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1-08 17:31:56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设计管理论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餐厅中,就餐餐桌、餐椅是必不可少的,除此之外,还应配以餐饮柜,即用以存放部分餐具、用品(如酒杯、起盖器等)、酒、饮料、餐巾纸等就餐辅助用品的家具。另外,还可以考虑设置临时存放食品用具如(饭锅、饮料罐、酒瓶、碗碟等)的空间。
所以,在设计餐厅时,对以上因素都应有所考虑,应充分利用分隔柜、角柜,将上述功能设施容纳进就餐空间,这样的餐厅才能给你以方便、惬意的生活。
2如何考虑餐厅的空间组织?
餐厅的设置方式主要有三种:①厨房兼餐室;②客厅兼餐室;①独立餐室。另外也可结合靠近入口过厅布置餐厅。餐厅内部家具主要是餐桌、椅和餐饮柜等,它们的摆放与布置必须为人们在室内的活动留出合理的空间。这方面的设计要依靠室内的平面特点,结合餐厅家具的形状合理进行。狭长的餐厅可以靠墙或窗放一长桌,将一条长凳依靠窗边摆放,桌另一侧摆上椅子,这样,看上去,地面空间会大一些,如有必要,可安放抽拉式餐桌和折叠椅。餐厅在居室中的位置,除了客厅或厨房兼餐室外,独立的就餐空间应安排在厨房与客厅之间,可以最大限度地节省从厨房将食品摆到餐桌以及人们从客厅到餐厅就餐耗费的时间和空间。如果餐厅与客厅设在同一个房间,餐厅应当与厅在空间上有所分隔。可通过矮柜或组合柜或软装饰作半开放或封闭式的分隔。餐厅与厨房设在同一房间时,只需在空间布置上有一定独立性就可以了,不必要做硬性的分隔。总之,不论餐桌布置在何地,必须尽可能地和厨房靠得近一些。
3如何考虑餐厅的界面处理?
所谓界面,是指形成一个使用空间所需要的地面、侧面和顶棚。餐厅的界面材料的品种、质地、色彩,与空间本身的特点有着密切的联系。
地面一般应选择表面光洁、易清洁的材料,如大理石、花岗岩、地砖。墙面在齐腰位置要考虑用些耐碰撞、耐磨损的材料,如选择一些木饰、墙砖,做局部装饰、护墙处理。顶棚宜以素雅、洁净材料做装饰,如乳胶漆、局部木饰,并用灯具作烘托,有时可适当降低顶棚,可给人以亲切感。
整个就餐空间,宜营造一种清新、优雅的氛围,以增添就餐者的食欲。若餐室内就餐空间太小时,则餐桌可以靠着有镜子的墙面摆放,或在墙角运用一些镜面与装饰,餐具柜相结合,可给人以宽敞感。
4如何选择餐厅的家具?
餐厅家具式样虽多,但国内最常用的是方桌或圆桌,近年来,长圆桌也较为盛行,餐椅结构要求简单,最好使用折叠式的。特别是在餐厅空间较小的情况下,折叠起不用的餐桌椅,可有效地节省空间。否则,过大的餐桌将使餐厅空间显得拥挤。所以,有些折叠式餐桌更受到青睐。餐椅的造型及色彩,要与餐桌相协调,并与整个餐厅格调一致。餐厅家具更要注意风格处理。显现天然纹理的原木餐桌椅,透露着自然淳朴的气息;金属电镀配以人造革或纺织物的钢管家具,线条优雅,具有时代感,突出表现质地对比效果;高档深色硬包镶家具,显得风格典雅,气韵深沉,富涵
浓郁东方情调。在餐厅家具安排上,切忌东拼西凑,以免让人看上去凌乱又不成系统。
5餐桌尺寸如何确定?
(l)方桌
760mmx760mm的方桌和1070mmx760mm的长方形桌是常用的餐桌尺寸。如果椅子可伸入桌底,即便是很小的角落,也可以放一张六座位的餐桌,用餐时,只把需餐桌拉出一些就可以了。760mm的餐桌宽度是标准尺寸,至少也不宜小于700mm,否则,对坐时会因餐桌太窄而互相碰脚。餐桌的脚最好是缩在中间,如果四只脚安排在四角,就很不方便。桌高一般为710mm,配415mm高度的坐椅。桌面低些,就餐时,可对餐桌上的食品看得清楚些。
(2)圆桌
如果客厅、餐厅的家具都是方形或长方形的,圆桌面直径可从150mm递增。在一般中小型住宅,如用直径1200mm餐桌,常嫌过大,可定做一张直径1140mm的圆桌,同样可坐8-9人,但看起来空间较宽敞。如果用直径900mm以上的餐桌,虽可坐多人,但不宜摆放过多的固定椅子。如直径1200mm的餐桌,放8张椅子,就很拥挤。可放4-6张椅子。在人多时,再用折椅,折椅可在贮物室收藏。
(3)开合桌
开合桌又称伸展式餐桌,可由一张900mm方桌或直径1050mm圆桌变成1350-1700mm的长桌或椭圆桌(有各种尺寸),很适合中小型单位平时和客人多时使用。这种餐桌从15世纪开始流行,至今已有500年的历史,是一种很受欢迎的餐桌。不过要留意它的机械构造,开会时应顺滑平稳,收合时应方便对准闭合。用一张圆餐桌,便可得到较好的空间调整。使用圆桌就餐,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坐的人数有较大的宽容度。只要把椅子拉离桌面一点,就可多坐人,不存在使用方桌时坐转角位不方便的弊端。
6餐椅尺寸如何确定?
餐椅太高或太低,吃饭时都会感到不舒服,餐椅太高,如400-430mm,会令人腰酸脚疼(许多进口餐椅是480mm)。也不宜坐沙发吃饭,餐椅高度一般以410mm左右为宜。餐椅坐位及靠背要平直(即使有斜度,也以2°-3°为妥)坐垫约20mm厚,连底板也不过25mm厚。有些餐椅做有50mm软垫,下面还有蛇形弹弓,坐此餐椅吃饭,比不上前述的椅子来得舒服。
7如何考虑家庭酒吧设计?
家庭酒吧是居室中的“特区”,这一空间区域应该成为室内的视觉中心。设计时,主要是确定柜位、灯位、杯位、瓶位、食具位等。可制作或选购高度为1-1.2m的酒吧专用玻璃柜。
柜内上方安有照明和装饰用的灯具,柜内后壁最好镶有一块玻璃镜,以反射柜内的物品,给人以赏心悦目的感觉。有时也可衬以粗旷的石材,通过对比来反映酒柜内物品的精美,酒柜上方,灯光不宜太亮,采用15W橘红色灯泡,可取得一种温暖朦胧的效果,另一种则是以较为强烈的投光射灯,通过背景的亮度,增添一种强烈气氛,以形成室内的视觉焦点。
这两种设计手法分别作现出一种浪漫优雅和现代时尚的风格。夏季则换上15W蓝色灯泡,以获得清凉宁静的效果。吧柜一般放置在客厅或宽的过道中,柜形可根据具体地形来设计或购买,一字形或L形都可以。
8如何考虑餐厅的色彩布置?
就餐环境的色彩配置,对人们的就餐心理影响很大。一是食物的色彩能影响人的食欲
,二是餐厅环境的色彩也能影响人们就餐时的情绪。餐厅的色彩因个人爱好和性格不同而有较大差异。但总的说来,餐厅色彩宜以明朗轻快的色调为主,最适合用的是橙色以及相同色相的姐妹色。这两种色彩都有刺激食欲的功效,它们不仅能给人以温馨感,而且能提高进餐者的兴致。整体色彩搭配时,还应注意地面色调直深,墙面可用中间色调,天花板色调则浅,以增加稳重感。在不同的时间、季节及心理状态下,人们对色彩的感受会有所变化,这时,可利用灯光来调节室内色彩气氛,以达到利于饮食的目的。家具颜色较深时,可通过明快清新的淡色或蓝白、绿白、红白相间的台布来衬托。桌面配以绒白餐具,可更具除力。例如,一个人进餐时,往往显得乏味,可使用红色桌布以消除孤独感。灯具可选用白炽灯,经反光罩以柔和的橙光映照室内,形成橙黄色环境,消除死气沉沉的低落感。冬夜,可选用烛光色彩的光源照明,或选用橙色射灯,使光线集中在餐桌上,也会产生温暖的感觉。
9餐厅陈设应如何布置?
餐厅的陈设既要美观,又要实用,不可信手拈来,随意堆砌。各类装饰用品因其就餐环境不间而不同。设置在厨房中的餐厅的装饰,应注意与厨房内的设施相协调;设置在客厅中的餐厅的装饰,应注意与客厅的功能和格调相统一,若餐厅为独立型,则可按照居室整体格局设计得轻松浪漫一些,相对来说,装饰独立型餐厅时,其自由较大。
具体地讲,餐厅中的软装饰,如桌布、餐巾及窗帘等,应尽量选用较薄的化纤类材料,因厚实的棉纺类织物,极易吸附食物气味且不易散去,不利于餐厅环境卫生;花卉能起到调节心理、美化环境的作用,但切忌花花绿绿,使人烦燥而影响食欲。例如,在暗淡灯光的下晚宴,若采用红、蓝、紧等深色花瓶,会令人感到稳重。同样这些花,若用子午宴时,会显得热烈奔放。
关键词:防腐电源监控节点单片机
金属发生腐蚀的现象随处可见。腐蚀给金属材料造成的直接和间接损失是巨大的,以至造成灾难性的破坏事故,引起严重的环境污染。研究表明,因腐蚀造成的损失一般占国民生产总值的3%~4%,其中约有15%是可以通过现有的防腐技术避免的,而阴极保护技术的发展又是与防腐技术的进步分不开的。
防腐电源是阴极保护技术中最为关键的设备。由于易腐蚀的金属构件大部分分布在野外或者地下,并且分布范围广,如石油管道、输电线路、海上平台等,所以必然要求发展可靠性高、智能化的新型防腐电源,并且要求通过工业网远程采集现场数据,进行计算分析,实现远程控制,从而提高现场设备的可靠性,实现无人管理。
1防腐电源系统的结构组成
阴极保护技术简单地说就是测量被保护金属构件的电位(即管地电位),并根据其大小变化,调节补偿保护电流大小,起到对金属构件的保护作用。图1是远程监控防腐电源系统示意图。
很显然,防腐电源是阴极保护系统中最核心的设备,其监控系统要能对其电位、电流、电压等运行参数进行检测与控制,实现网络化监控,满足实时、快速响应的要求。
2监控节点的硬件设计
系统硬件由两块电路板组成。一块为模拟板,主要对来自防腐电源的测量信号进行滤波、放大、采样保持,以及自动选择放大倍数等;一块为数字板,主要完成采样信号的模/数转换、计算(消除噪声并还原信号)、参数设置和数据传输[1]等。监控系统的总体框图如图2所示。
监控系统直接测量的是防腐电源现场的电信号,包括电压信号和电流信号。防腐电源的现场环境恶劣,待测信号中夹杂着诸多干扰信号。前置调理电路包括差模放大电路和有源滤波电路,用来抑制现场信号中的共模干扰信号和高频干扰信号。系统通过485总线与上位机进行通讯,使用约定的协议交换数据。
2.1模拟电路设计
模拟电路框图如图3所示,其中Vinl、Vin2、Iinl、I-in2为从防腐电源现场采集的信号。由于待测信号比较微弱,现场环境又比较恶劣,待测信号中叠加了很多干扰信号,为了从噪声中提取出有用的信号,采用差模调理电路和有源滤波电路相结合的调理电路对输入信号去干扰,然后通过电压分档电路估算信号的范围,提供给单片机。单片机根据给定的信号计算出合适的放大倍数,进而控制可编程放大器AD526的放大倍数,将已调理的信号放大到有效范围,输入到数字板上的AD574进行模/数转换。
2.1.1信号调理设计
通过试验对现场信号进行分析,发现干扰信号主要来自电源线的耦合干扰、电源的瞬态电压干扰和外部电磁辐射干扰。因此,这部分电路的作用有两个:一是根据干扰信号的频率特点设计滤波电路,有效地滤除干扰信号;二是对输入信号适当放大,完成阻抗转换。
2.1.2自动增益调节电路的设计
调理好的信号通过多路模拟开关进行逐一选定和处理。信号通过模拟开关后,一路进入分档电路测定范围,另一路进入放大单元放大到合适的工作范围。
AD526是专用五级变增益运放,增益级数为G=1、2、4、8、16,增益控制输入脚有三个。设计中将两个AD526串联,这样就构成了1~256增益的放大单元,变增益放大电路如图4所示。
该电路由8个电压比较器构成分档电路,单片机读取其输出信号,根据得到的分档信号设定合适的放大倍数,控制放大单元的工作,实现自动调整增益,保证每路信号都能放大到A/D的最佳工作范围,满足高精度、宽范围的设计要求。
2.2数字电路设计
数字电路框图如图5所示。单片机80C51是本系统的核心,通过扩展ROM增加系统的数据存储容量。A/D为数据采集模块,D/A为标准电流控制信号输出模块,MAX485是与上位机进行通讯的模块,Vin为模拟部分的输出信号。
2.2.1通讯接口设计
系统通过485通讯接口与上位机通讯,交换数据。RS-485采用的是一对平衡差分信号线,为半双工通讯方式。RS-485对于多站连接是十分方便的,其标准允许最多并联32台驱动器和32台接收器,这足以满足一个中型构件的多点防腐系统的要求。总线两端接匹配电阻,提高了抗干扰能力。RS-485传输速率最高为10Mbit/s,最大电缆长度为1200m。考虑到现场工作环境的恶劣性,使用TVS管实现了防雷功能,保护系统不受瞬间高压破坏,提高了运行的可靠性。
2.2.2标准控制电流输出设计
上位机将接收到的数据进行处理,运用一定的控制算法得出所需要的反馈控制信号。由于防腐电源为模拟器件电路,无法直接接收数字控制信号,因此必须通过单片机转换成模拟信号,才能控制电源工作。
系统中采用的AD421是一种单片高性能数/模转换器。它由电流环路供电,16位数字信号以串行方式输入,5~20mA电流输出,可实现远程智能工业控制。其数字输入信号通过光电隔离保证信号的准确有效,输出为标准的电流信号,具有较强的抗干扰能力,可以直接驱动相关的模拟器件。
3监控节点的软件设计
为了提高程序编写效率,采用了目前广泛使用的MCS-51单片机高级语言C51作为软件开发工具[4]。
播放器。下面简单谈谈用VB的MCI进行多媒体设计的初步知识并给出一个非常简单的CD播放器的例子。
在使用MCI之前必须安装好多媒体设备如声卡、CD—ROM等以及这些设备的驱动程序,否则MCI将不听指挥。
一、MCI控制的安装
MCI控制在VB不同版本中的安装方法是不一样的。在VB3.0专业版中,MCI控制文件为MCI.VBX,在VB4.0中MCI控制文件为MCI16.OCX(16位)、MCI32.OCX
(32位)。一般情况下MCI控制在启动VB之后并没有加入到工具箱中(TOOLBOX),需要自己动手安装它。
1.VB3.0中MCI的安装。打开VB的FILE菜单,选择AddFile项,从Windows\system目录下找到MCI.VBX,选择OK即可,这时你将发现TOOLBOX最后又多了一个工具,这就是MCI。如果你经常要用它,建议在VB目录下找到Autoload.mak文件,用字处理软件打开它,把MCI.VBX添加在其中,这样每次启动VB时就将其自动调入。
2.VB4.0中MCI的安装。VB4.0支持16位和32位两种系统,在WINDOWS3.1下只能使用16位系统。MCI不能和VB3.0中一样用AddFile调入,如果你这样做将会发现系统提示错误,需在Autoload.mak文件中调入。笔者打开Autoload.mak文件后发现调用格式为:OBJECT={序列号}#1.0#0;文件名,不知道MCI16.OCX的序列号是无法安装的。幸好在VB目录下的子目录SAMPLE下有一个MCI的子目录,进入它可以看到有一个MCITEST.MAK文件,打开它可以看到有:Object={C1A8AF28-1257-101B-8FB0-0020AF039CA3}#1.0#0;MCI32.OCX一行(也许您的序列号不一定和这相同),将这一行复制到Autoload.mak文件中即可。由于本人使用的是WINDOWS3.1,在安装VB4.0时32位系统无法装入,硬盘中根本没有MCI32.OCX文件,VB何以将MCI32.OCX调入呢?经试验发现VB以序列号选择文件,可能上述序列号是MCI16.OCX文件的序列号,进一步试验发现即使将序列号后面的MCI32.OCX去掉也可调入,这进一步说明了VB4.0中一个OCX文件有一个对应的序列号,因此绝对不能改变序列号,否则将无法正确调入所
需的文件。MCI安装完毕,用鼠标双击工具箱的MCI图标,如果在Form中出现9个熟悉的按扭,那么安装就成功了。
二、MCI的属性和事件
MCI提供许多关于MCI控制方面的属性和事件。比较常用的属性有:
Buttonvisible决定该按钮在MCI控制中是否可见。
Command要执行的MCI命令,如OpenClosePlayStopEject等。
DeviceType要打开的MCI设备类型,如动画播放设备、MIDI序列发生器、激光视盘机、WAV文件播放器、录相机等。
Filename使用Open命令打开或Save命令保存的文件名。
Length确定一个文件或CD唱片的长度。
Track指定特定的轨道,供Tracklength和Trackposition使用。
Tracks当前MCI设备的轨道数。
Tracklength在当前时间格式下,传回Track所指轨道的时间长度。
Trackposition在当前时间格式下,传回Track所指轨道的起始位置。
Visible决定在运行时刻多媒体MCI控制是否可见。
比较常用的事件有:
Buttonclick当用户在多媒体MCI控制的按钮上按下或释放鼠标时产生该事件,
每一个Buttonclick事件缺省执行一个MCI命令。
Buttoncompleted当多媒体MCI控制按钮激活的MCI命令完成后发送。
Statusupdate这个事件可监测目前多媒体设备的状态信息,比如用滚动条来表示当前轨道的位置。详细的属性和事件的用法请参看控制帮助文件。
三、CD播放器的例子
对初学者来说,能利用入门知识编写一个的成功小程序是很鼓舞人心的,下面我们来编写一个非常简单的例子:迷你CD播放器。在MCI调入Toolbox之后,双击MCI工具,将会在Form中出现9个按钮,用鼠标移动这些按钮至合适的位置,然后双击Form窗体,把下面的代码加入到事件中:
SubForm_Load()
MMControl1.DeviceType=“CDaudio"''''MCI设备类型为CD唱片
mand=“open"''''打开设备
EndSub
SubForm_Unload(CancelAsInteger)
mand=“close"''''退出时关闭MCI设备
半自动拨叉铣床专机是为了实践,公司主要是为了减少工人的劳动强度,同时提高公司的生产效率,不断满足公司的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的要求。
1.1本课题的来源、设计的主要目的和技术要求:
本课题来源于生产实践,公司在加工拖拉机齿轮箱的拨叉脚厚度时,利用立式铣床X62W人工操作,工人劳动强度大,生产率低。随生产规模不断扩大,产品质量要求不断提高,迫切要求改变这种生产现状。本课题旨在设计一台半自动立式铣专机,以取代现役的立式铣床X62W;加工时,人工上料—自动定位—自动夹紧—自动铣削,铣毕自动松开工件后由操作者取下。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目的是降低工人劳动强度,提高生产率,满足生产规模不断扩大,产品质量要求不断提高的要求。实现半自动化加工,在加工时,实现:人工上料-自动定位-自动夹紧-自动铣削,铣削完毕后自动松开,工作由操作者取下。同时,设计时要满足以下几点要求:
1.加工时该工件的主轴孔呈立式安置。
2.工作节拍为每分钟加工18件。
3.工件以其主轴孔定位,定位心轴置于圆盘工作台上,圆盘工作台主轴呈立式安置。
4.专机工作安全,可靠,运行平衡,产品质量稳定,操作维护简单。
5.专机结构紧凑,高度为800mm左右。
1.2本课题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和设计总体思路:
原来的立式X62W型铣床,单纯的人工操作,工人劳动强度大,生产率低。因此,本课题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设计一款半自动立式拨叉铣专机来取代原有的立式X62W型铣床,设计后的机床主要是采用人工上、下料,自动夹紧和自动加工的结构,该机床在降低工人劳动强度的同时提高了生产率,满足了公司规模不断扩大的要求。
由于要满足一分钟加工18件的要求,而且要实现半自动化加工。因此,必须要设计出一个大的圆盘来支撑工件,实现边加工,边上下工件,使得装夹时间和加工时间重叠,才能满足一分钟加工18件的要求。在装夹工件时,采用弹簧卡头来固定工件。同时,还应设计出与支撑台相应大小的圆盘,在圆盘上设计一凸轮,通过推动弹簧卡头的推杆来实现工件的自动夹紧和自动松开。除了弹簧卡头,还要设计固定销来实现完全固定,保证加工精度和要求。
机床设计要满足每分钟加工18件的要求,实现专机结构紧凑,工作安全,可靠,运行平稳,产品质量稳定,操作维护简单。在加工时,实现:人工上料—自动定位—自动夹紧—自动铣削,铣削完毕后自动松开,工作由操作者取下。本专机的设计充分迎合了了操作者,使得操作者在操作机器的时候感觉到安全、舒适,人性化的设计理念贯穿铣专机的整个设计过程。
附录
1机床总装图BCXL60.00A0
2铣削和动力部件BCXL60.11A0
3铣削部件BCXL60.11.06A1
4大带轮BCXL62.11.06-12A3
5轴BCXL62.11.06-15A3
6小带轮BCXL62.11-08A3
7底板BCXL62-05A3
8零件毛坯图12-37-112A3
9立板BCXL62.11-03A3
目录
1前言1
1.1本课题的来源、设计的主要目的和技术要求:1
1.2本课题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和设计总体思路:1
2.国内外的发展状况及现状的介绍:3
3总体方案论证:4
4具体设计说明5
4.1被加工零件分析5
4.1.1被加工零件毛坯图5
4.1.2拟定机械加工工艺路线:5
4.1.3确定机械加工余量,工序尺寸及公差5
4.2夹具的设计6
4.2.1斜面定心夹紧机构6
4.2.2夹紧力7
4.2.3影响夹紧力的因素7
4.3金属切削用量的选择与计算:8
4.3.1刀具的选择:9
4.4减速机的选择与计算:10
4.4.1减速机的选择:10
4.4.2电动机的选择:11
4.5V带轮的设计计算:12
4.6挡销的强度计算:14
4.7轴的设计计算与强度校核:16
5结论21
主要参考文献22
1.1地基基础对于建筑整体的重要性分析
地基基础是建筑物的底层结构,其对建筑物整体起到了支撑作用,是确保建筑物基本安全的可靠保证。建筑物的结构特点、力学性质以及负载分布都和地基基础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受到了地基基础的多方影响。地基基础对建筑整体的重要性主要可以体现在五个方面:1)地基基础存在的问题在建筑施工中普遍存在;2)地基基础存在难以预见的复杂特性;3)地基基础的造价昂贵,通常占据了建筑工程整体造价的很大比例;4)地基基础引发的问题难以防范且后果严重,可能带来重大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5)建筑物的诸多质量问题在很大程度上来说是由地基基础的问题造成的。总的来说,地基基础对于建筑物整体有着决定性的作用,是建筑施工的先决条件。
1.2建筑地基勘察设计的基本概念
勘察设计是建筑施工的重要环节,其不仅会影响建筑施工的安全质量和经济效益,还会对城市建设和行业发展形成影响。勘察设计一般来说可以分为可行性研究、初步勘察、定测和补测四个环节,每个环节都有其各自的目的意义。可行性研究就是对建筑工程整体方案进行可行性分析,从地基岩土层条件、具体施工技术以及投资方资金量等方面,全方位立体地对工程方案进行论证,研究其可行性。初步勘察就是对地基环境进行初步勘察,主要包括了五个方面:1)初步勘察地形、地貌和地质结构;2)查明岩溶洞隙的形态、数量及分布;3)查明地下水类型、分布以及对地基岩层的影响;4)评价地基场地的稳定性和宜建度;5)对地基各土层进行样本测试。定测就是根据既定的标准和目的对地基工程进行专项勘测。补测就是根据实际情况,在施工前或施工过程中进行某些项目的补充测定。
1.3建筑地基勘察设计管理的基本内涵
建筑地基勘察设计管理对于地基勘察设计而言,是规范其行为、严格其标准、提升其质量以及促进其工作的有效方式。建筑地基勘察设计管理主要应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1)对建筑地基勘察设计的对象进行管理。建筑地基勘察设计的对象主要包括了地基基本地形地貌和地质条件、地基地下水环境、地基岩溶洞隙以及地基基场稳定性等。因此,要根据建筑施工的实际需求,对地基勘察设计的对象进行适当选择。2)对建筑地基勘察设计的技术标准进行管理。地基勘察设计的技术标准是实行地基勘察的基本保证,对于不同的勘察对象,选择不同的勘察技术,应用对应的技术标准,是做好地基勘察的基本前提。3)对建筑地基勘察设计的环节进行管理,结合相关要求设计勘察环节,明确详细步骤和职责分工。4)对建筑地基勘察的结果审核进行管理,强化各项审核标准并严格执行,确保相应结果能够作为施工依据。
2建筑地基勘察设计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
2.1勘察设计对象选择缺少统一标准
就目前实际情况来说,建筑地基勘察设计对象选取的管理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其在三个方面形成了直观的后果:1)地基勘察设计对象选择不全面,经常会出现漏选或多选等情况,造成勘察设计数据支持不完整。2)地基勘察对象数量选择不恰当,相关人员往往是按照自身工作经验进行数量选择,其可能与实际需求数量存在一定误差,致使结果不严谨。3)地基勘察对象选择范围不恰当,存在勘察对象对地基整体的影响较小或局部特性明显难以对整体进行分析。
2.2勘察设计相关技术缺少统一标准
对于勘察设计相关技术标准的管理,是地基勘察设计管理的重要环节。技术标准决定了勘察设计思路及方案,也决定了实际施工过程环节和质量。目前对于勘察设计相关技术来说最大的问题是缺少统一标准,其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1)地基勘察环节技术选择缺少技术选择统一标准,对于不同的建筑施工企业,其对于地基勘察的技术选择是不一样的,这就造成了监管单位的管理难题。2)地基勘察设计技术缺少明确的使用标准,对于地基勘察实际环节来讲,缺少明确的使用标准就可能造成施工与设计存在不符。3)地基勘察设计技术缺少明确的评估标准,在地基勘察设计过程中,一项技术是否符合实际情况,能够发挥多大作用,都需要通过评估进行确认,而在这方面尚缺乏有力的评估标准。
2.3地基勘察设计环节及结果缺乏管理
地基勘察设计环节主要是进行勘察环节设计、步骤确定、职责划分以及人员配置等内容。对于该环节来讲,管理工作很不到位,主要表现在地基勘察环节设计不合理、步骤不完善、职责划分不明确以及人员配置不科学等方面。除此之外,对于勘察设计结果的管理也较为缺乏,缺乏明确的结果审核标准与制度,审核流程不完善等。
3建筑地基勘察设计管理的改进措施分析
3.1加强对地基勘察设计对象的管理
制定地基勘察设计对象管理标准,是加强地基勘察设计对象管理的有效方式,其主要应该从三个方面进行:1)制定地基勘察设计对象选择标准,明确勘察设计对象的选择类别、范围以及数量等。2)制定地基勘察设计对象勘察标准,即针对不同的勘察对象,明确其所需勘察的基本内容,诸如地形地貌、物理特性以及稳定特性等。3)制定地基勘察设计对象的评价标准,对于不同的勘察对象,其所需勘察的内容均存在不同,因此需要制定出对应的评价标准指导相关管理工作。
3.2加强对地基勘察设计相关技术的管理
加强地基勘察设计相关技术的管理,主要可以分三个方面来进行:1)制定统一标准。制定统一标准主要是指制定统一的技术选择标准、技术使用标准以及评估标准。只有具备了各种明确统一的技术标准,才能确保相关技术能够在地基勘察设计中发挥其自身作用。2)规范相关技术人员操作。实际操作决定了相关技术的体现水平,因此制定相应的操作准则,规范相关人员的操作程序,就显得很有必要了。3)加强对技术更新的管理。技术更新可以确保地基勘察设计走在行业的前端,使相关单位或企业保持长久的竞争力。
3.3加强对地基勘察设计环节和结果评估的管理
加强对地基勘察设计环节的管理,可以大大提升相应勘察方案的适配性。1)加强对勘察环节设计的管理,全面评估各个环节对整体建筑的影响程度和经济效益,进行合理调整。2)加强对职责划分和人员配置的管理,根据实际施工需求以及人员自身素质进行科学的安排,并做好相应的管理。3)加强对勘察设计结果评估的管理,明确相应的评估方案、流程和标准,严格勘察数据审查,确保其真实可靠,能够为地基勘察提供有力的依据。
4结语
福州瑞联钢有限公司30万吨冷板工程1#厂房位于马尾连104国道西北测,厂房长度234m,跨度为21+21m,建筑面积1万m2。吊车轨顶标高为10.0m。见图1,柱脚采用刚接,采用门式刚架结构,主刚架采用热轧H型钢,Q345B级。屋面坡度采用1/10。计算软件采用钢结构STS软件。至今该工程已竣工投产近一年。
图1建筑剖面图
2基础设计
2.1地质条件
根据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工程地质情况见表1,建筑场地类别为Ⅲ类。
表1地基各岩土层设计计算指标推荐使用值表
层
号
指项
标目
值
岩土层
名称
天然
容重
压缩模量
内聚力
内摩擦角
承载力特征值
桩端阻力特征值qsa和桩侧阻力特征值qsa
桩侧负摩阻力系数
层厚(米)
预制桩
r
Es1-2
Es2-3
Es3-4
C
φ
fak
qsa
qsa
ζ
kN/m3
Mpa
Kpa
度
Kpa
Kpa
0.25
1.6~2.2
①-1
素填土
17.5
70-80
0.25
0.4~2.5
①-2
填中砂
17.0
80-90
0.4~0.9
②
粘土
18.7
4.0-5.0
15
7.5
110-120
10-13
0.20
15.2~37.3
③
淤泥
15.6
1.5-20.
2.0-2.5
3
3.1
40-45
6-7
0.25
1.1~12.10
④
粘土
19.1
5.5-6.5
7.0-9.0
31
11.6
170-190
18-20
1088-2000
1.2~1.8
⑤
淤泥质土
16.1
2.0-2.5
2.5-3.0
5
6.5
55-60
9-10
2.8~4.9
⑥
粘土
19.3
7.0-8.0
9.0-10.0
40
11.0
180-190
18-20
5.5~
2.2桩基础设计
根据工程地质条件及电算结果,由于业主工期要求快,故采用PHC预应力高强管桩,以粉质粘土④为持力层。桩身进入持力层0.8m。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R=500kN,由于柱脚固接,吊车作用下,柱底弯矩较大,为使桩不出现拉力,而形成抗拨桩,因此必须采用双桩,而且桩距不能按常规取3.5d。本工程边柱最大轴压力N=653kN,M=-364.8kN,V=-77.8kN,两桩桩距取3.2m,承台高1.2m。墙体传来4.1×4.5×6=110.7kN
桩最小反力Nmin=(653+110.7+0.8×4.220)/2-(364.8+77.8×1.0)/3.2=262kN<R=600kN
Nmax=568.35<1.2R
中柱,N=1137kN,V=35.4kN,M=225.6kN算得Nmin=513.9<R=600kN
Nmax=690.3<1.2R=720kN经计算满足要求,可满足抗冲、抗剪要求。
3上部结构设计
本工程为两跨21m,两台10t+15t重级工作制吊车,柱距6m,共有39跨固接的门式刚架,为保证吊车正常运转,厂房稳定,满足位移变形要求加强支撑设计和吊车制动桁架来增加厂房的整体空间刚度,全长234m,不设伸缩缝,墙体采用压型钢板。选用热轧H型钢经选用电算定下,用钢量最低的刚架尺寸,见图2
图2刚架图
3.1柱间支撑设计
若支撑设置不当,吊车行走时,就会造成刚架晃动,存在安全隐患,因此支撑的设置非常关键,因选用用钢量小的窄翼缘H型钢,因此柱平面外计算长度仅能取4m,在高4m处设置一道焊接钢管侧向水平支撑。交叉支撑采用角钢,在厂房的头、尾跨设置柱间支撑,中间跨每隔4跨设置一道。在设置柱间支撑的同一跨并设屋面支撑,为能更好传递风荷载在屋面每隔4米设一道水平钢管刚性系杆。
3.2抗震措施
工程地处设防烈度7度区,房屋自重小,承载力不受地震作用效应组合控制,可不进行抗震计算。仅针对轻钢结构的特点采取抗震构造措施。
构件之间的连接均采用螺栓连接,斜梁下翼缘与刚架柱的连接均加腋,柱脚底板设抗剪键。增设吊车制动桁架。
3.3隅撑的设计
隅撑可以用来提高屋面梁式柱的受压翼缘稳定能力,因此在檐口位置,刚架斜梁与柱内翼缘交接点附近的檩条和墙梁处,各设置一对隅撑。在斜梁下翼缘受压区隔一檩条设隅撑,并使其间距不大于相应受压翼缘宽度的16倍,见图3。
图3隅撑的设计
3.4高强螺栓连接设计
由于屋面荷载很轻,在设计荷载作用下,斜梁与柱的连接部位主要承受弯矩作用,剪力很小,高强螺栓以受拉为主。剪力由连接构件间的摩擦力传递剪力。本工程建筑大量采用阳光板,开窗面积少,风顺力大减少,相应剪力也小,选用摩擦型高强螺栓,因此表面可不作专门处理。不必进行摩擦而抗滑移试验,这有助于提高效益和降低成本。
3.5檩条设计
檩条的设计计算是最为困难的。首先,在目前设计规范或规程中尚无简单实用的计算公式供设计人员采用,其次,为节省钢材,轻钢结构中的檩条除用于承担梁的功能外往往兼作支撑体系中的压杆,同时还通过隅撑对门式刚架的梁和柱提供侧向支承。如果考虑门式刚架房屋中的蒙皮效应,则檩条的构造和受力计算更为复杂。檩条通常由薄钢板冷弯成型,计算中还需考虑屈曲后的有效截面等问题,因此,精确计算檩条的承载力非常困难。在竖向荷载作用下,檩条的自由翼缘受拉,受压翼缘由于和屋面有可靠的连接面不存在稳定问题。
由于Z型连续檩条是拱接而成的连续檩条,其内力分布较均匀刚度大,能节省用钢量,同时在制作、运输、安装诸方面都很便利,因此本工程采用Q345Z型檩条,内力计算按如下一种简单通用的模式考虑:按等截面连续梁计算模式,考虑活荷载按不利分布作用,光按50%活载均匀满布得到一个效应值S1,再用50%活荷载按最不利隔跨分布得到一个效应S2。两者相加即为最不利活荷载所产生的效应S。另外再考虑在支座处因搭接嵌套松动所产生的弯矩释放10%。
在风吸力作用下,檩条的自由翼缘受压。因此,当檩条下翼缘无面板侧向支撑时,必须对檩条的下翼缘进行稳定性验算。福州地区基本风压为0.7kN/m2,按门式刚架技术规程附录E公式计算结果得知,是风吸力作用下稳定计算起控制作用。选用Z180×70×22.2Q345,檩距1.2m,可以满足要求。
4结语
本工程至今已竣工投产近一年,吊车运转正常,经历几次强台风和冬夏大温差的考验,均能满足正常使用要求,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轻钢结构的优点是节材高效,耗钢少,自重轻,制造安装运输简便,工期短,可拆迁,定型批量生产易于实现商品化等。近年来发展迅速,应用领域日益广泛。本工程采用刚接柱脚和Q345钢使用钢量减少了许多,经对比验算采用Q345钢的用钢量比采用Q235钢的用钢量下降16%左右,采用较平缓坡度(1/10)的门式刚度也可节约钢材。为达到进一步减少钢耗,降低成本的目的,还可以采用各种先进的科技手段,如引入预应力技术以加强结构刚度和承载力,提高结构稳定性,若能在檩条中张拉板材可以防止风吸力下的局部失稳和提高弹性受力幅值,将可大大减少檩条的用钢量。为此,在谋求改进方面希望本文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同时我们期待着与专家同行的合作。请大家共同关注与探讨并指正。
参考文献
[1]陆赐麟,轻钢结构的重量应该更轻,建筑结构[J],2003(10)
[2]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2003
内容提要
中国先民用丰富的暗示力和象征力代替对形象的实际摹写,把似真似梦的境界与无形无迹却又无往不在的虚空融为一体,超脱而浑厚。从远古时期的图腾直到明清的吉祥符号,这种独特的宇宙观与生命情调都有所体现,并在艺术设计的美学领域中具有极高的借鉴、赏析价值。如何运用中国宝贵的文化遗产为现代设计服务是值得探讨的……
中国人自古崇尚自然,认为宇宙是无限的,但他们并不站在自然的对面与之对衡,而是投身自然,与自然融合为一,即所谓的‘天人合一‘。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能象中国那样把自然的地位放得如此重要,这是由于当时中国北方(华夏文明发源地)富裕而开阔,到处是奔跑的犀牛与大象。人们生活在山泽原野之中,与宇宙天地及自然界奇禽异兽的活泼生命相接触,感受到无穷的气与魔力,他们用丰富的暗示力和象征力代替对形象的实际摹写,把似真似梦的境界与无形无迹却又无往不在的虚空融为一体,超脱而浑厚。
纵观中国绘画,始终融意境与画面,以流动的、有规律的线纹与天地间的大气流动相协调,把绘画艺术带入一个耐人回味的性灵境界。如俗称‘马一角、夏半边‘的南宋山水画家马远和夏圭,即以边角之景捕捉自然界最精美的部分,生‘以小观大,以偏概全,以虚拟实,以意造境‘的效果,获得‘笔有尽而意无穷‘的趣。其实,不仅是绘画,从远古时期的图腾直到明清的吉祥符号,这种独特的宇宙观与生命情调都有所体现,并对现代标志设计具有极高的借鉴性。
图腾即徽帜,是严格的族象征,当原始人在一个地方定居下来后,该地一种与他们的生活发生密切关系的东西,或因有益,或因有害,就对其产生崇拜,这就是原始图腾。这时的自然图腾崇拜物,是区别不同人类群体的标志,在与之共处的过程中,原始人就把它们当作了保护神。原始社会末期的部落酋长和奴隶社会的贵族,利用图腾神在民众中的崇高地位,把自己说成是祖先神在世间的代表,于是出现了祖先象征,即大量的人与动植物合一的艺术形象。
这些神秘而精美的图腾标徽,有许多都体现出现代设计的成功法则。如新石器时代彩陶艺术中的人面鱼纹,生活在西安半坡的氏族以渔猎为生活的主要来源,久而久之,人面鱼纹就成为半坡氏族的主图腾,它以太阳与鱼复合为人面祖先像,以双鱼作双耳,以鱼尾作人面唇须与头徽,相辅相成,同时具有‘黑白’的双关效果。又如长江下游河姆渡文化中象牙雕刻上的双凤朝阳纹,太阳与鸟是河姆渡文化先民的祖先崇拜物,以两只鸟形与一个日形共用,组成一个左右对称的图徽,取得均衡稳定的视觉效果。最巧妙的要数良渚文化玉琮上的‘神徽‘,即神面像,其最上端为一弓形冠,冠下为一倒梯形人脸,冠顶饰放射状羽毛纹,兽面眉脊与鼻下为血盆大口,人的腿呈盘膝状置于兽嘴下,兽耳同是人臂,人足同是兽须,人面与兽面又是人体与兽头的搭配,浑然一体而不可分割,是远古图徽共用形的绝妙实例。
再如,在青铜艺术达到灿烂鼎盛时期的商周时代,代表奴隶制君神权的‘饕餮‘就成为被统治者的威吓符号及统治者的保护神,它庄严、神秘、凶恶恐怖、气象深重,大多刻于青铜礼器上。商代《疋鬼方鼎》上的对夔立肩饕餮纹乍一看,是一个狰狞恐怖的兽面,再看,是左右两只夔龙相对而行,龙角与兽眉共用,龙尾与兽耳共用,中间由凸起的鼻脊相隔,既运用了共用形,又是最早的立体与平面相结合的远古图徽。
在远古生活画廊中,类似这样艺术意境深远的图徽不计其数,从这些设计精美、内涵深刻的‘符号’中,我们似乎体验到远古先民的无穷智慧。随着时代的飞跃,代表权势、哲理,体现民风及避邪求福的图徽独放异彩。如汉代的四神瓦当,按照汉代阴阳五行,忌讳迷信的说法,‘四神’能守四方,辟不祥,谓四方之神,东方为龙,西方为虎,南方为朱雀,北方为玄武,把这四种长形动物,安排在那直径三、四寸的圆形中,并且还有一道宽边框住,身体卷曲,但丝毫没有因此妨碍了它们的凶猛腾跃,没有一刻安静的性格。太极图纹是中国吉祥符号中最原始、最基本的图形。它由黑白两个鱼形纹组成,俗称阴阳鱼,形象化地表达了阴阳轮转,相反相成是万物生成变化根源的哲理,且不论它的深刻含义,单从图形设计的巧妙性来说,成功地运用了图底反转,对比强烈却又融汇合一。如敦煌飞天藻井图案中心装饰纹样《三兔共耳》,三只追逐奔跑的兔子,本应有六只耳朵,艺术家运用共用形使耳朵只有三只,兔子奔跑跳跃,围绕着适合空间妙趣横生。再如,意为四方童子并至,寓意子孙绵延万代的《四喜人纹》,由两个娃娃的头、身、手、足巧妙连接,上下左右四面能看到四个娃娃,又是一个图形共用的巧妙实例。
纵观这些美妙的图徽,我们不得不为前人的聪明智慧而叹服。那些自然界常见的,与他们生活密切相关的动植物,被美化、神化,融入自己的情感与寄托,设计成各种各样富有寓意,充满情趣的图徽。如把自然中最普通的图形加以抽象变形,使之在似象非象的同时演绎为别有含义的符号;共用形,即以最简约的方式体现要表达的寓意,运用‘以一当十‘‘言简意赅‘的形式美法则;互动形与适合图形,使抽象的形与周边的‘环境‘相得益彰,产生圆浑往复的气量感……其实,这些极具创意的设计方法,我们既能从毕加索的现代立体派绘画《亚威农少女》的用二维图形体现三维空间中感受一二,也能在欣赏荷兰图形设计大师埃舍尔的图形共用、图底反转、矛盾空间的知名大作时体会颇深。可以说,中国早在远古时期已不知不觉运用了许多现代设计的基本方法,而不仅仅是机械地模仿自然,对自然照搬照抄。
中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她独特的地理环境、人文与历史因素造就了与众不同的文化内涵,在艺术创作上更是独树一帜。中国艺术思想渊源于大自然深山大泽中的龙蛇虎豹、星云鸟兽的飞动形态,借此象征宇宙生命的节奏。它的境界是一个全幅的天地,不是单个的人;它的笔法是流动的、有规律的线纹,不是静止的、立体的形象。与自然融合为一,顺着自然规律而动,以"俯仰自得"的精神来欣赏自然,跃身自然的节奏中去"游心太玄",从中取得心旷神怡的享受,这就是中国人独特的审美观。在艺术表现上,即以飞动的线条来表现宇宙中生命的节奏,以"空则有,有则空"的境界来体现广阔的宇宙空间,以和谐与简洁来传达神游太虚的意趣。西方审美观主要渊源于希腊艺术,希腊人住在文明整洁的城市中,地中海阳光明丽,一切物象都轮廓清楚,思想也游泳在清明的逻辑和几何学中。神秘的幻感日渐消失,连神都失去了深沉的神秘性,只是一种在高明愉快境界中的人生。他们以秩序、和谐、比例、平衡为美的最高标准与理想,而希腊艺术家和哲学家共同的艺术理论是"模仿自然"。中国虽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言说,但在艺术表达上却凌驾于‘单纯模仿自然‘的艺术手法之上,正是这种不同寻常的心灵体验才使中国艺术异花独放。
中国古代图徽的美学价值使它对现代标志设计有很多借鉴,如香港平面设计师靳埭强设计‘中国银行‘标志,以古铜钱与‘中‘字相结合,以常见的图形来传达深刻的寓意;‘郑明明化妆品‘标志以月牙儿与花来体现‘闭月羞花‘的意境;‘陈幼坚工作室‘标志以吉祥纹样‘连体娃娃‘(图八)表现合作精神……如何运用中国宝贵的文化遗产为现代设计服务是值得探讨的,然而对中国古代设计的研究还停留在初始阶段,这是我们应该续以探求的。
连江县塘坂水库电站工程位于鳌江干流中游,在山仔水库下游约7km,在连江县塘坂村下游3km,距福州市47km,距连江县城38km,坝址左岸有公路在贵安桥与福飞公路相接,对外交通方便。连江县塘坂水库电站是以发电为主,兼有供水等综合利用效益的河床式水电枢纽工程,电站总装机11MW,坝址以上流域面积为1701km2,水库正常蓄水位36.8m,其相应库容766万m3。该工程系福州第二水源工程的配套工程,为福州市九五计划中重点基本建设项目。工程于1998年10月28日正式开工,2001年4月底首台机组发电,2001年7月底工程竣工,整个工程施工总工期为2年9个月。主要水工建筑物由拦河坝、厂房和开关站等组成。拦河坝顶高程39.8m,坝顶长226.3m,最大坝高27.3m。溢流坝段位于河床中部,上设4孔钢弧形闸门,孔口尺寸为16X12.5m,堰顶高程24.3m。厂房位于河床左岸。
2.水文地质条件
坝址河谷较宽呈“U”型。岩性为侏罗统南圆组第三段流纹质晶屑凝灰熔岩。两岸山坡残积土夹碎石厚约2~5m。左岸风化程度较右岸深,尤其左岸河边一带风化较深。河床及漫滩阶地有卵石覆盖,厚约7~10m。
坝址控制流域面积为1701km2,坝区气候温和。坝址多年年平均流量59.9m3/s,10月~4月为枯水期。施工洪水特性如下表。
时段
P(%)
10~12
11~1
10~3
10~4
11~4
全年
5
245
151
265
280
238
4900
10
197
133
242
244
213
3990
20
153
115
224
204
187
3360
33.3
123
103
155
179
167
2240
50
103
94
132
156
149
2180
3.导流标准、流量及导流方式
工程坝址处河床天然常水位为23.5m,相应的水面宽为90m。河道右侧有近60m宽的大片滩地,两岸岸边较缓,故具备分期导流条件。控制工期的关键项目为厂房工程,同时大部分施工辅助企业设在左岸,因此一期导流先围左岸2孔水闸和发电厂房,洪水由右岸明渠通过;二期围右岸2孔水闸及重力坝,洪水由已建的左侧2孔水闸通过。坝址处河床洪枯流量比约为10,汛期洪水较大,而上游山仔水电站系季调节水库,调节性能好,为减少施工难度,降低导流工程造价,施工导流时段采用枯水期10~4月。工程属Ⅳ等工程,主要永久建筑物为4级,相应的临时建筑物为5级。施工洪水导流标准为:洪水重现期10~5年(土石围堰)或5~3年(混凝土围堰)。坝址附近有大量的土料可用于围堰填筑,采用粘土围堰可降低导流造价,围堰结构采用土石围堰。由于厂房工程结构复杂,一期工程量大,施工期长,围堰过水对工期及经济都影响较大,故一期导流标准选为洪水重现期10年;二期拦河坝结构相对较为简单,工程规模小,在一个枯水期可完成,故二期导流标准选为洪水重现期5年。一期导流流量为244m3/s,二期导流流量为204m3/s。一期厂房施工采用拦砂坎加高围堰或厂房进尾水闸门下闸渡汛。导流平面布置见图3-1。
4.导流建筑物
4.1导流明渠
导流明渠布置在右岸滩地上,长169.78m,梯形过水断面,左边坡为垂直坡,右边坡为1:1,明渠底宽为20.0m,上游首部底板高程为22.50m,下游尾部底板高程为22.00m。明渠桩号坝上0+020上游段右转27°后与河道相接,明渠桩号坝上0+020至坝下0+040与坝轴线平行,明渠桩号坝下0+040下游段左转14°后直线与河道顺接。明渠上游首部左侧设一长15.7m的竹笼导墙,改善进口水力条件。明渠底板采
用150#竹筋砼,厚300mm,竹筋间距为200X200mm。明渠左侧为一期纵向砼围堰,右侧为浆砌块石护坡挡墙。
4.2一期围堰
一期纵向围堰布置在3#闸墩右侧25m处(坝0+095.3),长169.78m,围堰顶高程从27.0m渐变到26.5m,围堰顶宽2.0m,最大堰高11m,纵向围堰桩号坝上0+020以上段两侧边坡1:0.3,其余段迎水面垂直,背水面1:0.6,采用150#混合料砼。一期纵向围堰子堰采用土石围堰,利用纵向围堰外侧原状砂卵石,在右侧增加防渗结构,防渗结构采用粘土心墙结合土工膜形式。一期纵向围堰及子堰断面见图4-1。
一期上游围堰采用土石围堰,堰项高程为27.0m,堰顶宽6.0m,两侧边坡为1:2.0,最大堰高约为9.0m,围堰基础采用粘土心墙结合土工膜防渗,上下游采用填筑石料护面。一期下游围堰采用土石围堰,堰项高程为26.0m,最大堰高约为8.0m,围堰结构形式同上游围堰。一期上游围堰断面见图4-2。
4.3二期围堰
二期纵向围堰利用拦河闸2#中墩并向上游延伸到坝上0+030.965,向下游延伸至坝下0+073.97。纵向围堰上游段堰顶高程27.0m,采用75#浆砌石堰身,宽600mm的150#砼心墙防渗结构,堰顶宽2.0m,最大堰高8.0m,迎水面垂直,背水面1:0.6。纵向围堰下游段堰顶高程26.0m,采用150#砼心墙两侧夯填砂卵石结构,堰顶宽700mm,最大堰高6.4m。砼心墙迎水面上部垂直,下部边坡1:0.25,背水面成阶梯状,台阶宽700mm,高2.0m。二期纵向围堰下游断面见图4-3。
二期上游围堰采用土石围堰,堰项高程为27.0m,堰顶宽5.5m,迎水面边坡为1:2.5,背水面边坡为1:1.5,最大堰高约为4.5m,围堰基础采用粘土斜墙结合铺盖防渗。二期下游围堰采用土石围堰,堰项高程为26.0m,最大堰高约为4.0m,围堰结构形式同上游围堰。
4.4围堰防渗形式
一期纵向围堰布置在3#闸墩右侧25m处(坝0+095.3),提高建基面高程,覆盖层较浅。纵向围堰基础开挖和渗水量较小,在纵向围堰左侧填筑子堰,防渗结构采用粘土心墙结合土工膜形式。在纵向子堰的左侧依次填筑袋装砂、土工布、土工膜、土工布和粘土,防渗效果良好。
一期上下游围堰基础防渗形式在招标阶段选用旋喷砼防渗墙。这种防渗体防渗效果较有保证,基坑渗流小,但施工时间长,且其施工期内要求防渗墙两侧不能形成较大的水位差,导致基坑排水和开挖时间滞后,影响施工工期。在施工图阶段经多方面比较论证,一期上下游横向围堰采用粘土心墙结合土工膜复合防渗。这种防渗形式具有施工时段较短,不占用截流后的关键线路工期,为主体工程施工争取较多的施工时间,但需要解决防渗体水中施工的技术问题。通过调查分析,上游的山仔水库为季调节水库,冬季库水位较低,一般不泄流。塘坂坝址来水主要为山仔水库的发电泄水。因此考虑山仔水库短时间停机,降低塘坂坝址水位,为堰基防渗体沟槽开挖施工创造条件。防渗体沟槽采用长臂反铲挖掘机开挖,倒退法施工。长臂反铲挖掘机挖深可达6~7m,基本能将覆盖层挖除。粘土填筑采取端进法施工。由于防渗土料系在水中抛填,无法压实,无法完全达到抗渗要求,故拟在粘土之后铺设一道土工膜,粘土和土工膜共同防渗,基本解决堰基渗流问题。通过几个月的观察和量测,其渗流基本控制在30m3/h之内,达到预期效果。
二期上下游围堰在导流明渠上,基础为砼底板,主要是堰体的防渗,由于堰高较小,采用粘土斜墙加铺盖的防渗形式。上游部分围堰和纵向围堰采用浆砌石加砼心墙结构防渗。
5.截流
根据施工总进度的安排,大坝一期截流安排在1999年10月初,二期围堰截流安排在2000年10月中旬。截流时考虑山仔水库短时间停机,截流设计流量很小,施工难度较小。采用单戗堤立堵截流。
[关键词]视觉传达设计师变化创作独立合作主控
在上个世纪二十年代,书籍设计者维岑斯创造了“视觉传达设计师”这个名称,形容“使印刷传达有结构和视觉形式的个人活动”①行为。它的意义在很大程度上预示了视觉传达设计师工作方式的独立性。从传达设计开始的一个人独立工作的创作方式,到现在由自己决定创作概念并同他人合作的创作方式,设计师们的创作状态有了很大的变化。如何正视这种变化,正确认识到自己的创作独立性所处的状态,从而帮助我们更好的发展,是非常值得我们关注和思考的。
一独立创作的视觉传达设计师
1.1非数字化时代的视觉传达设计师
在数字化设计高度发展以前,每一个设计师在设计创作时,基本上从头到尾都是一个人包干。他们通过一个人去探索主题的计划性,掌握用颜料绘画不容许有失误的技术能力,进行个人创作,直至完成作品。他们这种独立创作状态和现在处于学习阶段的视觉传达者的创作状态极其相似。正如我们所知,视觉传达设计的历史并不长,很多的设计师现在依然从事着设计工作。例如:日本的田中一光、福田繁雄、户田正寿、南部俊安,波兰的WieslawWalkuski等。在欣赏他们的作品时不难发现,虽然不是在同样的时间、地点进行创作,但他们都具有相同的特征,即扎实的手绘功底,以及从他们独特的个人视角诠释的设计作品。正如户田正寿所说:“多少年前,在设计创作时,我基本上从头到尾都是一个人包干的。”②他们所处的正是非数字化时代的视觉传达设计师的一种普遍状态,即在创作概念、制作过程上拥有主控性的独立创作状态。相对与他们,数字化时代的创作者的独立性就有了些限制,但仍有这样的一部分人群拥有创作独立性,视觉传达学习者、独立创作的设计师占拥有创意独立性人群的绝大部分。
1.2数字化时代的视觉传达学习者
社会的不断发展,使越来越多的人通过学习关于视觉传达的知识,掌握了如:Photoshop、FreeHand、Illustrator、Coreldraw这样的数字处理软件,期望能就此走入视觉传达的设计世界。他们大多通过进行假的设计课题,或参与非商业性质设计比赛的方式来学习。在这种脱离了市场运作的状态下,他们也同样拥有对创作概念上的主控性。最普遍的例子就是在学校学习的平面设计专业的学生,当然还包括喜欢视觉传达这个活动的人。在中国平面设计在线设计长廊的竞赛传真③中的16个展示中,设计者不仅是设计师们,还有更多处于学习阶段的人们。对于同一个比赛命题,正是因为有了创作者在创作概念上的主控性,才有了这缤彩纷呈的设计。想在结束学习后继续保持其创作独立性,就需要定准自己的目标,是与人合作还是进行个人创作。最好能多观察数字化时代的独立创作者的创作与运营方式,结合自身的实力求发展。
1.3数字化时代的独立创作者
同视觉传达学习者有所区别的是,数字化时代的独立创作者大多是应运市场要求和个人愿望而诞生的个人工作室的创立者,或大型设计公司的设计总监、艺术指导类的设计师。在市场的双向选择下,这些创作者依照客户的要求进行着设计创作,他们同样拥有对设计创作概念上的主控性,有时还不仅如此。户田正寿认为“作为艺术指导,首先要做的工作是决定创作概念,定了概念之后,就要挑选合适的创作人员。挑选创作人员时最重要也是最关键的事,是一定要合适那个创作概念的。否则,即使那人再优秀,也还是不用为好。②”从他的观点中不难发现这类人的创作独立性已经发生了改变,更多的是对关键事宜的独立思考,且其垄断和主控性在此得到了一定的体现。不过这并不是说他们不需要合作,脱离社会的设计是不存在的。
以上三类视觉传达设计师虽在创作方式上有所不同,但数字化时期和非数字化时期的设计师有一个本质上的相同点,就是他们都是独立的创作者。但正如历史的发展不是一成不变的一样,设计师的独立性也是不能用是否数字化来区分的,它始终是个发展的事件,独立性的变化和发展趋势就是对这种螺旋形运动的事件的分析。
二视觉传达设计师创作独立性的变化
成为一个视觉传达设计师就如同其他专业的人一样,都有一个学习的过程,因此从历史的普遍性上讲,他们大多都有过如下的几个时期:技术上学习,思想上独立的创作状态技术上合作,思想上也合作技术上合作,思想上独立的创作状态。我们不难发现这其中有个循环的变化。但设计师的这种循环和一般时间的那种线性链接的循环是迥然相异的,不光是设计师个人上的不同,更大的不同在于现代社会融合的趋势使得设计师们的独立创作状态,在不断的复杂互渗之中有别与最初的独立状态。
2.1个人创作——即完全独立状态
这是一种完全按照个人的意念、愿望来进行创作的状态。学生的创作和部分设计师的意念创作,还有一些为自己进行个人推广而进行的创作状态都属于这个范畴。追求和表现自己独特的观念、认识,并创作出能有效体现设计思想的作品,是这种创作状态存在的根本原因。维也纳的设计师卓思乐认为:“设计必须有个人风格,并传送艺术信息,个人的演绎最为重要。”④他的话在很大程度上描述的正是个人创作状态的设计师们的心里所想。这种状态如果向极端发展就会造成设计师的理想与市场的脱离,但如果发展得好就会获得巨大的成功。我在对艺术资源网世界设计师中列举的54名设计大师的统计中发现,仅有丹·赖辛格、塔帕尼·阿尔托姆、小岛良平、约瑟M·特里亚、松永真5位设计师在设计公司或广告部门工作过,其余的49名设计师要么在学校任职,要么就在毕业的时候就创立了自己的工作室或协会。他们大多都通过参加各种国际性展览来展现自己,其作品也大都被各博物馆和美术馆收藏。这可以说是个人创作状态成功方式的具体例子。当然,我们也不能忽视事物的背面,随着社会的发展设计被放到了一个很高的位置上。于是,一些设计师便产生一种“救世主”的心态,似乎一切问题都可以通过设计来解决,他们往往认为自已的思想走在普通消费者之前,而消费者根本不懂设计,因而不屑于了解消费者的思想,反而责怪消费者不懂得欣赏自己的设计,就象一个孤芳自赏的“现代艺术家”。沃尔特·格罗庇乌斯在1922年就曾意识到这点:“我们都很清楚。我们周围的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以我们发展中的哲学为后盾的。”⑤包豪斯也曾意识到这点——“一旦包豪斯失去与外部世界的工作及其工作方式的联系,它将成为怪人的避难所。学校有义务训练那些清楚地了解他们所生活的世界的本质的人和那些有能力用他们的综合知识和想象力来创造能够象征这世界的典型形式的人。”⑤因此,我们应尽量避免进入这样盲端的个人创作当中。应当记住设计最终是为传达信息,传播资讯,与客户、技术人员以及更多的相关人员的合作能够更好的实现设计的最终目的。至于怎么样既保持创作独立性又能实现最佳的传播,在合作创作及主导创作的分析中有详细的说明。
2.2合作创作——参与创作但服从创作概念的制作
合作创作讲的就是合作,同客户合作;同设计同行合作;同需要我们的人合作。它同个人创作有着一种承接的关系,当然那种“我如何去想,决定了我怎么去设计”的想法在此是绝不适用的。随着社会分工的细化,进入公司后的设计师大多从事的是局部的设计与调整,对于创作概念的决定上处于被动的位置上。只有在设计师在做自我推广时,才恢复到独立创作的个人状态中。当个人创作状态的学习者初融社会时,就会面临这样一个需要转变态度的时期。
自动装置(伦敦皇家美术学院研究生视觉传达课程的产物)认为:“设计必须与客户合作,必须鼓励对话与增长创意,以建立吸引人们目光与注意力的支流。每个设计都以平等的方式处理,每个解决方案都是一个不断发展中的对话的自然而然的产物。”⑥“骑工作室”始终把同客户的交流作为他们创作过程中的重要方面。在《非常设计——世界著名工作室作品展例》所列举的42个工作室里有5个象这样明确指出同客户合作重要性的工作室。在与客户合作的基础上最大的变化就是创作概念的主控性上的转移。大多没有社会实践经验的设计师,最初进入公司的时候只是整个设计流程中的一个工作部分。从文案创意到设计中的美工、设计师、美术指导都是服从于创作概念的。如果说一个设计分为:构思过程--创造事物(或产品)的意识,以及由这种意识发展、延伸的构思和想法。行为过程--使上述构思和想法成为现实,并得以最终形成客现实体(或产品)的可行性判断和形成过程。实现过程--以最合目的性、实用性和经济价值为目标贯穿于整个设计活动.并将完成的事物(或产品)实现其所应有的综合价值。处于合作时期的设计师大多就只是行为过程的执行者。
这个时期也许压抑了很多设计师的个人化语言,但我们依然有展示自己的空间。台湾有一个名为“垃圾桶里的创意”的设计比赛,所有只要你自己认为是好的设计,不论是被主管还是老师枪毙过的作品都可以参加。它宽泛的参赛资格(只要对创意工作有兴趣,不分社会人士或學生,黑秀网会员或非会员皆可参加。⑦)就是为了提倡不论在什么时期都应重视个人的创意,而这正是对创作概念主控性追求上无时期差别的体现。正是因为设计师们对创作概念上的独立性追求,这种参与创作但服从创作概念的创作时期一般被作为一个向主导创作发展的缓冲期。
2.3主导创作——构思独立制作合作的状态
在社会不断强调设计重要性的当今,越来越多的设计师成立了自己的工作室。他们在创意构思上独立,在制作上合作,这就是设计师创作独立性的另一种状态。例如:“假发”工作室在给大西洋唱片公司制作P.O.D的唱片标签与标志的案例中,“假发”工作室的设计师迈克尔·罗宾森先是同摄影师合作,接着请照片处理师合成照片取得了乐队想要的效果,最后同其他的设计师合作制作了乐队的标志。⑥他决定了创作概念,在定了概念之后,挑选了适合的创作人员,虽然合作创作贯穿了整个设计,但我们更应看到他对整个设计的主导性。同样从户田正寿对挑选创作人员的高度重视当中,我们不难发现,对于创作的主导性是一个贯彻于每个细枝末节的。用迈克尔·罗宾森的话说,主导创作就是:“先有一个理念,然后让很多有才华的人来分工完成。”⑥它与完全独立状态的制作相比集众家之长的设计具有相当的优势。它既能体现设计师独特的设计想法,又能补充制作上的不足,有时还能帮助设计师从被动转换到主动设计的状态。即,策略型设计。“韩湛宁:成为一个平面设计师的初期困难吗?做为一个闯入者,你如何被大家所接受,你又是如果开展业务的?欧宁:在我决定进入设计界的时候,我已胸有成竹。我不想象这个行业的大多数人一样,听命于客户的要求,因此我独立开发自己的设计项目。《北京新声》原计划是一个独立出版物,我投了一点钱用于前期的采访和拍摄,后来它得到湖南文艺出版社的支持,它完全是一个百分百体现我自己意念的项目,出版社未加任何意见。对于创作型的人来说,创作比经营更加有趣,我不想失去这种乐趣。”⑧可以说有这种想法的设计师不在少数,福田繁雄就曾在西门子移动创意营中解释过,为什么他没有工作上的助手一直都是一个人创作,“创作是那么的有意思,为什么要把这么有意思的事交给别人去做呢?”可见设计创作的乐趣正是主导性创作者所拥有的,设计师们处于个人创作时期拥有过,在合作创作时期失去了。但视觉传达学习者同样也可以进行主导性创作。也许他们有一个很好的创意,但在技术上却不能达到当初的设想,这时候寻求技术上的合作将创意最终通过最好的形式表现出来,这种创作也可以认为主导性创作。俗话说“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学习过程中的不足完全可以通过合作进行弥补,最重要的是不成熟的创意和想法可以在磨合中逐渐完善。即实现了最初的想法,又学到了更多的知识,更学会了怎么与人合作。
三创作独立性的现实意义
通过观察视觉传达设计师个人创作、合作创作,以及主导创作三个时期,我们看到视觉传达设计师创作独立性变化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在个人在面对社会需求和创作需求上的转换。目的性可以作为一个坐标,如同文化有回归和超越的两种动机一样,独立性的变化更多是一种超越。从个人创作时期发展到合作创作时期是因为技术上的不足,以及人生积累上的匮乏导致;当设计师们在积累了足够的基础后,便又从合作创作时期转换到主控创作时期,这个转换意味着处于这一时期的设计师们已经将他们的目的转为对设计创作的主控性以及设计创作乐趣上的追求了。
创作独立性是具有普遍性的,表现无非是三种:一,一直保持个人创作状态完全没有进行反复变化就自我超越的一群设计师们,这样的人有福田繁雄、GUNTERRAMBOW以及在完成学习阶段后就直接在高校进行教育工作以及各个设计组织的创立者等等;二,完成从个人创作到合作创作,再到主控创作三个时期的设计师们,这是最常见的一种变化历程;三,就是从其它行业转入,直接进入了主控创作时期的视觉传达设计师,欧宁、图形大破坏工作室的成员们便是其中的佼佼者。针对个人需求上的转换,每人的经历又个有不同,用一与多的辨证关系来说,我们可以从中寻找到自己的一个定位以及发展方向。同时我们还可以看到这三种状态的交错性,对于属于数字化时代的我们更要能随时调整独立性的状态才能更好的适应发展。
在个人创作时期的学生个人创意的发挥应该处于独立的状态,在不断吸收知识的基础上发挥个人创作意识,开动个人的潜能是为将来的创作打下坚实的基础。与此同时,掌握好各类设计技能、知识,也就给自己摆脱步入合作创作时期创造了一个机会。当然连纯粹的自我都不存在,我在此所说的独立都是相对的,是指设计创作概念上的。前面说到过学习阶段的主导性创作,应被更多的重视,通过这样的锻炼我们能在协助他人的创作中将合作时期提前化,也能进行主导性创作的锻炼。当视觉传达设计者们依然缺乏商业社会的实际经验时,就应该进入合作创作时期,这样既可以学到知识、积累经验,又能避免设计师步入“现代艺术家”心态的盲端之中。学会合作,就是这个时期的首要任务。正如蒋华所言“设计作品不仅仅是做给设计师自我欣赏的,而是涉及到其它很多方面,比如涉及到最本质的传达与沟通,涉及到基本原则和技巧,涉及到客户与受众,因为设计本身是商业行为,它需要设计师与其他人之间的交流。”⑧在商业味十足的设计行业中,如何与顾客沟通?这段话也许能教会我们怎么调整我们的位置“我们首先要以朋友的心态顾客沟通,交流和讨论。这样才能真正了解、理会顾客对设计的构想和最终达到的效果。‘融合与沟通是关键’,先听顾客的想法,再提自己的观点,真正做到‘不去说服你,尽量靠近你’。要在尊重顾客个性和喜好的前提下结合自己的创意,通过讨论达到共识来设计作品,只有这样才能在设计中创造出与顾客的期望相近而又体现了设计师的水平的作品。如果顾客对设计方案有些不同意见、见解。应当与顾客交流感情,取得共识。但绝不能用‘外行’为理由指责顾客的想法。如果设计师能拿出正反两面的范例,与顾客进行交流,即不盲从盲顾客的观点,又注意从实用美学角度对顾客耐心引导,只要方法得当就会取得顾客的理解,从而双方达成共识。”⑨在这个时期,设计应归位到原点,设计的目的依旧是传达信息,传播资讯。此时的个人推广与商业创作是一致的,“潘沁:我们认为艺术性的设计与商业性的设计是一致的,是共通的,平面设计的本质都是一样的,即——传达。”⑧另一方面,就是注重设计家自身的个性修养,而个性修养则是设计师在生活实践中逐渐积累而成,这个过程越有弹性,这种对周边作品的吸纳也就越有效,对作品的排斥也就越小,二者是相辅相成的,个性积累本身对个性发展有一种推动作用,而个性的发展又能使自身的个性积累日益丰富。积累到发展是一个过程,维护这个过程是相当重要的,它是将来的主控创作时期的基础。可以说,通过合作时期的锻炼过后,已经能够认清自身的能力并积累了足够的阅历向主导性创作发展了。
学习阶段的主导性创作同经历过合作时期后的主导性创作在创作的主导性上是一致的,但从实践上又有所区别。学习阶段的主导性创作带有更大的未知性发展。
就我为例:我的毕业创作构想是通过照片的flash展示构建一个完整的我。完整是指通过镜头展现别人和我眼中的我的外表、个性特点,通过寻找共同点来表达我的各个方面,从而完成一个从外在环境到内在性格的摄影作品的体现,并通过flash的互动和背景音效使观者达到立体的感官理解。这个设计的定义一开始就明确了他人的参与,因为是表达她们眼中的我,在摄影图片的形式上我就不能进行干预只能在内容上制定一个概念。对比户田正寿“定了概念之后,就要挑选适合的创作人员,……一定要合适那个创作概念”②的标准相比,学习阶段的主导性创作在合作人员的选择上有很大的局限,这就要求在学习阶段主导性创作者在保持概念的同时更好的寻求合作。再从创作目的上对比,我的毕业创作是进行一个个人性探索,而户田正寿说“艺术指导要做的不是按着个人爱好去做事”②,这就是说进入社会化以后的主导性创作相比学习阶段的有了一个实用性的限制,创作目的从自己角度出发的创作转换到了从观赏人群出发的创作。最后对比修改完成阶段,户田正寿认为“最后到了开始印刷的阶段,从这个时开始艺术指导开始进入真正属于他一个人的世界。是否完整地表现和反映了自己所要的那种画面感觉?……在这个过程里,作为艺术指导向他挑战的是他自身,他要战胜的也是他自己”②,他说到的属于他一个人的世界在学习阶段主导性创作时期也是同样的,但不同的是在照片素材收集完成后我就进入了属于我一个人的世界。当然这个是只是个个案,但主导性创作是一个学习阶段中后期最应采取的创作方式,融合技术上的积累进行创作、合作能更早的适应步入社会后的各种环境。
四结语
作为数字化时代的学习者,面临的是即将步入社会后的双向选择,确立自己的目标也许并不困难,但维持理想也不是那么的容易。一个视觉传达设计师只有记住个人创作时期对设计概念上独立构思的状态,并在合作创作时期依然能维持这种个人性思考,才能最终发展成为一个优秀的独立创作人。且我们当注意到创作独立性是一个变化的过程,在变化中掌握好构思独立性及协同创作时的合作的角色转换,正确处理个人在面对社会需求和创作需求上的矛盾,避免脱离社会进入孤芳自赏、锢蔽自封的怪圈也是所有的视觉传达设计师应当注意的。
虽然设计师的创作状态在不断的改变,但设计的目的始终是一致的,那就是传达信息,传播资讯。表达个人思想的传播和为客户进行的传播是不一样的。在主导性创作时期不论是如何进行主控,合作都是一项不可忽视的内容。在学习阶段在发展个人创作的同时也兼顾着多进行主导性创作的尝试,能帮助我们提前适应步入社会后的工作、学习。适应社会最主要的就是要学会同客户合作,让我们记住这句话“设计必须与客户合作,必须鼓励对话与增长创意,以建立吸引人们目光与注意力的支流。每个设计都以平等的方式处理,每个解决方案都是一个不断发展中的对话的自然而然的产物。”
视觉传达仍在不断的发展,视觉传达设计师创作独立性也在不断的改变,随着设计师自身的不断进步,及对创作独立性上不同程度上的追求,创作独立性应同创意、技法一样被人重视。人们通过了解它,认清自身所处的创作状态将作品发挥到最佳的水准,并更好的计划未来同视觉传达一起发展。
参考文献
①《二十世纪视觉传达设计史》(美)梅格斯湖北美术出版社1989年9月第一版
②《户田正寿的设计技法》(日)户田正寿广西美术出版社2001.1
③中国平面设计在线设计长廊竞赛传真
④卓思乐
⑤《包豪斯大师和学生们》弗兰克·惠特福德现代艺术《艺术与设计杂志社》2003.5
⑥《非常设计——世界著名工作室作品展例》[美]斯宾塞·德雷特/干特加·萨拉维兹安徽美术出版社2003.1
⑦垃圾桶里的创意黑秀网
⑧设计在线《设计新锐榜》2001.8访谈--韩湛宁:对话欧宁
设计在线《设计新锐榜》2000.5访谈--韩湛宁:对话蒋华与潘沁
人机交互界面的设计主要解决与人机交互相关的用户分析、任务分析、交互方式以及相应的课件开发过程等问题。
二、友好的人机交互界面的设计原则
1.确定使用对象2.用户控制性3.直接性4.敏捷性5.一致性6.反馈性7.清晰性8.美观性9.宽容性10.易用性11.象征性。
三、界面设计
1.窗口。一般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标题栏、菜单栏、流动条(水平、垂直)、状态栏和控制栏。Microsoft公司的Windows操作系统可以称为窗口技术的典范。
2.菜单。常见的菜单有:条形菜单、弹出式菜单、下拉菜单、图标式菜单等。用户对菜单的操作主要是通过鼠标点击,并辅以键盘或触摸屏来实现的。
3.图标。图标是常用的一种图形界面对象,它是一种小型的,带有简洁图形符号。它的设计是基于隐喻和模拟的思想。图标能帮助用户简便地通过界面调用功能。
4.按钮。常见的按钮类型有:Windows风格按钮、闪烁式按钮、动画式图形按钮、热区(Hotspot)式按钮、文本按钮、图形按钮等。
5.对话框。是一个弹出式窗口,当课件运行时,除了各种选项和按键操作外,系统还可以在需要的时候提供一个对话框来让用户输入更加详细的信息,并通过对话框与用户一、人机交互界面的基本概念
人机交互界面的设计主要解决与人机交互相关的用户分析、任务分析、交互方式以及相应的课件开发过程等问题。
二、友好的人机交互界面的设计原则
1.确定使用对象2.用户控制性3.直接性4.敏捷性5.一致性6.反馈性7.清晰性8.美观性9.宽容性10.易用性11.象征性。
三、界面设计
1.窗口。一般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标题栏、菜单栏、流动条(水平、垂直)、状态栏和控制栏。Microsoft公司的Windows操作系统可以称为窗口技术的典范。
2.菜单。常见的菜单有:条形菜单、弹出式菜单、下拉菜单、图标式菜单等。用户对菜单的操作主要是通过鼠标点击,并辅以键盘或触摸屏来实现的。
3.图标。图标是常用的一种图形界面对象,它是一种小型的,带有简洁图形符号。它的设计是基于隐喻和模拟的思想。图标能帮助用户简便地通过界面调用功能。
4.按钮。常见的按钮类型有:Windows风格按钮、闪烁式按钮、动画式图形按钮、热区(Hotspot)式按钮、文本按钮、图形按钮等。
5.对话框。是一个弹出式窗口,当课件运行时,除了各种选项和按键操作外,系统还可以在需要的时候提供一个对话框来让用户输入更加详细的信息,并通过对话框与用户进行交互。它也是充分体现多媒体人机交互特点的界面技术之一。
四、屏幕设计
1.封面(片头)屏幕。课件的首页即封面,应使学生明确这是一个课程的开始。封面屏幕一般包括:课程名称、课件作者、制作时间、版权等。
2.主界面屏幕。课件都是通过主界面为学习者提供教学内容选择的,类似于我们书的目录。
3.教学屏幕。教学屏幕就是多媒体课件开展教学活动的屏幕画面,也是课件设计的重点。
五、友好人机交互界面的设计方法
1.显示色彩的设计。要正确选择色彩基调,并注意到对比、统一与和谐
2.画面间的变换与动画。
3.声音处理与解说词。声音处理常采用44.1kHz或22.05kHz的采样频率,这样可获得满意的效果。解说词要求每句话、每个词都应紧密结合画面,准确地表达内容。言词应当生动、朴实,力求简练,语音吐字清晰。解说词每秒不应超过三个字。
。它也是充分体现多媒体人机交互特点的界面技术之一。
四、屏幕设计
1.封面(片头)屏幕。课件的首页即封面,应使学生明确这是一个课程的开始。封面屏幕一般包括:课程名称、课件作者、制作时间、版权等。
2.主界面屏幕。课件都是通过主界面为学习者提供教学内容选择的,类似于我们书的目录。
3.教学屏幕。教学屏幕就是多媒体课件开展教学活动的屏幕画面,也是课件设计的重点。
五、友好人机交互界面的设计方法
1.显示色彩的设计。要正确选择色彩基调,并注意到对比、统一与和谐
关键词:竹材开发,工业设计,包装设计
1竹的印象
竹子是重要的森林资源。具有分布广、生长快、用途多、生态和经济价值高等特点,被誉为“绿色的金矿”。由于其具有生长快,容易繁殖,利于土壤结合,轮伐期短,纤维长等特点,竹子成为造林、土壤保护及社会林业发展规划中的理想植物。在亚洲国家,竹子被称为“穷人的木材”,广泛用于房屋建筑及日常用品中。在欧洲被看作是外来植物,用于装饰房屋及花园。
竹子常绿直立,形态各异,看似纷乱,实则错落有致。竹子的枝叶很少,且一直向上生长。碧绿的竹子,作为一种自然的构成,给美丽的大自然增添了光泽。无论生长着的翠绿的还是已砍伐的干黄的竹子都有很强的韧性,这使它具有了耐磨的特性。竹子在中国传统中,象征着生命的弹力、长寿、幸福和精神真理,而在日本,竹子则是真实与奉献的标志。早在新石器时代,竹子就已进入炎黄子孙的生活。举凡衣食住行、科技文化,无不留下竹子的踪迹。竹子高风亮节、虚心向上,从古至今为国人所讴歌推崇、寄情言志,被视为人格境界的理想化身,为悠久的中华文明增添了绚丽的一页。整个东方地区都将竹子用作书写的工具,对于佛教和道教作家、艺术家来说,竹子笔直的线条和中空的结构本身就有极其深刻的象征含义。
2竹材的工艺特点
竹材径小、中空、壁薄和尖削度大的几何形态,增加了对其进行加工利用的难度,不但局限了加工方法,并且也大大降低了竹材加工利用率。此外,竹材不能通过锯切的方法将其直接加工成板材或方材,也不能通过刨切的方法获得纹理美观的刨切竹单板;竹材虽然可以旋切,但所得到的竹单板幅面小,易碎裂,并且生产效率极低。
竹材在解剖结构上,其维管束相互平行,纹理通直,加之没有木射线等横向组织,因而竹材具有极好的劈裂性能;竹材本身具有良好的弹性和柔韧性,所剖的竹篾可以用来编制成具有各种图案、多种形式的工艺品、家具、农具和各种生活用品;利用新鲜竹材具有的热塑性,可以通过加热进行弯曲成型,制造出多种造型别致的竹制品。
竹壁厚度上存在着物理力学性能不同的竹青、竹肉和竹黄三个部分,在生产中必须分别对其进行加工和利用。
竹材色泽较浅,易于进行漂白或染色处理,有利于进一步提高竹材加工产品的装饰功能。
竹材及其制品由于易遭虫蛀和发生霉变与腐朽,必须进行物理和化学处理。
我国现有竹材加工企业规模小,综合加工能力差,同时我国竹材资源较为分散,远距离收购,运输费用大。由于竹材是空心体,车辆装载的实际体积小;由于竹材易生虫和霉变,也易干裂,不宜长时间露天储存;加上竹材采伐的季节性强,每年要有3~4个月时间进行护笋养竹而不能砍伐。
3竹材酒包装可行性思考
纵观酒包装的演进历程,每一地区每一发展时期的酒包装方式与当时当地的人们的生活方式具有重要关系。总体来讲,酒的包装总是在不断从简易走向丰富,从简单地满足使用功能走向实用和精神功能并重;并且总体上表现出随着技术进步而逐步推陈出新,不断丰富的基本特征。
现阶段的酒包装产品以更主动的姿态、更丰富的品种、更富于个性化的形态在酒文化中扮演着一个满足个性化饮酒需求的角色。设计师眼前有了一个广阔的想象天地,在每一个新奇的思路到新颖的包装方式的产生当中,我们应当特别注意传统与发展、共性与个性之间的衔接、过渡、转化,大胆发挥,敢于突破,以一种人为的形式巧妙地适应和恰当地引导新的生活需求。
随着人类文明的脚步,人类的生活在动态的变化过程中朝着物质日益丰富、生活更加艺术化的方向演进,人们更加主张现代生活与自然和谐的主体观念。设计师应考虑以生活需求为出发点,以最少影响生活质量的制造形式为生产手段,以可参与生态循环链(如竹材等有机或可再生利用原材料)具有良好的还原性的材料为主体材料源,来设计符合现代人们生活方式和审美习惯的具有现代产品设计的通用设计语言的原创设计。
在将中国的传统材料一一浮现眼前进行分析时,才猛然发现,我们传统材料的优势已经快消失殆尽了。木头,欧洲有上等的木材;陶瓷,国外的研究已经走在了我们的前面;玻璃,中国已经远远的不及欧洲。最后,想到竹子时,才觉得眼前豁然开朗。作为传统易降解可再生材料,竹材是一种极具潜力的绿色资源。竹子作为亚洲独有的资源具有明显的东方民族特征,而且主要生长在中国南方地区和台湾地区,分布广泛,具有很强的产业化特征和文化内涵。竹子作为四君子之一,其高洁的品格及优雅的风韵为其赋予了更为深刻的含义。从古至今,竹在人们的生活中就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经过了现代技术处理后的竹材,跟现代的设计理念、设计方法以及现代的制造技术、工艺方法相结合,与现代的销售手段、市场推广相结合之后,竹材必将迎来更加广泛的应用前景。
4酒包装设计的基本属性
酒包装作为批量化工业产品,有着产品的基本属性,离不开功能、结构、材料和工艺等因素的影响,在最终成品上都会打上这些影响的烙印。但因其与人们的生活方式及在陶冶餐饮气氛等方面有着特别的作用,所以,在酒包装当中附加了更多人文的因素。即使再简易的一个酒包装,也不能简单地定位为满足使用功能即可,要花更多的精力去了解和分析饮酒的主人以及喝酒的场所与气氛的需要。只有在基本的使用功能和附加的精神都得到了很好的满足,才能算得上是一件精彩的酒包装产品。相对其他产品而言,酒包装的属性主要体现在功能属性、身份属性和文化属性。
4.1功能属性
酒包装的功能属性主要体现在盛酒包装功能的实现上。早在战国时期,韩非就指出“玉卮不当,不如瓦器”,说明再贵重的盛酒玉器,如果没有底连水都不能放,其价值还不如普通的瓦器,可见我们先辈很早就意识到功能在容器造型中的价值。作为当今的工业设计师,更应该树立长远的生态学观念,将“绿色设计”的发展方向随时放在心头,充分运用“形态契合”和“形态组合排列”等原则,在酒包装产品造型设计中进一步探索以合适的形态结构扩大包装的功能价值,最大程度地节约材料、空间和减少资源投入的可能性。
4.2身份属性
身份属性是酒包装很重要的属性特征,它与使用者之间有着紧密的不可分割的联系,带有强烈的感彩,它也是设计定位的主要依据之一,是设计师进行酒类品牌及其包装差异化处理的导向仪。一件产品的功能属性就好比一个裸的人,只有给它穿上了身份的外衣,才能够在众多产品中形成彼此的差别,赋予它更多的内涵。
按照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人的需求存在着一个从生理向心理逐步转变的过程,处在不同的阶段,需求的侧重点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在由酒肆上大喝烈性白酒和啤酒转为倾向于慢品一杯红酒甚至是高档红酒的人群,已经不是处于生理和安全需要阶段那么简单,随着在社交、自尊、审美、认知和自我实现需要逐步递进的变化中,人们越来越多地要求与他特定地身份和地位相适应,要求酒包装有更好地使用性能、人文内涵和恰当的外观形式。人们更多的追求物质和精神都趋于平衡的较高质量的生活方式。不少人很注重对美的追求,注重对新奇的追求,即便是买一般的日用品,也选择那些具有强烈的艺术个性的设计。作为酒的外衣的包装部分,购买或收藏者自然更是期望能够独树一帜,别具一格而富有吸引力,尤其是一些中上层人士,更是将选择酒的包装形式当成收集艺术品一样。
4.3文化属性
设计是社会物质生活方式的一种创造性活动,换句话说,人的一切生活方式都是人类文化的体现,只是这种文化体现有时表现得很显露,很强烈,令人们关注;有时却表现得较微弱,较内涵,不易为人们所注意罢了。设计师解决并表达这一系列问题时所反映出的是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的统一,是某个时期的一种文化标志的体现。设计更多是上升为一种文化的表达:地域、人文、民俗…不同的是视觉为其形式的手法,让消费者不单是在消费物质,同时更能领会到更深层次的东西,这是我们进行竹材酒包装设计时重点考虑的问题。酒包装设计本身附带了强烈的信息,借助于文化的传承力量,互传一种信息,互传一种信念,以带给人们更高品味、更健康的生活方式。酒包装设计既要考虑使用者的个人喜好,又要充分考虑到因素、传统文化因素和设计价值因素等的影响,并且还受制于设计师本人的文化素养的高低和表达能力的强弱。
5竹材酒包装设计的要点
5.1材料因素
材料是实现竹材酒包装的物质基础,离开了竹材及辅助材料的材性与工艺,其设计只能是一种抽象存在,无法体现其存在的意义和价值。竹材作为包装的有机组成部分,其直接影响着产品性能的实现和功效的发挥,而且,竹材本身特定的属性和含义,不仅直接左右最终酒的销售价格更在认知上直接影响着消费者对该酒品牌的整体认同和印象。
作为塑料产品、木制产品等的替代品,竹制品具有得天独厚的发展优势。竹子的纤维排列紧密,整齐,走向一致,有一定的韧性和硬度,加工处理过程简单。竹制品特有的竹制感觉和使用感觉是塑料甚至一些木制品都无法相比的。
5.2结构因素
竹材的构造是实现竹材酒包装功能的基础,而且结构与最后包装造型之间存在着非常密切的因果联系,也是我们研究的重点。作为酒瓶外包装,其功能基本上是预先设定不可随意改变的,而实现其特定包装功能形式的结构是可以选择的。大自然是竹材构造演化的基本源泉,设计师应认真深入地观察竹子本身,分析和研究其可供利用的优秀实例。在设计中应特别注意分析竹材结构中的基本连接方法,包括榫接、滑接、刚接等在竹材包装设计中的最佳应用,研究竹材结构与形态的关系,与结构稳定的关系,与受力方向的关系等等,努力探索设计新结构形式的可能性。设计师根据竹材材性,经过深思熟虑,可以选用一些独特结构原理和结构方式来实现自己的设计意图。
5.3环保因素
现在由包装材料产生的污染问题十分令人头痛,其原因主要是包装采用的材料并不环保,而先前人们所使用的包装,采用自然材料,并直接用材料的本身结构使包装成型,不使用粘合剂。我们应该积极研究竹材这种易降解可再生的传统材料,通过产品设计唤起对环境问题的反思,加强人与环境的亲近感,提高人们的生态意识。在设计中对竹材我们要尽可能进行单纯化处理,尽量少地消耗能源;结构上也努力地进行简易化地处理,直接减少竹材的用量;兼顾考虑酒包装使用者的陈列装饰延续和最终降解回收的可能性方法。
6竹材酒包装开发设计的方向
竹子作为亚洲独有的资源具有明显的东方民族特征,而且主要生长在中国南方地区,尤其是毛竹,主要分布在江西、福建、浙江、湖南和台湾地区,分布广泛,杆形粗大,篾性好。就生态而言,竹子是一种可再生性材料,循环周期短,生长占地面积小,对土地要求不高,且具有优美的外形和较强的对环境的调节功能,再加上其质轻而坚固耐用、加工工艺简单、成本低廉,具有很强的产业化特征和文化内涵。
绿色包装设计中“绿色工程”的口号从材料的选择到工艺的过程到制造,从设计到销售到材料的回收处理都提出了严格的要求。作为当代工业设计师,我们能够将对环境保护与生态平衡的重视,结合到具体的酒包装设计细节上并做些许探索性的工作,这于我们无疑是一件意义重大而又倍感欢欣的事情。
我们的竹材开发设计尽量考虑加工制作的轻量化,节省资源,节约能源。在造型设计时我们要尽可能利用竹材自身材质肌理和材性、结构来完成产品的设计,并尽可能少地应用辅料,如油墨、粘合剂、漂白剂、染料、覆膜等。我们要努力加强对竹材材料与现代工艺的研究,将传统的材料、文化语义与现代生产工艺有机地结合,探索不同竹材、竹材不同部位、不同物理状态下竹材的开发利用可能性,致力于创造既便于使用,又清新质朴且品味高雅、美观时尚真正为消费者喜爱的包装形式。
参考文献:
[1]赵仁杰,喻云水,竹材人造板工艺学,[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2年;
[2]杨淳、桂元龙,设计解码,[M],南昌,江西美术出版社,2004年;
[3]赵江洪、张军、龚克,第二条设计真知,[M],石家庄,河北美术出版社,2003年;
[4]巫建,《搞好工业设计专业的形态学教学》,[J],北京,《北京印刷学院学报》,2004年;
关键字:步行街(区)设计优点设计原则
--------------------------------------------------------------------------------
“6月5日”一年一度的呼唤,一年一度的希望。从1972年到现在,人类已迎来了第24个环境日。尽管到这一天各国有识之士都要为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而忧心忡忡地大声疾呼,但地球环境状况却仍然处在不断恶化之中,人类正一步步地把自己挤推悬崖。君不见:厂矿区浓烟腾空,街道上臭气熏天,马路边噪音刺耳;南极臭氧空洞正以每年一个美国陆地面积的速度扩大,受臭氧空洞的影响,太阳紫外线辐射长驱直入,人类皮肤癌发病率不断上升,空气质量严重恶化,全球有1.25亿人口生活在岌岌可危之中,全球12%哺乳动物和11%的鸟类濒临灭绝,每24小时就有150~200种生物从地球上消失……
1992年6月召开的“环境与发展”世界首脑会议,通过了《里约宣言》和《21世纪议程》等重要文件,与会员国一致承诺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作为未来的长期共同的发展战略。为了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我国编制了《中国21世纪议程》,将中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确立为“建立可持续发展经济体系、社会体系和保持之与相适应的可持续利用的资源和环境基础”。
当代任何一个有人类群体意识和道德良知的人,都必然要认真地考虑目前日趋严峻的城市环境问题。任何社会、任何国家在改革的总体战略中,一般都包括改善空间质量和生活环境的问题。现代城市规划、设计正是作为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在战后的西方率先崛起的。
现代城市设计比较偏重形体艺术和人的知觉心理,其要素包括:建筑形态及其组合,土地使用、开敞空间、步行街(区)、使用活动、交通与停车、保护与改造、标志等。其中开敞空间(OpenSpece)意指城市的公共外部空间(不包括那些隶属于建筑物的院落),包括自然风景、硬质景观(如道路等)、公园、娱乐空间等。步行街则是城市开敞空间一个分支。欧洲大陆的荷兰、德国、丹麦等国家最早发展了“无车辆交通区”,如德国埃森市的林贝克大街1922年封闭交通,1930年建成林荫步行街,它是现代步行街的最早雏形。
任何一个城市都有自身的文脉和传统。我国的城市在千百年的发展演变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城市结构形态——中心结构和大量的街道组成的城市网格。这种结构形态为今天的城市带来了高人口密度的高建筑密度,这就要求我们不断地进行城市更新。就城市交通而言,我国是世界上自行车的第一大王国,仅北京就有726万辆,其保有量达80%~90%,而作为现代文明标志的汽车则以年平均10%~13%的速度递增,这迫使我们去研究城市的步行交通系统,以适应国情,改善我们所处的环境。
实际上,步行街是现代人对日渐稀少的生机勃勃的街道生活现象的一种反拨。轮回——来源于宗教的意象,似乎也反映了社会发展的一个方面,“把街道还给行人”,“把人性尊严的空间还给市民”已成为世界范围的呼声。美国著名的人本主义城市规划理论家刘易斯*芒福德认为“我们城市的存在不是为了汽车通行的方便,而是为了人的安全与文明”,他反对将公路通到市中心,他所喜爱的城市是有生活气息(Iively)城市,具有邻里中心,便于人们步行,人们可以在路旁咖啡馆及有林荫的街道上面对面地相遇;他推荐新泽西州的汽车与步行街分离的社区规划。源于30年代,大规模实践于60年代的复兴,更新城市中心区成为“步行化”的直接原因,“步行化”目标绝不仅仅限于复兴城市中心区的经济,而且在于恢复人在城市中的地位,提高城市社会价值。芒福德认为:“城市最好的经济模式是关心人和陶冶人”,“社会的重建必须从‘人的再生’开始”。许多步行街(区)的建成还证明,它使城市具有了新的活力,新的形象,并极大地改善了环境。
步行街不只是美化环境规划的一部分,而且还是繁荣城市商业活动和有机活力的重要手段。上海城隍庙步行商业街等都证明了这一作用的存在,而且步行街建设的成功与否还关系到城市中某特定地段,乃至整个城市的生活状态,如西德的慕尼黑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慕尼黑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城,战后经济迅速起飞,人口剧增,使古城一度陷入困境。1963年,该市为此确立了“促进市中心的城市生活”的规划设计目标。1965年,由津森教授带领的小组在对全市交通进行全面调查分析的基础上,作出著名的“津森鉴定”,并建议将东西向的纽豪森街、考芬格街和南北向的凡恩街改为步行街,即所谓的“津森十字”,1968年议会通过该方案并付诸实施,1972年全城以节日气氛庆贺竣工落成,其后使用反应极佳,其成功经验有四:一是选址好,它与城市门户火车站直接相联系,通畅便捷;二是综合解决了旧城交通问题;三是多功能;四是空间布局富有变化,设计精细,很好地利用和组织了历史遗留下来的建筑文化遗产。
在规划中设立步行街区,可增加商店,使原先单一的街道发展为网状,互相沟通的步行街区,并在功能上集文化、购物、娱乐、休息、历史保护为一体。由于它外部空间采用人的尺度,所以它既能创造富有生气的商业气氛,又可减少在闹市区对汽车的依赖。如莆田市的十字街改造为步行商业街,不但繁荣了商业活动,而且保护古谯周围的街景特色。总之,步行街的规划设置,有以下四个:
一、规划设计优点:
(一)社会效益——它提供了步行、休息、社交聚会的场所,增进了人际交流和地域认同感,有利于培养市民一种维护、关心市容的自觉性;
(二)经济效益——极大地促进城市社区经济的更加繁荣;
(三)环境效益——减少空气和视觉的污染,交通噪声,并使建筑环境更富有人情味;
(四)交通方面——步行街区可减少人车混行和汽车对环境所产生的压力,减少交通事故,改善城市交通拥挤状态,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从城市设计角度看来,步行要素有助于基本的城市要素的相互作用,强有力地联系现存的空间环境和行为格局,并有效地与城市未来的物质形态变化相联系。
二、城市步行街(区)规划设计原则
简*格黑在《建筑之间的城市生活》一书中把城市生活分为三类:①必要生活——基本的,带有强迫性的日常生活,如购物、上下班;②选择活动——户外条件允许时人们乐于进行的活动,如散步、观光、户外休息锻炼;③社交活动——公共场所的交往活动,如谈天、打招呼等。后两类活动是高质量的城市生活所追求的,它们受环境质量的影响尤为明显。
(一)良好的交通体系
步行街的成功与否,交通问题是关键。设计中应考虑步行街所在的地段,全城的交通情况、停车的难易(我国特别要考虑自行车的停放问题)、路面的宽窄、投资渠道和居民意向等因素。有资料表明,我国城市自行车出行率达60%~70%,故在规划中须特别考虑停车场的设置,包括城市临街的一些建筑前空地和局部地下层群为停车场地,以解决自行车停车用地紧张的矛盾。另外还应考虑自行车与公交换乘的停车场,在这种规划下,远期可考虑设置小车与中巴车专用道,使公交与自行车联系更密切。在步行等旁增加城市支路,引导非浏览、非购物人流通过,作为它的辅助道路进货,也作为步行街的疏散道路和消防通道。即:人车分流、以汽车道(仅考虑公交线路、专用车辆、必须的货运等)为联系路,与城市道路网相联,以自行车步行道为内核,独立形成网络状,加上必备的环境设计,可形成环境质量高,集购物、娱乐、文化、饮食一体化的城市新型商业步行街区。
(二)完整的空间环境意象
美国著名城市设计理论家凯文*林奇在《城市意象》一书中提出了构成城市意象的五个要素:道路、边界、区域、结点和标志。实际上就是人们认识与把握城市环境秩序的空间图式。林奇把道路放在各要素之首进行描述。从城市设计角度看,街道的意象是建筑和街区空间环境的综合反映,有特色的街道空间环境自然可反映街道特色,高质量有特色的街道空间环境比建筑更宜体现街道特色,街道的意象特色依赖于空间环境特色。
①道路
作为城市商业环境中的道路,其作用体现为渠道(人、车的交通、疏散渠道)、纽带(联结商店、组成街道)、舞台(人们在道路空间中展示生活、进行各种活动)。规划中对道路与两边建筑物的高宽比以H/D=1为主,穿插一部分H/D=2的建筑。这样的空间尺度关系既不失亲切感,又不显得过于狭窄,从视觉分析上是欣赏建筑立面的最佳视角,容易形成东主独特的热闹气氛的空间。
②区域
作为城市中心区,由于城市商业活动本身的“集聚效应”,公建布局相对较为集中,由于人们生理与心理因素的影响,步行街长度取600—800米为宜。(即城市主干道的间距),加上购物的选择性与连续性,销售的集合性和互补性,最终形成集中成片的网络化区域系统。
③中心
中心即一定区域中有特点的空间形式,结合步行街的特点,规划以一至二个广场,可作为步行街的中心、,为其带来特色与活动。
④标志
入口,对于步行商业街,入口的重要性在规划中应充分考虑。在连接城市主干道的地方设置牌坊等作为步行街的入口,大量的人流由此进出,不许机动车辆进入,入口处设灵活性路障或踏步,并设管理标志符号。由于它起着组织空间、引导空间的作用,街道形成了第二个没有屋顶的内部空间,既起框景作用,其本身也是街道空间中的重要景观,它是整个街道空间序列的开端。既可适合市民的心理需求,给人们以明显的标志,还可突出历史文化名城的风貌。
(三)丰富的空间形式
城市是人类文化的长期积淀,并以一定的物质空间形式表达其文化特征。现代城市追求适居性的空间环境、追求界定鲜明、比例适宜的积极空间。它能有效地渲染出不同的环境气氛和空间特色,它是一种内在的构成要素,其表现力和感染力是丰富、深刻的。如美国的明尼阿波利斯市的尼克雷特步行街以匠心独具的空间特色使美国第一个步行街建设获得了成功。设计者在步行街中,以集中人行活动区为指导思想,把街道做成弯弯曲曲的蛇形道,加上统一设计的街道家具,创造了强烈动感和节奏感的街道空间,成了美国步行街中竞相仿效的佳作。
步行街区建筑内外的界线可以是虚的,可穿透的和不定的,并有一种向内吸引的感觉,也体现了我国传统空间特征中“虚”的意境,并不像芦原义信作为“图”、“底”空间理论引证的意大利传统街道。
步行街区的布局形态可以是丰富多变的,①线状沿街道布局—店铺沿街道两侧呈线状布置,鳞次栉比,店面凹凸,街道空间呈现一定的不规则状。如北京琉璃厂、天津古文化街,②线面组合布置——大都有明显的步行商业街,与路段上某些商业地块联系起来,形成组合布局,如合肥城隍庙步行商业街;③面状成片布局——商业街区在城市主干道一侧集中布置,形成网状形态,如上海城隍庙、南京夫子庙等。根据我国的功能和环境要求,步行街可分为多种形式:封闭式、半封闭式、转运式和步道拓宽式。
随着历史的发展,步行商业街的空间形式发生了很大变化,正向多功能、多元素的公共建筑综合化发展。但在顺应社会潮流而使步行街朝现代化发展的同时,也应保留自身应有的传统空间与风貌。可规划设计适合当地文化脉胳特色的骑楼、过街楼、庭院式商店布局,室内步行街等,以建构一种综合性很强的步行购物系统,使城市空间具有历史的延续性,以提高其价值观念和深层意义。
(四)独特的景观构成
步行街具有独特的构成因素,这些因素也是满足现代城市生活的需要,构成城市环境风貌和组成部分。步行街由两旁建筑立面和地面组合而成,故其要素有:地面铺砖、标志性景观(如雕塑、喷泉)、建筑立面、展示柜台、招牌广告、游乐设施(空间足够时设置);街道小品、街道照明、邮筒、休息坐椅、绿化植物配置和特殊的如街头献艺等活动空间,其设计繁杂程度决不亚于设施建筑,不过最关键的还是城市环境的整体连续性、人性化、类型的选择和细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