比其他专业研究生,掌握更多的企业经营管理的前沿理论知识,了解市场经济发展的一般客观规律,因此,随着自主创业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自主创业也成为经管研究生当前比较认同的一种就业形式。然而由于当前研究生培养过程中注重理论研究、忽视实践锻炼的单一模式,使得走出校园的经管研究生往往缺乏创业能力和创业需要的实际知识。
二、提升经管研究生创业能力的建议
在目前就业非常困难的情况下,经管研究生创业作为一种解决就业压力的方式应该鼓励。所以,相关政策应更务实、具体,便于操作,资金等物质方面的优惠条件也要确保落实,能帮助他们承担一定风险。为了提高创业的成功率,首先经管研究生要提高自身的素质和能力,其次政府、高校和社会也要给予更多的支持和关心。
1.对经管研究生自身的建议
首先,经管研究生要更新观念,要认识到创业不仅仅是理工科大学生、研究生的事情,经管研究生在创业上也有独特的专业优势。其次,创业主要是指为了创建新企业而进行的以获取利润最大化为根本目的,具有一定风险性,以创新方式将各种经济要素综合起来的一种带个体性特征的经济活动。创业是一种创新,包括技术上的创新、理念上的创新、经营管理方式上的创新;创业又是一种事业,基本上要经过融资、进入市场、商业运作等过程。经管研究生应树立正确的创业态度,不能仅将创业作为获取经济利益的唯一目的,更多的要将创业作为人生的一次锻炼,一次超越,当作一种先进的生活方式和一种生活常态,不能为了创业而创业,而是要享受创业过程中的酸甜苦竦所带来的乐趣;努力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完善创业所需的知识结构和素质体系。
2.对政府、高校等社会支持力量的建议
首先,出台和宣传支持经管研究生创业更为优惠的政策。经管研究生受到自身专业的限制,创办高新技术企业不太现实,所以政府和高校应给予其更多的资金支持和政策引导,包括创业教育和企业孵化器的建设等。据统计,全国高校学生自主创业成功的比例仅为5%~8%。因此,开展创业教育势在必行。创业教育是提高创业者基本素质、培养具有开创型个性和创业精神的教育。通过创业教育,创业者开业成功率达60%以上。创业教育不仅为经管研究生创业提供知识与技能方面的专业指导,更多则是创造了一个交流信息、促进创业的平台。河南工业大学设立了研究生科技创业基金,从资金上支持研究生的创业。山东财经大学从完善制度体系和提供资金方面构建大学生(含研究生)创新创业教育保障体系。将创新创业教育纳入教学体系,承认学分,开设专门的课程;若在求学期间创业允许大学生休学,学校对学制也做出了一定的调整;此外还通过建立校友联谊会、校企合作平台等多种渠道整合社会资源,为大学生创业提供多种形式的支持。上海交通大学还制定和出台经管研究生创业教育专门课程和创业专项基金,以帮助和鼓励经管研究生创业。
其次,举办以“挑战杯”为旗帜的经管研究生创业计划大赛。“挑战杯”全国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自1999年拉开帷幕以来,已成功举办了七届,培养了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意思维、创造能力和创业精神,提升了大学生独立分析、团体协作、语言表达、社会活动和实践创业的能力,引导大学生崇尚科学、追求真知、科技创业和实践成才。作为经管研究生,本应在该类创业计划竞赛中大显身手,但令人遗憾的是,经管研究生参加的同学屈指可数,以广西有培养经管研究生的8所高校为例,在2008年度举办的全区高校创业计划大赛中,经管研究生竟然没有一件作品入选,究其原因,原来很多高校的创业计划大赛主要针对本科生,对于研究生还是空白,缺少相应的组织和实施部门。
另外,政府和高校要多方面、多层次的积极构建企业孵化器(又称创业园)等经管研究生创业平台,融入现代管理理论,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吸收风险资本,切实把创业平台做好。美国全国企业孵化器协会(NBIA)的一份研究报告称,经过孵化器扶持过的企业成功率达80%,反之,没有得到孵化器扶持的企业,其成功率只有20%。通过创建创业园,既为研究生运用所学知识、提高创业能力提供了条件,也为将来真正创业积累了必要的经验。作为经管研究生,更应发挥专业优势,可在管理咨询、资本运作等服务领域创办企业(或公司)。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已设立广西第一个大学生企业“孵化器”—桂林大学生创业园,目前已有20余家由大学生(含研究生)创办的企业进驻。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已经成功构建了“学生创业工作室、学院创业中心、学校创业园”三级联动的创业实践平台,“三级联动”的创业平台,为包括经管研究生在内的大学生的创业实践活动提供了有效的服务和指导,学生的创业经历也少走了许多弯路,得到了实实在在的锻炼与经验。
参考文献:
现阶段,教育部还没有编制一套符合我国国情的、科学的、统一的创业教育教材,部分高校虽然自己开设了一定的创业教育课程,但是其创业教育也缺乏与其他专业课程直接的有效衔接,知识孤立的存在,导致创业教育效果不佳。另外,国家还没有制定适合我国职业院校创业教育的培养目标,也没有相关的提倡毕业生自主创业的优惠政策,导致我国职业院校的创业教育存在着一定的盲目性。
二、职业院校开展创业教育的实践探索
1.加强创业教育相关政策制度建设
我们要充分的认识到为职业院校的创业教育提供政策方针支持的必要性,进一步加强和完善相关政策方针的建立,积极为职业院校的创业教育创造优良的外部环境。国家应该出台支持和鼓励职业院校毕业生自主创业的优惠制度。例如:对于职业院校毕业生自主创业的,工商机关可以适当简化其审批手续,并在一定范围内给予免税等优惠。
2.加速创业课程创建
创建适应时展需求的创业课程是做好职业院校创业教育的核心和关键。目前我国的职业院校还没有完善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我们可以借鉴和引入许多国外的成熟的、先进的模式和做法,以此来加速我国职业院校创业课程的创建。例如,我们可以学习马来西亚的以创业教育为基本导向的创业课程,针对我国职业院校的学生特点,创建相关的创业实践课程,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专业技能,努力培养出用人企业所需要的具备基本职业技能的优秀人才。
3.大力开展学生创业实践活动
实践是培养学生自我创业意识和能力的关键所在。学校可以在校园内建设创业园、创业中心、创业一条街等组织机构帮助学生积累创业经验。这些相对真实的创业条件和创业环境可以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技能,磨练学生的创业意志,充分地训练学生的创业技能。4.努力营造浓厚的创业教育氛围。职业院校可以充分利用校刊、校报、广播及网络资源等各种宣传工具对创业精神进行宣传,收集校友中的优秀创业典型,邀请创业牛人进校为学生做创业经验报告。通过现实中实实在在的创业成功实际来感染在校学生,刺激学生的创业欲望,在全校营造浓厚的创业氛围,在潜移默化中完成对学生的创业教育。
三、结语
关键词:市场营销;创新创业;考评体系
一、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考评体系的内涵
(一)创新创业考评体系的目标。考评体系的最主要的目标就要能从总体上把握整个创新创业教育体系要培养的学生目标,掌握的学生能力及要达到的最终效果。具体而言就要围绕在教育体系中创建的学生在各阶段要掌握的能力目标去进行,把各阶段的能力目标进行阶段性考评,并形成最终的考评结果,以完成整个教育体系构建要达到的效果。
(二)创新创业考评体系的主体。考评体系的主体包含多个层次,学院、学生及企业。首先要在学院的层面上进行自我考评,学院领导对于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视情况;学院主要职能部门如就业部门、学生处及学院创新创业教研室等对创新创业教育的支持情况;市场营销专业创新创业教育课题组的具体执行情况,对于考评体系具体实施的对象学生更要明确最终的实施效果,此两个方面在整个考评体系中占主导地位。其次对于校外因素的考评,主要是对企业单位进行,明确企业的需求,明确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培养的学生符合企业的用人需求。
(三)创新创业考评体系的方法。考评体系的方法要从定性及定量相结合的角度入手,并根据考评对象的不同综合运用多种方法,如学院的自我考评、行业专家评价、企业用人单位的评价、同行评审等。只有把相关方都纳入考评体系中我们的考评才是全面、系统、完整的体系。
二、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创新创业教育考评体系的构建思路
(一)现阶段实行市场营销专业的考评体系的主体过于单一。现阶段实行的考评体系主要从专业课及学生的期末成绩来体现的,教师只掌握学生在课堂上这90分钟,即使在这段时间,教师也仅能完成本节课要传授给学生的教学内容的讲授,对于学生能掌握的情况,掌握的程度等都不能准确的考评,这就使得学生对于教师的公平性的心理预期受到了损害,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利于学生学习。所以必须重新建立适合市场营销专业创新创业实际情况的,全方位的,360度的考评体系,把学院、学生及企业都引入。
(二)现阶段实行市场营销专业的考评体系片段化严重。现阶段实行的市场营销专业的考评体系基本上就两段式,期中考试及期末考试,现阶段越来越多的院校对于期中考试越来越不重视,只是提醒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安排期中考试,考试形式也多采取的是随堂完成或以论文形式完成,学院不做统一的要求。此种方式对于学生阶段性的学习情况就不能很好的掌握,对于督促学生学习起不到任何效果。所以必须重新建立适合市场营销专业创新创业实际情况的,多阶段、全过程的考试体系,把整个市场营销要培养的学生能力都考虑进去。
(三)现阶段实行市场营销专业的考评体系模式化强。现阶段实行的市场营销专业的考评体系基本都遵循相同的模式,考试课在期末时采用统一的闭卷形式,考查课多采用论文或随堂小测的方式。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市场营销专业考评体系的公平性及公正性。所以必须重新建立适合市场营销专业创新创业实际情况的,多模式,多样化的考评体系,把市场营销各课程的不同特点,个性化需求都考虑进去。
三、构建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创新创业教育考评体系
(一)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创新。创业教育考评体系的全面性在传统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教育考评体系单一化的基础上结合创新创业教育的理念增加学生自我考评、学生间相互考评及满足企业用人需求考评等多个方面,使构建的考评体系更全面,更能体现教育的客观性及公正性,避免单一考评使学生进入到的心理误区,让学生更有学习的兴趣。全方面的考评体系的引入不仅让教师对于学生的考评更加公正,且把企业用人要求引入让学生能更明确为什么学,学后会做什么,且教师的考评是结合企业的需求进行,让我们的学生在未来的就业中有竞争力,这样对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的提高也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二)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创新。创业教育考评体系的多阶段除了传统市场营销专业要进行的期中考试及期末考试这两种考评方式以外,还要根据市场营销专业创新创业要掌握的能力去分成多个不同的阶段,对于这些阶段进行考评,使得每一个阶段都有相应的等级及考评评价,从而提高学生全过程的学习效果。
(三)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创新。创业教育考评体系的个性化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创新创业教育考评体系不仅要有传统的闭卷、论文等形式,还要把技能操作、制作方案、作品展示、演示讲解、现场阐述及答辩环节都考虑进去,针对不同的课程采用具有个性化的考评方式,给予教师及学生一定的自由及灵活性,对于学生个性的培养及知识能力的积累有很大的作用。
通过上面的表述,我们明确了构建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创新创业教育考评体系是构建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不可缺少的部分,他们相符相成。我们通过构建全面的、多阶段的、个性化的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创新创业教育考评体系来促进教育体系的构建,来促进创新创业教育在市场营销专业的开展,推动教育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美国高校充分发挥创业教育的主体作用。
美国高校关于创业教育的研究与实践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截止到2005年,在美国4200多所高校中,已有2000多所大学和学院开设了3000多门创业教育课程,设立了44种学术性期刊和277个创业教育捐赠席位,成立了100多个有关创业的研究中心,累计超过4.4亿美元资助大学生创业项目,百森商学院、斯坦福大学、麻省理工学院、加州大学柏克利分校等高校一直走在美国各大学创业教育的前列。首先,任何一种系统的构建,都要以一定的目标为支撑,准确定位创业教育的目标是构建创业教育生态系统的第一步。随着创业教育研究的深入和创业教育工作者认识的加深,美国创业教育的目标逐步由培育创业者,使受教育者能够创办实体企业的“功利性”目标向培养受教育者的创业意识、创业精神和创新能力,使受教育者能够独立地工作生活和更好地适应社会变革的“非功利性”目标转变。作为全球创业教育成功实施的典范,斯坦福大学在创建之初就确立了鲜明的办学宗旨,即“使所学的东西都对学生的生活直接有用,帮助他们取得成功”。作为全球创业管理教育和研究最著名的商学院,百森商学院的创业教育宗旨是全力帮助学生发展创业式的思维方式、进取心、灵活性、创造力、冒险的愿望、抽象思维能力以及视市场变化为商机的能力。其次,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是创业教育的内核,是实现创业教育理念的主战场。尽管美国各高校创业教育的侧重点不同,但美国高校创业教育的课程基本已经系统化,并由基础课程——其他课程或法律课程——企业战略的金字塔课程模式向所授知识以创业为核心,成环状向外辐射散开的圆形模式转变。作为全球创业性大学建设领导者,麻省理工学院形成了创业相关知识普及——创意资产纸质化——创业实践体验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打破了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之间的围墙,涵盖了教育过程的全链条。在百森商学院,为学生安排了科学系统的创业教育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其理论课程包括由一系列选修课程组合的4个整合模块和由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和支持课程组成的22门课程,其实践课程包括机会识别训练、商业计划书撰写、促销训练和模拟创办企业等。再次,师资力量不仅是创业教育成功的必要条件,更是创业教育体系中最具活力的一环。美国高校一般鼓励和选派拥有丰富创业经历和良好创业素养的优秀师资从事创业教育,还注重吸收社会上既有学术背景又有创业经验的企业家、行业领导者等担任兼职教师,不仅可以为学生打下坚实的专业基础,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使创业教育在理论与实践相互结合的过程中不断发展完善。最后,高校浓郁的创业文化氛围既是创业教育成功的潜在软动力,更是创业教育长远发展的持久动力。美国鼓励创新、允许失败的创业文化,以潜在的动力推动着青年广泛参与到创业教育及教育活动中。据调查统计,美国18-29岁的青年中超过60%的人想要拥有自己的企业,18-34岁中80%的青年想成为企业家,在他们的创业动机中,个人独立愿望超过了对财富的追求。在麻省理工学院,MIT创业论坛、MIT10万美金创业大赛、创业俱乐部等为大学生创业者提供了交流学习和提升能力的平台,《科技创业》《斯隆管理评论》《MIT“创新影响”研究报告》等评论杂志为大学生创业者提供了丰富的信息资源和有效的传播途径。
2.美国政府为创业教育提供切实的政策支持。
政府在创业教育生态系统中作为支持者,在政策法规和市场运行机制等方面推动着创业教育的发展。根据世界银行公布的《2014年全球营商环境报告》(DoingBusiness2014)显示,美国的法律环境、管制规则和企业营商环境的宽松程度在全球189个经济体中排名第4。在政策法规方面,早在1953年,美国国会依据《小企业法》设立了小企业管理局(SBA),帮助有意于经营的小企业者创办自己的企业,并设立了白宫小企业委员会和国会小企业委员会,协同SBA工作。截至目前,SBA已成为美国最大的公共创业投资的提供者,是美国最大的对小企业的独立融资机构。20世纪80年代,美国政府就提出要为大学生“设定创业遗传代码”,以造就“最具革命性的创业一代”为其价值取向,并颁布了《贝多法案》(BayhDoleAct)、《小企业创新发展法案》(SBIDA)等公共政策,促进了大批实验室发明成果开发成产品并推向市场,推动了高技术小企业的技术创新和迅速发展。进入21世纪以后,美国政府愈发重视高校创业教育,在2011年美国总统的国情咨文中,奥巴马总统提出把创业教育纳入国家创新体系,并启动了“冲顶赛跑”的竞争项目,旨在资助能够提高人们生活质量的创新实践项目。在市场运行机制方面,一是美国政府简化了创办企业流程,设立了一站式创业窗口,仅需5天即可完成一个有限责任公司从注册到运营的6个环节:预定公司名称,提交公司组织文件,制订并通过公司经营协议;申请联邦的雇主识别号;注册征收营销税;在劳工部的失业保险部门注册;购买雇员补贴和伤残保险;在两家报纸上公开公司的组织文件并提交证书和公开宣誓书。二是美国政府降低了创办公司的准入成本,推动了大学生创业的积极性。以2014年为例,美国的人均国民收入总值为50120美元,注册一个新企业则仅需750美元(其中第一个环节缴275美元,第六个环节缴475美元,其他环节免费),最低实缴资本为0美元。三是美国联邦政府及各州政府制定了多项创业投资的税收激励政策。1978年将资本利得税从49%降至28%,当年美国的创业投资额增至5.7亿美元;1981年政府进一步将资本利得税降至20%,带来了创投行业的第二次繁荣;2000年《新市场税收抵免方案》(NMTC)出台,规定投资者如果投资在促进低收入地区发展的“社会发展基金”,可以从所得税中获得税收抵免。
3.美国社会为创业教育提供有效的资源支持。
社会是大学生开展创业活动的真正“舞台”,一个良好的创业社会环境对于创业者来说至关重要。在美国,已经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创业教育社会支撑体系,为高校创业教育的开展提供各种中介服务。一是创业交流会、创业俱乐部、创业研究会、家庭企业研究所等组织机构为学生提供课程补充,协助学生在校园内与金融界、商界、学界等各界知名人士、专家、学者交流合作,最大程度获取最新资讯与资源支持。二是由杰出创业者、风险投资家、管理、法律、会计等方面的专家组成的智囊团,为大学生提供创业咨询和辅导,协助学生发展创意、确定商业模式和经营战略。三是科尔曼基金会、考夫曼创业流动基金中心等支持创业教育发展的基金会每年都会以商业计划大赛奖金、论文奖学金等多项奖金和捐赠教席的形式向高校提供大量的创业教育基金。
二、美国高校创业教育生态系统的启示
我国高校的创业教育自1997年正式开展,经过十几年的不断探索和发展,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根据麦可思研究院公布的《就业蓝皮书:2014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显示,我国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比例逐年上升,2013届毕业生自主创业比例已达到2.3%,比2012届(2.0%)高0.3个百分点,比2011届(1.6%)高0.7个百分点。但从整体来说,我国创业教育成效并不显著,与美国等发达国家还有相当大的差距。充分借鉴美国创业教育生态系统的成功要素,对于我国创业教育的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
1.高校、政府和社会“三位一体”,构建良性互动的创业教育生态系统。
近年来,我国政府出台了多项鼓励大学生创业的优惠政策,各高校组织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创业教育活动,社会各界采取了一系列引导和扶持大学生创业的措施,但政府、高校、社会大多孤军作战,相互之间缺乏有效的协调沟通,难以形成工作合力。因此,我国创业教育要取得突破,必须科学构建“高校为主体、政府和社会为支撑”三位一体、相互联动的大学生创业教育生态系统,充分发挥政府、高校和社会中的一切资源和力量,实现各组织要素间的相互作用、相互促进,为大学生创业构筑广阔平台。
2.有效整合资源,促进创业教育生态系统良性运转。
人才、信息和资金等“能量”是创业教育生态系统得以良性运转的基础,是大学生开展创业活动的必要条件。借鉴美国大学创业教育的成功经验,高校应增加与政府、企业、行业、其他高校机构以及各地校友组织的沟通联系,争取形成固定合作关系,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多层面开展专项服务,引进各类资源,拓宽资金支持渠道,从而实现政策、技术、资金、渠道、咨询等创业要素的聚集,进一步改善创业教育支撑体系,打造优良的创业教育平台,共同推动创业型人才的培养。
3.优化环境,营造大学生创业的浓厚氛围。
关键词创业投资保险制度创业投资企业
1引言
一般意义上讲,保险是指投保人根据合同的约定向保险公司支付保费,保险公司对于合同约定的可能发生的事故因其发生而造成的财产损失承担赔偿保险金的责任,或当被保险人死亡、伤残和达到合同约定的年龄、期限时承担给付保险金责任的商业保险行为。保险作为一种补偿措施,旨在使被保险人能以确定的小额成本(保险费)来补偿大额不确定的损失,最高补偿金额以保险金额为限。创业投资保险制度是专门为创业投资机构和创业企业而开办的保险制度,它相对于一般商业保险具有专业性强、技术要求高、风险大的特点。创业项目的承担主体不发生变化,仍是原来的企业,但风险损失的承担主体发生了变化,当技术创新项目失败时,保险公司将承担部分损失,即保险公司成了技术创新的财务风险的承担主体之一。
2创业投资保险的可行性分析
这里讨论创业投资基金的保险情况。我们假定风险规避性的创业投资基金对每个创业企业的投资额均相等,为W;投资发生失败的可能性为p,面临损失L的可能性;保险费率为r,即需要支付rk的保险费来购买最高赔偿额为k的保险单。
对于创业投资基金参加保险后,当投资成功时的状态下,其投资额变化为:
U1=W-rk
当投资失败时的状态下,保险公司将支付金额为k的赔偿给创业投资基金,其投资额变化为:
U2=W-L-rk+k
对于一个作为风险规避型的创业投资基金而言,其重要的特征就是,在相同的期望值或预期收益下,风险越小,效用水平越高。作为投保人的创业投资基金的预期效用为:
E(U)=(1-p)×U1+pU2
=(1-p)×(W-rk)+p×(W-L-rk+k)
=W-pL+k(p-r)
若p=r,则E(U)=W-pL,因此,在这种情形下,期望值是既定的,与投保金额k的大小无关。而且作为风险规避的创业投资机构来说希望把风险降低到最低程度,即创业投资机构在任何一种状态下都拥有相同的投资额,也就是没有任何风险或不确定性。即:U1=U2或
W-rk=W-L-rk+k
可得出k=L,即使说在公平费率的情况下,规避型的创业投资机构会对失败时所遭受的损失进行全额保险。对于保险公司来说,假定参加创业投资保险的创业企业足够多,为N且相互独立,则保险公司的期望利润:
P=N[p(rk-k)+(1-p)rk]
=N(r-p)k
当r=p时,保险公司的利润为0,这个假设与现实并不矛盾,对于完全竞争的保险市场来说,保险公司的经济利润降低到最低限度,即为0。世界上规模发达、业务广、跨地区多的保险公司所提供的保险费率都十分接近“公平”费率,因为大公司更容易做到分散风险,收取“公平”费率就足以应付赔偿支出。
当r=p时,创业投资企业和保险公司的预期效用都达到均衡,这说明设立创业投资保险在实际操作中是完全可行的。当然在上述讨论中,是以许多参加保险的创业投资基金和创业企业基础、投保人与保险公司的风险分担是相互独立的,而且创业投资保险市场的有效运行是以不存在道德风险为前提的。
3创业投资保险的意义
创业投资保险制度是专门为创业投资企业和创业企业而开办的保险制度,对于创业投资业还处于起步阶段的我国来说,建立创业投资保险制度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3.1创业投资保险是创业投资风险分担的重要手段之一
每个创业企业或创业投资基金通过保险公司将自己的风险分散到相关投资人的身上,从而将自己的风险降低到最低限度,即通过支付一定的保险费用,创业投资基金和创业企业的风险可以在某种程度上进行转嫁。当某个创业投资经营机构的破产确实无法挽回时,创业投资保险机构可对其资产、债务进行清理,并对其投资者按有关规定给予补偿,保险的经济补偿职能可承担投资者的部分损失。
3.2有利于引导民间创业资本的进入,扩大资金的来源渠道,给予必要的金融支持
创业投资保险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承担创业投资机构和创业企业的部分风险,保护了投资者的利益,增加了投资者的预期。这样不仅仅可以吸引民间创业资本加入到创业投资领域,而且创业投资保险的正常经营和对创业投资机构的评价、监督等作用可以为将来保险资金大举进入创业投资做好准备。
3.3监督作用
创业投资保险基金作为专业化的保险机构,监督作用包括两方面:一是在事前一般要对创业投资企业和创业企业这些投保人所提供的各种资料进行详细且认真的风险评价,从而做出合理的预期,减少投保人和保险公司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二是一般要求各创业投资经营机构定期向创业投资保险机构提交各种财务报表和经营报告,随时接受创业投资保险机构对其经营风险和经营状况的调查和评估。以便创业投资保险机构及时了解投保人的经营管理状况,及时发现问题,从而更好地实施监督和管理,减少投保人的道德风险。其监督作用可以扶持创业投资机构和创业企业走上正轨,促进创业投资健康、快速、稳步地发展。
4关于我国建立创业投资保险制度的一些思考
4.1加强创业投资保险制度方面政策引导与法律规范的构建
目前国家有关部门虽对创业投资比较重视,但宏观扶植和引导缺位;中国人民保险公司虽制定有“技术交易保险条例”,但框架过粗、内容不系统,基层部门无法具体操作,而且属于引导性质的,具体操作条款还很缺乏;同时缺乏激励性、扶植性的政策,保险部门的积极性并不强,大多是迫于地方政府的要求而不得已为之,因而缺乏主动性;地方上的创业投资保险主要还处于摸索状态,缺乏理论指导、操作标准和科学合理的计算方法。所以应对创业投资保险问题进行深入调研论证,制订创业投资保险业发展规划、制订有关激励措施和具体操作条例级法律、法规,使创业投资保险向有序、有效的方向发展。
4.2在设立专门创业投资保险机构方面,应遵循风险合理分担原则
创业投资保险机构的设立不外乎有:一是在保险公司内部设立创业投资保险部门;二是国家出资设立政策性的保险机构;三是由各个创业投资主体通过创业投资协会设立的保险机构,带有民营性质。对创业投资保险基金而言,要妥善地管理、注意安全性,备好合理的准备金,以满足保险公司支出的随时性。也就是说,该基金的管理应当以安全性、流动性为首要目标,不允许进行任何形式的高风险、低流动性的投资。创业投资保险机构可以考虑用以下两种保险资金的运作方式:一是存款于国有银行;二是可将部分资金投资于风险程度低、流动性强的国家债券。一般不允许基金被用于股票、公司债券、房地产或者期货、期权、互换等衍生金融工具的投资。
4.3在保险基金运作管理方面
(1)明确创业投资保险公司的可保种类、投保额及清偿标准。保险业作为经营风险的特殊行业,必须不断调整、更新和充实自己以面对科技发展所带来的各种新的风险,提供相应的保险险种以满足社会及公众的需求。所以对于创业投资保险的特殊性和复杂性,保险业在计划设计相关保险产品时应充分考虑各方面因素,谨慎从事。特别是要对风险进行分类,确定何种风险可以承保,何种风险在现阶段应当剔除,何种风险根本不属于保险范畴。
(2)加强对创业投资保险的宣传,使创业投资企业充分认识科技保险的重要性,而且保险并不是万能的,有些风险将只能由风险单位自己去承担,各企业和相关单位都应将自己所承担的风险进行严格管理,并确定一旦发生事故以后的应急措施和备用方案。这样使得各个主体积极参与创业投资保险,主动防范风险。
(3)大力培养高素质的创业投资保险业务人才。
4.4扩展创业投资保险的险种
除了已进行的创业投资保险险种外,保险公司应积极探索新的创业投资保险领域。如科技人员的待业保险;科技人员专门的特种人身保险和社会保险等;对有突出贡献的专家提供特种人寿保险;对归国留学人员提供专门保险等。
4.5建立科技风险分摊机制
由于创业投资保险业务涉及到保险部门、创业投资企业、创业企业和科技管理部门,因此,政府应进行协调组织,使这些部门相互配合、相互支持,形成良性的科技风险分摊机制,促进科技保险业务的发展,提供一个信息交流的平台,实现信息共享,减少信息不对称现象。
4.6积极开展有关创业投资与创业投资保险方面的理论方法研究
创业投资协会作为一个交流的平台,不仅仅可以科学合理地确定有关保险费率、赔偿标准、责任认定、技术鉴别、风险评估的标准与办法,而且可以培训创业投资及创业投资保险从业人员,向社会宣传创业投资及创业投资保险知识,使更多高素质的人投入创业投资队伍,促进创业投资业的发展。
5结论
通过以上分析,创业投资通过利益均沾、风险共担机制而实现创业投资高风险再一次风险的分担,因此,创业投资保险是保险向深度发展的一种模式。保险公司参与创业投资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并可实现创业企业或项目的普通保险与创业投资的结合。当然,创业企业所带来的某些风险具有广泛的社会性,单纯依靠保险的经济补偿职能则有些杯水车薪,而且也会严重影响保险人的偿付能力及经营的稳定性。随着我国创业投资业的发展,创业投资和高新技术领域的经营将更加规范,与之相关的创业投资保险制度将随之建立并不断完善,其经济补偿职能和社会稳定器的作用将得到充分发挥,进而促进创业投资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化的稳步发展。
参考文献
1黄亚均,郁义鸿.微观经济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