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初中数学教学心得

初中数学教学心得

时间:2022-10-09 05:17:39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初中数学教学心得,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初中数学教学心得

第1篇

关键词:新教材;初中数学;教学心得

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无疑是基础教育的一场革命。新课标下数学教学过程是教师组织和引导学生主动掌握数学知识,发展数学能力,形成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的认识与发展相统一的过程,而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双边活动要以教材为中介,教材把他们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教材的编写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法。

新课程标准的观念强调我们教师要变“教教材”为用“教材教”。在传统教育观念下所编写的旧教材,过于注重知识编写,其逻辑严密、高度抽象概括、知识环环相扣,使学生感到惧怕。在教材的“指引”下教师把知识源源不断地硬塞给学生,然后通过强化训练而达到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而过去历来学生数学期末考试平均分均不合格,大大打击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而在新课标的观念下所编写的新教材将数学知识形成的基本过程和基本方法贯穿始终,教师要善于发掘出新教材优点,转变教育观念,培养出适应时代要求的新型人材。我本人的教学,主要从新教材具有的几个突出的优点着手,进行教学。

1 新教材从学生的身边出发,确实把知识体现在现实生活中,教师引导学生回忆,让学生产生对知识的浓厚兴趣

“教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学课程不仅要考虑教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在的生活经验出发。数学教材每一章开始,都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引入,体现整章的核心,而每节课开始,也安排生活中的例子。在学习平面直角坐标系时,教材创设电影院的情境。在电影院内如何找到电影票上所指的位置?此时学生七嘴八舌地说出自己的意见,有的说先看第几排再看第几号,而有的同学说还要看是几楼(因为有的电影院是两层甚至是多层的)这是每一位同学都很熟悉的,即使平时考试成绩很差的同学也不陌生,能充分引起学生学习的愿望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此时教师作适当的鼓励,学生的热情就更高了。并顺势引出,在电影票上”6排3号“与”3排6号“中的”6“和含义有什么不同呢?从而导出新知识,如果将”8排3号“简记作(8,3),那么”3排8号“如何表示呢?(5,6)表示什么含义呢?这样的引入学生学起来不容易混淆,应用不着教师费心的讲解了,只需作适当引导,归纳就可,把学习的自还给学生。

2 每一章节基本上都安排了“想一想”、“议一议”、“做一做”的内容。教师根据教材内容的安排,把学生引进探索、创新的空间,彻底改变在教学中教师包办代替,一讲到底的教学方式

教师按照教材编排上述的内容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充分体现教师组织学生主动获取、掌握数学知识,发展学生的数学家思维能力。如学习平行线之间的距离相等时,教材设计了“想一想”在笔直的铁轨上,夹在两根铁轨之间的枕木是否一样长?教师不要急着下结论,给出定理,而是组织学生展开思考。有的学生认为不一样长,因为当铁轨的宽度不一样,那么夹它们之间的枕木就不一样长了;有的同学则反搏说,铁轨是让火车行走的,而火车的两边的铁轮位置是固定不变的,也即它们的距离是不变的,要是铁轨宽度不一样,火车就会出轨造成事故。此时课堂成了学生的辨论台,然而教师作适当引导,题目的前提是在笔直的铁轨上,不用考虑转弯时的变化,学生一点即明。同学们开心的笑了“哦!”,“我早说了吗!”等声一遍,再转入下面的学习就从容多了,也体现了教师组织、引导学生主动获取和掌握知识。又如:“议一议”:举出生活中的几个实例,反映“平行线之间的垂线段处处相等”的几何事实。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让学生合作交流,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发表自己的意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并且学生举出多种多样的例子,丰富了学生的知识面。

3 教材的实例多、实物图多;化深奥为浅白,化抽象为直观,降低了教师“教”的难度

传统的数学教材即使是学习成绩很好的同学也产生这样的疑问“我们为什么要学习这么深奥的数学呢,它们有用吗?”而现在教材举也很多实际的例子,不用教师费心说,学生看题或在学的^程中已感知到数学在我们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如:九年级下册“船有触礁的危险吗”这一节内容,它是利用三角函数知识求路线或物高的内容,本是难度大而又枯燥无味的内容,但因其实例,学生生活中会应用到的知识,学生很感兴趣,并且再加上美丽的实物图,把学生感官也动员起来了,那学的劲就不用说了。而教师也不用把知识“形象化”了才去让学生理解,相对来说教师讲授的时间少了,学生学的时间

多了。

4 教材课后编排了大量的“读一读”环节,教师充分利用这一点延伸课堂教学,丰富学生的知识面

“读一读”的内容有的是以问题的形式出现,有的只是介绍知识的由来,不仅扩阔学生的知识面,还培养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感等。如有“矩形、正方形”这一节的课后,“读一读”的内容是“侦察兵密码通信游戏”,它是正方形性质应用的游戏,非常有趣,能充分调动学生自学、阅读的情感和兴趣。要是学生弄不明又想知道其因由,教师可以与学生一起探究,和学生一起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并发展良好的师生关系。

第2篇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和爱好,是一个人积极完成一件事物的重要前提和条件。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我们都有这种感觉,只要学生喜欢你.他就爱学你教的学科,也可谓“爱屋及乌”教与学是师生双方的事.没有个相互融洽、相互尊重的情感.就不会有默契的配合为此必须使学牛对数学课产生浓厚的兴趣,有了学习的必趣他们就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习那么,怎样才能使他们产生学习的兴趣呢?

首先,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创设问题情境是在教学中不断提出与新内容有关的情境问题以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思考,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的有效方法,也可以培养学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信心。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学生对所学教材的兴趣,在教学“字母可以表示什么”这一课时,我说:“同学们,老师捡到了一些钱,想请同学们帮忙写一则招领启示”学生们积极地议论起来,他们一致认为在招领启示中不能写明所捡钱数。这时,我提出要用我们数学知识,那怎么办呢?最后同学们再讨论得出用字母代替.这样,很自然地引出了本节课题回归生活,让课堂和生活紧密联系,因此我也注重生活化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其次,用直观形象的例子解释数学问题,激发学生兴趣。在教学“证明(一)”第一节课时,为了说明现实生活中有时仅凭直觉、观察、实验是不可靠的我给他们出了这样一道题:拿一根比地球赤道长一米的铁丝绕赤道一周,赤道和铁丝之间的缝隙能放进红枣吗?能放进拳头吗?同学们想都没想就说放不进去,我让他们算一算,大家都被结果惊呆了从而认识到数学的严谨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三,及时反馈与评价,适当表扬与鼓励,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及时了解学习结果,能激发起进一步努力学习的兴趣知道结果,能看到自己的进步,从而使学习的态度和手段得到加强.激起进一步学习的愿望;同时通过反馈又能看到自己的缺点,激起上进心,树立克服缺点的决心。继续前进,再配合适当的表扬与鼓励。

对学生学习成绩和态度的肯定.可以激发学生的上进心、自尊心和集体主义感等.如果学生没有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和学习的成功,他们就会逐渐失去继续学习的兴趣,甚至开始放弃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及时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及时给予评价,充分鼓励他们,增强他们学习的自信心和学习兴趣。

二、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由于数学教学的本质是数学思维活动的展开,因此数学课堂上学生的主要活动是通过动脑、动手、动口参与数学思维活动.我们不仅要鼓励学生参与,而且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才能使学生主体性得到充分地发挥和发展,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高数学活动的开放度。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创造良好的主动参与条件,提供充分的参与机会。

首先,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授新课中,老师们可以和学生建立平等的地位,像朋友一样讨论教学内容。走进他们的心里,使他们消除心理障碍和压力,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以养成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在练习课上不仅要利用多种多样的练习形式完成练习,而且练习的设计要以“课本习题为主,课外习题为辅”,以促进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和热情为主。

其次,我教给学生一些适合于中学生学习的方法课内认真听讲,课后及时复习:适当多做题,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调整心态.正确对待考试

三、发挥学生的思维能力

数学既能培养人的形象思维能力,义能锻炼人的逻辑思维能力当前的数学“素质教育”其中重要的一方面就是要培养学生具有灵活的思维素质,这就要求对学生加强数学思维能力的发挥,使他们的数学思维具有独特性、活跃性、逻辑性、多向性、形象性

第3篇

关键词:初中数学;参与意识;策略;效率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数学教学的目标是为了学生数学素养的全面提升,初中学段作为学生非常重要的学习时期,教师不能忽视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让学生积极探索中不断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学习数学的思想方法,在实践中不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在当今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师也越来越重视学生课堂参与意识的培养,学生能够主动地参与到课堂学习活动中来,往往也是评价数学教学活动优劣的重要标准。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参与课堂,突显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激发他们主动探究和思考,这样才能构建出扎实高效的课堂,才能全面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

一、营造浓厚氛围,激发学生兴趣

教学中,教师不能忽视对学习良好氛围的营造,以激发出学生对学习的热情。

在学习活动中,学生的智力状态是客观的,教师无法左右,但学生的学习情绪可以调控的。因此,在教学时,教师要善于营造宽松愉悦的学习氛围,让学生能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从而真正喜欢上数学学习。否则,学生就容易产生厌倦心理,感到数学学习枯燥乏味,在这样的状态下,学习就变成了一种压力、一种负担,因此,要培养学生参与学习的意识,首先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这要求教师的授课要有趣味性、生动性,能够刺激学生求知的欲望,并使学生在对所学数学知识的运用中,能够有所发现,探求到事物的本质及其相关联的事物等,学生在这样的过程中感受到的是学习所带来的成就感和愉悦感,产生更加浓厚的学习兴趣。

在新课改理念下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要彻底改革过去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引导学生在学习中体现主体地位,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增强在学习中的自主学习理念,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过程中,拥有更广阔的思维空间。

二、培养学生参与意识的策略

1、建立平等师生关系,创设良好课堂情境。

所谓 “亲其师,重其道”,教学中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是非常重要的。良好的师生关系,能够促进学生喜欢上老师所执教的这门课,更能主动地进入到学习中来。当然在这方面教师要多做工作,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与学生平等地沟通,善于开展一些丰富多彩,学生乐于参与的数学课外活动,在活动中,缩短师生间的距离,使教师能够更加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因材施教,使学生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关爱和帮助,更加积极地参与到数学的学习中来。

同时,数学来源于生活,初中数学中的很多问题都能通过生活中的事物创设教学情境,教师作为教学的引导者,要联系生活实际,将学生所要学习的知识设计成相关的问题情境,有效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让学生产生参与学习的兴趣,通过生活化的情境促进对较抽象的数学问题的理解。

2、指导学生动手操作,诱发学生独立思考

数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多指导学生动手操作,让学生在亲自操作的过程中,引导学生独立思考,通过思考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从而解决问题。通过手脑并用,学生既掌握了相关的数学知识和基本技能,又发展了学生的数学思维,促进了对相关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3、促进心得交流,培养发散思维

有交流才能碰撞出智慧的火花,才能彰显数学学习的魅力。在数学学习活动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才能针对某一特殊问题,让学生开展集体交流心得的活动,可以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集体学习的优势得到有效的发挥,使学生乐于参与,并在参与的过程中获得多知识。

心得交流也要充分体现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发散式的思维,让学生运用更多的方法解决问题,鼓励学生的创新性解题思维,使学生感受到参与学习的快乐。

搭建展示平台,展现学生个性

学生是课堂活动的主体,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能够给学生搭建展示学习能力和成果的平台,让学生在展示中自然地彰显自己的个性和魅力。这样学生的主体性便能充分地发挥出来,也有效地锻炼了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激发了学习的能动性。当然教师还要注意,要给予学生平等的表现机会,让全体同学都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这样才能让每一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提升学习能力。

三 、结语

总之,在新改理念的指导下,我们初中数学教师要彻底改变过去传统的教学模式,在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让师生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获得共同的进步。

参考文献:

[1] 李思明. 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参与意识的培养[J]. 数理化学习,2012(2)

第4篇

关键词:小学数学;衔接;学生发展

小学数学是小学课程体系中重要的基础课程。在培养学生掌握基本的数字知识、基本的运算能力等方面具有其他课程不能替代的重要作用。初中数学是小学数学的进一步延伸与发展,初中数学更倾向于对学生数学思维方式以及数学应用能力的培养,其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自学能力、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抽象思维的能力。

一、小学数学的基本特征

1.学生主体地位更为明显

目前的教学环节强调学生是主体,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主导作用。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更为明显,它是学生在数学课堂上不断进行实践获得知识的过程。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能够为学生提供探索实践并且最终解决问题的机会。整体的教学过程更多的是体现了教师的组织以及引导作用,要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进行问题的讨论与研究分析。

2.教学的趣味化特征表现较为明显

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结构,学生对于客观世界的认知能力有限,小学数学课程设置符合学生的基本认知规律。由于学生年龄普遍较小,对于新知识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因此,小学数学更体现出趣味性的特征,更多关注身边周围环境中所包含的丰富的数学知识,以增加知识的实用性和趣味性。小学生对于这样形式多变、具有趣味性的知识能够积极主动地进行探索。

3.教授基本数学知识,培养基本能力

与高等教育不同,小学数学属于基础教育阶段的重要基础课程,课程要面向全体的学生。小学数学主要强调的是基本的数字概念和计算能力,其教学目的是为了学生进一步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教学内容的设计是针对所有学生进行的。在教材的内容选取以及教师的授课过程中都充分考虑到了不同学生的不同特征。在教学过程中,每个学生都能学习到一定的数学知识,提高数学能力。

二、初中数学的基本特征

初中数学与小学数学不同,侧重对学生的基本数学能力进行培养,其中主要包括计算能力、自学能力、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抽象思维的能力等。在教学内容方面,初中数学相比小学数学也有了较大的扩展,初中数学中引入了平面几何、二元方程等方面内容,对于学生的数学能力有较高的要求。

1.初中数学在深度与广度方面进一步拓展

初中数学包涵一元二次方程、方程组、平面几何以及代数等方面的知识。在小学数学学习过程中,在学生掌握了整数、小数等有理数的基础上,初中数学引入了无理数等方面的概念;在小学对于简单图形面积计算的基础上,初中数学引入了平面几何的相关内容;在小学数学四则运算的基础上,初中数学引入了方程的概念以及求解方法。此外,小学数学的基本思想等都是初中数学学习的重要基础。

2.初中数学的逻辑性以及推理的严密性要求更高

小学数学主要是一些直观的数学知识以及简单的运算,更多地体现了数学的逻辑性以及推理分析的严密性,这与学生的年龄阶段以及知识积累是紧密联系的。初中数学中对于二次方程的讨论、函数变量之间的联系的描述等都需要具有严密的数学思维能力以及推理能力,这是与小学数学不同的特点。

3.初中数学应试的目的性更为明显

目前我国实施的是九年制义务教育,因此小学生进入初中学校没有升学方面的压力。小学数学的学习更多地是为后续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初中数学除了形成基本的数学能力、培养良好的数学思维外,还要承担升学方面的巨大压力。

三、做好小学高年级数学与初中数学的衔接

1.小学高年级的数学要能够培养学生扎实的数学基础

小学数学属于基础教育,基础教育对于学生今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在小学数学尤其是高年级的数学教学中要进一步加强对基本数学概念的讲解分析;进一步培养学生基本的数值运算能力和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以及解题习惯。

2.逐步渗透中学数学方面的基础知识以及基本理念

在小学高年级的数学教学中,要能够逐步渗透中学数学方面的一些基本概念,为中学数学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例如在讲解分析整数以及小数的内容的时候,可以适当让学生知道有理数、无理数、实数等方面的基本概念。在进行规则图形面积计算的时候,可以启发学生进行图形方面的知识的思考。

小学数学与初中数学属于数学教学的不同阶段,小学数学是中学数学的重要基础。在课程的内容、课程教学的侧重点等方面,二者都具有不同的特征。本文重点分析了小学数学以及初中数学的基本特征,并从小学数学教育的角度,分析了小学数学与初中数学学习衔接的可行性,以期能为有效地进行小学数学的教学提供借鉴,提升小学数学对于学生整体发展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赵广华.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心得[J].校长阅刊,2006,(07).

第5篇

【摘 要】就目前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还是存在着较多的问题,主要表现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过分重视演绎而忽视了归纳,数学作为一门逻辑性较强的学科,其本身就需要学生在不断推理过程中对知识进行归纳和巩固,而要想实现这一点,学生本身就需要具备较为良好的归纳意识。

【关键词】初中数学;归纳意识;培养策略

正所谓:“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在学习过程中,不管是学习任何一门课程,学生读需要具备良好的归纳意识,这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才能操纵自如,同时也能很好地吸收教师所讲解的新知识,而在课后则可以对之前所学习过的知识进行系统性的归纳和总结,这对于提高学习效率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说,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归纳意识对于学生发展有着较为显著的作用,而本文主要就是对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归纳意识培养的重要性,以及具体的培养策略进行了分析。

一、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归纳意识培养的重要性

数学这一门课程教育的本质就是为了培养学生思维能力,长时间以来,初中数学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数学教学的过程中,都是比较重视课堂演绎,没有在教学过程中教会学生如何对鼎力、公式以及概念的形成以及发展进行探索,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归纳意识就很难养成,最终也就致使学生很难掌握以及理解数学知识。可是,归纳意识对于学生而言又是非常重要的一项思维能力,如果学生具备较为良好的归纳意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就会起到较为良好的教学效果,而学生则能更好地理解相关数学知识,最终就能有效的促进学生数学能力的提升,为其今后数学学习奠定基础。

二、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归纳意识的培养策略

1.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进行推理归纳

在教学过程中,推理归纳一般都是在经验材料基础上所产生的,所以要想实现培养学生归纳意识这一目的,还是需要从特殊并且具体的示例中着手,让学生通过分析、观察以及联想来对材料一级级经验进行归纳和整理,以此来形成一种猜想,之后再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验证这一种猜想,同时对其加以应用,从而就能真正实现培养学生归纳意识这一目的。在归纳意识培养过程中,初中生本身思维较为活跃,形象思维相比较于小学而言也有了较大的发展和成熟,而可是抽象思维在这一阶段还是处在发展阶段,所以,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归纳意识培养的过程中,还是要结合教学内容以及学生认知水平,为学生创设一些生活化、具有趣味性的问题情境,以此来激发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以及动机,同时让学生直接在情境当中接触材料以及经验,并且对具体的材料进行归纳和总结,从而就能实现培养学生归纳意识这一目的。例如,教师在开展《正数和负数》相关内容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实际生活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天气预报报道在2017年5月当中的某一天某市气温是-3℃至5℃,其中-3℃代表的是什么?5℃代表的又是什么?这一城市温差是多少?”通过这种和学生实际生活相关的问题,学生在理解过程中就会十分的顺畅,这样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注意力也就会十分的集中,之后教师就可以通过这一生活情景来让学生对正数、负数这两个数学概念有一个较为理性的认识,并且让其在日常生活现象当中归纳出这两个知识点,从而就能让学生归纳意识得到发展和进步。

2.积极开展分组讨论,在讨论中归纳知识点

人本身就属于群居动物,没有任何一个人可以离开世界或者是社会单独存在,在学习过程中也是如此,数学学习过程中,学生不仅要具备较为良好的学习态度和品质,还需要在学习过程中不断的和学生以及教师进行交流,这样才能有效的对知识进行归纳。所以说,初中数学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归纳意识培养的过程中,还可以积极开展分组讨论,通过分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多加进行交流和沟通,这样学生在遇到问题的时候,就能学会从他人的角度以及观点对问题进行思考,这样就能起到良好的学习效果,此外,学生之间的相互合作,本身就能然W生归纳思想得到一个较为迅速的发展,因为其能够在分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学会从不同角度对问题进行思考,更加懂得去变通,而这些对于学生归纳意识的培养都有着十分显著的作用。为此,教师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一定要积极开展分组讨论教学活动,以此来培养学生归纳意识。例如,教师在对学生开展二次函数y=ax2+bx+c的过程中,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对函数和方程ax2+bx+c=0的关系,如果学生归纳意识还不够强的话,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一定要改变之前那种开门见山式的演绎教学方式,在教学过程中转变教学观念,对学生进行分组,让学生成为学习主体,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进行交流和讨论,同时在这一过程中加强引导,以此来发展学生归纳思维,这样学生就能更好地掌握:“当方程有两个解的时候,二次函数和X轴存在两个交点;当方程只有一个解的时候,二次函数和X轴只存在一个交点;当方程无解的过程中,二次函数和X轴之间没有交点。”在学生得出结论之后,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对方程和二次函数进行分析,并且分情况进行讨论,以此来进行总结和归纳,这样学生就能在分组讨论过程中很好的对知识点进行总结和归纳,而教学效果也会更佳,同时也能实现培养学生归纳意识这一目的。

3.积累学习心得,让学生在反思过程中学会归纳

无论在任何一门课程学习过程中,反思都是一个必须要具备的学习态度,其对于促进学生掌握知识、总结归纳之前所学习过的内容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说,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想让学生归纳意识得到培养和提升,还需要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引导学生进行反思,让学生在反思过程中学会归纳,而学生也只有学会了反思,才能避免数学学习或者是问题解决过程中再次出现失误,同时也能让学生在反思过程中发现自身哪些地方较为薄弱,这样就能让学生在不断反思过程中提升自己的归纳意识,让学生思维能力在数学反思过程中得到有效的发展和进步。为此,在初中数学教学归纳意识培养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注重引导学生进行反思。例如,教师在完成“直角坐标系与点的位置关系”这一课程教学之后,教师经常会因为这是一个较为基础的知识点而一笔带过,不对其进行详细的讲解,可是这对于学生而言或许就是较为复杂的知识点,学生如果没有很好的对其进行掌握的话,其今后学习也就会更加的困难,所以说,对于这种较为基础简单的知识,教师也需要起到足够的重视,在教学过程中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讲解,然后在课后提醒学生对所学知识点进行反思,思考直角坐标系和点的位置关系,通过这种方式来帮助学生在反思过程中完成对知识点的总结和归纳,真正帮助学生掌握这一知识点。最后,在数学课程完成之后,教师还可以安排学生在课后书写学习心得和体会,通过这一方式来督促学生进行反思,这样学生在反思过程中不仅能够对所学知识点进行巩固,还能促进学生归纳意识的养成和提升,真正实现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归纳意识这一目的。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归纳意识培养,能够有效的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让学生真正懂得将知识融会贯通,这样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就会更加的顺利,真正让学生能够有效的掌握初中数学知识点。

参考文献:

[1]盘永梅.论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归纳意识的培养策略[J].中学教学参考,2017,13(2):39-39.

第6篇

关键词 初中数学 互学互动 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0引言

互动教学模式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加强教师和学生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通过合作与分享的方式有效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实现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初中数学教学水平的目标。互动教学模式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同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及理性思维能力,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值得推广。

1初中数学教学中“互学互动”教学模式的运用

1.1创设问题情境,引出教材知识

初中数学逻辑性很强,是一门抽象学科,对于初中生来说,理解某些复杂的知识点较困难。因此,初中数学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以课本内容为出发点,结合实际生活、自然环境、编排故事等途径创设问题情境,通过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学互动引出教材知识。因为初中学生对未知事物充满好奇心,具备探究与创新精神,为此教师将所学知识与教材内容预设在问题中,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导学生在疑问中主动思考、认真解答,从而对课本内容有一个大致了解。

比如,学习《认识概率》一章时,教师在课前可以让学生举例身边的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随机事件,通过具体实例使学生明确掌握各个概念的定义。同样,学习《一元一次不等式》时,教师可以在课前提问学生:假如双十一买家回馈活动,S超市和B超市同时做活动,其中S超市是全场5折的销售方式,而B超市实行买一百送五十,在S和B两家超市商品标价相同的条件下,去哪家超市购物更合算?这样的问题与生活息息相关,不仅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主动思考,而且大大降低教师的课堂教学难度。

1.2加强合作探究,提高教学效率

教师在实现师生之间互动的同时,鼓励学生沟通交流非常有必要,合作学习让学生交流各自经验,涉足未知领域并且对已知内容形成更深层次的了解。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进行分组,让同学们通过合作方式解答问题,以此保障学习有效性。在小组式探究活动中,教师要注重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适当引导学生利用高效思维分析问题,加强对学生的启示诱导教育,主动为学生搭建探究学习平台。合作交流式学习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氛围,增进同学之间的友好关系,而且可以通过同学间的取长补短,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例如,学习《矩形、菱形、正方形》一节时,教师可以将全班同学分为三个学习小组,每组分别讨论一种图形的性质及判定方法,并让学生用虚线画出图形的基本变化过程,并配以文字说明。探讨结束后,教师可以评选出最优秀的小组,以此激发学生的探究欲。学生之间的积极互动能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1.3检验学习效果,巩固所学知识

初中数学教师备课时整理测试试题,在下课前几分钟对课堂知识进行当堂检验,是互动教学模式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试题检验方式既可以巩固课堂内容,又可以让教师及时发现同学存在的问题,对学生的理解水平有一定的了解。教师检查试题后可以对典型错误进行纠正,寻找一些简便的技巧,帮助学生学会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例如,在对《对称图形――圆》一节进行当堂检测时,要将涵盖知识点的题目都考虑在内:点与弦的位置关系、点与弧的位置关系、平行弦c圆心的位置关系、相交弦与圆心的位置关系、相切圆的位置关系。教师便可根据几个知识点设计相对应的题型,考查学生的掌握程度,当堂检测使学生以例题及时巩固新知识,复习旧知识。

1.4归纳总结知识,强化思维逻辑

教师在课前引导学生思考,课上鼓励学生合作学习,知识概念讲解结束后以习题方式查缺补漏,还应当在课后对知识进行系统性归纳,总结重点知识,这是互动教学模式最为关键的一步。教师将考试中容易考察的题型进行归类,并且鼓励学生总结在合作交流中学习到的心得体会,引导学生对课本知识进行全面认识,帮助学生牢记并且熟练运用数学知识。

例如,学习《勾股定理》一课,此定理是初中数学中相对重要的知识点,勾股定理诠释了直角三角形三条边之间的数量关系,当设其中一条直角边的长度为未知数,可以建立方程求解,实现形和数的有机结合,实现解题目标,灵活运用此定理能解答直角三角形中的几何问题。因此,结束课程之后,教师要求学生整理重点知识:由勾股定理可知,已知直角三角形中两条直角边为A、B,斜边的长为C,能得出A2+B2=C2,即已知直角三角形中任意两边的长,可得出另一边的长。此概念看似简单,但实际应用时通常结合多方面知识共同出现,教师进行导学归纳,将知识精华部分进行总结,使学生为后期图形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2结语

初中数学各节知识环环相扣,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科目。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引入互动教学模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提高学生主动思考及独立解答数学问题的能力,互动教学模式能加强师生间的学习交流,增进同学之间的感情,以达到大家共同学习、一起进步的学习目的。

参考文献

[1] 林飞鹏.探究初中数学教学中“导学互动”教学模式的合理运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5(08):105.

第7篇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课程改革;实践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现代社会对知识创新和实践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提高教育质量是实现“科教兴国”的重要途径。我国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基础教育改革,取得了一定成效。教师作为课程改革实施的主体,更应该适应新形势下对人才的要求,树立自身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积极加入课程改革的实践中。作为教师队伍中的一员,作者通过研读数学课程改革的相关文件,结合课程改革方面的信息,在数学新课标的指导下进行了初中数学教学实践,探讨了一些新的教学方法,对学生的数学学习有一定的帮助。现将初中数学教学实践方法进行总结,以供大家参考。

一、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初中数学教学中普遍存在学生感觉数学枯燥、缺乏学习兴趣的问题,影响了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和积极性。数学来源于生活。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注重联系实际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了解学习数学的重要作用,进而更好地学习数学。数学与生活密切相关,脱离了生活实际的数学教学,数学学习也失去了应有的魅力。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可以结合生活经验来教学,让学生利用自己的已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理解学习数学的实际意义,进而主动去学习数学知识。在教学中,教师除了根据教材上的案例教学外,还可以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例如,在习题中会碰到购物打折问题,可以要求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寻找这些数学素材,然后引导他们分析打折后的消费者是否可以省钱,可以省多少钱?让学生在这样的数学情境中感受数学的作用,进而产生学习兴趣。课后可以布置一些小练习,让学生统计自己家电话费的缴费情况等,训练学生的统计能力,这样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形象化了,也能培养学生利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

二、注重对学生数学交流能力的培养

数学是文化交流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的思想和方法与我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我国的《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数学交流的教学要求,因此,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对学生数学交流能力的培养。数学交流有助于学生联系抽象的数学符号和直觉的数学概念,全面理解事物,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进而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教师可以从数学语言学习、开展课堂讨论和数学交流训练,以及创造数学交流机会等方面提高学生的数学交流能力。例如,在数学课堂上碰到一些证明题,可以引导学生探讨多种证明方法,寻找一题多解,也可以鼓励学生提问和进行反驳,并让学生通过口头或书面表达的方式,把自己对解题的理解和心得表述出来,在这样的情境下他们可以从多个角度去思考和理解问题,也学会了分享数学经验和相互合作。

三、结合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主动性

初中数学新课标中指出,数学教学应培养学生的主动性,让他们在数学教学活动中主动进行观察、实验、验证和交流等。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多给学生提供数学活动的机会,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他们学会自主探索和交流合作,进而在实践中真正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和数学技能。例如,在数学中涉及圆周角定理的证明时,可以先展示几个与圆有关的几何图形导入课题,然后让学生根据课本上的概念画一个圆,并连接圆上的任意四个点得到相应角,找出有多少个圆周角,看谁连的多、连的快,最后讲解圆周角的证明方法,和学生讨论圆周角的学习方法。通过学生的积极参与和动手实践,培养了学生综合分析和推理论证的能力,也能帮助他们形成自己解决问题的思路。同时教师可以通过一些有趣的数学活动,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增进学生学习的浓厚兴趣。例如,可以介绍学生阅读一些数学小故事,写下自己的读后体会,在课堂上交流学习感受,以激励学生端正学习的态度,主动学习数学知识。

初中数学教学实践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教师在教学中需要多进行总结和反思,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素养,以适应新课改的需求。同时也要加强与同事的经验交流,不断学习探索,数学教学中需要联系生活实际,充分利用数学活动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注重对学生数学交流能力的培养,以此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素质,更好地完成数学新课标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吴海荣,全.数学新课程标准下教师有效教学行为分析[J].数学教育学报,2010.

第8篇

关键词: 初中数学教学 素质教学 评价体系 解决途径

1.引言

数学向来以抽象性著称,不像语文需要形象思维,数学学习则对学生提出了更高的逻辑性要求,其严谨的推理性等本身特点,使数学教学一度陷入枯燥乏味的泥潭中,很多学生更是避而远之,导致数学成绩一再下滑。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之下,老师过分追求学生分数的提高,成绩不好的学生多次受到打击批评,造成恶性循环,失去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初中数学可以说是对学生学习数学的再启蒙,有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因此,必须高度重视初中数学教学,摆脱应试教育,大力发展素质教育,将素质教育渗透数学教学的各个方面,使学生真正爱上数学,真正产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我国的教育长期以来都是以应试教育为主,过分重视分数的高低,而忽略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造成高分低能的现象普遍存在。

数学是生活中应用最广泛的学科,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在素质教学中,数学具有抽象性、严谨性、广泛性等特点。在传统的教育理念影响下,初中数学教学并不注重思维能力的培养,而是单方面地教授学生死记硬背公式、定义、题型,一味地进行题海战术,造成数学学习更加抽象、乏味,使学生失去了数学学习兴趣。随着我国社会科技的发展,传统的教学理念已经不适合社会发展,因此初中数学教学要在素质教学理念下,根据数学的学科特点,除了保证学生学习数学的基本知识与技能外,还要积极探索通过素质教育的途径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应用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

2.初中数学素质教育的基本特征

根据数学学科本身的诸多特征,初中数学的素质教育具有很多自身特点。传统的应试教育忽视了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这个重要问题,一直以来都是老师一味地灌输,而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素质教育则要求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不断地开发自身潜能,老师起引导和辅助学生自主学习的作用。另外,在素质教育过程中,要求初中数学教师对学生一视同仁,摒弃分数决定一切的陈旧思想,对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要重点从其他方面开发其潜能,促进其能力的提高,多鼓励、多引导,切不可放弃。素质教育中考试内容的设定,要以贴近生活,有益于今后的生活工作为原则,测试学生最基本的知识和技能,切不可走偏难怪的老路。不仅语文有语言,数学也有自己的语言,而在以往的教学中往往忽视数学的专业术语和专业思维的培养,学生无法做到用独有的数学语言回答问题。要注重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引导他们建立一套自己的学习方法和学习计划,使数学学习变得轻松起来。应该大力推广数学的实用价值,使数学教学走进日常生活,将日常生活中出现的问题用数学方法来解决,体现数学的实用价值,将其应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

3.初中数学素质教学评价现状分析

3.1评价指标具有单一性

目前初中数学教学中素质教育评价标准只有单一的课程测验方式,并没有完整的评价系统。初中数学教学进行课程改革需要完善的指标体系作为有效的检测方式。因此,建立一个多元化、多样性、多维性的评价体系,有助于推进初中数学教学的改革进程。

3.2评价指标具有片面性

随着升学率的地位不断提高,分数作为重要的评价标准,这样单纯强调分数的评价机制已经违背了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教育准则。素质教育的课程改革不再需要分数作为唯一评价指标。全面进行素质教育,培养新世纪高素质人才,避免出现“高分低能”的人。现有的评价体系并不能完全反映出学生的整体素质和综合能力。

3.3评价体系具有静止性

目前评价体系出现“静止性”的问题,严重影响了课程改革的方向。对学生进行全面的、综合的评价要用发展的眼光,而不是静止的眼光看待,静止性导致评价体系不能全面反映学生的综合素质,不具有科学性。

4.有效的解决途径

4.1重视数学意识、数学思想及数学思维的培养

初中数学是基础数学知识、概念和规律,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因此,教师在教学中注意对学生进行思维上的引导,从学生实际情况和已掌握知识出发,逐步将抽象过程教给学生,让学生对原型有一定的了解和认识。加强学生对原型概念、用途及其适用范围的掌握,使学生掌握学习数学、运用数学、实际应用数学的技能,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记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意识。数学思想指的是对数学基本知识和学习方法形成的科学认识,是解决初中数学教学问题的有效方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我们应充分利用数学知识,挖掘出解决问题的数学思想,制定培养数学思想的教学目标,使学生充分掌握、吸收数学思想及方法。为了进一步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我们要时刻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思维变化,研究初中数学学习中思维活动的发展状况。思维在初中数学学习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关注学生素质教育的发展情况,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4.2创造良好学习环境

良好的学习环境有助于学生学习知识与培养能力,教师需要重视教学环境的创造,轻松和谐的教学环境不但有助于学生心理素质的提高,还可以让学生解除心理戒备,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对数学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良好的教学环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初中数学教学要与德育工作相结合,在常规的教学中,根据教学的任务组织教学形式,注重对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然后根据德育工作的基本特点和基本规律的研究,确定教学内容和形式,培养学生在创新过程中良好的品德。

4.3理论教学与实践活动相结合

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活动相结合,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得以提高,开展有关数学的课外活动,是对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发展。可以根据各个学生的兴趣爱好、特长优势,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使学生在参与活动的同时,学习数学课外知识,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学生可以通过自己设计、自我发现、自我组织的形式,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通过学生自己组织活动,寻找到有效的解决方法和途径,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一是教师可以通过加强建立模型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建模能力。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从学生比较熟悉的生活生产、科技应用、商品经济等方面提取一些实际例子,改编常规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进行建模训练。二是在现实生活中给学生创造机会,让学生自己进行操作,应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鼓励学生参加相关的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真正地学会运用数学,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

4.4提高学生的数学意识

数学意识,即是指在处理问题的过程中惯性地从数学的角度出发,根据已有的数学知识,利用数学工具解决问题的一种思维方式。数学意识是对已掌握的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的心理,而数学知识的掌握是数学意识形成的必不可少的前提和基础,没有数学知识的学习就无从谈起将数学应用于实际生活,因此,数学意识的产生是对数学学习的升华,是更高层次的掌握。数学意识的培养和提高是初中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要想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数学意识,就要从日常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入手,将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多多引入抽象的数学概念中,从日常生活中构建数学模型,从应用题引出数学公式,引导学生自主思考解决问题。在进行新知识的讲授时,要摒弃题海战术,改变学生通过习题演练记住知识的教学模式,注重问题教学模式的应用,通过提出问题,让学生自己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培养学生用数学、将数学作为解决问题的有效工具的意识,使学生认识到数学的巨大作用,从而培养数学学习兴趣。

5.宿迁市的成功案例分析

宿迁市在2009开展了一项关于中小学素质教育发展的评价策略项目研究,以促进中小学的新课程改革,推进素质教育,提高办学质量为目的,开展了为期两年的实践研究。课题的研究对象为泗阳县实验初级中学在校学生,获得了可喜的成就。本课题首先分析了近几年来泗阳县实现初级中学的课改情况,从最初的新课改实施出现的诸多问题,到后来民办教育冲击所带来的巨大挑战,再到后来张凡校长的大胆改革,都为该次素质教育的实行做了重要的铺垫。

本课题所用的试验方法主要是调查法,通过调查在校学生,了解教育心得现存问题,掌握学生的发展性评价策略效果。实验分为准备、研究、总结三个阶段,根据实验所收集的一手资料,参考文献,进行总结分析,形成课题研究报告。该课题在所有研究人员的不懈努力之下,取得了不菲的成绩。通过研究,创立了一套多元化的学生评价体系,其中包括评级主体多元化、评价标准多元化、评价方式多元化和评价内容多元化几个方面,教师从根本上树立了新的教学价值观和评价体系,更注重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老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更加平等。评价原则更是避开了应试教育的重压,坚持以人为本的基本原则,挖掘学生自身的潜能,多鼓励、多信任,使每个学生发挥其特长。评价原则则秉承合理、民主、公平公正、透明的优良美德,自评、他评、师评、小组评价相结合,使结果更加证实可信。在公布成绩时,还注重了进步的重要性,不仅对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提出了表扬,还对有进步的学生提出了鼓励,这就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力。通过本课题的实践研究,学校的德育成果丰富,老师的教学水平登上了一个新的台阶,教育观念得到转变,学生的综合素质获得提高,学习热情空前高涨。

宿迁市中小学素质教育实施的成功案例表明,素质教育的普及需要彻底大胆地改革。要想从根本上解除应试教育的诟病,初中数学教育也要大胆创新,自上而下地转变思想,发展成绩评定多元化,改变以前的以分数作为唯一评价标准的思想,将数学素质教学的实行落到实处。

6.结语

素质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开拓创新能力和实践应用能力,初中数学教学中素质教育的评价成为教学课程改革的重要影响因素。建立完善的评价机制,促进初中数学教学的改革,培养符合新时代要求的高素质人才。在素质教学的实施过程中,还要重视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教师要完善教学评价体系,深层次地分析知识的内在联系,使知识转化为思维的迁移提升,将学生作为教育教学的主体,积极寻求学生学习的动力所在,发挥老师应该发挥的引导辅助作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初中数学素质教育不是一蹴而就的事,需要老师和学生长期的配合和努力,需要不断地实践以获得新的方法和途径。

参考文献:

第9篇

关键词:农村初中数学;教学现状和对策;策略

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灌输和依赖性记忆,学会在实践中独立思考,学会和别人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体会,形成良好的互动学习方式才是现代教学,尤其是数学这一抽象学科教学的进步之处。而对于农村初中而言,由于存在教学条件和城市的差异,更加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尤为重要。

一、农村初中数学的教具使用

数学是一门抽象性、逻辑性相对较强的学科。初中生的思维比较简单,正是从具体思维向抽象思维为主过渡。随着现代新课程的发展,数学学具也不断地进入学习课程。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和学习,尤其是几何图形的认识,教具会起到很大的帮助作用,更好地理清各个图形相互之间的关系。由于教具具有直观具体的视觉感受,可以有效地使抽象问题具体化,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好奇心和兴趣,使其更加主动地接受知识和学习,鼓励学生进行探索和发现,把枯燥的知识变成有趣的实验和体会。

但在农村的很多初中,学前教育的各种条件都比较不完善,并且应试教育的思想在人们的意识中有很深的影响,对使用学具的方式不够重视,因此它的教学使用率并不高。尤其对于农村的教师,因为长期受传统教学方式的影响,习惯用刻板的板书教材教学,不能正确认识教具的作用,认为他像玩具会影响学生的上课效率。并且农村的学生对学具的认识、操作开始的较晚,动手的能力相比城市的小孩较弱,不能独立地、灵活地进行使用。特别地,对于初中的学生,可爱淘气,喜欢乱动,相对来讲定力较差,教具的使用不得当很容易使他们分散注意力,偏离了有效教学的目的。就像有时经常会听到很多教师的困惑:上数学课教具的使用让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积极,但是教学效率并没有很高,很多教学任务并不能当堂完成,到底应该如何合理的平衡教学关系让很多老师愁眉不展。所以,如何使教具的使用在农村的教学中更有效地发挥作用,使学生更爱自主探索数学世界的奥妙是对当前农村数学教学的一个思考。

二、农村初中数学教学生活化

因为农村的生活更贴近自然,有很多有趣的生活现象,并且在这最原生态的生活现象里其实包含了很多的数学知识,所以,用现有的资源去融入数学教学,挖掘农村数学与农村生活现象之间的联系,找出连接点,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学习和教学效率的提高。在教学的过程中,在面对一些相对困难的题目的时候,教师应该采用生活化的教学方法。例如,利用平面图形知识,为自己家设计某样东西(如窗台、台布等),也可以为学校设计花坛,给学生具体的一块正方形地,要求种花面积是花坛的一半,怎样设计?若给出几种草的价格,总费用为一千元,又怎样设计?这些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

找到更有效的教学方式,并且合理利用资源是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环节。数学本来就是一个应用型学科,学会运用数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才是真正的数学目的,也才是学生口中真正的学会。在农村,需要的不只是单纯的完成课本的教学和课后的练习题,老师应该针对性地设计实际的问题让学生结合数学知识去解决,这样可以避免学生作业偷懒,同时提高学生自己思考和动手的能力。虽然可能适合农村初中生解决的实际生活问题并没有很多,但是我们应该积极地去发现,去捕捉可能的问题,让学生在生活中感受数学的奥妙和乐趣。比如,可以让学生自己去农村周围的集市上,利用自己学过的数学知识去购买一些简单的生活用品或者食物,做一些简单的计算,或者做一些蔬菜价格的调查等等一系列能够让他们发觉数学的生活问题,这样不仅提高了数学学习的趣味性,也锻炼了他们学习的能力,培养他们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总之,在农村有限的教学资源和状况下,把数学生活化无疑是一种很好的进步,捕捉生活中存在的数学问题,有效的转化为学习问题并将之引进教学课堂,可以锻炼农村的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和善于观察发现的思维能力。

三、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效率

除了上述的两个方面,随着新课改的教学发展,农村的教学也应不断创新和推进。设立问题情境、模拟化教学方式会大大提高教学效率,并且不需要很多的教学设备以及教学资源的投入。在这些问题情景的创设中,学生会被新奇的课堂方式所吸引,主动地去探求每一个问题,学会在老师的指导下去分析知识,把新旧知识通过这些互动联系起来,通过这些联系找到答案。

但是,找到合适的问题需要老师花费一定的精力,并且问题的设计必须符合学生的实际能力,否则,如果题目过难,学生会因此却步不愿意主动学习,太简单则没有实际效果。因此,合适的问题情境处理,可以让他们慢慢地找到兴趣点,激发探索动力,提高主动去发现问题并愿意去了解问题的意愿。特别是对于农村的学生,是一群还不能够完全控制自己想法的,更容易被引导,但前提是方法合适,只有如此,才能把他们的潜力挖掘出来,让他们更快地成长,更好地进步,不会因为环境和资源的相对落后而不能像城市的学生一样更好地去吸收、理解和运用知识。

所以,针对农村初中的数学教学,找到合理的方法,合适的方向,就能促进学生的成长和进步。农村初中数学在教学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是在日积月累的过程中形成的,因此也不是一天就能够解决的,需要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因此,我们应该结合实际的情况,结合具体的教学的过程,积极地寻求相应的解决措施,为农村初中的数学课堂积累教学经验,从而提高农村初中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张强.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和实践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 

[2]张伍言.试谈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高策略[J].基础教育研究,2013,(5):34-35. 

第10篇

关键词:初中数学;高效课堂;应用价值;情境;多媒体

高效课堂一直是众多教育者所追寻的教学目标。但是,什么是高效呢?又该采取怎样的措施来保证高效课堂的实现呢?下面,我就先对高效课堂的定义作个简单的介绍。高效课堂指的是课堂的高效率、高质量、高效益,即在有效的教学时间内,投入最少的人力、物力、精力,获取最大的教学效益,打造“低耗高效”的教学课堂。下面,我就详细地谈一谈构建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具体策略。

一、让学生认识到数学的应用价值

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先生曾说过一句话:“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得出结论:我们生活中处处充满着数学。所以,作为一名初中数学教师,我们必须拓宽学生对数学的认识,让学生了解数学在我们生活中的应用价值。而且初一学生在小学可能没有接受过数学教师这方面知识的传授,所以我们更要注重在初一年级就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在我们生活实际中的应用价值。这就要求我们在数学课堂上从学生的现实生活中抽象出一些数学问题,让学生感觉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数学与我们的日常生活与工作息息相关、数学是我们生活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时,教师也要注意增加数学的生动性和趣味性,让学生对数学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只有这样,学生在认识到数学的应用价值之后,才能刻苦学习并且保持兴趣不减。

二、精心创设情境,使乏味课堂变趣味课堂

数学在大多数学生心目中是一门极为抽象和难懂的学科,所以,一提到数学,很多学生都会产生惧怕心理,更别说让学生学好数学、建立高效的数学课堂了。因此,我们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应该设计一些精彩的教学活动,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不再认为数学是一门枯燥乏味的学科,数学课堂也不是单一死板的。而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不失为实现此目的的一条有效途径。比如,在学习七年级上册第一章《丰富的图形世界》中“生活中的平面图形”的内容时,我首先让学生观察教室里的课桌面、黑板、门窗等,并问学生这些都是什么样的平面图形。然后我让学生走出教室,到校园里或者操场上观察还有没有其他的平面图形,学生在观察和讨论的过程中会学到很多关于平面图形的知识,也对我们日常生活中蕴藏的一些几何图形有比较清楚的认识。这样,通过创设教学情境,学生不仅学到了知识,还会感觉到数学是一门具有趣味性和实践性的学科,从而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这就为高效数学课堂的建立提供了有效的保障。

三、合理运用多媒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美国著名教育家布鲁姆曾说:“学习的最大动力,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所以,我们要想建立高效的数学课堂,首先让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而多媒体技术因为其具有的独特性和新奇性,对于具有较强好奇心理的初中生来讲,有着很大的吸引力。因为多媒体技术可以把音、图、文等有效地结合在一起,把抽象难懂的数学知识以更加直观和形象的方式展现在学生面前,能同时调动学生视觉、听觉等多种感官,这能极大地激发起学生的学习热情。比如,在学习七年级上册第一章《丰富的图形世界》中“从不同方向看”的内容时,我们就可以利用多媒体给学生展示几张同一物体从不同方向看的图片,无论是俯视、左视还是主视,都给学生提供了很好的视觉效果,比靠教师的口头讲述要好得多,而且教师如果利用粉笔画出来的话,不仅浪费时间,画出来的效果也远远不如多媒体展示出来的效果好。

以上是我对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构建策略的几点想法和建议。

总之,创建高效的初中数学课堂并非一日之功,而是需要我们不断摸索、不断实践,并对我们的教学实践进行反思和总结,以创新研究出更多适合学生、并能为学生所接受的教学方法,使初中数学课堂质量不断得到提高。当然,构建高效数学课堂的道路上肯定不是一帆风顺的,而是布满了荆棘,这个时候就需要作为课堂引导者和组织者运用智慧去解决这些问题,使初中数学课堂的有效性工作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马复.初中数学教学策略.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第11篇

〔中图分类号〕 G63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4)

21―0053―01

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自觉地、主动地运用心理学,特别是教育心理学的原理和方法,以及心理辅导的艺术、策略、技术,对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状态适时进行干预和调控,能使其成为推动、促进课堂教学进程的积极因素,真正实现有效教学。下面,笔者就心理学在初中数学课堂上的运用,谈谈自己的一些心得。

一、 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在宽松、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中,学生才敢表真情、吐真言,学生参与数学教学活动的主观能动性才能得到充分调动。学生知识的掌握、能力的培养以及思想品德的形成,都必须通过他们自身的主观努力才能实现。故而,教师应该给予初中生必要的自由活动的时间和自我发挥的空间,应该尊重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让他们在独立平等、轻松和谐的环境中发展自己的学习个性,发挥自己的主动性与创造性。

二、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美国心理学家韦纳将成败的原因分为三个维度:1.内归因和外归因。努力、能力、个性等原因都是内归因,任务的难度、运气、家庭条件等原因都是外归因。2.稳定的归因和非稳定的归因。任务的难度、能力、家庭条件等原因都是稳定的,努力、运气、心境等原因都是不稳定的。3.可控归因和不可控归因。努力、能力等原因都是受个人意志控制的,运气、任务的难度等原因都是不受个人意志控制的。在初中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引导和帮助“学困生”进行积极的归因,调动他们继续学习数学的热情和积极性。对初中生的成功归因于学生学习能力较强、学习比较努力;把失败主要归因于外部因素,即试题较难、运气不好,也可归因于可控的内部因素,如临场发挥欠佳等。这样的归因虽然有时不完全符合客观现实,但这对于帮助初中生克服自卑感、树立自信心起着极其重要的积极作用。

三、利用心理暗示化解困扰

研究表明,只要存在合适的教学条件,绝大多数的初中生都能学好数学。初中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心理困扰大都产生于学习过程中,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避免使用命令式的口气,应尽量使用鼓励性的、商量式的语气说话。例如,“请继续讲”、“你的分析是不是这样”、“请听听我的想法”、“如果这样说是不是更全面”等。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有意识地使用上述积极的语言暗示,增加初中生对自己数学思维活动的认可度,在不知不觉中消除对数学学习的畏难情绪,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

四、分层评价产生积极期望

教育心理学的大量研究表明,教师对学生的高期望会使学生向积极的方向发展,教师对学生的低期望则会使学生越来越差。对于优等生,教师不能一味地大肆表扬,助长他们的自满情绪,而应该通过各种恰当的方式阻止其骄傲自满的心态滋生暗长。对他们的“为难”,在于使其懂得“山外有山”,认识到“学海无涯”,促使其朝着追求卓越的方向发展。对于班上的“学困生”,如果一味地严厉批评,就会使他们产生逆反心理,最终导致学生无心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如果及时捕捉“学困生”的闪光点,多给他们表达和表现的机会,并适时降低对他们的要求,进行积极的引导和肯定,帮助他们强化学习动机和意志,就会使他们逐渐成为课堂教学中的积极参与者和学习上的进取者。

五、畅通交流渠道

第12篇

关键词:初中数学 创新 教学方法

一、对新要求下初中数学教学的简要分析

传统的初中数学教学都是以做题为主,鼓励学生每天多做题,做难题,师生之间不仅缺乏交流,而且教学环境单一,学生容易厌倦,各方面的能力提高得也较慢。随着新教学课程标准的颁布与实施,一股创新热潮正席卷着初中数学教学。新课程标准不仅要求学生有较强的做题水平,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力也有颇高的要求,要求学生能将自己所学应用到生活实际中。

新课程标准不仅对学生提出了新的要求,也给数学教师提出了难题,如何改变以往固有的数学教学模式呢?首先,教师应当给学生创造一个宽松的学习氛围。一个好的氛围对于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能力都非常重要。教师应该改变传统教学中教师讲、学生听,教师说、学生做的模式,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互动,给学生应有的空间和理解,建立一种师生平等的关系。这样的教学才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对数学的热爱,学生才能发挥出自己的潜力。其次,在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对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培养。数学教师在课堂上应该给予学生充分的尊重和沟通。当学生被教师和同学认可、尊重时,学生才会与教师、与学生自由、广泛地交流问题和观点,积极地参与课堂,不断地提出问题。教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不应直接讲解,而应只给学生相关提示,给学生自由、充分思考的空间,让学生积极思维,主动探究。这样的教学课堂,比传统的课堂更活泼,也更能激发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再次,在教学中,教师应注意提高学生的创造性,综合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数学中的公式定理,都是数学家在实践中得出来的,如果学生仅仅局限于用其做题,那么学习数学的意义就大打折扣。因此,初中数学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多多在生活实际中应用所学的知识,在碰到实际问题时,能联想到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这样不仅巩固了数学知识,更提高了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并且在生活中的小应用中,学生体验到了乐趣,拓展了创新能力,一举两得。所以教师应多鼓励学生把自己学到的知识应用到生活、生产实际中。

新时代有新要求,新社会需要新的人才。现在的教学已经摒弃了死记硬背的老旧观点,提倡创新、实践、综合应用,同时也推动了教学的改革与创新。这就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达到新课程改革的目标。

二、初中数学创新教学方法

1.以学生为主体,鼓励学生多加参与

这种教学方法充分重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适当地发挥引导作用,让学生在理解和尊重中学习和提高。那么教师如何实现这种教学方法呢?在课堂上,教师应该根据所学内容,结合学生实际,提出开放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究,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解答。然后,教师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解答,提出各种猜想,并运用制作模型、实践等方法验证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学生之间通过观察和交流,探索课堂中的问题,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

同时教师也应注意提出的问题是否能够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学生自主研究问题的能力。现在的数学题目不同以往,更加灵活多变,往往一道题有多种不同的解答方法,这就需要教师在提问中逐步地提高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使学生能够一题多解,触类旁通,遇到一个问题,能提出多种不同的解答方式,并且遇到同类型的问题,也能够快速地解答。这种教学方法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拓宽了思路,拓展了能力,有其特有的创新性。

2.师生多加交流,加强互动

这种教学方法适用于综合复习和单元总结。首先,教师提出问题,问题应该基于当前需要复习的内容。然后,教师引导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回忆,所学的重点是什么,难点是什么,基本公式和定理有哪些,主要解决哪一类的问题,在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应用有哪些,再进行课堂辩论。学生和教师交流,学生和学生交流,交流自己所学心得,交流还有哪些疑难点,有哪些问题还没用学懂,并反馈给教师。教师边提问,边解答,渐渐解开学生心中的疑问,时刻保持和学生的交流互动。最后,教师要对主要内容进行归纳和总结,再次指出重点难点,要求学生重点记忆。同时,教师要让学生指出所学内容在生活中的具体应用,解决生活中的难题,提高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师生之间也有了进一步的交流。

3.注重生活应用,运用多媒体

现在无论哪个科目的教学都主张生活和实际相结合,使学生把课堂所学知识广泛地运用到每天的生活中去。数学教学也是如此。例如,当学生遇到商家打折促销的情况时,教师应该鼓励学生把所学的计算和统计知识加以运用,算出商家这样做是否亏本,能够赚多少。又比如某幢大楼正在建设,在注重生活应用的培养加强之后,学生应能运用所学的几何知识,在脑海中模拟出大楼的模型,估算其边角的角度,并且自己给自己提问,自己解答。能把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才是学习的关键。

运用多媒体的教学,不仅能够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能在图片、视频、模型等多媒体内容中提高学生的生活实际应用能力。大多数学校都已经引进多媒体技术,并应用多媒体教学,其带来的优点也越来越明显。多媒体技术的运用,使原本抽象的数学问题变得直观化、立体化,在几何课程学习中的作用尤为明显。有书本知识作为知识基础,又有各种各样丰富多彩的多媒体资料作为辅助,使单调的课堂增添了不少趣味。学生学得更加扎实,老师也教得更加轻松,学生在多媒体课件的引导下进行探索和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大大提高。多媒体技术的运用,使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紧密结合,减少了数学学习中的枯燥,增加了数学学习的乐趣。

三、结束语

数学教学作为初中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重要性不言而喻。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初中数学教学也需要改变以往枯燥的上课方式,要以增加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学习趣味为主,以学生为主体。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对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进行深入探讨,以增加师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真正意义上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用创新的教学方法为国家培养新时代的人才。

参考文献:

[1]薛森.新课改下的数学教学工作改进方式.初中教学技术,200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