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大学生创业大赛

大学生创业大赛

时间:2022-07-22 00:38:57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大学生创业大赛,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大学生创业大赛

第1篇

安徽省大学生职业规划设计大赛暨大学生创业大赛以培养基层就业意识和创业意识、提升就业创业能力、促成就业创业行动、有助就业创业成功为目标。自2006年举办以来,已经举办了十二届。参赛的大学生累计多达100多万人,参赛的高校由最初的17所扩展至全省所有各校。大赛得到了高校和大学生的普遍欢迎和热情参与,也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和积极关注。

本届大赛由苏滁现代产业园冠名,省教育厅高校学生处、省大中专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就业促进和失业保险处、团省委学校部、各高校学生处和就业指导中心承办;合肥市人力资源服务协会、合肥东方英才人才有限公司、安

徽正德人力资源咨询有限公司、安徽网才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新安人才网)协办。本届大赛以规划精彩人生、放飞青想、创新引领未来、建设美好安徽为主题

2018年11月17-18日大赛半决赛分皖北、皖南、皖中三个片区分别在皖西学院、马鞍山师范高等专科学院和合肥职业技术学院举行。

合肥市人力资源服务协会会长、安徽正德人力资源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管政、合肥市人力资源服务协会副会长、合肥东方英才人才有限公司董事长林刚,合肥市人力资源服务协会副会长单位、安徽网才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新安人才网)副总经理叶斌作为半决赛半决赛的评委参加了本次大赛。

通过现场角逐,进入决赛的选手将于12月参加在滁州学院举行的安徽省第十三届大学生职业规划设计大赛暨大学生创业大赛决赛。

大会组委会将组织相关企业家、天使投资人和专家学者进校进行实地抽查参赛项目,并开展创业项目对接、融资服务和深度合作。

第2篇

1.1参加创业设计大赛情况

调查发现,被调查者中仅有少数参加过校内相关比赛和成都市相关比赛,他们参加创业大赛的目标也大不相同。有47.55%的为走上创业之路做好准备;23.78%的为重在参与和锻炼个人综合能力;15.38%的为体现个人综合素质;13.29%的为获奖并得到大学生创业基金支持。然而学生参加创业大赛后,有53.85%的认为创业大赛对自己有影响,加深了自己了解创业的技巧和手段,提升了自主创业在心目中的地位。这说明,体育专业学生比较淡化创业设计大赛,参加此类比赛主要目的是为了创业之路做好准备和锻炼自己能力,但也有极少数参与者认为创业设计大赛是一种浪费时间和精力的活动。事实上,创业设计大赛是一种创业模拟大赛,能够有效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因此学生应该重视创业设计大赛,并抱着学习的态度积极参与其中。

1.2创业需求情况调查

大学生创业,存在很多现实问题(如创业政策不完善、资金欠缺、创业素质不高、学业与创业矛盾等)。面对创业的各种问题,体育专业学生创业最需要什么,调查显示,71.04%的认为需要政策支持(如政府减少创业注册程序和缩短审核期限、办理过程中不应刁难创业者等),69.84%的认为需要学校提供各类创业培育和服务,51.80%的认为需要大学生科技创业基金支持,50.76%的认为需要得到社会化专业化的管理和服务,49.64%的认为需要个人强烈的价值观志向,22.66%的认为需要个人或团队研究成果或专利,21.63%的认为需要休学创业。政府相关部门和高校领导对体育专业学生创业的需要应该积极采取措施,为大学生创业提供良好的环境条件和文化氛围,积极支持和鼓励大学生创业。

2成都市高校体育专业学生自主创业中存在的问题

2.1就业观念难以扭转

家长、老师和社会成员对大学生就业的观念没有转变,使大学生自主创业受到阻碍。大学生寒窗苦读几十载,毕业自主创业会听到来自社会的噪音,认为创业是下岗工人不得已而为之的事情,认为是大学生个人的能力有问题,找不到工作,所以才进行创业的,使学生和家长感到压力重重。老师不支持毕业生自主创业的主要原因是学校没有对学生进行创业教育,学生不具备自主创业的能力。这些落后的观念制约着大学生的创业梦想和创业实践。

2.2缺乏有力的创业扶持政策

目前,大学生创业所必需的配套措施、规章制度还没有健全或者落实。虽然政府在大学生创业方面,确实提出了一些扶持政策,但是其中有些政策很难操作,特别是在资金支持、政府政策、政府项目、创业教育与培训、商务环境等各个方面还需进一步完善和健全[1]。成都市大学生的创业政策体系已经初步建立起来,无论从创业组织体系、创业场地政策、创业资金政策、创业收费政策,还是创业税收政策都取得了很大的突破,为广大创业大学生的创业之路奠定了基础。这一系列关于大学生创业优惠政策出台后,可以说为莘莘学子营造了一个创业优惠环境。但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很多部门以没有具体操作细则为由,使优惠政策无法落实[2]。调查也发现,我国创业优惠政策较多,但是具体落实上却较少,大学生创业举步维艰。学生迫切希望政府能够大力提供政策支持(如政府减少创业注册程序和缩短审核期限、降低手续费用、办理过程中不应刁难创业者等)、社会化专业化管理服务机构提供服务、给予大学生科技创业基金支持、社会和媒体积极广泛宣传鼓励等。从整个社会环境看,缺乏有力的创业扶持政策,是妨碍体育专业学生自主创业的重要因素之一。

2.3创业教育滞后和培训体系不健全

目前,我国大部分高校体育专业仍是停留在就业教育的阶段,传统高校体育教育中没有涉及过创业教育,现在也只有极少数高校体育专业开始试行创业教育,而绝大多数仍无动于衷[2]。在被调查的7所高校中,目前没有一所高校体育专业有创业教材并开设创业课程;有的有创业教材但没有开设创业课程,大学生的创业知识、能力、技能还比较欠缺,没有开设创业课程是不行的,特别是体育专业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较差,如果没有通过创业课程汲取相关的创业知识,就难以形成系统的创业意识[3]。开设创业课程的有3所高校都是通过不定期的讲座或报告的形式进行的,没有把创业教育纳入教学计划中,大多数创业教育师资和研究人员并没有创业经验,创业教师往往由其他科目的教师兼任的。只有2所高校进行过公开课培训,有5所高校举办过创业计划大赛。然而社会上创业培训体系也不健全,仅有少数收费性创业培训和极少公益性培训。这些因素导致体育专业学生对国家在对大学生创业方面的方针政策了解甚少,创业技能等方面知识和能力欠缺,从而直接降低了体育专业学生自主创业的热情。

2.4创业融资面临较大困难

既要有创业头脑,又要有创业资金才能够去实现创业,而对于大学生而言,即使有想法,但是没有足够的资金支持,要实现梦想将会举步维艰,可见制约大学生创业的瓶颈是融资问题。在调查中发现,大部分家庭只是还过得去,甚至有小部分的家庭经济困难,加上不断增加的教育成本,一些学生的生活费和学费本就已经成为了家里的重要负担,更不用谈有多余的钱给学生去创业。由于大学生没有任何的资产作为抵押,因此银行贷款也是不现实的。资金是阻碍学生创业的最大的问题,只有少部分的学生有少量的积累,大多数要创业的学生身无分文,因此对于国家、学校和企业的资助,他们是非常迫切渴望的,希望国家给予创业基金扶持、学校提供配套资金、公司和企业家进行风险投资等。因此,许多体育专业学生的创业梦想和创业意识被扼杀,主要是受创业资金缺乏的影响。

3结语

第3篇

当太多太多创业的名人佳绩出现在眼前,身处象牙塔的学子不愿在一旁观望,跟随着前辈们的足迹,纷纷跳入创业的大潮。可成功是难以复制的,创业初的一腔热血未必就能换来财富与经验。资金的匮乏,管理经验的缺少,市场调研的不全面,社会、家庭的冷眼相对,都不断地对那些毅然走在创业路上的学子们以打击。

近日,在网上展开了一项关于大学生创业的调查,并开设了社会范围调查问卷“您眼中的大学生创业”同步进行,意在真实反映大学生对创业的理解是本次调查的初衷,同时将其理解与广大群众对大学生创业的看法作比较,突出大学生对创业的新看法,新视点,新需求。

一、大学生创业调查二、创业深入学子心

调查不过,学生对创业目的很明确,但对创业本身的预期却显得含糊不清。在“您对创业的预期”调查选项中,有近一半的学生表示“只作过渡打算,没有课件下载[*]况优于其他专业的学生,因而选择创业的比例较小,这也反映出自主创业大学生中,以科技成果转化为经济支撑创业的比例较小。

调查除此以外,有关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的比赛,应得到格外关注。团成都市委创业办公室的范才全特别列举了调查报告里的一组数据:参加过挑战杯、成都青课件下载[*]年创业大赛、科技竞赛获奖的大学生中,23.2%正在创业,48.4%毕业后打算创业;没有参加过这些活动的大学生,正在创业的仅为9.2%。

调查报告建议,政府应充分发挥团组织作用,动员大学生参加创业实践,并举办规模大、层次高的创业大赛,让大学生通过比赛积累更多的经验。

第4篇

领导高度重视,措施保障到位

高度重视创业教育,完善创业工作机制。河南大学高度重视大学生创业教育和创业工作,认真贯彻党和国家关于支持大学生创业的方针政策。学校成立河南大学大学生创业指导专家委员会,负责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开展和创业实践活动的指导。建立大学生就业创业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和调研督导制度,强化创业课程培训体系建设,组织实施创新创业实践活动,搭建创业平台,及时深入做好创业项目的孵化工作。

深入推进制度建设,全面搞好创业保障。为确保创业教育工作顺利开展,学校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学生创新创业工作的实施方案》《河南大学本科生创新与科研基金实施办法》《河南大学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管理办法》《关于加强就业创业类课程和师资队伍建设的实施方案(试行)》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加大创业教育经费支持力度,创业教育日常投入、创业项目专项投入数十万元,全面落实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计划。学校引进优质教育资源,培养一流教育师资,已先后投入资金近60万元,举办2期GCDF培训班、1期TTT培训班,并选派30多名教师参加KAB、SYB、心理咨询师、职业指导师等培训班,目前已建成100多人的就业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形成了师资队伍力量强、学科覆盖面广、指导手段多元、指导内容丰富的良好局面。

丰富创业工作内涵,激发科技创业热情

创新工作思路,丰富创业教育内涵。学校在思想政治教育课堂、专业课教学课堂、综合素质提升课堂加入创业教育,在大学生创业专题讲座及创业之星巡回报告中融入创业教育;借助网络信息平台,加大大学生创业政策宣传力度,发挥创业典型榜样的作用,开展多种形式的就业创业引领教育活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就业观、创业观和成才观;拓展品牌教育活动,营造良好创业氛围,通过“职业训练营”“素质拓展”“创业论坛”“青年创业大讲堂”等活动平台,培养学生职业素养和创业意识,通过“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等活动,积极宣传创业政策,推动大学生创业项目参与孵化,努力促成项目实现产业化。

实施创新实验计划,激发科技创业热情。从2009年起,学校开始实施“河南大学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该计划主要面向在校大学生,项目由学生自主选题申报,要求思想新颖、创新性强、目标明确、技术先进。能提高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项目择优予以立项。学校每年评选40~50个项目立项,予以经费资助,年投入20多万元;设立“河南大学实践教学创新奖”,以表彰广大教职工在实践教育教学方面取得的优秀成果。学校从立项项目中择优推荐参加“挑战杯”竞赛和“创业计划大赛”,进一步激发学生的科技创业热情,鼓励其实现科技创业目标。

形成长效机制,创业教育工作成效显著

形成创新创业教育长效机制。近年,学校秉承“就业扶持,创业引领”的大就业工作理念,坚持“创业教育的核心是创新”“创业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的指导思想,按照河南省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示范学校标准建设,把创新创业教育作为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抓手,形成了政府推动、学校主动、社会互动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长效机制,在人才培养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大学生的创业素质明显提升,社会反响良好。

创新创业教育硕果累累。“十一五”期间,学校连续荣获河南省大学生“挑战杯”创业计划大赛优秀组织奖和全国大学生“挑战杯”创业计划大赛银奖、铜奖。2010年,由河南大学组建的“河南洁源创业团队”,在首届“昆山杯”全国大学生优秀创业团队大赛决赛中,作为唯一的地方高校团队闯入六强,最终与清华大学Hi―light团队、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朗博创业团队一起获得二等奖。2012年,在首届中国黄河滨海大学生优秀创业项目评选活动中,河南大学组建的大河旭日有限责任公司荣获二等奖。在创新创业教育的引导下,一批创业典型涌现出来。1997级广告学专业学生张云、2006级软件工程专业宋玮、2010级戏剧影视文学专业周光普、2011级在校生胡睿文都是其中优秀的创业典型。目前,张云已是里斯伙伴中国区的总经理、品牌战略专家,宋玮注册成立的公司获1000万元风投,周光普正和他的团队在微电影领域开辟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胡睿文作为一名在校生已是BOBI Water护肤品五个城市的商。

(作者单位:河南大学)

责编:沐 林

第5篇

为更好的拓宽高职学生未来就业空间,加强创业教育会为大学生就业拓宽较大途径。培养高职大学生创业思维是使学生具备创业能力的前提。创业思维的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从想创业意向到创业需要训练及准备的条件要很多。我们面对学生有可能是未来的成功企业家,在校期间不但要教他们学科知识同时也要培植他们成功的止标与理念。让学生在正确的指引下朝向未来成功的创业路不断迈近,不断探索有效途径为大学生创业做指引。

一、正确培养学生创业思维

对每一名大学生来说,面对就业与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都是一次巨大考验。着眼当下做一名有志青年,应当做一个有理想有抱负的人。有自己的职业理想,有一个能实现自我价值的的创业梦。

明确创业目标。确立个人的创业目标要切合实际,不能大而空思路不清晰不切实际。针对大学生建议从微小企业创立着手,规模过大可能会使自己陷入许多困境当中。结合自己身所学专业与特长做自己懂的能驾驭的这样在创业过程中才能得心应手。创业者的个人目标与自己未来的企业发展目标要一致,为既定目标全程设计自己的创业规划并组织实施。

创业风险的遇见。项目选择,大学生创业者在创业初期一定要做好市场调研,在了解市场的基础上创业;资金风险,是否有足够的资金创办企业是创业者遇到的第一个问题。企业创办起来后,就必须考虑是否有足够的资金支持日常运作;缺少社会资源,企业创建初期需打开门路对外宣传等工作都需要调动社会资源,大学生在这方面会感到非常吃力。

创业前准备。在技能上准备,创业不是纸上谈兵。在创业前去企业实习,积累相关的管理和营销经验;社会资源储备,创业前可以先到相关行业领域工作一段时间,为自己日后的创业积累人脉;管理能力的学习,创业过程中需要具备,财务、营销、沟通、人员管理综合方面的管理能力。

大学生创业成功,要能具备创新事物理念、专业的培养课程体系支撑、管理和运营团队等多方面合力的结果,缺乏其中任何一个方面都会导致创业失败。

二、培养大学生创业能力的途径

(一)建立创业实践教学体系

做好任何事都要有理论知识支撑。从理论到实践有一套较为完备的教育指导体系,为能正确引导大学生创业理念。构建科学的教学课程体系,开设“创业管理”、“创意思维训练”、“组织领导力”、“合作与沟通”等课程;整合资源校企合作利用“双循环工学交替”的模式加强实践。让学生学以致用,带领学生经常总结归纳,在案例中指导学生在创业过程中会出现什么困难如何应对;并在专业领域知识技术上给予辅导,企业相关法律知识、财务管理能力、项目评判与投入等等,可结合ERP沙盘与市场营销沙盘进行真实模拟训练不断总结经验。

(二)进行“专业团队建设”人才培养

创业需要的是一个团队。管理类学科学生更具优势,他们天性活泼思维活跃。从实践教学的角度可以拟定一个项目并来组建几支“西游模式”的团队进行训练;也可通过ERP沙盘大赛的形式来甄选出对企业谋划与运营管理有灵性的学生进行训练。协同招生就业等职能部门共同建立创业就业工作同机制,围绕创业教育为学生创业团队培养与发展提供有利保障。

(三)搭建创业平台

第6篇

一、积极搭建各种学生就创业活动与实践平台,助推学生创业

(一)组织多种类型的学生就创业活动,激发创业思维在过去的一个学年里,就业办共组织学生就业创业讲座、活动三十余次,创新创业大赛成为就业办品牌活动。上学期大赛中胜出的三个项目均通过江苏省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项目评审并获得创业经费支持。大赛评审委员会成员由专业教师、就业指导老师、专业孵化器专家及风投人士构成,专家团成员的建议和指导对学生创业项目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二)建设大学生创业园,助推学生创业实践西浦鼓励学生创新,注重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早在2009年就设立了创新、创业与职业技能发展中心,鼓励和支持西浦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教育与实践。期间共孵化学生初期创业项目数十个,不乏广泛被校内外认可的典型项目。随着校园规划及建设,西浦大学生创业园正式落户至北校区下沉式广场,经过申请、评审等环节胜出的优秀学生创业项目方有资格入驻,入驻项目须接受创业园统一管理并需完成工商注册等正规手续。在对学生项目的指导和管理上,我们制订了一整套完整的管理制度和运作管理办法,保证具有严格、完善的管理、服务流程,要求入驻项目建立产权清晰、自主经营、自负盈亏、长期持续发展运行的良好机制。

(三)与周边各专业科技孵化器合作,拓宽创业思维创业园的发展离不开产、学、研的融合与互惠。西浦大学生创业园的建立和发展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坐落于独墅湖高等教育区,享有科研优势;周边众多新兴产业及科技型公司,启迪着我校学生的创新、创业思维。依托我校商学院国际化的师资及科研环境,及周边科技型孵化器资源,西浦大学生创业园特成立大学生创业咨询委员会,为入驻大学生创业项目提供专业咨询及投融资服务。

二、创业典型不断涌现,为创业教育提供新思路

我校学生创业实践过程中,产生出一些创业典型,对西浦学生进行创新、创业实践的氛围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由西浦学生自创、自行开发的学生创业项目“犀利鸟”以利物鸟为形象原型,创作了一系列特色文化产品,该项目在2011年赢得第三届“创业姑苏”青年精英创业大赛15万创业基金。FullHouse是由赵瑞玥等几位大学生自主创建的慈善商店,推广“用自己的闲置物品就可以参与公益”的理念,赵瑞玥同学也获得苏州工业园区“志愿之星”优秀个人称号。象牙塔里的创业先锋吴飞的创业之路是从给父母打欠条创业起家的,他开创了以学生为领导的创业团队结盟苹果授权经销商的先例,硕士毕业后,吴飞再次回国创业,他把眼光投向了新能源研发与推广上。现代社会呼唤诚信,西浦“诚信哥”王铁尧,在教学楼茶水间设立自助零食售卖摊点,以无人看守的方式为师生服务。以“诚实守信,带来温暖低调感动”的西浦,同年“诚信哥”王铁尧成为首位校园年度人物。我们认为,创业教育的最终目的并不是鼓励更多学生去从事创业活动,让少数人创业成功,而是在潜移默化中激发学生的创造精神,培养其“企业家精神”。正如中国就业促进会副会长陈宇在其微博中说,“创业不一定是自己真的去搞一个什么企业或者公司。创业是一种人生,是一种态度,是一种经历,是一种精神。只要你有了这样一种精神,在任何环境条件状况下,通过众多可能的形式或方式,你总能在这个世界上闯出一片展现你独特个性、人格、能力和魅力的新事物新空间新天地。”

作者:杨清华单位:西交利物浦大学就业办

第7篇

关键词: 高校;国内;云端教学;大学生;创新创业

中图分类号: G64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8381(2013)03-0104-05

近年高校毕业生数量急剧膨胀,2011年高校毕业生人数达到660万,而“十二五”时期应届毕业生年平均规模将达到700万。严峻的就业形势促使更多的大学生放弃被动就业,转而涌向自主创业的大营。创业之路乃三尺之功,首要一步便是选择恰当的创业模式。针对创新创业模式进行研究对指导大学生创业实践有极强的实际应用价值。不同的创业模式代表着不同的创业要素及才能素质需求,创业大学生只有因才择业,以自身实际情况契合所选的创业模式才能避免迷失在成功的起跑线上。同时,创业模式研究还可为创业教育提供指向,从创业课程设置、学生能力培养等方面进一步提升我国创业教育的实用性及可操作性。

一、 国内目前创业模式发展现状

在我国创业学研究领域,许多学者都对创业模式的细化、分类做过探讨,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从不同分析维度出发,对目前国内创业市场上存在的创业模式进行整合归纳。从大学生创业时机选择角度分析,有兼职创业、休学创业和毕业后创业3种创业模式。万细梅等学者从核心能力、资金来源和企业产权关系等动态因素将大学生主要创业模式划分为积累演进式、连锁复制式、分化拓展式、技术风险式、模拟孵化式、概念创新式6种[1]。黄健柏和李杜以长沙高新区首批留学生创业企业为研究主体,结合团队组成、筹资渠道、企业组织形式等创业要素总结出目前以理、工科大学毕业生为主的长沙大学生创业可选择的主要创业模式:“导师+弟子制”、“个人+公司制”、“个人+投资商制”、“同学合伙制”和“家族合伙制”[2]。这类创业模式分类研究虽选用的划分维度不一,但都以创业所涉及的社会资源作为要点进行分割、剖析。整体而言形态多样,但因素分析过于分散,大学生在选择创业时往往难以把握如此之多的创业因素来进行选择。另外,不少学者通过分析不同层次上的创业扶助,将地域特色纳入创业模式的创新培育环节,极大丰富了可供选择的大学生创业模式,也为其他高校的创业研究工作提供了新思路。彭小媚等专家以分析温州独特社会经济环境为前提,总结出温州现存普遍的单一业主制和合伙制加盟、依托一些公司的客户关系网创业、进驻创业园以技术创业、法人股份制的小型公司这4种创业模式,进一步提出了在加强校园和社会契合这一思路指导下的温州大学所探索出的“0+1”大学生创业工作室这一新型的创业模式[3]。校企联合培育创业人才的典范屡见不鲜,也是各高校不断实践的热点,但此种模式仍存在着政策条件、资源分配、抚育人数等诸多方面的限制,对创业者自身的要求和隐性门槛过高。在政府主导、企业参与的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中,各地方均涌现了卓有成效的代表性成果。针对基层县市的大学生创业土壤培育发展,浙江省海盐县通过创建“企业大学生创业园”,实行建园准入制和主体参与制,选拔创业“带头人”,辅之宽松的创业氛围和各项优惠引导政策,成功探索出了一条扶持大学生创业的海盐之路[4]。政策型导向的创业开拓模式以其独特的优势成为近年来的持续热点,但地方要素明显,一般化推广适应性稍有欠缺。

综合我国目前针对大学生创业模式的研究,可见近年来无论是在理论总结、模式划分层面还是高校、企业和政府部门的联合实践方面都涌现出了许多可喜的探索性成果。而大学生创业模式所牵涉的资源要素纷繁复杂,且透视维度又各有偏重,绝无此优彼劣之分。且在中国宏观经济质量不断提升的大背景下,更多更新的创业模式将应运而生,硬性归纳出涵盖所有现存的创业模式的框架实属不必。正如本文开篇所提及的,大学生创业模式研究的价值在于为创业者提供可供选择的基础模式菜单,使其能在面对海量信息资讯和繁杂的创业因素时以清晰的头脑审时度势,做出最为适宜的创业决策。但对于初次试水、缺乏经验的创业者,要其在初始阶段就全面思考各项资源要素、自我能力配比和团队组合拣选,这个起点显得过高,也往往使得大部分心怀创业理想的大学生望而却步。要改善此种情况,为更多大学生铺设切实可行的创业之路不仅需要在整合创业模式时淡化稀缺资源比重,更需要结合高校的创业教育培训机制,铺垫一个综合创业教育与模式选择的立体平台,有效对接创业教育中所强调的能力培养和未来创业实践中的模式选择。

二、 大学生创新创业模式探索

党的十七大提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的发展战略。大学生作为最具创新、创业潜力的群体之一,应重视在创业途中涵纳创新元素。这里所提及的创新创业,是指摒除借助资金后盾开展加盟直营、特许经营复制性创业和继承家族企业的繁衍性创业方式,创业者通过自身能力挖掘,依托资源平台的链接,实现从“无”到“有”的开创性事业。之所以有此一谈,是鉴于这类复制性创业和繁衍性创业都需要较为厚实的资金支持,这恰是多数大学生所匮乏的重要资源,推广及实践难度大,因而该类创业模式难以成为当今国内大学生创业市场上的主流模式。创新创业模式就在于突破这类硬性的瓶颈限制,将大学生所特有的创业活力、能力优势、创意激情借以合适的平台发挥到最大化,使创业走向“平民化”,才能真正达到“以创业带动就业”的良好局面。而限制创业成功率的另一大障碍就是能力,如前文所谈到的,要解决这一问题,就必须将创业教育与创业模式相链接,在培育大学生创业思维和意识的能力提升过程中,融入恰当创业模式对接板块,构建相对应的孵化平台,大大提高大学生创业成功率。根据这一思路,本文归纳出目前可实现的3种创新创业模式:

(一) “模拟企划+资金注入”模式

这种创业模式以参赛学生创业方案企划案为创业教育及能力培育平台,多以各个高校或与企业联合举办各类模拟经营、模拟企划大赛为形式,在意趣和竞争的氛围下引导大学生逐步走向创新创业之途。

利用参加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的机会进行创业,可以说是很多大学生迈向创业之路的捷径。要实现这种创业模式,首先需要提出独特的创业构思和意向,并将创业构思概念化,形成发明创造实体产品或技术专利等参赛作品。同时经过一系列的市场调研、可行性分析后,制定出一套具体、可实施性的把产品或服务成功推向市场的商业计划书。在这类大赛中,参与学生多以团队入赛,在成员自由选择、性格与能力磨合过程中相互促进,往往就此形成一个好的创业团队。参加比赛的大学生通过创业大赛熟悉了创业基本程序,储备了相关创业知识,积累了珍贵的创业经验,接触并了解了社会,这正是实施创业的模拟实验。且全国性的大赛引起全社会的关注,好的创意方案通过遴选脱颖而出后,便极可能获得有识之士的认可,相关企业便可出资扶助,或者凭借风险投资基金开创新事业。

这类活动在国内并不鲜见。如由、中国科协、全国学联联合推出的全国“挑战杯”创业大赛就为怀揣创业梦想的大学生提供了极佳的展示平台。自其首届赛事于1999由清华大学承办后,创业计划竞赛便掀起了一股大学生创业风潮。每届创业计划竞赛都有许多获奖成果得到利用,孕育出一批高科技公司。在第三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中,获奖创业企划案中正式签约项目获得的投资金额高达5 760万元。第五届“挑战杯”创业大赛中,赛前便有25家企业与13个参赛项目达成投资意向,获得共5 921.35万元的风险投资。其中来自浙江大学的高科技化工品创业计划更是独占1 100万元风投资金。总体来看,此种创业模式通过创业大赛进程的逐步演进,对大学生创业团队的能力培养效果显著,可以说将创业教育与创业实施融为一体,经过激烈的竞争和筛选后,实体成果初见雏形,是一套完整、成熟的大学生创业扶助思路,实践性极强。

(二) “技术导向+园区孵化”模式

大学校园是丰硕的科研成果聚集之地,各高校和各地政府也往往热衷于兴建大学生科技创新创业园。成熟的创业园区的产业往往以市场为导向,涉及电子、化工、生物、信息等科技含量高、知识密集型产业领域,为掌握关键技术及研发成果的大学生指引了正确的探索方向,是一种由政府搭台、学生唱戏、企业参与的优质创业模式。

在这种创业模式引导下,创业大学生需要对科研成果进行市场潜在价值和前景预测分析,在认真撰写商业计划书、联系组建创业和管理团队的同时及时获取政策扶持信息,以匹配入园条件,申请进入创业园区。顺利成立创业企业后,便可实现经营管理新企业,推出新产品或服务等。建立创业科技园的同时可以达到完善大学生创业培训体系的目的,进而完成创业模式和创业教学的协调配比。创业园区内提供持续性的年度培训计划,专家授课、企业参与、模拟流程实践、头脑风暴讨论与企业实地观摩等各种丰富多彩的形式,使参与园区培养计划的创业大学生得以身临其境,真切体验创业实境。同时,由园区聘请的各类创业基金会的导师、大学生创业大赛的评委、具有丰富企业经营管理经验或是创业经验人士等担任讲师,使创业大学生在实践过程中迅速成长,获取各种创业要素和能力拓展的机会。

在此模式下,创业企业的孵化过程可融合多种经营方式,如在大学生进行创业实体化操作的前期,由孵化企业提供资金、技术辅助支持,而创业企业则通过相关业务联系和定期考核经营状况为主要纽带,与孵化企业形成链接。当创业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创业企业团队和孵化企业可进行双向选择,孵化企业可选择享有创业企业的部分股份,获取利润回报,也可由社会企业持有创业企业的控股权,而创业团队则掌握部分股份,并得到一定数量的股份回购资金[5]。这种创业模式因其政策指向效果显著,在各地区都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在浙江海盐大学生创业园区中,浙江吉安纸容器公司大学生创业二期团队完成了30个技术改造项目和10个技术创新项目,为孵化公司增加经济效益1 000多万元,年均为公司节约成本或增加收益1 600多万元[4],真正做到了通过技术改造活动获取公司技术改进和创业大学生迅速成长的双丰收。同济大学通过建立大学生创业基金同济分基金,利用“孵化服务和大学生创业基金管理”的新型孵化模式,两年内培育了多达36家完成工商注册的大学生创业企业,注册资本金约1 900万元[6]。如此丰硕的实践成果也证明了创新创业学生所掌握技术成果只有通过园区有步骤的管理、孵化,有效规避市场信息不对称的创业风险,才能造就更为辉煌的成绩。

(三) “创意课程+多渠发展”模式

以上两种创新创业模式的培育平台通过多年的探索和各个高校、地方政府的大力扶持、推广,已经发展得较为成熟。虽然通过竞赛平台和园区孵化取得创业成果的大学生较多,但相比全国数百万的亟待解决就业问题的大学生,我们更加迫切地需要打造一个涉及学生面更广,创业形式更为多样,孵化门槛更低的创业模式及培育平台。将培养创新创业意识的创意课程纳入大学生教学计划大纲,不仅是从起步阶段宣传了正确、积极的创业价值观,同时更是将创业资源铺设在了最广泛的平台,弥补了创业竞赛或创业园区模式可能造成的稀缺资源配比不均的马太效应。

将创意课程纳入教学体系的实践是构建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常规步骤,在全国各高校也均有体现。但过分专业、系统化的传统课程体系将知识板块划分得过窄,同时也割裂了学生对创业能力的理解,这显然不符合当代新形势下对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更无法保证大学生创业能力的输出[7]。因此,在创意课程体系设计当中,要把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及创业能力培养作为核心内容,将制定科学合理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计划贯穿于大学生4年教育的全过程。在该创业模式指导下的创意课程主要分为3个层次。首先,建立面向全体学生的以激发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创业精神的通识课程体系,作为培养在校大学生创新创业基本素质的基础环节。其次,对于那些在通识课程中体现出极大积极性和有较强创新创业潜质的学生,设置专门的培育课程。通过案例教学、头脑风暴讨论等方式,提高其创新创业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最后,由创业导师精心设计各类实践活动课程,以相关项目或创业活动为引导,鼓励志同道合的学生组成创业小分队,定期汇报创意方案成果,在教师及同学的交流互动中不断改进磨合,逐步完成可供操作的创业企划。这三大课程板块构成了一个系统的创新创业课程结构模型,辅之以多样性的融资渠道,实现创业成果迈向市场的孵化模式。该模式的优势及特点在于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和提升大学生潜在的创业素养,是真正的“平民化”创新创业模式。

以上3种创业模式虽各有侧重,平台各异,但在实际运用中可互通变换,弥补模式内自生性的不足。尤其是创意课程及多渠发展模式的孵化阶段,可以选择借用大学生创业模拟竞赛的平台,也可以实现入创业园区接受进一步的哺育培养,与社会企业衔接。这三大创新创业模式的良性互动,定能为国内高校的创业大营培育和输送更高素质的创业大军。

三、 两岸多校数字云端互动教学实践

创业资源的稀缺性和分配不均始终是制约创业模式和创业教育纵深发展的最大障碍,因而借用信息时代数字技术提供的便捷平台,高校以创新创业课程作为桥梁在高校之间实现资源共享、信息互通无疑是突破这一难点的重要一步。国内各高校中也不乏先例,华中科技大学的科技创业课程通过开放式网络教学平台,并配合科技创业论坛,为学生提供资料阅读、专家答疑等服务。中国科技大学也推出了与美国北卡大学的全英文联合课程,成功实现了中美高校网络远程互动教学。诸如北京、上海、广州的一些高校实现了课程互选、学分互认、联合办学。但由于这种基于网络的开设方式需要稳定的技术后台支持,且高校间沟通协调成本耗费颇大,真正得以持续开设的并不多见。

时至今日,中南大学商学院与台湾中央大学发起的两岸云端网络课堂《网络创意营销》已进入第10年,参与的高校包括台湾中央大学、台湾远东科技大学、合肥工业大学、暨南大学、上海戏剧学院、中南大学,参与的教授和学生分别为8名和116名。这一海峡两岸间建立起实时互动的创业培育桥梁是国内为数不多的数字化教学成功范例之一,也是创意课程结合多渠道发展这一创业模式的有效实践。该课程旨在建立一个基于网络实时互动教学和两岸多校合作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实验平台,并通过近10年的发展,对课程中学生产生的创意成果进行跟踪,总结这一创业教育、实践模式的特点并加以推广。本课程在平台搭建上依托台湾太御科技公司所提供软件和行动教室,利用JoinNet软件的独特优势来实现的实时语音、视频和文字传输,提供了本课程可靠的技术支持。基于稳定的后台支持,该软件所提供的虚拟教室不仅是教学的场所,更可以无偿为学生提供创业平台,通过通识性课程将创业教育和创业模式完美相融,这是两岸云端互动教学实践所具有的无法比拟的独特性优势和特点。

目前,《网络创意营销》课程作为参与学校的选修课纳入了正常的教学体系,并经过多年的实践已逐步规范。各校教授、学生借助这个网络平台,进行了热切的交流和沟通。两岸多校学生渗透式分组,参与每周准时开放的虚拟课堂。太御科技为每个小组提供了单独的虚拟会议室,以供两岸多地的学生课后进行方案讨论。由6校8位名师组成的教学团队共享自己的网络营销和创业理念等相关知识,在讲解的同时通过讨论版来上传他的资料,每一位同学都能共享并且保存。至课程中后期,要求由各校学生组成的创业团队逐步形成一个完整的网络创业方案,将具体思路和虚拟会议室的语音串流文件整理上传至每组专属博客。各位老师访问观看,并挑选出较优秀的组别在课上进行方案进程汇报。每期均有数位老师和特邀的自主创业实战家对学生的方案给予多方指导和改进。

多年来通过这个网络创意课程的培养平台,学生们运用自己的智慧打造了许多新奇有趣的创意方案,如名为“悠游UU”旅游行程规划服务网站,“唯它独宠”这一个针对于宠物市场的大型综合的网络平台,“乐活城邦”实时分享互动网络联盟,“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关怀老年人幸福的社交网站等等。学生和老师在平等和谐的气氛中分享创意与灵感,两岸多地的同学通过一个学期的交流讨论培养起深厚的友情,地域文化的差异碰撞激发出学生们无限的创业热情,相信这些极富创意且借用网络平台得以实现的创业方案将成为这些青年学子实现创业梦想的启程碑。与此同时,随着课程逐步演化,走向成熟,本课程的合作高校也积累了极为丰富的数字化虚拟教学管理经验。乘着数字化浪潮的东风,两岸云端网络课堂将坚定推进,勇为创新,不断地在实践中为现代化教学管理改革提供更为丰富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 万细梅,朱光喜.我国大学生创业模式探析[J].青年探索,2007(1):2122.

[2] 黄健柏,李 杜.大学生创业合作制模式研究[J].中国高新区,2010(3):8994.

[3] 彭小媚,陈祖新.大学生创业模式探讨[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8(1):3132.

[4] 温金海,翁书林,张功云,等.扶持大学生创业的海盐模式[J].中国人才,2010(10):3337.

[5] 俞金波,黄文光.大学生创业类人才培养校企合作模式研究[J].思想教育研究,2010(5):3840.

第8篇

旅游管理专业大学生毕业后自主创业有利于促进旅游业发展,但从目前情况来看,旅游管理专业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情况并不好,这是由于旅游管理专业大学生创业教育发展中存在诸多问题。(1)高校缺乏创业教育的系列课程。目前,很少有高校开设商贸法律、创业指导等方向的课程,旅游管理专业大学生普遍缺乏创业方面的指导。(2)缺乏良好的校园创业文化。高校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计划不涉及有关创业的相关内容,使得学校缺乏主动创业的氛围。(3)政府对创业教育的政策和财政支持不足。虽然政府投入一定资金,但是真正能够得到创业经费支持的大学生数量极其有限,而且受益面很狭窄。(4)企业没有在创业教育的发展中起到应有的作用。企业与高校合作,绝大多数是资金上的支持,目的是宣传企业自身,对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实际效果并不关心。(5)大学生创业意识较弱。大部分大学生只想毕业后能够找到一个理想的工作,从未考虑过自主创业。本文将对这五个问题分别提出相应对策。

二、旅游管理专业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发展对策

(一)开设创业相关课程

高校传统的教育教学方法大多数是让旅游管理专业大学生被动的接受专业知识,比如旅游基础理论、旅行社管理、管理学等理论性课程,既没有加强对大学生的实践能力,比如导游服务进行培养,更没有充分调动大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创新思维能力没能有效提高。实施旅游管理专业大学生创业教育要以创业学科体系为基础,逐步建立起科学有效的创业教育学科课程体系,在所学专业课程(比如酒店管理、管理学、旅行社财务管理、旅行社市场营销、电子商务等)中有机加入创业理念、创业程序与创业技能等知识元素。开展创新创业培训活动以完善旅游管理专业大学生的知识结构。每个学年开办“创业培训班”,招收有创业意向的旅游管理专业大学生,设置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使旅游管理专业大学生掌握创业应具有的各类知识。

(二)营造良好创业氛围

高校要多开展一些活动,营造环境,把旅游管理专业大学生创业意识的培养贯穿在教育的各个环节。通过开展一些与创业有关的讲座、论坛、模拟创业活动等形式,使在校大学生生活在一个有创业文化氛围的环境中,激发其创业意识,增强其创业精神,锻炼其创业素质,提高其创业本领。高校应该充分利用校内外各种教育资源,为大学生组织高质量的“创新论坛”、“创业论坛”等。借助社会的力量,邀请社会上有经验的创业家、企业家、风险投资家以及相关领域的政府官员到高校开设讲座、展开对话,比如邀请旅行社的高层管理人员给大学生进行行业讲解,向大学生传授创业知识和经验。要建设高校创业示范基地,组建大学生创业策划与咨询机构,引导旅游管理专业大学生的创业方向。高校还应该积极支持大学生成立创业协会,并可设立大学生创业基金,为大学生创业提供资金上的保障。

除了开展论坛活动之外,高校还可以经常性地开展一些具有独创性的创业计划大赛,通过组织和参加创业大赛来带动旅游管理专业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发展。事实证明,各类创业大赛能够催生一大批大学生的创业构想初创模型,围绕本地旅游文化和旅游开发,设计一些具有市场前景,具有较好的潜在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创业项目,如旅游景点的开发、旅游线路的设计,旅游运作模式的试行、旅游景区的规划、旅游娱乐设施的安排等,进而发展成为旅游企业雏形。

(三)加强政府相关扶持

旅游行政部门在旅游管理专业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实施过程中扮演着倡导者和扶植者的重要角色,如果没有旅游行政部门相关政策体系的扶持,高校创业教育将流于形式,旅游相关部门在制定政策方针的时候,不能单单从推动大学生就业这一个角度来理解高校创业教育,而应该从市场经济需求的角度出发,为大学生提供更为良好的创业环境,对旅游管理专业大学生的创业活动给予优惠的政策。

创业资金的筹集困难,在旅游管理专业大学生创业中表现的尤为突出,所以,为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国家和地方旅游行政部门都应该出台一些政策。从制约大学生创业的因素来分析,创业启动资金及后续资金的缺乏是制约旅游管理专业大学生创业发展的瓶颈。各地旅游行政部门对大学生创业阶段的资金和政策支持需进一步加大,借助社会各界的帮助,让旅游管理专业大学生的创业之路越走越平坦。此外,高校还应该积极联系地方旅游行政部门,争取与地方创业基地联合,为旅游管理专业大学生创业提供平台,共同帮助优秀的大学生创业项目得以实施。

(四)积极开展校企合作

高校实施创业教育可以采用多种运行模式,如学校自主进行创业教育和校企合作进行创业教育。旅游行业(比如,旅馆业,旅行社、文体康乐业、餐饮业)等在大学生的创业教育过程中同样扮演着重要角色。校企合作进行创业教育是一种适应高校和企业发展需要的校企双赢模式。它既有利于高校的教育创新,同时又有利于旅游企业的高速发展。

旅游相关企业可以不单从资金上支持大学生创业教育,而且可以向旅游管理专业大学生提供创业实践的基地。在高校创业教育过程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就是实践环节,因此旅游行业中各个企业提供的创业实训基地就显得非常重要。创业教育实训基地既可以是真实的创业环境,也可以是模拟的创业环境。可以利用与高校合作的的酒店,旅行社,旅游景点等,为大学生提供实训基地,或者让大学生成立模拟旅行社,这些旅行社完全模拟社会上的旅行社,计调部、导游部、业务部、财会部等部门齐全,完全由学生来经营管理,并请旅行社高层管理者来给大学生进行指导。使实践性教学与产业开发有机结合,使大学生的技能训练与创业实践紧密联系,进而培养旅游管理专业大学生的创业能力,以此来推动高校创业教育工作的具体落实。

第9篇

教师要想方法去启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并且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都贯穿创新的基础在于平等、自信和突破传统思维习惯的理念,培养他们的创业意识,为今后的创业奠定坚实的基础。KAB的引进提高了高校创业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可操作性,在理念、方法和效果方面为学生打开了一扇亮窗。如今,许多高校也都以社团或协会的形式成立了KAB创业俱乐部,俱乐部以激发大学生创业热情、增强大学生创业意识、培养和提高创业素质和能力、引导大学生参加创业实践为使命,使许多在校有志创业的大学生参与其中,实现了自己的梦想。

在BPC中导入创业教育

BPC是创业计划竞赛的简称,是20世纪80年代在美国高校兴起的以推动成果转化为目标的活动。它借助风险投资运作模式,要求参赛者组成学科交叉、优势互补的竞赛团队,就一项具有市场前景的技术产品或服务,以获得风险资本的投资为目的,完成一份完整的创业计划书。

(一)依托学生创业园,培养创新创业人才

在经过了大一上学期对《大学生KAB创业基础》课程的学习,培养了学生的创业意识后,大一下学期可以从中挑选一些有创业热情、有特长的学生加入学校的学生创业园。学生进入创业园后,根据特长分配到不同的工作室。由各自工作室的学生组成开发团队并由团队携带项目入园,在专业老师的指导下,按照企业模式进行项目管理和开发。此举可以很好地为后续要举办的创业竞赛、“挑战杯”大赛培养好的苗子。依托学生创业园中独有的“专业培养+团队搭建+项目孵化+职业能力训练+创业意识培养”的学生就业创业服务体系,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二)将创业计划大赛作为创业教育的实施平台

学校应当积极举办和参加各级别的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借助“挑战杯”大赛的平台,不断推陈出新各种创业计划大赛,例如“大学生创业设计大赛”、“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创业金点子征集”、“商业计划大赛”、“商务策划大赛”等创业竞赛,来点燃学生的创业激情。学校主要从学生创业园中挑选出大二大三的优秀学生组队参加创业竞赛。通过参加此类创业竞赛,可以使他们很好地发挥出自身的爱好、能力和特长,激发出能动性和创造性,实现个性的充分发展。同时创业设计大赛也可以将大学生的创业精神激活,让他们学到更多的创业技能。因此,通过创业计划大赛与创业教育相结合,会让参赛选手将创业意识深深的植入心中,二者的有效结合对高校的学生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同时创业计划大赛也成为了高校培养学生创业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平台。

将YBC项目引入大学生创业教育

YBC即中国青年创业国际计划的简称,是由团中央、全国青联发起的旨在帮助中国青年创业的国际合作项目,它源于英国青年创业国际计划扶助青年创业模式。YBC的扶助对象是18-35岁之间、具有创业意愿和潜力的失业、待业青年。对通过评审的青年创业者,将为其提供3-5万元的创业启动资金,并提供为期三年的一对一导师支持。

(一)对大学生进行有效的创业指导

现如今,许多高校都成立了YBC服务站,通过服务站对YBC的创业理念进行宣传、组织和推广YBC创业品牌,举办YBC创业培训,创业大讲堂,接受大学生创业青年创业项目计划并完成校内初审等。在大一培养了学生的创业意识,大二大三激活了学生的创业精神的基础上,我们应当通过学校的YBC服务站不定期地举办YBC创业励志大讲堂、创业教育论坛、大学生基层创业沙龙、YBC海西青年创业培训班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讲座论坛对大学生进行创业指导,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就业创业观念,增强主动性,提高自信心。同时也应深入挖掘本校已毕业学生创业成功的案例,通过师兄师姐的创业经历和成功经验引导当代大学生更加理性地认识创业,正确处理创业中的各种问题。同时借助YBC,带领学生参观由YBC扶持的青年校友企业,让他们了解师兄师姐的企业经营状况和成长历程,激发他们的创业热情。邀请YBC创业青年或创业成功校友担任校外的创业导师,为大学生讲解企业运作过程中遇到的财务、法律、银行贷款、注册登记等问题,分享他们的管理经验和创业心得。

(二)对应届毕业生进行创业资助

对于应届毕业生中有很好的商业点子和创业激情但缺乏启动资金和经验技术的,由学生提出书面申请,填写《创业计划书》和《创业基金申请表》后上报学校YBC服务站,服务站会在3个工作日内与申请人取得联系,并完成项目计划书与申请表的校内审核与辅导工作,之后转交至上级YBC工作站。只要通过了评审,YBC将为创业青年提供“3-5万元无息贷款+企业家导师3年帮扶”。而这些导师主要由成功的企业家、各类高水平专业人士、有条件的公务员志愿担任,他们对青年创业者的帮助是自愿无偿的,他们是这些应届毕业生的教练、领路人,更是他们的朋友。此举降低了大学应届毕业生的创业风险,大大地提高毕业生的创业热情。同时,为了强化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训练,培养适应创新型国家建设需要的高水平创新人才,教育部决定在“十二五”期间面向全国本科高校实施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根据《教育部关于做好“本科教学工程”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实施工作的通知》的要求,学校可以通过实施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改革

第10篇

一、创建“一纳入四融合”创新创业理论教育体系

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始终围绕唤醒学生创新创业激情、训练学生创新思维、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三个方面,构建了“一纳入四融合”理论教育体系,为学生创新创业奠定了扎实的理论基础。

(一)优化人才培养方案

学校在《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原则意见》中,明确把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作为人才培养改革的突破口,全面实施“一纳入、四融合”人才培养方案。即将创新创业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创新创业课程与专业课程融合、创新创业师资融入专业师资、创新创业平台与专业实训平台融合、创新创业文化融入校园文化。明确要求创新创业公共必修课程不低于139学时、5个学分。将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作为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评价指标,纳入专业教学质量标准和院(部)教学工作量化考核体系,实现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

(二)建设创新创业课程体系

以创新创业通识类课程群为基础、创新创业专业类课程群为主导,构建创新创业教育专门课程(群),实现通识教育、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深度融合。一是面向全体学生开设创新思维、职业生涯规划、创业基础、就业指导、创业实践指导等公共必修课,并开发了相应的校本特色教材;二是调整专业课程设置。根据学生立足专业创新创业的需求,在专业核心课程融入创新创业要素,以岗位创新创业为引领,对专业课程体系进行重构,在每个专业开设一组专业领域的创新创业限选课或创新创业实训项目;三是鼓励教师团队自主开发创新创业校本特色的公共选修课;四是引进国内外优质创新创业MOOC课程15门,自开设以来选课学习通过人数近10万人次,建起了既有校外优质资源,又有校本特色的创新创业案例库。

(三)实施分类分层教学方式

学校采取分类分层的方式,落实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实施以学生自主学习和主动实践为导向的教学方法改革。一是面向全体学生开展普及型创新创业教育指导,通过启发式、研讨式、参与式、案例化的教学方法,普及创新创业知识,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二是对具有创新创业意愿与潜质的群体,进行专门化教育和针对性培养;三是对有前景的创新创业项目团队提供从创意设计、项目孵化、项目融资到企业运营全链条的指导与服务;四是鼓励教师改革考试办法,突出考核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改革教学管理

修订了《襄阳职业技术学院学分制管理实施细则》,完善以弹性学制为特征的学分制教学管理模式,建立以学分积累与转换为核心的学习成果认证体系,建立学生创新创业档案,支持学生休学创业。明确规定“在校期间,响应国家政策创业实践者,可休学两年,累计不得超过两年。”对学生开展创新实验、、获得专利、参与专业竞赛和创业实践取得优异成绩的学生给予学分奖励,允许学生在人才培养方案总学分的30%以内,用创新创业学分冲抵部分公共课学分和专业基础课学分。

(五)提升师资服务能力

一是完善创新创业课程研究室功能,加强创新创业教师队伍专业化建设。以39位专职骨干老师为主,组建创新创业教育教学团队,负责全校创新创业理论研究、创新创业课程建设与教学实施。二是依托各专业实体和合作企业,组建了一支由校内创新创业教育核心骨干教师、企业技术骨干组成的创新创业导师团队,为学生的创新创业实践与竞赛活动提供常态化指导和服务。三是由大学科技园牵头,组建了一支由知名企业家、创业成功人士、金融投资专家等组成的创业导师团队,为学生创业实践提供咨询、诊断、策划与培训服务,为初始创业者提供必要的指导与援助。四是在全体教师中广泛开展创新创业教育专题学习和研讨活动,帮助教师确立正确的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和“面向全体、人人参与”的教学改革意识,鼓励每门课程的教师在专业课教学中,突出对学生创新思维、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五是鼓励教师在自己科研和创新创业的同时,基于项目带动学生创新创业。2014年至今,30余名老师参加了省级以上创新创业培训,为学生开展创业指导与培训讲座共60多场次,受惠学生3万余人。

二、开展多元化创新创业实践活动

在普及创新创业教育基础上,以活动为载体,开展形式多样的创新创业演练活动,在活动中锻炼学生创新创业能力。

(一)举办创业设计大赛

学校连续9年组织开展大学生创业大赛,建立了“班级―院(部)―学校”三级创业大赛体系。组织校级优秀创业团?参加“互联网+”、“中国创翼”“挑战杯”“创青春”等省级以上创新创业大赛。近三年参加各类创业大赛的学生3000多人次,郑志港等同学的《宠物乐》创业项目获“建行杯”第二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银奖;朱婷婷等同学的《育婴树》创业项目获“中国创翼”青年创新创业大赛银翼奖;汪亚丽同学的《自制会阴切开缝合模型》获“挑战杯”全国创新创效创业大赛三等奖。通过大赛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练,加速大学生创业成长进程。

(二)举办科技创新成果展示

学校对接专业性研究所、生产性实训基地,连续11年举办大学生科技文化节活动,鼓励学生创新创造。涌现了一批创新典型,连续获得全国大学生机械设计创新大赛、电子设计创新大赛等创新竞赛一等奖8人次,2010年,苗典武等同学在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中获全国一等奖,2011年又获第七届中国青年科技创新奖。2015年,承办了“湖北(襄阳)科技成果交易展示会暨襄阳市大学生科技文化节”,展示了湖北省重大科技成果,特别是与襄阳产业格局关联度高的汽车及汽车零部件、新能源汽车、新能源、装备制造、节能环保、生物医药、农产品加工等领域中的科技成果1200余项。我校学生的50多项成果在展示会上受到了专家和企业的关注,其中,李厚毅同学制作的3D打印机因技术含量高、售价低受到与会者的青睐。

(三)开展创业俱乐部活动

学校秉承培育学生创新、创意、创业的自我教育和实践能力,成立了校、院、班三级联动的襄职天空三创(创新、创意、创业)俱乐部,吸引有创业意向的大学生加入创业社团组织。俱乐部按照“每月有主?}、每周有活动、每天能咨询”定期开展创业沙龙、讲座和论坛等活动。2016年学校“三创”俱乐部被评为首批“湖北省优秀大学生创业俱乐部”。据麦可思调研显示,我校2016届毕业生参与过学校创新创业实践活动的比例达到67%,总体创新能力满足度达到86%。

三、搭建阶梯式创新创业实践平台

学校从创新创业教育与创新创业实践有机统一的角度出发,以专业实训为基点、创业实践为突破口,搭建了阶梯式创新创业实践平台,提升创新创业能力。

(一)校地共建创新创业实践平台---襄阳市大学科技园

学校主动联合地方政府,合作共建共享襄阳市大学科技园。先后投入资金1000余万元,场地20000平方米,建成了创业咖啡、创客空间、创业训练营、晒梦街、孵化港、起航湾等多形式孵化服务区,为全体师生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和实践搭建创业实践平台。

(二)以科技园为依托,搭建阶梯式创业实践平台

大学科技园服务团队结合学生创业实际,创设了“晒梦培育――孵化提升――起航助推”三阶段阶梯递进的项目建设及孵化模式,分设“晒梦街”“孵化港”“起航湾”三个服务区,为初创者提供一站式、多层次、全要素服务。一是晒梦培育期。通过参与创业计划比赛、项目路演等方式,进行“种子筛选”,将晒梦街铺位交给种子创业团队,完成3-6个月的培育服务;二是孵化提升期。培育项目经创业导师集体评估,通过后的创业项目推荐给科技园“拎包入孵”。采取“导师+项目+团队”方式,导师和项目团队经过双向选择开展一对一“培育苗子”, 为创业学生提供政策咨询、开业指导、项目开发、风险评估等服务,帮助其升级提档,成为初创企业;三是起航助推期。对有前景的创业项目团队,邀请创业成功人士、企业家、金融投资专家提供助推帮扶服务,通过业务外包、参与经营和管理等方式,实现成熟企业和初创企业“大手牵小手、传帮带”互利双赢共同发展,逐步达到“结成果子”。截至2016年12月,共培育孵化学校大学生创业项目126个,已经成功孵化了小微企业102家,带动了本校600余名学生就业。

(三)依托实训室建设专业化创客空间

鼓励学生从专业背景出发开展创业实践,充分发挥校内外专业实训中心的场地、设备与教学资源的优势,建设专业化创客空间。学校整合了校内264个实验室、32个实训中心及校企合作企业的场地、设备与专业教学资源,通过整体设计、专项投入、分批建设,建成了以3个省级创客空间为代表的12个专业化创客空间,覆盖校内各主要专业(群)。如在汽车类专业成立了“汽车人创客空间”,服装专业成立了“服饰?创想家”创客空间及普惠型的襄职天空创业训练营3个省级创客空间,按专业类别进行分类管理,专业化创客空间对学生全天候开放,免费提供创新技能训练设备、耗材与技术指导,使学生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锻炼创业能力。

(四)指导学生积极申报各类创业扶持项目

近几年,学校指导创业学生积极申报湖北省科技支撑计划、大学生科技创业专项计划、省市大学生创业扶持项目、襄阳市科技企业孵化专项资金等各类项目,获得扶持资金280多万元。鼓励教师在自已科研和创新创业的同时,基于项目带动学生创新创业。

第11篇

在“双创”之风刮进校园后,不少在校大学生、应届毕业生像“90后”的李新咏一样,纷纷响应,成为创业大军中的一员。

中国人民大学的《2016中国大学生创业报告》显示:中国近九成大学生考虑过创业,近三成大学生有创业经历。

与此同时,大学生创业过程中各式“温柔陷阱”也随之而来――面对资金、技术、经验等难关时,大学生创业者该如何在创业中保持定力、找准商机、规避风险?

跟着“风口”跑丢了自己

尝试过微信公号、成立过校园推广公司、涉足过新能源产业后,北京财贸职业学院大三学生、“90后”连续创业者唐津伟总结了自己的创业之路――“折腾不止”。

在进入大学校园的第一年,他便开始了自己的“折腾”之旅。

2014年,微信公众号发展方兴未艾,聚拢大批粉丝的自媒体迅速成为风口。

唐津伟看准了大学生市场,搭建了一支11人创业团队,当年10月,“我是大学生”公号上线。

“只用了20天,我们的粉丝就突破了1万人。”他告诉《t望东方周刊》,团队擅长策划,在一次“三行情书”活动中,他们联合了多所北京高校的表白墙,“一场活动下来粉丝增长过千”。

粉丝来得快,问题来得也快。

不久他便发现:粉丝突破1万后,增长遇到了瓶颈,每天只有个位数增长,“僵尸粉”严重,发展陷入停滞阶段。

在思考转型过程中,唐津伟看到,学生正成为各大互联网和品牌争抢的消费群体,企业和品牌进入校园的诉求越来越强烈。他决定利用先前积累的学生、高校资源,“解决企业进入校园最后一公里问题”。

2015年5月,他与合伙人创办了“推马科技”,帮助品牌和企业进入校园做地推工作。

跟着“校园市场”风口,唐津伟每月能有1万~2万元的稳定收入。但在他看来,“地推”很难有大的发展,大部分团队宁可折本也要争抢市场。

2016年,选择从团队退出的唐津伟看到了另一个“风口”――国家开始对新能源汽车产业大力扶持。于是,他又转战新能源市场,加入了上海亿充万家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尝试从电动汽车充电桩切入新能源市场。

“3年来一路从普通创业者到创始人、合伙人,虽然折腾了这么久,我觉得自己没有取得一点成绩。”谈到过往的经历,唐津伟有些失落。

他认为,跟着风口让他跑丢了自己。

“大学生创业切忌追风口。事实证明,许多所谓的连续创业者,从电商到社交、O2O到共享模式,不断变换创业项目,找到出路者并不多。”唐津伟告诉本刊记者。

在上海万擎CEO、电商专家鲁振旺看来,创业者不能无视自己的资源、兴趣和能力,一味跟风,“拿电商来说,有几次非常大的跟风创业潮,如2006年PPG模式创业潮、2009年B2C创业潮、2010年团购创业潮,最后99%的项目都死掉了。”

融资与啃老

在大多数创业者看来,跟着风口创业的一个重要原因便是:融资快。

李新咏告诉本刊记者,对大学生创业者而言,能不能融到钱关乎生死。

毕业后,李新咏选择留在广州大学城,这里聚集了大批大学生创业团队。他与大学室友主要帮助创业团队做软件外包服务,该业务一度占据其90%的收入。

在与众多创业公司合作之际,他看到了大学生创业的残酷――创业者被钱压得喘不过气来。

2015年下半年,创业者迎来了“寒冬”。

“大部分创业者都在跑融资,而投资机构对于项目特别谨慎,尤其是大学生创业项目。”李新咏告诉本刊记者,他看到许多大学生创业公司都撑不过A轮。

没有融资就等于宣布创业项目直接死亡。唐津伟曾亲眼看到,朋友的“校联帮”项目在钱烧光后宣布暂停。

大学生兼职实习平台“校联帮”曾在2015年获得了千万元人民币的Pre-A融资,宣布在14个城市开展业务。

“他们的市场总监曾一个人带着300万元到广州开拓市场,但广州本地成长起来的兼职猫、口袋兼职已初具规模,很难切入。”唐津伟告诉本刊记者,“钱烧光之后融不到钱,整个项目直接死掉了。”

《2016中国大学生创业报告》指出:如今大学生创业实践面临的挑战,最大的阻碍是资金约束,51%的在校大学生、53.1%的创业者认同这一判断。

“最悲剧的是,这些大学生创业者拿不到投资,只能向父母和亲戚伸手。”李新咏的一位客户曾获得了某高校创业大赛一等奖,拿到50万元种子轮融资后,迅速扩充团队,工资开销巨大。

迟迟拿不到下一轮融资的创始人,选择向父母要钱维持团队正常运转。但等来的往往不是峰回路转,而是失败。

“他们创始团队3个人,分别让其家庭背了外债。”李新咏说,“啃老式”创业现象在大学生创业者中已不鲜见。

股权坑

“即便获得了融资,大学生创业失败的也不在少数。”“法务VC”创始人王君卫告诉本刊记者。

2010年成立于车库咖啡的“法务VC”,至今已累计为1000多名创业者提供了创业法律咨询或法律知识培训。

在王君卫看来,大学生创业者遇到的最大问题即“法务纠纷”。

“大学生创业者由于缺乏经验,大多在创业之初没有提前预知未来的利益关系,为创业后期留下了隐患。”他说,“股权坑是最大的陷阱。”

王君卫告诉本刊记者,大学生创业团队相对理想化,多以感情作维护,而缺少明规则,一旦后来因利益造成纠纷,团队往往分崩离析。

此类案例数不胜数, 如“泡面吧”事件,就颇令人唏嘘。

趣味编程教育网站“泡面吧”,原本只是为当年百度之星程序设计大赛做的一个小项目,不料大受欢迎。尚在美国伊利诺依大学香槟分校求学的俞昊然决定创业。

但就在2014年,团队收到A轮200万美元融资协议的前夜,因为三位创始人的股权之争,这家刚刚起步公司的融资计划被迫搁浅――项目联合创始人王冲与严霁h离开创业团队,俞昊然则带着其他团队成员继续开工,随即成立“计蒜客”。

究其原因,其创业团队掉入了“股权坑”。王君卫认为,“泡面吧”创业前期并没有明确股权关系,在融资后引发了利益纠纷。这是所有拥有多位创业者的团队面临的普遍问题。

在他看来,大学生创业时,先要明确团队成员的法律身份及团队机制,诸如明晰股权比例、各方投入、分工职责、调整与退出规则。

“因为传统的创业一般在初见成效后再划分股权利益。但此时面临一个尴尬的问题,就是在创业的不同阶段,成员的重要程度会随时发生变化,而在面对利益互不相让时,各个成员的谈判能力、资源掌握程度不一,容易导致‘深坑翻船’。”王君卫说。

创业还是就业

创业的高风险让部分人止步。但王君卫还是发现,全国许多高校仍在不断组织创业大赛、出台一系列资金扶持政策。

好的政策对于大学生而言,无疑降低了创业成本;但低成本反而令政策的副作用迅速显现――有的大学生为攫取政策红利、逃避就业而盲目加入创业大潮。

“这正常吗?”王君卫对此表示了质疑。

一位不愿公开姓名的高校就业工作者告诉本刊记者,2016年中国高校应届毕业生人数达765万,青年就业群体加在一起大约有1500万左右,“学校承担着巨大的就业压力。学校之所以大力宣传、鼓励学生创业,一部分原因是希望能化解就业压力。”

智联招聘CEO郭盛认为,“一个连工作都找不到的人,就不要指望他能创业了,那只是暂时逃避就业压力的借口。”

“如果学校只是一味鼓励创业,并没有开设风险、情绪、法务等相关创业课程,一旦创业遇到重大问题,会对创业者的未来产生很大影响。”他告诉本刊记者,“明智的做法应该是先就业,有经验后再图创业。”

广州一位投资人则持相反意见。他曾在某高校创业论坛上鼓励学生积极投身创业大军,“其实,学生创业完全是低成本。创业成败无关紧要,成功则名利双收;即便失败,凭着创业的经验也可谋得个就业岗位。”

第12篇

高校毕业生是一个特殊群体,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是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重要生力军。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事关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和创新型国家的战略,事关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任,事关社会和谐稳定的大局,事关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总体目标。目前,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创业是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重要途径。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正在逐步转变就业观念,希望参与创业教育和实践中来。但是,大学生缺乏创业教育和创业要素。大学生自发组织的创业类社团由于缺乏资源,而难以为成员提供切实的服务,大学生迫切需要一个专业的服务平台提供扶持。高校非常重视大学生就业创业工作,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但普遍缺少整合社会资源、为学生提供服务的平台。很多企业关注高校市场,但良莠不齐。由于学校普遍缺乏项目评审机制,因此优秀的创业项目也往往难以得到校方的支持。团省委把青年特别是大学生创业就业作为重中之重,取得了显著成效。09年底与山东联通达成合作意向,发挥各自的优势,共同探索服务大学生创业就业的有效模式。

在此背景下,联通未来青春创业社在省内诸多高校揭牌。2012年3月份,我校联通未来青春创业社揭牌。为了更好的为我校广大师生服务,大学生HR俱乐部作为创业社常驻下属机构同时成立。伴着五四青年节的到来,我们热血青年,不甘平静,定要绽放青春最美丽的史诗。因此,在去年第一届青年模拟创业大赛成功举办的基础上,我们策划举办本次青年模拟创业大赛。

二、活动主题:弘扬吃苦耐劳精神 增强创业就业能力

三、活动目的:

通过本次青年模拟创业大赛,激发广大青年学生的创业热情,提高广大青年学生创业意识,稳定广大青年学生创业的决心。同时,为我校学生近距离观察社会生活、了解企业运行模式、积累就业经验,提升职业素养搭建了平台。而入驻项目在工商局的成功注册,无疑是榜样,对引导大学生转变择业观念、发挥辐射功能起到一定的引领和示范作用。鼓励其他想创业的在校大学生以创业典型为榜样,敢为人先、永争一流,自强不息、永不服输,不畏艰难、奋发进取,开拓创新、善于奉献,走好创业就业的第一步;增强创业意识、转变创业观念、提高创业技能,理论联系实际,让青年学生所学所想落到实处,切实做好青年学生的毕业就业创业工作。

借助五四青年节的到来,展现广大青年学生的热血壮志,培养广大青年学生的主人翁意识。总之,我们创业社本着培养校园人才的宗旨,切实履行好自己的责任和义务,真正做到想同学之所想,急学生之所急,脚踏实地为广大同学服务。

四、 策划培训

活动流程:

2012年5月19日

策划书比赛(5月20日)

筛选、上传、网评

结果

ppt讲演(5月26日)

面试培训(5月30日)

模拟面试(6月3日)

ppt培训(5月23日)

筛选、上传、网评、复活

五、评分标准:

本次大赛共分三个环节,初赛(即策划赛)由评委筛选出优秀作品若干进入复赛;复赛(即ppt讲演赛)由网上投票和评委打分共同决定;决赛采取评委打分结合网上投票总支持率的形式,分高者胜出。评委打分占90%(第一轮占20%,第二轮30%,第三轮50%进行累加,具体见分赛标准),网上投票占10%。

六、奖项设置:

本次大赛按照决赛总分排名选出一、二、三等奖及优秀奖:

一、二、三等奖各一名:青春创业社提供资源促其成功注册公司,并奖励创业启动基金不等,颁发校级证书;

优秀奖若干:优先入驻联通未来青春创业社,成为待注册项目,并颁发校级证书。

七、报名条件和方式:

凡对创业怀有一腔热情的曲阜师范大学在校生均可报名,已入驻创业社的项目优先,报名时接受集体报名、个人报名。报名地址:曲阜师范大学联通未来青春创业社(大学生活动中心400室)

主办:曲阜师范大学委员会

承办:联通未来青春创业社

大学生HR俱乐部附表一:报名表

第二届青年模拟创业技能大赛报名表

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