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农村污水处理

农村污水处理

时间:2022-05-08 20:57:44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农村污水处理,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农村污水处理

第1篇

一、农村污水处理的现状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的总面积占了全国的一半以上,但是因为种种原因对农村水污染的治理却一直不够重视,污染防治基本上投入到了全国的工业和城市中,而对于农村的污染处理却基本上不存在。在实际生活中,根据人们调查研究,我国农村的生活污水还具有以下几个特点,其中包括:面广、分散、来源较多、处理率较低。然而造成这些特征的因素的原因主要是:农村的地理环境,造成了这些污染源较为分散,难以收集,并且来源也较多,就造成了污水的处理率较低。

二、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的模式

(一)厌氧沼气池处理技术

在我国农村污水处理的实践中,其中厌氧污水的处理方式能够集中体现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结合,而且这种方式也是最通用、最节俭的。这种污水的处理方式与其合理利用有机结合,这种处理方式通过将污水中的有机物经厌氧发酵,从而产生沼气,然后发酵后的污水被去除了大部分的有机物,从而达到净化的目的。

在农村有大量的材料可以成为沼气利用的原材料,其中包括秸秆和人畜粪便等。经过我们仔细研究,农作物通过沼气发酵可以使能量比直接燃烧提高很多倍,并且通过厌氧发酵过的粪便,其中的营养成分也并没有被损失,并且还可以代替化肥用作田地间。

(二)人工湿地处理技术

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技术,便是利用人工生态系统内多级生物的稀释降解作用来减少水中污染物的方法。并且这种污水处理的机理是通过植物、土壤、微生物与藻类的净化机理,通过综合利用这些净化机理,从而达到净化污水的目的。在这样的情况下,从而构成一个复合的填料床,并且污水在床内的填料缝隙中水平潜流流动。经过研究发现,我们可以在床体上种植具有处理性能好,并且还具有较高的存活率的水生植物。为了能够更好的达到净水的目的,在选择水生植物的时候,还必须选择抗水性较强、生长周期长的品种,比如芦苇。在我国,通过利用这种技术来处理小城镇的污水和农村污水,并且取得成功的实例也较多。

(三)生态系统塘处理技术

生态系统塘主要是通过若干自然或者人工挖掘的池塘,并且是通过菌藻互生作用或者菌藻、水生生物共同作用而达到的净化水资源的目的。经过调查研究,在生态系统塘里面,我们可以种植经济植物并且放养水生动物,从而实现资源化利用。根据实际计算,建设生态系统塘需要的经济成本较少,因为根本不需要任何材料,而且动植物均为土著种类,并且在工程的造价上往往还低于土壤渗透处理系统,因此,根本不需要进行太多的管理。建设生态系统塘可以取得较好的效果,其中出水水质较好,有时候还能够达到脱氮除磷的功能。因此,在农村地区,可以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结合地形条件,建设污水生态系统塘的处理方式。在建设生态系统塘的时候,还需要兼顾挺水植物、漂浮植物和沉水植物之间的合理搭配,从而能够发挥更大的效能。

(四)土地处理技术

土地处理系统属于污水处理的范围之内,这种方式是在人工的控制条件下进行的,是将污水排放在土地上,然后通过物理、化学的净化过程,从而达到污水处理净化的目的。在这个过程中,包括了物理学中的吸附、过滤等,还包括了化学中的微生物的代谢作用。通过这种过程,便能够去除大部分的悬浮物、有机物、病原菌等各种污染物,在有氧的条件下,便能够使这些生物不断新陈代谢,从而让这些污染物质永远处于活性的状态里面。这种处理方式基本上分为慢速渗透土地处理系统、快速渗透土地的处理系统等等。并且这种处理方法,具有投资省、运用费用低、管理简单、维护方便等特点。但是这种系统对土质的要求也高,必须具备通透性较强、活性较高、水力负荷大、处理效率好的特点。但是为了取得更好的效果,可以多多选用砂、草碳以及耕作土来进行人工过滤,从而能够制成人工滤床。

三、前景与展望农村生活污水

第2篇

人工湿地(Constructed Wetlands)是模拟自然湿地机理的人工生态系统,是利用人工构建的湿地系统的物理、化学和驯化的生物生化技术系统协同对污水进行综合作用实现对污水的净化[1]。农村地区的污水若未经处理直接排放会对周围的水体、土地等自然生态造成污染,因此,加强农村地区的污水处理,确保农村水源安全和农民身体健康,已是当前农村人居生态改善工作中所要解决的最急需、最迫切、最突出的问题。

二 、农村污水及湿地处理现状

1.国外污水处理现状

1996年底日本就建成2000多座农村小型污水厂,并成为农业灌溉水源,而残余的污泥则用作农田肥料[2]。德国也很重视污水处理,1992年时德国的污水接管率就已经达到92.2%。对于分散的农村采用分散小型污水处理设施,其主要以腐化池为主,外加生物滤池、生物接触池、稳定塘等。韩国农村居民多分散型居住,小型、简易的污水处理系统得到广泛的应用,其中工艺主要为湿地处理,但缺点是占地面积大,并受供氧、水温和植物生长影响等,这一工艺在欧洲、北美、新西兰等农村也采用广泛采用。澳大利亚则主要采用“过滤、土地处理与暗管排水相结合的污水再利用系统”(“FILTER”法),该系统处理后的中水能满足作物养分的要求[3]。

2.国内农村污水处理现状

我国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比较晚,北方部分农村及沿海地区大部分农村配有污水处理系统,多以单村处理为主。如北京各村现在实行污水处理建设,多采单村处理模式,只有部分相对集中的村落采用集中处理;还有少数靠近城镇的村落,污水管接入城市集中处理管网。分散布置模式采用的处理工艺主要有人工湿地、生物膜法(MBR)、智能化小型污水处理工艺(CWT)等[3]。

3.农村污水人工湿地处理现状

人工湿地是20 世纪70 年代末发展起来的一种污水处理技术, 兴起于荷兰、丹麦、英国等国家,80年代从欧洲到美洲、澳洲等地区和国家都广泛开展了这方面的研究工作[4]。其特点是: 出水水质好, 具有较强的氮磷处理能力, 运行维护方便, 管理简单, 投资及运行费用低。据有关资料显示, 人工湿地投资和运行费用仅占传统二级生化处理技术的10~50%。比较适合于资金少、能源短缺和技术人才缺乏的中小城镇和乡村。

三 、人工湿地类型及去污机理

1.人工湿地类型

1.1表面流湿地

表面流湿地( Surface Flow Constructed Wetland) ,是一种污水从湿地表面漫流而过的长方形构筑物, 结构简单, 工程造价低; 但由于污水在填料表面漫流, 易滋生蚊蝇, 对周围生态会产生不良影响, 而且其处理效率较低。

1.2潜流湿地

潜流湿地(Subsurface Flow Constructed Wetland)一般设计成有一定底面坡降的、长宽比大于3 且长大于20 m 的构筑物, 污水流程较长, 有利于硝化和反硝化作用的发生, 脱氮效果较好。

1.3垂直流湿地

垂直流湿地(Vertical Flow Constructed Wetland),污水沿垂直方向流动, 氧供应能力较强, 硝化作用较充分, 占地面积较小, 可实现较大的水力负荷长期运行。垂直流湿地一般设计成高约1 m 左右的圆形或方形构筑物, 污水的流程较短, 反硝化作用较弱, 且工程技术要求较高。

2.人工湿地的污水处理机理

2.1湿地对有机物去除机理

不溶性有机物通过湿地的沉淀、过滤可以很快从污水中截留下来,被微生物和原生动物及后生动物加以利用;可溶性有机物则通过生物膜的吸附及微生物的代谢过程被去除。人工湿地成熟后, 填料表面和植物根部生长了大量的微生物形成生物膜,污水流经时,SS被填料及根系阻挡截留,有机物通过生物膜的吸附及同化作用而得以去除,因而人工湿地对有机物有较强的去除能力。

2.2湿地脱氮机理

人工湿地中氮得以去除主要是依靠微生物的硝化和反硝化作用来实现, 此外, 水生植物的吸收和氨的挥发也可以去除污水中的部分氮。脱氮机理包括: 植物和其他生物体的吸收,氨化作用,硝化和反硝化作用, 氨气挥发,铵离子交换( 或填料吸附)。

2.3湿地除磷机理

人工湿地污水中磷的去除是依靠填料和湿地中沉积物吸附、微生物和植物的吸收、气态磷( PH3) 挥发等来实现的[5],其中填料和沉积物吸附是人工湿地磷去除的主要因素。当填料对磷的吸附趋于饱和后,湿地对磷的去除效率明显下降。

四、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的生态效应

1.人工湿地的空间生态效应

宏观的生态学研究不足以引发人们对湿地在空气净化、水体自净、固体污染物消融等方面的作用和意义,如果将研究尺度缩小,以某个典型人工湿地污水处理为实例,根据其水量、处理能力等定量的研究,以及湿地在污染物去除及水质净化等功能,势必蕴含着巨大的生态学效应。

2.人工湿地生态效应的空间变异与传播

人工湿地的生态效应在遇到建筑体、干旱、人类活动等干扰时将产生衰减,其衰减规律将直接影响到再生生态的潜在价值,关系到区域内外人工湿地的规划格局和未来发展。人工湿地生态效应的变异扩散在本质上是一非线性的传播过程,除了湿地水体的水质状况,变异与扩散还受地形、植被、气象以及人类活动等在空间上的影响。

3.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的生态效应指标

一般认为健康的生态系统有:活力、恢复力、组织、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维持、管理选择、外部输入减少、对邻近系统的影响及人类健康影响等特征[6]。生态指标包括个体指标、群落功能与结构指标、生态系统综合指标三类。地表水体的生态系统评估指标见表1。

五、人工湿地农村污水处理应用前景及效益分析

1.人工湿地农村污水处理应用前景

1.1人工湿地是一个综合的生态系统,在促进废水中污染物质良性循环的前提下,充分发挥资源的生产潜力,防止生态的再次污染,获得污水处理与资源化的最佳效益。

1.2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用来处理各类不洁的水体 ,包括家畜与家禽的粪水 、尾矿排出液 、工业污水、农业废水 、垃圾场渗滤液 、城市暴雨径流或生活污水 、富营养化湖水等等。

1.3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技术的高效率、低投资、低运行费、低维护、基本不耗电等优点适合我国广大农村应用。

2.人工湿地农村污水处理效益分析

2.1生态效益。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的最直接效果就是生态条件的改善,特别是当采用人工湿地处理技术时,通过居民区生态生态的综合治理,可提高居民的生活生态质量。

2.2能源效益。污水处理厂需要一定的能源消耗,如果采用厌氧分解工艺,将产生的沼气收集发电可解决部分能源问题。人工湿地或土地处理系统一般不需要消耗能源或耗能极少。分散污水处理设施需要消耗一定的电能。

2.3社会效益。污水处理既可提高水资源的重复利用率、缓解水资源供需矛盾、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又可改善农村地区的生态生态条件、缓解城市的人口压力、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对我国社会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常高峰, 人工湿地在生态环境建设及污水处理方面的发展和应用. 陕西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03).

[2]王滢芝与赵旭雯, 人工湿地污水处理问题讨论. 水工业市场, 2011(10).

[3]李贵兵等, 新农村建设中污水处理系统研究.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2009(06).

[4]朱伟芳, 任亚可与许丹丹, 城郊生活污水处理工艺探讨——以郑州市西流湖流域生活污水治理为例. 河南科技, 2011(09).

[5]杨俊与龚琴红, 人工湿地在我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中的应用. 农业环境与发展, 2007(02).

第3篇

[关键词]生活污水 现状原因 策略建议

中图分类号:U28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01-0322-01

近年来,随着我国新型城镇和农村建设政策的推行,我国农村的经济建设和农民生活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和改善,农民的居住环境和农村的基础建设也得到了很大的改进。但是农村污水的排放量日益增加,主要原因在于大多数农村缺乏排水通道和污水处理系统,大部分生活污水都随意排放,或流进村外河流、闲置的大坑,或排出室外后任意流入街内等待自然渗入地下,只有很少一部分得到人为的处理后被利用。这种现象长期得不到处理和改善,就给农村环境保护工作带来很大的困扰,不仅污染了河水和生活用水,还直接危害着农民群众的生存环境和身体健康,从而影响并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基于以上所提到的现象,本人就结合自己多年的工作经验,就农村环境保护和污水处理方面的内容进行了探讨,仅供同行们参考。

一、我国农村生活环境污水处理的现状

农村污水产生的渠道是居民生活过程中的厨房污水、洗浴污水和粪便的冲洗水等等,其难于处理的主要原因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大部分村民的环保意识薄弱,对生活污水所造成的危害认识不到位;

2、虽然近年来国家对新城镇的建设投入的力量和资金有所增大,但对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方面投入还有所欠缺,造成农村污水处理效率较低;

3、农村环境保护的人才缺乏,缺乏特定的负责环保的机构;

4、受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和人为因素的制约,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的技术得不到很好的改进和提高;

5、 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的工艺与技术在很大程度上受农村的自然地理条件的影响,不能很好的发挥其作用;

6、因农村居住地不集中,再加上人们的环保意识参差不齐,给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带来很大的不便;

二、对农村生活环境污水处理的策略和建议

1、加大农村环境保护的宣传力度,增强农民环保意识

农民群众的环保意识较差,是环境污染物的制造者,同时也是环境保护治理工作的受益人。因此,唤起农民群众的环保意识和加大环保的宣传力度至关重要。例如可以通过广播、报纸和宣传板报的形式将环保宣传落实到位,深入到每个家庭,让他们意识到农村生态环境的保护关乎到他们每个人的切身利益,关系到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关注农村环境建设就是关心自己赖以生存的家园,就是为自己的子孙后代谋福利。

2、建立并完善农村环境管理机构,制定切实可行的法律法规

目前,农村的环境管理机构缺乏或者不够健全,如果想做好农村环境保护并使农村污水处理工作做到位,做到实处,除了树立并增强农民群众的环保意识之外,就是要建立并完善农村环境管理机构。例如在各个乡镇、农村建立环保所,全权负责所管辖区的环境保护工作,做好有效的监督和管理,对出现的问题要及时解决,好的方面要做好宣传,树立良好的典型。除此之外,要制定关于农村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把一些故意制造环境污染的现象纳入到相应的法律法规中,从而规范人们的行为,使环境保护的意识真正植入人心。

3、加大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系统建设资金的投入

若想增强农民群众的环保意识,加大环境保护的力度,如果没有相应的硬件建设,农村污水处理根本就不能做到位。因此加大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系统建设资金的投入,就显得尤为重要了。例如村、镇的环境保护管理机构应投入一定的资金,在一些重要的街口或人口密集的地方发放垃圾桶或建设垃圾池,在几个集中的街道安排一名环卫工人,及时对垃圾进行归类和运输,对一些污染性很强的垃圾要集中处理,严禁禁止人们将一些生活垃圾投放到河流中,污染河水,甚至污染了生活用水。还可以投入资金帮助人们群众挖置下水道,集中处理生活污水,预防二次污染。

4、加强农村生活污水管网建设

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应按照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规划,根据农村各方面的实际情况,具体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一是根据居民生活区的地理特点,采取相应的方法,对不能铺设污水管网的地方,可采用明沟再加盖板进行密封的形式,这样雨水可以利用漫流的方式进水排水;如果是大的沟渠,可在沟渠内安装收集管;如果居民生活区内有充足的空间可直接铺设污水管网,但一定要注意尽量减少埋没深度,以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

5、处理农村生活污水时,一定要根据农村的实际情况

一是对布局密集、规模较大的村庄,处理污水时,要采用集中处理的模式。把对农户产生的污水要集中收集在一个统一的处理设施内,然后进行统一处理。这样可以达到占地小、运行安全、成本小、出水水质好的效果。

二是处理农村污水时,首先要对污水进行生化处理,然后还可以在污水处理池子的上方栽种一些根系发达,相对容易茁壮成长的植物。这些植物可以吸收污水中分解出的有机物,从而达到污水净化的目的。

三是建立生活污水净化池沼气。在农村,建立沼气池不仅很方便也很环保。最重要的是采用厌氧发酵技术,将生活中的污水完全净化,并且处理过的污水还可以再次利用,对农民来说,非常经济实用。

四是充分利用氧化塘。氧化塘具有处理污水的功效,并且构造简单,维护起来非常简易方便,是一种具有实效性且节能的污水净化系统。生活中的污水在塘内经过长时间的贮存后,借助微生物的代谢,在菌藻相互作用下,使有机污染物得到分解和去除。氧化塘的有效使用,值得借鉴和推荐。

五是人工湿地生活污水处理技术的使用。湿地可根据形成的条件分为人工湿地和自然湿地。顾名思义自然湿地是在自然状态下形成的,而人工湿地是在自然湿地的基础上而研发的一项技术。和自然湿地相比较,人工湿地更加强化了湿地功能,它能有效地将污水分配到长有多种植物的土地上,污水中有机物通过过滤、吸附等作用,促进微生物分解,从而实现污水的高效净化。

综上所述,农村环境保护及污水处理,关键要根据具体实情选择相应的处理方法和技术,应本着经济、高效、节能、简单易行的原则,实现农村污水资源化和无害化的宏伟目标。

参考文献

第4篇

关键词: 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

近年来,中国农村水环境污染问题尤为突出,主要包括饮用水源的污染、农药污水与未经处理的生活污水等水污染问题。最近30 年间中国经济发展突飞猛进,农村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农村生活污水的排放量成倍增加, 96%的农村没有污水处理及收集系统,80%的村庄垃圾堆放在路边、水源地及河流水塘边,这直接造成了饮用水源的污染,危害农村居民的健康。 “十二五”规划将整治农村水环境作为首要任务。因而,以村级为单位的农村污水治理工程已成为建设环境优美、设施完善和文明和谐新农村的重要内容。

一、农村生活污水特点分析

1、 农村污水面广、分散

村庄分散的地理分布特征造成污水分散,难于收集。农村污水来源多。除了来自人粪便、厨房产生的污水外,还有家庭清洁、生活垃圾堆放渗滤而产生的污水。农村污水量增长快,随着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农村生活方式的改变,生活污水的产生量也随之增长。农村村镇人口较少,分布广泛且分散,大部分没有污水排放管网。

2、农村生活污水水量小,变化大

一般农村的生活污水量都比较小,除小城镇外,农村人口居住分散,水量相对较少,相应地产生的生活污水量也较小。居民生活规律相近,导致农村生活污水排放量早晚比白天大,夜间排水量小,甚至可能断流,水量变化明显,即无水排放呈不连续状态,具有变化幅度大的特点。大部分农村生活污水的性质相差不大,水中基本上不含有重金属和有毒有害物质,含一定量的氮、磷,水质波动大,可生化性强。

二、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农村地形复杂,布局分散,这增加了对污水收集处理难度。经调查显示,大部分农村地区没有铺设排水管道,尤其是经济发展水平比较低的地区,而且污水处理设施比较简陋。此外,污水在输送过程中还会有一些问题,如渗水、漏水,对排水设施周边的土壤与水体造成污染。近年来,农村大部分地区制定了一些适用于农村污水的处理技术、规程等具有指导性文件。农村污水排放具有水质水量变化大的特点,造成污水工程设计处理规模与实际污水量不匹配的问题。一些农村在规划建设污水处理设施时,没有对当地水质水量做出详细调查分析,造成污水处理设施与污水量和污水水质不匹配,出水水质差的问题。中国幅员辽阔,地理地貌、气候环境和经济状况等区域性差异较大,因而在污水处理工艺的选择上也有很大不同,所以因地制宜地选择污水处理工艺变得十分重要。对农村污水进行处理时,工艺选择要以达到当地排水标准和满足当地用水需求为前提。农村污水的治理过程中需要有足够的资金来源,包括工程建设和后期的运营管理维护,这成为制约农村污水治理的一大难题。

三、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

农村水污染特征不同于城市和中小城镇,主要特点是污水水质区域差异大,污染源种类和数量多,污水水量小且排放分散,污染范围大和水质水量变化系数大等特点。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的选择以经济、适用和简便为原则,综合分析技术本身的特征和当地的特征因地制宜,采用投资少、运行费用低、除污效率高、管理简便、容易维护、具有良好抗冲击能力的处理工艺或技术。

1、人工湿地处理技术

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是在自然湿地的基础上进行强化,形成一个生态环境,其中包括动物、植物和微生物,通过一系列的物理化学和生物作用,如吸附过滤、沉淀、植物吸收和微生物降解等,从而达到高效净化农村污水的目的。该技术具有工艺简单、投资少、运行管理和维护费用低等特点,适用于中国南方湿地较多、财政收入和人均收入不高、人口密度相对集中的中、小村庄。此外,人工湿地污水处理工艺运行操作简单,对技术水平要求不高,出水常用于灌溉农田。

人工湿地污水处理工艺由预处理单元和人工湿地单元组成,净化后的出水水质可以达到城镇污水排放标准二级甚至三级处理水平。已有研究表明:当农村污水中污染物浓度较低时,人工湿地污水处理工艺对BOD5的去除率可达85%以上,对CODcr的去除率可达80%以上,对P和N的去除率分别可达到90%和60%。由此可知,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技术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2、生活污水净化沼气池技术

生活污水净化沼气池技术, 是一种分散处理生活污水的装置, 它采用生物厌氧消化和好氧过滤相结合的办法, 集生物、化学、物理处理于一体, 采用多种好氧过滤和多层次净化, 实现污水中多种污染物的逐级去除。它将污水处理与其合理利用有机结合, 实现了污水的资源化。污水中的大部分有机物经厌氧发酵后产生沼气, 发酵后的污水被去除了大部分的有机物, 达到净化的目的; 产生的沼气可作为浴室和家庭炊用能源; 厌氧发酵处理后的中水可用作浇灌用水和观赏景点用水。农村有大量的农作物秸秆和人畜粪便等原材料, 可用作沼气发酵, 通过厌氧发酵过的粪便(沼液、沼渣) , 碳、磷、钾的营养成分没有损失, 而转化为可直接利用的活性态养分可农用沼肥,来替代部分化肥。结合农村改厨、改厕和改圈, 可将猪舍污水和生活污水合并处理, 经在沼气池中厌氧发酵后作为农肥, 沼液经管网收集集中净化后, 出水水质可达到国家标准后排放。该技术的沼气池工艺简单, 成本低, 一户约需费用1 000元, 运行费用基本为零, 适合于农民家庭采用。但其应用也有其局限性, 厌氧沼气池主要适用于高浓度生活废水处理, 当生活废水中有机物浓度过低时, 会导致系统产气效率低, 从而给生产及生活用气造成影响。此外, 该技术通常适用于冬季地下水温保持在5 ℃ 以上的地区, 或在池上建日光温室, 能使升温达到该温度的地区。当冬季气温较低时, 该工艺的处理效率也会降低, 出水难以实现达标排放。目前, 该技术在中国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的实践中, 是最通用、节俭、能够体现环境效益与社会效益双赢的生活污水处理方式。

3、稳定塘生活污水处理技术

稳定塘是一种土地经过人工适当的修整,设围堤和防渗层的池塘,主要依靠自然生物净化功能使污水得到净化的污水生物处理技术。稳定塘是一个菌藻共生的系统,塘中的异养型细菌将水中的有机污染物降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也消耗水中的溶解氧,而塘中的藻类则利用太阳光能进行光合作用,将二氧化碳中的碳作为碳源,合成自身机体并释放氧气,大气复氧则是稳定塘氧气的另一个来源。COD 的去除主要依靠异养菌的新陈代谢作用; 氨氮在稳定塘内的去除主要是通过生物同化和吹脱作用,生物同化作用主要是通过藻类和细菌的新陈代谢将氨氮、硝酸盐氮等无机氮转化为自身的有机氮,其中藻类生长的最主要氮源是氨氮; 磷在稳定塘中的去除主要是靠藻类的同化吸收和沉淀作用; 除此以外,在稳定塘中采用适当的方法采收藻类,也可达到脱氮除磷的目的。它具有显而易见的优点: 可充分利用地形,节省基建投资; 运行维护费低,系统基本不耗能; 无需污泥处理;可实现污水资源化。

4、 蚯蚓生态滤池

蚯蚓生态滤池,又称蚯蚓生物滤池,是利用蚯蚓具有提高土壤透水性能和促进有机物质分解转化的生态学功能而设计的一种生物、生态相结合技术。蚯蚓生物滤池的滤料由上部蚯蚓有机分解层、中间层和下部碎石承托层构成。蚯蚓生态滤池是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内部生长着蚯蚓和大量的细菌、真菌、霉菌等。滤池就是利用基质、蚯蚓和微生物这个复合生态系统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的三重协同作用对生活污水进行净化,污染物在这些复杂而又相互联系和制约的作用下被去除。进入系统中的有机污染物首先经过填料机械过滤、截留与吸附,其中粗大有机物能够被蚯蚓破碎分解,使有机物更易被微生物降解利用; 随后微生物以污水中胶体态和溶解性有机物为食物进行生存繁殖,并在载体或填料颗粒表面形成生物膜; 蚯蚓以滤床中的生物膜作为营养源,经过吸收消化和分解利用等过程实现污泥的减量化和稳定化。蚯蚓在滤池生物处理系统中与微生物存在着协同共生的作用,蚯蚓粪对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也提供了良好的生存基质,在蚯蚓上下运动觅食过程中,对填料起到了疏松作用,使之保持良好的通气环境,避免了滤床内厌氧环境的出现,有利于污染物的进一步降解。同时,在滤床中增殖的蚯蚓又可作为家禽饲料,既可高效、低能耗地去除污水中的污染物质,又可产生一定的经济效益,是一种全新概念的污水处理工艺。蚯蚓生物滤池工程造价和运行费用低,除污效能高,占地面积小,剩余污泥量少,可实现污水、污泥的同步处理,减少后续污泥的处置处理相关费用等,通过蚯蚓的运动疏通和吞食增殖微生物,还解决了传统生物滤池所遇到的堵塞问题。

5、快速渗滤污水处理技术

快速渗滤污水处理技术是将农村污水定量地排放到渗透性能良好的土地表面,在污水向下渗透的过程中,经过吸附、过滤、沉淀、离子交换和微生物分解等物理、化学及生物的作用,使污水得到高效净化的一种农村污水处理工艺。该工艺具有地域性、投资省、维护管理简单等特点。适用于土质通透性能高、财政收入和人均收入不大,农户分散、技术水平较落后的中、小村庄。

6、一体化氧化沟污水处理技术

一体化氧化沟是一种集曝气、沉淀、泥水分离、污泥回流等功能于一体的技术,它将传统氧化沟与沉淀分离合并一体以实现污泥的无泵回流,可以节省占地面积20%~30%。

该工艺具有占地少,构筑物和设备简单,污泥自动回流,能耗低,管理简便,处理效果稳定可靠等特点。一体化氧化沟污水处理技术在国内应用广泛,适用于财政收入和人均收入较高、农户居住分散的地区。该工艺对技术水平要求比较高,出水多排放河流、湖泊等水体。

7、接触氧化污水处理技术

生物接触氧化法是生物膜工艺的一种形式,即反应器内填充填料,污水浸没部分或全部填料,在一定水流下与填料充分接触,填料上布满生物膜后利用氧气在自身新陈代谢的同时,将污水中的污染物去除。

生物接触氧化工艺对进水水质、水量的适应性强,勿需污泥回流,不发生污泥膨胀、污泥产生量少、易于沉淀,这些特点使得生物接触氧化工艺运行方便、操作简单、易于管理维护且不产生滤池蝇。该工艺适用于财政收入和人均收入不高、农户居住分散的地区,对技术水平要求比较高,出水多排放河流、湖泊等水体。

第5篇

关键词: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模式;进展

中图分类号:U664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近年来我国城市环境不断改善,但农村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突出,其中生活污水是农业面源污染主要的来源之一。农村生活污水的主要来源有厨房、沐浴、洗涤和冲厕等。其特点为面广分散、来源多、随机性强、日变化和季变化幅度大、污水成分复杂、防治困难。农村生活污染源分散,不易集中,加上经济水平相对落后,集中治理存在较大困难,因此,以村级为单位的农村污水治理工程已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

一、农村生活污水主要来源及危害

农村生活污水是指人们日常生活中产生的各种污水,包括有人粪尿、洗涤废水、洗浴废水、厨房后废水等,是污水的主要来源。

生活污水直接排入水体中,造成氮、磷的含量增加,引起水体富营养化,破坏水体环境;农村卫生设施落后,人粪尿往往直接排放,污染江河湖泊;农村习惯散养畜禽,从而畜禽粪便散落村庄,通过降水容易进入水体产生污染 假如由于各种原因的综合作用对生活饮用水造成污染。很可能引发痢疾、蛔虫病、血吸虫病等病症,严重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

二、污水处理技术

生活污水处理技术的实用性是该项技术与其服务对象的匹配性。一个城镇和乡村只有采用了与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匹配的技术,才有可能建设起来并在建成后能长期坚持正常运行。评价某一类处理技术对城镇或乡村的实用性分四步:(1)小城镇和乡村特征的识别;(2)社会经济发展状况;(3)治理技术的性能、费用、运行条件;(4)处理技术实用性筛选。

目前我国应用于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多种多样,但根据生活污水的处理工艺原理分为两类:第一类是“生物处理系统”,主要流程类似城镇污水处理厂,以活性污泥或生物膜为生物载体;第二类是“自然处理系统”。利用土壤过滤、植物吸收和微生物分解的原理,与人工湿地或传统氧化塘技术原理相似。

“生物处理系统”,针对污水排放量少的、居住较为分散的农村选择是集预处理、二级处理和深度处理的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包括化粪池、沼气池、厌氧生物膜池、生物接触氧化池、生物滤池、氧化沟等工艺设备。其优点是:(1)流程简单;固液分离效果,好出水水质;好运行操作灵活,效果稳定;脱氮除磷效果

好;有效防止污泥膨胀;耐冲击负荷。但其缺点为:在基建投资、工程造价、运行费用上较高;要求较为完善的污水管网配套,经济要求高。

“自然处理系统 ”,利用自然系统中的植物、基质和微生物三者协同作用来实现水质的净化作用。其优点是:建造和运行费用远低于污水处理厂;维护简单,技术含量要求比较低;可以有效地处理污水;出水水质优且稳定;可直接或间接提供效益,如绿化、野生动物栖息等。但其缺点有:仅能处理污染浓度或负荷较低的污水;占地面积较大;设计不当容易堵塞,处理效果受季节影响。

三、国内分散式处理现状

(一)厌氧发酵为核心的处理技术

污水中的大部分有机物经厌氧发酵可去除部分污染物质,常用的有:生活污水净化沼气池、地埋式无动力生活污水处理装置和厌氧折流板滤池等。其中最

通用、节俭、能够体现环境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结合的生活污水处理方式是厌氧沼气池。 其投资分散、易于建造、不专门占用土地、运行不耗能和具有较好的社

会效益等特点,是现今适合我国国情的一条分散处理中小城镇居民生活污水的有效途径。埋地式生活污水净化装置是1996年度国家环保局最佳实用技术A类产品,该装置采用A / O法污水处理工艺,以独到的配水和通气系统具有投资省、效果好的特点。对厌氧折流板滤池处理农村生活污水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常温下可采用消化污泥作为接种污泥,经过87d 的运行,CODCr去除率达到65%左右,完成启动。上流室中的上升流速控制在0.116 ~0.434m/h,能培养出沉淀性能和活性良好的絮状污泥。因此,常温下启动厌氧折流板滤池处理农村生活污水是完全可行的,并取得了良好的污水处理效果。

(二)好氧生物处理技术

包括氧化沟、SBBR(序批式生物膜反应器)、MBBR(好氧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等。其中氧化沟相当于一系列串联的完全混合反应器,其投资省,节能性能好,污泥处理费用低,流程简单,抗冲击负荷,运行维护容易,但占地面积大,受气候等因素影响大。SBBR最早由WILDERER于1992 年提出。研究4种填料的SBBR的生物膜长势优劣情况为碳素纤维填料组合填料海绵填料立体网状填料>表明碳素纤维填料>及组合填料,在受到进水负荷冲击后,能相对较快适应环境,且填料上的微生物活性较高,较适合运用于我国农村生活污水的处理。MBBR是国家农业部在上世纪80年代初从意大利引进的专用于农村水污染治理的一种高效污水处理技术,对其处理效果研究表明:该工艺处理效率高、能耗低、出水水质稳定、耐冲击负荷能力强、结构紧凑、体积小、不需要污泥回流、不发生堵塞、不需要反冲洗、维护管理相当简单,可适用于农村生活污水的处理。

(三)生态处理技术

常用的有人工湿地系统、稳定塘系统、蚯蚓生态滤池和土地渗滤处理系统等。人工湿地处理系统运行简单,处理效果良好。不仅能去除有机物,而且能脱氮

除磷和去除重金属,该方法在北京深圳和天津等地均有应用实例,效果良好,在土地资源条件许可的条件下是一种可行的污水处理方法。稳定塘系统是一种土地经过人工适当的修整,设围堤和防渗层的池塘,主要依靠自然生物净化功能使污水得到净化的污水生物处理技术。它可充分利用地形,节省基建投资;运行维护费低,系统基本不耗能;无需污泥处理;可实现污水资源化。稳定塘占地面积大,受气候的影响较大,在气候适宜、土地利用许可且污水量不大的农村可以考虑采用该技术。蚯蚓生态滤池,又称蚯蚓生物滤池,是利用蚯蚓具有提高土壤透水性能和促进有机物质分解转化。的生态学功能而设计的一种生物、生态相结合技术,其工程造价和运行费用低,除污效能高占,地面积小,剩余污泥量少,可实现污水、污泥的同步处理,减少后续污泥的处置处理相关费用等,通过蚯蚓的运动疏通和吞食增殖微生物,还解决了传统生物滤池所遇到的堵塞问题。地下渗滤系统通常由化粪池和土壤渗滤装置构成,除了物理截留、物化吸附、化学沉淀、生物降解、动植物等作用也存在一些土壤生态处理系统中的特殊机制,如光催化、光降解、植物吸取等。其具有氮、磷去除能力强,处理出水水质好,可回用,基建及运行成本低,运行管理简单、维护容易、不产生剩余污泥且对进水负荷的变化适应性强等优点外,还对各种病原体具有很好的降解作用,适用于新兴农村地区的生活污水处理,因而成为人们所关注和广泛使用的农村污水处理工艺。张建等在滇池周边进行地下渗滤处理农村生活污水的中试,处理规模为30~4 0 m3/ d可处理200余户村民产生的生活污水,运行效果良好,水力负荷为8cm/d时,系统对COD、NH 4、+- N、TP和TN的去除率分别达到80 %、90%、95 %和80%以上出水水质优于建设部颁发的生活杂用水水质标准。

四、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发展趋势

( 1 ) 开展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立法、可持续管理的组织机制研究,科学制定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建设规划以及制定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程技术规范。

( 2 ) 以实现技术创新、指标创新和管理创新为突破点,实现农村分散式生活污水工艺及装备的标准化设备化、管理物业化、

( 3 ) 从农村农业的特点和实际条件出发,实现农村污水治理的生态化,园林景观化,氮磷资源化,大力发展有机农业。

总之为实现农村污水处理“建得起、用得起、管得好”的目标促进新农村建设可持续发展,农村污水处理工程规划建设应从农村实际出发,结合当地的自

然地理环境和经济发展水平,坚持“低投入、低成本重回用易管理”的原则,从规划方案、工艺选择、工程实施、运行管理等各个环节做好统筹规划,使农村水

污染防治工作步入良性发展轨道,保护和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

结语

我们应根据村庄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处理工艺。生物处理系统即城镇污水处理小型化一般适用于经济较发达、土地资源较紧张的农村地区,而自然处理系统更接近自然净化过程,运行费用一般较低,适合于经济不发达但土地资源丰富的村庄。

参考文献:

第6篇

关键词:净化沼气池 生物滤池 稳定塘 长效机制

随着我国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农村环境污染现状亦日益加剧,农村环境污染防治的要求日趋紧迫。农村环境整治特别是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内容。

1. 排放现状与特点

随着农村城镇化的迅速发展,农村居民生活水平的迅速提高,生活污水的排放量也不断增加。预计至2010年,我国村镇污水排放量将达到270亿吨规模。

长期以来,经济相对落后的农村、村镇的污水绝大部分都没有任何收集与处理措施,处于放任自流的状态。归结起来,农村生活污水的现状是:排放量大,污染面广,布置分散,资金缺乏,收集系统极不完善,处理率极其低下。

2. 适用技术及研究进展

结合农村生活污水排放的特点和农村经济基本现状,污水处理宜选择具有“三低”( 低造价、低能耗、低维护)特点的生态型、资源型的技术和模式。

2.1净化沼气池

生活污水净化沼气池是化粪池和沼气池的改进型式,属于厌氧处理法。净化沼气池属于无动力污水处理工艺,运行费用低廉;沼气池亦可同时用于污水处理和农村秸秆、粪便等固废沼气化,并回收沼气资源;我国广大农村对沼气池有成熟的应用,可利用旧有沼气池改造成为污水处理设施,投资节省。净化沼气池一般分为前处理区和后处理区,前处理区一般为二级串联圆柱形沼气池,主要对污染物进行厌氧分解和泥水分离;后处理区为生物滤池,主要利用生物填料上的生物膜对污染物进行吸附降解和过滤截留,确保水质。

2.2生物滤池

生物滤池技术是利用陶粒、煤渣、石英砂或其它人工填料作为微生物载体,具有生物氧化与物理过滤双重功效的技术,包括传统的生物滤池、生物滴滤池、曝气生物滤池和生态滤池。目前,在农村生活污水处理中见诸研究和应用的主要是生态滤池。

生态滤池是在滤床中建立人工生态系统,利用蚯蚓和其他微生物的协同作用对污水中的污染物质进行处理和转化,又称为蚯蚓生态滤池。滤池主要由布水装置、生态滤床和排水装置三部分组成,生态滤床表层为土壤层,是蚯蚓的活动场所和污染物降解的主要功能区。该技术最早在法国和智利研究开发,国外已开始产业化应用。在国内,同济大学在上海地区的中试结果表明:生态滤池对CODCr、BOD5、SS、氨氮和总磷去除率分别达83~88%、91~96%、85~92%、55~65%和35~65%。生态滤池具有生物氧化和过滤截留双重功能,大幅度简化了污水处理流程,运行管理简单方便,并能承受较强的冲击负荷;由于蚯蚓的运动疏通,提高了土壤的通气和透水性能,便于系统自然供氧,节省了传统生化曝气能耗;蚯蚓对增殖微生物的吞食作用也解决了传统生物滤池所遇到的堵塞问题,处理系统基本不外排剩余污泥。生态滤池的缺点在于过低或过高的温度都会影响蚯蚓的生活习性,进而影响其处理效果。该技术在太湖流域农村也建立了示范工程,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2.3稳定塘

稳定塘是利用天然低地或池塘等经过围堤和防渗处理的污水处理塘,又称氧化塘、生态塘或是生物塘。主要原理是利用藻类和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或表层氧气传输提供提供复氧作用,有机污染物质通过微生物的生命代谢降解;微生物和高等浮游动物及鱼类又构成食物链,形成具有净水功能的复合生态系统。稳定塘构造简单,型式灵活(不需规则池型,依自然池型而定),造价节省,运行低耗,易于管理,可以实现污水资源化(农灌和水产养殖)。稳定塘缺点在于:停留时间长,占地面积大;处理效果受季节、气温、光照等自然因素影响大;防渗处理不当,可能污染地下水;易散发臭气,滋长蚊蝇,卫生条件不佳。

高效藻类塘(highratealgaepond,HRAP)是传统稳定塘基础上的改进形式,最早由美国加州伯克利分校Oswald教授提出。HRAP内存在的菌澡共生体系,比一般稳定塘中的生物相更加丰富;它通过连续搅拌装置促进污水的完全混合,调节塘内O2和CO2的浓度,均衡塘内水温、水质,对有机物、氮和磷均有较好的去除效果。与传统的二级生物处理技术相比,HRAP具有投资低、运行费用省的特点,在阳光充足的农村地区具有很好的推广价值。

2.4土地处理

污水土地处理是在人工控制的条件下,将污水投配在土地上,通过土壤/植物系统,进行复杂的物理、化学、物化和生化作用,使污水得到净化的处理工艺。土地处理包括土壤渗滤系统和人工湿地系统。前者主要利用土壤及其中的微生物系统对污染物进行过滤、吸附和生化降解;后者主要利用选载植物的根系、土壤和微生物的协同作用降解污染物,较之前者更符合生态和资源原则。人工湿地包括表流和潜流两种型式,由于卫生要求,潜流人工湿地的应用更为广泛。

3. 运行管理模式建议

农村污水治理的运行和管理的长效机制需要加以关注和探索。就农村生活污

水设施的具体管理而言,提出村民自治和委托运营两种模式。

自治管理是由村委会委派专门人员对村庄内污水处理设施进行日常管理和维护。管理人员由设计和施工单位培训上岗,并定期接受继续教育。管理人员与村民间沟通方便,能通过村委宣传加强村民环保意识,但农民朋友难以对系统进行专业管理,难以形成统一管理和长效机制。

委托运营是指具备资质的环保企业(服务方)接受排污单位(委托方)的委托,进行环保设施专业化运营,实行社会化有偿服务,服务方自主经营、自负盈亏,承担委托责任,保证环境保护设施正常运行和污染物达标排放。委托运营是一种积极的市场模式,可以形成长效管理机制。

4. 结论

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宜因地制宜,集散结合,并根据村庄特点组合选用多种单元技术,充分考虑工艺与生态环境的相容性和系统性,务求达到环境与经济叠加效益。

参考文献

[1]赵璇,王琳等.适合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的技术.农业环境与发展.2007,2:10-13

第7篇

关键词:农村生活污水;土壤沟槽;COD污染物

中图分类号:X703.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944(2017)12006104

1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的常用技术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农村生活中厨房、洗涤、洗浴等产生的污水排放总量和污染物含量呈明显增加趋势[1,2]。农村生活污水中含有机物质、氮、磷营养物质、悬浮物等污染成分[3]。若不予处理直接排放至河流、湖泊,将严重污染受纳水体及周边生态环境,对整个农村及周边溪流、水库等地表水环境产生严重污染[2,3]。因此,迫切需要对农村生活污水进行处理,但由于农村地区技术经济基础薄弱,缺少资金和专业的管理操作人员[3],因此,运行成本、投资成本以及运行维护管理成为污水处理工艺选择时的重点[1,3,4]。

目前,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主要分为自然生态处理工艺和污水一体化处理装置两大类[4]。自然生态处理工艺包括稳定塘、人工湿地、土壤沟槽系统等,技术比较成熟,投资及运行成本较低;污水一体化处理装置的工艺包括A/O、A2O、MBR、接触氧化池、生物滤池等在城镇污水处理领域应用广泛,技术相对成熟,自控性较高,处理效果好,但投资及运行成本较高,运行和维护管理较复杂。由表1可知,土壤沟槽处理技术具有处理效果好,出水水质稳定,耐冲击负荷,投资水平低,运行成本低,无需运行管理和维护保养,无二次污染,可美化景观等优点。因此,该技术成为农村污水处理的研究热点。

2土壤沟槽处理技术原理

土壤沟槽处理技术是一种基于自然生态原理的人工强化污水处理技术。土壤沟槽系统内装载有砂、土壤等构成的介质处理层,利用处理层的毛细渗透作用,使污水向四周扩散,通过物理过滤、物理吸附与沉积、污水中的污染组分与复合材料中有关组分的理化反应、微生物对有机物的降解作用以及植物对有关组分的利用等过程,使污水得到净化。

2.1污染物的去除机理

2.1.1COD的去除机理

污水中的COD污染物,通过物理过滤、物理吸附与沉积、化学吸附与反应从污水中转移到土壤沟槽系统中,之后主要通过好氧微生物、厌氧微生物的作用下,转化为简单的无机盐、水和CO2,实现矿化,得以去除。

2.1.2氮的去除机理

土壤渗滤系统对氮的去除主要是通过微生物的氨化、硝化与反硝化作用实现的。土壤中的硝化作用主要发生在系统的表层,约150 mm,实现了氨氮的去除。总氮的去除主要集中在上层、中层。在系统底层300 mm范围内总氮含量基本维持不变[12]。氮的去除过程中,氧气存在与否成为除氮的关键。为此,要保证系统形成好氧与缺氧调节,系统中处理层的厚度不超过1 m;可在土壤沟槽系统进水前端增加了复氧环节,也可采用间歇运行方式,强化复氧,提高系统的硝化能力,提高氮的去除效率。

2.1.3磷的去除机理

除磷的方法主要有化学除磷和生物除磷两种方式。土壤沟槽系统中磷的去除主要是通过化学除磷实现的。化学除磷的去除效果主要取决于土壤的化学成分,土壤中的一些金属以及非金属的离子有利于磷的去除,比如钙离子具有较高的吸附磷的能力,钙离子与磷元素形成磷酸钙,使得磷元素从液相进入固相,因此,含钙较多的土壤除磷效果更好。生物除磷是通过微生物的新陈代谢摄入磷然后再释放的过程实现除磷。但在土壤渗滤系统中,生物作用仅起到形态转换的作用,使得磷的形态发生改变,易于通过物理截留和化学反应得以去除[12]。影响磷的去除的因素很多,较高的pH值、较低的温度、较高的氧化还原电位均有利于磷的去除,钙离子、铝离子、铁离子等对磷都具有很好的效果。但各地土壤的物理化学特性不同,而且土壤中吸附磷的铝、铁、钙等盐离子具有吸附饱和性,所以会出现磷穿透的现象。因此,为了达到稳定除磷的目的,在土壤渗滤系统中添加有助于去除磷的物质如铁、铝、钙盐等,以强化除磷,保证处理出水满足排放标准要求。

2.1.4悬浮物的去除机理

污水中的悬浮固体通过物理截留、吸附、化学反应、微生物作用,原生动物吞噬等作用得以去除。无机悬浮物体一般通过物理过滤、截留、吸附和化学反应而留在土壤沟槽处理系统中,并在相对稳定的条件下不再发生变化。有机悬浮固体在土壤渗滤系统中,会通过好氧、兼氧、厌氧微生物的作用得到分解进而实现矿化,部分有机悬浮物体还可以被原生动物、线虫等直接吞噬,被植物根系或真菌吸附吸收得以去除[9]。

2.2土壤沟槽系统的微生物学特性

在土壤沟槽系统中生长着大量的细菌、放线菌、真菌、原生动物、后生动物等。其中,表层土壤中β|变形菌纲占到约40%左右,很多好氧或兼性细菌属于β|变形菌[10]。变形菌门细菌很多有固氮和吸附氮的功能,所以能吸附污水中的氮,并进一步转化进行彻底矿化。在40 cm与70 cm深度的土壤基|中,主要菌种为芽孢杆菌纲和放线菌纲,占比约为50%,还含有α|变形菌纲、β|变形菌纲、γ|变形菌纲,以及嗜酸菌纲[10]。芽孢杆菌属可以分泌大量的酶,对淀粉类的物质降解能力很强。说明土壤渗滤系统中存在好氧、缺氧、厌氧3种菌。 嗜酸菌纲对维持系统的酸碱平衡具有重要作用,保证系统出水水质维持中性。

2.3土壤沟槽处理技术的影响因素

2.3.1填料

土壤沟槽系统的填料是其核心组成部分,是去除污染物的主体部件,显著影响系统的水力负荷、去除效果和稳定性,以及是否会发生堵塞,可见,填料的选择决定了系统的成败。填料的成分、物理化学性质、结构、渗透系数等是填料选择的重要参数。系统渗透系数大,可增大水力负荷,减少占地面积,但渗透系数过大,会缩短水利停留时间,影响出水水质[11]。

2.3.2水力负荷

土壤沟槽系统水力负荷增大对COD、BOD5、NH3-N、TN、TP的去除率影响不大,但对系统的饱和渗透系数影响显著,随着水力负荷的增大,饱和渗透系数明显下降[12],这是由于污染物总量增加,导致吸附的污染物和快速繁殖的微生物堵塞系统填料空隙,使得系统透水能力下降,易引发系统堵塞的发生。

2.3.3有机负荷

土壤沟槽系统对进水的有机负荷有很大的缓冲能力,进水COD浓度波动较大时,出水COD浓度保持稳定[13,17]。但有机负荷增大,会促进微生物的大量繁殖,堵塞填料空隙,使得饱和渗透系数下降,严重时甚至因其系统堵塞。

2.3.4溶解氧

在系统调试期,增大污水中的溶解氧,有利于好氧微生物的驯化培养,可缩短调试周期[16]。在系统运行期,污水中的溶解氧含量可提高污染物的去除效果,提高出水稳定性。增大污水的溶解氧含量,可显著提高氨氮的去除效果和稳定性,这是由于氨氮的去除需要硝化和反硝化作用,而硝化过程是需要硝化细菌在有氧条件下的将氨氮转化为亚硝态氮和硝态氮。但溶解氧过大,也会抑制反硝化菌在无氧或缺氧条件下反硝化作用,从而降低TN的去除率[10,12]。

2.3.5温度

土壤沟槽处理系统去除污染物主要是依靠微生物的作用,微生物作用受温度影响较大。微生物都具有最适温度范围,超过这个范围,温度过高会使微生物处于受抑制状态甚至死亡,温度过低会使大部分微生物的新陈代谢作用受到抑制。温度过高或过低时仅少量嗜高温菌或嗜低温菌具有较高的活性,降低了污水的处理效果。寒冷地区,对土壤渗滤系统进行保温是是否必要的,以减少冬季时的低温对处理效果的不利影响。

2.3.6运行方式

土壤沟槽系统采用间歇方式运行时,具有两方面的好处:一是有利于系统表层的复氧,形成好氧环境,有利于好氧菌的生长和繁殖,显著提高氨氮的去除率。 二是防止系统堵塞。系统停止进水期间,有利于减轻生物堵塞,恢复系统渗透系数,提高系统透水性能的长期稳定性。但落干时间太长,会破坏系统内部的生物群落[14]。

2.4土壤沟槽处理系统的堵塞问题及对策

堵塞问题已成为限制土壤沟槽系统技术应用的瓶颈,在土壤沟槽系统运行过程中,由于物理、化学以及生物的共同作用,使得土壤的空隙率变小,严重时出现堵塞,甚至系统表面发生溢流现象。土壤沟槽系统堵塞的主要原因可分为物理堵塞和生物堵塞。污水的悬浮固体是造成系统物理堵塞的主要元凶。悬浮固体堵塞土壤中的空隙,致使系统渗透率降低,渗滤过程阻力增大,导致系统堵塞。生物堵塞是指土壤沟槽系统中的微生物在分解污水中的污染物质的过程中,自身体积增大,数量增多,并且代谢过程中可能生成胞外聚合物,堵塞土壤空隙。对于生物堵塞,可采用间歇运行方式解决[10,12]。当系统处于停止配水时,土壤中的微生物处于内源呼吸状态,形成芽孢或其他休眠体,消耗内在储存的物质,使得微生物自身体积和菌胶团体积减小,释放空隙。由于污水中存在较多的污染物,为土壤中的细菌提供了富足的营养,所以表层土壤中微生物处于对数增长期,由于微生物的过度生长使得土壤中的细菌增多。根据研究显示,物理堵塞和生物堵塞都主要发生在配水层与土壤层的分界处,也就是浅表层。随着深度的增加,物理堵塞将会大大减小。但系统内的微生物量最终会达到动态平衡,因此,微生物增长造成的堵塞不会像物理堵塞那样持续增加,所以,相较于物理堵塞,生物堵塞对系统堵塞的贡献相对小些,有时甚至可以忽略不计[15]。

2.5土壤沟槽处理系统的特点

处理效果好,出水稳定:抗堵塞土壤沟槽处理技术处理生活污水的处理效果好,耐冲击负荷,出水稳定达标[16]。处理出水水质稳定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的一级B排放标准。

节能:该技术在地势条件允许的条件下,可在无动力条件下,利用污水重力自流进入处理场地,在不消耗任何电能的情况下,使污水达到符合环保要求的处理。当无地势条件,在运行时,仅采用1台水泵,可使出水达标。

构建成本低:可节约昂贵的污水管网收集与输送费用,其设施成本仅相当于普通生物法污水处理厂建设费用1/3~1/2。

污泥产生量极少:主体处理设施(渗滤系统)没有污泥产生[16];污泥仅为厌氧池的少量沉渣。

无臭味,不滋生蚊虫[16],无环境污染问题。

维护方便:系统基本上不需专人管理,日常维护、管理工作量很少。

设施运行稳定:设施对污水的处理效果好,运行稳定,出水能优于一级B排放标准,且具有良好的脱氮除磷效能。

设施美观:处理设施浅埋于地下(约1.0 m),地表可种植草坪以及一些浅根系的经济作物和观赏性植物;还可作为人们的活动休息场地。

3几种土壤沟槽系统填料组分及其处理效果

USEPA(1991)建议纯土壤填料的土壤沟槽系统的水力负荷不宜超过土壤饱和渗透系数的10%,一般在1.0~4.0 cm/d左右[16]。因此,为了提高水力负荷,通过改变土壤沟槽系统填料的配方,改变填料结构,提高系统饱和渗透系数,增大水力负荷。表2中列举了几种土壤沟槽系统填料及其处理效果。从表2可知,土壤沟槽处理系统的填料对CODCr、NH3-N、TN、TP的去除效果和水力负荷影响很大。复合填料以及分层填料可提高污染物去除效果,也可提高水力负荷。可见,土壤沟槽系统填料的选择和投配方式是系统成败的关键。

工程进水为浙江省某乡村农村生活污水,经格栅自流进入调节池,污水经水泵提升至厌氧池,经砂滤后自流到土壤沟槽系统。土壤沟槽系统自上至下由三层组成。第一层为配水层,穿孔配水管置于砾石和粗砂中,穿孔配水管实现一级配水,砾石和粗砂实现二级配水,通过两级配水实现均匀配水的目的。第二层为填料层,填充由土壤、砂、高分子聚氨酯材料,铁矿石,麸皮等复配的填料。高分子聚氨酯材料具有轻质、多孔、耐腐蚀、持水性好的特性。高分子聚氨酯材料和砂的添加可增加系y的空隙率和渗透率,防止堵塞的发生。高分子聚氨酯材料的添加还具有增加微生物活性的作用,给微生物提供良好的栖息地。铁矿石的添加起到强化除磷的作用。麸皮在系统启动阶段有利于微生物的繁殖,促进系统形成稳定的微生物群落。填料层是微生物的栖息地,通过微生物作用、物理截留、化学反应、离子交换等作用实现对污水中COD、氮、磷等污染物质的去除,使得出水达标。填料层是系统实现污染去除的主体部分。第三层为排水层,由砾石和粗砂组成,实现处理后污水的收集和排出作用。

处理设施由格栅、调节池、厌氧池、砂滤、土壤沟槽系统、排水井等组成,构筑物均为钢筋混凝土结构。格栅与调节池合建,设在调节池进水口处,设置一道粗格栅。调节池内设置2台水泵,1备1用。厌氧池水力停留时间为24 h,利用厌氧微生物的作用,对污水中的有机物进行部分分解,降低有机负荷,增加污水中速养分的含量。厌氧池出水端设置砂滤,填充砾石和粗砂,去除对污水中的悬浮物,水流方向为向下流,采用人工清掏方式去除表层的截留的漂浮物。土壤沟槽系统承接砂滤出水,土壤沟槽系统设置2座,单座面积为70 m2,配水层厚度为20 cm,填料层厚度为70 cm,排水层厚度为20 cm,水力负荷为25 cm/d。处理后出水经排水井排放。

本工程于2016年7月建成并投入使用。工程运行费用仅为电费,折算到吨水运行成本为0.07元/m3。2016年8~9月对系统出水进行了监测,出水CODCr、NH3-N、TN、TP均能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8918-2002)的一级B标准。出水CODCr、NH3-N、TN、TP平均浓度分别为28.5、1.9、6.4、0.2 mg/L。

5结语

土壤沟槽系统处理农村生活污水,对COD、NH3-N、TN、TP都具有良好的去除效果,出水水质满足《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的一级B排放标准。但土壤沟槽系统的填料和水力负荷是该技术的关键,对处理效果和系统渗透系数影响极大,不当填料配方和水力负荷可能会导致渗透系数急剧下降,严重时甚至出现堵塞。土壤沟槽系统动力消耗少,操作管理要求低,适于在农村地区生活污水处理领域工程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叶亮.农村生活污水收集与处理技术现状及进展[J]. 环境工程, 2016(6):163~164.

[2]胡红旗, 杨勇, 胡红斌, 等. 两种高效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的实际应用分析[J]. 黑龙江环境通报, 2016, 40(1): 20~24.

[3]冯宁, 苏雷, 李亚峰, 等. 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与发展趋势[J]. 节能, 2016, 35(8): 53~55.

[4]申国泽, 唐志坚, 邓非凡, 等. 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艺优选方法研究[J]. 环境工程, 2016, 34(6):10~13,45.

[5]金树权, 周金波, 李洋, 等. AO一体化工艺处理农村生活污水效果分析研究[J]. 宁波农业科技, 2016 (1):15~17.

[6]周G欣, 刘宏, 王志, 等. 人工湿地处理农村生活污水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J].文摘版:工程技术(建筑),2016(5):171, 181.

[7]沈琴琴, 宋颖, 钟永梅, 等.厌氧-潜流型人工湿地处理农村生活污水工程实例效果分析[J].浙江农业科学, 2016, 57(7):1100~1104, 1111.

[8]刘洪涛,韩长胜. 一个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的典型案例[J]. 水科学与工程技术, 2016(1):6~8.

[9]封丹.土壤沟槽系统去除生活污水总氮的研究[D]. 南昌:江西理工大学,2009.

[10]聂俊英.改良的地下渗滤系统处理污水及相关机理研究[D]. 上海:上海交通大学,2011.

[11]卢会霞,孙红文,傅学起.土壤沟槽系统处理生活污水的研究[C]∥中国环境学会.农村污水处理及资源化利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北京:环境出版社,2008(10):34~36.

[12]林克明.化粪池出水的土壤沟槽处理技术研究[D]. 上海:上海交通大学,2009.

[13]赖兰萍.土壤沟槽系统处理村镇生活污水的实验研究[D]. 南昌:江西理工大学,2008.

[14]徐华亭,刘慧,张银新,等. 土壤沟槽系统对造纸废水深度处理的研究[J]. 辽宁化工,2011,40(5):464~465.

[15]何江涛,马振民,张金炳,等. 污水渗滤土地处理系统中的堵塞问题[J]. 中国环境科学,2003,23(1):85~89.

第8篇

关键词:农村生活污水,环境污染,处理技术,方法与模式

中图分类号: TV664 文献标识码: A

引言:随着我国工、农业生产的发展,人口的增长,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由于我国农村经济发展落后,相应的基础设施建设薄弱,导致农村地区生活污水随意排放,污染严重,农村生态环境问题口益突出。为了从根本上保护生态环境,提高农村地区生活水平,我们必须加强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实现污水的净化与循环利用。污水处理包括生活污水的收集、处理,这不仅是现代新农村建设的需要,也是避免水土、土壤和农产品受到污染的根本途径,是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手段。

1、我国农村污水处理的模式

1.1 集中处理模式

农村地区农户村民居住的地方比较集中,地势也高低不同,但可以利用这一优势,将各户产生的生活污水经隔栅井收集汇流,再集中进行处理。集中式污水处理模式有生物处理技术和生态处理技术,生物处理技术主要有生物接触氧化法、生物滤池、SB R工艺等,这些技术处理系统净化效果好、占地面积较小、生态环境效益显著,但投资和运行费用较高、维护管理需专业。生态处理技术可对农村地区的废弃池塘、洼地充分利用,采用生态塘处理系统和湿地处理系统,以减少资金投入,同时,还控制土地面积的占用。

1.2分散处理模式

在一些农村地区,需采用分散式的处理模式。农户基本是单独的住户和独立的社区,应分别进行污水收集、处理、排放。这些分散居住的农村地区,使用先进、集中的污水处理技术明显不现实,加上农村地区的技术人员缺乏,因此,要因地制宜的采取方便管理、成本低廉、技术简单的污水处理方式。对于住户分散,较难通过管网收集自流污水的村庄,有单户或几户就地处理模式:“三级化粪池+小型人工湿地”、“沼气净化池” 等。

1.3关于污水处理的思考

我国农村地区经济落后,人才缺失,在考虑污水处理时,要结合农村实际,科学合理地利用农村地区的天然净化能力,辅助使用现代化的污水处理技术,这样才能高质量的实现污水处理。加强湿地污水处理技术的推广,利用农村地区的自净能力,开展清淤清洁的生态系统建设。如果一些农村的化粪池设施建设完善,则应该增加污水净化设施,并有针对性的采取集中或分散处理。污水处理的高效,不仅需要完善的技术设施做支持,还应有严格、具体的管理规范,上下级部门要加强沟通,了解污水处理的真实情况,并制定有效处理措施。农村生活污水处理不当的原因,主要是资金不足,因此,要广开渠道,增加资金投入,以及政府部门需建立专项资金,集中建立完善的污水处理设施。

2、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

2.1 生态处理技术

生活污水的处理,是基础保护生态环境,减少资源浪费而采用科技手段进行的控制污染的措施。我们通过污水处理,将有用的水资源应用到土地中,利用土壤!植物!微生物复合系统的物理、化学、生物学和生物化学特征,对污水中的水、肥资源加以回收利用,降低污水中的污染物,预防水土、土壤的污染。现代污水处理技术以土地为基础,以土壤介质的净化作用为核心,在污水处理中,重视污染成分的分离,关注植物、微生物共存体系与处理环境或介质的相互关系,从生态的角度去考虑污水处理。

2.1.1慢速渗滤生态处理系统

这种技术是将污水分配到种植农作物的土壤中,让污水流过土壤,而植物系统的垂直渗滤就能达到净化污水的作用,那些有用的成份还能被用作肥料,促进植物的生长。在污水处理时,所分配出去的污水一部分被修复植物吸收,还有的在渗入底土时,其中污染物被土壤介质截获,或者被植物吸收、固定,或被土壤中的微生物转化、降解,最后污染物成为无毒成份。

2.1.2快速渗滤生态处理系统

与上述污水处理方式相似,将污水分配到具有良好渗滤性能的土壤表面,污水经土壤表面向土壤底部流动,逐渐被土壤中的生物氧化、硝化、反硝化、过滤、沉淀、氧化和还原,最后,实现净化污水污染物的目的。这种污水处理方法已经成为生活污水处理的主要方式,不仅被用于大城市,一些中小城市、城镇、农村也得到广泛使用,尤其是农村地区,利用农村地区资源丰富的优势,达到生物污水处理的目的。

2.1.3人工湿地处理系统

人工湿地是对自然湿地的模拟,主要利用自然生态系统中植物、基质和微生物三者的协同作用,实现水质的净化。我们利用土壤和按一定级别充填的填料组成人工湿地,并在湿地表面组建一个植物生长的自然生态系统,人工湿地虽然要占用大量土地面积,但工艺简单、维护管理方便、运行费用低,生态环境效益显著,因此,很适合远离城市,地势空旷的农村地区,也由于其投入资金少,不需要高级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可被农村地区广泛应用。

2.1.4稳定塘系统

在农村污水处理中稳定塘是一种高效的处理系统,它是一种利用天然净化能力的生物处理构筑物的总称,主要通过微生物降解、有机物吸附、有机颗粒的沉降和截滤作用去除,对

BOD5的去除率通常较高。稳定塘污水处理系统具有基建投资和运转费用低、维护和维修简单、便于操作、能有效去除污水中的有机物和病原体等优点,在我国,特别是在缺水干旱的地区,是实施污水资源化利用的有效方法,所以稳定塘处理污水近年来成为我国着力推广的一项新技术。

2.2阿科蔓生态基处理技术

该技术与生态处理技术完全不同,但却有着相同的目的。该技术是将具备高生物附着表面积、适宜的孔结构,仿生水草形态设计、纯惰性的食品材料应用于污水处理中。通过这种材料,可以有效去除污水中的有机物,大量微生物附着在阿科蔓生态基表面,然后,将营养有机物进行生物氧化,最后,将有害物质逐渐转化,从而去除水体中的有机物。根据阿科蔓生态基处理原理,对城镇生活污水有积极作用,加上其在微生物附着材料上的创新,值得广泛推广。这是一种新型的污水处理办法,只要合理调整好生态基的分布密度,挑选、培养好处理微生物,就能在污水处理中达到较好的效果。阿科蔓技术之所以能在农村生活污水处理中得到广泛应用,还在于该技术能实现地处理,设备用量少,成本低,应用自然化的处理模式,减少了管理环节,同时,还能利用当地较少的用地,就能对农村地区各种污水及降雨引起的面源污染进行生态性处理。

结束语

农村生态环境污染的问题日益严重,究其原因,主要是农村生活污水处理不当,导致水体、土壤等各领域的污染。为了建设新农村,控制环境污染,必须加强农村地区的污水处理。由于农村地区各有特点,应因地制宜地选择污水处理模式。近年来,我国已经发展了诸多适合农村的污水处理方法,但还存在不少问题,仍然需要我们在管理体制上不断完善,以及在处理技术上积极借鉴国外先进技术,发展适合自己的处理方法。总之,在处理农村污水的问题上,依然是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第9篇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推进“环境立县”战略,进一步加大农村环境污染综合整治,全面改善农村群众居住生活环境,提升群众生活品质,促进我县经济社会与环境保护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总体目标与要求

2009年,完成现有101家农家乐污水治理、30个行政村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整村推进试点工作。同时,同步推进农村改厕工作,30个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整村推进试点村改厕率达到80%(含)以上。

三、推荐模式

(一)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模式:以分散式人工湿地为主,无动力厌氧、户用沼气等其它处理模式为辅。

1、人工湿地处理模式:采用植物根系吸收处理水污染物。特点是工艺简单、投资少、见效快、实用性强,一户或几户农户生活污水处理效果较明显,经过反复实践探索,目前已经有较成功的处理模式,居住较分散和农户房前屋后有空地的村适宜推广使用。

2、无动力厌氧处理模式:人口密度大、居住集中,地势平坦但有一定落差的村庄,将全村生活污水通过管道网络格栅井收集汇流到地埋式处理池,采取无动力厌氧工程实行统一处理。经无动力厌氧工程处理后的生活污水,有条件的农村可以配套人工湿地吸收处理,以达到更好的处理效果。

3、小型沼气池处理模式:村庄内养殖户较多,实行一户单建或多户联建沼气池处理模式,所产沼气作为能源有效利用,沼液用做农林作物有机肥。

(二)农家乐污水处理模式:农家乐污水以餐饮污水为主,废水中含有较多的固体物和动植物油,其污水处理设施必须建设格栅装置和隔油池,滤去废水中的固体物质和动植物油,将固体物和隔油池浮油收集于生活垃圾中统一处理,废水经无动力厌氧或人工湿地的方式进行处理。

(三)粪便无害化处理模式:采用双斜管三格式化粪池,可以一户或多户联建形式,一般生活污水不排入化粪池,粪尿经三格式化粪池处理基本达到卫生学无害化处理要求,然后接入污水处理设施进行再处理。

四、补助方式

将农村生活污水、农家乐污水治理以及农村改厕工作列入县生态资金补助范围。污水处理工程经验收合格、改厕率符合要求后,按以下标准予以补助: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程资金由县财政统筹省、市、县项目资金,按350元/人(村实际在册人口)的标准补助到村,不足部分由乡镇、村自行解决;农家乐污水处理工程由业主投资建设,政府实行以奖代补,补助标准按实际投入规模大小,验收合格后按工程投入量的50%进行奖励,最高不超过2万元/家;农村改厕工作补助按现有标准执行。同时,对完成农村生活污水、农家乐污水治理以及农村改厕工作任务出色的乡镇、村给予一定的奖励,具体奖励补助标准另行制定。小型沼气池处理工程补助政策另行制定。

五、具体安排

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整村推进试点、农家乐污水治理工作具体分三个阶段实施:

1、宣传发动阶段(2009年3—5月)

建立组织机构,开展调查摸底,召开动员大会;编制试点方案,完成试点工程。

2、全面推进阶段(2009年6—10月)

确定治理方案,逐村(家)落实治理工作;召开推进会,全面推进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试点、农家乐污水治理工作;完成治理目标与任务,并组织验收。

3、总结完善阶段(2009年11月)

加强检查,查漏补缺,提出整改措施;总结经验,完善长效管理机制。

六、工作要求

1、要明确主体,加强领导。农村生活污水、农家乐污水治理、农村改厕工作是一项涉及面广、工作量大的系统工程,也是一项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十分显著的民心工程。为切实加强对治理工作的领导,成立农村生活污水处理与农村改厕整村推进试点暨农家乐污水治理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以下简称治污办),办公室设在县环保局,全面负责农村生活污水处理与农村改厕整村推进试点、农家乐污水治理工作的指导与协调。同时,分别成立农村生活污水、农家乐污水治理和农村改厕工作指导督查小组,具体负责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试点、农家乐污水治理以及农村改厕工作的指导与督查。各乡镇(街道)、库管委也要建立相应的工作机构,落实专人负责此项工作,确保治理工作的稳步有序推进。

2、要科学规划,分类指导。各乡镇(街道)、库管委要根据城镇建设规划、经济发展现状和污水排放量,结合全县规划布局的城镇(乡)污水处理厂(站),按照凡能纳入城镇污水处理厂(站)的农村,原则上纳入城镇(乡)污水处理管网系统;对未能纳入城镇(乡)污水处理管网系统的农村,综合考虑农村人口分布密度、自然环境和经济条件等因素,对辖区内各行政村污水处理方式作好一次全面系统调查与规划。同时,根据我县农村实际,按照分步实施、有序推进的原则,确定年度实施计划与任务,科学合理选择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模式,力争2012年基本实现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全覆盖。

第10篇

【关键词】农村;生活污水;技术

一、前言

农村生活污水是指农村居民生活过程中粪便及其冲洗水、洗浴污水和厨房污水以及一些农村分散养殖过程中所产生的污水。一般来说,农村生活污水与城市污水不同,在排放方式、水质和水量等方面具有其自身特性,主要特点是:成分复杂,含有一定量的氮、磷,可生化性较高,基本不含重金属和有毒有害物质。目前我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处理技术比较多,名称也多种多样,但从技术上通常可归为两类:第一类是自然处理系统,常用的有人工湿地处理系统、地下土壤渗滤净化系统等;第二类是生物处理系统,可分为好氧生物处理和厌氧生物处理。

二、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综合技术

1、生活污水净化沼气池处理技术

厌氧沼气池将污水处理与其合理利用有机结合,实现了污水的资源化。污水中的大部分有机物经厌氧发酵后产生沼气,发酵后的污水被去除了大部分有机物,达到净化目的。生活污水净化沼气池是采用厌氧发酵技术和兼性生物过滤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在厌氧和兼性厌氧的条件下将生活污水中的有机物分解转化成 CH4、CO2 和水,达到净化处理生活污水的目的。其处理工艺:生活污水格栅池前处理区[一级厌氧发酵、二级厌氧发酵(挂膜)]后处理区(兼性生物滤池)排放生活污水沼气净化池在全国很多地区得到了推广,它的优点是:不消耗动力、运行稳定、管理简便、剩余污泥少、还能回收能源(沼气),建在绿化或菜地下,不占地,产生的沼气可作为浴室和家庭用炊能源;厌氧发酵处理后的污水可用作浇灌用水和观赏用水。在农村有大量可以成为沼气利用的原材料:农作物秸秆和人畜粪便等。研究表明,农作物秸秆通过沼气发酵可以使其能量利用效率比直接燃烧提高 4-5 倍;沼液、沼渣作饲料可以使其营养物质和能量的利用率增加 20%;通过厌氧发酵过的粪便(沼液、沼渣),碳、磷、钾的营养成分没有损失,且转化为可直接利用的活性态养分——农田施用沼肥,可替代部分化肥。沼气池工艺简单,成本低,运行费用基本为零,适合于农民家庭采用。而且,结合农村改厨、改厕和改圈,可将猪舍污水和生活污水在沼气池中进行厌氧发酵后作为农田肥料,沼液经管网收集后,集中净化,出水水质达到国家标准后排放。

2、人工湿地处理技术

人工湿地是通过模拟和强化自然湿地功能,将污水有控制地投配到土壤(填料)经常处于饱和状态且生长有芦苇、香蒲等水生植物的土地上,污水沿一定方向流动的过程中,在耐水植物和土壤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的三重协同作用下,污水中有机物通过过滤、根系截留、吸附、吸收和植物光合、输氧作用,促进兼性微生物分解来实现对污水的高效净化。按水流方向可将人工湿地又分为水平流湿地床和垂直流湿地床。垂直流湿地床的水流通过导流管或导流墙的引导,在湿地床内上下流动,多个垂直流湿地床串联起来称之多级垂直流湿地。水平流湿地床的水流是按一定方向水平流动。在实际过程中有时将垂直流湿地床与水平流湿地床组合起来使用,这种湿地床称之组合式湿地床。垂直流湿地床较水平流湿地床负荷高。农村生活污水经化粪池处理后,上清液通过集水管道进入进水井,经过格栅流入沉淀池,经沉淀的上清液用泵扬入一级人工湿地,而后再进入二级人工湿地,二级人工湿地的出水回流至清水池,可供绿化、灌溉,也可溢流至附近坑塘。该系统主要是利用有机质、砾石、沙以及矿物质等人工介质分层填充,表面栽种处理性能好、成活率高、耐水性强、成长周期长的植物芦苇,形成一个独特的生态系统。稳定运行后,填料和植物根系以及附着生长的微生物形成复杂的根脉生态系统。通过物理的沉降、过滤,化学的沉淀、吸附和分解,微生物降解代谢,植物的吸收等过程进行去除污染物。具有效率高、投资和运行费用低、维护管理简便等特点,在高程合适的条件下可以实现零能耗。

3、土壤渗滤生态处理系统

该技术为生物-生态组合技术,适用于有土地较少,但土壤条件适宜的农村点。土壤渗滤包括慢速渗滤、快速渗滤两种方法,对于不同的农村可以根据情况选用不同的渗滤方法。污水就地土壤渗滤处理系统由前期处理化粪池和土壤渗滤两部分耦合而成。该系统的基本原理是:生活污水在化粪池中经过沉淀、厌氧处理后,进入分配箱,分流入各土壤渗滤管中,管中流出的污水均匀地向厌氧滤层渗滤,再通过表面张力作用上升,通过虹吸现象连续地向上层好氧滤层渗透。在上述过程中,水与污染物分离,水被渗滤并通过集水管道收集,污染物通过物理化学吸附被截留在土壤中;碳和氮由于厌氧和好氧过程,一部分被分解为无机碳、无机氮留在土壤中,另一部分变成氮气和二氧化碳散入空气中;磷则被土壤物理化学吸附,截留在土壤中,为草坪或者其他植物所利用。其工艺流程如下污水厌氧沼气池配水池土壤渗滤处理工艺集水井出水土壤渗滤生态处理系统与其他污水处理系统相比,特点有:(1)系统运行稳定、可靠,抗冲击负荷能力强;(2)出水水质好,对有机物尤其对有机氯化物和氨氮有较好的处理效果;(3)一次性投资小,运行费用低,节省能耗;(4)在土地处理槽上栽种植物,不但能提高系统净化污水的效率,还可以增强景观效果。

4、稳定塘处理系统

稳定塘处理系统的污水净化过程类似与天然水体的自净过程,主要通过在污水中存活的微生物的代谢活动和塘内水生植物及多种生物的共同作用,使有机污染物得到降解。稳定塘处理系统具有基建投资省、年运行费用低、管理维护方便、运行稳定可靠等诸多优点,不足之处就是地面积大、污水处理效果受季节、气温、光照等自然因素影响较大且处理效果不够稳定;随着研究的深入,开发出了多种高效塘处理工艺,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传统稳定塘的不足之处。(1)高效藻类塘。高效藻类塘是对传统稳定塘的改进,其充分利用菌藻共生关系,对污染物进行处理。正因其最大限度地利用了藻类产生的氧气,塘内一级降解动力学常数值比较大,故称之为高效藻类塘。高效藻类塘较传统的稳定塘停留时间短,占地面积少,建设容易,维护简便,基建投资少,运行费用低。(2)水生植物塘。利用高等水生植物主要是水生维管束植物提高稳定塘处理效率,控制出水藻类,除去水中的有机毒物及微量重金属。研究表明,生长速度最快和改善水质效果最好的水生维管植物有水葫芦、水花生和宽叶香蒲。(3)组合塘工艺。将单塘改造成多级串联塘,其流态更接近于推流反应器的形式,从而减少了短流现象,提高了单位容积的处理效率。由于不同的水质适合不同的微生物生长,串联稳定塘各级水质在递变过程中,会产生各自相适应的优势菌种,因而更有利于发挥各种微生物的净化作用。

三、结语

总之,由于农村生活污水中的污染物是以有机物为主,其生化性较好,所以通常情况下生活污水的处理都是采用生物处理的方法。上述介绍的是常见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综合技术,具体使用时要立足实际情况,因地制宜的选择适合的处理技术。

参考文献:

[1]阎白洋,刘变叶.简析农村水污染问题及其对策.安徽农业科学,2006,(3).

第11篇

关键词:人工快速渗滤污水处理

中图分类号:G812.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目前我国大多数农村都没有排水渠道和污水处理系统,污水处理率低,大部分生活污水都随意排放,直接进入河流,或排出室外空地后任意渗入地下,少部分经化粪池简单处理后渗入地下,严重污染河水和井水,危及农村地区的饮用水供水安全。农村生活污水已成为目前我国农村地区水污染的主要污染源之一。因此,寻求适于农村地区生活污水处理的实用技术,已经迫在眉睫。

1人工快速渗滤的相关概述

1.1定义

人工土层快渗系统(Constructed Rapid Infiltration,简称 CRI)为土地处理污水的一种类型,通过采用渗透性能较好的渗滤介质代替天然土层处理污水,与其它生态处理工艺相比,具有水力负荷较高,占地面积较小等特点。

1.2特征

1)渗滤介质一般选择既具有一定的渗透性能,又具有一定的阳离子交换性能,主要是以天然砂为主,其砂径比传统的生物滤池要小,通常是0.2mm-2mm之间。滤层厚度一般为1-2米。渗滤介质一般为河沙、砾石、卵石和大理石等渗滤介质容易获取,且价格便宜。2)一般不需要曝气和反冲洗,人工快速渗滤池之后不需要再设计二沉池,结合地形可以做到处理系统无动力,若地形自然落差不够,则需要一次提升布水,能耗也很低,平面布置灵活,工艺简单,运行管理方便。3)人工快速渗滤系统,主体结构可以建于地上也可埋于地下,选址机动灵活,不受场地条件限制,不会因为渗漏而造成对地下水的污染。4)运行管理方便,基本不需要人操作,若水力负荷较大,为避免堵塞现象,则需定期翻动表层填料。

2人工快速渗滤系统有机物降解试验

2.1试验概述

室内试验研究主要以河流冲积沙和大理石作为渗滤介质,以农村生活污水为研究对象,应用人工试验土柱模拟人工快速渗滤系统,研究其有机物(COD)的迁移、转化、降解规律,掌握有机物在人工快速渗滤系统中的降解机理,应用这些规律和机理指导对人工快速渗滤系统池体结构、运行方式、运行参数等的工程设计,促进人工快速渗滤系统在农村生活污水处理中的推广应用。

2.2试验设计

1)试验进水:试验用水取自某农户的生活污水,沉淀1-2h后使用。距土柱顶端300mm处设置一环形布水管,布水管前安装一个转子流量计,污水由上至下通过渗滤介质而得到净化处理。

2)渗滤介质:选用不同粒径范围的河流冲积沙、大理石砂和碎石

3)试验的运行:一个水力负荷周期6h,投水1.5h、落干4.5h;采用时间继电器控制水泵的起停,以达到定时和定量布水的目的"启动阶段每三天取样一次,稳定运布武价段每周一次不同深度的采样分析

2.3试验结果分析

图1试验土柱COD进出水浓度及去除率图

CODcr去除率随时间变化趋于稳定,从初期的94. 3%逐渐降低至最小值57.8%,两周以后去除率逐渐升高,最终稳定在85%以上。启动过程中,去除率先降后升现象,主要原因在于:人工快速渗滤系统对有机物的去除机理,主要是有机物在淹水期被滤料过滤截留和吸附,在落干期被滤料上的微生物好氧分解。由于新滤料的空隙度较高,淹水期系统育翻吐滤截留和吸附较多污水中的有机物,表现为启动初期CODCr去除率很高,达94.7%,而此阶段由于滤料上的生物膜还未形成,落干期大部分有机物并不会及时的被好氧分解,因此,键眯斗空隙空间逐渐被占据,滤料的过滤截留和吸附作用逐渐阳氏,而不能有效截留新的有机物,表现为去除率出现下降的趋势:随着启动过程的进行,滤料上生物膜逐渐形成,落干期生物膜的好氧分解作用逐渐增强,最后达到一个稳定的状态,表现为两周后去除率基本稳定在85%以上。综上所述,人工快速渗滤系统的生版哪毗过程比较简单,翻毗杖程不需要接种污泥,采用原水即可,几乎不需要调试成本,调试周期短,约2周时间即可挂膜成功,系统稳定性能好。

3人工快速渗滤系统脱氮试验

3.1试验概述

室内试验研究主要以河流冲积沙和大理石作为渗滤介质,以农村生活污水为研究对象,应用人工试验土柱模拟人工快速渗滤系统,研究其氮的迁移、转化、降解规律,掌握氮在人工快速渗滤系统中的降解机理,促进人工快速渗滤系统在农村生活污水处理中的推广应用。

3.2试验设计

同2.2

3.3试验结果分析

图2 人工试验土柱不同深度处出水氨氮的浓度及去除率

CRI系统中氨氮的来源主要包括进水中的氨氮、进水中的有机氮氨化产生的氨氮、生物细胞有机氮氨化产生的氨氮和渗滤介质上解析出的氨氮。CRI系统中氮氮的转化或迁移途径包括:渗滤介质的吸附、生物细胞合成变成有机氮、硝化作用和被出水带走。其中占主导作用的硝化作用,主要发生在好氧段和兼氧段。由于在人工试脸土柱中填料层0-1200mm中pH值范围在6-9之间,温度通常控制在10-20℃,落干期通过自然复氧,溶解氧较为充分,因此氨氮的去除率高,约占总去除率95%。由于填料层中深度越浅,复氧效率越高,硝化反应效率越高,因此氨氮降解效率越高,反之亦然。

4人工快速渗滤系统除磷试验

4.1试验概述

室内试验研究主要以河流冲积沙和大理石作为渗滤介质,以农村生活污水为研究对象,应用人工试验土柱模拟人工快速渗滤系统,研究其磷的迁移、转化、降解规律,掌握磷在人工快速渗滤系统中的降解机理,促进人工快速渗滤系统在农村生活污水处理中的推广应用。

4.2试验设计

同2.2

4.3试验结果分析

表1人工试验土柱和改进型人工试验土柱进出水总磷浓度及去除率

研究表明,污水中的磷99%以上可以被土壤吸附而贮存于土壤中。不过,不同的土地处理工艺,对磷的去除机理是有差异的,如人工湿地对磷的去除主要是通过植物的吸收、填料床介质与磷的物理化学作用以及微生物的积累等作用共同完成的。关于磷的去除机制,一般说来主要有:植物吸收、渗滤介质的吸附、化学沉淀和微生物的积累等。 对CRI系统而言,由于一般没有植物,其除磷机制主要是介质的吸附、化学沉淀和微生物积累。但是,在CRI系统中,介质的吸附和化学沉淀对磷的去除效果与传统的污水土地处理工艺相比是有差异的。为保持较高的水力负荷,CRI系统所用渗滤介质往往是河流冲积砂,其中粘粒较少,介质的阳离子交换容量较小,因此,对磷的吸附效果较。同时,由于介质的渗透性能好,水力负荷高,水在系统中的停留时间短,因此,通过介质中含有铁、、铝和钙等矿物与水中的磷酸根反应而沉淀处理磷的效果也会较差。此外,借助微生物对磷的正常同化吸收和聚磷菌对磷的过量积累,在CRI系统中对去磷所作的贡献也是很有限的。所以,从磷的去除机理上分析,CRI系统对磷的去除效果较差,特别是当进水磷浓度较高,而出水对磷要求严格时,磷可能会成为系统限制性设计因素。

5结语

根据农村生活污水的水质水量特征及我国农村地区的实际清况,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艺必须具有工艺灵活、投资省、能耗小、运行费用低、维护管理方便等特点。人工快速渗滤系统满足上述要求,适于农村生活污水的处理。

参考文献

[1]龙期泰,高剑青.我国水污染预测及防治对策的研究[J],项目代码:CG90-04.

[2]张建,黄霞等.地下渗滤系统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研究中的进展[J].环境污染治理技术与设备,2002,3(4):47-51.

第12篇

【关键词】生活污水处理;现状;对策

近年来,浙江省实施了“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新农村的深入开展,农村人居和生态环境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农村环境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改变,尤其是生活污水随意排放现象十分普遍,与新的生活方式、村容村貌形成了强烈的反差,成为当前农村突出的问题。

平阳县10个乡镇共有600个行政村,生活污水接入现有或规划城镇污水处理厂的行政村有188个,其余412个行政村无法具备接入城镇污水处理厂的条件。经调查,在市政管网纳管范围外的行政村中,绝大多数村未实施雨污分流,除人粪尿外的其它生活污水都是未做任何处理进行直排,严重污染周边环境。因此,开展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避免因生活污水直接排放而引起的农村水体、土壤和农产品污染,确保农村水源的安全和农民身心健康,是当前需要解决的迫切问题。

一、平阳县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具体做法

近年来,平阳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农村环境保护工作,2010年在温州市率先提出“十二五”末实现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基本全覆盖的工作目标,到2015年城镇污水处理厂纳管范围外的行政村要建设和完善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对生活污水进行统一收集处理,达标排放,受益人口将达到42万人,总投资约1.2亿元。通过五年的建设,实现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基本全覆盖,达到农村环境整洁、生态和谐的目标。主要做法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出台政策,明确实施办法。一是专门成立平阳县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基本全覆盖工作领导小组(县农污办),指导全县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作。出台了《平阳县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作实施意见》、《平阳县农村生活污水建设实施方案》和《平阳县农村生活污水建设实施细则》等一系列政策办法。二是从平阳县实际出发,根据生态县建设规划的要求,结合水源地保护以及污染整治等工作,因地制宜分批推进全县农村生活污水工程建设,通过五年的有序建设,实现全县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基本全覆盖的目标。三是明确资金补助政策。县财政每年安排1600万元专项资金,对位于集中式饮用水源地上游行政村,按工程投资总额的90%予以补助;其它地方则按工程投资总额的70%予以补助。补助资金经乡镇财政补助到村,专款专用。

(二)实地调研,筛选处理工艺。项目启动之初,县农污办邀请省环科院专家在南雁镇堂基村开展生活污水处理试点工作,确定了以人工湿地为主的处理模式。完成试点后,根据实施方案的要求,选择条件成熟的行政村先行开展工程建设,并报县发改局统一立项。工程设计人员多次深入项目实施村进行实地踏勘,根据村庄所处区位、人口规模、集聚程度、地形地貌、排水特点及排放要求、经济承受能力等具体情况,确定工程选址、污水处理模式以及处理能力等相关问题。目前平阳县采用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模式有:集中式人工湿地、分散式人工湿地,原有沼气池改造、微动力厌氧曝气处理等等。

(三)程序到位,确保工程质量。按照“统一立项,统一设计,统一验收,统一补助”的原则,建立从工程设计、项目预算、招投标、工程施工、工程验收、项目决算到资金补助等一系列比较完善的工作程序。县农污办统一委托有资质的专业环保公司进行工程设计,统一聘请专业监理公司对工程项目进行全程监理。各乡镇负责辖区内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程的招投标、组织落实和工程质量监督,项目实施村作为业主单位负责工程的具体操作和实施。工程建设完工后,由县农污办牵头组织乡镇、设计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以及县有关部门进行环保综合验收,并对出水水质进行监测。验收合格后,由县农污办和县财政局联合发文,统一下达资金补助计划。

二、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一)思想认识不足。个别乡镇领导干部对该项工作不够重视,缺乏主动性,认为这是县里的建设项目,存在“等靠要”思想,导致工程建设整体推进缓慢。村级业主意识不强,由于村民认识有偏差,认为污水处理池里的污水会散发臭气,滋生蚊蝇,不愿建在离自家近的地方,造成处理池落地难,甚至个别村还存在阻挠工程施工的现象。

(二)资金困难。虽然目前平阳县对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程的补助力度很大,对位于集中式饮用水源地上游行政村给予投资额90%的补助,其它行政村给予投资额70%的补助,但是大部分行政村集体经济薄弱,安排30%的自筹资金和其它建设费用也是一笔不小的负担。这也是影响该项工作进一步推进的一个不利因素。

(三)建设难度大。一是有些工程在山区半山区或海岛地区实施,受地理位置、交通条件和气候条件等因素的影响,施工难度大。二是污水管网铺设难度大。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程收集率要达到60%以上,而大多数村房屋参差不齐,有些分布较为分散,导致在管网铺设时,管路走向复杂,开挖水泥路面较多,涉及农户数也较多,部分村民不愿意配合管网铺设,工作难以推进。

(四)处理技术有待改进。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程在平阳县刚刚起步,在全国也还没有处理工艺运行稳定、造价和维护费用低、处理效果好的成熟技术,设计单位尚处于摸索阶段,很难设计出一个符合各村实际、布局合理、造价低的生活污水处理设施。

三、对策和措施

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程是一项造福社会和群众的好事,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公益性事业,需要全社会共同的努力。针对存在的问题和困难,需要做好以下几方面:

(一)充分认识工作的重要性。平阳县大部分平原河网水质为劣五类,水环境质量状况不容乐观。加强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能有效改善农村水环境质量,对推进节能减排,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

(二)调整资金补助政策。资金紧缺是困扰各实施村的一个难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适时调整资金补助政策。对位于集中式饮用水源地上游的行政村,给予工程投资额100%的补助,以鼓励该地区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积极性。对其它地区的行政村给予工程投资额70%的补助,30%的自筹资金由所属乡镇承担,并做好土地政策的处理,减轻实施村的资金负担,解决其后顾之忧。

(三)加强运行维护管理。要抓紧出台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程运行维护管理办法,加强对已建污水处理工程运行维护管理,及时进行清掏、清理、补种等日常维护,发现污水管网破损或堵塞,要立即组织进行维修,保证污水处理工程良好运行,进出水水质定期进行监测。县委县政府要借鉴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先进县市的经验做法,坚持政府主导,加大对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程日常运行维护管理的资金投入,确保发挥工程效益。