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康复学

康复学

时间:2022-10-08 14:41:06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康复学,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康复学

第1篇

英文名称:

主管单位:上海市卫生局

主办单位: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学会

出版周期:季刊

出版地址:上海市

种:中文

本:大16开

国际刊号:1672-7061

国内刊号:31-1927/R

邮发代号:

发行范围:

创刊时间:2004

期刊收录:

核心期刊:

期刊荣誉:

联系方式

第2篇

康复医学是为了康复的目的而应用有关功能障碍的预防、诊断、评估、治疗、训练和处理的一门医学学科[1]。按世界卫生组织的划分,则把它列为第四类医学[2]。中医康复学是指在中医学理论指导下,针对残疾者、老年病、慢性病及急性病后期者,通过采用各种中医药特有的康复方法及其它有用的措施,以减轻功能障碍带来的影响和使之重返社会[3,4]。

1 中西医康复医学的特点

1.1 现代康复医学 康复医学是以残疾者为中心着眼于功能和能力的恢复,致力于残疾者生活素质的提高,并以促成残疾者重新成为社会中自立的一员作为其最终目的。治疗方法主要是各种有效的功能训练,以及应用康复工程进行代偿和重建等方法,辅以药物、手术、饮食疗法及其它。所以它的治疗目的不只是疾病的痊愈,而是最大限度的使其身心功能,从生理上、心理上、职业上和社会生活上进行全面的、整体的康复[1]。其特点如下:①以躯体残疾者以及伴有功能障碍的慢性病人与老年病人为主要服务对象; ②按照功能训练、全面康复、重返社会三项重要原则指导康复工作;③重视从社会医学的角度组织作业-职业-心理-社会等方面的康复治疗,帮助患者重返社会;④重视以专业协作组的方式对患者进行综合、协调的康复治疗;⑤重视康复治疗与康复工程相结合,以工程技术辅助功能评估和康复治疗,以提高诊疗质量[4~6];⑥重视功能评估和分析是现代康复医学的特点,它为康复治疗提供客观的准确的评估依据。目前国际康复医学界使用的功能评估方法正向专业化、规范化、定向化方向发展,有一套科学的评估方法。

1.2 中医康复学 中医康复学是指在中医学理论指导下,运用调适情志、娱乐、传统体育、沐浴、食疗、针灸推拿、药物等多种方法,针对病残、伤残诸证、老年病证、恶性肿瘤及热病瘥后诸证等的病理特点,进行辨证康复的综合应用学科[7]。以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为指导,在强调整体康复的同时,主张辨证康复,创造出中药、针灸、按摩、熏洗、气功、导引、食疗等行之有效的方法[8],中医康复学在观念和方法上的特点,一方面来自中医、中药的优势,同时也与中国的社会传统文化有关,这些特点也是中医康复学的优势[4]:①整体康复与辨证康复相结合,强调个体化的综合治疗;②预防康复与临床康复相结合;③形体康复与精神康复相结合;④自然康复与药物康复相结合;⑤食疗康复与药疗康复相结合;⑥内治康复与外治康复相结合。中医康复学既重整体的协调,又重个体的纠偏,这是中医康复学最根本的特色与优势,符合现代医学模式的发展[9]。

1.3 走中医康复与西医康复相结合的有中国特色的康复之路 中医康复学和现代康复学要互相借鉴,取长补短,共同提高。中医康复学应引进现代康复学的功能评估和分析的方法,规范诊断与疗效评估的量化标准——客观的评价标准。

中医康复评价首先是中医诊断领域内的辨证,但康复医学的作用对象是功能障碍,而通过四诊进行一般辨证所得证候很难反映功能障碍的性质和程度。康复中评价的过程是对外在形体及行为等功能障碍的量化过程,如对于两个同是中风偏瘫,中医辨证同为气虚血瘀的患者,很难用气虚血瘀这一证候反映偏瘫功能障碍的程度,以及仅用气虚血瘀的变化来评定(衡量)功能障碍的改善情况。因此,对偏瘫功能障碍来说还需要现代康复医学的评价方法。在中医古籍中,对功能障碍的评价尚无明确记载,因此建立中医康复学障碍评定观点是中医康复学走向成熟的重要一步。近年在研究中医康复疗法的疗效时,多在中医辨证的基础上,借鉴现代康复医学功能评估和分析的方法,评价功能障碍的性质和程度及观察康复疗效。这是中医康复学的一种发展趋势。

在心脏康复方面,也应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利用心电图(12导联、24h动态)、心脏超声波检查等评估心脏功能情况,进而根据患者心功能、心脏能承受的负荷及心理应激制定适当的运动形式、运动强度、运动项目、运动持续的时间等,并选择患者感兴趣且易于坚持的运动,量力而行,以身心舒适为度。中医康复学的运动形式具有动作和缓、形神和谐的特点;它通过精神意识驾驭形体运动,身心交融和高度统一,增强人体潜在机能,达到自我身心锻炼的目的,充分体现中国特色和民族风格。在药物(参麦注射液)治疗的基础上采用康复锻炼治疗可显著改善冠心病合并心功能不全患者的心功能及运动耐量,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实践中,对冠心病人施行运动疗法的同时,再配合以中药治疗,取得了更佳的效果[10]。提示中药配合康复运动锻炼是解决心脏病后心功能改善、生活质量提高的有效方法。

2 中西医结合康复的发展趋势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健康保健意识也在增强,康复保健事业亟待发展,就目前而言,其主要服务对象包括6000万残疾人,1.77亿老年人以及大量慢性病人[9]。人们已经认识到,在健康和疾病之间,还有一个中间的临界状态——“亚健康”,不少人常常处于这样的状态之中。对于亚健康的研究和防治,从今天的学科领域来讲,就是养生学的热点问题。以慢性疲劳综合征为例,它是身心性疾病变化的心理、生理、病理的综合反映,介于健康和疾病之间的临界状态。在这方面,中西医结合养生学与康复医学有更为广阔的天地[10]。

中医康复专业在国外有着巨大的发展空间。目前国外康复医学已经与临床医学一样,形成了非常规范的诊疗制度和服务网络。然而,全世界6亿残疾人中能够得到康复治疗的仅为20%,由于多种原因,大多数残疾人得不到很好的康复服务;另一方面,当前在健康或亚健康人群中越来越多的人愿意进行保健和健康消费。世界各国特别是发达国家已投入巨资进行这方面的研究,有的国家甚至已经立法承认中医、针灸疗法的合法性,并在医疗保险方面给与支持[11]。

总之,康复医学在促进残疾者的全面康复,促进中老年人延年益寿,促进全民保健,促进残疾预防领域发挥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 石随枝. 发展中的现代康复医学[J]. 宁夏医学杂志,1995,17(1): 60-61.

2 陈耀华. 康复医学的兴起和发展[J]. 锦州医学院学报,1997, 18(2): 30-32.

3 岳旭东. 略论中医康复学[J]. 国医论坛, 2003, 18(2): 14-15.

4 卓大宏. 康复治疗的中西医结合渠道和发展前景[J].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1994,9(4): 146-148.

5 母晓明,郭洪科,许学杰. 康复医学在市级综合医院的发展与思考[J].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5, 11(5): 412.

6 卓大宏. 中西医结合的物理治疗和作业治疗[J].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1,7(3):101-103.

7 关骅. 康复医学与治疗学关系的探讨[J].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3,18(9):552-554.

8 张雅萍. 略论中医康复学的优势[J].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04, 25(6): 48-49.

9 袁嘉丽,李庆生. 中西医结合养生学及康复医学在21世纪学科建设与发展中的思考[J]. 中医药学报,2003,31(2):1-2.

10 张东坡. 心脏康复中运动计划配中药治疗安全性和有效性探微[J]. 现代康复,2001,5(8): 121.

第3篇

聋儿康复学科体系日臻完善,它是集教育学(特殊教育学和幼儿教育学)、教育技术学、医学(主要是听力学)、耳科学、康复学、语言学、言语矫治、心理学、电声学、社会学、管理学等众多学科为一体的边缘科学。所谓聋儿康复文化,是指在聋儿康复的特定领域内,康复工作者、聋儿家属和聋儿在康复活动中,形成和创造出来的物质产品和精神成果,以及它们形成和创造的过程。这种文化是康复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其他的辅助人员,以及聋儿在康复实践中逐渐共同形成和创造的体现时代特征和社会进步的价值观念、思想认知、思维方式、行为规范、管理形象及其活动结果。聋儿康复文化以具有聋儿康复特色的精神形式、制度形式和物质形态为外部表现,并影响和制约着康复群体成员的活动方式、精神面貌与文化素养。

二、聋儿康复文化基本内涵

(一)康复文化理念

康复文化理念的核心是人的和谐发展,包括了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聋儿及其家庭成员的和谐发展,涉及到聋儿康复与经济、社会、康复工作者、聋儿及聋儿家庭的多边关系。

(二)康复文化目标

聋儿康复的最终目标是使聋儿获得与他人沟通的技能,能进行广泛的社会交往,从而融入社会。康复文化目标就是要促进聋儿全面和谐发展,即对聋儿实施听力语言康复的同时,帮助聋儿获得身体、认知、个性、社会性和情感等能力的全面提高,整个过程都是康复文化的实践过程。

(三)康复文化实践的法规、制度和规范保障

要使聋儿获得认知、社会性和情感等方面的全面发展,必须建立和完善法规制度保障体系,包括国家、省市残疾人(聋儿)康复法律法规体系,各地残疾人(聋儿)康复保障制度体系,分类指导的聋儿康复行业规范标准体系,聋儿康复行业规范监督检查制度和机制。

(四)康复文化知识、康复技术和手段的传播、应用和改良

20年来,在聋儿康复文化形成过程中,康复知识不断充实和更新,特别是康复听力学和聋儿听力语言基础学课程的形成,标志着聋儿康复学科体系的建立,北京听力语言康复技术学院的成立和听力语言康复专业教材的出版,标志着康复技术人员教育和培训体系的建立。这些体系促进了康复文化的传播与应用,有利于康复技术和康复手段的应用和改良,促进了康复质量的提高。特别要提到的是,“助残日”、“爱耳日”的设立,每年围绕这些节日,尤其是“爱耳日”开展的主题活动,通过各种媒体宣传,使聋儿康复文化产生了广泛认知和影响。

(五)与康复文化传播相适应的设备研发及使用

这些康复设备包括:耳科检查和检测设备,助听、听力重建设备及护理保养设备,言语矫治、康复教育教学设备和家庭康复用品。这些设备的研发和使用过程,推动了聋儿康复文化的形成。作为其中的重要环节,必须注重使用效果反馈,以效果促技术,逐步形成研发、生产、销售、工程规模化发展的格局。

(六)康复文化机构

各级各类聋儿康复机构组成为聋儿及家庭服务的网络,是践行康复文化理念的阵地,是康复知识传播、康复技术和手段应用的主要载体,又是康复设备使用集中地,对康复设备使用效果反馈具有代表性。因此,有必要促进各类聋儿康复机构规范化和专业化建设,使康复文化得以传播。

第4篇

意外缘定康复医学

“机遇只垂青于有准备的人”,王茂斌的从医生涯应证了这句话。从心脏内科医生到神经康复医学的先驱,他义无反顾,在国内开辟了一条神经康复医学的康庄大道。

20世纪80年代,世界卫生组织重新调整健康的概念,提出医学不仅是治病,还应康复人体受损功能,神经康复学随之在国外悄然兴起,但国内医学界对此还浑然不觉。

1986年,还是心内科医生的王茂斌来北京参加老年医学培训班,当时授课的是一位来自澳大利亚名叫Peter Last的康复学医学家,他主讲了新兴的神经康复医学科,王茂斌听得如痴如醉,对于能帮助到那些身体功能受损的“残疾”患者,重新恢复肢体功能,他感觉心里燃起了熊熊烈火。而Peter问是否有从事神经康复医学的同行时,全场无一人应答,医生们面面相觑,陷入一片尴尬的沉默,王茂斌顿时感觉挨了当头一棒:北京集合了全国最好的医生资源,却对一个已在国外兴起的学科闻所未闻。正在这时,一个意外发生了,坐在王茂斌边上的医生为打破课堂的尴尬局面,推着王茂斌的手举了起来。当时的王茂斌虽然从事心脏病的康复工作,但与全面的康复科学相之甚远,他只能无奈地站起来,向Peter作了简单介绍。

当年的一个小插曲,却使得中国神经康复医学的进展和王茂斌的医学道路紧密结合起来。半年后,王茂斌接到Peter的越洋来信,邀请他去澳大利亚最大的康复机构学习,并帮助申请了资助。对该领域的向往,使王茂斌义无反顾地踏上了进军神经康复学的征途。日后,回忆起此事,王茂斌爽朗地说:“天上掉馅饼喽。”

抱着满腔抱负,学成归来的王茂斌面临的却并非是一条光明道路。当时国内尚未建立康复科,甚至还有很多专家理不清康复科的内涵,将康复等同于疗养、理疗、养生,对神经康复更是知之甚少。然而,王茂斌顶着上级、同事以及朋友的反对,带领团队在河北省人民医院创立起了国内最早的临床康复机构。他高举“康复医学就是临床科学,与其它临床学科意义相当”的旗帜,要为康复科正名。国内就康复医学论战了二十多年,其间王茂斌不曾放弃过坚持与钻研,他的团队在这条充满未知和艰辛的道路上,踽踽独行,不断翻越障碍,勇攀高峰,在原卫生部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在同行的共同努力下,终于耕耘出国内康复学科的“一亩三分地”。

随着康复临床的不断精进,王茂斌团队康复了众多脑卒中与脑损伤患者,取得的成绩使当初反对的人改变了态度,这让王茂斌也深受鼓舞。随着康复医学的发展,政府部门也明确了在中国发展康复医学的重要性,其迎来了发展的全新拐点。在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计划纲要中,明确了康复医学即是临床一级学科的地位。2008年汶川大地震,原卫生部委托中国康复医学会组成“国家康复医疗队”,由王茂斌担任名义队长,深入灾区开展康复工作。由此可见,康复医学在临床中不断显示出它的优势,政府部门还提出了“防、治、康三结合”和“加长康复医学短板”的战略。

积极创新 志在功能康复

过去,医学上普遍认为大脑神经细胞与神经源无法重生,脑卒中或脑梗死患者出现功能缺失,只能回家休养或者去疗养院,没有科室能对患者的瘫痪以及其他严重功能加以治疗。“好不容易救活了患者,下半辈子却要瘫在床上,这是很痛苦的事。”说到这里,王茂斌皱起了眉头。正因为如此,神经康复医学针对疾病所致的运动、感觉、言语交流、认知、吞咽、二便等功能障碍进行的评定和治疗,显得意义非凡,也给了王茂斌坚持的动力。

“神经疾病患者是康复科的既定患者,康复医学可以将大脑活着的细胞功能最大化,从而减少患者的残疾,让他们归属社会。简单来说,神经康复医学旨在让孩子去上学、青年人去上班、老年人能生活自理。”王茂斌说。

据王茂斌介绍,三级医院康复医学科的重点在于急性期的临床康复,因为康复医学介入越早,功能恢复的效果越好。比如脑出血的病人,抢救过来后就要即刻考虑功能问题。“原卫生部要求康复科医生在患者病情稳定后48~72小时内,必须介入到神经内外科、骨科、心脏科等科室。”王茂斌告诉记者,有数据表明,中风患者的功能恢复主要发生在病后6个月内,尤其是头3个月内,而康复医学的早期介入,可以让80%的中风患者恢复行走能力。经过康复科治疗,较轻的患者一般在8~14天后便可以回家;还有望进一步功能恢复的,继续到康复医院或二级医院对其实施稳定期和恢复期的康复治疗;若是功能无恢复的希望,应该去老年之家、护士之家、养老院等长期照顾单位。

另外,康复科的治疗手段相对多样化,以患者脑损伤为例:为恢复其功能,医生可以采取药物、训练、矫形支具等手段,利用脑的可塑性,重新组织脑的功能。“这跟地震发生后的交通阻断是一样的道理,可以通过其他路径抵达灾区,想尽办法构建连通新的道路。”

医学在不断进步,疾病也在不断演变,王茂斌在神经康复科学领域积极创新。在王茂斌看来,在既有的医学基础上,康复科的治疗手段可以打破框框条条,一切皆围绕患者的功能康复。

坚持信念 对患者不轻言放弃

王茂斌的病人,很多都是来自全国各地的疑难病患,面对这些“老大难”,王茂斌从来不轻言放弃。“只要病人有一线康复希望,就要尽百分之百的努力,无论成功失败,都是对患者负责。”因为这种个性,王茂斌曾让多位被同行“判死刑”的患者康复正常。

2002年,英国伦敦北部发生火车脱轨事故,香港凤凰卫视中文台女主播刘海若在车祸中遭受严重复合损伤,经英国多方抢救仍处于严重昏迷状态,被认定已经脑死亡。一个月后,刘海若由王茂斌科室的凌峰教授从伦敦接回北京治疗。当时她因重症脑损伤,处于昏迷状态,视觉、听觉、痛觉刺激都没有反应,生命体征也不稳定,痉挛明显,上肢屈肌和下肢的伸肌中度痉挛。

在神经外科稳定住病情的同时,王茂斌对刘海若进行了系统、严谨的康复性检查和评估后,否定了脑死亡这一诊断结果,并立即参与多学科专家会诊,讨论她的康复治疗方案。王茂斌当时认为预防性康复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在刘海若昏迷时期,利用摆放、有限范围内的关节活动以及其他被动型处理等“二级预防措施”来控制四肢痉挛加重,同时预防患者可能出现的吞咽、二便等功能障碍。

当康复治疗进行到近三个月时,刘海若苏醒了过来,前期的康复训练起了很关键的作用。痉挛已完全消失,这为肢体功能训练奠定了基础,吞咽功能障碍的预防也为防止误吸、改善体质创造了良好的条件。随后,王茂斌及时转被动性处理计划为以主动性康复训练为中心,因为卧床近三个月,刘海若产生了明显的“废用状态”,但王茂斌认为其大脑功能没有根本性破坏,只要经过一段时间的科学训练便可恢复。通过运动功能主动性训练、药物、针灸、电刺激、主动性盆底肌肉训练,以及认知功能训练(特别是计算机辅助的认知功能训练),还包括社交活动等一系列系统、主动性训练了近两年时间,刘海若奇迹般地恢复到接近正常状态,后来开始了正常上班和生活。刘海若对此感激万分道:“您一直不抛弃、放弃,我才得以恢复。”

医生的医术固然重要,而医生对病人精心治疗的态度与爱心更让人敬佩。王茂斌造就的一个又一个成功病例,不只是康复医学的胜利,更是坚持的胜利。

心系康复 躬耕不辍康复事业

2002年,王茂斌已到了退休年龄,从医的脚步却没有就此停止。当时宣武医院的神经康复科尚处于摸索阶段,科室理念与治疗方式都没有明确。王茂斌被宣武医院返聘为康复医学科的主任,本着严谨的科研态度与丰富的从医经验,呕心沥血地构建起今天规范的神经康复科,并将科室水平提升到了国内先进地位。

经由先驱们的不断努力,康复医学的概念已经规范,但仍面临着诸多问题。“首先,专业人才缺乏,由于我国缺少康复医师的正式认证,以致从事康复医学的人员鱼龙混杂。而一个合格的康复医师,应在具有大学本科学历基础上,经过‘3+2’的毕业后续教育,获得统一认证才能上岗。其次,康复医学还没实现分级医疗,绝大部分责任由综合医院承担着,但综合医院的容量有限。最后,康复科的高额医疗费用也是学科发展的瓶项,对很多患者来说,这是一笔不小的负担,费用能不能报销很关键。在医保上的报销,康复科需要国家医改的支持,费用过高可能导致患者得不到有效的治疗。”心系康复医学的王茂斌忧心道。

各种康复学科问题的出现,也促使王茂斌致力推动康复科发展。为了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康复医疗体系,他联合同行专家参考发达国家的模式,以“康复医学会建议”的名义,向北京市卫生局递交了一个“急慢分治、分级医疗”的医疗模式起草文件。该模式是以社区为基础,指定急性期和亚急性期患者接受康复服务的住院时间与治疗机构。此外,王茂斌还以主编的身份参与了《中华医学百科全书》的编纂。

令王茂斌欣慰的是,在国家、政府的大力扶持下,中国康复医疗事业迅速发展,并成为中国医药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国家制定的“防、治、康三结合”和“补齐康复医疗的短板”两个政策也在逐步落实。

“我认为只要有利于学科发展,又能带动基层工作,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就应当予以支持。无论如何,要抓住国内康复医学发展的黄金期,借助政府医改的大好形势,将中国康复医学的发展推上一个新台阶,创造出中国康复医学发展的独特模式,快速赶上国际先进水平。”说到未来的发展,王茂斌眼里充满了自信。

王茂斌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康复科原主任,主任医师,教授。1993年调入原卫生部北京医院,主要从事心脑血管病的临床康复医疗、科研与教学;建立了北京大型综合医院中规模最大的临床康复医学科,担任原康复中心主任,康复医学硕士生导师及原卫生部老年医学研究所兼职研究员。

自2002年始,负责组建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康复中心,这是国内第一个为神经内、外科重症患者提供早期临床康复的机构。目前在承担宣武医院神经康复中心的临床、科研、教学工作的同时,还担任中国康复医学会副会长、中国医师协会康复医师分会名誉会长(原创始会长)、北京康复医学会名誉会长(原创始会长)、北京医师协会康复医师分会会长等职,并兼任中国残疾人社会服务指导中心副主任。现在正作为主编在编纂《中华医学百科全书·康复医学卷》。30余篇,有关脑卒中康复的研究曾获省局级科技成果奖三次。

第5篇

 

1983我国康复医学研究会正式成立,这是我国康复医学得以进一步发展的里程碑,对我国的康复医学领域发展具有推动与促进作用。目前,我国将医学领域主要划分为保健、预防、临床和康复四大体系。但是随着康复医学学科功能的扩展和延伸,它已成为临床医学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如在骨科康复学、神经康复等典型的病理领域中所体现的重要作用。随着医学领域研究水平不断深入,人们为了更好地发挥临床与康复医学二者相结合的优势,国内外相继建设了各专科中心,例如脊髓损伤中心,在中心临床治疗过程中紧密结合康复医学治疗,实践证明,二者的结合利用可以大大缩短康复时间,充分证实了临床与康复医学相结合的良好治疗效果。

 

1临床医学中加强康复医学的重要意义

 

在现代医学模式发展背景下,各个医学学科领域应首先强调“坚实、宽厚的理论知识体系”与“全面系统的专业技能”,因此充分拓展各医学领域的优势,加强各医学领域之间的联系,通过整合和处理,建立完善的高质量学科交叉体系。其次,有些医学领域之间并没有清楚的划分界限,在科学技术不断提升的今天,发展学科之间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的模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根据医学领域的发展趋向,打破各学科之间的壁垒,拓宽学科之间的交叉与渗透,增强医学学科的发展前沿,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传统的医学治疗模式,以创新性、多元性的角度来开展医学研究工作,从而形成一种主流的新型的学科研究方向,这也符合现代医学领域对高水平、综合型人才发展的需求,因此将多学科领域相结合对发展医学研究、培养医学人才都具有重要意义。

 

从临床医学与康复医学的治疗功能和特点上来看二者具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在各种疾病的临床治疗后都需要一定的康复时间,尤其针对一些对身体损伤较为严重的疾病,如截肢、烧伤、脏器移植等重大手术都会给身体、精神带来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因此,从手术治疗到恢复健康这一临床阶段在严格意义上都属于康复医学的治疗过程,可见,临床医学可以为康复治疗奠定治疗基础,同样,康复治疗也可对临床治疗具有促进作用,二者相互促进,互相影响,互为补充,具有相互制约的联系,因此在临床医学中强化康复医学具有重要意义。

 

2 康复医学与临床医学的相互关系

 

临床医学是指通过一切必要的针对原发性疾病具有明显消除、逆转疾病病理,达到挽救生命治愈伤病的目的。而康复医学是根据身体功能性障碍进行相关的代偿或补偿的治疗办法,主要包含对功能障碍的预防、诊断评价、治疗和处理,使患者在经过康复过程逐步恢复到身体正常的生理功能,使心理、精神、职业和社会功能得到及时改善,从而重新投入到生活、工作中。

 

现如今,随着康复学与临床学之间的交叉优势,逐渐在临床工作中强化了对康复医学的重视程度,有二者的结合衍生出相应的康复医学分支学科,具有良好发展前景的有骨科康复、骨科康复、神经康复、肿瘤康复及老年病康复、儿科病康复等。在康复医学分支学科中一些专业康复医师的分类也逐渐得到完善,如骨科康复医师、神经康复医师等专业培训设置。随着专业康复诊室和专业康复医师的构建,专科康复医学的发展也更趋完善,可见,康复医学的发展与临床医学已有密不可分的关系。我国在骨科康复医学方面的发展较为成熟和专业,骨科康复专业将手术治疗、假肢和矫形器辅助、功能训练三项设置为康复治疗的必要组成结构,在三者的良好配合和促进下最终达到实现功能性恢复的目的。

 

3 临床医疗工作引入康复治疗的必要性

 

康复治疗是疾病治疗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其中临床治疗对康复治疗效果具有较大的影响作用,一些临床认为成功的病理从康复学的角度来看并不是理想的。临床药物和手术的治疗并不能替代康复治疗所带来的治疗效果,因此临床医师除了要具备专业的临床治疗知识与技能外,还要熟知康复治疗的知识体系,从而提升治愈效果。例如,一些医院在神经病学与康复治疗衔接环节上存在空白,一味强调药物的治疗效果,完全忽视神经系统疾病的预后治疗。神经系统疾病的发病原理主要是疾病与障碍二者共同造成,药物治疗等临床手段只可以对神经系统疾病起到一定的治疗效果,但是在功能障碍的消除和恢复上治疗效果微乎其微。由此可见,将康复医学中治疗神经系统疾病的评价法、观察和检查法应用临床治疗的同步过程中,通过二者的药物治疗和康复介入治疗,必定要加强功能障碍的恢复速率,另外康复训练重视对患者机能的改善,从而提高神经系统疾病的治愈水平。因此在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构成中,要为患者抓住最佳的康复治疗时机,防止产生继发性的功能性疾病。在充分意识到康复医学与临床医学相结合所带来的理想治疗效果的基础上,应积极拓宽二者的学科分支,完善二者的学科实践体系。

 

综上所述,在全新的现代医学理念指导下应开启系统全面的医学治疗模式,在临床治疗过程中要始终贯彻康复医学的治疗理念,为患者提供诊断与治疗合为一体的过程,要不断在临床工作中强化康复医学对疾病恢复的优势,在二者的紧密配合下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全面提升医学治疗质量。

第6篇

关键词 针灸推拿 康复医学 中医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康复医学教学目前已进入了高等中医药院校,多在针灸推拿专业下开设康复方向。下面就针灸推拿专业开设康复方向的必要性及其课程内容设置进行探讨。

1 针灸专业康复方向设置的必要性

保健医学、预防医学、临床医学、康复医学是现代医学体系的四个组成部分,它们相互联系组成一个统一体。康复医学是医学领域的一个新兴学科,与临床医学有着不同的治疗对象、治疗目的,但二者关系紧密,相互渗透。临床医学的对象是各类病人,而康复医学的对象是临床医学中患病后遗留暂时或永久障碍的患者;临床医学的治疗目的是消除病因和逆转疾病的病理过程,挽救生命潜能,而康复医学的治疗目的则是预防继发性残损,保存与改善功能,回归社会。因此,康复医学贯穿在许多疾病临床治疗的整个过程,而不仅仅是临床医学实施后的延续①。康复医学早期介入临床医学各科,对减轻功能障碍程度和帮助患者尽早重返社会有着重要的意义,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们对生活质量要求的提升,对康复医学的也需求也越来越大。

在我国,康复医学已开始融入临床医学,很多西医院都设立了“康复医学科”,建立了“康复治疗室”,为各临床科室的急、慢性病患者提供康复治疗。而在中医领域,康复医学与临床医学的融合发展比较慢,中医院的康复科还多以声、热、光、电等物理因子治疗为主,真正意义上的功能康复开展得较少。因此,目前非常需要中医临床康复人才。

在中医学领域推广和应用康复医学,针灸是一个比较理想的切入点。在中医各临床学科中针灸与康复医学中的主要疗法——物理疗法的关系最为密切,二者的结合也最为紧密。例如,物理疗法治疗的三类主要疾病,神经系统伤病、运动系统伤病、心肺系统伤病,同时也是针灸临床的主要疾病。另外,二者有相似的治疗方式,针灸疗法中应用的针、灸、罐,实质都是力、热等刺激,与物理治疗一样遵循刺激与反应规律;相似的知识背景,即物理治疗师与针灸医师都常采用徒手方法诊查与治疗,都需要对解剖学、神经生理学知识有很好的掌握。而且,现代医学从业者中物理治疗师被认为最适宜学习和应用针灸疗法②。中医针灸与康复医学结合之紧密,不仅表现在上述相似性上,更主要表现在康复医学理论对针灸疗法有指导作用。为说明此问题,本文以针灸治疗中风偏瘫为例,从康复医学对针灸取穴、施术的选择和疗效评价三个方面加以论述 。

首先在针灸取穴方面,《针灸大成·治症总要》有“中风不语、手足瘫痪者,……先针无病手足,后针有病手足”之明训,但目前针灸临床在偏瘫早期的取穴方法有或针患侧或针健侧(巨刺法)之不同。康复医学PT疗法中的Brunnstrom方法,其基本内容是在患肢无随意运动或随意运动相当弱时利用对侧的联合反应加之患肢随意运动的尝试而引发随意运动。这一方法为针灸治疗偏瘫早期应用巨刺法提供了依据。大量临床观察也表明在早期先针健侧,至病情稳定后再针患侧或健患侧交替使用,确实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③。

在针灸施术上,以往主要依据患者舒适及医者方便操作,而患者的摆放对临床疗效的影响则很少考虑。脑卒中患者“舒适”的即表现为上肢屈曲、横放胸前、下肢挺直、髋外展外旋的痉挛模式。康复医学中的良姿位是对抗上肢屈肌和下肢伸肌痉挛模式的,有人发现良姿位针刺,既可促进患肢肌力和肌张力的提高,又能抑制相应的痉挛模式,促使分离运动的早日出现,对患肢功能的恢复有十分重要的影响,良姿位与平常针刺后比较,前者明显优于后者④。

在临床评价方面,既往针灸临床主要采用测量肌力来评价治疗效果,但中风偏瘫是中枢性瘫痪,其功能恢复不是单纯肌力的恢复,而是运动模式的恢复,因此,肌力的评价方法不仅反映不了运动模式的改变情况,而且以发展肌力为重点的治疗,还会强化共同运动、联合反应而导致“误用综合征”的出现。而现代康复医学中的中风偏瘫评价量表可以比较客观地反映运动模式的改变,对治疗还有指导意义。目前在针灸治疗中风偏瘫的临床报道中,越来越多的医生采用了评价量表法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估。

从以上可以看出将康复医学与针灸疗法相结合,可以提高针灸治疗中风偏瘫的疗效,补充其不足。除中风外,康复医学与针灸疗法相结合治疗其它神经、运动系统伤病也有这一特点。因此,为满足中医临床对康复人才的需求,在中医院校针推专业开设康复医学教学是最为恰当的,同时也是非常必要和极为重要的。

2 针灸推拿专业康复方向课程内容探讨

设置针推专业康复方向课程,首先应明确该专业方向的培养目标。从目前看,现代康复医学虽然承认中医在康复医学中的作用,但在康复治疗小组这一康复医学的工作方式中,世界卫生组织(WHO)将中医师同物理治疗师、作业治疗师、言语治疗师、康复护士等的地位并列,仅作为一名组员,在治疗小组组长,即康复医师的组织、领导下进行康复工作。而国外对物理治疗师、作业治疗师、言语治疗师的学历要求是中学毕业后再接受3~4年的相应专业教育的高等职业教育即可。现在中医校院招收的多是七年制本硕连读生,因此,培养目标应设定为在综合医院和中医院中以中医针灸推拿为特长的康复治疗小组的组织者和领导者,而不仅仅是一名治疗师。

设置针推专业康复方向课程,还应明确将中医针灸与现代医学中的康复医学相结合的目的、原则和条件。让我们先回顾一下针灸前辈承淡安先生在谈到现代医学的神经学说与中医针灸结合时的一段话:“……我们要认识到巴氏(巴甫洛夫)学说是新兴的高级神经活动学说,而不是专门为结合中医或针灸而设,我们要学习它来改进我们的祖国医学,就应该首先把祖国医学理论和巴氏理论均搞透彻,然后在应该接合之处接合,可能汇通之处汇通,这样才能完善无缺,有利无弊”。承淡安先生的一席话为我们指明了中医与现代医学结合的目的是改进和提高中医学,推动中医针灸在基础理论和临床技术方面的创新,因为一门学科没有创新就没有生命力。两者结合的原则是以中医针灸为本,将现代医学知识拿来为中医针灸所用,而不是两种医学1+1=2的简单相加。而两者结合的前提条件则是对中医针灸和现代康复医学知识都要有深入的学习和透彻的了解。

具体课程设置方面,首先,中医课程的设置中应加强与康复相关内容的教学。如康复医学中神经、肌肉、骨骼病症较多,而根据中医经络理论,经筋 “主束骨而利关节”, 很多神经、肌、骨病症属于经筋病的范畴,因此,要加强经筋生理、病理、经筋病症的特点,以及经筋病症的治疗等方面的教学内容。

第二,现代康复医学的课程设置应重点突出。根据培养目标,作为康复小组的领导者,我们培养的学生应对现代康复医学有一全面的了解,故现代康复医学所涉及内容的课程都应该设置。但学生毕业后以临床工作为主,因此在课程内容与学时安排上,应突出以临床康复为中心,以物理疗法、作业疗法相关内容为主,而康复心理学、言语治疗学、康复工程学等内容为辅。

第三,在以上两类课程的基础上,还应设置将康复知识与中医针灸理论结合应用的课程。如可设立“中医针灸临床康复学”,这门课程可帮助学生将康复医学知识有机地融入中医针灸治疗中。还以中风偏瘫为例,康复医学是针对中风这一病及运动功能障碍这一症,将偏瘫的功能恢复分为六期分别施以不同的治疗方法,而针灸临床康复治疗则是在借鉴功能恢复分期的基础上,根据中医经络理论,既对运动功能障碍的肢体进行辨证,根据不同时期的不同症状,采取刺健侧、刺患侧或健患侧同刺的方法,选取阴经或阳经的穴位进行治疗,同时,还要对全身的症状、体征进行整体辨证,按“虚则补之,实则泻之”的原则取穴和施以补泻手法,以促进全身机能的平衡协调,而这种整体治疗对局部瘫痪肢体的康复大有裨益。

第四,充分发挥中医传统康复学特色。中医传统康复学历史悠久,康复方法多样,除中药、针灸、推拿等外,还包括饮食、导引、气功等独特的康复方法。因此,还应增加这些课程,以全面发挥中医学在康复医学中的作用,进一步突出和加强中医学在康复医学中的地位。

总之,在针灸推拿专业开设康复方向,既顺应了医学发展的趋势、符合市场的需求,又有益于针灸推拿专业的发展创新。希望通过以上课程的设置,把学生培养成为符合时代要求的复合型中医针灸人才。

注释

① 陈立典.康复医学基础[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28-29.

② Val Hopwood,Maureen Lovesey,Sara Mokone.Acupuncture and Related Techniques in Physical Therapy. Churchill Livingstone; 1 edition January 15,1997.

第7篇

1一般资料

我科2003―2007年收治的40名偏瘫患者,其中男性23名,女性17名;年龄最大80岁,最小28岁。临床表现为以脑部疾病如脑卒中、脑外伤、脑肿瘤等导致的一侧肢体随意运动不全或完全丧失,病程15 d~1年,经头部CT或MRI证实有明确病灶并排除重大器质性疾病。

2治疗方法

除采取常规中西医康复治疗,即针刺治疗结合康复运动训练及辨证给予中、西药物治疗外,采用分期康复护理方法。

2.1迟缓阶段的护理方法急性期发作后,患者肢体失去控制,运动功能完全丧失,护理工作重点放在良肢位摆放、关节被动活动及心理护理上。

2.2痉挛阶段和联带运动阶段的护理方法随着病情的控制,患肢开始出现运动,但这种运动是伴随着痉挛的刻板运动[2]。此期病人一般都可以离床去运动疗法室进行康复训练,因此痉挛期的护理要点主要是指导病人翻身、起坐、移乘及自我功能锻炼。

2.3部分分离运动阶段和分离运动阶段的护理方法此阶段患者的痉挛程度开始减轻,运动模式开始脱离联带运动模式的控制,出现了部分分离运动到难度较大的分离运动,病人的运动功能逐渐恢复。护理要点放在运动指导、ADL的指导及心理指导上。

2.4正常阶段护理方法此阶段痉挛逐渐减少至消失,各关节均可完成随意运动,协调性和速度接近正常。此期护理要点放在回归家庭和社会后的功能锻炼方法的指导上。其次应鼓励患者增加运动,但应按照医院指导的正确方法运动,注意防止因过劳而诱发异常运动模式,鼓励患者到社区康复站参加训练,积极地进行健康管理。

3结果

采用SPSS 11.0软件,治疗前后比较用配对t检验,治疗前后Fugl-Meyer综合评分分别为31.58±13.45和81.25±15.6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4讨论

近年来,中枢神经可塑性研究所取得的成果,如易化(facilitation)理论、轴突的发芽(sprouting)、功能的代偿和重塑、区域重组(functional reorganization)等极大地推动了神经康复学的发展,奠定了神经康复医疗的理论基础,更新了神经康复医疗的技术手段和方法,为偏瘫的康复治疗提供了新的方法,同时康复护理结合现代康复技术的开展成为本学科的热点。本护理方法最显著的特点就是结合现代康复医学Brunnstrom偏瘫康复的六个阶段,分期施护。

迟缓阶段,相当于Brunnstrom Ⅰ期,由于上位中枢对低级中枢失控,没有受到实质性损害的脊中枢因而“休克”,以致患肢出现软瘫,实践证明软瘫期越长预后越差[3],因此,在这个阶段的护理采用良肢位摆放、肢体被动活动,目的在于向大脑输入多种感觉信息,促进中枢神经与周围神经的联系,诱发肢体的主动运动,促进大脑细胞“功能重组”,实现对低位中枢的调控。

痉挛阶段和连带运动阶段,相当于Brunnstrom Ⅱ~Ⅲ期,此时优势肌群的肌张力已经出现并且逐渐增大以致亢进,非优势肌群的张力却很弱,康复训练方面采用易化技术(Bobath方法、Rood方法、Brunnstrom方法、PNF方法)和运动再学习方案,一方面加大正常感觉的输入,利用和抑制异常的运动模式(联合反应、共同运动),促进躯干和四肢的主动运动,减低过高的肌力,并由异常的运动模式逐渐转向正常的运动模式。此期护理要点为配合治疗,指导患者正确地翻身、起坐、移乘及自我功能锻炼,使神经功能的恢复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缓解肢体痉挛,建立正确的运动模式。

部分分离运动阶段和分离运动阶段,相当于Brunnstrom Ⅳ~Ⅴ期,此期患者痉挛减轻,应指导患者建立正常运动模式,配合康复训练主动运动和速度、协调性方面的练习,护士在ADL方面对患者进行指导,为下一步回归家庭做准备,进一步改善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正常阶段,相当于BrunnstromⅥ期,此期患者痉挛逐渐减少,各关节均可完成随意运动,协调性和速度接近正常。但是部分患者仍存在后遗症,护理要点为回归家庭和社会后的功能锻炼方法的指导。

据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推算,我国每年脑卒中的发病率为217/10万人,全国每年发病人数逾150万人,致残率高达86.5%[4],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加剧及社会节奏的加快,脑卒中及脑外伤患者在逐年增加,脑卒中及脑外伤患者多伴有偏瘫等后遗症,给社会及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偏瘫患者综合康复分期护理通过提高患者运动功能和ADL,不仅增强了患者自身的自理能力,而且减轻了家庭和社会的负担,社会效益显著。

参考文献:

[1]于兑生,恽晓平.运动疗法与作业疗法[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2:467.

[2]Davies P M.循序渐进:成人偏瘫康复训练指南[M].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1996:18.

[3]王洪忠,许健鹏.实用中西医结合偏瘫康复学[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7:5.

第8篇

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康复医学科,云南昆明 650000

[摘要] 目的 为探索A型肉毒毒素治疗小儿中枢性痉挛的最佳浓度。方法 选择2011年7月—2013年7月在该科收治的小儿脑瘫尖足患儿46例,随机分为A、B两组,采用兰洲生物制品产生产的A型肉毒毒素衡力配制成两种不同浓度,A组浓度为50 u/mL;B组浓度为25 u/mL。用肌电引导仪的电刺激模式定位注射患儿小腿三头肌。结果 A、B两组在起效时间、疗效达高峰时间、疗效持续时间、小腿三头肌痉挛的缓解程度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用A型肉毒毒素50 u/mL和25 u/mL的浓度注射小腿三头肌,在治疗小儿中枢性痉挛所致的尖足症状上,疗效确切,效果相近。

关键词 A型肉毒毒素浓度;痉挛型脑瘫;小腿三头肌

[中图分类号] R74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4)11(b)-0061-02

A型肉毒毒素治疗中枢性痉挛的疗效和安全性已得到充分的临床临床验证,但在治疗浓度的使用上存在一定的分歧,有主张高浓度低容量,有主张低浓度高容量,然而相关研究报道不多,尤其是治疗小儿中枢性痉挛的最佳浓度尚不明确。因此,该研究特别设计浓度为50 u/mL和25 u/mL的A型肉毒毒素,对2011年7月—2013年7月期间小儿脑瘫所致的尖足症状进行临床治疗观察,其目的是检测两种浓度不同的A型肉毒毒素治疗效果是否会出现不同。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1年7月—2013年7月在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康复科住院和门诊收治的痉挛型脑瘫患儿,诊断符合2006年在长沙召开的第二届全国儿童康复、第九届全国小儿脑瘫康复学术会议上制定的小儿脑瘫诊断标准、小腿三头肌痉挛程度Ashworth分级在2级以上、随访半年以上的患儿46例,共计87腿(5例是偏瘫型)。按注射日期单或双号随机分为两组。A组中有男14例,女8例,年龄最小为1岁6个月,最大为16岁,19名双瘫患儿、3名偏瘫患儿,共计41腿;B组中有男14例,女10例,22名双瘫患儿、2名偏瘫患儿,共计46腿;两组患儿经年龄、性别、体重、小腿痉挛程度的统计学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均采用兰洲生物制品产生产的A型肉毒毒素衡力,A组小腿三头肌注射A型肉毒毒素的浓度为50 u/mL;B组小腿三头肌注射A型肉毒毒素的浓度为25 u/mL。

1.2 方法

1.2.1 注射 A型肉毒毒素的注射由该研究亲自操作,用该科与诺诚公司研发的肌电引导仪的电刺激模式定位注射。注射剂量凭以往经验,根据患儿小腿三头肌的大小和痉挛程度,每腿在小腿三头肌注射的总剂量为15~100 u不等,一般腓肠肌内侧头分2~3个点,腓肠肌外侧头分1~2个点,比目鱼肌分3~5个点注射。

1.2.2 评定 评定内容包括:①小腿三头肌痉挛程度的Ash worth分级;②屈腿时诱发踝阵挛的强度,分4个等级;③伸腿时诱发踝阵挛的强度,分4个等级;④行走时足跟离地的高度,分三个等级;⑤蹲下时足跟离地的高度,分3个等级;⑥家长对患儿尖足治疗效果的满意程度,分3个等级。

评定的1~5项由负责患儿治疗的PT师完成,第6项由患儿家长完成。该实验采用双盲的方法,治疗师和患儿家长都不知道患儿的分组和所注射的A型肉毒毒素的浓度。评定的时间为:注射前、注射后1、3、14、30、60、90、180 d各评定1次。以上6项指标出现一项或一项以上改善的时间定为起效时间;改善程度达到稳定的最初时间定为达峰时间;以上6项指标中有3项或3项以上较达峰时出现反弹的时间定为疗效持续时间。达峰时症状改善率在40%以下定为无效、改善率在40%~75%为有效,改善率在76%~89%为显效,改善率在90%以上为疗效满意。

1.2.3 疗效判定标准显效 肌肉痉挛评分明显下降,运动功能得到有效改善。有效:肌肉痉挛评分下降,运动功能得到改善。无效:肌肉痉挛评分无下降,运动功能未得到改善。

1.3 统计方法

将该次治疗所得数据用spss 13.0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以成组比较的t检验进行假设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进行检验。

2 结果

两种浓度的A型肉毒毒素注射后,药物作用的起效时间、疗效达高峰时间、疗效持续时间的对比见表1。

两种浓度的A型肉毒毒素治疗后的疗效对比见表2。

经统计学检验,A组和B组在起效时间、疗效达高峰时间、疗效持续时间、以及疗效方面无显著性差异。所以,本实验的结论是:用A型肉毒毒素50 u/mL和25 u/mL的浓度注射小腿三头肌,在治疗小儿中枢性痉挛所致的尖足症状上,疗效确切,效果相近。

3 讨论

在小儿脑性瘫痪的患病率中,痉挛型脑瘫比例最高,约占全部病例的60%~70%,表现为伸张反射、起立步行两腿呈交叉姿势、尖足,膝关节屈曲挛缩,骨关节内翻变形,下肢肌张力增高,各肌肉间的肌力不平衡,不会坐、爬、站、行。

A型肉毒毒素的疗效持续时间较长,通常为3~6个月左右,期间可以让患儿在痉挛解除的基础上进行一定的康复训练,学习正确的姿势的和动作,形成正确的运动模式,矫正异常姿势。在A型肉毒毒素的疗效小时候,患儿已被纠正的异常姿势并未得到反弹,这很可能与运动后高危中枢对脊髓牵张反射的调控改善有关。

目前,用A型肉毒毒素治疗中枢性痉挛正在普及,其疗效和安全性已得到充分的临床验证,但在药物浓度的使用上存在一定的分歧。目前得到共识的是:低浓度高容量有助于药物的扩散,可用于较大的肌肉;高浓度低容量可减少扩散,用于注射小肌肉可使作用更精确,并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那么,究竟哪些肌肉用多高的浓度和容量会实现最佳疗效和最小不良反应,这是值得临床深入研究的,尤其是治疗小儿中枢性痉挛,更须要精确地把握药物的浓度和容量。小腿三头肌痉挛是导致脑瘫患儿行走功能障碍的主要原因之一,A型肉毒毒素注射可起到立杆见影的效果,治疗浓度该如何掌握。通过该实验,采用50 u/mL和25 u/mL这两种浓度的A型肉毒毒素注射小腿三头肌,治疗小儿中枢性痉挛的尖足症状,均为适合的治疗浓度,可取得良好的效果,且无明显的不良反应这两种药物浓度同样适合于注射与小腿三头肌类似的大肌肉,如治疗髂腰肌、内收肌群、半腱肌、半膜肌、股二头肌、肱二头肌、肱桡肌等肌肉的痉挛。综上所述,针对小儿脑瘫小腿三头肌痉挛所致的尖足症状的临床治疗,通过浓度不同分组进行的治疗测试,观察的疗效结果没有因为浓度大小不同而引起疗效的不同。

参考文献

[1] 李巍巍,杨坚,张颖,等.康复训练结合A型肉毒毒素注射治疗卒中患者下肢肌痉挛的临床研究[C]//中国康复医学会运动疗法分会第十一届全国康复学术大会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2011.

[2] 炤兰.A型肉毒毒素注射质量对痉挛型脑瘫患儿健康相关生活质量的影响[D].重庆:重庆医科大学,2011.

[3] 肖曙光,苏珍辉,李丽媛,陈艳平,陈艳.A型肉毒毒素治疗小儿脑瘫的观察与护理[J].当代护士:专科版,2010(6):73-74.

[4] 胡月光.脑瘫痉挛性马蹄足腓肠肌组织化学和超微结构观察[J].中华小儿外科杂志,2009,16(4):233.

[5] 唐彦萍.胡月光.脑瘫髋内收痉挛性内收肌组织化学超微结构研究[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0,15(1): 8.

[6] 马彩云,耿香菊,等.A型肉毒毒素辅助综合康复治疗痉挛性双瘫疗效[J].临床医学, 2012,22(7):36.

[7] 黎钢,曹学兵1A型肉毒毒素治疗肌痉挛安全性与有效性的多中心临床研究[J].国外医学:物理医学与康复学分册, 2010,23(2):77.

第9篇

所有学生在校期间遵循学校晨午检制度 

寄宿生严格按照学校晨午检制度,走读生晨检按照学校进出检测制度,午检和寄宿生一样。

为增强学校疫情预防与控制力度,提高师生防病能力,保障师生身体健康,及时发现情况并及时处理,防止疫情发生,结合我校情况,制定学校晨午检制度。 

一、 晨午检目的 

及时发现、报告和处理学校疫情,保障师生员工健康安全。 

二、 晨午检原则 

遵循预防为主、常抓不懈的方针,贯彻统一领导、分工负责、反应及时、措施果断的原则。晨午检实行校长负总责,处室负责人、班主任具体负责的制度。 

三、 晨午检内容 

晨检时间为每天早读,上报时间为上午第一节上课前;午检时间为午读,上报时间为每天下午第一节上课前。由班主任、班长对学生身体状况及相关情况进行了解和检查,处室在聘人员由本处室负责人对相关人员进行了解和检查。晨午检具体内容如下: 

1.本人身体状况,有无发热、咳嗽或其他可疑的不适症状。 

2.家人、离乡返乡与疫区人员、确诊病人接触情况,查看医院诊断证明材料或解除隔离材料。 

3.病愈返校学生询问身体恢复情况,查看医院诊断证明材料。 

4.与疫情有关的其他情况。

四、晨午检上报 

常规晨检,有特殊症状、因病缺课学生的班级由其班主任报告。实行零报告制度(无病例也要报告以便统计、上报)。 

五、晨午检操作细则 

(一)学生晨午检操作细则 

1.发放《学生晨(午)检记录表》由班主任每天早晨学生进班、下午学生进班前检查并统计好,并及时汇总上报学校。对异常情况应当按规定程序进行报告,不得缓报、瞒报、漏报。

2.晨午检中一旦发现学生中有≥37.3℃症状者要立即报告本部门负责人员,并由专人将该生送至校内临时隔离室,再次进行体温测量,并填写相关登记表,通知学生家长。 

3.晨午检时间以外师生中发现有发热者(额温≥37.3℃),全校师生人人有责任及时报告。 

4.晨午检时应认真、细心

一看:仔细观察学生的面色(红润,尚可,一般,差)、精神状态(好,较好,一般,差); 

二听:听患病学生、其家长和同学的阐述; 

三问:每天了解特殊症状、因病缺课学生的家庭情况,家中有无成员发热,是否有疫情接触(不可隐瞒),有疫情接触学生(有医疗和家长证明)要在家观察两周才可到学校上课,并上报; 

四联系:对没来校的学生,班主任要打电话了解情况并登记,如有发热学生要及时报告学校,并及时上报情况。 

5.每日晨午检情况要做好记录,班主任早午读时间要检查本班人数及学生身体情况,特别对异常情况更要做好详细的记录,内容包括学生姓名、性别、年龄、家庭住址、联系电话,异常情况及时上报等。 

6.严格执行疫情日报告制度。实行追踪随访制,由班主任分别对异常的学生进行每日追踪电话随访,及时了解其诊治情况。并对与其有密切接触的人员进行医学观察。各部门负责人要将异常学生情况及时上报学校有关领导。要求居家隔离病人做到“二不”即不上课、不外出。对疫情缓报、瞒报、漏报者,相关责任人要承担相应的责任。 

7.督促各年级的常规晨午检及“特殊症状、因病缺课学生日统计报表”工作。 

(二)学校聘用人员晨午检操作细则: 

1.处室指定专人承担晨午检检查和信息报表等有关工作。 

2.聘用人员晨午检工作应在每天早上第一节课及下午第一节课前完成。 

3.聘用人员出现发烧、咳嗽、咽痛等流感症状或其他不明症状时,不能进校、进课堂,应立即报告负责人,尽快到医院诊断治疗。 

4.对生病请假的聘用人员,处室负责人要问明病情及去向,如实登记到晨午检统计表上,并做好过程跟踪了解,直至痊愈。 

第10篇

关键词 脑卒中后偏瘫 康复 护理

脑卒中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近年来,我国脑卒中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致残率为70%~80%。①偏瘫是脑卒中主要的运动机能障碍,是急性脑血管病的最常见后遗症之一,严重影响病人的正常生活。许多研究者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的中医康复治疗与护理进行探讨,提出了一系列的康复措施。现结合文献,对其综述如下。

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治疗康复一般分为2阶段:住院阶段、家庭或社区自行康复阶段。

1 住院阶段的康复治疗与护理

脑卒中偏瘫患者住院阶段的康复护理包括康复早期护理和康复后期护理。急性期或早期康复介入的最佳时间为患者生命体征稳定,神经症状不再进展后48~72h,②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恢复和整体疗效有着重要的意义。北美等国家自20世纪60年代起,脑卒中发病后,即刻让患者入住卒中病房(SU),开展早期康复护理。③

1.1 情志护理

马巧玲等④报道,脑梗死急性期抑郁发生率为32.6%。抑郁的发生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有碍于神经功能的恢复。脑卒中发生后,其急性期治疗很关键,越早进行功能锻炼,神经功能恢复越快。错过时机,将严重影响治疗效果,甚至造成永久的后遗症。脑卒中后偏瘫患者由于肢体功能障碍情绪悲观,常对疾病康复缺乏信心,不积极配合康复治疗,以致失去康复功能治疗的最佳时机。

脑卒中后抑郁属于中医郁证的范畴,根据《中医诊断学》关于“脑卒中后抑郁”相关辨证标准并结合临床实际,可分为痰淤互阻型、气滞血淤型、肾精不足型、脾胃虚弱型、痰火扰心型五种类型。⑤针对不同类型的证候给予针灸和药物治疗,痰胜者祛痰活络健脾,气滞血瘀者行气活血化瘀,肾精不足者滋阴补肾,脾胃虚弱者补脾养胃,痰火扰心者清心化痰。此外,还可以运用说理疏导、移情相制、气功调神等方法消除患者的不良情绪,使其配合早期康复治疗与护理的顺利进行。当患者进入康复后期后,与早期相比,此期各种康复的进程明显减慢。因此病人易出现急躁、焦虑的情绪。坚定患者康复的信心,鼓励其坚持功能训练显得尤为重要。情志护理还可影响药物治疗、针灸治疗的效果。席江宁⑥从理论和临床两方面证实心理疗法有助于加强老年中风病人的针灸疗效。因此,在这一阶段要鼓励患者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地进行训练,对病人在康复过程中的每一点进步都加以鼓励。

王风改⑦提出对脑卒中患者采用激励性健康教育模式,该模式是为了满足脑卒中伴随抑郁症状患者的健康需求而制定的,让他们了解脑卒中后抑郁是常见的脑血管并发症之一,是完全可以控制的,同时强调保持良好的心态,正视现实,面对生活的重要性,对疾病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培养良好的生活方式,增强自我护理能力,从而促进健康和提高生活质量。

沈怡等⑧的减重步行训练对缺血性脑卒中后抑郁患者有明显疗效,尽早给予步行训练能满足患者渴望早日站立及恢复运动功能的迫切愿望,有效改善了患者的抑郁及悲观心理,促其积极、主动地参与日常康复训练,同时良好的疗效又可进一步促进患者的训练积极性,从而形成良性促进机制。

马彦红等⑨认为应用针刺四神聪、四关穴组,可减轻或消除脑卒中患者情绪以及对认知功能的损害,对脑卒中患者的全面康复有积极作用。潘燕⑩提出电针灸百会、风府、风池、印堂、百会、风府、风池穴位可以加快抑郁状态的恢复,并进一步促进神经功能的康复。而程远等豘通过研究认为腹针疗法与电针疗法均能有效治疗老年期脑卒中后郁证,促进情感恢复。但腹针疗法临床总体疗效更好,可显著改善抑郁症状。

1.2 患肢功能康复的治疗与护理

1.2.1 患肢的按摩和针灸

按摩手法通常与针灸治疗同时应用于脑卒中病人早期康复护理阶段,于君豙对95例脑中风病人,分别于发病早期(发病后2h内)和晚期(发病2个月后)给予促进技术为主的按摩与针灸结合的综合康复治疗方法,结果发现早期疗效优于晚期。郑燕红豛提出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应用按、摩、揉、捏四法,顺序由远心端至近心端,掌握原则为先轻后重、由浅及深、由慢而快,每天两次,每次二十分钟,对患者的上肢从手指至前臂、肩关节周围,用红花酒精进进行轻柔地按摩。国内的大部分研究初步表明,豜不论是缺血性中风,还是出血性中风,恢复期针刺治疗皆有着一定的疗效,而且在急性期针刺,其疗效优于在恢复期针刺。付弋等豝提出脑卒中急性康复期应对患者进行针刺治疗,包括头针、体针和电针。针刺治疗选择申脉、照海、风池、阳陵泉、合谷、曲池、肩髃、足三里、环跳及三阴交穴,常规操作,得气后不行针,留针20 min,1次/d,每周治疗5次。

脑卒中康复早期,康复护理以床上按摩针灸及肢体锻炼为主,而在康复后期则以对患者进行坐、立、行的训练为主,同时配合针灸和推拿的治疗。陈冬青豞提出对康复患者进行坐起及坐位平衡训练,患者首先侧移至床边,将健腿插在患腿下,用健腿将患腿移至床边,使患膝自然屈曲,然后头向上抬,躯干向患侧旋转,健手横过身体在患侧用手推床,把自己推至坐位,摆动双腿。他同时提出在坐起和坐位平衡训练达到预期效果后对患者进行站起及站位平衡训练,患者Bobath握手,双上肢前伸,头和躯干前倾重心前移至双足上,然后抬起臀部、髋、膝伸展而立起,患者站立平衡杠边,健侧上肢抓紧杠木,重心放于健侧下肢,逐渐增加站立时间大于30min。

1.2.2 中药治疗

根据《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试行)》豟分为5种证型 ①肝阳上扰:选天麻钩藤饮加减;②风痰淤阻:选半夏白术天麻汤合血府逐淤汤加减;③痰湿蒙神:选二陈汤和三子养亲汤加减;④气虚血淤:选补阳还五汤加减;⑤ 阴虚风动:选镇肝熄风汤加减。各方由本院中药煎药室代煎,每日两次,饭后服用。

2 家庭或社区自行康复阶段

脑卒中偏瘫患者病程长、恢复慢、经济负担重,所以很少能够达到完全康复后才出院,大多数患者在病情稳定后选择出院继续接受家庭或社区康复护理。由于社区康复具有经济、有效、简单易行、效果持久的特点豠,较适合脑卒中偏瘫患者进行继续治疗,既节省患者经济开支,也减轻医院负担。

董梁等豣认为患者家属参与穴位推拿在脑卒中康复治疗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及意义。患者年龄较轻者选择配偶,年龄较大者选择有空照顾父母的子女。通过1 周左右的时间的相关医学知识的讲解及手法操作指导,并在患者身上示范,让家属初步学会推拿手法及穴位定位。在以后的时间里,根据家属反馈意见及疗效观察,及时指导并矫正推拿手法。

包正峰等人豤提出了深入社区为患者评估并制定计划,设定偏瘫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的训练程序,并对运用FUGL-MEYER评价对患者进行康复效果评分。治疗中采用中医按摩、针灸疗法,但是引入现代康复医学的康复评定方法,走中西医汇通的道路。

第11篇

一、入学

1、实行免试就近入学。各校对学区内已完成初等义务教育的小学毕业生无条件全部接收。学校最迟应在新学年开学前15天向学生和其法定监护人发放入学通知书。学生应持入学通知书最迟在开学后一周内到指定的学校报到、注册。

2、对已报到、注册的学生,学校要如实申报学籍,不得瞒报、漏报,不得将已在初中就读的学生申报重复学籍。

3、申报学籍材料应包括完成初等义务教育证书、初中入学通知书、初中入学登记表、中学生学籍表、新生名册、学籍表、*初中学生证(考试证)。

4、初中学校原则上按45人编班,最高不得超过54人(包括转学、借读、复学等学生)。

二、转学、休学、复学、借读

1、转学(转入)、复学、借读必须相应年级的初中班级有空额。

2、学生因父母工作调动、家庭居住地迁移或其他正当理由确需转学的,可以办理转学手续。

3、对因病无法继续随班学习的,可以办理休学。休学比例不得超过本届初中新生人数的1%,休学时间一般为一年,在同一年级休学不得超过两次,休学期间不得转入他校。

因病休学期满后,学生须持县以上医院康复证明,在每年的9月1日前到校办理复学手续。

4、从严控制借读,同城不得借读。借读学生学籍由原学籍所在学校管理,借读学校建立临时学籍(内容同正式学籍),并注明借读字样和借读时间、年限,学生借读终止时,转原学籍所在学校登记、存档。中考报名从学籍所在学校报名。

5、学生学籍变动,学校要以书面报告形式上报县教育局审批,并填写《安徽省*初中学生变动情况登记表》、《学校学籍变动审批表》(均一式二份,附后),同时上报电子文档一份。

办理学籍变动手续时要带齐以下材料:

转学:已办理好的转学联系函、接收和转出学校转学证明。

休学:学生或监护人提出的书面申请、县以上医院证明、病历、休学证明。

复学:县教育局批准的休学证明。

借读:借读学校同意该生借读的复函、借读证明。

更名:监护人提出的书面申请、户口本原件及复印件(一式二份)。

6、办理学籍变动审批时间:转学、借读在每学期开学后三周内办理;休学在每年4月份集中办理。

7、学籍变动材料由学校保管,并及时放入学生档案。

三、学籍管理

1、学校必须建立健全学籍档案和学籍管理制度,确定专人负责,做到整理规范。学籍档案包括学生个人学籍档案和学校文档学籍档案。

学生个人学籍档案应包括:初中入学登记表,初中学生学籍表,中学生体格检查表,体育合格登记卡、表,*初中学生证(考试证)。

学校文档学籍档案应包括:①学区内12—14周岁学龄儿童少年名册;②新生学籍注册表;③在校生分班名册;④安徽省初中毕业生简明登记表及完成初级中等义务教育证书存根;⑤初中学生变动情况登记;⑥义务教育普及情况统计表等。

2、及时填写、上报学生档案及电子学籍信息,任何人不得私自更改学籍信息。

四、责任追究

第12篇

【导语】

与2019年相比,2020年4月考试安排增加了眼视光技术(专)(专业代码:329)专业的低视力康复学(课程代码:1271)课程的考试,其它安排没有变化。

2020年考试有11门课程启用新教材,其中7门课程于4月份考试启用新教材。2020年考试课程使用教材详见《2020年天津市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课程考试时间安排及课程使用教材》。

天津汉沽2020年4月自学考试时间安排在2020年4月11日至2020年4月12日(上午:09:00-11:30;下午14:30-17:00)举行。

点击查看完整版:2020年4月天津市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课程考试时间安排及课程使用教材.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