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1-13 22:01:00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思想品德教学反思,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词:先入为主;激发兴趣;目标明晰;展示具体;目标明晰;展示具体;循循善诱;步步深入
中图分类号:G623.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5)11-0058-01
现在面临一个重要问题:不是大家不愿改革,而是不知如何因校而宜、联系教学、结合学生、围绕学科、根据实际来进行探索改革。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广大教师加强学习、提高认识、深入实践、不断反思、提高素质,钻研教学,成功扮演好自己作为先进理论的实践者,教育教学的研究者,教改科研的开拓者,学生学习的领导者的四种角色,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努力推进教育思想品德教学工作再上新台阶。
以下是自己在思想品德教育教学工作中的点滴体会,希望与大家分享,不到之处,诚请不吝指导。
1.先入为主,激发兴趣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我们的教学工作也是如此,教师的举手投足、言行举止首先应当吸引住学生的目光,吸引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一举打响,一炮走红。
为此,一是教师应当认真学习思想品德新课程标准,深刻领会涵义要求,用先进的理论来武装自己的头脑;二是应当认真研读思想品德教材,根据思想品德课程标准要求研究课本中黑体字、图画、故事、补白、问题的用意,融会贯通;三是应当认真备课,集体备课,个人优化,发挥合作的力量,集思广益,博采众长,预设教学实践中可能生成的各种问题;四是应当旁征博引,广泛查阅有关教材资料,积极汲取以往有益的教学经验和教训,把课备精、备细、备透、备实、备深;五是应当综合运用故事、笑话、时事、歌曲、图画等多种形式适时导入新课,贴近学生学习、生活实际,合乎学生心理,激发学生充分调动各种感官,全身心投入学习之中。
2.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将枯燥、单调、难以记忆的政治概念、政治原理浅显化、形象化
具体说来,在课堂上编制一些内涵深刻的经典名言、诗词警句、幽默警句和广告语言,以此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如,我讲第一单元的第一节《走进中学》时,有这样一个问题:校训给我的感悟是什么?我举了很多学校关于校训的故事。讲第二单元的第六课《聪明以外的智慧》时,就列举了很多习惯造就成功的故事。我认为,教师应有把丰富的生活阅历和知识才能"即兴发挥"的能力,把枯燥的知识用诙谐的语言和动作表达出来,给课堂教学增添无穷的快乐气氛,让学生感到政治课"真好听","老师讲的真有吸引力"。
3.目标明晰,展示具体
面对纷繁复杂、体裁多样的课本,教师务必牢牢把握课程标准的要求,透过现象抓住课文的本质,提纲挈领、抓住要害、明确目标。众所周知,新课程要求的三位一体目标分为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三者相辅相成,不可分割。
4.循循善诱,步步深入
教学环节的设计应考虑青少年的心理特点,由浅入深,由表及里。思想品德学科的学习,往往符合这一规律。
教师在展示目标以后,先要让学生通过层次目标,找出问题答案;后要逆序而上,分类总结次目标、中目标、总目标答案,脉络清楚;三要综合分析整个问题,形成对总目标的了解掌握,全面理清思路,学会寻找问题、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方法。
5.自觉主动,事半功倍
新一轮课程改革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就是为了培养这种新型人才而进行的一种研究和探索。
所谓"自主学习"是相对"被动学习"、"机械学习"而言的,它是在教学条件下的高品质的学习,是一种积极、主动的学习。
它有以下几个特点:①能够自己确定有意义的学习目标。②能够针对学习内容自主选择恰当的学习方法。③在学习过程中积极参与,主动学习,即参与学,又参与教。④对自己的学习过程有正确的评价,并能做出相应的调整。
6.在教学中采用趣味教学法,适当鼓励学生,贴近学生生活实际
6.1运用漫画导入,激发学生兴趣。导入是一堂课成功的起点与关键,艺术性的导入能把学生引入瑰丽无比的知识世界。漫画形象直观,人们笑过之后顿悟其理,这样就把抽象的东西形象化、直观化了,即可活跃课堂气氛,又能引起学生思考。
6.2正确运用鼓励法。"天生我材必有用",老师在课堂上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适当赞美学生,帮助学生认识自己的能力,使他们对自己有信心。
6.3教学要联系现实生活。教学进程中教师要精讲善导,联系自己或身边发生的事件进行评说、分析,以激活他们的求知欲望,极大地提高了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我还鼓励学生大胆想象,敢于提出自己的见解。
6.4重视课间十分钟的感情沟通。下课之后,我们不妨在教室多呆几分钟,观察一下全班学生的动向,还可与学生聊天,关心一下生病的同学,问问缺课学生的去向......,此时,学生会觉得政治老师不呆板、不严肃,很有人情味。提高师生间无拘无束地交谈,其距离拉近了,情感沟通了,学生学习这门课的兴趣也会得到相应的提高。
7.合作探究,拓展升华
所谓"合作学习"是相对"个体学习"而言的,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学习目标,进行明确的分工,并在过程中相互帮助的一种学习组织形式。
合作学习的展开,往往是在自学的基础上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小组内讨论的,合作学习指的是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的学习方式。作为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和教学观念,合作学习的主要活动是小组成员的学习活动,它首先要制定一个小组学习目标,然后通过合作学习活动对小组总体表现进行评价。合作学习的另一种形式是在小组合作学习的基础上进行全班交流和全校交流。
7.1合作学习情形都明显优于独立作业情形。在对复杂作务的完成方面合作学习促进了学生的互动质量。
7.2在异质二人小组中,复杂任务的学习可明显地促进成绩较差的学生的学习能力。
7.2在参与水平上,二人组成的小组明显高于四人组成的小组,差生在这方面表现尤为突出。
7.4不论哪种背景情况,差生的参与度都明显低于其他成员,这意味着调动差生参与积极性是开展合作学习的重要方面。
所谓"探究学习"是相对"接受学习"而言的一种学习方式,即从学习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题目,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于学术研究的情境,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信息搜集与处理、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技能、情感与态度的发展,特别是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
学习过程除了被动接受知识外,还存在大量的发现与探究等认识活动。新课程要求学习方式的转变,就是要转变单一的被动接受式的学习,把学习过程之中的发现、探究等认识活动凸显出来,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倡导探究学习。
关键词:思想品德;教学;体会
一、导课要新颖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导课是一堂课成功的起点和关键,艺术性的导入能把学生引入魅力无比的知识世界。教师在导入新课时,要敢于创新,力求运用教材内容与教学艺术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点燃学生的好奇之火与探索新知识的强烈欲望,促成学生学习的最佳心理状态。
1.漫画导入法。三笔两笔勾画一幅简笔画,极易抓住学生的好奇心理,很快让学生进入学习状态。如,在学习初一下册“人的性格各不相同”一课时,我画了两幅猪八戒和孙悟空两个人物的头像,学生看了之后,都在小声议论:“老师要干什么啊!”紧接着,我提出概括两个人物的性格特征,大家七嘴八舌,各抒己见,学生的兴趣调动了起来,课堂气氛顿时活跃起来。
2.故事导入。讲故事,听故事,同样是学生喜欢的活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安排学生就某一方面,自己搜集故事,自己讲故事,自己分析故事中所蕴含的道理,也是一种有效的导入方法。此外,还可根据教学内容,运用情境导入法、时事导入法、设疑导入法等。虽然导入的时间只有短暂的几分钟,却有其独特的作用,所以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根据教学内容选择适合的导入方法。
二、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俗话说:“教学有法,而教无定法。”教师要克服无效的劳动,以实效性原则为基本前提,选择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励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
1.让音乐激发学习气氛,让枯燥乏味的思想品德课堂增添一些音乐的色彩,就会有如一块巨大的磁石,紧紧吸引住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强烈的求知欲。如,在学习“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一课时,教室里响起了激情的《爱我中华》的旋律,学生也动情地吟唱起来。
2.让小品教育感动人心。情感具有感染性,一个人的情感可以在一定条件下去感染别人,使人发生同样或相似的情感共鸣。因此在教学中,围绕教学目标,有意识地编排适当的小品,让学生自己去演、去听、去看、去感受、去明白道理,化境为情,融情入境,在具体的情境中受到教育,学到知识,得到提高。
3.让事例增加课堂的说服力和活力。思想品德教学应当针对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周围寻找教学的切合点进行教育,这样会事半功倍,而且学生更加乐意接受。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用心地去观察和思考,去搜集和整理,去调查和分析,尽量选择学生熟悉的或干脆就是学生的亲身经历,千万不可死教教材,尤其对于现实生活中存在的一些个别现象,如,“金钱至上”“见死不救”“贪赃枉法”等现象,教师切不可一言以蔽之,要注意引导学生不能以偏概全、以点带面来认识社会,要看社会的主流。学生由于受社会环境的影响,对此类问题的认识需要有正确的引导,从而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向学生传递社会的正能量。
三、借助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手段,刺激学生的“趣味”神经
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为我们的教学增添了亮丽的色彩,尤其是我们学校现在安装了电子白板,它能做到图文并茂,影音俱全,给予学生极大的感官刺激,能收到意想不到的良好教学效果。同样,我们也可以借助这种现代化教学手段进行“趣味”教学。
例如,在学习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十课“诚信做人到永远”一课时,可先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让学生欣赏赵本山的小品《卖拐》。“趣味”小品马上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投入到本课焦点话题“诚信”的讨论中来。
经过一次一次又一次的反思―提高―再反思―再提高的过程,让我受益匪浅,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在教学中及时反思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它会使我们逐渐形成自我反思的意识和自我监控的能力,从而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专业化技能。
参考文献:
本学年,笔者通过参加听课和评课一系列活动,使自己教育理念发生了很大转变。
在传统课程中,课堂是教师表演的舞台,只有教师讲学生听,没有学生的天地,现在,课程改革推动了课堂教学的改革,那种一人在上的满堂灌已不复存在。让学生走进课堂,成为课堂主人,在活动中体验,在动手操作中做到师生交融,生生互动,教学活动应是一种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提高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强调师生间的动态互动,使学生在观察,活动中得到情感的体验,这正好符合新课程中的探究――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体验、探究和领悟。
课堂活动应是在教师的指导或参与下学生的自主活动,在活动中激发学生的情感,指导其行为,给学生更多的思考和自我感悟的空间,让教师真正成为引导者,让学生成为教学过程的主体。如《自主选举班干》这一课,我选择了学生自己选举班委会的活动,教师只对选举程序做说明和解释,然后放手让学生去做,让学生懂得自己应有的权利,并学会全面、客观地认识自己和他人。
课程改革后教学不仅仅局限于课堂内的教与学,而应体现在课前任务、课堂活动、课后延续和知识连续这样一个完整过程。强调学生从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入手,从班集体中的小事入手。如:《在集体中成长》一课中,我们召开了“我的心里话”会,事先要求学生搜集各自的心里话,以便于活动的顺利进行,目的在于提升学生在集体中与人交流、合作的意识和能力。
《品德与社会》作为综合性学科,主要将学生置身于社会生活中,认识社会,了解社会,同时形成良好的习惯品质,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品德与社会》让学生走进历史,在认识祖国辉煌历史的基础上,了解祖国遭受屈辱和人民顽强抗争的史实,进一步增进爱国主义情感。
总之,教师的想法不能代替学生的思考,我们要不断地开阔自己的教学思路,多渠道收集教学资料、信息,让课堂更贴近学生,在教学中不断学习,加强理论修养,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真正让学生学会生活,学会做人。
(068300河北省丰宁县黄旗镇黄旗中心校)
[关键词]思想品德课 案例教学 教学优势 实施程序 反思
[中图分类号] G63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5)160067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引入了大量的案例。据笔者精确统计,人教版初中思想品德教材从初一到初三的5本教材111个框题中,各种案例总计366个,平均一个框题3个左右,按照教材的常规教学,案例教学的时间要占课堂教学的60%以上。因此,案例教学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一、案例教学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优势
案例教学也就是将学生带入特定的情境,使学生深入角色,分析案例,以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正确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一种教学方法。其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具有十分明显的优势。
首先,案例教学具有较强的情境性,在教学中往往采用集体讨论的方式,这就为学生学习创造了一个宽松和谐、多维互动的教学氛围。它能吸引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把学生注意力集中到案例所营造的情境中来。
其次,案例教学是一种动态的开放性教学方式,以案例为媒介向学生传输各种信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对案例进行分析,主动思维,并吸收他人的智慧,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加强了对理论的运用和学习,不断提高进行事实判断和逻辑推理的能力。
再次,案例教学要求学生之间互相启发,互相沟通,互相合作。这不但使学生学会了互相交流,也使群体潜力得到开发。
二、思想品德课案例教学设计与实施的一般性程序
做好案例的选择、教法的设计与教学的实施,是案例教学达到良好效果的关键。下面,以人教版思想品德课初二教材《人人享有人格尊严权》中“同学之间起外号”的案例为例,简要分析案例教学设计与实施的一般性程序。
小立长得矮胖,有人给他起了个“武大郎”的外号。对此,小立心里很不好受。小立问:“他们为什么这样对待我?”而他的同学却说:“起外号是件很平常的事,无可指责。”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理由是什么?
在我们身边还有哪些类似的现象?请把有关内容填入下表。
1.明确案例设计的意图
明确案例设计的意图是正确实施案例教学的基本前提。本案例的设计,一是通过学生身边的事例,探究如何以实际行动维护他人人格尊严、不侵犯他人名誉权;二是给学生感悟的机会,将心比心,感受名誉权受到侵害给他人带来的痛苦,并了解身边侵害名誉权的各种行为,认识这些行为造成的危害及应承担的后果;三是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做遵守法律和道德高尚的人,做受同学欢迎和喜爱的人。
2.案例教学的操作
案例教学的实施是实现案例设计意图的唯一途径。笔者将本案例教学的操作程序设计如下。
第一步,设置情境,进入情境。让学生阅读材料,了解情况,明确活动要求,进入角色,或引导学生谈谈身边给他人起外号的小故事。
第二步,学生思考,分析案例。让学生站在小立的立场上,感受人格受到侮辱所产生的情绪,以及考虑如果自己是小立会通过什么办法摆脱苦恼。
第三步,你说我说,交流讨论。让学生就小立同学的言论发表自己的看法。外号有褒贬之分,褒义外号是赞许,也不会侵犯他人的名誉权。贬义外号则会伤他人自尊,侵犯他人名誉权。小立长得矮胖,给他起外号叫“武大郎”,是讽刺、嘲笑、挖苦他身材矮小,是对他的侮辱。我国法律明确规定公民的名誉权不受侵害,任何个人或组织不得侮辱和诽谤他人。为小立起贬义外号侵犯了他的名誉权。
第四步,举一反三,深化认识。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探讨第二个问题,边讨论边填表。侵害名誉权的形式主要有两种:一是侮辱,如讽刺、谩骂、挖苦等;二是诽谤,如无中生有、造谣中伤等。活动中,学生可以围绕相互之间有意或无意的不尊重他人的行为和表现,进行填写。找出这些行为之后,让学生设身处地为受害人着想,通过体验来感悟尊重他人名誉权的重要性,体会法律保护名誉权的必要性。
第五步,分析后果,行为指引。从道德和法律两个角度,分析侵害他们名誉权的后果,认识给被侵权者、给社会带来的危害及应承担的法律后果,同时要认识到侵犯他人名誉权,也会给侵权人带来谴责、惩罚,即对侵权人也没有好处。在学生完整填写表格后,教师要适时引导学生不能做出不尊重他人、侵害他人名誉权的行为。
3.案例教学的评价与反馈
评价和反馈是案例教学不可缺少的步骤,一般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学生评价。学生评价的重点是学生参加讨论的质量,即是否把平时学到的理论同案例结合起来进行分析,分析的水平如何,在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如何,案例分析的结论是否有启发和教育意义等。
第二,教学评价。教学评价,主要看使用的案例是否激发了与教学目标相符的讨论,学生通过分析讨论是否掌握了有关的概念和技能,是否促进了学生相应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是否把学生参与的积极性都调动起来了,是否通过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启发使问题得到了解决,等等。
三、正确处理案例教学中的几对关系
第一,处理好教材既有案例和补充案例的关系。案例教学中使用的案例应贴近社会,来源于现实生活。由于教材编写与教学实施存在着一定的时间差,教材中的案例不一定能满足所有教学的需要。教师应根据教学实际情况,注重深入社会,进行调查研究,获得真实生动而贴近生活的第一手资料,在此基础上精心挑选资料作为补充案例,以满足教学的需要。
第二,处理好讲授法和讨论法的关系。案例教学的基本方法可分为讲授法和讨论法。讲授法的优点在于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说明基本理论,简明扼要,节约时间,加深学生的理解;讨论法的优点在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视具体情况交叉使用两种方法,切不可始终使用单一的方法。
第三,处理好案例活动“放”与“收”的关系。教材中的许多案例涉及内容多,发散起来延伸面广。对于这样的案例,在教学中适当地予以扩展,对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十分有益。但另一方面,案例教学中的师生讨论容易跑题,其操作过程也需要花费较多的时间,过度开放容易造成既达不到教学目标,也难以完成教学任务的被动局面。因此,案例教学中要在时间总量上有所控制,处理好探究活动中“放”与“收”的关系。
[ 参 考 文 献 ]
一、政治老师要自觉提高自身素质
“打铁先要自身硬”,实施素质教育,首先老师要提高自身素质。老师的素质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专业知识要扎实,经常更新,业务能力要提高;二是言行修养、道德觉悟要提高。这是素质教育的基础,也是推行素质教育的先决条件。老师要提高自身素质,必须扎扎实实地做到如下几点。
1.坚持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丰富其他学科知识。随着深化改革的发展,政治理论也在不断地丰富和发展。政治老师不能满足于学历达标和原有的知识,必须不断学习,不断更新知识,使自己的认识适应发展的需要。只有老师掌握丰富的知识,才能做到融会贯通、触类旁通、举一反三,才能使教学生动风趣、得心应手、游刃有余,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求知的欲望。
2.勇于反思。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除了要老师有渊博、深厚的学科知识,还需勇于反思,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这就要求老师积极参与教学研究,结合实际,因材施教,勇于实践、善于总结,不断探索和掌握思品学科教学的好方法,有效地推行素质教育。
3.为人师表。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觉悟水平。正人先正己,老师必须以高尚的师德为学生的楷模,用高尚的言行举止带动学生修心立品。老师需要做到:(1)在言论上,要对国家、对社会、对学生负责,对社会有不同看法,不能在学生中大发言论,误导学生。(2)在举止上,要时时处处为人师表,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
4.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权利,尊重学生的特长、个性和人格。有的老师总是一厢情愿替学生“着想”,常常因此忽略学生的权利,认为自己为学生好,而学生的权利微不足道。于是,上课经常拖堂,挤占学生的课间活动时间,随便把学生的副课挪用,作业没完没了,久而久之学生难免厌倦、反感。
5.保持快乐心态。只有老师轻松快乐地教学,才能使学生乐于接近老师,乐于接受教育,才能感染学生。当然,老师也是人,在现实生活中,有种种的烦恼和不如意,要保持快乐的心态很难。
二、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初中思想政治素质教育的主渠道仍然是课堂教学,《中学德育大纲》中规定:“思想政治课是学生系统地进行社会主义思想品德和政治教育的课程。”使学生较好地掌握社会主义建设基础理论知识,必须坚持老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改进教法,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环境,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教学中,运用“读、议、讲、测”是课堂教学最有效的教学方法。“读”是学生主动学习、掌握知识的基础。老师要指导学生读,提高读的质量。结合实际把握好重难点,提出读的提纲。同时要精读,读懂,掌握基础知识。“议”是发展学生思维的有效方式,也是学生互相学习、自我教育的过程,老师要把握好主题,明确议题,开拓思维,适时引导,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激发学生探讨问题的兴趣,有效地培训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讲”是老师对关键问题的点拨。老师对重点知识给予精讲,及时对学生纠偏、解疑。“练”是知识巩固、培养能力的重要环节。“测”是让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测试,提高学生对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在课堂上将所学知识及时巩固,对教学及时反馈,及时补缺,使学生基础知识得到巩固,形成知识树。教学的形式是多样的,我们应根据不同课题,结合学生实际,采用有效的教学方式,如:“探求式、导读式、讨论式”等。总之,要体现老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面向全体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原则。达到传授知识,提高学生政治理论知识水平,发挥德育功能,提高学生道德觉悟和政治素质,使知与行统一。期中考试后,让学生结合学习实际总结经验与教训。晚自习时,我有意提出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学习环节。每学完一节内容,只要是与学生活学习有关的,我都让学生反省自己的得与失。
三、利用好社会大课堂,与社会实践相结合
一、初中思想品德体验式教学的理论依据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课程改革要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课程改革要改变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研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和合作的能力。”在《思想品德课程标准》中,对教学建议也明确指出:“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道德实践”,“在教学中,不断创造条件,促进学生的道德践行,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感悟和理解社会的思想道德价值要求,逐步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和良好行为习惯”。由此可见,将体验式教学引入思想品德课教学是必要的。
二、初中思想品德体验式教学的实践方法
经过本人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初中思想品德体验式教学采取以下几种方法较为可行:情境创设体验、生活实践体验、角色转换体验、阅读材料体验等。
1.情境创设体验法
体验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适当地创设一定的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进行心理体验以达到教学的目的。情境创设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创设问题情境,引用名诗佳句,巧用漫画,播放视频、歌曲等。根据教学需要和学生实际,恰当地运用各种手段来创设情境氛围,让学生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激起学生相应的直觉情感,从而认识、感悟其中的道理,使“理”通过“情”进入学生的心灵。
2.生活实践体验法
生活是最好的教育。“社会即学校,生活即教育,教学做合一。”这是陶行知先生生活教育理论的精髓。在初中思品课教学中,应密切地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和生活经历,让学生通过体验和感受生活,增进与学校和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比如,在学习《节约资源,保护环境》这一内容时,结合我校地处工业区,周边陶瓷厂大量排放污水、废气的情况,让学生谈谈自己在这里的生活感受,深切地认识到我国的环境污染的严重性。这样,在教学中注重生活直观,使学生从亲身体验中感受知识。
3.角色转换体验法
思想品德教育从一定意义上说,也就是要正确对待自己,正确对待和处理个人与他人、社会的关系,实际上也可以说就是要学会“角色承担”。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根据相关的教学内容,扮演各种社会角色,领会各种社会角色的责任,体验相应角色的感受,学习承担一定社会角色所应有的态度和所需的能力。比如,在学习《关注弱势群体》这一内容时,我让同学们试着单手系鞋带,通过这一简单的活动,同学们都体会到了残疾朋友的种种不便,明白了这些人非常需要社会给以特殊的关爱。
4.阅读材料体验法
受阅历等限制,学生的体验是有限的,在直接体验不足的情况下,阅读相关的作品、材料,同样可以丰富人生的各项情感体验。在学习《平等的真谛》这一内容时,我选择了《北京青年报》关于史蒂芬・霍金克服重重困难而成为国际物理界的巨星,在实现个人价值的同时也赢得了世人的尊重的材料给同学们阅读,让同学们深切理解了,只有用自己的努力奋斗,才能诠释和捍卫平等的真谛。
三、初中思想品德体验式教学的意义
体验式教学强调个体亲身经历与自我认识,关注学生发展;让学生亲身体验,彰显学生主体地位;让学生在参与和交往中学习,变革学习方式。体验式教学把课堂还给了学生,大部分时间让学生进行体验、思考、讨论,小部分时间留给教师进行指导和启发,带领学生走进自我探索、自我体验的境界,带领学生全员参与课内演练和课外实践活动,符合了学生的学习和发展的规律,促进了知识的有效转化,与新课程理念一脉相承,也有利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四、初中思想品德体验式教学的反思
虽然体验式教学在教学效益方面具有独特的优点,也有很强的可行性,但在操作中也存在一些需要注意的问题。
第一,体验式教学方法并不适合所有的教学内容,知识点较多、情境比较复杂的内容就不宜运用此教学方法。
第二,在教学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个性差异,允许学生有不同的体验,要尊重差异,不能强求整齐划一,要进行科学引导,使学生形成丰富的体验。
第三,深入学生生活,了解社会现实,有意识地积累各种有用资料,教学过程要尽量借助于现代教学技术,才能使课堂的容量增大到体验教学法要求的容量。
第四,体验式教学法要与经验式教学法紧密结合,注重引导学生将自身的体验上升为经验。
关键词:教育教学;教育科研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3-0017-01
教学反思一直以来是教师提高个人业务水平的一种有效手段,教育上有成就的大家一直非常重视之。现在很多教师会从自己的教育实践中来反观自己的得失,通过教育案例、教育故事、或教育心得等来提高教学反思的质量,促成经验积累和提升,推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教学反思"之所以引起一线教师的普遍关注,主要在于它带来了不同于常规的教学新理念,体现出教师自主进行思考和批判分析的态度和方法。从认识心理学的角度说,反思是一种复杂的内部认知过程。从教学而言,教师对认知行为的调节和控制有可能带来外显教学行为的改进,它已成为衡量优秀教师的一条重要标准。教师进行教学反思,要反思些什么呢?
1.反思教学的成功之处
将教学过程中达到预先设计的教学目的、引起教学共振效应的做法;课堂教学中临时应变得当的措施;层次清楚、条理分明的板书;某些教学思想方法的渗透与应用的过程;教育学、心理学中一些基本原理使用的感触;教学方法上的改革与创新等等,详细得当地记录下来,供以后教学时参考使用,并可在此基础上不断地改进、完善、推陈出新,达到光辉顶点。
2.反思教学中的遗憾
课堂教学总是遗憾的教学,课前精心的设计,周密的考虑,而在实际的教学中,往往由于学生认知、性格个性的差异,社会经历的不同,总会留下许许多多的遗憾。教学,是遗憾的艺术,有创新,就会有遗憾,不重复自我,更会有遗憾,但如果抓住遗憾,并反思遗憾,一个新的教学灵感也许就在此时诞生。
3.反思学生的智慧火花
俗话说"是金子总会发光的"。同样,在课堂上,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他们总会有"智慧的火花"在闪烁,教师不仅要在课堂上充分肯定和表扬学生这些独特的见解,激励学生的这种求异思维。同时在课后反思学生的这些"智慧的火花",就能够对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教学经验起到互补的作用。
4.反思教学过程并对课堂教案再设计
一、走出构建高效课堂的认识误区
高效教学是遵循教学活动的规律,通过师生互动的形式,在教学中高效率地完成预定教学目标,使学生在体验、感悟、运用知识等各个方面都获得发展,取得好的教学效益的教学模式。高效课堂是指教育教学效率或效果能够有相当高的目标达成的课堂,是指在有效课堂的基础上、完成教学任务和达成教学目标的效率较高、效果较好并且取得教育教学的较高影响力和社会效益的课堂,即要做到效率最大化、效益最优化。
敢为人先的不少课改名区、名校在探索有效教学的课程中提出了建设高效课堂这一命题。毋庸置疑,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突出其主体地位是构建高效课堂所必须的。但是,在当前的高效课堂达标实践活动中,却出现了极易陷入的认识误区。
1.弱化教师的主导作用。
有些教师过分强调学生自主学习,为了体现对学生主体地位的落实走极端,不准备教案,提出问题后就“放手”让学生独立思考,随后分小组讨论交流、合作学习、小组长展示交流成果。教师在一旁观望,放任自流,不停赞赏学生发言。课堂教学没有了老师适时收放和纠误纠偏,缺少了相机指导和总结提升。
“放手”不等于“放羊”。因此,“放羊式”地把课堂完全交给学生是不可取的。教师主导地位不但不能削弱,反而必须加强。首先,教师应把握讲解的时机和火候。对于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解决不了的问题,教师要通过精练、生动、形象的语言化难为易、化繁为简,帮助学生理解知识。其次,借助多媒体等教学手段,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化抽象为直观,帮助学生花费较少时间获取更大效益。
2.忽略知识体系的构建。
教师教,学生学,归根结底是让学生获得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此基础上,才谈得上诸方面能力的培养。教学中,不少教师不太注重帮助学生完善知识框架、构建知识系统或体系。学生获得的知识一盘散沙,零碎无序,这样的课堂即使学生、教师表现得如何精彩,课堂不一定是高效的,因为表演的成分占较大比重。
3.片面追求课堂的大容量。
就一堂课而言,教师既要面对课堂容量中“量的问题”,还要面对课堂容量中“质的问题”。适度容量的课堂不仅要容得下足够知识,还要容得下老师对知识的拓展和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及学习过程的引导。课堂上将要传授多少知识需要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为了增加容量,不管有用无用,不分轻重主次,不论深浅难易,一股脑儿地向学生“狂灌”的教学方式势必会减少师生互动,剥夺学生思考时间。学生也会因信息过于密集、芜杂,承受不住,接受不了,学起来囫囵吞枣。
二、注重环节配合提高教学实效
教师要遵循教育规律和教学原则,从课前的有效准备、课堂的有效组织、课后的有效练习等环节多下功夫提高教学实效性。
关键词:思想品德课;高效课堂;实践
作为一名从事思想品德课多年教学的教师,如何打造思想品德课教学的高效课堂,让学生喜欢思想品德课,真正在思想品德课上受到教育是我反复思索的问题,下面就我个人打造思想品德课高效课堂的教学实践点滴写出来。
首先,要理解思想品德课上打造高效课堂的“效”,我个人认为首先是“效果”,其次是“效率”,根本上指的是“效益”。它的宗旨在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从而达到教与学的高效。
其次,注重课前的准备。这些准备,不仅包括教师的准备,也包括学生的准备。教师先要吃透教材,根据学校的教学条件和学生的特点,灵活处理教材,编写教案;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或者近期的社会热点设计教学程序。同时要关注学生的课前预习,如果这一点做得不好,课堂上师生角色的转换就难以实施。
第三,精彩导入能先声夺人,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好的精彩的导入,能体现一个教师的教学艺术,也为教学过程创造一个浓厚的学习氛围,为一堂高效的课堂打下坚实的基础。如教学初三第二课第二节《学会理财》时,我用学生过年的压岁钱现象导入。一提到压岁钱,学生情绪高涨,话语纷纷。在听完同学们对压岁钱的使用后,我提出一个问题“如何正确地合理地使用压岁钱?”引起学生的思考,导入课题,出示教学目标和自学提纲,引导学生探究如何合理消费和科学理财便水到渠成。这样的导入自然、贴切,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
第四,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资源。现行的初中思想品德教材拥有大量的小资料、小故事及插图,图文并茂。融故事性、趣味性、可读性、知识性于一体,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了很大的便利。如我在教学《什么是自负》时,让学生阅读教材中“青蛙比‘大’”的故事。这个有趣的故事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交流讨论,学生明白:青蛙因不知天高地厚而死,也就是说因自负而死。自负不同于自信,就在于自负者依据的事实是虚假的,追求的目标根本不可能达到。
第五,坚持思想品德课高效课堂的基本原则。要做到思想性与艺术性相结合的原则,特别是思想品德课的德育主导作用。在平时的教学中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传道授业,言传身教,要循循善诱,耐心细致。让学生系统地接受思想道德教育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及人生观教育,把德育教育贯穿于学校教育全过程,从而让学生高效地接受思想品
德教育。
最后,教师课后要反思。交流出经验,反思长智慧。通过反思,教师可扬长避短,吃一堑长一智,不断提高课堂效率。教师要反思成功得益之处,反思失误之处,反思学生见解,反思学生的问题和建议。这样做,一方面关注了学生,另一方面也能促进自身教科研水平的提高,还可以丰富自己的
教学思维和教学经验,最主要的是为高效课堂的持续奠定
了基础。
参考文献:
[1]阎承利.素质教育课堂优化策略.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
关键词:思想品德;有效课堂;实用性
课堂教学是思想品德教学活动最主要的形式,课堂教学有效与否是评估课堂教学取得成功的重要标志。那么什么样的课堂才能称为有效课堂呢?关于这一点,很多教师往往都存在一些认识上的误区。评价课堂教学有效与否并不仅仅要看学生在课堂上学到了多少知识,还要看学生在课堂上获得了多少能力的提升。然而,如今很多教师在开展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往往存在着“重知识、轻能力”的现象,这样就使得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大打了折扣。因此,作为一名初中思想品德教师,我们要认清有效教学的内涵,努力通过多种途径,提高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灵活运用导入技巧
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导入环节是一堂课的开始环节,导入环节能起什么作用呢?事实上,在上课开始前的几分钟,如果教师能够设计出一些具有趣味性、启发性的导入内容,就可以让学生在几分钟内迅速将注意力由课外集中到课堂上,这样自然会提高学习的效率。为了保证导入的效果,教师在设计导入环节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考虑学生的实际需求,设计出一些多样化而具有趣味性的导入。例如,笔者在给学生讲到“感受科技创新”时,为了引起学生的兴趣,在上课之前,先给学生播放了一段从古代“嫦娥奔月”的美好愿望,一直到今天的神舟五号、六号飞天梦想实现的视频资料,在多媒体工具的帮助下,唯美壮观的场景很快就把学生的注意力给吸引了过来,接下来,教师就可以借由学生的兴趣顺利地进入教学活动中。就这样,短短几分钟导入的设计,很轻松地就把学习的气氛给炒热了,在接下来的教学活动中,学生也显得更加积极主动,从而获得了理想的学习效果。
二、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教学活动的本质就是教与学相互统一的活动,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是教的主体,而学生是学的主体,因此,教师和学生自然就成为了教学活动中最为重要的一对关系。在传统的教学理念中,师生关系是一种传授与接收的关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处于一种权威的地位,而作为学生则只能处于被动的接受地位,这种师生关系导致的直接后果就是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被忽视,很容易在学习的过程中读死书、死读书,仅仅只能掌握一些机械的知识,而谈不上能力的发展。因此,作为教师,我们一定要想办法重塑师生关系,努力把不平等的师生关系变得更加平等和谐。在和谐的师生关系下,教师和学生可以拥有更多平等交流的机会,学生可以把自己的想法观念表达出来,而教师则要认真地听取学生的意见和看法,这样就会让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信息流动不再是单向的,而变成了双向的流动。这样的师生关系最明显的益处就是教师和学生之间能够真正地实现互动,而这会非常有利于学生各方面能力的提升,如创新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合作能力等。
三、注意理论联系实际
思想品德学科是一门注重实践性的综合性学科,它对于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优化学生的道德品质、树立科学的“三观”都具有重要的作用,总之一句话,思想品德学科的学习对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然而,就是这样一门对学生有着重要作用的学科,在教学过程中却存在着缺乏实用性、理论脱离实际的问题。在很多学生看来,思想品德教材中的内容都是一些过于空洞的道理,没有实用性,事实上,这是对思想品德学科的一种严重误读。学生之所以有这种想法,与教师过于传统的教学方式有着很大的关系。例如,有些教师总是喜欢把教材内容归纳成一个个的知识点进行讲解,这样就会令教学内容显得理论性较强。事实上,新版的思想品德教材在内容设计上往往比较注重实用性,其中增加了很多与学生息息相关的生活实例。因此,教师在开展思想品德教学活动的时候,要充分利用教材中的生活材料,同时,也可以给学生补充教材以外的与学生息息相关的资料,让思想品德学科内容与学生的现实生活走得更近,这样不仅有利于发挥思想品德学科功能,也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抵制不良诱惑”一课是实用性非常强的内容,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学生可以正确区分不良的诱惑,并能够掌握拒绝这些不良诱惑的方法和技巧,对于刚刚进入初中阶段的孩子来说,掌握这些内容对于他们的健康成长非常有利。在课堂上,笔者先给学生列举一些生活中常见的“诱惑”,然后鼓励学生一起聊一聊,自己身边存在哪些不良的诱惑,自己是如何面对这些不良诱惑的。就这样,把教材中的内容和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地联系起来,使学生认识到教材知识同现实生活之间的关系,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实践意识和能力。
四、重视课后的反思活动
反思加上经验是教师成长的重要途径,因此,对于教师来说,课后的反思环节至关重要。然而,遗憾的是,很多教师对于课后反思往往缺乏足够的重视,经验无法得到积累,问题无法得到解决,使得教学质量总是停滞不前。因此,作为教师,要想提高教学活动的有效性,在每一堂课结束以后,都要进行积极的反思活动。反思的内容包括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情况、教学策略的运用效果、学生的学习结果、课堂教学中出现的问题等等。每一堂课结束后的反思活动都可以让教师获得一定的收获,这样积少成多,教师的教学经验和水平会大大提升,从而为教学活动有效性的提升提供有力的支持。
有效课堂的构建,一个基本的依据就是看是否有利于学生的发展。因此,教师在思想品德教学活动中,要认真贯彻“以学生为本”的理念,这样才能让思想品德学科变成学生需要和喜爱的学科。
参考文献:
[1]苑华.浅谈初中思想品德高效课堂教学[J].教育教学论坛,
2012(34).
[2]李玉娟.如何有效增强思想品德课课堂教学效果[J].考试周刊,
实践教学是指学校为了达到一定的教学目的,有计划的为学生开展一定的活动,创造适当的活动情景,通过各种项目和活动形式,利用学生所学习到的知识,指导学生实践为主的各种活动。
思想品德是学校教学改革中的重要内容,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得到了较大的发展。但从目前我国思想品德教学的现状来看还存在着较多的问题。例如,思想品德理论教学与学生思想品德实际情况脱节;大部分教师只重视对学生进行理论上的教学,而忽视了对学生进行实践教学;很多学生在学习思想品德课时,没有充分认识到思想品德课的出发点,学习的目的只是为了应付考试,而自身的思想觉悟并没有得到很大的提高。
二、思想品德课实践教学体系构建原则
1、树立"德育为先"原则
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一方面促进了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但另一方面,随着西方文化和西方价值观的冲击和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对学生产生了消极作用,甚至有部分学生对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产生抵触情绪。在思想品德教学中,由于深受"分数至上"、"文凭至上"的社会风气的影响,使得更多学生在对待思想品德课的态度上更加扭曲。因此,在新形势下,加快思想品德课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就必须树立正确的原则,坚持"教育为先",从思想品德教学的目的和精髓进行教学,充分发挥思想品德教学的作用。
2、课堂教学与学生生活统一原则
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每当提及思想品德教育,就会出现抵触和排斥的情绪,究其原因,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与学生实际生活的脱离是其重要原因。因此,在建设思想品德课实践教学体系的过程中,必须坚持课堂教学与学生生活相统一的原则,在课堂教学中,充分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实现课堂教学与学生生活的有机统一,创造性的实现适应性教育,尽快帮助学生确立新的成才目标,有力促进校园文化建设,使得学生在日常的生活中做到自省、自律、自觉的实践学习内容,从而规范自己的行为。
3、坚持课堂教学与学生能力培养相统一的原则
在传统的思想品德教学中,我们往往过分重视对教师教学积极性的发挥,而忽视了学生能力上的培养。建立思想品德实践教学体系,就必须坚持课堂教学与学生能力培养相统一的原则,重视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积极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性和积极性。
三、思想品德课实践教学体系构建对策
1、提升科学育人理念,培养育人意识
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应该以学生思想品德教育为主要任务,重在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帮助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质,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因此,实践课堂教学的目的应该以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为主,提升科学育人理念,在课程设计中努力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实际生活出发,积极探索与实践相统一的基本原则和理念,紧紧围绕着"人"的发展,用知识和技能、过程与方法构建三维目标,明确科学价值取向,提升科学理念。
2、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思想品德教学是培养学生正确的道德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的重要科目,作为思想品德教师,更应该完善自身道德素质,加强自身修养,做好学生的引路人。因此,在思想品德课实践教学体系建设总,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一方面,培养教师爱岗敬业的职业精神,帮助教师端正教学态度;另一方面,加强教师的师德修养的培养,充分利用信息化和社会的多元化培养教师的道德修养和人格魅力,树立正确的教育核心价值。
3、完善思想品德课实践教学的组织保障
在完善思想品德课实践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完善相应的组织保障,一方面,学校应该成立专门的领导小组,负责学生思想品德课实践教学的实施,为实践教学提供有力的环境和氛围;另一方面,还要成立专门的实践教学指导委员会,联合形成指导小组,制定实践教学计划,有计划、有目的的开展实践教学。同时,努力为思想品德实践教学提供一套科学的、操作性强的制度,制定相应的实践形式、实践成果、成绩与学分等具体的规定,将实践教学落到实处,从而形成一套完善的、科学的运作机制。
参考文献:
[1]于和利.简论思想品德课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J].经济师
[2]岳天祥.浅谈思想品德课中的社会实践教学[J].课改实践
[3]李光平.浅议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的实践性[J].教学方圆
[4]袁小英.思想品德教学实践反思[J].课堂反思
摘 要:思想品德这门课程是构建学生“灵魂”极其重要的一部分。对于初中生来说,他们的“三观”正处于形成的阶段。作为一名教师,应该注重对这一时期学生思想品德、素质教育方面的培养,并引导学生运用思想品德知识来引导他们的行为习惯。
关键词:思想品德;初中生;行为习惯
初中生正是思想不断发展和成熟的阶段,思想品德这门课程对于他们的影响更是非常的大。学生虽然知道思想品德知识对于他们的行为习惯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但是他们对于如何去运用会感到茫然。所以,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教学生怎样去运用初中思想品德知识指导自己的行为习惯。
一、引导学生做事前先运用思想品德知识进行思考
对于初中生来说,他们在这个年纪遇事往往不冷静,会冲动,做事前往往不懂得去认真思考。令他们感到迷茫的是,他们并不知道该如何来运用。所以,我们就要告诉学生,遇事前不要着急做任何决定,要运用思想品德的知识进行思考。我们可以给学生讲一些贴近生活的例子。比如,在学校上课时,学生会利用课间的十分钟趴在桌子上休息一下。然而,有些学生还会在教室中大声喧哗,影响其他同学的休息。这是一种不礼貌的行为。在这个时候,我们就应该引导学生做事前先用思想品德知识进行思考,这样他们就应该想到,要懂得关爱他人,懂得换位思考,就不会做出打扰同学的事情来。所以,在遇事前,我们要教导学生不要由于一时的方便,而忽略了他人的感受。
二、引导学生善于观察周边事物,反思思想品德课所学内容
作为一名教师,要想使学生懂得如何运用初中思想品德课的知识来引导自己的行为,我们应该告诉学生,不要把注意力都集中在自己的身边。我们应该引导学生把眼光放远,要善于观察周边的事物,并以此来反思思想品德课上所学的内容。可以让学生们关注一些有积极意义的新闻。例如,在九月十八日这一天,有很多的学校会组织关于“铭记历史,勿忘国耻”主题的演讲等一系列活动。当看到这种新闻事件的时候,我们也要引导学生自觉地反思思想品德课上学习的内容。让学生知道,作为未来的接班人,应该拥有着一颗爱国的心,应该有责任感和使命感。
总之,我们要引导学生多多进行观察,多方面地进行思考,用思想品德知识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参考文献:
罗绍良.浅谈中学政治教师课程资源开发能力的培养[J].思想政治课教学,201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