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职业规划

职业规划

时间:2022-04-29 08:26:43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职业规划,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职业规划

第1篇

1、谈到职业规划时,求职者要综合考虑到自己的兴趣、技能,职业的目标,以及为实现目标所需要的计划。

2、职业规划就是在综合分析与权衡的基础上,确定出一个人当下最适合的职业发展方向,并为实现这一目标做出有效的合理的安排、计划与努力。

(来源:文章屋网 )

第2篇

职业规划方法/步骤

1、自我评估。主要包括对个人的需求、能力、兴趣、性格、气质等等的分析,以确定什么样的职业比较适合自己和自己具备哪些能力。

2、组织与社会环境分析。短期的规划比较注重组织环境的分析,长期的规划要更多地注重社会环境的分析。

3、生涯机会评估。生涯机会的评估包括对长期机会和短期机会的评估。通过对社会环境的分析,结合本人的具体情况,评估有哪些长期的发展机会;通过组织环境的分析,评估组织内有哪些短期的发展机会。

4、生涯目标确定。职业生涯目标的确定包括人生目标、长期目标、中期目标与短期目标的确定,它们分别与人生规划、长期规划、中期规划和短期规划相对应。首先要根据个人的专业、性格、气质和价值观以及社会的发展趋势确定自己的人生目标和长期目标,然后再把人生目标和长期目标细化,根据个人的经历和所处的组织环境制定相应的中期目标和短期目标。

5、制定行动方案。把目标转化成具体的方案和措施。这一过程中比较重要的行动方案有职业生涯发展路线的选择、职业的选择,相应的教育和培训计划的制定。

6、评估与反馈。职业生涯规划的评估与反馈过程是个人对自己的不断认识过程,也是对社会的不断认识过程,是使职业生涯规划更加有效的有力手段。

职业规划(一)

一、个人简介

针对20XX年所制职场规划,无规矩不成方圆。

1、性格特点

该承认年轻是容易躁动的,自己很多时候也难以处理接二连三的活儿,正如一块蛋糕,左手抓一块右手抓一块,哪块得先吃,往往又舍不得先吃,干脆一起来,这又撞了一句话: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在工作中,更多的时候是要分清轻重缓急,脑筋能灵活运转,把工作处理妥当,有时候也会因为事情的繁乱而急于求成,欲速则不达。分析下来,觉得自己需要做一些整理,把每项手头上的工作衔接起来,以数据的形式展示出来,一目了然。

2、工作历程

20XX年1月就到了XX物流公司,做XX火车站调度员,针对每日火车站班列时间以及对应车号班次,制定运单,安排货场仓库分配装车。主要涉及装车时间的安排以及工人派班安排。此工作连续24小时当值。9月参加XX科技有限公司培训,进行google adwords广告投放后台管理,通过google adwords一级网络考试。10月末加入XX化妆品有限公司这一大家庭,担任零售部淘宝站内推广,时至如今已经3个月有余,对公司颇有感觉。

3、职场定位

个人是学电子出身,比较关注数据信息。电子设备需要常规数据来计算并运行,加以数据调试达到精准要求,再进行量化进行检测。数据不仅能让程序来执行,更能用来体现性质。再举一个例子,大家都知道pc,每一台pc的配置都关乎到它的性能,一台pc价格并不意味它的好坏,其中就夹杂一个性价比的理念,那这个性价比主要由什么体现,那就是价格和性能,而性能又如何体现,那就是pc配置,配置的参数如何,关乎这台pc的性能。所以针对自己而言,还是喜欢和数据打交道,它更直观。淘宝直通车,就是以数据为导向,针对店铺运营情况进行广告分析,包括跳转率,页面到达率,甚至是产品人气。做直通车优化,就主要参照这些数据,进行关键字、广告语的优化,吸引更多的流量,目的只有一个,提高营业额。

二、 职业规划

1、小起点大方向

初来芳草集,给我的感觉是美好的。大家在工作中能够互相沟通,彼此帮助,这一点很重要,团结就是力量。但在那时候给我还有另一种感觉,每一个部门都是独立的,曾经我通过经理同意,要求设计部做一份广告图片,但是对方拒绝并且声明要经理亲自去沟通,这一方面的确不尽人意,没有谁的工作是独立的,也没有谁不是在为公司而奋斗。小起点大方向,我自己的想法是在芳草集,能把自己步伐站稳,然后再考虑提升的问题。现阶段工作,还有许多不尽人意之处,要让别人肯定,首先要自己能肯定自己,当觉得自己还不够理想,我也会去稳步提高,当然理想总是变化的,就像自然界每天的规律,那就是成长。

20XX我仍旧会朝一个方向去努力,始终坚持一个目标,一来信心永在,二来不会前功尽弃,能利用以往经验。虽说事情总在变化,正如2000的pc运行不到win7的程序,但是时刻要求自己,是必须的,是必要的,而机会也只留给有准备的人。如果某天我也有所让同事肯定的能力,那我希望,我能继续做自己的岗位,当然不是一成不变的工作,而是处理更多同事未所能及的任务。

2、奋斗心态、未来展望

年轻人具有激情,生生不息的精神,也可以说初生牛犊不怕虎,进入社会可以一开始什么都没有,凭借学习去为自己奠基,正如一本书,阅读而学习到的才是真正的价值,这远远是价格无法体现的。怀着激情的心去对待工作,也可以说是怀着激情对待生活,两者密不可分,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今日的努力,为的是明天的美好生活,万不可老来自叹力不足,悔余生。所以年轻人,朝气蓬勃的一代,也该放下浮躁,稳定心态去认真对待工作。

未来虽说是一个未知数,但有理想有追求。看过一部电影,谋朝篡位的奸臣说过一句话:我们到了这一高度,如果不某朝篡位,我们还有什么理想可追求呢。当然这只是笑话。但是在现实的我们,的确不能无理想,没有理想,和死人又有何分别。说到理想,我自己的观点,就是在老来能有一个幸福的家,而敢问所有人,谁不曾这么去想。幸福的家,这艰辛历程是多么艰难,很多人谈到理想,想到了结果,而忽略了过程,这往往造就很多挫折,看事看全面很重要,也许某一天,当你在分分秒秒努力的时候,幸福原来就在你身边。为理想,需奋斗。

3、创业理想

现在我也会考虑创业问题,但是自己人生履历并不充分,很多时候并不了解整个市场状况,这让我感觉压力很大,许多时候透过网络分析,也得不到多少可用资源。但我也相信,这条创业路如此迷茫,终究会渐渐明朗。天无绝人路,即使不走创业路,也有平凡生意路,条条大路通罗马,关键,在乎自己。

三、职业规划

未来几年的奋斗,关乎到自己未来几十年的命运。一句话,拼到底。

职业规划(二)

一. 意义及自我分析

有了成功的目标。明确自己人生的大目标,对把握好目标有直接的促进作用。认真策划人生每一步。有道是:"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千真万确。对自己做的或将要做的事没有任何准备,就是在为失败做准备。

(1)学历目标:大专毕业(以后有必要了 还有要"充电"。

(2)经济目标:年薪25万

(3) 方 向:企业高级管理人员 建立自己的公司(生化)

二.社会环境规划和职业分析(三年规划)

1、社会一般环境

中国政治稳定,经济持续发展。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环境中的重要角色。经济发展有强劲的势头,加入wto后,会有大批的外国企业进入中国市场,中国的企业也将走出国门。

2、管理职业特殊社会环境

由于中国的管理科学发展较晚,管理知识大部分源于国外,中国的企业管理还有许多不完善的地方。中国急需管理人才,尤其是经过系统培训的高级管理人才。因此企业管理职业市场广阔。

三、大学三年规划:

1、职业目标:(2006-2008年)

(1)职务目标:先从学生会干,勤工俭学,逐步了解企业对大学生的要求。

(2)能力目标:掌握专业知识,了解其他方面对自己有用的 知识。

(3)经济目标:在校期间兼职,年收入1万元左右;

一年级:为试探期和定向期:首先要适应由高中生到大学生的角色转变,重新确定自己的学习目标和要求;其次,要开始接触职业和职业生涯的概念,特别要重点了解自己未来所希望从事的职业或与自己所学专业对口的职业,进行初步的职业生涯设计;熟悉环境,建立新的人际关系,提高交际沟通能力,在职业认识方面可以向高年级学生尤其是大四的毕业生询问就业情况;积极参加各种各样的社团活动,增加交流技巧;在学习方面,要巩固扎实专业基础知识,加强英语、计算机能力的培养,掌握现代职业者所应具备的最基本技能;要初步了解职业,提高人际沟通能力。大一学习任务不重,应多参加学校活动,增加交流技巧,但不要盲目地参加。 在定向期,应考虑未来是否深造或就业,通过参加学生会或社团等组织,锻炼自己的能力,同时检验自己的知识技能;提高自己的责任感,主动性和受挫能力,并开始有选择地辅修其他专业的知识来填充自己。

二年级:为准备期、加强专业知识学习的同时,考取与目标职业有关的职业资格证书或相应地通过职业技能鉴定。因为临近毕业,所以目标应锁定在提高求职技能、搜集公司信息上。参加与专业有关的暑期工作,和同学交流求职工作心得体会,学习写简历、求职信等求职技巧,了解搜集就业信息的渠道,并确定自己是否要升本或考研。要积极锻炼自己得到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性;积极常识并加入校友网络,了解往年的求职情况。

三年级:为分化期(冲刺就业):目标应锁定在工作申请及成功就业上、这时可先对前两年的准备做一个总结:首先检验自己已确立的职业目标是否明确,前两年的准备是否充分;然后开始毕业后工作的申请,积极参加招聘活动,在实践中检验自己的积累和准备;最后,预习或模拟面试。积极利用学校提供的条件,强化求职技巧,进行模拟面试等训练,尽可能地做出充分准备。在撰写毕业论文的时,可大胆提自己的见解,锻炼自己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性。另外,要重视实习机会,通过实习从宏观上了解单位的工作方式、运转模式、工作流程,从微观上明确个人在岗位上的职责要求及规范,为正式走上工作岗位奠定良好的基础。

四、目标分解与目标组合](大学三年)

(1) 目标分解:目标可分解成两个大的目标DD 一个是顺利毕业,一个是成为一个有一家公司的 生化方面的 技术人员。

对于第一个目标,又可分解为把专业课学好和把选修课学好,以便修完足够的学分,顺利毕业。接下来,还可以细分:在专业课程中,如何学好每一门课程(精通一两门自己喜欢的课,如有机化学);在选修课程中,需要选择哪些课程,如何学好……、

对于第二目标,又可分解为接触社会阶段,了解市场阶段、熟悉公司运营阶段。接下来,还可以细分:在接触社会阶段,要采用什么办法,和哪些公司保持联系、如何锻炼自己……、

(2) 目标组合:顺利毕业的前提是学好专业课程,而专业课程的学习则对职业目标(成为一个有一家公司的 生化方面的 技术人员)有促进作用。

(1)自身现状

英语水平可以,能流利沟通;生化专业扎实,略通经贸知识;具有较强的人际沟通能力;思维敏捷,表达较流畅;在大学期间长期担任学生干部,有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有很强的学习能力。很有热情为自己的将来奋斗、

五、成功标准

我的成功标准是个人事务、职业生涯、家庭生活的协调发展。

只要自己尽心尽力,能力也得到了发挥,每个阶段都有了切实的自我提高,即使目标没有实现(特别是收入目标)我也不会觉得失败,给自己太多的压力本身就是一件失败的事情。

为了家庭牺牲职业目标的实现,我不这样认为。在30岁之前有自己的家庭就可以了 。

六、对大学生就业规划的认识:

第3篇

其实在高考以前的很久很久,我就想学语言类专业了,我觉得自己对语言有着莫名喜爱,妈妈也说我有学语言的天赋。那时候也许是高看了自己,以为自己一定能去上想去的大学,学自己喜欢的专业。可是08年6月的高考让我的梦想碎成了一地的狼藉。我甚至无法表达出来当时有多么的难过。原来其实,成绩比想象中要差的很多很多。后来,我被语言类专业拒之门外。有那么一段时间,我甚至忽略了自己的梦想,就抱着自暴自弃的态度,学着自己不喜欢的专业,度过了大一的上学期。

寒假的时候我一直在思考,我应该干什么,我能干什么,我想干什么。梦想在模糊混沌中苏醒,我本不是个堕落的人,我应该向着梦想的方向去前进,让未来按着我憧憬的方向去发展。为了梦想,我必须开始奋斗。即使现在学的不是英语类的专业,但是我想,只要付出努力,总会有回报,哪怕只是一点点回报,哪怕我要付出多么艰辛的努力。3年,5年,10年……我还有那么多那么多的时间去努力,年轻真好。我最庆幸的是我现在刚大一,那意味这我还有很多的时间去学习自己想学的东西。

我的梦想是做一名同声传译者,呵呵,很高的梦想。好像现在语言类专业超级热门,很多很多的人在学英语,除了专业英语以外,还有很多非英语专业的人在学习。颇有一种学好英语可以走遍全天下的感觉。这是否意味着我将成为芸芸众生中最不起眼的一粒尘埃呢 我不要这样,我也不能这样。一旦决定了的事情就要去做好它,不管这条路有多难。千军万马度过独木桥的时候又来了,为了创出自己的一片天地,我已经准备好奋斗。

一、梦想定义

同声传译是指口译员利用专门的同声传译设备,坐在隔音的同传室,俗称“箱子”

里,一面通过耳机收听源语发言人连续不断的讲话,一面几乎同步地对着话筒把讲话人所表达的全部信息内容准确、完整地翻译成目的语,其译语输出通过话筒输送。需要传译服务的与会者,可以通过接收装置,调到自己所需的语言频道,从耳机中收听相应的译语输出。同声传译是翻译工作中难度最大的一种,主要是因为比交替翻译更加省时,目前正成为国际性大会中流行的翻译方式。当前,世界上95%的国际会议采用的都是同声传译的方式。同声传译是各种翻译活动中难度最高的一种翻译,常常被称为外语专业的最高境界。

(同声传译是难度很高的工作,这份工作的薪水也是相当可观的。当然,我并不是一个拜金主义者,也不是贪图高薪才头脑一热想学同传,同传是我的梦想,仅此而已)

二、梦想现状

同声传译人才属于全球稀缺人才,也是最难培养的人才之一。全球专业的同声传译人员总共也就2015多人,中国同声传译人才更是紧缺,据不完全统计,我国专业的同声传译人才30人左右,至于国际上流行的在经贸、科技、政法等各个领域学有所长的专业型同声传译人才仍是一片空白。

随着中国与世界交流的日益频繁,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现在不管是哪里的国际会议,都离不开中文,都少不了来自中国的同声翻译。全球几乎天天都有国际会议,在中国召开的国际会议也越来越多,可以说同声翻译在国内和国际的市场都是巨大的。据说,欧盟和澳大利亚甚至还请中国老师为他们培训同声翻译,同声传译的市场前景越来越被看好了。

同声传译需求量成倍地增加,但是合格的同声传译的数量却增长非常缓慢。据介绍,目前专业的同声传译人才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广州都不多,其他城市举办国际性的会议更是缺乏同传人才,需要从北京和上海去聘请。

(纵然学英语的人很多很多,不过真正有能力从事同传工作的人真的不多,为了心中的梦想,我必须成为精英才行,仅仅会说话的人,是当不了同传的)

三、我的梦想之路

由于对于同传的技能水平要求很高,对一个英语专业的学生来说都有难度,而对于我这个非英语专业的学生来说,可谓是难上加难。不过为了梦想,我必须付出很多时间和精力,我不怕难,我有时间和激情,还有坚持不懈的信念。相信自己总有一天会走到梦想的彼岸,那一定是个美丽的地方,阳光明媚,鸟语花香。一路上,就算遇到再多的荆棘再多的苦难,都是值得。

首先,一定要有良好的英语基础。听力水平一定要过关,否则根本听不懂对方在说什么,更别提翻译了。对语言的理解能力也需要进一步加深,中英文表达方式和语言习惯的不同点需要进行全面的了解和分析。能听懂能理解,更需要能表达出来。所以必须训练自己的发音,说话的流利程度,思维的敏捷度,而且作为一名优秀的翻译必须得了解中国的文化,有了深厚的文化底蕴才能出口成章。翻译对于听说读写的要求都很高,所以就要求我必须训练自己这方面的能力。多读,多听,多看,多想,多练……

其次,参加一些专业的翻译培训。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阅人无数不如名师之路。可见名师对于一个人的成长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自己英语水平还可以的基础上就应该参加一些专门的训练,在老师的指导下,才可能最快掌握要领,更快的朝着自己梦想的方向去发展。

再次,专业的等级证书。证书虽然只是一种形式,但这更是一种能跨进专业领域的门槛。过不了这个坎儿,还提什么未来 若想成为翻译,应通过翻译专业资格(水平)考试”(ChinaAccreditation Test for Translators and Interpreters DCATTI)。此考试分三个等级,通过第三级才达到同传的水平。CATTI的难度很大,通过率很低,考察参试者的听力,理解,记忆,语言表达等多方面能力。要求在短时间之内完成翻译工作,当然不能出现什么离谱的错误。想要够资格参加考试,我还得好好的修炼。

第4篇

组织的发展依靠个人的发展,组织通过引导、帮助和协调员工的职业规划,能提高员工的工作质量,形成积极向上的工作态度并增加他们对企业的忠诚度。关注员工职业规划的组织在吸引人才上更具优势。有效的组织规划工作能够把组织的需要转化为员工个人的需要和自己要求开发的职业目标,即获得很高的个人满意度,又取得良好的组织绩效。

一、影响职业规划的基本因素

人的职业观念主要受三种因素影响:人生阶段、职业动机和环境。个人在筹划某一职业时,应当认识和考虑到这些最基本的因素。

1.人生阶段

由于人在不断变化,因而在他们人生的不同阶段对他们职业的看法也不同。这种变化有些来自于年龄的增长,有些来自于发展的机会和状态。人生的基本阶段如图所示:

第一阶段是个性形成阶段。一个人到达这一阶段的典型年龄在10到20岁之间。该阶段中,个人探索职业的选择并开始进人成人世界。第二阶段是成长和从事了某一职业的阶段,这一阶段往往从20岁持续到40岁。在这一阶段,一个人选择了一种职业并建立起一条职业道路。第三阶段是自我维持和自我调节阶段,一般能持续到50岁或更老。在这一阶段,一个人要么接受现实的生活,要么就进行调整。

2.职业动机

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志向、背景和经历。一定的职业兴趣和动机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人们的职业选择和为这一选择而作的准备。埃德加.斯肯(EdgarSchein)将其称为职业锚(careeranchor)。

管理能力。具此动机的人有管理他人的愿望。

技术/业务能力。这种技术人员的动机是指技术能力的不断发展。这些人并不追求管理职位。

安全。这类有安全意识的人的动机会使其职位稳定。

创造力。创造性个体具有某种程度上的企业家倾向。他们要创造或建立完全的属于他们自己的东西。

自主和独立。这种独立人的动机是一种摆脱组织约束的期望。他们重视自主,想当他们自己的老板,按他们自己的步调工作。

3.环境

影响职业规划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是,个人所面临的工作环境。这包括组织外部的社会环境和组织内部环境。环境变化的可能性应成为员工职业规划涉及的重要因素。

二、个人职业规划中的核心问题]

从个人的角度,职业规划主要考虑两大核心问题:一是快速晋升的方法;二是自我评估中的核心要点。相对于自我评估,快速晋升不是一种很规范的职业规划,但是,由于其应用具有很强的现实性,已经引起人们广泛的重视。

1.快速晋升的方法

这种方法建议人们特别注重四个方面来争取快速晋升的机会,四个方面都意在通过~定的自我“形象”设计,提高自身在上司心目中的印象:

(1)服饰。注重职业形象的员工往往选择那些更能体现能力的颜色如灰色,而避免穿过于鲜艳颜色的服装;他们标准的站立;面都表情准确到位。

(2)对权力关系的把握。领导通常通过一定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权威和权力,聪明的员工总是善于把握这点,并依此规范自身的行为,显示出对领导权威的尊重,达到升迁的目的。Korda(1975)在书中曾这样写道“领导总是将烟灰缸放于刚好够不着的地方,来访者必须稍微欠身将烟灰弹入烟灰缸,他们用这种细微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权力,那么明白这一点,并据此行动,对那些致力于往上爬的员工将有很大的帮助。”

(3)争取领导的注意。要想升迁,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是怎样获取上司和领导的重视。公司或企业的员工必须主动地争取任务,这样才能获得与上司与领导接触的机会。晋升迅速的员工总是争取那些相对短期而且能够很快显示绩效的工作任务,这样,他们才能够更多地被赏识和重视。不仅仅在工作范畴,在社交领域也需要注意保持与领导的接触,获得他们的重视。致力于晋升的员工应该参加那些领导喜欢的运动,或者去那些上司常去的餐厅用餐,以增加和领导的接触并获得注意。

(4)人际关系的处理。通过人际关系来达到晋升目的,应该注意三点:加深和领导的关系;熟识老板私人及公务生活的喜好;不对因投老板所好而获得的职位升迁感到受之有愧。

“形象设计”拥护者认为,组织在用人选择上有一定的随机性,而且,绩效评估在很大程度上也取决于主观判断,因此,员工应尽量让自己被上司了解。对于那些有所抱负的员工来说。尽量根据组织的标准观察和处理问题,应该是更为理智的做法。

这种方法也引起了很多的质疑,有人认为职业升迁和职业成功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职业升迁指的是职位上的晋升,而职业成功指在工作中自我价值的实现。对许多人来说,不择手段投上司所好的做法可能确实能帮助他们达到升职的目的,但是是不是这样就能让他们感觉事业的成功就很难说了。

但不管怎么说,笔者认为,快速晋升的方法客观存在,而且具有相当强的实用性,因此,应该成为个人在职业规划中注重的要点之一。

2.自我评估中的核心要点

职业规划从自我认识开始,然后才能建立可实现的目标,并确定怎样达到这些目标,以及考察目标是否实现。这种认识自己的过程称为自我评价(self—assessment)。其中,所有可能影响一个人未来工作业绩的事情都应充分考虑,包括自我特性及自我特性对潜在工作的适应度,因此,自我评估还涉及到对相关职业特性信息的收集和分析。

符合实际的自我评价,可以帮助人们挖掘更多的潜在机会,避免影响职业生涯发展的错误。所以在自我评估中,人们应注意以下要点:

(1)评价要客观。心理学认为,人在进行自我评估过程中,存在刻意回避自我不足以及不利于自身发展客观条件的潜意识。因此,职业规划中的自我评估,应有意识地避免。另外,这种客观还应体现在观念的随时更新上,对自我素质的评价应以不断更新的时代标准为参照,而不是那些过时的传统的就业标准和观念。

(2)机会成本。在工作中,人们必须学习与本职工作相关的知识和技能,而这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因此,这势必影响到个人的私人生活,形成职业升迁或职业成业的机会成本。在每一职业阶段,人们必须认真考虑这种成本,权衡为了私人或家庭生活,他们能够放弃哪些晋升的机会;或者为了职业上的发展,他们能够放弃哪些个人生活。这个问题不能很好地解决,工作和生活都会感到木愉快。

(3)工作和家庭的协调。虽然许多人希望“工作和家庭互不相干”,但现实是:工作和家庭总是难以分割。人们有时拒绝承认上班和下班后作出的决策相互影响。他们希望他们上班和下班完全分离开来,获得某种“自由”的轻松。可是,他们马上发现,这是不可能的,人们的生存空间已经是一个联系越来越紧密的整体,而且这种联系在不断增多而不是减少。那些不能理解或者不能接受这一事实的人,将会无所适从。

(4)对职业途径的把握。这需要建立在对自我“职业铺导”的客观分析上。稳定但压力小的工作和发展机会多但压力大的工作之间的选择;技术/业务能力上发展和管理层次上发展之间的选择;在某一职业领域发展和在多个职业领域发展之间的选择等都需要人们在选择职业之前进行权衡。

还有,在作出职业决定之前,人们有必要知道:每一个职业抉择都在很大程度上会制约以后的职业选择机会。例如,假定某人决定在学校就某个领域继续深造,那么这个决定就一定程度上使得他以后在别的领域深造成为不可能。因此,在做职业选择时,们们不能仅仅考虑眼前,还应该考虑当前的决定对将来选择机会可能造成的影响。

(5)对机遇的充分准备。毫无疑问,机遇在职业的发展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然而,机遇靠人们自己把握,他们可以创造机遇,也可能使机遇从身边溜走。更多的社会交往,积极地参与民间和行业组织能扩展一个人的社会关系网,给他带来潜在的机遇。过于封闭则会使一个人的社交圈越来越窄。积极地表达自己的愿望,并努力地争取一些特别的工作任务能使一个人得到更多的机会,而消极等待和隐藏愿望及抱负则刚好相反。因此,如果说一些瞬间的机遇给人带来了机会,那么,有计划地创造机遇则是自身的责任,也是自身所能做到的。

三、组织职业规划中的核心问题

组织是个人职业目标实现的载体,个人的职业规划是否有效需要组织多方面的配合。组织在保证自身利益和不断发展的前提下,对个人职业生涯的开发和利用,使组织与个人相得益彰,互相推动社会的进步与发展称为组织职业规划。从组织的观点来看,职业规划包含一种使一个人的潜在贡献最大化的自觉尝试。促进员工职业规划项目的企业,受益颇丰。

组织职业规划中的核心问题,一是规划的核心内容,二是组织HRD专员在推进职业规划方案中的注意点。

1.组织职业规划的核心内容

组织的职业规划,主要体现在引导和帮助员工个人职业生涯规划的形成和实现。包括:

(1)鼓励和指导员工进行职业生涯的设计和规划,结合组织的需要,为员工提供便利条件,如提供职业信息,向员工指出组织内部职业发展的途径等。

(2)监督员工职业决策计划的执行,并及时向员工反馈信息。

(3)在招聘和选择过程中,既要考虑到现在员工的职业规划,也要考虑到组织的要求和所提供的发展途径。保证员工个人职业规划与组织目标的最佳结合。

(4)将人力资源的配置规划与员工的职业决策和规划统一起来。

(5)组织为员工提供广泛的培训和开发活动,帮助员工获得职业生涯决策所需的知识和技能,以顺利实现个人的职业设计与开发。

从以上的内容可以看出,组织职业规划很大程度上就是为员工设计并监督和帮助执行他们个人的职业发展途径(CareerPath)。随着时代的进步和人们就业观念的改变,组织所能提供的职业途径方法已经有了很大的拓展,主要有:传统职业途径;网状职业途径;横向技术途径;双重职业途径。

传统职业途径(TraditionalCareerPath)是员工在组织里,从一个特定的工作到下一个工作纵向上发展的一条途径。传统职业道路的最大优点之一是它一直向前。这条道路被清晰地展示出来,且员工知道自己必须向前发展的特定工作序列。网状职业途径(NetworkCareerPath)包括纵向的工作序列和一系列横向上的机会。网状职业途径承认在某些层次的经验的可替换性,及晋升到较高层次之前需要拓宽本层次的经历。这条途径比传统职业途径更现实地代表了员工在组织中的发展机会。这种纵向和横向选择,减少了堵塞的可能性。这种职业的缺点是,向员工解释企业可能采取的特定路线会比较困难。

横向技术途径出(HorizontalTechnologyPath)。一个人并不一定会终生干同一项工作,因此,企业内常采取横向调动来使员工焕发新的活力、迎接新的挑战。虽然没有加薪或晋升,但员工可以增加自己对组织的价值,也使他们自己获得新生。

双重职业途径(DualCareerPath)这种方法认为,技术专家能够而且应该允许将其技能贡献给公司而不必成为管理者。他们增加专业知识,对企业作出贡献,得到报酬而木进入管理层。但是,在公司内部,管理和技术,相应层次上的报酬和地位应都是可比的。双重职业途径日益流行,在我们的高科技世界里,专业知识和管理技能同样重要。双重职业途径不提倡从合格的技术专家中培养劣等的管理者,而是组织既可聘请具有高技能的管理者,又可雇佣具有高技能的技术人员。

2.组织HRD专员推进职业规划的注意点

HRD部门在组织的职业规划方案中起着主导性作用,他们提出方案、评价职业规划的效果并对直线经理进行培训。在此过程中,HRD专员应特别注意以下要点:

(1)协调与其他人力资源工作的关系。

(2)争取领导层的支持和直线经理的认可。

(3)创造健康的职业发展气候。

第5篇

但不是每个人都清楚地知道如何去规划自己的人生,以我自己的经验,要做好职业规划,需要把握以下几方面因素:

第一,理清目前现状问题

1、收入问题:目前的薪资是多少?有外快吗?未来想到达一个什么目标?比如五年后,你要到达什么目标?未来一年的储蓄、不动产、有价证券等要达到什么目标?五年呢?按照目前工作情况发展是否能实现?

2、职位发展:现在的职位是什么?自己是否喜欢?能否胜任?还有升迁的机会吗?公司内外部的人际关系如何?领导对自己的评价如何?自己期望的职位目标是什么?五年后呢?未来想实现什么目标?

3、生活问题:对自己目前的生活质量是否满意?未来一年有什么休闲计划?比如旅游问题?想去哪里?未来五年都想去哪里呢?明年将要实施的是先去哪里?自己是否有所准备或现有资源是否允许?结婚问题呢?生子问题呢?

在理清这些问题后,从收入、职位发展和生活问题三个维度,都画出自己的现状及目标图,然后逐一分析,定立目标,分为一年目标和五年目标,一年目标是短期目标,五年是长期目标。

第二, 确定下步投入问题

定完目标后,下一步就是制定自己的投入问题,主要也分三个方面。

1、人际关系投入。

家族关系、姻亲关系、同事关系、同学关系、社会关系,每方面都有哪些潜在资源?如何交往深入挖掘?不同圈子不同方向,这些关系,只有大家相处得如兄弟姐妹一样,才能充分地调动利用。临时抱佛脚一般都不灵的,有事了才想起别人也是很招人烦的。所以,平时的人际投入是非常必要的,这种投入不但会让你们的感情持续升级,而且他们的建议和帮助会让你始终受益。

2、知识提升投入

知识提升投入包括阅读与自我充电投入。但知识提升投入不是盲目的,手段都是为目标服务的,知识也是如此,不是你学的越多,看的书越多,拿的证越多,就越好。根据自己的职业规划,需要什么硬件条件,就去准备。做管理,需要MBA,就MBA一下,做技术,需要注册工程师,就去准备考取,做会计需要注册会计师,就去努力,而不要见个证就想去试试,时间是有限的,有的放矢的精力聚焦才是最有价值的。

同时,知识投入也包括研究学习企业状况及竞争对手发展状况。只有深入了解了自己所在行业的发展情况和未来趋势,才能更准确地为自己做好职业规划和定位发展。

第三,实施实践思路问题

发现问题,理清思路,做好规划,剩下的就是实施问题。很多人经常分不清楚战略和战术,长远目标和近期实施目标,在实施过程中很容易迷茫。

假如你都不知道自己未来的职业发展方向是什么,却整天讨论抱怨公司待遇低,压力大,不公平,其他同职同事比你挣的多的问题,如此下去,你必定会迷茫,甚至是会迷路的。

当然,也有人比较迷茫自己目前该具体做些什么,才能保证自己的工作积累始终处于正向积累,离目标越来越近。其实这个问题我们经常遇到,特别在对目前工作没有太多兴趣而又不知道下一个选择该如何做的时候。我觉得可以反推,首先你要明白的是:五年后你期望自己做什么?

比如说在职位发展维度上,目前只是个销售代表,五年后希望做一个公司的老总,那么第四年,你就必须是个副总,才有可能。而第三年,你必须是个总监才有可能,第二年,你至少需要是个主管,下一步才有可能。那么第一年,你必须积累一个做主管的能力与实力,同时再去寻找能成为主管的机会。以此倒推,你就明白了你明年的要实施的短期目标是什么。

第6篇

一。个人现状分析

了解并认清自我是教师职业规划的首要步骤。认识自己很难,要清醒地认识自己,这是追求教师人格力量的前提。

1.优势方面

忠于教育事业,热爱教育事业,尊重、信任、理解学生,相信每个学生都能成才。工作之余不忘充实自己,喜欢阅读与研究,包括理论知识和先进的教学理念。较容易接受新事物。勇于探索,能吃苦,有上进心。

2.不利因素

平时忙于准备活动材料及上课班级较多,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对学生和教材深入研究的时间不够宽裕。

在授课过程中,对教材外延度的把握不够,因而在课堂教学上或多或少出现一些小差错,不能那么得心应手。借鉴他人和外地教学经验不够。

对于科研还是停留于表面,没有能够深入的实施,还走在科研型教师的起点上。

二。职业发展目标

1.总体目标

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加强师德修养;立足岗位,终身学习,提升专业素质;学以致用,转边教育教学方式,利用3—5年时间,成为研究型教师。

2.具体目标

a.教育理念:学习先进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和先进的事迹,真诚对待自己所从事的职业,把教育教学真正作为事业,踏踏实实奉献教育,诚心诚意关爱每一个学生,用"爱"塔起教育的基石。用自己的学识及人格魅力,赢得学生的信任,点燃学生的兴趣,促进学生的健康、快乐成长。

b.探索合适自己的课堂教学模式。用新的理念指导自己的课堂教学,使自己在课堂上活跃起来,成为学生施展才华的主阵地。通过课堂教学实践,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探索自己的课堂教学模式,大胆创新,总结经验,不断求索。通过自己的教学艺术,吸收学生的追求,使课堂上的学生个个成为爱学习,对学习有探索欲的学生。

第7篇

薪酬福利管理专员岗位职责

1、执行公司薪酬管理制度,编制工作表;

2、执行公司福利政策,办理员工各类保险;

3、收集公司外部薪酬福利资料;

4、协助总经理进行公司薪酬福利总额预算、核定、申报工作;

5、协助总经理指导下属公司完善薪酬福利制度;

6、收集下属公司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组织下属公司满意度调查;

7、完成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

薪酬福利管理专员职位要求

1、大学本科学历,社会保障、人力资源相关专业毕业(优秀应届生亦可);

2、熟悉国家劳动人事政策法规、熟悉与薪酬相关的法律法规;

3、了解薪酬福利管理流程及社会保险实操流程;

4、熟练使用office办公软件;

5、有相关薪酬福利经验者优先。

薪酬福利管理专员发展前景

人力资源服务行业近年来进入了“拔节”阶段,优质企业期盼快速健康成长,微型企业则是几张桌子就可以开业。这个行业就像青春期的少年,充满了成长的期许,也充满了成长的烦恼。

成长空间大市场待规范

随着经济实体的蓬勃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家认识到,人力资源管理实现专业化,是企业进一步发展壮大一道绕不过去的坎儿,这客观上为人力资源服务行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从事人力资源服务的机构发现,近年来,国内的中小企业开始逐步接受人力资源外包的管理模式。他们一方面通过外包达到节约人工成本、提高人才配置效率的目的,另一方面也实现了薪酬管理以及绩效、培训的专业化、规范化。

不过,不同的企业有着不同的需求;同一企业,不同发展阶段,需求也会不同。中国国际技术智力合作公司外企服务分公司(以下简称中智服务公司)总经理程功说:“处于快速主导期的公司,人力资源部最大的压力是招聘。对于快速成长期的企业来说,问题不仅仅表现在能否招聘到人才,还表现在能否留住人才。”

正是由于不同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上存在差异化的困惑和需求,所以需要当前的人力资源服务行业能够提供多种多样的服务。

但是,就目前人力资源服务行业来看,服务供应商的水平却参差不齐。据了解,在北京市,经专项审批的正规服务型企业大约有5000家左右。但是活跃在这个市场的却有8000多家企业,也就是说,有3000家左右是黑户。程功说,有些企业声称做管理咨询实际是做猎头招聘。有的两三个人、几张桌子就展开了业务,靠一本《人事管理手册》、《员工手册》行走于市场。

一位浸润于这个领域多年的人士透露,人力资源服务关键要看服务的持续性和稳定性,有些企业有着良好的客户反馈机制。而一些公司并不掌握员工满意度、客户满意度等一手信息。

这些不正规的企业不仅不能提供可持续的服务,甚至扰乱了市场秩序。由于市场还没有得到有效规范,因此不公平竞争难免存在。

我们知道,只有全面满足企业需求的外部服务资源才能帮助企业更好地利用人力资源。这个行业要想健康成长,服务公司本身也需要快速成长起来。

业务发展越来越精细化

有一部电影叫《在云端》,男主角的主要工作是帮助各家公司解聘员工。这正是很多人对人力资源服务公司的主要印象——帮用人单位解雇员工、降低用工成本等用人单位不愿意干的事情。其实这是以偏概全。

人力资源服务避免不了裁员,但最重要的是如何看待人力资源服务在企业中的角色。现代社会正逐步走向成熟,人力资源管理模式逐步升级,从最初的人事管理逐步发展到现在的人力资本管理,这种理念将员工看作资本,一种可以增值的资本。对员工的这种“资本属性”,很多企业并不精通,而这正是人力资源管理服务公司所精通的,所以管理外包应运而生。随着岗位职能的细分,很多偏离核心业务的岗位逐步分离外包。在一些企业,保安、前台等职位已经更多地采用外包方式。

第8篇

1.1从社会角度分析

1.1.1我国“职业生涯规划”起步晚何谓“职业生涯规划”[4],是指个人发展与组织发展相结合,在分析和总结主客观因素影响的基础上,对个人兴趣、爱好、能力、特点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价,结合时代特点,根据自己的职业兴趣倾向,确定个人的事业奋斗目标,并为实验这一目标编制相应的工作、教育和培训的行动计划,做出行之有效的安排。我国“职业生涯规划”源于20世纪初的美国,直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随着我国大学生就业模式的转变,职业生涯的理论才传入中国,比发达国家晚了将近100年。

1.1.2职业生涯规划专业指导队伍缺乏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是个巨大的工程,培养大批具有心理咨询、职业指导、评估技术、计算机技术、人才测评及良好沟通能力的专业职业规划师、咨询师成为我国目前就业规划教育的要务。据调查分析,大部分医学院校的就业指导中心还没有配备专门的职业指导师、规划师,一般是由教育管理教师来指导开展,而这些指导者往往缺乏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很难进行专业性强的就业指导工作,严重影响了医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开展。

1.2从高校角度分析

1.2.1就业指导机构工作层面不够深入据调查显示,目前各医学院校均设立有独立的就业指导职能部门,从他们的工作层面分析,大部分的工作停留在办理就业手续、提供就业信息和提供政策、制度咨询等方面,而对于高层次、个性化的职业生涯规划服务意识则严重匮乏。

1.2.2职业生涯规划辅导课程安排不合理随着社会就业形势的严峻性,就业指导越来越受大家的重视。尽管医学生专业性强,学科较为单一,就业指导课程也相应被列入了必修课程。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是一门实践性与理论性很强的课程。据调查,大部分高校课程内容设置较为单一,缺乏教学模式与手段的多元化,教学重心仅停留在简单的课堂理论的灌输层面,几乎没有开展相关的实践性教学。就业指导并非职业生涯规划辅导,根据舒伯[5]的生涯发展理论,生涯发展包括成长、探索、建立、维持和退出五个发展阶段。就业指导和生涯辅导均有利于促进个人职业发展,但就业指导只是生涯辅导的一个阶段,一个环节。职业生涯规划辅导的重点不在“职业”上,而是强调个人全方位的发展,协助实现个人整合和符合现实的自我形象及角色。生涯辅导相对于就业指导而言,是具有全观性、全程性和整体性的。

1.2.3职业生涯规划辅导时间安排不够医学生学制长,专业性强,就业领域方向较为明确,各大高校及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的发展规划似乎没那么重视。尽管大部分医学院校均设置有职业生涯规划等相关课程,但该课所占课时数总体上偏少,由十几到六十几课时不等。另外,该课程时间安排各异,大部分高校将职业生涯规划等同于就业指导,仅在毕业生中进行,缺乏从入学教育抓起的意识。

1.3从个人角度分析

1.3.1职业生涯规划意识淡薄,自我认识不清当今,医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已经成为一个时髦的话题,许多高校均开设了相关课题或专题报告及讲座,网络上也不乏相关的报道与宣传,职业生涯规划成为了当前毕业生关注的热点话题之一。然而,不少医学生并没有真正理解职业生涯规划的确切含义及重要意义所在,对职业生涯规划或冷眼相对,或茫然无知,或使规划流于形式,或不着眼于实际的主客观条件盲目进行“规划”,使得职业生涯规划的应用价值不能实实在在地体现出来。据调查显示,医学生由于其专业的独特性,课程任务重,学习压力大,往往无暇顾及其他,对自身职业生涯规划意识淡薄,以致许多毕业生对自身情况认识不清,不能客观分析就业环境,对就业方向和领域不能深入了解,就业的方向和目标不明确,导致盲目投递简历,在跳槽和转业中不断发现自身优势,最终才能较为明确自己的工作方向,走了不少弯路。

1.3.2对客观环境分析不明确作为具有专业针对性的行业,从事医疗卫生单位似乎成了医学生就业的不二选择。据调查分析,大部分医学生均认为自己毕业后会成为一名医生或医务工作者,而只有极少部分的同学选择从事其他行业,如行政、金融、外贸等。而由于对当前就业市场的形势分析不够明确,对工作岗位期望值太高,加之对自身认识程度不高,往往容易出现“眼高手低”的现象。同时,盲目地跻身于大城市的三甲医院,呈现“大医院饱和,中小医院或边缘地区医院有岗无人就”的现象。医生是一个要求具有较强专业理论基础及技术水平的职业,为了增强自身的专业能力,增强自身的就业竞争力,不少医学本科生在读期间均希望能够继续升学,攻读硕士、博士学位。然而,当他们看到其他同学就业,且自己也有能力胜任某单位的职位时,他们升学的决心动摇了,随波逐流,加入了就业的竞争行列。据调查分析,截至2010年5月底,某医学院校2010届毕业生中有180人收到来自全国各医学院校继续攻读硕士研究生的接收函,其中有30人因报考时的仓促抉择导致读研专业不理想而后悔,而有5人则选择放弃读研,走上工作岗位。出现这种读研专业不理想或考上研仍然选择放弃的现象,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毕业生在升学以及就业的方向上更迷茫,无法树立更高更远的价值观,往往出现无所适从,逐步失去个人努力、发展的动力。

1.3.3综合素质能力薄弱,就业竞争力不强当前医学生重专业知识轻人文知识的倾向已成普遍现象。医学院校的学生因其学科的复杂性及专业内容的艰深,对其他学科特别是哲学、文学、艺术等知识关注明显不足。据调查分析,各医学院校课程设置当中,人文社会科学类课程学时大约占总学时的比例为7~8%。为了迎合人才市场的需求,有部分同学注重培养了英语、计算机技术等技能,但也仅限于常规应用。同时,医学生因其学科单一,文化氛围不够浓厚,彼此间缺乏人际沟通与交流,强大的劳动强度负荷,使他们身体素质欠缺,心理承受能力脆弱,造成部分同学存在心理健康隐患,影响就业竞争力。

2.对策分析

2.1加强医学院校职业生涯规划意识,组建职业生涯规划专业指导队伍就业指导课程建设是职业生涯规划的基础。医学院校在充分认识职业生涯规划重要性的前提下,应合理安排就业指导课程时间及内容,引导学生开展职业生涯规划。完善职业指导机构设置,注重开展职业生涯规划咨询建设。“工要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组建职业生涯规划专业指导队伍成为目前各医学院校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培养或引进具有专业知识和专业素质的职业咨询师队伍,在医学生群体中普及相关理论知识,通过实践,引导学生认清自我,树立正确的职业观,作出适合自己的生涯规划。

2.2利用标准化或非标准化职业测评工具,引导学生认识自我、评价自我合理、正确使用标准化和非标准化等测评工具,量化医学生职业兴趣及职业倾向等指标,通过专业的咨询访谈,可以有效地引导学生进一步地剖析和了解自己,更为真实地认识自身的内心世界,理清自身发展的潜力,走出职业选择的彷徨与迷茫,对未来职业生涯有较为明确的目标和方向,做出符合实际的职业生涯规划[6]。

第9篇

公司开发的产品专业性较强,软件测试人员需要有很强的专业知识,现在软件测试人员发展出现了一种测试管理者不愿意看到的景象:

1、开发技术较强的软件测试人员转向了软件开发(非测试工具开发);

2、业务能力较强的测试人员转向了软件需求;

3、沟通能力较强专业能力较强的人员转向了软件实施;

为什么不愿意看到呢,自己培养起来的优秀人员都为别的部门、别的公司干活去了,而测试这边永远都是新人,永远都是刚入门的软件测试工程师:开发水平一般、业务能力一般、沟通能力一般。而那些转行的测试同仁们,薪水并没有质的飞跃,到了‘那边’成绩平平,很快就被埋没了。这里当然要排除那些实在对开发、对业务、对实施非常感兴趣想在这些领域有所建树的狂热者们。问题就来了,那些人为什么要‘转业’呢 原因无外乎以下几点:

1、公司的软件测试没有技术含量,没有挑战性;

2、认为在公司能做到测试经理就已经是测试发展的最高境界了;

3、测试人员薪水较其他低;

4、想了解一下测试之外的其他岗位,丰富自己的阅历,为以后更好的做管理做准备。

那么,公司的软件测试真的技术含量很低吗 工作效率已经达到最高了吗 真的不需要挑战吗 测试经理就没有高级和低级之分了吗 测试人员的薪水就不可以比开发人员高了吗 测试人员真的需要那么多吗 当然不是,也许很多年的‘旧路’不能靠自己改变,也许有人埋怨领导者们因循守旧、顽固不化,但没有人会阻挡我们去创新,去阻止我们探索新的模式、新的思路、新的工作方法去改变这种现状,没有公司是傻子,一个人的薪水和他体现出来的价值是成正比的。所以应该打破常规,去探索新的东西,这种创新不仅包括技术创新也包括管理创新。关于职业发展,仅根据公司的实际情况,和从大家那里得来的想法,谈一谈:

1、开发技能较强的软件测试人员可以转向自动化测试工具、测试管理工具的开发,这里不仅要求开发能力较强,还需要多了解第三方测试工具,挖掘测试组内测试人员的需求,了解业务;

2、业务能力较强的可以做测试(用例、计划)设计工程师,由于公司产品业务较强,需求人员仅能为测试人员提供需求文档,而究竟哪些是最重要的测试点,测试过程中采取什么样的测试方法能使得测试路径最短、覆盖率最全,这些都需要抓住软件业务的精髓;

3、做到了测试经理,完全可以把管理再出神入化,每个人身上有什么特点,怎样能让每个组员的能力发挥到极致,怎么更好的争取测试人员的利益,怎样做到最好的资源调配,怎样让大家不再迷茫,另外,怎样提升自己的威信,提升执行力,领导力,怎样把管理做到让人啧啧,到了这种程度,通过横向和纵向对比,优势自然就出来了。

另外,转做开发、需求、实施,然后又转回测试做管理,这种我是比较赞同的,但度不好掌握,而且如果自己的水平实在太高,很可能会让这类人产生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想法,公司的平台太低,而自己感觉自己的水平偏高,所以很可能导致这类人的离职,所以个人的发展和公司测试部的发展一定得保持同步,谁都不能过快,步伐不一致的的两个人怎么能走在一条道上呢 所以在个人发展的情况下,关注公司总体测试发展,先认清两者的发展方向再去‘转业’未尝不可。

4、做到测试设计人员、自动化工具、管理工具开发人员就是极致了吗 当然不是,测试行业照样有咨询、有顾问、专家,测试管理做好了也可以去做项目经理、去做部门经理,实在不行,完全可以去创业嘛。

总之,发展无极限,路是自己走出来的,不要只走别人踩出来的路。

软件测试基本介绍:

Grenford J.Myers曾对软件测试的目的提出过以下观点:

(1)测试是为了发现程序中的错误而执行程序的过程;

(2)好的测试方案是极可能发现迄今为止尚未发现的错误的测试方案;

(3)成功的测试是发现了至今为止尚未发现的错误的测试。

测试误区

(1)测试并不仅仅是为了找出错误.通过分析错误产生的原因和错误的发生趋势,可以帮助项目管理者

发现当前软件开发过程中的缺陷,以便及时改进;

(2)这种分析也有助于测试人员设计出有针对性的测试方法,改善测试的效率和有效性;

(3)没有发现错误的测试也是有价值的,完整的测试是评定软件质量的一种方法

(4)应当把“尽早地和不断地进行软件测试”作为软件测试者的座右铭。

第10篇

1.学前教育专业职业规划教学形式单一、手段落后

目前,我国高校的学前教育专业就业指导课程内容主要是围绕现阶段就业形势及最新就业情报两个方面所展开教学的。除此之外,还会针对一些较为细节的内容进行教学,例如,如何设计求职简历、如何良好地应对应聘企业的面试等。这些教学内容较为单一陈旧,缺乏丰富性,对学生不具有较好的实用性。而对如何扭转大学生传统的就业观念、如何使学生根据自身能力或素质来设计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等方面缺乏针对性教育。就这一问题,高校应努力转变之前的就业指导方式,并丰富教材内容。

2.课程体系缺陷,缺乏实践环节

在学前教育专业师范生的教育过程中,往往受限于各种客观条件,学生的实践训练匮乏。很多师范生毕业后的教育工作,都是参照于以前课堂上教师的行为甚至是自己小学时期教师的教学行为,导致师范生的工作能力普遍偏低。例如,目前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教育实习仅5个学分,占总学分的4%。虽然学校也会安排几个周的实习,但除去学生的准备和总结工作,实习时间也所剩无几。此外,实习内容单一,学生实习收获不大,不利于学生教学技能的提高。

3.学生对职业规划定位不准确

据调查显示,将近55%的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对自己的职业规划缺乏正确的认识,没有形成明确的就业目标,很多大学生对自己更适合参与何种工作认识模糊,导致学习过程缺乏针对性,对个人的职业生涯发展起到负面的作用。

二、加强学前教育职业规划能力对策

1.转变授课方式,注意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素质教育成为各所学校致力推进的教学模式,而素质教育实施的关键就是教育观念的转变。教师要想改变现有的教学方式,就应致力于将原有的纵向教学方式转变为横向教学方式。每位教师负责一个专题,并针对该专题轮流为多个班级讲授,这样可以将就业指导工作分散至各个班级中,且分散在各个学期中进行。这种授课模式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提高就业指导课程的教学效果。

2.应系统地设置科学的课程体系,持续地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辅导

一般来讲,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规划内容包括学生自我分析、职业目标选定、职业目标实现策略和职业生涯实现路线的反馈和修正。在设定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规划教育时,应该将以上内容合理地安排在职业规划教育教学中,并且从大一新生入学开始就要实行职业规划教育,强化学生的职业规划意识。同时,应该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特点,制订针对性的教育策略,对学生进行持续性的职业生涯教育和指导。

3.注重实践教学,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职业规划

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是高校人才培养的关键。师范生要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学会如何教学,如果未来的教师不能掌握科学的教学方法,他就不可能教会学生如何去学习,因此,加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实践活动,对于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至关重要。具体做法如下:首先,教学活动与实践活相融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在传授学生理论知识的时候,可以伴随一些课堂实践。例如,在完成一个章节的讲授时,可以让学生上台当教师,模仿授课,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点评,找出优缺点。此外,还可以进行教学角色互换,教师安排一些小的知识点,让学生自己备课,然后课堂上进行讲解,锻炼学生的授课能力;其次,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实习机会。实习是师范生走上讲台前一个必经的实践、锻炼环节,可以让学生更深刻地体会教师的工作。传统的做法一般是联系幼儿学校让学生进行旁听,实际上这种效果并不理想。为了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高职院校应该尽可能拓宽实践平台,让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可以真正地走上讲台,体验教学工作,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

三、结语

第11篇

近几年来,我国高校毕业生数量逐年增长,在过去的5年中翻了两番,到2005年已经上升到340万人,如此高幅度的增长使得近年来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日趋严峻。据了解,在过去的几年中,每年都会有几十万毕业生待业在家,且数量在逐年增长。眼下又是毕业生就业的高峰时期,今年的高校毕业生数量将进一步增长到355万。这些毕业生的就业前景如何?如果就业不成他们又将何去何从?这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大学生是国家培养的栋梁之材,大家都希望他们有一个美好的前景,能够找到一个施展其才华,实现其抱负的机会。面对诸多不理想的就业结果,大多数人将其归结为社会的问题,政策的问题,而少有人想到学生自身的问题和教育层面的问题。近几年来,伴随着“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我国的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水平已经得到了大幅度提高,为社会培养了一大批专业型人才和技能型人才,很多高校也因此而沾沾自喜。然而与此同时,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却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其中一个主要变化就是从专业型人才需求转变为素质型人才需求。现在大部分用人单位对毕业生不仅有专业技能上的要求,更重要的是综合素质上的要求。而在综合素质的培养中,心理素质的好坏决定着综合素质的高低。因此,心理素质的培养,尤其是职业心理素质的培养理应成为高校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项内容。

但现阶段,职业心理教育还没能引起充分的重视。据了解,现在还很少有大学为此安排系统的课程,更没有比较专业、科学的教学用教材来支撑这方面的教育。记者从北京几所高校的应届毕业生处了解到,大学四年期间,他们大多只接受了几次比较零散的心理素质教育和就业培训教育,但其课程的形式相当具有随意性,一般只是在就业前夕针对应届毕业生开1~2个课时的就业指导课,讲解一下相关的就业形势和求职就业过程中的注意事项。这样的课程也很少使用相关的教材和学习资料,顶多是在课堂上放映教师自己制作的PPT。这样的教学方式不容易引起学生的充分重视,也很难取得良好的效果。

据中国地质大学的几位应届毕业生反映:临近毕业,他们觉得比较迷茫,对今后即将从事的职业缺乏直观的了解,前途规划更是无从谈起。相关教育专家指出,大学生就业心理素质不高,主要原因在于我国教育体系中欠缺一定的职业规划教育。

没有系统的职业规划教育课程是教学中的遗憾,而缺乏专业、科学的职业规划教材就是出版行业的缺憾了。据了解,当前国内的职业规划图书寥寥无几,而适用于教学的职业规划教材更是屈指可数。中国轻工业出版社万千心理图书公司编辑张金颖说,由于长期受计划经济下“统包统分”的人事管理制度的限制,职业指导在我国始终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也很少有学校开设职业指导课程,社区服务在这方面也没有什么动作,职业指导书籍相当缺乏,细分到职业心理教育方面的内容就更是少之又少了。而西方国家关于这方面的教育理论却比较全面,早在20世纪50年代西方学者就提出了“职业生涯规划”这一新概念,并将这一概念在学校教育中迅速普及,使职业指导更加贴近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

张金颖解释说,要使我国的职业生涯规划工作建立在科学、规范的基础上,首先需要从理论和方法的角度系统探索大学生职业指导、企业员工的职业生涯管理和失业人员再就业等心理行为的规律及对策。2006年初,万千公司引进出版的《把握你的职业发展方向》正是一本从大家熟知的认知信息加工理论、自我效能理论、社会认知理论、个人建构理论和完整生活计划理论等角度详细阐述职业心理理论的教材,并在这些理论指导的前题下,帮助学生系统分析自身的工作偏好,未来的工作目标、动机和需要,以及自身的工作技能和能力倾向,文化价值观、个人价值观和工作价值观等等,从而得出正确的职业决策。据了解,该教材是目前美国高校职业生涯指导方面影响最大,使用最为普遍的教材之一。

当前,图书市场中面试指南之类的图书有很多,但专业、科学的职业规划教材却十分缺乏,有专家指出这是一种非正常现象。在国外,职业规划是从学校教育向社会组织管理领域过渡的;而在国内,往往是在学生就业遇到种种问题之后才会亡羊补牢,通过相关的图书来寻求帮助,这种不正常的现象造成了很多毕业生踏入社会后要走很多不必要的弯路。为此相关人士提出,高校教学中十分有必要对学生进行系统的职业规划教育,并应该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开设相关专业的职业引导课程。

在目前就业形势日趋严峻的前提下,如果学校教育中能够涉及更多有关学生职业规划的课程,让学生对未来的岗位和职业有一个充分的心里准备,无疑是一种未雨绸缪好办法,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也是一个良好的举措。出版是学校教育的辅助力量和引导手段,因此,如果出版社能够针对各行各业的需求多开发职业规划教材,无疑是对提高社会人才的综合素质,促进和谐社会发展的一个贡献。

第12篇

从营销的角度来看是因为大学以流水线作业大批量地生产人才:每个专业就是个大模具,把学生放进去熬上三年或四年,按模子制造,完全脱离了市场对人才的个性化需求。因此造出来的学生都一样了,没有差异,每个人毕业出来就是一些证书。企业挑人一看学校的好坏,二看本本的数量:

你是北大的,名牌学校,要你了;你咋是XX专科学院,也太垃圾了吧!还敢来这里面试,也不看看挂着“非重点院校勿来”的招牌吗?这是学校的影响力使然。

你怎么只有毕业证没有英语四级证,这可不行;你叫什么名字,这么多证书,行行,明天就可以来上班了。这是证书的多少在作怪。

其实,这么多的本本能说明什么呢?市场营销专业毕业了,能做一份某品牌的市场推广策划书吗?估计不能吧!因为课堂里没教这个;有了英语四级证,可以说几句像样的英语吗?没几个吧!说实在的本本是一个迷乱人眼的“美丽谎言”,而所谓的能力却被在模子里慢慢抹杀。

这是个同质化的时代,是一个缺乏差异的环境。商品如此,人亦如此,而中国又不缺这样的平常人。没了特点,你怎么与众不同,你怎么在激烈的竞争中凸出自己。

为什么金子在那里都发光,因为它有这个“能力”,不需要包装,人们看一眼就心中有数了。求职者需要将自己的能力物化出来呈现给招聘方,而学校发的所谓本本却不能承载这一重任,你需要找到最能代表你能力的东西(这点在《大学生职业规划要穿“营销三点式”》一文中有详细阐述)。

因为仅仅拿文凭已经无法杀出同质化的竞争环境了。你想想,去求职,大家拿些学历证,招聘方就要以一二三本来划分三六九等,你是三本的学生,哪有竞争力。因此就要出位,要给自己加些砝码,要将自己的能力呈给招聘方。怎么呈呢——

我们需要将自己的“职业资产”用“职业能力”表现出来,再找一个招聘方能看得到的、摸得着的东西外化出来。

比如你是通信工程专业的,以后你就想做技术,为你的职业通过专业学习、实践总结积累了不少资产。怎么外化呢?通信不是各类电子设计大赛多得很,你要是能拿个将,这才说明你有能力。招聘方一看那个奖: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一等奖,还敢不要。不过那时,不是企业选你,而是你选它。能力更好的,你发明或设计个东西,拿个专利,有市场,VC就风投了。

你学艺术设计,职业明确,能力不错。但是自我感觉良好没用,要拿一个能证明你能力行,而且别人一看就认可的东西出来。这个专业的各类大赛就更多了,拿个奖就行。

还有营销专业的学生,能不能在营销类杂志上发表文章,谈谈看法,总结一些观点,这是能力;在大学期间能参与一些具体的策划,有成功案例,这是能力;要是参加征文、评比等大赛,获奖了,这才是能力。这些东西才能外化你的“职业能力”,别人一看就接受。

这个来不得半点虚假,拼的是能力,是偏执的专注和永不回头的精神。总之,大学只是学历教育,要处理好“职业学习”和“文凭学习”的关系,尽量使两者融合,提高学习效率,增强实践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