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5-26 02:13:32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食品科学与工程,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5)08-0155-02
食品科学与工程是一门集多学科为一体的边缘学科,该专业主要学习化学、生命科学、物理等学科相关知识,融合食品加工技术的基本理论和知识,同时参加食品生产技术管理、食品工程设计和科学研究的基本训练,要求学生应具备基本的食品贮藏保鲜、食品加工技术、食品工程设计及相关食品资源产品的开发等能力。然而,由于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覆盖面大,涉及多专业相关理论知识,仅单靠两年的专业课学习基本很难使学生较为深入地掌握本学科的专业知识和技术,因此,实践教学环节在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生培养中极为重要[1]。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实践教学包括:基础课程实验、专业实验、集中实践性教学环节、创新能力培养环节和毕业设计(论文)等。其中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实验主要包括化学课程各类实验、食品微生物学分析课程各类实验和食品加工系列课程实验,集中实践教学环节包括认知实习、食品专业社会调查、食品工艺设计与实习、食品工厂设计与环境保护课程设计、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综合训练、食品工程与食品机械课程实习、生产实习、毕业论文(设计)等。在此基础上,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还增设创新能力培养环节,主要包括科技方法训练、食品工程设计训练、食品加工工艺比赛、大学生创新创业实验计划、大学生挑战杯等。根据国家相关文件精神以及本专业的特点,高等院校应适当增加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环节必修学分的比例,培养适应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食品领域的高级应用型、复合型科技人才[2,3]。
一、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的具体实施环节
第一,实验教学环节中基础课程实验课主要涉及生物和化学专业中与食品密切相关的课程实验,如实验化学、无机及分析化学,目的是为学生后期专业实践基本技能及知识奠定坚实的基础[4,5]。在基础实验课中,加强基本操作技能的训练,同时增设现代实验技术相关的内容,并同专业课相结合,依据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适度的开设一些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此外,在专业课教学过程中涉及食品加工工艺流程和实验操作过程,多采用多媒体制作幻灯片或直接播放Flas和生产操作的录像片,以加强和培养学生对相应实践环节和工艺的认知程度。
第二,生产实践环节的实施过程。让学生进入各类食品企业进行生产实习,低年级学生主要以参观的形式进行认知实习,了解不同产品工艺工厂的操作步骤和流程,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开设奠定基础;高年级学生则主要以生产实习的形式参与产品生产的全过程,通过原料收购、生产加工、包装销售等具体环节强化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把控,使学生充分认识到专业知识的重要性。实践环节加强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为其今后顺利完成毕业论文,更为后期尽快适应科研与生产工作奠定了良好专业基础。
第三,在课堂教学和基础性实践教学的同时,辅以课外科研训练。在高年级学生实践教学环节中,可结合食品专业自身特点和本人的兴趣爱好,寻找相近食品专业方向的教师作为导师,参与教师的科研课题组,在教师的指导下接受科研基本技能的训练,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二、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实验教学环节存在的问题
验证性、重复性、演示性的实验教学内容所占比例较大,综合性实验较少,部分学生对于实验教学内容还是处于“被动参与”。课堂上教师首先将实验目的、原理和操作步骤以板书的形式预先放置于黑板上,然后对实验步骤和细节进行讲解。学生在进行实验时,由于预先设置了实验步骤,学生完全按部就班的照此步骤重复的实施。实验结束后,依据实验指导书和教师给出的公式完成实验结果的计算,对于实验实施的过程毫无印象,甚至连基本的溶液的配置技能都未掌握。长此以往,这种重复、被动的实验教学模式束缚了学生的手脚,甚至在某种程度上禁锢了学生的思维和想象能力,完全失去了实验教学的意义。
(二)生产实践环节存在的问题
工厂现代化工艺实践困难较大,许多食品厂设备相对落后,主要依据原始的人工操作实施,特别是一些现代化、自动化水平不高的地方,寻找现代化实习工厂非常困难,加之许多食品厂家和食品企业都不愿意接受学生的认知实习和毕业实习,而目前我国又无相关的法律条文明确要求食品工厂有接受学生实习的义务。因此,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存在学生实习难、了解现代化生产状况难等问题。
(三)课外科研训练环节存在的问题
通过科研训练环节的实施,学生能够较好地掌握食品科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强化了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然而,目前课外科研训练环节也存在诸多的问题,诸如实施科研经费有限、学生人数较多等。目前学生实施科研训练中,经费的来源主要包括学校设置的SRP训练、国家大学生创新训练和教师的项目经费等,要求学生以团队或小组的形式参与。由于学生数量过多,资助经费有限,只能有少数学生获得资助参与课外科研训练,另外这些获得资助的学生在进行分组训练过程中,还存在主要负责人实施而其他学生消极对待等问题,导致大部分学生没有有效实施课外科研训练。
(四)实践教学师资不够充足
在高校教师队伍中实践教学的师资队伍普遍存在学历水平偏低、技能水平不高、实验系列人员待遇较差的问题。这主要是由于实践教学师资队伍长期被忽视,致使实践教学师资队伍不稳,整体素质不高,缺乏。
三、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实践教学实施建议
(一)构建合理的实践体系
根据食品行业人才市场的要求,实践课程体系的建立应以学生就业为导向,以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对食品行业需要的人才情况进行分析调研,体现学生科研能力的训练,建立现阶段实践课程体系。将传统的“学科本位”转变为适应现代化本科教育的“能力本位”的课程模式。此外,将各门课程设计、实习与综合实验分布于第4到第8学期,与相应课程结合实施,没有单独安排集中教学实践,主要考虑到学生结合相应的课程在实践教学中得到应用,可以对课堂所学知识得到巩固。在第6到第8学期,设置一些小学期,主要针对目前出现的食品加工现代化技术领域让学生实施调查,目的让学生在初步掌握一些专业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发展学生培养自主发现问题的能力,同时将可能出现问题的环节进行采样,结合相应的专业知识对原料进行开发和利用,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创新思维的开发,提高其对于实际生产中出现的问题的判断能力和解决能力,而且可以使其充分地认识到食品加工技术及食品企业经济效益和声誉的重要性。
(二)加强学生与企业的关系
利用学校、老师、学生等一些社会关系联系实习单位,建立稳定的校内外实习基地,也可以鼓励学生在假期到指定企业打工,加强企业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学校相关部门通过各种渠道与相关的食品企/事业单位合作交流,及时获取企业的第一手信息,及时了解企业的人才需求和迫切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目前企/事业单位发展和改革的需要设置专业和相应的专业课程,并按照用人单位的岗位要求培养学生,使学校在食品专业建设和调整、实践岗位的推荐等方面始终处于主动地位,同时带动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就业和招生工作。与此同时,用人单位也可以找到自身所需技术人才,解决了毕业生多而企业招不到人却人才紧缺的矛盾,使企业进一步了解学校的办学模式和理念,从而形成互动式交流合作方式,最重要的是学生在此机制优化的同时也可充分提高其实践操作的能力。
(三)针对设立的学生科研训练项目进行定期检查、评价
每组各成员必须有详细的试验记录,课题结束后以各科研组为单位进行答辩,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在课外科研训练中受益。
(四)加强实验系列队伍建设
高校实验技术队伍的建设是学校整个实验教学、科学研究、学科基地和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实验室工作水平的高低取决于其整体素质水平,且直接影响到实验教学与科研工作的质量与效果,关系到学生实验水平和技能及专业实验室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建成一支结构合理,综合素质好,教学实验保障有力,科研实验技术精湛,学科建设中能发挥重要作用,仪器设备使用管理良好的实验技术队伍,既是学院实验室建设和发展的关键,也是学校创建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的一项战略性任务。只有坚持以人为本,适度加强实验系列人才待遇,确认实验师技术队伍同是我校人才队伍中重要组成部分的思想,才能够充分发挥实验系列人才的积极性,使其在现有实验条件的基础上,培养自身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并产出高水平科研成果,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现有仪器设备的利用效果,才能开拓、设计新实验,辅助于教师的教学实施和科研项目的完成。在实施完成的过程中,应着重加强现有实践教学人才的建设,并逐年引进高层次实验技术人员,并对其进行定点定期培训,加强培训精密仪器的操作与维护程序。
四、总结
突出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实践教学,就要强化实践教学在学生培养中的作用和实验系列队伍的建设,把实践教学贯穿于教学整个过程,使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实践,做到实践和教学的相互统一,通过各种实践教学环节的训练,使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达到升华,并通过反复熟练的基本技能的培训和科研训练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知识的积极性,从而激发其创造性。总之,实践教学环节是高校教学、科研所不能忽视的重要环节,也是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本质培养要求。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中实践教学实施与完善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可能还会遇到或多或少的问题,为了培养高素质的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技术人才,还应该大胆探索,只有在实践中不断地总结经验才能提高实践教学环节实施效果。
参考文献:
[1]陶勇芳.关于高等工科教育创新的探索[J].中国高教研究,2005(1):21.
[2]周文斌.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教学改革初探[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22(3):311-313.
[3]滕建文.强化实践教学,提高食品专业学生综合能力[J].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27(6):18-20.
关键词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 综合实训 实训内容
中图分类号:TS-201-4 文献标识码:A
Comprehensive Training System Design of Food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Professionals in Food Factories
MA Lizhen, LIANG Peng, HUANG Zonghai
(College of Food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Tianji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Tianjin 300384)
Abstract This article describes the food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plant design comprehensive training concept, idea, purpose and content of the framework as well as specific training, etc., and through our specific practice and train the students to analyze problems and problem-solving skills, practical exercises skills, in order to strengthen the practice of teaching and embark on a new path.
Key words food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professional; comprehensive training; training content
食品工厂综合实训是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培养计划中的重要实践环节。食品工厂综合实训通常是以食品工厂实习、食品新产品科学研发或食品综合性实践教学等方式来实现的,食品工厂实训是建立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关系、取得生产知识的重要阶段。实训者通过对食品工厂的产品结构、生产工艺、生产设备、产品的检验与开发、企业管理模式与营销战略、工厂设计等方面的认识与了解,巩固和丰富课本知识,培养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锻炼实践操作技能,同时了解专业及行业特点,掌握专业工程技术及相关产业知识。
1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工厂综合实训设计理念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自建系以来通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分“四步走”的战略得到了充分的印证和考验,并逐渐形成了独有的先进综合实训教学理念:(1)综合的实训理念。构建多方位、多层面、立体式实训基地,培养学生的工程能力、工程素质、创新意识,实现由技能训练向工程综合能力培养的转变。(2)创新能力培养为核心的理念。以学生为本,以创新能力培养为核心,坚持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提高协调发展,推进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研究性学习。(3)三个课堂相结合的理念。把校内实验教学的第一课堂、校内教学计划外开展的学科竞赛、创新实验等教育活动的第二课堂和校外实训活动的第三课堂有机结合,互补互动,有效提高实训效果和学生工程素质。
2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工厂综合实训设计思路
根据学校的办学定位与人才培养目标,在教学实践实施过程中要始终强调学校制定的“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特色兴校、文化铸校”的16字方针,着实在“质量、人才、特色、文化”8个字上下功夫。以能力培养为核心,注重学生工程素质的提高,实行三个课堂的结合,构建新的实践教学体系,实施分层次、多模块的实训项目方案思路:(1)构建综合背景下的实训教学体系,优化资源配置。实现从最初的实验室验证性试验到以食品工艺学实验的专业实践技能综合训练;从课内理论教学扩展到课外实训实践,包括创新大赛、课堂兴趣小组、研发基地科研课题项目、毕业实习和其它创新实践训练以至同校外企业联合开发新产品的实践训练的三个课堂的扩展;从食品工厂认识层次到食品工厂基本实训层次、食品工厂综合实训层次、食品工厂高级实训层次。四个层面的层次扩展,注重学生在实训中工程素质的训练和养成。(2)推动三个课堂教学内容的有机结合。第一课堂为教学计划之内的实训任务,第二课堂为在校内的课外实训,第三课堂为校外综合实训。三个课堂结合,在原有的第一课堂以基本技能训练为主到第二课堂更多地体现创新实践,在教学方式上也由以教师紧密型指导为主转为教师松散型指导为主,而更多地体现学生的自主性和创新性。(3)提升教学手段。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如多媒体教学、计算机网络教学等方式,结合计算机模拟工厂岗位的仿真技术,教学网络化管理,优质教学资源共享。通过这种教学手段提高实训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促进学生自主研学,建立多元化、智能化、网络化教学平台。(4)食品工厂面向学生开放。食品车间进一步实行全面开放政策,为学生提供具有不同特色、不同教学要求和较大发展空间的实践性教学实训。学生可根据自己的时间和教学计划,自主选择上课时间和训练层次,改变学生长期以来被动、刻板的学习方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
3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工厂综合实训设计构架体系
食品车间的综合实训体系分为4个层次:第一层:食品工厂认识层次。包括实训课程多媒体展示、食品机械设备运行原理、食品产品生产过程、食品检验与检测4个模块。第二层:食品工厂基本实训层次。包括产品食品加工的工艺条件控制、食品机械设备实际运行过程、食品产品质量检验、生产组织管理4个模块。第三层:食品工厂综合实训层次。包括食品研发技术方案、食品工厂建厂设计、模拟岗位职责实训3个模块。第四层:食品工厂高级实训层次。包括工程创新综合平台模块,含各类竞赛和大型的工程创新课题。
在以上四个层次中,第一层次为基础,第二层次为主体,第三层次为扩展,第四层次为提高。
4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工厂综合实训设计内容
4.1 生产工艺技术及生产设备
学生在进行食品工厂实训时应多方面了解食品生产设备的实际状况,掌握食品生产工艺技术水平的相关知识。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实训期间让学生掌握食品工厂产品的生产工艺流程和操作规程,了解各道工序的技术参数和工艺效果,从技术原理、产品质量、设备投资、成本、安全、卫生等方面综合分析工艺的特点、合理性及先进性。学习和掌握在生产过程中控制产品质量的操作与检验方法,了解和分析常见产品质量问题的产生原因,并尝试提出具体的解决措施。(2)让学生了解主要生产设备的型号、结构特点、技术参数、适用范围、生产厂家及购置费用,收集有关设备的技术图纸或绘制草图。分析设备性能与产量、质量的关系,学习主要设备的操作要领和常见故障的排除方法。(3)还要让学生了解生产车间、冷库、锅炉房(蒸汽发生器)、工厂内各车间相互走向、辅助部门、实验室、生产设施、排水系统、换气系统等主体建筑和辅助设施的整体分布、面积分配及各个建筑特点。
4.2 生产卫生防范措施
实训期间培养学生的卫生安全意识尤其重要。相对其他行业的工厂,食品工厂的生产卫生要求就相对较高。食品专业的学生是食品行业的继承者,是未来食品行业的中坚力量,为减少与杜绝食品安全事件的发生,作为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学生,在实训过程中应深入了解食品企业的卫生要求、卫生现状及卫生防范措施。
(1)食品工厂卫生要求。让学生明确国家标准《食品企业通用卫生规范》(GB 14881)对食品工厂的生产卫生做了要求。要求食品在“原料―加工―成品―包装―贮运―市场”的全过程中自始至终处于安全卫生和不被污染的环境之中。
(2)卫生防范措施。实训期间,为模拟真实的工厂环境,让学生了解采取各种卫生防范措施。首先,实训期间在学生中建立卫生管理机构,设立卫生督导员,并有指导老师监督,对过程中所有食品卫生工作进行全面管理。其次,实训前动员会上让学生了解和贯彻食品卫生有关法律法规,并对学生进行卫生知识培训,以提高学生的卫生防范意识。最后,从食品工厂环境、设施、设备、生产过程、学生个人等方面制定出详细的卫生消毒方法,以便保证食品工厂卫生。
通过多方面让学生了解实训工厂的卫生现状,结合对食品企业通用卫生规范的要求,在实训结束后应达到掌握食品工厂卫生防范措施的目的。
4.3 产品开发及产品检验及
(1)产品开发。实训期间食品工厂要为学生安排产品研发工作,具体包括新产品的开发、原有产品品质的优化、产品加工工艺的技术提升等内容。
新产品的开发是让学生根据市场需求进行新型产品的研制,包括新产品加工工艺研究、配方研究、设备选型、批量生产技术研究等。产品品质优化是让学生对他们生产的产品品质的改良,通过配方调整、工艺改进等方法改善产品的色泽、口感、质地、稳定性等质量指标,如提高产品营养价值,延长产品保质期等等。加工工艺技术提升是要求学生对工厂现有生产出的产品工艺进行改良,主要目的是提高产品品质、节约原辅材料、减少生产能耗以及不必要的浪费,从而降低生产成本。
产品开发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在实训过程中对实训工厂的产品研发背景、研发思路、研发能力等方面做初步的了解和认识。
(2)产品检验。产品检验是实训过程中让学生对他们自己生产的产品按照国家标准进行感官检验、理化检验和微生物检验,并将结果与标准要求进行比较以确定每项特性合格情况。感官检验主要是产品色泽、形态、组织、滋味及气味、杂质等的检验;理化检验主要涉及的是产品的营养成分、有害金属元素含量、农药残留量、中药物残留量、食品添加剂含量、化学致癌物质含量等的检测;微生物检验主要包括细菌总数、大肠杆菌、致病菌(如沙门菌、志贺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方面的检测。对于不同类的食品,因加工工艺不同,所选用的原辅材料不同,其检测项目也有所不同。
4.4 实训期间食品工厂的管理模式
实训期间,食品工厂管理模式尽可能地效仿对食品企业的全部生产经营活动进行管理,并且有效地计划、组织、领导并加以指挥和控制。为了用最有效的方法去实现组织目标,有必要模拟建立相关的管理制度,如实验制度、安全培训制度、研究制度、汇报制度、总结制度、考核制度等,以此规范实训行为,以促进发展。
学生在实训前应对当今企业几种管理模式的相关知识进行了解,在实训过程中,应对所在企业的管理模式进行了解,并根据企业现状和各种管理模式的优缺点对企业现有管理模式提出建议及具体可行的修改意见,以加深对企业管理的认识。
4.5 实训期间的营销战略
实训期间让学生了解市场营销战略是企业市场营销部门根据战略规划,在综合考虑外部市场机遇及内部资源状况等因素的基础上确定市场目标,选择相应的市场营销策略组合,并采取有效实施和控制的举措。
为了使食品专业的学生在今后的工作中,能对企业的营销战略有正确的认识,能对企业的营销战略做出精确的把握,在工厂实训过程中就应对所在企业的营销战略有一定的了解,对生产的产品进行试销售,让学生实地策划销售方式,试销售前进行销售预算,试销售之后进行总结。
参考文献
[1] 马俪珍,刘金福,梁鹏,等.食品工艺学实验[M].化学工业出版社,2011.
[2] 何维泽.基础实验基地建设的探讨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2(131).
[3] 毕建杰,常安瑛,等.科研与实验室建设有机结合 探索实验室开放管理新思路[J].高等农业教育,2002(82).
[4] 赵成军,石志标,等.实验室开放新模式探索与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03(145).
关键词:实验教学;改革;素质教育;创新
A Brief Discuss of Experimental Teaching Reform in Major
of Food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Liu Yan,Lou Ai-hua,Zhang Yu,Tan Si,Deng Fang-ming
Abstract: In this context, we discussed the status of experimental teaching for the major of Food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in qualities education, and introduced the methods of experimental teaching reform and achievements. Integrating the qualities education with experimental teaching, establishing the complete experimental teaching system suitable for quality and innovation education for the major of Food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will be good for training of innovation talents of the major of Food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Key words: teaching;reform;quality education; innovation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教学通常分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和实验教学三个部分。其中,实验教学在教学计划中占较大的比重。实验教学是培养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素质的有效途径和重要窗口。实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仅给学生教授了实验的基本知识和方法,训练了基本的实验技能,而且对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科学素养、科学作风乃至科学世界观等方面,均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然而,从目前我国高校实验教学的现状看,实验教学无论是其所处的地位,教学体系及教学的安排等,都与新形势下的人才培养目标不相适应。因此,改革实验教学对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水平起着重要的作用,是素质教育中极为重要的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1-4]。
本课题通过深入思索实验教学对素质教育的影响,改革实验教学模式及内容;编写实验教学大纲和新的专业主干课实验教材,规范和更新实验内容;改革实验教学手段,构建具有时代特征的实验教学手段创新体系;改革实验教学管理,建立科学的实验教学管理体系和评价体系,从而建立一套完整的、适应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新的实验教学体系,为培养具有创新才能的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高素质人才服务。
一、认识实验教学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
实验教学相对于理论教学来说,具有直观性、实践性、综合性和创新性的特点,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自己爱学、愿学,通过实验,可以发挥他们的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和味觉的作用。实验教学能满足他们的好动性、好奇心。素质教育就是要激发学生的源动力,挖掘他们的多种潜力。因此,实验教学对学生素质的培养是一个综合的培养过程,具有从思想品格、心理素质到实践技能、创新意识等全方位的培养作用。实验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优良的思想素质和良好的心理素质,有助于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与能力的重要途径[7-8]。
二、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实验教学改革实施方法
1.组建由专业带头人、实验室主任和各主干课程主讲教师参与的课题组,通过多次研究现行实验教学体系在素质教育中所起的作用,发现弊端,从而在新的教学计划中进行调整,为实验教学改革提供了一个平台。
2.通过广泛查阅资料、社会调研,制定适应创新教育的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新的开放式实验教学模式;同时组建实验中心,健全实验室管理体制,调整各功能实验室的结构和布局,培训实验教学专业技术人员,适应开放式实验教学模式,创建新的实验教学管理体系。
3.组织教师进行教学研讨,编写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实验教学大纲及实验教材,更新实验内容,变实验项目“验证型为主”为“综合型、设计型为主”。
4.添购先进的、现代化的仪器设备;采用幻灯、投影、录像、计算机等电子媒体进行教学;制作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实验教学多媒体课件。通过改革实验教学手段,把现代教育技术设备作为学生的认知工具,通过学生的主动参与,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分析信息、探究信息等方面的创造性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5.从资金、硬件建设、人员配备均予以大力支持。添购新设备和多媒体教学设备用于实验教学。对由于开放式教学所带来的实验室经费超支进行补助,对开放实验室造成人员的超时工作,适当进行补贴。通过对实验教学人、财、物的配置,来提高办学质量,加强学生的素质教育。
三、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实验教学改革研究成绩
关键词 创新教育;多维实践平台;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5)10-0159-02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高等学校教育的重要任务[1]。我国大学生整体创新意识不强,缺乏自信;创新知识基础薄弱,课程设置缺乏有机联系,不能把握本学科最新发展动态;落后的教学理念以及缺乏创新的教学方式,使我国大学生的思维方式往往是单一的和直线式的,缺乏灵活性和全面性;由于学校办学的压力,只有极少数学生有参与产学研机会,减少了学生理论应用于实践的机会,严重影响了学生创新技能的提高和创新成果的实现。目前,知识经济理念已经迅速传播开来,积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并创新他们的思维能力,也是国家未来发展的主要手段,是教育的新方法。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美国在创新教育方面具有世界领先地位,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大学就不断坚持创新教育,坚持一个“中心”、三个“结合”的教学方法,即发挥学生的中心地位,坚持课内与课外统筹结合,实现科学与人文相适应,教学与研究相关联,逐渐形成了独具的人才培养创新对策。据调查,美国大学中建有1000多个不同类型的合作研究基地,其资金费用主要来源于政府补助和企业各界,这也为我国的校企合作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不是一个简单的学科,它是一个应用型的综合课程,相比于其他科目,它更贴近产业化的新要求。其对大学生的要求,也不仅仅停留在掌握理论知识和前沿知识上,它更需要学生具备创新精神,具有较强的实践技能。本文就以吉林农业大学的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为例,在“以学生为中心、课内与课外相结合、教学和研究相结合”的理念指导下[2],围绕该专业创新型人才的培养目标,结合创新教育现状及教学实际,整合校内实践环节、课外实践环节及校企产学研实践环节,形成面向全体学生、多角度、多层面的学生“三位一体”式实践平台,打造专业的实验室、教师工作室和生产实习基地,实现三者的互动联系,建立实践平台,并制定完善的保障机制,以培养高素质学生为目标,打造创新人才。
1 多维实践平台的构建
学生获取知识遵循“实践――认识――再实践”的规律,因此,多维实践平台的构建要紧扣食品产业需求,坚持学生应用创新能力的提升,扩大受益范围,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受惠机会[3]。
整合校内实践环节、课外实践环节及校企产学研实践环节,形成“三位一体”式实践平台 “多维实践平台”是有机整合校内实践环节、课外实践环节和校企产学研实践环节的主要方法,将三者紧密结合在一起,面向全体学生,从多角度出发,构建“三位一体”的实践平台,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水平。此外,学校要建立以研发为中心的运用机制,让校内外学生积极开展实践,将三个方面的实践环节有机结合在一起,实现协作应用,打造学生、学校和企业的多赢局面,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其中,校内实践教学主要完成基础及专业课基本实验技能操作的学习,以验证试验为主;课外实践教学可进一步增加学生参与开放性实验、大学生课题、教师科研课题的机会,增加学生的专业知识,提高文献检索、科学数据统计分析、文献写作等能力,强化课堂学习,更好地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校企产学研实践环节是主要针对于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熟悉食品企业管理体系,掌握食品储藏、加工、流通等流程,提高毕业后走入社会的就业竞争力。图1所示为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多维实践平台建设。
设计实验室、教师工作室和生产实习基地的互动机制 大学生创新实践平台的基础设施包括实验室、实验楼、生产实习基地等硬件设施,设立开放性实验中心、专业实验室和教师科研工作室等创新实验室,可为学生的成长提供良好的场地平台[4]。
在多维实践平台的建设过程中,学校要建立具体的研发实验室、教师工作室和生产实习基地,并将三者紧密结合。也就是说要完善基地建设工作,坚持运作管理的科学性,对实验室进行开放,给学生更多的参与空间,并促进教师工作室与企业的产学研模式相结合,规范建立校企联合研发中心。
大学生实践教学的主要场所应为学校实验室。校内实践教学应以“创新”和“实践”为原则制订教学计划、完善教学内容、组织教学过程、选择教学方法并全面实施,有计划开展验证性实验、综合型实验,使学生初步掌握食品科学所涉及的基本方法和操作技能,为开展课外实践和生产实习打下基础。
在实验室开展实践教学的同时,采取课外活动辅助教学,以教师工作室为主。鼓励学生在课余时间积极参与课题研究,通过项目的完成可以有效促进学生掌握所学课程,激发学生主动进行学习,培养创造性,调动学习积极性,在保证学生掌握基本的课题研究思路和方法的基础上,完善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能够自我解决问题,明确解题的新方法,并在实践中加以利用。
积极促进校企联合研发中心的建设,形成企业、学校、教师和学生多赢局面。吉林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于1997年联合省内外11家大中型食品企业在全国农业高校率先创建了校企联合办学董事会,目前已发展到26家。在多维建设实践平台的过程时,应该对现有的校外生产实习基地进行完善,积极开拓新的生产实习基地。在实训过程中,通过实践有助于学生与企业更好地进行沟通,拓宽学生的就业渠道,提高就业率,并适当地实现帮助企业选择人才、培养人才的目的,较好地保证了实践教学和毕业生就业的需要。
2 多维实践平台的运行机制
完善制度保障体系 从学校和学院两个层面设立大学生创新基金,给学生以良好的资金保障,立项资助学生开展科研创新,为创新活动奠定坚实的基础条件。另外,学校还要从实施创新活动的内在需求和组织形式方面开设保障体系,学院通过建立本科生导师制度,鼓励学生组建学习团队,配备指导教师,引导学生自我探究,开展创新活动,为本专业大力开展创新实践提供完善的制度保障。
打造规范的组织管理体系 我国某学校结合学生的学习实际制定了一系列组织管理制度,如《大学生科技活动奖励办法》《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管理办法》等办法,为大学生创新实践活动的顺利开展提供了支持。其次,学校调整了学分认定范围,新增设了一些可以获得学分的项目,如院级以上学科竞赛、公开发表文章、科研成果、专利等,为各类评优评先以及免推研究生提供了多元化服务。
打造优秀师资队伍 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应该选拔一些年轻有为、产学研能力较强的骨干教师作为导师,指导学生的创新实践活动。这就要求教师积极研究市场,与相关企业保持联系,与企业建立良好的关系,实现产学研的协调合作,从而提高教师服务社会的水平。另一方面可以带领学生尽早进入企业,深入开展生产实践活动。
3 效果呈现
通过多维实践平台的建设,基本上实现了实验室、教师工作室及校外生产实习基地的良好互动机制。校内实验室实践加强了学生对本学科相关实验技能的掌握,并通过参与教师科研课题或大学生创新课题,使学生提高了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获得各级各类竞赛奖励十余项,在此基础上进入企业实习,了解了食品企业从原料、到生产、再到流通消费的一系列环节,以及食品企业质量管理等多方面知识,提高了个人综合业务能力,增加了学生的就业渠道,近年来本专业就业率达到100%。
参考文献
[1]李建建,陈文,郑元凯.高校搭建大学生科研创新平台的探索与实践:以福建师范大学经济学院为例[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3):106-109.
[2]赵姝颖,潘峰.基于多维实践平台的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3,32(11):311-313.
关键词食品物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现状;必要性;高等学校
中图分类号 g642.0;ts2-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7-5739(2010)23-0036-01
statusand necessityofofferingthecoursephysicalpropertiesoffoodsinfoodscienceandengineeringspecialty
yuan mei-lanzhao lisu weiliu hua
(college of life science,jiangxi science and technology normal university, nanchang jiangxi 330013)
abstractthe necessity of offering the course physical properties of foods in food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specialty of universities was represented. the status of offering this course in food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specialty and the publishing of related teaching materials were also discussed according to the results of investigation and analyzing. the investigation could provide some reference for offering the course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key wordsphysical properties of food;food science and engineering;status;necessity;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食品物性学(physical properties of foods)是一门新兴的科学,是以食品及其原料为研究对象,研究其力学(流变学)、光学、热学、电学特性等物理性质的一门科学。其发展大致可分为3个阶段:食品流变、食品质构和食品的光、电、热特性[1]。食品物性学是食品加工研究的基础,是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学科基础课。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主要是培养具有化学、生物学、食品工程和食品技术知识,能在食品领域内从事食品生产技术管理、品质控制、产品开发、科学研究、工程设计等方面工作的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2]。而食品的品质控制、产品开发和设计等工作都离不开食品物性学的知识。与国外相比,我国这方面的研究很少,尚处于起步阶段,与国外差距很大,高校对食品物性学课程的重视程度也有待提高。
1我国高校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开设食品物性学的现状
食品物性学是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中一门重要的学科基础性课程,它经过近100年的发展过程,从食品流变性(rheology)到食品质构(tex-ture)再到食品的光、电、热等物性,目前已经发展成相对完整的课程体系。日本、韩国、美国等许多国家的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开设此课程,并有相关的教材。我国将其作为独立的课程开设较晚,而且开始主要是面向研究生开设。我国2001年在青岛召开的教育部高等学校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上,确定该课程为本专业本科生的必修课程[3]。
在全国1 000多所高校中,开设了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高校有近200所,对其中的100所高校进行了调查后发现,21所高校对研究生开设了食品物性学课程,占调查的21%,15所高校本科生开设了此课程,占调查的15%,其中青岛农业大学和江苏大学同时对研究生和本科生开课。在开设了食品物性学课程的高校中,只有
构的面包;有些物性变化是不利的,如新鲜果蔬久存后脱水变蔫、变软,失去了原有的脆嫩的口感。对于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学生来说,掌握食品质量与物性间的关系,促进有利的物性变化,避免不利的物性变化;掌握影响食品物性变化的机理和物性的检测评价方法,能够根据消费者对物性的不同偏好开发市场需求的新产品,是必需的也是非常必要的。因此,从现代食品工业和食品消费市场的发展变化对专业人才所具备的知识和素质的需求来说,高校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开设食品物性学课程是非常必要的[4]。
3食品物性学的相关教材情况
与国外相比,我国在食品物性学方面的研究起步较晚,在教材建设方面的成果也相对较少,目前出版的教材有:1998年李里特编著的《食品物性学》,由编辑
阳春酒厂实习报告 一.实习目的 这次实习的主要目的是参观和实践.巩固食品和工艺学等学科的知识基础和专业知识,要求做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在实践中调查研究,训练和培养自己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以后的学习,毕业论文(设计),以及奠定坚实的基础.具体如下: 1.接触社会,了解省情和国情,了解实习场所的发展史,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情况。了解所学专业在经济建设中的地位﹑作用和发展趋势,增加对专业学科范围的感性认识; 2.学习企业管理知识,熟悉工程技术人员的工作职责和工程程序,获得组织和管理生产的初步知识,虚心向工人和技术人员学习,培养热爱专业﹑热爱劳动﹑遵守组织纪律的良好品德; 3.学习生产技术,巩固深化所学的理论知识,培养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初步能力; 4.了解和初步掌握生产工艺的流程﹑技术经济指标; 5.了解生产工艺所用的设备(规格型号及工作原理)。 二.实习时间和地点 1.实习时间:2007年1月8日——2006年1月18日 2.实习地点:广东省阳春酒厂有限公司 三.实习报告及总结 (一)公司简介 阳春酒厂有限公司位于粤西阳春县城北面20公里的合水镇,始建于1956年.九十年代初国有企业改革转制而成.厂房占地23000平方米,建筑面积达30000平方米.拥有2400多万元固定资产、酒类配套生产能力10000吨/年.广东酿酒行业和重点企业,"广东省先进"、"省级先进企业" 公司目前拥有160多名员工,工厂共生产了5个车间,分别为米酒车间﹑改制车间﹑包装车间﹑酱油(米醋)车间﹑以及动力车间。 改革的号角召唤公司与时俱进为指针,高层领导把握"发展才是硬道理"的时代脉搏,坚持自己的想法,决策和行动符合整个社会经济发展的趋势.自觉按价值规律,因此生产力有了新的增长,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 "酿造美好生活,奉献一流产品"经营理念的统帅下。公司自觉把自己融汇于潮起潮落的市场经济体制中,始终坚持以诚为本,质量第一,坚持以市场消费为向导,研发生产适销对路产品,使之建立了自己的信用强势和产品优势,所精工酿制的“纯花牌”饮料酒及酱油系列产品在市场享有盛誉,畅销全国各地。 在持之以恒的质量创优升级的有力支持下,品牌树立结出了累累硕果,使多个产品在不同年份获得各种优质奖,其中两个产品分别获得轻工业部及广东省优质产品称号,由于受到消费者认知,认同的程度较高,“春花牌”商标于2003年1月被广东省工商管理局认定为广东省著名商标。 酒厂出产的酒有20多个品种,其中9个获得国家或省级优质产品称号。酒厂主要生产白酒﹑小饼米酒﹑果露酒﹑黄酒及春砂仁酒。 (二)车间介绍及生产流程 1.改制车间一组 车间介绍:主要以生产白酒为主,主要生产工艺包括药材处理,做酒矶,制酒,工种较复杂,包括浸酒,调酒,清洗,包装等,产量旺季为4月-10月(一般冷天是旺季)。 主要设备:蒸馏﹑冷凝器,煮糖机、药材酒罐和其它酒罐。蒸馏﹑冷凝器用于改制白酒;煮糖机,制作加入酒中的糖料;药材酒罐是用于加入其它药材进行浸泡的铝质或瓦制罐。 主要酒类工序要求: 药材酒:原料药材要求浸泡半个月,做什么酒用什么酒矶浸(一般用白酒或米酒浸,先经氧化脱锈处理,反复蒸馏后用) 白酒:以酒精为原料,自己调味,调度制成成品 米酒:用大米发酵,加水降度,降低酸酯含量,浸泡时加入肥猪肉,(将煮熟的肥猪肉晾干水晒干,制成后用过滤机将油酒分离,一缸700-800斤酒放200斤肉,一般可用十多年) 黄酒:糯米蒸煮,糖化杀菌后榨出的汁加糖制得 主要成品:青梅酒,糯米甜酒,黄酒,春花白酒,米酒王,北氏酒,仁面酒,竹叶青酒等。 (1)小曲米酒由米酒车间生产,约为51°。降度时加入蒸馏水,用酒精计测酒度。 (2)酒精购回后储存于大罐中。加工时将3.6吨的95%酒精抽入小罐,用蒸汽加热到45℃,同时搅拌,加入水调节合适的酒度V%=(T-20)×0.4+55,此酒度下氧化效果好。按万分之三的比例称取KMnO4固体,用开水溶解后加入酒中搅拌,以消除非醇类杂质。氧化完毕再按万分之十的比例加入活性炭沉淀。 (3)沉淀后抽取上清的酒液进行复蒸,复蒸酒为75~80%。 (4)鼓香型米酒的酒基为降度后的小曲米酒,用全肥的猪腩肉浸泡一个月左右,让酒基充分吸收酯类的醇香,酒体丰满。浸泡在大陶罐里进行,肉:酒=1:6,罐内液上层浅棕色含有油脂,下层是清酒。泡好的酒从下层抽出,然后勾兑过滤。值得一提的是肥肉可以反复使用十几年。 2.改制车间二组 本车间是酒厂的主要生产车间,主要以生产露酒为主,包括动物,植物,动植物三大香型的露酒生产,主要采用浸泡式生产工艺,还伴有复蒸馏式生产。用50度或以上的米酒或其他酒基,加入药材进行浸泡,一定时间后,进行蒸馏,提取原料,然后对之进行调味、调色、调香等一系列调整,使其具有相应的特征。浸出的酒通常比较浑浊,需要进行沉淀、过滤,使之变澄清。再对酒进行进一部的勾兑调味,使酒的质量保持一致、稳定。勾兑后的酒,经再次过滤后,便可包装出售。这是植物香型的露酒生产,动物香型的露酒生产,不同的是用动物代替药材进行浸泡。而动植物香型的露酒,则是把药材浸泡得到的原料与动物原料混合,再进行各种调整。以后的步骤大体相同。 主要生产工序: 药材浸泡——药材加入50度的小曲米酒浸泡大概一个月,药材可反复用四次 蒸馏——外面购来的酒精经蒸馏加工,再冷却到80度酒精,再加入蒸馏水稀释,加入碳复蒸馏至所需度数。 勾对——在第一层的罐装和储存的仓库内,是需要每个酒员通过药品和自己的口感,对酒进行调配。调配要经过两次,第一次调味后放置15天后进行再调味。调味所用药材和设备: 药品及器材
用量
作用
输气管
-
用于搅拌
焦糖
三大勺
用于改变颜色
甘油
500-1500ml
用于改变香气
乳酸
2000ml
用于改变口感,使其丰满
冰醋酸
适量
用于改变口感,使其清爽
三花酒
30ml
用于改变香气
桂皮
适量
用于改变香气
人参酒
微量
用于改变香气
竹叶青
适量
用于改变酒底香气
春砂仁酒
适量
用于改变酒底香气,使其香醇
老饼米酒
适量
用于酒底
露酒的生产流程:药材50度酒浸泡15天储存罐(加酸酯)对色调味澄清15天板框和硅藻土进行过滤调味存放两到三个月包装检验出厂 生产流程: 药材动物原料 50度以上蒸馏 小曲米酒浸泡提取原料调味、调色、调香沉淀过滤勾兑过滤成品包装 原理: ⑴用米酒做酒基所用的原材料一定要好,否则以后的做酒就很难保证质量。酒厂的露酒酒基 由小曲米酒和处理后的酒精按比例混合。 若用食用酒精作酒基,则要经过氧化、炭化及蒸馏等步骤,制造出白酒,再进行药材浸 泡。即:
关键词:技术应用型大学 食品科学与工程 教学改革与探索
目前,全国开设有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的高校达到两百余所,分布在综合性大学、工农医科类,师范类与民族类等院校中[1]。在这些众多的高校中,一些老牌学校的课程设置和专业培养方案较完善,但大多数学校由于开设时间晚、基础薄弱、没有自己的特色和优势,仍然存在很多问题,主要集中在课程设置和培养方案上[2]。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阶段的跨越,客观上也要求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在培养目标、课程体系以及教学内容等方面进行重大变革[3]。
一、面向未来,突出食品营养
随着人们对营养健康的关注,食品营养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长,很多领域都将面临该类人才急缺的局面。要切实改善居民的营养状况,提高国力就必须要建立一支稳定、高素质的食品营养学科领域的队伍,食品营养学科领域的人才应该遍及社区、中小学、托幼机构、大专院校、大型企事业单位及机关食堂、食品生产、销售企业、各级饭店,食品物流等各个相关机关、部门、企业。在今后几年中,食品营养学领域的职业将成为炙手可热的职业,具有极大的人才市场的潜力[6-7]。
二、服务经济建设,彰显应用为本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是一个集理、工、农等学科的相关知识为一体,边缘性和综合应用性极强的交叉学科,一个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型专业。随着食品行业的发展,食品工业对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对人才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食品类高校肩负着培养食品行业高级应用型人才的重任。因此,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必须面向未来,服务经济建设,培养我国经济建设所需要的技术应用型人才。
进入21世纪以来,食品科技更新加快,消费市场需求更高,这种日益发展的市场经济对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的要求更为迫切[4]。新形势下人才需求的类型发生了变化,很多培养食品类专业人才的院校还存在着培养目标定位与社会需求脱节,课程设置与就业、创业的适岗能力错位等通病,造成食品专业毕业生就业对口率不是很高,就业质量较低,从而影响了食品专业人才培养事业的发展。因此,研究新形势下食品专业的教学改革,对更好地服务国家建设及地方经济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5]。作为本科层次不同于职业教育,在基本知识、基本理论方面要有一定的宽度和深度,要有较开阔的视野和较强的创新意识和能力。因此,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的目标应当是具有较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很强的实践动手能力、一定的创新技能、了解和掌握与专业相关的现代新技术、视野开阔、具有一定的国际理解力和适应性的人才[6]。
三、围绕知识、能力和素质,构建课程体系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背景下,面向未来、突出食品营养特色,服务经济建设、彰显应用为本,对技术应用型本科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进行教学改革探索,确定人才培养应具备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构建课程体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学生的竞争力。其中知识要求有:了解与本专业相关的职业和行业的方针、政策和法津、法规;具有从事食品营养专业工作所需的数、理、化、生等基础自然科学知识和经济管理知识;具备扎实的学科基础知识及本专业基本理论知识,了解本专业的前沿发展现状和趋势。能力要求有:具有食品营养品质控制和生产指导能力;具有公众营养咨询指导、养配餐设计和餐饮卫生管理能力;具有保健食品研发能力;具有食品与健康关系研究能力。素质要求有: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和良好的职业道德;具有适应发展的能力以及对终身学习的正确认识和学习能力;具有国际视野和跨交流合作能力;具有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较强的表达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以及在团队中发挥作用的能力;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和创业思维。核心课程体系:无机及分析化学、食品微生物学、生物化学及实验、生理学、食品化学原理、应用营养学、应用营养学实验、功能食品原理与应用、食品工艺学。其他主要专业及专业基础课程有有机化学、仪器分析、食品分析、食品营养学、食品卫生学、营养配餐设计与烹饪学、功效因子制备技术、功能食品功能评价与管理、功能食品制备、食品毒理学、普通生物学、基础医学概论、药理学概论、分子生物学、食品工程原理、食品法律法规与标准、免疫学、食品原料学、生物统计、食品质量管理、食品酶学、食品保藏技术原理、市场营销学、食品机械与设备、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有机化学实验、仪器分析实验食品微生物检测实验、应用生理学实验、食品分析实验、食品功能因子检测实验、功效因子制备技术实践、食品工艺学实践、公共营养师取证、营养配餐师资格取证、保健食品创新创业实践、食品营养产学研项目综合实践等。
四、总结
改革开放后,我国食品工业飞速发展,对食品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因此,我国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阶段的跨越,客观上要求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在课程体系、培养方案等方面进行重大变革。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结合实际情况和发展趋势,对技术应用型本科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进行教学改革探索,突出食品营养和技术应用,确定人才培养应具备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构建课程体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学生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1] 袁晶,廖威,谭强.浅析中医院校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发展[J].广西轻工业,2011,5:142-142,167.
[2] 黄业传.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探索与思考[J].高等教育研究,2009,26(2):34-36.
[3] 周文化,李忠海,向春阶,等.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特色专业建设的思考[J]. 现代农业科学,2009,16(11):196-198.
[4] 李凤梅,孙京新.地方农业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初探——以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为例[J].高等农业教育,2009,4:45-47.
关键词: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 特色人才培养模式 应用型人才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是一种应用型学科,也是一种交叉学科,将食品科学学科与工程学科进行交叉。随着我国食品行业发展,企业对着方面的人才需求不断增长,为了满足企业对人才的需求,部分院校都开设了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但基于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在教学当中注重学生理论知识培养,忽视了该学科的实践性与应用性特征,为该专业学生的就业增加了困难,不符合企业对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特色人才的要求[1]。为培养出企业所需的应用型人才,需要对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改革与转变,构建特色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与培养模式,培养出高素质应用型复合人才。
一.特色应用型人才培养定位
(一)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特点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是基于我国食品行业快速发展的基础上形成的,是一个集农业、工业及理科为一体的交叉式应用型学科。主要包括食品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到工业化食品加工生产过程,以及食品的安全性、营养性、功能性、包装美学、物流、市场营销、商品学与工厂管理过程的系统性学科[2]。由此看出,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具有系统性、应用性与专业性的特点。
(二)企业就业形势
随着先进工业生产技术的研发与利用,我国科学技术水平不断提高,我国现代化食品工业向自动化、大型化与科学化的方向发展,企业对人才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企业中更倾向于对食品检验人员、研发人员、生产工作人员、市场营销人员与管理人员的引进与培养。对于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毕业生来说,企业中的销售岗位与生产岗位是较为喜爱的岗位,其中销售岗位与本专业的本科生较为不适应,生产岗位工作量大,最适应于本专业学生的应是质检岗位及检验岗位工作,但由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乏实践能力,基础知识水平较低,因此增加了就业难度[3]。而研发岗位对人才招聘的要求较高,需要具备丰富的实践能力与知识储备,薪资水平较为合理,企业一般招收生物类博士或食品类硕士等人员,从而造成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生面临较大的就业压力与竞争压力。因此对构建符合学生发展的人才培养体系十分迫切。
(三)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特色人才的培养目标
近年来,人们的生活水平与生活质量提升,对食品安全与绿色健康的要求较高,在食品加工业发展的同时,企业面临着对应用型人才短缺的现象。而对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生来说,就业前景较为广阔,为了适应现代化时展与企业发展的需求,需要培养高素质应用型复合人才,教导学生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提高学生的专业理论知识基础,如食品化学、食品工程原理、食品加工与储藏、生物学等知识,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通过毕业实习、毕业设计及社会经验等,提高学生的实践水平,增强实践经验,从而达到让学生素质、知识与技能的协调发展。
二.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特色人才培养模式构建
(一)构建以市场为基本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
特色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是基于市场对人才的素质、能力与知识结构要求的基础上建立的,因此人才培养需要面向地方经济或区域经济的发展方向,对高素质应用型工程人才的需求,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不仅需要注重加强学生的理论知识学习与积累,还要提高学生的实践水平与创新精神培养。
(二)加强实践教学与精品课程结合的教学体系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特色人才培养模式需要注重加强对应用型及创新性人才的培养,还要注重教学改革,根据办学条件与现有的实验环境,鼓励学生参与到大学生创业基金项目与教研项目中去,对教学内容进行改革,增强设计性、创新性与综合性的教学实验课程,从而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学习热情[4]。此外,还要加强校外实习作业,让学生到食品工厂的一线生产岗位中进行实习,对生产环节与生产过程进行熟悉,加强学生实践能力。通过课外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水平与动手能力,对教学内容有效消化吸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三)对现有的教学方式进行改革
高校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对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进行不断改革与创新,通过讨论式、启发式与案例式的方法进行自主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力与自主意识,教师对学生进行适当指导,对当前的发展动态、研究热点与前沿知识进行教导,对生产过程中存在的技术性难题与食品安全、食品质量问题进行共同探讨,并鼓励学生查阅相关文献知识,进行学术讨论,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5]。
结语:
总而言之,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特色人才培养模式首先需要对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根据时展方向与企业发展特色树立准确的人才培养目标,符合当前的就业形势与就业政策,对教育资源进行合理配置,构建特色应用型复合人才的培养模式。
参考文献:
[1]荣瑞芬,闫文杰,陈文,李祖明,高丽萍,邓大跃,魏涛,米生权.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优化研究――基于食品营养特色[J].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2015,(03):74-77.
[2]家年,范露,邱朝坤,吉义平,丁彩梅,沈瑞敏. 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为地方培养食品产业应用型人才――以华中农业大学楚天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为例[J]. 安徽农业科学,2015,(01):312-314.
[3]赵拓,任海伟,张轶,王雅,赵萍,陈晓前,刘晓风,张丙云,张百刚. 以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为导向的地方工科院校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J]. 粮油加工(电子版),2014,(12):69-71+75.
1.1确立“3型”多元化人才培养目标培养直接面向“食品大工程”未来的以一线工程师为主的“工程型”人才;培养通过进一步国内外读研深造而面向食品产业及相关产业未来一线的“研发型”人才;培养以科技创新成果面向未来中小食品企业及相关服务业的自主“创业型”人才。
1.2确立“3+1”的多元化培养模式以“3年‘食品大工程’专业基础教育以及1年个性化发展教育”相融合的“3+1”培养模式为载体,前3年以贯通的公共及专业基础课程群为扎实基础,以课内不同柔性课程模块和课外不同特色工作室的学习与实践为纽带。后一年以校内外不同实践环节加强综合训练,使学生在四年的大学学习过程中都能以一型目标培养为主,兼顾到其他一型或两型的发展。2.3确立紧扣“大食品工程”概念的课程体系为顺应食品工业“营养、安全、方便、多样化”的发展趋势,专业培养方案的改革应紧扣“大食品工程”概念,通过新增食品生物资源、农产品工艺学、食品营养学、食品安全与品质控制、食品烹饪学、食品功能学等课程,形成农业生物链、食品加工链、流通安全链和体内营养链构成的知识培养体系。并针对近年来食品安全的现状,将“食品加工、食品质量检测与管理”二类专业主干课程的学分结构比例调整至1∶1。
1.4确立多元化的柔性选修课模块新增“食用香精基础”、“风味化学”、“食品调香技术”、“生物资源”、“食品生物技术”等组成的食品风味与生物食品选修模块课程,以增强学生运用香料香精知识和利用生物技术研发新食品的能力;新增“现代仪器分析”、“应用光谱解析”、“绿色化学”等组成的食品安全分析选修模块课程,以提高学生食品安全检测方面的综合能力;新增“网络营销”、“市场调查与预测”、“消费者行为学”、“创新思维与创造力开发”、“会展与新闻传媒”等组成的食品营销选修模块课程,以拓展学生推销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食品以及销售与食品相关的原料及材料产品的知识和能力。
1.5创建师生联合工作室,将课堂延伸到课外借助校外实习基地和学科实验室的建设,分别建立了“校企联合工作室”、“产品研发工作室”与“创新创业工作室”,以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在大学期间根据个性化的发展需求找到适宜的学习和实践空间。校企联合工作室:在原校外实习基地建设的基础上,在食品企业内建立稳定的人才培养工作室。用于直接对接其食品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需求,以行业需求带动教学、以产业实践促进教学。将一二年级学生的企业认识实习,三四年级学生部分顶岗实习,学生毕业设计正式纳入企业的议事日程,大大激发了学生对专业的关注度,提升了学习的内动力和综合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产品研发工作室:依托学校学科与科研建设平台建立产品研发工作室,以学科建设丰富教学,以科研成果反哺教学。学生可在二年级就进入此工作室参与教师研究课题,从中得到科学研究的思路与方法的严格训练,并结合产品研发性的科研课题内容作为毕业论文开题。这样不仅推动了教师主动将专业前沿的研究成果融入教案并固化到教材中,也为今后学生报考研究生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实验基础。创新创业工作室:依托大学生科技创新中心平台建立学生创新创业工作室,以大学生科技创新创业项目为主线,以企业冠名创意产品大赛为载体,定期聘请国内外科研院所及高校的专家教授来校进行学术与先进应用技术的讲座与交流。通过专任教师任班导师制、与学生辅导员定期研讨会制、团队教师与企业专家的交流会制等保障措施,大大激发了学生创新创业的热情。
2科学构建多元化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
2.1“3层次、6模块”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建立由“体验认知、动手验证、探索创新”3层次与“基础实验、企业社会调研、专业综合实验、企业生产见习、课余研究和毕业设计”6模块组成的知行合一、层层递进的实践教学体系。该体系坚持实施“3个有机结合”:即将学生课堂专业基本技能与方法的训练和课外科学研究方法与能力的训练有机结合;将学校实验室实验技能训练与企业、研发中心实际操作的训练有机结合;将学校工程实训与企业生产真实环境下的实习锻炼有机结合。该体系不仅注重理性的认知、理解、探索和创造,还关注感性的体验、领会、交流和激发,以实现将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贯穿于大学生4年学习的全过程,实现学生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培养4年不断线的目标。多元化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环环相扣,层层递进,提高了学生知识获取、知识应用和知识创造的能力。第一层次的体验认知阶段,是以基础实验、企业认识实习、社区与市场社会调研实践为载体,通过学生的亲身体验,激发学生专业兴趣,并通过化学、物理、生物等基础知识的单元训练,通过对特定食品产品、技术与市场的调研,夯实专业基础,启迪学生对专业的认知度。第二层次的动手验证阶段,是以学校专业综合实验、学校或企业生产见习为载体,通过各类食品的综合实验设计、分析实验和对企业装备、技术、管理等专题论述的生产实践、实习答辩等,将理论与实际生产相结合,提高学生动手钻研、验证专业基本原理的学习能力和应用知识的能力,形成主动学习的氛围。第三层次的探索创新阶段,是以毕业设计(论文)、创新创业活动的校内校外相结合的实践活动为载体,通过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和学科技能竞赛(挑战杯、创新创业大赛等企业冠名的产品研发竞赛)等训练,通过工程设计与研究相结合的毕业设计(论文),提升学生乐于探索创新的专业综合能力。
2.2“产品模拟工作坊”式的实践教学平台搭建产品模拟工作坊的任务是基于与行业协会和食品企业的合作,针对当前业界对高层次应用技术人才的共性需求,针对目前现代食品生产线难以接待学生顶岗实习的难题,在学校模拟企业实际场景,建立小型生产线,进行新型产品技术的培训和注册职业技能证书的培训。为保障产品模拟工作坊实践教学模式的顺畅运行,专门制定了专业任课教师与企业一线专家共同参与管理的常态化制度,以企业实际产品工艺流程为前提,以企业实际工艺参数为内容,强化学生在工作坊中模拟企业现场环境进行综合训练、课程实习等关键实践教学的过程管理。还通过将原课程内的分散实验整合优化为连续的综合实验,如将原有“食品工艺学”多门课程内的独立实验整合集中为3次,每次2周,保证了工作坊训练时间的连贯性。学生在工作坊内既能检验所学技术,提高动手能力,又能进行有效的职业道德养成教育。同时工作室不仅是学校培训学生的场所,也是学校为企业培训员工的场所,真正达到了校企双赢的目的。
3创新实践多元化培养的教学法
以问题为中心,让学生在各种形式的活动、创作和科学探究中去发现问题,自己去做,在做中学,在做中探索。改变教学评价方式,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注重将校内教学活动与校外教学活动相结合,将教育教学活动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衔接,拉近知识与社会生活的距离。达到让学生能够从生活中感知、感悟、学习并掌握知识的目的。
3.1案例驱动法与市场调查法结合的兴趣引发式教学案例驱动法即根据教学目标和课程内容,采用适切案例,传递新信息,激发学生讨论与辨证的动机。通过组织学生研究讨论,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努力营造生动活泼、启发心智的教与学的互动氛围,培养学生的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在情境脉络中的决策能力。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运用所掌握的有关知识独立解决实际问题,在学得知识的同时获得成功体验。通过团队教师深入企业挂职锻炼和科研成果产业化的亲身实践,将一个个活生生的企业产品案例再现到课堂教学和专业实验实训中,将最新研究成果纳入教学内容和教学实验。并通过点面结合的教学方式起到触类旁通的效果,使学生加深了对食品工艺学基本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实现了所授知识与食品行业科技发展同步,与企业技术改造与新产品研发同步。教师不仅重视课堂内的教学案例设计,充分用好、用足课堂时间,点拨学生开启思维,告知学生分析问题的途径与方法,还非常重视引导学生设计、使用好课余时间,促使学生课后自觉主动地阅读、消化、思考、答疑,并为下次课做充分准备,有效推进教学从课堂内向课堂内外结合转移。如:充分利用5个重大节日(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元旦),依据各门课程内容进行食品相关知识的市场调查;还利用每年国际食品添加剂展销会和烘焙原辅料展销会在上海召开的良好机遇,进行展会志愿者服务、听取国内外专题学术讲座;并以小组为单位及时进行图文并茂地汇报交流。这种课堂内外的结合突出了学生的主角地位,学生由被动的学习者变为了主动的学习者,有效强化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进入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的乐学境界。同时,教师的角色也由知识的输出者和课堂操纵者,转变为学生自主学习的指导者和学习的促进者、合作者,增强了教师课程教学内容改革的主动性。师生间更多地体现了合作与交流的关系,使课堂内和课堂外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提高了课堂教学的含金量,实现教学效果的最大化。
关键词:特色;朝鲜族传统食品;韩食料理;课程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43-0035-03
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地处中、俄、朝三国交界处,为我国朝鲜族聚居地,是图们江三角洲及东北亚区域的中心。浓郁的民族风情、深厚的文化底蕴以及独特的地理环境,形成和发展了风味独特、营养丰富、功能优良的朝鲜族传统食品,成为我国民族食品的瑰宝之一。经过多年来的培育和发展,朝鲜族传统食品加工产业规模逐步扩大,产品国内外市场占有率稳步提高,逐渐成为地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优势所在[1,2]。近年来,随着韩流席卷中国,中韩文化的交流日趋密切,再加上受延边地区特有地域文化影响,韩国料理馆、韩国烤肉馆、韩国拌饭馆等韩食料理产业如雨后春笋在延边地区得到快速推广和发展,社会对韩食料理的关注也迅速增强[3,4]。
延边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自建系以来,一直将朝鲜族传统食品和韩食料理的教学和科研作为专业发展的特色和优势所在,发扬地域文化优势,积极开展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承担着为国内朝鲜族传统食品行业输送专业人才和提供技术服务的重任。2000年起,学校在本科生中开设《朝鲜族传统食品学》必修课,在2013级培养方案中又增设了专业必修课《韩食料理》,成为国内首次开设这两门特色课程的高等院校。围绕地域性文化特色和优势开设的两门特色课程作为我专业重要的专业核心课程,在为地方经济服务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教学课程体系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通过特色课程学习使学生掌握地域性特色食品加工与保藏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技能,逐步形成以提高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综合能力和综合素质为目标的教学体系,这对于地方本科院校培养本科生创新创业能力,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起着重要的作用。
因此,根据延边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办学定位,结合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对食品专业人才的需要,以凸显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特色课程建设和改革。
一、教学内容和方法的研究和改革
《朝鲜族传统食品学》主要讲授辣白菜、大酱、辣椒酱、冷面、烤肉、米酒、打糕和糕点等朝鲜族传统食品的加工方法、风味、营养功效及其饮食文化,使学生认识到地方特色食品加工实现产业化的必要性和发展前景,为学生毕业后从事朝鲜族传统食品企业生产管理、品质控制、产品开发等工作奠定基础。《韩食料理》主要讲授韩国的饮食文化,韩食料理加工基础,主食类、副食类、甜点类的加工方法、加工原理和营养价值,使学生掌握标准化的韩食料理的制作方法、加工原理和营养价值,帮助学生拓宽就业和创业渠道。
新的培养方案制定后,根据延边地区朝鲜族传统食品和韩食料理产业发展情况,加强了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改革与建设,每门课程的教学内容力求新颖、先进、科学,将国内外相关领域的最新科研成果引入了课堂教学,补充理论及实践教学内容和素材,使课程内容既符合专业教学要求,也具有一定的特色。结合国家及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优化课程教学内容,充分考虑地方特色,突出学生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特别是在实践教学方面,使课程的理论教学与产业生产相结合,使理论教学更加有的放矢,使课堂教学能更加紧密的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开展教学时灵活运用了多种先进的教学方法和现代化教学手段,有效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科学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积极对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进行了研究,加强了教学素材库建设、多媒体教学软件开发,并广泛吸收先进的教学经验,积极整合了优秀教改成果。围绕特色课程建设,近三年已经获批吉林省教育厅教研重点项目2项、吉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3项、吉林省高等教育学会高教科研课题1项和延边大学教研项目3项;在国内期刊发表了5篇教研论文,获得1项吉林省高等教育学会优秀高教科研成果三等奖。
二、师资队伍建设
以《朝鲜族传统食品学》和《韩食料理》为核心课程,建立了特色课程的课程群,以课程群为单位进行了师资队伍的建设。课程群由8人组成,其中教授2名、副教授 3名、讲师2名、实验师1名,大部分教师具备汉语和朝鲜语双语教学的能力。特色课程的开展给专业教师带来了更大的挑战,教师除了要了解掌握课程理论知识和技能外,还要关注地方食品行业的发展动态和趋势,更要了解传统食品企业对人才的需求状况,不断补充和更新知识,将最新的知识和信息传授给学生,这样才能适应地区食品产业对教学的需要,培养出为地方经济服务的人才。近几年学校先后派教师赴韩国食品研究院、韩国农村振兴院、韩国忠北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等国内外高校和研究机构进修,到地方食品企业进行调研和接受锻炼,还多次聘请著名韩食料理专家到校进行培训,学习传统食品和韩食料理方面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多途径搜集教学素材;组织开展观摩教学和集体备课,组织教师参加了学院举办的“农学院教学论坛”、“中青年教师教学课堂能力培训”,提高了教学组织能力和教学水平,教学科研水平得到了较大提高。
三、教材建设
《朝鲜族传统食品学》和《韩食料理》是我专业在国内高等院校中首次开设的课程,没有对应的教材,参考书也几乎找不到。为了改变学生无教材可依的现状,我系启动了特色课程的教材编写工作,成立了特色教材编写委员会,将近几年的教学科研成果整合起来,又从韩国购入参考书籍,并与朝鲜族传统食品企业、朝鲜族传统饮食协会、韩食财团、中国朝鲜族民族食品会馆等企业和团体合作,多途径搜集教学素材和资料,制作了教学图片。《朝鲜族传统食品学》教材已经完稿即将出版,《韩食料理》的教材正处在编写阶段,已经完成了实践操作图片的制作。
四、实验实践教学
《朝鲜族传统食品学》和《韩食料理》课程是实践应用性较强的课程,实验教学时数分别为16学时和32学时。每门实验课程严格按照教学大纲规定的每组实验人数、考核评价方法进行,保证了实验的实效性。
通过申请吉林省高等教育专项基金、延边大学教育专项基金等途径,根据课程实验教学需要,购置了相应仪器设备,提高了实验教学的质量和水平;聘请了韩国著名韩食料理专家亲自给学生讲授韩食料理的基础技能、料理技术、韩食餐饮业创业教育,深受广大学生的欢迎,提高了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五、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和产学合作
高等学校如果仅靠传统的实验教学,学生的实践能力很难得到真正的提升,需要建立配套的实践教学基地作不同于校园环境的实践教学场所[5]。多年来与地区朝鲜族传统食品生产企业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与延边金刚山食品有限公司、延边可利亚食品有限公司、延边德兴酿造食品有限公司、延边高丽酿造、延边悟德酱酒有限公司等朝鲜族传统食品生产企业建立了教学科研实践基地,学生在教学实习、暑期学校和毕业实习等教学环节中到这些企业进行教学实践和专业培训。学生到这些企业实习,通过技术人员的指导和培训,学习辣白菜、大酱等传统食品产业化生产的加工工艺、产品质量检测和品质控制等技术,从而巩固和加深了课堂所学理论知识的理解,培养了专业实践能力、独立操作和思考能力,综合素质得到较大提升。
高等院校往往拥有的是坚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科研成果,生产企业不仅向学校提供最新的市场信息,而且他们自身也有需要解决的技术难题,所以学校应与生产企业进行技术协作与联合开发,集中智力优势,充分发挥各自的长处,在合作中得到双赢,高校与企业的联手将科技成果产业化[6]。近几年定期召开了校企合作论坛,加强了科研合作,为人才培养、社会调查、开展理论教学与成果转化等构建了产学合作平台,同时为企业解决技术难题,不断改进技术,提高了生产效率、产品质量和安全性。近几年开展了朝鲜族传统食品的优良资源收集与多样性研究,乳酸菌代谢调控研究与工业性状定向设计,原料生产、产品加工、储存运输销售等传统食品产业链质量安全因素影响分析和质量控制,朝鲜族传统食品现代化生产工艺和新产品研发等方面的研究,得到了企业以及国内外同行专家的认可。针对朝鲜族传统食品无标准可依的问题,延边大学食品科学系与企业及政府合作制定了朝鲜族辣白菜地方标准。大酱生产企业存在的提高发酵剂菌种安全稳定性方面,也通过科研合作为生产企业解决了实际问题。在与生产企业的产学研合作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了解到了行业的最新发展动向,开拓了创新意识,为实践技能的培训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六、特色课程建设和创新创业教育
随着高等教育的连年扩招,毕业生的就业压力越来越大,尤其是对于地方高等院校,就业压力尤显突出,国家政策在尽力拓宽毕业生就业途径的同时鼓励学生自主创业。《朝鲜族传统食品学》和《韩食料理》中所涉及的领域大部分可以实现小型化和多样化生产,投资成本较低。因此,在授课过程中围绕地域特色讲授特色食品加工相关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同时,注重理论知识与创业所需具备知识的衔接,注重学生创业意识的培养、创业品质的熏陶、创业能力的训练、创业心理的培养,培养学生复合型职业能力,实现由单纯的专业技能拓展向综合职业素养提高的转变[7,8]。每年开展大学生专业文化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和申报完成国家级和省级的大学生创新项目等课外实践活动,学生将《朝鲜族传统食品学》和《韩食料理》课程中所学到的知识和实践结合起来,工艺的设计、产品的制作、产品品质评定及成本核算等过程全部由学生独立完成,进一步提高了创新创业能力。学生还通过参观、考察或短期服务于地方传统食品企业,并开展社会调查,撰写调查报告,提出或充实自己的创业计划,从而积累了创业实践经验。
七、结语
总体围绕地域特色和优势,开设了《朝鲜族传统食品学》和《韩食料理》特色课程,通过近几年的建设,使学生全面了解了地域食品产业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学习了朝鲜族传统食品生产和韩式料理相关理论和实践技能,提高了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学生在地方食品企业的就业率也明显提高,为培养地方应用型人才奠定了很好的基础。《朝鲜族传统食品学》和《韩食料理》特色课程已经形成了专业特色,今后将特色课程的教学体系优化与创新创业基地建设相结合,努力把我专业建设成具有地域文化特色及优势的专业,继续开展朝鲜族传统食品和韩食料理产业的安全监测、加工技术、产品开发等方面的教学和实践,为地方食品领域人才培养、科技创新和社会服务奠定良好的基础,为朝鲜族传统食品的产业化发展和地区经济建设做出更大贡献。
参考文献:
[1]许永光.延边朝鲜族传统食品工业发展战略与对策研究[D].延吉:延边大学,2009.
[2]张吃.延边地区食品工业整合研究[D].延吉:延边大学,2013.
[3]尹文英.延边地区民族特色餐饮业发展研究[D].延吉:延边大学,2014.
[4]刘文.浅论韩国料理特色[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5,(18):82-83.
[5]于海峰.基于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研究[J].广东化工,2015,(16):237-238.
[6]金清,李官浩,梁成云,等.地方民族高等院校产学研协同创新模式探索[J].安徽农业科学,2014,(14):4536-4538.
[7]刁小琴,关海宁,王鹏,等.围绕地域特色改革地方院校食品工艺学课程教学的探讨[J].广西轻工业,2011,(146):139-140.
[8]黄群,杨万根,麻成金,等.浅谈食品类专业大学生食品文化教育与创新创业能力培养[J].中国电力教育,2013,(28):50-52.
Establishment of Featured Courses of Food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Based on the Superior Resources in Ethnic Areas
JIN Qing,JIN Tie*,LI Guan-hao,CUI Tai-hua,XU Hong-yan
(Agriculture College of Yanbian University,Yanji,Jilin 133002,China)
食品质量与安全属于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类别。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培养具有化学、生物学、食品工程和食品技术知识,能在食品领域内从事食品生产技术管理、品质控制、产品开发、科学研究、工程设计等方面工作的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根据国家学科分类,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属国家一级学科,与数学、物理、生物、天文、化工等基础学科属同等地位,具有多学科交叉渗透的特点,涉及化学、物理、生物、农学、医学、机械、环境、管理等多个学科领域。
(来源:文章屋网 )
关键词:食品科学与工程 创新性实验项目 特色分析 问题分析
为进一步推动我国创新性本科人才的培养,激发本科生的创新研究意识,培养创新精神,提高创新实践能力,2007年教育部在全国60所“211”工程学校开展国家级大学生创新性实验项目。为配合教育部“质量工程”和我校“质量立校工程”的实施,2007年5月浙江海洋学院开展首批校级大学生研究性学习与创新性实验项目申报指南收集和申报工作,至2011年12月底,我校的校级大学生研究性学习与创新性项目立项数已有304项。本文主要对我校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立项的创新性实验项目特色进行分析,结合笔者指导多届学生创新性实验项目切身体会,对项目实施过程中存在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一些解决方案,以促进我校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创新性实验项目更有效地开展。
1.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创新性实验项目特色
1.1水产品加工与贮藏为主
2007~2011年我校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大学生研究性学习与创新性项目共立项39个,占学校创新性实验项目的12.83%,其中水产品加工、保鲜及检测类项目29项,其它研究内容10项,分别占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立项总数的74.36%和25.64%。浙江海洋学院是一所海洋特色明显的本科院校,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下拥有水产品加工与贮藏省级重点学科,从我校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创新性实验立项项目也反映出我校浓郁的海洋办学特色。
1.2偏重新产品和新型食品加工工艺研究
在立项的29个水产品相关项目研究内容中,涉及新产品研制和新型食品加工工艺的项目最多,共有17项,而基础研究方面的项目仅有4项,而非水产品类立项的10个项目中也有5项是新型产品开发和新型食品加工工艺项目,说明我校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生对产品开发和工艺创新方面的研究兴趣浓厚。另外,通过调查发现学生在申报项目时大多数为大学二年级,因为项目申请者刚开始接触专业基础课学习,对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知识学习掌握程度不高,所以专业知识不广泛、不深入,也决定了学生申报基础性研究方面的项目数偏少。
1.3研究内容与地方水产加工企业需要紧密联系
浙江海洋学院地处素有“东海鱼仓”和“中国渔都”的舟山市,附近海域自然环境非常优越,海洋生物种类繁多,所以水产加工企业众多。在大学生创新性项目选题时,低年级学生因为专业知识不够丰富,所以选题范围窄,创新性不强,立项成功率低。因此很多学生选择教师指导选题方式以便提高立项几率。我校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教师与当地水产加工企业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很多教师科研项目直接来源于企业急需解决的问题,所以教师指导选题主要是结合企业生产实践和教师自身科研项目为学生科学合理地设计题目。近几年由于水产加工原料成本提高和不稳定等因素影响,舟山市水产加工业的利润率低于5%,水产品精深加工是打破传统的水产加工薄利局面的主要途径之一,而且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性关注度增强以及出口水产食品检测技术门槛提高均决定了水产加工企业两大未来发展趋势:提高精深加工程度和增强食品安全性。从我校2007~2011年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已立项的29个水产类项目来看,如:腌制亚硝胺抑制剂、酸性电解水在水产品保鲜中的应用、鱼油中重金属去除技术、虾下脚料综合开发利用、传统加工食品泥螺、蟹糊等微生物指标控制等26个项目(占89.66%),充分体现了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生的创新性实验项目选题与地方水产加工企业发展需要紧密联系,更好地诠释了高校在地方服务方面的职责。
2.存在问题及解决措施
经过5年的大学生创新性实验项目实施,虽然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不同程度提高,但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3方面:
2.1缺少持之以恒的创新性实验兴趣
大学生创新性实验项目的实施过程可概括为选题、立项、中期检查和结题四个环节,其中选题环节,学生热情非常高,有的自行查阅文献资料,有的直接与指导老师进行沟通联系主动撰写项目申报书并请指导老师修改,在项目研究内容方面也积极与指导老师进行探讨。项目立项后,学生表现兴致高昂要求尽快进入实验室开始实验。而在接下来的实验环节,有些同学实验兴趣前高后低,缺少持之以恒科研精神尽显出来。创新性人才培养最重要一个品质是要有持之以恒精神,因为任何一项新发现、新成果无遗不是经过多次反复实验,保持学生创新性实验兴趣可以从学生个人内在因素和外部环境因素两方面着手。
2.1.1个人内在因素
学生申报创新性实验项目初始的兴趣毋庸置疑是最为浓厚的,因为在实验实施过程遇挫、实验周期长等原因造成实验兴致降低,个别同学因为实验进展不顺利或兴趣殆尽而放弃项目。实验指导老师在学生创新性实验项目实施过程中要起到兴趣催化剂的作用,要适时地与学生进行沟通联系,探讨实验结果,运用启发式和引导式教学方法让学生能够正确科学地认识实验异常现象,鼓励学生的阶段性成果,让学生充分感觉到他们得到的实验结果是有价值、有意义的,进而促进学生保持实验兴趣。
2.1.2外部环境因素
我校本科生创新性实验项目研究周期是1年,而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类的项目通常需要在实验室进行为期2~8个月的实验研究,所以在长期实验过程中,需要学校外部环境采取适当的激励机制,推动学生能够把实验项目坚持进行到底,并且保证质量完成。学校对于项目考核结果为优秀的学生可以考虑增加学分方式,不仅减轻了学生选修其它课程压力,而且也弥补了学生花费在项目研究中所付出的时间。同样,院校各种评优评奖中应优先考虑考核结果为优秀的创新性实验项目的负责人和参加者,并且对于表现特别出色的学生给予适当的物质奖励。
2.2项目研究可持续性不足
通过分析2007年至2011年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立项的39个项目,发现项目组人员组成和研究内容均存在可持续性不足缺陷。目前我校大学生创新性项目申报者多数是单个学生,只有少数以团队形式申报,而团队项目也主要是由同专业学生组成,还未见到跨专业申报模式,究其原因可能与各院系大学生创新性项目申报名额分配有关。但是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是一门交叉性很强的学科,既有工程基础,又有理化知识作为支撑,打破院系、学科界限申报大学生创新性项目可以孵育出一批可持续性研究内容强、更具有创新力的新型项目。
另外,同专业学生申报创新性实验项目,应该鼓励跨年级团队项目,项目组成员由3~4名二三年级学生组成,一是考虑到创新性实验项目的主旨是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创新性思维方式,而团队项目组相当于一个小团体,可以就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先进行内部讨论,集思广益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二是团队项目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三是团队项目组由高、低年级学生组成,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起到以高带低作用,有助于项目研究内容的可持续性开展。
综述所述,我校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大学生创新性项目取得一定成绩,但同时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存在的问题,只有采取相应改正措施,才能更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